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1-31 17:09:2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扶贫工作思路,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以建设全国革命老区扶贫攻坚示范区为契机,以推进整村推进和“雨露计划”实施方式改革为动力,坚持推进扶贫开发与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和谐秀美乡村建设有效结合,加快整村推进、移民搬迁、“雨露计划”、产业扶贫等专项扶贫工作步伐,着力构建专项扶贫、社会扶贫和行业扶贫“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为加快赣南苏区振兴发展,推进建设物裕风清、和谐幸福新做出新贡献。
(二)目标任务
1、加快整村推进扶贫开发进程,确保年底前全面完成69个贫困村的扶贫开发项目。
2、加快实施移民搬迁计划,确保年底前全面完成559人的移民搬迁计划。
3、加大产业扶贫项目实施力度,确保年底前全面完成省级产业化扶贫项目和中央彩票公益金项目。。
4、抓紧开展“雨露计划”培训,确保9月底前全面完成216人的贫困劳动力的培训任务。
5、深入开展县直、驻县单位定点扶贫、党员干部结对帮扶和农村致富能手结对帮扶贫困户活动,努力形成大扶贫工作格局。
(三)工作措施
1、大胆创新,加快推进扶贫攻坚示范镇村试点工作
以建设全国革命老区扶贫攻坚示范区为契机,创新工作思路,用好用足有利政策和资源,加快推进天九镇扶贫攻坚示范镇和村、村、村等3个扶贫攻坚示范村的综合试点工作,在试范镇村着力实施一批受益面广的惠民项目,充分发挥示范镇村在扶贫攻坚工作中的示范带动作用。
2、统筹兼顾,有序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开发项目
要按照突出重点,统筹兼顾的原则,根据各级扶贫资金计划的时间节点,有序实施69个省、市、县三级贫困村的整村推进扶贫开发项目,力争10月底前全面完成25个省级贫困村整村推进扶贫开发项目,11月底前全面完成26个县级贫困县的整村推进扶贫开发项目,12月底前全面完成34个市级贫困村整村推进扶贫开发项目。
3、深入调研,稳步实施移民搬迁计划
7月底前,要到移民搬迁对象所在村、各移民搬迁集中安置点深入开展调研,详细摸清移民搬迁对象底数和各集中安置点的基本情况。9月底前要完成559人移民搬迁对象的落实及相关资料的建档工作。10月底前要全面实施移民搬迁计划,同时全面启动各移民搬迁集中安置点的基础设施建设。12月底前,确保全面完成全县559人的移民搬迁计划。
4、精心组织,大力实施产业扶贫
要抓紧实施产业化扶贫资金项目,7月底前要着手实施省级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和特困片区扶贫攻坚产业化资金项目计划。7月中旬前要完成2013年中央彩票公益金支持革命老区扶贫开发创新试点项目计划的编制及申报工作,10月底前要全面实施中央彩票公益金支持革命老区扶贫开发创新试点项目计划。力争通过以上产业化扶贫项目的实施,不断壮大我县的扶贫主导产业,引导贫困农户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使直接参与项目的贫困户年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
5、合理安排,分批开展“雨露计划”培训
要严格按照上级批复的“雨露计划”培训项目计划确定的时间节点,分批次、有计划地实施216人的“雨露计划”培训项目计划。7月底前要完成25个省级贫困村的“雨露计划”培训招生宣传工作,8月底前完成170名土坯房改造工匠培训工作,9月底前完成10名“一村三师”、28中高级技工和8名职业教育学历培训的招生工作。
***同志有着长期的农村工作经验,对农村有着深厚的感情,深知农民的疾苦,多年来始终坚持为农村服务。担任***市交通局党委书记、局长以来,他认真贯彻省、市关于扶贫开发工作的一系列安排部署,他不断强化帮扶意识、健全工作机制、拓宽帮扶思路、落实帮扶项目、解决农村实际困难,坚持以解决广大贫困村群众行路难问题为重点,不断加大交通扶贫开发工作力度,积极实施交通扶贫开发工程,通乡路、通村路、农村乡镇客运站、停靠站、江南乡等一批交通扶贫工作均取得一定成效,为全市扶贫开发整体工作做出积极贡献。
一、深入调查研究,谋划扶贫开发工作思路
为了准确把握目前农村交通状况,有针对性地做好交通扶贫开发工作,他经常轻车简出,深入县市、乡镇、村屯调查研究,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调研摸底,农村广阔的土地留下了他的足迹,通过深入调查研究,掌握了第一手资料,他对县乡基本情况、经济发展现状、全市农村公路状况、群众脱贫愿望和扶贫开发规划等有了很深刻的认识。在他良好的工作作风,务实的工作态度的带动和感染下,我局参与扶贫开发工作的全体同志动真情、动真格,真扶贫、扶真贫,真抓实干、埋头苦干。进一步确立了扶贫开发工作思路,找出问题症节,找准致贫原因和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制定出台了“***市农村公路10年远景规划”和“***市农村公路发展五年规划”,科学合理的确定了我市农村公路建设的目标、规模、重点、技术标准及实施程序。全面改善农村的交通条件,为农村脱贫致富奔小康创造良好的交通条件。
二、健全工作机制,确保帮扶工作稳步推进
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他确立了我局总体帮扶工作思路、推进策略、工作重点和工作机制,贯彻“统筹协调、发挥优势、形成合力”的工作方针,并较好地坚持了定期走访调研、定期分析情况、定期讲评工作、定期通报情况的“四定”制度。成立了领导小组,明确了各自分工,发挥了部门和行业优势,形成了工作合力,落实了责任,层层抓好落实,一级抓一级,措施有力,狠抓落实,使扶贫工作越来越深入,措施越来越有力。做到了思路一起谋、工作一起做、成果一起出。几年来,在他的带领下,我局有多人次深入各乡镇、村屯调查研究、落实帮扶项目,开展送温暖活动,解决实际问题。通过他的表率作用,我局对交通扶贫倾注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并制定最优惠的政策,创造最好的施工环境。确立了以提升市、县、乡、村公路通行条件,促进与外界沟通为重点,积极申报项目,经过他和工作人员多次跑省进京,争取建设计划,落实工程建设资金,争取资金,加快公路建设步伐。
