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音乐学院毕业论文

音乐学院毕业论文

时间:2022-03-17 08:10:2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音乐学院毕业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音乐学院毕业论文

第1篇

本科毕业论文撰写要求及规范 

下载WORD版:沈阳音乐学院本科毕业论文撰写要求及规范

为了进一步规范毕业论文的撰写、格式和装订,提高学生毕业论文的质量,特制定本规范。学生须严格按照规范要求的格式,完成论文的撰写工作。

一、毕业论文的写作结构

学生毕业论文应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l、封面;2、摘要3、目录;4、引言;5、正文;6、结论;7、参考文献;8、附录等几个部分。

二、毕业论文内容的要求及规范

(一)封面

封面包括系、专业、毕业时间、学生姓名、指导教师姓名。题目用宋体三号,居中;专业、学生姓名及指导教师姓名等用宋体三号,居中。封面由学院统一印制,统一装订。

(二)摘要

摘要是论文的内容不加评论的简短陈述,具有独立性,包括中文摘要和英文摘要。一般不少于300字。关键词,每份毕业论文选取3-5个词作为关键词,以显著字符另起一行,排在摘要的左下方。包括中文关键词和英文关键词。“摘要”二字用黑体小三号,字间空两格,居中,上下各空一行。摘要内容用宋体小四号,行间距为“固定值”23磅。“关键词”三个字用黑体小四号,加粗。

(三)目录

目录包括论文正文的章节附录等序号、名称和页码组成。章节既是论文的提纲,也是其组成部分的标题。“目录”二字用黑体三号,字间空两格,居中,加粗,上下各空一行。目录下的各章节标题用宋体小四号。

(四)正文

正文是论文的核心部分,占主要篇幅。正文一般包括引言(绪论)、正文主体两部分。正文的第一段为 引言,“引言”二字用黑体三号,字间空两格,居中,加粗,正文一律用宋体小四号,行间距为“固定值”23磅。标题格式规定如下:

1、第一层次标题居中,上下各空一行,用黑体,小三号。

2、第二层次标题前面空二格,用宋体加粗,小四号占一行。

3、第三层次标题前面空二格,用宋体,小四号占一行。

(五)结论

毕业论文的结论应准确、完整、明确、精炼,也可以提出建议、设想等。“结论”二字用黑体小三号,字间空两格,居中,加粗。

(六)参考文献

第2篇

一、加强导师队伍建设

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在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方面占有主体地位,导师的水平直接影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研究生导师队伍的国际化也是研究生国际化培养中的关键因素。近年来,学院重点加强了海外人才引进的力度,引进的高水平国际教员充实了学院的教师资源,初步建立了一支国际化的研究生导师队伍,使之成为研究生国际化培养的骨干力量。目前,音乐学院研究生导师队伍中68%的导师来自境外或国外,均毕业或曾任教于国际顶尖大学和音乐学院,如美国耶鲁大学、斯坦福大学、芝加哥大学,茱莉亚音乐学院、新英格兰音乐学院、南加利福尼亚大学、纽约州立大学、法国巴黎国立高等音乐学院、德国科隆音乐学院、西班牙马德里康普顿斯大学等。在学院的研究生导师队伍中,64%的导师具有博士学位,他们有着丰富的教学和演奏经验、并具有良好的国际视野,为学院营造了多样化和国际化的学术氛围。

二、优化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院秉承优化学科结构、突出学科特色、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原则,同时参照国内外先进的课程体系,重新制定了研究生的培养方案。从原来按照一级学科改变成按照研究方向设置课程,使研究生培养目标更明确、针对性更强。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国际化将为提升研究生的国际竞争力奠定良好的基础。培养方案的设置注重研究生课程的层次,课程的知识内容一般不与本科的知识相重复,并且在课程知识内容的设置方面将知识深度和广度有机结合。根据研究生教学与学习的特点,改革已有的课堂教学方式,采取案例式教学、研讨式教学等方式使教学方式多样化。培养方案修订的内容提倡因材施教,根据各研究方向的特点,比如音乐教育、音乐理论、作曲等,每个研究方向具有不同的培养侧重点,因此在课程设置上注重发挥研究生在专业研究方向上的个人才艺和专业特长,突出研究生音乐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为其个人培养计划的设置留有回旋余地,使研究生的培养具有良好的灵活性,既满足培养方案的基本要求,又能根据音乐教育、音乐理论、作曲等不同研究方向的特点,对课程、音乐会等进行不同的安排,科学地设计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课程内容、教学方式及考核手段,调动研究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形成具有音乐学院特色的研究生课程体系,进而提高学院研究生教学水平和培养质量。

三、课程教学方式逐步国际化

外籍教师的加入,为学院建立了良好的国际化语言环境,在课堂上,双语教学已成为学院的特色,《钢琴教学与实践》、《室内乐表演》等课程已完全实现全英文教学。由于刚入学的研究生英语水平难以接受全英文教学,因此双语教学在低年级研究生的课程教学中起到了良好的过渡作用。由于原版的英文教材具有更好的语义表达环境和良好的理论前瞻性,因此双语教学过程中尽量使用原版英文教材和英文参考资料。这有利于学生了解音乐专业的一些前沿理论知识和最新发展动态,同时选择原版英文教材也给学生营造了一个全面接触英语的环境,包括准确使用音乐专业词汇和专业术语、准确表达音乐专业内容,有利于熟悉国外的教学思路,真正使课堂教学从形式和内容上能够与世界主流艺术和专业思想接轨,也为逐步实现全英文教学奠定基础[3]。此外,针对研究生在今后科研和学习过程中的需要,学院为一年级的研究生设置了《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音乐理论与分析》的共同课程,任课教师采用高水平英文原版教材,课堂教学使研究生获得了一定的科研意识和规范的音乐学术训练。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吸收先进的音乐专业知识,还能使其英文阅读能力有所提升。在课程教学师资配备上,根据研究生国际化培养方案的要求,学院选择具有海>文秘站:

四、规范论文审核与答辩制度

根据国外高校研究生指导的经验,学院研究生的培养采取导师集体指导制。除主导师外,学生将选择本系和外系各一位导师来进行论文指导,以保证论文的质量。知识时代的学科交叉性要求研究生具有较宽广的知识面,而单一导师的知识局限性易导致研究生学习范围过窄、知识结构不宽,难以适应当前多学科交叉融合发展的趋势。实施导师负责制,辅以导师集体指导制,将不同学术背景、知识结构、研究方向的导师组成一个导师组来共同指导研究生,可相互补充,弥补导师个人知识水平上的欠缺,有利于学生较为全面地掌握知识,拓宽研究生的知识面,提高其

音乐水平和综合素质,能够培养具备宽广学术视野和深厚音乐功底的研究生。实行导师集体指导制,充分发挥各位指导教师的专业优势,对研究生进行综合指导,提高研究生的论文质量。论文通过评阅以后进入答辩程序。以往的研究生由于参加答辩的人数较多,一个答辩小组一天要完成多个研究生的答辩工作,每个研究生介绍论文、答辩委员提问、学生回答问题和讨论时间一般不超过半小时,因而没有充足的时间对论文进行详细评审和探讨,整个论文答辩过程也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部分研究生的毕业论文答辩常流于形式。学院针对这一问题,2014届毕业研究生首次采用一人一场的答辩形式,每人答辩时间不少于一小时,答辩委员会对毕业研究生的学位论文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提问,同时也给研究生足够的时间来阐释论文的思路以及创新点等。 五、鼓励研究生科研与国际化交流

积极开展国际学术交流是研究生国际化培养的重要实践环节。学院成立以来,大力支持和鼓励研究生科研并参与国际学术交流。学院研究生论文的发表数量稳中有升,参加国际学术交流会议的人数也逐步增加。2014年我院有4人参加国际学术会议,3人获得了学校的国际会议资助,其中有同学赴日本奈良教育大学参加第四届“东亚音乐研究”会议(Music of EastAsia,MEA),并在会上全英文发表学术论文。另有学生参加“2014年民族音乐学研究生论坛”并。部分导师也根据自身的科研方向,通过模拟国际会议等方式积极参与指导和训练研究生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提高学生的国际学术交流水平,培养其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和国际竞争的能力。

拓宽研究生国际交流的渠道不仅要体现在“走出去”,学院内部也积极为学生营造国际化的学术氛围,开展多形式的学科前沿讲座。学院有众多外籍或国内教师与国外高校、研究机构保持着良好的关系,共同开展学术交流与合作。学院充分利用这一部分师资与智力资源,邀请国外高水平音乐表演艺术家、作曲家等来我院开设各种形式的演奏会、前沿讲座、大师课等。学院在2014年由专任教师带头,举办了“古典艺术歌曲节”、“世界音乐演讲”等一系列活动。目前已有来自台湾、美国、法国、加拿大、印度等境外、国外的多名外籍专家来我院举办讲座、音乐会与大师课。学生通过与国外音乐大师的近距离交流和讨论,不仅收获了耳目一新的音乐知识,更能深刻体会到国外先进的音乐教育理念,让学生不出国门就能感受到国际化的学术氛围。

六、招收留学生

第3篇

德国很多音乐学院专业齐全,但不像我们设置很多的系,而是按照其共同性质划分几大专业范围(Fachbereich),例如法兰克福音乐与表演艺术学院所有专业分别归属于三个专业范围:(1)音乐表演;(2)作曲与音乐教育、音乐学;(3)舞蹈与戏剧。钢琴专业有三种不同的培养模式,全部设在第一专业范围“音乐表演”之内。它们在入学要求、课程设置以及就业出路等方面都各不相同,下面分别介绍。

1.钢琴演奏专业(Klavier)

主要培养职业钢琴家。高中毕业,年龄在25周岁以下者,通过专门的入学专业测试即可申请入学。标准学制为10个学期①,整个学习过程分为基础学习(Grundstudium)和主科学习(Hauptstudium)两个阶段:一般4个学期之后举行一次学习中期考试(Vordiplomortifung)。通过后进入主科学习,在第10个学期进行毕业考试(DiplomprÜfung),获得硕士文凭。主科毕业成绩特别优秀的,可以申请继续学习(Aufbaustudium)4个学期,毕业获得“音乐会考试文凭”(Konzertexamen)②。

入学考试要求:(1)钢琴演奏:4首不同风格的高难度的乐曲,要求完整地(包括奏鸣曲和组曲)背谱演奏,总演奏时间不低于40分钟;视奏总成绩在25分的总分内至少必须超过13;(2)视唱练耳:包括45分钟的听音笔试(听记一条单声部、一条两声部旋律、和弦听写)和10分钟的口试(音程、和弦的听辨,旋律听唱、视唱,节奏听辨模仿与视奏);(3)基本乐理:包括60分钟的笔试(音程、和弦、音阶,为旋律配多声部等)和10分钟的面试(和弦功能与曲式分析)。

学习内容:课程设置见下面表1。第2栏“学习学期范围”是推荐的一个大致的学习时间范围,学生实际上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和学习能力自主选择在哪一个学期学习该门课程。第3栏是必须总共参加几个学期的课程学习。所有课程中,只有钢琴演奏、作曲学、曲式学、作品分析、音乐史、视唱练耳等课程需要有考试成绩,作为通过中期考试和毕业考试的证明,其他课程只需要按规定的学期数参加听课,认可教师出具参加证明即可,而不规定必须考试。其中钢琴演奏作为主科不在每一个学期考试,而只在学习中期考试和毕业考试中进行。代替学期考试的是,每一个学生必须在学习期间至少在校内各种音乐会中公开登台钢琴独奏演出两次。

学习中期钢琴考试:1首高级练习曲,3首不同风格的高难度乐曲,总时间至少40分钟,要求全部完整地背谱演奏;钢琴视奏。

毕业钢琴考试:首先向考试委员会提供一份演奏曲目单,其中包括至少1套巴赫平均律中的前奏曲与赋格和另外1部巴罗克时期的大型作品(后者也可以用另外的两套巴赫平均律或一些斯卡拉蒂奏鸣曲代替)、2首练习曲(至少1首是肖邦练习曲)、古典奏鸣曲、浪漫派作品、印象派或新古典主义作品、1950年以后的现代作品、钢琴协奏曲、较大型的钢琴室内乐各1首/部。所有曲目必须是在本院未参加过考试的(招生入学考试除外)。曲目审查获得通过后将分两次考试:1场公开的钢琴演奏音乐会,曲目从所报演奏曲目单中自选,总时间50至80分钟;1场不公开的考试演奏,包括30分钟的钢琴演奏(曲目由考试委员会从未参加公开音乐会演奏的其他曲目中现场挑选指定)、1首现场学习演奏的新曲目(有3小时的准备时间)和视奏。

2.钢琴教育专业(Klavierpadagogik)

该培养方向归属于“器乐与声乐教育学”专业(Instrumental―und Gesangspädagogik,简称IGP),主要培养钢琴教师。高中毕业,年龄在25周岁以下者,通过专门的入学专业测试即可申请入学。标准学制8个学期,也分为基础学习和主科学习两个阶段(4+4),需要通过中期考试和毕业考试,获得硕士文凭(Diplom)。

入学考试内容包括三个方面:(1)钢琴演奏:4首风格不同的、具有相当程度的曲目,总演奏时间至少20分钟,加视奏;(2)选修乐器:原则上要求选修一种管弦乐器,演奏3首不同风格的简单乐曲,总时间10分钟内;(3)基本乐理和视唱练耳:基本与上述“钢琴演奏”专业相同。

表2中是从IGP整体培养计划中提炼出来的钢琴教育专业培养方案。“课程名称”栏目里列出的只是课程方向,例如“演奏实践”课程,包括歌曲即兴伴奏、即兴演奏、爵士和流行音乐、改编弹奏等;“作曲学”为分析并掌握各种典型音乐风格作品的特点;可能以风格流派或者作曲大师为单元逐步学习,所以有些课程要学习好几个学期。“学习证明”栏目的“考试证明”(Leistungsschein)表示该课程需要参加考试,“参加证明”(Teilnahmesschein)则可以只参加课程学习而选择不考试,教师出具参加学习证明即可。该栏目的两项之和等于“必修学期数”栏目的数字,代表该门课程总共必须修几个学期。其中“视唱练耳”课未规定学期数,但总共必须通过四个级别的考试,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力选择上课或者直接参加考试。

