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化工企业年底总结

化工企业年底总结

时间:2022-03-05 06:00:0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化工企业年底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化工企业年底总结

第1篇

[关键词]内部市场 煤化工 优化

中图分类号:F426.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2-0305-01

自2008年底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全世界工业发展严重迟缓。国内煤化工行业更是整体低迷,下游产品市场需求严重不足,从统计数据看,近五年来国内很多煤化工企业相继限产、停产,资金链持续紧张,整个行业生产经营形势异常严峻。为了尽快摆脱困境,在煤化工企业内部建立内部市场化机制成为了当前脱困的关键所在。

一、内部市场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将市场机制引入到煤化工企业的经营管理之中,以价值链理论为指导,以全面质量和全面预算管理为基础,以市场主体为价值节点,对企业内生产经营过程进行再造,将企业内各项工作节点按照市场化模式运作,通过内部价格的制定和结算,把市场主体间的行政协调关系一定程度上转变为经营结算和行政协调相结合的关系,进一步实现节支降耗,提高盈利能力。

通过对原业务流程的创新和重塑,确定新的内部市场体系,变大锅饭为分灶吃饭。通过流程再造,建立全新的内部市场链,上下工序之间形成真正的市场关系和服务关系,每一个工段、每一个职工的收入都来自市场,每一个职工的经济收入都与市场挂钩。只有真正建立起市场化的模式和关系,才能真正改变国有企业职工原来的吃大锅饭的心态,从实质意义上讲,一方面帮助职工必须认清自身的岗位职责,另一方面通过连挂考核等手段控制了职工的具体表现,激发了岗位做贡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所有职工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属于自己的价值,从而实现良性循环。

尤其是针对大型的国有企业,他们的组织架构和人员匹配相比其他类型企业要更加复杂,要通过内部市场化的建设尽可能地减少管理层级、降低各项成本。

一是要划小核算单元。要变以行政命令为主导的计划经济模式为以效益为中心的市场经济模式,要坚持以产品为链条,以利润为核心。要通过建立全新的内部市场链,在上下工段和岗位之间形成市场关系和服务关系。二是要提高工作效率。要对公司各类部室进行重新梳理和调整,要按照战略发展、运营管理、监督指导、生产保障、后勤服务五大职能类别对管理部室进行精减。要将所有职能部室的工资与当月各项指标的完成情况实行联动发放,这样就形成了齐心协力、共进共退的强大合力。三是要优化人力资源。要在煤化工企业内部实施全员竞聘上岗,要打破原来的等级观念,打乱岗位设置,尤其是对中层管理人员更要打破身份界限,要把他们放在和普通员工同一个起跑线上。真正做到“选对人、用好人”,把合适的人放在适合的岗位上。

二、内部市场化建设的基本原则及目标

在煤化工企业推行内部市场化模式,就是要紧紧围绕做强做大的核心目标,按照市场经济的理念和一般规律,进一步创新机制体制,重在激发活力,要以创造价值为主题,要充分发挥出企业内全部资源的最大效力,要坚持以人为本,要坚持科学性、有效性和创新性相统一,进而提升煤化工企业的经营管控水平,推动企业健康快速发展。

在具体操作方面,要坚持理念为先,力求机制创新。要在煤化工企业内部导入市场化理念,依托企业实际构建内部的市场化经营机制体制,要通过机制体制创新,进一部推动企业的管理体制、管理模式和方式的创新和优化,带动职工转变固有思维定式,正如意识形态是一切行动的先导。要坚持因地制宜,务求实效。要坚决从不同煤化工企业的方方面面实际情况出发,要强化正式运作前的调研和分析,真正摸透情况,找准问题症结,要充分考虑煤化工行业的特点、经营现状和内、外部环境,着力用发展和创新的思维解决煤化工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重点、难点问题。在方案设计上要切实做到严密细致、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强,既要防止手段和过程过度复杂,又要杜绝一味的追求简洁而缺乏业务的全覆盖。

同时,在煤化工企业内部也要鼓励各类部室和生产车间,在公司内部市场化机制的统一布局下开展符合自身实际和富有特色的多种操作形式,既不能搞一刀切、一言堂,也要体现出公司层面力度的刚性和约束。要坚持试点先行的原则,也要逐步推开。要首先选择管理基础好、实际情况有利于操作和创新的内部单位试点先行,逐步构建起内部市场化的经营机制,构建起内部市场的相关主体、客体和价格体系、交易规则等内部市场的基本架构,要及时总结经验查找不足,进而不断完善各项工作机制和措施,并在试点单位成功的基础上逐步推开。

第2篇

一、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1、年初顺利完成一期硫回收技改工作,从原来设计的超级克劳斯三级处理工艺改造为工艺更先进、处理流程更短、运行更稳定的C-C两段法硫磺回收工艺,有效实现低温甲醇洗废酸性气体全部回收、确保环保达标排放,除了处理酸气气量增加近30%外,通过管理创新,采用EPC模式与公开招标相结合、甲方深度参与的方式,高效、安全完成了改造项目,节约建设投资1000余万元,取得了较好效果。

2、第二台气化炉技改顺利完成,比计划提前两个月。

煤化工醋酸项目乙二醇配套工程设计两台粉煤气化炉,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是国内首套正式投入生产运行的新型粉煤气化工艺。经过对第一台气化炉试运行后技术工艺的吸收改造,运行基本稳定可靠,年初确定启动第二台气化炉技术改造工作。从启动伊始,就从现场布置、设计图纸催交、设备材料供应、现场施工管理、公用工程碰头预留、安全管控等方面积极采取措施快速推进,最终比计划提前两个半月完成。

3、两化融合工作顺利启动,目前按照计划进行稳步推进。“工业化、信息化”两化融合工作是工业企业新旧动能转换、结构转型升级、提升工业企业整体素质和竞争力的有效手段,近年来工信部正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推进,我公司两化融合工作在**市、**集团率先开展,得到了市科技和工业信息化委员会的大力支持,他们真心为企业服务,积极联系上级政府人员对我公司工作给与指导,同时在政策上也给与很大支持,目前此项工作稳步推进。

4、锅炉超低排放工作快速进展。今年,国家环保政策一再收紧,我公司六台锅炉需要进行超低排放改造,否则,将要面临公司停产的严重局面。作为分管此项工作的负责人,我为此倾注了大量心血,除了组织讨论确定改造方案外,加强施工过程控制,建立了例会制度、日检查考核制度,通过微信群、现场督导、特事特办等方式,除了督促相关部门尽职尽责外,我自己也是深入现场解决问题,了解第一手资料,充分利用自己长期搞基建积累的经验强化工程管理,确保工程按照计划快速推进;目前一台锅炉超低排放改造已经完成投用,其他五台有望在年底完成。

5、初步建立了算账生产算账经营模式,建立了单产品综合成本分析模板,实现了化工园区各装置单产品日清日结、园区综合算账模式,并根据当日价格及时调整产品结构以实现经营效益最大化。

二、年度取得的主要成果

1、《以**为导向的精益生产管理模式在新煤化工企业的构建与实施》获全国石化行业管理创新二等奖;

2、《**企业干部甄别考评机制的构建与实施》、《大型煤化工公司品牌的培育与建设》获得全国石化行业管理创新三等奖;

3、《大型化工基建项目材料采购管理方式创新研究》获得煤炭行业现代化管理创新成果三等奖。

第3篇

省局这次召开全省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工作座谈会,主要任务是,认真传达贯彻全国、全省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精神,宣贯省政府《关于切实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赣府厅发20__3号)基本内容,总结20__年工作,分析当前形势,部署新年度的任务。前面赣州、九/:请记住我站域名/江、宜春、景德镇、新干等单位作了大会发言,请与会人员学习借鉴;周平处长、姚丹主任的讲话我都同意,希望大家认真落实。下面,我着重围绕如何落实省政府《意见》基本精神,做好今年的危化监管工作讲四点意见:

一、突出抓好认识深化,明确新年度工作思路和奋斗目标

(一)认真回顾总结,坚定工作信心。

过去的一年,全省各级安监部门在省委省政府和国家安监总局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全省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安全生产“三项行动”和“三项建设”,紧密结合我省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工作实际,注重源头治理,组织实施建设项目“三同时”专项整治,有力打击和遏制了违法违规建设现象;注重提高准入门槛,结合第二轮安全许可工作,加强现场审核把关,企业安全生产条件不断得到改善;注重重大安全隐患整改,实行政府挂牌督办,使历史遗留下来的重大安全风险逐步化解;注重综合治理,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专项整治联合执法机制基本形成,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市场秩序趋于规范;注重科技兴安,危险工艺专项整治全面启动,企业本质安全水平正在逐步提升;积极抓好危化品登记工作,登记率连续三年获总局表扬。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与企业主体责任逐步得到落实分不开的,是与全省各级安监部门的辛勤工作分不开的,也为我们今后的危化监管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回顾总结去年的工作实践,体会有三条:一是危化监管工作必须紧紧围绕中心任务,在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三保一弘扬”的决策部署中理清思路,在服务大局中实现安全发展理念;二是必须紧密结合各阶段工作实际,把握重点,不断创新监管模式,在建立健全政府挂牌督办、重点督查、工作约谈等工作机制方面提高监管实效;三是必须着眼于源头防范和重点治理,注重基础建设,通过建立健全有效的监管制度,不断提高本质安全度。

(二)深刻分析面临的矛盾和困难,始终保持清醒头脑。

安全生产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新的一年,面临的工作任务将更加艰巨。我们必须看到,中央、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的召开对安全生产工作提出了新的任务,全国、全省安全生产工作会议对危化监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对生态经济区域危化生产、经营许可工作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当前全省上下进位赶超、加速发展的局面既给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生机活力,也给安全生产工作带来了新的考验。加之我省的化工产业集中与集约度偏低,中小化工企业偏多,本质安全水平普遍较低,安全投入普遍不足,安全基础薄弱等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一些政府挂牌督办的重大隐患还没有整改到位,违法违规建设行为没有得到彻底杜绝。同时监管工作中还存在基础性工作不扎实,执法力度不到位、工作作风不深入等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安全监管工作的效果。

(三)明确工作思路,确保今年的奋斗目标的实现。

20__年的工作思路是,认真贯彻全国、全省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落实安全发展理念,全面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以持续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为主线,以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切实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为抓手,继续深化“三项行动”和“三项建设”工作成果,以突出抓好企业主体责任落实、抓好从源头上防范、抓好基础工作落实为重点,强化监管,不断提升危险化学品生产本质安全水平,确保本年度不突破国务院安办下达我省的危化事故控制指标,力争不发生较大以上安全事故。

二、突出抓好从源头上防范,确保新、改、扩建化工项目不留安全隐患

去年,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机关效能年”活动的部署,省局采取精简、下放、委托等方式,将部分行政许可项目下放到了设区市、县安监局,这对基层安监部门把好安全许可准入关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级安监部门要按照国家安监总局8号令和省政府《关于切实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的基本要求,切实把好建设项目许可关口,实施严格的行业准入管理,从实现本质安全的源头上强化预防工作。

(一)严格把好设立审查关口。

要把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储存等建设项目设立安全审查纳入建设项目立项审批程序,建立由投资管理部门牵头、安监、环保等部门参加的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会审制度。从严审批涉及剧毒化学品、监控化学品及有毒气体类建设项目。坚决贯彻省政府“三个坚决不搞”“七个严禁”等有关规定,对不符合国家、省产业政策、安全防护距离达不到国家标准要求及能耗高、污染重、安全生产条件得不到保障的小化工坚决不予审批。特别要加强对“五河一湖”周边领域的安全审查,凡是在“五河一湖”水源保护区内、安全距离不符合有关规定的建设项目,一律不得通过设立审查。

要充分利用建设项目设立许可工作,积极引导企业进区入园,逐步解决危险化学品危险源分散的问题,减少危险化学品事故对社会公共安全的影响。今后新的化工生产装置原则在化工园区或化工集中区建设,现有的安全风险较大的化工企业也要逐步搬入化工园区或化工集中区。省政府《关于切实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工作的 意见》中已作出明确规定,各地要抓好贯彻实施。尤其是《意见》中明确的几个重点化工园区,应在年底前请有资质的设计单位制定完成安全规划工作,并由县(市、区)政府组织相关部门、专家评审核准,严格按规划加强准入管理,确保化工园区安全发展。

(二)严格把好设计审查关口。

设计是项目建设的前提和基础。安监部门对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审查,要切实把好以下关口:一是严格设计单位资质审查。设计单位必须严格按照国家关于设计资质分级标准的有关规定从事设计服务,对涉及危险化工工艺目录中的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原则上要求由具备甲级化工设计资质的设计单位负责设计;二是严格依照标准审查。凡是国家、行业、部门标准有明确规定的,各级安监部门一律不得擅自降低要求,不同标准存在差异的,从确保安全的角度上考虑,原则上参照高标准执行;三是严格周边现场环境审查。厂房建设和安全设施设计,与周边环境特别是居[:请记住我站域名/]民区、学校、医院、交通干线等重要场所的安全距离必须符合国家要求;四是严格布局审查。厂区的总平面设计,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规定,达到科学、合理、安全的要求,坚决杜绝因内部安全距离不足留下安全隐患;五是严格应急处置系统审查。企业的消防设施,应急救援的组织、人员、监控报警、通讯、电力、应急器材和装备保障必须落实到位,必须完善“清净下水”的安全措施。

