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17 18:37:3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电子工艺实训报告,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 职业技能 职业素养 实训情境职业化 实训过程标准化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中职教育是要培养具有较高综合能力的一线劳动者和实用人才。中职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毕业生所应具有的综合能力是指能适应电子技术行业发展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适度够用的理论知识和良好的操作技能,既懂生产一线的操作、使用、维修,又能运用知识进行现场技术管理的应用型人才。
中职学生的智力结构多为形象思维者,他们基础较差,短于逻辑思维,长于动手,对能看得见的和能亲自动手的感兴趣,因此实训是中职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的重要途径。但现有的中职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实训平台基本上是两类,一类为插接线式的实验箱或者实验台,一类是多用途PCB或者成品PCB的PCBA自由制作。前者优点是操作容易,但只适合于理论课程的验证性试验,后者貌似适合于技能训练,其实与企业需要的职业技能想去甚远,甚至可以称其为伪技能。多用途PCB或者成品PCB的PCBA自由制作多为放羊式的电子产品小制作,一般方式是经过一段较长时间的理论学习以后把实训时间集中,发下制作所需的元器件,然后自由制作、测试,最后写出实训报告。这种训练的结果如果硬要说是一种技能的话,那也只能叫做实训室技能。这种技能到了企业不但无用,反而会有害。企业需要的职业技能,具体是指员工在遵守工艺规程和作业规程的前提下运用知识或技术完成相应岗位职业活动的实际能力。其前提是遵守工艺规程和作业规程,而放羊式的电子产品小制作根本就不涉及这方面的实训内容,实训的过程往往与企业的工艺规程和作业规程背道而驰,如PCB板的装配过程在企业要求按“先低后高、先小后大、先里后外”的原则进行,而且每进行一步都需要进行相应的检验。但放羊式的电子产品小制作过程中,学生往往是按照电气原理图进行原理性装配,且基本不遵守质量规则,只是按照原理图,把其电气功能装正确就认为装配出了一个合格产品。这种思维方式进入企业以后是极其有害的,不利于企业的产品质量控制。
如何才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养成企业所需的职业素养,学到企业所需的职业技能呢?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原则构建各门专业课程的实训平台是一个较好的方法。什么样的实训平台才符合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要求呢?笔者认为至少要遵循两个原则,第一、实训情境职业化;第二、实训过程标准化。前者符合环境育人的教育理念,在职业化情境中进行实训时,学生为情境所迫不得不按照工艺路线进行操作,从而养成遵守工艺纪律的习惯。后者与企业管理的基本原则相吻合,企业运营过程其实是一个标准贯彻的过程。管理过程是企业规程、制度的贯彻过程;生产过程是技术标准和工艺标准的贯彻过程。实训过程标准化后,每一工艺步骤的进行都有相应的工艺标准对其进行规范,工艺标准的贯彻过程就是产品的装调过程。在工艺标准的贯彻过程中,学生既可以学到相应的工艺知识,又可以应用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对工艺进行改进,从而养成研究型学习的习惯,懂得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的道理,从而促进今后的学习。
1 实训情境职业化
(1)对实训室按照电子产品的生产过程进行功能分区,整个实训室分为元器件质量检验区、插件焊接区、插件焊接质量检验区、产品性能测试区、产品组合区、成品质量检验区。
(2)各功能区的仪器设备按照基本工艺要求,以适度够用为原则进行配置,并在墙上悬挂相对应的仪器设备操作作业指导书和工艺作业指导书。一切设备操作和工艺作业都必须严格按照相应作业指导书进行。如:元器件质量检验区悬挂设备操作作业指导书和元器件检验作业指导书;插件焊接区悬挂插件作业指导书、插件质量标准作业指导书、焊接设备操作作业指导书、焊接作业指导书、焊接质量标准作业指导书;插件焊接质量检验区悬挂插件质量检验作业指导书和焊点质量检验作业指导书;产品性能测试区悬挂产品技术标准、测试仪器设备操作作业指导书和产品技术性能测试作业指导书;产品组合区悬挂产品组合质量标准和产品组合作业指导书;成品质量检验区悬挂成品检验仪器设备操作作业指导书和成品检验作业指导书。
(3)各功能区制定相应管理制度和规范并在实训过程中严格遵守相关规范和制度,逐步学习理解与规范、标识及制度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4)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实训室除严格按照5S的要求进行现场管理外,还必须严格按照静电防护要求进行作业,使之养成与企业相适应的相关职业素养。这也是环境育人的一个重要途径,当学生长时间置身于这样的职业环境中,会在不知不觉中逐步由学生身份转换到职业人身份。
2 实训过程标准化
实训过程标准化的实现要从技术标准(具体表现为产品质量标准、技术要求或技术标准)和工艺标准(具体表现为作业指导书)两个方面对实训过程进行规范。技术标准规范产品的性能参数,工艺标准规范其技术标准的实现方法和检验方法。技术标准要分解到工艺标准中,电子产品不能以是否实现电气功能来作为判断其装调成功的唯一标准,否则其训练出来的所谓技能只能是实验室技能,是一种伪技能,与企业严谨的质量要求背道而驰。所以实训过程标准化,首先要根据电子产品特点制定相应的技术标准,再根据技术标准制定相应的实现路径即工艺路线,并将工艺路线以工艺文件的形式固化。在工艺文件中规范工艺步骤及其相关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与技能,使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有章可循,如此则学生在实训过程中不但可以学到与产品相关的理论知识,还能在操作过程中学到与之相关的工艺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养成遵守工艺纪律的良好职业习惯。技术标准和工艺标准已经在实训情境职业化中实现了上墙(悬挂),实训过程标准化就是要将其不折不扣地执行。具体表现为:
(1)元器件质量检验区、插件焊接质量检验区、成品质量检验区设置质量检验员(质量检验员由学生轮流担任),严格按照各区的检验作业指导书要求进行质量检验并撰写相应的检验报告,质量不合格者不得转入下道工序。
(2)为督促各功能区学生严格按照工艺作业指导书和仪器设备操作作业指导书要求进行工艺操作和设备仪器操作,制定巡回检验作业指导书并设置巡回检验员(巡回检验员由学生轮流担任)对各区进行巡回检验。巡回检验员对不按照工艺作业指导书和仪器设备操作作业指导书要求进行操作的学生进行行为矫正并撰写行为矫正报告。
(3)为保证学生的整体学习效果和实训产品的总体质量,设置统计质量管理员(由学生轮流担任),对检验报告和行为矫正报告进行统计分析并报告质量趋势。老师根据质量趋势进行学习整顿和管控。
实训过程标准化就是要让实训学生在外部干预的压力下,严格按照技术标准和工艺标准行事,养成遵守工艺纪律的良好职业习惯,成长为合格的高素质的职业人。实训平台的构建若能坚持实训情境职业化和实训过程标准化两个原则,中职学校就能培养出符合企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
关键词:实践教学;电子工艺实习,技能实训;电子工程设计;创新能力
高职高专院校实践教学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而实验室和实践基地作为实践教学和科学研究的场所,如何进行实践教学改革,建立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新机制,迎接新形势对高职高专教育的挑战,结合永城职业学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受到学生的欢迎。
一、实践教学基地新模式的指导思想
加强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的需要。根据高职人才培养目标,我们在教学计划中明确指出:要加强工程应用能力的培养,拓展学生在广泛领域中从事电子产品与工程技术的研究、设计、生产和管理工作的能力。因此实践教学即是技术教育又是工程教育。它必须突出工艺技术和多种实践技能的训练,工程意识和工程实践以及系统工程的研究、设计、管理和发展。通过实践教学,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实践技能和综合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建立实践教学基地的新模式
1 电子工艺实习阶段。电子工艺实习是以工艺性和实践性为主的专业技术基础课,也是实践教学的基本环节之一。电子工艺实习是技能实习,它不同于公益劳动,也不同于科技创新活动,其特色是学生在了解一些电子工艺的基本知识后,自己动手,掌握一定的操作技能,制作一两种实际产品。既是基础技能和工艺知识的入门向导,又是创新实践的开始和创新精神的启蒙。学生通过在电子工艺实习基地的学习,可以了解安全用电知识,学会安全操作规程,培养严谨的科学作风和良好的工作作风。同时,学生也可了解常用元器件及材料的类型型号规格参数和符号,主要性能和一般选用原则以及各类元器件的测量方法;熟悉电子装接工艺的基本知识和要求,掌握电子产品的手工焊接装配调试技术,了解表面贴装技术和其他新技术、新工艺等。最后,学生通过在电子工艺实习基地亲自动手制作电子产品,直接接触到初步的生产技术实践,将电子工艺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紧密联系起来,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科学作风,达到电子工艺实习教学大纲的要求。
在电子工艺实习中,我们强调其专业技术在实践操作中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突出工艺知识、工艺技术和工艺规范。通过基础训练,初步培养学生的基本工程素质,为后面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实践教学奠定必要的基础。
