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药剂自我总结

药剂自我总结

时间:2022-06-23 06:19:30

药剂自我总结

第1篇

一 引言

缓释制剂也称长效制剂或延效制剂,是指通过适当的方法,延缓药物在体内的释放、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从而达到延长药物作用的一类制剂。

控释制剂是指药物从制剂中以受控形式恒速释放至作用器官或特定靶器官而发挥治疗作用的一类制剂。

缓控释制剂的原理主要有控制溶出、扩散或溶蚀,或溶蚀与扩散、溶出相结合。缓控释制剂所用的制备技术主要有膜包衣技术、骨架技术、渗透泵技术等。缓控释制剂的剂型主要有口服剂型如片剂、胶囊剂、颗粒剂、微囊、微球等;注射剂;植入剂;凝胶剂;和贴膜剂等。缓控释制剂所用的辅料主要有纤维素类、聚乙烯醇、明胶、环糊精类、丙烯酸树脂类等。缓控释制剂的主要适应症包括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哮喘、肿瘤、风湿和类风湿性关节炎及疼痛等。

国外对缓控释制剂的研究始于上世纪50年代,到目前为止,已经达到相对成熟的水平。而我国自上世纪八十年代才开始对中药缓控释制剂进行研究,相比较而言,起步较晚。且由于中药的固有特性,如有效成分繁多、理化性质复杂、药代动力学不明确等,仅仅将化学药缓控释制剂的技术照搬过来并不能适用于中药,从而使得中药缓控释制剂的研究进展较为缓慢,尚不能满足临床对中药缓控释制剂的需求。

但是由于缓控释制剂本身所具有的优点,如治疗作用持久、毒副作用小、用药次数少、血药浓度稳定等,近年来我国对中药缓控释制剂的研究仍然是逐年增加,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也有所提高。对中药缓控释制剂进行研究,有利于改变中药传统剂型落后的缺点,进一步提高疗效,减少毒副作用,并有助于中药现代化和国际化的早日实现。

下面,通过对我国中药缓控释制剂的专利申请进行统计,来分析中药缓控释制剂专利技术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二 中药缓控释制剂的专利技术现状

(一)检索:虽然缓释制剂和控释制剂的释药规律和体内血药浓度等不完全相同,但区别并不显著,且二者均能控制药物释放的速度,在体内保持较长时间的治疗有效浓度,减少给药次数,尽量避免体内血药浓度的波动。因此本文并未将缓释制剂和控释制剂加以区分,而是合并在一起进行统计的。

另外,由于中药单体化合物结构明确,理化性质较为清楚,其缓释制剂和控释制剂的制备与化学药基本一致,因此,本次检索并没有将中药单体化合物的缓控释制剂包含于其中。本次检索针对的仅仅是单味中药有效部位和复方中药的缓控释制剂。

1 检索的数据库和时间范围:本文的目的在于了解目前我国中药缓控释制剂的专利技术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因此,本次检索使用的数据库为中国专利数据库(CNPAT),检索日期为2011年7月15日,即检索的是2011年7月15日之前公开的有关中药缓控释制剂的专利文献。由于专利法第三十四条规定“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收到发明专利申请后,经初步审查认为符合本法要求的,自申请日起满十八个月,即行公布。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可以根据申请人的请求早日公布其申请”,因此,申请日在2010年1月15日之后的相关专利申请,除非申请人要求提前公开,否则并未被录入到中国专利数据库中。也就是说,在本文的统计结果中,2010年和2011年的相关专利申请数据是不完全的。

2 检索策略: 本文通过关键词、分类号等检索方式,在中国专利数据库中进行检索。之后对检索到的专利文献进行手工筛选和统计。

检索所用的关键词:缓释、控释; 检索所用的IPC分类号(《国际专利分类表》第8版): A61K035:含有其有不明结构的原材料或其反应产物的医用配制品; A61K036:含有来自藻类、苔藓、真菌或植物或其派生物,例如传统草药的未确定结构的药物制剂; A61K031:含有机有效成分的医药配制品。

3 检索结果说明:经过筛选,得到关于中药缓控释制剂的专利文献共139篇,得到关于化学药缓控释制剂的专利文献共1650篇。

(二)检索结果统计

1 我国中药缓控释制剂专利申请量按时间分布情况:

截至2011年7月15日,我国中药缓控释制剂专利申请的总量为139件。从时间分布上看,最早的申请在1996年提出,仅1件。1997年和1999年均没有申请提出。2000年至2003年,专利申请量处于稳定的低水平增长状态。2004年申请量有所下降。从2005年开始,申请量又有所增长。申请量在2008年达到高峰,为22件。此后,2009年和2010年的申请量又稍有回落,而2011年的申请量为0,据分析,这可能与2010年和2011年的申请数据不全有关。具体数据见图1。

图1 我国中药缓控释制剂专利申请量按时间分布

2 我国化学药缓控释制剂专利申请量按时间分布情况: 截至2011年7月15日,我国化学药缓控释制剂专利申请的总量为1650件。从时间分布上看,最早的申请在1987年提出,仅1件。1988年、1989年和1991年均没有申请提出。1992年至2001年,专利申请量基本处于稳定的低水平增长状态。从2002年开始,专利申请量出现大幅度增长,并在2006年达到高峰,为331件。2007年至2009年的申请量虽然较2006年有所回落,但仍然保持在较高水平。2010年和2011年的申请量有显著下降,分别为100件和6件,但这可能主要是因为这两年的申请数据不全。具体数据见图2。

图2 我国化学药缓控释制剂专利申请量按时间分布

3 我国中药缓控释制剂专利申请的法律状态:

截至2011年7月15日,在中药缓控释制剂的139件专利申请中,授权47件,占申请总量的33.9%;视为撤回27件,占申请总量的19.4%;驳回2件,占申请总量的1.4%;正在审查、尚未结案的63件,占申请总量的45.3%。在已经结案(即最终被授权、视为撤回或驳回)的76件专利申请中,授权率为61.9%,视为撤回率为35.5%,驳回率为2.6%。具体数据见图3。

图3 我国中药缓控释制剂专利申请的法律状态

4 我国中药缓控释制剂专利申请授权情况按时间分布: 截至2011年7月15日,在中药缓控释制剂的139件专利申请中,共有47件被授予专利权。从时间分布上看,专利申请授权量在2007年达到小高峰,为11件。但是总体上看,授权量仍然处于低水平增长状态。具体数据见图4。

图4 我国中药缓控释制剂专利申请授权情况按时间分布

5 我国中药缓控释制剂专利申请的申请人分布:截至2011年7月15日,我国中药缓控释制剂专利申请的申请人为企业的有68件,占申请总量的46.3%;申请人为院校的有37件,占申请总量的25.2%;申请人为个人的有22件,占申请总量的14.9%;申请人为研究机构的有16件,占申请总量的10.9%;申请人为医院的有4件,占申请总量的2.7%。由于某些申请为共同申请,申请人为2个,甚或3个,因此上述数据是将多个申请人分别计算得到的。具体数据见图5。

图5 我国中药缓控释制剂专利申请的申请人分布

6 最终被授予专利权的我国中药缓控释制剂专利申请的申请人分布:

截至2011年7月15日,在最终被授予专利权的我国中药缓控释制剂的47件专利申请中,申请人为企业的有23件,占企业申请总量的33.8%;申请人为院校的有13件,占院校申请总量的35.1%;申请人为个人的有6件,占个人申请总量的2.7%;申请人为研究机构的有4件,占研究机构申请总量的25%;申请人为医院的有2件,占医院申请总量的50%。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7 我国中药缓控释制剂专利申请按药效物质分布: 截至2011年7月15日,在中药缓控释制剂的139件专利申请中,药效物质为单味中药有效部位的有74件,占申请总量的53.2%;药效物质为复方中药的有65件,占申请总量的46.8%。

8 我国中药缓控释制剂专利申请前6位申请人、其申请量及申请的法律状态

三 我国中药缓控释制剂专利申请数据分析

1 化学药缓控释制剂专利申请总量为1650件,中药缓控释制剂专利申请总量为139件,前者是后者的将近12倍。从最早申请时间上看,化学药缓控释制剂专利申请最早出现在1987年,而中药缓控释制剂专利申请最早出现在1996年,相差了将近10年的时间。化学药缓控释制剂专利申请量从1987年的1件到2006年的331件,共增长了300多倍。中药缓控释制剂专利申请量从1996年的1件到2008年的22件,共增长了20多倍。由此可见,虽然我国企业、科研机构和院校对中药缓控释制剂的研发能力有所提高,对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视程度有所加强,但是中药缓控释制剂技术的发展与化学药缓控释制剂技术的发展相比,仍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2 从我国中药缓控释制剂专利申请的法律状态上看,不论是与全部申请量相比,还是与已经结案的申请量相比,授权率都是比较高的。但是我国中药缓控释制剂专利申请的授权量从时间分布上看,从2000年至2011年,仍然处于低水平增长的状态。

3 从申请人的分布状况上看,企业、院校和科研机构占了申请总量的绝大部分,共82.4%。这表明由于缓控释制剂的投入大,研究时间长,其研发力量主要还是依赖于资金和科研实力均较强的企业、院校和科研机构。而个人由于资金不足、研发能力不够,因此申请量较少。从最终的授权率上看,企业、院校、科研机构和医院的授权率均较高,而个人的授权率则很低,仅为2.7%。表明在缓控释制剂方面,个人的发明高度不够,或是申请文件撰写存在问题,从而导致授权率偏低。

4 从药效物质上看,单味中药有效部位缓控释制剂的专利申请量要多于复方中药缓控释制剂的专利申请量。这表明,因复方中药较之单味中药有效部位,其有效成分更多、理化性质更复杂、药代动力学更不确定,复方中药缓控释制剂较之单味中药有效部位缓控释制剂的辅料筛选及制剂处方设计和成型工艺的难度更大,因此其制备成功的可能性也相对较小。

5 从申请量位于前6位的申请人及其申请量看,拥有至少两件申请的申请人绝大多数为企业、院校和科研机构,共48件,占前6位申请人申请总量50件的96%。个人申请中,只有刘玉一人拥有2件申请。说明目前国内具有较强的中药缓控释制剂技术研发能力的主体仍是企业、院校和科研机构。反应当前国内该技术仍处于基础研究阶段。

四 我国中药缓控释制剂的发展趋势

随着药物剂型的迅速发展,传统的中药剂型已经很难满足临床治病的需要。加快中药缓控释制剂的研发,是临床应用、中药现代化和国际化的需要。目前,我国中药缓控释制剂的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较之化学药缓控释制剂而言还有很大差距,中药缓控释制剂仍明显落后于化学药缓控释制剂,但是仍有广阔的开发前景。具体而言:

1)中药缓控释制剂的药效物质大部分都是单味中药有效部位和复方中药,因此仍应坚持中医药理论的指导;

2)选择一些副作用较强的中药、或是用于治疗慢性病的中药,采用缓控释制剂的形式,以提高疗效、减少给药次数、降低毒副作用;

3)应用现代的提取分离技术获得中药有效成分;

4)加强中药药效物质及其理化性质、药代动力学的研究;

5)加强药用辅料的研究;寻找新的、具有良好性能的辅料;通过实验,对现有辅料及其用量进行筛选;

6)对制剂处方及其成型工艺进行优化。

五 总结

总之,虽然我国中药缓控释制剂的研发起步较晚,发展较慢。但随着药物剂型的发展,原有的传统中药剂型已经很难满足治疗疾病的需要,中药缓控释制剂是中药制剂领域发展和社会需要的必然趋势,仍然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专利技术通常代表着本行业的技术发展水平和发展方向。尽管经过20多年的研究开发,我国中药缓控释制剂已经得到发展,但及时掌握缓控释制剂专利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仍然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1] 范碧亭,中药药剂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2] 刘天宇等,浅析中药缓控释制剂,黑龙江中医药,2009,(3),50-51;

[3] 张娅等,中药缓控释制剂及药用辅料的研究进展,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9,30(12),64-66;

第2篇

关键词:药剂学 教学体会 思考

中图分类号:G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10(c)-0106-01

药剂学(Pharmaceutics)是研究药物配制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和合理利用等内容的综合性应用技术学科。药剂学是针对药物制造的综合应用技术学科。根据药物理化性质不同、体内吸收代谢特点不同,还根据要达到治疗的效果、减少毒副作用和不良反应等要求,需要在药物的生产加工中采取合适的处方设计、合理的生产工艺、适合的剂型及给药途径,来形成药物制剂。同时,也应该满足药物本身的储存、运输的要求。进入20世纪以来,随着医学、生命科学和其他相关基础科学的飞速发展,药剂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基础理论方面,20世纪50年代,物理化学尤其是非平衡态物理化学的一些理论被应用在药剂学领域,产生了一些药剂学基本理论如药物稳定性理论、溶解理论、流变学、粉体学等。在药物新剂型方面,产生了缓控释制剂、靶向制剂、脉冲式制剂等新剂型。给药途径也由原来单一的口服给药和注射给药,扩展到了粘膜给药、透皮吸收给药、腔道给药等多种途径。在制剂新技术方面,也产生了脂质体技术、包合物技术、球晶制粒技术、微球技术、微囊技术、纳米技术及大分子前药技术等。在学科分支领域,也产生了工业药剂学、物理药剂学、生物药剂学、药物动力学、临床药剂学等多学科分支。综合来看,药剂学有了深刻的内涵式发展和外延式拓展。多种学科及技术的应用使药剂学的学科深度和广度有了长足的发展。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药剂学课程教学经验,简要谈谈自己的实际教学体会。