三、谋划发展思路,构筑交通先行发展战略
承接“九五”公路建设的强劲发展之势,他以大气魄、大手笔,结合我市地理条件和社会经济因素,抓紧组织实施交通扶贫开发项目,加快公路运输主通道建设,进一步明确了农村公路建设的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工作思路,明确了加大投资的办法。在交通扶贫开发基础设施建设中,做到早规划、早部署,早安排,早启动。切实加快***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在全市行政村村村通公路的基础上,实现乡乡通油路;以提高公路技术等级、改善路面质量为重点,以提高乡村公路通达深度、扩展完善区域公路网络为中心,改建主干线公路、骨干通道为二级公路,扩大油路覆盖面;升级改造乡村道路,提高技术等级;修通环县公路通道。形成以***为中心,以二、三级干线公路为骨架,以县乡、乡乡公路为分支,以乡村公路为延伸,以环县公路为框架的四通八达、互联辐射的全市公路交通网络。
四、全面开工启动,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步伐
在他的带领带,全市交通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努力工作,奋发进取,从2003年开始到2005年,计划完成16个乡(镇)与所在县(市)用次高等级以上等级公路相连接,使我市等级路面硬化的乡(镇)从现在的40个增加到56个,占乡(镇)总数的100%,力争用三年的时间完成建设公路里程800公里以上的规划目标。2003年已完成208.7公里,到2004年底共完成552.6公里,占总里程的69%。已用次高等级以上等级公路连接的乡(镇)达到50个,占规划目标的89%。受益人口增加近38.73万人,为县域经济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创造了良好的交通条件。2004年,全市通乡公路建总投资8.32亿元,设计划总规模396.2公里,计划竣工343.9公里(***至省界52.3公里为3年工程)。续建***至省界、***至***、***至***、***至***、***至***、***至***等6条通乡公路,总计253.3公里。新开工项目总投资1.1亿元。建设7条总计142.9公里,***区至***公路、***区至***公路、***至***公路、***至***公路、***至***公路、***至***公路、***至***公路。2005年我市计划建设通乡公路134.3公里,分别是***至***42公里、***至***10公里、***区至***5公里、***至***46公里、***至***19.3公里、***至***12公里,计划总投资32268.4万元。在改善农村候车环境方面,他想农民之所想,急农民之所急,为了改善农民提高出行条件,2005年将建设8个乡镇客运站、20个农村客运停靠站。现已完成立项准备。通过完善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提高服务水平,将极大的改善农民出行条件。
五、坚持标本兼治,促进农村经济稳步发展
盘县城关镇残疾人工作开展情况及今后的工作意见
近年来,城关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残疾人工作的开展与落实,通过各项工作的深入开展,我镇残疾人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可忽略的问题。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情况及今后的工作意见作如下汇报:
一、工作机制不断完善,镇党委、政府对残疾人工作高度重视,对工作负责此项工作的人员作了适时调整,强化了“代表、服务、管理”职能;村(社区)在残疾人工作中作用得到了较好的发挥,不少的服务项目做到了进楼入户;
二、坚持政府为主导,切实将残疾人工作纳入全镇建设的总体规划。一是纳入计划,同步实施。镇党委、政府对残疾人工作的具体内容作了明确要求。我镇的残疾人工作全部纳入了年终我镇村(社区)工作考核。保证了我镇残疾人工作从规划、目标、任务和步骤上与全镇其它社会事业同步协调发展。二是加强领导,健全机制。村(社区)建立工作联系点等组织领导机构,工作任务分类细化、量化、层层分解和工作目标考核体系等制度的建立都形成了以政府为主导、村(社区)为依托、有关部门配合、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社会化残疾人工作的运作机制。
三、重点工作有亮点一是康复工作。在镇委、政府的领导下,我们坚持“巩固基础,讲求实效,重点突破,全面发展”的工作思路,使康复工作基础扎实。近两年来得到不同程度地康复服务的残疾人达6000余人次,对白内障患者实施了复明手术。二是扶贫帮困工作。镇党委、政府一直坚持把残疾人的扶贫工作纳入全镇社会扶贫工程的总体设计、统筹规划之中。去年以来,我们通过“帮、包、带、扶”等多种方式,开展内容丰富、形式灵活多样的载体活动,并走访慰藉残疾人;
我们按照有“新思路、新突破、新局面、新举措”的要求,结合城关工作实际。此项工作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全力指导下及各村(社区)大力支持下,我镇残疾人工作得到了迅速地开展。其较为成功地工作思路、工作模式得到到了有关部门充分肯定和好评。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积极参与扶残助残的社会氛围还不浓厚。二是硬件建设不够。三是村(社区)工作机制和社会综合资源的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
(四)、下一步工作的基本构想
一是要继续加大残疾人劳动就业的工作力度,从根本上解决残疾人的基本生活来源问题。就业是残疾人生存之本,就业工作是残疾人事业发展的第一要务。借鉴外地成功经验,我们要尽快地调整工作思路:以创新思维,拓展残疾人就业渠道,打造“多元化”就业模式;以“务实”精神,不断完善残疾人就业保障机制,从根本上提高残疾人生活质量。
二是要加大残疾人扶贫解困的工作力度。我区镇有很大一部分比例的残疾人只能靠最低保障金生活。效仿外地经验,对其住房、就医、子女就学等现实问题要制订特殊救助政策。同时,要协调和敦促有关部门落实政府对残疾人的相关优抚政策,动员全社会关爱、救助残疾人。
