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建筑调研汇报

建筑调研汇报

时间:2022-06-20 20:36:2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建筑调研汇报,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建筑调研汇报

第1篇

课程设计要求学生完成从调研,广场环境分析,广场人群活动模式分析、设计任务书的制定与完善、方案的生成到方案成果的完整表达。在此过程中,侧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敏锐力、分析问题的洞察力,以问题为切入点来思考建筑,以环境行为分析为出发点设计建筑,着重关注场所与居民活动、建筑与人的社会活动的关联,激发学生对社区活动中心的社会性、人文性思考,让学生认知到影响建筑的社会、城市、文化因素和其他广泛的相关因素,而非孤立的理解建筑。

二、设计教学过程

(一)问题提出

设计任务书只提基本要求,即用地现状及红线、设计目标和成果,不再具化每项设计内容,而社区活动中心的主要功能空间、用房面积大小等,需要学生通过调研分析根据自己的理解与思考,加以编写、细化完善。此外,依据调研结果,学生还需对社区中心周边的广场区域进行合理改造。由此,教学方式一开始就要转变,从以教师为主导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师生互动模式,教师扮演引导者,培养学生关注城市问题和社会问题,以调研的方式,以问题为切入点去思考建筑,设计建筑。学生则需要通过调研发现问题、归纳问题,并进行系列目标问题的思考,关注建筑的介入将会对现有场地产生的影响以及对居民行为产生的改变,思考如何既能较好地延续居民日常行为模式,又能更好地满足居民户外活动需求。

(二)现场调研与案例参观

1.现场调研

设计以两人为一组。每个小组首先需要调研阳光广场和月光广场所在的城市位置,解读河西新城与老城区的关系。其次,分析广场与城市空间结构、景观结构、道路系统、绿地系统的对应关系;调研广场周边的学校、医院、市级体育馆、商场公共设施。深入解读环境信息,把握场地内道路、绿化、建筑等要素之间的关系,为设计构思的形成做好前期准备。再次,详细了解广场人群活动与使用情况。以周末与工作日为对比,观察并记录从早上6点到晚上8点各个时段广场人群的主要活动区域以及活动模式。这一过程并不是简单用数码相机拍照,记录数据采集过程,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在不同时段、不同背景、不同年龄段的人们各自的活动特征,细致分类,并鼓励学生多交流,了解被访者对广场现状的意见与建议,期望社区中心提供哪些公共服务等,从而为建筑功能的确定及场地改造提供有力依据。此外,每个小组依据不同问题与各自的兴趣点,设计不同的问卷调查表,对广场活动人群进行调查。要求调查对象应涵盖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不同社会背景,不同职业,人数不低于100人。调查结束后,对收集的信息进行整理、统计,并梳理观察记录内容,绘制分析图,撰写文字小结。

2.案例参观

教师列出市区多个已建成且具有一定代表性的社区活动中心,让学生参观调研,关注建筑与周边环境的关系、建筑空间特点,着重了解使用者的感受与意见,并做好相关记录。

3.阶段成果

此阶段成果要求每组完成一张设计图,并将调研内容、分析结果、解决方法进行ppt汇报。对汇报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师生展开讨论,进一步补充完善。

(三)建筑方案的生成

1.设计任务书的完善

在完成调研参观后,学生需要通过查阅图书馆文献、整理互联网信息,完成多种资料及数据的收集。在基于调研成果分析的基础上,每个小组提出自己的解决思路,确定建筑合理具体的功能设置,制定出完整的设计任务书。

2.方案的生成

方案初始阶段要求学生根据调研分析结果,从问题入手,通过对广场人群的行为分析、建筑功能与环境的互动研究,思考方案的形体生成及平面布局,勾画概念草图并制作概念草模,形成设计构思和方向。在此阶段,教学着重于解决问题的过程,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多样性的尝试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每组学生需要对各自的方案构思进行详细讲解,即方案一开始应对的是哪些问题,如何从问题入手,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一步步推导出方案设计。各组之间相互交流,均可提出不同的见解。教师作为引导者,不直接对方案进行优劣评价,而是依据不同方案的特点,给予相应的建议与意见,对不足之处予以补充,帮助学生确立方案发展方向与目标。设计过程中,草模与草图同步进行,以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方案之初,要求制作基地模型进行场地与环境的分析,制作工作模型推敲建筑体块与场地的关系、空间体量关系,直观地理解建筑空间。随着方案的深入,工作模型的制作更加细致,不仅要反映建筑的结构关系,也要表达建筑分隔与围护界面的材料选择。此外,现场调研贯穿方案生成的全过程,学生还将通过不断的调研、思考来积累关于设计的理性认识,甚至将草图与草模带到广场与居民交流,征求建议与意见。当然,与高年级相比,二年级的教学对学生在空间建构、材料建造、结构选型等方面的要求有所节制,重点还在于思维方法、设计方法训练,培养学生正确的设计观。(本文来自于《高等建筑教育》杂志。《高等建筑教育》杂志简介详见。)

三、评价体系

过去设计基础课考核评价重结果,以最后的成果作为主要评价依据,而设计过程中的阶段性成果往往被忽视。针对这一问题,重新制定了评价标准,注重学生从方案构思到设计完成的全过程,包括现场调研、调研成果汇报、方案过程中的草图与草模、最终设计成果等,并将此作为学生成绩评价的依据。新的评价标准进一步明确了各阶段的教学目标与要求,促使学生关注设计的全过程,注重设计能力的提高,而非仅仅是设计成果图纸与模型表现的技巧。

四、结语

第2篇

2012 年9 月18 日下午,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市工商联党组书记赵福禧,率市委统战部、市工商联调研组一行9 人赴闸北调研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调研组在闸北区委常委、区政协副主席、统战部部长石宝珍的陪同下,先后来到舜杰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盈科(上海)律师事务所、上海创图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进行考察和调研,并召开座谈会,闸北区相关部门负责人和民营企业家进行专题座谈。

调研组首先考察了舜杰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该企业是一家集建筑施工、房地产开发、建筑材料供应、贸易、服务业等为一体的大型建筑企业。在董事长李寿祥的陪同下,调研组参观了企业的荣誉陈列室,听取了企业开展党建工作情况汇报,赵福禧对企业在党建引领下开展的丰富多彩的企业文化方面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调研组随后来到盈科(上海)律师事务所考察。所合伙人、执行主任董冬冬陪同调研组参观了事务所,详细介绍了事务所党建工作情况。当了解到事务所95% 以上都是年轻人时,赵福禧感慨地表示“非公经济组织的党建工作责任重大,任务艰巨”。

最后,调研组来到上海创图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调研并座谈。创图科技是一家致力于3D 云技术,在文化旅游、数字城市、游戏、数字展馆领域开展研发和应用的中国十大IT 创新企业,是上海世博会国内唯一的3D 云核心技术提供商、中国馆承建商,拥有国际领先的3D 发明专利技术。调研组在创图科技董事长李欣陪同下来到3D数字展厅,饶有兴致地参观了企业历程和数字城市等3D 技术展示。

走访考察结束后,调研组举行了闸北区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专题调研座谈会。会上,调研组听取了闸北区委统战部副部长、区工商联党组书记、区非公经济组织党建联谊会会长徐国忠所作的闸北区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联谊会工作情况汇报,闸北区社会工作党委、区法院、市北高新园区综合党委、上海室内装饰(集团)有限公司、上海环宇消防工程有限公司等有关部门和党建联谊会理事单位就党建工作开展情况和整合资源在推进非公经济党建工作中的作用、意义进行了汇报交流,调研组成员同与会相关部门负责人和民营企业家进行了互动座谈。

石宝珍向调研组介绍了闸北区委、区政府在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中的做法和经验,总结强调工商联在这项工作中的三个独特的优势,即人的优势,有一支非公经济代表人士的队伍;组织的优势,要发挥工商联“三性”叠加的无可替代的作用;党组的优势,政治引领,资源整合,服务凝聚,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她总结道,正是在这些优势的作用下,才能进一步推进扩大党的组织覆盖,进一步发挥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有效性,使非公企业出资人从认同到支持,进而积极参与;使企业员工有组织归属感;使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更好地发挥党的政治核心作用。

座谈中,赵福禧等调研组同志同与会相关部门负责人和民营企业家进行深入探讨。他表示,深刻感受到了闸北区委、区政府给予非公经济党建工作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这有利促进非公企业党建工作从领导的要求转变为企业的需求;其次,他充分肯定了闸北在开展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中所取得的成果和经验,希望闸北要将好的做法和成果进行进一步的提炼和总结;第三,他要求闸北区工商联更好地发挥党建联谊会这一平台的作用,以党建为引领,促进企业文化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

第3篇

关键词:任务驱动;房地产市场调查;运用实践

一、“任务驱动法”在房地产市场调查与分析教学中的运用实践

市场调查在房地产销售、营销策划、广告策划等工作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众多院校的房地产经营与估价专业开设有房地产市场调查与分析这门课,一般把它作为专业的必修课程。对于这样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传统的、单一的讲授为主的授课方式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能够在引导学生完成任务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达到培养学生房地产市场调查与分析职业能力的目标。