1 实践性强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发现,药剂学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发展出的一门学科。很多药剂学的知识体系都是建立在丰富的实践基础上的。中国是世界上开展药物制剂实践最早的国家之一。早在商代,古代中国就已经使用汤剂进行实际的疾病治疗。欧洲药剂学起始于公元1世纪前后,被欧洲各国誉为药剂学鼻祖的格林,在他的著作中记录了散剂、丸剂、浸膏剂、溶液剂、酒剂和酊剂等,称之为“格林制剂”。明代药物学家李时珍编著的本草纲目中,收载药物1892种,而剂型达61种,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在药剂学的漫长发展历程中做出的重要贡献。进入19世纪,法国的医师Pravas首次发明了注射器,使实际的注射给药变得速效和高效。在1886年,Limousin发明了安剖,是注射剂的实际产业化应用更为可行。随着西方科学和工业技术的蓬勃发展,制药机械的发明使得药物制剂生产的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大大加强,进一步加强了其实际应用性。除了制药机械,辅料也是药剂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药用辅料研究方面,先后开发出用于粉末直接压片用辅料―微晶纤维素及可压性淀粉、用于片剂及固体制剂常用的黏合剂――聚乙烯吡咯烷酮、用于薄膜包衣材料――丙烯酸树脂系列、栓剂基质半合成脂肪酸等。这些功能性辅料的开发,使得药物制剂的产业化发展更加迅猛。通过对以上各方面的实际应用进展分析,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应突出药剂学课程的实践性,加强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多在实践活动中加强药剂学基础知识的形成和积累。

2 知识面广、学科知识更新快

药剂学的整体知识结构包括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药物剂型概论、药物制剂的新技术和新剂型、生物药剂学和药物动力学。学科知识面广。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属于物理药剂学的范畴,包括药物溶液的形成理论(溶解度、溶出速度、渗透压、表面张力、黏度等)、表面活性剂理论、微粒分散系基本理论(絮凝、反絮凝、空间稳定理论、微粒聚结动力学等)、药物制剂的稳定性(药物稳定的化学动力学基础、物理稳定性原理)、粉体学理论(粒子基本理论、粉体流动性、吸湿性、粘附性和压缩性质)、流变学理论(粘弹性、流体基本性质等)。这些药剂学基本理论是建立在物理化学基础上的。涉及到物理化学、物理学、化学、数学等学科的知识。药物制剂的新技术与新剂型主要包括固体分散体技术、包合物的制备技术、微粒分散系的制备技术、缓控迟释制剂、靶向制剂、经皮给药制剂和生物技术药物制剂。这些制剂新技术与药物新剂型的发展涉及到材料学、生物化学、药理学、医学等学科知识。药剂学所具有的广泛知识面要求授课教师除具有药剂学必备的知识外,还应具有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医学等学科知识,才能胜任药剂学的实际教学要求。药剂学的另外学科特点是知识更新速度快。如药剂学的第二十二章生物技术药物制剂中,讲到关于基因药物的药物制剂发展,会提及小干扰RNA(siRNA)技术的发展。而siRNA技术是近10年才发展起来的技术,该技术还在不断的发展和更新当中。这就要求教师应关注国内外药剂学相关知识和技术的发展,积极引入前沿的知识来不断充实传统的药剂学知识,使得药剂学的授课即能使学生学习到经典知识理论,又可了解最新的学科发展动态。

3 传统式记忆与规律性记忆相结合

药剂学内容庞杂,涉及到很多理论、基本剂型、新技术等。采用传统式知识记忆方法,容易产生遗忘。应该从学科本身的规律性来加强记忆。如各类药物制剂都会涉及到概念、基本原理、分类、特点、所用辅料、制备工艺、质量评价等内容。对于各类药物制剂如片剂、注射剂、胶囊剂、软膏剂、气雾剂等,可以按照以上规律从各种角度进行总结。在总结完各种剂型后,进行对比,找出各种的异同点,进行比较,发现其内在规律,进行记忆。规律性记忆可以将不同知识体系进行串联、比较,将孤立、分散的知识点有效地集合起来,有机串联成整体,进行记忆。这种记忆具有成片性,不易遗忘。如讲到药物新技术与新剂型时,对于脂质体技术、微囊技术、微球技术、固体分散体技术、包合物技术等,可以根据其原理、发展历史、基本组成、制备方法和质量评价等方面进行总结。对于发展历史的总结会使学生对各类新技术有着整体性和脉络性的认识,使得记忆进一步生动起来。在教学中,如何利用药剂学的内在规律性来加强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非常重要。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根据自己的经验,帮助和引导学生加深对药剂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总的来说,药剂学是门实践性特别强的学科,其学科知识面广、学科交叉性强、知识理论更新速度快。针对这些特点,我们应该努力提高药剂学的教学技能。在传统式记忆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各种新型的规律性记忆新模式,来提升实际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崔福德.药剂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第3篇

一、行业现状

(一)总量持续、稳定增长

1、医药工业总产值251亿元(90年不变价),比*年增加141亿元,*-*年的平均年递增速度18%,完成了“*”计划年递增18%的目标。

2、医药工业增加值84亿元,比*年增加49亿元,年递增速度19.1%。

3、医药工业资产总量328亿元,比*年增加140亿元,年递增速11.7%。

4、医药出口产值9亿元,比*年增加5亿元,年递增速度17.6%。

5、医药工业利税29亿元,比*年增加13亿元,年递增速度12.6%,其中利润16亿元,比*年增加5.5亿元,年递增速度8.8%。

我省医药已进入全国医药的先进行列,发展成为全国的医药大省。“*”期间,广东医药工业总产值年均递增18%,比同期全国医药工业产值发展速度16%,高出2个百分点,成为国民经济发展较快的行业之一。*年,医药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利润总额分别占全国的12.18%、12.47%和11.76%,分别排居全国的第2位、第1位和第1位;工业增加值、综合经济指标效益、劳动生产率分别排居全国的第1位、第1位和第2位。广东医药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进一步提高。

(二)整体素质提高

广东医药行业的调整步伐加快,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格局。*年统计,在医药工业中,国有及国有控股经济占38%,集体经济占18%,外商投资经济占27%,股份制经济占17%。外商投资企业已成为广东医药发展的生力军,比“*”末的20%提高7个百分点。

我省医药行业打破地域、行业、部门和所有制界限,形成了一批集约化、规模化、跨地区、跨国界的企业集团。高科技生产向优势企业集中,国家中山健康科技产业中心基地、国家医疗保健器具工程中心佛山生产基地、*的国家中药现代化工程生产基地等,逐步成为医药经济的新产业。企业的竞争能力和抗风险能力进一步加强,在全国“中成药工业国有企业(50)强”中,广东就占有10强。

(三)扩大开放,加大投入,科技教育质量水平稳步提高

改革开放,广东医药行业利用人缘、地缘和政策的优势,发挥*、*“两个窗口”的作用,实施“外向型发展战略”、坚持“唯条件论、不唯成份论”的思想和“大医药”的发展战略,积极吸引外商投资、发展内联横向经济合作和产学研一体化,鼓励相关产业向医药产业转移,参与医药经济建设,争取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以及国际金融机构的贷款,争取股份制企业在国内外证券市场上市融资,等等,多渠道、大规模的投资,为广东医药产业持续高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据*年统计:固定资产原值44亿元,比*年增加31亿元,增长1倍多。

广东医药行业积极推进科技体制改革,推进行业科技进步。依靠“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企业科技投入比重有所增加,产学研横向联合进一步拓展,科研成果、科技创新转化率提高。据统计,大多数医药企业设立了科研开发机构,各级专业医药研究单位62个,国家和省级工程技术中心12家,其中国家级中心4家;国家级产业化生产基地3个,形成了医药新产品开发体系。

“科教兴药”战略的确定和实施,医药教育事业有了新的发展。目前,全省有药学专业院校3所,在校学生3000人,中等专业学校3所,在校学生6500人,各类在职培训年均达到7万人次。全行业医药专业技术人员53290人,占全部职工人数的41.52%;其中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职工人数22210人,中级以上职称10966人,高级职称1773人,其占全行业职工人数的比例,分别17.3%、8.54%和1.38%,比95年提高5.51%、2.52%和0.61%。

全行业强化质量意识,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医药GMP的力度不断加强,逐步向国际制药标准接轨。至*年统计,全省大部分企业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造,共完成技术改造投入资金20多亿元,引进了60多条生产线,1266台套设备和仪器,生产环境、装备水平、产品质量有了明显提高。全省医药行业获国家优质产品金奖28个、部优质产品奖76个、省优质产品奖398个,优质产品产值率在30%以上,重点考核品种质量稳定提高率95%左右,产品质量省级以上监督抽查合格率95%左右。在GMP改造方面,有25家企业通过GMP达标,25家通过GMP认证。

广东医药已经建成了比较完备的产、学、研工业体系和遍布城乡的流通构架体系,发展成为医药生产经营大省。对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保护和增进人民健康作出了贡献。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1、企业规模小、散,竞争能力不高。我省医药企业众多,以中小企业为主,整体结构过于分散,占工业企业总数64%的企业,产值仅占总产值14%左右,不利于量大面广的品种实施社会化大生产,也影响高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2、工业结构不合理,制约广东医药工业的进一步发展。低技术水平的生产能力大大过剩,原料药自给能力低,原料药工业与制剂工业不配套的结构性矛盾突出。中成药工业重制剂加工轻前处理提取,影响了质量和疗效,制约着中药现代化和国际化。药械比例与发达国家药械比例1:1水平差距极大,医疗器械工业的规模、质量与水平赶不上临床的需要。

3、产业发展后劲不足,技术结构整体水平低下,自主开发能力低。医药工业投入仅为年销售额的1.58%,低于全国医药行业的平均水平;开发创新能力水平低,“*”、“*”期间,全省开发的新药品种208个,虽然为全国总数的10%,但70%以上为水平不高的四、五类品种,而且相当一部分产品是引进的。发酵技术、合成工艺、制剂技术水平等与先进水平有差距;医药生物技术、制剂控释、靶向给药技术、医疗器械智能化、机电一体化技术、以及机械化、自动化、电子计算机控制技术和新材料、新辅料的开发应用等现代生产技术水平的差距更为突出。

技术装备和生产质量管理无论是生产硬件还是管理软件,多数还达不到GMP、ISO认证标准的要求。

4、产品出口能力差。我省医药产品出口一直徘徊在占总产值5%左右。*年产值居全国第2位,但产品出口排在第8位,出货值为9亿元,还不足总产值5%。这种情况不利于广东医药产品市场的拓展,制约了企业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二、国际国内市场与技术发展前景

(一)发展趋势

医药是高技术、高风险、高投入、高回报的产业,一直是发达国家竞争的焦点,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现代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将对医药工业产生革命性影响,众多新型生物技术药物的问世,用生物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等到将极大地改变医药工业的面貌。随着回归自然潮流的涌起,国际社会对中药和天然药物的需求量日益增加。目前,世界植物制品销售额近300亿美元,其中天然药物销售额已达160亿美元,并以年10%的速度递增。为此,各国竞相采用现代技术研究开发传统医药,抢占国际草药市场。这为我国中药开拓国际市场提供了机遇。

(二)国际国内市场预测

1、国际市场

*年-*年,世界药品市场的年增长约为5.5%,*年全球药品销售约3680亿美元。预计药品市场的增长仍快于经济增长的速度,今后5年内将以8%的速度递增,*年将达5400亿元左右。医药发展的重点是:

(1)老年人用药需求量增大;

(2)高效、特效的新药加快开发上市,能提高生物利用度和便于服用的控、缓释等药品将进一步发展;

(3)以基因工程为核心的治疗用生物药品、诊断试剂、疫苗将迅速发展,并扩大市场份额;

(4)非专利药品稳步增长,特别是刚过专利期的药品因仿制增长较快。

2、国内市场

美国等发达国家人均年药品消费约300美元,中等发达国家人均药品消费为40-50美元,而我国不到10美元。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及生活质量的提高,医药消费观念的更新,医疗体制的改革,我国医药市场增长将快于世界医药市场增长,预计“*”期间年增长12%。

三、“*”医药行业产业结构调整主要目标和思路

(一)指导思想

在《广东省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实施方案》(粤府办74号)产业结构调整指导思想的指引下,以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技术为支撑,以特色为原则,以保护和增进人民健康、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加快医药行业的发展。积极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加快对传统医药产业的改造,以生物技术和中药现代化为切入点,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实现医药工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提高医药行业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为广东由医药大省向医药强省发展奠定初步基础。

(二)结构调整主要目标

1、总量目标(*年)

(1)医药工业总产值(当年价)达到370亿元,年均递增15%;

(2)医药工业增加值达到140亿元,年均递增10%;

(3)出口产值达到26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7%,年均递增23%;

(4)医药工业实现利税37亿元,年均递增5%,其中利润20亿元,年均递增5%;

(5)医药工业销售率保持在95%以上;

(6)工业销售利润率达到7%;

2、技术进步指标(*年)

(1)高新技术产品占本行业工业总产值的比重30%;

(2)技术装备水平50%以上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3)技术进步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50%;

(4)国家级技术中心5个,省级技术中心10个;

(5)中级及高级人才占职工人数15%。

3、结构指标(*年)

(1)本行业重点调整企业20个,产值占全行业70%;

(2)大型企业重点产品200个,其中超亿元以上25个,占全省医药产品产值的45%;

(3)重点发展扶持项目18个。

(三)结构调整的总体思路

广东医药经济结构调整的总体思路是实现九大转变:

1、产品结构从以中、西药制剂为主逐步向中成药、化学药、医疗器械、生物技术产品为主转变;

2、企业结构从以老、小、散向现代化、规模化、集约化转变;

3、产品市场从以省内、国内为主逐步向省内、省外、国外发展转变;

4、制药工业从化学合成制药为主向生物技术制药为主转变;

5、新产品开发从仿制为主向创新转变;

6、药物制剂从普通剂型向新型药物制剂转变;

7、中成药工业从传统的制造向现代化的生产转变;

9、中药材从原始的、分散的农民种植采集向集约化、规范化、标准化基地生产转变;

10、医疗器诫从普通器械向机电一体化、智能化及家庭用自我诊断、医疗、保健器械转变;

