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24 01:44:3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小学生一年级日记,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 绘本阅读 读写结合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24-0023-02
[课题的提出]
学习语文,一要学读,二要学写。《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写作教学的建议是:“教师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如果教师能在低年级学生写作的初始阶段,充分调动学生对写作的兴趣,那么学生今后的写作之路将会事半功倍。
绘本阅读活动的推广已经在我校形成了一定规模,然而关于读写结合的研究却止步不前。那么如何利用绘本阅读来以读促写、读写结合进行教育教学呢?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如果把绘画与写话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教学,画画写写,由图画到语言,更符合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低年级学生主要是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或表象来思维的。我们把抽象的写话训练和形象直观的绘画结合在一起,既激发了儿童的写话兴趣,又给他们提供了鲜活的写话素材。
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绘本阅读提升低年级学生写话能力的作用,自然成了一个有价值的研究课题。鉴于以上情况,我们决定进行《小学生绘本阅读读写结合的行动研究》,以此来促进和推动小学低年级的习作教学。
[研究步骤和过程]
本课题重在研究小学低年级绘本阅读以及读写结合的相关对策,通过实验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尽力让学生达到“乐于表达,自由表达,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
首先提出假想:在绘本阅读的过程中,让学生进行绘本日记的创作进而学会独立创作绘本,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以此来推动小学低年级的习作教学。本研究的主要对象为一年级和二年级全体学生。本研究的主要研究方法有:文献研究、调查研究、行动研究。
计划实施的过程为:教师指导学生阅读绘本的方法――学生阅读绘本并表达自己的感受――教师监控学生表达的效果――对实践过程和效果的得失做出总结和反思。
[实施过程和实际效果]
(一)实施行动。实施过程的第一步是:教师针设计图文并茂的“绘本成长日记”让学生进行写话训练。这样将抽象的写话训练和形象直观的绘画联系在一起,让低年级的学生非常乐于完成任务。同时,对出现的优秀成长日记进行展示,以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同时巩固学生的创作信心。
(二)效果监控。在经历一段时间的训练后,明显感觉教师设计的成长日记模板已不能够满足学生的表达欲望。此外,在对优秀成长日记进行展示的过程中,学生们都会仔细去阅读、评价优秀作品。那些获得同学赞赏后的学生,整个人都洋溢着被赏识的喜悦。没有获得赞赏的学生,也表现出对优秀作品的渴望,在之后的“绘本成长日记”的创作中也有了较为明显的提升。
(三)调整计划。根据监控效果,老师们又对成长日记的模板进行了更改。开始由一幅图过渡到三幅画,创作字数也由一年级的60字过渡到二年级的120字。同时,根据对成长日记使用情况的调查分析,发现单纯的成长日记的形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表达欲望了,于是教师又设计了“千里马”阅读笔记记录卡供学生在阅读时使用。
(四)再度监控。在调整计划后,在学生完成的千里马成长日记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学生的书面表达水平越来越高,绘画的表现形式也更加趋于完善了,学生的作品已经越来越像一本本小型绘本了。同时,阅读笔记记录卡的使用也促进了学生阅读的进一步发展。通过对完成阅读笔记记录卡的情况进行统计并实施奖励制度,更大的激发了学生对阅读的热爱。
(五)总结反思。小学生绘本阅读读写结合的行动研究中,我们采用了:绘本成长日记、绘本阅读记录卡、绘本作品创作等形式,发现学生在进行绘读写结合的实验过程中,极大提高了自我创作的兴趣,形成了主动创作的风气。根据这项研究,又引发出新的思考:面对学生日益增多的文学创作作品,这项研究能否再升华,为孩子们的创作之路提供更加多元化的表现形式呢?
[结论与建议]
从以上对小学生绘本阅读读写结合行动研究中,可以发现绘本阅读读写结合的新颖的写话教学的形式,能令儿童迅速爱上阅读,保持浓厚的写话兴趣,激发无穷的创意。同时,在提高学生阅读时的辩证思维、分析能力、欣赏能力、组织语言能力等方面很有裨益。可以说绘本阅读读写结合行动研究为小学低年级学生的阅读、写话训练打开一条阳光通途。当然,也存在一些问题:
1.需要更多的教师一起参与,充分发挥集体智慧结晶,设计开发出更多的绘本阅读读写结合的优秀案例。
2.在不同的情境下,学生的创作还可以有更多的表现形式,需要在进一步的实践中总结、积累。
参考文献:
[1]王红艳.小学低年段绘本写话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广西教育,2015,(01).