(三)严格把好竣工验收关口。

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前,要抓好建设项目试生产(运行)备案工作。企业新、改、扩建设项目试生产(运行)阶段,是各类安全事故的易发和多发时期。安监部门要督促企业制定周密可行的试生产(运行)方案(来源:文秘站 ),采取切实有效的安全措施和应急救援预案,做好人员上岗前的技能培训和安全教育。项目投入试生产(运行)前,企业应将试生产(运行)有关资料送当地安监部门备案,未办理试生产备案的,没有试生产运行记录或不全的,不得通过验收,省局拟出台规范性指导意见。

建设项目竣工验收是安监部门把住准入门槛最后一道关口。安监部门在受理企业建设项目竣工验收申请时,要求企业必须提供详细的设计、施工、监理、评价文件和资料,其他相关部门(如消防、防雷、特种设备等)的验收或检测检验应完成到位。如果环保验收一时难以完成,在核发安全生产许可证时,必须提供可采信的环保意见。安监部门在审查时,要抓住几个重点,一是项目安全设施是否严格依照设计专篇进行建设、安装,凡是擅自改变设计或没有达到设计要求的,一律不得予以验收通过;二是试生产(运行)管理是否到位,设备调试、运行记录是否完整,工艺、设备及安全设施是否满足正常生产要求,试生产(运行)期间应急处置管理是否满足需要;三是要根据企业实际,充分发挥中介服务机构、科研院所等社会资源的作用,组织覆盖各专业的专家组,为竣工验收提供技术支撑和保障;四是要抓好整改意见的落实,对现场审查发现的安全问题和隐患,必须逐一落实到位,并由安监部门进行现场复核,才能通过验收。省局将对设区市审批的建设项目情况进行督查,发现不符合要求的,要责令纠正,问题严重的,要通报批评,严肃处理。

三、突出抓好企业主体责任落实,积极推动企业法人全面履行安全生产法律责任

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是提高本质安全度的根本和保障。当前部分企业安全安全生产责任体系不完善,基本制度不健全,基础工作不扎实、不落实,安全管理不到位,安全投入不足,极易导致生产安全事故,这也正是现阶段困扰我们安全生产工作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因此,着力推动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是提升安全生产工作水平、强化监管实效的重中之重。

(一)坚定不移督促企业落实建设项目“三同时”制度。

对建设项目实施“三同时”制度是《安全生产法》规定企业的重要法律责任。去年全省开展的建设项目“三同时”专项整治,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有力地打击了违法违规建设行为。但是也存在专项整治工作开展不平衡、不彻底的现象,少数地区违法违规建设行为有所反弹。各级安监部门要继续深化建设项目“三同时”专项整治工作成果,督促企业依法申报,加大执法力度,发现一起,严肃处理一起,决不迁就,以敬效尤。同时各级安监部门要改进监管方式,提前介入项目审查,变事后查处为事前服务,跟踪项目建设各个环节,督促企业按法定程序完成项目建设设立、设计、试生产、竣工验收等环节的安全审查,以跟踪服务提高监管效果。

这里强调一下,在第二轮安全生产许可工作中,省局对因历史原因造成安全距离不符合要求的一批老国有化工企业,按照“征求属地政府意见、落实整改方案、加强日常监管、限期异地搬迁、有条件许可”的思路,对每个企业提出了具体解决问题的方案,并由省安委办下文按“属地管辖”原则实行政府挂牌督办。目前已完成2家,仍有3家在实施搬迁工作。各有关设区市、县(区)安监部门要按照挂牌督办的要求和企业搬迁实施方案,加强跟踪督导,确保企业搬迁工作如期完成进度、迁建项目依法依规履行手续。

(二)坚持把日常督查工作重点放在督促企业健全落实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上。

企业履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最基本最经常的工作就是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违章指挥、违章操作是企业发生事故最普遍的原因和教训。因此,各级安监部门要把企业的安全制度是否建立、完善、落实作为日常检查的重点。一是要督促企业完善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和岗位操作规程,定期修订,做到有章可依、有章必依;二 是督促企业严格作业现场管理,严格执行原化工部41条禁令,结合企业自身实际,在职工中认真组织学习,规范企业操作岗位、动火作业和压力容器等安全管理,促进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三是要督促企业建立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重点检查企业隐患排查治理台帐是否建立完善,重大危险源监控记录是否健全,一般隐患是否得到及时治理,重大隐患是否按计划整改实施等。四是要督促正在进行改制的危化企业,加强安全生产管理,防止在改制过程中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得不到有效落实。要把这项工作作为今年危化监管的重点之一,对辖区改制企业安全状况底数清楚,加强督查力度,采取有效措施,使监管工作贯穿于改制的全过程,确保不出安全问题。

(三)积极推动企业全面实施安全标准化工作。

安全标准化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有效措施。根据国务院安委办《关于进一步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工作的指导意见》和省政府《关于切实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的要求,20__年底前,我省使用危险工艺的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化学制药企业,涉及易燃易爆、剧毒化学品、吸入性有毒有害气体等企业(以下统称重点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要达到安全生产标准化三级以上水平。20__年底前,重点危险化学品企业要达到安全生产标准化二级以上水平,其他危险化学品企业要达到安全生产标准化三级以上水平。

随着国家安监总局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指导意见》,省局下发了实施方案,明确了安全标准化工作目标和实施步骤。省安全标准化考评领导小组制订完善下发了二级、三级企业考评标准。各设区市要按照省局的统一部署,加大工作力度,通过出台相关的政策措施,引导企业积极开展安全标准化工作。要严格考评标准,防止为了片面赶进度,擅自降低标准,避免加大监管风险。除对个别规模较大、安全生产基础较好、第一轮发证以来没有发生事故的企业,可视情向省局申报二级外,其他企业一律推行三级达标。对达标后的企业因管理下滑发生安全事故的要认真组织调查,该整改的督促整改,该取消达标称号的要坚决取消,确保安全标准化工作质量。省局也将不定期对设区市开展安全标准化工作情况进行检查,及时总结经验,纠正存在的不足。

(四)着力引导企业加大投入提高危险工艺自动化水平。

加大安全投入,提高危险工艺自动化和重大危险源自动监控技术水平,是提高企业本质安全水平的必由之路。对涉及危险工艺的化工生产企业,要按照《江西省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危险性工艺安全联锁专项整治方案》的要求,督促开展安全联锁自动化技术改造和重大危险源自动监控技术工作。20__年底前,全省所有涉及危险工艺的化工生产装置,必须实现生产过程中危险环节关键操作的自动化控制、工艺指标的超限报警、生产装置的安全联锁停车;在实现自动化控制的基础上装备紧急停车系统(esd)或安全仪表系统(sis)。新建的涉及危险工艺和高温高压的化工装置必须装备自动化控制系统。要选用安全可靠的仪表、联锁控制系统,配备必要的有毒有害、易燃易爆气体泄漏检测报警系统和火灾报警系统,提高装置安全可靠性。各地要按照“突出重点、分步推进、安全可靠、经济实用”的原则,充分利用企业延期换证的契机,积极稳妥引导部分化工企业危险工艺生产装置安装安全自动控制或安全连锁报警装置。各设区市在已经摸清危险工艺企业的底数后,督促企业编制科学可行、安全有效的改造方案,邀请专家进行充分论证,选择一些工艺比较成熟的同类企业进行“一对一”的学习借鉴,成熟一个改造一个,逐步提升企业危险工艺自动化水平。对处在城区人口密度大、车流量集中、安全距离不符合标准的加油(气)站要按总局和省政府《意见》要求,积极稳妥推行阻隔防爆技术改造。

从监管的实践际效果来看,在现阶段,必须靠严格执法推动企业主体责任的落实,必须靠严肃事故查处推动企业履行主体责任,必须靠创新监管方式推动企业主动地负起安全责任。

四、突出抓好基础工作落实,不断提高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水平

(一)积极引导企业克服当前基础工作中的薄弱环节。

一是督促企业克服各种安全生产情况报告制度不落实的问题。每年第一季度,重点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和储存量构成重大危险源的经营单位要向安监部门报告上年度安全生产工作情况。对存在重大事故隐患的,要专题报告。危化企业发生伤亡事故时,不论是否造成人员伤亡,都要及时报告。企业进行生产储存装置的开停车,关键装置的检维修作业等与安全生产有关的重要活动,在实施前应有关情况书面报所在地安监部门备案。

二是督促企业克服各类安全生产管理台帐不完善的问题。安全生产管理台帐的建立健全与否,是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是否得到有效落实的重要体现,要本着实用有效的原则督促企业加强基本台帐工作。安监部门在日常的监督检查工作中,要注重检查企业对有关安全生产法规、文件的学习贯彻,安全教育培训、安全奖惩等制度的贯彻落实情况和登记台帐,尤其要重点检查企业是否建立健全了隐患排查治理制度,重大危险源监控记录是否健全,对上级安监部门在检查督查中发现的问题和隐患,是否落实了整改责任、整改资金、整改期限、整改措施和应急预案,是否做到登记建档、专人负责、迅速整改。要督促企业将各项日常安全监管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把安全生产基础工作落到实处。

三是督促企业克服对从业人员培训质量不高的问题。危化企业工艺复杂,对从业人员素质要求相对较高。一方面要督促检查企业认真依法组织上岗人员培训,严格持证上岗。培训不仅对岗位技能应知应会,对岗位安全防护知识技能也应注重,避免因不懂不会不知而发生的伤亡事故。另一方面,要逐步按照省政府《关于切实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的要求,提高危化从业人员的条件。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负责人、技术负责人中至少应有一人具有化工专业本科以上学历或取得注册安全工程师资格,并有3年以上化工行业从业经历,主要技术岗位工人、带班班长应具备中等化工职业技术学校以上学历或培训,其他人员应具备初中以上(或同等)学历;危险化学品经营(带储存)单位主要负责人、主管人员、安全负责人中至少应有一人具有化工专业专科以上学历,逐步把从业人员是否达到从业条件纳入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行政许可条件。

四是督促企业严格落实危险化学品登记制度。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使用单位应当按照国家危险化学品登记制度的要求,向省化学品登记注册办公室提交登记材料,办理登记手续,取得危险化学品登记证书。20__年6月前,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登记率要达到100%,20__年底,危险化学品储存企业以及使用剧毒化学品和数量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其他危险化学 品企业要完成登记备案工作。危险化学品生产单位必须向用户提供危险化学品“一书一签”(安全技术说明书和安全标签)。

(二)认真克服危化监管自身基础工作中的薄弱环节。

一是要建立健全辖区内企业的相关档案、台帐。全面掌握企业的安全生产许可、安全生产条件、重大危险源监控、隐患排查治理、建设项目动态等相关情况,做到底数清楚、情况熟悉、资料齐全。为许可发证、重点监管、应急救援提供及时有效的技术档案支撑。二是要切实加强监管队伍的业务能力建设。在当前危化监管队伍专业人员相对缺乏的情况下,既要充分利用上级部门组织的业务培训及视频讲座等各种机会,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等各种措施,组织各级安监部门的业务干部参加各种类型的学习、交流、考察、调研,也要倡导以我为主地加强内部业务培训和自学,进一步增强监管必需的业务素质。三是要切实加强监管队伍的作风建设。按照省委省政府“创业服务年”活动要求,增强服务意识和效率意识,加快建设项目“三同时”审查,提高许可办证速度,规范执法行为,提高办事效率,杜绝“吃拿卡要”等不良行为,依法、依规、依纪做好服务和监管工作。

(三)注重解决综合监管工作中的薄弱环节。

第4篇

为了动员部署攻坚工作,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专门在上海化工园区、天津市滨海新区召开危化品重点县安全生产攻坚工作座谈会,组织与会人员参观考察上海、天津化工园区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情况。

企业与政府“双提升”

60个危化品安全监管重点县涉及全国26个省、43个市,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副局长孙华山指出,这60个重点县有危化品生产企业4 094家,约占全国危化品生产企业总数的1/5;2011年以来发生的危化品事故死亡人数,约占全国危化品事故死亡人数总数的1/4。

“可以看出,重点县是全国危化品安全监管的重中之重,其安全生产状况直接影响全国危化品安全生产形势能否实现稳定好转。”孙华山强调,要通过开展攻坚工作,把重点县危化品的安全生产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紧紧抓住重点环节、难点问题,加快扭转事故总量多的被动局面,大幅度降低全国危化品事故。

在60个重点县所涉及的危化品生产企业中,部分企业建厂早,设备陈旧,工艺落后,安全生产基础差,安全保障能力低;一些新入行的企业安全管理制度不规范,缺乏危化品安全管理经验,地方各级安监局也不同程度存在着监管人员专业知识不熟悉、业务能力弱等情况。孙华山表示,要通过开展攻坚工作,推动地方强化源头管理、淘汰落后、完善监管体制、不断强化企业主体责任的落实,实现企业本质安全水平和政府安全监管能力的双提升。

