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农业概论论文

农业概论论文

时间:2022-08-25 09:10:5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农业概论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农业概论论文

第1篇

1 IPM理念 

有害生物综合治理(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是对有害生物进行科学管理的体系。它从农业生态系统总体出发,根据有害生物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充分发挥自然控制因素的作用,因地制宜,协调应用必要的措施。将有害生物控制在经济受害允许水平之下,以获得最佳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如何真正做到有害生物综合防治,一是要明确有害生物不能彻底消灭,而是要将有害生物的种群数量控制在经济受害允许水平之下;二是要在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的基础上,掌握防治措施和方法运用。做到这点,最为关键的就是对农药的使用者及技术指导者观念的转变,必须向社会输入具有IMP理念的植物保护人才。《农药概论》主要讲授农用药剂学概论,其主体是农药。要培养具有IPM 理念的植物保护人才,应首先从该课程的教学改革上入手。 

2 将IPM理念设计于教学大纲、课程设置、教材建设中 

根据新的形势,对农药学概论课程大纲进行了调整和优化,将传统课程中的化学部分做了适当精简和合并,增加了生物、环境、生态等方面的比重,比如增加了生物技术在农药研发中的进展、农药抗药性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生物农药的应用、农药如何在环境中转变为友好行为;此外,还针对不同学生的兴趣点,为学生提供其他与农药学概论课程相关的书籍阅读范围,诸如基因工程进展、植物生理学、现代生物技术、环境毒理学。拓宽学生知识面,开阔学术视野,更容易产生创新思路,也能更好的将多元化融入农药学概论课程中,除了科学合理的使用农药,更能将有害生物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融入到教学中,将IMP理念深深树立于每个学生的观念中,使教学效果及学生的学习兴趣度得到提高。 

3将IPM理念体系于学生的毕业论文中 

毕业论文是对一个本科学生4年学习考量的一个综合体,毕业论文就是让学生学以致用,分析运用理论知识,总结问题经验,锻炼的是“学中用、用中学”的综合能力。以往的毕业论文在选题时往往是针对生产实际中某一特定问题,确定研究内容、目的和任务。如“防治草莓根腐病的药剂筛选试验”,学生和老师在设计试验方案及实施试验过程时,更多的关注防治效果,而忽视了对有害生物进行科学管理及环境友好的这一理念。现今在进行毕业论文设计、实施及答辩中,IMP理念已深深植入每个老师及学生心中。学生在设计毕业论文时,已从原来的单一的防治效果,转变为对如“抗药性的初步研究、农药对传粉昆虫的影响、除草剂对杂草生物群落的影响等”不但学生可以更加全面了解农药,而且能更为完备地进行综合防治。不但使IMP理念贯穿于学生本科学习,更能使其在进入社会工作岗位上把IMP理念带入到工作中,成为具有IMP理念的植保人才。 

4注重师资队伍专业多样性建设,强化观念碰撞 

教师的创新能力及教学理念是培养学生的重要保障。因此,对于新型理念学生的培养,就给教师的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加强学习,掌握国内外对于IMP理念的应用,并能将其通过教育行为直接影响学生。教师要营造宽松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列举案例如“DDT的兴衰历史、色质联用在农残分析的使用、生防菌研发等”活跃课堂氛围,在教学中将IMP理念融入进农药概论课程的每节课中。还积极邀请具有影响的学术名师,开设学术前沿讲座及学术沙龙。使学生都不出学校即可学习当前本领域的最新理论、最新知识、最新方法和最新进展。 

5将IPM理念应用于农药概论实验课设计中 

采用必选实验和任选实验两种选课方式。《农药学概论》实验项目共设有8个,其中4个必选实验,4个任选实验。必选实验是以基础实验为主,所有学生必须独立或协作完成。基础实验主要是为了使学生掌握农药概论课程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础实验技能,包括:杀虫剂的内室毒力测定、杀菌剂室内毒力测定(对峙法、抑菌圈法)、除草剂田间药效试验、农药制剂加工配制和质量检测。以上4个实验是为基础实验,在对学生实验考核时,加入了IMP理念的考核,如除草剂田间药效试验对天敌生物影响的观察。完成必选实验的基础上,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将来的就业方向,在4个任选实验中选择2个实验,2个实验老师在设计实验大纲时,只给出实验方向,不给出具体内容及步骤,任选实验的内容具有一定得研究性质,学生主要结合理论所学及在实习中发现的问题,综合进行实验。如同学在实习中发现三叶草周围很少生长其他的杂草,故在任选实验中,设计对三叶草提取物对杂草的防除效果实验。这是很好地对IMP理念的理解和研究。将其融合进了实验中,不但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拓宽了学生对课程的认知和理解。 

6 IPM理念促进教学方式改变 

采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是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它主要通过动画、表格、视频、对比等形式把教学中的重难点生动、直观、形象地表达出来,使学生从原来枯燥的板书及教师说教中更为形象生动对知识的重点难点进行掌握。另外学生也参于了课件制作,实习的时候去农药厂参观,学生拍摄了大量的照片,除了对生产设备及农药制作过程的拍摄,还对农药厂周边环境、水体进行了拍摄,这些图片都在课堂上的多媒体课件上展现,学生除了对农药加工方法加工剂型的这些知识有了深刻的认识和学习,更对农药对环境的影响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学生分成2组进行自由辩论,更加深刻的理解农药是“双刃剑”这一观点。提高了学生对农药概论课程的学习兴趣,又加强了学生分析问题,讨论问题的能力。更为关键的是学生将IPM理念真正的融入了整个理念中。 

参考文献 

[1]滕春红,陶波.农药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1):62-63. 

[2]李海平,李灵芝.关于农业院校本科生毕业论文选题的思考[J].河北农业科学,2010,14(1):158-159 

[3]宋宝安,赵德刚,杨松,等.农药学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贵州大学学报,2014,31(1):130-136. 

第2篇

论文关键词:经管类专业,电子商务,教学

电子商务是指买家与卖家以及相关合作伙伴借助现代通讯网络平台(Internet,Intranet和Extranet)与原有系统结合起来进行的商业活动。现在的电子商务越来越深入经济和生活,所以学习电子商务也是理所应当。教育部在2001年就批准了电子商务的开设,目前我国有接近300多所大学在进行电子商务的教学。

1《电子商务概论》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本文所指的经管学生是经济管理类专业,非计算机类专业,也非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这部分专业的学生所学的《电子商务概论》,有的作为选修课范畴的,也有的作为必修课范畴的,如经济学专业将其作为选修课,而其他专业则将其列入必修课的范畴。以前对电子商务的教学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中心,但是这个以技术为中心的思想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现在教学的中心主要转向管理知识。对于经管专业的学生在管理方面恰好是强项,所以对他们开设电子商务课程非常的合适。目前此课程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列举如下。

1.1学生对此课程学习目的不明确

电子商务是集多门学科于一体的专业学科,主要集合管理、计算机、经济、网络安全及其法律等多学科知识的交叉性学科。经管学生自身的特点是经济管理知识基础扎实,但是计算机、网络安全方面的知识则良莠不齐。因此,很多学生刚接触到此课程时比较迷茫,不知道如何将自己以往所学专业知识运用于电子商务领域。因此,有些同学对此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认为只要能够上网就学会了电子商务。

1.2电子商务师资欠缺,教师专业知识整合不够

电子商务是一门新兴的课程,所以相对于这方面的师资就显得比较缺乏。从事这方面课程教学的教师要么是计算机专业,要么是管理类专业,对于两者很好结合的还相对比较少。因此在教学中就会出现偏重于管理知识或偏重于计算机知识,这两种教学过程都不能很好地达到电子商务最初的教学目的。

1.3教学中的实验环节相当不足,而且缺乏创新性培养

由于《电子商务概论》课程的时间有限,理论知识比较多,而且经管类的学生对计算机的熟炼程序相对不够,教学大都以理论为主,实验为辅的过程。现目前很多电子商务课程的实验都是采用的模拟教学软件来进行的,这个模拟软件一般是分角色来实现电子商务流程,对学生了解电子商务流程有一定帮助,但是其功能相对比较简单,而且对于店铺的设计都仅仅是软件内部自带的一些产品信息,相对来说都非常简单,不能达到实训的效果,对学生的思考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也不够。

2《电子商务概论》教学的改善措施

针对以上存在的主要问题,可以从以下这些方面进行改善。

2.1设计教学计划,使学生明确学习此课程的目的

对于经管类学生学习此课程,要扬其优势,弥补其不足。在教学之初就应该明确此课程的目的。在此就几年的教学经验谈一下。在开始上课时就要求学生落实此门课程的任务,根据后期学习进度制定和完善电子商务项目计划书(学生自己定公司的名称及产品信息),此计划书要求从最初的项目计划投入、网站开发、商品展示到最后的物流系统以及售后服务都进行一个详细的说明。此计划书有两个作用:一是对本门课程有一个系统的认识和理解,二是让学生真正体会实现电子商务的具体流程和注意事项。此计划书的工作量比较大,所以采用分小组实现,并在课堂进行讨论,小组间互相的学习,从而实现总体水平的提高。

