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分管科研副院长

分管科研副院长

时间:2022-08-16 11:43:5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分管科研副院长,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分管科研副院长

第1篇

__卫生系统科技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__*,男,汉族,大学文化,一九六七年一月出生。一九九二年七月毕业于__*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同年分配到__中心卫生院从事临床医疗工作。一九九四年调入__县人民医院工作。二三年四月起任副院长兼医务科主任。二五年起任政协__县委员会常委、政协__市委员会委员。二六年九月任__县人民医院院长。几年来,该同志认真学习政治理论和法律法规,依法行医,依法治院,坚持走科技兴院道路,医院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一年上一个新台阶。

(一)注重科研工作,添设备、引技术、促发展。__同志任副院长兼医务科主任以来,狠抓科研工作。经过多方考察先后购进了ct、彩超、生化仪、电子结肠镜等大型的先进的医疗设备,这些先进的医疗设备为开展新技术新项目提供了保障。制定优惠政策,鼓励临床科室开展新技术新项目,政策规定:凡开展新项目、运用新技术,每年由科室申报,经医院科教委员会审定后,每次给科研课题组奖励300—500元,对获得科技成果奖的给予不同级别的奖励。在优惠政策的鼓动下,临床科室积极开展新技术新项目,硕果累累。据统计,几年来全院开展的新技术新项目达40多项,其中该同志参与组织的__和__科研项目于__年__月通过了__市专家鉴定,达到了国内先进、区内领先水平,并分别获得了__市科技进步一、二等奖。其主要参与的__和亲自主持的__科研项目分别获得了__省20__年度和20__年度科技进步三等奖。20__年由他带领下率先在__开展第一例肝癌肝叶切除术并获得成功;在他带头下,全院职工撰写学术论文积极性空前高涨,全院有40篇论文在各级刊物上发表,他本人撰写的论文有10多篇。

20__年9月上任院长后,该同志更加注重科研工作。一是当年投入100多万元作为科研资金,引进医疗设备,加强医护人员科研技术教育和学习;组织中层干部到“三甲”医院考察学习,通过到外地考察和参观学习,引进了兄弟医院的先进管理水平和业务技术;继续保持与省人民医院、__医科大一附院、__工人医院等“三甲”医院搞好友好协作关系,同时邀请他们的专家进行了讲学、技术指导和义诊,如20__年10月份和12月份分别邀请了__医专一附院、__市第三人民医院领导专家到该院讲学、查房、技术指导。二是亲自主持科研项目。目前正在进行“__”课题研究,该项目已完成论文和查新工作,力争20__年完成。

(二)沉着应对,夺取抗击非典斗争的胜利。在20__年的抗击非典斗争中,__市仅有的一例“非典”病例在该院发现,当时院长和分管防保工作的副院长出差在外,一切工作都由该同志负责。当门诊医师报告发现了疑似非典病例时,他果断将病人收入传染科病房住院隔离治疗,晚上又组织并亲自参加了会诊。由于措施果断,科学防治,技术过硬,从患者住院到成功转院,有效地控制了疫情蔓延和扩散,实现了医务人员零感染率,得到了上级高度评价。

(三)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步提高。几年来,坚持科技兴院、科技强院之路,引进新设备、运用新技术,医院的医疗护理质量稳步上升,许多病种在本院就可以治疗,为病人去市级、省级医院治病节省了时间、节约了钱财,许多外地病友也舍近求远慕名前来就医,医院高尚的医德医风、可靠的医疗质量得到了病人及社会各界的认可,医院先后荣获省文明单位、市十佳医院、市抗击非典先进集体、市青年文明号、省模范职工之家等称号;医院经济效益一年上一个新台阶:20__年业务收入比上年增长12.6%,20__年业务收入比上年增长16.7%。该同志也连续多年获得年度考核优秀等次、县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县“十月科普大行动”先进工作者、市卫生先进工作者、省征兵体检先进个人等称号。

第2篇

西方国家多采取分权型经营管理体制,即董事会或医院管理委员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重大事情由法定代表――医院管理委员会或董事会集体讨论决定。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实际上在医院最高决策人就是院长。董事长、院长不陷入日常的行政管理事务,而是发挥各科室主任的作用。各科室的日常行政管理事务由科主任秘书承担。

医院管理委员会或董事会拥有最高权利,并对医院中病人的保健和医院的服务质量有最终的责任。

医院管理委员会或董事会的组成

凡是依靠政府提供经费的医院,主要依靠政治上的联系来选择管理委员会成员;慈善组织资助的医院里,委员会通常由资助团体产生;在教会医院里,通常也由教会产生委员会的人选;在非盈利性私立医院依靠社区的支持,获得必要的资金,能帮助医院获得资助的人就成为选择委员会的重要依据;而那些带有盈利性的私立医院则有一个法人组织(董事会),法人组织的成员较多,每年仅开一次例会,会上选出由他们提名的管理委员会,而管理委员会向这个法人组织负责,这个法人组织平时很少对委员会有什么影响。

与院长关系

委员会与院长的关系通常极为密切。委员会的主席每星期要与行政院长进行正式的会晤,当存在有待需要解决的问题时会晤就更多。

院长通常要为委员会会议准备议程表,并与委员会或委员会主席讨论议题,会议报告,行动策略或实施方案。

管理委员会在发律上负有责任,并在法律上承担最终的责任和进行控制。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院长有着法定权力和实际指挥和控制权。

东方国家也有例外

东方国家多以院长为最高权力者,下设诊疗、事务等院长助理。各科室以科主任为最高权力者。教学以教授为最高权力者。但临床科室主任往往由教授兼任。科主任、职能科室负责人由院长任命,工资高于医护或工作人员,院长可根据工作能力和业绩予以罢免或提升。临床中的所有问题均解决在科室,科室不能上交,否则被认为是能力问题,有可能因此而被撤换。

院长的任免

一般说来与医院的性质有关。如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的院长由大学校长任免,此外,有的是董事会任免,也有的由医院管理委员会任免。院长一般没有固定任期只要院长工作出色,经董事会或医院管理委员会认可,可以连选连任。在国外,院长是一个比较稳定的职务,所以院长短期行为少。

副院长

日本设副院长一般为1~3名,都从事医疗专业,常兼诊疗部长或科室负责人。主管行政、总务后勤的称事务长,作为院长得力助手。美、英、法等国则常不设副院长,由医务主任或医疗咨询委员会主席负责医疗工作,院长主要负责行政工作。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及西欧一些国家又一般设有医疗副院长,分管医疗工作。

从欧美、日本等国家情况看,即使设立副院长,也只不过是协助院长处理医疗事务的助手,同时也仅仅是医务人员的参谋咨询者。

院长的资历

日本国规定医院的正副院长必须是医师,除了致力于本专业的医疗,科研,教学外,负责医院的全面管理工作。但院长都配有一名非医师的行政副院长或称“事务长”作为院长的助手。

英国对从事医院管理工作的医师在上岗前必须经过半年至三年的正规医院管理的专业训练,或是毕业于经济,法律等专业的人员做院长。

美国医院院长大多数毕业于与医院管理密切相关的专业,如公共卫生,商学,法律等专业,医师当院长的只占10%,美国医师从事医院管理规定从事管理的时间要超过三分之二以上。

国外大多数医院院长是医学专家和管理专家双肩挑的,即使在美国,目前还有一半以上的院长是医师,有将近5%是著名医学专家,学科带头人,因此,大学相继开设医院管理课程,还设有硕士,博士课程,在当院长前必须脱产学习半年左右,最长学习三年;他们要学习社会学,经济学,伦理学,人才学,心理学,未来学,公共关系学,美学,哲学等,还要精通医院计划的编制,财务管理,建筑学,物资管理,医院基本工作方法和医疗质量标准化管理等有关课程,通过考核,答辩才能当院长,然后使自己在医院管理的实践中成为管理专家。美国多数医院董事会近来多次告诫院长一般不再兼学科带头人,不能偏离管理方向。他们逐渐认识到“心挂两头的做法不利于医院的发展”。另外,还采取一年脱产学习一星期和不脱产方式灵活多样的管理专业培训。

管理方式

管理体系

决策。日本医院管理决策主体包括中层在内,能注意听取意见,做到上下一致,但决策后下级无条件服从上级意识特别强烈。美国医院管理决策形式上由医院董事会或管理委员会决定,实际上决策主体偏重于个人,往往仍是院长说了算。

组织。日本医院内部管理机构极为简单,精兵简政,分工明确,易于合作,管理者之间等级观念极强,管理人员流动少,人事制度几乎是“终身雇佣制”。美国则内部人员有不同任期,流动大,大多实行公开招聘,量才录用。欧美医院依规章制度办事较严,缺乏弹性。

控制。在欧美等国家实行上下级的逐级考核制度,是雇佣者与被雇佣者的关系,因此,要求十分严格,考核绝不会走过场,而且是决定去留的关键依据。

与医生的关系

欧美等国医院的医师虽然在医院工作是固定的,但很少有医师全日制在医院工作,一般都有自己的诊所或联合诊所,医生对外服务不受医院的限制,但这类医师还是要以医院工作为主;另一类医师则以诊所工作为主,把医院作为依托,预约病人到医院去诊断、住院,仍由这些诊所医师去手术或值班治疗。这种方式有利于提高诊所质量和医院设备的利用。新加坡医院全日制在医院工作的医生也较少,而且多数为全科医师。日本医院的医师则均为全日制固定医师。

欧美医院的院长实际上并不直接与医师发生管理上的关系。医院中的医师有自己的组织,直接属于董事会或管理委员会管理。只有医师组织的代表才与院长发生直接关系。有的则由医务主任作为医师组织代表与院长之间进行协调。这种独立的医师组织根据美国法律主要负责病人的医疗保健质量,并负责医务人员的道德品质和业务技术的考核。实际上,这个组织是董事会和院长决定医师人选的重要咨询机构。

医师协会的主要工作有:

