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人教版高一辅导书

人教版高一辅导书

时间:2022-03-22 23:12:45

人教版高一辅导书

第1篇

京山一中“焚书”事件引起很多人反思,但记者调查发现,“教辅乱象”在不少中小学校仍普遍存在,亟须予以重视。一些教育界人士呼吁,对于教辅应该有一场更为彻底的改革,就湖南来说,应推出一场让学生远离教辅资料的运动,让学生有更多的课外阅读和实践时间。

教辅乱象困扰学生和家长

14岁的女儿读初二,一个特大书包装的全是课本、作业和各种资料以及必备的文具、水瓶、雨伞,一称竟有30多斤重。邵阳医专公共课部教授刘运喜每天看着女儿的书包压在她稚嫩的肩上显得很沉重,于是专门称了一下,结果让他大吃一惊:“这么重,你说,我能不心疼吗?”

然而,更让他心疼的是:孩子每天早上六点半起床,七点上学,中午在学校吃饭,午休时做作业,下午六点半回家。书包一撂,赶紧吃晚饭,然后马不停蹄开始写作业,做题目,背课文,抄生词,一门课的作业既有《基础训练》又有《全效学习》,碰上周末还有作文(周记)、试卷。一直写到晚上十点,有时写到十一点,然后交给家长检查签字,才能上床睡觉。

刘运喜说,作业多也许不是坏事,只要不超出学生能够承受的范围。但学生课业负担重远不是作业多的问题,还表现在:重复性、机械性作业占了相当比例,甚至同样一道题要重复做几次,根本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还容易造成学生对作业的厌倦;许多作业还要家长协助才能完成。

他追问:“这样的学习生活,日复一日,能不让孩子心烦生厌吗?学生课业负担重决不是一个伪命题,而是一个真命题,一个不应该回避且必须得到解决的现实问题。”

被教辅困扰的学生和家长,显然不止刘运喜一个。在过去很长时间里,教辅读物其实是教师的专门用书,主要功能是供教师备课、教学时参考,帮助教师理解课本内容。但近10年来,片面追求升学率“蔚然成风”,老师对学生实施“题海战术”“强化训练”,教辅读物逐渐变成了学生的必备用书。随之,各种各样的教辅读物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

“试题大全”“高分宝典”“复习指南”“练习手册”“全真题库”,以及试卷类、练习类、参考类、辅导类、名师类、状元类教辅书籍……大大小小的书店里,各种教辅读物林林总总,让人眼花缭乱。

过去,基础教育阶段应试类教辅读物主要针对高、初中学生,如今却是“全线开花”,从高中三年级到小学一年级,几乎每名学生的书包里都有教辅读物,每一门功课都有教辅读物,主要学科甚至有十几种、几十种教辅读物。尤其是语文、数学和外语学科,有的多达上百种。有人粗略统计,如今市场上各学段的“作文大全”有300种之多,每一种都有针对不同年级的若干套;有关“奥林匹克竞赛”的参考书甚至多达四五百种。

如此品种繁多的教辅读物,令许多家长和孩子无法选择。更让他们头痛的是,许多教辅读物内容雷同,质量低劣,错误百出。

肖汉斌是新邵县坪上镇洪溪学校的一名教师,前些日子赶集,见市场上一地摊前挤满了学生和家长,于是也去凑个热闹。这一看吓了他一跳。只见地上五花八门的教辅书、习题集胡乱地堆积着,全都打七折。名称也挺有“来头”,什么“黄冈宝典”“金牌教练”“名师一点通”等,一应俱全。肖汉斌随手拿起一本翻了翻,看到页面泛黑,字迹不是很清晰,还有点刺鼻的异味,大多是盗版,或“剪刀加浆糊”粗制滥造出来的书。而学生、家长争相选购,一人抱回好几本。

一位在湖南某著名教辅出版机构工作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现在一些教辅,看着封面花哨,翻开内容,不堪入目,完全没有营养。一些小的教辅出版机构请几个大学生,搞一两个月就出一套教辅,然后署上某些名校教师的大名。即便是有些名气的教辅机构,其出版的教辅书质量也很差,网上抄录的多。

肖汉斌感叹,当这些低劣的教辅书充斥着孩子们书包的时候,会有怎样的影响,会有多大的危害?

一位教育界人士对记者表示,教辅资料是教学辅导资料。教是老师教,学是学生学。为什么教辅资料要学生做而不是老师做呢,老师一个人做,花一个小时;而学生做要花两个小时,全省有880万名中小学生,那就是1760万个小时。

刘运喜对此深感担忧,他认为,学生肩上的书包越来越重,花费在课本作业上的时间越来越多,既导致学生视力急速下降,睡眠时间和活动时间不足,也导致学生对老师的抱怨,对学习的恐惧。同时,家长很难找到时间与孩子谈心和进行劳动教育(比如参加家务劳动)。课业负担太重,必然挤占学生阅读课外书籍、参加艺术培训、发展特长等时间,导致学生“一心只读课堂书,两耳不闻书外事”,知识面狭窄,生活经验缺乏,动手能力较弱。此外,课业负担太重还会导致学生心理压力陡增,影响心理健康。

“教辅资料过多过滥,是长期‘应试教育’的产物,是以智力教育取代一切教育的现实表现,无助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更不利于学生身心成长。”刘运喜认为,一定的教辅资料对于学生掌握知识是必不可少的,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也是有益的。但是,必须要有一个度。否则,作业过多过滥,学生课业负担太重,只会适得其反,事与愿违。

教辅资料何以如此泛滥?

近年来,社会上对于中小学教科书配套、供中小学生使用的各种学习辅导、考试辅导类教辅材料“过多”“过滥”,以及因高定价、高回扣导致的“过贵”问题反应强烈。那么,教辅资料为何会如此多、滥、差呢?