2.2教师改善教学方法,并不断完善知识体系

在课堂上以案例教学为主,长期关注国内外做的比较成功的电子商务网站,以案例讨论形式进行教学;还可以对网站进行分类如将网站分为店铺型、公司型等,网上店铺型即他仅仅提供一个交易平台没有自己的生产产品,让别人来展示产品进行销售,如淘宝网等;公司型则是公司的展示平台,不仅有产品销售还有公司的形象介绍等如Dell网站等。在选择案例的时候尽量选择短和新的案例,这样学习效果好。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运用启发式教学,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学习,如“电子商务网站如何才能吸引更多的眼球”等问题来导出学习内容。同时,电子商务课程的教学对教师的要求相对比较高,要求教师在短期内实现管理知识与计算机知识的有效结合,这样教师就需要阅读近期发表的期刊、论文和参加国内以及国际性重大的会议,通过多种途径来提高自己和完善自己。

2.3重视实践教学环节

打破传统的以理论教学为主,实验教学为辅的教学方法,改为理论应用于实践,实践推动理论吸收。针对经管类的学生,其网站制作能力不是很强,在教学的时候,可以通过网页制作软件(Dreamwear等)的网站模板来制作网站,这样即省时又易学,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具体作法是以小组为单位制作一个网站,网站名称、类型和产品由学生自己定,最后在课堂上将各组所做的网站进行展示,增进小组间互相学习。再者要求学校与电子商务企业合作,教师和学生进企业实习与电子商务专家来到课堂讲学相结合,以此获得双赢的效果。

3结语

《电子商务概论》这门课程对于经管类专业的学生十分重要,在教学中应采用多种形式如案例、视频、启发等构筑互动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积极参与课程讨论,使得教学能取得最大的效果。

参考文献1 柯新生主编.《电子商务》[M].清华大学出版社,第32页

2 韦婉辰.浅谈《电子商务概论》教学方法的使用[J].科技信息

第3篇

关键词: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学科与专业建设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17-0172-03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前身是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原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是一门主要学习资源环境以及城镇规划、土地管理、环境检测以及地理地质等相关知识的综合性边缘学科,国内有116所高等院校开设有此专业。根据教育部于2012年9月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被拆分为两个专业,分别是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代码:070502)和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代码:070503),两专业皆可授理学或管理学学士学位。

在这样的专业调整背景下,新疆农业大学立足于社会需求,结合自身学科背景和学科优势,优选和确定了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作为今后的学科专业发展方向,如何重新构建学科专业体系,加强专业内涵建设,成为学校今后一段时间内本科专业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原专业及课程体系设置存在的问题

原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最初设立的目的与初衷是为了将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理念贯穿于城乡规划与管理过程中,但从新疆农业大学开设多年的实际效果来看,该专业在专业定位、课程设置和学生就业诸多方面都存在着许多现实问题。

(一)专业缺乏准确定位

乍一听“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这个专业,会感觉该专业定位宽泛、培养目标囊括多个专业领域、学生就业去向定位多方向,优势体现非常明显。但正是这些“优势”导致该专业发展至今弊端和问题越来越突出,究其原因所在,就是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培养目标难以明确、专业缺乏准确定位。

新疆农业大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业务培养目标为:培养具有地理科学、资源环境科学、管理学、经济学基本理论,具备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的基本知识,设计、规划、评价、决策、策划、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能力,能够在规划、环保、国土、测绘、城建等行政管理部门、科研机构与高等院校、企事业单位等相关领域从事管理、科研、教学、技术等工作,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级专门人才。可见,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定位过于宽泛,要求学生兼具地理科学、环境科学和管理科学的基本理论与实践技能,致使学生业务培养目标过于多元化,也使学校面临着专业难以准确定位、难以突出品牌特色,而学生面临着什么都需要学、却什么都学不精的尴尬困境。

(二)课程设置过于宽泛,课程体系结构不合理

如上所述,正因为“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口径太宽、学生业务培养目标过于多元化,导致该专业课程设置过于宽泛、课程体系结构不尽合理。该专业学生要求毕业后能够胜任规划、环保、国土、测绘、城建等行政管理部门、科研机构与高等院校、企事业单位的管理、科研、教学、技术等工作,这就要求专业课程设置需要面面俱到,包括国土资源、生态环境、城乡规划、城市管理等诸多方面,而目前惯行的本科专业(学分制)四年制难以保证如此庞大的课程体系设置,其结果只能是学生学而不精,形成专业不“专”的窘境。

新疆农业大学依托自己的学科背景,在2012级的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设定的专业主干学科为地理学、环境科学、管理科学,主要课程有自然地理学、经济地理学、自然资源概论、环境科学概论、生态学原理、资源环境经济学、城市地理学、城市规划原理、地理信息系统、环境规划与管理、环境影响评价、土地利用与规划、村镇规划、区域分析与规划、管理学原理、经济学、城市经济学、公共管理学、测量学、地理数学方法、新疆地理与旅游资源概论等。从设置的这些课程可以看出,教学内容囊括资源、环境、生态、城市、规划、管理等多方面,专业课程设置过于宽泛,杂乱无特色,重点不突出,在社会上找不到完全与之匹配的部门、行业。可见,按照“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业务培养目标来全方位设置课程并不符合科学发展原理与规律,也违背市场规律,课程设置应当针对市场需求与相应的行业部门,有的放矢。

(三)专业学生就业形势不乐观,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偏差较大

由于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知识繁多而驳杂,就业前景并不理想,毕业生多从事与其专业不符的职业,据麦克斯-中国2010届大学毕业生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调查显示,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为主要本科专业中专业对口率最低的十大专业之一,排名第八,对口率为44%。

究其原因,主要在于该专业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偏差较大。专业口径太宽,学生学的杂而不精,似乎什么都会又都不会,社会上也没有完全匹配的部门、行业,导致就业市场和各用人单位难以认可并接受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毕业的学生。而用人单位更愿意吸纳与其完全对口的专业的学生,例如,规划部门愿意吸收城市规划、建筑学等专业的学生,环保部门愿意吸收环境工程、环境科学等环保类专业的学生,国土部门愿意吸收土地资源管理、地理信息系统、测绘等专业的学生等。泛而不精使得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的学生与前述诸多专业的学生相比几乎毫无专业竞争优势,导致该专业学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专业对口率很低。新疆农业大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在2012年以前就多年未招生。

二、学科调整为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新专业带来的机遇

如前所述,原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在我国开办多年以来,各地各高校都面临着许多教学管理、学科建设、学生就业方面的困境。鉴于此,教育部于2012年颁布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管理规定》,将原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拆分为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代码:070502)和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代码:070503)两个专业。此次学科与专业调整为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新专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

首先,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调整和设置,帮助该新专业明晰了专业内涵、理顺了学科关系、明确了发展方向。具体来说,就是明晰了未来城乡规划教育和实践的发展方向,使地理学科参与城乡规划实践,用地理学理论统筹指导城乡规划、建设和发展,成为了新专业的具体内涵。这正好适应了城乡规划学科的综合性和人文地理学的专业性发展趋势,也使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在定位上更加细化、明确,承担起了培养城乡规划专业人才的使命。

其次,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调整和设置,明确了该新专业的培养方向和教育目标,使得其人才培养的专业性和针对性都较强。各高校可以根据自身的学科背景与优势,优选特色方向,显得更具灵活性和自主性,新疆农业大学就优选和确定了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作为今后的专业发展方向,以期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掌握基础人文地理知识和理论的,精通基础城乡规划知识和技能的,面向城市规划管理部门、规划设计部门以及相应企事业单位的应用型专门人才。在新专业方向确立的基础上,接下来的工作重中之重就是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设置体系,优化专业课程设置与课时结构,加强学生实践教学环节。

再次,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调整和设置,对学生来说,改善了原专业学生学而不精以及专业竞争优势不明显的境况,使得学生学习内容和学习目的更加明确,也有了更加对口和明确的用人单位,更好地适应了社会的需求。

三、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

面临机遇的同时,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发展存在着诸多挑战,如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课程体系与结构的优化、在学时有限前提下学生实践教学环节的加强等。各高校应充分发挥人文地理学的基础理论优势,并以此组织教育实践,实现规划人才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的双重提高。基于以上问题兼顾学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新疆农业大学对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课程设置进行了改革,以满足市场需求为导向,构建了完整的课程体系。

(一)人才培养目标

新疆农业大学本科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培养目标为:培养具备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技能,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接受严格科学思维的训练和良好的专业技能训练,立足于宏观、中观区域、微观居住区的管理规划,从事城乡建设和区域经济发展规划的研究、教学、开发或应用的高素质复合型专业人才。

