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信息档案管理论文

信息档案管理论文

时间:2023-02-01 06:17:2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信息档案管理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信息档案管理论文

第1篇

(一)意识不强,管理制度不完善

在医院日常管理工作中,管理人员只注重企业经济的发展和基础设施的建设,对会计档案管理的认识严重不够,导致管理人员的会计档案管理意识不强,影响会计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发展。与此同时,会计档案管理制度不完善,缺乏严格的考核标准,从而在实际工作中,会计档案管理工作人员不注重会计档案信息质量的确定和工作效率的提升,不按照规范标准执行会计档案管理工作。另外,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的运用,得不到有效的推广,使医院会计档案管理的信息化速度非常缓慢,对医院整体形象提升造成巨大影响。

(二)信息不全,档案利用率低

在医院长期的日常管理工作过程中,会计档案管理遗留了很多会计工作人员的各种信息问题,档案管理工作人员没有及时整理和收集,造成相关信息缺失,使医院会计档案管理信息化发展存在信息不完整、不可靠的情况,给医院其他部门工作人员的工作带来影响。档案管理考核标准的不完善,使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缺乏责任感,忽略网络平台的建设和与有关网络信息的收集,从而降低企业其他部门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致使会计档案的有效利用率非常低,失去了存在的价值。

(三)专业性不强,信息化水平不够高

目前,医院普遍存在不注重会计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培训的问题,使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不高,影响医院会计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发展。医院在经济效益方面的重视高于档案管理,从而导致会计档案管理信息化发展缺乏专业技术指导,专业性差,影响医院整体的运营效率。在医院的日常管理中,从事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趋向老龄化,会计档案管理工作专业人才的短缺,导致医院会计档案管理信息化速度缓慢,影响医院整体的档案管理有效性。信息网络技术的不合理运用,导致医院会计档案管理信息化不强,严重影响医院未来的长远发展。

二、促进医院会计档案管理信息化发展的有效策略

(一)提高认识,加强档案管理意识

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医院管理人员要改变传统观念和经营理念,创新经营模式,提高对会计档案管理信息化重要性的认识,注重档案管理工作,增强会计档案管理意识,起好带头作用。管理人员要不断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制定合理的会计档案管理信息化考核标准,提高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和专业水平,从而促进医院会计档案管理信息水平不断提高。医院要将会计档案管理信息化发展与核心竞争力相结合,以促进市场竞争力的不断提高,从而促进医院经济效益不断提升。医院想要长远发展,提升经济效益,就必须加强会计档案管理信息化发展,提高会计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以促进医院整体形象不断提升。

(二)加强管理,完善档案管理机制

现代化建设中,医院会计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发展直接关系着档案信息的安全,与医院的长远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管理人员必须加强对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的监督,提高工作人员的管理意识,制定完善的会计档案管理信息化工作规章制度,责任到人,以增强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责任感和服务意识。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不断运用,医院会计档案管理的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和现代化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在会计档案管理的安全性上,工作人员要特别注意电子档案信息的管理,以保障医院会计档案信息在网络上的安全。在实际工作中,进行电子档案信息的查询,必须得到管理人员的许可才可以进入电子档案管理中心进行查询。例如,首先,要有个人账户和密码,以便于进入电子档案管理中心时进行登录,进入电子档案管理室时,要登记签字,并且会计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要检查携带的东西,以防止会计档案相关信息被拷贝。然后,要经过电子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审查和检测,确认通过之后才可以进行查询,以便于电子档案管理人员对会计档案信息进行有效管理。

(三)加强培训,培养专业技术人才

目前,各种医院的会计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技能和专业水平都有待提升,以提高档案管理的有效性,确保档案信息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完整性,促进医院会计档案管理信息化发展。因此,医院要加强对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招聘懂会计档案管理知识的人员,培养专业的信息网络技术人才,以满足医院长远发展需要。为了提高会计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医院必须加强新人培训,提升综合素质,培养专业技术人才,打造一支高效率、规范化的档案管理队伍,促进医院整体形象和市场竞争力不断提升。

(四)提升素质,实现管理信息现代化发展

第2篇

对于医院而言,实现医疗水平的可持续发展,是医院管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这个目标的实现,需要对医疗技术、医疗设备等进行不断的创新和完善。而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将医院的档案工作进行信息化的发展,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只有通过对档案管理效率的不断提高,才能全面、准确、及时的为医疗工作提供有效的档案材料。

2.信息化时代医院档案工作的特点分析

2.1医院档案信息存储的数字化

通过纸质进行数字转换的传统档案信息储存方式,在信息化时代中将被电子文档的形式所取代,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储存方式的问题(如受纸张限制)。另外,在对患者的服务过程中,能够通过计算机技术中的声音、视频、图像等功能的应用来对患者的信息进行档案储存,有效的提高了工作效率、工作质量。如今,以电子文档形式来进行医疗记录,已经逐渐的普及到了各级医院的档案管理工作中[1]。

2.2档案处理的时效性

作为医院的档案管理部门,除了服务各个职能部门之外,也要对其上级的主管部门以及病人进行服务工作。电子化、信息化的档案管理模式,能够让档案管理部门在获得其它部门信息之后,第一时间必须进行相应的处理工作。另外,通过计算机管理、现代通信网络、光盘存贮、公共信息网以及视听传播等现代化的服务功能,能够让服务对象通过多种途径来对档案的信息进行有效的获取,在节省时间的同时,有效的提高了利用的效率。

3.目前我国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现状及问题

3.1缺乏规范统一的档案信息化标准体系

就目前的情况看来,很多医院内部中如病历档案管理、文书档案管理、医疗文书管理、人事档案管理、财务档案管理等工作,存在着“各自为证”的现象。这将使信息不能得到有效的共享,从而形成了大量的“信息孤岛”现象,没有通过资源的共享来实现内部之间相互补充的效果。

3.2意识淡薄、观念较为落后

医院相关人员对于“档案资源便是信息资源”的原则,没有一个较好的意识。对于通过信息化所产生的电子报表、图像文件、电子邮件等电子文件,没有从档案的角度来对其进行控制、归档、备份和利用。因为档案意识的淡薄,缺乏专业的人员来对医院各类的信息进行较好的收集、分类、整体、归档、开发等工作,从根本上没有意识到档案管理工作对于医院发展的重要性。

3.3缺乏复合型人才

很多医院在人才的培养中,只重视医疗技术人员素质的培养,而档案管理人员的培养并没有得到重视,就造成了档案工作者专业知识老化、知识结构不合理的现象出现,缺乏了高层次的档案专业人才。这些档案管理人员的传统管理技能,不管是从思想观念上、还是从管理水平上来说,俨然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这严重阻碍了整个医院档案工作的发展前景。