代表医院与政府交涉,维护医院利益,并参与有关医院管理、医疗保健政策和法规的制定。

医疗保健和医院管理的咨询。

掌握信息,为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选购药品、设备提供数据,避免误导。

开展各种医疗保险。

开展医院科研、继续教育,提高医疗质量服务。

为医师职称考核担负咨询或接受政府委托,进行考核和评审工作。

国外医院管理特点

医院所有制是多元性的

欧美等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日本等医院所有制是多元性的,有公立医院,有私立医院,公立医院有政府办的,教会办的,股份制办的,也有私人个体办的。

非常重视社区服务

美国医院的社区包括预约门诊、家庭护理、计划免疫、上门治疗等项目,深受病人的欢迎。美国的社区医院占医院总数的80%。

社区服务需要全科医师,一般规定就诊必须由全科医师建议才可向专科医师转诊。全科医师被称为初级医疗的“把门人”,负有分流病人和初级把关的责任。

把医疗质量视作医院的生命

各医院均有成文的医疗质量管理资料,美国医院协会的《医院科室工作手册》是医院进行医疗质量管理的标准,每四年对医院进行一次质量评审。对平均住院天数、医疗费用、院内感染及死亡率进行严格监控,医疗质量既成为管理的中心,也成为医院之间的竞争的惟一手段,所以医疗质量是医院的生命所在。

在美国,有全国性医院专业标准评审组Patient Statistical Report Organization Systems,PSROS),按标准对医院的工作进行检查,不符合的要追究医生或医院的责任,进行处罚。有的采取问卷的方式,由医护人员和病人回答“是”或“否”,以得分多少来评价医院的服务质量、门诊管理质量、病房管理质量及医院质量。日本的医院多由科主任负责,通过病例审定、病例讨论会、病理讨论会等进行判断和评价。

信息管理高度发达

英国利物浦威力而医院和该医院与58家社区、诊所的联网的系统,已经做了10年,该区域内现仅剩两家诊所没有入网;病人信息主要是病历资料概要,如病人的就诊时间,手术记录及抢救情况、检查情况、治疗记录等;同时非常重视保护个人隐私权,网上信息安全设置很多;健康系统的推行,让健康档案成为英国医疗单位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避免了重复检查、不当治疗,在紧急抢救的过程中,记录可以立即呈现。目前,在这一区域,已存放了近10万患者的病历资料,在有协议的单位实现共享,在这些就诊患者中仅有2名患者拒绝将健康信息放在网上。

日本,医院给每个病人建立独一无二的信息编码。病人从入院的那一刻起,手腕都带上写有姓名、住院号及电脑条码的“标志带”,在任何检查、任何治疗之前,医务人员都会反复核对病人的姓名和手腕上的“标志带”。在医疗服务过程中,医院把各种血液、大小便化验单(包括化验试管上)、特殊检查单(如病理单)和临床治疗单(如口服药、静脉输液、输血)都设计成病人独有的电脑条码单据,医护人员不仅靠人工反复核对病人姓名,而且增加了一道通过电脑刷卡的网络核对程序,甚至碰到听力障碍、语言困难的老弱病人,也没有问题。

精兵简政,高效管理

院长受外界的干扰和牵连相对较少,在日常医院管理中,院长有比较绝对的决策权、指挥权、人事权和经济权。职能机构很少,院长仅有少数秘书或助理,院长的计划、意见、报告等工作通过秘书办理,中间环节少,很少有推诿或延误耽搁的情况发生。而且等级观念极强,一级服从一级,在执行上级指示时都能做到不折不扣。

国外医院院长和其他管理人员不论来自医师,还是学习或从事其他专业的,一旦能聘为医院管理人员,都要以医院管理作为第一职业,不但在上岗前要接受管理专业的培训或学位攻读,而且要每年定期轮训,及其他管理人员基本上都具备医院管理的素养,懂得医院管理的规律,懂得或一般懂得医学知识,懂得有关法律,懂得医院经营之道。

国外现代医院组织机构模式

一长三部制模式是在院长的统一领导下,分医疗、护理和行政后勤三条线,三位一体共同完成医院各项任务,几位副院长可兼任各部主任。此种体制层次少,分工明确,护理工作自成体系。较为适应现代医院管理。(见下表)

国外医疗事故与医师保险

界定为医疗事故须同时具备以下二个方面因素的因果关系:一是过失,即医务人员有“过失行为”;二是损害,即患者有“人身损害”的后果。医疗事故的衡定标准,是政府、卫生部门以及相关部门制定的法律、法规、规章、诊疗护理规范和常规,一旦称得上医疗事故,就要进行赔偿。赔偿有二个法理,一是公平原则,二是经济扼阻效应。

法庭裁定的赔偿金额,可由保险公司支持,医生可根据所在科室风险的大小、专业、机率和社区环境等决定购买保险额。如果将全科医生保险费作为100的话(指数),神经外科最高(634),儿科最低(083)。每位患者入院时,要与医院签署知情同意书,明确患者的权利。医院建立风险管理系统工程与培训。

国外医院科研管理

第3篇

滨州职业学院按照建设主体多元化、运行机制市场化、筹资方式多样化要求,以建设融教学实训、社会培训、产品生产、技能鉴定、科技研发、成果推广于一体的“黄河三角洲高技能人才实训广场”为载体,探索共建、共管、共用、共享的“四共”实训基地建设。

建立激励机制,吸引各方力量共建实训基地。利用学校场地、设施与科研力量,创建与地方产业发展需求相匹配的重点实验室和实训基地,争取政府资金支持,校政共同推进实训基地建设;出台《滨州职业学院各级班子与一线教师联系企业暂行规定》等文件,将吸引企业投入纳入年度考核,学校全员参与实训基地建设;出台《滨州职业学院引进资金及实物奖励办法》《滨州职业学院校友和社会力量捐资助学管理办法》等文件,采取奖励、贴补、减免等优惠政策,吸引董事企业、社会力量投入资金、技术、设备等,共建实训基地,建设具有产品生产功能的生产车间、加工企业、经济实体,实现校企融合,已有多家企业入驻。

建立共管机制,提升实训基地管理效率。成立实习实训管理委员会和实习实训管理处等管理机构。在教学指导委员会下建立实习实训管理委员会,由院长任主任,分管教学工作副院长任副主任,主要审定学校实验实训室建设规划、审定各教学单位上报的实训室建设计划、实验实训制度建设等,协调实训教学、监督检查、人员调配、经费划拨、资产调度等工作。实习实训管理处负责实训基地的建设管理、实训教学管理、资产管理、社会服务管理等。各教学单位负责实验实训教学计划管理、教学耗材计划、实训教学实施和监控等。围绕建设公共实训基地和打造区域社会服务基地的要求,出台《滨州职业学院实验实训管理暂行办法》《滨州职业学院实验实训教学管理规定》等7项管理制度,实现校企共同管理,减少审批环节,简化管理程序,提高了管理效率。

建立共用机制,增强实训基地服务能力。实训基地积极面向社会,凸显共享功能,开展教学实训、社会培训、产品生产、技能鉴定、科技研发、成果推广、信息交流等,打造区域公共实训中心。各专业结合实训中心的设备情况,围绕实训课的开出比例和开出要求,积极开展校内实训,提高设备利用率,确保实验实训开出率达到100%。在满足教学实训的基础上,开展学校审批同意的各类社会服务项目。引企入校的实训室,特别是以产品生产为目的、实行独立投资的实训室,根据学校专业设置和课程开设情况,优先安排学生进行生产性实训,产品由企业独立营销。利用实训基地的技术、设备、科研力量,与政府部门、行业企业、科研院所合作,共建研发中心、研究所和创新工作室,为教学服务。利用实训场地,建设黄河三角洲民俗博物馆,发挥基地文化传承功能。

第4篇

一、高校教育科研课题管理现状分析

当前,高校教育科研课题来源有四类,一是国家级和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二是教育部和各省教育厅的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三是各高等教育学会的教育科研项目,四是学校立项的校级教育教学改革项目。规划课题以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重视基础研究,推动理论创新,加强应用研究,增强教育研究为教育改革与发展服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开发研究,加强研究成果的转化[ 4 ]。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着眼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特别注重加强实践性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的研究。各高等教育学会的教育科研项目,主要是凭借学会优势,建立短周期的课题平台,以本区(领)域的教育改革重点为主。校级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立足学校,以学校急需研究和重点解决的问题为主要研究内容。提高高等教育科学研究的质量,与研究机构对高等教育科研的组织和管理紧密相关。高等教育科研的组织和管理主要包括方向管理,机构与队伍管理,选题与成果管理,信息与情报管理,学会管理,刊物管理,中外高教研究的比较、鉴别与借鉴等[5 ]。我国目前的教育科研管理机构主要包括教育部高教司,各省教育厅高教处,全国及各省的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各高等教育学会,各高校的科研处、教务处或高教所。以湖南农业大学的教育科研课题管理为例,湖南农业大学的各级各类教育科研课题管理归学校教务处统一负责。除各高教学会立项的课题教务处不参与管理外,对于其它类别的课题主要有两种管理方式:在规划课题和省教育厅的教改课题的管理上,教务处主要是上级课题管理部门的协作者,负责文件的上传下达,报送课题相关材料;在校级教改课题管理上,作为管理者,负责课题指南拟定、下文、组织评审、立项、开题、中期检查、结题鉴定等全流程的管理。不论是作为协作者还是管理者,高校在整个教育科研课题管理中主要存在以下三个问题:

(一)课题成果转化管理亟待加强

随着高校教学质量工程的实施,各有关部门加强了对高校教育教学研究的投入,各级各类教育科研课题的立项数量有了很大的增长。为加强对这些课题的管理,许多高校都出台了专门的文件。但这些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尤其是课题成果转化管理这一环节还存在很多问题。湖南农业大学早在 2000 年就制定了《湖南农业大学教学研究项目管理办法》,并于 2006 年再次修订,对各类教育研究项目的申报、评审、管理,结题与鉴定,经费管理办法等作了进一步完善。这对于加强学校课题管理的规范性有着重要且有效的指导意义。但是,所修订的《湖南农业大学教学研究项目管理办法》中包含附则在内的 7 章共 30 条的管理条例里,没有专门涉及课题成果应用与转化的管理办法。这就导致课题结题就基本上意味着研究的结束,后续研究和成果的推广及应用较少,很多研究成果只是些文字材料,未真正转化成现实的教育力。虽然教育科研项目在转化成教育生产力上有较长的时滞性,且对教育政策环境也有一定的要求,但为研究成果寻求更多的转化机会应该是课题主持人重点考虑的问题,为课题创造更好的转化环境也是课题管理者应尽的义务。