(二)业务能力要求

在上述培养目标指导下,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掌握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人文地理学的理论和前沿发展、应用前景,了解相近专业如城市规划、环境科学和管理科学的一般原理和方法,了解城市规划、可持续发展战略等国家有关政策和法规,了解城乡规划管理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掌握人文地理、城乡规划等方面的研究和应用技术、具有较熟练的遥感、GIS、计算机和绘图等技术的操作能力,掌握资料调查与收集、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得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分析、归纳、整理相关数据和撰写论文的能力;具有适应办公自动化、应用管理信息系统所必需的定量分析和应用计算机的技能;接受良好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的基本训练,具备较强的调查研究与决策能力,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具有较好的口头与文字表达能力,较强的创新意识、沟通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环境适应能力和团队合作、协同攻关能力;外语要达到能较顺利地查阅外文期刊以及运用外语交流的水平。

(三)课程体系构建

新疆农业大学本科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课程体系主要包括课堂教学课程体系、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以及综合教育课程体系。

课堂教学课程体系是主要的理论教学环节,构成人才培养知识结构的基础。除了提升基础素质能力的课程如思政、大学英语、高数、体育、计算机基础等公共课和普通基础课以及公共选修课之外,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课堂教学课程体系主要还包括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专业限定选修课以及任意选修课,具体课程主要是结合学校的学科背景与社会需求设定。其中,专业基础课主要有管理学原理、经济学、自然资源学概论、生态学原理、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经济地理学、地统计学、遥感概论、地图学、城市地理学、地理数学方法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课及专业限定选修课主要有城市规划、土地利用与规划、区域分析与规划、环境规划与管理、村镇规划、旅游规划与设计、城乡规划管理与法规、资源调查与评价、居住区规划与设计和资源环境经济学;任意选修课主要包括维吾尔口语、专业英语、建筑美学、新疆地理与旅游资源概论、矿产资源管理概论、社会调查研究与方法、城市规划制图技术、公文写作、专业文献检索以及文献综述与科技论文撰写方法。

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为课堂理论教学课程体系与用人单位及社会搭建起一个桥梁与平台,目的是让学生更好地学以致用,理论结合实践。新疆农业大学本科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主要包括课堂实验、课程实习、专业实习及毕业实习和设计4个环节。其中,课堂实验根据各门课程教学计划进行;课程实习主要有自然地理学实习、遥感实习、地图学实习、土地利用与规划实习、村镇规划与设计实习,前三者各一周、后两者各两周;专业实习为校外城乡规划综合实习,为期12周,集中安排在大三暑期及大四学年初始;此外,还有8周的毕业实习和累计10周的专业文献综述及毕业论文(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同时进行),安排在大四第二学期,毕业实习的具体内容以有利于学生就业为宗旨。

综合教育课程体系则旨在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以及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包括军事技能训练、劳动技能训练(包括公益劳动与支农劳动)、社会实践(含社会志愿者工作),以及形势与政策教育、职业生涯规划和创业就业指导等环节。另外,学校还出台了《新疆农业大学综合素质学分管理办法》,规定学生参加校级以上(含校级)各类科技活动、学科竞赛、文体竞赛,参加学校和有关部门组织的社会实践、公益活动、支农劳动获奖,参加自治区和国家组织的各类公共考试,职业资格与技能认证考核,阅读学校推荐的课外书目、学术论文,以及听取学术报告与专题讲座等,取得成绩者,由学校认可并以学分形式记载在学生学习档案中,要求至少应取得8个学分(其中非专业职业资格认证至少2学分),促使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提高个人综合素质。

综上,新疆农业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在重视专业理论教学的同时又加强了实践教学环节,除了专业课程的学习外,十分重视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提升。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新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重在明确专业内涵与方向,优化课程体系与结构,突出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当然,新专业的建设是一个积累经验逐步完善的过程,目前新疆农业大学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也一定存在着很多不足,在今后还将历经一个不断反馈与修正完善的过程。

结语

国家《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并进行的学科和专业调整,顺应了社会发展需要,给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但机遇与挑战并存,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承办高校及教学工作者应该在明确专业发展方向的前提下,汲取以往教训,结合社会需求,重构专业体系,优化课程体系与结构,加强实践教学,以提高专业竞争力,促进新专业更快更好的发展,为社会培养更多适应城乡规划的合格人材。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颁布新版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设置管理新规.中国教育,2012-12-04.

[2] 2011年工作与专业对口率最低的本科专业排行榜[N].网易教育,2011-06-08.

[3] 彭位华,张勇,刘雪艳.专业调整背景下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发展现状与展望[J].皖西学院学报,2013,(1):134-137,156.

[4] 赵映慧,袁兆华,王杜春,等.东北农业大学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课程体系建设[J].高等理科教育,2013,(4):94-98.

[5] 陈昆仑,李丹,王旭.学科调整背景下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机遇与发展[J].高等建筑教育,2013,(6):22-25.

第4篇

他30多年从事森林昆虫学、害虫生物防治、昆虫资源利用及保护生物学等教学与研究工作,在昆虫世界里,他“乐而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他犹如莽莽森林中的护林人似的,去守护一个又一个春天。他为此感动中国林学会,获得“劲松奖”。他就是被中国林业界所推崇的四川农业大学林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周祖基。

周祖基,男,汉族。1942年12月出生,籍贯河南省信阳市,民盟成员。1964年毕业于四川林学院森林保护专业。曾先后担任四川农业大学林学院森保教研室主任,林学系副主任、教学督导员、研究生教学督导员,现为四川农业大学林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从1979年落实政策以来,周祖基30余年一直在四川农大从事森林昆虫学、害虫生物防治、昆虫资源利用及保护生物学等教学与研究,其间曾以访问学者的身份赴日本东京大学(1990年5月~2001年1月)广岛大学(2003年6月~2003年9月)进修和开展合作研究,2007年6月赴捷克国家自然保护区考察学习小蠹虫的控制技术。在校期间先后担任过《森林昆虫学》、《森林植物及产品检疫》、《资源昆虫》、《经济林昆虫》、《保护生物学概论》、《野生动物管理学原理》、《日本语》等本科课程和《昆虫生态学》、《昆虫分类学》、《昆虫研究方法》、《害虫生物防治》和《保护生物学研究进展》等研究生课程。与本校同行教师共同建成《森林保护学》和《保护生物学》的两个硕士点,《林木培育》和《林学》学科的博士点。2001年《森林保护试验室》被批准为省级重点实验室。1994年开始招收森保专业的硕士研究生,2001年开始招收博士生。至今已培养硕士研究生40余人,博士生4人。

1982年以来,他主持和主研部省级课题10余项,横向项目若干。先后获四川省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二项,三等奖三项;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参加5部全国统编教材的编写,如《园林植物昆虫学》(副主编)2003由年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概论》(参编 主审)2004年由中国林业出版社出版;《森林动植物检疫学》(参编)2007年由中国林业出版社出版;《园林植物保护学》(主审)2008年由中国林业出版社出版;《森林昆虫学通论》(副主编)2010年由中国林业出版社出版;参编学术专著二部;多次获得企业集团在校颁发的优秀研究生导师奖。

1995年开始研究川硬皮肿腿蜂人工繁殖技术,至1999年获得突破,彻底解决了中间寄主的问题,使寄生蜂繁殖依赖野生天牛的状况得到根本改善,并在国家林业局和四川省林业厅支持下建成一个川硬皮肿腿蜂人工繁殖中试基地。经中试研究,2005年申报了《川硬皮肿腿蜂人工繁殖技术》专利。2009年获得国家林业局生物防治基地建设项目。川硬皮肿腿蜂的防治试验、应用与推广已涉及全国十余个省市,推广面积超过50万亩。

其主要社会兼职(曾):中国林学会森林保护专业委员会第六届理事、四川省林学会森保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四川农大林学学科组高级职称评委、四川省林业高级职称评委、四川省外来有害生物监测组组长、雅安市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副会长、民盟雅安市委委员、雅安市雨城区政协委员。

第5篇

关键词:公安院校;食品安全概论;教学探讨

随着社会的持续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不仅仅限于“吃饱”,而是更加注重“吃好”,也就是不仅要求食品要满足人类必须的营养物质,而且对食品的适口性、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与社会大众的期望有所不符的是目前越来越因起关注和重视的危害食品安全问题,这不仅关系到人们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更事关国家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国家目前已将危害食品安全问题提高到危害公共安全的高度,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重新组建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从而希望改变以往相关部门在整个食品生产、销售各个环节“分段管理”所导致的“九龙治水”问题;通过《食品安全法》及相关司法解释对危害食品安全犯罪进行定罪量刑,并从严从重打击等。

作为大学生,不管从自身、家人健康的角度还是从关注社会时事热点、未来从业等角度考虑,都应具备基本的食品安全专业知识,而食品安全概论课程内容兼具理论性和实践性,涉及多个学科的内容,知识点多,非食品专业学生在理解方面存在一定难度,如果没有合理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引导,就很容易失去对该门课程的学习兴趣,因此,作者建议在课程开设过程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