巨大的利益是直接原因。据资料显示,中小学教材教辅是我国出版社的重要利润来源,其产值占到了图书市场的70%。与一枝独秀的教育出版相比,我国的大众出版和专业出版所占市场份额加起来还不到教材教辅的一半。据业内人士介绍,由于教辅图书有这么多“可爱之处”,全国不到600家出版社中,就有500多家在出版教辅图书,市场产值至少有200个亿。

这也得到了中文传媒、时代出版等相关出版类上市公司定期报告数据的佐证,比如中文传媒2011年半年报显示,其主营业务收入的47%来源于教材教辅,而且教材教辅的毛利率高达50%,远远高于一般图书的32%的毛利率。教材教辅不仅是出版社的“命根子”,也是书店利润的主要来源。

业内人士指出,教辅资料呈现多、滥、差,第一是出版周期太短。由于教辅书市场需求巨大,出版利润很高,很多出版商片面追求利润最大化,丧失起码的诚信和职业道德。很多图书按照正规的出版程序需要三四个月才能出版,有的出版商却能在十多天就赶制出来,甚至曾出现过三天编出20万字教辅书的“奇迹”。如此短的时间编出来的图书必然是东拼西凑、错误百出了。

第二,市场缺乏有效的监督检测机制。本来严格的出版程序在对利润的疯狂追求下也简化了许多,“三审三校”的规定形同虚设。新闻出版总署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几乎每年都对教辅书进行抽检,但是对出版不合格教辅书的出版商处罚不够,使得问题教辅书屡禁不止。

第三,教辅书市场需求巨大,部分教师参与谋利。由于考试制度等原因,我国的中小学生几乎每个人都买过5本以上的教辅书,如此刚性的需求极大地刺激了教辅书的出版商,加上部分教师受利益诱惑,参与教辅书的编写和推销,致使教辅书市场更加混乱。有些学校订购资料,名义上是学生自愿,实际上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家长怕不按照校方的要求会让孩子受到不公平的对待,所以自然也会按照校方的要求购买教辅资料。

然而在教育界人士看来,教辅资料之所以会有这么大的市场,甚至演变成了“教腐”市场,其根源是“应试教育”。没有家长、学生对教辅资料的刚性需求,教辅市场就不会有这么大,教辅资料也就不会如此泛滥。

湖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余凯认为,尽管中小学生贯彻减负、推行素质教育的措施出台了不少,但是学生抢购教辅资料、老师大搞题海战术的现象仍未发生改变。因此,最根本原因是我们国家未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高考的指挥棒促使学校、老师、学生、家长去要求好成绩,对于升学率过热追求,被动甚至主动地购买教辅资料。

实际上,我国自80年代以来,教辅图书经历了统一订购发行、完全放开和统放并存的过程。从2001年起,国家发改委、新闻出版总署、教育部等有关部门下发了10余个文件,对各级教育部门统一推荐和组织征订教辅图书做出明确规定,加强了监督管理。但是,由于市场需求旺盛,出版机构依然趋之若鹜。

专家表示,要解决目前这种现状,首先,出版部门要依法加强教辅图书管理,对低劣的教辅图书进行清理、整顿,督促出版商遵纪守法;物价部门要给虚胖的教辅书价格“减肥”。其次,教育部门要管好学校与教师,不让他们要挟学生订阅、购买教辅书。更为重要的是,教育部门要完善素质教育评价体系,改变“素质教育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扎扎实实”的伪素质教育局面。作为家长,也要主动给孩子减负把关,不要求孩子购买过多的教辅资料,把学生从题海战术中解放出来。只有多管齐下,多方形成合力,教辅书市场才有望正本清源。

人们普遍认为,改变目前“应试教育”生态,逐步走上素质教育轨道,是目标,是方向,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对于教辅乱象,决不能放任自流、“无为而治”,当务之急是政府有关部门拿出切实举措,遏制教辅泛滥势头,让孩子们的书包变得轻一些、“净”一些。

教辅改革需要更彻底

让教辅资料远离书包,解决教辅“多”“滥”“贵”问题成为家长和教育界人士共同的心声,也引起国家相关部门重视。

2012年4月25日,国家发改委、新闻出版总署、教育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中小学教辅材料价格监管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从2012年秋季学期开始,对中小学生使用的主要教辅材料实行政府指导价,将比目前市场价降低近40%~50%。对中小学生使用的主要教辅材料实行政府指导价管理,大幅降低价格标准,减轻学生教辅材料经济负担。

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表示,我国将加强教辅材料出版发行资质和印刷质量管理,把好市场准入关。由新闻出版部门牵头,进一步严格相关市场准入资质,加强对教辅材料质量和市场违法出版行为的监督检查。二是加强教辅材料选用和编写管理,把好内容和使用关。由教育部门牵头,建立教辅材料质量择优公告制度,通过集体评议,统一选出质量好、适合教学要求的教辅材料供学生选用;严格规范教辅材料编写行为。就此,日前教育部、新闻出版总署、国家发改委、国务院纠风办已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教辅材料使用管理工作的通知》。三是加强教辅材料价格管理,把好价格关。由价格主管部门牵头,对择优评议公告的教辅材料,按照出版发行平均成本和合理利润,制定指导价格标准,大幅度压缩其不合理折扣、回扣空间,减轻学生经济负担。此外,有关部门还要进一步加强对行业腐败治理力度,严肃查处违规收受回扣等不法行为。

一些地方性改革也在进行。5月,北京市出台措施,将规范“中小学教辅材料”收费,属教育教学所需的课堂练习、同步练习、寒暑假作业、考试试卷及复习资料等,学校应免费提供,不再收取学生任何费用。

业内人士解读说,北京市的措施对必要的教辅资料实行免费使用,并在政策制度设置上,将教辅读物费用纳入办学成本核算,这不仅从根本上降低了学生就学的负担,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义务教育免费,更从源头预防的角度,避免了粗劣教辅随意进入校园、随意发放教辅导致乱收费、学校和师生参与教辅发行可能滋生腐败和非法利益空间等不良行为,不仅达到了服务学生学习和成长、减轻就学负担的效果,更规范了教育行风,维护了教育形象。

在政策性调整下,不少教辅出版机构受到影响。记者了解到,湖南某著名教辅资料出版机构因为未能取得资质,今年到目前为止还未能出一本教辅书,员工现在没事做,工资也拖了好几个月。一位工作人员判断,教辅出版混乱局面将会改观,教辅市场或将得到规范。

但余凯认为,教辅仍需一场更彻底的改革,教辅的改革必须是制度上面的改革,体制的改革,必须摒弃升学率这个硬性条件。如果单靠上述政策,只能说是治标不治本。仅仅凭借一份《通知》,不太可能减轻学生的书包。《通知》对泛滥的问题能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根本性改变教辅资料“多”“乱”“差”的现状不太可能,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如果教学评价不以分数论英雄,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教师被戴上减负“紧箍咒”,那教辅书的市场空间也要小得多。

第2篇

多年以来,中国的教辅一直处于争议之中,不仅作为使用者的学生、家人和教师意见很大,在教辅出版的行业之内,多部委出台无数文件治理,而成效有限。最新一轮国家关于教辅的政策起源于2010年,至今仍处于广泛争议之中。

