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8-25 12:11:5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企业数据解决方案,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两地三中心方案(MGM)采用高性能、高容量的数据存储系统,结合磁盘层叠式(异步与同步结合)数据复制技术,用于向大型企业提供高性能、灵活、可扩展,高弹性的数据容灾备份。此方案的同城RPO(Recovery Poinl Objective,恢复点目标)=0,即可以确保在同城范围提供实时镜像数据备份恢复;异地RPO最短3秒至5秒,可以尽可能地降低数据丢失几率,根据灾难的情况还可以进行故障切换。
如右上图所示,两地三中心方案由生产中心A、同城灾备中心B和异地灾备中心C构成。在本地生产中心A中,采用大型数据存储系统存储相应的业务数据,通过数据同步复制技术将数据复制到同城灾备中心B的数据存储系统中,实时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同时位于同城灾备中心B的数据存储系统还会以数据异步复制技术向异地灾备中心C进行数据镜像,实现异地的数据备份及保护。当同城灾备中心B发生故障时,生产中心A可以向异地灾备中心C通过数据异步复制技术同步数据,实现异地的数据备份及保护。当生产中心A所在地发生灾难时,生产中心A可将应用切换到同城灾备中心B或异地灾备中心C的备用数据服务器上,同时同城灾备中心B或异地灾备中心c的备用数据服务器接管灾备中心A的应用,恢复数据的访问及业务的连续性。
异地双中心方案
异地双中心方案较三中心方案减少了一个同城灾备中心,采用类似的企业级数据存储系统,通过数据异步复制技术进行备份数据的传递。因为缺少一个近距离的同城灾备中心,所以异地双中心方案无法提供实时的镜像数据备份恢复,RPO最短3秒至5秒。这种情况下虽然可以保证数据一致性且可以实时切换,但是因此会有少量的数据丢失,因此只适用于对数据实时更新要求不高的企业。
在本方案中,本地生产中心的数据存储系统存储着相应的业务数据,可以同异地灾备中心通过数据异步复制技术进行数据镜像,实现异地的数据备份及保护。当生产中心所在地发生灾难时,生产中心的应用将被切换到异地灾备中心的数据库服务器,异地灾备中心使用存储有数据镜像的存储系统,开始恢复数据的访问及业务的连续性。
存储HA+异地灾备方案
两地三中心方案的部署成本太高,而异地双中心方案又无法做到数据无丢失,而存储HA+异地灾备方案则可以在前两个方案之间取得较好的平衡。这实际上是两地三中心方案的一个变通做法,即将保存实时数据镜像的灾备存储系统放在生产中心,从而实现同城灾备中心的部分功能。从而实现生产中心存储HA(高可用性),使得RPO=0,实现实时数据的一致性。
在生产中心中,企业用户需要放置两套企业级存储系统在本地生产中心存储相应的业务数据,并在生产中心通过数据同步复制技术实现数据的实时同步,实现存储的高可用性。任意一套存储系统的宕机,都不会影响业务的运行。同时,结合数据异步复制技术,将本地生产中心的一套存储系统同异地灾备中心的存储系统通过数据异步复制技术进行数据镜像,实现异地的数据备份及保护。
同城双中心方案
如果企业的业务主要集中在一地开展,或者希望在预算有限的情况下优先满足数据的一致性,那么前面提到的异地灾备方案就不是那么合适了,此时可以考虑同城双中心方案,即将生产中心和灾备中心安排在同一个地区。然后根据情况选择磁盘数据同步/异步复制技术,进行生产中心与灾备中心之间的数据备份传输,实现同城的灾难备份恢复,从而有效地管理风险、保证业务的连续运行,提高业务服务水平。
本方案主要由服务器和存储备份系统两部分构成。在生产中心配备两套数据库服务器来保证业务访问的稳定、高性能、快速响应及高可用性,而响应的数据则存储在生产中心的一套企业级存储系统上。同时,此系统通过磁盘数据同步屏步复制技术将数据复制到同城灾备中心的存储系统上,生产中心与灾备中心的两套磁盘存储系统间建立磁盘镜像复制关系从而实现高可用性,保证关键数据的可恢复性与业务应用的可持续性。
在企业IT投资中,在存储方面不可小视,特别是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企业来自存储方面的投资压力越来越大。再加企业IT环境本身日益复杂化,存储备份工作失败的风险越来越高,这使得不少企业对于当前的存储备份系统不太满意。根据IDC的一项调查数据,有1/3企业有更换自己的存储备份系统的考虑。
“这一点在资金和技术实力都有所欠缺的众多中小企业更为明显。现在的中小企业普遍青睐功能多、操作简单、低成本的数据存储保护解决方案,而且,随着企业在存储方面的压力不断增加,该需求越来越强烈。” CA Technologies数据管理业务部门亚太区销售副总裁James Forbes-May表示。
他说:“应对复杂的IT环境,最好的办法是让其简单。就存储而言,我们希望单一解决方案就可以提供不同技术,可以满足不同的恢复时间目标和恢复点目标,能同时支持多种IT环境,包括物理或虚拟、服务器或工作站;还能提供本地、远程和云部署;一定要简单但功能强大,同时投入能满足IT预算需求,要有灵活的定价及许可。”
CA ARCserve统一数据保护解决方案(CA ARCserve Unified Data Protection)正是按照这一目标规划和设计的。CA ARCserve统一数据保护解决方案是CA Technologies新推出的一款多功能的数据保护软件。这款解决方案可为复杂IT环境提供高性价比的备份非侵入性灾难恢复功能,有效帮助业务增强关键系统的可用性。
“相对于传统的多个单点解决方案,CA ARCserve统一数据保护解决方案在单一方案中同时提供了存储、备份、归档、删重等多项数据保护功能,这样来帮助用户降低业务复杂程度,在保证性能的前提下控制成本。“James Forbes-May表示。
据悉,CA ARCserve统一数据保护解决方案的核心是节省资源的全新恢复点服务器,结合了全局源端重复数据删除、整合区块层级复制、高级加密标准(AES)256位加密以及级联存储策略。另外,简单、高效也是CA ARCserve统一数据保护解决方案的特点之一。它拥有统一架构和单一的、基于网页的用户界面,集成了针对虚拟和物理系统的全面的数据保护功能。
值得一提的是,CA ARCserve统一数据保护解决方案还支持服务供应商按需付费,让服务供应商放心地拓展业务。据悉,CA ARCserve统一数据保护解决方案提供多种技术支持,包括有文档记录的应用程序接口(API)简化与第三方平台的整合;快速启动数据播种加速远程站点保护;专为管理服务提供商设计的报表;以及MSP Zone网站提供专门的授权程序和资源,管理服务提供商可以轻松地搭建、增加灾难恢复和业务连续。
日前,在戴尔公司召开的2012年高层客户峰会上,戴尔亚太及日本地区总裁、全球新兴市场董事长闵毅达(Amit Midha)表示,IT市场目前呈现出五大趋势:IT系统简化、虚拟化与云计算逐步普及、数据大爆炸、新兴市场发展、IT消费化。因此,他认为,推动部署虚拟化、降低IT系统运营成本、管理快速增加的复杂数据、管理工作人员所使用的各种IT设备,这些都成为企业面临的挑战。戴尔近年来同样通过转型,努力提高全面服务于客户的能力,为用户提供端到端的解决方案。
收购加速能力提升
在IT界,一直以来都不乏通过对具有先进技术的公司的收购,来迅速提升本公司能力的案例,对于以往以PC等终端设备见长的戴尔来说,要想转型进军企业级市场,收购无疑是一条快速实现目标的捷径。从2008年开始,戴尔就将目光投向了在存储、网络、安全、软件、服务等领域有特色的厂商,开始了有计划、有步骤的收购行动。