三是认真落实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加强残疾人工作的开展与落实,认真做好各相关工作,以夯实我镇残疾人工作基础。
总之,我们有信心有决心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和上级业务部门的全力指导下,通过卓有成效的扎实工作,努力推进我镇残疾人事业的新发展。
我办2013年扶贫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省市扶贫工作指示精神,紧紧围绕“三年再造一个新”的总体目标,坚持开发式扶贫,坚持增加贫困户收和提高贫困群众素质并重,坚持开发式扶贫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以贫困村和贫困人口为重点,以解决群众温饱和稳定脱贫为目标,创新工作思路,扎实抓好各项工作,努力使我县的扶贫开发工作再上新台阶,为建设和谐做出贡献。
二、目标任务
(一)抓好整村推进和新农村建设工作。根据“十二五”扶贫规划,2013年我们在抓好7个重点村整村推进的基础上,将着力抓好7个重点村的9个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在确保2013年度4个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扶贫资金40万元的同时,协助新农办抓好其余5个新农村建设点的建设工作,力争每个村不少于10万元。同时,加强项目管理,督促7个重点村计划项目全部落实到位。
(二)积极开展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要大力宣传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力争筹集培训经费6.66万元,完成7个重点村180名农村劳动力培训任务(含“雨露计划”10名),加强对培训基地的管理与协调,真正实现培训“订单化”模式,力求达到培训一人,输出一人,稳定一户,脱贫一家的目标。完成培训学员建档立卡工作,实行微机管理。
(三)加大产业扶贫工作力度。要围绕增加贫困群众收入为主要目标,在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产业扶贫上有新突破,在继续发展养殖业的同时,力求红桔、药材等传统特色产业发展有所突破。同时,要进一步开拓视野,创新思维,加强与经济发达地区的联系,多搜集扶贫产业方面的信息,力争新发展一、二个扶贫增收产业。
(四)搞好科技扶贫工作。2013年,我们要把科技扶贫工作为“十二五”扶贫工作的重点,大力扶持和推广科技含量高、无公害、环保蔬菜,加强对三湖红桔提纯复壮。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大胆引进和推广新品种、新技术。要进一步做好贫困群众的实用技术培训工作,使95%以上贫困群众都掌握一门实用技术。
(五)努力完成市县下达的其他各项目标管理任务。
三、主要措施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提高扶贫工作效率。强对扶贫工作的领导,每项工作都要落实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要将各项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具体责任人,进一步落实岗位责任制,实行分片包干,每位班子成员负责一个乡镇,从扶贫规划制定到项目落实,一抓到底。
(二)深入基层,细致调查,做好争资立项工作。要以享受西部延伸县政策为契机,广泛开展扶贫调研工作,了解和掌握各类贫困区域的贫困状况,将准确而翔实的资料及数据及时上报,为争取更多的扶贫项目资金提供有力依据。指导7个重点村继续实施整村推进工程,根据各村村级规划,结合实际,反复论证,筛选出最符合村情民意的项目,科学编报2013年扶贫资金项目年度计划。
(三)整合资源,正确引导,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多筹钱,会办事”,是新农村建设进展顺利的必要条件。因此,我办将力争更多实力强的省、市、县直单位挂点帮扶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并加强与挂点单位的沟通和协调,借助各部门、各行业的优势,整合各类资金,全力支援新农村建设。同时,我们还按照“统一规划设计、发动群众参与、注重创造特色、构建和谐农村”的工作思路,以发展支柱产业为目标,以培育文明新风为导向,以健全民主管理机制为保障,确保了新农村建设工作的良性发展,将新农村建设推向新的。
(四)广泛动员,有效激励,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扶贫工作必须坚持自力更生为主,政府扶助为辅的原则,要更好地落实扶贫规划项目,必须广泛动员群众参与、支持项目建设。首先要落实优惠办法,坚持谁参与,谁受益原则,我办将加强监督力度,确保扶持资金全部跟着项目走,农户不参与项目就不能受益。二是要制定具体奖励措施,根据项目实施进度和建设质量,确定各乡村下一年扶贫资金安排数量,做到奖优罚差,促使扶贫资金用足用好,发挥效益。
一、组织领导到位。
年初,我街道把结对扶贫工作列入重点工作,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把扶贫惠民目标作为全局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纳入议事日程研究制定帮扶措施,建立了由街道党工委书记牵头,分管副主任负责,街道农业农村科承办的联动帮扶机制。同时,结合市[2007]31号文件和市委市政府的工作要求,对全年的结对扶贫工作进行专门的研究和部署,把结对扶贫任务落实到各科室,要求各科室从稳定农村工作,协调城乡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大局出发,认真对待和落实帮扶工作。
二、帮扶措施到位。