当前,我国大部分危化品重点县都在规划建立化工园区或工业区,但许多园区定位不清、入园企业准入条件不高、园区管理水平薄弱,有的甚至成为隐患集中区、事故多发区。

近年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高度关注化工园区的安全生产工作,开展了广泛的调研,组织研究园区的安全监管机制,推动示范园区的建设,并出台了专门的指导意见。“攻坚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指导重点县加强化工园区安全管理一体化的建设。”孙华山指出。

多年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不断总结危化品安全监管实践经验,不断深化对化工行业安全生产规律、事故特点的认识,坚持危化品“生产企业入园区、经营企业进市场、储存企业上监控、使用单位抓重点、运输环节推联动”,推行“两重点一重大”(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工工艺、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及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监管模式,有效防范遏制了重大事故的发生,全国较大以上危化品事故总量已连续7年呈下降趋势。

“开展重点县攻坚工作,是国家安全监管总局进一步遏制危化品重特大事故的重要举措,也是强化‘两重点一重大’安全监管的有效措施,更是今后两年的重点任务。”孙华山强调,借助攻坚工作的开展,要进一步强化地方各级政府、监管部门和危化品企业安全生产的“红线”意识,建立安全发展长效机制,推动全国危化品安全生产形势根本好转。

标本兼治

“重点县的攻坚工作既要治标,又要治本,重在治本。”孙华山介绍说,“标”就是有效遏制较大以上危化品事故,力争杜绝重特大事故,实现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双下降”。“本”就是在政府层面提升危化品安全监管能力,在企业层面实现危化品安全生产“四化”(自动化、标准化、信息化、科学化)管理,从根本上建立起危化品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孙华山指出,各重点县要树立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以人为本的理念,推动完善和实施化工行业安全发展规划,统筹规划化工园区建设,严格园区企业准入,合理布局园区内企业,建立安全生产一体化管理体系,强化建设项目安全设计管理,确保“优生”。同时,综合运用城镇规划、行政许可、环境治理、安全风险防控等措施,加快城镇人口密集区域内涉及“两重点一重大”危化品生产储存企业的搬迁进度,消除城镇危化品安全风险。

“落实企业主体责任是安全生产工作的永恒主题,是政府监管的出发点、落脚点和着力点。”孙华山提出,强化企业主体责任落实,要督促企业严格按照“一岗一责”的要求,建立责任明晰、权责匹配的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进一步严格危化品生产企业主要负责人、分管安全生产负责人和分管技术负责人的培训、选用和管理,对于培训后仍不合格、不具备相应安全知识和能力的负责人,要坚决淘汰。要指导企业建立起以安全生产标准化为基础的安全管理体系,强化持续改进、持续提升,不断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孙华山还强调,要全面强化化工过程安全管理,尤其是对近期发生事故较多的动火、进入受限空间等特殊作业环节,督促危化品企业加强作业前的安全风险分析和现场确认、作业过程中的监督和防护,完善作业制度,规范并严格执行作业审批。鼓励企业建立科学有效的预警预报体系机制,建立健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使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实现制度化、常态化、信息化。

强力推进落实

60个重点县是全国危化品安全生产工作的“牛鼻子”,攻坚工作是强化全国危化品安全工作的突破口和着力点。如何推进各项攻坚工作的落实?孙华山指出,重点县要根据本地危化品企业特点、化工行业产业结构、园区建设管理水平和安全生产现状,采取有针对性的硬措施,积极推动各项攻坚工作。

首先要加强组织领导。孙华山强调,各重点县主要负责人要亲自抓、负总责,集中精力,集中力量,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具体的攻坚方案,细化措施,周密安排。尽快成立重点县攻坚工作领导小组,各重点县主要负责人担任组长,主持攻坚工作,分解攻坚任务,抓好措施落实,强化各重点县党委对攻坚工作的统筹领导,把攻坚工作纳入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实现“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

“要加大对事故企业的处罚力度。”孙华山说,对发生较大以上事故的企业,一律依法暂扣其安全生产许可证,经济处罚一律按上限处理;对在动火、进入受限空间等直接作业环节发生人员死亡事故的企业,一律依法暂扣其安全生产许可证;对一年内发生2次较大以上事故的企业,一律依法吊销其安全生产许可证。对发生较大事故或一年内2次发生人员死亡事故的企业,要将企业的安全生产情况向金融、银行、证券等部门通报,限制其融资。

同时,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将加大对重点县的监管力度和交流力度。孙华山介绍说,对发生较大以上事故的重点县,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一律向全国通报,省局要约谈重点县负责人;对发生重大以上事故的重点县,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将会同省局派员进驻督导。国家安全监管总局还将组织开展重点省、市、县危化品安全监管互查活动,交流信息,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第5篇

经济的发展必须有产业的强劲支撑,产业的振兴必须有项目的持续拉动。近年来,高安坚定不移抓项目,建好平台兴产业,用短短几年的时间,把建筑陶瓷产业打造成高安真正意义上有规模、成系统、受关注的支柱产业,跻身全国五大陶瓷主产区之一。建陶产业属传统的资源消耗型产业,在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进程中,高安建陶产业要做大做强,必须切实转变发展方式,推动产业优化升级,走创新驱动、品牌引领、绿色低碳发展之路。

一、高安建陶产业发展的现状分析

总结高安建陶产业发展的成绩,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发展速度快。高安建陶产业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有过辉煌,釉面砖生产曾“全国七分天下有其一”,被誉为“釉面砖王国”。后来受市场、体制因素影响,逐渐滑落,发展缓慢。2007年以来,高安审时度势,抢占沿海地区陶瓷产业梯度转移的先机,张扬产业基础、人才技术、原料资源等优势,提出了“重振建陶雄风”的战略构想,规划建设建陶产业基地,创造了“年内申报、年内规划、年内建设、年内成型,三年建成一个工业城市”的“高安速度”。先后被命名为“江西省建陶产业基地”和“中国建筑陶瓷产业基地”。2007年底,全市建陶业产值不到6亿元,产能不足0.5亿平方米。2012年产值达到178亿元,产能达到6亿平方米,占全国的十二分之一。二是产业规模大。建陶产业基地按照30平方公里的规模进行规划,几年来共完成基础设施投入10多亿元。目前,园区拟建生产线291条,已建成投产108条,共签约项目97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49个。全国建陶航母新中源、新明珠,以及欧雅、恒达、英皇、日本爱和陶等10余家知名建陶企业都相继落户在基地。先后引进45家与陶瓷企业相关联的陶瓷机械、化工、包装、原料等品种齐全的上下游生产经营企业,形成了一个产业链条完善、规模较大的产业集群。三是建设起点高。严格按照现代建陶理念进行规划和建设,科学划分生产、配套、营销、物流、供能、生活等功能区,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严把环保准入关,在江西工业基地中第一个完成整体环评,有效避免了走其他产区“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四是配套功能全。总投资13亿元的铁路专用线项目已经投入运营。争取到川气二期和西气二期主管道同时通过基地,正在推广使用天然气和集中供能。与此同时,高安陆路口岸作业区、中国建筑陶瓷实训中心、国家建筑卫生陶瓷检验检测中心等产业功能配套平台项目先后开工建设或投入运营。五是贡献能力强。建陶产业基地的建设,实现了固投增加、财政增长、农民增收,成为高安市域经济的“强力引擎”。2012年全市建陶产业贡献税收2,37亿元,共解决劳动力就业4万余人,员工平均工资达2600元。

高安建陶产业蓬勃发展的同时,一些问题也随之暴露出来,突出表现在:一是资源消耗大,税收贡献低。据调查,每条生产线需占地50-70亩,单线日耗煤在50-80吨,瓷土350-400吨,用电4.5-6万度,每年按300天开工计算,则一条生产线年耗煤1.5-2.4万吨,瓷土10.5-12万吨,电力1350-1800万度。但是,目前高安市每条生产线的年税收却只有200万元左右,每度电的税收贡献只有0.11-0.15元,税收贡献率严重偏低。二是环境影响大,政策风险高。陶瓷产业特征决定了这个行业的环境污染问题仍然难以避免,由于陶瓷企业过度集中,加之有些企业环保意识不够强,导致对园区周边村民生产生活造成了一定影响。面对上级政府对环境保护不断强化和重视的大背景,面对广大群众对生态环保越来越关注的大压力,如果不采取切实有力的行动,建陶产业基地的生存和发展都潜伏着较大的风险。三是产业结构单一,市场风险大。建陶基地目前落户的绝大多数是陶瓷项目及相关企业,产业结构比较单一。陶瓷行业受市场和政策因素影响也较大,难以形成良好的稳定发展势头,市场风险较大。据调查,2012年底建陶产业基地已投产的108条生产线中,有32条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产量和利润同比上年均下降20多个百分点。四是品牌效应差,产品附加值低。相当一部分企业缺乏品牌意识,只生产中低档产品,在低端市场进行同质化的恶性竞争。为迅速占领市场,一些佛山转移过来的企业仍然打佛山品牌,部分高安本地企业贴牌生产或在佛山注册营销公司打佛山牌。同样的陶瓷产品,佛山品牌的售价是高安品牌的几倍。据调查,同等质量的800*800的微粉抛光砖高安牌的市场售价大多在35到50元/m2,而佛山牌的相同产品售价上百元,甚至几百元。相比佛山陶瓷而言,高安陶瓷产品的附加值太低,甚至没有附加值可言。建筑陶瓷“高安制造”的品牌打造任重道远。五是公共配套遭闲置,功能利用效率低。高安陶瓷产业基地的公共配套较为齐全,但有些资源却由于各种原因遭到闲置,如陶瓷实训中心建成已3年多,可还没有真正地发挥应有的作用;铁路专用线规模设施全省一流,但运行近一年来,到发量却只有300多万吨,不及设计能力的15%;天然气供气已两年,但最高日用气量没有超过10万m3,只占供气能力的7.5%,公共配套设施的利用效率极低。

二、高安建陶产业升级的思路和举措

今年,高安提出在全省综合经济实力排位“一年进一位,五年进十强”的奋斗目标。工业是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只有做大工业总量才能做大经济总量,只有抓好重大产业才能挺起赶超脊梁。因此,高安建陶产业这个业已成型的支柱产业只能做强不能放弃,要以宜春工业产业升级三年强攻战为契机,按照“控制性扩量、结构性提质、有序性开发”的思路,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力争把高安建陶产业基地建设成为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可持续发展综合实验区、全国建筑陶瓷行业强势产区、名符其实的中国建筑陶瓷产业基地。具体抓好“四大升级”:

1、规模总量升级。力争到2015年,全市陶瓷企业投产生产线达到220条,产能达到8.5亿平方米,主营收入突破350亿元,实现利税40亿元。一是注重招大引强。考虑到园区环境承载、环保压力的因素,对建陶产业实行总量控制,严格限制低端建陶企业进驻基地,引导现有企业提质升级,力争三年内引进2-3家高端品牌建陶企业和1家境外建筑陶瓷企业,培育3家以上现有企业新进入全国30强。利用基地开通天然气的优势,大力引进卫生洁具、橱柜、浴柜及精密陶件等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的项目,力争引进2-3家国内外知名卫浴企业和水暖企业。二是调整产业结构。在发展方向上,由原来的陶瓷生产专业性基地向现代化、多元化的综合性工业城拓展,提高园区可持续发展和抗风险能力。充分利用现有土地资源及工业基础优势,挖掘陶瓷企业配套需求,重点培育五金机械、精细化工等配套产业。发挥铁路专用线和口岸作业区功能,大力发展辐射周边县市的现代物流区和出口加工贸易区,形成一园多区发展模式。力争三年内引进3-5家国内外知名化工企业进驻基地化工区,引进3-5家大型陶瓷五金、机械企业。三是完善营销体系。依托瓷都国际项目,高标准、高起点规划陶瓷展贸区,使之成为全国建陶品牌集聚中心、营销中心,华东地区最大的陶瓷采购中心。加快口岸作业区建设,尽快开通运营铁海联运。积极组织企业境外参展,鼓励企业自营出口,培植3家以上外贸公司专业从事陶瓷产品出口业务,切实提高出口创汇规模。

2、品牌质量升级。力争三年内新增高安建陶产品中国驰名商标10个,60%以上的建陶企业产品获江西省著名商标或江西省名牌产品。一是推进产区品牌建设。加大高安产区品牌形象宣传力度,打响“高安陶瓷”品牌。尽快注册“高安陶瓷”国家地理标志,在国家级相关媒体宣传“中国高安一中国建陶产业基地”;在全市10万辆货运汽车上统一标注“高安一中国建陶产业基地”;支持创办“高安陶瓷网”和“高安陶瓷”报刊杂志,继续举办每年一次的“高安陶瓷论坛”,在行业内推出高安陶瓷论坛品牌,定期举办高安陶瓷博览会。二是扶助企业提升品牌。引导企业强化品牌建设,鼓励企业进行企业形象和品牌形象宣传;加大企业申报创建品牌奖励和扶持力度,对获得中国驰名商标、国家质量奖的,每个商标奖提高到50万元。三是加快企业标准化的推进工作。鼓励和引导90%以上的企业获得质量管理、环境管理、职业健康安全等体系认证。鼓励企业参与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的制(修)订工作,打造建陶产品“高安制造”品牌。