2 技能实训阶段。实训教学是职业技能培养的重要环节。实训是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培训的重要手段。它的特点是高等教育知识水平和知识技能、职业素质相结合;计算机仿真系统和真实职业环境相结合;高等教育学历文凭和国家有关部门颁发的相关专业职业证书相结合。我们建立实训基地,就是要适应社会对高素质人才在这一方面技能的需要,营造一个职业环境,针对具体专业选择一些实用性和有发展的项目进行实训,以达到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训练的目的。它主要强调学生进行工艺设计,工艺试验和工艺技术改造的能力;对产品进行生产、性能、质量全面的检查、控制和提高的能力。学生通过在计算机、电视机实训基地的训练,既掌握了计算机、电视机的工作原理、组成结构、核心技术及性能,辨认计算机、电视机的主要元器件;又能对计算机、电视机进行组装、调试、故障的诊断和维修;还能对计算机进行改造和升级换代。同时学生还了解了各种计算机、电视机相关外部设备和关键器件的知识和发展动态。通过在实训基地的学习和训练,使学生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娴熟的专业技能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同时,我们还将与社会上的职业技术等级鉴定和职业技能认证证书结合起来,体现技能实训的实用性和多面性,满足社会对各种人才的需求。
在技能实训基地的训练中,我们突出了专业知识、专业技术、专业技能和专业规范、企业文化和职业环境,使学生广泛了解和接触专业方面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培养学生的社会和企业的职业实践技能和职业综合素质,为以后的系统工程实践打下良好的基础。
3 电子工程设计阶段。电子工程设计时将专业技术的系统理论知识和系统实践技能相结合,进行系统工程设计和实践的综合实践环节,是实践训练的高级阶段。它的目标是帮助学生完成由知识积累向能力生成的转化,以及进行工程素质和工程能力的培养。其突出特点是能在实验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各个教学内容上实现课程之间、学科之间的广泛交叉与相互渗透。通过有意识、有步骤、循序渐进的训练,使学生由初级的基本技能实践阶段上升到高级的综合系统工程设计和制造阶段,得到以学科为基础的整体综合能力的培养,以符合当今科技发展对人才的要求。
三、实践教学改革的相应措施
为强调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我们增加了实践教学的内容和时间,为加强实践教学间的相互联系、协调和渗透,建立了新的实践教学体系。在这种新的实践教学体系中,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同时,也在实践教学方法上进行了改进。
首先,我们将电子工艺实习、计算机实习、电视机实习和电子工程设计及各个实践环节进行了独立设课,并定为实践教学的必修课。对其各门实践课分别编写了教学大纲,选定了教材,并根据新的人才培养的需求进行了调整。既强调系统理论知识,又突出了实践教学各个培养环节的训练,加强理论与工艺实践相结合,基础知识和现代技术相结合,双基训练与课题研究相结合,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工程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为目标。
在实践教学设备配置上,尽量选择与社会经济发展,科研技术水平同步的仪器设备。同时,还让学生学会运用计算机仿真系统进行课题设计、数据处理和分析,掌握电子设计自动化,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网络通讯等技术。
在师资队伍的配备上,要求实践指导教师既有深厚的理论知识,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既有很强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又掌握现代工程技术、工艺技术,有极强的工程能力和工程素质。
在实践教学方法上,采取启发式和互动式教学方法。要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思想。教师只进行课题项目范围的制定,只在设计方案方法上给与指导,对学生的设计进行评估,帮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让学生自行查找资料,确定设计方案,实验的方法和手段,开出元器件材料和仪器设备清单,构筑试验平台,进行设计制作安装调试。
【关键词】作品制作 综合创新工程训练模式 改革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3C-0114-03
当前,高等教育已从重视规模发展转向重视教育质量的提高。工程训练是一门实践性技术基础课,是机械、近机械和非机械类有关专业教学计划中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是理工科大学全面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工程训练在要求学生学习工艺知识的同时,提高综合素质,增强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然而,由于历史的原因,大多数高校的工程训练都是从金工实习发展起来的,各实习工种之间彼此独立,没有工艺上的关联,各工种加工出来的只是一个个独立的零件,没有形成能实现一定功能的具体的作品或部件,导致实习结束学生仍不理解零件的技术要求、公差要求和装配工艺。可以说,以前的实习模式注重的是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不能满足新时期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的要求。针对这些情况,本文以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机电综合工程训练中心为例,介绍了改革和创新工程训练方法的前期条件准备,详细阐述了将以单个零件加工的训练模式改为面向作品制作的综合创新实训模式的步骤,并分析了其效果。
一、现状及问题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机电综合工程训练中心每年接受校内外实训学生3000多人。现有的工程训练课程有工程认知实习、工程训练Ⅰ、工程训练Ⅱ。这3门课程分别针对非机械专业、近机械专业、机械专业,实习时间分别是1周、2周、4周。其训练过程均是把一批学生分组后按工种轮换实习,每个工种练习加工彼此不关联的零件,不同之处在于不同的课程学生在各工种实习时间不同,加工操作熟练程度不同。
这种实习存在的问题表现在:一是训练模式陈旧,实践方法没有创新性;二是没能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实习时间进行有效合理安排,实习过程单调,实习效果差强人意,学生的积极性不高,创新意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得不到培养。
二、综合创新内涵及前期条件准备
综合创新工程训练不同于工程认知实习,也不同于工程技能训练。工程认知实习强调大工程背景教育,工程技能训练注重实践操作技能培养,而综合创新工程训练的特定目标则致力于创新精神、工程应用综合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的培养。面向作品制作的综合创新工程实训是安排在工程训练中进行的一项综合创新训练。其目的是让学生在实际中运用前一阶段在工程训练中所获得的经验和已有的工程知识,通过团队协作完成制作具有一定功能的产品,使学生获得较完整真实的工程经历。
基于以上几点考虑,工程实训不能再沿袭以往的教学思维,必须进行相应的调整。为此,在加强硬件建设和文化氛围建设的同时,必须充分挖掘教学资源,利用现代化教学方法和手段,组织好教学内容,改革旧的训练模式,使学生在有限的实训时间内获得更加高效的训练效果。主要从以下几点进行考虑。
第一,培养理念。根据培养定位目标,着眼于从大工程理念培养21世纪的高素质工程人才,使之一定程度上具有以下九种能力:工程知识能力、工程设计与创新能力、工程实施能力、价值判断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交流沟通能力、考虑环境影响的能力、社会协调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
第二,教师要求。教师的引导与积极参与学生的创新实践非常重要。在实习过程中,应时刻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习惯,多调动学生的创新积极性,对于优秀的创新作品,可指导学生申请专利。同时,注重教研结合、教学相长。
第三,设备购置。利用示范中心建设单位的契机和学校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的举措,积极创造条件申请经费,购置新教学设备,并注重设备的数量和种类。
第四,教学内容组织。精心组织教学内容。特别是数控工种(如数车、数铣和加工中心)和特种加工工种(如电火花加工、激光加工、超声波加工及快速成型制造)的内容组织。
第五,教学方法、手段。充分运用数控设备和多媒体教学设备的优势,结合前期教改成果运用WAP技术打造的“基于网络的先进制造工程实训平台”,达到“人手一机”的实训效果。
第六,实训模式。将现有的训练模式改为面向作品制作的综合创新工程实训模式。
三、综合创新工程实训组织实施
本文以4周实习时间的机械专业学生实训课程一工程训练的组织实施为例,对综合创新的实训的组织实施进行探讨。
改革后的实训全过程为:前2周进行工程技能实训、调研选题、评审立项、撰写结构方案设计报告和工程管理报告、具体设计、审核图纸和撰写工艺方案报告(除工程技能培训安排在课间时间进行外,其余各步骤均安排在课外时间);后2周进行加工装配、撰写成本分析报告、成果答辩(除加工装配和成果答辩安排在课间时间进行外,其余各步骤均安排在课外时间)。教改前后时间安排与模式比较参见表1。各阶段的具体工作如下:
第一,工程技能实训。按实习工种数目,分组实施操作技能实训,时间为前2周。其实训模式与工程训练相同,但在实训过程中通过精心组织教学内容和使用新的教学方法后,更加注重学生的操作能力培养。如中心搭建的“基于网络的先进制造工程实训平台”开通后能使学生获得“人手一机”的实训效果,大大提高了实训效率。尤其使数控工种从以前的注重编程技巧和输入中解放出来,转变为更多的实际加工操作。
第二,调研选题。实训一开始就以学生自由组合的方式成立综合创新小组,每组4~7人,分组名单上报中心备案。选题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第一阶段,是创新实践的起点、难点。中心要求每个学生通过调研提出一个选题,选题要有创意、有一定的使用价值和工程背景,其难易程度与自身的知识能力相适应,同时考虑中心的加工条件(至少使用3种以上比较典型的加工方法,也不能超出中心的现有加工能力)。