去年年底,我街道主要领导赴黄源乡进行了专题调研。黄源乡山多地少,加上基础设施薄弱,种植结构单一,经济来源有限,生产生活状况不佳。由于黄源乡以种水稻为主,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粮食价格偏低,加上本来土地面积少,每家余粮不多,农民收入普遍较低。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我街道基本确定了物质扶贫、精神帮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扶贫工作思路。在脱贫致富上主要推进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以产业扶贫为支撑,引导贫困户依托当地资源,选好具有地方特色和农业优势的种养业项目;二是积极协调落实有关扶贫项目,改善贫困户的生产生活条件,切实解决致富难的实际问题;三是组织辖区内的社会力量和资源,开展一对一帮扶活动,拓展帮扶渠道。
三、帮扶活动到位。
根据扶贫工作队相关要求,现将走访的贫困户及非贫困户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贫困户
张文,缺资金致贫,夫妻二人均已超过80岁,因年岁高且患病无劳动能力,贫困属性为一般贫困户,2016年已完成彩钢房改造。2017年享受新农合新农保政策。2017年送温暖一次,向贫困户送去白面一袋,豆油一桶。
赵大力,因病致贫,离异且带有一子,患小儿麻痹证致残,无土地,无劳动能力,与父亲同住。赵大力之子赵博然15岁,在校初中生。贫困属性为低保贫困户。2017年享受低保、新农合政策。2017年送温暖一次,向贫困户送去白面一袋,豆油一桶。
于成久,因病致贫(曾得过骨结核),单身,无土地,贫困属性为一般贫困户。2017年享受新农合政策。2017年送温暖一次,向贫困户送去白面一袋,豆油一桶。2018年协助他联系村里办理贫困户贷款。
二、非贫困户
走访非贫困户29户,通过对非贫困户走访调研,了解到村民对精准扶贫工作较为满意,每户可以享受到廉价玉米存储仓一个。在走访中了解到大多数村民2017年粮食销售存在困难。
三、工作不足
工作思路不够开阔,暂未找到较好的扶贫项目可以帮助贫困户稳定脱贫。
关键词:静宁县;农村扶贫;整村推进扶贫开发模式
中图分类号 F1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3)24-05-02
整村推进、产业开发、劳动力培训转移共同构成我国新世纪农村扶贫开发的“一体两翼”战略[1]。在1994年开始的“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实施的后期,甘肃等地探索出了一种能够融合项目管理和“到村到户”的扶贫模式,即“参与式整村推进扶贫”模式。这种模式突出以人为本、以村为单位,其特点是由贫困户全程参与项目的选择、实施、管理和监督,政府则以政策引导和技术支持为主,实践中取得了明显效果。“整村推进”来源于实践,在各地的扶贫工作中都有一套约定俗成的做法。根据甘肃省扶贫办的解释,“参与式整村推进扶贫”是一项综合性扶贫工程,它以村级社会、经济、文化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坚持开发与发展并举,一次规划,分步实施,突出重点,整村推进。在建设内容上以发展经济和增加贫困人口的收人为中心,力求山、水、田、林、路及文化、教育、卫生等综合治理与发展[2]。
1 静宁县整村推进扶贫模式实施现状
1.1 整村推进扶贫模式概况 近年来,在国家和省、市的大力支持下,静宁县把扶贫开发作为全县工作的重中之重,率先在全国实施了参与式整村推进扶贫,创出了在全省乃至全国有较大影响的“片带一体开发”等先进典型,有力地加快了脱贫致富步伐[2]。2001年,静宁县借鉴世行项目管理经验,探索出了集“规划、实施、管理、受益”于一体的参与式整村推进扶贫新路子。2004年,立足推进大扶贫、培育大产业、促进大发展,提出了以点串线、轴线开发、连片推进的扶贫工作思路,通过实践探索,有效解决了整村推进产业培育难、设施共享难、巩固提升难和脱贫速度慢的问题。近几年来,靠112个整村推进村辐射带动周边177村同步发展,建成了南部山区、312国道沿线等8个连片开发示范典型,促进了贫困村和贫困片带的快速发展。2012年底,全县果园总面积达5.33万hm2,占耕地面积的51.6%,果品总产量达36万t,产值14.7亿元,建成了8个果园化乡镇和60个果品专业化村,依靠果业,全县有14.7万人实现了稳定脱贫。
1.2 整村推进扶贫开发的主要内容 静宁县属于农业大县,扶贫工作必须立足农业。扶贫主要以政府为主,有专门的地方性扶贫机构静宁县扶贫办公室。静宁县按照“大扶贫”的工作思路,将重点工作和重大项目尽量向贫困村倾斜,统盘考虑,统筹调度,发挥了资金的集聚效应。同时,全面推行县级领导包乡,部门包扶贫困村,乡村干部包扶贫困户的“三包”工作责任制,在全县形成了协调联动、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
静宁县整村推进扶贫主要依据产业化扶贫的理念[2],以发展果品产业为主,在全县逐步形成了“北粮南果”的格局。依据静宁县“十二五”扶贫规划,静宁县整村推进扶贫开发的主要内容有:一为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包括梯田建设、集雨节灌、村内移民、“五改三建”工程、道路建设等;二为发展增收产业,即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其中种植业主要包括果树经济林、瓜果、中药材、马铃薯、其他经济作物;养殖业包括养牛、羊、鸡等;三为科技扶贫[3],包括新品种引进推广、科技培训。科技培训主要以劳务技能培训、农民实用技术培训、文化卫生培训为主及设施建设;劳务输转技能培训主要是技能培训和“两后生”培训。
静宁县开展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具有可行性,该县属于山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被列为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得到国家的重点扶持,享受国家在财税支持、投资倾斜、金融服务、产业扶持、土地利用、生态建设、人才保障等方面的特殊政策和优惠。