4.加强医院档案的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4.1组织档案人员开展业务培训

要想从根本上改善档案管理的水平,首先必须培养一些懂得计算机技术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在边学边实践的过程中,不断的提高信息化的管理水平。首先,通过对计算机技能的掌握,达到对各种现代信息工具进行熟练操作的效果;其次,通过深入临床一线,来调查和研究医疗、科研是否需求于档案信息的互补,从而为更快更好的开发档案信息打下坚实的基础[2]。

4.2信息化档案管理体系的创新

对于档案管理部门而言,建立稳定、科学的信息化档案管理体系和档案管理制度是必备的前提。根据实际的情况,加大资金的投入力度,为档案管理工作配备最新、最先进的技术设备,从而有效的实现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另外,加强档案管理的创新工作,从而有效的实现医院档案系统的统一化、标准化管理,以及统一的考核,使档案管理和医疗业务真正的实现同步考核、同步发展的体系。

4.3分阶段逐步建立完善

第3篇

一、高尚的职业道德和敢于创新的精神

从本质上来讲,档案管理工作属于服务性工作,需要工作人员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做到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服务周到等。档案管理人员要提高自身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热爱自己的岗位,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将这份工作做好,有高度的责任感,减少工作的失误和错误。档案管理工作本身比较枯燥无味,如果工作人员缺乏对它的热爱,将直接影响工作人员的工作状态和工作心情,降低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此外,档案本身作为记录过去发生某些事实的唯一载体,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工作人员需要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和责任感,高度重视档案管理的每一个工作环节,防止档案的丢失,维护档案的完整和安全。另外,随着档案工作量的越来越大,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要善于总结工作经验,勤于思考,敢于创新,积极探索和开创新的工作方法和管理方式,确保档案管理工作的全面性和安全型。对于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难题和困难,要敢于打破传统的思维模式和管理方式,在遵循规律的基础上,对相关档案管理的环节进行改革和创新,进一步促进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提高档案管理的安全性能。

二、信息化的管理能力和学无止境的精神

信息时代的到来,衍生出了以电子文件为载体的档案,直接冲击了传统的纸质档案管理模式,对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档案管理人员需要具备信息化的管理能力,能够熟练的运用计算机对相关电子文件进行存储、归档、保管等信息化档案管理操作,实现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的同步管理。这无疑需要档案管理工作人员需要掌握基本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兼具其他学科的相关内容,在档案信息化建设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此外,档案管理人员还需要具备学无止境的精神,有良好的学习态度,积极参加多元化形式的学习,将实际的工作与所学的知识紧密结合在一起,养成工作学习化的良好习惯,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专业技能,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和视野,注重综合型人才的培养,提高自身的综合实力和综合素养,进一步促进我国档案管理事业的发展。

三、结语

经济的飞速发展,也引领了科学技术和信息化管理的进一步提高和应用。在电子文件为载体的当今信息时代环境下,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掌握专业的业务技能,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创新和学习,才能在如此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绝对优势,满足社会对信息的需要,促进我国档案管理的进一步发展。

作者:苏存艳单位:赤峰市维衡房地产测绘大队

第4篇

(一)加大信息化档案管理建设投入力度

为了提升对高校档案信息的利用率,就需要加强信息化建设和管理。信息化高校档案管理和建设可以从软件开发与硬件建设这两个角度出发,加大人力和物力的投资,加大财力的投入。高校应该加大档案信息化管理的资金投入,确保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的顺利实现。第一、加大专项资金投入。高校信息化建设需要通过各种渠道,获得资金支持,也可以从学校建设经费中划拨一定资金进行信息化建设。加强软硬件设施与设备建设。第二。加强软件和硬件两个方面的设备设施投入。硬件方面,精心规划,选配符合实际需要的硬件设施。选配符合质量和参数要求的存储设备、录像机、扫描仪等,以便于硬件设备符合信息化档案管理需要。软件方面,应该根据学校实际需要和档案管理需求,选择真正适合档案管理需求的软件产品,尤其要选择或者开发符合高校档案管理需要的专门软件产品,确保产品功能完善、操作简单,确保档案信息化管理的顺利进行。

(二)加大信息化档案管理人才队伍建设

加大信息化档案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是确保档案管理顺利落实的关键。档案管理的处理对象是文字、图像、数据或者影音形式的档案,需要将大量分散的信息进行归集和整理,使得档案信息系统化、集中化,方便使用。档案管理虽然是信息化操作,但是也需要档案管理人员的实施。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管理实践能力,决定了管理工作的落实质量。随着信息化和科学技术的快速提升,需要不断提升管理人员素质,强化他们的信息技术,加强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培养符合新形势下技术发展的综合管理人才。加强理论和业务培养,从理论和实际操作两个方面加强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培训,以提升其信息化前沿知识的储备,提升实践操作能力,使信息化档案管理顺利落实。

(三)完善信息化档案管理安全保护机制

高校系统的档案信息是一项重要的资源,也具有很重要的价值。在网络技术快速发展的同时,网络安全问题也层出不穷,信息安全受到了很大的威胁,其中包括信息的丢失、窃取等。需要建立完善的信息化档案管理安全保护机制,保障高校档案信息资源的安全性与完整性。其中,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要提升管理意识,完善网络安全保护机制。第一、建立严密的监控与管理机制,要具有逻辑严谨的信息化管理流程,同时完善每个程序的具体操作,加强网络安全技术应对措施。例如:查询管理中设定访问权限,确保查询范围内信息资源的安全性;数据相关措施的管理中,数据采集、整理、分析等都应该设定管理权限。第二、落实网络管理安全辅助机制。对于档案信息要进行备份管理,使得数据在丢失以后能够快速恢复。第三、设定档案信息交换管理权限。每个部分或者是校内的分支管理单位都会相互交换信息,而每个单位间的信息交换、查询与使用等都应该设定一定权限,保障信息交换的安全性。