缘起

2010年,中国的教辅出版市场开放度较高,随着在校学生人数的持续减少,教辅市场的竞争非常激烈。教辅的采购方式多样,各级教育主管、各级学校领导、学科组或任课老师“推荐”,以及学生与家长自由购买等并行。

与此同时,社会上出现了因为教辅市场的品种过多过滥、质量良莠不齐,高定价低折扣,诱使学校过量采购,加大学生课业负担等情况,包括一个小学生因36元的教辅费自杀等,媒体和政府内部的上报材料中也多次出现相关信息。

国家相关领导人于是责成有关部门进行治理。由此,相关部门进行了一轮近年来最严厉的教辅治理。治理的思路认为由学校推荐的教辅存在的高码低折等问题,是市场失灵的表现,需要更高层次的行政干预来解决。

教辅跨教育与出版两界,出版和发行在出版界,编写、评议和选用则在教育界,双方关系复杂,因为跨界,加大了人们认识问题的难度。

作为专业人士,2011年6月,笔者参与起草了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关于教辅管理文件的初稿(非最后稿),并为此进行多方调研。8月,原新闻出版总署正式了《关于加强中小学教辅出版物管理的通知》。

而对行业影响最大的,是2012年2月教育部为首出台的四部委《关于加强中小学教辅材料使用管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四部委通知),2015年的《中小学教辅材料管理办法》便以此为蓝本。其主要措施,是由省级教育部门成立一个教辅评议委员会,对市场上的教辅择优推荐,并进行评议公告;各地市的教材选用委员会从省级评议公告中,选出一套教辅“推荐”给学校,由学生“自愿”购买。

四部委通知中还有一条规定是,根据他人享有著作权教科书编写出版的同步练习册,应依法取得著作权人的授权。这一规定对行业影响巨大,引起了广泛争议。

以这两条措施为核心的教辅管理政策沿继至今,构建了一个全新的中国教辅市场乃至出版市场利益格局。此后几年中,这些政策的落地和实施,在出版界和教育界一直都有着广泛的质疑声。

按照以上的规定,能够进入评议的同步教辅,数量极其有限,通常每省只有1-3套。到了各地市的“推荐”目录上,就只剩下1套。

在这种情况下,虽然通知中也明确要求要坚持学生的“自愿原则”,但在实际执行中,由于许多地市下发的目录上,只有1套同步教辅,也就是说,学校只有选择这1套的“自愿”。

这样,推荐成了强制,学校一级都已没有了选择权,学生自愿购买更成一句空话。实际上是由省市一级教育机构完全决定了下属各地所有学校应该使用的教辅材料内容。

被教辅绑架的教学

远离教学一线的省、市教育主管部门决定了教辅选用的权力,而直接使用教辅、最了解教学需求的学生和老师却无权自主选用。这初听起来有点荒诞,却是几年来近两亿中小学生面临的现实。

笔者随机调查了全国各地不少中小学校老师和学生、家长后发现,由于各城乡之间、校际之间教育发展差异很大,加之近年国家倡导课堂教学改革,教学日益个性化,这种情况下,要求全市甚至全省选用同一套教辅,完全违背了教学规律,令教师在教学中无所适从。

更严重的是,许多通过省评议的教辅靠行政垄断市场后,无心产品质量,内容陈旧,多年未变,与现实教学相差甚远。与一些紧跟教改变化、不断更新的被市场所认可的品牌教辅根本无法相提并论,严重影响教学质量。

虽然没有明文规定学校必须购买评议上的教辅,但由于负责评议事务的教育部门是学校的上级主管单位,不购买经常会给学校引来麻烦,所以多数学校都会征订评议中的教辅。一些地方教育主管部门甚至在完全不征求学校或者老师意见的情况下,自作主张选择一套,直接随教材发到学生手中。

在这种情况下,作为教学一线机构的学校推荐虽然大受打击,但不少学校为满足自己教学需求通常会再推荐购买。老师往往只把被迫征订的评议上的教辅作为课堂上的练习,学生主要练习的还是在市场上重新购买的教辅。有的学校无奈订购了评议中的教辅后,甚至不发给学生,堆在库房内,成为一堆废纸。

为了迫使学校只使用经过自己评议的教辅,有的教育主管部门以红头文件规定,对于学生和家长自己购买的教辅,老师不得统一布置、评改和讲解。例如,有的地方规定,如发现有2/3以上学生使用目录以外的同一本教辅,即视为教师推荐,要追究教师责任。

有的学校因为强烈抵制,受到上级部门的刁难,三天两头派人到学校检查,甚至翻查学生的书包。很多地方都有类似的查检教辅使用情况的“稽查队”。这种对于自己并不了解的一线教学情况,查禁到具体的教室的现象,对基层教学形成了严重的干扰。

省里推荐不适用,又不允许学校购买其他教辅,否则就要受查处。一些地方的教师迫于无奈,进行了令人感慨万千的“创新”,即老师自己购买教辅,然后编题,再复印给学生使用,这样,除加大了老师的工作量,并不便宜的复印费和粗糙的复印资料,让认真教学的一线教师直接由数字时代,被打回去“复印”时代,一线的教学不胜其烦。

另一个情况是,由于许多重点学校比较强势,很少征订评议中的教辅,但一般的学校往往迫于压力征订。在现实中造成了更大的教育不公。

从治理教辅乱象出发,主管部门的初衷是为学生推荐优秀教辅。但在教辅征订的实际操作中,出现的许多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教育发展。

各级利益链剖析

在这种近乎荒诞的教辅使用现实背后,是巨大的利益链条在支撑。

教辅除了关系到千家万户、每个孩子的教育、社会影响巨大外,还对整个中国出版界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教育出版是中国出版业的支柱。据各上市出版企业显示,教育出版收入占其图书收入的70%以上。其中份额最大的是中小学教育出版。由于中小学教材出版有严格的限制,绝大多数出版机构收入来自教辅,中小学教辅的规模约是教材的两倍。教辅在当前中国出版业的重要地位可见一斑。

由于目前约80%的中小学教辅是通过统一采购实现的,而按照前述以教育部为主的四部委通知的规定,在其评议目录之外的教辅,学校不能统一征订,这样,评议目录的教辅事实上垄断了80%的统一采购市场。能上到这些评议目录,便成了―本教辅成功销售的关键。