第三,评审立项。学生分组名单报备后,中心成立3名教师(来自不同工种)组成的指导组若干组。在选题截止前由教师组分别对指导的综合创新学生小组进行选题论证,筛选立项选题。论证答辩时,答辩同学需简要论述选题作品的结构、原理和功能,同时回答教师组的提问,对选题进行进一步的阐述。最终由教师指导组评定每组最有创意、功能定位合理、中心条件可实施的选题作为立项选题,并给出指导性修改意见。
第四,撰写工程管理报告和结构方案设计报告。由选题立项的同学担任其综合创新小组的组长。组长负责组织小组成员深入讨论选题的设计思路和结构、原理,撰写结构方案设计报告。讨论小组人员分工、生产过程组织、计划进度等,撰写出工程管理报告。
第五,具体设计。创新小组方案确定后,进行相关计算与选型、画出零件图、总装图。具体设计过程中老师和学生应加强沟通,指导老师应充分引导学生的自主性、创新性,同时做
好设计图纸的审核工作。
第六,撰写工艺方案报告。以立项选题中较复杂、重要的零件为例,组长组织其成员详细讨论其加工工艺后,撰写出工艺方案报告。
第七,加工、装配。指导老师审核工艺方案后,创新小组便可进行加工、装配环节。此环节要求指导教师和各工种老师进行必要的指导,不允许代为操作,以加强学生对前期的技能实训综合运用的同时,提高动手能力。
第八,撰写成本分析报告、整理答辩材料。收集、统计前期的数据记录(包括材料成本、机时成本、劳务成本等),撰写成本分析报告。按照“综合工程训练报告”统一模板顺序装订封面、目录、工程管理报告、结构方案设计报告、工艺方案报告、成本分析报告和附录零件图及总装图,培养学生整理技术文件的能力。
第九,制作成果答辩。实习最后一天以教师指导组为单位交叉进行创新作品答辩。根据作品创新性、社会价值、综合工程训练报告的撰写、临场答辩的表现等多个方面给出综训成绩。根据综训成绩在工程训练中心内部推优,并给出院一级的纸质证书。推优的作品推荐参加机械类的各级大赛。
四、综合创新工程实训实施效果
两年来,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已有3批次、近500名机械专业学生进行了“综合创新工程实训”,制作作品86件。作品推优参赛获国家级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自治区一等奖3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11项。面向作品制作的综合创新工程训练模式引起了实习学生的极大兴趣和热情。
第一,调动了学生的创新积极性和培养了创新能力。在综合创新训练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积极引导的方式进行。因为是学生自主选题,过程是主动的,所以学生实习目标明确,思维活跃,创新的积极性更高,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更高效。
第二,培养了学生理论和实际结合、综合运用的能力。在整个设计、加工、装配过程中,学生要把多种工程理论知识和生产实际相结合,提高综合运用能力,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比如在设计图纸中零件之间的公差关系、精度要求、装配关系及加工要求,必须和生产实际中的设备、经济精度等结合起来,才能更有效地实现制作目标。另外,通过作品的设计、加工、装配和工程训练报告的撰写,为学生创造性、综合性地运用所学工程知识解决实际工程技术问题提供了机会,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各科知识的能力。
第三,培养了学生大工程意识及其九种能力。在经历综合创新工程实训的具体步骤后,培养了学生的安全意识、质量意识、创新意识、经济意识、团队意识等大工程意识。同时使之一定程度上具有以下九种能力:工程知识能力、工程设计与创新能力、工程实施能力、价值判断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交流沟通能力、考虑环境影响的能力、社会协调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
【关键词】技术院校 电气技术 实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8-0248-01
电气设备包括了以生产、传输、分配和使用为主的电能的应用和电工装备等,是电能和电工装备制造学科及工程领域内的总称。电气技术是一门通过电能、电气设备和电气技术等手段实现创造、维持与改善限定空间和环境的一门学科,电气技术涉及的范围及其广泛,涵盖了电能的转换与利用、研究,电气技术的教学包括了基础理论的教学、设施设备的教学、技术的应用和实训的教学等。本文主要以电工的实训教学作为主要内容进行分析,从电气实训教学的重要性出发,分别从电工的实训、电子技术的实训、电气工程的设计等方面进行实训教学的分析、阐述和探究,从而提高电气技术在实训教学方面的质量和效率。
作为以电子电气类专业为主的高职技术院校而言,提高学生的电气技术在实训方面是保证学生就业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对于电子技术专业的学生来说,电子技术的实训教学具有重要意义[1]。电气技术是以电气为主的一门新兴学科,在电工装备和工程领域之内具有重要作用,电气技术所应用到的范围十分广泛。
随着电气技术的不断发展,电气技术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伴随着数字化、模块化、智能化及软件化的各种电工和电子仪器及设备的发展,使得业内对电气技术人才的专业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电气技术中包括的电工实训、电子技术实训和电气工程设计的实训等都是电气技术实训的关键实践环节,这些环节对学生充分获取学科知识、掌握学科技能,从理论转向实际的应用和操作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电工的实训
作为电气技术实训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电工实训是电子技术实训中必须掌握的最基本的技能,电工技术的熟练运用为电气技术的实践奠定了基础,同时也是学生适应和提高自身就业竞争力的关键手段。
因此在电工的实训方面,必须要掌握的技能有以下几点:一是熟练掌握常用的机床电气的工作原理,正确并快速选择常用的电工元件;二是熟练掌握典型机床电气中故障问题的分析和解决办法;三是设计比较复杂的接触器电气控制系统型继电器;四是能够熟练操作和调节变频器控制下的电动机的无级调速;五是会进行简单的控制器(PLG)的工作原理及其控制技术的编程;能够通过利用控制器完成常用机床电气线路控制的线路的改造,掌握相对复杂的控制技术,在控制技术方面,必须掌握的是关于MCS-5I单片机的原理、结构、指令系统、功能扩展及接口等各种控制技术;六是理解单片机在机床控制系统中的简单应用;七是借助计算机技术的利用和支持,熟练掌握现代化电子技术对电工、单片机等方面的控制和分析及其设计;八是借助和通过各种高科技软件技术,包括CAPTURE、LAYOUT和PROTELL等软件,在电子线路原理图和印刷线路电板设计达到高度成熟的地步;九是能够轻松运用PSPICE、EWB、MATLAB等软件在电工实践中进行电子线路的仿真设计[2]。
二、电子技术的实训
通过电子技术的实训,能够提高学生在测试电子电路和电子仪器的使用等方面的能力。通过电子元器件的识别、对电子元器件进行性能测试和多种电子电路性能指标的检测等,得以强化和巩固电子技术理论知识和基础,熟练掌握电子技术的各种技术,为彻底掌握电气技术的实践,从事各种生产和科学研究的工作奠定一定的基础。在高职技术类院校当中,电子技术的实训对电气技术的实训教学起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具体的说,在电子技术的实训过程中,需要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较为熟练的拆接焊的能力;二是熟练快速的选择常用的元器件、并对其进行检测和筛选的能力;三是对简单的装配工艺进行编制、熟练安装小型的电子电器元件;四是能够正确使用和读取仪器设备上的参数;五是能够对电子电路和小型的电子产品进行控制和调节;六是能够进行简单的电路板的设计和制作;七是能够熟练检验和校正小型的电子电气产品;八是对常见的电子电路故障能够进行分析并解决问题。
三、电气工程设计的实训
电气工程的设计在电气技术的实训方面,主要是能够培养学生对理论知识进行综合应用,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在电气工程的设计方面,需要对所设计的电气工程进行资料的查阅、选择合适的方案、设计电路、进行安装并调试,经过这些具体的设计实训,能够让学生在设计的过程中,总结自己的不足、及时改正自己的错误和缺点,巩固理论知识,提高了学生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上述三个方面的分析和实践可以证明,通过电工实训、电子技术的实训和电气工程的设计,能够联合多方面的综合实践,最终提高电气技术的实践和应用能力,提高电气技术的教学实训[3]。
要提高电气技术的实训,首先要理清实训教学的思路,再按照清晰的思路一步步的进行教学,方能达到最好的实训效果,一般普遍的实训教学包括四个环节,分别是预习、理论的教学、实训教学、撰写总结报告。在预习的过程中,要充分理解和明确实训教学的目的和意义;学好基本的工艺知识,善于总结前人的经验和教训;重视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重视实训报告的总结等。
总之,只有把理论和实践良好的结合起来,熟练的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过程当中,才能适应当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提高自身的就业竞争力,成为顶尖级的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工建专委会会议报道[J].电气工程应用.2011,02(02)
一、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引入项目教学法
电子产品制作是中职校电子电器专业电子技能训练课程的一个重要内容。在以往的教学中,采用一体化教学模式,师生双方共同在实训室边教边做,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但在教学中笔者发现,这种教学方法虽然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但在激发学生潜能和合作方面比较欠缺,效果不理想。
