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07 12:35:4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校园安全案例,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校园安全;体系
一、中等职业学校校园安全的特点
(1)学生背景分析。一是学生学习基础薄弱。大部分技校生是当前应试教育的牺牲品,初中阶段他们学习不好,升学无望,游离于学校和老师的关注之外,进而学业加剧荒废。二是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许多技校生在初中时就是“不受欢迎的人”,对学习没一点兴趣,长期遭受老师和同学的歧视,内心极度自卑。三是学生没有学习压力。学生来到技校从初中阶段的应试教育解放出来,没有了应试教育的压力,学习的压力也没有了。四是心理问题多。通过对许多学生的调查研究,发现大部分学生的家庭存在问题,有的学生家庭遭遇不幸,有的学生父母离异,有的学生是单亲家庭,自幼养成倔强、孤僻的性格,爱走极端。(2)安全事件分析。一是突发事件多。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男生多、住校生多,这就造成学生的暴力事件、突发性事件较多,多数安全事件并无明显的征兆,且时间不可确定;二是后果较严重。由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较初中生年龄大体质强,造成伤害的程度也增大,特别受社会上一些不良影视作品影响,今年发生了一些手段残忍性质恶劣影响极坏的校园安全事件;三是处理难度大。近年来由于各种媒体的高度关注,加之家长对孩子的溺爱,一些学生之间的安全事件引发了社会的极大关注,也为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校园稳定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二、校园安全体系建立的思路
体系,是指一定范围内或同类的事物按照一定的秩序和内部联系组合而成的整体,是不同系统组成的系统。校园安全体系的建立是围绕着“确保学生校园安全”这一总目标,而建立的有不同体系总成的一个系统工程。但是建立这一系统必须有几个思想的统一:(1)全校一盘棋思想的统一。校园安全事件对一个学校的负面影响是不可估量,它将影响到学校的方方面面,甚至直接导致学校的生存或灭亡。要人人管人人问。(2)校园安全走向源头思想的统一。简单的堵与防显然不能起到理想的效果,只有抓住安全事件的源头,才能最大程度上减少和杜绝安全事件的发生。校园工作的源头还是在课堂在教学在服务,只有提高教学质量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吸引学生注意力才是最好的办法。(3)教育预防为主思想的统一。“安全第一、预防为主”这是我国对安全生产的一贯思路,其实最好的解决安全事件的办法就是不让安全事件发生。
三、校园安全体系的建立
(1)校园安全制度体系的建立。制度是工作开展的保障,中等职业学校必须建立完备的安全制度:一是管理制度的建立。从机构设置,人员配置,责任分工,目标安排,都必须明确。设立安全管理领导小组,由学校主要领导负责,保卫后勤教务实训学生各负其责。二是执行制度的建立。要规范建立门卫制度、校园安全定期检查制度、消防安全制度、水电器安全管理制度、食堂卫生制度、实验室管理制度、卫生保健制度、学生安全信息通报制度、住宿学生安全管理制度、安全工作档案制度、教学安全制度、大型集体活动安全制度、体育活动安全制等。三是奖惩制度的建立。建立安全工作的奖励惩罚制度,与班主任,教师的津贴奖金挂钩。(2)校园安全教育体系的建立。一是以课堂为主体。安全教育应贯穿整个教学环节,还是要利用课堂为主体,加强学生的安全意识。我校就编写了校本教材安全教育读本,并安排课程,进行考试。二是以时间为节点。利用开学、放假、季节变化等时间节点开展相应的安全教育,如新生入学安全教育、冬季三防、假期交通安全、食品安全等教育。三是以案例为主题。要结合全国知名校园安全案例对学生起到警示作用,如上海商学院火灾、湖南学生踩踏事件、甘肃校车案等。案例是活生生血淋淋的,对学生有直观教育作用。(3)校园安全预防体系的建立。一是检查隐患。要定时检查学校内的安全隐患,各部门定期上报本部门存在的安全隐患。对有隐患的校园设施要及时清理,或注明明显警告标示。二是开展活动。预防工作要实地开展各种演习活动,如消防演练、安全疏散演练、图片展、专家讲座、安全宣传月等。三是增加设备。要充分利用科技手段打造安全校园。(4)校园安全紧急处置体系的建立。一是制定预案。学校应提前建立安全事故、偶发事情报告制和事故应急处理制度。并下发到每个部门和每个岗位,如宿舍管理员的紧急处理预案,体育课突发事件的处理等。二是科学处置。对暴力伤害事件要及时制止,送医院治疗,了解事情经过,再根据情节解决,必要时要报警处理,切勿擅自主张导致不可收拾。对学生意外疾病、食物中毒事件要及时与医务室联系解决方案,不要轻易拿药给学生吃。
综上,中等职业学校校园安全责任重难度大,必须创新理念、完善制度、强化监督、重视细节,才能不辜负家长社会对学校的信任,保障学生在校安全,健康快乐的学习生活成长。
参 考 文 献
1资源库开发
课题组利用多种有效资源多方位、多角度、多渠道地开发安全教育教学资源库,目前已形成50多部视频资源,100多个事故案例。同时在开发中不断推进课题研究的深入,弥补高校安全教育空洞说教的教育形式,增强其趣味性、实效性和丰富性。
1.1配套课程教材开发教学资源紧扣《高职学生安全教育》教材,内容涵盖各类安全知识,既有基础的通用安全知识,又有较为专业的专业安全入门知识。课题组不仅使教材配套教案、课件和调查题,而且还梳理、收集、整编和挖掘相关安全教育资源,把枯燥乏味的安全知识通过鲜活的真实案例和生动形象的视频动画展示出来,增强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使安全教育深入人心。
1.2运用各类媒体开发文献资源一是充分利用好网络。课题组在校园网站上建立常用的安全教育资源网链接,便于教师备课参考,也向学生宣传。通过网络,学生借助电脑、手机可随时随地进入相关网站浏览和学习安全教育资源。二是收集、运用和挖掘各种影像资源。相比其它资源,采用影像资源进行安全教育的效果更为形象生动,更富感染力。课题组设计案例化教学方式,通过观看安全教育影像资料,努力使学生培养安全观。三是搜集最新社会热门的安全案例、法律资料,生成“案例回放”、“警钟格言”、“法律链接”等各类教育资源。积极引进国内成熟的安全教育课程资源,搜集同类研究资料进行加工改造,实现资源共享。
1.3全方位开发校园内外安全教育资源一是利用校园环境,开发校园安全文化资源。校园中处处都可以开发安全教育资源,从校园门口的交通安全提示到教学区地面的防滑标志,从每层楼面的逃生疏散图到办公橱窗的校纪校规和安全教育图片展,学院营造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安全文化的熏陶,潜移默化中提升安全素养。二是利用社会治安预警信息,开发安全防范预警资源。课题组随时掌握社会治安形势,及时给学院各系提供安全教育内容提纲用于主题班会教育,引导学生关注社会治安动态,增强安全防范意识。三是利用手机媒体,开发QQ、微信、微博等电子资源。手机是时下学生最常用的通讯工具,也是学生最爱玩的电子设备。手机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实现了安全教育与科技力量的融合,增强学生参与安全教育的趣味性。四是组织实践活动,开发社会资源。课题组充分认识到安全教育不仅需要知识宣传,更需要开展实践活动。每年该院组织全体大一新生参加消防演练、参观科普安全馆,使得实践活动有力配合课堂教学,提高学生自我防护能力,掌握逃生疏散技能。