1.分析工作岗位,确立该门课程所掌握的技能

房地产经营与估价专业培养人才的就业岗位主要为房地产策划、房地产销售、房地产市场研究人员等。这些岗位要求从业人员熟悉国家和地方房地产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能把握房地产市场宏观走势;掌握各种房地产市场调查方法和技巧,能熟练使用SPSS统计软件完成调查问卷的编码、统计分析等工作,具有较强的分析、判断能力;熟悉房地产市场,能撰写完整的市场调查报告。因此本门课程重在培养学生的三大技能:房地产市场调研准备与实施技 能、房地产市场调研统计与分析技能以及房地产市场调研报告撰写技能。

2.创建仿真的学习情境

房地产市场调查与分析课程内容以市场调查的工作流程为载体进行知识重构,设计出5个学习情境(如图1)。每个学习情境中都有以一个或多个完整和相对独立的工作任务作为教学载体。5个学习情境及子情境之间的递进关系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由单一到综合,这种系统化的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房地产市场调查与分析课程教学通过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带着真实的市场调查与分析“任务”进入学习情境,使学习更加直观和形象化。

3.在创设的情境下,设计工作任务

在“任务驱动”教学法中,任务的提出是关键,是这个过程的核心,它将决定在这节课中,学生是主动学习还是被动学习。房地产市场调查与分析在创设的情境下,选择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任务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把总目标细分成一个个的小目标,并把每一个学习情境的内容细化为一个个容易掌握的任务,通过这些小任务来体现总的学习目标。具体设计方案如图2。

4.完成“任务”的思路、方法、操作

在明确房地产市场调查与分析任务之后,将全班同学分为若干学习小组,明确分工负责制度,组员积极参与到任务完成过程中来,保障学习小组能开展活动。

在学生自主探索寻找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仅点拨、指点和答疑,并非直接告诉学生应当如何去解决面临的问题,而是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有关线索。例如,在设计房地产市场调查问卷这一任务中,引导学生思考房地产市场调查问卷的结构、内容包括哪些方面,将更多的问题留给学生思考,不断引导学生通过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互帮互学,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共同完成任务。

5.汇报和评价

市场调查小组在完成各阶段任务后,需要对老师进行汇报,除了要向老师提交书面报告,还要在全班进行口头汇报,每小组以PPT的方式并进行当场演说,汇报和展示各小组的工作成果,并接受老师和其他小组的提问。汇报和总结对学习效果的评价可以对学生的发展产生导向和激励作用。房地产市场调查与分析采取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其中过程性评价占较大的比例。过程性评价由个人评价、小组评价和老师评价组成,评价包括技能评价和职业素养评价,技能评价涵盖房地产市场调查与分析各阶段任务完成,包括上交的材料、完成的质量、汇报的效果等;职业素养评价包括工作态度和团队合作情况、课堂表现的积极性等内容。

二、运用“任务驱动法”的几点思考

1.设计好任务

在实际教学中,“任务”的设计非常重要,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因此,第一,“任务”的设计要围绕具体的工作目标、学生需要掌握的技能进行进行展开。第二,“任务”的设计需要引导学习者带着真实的“任务”进入学习情境,使学习更加直观和具体化。第三,“任务”的设计要按照按学习的目标和工作的流程循序渐进。

2.对任课老师的要求较高

“任务驱动”教学法将以往以老师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理念,转变为以解决问题为主。教师改变过去“满堂灌”的方式,转变为组织、引导,在讲台上演示转变为到学生中间与学生交流、讨论。这些都要求任课教师在教学前进行充分的思考和准备,除了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还要拥有充分的教学经验。

3.合理运用多维评价

评价是“任务驱动”教学法中不可缺少的一环。从评价方式看,有个人评价与小组评价、学生评价与教师评价;从评价内容看,有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过程评价主要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行为表现、积极性、参与度以及承担的任务。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及时对各组的表现情况作适当的评价,给予肯定和激励,并把加分纳入学生成绩考核的范围。

参考文献:

[1]魏 锟.基于“任务驱动法”的《建筑制图》课程改革初探[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4(03).

[2]王丽萍.在《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教学中运用任务驱动法的实践和思考[J].科技创新导报,2013(23).

[3]阚春燕.“任务驱动法”在《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 商业文化(上半月),2011(12).

第4篇

(贵州方向)

2014/5

城乡规划专业与风景园林专业美术实习是我院针对城乡规划专业和风景园林专业本科生在指导教师带领下开展的一项美术风景建筑写生与城镇规划考察调研实习特色活动,它是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核心内容之一。该课程是以美术素描、美术色彩、建筑初步、城市规划和园林景观规划等学科理论为基础而进行的特定实习。古镇建筑风景写生,实习区域相关文献资料查阅、野外实地考察及实习报告撰写等的综合实践教学活动,也是学生走向设计现场进行课堂知识的整合与延伸,在整个城乡规划和风景园林教学中起到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实习班级: 12级城市规划专业 (30人)

12级景观学专业 (28人)

13级风景园林专业 (25人)

实习时间:12周(5月10日-5月18日)

一、美术实习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

美术实习时实习素描、色彩、建筑画等课程中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通过外出写生可以使学生对所学素描、建筑画的基本知识奠定必要的基础。该实习既是培养学生专业素养,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需要,也是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一项重要手段,对学生的实践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是一次综合性的教学实践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

从教学目标和手段上来看,美术实习时在学生具备一定的素描、建筑画等回话能力的基础上进行的。要求学生在写生的过程中,了解掌握当地的风土人情,并运用所掌握的美术知识和美术技法进行风景建筑写生。在素描的写生过程中,应当将训练重点放在构图结构之上,注重采用以线条来表现物体,绘画材料可采用钢笔、针管笔、美工笔等工具。提倡学生在写生过程中进行大胆的艺术创作,掌握透视规律、空间想象能力,并巩固手绘表现技法。

在实习期间,通过对调研地区的考察是学生掌握调研的基本方法,引导其从景观格局、建筑形式、规划布局、旅游策划等多个方面对实习地区进行分析和研究。培养学生以规划师身份多角度全方位的观察城市,提高其规划认知能力。在与自然和社会的接触中,在与各类人员的交往中,在对各类资源的研究和探索中,学生的专业思想、团队精神、人格意志等品德得到很好的培养。所以,美术实习是城乡规划和风景园林设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本次美术实习的具体内容与拟实现的具体目标有:

提高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培养视角观察力和手绘造型技能

收集设计绘画资料和素材

加强对绘画表现技法的认知,包括感性与理性相结合的观察方法、构图、透视、明暗规律、比例结构与色彩关系等内容。

钢笔建筑素描的造型训练

风景色彩的综合表现技法训练

景观格局、建筑形式的理解及表现

学习并熟悉野外调研方法

二、考察实习前期准备

下面就学生的准备工作做出以下要求:

1、制定目标和计划。重温和回顾专业课程的主要内容,针对课堂教 学中尚存在的问题制定自己的实习目标和计划。

2、收集实习区域资料。组长组织成员任务,对实习地点做前期的资 料查阅(规划图纸、旅游地图、现场照片、美术作品),提前做好写生地点的细节规划,绘画侧重点与实习调研报告联系起来。

3、做好充分物质准备。首先是储备充沛体能。野外实习不仅是专业知识技能的实习和提高过程,同时也是对每位同学体能提高和考验过程。良好的体能是圆满完成实习的基本保证。根据自身条件,准备好个人必须生活用品,配备野外旅行装备,携带野外考察器材。除教师携带常用医疗用品和药品外,学生也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自备常规药品。

三、美术实习线路设计

实习地点:贵州镇远、贵州西江(千户苗寨、郎德)

行程安排:

D1

重庆-镇远

在指定地点集合乘大巴车到菜园坝火车站乘坐K1249次16:29-06:41火车硬座前往镇远

D2

镇远

早6点41分到达镇远,换成包车前往住宿,稍作休息,自由踩点,为后面两天的写生做准备。

调研/写生

宿镇远

D3

镇远

镇远自由写生

写生

宿镇远

D4

镇远

早上镇远出发,前往西江千户苗寨

调研

宿西江

D5

镇远-西江

西江千户苗寨

写生

宿西江

D6

西江

西江千户苗寨-郎德

调研/写生

宿西江

D7

西江

千户苗寨

写生

宿西江

D8

西江-凯里

西江-凯里(早上在指定时间集合前往凯里火车站乘坐K1245次16:21分火车返回重庆

写生

D9

凯里-重庆

重庆(早上06:31分火车到达菜园坝火车站后,换成包车返回温馨校园,结束写生!