在实践中,笔者摸索出项目教学法。这种方法以学生为中心,围绕着实践项目进行动手、研究和讨论,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了潜能,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创新精神,培养了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协作与实践。教师甘当“指导者”“辅导者”与“助手”。项目教学法既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体现了学生主体的作用。
二、构建项目教学法的软硬件环境
构建软、硬件环境,是保证项目教学法顺利开展的前提。
1.营造交流讨论的软环境
为了便于学生学习讨论以及进行电子产品的设计和制作,笔者把14电子电控班30名学生分为5个小组。接着教师创设学习情境,积极营造小组讨论交流的氛围,让学生共同探求电子产品制作的方案和方法,互相学习,协商制定各种设计方案,解决整机测试和调试的难点,讨论分析和寻找故障的排除方法。如此形成教师、学生、实训资源(或工作环境资源)之间的互动。
2.构建训练设施的硬环境
项目教学法要求有充足的训练设施和设备。笔者学校在实训场地的设施建设方面投入大量经费,为项目教学法的实施提供了硬件环境。实训室备有:多媒体设施,便于观察相关图像,分析电路情况;46台智能平台,便于学生分组进行Protel软件的设计和PCB图的设计与制作,智能平台备有交、直流电源;示波器、万用表以及焊接装配的各种工具和材料;小黑板,可以供学生在分组讨论时进行记录;PCB制板的整套设备;电子产品制作所需的电子元器件。合理的实训室布局和完备的硬件设施设备,便于项目教学法的开展。
三、设计工序模块,实施项目教学
1.设计项目模块和实施方案
笔者根据整个产品设计和制作流程,把电子产品制作工序分为5个项目模块,按顺序渐次推进,5个项目模块都设计了实施方案和时间安排,保证了整个产品制作的顺利完成。项目模块和实施方案如下图所示。
2.实施项目教学
在教学实施中,要以各工序模块的小项目为中心任务,进行知识和技能的培训、训练,集学生学习、讨论、操作、思考与创新为一体。在项目完成的整个过程中,学生快乐学习、快乐动手、踊跃讨论,培养了兴趣,增进了交流,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项目教学法的实施步骤如下。
(1)PCB设计。采用师生互动的形式,对整机电路结构、特点、工作原理进行深入的分析,使学生掌握所制作产品的电路原理。介绍电子元器件结构及在电路中的作用,同时要测量元件的体积和尺寸等,以便在设计中确定元件所占的面积、焊盘的距离和焊盘的大小。在学习Protel软件设计的基础上,对电子产品进行PCB设计。分组讨论、设计,筛选出最佳方案。
(2)PCB制作。采用分组流水作业,完成曝光、显影、腐蚀、钻孔等实操过程。通过操作,培养学生技能和兴趣。
(3)整机的组装与焊接。组装与焊接是技能训练的重要环节。学生一要掌握元件的分类与测试,能正确使用仪器测试元件和筛选元件,同时要弄清标注的读法等;二要掌握元件组装的步骤和工艺要求;三要掌握焊接工艺,焊接的熟练程度直接关系到产品质量和版面的美观,不能出现虚焊、假焊和漏焊现象。
(4)电子产品的调试、按要求正确使用仪器进行调试和检测。学生在电子产品调试中遇到故障,就采用研讨方式让他们自行分析并排除故障。如果调试中没有遇到故障,可以由教师在电子产品中设置故障,或者让学生以组为单位互相设置故障,然后以竞赛的方式进行故障排除,最后以小组为单位说明排除故障的过程和原理。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学到知识,又可以调动组与组之间参与竞争的热情,活跃了气氛。
(5)考核办法。电子产品制作的实训考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Protel软件的辅助设计能力、PCB图制图工艺、组装与焊接工艺、使用仪器检测能力、分析和排除故障的能力、制作过程的实训报告和体会。
在以上六个方面的基础上,教师还可以采用阶段评价、目标评价、项目评价等手段和方法。同时结合学生参与讨论的热情度、活跃度、协作能力和互动、沟通情况等,进行综合评价和考核。
四、实施项目教学法的效果
由于是师生共同完成一个完整的项目,具有将实践融入教学过程的突出优点。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动手能力,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潜能的发挥。通过互动和讨论的方式,以学生为中心,围绕实践项目,发挥了学生主体性和创新精神。
关键词:中职学校;电子电工;实训教学;教学策略
实践能力是电子电工专业学生应当掌握的核心能力,为了满足行业需求,提高中职生的竞争力,教师必须根据相关企业要求,加强实训教学,注重对学生电子电工技术的培训,这也是电子电工教学的关键内容。教师要通过实训教学对学生实施指导,优化学生的综合技能,有机地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在一起,迈出实训教学的第一步。下面,我就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见解。
一、存在问题
在当前的中职电子电工实训教学中还存在许多问题,首先表现在不合理的实验课程的安排上,存在理论知识与实训教学“脱节”的现象。一种情况是实验课安排“超前”于理论课,在学生还没有充分理论基础的情况下开展实训课,导致学生“一头雾水”,缺乏相关理论知识的指导;另一种情况是实验课安排“滞后”于理论课,在这种情况下开展实训教学,对学生操作水平的提升并没有什么实质意义。可以说,目前多数中职学校对实训课的认识仍不到位,实训课课时安排较少且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分重视理论教学,忽视了实训教学对电子电工专业的重要性,严重降低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其次是中职生理论基础较差,实验过程受学生知识水平的制约难以开展。教学设施的不完善也是降低实训教学质量的一大原因,设施的支撑是实训教学开展的基础条件,没有完善的设施就很难真正落实实训教学。此外,师资力量、教师职责的不合理分配等问题也是困扰中职学校电子电工实训教学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教学策略
1.理实结合,创新实训。对于中职电子电工专业而言,理论与实训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理论是实训开展的指导,实训是对理论的验证和巩固。学校要立足于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合理地安排实训课程,引导学生在实训过程中验证并巩固所学理论知识,通过亲身操作解决学习中的困惑。实训课的设置要根据不同年级灵活安排,针对学生不同的理论水平,科学合理地安排实训内容,使不同年级、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学有所获。此外,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传统教学模式中,实训内容主要依靠教材,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学生过度依赖教师的演示而缺少自己操作的机会,这种教学方式限制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散。对此,教师要在实训课中引进新的内容,减少对成品电路板的使用,将简单的验证性实验转变为设计型实验,对学生提出一定的设计要求,给学生提供思考空间和操作机会,帮助学生深化理解,提升操作技能。教师要营造开放的实验氛围,让学生在操作中提升实践能力,这也是实训教学开展的最终目的。2.增加项目,丰富内容。中职电子电工专业的学习内容主要包括认识常用电子元器件、掌握电子工艺的基本常识、学会相关电子产品的装配与调试和常用仪器的使用等方面。教师借助实训课训练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使学生在操作中验证并巩固所学理论知识,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结合实训操作经验,自主设计或调试简单的电子产品,不断丰富实训课的内容,使学生通过实践感受电子电工专业的魅力,体验操作的乐趣,获得成功感。除此之外,教师在开展实训教学的过程中还要注意项目更新的问题。随着知识点的不断推进,教师要及时引进新项目,为实训课注入新鲜元素,使实训课焕发生机,通过新项目的引进不断丰富实训课的内容,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中职电子电工专业实训教学的质量,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改变沉闷的教学气氛,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实训环境,着重训练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这也是电工电子专业核心的教学要求。3.完善评价,细化评定。很多教师对于实训课的评价并不合理,而不完善的实训课的评价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学生出现“应付”心理,埋没了实训课的价值,使实训教学的开展停在表面,流于形式。为了避免学生的应付现象,教师要改变以往只注重实验结果的单一评价方式,在注重学生技能水平的前提下,综合评定成绩,对学生进行科学评价,不断完善评价体系,细化成绩评定的准则,合理“分解”实训课的考核内容。具体来说,教师应将学生的学习态度、具体的操作表现和学生对实验报告的完成情况都纳入考核体系,切实提高评价有效性。首先,学生的态度是考查学生德育情况的重要参照,在实训课开展之前,教师可以先检查学生的课堂笔记,并对学生的出勤率和课堂纪律做出评判,录入考评体系。其次,实验操作是实训课最重要的内容,教师要考查学生的操作是否规范,结果是否准确,建立一个完善的操作考核标准。此外,实验报告可以反映学生的总结及分析能力,教师要仔细阅读学生的实验报告,赋予实验报告20%~30%的比重,督促学生认真完成实验报告。通过这几个方面,明确评分标准,规范学生的实验操作,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提高自身操作技能。
三、结语
实训教学作为中职电子电工专业教学的核心内容,应该得到广大教育者的重视,实训教学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实践能力。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深入研究,总结开展实训教学的策略,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突出中职教育的办学特色,培养学生成为社会所需的专业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金冬.中职学校电子电工实训教学的研究[J].考试周刊,2015(A5).