2结语
通过学习安全教育教学资源,该院学生从生动事实和惨痛教训中得以警示,从“要我学”到“我要学”,自身关注和重视安全防范,真正明白“安全工作自己管,管好安全为自己”,切实增强学生安全意识,提高学生安全素质。课题组以创建安全教育教学资源库为契机,推动该院安全教育工作上新水平,为高校安全教育工作做有益探索。
作者:徐勇俊单位:沙洲职业工学院
按县教育局要求,根据秋季安全检查要求,我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检查组对整个校园进行了安全工作检查,检查内容包括:组织结构及安全制度、校舍及设施安全、危化品、交通安全、校园环境安全、校园周边环境治理、门卫管理、安全档案管理等。现将检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工作成绩:
(一)、安全管理体系建立
成立了由校长负总责,主管领导具体抓,各部门、各年级分工负责的安全管理体系,做到了分工明确,责任明晰。重视安全宣传工作,利用例会、暑假学习会对全体教师集中进行安全政策、法规的宣传和典型安全案例的分析,引导教师熟悉安全法规,重视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
(二)、安全工作制度健全
1、建立安全工作领导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
拟定了《沙河小学安全工作责任清单》。将安全工作列入学校的目标考核中,制订考核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对造成重大安全事故的,严肃追究直接责任人的责任。
2、签订责任书,加强安全责任意识
学校与分管领导、班主任、科任教师层层签订安全责任书,明确各自的职责,将安全教育工作作为对教职员工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实行一票否决制度,切实增强了安全责任意识;教师与学生家长签订了安全责任书,明确了家长应做的工作和应负的责任。
3、不断完善学校安全工作规章制度
不断完善充实各项安全规章制度,建立定期检查和日常防范相结合的安全管理制度。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明确值班职责,节假日有专人护校;制订学校各项安全规章制度;建立了事故及时报告制度、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安全预警机制;对涉及学校安全的各项工作,都做到了有章可循。
(三)、安全设施保障有力
高度重视各类安全设施的配备和维护,消防器材设施完备,摆放位置合理,做到定期检查、定期更换;疏散标志安装位置合理,疏散通道畅通;上学期学校又重新对供电线路,进行了改造;各类线路、灯具、电源做到了定期检查维护,无私拉乱扯现象。
(四)、安保工作得以加强
一是学校成立了安全保卫工作小组,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二是学校全天候的实行领导带队,教师值班制度,做到有安排、有交接、有记载;
三是学校制定切实可行的学校安保应急预案,并进行了演练;
四是学校全天候的定时锁门、开门,对来访人员进行询问、登记并做好接待工作;
五是规定学生到校时间;
六是学校安全保卫制度健全;
七是加强安全教育;
八是采取各种形式,保持与家长的交流与沟通。
九是搞好学校安保工作档案资料建设。
此外,学校有加强了监控设施。
(五)、安全档案建立健全
学校已建立健全安全工作档案,包括安全计划、制度、预案档案、安全检查档案、安全教育档案、奖惩档案等,有安全教育备课笔记、活动记录、学生的学习心得。今后,我们将进一步重视安全工作,不断学习、吸收先进的管理经验,及时研讨解决安全工作中发现的新问题,不断提高安全工作水平。
二、存在问题
(一)、校舍及设施存在着隐患
通过对各教室、大门、围墙、厕所、旗杆、室内吊灯悬挂物,室外装饰(瓷砖、瓦、椽子等)和电竿、电线、照明线路等设施认真、细致的排查,存在的安全隐患是: 各房屋的防雷击设施有损坏。
(二)、其它隐患
学校周边无正在施工的建设工程,无生产、经营和存放有毒、有害危险化学品的企业场所;对学校周边环境及交通安全、学校及周边地区的公共安全环境进行全面检查。发现的安全隐患是: 学校附近道路宽阔,有大部分的学生上下学要通过此道,车流量大,交通安全形势不容乐观。
三、整改措施
为消除安全隐患,确保学校及周边环境安全稳定。学校针对以上所发现的安全隐患,采取切实可行的整治措施。
1、继续坚持做好放学护送制度。特别是每天上放学时段。
2、上课期间学校必须锁上大门,值班值周领导、教师要加强巡视,对所有进入校园的人员实行先登记后进入。
3、已经和相关人员联系,给存在安全隐患的防雷设施进行整改。
4、定期利用学生集会、班会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的校园安全教育,做到安全教育“常抓不懈,警钟常鸣”。
【关键词】高校学生;安全教育;问题;对策研究
在互联网和通讯设备的普及下,我们国家的信息化程度日益加深,这不仅给我们的教育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挑战。现阶段的高校学生大都是九零后和零零后,在物质生活都有极大提高的生活环境和文明程度较高的社会环境的影响下,他们对于挫折的承受能力和吃苦耐劳等优良的品质都没有得到很好的培养,致使部分高校学生在价值观取向和判断是非上都无法做出正确的选择,从而让自己或他人陷入到一些危险的事件中,这种自我控制能力较弱的现象是比较普遍的,因而,加强高校学生的安全教育问题是刻不容缓的,并且需要对现状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估的基础上才能找到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
一、深化对高校学生安全教育重要意义的认识
1、高校学生安全教育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在需求
高校的教育是为了不断的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生融入社会提供一些专业技能的培养,也是学生融入社会之前必须要适应的一个过渡性的阶段。这个时间段内他们必须适应一切事情都要靠自己解决,实现独立生活能力的培养,同时也需要学习与其他同学的相处,因此,在这个阶段进行安全教育是十分必要的。这种安全教育涉及的内容是比较多的,不仅仅局限于一些安全意识和知识的普及,同时也需要注重建立和培养安全意识和明辨是非的能力。这对于高校学生的工作和学习都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
2、高校学生安全教育是校园安全管理的现实需要
现在的高校管理内容是十分宽泛的,高校学生的课余时间也是比较充足的,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在校学生会因为自我控制在能力较差和缺乏社会阅历的影响,极易受到一些不法分子的引诱,做出一些危害社会的事情,这对于社会的稳定是十分不利的。并且,每年都会在校园中出现一些恶性事件,致使校园的安全教育水平一直无法得到有效的提升。