实习点简介:

千户苗寨:依山傍水而建,吊脚楼层层叠叠,是了解和研究苗族干栏民居文化的最好去处。如果想一揽千户苗寨的气势,就花点时间和精力爬到山上。由于西江千户苗寨建在两座山脊上,在山顶就可以欣赏到千户苗寨的磅礴气势。苗寨吊脚楼,穿斗式木结构歇山顶。一般四榀三间,或五榀四间,个别六榀五间。前檐柱吊脚,“吊脚楼”因此而得名。底层多用于圈养牲畜和家禽,堆放柴草、农具和贮存肥料等。第二层为全家人活动的中心。正中堂屋外侧安有苗语称为“阶息”的“美人靠”。堂屋又是迎客厅,佳宾亲朋到来,常在此间摆上长桌,设宴款待。第三层一般用作存放粮食、杂物,大户人家也用1-2间作客房或女儿的卧室。有的还利用吊脚楼边搭架木板作晒楼,夜间可纳凉休息,观星赏月。

镇远古镇是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镇远县名镇,位于舞阳河畔,四周皆山。河水蜿蜒,以“S”形穿城而过,北岸为旧府城,南岸为旧卫城,远观颇似太极图。两城池皆为明代所建,现尚存部分城墙和城门。城内外古建筑、传统民居、历史码头数量颇多。镇远古镇交通方便区位优越,湘黔铁路、株六复线、320国道、沪昆高速公路穿境而过,距铜仁、湖南芷江和贵飞机场分别为90公里、170公里、270公里。县境东界湖南新晃,南临三穗、剑河,西毗施秉,北接岑巩和铜仁地区的石阡,素有"滇楚锁钥、黔东门户"之称。镇远历史悠久,自秦昭王30年(公元前277年)设县开始至今已有2281年的历史,其元代清代为道、府所在地达700多年之久。

四、美术实习任务和内容

1、个体任务

教师在实习过程中起指导和管理作用,鼓励新思想、新观点和建议,所有的行动都必须在严守纪律和保障安全的前提下进行。

需要学生独立去完成的任务有:

1、 根据指导书的每日任务提示,自觉完成绘画任务,搜集实习地相关资料和信息,以便于寻找特色的绘画对象;

2、 到达目的地第一天做调研考察和踩点,对后面几天同一地域的写生时间和地点做好线路安排。

3、 按时完成当天指导教师布置的任务和作业,及时解决问题,每天分小组讲评后集中评画;

4、 严禁在实习过程中拖欠作业;

5、 实习结束两周后,提交资调研报告和绘画作品;

6、 举办美术实习汇报画展。

绘画作业任务:

12级城市规划专业/景观学任务:

钢笔素描作品5张 色彩风景作品2张

镇远古镇调研1份/ 千户苗寨调研1份

植物认知调研(12景观学)

特色场地测绘(分组完成,镇远或千户苗寨里任选一处)

13级景观任务:

钢笔素描作品10张

镇远古镇调研1份

小场地测绘(分组完成)

2、团队任务

需要实习团队共同完成的任务有:以班团委为基础建立管理小组,上传下达,保证综合考察任务的顺利完成;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实习任务;并在实习结束后,举办公开性美术实习成果图文展览和成果汇报。在实习过程中提交并完善展览计划,实习结束后提交修改方案,最后按照计划完成展览。

3、综合考察角色

美术实习过程中,不论是带队教师还是学生都具有多重身份。其中,学生具有四重身份,即首先是相关专业的学生,需要完成课外学习实践任务,也是我院在外的形象代言人;其次是设计从业人员,切身体验古镇规划和园林景观;第三是绘画者身份,学会用艺术审美的眼光观察品味,用画笔记录灵感;第四是旅游者的身份,其考察活动具有旅游调研性质。学生在实习过程中需要实现多种角色,可谓四位一体。带队教师则具有领队、导游、实习讲解、生活安排等多种职能,并分工负责。要充分实现以上目标和角色,景区景点组合就要具有多样性和综合性。

五、综合考察实习的过程管理与鉴定考核

1、纪律要求

野外综合考察是正常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按照正常教学大纲和校规校纪要求进行考评,考察期间若有违规违纪行为,将按照校规校纪进行严厉处理。在实习过程中也可能会遇到诸多困难、突发事件甚至是危险,这就要求所有参与实习人员必须做到:

实习过程中一切以大局为重,注重团队意识,服从指导教师安排,主动与教师配合,若有问题及时向老师和领导反映;同学之前相互协作和激励。

实习过程中时间观念要强,不可拖沓时间,以免影响考察进程。

注意个人安全,理解地方风俗习惯。实习与自由活动过程中,尽量克制自己勿与当地居民发生冲突、勿与其它旅游者发生冲突。

考察实习活动中,注意异性之间相互关照,相互帮助。

合理安排个人生活,注意自己的生活起居和饮食,保持良好的身体状况。

不得有奢侈浪费、赌博、酗酒、打架斗殴等不文明行为。

按照指导书要求完成每日实习任务,甚至公开发表作品,指导组将根据实际情况予以加分和表彰。

2、考核指标

首先是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具体表现。实习考察是遵守纪律和思想疯狂的对立统一,既要保证考察活动的正常高效开展,又要将专业知识运用到考察活动之中。其次是在教师指导下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实习任务,调研及实习心得,既有感性认识,也要有理论高度。第三就是实习成果的汇报和展示工作,无论是集体还是个人都要向学校提交实习收获,即以画展、报告会、网络媒体等多种形式向外界推广旅游学院的特色实践教学活动。

附件一:

学生费用预算

包含:

交通:学院-火车站往返接送,镇远-镇远住宿,镇远-西江, 西江-郎德-西江,西江-凯里火车分段包车。

门票:含西江千户苗寨学生票和西江换乘车。

住宿:镇远2-3人间独立卫生间,西江为多人间公卫。

保险:含旅游意外保险,10万元/人。

附件二:

贵州方向美术实习准备清单

1、公用品与管理:

口罩、感冒药、消炎药、止泻药、止血药、风油精、创可贴等;

白纸、笔、实习介绍信;

话筒(喊话器)、对讲机;

住宿名单(含联系电话)。

2、学生准备:

证件类:学生证和身份证(必带)、导游证(有才带);

日常工具类:手机、笔、笔记本、相机、摄像机、录音设备;(带齐相应电子设备的充电器,请尽量不要带电脑)

绘画工具类:铅笔、钢笔、针管笔、水彩、画笔、水桶、调色盘、画 板、速写本等

资料类:实习指导书、问卷、交通地图、实习目的地相关资料。

(特别注意了解清楚少数民族地区民风民俗禁忌,以免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3、日常活动:

生活组队(餐饮、住宿、考察活动的细节安排);

设备尽量优化共享。

4、日常用品:

第5篇

关键词 协作学习 园林设计专业 设计类课程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A Study on Collaborative Learning in Design Courses

among Landscape Architecture Majors

CHEN Wenqing[1], CHEN Liming[2]

([1] Department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College of Horticulture and Landscape,

Hai'nan University, Haikou, Hai'nan 570228;

[2] Department of Academic Affairs, Hai'nan University, Haikou, Hai'nan 570228)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collaborative learning attracted wide attention of education scholars, this approach of learning is conducive to change the traditional classroom-based teachers teaching teachers - students passively accept teaching mode, so that course of study becomes more attractive.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application of collaborative learning in design courses among students majoring in Landscape Architecture, and suggests some solution to the present problems.

Key words collaborative learning; the landscape architecture major; design course

1 园林专业设计类课程与协作学习结合的背景

1.1 我国高等院校园林专业设计类课程的分类及特点

从学习过程来看,我国高等院校园林设计专业设计类课程普遍设置有三个类别:(1)专业基础类。如三大构成、园林设计初步、建筑图学以及建筑构造等,主要在大一、大二完成,对主干课程的学习起到铺路的作用;(2)专业类。如园林设计、园林工程、园林建筑设计、园林史、绿地系统规划、风景区规划等,主要在高年级完成,是园林设计专业的主干课程,是做园林设计师的必要知识储备;(3)延伸类。如室内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城市设计、城市规划、种植设计、环境行为心理学、模型设计与制作等,这类课程是主干课程的拓展,与专业密切相关,难度大、专业性强。而从课程教学内容本身理论性与实践性的比重来看,园林设计专业设计类课程又可以被分为另三种类别:A理论重于实践类课程(以下简称A类课程),如建筑图学、建筑构造、园林史、城市设计、城市规划、环境行为心理学等,这类课程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扎实的理论分析功底,以使学生在进行设计时有据可依,理论学时多于实践学时;B理论与实践并重课程(以下简称B类课程),如三大构成、室内设计、风景区规划、绿地系统规划等,这类课程有大量的理论知识点,需要通过一定量的实际训练来完成对理论知识的升华,因此理论学时与实践学时相当;C实践重于理论类课程(以下简称C类课程),如园林设计、园林工程、园林建筑设计、种植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模型设计与制作等,这类课程综合了各门类的知识,与现实的结合较为紧密,需要大量高强度的实践操作来达到教学目标。

1.2 协作学习与园林设计专业设计类课程的结合

对于A类和B类课程,目前的教学还是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尽管多媒体教学为课堂教学提供了丰富的图片、视频、动画效果,为缓解理论说明、案例分析的枯燥乏味起到很大作用,但仍然没有改变知识传授的单向性,较弱的参与性使学生对理论的理解缺乏深度和广度,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对于C类课程,强调培养学生的个人动手能力,因此实践课上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辅导,毕竟教师的精力有限,课堂的时间也有限,要做到“人人俱到、面面俱到”非常困难,学生容易因为无法得到及时的辅导和指引而进步缓慢,变得失去兴趣,产生厌烦心理。开展协作学习,不仅能为课堂教学注入活力,对于培养园林设计专业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主动思考习惯、与人交流灵感、团队合作能力、方案表达能力等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2 协作学习与园林设计专业设计类课程结合的现状

2.1 协作学习应用范围有限

园林设计专业A类课程由于以理论教学为主,协作学习主要体现在“布置话题—短时课堂讨论—得出结果”形式,B类课程的协作学习主要体现在后半段的实践辅导课,通常由教师布置任务—各自完成或分小组完成—作业讲评,C类课程通常有两种情况,工作量小的任务,由学生各自完成—作业讲评,工作量大的任务,由学生分组合作完成—作业讲评。由此可见,A类课程中协作学习较少见,B类与C类课程中协作学习较多见,但大多是课上布置任务,课下协作,任务完成后课上汇报的形式,较为单一和表面化。