(一)加强语言训练
儿童在6~8岁时,是发展语言和思维的黄金时期,刚入学的儿童对身边的事情有了初步的认识,已具备了把所见所感用语言表达出来的能力,但必须设法让农村小学生顺利地迈过学习普通话这个坎。我把握住学生语言思维发展的最佳期,针对农村学生刚起步学习普通话的实际,创设多种说话情境,如:讲故事、讲笑话、说新闻……以消除学生害羞心理,鼓励学生开口说话。
读说写结合,写作从一年级开始,阅读、说话和作文同时起步。一年级从仿说句子开始,到写一句话:再逐步过渡到写一段话,可以先用拼音或拼音夹汉字来写。二年级开始学习写短文,逐步从汉字夹拼音过渡到用汉字写。三年级以后进行习作训练,逐步提高表达能力。
(二)夯实阅读基础
1.注重课堂阅读教学,渗透方法指导。阅读是作文的基础,作文又是阅读的结晶。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有意识地渗透一些学习方法。如在学习了《自己做》一课后,鼓励学生说说自己在家干过什么,你还能干什么,再仿照课文的样子写下来,可以用“汉字加拼音”来写。如在学习《一只小蜻蜓》等课文后,用通俗的语言告诉学生,把这些小故事或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做过的事物用文字写下来,鼓励学生大胆尝试,把自己身边的小故事告诉大家然后写下来。学生只要写出来就要设法找出其优点进行表扬。在学习《猴子捞月亮》一文后教给学生“文题概括主要内容”的命题方法;学习《雷雨》后,教给学生“文题点明所写景物”的命题方法。同时在大量的阅读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对课文的理解,从中学会大量的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等方面的知识,指导他们运用所学会方法来进行写作。
2.加强课外阅读。精心组织活动。浓厚的课外阅读兴趣,不仅能开拓学生视野,还能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对于低年级学生更要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要为学生选好读物。低年级学生从一开学就应为他们设立图书角,介绍好的图书给他们看,可以让他们看一些图文并茂的儿歌、童话故事;学完拼音后,给他们介绍带有拼音的图书,要求边看图边读拼音和汉字;学生学完课文后,要求向家人介绍或讲述课文内容;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让学生从中体会到阅读的乐趣。
(三)注重平时积累
1.根据课文内容来积累。“重视文本”是新课标的要求,而且很多课文的思考练习中都出现“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在摘抄中积累材料。如果学生能掌握一些好词佳句,这就为写作做好了铺垫,能够让他们有词可用、有话可说。比如,在教完《颐和园》这课后,就可让学生仿写熟悉的景物。
2.通过写日记来积累。坚持写日记是积累材料的最好方式,也是练笔的最佳途径,由于日记可记的内容很广,可写听到的、看到的,也可写想到的,自己的喜怒哀乐、所思所想,都可尽情地表达。
(四)联系课文内容进行延伸训练
除了加大力度训练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外,还要注意引导学生联系所学的课文内容进行作文训练。如:要求学生坚持写日记。可是,如何使学生写的日记更有内容呢?教师可以提示:结合所学课文内容用日记形式写读后感。如学习了课文《三味书屋》,要求学生对鲁讯先生刻“早”字的理解和看法,结合自己的实际,谈体会;学了《爸爸和书》一文,谈自己对书的认识……用这样的方法,让学生通过学习,对课文有了一定的理解,再加上写读后感,不仅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而且加大了写作训练的密度,从中提高了写作能力。又如学习了《雷雨》一课后,设计一堂口语交际课,让学生说说自己经历过的“雷雨”,学生觉得有话可讲,有内容可写,最后所写出的“雷雨”也角度各异,生动有趣。
各抒己见,展示自我。说是写的基础。
目前,在小学语文低年级写话教学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是学生无话可说、无话可写。学生在课堂中能各抒己见、展示自我,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在提高学生的写话能力。通过教师展示不同的剪切画,让学生观察图中所见,表达自己的看法。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理解,加上自己的想象,将观察结果用自己的语言通顺、完整地表述出来,相互交流讨论,吸收精华。这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平台来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表达能力提高后,写话也就水到渠成了。
二、如何使剪切画真正走进小学写作课堂
切画运用到小学语文低年级写话教学中效果显著。但如何将它真正引入到写话教学课堂呢?
1.灵活运用语文教材中的现有剪切画资源。
文中的剪切画是对课本内容的精炼与概括,通过灵活运用教材中现有的剪切画资源能吸引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学习的灵感。小学一年级语文第二册《世界多美啊》,这篇课文配的剪切画,能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小鸡在不同的孵化阶段对世界的不同认知。如果教师能借此机会,创设一定的语言情景,可以激发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书写能力。
2.根据教学内容,合理收集剪切画。
写话指导时间有限,因此,作为引导者的小学教师,应事先做好剪切画的收集与整理工作,提高写话课堂的教学效率。以小学二年级第一册语文课本第12课《狐狸与乌鸦》为例。在教学这篇课文之前,教师应提前做好相应的准备:搜集一定数量的关于狐狸和乌鸦的剪切画资料展示给学生。这样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对乌鸦和狐狸的故事产生自己独到的见解。教师课后收集的剪切画运用到写话课堂上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了解,培养他们的说话、写话能力,进而提升写话教学质量。
3.布置剪切画日记。
写话教学不仅涉及到课堂教学,还涵盖学生课外自我能力的拓展。布置一定的剪切画日记,不仅能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还有助于开拓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在课堂教学结束后,可以布置相应的剪切画日记。基于小学生对剪切画的兴趣,让学生将对应的剪切画贴到自己的日记本中,并写出一定的符合剪切画的感想。
教师可以在课后布置这篇日记。乌鸦在丢失自己的肉后,有所感悟:不是所有好听的话都是真实的,并将这一感悟告诉了小乌鸦。某天小乌鸦得到一块肉后,能被狐狸骗走吗?布置写剪切画日记的作业能让学生在已学的基础之上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提高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自觉能动性等综合素质。