3、高校学生安全教育是履行学校法定义务、依法治校的重要体现
科学的进行高校学生的安全教育是高校应尽的义务,并且保护高校学生的安全也是高校的责任,因此,加强高校学生的安全意识,普及安全教育常识也是高校的教育内容之一。这既可以很好的提高本校的安全教育水平,便于校园的日常管理,同时也是增强学生自我保护意识的重要途径和方法,并且对于我国的相关法律常识的普及也是大有裨益的。
二、高校学生安全教育应注意的问题
1、贴近实际,提高针对性。从实际做起,从学生的校园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做起,才是提高学生安全意识的重要方法。相交于传统的安全教育而言,现代的高校安全教育工作的难度加大了不少,学生接受知识的途径和方式有了极大的转变,同时,枯燥的校园安全知识的讲述无法提高学生对于安全意识的重视。因此,需要我们的教研人员在实际的课堂实践和生活中的一些安全隐患着手,并加大安全知识的推广力度,让安全成为校园教育和生活中的重心。
2、反复宣讲和演练,保证经常性。根据学生的流动规律,在新生进校的时候重视安全知识的讲解,并制定相关的安全教育小常识进行详细的讲解,并通过对往届学生身上发生的一些真实性的安全案例进行分析,引发学生的共鸣和重视,并就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安全隐患进行实际的演练,让学生在这种紧张的氛围中了解到安全意识的重要性。
3、以生为主,激发大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重视学生的应变能力的培养,重点培养学生的逃生能力和自我救援能力,实现在紧急状况下的自我保护和帮助他人。引导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工作中的位置的转变,让他们了解对于安全知识的掌握是为自己在危险情况下保护自己生命安全的重要工具,从而真正的实现安全意识的普及。
4、积极运用网络媒体手段,体现时代性。可以通过对学生比较信赖和关注的信息传播路径的了解,进行适当的安全知识普及的方法,在各种信息技术全面发展的今天,各大网站的的帖子都受到了高校学生们的极大关注,我们的高校也可以联合起来在网站上安全知识问题的讲解和安全知识小测试来实现一些安全常识的普及。
5、构建并不断完善大学生安全教育体系,注重系统性。安全教育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对这一知识的掌握程度对于高校学生为人处世,甚至是后期的社会实践的影响都是极大的。但是,目前的高校在安全教育问题上却没有形成一个完善的教学体系,并且缺乏专业的教材和人员进行指导,因此,这些问题都是亟待解决的,这也是实现有效进行高校安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三、高校学生安全教育工作的发展趋势
1、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理论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方法
想要有效的引导学生对于安全教育的重视,必须引导学生建立一种比较正确的安全意识的学习态度和自我定位,重点培养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和责任意识,减少对其他人的依赖程度。同时,重视安全实践活动的开展和演练,并在活动结束后进行全面的总结,让学生充分的了解紧急事件发生之后如何做出正确的决策来有效的缓解问题或降低安全隐患。
2、运用新媒体手段,丰富安全教育形式
新媒体以其形式丰富、覆盖率高、互动性强、推广方便、精准到达等特点深受当今年轻人的推崇,高校大学生也不例外,因此,高校安全教育工作者就应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优点,对高校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而微博作为新媒体的代表,正在高校中广泛流传着,通过打造品牌微博,让微博成为高校学生安全信息宣传教育的大课堂,能迎合大学生的认知心理,取得良好的信息传播效果。
3、重视学生的心理教育和价值取向的建立
当前的社会的主流思想仍然是比较积极的,但是在繁杂的网络信息的影响下,部分意志力较为薄弱的高校学生受到了侵蚀,从而给国家和社会造成了一些不利的影响。因此,帮助他们进行心理上的疏通和价值观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同时也要加大对于正面知识和信息的传播,时刻以崇高的思想道德和生活中的光荣事迹来进行熏陶,从而帮助学生建立起科学的、积极的价值观并充分的发挥它的导向作用,确保高校安全教育的有效进行。
4、增强高校安全教育队伍建设及加大基础设施的投入
在今后的工作中,各高校要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和管理的专职队伍建设,培养安全教育的专业人才,提高专职人员的素质及技能。使他们娴熟有序的应用多种手段开展安全教育,具备处理紧急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同时改进基础设施设备,加大基础设施的资金投入,更新陈旧的基础设施消除安全隐患,建立和完善安全防控监控体系,加强高校校园安全管理科技化的力度。
四、小结
鉴于高校学生安全教育问题的重要性,我们的高校需要对这一问题进行全面的分析和客观的评价,然后在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改变停留在形式上的安全教育现状,实事求是的开展现阶段的安全教育工作。积极的开展相关的校园安全的讲座,或者在学生活动较为频繁的区域进行安全教育知识和影片资料的播放,从而引起学生对于安全问题的重视,我们的教育工作者也要重视与学生的沟通,一旦发现有什么异常需要适当的进行引导,并陈述其利弊。相关部门也要重视对于高校学生安全教育问题的重视和支持,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安全教育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参考文献:
【关键词】学分制;安全教育;模式;研究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高校办学规模快速扩大,校园社会化现象日趋明显。地方经济的发展与高校开放式办学的深入,使学校周边的环境越来越复杂,由此带来了校园及周边的消防、交通、治安等比较大的安全问题。从全国理工类高校来看,大学生遭遇交通事故、火灾事故逐年增多,大学生被抢劫、被伤害、被骗、被盗、被滋扰案件时有发生,给学校、学生、学生家长都带来不小的损失和负面影响,严重影响了高校正常的科研、教学、生活秩序,影响学生的正常学习生活。各类安全事件的发生,固然与各种外部因素有关,但是理工类高校安全教育的模式更新不够快,安全教育效果不明显,大学生的安全素质提高缓慢也是重要原因。学分制下,大学生处在更加松散的环境里,流动性和无序性进一步加大,这又增加了安全事件发生的几率。因此,积极探索适应学分制下理工类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新模式,认真开展安全教育,将对理工类高校构建安全稳定的校园具有重要意义。