一本能上到评议目录教辅,通常是由各省或市教研室组织编写,由具有出版资质的国有出版社进行出版,然后经省教辅评议委员会评议进目录,由新华书店进行发行,而地市教材选用委员会主导选用。在这其中的每一个链条中,都有不小的寻租空间。

教辅的策划和出版机构上千家,发行机构有上万家,而能够有幸进入教育厅目录的同步教辅是极其有限的。教辅的评议权与选用权集中于省、市教育主管部门,众多的出版发行机构为公关他们,进行着大量的隐性或显性的利益输送,例如,每年的版税,各种项目或科研赞助费,培训、报销、旅游,教育部门亲属的就业,等等。

据笔者了解,某东部省份一家出古籍书为主的出版社,为社里创利最多的前三名,都是一些地级教育局领导的亲属。他们可能不会基本的编辑业务,但凭这层关系就可以包下整个地级市辖区所有的教辅,从小学到高中,各个科目,人手一套,人均纯利润好几百万元。

教育部门官员因为教材教辅受贿而落马的案件也屡见不鲜。四川省教育厅连续两任分管领导(省教育厅原副厅长何绍勇和前任汪风雄)都因在教辅领域、受贿被查。今年4月,广西新华书店原总经理李小勇也因教辅目录受贿675万元受审。

因为只有极少数当地出版社的教辅才有资格上目录,不少具有评议优势的出版社原本已不做高中教辅,现在又开始出版。但高中教辅直接关系高考,对质量要求较高,这些出版社就跟一些市场上知名的民营教辅企业合作,由民营策划、组稿、推广、销售,自己坐收“牌照费”。

另一大得利群体是出版教材的出版社。四部委通知中,要求根据教科书编写出版的同步练习册,应“依法取得著作权人的授权”。根据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和教育部官员的解释,它的核心是“依法”。由于法律文件没有直接的表述,多起法院判例的认定是,教材的编排体系和结构的设计并不具备著作权法意义上的原创性,侵权的判定是基于教材内容的使用方式和使用数量。而同步教辅主要是编排结构与教材相同,对教材内容的使用并不多,据此并不能认定为侵权。

虽然并不具有法律依据,但在实际中,各地都把教材出版社的授权书当作目录送审的前提,这样,造成了教材社惜权限授,只授权1套或不再授权,使得能进入评议目录的教辅极少。

教育厅目录的数量太少,且质量难尽如人意,无法满足基层需要,在巨大的利润和现实的需要面前,一些在行业内具有特别资源的机构又开辟一些新的渠道。在发行方面具有一定垄断地位的新华书店,就另设一个销售目录,吸引更多的教辅。

能上新华书店的目录,也代价不菲,要出让近半的折扣,要负责销售,要保证上千万的销售量,还要提前交保证金。而新华书店则拿出这近半的利润的一部分,再分给各地市、县区教育局及乡镇学校三级教育部门,以换取他们的支持。

还有不少新华书店在下面营造一种氛围,称只有跟自己结账才是合法的,不少地方要求学校只能统一买新华书店的产品。于是,当地民营书店实现的销售,也要通过新华书店来结账。这对新华书店来说,不仅截留了利润,也做大了规模,可以用这些业绩来获取更大的政策支持。

有时新华书店为保自己出版集团的份额,并不愿意帮别人结账。于是,一些新华书店负责与学校结账的工作人员,就成为地方书店公关的对象。通常是给他们几个点的回扣,由他们代为结账。

种种乱象之下,经年的实际调研和思考之下,笔者给出的解决思路是,教辅的推荐权交给该科的任课老师。

根据许多老师和学生的反映,教学中确实需要一套教辅统一练习和讲解。而统一选购都可能出现问题。校领导与教育主管部门的推荐,由于远离教学一线,根本无法保证教辅质量和适用性:同时,由于越来越大的销售量,腐败问题也更为严重。

第3篇

关键词:教辅图书;内容呈现;特殊性

中图分类号:G23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0-0209-02

教辅图书是传承人类知识和经验、辅助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的载体和工具,起到检验知识、辅助练习、拓展应用等重要作用,与课程标准、配套教材有着密切的关联性和延续性。教辅图书服务的读者对象是学龄儿童和青少年,其生理、心理发育尚不成熟,智力处于发展的关键阶段。教辅图书承载内容和读者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教辅图书的内容呈现有其特殊性,因此,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注意。

一、内容选择与课程标准、教材相适应

自新一轮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国家对课程的设置和实施提出了统一的标准。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体现了国家对不同学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并对各门课程提出教学和评价建议。课程标准是对课程设置和实施的说明和要求,教材呈现的是学科知识结构和概念体系,教辅图书是对教材内容的丰富和拓展。教辅图书作为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其内容的选择必须与课程标准、教学实际相适应,即教辅类图书呈现的内容一定要体现新的教育理念,体现课标要求,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要深入分析配套教材版的编写思路,优选内容,选题精炼,反映学科知识结构和概念框架。基于分析相应学段应达到的教学目标,教辅图书的内容要能够准确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给出恰当的反馈信息,有助于教师、学生调整教学安排。这样编写出的教辅图书才能有助于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这些不仅对课程实施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而且对教辅图书的内容选择也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特别是那些同步类教辅图书,必须吃透指导性文件和标准才能选出配合教学进程、与教材相吻合、符合教学实际需要的拓展性练习,否则,就会出现教辅内容相对于教学实际超前或滞后的现象,与教学不同步,限制了教辅图书的作用,降低了实际应用的效果。

二、内容编排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人的学习是自觉的、有目的的、积极主动的过程。学生的学习是人类学习的一种特殊形式。学生的学习以掌握间接经验为主,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进行的。教师掌握所教知识的内在联系,又了解学生学习过程的特点,因此,能够保证在较短的时间内,采用特殊有效的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掌握知识、获得经验,构建自己的认知结构和知识框架。根据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科学认识,教辅图书的内容编排应该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规律,从而更好地发挥辅助学生学习的作用。

学生对事物的认识总是从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总有一个层层递进、反复的过程,是呈螺旋上升的,因此,教辅图书中的内容呈现也应该遵循这个规律。在编排内容时,可以将列举与归纳、总结相结合,相同题型、语法结构等集中练习,便于归纳总结,强化记忆;学习新知识后,及时安排相关练习,进一步加深理解,拓展知识应用,避免知识较快遗忘,形成较平稳的记忆曲线;在练习后,还应及时进行评价,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信息,使学生得到愉悦的学习体验,从而形成内在的学习动机,为下一步学习打好基础。

