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二年级美术教学总结

二年级美术教学总结

时间:2022-06-09 15:24:4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二年级美术教学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二年级美术教学总结

第1篇

撰写人:___________

期:___________

2021年二年级美术教师学期末工作总结

__年在这一个学期中,根据我校的实际需要,我担任了二年级三个班的美术课教学。我对一个学期中的二年级美术课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学生情况分析(二年级学生,有以下特点:)

1、学生有浓厚的绘画兴趣。

2、学生已具有一定的分析判断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能进行完整的画面构思、表现。

二、教学工作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认真遵循美术教育原则,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的年龄特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同时在课堂上认真上好每一节课,把自己所学的知识尽心的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学到了美术的基本技能和技巧,同时也学会了判断美和创造美,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在教学中,我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我认为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我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的特有___力,使课程内容形式和教学方式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同时将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强调了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使学生形成美术素养。在美术教学中,我还注重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为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我选择了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美术知识和技能,结合过程和方法,组成课程的基本内容。同时,要课程内容的层次性适应不同素质的学生,使他们在美术学习过程中,逐步体会到美术学习的特征,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和学习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三、教学措施

1、遵循审美规律,多给学生感悟艺术作品的机会,引导学生展开想象,通过比较的、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体验、思考、鉴别、判断,提高学生审美趣味。

2、重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积极为学生创设有利于创新精神的学习环境。

3、加强师生的双边关系,即中是教师的教,又重视学生的学,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4、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利用现代化的教学仪器,大胆改革。

5、改变评价方法,采用自己评价、小组评价、___评价、教师评价或家长评价,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尊重个性差异,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激发学习兴趣。

四、师自身素质的培养

课堂之余,我认真参加了学校以及教研组___的各种业务学习,认真学习有关美术方面的知识还订阅了教育教学刊物从理论上提高自己,完善自己,并虚心向其他教师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从而使自己能更好的进行教育教学工作,能更快地二十一世纪的现代化教学模式。

二年级美术教师学期末工作总结【二】

日月如梭,转眼一个学期过去了。在这一个学期中,根据我校的实际需要,我担任了美术课的教学。我对一个学期中的美术课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思想政治

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热爱本质工作,认真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服从领导的安排,工作上兢兢业业,爱校如家,对学生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二、教学工作

在教育教学此文转自___工作中,我认真遵照《教学大纲》的要求,遵循美术教育原则,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的年龄特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同时在课堂上认真上好每一节课,把自己所学的知识尽心的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学到了一定的基础知识,掌握了美术的基本技能和技巧,同时也学会了判断美和创造美,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在教学中,我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我认为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我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的特有___力,使课程内容形式和教学方式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同时将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强调了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军装价值。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在美术教学中,我还注重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为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我选择了基础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美术知识和机能,结合过程和方法,组成课程的基本内容。同时,要课程内容的层次性适应不同素质的学生,使他们在美术学习过程中,逐步体会到美术学习的特征,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和学习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三、自身素质

课堂之余,我认真学习有关美术方面的知识,因为我不是专业的美术老师,所以我虚心向别的老师学习,请教,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来提高自己,完善自己,从而使自己能更好的进行教育教学。

第2篇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素质教学的目标,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认真贯彻落实新的课程标准,牢固确立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根本的素质教育观念,引导全组教师把新的教学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

二、教学工作

1、有计划、有目的的组织好每大周一次的教研活动,明确音乐、体育、美术教育改革方向,提高对音乐、体育、美术教育规律的认识。

2、督促检查全组教师提前备好一周的教学课程,写好教案,统一本学科进度。

3、开展教学研讨活动,提升自我综合素养。认真研究《课程标准》,组织教师学习本学科课程教学要点,深刻理教材,做好测试工作,并进行质量分析。

(一) 体育工作方面

1、加强业务学习,认真备课上课,结合我校的学生及场地器材的实际情况,做好教材、进度的统一,教学目标明确、安全措施落实,重点、难点突出。

2、落实课堂常规,牢牢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人为本,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3、上课前充分准备好场地器材、布置合理整齐卫生良好的教学环境。加强安全教育,防止伤害事故发生。

4、利用课外体育活动课,积极组织好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

5、抓好课间操的做操质量,做操时要求动作整齐到位,班主任、检查评分员、体育教师到岗尽责。

(二)艺术工作方面

1、组建课外艺术小组活动,培养艺术特长生。

2、筹备添置艺术教室设备,争取音乐课、美术课以及舞蹈队、美术小组的活动能用上专门教室。

三、场地器材管理

1、协调好器材的使用、保管。

2、每位教师在上课前后登记好体育器材原有数量和现有数量,违章损坏物品要按有关赔偿制度赔偿。

3、要充分合理使用体育场、馆及各类体育器材的使用,物品使用结束后要归还原处。

四、 主要工作安排

九月

       1、制定学期教学计划、 教研工作计划 全组教师

2、《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工作安排 曹继锋

十月

       1、校秋季田径运动会筹备 曹继锋

2、美术研讨课 刘汉军

十一月

       1、校高二年级男子篮球运动会筹备 昌伦雄

2、体育研讨课 汪中义

十二月

       1、体育研讨课 李中元

2、音乐研讨课 顾文慧

元月

       1、撰写学期教研工作总结; 全组教师

2、撰写论文,选拔优秀论文参加上级各类评比;

3、教学反思 曹继锋

竞赛活动安排

1、10月上旬广播操比赛

2、10月中旬教工篮球比赛

3、10月中旬校秋季田径运动会

4、10月下旬市中学生田径比赛

5、10月下旬高二年级男子篮球比赛

6、11月上旬高一年级拔河比赛

7、11月中旬高一女子跳绳比赛

第3篇

一、问题的难易

美术课堂教学有其独特的特点,一般一节课前半段是知识性学习,后半段是技法性实践。问题的设置多集中在知识性学习阶段,这一阶段学扎实了,技法性实践就易于解决。美术课堂教学中问题的难易要根据教学中的重难点,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理解能力、思维能力的实际情况而定。这就要求教师在备学生时,全面评估相应年龄段的学生相应的认知水平和相应的理解分析能力。教师必须善于设计问题,提出的问题不能太容易,而要让学生经过一番缜密的思考才能形成正确的答案;也不能太难,否则易让学生被问题搞糊涂甚至吓倒,产生畏学厌学。

例如:在一节二年级《七彩虹》一课中,学生欣赏了不同色调的画面以后,笔者设置了一个问题:说说每一种颜色象征了什么?学生面面相觑,回答不出来。这个问题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显然过难了,“象征”是个很抽象的词,学生不容易理解,同时由于学生的色彩知识、语言表达能力有限,因此无法准确说出心里的感受。这个问题如果放在五年级就较为合适,五年级学生已有了一定的色彩知识积累,语言的表达能力也较强;或把这个问题改为“说说每一种颜色让你联想到什么?”就较适合二年级的学生。

在设置问题时,要立足于或略高于学生原有知识水平,让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观察、思考、分析、概括、总结解决问题,使学生能够把现在所学的知识同以往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内外结合。这样学生的能力才能逐步形成,才不会让“美术可以促进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概括能力、表现能力的发展”成为纸上谈兵。

二、问题的大小

教师是新型师生关系中学生学习的助学者,是平等中的首席。教师设置的问题要体现出教师的引导、导向作用,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问题该大时要大,也就是要宽泛;该小时要小,也就是要具体,有明确的指向性。

1.“大”问题

当我们需要发散学生思维,使学生在开放的环境下思考出多个答案,答案不唯一时,需要全体学生广泛参与讨论时,设置的问题要大、要宽泛。

2.“小”问题

当我们需要学生集中注意力掌握教学目标中的重难点时,需要学生准确认知、感知某一知识点时,设置的问题要小、要具体,有明确的指向性。

三、提问的时机

美术教学过程中,提问的时机也很重要。不同的问题在不同的时机、同样的问题在不同时机进行提问,效果都是截然不同的。提问的时机要注意“三恰当”。

1.恰当在教学重难点处设疑

由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调动学生积极思维解决问题。例如:七年级《中国结》一课中,教学难点是盘长结的做法。笔者在学做之前请学生观察图片并设问:“请同学们观察这枚中国结――盘长结,它有什么特点?为什么叫盘长结?”在学生思考回答的基础上笔者进一步归纳讲解,“长”同“肠”,具有弯弯曲曲迂回婉转的特点;佛门八宝之一,代表回环贯彻、永生不灭的最高境界;象征千回百转、绵绵不断、相依相随、永无终止、永恒绵绵的情愫。学生此时融入了情感,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再学习盘长结的做法就兴致盎然。

2.恰当在课堂气氛不活跃时设疑

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学习兴致在一节课中会相对地有和低谷,教师感到学生学习兴趣低落时,要设置难度相对不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活跃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恰当在课堂开始或结束时设疑

在课堂开始时设置问题,回顾以前知识,可以由浅入深,使学生思维逐步展开、兴奋。在课堂结束时设置问题,可以使学生总结概括自己学习到的知识,加深印象;也可以进一步拓展学生思维,让学生在课堂以外寻求更多的不同答案,使知识延续到课堂以外。

