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18 03:58:2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街道办农民工工作计划,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东阳地处浙江中部,总面积1742平方公里,户籍人口82万,外来人口5O万,辖6个街道,11个镇,1个乡,389个行政村(社区)。东阳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文化遗产丰富,索有“婺之望县”“歌山画水”之美称,被誉为著名的教育之乡、建筑之乡、工艺美术之乡和中国恐龙之乡,是全国文化先进县(市)。东阳作为浙江中部的一个发展中城市,既有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也有新兴工业经济发展的强大推动,块状经济异常明显,因此,也吸引了大量的安徽、江西、贵州、四川I、云南等地农民工来东阳安家落户,成为东阳经济发展的一大生力军。但由于中小企业受场地、资金和时间等因素限制,企业文化活动较少,导致农民工业余生活非常枯燥,经常出现违法犯罪事件,给当地带来很大的治安隐患。特别是随着新生代农民工日益成为农民工群体的主体,对文化服务提出了更高的需求和期待,加强对农民工文化权益的保障显得更加迫切。针对这一现状,从2006年开始,东阳结合实际,大胆探索,利用村(社区)文化活动场所的硬件设施,通过深入广泛的思想宣传,动员农民工集聚的村将文化设施拿出来建“农民工文化活动中心”,建立一整套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有效地解决了农民工文化活动阵地严重缺乏、文化生活枯燥的问题,实现了繁荣群众文化与保障农民工文化权益“双赢”的局面,走出了保障农民工文化权益的新路子。至2011年底,东阳已建立了农民工文化活动中心9个,投入资金2000多万元,配备各类书籍6万册、电脑100多台,举办各类培训班1OO余期,培训农民工8000余人次,开展大型群众性文体活动8O多场,日均农民工参与活动人数5000人次,农民工文化建设出现良好发展势头。农民工文化活动中心的建立不仅丰富了外来民工的文化生活,而且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收到良好的社会效应。参加文化活动中心活动的农民工越来越多,学科技、学文化的人多了,互帮互助、互谅互让的人多了,群众性文化活动带动了社会治安和风气明显好转。同时,也吸引了大批外来民工在活动中心周围就业和租住,不仅增加了当地村民的收入,繁荣当地第三产业,且减轻企业负担,提高人力资源的优势,优化了投资环境,从而大大推动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民工文化活动中心”的建立,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得到了上级领导的高度评价,金华市委书记徐止平把农民工文化活动中心的做法列入党代会的报告大加赞赏。全国、省、市各家媒体也多次进行了报道和宣传。2011年7月,浙江省副省长郑继伟在中新社《浙江东阳社会管理创新出新招农村文化无缝覆盖促和谐》一文上作了重要批示,对东阳农民工文化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并要求在全省推广。
二、在实践农民工文化活动中心新模式过程中的具体做法和亮点
东阳的“农民工文化活动中心”建设,足基于对基层公共文化建设中进行的一次创新性的研究和探索。在创建“农民工文化活动中心”的过程中,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做法和亮点。
(一)创新思路,明确目标,凝聚创建合力。由于户籍和文化素质的原因,农民工不能和当地居民一样享受城市文明,同时也影响到社会和谐稳定、城市和谐发展。对此,我们从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和构建和谐社会高度出发,深刻认识到农民工文化是群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把维护农民工的文化权益作为实践科学发展观,创新文化工作的重要手段。通过反复调查研究,理清思路,决定建立“农民工文化活动中心”,为农民工提供一个文化休闲娱乐场所。村文化活动室是村民丌展文化活动的主要场所,所有权归村集体所有。用村文化活动室建“农民工文化活动中心”,触及农村群众的传统观念,比较敏感。为确保“农民工文化活动中心”建设工作顺利推进,我们广泛、深入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联合相关部门多次上门做村干部、村民以及企业主的思想工作,让他们正确处理好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关系,转变观念,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依法承担起保障责任,让农民工能够有一个文化休闲娱乐场所。以理服人,以情感人,进一步统一村干部和群众的思想,为开展创建工作奠定思想基础。2007年11月,率先在硬件条件较好、地理位置相对优越、外来人口分布较为集中的白云街道杨家建立了“农民工文化活动中心”。
(二)创新模式,坚持政府主导、村企共建、社会参与,达到文化资源共享。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是政府的职责所在。在创建农民工文化活动中心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政府主导、村企共建、社会参与”的原则。一方面积极发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社会功能,进一步完善市、镇乡(街道)、村(社区)三级文化设施和活动网络,调节文化资源的分配,作为担负公益性文化服务的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文化站(室),整合各种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对农民工文化生活进行有针对性的倾斜,为厂大农民工提供尽可能多的公共文化服务,满足农民工的精神文化需求。另一方面积极引导农民工集聚地村(社区)、企业参与共建,实现资源共享。农民工文化活动中心设立在农民工相对集聚的社区或村,且利用所在地的公共文化设施,进行全面整合和总体利用,实现文化资源共享。同时,通过文化活动中心这一平台,联合部门、社区、企业及社会团体,参与共建。以组建文艺团队、开展文化联欢、技能培训、学法维权等形式为载体,建立农民工文化服务机制、农民工技能培训机制、农民工工会维权机制及农民工文化活动经费投入机制,充分保障农民工文化活动中心的正常运作与文化活动的全面开展,共同打造宽松和谐的文化环境。
(三)创新举措,菜单式服务与农民工自办文化相结合,积极开展文化活动。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是为农民工提供良好文化服务的载体。农民工文化活动中心成立后,每年我们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年度工作计划,规定每月开展三四次文化活动,内容包括图书阅览、文艺演出、电影放映,体育健身、舞蹈培训、书画展览、知识讲座、电脑培训、远程教育、团队活动、群体收看相关项目,由各部门提供师资、设备。定期举行各种球类、棋类、团体操比赛等等文化活动,重大活动落实到月,落实到周。计划的实施,既有远期的长远规划,又有近期的实施方案。即有静态项目也有动态组合,既可当观众,也可当演员。通过加强农民工文艺队伍建设,培养和挖掘文艺骨干,建立了企业文艺队伍,广泛开展文艺活动。同时利用村里的文化长廊,对农民工进行相关法律法规宣传。这一系列文化服务长效机制的确立,有力地活跃了村里的文化氛围,引导了农民工从单纯娱乐向掌握技能转变。
(四)创新平台,加强部门协调,发挥综合效应,为农民工解决实际问题。管理庞大的农民工群体对政府而言,是一大考验,东阳在实践中,创新思路,优化职能,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让“外地人管理外地人”,而相关政府部门根据农民工的需求提供相应的支持和服务,为农民工解决实际问题。“农民工文化活动中心”建立之初,我们就联合了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市总工会、市体育局、市文化馆、所在镇乡街道、文化站组成指导小组,还有十几家企业为管理单位,后来组织、劳动、司法、卫生、计生、团委等部门参与进来,共同服务于农民工。通过加强部门和企业、农民工之间的联系和协调,不仅有效保障了农民工的基本文化权益,更为农民工建立了一个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平台。特别是租住地农民工工会和党支部的成立,为农民工解决了许许多多生产生活问题,切实维护了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从而有力促进了我市社会和谐稳定,推动了经济社会不断发展。
三、相关政策及保障措施
(一)出台农民工文化活动中心建设政策。2O11年,东阳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加快构建“3O分钟文化活动圈”的实施意见》,将农民工文化活动中心建设纳入“30分钟文化活动圈”,作为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纳入镇乡街道年度工作目标考核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为农民工文化活动中心建设提供了政策上的保障。
(二)制定激励政策。市财政设立专项资金,每创建一个农民工文化活动中心,给予奖励补助4万元,年度管理经费1万。同时,把农民工文化活动中心建设纳入到村级区域文化活动中心、文化示范(达标)村(社区)等创建评选活动之中,提高了基层对农民工文化活动中心建设的积极性,切实增强东阳农村文化阵地建设的动力。
(三)及时总结推广。通过几年来对农民工文化活动中心建设的研究摸索,我们及时总结运行过程中的做法经验,制定规划和方案,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指导“农民工文化活动中心”建设,2011年,成功申报浙江省基层公共文化建设示范项目,推动农民工文化活动中心向更深、更广的层次发展。
四、对农民工文化活动中心建设的几点思考
通过几年来农民工文化建设的实践,我们深刻感受到农民工文化建设对于当地文化、经济、社会等的推动作用,对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但如何进一步的发展也面临许多困难与挑战。政府应该以科学发展观和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人为本,加大对农民工文化阵地建设的关注与投入。
(一)加强组织领导,确保有效开展。农民工文化活动中心作为农民工文化活动的主要阵地,必须坚持把服务广大农民工放在首位,始终坚持开门办活动,面向社会服务农民工;要坚持让更多农民工参与到各项活动中来,扩大其在文化建设中的影响力和社会效益。一是要强化责任意识。政府相关部门要把农民工纳入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当中,纳入到政府相关工作中去,发挥其积极作用,巩固农民工文化阵地建设成果。二是要强化政策保障。各级政府应当制定和实施一系列保障农民工文化权益的政策措施,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和保障机制。三是强化活动开展。农民工文化活动中心要真正发挥出作用,要注重挖掘文化特色,定期举办农民工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发挥先进文化的最优效应。
(二)完善投入机制,增强发展动力。依据“政府主导、村企共建、社会参与”的原则,多渠道增加投入,建立稳定的投入机制。市财政应给予农民工文化事业发展经费补助,并列入当地财政预算,逐年增加,各镇乡街道予以经费配套,让农民工与当地居民享受同等待遇。上级文化部门适当给予配套设施或活动经费补助。在年度预算中,按各地区的经济发展程度,以活动中心为单位,给予不同等级的补助或奖励资金。同时,整合社会资源办文化,鼓励民间资本和当地企业支持农民工文化活动中心建设,广泛吸收社会各界的人力、财力、物力,形成联合运作、资源共享的良性发展局面。加快农民工文化活动中心建设步伐,在鼓励和引导村(社区)建设农民工文化活动中心的同时,积极探索创建新模式,建设由政府和企业投入、管理、运行的农民工文化活动中心,促使农民工文化活动中心进入持久、充满活力的快速发展轨道,使农民工能充分享受健康的精神文化生活。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促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就业,建立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城乡一体化劳动力市场为目标,着力提高劳动者素质,优化劳动力资源配置,推进就业保障与经济发展相适应、城市就业与农村就业相对接、市场导向与政府引导相配套的统筹城乡就业服务体系建设,深入实施统筹城乡就业服务制度,促进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和充分就业,推动城乡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二、目标任务
1、改革城乡分割的就业管理体制。由重点管理城镇劳动力就业向综合管理城乡劳动力就业转变,建立城乡统一、平等竞争的劳动力市场,为城乡所有劳动者提供平等的就业服务。
2、整合劳动力培训资源,建立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引导培训,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为企业输送合格人才。
3、规范企业用工行为和劳动用工管理。在用人单位全面推行劳动合同制度,建立权责明确的劳动关系,维护城乡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4、打破农民工进城就业障碍,构建基层劳动保障服务平台。促进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的形成,促进农村劳动力向城镇有序转移。
5、建立符合我市农村劳动力就业特点的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按照积极稳妥、保障项目分步推进与保障对象分类纳入的原则,将在城镇稳定就业的农民工同等纳入城镇基本社会保险。
三、工作措施
1、开展劳动力资源普查,建立劳动力资源库。今年第三季度召开统筹城乡就业动员大会,全面部署统筹城乡就业工作,与市统计部门联合组织开展城乡劳动力资源普查。对农村劳动力以户为单位进行建卡立档,全面统计农村劳动力的数量、年龄结构、转移情况、技能特长、就业愿望等基本情况。对城镇劳动力按“六类”下岗失业人员和“零就业”家庭登记要求进行登记。对全市各类企业的用工人数、男女比例、工资福利、食宿条件、社会保险等情况进行全面的摸底调查。对普查数据全部实行微机管理,建立较为完备的劳动力资源和用人单位台帐。对城乡有求职意愿的劳动力颁发《就业证》进行失业登记,据此统计我市社会登记失业率。建立城乡劳动力资源季度统计报表制度,对城乡劳动力失业与就业状态实行动态管理。
2、建设面向城乡的劳动力市场,形成公共职业介绍信息网络。按照就业服务“新三化”的要求,重点完善以市直公共职业介绍机构为主体、乡镇和社会职业介绍为补充、城乡一体、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综合性与专业性相结合的劳动力市场体系,充分发挥促进就业的主渠道作用。
加强市级劳动力中心市场建设。按照以城区中心劳动力市场为龙头,乡镇社区职业介绍为依托的总体思路,在全市各乡镇企业服务中心聘请劳动保障专干或就业信息员,在民营企业比较发达和用工需求较大的马口、新河等乡镇建设面向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乡镇区域性劳动力市场,实行职业介绍、职业培训、劳动保障政策进村组和民营企业。对持有《就业证》的城乡劳动力提供统一的求职登记、职业指导、职业介绍、就业培训等公共就业服务,清除对农村劳动者进城就业的限制性规定,取消一切针对农村和外来劳动力的行政审批和行政收费,实现城乡劳动力平等就业。
完善劳动力市场信息化建设。开通“汉川劳动就业信息网”站和设立公共免费求职服务电话,为乡镇企业服务中心配备电脑等信息网络设备,在城区中心广场设立电子显示屏,对我市公共就业服务全部实现计算机管理,实现公共就业服务和失业保险经办全程信息化。加强用工信息的收集和,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等途径用工信息,在全市建立用工需求体系,把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延伸到乡镇、街道和社区,逐步实现与省市劳动力市场信息对接,加强劳动力市场供求分析预测,引导劳动力资源合理流动。实行劳动力市场信息城乡联动,资源共享。
3、整合劳动力就业培训资源,完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通过整合培训资源,改进培训方式等措施,建立完善以市场为导向、与我市产业结构相适应、与就业紧密结合的多形式、多层次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今年内立项启动,力争2007年底建立集教学、住宿、实训为一体的公共职业技能实训基地。整合各部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资源,改革城乡劳动力培训补贴使用方式,对城乡劳动力参加的实用技能培训实行统一组织开展培训,统一认定补贴对象,统一补贴方式,集中开办长、中、短相结合的实用技能培训,提高城乡劳动力就业技能。改进培训方式,开展校企联合、工学结合的定单培训或定向培训。组织实施岗前培训,大力开展创业培训,认真组织开展全民创业促就业活动。落实就业准入制度。企业招用国家准入控制工种(职业)的从业人员,必须从经过职业培训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中录用。
加强乡镇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指导,建立转移培训责任机制、经费投入机制和工作评估机制,完善乡镇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目标考核制度。
4、加强劳动用工管理,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打破城乡区域和身份界限,在全市各用人单位推行招用职工时依法签定劳动合同制度,今年签定劳动合同的单位要达到100家以上,到2007年底企业签定劳动合同率达到100%。逐步实现社会劳动力资源统一管理。定期开展专项稽查,进一步解决恶意拖欠农民工工资和随意延长工时、克扣工资、使用童工等劳动监察活动,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对农民工申诉的劳动争议案件及时查处。
5、加强基层劳动保障机构建设,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按照川办发(2005)46号文件《关于做好农村公益事业服务的实施意见》,指导乡镇企业服务中心建立农村剩余劳动力登记制度、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制度、乡镇劳动力市场办事制度、办事程序、服务规范、岗位责任制度等。开展乡镇劳动保障专干培训,提高人员素质,强化服务职能,在村组聘请劳务输出联络员,根据工作实绩经劳动保障部门考核后,会同财政部门给予一定的工资性补贴。发挥乡镇企业服务中心在统筹城乡就业工作中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组织乡镇企业服务中心积极开展农民的就业、培训服务,引导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
6、完善就业困难群体帮扶体系,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继续落实对原国有、集体企业就业困难人员的再就业帮扶政策,积极开展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活动,帮助解决城镇“零就业”家庭成员中有就业能力、就业愿望的人员实现再就业。加大就业援助力度,对“4050”人员开展公益性岗位和社会保险补贴援助。加大帮扶“零转移”农户工作力度,对有就业能力和有就业愿望的农村特困人员积极开展就业指导,促进其转移就业。对愿进城自谋职业的提供小额贷款援助,帮其创业脱贫。
7、积极推进社会保险扩覆,加快建设适应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体系。采取有力措施,要求企业为所有农民工按《工伤保险条例》办理工伤保险和大病医疗保险,依法把稳定就业农民工纳入城镇职工社会保险,逐步把所有用人单位职工全部纳入社会保险范围。加大农民工社会保险意识的宣传力度,鼓励农民工自觉参加社会保险。