三、写话教学具体注意事项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指导时,应怀着爱心来诚恳地肯定学生的优点,指出学生的缺点和不足。这样,才会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殷切希望,让学生爱上说话、爱上写话,从而提高写话水平。写话教学作为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需要教师花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来帮助学生培养写话的兴趣,提高写话能力。
第一、遵循客观规律,科学选择教学策略
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在认知水平、认知特点以及个性心理特点方面都存在着差异,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认真分析一年级新生的心理活动特点及其规律,并在此基础上选择恰当的教学策略。
从儿童心理发展特点来看,初入学的孩子在知觉、记忆方面还带有很大的直觉性、形象性,抽象思维较弱。儿童的注意力,容易被新颖的刺激所吸引。因此,要让孩子们愉快到掌握那些枯燥乏味的拼音,就必须采用直观、形象、生动的教学方法。与此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每一个学生独特的感受与体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与成就感,使他们初次接触学校与课堂,就建立起愉悦的心理体验,这对他们将来的学习将会带来积极的影响。
第二、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业务素质
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与参与者,教师业务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我们每一年都选择责任心强、业务水平较高、有一定教学经验的教师担任一年级教学工作,并采取多种措施,不断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
1、组织学习心理学与教育学有关知识,学习新《课程标准》,更新教育观念。每年,我们要求每名教师写业务笔记20篇,教育随笔20篇,期末进行展览评比。通过学习,使教师以新的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为圆满完成教学任务打下基础。
2、积极参加各级各类培训。我们先后组织一年级教师参加了市、区组织的新教材培训、小学生心理健康培训、班主任培训以及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等。在培训中,我们注意激发学生教师参与培训的动机,调动教师积极思考与实践,以主体的身份主动投入到培训中,提高了培训效果。
第三、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丰富课堂教学
一年级新生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借助外部刺激来集中注意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采取了游戏、儿歌、活动等儿童喜闻乐见的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1、游戏。教育家洛克说过:“教育儿童的主要技巧是把儿童应做的事,也都变成一种游戏似的。”游戏可以把索然无味的汉语拼音教学变成一件学生非常喜爱的事情,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使他们快快乐乐地学,轻轻松松地记,深受学生欢迎。例如,在教学“ai ei ui”时,教师设计了一个“打电话”的游戏,两名学生边表演打电话边对话:“ui ui ui,我是小ai你是谁?”“ui ui ui,你是小ai我是ei”。通过游戏,学生反复朗读,加强了记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儿歌。儿歌由于其琅琅上口、通俗易懂的特点而受到了学生的喜爱。在教学中,我们紧紧抓住一特点,把大量的儿歌引入课堂,使儿歌成为提高汉语拼音教学效果的一条有效途径。例如,在学习“a o e”时,教学生朗读儿歌:“嘴巴张大a a a,嘴巴圆圆o o o,嘴巴扁扁e e e。”学生边唱边记住了a o e 的发音。在学习“ch”时,教师教读儿歌:“小猴子,嘴儿馋,吃了杏子吃李子,吃了李子吃柿子,吃了柿子闹肚子。”在反复吟诵中,学生熟悉了“ch”的发音。
3、图片。从儿童心理角度来看,学生的抽象思维较弱,他们对于抽象的字母的学习,往往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需要借助直观教具这一外部的刺激来集中注意力,图片能把抽象的无意义的字母和直观的图象结合起来,引起学生的注意,使学生更容易记住字母的读音和字形,这样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因此,在上课时,教师充分利用教学挂图和课本插图吸引学生注意力,再通过让学生仔细观察,找出字形和图片上相似的地方,把他们的有意记忆和无意记忆结合起来。
第四、开展丰富多采的课外活动,巩固学习成果
在提高课堂四十分钟教学效果的同时,我们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采的课外活动,以配合、巩固课堂教学的效果。除了常规性的拼音验收以外,我校每年举办拼读拼写比赛,表彰拼音学得好的学生,激励学生学好拼音,说好普通话。我们还鼓励学生订阅《小学生拼读写》杂志,利用课外活动时间组织学生阅读。除此以外,还鼓励学生用拼音学写简短的日记。尽管学生还写不好,有许多写错的音节,而且只能写一句话,但通过写日记,使他们充分认识到了学拼音的重要性,并学以致用,巩固了学习效果。
第五、校内外相结合,形成教育合力
1、争取家长支持。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学校和教师必须处理好与家长的关系,加强与家长的联系与合作,共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每个一年级入学之初,我们都及时召开家长会,虚心倾听学生家长的教育意见和建议,并邀请教育专家为家长做专题报告。并与学生家长保持经常的、密切的联系,力求及时沟通,在教育方法上与家长保持一致,最大限度地争取家长的支持。
首先,从一年级学生自身的特征来看。儿童从幼儿园毕业到进入小学一年级,仅相隔短短两个月,但却标志着其人生的一个新阶段的开始。这其中包含着一系列重大的转折和变化,诸如生活环境、教育条件的改变等等。若个体在短时间内无法及时调整自己,完成与环境的整合,就往往使儿童产生一些适应不良的状况,表现为:在学习上缺乏责任感,无自制力;在人际关系上对老师、同学缺乏心理的认同,不能结交新朋友,不敢与老师积极交往;生理与心理的不适,初入学的学期中经常生病、请假的小学生在学校学生总人数中比例较大。
其次,从语文家庭作业方面来看。低年级语文的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教师布置的家庭作业往往就是听写生字或者抄写生词。这样听写、抄写简单的重复机械的作业不是孩子们所喜欢的,因此作业的效果也不会好。家庭作业除了有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还有家长给孩子布置的作业。当减负的呼声来临之时,一边是学校要求老师减少家庭作业,一边是家长给学生加重作业负担,孩子疲于奔波于各种各样的补习班,学珠心算、学阅读、写作……孩子的周末往往过得仓促而紧张。如此一来,我们的孩子其实仍然没有从沉重的课业负担中解脱出来。
那么,一年级新生该如何布置作业呢?