[2]陈斌.中职学校电子电工实训教学的研究[J].河南科技,2014(6).
[3]罗品琼.中职学校电工电子实训教学的改革研究[J].俪人:教师,2015(24):168-168.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单片机技术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家庭生活等领域,因而《单片机应用技术》这门课程在高职高专相关专业教学中越来越重要。单片机技术涉及的知识面广、理论性强、更新快、实操性要求高,而高职学生基础较薄弱。为了更好地把这门课程教好,要整合教学内容和考核方式,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纠正学生的学习态度,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做到情景学习、任务学习,最后能学以致用,零距离上岗。
2.教学内容的整合
传统的教学都是按知识系统的组成原理,逐步介绍单片机的硬件组成及内部结构、指令系统、软件编程、定时/计数及中断、硬件外部接口及扩展、综合应用、按部就班地进行讲解,课程内容涉及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微机原理、C语言或汇编语言、PROTEUS仿真软件和KEIL软件。在课程总实训过程中进行作品制作时还与电子装配工艺这些课程有关,高职高专的学生根本没有较深入地学完上述课程,基础较差,理论知识的讲解根本无法让学生理解和领会。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尽量把知识要点与内容穿插好,应用到各个情景中来,通过一个一个的情景设计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运用单片机典型实用的例子,学生理解了单片机是如何应用的,并掌握了相关的知识点。情景设计是单片机知识整合的重要手段,要把知识要点都应用到各个情景中来,又要确保情景内容不要重复和情景场面不能太多。在情景教学中,以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为主线,具体设计内容如下:
情景内容设计――知识准备――学习设想――项目方案设计――制作过程――过程中的学习状态和反馈――总结和提高。
信号灯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制作――单片机硬件系统――单片机结构、引脚功能认识――8个发光二极管依次点亮――分组,器材的准备和认识――知识型习题和技能型习题的检查――知识总结与实训报告填写
音调发声器系统的设计与制作――单片机开发系统的组成及原理,音调发声器原理――开发系统的开发过程――用开发系统设计音调发声电路――独立完成发声器电路的连接,完成源程序的输入、调试与运行――填写综合检查表,*.HEX文件是否生成――KEIL软件的使用
交通灯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制作――程序结构――根据要求选择合适的程序结构――交通灯指示,LED显示――流程框图的编写――交通灯的显示――软硬件联机调试
秒表的设计与制作――定时/计数及中断――综合定时/计数及中断的应用程序――标准频率(1HZ)进行计数、多功能易修改的秒表――产品的制作过程――整个仿真过程的操作演练――程序的烧录,整机的联调
智能小车的设计与制作――LED、键盘及接口、A/D、D/A扩展――LED显示数字和键控程序实现――遥控,传感器,智能控制,数码管显示――遥控、启停智能小车的设计――智能小车作品的演示――故障的检测与排除
3.考核方式的改革
过去,理论考核和实训考核之比为1∶1,由于单片机的实践教学要求很高,因此学生考核方式大胆进行改革,减小笔试考试成绩所占比重,将评定方式改为“平时成绩20% +项目成绩70% + 卷面成绩10%”,平时成绩以平时作业和到课率为主,卷面成绩以理论考核(期中、期末考试)成绩为主,项目成绩包括实验和实训环节。实验考核主要包括基本操作技能、实训纪律和表现、实训报告及总结、作品的工艺和演示结果。实训方面要求学生在期末之前完成几项由教师事前制定的训练项目,这些项目要求学生自主完成,教师不参与指导,在实训过程中,要填写综合检查表,综合检查表中要考虑学生在实验实训中的文件建立及命名、硬件作图、硬件连接、软件流程图设计、程序编写、程序下载、联机调试等整个开发过程中每一环节的检查,并要求学生简要描述本项目的整个工作过程;实训完成时,教学团队填写项目评估表,项目评估表中要依据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过程中细节评分再进行项目评分,最后依照每个项目成绩评定每期综合评定实训成绩。到期末,教师根据实验实训来进行项目成绩评定。
一、“职业行为导向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步骤
梧州市第二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电子专业实施“职业行为导向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第一学年的职业了解教育,强调职业能力的培养从对职业的了解开始。通过安排学生到企业车间现场,针对企业文化、企业规章制度和工作岗位对技能的要求,结合学校在本学期的教学计划,和企业共同开发课程,安排学生到车间观摩、学习、实践,进行企业课程学习,了解所从事的行业对人员的要求,包括行业要求、企业要求及岗位要求等,将学生带进真实的职业环境,引导学生初步进入职业角色。第二阶段为第二学年的职业体验教育。梧州市第二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在2012年“十二五”广西中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立项建设中,把建设目标定位为引进具有实际生产能力的现代电子产品生产工艺实训设备,构建以电工技能和电子产品生产过程为载体的专业课程体系,建设集教学、生产性实训、技术服务、职业技能培训及鉴定中心等功能为一体的高水平校内实训基地和集教学实训、顶岗实习、就业及教师下厂锻炼等功能为一体的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依托完善的校内和校外实训基地条件,结合教学进度及教学计划,安排学生在第二学年进行为期三个月的生产性实训,把职业环境引进教学过程,让学生在不同岗位上做中学,提高专业技能,提升职业素质。第三阶段为第三学年的对口企业顶岗实习。顶岗实习是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方式,是培养和提升学生就业能力、就业技巧及增强岗位体验的一项重要教学环节和社会实践活动,是学生在完成文化基础课、部分专业课和校内专业实践课以后进行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从引导性的企业课程学习,到指导性的生产性实训体验,再到实际生产的顶岗实习,实现了阶梯式的职业成长发展的过程。
二、“职业行为导向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
在电子电器专业实施“职业行为导向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梧州市第二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国家示范校建设时期的重要任务。立足梧州,面向“泛珠江三角洲经济圈”,辐射桂东南地区,把握梧州市电工电子产品制造企业迅速发展和扩大的机遇,通过与大中型企业深层次合作,实践“职业行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基于岗位职业能力分析和人才需求,调整专业方向,改革课程体系,建立一支业务能力强、教学水平高、专业实践能力突出的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区域性电工电子类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技术服务中心和职业技能培训、鉴定中心,带动桂东南地区同类专业的发展建设。
(一)调整专业方向。学校根据梧州市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及时跟踪市场需求的变化,主动适应区域、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新增电子工艺制造技术专业方向,通过多次调研定位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保证人才培养目标与产业需求一致。