一、当前理工类高校大学生公共安全形势分析
近年来,国内多所理工类高校的教育教学改革中,都以推行学分制作为切入点。实施学分制后,在发挥大学生自身的专长,增加学习的兴趣,提高大学生创业就业能力方面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学分制的实施,也带来了学生管理的新问题:学分和课程的中心化使班级的地位和存在的可行性大大弱化,学分制的实施使得学生的流动性大大增加,学生日常活动会脱离班级活动的范围。班级对学生的约束力大大降低。另外,实施学分制后,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增多,学生在校园外无序活动的机会增大,这无疑会引发各类安全问题。部分学生自制能力不够,难以做到学习刻苦勤奋,学习缺少自觉性,选了课程后,不认真去上课,上课时间逗留在宿舍上网、抽烟甚至到网吧去上网。当前,理工类高校安全管理工作有以下特点:
(一)理工类高校安全隐患点较多
由于在校学生人数多,实验室数量多,理工类高校承担的安全责任相对就比较大。现有的安全防范设施及技防措施已不能满足目前学生规模的要求。部分实验室存放有放射物质、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等危险物质,部分教学科研设施及设备年久失修,电线线路、管线、管网老化。许多教学楼、宿舍楼的消防通道不能满足消防要求。
(二)学生的安全意识和素质令人担忧
首先,安全防范意识差。以学生宿舍为例,由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缺乏自我防范意识,电脑、手机、现金、银行卡等贵重物品经常放在宿舍,很容易成为作案人员的目标。其次,学生缺乏必要的卫生安全意识。以吃饭为例,很多学生在明知存在地沟油、传染病等卫生隐患,仍有不少学生到校外周边的饭摊、饭馆就餐。其次,消防意识普遍缺乏。虽然宿舍实行智能控电后避免了电饭锅、热得快等的用电事故,但乱拉电线情况还比较严重;消防栓被学生恶意损坏,发生火灾根本无法应用;冬季,个别学生在宿舍使用酒精炉做饭,这些仍然是学生宿舍不容忽视的消防安全隐患。此外,部分学生的心理健康安全不容乐观,因心理因素造成的伤亡事件时有发生。
(三)学校周边的环境越来越复杂
随着地方经济的发展与高校开放式办学的深入,校园周边进行商业开发,各种餐饮业、娱乐业在校园周边迅速兴起。高校周围的商业网点吸引了一大批学生和流动人口,给高校校园的安全稳定工作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四)高校安全服务体制不健全
目前大部分高校的安全保卫部门都是学校的一个行政处室,行政上归属各高校管理,业务上归公安机关指导,没有行政执法权,可以接警,但不能惩罚,使高校保卫部门处于一种尴尬的境界,无法加大对犯罪分子的惩罚力度,保卫部门有力使不出,而真正的公安机关面对社会上错综复杂的案件,工作压力较大,对于学校发生的小偷小摸,无暇顾及,对学生们的求助,显得力不从心。
二、传统的大学生安全教育模式及传统模式存在的不足
(一)传统的安全教育模式的形式
1.专题讲座的安全教育模式。通常的专题讲座为:防盗、防火、防骗、防自然灾害的“四防”教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交通法规及交通安全知识教育;校规校纪教育等。
2.现场观摩教育模式。通过模拟危险场景演练,如组织学生进行灭火演练、地震逃生演练等,通过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在实际行动中掌握获得安全的本领,给学生增加安全防范的感性知识。
3.利用国家法定的一些节日开展安全知识宣传和教育的模式。组织大学生参加3.15食品安全知识宣传;利用3月份的“全国安全教育月”开展创建安全和谐校园活动;利用12月份的“全国法制宣传月”在学生中开展普法宣传和教育。
4.现身说法的教育模式。对发生在学生身边的各种案例进行深入分析,对学生进行教育,让学生产生共鸣,使学生知道安全事故就潜伏在大家的周围,不要抱侥幸心理。
5.网络宣传教育模式。通过电子邮件、飞信、QQ群、手机短信等各种通讯传媒工具,将不同类型的安全案例发放给广大学生,通过温馨提示告诉学生在哪些地方需要加强防范。
(二)传统的安全教育模式的不足
传统的安全教育模式在大学生的安全教育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随着高等学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学生生源状况的改变以及科技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安全教育模式也暴露出了一些不足,主要表现为:
1.安全教育的内容不够完善。传统的安全教育内容相对单调,涉及面窄,往往局限于防火、防盗、防骗、防自然灾害及交通安全等几个最基础的方面,而对于国家安全、信息安全、科技安全、金融安全等时下颇受关注的新内容则涉及太少。在犯罪分子的犯罪手段越来越趋于智能化、高科技的今天,传统的安全教育内容已无法满足当今形势的发展需要。
2.安全教育形式不丰富,灌输教育多,参与互动少。一些高校安排的大学生安全教育未能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仅仅是通过开设讲座、心理咨询等形式简单的给学生传授一些安全知识,内容缺乏创新,学生对此兴趣不高,教育效果不好。校园的宣传媒体在安全教育中作用发挥的亦不够,没能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大学生安全教育模式。
三、学分制下理工类高校大学生教育模式的建议
十报告明确提出要深化平安建设,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强化司法基本保障,依法防范和惩治违法犯罪活动,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高校的安全是全社会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做好新形势的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建议理工类高校成立大学生安全教育领导小组,领导、指导学校的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定期召开大学生安全教育会议,分析本校大学生安全稳定工作的形势,研究制定教育的计划和方案并督促学院和学生管理部门贯彻落实。做到三个“纳入”即将安全工作纳入校园整体发展规划,将校园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纳入“平安和谐校园”建设目标管理,将大学生安全教育纳入教育教学发展计划。并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新模式。
(一)“三进”教育模式