8、实施综合配套改革,打破农民工进城就业障碍。深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按照鄂政办发(2003)86号文件精神,放宽农民工进城落户条件,为长期在城市就业和居住的农民工办理城镇落户手续,促使一部分农民工由“农民”变“市民”。依法维护进城务工农民的土地承包权益,探索建立农民工以土地换安家费、以土地换保障等实际可行的土地使用权流转形式,使农民工彻底与土地脱钩,促进农民工在城镇定居和城市化发展。保障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权益,将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纳入城镇教育发展规划,列入教育经费预算,按照就地就近的原则接纳农民工子女入学,将困难农民工子女纳入政府助学范围。探索建立用人单位和农民工个人缴存住房公积金制度,用于农民工购买或租赁住房。
四、实施步骤
我市统筹城乡就业试点工作从2006年8月至2008年底,历时2年半,分为三个阶段:
1、准备阶段(2006年8月至10月)。政府成立统筹城乡就业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参加部门、工作责任、领导机构等。召开领导小组联席会议,研究出台试点实施方案。成员单位根据试点方案和责任分工,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部门具体落实办法和分期工作安排,列出时间进度表。各部门具体落实办法10月底以前报统筹城乡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实施阶段(2006年10月至2008年9月)。各成员单位在领导小组的领导下,根据工作方案和本部门工作计划,全面组织推进试点工作。劳动保障部门主要负责研究制定城乡平等就业政策,建设城乡一体化劳动力市场,完善培训就业服务体系,健全劳动用工基础管理制度,推进本地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险,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等方面工作;发展和改革局主要负责研究制定城乡统筹就业的体制性、机制性、制度性的宏观政策,指导建立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财政部门主要负责提供试点工作的资金支持和经费管理使用监管;农业部门主要负责试点中涉及农业和农村方面的工作;公安部门主要负责户籍制度改革、农民工在城镇落户和城中村的改造工作;教育部门主要负责推进农村劳动者子女接受义务教育问题;统计部门主要负责做好农村劳动力资源和转移就业情况的调查统计;工商、税务、物价等部门主要负责为农民工进城务工经商的创造宽松的经营环境,落实城乡劳动力就业的各项优惠政策;工会、团委、妇联等群团组织主要按照各自的职责分工组织好农村劳动力的有序转移和培训工作,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3、总结阶段(2008年10月至12月)。对照工作方案确立的工作目标和任务分工,全面总结评估工作成效和各部门任务完成情况,剖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召开工作总结会议,试点情况报省政府劳动就业工作领导小组。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蓝齐儿”为你整理了这篇2021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工作总结和2022年工作计划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一、2021年工作总结
1.强化政策落实,全力做好稳就业工作。一是不断完善就业服务体系。今年以来结合全市企业用工实际,提请市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招工及用工服务若干意见》《加强企业招工及用工服务实施细则》。组建4个外出招工小组和外出招工协调工作小组,持续开展以工引工、外出招工、社会中介机构引进活动,目前招引外来员工27人。充分利用人社网络系统作用,扎实推进专场招聘、“2+N”招聘和网络招聘等各类活动。截至目前,共组织“2+N”各类招聘会92场,500余家企业提供2.56万个岗位,累计17136人参加招聘活动,达成就业意向11385人,主园区用工净增3787人,增幅9.3%。二是持续加大创业扶持力度。稳步推进创业培训,本年度共开展23期创业培训班,参加培训学员690人,圆满完成市级下达的年度工作任务。进一步简化办理流程,对符合条件的个人和小微企业及时审批发放创业担保贷款。预计到2021年底,发放创业担保贷款不少于7000万元,其中小微企业贷款不少于3000万元。三是兑现招工奖励政策。兑现以工引工及返乡就业人员奖励资金,鼓励企业老员工通过亲带亲、友带友、老乡带老乡等方式引进新员工,对成功介绍外乡或返乡人员来广稳定就业的单位或个人,在企业自主奖励的基础上,再给予1000元/人奖励。截止目前2021年度已兑现奖励资金174.7万元,补贴人数2821人。同时积极向企业宣传《人才兴企二十条》,鼓励企业引才引智、鼓励企业培优育强、鼓励人才扎根兴业。四是精准宣传就业创业扶持政策。通过发放宣传手册、利用广播电台、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以及举办现场宣传会等形式广泛宣传创业扶持政策。深入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公开征集就业见习岗位、公益性岗位。建立新投产企业“人社服务专员”帮扶联络机制。定期入企走访调研,开展就业创业、社会保险政策宣讲等服务。五是有序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帮扶。根据户籍地将帮扶对象分解到乡镇社区,层层压实帮扶责任,对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进行动态跟踪,将有就业意愿的人员全部纳入就业创业促进计划,开展分类帮扶,做到登记一人,服务一人。六是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今年以来企业新录用人员岗前技能培训共开展39个班次,结业合格2284人;企业职工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开班62个,培训系统上线2305人;普通劳动者就业技能培训开班18个,培训系统上线855人,砀山县技能扶贫培训150人;2021年度企业新型学徒制培养开展11个班次,参训学员542人。
2.深化制度改革,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一是强化征缴扩面和优化转移接续。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参保10万人,同比增长14.94%;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参保8277人,同比增长4.19%;失业保险参保3.96万人,同比增长36.55%;工伤保险参保8.22万人,同比增长1.48%。城乡居民参保人数达到27.85万人,当年缴费人数为17.56万人,为符合领取条件的8.69万人发放了养老金,月发放率100%。长三角社保转移接续实现全流程线上办理。二是规范参保。自2021年4月起,逐步规范社会保险参保,实行企业养老、失业、工伤三险统一缴费基数并同时参保,使得职工社保全覆盖,保障了职工的合法权益,将逐步实现职工退休生活有保障、失业求职无担忧;大力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参保,并推进保险费纳入财政预算,保障了机关事业单位在编人员的工伤保险待遇等合法权益;在用人单位为职工参加工伤保险的基础上,探索实施实施补充工伤保险,减轻用人单位工伤赔偿负担,化解用人单位工伤风险,促进工伤预防。三是建设基金风险防控体系。成立了社保数据对比领导小组,对各级疑点数据进行排查,联合公安、法院、民政、卫健四部门定期进行数据比对,对发现的数据问题进行及时处理;建立了完善的内控制度,并顺利迎接了省市多次检查,总体情况良好,对发现的不足之处进行了及时整改。四是调整职业年金记账方式。根据省市要求,将职业年金缴费由记账方式调整为实账积累,计划从2022年起对职业年金记账方式调整期历年形成的记账金额安排3年分批进行消化。
3.加大推荐评选,提升人事人才工作水平。一是完成2021年全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今年我市事业单位计划招聘124人,涉及卫生、教育、农林水专业技术领域以及行政管理等88个岗位。经过公告、资格审查、笔试、面试等程序,目前116人进入体检环节。二是加大技能人才培养力度。今年新增技能人才3537人次,占任务数(2500人)的149.4%,其中新增高技能人才771人次,占任务数(1090人)的70.73%,新增取得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1690人次,占任务数(1800人)的93.89%,其中高级工271人次,占任务数(400人)的67.75%,技师27人次,占任务数(30人)的90%,新技工系统培养705人,占任务数(700人)的100.7%。三是组织参加各类技能竞赛活动。成功举办我市第二届职工职业技能竞赛,推进1名选手参加全国新职业技术技能大赛安徽省选拔赛;组织参加宣城市“皖厨宣味·徽菜名城”首届烹饪技能大赛,共7名选手参赛,其中1名选手获得中式面点一等奖、3名选手获中式烹调优秀奖;4名选手参加首届长三角家政服务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安徽选拔赛;3名选手参加安徽省第三届农民工职业技能竞赛。四是稳妥有序开展网上申报职称评审工作。今年首次使用网上职称申报系统,为保障申报人员顺利上传资料,指导用人单位经办人员认真学习网上职称申报系统操作流程。目前共审核通过并上报了13名申报人员的申报材料。五是多措并举开展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工作。进一步规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管理流程,积极组织工作站申报参与省厅开展的各种项目和活动。今年有三家工作站申报了科研活动资助经费项目,有四家工作站参加了全国博士后创业创新大赛,其中有两家工作站进入了复赛,有一家工作站进入了决赛。
4.规范行政执法,劳动关系和谐发展。一是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稳步推进。扎实开展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综合运用各种方法,用工管理趋于常态、保障制度逐步建立、劳资纠纷大幅下降,在大大改善根治欠薪工作局面的同时,切实维护了我市广大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和社会和谐稳定。二是是劳动人事争议处理效能稳步提升。组织参加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教育培训,开展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员仲裁员培训班,加强调解仲裁队伍建设,打造政治素养高、综合素质高的调解仲裁队伍。推进信息化仲裁院建设,上线运行全省统一的调解仲裁信息管理系统,落实案件受理、审理、监督统计等工作全流程信息化,推广应用全国“互联网+调解”平台,拓宽劳动争议纠纷调解仲裁申请多样化渠道,为群众提供便利。今年以来案件办理成效显著,截至目前,劳动监察受理投诉举报案件153起,涉及农民工1961人,涉及金额2607万元;排查全市工程建设领域在建项目97个,排查存在拖欠支付隐患项目6个,及时责令限期整改项目5个,涉及农民工389人,金额1265.3万元。仲裁院已立案受理261件,调解结案173件,裁决结案73件,终局裁决5件,其他方式结案7件,仲裁结案率96.9%,仲裁调解率68.4%。全市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平稳,全年未发生因劳动人事争议案件引发的上访或群体性事件。
二、2022年重点工作计划
(一)招工引工方面。进一步完善招工引工政策,制定全市招工引工考核办法,完善招工奖励办法,加大奖励力度;建立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监管机制,鼓励引导重点临时缺工企业以服务外包的方式解决用工困难。常态化开展线上线下多种形式的招聘会,2022年全年计划开展136场“2+N”招聘会,其中80场周三、周六现场招聘会、18场乡镇“夜市“招聘会,20场网络直播招聘(每月固定8号上午9点举行直播带岗),18场劳务基地及其他招聘会。突出春节等重要节假日招聘,春节期间开展10场春风行动系列招聘会(3场网络直播招聘会,3场乡镇、开发区子园区招聘会,4场人力资源市场大型招聘会)。
(二)就业创业方面。在开展好常规创业培训的基础上,重点围绕乡村振兴开展创业和就业技能培训,2022年计划培训农民工3000人以上,开展1-2期乡村振兴主题创业特训营,培训学员不少于60人,开展乡村旅游、品茶员等乡村特色就业技能培训班不少于3期,培训学员不少于180人。继续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统筹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退役军人、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2022年,计划开发公益性岗位200个,上岗率不低于50%;新增实名制就业不少于1.1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率不低于60%;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率不低于70%;创业担保贷款计划发放不少于7000万。
(三)人才保障方面。围绕广德市开发区四大主导产业,积极组织广信农化等不少于3家企业开展企业自主评价,为企业发展提供技能人才保障;筹备广德市第三届“广德工匠”评选活动,计划表彰、提名奖各10名。围绕乡村振兴发展战略,积极推荐优秀的乡土人才参加全国、省、市技能人才评选及技能人才竞赛,所有竞赛项目计划各推荐2名选手参赛,加大乡土人才在技能人才评比中的比例。组织荣达食品有限公司创建升格为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四)社会保险方面。扎实推进征缴扩面工作,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参保达到10.12万人,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参保达到8450人;失业保险参保达到5.00万人;工伤保险参保达到8.40万人。针对目前我市社会保险参保结构不合理的现象(参加职工养老保险人数明显少于参加工伤保险人数),从2022年起将积极推进职工全险种参保计划,进一步提高全市职工全险种参保率。扩大协议医疗机构签订范围,简化转院流程,为工伤职工和企业创造更大便利。
根据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促进就业工作的意见》(皖政〔**8〕51号)要求,结合我市实际,现就切实做好促进就业工作制定如下实施意见:
一、提高对促进就业工作的认识,明确政府促进就业的领导责任
就业是民生之本,和谐之基。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不仅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而且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就业促进法》的规定,从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促进就业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和长期性,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实现社会就业更加充分的目标。继续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努力创造公平就业环境。要把扩大就业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制定促进就业的中长期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在发展经济和调整产业结构、规范人力资源市场、完善就业服务、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提供就业援助、扶持创业等方面制订具体措施,统筹做好城镇新增劳动力就业、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失业人员就业工作,建立健全市场经济条件下促进就业的长效机制。落实就业工作目标责任及责任追究制度。把城镇新增就业、控制失业率、失业人员就业、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及减少有劳动能力长期失业人员、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员作为就业工作主要目标任务,逐级分解,建立目标责任体系,并作为政府政绩考核的重要指标。对在就业工作中因工作不力、政策不落实或违反有关规定造成严重后果的,追究相应责任。要建立健全失业预警制度,对因国内国际经济形势发生重大变化直接影响就业的行业和企业,以及失业问题突出的困难地区、困难行业,制订失业调控预案;进一步规范用人单位的裁员行为,用人单位要按照《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建立裁员报告制度。通过实施积极的失业预防、调节和控制,保持就业形势稳定。
二、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努力促进就业再就业
(一)明确享受扶持政策的登记失业人员范围。在法定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和就业要求,处于无业状态的下列城镇常住人员,可以到所在地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进行失业登记,免费领取《就业失业登记证》,享受有关扶持政策:
1.年满16周岁,从各类学校毕业、肄业且未能继续升学的;
2.从企业、机关、事业单位等各类用人单位失业的;
3.个体工商户业主或私营企业主破产停止经营的;
4.承包土地被征用,持有当地政府出具相关证明的;
5.军人、运动员退出现役自谋职业的;
6.刑满释放、假释、监外执行或解除劳动教养的;
7.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在常住地稳定就业满6个月后失业的。
(二)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滁政〔**6〕16号)规定的各项税收政策继续有效,审批截止日期为**8年底,**9年以后的税收政策另行规定。登记失业人员创办企业的,凡符合相关条件,可按国家规定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符合有关残疾人就业优惠条件的,可以享受现行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税收优惠政策。
(三)登记失业人员和残疾人从事个体经营的,按规定免收最长不超过3年的属于管理类、登记类和证照类的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免收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的具体项目,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四)扩大小额担保贷款发放范围,加大资金支持力度。
1.对登记失业人员、回乡创业农民工从事个体经营或赴境外就业自筹资金不足的,可提供小额担保贷款,贷款额度一般在5万元左右。贷款期限一般不超过2年,到期确需延长的,可申请一般不超过1年的展期1次。
2.对就业困难人员合伙经营或组织起来就业的、符合条件的劳动密集型小企业,贷款额度一般掌握在50万元左右,根据人数和经营项目可进一步扩大贷款规模。
3.对利用上述贷款从事个体经营、赴境外就业、合伙经营或组织起来就业的(国家限制的行业除外),均作为微利项目,在贷款期限内按规定给予贴息(展期不贴息)。
4.建立健全小额担保贷款奖励机制。推动信用社区与经办银行加强合作,鼓励担保机构降低反担保门槛或取消反担保。对贷款回收率达到一定比例的社区,给予适当奖励。对信用担保机构,按其当年小额贷款担保新增额的一定比例给予适当担保费补贴。对经办银行,允许其将贷款利率在人民银行公布的贷款基准利率基础上上浮3个百分点;同时,按其当年发放小额担保贷款新增额的一定比例给予适当手续费补助。