随教学改革的进行,让家庭作业焕发出新的活力,使之在课外起到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的作用,成了语文教学改革的热门话题。特别是对一年级小学生如何布置语文作业,要讲求一定的方法艺术。以下是笔者多年来总结的策略方法,在此仅供同仁借鉴:
首先,作业设计要有趣味性,适应学生的心理特征。
作为教学对象的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接受教育影响并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积极主动的。因此,作业的设计也应讲究趣味性,以生动、形象的形式提高学生的作业兴趣,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作用。同时,寓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训练于趣味性的练习之中。如教学《小松鼠找花生果》后,可以布置有条件的学生到乡下去看花生的成长过程,并录制下来分享给其他同学,并写出观察日记。这一作业的设计不但引发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也让学生在作业中学会了许多自然知识,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写作能力以及爱护小动物的爱心。
其次,作业设计要多层次,尊重学生的差异性。
适量、适当的作业和要求,能有效地帮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树立信心。对优生是如此,对后进生更是如此。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难度的作业,让有差异的学生在不同层次的作业上得到相应的知识,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不同的收获,使得事半功倍。如用“参加”一词造句时,要求后进生只要造一句即可,中等生必须造出一句以上,而对于优生就要求必须把“参加”分别放在句首、句中、句末造句。通过不同作业的训练引导他们吸取探究知识,让每一个学生在不同起点上获得最优的发展。
再次,作业设计要多元化,让学生多感官得到体验。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5A-0026-02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把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写下来,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目前农村小学怎样利用有限的条件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呢?教师可以利用激趣、巧妙取材、引导积累应用、鼓励想象等四种方法,中年级的写作,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乐于动笔,有效地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激趣
农村的小学生很多没有上幼儿园的条件,加上家长对教育普遍不重视,他们一般都是读学前班后就直接升上一年级,识字量比较少,他们一年级时才学习拼音字母,接触识字教学。因此,在一、二年级根本无法进行写一段话和写日记的训练,升上中年级后作文基础不牢固。所以,在农村的语文教学中,阅读和写作是最大的难题。中年级学生的习作教学欠缺条件,没有课外读物,没有社会经验,接触的事物很少,就只能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通顺的语言表达出来。怎样让学生乐于写作呢?前提条件就是让学生对写作感兴趣,因为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但是学生对事物的喜爱并不是天生的,许多的兴趣都是后天培养出来的。要想学生对作文感兴趣,我们首先要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手段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感受成功可以让学生树立信心,成功可以促使学生产生兴趣。所以,教师可以结合儿童的天性——玩,让学生在玩中激起作文的兴趣。
例如,学生们玩熟悉的“老鹰捉小鸡”游戏,让学生们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当“老鹰”和“小鸡”。让学生记下当“老鹰”时自己的感受怎样,有怎样的想法,而当“小鸡”时的想法又是怎样的,等游戏结束后,让学生把游戏过程中的分工、合作、想法、感受都真实地写下来。因为每个学生都参与了游戏,写作文时就会觉得很轻松,并且得心应手。实践证明,这是培养学生写作兴趣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二、巧妙取材
在作文过程中,许多同学都为选材而头疼,觉得脑子一片空白,生活太单调,没有什么好写,因此,他们要么编造,要么拾人牙慧,以此来应付作文。偶然的机会,笔者发现班里有很多学生非常喜欢看漫画书。漫画来源于生活,是生活的缩影,同时也吸引了中年级学生的目光。笔者选择了一些幽默的、讽刺的漫画给学生看,让学生对漫画说说自己的想法,学生果然对漫画评头论足、各抒己见。因此,教师可以漫画为契机,引导学生从一个个漫画故事入手,仔细观察,从漫画的人物神态、语言、心理活动等下手,打开学生的思路,让他们觉得生活处处都是语文。
小学中年级学生写作的素材来源还可以是家庭、学校、社会和其它媒体。农村的小学生虽然较少接触外面世界的精彩,但他们每天都生活在青山绿水之中,他们常常上山摘果、下河摸鱼、喂鸡养鸭,有春耕秋收的乐趣和经历。但为何他们在作文时却毫无生气,拿起笔却无处下手呢?真正的原因是学生并没有在自己的亲身经历中留心观察生活,没有把身边的生活小事积累起来当写作素材。教师必须教会学生用心观察生活,让他们学会抓住生活的精彩瞬间,把丰富多彩的农村事物记下来。如春插、收割、种菜、种果、砍柴、做饭等等生活小事都可以作为写作的材料。只要随地取材,学生就会觉得身边的每一件事都可以当作素材,处处都有素材。当然,“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们也要教给学生观察事物的方法,如观察植物可以观察植物的枝叶和生长过程,开花和结果的不同;人物就可以从年龄、性别、身材、长相、衣着、神态去观察等等,让学生养成边观察边思考的好习惯。
许多学生在作文时对事物写不具体,没有独特的见解,就是因为没有抓住事物的某些特征进行详细的观察。因此,我们应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他们才能对事物有比较全面的认识,学会通过不同的角度观察事物,才会有不同的收获。我们只有激起学生想说的冲动,调动学生的欲望,为学生提供一个活生生的习作体验环境,学生才能找到取之不尽的习作素材。
三、引导积累应用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说出了读书与写作之间的关系。只有博览,才能文思泉涌,读书越多,积累的知识也越多,才会在写作时有神来之笔。但是农村小学的阅读资源比较有限,我们就要挖掘所有资源,如故事书,课本,漫画书等等,都可以让学生阅读、诵读。再者就是经常讲一些生动有趣的故事给学生听,并让他们记住故事中的好词好句,能记的就记下来,学生听多了,记多了,慢慢也学会了积累一些优美的词句,这时我们再教给学生在怎样的语言环境下用哪些好词好句最恰当。最好的手段就是让学生坚持每天写日记,帮助学生养成写日记的好习惯。只要能按这个方法去做,持之以恒,学生在写作文时,词句自然就会通顺流畅,并且能有效纠正方言中不规范的语音语法,形成良好的语感。这种方法虽然有点笨拙,但学生却乐于接受。同时让学生在读书时把自己喜欢的语句写下来,记下来,并且把自己认为最精彩、最动人的词、句、段写在学习园地里。这样随着读书量的增多,学生就能接触到不同的体裁,不同的文章风格,日积月累,就能记住许多好词、好句、好段,写作时就能信手拈来。
四、鼓励想象
关键词:耐心 细心 家长支持 班级助手 激励合作
班主任工作纷繁复杂,特别是作为一年级的班主任,更是责任重大。一年级孩子刚刚踏入小学校园,许多问题都是第一次接触,作为班主任老师,要想从学习、纪律、卫生等各个方面取得显著的成绩,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确实需要动一番脑筋,费一番功夫。下面我根据自己的工作实际浅显地谈一下自己的几点做法。
一、耐心加细心,像妈妈一样爱孩子
一年级的孩子是从幼儿向小学过渡的儿童,在这个幼小衔接的过程中,对孩子是一个极大的挑战。许多规则都弄不明白,许多事情都做不好。就拿课堂纪律来说,安静总是暂时的,任凭你怎么发火,生气,孩子可能还是一副茫然、无辜、特别不理解的样子,让你苦不堪言。做起事情来也总让人感觉笨手笨脚,看起来很简单的事情也做不好。这个时候建议班主任老师调整一下心态,对待他们像对自己的孩子那样,耐心一点,细心一点。这样一来,老师的心态就会放轻松,就能沉住气把工作做细致。
二、高效快捷,多方面取得家长的支持与配合
所有教育者都一致认为,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对孩子的习惯养成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家长工作做好了,学生工作就会事半功倍。因此,一年级班主任要特别注意做好家长工作。
入学初,班主任老师就要注意收集家长的通讯方式,以便在以后的工作中和家长进行联系。飞信,手机,座机,校讯通,都是既方便又高效快捷的通讯方式。班主任老师可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建立联系平台。有了联系平台,日常工作就可以高效快捷的传达给家长。
另外,家长会和家访也是非常有效的联系方式。
三、慧眼识珠,充分发挥小助手的作用
虽然一年级孩子比较小,又是刚刚步入小学校园,但孩子们毕竟已经经过了3年幼儿园生活的锻炼,总会有一些孩子能力比较强。作为班主任,一定要善于发现这些孩子并积极利用他们的长处,使之成为班主任的左膀右臂。这样工作起来效果又好,自己又比较省力。一举两得,何乐不为呢?