(二)课题管理单位工作热情不高

当前,各高校十分重视科研工作,将其视为学校声誉和发展的中心工作之一。高校不仅成立专门的科学研究管理部门,而且制定了较为完善的科学研究管理制度。可以说,绝大多数高校对科学研究工作是积极主动的,但是对教育科研则另当别论。高校一般没有将教育科研归属于科研管理部门管理,而是归属教务管理部门管理。教务管理部门的中心工作是教学管理,教育科研工作因此常常被边缘化。目前《湖南农业大学教学研究项目管理办法》第二十九条规定,学校教育科研项目管理工作由分管教学的副校长与学院分管教学的院长负责领导,教务处负责日常管理;省级规划课题由省规划办管理,教务处协助;国家级课题由教育部或国家级相关单位管理,主要由课题主持人与所立项课题的管理单位直接联系,教务处基本上只保存最后的材料;在省教育厅立项的课题管理上,开题与结题由教育厅统一组织,教务处只负责转发文件,报送材料。因此,在国家级和省级教育科研课题管理上,教务处扮演的只是一个中间人的角色,成了发文单位、材料保管单位和组织评审单位。在校级教改课题管理上,教务处作为主要的管理单位,对于课题研究过程的检查力度不够,除一次中期检查外,很少与分管教学和科研的副院长交流各院教改课题的进展情况以及各院对于教改课题的支持情况等。课题管理上的不主动导致做课题成了课题主持人一个人的事,使课题质量受到影响,于教学改革,于教师自身发展,于学科教学团队的建设,于学校发展都不利。

(三)课题结题质量不易衡量

教育科研课题成果的表现形式特殊,最常见的形式是论文、著作,也有心得、建议、评论等,或是成果在教育制度、条例中体现。而且教育科学研究对象比较复杂,其研究成果未必能获得揭示事物规律的结论,即使有结论,又因教育本身的迟效性,其社会效果的显现也需要较长的时间,所以结题质量不易衡量。目前,教育科研课题的结题材料包括文字材料、音像材料、PPT课件和师生做课题期间的纪实材料(如学生所发表的论文,实地考察的纪实照片与记录)等,形式越来越多样化。文字材料中以课题主持人及参与者发表的论文为主,也有著作或论文集,还有少量调查报告形式的材料。各种结题材料装订成附件,厚厚的一本,但体现课题研究过程的材料很少,反映课题推广效果的材料很少,尤其是反映学生对课题中所涉及的教学改革的反馈的材料很少。因此,一般来说,课题只要能通过中期检查,结题前能发表一定数量论文,就基本上能过关,至于课题是不是对促进学校办学或学科或某门课程的质量提高真正起到了作用,课题管理者和专家仅凭借的数量和级别,以及少量的反映实效的材料,难以客观衡量结题质量。

二、改进高校教育科研课题管理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课题管理部门的成果转化职能

教育科研要同教育实践相结合,教育科研成果必须转化成现实的“教育力”,才是教育科研的真正目的和归宿。第一,鼓励、支持项目研究与外校的合作。从湖南农业大学2000 年以来教学改革课题参与人的单位可以看出,课题的完成人基本上以各院的教师为主,与外院或外校合作的极少。立足本校,联合外校和外企一起开展教育科研活动,不仅能拓展教育研究的视野,而且更利于教育改革的创新和成果的推广。第二,定期召开教育科研成果汇报会。成果汇报会分为院一级的和校一级的。院级的成果汇报会主要在校级成果奖评审前,由各院教务办公室组织相关专家、学生和同行参加。这也是学校进行教学成果奖评审的前奏,既可以避免评审中专家因时间不允许而无法详细阅读上报材料影响最终成果的评定,又可以及时指出汇报成果中所出现的一些问题,为以后研究的开展指明方向,提高结题质量,同时还可以在无形中消减教师们对成果奖评审中的种种疑虑。校级的成果汇报会由教务处主办,报告会时间可在每年度校级教学成果奖评审会后,请所有获得一等奖的教学成果奖主持人或相关人员向全校师生汇报其成果。成果汇报会不仅是检验成果质量的重要手段,同时也为各院教师相互学习、改进教学提供了机会,有利于推动教育科研成果的应用。

(二)整合教学资源,加强教育科研课题合作

严格意义上来说,教学成果并不是一个单独的教育科研课题,而是多个相关课题的整合,以更好地促进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大职能的发挥,整体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增强教育科研的后续能量。湖南农业大学于 2009 年对 17 个实体性的二级学院下的一百多个基层学术组织进行了优化设计,将之前的“系、教研室、实验室、研究所、研究中心、实验中心、研究基地、实验教学科研中心、专业(课程)小组、基地管理中心、实验室管理中心”以专业或课程群为依据成立“系”,各院再另设一综合性的实践教学中心,并在《湖南农业大学教学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中明确规定各基层组织应根据专业与课程群特点,结合教学改革规划,组织教师申报教学研究课题。基层组织的优化为促进各院各系之间的沟通、交流、合作,形成教学研究的合力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为更好地整合教学资源,在课题申报前实行分块申报。即在课题申报中,分教师个人申报课题和团体合作课题。在省级、国家级课题申报通知下来后,教务处应及时要求各院组织学科带头人进行会议讨论,根据各院实际情况,向教务处告知其申报意向;教务处在汇总各院意向后,作出初步分析,再次召开各院院长,教学与科研工作的分管副院长会议,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对申报项目进行整合,形成各院在教育科研上的互动合作。在校级教改课题的申报上,教务处应该结合教育部、省教育厅的立项指南,结合本校的发展制定符合本校实际的课题指南,正确引导课题的申报,调控好教改方向。校级校改课题分重大课题和一般课题两类。重大课题以团队名义或单位名义申报,一般课题以个人名义申报。重大课题依据实际需要加大资助力度,鼓励跨学科、跨部门的合作研究,鼓励教育理论工作者针对教育教学实践工作存在的实际问题进行专业引领与智慧共享的“对话”,形成教育理论者与实践者真正协作性的“研究共同体”,促进教育理论与实践者的共同发展[ 4 ]。教育科研项目申报成功后,在整个课题研究过程中,团体合作申报项目的主持人所在的学院或领头的学院应为参与课题研究的各院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负责。这种合作不仅是分管科研的院长们之间的合作,还要加强同一级学科下的科研合作,以学院老师的微观研究为基础,提升教育科研层次,最大程度上利用各研究成果,以提高教学改革实效。教改课题的管理不仅是教务处的事,同时也是各教研室的日常工作之一。教研室主任有责任重点掌握本教研室教师的教改情况以及粗略了解本院其他教研室教师的教改情况,为教师们的教育科研整合提供切实服务。

(三)进一步健全课题管理制度 ,加强课题的过程管理

第5篇

医院成立于1958年社会主义建设年代,其发展烙印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的时代作风。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经几代人的浇灌,如今的北医三院在医教研各方面均已枝繁叶茂、硕果累累:20多个学科成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拥有国内最强的脊柱外科和中国大陆成立最早、亚洲规模最大的生殖医学中心之一,中国大陆的首例试管婴儿诞生在这里;2014年,医院完成了世界首例3D打印人工枢椎植入手术……

强劲的科研实力、出色的医疗技术托起北医三院作为全国医疗的高地。繁重的诊疗、科研任务下,这家医院设立远大的发展目标“力争上游”,并“鼓足干劲”――合理组织生产力、有效使用人力资源,确保质量、提高效率、控制成本、增加产出,实现“多快好省”。

“在发展过程中,我们以建设世界一流附属医院、疑难疾病诊疗中心、医学新技术研发中心和一流医学人才培训中心为目标,以‘医者仁心’为源动力,创新学科建设、精益医院管理,积极响应新医改政策,顺势发展与突破。”这是乔杰总结的医院发展之道。

外部拓展:顺医改大势

乔杰在阐述医院文化时特别强调,“身处北京,环抱于大学,我们更容易理解并善于落实各项政策。”结合最新的医改政策,她深度阐述了当前北医三院在优势医疗资源扩散、医院外部拓展方面的动向。

“运营数据显示,我院门诊量与出院量、手术量的对比强烈,对于一家定位为疑难重症诊疗中心的医院来说,是严重失调的。”乔杰坦承地介绍,尽管医院以有限资源、精细化的管理确保了总体医疗质量,“各项工作井井有条,让国外的专家都直呼神奇,但我们仍然希望通过医改的工作使得无序就医、重复门诊、医疗资源浪费的情况有所改变,切实改善患者体验”。

今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2015〕38号),其中关于“构建各类机构协同发展的服务体系”的改革内容更加坚定了医院的相关发展方向。“医院通过预约挂号,调整门诊就诊结构,指导患者常见病、小病去社区而大病到医院,同时连锁了数十家社区医院,以畅通双向转诊,在一定区域内改善就医秩序。”

2013年底,北医三院正式托管临近的海淀医院,主导在区域内构建起三级医疗体系,引导规范起合理的就医秩序,促进资源在各级医疗机构间合理流动。

“十三五”期间,优化城市公立医院规划布局,如何使得公立医院在人才、技术、品牌、管理等方面的优势、优质资源进一步扩散,缓解我国医疗资源总体短缺、分布不均的困境,成为重要命题。

基于帮扶传统和新的京津冀一体化政策指引,北医三院自2014年起陆续与承德市妇幼保健院、北京延庆县人民医院构建起紧密合作关系。与北医三院构建定点帮扶关系长达10余年的延庆县人民医院当前已挂牌“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延庆院区”,纳入北医三院的统一管理,实行总院长负责制下一体化管理。双方以服务2022年冬奥会、2019年世园会为目标,共同组建理事会管理模式,达成紧密合作。为促进京津冀协同区域医疗均质化,2014年4月,北医三院与承德市妇幼保健院签订合作协议,构筑起人才培养、专科指导、管理培训等一整套合作机制。