四、问题的精心预设与动态生成

课堂教学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备课时要有一个清晰的思路、理性的思考安排。对于每一个关乎教学知识点之处,都要精心预设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分析能力的问题,以起到“启迪学生智慧,引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思索,发现问题,寻找规律,解决问题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备课时“精心预设――预约精彩”,教学时能够将预设“动态生成――演绎精彩”。

美术教学本身就注重学生的感受、体验,更强调学生个体的感受。教师的精心讲解预设并不能涵盖所有学生的观点、感受,因此,备课时对各教学环节的预设要留有“弹性”,正视生成与预设之间的冲突,敢于给生成留出空间,就像写意国画中的“留白”,不要太饱满,要给学生自己发问、思考留下空间,给学生充分想象、张扬个性留下空间。这个空间主要体现于学习过程、情感倾向之中,捕捉“一石激起千层浪”的契机,创造“万紫千红总是春”的教学境界。

真实的教学情境是具体的、动态的,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能动性、创造性和个体之间的差异性,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和思想,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学机智,进行恰如其分的引导,充分利用动态形成的新资源,把握机会,进行更富有创意的教学活动。

如果没有课前精心的预设,就没有课堂生成的精彩。教师应“着眼于整体,立足于个体,致力于主体”,真正关注学生的发展,更多地为学生的“学”而预设,将崭新的理念预设在教学预案中。强调预设,又不迷信预设,不受预设的束缚,在“预设”中体现教师的匠心,在“生成”中展现师生智慧互动的火花,不仅在“预设”与“生成”之中找到新的平衡,而且使“生成”更加精彩,更使“生成”成为课堂教学理念新的追求。

第4篇

【关键词】激发兴趣 情境教学 绘画热情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最活跃的情感因素,是学生渴求知识、探索真理的内部动力。小学阶段的美术教育,正是学习的启蒙阶段,是陶冶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绘画表现能力的基础阶段。那么,在美术教学中,如何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成了我们小学美术教师必须关注的问题。课堂上教师如何根据教材内容,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笔者通过教学实践,进行了初浅的探讨。

一、创设引人入胜的情境,激发学生绘画灵感。

在二年级下册《头饰制作》新课伊始,我为学生描述了《森林里的音乐会》的童话故事,学生的情感渐渐的溶入了故事情节,故事讲完了,学生一动也不动,似乎还没有从故事情节中走出来。稍停片刻后我宣布:“今天,我们来做故事中小动物的头饰,做完后,我们来表演刚才的故事情节好吗?”学生的情绪一下沸腾了,都忙着精心设计自己的角色,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创作热情,学生们所设计的头饰极为符合故事情节的需要。接下来的情境表演,更是声情并茂,成为本课的又一个亮点。学生在这节课里所得到的不仅仅是一个精美头饰的绘制方法,而是对真、善、美最深切的体验。

又如在二年级下册《我喜欢的鸟》新课导入时,我先请学生欣赏音乐《百鸟朝凤》,随着音乐的播放,学生们的兴趣一下子就上来了,因为他们已经猜出本节课学习的是他们喜欢的动物了,在学生作业时运用课件播放了优美抒情的音乐,创设了理想的气氛,为学生的发展性学习提供宽松的环境,从而学生在悠扬的乐声中专心地、快乐地完成了作业。

因此为学生创设富有情趣的情境,能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学生饶有兴趣的进行绘画创作。

二、将游戏引入课堂,增强学生学习热情。

把游戏引入课堂,寓教学于游戏中,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活动中掌握知识。美术课中利用动手绘画、剪纸、折纸、撕纸、粘贴等教学内容进行美术教学,适应孩子的年龄特点,适当安排一些类似游戏的课程,使学生在玩中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如在教学二年级下册《我的收藏卡》时,我宣布:“同学们,我们的DIY收藏卡屋要对外展览啦!大家一起动手做自己喜欢的收藏卡吧!”让学生自己根据制作的主题分小组,并给小组命名,如:鲜花朵朵组、动物王国组、卡通动漫组等,让学生利用废旧材料设计收藏卡,孩子们在小组内饶有兴致地剪剪贴贴,将设计的收藏卡制作出来,课后领学生参观大家做好的收藏卡。整节课学生兴趣盎然。

在讲《卵石动物造型》时,我准备了各种动物的玩具放在一个盒子里。首先向全班宣布:“我们先来做一个游戏好吗?”学生一听到做游戏,干劲就上来了。接着我请了5位同学到讲台来,先把眼睛用布蒙上,然后每人发一个玩具让他们摸摸,要他们比赛猜一猜自己拿的玩具是什么动物,有什么特点。这时课堂一下活跃起来。很快,学生就摸出了是什么动物,特点也讲得很完整。这样一来,学生对此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也解决了这一节课的教学内容中分析动物特征的这部分教学内容。再让学生根据不同的形状卵石,创作可爱的动物造型。有前面的教学铺垫,学生在愉悦的心情中做起来更得心应手,使学生产生灵感,妙笔生辉。

三、运用激励性评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说:“人最本质的需要是渴望被肯定。”老师的一句表扬的话,一次信任的目光,一种赞许的眼神都会使小学生信心倍增。在老师的激励下,一盆鲜花,一座房子,一片树林,甚至一只小羊,它们都会成为学生创造的材料,引发儿童的创造兴趣。每节课,把好的作品和有进步的作品贴出来展示给大家看,这样能使学生增加绘画的信心和热情,为下一次作业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学生的作业受到教师称赞,特别是作为优秀作业展现给大家看,他们的心情是无比兴奋的,这将成为巨大的推动力促使他们以更大的热情投人到下一次的学习活动中去。

四、开展各类比赛活动,点燃学生创作激情。

根据学生的好胜心,比赛最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教师要面向大多数学生,为学生创设一个竞争和成功的机会,恰当地开展一些有益的比赛活动,用竞争来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如:每节课的总结,可以将优秀作品挑选出,及时给予表扬,并将这些优秀作品或贴于学校的橱窗内,或到班上的QQ群空间里,让学生获得成就感。常此这样,学生创作的激情也被点燃了。

总之,在课堂上激发学生学美术的兴趣方法很多,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不断地探索总结。让学生在愉快、轻松、自由的学习环境里陶冶情操,让他们在绘画的天地里得到美的启迪,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

参考文献

[1]《美术新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5月出版

第5篇

路径一:从拓展型课程入手,落实“体育、艺术2+1项目”

为落实“体育、艺术2+1项目”,许多学校加强了大课间活动和兴趣小组活动,但由于缺少深入思考和科学论证,实施方案简单,过于重视形式而脱离了学校办学实际,忽视了学生的发展需求,故“2+1项目”开展不甚理想。将“活动”课程化,从课程建设的角度开展“2+1项目”,提升“活动”品质,使之更持续、更有效,不失为一种有效的解决路径。

东莞松山湖中心小学以生命哲学为基础,建构起由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体验型课程组成的“三位一体”课程体系。基础型课程关注精神生命,强调情知互动,拓展型课程关注自然生命,倡导“技趣互促”;体验型课程关注社会生命,追求“道行互通”。精神生命、自然生命、社会生命,共同构成和谐的人、完整的人。

“三位一体”课程体系重建,实现了将“给定的课程”改造为“内生的课程”的深度变革。其中,拓展型课程是把综合实践活动、地方及校本课程进行整合,再划分为“五个一”,即“一手硬笔好字”“一些文雅气质”“一种探究习惯”“一门兴趣爱好”和“一项健身技能”。学校以“一门兴趣爱好”课程和“一项健身技能”课程定位、管理和实施兴趣小组活动及大课间活动的开展,课程直接指向“体育、艺术2+1项目”。

1.课程内容和项目选择

“一门兴趣爱好”课程主要从音乐、美术学科拓展而来,分为普及层次和提高层次。普及层次为葫芦丝、纸艺两个项目,在一、二年级的兴趣课开展,每周一课时;提高层次包含葫芦丝、纸艺、舞蹈、表演唱、陶艺等20多个社团,在三至六年级的兴趣课开展,每周两课时。葫芦丝作为我国民族民间乐器,为大众所周知,有耳熟能详之亲切。葫芦丝音色优美,演奏较易,小巧轻便,便于携带的特点,是音乐集体学习的上选乐器,与新课标推广民族音乐的宗旨不谋而合。纸艺作为一种大众化艺术表现形式,学习材料简单方便,对场地工具的限制小,易于操作推广。学校将纸艺项目统整为折纸、剪纸、纸塑、纸雕四个内容。

“一项健身技能”课程主要是从体育学科拓展而来,课程以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形式开展,项目选择是毽球和跳绳,在大课间活动课开展,每天一小时,全体学生参与。毽球和跳绳都是我国传统运动项目,其最大特点是简便易学、运动量和运动强度适中、易于普及。

2.课程资源

通过对葫芦丝、纸艺、毽球和跳绳项目的内容与技术难度的深入研究,开发适合学校实际的教学资源。例如,跳绳项目有跳长绳和跳短绳之分,长绳适合集体开展,短绳每个人都可以练;短绳有速度跳和花样跳,小学生正处在身体快速发育初期,速度跳的技术要求容易对小学生的膝盖和脊椎的生长造成不利影响,因此,选择花样跳;花样跳有单人跳、双人跳和多人跳等形式,选择先单人跳后双人跳再到多人跳;技术动作有单摇、双摇、交叉摇等,学校选择先单摇后双摇再到交叉摇(见表1)。学校按照这些项目技能的学习难度,从易到难编写了校本教材《阳光体育・文武秀》(毽球、跳绳教材)和《纸艺・葫芦丝》。