至今,戴尔已经收购了20多家厂商,其中不少很成功的收购为业界所津津乐道。例如对存储厂商EqualLogic的收购,两年时间就使其业绩达到10亿美元,而用户数增加了8倍;2010年年底收购的智能存储厂商Compellent,使戴尔的存储解决方案上了一个台阶,Compellent的“流动数据”理念现在已经成为戴尔存储的设计理念;对咨询服务厂商佩罗的收购更是填补了戴尔企业级咨询服务的空白,使戴尔的解决方案成为名副其实的“端到端”,并有效地带动了戴尔其他产品线的销售。
正是这一次次的收购,使戴尔迅速转型,业绩不断提升,在当今云计算和大数据时代,也有了更多的话语权。戴尔全球企业解决方案事业部副总裁Cheryl Cook认为,戴尔在大数据方面拥有创新性的解决方案,不仅可以为用户节省大笔资金,同时可提供极高的价值。她认为,大数据从开始到成熟分为5个阶段,即从混乱、保留、优化到简单分析、复杂分析。在这5个阶段里,戴尔针对前3个阶段,可提供大数据保留解决方案;而对于后两个阶段,戴尔则拥有大数据分析解决方案。Cheryl Cook认为,戴尔创新性的解决方案可处理成熟度模型范围内的结构化、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内容,她特别说道,戴尔将利用Hadoop,并与从事Hadoop开发的Cloudera公司合作,为用户提供大数据分析解决方案;而在大数据保留解决方案中,戴尔将充分发挥在存储方面的优势,通过存储虚拟化和整合、应用程序优化、数据保护、灾难恢复以及数据保留和管理等技术,为“流动的数据”提供存储和保护。
深谙用户需求
在戴尔2012年高层客户峰会上,戴尔服务部首席创新官James Stikeleather就“IT的未来”进行了演讲,他认为,企业IT未来将面临着来自IT价值、所有权和角色等方面的五大根本性变化,这些变化包括:信息超越流程、IT嵌入在业务服务之中、外部化的服务交付、企业合作伙伴的责任更大、减弱的独立IT角色。
作为IT解决方案供应商,戴尔同样也是一家企业,James Stikeleather认为,在当今这个转型的时代,戴尔已经成功地转型成为高效企业,它将战略性支出从2008年占IT预算的20%提高到今天的52%。这期间,戴尔的IT经过了标准化、简化、自动化,并最终实现云,比如将97%的系统迁移到x86平台;大力推进虚拟化,从而减少了6000台服务器;仅用一个控制台就可管理13万台服务器和客户端;运用云平台聆听客户的声音、信息和进行交互。这些举措使戴尔更加了解用户,更有针对性地为用户提供适合的解决方案,真正解决用户的问题。
闵毅达介绍说,戴尔目前针对不同行业推出了不同的解决方案,尤其在金融、教育、医疗、制造业等行业中更是拥有大量的用户,并与用户一起合作开发和培养人才。在会上,戴尔与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针对教育信息化建设和管理人才技术培训及试点合作签订了备忘录,与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研究所签署了戴尔虚拟集成系统(VIS)联合实验室项目备忘录,还与中国东方航空就长期发展签署了合作备忘录。
完成企业分支与数据中心的云连
谈起云网络,不少人可能会认为这是概括数据中心网络变革的新名词。 但事实上,专业厂商对云网络的定义并不仅限于数据中心。在2012HCC大会上,华为正在展示一个完整的云网络图谱,它由五大部分组成:数据中心网络、骨干网、汇聚网、接入网及终端。除了目前业界普遍关注的数据中心网络、骨干网和终端解决方案之外,华为还特意了面向企业分支机构云应用的AR G3云接入网关和NE20E-S云管道路由器,在骨干网与终端之间,为企业构建起一个协助云交付的网络路径。
“当前,云化数据中心对虚拟交换、扩大带宽、降低时延、实现弹性调度、简化管理的需求日趋强烈,也让人们更容易在数据中心里看到云所带来的网络变革。但是,这并不代表云带来的网络变革仅限于数据中心。”华为数据中心网络产品总经理孙路遥告诉记者,在数据中心、骨干网之外,云对网络的需要还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企业分支与数据中心的互联,二是数据中心与数据中心间的互联。前者关系着云业务交付的“最后一公里”,是企业不容忽视的环节。
把云应用有效地交付到企业的分支机构,让企业用户不受地点约束的使用云,正是让企业接纳云的关键。而企业分支机构与数据中心的网络互联是否顺畅,则决定着用户使用云的体验。孙路遥表示,决定用户体验的,正是骨干网和终端之间的网络。这一环节要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既要汇聚骨干网的海量信息,还要将信息分发到企业的各个分支,其性能必须能够满足云业务流量的高速增长,同时其可靠性也必须满足云业务的高要求。华为认为,这样的需求会改变企业分支机构对网络出口处接入网关及路由产品的需要。
透过AR G3云接入网关和NE20E-S云管道路由器的特性和参数可以看到,企业分支与数据中心之间的云连接,将对网络产品提出一些新的需求。
对于云接入网关,目前业界有各种版本的理解。但从当前一些尝试云应用的企业用户的反馈来看,广域网的带宽和质量正是制约企业分支机构与数据中心畅通互联的关键因素。解决这一问题,必然是云接入网关的责任。目前,利用广域网加速解决方案节约带宽开支和提升网络传输质量被视为解决问题的最佳渠道之一。有测试数据表明,采用广域网加速技术后,应用协议的传输效率可以提高8~100倍。AR G3云接入网关就是通过融合广域网加速解决方案来实现云业务体验的提升的,通过带宽压缩和应用协议加速等专有技术,AR G3不仅可以大幅提升企业已有带宽的利用率,还能提升应用协议的传输性能。此外,云分支和数据中心之间的广域连接或云端业务并不是100%可靠。对此,AR G3还提供了“本地存活”功能。当云分支无法获取云端业务时,AR G3还可以转换为业务服务器,继续为分支提供功能,大大提升了云业务的可靠性。
华为NE20E-S是华为为云业务交付的“最后一公里”所设计的管道。华为企业数通产品线网络解决方案部部长潘曙光直言,尽管NE20E-S定位于企业级中端路由器市场,但它却继承了NE系列高端路由器的可靠性和高性能。最大480G的交换容量,是市场中同级别产品的3倍,但其满载业务的功耗仅相当于一台电饭煲。这种设计主要是为了适应云业务流量的高速增长。值得关注的是,在性能提升之外,NE20E-S还在简化IT运维方面做出了很多改变。如通过远程完成批量业务快速下发,让维护人员不用进机房就能完成设备安装和网络的组建,一天就能开通240个局点;提供简易可视的网络管理界面,能实现一键式快速诊断等。
“一站式”模式破解云难题
数据中心是云的心脏,数据中心网络是云实现规模化应用的基础。但在建设云化数据中心时,今天企业用户的烦恼不仅是如何构建一个符合多样化业务需求的网络,还有如何解决网络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组网复杂性不断增加所带来的安全、运维等问题。对于用户,当前的各种网络解决方案还难以让数据中心变成“交钥匙”工程。
在完善“云管道”图谱的同时,华为也在力图通过更完备的网络解决方案,让云的心脏——数据中心的构建变得更简单。在2012HCC上,华为推出了“一站式”数据中心网络解决方案,通过对企业业务、网络资源和IT资源的有效整合,将数据中心的交付变成了端到端的交付。
华为的“一站式”数据中心网络解决方案由数据中心内部互联方案、数据中心广域互联和灾备方案、数据中心安全与应用优化方案、数据中心管理解决方案四个子方案构成。借助 “一站式”的方案和服务,用户在数据中心内部互联、容灾备份、网络安全、网络管理等方面遇到的所有难题,都可以得到解决,有效化解了当前规模化云应用发展的难题。
转身成为“端到端”
几天前,戴尔公布了2012财年年报。报告显示,戴尔营收达到621亿美元,其中企业级解决方案和服务的营收为186亿美元,占总营收的30%。对此,戴尔CFO Brian Gladden称:“企业级解决方案和服务的收入及收益都获得了扩展,这对我们非常重要,2012财年的成果印证了我们在这一年里所采取的新策略获得了重要进展。”同时,戴尔在年报称“收获了一个空前成功的财年”,而这归功于“戴尔向企业解决方案和服务领域进一步扩张的策略”。