四、结构调整的主要内容

医药行业作为一个大类,中分类行业主要包括:化学药制剂、化学原料药、中成药、中药材、医疗器械、生物药品、卫生材料、制药机械、药用包装材料(容器)等工业及医药商业。其中化学药品、中成药、医疗器械、生物药品为四个主要行业,*年产值占医药行业总产值分别为65%、18%、8%和4%,*年计划调整为51%、22%、15%和7%。广东医药工业主要产品及技术在全国继续处于领先水平。

(一)产品结构调整

1、化学药制剂

广东医药工业以(中、西)药品生产工业为主,中、西药制剂生产规模、技术装备、产品档次、整体实力都处于全国前列。化学药品工业主要剂型粉针、水针、片剂、大输液、胶囊产量分别占全国的1.71%、2.51%、8.72%、2.34%、13.58%;中西药制剂单一品种产值超千万元的制剂产品86个,其中超亿元的10个,排前十名的产品产值占全省医药工业总产值(现行价格)的7.14%。

发展配套制剂生产的原料药新品种和加强新制剂开发,是我省医药发展的出路之一。特别是技术含量高、市场潜力大的新型释药系统,如口服缓释、控释制剂、口腔粘膜给药、吸入给药、鼻腔给药、透皮控释制剂、注射液的新载体、靶向给药和触发释药等,对独创的且具有一定市场份额的专利或保护品种,要加强系列剂型的开发,每个原料药品种至少要有3-5种剂型以上,一个企业生产产值超千万元以上的品种,至少也要有2种以上的剂型,使我省制剂水平上一个新的台阶。

(1)对第一类产品,重点开发技术含量高、市场潜力大的新型控、缓释药系统制剂及填补国内空白的药物制剂;

(2)对第二类产品,如普通药物制剂(片剂、胶囊剂、针剂、大输液、粉针剂),不再批准新建生产线,鼓励符合GMP的生产企业利用现有生产线委托加工生产。

2、中成药工业

我省中成药工业历史悠久、基础坚实,以治疗型产品为主导,一直有“广药”之美称,其产值和效益等多项指标多年来一直稳居全国第一。*年中成药产量占全国的15%,中成药产品单品种年产值超亿元的有6个,500万元以上的有128个;主要剂型冲剂、蜜膏、胶囊、分别占全国的27%、21%、39%,居全国第一位;片剂、糖浆、丸剂、散剂和胶囊为全国的15%、16%、20%、13%和14%,居全国第二。

现代化的中医药产业是我国在加入WTO后最具有优势、最有发展前景、也最可能在世界范围取得优势地位的一个产业,中药材生产的规范管理,是实现中药现代化的基础和前提。要加快实施中药产业现代化建设提升中药出口的竞争力。采取相应的区域产业政策,引导、扶持中药材生产基地和中成药工业的发展。做强做大一批中药龙头企业。积极推进传统优势中成药进行系统的基础研究和按国际标准进行二次开发,使中成药品种得到国际认证,成为国际市场产品。二次开发的中成药应成为广东出口药品的主要品种,*年争取“广药”出口产品产值提高到15%以上,争取有2-3个拥有知识产权的新药上市。

(1)对中药现代化产品,实现农工商相结合,推动中药种植、加工、制剂一体化。抓紧中成药工业现代化建设。重点是对名优产品和拳头产品进行现代化改造,组建省中药现代化中药研制开发体系。

(2)发挥“广药”自然条件优势,发展我省的特色药材,建立5-10个中药材GAP产业基地,带动山区经济发展。研究制定广药指纹图谱,使广药走向世界,成为我省新的经济增长点。

(3)对第二类普通中成药制剂(片剂、胶囊剂、针剂),鼓励中成药有效成分的提炼、纯化及分析技术开发,不再批准新建普通中成药制剂生产线,鼓励利用现有生产线委托加工生产。

3、化学原料药

广东原料药生产基础较差,但结构得到调整和优化,在部分领域已形成了一定的优势。如头孢曲松钠、头孢硫脒、头孢拉啶等7个头孢类,产量占全国同品种的28.7%,肌苷年产量占全国的75%,红霉素、氨基酸系列产品总量居全国第二位。

(1)指导、扶持研究开发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或抢仿发达国家过期的专利药品。

(2)集中力量扶持已形成规模的头孢类产品。扶持新菌种、高产菌种的开发。

(3)发展B-内酰胺类抗生素、氨基酸系列产品、维生素类的烟酸和烟酰胺(维生素PP)、核酸类药品等四大类产品。扩大生产规模,提高技术水平。

(4)逐步淘汰或停产、限产磺胺类、安乃近、氨基比林、氨替比林等第三类产品。

4、医药生物技术

广东现从事生物技术药物研究、开发和生产的单位有近20家,主要在经济发达的珠江三角洲地区,特别是*及*、*两个经济特区。目前广东医药生物技术的发展水平,与北京、上海同属国内先进行列。生产规模上,拥有*的*、*、*,*的*、*、*,*的南方等一批大型生物工程企业;生产水平上,大多数企业基本上符合GMP,生产设备及检测仪器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硬件设施和投资环境在国内同行业中具有较大的优势;产品开发和技术水平上,国内目前已批准试生产和生产的基因药物,广东占有多数,如α1b干扰素、γ-干扰素和碱性化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等五个生物工程产品,占全国(批准上市)生物工程药品的50%,其中α1b干扰素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为一类新药,α1b干扰素和乙肝疫苗两个品种市场占有率40%以上。据预测,生物技术制药将以年均20%速度发展,目前,我省的生物技术产业化程度属国内一流,生产规模也是全国最大,随着我省生物技术不断发展,将成为新的经济优势。

*年生物技术药品计划年产值达50亿以上,形成3-4家具有国际水平的大型生物工程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基因工程等生物技术产品是国际上重点发展的产品,必须重点扶持发展,通过兼并重组实现规模化生产,重点推进一批产业基地建设,积极支持*、*等生物科技园的建设,形成我省较大规模的医药生物技术产业体系。

5、医疗器械

医疗器械是医药行业发展最快的产业,“*”期间,医疗器械发展速度为年递增60%,比全国平均水平高一倍,医疗器械与药品的比例由1990年的1∶60发展到现在的1∶14。目前,广东能生产38个门类、500个品种、近1000个规格的产品,工业总产值居全国同行业首位,并形成了以大型精密医疗诊断设备、医用监护仪器、超声诊断仪器三大类产品体系(这三大类产品产值占全国医疗器械工业产值的三分之二强),其中核磁共振成像装置、介入疗法导管、遥控后装机、X-刀等产品接近国际同类产品的先进水平,伽玛刀处国际领先地位。直线加速器、医用监护仪、超声诊断仪等高技术和常规器械类在国内同类产品中,占30%的市场份额。

(1)*年全省计划开发20个以上具有90年代国际先进水平的医疗器械新品种,产品超800种,产品出口比例达30%以上,器械与药品的比重上升到1:5。

(2)逐步实现医疗器械机电一体化、智能化,发展家庭用自我诊断、医疗、保健器械。加大投入,加快发展速度;重点扶持重点企业和优势产品;引进急需先进技术,并做好消化吸收及国产化工作。

(3)鼓励发展植入、进入人体的新型医用材料,如医用可吸收外科缝线等。

(4)限制发展一次性注射器、输血器、输液器等生产能力饱和的产品生产线。

(二)技术结构调整

重点发展生物工程技术、中药现代化工程技术、制剂新技术(重点发展缓、控释技术、靶向给药技术)、医疗器械智能化、光电一体化技术、以及医药新材料、新辅料的开发应用技术等。

(三)产业组织结构调整

优化产业组织结构,做强做大一批大企业集团。以骨干企业为主体,以名牌产品为依托,通过联合、兼并、资产划转等有效方式,重组和发展若干个大型集团,实现集约化经济规模。大力扶持有特色、有活力的中小企业。同时,综合运用行政、法律和经济手段,淘汰一批工艺落后、设备陈旧、污染环境、浪费资源、产品无市场、扭亏无望的药厂,整合医药行业秩序,保证医药产业的有序发展。

(四)产业区域结构调整

经济特区和珠江三角洲要努力发展成为我省医药生产力布局的龙头和全省医药经济的支柱。有步骤地将珠江三角洲的部分项目向山区转移,重点是加快中药材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指导和扶持山区药厂对当地特产药材进行加工生产,发展创汇中药,带动山区经济发展及推动医药经济发展。

五、结构调整的措施

1、鼓励创新

鼓励和支持医药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鼓励大型企业建立技术中心,采用高新技术和适用技术改造传统的医药产业。设立医药基金,建立健全医药风险投资的市场运作机制,广泛吸纳社会资金,共同促进新药科研开发。

2、强制推行药品生产、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和ISO900体系的认证

国家有关部门已制订出实施GMP的规划,按不同剂型规定不同时期完成,必须严格执行。

加强打击假冒伪劣药品的力度,加强监督管理,保证人民用药安全、有效,保证医药市场健康有序,避免地方保护现象的出现。

3、加强宏观调控,坚决制止低水平重复建设

医药行业对总量进行宏观调控,从严掌握新开办制药企业的条件严格控制企业数量,移植产品,必须有利于医药行业的结构调整。鼓励符合GMP的合法医药企业之间开展委托加工。

医药企业要主动适应由于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而出现的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在总量增长结构优化原则下进行产品结构的调整。

4、扩大市场,实现“走出去”的战略

坚持“新产品、新技术、外向型”原则。把引进新产品、新技术放在首位,优先支持利用外资改造传统产业项目,支持研究与开发机构的合作。

积极创造条件建立中外贸易合资企业,把一部分制剂加工能力转移投资到国外去,带料加工,开拓国际市场。

5、鼓励外资和民间资本投资发展中药材生产基地。中药材生产的规范管理,是实现中药现代化的基础和前提。鼓励、支持、引导各种资本投资发展创汇中药,带动山区发展基地。一是鼓励中药工业企业建立主要原料基地,中药商业企业建立稳定的货源基地;二是引导民间资金投入,重点是利用山区私营企业家的乡土情结,引导他们回家乡兴办药材生产基地;三是吸引外资来粤合资或独资开办中药企业,生产、收购、加工中成药,中药材出口

第4篇

药剂科是医院设定的主要科室之一,主要从事各类药物的调配工作,为医院执行治疗方案提供了科学的依据。今天小编给大家整理了药剂科人员的年终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药剂科人员的年终总结范文一这一年是我院不断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增进效益的一年,更是落实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质量为主题的医院管理年。药剂科在院班子重视主管院长的正确领导下,在各兄弟科室的大力支持下,全科同志团结协作,奋力拼搏较好的完成了本年度工作。工作模式上有了新突破,工作方式有了较大的改变,现将全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经济方面:药品经济是药品管理的重要内容,历年来药剂科在药品经济管理方面做出了卓越的成绩,帐物相符率超过99.9%,报损率不断降低。全年又有十几种常用药品价格下调。受大环境影响,药品销售额与去年同期相比虽然下降了,但收入仍然占全院总收入的65%。实现药品利润 。

二.质量方面:药品质量问题重于泰山,是每个医疗机构兴衰荣辱的关健,也是患者最关心的问题,我们时时刻刻把药品质量问题放在第一位,在把握药品购进的货源安全稳定的同时,同样重视药品在使用中的各个环节,确保了患者用药安全有效。在这里我们要感谢全体护士,她们严格把关,杜绝了外来药品在本院使用,保证了患者用药的及时安全,感谢她们对药剂科工作的大力支持。

三.服务方面:服务质量不断提高,赢得了患者的信任与满意。服务过程中,冬天我们顶风冒雪,夏天我们迎着炎炎烈日,整个六月份都在下雨,科室每个人都感冒了,打着点滴也不休息,郑 凯一边拔点滴的针一边争着去接患者。王艳和刘德春到了旺季没有休息过一天,毫无怨言的工作着,每个人都是随叫随到,不计较报酬。下半年开展中药更加大了工作量,科室每位工作人员在旺季的几个月里都不能按时下班,早来晚走默默无闻的工作着,刘德春同志在没有进煎药机的一个月工作中,每天早晨四点多至晚上十一点连轴工作,为创造效益加班加点的工作而毫无怨言。寒冷的冬日更挡不住我们对工作的热情,一如既往对患者服务。无论什么样的困难最后都一一克服了,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没有这么多的困难就没有我们今天这么多的进步。我们还特别重视技术服务,基本工作技能、计算机、俄语、思想道德教育等来提高服务水准。

四.学习方面:分析现有人员在工作中的主要差距,然后设定有针对性的学习计划,合理设置学习内容,安排固定时间与临时学习相结合,不占用更多休息时间来进行提高学习。我们还非常重视素质教育,养成高尚的品质,处理业务能达到多面化,充实各岗位人员处理业务时应具备的知识。药剂科每个人都深切体会到我们疗养院对社会所负的使命,都自觉充实自己,不断向上。

药剂科人员的年终总结范文二20__ 年妙峰山镇卫生院药剂科半年总结 在过去的半年中,药剂科各项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和构 建和谐社会”为己任,认真贯彻执行药政管理的有关法律法规,, 在前半年的考核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我们要以此为起点,谦虚 谨慎,戒骄戒躁,不断完善科室管理,努力提高业务能力,不断 改进服务意识。

(一)工作总结 在院党政领导的关心和分管院长的直接领导下,在有关职能 部门和科室的大力支持下,紧紧围绕医院的工作重点和要求,全 科职工以团结协作、求真务实的精神状态,认真工作。现将半年 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积极参加医院组织业务学习和季度考试, 抓好本科室业务学 习,鼓励科室人员参加卫生部门的专业资格考试,提高科室业务 水平。科内积极进行党课的学习,有一名同志光荣的加入中国人 民共产党。