学习中期钢琴考试:至少3首不同风格的高难度曲目,大型作品可以是其中的一个乐章,总演奏时间不低于25分钟;视奏。中期考试最迟必须在第4学期完成,以显示学生具备继续深入学习该专业的能力。申请参加中期考试必须出具参加了以下课程学习的证明:钢琴和选修器乐每学期一份证明,室内乐、演奏实践、音乐学、教学法各1学期,音乐与器乐教育学4学期,曲式学和音乐史各2学期,视唱练耳和作曲学各1学期。中期考试未通过者可以在1学期之后补考一次,补考仍不合格必须退学。

学生按照要求修完全部课程后,即可申请毕业考试,毕业考试可以申请按科目分期分批进行,或者申请在一个学期内全部完成。毕业考试钢琴演奏为4首完整的、不同风格的乐曲,其中1首必须是协奏曲或室内乐合 奏曲目,总演奏时间约50分钟,另加1首现场抽签指定的新曲目,有60分钟准备时间,然后是10分钟视奏。此外,递交一份毕业论文,论文的选题由考试委员会和学生谈话商定,从开题到完稿提交时间为6个月。

与“钢琴演奏”专业相比,钢琴教育专业在钢琴演奏要求上稍低,但增加了音乐教育学、钢琴教学法以及教学实践等课程,而且全部要求考试成绩,作为毕业条件之一。

3.钢琴室内乐、钢琴伴奏(艺术指导)专业(Aufbaustudiengang Klavierkammermusik und/oder Liedbegleitung)

主要培养音乐会合作演奏人才。报考者必须已经获得音乐学院钢琴演奏专业毕业文凭,所以称之为深造学习(Aufbaustudium)。标准学制为6个学期。学习者可以在第四个学期之后选择到底将钢琴室内乐、还是钢琴伴奏、或者两者都要作为毕业考试重点。毕业获得硕士文凭(Diplom)③。

入学考试:分为钢琴独奏和钢琴室内乐/钢琴伴奏两部分。前者包括3首不同风格的、高难度的作品,1首练习曲,总时间不少于40分钟,加钢琴视奏;后者包括与本院师生合作演奏1部钢琴室内乐的一个乐章,2首歌曲伴奏,曲目在考试前四周公布。

学习内容:表3是具体课程设置。由于这是深造学习,所以要求的必修课全部是演奏实践性的课程,而没有其他音乐理论课程。当然学生如果有兴趣,所有课程都是敞开可供学习的。此外,钢琴室内乐方向学生必须参加乐器演奏主科学生的课堂伴奏,钢琴艺术指导方向学生必须参加声乐主科的课堂伴奏以及学院合唱排练伴奏。

在一些其他音乐学院,该专业方向也如同钢琴演奏、钢琴教育一样作为常规硕士专业设置。例如莱比锡音乐学院称之为合奏专业,培养音乐会演奏的职业音乐家,标准学制为10个学期(4+6)。分为不同的重点方向,其课程设置也稍有不同:(1)钢琴室内乐方向,除主科外,学习古钢琴(Cembalo)、歌曲伴奏、即兴演奏、视奏、总谱弹奏、指挥、为其他乐器主科的课堂伴奏等;(2)钢琴艺术指导方向,除主科外,学习古钢琴(Cembalo)、室内乐合奏、即兴演奏、视奏、总谱弹奏、指挥、为声乐主科的课堂伴奏、嗓音训练、意大利语音、法语语音等,在主科学习阶段要参加一次戏剧排练演出实习。其他音乐基础课程为共同课程,例如作曲学、视唱练耳、音乐史、乐器学、曲式学、音乐分析等。在学习阶段学生可以申请双主科或者另外一门副科学习。

以上简要介绍了德国音乐学院钢琴专业的三个培养方向的基本情况。这些方向在我国音乐学院中实际上已基本存在,入学、毕业考试要求也大致相同,在课程设置上由于各学院师资力量的不同而有变化。其不同主要体现在:

(1)课程考试的灵活性。不是所有的课程都必须要考试,一些课程可以选择只参加学习而不考试,这样可大量节省学生的时间和精力,使其能够毫无畏惧地、尽可能地多听课,或钻研感兴趣的课程。尤其是主科钢琴演奏,在整个学习过程只有中期考试和毕业考试两次。而我们是每一个学期都要考试,学生常常为了准备考试曲日而花费几个月的时间,有的人甚至整个学期就为了准备考试的几首曲目,导致无暇、也无心学习其他乐曲,严重阻碍了学生广泛涉猎各种风格的作品、扩展音乐视野。

(2)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学生对自己的学习具有充分的自主选择权利,包括学习时间、学习内容都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而“量身定做”。这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更好地因材施教,主要得益于其全学分弹性学制。而我国的现行模式是固定的四年制,所有课程按照教学计划固定在某一学期,学生必须按照规定的时间表来学习。

(3)课程内容的灵活性。一些重要课程要求学习多个学期,但并不一定非得具有连续性,而可以选择在不同的学期参加不同专题或由不同的教师主讲的课程的学习。例如“钢琴教学法”课程,至少有两位教师同时开课,都没有固定统一的教材,而只推荐参考文献,教师根据自己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以专题的形式授课,其内容可能在各个学期轮流开设或不断补充,学生可以根据兴趣试听,然后选择听谁的课程和听哪一个专题。这样的好处,对于教师而言,体现了一种竞争性,可以形成以教学促进研究和以研究促进教学的良性循环;对于学生而言,不必硬去听自己不喜欢的某位教师的课程,由于教学内容常换常新。能够不停地接触到新的成果和观点,而不会局限于某一位教师、某一本固定教材的“一家之言”。

笔者认为,这些不同之处正是我们在学科建设和教学改革中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在当前越来越多的中国钢琴人才获得国际比赛奖项,显示了中国钢琴教育的丰硕成果的同时,愿我国的钢琴学科建设更加完善发达!

注释:

①德国高等学校教育实行弹性学制。标准学制只是最普通的学习时间,可以延长学习时间或者由于天赋和勤奋缩短学习时间。对于以前在其他学校学习过相关课程并通过考试的,可以出具课程成绩并申请减免学时测试,通过后即可缩短学期数。例如很多外国学生在本国内已经获得过本科学历和学士学位,在不转换专业的情况下可以出具文凭和成绩,申请测试,直接进入第二阶段的学习。

第4篇

音乐作为艺术类学科中的一大门类,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和研究。音乐学院资料室服务对象是特定的群体本院教师和学生,为他们提供多品种音乐类图书和音像资料。也为教师的教学、科研提供资源参考和帮助,帮助学生拓宽知识层面, 更好的进行课外学习的场所。

1 音乐学院资料室建设的意义

第一,为老师和学生的教学和学习提供服务。教师掌握和熟悉本学科领域的相关专业知识离不开图书资料的查阅。教师编写好的教案,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选取一些辅助资料,备课需要大量查阅参考资料, 课堂教学包括:专业技能技巧教学、艺术实践、观摩表演等,老师就要将自己的知识和经验进行总结提炼,讲授给学生。音乐学院资料室对于学生而言, 是提供自主学习,试听电子光盘影像、查阅曲谱、撰写毕业论文的场所。老师和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都离不开大量的音乐专业类图书资源。

第二,让学生课堂学习得以延伸拓展的场所。课堂学习仍然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方式,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系统的进行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并掌握本学科知识的学习规律和方法。大学教学是教师根据课程的教学大纲和学生的基本情况,来安排教学活动,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根据情况灵活处理。课堂教学是老师将基本知识点讲授给学生, 课后学生根据课堂老师讲的知识点,做相关知识的查阅自己消化总结。在查阅的过程中,要参考大量的资料、借阅辅导书。资料室给学生的自学提供了方便。通过查阅专业的图书资料,将课堂上的知识融会贯通,而且在自学的过程中,弥补课堂上所学的不足, 扩展自己的知识面。

第三,为师生的音乐创作与研究提供服务。音乐学院的教师和学生,在日常教学和学习以外,还要进行音乐创作研究,表演观摩,这也是音乐专业的一个特点,来提高自己的知识。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想创作出优秀特色的音乐作品,对音乐作品进行艺术加工, 需要参考大量的音乐专业资料。研究音乐大师们的表演风格和作品的演奏技巧、演唱技巧,对音乐创作有很大的帮助, 作为音乐资料室, 如果不能为师生提供相应的音乐专业图书资料, 也无法满足日常教学活动的需要, 更谈不上为教学提供保障和服务,就没有必要成立。所以音乐学院资料室,就应该对音乐类图书资料一定要保持常用常新, 不断的补充新的专业图书和声像资料,为师生的音乐创作与研究提供服务。

2 音乐资料室文献资料的阅览特点

第一,音乐资料特点。

音乐图书资料不同于其他文献资源, 如果按照使用特征来分类可分为书籍类、视听类、数据库(网络)类等形式。书籍类:文化类图书如和艺术有关联的戏剧、戏曲、曲艺、舞蹈等方面的书籍,基础教育和教学类图书如音乐心理学、音乐教育学、音乐教学法、艺术概论等,音乐专业类图书如声乐的歌曲集、器乐的琴谱、理论的曲式、和声、复调等,音乐类期刊如各音乐学院的学报、音乐类核心,省级优秀期刊,视听类如声像资料国内外音乐艺术家的演唱演出音影像资料、民间艺人采风录像、内部教学和音乐讲座录像等,数据库(网络)类如电子期刊、学校图书馆网络平台等。

第二,教师借阅特点。

教师们所借阅的文字类书籍大概分为两种, 一种是传统的关于音乐教学和音乐理论的书籍, 另一种是现代时新的音乐学报和各类艺术期刊,了解当今的音乐研究方向和动态。教师一般在借阅区时间比较长,对专业文献的选择比较仔细,对视听类音像资料也很仔细的试听。而且由于教学的需要和自身的特点, 专业教师对视听的效果要求比较高, 目前资料室的视听室无法满足他们的这一需求。

第三,学生借阅特点。

音乐学院的学生对歌曲集、曲谱和琴谱利用较多, 这也是根据他们在专业技能训练上的需求选择的,由于学生的经济实力有限, 他们很少买一些专业技能训练方面的书籍,他们更喜欢到资料室来查阅,他们对视听室的利用比较多, 我想这同样是由于其自身专业特点和经济实力所决定的。

3 对音乐学院资料室资料建设的建议

第一,投资建立库客音乐。库客音乐包括:库客数字音频图书馆、库客数字视频图书馆、中小学数字音乐图书馆、公播音乐产品、新媒体业务产品、多媒体音乐杂志系列产品等,它具有完整的古典音乐资源库,专业的古典音乐视频资源库,丰富的中小学教师音乐资源库,提供基于三网融合需求的音乐服务技术方案,生动的古典音乐文化杂志、专业的实用分类工具书、新颖的音乐欣赏课件。

第二,建立高质量的视听室。视听区域采取CD加耳机的形式,电脑加耳机的形式,这样不影响其他读者,安装应用网络检索终端,利用互联网丰富的资源和便捷查询,给老师和学生提供一个现代舒适的视听环境。

第5篇

关键词:高师学生,音乐会:高师特色:学术交流

艺术实践是高等师范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提高学生的从教能力和综合运用专业知识能力而开设的一门音乐教育实践类必修课,音乐会是高师艺术实践的主要形式,是学生展示学习成绩的一种最直观的方式,是教学成果最直观的检验标准。在音乐会中,学生们能够把自己多年在课堂中学到的音乐基本技能与技巧进行充分的展示,并逐步增强综合素质,成功的音乐会不仅仅是学生从心理到生理战胜自我,完善自我的飞跃,更是实现完美艺术人生的自我体现。

近年来,大多高师音乐学院(系)都建立了专业的音乐厅,在学期末举行专业汇报演出,并定期举办学生音乐会,一些高师音乐学院(系)还把音乐会的艺术实践列入院(系)的系列活动。如辽宁师范大学就把每年的四月至六月定为音乐学院艺术节,在艺术节期间举办各种形式的音乐会,把学术交流的热情推向高峰。学院更是从各个方面鼓励支持学生大胆举办音乐会,艺术节期间,学院免费向举办音乐会的学生提供:灯光音响齐全的音乐厅,高素质的礼仪、摄像拍照,节目单制作等服务,此外,还会给学生一定金额的补助,这些制度极大的调动了学生举办音乐会的积极性,较好纳提升了学生的业务水平。

院系的支持使得高师音乐学院(系)的音乐会犹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师生为成功举办音乐会而更加刻苦地钻研业务,努力提高专业水平,然而笔者注意到,高师学生的音乐会在积极向前发展的同时,也暴露了个别问题,下文将针对高师学生音乐会需要注意的问题浅谈几点个人的看法,以求对广大高师音乐师生有所裨益。

一、音乐会应处理好与教育实习的关系,及早举办

教育实习是高等师范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调查了几所高师院校,发现高师的教育实习环节大都安排在第四学年的上半学期为期至少一个月。例如:北京师范大学2005级本科生的集中式教育实习将于2008年9月22日至2008年11月7日进行,为期6周,河南师范大学的教育实习分“初步实习”和“反思实习”两个阶段,“初步实习”安排在第七学期进行,氛围校内2周-校外5周-校内,三个阶段:“反思实习”安排在第八学期进行(校内或校外三周)教育实习过后或同时,毕业生就该准备毕业设计(论文)的环节了。

据笔者了解,高师音乐会的举办者大都是即将毕业的大四学生。由于教育实习和毕业论文的原因,毕业生们大都选择在一个相对空闲的时段里进行音乐会,所以,高师的学生音乐会大都在第八学期进行,时间大致集中在四至六月份。

这种音乐会模式相对而言,时间太晚。随着音乐会的结束,学生们也马上要毕业了,这样,音乐会的反馈功能没有时间得以充分的发挥,笔者认为,各高校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学校的实习安排,与校外实习错开时间,从而,把毕业音乐会安排在第六或第七学期举办,因为,通过三年的学习,学生掌握了音乐各学科的基础知识,初步形成了一些能力,通过音乐会,学生可切实感受到自身的优点与不足,然后在余下的学习时间里扬长补短,不断完善自我。