针对与社会资本合作,2014年北京市卫生计生委出台了“特许经营”等鼓励性措施,当前,已有试水先例。“在确保医院有合理补偿,国有资产能保值和增值的前提下”,乔杰透露,“医院即将与某投资公司启动合作在京郊顺义建设北医三院分院,打造以‘康复、医养及精准医疗’为业务特色的医疗机构。”

内部提升:精益管理工具应用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正如乔杰所言,诞生于解放后的北医三院更“崇尚用现代化的管理理念和手段解决医院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各类问题”。

“空间受限、诊疗任务繁重,医院长期有对医疗服务效率的不懈追求。”党委书记金昌晓介绍,北医三院自1996年就在内科系统启动了压缩平均住院日的试点工作。不考虑数目庞大的日间手术量,截至今年8月,6.18天的平均住院日,北医三院在同级医院中做到了极致。20年,这是一个持续提升,同时与医院发展目标相适应的过程。

“平均住院日这项指标工具的应用中,医院经历了参考标杆选择、调整的过程,经历了医院内、外科系统比对并对下降困难科室如何有效鼓励的过程,也考虑了进步快的科室如何更上层楼,以及如何确保医院作为疑难重症医疗中心定位与之不相冲突等现实问题。”金昌晓告知,最终医院选择了多指标参照系统,囊括一项澳大利亚提出的国际公认指标,以及北京市病组、科室最好的指标。同时,医院于2009年将疾病疑难系数(CMI)全面引入科室考核,确保评估的科学性。

正是出于对成本控制、医疗服务效率这些具有预见性管理目标的追求,使得北医三院在之后的临床路径、疾病诊断相关组(DRG)等一脉相承的管理工具应用方面更为得心应手,并享誉业界:2015年,北京市卫生计生委通报全市二级以上医院DRG评价结果,北医三院位居综合排名榜首。

“将临床路径应用与DRG试点结合起来,是医院这些工作成功的关键。”金昌晓表示,“通过DRG试点,我们发现许多疾病尽管诊断不一样,但是可适用于同一个路径管理。举例来说,跟胆囊有关系的一些诊断,都可以通过一个路径实行管理,如此既可以减少管理成本投入,还有利于费用分析。例如对胆囊切除术的分析发现,手术日前后一两天的医疗费用是最高的,如何控制好术前住院时间、术后感染成为重点工作。这对于医院整体效益改善十分重要。”

经过2010-2012年的第一阶段临床路径试点,2012-2014年,北医三院推进了相关二期优化项目――“临床路径界面优化”,将路径界面与医嘱、电子病历关联,集诊疗、管理、信息统计于一体,并关联标准化手术名称(ICD-10-PCS),实现了由单纯提示到实质性引导工作的质飞越。

截至2015年8月底,医院实施临床路径467个(原卫生部下发病种207个,自创路径260个),临床路径病例154 192例,入径率85.97%,入组完成率87.11%;院本部完成DRG付费结算病例35 962例,其中25 130例纳入临床路径,入径率69.88%。

实际管理应用中,除信息系统的强力支持外,2012年,北医三院财务处结合DRG试点结算工作,提出全面成本控制建议。这项工作基于对临床医疗操作行为、临床路径进行调查与整理,制定出一套可操作、可推广的病种计算方法,并分别对外科病组、内科病组进行计算与分析,找出诊疗环节的成本控制关键点。相关研究成果《公立医院DRGs-PPS支付标准研究》等已在核心期刊发表。

安全保质 高效医疗

截至2015年8月,北医三院以1700张床位、2900名医护人员,提供着一年400万人次的门诊服务和9万次的住院服务。如何确保在高效运转环境下的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在主管医疗的副院长王健全看来,工作量与效率管理、诊疗规范管理、医疗环节监控、绩效考评、学科建设管理、管理工具应用共同构成了医疗质控架构,这六大环节均有相关的考核系统。以“工作量与效率管理”为例,出院及手术人次、术前及术后平均住院日、CMI值、病床使用率、医技量化考核指标等构成完整的考核系统。

他还从安全质量、运营效率两方面解读“手术室管理”环节。“在医院手术室安全运行管理委员会领导下,严格的核查制度确保了手术室运营安全;贯彻临床路径,80%的疾病入组率确保了手术的医疗质量。”在安全、质量有保障的基础上,如何提升效率?王健全进一步解释,为更理想地协调手术室、麻醉科之间的互动,医院在信息管理系统应用基础上增加护士与麻醉医生的人力配置,同时设立了有专职管理人员的手术部,“这样就避免了手术室护理和麻醉医生互相独立情况下,某些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的困难,使得各系统互相之间配合更好、效率更佳,也在手术室分散、数量相对紧张的基础上提升了使用效率”。

临床多学科整合也是北医三院的医疗特色与亮点。“各家医院都在发展自己的强势专科,但专科挖得越深,往往意味着盲点越多。”医院最高管理层历来重视多学科整合(MDT)的发展与应用,围绕优势学科产科,北医三院通过MDT不仅使重点学科更为精尖,还带动了一般学科的发展。“共同进步,才会没有短板,才会有医疗安全。”王健全表示,通过长期磨合,医院已形成一整套涉及产科、重症监护室、泌尿外科、内科团队的危重孕产妇抢救工作机制。

一些疑难的肿瘤疾病也是MDT的重点突破。“继肿瘤化疗科、肿瘤放疗科牵头开展多学科合作后,2009年,结肠癌、胃癌开始诊治合作。2012年,直肠癌、肺癌启动诊治合作,之后覆盖到呼吸内科、胸外科、普通外科等临床科室以及放射科、病理科、核医学科、药剂科等辅助科室,形成了较完善的多学科合作诊治流程规范。”

医疗风险管控方面,北医三院创立了高风险手术“提前介入模式”,要求对高风险手术患者,医务处提前介入,采取“科室-患者-医院”三方谈话形式,对治疗目的、风险替代方案、费用等予以充分告知。“这样既有效地保护了医患双方,也大大增强了医患双方尤其是医务人员的风险意识。”王健全介绍,“2014年,142例经过‘术前谈话’的高风险、疑难手术未出现医疗纠纷和投诉。”

为保护医生攻坚克难积极性,医院还对高风险手术、新技术等设立了风险基金,医生申请后由医疗管理委员会对风险进行判定,报医院办公会批准。

科研建设 系统推进

2014年,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颁布的“中国医院科技影响力综合排行”榜单上,北医三院成绩抢眼:在846家参评医院中,北医三院综合排名第14位;榜单考评的20个学科中,北医三院全部“榜上有名”,居北京地区科研综合实力前三强。

成绩的背后是长期不懈的努力。分管科研工作的副院长刘晓光强调,医院一直将科研当成一项长期、系统的工作在抓,“只有让每位科研人员、临床人员都树立医研结合的意识,以至于形成一种职业素质,医院的学科建设才能长足发展”。

设置覆盖医院、科室、个人三个层级的专项科研绩效考核,科研绩效奖金占个人奖金构成的15%,这套体系无疑在全院营造起重视科研的氛围。“兼顾历史数据定基本指标,超出基本指标有奖励。”在具备传统科研氛围的北医三院,“这方面的绩效考评以奖励为主,但激励的力度是很大的”。

为更加营造科研氛围,医院近年特设了每年1千万元的临床重点项目科研扶植基金,给未拿到国家级项目的学科以支持,作为院内项目培育与孵化之用;为加大中青年人才培养力度,医院设立了“种子基金”“中青年骨干基金”“优秀人员回国启动基金”等;2014年,医院启动了“青年科学家工作站”计划,聘请包括院士在内的知名专家对遴选的临床科研复合型人才进行全方位指导。

在北医三院这家医教研一体的综合医院,“提高医院解决临床科学难题的能力”仍然是医院科研、临床人员科研工作的重点目标。“SCI论文等传统指标自然是衡量标准之一,但医院也绝不偏重于此,而是强调科研为解决临床疑难问题、患者实际问题的功能。”刘晓光肯定地说。

也因此,借助骨科、运动医学、生殖医学等传统优势学科,带动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呼吸内科、心血管内科、康复医学等学科发展;以临床需求为突破点、以项目带动学科发展,成为北医三院院内科研发展的重点取向。

为引进基础学科的研究成果,明确更为前瞻的科研方向,2009年,北医三院启动了交叉学科建设,并设立了交叉信息数据库。医院还与北大理工科院系、中科院12个所、清华大学、北京航天航空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等高校、科研院所建立起沟通网络,迄今已举办52场交叉沙龙活动,做到“互提需求,互明方向”。

交叉学科建设成效喜人,截至2015年,医院已有30多个学科,200多名临床、科研人员通过交流、合作,取得了80多项科研成果,并累计争取到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北京市经费、院内支持经费达3000多万元。

后勤管理 契合临床

“一流医院必会有一流的后勤保障!”分管后勤、医疗保障工作的副院长李树强阐述,重视制度建设以及与临床沟通是北医三院后勤工作的总体思路。据介绍,除总务处、保卫处、基建处编制的工作规范和重点规章制度外,医院还编制了《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火灾事故应急预案》《各部门应急标准操作程序》等规范。而且,2012年6月,保卫处、基建处和总务处联合创立了《后勤简报》,每个月一期,通报后勤部门的主要工作、宣传后勤文化,帮助临床科室了解后勤工作。

第6篇

自1892年成立以来,华西医院已经成长为全国单点规模最大的医疗巨擘之一,并连续4年位居复旦大学医院排行榜的前三甲。将华西医院带向巅峰的石应康在2013年华丽谢幕后,继续领跑中国医疗界重任的接力棒就落到了继任者李为民,及其所带领的管理团队身上。

面对这些挑战,李为民认为华西医院的调整势在必行。“规模适度扩大、锤炼华西品牌,将医院打造成世界知名、国内领先的医院”,李为民给出的答案超前却不激进,与注重传承与创新的百年华西精神不谋而合。

为战略奠基

“作为国家级区域医疗中心,首先要提供解决复杂、疑难重症的医疗服务,其次还要成为医学人才培养和临床医学转化研究的国家级基地,更要成为区域医疗健康网络的搭建者。”在采访伊始,华西医院院长李为民便对国家级区域医疗中心的建设内涵进行了界定。

