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送东阳马生序读后感

送东阳马生序读后感

时间:2022-11-01 19:29:2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送东阳马生序读后感,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第1篇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封建社会,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在世界上长期独领,它的成就代表了全人类在封建时代所达到的水平,是世界科技文化发展史上辉煌灿烂的一页。

在这个“江山代有才人出”的时期,明初的文学家宋濂,在他的这篇赠序中向世人展示了一代大文豪艰辛的求学历程,勉励后人在优越的学习环境中更应勤奋、专心致志地学习。

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例子,使同为学生的我感到这似乎不是几百年前的故事,而是我的身边事,更使我知道求学路上一路坎坎坷坷,我们应不畏艰辛,勇于探索,才能业有所精,德有所成。

古人因家境贫寒而借书亲手抄写,虽然辛苦却一点也不放松,抄完便跑去送还,不敢超过约定的期限,终于有机会看到各类书籍。而面对着父母为我买的一大堆书,我却很少细心地读过,真不敢与古人相比。古人向先生请教问题时毕恭毕敬,遇到先生训斥、呵责时,他的态度变得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不敢说一句话来辩解,直到先生高兴了,才再次请教。面对古人在如此艰难的求学条件下,对知识的渴望与决心,我羞愧得无地自容。古人为了求学,不畏天气寒冷,即使四肢都冻得动弹不得,一日只吃两餐,穿戴不如他人也全都不在乎,而我们丰衣足食从不为受冻挨饿担忧,也没有奔走的劳累,更不必亲手抄书,但仍学业不精通,那只能怪我们用心不专一了。

从发生在古人身上的一件件“平凡”的事我终于明白勤奋与艰苦是相互联系的,有了主观的勤奋,一切艰难困苦都可以克服。在我们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仍然需要勤奋求学,这样才能业有所精,德有所成,将来才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一份力。

第2篇

前天学了《送东阳马生序》这篇文章后,我想了很多,作者余濂是明初的散文家,他被誉为”开国文臣之首”,可谁想到这样一个伟人背后却有那么多的心酸事,年轻的他为了求学,不惜在冬天雪地里穿着破鞋去上门请教老师,为了能学到知识他面对老师的责骂却是“礼愈至,色愈恭”,满腹经论让他觉的自己很富有,他不与别的富家子弟比吃穿,只想多学知识,这是怎样的一种境界啊!

而后文所说的“太学生”不是与现在的我们一样吗?从小出生在父母的呵护中,像一朵温室之花,不用担心

衣,食,住,行,照理来说我们比宋廉幸运的多了,我们更应该好好读书,有远大的抱负,但像宋濂一样能干出一番事业的人又有多少呢?大多数的学生整天只和别人比吃,穿,对于自己的成绩却不消一顾,每逢考试都只想多抄几道题目,却不肯自己好好用功,可悲呀!父母养育了我们这么多年,含辛路苦,只希望儿女都能成龙成凤,出人头地,可是反而弄巧成拙,这能怪谁,只能怪我们自己,光口头说说长大想要一份好的工作,能出人头地,可是做的却与说的相反,天上不会掉下黄金的,一切只能靠我们自己。

甘肃张掖甘州区张掖四中初一:1111jj

第3篇

语文教学的素质教育,就是加强语文能力的培养。语文能力指什么?叶圣陶先生指出,语文就是“听人说话,说给人听,看人家写,写给人家看”。这些话通俗而精要地道出了语文能力的内涵。其中“说给人听”的口语表达能力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学校中具有重要作用,特别是在人际交往日益密切、现代化传媒迅速发展的今天,口语表达能力的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

语文教材也把语言的实际运用作为一个重要内容来安排。但是,作为一名农村中学语文老师,笔者发现在目前广大农村学校的语文教学中,重“写”轻“说”的现象仍然很普遍,其结果是相当一部分学生(包括某些“尖子生”)存在着严重的语言障碍,课堂上不敢发言,与别人不会交谈,在会上发言需要老师反复动员,未说话先脸红,说出话来吞吞吐吐,词不达意,不敢说——不会说——不愿说形成恶性循环,以至于初中毕业了连一句完整的话都说不好。这种现象与现代社会对综合人才的要求极不相符。加强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迅速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是摆在广大语文教师,尤其是农村语文教师面前的一项迫切任务。