3.课程师资

为保证课程教学顺利实施,学校每学期都有计划地开展葫芦丝、纸艺、毽球和跳绳的师资培训。培训策略如下:一是“走出去”,到这些项目开展的比较好的地区或学校学习培训;二是“请进来”,请专家、教师来校任教员,先对部分教师培训,然后对全体教师普及培训;三是开展“磨课俱乐部”活动,成立“项目磨课小组”,鼓励有特长、兴趣浓的教师先行一步;四是学科教学联动,利用音体美课堂教学联动教研,提升教师在这些项目技能上的专业素养。

4.课程管理

学校成立课程组,负责管理项目的开展,包括教学方法指导和教学技能培训,以及教学计划、总结、社团花名册、考勤表、期末测评表、评优表、宣传活动、成绩汇总等各项工作的检查落实。课程组对培训的教师进行考核,通过的教师可领证书,具备教学资格,特别突出的教师胜任授课,学校颁发聘书,领证上岗。

5.课程评价

学校以关注学生发展为落脚点,不以成败论英雄,不只看最后的结果,更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和提高。课程组按照项目技能难易度列出每个年级的技能达标要求,并制定“项目三维”评价目标,即葫芦丝课程:演奏仪态、演奏技能和演奏情感;纸艺课程:制作规范、制作技能和生活应用;毽球和跳绳课程:锻炼习惯、运动技能和身体素质。教师在日常活动和学期末依据评价标准对学生进行检测和定级。

东莞松山湖中心小学“全人课程”中的拓展型课程,以课程建设的理念、方法和策略实施“体育艺术2+1项目”,有别于一般意义上的“活动”形式。它有阶梯发展的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有明确的课时和充足的师资保障,有清晰的教学指南和层级评价标准,并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课程管理制度。拓展型课程实施几年来,学生在“2+1项目”上的技能学习获得显著提高。

路径二:从基础型课程入手,探索“1+X”教学

技能的形成和掌握,是提升素养的关键所在,而技能的形成必须通过长时间的练习来获得。现阶段的音体美教材,各项目内容的学习,基本上都是按照从易到难的梯度以不同的课时数分解到各年段各学期落实的,“面广”而“点散”,不利于技能的形成。以岭南版小学美术教材中关于泥塑、水墨、版画项目的学习为例,各项目分布到不同学年段,每学期也就只有2~3课时。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常因课程能力和课程意识的不足,不能很好地上下、前后贯通教材,理解编者意图,导致课程各项目的学习前后失联、上下脱节,每项内容都只能是蜻蜓点水,简单地“了解和尝试”成了每个项目内容的学习结果。浅尝辄止无法形成技能,更无法促进素养的提升,音体美课程的“面面俱到”,最终造成当下“博学而无术”的状态。由此可见,音体美“博学无术”的根在于学科教学自身,真正解决问题必须从音体美课堂教学入手。

东莞松山湖中心小学完成学校课程再造的过程中,音乐科组尝试将葫芦丝与音乐学科的深度融合。目前,音乐课堂教学成了葫芦丝教学的主阵地,而“一门兴趣爱好”课程逐渐演变成了配角。从前年开始,东莞松山湖中心小学尝试实施音体美“1+X”教学。“X”指跑、跳、投、写、画、剪、唱、演、识谱等音体美基本技能,“1”指专项技能。在音乐学科,“1”即葫芦丝;在体育学科,“1”即毽球和跳绳;在美术学科,“1”即纸艺。“1”是抓手,通过把这个看得见、摸得着的“1”整合进音体美课堂教学,带动学生体育、艺术素养的全面提升。

1.内容整合

“1+X”专项技能进课堂,并不是在音体美原有课程内容之外的重复或增加,而是在遵循国家教育部门要求的前提下,通过对原有的国家、地方、校本课程在教材、课时以及课程管理上不适合学校实际的内容进行的重组和优化,重新编写了适用于1~6年级的《文武秀》(跳绳、毽球的教材)、《纸艺》和《葫芦丝》教材。“1+X”教学是在学校课程体系的统筹下,以课程的定义把葫芦丝、毽球、跳绳和纸艺等项目技能的学习内容整合到音体美课堂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普及专项技能。以纸艺内容的整合为例,学校现使用的岭南版小学1~12册美术教材,涉及纸艺内容的有80多课,是绘画项目之外编排最多的内容。但是,在课时的分配、难易梯度的安排、材料综合的选择、技能培养的系统性以及学生生活实际的影响等方面缺少整体思考,导致学生六年的纸艺内容学习差强人意,没能真正形成纸艺技能。学校美术科组把当下各版本小学美术教材中关于纸艺教学的内容进行梳理和筛选,将纸艺教学内容统整为折纸、剪纸、纸塑和纸雕四大类,按照难易梯度、技能培养的循序渐进,编制适合各年级学习的内容,替换和优化现有美术教材中不适合学校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内容。

2.教学整合

在专项技能的教学上,主要有集中教学、单元教学和整合应用教学三种策略。纸艺教学主要以单元教学为主;葫芦丝、毽球和跳绳在一二年级入门阶段以集中教学为主;整合运用教学根据需要贯穿各专项技能即“X”教学的始终,如在体育课堂上,将毽球和跳绳技能融合进课前准备及课后放松活动以及课间游戏环节等。以葫芦丝项目教学为例,在开展的初始阶段,即入门阶段,主要采用集中教学的方式进行,在一、二年级集中进行识谱教学和葫芦丝指法教学。到了三、四年级,结合音乐课堂教学内容和生活中喜闻乐见的乐曲,进行葫芦丝整合应用教学。六年下来,学生葫芦丝演奏水平显著提高,人人都能吹奏一手优美的葫芦丝乐曲。

3.时间整合

依据各专项技能教学策略的选择,在课时安排上有集中、有分散、有融合。例如纸艺教学主要采用单元教学方式,在每学期的第三周开始,连续四周时间开展纸艺教学,强化纸艺技能的学习;葫芦丝和毽球、跳绳项目在一、二年级,每周单独用一节课的时间进行技能基础入门教学,同时,积极进行专项技能整合应用教学策略的研究探索,鼓励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融入专项技能的学习内容。

4.评价整合

把“1”整合进音体美课堂教学后,在课程评价上进行整合。音体美学科测评分为两大块:一是学科学习测评,占总分值60%;二是“1”的评价,及专项技能测评,占总分值的40%。两者相加,组成课程学习的评价分值。通过整合,改变了以往音体美课程评价“务虚”的倾向,让评价落到了实处。

“1+X”教学的实践研究,在短短两三年时间里就显示出强劲活力。现在,学校里的每一个孩子都会纸艺,会吹葫芦丝,会跳绳和踢毽球,学生的体育、艺术素养获得长足进步。通过“1+X”教学研究,教师的课程能力和课程意识也得到快速发展。教师能够逐渐将实践“1”的课程思维移植到每个“X”的教学研究上,有效地促进了“X”的教学。“1”和“X”互为依托,共同进步,音体美课堂教学真正从“博学无术”向“博学有术”转变。

东莞松山湖中心小学音体美“二次课改”路径的探索实践,是在“全人课程”体系的框架下、以课程建设的理念推进实施。路径一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影响其普及与持续性方面的因素较多,故提出活动“课程化”的实施策略,以提升其品质与内涵;而路径二以课堂教学为主,课外活动为辅,做到了面向全体,持久而稳定。两次路径的转换,从不自觉的课改行动到自觉的课程意识觉醒,自始至终都充满着对课程理想的理性求索。两种路径比较,路径二对校长的课程领导力、教师的课程意识、学校课程管理以及师资队伍建设等都有较高的要求;而路径一对基础型课程音乐、体育、美术的改革力度不大,更适合一般学校参考借鉴。

第6篇

岁月如梭,转眼间一个学期又要结束了。在这一个学期中,我继续担任四、五年级以及二(4)二(5)的美术教学工作。在工作中我享受到了收获与喜悦,也在工作中发现一些存在的问题。根据学校要求,我将从德、勤、能、绩四方面进行总结。其总结如下:

一、德

学期初,通过学习几位先进教师师德经验,使我深刻的认识到小学教师师德的重要性.回想自己在上一学期的师德表现,寻找自己与他们的差距,再对照学校提出的"十要十不要''以及"五个严禁"认真剖析、改进。我认真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各种校内培训活动及校外培训,还学习了学校提供的《教育的故事》和阅览室的《中国小学美术》丛书等,通过集体培训、听课学习、公开课实践等学习活动使自己在教育教学方面不断进步。不仅丰富了自己的知识和见闻,还为自己更好的教学实践打下了基础。使我深刻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不管是课堂内还是课堂外,不应以任何方式去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打消学生的积极性和打击学生的自信心.