2.2 协作小组分组不合理

在给学生进行分组时,教师一般较少干预,通常由学习委员组织学生自主分组,组合的原则以宿舍或学号排列主,自愿组合,因此较少考虑到组内学生特点异质化和多层次组织的要求。并且,在专业学习的过程中,多门课程需要分组完成作业,有的小组从大一坚持到大四组员不变,有的小组组员则变换多次,混乱的分组有的甚至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状态。

2.3 协作意识不强,不懂协作技巧

只有少数教师会指导学生如何进行协作学习,就园林设计专业而言,实际工作中完成一个项目需要团队成员密切配合,每个队员都有其明确的分工,有效的沟通、交流和相互的协作是完成项目任务的关键,但由于缺少与人协作的意识与方法,导致组员之间不能顺畅交流,无法彼此配合,不能按时完成工作任务,效率低下。

2.4 小组协作内容的确定不合理

协作学习的内容一般由教师确定,通常采用任务驱动法,就园林设计专业而言,协作学习的任务有两种,一是教师给定指定的项目,要求及目标都被严格的限定,多见于B、C类课程;一是教师给定任务主题,指定任务性质,由学生在此范围内自行搜寻合适的项目,多见于A类课程;成果多为一套图纸或PPT报告的形式。专业教师在确定协作学习内容时,更多地会考虑教学内容和目的的需要,而不是协作学习的要求,因此,学生接到的学习任务可能是与教学目标紧密相关的,但却不一定是最能促进学生协作学习的任务。另外,要使多名组员很好地完成一个任务,还需将任务拆分为多个单元内容进行协作,而由于缺乏对任务整体性的认识和把控,小组内部协作内容的确定往往是模糊和混乱的。

2.5 任务分工落实不到位

组内的任务分工通常由组长参考组员意见确定,一般按照对任务的切块分割法进行分配,各自收集资料或做调研,集中整理资料及调研成果,再次分工完成实操部分的任务,成果汇总,制作PPT或绘制图纸,在此过程中,经常存在分工不明确,有的学生根本不知道自己要做些什么,或者分工落实不到位,有的学生一人做两三人的工作,有的学生逃避责任“搭便车”,个人责任感没有被很好地激发出来,对小组内个人贡献进行衡量的评价量规或其它监督机制没有。

2.6 小组协作学习过程被忽视

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以小组间成员交流为主,小组之间存在一定的竞争关系,通常组与组之间的学生不会去主动交流,只在上课汇报时相互倾听和提问,在小组汇报过程中,已经汇报完的小组会比较松懈,而还未汇报的小组更加关注于自己小组的汇报,汇报变成了针对教师一人的汇报,小组间的协作学习基本为零。

此外,由于课堂学时有限,教学任务安排紧,大部分的协作学习都是在课下完成,教师很难跟踪其过程,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主要的评分依据就是最终成果,在协作学习理念中最受重视的协作学习过程不得不成为被无视的部分。在报告小组成员贡献时,组长及组员出于“人情”,往往会相互“帮忙”,客观、公正地评价协作学习过程成为很大的难题。

3 对协作学习与园林设计专业设计类课程结合中存在问题的探讨

3.1 学校应重视多媒体网络教室的建设及校园网络建设

协作学习在教学中普遍用于课下,而课上协作探究较少,很重要的原因是由于学校的多媒体网络课室缺乏,且不能联入互联网,这是教师不能组织课上协作的一个重要原因。联网的多媒体网络课室是课上开展协作学习的硬件环境支持,学校应加大多媒体网络课室的建设,为协作学习提供良好学习环境,为多种协作学习策略的使用创造条件。①

3.2 专业教师与学生都应转变观念适应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

要把协作学习的优点在设计类课程教学中充分发挥出来,不仅需要专业教师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及专业素养,还要求专业教师掌握一些现代教育技术的新理念、新方法,转变传统教师本位的教学观念,建立起学生本位的教学观念。同时,也要求学生抛弃旧有的被动听课观念,主动参与到课程学习中来,主动提高自己的协作意识与协作技能,培养利用各种学习工具、学习渠道解决问题的能力。

3.3 构建设计类课程协作学习的教学大平台

从资源整合的角度出发,应该以院校内园林设计专业的所有设计类课程为基础内容,构建一个培养学生协作能力的教学大平台。从基础类课程到专业课程,再到延伸课程,所有的课程资源整合在一个教学平台中,所有的教学资源达到共享,提供给学生一个开展协作学习的强大支撑;在这个教学大平台中,实现教师之间的课下互动、学生之间的课下互动、以及教师与学生之间课下互动,将学术交流的氛围从课堂、会议室拓展到课下、会后,并将互动过程可视化;“最有创意的点子都是在闲聊中诞生的”,每门设计类课程的协作学习内容及过程在教学平台内都是可见的,教师、学生之间可自由发表意见与见解,以便于每门设计类课程任课教师能及时调整本门课程的安排及活动使其更加合理化;教学平台上必须建立起完善的考核机制,每一个学生学习的主要过程都可被考察,自我评价、小组内相互评价、组间评价与教师评价相结合,客观公正地衡量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责任感以及学生学习的动力;从A类课程到B类、到C类课程,所有设计类课程的协作学习应该被视为一个大的学习系统,根据课程的特点、教学的要求以及学生特点来构建协作学习系统,使学生能在这个系统之内,四年的学习循序渐进,达到所需的专业深度及广度要求,成为一名合格的设计师。

4 结束语

园林设计是一门综合的科学,作为一名设计师不仅需要扎实的专业知识、广博的知识面,也需要有效地与其他专业人员交流、沟通、协作,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与观点,这些能力在协作学习的过程都可以得到有效的锻炼,越来越多专业教师关注到这一点并致力于此,我们有理由相信,设计类课程与协作学习方式的结合会有更美好的明天。

第6篇

近年来,随着国内外工程教育改革研究的逐步深入,如何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工程能力和素养以适应现代企业的人才需求,并引领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热点课题。CDIO工程教育模式作为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已得到越来越多的工程教育界人士的关注。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任。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培养的人才质量将直接影响建筑行业的整体水平。通过近年来的企业调查发现土建类高职毕业生普遍存在着识读施工图能力较差、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不足等实际问题。为此,我们研究了CDIO工程教育模式,分析了CDIO大纲和实施标准,学习了国内外CDIO研究的先进经验,创新性地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中传统的“建筑结构”课程设计与“建筑施工技术”课程的部分相关内容融合,研发设计了我专业的特色项目——“钢筋混凝土肋梁楼盖的设计与钢筋绑扎”项目并已实施。本项目要求学生以团队的形式完成。

一、 组建团队

为了训练学生的适应性和不同情境下的团队工作能力,我们采用了随机分组的方式,根据人数的不同,每个班组建了4~6个小组。由于是随机分组,个别同学提出了换组的要求,我们让学生思考了两个问题:一是问题“如果现在的分组就是你将来毕业后所工作的团队,那么你是否会因此而放弃这项工作?”另一个问题是“团队的成功取决于什么?”两个问题提出后我们没有要求学生立即作答,但是结果让我们非常满意,不再有学生要求换组,而且几乎所有的学生都积极地加入到了自己团队的活动中。从团队组建过程中我们感悟:只要教师能正确引导,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的正能量将随时释放。

二、 项目实施

1. 制定实施方案

实施方案的制定是本项目的第一个任务,由于实施方案的可行性将直接影响项目结果,因此,我们带领学生参观实际工程、与工程管理人员及工人师傅座谈,开展了小组间的竞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充分发挥团队的力量高水平、高质量地完成方案的制定。此举激发了学生们的竞争意识,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了认真讨论并制定了小组的项目实施方案。我们将各组的方案在全班进行了展示,请全体学生共同分析。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们各抒己见提出了修改建议,接着由各组组长负责修改并完善了小组项目实施方案。

在完成这个任务的过程中,学生们学会了如何制定实施方案,学会了客观地评价他人、评价自己。

2. 调研

在完成调研任务时,各小组的学生们分别观察并研究了校园内主要建筑的楼盖,查阅了多种形式的资料,总结了校园内主要建筑楼盖的结构形式、特点及应用范围,查找了调研报告的格式,撰写了调研报告。

在完成这个任务的过程中,学生们学会了查询相关资料和电子文献(CDIO大纲2.2.2),学会了如何撰写调研报告,知道了应走出书本看工程、走进工程学知识,更学会了客观地评价他人、评价自己。

3. 结构设计计算

结构设计计算和施工图的绘制是本项目的重点任务之一。结构计算的准确程度将直接影响工程结构的可靠性,施工图绘制的准确程度将直接影响工程进度和工程质量。在这个任务实施过程中,学生们通过分析案例,学到了前人的经验,学会了结构专业知识和结构设计的方法。

在完成这个任务的过程中,学生们通过分析案例,学到了前人的经验,学会了结构专业知识和结构设计的方法。学生们通过讨论与交流,学到了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方法,初步培养了工程师的责任意识和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

4. 施工图绘制

在传统的课程设计中,绘制施工图时,学生经常会问教师到底应该标哪几道尺寸线、哪些尺寸应该标注等类似的问题,在本项目实施过程中,我们只是告诉学生:“你们认为实际施工时需要的尺寸就是应该标注的,至于你标注的尺寸是否能满足施工的需要,在接下来的任务中你自己就可以发现。”结果学生们对尺寸标注情况有不同的见解,每个人的施工图中尺寸标注情况也不尽相同,对此,教师并没有点评。