2 整村推进扶贫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2.1 南北农业发展不平衡,导致整村推进扶贫对象错位 目前静宁县农村贫困人口呈区域性集中分布,北部的贫困人口约占全县农村贫困人口的70%左右。根据这一事实,政府在开展扶贫工作时,就存在着一种倾向,即制定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发展贫困地区经济。静宁县由于南北差距明显,南部乡镇根据区位优势发展了果品产业,整村推进是为了更好地发展果品产业而服务的,而北部乡镇农民由于开发产业较少,外出打工者居多,这就导致了在市场交易中,北部贫困地区劳动力资源要源源不断地流向发达地区,从而对北部贫困地区产生严重的“回波效应”[4]。这种不平等的贸易条件和分工体制带给贫困地区的只能是利益的大量流失,这种情况不利于静宁县北部贫困人口的脱贫。另外,静宁县各级乡政府在实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时,总是把精力放在贫困人口上限的边缘人群上,将资金先投向能推动地区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和有能力偿还贷款的富裕户,有意或者无意地忽略了最底层的贫困人口。
2.2 扶贫方式单一,扶贫效果不明显 静宁县主要推行整村推进扶贫开发,虽有南部乡镇结合产业开发的扶贫模式,但与其他地区的扶贫相比,静宁县扶贫方式仍较单一,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静宁县扶贫工作的顺利开展,增加了扶贫工作的难度。与整村推进模式相提并论的有产业化模式、对口扶贫模式,外资模式、劳动力培训转移模式等,这些模式在扶贫工作中有一定的针对性。整村推进扶贫的项目主要是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适合于自然地理条件较差、农业发展落后、但有一定的发展前景的地区。而在基础农业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形成规模经营,形成一定的农产品市场的条件下,适合发展产业化模式。
2.3 劳动力后续力量不足,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 静宁县属于农业大县,养老主要以家庭养老为主,但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社会养老观念也冲击着农村的养老传统,再加上就业机会增多,静宁县外出务工人员比例逐年加大,据统计,静宁县每年外出务工人员以5%的速度增长。然而,贫困村无论是搞基础设施建设还是产业开发,都需要大量劳动力。而静宁县面临着大多数年轻人外出打工,造成的结果是筹工难,留守老人、空巢家庭的比例增加。从医疗方面来说,静宁县农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仍然严重。老百姓看病贵、看病难依然存在,虽然出台了新型医疗保险制度,但尚未从根本上解决这些困境。从农业保险来看,由于静宁县没有完整的保险制度,加之人们的保险意识淡薄,不利于静宁县农业的长远发展。
2.4 扶贫不够到位,扶贫资金漏出率高 静宁县在扶贫受益主体的选择上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扶贫工作没有真正落实到位。扶贫投资漏出现象较为突出:一是扶贫投资被挪作他用,而没有用于扶贫:二是扶贫投资没有形成现实的生产力,浪费较大,还贷率低。到目前为止,虽然还没有扶贫投资漏出率的系统统计资料,但据有关人员调查,大约有40%的扶贫资金没有用于扶贫。
3 完善静宁县农村扶贫工作的对策建议
3.1 立足发展农业,走农业产业化之路 由于静宁县是以农业为主的农业县,根据有关专家的研究,在贫困地区,农业一直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在农民收入增长额中,农业对农民收入的贡献远远大于非农业[5]。因此,改造传统农业,促进农业发展是贫困地区脱贫的关键。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背景下,把发展农业产业化和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是静宁县农村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必然选择。
3.2 调整扶贫思路,形成广渠道多元化的新型扶贫模式 在扶贫方式上,应在整村推进扶贫模式的基础上,结合运用产业开发模式、劳动力培训转移模式、外资帮贫模式、对口帮贫模式。在扶贫主体上,应扩大扶贫人才队伍建设,使扶贫人才除了基层政府工作人员以外,可以把大学生村官、农民合作社负责人、村内种植养殖大户、技术能手、企业法人、村基层干部融合进来,使更多的主体参与到扶贫项目的开发实施中,使扶贫工作变被动为主动,变输血为造血,形成参与式开发扶贫模式。结合静宁县“十二五”乡村旅游发展规划以及特色果品产业发展规划,在本县李店河发展6.67万hm2标准示范观光园,并结合成纪文化,发展特色文化绿色观光旅游业,实现开发旅游产业和特色文化的扶贫目标。
3.3 逐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和帮扶体系 要实现中央和甘肃省确定的扶贫开发重点任务和目标,必须把专项计划扶贫、惠民政策扶贫、行业部门扶贫、对口支援扶贫以及社会各界扶贫紧密结合起来,调动各个方面的积极性,形成合力,相互配合、相互补充、互为支撑[6],以促进静宁县社会帮扶体系的建立健全。进一步探讨更加合理的养老等社会保障制度,积极支持以扶老、助残、救孤、济困、赈灾为重点的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的发展;完善和积极开展新型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障工作。
3.4 建立主体多元化的监督机制,保证扶贫资金的安全有效使用 静宁县作为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县,每年国家投资的扶贫基金比较多。在开展扶贫项目中,扶贫资金的来源,政府投资占大头,农民自筹一小部分。因此,在扶贫工作中,应该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监督机制,让社会公众对政府扶贫资金的使用进行监督,让大众媒体,尤其是龙头企业、农民协会参与监督,确保扶贫资金使用透明化、公开化,更加安全有效,发展更大效益。
参考文献
[1]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
[2]魏胜文.反贫困的探索与实践[J].甘肃金融,2011(6):8-12.