三、内容组织反映学科知识结构

教辅图书除总结学科知识点外,绝大部分内容由练习题组成,练习题是帮助学生在课后巩固知识、检验学习效果的重要学习资源。当前的教辅图书都能提供足够的练习题,但是要注意练习题的质量,反映学科知识结构,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学科的概念地图,对学科形成整体的把握。教辅图书在安排内容时应注意精选题目,所选题目应涵盖学科知识点,突出重难点。解题过程中蕴涵不同的思维方式、方法,如求同思维、求异思维等应通过多样化的题型、丰富的信息,帮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理解知识,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形成知识网络,建立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做到举一反三,避免题海战术。

四、内容呈现符合学生的已有经验

知识具有承上启下的衔接性,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会调动已有的认知经验,找到与新知识有关联的已有经验和契合点。在教学中,有一个“脚手架”理论,认为学生的已有经验和认知水平是帮助学生迈向更高层次认知和思维的脚手架,这个脚手架是认知和经验获得发展的基础。因此,教辅图书中的内容编写应注意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贴近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发展水平,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经验、认知体验,创设真实的情景,注意材料的及时更新,练习的难度应该让学生跳一跳够得着,这样也利于激发学生的学生动机,避免畏难情绪。而知识的学习在于运用,运用的关键在于将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这样,才能将知识很快地转化为实践能力。

教辅图书的内容呈现除了注意以上几个方面外,还要注意图书装帧、版式设计符合青少年的审美特点;排版注意学生用眼卫生,排版不宜过密,字号不宜过小;进一步提高编校质量,确保答案翔实、准确等一些基本要求。

当前,教辅图书市场竞争激烈,针对性强、出版时效性强,又因其辅助青少年学习、成长的独特教育功能而有着重要的出版意义,这更说明只有强调教辅图书内容呈现的重要性,才能更好地发挥教辅图书的教育功能,才不会误人子弟。教辅图书的作者、编辑要多在图书内容上下工夫,不断思索、总结经验,才能保证推出高品质的教辅图书,经受住读者和市场的双重检验,为学生的成长助力,为我国基础教育和出版事业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玉晓.对当前教辅图书市场的分析[J].中国出版,2010,(8).

[2] 欧阳志荣.关于提高当前教辅图书质量的几点思考[J].出版广角,2011,(1).

[3] 王景霞.新课程标准下的教辅图书[J].编辑之友,2010,(8).

[4] 莫雷.教育心理学[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第4篇

关键词: 《大学体验英语综合教程》 教参用书 对比研究

一、引言

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在市场经济的驱动下,出版市场存在大量以学生教材为基础编写甚至是同步出版的教学辅导书,学生可以很容易就买到。以《21世纪大学英语读写教参》为例,书店里不同出版社出版的可供学生选择的教参和辅导书有数十种之多。以中山大学出版社出版的《21世纪大学英语读写教程课文辅导》(修订版)为例,其内容不仅涉及教师参考书上出现的课文同步辅导(包括文化背景、文章概要、篇章分析、阅读思考、词汇和短语、难句分析、练习解析和参考译文),还有教师参考书上没有的课前水平预测题,在课后新题型训练和自测题目。这些题目紧扣课文,并总结往年出现过的四六级考试考题,对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为方便研究和统一名称,本研究所涉及的“教参”泛指学生在市场上能买到的与课文同步的各类参考书和教辅。英语教参在学生中的普遍使用给师生带来显而易见的便利的同时,也给英语课堂教学带来冲击。一方面,很多学生手里都有参考书,上课不认真听讲,课后疏于练习,完全依赖教参理解课文、照搬答案。另一方面,教参的存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教师的答疑解惑、传授知识的重要性,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也受到影响。长此以往,教与学形成恶性循环,英语课堂对学生没有太多吸引力,更谈不上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思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二、调查研究

英语教参对教学产生的影响已经引起人们的关注。李珂(2002)对大学生使用《大学英语》参考书进行调查;石贵生(2003)对英语教辅书使用状况进行调查并探讨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党元明(2009)从教师、教参、教学的辩证关系方面进行探讨。

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正确使用英语教参,让教参为我所用,我们对某校学生英语教参的使用情况和认识进行问卷调查。当问到对教参的看法时:232名学生选择因人而异,选择利大于弊的32人,选择弊大于利的9人,一名学生未选择。从中不难看出学生普遍认为教参的使用对学习是否有帮助是因人而异的,正确使用与否和如何使用非常关键。

当问到什么时候使用英语教参时(多选),选择课前的占27.7%,选择上课时候的使用占22.1%,选择课后的占41.3%,从不使用的占8.9%。这说明大部分学生都是课后使用,在学生访谈中也证实很多学生课后主要是利用教参完成课后练习。而课前和上课使用的主要是针对课文背景资料和课文翻译及难句语法的等方面的参考。

学生使用教参已经非常普遍。既然学生使用英语教参有利有弊,与其完全禁止,不如合理利用。如果引导学生好好利用手中的英语教参,不仅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强化语言知识,丰富课外知识、提高语言运用能力,而且对于他们开阔视野,启发思维,提高学习效率和成绩大有裨益。

三、各版本教参的对比研究

要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英语教学参考书,首先要教会他们如何学会挑选质量好、适合他们使用的参考书。英语教师要对市场上各种版本的参考书有详细的了解,并进行比较,然后推荐给学生使用。本文就以《大学体验英语综合教程》为例,对比其比较常见的各个版本教参的内容和特色。

1.基本信息(1册为例)

2.涉及版块及内容

以上各版本的学生用教参或教辅都有词汇和短语,语法讲解、难句分析,背景文化知识介绍、课程导入、文章篇章分析、参考译文、阅读和写作指导,课后练习及答案解析等。在词汇方面,基本上都有例句、考点、考题和答案解析、单词记忆方法、用法、扩展、考点解析等内容。短语方面有其用法介绍和考点,难句分析方面会就句子结构和其中的语言点进行总结,篇章分析方面有的是对课文内容进行概括和分段总结其大意。

3.特色板块及内容

四、讨论和建议

从以上的对比可以看出,《大学体验英语综合教程》的英语教参涉及内容非常全面,具体的板块设计各具特色。总体来说,在选择教参时,要尽量选择由正规出版社出版的,编者也要是对大学英语教学非常有经验的教师和学者。这样的教参大多可以作为教师备课和学生自主学习的辅助工具。但同时要带着批判性的精神看待教参,鼓励学生寻找教参中的不足甚至是不当之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束定芳(2004)指出自主学习在外语学习上的主要成分包括:态度(attitude)、能力(capacity)和环境(environment)。即学习者自愿采取一种积极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学习对自己的学习负责并积极地投身于学习;学习者应该培养这种能力和学习策略,以便独立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学习者应该被给予大量的机会锻炼自己负责自己学习的能力。没有外部的环境,如老师、教学设施和学习资料,特别是在培养自主学习的初级阶段,实现前两项是不可能的。教参就属于环境因素,应该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1.教师如何利用英语教参