(四)完善信息化档案管理建设规章制度

高校系统档案管理存在一定复杂度,信息化档案管理措施极大的方便了档案管理工作的同时,也需要重视对信息化系统建设规章制度的制定和落实。合理而科学的规章制度是完善和促进档案管理信息化落实的关键。信息化档案管理过程中,需要符合规范的规章制度保障档案工作中的收集、整理、立案与归档等一系列工作的有序进行。需要注意这几点:第一、规章制度的制定要符合实际需要。通过调查了解建立符合实际工作需要的规章制度,采取访谈、问卷等形式,收集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意见和建议,从而建立全面而操作性、实用性强的制度。第二、信息化档案管理要确保规章制度的全面性。制度的全面性包括这几个部分:立档归档制度(明确相关程序的要求和时间)、管理保密制度(建立保密制度,防止信息泄露)、网络安全保障制度(信息化管理中信息提取和查看要经过严格身份识别),另外还有机房、软件与监控管理制度等,确保每项管理制度都完善和落实。制定规章制度必须具备可操作性,要因时因地制宜,不断完善发展。信息时代科学技术快速发展,高校档案管理措施也应该与时俱进,不断开创具有时代性的档案管理策略,打造信息化、数字化的高校档案管理方案。从加大投入、建设人才队伍、落实安全机制、建设规章制度等方面出发,实现对高校档案高效管理。

作者:冯玉成单位:内蒙古广播电视大学招生办公室

第5篇

1.1医院外事档案管理人员的非专业化

档案管理人员应具备较高的专业水平、信息管理能力及相关的现代科学知识,深入了解档案的形成过程,科学地鉴定档案的保存价值,以便做好档案的收集、保管、检索、利用工作等。然而,许多医院外事档案人员并非档案专业出身,对文件目录、归档号、保管期限、案卷目录等档案专业工作无法进行正规操作,导致档案工作无法实现完整性及系统性。

1.2医院外事档案人员的“非外事化”

外事活动是医院展示外在形象的重要平台,是提高医院管理水平、医疗技术和科研能力,加强学科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推动力量,更是拓展视野、开阔思路、促进医院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作为专业性的学术和科研机构,不断提高医疗技术水平是医院建设的重点。

1.3医院外事档案管理人员的“非热情化”

思想指导行动,认识不足必将导致行动的滞后性。医院外事档案管理普遍存在医院领导对其的不重视性,导致医院外事档案管理人员工作意识的淡薄,服务意识的不足。

2信息化背景下医院外事档案管理人员的培养

为了在信息化背景下进一步做好医院外事档案管理工作,针对医院外事档案管理人员的非专业化、非外事化及非热情化,需从意识上提高对医院外事档案工作的重视性,从专业水平上加强医院外事档案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及从外事方面对医院外事档案管理人员进行方向性教育。

2.1提高对医院外事档案工作的重视性

在医学知识不断更新、新技术新疗法不断涌现的背景下,迫切需要加强与国际间的学术与科技交流,以提升医院的科研学术水平,推进医院现代化管理进程,提高医院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医院外事档案是真实记录医院在与外国政府、组织以及个人进行友好往来、学术交流等活动中所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图表、文字和录像等,是医院档案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客观、真实地记录了医院在对外交流上的所有发展过程,也给医院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历史依据。医院外事档案管理人员也应提高自身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增强服务意识,端正积极工作的态度,更好地进行医院外事档案管理工作。

2.2强化医院外事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性

医院外事档案管理人员的非专业性使医院外事档案管理工作无法在信息时代得到完整性、系统性的进行,这就要求医院对外事档案管理人员进行专业性的强化。首先,需挑选档案专业人才进行档案管理工作。医院外事档案管理人员大多由医院外事部门的专办员或其他部门的档案管理人员兼任。此外,在吸取传统档案工作优点的基础上,可利用已有的档案信息网络平台,完整无缺地录入医院外事档案相关信息,做好医院外事档案的信息搜索等工作,真正从根本上保证医院外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完整性,实现医院外事档案工作的系统性、持续性。其次,加强医院外事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性继续教育。充分学习最新的档案工作技术,进一步充实自我的档案专业知识,以便更好地为医院外事档案进行管理工作。

2.3加强医院外事档案管理人员的外事教育

(1)医院外事档案工作的特殊性要求其管理人员在掌握档案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还应进行适当的外事教育。医院外事活动的多样性以及办理程序的复杂性都给医院外事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一定的影响。

(2)医院外事活动的特殊性带来大量的外语材料,这就要求医院外事档案管理人员需具备一定的外语水平,能充分阅读并理解外文材料,甄别外事活动中材料归档的必要性及重要性,避免档案管理过程中出现材料错误、丢失等问题,影响医院外事档案工作的完整性。

(3)医院外事档案管理人员需时时加强保密教育。

3结语

第6篇

关键词:医院的档案管理现状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2-0273-02

医院档案是医院的宝贵财富,加强对这一信息资源的管理,对医院现代建设尤其重要。医院档案是医院管理工作中的凭据,是医学科学研究的基础,是医院进行宣传教育的生动资料。医院如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档案管理模式,加强档案规范化管理,就必须在调查医院档案管理的基础上,了解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现状和存在问题,简析其原因,并分析研究对策才能更好地做好新时期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现就医院档案管理的现状与对策谈一下笔者的粗浅看法:

1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现状

1.1档案管理制度不健全,档案收集效率不高。

1.2对医院档案内容界定不清,管理范围不明。

1.3档案意识不强,档案利用率较低。

1.4档案管理分散,不利于档案的完整和安全。

1.5档案管理人员业务水平不高。

1.6档案工作硬件投入不足,档案现代化管理水平不高。

有些医院由于医疗用房紧张,致使档案用房狭小,不符合档案保管的标准。另外,档案管理设备陈旧,管理技术落后,也制约了档案事业的发展。近年来,科学技术不断进步,但运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管理档案的却较少,一些档案工作还停留在手工手机、检索,信息量小,不利于档案的收集,利用和开发。

2加强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对策

2.1加强学习《档案法》,提高依法归档的自觉性。大力宣传档案工作,使医院领导、职工都充分认识档案的重要性,认识档案与自己日常工作和生活的密切关系,更好地支持档案管理工作,从而促进全员档案意识格局的形成。《档案法》规定:档案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维护档案的完整与安全,便于社会各方面的利用。此外,医院管理干部及医院、教研人员的档案法制观念淡薄,甚至相当一部分人不知道《档案法》的基础精神,缺乏依法归档的自觉性,因而学习、宣传《档案法》非常重要。

2.2档案只能集中统一管理,不能分散管理。运用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对档案进行统一管理,这是建立统一的、科学的档案工作制度,推行档案工作标准化管理的基础。实行档案统一管理,才能对综合性医院档案进行规范化管理,真正地、充分地发挥其凭证和利用作用。