3、科技创新升级。一是搭建公共科研平台。加大陶瓷产业科研体系建设,推进产学研工程,建立高安建陶产区与景德镇陶院、武汉理工和华南理工等学院长期合作关系:尽快完成国家级建筑卫生陶瓷检验检测中心项目建设,引进中国建材产品质量认证中心在高安设工作站,打造检测、研发、培训、认证、信息等“五位一体”的技术平台,确立“高安陶瓷”在全国的质量地位。二是扶持企业自主研发。鼓励企业自建研发中心,开发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生产轻薄节能、耐磨耐热的高新技术产品及特种陶瓷开发,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研发中心凡获得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或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奖励10万元,获得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或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奖励50万元。三是培育引进专业人才。加大陶瓷实训中心功能完善和培训力度,年培训4000人左右;争取陶瓷技术培训考核、职称评审发证在高安办理;协调宜春学院及和高安职教中心等教育资源开办陶瓷关联专业;鼓励企业引进高端人才,重点是陶瓷创意、品牌营销、技术研发等方面人才。

4、园区形象升级。强力抓好基地环境专项治理,推进节能减排,实现清洁生产,打造美丽园区。一是提升环保监管水平。推进工业固废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置,积极引进2-3家固体废料加工企业,争取将园区列入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区。制订园区环保标准和长效管理机制,严管重罚环境违法、违规行为。鼓励企业采用先进工艺除尘,企业原料堆放一律不能露天堆放,陶瓷原料和煤炭运输一律实行棚盖,控制粉尘污染;加强排水监测和监管力度,建立企业污水排放监控系统,确保基地污水处理厂今年内投入运营。二是提升节能减排水平。进一步淘汰落后产能,今年6月底全面淘汰链排炉。强力推广使用天然气,新上生产线一律使用管道天然气,杜绝企业建设煤气发生炉自制水煤气。加强对企业脱硫工艺和煤含硫量实行有效监测,所有陶瓷企业必须在明年年底前,建好窑炉尾气脱硫设施并投入使用。进一步充实基地环保队伍,积极探索创建陶瓷环保科研所,提高专业服务水平。三是提升绿色生态水平。开展创建绿色企业、绿色园区活动,加大公共绿地建设力度,今年年底前完成植树20万株,提高园区及企业林木绿化率。对园区红线周边200米范围设立环保缓冲区,栽种防护林,提高环境自净能力。

第6篇

阳煤集团安监局常务副局长赵世铎介绍:“2011年集团销售额收入实现1187亿元,其中非煤产业收入占总收入的3/4。对于非煤行业管理,阳煤集团按照安全分类监管的体制改革要求,在化工、铝业、建筑、卫生、交通等行业分别设立了安监分局(处、科),由懂专业的人来管,将监察人员在现场、监督监察在现场、分析处理在现场落实到各个产业,确保集团所有产业的安全生产。”而对于煤矿主业的监管,尽管煤矿的瓦斯涌出量位居全国第一,但阳煤集团注重体制机制建设,在提升员工素质、实现安全管理、创建安全账户方面做得扎实稳当,实现了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连续几年双下降的成效。

“三招”提升员工素质

井下事故的发生多为作业人员习惯性误操作所致,阳煤集团在提升人员素质方面走出了自己的特色之路。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阳煤集团率先实行“变招工为招生”的劳动预备制度,大大提升了集团内部从业人员素质。赵世铎介绍:“从1996年开始,阳泉煤业的员工从对口技校直接招进来,并对他们进行岗位培训。此外,还建成了新景矿井下培训基地,现场模拟高仿真作业现场和操作设备,对学员的现场操作技能进行培训。”到现在,经过培训合格的人员,已全部被招聘录用为集团正式员工,劳动预备制学员已成为操作技能人才队伍的主要来源。“这样一来,就从入口保证了员工的素质。”

员工来源问题解决了,如何继续提高员工素质?阳煤集团创造性地推行了“干部上讲台、培训到现场”的模式。“2009年,山西煤矿大规模兼并重组,集团煤矿从原来14个增加到现在44个,包括其他行业的数量也急剧增加,人员素质亟待提高,再加上各级煤矿职工学校硬件设施跟不上,按照以往的培训模式,现有的专职教师根本无法承担大量的培训任务。结合实际,阳煤集团于2011年创造性地提出了‘干部上讲台、培训到现场’的模式。‘干部上讲台’是集团内各级干部作为业余培训教师,由职工学校下聘书,干部们结合自己的工种特点,给学员讲课;‘培训到现场’是基层单位副队级以上干部及集团公司机关生产职能处室的副科级以上干部,直至集团副总经理,对员工进行包保,每个人至少包保5名员工,每月不低于一次到现场培训,对员工讲事故案例和操作要领,让员工掌握为什么会造成事故、操作过程的安全要领等,这样一来,一方面提高了员工的素质、另一方面也融洽了干群关系。”阳煤集团安监局综合处长翟治红介绍。

安全生产宣教方面,阳煤集团的“安全宣教12法”及“12·60”工作法也早已在全煤系统进行推广。“安全宣教12法”是阳泉煤业总结出切合煤矿实际的12种安全教育方法,即:案例教育、家属联保、每周二五活动等,充分发挥党政工作作用,通过对12种方法的运用逐渐强化职工的安全生产意识,由强制的“要我安全”上升为“我要安全”。“12·60”工作法是党政部门负责人针对12类60种存在不放心因素的岗位工作人员,包括家里有事、受到批评、刚结婚等这些员工,针对他们的情况建立档案,以和他们谈心、给他们心理减压等方式让他们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来。例如,有段时间通风工区防突组员工张晋因与女友恋爱出现问题曾一段时间萎靡不振、上班不正常,矿长助理赵三牛发现后语重心长地做其工作并且鼓励他干好本职工作,让他知道只有做出成绩才能赢回姑娘的喜爱。这之后张晋很快走出了心里的阴影,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12·60”工作法只是个载体,通过对这些安全上不放心人员进行身心调试工作,使各类不安全因素、矛盾问题化解处理在萌芽状态,理顺了他们的情绪才能保证他们安全生产。

多管齐下保安全

阳煤集团用“安全红线”制度逐级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红线”是集团于2011年建立的煤炭和非煤行业的安全管理制度体系。其中,非煤产业包括了化工企业、铝业企业、装备制造业、特种设备、建筑安全、交通运输和医疗卫生等方面的管理红线。如在化工企业中,检修队伍若没有相关的施工检修资质或资质等级不符合要求的,就要按红线免去单位总经理职务;再比如企业员工没有取得相应安全资格证书就上岗作业的,就按红线规定免去这块业务分管领导的职务。“这样一来,严肃追究他的责任了,也就强化了各级领导‘谁主管负责,谁分管负责’的安全责任制原则。”翟治红说。

煤矿生产建设的“安全红线”将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与处罚措施一一对应,可以说更细致更全面。翟治红介绍:“红线将采掘方面、矿井运输方面、矿井机电方面出现的误操作和存在隐患都囊括进来。举个例子,凡是集团公司系统中矿井7天内同一地点发生3次瓦斯超限的、揭穿煤层、构造和突出危险工作面不落实防突措施进行采掘作业的直接免去矿上分管领导的职务;由于防突措施不落实,一年内本单位发生2次导致回风流瓦斯浓度超过3%的煤与瓦斯突出事故的直接免去矿上总工程师的职务,工人触犯“安全红线”的直接解除劳动合同。”通过这样严格的按条款处罚的手段,将煤矿生产单位领导的安全行为规范起来,也强化了分管领导的安全主体责任。

用“三色单”完善隐患排查制度。翟治红介绍:“阳泉煤业推行的隐患排查治理‘三色单’,是指各级干部、安监人员下井后要及时反馈井下隐患信息并根据隐患级别填不同颜色,白色代表一般隐患;黄色代表局部作业隐患;红色代表危及生命应立即停止作业。这样一来就从信息收集、信息反馈、信息传递方面实现隐患排查治理的闭环管理,超前防范各类事故。”此外,集团还开发了软硬件配套设施的专项系统,使基层的安全隐患能及时报到集团,实现信息及时反馈。如:井下有隐患,安监人员将通过网站、报箱、安监处登记等方式将反馈到安监部门,各煤矿对反馈上来的隐患进行300~1000元不等的奖励。“这样一来,隐患什么时间解决、谁来解决也有了明确的责任,员工自身的安全隐患排查意识也有了提高。”

“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实行安全分类监管。翟治红介绍:“随着阳泉煤业的发展壮大,化工、冶炼、交通等行业也不断增加,于是集团对企业安全体制机制进行改革,实行‘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管理模式,不同产业为块、安监局及分局为条,分类监管。集团煤炭主业现有40多个矿,散落分布在山西全省,鉴于管理幅度宽,集团公司在晋东、晋南、晋北和寿阳成立了4个区域公司,每个区域公司设立安全监察分局,行使集团公司安监局一样的职能,此外,铝业、建筑、交通等高危行业也增设安全监察机构并明确了监管人的定编,使安全监督管理体制进一步强化。”

现场安全管理方面,阳泉煤业坚持领导带班下井制度,翟治红说:“领导带班下井制度对各级干部下现场、跟班、带班、职责及上岗行为、规范员工操作上都提出了要求,即:上班在前、下班在后、班中在位、在位尽责。”

员工岗位安全是安全管理中重要环节,“阳泉煤业推行岗位‘手指口述’、五级安全预想、安全班前会、危险因素预控、集体上下井制度,其中‘手指口述’是日本引进的防止程序性岗位误操作,要求作业人员操作中手要做、眼睛要看、同时说出下一步干什么、说完再操作;五级安全预想是要求班组针对工作任务开班前会,并在会上提出要求,预想操作中将出现何种风险因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措施,规定落实人员。这样一来,就确保了班组作业安全。”翟治红说。

“用安全账户激励员工安全”

阳泉煤业是一个老企业,人员多、包袱重、地质条件差,瓦斯涌出量全国第一,尽管集团安全管理相对扎实严细,但零打碎敲的事故仍然不断发生。随着企业越做越大,点多面广,井下千军万马,领导鞭长莫及,靠人盯人显然不行。阳煤集团结合实际首创了“安全账户约束激励机制。”这项机制从2006年在山西全省进行推广,目前不少集团企业都在采用此方法。

“安全账户就是集团把每个员工的工资分成几个组成部分,既包括实际完成工作数量,也包括工作质量标准,还包括应达到企业所在岗位的应知应会要求,集团从2005年1月份开始逐月把每个井下员工30%的工资拿出来,其中10%与质量标准化挂钩考核,以促进个人岗位作业的质量标准;10%与个人技能训练挂钩,各单位具体制定考核办法,以促进职工学技术、学业务和参加培训的自觉性;10%与自主保安、不发生人身事故和其它责任事故挂钩考核。这30%的工资,其中10%的质量标准化工资根据工程质量评定级别当月分配,其余20%的技能训练工资和自主保安工资,经月底考核后注入个人安全技能账户年终一次兑现,只要员工不出事故且各种培训考试合格,就能在年底全部兑现账户资金,反之,这10%的自主保安工资不再注入。就是说,每月两个10%的工资经月度考核才能注入安全技能账户。”翟治红介绍。

第7篇

中国石化作为国有特大型骨干企业,是能源生产大户,也是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大户。多年来公司始终坚持把节约资源作为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和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通过深化改革、强化管理、优化资源配置、依靠技术进步,中国石化集团公司节能减排工作取得了较大成绩。

2005―2007年,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的原油产量、原油加工量和乙烯产量逐年增加,但生产过程的能耗、物耗、污染物排放却逐年明显下降。公司万元产值综合能耗从2005年0.91吨标煤下降到2007年的0.82吨标煤,累计降低9.89%,相当于节约810万吨标煤。2007年与2005年相比,油气生产综合能耗下降6.43%,炼油综合能耗下降3.36%,乙烯综合能耗下降2.17%,热电企业供电能耗下降2.73%;COD排放总量2007年比2005年下降11.92%。

目前,公司上下已经形成了全面深入开展节能减排工作的良好局面。

一、主要做法

一是切实加强领导,建立健全节能减排组织体系。作为“重点型”中央企业,中国石化成立了由王天普总裁牵头的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并设立了节能减排办公室和节水办公室,形成了一个多层次、上下衔接、运转有效的节能减排管理工作体系。

二是建立了节能减排工作问责制和节能减排考核体系。公司按照国资委建立节能减排工作问责制的要求,建立起目标明确、责任落实、措施到位、一级抓一级、一级考核一级的节能目标责任和考核制度。制定下发了《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节能管理办法》和《集团公司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办法》,对事业部和企业的节能目标、节能措施、节能基础管理等各项指标进行全方位考核,并将考核结果纳入到经济责任制考核体系。