二、曲日的选择应统筹安排

高师学生的音乐会,往往在曲目选择上没有凸显各种作品的层次感,比如:个别美声唱法的学生演唱的全是外文作品,观众不免乏味,同时该生的才能也会遭到质疑。还有一些学生,虽然在曲目选择上种类区别明显,语种,风格跨度较大,但是没有做好统筹安排,给人杂乱无章之感。一场成功的音乐会,各种曲目应该做一分类,并科学的排序,比如,民族声乐曲种可以安排如下(仅供参考):首先是一组艺术歌曲,可以帮助学生树立声音通道,还可以在沉稳的律动中获得平静;接下来可以是一组具有鲜明民族风格的各族民歌,充分彰显民族声乐的特色;第三组可以安排民族歌剧……当然,只要设计的科学,有层次,并充分结合自身特点,就是可取的,

音乐会的曲目应选择那些真正表达人类共同情感的,富有同情心和人情味的,作品与人品相一致的,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的,优美动听而绚烂的音乐精品。

曲目选择的有层次了,往往又容易暴露高师学生在音乐会中的另一个弱点:虽然曲目风格不同,但诠释的声音、风格却没有什么变化。很多学生没有在各种作品中倾入该有的感情,更没有仔细揣摸不同风格作品该用什么样的音色,什么样的感觉。拿声乐方向来说,贴近声乐美学的要求,应是老师和学生打造音乐会的一致追求。余笃刚先生在其《声乐艺术美学》一书中指出,声乐作为音乐的艺术形态之一,在它的艺术美的创造构成与体现中,具有形成自身艺术美的创造系统。其中词章的语言美构成了声乐艺术的文学基础,曲作的旋律美为声乐艺术美的有声化奠定了创造基础,两者构成了声乐艺术的书面作品。而演唱的声腔美,声乐的器乐美与形体的动作美,则构成了声乐艺术的表演美,自然是以演唱来作为主导因素的,当然提升音乐会表现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教师和学生在平时就多下功夫。

三、音乐会应精于内容,而不流于形式。

最近几年,高师学生音乐会大有形式盖过内容的趋势,何出此言呢?学生往往过于注重服装是否够华丽,场面是否够壮观,而忽略了音乐会的质量是不是够高。

一场音乐会,有的学生花费几千,有的甚至投入上万元,为了追求华丽,衣服换的像模特走秀;为了造势,请来乐队助演;甚至有些学生把音乐会当作提高社交圈的场合;还有,一些音乐会由于拉赞助,充斥了商业性,广告不时穿插其中……高雅的交流学术的音乐会,已然变了味道。

据笔者了解,专业音乐院校的音乐会在形式上是非常朴素的在这些学校,音乐会几乎天天都有,每场音乐会穿什么礼服 讲多少排场,几乎没有人在意,学生更多的是关注音乐会的质量。当然高师音乐专业不同于专业院校,两者的学科定位也不尽相同,拿声乐方向来说,王耀华先生指出,高师的声乐专业方向教学区别于音乐院校的声乐专业家教学,应是综合素质的培养,音乐院校培养纯粹的精英:高师则是精英与大众结合,所以高师声乐教学要有利于文化素养的培养。因此,高师音乐会应该在现有基础上。摒弃形式上的浮华,扎实打好音乐会内容的功底,真正凸显高师文化底蕴。

笔者认为,高师院校(系)应提高音乐会的举办频率,让音乐会能全员参与,在我国某些高师音乐院校,部分学生大学四年既没有上过舞台,也没有上舞台的欲望。而高师学生的音乐才能需要在音乐实践中得到提高,音乐会应成为每一个高师音乐学生的必修课,可以把音乐会的成绩与学分挂钩,学生根据能力,可以自由选择开专人专场音乐会或是几人结合(专业可不限)的音乐会。这对每个学生来说既是严肃的考验,又是学习的动力,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全面提升学生的艺术才华。

四、营造音乐会欣赏的学术氛围。

音乐艺术的欣赏思维过程,除具备一般审美感知,联想与情感体验等这些共性因素外,同时也由于欣赏者的欣赏能力,习惯、趣味、联想等差异而产生不同的审美效果。

高师学生音乐会面对的观众,主要是音乐学院(系)的师生,同时还有学校里各个专业的学生。在欣赏音乐会的过程中,很多观众习惯了热情随意的晚会氛围,说来就来说走就走,没有考虑音乐会是否正在进行;还有,个别观众穿着过于随意,上着背心脚穿凉拖就入了场;同时,大声喧哗,曲目未了就鼓掌,演唱(或演奏)中间就上台献花等现象也较常发生,这些都是听现场音乐会所应杜绝的,它们不仅干扰了演员的情绪,打断了其他观众欣赏的连贯性,同时还损害了自己的形象。

第6篇

明年,中国第一批具有资格证书的音乐治疗师即将诞生,对于这个看上去“玄妙”和“奢侈”的治疗,你了解多少呢?

体验音乐治疗

5把沙发,10多平方米的房间,角落的书橱里散放着几本时尚健康杂志,台灯发散柔和的光,桌上的香熏台飘来淡淡香味?只有一台测量血压?心率的仪器,透露出这里是一间治疗室?

斜靠在柔软的沙发上,微微闭上眼睛,舒缓的音乐声响起来,是New Age的曲子?“把你的注意力集中在你的双脚,感觉双脚放松?放松,双脚不能动了?不能动了?”音乐治疗师贺晓燕轻轻吟着?

治疗室里有3名体验者?除了参与体验的记者,一位是赵女士,她几年前患上乳腺肿瘤,做过手术,最近她感觉睡眠不好,如果不服用安眠药物,每天只能睡两三个小时?因为睡眠不好,她的身体情况也不是太好?赵女士的女儿陪着母亲来做音乐治疗,贺晓燕邀请她也参加体验,事实上,在心理治疗领域,家庭成员与患者一起治疗,是常见的方式,音乐治疗中同样主张治疗对象的家属一同参加?

双脚?小腿?大腿?腰背部?胸腹部?头颈部?双臂?双手……贺晓燕提示一步一步放松全身,她的声音与音乐混合在一起,围绕在身体周围?刚开始时,记者还不太能按照治疗师的提示,完成某一个部位的放松,过了一段时间,可能因为环境太过舒适,身体变得失去知觉,人像是陷进了沙发里?

转换到了另一首曲子,音乐引导想象的过程开始了?音乐很清新,很悠扬,有鸟鸣,可以感觉到大自然在靠近?“想象一下,你来到了一片开阔的草原,草原上有河流?有鲜花,有飞鸟,你走在草原上……”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贺晓燕的声音似乎越来越轻,我的思绪有些散乱,并没有跟着她的提示在草原上漫步,仿佛熟睡之前混沌?飘忽的感觉?直到音乐转换成明快的旋律,贺晓燕的声音再次响起,她要我们慢慢张开眼睛,记者这才从半梦半醒中回过神来?

“能不能说一说,刚才你能想象到什么?”音乐停止,贺晓燕问赵女士?“我想起来去内蒙古旅游时的情景,我好像看到草原上有小兔子?小鹿在跑,天上有鸟在飞?”赵女士慢慢地回想着,她讲不出更多的情景,跟记者一样,她说有一段时间昏昏沉沉的,几乎要睡着了?赵女士的女儿描述说:“很舒服,很放松?”

有音乐的治疗过程持续了大约30分钟,结束以后,护士走进来为体验者测量血压?心率?与治疗之前测量的数据相比,3名体验者的血压?心率都有明显的下降,这是音乐放松治疗的一个最显而易见的效果――身体的深度放松状态?贺晓燕介绍说,在国外一些治疗诊所,医生会对接受音乐治疗的人做更加详细的检查,比如化验血液中各种参数的变化,检查结果是,音乐治疗可以降低人体内肾上腺素水平?增加免疫球蛋白数量?

这就是音乐治疗?这种在治疗师引导下进入游离于意识和潜意识之间的状态,然后自由发挥想象,让自己的身体得到深度放松的方式,是音乐治疗中最常见和浅层次的治疗?很少有人说自己不喜欢音乐,但我们很少追究为什么音乐会带来愉悦?在音乐治疗师看来,音乐是一剂良方,在特殊的操控之下,音乐就像药物,可以“治疗”心理?情绪疾病?

刚刚做完治疗的赵女士说,她打算继续尝试这个新鲜的治疗方式,希望改善自己的失眠症?虽然对音乐治疗没有太多深入的了解,但赵女士还是对它充满好感,起码,45分钟的治疗以后,她感觉很放松?“这种治疗没有什么副作用,就像中医,我比较能接受?”

音乐也是药

北京高天音乐心理健康研究中心,是中国建立最早的专业音乐治疗研究和治疗机构,中央音乐学院音乐治疗学副教授高天每小时的治疗费是500元,每次治疗2小时?就是这样高昂的费用,还是有很多病人排队预约?对于很多人来说,“音乐治疗”是一个似懂非懂的东西?按照美国著名音乐治疗学家K.Bruscia的定义,音乐治疗是一个系统的干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治疗师利用音乐体验的各种形式,以及在治疗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作为治疗动力的治疗关系,来帮助被帮助者达到健康的目的?

发展到今天,音乐治疗已经有众多的流派和治疗方式,除了聆听?冥想这些容易被人理解的方式外,还有乐器演奏?演唱等等?

这个学科诞生于上世纪中期的美国,到目前为止,美国大约有4000名国家注册的音乐治疗师在精神病医院?综合医院?老年病医院?儿童医院?特殊教育学校和各种心理诊所工作?

就像抗生素的发明与战争息息相关一样,音乐治疗诞生的历史上,也流传着关于战争的故事?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美国的一所野战医院里,受伤士兵接受手术后,感染概率很高,感染的死亡率也很高?医生们猜测,如此高的感染率,与战地医院恶劣的环境有关,伤兵们在医院情绪糟糕,常常叫骂不止?一个医生想出办法,用留声机播放士兵们熟悉的家乡歌曲,他们的情绪很快稳定下来?在这以后,医生们发现播放音乐还能收到意外的成果――病人术后感染率和死亡率都大大下降,甚至手术后的愈合期也明显缩短?这个发现受到美国国防部的重视,播放音乐的办法被推广到其他的野战医院,战争结束后,很多医院开始雇用音乐家来参与治疗工作?

不过,仅仅看临床上的神奇表现,还不能说明音乐在解决心理?精神疾病上,能发挥稳定的作用,作为一种治疗手段,它还需要更多严格的实验来证明疗效?

周平是中央音乐学院音乐治疗专业的硕士,她的毕业论文是研究音乐冥想对缓解化疗期间副反应的作用?对于肿瘤病人来说,接受化疗是无奈的选择,化疗的副作用常常让病人非常痛苦,很多国外的实践证明,音乐治疗对缓解病人的化疗痛苦具有明显的效果,周平对30名接受化疗的肿瘤病人进行了实验,以印证音乐治疗的效果?

实验结束以后,周平发现,与没有接受音乐治疗的另一组病人相比,接受音乐治疗的病人化疗后24小时内的呕吐反应并没有明显减轻,但是化疗之前和化疗24小时后的呕吐反应,接受治疗的病人和没有接受音乐治疗的病人差别很大?经过音乐治疗以后,病人恶心呕吐的感觉减轻了很多?这个结果在意料之中,化疗后24小时内,药物对病人消化道的损害,造成了病人的呕吐,而化疗前和24小时后的恶心呕吐,与病人紧张?恐惧?焦虑等等精神因素相关,音乐治疗对缓解他们的情绪不良,发挥了神奇的作用?

不仅如此,实验还证明,音乐治疗让这些实验病人的焦虑?疼痛都有明显减轻,他们的睡眠状态也在接受治疗后改善很多?周平介绍说,缓解肿瘤化疗病人的精神焦虑,只是音乐治疗庞大的适应症中的一项?

新职业萌动

“现在,音乐治疗专业是音乐学院最热门的专业之一?”2002年周平报考中央音乐学院音乐治疗的硕士研究生时,了解这个专业的人还很少,但今非昔比,对音乐治疗感兴趣的人越来越多,每年专业考试时,报名人数总是要超过老师们的预计,“从早上考到晚上都考不完?”高天说?上世纪80年代,高天最初听到有关音乐治疗的信息是报纸上刊登的“趣闻”,比如音乐能让奶牛产更多的奶,20年过去,中国人开始越来越多地了解音乐治疗的真实面目?

周平正在为上海音乐学院筹备开设音乐治疗专业做一些准备工作,到目前为止,除了中央音乐学院拥有音乐治疗专业本科和硕士的完整教育体系外,很多大学开始关注这个专业,并计划开设音乐治疗的专业教育,上海音乐学院也可能在不久以后招收音乐治疗专业本科生?

专业教育的红火,预示着音乐治疗师职业让人乐观的就业前景?贺晓燕医生最近正在啃着大部头:《异常心理学》?《基础乐理》?《人体解剖生理学》?《中外音乐简史及作品赏析》……这些都是国内第一次音乐治疗师资格认证考试――初级音乐治疗师认证考试的参考教材?如果通过年底举行的考试,贺晓燕就将拿到音乐治疗师资格证,成为中国第一批正式的音乐治疗师?

贺晓燕从小在上海市少年宫小伙伴艺术团学胡,内分泌科硕士毕业以后,在瑞金医院做了6年临床医生,贺晓燕最终还是选择了自己的志趣――音乐治疗?在医学院学习时,贺晓燕就听说了音乐治疗师这个职业,并对这个专业充满了兴趣?“那时候想,也许要到自己退休,才有可能学习音乐治疗,做一个音乐治疗师?”当时,音乐治疗在国内还鲜为人知?贺晓燕没有想到,音乐治疗在近几年迅速地被人们接受,她也有机会很快实现理想?她目前供职的机构,专门为肿瘤病人提供治疗和各种服务,正好为她学习的音乐治疗提供了用武之地?