二、勤

本学期,出全勤。

三、能

我任教三个年级十一个班的美术课,每周共计22节课,另外还有一(5)、一(4)两个班的儿童画教学特色活动、每周二晚八点至九点的剪纸专业队。在日常教学中,我坚持切实做好课堂教学。课前认真作好充分准备,精心设计教案,并结合各班的实际,灵活上好每一堂课,尽可能做到堂内容当堂完成,课后将好的学生作品放在教室外的展示栏进行展示,不足的作品,我辅导学生完善。这样使学生对美术更有兴趣,同时提高学生的美术水平。另外,授课后根据得失及时写些教后感、教学反思,以积累教学经验。同时,我还积极和班主任进行沟通,了解学生,改进教法,因材施教。针对二年级教材内容多为手工,与我校全住校封闭式管理、材料准备困难的实际问题,我积极进行教学内容的拓展训练,着重培养学生的绘画技能和创新思维能力。那么对于我所负责的儿童画教学特色活动,我采用系统性、阶段性相结合的原则,短短的两周一节课四十分钟时间完成一张作品远远不够,所以,我除了课堂内给予认真指导,有时候还利用课外看电视时间去班上辅导。在每周二的剪纸专业队课上,开学初专门去书店购买几本剪纸作品书,还查阅各网站,准备好各种剪纸范作图片资料,也进行阶段性教学、阶段性辅导、阶段性要求完成作品。

四,绩

本学期我校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艺术节”,“阳光体育节”“读书节”等等校内外的活动;以及个人担任的美术工作,宣传海报、展览橱窗、各科各类的展板的布置等任务。其中不仅涉及到很多的美术宣传工作,有的更是需要我们全程积极参与创作作品。对于学校布置下来的每一项任务,我都能以我最大的热情把它完成好,基本上能够做到不拈轻怕重,力求优质高效。这学期多彩的艺术节,在区艺术节摄影比赛中,我所指导的六(4)班陈翰林同学获全区小学组三等奖。在校艺术节绘画比赛中,剪纸比赛中,摄影比赛中,多位同学获奖。个人,联盟校上陡门学区现场教学设计比赛中,获二等奖。

第7篇

当前,高职院校服装专业的教学现状与服装产业内部分工日趋细化,以及服装企业需求的发展之间存在衔接不畅的问题,改革高职院校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学弊端成为服装专业能否进一步发展的关键。

1.我国高职院校服装专业普遍存在的问题

1.1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

服装专业需要与社会和市场高度的契合,但是很多高职学生在选择这个专业的时候没有对本专业定位有个全面的了解。所以在学习过程中不能准确地设定学习目标。同时,不同的服装院校所设定的专业名称也各不相同,如服装艺术设计、服装设计与工程、服装设计与营销、服装设计与表演、电脑服装设计与制作等。这些名目繁多的专业名称也会造成学生就业目标的混乱。众所周知,高职院校是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也就是说其培养的人才毕业后要有比较高的职业技能,这是最本质和最基础的东西。

1.2教师教学手段相对单一

在教学手段和模式上,大部分学校还是采取传统课堂教学的模式,通过老师对学生单向的灌输方式,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由于学生缺少实践锻炼的机会,很难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因此教师也无从帮助学生提高专业能力。以服装工艺课为例,大部分学校的教学方式是老师将学生集中起来开始做示范,在示范的过程中插入老师认为必要的讲解,做完示范后学生自己进行练习,在练习的过程中有什么不懂的向老师提问。这种教学方法有他自身的优势,比如说学生能够非常直观的看到整个操作过程。但是也有其固有的问题,就是成效没有预期的那么好,大部分学生是没有过目不忘的本领的,所以当老师做完示范后,比较靠前的一些环节学生就产生了遗忘。同时每一个工艺要点学生只是象征性地做过一次,到了真正做设计与制作的时候学生早已经忘记,导致设计作品的工艺呈现惨不忍睹。当这些问题比较多的时候,学生就会出现烦躁情绪,导致整个设计过程的失败。

1.3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

在高职院校有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就是学生学习兴趣不足,在刚进入学校的时候就缺乏对本专业的了解,也不去关心自己未来的专业方向。当然这里面有多个方面的原因,比如有一部分学生之所以选择这个专业完全是听从家长的意思,学生自己对专业的选择没有主见;也有一部分学生对该专业不了解,进入学校经过一定时间的熟悉之后,发现现实情况和自己的预想有差异,所以原本的兴趣就逐渐淡了下去。还有主要的一个原因是因为服装专业自身的教学设置不合理。教学内容与现实脱节,学生听到的东西无法获得感性的认识,学生的专业技能不能得到有效地提高。教学形式过于枯燥,不论是课堂讲授还是实践,都不断的重复以往,不能很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

鉴于以上这些问题的存在,笔者作为服装专业的教研室主任,一直在思考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从而提高服装专业的整体教学质量。受到美国的一个系列选秀节目《天桥风云》的启发,笔者想到是否可以把这种竞赛机制引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中,丰富服装专业的课堂教学形式。

2.服装设计专业课堂教学实践活动改革的目标

2.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当下流行的真人选秀形式,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现场设计、现场制作、现场评分的团队项目中。在紧张的设计制作过程中,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使学生充满成就感。

2.2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通过前阶段课程学习积累的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在不同年级、不同的课程内容阶段作一个综合的应用,使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阶段性专业技能掌握情况,便于教师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内容,做到因材施教。

2.3促进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通过不同年级学生的合作,达到设定主题的设计任务,学生之间展开讨论、交流、沟通,这样的一个磨合过程促使学生合作能力的成长,为将来能够更快地适应团队的工作形式。

3.课堂教学实践活动的具体改革内容

3.1从单一的理论课或实践课转变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形式

传统的课堂教学以教师讲授理论知识与模拟设计为主,虽然也有教学实践课,但学生的设计往往停留在想象阶段,很多设计想法很好但无法实施。在这个教学实践改革中要求学生把理论知识转化为设计思路并具体呈现。

3.2从传统课堂的教师为主体转向以学生为主体的形式

传统的教学往往是教师单向授受的模式,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知识的掌握度、知识的转换率不高,导致学生在真正做设计时无法呈现设计思想,以致最后呈现效果达不到预期设想。此次服装设计教学的课堂改革中教师不是作为主体,而是以学生为主,让学生在过程中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不提出建设性意见,只提供技术建议支持。

3.3从以年级为单位划分的学习模式转向为不同年级穿插交流学习模式

传统的教学以年级为单位展开教学,年级与年级之间缺少交流,整体学习氛围不够活跃。此次改革促使各年级间的学生主动交流,通过教学实践过程中相互配合与协作。不仅增进了同学之间的感情,也使整个专业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氛围得到极大的提升。

3.4从传统的终端评价机制转为教学过程实时评价机制

传统的评价机制采用的是教师在课程结束后根据学生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质量来评分。教师对于学生的作业情况没有进行及时反馈,学生对于自己在专业上的改进方向不明确。此次改革采用课堂评价与实时评价相结合的方法。一方面,沿用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质量给学生评分;另一方面,采用实时评价,也就是最后阶段的教学实践完成后,让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阐述,教师现场给予评价,使学生能及时了解自己作品的优缺点,以利于今后的改进。

4.课堂教学实践活动的实施方案

以笔者所在的浙江艺术职业学院服装设计专业为例:在服装设计专业课程中,选择一年级的“成衣设计”课(9周144课时)和二年级的“戏剧影视服装设计”课(5周80课时)(模块A)、“女装设计”课(5周80课时)(模块B)进行跨年级的教学实践。整个课堂教学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以传统的课堂教学为主,学生接受专业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第二阶段,采用实践竞赛形式,学生以高低年级组合的形式完成设定的设计任务。

通过服装专业教研室的组织,在课程的特定阶段,由教研室发起一次有主题命名的实践竞赛活动,要求一、二年级服装专业的学生参加,并且要求一年级和二年级的学生抽签两两组合,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参加竞赛,竞赛时间一般安排在一周以内,期间由教研室全体教师作指导教师。最后,公开进行打分,现场评出奖项。除本教研室的教师参与评分以外,教研室将邀请系里领导或各教研室主任以及学院其他专业的专家参加评分,每次的评分小组控制在五人左右。评出一、二、三等奖以及最佳创意奖、最佳工艺奖、最佳团队合作奖。获奖的团队给予一定的物质鼓励或操行分的加分;优秀的设计作品进行展出并上传至学院网站共享。

4.1教学实践活动的具体实施方法

第一阶段,以传统课堂教学为主。以多媒体课件讲授、小组讨论的形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问题,教师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进度进行辅导。

第二阶段,以教学实践竞赛为主。由学生主导课堂,教师辅助形式,采用小组讨论、团队合作、鼓励教学、竞赛形式展开。(服装设计课教学实践课堂改革的重点)

4.2教学实践活动的具体实施步骤

(1)以教研室为单位组织学生召开赛前动员会,下发教学实践设计任务书;

(2)由二年级学生抽签选定小组成员;

(3)小组成员讨论设计方案、绘制设计效果图、采买材料;

(4)小组成员进行服装设计与制作,教师全程陪同,提供技术支持;

(5)教研室组织进行现场评分;

(6)对整个活动进行总结和提炼。

通过对服装设计专业课堂教学活动一系列的探索与实践,一年级学生能够掌握成衣设计中零部件的设计方法;了解服装设计从思路形成到设计呈现的全过程;配合高年级学生的制作,培养协作能力。二年级学生能够掌握女装设计、戏剧影视服装设计中整体的设计方法;提高服装设计的创新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的组织领导能力。通过前面两个阶段的实践经验累积,有利于提高学生在三年级时的毕业设计整体质量;也有利于学生毕业后更快地适应工作岗位。