的确,戴尔近两年来向企业级服务领域的扩张攻势强大且快速。从2008年至今的4年中,戴尔共收购了18家公司,其中不乏在一些领域中独具特色的公司,例如安全公司SecureWorks、存储公司Compellent和Equallogic、虚拟化软件公司RNA Networks、服务咨询公司佩罗和毕博,以及网络公司Force10等。按照计划,戴尔一步步向企业级市场延伸和扩张,瞄准全面的数据中心基础架构和服务解决方案,不断扩展产品线。时至今日,正像戴尔公司总裁兼首席商务官Stephen Felice所称,戴尔已经成为一家“端到端”的IT解决方案提供商。
2011年,戴尔曾宣布在2012财年投资10亿美元,在全球范围内建设新的数据中心和开发特定领域新产品。Stephen Felice表示,利用这些投资,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戴尔已经启用了10个解决方案中心和两个数据中心,未来还会建设更多的数据中心。同时,戴尔还在美国硅谷和以色列建立了新的研发中心,加速技术和产品方面的研发进度。Stephen Felice还透露,戴尔最近成立了新的软件部门,这将大大提升戴尔作为端到端解决方案提供商的能力,开发能够继续推动业务变革的自主知识产权产品。
万兆、降耗成亮点
按照戴尔的说法,之前的战略收购和以客户为中心的设计理念成就了此次企业级解决方案的。
在戴尔的解决方案中,全系列第12代刀片、机架式和塔式PowerEdge服务器成为最大亮点,其中包括分别针对大容量和超高密度、虚拟化效率、小企业与远程办公室等不同应用的7款产品。这些服务器都将在近期上市。戴尔产品市场副总裁Sally Stevens介绍说,在设计和开发第12代服务器的过程中,戴尔的研发人员曾与17个国家的7700多个客户进行了交流,深入了解客户的实际需求,针对关键业务的应用进行了优化。
“我们从客户那里得知,他们需要易于管理的高性能基础架构。”Sally Stevenson说,新的PowerEdge服务器可以与戴尔的存储和网络产品无缝连接;同时,在新的解决方案中,戴尔的服务器、存储和网络产品将全面支持10GB以太网,并将应用性能最多提高10倍,从而更好地支持决策和商务智能工作负载。
之前,“流动数据”是戴尔存储中独特的先进理念。戴尔大中华区解决方案部总经理李慧介绍说,戴尔在新的解决方案中创新地提出“将数据更快速地转化为商业”,并将流动数据架构扩展到服务器。据悉,在12代服务器中,戴尔率先应用了可前端接入访问、热替换且直接与服务器连接的PCIe固态硬盘,将Microsoft SQL Server的每秒处理次数相比传统硬盘存储提高了10.5倍,将Oracle 数据库的查询速度最高提高28倍。
在戴尔企业级解决方案的创新中,最令记者感兴趣的是它可将能源效率提高26%,这对于大数据中心意味着每年可节约上百万美元的费用。李慧介绍说,戴尔重新设计了高效的数据中心,采用新鲜空气的换气系统来减少机房对冷却设备的依赖。在不需要冷却设备的情况下,戴尔的服务器可在一定时间内实现45摄氏度环境中运行。
“我们用了两年半的时间开发,它不是简单地改变热设计或风扇设计,而是将内部所用的材料完全进行革新性变化。”李慧说,在45摄氏度中正常运行的设备还包括了戴尔提供的所有基础设施,不仅仅是服务器。
企业正在进入个人计算的新时代,云将增强个人电脑的作用并成为整合连接设备网络的粘合剂。云也将成为同步点以及我们数字生活的中心。当个人云用于工作中时,在第三方基础设施里储存敏感的企业信息,这就会带来数据泄露的风险、保密信息的丢失和未经授权的访问。企业应该以拥抱消费化的名义无节制地使用个人云服务,还是应该冒着“守旧派”的压力而阻碍其使用?
越来越多的员工在路上或在工作中远程访问他们的家用电脑或外部硬盘驱动器,这实际上是一个个人云的私有云变种,服务包括远程桌面、文件共享、在家里远程访问网络接入存储(NAS),甚至通过Slingbox轻松访问新闻频道。
将这些加起来,不精通技术的用户也能轻松拥有10个重叠的云服务作为其个人云的一部分。乘以用户的数量和他们的多样化设备,不难想象,与企业数据/服务相邻着几十个甚至更多潜在的云服务。企业需要了解这些服务的影响和意义,最急迫的情况是IT的响应和机制已经被BYOD所打破,一直以来企业IT人员为员工的设备提供配置和交付的任务,而现在员工可以在属于自己的设备上对数据和应用程序进行处理。企业不得不对现有的IT管理和监控机制重新作出调整,同时要制定出新的IT策略,让企业IT重新回到平衡的轨道上。个人云正在走近我们,企业如果不能在“新标准”建立以前就作出响应,则IT部门对局势的控制就会变得困难。
消费化赢家
这些服务的使用在那些善用解决方案以提高其生产力的精通技术的员工中普遍存在。虽然用户可能宣称显著提高生产力,对于企业来说,仍然存在一些需要管理的真正风险。
阻止使用这些服务的规定和技术措施有可能导致明显的员工挫折感。然而,从企业安全的角度来说,完全、无限制的访问没有意义。
个人云是在工作场所消费化的一个典型案例,最终用户一直要求允许使用自己的移动设备和自己的电脑(包括Macs)。而个人云要求使用自己的应用程序,需求针对软件和服务。如果员工的需求导致了企业接受员工使用自有设备,那么同样的需求也适用于个人云。显然,对企业IT部门来说,这将导致管理复杂性的激增。
Gartner认为消费化将永远是赢家。产业正在转型,个人云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同样也是对正在兴起的新企业态势的再考验。值得注意的是,尚未出现企业和个人数据可以安全共处的消费化企业。正如企业已经与移动设备共处,个人云也应该被允许,但绝不会以牺牲企业安全等问题作为代价。
管理个人云,企业需要首先确保管理设备的多样性。企业将永远无法在碎片化移动平台的移动目标上管理众多个人云服务。
一旦设备的多样性得到控制,客户应识别一些顶级的个人云服务(例如电子邮件、书签、媒体、文件同步和屏幕共享等)并了解员工正在使用的市场上最流行的服务。企业可以仅在平台类设备而非应用类设备上支持这些服务,或者只在有业务需求时同时在两类设备上支持这些服务。
此外,还有众多潜在的云服务需要评估。由于Windows Phone和BBX的持续演进,附加设备也呈现出更多的多样性。对IT部门来说,跟踪每个新服务的任务都不容易。云计算的兴起和公共云提供商,如亚马逊Web服务(AWS)的普及,意味着现在任何人都可以在互联网上很容易地拥有一个后端。你需要的只是一张信用卡和短短几分钟的时间。包括新兴市场在内的全球移动数据的繁荣增加了个人云需求的增长。不像几年前在设备的本地数据库里存储数据并与个人电脑同步,数据现在可以很容易地实现在云中存储,因此可以立即在所有其他设备上访问数据。由于前端进入的障碍已经被扫除,因此Gartner预测,个人云服务将呈爆炸性增长。企业将需要跟上新的个人云服务发展的步伐并在管理列表中增加新的类别。这些新的技术也应像以前的技术,如P2P文件共享、IM和Skype那样得到重视并快速处理,Gartner预计企业这次的处理速度会非常快速。
确保企业数据孤立
对于每一个个人云服务类别和可管理的多样性设备层,企业应进行风险评估以找出薄弱环节。这些漏洞应优先考虑直接管理个人云最严重的漏洞(以可能性乘以严重性)。
在许多企业环境中,FSS有可能是被带进直接的企业管理里的一个更高优先级的个人云服务,员工可以从多种设备上访问这些服务。而这将引发数据泄漏的问题,因为黑客可以很容易从非企业控制的计算机系统里访问到敏感的企业数据。云服务提供商的后端服务器也在企业IT控制之外,因为这些系统安全保障水平是未知的,敏感的企业数据可能会面临更多的风险。
所以第三方个人云软件的使用意味着安全漏洞,员工设备上未经授权的远程访问也会对企业带来危险。