一 定位课程属性、选择合适教材,合理组织教学内容

食品行业具有专业性强、涉及内容庞杂等特点(如食品添加剂目前有23个类别,2000多个品种,包括酸度调节剂、抗结剂、消泡剂、抗氧化剂、漂白剂、膨松剂、着色剂、护色剂、酶制剂、增味剂、营养强化剂、防腐剂、甜味剂、增稠剂、香料等),大学生不论从自身、家人健康、未来可能从业方向等角度,都应具备基本的食品安全知识,但目前大学采取“厚基础 宽口径”的大背景,同时,食品安全概论作为一门课程没有其它相关课程的职称,因此除食品相关专业的学生以外,其它专业作为专业课或专业基础课都是不合适的,建议先作为专业选修课或公共选修课开设。

目前,食品安全概论课程可选择的教材版本较多,主要有张建新等主编的《食品安全概论》(普通高等教育食品类专业“十二五”规划教材、高等学校食品类国家特色专业建设教材);谢明勇等编写的《食品安全导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精品课程建设教材)等。其共同特点为供食品类专业学生必修课使用,教材的内容是以总论的方式对食品安全相关知识进行阐述,并有食品专业其它课程可以相互支撑,从而成为食品安全专业整体知识体系。

而在除食品专业的学生中,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解食品安全基本相关知识,重视自身、家人的健康,并可能在未来工作中排上用场,侧重点和落脚点与食品类专业的学生是有所不同的。基于现阶段没有符合此目的的教材,教师在上课的时候,应结合实际的案例对课本进行补充,有重点地进行讲授。

二 教学方法的改革

1.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师生互动。

作为任何一门课程,都需要使学生们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在公安院校中,如何使学生对这门课程感兴趣,活跃起课堂气氛,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学到有用的知识是至为关键的。作者认为,应根据本课程的特点以及学生未来工作的实际需要,采用问题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分析式等多种教学手段,将未来工作中常用的知识点分成不同模块,以问题或案例为先导,采取“观看案例或提出问题——讲授理论知识——师生讨论学生——得出答案”的教学流程。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引发学生的思考、提高师生互动、活跃课堂气氛、知识与实践直接对接等正面效果[1]。

在课堂讨论环节,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食品安全的问题作为引入点,比如讲授“食品中兽药残留的问题”,需要引导学生先通过商场、超市、实验室进行调查、图书馆查找资料等方式进行准备,在课堂上通过讲座、讨论、制作PPT轮流上讲台授课等方式对学生们讲授知识,回答提出的问题。从而拓宽学生的知识范围、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充分运用好多媒体、实验室等辅助教学工具进行教学。

多媒体辅助教学作为课题教学的有益补充和实用工具,应在课堂中起到重要作用。其中,教师应该发挥主导作用,正确运用多媒体课件中的视频、图片对相关问题进行系统讲解,因为课程的课时、侧重点等原因,在授课时应注意不要面面俱到,而是在一堂课中通过“案例——获得的经验教训——应学到的相关知识点——此知识点的理论架构——实践操作”这样的教学逻辑顺序,通过PPT来讲清楚几个问题,从而引导学生在未来工作中能够学有所用并建立起正确的思考问题的逻辑方式,使得学生在以后工作中即使没有学到此知识点,也能通过正确的思考问题的方式来进行工作[2]。

食品安全的相关问题均属于理工科的范围,在执法中,不可避免的需要运用相关食品安全检测仪器来确定该食品是否违反了相关指标、规定标准。学生学习此类知识对未来工作中涉及到的相关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而仪器分析技术水平日新月异、迅速发展,教材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滞后性的问题,因此,在课程讲授中,教师应特别注意查看最新的相关学术论文、收集最新的科技新闻、并注意培养学生的科研素质和能力,“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使得学生在未来工作中能够具备应有的科学素质和能力来解决问题。

三 结语

在大学中开设实践性很强的食品安全概论课程,在授课中要突出体现为实际服务这一重点,使学生们认识到学习本课程不管是从自身、家人健康还是未来可能从事的工作的角度都应引起重视,作为教师还应通过贴近现实的案例教学、启发式教学方式等途径启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最后能使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提高、实际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得以锻炼,从而重视自身、家人的健康,增强学生毕业后开展工作的能力。因此,在大学中开设食品安全概论课程是具有可行性和现实意义的。

参考文献

[1] 郭丽萍.食品营养与功能性食品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与探索.安徽农业科学.2012,40(5)

第6篇

【关键词】教学改革 创新 教学方法 案例库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1-0018-02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in teaching reform of modern Agronomy Introduction

WANG SHUJIE WANGS HUJUN SUIYUANYUAN XUYAN MAYAN LIDIANYUNZHANGLI

(College of biological and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Jilin University, Changchun, China 130022)

【Abstract】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discussion of the teaching methods and teaching model reform of Agronomy Introduction teaching in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engineering. Firstly, active network teaching is advocated to enrich and improve the teaching content. Then, the perfect practice case database and file database of examination paper should be established. This will build a good information platform for professional course evaluation and quality certification.

【Key words】Teaching reform; Innovate;Teaching methods;Case database

教学方法的改革是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明确教育改革的方针与目标,改进更新教学内容及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积极开展网络教学,不断丰富与完善教学内容。建立并扩充课程实践案例库、完善试题案例数据管理库,应该是课程改革的基本内容与首要任务。

一、改进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本教法改革的重要环节在于积极引领学生开展主动学习,自主学习的意识,强化课堂讨论和专题演讲内容。作业结合所拓展的内容作专题、述评,开展以教师讲授为主导、课堂讨论和课程专题讨论为辅的教学模式。通过课堂分组讨论与激发学生兴趣进行演讲。可以启发学生结合生产实践中发现的问题开展独立思考、勇于创新,培养学生勇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积极启发学生产生创新性思维。使学习热情高涨,拓宽视野,使他们各方面的素质得到了锻炼与培养。因此,任课教师在课堂上要不断地鼓励学生发表新见解,使他们积极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而学生通过回答教师提问、学生间相互交流,也能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并能培养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学生通过积极、主动地查阅文献,通过专题、述评作业的训练,不仅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而且还锻炼了学生的科学论文写作和综合归纳总结能力。综合能力与业务素质得到了明显地提高,有利于毕业后择业与今后的个性化的良性发展。

二、积极开展网络教学,丰富与完善教学内容

网络课程是教师、教材、教育技术的新手段、教育方法与学生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利用网络教学既可以进行大面积地教学,也可以进行个别化辅导,还可以进行基于网络化的协同化学习。由于网络课程的这种开放性、灵活性、智能化等特点,有利于缓解高校扩展后教学资源、设备紧张的局面。

网络课程显著地突破了传统的“粉笔+黑板”的课堂教学模式,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帮助学生实现学习的自主化、个性化和协作化,有利于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

例如:网络公开课、教学在线、慕课计划的开展,教学手段实现网络化、自主化可以推动教育教学改革跨入新的时期,慕课计划的实施,表明网络教学平台已经走向国际化。学生可以通过免费登录网络教学平台,收视各大学教学名师的公开授课,吸取众家之长,领略自己制定目标的各位名师的教学风采,获得许多新信息。开阔视野,拓宽思维,完成高目标的学习任务,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建立并完善实践案例库

为提高教学效率,增强课堂授课的生动性和形象性,组课本着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原则,进行了多媒体教学体系的设计,其所设计使用的《农学概论》多媒体课件.具有内容图文并茂,多姿多彩,寓教于乐,使抽象问题更加形象化,有利于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便于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提高了教学效果与教学质量。教师的广文博见,见多识广为课件的内容提供丰富的素材与论据。

教学内容不断更新,不断实现新形势下农机发展对新农艺的要求;教学大纲的编写,每4年都要改版一次教学大纲。每次都要更新许多新内容。教学内容的更新及教学方法改革,为课程的教学增添许多生机;科研实践教学平台的建立,以实际教研示范基地为模板构建虚拟农场及植物工厂,实现信息化、智能化管理的新目标;努力实现“产、学、研一体化”教学模式。

科学研究案例库建立:构建大学生创新实验案例库,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创新实验计划,参与高层次、高水平的科研项目,努力实现“科、教一体化”的教学管理模式;理论教学平台不断完善:教材的不断改版与更新,多媒体课件的不断完善,结合网络资源不断地开发利用。实现高水平教学管理的目标。

实践平台的建设:实践案例库建立,添加课程设计环节,营造“农艺与农机”相结合的完善的毕业设计。

四、建立并完善试题案例数据管理库

建立教学档案管理库:提供本课程各学期教学方案,教学大纲(每四年改版一次教学大纲);教案(文档与PPT不断更新);教学任务书、教学进程表、点名册;试卷2套A,B试卷标准答案及评分标准;学生成绩单、试卷分析报告、考试通知单、考场记录、试卷复查表一,表二;试卷、实验报告纸质版等,全部实现档案的有序化管理,为今后农业工程专业评估、专业质量认证提供良好的信息(模板)平台。

通过选课系统学生可以对每一门课程及任课教师的教学水平及教学质量进行综合评价,通过总体评估来评判教师的授课水准。虽然评价系统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误差,还有待于进一步改进与完善。但依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与进步意义。

五、结束语

教育要重视大学的本位教育,重视教学改革政策落实与经验交流。2016年8月22日-24日在吉林大学建校70周年之际,成功举办十二届全国高等院校农业工程及相关学科教学改革学术研讨会。校领导介绍了吉林大学的总体情况以及农业工程学科的发展现状,着重指出:一定要强化农业工程及相关学科建设,对推进我国农业创新、协调、绿色、开放与共享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来自50个高校及科研院所的近400名代表,经过大会报告、学术交流、分组讨论,圆满完成了会议内容(包括课程建设),达到了预期效果,可以说此次研讨会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研讨与咨询的结合,南方与北方的交流,学习与合作的探索。与会代表一致认为通过研讨会这个平台,进一步加强了解,增进了友谊,推进了合作,明确了农业工程类教学改革的总体目标与方向,大家纷纷表示,通过此此教学改革研讨会议,收获很大,受益匪浅。

参考文献:

[1] 杨文珏.农学概论[M].中国农业出版社,北京,2002,3.