在完成这个任务的过程中,训练了学生们的制图能力和对标准图集的解读能力,使学生明白了施工图是工程语言,工程施工时需要用到的尺寸在施工图中是必须“说”出来的。

5. 钢筋下料长度计算

在传统的教学体系中, 钢筋下料长度的计算是“建筑施工技术”课程中的内容。我们将其设计成本项目的一个任务,主要目的是希望学生建立起课程之间的有机联系,能从工程的角度出发看待所学的知识,并将自己设计的梁和板的钢筋变成现实。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有的学生发现在上个任务中自己绘制的施工图缺少必要的尺寸标注,导致某些钢筋的下料长度无法计算,有的施工图中有一些不必要的尺寸标注,还有的学生发现了施工图中的错误之处。

在完成这个任务的过程中,学生们可以较为熟练地识读结构施工图、学会了不同钢筋下料长度的计算方法、学会了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方法、知道了施工图这种工程语言的真正意义。

6. 钢筋下料与加工

钢筋下料任务对于学生来讲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借助加工机械完成,有一定的危险性。我们提醒学生注意施工中的安全,严格遵守实训车间的规章制度,严格遵守施工现场的安全须知要求。在实训车间工人师傅的协助下完成,按照计划,每个小组完成了一部分钢筋的缩尺下料,利用弯钩机械及钳子等完成了钢筋的弯钩加工和箍筋的制作。有的学生满身是汗,满脸是灰,但他们感到很新鲜,真正体验了工人的辛苦工作。

在完成这个任务的过程中,学生们对施工中的安全问题更加重视了,也学会了钢筋加工机械的使用方法。

7. 钢筋绑扎

钢筋绑扎任务是本项目的最后一个任务,也是整个项目成果的直接体现。我们在实训车间挑选了一块场地,让每组分别绑扎一部分钢筋,将各个小组绑扎的成果共同组成一个完整的肋梁楼盖钢筋骨架。学生们普遍认为钢筋绑扎在工地是由工人完成的,这是最简单的工作,没有什么技术含量。可自己动手完成时却发现这个 看似简单的任务并不简单。拿在手里的绑线和绑钢筋用的钩子怎么配合才能绑住钢筋,怎样才能将钢筋绑紧,这都是原来在理论学习时没有考虑到的问题。学生们各自动手绑扎后都觉得不是很满意,结果与想象的有很大差距。因此,我们请工人师傅演示了钢筋绑扎的方法和工具的使用方法。工人师傅在旁边指导学生,有时甚至是手把手地教,让学生亲自体会钩子转几圈能把钢筋绑紧。当最后的工作完成时,学生们都兴奋地欢呼。

在完成这个任务的过程中,学生们体会到了工人工作的辛苦,也知道了工人的操作水平对建筑产品的影响,更亲自体会了“熟能生巧”的真正含义,感受到了只有“做中学”才能锻炼真正的工程能力。

三、 项目评价

本项目改变了传统的评价方式,采用过程评价、成果评价及汇报交流情况综合评价的方式,更多地关注了学生的过程学习和能力提升,在一定程度上杜绝了相互抄袭及坐享其成现象的出现。过程评价中,教师随时观察和记录学生的工作情况,可较为全面地对学生的参与程度、知识掌握、能力及团队工作情况作出评价。成果评价包括对调研报告、计算书及施工图的评价,这部分评价可以反映出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及专业水平和专业素养。汇报交流情况评价的依据包括汇报所用的PPT制作水平、表达能力、对专业问题的分析和理解以及现场问答交流的情况。这种评价方式的改革将会比较真实地反映学生的知识、能力和专业素养,对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也起到了动力作用。

四、 项目改进与展望

由于本项目目前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只利用了一周的时间,相对于所完成的任务内容看,时间实在有限,因此,项目设计时只要求学生完成到钢筋的绑扎。实际上,随着CDIO教学模式的全面实施,可将完成项目的时间调整为两周,并将质量验评的部分内容与此项目融合,再增加一个任务,即小组之间相互进行质量检验,查找不符合施工验收规范的地方,小组之间交换意见后再修正各自的成果。这样,学生对整个钢筋骨架的绑扎施工及管理工作就更为清晰了。

通过近两年来“钢筋混凝土肋梁楼盖设计与钢筋绑扎”项目的实施反馈,我们发现学生的调研能力、识读结构施工图的能力、绘图能力及正确绑扎钢筋的能力得到了普遍提高,实现了知识目标和专业能力目标。同时,通过团队合作和有效的沟通与交流提升了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我们期望通过不断地实施来研究、探索和改进,为建筑工程技术专业CDIO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做铺垫,同时,更期望能帮助学生提高工程素养、提升工程能力。

参考文献

(1) 顾佩华,陆小华,沈民奋. CDIO大纲与标准. 汕头大学出版社,2008

(2) 顾佩华,陆小华. CDIO工作坊手册.汕头大学出版社, 2008

(3) 顾佩华 . 从CDIO到EIP-CDIO:汕头大学工程教育与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1):12-20

(4) 查建忠. 工程教育发展战略“做中学”的CDIO模式.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3):1-6

第7篇

【关键词】城市总体规划 教学方法 教学模式 综合能力

2011年3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公布了新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年)》,新目录增加了“城乡规划学”一级学科。城乡规划专业教育,是支撑城乡建设事业的人才技术的重要保障。因此,将城乡规划学作为一级学科进行建设,是我国城镇化健康发展和城乡和谐统一的重要支撑性工作。

城市总体规划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城市总体规划使学生“望而却步”

城市规划专业学生在大一至大四的专业课程学习阶段,都是从复杂的城市系统当中分别抽取出其中的某个构成要素进行学习、研究,大五阶段再将之前接触的城市小范围的规划设计综合起来对城市全局进行规划设计。即专业的学习是由微观到宏观的过程。这样的过程使得学生到最后面对复杂的城市系统,往往困惑重重,无从下手,望而却步。究其原因,学生缺乏全面综合把握城市并梳理各相关要素的能力。

2.城市总体规划教师选题“真题假做”

长期以来,在总体规划教学中,教师规划选题一般为“真题假做”,以此学习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的内容和方法。但是往往受现实因素的制约,最大的问题是对规划对象调研不充分,对现状的认识和理解模糊,导致在对城市某方面进行规划布局不细致,出现大量不切实际、想入非非、与现实相左的规划方案出现。“有限的教学时间无法完成日益深化的城市总体规划内容”[1]。

城市总体规划课程教学方法改革

1.以完善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为前提

在我国目前城市化建设步伐加快的新时期,应培养学生以学习专业知识为主,并全面掌握经济、地理、人文、社会、政治等内容,完善学生知识结构,适应时代需求,避免“规划中一旦涉及到政治、经济、管理的宏观把握和综合协调平衡就显得手足无措,以致规划赶不上变化”[2]。如此以来,教师在城市总体规划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除了专业理论知识的讲授实践,应尽量渗入经济、社会、文化、政治等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得学生做到能结合时代特点分析城市问题,全面把握城市错综复杂的构成要素。

2.以改革教学模式为提高教学效果的方式

(1)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法是通过对某个具体城市总体规划成果的介绍与分析,使学生迅速进入到城市总体设计氛围[3]。这一方法可在城市总体规划相关基础理论知识讲授完之后进行,选取具有不同特点的城市总体规划案例,诸如平原城市、山地城市、滨水城市、交通枢纽城市等,旨在通过对具体城市总体规划成果的全面分析,让学生形成直观的认识,逐渐具备评价城市具体问题的技能,在下一步城市规划方案过程中能够对总体规划中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论证,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

(2)成果汇报。组织方案汇报是提升总体规划教学效果的主要手段[4]。这一方法在学生编制规划成果的各个阶段均可进行,采用多媒体展示学生自己的规划成果。通过成果汇报,展示对城市不同的理解认识及采用的不同规划思路,学生之间也是相互学习的过程。学生从宏观层面上对能对自己的规划方案进行全面认识,从而加深对总体规划编制框架及内容的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宏观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目标

(1)方案协调能力的培养。城市形成多个规划方案容易,但要在众多方案中择优却不易。首先,在方案构思之前,应使学生彻底熟悉现状城市发展条件及制约条件,把握城市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形成的方案务必尊重现状、符合实际,准确定位城市,全面分析不同方案的优缺点。其次,注重规划方案的地域性特色,避免现今“千城一面”的现象。因此,整个过程中的综合协调对最终规划方案成功编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2)方案表达能力的培养。城市总体规划编制中方案的表达能力是指文字(文本、说明书)表达能力和图纸表达能力。从现状踏勘、调查、初步方案、意见征询和最终方案都须要向政府部门汇报,征询相关部门的建议。因此,课程中要求学生的图纸表达做到准确、清晰、美观。汇报成果表达做到用词准确、逻辑严密、语句简练地表达出规划意图,并能客观、准确地对总体规划成果进行文字说明。通过一系列的训练,使学生具备优秀的方案表达能力,并具备初步的科研能力。

结语

城市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编制城市总体规划也就成为了一项异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城市总体规划的教学应从现实出发,紧扣时代背景和新形式转换教学模式和方法,能使学生在掌握了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程序和方法的基础上,提升其规划实践的宏观思维能力。只要城市总体规划教学方法的紧扣新时期的时代特点,一定能培养出更加优秀的城市规划人才。

参考文献:

[1]陈有川,崔东旭,张军民.城市总体规划课程设计教学改革探索[J].高等建筑教育,2006,15(3):74-77.

