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护士长进修汇报

护士长进修汇报

时间:2022-12-05 15:59:5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护士长进修汇报,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护士长进修汇报

第1篇

1.1病例选择

根据不同专科特点,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疑难、罕见、容易忽视的专科问题、伴有多脏器功能衰竭患者,如合并心肺功能异常、肝肾功能衰竭、高血压、糖尿病等,或实施特殊治疗、特殊监测的患者,如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特殊导管留置、溶栓、高危药使用等,以及易跌倒、心理障碍、需特殊康复治疗等患者,在责任组长指导下,由责任护士整理资料,内容包括患者病史、主要治疗、异常检验检查报告、存在的问题、已采取的措施及需要提交讨论和求助解决的问题等,以电子版形式上交科护士长,同时,积极沟通,征得患者和(或)家属同意,积极配合评审员工作并做好现场查房准备。

1.2评审小组设置

接到查房资料后,根据患者病情所涉及的相关问题,由科护士长、主查科室护士长及责任护士共同商讨,有计划、有目的地指定人员,初期多为病区护士长、专科护士、经过专业进修或临床资深护士,科护士长负责组织,召开小组会议,初步研究个案资料,熟悉病人的发病过程,确定需追踪的问题,合理分工,除督导专科护理问题之外,另确定至少1名护士长负责整体护理质量及重要环节质量上的追踪,并在确定问题初期就共同协同责任护士一起提供跨专业的持续性照护,持续追踪及监测病人住院过程中的服务效果,直至问题有效解决,同时,责任护士负责完成查房PPT制作,交科护士长审阅通过。

1.3组织查房

1.3.1时间安排

在责任护士及评审员确立问题、文献查证、初步分析、确定护理方案并与病人及家属充分沟通取得善意合作后,通知各病区护理人员、实习护士等相关人士参加集中式现场实境护理查房,由科护士长、病区护士长共同主持。查房前先集中,简要介绍病例,布置查房流程及查房中需关注和遵守的问题,控制床边查房人数,以不超过25人为宜,时间控制在30min内,以免妨碍病人休息及造成患者心理压力。

1.3.2床边查房

由主查科室护士长主持,站在患者右侧,责任护士及责任组长站在患者左侧,其他人员依床尾“U型”站立。先由责任护士汇报病情、存在的问题、采取的措施、目前护理效果,内容包括评审组追踪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情况,实施专科护理体检,责任组长予以补充,最后,由主查科护士长进行护理质量检查,提问相关问题,了解病人及家属对服务的需求及对相关注意事项的掌握,强化相关健康教育内容及康复指导,致谢后离开病房。

1.3.3组织讨论

先由责任护士通过幻灯片详细叙述病人的整体情况、存在的问题、护理方法及注意事项,包括从保护病人角度不适宜在床边查房时透露的相关信息,接着由评审员分别汇报个案追踪过程,详细解析所涉及问题的缘由、文献查证的支持及措施效果,然后展开提问和讨论,鼓励发言,由责任护士、评审员共同解答,最后,由科护士长做总结性发言。2.4管理评价讨论结束后,由责任护士、评审员共同完善优化护理方案,制定改进措施并加以落实,评审员将对个案护理质量持续追踪督导,直至问题有效解决。

2结果

通过护理团队的追踪与共同干预,本组患者住院期间对疾病相关知识的了解、对康复内容的掌握及运用效果显著,紧张情绪得到有效缓解,对治疗护理依从性增加,护患关系更为和谐。另外,护理人员对复杂的病情观察、生命体征监测、饮食治疗、舒适、并发症预防、合并症护理、特殊药物正确使用、专科护理落实到位,防坠、防压疮、防误吸、导管维护、特殊仪器使用、外出检查、转出等安全措施落实更加规范。使用本院自制的各项《护理质量考核标准》考核结果显示:患者的基础护理合格率大于98%,专科护理质量合格率大于90%,安全护理质量合格率大于97%,患者满意度大于98%,较传统的个案护理查房质量有明显提高。

3讨论

3.1追踪与解决问题环环相扣,确保了护理质量追踪方法学在个案查房中评审员遵循以问题为基础、以解决问题为目的的服务理念开展个案追踪干预[1],实施以本专科护理为主,整体护理共同协商讨论的方法。针对各专科问题的分析与解决有着更深层次的见解,从发现问题、文献查证入手,在干预初期就提供跨专科整体性护理,把解决问题贯穿于个案管理的全过程,协助责任护士及病人顺利完成各项护理活动并监测效果,而病人及家属通过整合团队对存在的疑虑和需求,可以得到更满意的咨询和商量,可获得更符合自己的康复计划和更舒适的专业照护,护理质量与安全均得到了保证。