从最初1892年一个人的诊所,到曾经的全国单点规模最大的医疗巨擘,华西医院在续写自身发展传奇的同时,也不断在社会责任上加码。正是出于对百年历史的深刻洞悉,李为民清醒认识到,若想承担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重任,首先要把华西医院打造成世界一流的医疗、教学和科研中心。正是基于此目标,“规模适度扩展、质量水平第一、实施精英教育、推动技术创新”的新战略顺势而生。华西医院从此开始了一场驶向国际舞台的新征程。

华西规模还要适度扩大,从现在的4300张床扩充到4900张床。”在华西新战略中,规模扩张仍然位列其中。过去20年间,正是凭借顺应市场需求的渐进式扩张,华西医院的学科发展和战略转型才拥有了充足的经济基础和临床规模。不过,在成为全国最大单点医院后,李为民对规模扩张的内涵已经有了新的解读。

“规模适度扩张的初衷是基于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需要。”李为民向记者解释道,目前四川大学只有一所综合性附属医院。无论是医学院的师资队伍还是科研水平,都需要一定的医院规模来支撑。他表示,尽管目前华西医院已经拥有32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数量在全国位列第一,但距离国际一流的临床诊治中心仍有差距。“过去一谈华西,肿瘤生物治疗响当当,但只有这么一个。我们一定要去提炼其他的方向。”李为民坦言,若想成为国际一流的临床诊治中心,就要在全国树立其绝对的临床专业优势。为此,在临床重点专科覆盖90%的临床专业的基础上,李为民提出要更加凸显优势学科。

在经过充分、细致的研究讨论后,肿瘤生物治疗、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和再生医学等十个医学前沿,被华西医院确立为未来优势学科的发展方向。通过在人力、物力和政策等方面的大力支持,李为民希望为医院未来跻身国际一流诊疗中心打下坚实的学科基础。

在强化临床优势学科的同时,不断向临床科研巅峰挺进,也是未来华西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李为民表示,医院未来要率先瞄准973、863等重大研究课题,围绕高水平论文展开科研,并依托于成熟的临床应用转化技术体系,努力成为国际一流临床转化医学研究中心。

以网络为翼

作为国内规模最大的单点医疗机构,华西医院不断扩张的规模,为其奠定了雄厚的经济基础,但规模扩张带来的交通压力、患者排队等问题也日渐凸显。“改变过去单一院区的状态,探索多院区的发展模式”,成为华西医院未来改变的方向之一。

“基于改善交通、就医环境和医生工作条件的考虑,华西医院未来将适度缩减本院规模。”李为民解释,按照国家卫生计生委《综合医院建设标准》计算,院本部建筑面积最适宜容纳的床位是3500张。因此,未来华西本部床位从4100缩减到3500张。“缩减本部床位,既可以舒缓院本部交通压力,还能分流患者,解决病人看病难问题。”在积极评价院区调整的同时,李为民对未来的院区功能也进行了规划。他表示,按照华西多院区发展模式的规划,未来医院本部将定位为疑难重危疾病院区,锦江院区定位为传染、急救创伤院区,而温江院区则定位为康复、肿瘤院区。

不过,面对公众日益增长的医疗服务需求,李为民也深知,若想让西部地区享受到同发达地区一样的医疗服务,只有一家华西医院还不行,还要带动区域内所有医院协同发展,共同为西部公众提供医疗服务。

事实上,针对西部地区幅员广阔、交通不便的现状,早在2001年,华西医院便利用远程医疗网络技术,带动西部地区整体医疗服务水平的提升。据了解,李为民担任副院长和常务副院长期间,一直分管华西医院通过远程网络辐射、引领区域医疗卫生机构水平提升的工作。目前华西医院远程医疗网络已经辐射至全国14个省市,吸纳了535家网络远程医院,每年都有两千多例疑难复杂疾病通过远程网络得到华西专家的会诊治疗。

在李为民看来,远程医疗系统的另一大价值在于,促进了西部基层医疗人才的培养。借助远程医疗系统,华西医院年均在线培养的基层医务人员超过了34万人次。李为民表示,通过发挥华西医院在教学、人才和医疗资源的优势,有助于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水平。基层医疗机构服务水平提高后,一些常见病和多发病就可以在当地得规范治疗。公众看病难的问题,就可以得到有效缓解。

过去我们主要采取信息化手段进行松散的区域辐射,下一步我们将响应政府号召,采取紧密的托管模式加强区域协同。”李为民向记者透露,近年来华西医院也在探索通过托管构建具有华西特色的紧密型医联体。

2012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上锦院区正式营业。与原有松散的网络联盟医院不同,作为华西医院全面托管的首家医院,上锦院区将与华西医院本部实行完全相同的管理和运营模式。其医疗技术力量和行政后勤人员全部由华西医院派出,所有制度、标准、规范、流程均与华西医院保持一致,全面与本部实行双向转诊医疗模式。

第7篇

每年四月举行的校企联谊会,成了宁波第二技师学院的传统节目。富邦人力资源任副处长最大的感受是:“联谊十年来,联谊会越办越好,这条红线也越牵越长了。”谈及校企联谊会,宁波第二技师学院院长王伟明说,联谊会是学校主动伸出的“橄榄枝”,以此作为校企互通有无、共建共赢的信息交流平台,也是顺应学校转型升级、课程改革、培养符合企业需求和市场期待的高技能人才之举。

校企合作互通有无

在联谊会上,王伟明院长就学校的发展概况、专业设置、校园文化建设、教学科研、招生就业以及服务社会等情况向与会代表进行了介绍。各位代表也表达了企业对技能人才质和量两个层面的需求。

“由于电池行业的特殊性,目前世界上尚无统一通用的电池生产装备,双鹿电池的生产装备均为自主研发制造。双鹿集团准备扩大生产规模,改造高科技装备以进军国际市场。”沿着双鹿集团抛出的这一“线索”,王伟明院长想到了合作办学。他说:“要实现改造、扩建的目标,就需要一批既有实践操作能力、又熟知企业实情的高技能人才。”

会上双方当即拍板:今年秋季,学校将与双鹿集团联合开办“机械设备装配与自动控制”专业(双鹿班),计划招收42名五年制学生,每年由双鹿集团提供奖学金,并为表现突出的学生提供国外进修培训的机会;校企双方共同制定培养方案、编写教学计划,培养从事专用数控机械设备安装、检修的技术骨干和管理人才。此外,双鹿集团的机械设备零部件制造任务将纳入实训教学内容,按照企业工艺要求及生产过程组织教学,以生产带动实训,使学生在完成企业生产任务的过程中不断提高技能,促进产教融合。

“联谊,只是众多合作手段中的一种。”王伟明院长认为,联谊会是企业与学校之间充分信任的交流平台,有利于推动双方在市场条件下的全方位互助。”

建言献策开拓服务

借学校扩建搬迁的契机,此次联谊会还组织与会代表参观新校区。宽敞明亮的理论教学区、现代化的实训基地、多功能的大报告厅、3层的图书馆、设施一流的体育馆、配置空调和独立淋浴间的学生宿舍,无一不吸引着代表们的眼球。来自企业家协会的代表兴奋地说:“与这样软、硬件都‘硬’的学校合作,我们很放心。”

事实上,本次出席联谊会的企业大多与学校合作已久。宁波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学校的合作时间长达20余年,校企合作默契,企业代表在赞赏学校往届毕业生的高度敬业精神、过硬专业素质、扎实工作作风之外,还主动提议与学校深化合作,进行企业员工培训方式的创新,希望通过发挥新校区的资源优势为企业员工开展技能培训。

有针对性才有服务性。社会培训如何不沦为“听几堂课,拿一本证书”的形式主义,行业协会和职业院校都要进一步改进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质量。一番探讨后,宁波市总工会工业工会的代表提出了“工会组织,企业参与,学校协助”的培训机制,希望学校发挥作为专业机构的师资力量,将社会培训做成“精品”。

此外,围绕“校企合作新途径和新模式”“深化中职院校社会服务功能”“对接校企资源,拓宽培训渠道”等议题,其他代表也提出了许多颇具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来自企业家协会的代表建议利用学校的软、硬件资源,建立“升级版”培训基地,强化技能类的社会培训;方太集团的人事经理建议学校加强专业与专业、专业与行业、专业与学校特色、专业与个人发展“四种复合”人才的培养,为学生进入职场打造良好的平台;富邦控股集团的代表建议对学生和企业的需求进行分类、分流,开展多元化的实习、实践和实训活动。

“这些建议,给了学校新的启发,增强了学校的信心,学校在社会服务方面势必会有新的突破。”徐玉培副院长对未来校企合作的深度发展信心十足。

学生就业搭建桥梁

随着毕业生数量的增长和职校生就业的进一步市场化,不少校园招聘会的签约率不断降低。然而,宁波第二技师学院的校企联谊会却为毕业生就业架起了一座桥梁,一些学生甚至还未毕业就被“预订”。

学生处张处长告诉记者,近两年的招聘会上,经常有上百家企业带来了两千多个岗位,没“预订”出去的应聘学生却只有700余人,岗位供求比达1:2.69,学校传统特色专业机电、模具的岗位供求比更是高达1:3.81,不少学生同时拿到四五份就业意向书。“这要归功于一年一度的校企联谊会,不少学生都是通过联谊会找到‘婆家’的。”分管学生就业的伍动辉副院长指着一份2013年实习生待聘信息说,通过联谊会这样一个“气象台”,学校向企业“预报”了学生待聘信息、专业概况、生源优势等,企业则向学校反馈了岗位需求、招聘计划。

第8篇

1.1校企密切合作,共商人才培养方案

为满足区域经济发展对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校企联合,优化教学计划的方向模块必将成为地方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地方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应该始终以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为办学宗旨,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办学目标,深入用人单位广泛开展调查研究,深入分析研究本行业人才需求状况,准确把握用人单位对人才素质、能力和知识结构的要求,进一步密切与用人企业的联系,与企业合作共同确定人才培养方案。根据上述指导思想,盐城工学院土木工程学院2011年的教学计划中,吸收和借鉴国内外工程教育的先进经验,紧密结合当前国内“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要求,在广泛征求用人单位意见的基础上,设计了“2.75+1.25”的土木工程专业培养计划,把4年的培养过程分成两个部分:“2.75”指在校进行理论课程和部分实践课程的学习时间,“1.25”指在校内实验实训和在企业学习的时间,以实践训练为主,包含部分专业技能课程,使学生在提高工程实践能力的同时,尽早与用人单位接触,适应用人单位的要求,缩短企业对人才培养的周期。事实证明“校企密切合作,共商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密切了校企关系,提高了办学质量,为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2力学材料并重,构筑课程教学体系