近年来,幼儿安全事故频频发生,确保一年级孩子的安全问题是班主任的首要工作。入学初老师不可能马上认识了解全部的同学,同学们之间也需要一个认识和熟悉的过程。这时可以分3~4人小组,选出小组长,每一个活动完毕以后及时清点人数。这是确保小学生安全问题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2个月左右以后,班主任老师就可以根据班内学生的状况,大胆的设立就餐小助手、课间纪律小助手、卫生检查小助手,文明监督小助手,作业检查小助手,领读小助手等等。有了这些小助手的帮助,班主任就可以腾出时间和精力去照顾弱一点的孩子,这些小助手们在“日常工作”也不知不觉地实现能力的加强化,进而实现整个班级的整体提升。
四、激励合作,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习惯养成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工作。如何让孩子尽快的养成良好的习惯?那就要激励合作,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一,课始,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一种带有强烈情感色彩的欲望和意向,是形成创新动力的重要基础,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构成小学教学的基础,也是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基础,创新与兴趣是紧密在一起的。只有对学习感兴趣后,学生才能自主地、自觉地去观察、研究和探索。对小学生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最具有推动力的一种东西。
所以, 针对一年级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 在每节课的开始,都会精心设计一个生活情境,意在引起学生的注意,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让学生真正感到数学并不是那么难,它就存在于我们周围,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
例如,在教学《统计》这一内容时,我针对小学生对自己的生日记得特别牢这一特点,先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生日是怎么过的,分别来了哪些客人,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接着说道:“大象伯伯今天也要过生日了,请小朋友看一下,他家来了多少客人呢?”这时学生的兴趣高涨,争着说自己的发现。这时,我抓住时机又问:“你还想知道些什么呢?”因为这情景是学生所熟悉的,学生又提出了许多问题,课堂气氛显得尤其热烈。对老师继续引导学生进行后面的收集整理数据的教学起了一个很好的铺垫作用。
二,课中,创设合作情境,激发探索欲望。
数学教学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认知过程,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是学好数学的关键。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小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很难在认知过程中只凭借老师的讲解来获取数学思想和数学思维方法。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努力使学生在实践中感知,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获得知识,真正达到“我做过了,我理解了”这一目的。并且由于一年级学生的单独动手能力还比较弱,比较乐于和同伴共同来做一件事情。这个实践活动我一般是采用变“单独学习”为“集体合作”。
例如,在教学看一幅图写出两个加法算式时,我让学生分成前后四人一组,然后让其中的一个学生按要求圆片。先放四个,再放两个,然后让学生说说看到的图,并列出相应的算式。这时,分歧就来了,有的小朋友说:左边有三个圆,右边有两个圆,一共有几个圆?算式是3+2=5;而有的小朋友说:左边有两个圆,右边有三个圆,一共有几个圆?算式是2+3=5。为什么同一幅图,却会得到两个不同的算式呢?这个问题一下引起了学生的注意,有的甚至走下座位,说要看看对方的小朋友是不是看错了,后来通过自己的观察,学生发现原来是因为看图的位置不一样,所以才会得到两个不同的加法算式。当学生自己得出这个发现以后,对老师下面要教的例题,根据一幅图写出两个加法算式,就不仅仅是只停留于怎么写,而且还知道了为什么能写出两个算式。是真正地让学生理解了知识的形成过程。
三,课尾,创设游戏情境,体验成功喜悦
小学生一般都好表现,如果你让他展示一下学会的新本领,他的积极性会很高。如果在表现过程中他获得了成功,那他以后学习的劲头就更足了。这种成功的喜悦会使他产生更高的学习兴趣,而这种兴趣又能再次激发起他的探究欲望,探究的成功又再次促进兴趣的萌生,由此,形成一种良性的循环。
关键词:小学数学;情境激趣;趣引思维
一、课时,创设生活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一种带着强烈情感色彩的欲望和意向,是形成创新动力的重要基础,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构成小学教学的基础,也是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基础,创新与兴趣是紧密在一起的。只有对学习感兴趣后,学生才能自主地、自觉的去观察、研究和探索。对小学生来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是最具有推动力的一种东西。
所以,针对一年级小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在每节课的开始,都会精心设计一个生活情境,意在引起学生的注意,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让学生真正感到数学并不是那么难,它就存在与我们周围,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
例如,在教学“统计”这一内容时,我针对小学生对自己的生日记得特别牢这一特点,先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生日是怎么过的,分别来了那些客人,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接着说道:“大象伯伯今天也要过生日了,请小朋友看一下,他家来了多少客人?”这时学生的兴趣高涨争着说自己的发现。这时,我抓住时机又问:“你还想知道些什么呢?”因为这情景是学生所熟悉的,学生又提出了许多问题,课堂气氛显得尤其热烈。对教师继续引导学生进行后面的收集整理数据的教学起了一个很好的铺垫作用。
二、课中,创设合作情境,激发探索欲望。
数学教学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认知过程,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是学好数学的关键。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小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很难在认知过程中只凭借教师的讲解来获取数学思想和数学思维方法。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努力使学生在实践中感知,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获得知识,真正达到“我做过了,我理解了”这一目的。并且由于一年级学生的单独动手能力还很弱,比较乐于和同伴共同来做一件事情。这个实践活动我一般是采用变“单独学习”为“集体学习”。