[3]王生林.甘肃省贫困县农业科技贡献率的测算与分析[J].甘肃科技,2008(1):2-3.
[4]韩建民,韩旭峰,朱院利.西部农村贫困与反贫困路径选择[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2:175-179.
[5]张艳荣.甘肃省新农村建设的制约因素与路径选择[J].西部社会,2010(20):36.
市工商联2019年精准扶贫工作计划
2019年"万企帮万村"扶贫工作思路是:按照"三个一批""四个精准",引导农业龙头民营企业发展特色产业,解决一批贫困户劳动力就业,落实一批公益捐赠项目。同时,充分发挥企业人才、资金、技术、管理等方面的优势,多做一些帮助和带动贫困户增收的工作。另外,注重激发贫困户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劳致富的内生动力,不仅要帮他们富口袋,更要帮他们富脑袋,帮助他们解放思想、敢想敢干,培训他们提升能力、能干会干。确保2019年“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工作目标,在产业帮扶、就业帮扶、公益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
一、工作重点
1. 利用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和供应链渠道的配套,打造扶贫产业链闭环,构建贫困群众脱贫长效机制。
2. 积极引导民营企业、商(协)会和非公经济人士,通过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公益扶贫等形式参与社会扶贫工作,把精准扶贫与企业发展有效结合,为全市乡村振兴增添力量。
二、工作计划
1.鼓励扶贫农业企业与贫困村贫困户结成紧密合作关系,生产出了大量的绿色、生态、有特色的优特农产品。帮助贫困村搭建产销对接渠道,帮助解决贫困村农业生产技术落后、产销信息不畅、直采直销少、商品转化率低等问题。
2.工商联配合人社局等部门共同组织开展“2019年民营企业招聘周”活动,为贫困户实现脱贫提供就业机会。
3. 通过广泛动员民营企业与被帮扶贫困村对接开展帮扶。
2019年我们将进一步,细化目标,将全市“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方案内容进一步细化,明确企业开展产业、就业、公益、智力扶贫和其他方式的帮扶方式、目标任务、具体措施、责任和工作要求。针对帮扶村和贫困户的实际情况,继续引导非公会员企业因村因户因人精准施策,一是积极引导。鼓励引导使更多的民营企业积极参与到“万企帮万村”工作中,并协调政策落实到位,使帮扶企业“应享尽享”多赢共赢。二是加强联动。平时做好与扶贫办、慈善协会的联动,做到企业、扶贫对象、措施精准到位。三是抓好宣传。利用宣传典型案例,通过宣传、现场观摩、经验交流,抓点示范以点带面,引导更多的民营企业参与到此项工作,促使贫困户早日脱贫。
近日,东安县纪委派驻县农业委纪检组分别与县农业委、县林业局、县水利局、县移民开发局等九家综合监督和授权监督单位主动联系、完成对接。按照县纪委部署要求,找准角色定位,明晰工作思路,积极开展相关工作,逐步打开工作局面。
一是积极开展对接工作。为更快地熟悉情况,东安县纪委派驻县农业委纪检组深入负责监督单位,详细了解各单位领导班子、党风廉政建设、人员结构及各单位的行驶权力风险点题等情况,听取了被监督单位领导班子意见和建议,搜集整理了相关资料,建立了廉政风险点和等级与防控措施台账,为下一步有效地开展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农口系统各单位专题工作会议上,东安县纪委派驻县农业委纪检组组长传达了东安县纪委召开的一系列工作会议精神,对纪检体制改革和纪检组工作职责及监督权限进行了详细地政策解读,并对“”、廉政工作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二是全力配合扶贫工作专项巡察“回头看”工作。10月中旬,县委巡察组与县扶贫办联合在全县范围内开展扶贫工作专项巡察“回头看”,纪检组全力支持巡察组开展工作,及时报送各单位相关材料,确保巡察组了解真实情况。