[2]刘立钧,白梅.城市规划教育必须适应时代变革[J].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社科版),2000,(2):50-52.

第8篇

关键词:项目式教学 建筑防雷接地 建筑电气设计 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TU8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3(c)-0-02

建筑防雷接地系统设计是建筑电气设计中强电系统设计的一部分,其设计理论和方法在我院建筑防雷接地技术课程中进行了讲解和阐述。建筑防雷接地技术课程既是一门工程技术类课程,也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课程。对于建筑类院校建筑电气相关专业的学生来讲,无论其毕业之后从事工程设计、施工还是工程管理方面的工作,该课程均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而且建筑防雷接地系统的设计与其他专业课程均有密切的联系,但此部分内容在其他课程中均未涉及。此外,由于建筑电气的工程设计多以国家规范标准为依据,使得课程的讲授形式单调、内容枯燥,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也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由于雷击建筑物现象的随机性和复杂性,该课程无法进行相应的实验环节设置,学生较难直观地想象建筑物或电气设备遭受雷击损坏的严重程度,理论与实际无法对应,进而限制了其对防雷保护设计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1 在建筑防雷接地技术课程中应用项目式教学的意义

所谓项目式教学是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完成一个完整的“工程项目”而进行学习的教学活动[1],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围绕着项目组织和开展教学,学生全部或部分独立组织、安排学习行为,解决在项目中遇到的困难,提高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更好的发挥学生在学习中主体地位[2]。

鉴于建筑电气相关专业学生的专业特点,多数学生毕业之后将从事建筑电气的相关工作,而建筑防雷接地系统设计也是建筑电气设计的重要环节。作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虽然在课堂上学习了相关的理论知识,但是在与实际工程相结合时存在较大的困难。由于雷电对建筑物危害的方式和过程较为复杂,而且建筑防雷系统设计以工程性为主,其中不乏相应的规范条文和施工方法的讲解,因此将该课程的主要知识融入一个实际的工程项目中,以实际应用讲解理论知识,可以使学生更系统地理解抽象的雷电防护方法、使课堂讲解形象易懂,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将本课程所学内容和方法与其他专业课程的内容融会贯通,灵活运用。同时,在建筑防雷接地技术课程中应用项目式教学还可以更好地与学生的毕业设计、就业等环节密切衔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地制定解决问题方案的能力、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

2 项目教学在建筑防雷接地技术课程中的实施

在建筑防雷接地技术课程中以一个实际的工程项目为主线,在实施教学活动的整个过程中,始终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施以辅助作用。其具体的实施过程包括以下

几步[3]。

(1)讲解相关知识,布置任务

建筑电气设计中的建筑防雷接地系统设计是对建筑物进行直击雷、侧击雷和感应雷的雷电防护设计,以及设计建筑物的接地系统设计[4]。由于雷击现象比较抽象,若只是泛泛地讲解知识点学生理解起来会比较困难,因此在上课时首先以一个建筑群作为设计对象,引入某一建筑物遭受雷击的情景,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建筑物及内部设备不受雷击损坏,并以此作为该课程的主要任务,使学生对将要学到的知识和课程要求有所了解,做好准备。以此任务为主线,循序渐进地讲解雷电危害的形式、防雷保护器件、接地的概念及建筑物防雷保护的设计内容等。除课堂讲授之外,课余时间布置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手段。

(2)学生分组,确定分工

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愿组合,三人为一个小组,每人有不同的任务,协作完成查阅资料、确定解决方案、完成项目和项目展示等工作。

在进行每一部分的防雷保护设计前,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该部分的内容进行充分的调研,并进行汇报和评价,使学生提前了解即将讲授的内容并参与教学过程,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3)实施过程中的具体任务

贯穿于建筑防雷接地技术课程中的项目是某一建筑群的防雷接地系统设计,该项目要求学生灵活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对建筑物的内部以及外部防雷接地系统进行设计,并运用AutoCAD软件绘制相关的施工图纸。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是讲解相关的知识点,解答学生的问题,并对其项目进展起辅助作用。

(4)项目评价

课程的考核主要以每组的最终成果为依据。首先由小组进行陈述,每组由一名代表展示讲解本组的项目完成情况,对本组的工作进行总结、答辩;

其次,进行小组互评,其他各组针对展示情况进行质疑、提出意见;

最后是教师点评,教师对该组的项目完成情况、在各个项目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其他各组的提问情况进行总结。

3 实施效果

为了对该项目教学方式在建筑防雷接地技术课程中实施的效果进行评定,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除了上述的各部分课堂内容安排之外,作者还设计了以下相关的

环节:

调查问卷。在课程结束后,作者设计了针对该课程上课内容、形式等的调查问卷,要求学生如实填写,并对该课程提出自己的意见。根据收回的调查问卷,95.7%的学生对这种将建筑物的防雷设计工程项目贯穿于课程中的授课方式比较乐意接受,并愿意积极地参与其中,也学会了将课本中的理论知识灵活地应用于实际工程的方法。

其他老师莅临指导。在学生汇报、教师点评的相关课程环节中,请学院其他经验丰富的教师参加并提出宝贵的意见,以便在后续课程中进一步改进完善。

由于该课程内容的特殊性,无法在课程中设计相应的实验环节,为了帮助学生将课堂所讲授的概念和方法与实际结合起来,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教学过程中安排学生到相关的施工工地参观,并有针对性地为学生展示相应的防雷保护器件和仪器,介绍其使用及安装方式。同时辅以PSCAD、MATLAB等仿真软件模拟雷电产生的危害以及演示雷击对建筑物和电气设备产生的损坏及防雷设计施工过程的视频资料和照片等更直观的形式,以弥补无法进行实验学习的不足,帮助学生生动地、快速地理解和接受知识点及规范

内容。

4 结语

(1)尝试创新教学模式,在建筑防雷接地技术课程的讲授过程中,以一个具体的建筑物系统的防雷保护设计贯穿课程的始终,围绕此系统提出雷击时待解决的问题和目标,并对总目标和各环节进行细化,以建筑防雷系统设计过程中的知识结构来组织课程内容,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将基本的概念、知识点和防雷设计思想融入建筑物的外部、内部等建筑物各部分防雷保护系统的设计过程中。

(2)设计相关的课后任务,安排学生以小组形式完成并进行汇报,使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使学生在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提高其对工程问题的判断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能力。体现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也充分发挥了教师的协助作用。

(3)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将PSCAD、MATLAB等软件应用到课程教学中,使学生更直观地体会到雷电对于建筑物的危害途径和方式,进而有针对、有目标地采取防雷保护措施。

(4)注重与学生其他专业课程的衔接,如建筑供配电、配电网综合自动化技术、建筑电气CAD等课程,帮助学生将所学的专业知识融会贯通,灵活运用。

(5)由于建筑防雷接地系统的设计多属于实际工程施工设计内容,为使学生能真正地与实际工程结合起来理解掌握本课程内容,在课程教学中除安排相关的工地现场参观之外,还增加了多项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工程施工操作的视频内容,如讲授建筑物接地电阻的测量时,在测量方法讲解之后辅以实际测量的录像视频,使学生对于测量的步骤和方法有更直观地了解和

掌握。

(6)在建筑防雷接地技术课程中采用项目式教学的方式得到了学生的认可和积极参与,其实际应用效果较好。

参考文献

[1] 于英,罗向荣.项目教学法的研究与实践[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12):119.

[2] 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第9篇

关键词:分析;教学内容;建议

1 课程标准分析

庭院设计是景观设计专业方向核心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庭院的基本概念,庭院的作用与建筑的关系,传统与现代庭院的形成原因,建筑庭院空间的设计手法与技巧以及庭院设计的表达等方面内容。本课程通过类型设计的主题项目,以真实项目工作流程为教学主线,由浅入深,使学生了解庭院景观的设计要素和设计方法,掌握庭院景观专题的相关知识和设计技能。通过独立或团队协作完成专题项目,培养学生的创意设计思维,掌握专心设计方法,学会收集、分析各种资料和信息。

2 课程内容分析

庭院空间是建筑室内空间的延续,也是一个四周封闭而中心开敞的、较为私密性的空间。在这个空间里,有着强烈的场所感,所以人们乐于去聚集和交往。传统的庭院空间承载着人们很多的日常和休闲活动,而现代建筑的庭院空间所承载的人们的活动内容及范围更加广泛,尤其是可以通过视、听、嗅等感官使紧张工作的人们从庭院空间中获得更多的被动式活动。《庭院设计》作为景观设计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主要承担景观类型设计的概念、思维和设计方法的训练和培养。

3 学生分析

专业:景观设计专业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期:第三学期(二年级第一学期),先修课程:传统园林设计概论、外部空间论、环境建筑构造、制图基础、造型基础、色彩基础、综合基础、制图基础、电脑软件设计(1)。后续课程:环境艺术设计专题(1)、景观设计专题(1)、电脑软件设计(2)、版面设计(1)。

(1)学生知识水平和技能状况。学生处于二年级第一学期,基本掌握设计基础,有一定的基础设计技能,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掌握基本的制图能力,有一定的规范。对景观设计专业有基本的了解,能设计简单的景观小品。掌握CAD、photoshop等软件的基本功能,熟练使用PPT等办公软件。