5.完善担保基金的风险补偿机制。对于担保基金出现的代偿,要及时安排资金予以补充,并根据财力状况,适当扩大小额贷款担保基金规模。
6.鼓励利用小额贷款担保基金为符合条件的劳动密集型小企业提供贷款担保服务,进一步加大对劳动密集型小企业的贷款贴息支持力度。对**7年底前核准的小额担保贷款项目,仍按原政策执行。
(五)对就业困难人员实施积极的就业援助。
1.就业困难人员包括登记失业的下列城镇常住人员:
(1)符合“4050”(男性年满50周岁,女性年满40周岁)年龄条件的失业人员;
(2)城市零就业家庭成员(法定劳动年龄内的家庭成员均处于失业状况的城市居民家庭);
(3)连续享受最低生活保障12个月以上的家庭成员;
(4)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员;
(5)连续失业12个月以上的人员;
(6)就业困难的被征地人员;
(7)家庭经济困难的高校毕业生(享受城镇低保或农村低保户家庭)。
具体申请认定程序,参照省劳动保障局有关规定。
2.对招用就业困难人员、签订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各类企业,在相应期限内给予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补贴。
3.政府投资开发的公益性岗位,优先安排符合岗位要求的就业困难人员,并视社会保险费缴纳情况,在相应期限内给予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补贴,以及适当的岗位补贴。
4.就业困难人员灵活就业后申报就业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给予一定数额的社会保险补贴。
5.社会保险补贴和岗位补贴期限,除对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含5年)的人员可延长至退休外,其余人员最长不超过3年。
6.完善零就业家庭援助政策。对吸纳零就业家庭成员就业的用人单位,给予公益性岗位补贴、社会保险补贴和1000元一次性就业奖励;对零就业家庭成员自主创业、组织起来就业或灵活就业的,给予社会保险补贴和1000元一次性就业奖励;对零就业家庭成员参加技能培训、通过职业技能鉴定的,给予职业培训补贴、职业技能鉴定补贴;对零就业家庭子女考入技工学校、技师学院学习的,凭所在学校出具的相关证明,每学年给予1000元补贴。
滁政〔**6〕16号文件规定的对持《再就业优惠证》人员的社会保险补贴、岗位补贴政策继续执行,审批截止日期为**8年底,享受政策期限最长不超过3年。
(六)完善促进就业的财政政策。
1.建立就业专项资金,加大财政投入。各县、市、区政府要根据就业状况和就业工作目标,在同级财政预算中安排就业专项资金用于促进就业工作,并随着就业任务增加和财政收入增长而增加。
2.明确就业专项资金支出项目。就业专项资金用于职业介绍、职业培训、公益性岗位、职业技能鉴定、特定就业政策、创业扶持和社会保险等补贴,小额贷款担保基金,微利项目的小额担保贷款贴息,以及扶持公共就业服务等。
3.切实加强对就业专项资金管理和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就业资金安全、高效运行。就业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由市财政局、市劳动保障局制定。
失业保险基金用于促进就业的支出,按有关规定执行。
三、实施创业扶持工程,以创业带动就业
(一)大力营造全民创业的社会环境。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创业意识教育,促进劳动者转变就业观念,在全社会形成支持创业、创业光荣的良好氛围。对有创业愿望和创业条件的城乡劳动者广泛开展创业培训,不断提升劳动者的创业能力。
(二)加强创业服务。各地、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简化程序,规范操作,提高效率,拓宽融资渠道,放宽市场准入限制,加强信息服务,改善创业环境,完善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和组织起来就业的政策体系,健全社会化、开放式的创业服务体系,建立政策扶持、创业服务、创业培训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
(三)进一步加强就业创业园(街、区)的建设和管理服务。依法利用存量建设用地、闲置厂房等,因地制宜地建设各类就业创业园(街、区),引导有创业愿望、有创业条件的城乡各类创业人员进入就业创业园(街、区)创业,给予扶持。
各县、市、区在产业聚集明显且有劳动保障服务机构的重点乡镇建立农民创业园(区),重点扶持回乡农民工和本地农民入园创业,实施与城市就业创业园(区)同等优惠政策。对创业者的扶持期限最长不超过3年。建立就业创业园(街、区)不断巩固发展、创业者有进有出的良性循环机制。对3年后出园的微小企业继续给予一定期限的政策和生产经营场地等扶持。就业创业园(街、区)和农民创业园(区)的发展规划和管理办法,由市劳动保障局、市财政局、市经委参照省有关政策制定。
(四)完善和落实创业扶持政策。将登记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复转退役军人、残疾人、回乡创业农民工等城乡各类创业人员纳入政策扶持范围。对在就业创业园(街、区)内的各类经济实体,自进园(街、区)之日起,按招用符合享受扶持政策的就业困难对象人数,经认定取得《企业实体吸纳下岗失业人员认定证明》的3年内免缴管理性费用,减半缴纳场地费,水电费给予适当优惠。
四、统筹城乡就业,加强服务和管理
(一)建立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加强部门协调配合,加快整合劳动力市场、人才市场和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等公共就业服务资源,培育和完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人力资源市场,统筹管理城乡人力资源,为劳动者就业提供服务。
(二)加强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
1.建立健全省、市、县(区)、乡镇和街道、社区公共就业服务体系,规范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明确服务职责和范围,合理确定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人员编制,加强公共就业服务能力建设,将公共就业服务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保障其向劳动者提供免费的就业服务。
2.县级以上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要建立综合场所,为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提供“一站式”服务,规范服务流程和标准,拓展服务功能,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3.街道、社区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要设立服务窗口,提供以就业援助为重点的公共就业服务,开展劳动力资源调查统计。组织开展业务能力培训,进一步提高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培训费用由财政承担。落实劳动保障协理员社会保险补贴和岗位补贴政策,逐步提高其收入水平。
4.强化乡镇公共就业服务工作平台建设,按照有工作人员、服务场所、办公设备、工作制度、工作经费的要求,加快建设乡镇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开展法制宣传、就业培训、社保服务、执法监察、事务管理等工作。
(三)加快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网络建设。加快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网络及相关设施建设,建立健全人力资源市场信息服务体系,完善职业供求、市场工资指导价位、职业培训、人力资源市场分析等信息制度。
(四)加强对职业中介机构的管理。劳动保障部门要依法加强对职业中介机构的监管,严格职业中介机构设立的条件和程序,严厉打击职业中介违法行为,规范人力资源市场秩序。鼓励社会各方面依法开展就业服务活动,职业中介机构为登记失业人员提供就业服务并帮助其实现就业的,按照规定给予职业介绍补贴。
(五)建立健全就业登记和失业登记制度。
1.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负责为劳动者免费办理就业登记和失业登记,并做好就业失业登记统计工作。
2.在全市范围内实行统一的《就业失业登记证》(以下简称登记证),向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劳动者免费发放,并注明可享受的扶持政策。登记失业人员凭登记证在全省范围内享受公共就业服务和就业扶持政策,对就业困难人员在登记证上予以注明。加强登记证发放和使用的管理。就业登记、失业登记的具体程序和登记证的样式,由省劳动保障厅制定,市劳动保障局负责免费发放至各县、市、区劳动保障局。
3.登记失业人员应当积极求职,参加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安排的就业服务活动,并定期向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报告就业失业状况。
4.登记失业人员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注销其失业登记:
(1)被用人单位录用的;
(2)从事个体经营或创办企业;
(3)已从事有稳定收入的劳动,并且月收入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
(4)已享受基本养老保险(退休)待遇的;
(5)超过法定劳动年龄或死亡的;
(6)完全或大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
(7)入学、服兵役、移居境外的;
(8)被判刑收监执行或被劳动教养的;
(9)终止就业要求或3次拒绝接受公共就业服务的;
(10)连续6个月未与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联系的。
(六)认真落实农民工工作的各项政策。各县、市、区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完善和落实保障农民工权益、改善农民工就业环境的政策措施,抓紧解决农民工面临的突出问题,进一步改善农村劳动者进城就业的环境和条件,完善保障农民工权益的机制。
五、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努力提高劳动者的就业能力
(一)加快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就业前培训、在职培训、再就业培训和创业培训制度。各县、市、区政府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市场需求,制定并实施职业能力开发计划。加强统筹协调,鼓励和支持各类职业院校、职业培训机构和用人单位开展各种形式的职业培训。
(二)落实职业培训补贴政策。建立健全职业培训补贴与职业技能鉴定、促进就业效果相挂钩的机制。对失业人员、农村劳动者参加职业培训、通过职业技能鉴定的,按规定给予职业培训补贴、职业技能鉴定补贴。职业培训机构要不断提高培训质量,使参加职业培训的失业人员、农村劳动者通过职业技能鉴定,取得职业资格证书(专项能力证书),增强就业能力。积极探索职业培训项目化运作模式,将补贴资金与项目运作紧密结合起来,提高职业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统筹管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各县、市、区政府要建立政府统一领导,劳动保障部门牵头,财政、农业、扶贫等部门密切配合的农村劳动力培训组织领导和工作体系,整合培训资源,统一培训计划,统筹管理使用补贴资金,进一步扩大培训规模,突出职业技能和职业安全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技能水平和就业能力。
(四)继续推行劳动预备制度。对有就业要求和培训愿望的初高中毕业生实行3个月以上、12个月以内的预备制培训,使其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或者掌握一定的职业技能。
(五)加强职业培训基础建设。进一步加强职业技术院校建设,积极发展技师学院和高级技工学校。加大对职业培训机构实训基地建设的投入,建设1—2个规模较大、装备水平较高、专业特色鲜明的公共实训基地。加快推进校企合作,培养更多企业急需的技能人才和熟练劳动者。
六、完善就业援助制度,及时消除零就业家庭
(一)进一步建立健全就业援助制度。积极帮助和扶持有就业愿望和就业能力且积极求职的就业困难人员就业。通过公益性岗位援助等多种途径,对所有就业困难人员实行优先扶持和重点帮助。针对困难人员就业,采取税费减免、社会保险补贴、岗位补贴、小额担保贷款等政策措施,鼓励、支持其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或组织起来就业。
(二)加强就业援助基础工作。规范就业困难人员调查摸底、登记造册、申报认定等程序和办法,建立健全就业困难人员的认定和退出机制,建立基础台账和服务档案,实施动态管理和服务。
(三)及时消除零就业家庭。依托街道社区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进一步完善零就业家庭申报认定制度,及时接受零就业家庭的就业援助申请。提供有针对性的职业介绍、职业培训等就业服务和公益性岗位援助,确保城市有就业需求的家庭至少有1人就业。
(四)积极探索帮扶农村就业困难人员就业的办法。要将农村困难家庭中有就业能力、有转移就业愿望的成员,特别是零转移就业农户纳入就业援助范围,提供技能培训、岗位信息等服务,落实职业培训补贴、职业技能鉴定补贴等政策,帮扶困难家庭人员特别是零转移就业农户至少有1人实现转移就业。
(五)建立健全失业保险、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促进就业的联动机制。劳动保障、民政、财政等部门要密切协作,大力推进失业保险、社会救助与促进就业工作的有机结合,完善失业保险和社会救助制度,形成促进就业的激励约束机制,在切实保障困难群体基本生活的基础上,调动有劳动能力人员的就业积极性。严格失业保险金、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的申领条件和程序,在科学区分申请人员有无劳动能力的基础上,将申领条件与接受职业介绍、职业培训以及参加公益性劳动情况相挂钩,逐步形成促进就业的政策导向。要将享受失业保险待遇人员和有劳动能力、有就业愿望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员组织到职业介绍、职业培训、公益性劳动等活动中,采取多种措施,鼓励和吸引其积极就业。具体办法由市劳动保障局、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制定。
七、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切实做好就业促进法的贯彻实施工作
(一)进一步加强对促进就业工作的组织领导。原“**市就业和再就业工作领导小组”,更名为“**市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各县、市、区要健全促进就业工作的协调机制,强化就业工作领导小组职能,完善统一领导、分工协作的工作机制,及时协调解决重大问题。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切实履行职能,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要进一步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以及其他社会组织的作用,共同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
(二)深入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介,大力宣传国家和省促进就业的法律法规和经济社会政策,宣传促进就业的好做法,宣传劳动者转变就业观念、自主创业、自谋职业和用人单位承担社会责任、促进就业的典型经验。切实抓好以《就业促进法》、《劳动合同法》为主干的就业法律法规的教育培训工作,不断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
(三)加强就业法律法规实施情况的督促检查。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就业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效果评估,采取有效措施,确保落到实处。
X年,区住建局紧紧围绕全区中心工作和区委、区政府重点工作部署,以问题为导向,科学谋划发展路径,以项目建设为抓手,高标准建设大美公园城市,不断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狠抓住建行业监管,推动我区房地产市场健康稳定发展,努力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
一、X年以来工作总结
(一)以项目建设为支撑,增强城市综合承载力
X.统筹公共服务设施建设。X年计划实施公共服务设施项目X个(含X处公服设施),目前X个项目(公服设施X处)已完工,X个项目(公服设施X处)正在加快建设。推进X西五路社区综合体、大弯中学初中部、凤祥小学X个公服项目全面接入智慧工地云平台,实现对中小学、幼儿园和独立占地社区综合体项目精细化施工管理。
X.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大力推进路网建设。国际铁路港片区完成羊叉河畔安置小区配套道路正在加快推进;X新城片区X东三路、X大道三段东段已完工通车,栖凤大道东段、X西三路北延线等X条道路正在加快建设;智慧产业城片区青江南路已竣工通车,政府南路等X条道路正在加快建设。二是大力推进场镇基础设施建设。弥牟民族商贸西街改造工作正在加快推进,弥牟镇等
X个乡镇的场镇雨污水管网建设方案已编制完成。三是牵头全区X条“断头路”建设工作。X大道三段东段已建成通车,敬业路东段等X条道路正按计划加快施工,X馨苑北侧断头路正在进行财评、招标等前期工作。
X.聚焦X新城建设。一是初步完成《X新城城市发展问题分析及对策建议》,目前正在加紧修改调整;二是统筹抓好X新城项目建设,X年X新城范围内在建及拟建项目共X个;三是加强督促各项目牵头单位抓好项目进度,形成问题台账及清单,定期跟进问题推进情况,形成良好的项目统筹推进机制。
(二)以旧城改造为抓手,撬动城市有机更新
X.抓好城中村改造。截止目前,全区共实施X个城中村改造项目,其中铁路港毗邻区城中村改造项目X个改造地块与X银行签订了授信协议(共X个地块),其余X个项目已全面取得银行授信,各项目乡镇正加快实施拆迁工作和用款进度。
X.积极推动棚户区改造。统筹推进已启动实施的多批次棚改项目,抓紧启动后续棚改项目。一是着力加快我区启动实施的一、二批棚户区改造项目资金兑付、房屋腾退拆除、权证注销等收尾工作;二是加快推进新启动实施的老工业基地第三批棚改项目资金兑付、房屋腾退工作;三是按照
X年X月X日全区棚改和城中村工作专题会议要求,完成了拟启动点位的调查摸底、意愿征询等前期工作。
(三)深化房地产市场调控,推动房地产业高质量发展
抓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做好城市品牌营销,强化城市品牌推广,组织召开X年城市品牌暨土地资源推介会,吸引百余家知名房地产企业参会,持续跟踪投资意向,邀请企业来我区考察洽谈。积极联系房地产企业,提供近期拟上市土地资料,力邀参与我区土地拍卖。
筹备近期“走出去”宣传活动,为全区在售楼盘提供近半年及近三个月商品住宅成交人群分布区域资料,征询“走出去”城市选取意见。加强与媒体及专业策划营销团队合作,吸引更多人置业X江。
(四)以高质量发展为路径,着力构建大美公园城市
X.加快构筑天府绿道体系。X年计划建成绿道X公里(市级任务X公里)。目前福洪杏福绿道、蓉欧之心滨河绿道等共X个项目已完工,建成绿道X.X公里;长流河核心区绿道示范段、桤木河改道暨滨河绿道等X个项目正加快建设;毗河绿道已完成策划包装方案,正在深化调整。结合我区乡村振兴战略若干配套政策措施,激励乡镇、社区、农业企业依托田园综合体、乡村旅游、林盘整治、农业产业等项目同步建设乡村绿道,对符合条件的乡村绿道项目将给予奖补,同时实地做好乡村绿道建设指导工作。
X.积极做好公园城市示范区拉练。按照X月X日常务副区长、副区长专题会要求,拟初步选定长流河湿地公园项目作为我区公园城市示范点位,目前长流河下游X米建筑立面改造方案已完成,长流河南北侧景观正加快施工,我局正在积极准备拉练点位材料、收集展板所需基础资料。
X.