例如,在教学看一幅图写出两个加法算式时,我让学生分成前后四人一组,然后让其中的一个学生按要求圆片。先放四个,再放两个,然后让学生说说看到的图,并列出相应的算式。这时,分歧就来了,有的小朋友说:左边有三个圆,右边有两个圆,一共有几个圆?算式是3+2=5;而有的小朋友说:左边有两个圆,右边有三个圆,一共有几个圆?算式是2+3=5。为什么同一幅图,却会得到两个不同的算式呢?这个问题一下引起了学生的注意,有的甚至走下座位,说要看看对方的小朋友是不是看错了,后来通过自己的观察,学生发现原来是因为看图的位置不一样,所以才会得到两个不同的加法算式。当学生自己得出这个发现以后,对教师下面要教的例题,根据一幅图写出两个加法算式,就不仅仅是只停留于怎么写,而且还知道了为什么能写出两个算式。是真正地让学生理解了知识的形成过程。
三、课尾、创设游戏情境,体验成功喜悦
小学生一般都好表现,如果你让他展示一下学会的新本领,他的积极性会很高。如果在表现过程中他获得了成功,那他以后学习的劲头就更足了。这种成功的喜悦会使他产生更高的学习兴趣,而这种兴趣又能再次激发起他的探究欲望,探究的成功又再次促进兴趣的萌生,由此,形成一种良性的循环。
关键词: 数学语言 语言表达能力 数学教学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主动参与,合作交流、注重思维,探索创新。美国语言学家布龙非尔德说:“数学不过是语言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数学语言的培养是教学工作中一项长期的任务。它使学生获得数学交流的机会,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树立学习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提高听说能力。教学中应该重视对学生数学语言能力的培养。在小学阶段要自始至终把语言教学贯彻落实到教学工作中,为数学学习铺好路搭好桥。语言是思维的工具,也是思维的结果。思维的发展与语言的表达有密切的关系。教学中我们应逐步要求学生用确切的、简练的、清晰的语言表达数学中的一些概念、法则、性质。下面我就小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谈谈看法。
一、培养学生理解数学语言的能力
理解是表达的基础,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必须先培养学生理解数学语言的能力。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并非一蹴而就,需经过长期自觉的训练,这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多为学生创造说的条件,需要学生说的,教师绝不代替;多给学生留下交流的空间,需要学生探讨的,教师绝不灌输;多给学生发表观点的机会,需要学生独立思考的,教师绝不包办。此外,教师应关注课堂上偶尔出现的数学语言的瑕疵,并及时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将错误消灭在萌芽状态。同时,教师还可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合理运用的语言训练方法,对学生加强训练,如理解和、差、积、商、扩大、缩小、质数、合数等概念。对学生语言上的缺陷不能有半点疏忽,如问:“什么是指质数?”有的学生说:“能被1和它本身整除的数叫质数。”再问:“4能被1整除吗?能被他本身整除吗?4是不是质数?”学生立即意识到自己错了,应该是“只能被1和它本身整除的数叫质数”。
二、教师要用规范的数学语言,对学生起到模范作用
教师的言论和行动,是一种不可估量的无形教材。数学语言是精确的,在这个方面教师的语言应做好表率。教师的语言应力求用词准确、简明扼要、条理清晰、前后连贯、逻辑性强。数学语言规范的教师,他的学生表达能力也较强,表达也较准确、清楚、简练。有些教师偶尔把不规范或不科学的语言带进课堂,如“长方形的周长等于长加宽乘2”、“任何整数都可以化为分母为自然数的假分数”,这些不科学、不规范的语言,给学生带来负面影响。因此,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语言素养,通过教师语言的示范作用,对学生的初步逻辑思维能力的形成起到模范作用。
三、持之以恒,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重视学生的数学语言训练,还应培养其书面表达能力。教学中可以通过让学生编应用题、写数学日记等方法对学生进行数学语言训练,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述能力,又有助于学生了解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如:我上一年级课时,我班学生梁玉娇写的数学日记《今天我当家》:今天,妈妈给我50元钱,叫我去买水果和蔬菜,我买了一袋苹果6元钱,黄瓜一斤2元,虾仁一斤28元,一袋草莓5元,售货员考我要多少元钱?我在心中列式:50-6-2-28-5=9(元),很快地说出要41元钱。售货员接着又问:我还给你找多少元?我说还要找我9元钱。售货员夸我真棒,我心里很高兴,回到家里,我把剩下的钱给了妈妈,妈妈满意地笑了。通过写数学日记的方式,学生可以对他所学的数学内容进行总结,可以像和自己谈心一样写出他们自己的情感态度、遇到的困难或感兴趣之处,教师可以通过数学日记进一步了解学生。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要抓住每一节课的每个教学环节,结合教学内容,有计划、有目的、有意识地进行说话训练,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说算理,说思路,说解题过程,说操作过程,说分析过程。中年级可以要求学生有条理、连贯地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如在应用题教学中,可利用教具图表直观演示,训练学生运用数学语言叙述应用题的条件、问题,分析思路和解题过程。通过让学生口述解题思路,口头叙述数量关系式,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又提高了解题能力,发展了思维的灵活性。高年级则可要求学生逐步运用数学语言准确、简练且有根据地进行表述。如让学生判断:“6528能不能被3整除?为什么?”可让学生叙述为:“因为6528各位上数的和是21,21能被3整除,所以6528能被3整除。”训练,不仅能提高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能培养学生思维的准确性。
四、教师示范,形成数学语言
数学教师的语言应该是学生的表率。因为小学学生具有很强的模仿力,教师的数学语言直接影响学生的数学语言。所以教师的语言力求用词准确、简明扼要、条理清楚、前后连贯、逻辑性强。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语言素养,通过教师语言的示范作用对学生的初步逻辑思维能力的形成施以良好的影响。如有的学生说:“8是倍数,2是约数。”“圆锥体的体积等于圆柱体体积的三分之一。”这样说都不准确。其次,说话要有根据、连贯、通顺。如:“19是质数还是合数?为什么?”要求学生回答:“因为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约数的数是质数,又因为19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约数,所以19是质数。”
五、让学生在口头表述中,训练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为了使全体学生的数学语言都能得到训练,我在课堂中采用“五环节”教学模式:导学―自学―展示―探究―总结的训练模式,在课堂教学中贯彻以“语言训练为主线、思维训练为主体”的教学思路,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话要说、有话可说,并在积极的评价中,使学生说的热情得到激发,说的能力得到提高。多种形式的训练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同时,学生把想法说出来,会有一种愉悦的感觉,也是自我表现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要把握时机,适时为学生提供语言表达的机会,循循善诱,导之以法,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运用能力,使学生养成科学使用数学语言的良好习惯。
参考文献:
[1]小学教学.