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参。比如,学生手中的教参的语言点、课文译文等已经很详细,教师在课堂上就没有必要一一重复讲解。教师可以把这类的学习任务作为课前预习或课后复习的任务,然后在课堂上适当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在学生预习和授课过程中应引导学生通过例句总结词汇的不同用法,并对重点词汇短语和句型进行归纳和讲解。这样学生可以有更多的时间理解和吸收,也能培养他们在众多例句和知识点中进行归纳总结的能力。另外,教师可灵活使用教参上提供的课后练习题,结合教师授课的内容适当改编之后作用课堂测验使用,既充分利用教参,又促进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

2.学生如何使用英语教参

质量上乘的英语教参的确帮助学生增长知识,理解课文内容,检测学习效果,但是要提醒学生不能盲目迷信“参考答案”,更不能让教辅代替英文词典等工具书。由于教参把单词和短语的解释和例句等都列了出来,不需要挑选和思考,弱化他们自己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和能力;同时,由于篇幅有限,教参提供的背景知识不一定全面和细致。另外,英语学习者还应该以一定的课外读物充实,教参不能当成课外书来读,那是很枯燥乏味的。

总之,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要创造性地使用英语教参,使教参为我所用,而不应该被教参束缚手脚和思维。

参考文献:

[1]李珂.关于大学生使用《大学英语》参考书的调查与思考[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2]石贵生.英语教辅书使用状况调查及对英语教学的启示[J].焦作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5.

[3]党元明.教师、教参、教学之辩证分析[J].教学与管理,2009,7.

[4]王兴杨.大学体验英语(第二版)综合教程课文辅导.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9(第2版).

[5]齐乃政,等.大学体验英语(第二版)综合教程辅导.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8,8修订版.

[6]王迈迈.大学体验英语(第二版)综合教程学习手册.延边人民出版社.

[7]杨爱英,等.大学体验英语(第二版)综合教程教与学.国防工业出版社,2007,3(第1版).

第5篇

一、当前图书市场价格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部分经营者定价行为不规范,存在欺骗性定价行为

图书与一般商品不同,出版时在封底和版权页要标明价格。一些出版单位忽视诚信,滥用自主定价权,利用图书标价这一特点,高标价、高折扣。如市场一些古典名著、百科全书、工具书、名人传记、管理全书等,标价奇高,动辄上千元一套,其印张单价高达8―10元(一般图书印张单价在1.5元左右),实际上图书一上市便以一到二折的价格出售。经营者显然是利用了消费者占便宜的心理实施欺骗性定价。尽管从绝对量看,这类图书所占市场比重不高,但影响较大,严重干扰了图书市场正常的价格秩序,打击了读者消费信心。同时,这类图书还成为滋生腐败的温床,一些公款消费者以标价报销,拿取高额折扣中饱私囊,造成极坏的社会影响。

(二)部分具有垄断出版、强制消费性质的图书价格过高,消费者反映强烈

突出反映在各种资格考试指定用书、行业标准用书等方面。这类图书具有强制消费特点,发行量较大,印制和发行成本低于一般图书。但据调查,目前资格考试指定用书平均印张单价为2元左右,较一般图书印张单价要高25%以上;行业标准用书价格更高,例如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的《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一书,仅109页,价格却达到19元,印张单价高达5.24元。垄断出版、强制消费性质图书定价过高引起消费者强烈不满。

(三)中小学教辅材料价格居高不下,增加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经济负担

国家对中小学教科书价格实行了严格管制,近年来多次降低价格,目前其平均印张单价在0.8元左右,经营成本利润率为5%左右,价格远低于一般图书价格。但中小学教辅材料价格实行市场调节价格,价格较教科书高一倍以上,平均成本利润率在40%以上。尽管国家规定了有关部门和单位不得向学生强制销售教辅材料,但我国考试制度现状以及学校在教辅材料选用上所处的主导地位,决定了学生只能被动消费;教辅材料高额利润回扣更增加了有关部门和学校选用的积极性。部分省市有关部门还了推荐目录,引导学生集中购买教辅材料。实际调查结果,学生少则购买一、二套、多则购买三、四套教辅材料,有的学生甚至要购买五套。在一些地方,教辅材料费用占学生书本费的比重已经达到一半以上。

二、规范图书市场价格的建议

(一)依法制定图书行业价格管理规章

鉴于图书商品的特殊性,应依据《价格法》,制定适用于图书出版业的价格管理细则。一是明确图书价格制定的原则和方法,引导图书出版单位依法核算出版发行成本费用,科学合理制定图书价格;二是要求图书出版单位建立、健全内部价格管理制度,使图书价格决策程序制度化,减少人为随意定价行为;三是加强图书明码标价制度管理,规定图书降价销售的条件,规范图书降价销售行为;四是依法界定图书市场各种不正当价格行为及规定相应处罚办法等。

(二)定期图书平均印张价格

在进一步完善图书价格统计制度的基础上,建立图书平均印张价格信息的定期制度。要对不同类别的图书平均印张单价分别进行监测、分析、统计,计算出各类图书的全国平均印张价格,每年由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在相关媒体上公布统计,为图书出版单位合理制定价格提供参考。

(三)采用综合手段,加强对“高标价、高折扣”等欺骗性定价行为的治理

在完善图书价格管理规章、建立图书价格制度的基础上,通过“法律规范、政府引导、行业自律、舆论监督”等综合措施,制止“高标价、高折扣”等欺骗性定价行为。政府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图书市场的监管,引导图书经营者依法经营、改进管理、合理定价,依法查处各种违规经营行为;行业协会要充分发挥对企业定价行为的约束作用,加强行业自律,惩治“害群之马”;媒体要广泛宣传图书价格政策,提高读者识别能力和自我保护的能力,对严重违法的价格行为,要在媒体上公开曝光。