贺晓燕的音乐治疗室开设在上海瑞金医院门诊20楼上的“安美抗癌资讯中心”内,这里除了为癌症患者及家属提供全面服务以外,还开设了很多国际同步的自然疗法工作坊,吸引了不少有兴趣的人士来参加?从今年8月开放以来,仅音乐治疗就已经接待了100多名体验者?目前常规开展的音乐治疗主题叫做“音乐精神减压放松”,治疗对象是“身处压力环境的健康人群?亚健康人群?癌症患者及家属”,每次治疗收费是20元,其中5元将捐赠给上海市癌症康复俱乐部?

上海精神卫生中心心理研究室主任张新凯,也致力于推动音乐治疗专业在中国的发展?张新凯表示,像精神卫生中心这样的机构也希望引进音乐治疗师?

浦鹰是上海四平中学的教师,同时也是一名心理咨询师,在工作中,经常要面对青少年心理?情绪问题?出于兴趣,他参加了音乐治疗培训,他认为,学习音乐治疗技术,是为自己的工作增添一个有用的工具,就算不能成为专业的音乐治疗师,也会对心理治疗工作有所帮助?

在很多西方国家,音乐治疗师是一个成熟的行业?高天曾经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一家精神病院工作,这家医院有1000多名病人,拥有6名正式的音乐治疗师?高天介绍,在美国很多综合性医院,一个由主治医师领导的治疗团队里常常会有音乐治疗师,甚至在一些医院的外科手术室,也配备音乐治疗师,为手术中的病人进行音乐治疗缓解疼痛,而音乐用于分娩镇痛也已经是比较成熟的技术?美国的音乐治疗师,一般的年收入大约是4万-5万美元,属于“白领”?

接受度还有限

到目前为止,国内经过正规学习的音乐治疗师并不多?除了像贺晓燕一样接受培训并参加考试获得证书,学校教育也是音乐治疗师的诞生之地?周平的本行是小提琴,但她的理想不是做一名演奏家?中央音乐学院本科毕业以后,周平报考了音乐治疗专业硕士研究生?包括她在内,全国已经毕业的音乐治疗专业硕士大约只有10名?2008年,中央音乐学院音乐治疗专业第一批本科生即将毕业,一共也只有15名?

高天介绍,随着越来越多的人认识音乐治疗,音乐治疗师将成为一种受人欢迎的新职业?

在中国,精神科医院和特殊机构比综合性医院更早接受音乐治疗的应用?国内很多精神科医院都开设音乐治疗室,只不过音乐治疗师的专业能力,参差不齐?

张刃是中央音乐学院音乐治疗专业的硕士,现在在北京市禁毒教育基地工作,他专注于音乐治疗在边缘人格?青少年人格发展障碍上的应用,他也正在为此投入大量的精力?张刃轮流去监狱?强制戒毒所?劳教所工作,为这些特殊环境里的人群进行音乐治疗?

在监狱里,张刃会针对囚犯不同的需要,开设不同的治疗项目?“比如有一批犯人即将刑满释放,他们马上要回归社会?但是,对他们来说,即将面对外面的世界,可能会恐惧?焦虑,无所适从,还有一些人,可能心中残留着仇恨,出狱后要发泄和报复?”张刃说?如果仅仅是普通的谈话,囚犯往往不愿意袒露心声,而借助音乐治疗的特殊技巧,治疗师可以让他们说出的真实想法?在了解了他们的想法后,治疗师可以针对问题,对他们进行情绪或者认知上的引导?“监狱很欢迎我去工作?”张刃说?监狱管理者认为,通过音乐治疗的调节,可以预防犯人因为情绪问题爆发突发事件?

第7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音乐治疗课程;调查研究

现阶段,我国医疗卫生领域郑处于改革发展的重要阶段,以往单一的生物医学理念已经不再符合人们对于医疗卫生的要求,而临床医疗体系更加关注医学治疗与人为关怀的相互结合。医学实践结果证实,人们心里状态的改变和不良情绪的消除,会对其疾病的治疗和生理健康产生积极正面的影响,患者发生疾病后,尤其是严重疾病的患者,通常会发生程度不同的情绪和心理问题。音乐治疗的主要目标在于患者各种情绪和心理需求的满足,所以,其更加关注患者疾病治疗过程中的精神和人为关怀。作为一个医学、心理学、音乐相结合的综合性新兴学科,音乐治疗在世界发达国家的临床治疗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且治疗手段和方法较为常数。音乐治疗措施起始于美国,而当今美国已经成立了超过200个音乐治疗机构,且设立音乐治疗专业的大学也达到80所以上。尽管我国医学研究人员对音乐治疗的临床应用、学术研究和学科建设进行了深入的探索,但相关的研究结果仍然较为初级,而随着人们对于心理健康关注程度的增强以及对于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音乐治疗在我国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按照中国音乐治疗学会高校专业委员会的统计,我国已有6 所医学院、11 所综合大学、7 所音乐学院设置了音乐治疗方向和音乐治疗专业,其中,北京市共有中国音乐学院和中央音乐学院在本科和研究生阶段开设了音乐治疗专业,但是,每年报考该专业的人数相对较少,无法满足社会对于这种类型人才日益增长的需要。

1 音乐治疗专业的发展背景

中国音乐学院与1988年首次成立了音乐治疗大专班,而这也是我国音乐治疗课程早期研究和实践的基础,由音乐治疗领域学者张鸿懿等任教。随后,受到师资力量不足、报名人员过少等因素的影响,该专业停止招生。但1989年中国音乐治疗学会的成立以及中国音乐学院1988年第一届音乐治疗专业学生的入学,标志着我国在音乐治疗领域专业化发展道路的开始。进入90年代以后,我国的音乐治疗领域逐步拓宽,并涉足儿童孤独症、儿童智力障碍等疾病的治疗,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同时,我国的传统音乐治疗观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这一阶段我国对于传统音乐治疗理论和实践的探索和研究,为有中国特色的中西结合的音乐治疗发展观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中国音乐治疗学会的组织和倡导之下,我国有越来越多的医疗工作者和音乐工作者开始涉足音乐治疗领域的探索研究,然而,尽管这一时间很多医疗机构都大胆尝试音乐治疗的理论和时间,但通常仅仅是简单地为患者播放“音乐处方”,这就导致我国20 世纪80 年代末、90年代初这段时间里, 音乐治疗研究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此后,我国的音乐治疗专业教育逐渐涌现,很多音乐治疗学者都在中国音乐治疗学会的支持下,在不同领域、不同地区开始了积极的实践,使得中国音乐治疗专业发展逐步呈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音乐治疗学术世态。

2 音乐治疗专业的就业前景和社会需求

2.1 音乐治疗人才的主要就业去向

现阶段,我国音乐治疗人才的就业方向相对较为灵活,可选择的就业方向包括:对于具备研究生以上学历的学生,可选择进入高等院校开展教学活动;少管所、监狱、戒毒所等心理治疗结构;临终关怀、肿瘤科、产妇分娩、镇痛等综合医院的临床治疗方向;孤独症、残障、儿童康复中心、老年病院、儿童医院、精神病院等专科医疗单位。现阶段,音乐治疗在我国的应用通常为疾病的辅助治疗,而没有将音乐治疗应用到轻度心理障碍患者、各类学生、亚健康人群等普通群体或是服务对象,因此,我国的音乐治疗仍然处于初级阶段,该专业人才的就业前景仍然较为广阔。

2.2 音乐治疗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

从世界发达国家音乐治疗课程的发展情况来看,很多社会服务机构、社区心理诊所和医疗单位等都设置了音乐治疗工作室,配置了专业的音乐治疗人才,由此可见,音乐治疗已经初步实现了职业化发展,并在一定程度满足了国家和人民对于音乐治疗的需求。从现阶段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我国对于音乐治疗人才的培养和应用仍然停留在病然后治疗的状态,而没有将其纳入多种疾病的预防措施,由此可见,我国社会对于音乐治疗人才的缺口仍然较大,有待于进一步的发展和应用。在一些发达国家,基本上每个医疗单位都设置了音乐治疗室,为来访的每个患者提供包括身心疾病维护、疼痛控制、医疗生活环境、癌症康复、临终关怀、分娩、麻醉、康复和心理等在内的治疗服务。

3 我国音乐治疗人才培养现状

3.1 各教育层次相关专业的开设情况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于音乐治疗重要性认知的逐步深化,全国各大高职院校的都纷纷建立起了音乐治疗专业,例如,首都师范大学、中国音乐学院、中央音乐学院等北京地区高等院校都设置了音乐治疗专业,然而,这些院校都是的相关课程也仅面向本科甚至研究生层次的学生,而高职院校开设音乐治疗课程的学校却少之又少。现阶段,高职院校音乐治疗课程开设的主要目标在于为心理辅导、康复训练、特殊青少年职业教育、特殊儿童基础教育和特殊儿童早期教育提供教师储备。

3.2 高职和本科所述专业介绍和专业目录

音乐治疗专业实践环节和专业核心课程包括:毕业论文、专业实习、音乐医学、心理学、医学和音乐学,以及相应课程的实践环节和其他特色课程。学生缩影具备的专业核心能力包括:基本的音乐理论知识、医学心理学知识和临床医学指标,同时,还要求学生能够对于基础性疾病的患者具备相应的心理治疗、心理咨询和疾病的诊断,通过自身所掌握的音乐知识和音乐治疗技能,强化疾病的音乐治疗能力。专业培养目标:除了基础性的音乐治疗、心理学、医学和音乐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还应具备各项知识的基本操作能力,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就业方向包括各级医疗卫生单位、职业中学、幼儿园、中小学、企业工会、基层社区文化单位和各级艺术团体。由人才的培养目标来看,音乐治疗与音乐康复治疗人才的培养目标较为相似,所以,本文认为可将音乐康复治疗与音乐治疗相结合,两者的共同点在于:都以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为主要方向,但音乐治疗更加关注在各个医学领域内渗透音乐治疗的技能,而音乐康复则相对更加全面和深入。

参考文献

[1] 张孝杰.高职音乐类专业作曲理论课程教学模式微探[J].理论学术,2011(01).

[2] 陈华,黄春燕.音乐治疗在高职院校的应用探索[J].文化万象,2012(02).

[3] 谭军.音乐治疗对高职生网络道德人格异化的案例分析[J].科教文汇,2009(04).

[4] 钟代琴.团体音乐治疗在高职高专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运用[J].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艺术学院,2015(01).

[5] 史琼,樊嘉禄,叶建国,陈军.音乐治疗的历史及展望[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7(11).

[6] 杨迪.新兴行业――音乐治疗师浅析[J].科海故事博览[J].科教创新,2009(03).

第8篇

1981年,李尤白完成了《梨园考论》一文的撰写工作,他认为唐代开元、天宝年间的梨园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所规模完备的国立皇家音乐、舞蹈、戏曲学院。此说不仅引起了国内学者的强烈反应,在国际上也引起了热烈反响。

作为一名职业戏曲理论工作者,我一直在研究梨园。我认为,梨园研究不仅在于学术本身,而且也将为世界各国研究我国戏剧文化的学者、旅游部门另辟蹊径,开拓一个新的精神世界,任其上下探索,纵横翱翔。

1985年12月23日,李尤白先生在给我的信中说:

东明:

望你将岸边、田边、戴维、胡继熙夫妇情况一并按页码补入“总库”。

李先生信中所提到的“总库”,即李尤白先生在梨园研究过程中,偶有收获进展,或私人信件来往,一有所得,即和我联系,并抄录或者复印给我,所以很多史实和珍贵资料只有我知道,比如关于日本音乐史的研究通信。

唐代传日的两面琵琶

中日两国在音乐方面的交流,早在隋唐时就开始了,唐代日本从五位上行扫部头朝臣、美作椽兼遣唐使准判官藤原贞敏来长安拜刘二郎为师学弹琵琶的故事,就是唐代中日音乐家交流的梨园佳话。

唐宣宗大中年间,日本贵族藤原贞敏来长安弹琵琶,拜梨园乐师刘二郎为师,堪称尊师爱徒,藤原最后做了刘二郎的乘龙陕婿。藤原学成回国时,刘二郎以青山、玄象凉面琵琶相赠。

清末诗人黄宗宪(1848-1905)曾作诗记其事道:“檀腹琵琶出锦囊,冰弦风拨杂官商。王公子弟争猿乐,傅粉调朱各上场。”后来,他在修订《日本杂事诗》时,改为:

檀腹琵琶出锦囊,曾偕羯鼓谱霓裳。

大唐法曲今谁读,空记当年刘二郎。

琵琶不仅使藤原贞敏与刘二郎结下师生之隋,与刘二郎之女结下夫妻姻缘,也使中日晒人民在音乐界结下千年友谊。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曾留学日本,并在中国左联东京分联任干事,曾出版散文集《扶桑杂技》、译诗集《日本古典俳句选》的林林,在1963年明随中国艺术团访日时,曾到日本名流田边尚雄家做客。田边尚雄先生为艺术团举行了一次琵琶交流会。他请来东京的几位琵琶演奏能手进行演奏,中方刘德海也演奏了《十面埋伏》等曲子,轻部岳瑞先生还用日语演唱了《浔阳曲》。有感于此,林林写了一首《琵琶会》的诗:

宾主琵琶出锦囊,心声合奏韵悠长。

至今犹唱《浔阳曲》,又忆当年刘二郎。

关于这段史实,1935年出版的张鹏一《唐代日人来往长安考》有记载:

日本有唐乐乐器,据《日本国志-礼俗篇》曰:“日本由唐时传授乐曲有《万岁乐》《回波乐》《鸟歌》《承和乐》《河水乐》《菩萨破》《武德乐》《兰陵王》《安盐乐》《三台盐》《甘州胡》《渭州庆云乐》《想夫怜》《夜半乐》《扶南小娘子》《越大乐》《林歌》《孔子琴操》《王昭君》《折杨柳》《春庭乐》《柳花池》《赤白桃花李》《喜春莺》《平蛮乐》等。然传其谱,不能传其辞。乐器则唐时藤原贞敏,学琵琶于唐人刘二郎,二郎妻以女,赠以紫檀、紫藤琵琶各一面,归为朝廷重器,今犹存。”