3.2科室间先进的专科管理和技术得到推广随着诊疗技术的发展和医学学科的不断细化,专科护理水平也随之提高[2],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专科技术、管理体系。如神经内科脑梗塞合并糖尿病病人鼻饲流质时血糖的管理,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心电监测技术,血液净化治疗在危重患救治中应用,先进的护理压疮技术,意识障碍的评估与管理,专科导管维护,溶栓治疗护理,各专科风险评估与应急预案实施等,其中,各科合并糖尿病的病人最多,因此,糖尿病专科护士的需求及参与最多,技术推广最为普遍。通过跨专科的追踪指导、交流和学习,科与科之间护士也相互获得了立体化的知识、技术,先进的专科护理和技术也得到了及时推广应用。

3.3整合了护理资源,实现了专业价值个案护理查房中的评审员主要为专科护士、通过进修的资深护士,包括护士长等,她们专科护理实践经验丰富,专科理论知识扎实、技能娴熟,可为病人解决普通护士无法解决的专科疑难问题,得到了病人与同行的充分认可,对涉及外科、妇产科等相关问题,我们采取护理会诊的方式获得专科护理资源。通过与责任护士、病人充分接触、沟通、协调、咨询、监测、业务指导,以及更多的进行独立思考,她们展示了各自专科所长,在尽量满足病人全方位的护理需求的同时,专科护士、资深护士更高层次的职业价值也得以实现。

3.4参与者临床护理综合能力显著提高我院临床一线低年资护士相对较多,临床护理能力相对薄弱,参与个案查房是一次很好的实景训练[3-4],每次查房都尽可能多的人员参与,有的甚至放弃休息时间,他们跟随查房全过程,通过现场实景观摩,学到了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如礼仪规范、专科护理体检、整体护理评估、专科健康教育的技巧等,通过积极发言与激烈讨论,培养了他们心理素质、语言组织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同时,评审员及责任护士对查房中所列问题做出科学性分析与推理,充分倡导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方法,引导护士将问题意识变成一种经常性活动,激发他们采用评判性思维方法思考问题及查阅文献的积极态度,为临床护理综合能力的提高创造环境和氛围。

第2篇

[关键词] 床旁交接班;交接班模式;护理质量

[中图分类号] R197.3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6)03(b)-0166-05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and improve the traditional bedside-shift exchange model and compare the effect of the shift exchange model before and after improved. Methods From January to December 2013, 432 patients were given the traditional bedside-shift model in the Department of Pediatrics of Xuanwu Hospital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and the root cause analysis was applied to identify problems in the traditional bedside-shift model in five aspects: personnel, machines/equipment, materials, methods/management and environment, and a optimized bedside-shift model was put forward, called five principles of bedside-shift. A total of 434 patients were given the optimized bedside-shift model from January to December 2014. The effect of two kinds of bedside-shift model was evaluated in patient's condition highlight, well-organized of patient's condition, well shift of inspection, clear pipeline management, daily life activity function assessment, risk assessment of fall/drop of bed, risk assessment of pressure ulcer, pain assessment,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bedside-shift change model, patient's condition highlight, well-organized of patient's condition, well shift of inspection, clear pipeline management, daily life activity function assessment, risk assessment of fall/drop of bed, risk assessment of pressure ulcer, pain assessment,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of nurses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after the application of optimized bedside-shift model, 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 < 0.01). At the same time, nurses became more actively involved and work processes were practiced, including fully understanding the illness/condition, detailing risk evaluation, and applying effect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for safety. Conclusion The optimized shift model makes shifting of duty more normative and efficient, while continuously enhancing the quality of nursing care.

[Key words] Bedside-shift; Shifting of duty; Nursing quality

在护理工作中,交接班是承上启下传递护理工作内容的重要过程[1-2],交接班的重要环节就是护士床旁交接班,是护理交接班的决定因素[3]。护理床旁交接班是每班护士对所分管患者健康状况进行充分了解的重要途径,也是保证护理工作连续性、安全性的重要环节,将直接影响医疗护理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4-5]。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儿科(以下简称“我科”)围绕“护理质量、患儿安全、优质护理服务”等工作环节,针对2013年护士在432人次床旁交接班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2014年初优化了床旁交接班模式,固定5大类床旁交接模块:病情、检查、管路、评估、药物,简称“床旁交班五项”。经过2014年434人次床旁交接的临床实际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3年1~12月传统交接班护士12名,平均年龄(28.83±5.46)岁;职称:主管护师2名,护师3名,护士7名;学历:本科4名,大专8名;工作年限:5~10年2人,>10年3人。2014年1~12月改进后交接班护士:13名护士,平均年龄(29.38±5.47)岁;职称:主管护师2名,护师4名,护士7名;学历:本科5名,大专8名;工作年限:5~10年2人,>10年3人。两种交接班护士的平均年龄、职称、学历、工作年限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传统交接班模式

接班护士提前5~10 min到岗清点物品、查看患儿,早晨8:00集体交接班,夜班护士、医生按照医院的“交接班制度和流程”汇报。集体交接班后医生护士分别巡视病房、进行床旁交接班。护士床旁交接班项目:病情、治疗、管路,交接完毕后接班护士开始工作。中午连班(12:00)及小夜班(17:00)护士在清点用物后直接进行床旁交接班。2013年1~12月我科采用传统交接班模式完成了432人次交接。