(四)对资格考试指定用书、行业标准用书等图书价格依法实行必要的干预

考虑到资格考试指定用书、行业标准用书具有垄断经营、强制消费的特点,建议依据中央定价目录附录“存在买方或卖方垄断的商品和服务,在发生价格矛盾时,由国家计委进行协调和必要的管理”的规定,对用户反映强烈、价格明显过高的这类用书价格进行适当干预,限制其过高的出版、发行利润率,维护消费者利益。

第6篇

1目前教辅期刊发展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图书市场上,教辅期刊虽然仍然占有一定的比重,但其种类混杂,而且大部分期刊的质量得不到保障。而且经过观察发现,我国教辅期刊很少有品牌出版物。因此,在我国的图书市场环境中,教辅期刊的发展出现了问题。

1.1发行问题

近年来,我国对市场的管理越来越规范,对图书、期刊的发行管理也越来越严格,对教辅期刊的发展受到了影响。以往教辅期刊会直接进入到学校进行销售,如今却要面对整个图书市场。在整个图书市场的强大压力下,我国教辅期刊的销量严重下滑。另外,教辅期刊还存在成本增加的问题,导致教辅期刊的收益达不到预期。随着科技的发展,计算机网络、电子设备、图书应用等新媒体对传统的图书市场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教辅期刊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因此我国教辅期刊的发展遇到困境,甚至有些教辅期刊难以生存。

教辅期刊除了要保证包装的美观和纸张的质量问题外,还要保证内容的质量。然而目前在我国教辅期刊的内部,很多教辅编辑工作都是由没有经验的大学生担任。刚毕业的大学生既没有教学经验,也没有编辑经验,无法保证教辅期刊内容的质量。因此有很多消费者反应我国教辅期刊的内容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而且教辅期刊的编辑还存在流动性大的现象,致使编辑工作者都没有积累到相应的工作经验,从而导致我国教辅期刊内容质量一直得不到提升。品牌期刊就通过培养优秀的编辑出发,从而保证教辅期刊的内容质量,促进教辅期刊的发展。

1.3市场问题

随着教辅期刊市场竞争压力的逐渐增大,教辅期刊的竞争局面越来越混乱。入教辅期刊为了提高销量,通过压低价格和提高折扣的方式,将教辅期刊市场推入到无序的市场竞争中。而且教辅期刊还存在受到本土垄断的情况,很多外来的期刊根本无法进入到该地的市场。目前,我国期刊依然采用邮局和区域的发行考试,这种发行模型老旧且单一,无法适应市场的变化,从而导致我国教辅期刊得不到发展。

2教辅期刊品牌建设的意义

品牌是一种无形的资产,其具有帮助产品增值和溢价的作用。而且如今人们在选择产品时,也越来越注重品牌,因此创建品牌是教辅期刊主要的发展方向。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和文化层面的提升,人们在选择和购买相应产品时,越来越注重理性的思考,不再盲目跟风。各行各业的产品都有相应的品牌,品牌促进人们在选择和购买产品时,能够第一时间联想到该品牌的产品。品牌不仅有质量和售后保证,其还具有独特的内在价值。品牌教辅期刊首先要具备独特的内在价值,而特色的办刊理念是帮助教辅期刊创造独特内在价值的主要方式。品牌教辅期刊出版的内容要具有权威性和原创性,否则各个教辅期刊出版的内容大同小异,产品毫无特色,很难吸引消费者的眼球,从而石沉大海。因此在如今市场竞争压力越来越大的教辅期刊市场,教辅期刊应该要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创造属于自己的产品夜色,从而创造出具有独特内在价值的品牌教辅期刊。时代在进步,教育事业也在不断发展,因此教辅期刊的内容必须要保证新颖性。保证教辅期刊内容的质量与创新,才能够促进品牌教辅期刊的建设。我国期刊的发展中,曾经出现过很多销量高、影响力大的刊物,然而由于不能紧跟时代的发展,内容、包装等没有及时创新,从而逐渐主市场淘汰。如今期刊市场不再只是纸质期刊的市场,科技的发展导致期刊的形式越来越多样化,市场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因此教辅期刊想要发展,必须创建影响力大、产品质量高、内容新颖的品牌。

3创建品牌教辅期刊的方法

品牌的创建并不容易,它需要经过长时间的考验才能够产生较大的影响力,而且其内在价值必须具有独特性,不能被竞争对手随意模仿。以下主要通过4个方面对品牌教辅期刊的创建进行分析。

3.1注重教辅期刊内容的质量

随着消费者文化层面的逐渐增高,消费者在选择教辅期刊时,更加注重期刊内容的原创性和权威性,因此教辅期刊在编辑内容时,要迎合消费者及市场的需求。然而想要编辑出具有原创性和权威性的内容并不容易,相关工作人员和编辑需要结合我国教育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积极与学校、学生及家长进行沟通,了解消费者主体的需求,从而打造出受到消费者需要的内容。教辅期刊应该注重从实质内容出发,从而提升自身的实力。如今国家和社会对学生教育越来越关注,与学生相关的书籍和期刊中,不允许出现质量问题,如纸张问题、错别字问题等,因此教辅期刊需要加强对内容的编校。相关期刊社可以通过建立质检部门,严格按照相应标准对出版内容进行审核。

想要打在品牌教辅期刊,必须要保证期刊内容的质量,因此要保证编辑的专业性。教辅期刊社需要加强对编辑团队的培养,从而建立一支优秀且专业的编辑团队,促进品牌教辅期刊社的创建。教辅期刊编辑工作与其他文学刊物的编辑工作不同,它需要紧跟时代变化,注重与实际结合。因此教辅期刊编辑要以试题、学生、教师、教学理念、教材等为研究对象,明确教学理念的更新、试题的类型、教师与学生的需求等,从而打造出具有价值且具有特色的教辅期刊内容。

3.3注重经营模式的改革

传统的教辅期刊以内容和价格为提高销售量的主要方式,这样虽然偶尔能够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但并不能持久。品牌教辅期刊应该注重品牌的推广和宣传,从提升知名度和扩大影响力出发,增强消费者对该品牌的信任。好的产品除了要有良好的宣传方案之外,还要以优良的服务促使消费者自动成为该产品的宣传因素。期刊社要以消费者为导向,从细节方面出发,使每一位消费者都能够有感受到期刊社的诚意。

3.4迎合新媒体市场的发展

随着科技技术的发展,传统图书市场受到新媒体的冲击,因此教辅期刊应该紧跟时代变化,注重数字出版的发展。数字出版具有成本低、编辑方便、容量高等特点,同时还能够与消费者快速沟通,因此教辅期刊社应该注重向数字出版方向的发展。