2.3建立科学的档案管理体系,健全档案管理制度。促进档案工作规范管理,建立科学的档案管理体系,健全档案管理制度,是促进档案工作规范管理的关键。各医院要结合本单位档案工作实际,根据《档案法》、《医药卫生档案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制订一套比较科学、完整、系统、切实可行的档案管理制度。对各科室的各类档案材料进行集中统一管理,统一考核,使档案管理与医疗业务同步考核评价,同步发展。

2.4加强培训、结合实践,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素质。档案管理人员素质直接影响档案管理水平,医院要将档案人员培养纳入医院人才培养计划,全面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素质。一是通过专业培训、继续教育、知识更新、进修学习等提高业务和知识水平。二是深入临床一线调查研究医疗、教学和科研对档案信息的需求,不断总结探索档案管理工作,适应档案业务发展,推动档案管理水平的提高。

2.5加大投入,提高配备,实现档案的现代化管理。加强资金投入,引进现代化的技术和设备是实现档案现代化管理必须的条件。一方面要提高档案保护设备和技术现代化的配备,如档案库房的去湿、空调设备,高效灭虫、灭火设备,这些设备和技术的应用是档案现代化管理的重要内容;另一方面要引用计算机管理,用计算机储存整个医院的各种业务、行政上的档案,方便使用者及时查找、阅读,既节省时间节省人力、物力和财力,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利用计算机管理可以减少档案的有效空间,保存信息方便简单,也增加了其保密程度。因此,医院应充分利用计算机管理应用设计完善的软件和网络等现代办公设备,实现档案管理的自动化、现代化。

2.6建立医院档案三级网络管理模式,为档案的开发利用可靠依据。由医院院长或副院长直接分管,形成一个以分管院长全面领导,办公室主任或副主任负责,各科室负责人和专、兼职档案员为成员的医院档案三级网络管理模式。医院的档案管理应统一领导、统一机构、统一制度、统一保管,从而有利于贯彻上级精神;有利于组织监督各职能部门的档案工作;有利于档案的收集和利用;有利于解决档案综合管理中的人员、经费、设备等问题;有利于医院档案的安全、完整,为医院档案的开发利用提供可靠依据。

第7篇

关键词:工商企业;信用档案管理;建设 

在市场经济的发展浪潮中,信用是一切经济活动的前提和基础,而工商企业是市场经济下各种活动中最重要、最活跃的主体,企业在市场活动中形成的信用档案,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各项经济制度的完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工商企业建立信用档案是企业加强管理的需要,是维护合法权益的需要,是参与市场竞争的需要。把工商企业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具有保存利用价值和应当保密的档案完整地保留下来,是工商企业应依法履行的义务。 

工商企业信用档案是指和企业及其法人的基本情况、企业的信用状况相关的文件材料的总和,集中体现出企业在市场行为过程中的可信度、公信度和诚实信用的综合竞争力,是证实企业是否诚实守信、遵纪守法或有无违法违约、欺诈、拖欠及逃避债务等行为的重要凭证和依据。工商企业信用档案是企业信用最直接的证明,有了它不但可以依法规范企业的行为,也可以使信用企业赢得其应有的经济利润。如果企业抢先一步,早日建立企业信用档案,就有可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胜出一筹,占得先机。因此,工商企业建立档案,特别是建立信用档案是档案工作的一个新领域,也是一个社会系统工程,加强工商企业信用档案的创建工作,对建设社会诚信环境、规范企业经营行为、促进企业健康有序发展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1 工商企业建立信用档案的必要性 

1.1 工商企业信用档案的建立有利于企业信用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建立健全企业信用体系,关系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完善,关系到经济社会的健康持续发展。企业信用体系的建设,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企业信用档案的建立与完善。完整、齐全、真实的企业经济行为材料,是判断和评价企业信用状况的第一手材料。企业信用评价、信用监督、信用约束、信用担保等配套体系的建立,都要依赖于企业信用档案。 

1.2 工商企业信用档案的建立有助于组织了解企业的有关情况,帮助企业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对与企业有来往的组织或个人而言,建立企业信用档案有利于组织或个人了解企业的有关情况。通过企业信用档案,了解企业的经营资质、业绩、历史、诚信状况等,有助于消除市场上信息不对等的状况,保护组织或个人的合法权益。与一些组织或个人合作过程中,相互之间如果没有诚信基础,合作就很难进行下去。因此,企业信用档案在信用大环境下对企业来说至关重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企业信用档案准确记载企业生产产品状况,为企业赢得市场商机;第二,企业信用档案的建立是提升企业形象和产品品牌形象的需要;第三,企业信用档案是提升企业经营者社会形象,扩大企业知名度的需要;第四,企业信用档案有利于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企业整体素质和综合竞争能力,对促进企业健康发展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1] 

1.3 工商企业信用档案的建立,有利于上级主管部门对工商企业的规范化管理。企业信用档案可以帮助企业主管部门对市场主体进行监督管理,褒奖遵守诚信的企业,处罚不守诚信的企业,从而规范企业的经营行为。工商部门的企业信用档案在其利用过程中,因与其他档案性质不同,展现出了一些特性,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3.1 针对性强。从企业信用档案利用过程中所服务的对象来看,工商部门企业信用档案具有较强的针对性。由名称可以看出,工商部门企业信用档案的性质就是为了反映企业的信用状况,工商部门的职能一方面决定了它管辖和治理的范围限于在市场中进行经营活动的企业和个体户,而另一方面却也形成了其在规范企业行为、治理市场活动方面的专业优势。 

1.3.2 影响范围广。从企业信用档案在其利用过程中所服务的对象看,工商部门企业信用档案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工商部门企业信用档案与社会的每一方面都息息相关,影响着处在市场经济中的每一个活动主体。 

1.3.3 资源共享的同时能够保护工商企业的商业机密。从企业信用档案的利用方式来看,在利用企业信用档案的过程中具有共享性和保护性的特征。一方面,社会上任何组织或个人都能获取企业的基本信息,在法定的规范程序下还可获得相关的信用信息,并以此作出信用决策,可有效防范信用风险;另一方面,企业信用档案中的某些内容又涉及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如企业资产状况、企业的交易活动、法人的个人资料等,具有一定的机密性,不宜对外公布利用。[2] 

2 工商企业信用档案的基本内容 

企业信用档案从形成渠道看,可分为直接信息与间接信息。直接信息是指企业自身活动中形成的信用材料,如企业基本情况、资产状况、借还贷记录、纳税记录、会计报表等;间接信息是与企业相关的单位形成的反映企业信用状况的材料,如工商、税务、金融、质量认证等部门关于企业经营、纳税、贷款产品质量等记录以及来自客户或消费者的评价。 