二、购药做到有计划、有安排,药房坚持每周进行进药工作,确 实作好周三、周五的药品验收,确保库存供应。每月按时上报社 管中心药品的购销记录。及时掌握新药的发展形势,根据临床的 需求,要逐步的对药物的品种、剂型等进行更换及更新。建立了 药师委员会,新药的购进需要通过药事会议,及时完成药监局下 发的各项任务。

三、加强工作责任心,药品存放要整齐并按类放置;发药时做到认 真负责,对每张处方及医嘱单做到仔细查对,对医保用药要严把 医保政策关,发现问题及时与医生联系,杜绝差错事故的发生。

医保上半年无一起拒付。

调配处方时认真地了解处方内容, 按照调剂原则及有关规定从事 有关技术操作, 正确无误地配发质量合格的药物; 对患者, 礼貌、热情、大方,说话和气文明,耐心解释患者的问题,使患者清楚 无误地了解药品用法和有关注意事项,为患者安全、有效、经济 地使用药品提供最佳服务; 平时主动将药物信息和动态告知医师 和护士,以达到彼此协作,协助医护人员合理地选药和用药,共 同为患者服务。勤奋学习,不断提高业务、汲取药学专业知识, 掌握新技术,学习新理论,适应专业发展。

四、严把药品出、入库关,做到出、入库有记录,有账目,有审 核,有明细;要做到公私分明,廉洁自律,不拿回扣,不收礼品, 不接收各种有关业务员的宴请。

五、及时查对药品效期,并对近效期药品和门诊沟通。每季度对 药品进行一次效期及质量检查,确保药品效期及质量,保证临床 用药的安全;对过期和变质的药品及时报告,按规定进行处理。

坚 持每月进行盘点。

六、加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做到病人满意、领导满意及 自己满意。上半年科内进行了“微笑服务”的培训。在平时工作 中对病人所需的药品我们积极的采购, 只要是合理的要求我们都 能尽最大的努力去完成。 七、加强安全意识,对科室存在的安全隐患要经常性排查,做好 防火、防盗、防电,确保安全无事故。每周三按时上报安全自查 报告。

零差药品销售占总收入 54.02%,中药(中成药及饮片)销售 占总收入的 42.05%。药品收入占总收入的 92.52%。具体分 布见下表。 分布图 零差西药 零差中药 非零西药 非零中药 草药 疫苗 化验 材料治疗 20__ 年上半年药品及检治销售比例图 四、支付比例图表 各科开单比例:妇科 4266.73 元,其中医保支付 700.52 元 中医科 56182.90 元,其中医保支付 14300.82 元;

防保科 29808.47 元,其中医保支付 0 元; 全科 346132.45 元,其中医保支付 136898.61 元; 口腔科 2620.76 元,其中医保支付 832.4 元。 医保支付比例 开单科室收入比例 五、抗生素的管理 处方统计:

一月:总处方 1245,抗生素处方 21,占 0.016%; 二月:总处方 859,抗生素处方 19,占 0.022%; 三月:总处方 1277,抗生素处方 26,占 0.02%; 四月:总处方 1200,抗生素处方 30,占 0.025%; 五月:总处方 1158,抗生素处方 27,占 0.023%; 六月:总处方 1303,抗生素处方 30,占 0.023%。 抗生素与总处方 (三)后半年工作展望 下半年科室主要以“主动服务”为目标,充分发挥青年人的 热情,主动服务好每一位来我院就诊的患者,同时加强对上 半年“微笑服务”的诠释和理解。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 多一点微笑,多一点主动,发挥共青团员和共产党员应有的 带头作用,以点带面,在窗口服务中发挥一线服务的优势, 保持良好形象,使用文明用语。

在工作中保持严谨的作风,争取做到下半年调配药品零失 误,零投诉,绩效检查零扣分。

药剂科人员的年终总结范文三在这半年中,我们药剂科在院领导的领导下, 齐心协力共同努力,在各项工作中,取得了长足发展。现将我们具体工作汇 报、总结。

一、服从院领导工作安排,贯彻上级领导与医院的部署。

今年上半年,铬超标胶囊剂被媒体与社会高度关注,上级领导几次开会 发文部署,要求各从药单位严查。我们科积极行动,一方面从购进途径上严 格把关,无铬含量检验合格报告的胶囊剂一律不得购入,同时通过剪抄报纸、网上查询及卫生局通报等各种渠道收集信息对本院药品反复排查,保证药房 无一例铬含量超标的胶囊。市县药监局多次抽查检查,对我们的工作进行了 肯定与表扬。

二、抓效益、促发展。

上半年药剂科共同努力,共销售药品 2286770.31 元,其中西药 2084535.6 元、中成药 120465.84 元、中草药 67248.63 元、医材 10860.18 元、煎药费 3660 元。

三、强化纪律、提高服务质量。

药剂科每周二组织员工开会,传达院周例会精神,安排周内工作,教育 员工以“厚德、仁爱、包容、求实”的岐山精神对待工作,对顾客及同事要 以仁爱、包容相待。对工作要以求实精神对待。通过平时开会学习,员工精 神面貌大大改观,过去员工之间打架吵闹、员工与顾客争吵现象已不复存在。

在药品管理方面,我们争取少购、勤购,既保证药品供应又防药品积压。同 时急诊、门诊药房药品相互调拨,减少了药品失效,避免了不必要的损失。 今年 6 月份我们对门诊、急诊、中药房、中药库、西药库药品进行了一次大 盘点,对门诊、急诊人员进行了重新调配,使得各药?a href='//xuexila.com/yangsheng/kesou/' target='_blank'>咳嗽贝钆涓雍侠怼?提高了工作效率。

四、存在问题。

院内医师变动频繁,药品采购、储备、领用品种及量不好掌握,效期药 品促销难度大,失效药品难以杜绝。

以上为我们对上半年的工作总结,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我们在以后工 作中要保持优点,克服缺点,争取把本职工作做的更好。

第5篇

[关键词] 抗高血压药;处方频度;药物利用指数;合理性

[中图分类号] R544.1[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11)04(a)-143-03

高血压是一种由多因素造成的疾病,严重危害着人类健康。据调查,2002年中国高血压患者已达到1.6亿左右。2005年由高血压导致的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中国人第一位死亡病因[1]。无论原发性或继发性高血压,其共同的病理基础是小动脉痉挛性收缩,周围血管阻力增加,从而使血压升高。应用降压药来降低血压虽然不能解决高血压病的病因治疗问题,但及时而恰当地降压,能减轻因高血压引起的头痛、心悸等症状,并可减少由于持续性的高血压所引起的心、脑、肾等重要生命器官的功能障碍和器质性病变。因此,合理应用降压药仍然是目前治疗高血压的重要措施之一[2]。根据各类高血压药临床用药特点及发展趋势,以及临床用药合理性、经济性、方便性。笔者将通过药物利用研究的方法对抗高血压药在我院应用的合理性进行探讨性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抽取我院2008~2010年每年8月的门急诊药房的电子处方76 762张,比较抗高血压药在类别、处方频度、销售金额方面的情况,采用药物利用指数(DUI)对医生用药的合理性进行分析。记录统计内容包括:患者年龄、性别、药物名称、各药的日剂量、用药总量、总天数、处方张数、各药的单价及规格等。

2 结果

2.1 抗高血压药处方频度分析

从门急诊药房的电子系统中查出2008年8月份门急诊处方总量为22 872 张,2009年8月份门急诊处方总量为25 558张,2010年8月份门急诊处方总量为28 332张。3年来在抗高血压药中CCB、ARB和利尿剂的处方频度呈递增趋势。ACEI和β受体阻滞剂的处方频度呈递减趋势。且CCB的处方频度最高,利尿剂位居第二。ACEI和β受体阻滞剂的处方频度位居中位。α受体阻滞剂处方频度最低。利尿剂螺内酯、β受体阻滞剂比索洛尔、ACEI依那普利、CCB左旋氨氯地平、ARB厄贝沙坦的处方频度在各自所属类别中都位居第一。见表1。

2.2 抗高血压药用药金额分析

从我院门急诊药房的电子系统中查出2008年8月门诊药房的药品销售总金额为2 087 939.5元,2009年8月门诊药房的药品销售总金额为2 195 473.1元,2010年8月门诊药房的药品销售总金额为2 137 756.94元。2008~2010年在抗高血压药中CCB和β受体阻滞剂的销售金额呈递增趋势。ACEI的销售金额呈递减趋势。2008~2010年CCB的销售金额都位居第一位。ARB的销售金额位居第二位。ARB的销售金额虽然在2009年约有下降,但2010年回升力度加大。利尿剂销售金额最低,可能是该类药品价位比较低的缘故。利尿剂螺内酯、β受体阻滞剂比索洛尔、CCB左旋氨氯地平的销售金额在所属的类别中都位居第一。在2009、2010年ACEI依那普利的销售金额超过了贝那普利位居第一,ARB氯沙坦钾的销售金额在2010年超过了厄贝沙坦位居第一。见表2。

2.3 抗高血压药药物利用指数分析

根据WHO规定的限定日剂量(DDD)和药物利用指数(drugutilizationindex,DUI),测算医生使用某药的日处方量,分析评价医生用药的合理性。

抗高血压药的DDD采用WHO的标准[3]。DDDs=该药年用药总量(g)/该药的DDD值。DUI=DDDs/实际用药天数。DUI>1.0说明医生的日处方剂量>DDD,即用药不合理;DUI<1.0 说明医生的日处方剂量<DDD,用药合理,无滥用倾向。从表3可以看出我院2008~2010年卡托普利、贝那普利、培哚普利、替米沙坦的DUI>1.0,其他22种抗高血压药的DUI均<1.0,结果表明除了卡托普利、贝那普利、培哚普利、替米沙坦外,其他的22种抗高血压药在我院门诊的使用基本合理,无滥用倾向。见表3。

3 讨论

从表1、2中可看出,在我院门急诊药房的抗高血压药物中,无论从处方频度还是药品销售金额方面,CCB一直为抗高血压药之首。我院CCB的销售金额几乎占了抗高血压药销售金额的一半。ARB类虽然是近年新发展的一类药物, 但从处方频度来看发展趋势还不错,其销售金额位居第二。这主要是因为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除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平稳的降压作用外,还对心、脑、肾等最易受高血压损害的靶器官有保护作用[4]。当然药品的用量也受市场、药品价格与质量等因素的影响。

2008~2010年我院门急诊药房的抗高血压药的销售金额占总药品销售金额的比例分别2.841%、2.873%、3.522%,基本上是逐年上升,抗高血压药物用量的逐渐增加说明了高血压患者的人数也在逐年增加。在抗高血压药中销量位于前列的大多属于强效、长效制剂,可能的原因之一是使用这种制剂可以使患者服药更方便,药效更持久,增加了患者用药的依从性。比如CCB左旋氨氯地平的用法是1次2.5 mg,每日1次,而硝苯地平普通制剂则需要1次5~10 mg,每日3次,才能达到需要的药。这样会容易发生患者漏服的现象,从而使患者不能保持一定的血压水平。从表中还可以看出,我院门急诊药房的抗高血压药品种还是比较齐全的。2010年为了患者的需要又新进了一些长效品种如培哚普利、咪达普利。培哚普利是新型的第三代ACEI药物[5],它不仅具有良好的阻断血管紧张素的扩血管作用,而且还具有更为理想的抗炎免疫抑制作用,从而达到延缓和终止心室重塑,改善治疗预后的作用。

由于高血压为慢性长期疾病,绝大数采用口服药治疗。抗高血压药的选择应结合病情,根据病理生理状况及药物的药理特点加以决定,即个体化原则。如合并心绞痛者选择β受体阻滞剂或CCB,有心力衰竭着用ACEI,有心肌梗死者用β受体阻滞剂或ACEI,有糖尿病者用ACEI 或CCB,老年收缩期高血压用利尿剂或CCB,有慢性肾病患者用ACEI 或ARB[6]。当前认为高血压治疗的目标是预防和减轻靶器官的损伤,延长生命,因而要求将血压降至一定低的水平并保持此水平。为了达到此要求,单一降压药可能不能完成任务,而需要合并应用二种或更多种药物。最常用的组合是利尿剂与β受体阻滞剂或ACEI或ARB,ACEI与CCB,β受体阻滞剂与CCB。这是因为:①β受体阻滞剂能阻断心脏β1受体,抑制心肌收缩力并减慢心率,使心输出量减少,因而降低血压。β受体阻滞剂还可以抑制肾交感神经通过β1受体促使肾小球入球动脉的球旁细胞分泌并释放肾素,从而降低血压[1]。②CCB能抑制细胞外Ca2+的内流,松弛平滑肌、舒张血管,使血压下降。降血压时并不降低重要器官的血流量,不引起脂质代谢及葡萄糖耐受性的改变[1]。③ACEI主要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形成而起作用,对血管、肾有直接影响,并通过抑制交感神经系统及醛固酮分泌而发生间接作用。这是改变血流动力学的主要因素,也是用药初期外周血管阻力降低的原因,还可以抑制局部组织中RAAS有助于降压,改善血管重构和心功能,还可以发挥强有力的扩张血管效应及抑制血小板功能,同时促进前列腺素的合成而增加扩张血管效应[1]。④高血压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过度激活,过多生成的AngⅡ通过和AngⅡ受体结合发挥有害作用。主要的AngⅡ受体有AT1、AT2两种,AngⅡ主要作用AT1于受体,导致血压升高,损害重要脏器。ARB能够与AngⅡ竞争性争夺AT1,通过阻断AngⅡ和AT1的结合,从而起到降血压保护重要脏器的作用。ARB还可以间接激活AT2,导致血管舒张,减轻心脏负担[1]。

2008~2010年我院除了卡托普利、贝那普利、培哚普利、替米沙坦外,其他的22种抗高血压药在我院门诊应用合理,无滥用倾向。但笔者期待我院医生能更加努力地加强业务学习,多多了解熟悉药品的基础知识,加强药物的合理应用。

[参考文献]

[1]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专家委员会,中国高血压联盟编.中国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标准手册[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178-179.