(二)改革课程体系。“职业行为导向”人才培养模式的课程体系,根据实施的三个阶段分为三个层次的主导课程、文化教育课程、专业拓展课程。主导课程分为职业了解课程、职业体验课程和顶岗实习课程。1.职业了解课程。又称企业课程,与企业共同开发,主要针对职业环境、职业要求、企业制度、企业文化等,如职场管理、如何做到有效沟通、电子原件认识、SMT历史现状及发展等,为学生构建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奠定基础。2.职业体验课程。主要是专业课程,如SMT工艺及制造、手机通信原理、手机主板的测试原理操作、工厂品质组织架构及管理规范等。这类课程是在真实或模拟的实践环境中,以工作任务为载体,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在系统化的任务训练中学习掌握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提升职业素质。3.顶岗实习课程。主要包括顶岗实习和综合实践课,如品质抽检原理及操作、组装工艺流程、QC七大手法、ESD防护及应用、MSD防护及应用等,从而使学生在顶岗实习的过程中进一步感知职业工作过程及能力需求,体会工作质量、工作态度、工作要求、专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工作能力,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4.文化教育课程。经调查发现,不同行业对一线员工文化知识类別有不同的要求。目前,在中职学校,各专业都开设基本相同分量、相同内容的文化课,有许多“用不上”的内容,使中职学生难以形成学习动力。梧州市第二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把电子专业对应职业群对文化课知识点、能力点的特殊要求,作为中职文化课改革的重要参照点,同时改革评价方式,结合专业课程学习选用笔试、测试、答辩、报告、总结等考核形式。5.专业拓展课程。专业拓展课是在主导课程的基础上为拓展知识、为以后的岗位变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而开设的选修课程。
(三)师资队伍建设。学校重视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双师型”教师和新教师的培养,制定了《青年教师、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培养计划》,建立和完善骨干教师培养制度,有计划地选派中青年骨干教师参加进修培训,鼓励拔尖人才脱颖而出。学校聘请行业企业专家和高级管理人员担任专业建设委员会委员,通过校企互动的培、聘、引等有效机制,实施教师综合素质提升工程、企业优秀人才聘用引进工程,打造以“教学名师+能工巧匠”引领专兼结合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
(四)实训基地建设。新建具有实际生产能力的电子产品装配实训室、现代电子产品生产工艺实训室,共设置66个工位,其中电子产品装配工位40个;波峰焊操作、调试与检测工位8个;SMT表面贴片组装、调试与检测工位18个,小型工业制板、组装、检测和调试系统,高度仿照工厂的生产流水线。由学校提供场地和管理,企业提供设备和技术支持,以企业为主组织生产性实训,让学生在这种真实的工作场景中得到训练,实现资源互补和利益双赢。与本市相关企业合作,具有真实生产环境的电子产品生产实习车间,为PCB设计制作能力、电子产品生产管理能力的培养提供保障,并且能够承担企业相关电子产品的生产装配任务。
三、成效分析
“职业行为导向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梧州市第二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在国家示范校建设的过程中构建起来的,自2013年10月开始在电子电器专业实施以来,已经完成了第一、第二阶段的实施计划,无论是对学校还是对合作企业都取得了很好的成果。“职业行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引导了专业调整和课程改革;在人才需求调研的基础上明确了培养目标,引导了以职业实践为导向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改革;从根本上解决了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的问题,以实践为载体的教学过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了校内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使学校成为一个校企资源共享的管理平台。企业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更快适应企业生产的管理式方,让学生尽受企业工作氛围,了解企业规章制度,工作、生活要求等,使学生到企业后能更快进入企业员工角色,安心工作,降低新员工流失率。第一阶段的实施计划完成后,梧州市西江都市报做了题为“人才不足成梧州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困局,教室搬进企业或成破局利器”的专题报道,工业园区多家企业主动来梧州市第二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寻求合作,为下一阶段培养方案的实施奠定了更加良好的发展基础。
作者:甘亮单位:梧州市第二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1.中职电子线路课程理论与实践结合教学策略
1.1提高学习兴趣策略学习兴趣是能力培养的前提。因为学生的自我监控是学生自主地、独立地、自觉地从事和管理自己的学习活动,而不是在外界压力和要求下被动地从事和管理自己的学习活动。中职学校学生仅凭他们的初中的文化基础,要学好《电子线路》的系统理论,恐怕不现实。如何调动积极性,使学生主动积极学习是元认知能力培养的首要任务。教师可采用多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把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复杂的过程简单化,枯燥的内容形象化,从而获得优异的成果。例PN节的形成,在教学中的难度较大,若利用多媒体技术,形象地演示载流子的扩散运动和漂移运动,起到了化难为易的作用,且提高课堂效率,学生也会被多彩的电子世界所吸引。教师也可以根据中职学校学生理论接受差,但喜欢动手的特点,扩大他们学习的兴趣,引导他们学习专业理论。在《电子线路》教学中,给学生电阻,三极管,二极管,电容等元件,让他们打开整流电路,收音机等查找元件,加深认识,用万用表测量各元器件,并进行一些小小的制作:电子门铃,收音机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在制作过程中遇到困难就会请教老师,教师再指导学生学习系统理论知识,学生就更容易理解。从而将学生的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
1.2设置自我学习目标,明确学习目的的计划策略。中职生本身学习自控调节能力差,那么在教学中,教师就要有较好的控制能力,有意识地让学生按自己的计划主动来完成。如布置预习任务,检查学习结果,让学生自己制订学习目标,并将大目标转化成一个个的小目标,逐步完成小目标。如;计数器,译码器,显示器等电路是一个个小单元,讲完后,将一个个单元串接起来,形成计数显示器,这样学生就有清晰的概念,清晰的思路,较好完成学习任务。若让学生自己动手将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1.3启发自我提问、诱发学生产生元认知体验的策略。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中职学校,学生提问的现象较少,大多数学生只要问题的答案,对其解决问题的过程漠不关心。自我提问,就要在教学中不时提供一系列启发式问题,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依据这些问题进行自我提问,启发自己的思路,并对思维进行自我监控,自我调节。
1.4构建新型师生关系,强化元认知训练《电子线路》在教学中教师必经摒弃“教师讲,学生听”这种压抑呆板的单向交往的形式,采用多种途径启发学生用眼观察,动手操作,动脑思维,语言表达,教师扮演的角色既是组织者又是积极的参与者,还是学生的朋友,实行教学民主,师生之间,关系融洽,让学生敢于提问,敢于讨论,甚至争辩,使教学更有生气。
1.5教学内容上要实现结构更新,现用的职高教材是不适用我校的职高生的,我校电子专业的学生,由于其文化课基础本身就比较差,对于专业课的学习更是难上加难。因此对于教材必须做出适当的处理。一方面针对现在的中职学生文化素质低,理解能力弱,以及中职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操作性工作的客观实际,在组织教学时,理论要求应适当降低,要避繁就简。例如,在进行二极管的教学时,应以讲清二极管的特点、功能、应用及注意事项为主,对其内部PN结的形成过程,载流子的运动规律等微观内容要略讲,甚至不讲。另一方面要注意在教学中应以分立电路为基础,以集成电路为重点。分立电路是电子线路发展的基础,因此,在学习电子线路时必须从分立电路开始,建立电子线路的基本概念,掌握基本的理论和基础的分析方法。但也要看到,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集成电路在实际应用中已日趋广泛。