从具体内涵看,主要包括企业资本信用档案、商业信用档案、管理信用档案等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企业资本信用档案,主要指企业按照公司章程的规定缴纳投资款,按期归还各种借款本息,按公司章程向投资者分配股利;企业的贷款记录,贷款方式、作用,还款情况;担保单位、金额、期限等情况记录等。第二,商业信用档案,主要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不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不进行商业欺诈,按时向购货方供货,以及产品质量记录,产品质量标准、状况等。第三,管理信用档案,主要指企业向外提供真实合法的财务会计报告,严格执行各项合同、协议,按期交税等记录。[3] 

3 工商企业信用档案管理体系建设的具体举措 

3.1 加大宣传力度,重视工商企业信用档案的建设。工商企业作为经济实体,应该更加重视信用问题。只有充分在思想上重视,转变单纯追求经济利益、无视信用的落后观念,才能在目前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形成规范的企业信用档案体系,达到国家强调的可持续发展要求。企业信用档案体系建设既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又是一项当前亟待加强的重要工作。各企业要高度重视企业信用档案的建立工作,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指定专门的职能部门和人员负责此项工作,做到科学筹划,精心组织,以推动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规范有序进行。现阶段,我国企业的信用档案意识淡薄,不利于企业发展,所以,我们要通过企业报刊、宣传栏、各种会议和培训,加强宣传,营造重信用、讲信用、守信用的舆论氛围。努力增强职工的“信用档案”意识,促使企业珍惜自己的信用记录,这也是建立企业信用档案的基础和切入点。[4] 

3.2 工商企业信用档案可与业务档案统一管理,做到及时更新和完善。收集是档案工作的首要环节。由于信用档案的来源广泛,它不完全由企业自主产生,因而一定要把好“收集关”,收集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注意内部收集与外部收集相结合,使来自政府管理机关、银行、税务、审计等外部生成的信用档案不至于流失;2.注意集中收集和随时收集相结合,强调随时收集;3.注意专职档案员和兼职档案员相结合,特别注意发挥企业兼职档案员的作用。 

3.3 完善规章制度,建立工商企业信用档案管理制度。建立工商企业信用档案,首先要建立企业信用档案的管理制度,以此促进企业信用档案有序管理和依法移交。制度制定要在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对信用档案管理原则、信用档案的形成和归档、信用档案的开发、信用档案的利用等作出规定。培育良好市场信用体系的核心是要建立使守信者得利、失信者受罚的制约机制,确保契约主体权利不受侵害。各有关企业要按照建立企业信用档案的要求,建立和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为企业信用档案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3.4 工商企业信用档案的安全维护。工商企业信用档案中,有些内容涉及商业秘密和国家安全法保护范畴,因此在提供信用档案利用时,注意保护好商业秘密和国家安全利益。只有经过授权的机构,才可以利用信用档案,同时,根据各个授权机构的不同权限和特定需求,提供不同内容层次的信用档案。要在保护好隐私权的前提下,开发利用好企业信用档案信息。企业信用档案建立后就要依照法律的各项规定合理公开。当前,企业信用档案的利用过程中公众最主要的疑问聚集在企业信用档案利用是否会侵犯隐私权。企业信用档案中披露的信息主要是针对企业的财务收入信息和名誉内容,记录企业的优良行为和不良行为,而这些信息通常被人们视为隐私不愿意公开,我们有必要弄清楚隐私权的法律规定,根据法律规定合理披露企业信用档案,在保护好隐私权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发挥企业信用档案应有的作用。   [本文由WWw.dYlW.nEt提供,第 一专业档案管理论文,欢迎光临dYLW.neT]

参考文献: 

[1]夏凤娟,白爽.对加强民营企业信用档案管理工作的思考[J].黑龙江史志,2008(2). 

[2]赵惠,尚珊.论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企业信用档案的利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4(6). 

第8篇

论文关键词:国有企业,管理,创新

 

一.国有企业管理创新的必要性

国有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主导性作用,作为国有经济发展的主要载体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主体,国有企业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我国国有企业的管理理念和水平都有了质的飞跃,充分发挥了国有企业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主力军作用。另一方面来看,我国国有企业整体市场竞争力不足、效益不高,国有企业改革目标的实现还有很大的一段路要走。究其原因,除了历史因素外,不难看出当前我国很大一部分国有企业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管理不适应症”的问题。具体来讲,如国有企业在长期运作中所形成的一整套企业管理方式难以得到转变,未能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进行生产经营和管理,管理粗放化,管理水平低下,效益流失严重,无法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国有企业管理提出的新要求,也大大阻碍了国有企业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推进及国有企业可持续发展[1]。因此,通过国有企业管理创新工作的推进及深入改善国有企业管理不佳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随着民营企业、三资企业等的迅速发展及壮大,新形势下的市场经济格局和环境使得国有企业所面临的生存和发展环境的巨大变化。从需求方面来看,为实现国有企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提高自身的市场核心竞争力就必须加大管理创新力度。本质上来讲企业管理创新是指对企业管理的理念、方法、模式等进行根本性的、深层次的改变与改善,是培育和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动力之源和有效途径。同时通过管理的创新活动,自觉除去各种阻碍企业发展的消极因素现代企业管理论文,带动和实现企业的体制创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等,以最大化地实现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整合,有助于国有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从供给方面来看,促进国有企业发展相关政策和精神的出台,加上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及科学信息技术的进步等在为国有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带来压力的同时,也为国有企业管理创新的开展提供了动力支持、物质基础和管理方法理念上的支持等。

二.推进国有企业管理创新的对策建议

不难看出,当前我国国有企业管理创新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制约了国有企业管理创新工作的有序开展。如受传统计划经济的惯性思维和官本位思想的影响,仍有很大一部分国有企业缺乏创新意识,对于创新的认识只简单地停留在表面,甚至存在着认识误区,将管理创新工作看作是可有无,忽视管理创新[2];管理技术和方法落后,如决策时主要是依靠个人经验及主观判断,管理机制不健全难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国有企业管理创新整体不平衡;缺乏鼓励和支持创新的有效机制;缺乏高素质的国际化经营管理人才等等,都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国有企业创新的不足。在深刻认识当前我国国有企业管理及管理创新中存在不足的基础上,加大措施全方位、多角度地推进我国国有企业管理创新工作的开展。