聚焦公园城市示范街区创建。推进实施铁路港南片区、华逸片区X个公园城市示范街区建设项目,多次与港管委沟通项目建设要求、技术标准等,督促业主单位倒排进度、抓紧完成立项等前期工作,目前正对设计方案进行深化完善。
X.
落实“百个公园”示范工程。一是做好统筹建设。认真做好公园方案把关,主动联系区欧管委、城厢镇会商项目方案编制等相关工作,明确方案深化目的要求,确保示范性公园高品质建设;二是抓好局部提升。结合市目标任务,初步选定长流河北岸化工桥侧地块作为芙蓉花景特色点位开展景观提升打造,现正加快方案设计深化,确保X月完工参加市级评选。三是加强宣传氛围营造。积极对接区新闻中心、区网信办等相关部门,做好“百个公园”示范工程宣传工作,目前正在推进长流河工业遗址公园市级宣传推送。
(五)聚焦住建行业管理,构建国际一流营商环境
X.狠抓建筑行业质量安全监管。一是抓好建筑项目工程质量。严格落实各方主体质量行为监督,重点加强建筑材料检测监督管理,落实成品房装饰装修工程监管。二是加强施工安全生产监管。严格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全面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治理,防范建筑施工生产安全事故发生。X-X月共开展质量监督检查X次,安全监督检查X次,发出《建设工程质量整改通知书》X份,下发安全文明施工《隐患整改通知书》X份,《停工整改通知书》X份,开展行政约谈X起,移交查处X起。
X.强化房地产市场监管。一是加强异动监测预警,强化商品房销售行为、交易流程、电子公示系统监管,做好住房预售资金监督;二是加强房地产市场专项整治,切实开展监督检查工作,调处矛盾纠纷,依法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并报送情况;三是规范房地产经纪机构,开展辖区内经纪机构门店和销售案场的专项检查和日常巡查,做好投诉、纠纷处置和违规查处。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加快实施项目建设
X.力促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一是加大项目促建力度。推进公服项目按期开工、建成投用。二是推进项目工地智慧化。统筹推进中小学、幼儿园、社区综合体项目接入智慧云平台管理。三是专项规划提请政府审议。优化《X江区十五分钟公共服务圈体系规划》,并提请区政府常务会审议。
X.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一是继续加快推进市政道路建设,按照上市地块拟出让时间要求形成上市地块周边道路路基。二是加快完成弥牟民族商贸西街建设。
X.扎实推进X新城建设。一是完成X新城城市发展策划编制,为X新城开发建设提供科学合理的规划支撑。二是强化X新城项目统筹工作,细化梳理城市道路建设、公共交通体系、公共配套设施建设、商业化项目及房地产市场发展等,以更全面、更细化、更到位的方式抓好项目促建。
(二)积极推动城市有机更新
X.加快实施城中村改造。加快X年城中村项目的资金兑付和拆迁进度,确保智慧产业城范围内的X个城中村项目的拆迁补偿款、社保资金、安置房建设资金应付尽付。全面开展X年的老城区、铁路港毗邻区城中村项目的拆迁工作和资金兑付工作,力争提前完成X年目标任务。
X.加快实施棚户区改造。一是继续加快推进我区启动实施的一批、二批棚户区改造项目资金兑付、房屋腾退拆除、权证注销等收尾工作;二是加快老工业基地第三批棚改项目的资金兑付、房屋腾退等工作;三是按要求加快启动实施智慧产业城后续棚户区改造项目。
(三)持续抓好房地产市场调控
X.深化房地产市场调控。紧跟国家宏观调控趋势,结合我区区情及发展计划,科学谋划中长期产业发展,做好房地产市场分析和供给保障。
X.做好城市品牌营销。强化城市品牌推广,组织召开X年城市品牌暨土地资源推介会,吸引百余家知名房地产企业参会,持续跟踪投资意向,邀请企业来我区考察洽谈,深入推介区域优质地块。指导区房协以X江樱花节为契机,于X月X日至X月X日开展了“宜居新X财富X江”X市生态宜居节。组织开展“走出去”活动,深入青海、西藏宣传推广我区城市品牌。加强与媒体及专业策划营销团队合作,吸引更多人置业X江。
(四)加快推动公园城市建设
X.继续做好公园城市拉练工作。加快打造长流河核心区南北两岸景观,协调落实长流河下游X米北岸川化宾馆用地,制定长流河下游X米建筑立面整治方案。
X.加快完善城市绿色体系。一是强化项目统筹力度,按照市委“坚持按照突出质量、不片面追求数量的绿道建设原则”,下达年度绿道建设目标,明确项目主体责任,着力推进绿道建设按期实现上半年形象进度;二是加快项目实施进度,推动港城大道等已开工绿道项目建设进度、成绵绿道开工建设,实现X里·水街一期X月向市民开放;三是深化完善毗河绿道建设设计方案。四是继续推进长流河绿道建设,确保X月底完成X.X公里河道水工部分施工。
X.
抓好公园城市示范街区创建。督促港管委、现代物司按已报送计划,X月内完成“铁路港南片区”立项工作;与大弯街道、红阳街道进一步沟通,协调其按常务会议纪要文件精神抓紧开展立项工作。
X.
抓好“百个公园”示范工程。加强与区欧管委、城厢镇的对接,指导X年计划开工的东山公园、东湖公园深化初步设计方案,按时报送市公园城市局。
(五)继续强化住建行业管理
X.抓好建筑行业质量安全监管。一是持续抓好建筑工地质量监管。规范监督人员的管理行为、工程质量责任主体的质量行为、检测机构的质量行为,提高监督执法标准化工作效率;购买第三方服务,加强工程实体质量的检测抽查;探索推行住宅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在安置、公租房等政府投资项目的试行,为安置房项目的质量问题快速维修找到新出路,减少质量投诉和群体性事件的发生。二是持续抓好建筑工地安全监管。树立“隐患即是事故”理念,深入开展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增配技术力量,继续强化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的监督抽测管理,统一监管尺度,规范施工现场信用信息评价。
X.做好房地产市场监管。一是继续做好因装修引发的矛盾纠纷,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主动与业主搭建沟通平台,完善相关资料,化解矛盾纠纷。二是强化房地产市场异动监测工作,会同相关科室对同一身份备案多套房源的房地产开发企业进行约谈。三是继续开展商品房预售资金专项检查工作。四是定期召集区级相关部门和乡镇(街道)召开全区房地产领域涉稳工作联席会。
X.持续推进清欠维稳工作。一是做好省、市级民工工资支付达标管理。会同区人社局进一步加强农民工工资支付的拉网式排查。二是强化目标管理。督促和检查区级相关职能部门、乡镇(街道)、园区管委会与国有平台公司落实属地(属管)情况,确保拖欠纠纷问题解决在事发地与属地范围,并按处置难度限时结案。三是加大巡查力度。利用联合体担保资源,保证每周至少对
一、健全组织网络,抓好公共保障队伍建设
加强对各线站室人员及各村、社区分管干部进行各项劳动保政策业务培训,提升劳动保障员的业务水平。逐步建立健全企业联络员队伍。建立劳动保障站人员联村制度,定期下村、社区、企业指导帮助开展劳动保障工作,抓业务规范,提高工作效率,提高人民群众满意度。上半年两次邀请区劳动局相关领导,对辖区内的企业劳资人员进行劳动保障政策特别是小微企业劳动合同签订方面的政策培训,参加人员达160人左右。
二、落实考核制度,促进保障工作有序推进
年初和村、社区共同讨论制订了村、社区劳动保障考核制度,并把各项制度、服务内容、服务标准、服务指南全部上墙公布,自觉接受群众监督。每季进行一次考核,提炼先进经验,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指导,帮助改正。并将考核结果向村社区主要领导进行工作通报。及时有效地调整劳动保障工作人员,上半年劳动保障所调离2位,新增1位劳动保障员。
三、全面落实政策,提高社会保险水平
养老保险:上半年完成各类养老保险1145人次。目前全街道在册户籍人员中养老保险应参保数为20697人,实际参保数为19160人,参保率为92%。
医疗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上半年共参保221人,历年累计共参保11925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截至目前已参保8894人,其中城镇居民6057人,学生2837人;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险3471人,三个医疗保险当前的在保人数为24290人,参保率为94%。
四、深入拓能挖潜,提升就业再就业水平
(1)巩固充分就业村、社区。做到辖区内劳动年龄段人员就业情况掌握清,并通过分级就业管理模式对失业人员实行“六清”,即人员特长清、失业原因清、就业意向清、家庭情况清、安置去向清、社保、医保关系清;帮助社区招聘“4050”公益性岗位10人从事保安工作;从各村被征地人员中优先录用60多人。村、社区就业率达到94%以上。(2)继续推进“城乡居民职业素质提升工程”,抓好职业技能培训。通过开展公共从业素养培训、专业技能培训,提高择业就业的适应能力,提高就业水平。上半年已开办保洁保绿、保安员、保育员、会计电算化、电脑培训等,共培训人员575人,其中资格证书培训198人,合格证书培训415人。(3)做好市场招聘会,帮助企业解决用工荒。为更好地帮助失业人员寻找合适的工作岗位,也为了缓解企业用工难的问题,2月7日召开了大型招聘会,进场单位共33家,推出岗位720个,参加人员520多人,初步达成意向183人,受到了用工单位和求职者的欢迎与好评。(4)认真做好职介工作,上半年用人单位来劳动保障所登记的共有49家,新增岗位数达218个,新登记求职人员84人,职业介绍数124人,录用98人。另外4家个体职业介绍所共有287家企业登记,推出岗位1457个,接待求职人员1322人次,职业介绍1291人,录用1104人。(5)落实再就业优惠政策,上半年办理大龄失业人员灵活就业登记541人,目前有效灵活就业登记为1053人;新增发放大龄被征地人员失业生活补贴74人,目前享受人数为805人,累计发放失业生活补贴978150元;大龄被征地人员用工补贴,上半年新增28人,目前享受98人,上半年累计发放补贴款103800元。
五、加强劳动监察,督促企业履行法律责任
(1)做好企业年检。今年我们的年检指标840家,比去年增加了200多家,且不允许有个体工商户,目前只有一名劳动监察工作人员,要完成这个任务难度相当大,截至目前,已完成670家,尚有170家正在努力完成中。同时,我们也结合企业年检更好地推进企业用工登记维护工作,因此本辖区内的企业用工登记维护率已达到90%以上。
(2)做好企业执法监察。一是积极开展专项执法检查。根据区劳动保障部门和区劳动监察大队的统一部署,上半年在区劳动监察大队的支持下开展了“春暖行动专项检查”和“小微企业劳动合同签订专项检查”,共检查用人单位85家,涉及劳动者3542人。在检查过程中,工作人员就用工单位内部的劳动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制定和执行情况;招用劳动者情况;订立与履行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情况;遵守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制度情况;支付工资情况;女职工未成年工和残疾人员劳动权益的保障情况;参加社会保险和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情况及收取抵押金等情况作了认真专查。二是认真做好投诉举报案件处理工作。对劳动者投诉上访案件严肃认真查处,做到接案一起,受理一起,结案一起,上年共受理劳资纠纷案件18起,结案18起,其中拖欠农民工欠资案件14起,结案14起,结案率达100%,涉及农民工185人,通过对投诉上访案件的严肃查处,既维护了劳动者的利益,又对用工不规范单位起到了督察作用,使庄市劳动市场呈现出一片和谐规范的良好局面。三是加强日常巡查工作,日常巡视工作是劳动保障监察主动执法的重要方式,上年对辖区内的企业进行一次日常巡查,深入了解各用人单位的遵守劳动法情况,并通过和用工单位负责人和广大劳动者座谈、调查询问等方式,认真讲解关于国家当前劳动方面的各项法律法规,对有可能造就劳务纠纷的事态时时敲响警钟,及时责令纠正。四是建立庄市企业基本情况信息库,将企业的基本情况、用工状况、年检情况、案件情况等都实行动态管理,及时输入电脑,到目前为止,本街道已输入企业达1054家。
六、强化服务措施,努力做好退管工作
上半年,共办理退休人员1267人,其中基本社保退休1215人,低标准社保退休52人,目前共有退休人员1866人。另外继续加强对退休人员管理服务工作,组织退管小组开展各类活动,丰富老年人生活。上半年共为80个70岁以上退休人员送生日购物卡。
下半年工作计划
围绕区人社局下达的任务,结合上半年街道劳动保障所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查漏补缺,在做好常规工作的基础上,着力开展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进一步充实创业型社区创建的工作内容。主要做活工作载体,凸显创建特色。首先完善相关创业信息库内容,包括专家团队、创业人才库、创业项目库等,对相关人员的需求、特长、培训意愿等动态信息进行了解,根据不同的情况依托高教社区创业服务中心,通过专家对接辅导、培训、举办沙龙活动等,在项目开发、方案设计、融资服务等方面做好跟踪服务。第二、做好创业宣传,举办创业政策咨询或知识讲座。第三、通过典型引路,营造就业创业的氛围。引导和促使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特别是做好大学生创业成功的素材的收集,如壹加壹动漫、何伟哲的易达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等,通过成功案例,吸引更多的人加入自主创业的队伍。我们通过此项工作更好地开展充分就业工作,并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形式,做好“创业型社区”建设工作。
2、做好市社会保障卡申领工作。市人力资源部门从今年开始对本市职工医保参保人员大规模发行社保卡,按先职工医保参保人员、后居民医保参保人员逐渐扩大范围。此项工作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8月1日至10月31日,对象为社会化管理的退休人员(享受职工医保退休待遇)、以个人身份参加职工医保的灵活就业人员、失业人员。第二阶段从12月份开始,对象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对象。两阶段的申领对象将近9000人左右。针对此项工作任务重、时间紧,首先做好宣传,通过张贴告知书、短信平台等,提醒老百姓主动申领;第二对所有符合条件的对象个案信息进行重新审核;第三在信息无误的基础上,分村分时间段进村、社区服务。
3、加大企业监察力度,规范企业用工。重点加强企业劳动监察工作。下半年是各用工单位出现超时加班、拖欠工资等违法用工现象的多发期,为此下半年我们将加大对企业的巡查力度,联合多部门,加大对违法用工现象的查处力度,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稳定和谐。
4、开展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集中申报工作。一年一度的新型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和缴费工作已展开。我们将加大力度进行宣传新型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的重要性和延续性,并将督促各村做好参保后续的缴费工作。
(一)低生育继续保持稳定。坚持把“三查”工作作为稳定低生育水平的首要任务来抓,实行“三查”承包责任制,层层落实承包责任,杜绝不查、漏查、顶查、躲查等现象发生。抓好“三查”后续措施落实工作,努力提高节育措施落实及时率、有效率,最大限度减少政策外怀孕和生育。加强对照顾性生育二胎指标的审批和管理,坚持照顾性生育二胎只给一次生育机会制度,对照顾性生育二胎孕妇实行全程跟踪管理服务,落实乡(镇)、村承包责任人,杜绝多胎生育。2013年,全区共出生4327人,人口出生率10.19‰,比市上下达指标低2.31个千分点;死亡1828人,人口死亡率4.3‰;人口自然增长率5.88‰,比市上下达指标低0.12个千分点;出生人口政策符合率98.7%,比市上下达指标高3.7个百分点,综合节育率、避孕及时率、重点对象三查率、人口统计信息准确率、育龄流动人口管理服务率等影响生育水平的主要指标均保持在90%以上。5月份,省人口计生委6个调查组、市上2个调查组对我区人口和计划生育质量指标进行了随机抽查。通过抽样调研,综合分析研判,我区计生各项指标均达到或超出省市指标要求,计生工作较去年有了明显提升,工作创新亮点纷呈,受到了市计生局的肯定,得到了省计生委的一致好评。