5.结论

服装设计专业课堂教学要不断地探索和实践,只有通过不断地课堂教学改革,才能从中找到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提升学生的设计创新能力;如何帮助学生适应团队合作等等问题的方法。这正是笔者多年来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思考、不断实践和探索的目的,只有这样,才能使服装专业的综合教学能力不断提高,才能使服装设计专业走得更快、更远。

参考文献:

[1]李伟.构建艺术设计专业多维实践教学体系[J].装饰,2006.12

[2]张喆.从法国服装教育看我国高等服装教育的改革[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02

[3]刘胜利.服装设计专业应用型教学研究[J].美术大观,2006.03

作者简介:

第8篇

关键词:美术教学?畅所欲言

《美术课程标准解读》中提到:“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同样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因为学生要确切地表达自己对美术作品的感受,就必须有较好的语言能力。感受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密不可分,彼此助益,一方面一个人的艺术感受能力弱,他就不可能选择恰当的词汇表达自己的感受,另一方面他有了艺术感受之后,再通过恰当的词汇表达出来,感受就会得到强化。所以,语言能力也能从另一方面体现一个人艺术素质的高低。”在美术活动中,小学生常常用他们自己天真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快乐、烦恼,他们时而互相对话,时而自言自语,表达欲望非常强烈。因此,在教学中我们把美术活动与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有机地融合到一起。

一、放飞心情

专家认为语言是在实践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必须多练习,在教学活动中应多提供一些机会,让学生大胆的讲述。在美术教学中,通常会以谈话法来引入新课,如在二年级《夏日》一课教学时,会让孩子说说对夏天的感受,有的说:“热得汗如雨下”;有的说:“一动不动全身还是直冒汗”;有的说:“大地热得像个大蒸笼”……这时候就是一个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好时机,教师要善于抓住这一时机,要控制自己的“启”和“引”,强调儿童的自我意识。在每一位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时,教师要认真地倾听他们叙述,以赞许的目光注视他们,用肯定的语言加以总结,积极营造宽松的教学氛围,解除学生的顾虑,让每一位学生放飞心情,让他们在自己的天地中尽情地驰骋。

二、灵感速递

语言与思维有着密切的关系。儿童思维能力的发展和语言能力的发展是同步进行的,儿童掌握语言的过程也就是思维发展的过程;而思维的发展,又促进语言构思能力、逻辑性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这是儿童学习语言的一个特点。

在美术课中,学生不论手中操作什么东西,常会不自觉地发出一些声音,这些声音大都与操作内容有关。于是我就抓住学生这个特点,并加以诱导利用。加入他们的行列,去倾听他们的奇思妙想,并把他们的奇思妙想传递给大家,让更多的学生迸发出思维的火花。如:教学一年级《我心中的太阳》一课时,有学生跟她边上的小朋友说:“我要画一个梨形的,有大波浪的卷发,脸上还有酒窝的太阳。”我把她的想法传递给全班的小朋友,马上就有一个小男孩说:“我要画一个方形的,留着板寸头的,脾气火暴的太阳。”这样既引出孩子无限的想象,又培养了孩子的语言能力。

三、展现自我

学生在美术活动中,通过动手动脑,创作出多姿多彩的作品,很想把自己的作品介绍给大家,我就利用这一点,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来展现自我。如教学《有趣的脸》一课时,学生完成作业后,让他们把自己的作品都展示到黑板上,然后让尽量多的学生来介绍自己的画。由于画的内容是孩子们自己的所思所想,因而讲述时语言也很生动,富有情趣。有学生介绍说:“他的脸是个大酒瓶,五官是用各种形状的酒瓶组成的。”;还有的说:“我的脸是个香瓜,眼睛是两颗葡萄,鼻子是一个香梨,嘴巴是一根小香蕉。”……有时儿童画后说的会和画前说的内容不同,老师要正确地对待儿童思维发展的间断性和可变性。儿童的思维有时是天马行空,有时是画地为牢,老师要艺术地对待这些情景,鼓励和引导儿童大胆地完整地有感情地说出画中、画外的事,从而使儿童想说、会说,从而达到提高语言能力的目的。

四、多管齐下

在美术活动中以学生熟悉的事物和现象入手,从学生的兴趣入手,使学生有话可说。让学生多观察一些身边的事物,可使他们扩大眼界,增长知识,丰富语言的内容,说起话来言之有物。我们认为大自然、童话、神话、日记画等都可以扩展语言的范畴。

(一)走进自然,拨动心弦

大自然和社会都是培养语言能力的源泉。老师有意识地带学生走到大自然的怀抱中,让学生从课堂走向大自然,走进生活,扩大视野;让学生对物体的形象有一个由无形到有形的认识过程;让学生的思维与表达成为有木之本,有源之水。

如上《运动的人》一课,我安排学生有针对性的去操场进行人物写生,尽可能多地积累生活素材,否则在教室里凭空想象,思维很快便易枯竭。而当走出教室进入生活和大自然中,会发现眼睛不够使,双手不够用,生活之美处处皆有、自然之美无处不在。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行创作,常常会思如泉涌,神情专注,一个个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便跃然纸上,再也不会出现学生面对画纸无从下手的状况,尽管笔法稚拙,却童趣盎然,内容也是丰富多彩。这样做才可以使儿童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也就“无声”地丰富了儿童的语言。

(二)亲近童话,拨动童真

有教育专家的研究表明,让孩子多读,多背诵诗歌、儿歌、童话等,是开发孩子智力,特别是开发他们的语言能力的重要方式。因此,老师可以根据美术教材、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让他们多读,多背诵诗歌、儿歌、童话等。而读诗歌、童谣、童话正是儿童的天好,读多了,并积累了丰富的素材与表象,同时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语言要素。如教学四年级的《童谣童画》一课时,课前就可以让学生去读背一些童谣,以便在上课时有话可说,有画可画。又如上二年级的《拔萝卜》一课时,课前让学生去读一读拔萝卜的故事,让学生可以有内容交流。美术课程中还有很多这方面的内容,我们都可以充分利用。

(三)描绘日记,倾诉心声

课程生活化,作为现代课程发展的一个重要理念,已经渗透到课程改革实践之中。我们非常重视到孩子们的生活中去悉心开采,寻找适合孩子的画写素材,让画写的内容变得丰富、真实,更贴近孩子的生活实际。

孩子们的生活是多姿多彩的,他们的生活中充满了喜怒哀乐。让孩子把自己生活中的见闻、感受、想象记下来,再用简笔画画下一个个场景。如同学们放风筝,做游戏;自己得到表扬或受到批评等。可以非常简单,甚至可以是一个笑脸或哭脸来代表自己的心情,用几句简单的话来描述当时的情形,是否会很有意思呢?在教学过程中,日记画既有文字写作过程,又有美术造型的创作过程,形成了既写又画的训练模式。学生通过描绘日记,熟悉了美术的一般形式,知道了美的一些传接媒材,提高了运用绘画表达思想的能力,同样也就提高了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

综上所述,在美术课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给孩子说的机会,让学生从“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地位中解放出来。让儿童美术教学成为孩子们放飞心情的场所;成为孩子们倾诉心声的场所;成为孩子们发展语言的场所。

参考文献:

[1]《少儿美术》?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2]鲁斯·斯特劳斯?《美术,另一种学习的语言》

第9篇

【关键词】工业设计;设计竞赛;创新能力

0前言

当今,我国工业设计教育体系逐渐趋于完善,设计竞赛越来越受到设计教育界的重视。每年举办的国际性工业设计竞赛有10余项,如德国红点奖、IF奖、台湾光宝、国内的红星奖、红棉奖等,另外由政府、企业主办的小范围的专题设计竞赛更是不计其数。在这种背景下,如何借助工业设计学科竞赛,探索出有效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是当前设计教育领域面临的新课题。作为一种新生的市场产物,设计竞赛传达了市场与企业的呼声,为工业设计教学实践提出了新的教学手段。目前在国内一些院校的课程设置中,已经开始将设计竞赛应用在教学环节中,但必须看到竞赛所注重的与设计教育所教授的领域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很多学校为了追求高获奖率,在教学过程中以竞赛作为主要设计课程内容,不分主次地参加设计竞赛。虽然它既可以在短时间内提高学校的知名度,亦可为学生提供毕业后的就业资本,但从设计教育的整体过程来看,它并不能完全取代设计教育教学内容更。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设计竞赛其在工业设计专业教学中的应用还不是十分系统,至今还未形成有效利用设计学科竞赛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的模式与方法。因此,本文主要目的是通过对工业设计学科竞赛的研究与分析,充分认识设计竞赛与设计教学的关系,总结出将设计竞赛应用于设计实践环节及专业课程中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大限度的提升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