1.2.2 改进后交接班模式

1.2.2.1 汇报形式 晨集体交接班模式不变,按照医院的“交接班制度和流程”汇报。

1.2.2.2 分析原因 针对护士在传统的床旁交接班模式中出现的问题,采用根因分析法,从“人员、机器/设备、材料、方法/管理、环境”5个方面进行分析,找到原因,从而改变传统的床旁交接班模式。见表1。

1.2.2.3 改进后交接班模式――床旁交接五项 病、检、管、评、药,晨集体交接班后大夜班与白班床旁交接、中午12:00白班与中午连班床旁交接、17:00白班与小夜班的床旁交接时交班护士针对每个分管患儿按“床旁交班五项”进行交班,交班护士向接班护士详细汇报本班次内患儿的病情、检查(今日检查及预检查项目)、管路、评估(日常生活能力评定、跌倒/坠床、压疮、疼痛等风险评估)、药物(本班次内口服药、静脉输液、肌肉针、雾化等药物执行完成情况及下一班次需要执行的内容)。

1.2.2.4 规定床旁交接班时站位及要求 病床旁交接班站位:病床右侧为护士长与接班护士,病床左侧从床头至床尾依次为交班护士、其余护士[6]。主班护士拿手消毒液。晨床旁交接班时主动向患儿及家长问好。白天的责任护士在晨集体交接班前5~10 动到所管患儿身旁,了解患儿夜间的睡眠、排泄、晨进食水及基础护理完成情况。

1.2.2.5 护士长对护士晨床旁交接班后进行工作点评及总结 接班护士在接班后概括自己所管患儿当日的护理重点工作,护士长进行总结及点评,点评的内容包括各项护理措施是否落实,结合护士分管的患儿特点,给予预见性的护理指导及患儿安全防范的指引,明确重点或危重患儿疾病观察要点,提出当日病房的重点工作。护士长在白班护士与小夜班进行床旁交接后,对护士交班后的内容给予补充、点评、指引,加深夜班护士对重点、特殊或危重患儿所存在的护理问题或安全隐患的认识。

1.3 评价方法

查检表是根据岗位工作标准、工作要求及工作流程,为进一步进行统计整理、分析判断或核对、检查、确认工作质量而设计和使用的一种表格。它具备查检表的一般特性,在短时间内对重要环节进行质量检查,可以有效地避免或减少遗漏和差错的发生[7]。我科自行设计的查检表分为眉栏及查检项目,眉栏项目分2列:第1列为日期,第2列为床号及姓名;查检项目为第3大列,根据“病情交接、检查交接、管路交接、风险评估交接、给药交接”工作内容进行分项,共细化为9列:第3-1列病情重点突出,第3-2列病情条理清晰,第3-2列检查情况交接到位,第3-4列管路交接清楚,第3-5列日常生活能力评定,第3-6列跌倒/坠床风险评估,第3-7列压疮风险评估,第3-8列疼痛评估,第3-9列各类给药交接,第4大列为查检结果。护士长以查检项为标准,符合要求者打“√”,不符合要求者打“×”。结果护士长只作为信息收集及数据统计来源,帮助护士个人及科室找到床旁交接班中的薄弱点,表格在使用中遵循PDCA循环管理方法,使表格不断完善。护士长在传统交接班模式和改进后的交接班模式中分别使用了本病区制订的查检表进行了数据的收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护士长以病情重点突出、病情条理清晰、检查情况交接到位、管路交接清楚、日常生活能力评定、跌倒/坠床风险、压疮风险评估、疼痛评估、各类给药交接为重要评价指标,两种交接班模式在这9个方面的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见表2。

3 讨论

3.1 传统床旁交接班模式存在问题

3.1.1 床旁交接班流于形式

在晨床旁交接班时,一堆人进入病房,杂乱无序,有的护士更是站在病房门口,没有走入到患儿身边。

3.1.2 条理不清、遗漏交接内容

交班护士在与接班护士进行床旁交接时,对新入院、疑难、危重、特殊患儿,头脑中没有系统的概念及条理,层次不清,交班时交接项目和交接内容等不全面、漏交,汇报无重点、没有条理。

3.1.3 忽视风险评估的交接

床旁交接时对患儿的护理风险评估内容偶尔体现或无体现等问题。

3.1.4 给药交接不全、不到位

我科患儿的口服药种类多、剂量不统一,患儿年龄小,多为神经科的患儿,服药时不能配合,口服药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吃完。护士在床旁交接时,对于本班次内各类给药完成情况及下一班次需要给予情况也无交接。