当直接管理F S S时,企业I T部门可以部署其解决方案并使用政策和M D M拉黑所有第三方解决方案。首选的解决方案可能是内置企业安全的优秀云供应商,如的Egnyte,FilesAnywhere、Mozy、OxygenCloud、SafeSync或SugarSync。它也可能是包括互补性安全解决方案的一个内部可管理、集成的解决方案。例如,利用Dropbox使用加密解决方案(如BoxCryptor/ encfs)以确保文件存储的安全。
另一种解决方案趋势是将消费者主导的个人云服务与企业产品相整合。例如,由于客户的需求,包括Airwatch等几个MDM厂商已经宣布,将可选择的FSS添加到其产品之上。许多Airwatch的客户可能会使用内置解决方案代替像Dropbox的解决方案。
在BYOD环境中,对于应用层员工自有的移动设备来说,上述两种方法可能会被认为太冒进,企业也可以选择另外一个替代的解决方案。
一次与交通行业某大客户CIO的技术交流中,客户的回答让惠普的产品经理很惊讶。
那位CIO表示,厂商所说的系统性能、存储备份恢复等内容尽管非常重要,但是还不是他日常最为关心的问题。让他感到担心的是不知道系统什么时候会出问题。因此,坐在CIO位置上,就仿佛是坐到了火药桶上。
今年年初,惠普对中国160多家大型企业的关键业务数据管理进行了一次调研,他们发现,类似那位CIO的忧虑还是比较普遍的。
根据调研的结果,惠普高层决定引入一套“方法论”帮助用户解决实际问题。今年6月,惠普正式推出了“适应性数据高可用管理”解决方案(Adaptive Data Availability Management, ADAM)。方案立足于客户现有的数据环境,通过对企业数据管理环境的监控,惠普咨询专家们可以对现状进行调查评估,定位问题所在,量化问题严重程度,并分析问题背后的成因,进而提供对症下药的解决方案。
据记者了解,与企业定期的员工体检相类似,ADAM将企业关键业务数据管理分为了IT治理、流程自动化、架构优化和平台标准化等四个维度,总共有44个KPI(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关键绩效指标),350个衡量点,其中包括数据和业务连续性规范和标准、责任人员的专业性和掌握的技能、运维管理流程、客户数据恢复目标、客户数据丢失程度等多项内容。
通过对这些指标的全面考量,有经验的技术热源就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建立IT发展的参照计划。
据了解,该解决方案建立在惠普IT成熟度模型(IT Maturity Model,ITMM)之上,它是一套全面衡量企业IT建设现状与业务协同状况的方法论。
惠普公司中国区副总裁兼企业计算及专业服务集团(TSG)全球IT科技服务部总经理潘家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针对ADAM服务,惠普已经组建了一支涵盖服务器、存储、网络、安全、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系统管理等多个领域的专家咨询团队。
咨询团队将采用“请进来”和“走出去”想结合的策略,既要“坐堂听诊”,也要“巡回问诊”,帮助中国行业企业用户了解ADAM,及时发现关键业务系统所存在的各种隐患,全面评估数据管理IT环境中的各种因素,提升应用系统整体的高可用水平。
潘家驰表示,方案改变了以往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思路。通过一次全面深入的“体检”,提供对症下药的解决方案,改变企业信息系统的“亚健康”状态。
他表示,如果数据管理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问题被忽略或处理不当,必将成为影响运营的“定时炸弹”,对此,企业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惠普ADAM解决方案可以帮助客户通过主动化的手段,发现和识别数据管理中存在的潜在风险和隐患,提高关键数据的可用性水平和应用系统的连续运行能力,改善应用系统性能,适应不断变换的业务环境,遵从国际标准和行业法规,满足IT对业务部门的服务级别承诺。
链 接
互联网应用迅猛发展的今天,每天都有1830亿多封电子邮件发出。在商业领域,85%的沟通都是通过电子邮件。你能否想象,如果是一家运营在全球53个国家的航运公司丢失了关键交易记录和信息,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
中远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中远集运)是全球综合集装箱航运服务供应商之一,致力于为客户提供最优质的全球综合集装箱航运服务。截至2009年6月,中远集运拥有140多艘全集装箱船,总箱位超过50万标准箱。公司经营着80条国际航线,以及21条国内航线。船舶在全球53个国家和地区以及155个港口挂靠。集装箱运输业务遍及全球,在全球拥有400多个及分支机构。在中国本土拥有货运机构近300个。
暗礁还是灯塔
作为物流集运行业的先行者,中远集运一直非常重视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信息化也使中远集运受益匪浅,不仅显著提升了企业在生产采购、财务决策、成本控制等业务环节的效率,也增强了企业快速应变市场变化的能力。然而,像很多企业一样,中远集运也面临着企业信息管理方面的困扰。
首先,随着中远集运提供的业务种类的不断增加,它愈加依赖电子邮件进行商务活动,例如通过电子邮件提供对单、托单查询,并给客户发送到货通知等等。可想而知,这些电子邮件和文件储存了大量的商业信息,需要实现快速查找,并保留更长的时间以备查用。
此外,各个国家对企业合规的要求不断增多,电子邮件已经成为具有法律效力的文档。除了著名的塞班斯法案外,国内即将推行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也给企业信息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公司运用“细致入微”的存取控制和保护手段,防止非授权或因疏忽而更改、毁坏或破坏业务记录和财务信息。同时,确保用于保留要求记录的存档和存储系统和介质将支持长期可靠存取。
保存大量电子邮件所造成的必然后果是邮件数据库越来越大,运行速度被严重拖慢。如何归档保存这些邮件数据,如何减少因软硬件故障、病毒感染等原因导致邮件系统崩溃带来的损失等都是包括中远集运在内的众多企业都迫切需要考虑的问题。
邮件管理的导航仪
面对市场上众多的解决方案,中远集运在选择邮件归档解决方案时有诸多考虑,例如是否具有电子邮件和数据文件的法律归档功能,能否提供强大的数据检索功能,能否提供软硬件一体化的整体解决方案以及性价比等等。
经过与多家信息管理解决方案提供商的综合比较,惠普软件集成归档平台IAP成为中远集运电子邮件归档解决方案的最佳选择。该解决方案集成了惠普服务器、网格存储技术以及本地内容索引、搜索和策略管理软件,可以长期保存电子邮件、文件和已打印的(扫描)数据流以及其他数据。
通过采用具有分布式索引技术的新一代网格架构,惠普集成归档平台可以在几秒内搜索数十亿个对象,当归档文件逐渐增多时,也不会出现性能下降的问题,而“保存查询条件”、“保存查询结果”等功能也可以使中远集运的用户更轻松地重复常用搜索。
此外,该平台采用了备受客户青睐的HP ProLiant服务器和StorageWorks 存储技术,所有数据和Smartcell均进行物理镜像,以实现冗余。它还具有平台间的复制功能,可以将归档数据从一个平台复制到另一个平台。另外在逻辑安全性方面,它自带防火墙,能够对所有写入数据执行CRC 校验,对所有操作进行审计追踪、具备防篡改功能(WORM磁盘)、专为法规遵从取证人员提供安全访问的“一次登录”功能、数据加密和唯一数字签名功能。
最后,惠普集成归档平台可以将人工流程自动化,避免出现人为错误而造成的损失。
为企业业务护航