[2] 张建萍,陈静,张建.多媒体技术对昆虫学教学的影响[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

[3] 崔翠.《农学概论》教学中多媒体的应用[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

[4] 佟艳,朱刘娟.工科院校《农学概论》教学改革研究[J].陕西教育,2009,(7).

第7篇

关键词: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 课程体系 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1(a)-0-02

2001年,教育部批准食品质量与安全作为编外目录专业率先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设立,截止到2011年,教育部批准设立及备案的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高等学校已达到134所。高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分布特点是:在食品工业较发达、粮食和农牧产品产量较大以及经济发达省份,开办该专业的数量相对较多[1]。吉林省是地处享誉世界的“黄金玉米带”,是著名的“黑土地之乡”,农业生产条件得天独厚,中国重要商品粮生产基地。多年来,吉林省粮食商品率、人均粮食占有量以及人均肉类占有量居全国第一位。如何正确把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内涵,科学、合理、具有前瞻性的设置好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课程[2],使培养的人才更好地服务于吉林省地方经济发展是制定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内容。

1 人才培养目标和基本要求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是一个面向农业、食品加工业、餐饮业、流通业、监督管理等领域,培养既具有宽广坚实理论知识、熟练操作技能、分析解决问题和创新能力,又懂得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具有良好道德修养的高级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的综合性专业[3]。

由于高校所在的行业不同,依托的学科背景不同,各高校的培养计划的制定和课程体系的构建应该有所不同,特别应突出本校的强势学科背景[4]。我院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是在原食品营养与检验专业的基础上,依托食品科学与工程国家特色专业发展起来的,主要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掌握化学、生物学、管理学、食品科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实际操作技术,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在食品生产、流通、食品质量监督管理等部门从事分析检测、安全控制与质量管理工作的高级应用型本科人才。毕业生通过四年的学习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掌握化学、生物学、管理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和知识;掌握食品营养学、食品安全学、食品毒理学的基本理论;掌握食品分析检测技术;掌握食品科学与工程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掌握食品质量与安全控制和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了解食品科学发展趋势、熟悉国内外食品法规与标准;具有在食品生产、储藏、运输、销售过程中,从事食品检测、安全评价、控制和监管能力;具有制定食品安全技术标准的基本能力。掌握外语、计算机及信息技术等工具性知识,达到能综合运用外语和计算机等手段获取科技信息及进行文献检索的能力;掌握一定的人文、社科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具有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健康的心理素质;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2 课程设置的特点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必需有四种知识体系的支持,即有食品科学与工程基础知识;熟悉并具有制定食品有关法规、标准,并能从事实际测试、分析、化验以及技术管理;具有发现食品质量问题及隐患的能力,能够预测并控制食品质量和安全;具有一定的医学知识,将食品、健康、免疫结合探讨相关问题[5]。任何一所高校开设的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也无法完全满足现代社会对食品质量与安全的要求,各高校只有发挥自身的师资优势与办学特长开设独具特色的专业课程,才能办出自己的专业特色,满足社会对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的不同需求[6]。传统的课程体系重检验,轻过程控制和预防管理,这种培养模式已不适应当前形势和国家食品安全战略要求的“精食品、强检验、善管理”三位一体的技术管理人才的培养[7]。正确的做法是在提供食品类专业基础课的基础上,为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学生提供食品的现代检测技术,食品安全防控技术、管理、法规等相关知识课程[8]。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特色,从人才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三方面考虑[9],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课程体系包括通识教育课、学科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和实践教学环节。

2.1 通识教育课

通识教育课程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基本组成部分,是任何专业或部分同类专业的学生都必须学习的课程[10],其体系的构建要充分考虑主干专业课程的需要、学生的知识及素质结构的要求,包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基本原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大学计算机基础、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课程。这些课程既包括自然科学和公共基础课体系,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2.2 学科基础课

学科基础课是专业知识的基本骨架,是进行专业学习和获取新知识、增强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知识基础,包括无机与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食品微生物学、食品化学、仪器分析、人体生理学概论等,另外,还开设了农业环境学、食品原料生产安全控制、食品专业导论、管理学原理、网络资源与信息简索、科技论文写作与数据处理、计算机在食品科学中的应用等选修课供学生选修。这些课程的设置为学生进一步学习食品质量与安全方面知识打好基础,充分体现了“厚基础,宽口径”的特点[10]。

2.3 专业必修课

专业必修课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和基本要求设置的,是专业教学的核心,包括食品营养学、食品安全学、食品毒理学、食品分析、食品安全与检验、食品感官评定、食品质量管理、食品加工与保藏原理、食品法规与标准等到课程。

2.4 专业选修课

专业选修课的设置充分体现专业特色,突出实用性和针对性,包括粮油及制品检验、食品分子检测技术、食品生物技术、食品物流学、食品企业管理、焙烤食品加工技术、软饮料加工技术、乳肉制品加工技术、食品发酵与酿造加工技术、食品包装学、绿色食品生产、专业外语等21门课程供学生选择。

2.5 实践教学环节

根据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应用性、实践性强的特点,在教学模式上,应将实践教学与培养学生基本素质和诚信教育相结合,全面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11],实践教学由课程实验教学、实习实训教学和设计性、创新性实验组成,教学内容应体现循序渐进的特点。

2.5.1 课程实验教学

课程实验教学根据课程的特点和本专业技术的发展状况选择实验项目,将实验分为两个层次,即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验证性实验精选实验内容,强化滴定分析基本实验技能的训练。如食品分析课程实验中的饮料总酸度和有效酸度的测定,选择该实验项目的主要目的一是滴定分析基本操作训练;二是pH计的使用训练。综合性实验重点培养学生对基本实验技术的综合运用能力,为顺利开展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的奠定基础,如酸牛乳检验,完成该实验学生应首先了解酸牛乳的加工工艺等到相关知识,熟悉评定酸牛乳质量的相关检验项目,并查阅相关国家标准,然后选择1~2个检验项目完成实验任务。验证性实验:实验项目保持稳定,一般以4人一组,在正常的教学时间内完成;综合性实验:实验内容在相对稳定的基础上根据学科发展状况不断更新,以4人小组在课程实训期间完成。根据年级、课程确定两种类型实验所占比例,一、二年级课程以验证性实验为主,三、四年级强调逐渐综合性实验的比例。

2.5.2 实习实训教学

实习实训教学包括认识实习、专业基本技能训练、食品工艺课程实训、仪器分析仿真课程实训、食品分析和食品安全与检验课程联合实训、专业综合模拟实训、专业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等环节,实习实训教学主要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5.3 设计性实验、创新性实验

设计性实验、创新性实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结合教师的科研项目、毕业论文或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由学生自愿组成科研小组在业余时间内完成,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

另外,为使学生了解最新科技发展动态、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结合实习实训教学可以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如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开展行业企业专家的专题讲座等,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3 结语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课程设置,在注重通识教育的同时,应将教学中心放在核心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上,另外,为了适应食品行业的发展需求,满足学生毕业的实际应用和就业的需要,专业选修课的设置要充分体现本专业的特色,构建能够满足地方经济建设要求的课程教学体系,为吉林省地方经济的建设和发展培养合格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张敏,肖新生,夏岩石,等.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与质量标准研究的思考[J].中国轻工教育,2010(1):34-37.

[2] 蒋立文.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课程设置的探讨[J]中国科技信息,2009(23):228-233.

[3] 肖贵平.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教学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福建轻纺织,2010(3):36-41.

[4] 安广杰.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的思考[J]中国轻工教育,2007(2):60-62

[5] 蒋立文.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课程设置的探讨[J].中国科技信息,2009(3):228-229,233.

[6] 李延辉,张传军,王喜萍.应用型本科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09,18(3):76-78.

[7] 杨勇,任键,宋春丽等.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和专业发展的思考[J].华章,2011(27):170.

[8] 宫春波,仇宏伟,于翠芳.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实验教学体系改革探讨[J].安徽农学通报,2008(15):61-63.