1理顺设计竞赛与设计教育之间的关系,调整相应教学内容与方法

从全局的角度来讲,设计教学与设计竞赛的目的是一种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工业设计教育提倡的是对工业设计整体的认识和系统学习,而设计竞赛只是针对某类产品或某个主题的设计结果与表现。只为盲目获取奖项,仅仅突出设计竞赛所需要的内容展开教学,偏废设计基础能力的培养,势必将影响工业设计教育体系的完整性。设计竞赛与设计教学存在着很多共性的,不论设计教育还是设计竞赛它们最终的设计指向都是社会需求的考验。设计竞赛就像是设计需求的一个风向标。如果教师能够分析设计竞赛中一些隐含的市场信息,适时调整教学内容,设立专项的研究课题,就会使设计竞赛对工业设计教育的推动作用更为显著。因而,理顺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合理的协调处理,找到合适的平衡点是十分重要的。

2根据学生的学习进程和心态合理安排设计竞赛时间

在合适的时间组织学生参与合适的竞赛是一个关键性问题。通常来讲,工业设计专业的学生大学二年级上学期就进入了产品设计阶段,但这个阶段的学生并不适合参与工业设计竞赛,大学二年级上半学期正是完成对工业设计程序初步认识和基本设计思维形成的阶段,学生在这个阶段还不能够以工业设计语言来表述设计的想法,他们的技术基础知识和表现能力还很不完备,盲目参加竞赛会打乱设计学习的正常进程。同时低年级学生对获奖与否也还没有一个成熟的心态,一个成功或失败的结果很可能会让他们产生盲目的自信和不必要的自卑,以上的各种心理表现都不利于学生进一步完成全部的设计教育。因而设计竞赛可以从二年级下半学期或三年级开始,这时学生已经了解了较为完整的设计程序并且具备了表达设计思想的表现能力,正处在设计的深化与扩展阶段。参加设计竞赛不但可以让他们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知识,尽快了解市场和设计领域主导潮流,而且也便于他们了解全国范围内同场竞技的设计对手,提高创新能力力。

3有区别地选择设计竞赛内容,有针对性地指导设计过程

工业设计竞赛总体上可分为概念类型、主题类型及实践类型三种类型。在将设计竞赛导入教学中,要对设计竞赛的内容进行充分的筛选工作,做到“有区别地选择设计竞赛内容,有针对性地指导设计过程”。在校学生适度参加设计竞赛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发展是有利的,但如果参与次数过多,竞赛类别及内容不加以选择,不但会影响学校正常的教学工作,而且学生也容易受到设计竞赛的局限,造成实际的设计内容与设计竞赛等同的假象。因而,教师需要协助学生选择参加设计竞赛,这一点尤为重要。这要求任课教师不但要熟悉各种设计竞赛形式,而且要能把握设计教学与设计实践的平衡点,合理而充分的利用设计竞赛。

4设计竞赛在我校工业设计教学中的应用情况及成果

我校工业设计专业教师首先对不同类型的竞赛进行综合选择,每个年级、不同的时间段,参加竞赛各有侧重。对于大二、大三年级上半学期阶段的学生,侧重参加概念及主题类型的设计竞赛,对于大三下班半学期及大四学生,则侧重参加实践类型的设计竞赛。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将每年准备参加的工业设计竞赛按照举行时间顺序进行排序,最终确定当年需参加的竞赛。随后将所选设计竞赛与教学环节相对接,在课程时间、课程内容方面进行融合。对于与课程内容结合有一定距离的设计竞赛,果断进行调整。在竞赛导入到进行到一定阶段之后,教师对学生的参赛作品及获奖作品进行汇总总结,建立工业设计竞赛资料库。通过分析不同类型的设计竞赛及竞赛获奖作品,总结相关经验及获奖规律,为学生日后参加相关竞赛提供可以借鉴的资料。自从将工业设计竞赛导入到在日常教学中,我校成绩斐然。到2015年截至,已经连续5年获得德国红点工业设计竞赛大奖,被红点机构评为亚太十佳大学之一,在“镇海杯”、“和丰奖”以及国内多项竞赛中我校学生也多次折桂。学生通过参与国际竞赛不仅取得了国际的认可,也大大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参与国际大赛的经历让学生的设计经验与创新能力得到本质的提高,用竞赛的“知识面”辅助课堂的“知识点”,促进了工业设计专业教学的顺利进行。目前,我校已将设计竞赛引入到其他设计学科中,以促进学生专业素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曾曦,宋奕勤.工业设计专业竞赛辅助课堂教学方式改革新思路—以武汉工程大学工业设计专业为例[J].吉林教育,2015,10:13.

[2]苏旭.基于工业设计竞赛和交叉学科性质的设计能力培养教学模式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4,07:136.

第10篇

关键词: 主动探究 课程范围 知识点

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承载了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提高人的精神品位,了解美术对文化生活和社会发展的独特作用的任务。

一、美术课程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

美术活动在开展过程中呈现部分性和功利性。美术活动的开展为学校风采展示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支撑,但优秀学生作品不能反映整体学生水平,大多数学生仍处于起始阶段。美术活动时间缺乏保障,在应试教育影响下,学科成绩仍处在主要地位,主要考试学科占据主体地位。学生作业量的负担,使学生在思想上舍弃美术活动。

二、美术课堂现象思考

针对美术课堂中出现的种种纷繁复杂的现象,作为执教的一线教师,我们应该如何应对这些看似简单、普遍却给教学带来无限困惑的问题?在课例与教学现状中分析,寻找应对方法。

1.美术部分课程创造性开展。美术教师在学校所教课程、所带班级较多,美术课多数课程需要做大量课前准备材料,对于专业性比较强的课程,学生自行准备的不准确,阻碍课程实施。美术课标指出,要注重优秀的中国传统美术,弘扬优秀民族文化,感受中国特色。美术课程中,中国画的课程比例逐渐增加,开始于三年级下册第一课《水墨游戏》,四年级上册第九课《彩墨世界》,五年级上册第八课《鸟语花香》、第九课《诗情画意》、第十课《彩墨脸谱》,五年级下册第九课《写意蔬果》、第十课《写意动物》第十一课《学画松树》,六年级上册第八课《山山水水》、第九课《彩墨家园》,六年级下册第六课《画扇面》、第七课《工笔花卉》。从以上课程设置可以看出,传承中华优秀文化,艺术教育占有很大比重。但是在开展此项课程时,很多时候推进艰难、缓慢,原因有二:其一,教师专业素质差,自身对传统绘画了解不深,指导起来艰难。其二,国画用纸张、墨等材料专业性强,很多学生在购买时出现错误,不能使用。绘画用具种类较多,毛笔、水罐、画毡、墨、宣纸、颜料等学生准备齐全不容易,一学年只有几节课,用量少,保存待用过程时间长,材料易消耗。针对以上现象,我校把国画定为学校的特色教学,专门设有国画教室。水罐、笔筒等可循环使用的工具用罐头瓶代替。易耗损的纸张类教师做材料预算,家长和教师一起购买,放到学校统一管理,上课时发放。这样就解决了学生带材料的麻烦。从课程安排上可以看出,一、二年级没有国画课,四年级下册没有国画课,出现了课程断档。为解决这一问题,我校教师根据学生年龄、接受能力和生活环境,编写了校本课程,分为低中高三册,弥补课程缺陷,充实课程内容。

2.美术活动的持续性差。美术课的活动往往局限在课本内,活动时间短,无连续性,不够深入,局限了学生创作的深度和广度,这样的美术活动大大降低了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我的应对方法是每学期确定一个活动内容开展课本拓展活动,活动设计集趣味和探究于一体,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比如“挤色画”活动的设计,在课下了解学生对生日蛋糕制作比较感兴趣,结合“沥粉画”知识,设计成了“挤色画”。在纸板上画出线稿,在裱花袋中装满颜料,用挤色的形式为画面着色。在老师示范几种挤色方法后,同学们都争先恐后地尝试,好多同学探讨出了多种挤色涂色的方法。最后的挤色大赛,把活动推向,也为本次活动画上圆满的句号。教师活动设计决定了学生的兴趣度和参与度,为美术课的拓展提供了空间,为学生提供了展示平台。

3.教师对课堂内容把握不深入,很多知识理解不够扎实,对学生出现的情况,不能给予及时的指导与纠正。长此以往,会降低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

课例:二年级下册第九课《漂亮的花边》,在讲授花边的概念时,教师用课件展示花边的形成,一个又一个的单个图样整齐排列在一起,就形成了花边,本部分利用多媒体展示花边的形成,形象、直观。接下来教师让学生思考我们如何制作花边,同学回答可以画花边,还可以用剪纸的方法剪花边。教师总结评析绘画和剪纸哪种效果较好,总结剪纸可以用最短的时间做出一条纹样大小一致的花边。教师示范先将一张长条纸按左右方向反复对折几次,在折好的纸的一面设计单独纹样,在此教师强调纹样绘画时在纸连接处留出连接部分,反复示范了怎么留连接点,最后教师打开示范作品,是连接在一起的一条花边。接下来提出要求学生设计花边(此处教师拿出用白纸剪出的裙子、花瓶形状),要求以小组为单位用剪好的花边装饰裙子、花瓶。学生有了应用任务,更加激发了创作积极性,整个课堂看起来完整,思路清晰,重难点突出。看到此,听课教师都频频点头,课程设计、媒体应用、教师语言、任务驱动等这些方面教师都做出了精心的安排,学生参与积极性高涨。“春种一粒粟,秋收万棵子”,课程进行到此就等着学生做出精美的花边作品。可是在教师巡视指导时,却出现了麻烦,教师剪的花边纹样是连在一起的、是一条带状的,可是很多学生剪出来都是一个一个的纹样,没有连接在一起。教师焦急地在下边指导学生,让他们重新剪,要如何把纹样连在一起。有个别学生没有听老师的话,直接就把剪下来的一个一个的单独纹样粘到了裙子或花瓶上。那些把纹样剪的能连在一起的,在粘贴时却遇到了麻烦,有弧度的瓶口、裙边粘时没办法灵活的粘出弧度,以至于损坏了花边还没粘好。