力学是构建土木工程学科重要的理论工具,材料是土木工程技术创新的动力和源泉,力学和材料是培养学生建造能力的基础。设置以力学为中心的课程群,既联系到数学和物理,又联系到结构和岩土工程,强化力学课程群的教学,即强化专业基础中主干课的教学。当代新型建筑材料不断涌现,种类丰富的建筑材料应用于结构,将产生新型结构体系,种类丰富的建筑材料应用于施工,将产生新构造、新工艺、新技术,材料类课程对于土木工程来说十分重要。为此,改革“土木工程材料”和“土木工程施工”等课程,增加“新材料性能测试”设计性、开放性试验课程,增加“趣味结构力学实验”和“新材料结构模型创新实践”的选修课程十分必要。基于此,地方高校必将培养出基础扎实、富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1.3遵循“卓越计划”,锻造学生建造能力

以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为导向,构建“建造能力”的培养模式。为了适应地方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建立和完善产学研合作关系,校企共建稳定的校外课堂,建设校外课堂教学的师资队伍和基础设施,那么建立一套公正、合理、准确、全面的学生成绩评价制度则更为重要。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注重以实际工程项目为载体,围绕项目的策划、设计、实施和运行等环节,开展以小组为单位的学习、研究工作,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完成工程建设任务。同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领会从事工程师岗位的工作方法。因而以“土木工程施工”、“工程项目管理”和“建造技术与管理”等课程教学模式为试点,努力锻造学生的建造能力。

1.4培养引进并举,优化师资队伍

以高水平、工程型教师队伍建设为保障,提高师资队伍的科研水平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地方高校应该积极采取培养和引进相结合的措施,努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师队伍建设是地方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核心之一,在一批国家和省市级科研项目的基础上,采取多种方式鼓励教师承担科研项目,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同时,聘请企业中高水平的技术人员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派送专任教师队伍中年轻博士去企业锻炼,解决工程技术难题,提高实践创新能力。通过科学研究和参与工程实践攻关相结合,地方高校一定能够建设一支高水平“工程型”的教师队伍。

1.5完善评价体系,保障人才培养质量

地方高校应以教学管理制度为依据,努力完善教学管理与监控机制。在认真执行学校各项教学管理制度的基础上,根据土木工程的特点,积极改进并完善教学质量保证体系,该体系分为教学质量管理系统和教学质量信息系统两部分。盐城工学院土木工程教学质量管理系统由两个亚系统组成:一是分管本科教学工作的副院长→学院教务科→系(中心)→教师(实验技术人员);另一个是分管学生工作的书记→学生科→辅导员、班主任→学生班干部→学生。这是一个逐层向下监控,逐层向上负责的质量管理系统。而教学质量信息系统包括质量信息的采集、处理与反馈等,正是由于盐城工学院土木工程专业持续完善了质量评价体系,因而其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高,其成功经验可为地方高校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学改革提供借鉴和启迪。

二、突出特色,理论与实践并重,造就高素质人才

由于地方高校土木工程专业以培养“基础实、技能强、素质高”的“应用型”高级土木工程专业人才为目标,因而地方高校更应“重基础理论、重创新精神、强实践技能、强综合素质”的人才培养模式,优化课程结构体系,贴近地方建筑实际,夯实专业理论基础,突出建造能力的培养。每个地方高校都有其自身发展历史,具有一定的特点、特色,因而突出特色,理论与实践并重必将成为土木工程专业建设的必由之路。盐城工学院2005年土木工程专业成为学校“小范围、大幅度”四个试点改革专业之一,2009年通过江苏省特色专业建设点验收,成为省级特色专业,2010年成为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形成了比较完善并具有一定特色的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为学校土木工程专业建设奠定了良性循环基础。

2.1理论教学夯实专业基础

地方高校土木工程学院应该在院长领导下,由学院分管教学的副院长、专业系主任与企业专家共同制订各专业教学计划。力学和材料科学作为从事土木工程工作的重要理论基础,在教学计划中处于十分重要的位置。土木工程专业通过搭建“五大力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土力学和水力学)与土木工程材料并重的教学平台,来体现“力学材料并重”的理论教学特征。同时将“弹性力学”和“新型建筑材料”列为选修课,以适应行业发展需求,拓宽学生知识面,为学生未来发展打下一定基础,并且突出特色,努力编写适合自身土木工程专业发展的精品课程。如《工程力学》、《结构力学》和《土木工程材料》等。

2.2实践教学突出建造能力

地方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大多数学生毕业后将在施工一线工作,具有出众的建造能力是该专业毕业生受用人单位欢迎的重要原因。一方面,地方高校要注重加强内涵建设,不断完善实验条件,强化学生建造能力的培养;在实践教学中,让学生深入生产一线,与建筑工人打成一片,学在工地、吃在工地、住在工地,强化设计能力,积累施工经验,由工地对学生进行考核,由工人对学生作出评价,在工地工程师与学校教师共同指导下完成实践教学任务。另一方面,地方高校应该对照行业标准和注册建造师的培养标准,努力创造条件在校内搭建施工实训现场,通过学生自主设计、自行搭设模板和脚手架等,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2.3通识课程体现素质培养

地方高校还应高度重视教书育人理念的确立,高度重视优良学风的形成,高度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素养的培养。只有通过通识课程、公共课程的开设以及学生课外活动的安排,才可培养学生良好的综合素质。例如,通过国家法律法规以及与环境保护等方面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质量意识、环保意识、节能意识;通过参与企业项目和现场教学,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实施全方位、多层次的艺术素质教育,拓展学生的人文艺术修养等。

三、落实毕业设计目标,切实践行“应用型”人才培养

毕业设计是工科专业教学质量的集中体现,是指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得到从事实际工作所必需的基本训练和进行科学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与一般教学实践环节相比,有其显著的特点,它是毕业前最后的综合训练阶段,是学生学习、研究和实践成果的全面总结。土木工程专业的毕业设计应注重工程实践性、适用性,特别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旨的地方本科院校,更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条件,选择合理的毕业设计题目,鼓励学生到设计、施工或监理单位实习,以提高其实践能力。

3.1精心组织,严格遴选毕业设计指导教师

地方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应该严格遴选毕业设计指导教师,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应由具有实际设计(科研)工作背景和有指导经验的中级职称以上相关专业的教师、工程技术人员担任,为了进一步落实“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应该适当增加校外指导教师的比例,特别是聘请理论和实际工作经验丰富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基于此,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

3.2把握关键程序,提升毕业设计质量

毕业设计开题、中期检查和毕业设计答辩为毕业设计的关键步骤,决定着地方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的总体质量。通过毕业设计开题报告,学生查阅文献资料,了解选题的研究背景和已有成果;通过中期检查则可督促教师的指导进度,检查学生毕业设计内容的正确性,考核教师和学生在毕业设计中的总体表现,提出整改意见,为毕业设计顺利展开提供保证;通过毕业答辩,完成对学生整个毕业设计的全面评价,也是对指导教师的最终考核。总之,通过以上关键程序,可以切实把握地方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最后一关,为社会输送合格的土木工程建设者。

四、结语

第9篇

[关键词] 医院;实习生;医学教育;教学管理

[中图分类号] R19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2)08(b)-0146-02

Explore of teaching management mode for interns in comprehensive hospital

LI Qingli LIAO Tanghong LU Yong XIONG Ling

Department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Education, Jiangxi Province People's Hospital, Jiangxi Province, Nanchang 330006, China

[Abstract] Hospital is the essential place for clinical practice for medical students, and the improvement of teaching quality can promote hospital′s comprehensive strength. Jiangxi Province People's Hospital improves the quality of medical students'practice remarkable through strengthening the teaching management system, innovating the hospital teaching ways and methods, enhancing interns management, taking practice quality evaluation the whole courseand other ways.

[Key words] Hospital; Interns; Medical education; Teaching management

随着医学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培养造就社会所需的合格医学人才是全社会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1]。临床实习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医学生综合处理问题能力和培养高质量医学人才的重要途径[2],是巩固和加强理论知识并将之运用于实践、培养其独立工作能力的重要学习阶段,是由医学生转变为合格的临床医生的关键过程[3,4]。同时医学教育是促进医院内涵建设的动力和潜力,教学水平的提高又是“科教兴院”的助推器[3]。我院是一所集医疗、保健、科研、教学任务于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是省内外多所高等医学院校的教学基地,每年承担了十余所高校几百名医学生的实习、见习任务。在医学生数量越来越多、实践能力越来越低的严峻形势下,如何确保医院的教学水平和医学生的实习质量,是医院教学管理部门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为此笔者根据现实环境和具体情况进行了一些改革,并取得一定成效。现探讨如下。

1 加强医院教学管理制度建设,规范医院临床教学行为

1.1 建立医院教学管理领导小组和临床教研室,完善教学管理组织体系

作为医院日常工作主要内容之一,教学水平的提高同时能促进医院科研及临床技术的提高。医院各级领导都非常重视教学工作。医院建立了教学管理领导小组,由院长担任组长,小组成员为医院领导班子成员,并确定1名业务副院长分管临床教学工作。教学管理领导小组下设医院临床教学管理办公室,办公室设在院科教科,人员由科教科及护理部工作人员组成,承担医院临床教学管理常务工作,负责制订全院临床教学计划,并组织实施、检查、监督、评价教学质量。医院成立了临床教研室,临床科主任及医务科科长为教研室成员,同时各科室成立教学管理小组。