(二)群众生殖健康需求得到满足。一是计划生育免费技术服务全面落实。向社会全面公开免费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范围、项目和标准,主动接受群众监督。2013年全区免费施行“四术”2826例,免费查环124006例,免费查孕11469例,免费发放避孕药具6000余盒,做到了应免尽免。二是全面启动第三轮农村母亲健康工程。区计生服务站组建2支技术服务队深入各乡镇进行健康检查,截至目前共检查38292人,查出患病人数达19268人,治愈12301人,并为所有检查妇女建立了健康检查电子档案。三是普遍开展出生缺陷一级干预工程,大力推行优生监测工作。全面启动国家免费优生促进工作,在原有4个检查项目的基础上增加到目前的19项,截至目前,全区共有3872人接受孕前优生检查,查出患有各种疾病的183人。对717人进行了妊娠结局随访,发现64例不良妊娠对象。
(三)群众计划生育政策知晓率显著提高。我区牢固树立以宣传教育为先导,通过多种形式加大计划生育宣传力度,引导群众婚育观念转变。一是充分发挥新闻媒体、报刊、网络等强大优势,加大宣传力度,扩大社会影响力,目前共有100多篇在市级以上媒体刊登。二是通过印制集生殖保健、优生优育、避孕节育以及计生奖扶等知识小折页和精美计生春联、计生挂历以及制作洗脸盆、围裙、手提袋、雨伞、纸杯、指甲刀等实用性强的计划生育宣传品15万份(件),进村入户免费发放到群众手中,提升宣传实效。三是加强人口文化设施建设,全区先后建立起20多个人口文化一条巷、七里铺、马家湾百米生育文化墙,将人口生育文化与环境卫生、古今中外文艺作品有机融合,提升宣传品位,增强人口生育文化的渗透力。与终端文化传媒公司合作,在各住宅小区制作了200多块商业与计生宣传各占一半的公益性广告牌,在各主要交通要道和人口密集地设立了大型宣传牌,在村(社区)级建立了生育文化大院,让群众亲自体验到了人口文化的魅力。四是利用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5.29”协会活动日、7.11世界人口日等时机,广泛开展计划生育集中宣传和服务活动,使计划生育政策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四)计划生育家庭得到更多实惠。2013年全区新增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对象112人,目前共有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对象482人,共发放奖励扶助金44.88万元,为3452个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兑现计划生育保健费41.4万元,为3户农村放弃再生育指标家庭兑现放弃奖励费1.8万元,为216个城市独生子女父母发放补助金14.53万元;为2595户计划生育家庭6934人补助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费13.87万元,为1016人购买了计划生育手术、母婴安康、意外伤害等保险,保险费用达1万元。春节期间,我局走访慰问了计划生育家庭25户,发放慰问金1.4万元。5月30日,我局联合区妇联开展庆祝“六•一”儿童节暨纪念中国计生协成立32周年资助计生贫困家庭女童仪式,为20名区外、市外独生女及农村双女家庭女童每人发给300元资助金、一个书包、一套学习用具,在社会上营造了关爱女孩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氛围。
(五)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日趋规范。一是从3月份开始,在全区范围内集中开展了流动人口清理清查活动,逐人逐户进行拉网式排查,切实摸清底数,完善流动人口管理台帐,及时更新全员流动人口信息库。二是认真做好流动人口在本地生育信息的交换、核查、补充、反馈工作。实现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的动态管理,全区网络覆盖率达100%。目前共提交流入流出人口37419条,应反馈重点管理对象1341条,已反馈1234条,反馈率92%。三是加强区域协作。目前,我区与省内外21个市、36个县(区)签订协作协议,加强协作交流,定期进行协商、通报和反馈,实现两地信息交换和服务管理工作的无缝衔接。四是开展“情系农民工,关爱留守儿童”专项活动,将流动人口与常住人口计划生育进行“同管理、同宣传、同服务”,组织开展了“送服务、送健康、送温暖”和“五个一”服务活动,推进流动人口服务均等化。五是实行网格化管理。投资236万元,在南市办事处率先建立街道、社区、网格“三级信息管理服务平台”。根据地域特征和人口规模大小,按照“距离相近、便于管理、宜于服务”的原则,将辖区社区划分为若干个网格,每个网格配备一名网格员,实现网格全覆盖、管理精细化。8月6日,在全市创新人口计生服务管理观摩现场会进行了经验介绍,得到了与会人员的一致好评。8月24日,我区召开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现场推进会进行总结推广。
(六)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得到有效遏制。进一步加大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的工作力度,逐步建立完善宣传倡导、利益引导、全程服务、严查“两非”、考核评估的长效工作机制。今年,计生、公安、卫生、药监、妇联等多个部门联合先后3次对辖区内10余家公立、私立医院进行了执法检查,对查处的医疗机构进行了限期整改,并发现查处“两非”案件1例。进一步强化出生实名登记的管理力度,目前,全区共出生实名登记5239人。继续推行二孩全程优质服务、二孩生育定点接生、出生死亡报告、终止妊娠申报审批、只给一次机会等制度,对二孩生育对象的孕情监测和跟踪服务实行乡村干部承包责任制,缩小人为选择性别的空间。
(七)计划生育服务体系建设成效显著。目前,全区基础建设累计投资800万元,新建乡镇计生服务站3个,其中2个已竣工;维修改造计生服务站6个,目前,已全部竣工;创建新型农村示范社区5个。全区技术设备投资40多万元,对15个乡镇、街道、社区服务中心计生服务站老化的B超机进行了更换,统一配备了便携式B超机,为5个乡镇、街道计生服务站配备了计划生育信息管理终端机,为区计生服务站新添置了1张升降式综合妇科检查床。继续深入开展省市计划生育新农村和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先进社区创建活动,已成功创建3个省级、23个市级计划生育新农村、5个省级先进社区。全面启动人口计生信息化“一证通”应用项目,实现了独生子女光荣证、二孩生育证、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奖励扶助光荣证等相关证件办理或补办办公自动化,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有效降低了办公成本。
(八)计划生育依法行政水平不断提高。坚持把依法行政作为人口和计划生育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要内容,全区通过举办专题培训班、以会代训等形式,定期对区、乡两级计划生育执法人员进行培训,进一步提高人口计生行政执法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执法能力。社会抚养费征收和行政处罚案件严格按照立案、调查取证、听取申辨、决定、送达、执行等程序进行,征收的社会抚养费和罚没款全部上缴财政,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同时,在全区大力开展计划生育依法行政自查活动和争创依法行政示范乡镇(街道)活动,不断提高计生依法行政整体工作水平。进一步完善了计划生育行政执法责任制、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公示制、监督检查制,用制度约束和规范行政执法行为。
(九)计划生育干部素质不断提升。进一步提高我区各级计生干部的理论知识水平和业务工作能力,在积极参加省市组织的各类培训外,我区通过以会代训、举办专题培训班等形式,先后对各乡镇、街道计生主管、统计、奖励扶助工作人员、B超操作人员等进行了全面培训,共举办培训班10次,培训人数达600多人次。同时,各乡镇、街道对村、社区计生专干进行了培训。不断充实基层专业技术人员,经多次与区人社局、区编办协商,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了6名大中专以上学历计划生育专业技术人员(临床、影像各3名),缓解了基层专业技术人员短缺的问题。
二、存在问题
虽然我区人口计生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问题。一是村级基础工作较薄弱。村级计生管理服务不规范,工作制度、约束机制、目标管理不健全,计生协会机构不健全,作用发挥不好,计划生育的管理与服务相对滞后。二是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受传统生育观念的影响,群众生育男孩的愿望仍很强烈,特别是二孩出生性别比高于103-107正常值,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工作任重道远。三是计划生育行政执法难度加大。对部分“社会人”、非农人口和下岗工人的违法生育行为缺乏制约手段,违法生育查处工作任务重、困难多;社会抚养费征收到位率低,经济处罚不到位。四是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水平有待提高。流动人口数量庞大,日益剧增,人口流动性大;区域协作不够密切,各相关职责履行不到位;流动人口底子薄弱,违法生育现象时有发生。五是基层计生队伍不稳。乡镇专业技术人员短缺,部分乡镇仍存在挤占、拉用计生专干现象,村级计生专干参差不齐,作用发挥不充分,培训力度有待加强。
三、主要措施
(一)建立领导包抓督查制度。建立区人口计生局领导干部包抓联系点制度,局系统副科级以上领导每人负责包抓2-3个乡镇,局主要领导及包片领导带领干部先后多次深入乡镇、街道督促检查和指导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及时研究解决基层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重点加大对重点项目及重点工作进展情况的督促落实力度。
(二)建立四项工作通报制度。今年,加大了对各项重点工作的通报力度,建立了计划生育质量指标抽查、全员人口信息数据库运行、流动人口信息服务系统运行、计划生育日常工作等四项工作情况通报制度,坚持每季度通报一次,每次通报结果将纳入乡镇、街道计划生育工作年终目标责任考核的重要依据,连续受到两次及两次以上通报批评的,启动计划生育工作“三问”程序,由对乡镇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及相关责任人进行责任追究。
(三)建立定期汇报制。每个季度召开一次各乡镇、街道计生主管会议,逐乡镇、街道听取各项工作进展情况汇报,重点围绕季度“三查”、节育措施落实、示范点建立、重点项目建设、清理清查、两库建设等重点工作进展情况进行汇报。
(四)强化目标责任考核。今年,加大抽查工作力度,对一些乡镇、村进行重点解剖、典型调查,对重点工作进行专项督查,一季度一排名,对于在省市抽查中问题严重的、年终排名后三位的乡镇,乡镇、街道计生主管向区人口计生局做书面检查,问题严重的,由区人口计生局给予乡镇主管诫勉谈话。
(五)加强干部作风转变。狠抓基层干部队伍和行业作风建设,大力倡导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做到查实情、说实话、抓实事、报实数、求实效,杜绝弄虚作假、瞒报、漏报、不报。坚决纠正不上班、不下乡、遥控指挥、不学习等现象,转变工作作风,区人口计生局通过明查暗访的形式不定期抽查各乡镇、街道、社区服务中心上班情况。
四、2014年工作计划
1、稳定低生育水平。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不动摇,保持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完善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探索建立人口均衡发展评估指标体系。进一步巩固和完善“党政领导、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综合治理”的长效工作机制。坚持分类指导,突出抓好困难大、问题多的重点区域以及流动人口、人户分离人员、住宅小区育龄妇女等特殊人群的计划生育工作,严格控制违法出生。
2、保持出生人口性别比平衡。积极探索流动人口出生人口性别比治理的措施和方法,重点开展跨区域和跨部门合作,建立完善出生人口性别信息共享制度和区域联动打击“两非”长效机制;加强部门配合,进一步加大“两非”案件打击和联合执法检查力度;加强对重点生育对象的跟踪服务,全面落实生育全过程的严格管理;深化关爱女孩行动,积极营造有利于女孩生存成长的社会舆论环境;继续推行出生实名登记制度。
3、强化基层工作。加强网络建设,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和基础帐卡册,推进规范化管理。坚持工作重点下移、关口前移,落实村一级工作责任,进一步夯实基础。
4、强化宣传教育。坚持集中宣传与日常宣传相结合,创新宣传形式,丰富宣传内容,增强宣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引导群众树立正确的婚育观念。
5、全面兑现计划生育各项奖励优待政策。继续实施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扶和特扶制度,扎实做好城市独生子女父母补助金发放工作,切实抓好奖励扶助工作,全面兑现农村独生子女保健费和农村放弃二胎一次性奖励政策,确保各项奖励政策兑现率达100%。抓好普惠政策与计划生育优先优惠政策的衔接工作。
6、加强服务体系建设。在抓好省市区重点镇和9个市级新型农村示范社区的同时,全面推进乡镇确定的农村计划生育示范点建设,全面提升综合管理和服务水平。
7、扎实推进第三轮“农村母亲健康工程”、“优生促进工程”和“农村计生家庭创业工程”三大惠民工程。强化工作措施,加大财力、人力投入力度,使自觉实行计划生育的家庭得到更多实惠。
8月,作为市总工会组织员到区总工会,重点协助区工会开展基层工会组织建设工作。在市总和区总的领导下,充分发挥多年工会工作的经验和优势,摸底数、攻难点、抓组建、促巩固、保目标。在,先后组建基层工会173个,发展10823名职工加入了工会;在组建基层工会20个,发展会员一万三千余名,确保了市总下达到区总的工会组织建设工作任务目标的完成。结合近一年多的工作实践,现就工会组织员如何工作,谈几点体会:
一、摸清底数作前提。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新到一个单位,情况不明就难于开展工作。在市总工会集中培训的基础上,到区总工会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看文件摸底数。看文件就是看近期各级工会文件,特别是看市总全委会的文件既市总主要领导的讲话、关于工会组织建设的文件及区总工会的工作计划安排,领会上级意图和精神。摸底数就摸清现有工会组织建设状况,了解全区工会组织建设任务目标,调查未建工会单位数量及难点是什么,研究突破点应该放在哪里,重点在摸清未建工会单位及难点上下功夫。具体办法是,以全国经济普查的相关数据为基础,采用查阅现有资料、到工商局查注册登记、工业促进局查非公有制企业统计、各乡办对口单位工会填报表,综合查证分析的形式,并先后十几次深入到40余个基层单位进行调研核实,摸清了区域内工会组织建设的增长点在哪里,难点是什么,突破口应放在哪里。心中有了底,工作起来就有勇气,所以说摸清底数是前提。