三是强化基础管理,扎实做好基础工作。建立了节能减排季度例会制度。总裁班子每季度组织一次节能减排季度例会,有力地加强了对节能减排工作的指导、检查和监督,全面促进节能减排工作;完善了节能统计指标体系。编制印发了《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节能统计指标体系》,按专业设立节能统计指标体系,统一规定关键指标的计算范围和计算方法,成立了中国石化节能监测中心和中国石化节能技术服务中心。按照国资委和发改委要求,中国石化进一步完善节能减排监测网络,分别成立集团公司节能监测中心和集团公司节能技术服务中心,为总部相关管理部门、事业部和企业节能管理提供政策研究、决策支撑与技术服务。

四是通过结构优化调整,大幅降低能源消耗水平。中国石化通过对重点炼油化工企业实施技术改造,促进了装置规模大型化和集约化,提高了炼化企业的集中度。同时,加快淘汰落后产能,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

五是加大节能科技开发工作力度和节能技术推广力度。中国石化全面推广已列入国家发改委重点推广的成熟节能技术。并重点推广了以下节能技术。油田板块:推广利用节能型抽油机和抽油系统、注水管网、工艺优化设计技术、优化热力、电网供电系统及密闭集输工艺等成熟技术;人工智能采油系统、游梁式抽油机节能改造、实施网电钻井、提高注水系统效率等节能技术。炼化板块:推广加热炉强化传热技术,提高加热炉效率;推广机泵叶轮切削技术、变频调节技术,降低机泵电耗;推广应用电网谐波整定技术,提高电网功率因数;推广换热器在线清洗技术,提高换热效率等。化工板块推广利用吸收式热泵(AHT)在合成橡胶凝聚装置上的应用技术,扭曲片管强化传热技术,裂解炉空气预热节能技术,氨合成回路分子筛节能技术。

六是加大投入,全面实施节能减排重点工程。集团公司05―07年节能减排项目共安排投资114亿元。油田板块:重点安排了专项节能或与节能降耗相关的项目。炼油板块:启动了九江石化等32个低温热利用项目;化工板块:重点推广和实施乙烯裂解炉空气预热技术,重点推广和实施乙烯裂解炉扭曲片强化传热技术,组织 “14万吨/年己内酰胺成套技术”和煤气化装置等技术攻关。公司于2007年8月份向国家发改委上报的22个节能项目被国家发改委列入节能技术改造财政奖励项目,截止到2007年底,已经到位财政奖励资金1530万元。

七是抓好重点污染物的治理。中国石化自2004年起对突出的污染问题进行治理,力争在“十一五”前期,解决与现有标准规定和要求不相适应的环保问题。

八是树立循环经济观念,扎扎实实落实工作措施。强化节水管理,落实节水减排方案。积极开展“三废”综合利用,“三废”治理和综合利用水平不断提高,由2003年的1亿元提高到2006、2007年的3亿多元。

二、“十一五”节能减排工作规划

(一)“十一五”节能目标

节能目标:到2010年,中国石化集团公司万元产值综合能耗从2005年的0.91吨煤降到0.81吨标煤,相当于节约969万吨标煤;油(气)开采综合能耗从2005年112.0千克标煤/吨下降到85.7千克标煤/吨,下降23.5%;炼油综合能耗2005年的68.6千克标油/吨下降到62.0千克标油/吨,下降9.7%;化工乙烯解装置综合能耗从2005年的684.43千克标油/吨降到650.0千克标油/吨,降幅5%;销售吨油品耗电从2005年的4.7度下降到3.7度,下降21.3%;热电企业供电能耗从2005年的370.81克标煤/度下降到350克标煤/度,下降5.6%。

环保目标:强化外排污染物的有效监控,不发生重特大污染事故。外排污染物达标率达到95%以上,建设项目环保“三同时”执行合格率达到100%。到2010年,80%以上的企业达到清洁生产企业标准。外排主要污染物COD和二氧化硫量总体分别减少10%以上,危险固体废弃物处理利用和妥善处置率达到100%。

节水目标:建立规范的用水、节水管理体系和科学合理的用水、节水奖惩机制,实行定额管理,工业水重复利用率等指标达到国家工业企业领先水平,逐步靠近国际先进水平,把中国石化建成节水型大型企业集团。到2010年,5年累计节约用水8亿方,万元产值取水量达到11立方米/万元以下;加工吨原油取水量0.65m3;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保持在95%以上。

(二)重点工作安排

一是强化管理,促进节能减排工作深入开展。

二是优化调整能源消耗结构。加大压烧油工作力度和资源优化利用。继续实施各项煤代油、焦代油、气代油、电代油工程。优化炼化企业制氢原料和氢资源;做好炼厂气体,特别是催化裂化碳二组分中乙烯和乙烷的回收利用;做好炼厂碳四、芳烃等资源的优化利用。

三是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抓好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南化资源优化项目、川维配套川东气田开发项目等一批优化项目的建设投产;关停小炼油、重油制氢、小锅炉、中压纯凝发电机组等一批高能耗装置。淘汰低效高耗的钻井设备、老旧电器设备。计划利用1―2年时间,投资3.5亿元,油田更新淘汰S7及以下型号高耗能变压器。积极加快炼化企业布局调整和装置结构调整。通过实施工艺技术创新,采用高效设备,提高炼油设施的效率;逐步淘汰工艺落后、规模小、资源能源消耗高、污染重的生产装置,实行规模化经营,建立千万吨以上的炼油生产企业,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四是加快实施重点节能项目。油田:“十一五”期间实施10个方面的重点节能降耗技术改造工程,累计实现节能量100万吨标准煤以上。完成高耗能变压器的更新改造工作。继续开展胜利、河南两家油田企业的燃料替代工程。在各生产系统推广应用抽油机新型拖动技术、油井集中供配电等成熟技术,提高系统效率,降低电耗。针对系统与能力不配套的问题,逐步实施地面工艺系统的节能改造,通过优化流程、简化站点,降低系统能耗。在节水、节电、节约自用油、节约天然气等方面建立节能项目储备库,并进行优化排队,不断完善和实施。强化老油田开发注采结构调整,控制无效液量产出。开展生产系统合理用热、油田产出污水合理综合利用等调研工作,完成供配电系统能耗测试和水平衡测试。

炼油:“十一五”期间重点做好以下工作:新建炼化企业全厂节能规划;典型炼化装置的节能工作;重点节能专项改造项目;抓好节电专项工作;蒸汽优化专项工作。

化工:“十一五”期间重点做好以下工作:继续推广跟踪沼气发电、利用螺杆膨胀机发电等新技术的实施效果,总结经验,条件成熟后推广实施。对烟气余热回收、疏水器改造、保温、保冷材料更换等企业普遍存在问题的薄弱环节,加大力度进行集中整改。推广APC先进控制技术。开展动力系统优化和低温余热的回收与利用工作。

油品销售:大力推动机关带头节能。突出抓好加油站节能。狠抓物流优化节能。加快开发、推广、应用以现代信息网络为基础的智能调度指挥系统,整体优化一、二次物流,继续整合关闭低效油库,不断提高物流环节节能降耗水平。适当投资技术节能项目。

五是加快节能减排技术研发。加快节能降耗技术攻关。加强环境友好产品的科研开发和推广应用。加快环境治理新技术开发和推广应用。研究开发无有毒有害的原材料,“三废”生成量少,最终实现“零排放”的新一代环境友好工艺技术;加快通用合成树脂材料高性能化技术的开发,从源头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六是加快节能技术产业化示范和推广工作。油田:重点示范推广“煤、气代油”以及利用污水余热代油等燃料替代技术、新型抽油机拖动技术、能耗最低机采系统设计方法、机采系统变压器集中供配电技术、供配电网优化运行负荷技术、伴生气回收技术、污水处理回用回注技术等一批节能降耗成熟技术,引进和推广先进高效电动机、高效节能变压器、高效燃烧器、节能型抽油机、高效分离设备等新型节能降耗设备和产品。

炼油:提高电网、电机运行效率。推广变频和叶轮切削技术。优化蒸汽系统运行。提高三炉四机运行效率。推广换热器在线清洗技术,提高换热效率。

七是抓好规划设计和终端用能两个源头的节能降耗管理。建立和严格执行建设项目节能篇的编制、评估和审查制度。新建项目必须设置先进合理的能耗指标。在项目管理上坚持做到节能措施与主体工程的“三同时”。采用先进技术,优化设计方案。规范节能节水产品采购管理。

第8篇

【关键词】鸭绿江丹东市区段;水环境;保护策略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随着这首激昂的歌曲传唱四方,“鸭绿江”也成为耳熟能详的名字深深印在人们心中,鸭绿江丹东市区段正是当年抗美援朝战士奔赴朝鲜战场所经过的流域。笔者生长在鸭绿江滨,自幼在江边玩耍,亲眼目睹了江水近30年的变化。本文试就鸭绿江丹东市区段水环境保护现状和问题进行分析,并对其保护策略进行探讨,希望能够引起更多的人去关注和思考水环境保护。

一、鸭绿江水环境概况

鸭绿江是位于中国辽宁省和朝鲜半岛之间的一条界江。鸭绿江古称坝水,汉朝称为马訾水,唐朝始称鸭绿江,因其江水清澈,水色深绿似鸭头而得名,以水质优良著称于世,是一条为中朝两国沿岸人民提供生产、生活、航运、养殖、灌溉和旅游的多功能河流。鸭绿江发源于长白山主峰白头山南麓海拔2300米处的白头山天池,然后流向西南,流经吉林省的长白朝鲜族自治县、集安、辽宁省的丹东市,在辽宁省丹东市东港附近入黄海,鸭绿江入海口是中国大陆海岸线的最北端。全长795公里,流域面积6.19万平方公里,在丹东境内270余公里。[1]

(一)地貌

鸭绿江上流经长白山地的崇山峻岭,坡陡流急,谷宽50~150米。中游自临江以下,转向西南,坡度变缓,谷宽200~2000米。下游自水丰以下,河谷开扩,两岸有低山丘陵和较窄平原,江心多沙洲。江中岛屿近200个,以文安滩为最大。丹东附近江宽5公里,流到东沟分两支入黄海,水系发达,支流受构造控制,多与干流成直交。

(二)水文特征

鸭绿江上下落差较大,源头与河口落差达到2440米,水力资源230万千瓦。鸭绿江年降水量约在870毫米,70%集中6~9月。平均流量1040立方米/秒,年径流量327.6亿立方米。[2]主要支流在朝鲜境内有虚川江、长津江、慈城江、秃鲁江和忠满江等;中国境内有浑江、蒲石河和瑗河等支流。江水含沙量和输沙量小。

(三)气候

鸭绿江全流域气候凉湿,丹东地区属暖温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在4~10摄氏度,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雨量丰富,年均降雨量为800~1200mm,是东北地区降雨量最多的地区。

(四)物种

鸭绿江沿岸植被覆盖情况良好,森林覆盖率达61.6%,生物多样性丰富,有高等植物1360种,鸟类310种,鱼类265种,两栖类11种,爬行类15种,哺乳类37种及大量昆虫和微生物。江水中以冷水鱼为主,是我国冷水鱼物种资源库。[3]入海口处建有鸭绿江口国家级滨海湿地自然保护区,是世界最大的候鸟栖息地,有鸟类240余种,每年有百万只候鸟在这里迁栖,最大的鸟群达12万只。[4]

以上各数据均从不同方面客观地反映了鸭绿江的水环境情况,由此可见,对于这样一条资源丰富、经济价值显著的河流保护意义重大。

二、鸭绿江丹东市区段水环境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根据丹东市水利局2007年水资源公报,对鸭绿江干流96公里和支流117公里评价为Ⅱ类水质,上游各支流均为Ⅰ类水质,由于这几条支流流经区域内没有过多的污染源存在2007年全市废污水排放量为12487万吨,污染物排放总量为11.78万吨。全市河流水质的总体状况仍保持良好,多数饮用水源保护区和渔业用水区的水质好于上年。[5]

从以往各项监测结果显示,鸭绿江丹东市段水质状况有所反复。1999年和2000年污染较为严重。2000年以后,丹东市实施了“碧水工程”,加大了对鸭绿江水环境保护的力度,因而水质鸭绿江的水质开始比过去有所改善,水质状况持续向着有利的方向发展。但是,环境污染问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城市段上游水质可达到国家二类水质标准,但从鸭绿江大桥以下水质状况只能达到国家三类水质标准。造成鸭绿江丹东市区段污染的问题,主要存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工业污染是造成鸭绿江污染的重大因素。丹东造纸有限公司、鸭绿江造纸厂、丹东化纤集团三家企业年排废水占17家重点源工业废水排放总量的85.5%,是鸭绿江污染的治理的重中之重。这几家企业均在市区内沿江分布,严重影响市区段的水质。