[9] 宋晓庆,李大鹏,陈义伦,等.农业院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设置[J].高等农业教育,2008(12):53-55

第8篇

关键词:核技术应用;专题式;教学方法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也是实现学校的培养目标,提高教育质量的核心所在。“核技术应用”是本校核工程与核技术、辐射防护与环境工程专业的一门综合必修课,旨在介绍非动力核技术(通常称同位素与辐射技术)及其应用所涉及的主要方法、原理及新进展的一门专业课程;其内容涉及同位素制备技术、核分析技术,核技术在工业、农业、医学、环境、材料改性等领域的应用,并对其在能源领域内的应用做概略介绍。针对该门课程结构的独特性,我们提出了由所有学生和多名核技术专业教师组成的教学团队对其进行专题式教学。由于术业有专攻,采用该种教学模式时专业教师可将自己的研究方向融入到课程传授中去,在阐述核技术在各领域中的应用原理的同时,能够更加淋漓尽致地向学生展示核技术在各个领域所采取的最先进的研究手段和研究成果。同时,学生的全员参与也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教学效果良好。

一、专题式教学模式及其特点

所谓专题式教学法就是打破以“课”为单位的传统教学模式,将内容相关的课程内容有机联系起来组成一个专题,进行专题讲座式教学。与传统的系统教学模式不同,专题式教学模式是一种按照教学目标把教学内容划分为若干有机联系而又相对独立的专题,然后再把它们组合成完整的教学内容体系,并以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加以实施的教学模式,所以这是一种与综合应用型人才培养较好对应的教学方式。它打破了学科理论体系的结构,以某一具体问题为中心构建教学内容框架。在大多数情况下,这种从问题和实践出发的专题设置具有更多的拓展和更为丰富的学科内容,这正是综合性课程教学的生动体现。

二、专题式教学在“核技术应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1.课程的基本结构及其教学目的

“核技术应用”是我校核工程与核技术、辐射防护与环境工程专业的一门综合必修课,共48学时,每周三个学时,历时16周完成。该课程要求通过这48学时的学习是学生了解核技术发展过程中的重大事件;理解核技术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原理及发展现状和前景。课程教学具体分为8个章节,包括:概论、放射性核素的制备、核分析技术与方法、同位素仪器仪表、辐射加工、核技术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核技术在环境领域中的应用、核技术在农业领域中的应用。由上可见,教学内容上几乎每一章内容(概论除外)都是相对独立的内容,可以将其作为一个专题向学生展示。

“核技术应用”这门课程结构上的特殊性要求教师不能简单的照本宣科,必须对课程注入新鲜血液使其生动、富有吸引力。不同的教师,从多学科、多方法论的角度,对不同的问题进行剖析。这种多教师的专题式教学方式刚好满足了该门课程的授课要求,各位授课教师术业有专攻,课程内容丰富多彩,教学手段形式多样,使学生能更好更清晰地了解到各领域的前沿发展动态,这也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达到了课程的教学教育目的,完成了培养方案所定目标。

2.“专题式”教学模式的实施方式

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激发学习兴趣,本课程教学在“专题式”教学过程中将讲授、讨论融入了课堂,广泛采用问题教学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研究方法和思维品质。此外,考虑到课堂效率和接受程度问题,针对每一个专题部分还可以采取“课上提出问题,适当引导;课下查阅文献资料、判断理解、拓展行业发展”的专题研究法。学员在进行专题研究时自行搜集参考资料,这个过程可以扩展他们的思维空间,了解学科的研究动态,学习研究方法和手段,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课下环节促使学生自主将理论应用起来,并将分析结果拿回课程上进行讲解,回答其他同学提出的质疑,既加深了自身对知识的理解,也促进了同学之间的交流。

具体实施步骤可分为以下六个部分:I,教师提出需要专题讨论学习的题目,然后以一连串的问题和悬念引起学生对各专题的注意力、想象力及学习的积极性;II,学生查找相关资料,根据已有专业知识和能力,提出对所讨论专题的见解,撰写个人发言提纲;III,小组讨论:学生分小组讨论,在个人发言和小组内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各小组对于所需讨论的专题提出小组集体的认识和见解,并各推荐一位学生代表本组进行班级演讲;IV,撰写小论文:学生课后根据原有的个人发言提纲和在讨论、听演讲、教师点评中受到的启发,撰写小论文;VI,教师讲评并针对学生讨论不足的地方进行补充和对整门课程进行系统串联介绍。最后,教师根据学生在本次教学活动中的表现和对所需讨论题目的认识情况,以及作业中出现的“闪光点”和存在的问题进行讲评。

3.教学效果分析

经过两年的教学实践,我们清楚的发现,采用“专题式”教学模式,极大地促进了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首先,该种教学模式把学科发展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成就融入了教学过程,有助于解决课程教学与学科发展脱节问题,避免课程教学内容脱离社会经济发展实践;其次,突出教学重点,深化教学内容,克服了长期以来由于教材内容肤浅所带来的课程课堂教学“一般化问题”;最后,由于专题教学把学生调研讨论融入到了课堂教学当中,故而大大激发学生了学习兴趣,提高了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结论

随着科技的发展,核技术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逐渐成熟、广泛起来,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核技术应用”这样涉及面广的综合性课程的教学。我们根据课程特点引入了学生、专业教师全员参与的“专题式”教学模式,经过教学实践发现,该种教学模式不仅仅能适应本门课程的教学需要,出色的完成教学目标,同时还可以强化学生素质培养,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面向社会经济发展实践的能力和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发现,该种教学方式可向同类课程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第9篇

专 业

2011年10月22日上午

8:30-11:00

2011年10月22日下午

14:00-16:30

2011年10月23日上午

8:30-11:00

2011年10月23日下午

14:00-16:30

02010600金融(独立本科段)  0067财务管理学

4183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

5678金融法  0076国际金融  0077金融市场学

4011银行管理学

4184线性代数(经管类)  0015英语(二)

0051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4630专业综合课考试  02011500经济学(独立本科段)  0009政治经济学(财经类)

0143经济思想史

4183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  0142计量经济学  0048财政与金融

0138中国近现代经济史

4184线性代数(经管类)  0015英语(二)

0043经济法概论(财经类)

0051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02014700区域经济开发与管理(本科段)  5037区域分析与规划  0076国际金融

5161区域经济政策  5162区域可持续发展  0051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5164现代策划学  02020200工商企业管理(独立本科段)  0067财务管理学

4183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  0149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0154企业管理咨询

4184线性代数(经管类)  0015英语(二)

0051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02020400会计(独立本科段)  0162会计制度设计

4183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  0149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0159高级财务会计

4184线性代数(经管类)  0015英语(二)

0051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0161财务报表分析(一)

02022900物流管理(独立本科段)  3709基本原理概论

4183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

5374物流企业财务管理

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4184线性代数(经管类)  0043经济法概论(财经类)  02028200采购与供应管理(独立本科段)  0009政治经济学(财经类)

3709基本原理概论

5374物流企业财务管理

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15英语(二)  03010600法律(本科)  0230合同法

5678金融法

0227公司法

0257票据法

0262法律文书写作  0229证据法学

5680婚姻家庭法  0015英语(二)

0169房地产法

0228环境法与资源保护法

03030200行政管理学(独立本科段)  0067财务管理学

0320领导科学

0345秘书学概论  0319行政组织理论  0316西方政治制度

0321中国文化概论  0322中国行政史

0323西方行政学说史  04010200学前教育(独立本科段)  0401学前比较教育

0409美育基础  0883学前特殊儿童教育

0884学前教育行政与管理  0399学前游戏论  0403学前儿童家庭教育

0881学前教育科学研究与论文写作  04010700教育管理(独立本科段)  0454教育预测与规划

3709基本原理概论

0451教育经济学

0457学前教育管理

0458中小学教育管理  0449教育管理原理

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431教学组织与设计

0456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04010800教育学(独立本科段)  0464中外教育简史

3709基本原理概论  0469教育学原理  0449教育管理原理

0466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15英语(二)

0431教学组织与设计

0456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04012500义务教育(独立本科段)  0464中外教育简史

3709基本原理概论

9291初中语文课程与教学

9294初中数学课程与教学

9297初中英语课程与教学  0458中小学教育管理  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9339中小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  0015英语(二)

0456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04020200思想政治教育(独立本科段)  0033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

T312政治学  0481现代科学技术与当代社会  0321中国文化概论

6413教师能力学  7082原著选读  04030200体育教育(独立本科段)  0495体育保健学

4555体育场地与设施  0497运动训练学

0499体育游戏  0496体育测量与评价

0501体育史  0503体育教育学

T503体育教学设计  05010500汉语言文学(本科)  0540外国文学史

3709基本原理概论  0815西方文论选读  0321中国文化概论

0539中国古代文学史(二)

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15英语(二)

0541语言学概论

0814中国古代文论选读  05020100英语(本科段)  0600高级英语

3709基本原理概论  0830现代语言学

0837旅游英语选读  0833外语教学法

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603英语写作  05030200广告学(独立本科段)  0639报纸广告学

3709基本原理概论

7676公益广告

0037美学

0641中外广告史  0637广告媒体分析

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15英语(二)