二、整体推进靠平台。工会工作是一个有机整体,工会组织员工作是工会整体工作中的一部分。工会组织员的工作,离不开上级工会组织的领导和支持以及所在区域的工会组织网络。组织员不能单位枪匹马工作,要依靠所在区域组织网络进行工会组织建设工作的整体推进。区总工会领导对工会组织员工作很重视、很支持、很关心。如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为了便于工会组织员开展工作,区总工会领导特意安排召开全区对口单位工会主席会议,在大会上把工会组织员一一介绍给全区各级工会干部,在传达市总有关工会组织建设文件之后,并由一名工会组织员作“关于全区基层工会建设的形势、任务、措施意见”的报告,由于底数清,准备充分,会后收到很好的反映。随后,又以区总工会红头文件,将市总下达给区总的基层工会建设任务目标,视对口单位工会的具体情况,分解落实到全区一乡、六办及有关局对口单位工会,实施属地、行业责任制,条(行业)块(一乡、六办)结合,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全面推动基层工会组织建设,对全区基层工会组织建设起到了重大作用。所以说,依靠驻地工会组织网络整体推进基层工会组织建设,是工会组织员开展工作的重要平台。
三、难点突破打先锋。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劳资矛盾时有发生,工会是劳动关系中职工一方的代表,工会的基本职责是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组织起来”是切实维权的基础。工会组织员的主要职责就是研究、推进基层工会组织建设工作,把职工特别是农民工组织到工会中来。在全区基层工会建设工作整体推进的同时,在具体工作上,把主要精力放在建会难点上。如驻该区后,发现有10个不同程度组建工会较困难的非公企业,以属地对口工会单位为依托,凭借市总工会组织员身份和多年的工会工作经验及无后顾之忧的优势,反复多次分类指导、调度督导,促使这些难点非公企业全部成立了工会组织,分别将职工组织到了工会组织中。为适应城市管理体制的转变,拓宽工会工作领域,针对社区私营、民营等新建企业规模小、数量大、分布广、人员少、变化快、无上级主管的特点,首先在该区百家街道办事处组建了“百家街道社区工会联合会”,对组织覆盖其九个社区及游离在工会组织之外的职工起到了很大作用。,在农民工较集中的商贸城建立了工会联合会。实行经费代收后,未建工会的企业单位出现了建立工会组织的主动性,针对这一现象,抓住时机,乘势快速推进基层工会建设工作,对这些单位积极指导、热情服务、手续速办,其中有一个月内就审批备案了28个基层工会组织。工作有为,得到了驻区总工会领导的尊重和支持及生活上的关心。所以说工会组织员要不辱使命,在工会组织建设上尽职尽责,想工作之所想,急工作之所急,在攻克难点上打先锋。
四、规范建设促成果。重视工会组织发展要与工会组织发挥作用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既要有建会的数量,更要有建会的质量。在新形势下,工会组织的活动方式必须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相协调。现在的情况同过去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过去都是国有企业或集体企业,工会可以用行政的方法、手段组织活动。现在是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即使国有企业也跟过去大不一样了。所以在规范基层工会建设上,以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为“十一五”做贡献、民主管理、培养“四有”职工为重要内容,以巩固建会成果提高基层工会活力为目的,在确保建会质量和效果上下功夫。一是将《河北省基层工会工作规范》印发给全区基层工会学习;二是组织全区基层工会主席,就基层工会工作规范化建设进行集中培训;并努力提高各级工会干部的政治意识、责任意识、群众意识,因为实践证明,工会主席素质的高低是搞活一方工会工作的关键;三是将工会工作规范内容具体量化,制定出《区总工会基层工会工作规范化建设考核细则》,半年初考核、年终总考评,将考核结果作为各基层工作年度争先创优的依据,并对优秀工会及个人进行重奖。通过对基层工会工作规范化建设,在基层工会工作考评中发现,全区各基层工会的活力进一步提高,尤其是新建工会及非公企业工会较为明显。所以说,既要抓建会的进度和数量,又要抓建会的质量和效果,用规范化建设确保建会成果。五、提升素质强自身。工会组织员自身素质不高,就难于展开工作。要围绕上级工会的中心工作,在具体贯彻落实工会“组织起来,切实维权”工作方针和扩大覆盖面、提高凝聚力上下功夫。做到真正领会上级精神,掌握驻区真实情况,不断提高工运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不断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工作中体会到,研究上边,提高认识,才能使工作不偏离方向;研究下边,摸清底数,才能使工作不脱离实际;总结前边,精心谋划,才能使工作不断创新;践行后边,扎实推进,才能使工作落到实处。现在驻区工会组织是基本达到:工作守岗位,活动有计划、每天有日志,调研有报告,实践有总结,建会有成果。同时协助驻区工会做了大量而有成效的有关工作,受到驻区工会的好评。
劳动保障是指以保护劳动者的基本权益所采取的一切措施和行为的总和。劳动保障制度的目的就是以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为目的的,这是区别于其他对劳动关系调整的法律制度。今天小编给大家整理了乡劳动保障所上半年工作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乡劳动保障所上半年工作总结范文一20__年上半年,__乡劳动保障所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劳动保障部门的业务指导下,__乡劳动保障所始终坚持以_理论和“_”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载体。认真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全力保就业,保增长,保稳定,确保“时间过半,任务过半”,圆满完成了上半年工作任务。现将我所上半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半年工作目标完成情况。20__年上半年,在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市就业处的业务指导下,在全体工作人员共同参与和积极配合下,紧紧围绕工作的重点,以就业服务建设为标准,圆满地完成了上半年各项工作。城镇新增就业任务数60人,实际完成任务50人,完成全年目标的 90%;持证实现再就业5人,4050下岗人员再就业6人,完成任务数6人的100%;同时开展各类技能人才培训班2期,已培训就业的有50人,并消除了零就业家庭,实现了为各类求职者提供免费职介400人次,再就业培训20人。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1300人,其中输送到富士康400人本市区企业600人外省市300人。办理小额担保贷款30人;接受企业离退休人员136。
二、加强组织领导,把劳务输出作为一个新产业来抓。乡党委、政府把劳务输出作为发展本地经济、增加农收入的一项重要工作列入议事日程,有计划、有步骤、有组织地抓紧实施,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相关部门配合抓”的良好工作局面,同时把劳务输出纳入对各村委会考核的重要指标。乡主要领导还经常深入到各村委会督促此项工作的完成情况,并要求各单位、各部门密切协作,为劳务输出创造良好的宽松环境,确保消除零就业家庭。
三、加强宣传,促就业服务。一是通过宣传单、标语等方式及时正确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劳动保障法律法规,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法治环境,提高了广大劳动者维权意识,促进了地方和谐稳定劳动关系的建立和社会经
济协调发展。二是建立社区下岗失业人员基本情况档案和再就业情况数据库,对领取《再就业优惠证》的下岗失业人员实行动态管理,随时掌握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和享受扶持政策的情况。三是积极开展劳务输出工作,不仅下岗失业人员得到了帮助,而且各类待业人员、农村富余劳动力也得到了就业帮助。
四、继续做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宣传工作,达到惠民政策家喻户晓。养老保险工作关系到老百姓的安居养老问题,我们必需认真对待,做细做实,力求扩大养老保险参保面,帮助老百姓享受社会发展带来的福利。所以在上半年工作中我们划人群、分年龄做了大量工作,针对45至59周岁符合参保条件的重点人群一个不漏,保障我村居民老有所养,减轻子女的赡养压力。同时重点排查
1951--19__年生人的参保情况以及所有的民政五保对象,对这两部分中尚未参加任何社会保险的人员,逐一通知到位,并告知利害关系,鼓励其尽快参保。
五、积极开展专项活动,切实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上半年来,劳动监察大队紧紧围绕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根本宗旨,服务于构建__八千和谐劳动关系的大局,认真开展好了各项专查。1、积极开展专项执法检查,根据上级劳动保障部门的统一部署,结合我乡实际,全年开展了“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专项检查”、“非法用工检查”、“ 用工单位遵守劳动合法情况专项检查”等专查共计15余次,共检查用人单位132户,涉及劳动者2800人,在检查过程中,工作人员就用工单位内部的劳动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制定和执行情况;招用劳动者情况;订立与履行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情况;遵守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制度情况;支付工资情况;女职工未成年工和残疾人员劳动权益的保障情况;参加社会保险和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情况及收取抵押金等情况作了认真专查,补签订劳动合同1179份。
2、认真做好投诉举报案件处理工作。
对劳动者投诉上访案件严肃认真查处,做到接案一起,受理一起,结案一起,全年共受理劳资纠纷案件 1 起,结案1起,拖欠农民工欠资案件 2起,结案2起,结案率达100%,涉及农民工32人,上半年无一起劳动监察案件被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通过对投诉上访案件的严肃查处,既帮助劳动者维护了自身的利益,又震摄了一部分别有用心的用工单位,使__乡劳动市场呈现出一片和谐规范的良好局面。
六、团结一心,共同努力为企业离退休人员服好务。__乡劳动保障所共管理企业离退休人员共计136人,没人我所都为其建立了个人档案,并按退管站分
布所有人员,同时根据他们的特长,组织各种文体活动。总之要从政治上、生活上对老同志进行引导,注意从生活上关心、帮助大家。同志们有什么困难,老干办都力所能及地为他们给予真诚的帮助,热心的指导。工作上注意充分发挥每一个人的专长,尽可能地为他们创造良好和谐的工作环境,团结一班人共同做好工作。在队伍中形成了关心老干部、爱护老干部、真心实意为老干部办实事的良好风气。
下半年工作计划
(一)继续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一是继续全面深入开展“个性化服务”。根据各村情况,建立电子信息文档,并纳入动态实名制系统管理,及时更新。并根据建立的电子信息文档,对服务群众进行梳理,建立完善所有分类台帐,为服务对象提供就业援助、就业培训、跟踪回访、劳动维权、社保参保、政策落实等一系列一对一的服务。二是继续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建立和完善创业就业陪训基地,继续大力推行“理论培训+实训基地”等培训模式,增强培训实效,加强中高级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就业层次。三是加快创业孵化基地配套设施建设,积极开展创业培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鼓励全民创业,为创业者提供优质高效服务。进一步加大对创业就业典型人物的宣传力度,鼓励和引导劳动者树立正确的择业创业观念,积极走出家门创业就业。营造“尊重创业,以创业为荣”的良好社会氛围,形成鼓励创业、支持创业、全民创业的良好局面。四是进一步加强就业帮扶工作。深入到村,大力开展“送培训、送岗位、送政策”和“结对子帮扶”、“挂钩帮扶”等活动,重点对高校毕业生、城市低收入家庭失业人员、返乡农民工和被征地农民等人群实施就业援助,力增实现全区充分就业。
(二)继续加强基本养老保险扩面征缴工作,认真落实惠民政策。下半年我乡将创新工作方式,实现业务上水平,管理上台阶。一是制度落实到位;二是政策宣传到位;三是服务意识到位;四是“惠民行动”落实到位。进一步增强服
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树立良好的部门形像;加大社保稽核力度,确保各类基金征收到位;认真分析总结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继续做好扩面工作,确保下半年建筑行业农民工参加综合保险新增扩面任务完成。
(三)继续加快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改革。一是认真做好20__年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筹资工作。进一步加大宣传工作力度,强化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策宣传,按照《成都市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暂行办法》,认真做好20__年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筹资各项准备工作,确保此项工作按时超额完成。
(四)继续加大劳动监察工作力度,切实维护农民工利益。一是加大执法检查力度,采取部门检查和联合检查相结合的方式,继续开展执法检查,依法纠正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二是结合专项检查继续加强对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切实提高广大劳动者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三是组织检查组成员单位对本区专项检查的情况进行汇总分析,梳理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及相关政策建议。
乡劳动保障所上半年工作总结范文二东阿镇劳保所在党委政府及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上半年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切实做好劳务输出工作
为不断拓宽农民就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富民强镇,立足我镇实际情况,更好地掌握农村劳动力资源状况,利用网络及时把招工简章发到各村。通过镇、村两级的共同努力,对全镇55个村的待业青年以及外出务工情况都有了更加细致的了解和掌握,使劳务输出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县局今年分配新增转移指标715人,到目前为止,全镇共输出新增劳动力633人,其中有组织输出88人,自发输出545人,完成全年任务的89%。
二、认真做好今年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
在今年的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中,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在人力和资金上给予大力支持,迅速在第一时间内成立了领导小组。我们在宣传引导上下功夫,利用集市发放宣传材料20__多份,在全镇范围内张贴条幅200条,进行了广泛有效的宣传活动。工作中,规范操作,确保新农保工作阳光运行,将收缴的保费统一存入财政帐户,统一管理上缴,做到基金安全运行,广泛接受群众监督,顺利完成了新农保工作。全镇共收缴保费3378354元,参保率达到99.8%,人均缴费额是204元,录入信息24652人。目前,全镇有60岁以上的城乡居民6746人领取养老金,每月领取金额达40.5万元。