但藤原贞敏由中国唐代带回日本的两面琵琶“归为朝廷重器,今犹存”不知“今犹存”在何处?构造如何?千余年来在日本的影响和历朝嬗递传授情况怎样?唐代梨园研究专家李尤白先生为探究竟,曾于1985年3月6日致函日本国立艺术大学校长,该校音乐学部日本音乐史研究者田边史郎于同年11月8日给李尤白先生回信:

李尤白先生,

拜读了您三月六日的来信,以下就自己至今调查到的事项作以答复。

日本平安时代有一位名叫藤原贞敏的贵族,远渡中国(唐)学琵琶回国的时候,带着师傅赠送的两面琵琶回来这件事,在日本的文献中也有记载,即日本正史《日本三代实录》贞观九年(公元867年)十月四日条中说:“从五位上行扫部头,藤原贞敏卒。贞敏者……少耽音乐,好学鼓琴,尤善弹琵琶。承和二年(公元845年)为美作椽遣唐使准-判官。五年到大唐,达上都,逢能弹琵琶者刘二郎,……明年聘礼即毕,解缆皈乡,临别,二郎设祖宴,赠紫檀、紫藤琵琶各一面,是岁大唐大中元年,本朝承和六年也。……卒时年六十一。贞敏无他才艺,以能弹琵琶,历仕三代。虽无殊宠,声价稍商焉。”

上述的紫檀、紫藤琵琶各一面,确为您信中所提及的琵琶,“为朝庭重器”,虽然在正史中没有记载,但从当时的习惯来看,确是事实。

这两面紫檀琵琶和紫藤琵琶,分别刻有“玄象”和“青山”字样。日本江户时代的乐人安倍季尚所著的《乐家录》第四十一卷,有以下记载:“青山,仁明天皇御物紫藤之槽也。旧记日,承和二年扫部头藤原贞敏蒙敕宣渡唐,竭于廉承武,习琵琶之秘曲,而得琵琶二,玄象,青山是也。廉承武传曲于贞敏之时,自青山绿梢天人降翻回雪之袖,自是名之青山也。”“玄象,仁明天皇御物也。紫檀槽一枚,泼面画黑象,是大唐琵琶也。祥述之青山下。”

此外,关于这个“玄象”“青山”现代的日本音乐史研究有以下的结论:“青山是日本有名的琵琶。……原来是仁明天皇的尊物。藤原贞敏根据承和二年(公元835)年,敕命远渡大唐。跟廉承武学习琵琶的秘曲,这个琵琶是和玄象的琵琶一起带回的……长期流传于宫中,后来传到仁和寺宫,虽然送给了平经正,但因经正担心在战场上丢失,所以退还给了仁和寺宫,可是到了源氏时代,似乎消失了……”,以上引至“平凡社”《音乐事典》。

这是关于“青山”的记载,总而言之,藤原贞敏带回的乐器没有现存。另外,在嘉历四年(公元1329年)七月八日,根据文献所记载的最早的“青山”模仿制作了一把新的“青山”,现在虽然据说还在宫中,但我不能确认。详细情况,我劝您还是向日本国内厅书陵部询问。

即使关于“玄象”,如果根据同样的《音乐事典》的记述的话,则是,“虽然1376年(正和六年)被盗贼盗走了,但经过几个人之后,又回到了西园寺家之手,并再次回到了宫中。此后,因在内裹(注:天皇平时居住的场所)时被火烧了,故未能留传到现代。”

也就是得出这样的结论:“青山”和“玄象”现在都不存在。对于先生的热情,我不能不遗憾地告诉您所不想期待的结果。

这两面不一样的琵琶,作为名器,好像被珍藏着。关于这些有很多说法。此外,文学(《源平盛衰记》等)、戏剧音乐(能《弦上》等)以此作为题材的也不少。

我作为日本音乐史的研究者之一,特别关心日中音乐文化的交流,并且确信您的来信也寄予着在这个领域内的两国友谊。

十一月八日 合掌礼拜

东京艺术大学音乐学部乐理科

助手田边史郎

至此,中国最早传到日本的两面琵琶及其在日本历朝辗转传授、受人珍视之状,水落石出,中日音乐史上一个长期难以猜解的谜被解开了。

我觉得,田边史郎学风严谨,他以十分负责的态度帮助李尤白弄清了从唐朝传往日本方面琵琶千余年来的传授情况,这不仅是他们两人之间的私事,而且是值得载人中日两国音乐领域史册的事。

曾任陕西省文化局副局长的赵谭冰为此专门写了一首《两面琵琶》的诗:

青山玄象渡东洋,一曲琵琶颂大唐。

御前乐舞起欢声,宫内嫔妃笑态狂。

藤子负笈长安路,刘郎琴韵播邻邦。

《三代实录》纪盛事,睦邻友好万年长。

西安市九十二中高级教师刘占先也为此写了一首《琵琶情》:

一衣带水两邻邦,藤原学艺渡重洋。

琵琶声声师徒谊,琴瑟切切儿女肠。

玄象含情送艺果,青山着意化桥梁。

今日梨园传佳话,皆因不忘刘二郎。

另外,日本奈良市正仓院至今还保存着奈良朝传写过去的许多唐代梨园中的乐谱。李尤白先生1985年春曾致函奈良市长,通过奈良市长转给正仓院长一封信,希望正仓院提供有助于他梨园研究工作的相关资料。不久就接到正仓院事务所长桥本义彦4月5日给他寄来的日本奈良朝天平十九年以前由长安传往日本去的黄钟调《番假崇》琵琶谱。这是日本现存最早的由唐代传去的琵琶谱。

岸边成雄与梨园研究

岸边成雄(1912年6月16日至2005年1月4日)是日本著名的音乐学家、中国音乐学界的良师益友,他的一生是辛勤耕耘、硕果累累的一生。据《九十大寿纪念岸边成雄博士业绩目录》的统计,岸边成雄的主要成果有:著书(含译著)二十三册,论文一百三十七篇,短论、报告、解说一百六十七篇,监修、编辑、参与撰写条目的辞典、讲座六十四部,监修、编辑、撰写解说的唱片七十六套,书评七十九篇,唱片评论十三篇,演奏会节目单解说一百二十七篇,随想等一百六十七篇,被翻译为英文的著作一种,被翻译为中文的著作、论文四十一种……

其中《唐代音乐史的研究》一书是岸边成雄先生的代表性论著之一,在学术界影响巨大。繁盛N烂的唐代音乐举世瞩目,是中国和世界音乐史上的一大奇观。它上承秦汉以来歌舞音乐的繁荣,使之发展至极盛阶段;下启宋元戏曲、说唱等市民阶层音乐生活的巨大变革,为歌舞音乐向戏曲音乐型态转化、发展奠定了雄厚基础,其影响所及在亚洲各国起到了不可忽视的巨大作用。

在岸边成雄先生的学术生涯中,唐代音乐史研究是一个宏大的贯穿性主题。1936年,他在东京帝国大学文学部东洋史学科的毕业论文《隋唐俗乐调的研究――龟兹琵琶七声五旦与俗乐二十八调》就是有关唐代音乐史研究的题目。1960、1961年出版的《唐代音乐史的研究》(乐制编,上、下卷),奠定了他作为唐代音乐研究学科带头人的地位。制度对音乐文化的生成与发展确实有着相当重要的影响,给我们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和新的思路。

1982年第5期《人文杂志》发表了李尤白的《梨园考论》简稿。这篇论文让远在日本的岸边成雄看到了,他1985年明21日致函西安音乐学院蒋咏荷教授谓:

李尤白先生《梨园考论》有非常高的参考价值。先生将中日近代学者有关梨园著作部加以引用,唯我的《唐代音乐史的研究》未被提及。

蒋咏荷教授把岸边成雄给他的这封信让李尤白看了,李尤白立即给我来信:

东明:

蒋咏荷教授接到岸边成雄的信。岸边对拙作《梨园考论》奖饰过分,使我惶愧。滋将其原函及咏荷先生托我院译信寄你。岸边年逾古稀,是东京大学名誉教授、日本著名音乐家,著作甚富。从此信中也可看出,岸边似乎嫌我在《梨园考论》中没有引用他《唐代音乐史的研究》中谈梨园的部分。这要在以后补入。

尤白

1985年12月23日

其实李尤白在写《梨园考论》的时候并不知道日本有个岸边成雄,岸边成雄有一本《唐代音乐史的研究》。李尤白看到岸边成雄的信后,立即通过蒋咏荷给岸边成雄去信,说明非不引用,实未见其书。岸边成雄接李尤白信后就直接给李尤白来信:李尤白先生大鉴:

去年12月25日玉笔芳信、1986年1月5日详函及《地方戏艺术》中王东明先生的文章、《光明日报》特写均拜读。因事务繁忙,回信较迟,深感抱歉。

我从今日(18日)到3月4日要去欧洲旅行,所以只能匆匆先写这封短信。

(一)首先,就先生您对梨园研究的热情,我深表敬意;

(二)衷心祝贺“唐代梨园纪念馆”的筹建及“中华梨园学研究会”的成立;

(三)先生国际视野之开阔,使我铭感难忘,在先生所言及的外国学者中,还有一些人是我所不知道不认识的;

(四)佐野彦和、田边史郎二君在东京艺术大学读书时,我曾教过他们;

(五)拙著《唐代音乐史的研究》(台湾中华书局汉文版),我也曾寄赠过中国音乐家协会陕西分会和西安音乐学院;

(六)在上书梨园章节中,与任半塘教授的《唐戏弄》意见有所歧异;

(七)唐代梨园,除梨园本院外,在东宫宜春院北还有别院。

想和您探讨的问题很多,但因欧洲旅行之发生在即,只能暂且住笔,希鉴谅。6月22日及27日有可能于西安重晤。祝您春安!

岸边成雄

1986年2月18日东京

及期,岸边成雄果然与日本创明音乐社社长小野卫等十余人到达西安,由中旅社石家庄分社韩连华翻译,岸边成雄和李尤白在西安人民大厦见了面。语及中华梨园学研究会筹组事,岸边提问:“不知贵会接纳外国会员否?”李尤白答:“学问无国籍,您以七十七岁高龄,对唐代音乐又有专著,理应欢迎。”岸边继问:“我在学会可干些什么?”李尤白答:“可聘为顾问。”岸边闻而喜曰:“我很荣幸,也很感谢。”

当晚共应西安音乐学院刘大冬、鲁日融及蒋咏荷之邀,一起在西安音乐学院观看了鼓乐演奏。看完鼓乐后,岸边成雄说,长安古乐和日本的雅乐一样,是“国宝”:“长安古乐与日本雅乐的流传时间都在一千年以上。据历史记载或民间传说,它们部是来源于唐代的俗乐。只不过长安古乐―直流传在长安,而日本雅乐却是通过唐代中日文化交流传入日本,在日本一直保存到了今天。日本对雅乐的保护很重视,雅乐多是政府出资养着,政府会挑出专业人才,国家养起来,乐手多为公务员待遇。日本雅乐的根在中国,在西安。”

岸边回国后,于1986年7月11日给李尤白来信,同时给李尤白寄来了梁在平、黄志炯译,台湾中华书局版《唐代音乐史的研究》上、下两册,其中对梨园遗址的看法和李尤白基本相同。随后,李尤白立即把岸边成雄关于唐代梨园遗址的论点补充到他的《梨园考论》中作为他的论据:

梨园本院系梨园弟子重要集居之,而梨园则系禁苑内之著名果园。按《唐两京成坊考》卷一对此曾有另一见解,其“所谓梨园者在光化门北”所注“商宗纪,仪凤六年八月,停南北中尚梨园作坊,中宗纪、景龙四年二月,令五品以上并学士,自芳林门入集梨园,即此梨园也。至明皇置梨园弟子,乃在蓬莱宫侧,非此梨园。主张梨园弟子在大明宫之蓬莱宫,此说似系沿袭《通鉴》景云元年条续文“开元二年,玄宗置教坊于蓬莱宫,上自教法曲,谓之梨园弟子。至天宝中,即东宫置宜春北苑。命宫女数百人,为梨园弟子,即是梨园者按乐之地,而预教者名为弟子耳。凡蓬莱宫、宜春院,皆不在梨园之内也”。按蓬莱宫之教坊(内教坊)与梨园弟子,原系无关。《通鉴》将两者混同使用,恐系错误;就现有史料研究,蓬莱官之近傍,似不可能有梨园也。

之后李尤白还专门写了一首《赠岸边成雄先生兼题

扶桑有学人,遐龄访中华。

溽暑来长安,相晤于大厦。

讨论梨园学,议论互激发。

音院同观乐,记问精神佳。

撰著唐乐史,征引何博雅。

涉及梨园址,与吾见无差。

台湾汉文版,译笔妙生花。

隔海遥相赠,隆谊溢芳札。

中日文化史,盛开一妍葩。

第9篇

关键词:音乐传播人才;实践教学;传播手段;人才培养

一、实践教学对于音乐传播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

实践对于理论教学的价值与意义已经有目共睹,也得到了教育界各学科的广泛认同。然而,随着音乐传播手段的日新月异和音乐交易方式的不断革新,音乐传播的实践性愈发凸显出特殊的意义,这主要是由音乐传播人才培养自身具有的跨界性、时代性和合作性等内在属性所决定的。

首先,音乐传播人才培养过程呈现出鲜明的跨界性。音乐传播学是音乐学与传播学的交叉学科,其显著特点为学科的融合与渗透,对比相关院校的培养方案可以获知,音乐传播人才培养的专业课程设置通常分为三大类,音乐素养类:如,和声、曲式、视唱练耳、音乐史、电子音乐制作等;经济管理类:如,传播学、管理学、人力资源管理、应用统计、市场营销、西方经济学等;音乐传播类:如,音乐传播概论、音乐传播调查方法、音乐项目策划、艺术管理、艺术市场营销学等。前两类课程属于传统学科内容,要想在音乐传播各链条中发挥作用,只能将相对独立的知识单元,通过实践过程,“内化”为综合能力和素养;第三类课程本身就是建立在突破传统学科藩篱基础之上的跨界产物,所以对实践性的要求更高,相关课程的完善和检验同实践的关系就更为紧密。