3.1.5 年轻护士被动工作

本病区低年资护士多,临床经验不足,在临床工作中不能发现问题,不能主动地去判断或评估患儿所存在的或潜在的护理问题/安全隐患,护士只是被动地执行医嘱、完成本职工作。

3.1.6 床旁交接细节内容关注不全面

护士进入病房在交接班时只关注患儿有无病情变化、卧床患儿的皮肤及管路情况,缺乏与患儿及家属的沟通,忽视了患儿的感受及进食、进水、排便、睡眠及基础的生活护理情况。

3.1.7 管理者监管不到位

护士长对护士床旁交接班中存在问题未能给予有效措施予以解决。

3.2 改进后床旁交接班模式应用效果

3.2.1 规定床旁交接班时站位及要求

护士按规定及要求执行,明确了自己的职责和要求,在床旁交接班的过程中,能发挥每一个人的作用,护士不再出现松散的现象。

3.2.2 避免交接漏项

“床旁交班五项”涵盖了本班次患儿所涉及的全部问题,减少了因交接不清而出现的护理工作遗漏、不到位现象,使接班护士能充分了解了患儿在上一班次中发生的病情变化、检查完成情况、留置管路情况、各项风险评估的结果、各类药物执行情况,也知晓了本班次中需做或需要注意的护理工作。按照“床旁交班五项”进行交接可作到有章可循并避免遗漏,有利于护士交接水平及对患者健康状况掌握程度的提高,减少护士专业水平的差异[8]。

3.2.3 重视评估内容

改进后的床旁交接班模式注重了患儿的风险评估,护士能知晓患儿的生活自理能力,能评估出患儿在本班次中需要的生活帮助;使护士在本班次中能做好合理的安排和高度注意跌倒/坠床风险指数高的患儿。能使接班护士知晓有皮肤风险的患儿存在的问题项目和程度。使护士知晓患儿疼痛的程度及需要再次评估的频率。各类风险评估的交接使患儿的护理问题得到了个性化和具体化,体现了优质护理服务的个性化,保证了患儿的质量。也促使了“交班者在交班前对患者情况进行充分评估和了解”这一流程的真正落实[9]。

3.2.4 调动了护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护士主动、充分地了解患儿病情,思考并总结患儿的存在的护理问题和下一班次护理工作的重点,促使了护士尤其低年资护士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在传统的护士交接班模式中,强调的是交班者必须向接班者交代清楚。在交接班过程中,接班者一般处于被动状态,思想不集中,致使接班者获取信息不完整[10]。改进后的床旁交接班模式规范了护士床旁交接班的行为,制订了我科床旁交接班管理标准。使床旁交接班重点突出、内容全面、条理清晰,提高了接班护士的主动性。

3.2.5 体现了对护士的能力培养和锻炼

护理理论内容与患儿的具体护理内容相结合,促进了护士对儿科护理及小儿神经内科专科护理水平的提升。在晨交接班中,接班护士针对患儿的各种问题,归纳总结当日患儿的工作重点,这个过程中提高了护士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提高了护士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护士长结合每名护士分管的患儿特点,给予补充或预见性的护理措施指导、患儿安全防范的指引,这种模式对低年资的护士也是一种培养。

3.2.6 体现了对护理工作的环节管理

规范床边交接班模式,加强了儿科护理工作的环节管理,护士长每日交接班后,针对交接班过程中发现护理安全隐患问题,进行提示和指导如何发现和解决护理安全隐患,做出正确的护理抉择,提高了隐患的处理能力,保证护理安全[11]。

3.2.7 深化了优质护理服务

专科护理给予了患儿个性化的优质护理服务,规范护理交接班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强化了护理人员“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观察患者除医嘱以外的实际需求,充分体现了人性化的服务,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12]。靳立巾等[13]也提出,良好的护理交接是避免安全隐患、预防护理差错的保证。若重点不突出,信息不全面,护士间缺少有效沟通,则会直接影响患者康复[14]。

3.3 小结

交接班制度是护理核心制度之一,对于连续性的护理工作而言,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直接关系到病情观察的整体性和连续性[15-19]。我科的传统床旁交接交接班模式存在较多的问题,各医院、各科室的工作环境、工作模式、疾病、种类不同,床旁交接班模式也多种多样,我科对床旁交接班进行优化、细化与整改,所有护士经过培训-执行-监管后均能按此“床旁交班五项”进行交接,经过2014年的实践,使得护士从对所管患儿的病情掌握、动态细化的评估、针对护理及安全问题给予有效的护理措施这一流程得到了落实。细致的交接班能准确反映患者的病情变化和需求,并使有待解决的问题在下一个班次得到评价和补缺,从而能有效控制护理并发症及护理缺陷的发生[20]。此床旁交接模式也使得接班护士、低年资护士在最短时间内全面、动态掌握了所管患儿的情况,促进了我科护士儿科专业、神经内科专业及综合素质的提高,也使得护理工作更加细致、到位。

[参考文献]

[1] Klim S,Kelly AM,Kerr D,et al. Devel-oping a framework for nursing handover in the emergency de-partmen:an individualized and systematic approach [J]. J Clin Nurs,2013,22(15-16):2233-2243.

[2] Johnson M,Jefferies D,Nicholls D. Developing a minimum data set for electronic nursing handover [J]. J Clin Nurs,2012,21(314):331-343.

[3] 黄景莲,黄满金.床边护理集体交班的实施与效果[J].全科护理,2007,5(12C):37-38.