三、积极稳妥地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工作
为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和就业能力,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进一步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按照县局要求,我们一是抓好政策性培训,重点对外出务工人员进行基本权益保护,法律常识等知识的培训,增强他们知法、守法和依法维权意识;二是抓好劳动技能培训,按照市场引导培训,培训促进转移的思路,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经多方调查,针对群众意愿,我们在小屯村开展了200人的中式烹调师培训,全年培训任务293人,已完成全年任务的68%。
四、做好今年的劳动监察、技能扶贫技校招生及小额担保贷款等工作
为迎接好县局劳动监察大队对我镇各企业的检查,5月_日,劳保所联合经委到各企业进行填表登记并责令企业填好劳动保障监察书面审查材料,于6月_日到15日带领济南东泰压缩机厂、山东建成建设机械有限公司、济南乐喜施肥料有限公司、山东润发机械有限公司到县劳动监察大队接受了审查工作。目前技能扶贫技校招生及小额担保贷款工作正在办理之中。
乡劳动保障所上半年工作总结范文三随着社会的发展,社区建设的深入推进,在开发区(__区)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及街道办事处的统一安排部署下,劳动保障工作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我社区在劳动保障方面开展了很多工作,现将上半年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上半年主要完成的工作
1、每年的一月为“再就业援助月”,为认真完成就
业援助月的总体工作任务,社区工作人员对辖区内就业再就业情况进行走访登记,随时掌握社区内下岗失业人员的动态变化,努力为失业人员解决就业问题掌握求职人员个人情况及求职意向,同时组织社区下岗失业人员参加市劳动保障局、区人力资源中心和本社区组织的再就业援助月专项招聘会,为失业人员牵线搭桥,寻找就业途径。
2、每年二、三月份为“春风行动”月,今年_月_日,我社区组织召开了一场专场招聘会,来自开发区一期、二期企业共计24家,招聘信息140余条,达成就业意向人员80余人,邀请了新疆电视台、乌鲁木齐晚报、都市报等媒体进行宣传报道,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3、对小额担保贷款政策积极落实,认真学习具体业务政策,每天抽出2-3小时,带上宣传资料下社区进行广泛宣传,尽可能的让更多的人了解现行的相关优惠政策;
对于前来办理小额担保贷款的人员,认真审核资料,严格把关,严审资料,尤其对于用担保人申请贷款的,详细向对方解释责任、义务和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确保每一个贷款都是优良贷款。
4、对辖区内原企业退休人员基本情况登记造册,建立台帐,提供有关政策方面的咨询,上半年新办养老资格认证24人。
5、在辖区内利用公示栏、悬挂横幅、发放宣传单等形式加大宣传力度,为居民宣传劳动保障相关政策、法规方面的信息,使社区居民能维护自身权益,了解应享受的优惠政策,从而推进劳动保障工作的有效开展,目前收集空岗信息60余条,供社区内的失业人员选择,提高失业人员的就业率。
6、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险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是劳动保障站的重要工作,为尽量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使居民了解参加社会保险和城镇医疗保险的重要性,我们在社区做了大量的宣传工作,增强了社区居民的参保意识,灵活就业新参保人员39人,办理城镇医疗保险23人。
7、对辖区内失业人员情况及时了解,并登记造册。
做好下岗失业人员及“4050”人员台帐、失业人员台帐、大龄就业困难人员台帐、残疾人基本情况台帐、大中专毕业生台帐、低保人员、两劳释放人员、退役军人等的基本管理台帐工作,并实行专人管理。
8、上半年办理灵活就业城镇居民参保39人,城镇居民参保23人,办理就业失业证54人,小额担保贷款1人,报送驾驶培训2人,报销驾训培训费1人,审核老年资格证20人,新办老年资格证24人,办理40、50社保补贴10人,就业困难人员认定2人,未就业大中专毕业生14人,其中报送援疆培训本科生毕业生11人,办理五七工2人。
二、总结好的经验方面
1、积极收集空岗信息,并进行归类整理,对于前来求职人员,根据自身情况可以很快的选择适合自己的岗位,缩短了求职的时间。
2、档案归类整理较规范、完善,以便在日常工作中随时查阅,年底总结时便于整理档案。
3、因我辖区自建房多、流动人口多,因此,工作人员在进行日常检查、流动人口登记、夜查等工作时,积极向流动人口及其子女宣传办理社保的相关业务,提高入保率。
三、不足之处
1、工作人员因值班、请假、培训等情况不在办公时,部分工作内容方面交接不清楚,造成工作延误。
2、组织活动、开展工作等信息上报不及时,不能把我们日常工作、特色工作很好的、及时的宣传出去。
四、下半年工作打算
1、小额担保贷款、就业援助金、创业鼓励金工作要加大宣传力度,对于符合条件的积极宣传,尽快给予办理。
2、加强信息的收集整理,及时上报。
3、继续做好推荐就业工作,超额完成年初预定目标。
4、严格按照政策办理各项业务,避免出现工作失误。
以上是劳动保障上半年的工作小结,积极落实相关政策,主动作为,力争使我社区劳动保障工作迈上新台阶,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完善自己,争取在以后的工作中更上一个台阶。
一、各项工作完成情况
(一)努力工作,积极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工作目标任务。
我市目前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为18945人,州局下达我市的任务是18943人,完成率为100%;我市农民工参保人数为1166人,州上下达任务为1166人,完成率为100%;我市回收基本医疗保险历年欠费360万元,州局下达的任务是312万元,完成率115.4%,大大增强了我市医保基金的抗风险能力;我市社会保障卡发放率为100%,州局下达的任务是80%;各项工作任务均已超额完成,为今后工作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扩大医疗保险覆盖面工作情况。
到2008年11月底止,我市医疗保险参保单位476户,参保人数18945人,在职14165人,退休4780人;其中,机关事业单位12396人,企业4718人,灵活就业人员1831人;新增参保人数509人。今年参保人数净增较慢的主要原因:一方面,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原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等老企业基本已经应保尽保,而另一方面,私营企业、个体户等新生企业大部份没有参加医疗保险,其原因除了不了解或不知道医保政策外,主要问题是好多用工属于农民工,参加了农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加上这些用人单位因考虑自身的利益,而不愿意为其雇工缴纳医疗保险费。
(三)医疗保险基金的核定征缴情况。
到11月底核定医疗保险基金单位缴费基数33884.83万元,月均单位缴费基数3080.45万元;核定医疗保险个人缴费基数28468.21万元,月均个人缴费基数2588.02万元。缴费基数增长的主要原因是财政拨款的参保人员近年来工资增长以及社会平均工资水平的提高,致使今年缴费基数有了较大增长。到11月底应缴基本医疗保险费3367.41万元,其中:单位应缴2710.78万元;个人应缴656.63万元。致11月底应缴大病医疗保险费189万元。到11月底预缴249万元,补缴360万元(其中财政补缴历年欠费312万元),实缴基本医疗保险费2994.7万元,本期收缴率88.9%,其中:单位缴纳2346.94万元,收缴率86.97%;个人缴纳647.78万元,收缴率98.65%。原因:个人收缴率大于单位收缴率主要是个人参保采取了一年一次全部征缴的办法,因此,个人参保的基本上已将全年的医疗保险费基本缴清。到11月底实缴大病医疗保险费171万元,大病预缴72.7万元,补缴7万元,收缴率90%。
(四)医疗保险基金的支付情况。
到11月底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实际支付医疗费用2227.84万元,其中:统筹基金支出1278.84万元;个人账户支出949万元;大病医疗保险支出240.2万元;工伤医疗费用收入14.7万元;支出14.2万元;生育医疗费用收入31.8万元;支出32.6万元。
(五)离休及特殊照顾人员管理情况。
今年离休人数94人;特殊照顾人员2人;建国前老工人4人。离休干部医疗费用收入165万元;支出169.3万元(其中兑现离休干部2007年医疗费用节约奖励11万元)。
(六)基金结余情况。
到11月底止,统筹基金结余1748万元;个人帐户基金结余1925万元;大病医疗保险基金结余19.4万元;离休医疗费用结余27.4万元;工伤医疗费用结余1万元;生育费用节余4.4万元
(七)“两定”机构的管理情况。
我市现有定点医疗机构30个,定点药店54个,其中:已经连网的定点医疗机构16个,定点药店41个,网点遍布##城区各街道、社区以及除景哈乡外的所有乡镇。2008年11月底州、县(市)联合检查组对(两定)机构进行了抽查和考核,两定)机构运行良好,考核均达到良好以上。基本满足了职工就近、就便就医、购药的要求。
(八)积极主动,认真调查,做好城镇居民参加医疗保险准备工作。
为让我市广大城镇居民都能享受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和扩大医疗保险覆盖面,认真做好城镇居民基础数据的调查,为学生、残疾人、低保户、老年人和其他城镇居民参加医疗保险提供了参考依据。在此基础上我州出台了《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试点(实施)办法》。
二、医疗保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扩面工作难度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原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等老企业基本已经应保尽保,现有覆盖范围已经没有扩面的空间,而私企业、个休户雇主及其雇工、灵活就业人员对医疗保险认识不足,加上实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以来进城务工人员参加了农村合作医疗以及相关医疗保险政策缺乏强制性,因此,扩面工作难度大。
(二)根据我州《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试点(实施)办法》,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实行州级统筹,属地管理,统一政策标准,统一信息管理,统一操作流程。遵循低标准、广覆盖、保大病,缴费与待遇水平一致,逐步提高保障水平、坚持政府引导、部门配合、个人和家庭按规定缴费,政府给予补助,动员社会给予支持,建立健全多渠道筹资机制、实行只建立统筹基金,不设个人帐户,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节余的原则。
(三)工作场所、人员、经费、设备等方面存在较大困难。中心现有11名职工,除年人均850元的人头经费外,只有2万元的业务经费,尚不够支付设备维护费用,只够上半年开支。加上我市拟在2009年启动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工作,建立州级城镇居民医疗保险风险储备金制度,风险储备金规模为500万元,列入同级财政预算。根据实际工作需要解决经办机构必需的人员编制和按照参保人数每人每年8元安排经办业务工作经费、工作场所、设备等现已不能满足日常工作需要。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基金州、市财政补助的配套配套资金等各项经费。以上所需资金要在2009年初得到解决,才能在2009年正常启动我市城镇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险工作。
三、2009年工作计划
(一)继续扩大覆盖面,进一步加强基金抗风险能力。我们要继续加大力度将私营企业、个体经济组织及其做从业人员、自由职业者纳入医疗保险,为上述劳动者解决后顾之忧。同时也扩大了基金的来源渠道,增强基金抗风险能力。
(二)严格基金管理,确保基金安全。继续完善基金征缴工作制度,积极同财政、地税、银行等部门协调工作,争取各有关部门对医疗保险工作的支持,保证基金及时足额收缴。加强基金收支两条线的管理,接受财政、审计等部门和社会的监督。加强医疗费用的审核工作,控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监督管理工作,制约医、患双方的不合理医疗行为。
乡镇十五届五次人代会政府工作报告
我受代表的委托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
一、重点工作回顾
2006年,我镇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年初制定的各项工作目标,团结奋进,锐意进取,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都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全镇国内生产总值34090万元,占年任务的102.1%;农民人均纯收入3476元,占年任务的102.2%;财政收入443万元,占年任务408.9的110.2%。
一)、移民迁建进展顺利。通过做工作,全镇西沙、新四等9个村滞洪区内有762户同意迁建,我们及时规划新四、西沙、良种场、某、东高5个移民迁建小区。到本月初,各小区已全面动工,在建或购房654户,其中开工建房507户,圩内建房109户,到镇区建房398户,在镇区或其它地方购房147户,只有30余户移民户因建筑工程队难找暂未开工建房。
二)、农业生产成效明显。今年,县下达我镇新增200万元以上农副产品加工农业1个,目前已完成2个;申报认证无公害农产品1个、新增注册商标2个,现均已完成。此外,我们结合县黄码河疏浚工程和镇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任务和规划,从11月中旬开始施工到12月上旬结束,经过日夜奋战,目前所有工程已全部结束,共完成土方4.5万方,工程进度和质量在全县名列前茅。同时在和平、陈石等村现有桑园内套种榨菜等特色蔬菜及黑皮花生、紫心山芋、果树等示范基地。
三)、工业经济稳步增长。完成了某缫丝厂的转让和投产工作。引进淮安市丝绸公司的徐静联合浙江吴英明等客商以300多万元价格,与我镇签订了缫丝厂转让合同。南京江宁区客商陈太刚创办的宿迁飞龙毯业有限公司今年新增500多万元的扩建项目建成投产。常熟市社桥镇木材加工大户何祥保来我镇瓦房村投资130万元兴办胶合板厂,还引进南京客商朱茂锦在陈石村投资110万元,创办起木材加工厂,淮安客商刘云光、汤书中分别在我镇东南村、砂咀村创办中华胶合板厂。我们还制定优惠政策,鼓励个私经济的发展,全镇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4200万元,占年任务的93.3%;新增私营企业9个,新增个体工商户90家,分别如数和超额完成县下达的目标任务。一年共完成工业入库税收200万元,提前完成199万元的年任务;实现私营个体入库税收246万元,圆满完成了年任务。
四)、劳务输出持续发展。切实加强农民工技能培训和职业教育,我们重点对城镇失业人员进行下岗再就业培训,使他们掌握了过硬的本领,到目前已培训“两后生”和社会人员达1806人,参培率达101.2%,占年目标的155.1%。此外,镇里专门成立劳务输出领导小组、建筑劳务服务中心、琛圳劳务输出介绍中心等机构,多方了解用人信息,全镇一年新增有组织劳务输出1450人,超额完成县下达1350人任务;新增境外劳务21人,超1人完成年目标。实现城镇失业人口就业55人,占年任务的110%。