对于以上两种截然相反的结果,好多教师都没有预见到,学生的脸上也露出了纠结的难色。按照教师教的方法做却出现装饰困难,相反的学生却顺利完成教师任务。对此,教师没有理会,最后就评价了谁的好看,课堂结束。

那么经过本课的学习,学生是否真的理解了花边的定义?我想他们的头脑中是模糊的,一条花边每个单位纹样是否连接对于学生来说很是纠结,前边老师说我剪得花边失败了,可是粘贴完成时又说我做得好看,那我剪得到底是不是花边呀?剪的相连纹样的同学在受到表扬之后更加迷茫,老师说剪得对,可是为什么粘贴时那么费力气,反而粘不上。其实到底什么是花边,教师内心也是纠结的,和同学们的矛盾点相同,所以很无奈地用好看不好看做了总结。那么花边的概念是否要纠结在连接上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首先学生能理解花边是由多个单独纹样按顺序组合在一起的带状纹饰就是正确的了。因为多个单独纹样相同,所以折纸剪很快捷,画出一个就能剪出许多。但是不必纠结它们是否连接在了一起,只要是相同的单独纹样按两个方向排列在一起就形成了花边。教师在评价阶段如果总结一句话:同学们剪出的都是花边,连在一起的纹样是特殊情况下出现的特殊效果,要出现连接,就要留出连接点,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进行尝试。这样,问题简单明了,课堂就接近完美了。就是一个小小的连接点,让课堂尴尬,根源在教师。

在听课过程中遇到了问题,教研就能解决,老师们坐到一起,把问题摆出来探讨,各抒己见,把概念的定义用学生行动解释,而不是把概念灌输给学生。

总之,美术是需要我们用心感受的,这样可以培养我们潜意识里的感受能力和思维能力,也是我们对现实社会的一种反应。我们要从现实角度出发,以中华民族传统的文化和国外的优秀文化为依托,做具有目标性的和针对性的教育,由此振兴和强大伟大的中华民族,做到人与自然和社会发展的协调统一,使我们自由生存、自我本质全面实现、自我发展和谐,更好地朝着创造人类社会的方向努力。

参考文献:

[1]王宏建,袁宝林.美术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第11篇

《花格子小牛》是义务教育《美术》(湘版)三年级上册第13课,本课是针对低年级学生初步接触装饰色彩的设计制作课,旨在让学生利用格子纹样进行色彩装饰,制作各种花格子的小牛立体手工作品,教学重点在“装饰”二字上,其中对“形的排列与组合”和“对色彩的运用”是本课的难点。属“设计.应用”学习领域教。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好奇心非常强,他们对美术课充满了兴趣,对每一节美术课的内容都显得兴致勃勃。他们会很直接的把“格子”认为是“方格”,而我们的任务就是要引导扩展他们的思维。

一、教学目标

1.能简要画出小牛的外形,给小牛添画上花格子衣裳。

2.感受丰富的色彩装饰效果,初步建立设计意识。

3.享受装饰色彩的美感,激发美化生活、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花格子小牛的制作及色彩装饰方法。

教学难点:格子及色彩装饰的个性化表现。

二、教学准备:课件、白纸、卡纸、彩笔或油画棒、剪刀。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教师表演接电话:你好!是小牛队长,啊!你们要成立花格子服装表演队,请我们帮助设计花格子服装,好的好的,我们的小朋友都是设计师,保证完成任务。

同学们森林里要举行花格子服装大赛了!小牛队长请我们为它们设计漂亮的花格子衣服。你们愿意吗?   

2.揭示课题花格子小牛(请同学们看课本26页)

(二)方法探索

请同学们看课本26页,齐读儿歌。

1、课件展示牛图片:师生讨论、了解牛的特征。(两只角弯弯的、眼睛大大的、鼻孔大大的、背很宽厚、体型大)

2、小牛队出场:同学们小牛队长带着它的队友来了,我们掌声欢迎。

3、分发小牛半成品到各组,学生观察、讨论是怎样让小牛站立起来的。

(学生讨论:对折)

5、观察图例,说说选择哪个牛的外形好?( 学生讨论:简洁的外形)

6、教师示范:教师范画小牛的外形。 小结:画牛要尽量饱满画大,牛背就是对折线。

(三)欣赏体验

1、与学生一起寻找穿戴有格子衣饰的人,有个小任务请同学们寻找身边的格子,观察格子的线条走向。

2、你会画格子吗?请学生上台设计格子。(板书格子: 大小  均匀)

3、欣赏图片(由简单到复杂),请学生分析不同形状的格子。

4、你想为小牛设计一件什么样子的衣服?

5、课件欣赏不同颜色搭配的格子。(板书色彩:  单色  多色  )

6、课件展示:同样用红、橙、黄三种颜色能排列出不同的格子吗?

7、请同学们欣赏几组学生作品并提出相应的建议,激发学生创作的兴趣。(板书色彩:  和谐)

8、教师示范剪牛 :要沿着边缘线剪,注意用剪刀的安全。

9、回顾制作步骤  

(1)对折(2)画牛的外形(3)画格子(4)格子着色(5)剪外形            

(四)创作表现 ,体会乐趣

1、作业要求:简要画出小牛外形,并给它设计一件花格子衣服吧!

2、提示:先在上面画横线,再在上面画竖线,画好一支笔,可以再换另外一支笔,这样就可以画成美丽的格子服装。  

3、将格子画得疏密有致, 为格子上色。

4、注意环境卫生。

(五)展评作业  

1、让小牛上台来,让学生自由欣赏。

2、互评:你最喜欢哪个花格子小牛的色彩装饰?他的方格排列有什么变化?

3、我们来欣赏它们的服装走秀彩排吧。(音乐起,各小组派出代表扮演小牛进行走秀表演,在欢快的舞蹈互动中感受美术的快乐!)

4、教师总结

(六)板书设计     

13、花格子小牛

小   牛------折、画、剪

第12篇

关键词:美术学 教学能力 现状 关键问题 对策

美术学(教师教育)专业,专门培养基础教育美术教师和社会美术教育工作者。十多年来,各地方新建院校对该专业的增设与扩招,高密度培养的美术师资涌入市场就业行列,教师行业就业压力剧增。同时,国家基础教育新美术课程改革发展的不断深入,对美术教师完备的专业素养培养提出新的挑战和要求,师资培养滞后性情况日趋严重。由于各方面主客观原因,导致美术师资培养方向不明,培养目标不明确,学生教学能力低,缺乏社会就业竞争力。

一、美术学专业学生教学能力现状

1.学科知识面窄,知识运用单一

作为地方高校美术学(教师教育)专业,办学历史不长优势特色不鲜明,生源品质不高。面对需要广泛涉猎艺术各门类和其他学科知识的教师教育专业人才要求,学生的学习能力很有限。长期地避重就轻和重技轻理,形成了对学科基础理论知识把握不深、对教育理论知识理解不透、对其他学科知识疏于学习的现状。由于存着知识缺陷,教学中对知识的综合概括、拓展运用能力较低,知识讲授单薄,缺乏说服力。

2.教学技能水平低,方法技巧老套

四年美术教师专业培养,学生教学技能仍然较差,主要还是缺乏学习训练。学生对新美术课程教学理论与方法学习不够,对教育理论知识缺乏灵活运用,以至于教学实践缺乏较强的针对性,不可能创造性地解决美术教学活动过程中的关键问题,最终导致美术课程教学设计、教学活动组织和方法技巧的运用趋于简单化和粗糙应对。学生上课陈词滥调、照本宣科,缺乏新意、激情和感染力。

3.教学研究意识差,解决问题不佳

按规定,美术学(教师教育)专业学生培养应具有初步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和开发、设计美术课程的能力。而在四年培养中,学生开始正视学校美术教育教学也是大学三年级下学期以来的事。对学校美术教学识见太少,分析思考相应问题不多,对教学实践问题缺乏一定的分析能力,不可能创造性提出解决问题方案和实施解决。再者,平时对综合专业知识技能的钻研学习就不够,很难给教学注入新思路新方法,也缺少研究解决教学问题的能力。

4.创新教育意识弱,创新能力不强

“创新教育的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技能、创新情感和创新人格。”美术学生由于不能准确把握新美术课程的教师观、学生观、课程观,课程教学是照搬别人的教学方法模式,并且相当时间内是在复制别人的教学范式,难求个人创新意识。以至于课程教学设计不合理,课堂教学组织意图不明,教学掌控处理不当,统筹管理课堂的信心不足。所以,课堂授课环节松散,目标不明确,师生互动内涵肤浅,课堂活力缺乏。

二、影响学生教学能力培养的关键问题

美术学(教师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学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培养问题。然而,四年的教师教育培养,学生的师德修养、教学能力、交流合作能力等尚未全面获得提高,其中有一些关键性的问题所在。