(一)管理理念的创新

长期以来,鉴于国有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国家给予国有企业诸多的优惠政策和发展优先权等,这些措施大大促进了国有企业的发展,但另一方面也使得国有企业具有很强的依赖心理和官僚思想,效益观念差,对于主动进行管理创新以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缺乏足够的认识。观念是行动的先导,管理创新首先需在理念上进行创新,管理理念的创新是推进国有企业管理创新的前提。具体来讲,管理理念的创新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不论是何种类型的企业,只有创造出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国有企业要重塑和增强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的市场法则理念,积极主动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为国有企业的管理创新提供观念上的支持。通过管理理念的改变和创新,搅动国有企业固步自封、停滞不前的企业氛围,给国有企业注入新鲜的血液和活力,加速国有企业的新陈代谢,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要时刻把握时展趋势积极,树立起参与国际化大市场竞争的理念,同时立足于国际与国内两个市场,开阔国有企业管理者的视野和思路。

二是,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国有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和支持,人力资源是推进国有企业管理创新和国有企业持续健康发展中最为关键的因素。为进一步发挥人力资源在国有企业管理创新中的积极作用,需改革传统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重视和加大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投入,做好人力资源管理的长远战略规划。尊重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利用科学方法深入了解和把握员工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建立起高效科学的激励机制,彻底改变平均主义负面思想的影响,调动员工的积极性[3]。另外现代企业管理论文,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的管理理念等核心期刊目录。

(二)管理创新应立足实际

企业管理创新并没有统一的模式,但从本质上来讲管理有其内存的逻辑和规律,管理自身最本质最基本的因素直接影响到整个管理过程。因此在充分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要根据不断变化的形势进行调整,通过持久、系统的管理创新活动提高国有企业的管理水平。二是,推进国有企业管理创新的过程中要积极融入我国优秀的传统思想和理念,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管理模式。第三,国有企业管理创新要根据企业自身特点发展需求,以及市场要求等,选择适合企业文化特性的管理方式,以形成个性鲜明的管理模式,坚决杜绝单纯模仿某一种管理模式情况的出现。要认真分析企业当前的发展状况及管理过程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尤其大部分国有企业管理现代化水平都有待提高,管理创新工作的推进要紧密结合企业管理的改革工作,统筹规划,循序渐进,才能真正以管理的创新带动企业管理水平提高。另外,要制定和明确切实可行的管理创新整体目标和阶段性目标,以有效指导管理创新工作的开展。

(三)多管其下营造有利管理创新的良好氛围

创新主体创新能力的发挥离不开一个鼓励和支持创新的企业氛围的支持。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下,创新主体,包括企业家、管理者及企业员工等才可能做到思想活跃,积极主动地将创新的思想和理念贯穿于工作的任何环节中。一是国有企业管理领导层要重视和鼓励管理的创新工作,以身作则,寓管理创新理念于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过程中。二是,加大培训力度,培育员工追求优秀的价值观和使其具备良好的心智模式,包括健全的心理、优秀的品质及较高的文化素质及合理的能力结构等,激发创新意识理念和创新能力的发挥。三是,实现管理的民主化,培养和形成企业员工的主人翁意识,自觉将个人的成长发展与企业发展紧密结合,提高责任感及对于企业的忠诚度,认识到管理创新对于实现国有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积极主动配合和推进管理创新工作的开展和参与企业的管理[4]。另外,人与人之间交流沟通时所产生的思想碰撞是产生新思想、新观念及新方法的重要途径,因此,要改变森严的等级制度以建立起宽松方便的沟通环境最大限度地激发创新意识。总之,在企业的长期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渐形成全体员工所认同和认可的企业创新文化和鼓励支持创新的良好企业氛围是国有企业管理创新工作有序开展的根本保障。

(四)夯实国有企业内部基础管理

国有企业管理创新的开展不是毫无基础的虚无创新,管理创新工作的有效开展除了理念和企业良好氛围的支持,往往需要基于基础管理较好的前提下才有可能产生。换句话来讲,如果企业缺乏良好的管理基础,那么企业管理创新工作也难以有效开展。因此针对国有企业当前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特别是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滞后,需进一步强化企业内部基础管理,为向更高水平的管理层次迈进和为管理技术、方法创新等提供保障。一是根据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完善国有企业的现代法人治理结构,落实股东大会制度,理顺企业内部管理关系。二是现代企业管理论文,以信息化发展为基础,通过流程再造工作,优化和完善组织结构,逐步实现企业组织结构的扁平化及网络化,改变管理机构臃肿、管理人员过多的状况,提高企业管理效益及对外界的快速反应能力[5]。三是,完善企业各项管理制度,做好关于基本流程、岗位职责、信息收集等的规定,实现企业管理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尤其是岗位责任制度,形成权、责、利相结合的管理格局。

(五)积极推进国有企业管理技术的创新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国有企业在管理技术方面也有了质的突破。管理创新是一项与时俱进的工作,要充分利用现代管理技术手段,不断地改进国有企业的管理方式[6]。一是,管理的信息化,加强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将电子计算机广泛应用于企业管理过程中,通过各种数学模型、计算机程序及数据库等。二是要不断地总结现有的经验和教育,在归纳总结中不断升化企业的管理水平;对于国内外先进的企业管理经验,要给予积极借鉴和吸收。三是建立健全企业信息系统,实现信息收集、处理的自动化及高效化,及时全面地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丰富有价值的信息和数据支持。四是,选择合适的信息化管理软件,并不断地优化其管理功能,促进企业管理的集约化精细化及信息的共享。

参考文献:

1.李昶.国有企业管理创新刍议[J].经营管理者,2010,15,12-13.

2.朱新杰.开拓国有企业管理创新新局面[J].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1,22-34.

3.孙丽华,张野.谈谈国有企业管理创新的途径[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4,16-17.

4.赵玉莲,李立宏.浅谈国有企业管理创新途径[J].商场现代化,2009,4,32.

5.李文国.对国有企业管理创新的途径探讨[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33,19-20.

6.张国柱.对国有企业管理创新的思考[J].商业文化(学术版),2009,9,9-11.