[2]陈新谦,金有豫,汤光.新编药物学[M].1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392.

[3]世界卫生组织网站.whocc.no/atc-ddd-index/.

[4]王延荣,张建萍,王洛生,等.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研究进展[J].心血管病学进展,2002,23(2):69.

[5]王晓明,李源,李慧芳,等.培哚普利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粘附因子21的影响[J].临床心血管杂志,2002,18(2):510.

[6]国家药典委员会编.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第二部)临床用药须知[S].3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237.

第6篇

由于市场经济的建立,给药剂科带来一系列的变化。如何加强药剂科的管理,强化药剂科工作职能,保证与医院工作协调发展,是药剂科面临的新课题。今天小编给大家整理了药剂师年终个人工作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药剂师年终个人工作总结范文一回首这一年我们药剂科日日夜夜,细细揣摩在这一年中所获得的千般感受,骄傲、自豪、欣慰。骄傲、自豪、欣慰的是在过去的一年里,药剂科各项工作坚持以“八荣八耻”为标尺,认真贯彻执行药政管理的有关法律法规,在院长高度重视和分管院长的直接领导下,在全院临床相关科室和药剂科全体科员的共同拼搏、团结协作,紧紧围绕医院的工作重点和要求,求真务实的精神状态,顺利而圆满完成了院里交给各项工作任务和目标。

现将药剂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政治思想方面

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职工的政治思想觉悟。全科人员认真学习贯彻上级及院里各种文件精神并积极落实到位,在日常繁忙的工作中,不拘形式,结合科室的实际情况开展学习和讨论,激励科室人员积极参与推进医院各项改革措施的落实和实施。通过系统的学习教育,提高了科室人员的思想政治觉悟,自觉抵制行业不正之风,以提高窗口服务为己任,以质量第一、病人第一的理念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做好一线窗口药剂科服务工作。

业务管理

完善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方便病人。门诊药房是药剂科直接面对病人的重要窗口,树立医院的良好形象是重中之重,如何方便病人、如何提高工作效率,是药房工作的重点。保证住院病人及急诊病人24小时的药品供应,保障医院救死扶伤工作流程的正常运行。通过完善工作流程,合理设置窗口、机动配备人员等,充分调动全体人员的积极性,齐心协力,克服困难,提高工作效率,有效改变了取药排队、取药难等现象,为病人提供方便。

药品采购

严格执行药品网上招标阳光采购,保证临床患者用药供应及时。

做到采购透明、质量透明,临床用药透明,通过医院信息系统将药品供应信息发布通知至临床科室,及时了解各临床科室药品需求动态及掌握药品使用后的信息反馈,确保临床药品的合理性、安全性、患者满意性供应,

储备药品

加强药品储备管理,成立了药品质量监控小组,质控小组成员每月不定期对科内工作流程及各岗位的工作质量进行抽查,并督促科室工作人员认真执行各项管理制度,加强药品质量管理,在购进验收、入库养护等环节的质量管理,每月__日进行药品储备质量、效期等盘点,召开科质控会议,将检查结果汇总,发现问题及时妥善处理,保障患者用药安全。严格执行国家药监局《医疗机构药品使用质量管理暂行规定》的要求,制定出我院《药品验收质量管理制度》、《药品储备养护质量管理制度》《近效期药品标识管理》等一系列管理措施并相继实施,杜绝医院因药品过期造成重大医疗事故和医院的经济损失。

临床用药管理

在临床用药、药剂科定期下发各种新药说明,征求临床见意,随时了解临床对药剂科供应药品使用情况,对滞销、近期药品及时与临床沟通,以便及时合理应用,减少药品的浪费。对药剂人员定期进行业务培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对新进药品及时掌握使用的适应症,以便指导临床使用。广泛开展临床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发现问题及时上报,避免药品不良反应的重复发生。

总之,药剂科在20__年的工作中还存在不足之处,在新一年的工作中努力改进,逐步改善,提高完善服务质量,全心全意为临床服务,困难面前迎难而上,成绩面前骄傲备战,为我院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更好的发展保驾护航,争做排头兵。

药剂师年终个人工作总结范文二在过去的一年中,药剂科各项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为己任,认真贯彻执行药政管理的有关法律法规,在院党政领导的关心和分管院长的直接领导下,在有关职能部门和科室的大力支持下,紧紧围绕医院的工作重点和要求,全科职工以团结协作、求真务实的精神状态,顺利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和目标。现将药剂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职工的政治思想觉悟。

全科人员认真学习贯彻党的__大精神,充分认识“解放思想,开拓创新”重要意义,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学习和领会医院职代会精神和各阶段的工作重点,在日常繁忙的工作中,不拘形式,结合科室的实际情况开展学习和讨论,激励职工积极参与推进医院各项改革措施的落实和实施。通过系统的学习教育,提高了科室人员的思想政治觉悟,增强了法制意识,发扬求真务实精神,做到自觉遵纪守法,自觉抵制行业不正之风,以提高窗口服务为己任,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做好一线窗口药学服务工作。

二、完善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方便病人。

门诊药房是药剂科直接面对病人的重要窗口,如何方便病人、如何提高工作效率,是药房工作的重点。随着2月份急诊绿色通道的开通,我科通过将中心药房与急诊药房合并、岗位人员整合等一系列措施,保证了住院病人及急诊病人24小时的药品供应,保障了急诊流程的正常运作。5月份,医院为站所的医保病人开通绿色通道,安排站所病人在住院部挂号看病交费后再前往门诊药房取药,为避免病人在住院部及门诊部间来回奔波,我科主动将站所病人取药的工作任务改由急诊药房承担,让站所病人真正享受到“一条龙”服务,树立了医院的良好形象。通过完善工作流程,合理设置窗口、机动配备人员等,充分调动全体人员的积极性,齐心协力,克服困难,提高工作效率,有效改变了取药排队、取药难等现象,为病人提供方便。

三、坚决执行药品网上阳光采购,保证临床用药供应。

严格执行药品网上阳光采购,保证了购进药品的质量,并密切联系临床,及时了解各科药品需求动态及掌握药品使用后的信息反馈,通过医院信息系统将药品供应信息发布通知至临床科室,保证了临床药品的及时供应。

四、加强药品质量管理,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为了加强药品在购进验收、在库养护等环节的质量管理,我科成立了药品质量监控小组,质控小组成员每月不定期对科内工作流程及各岗位的工作质量进行抽查,并督促科室工作人员认真执行各项管理制度,每月28日全科召开质控会议,由质控员将检查结果汇总并制定相应整改措施,质控小组成员督促整改。为了进一步加强药品质量管理,根据广州市药监局发关于《广州市医疗机构药品使用质量管理暂行规定》的要求,制定出我院《药品验收质量管理制度》、《药品储存养护质量管理制度》《近效期药品标识管理》等一系列管理措施并相继实施,从而有效保证了我院药品质量,保障了患者的用药安全,且减少了医院因药品过期造成的损失。

五、做好每月药品盘点,协助财务部做好药品经济核算工作。

每月末组织全科人员进行药品盘点,为保证盘点数据的准确性,盘点工作尽量安排在临近下班时间及班后。为保证信息系统药品运行数据的准确性,三番四次地与信息中心、财务部、软件公司等沟通,力求完善信息系统,协助财务部做好药品经济核算工作。

六、开展临床药学服务,指导临床合理用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__年3月,我科在实行门诊处方评价制度的基础上,新开展了临床药学服务,每周定期委派临床药师参与查房、病例讨论等,进一步加强了全院抗生素合理应用的有效监测,并指导临床合理用药,保障了患者用药安全。

七、积极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

将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工作转为主动服务的形式。在日常工作中,主动到临床收集药品使用后的信息反馈。发现药品发生不良反应时,协助临床做好药品不良反应的处理工作并查找原因,如与药品质量有关的,及时更换厂家,以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按照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可疑必报”的原则,督促临床主动填报不良反应报告,我科及时做好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的网报工作。

八、加强业务学习,通过开展实习生的带教工作,进一步提高业务技术水平。

科室每月不定期通过讲座、讨论、传阅等多种方式进行业务学习,以提高科室工作人员的业务技术水平。2月份,我科接到___2名药物制剂专业本科生的毕业实习的带教任务。我科根据学校的实习要求,制定的该2名实习生的实习计划,指定专人负责带教及指导其毕业论文的撰写,使该2名实习生及顺利完成实习任务及毕业论文的撰写,我科圆满地完成带教任务,借此机会我科工作人员自身业务水平也得到了提高。

在过去一年的工作中,仍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如主动服务意识欠缺;临床用药指导的开展不够全面及深入;站所药品管理的指导工作不到位等,都是我科有待改进的问题。

药剂师年终个人工作总结范文三这一年里,药剂科在医院领导和各兄弟科室的大力支持下,依据国家、地方的相关法律法规,紧紧围绕医院的工作重点和要求,结合本部门的实际情况,按照目标责任管理模式,统筹规划,层层落实,团结协作,成绩斐然!

现将20__年度药剂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管理方面

(一)认真履行药物与治疗学委员会职责

1、组织修订了药剂科动态管理制度,并全面落实到位,进一步规范了我院的药事管理;

2、组织药物与治疗学委员会成员审核我院拟购入药品的合理性;

分析我院药品使用情况,对不合理用药提出干预和改进措施,优化药物治疗方案。

3、与医务科和护理部一起对各临床科室所备抢救药品进行了全面的检查,综合修订了抢救药品目录,使抢救药品的储备更加合理。

4、加强了对特殊药品临床使用与管理的日常督导,使得特殊药品的管理环环相扣,对所发现的问题有记录,有分析,有措施。

5、修订了我院20__年基本用药目录和处方集;

出版药品信息通讯,给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二)做好药品管理工作,确保临床用药的安全与需求

1、及时掌握各临床科室药品需求,保障药品供应。

新引进药品 多种,停止长期不用药品 个。按物价局要求,完成药品调价 次,涉及药品 个。想方设法满足临床急需药品的供应,如 等。

2、药品动态流动是医院信息化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科配合医院HIS管理系统的切换,使得药品流动有序运转。

3、严把药品采购质量关,按照药品管理法坚持做到“阳光采购”,各调剂室对上架药品质量层层验收,注重细节,尤其对药品的贮藏与效期严格把关,确保药品的安全与有效。

重视药品使用各环节的质量和疗效,对药品进行严密的临床观察,及时掌握药品使用的信息反馈,为药品采供提供质量依据。为降低临床静脉配制中污染的机率,引进了小剂量溶媒。

二、业务方面:

(一)业务增长量:

1.随着医院管理的不断完善,患者的不断增加,药品供应量也大幅增长,截止20__年底,门诊药房收入__万元、急诊药房收入__万元、病房药房收入__万元、中药房收入__万元。

药品销售金额增长%,

2.处方调剂增长量:全年门急诊处方量共139799张,其中西药处方115209张,中药饮片处方24590张,中药饮片处方数占门诊处方百分比为17.6%,达到了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三级评审中中药饮片处方比例占门诊处方15%以上的要求。

住院处方数173330张,其中西药处方数167582张,中药饮片处方数5748张,发药床位数为148614,其中西药为142283,中药饮片为6331。处方调配数量较去年增长%。

3.作为省内唯一一所三级中西医结合医院,我们注重充分发扬祖国传统医药在疾病治疗中的作用,在今年一年中共为煎药12659袋。

中成药的品种的品种也日趋丰富,极大地满足了病人的需求。

(二)开展的新业务

在医院领导的支持下引进了膏方制剂,目前各项设施已基本完善,即将生产。中医历来推崇秋冬进补,膏方是中医中药剂型的一种,传承了中医“扶正补虚、辨症施补”的精髓,而且可以“补虚扶弱、纠正亚健康、预防疾病及调理体虚”。据了解,无论是南方还是北方,膏方市场需求不断增长,制备膏方既有利于促进患者康复和普遍提高人群身体素质,有利于对传统中医药的进一步传承与发扬,也可为医院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临床服务方面:

(一)窗口服务

药房窗口服务作为医院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反映医院精神面貌和文明素质的窗口,更担负着保障人民群众用药安全的重大责任。面对我院病人数量急剧增加,各个部门的工作量随之增加的形势,我们对如何优化服务流程,提高服务质量,增进医患沟通,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上做了一些尝试。

在会诊部内设立了中药调剂台。为了能使患者更加方便地、及时地取到中草药,本着一切服务于患者的态度,在会诊部设立了中药调剂台。

对住院药房配送药品进行了合理化分流。就住院药房病区取药多、处方多,给工作上带来诸多问题,做出了由急诊药房分担部分配送任务的调整,得到了医生和患者的认可。

为了进一步加强对药品的合理化管理,方便患者取药,成立了中成药房,实行了中成药和西药进行分类管理。

(二)临床药学服务

全方面的展开了临床药学工作,进一步明确了五名临床药师职责,确保药师能真正进入临床一线,开展以合理用药为中心临床药学服务。定期参加临床科室业务大查房、疑难病例会诊、死亡病例讨论等,参与医务科组织的全院病历联合检查。及时了解患者的病情及用药全程。在药物选择选择、给药剂量、途经、方法、药物治疗监测及药动学参数等方面向医生提供咨询和药疗服务信息。

新修订了处方点评制度和药物咨询制度。由处方点评工作小组每月对门急诊处方(包括麻醉、精神药品处方)及病房医嘱单进行抽查检查。对处方进行处方分析和评价,评价结果,及时发现、纠正医生不合理用药现象。

根据医院用药的动态监测,进一步加强了全院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有效监测,并及时向上级领导汇报和向临床科室通报,并建立我院抗菌药物临床使用预警机制,指导临床合理用药,防止因抗菌素的滥用给社会和人民身体健康带来危害。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取得一定成绩,在日常工作中,主动到临床收集药品使用后的信息反馈,并按照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可疑必报”的原则,督促临床主动填报不良反应报告,今年共上报药品不良反应 例。发现药品发生不良反应时,协助临床做好药品不良反应的处理工作并查找原因,如与药品质量有关的,及时更换厂家,以保证临床用药安全。