第二,污水直接排放入江。丹东市每天有40多万吨污水及人粪便通过城市市政下水排入鸭绿江,其负荷是相当大的。沿江信步,隔上一小段就能看到一个排污口,居民的生活污水和企业的工业污水废水没有经过集中处理,都顺着下水管道直接排入鸭绿江。这是鸭绿江市区段最大的污染源之一。丹东市目前是辽宁省唯一没有城市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的地级市。按照辽宁省环保局的要求,到2009年底,全省所有县级城市必须全部建成城市污水处理厂,否则将实施区域限批。一旦实施区域限批,就意味着将停止审批丹东境内或所属的除循环经济类项目外的所有项目。对于目前正在谋求跨越式发展的丹东来说,无疑是当头一棒,将直接到经济发展。

第三,市区段排污口过于密集。鸭绿江干流段22个排污口,集中分布在市区段的就有21个,占总数的95.4%。据监测资料统计,丹东市区段的丹纸南口、花园河口、鸭纸南口、13号坝门和浪头2#的5个排污口累计污染负荷比达到91.52%。[6]

第四,上游支流硼化工企业硼泥堆放占用河道,对河水造成污染。沿江滨路一直至宽甸县境内,就会看到河道中大量堆积的尾矿。宽甸县硼矿资源丰富,硼化工企业发展讯速,大量的硼矿、硼泥堆放于河道内,含硼的工业废水排放入河流。河流并入鸭绿江,对江水造成一定的污染。

第五,感潮影响和天然径流量减少。由于鸭绿江丹东段处于鸭绿江入海口,受海水潮汐影响强烈,属于强感潮段,特别是厦子沟断面受感潮影响较大。1999年和2000年的枯水期,鸭绿江曾出现劣Ⅴ类水质。此外,由于鸭绿江近几年天然径流量减少,也造成污染加重。

三、鸭绿江丹东市区段水环境保护策略

鸭绿江作为丹东市境内最为重要的河流,承担着供水、渔业、景观等多重功能,是丹东乃至辽宁省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辽宁地区主要六大水系中唯一一条水质状况较好,污染较轻的河流。对于这种鸭绿江水环境的保护的意义重大。

第一,加强国际间交流合作。“六五”期间,丹东市曾与朝鲜的新义州市就鸭绿江丹东段的水污染问题,进行了对话并共同对鸭绿江的水质状况和两岸的沿江排污口进行了联合监测。取得了中朝两岸污染物排放的第一手资料,为制定鸭绿江的污染防治规划提供了科学依据。“七五”期间,丹东市聘请澳大利亚环保专家对鸭绿江丹东段的污染问题进行调查咨询,中澳专家共同提出了“城市沁水截流,集中处理后排海”的在截流方案,为解决鸭绿江丹东市区段污染指出建设方向。应继续开展此项活动,学习先进经验,争取国际资金援助。

第二,城市污水处理厂尽快落实到位。给排入鸭绿江的废水加一道“安全闸”已经迫在眉睫。按照辽宁省环保局的要求,丹东市及其下属的县级市必须在今年开工建设城市污水处理厂,并于2009年底前建成投入使用。建设污水处理厂是防治污染、推进水环境建设、保护鸭绿江水源的有效措施,同时更不能因为建设污水处理厂的拖延,而影响到丹东整个的经济建设。将城市污水处理达标后排放,将大量削减城市有机物以及无机氮、无机磷等污染物排放量,控制鸭绿江污染的发生源。

第三,已经产生的污染问题及时整治,防止新污染源的产生。对于排污口应分散设置,在城市污水处理厂建成后,必须改变原有排污口的位置,合理布局,有利于污染物的稀释扩散。同时对于上流污染矿区和市区内的工业企业,通过改革落后的生产工艺,能在源头净化的决不搞末端治理,最大限度地将污染消灭在生产过程中。新建项目要坚决执行“环境影响评估”和“三同时”制度,并实行“以新代老”原则,实行全过程控制,保证环保措施和技术措施的实施,不增加污染负荷。

第四,完善水资源水环境监测站网,建立水环境预警预报系统。水质监测点位置决定着水质数据的代表性和合理性。应合理布局监测点,水质状况及时向公众。调查研究鸭绿江水体中污染物的来源、分布规律,与鸭绿江上游吉林省环保部门合作,从环境背景、污染来源、分析方法等各方面查找原因,并采取相应的对策,共同治理。

鸭绿江保护必须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的原则,避免重蹈“先污染,后治理”的覆辙,不能等到问题出现才亡羊补牢,将得不偿失。要大力发挥鸭绿江的水资源优势,带动丹东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鸭绿江流域环境与资源特点,总结前几年治水的经验,保持水环境生态平衡,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让鸭绿江绿水长流。

【参考文献】

1.丹东市环境保护局,丹东市环境质量报告书,1996~2000年度

2.丹东市环境保护局,丹东市环境质量报告书,2000~2005年度

3.丹东市水利局,丹东市2007年水资源公报

第9篇

二、建立健全应急管理组织体系。我市各级各部门应急管理机构均已成立,但部分县(市、区)应急办没有实现上级要求的“五到位”(即:人员到位、车辆到位、办公场所到位、办公设施到位、资金到位)。为确保突发事件发生后能做到反应迅速,处置高效,各县(市、区)和市直有关部门要确定一名县级领导负责应急管理工作并配备专职的应急管理工作人员。各乡(镇)要明确一名副职专抓,并指定专人负责。村、学校、企业也要有一名负责同志抓应急管理工作,并设立信息联络员,以保证信息渠道的畅通。同时,县、乡两级都要有应急办公场所,配备专门的应急办公车辆。各县(市、区)每年安排不少于5万元的应急办公经费(用于宣传、培训和应急演练)并列入本级财政预算。

三、建立和完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机制。各级各部门要按照省、市政府相关要求,借鉴外地先进的应急工作经验,结合自身实际,研究制定应急管理工作的信息报送、监测预警、应急处置、信息等相关制度。要结合本地本部门实际,制定一套组织严密、科学高效、责任明确的应急处置工作流程图,确保能够有效组织、快速反应、高效运转、有条不紊地应对各项突发公共事件。

四、抓好应急管理法制建设。各级各有关部门要组织相关人员对《突发事件应对法》进行细致、系统的学习,全面、准确地掌握应对突发事件的具体规定,依法开展应急管理工作。同时,根据本地、本行业的情况,研究制定符合实际的《突发事件应对法》实施办法。

五、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一是加强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按照“一队多用”和“一专多能”的原则,以公安、消防、卫生、安监等骨干队伍为主体,整合现有各类专业救援力量,形成统一高效的专业应急救援体系。要在企业中建立专兼职救援队伍。特别是化工企业要根据自身情况为应急救援队伍配备必要的装备和器材,加强培训,提高队员处置重大事件和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各级应急管理部门要建立应急救援队伍数据库,每年对应急救援队伍区域分布、工作任务、人员装备及培训情况进行一次检查。二是加强应急救援志愿者队伍的招募。各级各部门要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志愿者招募及管理办法,通过采取社会招募、自愿报名等方式,尽可能多地吸收志愿者加入到应急救援工作当中。要建立志愿者信息数据库,建立应急志愿者服务机制,形成专兼职救援队伍和社会志愿者共同参加的应急救援体系。三是做好专家队伍的组建工作。各级各部门及大型企业要聘请有关专家和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分级分类建立应急救援专家队伍,发挥专家在应对突发事件中的决策咨询作用。同时,每年召开一次专家组会议,研究工作,分析形势,为各级应急管理工作的开展献计献策。

六、切实做好应急演练工作。各级各部门要结合实际制定应急演练计划。采取室内推演和实战演练相结合的方式,有目的地开展演练工作。原则上,市、县专项应急预案的制定部门每年都要组织一次应急演练。在演练中要把预案全过程中的每个环节组织到位,注重实效,不走过场,真正达到落实预案、磨合机制、锻炼队伍的目的。要认真总结演练中的经验,找出问题与不足,对相关预案进行必要的更新和完善。

七、落实应急物资储备。各级各部门要按照先急后缓的原则,有针对性的制定应急物资储备计划,合理确定储备物资的品种和规模,建立应急物资生产、储备、调拨、征用、紧急配送体系。要加强对储备物资的动态管理,原则上每年一次对应急物资的储备、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及时解决应急储备物资数量不足、品种不全、布局不合理、运输不畅等问题。市、县财政和市直有关部门每年都要安排应急物资储备资金,为应急处置和恢复重建提供有力保障。

八、完善应急基础设施。城镇人口密集场所和工业区要加强应急通信、应急供电、应急避难场所、应急医疗救护以及消防、防雷等公共安全基础设施建设,按要求配备应急器材。充分利用现有的学校教室、敬老院、活动中心等,作为重大自然灾害人员转移、疏散、避难(灾)场所。加强交通、通信、电力、天然气、自来水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抗灾和快速恢复能力。要吸取四川汶川地震的教训,乡村规划建设要避开隐患区域。各类企业、学校、大型商场等重要部门要配备齐全的应急设备,开设应急疏散通道,规划出应急避难场所,为重大突发性事件发生后的人员安全提供必要的保障。

九、加快应急平台建设。省、市应急平台现已着手规划建设。各县(市、区)要多方筹集资金,尽快开展县级应急平台建设工作,实现与省、市政府应急平台的互联互通,完善监测监控、预测预警、信息报告、辅助决策、调度指挥和分析评估等功能,形成统一高效的应急平台体系。

十、开展防灾应急宣传教育和培训。各级各部门要面向大众开展应急宣传教育。各级政府应急管理部门要将每年11月1日作为应急宣传日,统一协调、组织有关部门进行应急知识的宣传。同时,不断通过新闻媒体报道、公共场所现场咨询、个案实例讲解、组织竞赛、设置宣传标识等多种形式,让应急知识走进千家万户。要以企业、学校等突发事件易发区作为宣传工作的突破口和工作重点,积极推动应急知识进课堂、进企业,加强对企业职工和学生的应急自救、互救知识教育。要充分利用各级各类培训机构,采取“派出去、请出来”的方式,自身培训与大专院校培训相结合的办法,搞好对领导干部应急指挥能力和应急管理工作人员的综合业务培训。县、乡和市直有关部门的应急管理人员每年至少要进行一次培训。

十一、开展风险隐患排查和监控。要坚持应急工作“关口前移、预防为主”的原则,针对我市临港靠海、化工企业密集、交通运输繁忙的特点,认真制定风险隐患排查方案,组织开展风险隐患排查工作。各地对辖区内的每个城镇、乡村、企业、学校要进行全方位的排查,全面掌握各类风险隐患情况。对企业、学校等重点部位、重点单位要进行重点排查,落实综合防范和处置措施。对可能引发公共事件的风险隐患要限期治理,特别是对位于城市和人口密集地区的高危企业,要依法采取停产、停业、搬迁等措施,尽快消除隐患。要建立隐患排查信息数据库,实行分类分级管理。逐步建立风险隐患及时发现、定期排查、有效整改的长效机制。同时,不断完善各种突发事件监测网络,增加监测点,扩大监测覆盖面,提高监测水平。建立预警信息系统,充分利用防空警报、广播、电视、互联网、手机短信等,及时预警信息。各级广播电视、通信等部门要按照有关规定,及时提供突发事件预警信息的服务,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早处置,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

十二、严格信息报告制度。各级各部门要严格按照省、市有关要求,建立和完善突发事件信息报告工作制度。突发事件发生后,必须在45分钟内口头报告,90分钟内书面报告市政府值班室和应急办。信息报告要做到及时、准确。对特别重大、重大及持续时间较长的突发事件,要做好事件情况续报工作。对迟报、漏报、瞒报的,视其情节依法追究责任。

十三、全力做好应急处置工作。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各级各部门在向上级政府报送事件情况的同时,要依照应急预案及时采取应急响应措施。事发地政府要统一组织应急处置工作,采取必要措施控制事态发展,防止发生次生、衍生灾害。同时,要做好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保障和事故现场秩序维护及环境评估等工作。

十四、搞好突发事件的新闻和舆论引导。要严格遵循主动引导、实事求是、及时准确和以正面宣传为主的原则。突发事件发生后,事发地政府和相关部门要主动和新闻媒体取得联系,第一时间内向社会简要信息,随后初步核实情况、政府应对措施和公众防范措施等,并根据事件处置情况做好后续和舆论引导工作,以帮助群众消除和化解恐慌情绪,避免猜测性、歪曲性的报道。要完善政府信息制度和新闻发言人制度,建立健全突发公共事件新闻报道快速反应机制、舆情收集和分析机制。切实加强对信息、新闻报道工作的组织协调,充分发挥舆论引导作用。

十五、建立突发公共事件评估分析制度。各级各有关部门每年要向市政府报送年度应急工作评估报告,准确统计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发生起数、伤亡人数、经济损失等相关情况,对突发事件应对工作进行分析总结。各级民政、安监、卫生、公安部门分别归口统计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的情况。市政府应急办要编制年度突发事件评估报告样本,各级各有关部门每年底按要照样本要求填写后报送市政府应急办。

十六、着力提高基层应急管理能力。各级政府要加强对基层应急管理工作的指导和督促检查。着力抓好街道、乡镇、企业、学校等基层单位的应急能力建设,及时协调解决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问题。落实人员,保障经费,做好各项应急保障工作,全面提升基层防御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第10篇