三是明确近期主要工作。认真学习县纪委即将下发的《东安县纪委派驻纪检组业务工作管理办法》等文件精神,尽快掌握派驻工作职责。调查了解派驻各监督单位党风廉政建设情况,纪检组将通过列席各监督单位领导班子会议、约谈等方式加强对各单位的全面深入了解,并逐步完善相关制度建设,健全工作网络,规范有序开展监督执纪。突出工作重点,纪检组将发挥“驻”的优势,主动协调配合,履行好监督职责,督促“两个责任”的落实。
第一是领导精力集中。
近年来,县在经济社会发展面临许多困难和严峻挑战的形势下,县委、县政府坚持以扶贫开发统揽农村工作全局,紧紧围绕增加贫困群众收入这个目标,以产业扶贫为抓手,不断拓宽工作思路,完善政策措施,加大工作力度,使全县的扶贫工作特别是产业扶贫不断迈上新台阶。在这个过程中,县委、县政府一直扭住产业扶贫不放松,一任接着一任干,书记、县长亲自抓、负总责。的经验告诉我们,产业扶贫不同于简单地修路打井,需要坚持不懈、锲而不舍地抓下去,特别是书记、县长要亲自抓。尤其是在基础差、底子薄的贫困县,要干成同样一件事情,书记、县长要比其他地方付出更多的艰辛和努力。
第二是资源整合到位。
近年来,县在产业扶贫工作中,着力构建“大扶贫”格局。坚持以扶贫资金为粘合剂,以连片贫困乡村为主战场,县委、县政府积极整合行业职能部门的资金项目和方方面面的力量,最大限度地向蔬菜产业倾斜,形成了举全县之力开展产业扶贫的强大合力,真正做到了产业扶贫项目延伸到哪里,行业部门的配套资金就跟进到那里。的经验告诉我们,要搞好产业扶贫,仅依靠扶贫部门和扶贫资金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把资源整合作为前提和保证,形成各部门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强大合力。
第三是运作模式科学。
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项目运作方式符合农业产业化的要求。近年来,县成功地走出了一条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化扶贫新路子。在蔬菜产业发展上,从育苗基地到专业合作社到交易市场再到贫困村、贫困户,通过层层利益联结机制,形成了环环紧扣的产业扶贫链条,减少了农民的种植风险和市场风险。二是扶持资金投放模式符合效益最大化的原则。近年来,县在发展蔬菜产业上,并没有将财政扶贫资金直接放给项目户,而是以财政资金作抵押,协调金融机构按1:4、1:5的比例为农户发放贷款,这样既放大了扶贫资金的倍数效应,也强化了农民的还款意识。此外,在具体技术层面,县推广了压膜槽技术,建新式大棚,提高了大棚的防风能力和保温水平。的经验告诉我们,开展产业扶贫,既要从政治的高度去认识,更要靠市场经济的手段去运作,还要靠先进技术去提升。
第四是群众发动充分。
近年来,县在开展产业扶贫工作中,按照以人为本的理念,把充分调动贫困农户种养增收的积极性作为全部工作的切入点,通过引入竞争机制、大力培树典型、加强教育引导等方式,最大限度地激发了贫困群众的内在动力,使全县群众对种菜增收的认识逐步统一,步调高度一致。的经验告诉我们,开展产业扶贫必须牢固树立“扶贫为了人民,扶贫依靠人民”的理念,通过认真细致的思想工作和经济、行政手段,千方百计调动群众脱贫增收的积极性,这是扶贫的根本。
面对赞誉,广元市科协党组书记、主席闫筑直言“我们是干出来的”。在工作中,广元市科协工作人员主动走出去,通过积极拜访把科协的工作范畴反复宣传,对于来访者的问题他们给予热情的指导和支持。在学习交流中他们认真汲取经验,力争成为科技、经济战场的多面手。
广元市科学技术协会何以在4年的发展过程中焕发了青春,受到地方政府、企业管理者和百姓的追捧?记者的疑问在广元市科协党组书记、主席闫筑的讲述中慢慢解开。
《科技创新与品牌》:闫主席您好,请您介绍一下广元市科协这几年的工作开展情况?