[2]浅谈小学教师如何打造高效课堂.
[3]快乐学习报.
关键词:作文教学;听说读写;低年级
小学作文何时起步?一般认为,小学生从三年级起方可进行写话、写段等基础训练。其实,在人类社会高度文明的今天,外部丰富多彩的生活使一、二年级的小学生也变得见多识广了。虽然他们认得的汉字还不多,但这并不妨碍他们产生强烈的表达和创作欲望。而且一二年级的小学生刚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不久,他们的想象力特别丰富。
遗憾的是,目前我们低年级的语文教学还停留在组词造句的训练上,这就极大地限制了小学生早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难道我们还能这样做吗?何况现颁布的新大纲要求低年级学生要写简单的纪实和想象的作文。所以我们就应该在这个方面有意识地去训练。
从感知语言文字训练使用语言文字训练,也就是让学生从听、说、读、写四个步骤进行。
一、从听入手感受语言魅力
材料积累是写作的关键。胸中无竹,怎么能做事胸有成竹呢?所以要让学生多接触语言文字类的东西,如教师对事物的描述,同学的讲述,还有一些录音故事等,让学生有意识地注意中华文化的语言如此美妙动听,从而也开启着那些“小可爱”的智慧大门。
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听的训练。把学生先分组在一起,然后让组内学生讲故事,让组内其他成员听故事,复述故事,哪些地方没有讲明白、听明白都可以补充,直至把语言表达清楚为止。或者让学生集体听录音故事,后分小组把自己听到的最精彩的一段话给大家讲出来,其他同学可以竞赛“谁听得最仔细”。
这种训练让学生常感知语言文字,从而积累了材料。这也是在为“巧妇”储存许多米,从而有选择地做出可口的“有米之炊”。
二、从说开始训练表达能力
这是学生开始初步地使用语言,当然与我们平时所说的话有区别,那不是随心所欲,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它具有一定的说话目标,是针对一个话题而展开的“说”。如学生刚一入校,就坚持每天下午课前说五分钟的话,那么话题应由老师来定,刚开始在每天中午放学时候告诉学生,让学生有思想准备,中午一到校,同学间自由交流。下午的预备铃一打,就由几位学生来说,说的内容教师要充分给予肯定或表扬,坚决不批评学生,鼓励学生多说,提高说话积极性,若有不明白的,可由乐于助人的其他同学补充。其实学生听的时候,也就选择性地取舍同学的语言,在自己脑中逐步形成一个优化后的语言群。
那么为了让学生能说得恰当,则要让学生多留心观察周围的生活,尤其对新生都很新奇的一个环境――学校环境及生活,更是一个无穷无尽的观察库。教师可利用这个很好的切入点设计话题。如:
第一周:认识新环境
1.讲讲教室的门窗、黑板、灯。
2.说说学校的操场有什么。
3.教学大楼有几层,每层有哪些教室?
第一周话题是学生最直接接触的,有坡度地进行练习说话,说的时候由教师点拨,学生补充,变为自己说、竞赛说。
第二周:认识新老师
1.班主任姓什么,长得是什么样?
2.你觉得哪一位老师最好,为什么?
3.哪个老师最凶?举个例子说说。
那么第二周说的训练由静态换成动态观察点,这就存在个人意识的不同了,使学生不但训练观察能力,还培养思辨能力。
此项训练无形中在为学生习作打基础,让学生在语言上不再心中无数,口中无言了。这就依靠老师设计的话题要逐步加难度,并提倡学生有不同看法、说法,想方设法为学生开启一片“想象天空”“创新天空”。
当然这个说的训练也可以同时配合听的训练进行,但是时间就不能安排到课前五分钟了,则要特意安排一节语言实践课。让学生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梦到的都可以表达出来,确确实实让学生“我口吐我心”。
三、从读抓起积累语言基础
学生多读课内、课外读物,笔下怎能不生辉呢?但儿童有个最大的特点,那就是乐于和大家一起读书。一起竞赛:看谁读得速度快,看谁读的内容新。因此,在自习课上应进行读书交流活动。并且有意识地定期进行奖励活动,让学生把自己的得意读书成果告诉大家。或文章、段落优美或内容新奇、引人,从而形成良好的读书氛围。这很好地为习作铺路搭桥,让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联通起来,消除了让学生一下子步入书面语言的障碍。
四、从写落实促进作文能力
对刚步入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还不会使用语言进行书面交流,那么不要急,可待学生学会拼音之后,再练习写语言,这就先从简短的一句话入手写,刚开始,应有教师指导。如安排以“我的亲人”为主题的话写一周。
周一写:说说我的家人。
周二写:介绍一位亲人的特点、爱好。
周三写:写写你最爱的人。
周四写:在你的亲人中最有趣的是哪一位,他怎样有趣?