治病要对症,解决问题要针对原因。形成上述现象的原因,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与某些教师的授课方式和习惯有关。“填鸭式”、“独角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成为知识的被动接受者,习惯成定势,长此以往,学生心理上形成了“上课是老师的事”的观念,从“不敢说”到“不想说”的习惯就形成了。二是与某些老师的思想观念有关:不言不语的是好学生,而那些爱说爱动的学生则成了“捣乱分子”,对他们严厉批评,把“鸦雀无声”看做是课堂秩序好、效果好的标志。三是与农村的语言环境有关。农村人的文化素质普遍偏低,方言土语、脏话等都对学生的语言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不可避免地带入了学生的语言中。而这些不登大雅之堂的语言,在正式的交际场合不仅不能用,而且避之唯恐不及,严重制约了语言交际,对学生的心理也是一个压力。四是缺乏系统、严格的训练。由于师资水平、教学条件的局限,对学生的心理素质、口语表达技巧的训练,在农村语文教学中长期成为空白,这也严重制约了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和发挥。针对上述原因,结合农村学校实际,在教学实践中,笔者进行了多种尝试,总结出了十六字方法:多管齐下,严格训练,指点方法,典型示范。贯彻形式与内容相统一、听说读写相辅相成、课内课外相互配合的原则,从而使学生的口语水平得到明显提高。

一、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在四十分钟上下功夫课堂是师生活动最多的场合,课堂教学过程也是加强对学生口语训练的最佳时机。同时,课堂口语训练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因此,利用课堂教学进行口语训练,不仅不会影响教学计划的进行,而且对完成教学计划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一)加强师生交流与沟通,让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共同完成教学任务一是变“师问生答”为“生问师答”,鼓励学生向老师提问,这比单纯的“师问生答”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无论有无意义,都要给予鼓励,对能提出“难倒”老师的问题的学生更应给予表扬,以激励学生发言的积极性。二是变“师教生学”为“师生互动”,通过师生间的交流互动实现教学目的。为激励学生发言,笔者有时故意“正话反说”,提出一些站不住脚的看法让学生反驳;有时在讲课中故意露出一些“破绽”让学生去抓“把柄”。学生在寻找理由反驳老师的过程中,能锻炼敏捷思考、合理组织语言、迅速表达意思的能力;而他们一旦“驳倒”了老师,成就感油然而生,对提高自己语言表达能力的信心也大大增强。三是变“师评生听”为“生述师评”。作文课上,我一般不发表自己的看法,而是先找出几篇有代表性的学生作文,让其作者分别详细谈谈自己的审题、立意、构思过程,然后我再对其略作评价。学生在谈自己“为什么这样写”的过程中,口语表达能力自然得到锻炼。当然,刚开始时应找一些成绩较好的学生,以便讲述顺利进行,为其他学生做出示范,也避免差生因刚开始说不好而伤了脸面。

(二)因材施教,因势利导,调动学生口语表达的积极性一是“变静为动”。对平时不爱讲话、沉默寡言的学生,为启发其动口,就让他们复述故事性较强的课文。每次复述,都要做到课前有准备,复述后有总结,吸取优点,纠正不足,并且指导学生由简单复述到详细复述,由摘要复述到综合复述,由原文复述到创造性复述,逐步增强信心,提高水平。二是“变动为静”。有些学生性格外向,爱唱爱跳,利用这个特点,可经常安排他们朗读课文,把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上。为提高兴趣,采取交替朗读、接力朗读、分角色朗读等方式。还可以结合课文内容,安排短小精悍的小演讲,一方面使学生能利用口头语言系统地发表个人主张;另一方面使学生学会使用面部表情、手势、姿态、表情等,增强口头表达的感染力。三是变“批评处罚”为“激励引导”。由于农村学生纪律观念不强,上课有说话、做小动作等不守纪律的现象。对此,笔者从不一概批评,而是根据这些学生好动的特点,让他们分角色表演一些课文中情节简单的小说、戏剧和故事。通过这种练习,学生对作品的理解程度和复述表达能力都有所提高。