[4] 芦志英.护理床头交接班流程再造提升护患满意度[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16):247-248.

[5] 古城潘,刘学琴.护士分层次管理模式下护理交接表班改革与探索[J].中国护理管理,2009,9(2):31-32.

[6] 张丽,彭琳,詹婷,等.标准化护理晨间床旁交接班的实施与评价[J].临床合理用药,2014,12(7):170-171.

[7] 赵丹丹,冯洁惠,徐建宁,等.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预防控制质量查检单的设计及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18):28-30.

[8] 古成墙,刘雪琴.护士分层次管理模式下护理交接班改革与探索[J].中国护理管理,2009,9(2):31-32.

[9] 刁庆庆,徐剑鸥,陈丽,等.床旁交接班流程的优化与实践[J].中国护理管理,2013,13(1):79-81.

[10] 赵松翠.主动接班模式在护士交接班中的应用[J].护理管理杂志,2008,8(6):48-49.

[11] 金静波,杨立洁.规范交接班有效提高护理质量的探讨[J].中外健康文摘,2014,(9):225-226.

[12] 李国宏,徐翠荣,任璐璐.规范护理交接班模式的创新与体会[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64-65.

[13] 靳立巾,张玲,马丽红,等.班班交接质量互评在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的作用[J].护理学杂志:外科版,2013,(1):32-33.

[14] Spooner AJ,Chaboyer W,Corley A,et al. Understanding eurrent intensive care unit nursing handover practices [J].Int J Nuts Praet,2013,19(2):214-220.

[15] 曹英,江榕,朱侥侥.护理交接班流程在ICU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2):142-143.

[16] 王计红,段磊珍,张爱文,等.ICU标准化护理床旁交接班的实施及效果[J].护理研究,2010,24(8):2232-2233.

[17] 徐春燕.品管圈在护理交接班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5,22(23):170-172.

[18] 刘喜红.临床护士交接班存在的问题及管理[J].中国医药导报,2009,6(35):119,121.

[19] 梁瑞美,刘秋云.护理核心制度执行中的细节管理[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2):127-128.

第3篇

关键词:院级质控小组;护理质量;管理

护理质量管理是护理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如何对护理质量进行有效控制和长效管理,是各级护理管理者共同关心的课题。2005年至今,江苏省泗阳县人民医院护理部在如何发挥院级护理质控小组在质量管理中的作用做了一些探索,取得显著成效,现报告如下。

1 方法

1.1  完善组织结构,明确职责分工

1.1.1 护理质控小组按质量管理要素分为:临床护理、科室管理、技术操作、院感管理、安全管理、护理文件、护理服务7个小组。

1.1.2 人员组成:由各科护士长、护理骨干组成,每组设组长1名,成员2~4名,成员组成兼顾专业搭配及个性化优势,使质控小组结构相对合理[1]。

1.1.3 各小组职责分工

1.1.3.1 临床护理组:负责对全院临床护理质量检查指导及分析总结,对质量标准提出修改意见。

1.1.3.2 安全管理组:负责检查全院各科护理安全,抽查工作制度、风险预案、人员职责、护理常规落实情况,各种警示、识别标识执行情况,各种高危药品管理、自我防护措施落实情况。

1.1.3.3 科室管理组:负责对科室四室管理、病房管理、管理记录等质量进行检查指导。

1.1.3.4 护理技术操作组:负责对全院护士操作示教、考核并修订全院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对存在问题分析总结,提出改进措施。

1.1.3.5 感染管理组:负责对全院无菌物品的消毒及使用、医疗垃圾处理、消毒液使用、高危科室院感管理情况进行检查指导。

1.1.3.6 护理服务检查组:负责调查走访患者,了解各护理单元的服务态度、服务流程患者满意情况,每个月发放满意度调查表,对患者反映的问题分析总结,上报护理部。

1.1.3.7 护理文件组:负责对各项护理记录书写指导及检查,制定或修改书写规范,对检查结果分析总结,上报护理部。

1.2  明确工作要求,注重持续改进

1.2.1 严格要求,统一标准:护理部每年年初召开质控组长会议1次,明确各组职责分工,制定检查评分表,统一检查考核方法,对质控组长进行集中培训,使质量控制科学、规范、公正,减少随意性。

1.2.2 周密计划,突出重点:各质控组组长负责制定本组全年工作计划及季度检点,做到每个月有检查、有分析、有持续改进措施。

1.2.3 深入科室,定期检查:各质控小组每个月活动1次,对各护理单元质量进行全面指导及检查,弥补了护理部人手不足、检查指导难以覆盖全院的质控难题。

1.2.4 随时纠偏,不断创新:护理部每个月听取各质控组长工作汇报,判断各组检查方法是否得当,标准是否统一,随时指导纠偏,并采用定期和质控组共同检查的形式进行现场示范指导,提高质控组的质控水平。鼓励各质控组在质控方法、内容上积极探索,改良检查和指导方法,在质量反馈会上互相交流经验,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1.2.5 及时评价,持续改进:对全院质控小组建立了检查结果月反馈及季评价制度。月反馈:各质控组长负责将每个月检查结果在护士长例会上简要反馈,重点反馈各科工作亮点、存在问题,将检查表上报护理部,由护理部进行分析总结,动态跟踪质量改进情况。季评价:医院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每个季度召开会议1次,各质控组长对每季度的检查结果全面分析,写出书面总结,提出改进措施,在会议上反馈,由委员会成员集体讨论,对质量标准、工作流程、工作制度、人员职责等做出相应修改,达到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目标。