第9篇

下面将XX年教学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抓好全区参训教师的教学及教学组织工作

(一)、非学历教育

1.启动《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公共必修课培训

XX年根据市区教委关于启动公共必修课意见,我区组织了《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培训。由我校教育理论组教师承担面授、组织辅导工作。扎实、有效地做好《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培训,通过讲授、发放材料、录制软盘等形式,完成全区7218人的培训任务。通过培训进一步提高了教师对职业道德的认识和师德水平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2.继续教育面授专题培训

为了提高中小学各学科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我们组织全区4209人参加学科面授专题培训。 培训学科小学有语文、数学、科学教育、美术、体育;中学有数学、历史、地理、美术、体育、政治等,通过请专家、教授、特级教师、名师讲学,使教师对学科前沿知识、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有了深刻的认识,对教育教学工作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3.信息技术应用培训

全区中小学教师共有800人报名参加培训, 通过学习,参训教师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能力得到很大提高,并较好地应用所学知识制作教学课件等。

4.新课程改革培训

高中政治教师新课程培训班。共40人参加培训。培训目标:帮助高中政治教师深入理解高中政治课新课程标准,把握新课标的理念、结构和内容,从而提高了高中教师实施新课标的教学能力和水平,为实施新课标、新教材做好师资准备工作。

中学政治骨干教师新课程理论与实践研究研修班。聘请首都师范大学胡玉顺教授到我区担任本班指导教师。培训目标是新课程下教师角色转换的理论与实践的探讨。

中学地理骨干教师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方法研究研修班 。聘请区级教研员和教改实验区有经验的教师承担培训任务,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在进行理论学习的同时,带领学员到基层中学开展听课、评课等教研活动,收到了良好的培训效果。

区级骨干教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研修班。共120名骨干教师参加,学习时间为80学时。通过对网络技术的学习,参训教师搜集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制作课件的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5.继续教育专管员、信息员培训

共160名学员参加了培训。全区幼儿园、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各单位信息员、专管员经过培训,加强了继续教育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和系统化。

6.区级骨干教师培训

本学年主要对区校骨干教师进行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培训:共502人参加培训。 对骨干教师进行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培训,进一步提高了骨干教师师德水平。并组织骨干教师结合工作实践又撰写了师德案例,区继教办已经对骨干教师上交的师德案例进行筛选,并组织专人将优秀案例编辑成册,拟出版《骨干教师师德论文集》。

7、新教师培训。为了提高新教师的培训质量,本学期修改了“十五”初期制定的新教师培训计划,更突出实效性、针对性。注重了对新教师的师德、教育教学技能、教学基本功的培训,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全区共有261名新教师参加李培训。

8、组织部分骨干教师参加“绿色耕耘行动计划”的培训:由北京教育学院组织实施的“绿色耕耘行动计划”培训项目,自XX年7月开始到今年年底,开展了集中培训、跟踪指导等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培训活动。本次培训形式灵活多样,内容丰富多彩,培训效果显着,深受学校领导和学员的。

(二)学历教育

在学历教育方面,从总的趋势看,参加培训的人员是在逐年减少,重点已转入非学历教育,但是学历教育的各项工作没有放松,特别是紧紧抓住考前辅导工作,提高新生录取率。XX年的专、本科考前辅导的应该说录取率在70%左右。由我校教师承担的语文、政治、英语辅导的科目,开始成绩是较高的,对提高录取率起到了较大的作用。

(三)校本培训

1.开展《教育热点问题研究》校本培训教材的培训

《教育热点问题研究》一书是我区“十五”继续教育自编教材,教材内容主要是突出先进教育理念的宣传,为加强教师自身修养、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改革提供帮助。此教材成为了全区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学习、理解和领悟的重要参考资料。各学校都组织教师进行了认真的自学,并完成了每人3000字以上的学习体会,全区7218人参加培训。目前,教师通过学习撰写的心得体会等材料已陆续上交区继教办,由继教办组织教师进行成绩评定,并选出优秀文章给予荣誉奖励。

2、抓好中小学校本培训工作。今年6月份区教委人事科、区继续教育办公室对全区部分学校开展校本培训调研。通过听校长汇报,召开教师座谈会,查阅档案材料,交换意见等形式,较全面地掌握了各单位校本培训情况。通过校本培训调研,我们感到:校本培训是“十五”继续教育的重要培训形式。校本培训是受到各级领导重视,受到校长、教师的一种培训形式,应当广泛推行这种培训形式。但是,校本培训开展不均衡。表现在领导重视程度、教师的认识程度不均衡;学校硬件设施的利用率不均衡;师资队伍不均衡等影响了部分学校较好地开展校本培训。区教委人事科、继教办将调研情况上报教委后,教委认为有必要开展评选校本培训示范校活动,带动全区校本培训活动的广泛深入开展。在区教委的领导下,我们将调研与查看基层学校上报材料相结合,经过反复研究决定确定了13所中小学为校本培训示范校,确定1所园本培训示范园,通过帮教、帮训、手拉手等形式,发挥优质校的教师、管理人员、设备的辐射作用,带动一批薄弱校,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提高我区学校办学整体水平,推动全区普教工作走上新台阶。

二、抓好学校校内的教学工作

(一)教师职业道德素质培训

根据北京市教委《关于加强“十五”期间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校本培训工作意见》和通州区教育委员会《关于中小学教师“十五”继续教育校本培训工作意见》,结合师资培训工作特点和我校实际情况,制定了“十五”期间我校校本培训工作意见及XX年校本培训内容的计划和具体安排。

今年10月学校召开教代会通过了《通州区第一教师进修学校校本培训工作意见》《通州区第一教师进修学校论文评审条件》《通州区第一教师进修学校优秀班主任评选条件》。与会代表充分认识了学校开展校本培训有利于提高学校教师自身政治、思想、道德素质,有利于发挥教师学习的主体作用,促进自身个性发展,有利于学校学习性组织的建设。并深深的感到开展校本培训是全面提高我校干部教师素质提高教师培训质量的重要条件。并决定于11月开始培训。本年度的培训重点:

(1)组织学习《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必修课教材,采取自学和辅导相结合的方式深入理解教材内容,并结合本职工作加强职业道德修养的提高。通过学习,教师深刻认识到,培训者必须不断提高素质,才能真正树立为基层服务的意识,才能为基层做好服务工作,才能保证培训质量。

(2)、加强对教师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的培训,适应新课程改革和学习性社会的需要,提高教师终身学习的能力。组织40岁以下教师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authorware5.0培训50学时。并将考核与竞赛结合起来,激发教师学习积极性。

(3)、强化教师教科研意识,提高教师教科研能力和水平。开展专题活动,主题是:“继续教育培训内容,培训模式,管理服务观念、手段、方法的探究”。在全校教师、教学管理人员中广泛开展“以师资培训为中心”,更新教育观念、管理服务观念的研讨活动,创造一个优质教学、优质管理、优质服务的进校形象。结合教师专业化和学校长远发展的需要,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培训科研型的教师队伍,以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4)校本培训管理