所谓“三进”模式即安全教育进课程、进班级、进宿舍,将校园安全教育辐射到班级和宿舍,积极营造全方位的安全教育氛围。高校应将大学生安全教育纳入常规教学计划中,在新生进校时,就要将安全教育定为必修课,可编写规范的安全教育读本作为教材,安排专职教师担任授课任务。同时可聘请公安、消防、银行、安全部门的工作人员作为兼职教员,给学生授课。北京、上海部分高校已经开始探索并实施安全教育学分制了。有的学校将安全教育融入其他课程中,如清华大学将其纳入军训课程,首都经贸大学将安全教育作为一门选修课程开设。笔者认为,安全教育课程可占到1-2个学分。各学院尤其是各分团委要充分利用每年的“全国安全教育月” 、“全国法制宣传月”等教育契机,针对本学院的学生安全教育的需求和现状,确定教育主题,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安全教育活动。学生辅导员要通过班会、社团活动、第二课堂、社会实践活动等途径,在班级层面上开展丰富多彩的安全教育活动。同时学校要把安全教育从课堂延伸到大学生公寓,每个宿舍要选出安全员,在大学生安全教育领导小组的指导下,公寓管理部门对大学生安全员进行定期培训,通过宿舍安全员,将安全教育送进大学生宿舍。学校可研究制定宿舍安全员队伍建设及奖励办法。
(二)主题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教育模式
通过设计安全知识竞赛、逃生技能比赛、自救互救实战演练、安全宣传漫画设计比赛等主题,来加强学生在实际行动中掌握安全本领。使大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安全知识和技能,并潜移默化地形成安全意识与责任。社会实践可以包括各类安全突发性危机事件处置演练、组织参与校园安全管理和检查,走出校园到消防、公安和交警等部门了解调研相关安全动态。实践环节的设置既可以纳入课堂教学任务中,也可借助学生会、学生社团、勤工助学等平台组织学生参与宣传教育。
(三)将安全知识融入专业课的教育模式
理工类高校的工科专业课的教学过程应融入安全哲学、安全科学、安全技术和安全工程等方面的安全科学知识;经济管理类的课程应融入经济安全、政治安全的内容。安全教育的融入,拓展延伸了专业课的课堂教学,同时也扩大了安全教育的辐射面。
(四)网络教育模式
网络已成为大学生学习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网络为课堂教育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辅助平台,网络时代的大学生已经习惯于通过这一新媒体获取各种信息。可以利用网络这一自主学习的平台,开设学生安全教育网页,把一些案例分析、教育视频、安全法规上传到网页,让学生在网上很便捷地就能接受教育。同时,通过微博来进行安全教育,创造互动的教育空间,吸引广大学生的参与,并为学生及时提供一对一的指导咨询服务,从而增强教学的时效性。
四、结束语
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面向未来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持续奋斗。全党都要关注青年、关心青年、关爱青年,倾听青年心声,鼓励青年成长,支持青年创业。大学生是青年中的优秀代表,大学生的安全教育是培养大学生的重要基础。大学生安全教育是以安全理念、安全责任意识和安全知识技能为主要内容对在校大学生所进行的一种系统教育,也是一项系统地工程。探索大学生的安全教育的新模式,对大学生进行真正卓有成效的安全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安全素质和正确的安全价值观,激发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摆在高校教育工作者面前的共同课题。学分制下,理工类高校面对的安全教育形势更加复杂,这就要求理工类高校要在安全教育的实践中不断总结,探索出一种适合学校自身实际向适应的大学生安全教育模式,确保大学生安全教育取得实效,真正提高广大学生的安全素质和防范能力,使高校的校园更加安全,更加和谐稳定,让学校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教学、科研中去,真正办好人民满意的大学。
参考文献:
[1] 汪绪吉.新时期大学生安全教育模式探析[J].管理观察,2011(8).
[2] 刘建清.高校实施学分制的制约因素探析[J].中国高等教育,2011(13).
[3] 李玉淑.完全学分制下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探讨[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10(22).
[4] 董刚.学分制下大学生自我管理模式的构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4).
[5] 吴红骏.学分制背景下高校管理工作的困境及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2010(6).
作者简介:
荣军士,男,安徽界首人,1966年8月出生,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及学生管理。
关键词:大学生;安全意识;安全教育
新的历史时期,高等学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使命日益艰巨。高校大学生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安全关乎着每个大学生是否能健康成长、顺利完成学业、报效祖国。随着时代的发展,高校的责任日益艰巨,学校的安全稳定工作面临着新问题、新挑战。因此,如何培养高校大学生安全意识,如何对高校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使高校大学生具备安全知识,树立安全意识,顺利完成学业服务于社会,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高校大学生安全意识现状
(一)网络安全意识薄弱
新时期,网络的迅速发展对高校大学生的影响是深刻的、广泛的,网络与高校学生的联系日益紧密,但网络却是一把双刃剑。网络在带给高校大学生便利之时,网络安全也已经成为高校大学生安全问题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大部分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尚未完全成熟,认识能力有待提高,容易沉溺于网络,主要表现在,一是网络交友安全,新时期,高校大学生进行交际交友重要途径之一是通过网络,但由于很多高校大学生对网络安全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网络安全意识缺乏,导致一部分的高校大学生对待网络感情无防范心理;二是网络购物安全,新时期,网络购物成为了很多高校大学生首选的消费方式之一,但很多高校大学生缺乏网络购物的安全意识,在进行网络购物时被诈骗上当的事情时有发生,在出现纠纷权益时得不到应有的保障。
(二)交通安全容易被忽视