一、加强领导,全面落实安全生产管理责任:

年初镇党委根据县政府的要求和县安监局的工作部署,结合本镇经济发展情况和20*年度安全生产工作情况,及时对20*年度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作出规划和具体部署。

1、责任书的签订。1月1日就召开我镇企业安全生产工作会议,下发镇政府[20*]2号文件《关于*年我镇工业企业安全生产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意见》的通知,传达贯彻落实,同时与镇重点监控企业和十个行政村签订*年安全生产责任书,部署落实*年全年度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目标和任务,层层分解,明确了各级安全生产管理责任。

(1)镇政府与各村民委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10份;

(2)镇政府与镇安全重点监控企业签订责任书26份;

(3)镇政府与工业园区企业签订责任书22份;

(4)各村民委与辖区企业签订责任书134份;

(5)镇工办与危化品经营单位签订责任书4份;

(6)镇政府与食品生产企业签订责任书6份;

(7)镇工办与烟花爆竹经营单位签订责任书24份。

合计共签订责任书226份。

2、建立、健全20*年度安全生产管理组织。一月份从镇政府到各重点监控企业及工业园区企业,各村民委都相继建立和落实*年度各单位安全生产管理领导小组,落实专(兼)职安全管理员。

3、经常性召开安全生产工作会议。安全工作例会的召开是宣传教育、传达各级文件精神、总结工作、沟通工作、交流信息的有效平台,为此我们特别重视,今年以来,我们的安全生产工作例会和其他安全生产会议共11次,通过会议,与会者了解了相关政策,获得了相关信息,掌握了工作动态,交流了工作经验,提高了工作能力,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认真开展企业安全生产ABC分类管理工作。

根据县府办《转发县安监局〈关于在全县工业企业推行安全生产ABC分类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盐政办发[20*]62号文件精神,为了进一步建立健全我镇安全生产长效管理机制,我镇开展了安全生产ABC分类管理工作。镇政府成立了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下发了沈政[20*]50号文件,对工业企业安全生产ABC分类管理工作进行认真部署。6月28日召开了镇重点监控企业、工业园区企业共45家企业的厂长(经理)、企业安全员和领导小组、工作小组全体人员共60多人的动员会议。

会后的七月上旬,二个工作组花二个星期的时间对44家企业的安全生产基础管理和现场管理工作情况进行普查,对照普查内容和要求,共提出整改意见200多条。下半年,我们又根据普查中发现的问题,陆续对以上的的企业进行了复查,根据复查的情况和评分标准,于近日公布了最终的考评结果,44家企业中,有九家获得安全生产“A”类企业,有二十八家获得安全生产“B”类企业,有四家获得安全生产“C”类企业

三、积极开展全员安全培训教育工作。

根据盐安委[20*]6号文件精神要求,积极在我镇开展全员安全培训工作。当前企业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淡薄和不安全的行为给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带来了重大的隐患,9月初发生在我镇华联纸业的员工死亡事故就是由此而造成,对此,我们对省、市、县各级安全生产领导部门组织实施的全员安全培训工作高度重视,积极对待,特成立了以工业镇长为组长、工办主任为副组长的*镇全员安全培训工作领导小组,根据上级计划对我镇的培训人数的基础上又进一步增加了培训人数,并于10月中旬和11月中旬分二期召开了全员安全培训工作会议,对全镇的各重点监控企业、各行政村进行了工作动员,下达了工作任务,释疑了工作难点,指导了工作的开展;工作人员经常下企业及时了解各企业的工作开展情况,与企业主和相关负责人进行沟通,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建议和意见,在走访的过程中,发现博莱特纸业的工作开展地井然有序、有条不紊、效果显著,就连夜写出报道,第二天上报给县安监局,同时,在全体参训企业中作一番工作交流,为其他开展缓慢的企业开拓了工作思路。现企业职工全员安全培训在我镇全面铺开,各企业根据各自生产特点、工作时间也紧锣密鼓地展开着,目前,大多数的企业都已完成了培训,进行了考试,涉及人数4200人左右,现正在进行资料整理归档阶段的工作,我们要求他们保管好档案资料,将培训情况以书面总结上报到我办;各行政村由于正逢农业普查、年底各条工作线的总结、年报、汇总等,工作开展比较缓慢,我们将近一步督促他们及时做好这项工作。

四、坚持开展季度安全生产检查工作,查找各类隐患,督促企业及时落实整改。

根据年初计划和实际工作情况,我们坚持开展季度安全生产大检查。4月上旬、6月份、9月底,我们结合各个阶段的工作任务和活动要求(包括全国安全生产月、百日消防大会战等活动),组织镇工办、派出所、保安队、消防队、技监工作站等部门和各行政村检查组在镇、村二级开展安全生产工作大检查,检查组人员到企业后听取了各企业各季度的工作汇报,然后进入企业生产车间实地检查,工作人员认真负责、一丝不苟、不漏死角,包括生产环境、电气电线设施、消防器材、特种设备及相关操作人员的工作状况、台帐记录、持证上岗情况等,检查结束后,对企业的安全生产情况提出建议和意见,必要时,坚决向企业发出整改通知书,责令其限期整改。今年以来,我们共检查企业200多家,平均每家企业检查2——3次,出动各部门人员1500多人次。通过检查,进一步提高了各企业的安全生产意识,使我镇经济在安全、有序地环境中稳步发展。

我们正积极准备,安排时间,结合岁末年初的工作任务,开展第四季度暨元旦、春节前的安全生产工作大检查,让我镇能安详平和地迎接新一年的到来。

五、加强业务知识培训工作各开展其它教育活动。

特种设备、特殊岗位必须是持有相关部门核发的有效证件人员才能上岗操作,操作人员证件的有无也是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保证,根据县安监局的安排,不定期在全县范围内开展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工作,包括电工、电焊工、厂内机动车辆的新取证和复审,我们也积极配合做好服务工作,及时做好培训的信息传达,让他们掌握好时间,协调好工作去培训地点培训;培训结束后,去县安监局领取合格证件,及时发放。今年以来,我镇参加各特殊岗位、特种设备操作人员及全员安全师资培训人员培训总共260多人次。

4月20日我们发动和组织企业消防安全管理人员参加由县消防大队在我镇永庆村会议室举办的消防安全知识培训班,参加培训人员120人。

第11篇

一是工业总量规模明显扩张。20*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累计完成现价产值2266.59亿元,同比增长35.48%,连续24个月月度增幅保持在30%以上,比年计划增幅高10.48个百分点。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产销规模均突破2000亿元大关,继20*年首次迈上千亿级台阶之后,仅两年时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能级再创新高。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工业增加值592.34亿元,按可比价增长21.5%。

二是运行质量效益明显提升。20*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销售收入2171.23亿元,同比增长35.52%;实现利税195.89亿元,同比增长40.69%,其中利润108.79亿元,增长49.62%,比利税增幅高8.93个百分点。20*年,全市亏损企业数为187户,比上年减少56户,下降23.*%,亏损企业亏损额为2.78亿元。两项资金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为15.45%,同比下降0.75个百分点。

三是工业经济结构明显优化。20*年,全市医药、机电、船舶、化工四大优势产业累计完成现价产值1349.28亿元,实现销售收入1301.94亿元,利税122.67亿元,其中利润67.3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5.5%、35.67%、35.47%和45.25%,分别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量的59.53%、59.96%、62.62%和61.87%。20*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完成现价产值62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28%。全市产业集群实现销售收入820亿元,同比增长35%,其中十大特色产业集群实现销售收入660亿元。全市50强重点企业完成产值910.99亿元,实现销售收入896.17亿元,利税101.7亿元,其中利润60.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6.89%、26.99%、32.33%和50.28%,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量增长的贡献率分别达32.52%、33.45%、43.86%和56.38%。20*年,全市产销过100亿元企业3户;50亿元企业5户,比上年新增2户;10亿元企业23户,比上年新增5户;过亿元企业342户,比上年新增91户;利税过亿元企业24户,比上年新增4户。品牌建设取得新进展。全市中国名牌产品累计达9个,其中20*年新增4个;江苏名牌产品累计达119个,其中20*年新增19个;中国驰名商标累计3个;江苏省著名商标累计102个,其中20*年新增14个。

四是经济发展动力明显增强。20*年,全市实施技改项目3186个,比上年多646个,当年完成投资额420亿元,同比增长37.01%,占年度计划的109.8%,连续第4年实现技改投入总量两年翻一番,其中四大优势产业完成投入281.26亿元,同比增长41.54%,占全市技改投入总量的66.97%。全市实施投资额3000万元以上重点技术改造项目322个,比上年多48个,项目平均单体规模1.13亿元,比上年增加1200万元,当年竣工178个;实施亿元以上重大技改项目80个,比上年多20个,单体规模超5亿元项目10个,当年竣工28个。全市新认定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省认定企业技术中心5家,省行业共性技术中心1家,市认定企业技术中心14家。全年新开发市级以上新产品1300个,其中年销售1000万元以上新产品364个。民营经济保持良好发展势头。20*年,全市新办私营企业4697户,其中注册资本500万元以上企业618户;新办个体工商户350*户;私营个体经济累计注册资本636.59亿元,比上年末净增175.25亿元,增长37.99%。

五是经济发展方式明显转变。全市节能降耗工作全面启动、有序推进,并取得明显成效,顺利完成省、市下达的单位GDP能耗下降5.5%的年度目标任务。141个能效电厂项目总投资达1.26亿元,已全部竣工投产,年可节电1.73亿千瓦时。全市先后关闭了兴化锦田化肥、靖江汇隆纸业;淘汰了9家钢铁企业,淘汰产能7.7万吨。全市累计淘汰落后高耗能设备1187台(套)。对18家企业实施差别电价政策,累计执行差别电价的电量达900多万千瓦时。化工生产企业专项整治工作取得突破。全市关闭化工生产企业100家,提前一年完成省下达三年关闭企业目标任务。

六是产业互动进程明显加快。20*年,全市消费品零售总额321.*亿元,同比增长18.3%;批发零售贸易额达269.78亿元,同比增长17.4%;住宿餐饮营业额48.58亿元,同比增长24.2%;15家重点商贸企业销售25.8亿元,同比上升12.14%。全市“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取得新进展,全年新建、改建农家店348家;生猪进点屠宰量93.4万头,进点屠宰率100%;酒类备案1344户。现代物流业发展加快,三江、城北、医药园等3家物流企业被列入省级现代物流产业基地。

二、20*年我委所做的主要工作

回顾20*年我委所做的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采取扎实措施,全面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为了突出新型工业化这一主题,年初我们把每年召开的工业经济工作会议改为全市新型工业化会议,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到会并作了重要讲话。会议明确提出了*工业不仅要“又好又快”地发展,而且要“更好更快”地发展,同时还初步建立了新型工业化目标体系,制定了各项关键措施。会后,我委组织专门力量,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定了《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意见》,并正式颁布施行。在《意见》的制定过程中,我们坚持做到与省里相关政策意见相协调,与我市“十一五”发展规划相衔接,与全市工业经济发展实际相吻合,努力突出《意见》思路的战略性、目标体系的科学性、制定过程的民主性、时代领域的有限性、对策措施的可操作性,使之成为我市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纲领性文件。在制定工业经济全年发展目标时,我们把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要求贯彻其中,并与各市(区)、市各有关企业签订了目标责任状。《江苏新型工业化评价指标体系(试行)下发后,我委立即进行了认真的学习和研究,并将指标体系进一步做了细化和分解落实。

2、认真做好经济运行组织协调和监控分析,确保工业经济调控目标任务的完成。一是加强运行监控分析。为保障全市工业经济快速稳定增长,完成调控目标任务,我们始终把宏观指导和协调服务摆在经济运行工作的首位。通过每月召开经济形势分析例会、组织开展政策咨询服务月等多种方式,积极宣传中央加强宏观调控政策的重大意义,强化对国家宏观调控措施的理解和把握,引导企业积极稳妥地应对国家产业政策、信贷政策、土地政策、进出口政策等方面的调控措施,引导工业经济快速协调发展。二是强化目标管理。根据年初市委、市政府确定的调控目标要求,我们在层层分解落实目标任务的基础上,通过抓“开门红”、“双过半”、“冲刺四季度”,以及开展月度跟踪分析、季度督查通报等措施,千方百计挖掘增产增效潜能,做到一天不松、一着不让,咬紧每一月、每个季,从而强力推进年度目标的完成和超额完成。三是着力做好生产要素的组织协调和服务。积极引导和帮助企业加强对钢材、煤炭、棉花等大宗原材料市场的预测分析,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有效缓解了企业资金、电力等要素供给的矛盾,解决了运行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3、以做大产业、做强企业为着力点,不断推进工业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一是加快发展优势产业,培育产业综合竞争力。今年来,我委组织对医药、机电、化工、船舶四大优势产业发展现状进行了深入的调研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完善了四大优势产业发展规划,理清了发展思路,建立了数据统计汇总系统,定期分析四大产业的特点、走势,及时协调解决存在的问题。二是加快发展新兴产业,积极改造传统产业。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我们确定把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和生物产业作为我市新兴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并着力在提高其集聚度和竞争力上下功夫。同时,我们也积极引导企业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通过改造设备、更新工艺、创新品牌、改进设计、提升质量等途径,使传统产业焕发出新的生机,并成为我市工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三是下大力气培育有较强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为了进一步加大对重点企业的政策扶持力度,今年初我委对《关于加快重点工业企业做大做强的政策意见》进行了修订和完善,并提交市委、市政府研究下发。同时从今年起我们将“30强”扩大到“50强”进行培植,实行动态管理。在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方面,我们坚持认为,企业家是最稀缺的要素资源,企业竞争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企业家素质的竞争,抓企业家队伍建设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20*年起,我们每季度举办一期企业高层讲座,每半年举办一次清华远程学堂进*系列讲座,每年举办一期高级职业经理人培训班,对于帮助企业家学习和掌握金融、科技、法律和国际通用规则等方面的基本知识,提高企业家队伍素质起到了明显效果。