其次,音乐传播人才培养途径印刻着强烈的时代性。在媒介手段层出不穷、音乐交易方式日益更新的当今社会,科技的迅猛发展,使传统的传播方式被无线音乐、在线音乐等更加时尚、快捷的新兴传播手段所取代,音乐聆听习惯、音乐制造手法和音乐传播模式的变革成为大势所趋,因此,音乐传播人才不仅要充分了解最新音乐交流平台,熟练掌握多媒体技术和多种音乐编辑手段,而且要知悉最新音乐制作和录音软件。这些操作能力的运用与熟悉,同样离不开实践的鞭策和锤炼。

第三,音乐传播人才培养模式被赋予很强的合作色彩。这同它与生俱来的“传播”特性是息息相关的。所谓的“人类传播”,是指两个人或两个以上的人之间的一种分享信息关系。音乐信息的传播过程衍生出来各种复杂的社会连接体,且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多元合作与相互牵制,仅仅依靠闭门造车的理论思考和琴房训练,是无法真正实现传播效能的。音乐传播教育者需要特别重视实践教学,让学生在实践创作与合作过程中,真正提高策划能力、沟通能力、协调能力和执行能力。

二、当前音乐传播专业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从近年来对毕业生的追踪调研中发现,音乐传播专业学生的毕业去向主要为四个领域:传统唱片行业、演艺传播公司、新媒体数字音乐行业和以音乐传播为职能的企事业单位。然而,学生在这些领域中的实习现状,却不尽如人意。

首先,传统唱片行业越来越不景气。唱片行业在盗版冲击后,被日益兴盛的网络平台打击。有的全球性大唱片公司的员工也都纷纷离职,即使在职也无所事事。所以这种境况就难以培养出业务能力较好的实习生,从而造成内部的恶性循环。

其次,演艺行业作为传统音乐中仅存的繁荣领域一般也不愿意接收实习生,因为演艺行业具有时间灵活、地点不确定、工作强度大的特点,而实习生受到学校课程的限制,只能在固定城市以兼职的形式参与到演出活动中,专业性和参与度不强,因此,演艺传播公司往往倾向于使用比较固定的专职或团队成员。

第三,数字音乐行业实习力度不够。相对于数字音乐行业日新月异的技术发展,学生的知识结构相对滞后,实践时间极为有限,实习生缺乏足够时间和能力介入行业内部。还有一些数字音乐行业,管理方面相当严格,一般不轻易接收实习生。

第四,以音乐传播为主要职能的企事业单位容纳能力非常有限。由于近年艺术管理专业升温迅速,很多高校开始扩招,且数目甚多。由于招生人数庞大,为数不多的企事业单位无法提供足够的实习岗位,即便有些零散的实习机会,也由于管理困难,无法形成有效的监督检查体系,而使实习效果大打折扣。

这一系列原因也带来了连锁性的负面后果——“学生实践积极性的急剧下降”。一方面,学生希望参与同专业关联性强、能展示自己业务能力、并能在实践中得到充分锻炼和提高的工作;另一方面,用人单位则担心学生眼高手低耽误工作或者担心其时间不能保证,而拒绝把比较重要的工作交给实习生,这在很大程度上又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形成双方的游离关系。

此外,属于新兴学科的音乐传播实践教学本身存在师资薄弱的问题。音乐传播专业的大部分教师属于非科班出身,师资队伍很难像传统老学科那样具备雄厚的师资力量;其次,从事音乐传播事业的年轻教师所占比例大,实战经验比较缺乏,这也使相应的师资队伍缺乏具有能够直观生动地指导学生实习实践的资深教师。

三、音乐传播专业实践教学问题的应对之道

鉴于实习实践对音乐传播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以及实践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不难看出,如果不解决这些问题,音乐传播教育就无法达到新的高度,整个音乐产业也很难规范、健康地发展。因此,根据某大学音乐系在教学过程中已经实现或落实的一些手段与方法,结合兄弟院校在音乐人才实践教学中的经验访谈,总结出以下几点应对之道。

(1)建立合理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所谓音乐传播教育实践教学环节的体系化,指的是将实践教学目标、实践教学场所通过某种课程途径、在某一段时间做到质量监控等具体实践因素程序化、规范化和步骤化。只有着眼于长远教学计划设计,结合课程建设、基地建设、教师建设、政策制度建设,才能综合性、系统性、全局性、宏观性地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做到环环相扣,落到实处。

下面是传媒音乐人才培养中实践教学体系的具体形成。音乐传播人才的实践教学分为认识实习、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三个阶段,三者共同完成对学生实践业务能力的塑造:第一阶段,认识实习。通过大众传播引论、音乐传播调查、类型调查、音乐编辑、音乐批评等课程,组织学生进行专题考察、基地参观,使学生对业界内部的组织机构、职能、运作、经营、管理等环节获得感性认识,提高专业敏锐性,强化学习自主性,为学生对后续课程的学习起到激发作用。第二阶段,专业实习。通过音乐传播调查、行业调查、音乐传播调查方法、音乐项目策划、音乐编辑、音乐美学、音乐文论写作、音乐市场营销、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等课程和项目,加强学生的专业技能训练,强化其市场调查能力、策划能力、编辑能力、审美能力、写作能力、创新能力等音乐传播所特有的专业素质。第三阶段,毕业实习。通过音乐批评与鉴赏、音乐传播调查、职业调查、艺术演出管理、毕业论文、毕业设计、课程成果推广等途径,参与完整的音乐项目运作,强化其组织协调能力、入际交往能力、专业技术素质运用能力等。

当然,教学体系的正常运行与质量监控离不开政策、经费和时间的保障,只有以相应的政策与经费体系进行相应的配套,才能够积极有效地鼓励和帮助音乐传播实践教学体系高质、有序地落实和完成。

(2)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实践机会。既然实践教学环节是实现优秀的音乐传媒人才的重要环节,那么创造相关的实习实践机会,帮助学生实现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吸收与消化就成为院系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从目前与音乐传播专业相关的各院校来看,实习机会的创造主要来源于校外实习基地的培育和以导师制为主体的校内实习渠道的开拓。

校外实习基地是学校资源和条件的补充和拓展,是学生提升动手能力的核心阵地,也是学生日后与社会行业相结合的重要延展平台。相关院校十分重视基地建设,积极主动地和与音乐传播相关的平面媒体、乐器厂商、培训学校、演艺机构、电台电视台、唱片公司等建立联系。并与多家歌剧院建立了实习、实践基地。当然,针对扩招以来庞大的学生群体,要想个性化、兴趣化、深入化地满足实习需求,达到预期的人才培养目标,还必须依靠创造校内自身实践机会来缓解此问题。

大多数相关院校,都是以导师制为主要模式,进行校内实习机会的创造、补充和拓展。所谓导师制为主体的实践教学,即以学生小组为单位,服从于专业老师的自主引导、安排、组织的专业实践。导师制的实践活动,能帮助不同特长的同学取长补短,根据兴趣与专长进行自由分工,责权明晰,既便于组织,又能深入实践,摆脱了“只有依靠实习基地才能完成实习”的制约,拥有了更多有效的机会。例如某些音乐学院的“音乐推广活动”“现代音乐周”“音乐季”“艺术周”“爱我所爱,原创地带,歌曲大赛”等项目,都是以导师制为模式的校内实践活动的成功案例。

四、增添课堂的业界气息

不管如何努力,校外实习基地或者以导师制为模式的实践教学活动,在数量上仍然比较有限,并受到较严格的时间制约,而课堂教学却能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始终。因此,将课堂和业界紧密结合,增添课堂的业界气息,是建立音乐传播人才实践能力和行业敏感度的关键一环。例如,某些学院艺术管理专业设置了“业务实践课”,每周4课时,由专业教师分配角色,学生进行业务模拟实习,前瞻性地预见工作中发生的困难,并依据教师的从业经验进行分析,在实践中加以灵活运用。借助这样的课程指导,同学们不仅学会书写策划、计算传播成本和传播效果,还学会了预见性地清除音乐传播过程中的障碍,有技巧地促成协议的商定和执行。

再如在某音乐学院的“艺术管理学”课程中,以学生是否能完成一场音乐会的策划、创意、组织、推广为教学考核标准和培养目标,有效培养了学生的策划组织能力和沟通交往能力;此外,在“音乐传播调查”课程中,任课教师有组织地引导同学寻找自己感兴趣的音乐产业板块,如唱片业、数字音乐、乐器商、音乐培训学校等,要求学生搜索具体产业背景、探查运营组织架构、寻找相关的政策法规,并分析其行业价值潜力,最后由一个行业典型人手,详细说明上述理论架构。这种形式的课程教学切实有效地加深了学生对现代传媒行业的认识、理解及相应的数据采集分析能力。

除此之外,很多院校已经或准备聘请音乐传播行业有声望、有经验的人士到课堂上,与学生分享他们的工作职能、业务范畴、从业心得,这同样是加强专业实践意味的有效举措;同时,一些教师还建立起音乐传播自身的信息平台,将之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

总之,音乐传播行业的发展离不开优秀的音乐传播人才的输送,而优秀传播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多元、丰富、深入的实践教学。实行合理科学的实践教育体系、培育实习基地、改革实习方式、增添课程业界气息,这一系列举措的最终实施与贯彻,都将有效促成优秀音乐传播人才体系的建设,并能在根本上推动我国音乐传播事业健康、稳步、迅速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曾遂今.音乐传播新探[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6(1).

[2]教务处.中国传媒大学2010年教学质量报告[J].中国传媒

第10篇

关键词:屈家营古音乐,保护现状,创新开发

 

廊坊自古为元、明、清三朝的京畿门户,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有着深厚的文化积累。宋辽时期,两国疆界分廊坊于南北,杨家将守三关的英雄悲歌就发生于此,至今永清县仍保存着的宋辽古栈道,就是宋辽对峙时宋太祖赵匡胤所建的战争防御体系,被誉为“地下长城”。正是因为廊坊有着不同寻常的历史,才铸就了其璀璨的文化。

任何音乐文化都离不开历史文化的熏染,在廊坊固安就流传着一个很独特的音乐文化现象,那就是被誉为中国“音乐活化石”、“中国文化之瑰宝”的“屈家营古音乐”,与西安仿唐乐舞、湖北编钟乐、北京智化寺古乐并称为中国四大古乐。固安的“屈家营古音乐”,乐风古朴,音乐以其严格的教习制度,保持了古乐的纯净,直至今天仍彰显其特有的古韵。从永清县保存的“地下长城”到固安县的“屈家营古音乐”,就印证了廊坊悠久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

近些年来各级文化部门对“屈家营古音乐”进行了多方面的保护工作。笔者在对“屈家营古音乐”现状进行了多方了解和调研后,进行了更加深入的研究和探索,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1.“屈家营古音乐”的现状

1.1“屈家营古乐”的历史渊源

“屈家营古音乐”创始于元明时期,源自佛寺,后流传于民间,以口传心授的方式代代相传,其演奏多以音乐会的形式出现。它的这种演奏形式也是我国保存较完整的古代音乐形式。音乐以吹奏和打击为主要的演奏乐器。论文大全。其演奏的乐器包括管、笛、笙、鼓、镲、钹、铛和云锣,也有用于集合会员和初会开道的大号铜锣。“屈家营古音乐”的音乐内容极其丰富,包括宗教佛事、民间哀乐、故事传说、封建宗法、军政事务、自然生态、节令、动物、景致与儒家学说、人物、事迹等诸多方面。其现存的作品有《玉芙蓉》、《纣君堂》等13支套曲;《金字经》、《讨军令》等7支大板曲;《五圣佛》、《贺三宝》等20多支小曲和一套打击乐曲。由普通流行的传统曲牌和本身独有的曲目两大类组成。在演奏时,每一个演员都有其固定的角色,有总管、攒管、香首、师者和一般会员、会友等。

“屈家营古音乐”的演奏有其特定的时间。一般会在,农历正月初一与七月十五这种传统活动日中演奏。正月初一的演出是拜会和游庙。七月十五的演出是纪念祖师师旷和超度亡灵。除此之外,平时在赶庙会和给丧事送乐以及参加求雨等活动中演奏。

从“屈家营古音乐”的古乐文化,到演奏的曲目可以窥见,其音乐内容和演奏风格之丰富,乐谱之完整,技艺之精湛,显示了它的独特,更显示了它600年来声声不息的旺盛的生命力。

1.2 屈家营古音乐的保护现状

自1984年起,当地文化部门就开始了对“屈家营古音乐”进行紧急的抢救及整理保护工作。经国务院批准,“屈家营古音乐”于2006年5月20日,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央音乐学院院长赵沨、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所长张振涛等百余位中外学者及专家,曾慕名前往固安县考察“屈家营古音乐”。他们一致认为:“屈家营古音乐”的乐风相当于西方巴赫时代的音乐风格,音乐平和、古雅,是我们现在能听到的唯一的古代宫廷音乐。1987年6月19日,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在北京召开了亚太地区音乐学术讨论会,“屈家营古音乐”以其特有的音乐会形式参加表演。与会的二十多个国家的一百多位专家观看其演奏,之后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他们认为“屈家营古音乐”是世界古老的音乐艺术之一,堪称“世界音乐之根”。其“屈家营古音乐会”被世人所瞩目。

“屈家营古音乐”在受到国内外音乐界钟爱和褒扬的同时,河北省及廊坊市各级政府和文化部门也已经行动起来,对它进行保护和整理。2009年6月由河北省文化厅监制,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录制,由河北百灵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河北民间音乐传统曲目集成(CD)》中收录了全省31个代表性音乐会的传统经典曲目,共计432首,其中包括廊坊的屈家营、南响口等在内的十一个音乐会的录音和录像。收录廊坊的“屈家营音乐会”、“南响口音乐会”等音乐会乐曲160首,时长约14个小时。在录音、录像期间,演奏“屈家营古音乐”的民间艺人,尽情展示了自己的演奏技艺。其中最具特色的有双管演奏乐手,他能同时吹奏两个管子;双云锣手同时能敲击两个云锣,其技术之精湛、花样之繁多,让在场录音、录像及文字记录的专家们叹为观止。