五)、财税工作再登台阶。今年新增了东南木材加工厂、中华胶合板厂等9个二产项目和建筑、服务等近30个三产项目,这些项目一年累计新增税源80多万元。在税收征管中,我镇着力提高全民纳税意识,教育广大群众依法纳税,涌现出卢月飞、李竹青、刘世林等一批诚信纳税大户。今年,全镇实现财政收入443.3万元,占全年任务408.9万元的110.2%,完成一般财政收入305.8,占年任务293.2万元的104.3%。与此同时,我们强化资金管理,减少一切不必要支出,基本保持财政收支平衡,保证了财政供养的行政事业单位人员工资及时发放。
六)、城建城管取得突破。我们坚持以市、县委工作会议和有关文件精神为指针,以“四个一”的要求为目标,结合我镇镇区绿化工作任务和要求,健全组织,制定规划,精心设计,合理布局,达到了绿化环境,美化家园的目的。具体是狠抓了迎宾路、裴黄路、和平西路“三大出口”;改造了三和加油站、西桥口“两大花园”;开辟了政府门前振兴路一条步行街;定位了和平路、前进路“两个专业街”;建设了一个良种场商住小区;开发一个老供销社专业市场,镇区建成区面积达3平方公里。在此基础上,我们做到绿化向四周拓展,绿化随市场延伸,目前我镇镇区绿化面积达2.1平方公里,镇区公共绿地面积达0.6平方公里,覆盖率达到35%,绿地率达30%,基本完成乔木、灌木、地被植物和色叶树种栽植任务,占公共绿地建设总面积的70%以上,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5.5平方米;镇区道路绿化普及率达到90%,主干道面积在25%以上,次干道绿化面积在道路总面积的15%以上;镇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庭院绿地面积1.2平方米,庭院绿地率在35%以上;植物配置达到两个70%,即:乔木量占总绿化量的70%,常绿乔木占乔木总量的70%。此外,我们采取在社会竞聘的办法先后组建了12人的城管队,16人的环卫队和8人的绿化管护队。各路段承包到队到具体人,做到每天早7点至晚6点清扫垃圾,并集中清运到指定的填埋场。政府经常组织人员明查暗访,发现一处不卫生、不干净、不达标的地方,扣发主要责任人和具体责任人工资。通过队伍的建设与管理,保证了城镇绿化成活率和保存率达双100%,同时彻底铲除脏、乱、差现象,基本达到了干净、卫生、整洁、绿化、美化、亮化的目标。
七)、公益事业成果丰硕。今年我镇农村公路建设任务23.3公里,围绕这一目标,我镇大力筹措资金,严把工程质量,加快施工速度。目前新韩线2.4公里、通湖路5.4公里、裴倪线15公里已全面完成,且工程质量全部符合标准。我们还切实加强改水、改医、改房步伐,今年全镇已新增改水人口8000人,超额完成全年6817人的任务;农村合作医疗参保人口占全镇总人口的81%,超额完成县下达的任务;新增农村草危房改造91户,占年任务90户的101%。
八)、计生落后得到扭转。我们组织镇村两级计生专干,采取逐村、逐组、逐户、逐人清查,重新建立和调整好计生一本帐,在搞好清理见底基础上,我们对全镇妇检尾数进行追找,并对季度妇检及手术落实情况及时进行奖惩兑现。目前,全镇四季度已妇检6136人,未检62人(77人),妇检率99%;全年计划生育率97.6%;人口出生率7.6‰,顺利通过了市县组织的计划生育年检和计划生育合格村验收。
九)、稳定工作得到加强。我们结合本镇实际,认真排查不稳定因素,并将责任落实到镇村干部职工人头,实行遇事报告、属地管理、条块结合等制度和措施,强化了全镇干群综治管理和安全生产责任意识,今年全镇未出现重大集访、越访案件和安全责任事故。
今年以来,我镇广大干群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也存着一些问题:一是财政税收有缺口。刚性支出增加,收支矛盾突出。二是少数居民素质较差,城镇建设管理标准不高。三是计划生育还存在着隐患。四是部分事业单位人员待遇较低,有的工资没着落,影响了工作积极性。五是我们少数干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不够,工作方法有待进一步改进。
二、明年工作计划
今年我们要以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坚定不移地把工业突破作为工作重点,把富裕百姓作为优先目标,把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保持社会稳定,切实加强“三个文明”建设,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其工作重点是集主要精力抓招商引资,实现工业突破;举社会之力加强小城镇建设和管理;千方百计转移富余劳力;借助外力加快基础实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2006年,全镇经济社会的主要奋斗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36800万元,比上年增长8.6%;财政收入452.8万元,比上年增长2.2%;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700万元,比上年增长8.9%;农民人均纯收入3580元,比上年增加100元。具体打算是:
(1)突出工业突破,大力招商引资。一是扩张招商引资总量,切实借助外力搞好招商引资,采取多种形式吸引更多外商资本,迅速扩张工业企业总量。二是围绕资源优势吸引外资。我们要充分发挥本镇蚕桑、水产、意杨等资源优势,通过多种渠道宣传我们的特色产品,扩大对外影响,吸引镇内外能人志士到我镇开发创办加工企业。三是发动全社会力量大力发展个私经济,强化责任落实和目标考核,进一步放宽政策,把机关事业、外商大户、经济能人等各方面因素调动起来,把本地的产业优势发挥起来。四是加大技改投入,壮大个私企业规模,提高产品档次,扩张经济总量,提高经济效益。五是加大领导力度,主要领导集中主要精力开展招商引资,全镇所有干部责任明确,与工资、奖金、福利挂钩,实打实,硬碰硬。六是加强农民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把更多的农民转移到二三产业。
(2)突出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增加农民收入。首先要抓好规模化生产。根据农业加工业发展的需求,进一步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大力搞好植树造林、林油间套、优质稻麦、蚕桑水产、生猪家禽等规模基地建设,扩大规模效应。二是要抓好区域化生产。我们要依据全镇蚕桑、水产特点,在黄圩片各村进一步扩大桑园面积,在西沙、东沙等村扩大水产和稻田养殖面积,各村要进一步加强绿化造林工作,进一步扩大林木资源总量。三是要抓好优质化生产,围绕加工业市场需求,积极创建无公害、绿色食品生产基地,进一步提高农产品的档次和附加值。在摸准市场行情基础上,发展特色农业和有机农业,保持和发挥我镇蚕桑、水产、榨菜、杨树等特色产业,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做大做强优势产业,不断扩大市场份额。
(3)突出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实施民心工程。继续强化组织领导,集中主要精力抓好移民迁建工作,力争用最短的时间、最快的速度、最好的质量,全面完成762户移民迁建任务。小城镇仍然要坚持大推进、大投入的原则,集中全社会的人力、物力、财力建设好小城镇的主体工程和相关配套工程,分期配套搞好迎宾路、和平西路、前进西路和通湖路的绿化、路灯安装和下水道工程。完善小城镇功能,加强某街道建设管理,为各种生产要素向小城镇富集创造条件。同时,我们还要加大道路建设、改水改厕、改医改房力度,真正把这些得民心合民意的好事办好,实事办实。
(4)突出增收节支,搞好财税征管。我们要千方百计加快经济发展,大力培植财源,同时进一步加大税收征管力度,进一步规范完善税收征收办法,争取以更快速度、更高质量完成征收任务。按照保开门保吃饭的原则,努力压缩各种不必要的开支,力争非生产性开支,在今年的基础上再压缩10%以上。
(5)突出劳动力转移,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建筑劳务输出是我镇农民增收的强项,明年我们要继续依托“建筑之乡”的优势,加快劳动力转移步伐。继续深入开展“输出一人,致富一家”宣传活动,积极动员富余劳动力走出家门,从事劳务输出;大力发展劳务输出经纪人队伍,制定和落实有关优惠政策,鼓励在外劳务人员积极寻求、拓展劳务输出渠道,开展劳务中介活动,培养一批勇于闯市场的劳务输出经纪人队伍;继续搞好城建制劳务输出,力争2006年全镇劳务输出人数再扩大3000人以上。
三、加强自身建设
关键词:城镇化;高校;社区教育
十报告中重点提出了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道路。城镇化也称“乡村城镇化”,是乡村社区逐渐发展为城镇社区的一种多方面的综合的社会活动,是乡村人口变为城镇人口,乡村固有特点消失和城镇特点增长的过程。
河北省自2008年起实行“三年大变样”工程。三年间,河北完成城市基础设施投资7131亿元人民币,城镇化率提高5%,吸纳人口300多万。但河北省的城镇化水平同先进地区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城镇化率提高了,但人口的软实力并未得到根本的提升。
一、城镇化进程中新市民的特点
新市民主要由三类人员组成:一是进城务工人员(包括来自农村或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农民工”或“流动人口”);二是拆迁安置居民和“城中村”居民,被动转移的城市郊区的“失地农民”;三是通过其他方式转移至城市区域的人口。
1.新市民的文化水平偏低。从新市民的组成来看,新市民的文化普遍偏低,据调查反映,有的地区社区居民中还有部分人员为文盲,小学、初中人员占据多数。
2.新市民再就业困难,收入偏低。因为文化水平低,很多居民苦于没有一技之长,只能依靠四处打工生活,更有部分人员处于失业状态,尤其是失地农民,再就业能力差。
3.新市民整体素质偏低,追求精神文明积极性不高。有的地区因为拆迁,居民得到拆迁款后没有精神依靠,肆意挥霍,钱花光后,又去找政府闹事,甚至有人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二、社区教育的现状
1.社区教育发展规划欠明确。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明显加快,社区教育正在不断发展并逐步走向成熟。一方面,社区居民逐渐认识到社区教育的价值,产生了一定的参与要求。另一方面,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如不断膨胀的城市人口、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涌入城市,形成流动人口浪潮;21世纪,中国大部分城市将进入老龄化社会,人口老化日益严重;不合理的城市布局与窘迫的生存环境;人际关系的隔阂与淡化等等。对此仅仅依赖以协调管理为特性的社区组织形式以及学校教育来解决上述社会问题是远远不够的。国际国内社区教育实践经验已清楚地表明,只有实施面向社区成员,以促进人的发展为原则的各种各样的社区教育,才能满足和解决人们各种各样的教育需求和社会问题。凡是社区教育做得好、发展快的地方,都有一个共同之处:政府充分认识到社区教育发展的重要性,并且付诸行动把社区教育纳入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规划、工作计划中来。
2.高校没有参与到社区教育活动中去。河北省的社区教育在全国属初步阶段,教育部2009年调整公布的国家级102个社区教育实验区中,河北省只有两个,而河北省的高校有35所,高职院校有58所,独立学院18所。说明河北省并没有将高校作为社区教育阵地。我省的社区学院数量少,无法满足大众学习的需求。但河北省有这么多所高校,本身已具备丰富的教育资源,一旦与政府、社区整合使用,可以减少重复投入,提高社区教育的效果,从而减轻政府和社会的负担。
3.社区教育未形成制度。从发达国家社区教育的发展模式可以看出,从最初良好运转,以至迅速发展都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和推动。由政府出面并直接参与建立省、市、县、社区教育工作委员会;利用现有高校资源,成立河北省高校社区教育中心,统筹高校、社区、街道资源。为确保社区教育的正常开展,可按人均5-10元标准作为学习型社区专项经费。采取“政府出资,高校培训、校企合作”由高校为企业培养人才等方式推进社区教育。
三、高校参与社区教育的举措
1.开创“高校进入社区,社区走进高校”的良好局面。整合高校内部资源,依托校内现有的成教学院或职教中心,与社区资源进行统筹分配,根据实际情况建立校内或校外社区学院。上海市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中非常注重发挥社区学院的作用,成立了19个社区学院。天津市社区学院在发展社区教育、建设学习型社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对市民时时、处处、终身学习中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北京市朝阳社区做的也很有特色,特别是课程设置,按照“贴近专业、贴近市场、贴近学生”的原则,不断开设和调整专业及课程设置,培养“用得上”的人才。由此,河北省也可以高校为依托,根据各市发展的特点和人才需求的标准,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
2.建立“以需求为导向”的课程设置机制。根据实际需求建立职业培训与非职业培训的课程体系,满足新市民实现就业、丰富知识、提高文化素养、追求精神层次的满足等多方面的需求。社区教育形式要灵活多样,照顾到各类社区居民的实际需要。教育形式要因人而异、因地制宜,以业余学习为主,时间上不与居民的工作和日常生活相冲突,可以是讲座、也可以是专题;可以是具体到广场的活动,也可以发挥高校办学特色,开展有特色的社区活动。要以居民为中心,提供灵活多样的个性化的学习方式,保证社区居民可以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选择学习的时间、地点和方式。
3.充分利用社区内现有各类教育科技、文化等资源,横向联合,纵向沟通,努力拓宽教育渠道,推动社区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社区也可为高校大学生提供社会实践平台,高校大学生可到社区做义工,以及入社会前的准备,学会与人沟通,学会团队合作,从而加强高校大学生的职业素养。
四、构建“终身教育”体系
1.启动新市民课堂。社区教育机构可以利用“新市民课堂”这一教育平台,提高自身的职业技能、城市文化修养以及提升自己生活质量。通过“新市民课堂”对市民进行丰富多彩的社区教育活动,拓宽宣传渠道,可以通过挂条幅、发放宣传单、开办主题网站等将相关的教育信息给社区居民,让其及时了解教育信息。在高校、社区内安排一些具有专业素质的志愿者,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开办主题讲座,让新市民对价值观、生活方式、生活品质有更高层次的认识,从而提升自身的综合文化素质。
2.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传统的学历教育早已不能满足社区居民的需求,随着人事制度的改革和人才市场的进一步开放,一次就业定终身的观念已过时,使市场竞争和双向选择的就业方式成为现实。在社区教育中,根据不同区域,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从而体现“职业与生计”的功能,注重应用性。高校要发展,就要打破常规,根据社会、企业需求,建立适应当地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第一,高校要突出专业设置的实用性;第二,校企合作确立以职业能力为中心的教学改革新思路;第三,校企合作,促进高校教学方式向“以学为主”的转变。突出职业培养的特色,从而实现高校、社区、居民多赢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汤海明.“新市民课堂”社区教育的实效性研究[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09,(6).
[2] 卢洁莹.美国社区学院治理及其理论基础[M].安徽教育出版社,2011.
[3] 黄育云,于炳成,等.农村职业教育与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农村现代化互动研究[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