2 讨论

护理质量控制管理是护理工作的核心,是护理管理的重点[2]。充分发挥质管小组的质控作用,是对管理工作的有效补充,也提供了全院护士长交流学习的平台。通过对院级质控组织实施组织、领导、控制、创新等工作,达到了促进其观念转变、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加强、质控水平提升的目的[1]。2005年至今,本院质控小组在人员组成、职责分工、工作方法上历经多次探索和改进,护理部做到既放手让各质控组独立开展活动,又加强监督和指导,使质控活动不流于形式,使护理质量处于有效监控中,从而达到质量管理的全面和长效。

院级护理质控小组是护理三级质控体系中的中间环节,是质控体系中的中流砥柱[1]。护理部应做到高度重视,保证其高质量履行质控职能,充分发挥其在护理质控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 军队疗养院;疗养淡季;护理训练

军队疗养院不仅要保证广大官兵的康复疗养和疾病矫治,而且担负着部队战备医疗保障,以及随时应对各样难以预料的突发性事件的医疗卫生保障任务[1]。因此,军队疗养院护理工作具有十分重要和特殊的作用。目前我国护理院校大中专教育普遍未设立较系统的疗养医学理论和课程,这与疗养院护理工作的实际要求存在较大差距[2],因此,军队疗养院护理人员在职培训工作就十分重要和必要。我们除了狠抓日常业务训练外,疗养淡季的业务训练已经成为在职培训的工作重点。我院自2004年以来,充分利用每年10月至次年4月这段疗养员入住相对较少的淡季时间,积极开展疗养护理训练工作。实践证明,我院的培训做法科学、合理、有效,是提升疗养院护理人才队伍建设和护理工作质量的有效途径。现将做法及取得的效果报告如下。

1抓好疗养淡季护理业务训练的做法

1.1搞好开训动员,结合我院护理工作实际情况,科学地制订训练计划每年10月初,通过召开疗养淡季开训动员大会,使护理人员充分认识到淡季护理训练的重要意义,激发了大家的参训热情,明确了训练要求和目标。训练计划由护理部结合我院业务发展建设总体规划、学科发展方向及动态,并结合该阶段社会流行病学,制定出淡季护理训练内容。做到了每年的训练既有相同的内容,如:疗养康复基本理论、护理学基本理论、疗养护理常规、护理岗位技术操作、礼仪知识、优质服务规范及平战时急救护理技术等;又有不同之处:如2006~2007年,我院淡季业务训练根据总后卫生部下发的《关于在全军护理战线开展岗位技术练兵活动的通知》精神,按照军区联勤部卫生部的相关要求,开展战伤救治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2008年,结合汶川发生“五一二”特大地震自然灾害,就现场救护技术、各项专科护理、心理护理及灾后疾病防护知识进行训练;2009年,针对甲型H1N1流感在全球流行,我们对其相关防控知识进行了培训。使训练计划做到既有重点,又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1.2周密组织系统综合训练

1.2.1分层次、全方位地开展训练通过深入开展军队历史使命、理想信念、战斗精神、职业道德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培养护理人员爱院敬业的主人翁意识,不断改进和加强护理队伍作风建设。坚持以《医疗护理技术操作常规》、《疗养技术常规》、《疗养康复护理学》、《战伤救治规则》和《疗养服务规范》作为业务建设的基本理论和技术操作训练的依据,进行护理礼仪、优质服务规范、保健疗养护理、疗养康复护理及疗养院常见急危重症的抢救技术等专业理论知识和护理技能训练,努力提高护理质量。在此基础上,对初级护士主要进行各班工作程序、护理规章制度、岗位职责、“三基”等基础培训的学习,以此奠定扎实的工作基础。护师的培训重点是进一步加强和提高急救护理技术水平,力争能熟练掌握常见老年病的疗养康复护理知识和健康教育水平、常用疗养康复护理操作技术以及学习相关的边缘学科,如医学心理学、医学社会学、医学美学等,逐步培养撰写论文的能力。具备主管护师及以上资历的护士除全面掌握常用基本护理技术和平战时急救护理知识外,还应培养解决临床护理问题的能力和指导复杂、疑难的急救护理技术操作的能力,熟悉老年人急危重症的急救护理程序,并能较好地组织安排护理人员配合医师做好急救工作和具备开展科研课题研究的能力。担任行政职务的护士长除进行相应职称的业务训练外,还要进行以护理行政管理、护理业务管理、护理管理新理念等为内容的培训,着力提高护士长队伍的组织管理能力,强化护士长工作的独立性、规范性和科学性。