2.实施先分散后集中式电子线路实训法
在笔者多年电工电子教学实践中,就常采用以下的一种教学方法――先分散后集中式电子线路实训法,深受学生们的喜爱。一实训内容的选取考虑到学生的工作兴趣和实训的难易程度,最终确定,收音机线路的安装为实训的主要内容,收音机的组装为辅。二实训前的各种准备和实施在平时实验课的时候,通过布置如基本放大电路的安装,使同学们锻炼读图能力,安装调试的各种技能,正确的使用万用表。
2.1进行“煽动性”的思想动员。早在学期初时,就指出期末将进行一周的电子线路实训,课题是收音机。从实训的内容和所需理论知识两方面引起学生上课的兴趣。在实训开始时又进行动员,着重从能力的培养来强调实训的重要性,理由如下:1)通过收音机制作,能把电路原理图上的电子元器件符号与元器件事物联系起来;2)通过收音机制作,能学会焊接工具的使用,操作方法;3)通过收音机制作,能熟练使用万用表,并利用万用表排除电路故障。4)通过收音机制作,能对各种元器件特性进行测量,并判断二极管的极性,三极管的管脚,并能根据色环判别电阻。
2.2选择适当的时机进行实施。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在学习完《电工基础》,《电子技术》上完晶体管,基本放大电路和集成运算放大器后比较合适。学生这时已具备一定的电工理论知识。
2.3安装工艺评分和实训报告。
2.3.1工艺评分。没有评分,有些学生就会偷懒,做得认真的学生就会缺少一点成就感,因此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评定学生成果的等级:电路板元件排列是否合理,安装是否符合要求,底板焊点是否良好,焊接连线布线是否良好。收音机能正常工作的另外进行加分。比如焊点好坏的判别:一个合格的焊点表面光洁度好,呈半球面,没有气孔,各焊点大小均匀;不合格的焊点表面有毛刺,各焊点大小不一致,焊点附近斑斑点点,焊点表面有气孔,甚至元件引脚能动,拨动元器件引脚时引脚与焊点脱离,这样的焊点不合格,就是虚焊,假焊,在电路中会出现接触不良故障。
【关键词】中职;技能比赛;电子技术应用;改革
一、中职技能比赛的重要性
中职技能比赛的举办是我国教育工作的一项重大制度设计与创新,是职业教育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一次大检阅。技能比赛作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成果,正以全新的面貌推动着职业教育的改革进程。技能比赛引导中等职业学校改变中国自古形成的“重理论考试,轻实际技能”的教学观念,形成了“在做中学,在学中做”职教特色。技能比赛一般由本地区或本行业的学术、技能带头人制定比赛内容和评判标准,注重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的应用,切实突出专业性、技能性和前瞻性,促使广大中职学校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保证教学质量。技能比赛注重学生实践操作技能的标准,不仅促进了教学模式的改革,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同时培养出一批熟悉行业一线生产新技术、新工艺,具有良好实践操作技能的“双师型”教师,促进中等职业学校师资队伍的建设,切实提高实践教学效果。技能比赛中大多使用了现实生产中的新型设备,代表行业的先进水平,这就要求中职校切实加强实训基地建设,促使中职学校实训条件不断改善。
二、中职电子技术应用技能比赛的现状
(一)在改革中发展
中职电子技术应用技能比赛在全国职业院校、行业科研机构及各类学术团体的支持下不断改革发展。广西区第九届电子技术应用技能比赛在广泛征求意见后,决定了开放比赛、扩大比赛规模、增设5S专项考核等改革。本次比赛以现场观摩和网络直播的形式向社会开放,开放比赛增加了比赛的透明度和公平性。比赛分两组进行,由区直学校和市代表队组成A组,县级学校组成B组,比赛工位由原来的72个增加到162个,每所学校报名人数为52人,其中2人为学校确定参赛选手,另一名参赛选手由组委会抽签决定,比赛分组评出个人得分和学校团队总分,参赛制度的改革扩大了比赛规模和影响力。比赛内容上也做了改进,设定了比赛前后各10分钟作5S考核,由评委按标准现场打分,破解了往年职业素养要求不明确的难题。同时电路故障设置在一块独立的电路板上,避免部分选手因为故障排除失误而导致电路功能无法实现、电路参数无法测量的问题,提高了综合技能考核的准确度。
(二)为比赛而比赛
然而,部分中职学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存在理论教学与技能实践脱节的现象,一些课程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训练跟不上行业的发展,专业课程更新缓慢,技能实训达不到竞赛要求。由于教育经费紧张,实训设备、耗材和师资力量上的不足,一些学校在技能比赛中往往采取精英带组的形式开展专人专项比赛训练,真正参与技能比赛的学生和指导教师甚少。这种“为比赛而比赛”的现象缺乏人人参与、层层选拔的群众基础,直接挑选个别优秀学生进行单独的指导,有悖于以技能比赛带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初衷。有些学校为取得好成绩,甚至将师生送到企业集中培训,这种浪费教育资源的行为有违教育公平原则。部分教师由于专业水平有限,缺乏岗位知识和实践经验,对技能比赛指导工作力不从心,教育教学观念比较落后。
三、中职电子技术应用技能比赛的发展趋势
(一)加大普及力度,落实多级指导
技能比赛是职业教育的大趋势,是职业教育教学领域的大革命,是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大方向。普及职业教育技能比赛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的需要,是发展有中国特色职业教育的重要内容。教育部和各省教育厅已经成功举办多届技能比赛,但更低层次的比赛市级、校级技能比赛依然很薄弱。高一级的专家评委应该更多参与到低一级的比赛组织、命题和评判当中,切实提高比赛的质量,让更多的师生参与到高水平的技能比赛中来。同时,专家评委应该更多深入教学第一线,深入实训课堂,指导各校实训开展,对实训课质量和数量达不到要求的进行整改落实。
(二)丰富比赛内容,体现技能特色
技能比赛为职业教育树立了明确的方向,是职业教育区别于普通教育的重要标志。只有丰富合理的比赛内容,才能让技能比赛公平公正,发挥其最大功效。现阶段中职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技能比赛竞赛内容不断完善,但也存在不足之处。例如焊接是电子技术应用的基本技术要求,应该设定独立的环节进行测评。同时应增加电工电子技术基础理论测试,减少电子产品电路理论分析和撰写复杂的检修报告。比赛中可抽查YL135实训台的电路搭建和参数测量,以检查平时实训开展情况。为提高师资水平,应增设教师组技能比赛,让教师的教学技能和操作技能在检阅中提升。
(三)服务专业建设,提高教学质量
中职电子技术应用技能比赛是专业教学水平的一次大检验,更应该是专业师生的一次大聚会,专业发展的一次大讨论。在比赛期间还可以穿插举办各参赛学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教学技能成果展示,邀请电子行业专家共同参与专业发展论坛,召开电子专业现场招聘会等多种形式的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明确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方向,促进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优化实训条件,同时借助有效的教学管理制度和科学规范的考核评价体系,服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建设,提高专业教育教学质量,实现培养电子产业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根本目标。
深化技能比赛改革创新,加速发展职业教育是把我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建设成为人力资源强国的必然之路。通过举办中职电子技术应用技能比赛,在实践中改革、发展、创新技能比赛的内容和形式,让技能比赛在中职电子技术应用的专业建设和电子行业人才培养中产生更积极的意义,发挥更广泛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史文生.论中等职业教育技能竞赛的导向作用[J].河南教育,2008(6).