二、说写结合,以写促说将书面作文与口头作文结合起来,是训练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重要手段。口头作文除了能训练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之外,对学生的思维有迅速敏捷的特别要求。在口头作文过程中,思维(内部语言)——快速遣词造句——口头表达(外部语言)几乎是闪电般地进行着,一旦“出口成章”就成了最终形式,不能更改,因此更能体现学生口语表达的综合能力。口头作文要突出以下原则:1.篇幅短小(三至五百字);2.最好紧扣课文进行,讲述读后感,改写故事等形式都可。如学习了《我的叔叔于勒》,可让学生把故事改为“于勒腰缠万贯回家,情节又如何发展”,学习了《送东阳马生序》,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经历谈谈感想等;3.听说读写综合训练,一般原则是先读后说,先听后说,先说后写。

三、结合课外活动,设计说话训练课外活动期间,学生拘束较少,思想放松,思维活跃,情绪高涨,是进行说话训练的好机会。训练题目可以由教师选定,也可辅导学生设计一些说话训练项目。要求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笔者给学生设计过这样一些内容:1“.我该怎样讲”:设计在不同的场合、对象的情况下该如何讲话,使学生懂得在实际生活中如何做到用语优美、正确、得体。2“.猜猜他是谁”:学生自选班内某一个同学为对象进行介绍,让其他同学猜猜看,然后对比印证,看看谁介绍得最形象。3“.杰出人物事迹介绍”:每人介绍一位自己最敬佩的杰出人物,侧重介绍事迹、贡献。4.“我的座右铭”:每人总结出一条自己的座右铭,并结合自己的切身体会进行说明。另外,还可采用故事会、辩论会、时事报告、读书心得、影视评论等方式,力求形式多样,寓学于乐。此外,课外活动中还要引导学生了解社会,广泛阅读,深入思考,以知识充实头脑,丰富自己,以读促写。四、加强口语表达能力综合训练

(一)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口语是教师教学的基础,教师口语是否规范、生动、娴熟,是否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对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起着示范作用。因此,教师要力戒语言的随意性以及庸俗、不规范的语言习惯。农村缺少说普通话的语言环境,但教师切不可以此为由而不讲普通话。教师要用规范、优美的普通话引导学生,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加强学生心理素质训练要尽可能多创造一些机会让学生多讲话,使他们逐步克服怯场心理,能够在众目睽睽之下有足够的胆量和勇气面对众人。训练时笔者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因人施教,根据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家庭环境、学习成绩和爱好特长等具体安排,不强求一致。二是积极鼓励,特别是性格内向或口语基础较差的学生,标准适当放低,每发现点滴进步,就要及时给予鼓励,以增强其自信心。三是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由浅入深,不急躁,不贪多求快,做长期努力的思想准备。四是及时引导,发现学生中自卑、畏难等思想情绪,要及时解决。刚开始可让学生准备一些简单的讲稿,作为口语表达的“拐杖”,等适应环境、信心增强之后,再逐步脱稿,谨防弄巧成拙。

(三)系统的训练表达技巧一是语音语调训练,结合讲解汉语拼音知识,重点训练学生说普通话,纠正方言土语。可采用诗歌朗诵、念绕口令等方式,让学生多听多练。二是表达技巧的训练,包括发音技巧、姿势技巧、叙述技巧、说理技巧等。三是应变能力训练,可采用智力抢答、词语接力赛、辩论会等方式。四是训练说话要中心明确、言之有物、言之有序,可以从简单介绍、一事一议开始。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也不能单靠简单的训练方法一蹴而就,需要持之以恒的不懈努力和科学、系统的训练方法。只要我们贯彻素质教育的原则,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做,就一定能达到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