大学校园,作为社会上特殊的人员密集区,关于交通安全,又有着自身的独特之处。新时期,全国高校扩招,校园面积的不断扩展、校园内部环境的不断优化,校园内的道路由窄变宽、有单行道边为双行道,社会车辆每天进出校园的频率高达上万次。这样所有的因素综合到一起,无形中就构成了大学交通安全的巨大隐忧。交通事故往往发生于一霎那或不经意间,因此,必须时刻有安全意识,绝不能掉以轻心,忽视交通安全。新时期,高校大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仍比较淡薄,在车行道上玩手机、戴耳机听音乐等现象依然存在。之所以会有这些现象,是因为新时期,高校大学生了解更多的是本专业或者是自己感兴趣的知识,对交通安全的相关知识很少涉猎。高校大学生额交通安全意识薄弱,从表面上看可能并不会影响什么,但有可能导致高校大学生们思想麻痹,对于在道路上的规则不在意,很可能就危及到自己的安危。
(三)人身财产安全,重视不够
新时期,各个高校的各项建设日趋完善,新时期的大学已经逐步向开放型的社会机构发展。校园与社会相互渗透、相互交叉,高校内部及其周边环境不安全因素也在正在逐渐地增加,这可能会给学生的人身财产安全带来影响。高校大学生在入校之前,多数在父母的呵护下长大,对自身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加之社会经验的缺乏,容易被坏人利用,造成对人身和财产的威胁。
二、新时期高校大学生安全意识培养措施
(一)统一思想、领导重视
高校领导层对大学生的安全应该提高认识,是高校安全工作的关键。保障大学生人身、财产安全的必须要一方面提高大学校园安全防范,另一方面强化大学生安全意识,各高校要落实大学生安全工作的法律、法规,认识到高校安全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把安全意识放在高校工作的第一位,注重安全效果。统一思想,高校各级领导应将大学生安全、高校安全和自己的本职工作紧密联系起来,认真履行职责范围内的工作,也对不在职责内的工作,若能采取保护措施的应积极采取,并即时向有关部门报告。高校各部门就大学生安全事项可以制定多种防范预案,并针对预案进行实验论证。高校应积极开展安全教育活动,有利于大学生帮助大学生提高安全防范能力,增强安全防范意识。
(二)增强法律意识,提高安全意识
新时期社会发展迅速,良好的法律意识是每个公民都必须具备的,如果缺乏法律知识,没有足够的法律意识,高校大学生会在不经意中触犯了法律,如同学之间如果产生矛盾和纠纷,如果不能采取行之有效符合法律规定的途径来解决,而是一时意气用事,采取了过激的行为就可能触犯法律,严重的会受到法律的制裁。再如有的高校大学生不知道如何正确的维权,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不知道如何使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因此学习法律知识,培养法律意识至关重要。大学生应该具备的法律知识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等,通过法律知识的学习来增强高校大学生的法律意识,让高校大学生学会自我保,从而有利于减少高校校园伤害案件的发生。
(三)安全教育纳入教学安排
安全教育走入课堂是高校大学生提高综合素质的迫切需要,是高校和谐发展的要求,也是社会安定形势发展的需要。加大高校大学生的安全意识教育,提高高校大学生安全防范意识,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将安全教育纳入高校大学生的教学中,贯穿到高校大学生的学习中,根据高校大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安全教育。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内容也应该相应更新和补充。购买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相关教材,定期聘请公安、消防、安全保卫等有相关部门结合具体事例对高校大学生进行消防安全、逃生、自救等方面的教育,让大学生系统掌握安全知识。也可以采取定期收集国际和国内安全形势的新闻、近期发生的安全案例、高校发生的典型安全事故等充实到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内容中,为高校大学生开设的相关安全教育课,需要制订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和大纲。(作者单位:贵州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 崔常铭、刘伟、刘冠廷.《浅谈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工作》[J].教育探索,2013.3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
(一)幼儿园的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存在多方面问题
问题一:健康心理保护意识淡。一些幼儿园忽视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需求,宽松和谐校园氛围不浓,如,当前全国各地的幼儿教师虐童事件屡屡发生。一些家庭教育盲区更为严重,家长片面追求幼儿智力发展,不重视对幼儿进行人际交往、抗挫折等能力的培养,造成幼儿不合群、自私、以自我为中心等表现,这种现状如不能及时改变,长大后会出现各种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甚至产生极端行为。
问题二:身体保护能力差。3~6岁幼儿对危险的预见性弱,不能清楚地预见自己行为的后果,缺乏保护自己的能力,容易发生触电、摔伤、异物入体等安全事故。
问题三:饮食营养安全问题多。我园幼儿饮食情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良好的饮食习惯亟待提高;幼儿饮食失衡情况较为严重;家长缺乏科学饮食的意识和知识。进餐习惯不好会带来安全隐患,如边吃边玩容易导致饭菜呛入气管;饮食习惯偏差会带来成长发育安全问题,如肥胖儿群体的出现;家长健康饮食知识缺乏会带来营养安全问题,如,一些糖尿病、过敏体质等生活方式病过早地出现在幼儿期……
问题四:突发事件应急水平低。当今社会,对幼儿造成伤害的突发事件,除了自然灾害外,还有人为伤害,近几年频发的校园安全事件,幼儿园成为犯罪分子首选的场所。在幼儿园,如果我们教给幼儿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方法,会有效减轻伤害。
(二)幼儿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课程需要开发建设
长期以来,我国社会、幼儿园、家庭对幼儿生命安全与健康只有保护缺少教育。四川省西昌市红旗幼儿园进行《幼儿积极生存与安全自护教育实验研究》,广州市交通厅幼儿园进行了《生命意识与教育》。以上研究大都还是以幼儿园单方面的力量为主,教育内容比较零散,对幼儿生命意识、生存能力的培养缺乏力度,对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缺乏整体规划和系统构架。因此,开发幼儿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课程,作为幼儿园课程的补充,不仅必要,而且可能。
生命安全教育在幼儿园阶段是引导幼儿热爱生命,用积极的生活态度迎接外界环境的挑战,培养幼儿生存能力、减少意外伤害,开拓和改善幼儿生存空间,提高生命质量、促进幼儿健康和谐地成长的教育。
二、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