(2)学生存在的学习问题。1)学生对景观设计专业的基本知识了解很少,缺乏有效的学习途径;2)学生对软件的掌握程度不够,还达不到绘图的要求;3)学生的专业手绘能力有待提高,缺少大量的专业训练;4)缺乏一定的分析能力,对教师的课堂讲课有较大的依赖性;5)阅读量极少,文字组织能力较差;6)语言组织能力不足,表达欠缺。

(3)学生学习需要和学习行为。《庭院设计》课程主要通过课程练习,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设计流程和设计方法。学生通过现场测绘、快题、设计方案的训练,开拓设计思维,掌握类型景观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4 教学内容

(1)第一单元:专题项目导入。介绍课程整体安排,让学生了解行业发展和相关特点。确定专题项目的名称,介绍专题的相关背景信息和知识点。布置专题项目实施的步骤和流程,让学生能初步了解专题项目导入的目的和课程目标。根据专题目标,明确项目要求,进行班级分组,团队组合,任务分解,制定计划。作业要求:解析课程,了解项目内容,结合先修课程做好项目知识准备。准备好绘图材料和工具。结合项目导入的内容和课程目标,相互了解,组成设计团队,分解项目任务,制定学习计划。

(2)第二单元:专题项目研究。学生根据专题项目收集相关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和提炼。在项目研究阶段,指导教师应让学生通过分析资料,提取有效信息。学生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结合收集分析的资料,根据专题项目探索不同的设计方向。作业要求:收集一定数量和容量的资料,分类整理,结合项目要求分组汇报,汇报时需提交PPT文件。结合项目提出3-5个相关主题,小组讨论选择最佳方案主题。

(3)第三单元:专题项目实施。根据主题项目研究情况,择优选择最佳路径,初步确定研究方向。依据选定的主题方向,通过绘制草图体现设计思维,表现方案的完整设计过程。在草图绘制过程中,指导教师可引导学生尝试多种途径的研究方法和表现形式。作业要求:每个设计小组提交至少3-5个设计方案,配合相应方案绘制不同表现形式的草图。可通过剪贴等方式制作前期方案文本或版面,进行初步方案遴选。

(4)第四单元:专题项目应用。用图像手段表达设计想法,显示出判断力水平和思考严密性,进行一些可能的修改和调整。学生掌握文本设计方法,掌握文字编排、页面设计等技能。作业要求:深化经过遴选的设计方案,注重主题在方案中的可识性、绘制图纸,包括平面图、分析图、剖立面图和效果图。制作设计模型,编排学业报告书。

(5)第五单元:专题项目总结。完成设计方案的最终展示内容,包括展示版面、学业报告书、展示模型和课程总结。指导教师在项目总结时,应组成审核小组对学生作业进行公开评审,并在可能的条件下进行专题课程展览。作业要求:课程终端展示汇报。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进行专题项目展览汇报。展览内容包括学业报告书、展示版面、草图、设计模型和所有与专题项目关的课程过程资料。

5 教学建议

《庭院设计》课程是景观设计专业中相对简单易操作的专业课程,是衔接一年级基础课程和二年级专业课程的重要环节。主要承担景观设计类型和风格种类的教学内容,为环境艺术设计专题和景观设计专题的课程开展打下一定的专业基础。课程设置在二年级上学期,即第三学期。项目来源可以是直接承接的企业项目、主题竞赛项目、或者专题设计项目。其中专题项目的性质可以是实际项目,也可以是虚拟项目,课程名称可根据课程性质,有指导教师拟定,或由学生自主选择。专题项目应由课程教学团队与教研室及相关企业商讨拟定,上报系学术委员会论证。第三学期:庭院专题项目设计教学,4周/64课时。该课程教学的核心是将原有分散课程“单体”整体“打包”,通过一个真实或虚拟项目串联所有课程,由课程负责人带领教学团队教学实施。教学以主题教学为载体,启发学生思维的源动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提倡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并将课堂讲授、情境教学、技能训练、调研考察、展示交流等多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形式多样、各有侧重、共同作用的有效教学方法。

6 评估建议

检验学生运用正确的方法和路径来完成专题项目,能否通过团队合作或个人能力设计出具备一定可实施性的项目作品,培养学生的设计创意能力和思维表达能力,实现“会设计”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通过评估了解项目课程的目标是否有效达成。

第10篇

关键词 现代学徒制 建筑装饰专业 顶岗实习 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Research of Modern Apprenticeship in Building Decoration Internship

YANG Jie, HE Changhai

(Hubei Light Industry Technology Institute, Wuhan, Hubei 430070)

Abstract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architectural decoration industry, the industry personnel skills more and more high quality requirements. 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our institute firstly apply apprenticeship to the internship based on the real situation of the major. This essay annalizes the features and current researching situation of the modern apprenticeship and research the guidance of apprenticeship in the inter-ship and the model of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enterprises and institute in industry-institute-research internship.

Key words modern apprenticeship; building decoration; internship; practice research

“现代学徒制”是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以学生的培养为核心,以学校、企业的深度参与和教师、师傅的深入指导为支撑,它既不同于传统的师傅带徒弟式的学徒制,也不同于以往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知识与能力相割裂、教学场所与实际情境相分离的单纯式学校职业教育,它是培养技术与技能型人才的有效手段和有效途径。①顶岗实习作为建筑装饰专业教学任务中最重要、最全面的实践性教学环节,能否将课本知识与实践较好地结合,能否使学生尽快适应工作岗位,缩短“磨合期”体现得尤为重要,在顶岗实习中实施现代学徒制将会成为一种趋势。

1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

现代学徒制是传统学徒制的一种自我革新和发展,它既保持了传统学徒制重视职业技能训练的优点,又突出了学校知识教育。培养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和一定劳动技能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将职业学校的教育和学生将来所要就业的行业企业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人才培养模式。这种模式使学生通过实习实训加深了对企业的了解,对自己将来所要从事的工作岗位、工作内容、工作对象、工作环境和工作前景有了更加深入和真实的认识,通过工学交替的学习方式在工作中学到了自己真正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也有利于把学校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把知识转化为技能和能力。能将企业、学校与学生之间有机地联系起来,满足当前和未来人才培养需求的一种高等职业教育模式。②

2 现代学徒制的研究现状

国外职业教育起源于中世纪,由于历史沿革,政治和经济的发展,学徒制逐渐被职业教育所取代。但任然有些国家始终没有摒弃这一优良的职业教育模式,并且将其与现代经济和技术相结合,发展出现代学徒制,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可以“零距离上岗”的高素质综合型人才。英国做得较为成功,它是最初实行学徒制的,后虽改办了职业学校教育,近年又恢复新的现代学徒制,不但节约了教育培训成本,还提升了劳动力技能素质,受到行业和企业欢迎;德国也一直坚持把学徒制作为职业教育的支柱,保障了本国工业化和技术创新能力;瑞士的中职学校新生,要先取得企业学徒合同方能注册入学,每周在企业顶岗实习和在校学习的时间大致为6:4甚至7:3。③除此之外,澳大利亚、新西兰、芬兰、奥地利等国家的学徒制度也都富有特色,成就斐然。这些先进的现代学徒制职业教育经验对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目前,我国关于现代学徒制的研究才处于起步阶段,相关的文献报道较少,且主要集中于对国内外一些职业教育发展趋势的探究或者不同时期学徒制发展的比较以及对现代学徒制发展进行的因素分析和理论假设等方面。针对一些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运用现代学徒制的研究还不多,目前只有少许专业如机械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报道,④而在其它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以及顶岗实习中如何运用现代学徒制的研究还显不足。我院结合具体情况,在建筑装饰专业顶岗实习中率先进行了现代学徒制探讨研究。

3 现代学徒制在建筑装饰专业顶岗实习中的实施过程

3.1 邀请企业共同制定实习方案

我院邀请合作企业参与实习方案和指导书的制定,将行业企业对高职建筑装饰专业人才的要求作为制定教学目标的重要依据。这就要求学校老师在制定实习方案前,需要到企业调研,将实习任务、要求、方式方法与企业负责人进行交流,收集企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这样就能制定出符合企业需求的顶岗实习方案和任务书。任务书从实战模拟的角度出发,规定了实习生必须参加一次房屋现场测量,到材料市场进行调查,以及参观装饰工程施工的工地,切身地了解装饰材料、构造和施工工艺,使学生的实习目的更明确。同时在实习报告中要求学生写明实习公司、地点、业主姓名,并交企业负责人或设计师签名确认。这样既能最大程度地利用企业资源,也能让企业管理有序、操作方便,很好地完成本专业的实践教学任务。通过顶岗实习,学生能在生产实践中培养合作意识和严谨的工作作风,增强创新思维、工程素养和实操能力。

3.2 推进顶岗实习名师指导制

我院在顶岗实习中采用的是现代学徒制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即“名师指导制”。与我院合作的装饰企业中,都是本地具有相当规模,较大的装饰企业。它们拥有全国优秀的设计师以及顶尖的设计团队。本专业学生到达企业实习,将被安排进入各设计工作室,工作室的首席设计师会全面负责学生的顶岗实习工作。根据具体的实习任务,再指派助理设计师指导学生参与房屋测量,洽谈客户,带学生到材料市场进行调研,让学生收集和整理各种专业资料。对装饰构造与施工工艺的学习则采用项目教学法以及现场指导法,对施工中重要的分部分项工程进行逐个现场指导,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动手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