四、教学与科研方面

(一)业务学习和带教工作

通过鼓励职工积极参加继续教育培训、利用工作闲暇加强业务学习,200_年度共有 人参加全国或省内学术交流会议。积极认真的参加我院组织的各种讲课,以及每两周的科室业务学习。为了科室成员更好的学习与交流,我科增添投影仪等教学设备,提高了科室内部的学习氛围。对新引进药物品种开展学术讲座,使我科室成员都能积极参与,及引进新药进一步科学化、合理化和民主化;

我科根据学校的实习要求,制定 名实习生的实习计划,指定专人负责带教及指导其毕业论文的撰写,我科圆满地完成带教任务,借此机会我科工作人员自身业务水平也得到了提高。

(二)科研工作

1、科研工作顺利进行,申请到《灾难医学的整合性架构研究》和《降脂饮颗粒的质量控制及生物效应研究》两项院级课题。

3、本年度全科发表学术论文 篇,参与编写专著 本。

科室工作人员整体业务水平大幅度提高。至20_年我科共有职工25人(两人见习),其中专科以上19人。25人中有高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9人。全科有7人通过国家职业药师考试。药剂科今年的带教工作已圆满完成。

在优化人员结构与鼓励措施方面:

一、优化了科室人员结构

鉴于中药房工作量的不断加大,为了加强中药体系的管理,同时优化我科室人员结构,为中药房增加副组长一名;

二、改善了科室人员的待遇

为进一步体现了工作待遇的公平、公正性,给予中药房、煎药中心的工作人员增发窗口风险金。对药剂科聘用人员的合同、待遇问题进行了全面的解决。通过和院方协调,及时的为我科室待聘人员续签了工作合同,同时,对聘用人员实行同工同酬,做到了“人尽其才”,进一步调动了人员积极性和工作热情。

仍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如主动服务意识欠缺;;

在过去一年的工作中,药剂科的服务水平和业务量均在不断上升,整体发展势头良好,取得的进步和成绩大家有目共睹。 但是,我科工作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比如:人员专业素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服务态度还有待进一步改善,特别是与患沟通技巧方面还有待提高;临床用药指导的开展还有待进一步全面及深入;部门之间配合沟通还有待加强等等。

针对不足,展望来年,确定今后我科工作重点:

一、临床用药指导,增强临床干预力度,

二、建立静脉配制中心:静脉配置工作全部由静脉配置中心完成集中配制,降低输液被污染的危险,避免细胞毒性药物及抗生素类药物对配置人员造成的潜在危害,并优化使用现有人员,提高临床工作效率。

二、发展中药制剂:我院为中西医结合医院,依托众多中医名医的平台,发掘疗效好、安全性高的中药制剂。通过整理验方、协定处方等途经,逐步开发我院自己的中药制剂。

三、培养和引进人才:提供高水平、全方位的药学服务需要高素质的药学人才,实施在岗培训,采用培养现有人才和引进人才相结合的方式。

四、积极开展科研工作,将科研工作重点确定为围绕临床需求,科研项目要来源于临床并能够充分服务于临床。

五、更多地参与学术交流: 为了更好的接触新知识,新观念,希望医院能定期批准我们参加技术方面的交流,掌握药事管理的新知识。

第7篇

关键词:药物经济学 医院蒙药制剂

医院蒙药制剂系医院为了满足临床需求,具有本院医疗特色,经药监部门批准,仅可在本院使用的自制药品。医院蒙药制剂为临床服务,满足病人需要,提供了简便、廉价、特色的品种,为医患双方带来了益处。最近十年,由于我国药品工业迅速发展,药品生产企业星罗棋布,基本药品供应已远远超出了市场需求,药品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药监部门对药品生产的审查也愈加严格,致使蒙药制剂生产成本大幅提高,很多中小医院因不堪重负而放弃自制蒙药制剂。过去国家鼓励医院开展蒙药制剂,如今则变为限制蒙药制剂生产。药品生产厂家亦反对医院做蒙药制剂,认为医院蒙药制剂对其自身产品销售构成威胁。现在尽管医院蒙药制剂面临严峻挑战,迅猛发展的医药工业对其产生巨大冲击,然而从药品经济学角度分析,从诊疗病人疾病所反映出来的费用、效果、方便程度、灵活性等方面分析,我们认为蒙药制剂应用在一定程度上符合药品经济学原理原则,于医患双方均有利,下面分别予以讨论。

一、药品对医疗费用的影响

近年来,我国的医疗费用增长速度很快,远远超出了国内生产总值8—9%的增长速度,医疗费用的增加,致使医保费用支付及个人费用支付随之增加,人们对医疗费用大幅增加反映强烈,认为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看不起病[1]。医疗费增长的原因很多:①社会发展,社会物资价格调整,致使物价上涨,带动医疗费用上涨。②器械上涨,科学技术发展,先进高端医疗仪器设备相继上市使用,使得诊疗成本费用增加,病人负担增加。③治疗方法改进,使原来一些难治的疑难杂症重获希望,使医疗费大增。④药品费用高是影响医疗费用增长的主要因素[2]。目前我国医院的业务收入中有50%左右为药品收入,因而控制药品费用的增长可控制医疗费用的增长。目前在控制药品费用方面采取了许多切实可行的方法 如实行药物利用评价;对药品价格实行调整;制定基本医疗保险用药目录;实行“总量控制、结构调整”等。这些方法对控制药品费用的上涨确实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也存在着某些不足之处,它更多地考虑药品的价格,而忽视了药品的成本—效果,因而其在控制药品费用短期上涨的同时,可能带来药品费用的长期上涨。以药物经济学评价为基础,从药物的成本和治疗效果角度进行探讨,既要考虑药品费用,更要注重治疗效果。从这一基点出发,从药物经济学角度分析,笔者认为合理开展和利用医院蒙药制剂,有助于实现这一目标。

二、蒙药制剂价格相对低廉

对同一化学名药品来说,蒙药制剂价格要比市售药品价格低廉。市售药品与医院蒙药制剂存在价格差异有其根本原因:①定价机制不同。相同处方成份品种分别由医院和药厂来配制(不能配制的除外),其价格差异很大,这个价格差异是由各自定价因素所决定的。②流通环节因素。医院蒙药制剂用于病人无须多个流通环节,可一步到位用于病人。而市售药品则不同,其要经过多个流通环节,其价格自然提高,且增高幅度相当大。国家曾多次对药品实行强制降价,若降价超出一定限度,其结果是或更换面孔,或从市场消失,因为厂家不能做亏本生意。

三、特色蒙药制剂发挥独特效果

特色蒙药制剂往往效果好,见效快,疗程短,针对性强,成本低,能解决实际问题,这些蒙药制剂特性,是一般市售药品难与之相比的。使用特色蒙药制剂治愈疾病时间相对缩短,可减少就医次数,减少药品用量。就医次数减少可减少很多费用。首先减少挂号费、诊断费、检验费、治疗费、药费等医疗费;其次还可减少就医连带的交通费、误工费、红包费、请客送礼费。几乎每个医院都有本院特色蒙药制剂,这些特色蒙药制剂都是医院长期临床经验积累形成的,受到病人欢迎。以前我院有一个蒙药制剂——金锌氧油,治疗皮肤溃烂,皮肤湿疹效果非常好,病人非常欢迎,后因为检测蒙药制剂中的金霉素有困难而被迫去除金霉素这一成分,即蒙药制剂名称由原来的金锌氧油改为现在的锌氧油,处方改变后,据病人反映,效果不如从前,失去了特色效果。

四、方便灵活,为市场补缺

方便灵活、为市场补缺是医院蒙药制剂诠释药物经济学原理的另一方面。众所周知,药厂希望大批量生产、规模生产药品品种,生产的量越大越有市场,这是企业生产机制和药物经济学原则决定的。而对于一些小量临床需求的品种,企业不可能为之生产,这由医院配制就比较容易。如:我们医院曾收治一位病人,其除患风湿病外,还患口腔感染,致使口腔溃烂异臭难闻,其曾采用一些方法治疗,未见效果,临床医生与药房联系,希望蒙药制剂室能配一种漱口液蒙药制剂给予治疗,蒙药制剂人员经了解病情特性,为其配制了一种药剂漱口,病人使用3天后就痊愈,病人夸其药为神药,且药价仅需6元。从临床提出要求到使用药品只有半天时间,到产生效果共4天,其灵活性、方便性得到充分体现,高性价比得到充分体现,药品经济学精髓得以充分体现,这样的模式不可能在企业中运行。医院蒙药制剂生产后,经检验合格可直接使用,供应迅速,不须周折,满足了病人对某种药品的急需要求,而药厂生产的品种不同,其是规模生产,批量生产,其需要考虑自身效益,一旦某种原因引起的品种断货,再恢复供应就较为迟缓,而医院蒙药制剂恢复供应要迅速得多,医院蒙药制剂是自给自足,不讲究批量大小,只考虑临床需要,厂家不会为生产少量药品开工,在灵活性、适用性方面,药厂无法与医院相比,如果病人急需用量少的品种,医院可及时调配。

总之,医院蒙药制剂不应单纯地视为对药厂企业的冲击,而应视为对药品的有效补充。对解决患者病痛、降低病人经济负担、降低医保负担具有积极作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药品经济学原则,应予以发掘和利用。

参考文献:

第8篇

关键词:药剂学;实验教学;教学改革

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质量控制及合理应用的综合性学科[1],其主要是将原药物通过各种方法制备成适宜的剂型,以满足临床用药需要。实验教学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独立研究能力的最好途径,是对理论教学最好的补充[2]。信息时代的到来和制药工艺的改进,对教师教学水平与教学方法提出了更高要求,作为药剂学重要组成部分的实验教学,也需要优化。笔者在近几年教学中,结合药学专业药剂学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目标,从课前准备、实验过程、效果评价3方面,对药剂学实验教学进行初步探讨。

1高职药剂学实验教学现状

当前,高职药剂学实验教学所用教材内容侧重于药物常规剂型简单制备,不符合药物制剂生产车间实际生产过程[3],重理论、轻实践,重实验内容、轻实验意义———更好地验证理论和拓展理论,进而提高动手能力,培养职业精神。此外,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的灌输式教学大大限制了学生的创造性和发散性思维,无法培养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2药剂学实验课前准备

虽然多媒体已经进入课堂[4,5],但是单一的PPT仍然不能解决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学生仍处于被动地位。鉴于目前信息化发展的趋势,我们将药剂学实验中的相关知识点制成微课视频,让学生在掌握相关理论的基础上观看微课,进而小组讨论,归纳制备工艺流程,再运用到实际操作中,最终了解制剂制备过程。此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主动探究生产工艺流程,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而提升动手能力。现以制备醋酸洗必泰栓为例,做一介绍。先将实验过程等内容制成微课视频。由于栓剂成模时灌模的多少、灌模的温度等因素会直接影响栓剂最后成型,在微课视频中,将几种情况通过视频一一展现,让学生归纳、总结,最终得出栓剂制备工艺,从而制备出合格的成品[6]。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真知,真正了解栓剂生产工艺。

3实验教学改革

3.1改革实验教学模式

在更新实验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将传统灌输式实验教学方法改为“三步教学法”,即学生结合教师布置的预习内容以及提供的微课视频,以小组讨论等形式设计实验预方案,实验课上初步了解实验原理、步骤等,教师密切关注学生实验操作,及时纠正错误,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7]。

3.2改革实验内容

根据实验性质,我们将药剂学实验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分为基本验证性实验、综合实践性实验和自主探究性实验,有选择地进行实验教学。基本验证性实验主要用于更好地巩固理论内容,适合进行理实一体化教学;综合实践性实验有助于多学科的交融,如含量测定、杂质检查等,促进学生综合发展;自主探究性实验需要学生课余查阅资料,设计工艺路线并加以实施,教师由知识传授者变成指导者,学生由执行者变成主动参与者,因而能发挥学生潜能,激发求知欲[8],进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3.3改革实验管理模式

药剂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传统药剂学实验教学都是在实验室内进行。由于实验室资源有限,一些需要大型设备如压片机、胶囊机、充填机等教学的实验往往以演示为主,学生很难进行实际操作。我们采用开放实验室的形式,让学生课后随时到实验室练习,提高动手能力。同时,成立实验室管理小组,由操作熟练、规范的学生管理和示教,实现教、学、做的统一。之后,适时带学生进入药厂见习,深入生产一线,实现理论与实践、学校与药厂的零距离对接,加深学生感性认识,提高教学效果。

4实验效果评价

实验考核是实验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9],完善的实验考核体系能够全面反映学生能力水平[10]。结合实际,我们对实验考核方法进行改革,分为5部分。

4.1实验预习报告

教师提前布置预习任务,提供相关实验视频,要求学生做好预习。学生通过自学,查阅相关文献,完成实验预习报告(包括文献查阅结果、本次实验基本操作过程、注意事项等),在实验课前上交,教师给出本次实验预习成绩。

4.2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是实验态度的体现。小组合作过程中,有些学生较少动手,抄袭他人实验报告。我们要求小组长对实验内容进行分解,让每位组员都有事可做,每个人对于实验报告的书写都有所侧重,这就需要成员对实验内容有深入了解。学生将实验报告写好之后,上传至云班课学习系统,同时附上实验成品图片。教师根据实验报告和实验成果给出成绩。

4.3实验态度

尽管很多实验都是在小组合作下完成的,但每位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却有所差异。根据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和参与度,由小组长对组员表现进行评价,给出本次实验态度成绩。

4.4学期实验考核

学期结束前,安排一次期末实验考核,主要考查学生动手能力、实验动作规范程度、实验态度等。

4.5见习

为加深学生感性认识,提高岗位适应能力,教学过程中,安排学生去药厂轮岗实习。将学生分成小组,深入到药厂的各个生产岗位,跟着师傅学习制剂生产的各个细节,学习GMP的各项要求。见习结束后,由带教师傅给出见习成绩。

5实验成绩

平时成绩:实验预习报告成绩占20%,实验报告成绩占30%,实验态度成绩占20%,学期实验考核成绩占30%。平时成绩占实验总成绩的70%,见习成绩占实验总成绩的30%,实验总成绩占期末总评成绩的40%。6成效实验教学是药剂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实验教学中,学生较被动,实验效果也不理想,不利于提高其动手能力和职业素养。实验教学改革提高了学生学习主动性,增强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为其胜任岗位工作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崔福德.药剂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2]马春娟.基于能力培养的“药剂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2,33(6):49-50.