(一)课程研究轨迹回顾
我园是“健康教育”特色园,“一切为了幼儿的健康成长”是我园的办园宗旨。从1999年起,就开展了有关生命安全教育的系列研究。我园的课题研究主要围绕着“心理健康―身体健康―安全教育―饮食教育―打造阳光教师”这五方面进行。
我园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起步早,1999年起,开展了“对同伴交往不良幼儿进行心理辅导的研究”“大班攻击矫正研究”“家园互动帮助幼儿克服分离焦虑研究”和“自闭症幼儿早期干预个案研究”。2002年起,针对身体健康教育开展了“幼儿园自主性体育游戏的实践研究”“幼儿体育“游戏化”活动模式的研究”。2005年起,针对安全教育开展了“构建幼儿园、家庭、社区三结合安全教育模式的研究”“幼儿安全教育园本课程开发和实施的研究”。2008年起,针对饮食教育开展了“家园互动开展幼儿健康饮食教育的研究”“家―园―院”三位一体提升幼儿体质的实践研究”。这些研究从不同侧面,丰富了幼儿健康教育的内容和内涵,将保护生命、促进生命成长的安全教育落在实践中。
近年来,针对全国发生的多起幼儿教师虐童事件,我园开展了“幼儿园阳光教师团队管理的实践研究”,旨在提高教师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探究教学的能力和品质,改善教师的精神意识,打造“阳光教师”团队。
以上研究成果有三项被立项为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6项获衢州市重点课题一等奖。但是,幼儿生命安全教育没有教师和幼儿用书,缺少实践和检验的载体。为进一步把研究深入到实际,产生更好的育人效果,我园组建了“幼儿生命安全教育课程的开发和建设”课题组,以课程开发和建设为中心,以活动为载体,以教学为依托,扩展幼儿的安全知识,更要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让每一个幼儿都能健康、安全、快乐成长。
(二)研究方法和策略
1.建立课程管理网络,将课程管理由“专线”转向“联网”
幼儿园课程管理网络
课程管理网络由园长、家长研究员、业务园长、教学助理、教研组长、骨干教师等人员组成,协调小组成员每月召开一次碰头会。园长任组长,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幼儿园课程方案的制订、实施、反馈、调整、评价等。领导小组下设课程研究组,主要负责课程实施的研究、课程内容的拓展、教师培训等。由各教研组长任组长,以备课组长、特色活动组长和骨干教师为组员,开展每周一次以上参与式研讨、教材培训和集体备课活动,进行课程活动案例分析、观察方法与记录的研究等,以保证课程教材的全面、深入的实施。
2.来源于幼儿和家长的需求,将课程资源的选择由“盲目”转向“对症”
我园在“生命教育调查问卷”中设置了以下两大问题:“你认为哪方面对生命会产生影响?”“你认为目前孩子最需要接受的生命安全教育是什么?”对全园家长和教师进行调查。就家长和教师急需的生命安全常识邀请交警、营养专家、体育教师开设具有针对性的专题讲座。
调查发现:许多家长把盯牢孩子不出危险看作主要任务,却忽视了“孩子遇到危险怎么办”的防护性教育。鉴于此,课题组向家长和教师征集安全教育案例及安全防护知识,得到家长的热烈响应,共收到稿件1000余件。经过我园整理和提炼,编写了《教工幼儿园安全教育手册》,从家庭、幼儿园、公共环境等三个方面选择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问题,或以“爱心提醒”唤起人们的密切关注,或以“预防措施”“应急处理”和“错误做法”等形式对家长进行具体指导,每位家长发放一册,深受家长和社会欢迎。
调查还发现:食品安全问题是幼儿和家长关注的热点,“让孩子吃出健康”成了家园共同的心愿,在妇保院的支持下,课题组也通过向家集资料的形式,编写了《体弱儿教养指导手册》一书,同时,在幼儿园网站中开设了“提升幼儿体质”专栏,开通了“儿保专家”博客。开展特色的饮食教育活动:自助早餐比赛、食品安全伴我行知识竞赛、远足活动、我家的特色菜等。
3.搭建家长参与课程建设的有效平台,将引领方式由“指导”转向“互补”
教师要善于发现和利用家长的优势,主动吸引家长积极关心、参与幼儿园的生命安全教育活动,与幼儿园资源形成互补,实现共享。
(1)利用家长的职业优势
吸引不同职业的家长加盟教师队伍,在优势互补中充实安全教育力量,丰富安全教育内容。如,邀请身为交通警察的幼儿父亲为幼儿讲解交通规则、示范如何指挥交通。
(2)发挥家长的兴趣优势
如,在进行“厨房里的安全”主题教育时,教师可请喜欢厨艺的家长拍摄自己的烹饪过程,向幼儿示范使用餐具、炊具的正确方法。
(3)挖掘家长的退休优势
退休的祖辈家长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教师把他们组成一支安全教育志愿者队伍,邀请他们来园“值勤”或“值班”,当“一日安全监督员”,为幼儿园的安全教育献计献策。
(三)课程特色活动例举
特色活动一:家园携手,让幼儿生命安全教育无盲区
我园开展的幼儿生命安全教育课程的最大特点和优势是突出动态的活动,将五大活动(即服务性活动、演练性活动、宣传性活动、观摩性活动和渗透性活动)贯穿于幼儿生命安全教育的全过程。
各类活动典型案例分析:
(1)宣传性活动
①“学安全知识,创平安家庭”亲子大奖赛。2006年5月,我园举办由家长、幼儿共同参与的安全知识大赛。
②亲子自制安全警示标志:首先指导幼儿设计警示标志,并张贴在园内易出危险的地方,同时指导家长开展亲子制作警示标志。
(2)服务性活动
①安全咨询活动。2006年6月,我园老师本着服务家长的目的,面向社区开展安全咨询活动,通过现场问答、发送传单等形式指导家长掌握安全知识,提醒家长在日常生活中注重安全教育。
②开设安全教育联系栏、联系箱。让家长在联系栏里发表自己的看法和建议,甚至由家长担任主编定期编辑联系栏内容。
(3)演练性活动
①集会逃生。2006年12月的一个家长接待日,幼儿正在和家长一起做亲子游戏,随着一阵紧急的火警鸣叫声,家长带着孩子开始撤离火灾现场。
②诱拐演习。2006年10月,一场精心策划的“诱拐演习”开始了,10位幼儿未曾谋面的家长充当“骗子”,手拿玩具、食物等“诱拐”了23名幼儿,“诱拐”成功率竟达90%。
(4)观摩性活动
①参观消防大队。幼儿在家长的带领下参观了消防战士的生活场所、消防服及消防用具展示厅、火灾产生原因展示厅,观看消防战士灭火表演。
②“安全卫士”助教。利用家长的职业优势和兴趣爱好,根据安全教育主题,邀请家长进班当老师。
(5)渗透性活动
①安全画廊。2007年5月,大二班进行了美术活动:出事了,我该怎么办。
②安全教育周。每学期的第2周为全园的安全教育周,通过集体安全教育活动、木偶表演、情境模拟、环境创设、家长参与、自我教育讨论等形式,将安全教育与幼儿一日生活相结合。
特色活动二:网站平台,让幼儿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更开放
2006年5月,课题组团队制作课开通了《幼儿生命安全教育网》网站(),共有新闻中心、教师空间、宝宝天地、安全条文、安全贴士、交流空间等6大板块。