1.2.2采取多形式和多渠道相结合的训练方法训练中,主要采取全院集中训练、科室分组训练与个人自主训练相结合的形式。全院集中训练采用由各科护士长轮流进行专题授课,主要讲授疗养康复、护理服务规范、临床常见疾病的病情观察、护理及急救知识、医院感染管理、流行病学相关知识。每次授课均做成多媒体课件,长期放在院局域网上供大家交流、学习。我们还定期组织收看“全军护理新业务、新技术远程教学讲座”及聘请疗养护理专家进行业务授课。操作训练主要是通过在全院选出3~4名业务训练尖子,每人负责一项操作规范程序,统一在全院进行现场演示,并和其所在科室护士长一起负责该项操作的全院指导工作。各科室内还成立互帮小组,在护士长组织下实施训练,以老带新、以强带弱,充分发挥骨干的传、帮、带作用。战伤救护训练主要在播放影像教材的前提下,结合我院实际情况,进行心肺复苏术、通气、止血、包扎、固定及转运等常用护理技术训练。急救护理训练主要模拟急救现场、急救过程中涉及组织、医护配合、吸氧、输液、心电监护、护理记录等急救技能操作和急救设备操作等内容。根据各科室的工作性质,我们还有计划地安排疗养科护士和门诊部护士进行交叉轮训。护理礼仪培训以收看中国人民大学金正昆教授的《现代礼仪》系列讲座和现场示范讲解为主。同时还分批组织护理人员到邻近星级宾馆学习服务礼仪,观摩本市举办的职业技能比赛。根据我院的客观条件和工作需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有计划地选派护理骨干外出参观、进修、专科培训学习或参加军队护理专业学术活动。外出参加学习的同志以授课的方式将所学到的新知识、新理论、新观念进行介绍,有力地带动了护理队伍专业素质进一步提高。在整个训练过程中,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以保证取得满意的训练效果。

护士长培训主要是学习有关护理管理的新理念和新思维,以便了解护理管理新进展,掌握一定的护理管理知识和方法,进一步提高业务水平和组织管理能力。通过安排护士长进行短期的脱产专科进修,定期举办护士长培训班,召开护士长经验交流会等方式,针对新形势下护理队伍建设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相互交流管理经验、心得体会。为着力提高护理队伍的科研素质,近期我们成立了护理科研小组,积极探索可行的护理科研课题。

1.3进行严格的分阶段考核、验收和评价每年3月下旬至4月份,按照训练计划和要求,根据护理人员的职称、职务制定考核标准,对各级护理人员分阶段检查训练计划落实情况,进行考核、验收和评价。每次考核成绩均与年终评功评奖、晋职晋级挂钩,并对成绩优秀的护理单元及个人予以表彰,极大地激发了全院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爱岗敬业精神。

第一阶段是基础理论知识考核:主要就本年度疗养淡季学习的专业理论知识组织统一考核,考场纪律严明,严禁作弊行为。第二阶段是护理技术操作考核:由主管护师及以上的人员组成评委,对每一位护理人员进行逐项护理技能考核,并分别确定各项的个人名次和护理单元集体名次。第三阶段是及时做好训练工作总结,找出普遍存在的薄弱环节,并予以纠正和改进。最后对每名护理人员的各项考核成绩进行综合评价,并评选出训练尖子和优秀护理单元。第四阶段是利用每年的“五一二”国际护士节,组织各护理单元业务训练尖子,向院领导、专业人员进行业务技术比武和礼仪表演汇报。在我们自己的节日里,向全院展示“白衣天使”的风采。

2效果分析

通过疗养淡季进行的护理业务训练,提高了全院护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整体素质,提高了在平战时紧急情况下的快速反应能力和急危重症的抢救技术水平,护理综合保障能力得到较大提高,使每一名护士都拥有了更好的职业修养和更专业的礼仪规范,从外表到内涵修养都得到了全面的提高。训练中人人参训、个个达标,参训合格率达到了100%。通过训练,还激发了护理人员爱岗敬业,以疗养院为家、视疗养员为亲人的主人翁意识,提升了护理工作的质量和服务水平。

由此可见,疗养院利用疗养淡季开展护理业务训练的做法是科学、有效的,是提升护理人才队伍建设和护理工作质量的有效途径,这必将为巩固和提高部队战斗力、维护官兵和老干部的健康提供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高飞,李丽.军队疗养院聘用护士业余时间的半军事化管理[J].中国疗养医学,2007,16(9):519-520.