周五写:写写爸爸的坏习惯。
这样一周一个话题,学生则按类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去观察、思考,并用语言表达同类话题,利于指导学生写话。因此,教师可利用“抓、扶、放”的手段,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学生也轻轻松松地表达了自己的心中言。
随着一天天的进步,则让学生训练多写话,写多句话,甚至到写段,把话说清楚。但写段由于时间较紧张,最好实行循环日记形式,学生以五人为一组合作写日记,从周一到周五分别依次让这五个组员来写,一周评选“最佳日记手”和“最佳日记组”。
学生的积极性就在于能在集体中占突出地位,因此教师越是注重表扬和鼓励,学生习作越来劲。因此,我们作教师的应注重好听、说、读、写这四个环节上的表扬与鼓励。将这四个环节有机地穿插在一起进行,让学生真正地遨游于语言文字的海洋中,让学生真正成为语言文字的表达者,让学生真正成为习作、写作中的快乐者。
参考文献:
关键词:想象力 观察 教材资源 想象作文
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在中国科技大学访问时,问起少年班的少年大学生们,是否怀疑过牛顿定律;并说,如果现在不怀疑,以后就再也不会怀疑了。的确,想象,往往孕育着创造的嫩芽,想象力是能动的知识,是创造力和智慧的必要背景。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在不同学段的各个部分都提出了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呢?笔者有以下几点体会。
首先,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是发展学生想象力的基础。
观察,为儿童认识周围世界打开了一扇扇风光无限、奥妙无穷的窗户,这是想象与语言的源泉。《语文课程标准》在一、二年级“写话”部分提出“观察大自然”,三、四年级“习作”部分提出“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的要求,这是与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紧紧相连的。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引导学生观察花草树木、鸟兽虫鱼、日月星辰、周边的人文景观、自己的亲人、伙伴以及常用的物品等,并且启发学生在观察中思考,在观察中想象,在观察中表述。观察过后,学生想到什么就写(说)什么,想写(说)什么就写(说)什么,没有限制与束缚。观察过后的表述是放飞想象,是自由表述、自主表达。
例如,很多老师尝试过让学生写“画写日记”,这种日记方式就是让学生把平时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先画成一幅有趣的画,再围绕着这幅画,写一句或者是写几句话。因为每一个学生在童年的时候,都有信手涂鸦的爱好,正如一位教育家说过的,儿童的智慧,就在他们的指尖上,绘画对他们来说,就像是一种游戏,在游戏过程中,他们可以随意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小学生遇见新奇的事或物,他们观察后得到的信息有很多,会写的字却太少,“画写日记”这种形式,就恰到好处地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记录自己观察的空间,又给他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自由想象的途径,从而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再如,五年级学习《梅花魂》一课,当学生感受到梅花精神的时候,我就让他们写一个熟悉的、没有生命的物体,要求学生先对其进行观察,再写出它内在的精神,愿意写什么就写什么。学生写出的内容非常丰富,如:《莲吟》《蜜蜂颂》《北斗星》《蜡烛礼赞》《石子》等等。他们之所以写出了真情实感,写得很精彩,是因为他们通过平时的观察,积累了丰富的表象,为他们的想象打下了非常重要的基础,也为他们的思维提供了丰富的材料。
其次,挖掘教材资源是发展学生想象力的重要途径。
如教材资源中的“课文插图”蕴藏着丰富的人文内涵,用活插图,可以帮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有些课文的插图较多,而语文文字简洁,课文内容并没有完全地把插图的内容表达出来。这时,教师要紧紧地抓住这一空白,学习课文之后,引导学生对插图进行个性化的想象和创造。
有些课文,作者常因表达的需要留下空白,或省略一些内容,让读者去揣摩,教师可以利用这些空白巧妙地激发学生展开想象补白,从而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如人教版一年级上册《雪孩子》一课,课文中写到雪孩子从大火中救出了小白兔,自己却化了。那么雪孩子是怎么救出小白兔的呢,课文中没有直接地表达出来,给学生留有想象的空间。教师可以抓住这一空白,启发学生想象练习说话,从而体会出雪孩子的勇敢和善良。
再如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自己去吧》一课,写到“过了几天,小鸭学会了游泳。”“过了几天,小鹰学会了飞翔。”在学习过程中,小鸭和小鹰会遇到哪些困难呢?文中并没有进行描述。这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说一说,你也学过很多本领,在学习期间,你遇到过什么困难吗?你又是怎么做的呢?来引导学生想像小鸭是怎样学会游泳的和小鹰又是怎么学会飞翔的。
开展延伸课文情节的续写练习,也是教材补白常见的一种方式。即依据原有的课文情节的发展的逻辑,进行合情合理的推断,想象出以后的故事。
例如,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地震中的父与子》一文中最后写到“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紧紧拥抱在一起。”教师就可以抓住最后一句话让学生去想像“这时,这对父与子还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这样,通过延伸文本的情节,提高了学生的想像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再如,学过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我要的是葫芦》一课,教师结课前引导学生:“第二年,书生又种了棵葫芦,书生会怎么样?展开你的想象力,编一个故事。”学生写到:“第二年,那个种葫芦的人又种下了一棵葫芦。他天天给小葫芦浇水、拔草、施肥。过了不久,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又过了几天,叶子上长了一些蚜虫。他想起去年邻居的劝告,就赶紧跑到植物医院,买来制蚜虫的药。赶紧跑回家,给小葫芦喷上药水。到了秋天,那个种葫芦的人他的愿望终于实现了,大葫芦一个比一个长得好。”这就是延伸想象的成果。
最后,想像作文,可以帮孩子插上想像的翅膀,是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想像力的法宝。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写想象中的事物”,常常被老师们忽视。可能有的老师认为孩子们的想象是幼稚的,希望尽快成熟起来。其实,幼稚阶段是人生必经的阶段,也是人生不可重复的阶段,应当珍惜,充分享受,而不是跳越,或者拔苗助长。儿童的想象力往往是高于成人的,而且有一种不可重复的纯净之美的。新《课标》强调“写想象中的事物”,正是充分考虑儿童的特点,顺应他们的天性并促其发展。常见小学生想像作文有《未来的 》《假如 》《20年后回故乡》《 的传说》和自编童话、自编寓言故事等。
《创造之秘》这本著作中曾写到“想象力不是生来就有的先天素质,而是后天开拓的结果,它是完全能够培养的一种能力。”以上是笔者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初步探索,培养学生的想像力,我们小学语文教师任重道远、义不容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