1.2 构建与医院教学管理制度相对应的医院教学体系

根据医院制订的医院教学管理制度,结合医院临床设置等自身特点,制订了“临床实习组织与管理有关规定”、“教学管理人员职责”、“带教老师工作职责”、“实工作职责”、“实习生实习须知”等,制度的完善使教学管理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医院教学领导小组负责制订医院的教育方针与政策,医院临床教学管理办公室负责制订医院教学制度与教学规划,构建合理的师资人才队伍,督查教学等日常性教学管理工作,同时负责发掘优秀教学人才,培养人才等工作;教研室指定有丰富带教经验的临床老师负责教学,构建完整的教学体系,同时将教学工作纳入个人年度考核内容,形成一定约束与激励机制,确保教学质量。

第10篇

1重视病案管理是现代医院管理工作的基础。

病案管理水平和质量的高低是医院管理水平和质量高低的真实反映。在现代医院管理中,病案管理工作贯穿于医院管理的整个过程中,是医院管理的核心部分。它真实地反映出医院的管理水平,反映出医院管理活动中制定的各项制度的落实情况。医院管理活动决策的各项信息依据主要来源于病案资料,医院常规进行的医疗、教学、科研等离不开病案资料作参考,特别是医院管理活动中的各项目标考核检查离不开病案资料。例如,国家卫生行政部门评审验收等级医院中的技术水平,甲级病案率,各项医疗统计指标及分析、医疗费用调查、医德医风调查、爱婴医院检查、护理质量检查以及医疗纠纷等都需要病案资料的佐证。锡盟医院是一所综合性三级乙等医院,担负着盟所在地及其周边地区几十万人口的医疗保健任务,年门诊量达十余万人次,住院收治病人几万多人。医院病案室每年为医疗、科研提供病案数万份。不仅发挥了良好的社会效益,而且也收到了可观的经济效益。病案室为医学科研工作提供了基础资料,为临床医师提供了再就诊患者以往的诊断、治疗的书面参考资料;为医学教学建立提供了典型病例信息资料库,是医务工作者撰写论文及临床工作总结的重要依据,是律师事务、保险业、企事业单位等社会各行业部门开展涉医工作的最有效证据和依据。有此可见,病案在医院管理工作中的地位和价值非同小可。

2病案管理质量的优劣决定着医疗质量的好坏。

做好病案质量管理是做好病案管理的必要条件。树立和增强病案质量意识,提高医护人员对病案知识重要性的认识,尤其是对新分配的青年医师进行岗前病案培训,从一开始就自觉规范行为。同时,对总住院医师进行质控培训,提高他们对病案质量的管理水平,正确地指导下级医师的病案书写工作,做好传帮带。其次,健全院级病案质量管理机构。以我院为例成立了以分管医疗副院长、医务科长及各临床科室主任、副主任等组织的病案质量管理委员会,依计划按时检察各临床科室病案。在科室由科主任、护士长进行把关。在病案管理上,没有科主任、护士长评分签字为甲级的病案不接收,残缺不齐的病案不接收。形成一种医师自控、科室环节控、病案室宏观控,病案管理委员会定期查控的管理格局,极大地提高了病案质量。

3现代病案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和引进先进技术设备。

在医院医疗、科技建设不断发展提高的今天,为适应医院管理工作的需要,病案管理工作的现代化也势在必行,建设一支现代化的病案管理队伍,引入先进技术设备用于病案管理之中。

3.1提高病案管理人员业务素质。病案管理人员应既具有病案管理知识,又具有医学知识和档案管理知识的现代应用型人才。根据我院病案室的实际状况,进行在职人员的继续教育培训工作:参加病案专业培训班、外出参观和与周边医院交流学习,提高在职人员的业务素质,使他们不断更新知识,以适应新形势下的病案管理工作。另外,从人才市场招聘病案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加强病案室工作。

3.2引进现代化技术设备提高病案管理工作质量。现代医院管理正确的决策靠的是丰富的信息资源,故医院管理对病案信息的依赖性越来越明显,病案的使用价值越来越高,这就需要有现代化的病案管理技术。锡盟医院开始使用计算机,实行部分病案统计管理工作,开始了病案首页的录入工作,全院计算机联网。给医疗、科研等工作带来了许多方便,使病案信息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运用计算机取代了以往使用的手工的疾病分类索引、手术分类索引和出院病人登记等工作。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我院也在初步尝试使用缩微技术和激光光盘存储技术。

总之,作为一名病案管理人员,更新知识,学会运用现代化技术管理手段,及时提供医学信息,为科学决策医院管理工作提供高效服务。

第11篇

【关键词】医院档案管理,重要性,科技信息化

一、目前医院档案管理现状

我国社会的科技信息化发展已经遍布了各行各业,档案管理工作也已经从最初的手工整理演变成了信息化的电子档案管理,计算机系统的大量应用,使现代化的档案管理具有占用空间小、信息容量大,应用力强、传输方便跨界等特点,提高了工作的效率,是档案史上的一大飞跃。对于医院来说医生是存在的必须人才,而对于医生来说自身的医学技术知识是生存的本道,医生的科学研究对于医院和个人以及整个医学界有着重要的影响,然而医院档案管理的规范化是利于这一切发展的源头。开发利用科技档案管理资源,将科研计划管理与科研计划档案管理相结合,从中挖掘科技档案中所蕴藏的丰富知识,使之成为科研立项、试试以及研究城规推广的重要依据。

二、医院档案管理的重要性

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重点在于向领导以及各项研究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同时围绕医院的经营与管理涉及的临床、医学、科研、教学等方面的信息开展服务,将档案管理工作于医院整体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将档案管理工作与医院整体发展紧密联合起来。因此档案管理工作在医院发展中的作用越加的不可缺少。一下是简述的其中几点重要性为:

1、规范档案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形成由院长或副院长直接分管、院办公式主任以及各个部门负责人、专兼职档案管理人员组成的以临床医疗技术为主的档案分级信息化管理模式,并且同时严格实行我国《档案法》的相关法律法规,保证档案管理工作能依据法律规范化的开展相关管理工作。

2、患者病历档案管理的重要性。病历档案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专业性和技术性很强,也是用来衡量各个医院的管理和医疗技术水平的重要依据。医院的档案管理工作与其他档案管理的差别在于,病历档案管理工作直接关联着广大民众在疾病的防御和治疗情况,病历档案资料信息的利用率相对来说比较高,时间性和实用率比较强,以至于必须在短时间内做好诊断后的收集、整理、组卷、登记、分类、编目、编码、排号、储存等工作,把病案中大量的医疗信息资料更加进行全面系统的收集起来加以分析,以便及时准确的像医院领导以及各个科室的医务人员提供有家住的医疗信息。从而方便医院的领导更好的加强业务上的管理和业务建立的决策,各科室的医务人员从中总结提高自己的医疗技术水平给医疗控制工作提供重要的依据,在对医院的强化管理、改进医疗质量、提高工作效率以及改进医疗质量等方向起到重要的作用。

3、档案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医院的发展离不开科学信息技术,当今的是一个信息化、科技化的社会,科学信息技术知识飞速更新,然而现代化科学信息技术对医学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医疗工作者在每天的工作中不断的总结经验,探索并攻克各种的疑难杂症的新思路,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为医疗行业的科学发展服务。电子信息化的收集管理的相关医疗科研信息给医院的发展带来的有力的帮助。

4、医疗设备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医院的医疗设备的相关管理直接关系着医院正常医疗工作的展开,完善医疗设备的相关档案为医院全面、准确地了解设备以及购置和使用情况提空了重要的技术职称和考察依据。也为设备的正常使用提供了保证。

因此设备的档案在大型的医疗仪器引进和维护当中起到不可忽略的作用。充分的利用医疗设备档案考查和论证医院大中型医疗仪器设备,了解医疗设备使用频率以及寿命,从而做好相关预测和准备工作,为购置新的医疗设备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避免了出现资源浪费。是保障医院的医疗设备和医疗技术质量的重要工作。由此可见医疗设备档案对推动医疗技术质量以及更好的医院全面发展的重要因素。

5、医院档案管理工作保密的重要性。病历对于医生来讲是知识产权,在医院与患者之间是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书,同时也是患者的个人隐私,不论对于管理部门还是考研部门,在管理以及研究上都是重要依据之一。在很多普通的疾病治疗过程中,病历档案是不被大家重视的,因此患者与医院在日常的管理中不太重视病历档案的保密工作。然而,一旦出现医疗事故,或者患者疾病含有隐私成分的时候,病历档案就成为一个非常敏感的话题,病历档案的泄露也会造成各种纠纷。因此,医院要正确认识和处理病案保密问题,充分重视医院病案信息保密工作,保护科研人员的知识产权,保护患者隐私,防止医疗信息被非法窃取。

其中关于病历档案的重要性可以从医院以及患者几个方面去理解:

(1)对于医院来讲,目前医患纠纷逐年增多,病历对于医疗单位和医务人员的价值和意义重大:一旦发生了病患纠纷,病历就会凸显出其法律效力,对病历的保管不善就很可能被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对医院造成不良后果。同时,医疗档案记录着医务人员的医疗服务和医疗技术,反映着医疗单位的医疗水平,影响到医务人员的个人前途和医疗单位的声誉和效益。

(2)对于患者个人来讲,病历档案的意义自不待言:病案信息首先是患者的隐私材料,敏感的病历不仅对于个人的工作,而且对于自己的婚姻、家庭以及其他成员都会造成影响。医院如果因为病历档案保管不当造成患者的信息在没有患者授权的情况下泄露,将会严重侵犯患者的权益,造成严重的纠纷。

总结:在医疗事业飞速发展的时代, 档案是证明历史的重要依据,对于医院来说档案为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是医院管理人员和全体医务工作者辛苦劳作的成果,因此各医院应加强档案管理的各项工作,规范档案管理的同时不断吸收新的科技信息技术和相关管理工作才能更好的服务于医院、服务社会、服务于医疗事业。

参考文献:

[1]杨海立,刘正芳.浅谈如何做好新时期医院档案管理工作[J].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07(09)

[2]裴冬梅.对医院档案工作的几点思考[J]. 兰台世界. 2007(15)