闫筑:近年来,广元市科协在广元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中国科协、四川省科协的指导下,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主动融于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主战场,针对广元市经济不发达现状开展扶贫攻坚活动。创新性开展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和“银会(站)合作”等工作,把科协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发挥到一个新的高度,为建设“美丽广元、幸福家园”作出了新的贡献。
深入开展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广元市科协根据广元多数企业创新能力不强,规模以上企业较少的经济发展现状,提出“广元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要追赶跨越、实现次级突破,客观上更需要搭建院士(专家)工作站等科技创新平台,不断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的工作思路,得到了广元市委、市政府的高度认可。为此,市委、市政府成立了广元市院士(专家)服务中心,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出台了《广元市院士(专家)工作站实施办法》和《广元市院士(专家)工作站绩效考评办法》等文件,有效地推进了广元市院士(专家)工作站的建设。广元市科协在深入企业调研中发现,大部分企业有建站意愿,但不完全具备建站条件,创新能力不足,基础条件相对较差。为此,广元市科协创造性地提出了“在不完全具备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的企事业单位,可先行建立孵化单位”的工作思路,一下子就打开了广元市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工作局面。
另一个方面是开展“银会(站)合作”工作。 市科协针对不少建站企业单位遭遇“资金瓶颈”问题,把“银会合作”延伸扩大至工业领域,与邮储、绵商等银行联手开展“银站合作”,形成了“一农一工”科协惠民助企发展的新格局,解决了建站单位和孵化单位的资金难题。
广元市是秦巴连片贫困山区、川陕革命老区,更是5・12”地震重灾区等多重因素叠加的贫困地区。其所辖7个县区均为贫困县区,农民脱贫的要求迫在眉睫。面对这种现状,广元市科协按照市委市政府脱贫攻坚工作统一部署和省科协开展“精准扶贫”工作要求,充分发挥科协组织联系广泛和智力密集的优势,汇集科协各种有效元素,搭建“九大”扶贫平台、建立“九大”扶贫机制,有力地推动了科协脱贫攻坚工作向纵深发展。
因为广元市科协的工作扎实,科协的话语权越来越大,再一次证明了有为才能有位。
《科技创新与品牌》:广元市科协不断取得可喜成就的原因是什么?
闫筑:我刚到广元市科协的时候,我们的科普经费是人均0.1元,为此,我主动找到市财政局进行协调,希望得到财政系统的财政支持,经过一段时间的软磨硬泡,科协的科普经费逐步从0.1元;0.2元、0.5元涨到了0.8元,目前广元市的科普经费是人均1元,另外,在与企业沟通的时候我们也本着求人帮的心态,主动拜访,主动联系,用更多的自主性换来企业的认可。在创新驱动发展上,广元市科协的各项工作都离不开创新,因为创新广元市科协的工作呈现出了一片繁荣的气象。
经省认定,茂名市的贫困村有240个,贫困户42007户,贫困人口171897人。两年多来,茂名市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的重大部署,在广州市的大力帮助下,积极推进扶贫开发“双到”工作。来自机关、企事业单位的扶贫一线精兵组成扶贫大军,紧紧围绕“扶农户、帮村委、办公益、促党建”的工作思路,认真落实同志提出“抓票子、建房子、强班子”工作指示,多措并举,扶贫“双到”硕果累累。
截止2012年底,茂名市有劳动力的贫困户人均纯收入全部达到2500元以上,住房困难户住房改建工作基本完成;全市240个贫困村,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达到5万元以上;贫困村基础设施得到改善;贫困户社会保障基本完善,符合低保条件的贫困户全部纳入低保,贫困人口全部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贫困户子女没有发生失学、辍学现象;240个贫困村全部开展了农村新农保工作。
茂名市成立了强有力的扶贫开发“双到”工作领导小组,市委主要领导任组长,市、县两级党委、政府班子成员都进行了挂村扶户。广州市对口帮扶茂名市扶贫工作,广州市委、市政府和区、帮扶单位的主要领导亲自部署,每年都多次到茂名市检查督促,从人力、物力、财政上真帮实扶。
扶贫开发“双到”工作开展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村低收入住房困难户住房建设工作,把帮助贫困村低收入住房困难户“盖房子”作为最现实、最有效、最迫切的“底线民生”任务来抓,提出2011年内完成经省认定的240个贫困村低收入住房困难户住房改造建设工作,让贫困户安居乐业。
茂名市强力推进水电路基本农田等与群众密切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到2012年第三季度止,全市贫困村新增共建硬底化村道903.51公里,新增农田水利受益面积19.38万亩,建设村文化卫生设施1436宗,解决饮水安全65235户,从根本上改善贫困村生产生活条件。
该市积极发展特色产业,有51个农业龙头企业和24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3.5万贫困户发展特色农业,200多个贫困村初具“一村一品”发展格局,主要有罗非鱼养殖、猪鸡牛兔等畜产品养殖,荔枝、龙眼、三华李等水果种植,冬种马铃薯、园椒、玉豆、玉米等蔬菜生产,以及种植首乌、橘红等南药栽培,贫困村的特产农业变成特色农业,有20个产品创立了自己的品牌。
茂名市以项目为载体,“资金跟着项目走”,把扶贫开发工作与发展集体经济紧密结合起来,建商铺、建厂房出租,给村集体购买汽车出租,办起养猪场、养鸡场、养牛场,搞产供销“一条龙”的专业合作社,在市区办直销平价商场,出资合股办水电、办企业等,门路较多,规模不是很大,但都实实在在。如电白县水务局牵头帮扶沙琅镇大塘村建厂房出租办电子厂,优先招收本村贫困户劳动力就业。同样形式的还有信宜市水口镇简坡村办起服装厂,贺家村办起手袋厂。这些贫困村通过招商引资进行手工业扶贫,不仅解决了村集体收入,而且使贫困户劳动力就地就业,让贫困户进厂不离家,为解决留守儿童问题探索了一条新路。
茂名市还大力推进农机扶贫,在有条件的村发展农业机械化,提升当地农业机械化水平。如电白县出资1000多万元统一购买123台农机安排到43个贫困村,既免费为缺少劳动力的贫困户耕作,又对外经营增加村集体收入,开上了“铁牛”的贫困村步入了脱贫致富的快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