0640平面广告设计

7680广告文化学  05040800音乐教育(独立本科段)  0733音乐分析与创作  6114和声学  6413教师能力学  0727中国传统音乐概论  05041000美术教育(独立本科段)  0746美育概论  0747美术教育学  6413教师能力学  7097云南民族美术概论  06010200历史教育(独立本科段)  0771中国现(当)代史专题

7083东南亚史  0773世界现(当)代史专题

7084云南历史  0774史学理论与方法

6413教师能力学  0766史学概论

0775历史教育学  07010200数学教育(独立本科段)  2018数学教育学  0342高级语言程序设计  2014微分几何

6413教师能力学  2015偏微分方程  07020200物理教育(独立本科段)  2035热力学与统计物理  0342高级语言程序设计

7086当代物理学发展  2037原子核与粒子物理

6413教师能力学  2039物理教育学  07030200化学教育(独立本科段)  2049物理化学  0342高级语言程序设计  2053结构化学

6413教师能力学  2059化学教育学

6850分析化学  07040200生物教育(独立本科段)  2078生物统计学

2079生态学概论  2081进化生物学

7087植物资源学  2084组织胚胎学

6413教师能力学  2087分子生物学  07070200地理教育(独立本科段)  2099经济地理学导论

6449地理信息系统  2105地理教育学

6516区域经济学  2102遥感概论

6413教师能力学  7090计量地理学  08030700机电一体化工程(独立本科段)  2194工程经济  2240机械工程控制基础  2202传感器与检测技术  0015英语(二)

0420物理(工)

2241工业用微型计算机  08220800计算机信息管理(独立本科段)  0910网络经济与企业管理

2142数据结构导论

3709基本原理概论  4735数据库系统原理  2384计算机原理

3173软件开发工具

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4737C++程序设计  2382管理信息系统

4757信息系统开发与管理 2011年十月,我省自学考试开考的专业有:

大学本科:汉语言文学、英语、金融、会计、工商企业管理、机电一体化工程、行政管理、法律、经济学、教育学、教育管理、学前教育、区域经济开发与管理、体育教育、物流管理、计算机信息管理、广告学、信息管理与服务(独立本科段)、机械制造与自动化(独立本科段)、建筑经济管理(独立本科段)、数字媒体艺术(独立本科段)、商务管理(独立本科段)、市场营销(独立本科段)、公共关系(独立本科段)、人力资源管理(独立本科段)、农学(独立本科段)、园林(独立本科段)、义务教育、采购与供应管理。

教师类本科:数学教育、美术教育、音乐教育、地理教育、历史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生物教育、物理教育、化学教育。

第10篇

湖南省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湖南省食品测试分析中心)于2003年在原湖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发中心基础上组建而成,是湖南省唯一的省级农产品—食品加工与质量安全专业研究和分析机构。拥有柑橘资源综合利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长沙)、农业部柑橘质量安全监督检验中心、国家柑橘加工技术研发中心(湖南)、湖南省农产品质量监(检)技术共享平台、柑橘湖南省工程实验室、湖南省柑桔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长沙农产品—食品质量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是农业部绿色食品产品质量定点监测机构、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定点检测机构、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品质鉴定检测机构、省工商局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管委托检验检测机构、中南大学农产品加工与贮藏工程硕士学位授权点、湖南省研究生创新培养基地。另有国家柑橘加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国家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体系果品加工专业委员会、农业部果品加工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农业部农产品加工与质量安全创新团队、湖南省食品科学技术学会、湖南省柑橘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机构在此挂靠管理。

注册资金2477.5万元。现有专业技术人员41人,其中高级职称19人,博士、硕士23人,10人具有国外大学、研究所学习和工作经历。下设果蔬加工与贮藏、粮油加工、功能食品与活性物质、畜禽水产加工、农产品质量安全与标准等5个研究室和1个中试示范工厂;建立了质谱、色谱、元素分析、氨基酸、病毒与转基因、理化等测试分析实验室。拥有3000多平方米的检测实验大楼,装配有先进的精密仪器与全套欧美进口果蔬加工中试设备,价值3000多万元。

先后主持承担了国家和湖南省相关科技计划项目60多项,取得科研成果40多项。其中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省技术发明一等奖和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各1项,获授权发明专利12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制定标准9个,发表科学论文210多篇,主编出版《柑橘加工概论》等著作7部,约160万字。成果已被湖南熙可食品有限公司等国家和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应用,创经济社会效益20多亿元,出口创汇近3亿美元。

“柑橘酶法脱囊衣和去皮技术研究”成果简介

我国是世界柑橘第一大国,2010年面积221万hm2、产量2645.2万t。湖南是我国柑橘第一大省,面积38万hm2、产量410万t。我国柑橘加工主导产品是柑橘罐头,约占加工量的90%,年产量80多万t,出口30多万t,占国际贸易量的70%左右。目前,我国柑橘罐头基本采用传统的人工剥皮和化学法脱囊衣,存在以下问题:每生产1t柑橘罐头,产生NaOH废水40~60t;NaOH的使用可能影响产品质量安全;劳动密集、生产效率低。

近年来,发达国家针对我国柑橘工业存在的质量安全和环境污染问题,采用越来越多的技术壁垒甚至法律措施来限制我国柑橘罐头出口以保护本国产业。为保持我国柑橘工业在国际市场的优势竞争力,打破日益严峻的技术壁垒和绿色壁垒,在国家“863”计划、农业部优势农产品重大技术推广项目、湖南省科技重大专项等科技计划的支持下,项目组研究橘皮和橘瓣囊衣的化学组成特性,创造性地应用现代生物技术改造传统加工工艺,重点研究酶法脱囊衣和去皮新技术,同时开展微生物降解柑橘囊衣和柑橘全果酶法脱囊衣的技术研究,并研发配套设备,形成了完整的工业化技术体系。项目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

应用该技术,不但解决了柑橘加工传统工艺中产生大量NaOH废水污染问题,而且有效降低了劳动强度和成本,显著提高了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生产效率。

2007年12月12日,由中国工程院方智远院士、孙宝国院士等10多位国内知名专家组成的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复合酶法柑橘脱囊衣技术属国内首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008年4月2日,由农业部农产品加工局和中国罐头工业协会主办了全国性培训班,来自8个省市30多家柑橘加工和设备企业以及科研单位共130多位代表参加学习。

2009~2011年,协助湖南熙可食品有限公司建成年产1.5万t的世界首条柑橘罐头酶法脱囊衣生产线;湖南熙可食品有限公司、湖南李文食品有限公司、辣妹子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浙江丰岛集团等企业应用该技术已累计生产酶法脱囊衣橘瓣罐头24万多t、创汇2.18亿美元、减少NaOH废水排放约620万t。

本成果荣获2011年度湖南省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第11篇

 参考文献

[1]黄崇珍,杜蓉.电子商务下第三方物流研究[J]信息技术,2004年11月,第28卷第11期

[2]崔介何主编,《电子商务与物流》,中国物资出版社,2002年4月第一版

[3]张晓燕.对中国B2C电子商务发展思路的探索[J]商场现代化.2005年9月(中),总第443期.

[4]张铎,林自葵.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5]谭清美,王子龙,城市物流对经济的拉动作用研究——以江苏南京为例,工业技术经济,2004年01期

[6]王健,方佳林,美、日、欧现代物流发展的比较与启示,东北亚论坛,2005年02期

[7]王淑琴,陈峻,王炜,城市现代物流系统布局规划研究——以扬州市为例,规划师,2005年02期

[8]梁燕君,《电子商务物流新旧模式之比较》,商品储运与养护,2009年第五期

[9]王文斌,马祖军,武振业,现代物流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经济体制改革,2002年01期

[10]李辉民,现代物流的形成趋势与对策,集装箱化,2009年04期

[11]汪鸣,冯浩,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政策及建议,宏观经济研究,2010年05期

[12]张林红,陈家源,新世纪我国航运企业物流运作模式的探讨,世界海运,2011年05期

[13]王成钢,陈登斌.B2C电子商务配送系统建设[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2008.

[14]仲岩,芦阳,李霞.电子商务实物[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15]常连玉,陈海燕.B2C电子商务配送模式的思考[J].物流技术.2010(8).

[16]孙勇.我国B2C电子商务物流配送问题与对策[J].现代商业.2010(7).

参考文献

[1]张洪斌,赵玉敏.我国快递业现状和发展趋势预测[J].中国物流.1999.

[2]李炎.当前形势下我国民营快递企业的物流发展策略[J].中国商贸.2009.

[3]French,W.BetweenSilences.AVoicefromChina[N].AtlanticWeekly,1987-8-15(33).

[4]晏敬东,石银萍,李谦.我国快递业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中国科技信息.2008.

[5]赵玉敏,张洪斌.中国快递市场发展研究报告[J].2006.

[6]常楠.中国民营快递业SWOT分析及选择[J].商业周刊.2010.