1.3“屈家营古音乐”的延续与继承

从古至今,我国的音乐教习多以口传心受为主。“屈家营古音乐”就是仍保留着以身口相传为文化链接而得以延续的,可以说它是活的文化。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很多年轻人已经不再了解,那曾经古老沧桑的宫廷雅乐了,更多的是摇滚、爵士音的冲击。那么,要想使“屈家营古音乐”这一文化瑰宝得以继承,培养传承人,创造古乐更多的传承人资源,已成为一个更严峻的问题摆在了我们的面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河北省文化厅已于2008年正式将演奏“屈家营古音乐”83岁的老乐师冯月池和32岁的年轻乐手屈炳庆,确定为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在屈家营村还培养了一批年轻的学员,按音乐会会规有条不紊地向老乐师学艺,为古音乐的传承增添了新的活力。因为音乐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具有其特殊性,河北省文化厅做出的这一决定,为传承人的保护和开发新的传承人资源,迈出了可喜的一步。论文大全。

1.4“屈家营古音乐”的建设

为了抢救、挖掘、保护“屈家营古音乐”及“屈家营古音乐会”之形式;为了发扬光大这一民族文化,从廊坊市到固安县都采取了很多有效地保护措施。其中,固安县出台并实施了抢救保护“屈家营古音乐”的“五个一工程”,出版了一本古乐图书(即赵复兴编著的《古乐奇葩》,已由中国文联出版社于2008年11月正式出版发行)、并录制了一套古乐光盘、还培养了一支年轻队伍、建设了一处阵地、形成了一个很具规模的产业。政府部门通过县、乡、村三级融资的方式,解决了音乐会堂土地使用的问题,先后完成了会堂通柏油路、通电、打井等基础性建设工程。2000年春,屈家营音乐会堂建设工程开始正式启动,会堂位于屈家营村东,占地9.8亩。2005年8月,会堂主体落成,建筑面积达966.5平方米。从各级政府大力加强对“屈家营古音乐会”的建设,为喜爱和研究“屈家营古音乐”的爱乐者们提供了一个平台。

2. 对屈家营古音乐的创新开发

2.1在现代文明下古乐保护的新矛盾

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延续与它至今仍存在的环境即“生境”有着直接的密切关系,保护古音乐不仅是要留住它的声和形,更要注重保护使之生存的这种“境”。正如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它“不仅存处在一种历时性的‘传统’中,而且处在一种共时性的‘生境’中,……其共时性的‘生境’,也不会是一个封闭性的单一的‘点’,而是一个能和相关文化、相关生态、相互影响或互相作用的动态系统”(1)。也就是说,当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离开了其所存在的文化生态,其性质就可能发生无法估量的改变。

在现代文明的经济大情境下,要想使具有古乐特色的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延续并发展,一般地做法是把其推向市场。一些音乐制作者为了迎合市场需求,在原有音乐的基础上加入了一些现代原素。那么,这种古乐进入经济市场就会脱离自身的生长环境,将失去原来固有的古韵之味。在市场化的今天,如果为了保留其原味而没有融入现代的理念,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屈家营古音乐”要进入经济市场,人们是否能接受这种“新”的古乐表演,也成为了一个新的矛盾问题摆在了我们的面前。

当今,若想永远的继承和保留“屈家营古音乐”,那么,进行科学的,全面的保护,并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创新开发,形成产业化才是它的必经之路。产业化对文化的传播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也只有在这种发展的前提下才能保持古韵之味如长青之藤永远不衰。

2.2 借高校教育优势,寻找专业人才

一个国家国民的素质的高低,首先要看其国人对其文化的知晓。那么,对国粹之精华的知晓首先要靠教育的传播。

2.2.1教育的传承与创新,给古老音乐注入了春天的魅力

高校是传承教育,施教学生的沃土,如能让古乐在课堂上响起,让年轻学子们感受古老的“屈家营古音乐”的魅力。聆听和观赏这种以笙、管为吹奏,云锣为打击的音乐合奏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研究和创作欲望,从而使他们成为这支研究队伍的生力军,让古老音乐永葆春天的魅力。

如果将“屈家营古乐”以音乐鉴赏课的形式引入课堂,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合理的改编创作,并与原来的古乐进行对比欣赏,这样还能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和创作热情。学生们还可将它做为毕业论文的一个研究方向,创建研究小组,对其进行专业的、多方面的、多角度的研究。

2.2.2通过高校教育培养的专业精英,建设多元产业化团队

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要产业化开发,既要保持原生态、又要有利于传承,还要进行表演上的创新、提高音乐的观赏性和传播性,是一系列矛盾的探索性的事业。那么,多学科的参与,与多元化、系统化的研究已势在必行。

屈家营村位于固安县中南部,隶属于礼让店乡,地处京、津、保三大城市的中间地带。可借助周边高校的人才优势和高校的学术环境,研究一套合理的开发战略,即通过高校教育培养专业精英,建设多元产业化团队,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战略手段。论文大全。在京、津及廊坊市各高校具有音乐、经济、市场营销、管理学、史学、传播学、旅游管理等众多专家,在他们的把脉和引导下,能从更高层次探索古乐的产业化之路,提升古乐的鉴赏价值,为产业化开发做科学的技术指引。

通过对“屈家营古音乐”现今的保护和开发,要想使这支古乐不像夜空滑落的流星,只有一闪即逝的光芒。那么,只有坚持走教育传播古乐文化,教育培养精英,政府为其制定专门之政策,大力做好传承人的培养,走产业化之路,才能使“屈家营古音乐”成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宝库中永远不会流失的并闪光的钻石。

注释:

①杨晓.音乐学院与音乐性非物质文化遗产.音乐创作,2007年第二期.

②周文中,邓启耀.总序――民族文化的自我传习、保护与发展.周楷模,云南民族音乐论.云南大学出版社,2000,5.

【参考文献】

[1]固安县文化体育局.屈家营音乐抢救保护工作的情况.2009,3.

[2]中国艺术报莫让古乐再“断弦”——老音乐家与河北屈家营音乐会的保护.

wenhuacn.com/news_article.asp?classid=11&newsid=4576.2006-12-22.

[3]欧阳时来,查振华.音乐类文化遗产商品化模式探究――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青阳腔”为例.

第11篇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 高校音乐教育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

一、高校音乐专业信息化教学现状

信息化教学主要是指运用现代化信息和数字媒体技术,优化教育资源的获取渠道,推动数字化、信息化教学手段和具有互动性、共享性的教学模式,并培养具有较高信息素养的人才。信息化对教学环境、教学条件、教学观念、教学手段、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及师资素质等多方面都提出了相应的要求。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使得计算机应用深入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很多高师院校音乐专业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不仅更新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而且使抽象的音乐理论变得生动有趣,极大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教学效率。虽然依托计算机进行数字化多媒体辅助教学已不再是新鲜事,但音乐属于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其包含了大量自然、人文和各类音乐事项及时空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具有特殊性,信息化教学在很多方面尚不成熟,在应用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

第一,当前高校在音乐信息化教学方面存在误区。近年来,在国家教育信息化政策导向指引下,各高校基本建立了以计算机网络通信为基础的校园网,用于日常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2010]22号》明确规定:“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A级标准是积极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成效显著;必修课应用多媒体授课的课时不低于15%,有一定数量自行研制开发的多媒体课件,教学效果好。”但多媒体教学观念仍然没有真正深入到音乐专业教师的教学活动中。许多高校音乐教学多是采取小班教学授课方式,听课人数较少又受制于教室环境,再加上音乐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注重学生的专业能力培养,而对教学形式与内容重视不够。

第二,各综合类院校对于音乐专业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为代表的信息化教学投入不足。在国外,随着计算机音乐技术教学与多媒体的迅速发展,计算机音乐技术教学日渐深入课堂教学。而在国内,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音乐专业招生人数逐年递增,导致人均占有教学资源比例严重缩水。在目前高校办学资源紧缺的情况下,相对于优势学科专业,音乐学科处于明显弱势,在各类综合性院校中,硬件设施投入与更新相对滞后,即使在“数字化校园示范工程学校”的院校,音乐专业的信息化教学资源仍然相当匮乏,尚未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在许多高校的音乐教学中,黑板加钢琴仍然是大部分音乐课堂教学的主要教具,这种教学方式严重影响教学的深入展开。①例如,在和声教学过程中,教师在黑板上写出谱例,在学生心中无法形成和声音程的听觉联想,而钢琴的乐声转瞬即逝,使学生时常陷入迷惘,尽管教师认真教学,学生刻苦学习,教学效果则往往事倍功半。又如,曲式分析学属于音乐学科中的基础学科,通过分析不同体裁、规模、时代的作品,对各种作品进行结构、内容、音乐作用与价值的概括,使学生能够准确领会音乐作品的思想内容,并在演奏(唱)的过程中准确表达。在以往曲式分析教学中,需要讲解谱例时,大多数教师会将其誊写在黑板上进行讲解,学生对谱例进行书面上的理解。这样不仅浪费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而学生也仅仅掌握了一些无音响效果的书面规则。

第三,教师在日常音乐教学过程中运用信息化技术能力亟待提高。信息化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教学手段,要求教师必须能够正确、合理地将现代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运用于日常教学活动中。但目前音乐专业在综合性高校的学科建设中位置并不突出,师资配备、学历结构、师生比例方面存在一定问题,再加上音乐教学组织方法、手段具有特殊性,教师工作负担日渐加重,导致音乐专业教师在高负荷教学任务和职称、科研压力的扰动下,疲于应对,难以顾及学习现代教育技术。而一些年长的教师,由于长期习惯于传统教学方法,而不愿涉足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多停留于电子教案或者幻灯片水平。

二、对高师音乐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第一,提高师资队伍信息化掌握水平,打造信息化的音乐专业教师队伍。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是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而教育信息化则是国家信息化的基础。上世纪90年代中期,许多发达国家就已经把对教师信息素养能力的培养提升到新型信息社会对人才培养及发展的战略高度来认识。依据《美国高等教育信息素养能力培养标准》②,结合我国高师音乐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要求,笔者认为,合格的高校音乐专业教师应具备的信息素养能力包括:良好的计算机操作及网络应用能力、能独立进行多媒体课程制作与传播、能及时从网络和媒体获取各种音乐教育相关信息、能通过信息化渠道进行学习与培训等。因此,高校音乐教育应当深刻理解国家大力发展教育信息化的内涵,积极转换传统观念,尽快培养大量熟练掌握现代信息化教学手段的音乐专业教师。高校应当高度重视教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工作,并将其纳入议事日程落实到位,尤其要转变优势专业教师培训而忽视音乐等弱势专业教师培训的思想观念,坚持全面协调发展的办学思想。例如,每学期制定信息化教育培训计划,积极组织和引导音乐专业教师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网络教学技术、教学课件开发及制作等方面的培训与指导,甚至可以将其列入教师年度考核优秀与否的标准。③

第二,将信息化音乐教学与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努力打造高校音乐教学实践体系。尽管信息化教学相对于传统教学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但也不能完全依赖。在音乐教学活动中,要根据教学内容、对象、条件等因素,合理选择不同教学手段,因材施教,将信息化教学与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高校音乐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必须适应现代高师音乐教育的发展,以及信息化背景下音乐教师的岗位需求。在学生培养方面,应着重提高学生对各类音乐资料、专业学习信息的获取、表达及处理的能力;在高校音乐专业的课程设置上,要有能体现音乐学科信息化的课程,如计算机音乐、数码钢琴、音乐欣赏及作品赏析、音乐网站制作、音乐课件制作、录音制作和现代音乐试听等;在教学内容中,需要努力融入信息化的要求,通过专业音乐学习网站的建设与共享,延伸课堂教学内容;在教学方法上,通过教师指导学生进行个性化学习,将网络课程教学与课堂面授教学相结合,从而达到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的目的;在课程与教学评价方面,搭建师生互评和交流的网络平台,如网上评课、网上选课、一对一课程的师生双选等。

第三,加强信息化教学环境建设,构建均衡的高校音乐教育硬软件设施,保证高校音乐教育改革的顺利实施。教育是人类为了获取信息进行信息加工的活动,学校是教育活动的主要载体,因为学校充满了各种信息,这是其与家庭和社区的主要区别。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变革,对学校信息的要求也是在变化和发展。有些学生误解信息化就是指现代教育媒体,有的学生甚至认为信息化专指计算机,其实信息化包括了校园文化、教育实践基地、广播电视及计算机网络系统、图书馆、各类实验(训)室等众多内容。在高校音乐教育中,需要通过各种方式加强信息化教学环境的建设。首先,应加强校园音乐文化建设。在教学楼大厅、琴房、琴房走廊、楼梯间、音乐厅、排练厅、电梯及各种实验(训)室的墙壁上粘贴著名音乐家头像、励志名言等信息资料,使学生一踏入音乐大楼便感受到浓郁的艺术氛围,开阔学生音乐学习的视野。其次,应着力营造良好的信息化学习环境。如在音乐(包括声乐、钢琴、器乐、视唱练耳)教室里设置活动桌椅,以便学生在课内能迅速将桌椅拼凑成若干小组,展开讨论和实践,营造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相结合的信息化环境等。

第四,着力构建并优化音乐教育专业人才信息化应用能力和素养培养的课程设置方案。为了培养高校音乐教育人才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素质,各个高校音乐教育应着力建立支持音乐教育信息化应用能力和素质培养的课程设置方案。由于每个高校受到所处的地域、交通及经济发展状况等因素的制约,各个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所开设的信息化课程可能有所不同。因此,应根据开课的具体效果不断优化和调整,最终确定适合自己学校实际情况的课程设置方案。以中南民族大学音乐与舞蹈学院为例,该院通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和不断的探讨研究,结合实际情况,不断优化课程设置,最终构建起按年级划分的高师音乐专业信息化课程设置方案(表1)。一年级为基础阶段,主要开设数码钢琴、计算机基础、音乐软件与应用等课程,重点培养学生基础的专业能力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与技能;二、三年级为积累阶段,着重进行和声学、复调技术、曲式与音乐作品分析、音乐教学法等音乐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结合计算机音乐和录音制作等科技化课程,以全方位的实践完成对基础知识的升华;四年级为产出阶段,学生经过三年的学习与积累,用课堂教学展示、音乐作品创作、毕业论文撰写与答辩、音乐会来展现信息化音乐教育的丰硕成果。

通过表1可以看出,中南民族大学音乐与舞蹈学院在高校音乐教育信息化方面走在了时代的前列,通过优化过后的课程设置方案,让学生在大学四年中始终处于一个被信息化所覆盖的教学体系之中,值得学习和借鉴。

结语

信息化教学对高校音乐专业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也为高师音乐教育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运用现代化的教育技术,努力探索高校音乐教育改革之路,使高校音乐教育从单一、传统的模式向立体多维模式转变。目前,我国对全面素质教育下了很大的决心,实施力度也大幅增加。这种趋势必将给音乐教育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因此,高校音乐教育需要抓住这样一个难得的机遇,努力实现科学化、信息化,使其迈上一个新的台阶,赶上21世纪世界音乐教育发展的潮流。

注释:

①③王扬扬.高校音乐专业多媒体教学现状与对策[J].新乡学院学报, 2009(9).