[3]范高福,刘修树.基于“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融合的高职药剂学实践课教学改革初探[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36(29):65-66.

[4]汤继辉,金涌,臧红梅,等.药学(临床药理学)专业的药剂学教学探讨[J].安徽医药,2011,15(2):262-263.

[5]查道成.多媒体技术在《中药药剂学》教学中的利弊[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23(9):74.

[6]刘苗,张邦乐.探索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在药剂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及评定标准[J].卫生职业教育,2016,34(15):84-86.

[7]鲁莹,钟延强.药剂学课程群建设与实验教学改革和探索[J].药学教育,2012,28(2):20-23.

[8]姚建文,陈静,刘珂.颜元教育思想对药学教育创新的启示[J].药学教育,2011,27(1):17-19.

[9]杨金香,李俊波,贺艳斌,等.整合药学专业化学实验课程探索建立教学新模式[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1,24(5):626-628.

第9篇

【关键词】肠腹宁颗粒;总皂苷;镇痛作用;止泻作用

肠腹宁颗粒是我院自行研制的药物制剂,由白头翁和木槿花两味中药组成,有清热解毒、凉血止痢功效,临床上用于治疗急慢性肠炎、小儿腹泻,特别对慢性结肠炎有独特疗效。本次实验对肠腹宁颗粒及其主要成分总皂苷进行镇痛和止泻作用研究,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仪器

1.1药品与试剂肠腹宁颗粒(中山市黄圃人民医院制备,批号100803);总皂苷(按皂苷提取方法从肠腹宁颗粒中提取而得,经理化鉴别的紫外光谱分析确定);吲哚美锌片(江苏亚邦制药,批号1005008);盐酸小檗碱片(山西晋新双鹤药业,批号1006007);其它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水为纯净水。

1.2仪器双拼数控超声波清洗器(KQ3200VDB型,昆山市超声仪器有限公司);智能热板仪(RB-200,成都泰盟科技有限公司);万分之一分析天平(SH1MADZU,广州仪通兴化仪器仪表有限公司)。

1.3实验动物小鼠, 雌雄兼用, 体重( 20±2) g, 由广州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动物证号2008A026, 根据实验性质和性别分笼喂养, 自由采食饮水。

2 方法与结果

2.1数据分析各给药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 统计数据以x±s表示, 统计软件用SPSS11.0。

2.2小鼠热板法镇痛实验[1]取雌性小鼠, 放入(55±0.5℃)热板测痛仪中, 以舔后足作为疼痛反应指标, 预测小鼠药前痛阈值。以痛阈值小于30 s视为合格小鼠, 将合格60 只小鼠随机分为6 组, 每组10 只。分别是肠腹宁颗粒高剂量组为13.5 g・kg-1、中剂量组为6.75 g・kg-1、低剂量组为3.375 g・kg-1、总皂苷组0.45 g・kg-1 、阳性对照吲哚美辛组0.6825 g・kg-1、生理盐水对照组, 剂量为20 mL・kg-1。连续6 天灌胃给药,实验前禁食不禁水24 h,第7 天各组小鼠继续给药,给药后在第30、60、90、120 min测量小鼠的痛阈值。在测定过程中,如60 s内小鼠无痛厥反应,立即取出,并以60 s计算。

痛阈值提高百分率(%)=[(药后痛阈值-药前痛阈值)/药前痛阈值]× 100%。结果见表1。

表1肠腹宁颗粒及皂苷热板法镇痛实验(n=10)

与空白组比:** P<0.01,* P<0.05

表1结果表明,皂苷组和高剂量组在药后60、90、120 min有提高小鼠痛阈值的作用, 而中剂量组在药后90、120 min对小鼠痛阈值提高明显,小剂量组在药后60、90、120 min对提高小鼠痛阈值的作用不明显。本实验结果提示肠腹宁颗粒及其中的皂苷有较好的镇痛作用。

2.3小鼠扭体法镇痛实验[1]取体重18~22 g 健康小鼠60 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6 组, 给药方法同“2. 1”项。末次给药后30 min腹腔注射0.6%冰醋酸0.2 mL/只, 同时用秒表计时, 记录小鼠15 min内出现的扭体次数。各给药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 统计数据以x±s表示, 统计软件用SPSS11.0。结果见表2。

药物镇痛百分率%= [(对照组扭体次数- 给药组扭体次数) /对照组扭体次数]×100%。

表2肠腹宁颗粒及皂苷热板法镇痛实验(x+SD,n=10)

与空白组比:** P<0.01,* P<0.05

表2结果表明,高剂量组能显著减少小鼠的扭体次数,具有明显的镇痛作用,皂苷组和中剂量组均能减少小鼠的扭体次数,小剂量组对冰醋酸致痛小鼠疼痛作用不明显。说明腹宁颗粒高、中剂及皂苷具有明显的镇痛作用。

2.4止泻作用取小鼠60 只,体重18~22 g,雌雄各半,随机分为6 组,每组10 只。给药方法同“2. 1”项,阳性对照药组给予盐酸小檗碱片4 g・kg-1,连续灌胃给药6 天,实验前禁食不禁水,第7 天各组给药30 min后,灌服生大黄水煎液20 mL・kg-1(含生药0.1 g・mL-1、炭末0.1 g・mL-1),30 min后脱颈处死,打开腹腔分离肠系膜,剪取上端至幽门,下端至回盲部的肠管,置于托盘上,轻轻将小肠拉成直线,测量肠管长度作为“小肠总长度”。从幽门至炭末前沿的距离作为“炭末在肠内推进距离”。

炭末推进率=黑肠长度/小鼠小肠长度×100%

抑制率=(空白对照组推进率-给药组推进率)/空白对照组推进率。结果见表3。

表3 肠腹宁颗粒及皂苷止泻实验(x+SD,n=10)

与空白组比较:** P<0.01,*P<0.05

表3结果表明,高剂量、中剂组均能显著抑制小鼠肠内炭末推进率,而皂苷组和小剂量组均抑制推进不明显。说明腹宁颗粒高、中剂具有明显的止泻作用。

3 分析与讨论

3.1 肠腹宁颗粒是我院多年所用协定方,用于治疗急慢性肠炎、小儿腹泻,特别对慢性结肠炎有独特疗效,方中二药均有清热解毒、凉血止痢功效。从本次药理实验结果可知,肠腹宁颗粒有较好的镇痛、止泻作用,尤其是高、中剂量的作用明显,这也说明在临床治疗时给予患者该制剂标注剂量是合理的。

3.2 从实验结果知,肠腹宁颗粒中的主要成分总皂苷有一定的镇痛作用,但弱于肠腹宁颗粒的高剂量组,与中剂量组接近;在止泻作用方面,效果不明显。因此,建议在临床应用该制剂治疗腹泻时,不宜提取出单一成分。

参考文献

[1]陈奇, 沈映君, 刘青云, 等. 中药药理学实验, 第1版[ M ] .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 24.

[2]莫少红.白头翁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药材,2001,24(5):385-387

作者简介:赖岳晓 男主管中药师、研究方向:中药学。

*通讯作者:田素英,副教授,中药专业,研究方向:中药教学与研究工作

第10篇

当前,中医药的发展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如何保持中医特色、发展中医优势、把握发展机遇,是每一个中医科研人员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笔者现从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研发这一角度出发,结合自己在中医药研发中的实践,探讨中医院如何开展中药制剂研发,意在抛砖引玉,请同道指正。

1  把握机遇,勇于创新

目前,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中医药科研工作迎来了重大的战略机遇期。我国政府加大了中医药事业的投入力度,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创建中医临床研究基地等一系列对中医药长远发展具有战略支撑作用的工作已全面展开。我们要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基础研究与临床研究相结合、中药研究与中医研究相结合、传统方法与现代方法相结合”四大基本原则,不断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一个学科、一个行业、一种技术能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关键在于能不能及时地吸收与融合各种先进的观念、技术与方法,创新与发展是中医药的生命力所在,这也是整个中医界赋予我们中医药科研工作者的重大责任与光荣使命。

2  集中优势资源,实施“三名战略”

传统汤药由于存在调剂、煎药、贮存、携带、服用等诸多不便,其应用正受到越来越大的冲击,而中成药又往往缺乏辨证的灵活性,以至于中医特色和优势难以很好发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在中医药领域的广泛应用,中医药研究的不断深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发挥备受关注。在此,笔者根据本院实际,结合“名医、名科、名院”三名战略,提出以中药制剂研发作为中医特色建设的突破口。医院制剂在医院内部使用,研发周期较短,临床医生可以根据本科室的特点,在辨证论治指导下研制成固定处方制剂,既可体现辨证论治思想,同时具有“简、便、验、廉”的特点,是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一个突破点。

2.1  中药制剂研发促进名医理论升华

本院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中医药知名专家,他们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凝聚成自己的特色诊疗技术和方药。在此基础上,利用本院的药物研发平台,将之较快研制成特色制剂,促使其将经验上升为理论、技术成果转化成产品效益,实现“名医”、“名方”、“名药”的协同发展。

2.2  中药制剂是中医名科特色的体现

   

名科的形成需要特色,需要方向,中药制剂是中医特色诊疗技术的最佳载体之一。中医内科临床依靠特色制剂自不必说,本院肿瘤科、妇科、皮科、肛肠、眼科、骨科也均依托制剂赢得了科室的发展,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更有一些中医特殊疗法配合中药制剂形成特色,如本院冬病夏治消喘膏穴位贴敷等。

2.3  中医名院必须汇集大批中药制剂

中医名院离不开名科、名医,名科、名医的学术特色集中凝练成一批有影响的特色制剂。本院目前有中药制剂批件100多个,涉及剂型近20种。这些制剂既是中医学术的支撑,更是中医医院立身之本。

总之,中药制剂是医生向患者提供服务的重要手段,是科室学术传承、科研方向、学科发展的重要载体,更是医院吸引患者、树立品牌、办好特色的纽带。

3  体现四大基本原则,促进中医特色的发挥

3.1  继承与创新相结合

辨证论治是中医的特色与精髓,传统的中药饮片为辨证论治理论的应用提供了保障。由于辨证用药经验难于传承、汤药剂型存在诸多缺点等客观原因,因此,将这种特定的辨证用药经验加以固定、凝练、升华,实现方证相应,汤剂向制剂发展,方可与时俱进,形成新的辨证用药理论。

3.2  基础研究与临床研究相结合

中医临床经验的总结多集中在辨证用药方面。中药制剂的研究是把临床经验总结进一步深化,通过制剂工艺、药理毒理等基础研究与临床研究有机结合,实现经验向理论升华,成果向产品转化。

3.3  中药研究与中医研究相结合

中药研究应从临床中来,到临床中去。中药制剂处方来自中医临床,离不开中医理论的指导,中药制剂研究必须贯穿中医理法方药的一致性。因此,制剂研发为中药研究与中医研究架起了沟通的桥梁。

3.4  传统方法与现代方法相结合

中药制剂的研发是在传统辨证论治基础上进行的,必然是传统方法的延续、改进和提高,更引入了提取制剂工艺、药理毒理方法及临床验证等现代研究方法,较好地实现了传统与现代的结合。

4  中药制剂研发有益于患者和医院

4.1  为患者带来福音

随着疾病谱的变化及医学模式的改变,新药研发往往滞后于临床的需求。医院制剂历经长期反复实践,疗效确切,具有中医辨证论治的灵活性与个体化治疗原则,中药制剂能较快跟上临床的需求,率先满足临床和患者的需要,从而使患者受惠。

4.2  为医院带来效益

医疗体制的改革,特别是医保制度改革、医药分家、药品降价、传统饮片及中成药的利润变薄,使中医院在中药方面的赢利空间变小。与新药相比,中药制剂的研发由于其确切的临床疗效,研发成本大幅度降低,同时省去了巨大的销售成本,为医院创造一定的利润空间。随着研发的深入和技术层面的大幅度提高,还可提高医院的核心竞争力。

4.3  为企业培育新药

医院制剂的研发与应用为企业提供了新药苗圃,形成了如复方丹参滴丸、妇科千金片、双黄连口服液、三九胃泰颗粒、消渴丸等一批知名药品,对医药工业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医院制剂源自临床,具有安全和疗效的双重保障。企业从医院制剂进行新药研发,降低了投资风险,有益于保障公众健康,亦给医院的成果推广转化提供了空间。

5  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医院中药制剂的研发存在上述优势的同时,亦需面对一些不可回避的问题。我们必须严格依据国家法规和行业规范开展研发工作,充分发挥临床与科研、个人与集体各个方面的优势,顺利完成制剂研发工作的各项任务。

5.1  必须符合制剂研发的相关规范

国家对医院制剂的研发注册出台了《医疗机构制剂注册管理办法(试行)》,将制剂的安全性提到了新的高度。以此为准绳,我们试图探索并建立一套符合医院实际情况包括筛选立项、研究申报、临床运用在内的制剂研发模式。中药处方源自临床实践,中药制剂要符合几乎是按新药甚至是化学药模式制订的注册管理办法,其研发之路还很曲折。