学校校长是校本培训的第一责任人,建立校本培训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主管教学校长、主管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副校级干部任副组长,由师资培训科研办公室具体组织管理工作。学校为每位参训教师建立档案(一人一档),记入继续教育学分。并与评优、评先、晋职等挂钩。

(二)、培训者培训。

为把我校建设学习性组织,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学校组织起草了《通州区第一教师进修学校校本培训工作意见》,组织全体教师参加师德培训、计算机应用培训、继续教育科研课题活动。教师积极性较高,学习兴趣较浓,效果明显。同时组织教师参与市区组织的各项培训。

1、北京教师培训中心组织的各学科培训者培训:

2、计算机教师参加因特未来教育培训和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整合的培训;

3、推荐教师参加英语全国骨干教师、普通话新大纲、初中政治和语文骨干教师培训;

4、组织小学教师参加北京市小学数学、语文学科新课程课堂教学研讨活动等。

5、推荐和组织政治、地理、英语、化学、物理教师参加北京教育学院组织的“绿色耕耘行动计划”的培训,我校教师普遍反映受益匪浅,对提高培训者素质起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培训,拓展了培训者的学科知识面,在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方面也有较大提高,为更好的开展我区教师培训奠定良好的师资基础。

(三)教育科学研究

1、根据《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必修课” 的教学反馈、优秀案例评选、学分反馈等项培训工作,组织编写了 区骨干教师《师德案例选编》。

2、组织教师进行“教育热点问题研究”一书学习体会的评定学分工作,并将优秀论文编辑成册。

3、强化研究意识,开展研修活动。学科教师围绕“继续教育培训内容、培训模式探究”的主题,结合教学实际开展专题研究。本学年末,根据研究情况教师、教学管理人员撰写论文,学校组织论文评审,评选论文等级,学校给予奖励,并召开学年度继续教育教学、管理会,组织编写“十五”继续教育论文集。

4、开展继续教育活动。本学期的主题是:“继续教育培训内容,培训模式,管理服务观念、手段、方法的探究”。在全校教师、教学管理人员中广泛开展“以师资培训为中心”,更新教育观念、管理服务观念的研讨活动,学期末共征集教育教学及教育教学管理论文25篇,评出一、二等奖,中奖率占50%。为创造一个优质教学、优质管理、优质服务的进校形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5、坚持校内外调研制度。教师深入教学第一线,开展听课、评课、教学研究、专题研讨等活动,其中本学期教师听课共计380节,人均达到了20 节。把继续教育的教研、教学活动着眼点放在适应教师新课程需要、为基层教学服务上,深受基层中小学的。

6、发挥教学指导组作用。本学期教学指导组的任务:

组织新教师学科专业培训的开课汇报。共有13位教师讲述了本人授课的教学设计思路,会上大家畅所欲言,并就热点问题,难点问题进行了充分的讨论。与会的教师深深感到:这种开课汇报形式好,教师间相互取长补短,有利于本校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

各教研组长组织本组教师开展教学观摩课、研究课、公开课活动;

组织继续教育,制定教学论文评审条件,开展论文评审活动,为我校建成学习型、研究型组织出谋划策。

三、本学期教学效果

1、培训。

(1)本学期圆满的完成了学历教育、研究生课程班和继续教育的各项培训工作,得到基层学校、教师和联合办学单位的一致好评,培训效果好。

2、获奖。

(1)继续教育办公室和我校英语教师(张淑清)组织指导了我区部分小学英语教师参加“北京市远郊区县小学英语教师技能展示”大赛,并获得“最佳教学设计奖”,捧得奖杯和奖状。

(2)学历教育获得“北京市师范大学XX年函授教育先进单位”奖励。

(3)普通话水平测试获得“北京市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3、教育教学研究成果。

(1)继续教育办公室组织部分我校教师参加编写的《骨干教师师德案例集》一书初稿审阅、编辑工作已经完成,待出版发行。

(2)学校校本培训领导小组组织了“现代信息技术培训”课件和继续教育论文评奖活动,获得一、二等奖教师的比例占参评教师总数的50%。

(3)参与北京市继续教育校本培训课题研究,我校承担的子课题《校本培训制度与管理研究》已取得中期成果——编辑出版了《校本培训管理制度汇编》初稿,发至全市教师进修院、校。

4、教师个人获奖、登载论文、参与教科研课题研究等

(1)刘志田撰写的《信息技术课的实践创新与课堂实践》获得通州区教育学会“创新教育与教育创新”征文一等奖。

(2)王金华撰写的《激发思想政治课学习兴趣的方法研究》获得通州区教育学会“创新教育与教育创新”征文二等奖。

(3)明纪英撰写的《应用讨论法引导新教师进行讨论式教学》一文在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指定刊物“信息技术教育” 第六期登载;并指导我区两位新教师孙雪涛、赵云撰写了 《心路》《我的教学生活》论文, 在“信息技术教育” 第九期登载。

(4)张振松撰写的《加强组织管理,切实抓好小学英语教师培训工作》发表在《北京市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继续教育信息》刊物上。

(5)政治学科郭淑琴、王金华参与了北京市高中教师《生活价值观》课题研究,成为该课题组成员。

(6)王学一被北京教育学院聘请为北京市“义务教育新课程教学资源库”项目专家。

(7)崔静平获得通州区教育系统名师称号。

四、XX年师训工作特点

1、层次多,任务重。XX年是“十五”继续教育的关键的一年,凡是“十五”期间开展的各项培训今年全部启动,包括提高学历层次的培训、三门必修课培训、各学科骨干教师的培训、小学、初中、高中的新课程培训、信息技术培训、校本培训等。同时参加培训的人员多,全区7000多人都要参加不同层次的培训,培训任务相当繁重。

3、培训的机构多。北京教育大会召开以后,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受到了高度重视,与师资培训有关的大学、学院、教研部门等纷纷参与教师的培训,我区现在与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京教育学院、教师培训学院和继续教育学院等高校联合办学,充分发挥高校的资源优势,提高我区教师的水平。

4、培训的要求高。为了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和教师本人的需求,对“十五”继续教育的培训内容和形式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从过去教师一人在课堂上讲授逐步扩展到学员上讲台,师生互动,开展教学实践,带着问题进行培训等,突出继续教育的实效性、针对性。今年我区针对教师的需求开展了不同层次的培训班。有高研班、研修班、新课程培训班、骨干班、专业课专题培训班、学历班、研究生课程班等。聘请了大学教授、教育专家、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中小学骨干教师等,登上继续教育讲台指导我区教师的培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