4、大力推进企业技术进步,不断培植工业经济新的重大增长点。一是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优化投资结构。重点引导企业在投资结构上提高“三个比重”,即提高工业项目的装备和技术投资比重,提高四大优势产业投资的比重,提高“两高两低”(即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低污染、低能耗)项目的投资比重。在项目源建设上做到“三个注重”,即注重对国家产业政策的分析研究,注重对技术水平的分析研究,注重对市场前景的分析研究。二是推进重点项目实施进度。通过召开重大项目推进会、落实帮扶措施、实施“绿卡”制度、完善项目法人代表责任制等一系列举措,推进重点项目实施进度。三是着力抓好竣工项目的达产达效。对近年竣工投产的每个项目,我们都坚持做好项目“回头看”工作,找出制约项目达产达效的薄弱环节,并采取针对性措施填平补齐,协调解决资金融通、生产要素供应和市场开拓等方面的实际问题,使竣工投产项目迅速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四是切实加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多层次地建设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大力提升企业技术中心的工作层次和运行水平,构建自主开发与联合开发相结合的企业创新格局。

5、扎实推进民营经济加快发展,不断增强工业经济发展的活力和潜能。一是进一步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认真落实国家、省、市加快发展民营经济的政策措施,巩固、提升民营经济在全市经济中的主体地位,以放宽准入、公平待遇为重点,消除各类体制障碍。建立了市民营经济投诉服务中心,依法保障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二是大力营造全民创业氛围。优化创业环境、培育创业主体,积极投入“创业江苏”活动。启动创业辅导培训,为全市每个乡镇培训1-2名创业辅导师,向有志创业者免费发放创业辅导手册;开展民营企业经营业主培训、企业家队伍培训、生产经营骨干培训和技术工人培训,实施“百千万培训工程”。三是推进企业集聚发展,不断提高载体建设水平。推进民营企业向园区集中,节约和充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推进标准厂房和多层厂房建设,增强招商引资、发展民营企业的吸引力和承载能力。做大做强企业主题园区,充分利用现有重点骨干企业的产业优势,做好前延后伸文章,拉长产业链,形成集聚效应。四是推进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提升信用担保机构规模,建立健全了市级民营经济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和信息化服务平台,明确了一批省级、市级社会化服务示范机构。

6、扎实抓好节能降耗工作,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节能降耗是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和主要抓手,也是经贸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在推进节能降耗工作中着重抓了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以“做好减量、管好存量、控制增量”为着力点,推进节能技术进步。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我委计划“十一五”期间实施295项节能改造项目,去年共实施了节能项目155个,其中重点项目39个,计划总投资21亿元,建成后年可节约标煤41万吨;截止12月底,已竣工73个,其中重点项目11个。已竣工的73个项目,年可节约标煤19万吨。关闭了兴化锦田化肥、靖江汇隆纸业以及100家化工企业等一批高耗能企业,淘汰落后高耗能设备1187台(套)。制定出台《*市工业合理用能评估及审核暂行办法》,并对海螺水泥二期和高港益海油脂等一批项目实施了用能评估。二是突出抓好耗能大户的节能工作。积极引导124户年耗能3000吨标煤以上的耗能大户建立严格的内部节能管理制度和有效的节能激励机制,强化基础管理工作,同时依法加强对耗能大户的节能监察和能源审计,对企业的节能实施方案逐一过堂并进行跟踪督查。三是加大政策落实和责任落实力度。严格执行限制高能耗产业发展的经济政策和产业政策。同时注重抓好组织体系的健全落实,逐步建立健全全市各级节能工作组织领导和执法监督组织体系,建立节能目标责任制、问责制和能源评价考核体系,将确定的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目标分解落实到各市(区)以及重点耗能企业,并先后制订下发了《*市节能工作考核细则》、《*市市直企业节能降耗考核细则》等若干意见,加强督查和考核,保证目标任务的完成。四是强化节能服务。通过举办节能工作经验现场交流会、节能新产品新技术推介会等,搭建节能交流平台。积极帮助企业做好政策争取工作。编发《*市节能情况》,及时通报国家、省节能法律、法规和政策,市领导关于节能降耗工作的指示和讲话精神,先进单位的经验,节能降耗的新动态、新技术、新措施等。举办节能降耗专题培训,开展节能宣传周活动,营造全社会支持节能、参与节能的良好氛围。五是认真做好化工生产企业专项整治工作,开展油品加工和电镀企业专项整治工作。全市关闭化工生产企业100家,提前一年完成省下达的三年关闭目标;全市确定保留6个化工集中区和5个化工控制点;整改合格化工企业417家,占化工生产企业总数的60.7%。

7、促进产业互动,加快商贸流通和现代物流业发展。一是认真做好贸易市场运行的监测和分析。建立了覆盖各市(区)、商场、超市、批发、零售、餐饮、市场等不同业态的25个单位组成的信息网络,每周、每月及每个黄金周进行收集、汇总、整理相关资料,形成分析材料。二是全力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工作。制定出台了《*市加快社区商业发展实施意见》和《*市社区商业建设规范标准(试行)》等意见,推进社区商业的建设。三是认真做好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信用体系建设、生猪屠宰管理、酒类流通管理等工作,促进商品流通秩序明显好转。

三、党风廉政建设情况

一是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教育,不断深化党员干部廉洁自律意识。坚持把反腐倡廉教育作为反对和防止腐败的基础性工作来抓,加强“八个良好风气”教育和“四大纪律八项要求”教育。把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教育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学习教育与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等结合起来,把党风廉政教育、警示教育列入月度机关学习计划,坚持不懈,警钟长鸣。同时,督促经贸(国资)系统的党员干部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严格执行党的纪律尤其是政治纪律。加强正反典型教育,帮助广大党员算好人生七笔帐,使大家自觉遵守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二是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保证党员干部廉洁从政。认真制定完善了《进一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意见》,年初在委机关作风建设暨党风廉政建设大会及市直企业党建工作会议上,由委主要负责人与机关处室负责人及企业主要负责人层层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状》,将责任任务分解到委机关各处室和市直企业,进一步明确各责任主体抓党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的责任。制定《关于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追究制的意见》。年底,结合年终总结考评,组织对机关中层以上干部的述职述廉,考评结果归入干部的勤政廉政档案。严肃查办违法违纪案件。三是进一步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充分发挥长效监督机制的作用。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县(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监督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关于进一步落实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制度的通知要求,加强对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报告、述职述廉、勤廉公示、民主评议、诫勉谈话等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同时,围绕权力运行的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制定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和实施细则,比如,通过制定《*市经贸(国资)系统上争项目资金管理规定》,加强了上争项目资金的管理;建立了每年对委机关及事业单位进行一次内部审计的工作制度;依照《关于加强市直工贸企业经营管理者队伍建设的意见》,进一步完善国有企业负责人任用与管理办法,坚持非公有企业经营管理者的任用备案制度,加强对市直企业经营管理层、党群组织负责人履职情况报告和年度考核工作。

第12篇

以党的十精神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消防工作的意见》,坚持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单位全面负责、公民积极参与,动员全社会力量,全面排查整治火灾隐患,进一步提升火灾防控能力,有效预防和减少火灾事故发生,为全市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创造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

二、工作目标

严格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消防安全“网格化”和重点单位“户籍化”管理工作不断推进,全面排查整治火灾隐患,单位从业人员“四个能力”水平有新的提高。确保不发生重特大火灾,遏制较大火灾、控制一般火灾事故的发生,全面改善消防安全环境,确保全市冬季火灾形势稳定。

三、工作任务

(一)全面排查整治火灾隐患。各镇街区、部门和单位要加强消防安全分析研判,找准火灾防控薄弱环节,坚持“什么问题突出就重点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隐患严重就重点整治什么隐患”的原则,部署开展针对性地火灾隐患排查整治。要督促社会单位严格落实消防安全主体责任,开展常态化消防安全自查自纠,及时消除单位自身发现的火灾隐患。公安、建设、经信、安监等部门,要针对建筑消防设施未完好有效、人员密集场所通道堵塞、商场市场以店代库违章施工、电动自行车火灾多发、室外广告牌影响灭火救援、违规搭建彩钢板建筑、石化企业易燃易爆单位火灾隐患突出等普遍性问题,出台治理标准,开展集中整治,确保每开展一次整治,就彻底解决一类突出问题。公安部门要保持整治消防安全违法行为的高压态势,以用好各种行政、强制执法措施,坚决督促整改火灾隐患。对影响公共安全的重大火灾隐患,实施挂牌督办,限期消除。

(二)突出做好重大活动和重要节日消防安保工作。各镇街区、部门和单位要紧盯“两会”及圣诞、元旦、春节、元宵节等重大活动和重要节日节点,切实加强重大活动和重要时段的消防安全保卫工作。“两会”期间,要重点加强对涉及民生的供电、供油、供气、供水以及交通、通讯枢纽等要害部位的消防安全检查。重要节日和重大活动期间,要组织有关部门联合开展防火检查,对烟花爆竹燃放区域以及重点防控区域实行“实名制”巡防,必要时要安排防火、灭火力量现场驻防。圣诞、元旦、除夕、元宵节当晚,要组织对商场、市场、宾馆、酒店、歌舞娱乐等人员密集场所开展消防安全夜查行动,确保节日期间消防安全。

(三)广泛开展冬春防火宣传教育培训。各镇街区、部门和单位要结合全市119消防宣传月活动,围绕“认识火灾、学会逃生”主题,深入开展消防安全“五自查四应会三提示”宣传教育活动。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站等新闻媒体要根据冬春季火灾特点,定期特别是在重要时段刊(播)发消防常识及消防公益广告,曝光重大火灾隐患和消防安全违法行为,剖析典型火灾案例,以案说法。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在人员流动性大的场所开展消防安全提示性宣传。要依托党校平台,加强对各级领导干部消防工作和领导能力培训,特别要加强案例分析,吸取责任追究教训。要持续组织学校将消防知识纳入教学内容,加强对消防控制室操作人员、电工、电(气)焊、消防巡查等特种作业人员的消防安全培训,加强村“两委”负责人以及保安、物业等网格管理员的培训,提高“网格化”消防安全管理能力。

(四)统筹推进火灾防控基础工作。深入推行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各镇街区严格按照市综治办、公安局、民政局、工商局、安监局联合制定的《市镇街区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达标验收标准》要求,开展好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工作,确保今年全部达标。各镇街区、部门和单位要深入推行消防安全重点单位“户籍化”管理,督促消防安全重点单位落实消防安全管理人履职、建筑消防设施维护保养、消防安全自我评估“三项报告备案制度”,年底前100%的消防安全重点单位“户籍化”管理达标。要持续推进“九小场所”消防安全标准化建设和“消防进社区”工作,针对近年来“九小场所”、出租屋和居民家庭亡人火灾多发的原因,加强人防、技防措施,严防小场所发生大火灾。

(五)认真做好灭火和应急救援准备工作。各镇街区、部门和单位要进一步加大消防投入,加强灭火应急救援装备和物资储备,适应火灾防控和应急救援需要。要以遏制火灾、有效处置各类灾害事故为重点,对辖区商场市场、宾馆饭店、公共娱乐场所等人员密集场所和石油化工企业进行实地熟悉和演练,保证应急预案内容符合灭火救援要求。水务部门要配合公安消防部门对辖区消防水源设施进行检查保养,落实防冻措施,确保灭火供水需要。公安消防部门要加强冬季消防执勤车辆、装备器材的维护保养、补充必要的灭火药剂和应急救援物资,调整充实一线执勤力量,全面开展基地化、实战化训练,切实做好“灭大火、打恶仗”的各项准备工作。

四、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冬春季节历来是火灾易发、多发季节,各镇街区、部门和单位务必要高度重视,克服麻痹松懈思想。要建立健全消防工作调度机制,定期召开会议,分析研判消防安全形势,研究针对性措施,帮助协调解决突出问题。市里成立冬春火灾防控领导小组,由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领导小组办公室设于市公安消防大队,负责专项行动的组织协调、督导考评、信息调度等工作。各镇街区、部门和单位的领导同志要深入基层,加强调研和督导,推动各项工作措施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