中远集运在惠普集成归档平台演示测试后3天就完成了安装测试,从上线至今运行正常。中远集运在部署了惠普电子邮件归档解决方案之后,实现了对所有进出邮件和文件的法律归档。对于用户丢失的个别邮件可以迅速从惠普集成归档平台中获得,减缓了过去需要从磁带恢复数据的工作压力,降低因软硬件故障、病毒感染等原因导致邮件系统崩溃带来的业务损失。
广义上的网络印刷是指所有通过网络完成的与印刷相关的工作流程,其包括从网上下订单、文件上传,到网上活件状态跟踪查看、远程打样确认、印刷企业内部的生产流程(印前、印刷和印后),甚至到物流配送、付款等多个环节。一个完整的网络印刷流程需要建立信息管理系统、印刷管理系统、文件管理系统、物流管理系统、客户管理系统以及仓储管理系统等,多个系统协同“作战”,方能真正实现其所标杆的“扩大产品范围和增值服务的种类,同时降低印刷企业的经营成本,使印刷的各个环节实现流水线化和自动化”的目标和意义。从网络印刷的功能和目的来看,实现网络印刷的关键点在于网络印刷前端平台的搭建、远程色彩的可控性和一致性、网络与印刷企业生产流程的衔接。
早在drupa2008上,就已有全球主要解决方案供应商提出了基于网络印刷应用的软件系统和印刷解决方案,那么在互联网更加普及的今天,这些供应商们又有哪些新的举动来推动印刷企业与网络印刷的“亲密接触”?事实上,由于网络印刷是基于互联网的平台而实现的一种商业模式,所以在drupa2012上,网络印刷并不像CTP、数字印刷那样,以一个完整、独立的产品形式出现,而是见诸于平台软件、流程模块等之中。那么,就让我们一起寻觅drupa2012上网络印刷的“芳踪”吧。
平台:网络服务前端解决方案
网络印刷最大的功能在于基于互联网平台,使客户和印刷企业不用见面,就可以直接通过网络平成下订单、上传文件、排版、文件确认以及在线支付等交易,从而突破了地域限制,节省了印刷交易过程中花在面对面交流上的人力和往返时间,这也是网络印刷备受关注的重要原因。因此,实现网络印刷在线沟通与交易功能的网络服务前端解决方案,成为很多解决方案供应商进入网络印刷市场的切入点。drupa2012上,惠普、爱克发、EFI、富士胶片、AlphaPicture、Apps4Print、CrossMedia、KEY2Print、XMPie和W3P等公司都展出了其网络服务前端解决方案。
(1)HP Hiflex网络印刷解决方案
该解决方案是惠普自2011年收购Hiflex软件公司后推出的新版本的云端网络印刷解决方案,其建立了一个用户友好型在线店面,使印刷企业更容易吸引新业务和客户,并以Drupal开源内容管理为基础,可与现有的打印环境进行整合。此外,该解决方案还提供高度集成的Hiflex MIS管理系统,通过自动化流程将报价、订单、发票、任务单、交付通知、发货标志等包含在内,提高了印刷企业的生产效率。
(2)爱克发:Apogee Store Front
这款基于云计算系统的解决方案,可帮助印刷企业轻松建立网络商铺或“服务前端”。其既可提供印刷品也可以提供其他产品,既可服务于B2B客户,也可服务于B2C客户。:Apogee Store Front具备在线编辑功能,客户可以自己设计或编辑文件,一些“外行”客户可借助这种功能设计自己的名片、信纸抬头或其他文件;而一些资深的客户则可以做进一步的编辑加工,让自己文件的内容更丰富,并可加工多页的文件。通过这种功能,印刷企业可以为客户提供一个自我创造的途径,创造只属于自己的个性化印刷品。
(3)EFI Digital StoreFront
该解决方案可帮助印刷企业搭建网络平台,以此满足客户的各种需求,包括定制印刷,并能与印刷生产流程进行无缝对接,对Fiery、Fiery XF和宽幅整合有更好的支持。该解决方案分为2个版本,可分别满足产品范围广泛以及希望增加业务灵活性的商业印刷企业的需求。作为一个颇具灵活性的流程解决方案,其包括电子商务表单、报价、工作传票、跟踪和状态监控等功能,同时还可以通过增加信用卡支付模块、可变数据印刷模块等来扩展其功能。
(4)富士胶片XMF PrintCentre V3
该解决方案允许印刷企业创建多个电子商务网站来进行销售,帮助印刷企业管理从在线购买到将准备好的PDF文件传送到印刷生产系统的整个网络印刷销售过程,新版本包括一个新的信息编辑模块,可在已有的WYSIWYG模板编辑器内编辑各种不同的信息,并增强了临时印刷作业的PDF印前检测,建立新的更强大的印刷预览功能。除此之外,该系统还具有很多专为大幅面打印机设计的特点,例如,新的前后台操作功能,可将需要印刷的大幅面文件简单快速地添加到XMF PrintCentre网络店铺,并灵活地调整产品价格;其还包括了在线购买的增强功能,从而可以更便捷地管理网络商店的产品。
(5)Apps4Print网上销售流程
Apps4Print网上销售流程将来自不同公司的软件模块整合到一个完整的流程中,能够满足商业和工业化客户的不同印刷需求,包括办公文件、海报、商务小册子和个性化直邮等,同时其还集成了图像数据库,能够将订单分配给不同的印刷企业。
(6)AlphaPicture网络印刷系统
drupa2012上,个性化影像制作专家AlphaPicture公司展示了其网络印刷系统及市场管理系统,其不仅利用云端运算技术提供软件接口,更推出了营销、直销及数字印刷公司的入口网站应用系统,展出范围包括最新营销的相关应用工具。
(7)CrossMedia 4All-Portal网络印刷平台
该网络印刷平台具有高度灵活性的特点,可以在线生成、管理和出版客户文件,并可根据业务需求配置模块。4All-Portal出版平台可高效地管理数据,具有防复制和提供模板的功能;借助Task Managenent模块,可以定义工作流程,使客户和印刷企业能够及时交流并完成订单,其开放式界面可实现客户定制,并能集成大量的数据、来自不同链接的文件以及第三方软件。
(8)KEY2Print电子商务流程
该系统搭建了一个网上印刷交易平台,具有友好的界面和在线产品中心,可实现在线快速估价、网上订单管理、在线快速评价产品、物流成本管理等,并可为提交订单和付款提供安全保证,通过FTP实现客户文件的上传。
(9)XMPie uStore 6.0
该软件是施乐公司旗下的在跨媒体、可变数据印刷、一对一营销方面领先的软件供应商XMPie最新推出的网络印刷软件,其为印刷企业提供了一个针对按需印刷和个性化印刷,并融合了订单管理系统在内的无缝网络印刷系统。该系统新增文件处理功能,可对客户提交的Word、PPT和PDF文件进行处理和印刷;个性化封面、可变数据以及其他新功能使印刷企业能够为客户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
(10)W3P网络印刷系统
此次推出的W3P网络印刷系统新增加了Designer Skill Set模块,可在10分钟内采用InDesign软件创建模板,模板的创建者可以通过Swatches表控制客户所希望达到的色彩效果。基于云技术的流程使客户可以将InDesign文件上传到W3P云存储器中,减少了保存的费用,同时更便于文件的编辑,用户可以简单的XML格式从订单中下载交易数据,其API接口使W3P可以容易与MIS系统进行集成。
在drupa2012特设的创新公园中,还有更多的中小型软件公司推出了网络印刷前端解决方案或模块,例如,Konzept-iX公司展出的基于纸张打印的网络印刷技术、可变数据精密管理系统及智能在线编辑技术;Pageflex公司新推出的iWay 6.0网络印刷软件;PiXfizz公司推出的基于云技术的Cloud-to-print网络印刷解决方案;Kinetik公司推出的基于HTML5的网络印刷编辑工具ibright Gecko等。这些网络解决方案均借助于HTML5、交互语言以及云计算等最新的网络技术,文件的上传和管理更加便捷,模块化的设计使这些网络解决方案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从而为网络印刷的供需双方提供了更直接、方便的交流途径。
保证:远程色彩管理解决方案