3.3 规范顶岗实习管理制度

完善的管理制度是学生能顺利完成顶岗实习的保证,根据现代学徒制的特点,建立了具体管理制度。

(1)建立三级实习管理制度。学生被分成若干实习小组进入公司各个工作室,公司指派的首席设计师是进行宏观管理,根据实习任务书的要求,制订好实习步骤和方法。首席设计师会再指定一名助理设计师负责给学生布置具体实习任务,并进行指导、管理和定期检查。

(2)施行定期汇报制度。学生与学校教师还要保持密切联系,每周汇报实习情况,对实习中遇到的问题,如实在不能解决的要及时向老师汇报,虚心请教以便得到学校教师的帮助,切实保证实习质量。同时,学校教师也要不定期地与企业联系,到企业回访,全面掌握学生实习情况,并在学生中选出一名实习小组长作为联络员在校企双方中传达相关信息。

(3)落实实习考核制度。实习前是对基本理论知识地学习,做到有备而去;实习中则按要求检查实习进度,看是否按计划进行,让学生明白自己所做的工作是否符合要求;实习后要全面考核学生对实习任务的实际掌握情况,除了检查学生的实习日记和实习报告,还需要企业设计师提出评估意见并签字,最后通过小组评定给出实习成绩。

4 现代学徒制在建筑装饰专业顶岗实习中的效果

我院建筑装饰专业与多家建筑装饰企业共建顶岗实习基地,校企双方组建高水平的专兼职师资队伍,实现了知识共享和行动协同的团队工作模式。实施这种模式,企业成为了“育人主体”的一部分。学校能充分利用企业资源对学生进行训练,既解决了学校专业设备和条件不足的问题,又解决了学生顶岗实习的问题,还使学生掌握了过硬的专业技能。邀请企业设计师作为实习指导教师,承担教学培训等任务,不但可以促进学校与企业各层次上的沟通与交流,还能起到调整学校师资结构,弥补实践指导教师不足的作用。学校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到企业进行考察、回访和学习,不仅可以了解学生实习过程,还可以了解生产第一线的实际情况和信息,丰富实践经验,调整教学思路,充实讲课内容,有效地提高了教师自身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质量。企业的全力配合,特别是企业导师的倾力相教及精心指导,使得学生的实习质量及效率大幅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增强,能够很快适应实际生产环境,同时,企业也可以发掘中意的人才。比起现在普通的培养模式,现代学徒制在建筑装饰专业顶岗实习中体现出了良好作用和效果,对提高学生的实习质量和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总而言之,现代学徒制有利于校企双方共同参与、相互配合、相互协作、优势互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种模式能让企业在学校建立起技能型人才的储备基地,使企业拥有更多符合企业需求的优秀员工,因而深受企业欢迎。现代学徒制会走向一种以校企融合互动为主要特征的对接协调式人才培养模式,它必将成为未来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发展趋势。⑤

5 结束语

现代学徒制是现代职业技术教育的一种新型培养模式,各种配套政策还有待制定,培养标准及其它教学文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具体的实施措施还需不断探讨。可以肯定的是:它是未来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采用校企合作的现代学徒制顶岗实习模式必将结出丰硕成果,我们希望能将现代学徒制运用到建筑装饰专业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并在其它相关专业中推广,相信通过运用这样的人才培养模式必将为学校和企业的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

基金项目:2012年湖北省职业教育科学研究重点课题 “现代学徒制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编号G2012A011);2013年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研究课题“建筑装饰专业顶岗实习在校企合作中培育学生职业伦理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编号2013B399)

注释

① 杨小燕.现代学徒制的探索与实践[J].职教论坛,2012(9).

② 胡秀锦.“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9(3).

③ 鲁婉玉,王洪斌.国内外关于“ 学徒制” 教育的研究综述[J].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3).

第11篇

市场监督管理所关于开展冬春火灾防控工作总结

根据沙洋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2020年全县冬春火灾防控工作责任分解任务表,高阳所根据实际情况在辖区内开展了消防安全整治排查工作,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本次出动执法人员10人次,重点排查了4家易燃可燃建筑板材和隔热保温材料企业、3家电动车销售店、26家餐饮服务店(酒店4家)、农庄3家,检查中对消防设施设备、警示标语、安全通道、线路等进行了排查,对发现的个别安全隐患现场提出整改意见,并要求立即整改,未发现重大安全隐患问题和违法违规行为。

委、县政府始终把保障食品安全作为公共安全治理的重项工作来抓,多次召开县委常委会和县政府常务会等各类会议,安排部署食品安全重点工作。县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对食品安全工作亲自安排部署,亲自调研调度,并创新性的提出了智慧监管、科技支撑和社会共治等一系列工作举措。

高阳市场监督管理所

2020年12月24日

第12篇

1.案例教学法。教师课前针对教学内容精心选取工程案例,该案例大多来自实际工程中,也可从教师科研项目中选取。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对具体案例进行深入的分析、审理和讨论,并让学生做出自己的判断和评价,教师加以讲解得出结论。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拓宽学生的见识,增强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案例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应用,能充分发挥它的启发性、实践性,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判断能力和分析能力。如课程中可以用到“港珠澳大桥隧道沉管混凝土温度控制”,“混凝土质量差大梁倒塌”、“过道屋面混凝土剥落漏水分析”、“北京西直门旧立交桥混凝土开裂”等案例,学生对案例还是比较感兴趣的,他们在分析时也能头头是道,教师讲解时,大部分同学也能听得津津有味。2.分组讨论教学法。教师布置任务或提出问题,学生分组讨论,明确各自的分工,团结一致试图完成任务或解决问题。这种教学法让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展开学习,让所有的人都能参与到具体的集体任务中,强调合作,强调教师放权给学生。而该教学法的关键在于小组成员之间相互依赖、相互沟通、相互合作,共同负责,从而达到共同的目标。通过开展分组讨论教学法,让学生充分参与其中,激发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在建筑材料实验课中可采用此种方法,一个实验项目,编排几个小组,每组3-4人,小组成员分工协作,但又相互依赖,达到共同的目的,可取得不错的效果。3.调研汇报法。学生通过到建材市场、材料的生产厂家、搅拌站等场所做调查研究,从网上获得补充性的资料,完成调研报告,任课教师审阅批改,挑出完成质量较好或具代表性的报告,通知相应学生做PPT,教师给与深刻建议和指导,择期让学生在全班做汇报,这种教学方法将教师与学生的地位颠倒,变成学生讲,教师听并给出建议与鼓励表扬等,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达到以优秀学生教导引导其他学生的目的,拉近学生与教师的距离,锻炼学生口才、表达能力、思维组织能力等。4.课堂竞答教学法。通过一定时间的教学,大多数学生掌握了大部分知识内容,可适当采用现场竞答教学法,使用相应软件,学生现场竞答,评定名次,给与适当奖励,竞赛过程生动有趣、激烈异常,现场气氛浓重,选手机制应变,旁听者通过观看比赛间接获取知识。此种教学方法本人使用过,学生反响较高。

二、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

我们在教学中将信息技术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突出信息技术手段的优势,教师课前整理并处理图片制作PPT,从纪录片或其他影像资料中剪辑精彩的相关视频,在课堂中利用多媒体设备中的声音、图面和播放器巧妙穿插来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丰富课堂教学内容。现场教学方法是一种提高实践教学能力的最好方法,但是会受到许多客观条件的限制,不能经常实现,而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弥补了这种缺憾,学生在课堂中仍能通过较为直观的形式接触到真实过程,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实现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的完美结合。在本课程的教学中,信息技术手段可以作为模拟教学、案例教学、讨论等教学方式的有效辅助形式。例如教师有目的的摄录学生实验过程的片断,作为教学评价的第一手资料,鼓励学生积极的进行自评、互评,进行班与班之间的教学交流。该种教学形式,可以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并且能提供自主探索、多重交互、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等学习环境,把学生的兴趣和主观能动性充分调动起来,使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得到有效的锻炼,培养我们所需要的创新人才。信息技术手段还可用在课堂问答、课堂测试及课下作业中。网上相关软件和平台越来越多,比如“问卷星”、“问卷网”和“微助教”等等,教师在后台创建问卷并,学生利用网络完成问卷,助教平台帮忙阅卷、进行统计和分析,让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和程度,并及时反馈给学生,让学生尽早查缺补漏,提高教师工作效率,同时学生也能更加直观了解自己的不足。

三、结语

将多种教学方法和信息技术手段应用于建筑材料的教学中,可以提高课堂整体效果,辅助于整个教学过程,又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该门课程的兴趣,使学生受益匪浅。同时,对教师来说也是一种新的挑战,因为教师课下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在对教学内容相当熟悉的基础上,还要对教学过程进行精心的设计。相信只要经过教师的不懈努力,教学方法和信息技术手段才能为学生带来巨大的帮助,使学生真正学好该门课程。

参考文献:

[1]潘淑芳.建筑材料课程教学方法探讨[J].成功:教育,2008(4).

[2]耿爽.高职《建筑材料》教学方法探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20).

[3]谢丽娜.案例教学法在“建筑材料”课程中的应用[J].常州工学院学报,2015(4).

[4]许旭先.案例教学法在《建筑材料》教学中的运用[J].现代教育,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