5.2  必须与临床科室的发展方向相结合

中药制剂多来自于临床经验处方,特色的中药制剂是临床特色的体现和支撑。中药制剂应紧密结合医院临床的特殊需要,以“临床制剂”为发展方向,把重心放在研发、配制临床急需的品种供应上,弥补市场品种供应不全的缺陷,为临床特色科室(如肿瘤科、内分泌科、眼科、皮肤科等)提供无市售的特色制剂,保证日常诊疗工作的正常进行。临床医生要结合自己的专业方向,随着研究的深入和经验的积累,向纵深发展,才可能有更多的结合点。

5.3  应将个人经验与集体智慧相结合

医院中药制剂的开发与应用常常面临的窘境是:随着科主任的更替,某些制剂用量大幅减少甚至不用,这种情况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因此,个人的经验必须纳入科室的总体研究之中,融入集体的智慧,协同发展。

6  结语

第11篇

喜从何来

喜1、农药为保证农业丰产作出了重要贡献。

耕地面积的不断减少、人口的不断增多,保证粮食需求,特别是提高单位面积的粮食产量成为全世界的一大课题。据报道,在农业生产中受病虫草害而损失的农作物产量高达实现产量的1/3。如果离开了农药,也就是说如果停止使用农药,一年后农作物将减产1/3,两年后将减产一半,甚至会造成绝产。据统计,我国病虫草害常年发生面积约60亿亩(合4亿亩),由于使用农药,我国每年平均挽回粮食损失200多亿公斤、棉花十几亿公斤,蔬菜100多亿公斤,果品30多亿公斤,减少直接经济损失约400亿元。可见,农药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喜2、农药工业已形成比较完备的工业体系。

我国农药工业自*年建成第一个滴滴涕合成车间至今,我国的农药工业已有近60年的历程。目前我们不仅拥有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等系列品种的生产能力,满足了我国农业防治病虫草害的需要,而且拥有一支从研究开发、工程设计到工业化生产的力量较强的人才队伍。我国现有农药生产企业2200多家,其中原药生产企业约500家;我国能够生产的原药品种约300种、农药制剂约800多种,其中一批农药产品的质量已达到国际水平。

喜3、农药产品出口创汇能力不断增强。

自*年我国农药出口量首次大于进口量以来,已经连续十几年出口量不断增加,创汇能力不断增强。20*年,我国农药总产量103.9万t,(其中杀虫剂43.4万t,杀菌剂10.5万t,除草剂29.7万t);农药出口总量42.9万t,(其中杀虫剂14.7万t,杀菌剂6.4万t,除草剂20.4万t),出口量占生产量的41%。出口创汇14亿美元,出口量比上年增长近10%,创汇增长近18%;产品出口到五大洲100多个国家。农药已经成为我国石化行业出口创汇顺差最大的品种。

喜4、农药工业创新力量有所增强。

国际上对农药产品的知识产权保护一直十分严格,又加上农药产品的特殊性,即长期大量使用农药会导致病虫害的抗药性快速增长,这就迫使农药品种要不断地更新换代;另一方面就是保护生态和环境以及人类健康质量的日益苛刻,这都对农药工业不断进行品种创新提出了迫切要求。我国在“七五”和“八五”期间先后组织了农药品种和关键技术的科技攻关,“九五”以来又依托沈阳化工研究院和湖南化工研究院、浙江化工研究院、上海农药研究所、江苏农药研究所,重点建设了南北两个农药创制中心,本着“边建设、边运行、边出成果”的原则,不仅新建了合成实验室、中试基地和生测中心,添置了必要的仪器设备等硬件设施,而且通过引进、联合培养、科技攻关等方式培育锻炼了一支农药创新的人才队伍,并取得了一批创新成果。总体上看,我国农药创新能力有了明显提高,已经奠定了一定的创新基础。

忧在何处

我国农药工业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不仅自身已形成比较完备的工业体系,而且为我国农业丰产和农民丰收作出了重要贡献,是可喜可贺的。但是我国农药工业又再次面临着新的挑战,形势十分严峻,农药工业本身也还有一些方面令人堪忧。

忧1、农药工业再次面临严峻的挑战

20*年1月1日起,我国将全面禁用甲胺磷、甲基对硫磷、对硫磷、久效磷、磷胺5种高毒有机磷杀虫剂品种,这是继1983年我国全面禁用“六六六”、滴滴涕以来的又一次大的产品调整行动。由于这5种农药成本低、杀虫谱广,一直在水稻、棉花等多种农作物上大量、广泛地使用着,其用量约占我国农药总用量的1/4。甲胺磷约有40家企业在生产,年产量6万t,是国内大宗农药品种;甲基对硫磷和久效磷也分别有十几家企业在生产,年产量均在万吨以上;对硫磷有7~8家企业在生产,产量近万吨。这5种农药的全面禁用后,将对传统农药工业造成较大的冲击。

面临的第二个挑战是国际公约的限制。由联合国环境规划总署、世界粮农组织等一些国际组织联合发起,如pic公约(对某些危险化学品及农药在国际贸易中采用事先知情同意程序)、pops公约(限制某些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文书)。目前列入pic公约清单的农药品种有22种,列入pops公约清单的农药品种暂定有9种。列入欧盟高毒、高残留禁用名单的农药品种多达450多种,其中涉及我国正在生产、使用和出口的品种有氧化乐果、丁草胺、稻瘟灵等60多个品种。这些国际公约的生效对我国农药工业将产生重大影响。此外,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企业的提出,以及国际社会的“责任关怀”理念不断得到国际国内企业的认可等,这些都对我国农药工业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忧2、产品结构不合理

我国农药产品的结构与前些年的“三个70%”相比,已经有了较大改善,但是产品结构不合理的状况还是比较严重。一是品种数量少。世界上已经注册的农药化合物有2800多种,其中商业化应用的有1300多种,常用的有500多种,而我国能够生产的不足300个品种,且产量较大的主要集中在十几个品种,大多还是老品种。二是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的比例不尽合理。全球农药消费中,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的比例是25%、24%、47%;而我国的消费比例是45.5%、26%、24%;我国的生产总量的比例是45%、13%、41%。由此可见我国农药的生产总量和消费总量中的比例是有差异的,从消费比例来看与世界水平也有差距,差别较大的是除草剂。三是部分高种还在大吨位生产。除马上要禁用的5个农药品种之外,我国继续大吨位生产并使用的高种农药还有:氧化乐果、水胺硫磷、甲拌磷、特丁硫磷、甲基异硫磷、甲基硫环磷、乙基硫环磷、克百威、灭多威、涕灭威、溴甲烷、磷化铝等,这些品种在水果、蔬菜等经济作物上已经开始限用或禁用,下步将逐步列入淘汰名单。四是农药制剂品种少,剂型不合理。总体上说发达国家农药制剂品种多达几千种,我国只能生产800多种。具体到一个原药品种,发达国家可制成30多种剂型,而我国只能做出5~6种。在剂型上,国外以无溶剂、水基、固体化为主,而我国仍以乳油、粉剂、可湿性粉剂和颗粒剂为主,其中乳油约占50%,大量的甲苯、二甲苯、纯苯以溶剂施于田间,不仅造成资源浪费,而且造成环境危害。

忧3、企业规模偏小

世界农药工业主要以美、日、德、英、法等发达国家为代表,其生产企业也多以这些国家的先正达、陶氏益民、孟山都、拜耳、氰胺公司等为代表。世界排位前公司的销售收入约占全球农药销售总额的80%,美国一个国家在全球的农药销售额约占全球销售总额的30%。我国20*年农药工业总的销售额约625亿元(合78亿美元,),与先正达(20*年73亿美元)、拜耳(20*年70亿美元)单个跨国企业相当。我国的销售总额若平均到2200家农药生产企业中去,平均只有2800万元人民币,我国只有中国化工农化总公司的年销售额超过50亿元,其余农药生产企业最大的销售额只有约20亿元。可见,我国农药生产企业规模小、布局分散的矛盾十分突出,难以参与国际竞争。

第12篇

【关键词】医院制剂;发展现状;前景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6)08-0138-02

医院制剂主要是对市场药品供应情况的“拾遗补缺”,是医院临床用药的重要组成部份[1]。我院是本省唯一一所三级甲等儿童专科医院。笔者回顾性分析我院院内制剂50余年的发展历程,结合国际国内医院制剂发展形势,对我院医院制剂的现状及前景进行分析。

1目前存在的问题

1.1成本高,设施、设备简陋投入成本高,效益低是当前我院院内制剂存在的最大问题。目前,我院制剂的生产基本属于纯手工制作,人力成本非常高,2014年人力成本占总成本的73.11%(见下图)。而且,由于设备限制,达不到生产的连续性、自动化、成套化及机械化,在工艺流程、卫生学控制上缺乏控制指标。这不仅与越来越严格的《医疗机构制剂配制质量管理规范》(GPP)、《医疗机构制剂配制监督管理办法》、《医疗机构制剂注册管理办法》背道而驰,而且也不符合现代人的生活节奏。

我院2014年制剂成本分析饼图

1.2成品包装比较粗糙和简陋目前我院有些品种的包装与标签有些过时,尤其是特色制剂―新止咳合剂和紫黄软膏的标签太普通,没显现出中医药特色及儿科专用特色。此外,缺乏儿童用药小工具,给患儿用药带来不便。

1.3质量标准不健全,有待提高虽然我院特色制剂在临床上应用已有50余年,具有疗效好、副作用小的优点,而且对于儿童患者具有较高的依从性。但是其制备工艺简单,部分工艺没有经过系统的稳定性试验、无关键性工艺参数,仅凭多年的制备经验加以生产,难以保证制剂的稳定性及均一性。另外,成品的质量标准仍沿用20世纪中期前辈们留下的自制简单标准,不符合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尤其是中药制剂,仅仅通过微生物限度、pH值、薄层鉴别等简单的控制,缺乏有效成分的含量控制指标,以及中药复杂成分的全成分质量控制指标。难以保证制剂的均一性和稳定性。

1.4技术落后,剂型单一开发儿童药物剂型时应结合患儿的年龄、体质和药物特性进行综合分析,尽量选择混悬剂、滴剂、泡腾片、口腔速溶片、直肠栓剂等适用于儿童的剂型[2]。而我院现有制剂仅为口服和外用两种,口服的全为口服液;外用的只有洗剂、滴鼻剂、滴耳剂和软膏剂,缺乏适合儿童用药的新剂型。

2解决措施

针对我院医院制剂存在的这些不足,笔者提出以下解决措施。

2.1降低人力成本,合理配套设施、设备以机械设备代替人工生产,最大限度的降低生产成本,同时也是为了与新版GMP要求接轨,为今后我院制剂的大力发展奠定基础。当前应合理配套硬件设施、设备,引进相应设备以节省人力成本,同时提高生产效率;完善检验设备的合理配套,引入含量测定用的高效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等以提高药品质量,同时提供新制剂研发的条件,为医院创造更多效益。

2.2创新服务模式,设计特色包装医院不能墨守陈规,要将当前仅限于保证临床供应的服务模式转变为医疗服务型和技术研究型的模式。应该站在患儿及其家属的角度,优化服务流程,提高服务质量,真正做到“想患者之所想,忧患者之所忧”。首先,设计符合儿童专用特色,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要求,且有着自身特色的包装与标签。其次,提供方便患儿用药的小工具,可在新止咳包装中配置小量杯或刻度滴管式喂药器,紫黄软膏包装中配置适量医用棉签,以方便患儿用药。

2.3加大研究开发力度,提升质量标准制剂质量是保证患儿用药安全的重要前提,医院应加大药物基础研究和创新制剂研发方面的资金投入力度,通过内部资金整合、争取政府扶持等方式吸收资金,在生产加工工艺方面,可通过正交试验、均匀设计试验、响应面设计等优选最佳工艺,设定工艺参数。中药制剂研发和生产中,可着重将传统的打粉、煎煮等中药制剂生产工艺进行针对性改进,从源头上保障制剂质量;成品可通过建立指纹图谱,以相似度来进行多成分的全面控制,建立健全的质量标准体系。另外,还可借鉴国内外成熟的检验技术,强化制剂有效成分分析工作,明确制剂所用剂量和临床疗效之间的联系,降低副作用[3]。

2.4设计并开发符合儿科专用特色的新制剂儿科制剂研发的主要目标是提高儿童用药依从性,且剂量准确。当前,在众多剂型中,采用掩味技术的经皮吸收贴剂、口腔速溶片、直肠栓剂是较为理想的儿童制剂类型,在临床被广泛应用,且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备受医务工作者和患儿家长的青睐。

3我院制剂的发展前景

目前儿童专用药物种类、剂型存在巨大缺口。据资料显示,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表明,我国大陆14 岁以下的儿童约占总人口的16.6%,而目前在我国可用的3500余种临床药物中,专供儿童使用的仅有60 余种(含中成药),仅占2%左右[4]。很多医院(包括我院)都是将成人用药进行减量用于儿童,属于超说明书用药,会给临床用药带来风险。儿童医院制剂的特点是临床需要量较小、有效期较短,且药厂不愿意生产或难以生产,不能及时满足临床复杂多变的需要。这种供需矛盾,为儿童医院制剂的生产发展提供了机遇,也只有通过发展儿童医院制剂才能解决这个矛盾[5]。而且,很多制剂已经成为医院最具特色的制剂,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有利于患儿疾病的治疗,有利于增强医院竞争力。同时有效的特色制剂是医院提高知名度的重要途径。

总之,医院制剂要抓住发展机遇与困难挑战并存的现状,要凭借其自身特色,本着服务临床,服务患儿的态度,逐渐改革创新,在实践中探寻发展出路、发展方向。这样本院制剂才会逐步完善,发展壮大,与临床药学、科研开发、药品经营等工作紧密结合,从而推动本院药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曹建华.我院制剂的发展概况[J].中外健康文摘,2013,(26):412-413.

[2]车顺方.儿科药物制剂设计及新剂型开发[J].中国卫生产业, 2013,(23):60-62.

[3]张国文,赵剑.探讨医院制剂的管理现状与发展[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3):135.

[4]许书萍.儿科药物制剂设计原理与新剂型开发[J].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4,(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