[2] 魏虹.对中等职业教育造就高技能人才的几点思考[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8(2)
一、电工电子实训概述
电工电子实训是机电类、机械类专业必修的核心实训课,涉及的基础课程有“电工电子”、“电子技术”等。学生通过电工电子实训,应当能熟练识别各类电工电子元件、分析电路原理图、设计和搭建典型电路回路、设计和装配简单功能的电路和电子产品、熟练掌握仪器仪表使用。通过电工电子实训教学,学生形成其专业核心技能。
二、项目教学法
1.项目教学法概述。著名哲学家、教育学家赫伯特?斯宾塞(HerbertSpencer)是崇尚科学技术教育的主要代表人物,他倡导教育应从传统的“陈腐公式”中解放出来,以科学技术应用作为中心,通过实物,直观性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精确操作的能力,适应生产和生活的需要。项目教学法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在设定的教学项目中,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独立或团队完成项目处理的全过程,包括:各类知识的收集,方案的设计,项目实施及最终评价等,学习变成共同参与的创造性实践活动。在项目完成过程中,学生理会课程理论知识和技能要求,体验创造的艰辛与乐趣,培养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职业素养。教师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担任学习过程的引导者、指导者和监督者,从而改变了“教师讲,学生听”被动教学模式,创造了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主动教学模式。
2.项目教学法的特点。项目教学法将传统的学科课程体系学习过程分解为具体而典型的工作项目(工作项目由企业的生产产品直接或转化而来)的跨或者不跨学科学习过程,通过项目教学方案设计,项目教学思路设计,传授给学生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三、现行电工电子实训教学中的问题
1.学生对理论知识与技能实践关系的认识。在现行电工电子课程教学中,学生注重理论方面的学习,包括基本概念和理论,和一部分典型的电工回路,学习过程中对理论知识与技能实践的关系并不是很清楚,止步于对纸面上回路的理论分析,没有意识到在实践中回路分析与搭建的特点,对实训的兴趣不高,往往对实训课程中的课题的主要目的和应用特点搞不清,很难达到实训的要求和实训技能的培养。
2.教师教改和业务进修缺乏积极性。作为电工电子实训的指导教师需要不断的学习和提高,我院电工电子专业开设较早,课程结构比较成熟,教与学的关系处理较好。但是,这在一定程度是使得教师的自我进修的动力变差,实训教学课题变更较慢,不能满足当前企业生产需求;教学过程空乏,师生关系定位不符合新教改要求;评教手段单一;新工艺,新技术应用在实训教学中的紧迫性不强。
四、基于项目教学法的实训教学优化及实践
随着电工电子技术实训教改的不断深入,以培养应用型技能人才为目的,必须以切合企业需求的实训项目为核心组织实施,运用项目教学法,整合学院现有实训设备和实训条件,以期达到实训预期效果。在实训教改的优化及实践中,应根据我院专业特点,加强实训教改实践,注重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建立并优化实训的课程体系
1.满足企业岗位要求,对电工电子线路实训教学项目进行优化。满足企业岗位要求是职业学校培养学生的终极目标,必须积极探索并创建一种将基础、综合和工程应用实训教学相结合的实训课程体系。将实训分为基础、综合和工程应用三个层次,基础实训随相应的理论课程进行,综合性和工程应用实训依托于具体而典型的企业转化来的项目,该类项目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项目实施中,加强对学生分析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分层次教学,在保证基础实训条件下,逐步完成较大的项目,体现因材施教。
2.项目实施体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根据实训项目内容和项目实施过程,从所需“器件(性能、参数、选用)”、“测试仪器(选用、性能参数、正确使用)”、“实训原理方案”等三个方面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准备,通过图书馆、网络等多渠道收集相关资料。
3.加强实训操作指导,提高操作独立性。在实训项目实施过程中,实训教师可由一些问题导入,让学生分析解决方案,最后再指导个别特殊问题。指导学生重视实训的评价分析工作:全面完成实训项目目的、原理、步骤、数据分析、实训总结等内容的实训报告,同时请学生应用计算机辅助相关软件将实训项目实施结果与实训分析结果整理,加强信息技术在电工电子中的应用。
关键词:电子 课程体系 创新能力 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11(b)-0148-02
高职生不是技术的复制载体,而是技术创新的主体之一,正如教育家陶行知所言:“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因而对高职生也要提倡创新教育。新型教学模式的实施,一定把创新放在重要的位置,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从而产生创新成果。
目前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面临着这样一种尴尬的矛盾:一方面教育的目的是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高品位的人;另一方面各个高职院校却以就业为导向,对学生只管技术“复制”与“粘贴”,片面追求就业率这种短视教育,而忽视了高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培养高职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
我院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是国家示范重点建设专业之一,结合基于能力本位,提升职业竞争力的“产品导向、项目递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着力构建基于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以真实电子产品项目为载体”的课程体系。
1 课程体系的构建
1.1 确立能适应社会需要的职业岗位定位及专业培养目标
针对江苏苏南地区电子产业、行业与区域企业的需求,明确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主要面向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中的电子整机制造行业,通过深入电子整机制造企业进行调查,进一步明确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的职业岗位需求,清晰各职业岗位所需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即职业标准。所确立的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思想品质、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掌握电子产品组装工艺、电路设计与制作技能,能应用单片机与EDA工具开发、设计制作简单电子产品,具有一般电子整机产品的生产、管理、测试、维护、技术服务等本专业综合职业能力,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在电子产品生产企业工艺管理、质量管理、技术支持、技术开发、电子产品营销等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根据区域行业岗位需求,设立两个专业方向:检测技术与应用方向培养从事电子产品检测、调试、检验、维修、简单电子产品开发等工作的技术应用型人才;数字音视频方向培养从事数字音视频电子产品的生产制造、质量控制、营销和售后服务以及从事简单音像工程的设计组建、施工及维护管理等工作的技术应用型人才。
1.2 构建“产品导向、项目递进”工学结合、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过程
具体方法是:将主要产品按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安排在不同的学期,每一学期针对该类产品的装调修能力进行项目化、学做合一的培养。随着产品复杂程度的递增,相应实训项目课程也从基础项目、模块化项目向综合实训项目递进;对学生技能的训练将从基础技能、专项技能向综合技能递进;学生经历校内实训基地学练合一、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学做合一、校外实训基地工学交替、企业顶岗实习及毕业设计等不断递进的职业能力训练过程,获得良好的岗位综合能力。同时选定的产品之间存在一定的技术关联性,因此实训项目课程前后、项目之间在递进的同时保持关联,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有效掌握与灵活应用。学生经过这种模式的培养与训练,在适应岗位基本需求的同时,将获得职业竞争力的提升。
1.3 构建以真实电子产品项目为载体的课程体系
“以真实电子产品项目为载体”的课程体系主要由公共能力、岗位基本能力、岗位综合能力三层次能力递进模块化课程组成,以数字音视频方向为例,公共能力课程模块主要由计算机应用基础、应用数学、应用语文、英语、人文课程组成,主要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身体素质、思想素质、心理素质等)和职业素养(如人际交往、自主学习、团队协作、信息技术应用等),岗位基本能力课程模块主要由《模拟电子技术与项目训练》《数字电子技术与项目训练》《单片机技术与项目训练》《EDA技术与项目训练》《彩电调测与维修》等项目课程组成,主要培养学生掌握电子电路的识图、分析、制作与调试等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与创新灵感,从而获得从事电子技术应用岗位工作所必须的岗位基本能力,并帮助学生建立创新意识和破除创新神秘感感,主要以有源音箱、机器人、功放、彩电等真实电子产品为项目载体,岗位综合能力课程模块主要由《数字视听技术与项目训练》《电子产品结构与工艺》《便携式数码产品调测与维修》等课程组成,通过学生学习现代电子整机产品原理、结构、调测、维修,而培养学生获得从基本电子电路到复杂现代电子产品的建构能力、综合应用能力及创新应用能力,主要以激光视盘播放机、常用便携式数码产品等真实电子产品为项目载体。
2 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施
2.1 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构建
创新能力培养模式如图1所示。
2.2 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实施方法
首先,学生从入学开始,就对他们进行简单的创新教育(参观、听报告和讲座),学生可以加入各种创新小组活动(电子协会、手机协会、机器人开发科技小组),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创新兴趣,激发创新潜能,在课内项目的授课过程中,增加职业能力拓展、创新训练项目等科目,对所有学生进行普遍的创新教育,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其次,对有潜力、有兴趣的学生通过选拔、培训,组织参加各级各类电子设计竞赛、如江苏省电子设计竞赛、电子类专业教育部高职高专教学指导委员会电子产品制作大赛、全国高职技能竞赛和校园电子项目设计大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技能,为培养出创新型技术人才打下基础。为了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活动,参加创新比赛,学校还制定了一系列管理制度,做出适当的奖励,将学生在科技创新活动小组中取得的成绩或比赛成绩折合成适当的选修课学时、学分。再次,对于在创新活动方面表现出色的学生,鼓励他们申请创新专利,参与以教师为主开发的创新项目,使学生在专业创新能力方面得到提高,全面提升就业竞争力。
2.3 创新能力培养教学团队的建设
从专业教师中挑选一批专业技术扎实、责任心强,追求电子专业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等方面的教师,同时,出台相关政策,面向社会聘用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担任兼职教师,组建一支业务精湛、结构合理的高水平创新能力培养教学团队,为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师资保障。
2.4 创新能力培养硬件条件的创造与配备
学校除了设立学生科技创新实训室和电子技能竞赛集训室外,还把实验室微型化在学生的口袋里,随身携带,比如教师开发的单片机开发板和FPGA实验板,学生如果在可能没有完成的项目或者有兴趣开发产品,就可以装在口袋里带走,只要有电脑,随身随地研发,既提高了实验板的利用效率,又给学生创设了创新需要的硬件平台,使学生在更优化的环境里,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
2.5 创新能力培养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通过编制电子信息技术专业学生专业技能及创新能力测试纲要、项目化课程考核方案中设置学生创新能力评价内容、安排每届学生第4学期进行的综合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测试、组织学生参加各种职业技能比赛、毕业生跟踪调查等评价学生的开拓创新能力,从而进一步完善以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以真实电子产品为项目载体的、与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课程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