1.美术教师的培养目标不明确,培养模式简单划一

美术学(教师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一直在探讨究竟是以学术性的专业还是以师范性的教育为主要目标,亦或兼取二者。近些年来各地新建院校陆续开办美术教育专业,更使这种探索中的师资培养呈现多样化倾向。新办专业对美术师资培养的专业底蕴本来就不深,师资培养目标与措施的实施存在着试验性的一面。大部分院系遵循先用三年左右时间学习学科专业课程,再用一年时间学习教育类课程的培养模式,结果往往是学生专业知识技能水平无法作较大突破,教学能力素养又不能良好形成。师资培养目标不明,课程重心移位,配套培养措施又间断性实施乃至不到位,所培养的师资难以胜任学校美术教育教学,也缺乏初步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和开发、设计美术课程的能力。

2.重美术学科知识与技能实践,轻美术教学理论与方法探究

美术学(教师教育)专业虽然已从过去那种精英教育的美术家模式演变为现在全能型美术教师模式,但以美术学科知识技能掌握为出发点的课程体系构建,从根本上确立了美术教师培养的专业课程中心地位。前三年左右时间先进行学科专业课程学习,学生深受美术知识技能学习观念的影响,而教师教育思想观念的熏陶培养则势微。地方新建院校艺术专业生源品质较差,无耐选学该专业的学生本来就对专业学习前途茫然,对过于严谨和专业化的课程学习又缺乏良苦用心,使他们对于学科专业知识技能不会有太高的建树,反而形成重技能实践轻理论知识学习的习惯。后一年左右时间学习学校教育教学理论方法与实践,学生只是马虎应对,不会主动去把握学习教育方法技巧规律,最终导致了学生对美术教育认识不到位,教学实践能力差的现实。

3.缺乏全程化的教师职业技能实践训练,教师职业素养培养滞后

四年美术教师教育专业培养,专业课程体系被公共课、专业基础和专业课、选修课占据着主导地位,教育类课程所占比例很小,并且是大学三年级才逐步介入。有限的教育类课程只能从教育理论方法上给学生一些理性知识启发,而教师教育专业面向所需的职业能力与基本素质,仅靠高年级阶段一两次见习、实习是谈不上有效培养的,这就说明教师职业技能全程化培养的重要性。地方新建院校美术学(教师教育)专业,在没有优良办学传统和鲜明办学特色支撑的前提下,确立四年全程化的教师职业技能实践训练,使教师职业素养从进校浇定根水那天就开始,可以从根本上扭转前三年教师职业思想素质培养不见经转,后一年速成教师职业技能培养的被动局面。而当前则是按专业培养计划中规定的课程开展进行完毕就了事,这种不考虑能力体系职业素养的长期培养机制,对本来就无耐从事该专业学习的学生来说,成效不会太大。

4.专业教师缺乏新美术课程观,教学指导脱离中小学美术教学实践

美术教学法教师办学院系一般1~2人,而且大多是由一些专业教学经验的教师担任。毕竟教师术业有专攻,主要研究方向是高等教育理论与技能实践,必然对中小学美术教育教学把握不透,对新美术课程观念与标准缺乏真正的理解。所以,美术教学法教师在不解新课程目标、讲授方法技巧的情况下,教学大多会脱离中小学美术教学实践,而成为多理论空谈少教学方法技巧指导的教法课。以至于学生对教法课学习没兴趣,更不会深入思考一些前沿的教学能力技巧的知识,也没有自主提高教学技能训练的动力。而对于教育实践指导教师,虽然有一年一度的教育实习指导阅历,但新课程改革的价值标准体系的不明,指导方式方法与态度及责任心的差异,只会使这种问题更显严重。

三、加强学生美术教学能力培养的对策

1.确立四年培养长效机制,解决全程化培养学生教学能力的问题

学生美术教学能力培养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应根据专业特点,结合学校及当地教育实际,制定一个教师职业技能四年培养实施方案,把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全程化。对于这四年一贯制的培养方案,应有计划重点按学年学期分阶段进行。一年级以教学基本功训练为主,如三笔字、教师口语、演讲与口才等,穿插职业思想、教学观摩等辅助内容。训练内容属专业课程的纳入相应考核,属日常有组织强化训练的由专门指导教师考核。二年级以教学观摩和评教为主,可深入中小学校一线教学进行观摩,并有针对性地组织评教活动,每学期1~2次。中间穿插了解学习中小学教材、观看名优教学录像等形式。可在教学法教师、班主任的组织下进行考核。三年级以见习、试讲和熟悉中小学教材为主,可以每学期2次左右不同学校的见习,试讲则根据教学法专题而定。中间穿插现代教育技术运用、微格教学使用、美术教具制作、课件制作等内容。可在教学法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考核。四年级以实习为主,穿插见习、专业调查、职前教育、求职面试技巧等内容。可以在实习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并按规定考核。通过这样有目标分阶段分层次的着力培养,美术学生教师教育培养目标不明确的问题可望得到规范解决。

2.提高教学技能实践训练的质量,解决学生教学技能差的问题

学生教学技能差,主要是缺乏训练,尤其从见习、试讲到实习的实践训练。“师范生通过美术教育实习,可以达到以下目的:考察中小学美术教学的现状,了解中小学教育改革的方向,提高对教育以及美术教学的认识;学习开展美术课堂教育与课外教学的方法,提高从事教育和美术教学的实际能力。”

一是见习工作日常抓。可以采取在大学一至三年级各学期都有侧重点不同的教育见习、观摩与评课研习。一年级见习、观摩,是为了职业熏陶。二年级见习、观摩与研习,是为了深入体验,提高认识。三年级进行见习、研习与教学试讲,是为了加强中小学教材观、课程观与教师观的形成。结合教学法课程,组织每个学生进行教学试讲,为四年级教育实习做好基础工作。

二是教育实习工作重点抓。作为一项综合性的教育实践活动,教育实习对师资培养中的教学技能训练无疑是一次难得的全面训练机会。因此,应重点抓好实习前、中、后三个阶段的主体工作。实习前,主体是学生撰写教案和试讲,这是为实习奠定良好基础的准备阶段。应根据实习小组在责任指导教师的带领下,对学生从备课、设计美术教学过程、安排教学内容、选择方法手段等进行悉心指导,并精心组织教学试讲。实习中的主体工作,是按实习任务全面开展美术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辅导。应该在两校指导教师的精心指导下,对每一位实习生从备课撰写教案、教学试讲、课堂授课和课后总结评价层层把关。教案不合格不准试讲,试讲通过才可以上讲台,讲课以后有评课。实习后的主体工作,是各方面的实结。应组织学生深入地分析总结成效和不足,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3.提高指导教师队伍的美术教育专业素养,解决脱离中小学美术教学实践的问题

一是要重视美术教学法教师和教学实践教师的遴选。要求是具有现代教育教学理念、理解中小学美术教学和把握美术教学实践内涵,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指导经历。这些教师可以是本专业的,也可以聘请中小学校美术教师和地方教科所教研教师。也只有从根本上确保美术教育与教学实践训练指导教师的最优化,才能改变学生对美术教育理论与方法的学习兴趣,才能把中小学美术教学与实践训练方法技巧教给学生。

二是要重视指导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可以采取定期与不定期的方式,通过学习培训、参观交流、观摩研讨等多种方法,提高指导教师美术教育的专业素养。同时,应规范指导教师的职责,对四年教师职业技能培养实施方案中的各项工作开展,都应有专人负责指导管理,确保实践训练工作质量。对工作成效应奖优罚劣,鼓励创新和实绩,表彰优秀。

4.整合校内外有利条件和资源优势,解决教育实践活动开展的地利人和问题

一是办学院系要积极创造基础条件,为学生开展教学技能实践训练提供方便。培养具有从事基础教育美术教学的能力,除了学科专业教育理论知识的学习,就是针对性极强的教学实践训练。办学院系应根据教学实践训练基础设施设备的需求,专设一些演练场所,比如多媒体教室、微格教室、录播教室、中小学教学资料室、现代教学技术应用制作室,使教师指导示范和学生强化训练有“现身说法”的专门场所,并为资源共享、资料下载、技术应用提供方便。

二是与中小学校建立交流互动平台,提高学生对教育及美术教学的认识。学生美术教学能力的培养不可能只在大学课堂内闭门造车,一蹴而就。必须要“走出去”深入到中小学校一线教学去观摩、感受、体验、实践,在真实课堂中历练自己和反思不足。同时,对一些成功的教学案例与实践经验,可以采取“请进来”的方式进行专题讲座和对流。办学院系也应为教学法教师和学生深入中小学学习交流打通环节,使教师学生深入学校及课堂有“通行证”。

我国美术学(教师教育)专业办学已有一些历史,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服务于各级文化教育战线的美术教师和社会美术教育工作者。在当今教育改革发展日新月异,艺术教育内涵不断深化的教育形势下,如何加强美术学(教师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能力培养,使专业师资培养跟上当前学校美术教育教学的发展步伐,是各办学院系要努力为之奋斗的。相信新时期美术学(教师教育)专业的师资培养,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学生美术教学能力与水平会上一个新的台阶,人才培养的社会适应性也会焕发新的光彩。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