第12篇

[关键词]学科建设;管理体制;运行机制

一、学科建设的内涵及意义

学科的内涵不仅包含专门的知识体系,还包含在相应的研究方法下围绕知识体系开展的教学科研活动及开展这些活动的学术组织。高等学校的学科作为独立的知识体系,是高校发展的基石,是高校履行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三大职能的基本平台。学科建设是高校发展的战略性工作,涉及学科方向、学科团队、科研成果、体制机制、人才培养等,学科建设是培育和增强高校竞争力的关键,是高校业务建设的核心,是促进高校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全面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在高校各项工作中占据首要地位。狠抓学科建设工作,对于增强学校的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办学质量,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学科是高校的基础,学科建设是高校强基固本的工作,学科建设整体情况从根本上展现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办学水平等。学科建设不仅是提升学校科研水平的关键因素,也是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坚实保障。通过学科建设不仅可以提升学科整体实力,增强学科的创新能力,还有利于打造优势学科的服务平台,增强高校核心竞争力,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二、地方高校学科建设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学科建设的管理体制是指高校内部组织管理机构设置、职责范围设定等制度的建立,主要包含“学校—学院”两级管理体制、“学校—学科”两级管理体制、“学校—学院—学科”三级管理体制和“学校—学科群—学科”三级管理体制。学科建设的运行机制是指高校学科建设的组成部门和构成要素内部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以及与政府、企业、社会团体等进行的相关各项活动的基本准则及相应制度,如学科建设绩效评价机制等。灵活高效的管理体制是学科建设运行的前提条件,周密可靠的运行机制是学科建设能够良性发展的关键保障。完善学科管理体制,建立与之相辅相成的运行机制是全面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关键。总之,学科建设的管理体制与保障机制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构成学科建设管理体制机制。

(一)地方高校学科建设管理体制现状及存在问题

1.政府主导建设规模,导致高校缺乏自主权

地方高校一般在财政经费、办学规模等方面对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有很强依赖。政府掌握着高等教育的发展资源以及资源分配权,直接或间接地干预高校学科建设。政府为了解决所管辖地区的现实问题,以项目资金的形式资助学科建设。同时,高校为了增加学科点数量,不得不以政府意志为主导,盲目申报,导致高校在学科建设方面违背了最初的学科建设规划。此外,学科建设往往采用“项目申报审批”的方式来分配教育资源。“985”高校、“211”高校优先获得资源,高校之间缺乏公平竞争机制,没有充分调动地方高校的积极性,导致学科发展趋向于满足政府的相关政策,高校对政府的依赖性较强,高校缺乏自主权,最终使得学科内涵建设成为空谈。

2.管理机构内部关系有待理顺,二级部门角色缺位

管理机构功能不健全使得地方高校学科管理存在问题,具体表现如下:未设置分管学科建设的校领导,学科建设工作多由分管科研工作的校领导兼职;部分高校未设置学科建设领导小组及学科工作组等;学院层面没有专门负责学科建设工作的人员,多由分管科研工作的副院长兼任,也没有配备专门的行政人员负责学科建设工作,有些学院虽配有学科秘书,但因学科秘书多为任期一年的兼职人员,频繁更换使得校级学科建设管理部门与学院的对接工作不顺畅,导致学科建设发展出现障碍。

3.职权模糊,学科建设主体责任不到位

目前,学科建设的管理机构职责权力不明确,存在有权的机构不用负责任,有责任的机构没有权的问题,学校、学院、学科之间的职责划分不够明确清晰,一些工作不知道由谁来负责,只能从学校层面临时安排某个部门负责执行。学校层面负责学科建设工作的部门忙于日常行政事务,对学科建设的顶层设计等缺乏统筹考虑。学院层面的学科建设多由院长负责,在实施中则分成多个子项目进行管理,子项目负责人对项目的建设任务、实施情况进行分别管理,往往出现子项目负责人对工作汇报不具体,院长掌握信息不全面,工作上出现互相推诿、责任不到位等情况。此外,在学科层面,学科负责人多为校领导兼职,精力不够,责任落实不到位,导致学科负责人很少参与实质性工作,对学科建设的规划、审核、监督、保障未尽到责任。最终,学科建设工作多由相关学院院长执行。

(二)地方高校学科建设运行机制现状及存在问题

学科建设管理机构功能不健全、责任不到位,学科建设意识不强,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科建设运行机制不完善。当前学科建设运行机制不完善,主要表现如下:在决策机制方面,行政权力明显,决策权力模糊,对专家论证重视不够,学术权力影响不够,学术委员会多数发挥咨询作用,未能充分参与决策。同时,在议事规则方面没有统筹考虑,缺乏衔接对应。在绩效评价方面,多数高校引入了第三方的学科评估系统,但未建立学校自己的学科绩效评价体系,未形成学科建设自评报告,缺乏对学术成果的评价以及对学科建设中个人及团队贡献的评价等。在激励政策方面,激励方式过于单一,缺乏对学科团队成员兴趣的激励、物质的激励以及基金项目方面的激励,尤其缺少了认可、信任、尊重等方面的精神激励,导致学科成员心理上得不到满足。在学科建设协调方面,学校学科建设整体意识不强,学科建设管理部门与学院及学科之间的协调力不从心,与人事处、财务处等相关机构的沟通、协调受到制约。在资源共享方面,没有建立协调灵活的资源配置机制,经费使用不够合理,学术交流少、公共平台建设少、用房紧张、设备分散且利用率低。

三、地方高校学科建设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的创新路径

(一)地方高校管理体制创新路径

1.协调政府和高校的关系,落实高校自主权

政府和高校应该从宏观层面出发,通力合作,制定出与区域经济发展和高校战略规划相匹配的专项规划,结合高校自身发展需求,避免盲目附和。要最大限度地规范政府对高校的行政审批,减少直接干预,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2]政府应扮演服务者的角色来引导高校,高校应该把完善现代大学制度、制定大学章程等作为重点,突出学校的自主权,增强社会资源的资助,协调好与政府的关系,创办符合高校发展定位的高等教育。

2.构建科学有效的组织管理体系

坚持全校“一盘棋”的原则,实施校级层面统一管理,建立健全学校、学院、学科三级管理体系。学校层面部署学科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学科建设的顶层设计,组织制定和审核学科建设的发展规划,对学科建设进行宏观的指导、监督、调控和管理。同时,在学科建设领导小组下设立办公室,使学科建设工作有具体单位出面牵头组织,其具体工作如下:草拟学科建设相关制度文件,组织实施规划方案,监督各业务部门落实学科建设的相关制度及监督学科建设经费的使用情况等。学科建设工作在学科建设领导小组领导下,组织科研处、发展规划处、人事处等部门开展相关管理服务工作。学院负责带动本学院学科建设的规划和考核,逐步与学校其他相关学科形成学科群优势。同时配备专职学科秘书,负责与学校学科建设部门进行对接。学科层面由学科带头人负责统筹安排,制定学科发展规划、学科建设方案,并组织学科成员实施。三级管理体系不仅有利于地方高校组织多方力量更好地进行学科建设,还有利于调动学校各级人员学科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地方高校运行机制的具体措施

1.建立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

要坚持和完善学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建立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积极听取专家意见和建议,召开专家论证会,形成方案报校长办公会或党委常委会审批,完善集体决策的程序,做到个人决策与集体决策相结合,确保决策民主化。为确保学校的议事规则,还应制定相关的配套制度和措施,积极推行学校政策制度,邀请专家学者、教授参加政策咨询,确保学校的政策文件和规章制度能够在学科建设中发挥有效、积极的推动作用。

2.实行项目化管理和绩效评估机制

学科建设主要以项目化形式开展,学科建设中团队成员应在主攻方向上协同开展研究攻关,根据经济社会发展中急需研究的问题拟定课题,向学校提交计划任务书。学校组织相关专家论证,对学科各类项目实施全过程管理,开展检查考核、绩效评估工作。另外,要严格执行学科建设考核制度,定期进行中期检查、学科自评检查等。同时,要建立多元的综合绩效评价机制,以第三方评价为主,自主评价、行政评价相结合。要以学科评价合理引导建设方向和重点,鼓励竞争,动态发展。第三方评价侧重评价学科在国内外同类学科中的影响和地位,自主评价侧重自定任务目标的实现程度,行政评价侧重整体目标的实现情况。要完善评价办法,提高评价结果精准度。

3.构建适合学校发展的激励机制

实施激励机制主要是制定和落实有效的激励政策,在科学评价的基础上,建立以激励机制为导向的分配制度,根据“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3]包括提高学科成员地位、改善待遇、扩大影响以及实施精神和物质奖励的政策,通过资金补偿、制度优化等方式,提升教师投身学科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科建设良性发展。对于学科带头人,他们的教学能力、科研能力都处于一个较高的层次,对他们而言,精神方面的追求远胜于物质方面的鼓励。因此,要注重对学科带头人在授权、认可、信任等方面的精神鼓励。要考虑为学科带头人制定和设计职业规划,为他们的规划工作提供方便。[4]使学科带头人真正享有管理学科建设各项事务的必备权力,同时也应在学科前沿理论和知识方面给予其支持。对于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应考虑构建中青年教师培养的激励机制,培养中青年教师的职业能力,实行青年教师导师制,鼓励青年人脱颖而出。对于骨干教师,可以让他们进修、对其他学校进行访问,提高其专业知识水平。

4.建立大型仪器设备共享有偿服务机制

学校要树立仪器设备共享的大局观念,制定切实可行的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管理细则,利用信息化网络平台,建立学校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或在相关职能部门网站设立链接页面,提供大型仪器设备分类导航和在线预约、缴费使用服务。仪器设备归属权和存放地仍在各个学院或科研平台,学校设立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岗位,由专人负责科研仪器的使用、维护、保养。可制定大型仪器设备开放服务收费标准(分别制定学科内、校内、校外三种不同的收费标准),收费标准通过网络平台公开。另外,在不影响学校正常使用的情况下,可以考虑面向社会有偿开放。

5.建立完善的学科建设协调协作机制

在学科规划战略背景下,学科建设组织机构应具有权威性,遇到建设过程中难以解决的问题,学科建设机构要出面协调解决。学科建设的决策部门以学科建设专题工作会议的形式开展协调工作,组织相关部门通力合作,加强学校相关业务部门、各学院之间的有效沟通,理顺各方关系,根据学科建设的工作思路、管理职责、建设目标、具体成效等,处理好各部门之间的关系,抓好各职权范围内的学科建设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