第5篇

摘要:目的:通过真实案例情景模拟演练,提高手术室护理人员对不良事件的防范意识。方法:对发生过的不良事件情景模拟再现。结果:经过模拟演练使护理人员对不良事件发生环节有深刻的印象,应变能力有了明显提高。结论:模拟演练能提高护理人员自身素质和综合能力。

关键词 :情景演练;不良事件;作用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06.056

不良事件是指不在计划中的、未预计到的或通常不希望发生的事件,又称护理差错或护理事故[1]。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由于责任心不强和制度落实不到位很容易发生不良事件,对此,科室通常组织护理人员针对事例进行讨论,总结护理工作经验教训,寻找差距,而这些往往只是强化了护理人员对发生不良事件的理性认识。本研究采用情景再现方式,使护理人员提高了对不良事件的分析判断能力、协调指挥能力,寻找出存在的不足,从而能够事件有深刻的理解。现总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2009年7月~2012年6月本科室发生的真实案例84起,根据案例现场设计和抽取参加的护理人员最好为事件当事人,以确保案件演练的真实性。演练涉及的内容包括:(1)自然灾害引起的停水停电、水灾。(2)制度不落实、责任心不强引起接错病人。(3)清点器械与术前不符或找不到缝针。(4)损害贵重器械(腹腔镜镜子)。(5)丢失器械。(6)运送病人过程发生意外。(7)围术期前期护理缺陷。我科共有护理人员40名,男7名,女33名。年龄20~50岁。演练后发放调查问卷40份,回收40份,回收率100%。

1.2演练方法

1.2.1制订演练方案根据科室工作中所发生不良事件的因素做好准备,方案主要包括准备、演练及效果评价、经验教训和防范措施等阶段,其中准备阶段包括环境、人员配置。演练包括人员分工、配合以及观察与评价、告知与安慰、执行制度和拍照记录。

1.2.2情景再现点评阶段护理人员人人参与,同时对演练情况进行点评和讨论,结合科室情况发表个人见解,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达到从中发现了自己存在的不足,全面提高护理人员综合分析能力的目的。

1.2.3模拟演练结束演练结束时护士长进行总点评,从准备、演练及评价、讨论、定性等方面进行总结并根据科室情况提出防范措施,每个人发表的见解记录在案,照片保存好作为科室资料,以供护理人员学习与观摩,大家引以为鉴、铭记在心。

2结果

2.1起到“用中记、记中用、记得牢”的效果模拟演练提高了护理人员应变能力,提高了对不良事件的防范意识和对规章制度的执行力度。采取此方法前遇到不可避免或不小心引发不良事件时不知怎样应对,有不报或不及时报。如听取手术医师意见互相讨论导致处置时间过长,影响上报耽误决策的问题,演练后,护理人员会及时发现不良事件并马上汇报,及时解决,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对患者的伤害,并在护理记录单上真实记录相关病情及护理措施。

2.2提高了护理人员对培训方式的认同度本方式存在一定的挑战性,但护理人员更乐于接受。事后发放调查表40份显示,对培训表示接受的40人(100%),其中认为有意义6人(15%),必要9人(22.50%),很有必要25(62.50%)。

2.3不良事件上报率上升演练前2009年7月~2012年6月共有不良事件84起,上报20起,上报率23.80%。演练期间,即2012年7~9月共有不良事件14起,上报7起,上报率50%。2012年10~12月有不良事件10例,上报7起,上报率70%。演练后2013年1~6月共有不良事件10起,上报10起,上报率100%。护理人员不再害怕不良事件的上报。手术室的潜在风险上报后,大家共同分析原因,找出防范措施,并防患于未然。

2.4自我管理能力提高通过演练规范工作人员行为,人人积极参与,自觉成立品管圈,对环节质量持续改进,提高了护理质量,防范了不良事件发生。

2.5增强法制意识,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模拟演练后科室进行了整改,制定防范措施,加大管理力度,加强业务素质教育,加强工作责任心,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增强了法制意识,并不断总结经验,不良事件的发生明显减少,同时增强了护理人员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而且在护理人员心中警钟长鸣。

2.6护理人员熟悉了上报流程通过模拟演练,优化了护理人员不良事件上报的程序,护理人员对科室不良事件报告流程也更加熟悉。

3讨论

由于选取的案例为科室曾经发生的真实案例,参与人员多为亲身经历者,通过情景再现,护理人员对制度的落实得以重现,护理人员可以看到自己在模拟演练过程差距与不足。对护理管理者而言,可通过观摩演练,掌握护理人员应急能力和制度的落实情况,发现不良事件处理工作中的不足等问题,从而进行强有力整改,进一步增强护理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和安全管理能力,引导护理人员培养积极的差错归因趋向[2,3]。另外,手术室是对患者进行抢救和手术治疗的重要场所,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健康与安全[4],手术室护理人员不断总结经验教训,规范各种医疗护理行为,才能确保更好地维护患者利益。因此,模拟演练是提高护理人员自身素质和综合能力的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申茂玲,朱产云,申智慧,等.临床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与对策[J].中国医药导报,2011,8(11):109-111.

[2]梁春萍,冼日凤,梁雁芳.设置“缺陷情景”进行护理技术考核,提高护理人员查对意识[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7):602-603.

[3]沈雪光.手术室不良事件处理难点及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35):131-132.

[4]孟普.医疗不良事件已成世界性问题[J].医院管理论坛,2007,24(11):2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