“新闻中心”专栏设“本园快讯”与“热点连线”,集信息、信息交流、形象宣传于一体,在全方位展示本园安全教育活动信息的同时,链接了各地有关幼儿安全的新闻动态。“安全条文”设“政策法规”“规章制度”“计划总结”三个栏目,汇集了本园安全管理制度、安全事故应急处理预案、幼儿一日活动中的安全隐患及预防措施,各年段安全教育工作计划总结等,集实用性、针对性、操作性、指导性于一体。“教师空间”版块分为经典教案、案例剖析、教育科研、课件共享四个栏目,是教师安全教育资源的源泉,也是教师进行安全教育的有效平台。“宝宝天地”板块则是专门为幼儿服务的,包括故事、儿歌、歌曲、游戏、小剧场等栏目,目的是促进幼儿与网络互动式学习的实现。“教师空间”分为经典教案、案例剖析、教育科研、课件共享栏目。“安全贴士”分为家庭安全篇、幼儿园安全篇和公共环境安全篇,为教师和家长介绍必要的安全知识及应急、预防、纠错方法。
在这些栏目里,有关的安全案例、教育论文、教学案例、教学课件、教学成果、家园互动安全活动等图文内容一一呈现。幼儿园安全教育网为幼儿园与家庭提供了交流与沟通的平台,提高了家长参与幼儿安全教育的频率和层次,实现网站建设与教师、家长的安全教育理念、教育行为的同步提高的目的。目前,每日点击逾1000人次。该网站是全国首家关于幼儿安全教育的网站。
三、成果的主要内容
(一)架构幼儿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课程体系
1.课程目标
总目标:懂得珍惜自己的生命,了解与幼儿生活密切相关的安全知识,形成健康、安全的生活所需要的行为习惯和态度,提高自我安全保护意识和能力,保障生命成长安全。
2.基本框架
围绕三方面课程目标,我们确定了饮食营养安全、身体保护、突发事件应急、健康心理保护四大板块的生命安全教育内容,形成了宣传性活动、服务性活动、演练性活动、观摩性活动、渗透性活动五大家园互动活动形式,形成了课程的基本体系。
3.进度安排
每学期的第2月为全园的安全教育月,主要以整合性安全主题教学活动为主,通过集体安全教育活动、木偶表演、情境模拟、环境创设、家长参与、自我教育讨论等形式,将安全教育与幼儿一日生活相结合。各年段的生命安全教育主题如下:
整合性主题活动的设计,由设计思路、主题目标、活动内容、环境创设、家长工作、资源利用、教育建议和具体活动名称、目标及教学准备八个版块构成,并附有活动照片。
4.课程评价
课程评价坚持“全面”“全员”“全程”的原则。“全面”指的是评价对象面向全体幼儿,评价内容涵盖课程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评价过程采集个体发展的各方面,如,身体、情绪、认知、社会性等全面信息。“全员”指的是与课程相关或与幼儿的发展相关的各个部门、各方人员如教师、家长和幼儿自身都作为评价主体来共同参与评价过程。“全程”指的是课程评价着眼于课程实施的各个阶段、一日生活的全部过程,对课程目标和幼儿的发展实行全程监控,是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进行评价,在评价的过程中实施课程。主要形式有:
(1)幼儿成长档案袋
以教师和家长对幼儿行为反应的连续观察记录和分析评价为主,包括孩子在各生命安全教育主题学习过程中自己制作的各种作品,如图画、手工、文字等,以及与幼儿的自我成长有关的各种信息资料等等,它不仅能帮助教师和家长客观认识幼儿安全素养的现状,及时开展个性化教育,还是一种促进教师进一步开发课程资源、创造生成课程的有效途径。
(2)家园同步报告单
教师和家长根据学会生活的课程目标和特点对幼儿的发展状况进行阶段性的检测并同步提供对比性的评价信息。根据课程目标和四大版块安全教育内容确定各项等级指标,在期中及期末由教师和家长共同评价。
(3)“安全小卫士”即时贴
它是指教师随身准备一个即时贴小本子或一叠小纸片,当发现幼儿安全意识和安全行为上有一些不同以往的进步行为或细微表现时,就用非常简短而亲切的话记下来,并将它贴在教室的进步栏或家园栏上或让幼儿在离园时带给家长。
(二)开发一系列幼儿生命安全教育园本教材与系列活动
经常与上级教科研部门保持联系,先后邀请浙江省教科院、浙江师范大学、衢州学院的专家做指导。省特级教师刘小倩在我园建立“特级教师工作室”,对课题进行全程指导。课题组成员参与编著正规出版物有:《幼儿安全实操》(浙江教育出版社,2005年)《安全教学活动设计》(分小班、中班、大班共三册,科技出版社,2013年);《幼儿科学饮食指南》(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年);《拥抱阳光――幼儿园阳光教育探索》(浙江教育出版社,2014年)。2009年,衢州市教科所对我园《幼儿生命安全教育模式研究》召开课题推广会,在全市幼儿园推广。
(三)建设了一支阳光教师团队
在共同的研究实践中,我通过转变管理理念、改善组织氛围、变革评价模式、组建阳光社团等策略建设了一支积极向上、阳光快乐的教师队伍,培养了一批“热爱运动、快乐友善、好奇乐学”的阳光幼苗。“阳光教师”的要求是:面对孩子,有阳光般灿烂的笑脸;面对家长,有阳光般真诚的交流;面对同事,有阳光般温暖的态度;面对教育,有阳光般平和的心态;面对教研,有阳光般积极的热情;面对发展,有阳光般不息的能量。
四、效果与反思
(一)效果
幼儿园先后荣获浙江省示范幼儿园家长学校、浙江省园本教研示范园、省公安厅“校安工程”示范窗口。幼儿舞蹈《萤火虫亮了》获文化部“群星奖”,得到总政歌舞团著名编导华伟的高度评价:“舞蹈反应了孩子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的向往。”2008年5月,中央电视台《朝闻天下》栏目报道了我园生命安全健康教育的先进经验。教师在省级以上教学展示8次。论文《主题背景下班组教师的有效合作》《“三举措”有效提升幼儿饮食教育管理质量》《幼儿园安全教育网的开发与应用》《探索关注幼儿一生幸福的阳光教育》《转变家园合作方式,提升幼儿安全教育质量》《建设阳光教师团队的意义及途径研究》分别发表于《学前教育研究》《早期教育》《新课程研究》《教育信息报》《教学月刊》《早期教育(教科研版)》。
在这些成果中,我们看到了教师工作状态与幼儿园实施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课程之间不可割裂的关系。
(二)反思
幼儿生命安全教育课程以家园活动为载体,实现课程与亲子活动、与教学活动的融合,体现了“活动与课程结合”的优势,实现了幼儿园园本课程开发与实践方式和策略的创新。
园本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课程开发与实践使我们认识到,应该坚持四个原则:
1.多主体参与性
幼儿、家长、教师都是活动的主体,家长成为课程的审议者、实施者。教师对“园本课程”有了真实的、具体可感的认识,更树立了“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实施者,更是课程的创造者”的新观念。
2.多向互动性
幼儿、家长、教师三方以积极、主动的姿态参与,在教育目标上达成共识,在生命安全教育方法上相互学习、相互激励、相互监督、相互评价。
3.家园一致性
课程的最终目的要落实到幼儿牢固树立“珍爱生命,安全第一”的意识,让幼儿生命的成长变被动的保护为积极的促进。
4.幼儿园的引领性
这种引领作用不仅体现在教师能调动家长参与生命安全教育的积极性等方面,更重要的是体现在教师能根据不同的教育内容设定相应的目标,设计组织不同层面(课程、家园互动等)的活动。
后续研究中,研究团队将把幼儿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课程在各学科教学内容中进行整合、渗透和拓展。同时,加强安全设施的建设与研究,如建立安全体验馆、安全保卫器材开发等。幼儿生命安全和健康教育期待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