网络印刷兴起之初,大多数观望者对它都存有一个疑虑,即在这种远程服务的过程中,由于没有实际打印样张的确认环节,如何保证印品能够满足客户的要求。因此,解决方案供应商们也纷纷提出了远程打样、云色彩管理等解决方案,例如,GMG、爱色丽、CGS公司、富士胶片等。
(1)GMG CoZone
这是一款基于云技术的软打样工具,其中,CoZone_Collaborate模块可帮助客户在云端对整个生产状态、生产数量以及最新的生产活动进行纵览;通过CoZone_Manage模块,客户能够将GMG色彩特性曲线应用到自己的文件中,而无须掌握丰富的技术知识或投入大量的资金;CoZone_Deliver模块则可通过在流程中加入GMG色彩打样解决方案完成生产工作流程。
(2)爱色丽PantoneLIVE
PantoneLIVE动态色彩生态系统实际上是一个基于云计算的、动态的、功能强大的印刷色彩数据库,其包含了通过真实的印刷工艺、在真实的基材上、采用真实的油墨印刷所得到的色彩标准,这些色彩标准被储存在一个安全的、基于云计算的门户网站中,印刷企业和客户经授权后可通过这一网站进行集中式的色彩沟通,并获得相关的色彩数据,这不仅能够实现色彩的一致性,而且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及降低成本。
(3)CGS公司ORIS Color Tuner//Web 2.0
该解决方案采用全流程的客户端/网络服务器端的架构、远程Web的作业提交和监控模式,整合了ORIS Color Tuner、ORIS Soft Proof与ORIS Certified Proof的所有功能与优势,使管理和监控全球的远程打样变得更容易。印刷企业通过ORIS Color Tuner//Web 2.0与互联网可对作业进行控制与追踪。
(4)富士胶片XMF Remote V9
作为一种网络在线提交作业和校检工作流程的主要工具,该解决方案可方便印刷企业和客户对印刷生产进行管理。目前其能通过给予系统管理员更大的权限和更好的途径来为客户提供XMF Remote的移动设备界面,印刷企业能通过XMF Remote iPad应用程序为其客户提供印刷作业校样确认。
事实上,这些远程色彩管理解决方案并非专为网络印刷而开发,但在既想享受网络印刷的便捷,又想保证印刷产品接受度的要求之下,这些软件系统却是网络印刷中色彩质量控制的不二选择,不管是与现有的网络印刷前端平台相集成,还是独立运行,它们都能解决网络印刷的“后顾之忧”。
桥梁:生产管理流程解决方案
网络印刷是一种业务开展模式,除了需要建立网络印刷前端平台之外,其与印刷企业内部生产流程的衔接问题也成为很多解决方案供应商在开发新软件时考虑的要素。drupa2012上新推出的很多生产流程都已扩展到网络印刷的环节,例如,海德堡、柯达、富士胶片、惠普等。
(1)海德堡印通2.0工作流程
该工作流程在原有版本的印前、印刷和印后流程中加入了网络印刷管理模块、数字印刷管理模块、包装印刷管理模块以及印通商务管理系统。其中,网络印刷管理模块将印刷企业的工作延伸到了客户端,可以使印刷企业运营一个或多个在线商店,其典型的功能包括订单处理和审批过程、网络印刷购物、用户管理、配送和在线支付,客户端可以进行各种数据处理和在线文件编辑,该模块还具有第三方供应商提供的数据分析工具;数字印刷管理模块,在印前处理完成后,可以根据印刷的数量和具体要求来决定是进行数字印刷,还是进行传统印刷,其中,关键颜色管理功能,通过一整套的工作,包括调整传统印刷机和数字印刷机、生成ICC文件、进行色彩匹配等,让两种印刷方式印出来的产品颜色尽可能一致;印通商务管理系统可将下订单、材料、物流、客户信息管理等流程都集成进印通2.0流程中。
(2)柯达印易通印前端口系统
柯达统一工作流程中的印易通印前端口系统为客户、印前人员和客服代表提供了安全的网络接入,实现远程作业提交、进程跟踪、协作、远程打样和批准。任何客户、客服代表或远程操作人员都能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网络浏览器查看文件。其中,内置的柯达Smart Review打样客户端可以使所有参与方都能在线查看文件,并通过网络聊天室展开小型会议,同时还可以查看PDF文件。
(3)HP SmartStream
该解决方案是端到端工作流程组合方案,包含商务管理HP Hiflex MIS,生成和提交HP Hiflex webshop、HP SmartStream Director、HP SmartStream Designer,HP SmartStream Production Center,HP SmartStream Photo Enhancement Server、Print Servers等模块。最新的HP SmartStream解决方案包含合作伙伴的解决方案,从订单提交开始,到全面的文件处理、可变数据管理、拼版以及图像管理、印后管理等。
可以看出,在这些流程软件中,网络印刷是其最前端的模块之一,很自然地和印刷工作流程衔接在一起,既扩展了印刷生产流程的控制版图,也使印刷企业能够借助这种一体化解决方案来扩展多元化业务,真正实现了端到端服务。
及时的转型与永不止步的创新
李树:当今布线市场, 产品的差异化越来越小, 泛达通过何种途径来体现其产品的竞争优势?
Thomas C. Donovan:几年前,泛达便将自己的重心从单一的产品销售转移到了解决方案的销售。得益于泛达产品的多样性和深入性,我们可以更好地向市场提供基于客户需求的基础设施解决方案。泛达的战略注重于与合作伙伴结成战略联盟,比如说思科和IBM。通过双方的优势来开发端到端的物理层基础设施解决方案,从而优化我们客户的基础设施部署。我们的UPI解决方案就很好地体现了泛达在IT行业中技术领先,思想领先的地位。UPI解决方案致力于帮助企业连接、管理关键业务系统,并实现自动化。在推进企业运营,财务管理以及可持续发展方面,UPI解决方案具有各项优势,可协助企业降低风险,减少成本,提升业务系统的敏捷性和可靠性,同时保证投资回报的最大化。
李树:如果从产品供应商向解决方案供应商转型的话,泛达需要在哪些方面进行转变?
Thomas C. Donovan:泛达是经过了一系列深思熟虑后,才决定从产品供应商向解决方案供应商转型。对内而言,首先必须保证这是一个正确的战略,而且公司具有相应的内部资源来支撑这样的战略。对外而言,我们要有对应的工具和恰当的解决方案来提供给我们的客户和合作伙伴。同时我们还与调研公司合作,进行行业分析,了解了整个市场的需求与趋势。当公司内部与外部协同一致时,我们就有了足够的信心,在转型后成功为客户服务,为我们的渠道和技术合作伙伴提供支持,而且会为泛达带来巨大的增长。
李树:创新对于一个公司的发展尤为重要。在中国,创新的话题也越来越受到重视。请您为我们分享泛达在创新方面的作为,泛达在中国的创新又有哪些特点?
Thomas C. Donovan:泛达多年来一直坚持在创新研究上进行持续投资,传统是这部分投资占公司投资额的10%以上。泛达始终致力于创新,不停地研究市场需求,将资金投入到发展正确的解决方案中。比如说,由于电力成本的增加,客户需要我们帮助他们评估并优化电力方面的散热效率。因此,泛达实验室开发了一种优化型预配置机柜解决方案。如今,这种解决方案已被广泛使用,可以很好地帮助客户提升散热效率。另外还有一个例子,我们的客户向我们反映,他们在远程追踪和设备管理上遇到很多挑战,泛达基于此开发了物理层基础设施软件系统来帮助客户及时准确地记录资产,增强设备(移动、添加、改变)MACs过程中的透明度,并与客户的应用管理系统进行整合。多年来,泛达始终坚持向客户提供创新的物理层基础设施服务。随着系统聚合以及移动计算处理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客户需要我们帮助他们优化物理层基础设施。因此,泛达目前在北美、欧洲以及中东地区推出了泛达咨询服务业务,该业务同时也是泛达在市场上核心竞争能力的延续,泛达也计划于2012年向中国市场推出我们的数据中心咨询服务业务。
服务中国等于传承与改良
李树:您怎么看待中国布线市场?与美国市场最大的差异在什么地方?