②此标准由美国高等教育图书研究协会所制定,美国大学和研究型图书馆协会董事会于2000年1月18日通过,美国高等教育协会和独立学院理事会分别于1999年10月和2004年2月认可。

参考文献:

[1]田正铁,王炎琪.浅析高师音乐教育的信息化[J].当代教育论坛,2008(6).

[2]周刚兵.现代网络技术在音乐教育中的运用[J].大理学院学报,2009(7).

[3]李运林.论“信息化教育”[J].电化教育研究,2008(1).

[4]杜金菊,刘海潮.高校音乐资料的管理趋向分析[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6(1).

[5]黄先开,范蓓,冯爱秋.信息化背景下旅游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12(6).

[6]李峰,杨卫萍.信息化对大学教育提出的新要求[J].理工高教研究,2000(6).

[7]王荣.音乐学院实施网络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天津音乐学院学报(天籁),2009(1).

第12篇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高师声乐课程 教育传承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我国各族人民创造了大量的有形文化遗产,也创造了丰富的无形文化遗产,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和现代化的深入,我国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生存环境急剧恶化,大批优秀的无形文化遗产不断消失,许多传统技艺濒临灭绝,当这些优秀的文化遗产不断消失、不能再生时,人们开始觉悟到保护人类文化遗产的价值和意义。200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启动了“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项目;2003年10月,第32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上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2004年8月,我国正式加入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并制定了一系列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规和文件,如提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指导方针和工作原则;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全面、深入的普查,并建立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全面了解和掌握各地各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种类、数量、分布状况、生存环境、保护现状及存在问题,并于2011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和传承。国际社会和中国政府对文化遗产的重视,唤醒了人们尊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识,社会各界就如何保护、传承、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等问题纷纷提出自己的见解,众多专家学者对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途径和方法进行了积极而深入的探讨。为此,作为专业音乐教育的高等院校,在保护和传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也应承担起相应的责任。

本文在非遗背景下提出高师声乐课程开发的建议,是针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大类别中的传统音乐、传统戏剧和曲艺而言的,这三大门类中,传统音乐中的各族民歌、传统戏曲中的各种戏曲唱法以及各种曲艺的演唱都与声乐演唱有关,我们结合高等师范院校的声乐教学,扩展高师声乐课的课程建设,使高师声乐课教学除了现有的美声教学、民族教学外,能兼容并包地吸纳进本地区有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演唱门类,这将对本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非遗背景下高师声乐课程开发的必要性

(一)高师音乐教育教学目标的内在要求

我国高师音乐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合格的中小学音乐教师,2001年,教育部颁发了《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对高师音乐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新课标》对音乐课程价值的阐述中认为:“音乐是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和智慧结晶。学生通过学习中国民族音乐,将会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华夏民族音乐传播所产生的强大凝聚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①在基本理念中明确提出要“弘扬民族音乐”,“应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作为音乐课重要的教学内容,通过学习民族音乐,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操。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反映近现代和当代中国社会生活的优秀民族音乐作品,同样应纳入音乐课的教学中。” ②高师音乐教育要培养适应当前中小学音乐教育改革的合格师资,就必须在课程设置上突出民族音乐课程的开发和拓展,让这些课程的开设不能像民族民间音乐课一样,以概论的方式让学生“走马观花式”地对各民族音乐泛泛地了解,而是应该在民族民间音乐课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到中国文化的多样性与中国地域文化的独特性,深入民间调查整理地方标志性的民族民间音乐遗产,请地方的民间音乐专家走进课堂,扎扎实实地对学生进行手把手的传授,使学生了解地域民间音乐的精髓,会唱会演,只有学生具备这样的素质,到基层成为教师,才有激发中小学生的兴趣,民族音乐的弘扬才能落到实处。

(二)国际、国内对非遗保护的实践总结和有益探索

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以来,国际、国内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途径进行了广泛探讨,并一致认为,通过主流教育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人类口头及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公告》实施指南和我国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的规定中都提出了“以适当的方式将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学习列入学校的正式课程,开展教学活动”③的建议;随后我国于 2002 年 10 月在北京举行了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机构和教育部主办,中央美术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承办的“中国高等院校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教学研讨会”,会议交流和研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中的意义、地位、现状和教学方法,推动了社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注,呼吁大学教育在中国社会大的转型期许多优秀民间文化艺术遗产濒临消失的紧要时刻,真正发挥大学对民族文化传承创造的作用。之后在全国的高校教育领域中,开展了多种形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学校教育结合的尝试,如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讲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课堂、编写非物质文化遗产教材等,通过这些活动有效地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到高校的课程体系中,使学校教育活动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做出了积极贡献。

(三)地方音乐院校突出办学特色的突破口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提出:“建立高校分类体系,形成各自的办学理念和风格,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促进高校办出特色”,地方音乐院校要想在短期内培育出自身的特色,就必须以地方院校所处的地区和城市独特的自然条件、地域文化、人文资源和经济基础为切入点,走差异化发展之路。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显著的区域性、民族性和不可替代性,各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音乐文化遗产是地方音乐院校建设特色学科的重要教育资源,地方音乐院校将学科建设、课程设置与地域音乐文化紧密结合起来,既可以促进地方音乐院校特色学科的形成,提高学科建设的竞争力,还可以促进地域特色音乐文化的发扬光大和广泛传播。一些高校在这方面已经取得了非常好的经验,如新疆艺术学院对维吾尔族十二木卡姆的成功保护和传承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入高等艺术学府、开创专业的学校教育传承方式和体系提供了成功的范例和参考模式。因此,地方音乐高校要紧紧依托地方资源优势 ,将资源优势转化为教学优势,突显地方音乐院校的办学特色。

二、高师声乐课程开发的内容设置

目前,我国高师声乐学科的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存在着照搬专业音乐学院声乐表演专业的教学模式,在教学内容上以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为主,在教学曲目上以外国艺术歌曲、歌剧咏叹调和中国新创作的作品为主,在教学师资方面一个音乐院校毕业的专业声乐人才为主,诚然,这种模式为我国高师声乐教育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这种模式对于地域性的民族民间唱法和优秀的传统民族民间声乐曲目的纳入是十分局限的。而面对当前全国乃至全世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紧迫形势,面对新课改对高师音乐教育目标提出的新要求,地方音乐院校应该在现有模式的基础上,结合地方音乐文化遗产,有针对性地对高师声乐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进行拓展。以笔者所在的西华师范大学为例,西华师范大学是唯一一所地处川东北地区的综合师范大学,而川东北地区有着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就音乐而言,2006年川东北地区入选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有民间音乐巴山背二哥、川江号子、川北薅草锣鼓,传统戏剧川北灯戏四项,根据川东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及川东北音乐文化的特点,笔者认为对西华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的声乐课程开发设置应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民歌演唱课

专门演唱川北民歌的课程,课程设置的目的是使学生通过演唱川北地区丰富的民歌,如巴山背二哥、川江号子、川北薅草锣鼓、祥龙嫁歌等,把握川北地区民歌的风格,在语言、唱腔、韵味等方面生动地表现川北民歌的地方特色。课程教材的建设以田野采风为主,调动教师、学生的积极性,利用民歌采风课或寒暑假的时间,深入到川北各地,与当地的文化局、文化馆及民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联络,通过调查、采风、整理搜集川北的民歌,整理成册。课程师资主要是以民间艺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为主,声乐专业教师为辅,采用民间艺人与专业教师示范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使川北民歌的演唱能保持其原有的特质。课程性质采用选修课的形式,学习结业后可增加学分。课程的考查以民歌演唱为主,考查学生川北民歌的语言、唱腔及风格的把握。

(二)戏曲演唱课

是以演唱当地有代表性的戏曲唱段为主的课程,以川北地区为例,川北灯戏是最具代表性的剧种,川北灯戏由花灯歌舞发展而来,其中包含有川北山乡的民歌小调、清音、神歌、端公调,同时又吸取了陕西调、吴下补缸调等曲调。它有板式变化的正调类唱腔体系,也有曲牌联缀的唱腔。通过戏曲演唱课使学生大量地演唱川北灯戏中的代表唱段,把握川北灯戏的曲调特色和唱腔风格,并学习传统戏曲的表演技巧。课程教材建设可与南充灯戏团联合整理,课程师资、教学模式、课程性质以及课程的考核与民歌演唱课相同。

(三)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赏析课

将地区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欣赏课的形式,使学生通过欣赏了解、领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和魅力,增进对传统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情感,激发学生学习、研究非物质音乐文化的兴趣。课程的内容以影像资料和传承人讲座的形式为主。

(四)理论研究课

在前面三门课的基础上,开设理论研究课,目的在于让学生在演唱民歌和戏曲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学习实践,开展关于民歌和戏曲演唱的理论研究,如对川北民歌和戏曲演唱语言咬字的研究,对川北民歌和戏曲的演唱技巧的研究,对川北民歌和戏曲演唱风格研究,对川北民歌和戏曲语言的语势、语调和曲调关系的研究,还可以做美声唱法、民歌唱法与川北民歌和戏曲唱法的对比研究,也可以对某个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及传承人进行研究等,这样可以使学生将演唱实践上升到理论研究的高度。课程的实施可与学生的本科毕业论文选题结合。

三、高师声乐课程开发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建立平等、多元的教育理念

在高师声乐课程开发中首先应该建立平等、多元的教育理念,这是因为我们现行的声乐教育模式主要以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为主,由于受历史、教育体制以及人们观念的影响,这两种唱法被人们认为是专业的、科学的、正宗的唱法,而地域性强的民间歌唱艺术在人们观念中一直被认为“不科学、太土气”而未受到人们的重视,加之现在的高校声乐教师几乎都是现行的声乐教育模式培养出来的,其所受教育和观念对民间歌唱艺术的重视程度是可想而知的。这种外部环境和教师的思想观念直接影响着学生对传统民族民间歌唱艺术的认知和客观公正的判断,因此,通过对高师声乐课程的开发拓展,帮助学生了解民族民间歌唱艺术,领略民间歌唱的艺术魅力,使学生建立“多元一体”的文化观念,使他们认识到不同唱法、不同种族和地区的音乐文化具有同样的本质,没有高低、优劣之分。

(二)关注非物质音乐文化遗产的“文化语境”

音乐人类学家梅里亚姆认为,音乐是由构成其文化的人们的价值观、态度和信念形成人类行为过程的结果,音乐无非是人们为自己创造出来的东西,要研究音乐,就要研究人类行为而不能仅仅把这种研究归结为对音乐的理解。④因此,我们在对地域性的音乐文化遗产进行教育传承中,要高度重视与这些音乐对应的人的研究和文化语境的研究,比如民歌传承和研究中,我们除了对某歌种进行田野考察工作,将民歌演唱的作品录音、录像、记谱,将之整编成民歌集成,以物化的形式保护外,更应注意民歌中的即兴演唱方式(如新声变律之手法),因演唱场所不同而作品表现之不同(表演语境),民歌曲调的可塑性研究、民歌生态环境保护等问题。

(三)要坚持“请进来,走出去”的方针

在非遗背景下对高师声乐课程进行拓展和开发,要保证这些课程的授课质量,就必须坚持“请进来,走出去”的方针,即聘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进入课堂亲自传授,除此之外,声乐教师和学生也可深入民间向民间艺人学习技艺。这是因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大的特点是其地域文化的独特性,它是一个地区居民个性、审美习惯的“活”的显现,它依托于人本身而存在,以声音、形象和技艺为表现手段,并以身口相传作为文化链而得以延续。坚持“请进来、走出去”方针,为传统民间音乐文化得以原汁原味的传承提供了保证。

(四)重视非物质音乐文化的流变

民俗学的理论告诉我们,民俗有其两重性,一个是相对的稳定性,另一个是其历史流变性。我们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中,既要注重对遗产本身稳定性的延续和保护,也不能忽略遗产本身的流变性,要从历史发展的流程看待文化遗产在不同阶段的传承和变化。因此在高师声乐课程开发过程中,我们既要重视“文本传承”的重要性,即对相关音乐文化遗产的音、像、图、谱、器进行介绍和学习,又要重视不同时期音乐活动与社会环境、地理环境、文化环境等的互动关系,既要重视音乐本体的静态描述,又要观照音乐流变过程的动态呈现。

综上所述,在当前全社会重视非遗保护的社会背景下,探讨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传承方式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作为地方高师音乐院校,从教育传承的角度出发,将本地区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高师声乐课程拓展开发相结合,这不仅使高师声乐教育培养出传承和传播本土优秀音乐文化的人才,也使高师声乐教育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做出积极贡献。

注释:

②中国音乐教育[J].2002(1):7.

③“中国政府法规文件”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件”[Z].

⑤熊晓辉.论梅里亚姆“文化中的音乐研究”[J].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