[7]Heider,E.R.D.C.Oliver.Thestructureofcolorspaceinnamingandmemoryoftwolanguages[J]ForeignLanguageTeachingandResearch,1999,

[8]李谦,吕利平,晏敬东.我国快递业的产业环境分析[J].商业经济.2010.

[9]Gill,R.MasteringEnglishLiterature[M].London:Macmillan,1985:42-45.

[10]周艳军.我国快递业品牌建设现状及对策思考[J].财贸经济,2001,(05).

[11]沈玉良.我国物流产业发展中的几个问题[J].2001.

[12]罗德曼.企业物流管理供应链的规划组织与控制[J].2006.

[13]WilliamBronchick.RayCooper.HowToSellAHouseFastInASlowRealEstateMarket:A30-DayPlanForMotivatedSellers[M].Wiley,2008-10-08.93-187.

[14]PorterErisman.ALIBABA’SWORLD[M].Macmillan,2015-05-07.27-83.

[15]吕晓慧.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瓶颈及解决方案[J].科技论坛.2008.

[16]谢勇,廖佑莲.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中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物流技术.2008.

[17]李善伟.电子商务下网购物流配送问题研究[J].企业导报.2000.

[18]魏斐翡.基于网上消费者风险的快递服务满意度分析[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1.

[19]方美琪.电子商务概论.清华大学出版社[J].2000年.

[20]朱闪闪,方威.我国农产品流通中信息不对称问题探讨[J].湖南省市场学会会暨.2010.

[21]王艳玮,王拖拖,常莹莹.生鲜农产品网上超市物流配送模式选择研究王艳玮[J].经济与管理.2013.

[22]于文静.我国将支持涉农电商推动农业跨越式发展[J].2015.

参考文献

[1]黄崇珍,杜蓉.电子商务下第三方物流研究[J]信息技术,2004年11月,第28卷第11期

[2]崔介何主编,《电子商务与物流》,中国物资出版社,2002年4月第一版

[3]张晓燕.对中国B2C电子商务发展思路的探索[J]商场现代化.2005年9月(中),总第443期.

[4]张铎,林自葵.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5]谭清美,王子龙,城市物流对经济的拉动作用研究——以江苏南京为例,工业技术经济,2004年01期

[6]王健,方佳林,美、日、欧现代物流发展的比较与启示,东北亚论坛,2005年02期

[7]王淑琴,陈峻,王炜,城市现代物流系统布局规划研究——以扬州市为例,规划师,2005年02期

[8]梁燕君,《电子商务物流新旧模式之比较》,商品储运与养护,2009年第五期

[9]王文斌,马祖军,武振业,现代物流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经济体制改革,2002年01期

[10]李辉民,现代物流的形成趋势与对策,集装箱化,2009年04期

[11]汪鸣,冯浩,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政策及建议,宏观经济研究,2010年05期

[12]张林红,陈家源,新世纪我国航运企业物流运作模式的探讨,世界海运,2011年05期

[13]王成钢,陈登斌.B2C电子商务配送系统建设[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2008.

[14]仲岩,芦阳,李霞.电子商务实物[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第12篇

关键词:生物技术概论;教学改革;体会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7-0041-02

一、引言

生物技术是生命科学的前沿和尖端学科[1],是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以现代生物学研究成果为基础,以基因工程为核心的新兴学科[2]。生物技术概论作为将基础知识和前沿科学相结合的综合性课程,近年来,除了生命科学专业将其设置为必修课外,一些本科院校非生命科学专业为了促进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也将其设置为公共选修课程。珠海校区在2002年开设生物工程专业,并将生物技术概论设置为必修课程。由于该门课程知识面广,涉及理、工、农、医等多个方面,学习难度相对较大,同时也为了在医学院校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科研实践能力的高素质生物技术人才,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和教学改革中,在教材选用和内容选择、教学手段改进等方面不断探索,有如下几点体会。

二、选择适合的教材,优化教学内容

生物技术发展迅速,因此其内容的更新和扩展也相对较快,同时,相关教材的种类繁多,为增加生物工程专业学生的知识面,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教研室教师经过多次集体讨论,将宋思扬、楼士林主编的《生物技术概论》作为授课教材,该书被列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其内容全面而新颖,概念准确,语言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能反映生物技术各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2],在此教材基础上,又以刘群红、李朝品主编的《现代生物技术概论》,(英)史密斯(Smith,J.E.)著、郑平等译的《生物技术概论(原书第四版)》等书作为教学参考书籍,丰富教学内容,课堂信息量得到大幅度增加。

生物技术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在教材中除了介绍基因工程、酶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的基本原理及基本方法外,还介绍了生物技术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但本课程理论授课仅有28学时,因此在教学内容选择上,考虑到本专业学生的必修课蛋白质和酶工程、细胞工程和发酵工程这三门课程都有系统的专业课学习,为避免内容重复和学时浪费,将酶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三章内容在该课程中不做讲解,基因工程虽然也有单独的专业课的学习,但考虑到基因工程技术是生物技术的核心内容,是后面各章节的基础,因此将其保留。教学学时的合理分配,增强了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提高了教学效率。

三、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教学是一门艺术,而且是一门永无止境的艺术。教学方法即组织教学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重要保障[3]。

1.以问题为导向,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生物技术概论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内容广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难点多、知识杂乱,缺乏兴趣。以往教学模式中,教师是主体,在课堂教学中始终遵循“教师讲授,学生听,课后复习,考试”这样常规的教学思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始终处于被灌输知识的状态,学生想象力缺乏,对任何知识没有探究欲望,缺乏创新意识,对今后的科研和工作都会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针对下次内容提前布置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如在讲授生物技术培育抗除草剂、抗病虫作物时,可预留问题:这些具备抗病、抗虫作物有这么多优势,难道没有危害吗?在生物技术与食品包装内容时,课前先提出问题:目前食品包装方式都有哪些?生物技术在食品包装方面的应用和优势在哪里?这些问题的提出,激发了学生对知识探究的兴趣。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学生在课外时间利用相关专业书籍,网络查阅文献,浏览相关网页,不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高,而且拓宽了学生对问题的深度和广度的认识。学生在下次课前可积极发言,阐述自己的观点和见解,这样一来,不仅丰富了课堂教学气氛,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2.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习的动力。在教学活动中,以多媒体技术作为现代教学手段,可以将文字、图形、声音、动画等多种资源整合优化[4]。由于其丰富多彩的画面的切换使学生置身于教学中,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使教学表现的内容更充实,更形象生动,更具吸引力[5]。如,讲到PCR技术时,因为在其他科目中已经有介绍,考虑到学生可能有所遗忘,可以直接播放动画,让学生清楚PCR的基本原理和过程。在此基础上再讲解PCR的一些衍生技术,一方面节省课时避免重复,另一方面加深对新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如,在讲解转基因食品优势和安全性问题时,先问学生:在一些油桶说明书上明确写有“本产品为非转基因产品”等字样,为什么?针对提出的问题,教师不给予解释和评论,而是让学生观看利用网络资源搜索到的视频。这种方式比教师单独用枯燥的PPT介绍目前转基因食品种类和相应潜在危害要生动和有趣,同时更能启发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通过这些形象生动的图画和视频内容,学生对这门课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不但容易掌握和巩固新内容,也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感受到生物技术与日常生活、实际应用是息息相关的一门学科。

3.安排一定自学内容,让学生参与教学。生物技术概论内容涵盖面广泛,但教学时数有限;在有限的教学学时内,将所有内容都进行精讲、详讲是不可能的,因此,根据教学大纲要求,教师可安排一些内容让学生课后自学。如,讲解生物技术与农业一章,其中核移植技术、胚胎干细胞技术及其在养殖业中的应用就可以和生物技术安全性及其应对措施一章中动物克隆联系起来,布置一些问题让学生查阅资料,如:克隆技术好不好?从社会伦理角度谈对克隆人的认识。可以分成小组形式进行讨论,或者以正反两方的形式组织辩论,或者以小组形式选派代表阐述自己的观点等,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学生的独立思考、创新能力得到培养,并且充分发挥了其团队协作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了基础。

四、完善考核方式

为避免期末考试一张考卷决定总分的弊端,实施综合考核方案,将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相结合。对于参与课堂讨论、辩论、回答问题等都作为平时成绩,同时根据平时章节安排,布置了一些论文、书面报告的形式作为作业,也将其归为平时成绩。这种考核方式的变革,使学习不再以单纯记忆型为主体,而是在增加学习兴趣的前提下加强学生自主学习、创新等能力的培养。

五、结语

多年的教学中,教师不断地探索、总结、实践,使学生对学习该门课程充满了兴趣,促进了学生潜能的充分发挥,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生物技术人才打下了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正加,斯金平,夏强强,等.“生物技术概论”通识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探索与实践[J].中国林业教育,2012,30(2):61-63.

[2]宋思扬,楼士林.生物技术概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3]朱甫祥.基于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生物化学教学[J].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2012,2(1):24-28.

[4]崔妮,王晓娟,顾宜,等.高校多媒体教学发挥最大优势探讨[J].基础医学教育,2011,13(8):772-7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