Thomas C. Donovan:中美两国的布线市场存在以下几个关键的不同点。首先,中国的布线市场正处在爆炸式的发展阶段,现在基本上是美国市场增长率的3倍左右,而且很大一部分市场的增长是来源于二三线城市。对我们的渠道合作伙伴而言,这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因为他们需要跟得上市场的需求和大幅的增长速度。另外一点不同是,中国市场的项目需求量远大于美国市场,而且一些大客户的大型数据中心项目时间比较短,需要集中调控,这些都与美国市场不同。最后,在美国市场,6A网线和预配置光纤解决方案的需求量要大于中国。当然,我们也发现中国市场对这两种产品和解决方案的认同度正在增加,尤其是在一些数据中心项目和企业核心应用的项目中。
李树: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大环境下,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将业务重心移至中国市场,不知泛达是否有同样的战略?您如何看待中国布线市场在未来5年的增长空间?
Thomas C. Donovan:泛达是一家拥有5000名员工的全球化跨国私有企业,是世界一流的解决方案开发商与供应商。我们的解决方案帮助企业达到对物理层基础设施的连接,管理和自动化。
泛达在中国的销售增长非常迅速,现在我们拥有一支近100人的销售和营销团队,为我们的客户以及合作伙伴服务。泛达正不断地在中国进行投资,比如说,在一线城市设立新的办公室,打造全新的客户体验中心,扩大我们在无锡工厂的生产规模。
中国是全世界经济增长量最大,速度最快的国家,我相信布线市场的增长一定是非常迅速的。在中国,你会看到很多地方都在发展和建设新的互联城市,智能楼宇、数据中心以及先进的大型工厂。泛达的UPI(统一物理层基础设施)解决方案在这些方面都大有用途,我们的解决方案可以帮助客户打造一个更智能,更统一的商业基础。
在中国,泛达一直在通过为各地的分销商提供专业的培训、广泛的促销计划和可以即时发货的工厂库存支持服务于当地用户。此外,泛达还拥有全球目标错误率100PPM或更低的世界级服务能力,确保我们的分销商可以获得最佳服务。对用户,我们提供了“打个电话就行”的服务,经过专业培训的客户服务人员可以帮助经销商解决大量的客户问题,包括产品、库存检查、订单和运货跟踪、竞争者替代品参考、索赔协助、文献和样品订购等。此外,我们的中央仓库还为用户提供了每个订单一次装运和一张发票的保证。我们的运货能力也是业界领先的,98%的A类和B类零件的首次装运都能在2天之内完成。所以,我相信泛达有能力很好地服务于中国用户。
泛达在中国有近20年的历史,而且在中国的销售增长非常迅速。泛达将会继续在中国进行投入。我们公司的核心战略是向客户提供解决方案。我们现在与思科、EMC、IBM等技术领先的大公司合作,向我们的客户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解决方案。我们的解决方案不仅适用于中国市场,而且在全球范围内适用,包括北美、南美、欧洲等。我们的解决方案也紧跟科技的发展趋势,比如云计算、虚拟化和市场的发展需求,比如能源行业,工业建筑行业。
李树:10G已经成为中国布线市场的主流话题,但从市场占有率来说,目前还是以超5类、6类为主,在美国情况又是怎样的?
Thomas C. Donovan:由于6类和6A类产品市场的不断成熟,全球范围内超5类产品的市场增长速度都在放慢。6类UTP更高的带宽使其成为现在最通用的铜产品。对于大中型企业的数据中心发展而言,6A类现在成了行业标准。
同时,我们发现更多的高性能数据中心项目开始采纳光纤技术来代替10G。我们也建议数据中心客户现在就开始准备将来的40G/100G转换计划,并且帮助他们设计结构化的布线系统用以满足他们未来15年的带宽需求。这种不需要重新布线的可持续性设计方案,不仅可以节省材料与人工浪费,而且优化了产品生命周期的同时保证了网络性能。
关注可持续发展的技术
李树:绿色数据中心是全球共议的热题,不仅是电费、二氧化碳排量,包括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都受到关注,那么作为无源设备,泛达的布线系统在绿色低碳中如何体现?
Thomas C. Donovan:泛达始终致力于创造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方案,寻求更好的方法减少我们对生态系统的负面影响,同时也帮助我们的客户达到这一目的。我们开发了一系列集成服务和完整的解决方案,用来处理信息技术、制造运营和设备管理等各方面的电力、空间、热能控制等需求。节能环保的无源解决方案包括了我们的垂直排风系统,机柜内为思科交换机专门配置的侧排风槽,以及冷通道技术。同时,作为我们的旗舰解决方案,预配置铜及光纤解决方案可以减少配置中产生的包装废料,并且缩短75%以上的安装时间。
我们的咨询服务业务提供一系列的评估和设计服务,用以帮助客户的数据中心提高能源效率。在热能评估操作中,我们使用一种先进的热模型工具鉴定数据中心的气流源和冷却问题,这种工具可以帮助客户降低10~30%的冷却系统费用。
另外,泛达提供的物理层基础设施评估服务可以评估七项关键的物理层基础系统,同时评估数据中心是否符合行业标准,是否达到最佳方案,并且可以向客户推荐提高效率的解决方案。
李树:很多大公司都向市场提供完整的数据中心解决方案,泛达的竞争优势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Thomas C. Donovan:由于现代企业网络结构的复杂性,没有哪家公司可以提供一个完整的解决方案。泛达致力于将物理层与合作伙伴的逻辑架构整合,向客户提供满足其需求的完整的数据中心解决方案。比如思科提供的逻辑解决方案包括了配置云计算处理和虚拟化环境所需要的基础硬件元素。泛达和思科一起合作,以确保所有的物理层基础设施,从结构布线、支架机柜 到电缆管理,都可实现整体协同工作,帮助企业降低风险,减少成本以及缩短安装时间。泛达产品的多样性和深入性,使我们在数据中心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来支持以UPI为基础的终端客户解决方案。
李树:中国的地方政府也在不断地建设云计算数据中心,还包括一些银行,金融机构。现在中国有不少于20个云计算数据中心。泛达在云计算数据中心解决方案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
Thomas C. Donovan:泛达将与物理层整合的参考架构发展成更为广范的数据中心逻辑架构,用以保证在建设云计算数据中心的过程中所需要的高性能。云计算是一种端对端的连接来处理大量的数据信息,所以需要更高的带宽。泛达提供高质量的FCOE传输系统,一般以太网的BER是10-12,但是FCOE的BER是10-16。泛达与合作伙伴整合来保证高质量的端到端连接,并且支持云计算数据中心的虚拟化。通过咨询服务,泛达还可以帮助我们的客户设计优化的物理层基础设施,从而让用户最大可能地利用高速传输系统降低开发和运营方面的风险。
李树:据统计,数据中心的能耗与航空航天业的能耗是相当的,但航空航天业的发展更快。泛达在保持高性能的同时如何应对绿色和节能的市场趋势?
Thomas C. Donovan:从解决方案的角度来看,节能和效率是数据中心发展过程中的主要考量指标,尤其是当前电力和冷却方面的问题不断严峻。我们的客户经常会询问泛达的UPI解决方案如何可以达到客户在电力、冷却和能源效率方面的目标,而泛达的高密度灵活性的物理层解决方案确实可以使空间使用率最大化、能源效率最优化。
另外,泛达实验室的热能管理研究启用了先进的计算流体动力学(CFD)分析系统,用来模拟数据中心的最佳气流方案和地板以上温度分布模型。我们利用实验室搜集来的数据开发新的机架、机柜和电缆管理系统,可以更有效地组织和管理关键IT设备。
泛达开发的可持续发展的数据中心物理层基础设施解决方案还包括高密度的布线方案,可在数据中心的生命周期内帮助客户最大化增加可用空间和根本上保护资源。还有以大走线空间为特色的机柜,能提供有效的路由和改良气流,同时提供便于管理和保护的开放式机架以及陈列式的布线系统和设备。而被动式散热解决方案(无需额外的风扇和压缩机),可在数据中心内最小化旁路气流,从而管理更高的热负荷,保证合理设备的正常运行和运营时间。此外,还包括泛达提供的排风管道、填充挡板、垂直排风系统和Cool Boot 架空地板附件等。泛达的网络和电力管理工具也能帮助客户更好地控制全企业范围内的能耗,比如泛达的PIM平台。智能电力管理硬件和软件,则可最大化所有通过以太网供电(PoE) 端口的能源效率。
2010年,泛达公司搬入了全新的全球总部,这栋全新的建筑就获得了美国绿色建筑协会(LEED)的金牌认证。美国绿色建筑协会的认证是全球广泛认可的可持续建筑物认证。虽然这个认证在中国还刚刚起步,但我们相信LEED标准未来会在中国大行其道,因为中国的建筑行业正在朝可持续设计和高能源效率的方向发展。
李树:我们建议泛达将自己的解决方案定义为电力节能高效绿色数据中心解决方案,而不是仅将解决方案的定义局限于布线领域。目前,物联网在中国很热,泛达在这方面有什么解决方案?
Thomas C. Donovan:泛达的智能互联社区(S+CC)项目,正是着重于向市场提供智能城市和互联楼宇的解决方案。我们的全球总部,就是这样一栋全新智能楼宇式建筑。泛达建造全新总部大楼的目的就是为了实践我们智能楼宇的解决方案,并且向我们的客户展现泛达在这一领域的优
势和技术。
PIM让云就绪
李树:数据中心是布线系统的重要目标市场,近两年数据中心也出现了众多热点,目前云计算、虚拟化在数据中心热度极高,泛达准备如何应对这一趋势?
Thomas C. Donovan:泛达一直在关注汇聚、虚拟化、云计算等方面的市场发展趋势。泛达是HSDT(高速数据传输)上的市场领先者。由于虚拟化和云计算的需求量不断增长,我们与思科,英特尔合作,向市场提供低成本、高性能,非常有效的10/40/100G 以太网解决方案。
泛达的统一物理层基础设施(PIM)解决方案提供了一种Cloud Ready(云计算就绪)的基础设施。这种解决方案将市场上表现最好的产品整合在一起,在云计算网络内提供最佳的灵活性和可靠度,帮助客户降低安装风降,加快产品上市速度。配合泛达咨询服务在评估和设计方面的支持,泛达向客户提供具有最优整体表现的云计算数据中心解决方案。而泛达的PIM解决方案可以帮助客户优化设备追踪和管理等一系列问题。PIM软件系统可与IBM Tivoli和HP OpenView进行集成,向我们的终端用户提供有附加价值的解决方案来管理虚拟化的数据中心。
记者手记
细节决定成败
每个长盛不衰的品牌,似乎都有其保鲜的秘方。但当我们费尽心思企图解开其中奥秘的时候,往往才发现,秘方不过是些平常的细节。
在不久前举办的以“创新ICT,助力融合医疗”为主题的华为融合医疗论坛上,华为正式了《华为医疗行业白皮书》,对当前医疗行业信息化现状进行了深入剖析,“融合医疗”也成了与会者津津乐道的一个主要话题。
新应用亟待融合基础设施
有分析师指出,我国医疗信息化的重心正在发生改变,逐渐由原来的以部门为核心构建IT系统转变为以医生、护士的工作为核心构建IT系统。从医院的角度来看,以病患的需求为核心,建立跨学科的医疗服务平台日益流行。
论坛上几位知名医生都对记者表示,利用信息技术支持并促进医疗业务的开展是必然趋势。比如,有医生希望早日从移动医疗中受益:医生使用平板电脑查房,病人通过平板电脑点餐,将大大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改善病人的体验。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就已经基于华为的解决方案实现了有线与无线网络的融合,并构建了无线查房系统,从而有效地提升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
医疗业务、手段和工具的融合,也需要有融合的基础设施来支撑。华为在ICT融合解决方案领域一直走在业界前列。华为企业业务BG医疗行业解决方案首席架构师温长城表示,华为希望将其创新的ICT融合解决方案更好地用于融合医疗服务,助力国内数字医疗以及区域医疗建设。事实上,华为在这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进展,比如福建龙岩人民医院基于华为的云计算技术构建了医疗云,将原有业务进行整合,实现了无PC办公,不仅将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提高了一倍,而且大大降低了整体拥有成本。
温长城分析说:“从技术的角度讲,医疗信息化的很多解决方案与华为擅长的运营商领域的信息化解决方案有相通之处。华为将多年来在运营商领域积累的技术和实践经验运用于医疗领域,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进军医疗行业信息化领域,急需解决的问题是了解医疗行业用户的真实需求,将融合的ICT技术更好地用于医疗行业。”
在医疗行业,华为最值得骄傲的资本是融合解决方案,包括服务器、存储、网络以及云操作系统等。华为可以针对医疗行业不同用户的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包括医疗云数据中心解决方案、容灾解决方案、有线无线相结合的融合网络解决方案等。“融合的实质就是互联互通,保障数据的自由流动。华为的基础设施解决方案就是围绕信息融合展开的。”温长城表示,“华为可以为医疗用户提供端到端的基础设施解决方案。”
云计算、大数据刚开始
在医疗行业,云计算和大数据也是关注的焦点。记者从采访中了解到,大多数医院的数据总量在10TB以下,而现在常见的大数据应用是PB级的。而且目前很多医院尚处于数据整合阶段,没有精力或能力去做大数据分析。“目前医疗行业的大数据应用主要集中在区域医疗领域。”温长城说,“医疗行业正在逐步推动大数据应用,尤其在区域医疗领域,大数据有其现实需求,如医政管理。”
有人说大数据与云计算是一体两面。现在许多医院已经进行了服务器虚拟化,这是否意味着这些医院的一只脚已经迈进了云计算的大门?
9月15日,由曙光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发起的“关键业务开放系统产业联盟”(简称“联盟”)在京成立。这个国内成立的首个开放系统产业联盟汇聚了包括英特尔(中国)、红帽、甲骨文(中国)、威睿信息技术、中国惠普等在内的国内IT产业链的骨干企业,各方协定将以“联合、互惠、发展”为原则共建基于开放平台的生态链。新闻会上,曙光还公布了其开放平台计划:打造一支由开放架构专家、数据库专家、性能优化专家、行业的解决方案架构师以及产品市场经理组成的专业服务团队,通过建立客户联合实验室等形式,打造10个典型行业“一站式迁移”的成功案例。
南大通用登陆新三板
天津南大通用数据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南大通用)日前举行挂牌仪式,宣告正式登陆新三板,证券代码(833056),南大通用从此开创了国产数据库产业新纪元,成为名副其实的国产数据库第一股。当天南大通用董事长崔维力携公司高管、骨干员工代表等近40人参加了会。不同于很多业内企业领导敲钟的做法,南大通用让基层员工参与完成了敲钟仪式。
中金数据与DRI开展战略合作
中金数据系统有限公司BCM战略发展规划沟通会暨与DRI China战略合作签约仪式日前举行,会上中金数据了BCM业务未来发展蓝图:将打造以云计算+大数据技术为核心竞争力的BCM管理平台软件CeBCM,为客户提供满足风险管控、行业合规评级等定制化、全新的业务连续性管理服务模式。会上,中金数据与DRI China正式签署了双方战略合作协议,落户在中金数据的“国际灾难恢复实践及成果展示培训基地”也同时揭牌,以此开启了中金数据“产学联合”的业务尝试。
怡和科技推出一系列移动信息化解决方案
日前,怡和科技(JOS)宣布推出一系列移动信息化解决方案以协助中国企业提升市场竞争力。JOS的移动信息化解决方案主要包括:移动信息化咨询、移动信息化应用、企业移动管理和基础设施服务等,充分体现了JOS致力于为亚太地区的企业提供最领先技术的愿景。这些解决方案将移动设备和其他智能设备无缝整合到企业的信息技术系统,确保了信息及时安全的传递,优化了决策流程并大幅提升了企业的运营效率。
浦软园区企业新品联合会举行
在日前举行的2015浦软园区企业新品联合会上,DFRobot、杰图软件、汇智软件、广升信息、沙塔信息、魔迅信息等6家科技企业分别带来了Vortex娱乐机器人、全景视频拼接软件、汇智智慧园区运营监控指挥解决方案、FOTA 5.0系统升级解决方案、沙塔云系列产品、互联网娱乐健身平台魔迅运动吧等新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