4结论

综上所述,随着市场和环境的变化,教辅期刊的销量越来越低,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教辅期刊社想要发展必须注重品牌的创建。通过上述分析可知,注重期刊内容的质量,经营模式的改革、数字出版的发展等能够有效促进教辅期刊品牌的创建。

作者:石晓磊 单位: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教辅图书 数字化 创新

当前,我国正处在由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的转型期。出版业由原来单一的纸质传统出版向应用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处理文字、图片、声音、图像等数字化技术领域渗透。同时,出版社也就从做“图书产品”向做“数字化信息资源内容”转变。对教辅图书出版而言,教辅图书的数字化除了要考虑数字出版业务发展的一般特点以外,必须通过创新应用来处理好传统业务与数字业务的关系。

1、教辅图书出版现状

传统出版业把图书或多媒体产品作为终极目标,研发、生产和销售始终围绕的是图书产品,仍停留在传统的产品制造阶段。数字出版则始终围绕读者、作者进行全程服务,出版业正经历从“图书出版”和“多媒体出版”到“数字出版”的转型阶段。

1.1 教辅传统出版遭遇困境

随着我国中小学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辅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首先,教辅的制作成本逐渐增加,使得教辅出版商不得不在印刷过程中采用丰富的色彩,精心制作版式,并在有限的篇幅中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学习信息等等,这无形之中提高了教辅的制作成本。其次,教辅印刷量大,使得这些图书的生产和储运都面临巨大的挑战。另外,教辅图书进入门槛太低以及同质教辅的泛滥,出版商间的价格战使教辅发行折扣越来越低,退货现象失调到难以控制,这大大消减了教辅图书的利润并造成了大量图书的积压和浪费。

1.2 教辅数字出版的特点与优势

数字出版是用数字化工具将传统的资源进行立体化传播的方式,即将传统出版业的内容数字化的过程。数字出版具有查询快速、存储海量、成本低廉、编辑方便以及环保等特点。与传统出版相比、数字出版有着明显的优势,而对于教辅的数字出版其优势更急显著。数字出版解放了编辑,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为读者服务,凭借数字技术使出版内容多媒体化,使其数字版含有多媒体内容,可适应多元化出版的需要。教辅数字出版周期短、更新快、时效性强,可以再合适的时间将最新最好的交付交到教师和学生手中。数字出版可以实现无纸化,从而能大大降低出版、储运、发行的成本,避免了图书的积压、也不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及环境的破坏。成本的降低使得教辅可以以消费者消费得起的价格消费,可以快速占领市场,扼制无序的价格战,实现市场占有率。

2、教辅图书数字出版的应用与创新

数字出版技术给教辅数字出版提供了新的可能性,但是在现行的出版条件下,教辅数字出版仍然有许多需要解决和完善的问题。教辅出版的突破关键在于创新。出版社在教辅图书的开发上需大力提倡创新,使其在各个环节的革新形成核心竞争力,具体而言可以从观念与内容、技术手段、编辑素质、营销手段等方面入手进行突破,打造教辅图书数字出版领域的新天地。

2.1 观念与内容创新

出版社在传统出版中已储备有大量的专业人员,建立了规范良好的工作流程,具有完备先进的基础设施,并且已经形成了一套非常成熟的编辑、印刷、发行运营模式,但这些不可避免受着陈旧观念和传统思维的束缚。教辅出版应跳出简单化的教辅概念,扩大思路和领域,着重开发提高读者素养和技能、开发读者思维的教辅图书。要打破教辅图书与考试挂钩的思维定式,拓展新的空间,逐渐地进行一些理念意义上的新尝试。

2.2 技术手段创新

计算机、专用阅读器、网络设备等软硬件设备的普及为数字出版提供了有利的前提条件。在科技不断创新的前提下,这些软硬件也在不断升级更新,使得完全实现数字出版逐渐变成可能。但是数字时代下如何把教辅图书数字化、市场化、智能化,让教师、学生乃至家长能做到各取所需是一个技术问题。出版社可以通过合作弥补自己的劣势,将数字制作交给技术提供商来完成,利用他们技术和平台上的优势,实现教辅图书出版内容数字化。

编辑人员除了要具有良好的编辑加工、校对等文字能力和发行能力外,还应具备一定的计算机软硬件专业技术知识,他们长期以来还建立了庞大的作者群,这些都是出版社从事图书内容生产的基础。教辅数字出版要求编辑对数字的制作及教辅数字出版的信息化商业运作模式有所了解,要求编辑提高素质,扩大其工作的范围,对数字出版领域熟知,不仅要有良好的选题策划及文字加工能力,还有对数字出版技术深入了解,全面掌握数字出版商机。

2.4 营销模式创新

数字时代下教辅图书的创新,必然引发配套性的营销方式创新。因此,教辅数字出版的营销模式不能套用传统的方式,出版从业者必须树立全程营销意识,开发一种与产品质量、内容、品味相配的营销理念。产品从选题策划开始,一直到产品到用户手上,都要用整体效益的策划思路去制订选题、促进销售,并不断地摸索教辅出版的数字商业模式。

当然,出版者应当清醒地认识到,数字技术只是手段,出版内容仍然是核心,其核心竞争力仍然来自于图书知识内容的生产。实施相应的数字化应用与创新,本质上是为读者提供更好的服务,同时为出版社提供一个更为广阔的新兴市场。因此,出版社凭借对读者资源的掌控、编辑能力的提升和市场运营的强化,要将主要力量集中在对精品内容的打造上,进而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导地位。无论选择何种出版方式,出版社都必须坚持“传播知识、积累文化、繁荣学术、服务教育”的职能,作为积累和传播人类知识、普及智慧和文明的基地,出版社应充分应用数字技术,改革出版流程,实现多元化同步出版,为广大中小学生提供满足个性化需求的教辅图书精品。

参考文献

[1]胡小忠,田鹰.论教辅数字出版的发展[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115-116.

第8篇

【关键词】英语教辅读物;使用率;对策探讨

1、调查方案

1.1调查背景

期末时,老师收集学生的英语教辅读物,发现有些学生的英语教辅读物都是八九成新,很少有笔迹,有些甚至连污点也很少,他们当中有成绩较好的,也有成绩较差的。教辅读物不像课外书能经常翻阅,它是跟教材同步的,一学期结束了相应的教辅读物的使用价值也就很小了。跟大多数地方一样,马鞍中学附近的教辅读物书店近年来逐渐增多并生意火爆,但是学生购买英语教辅读物的目的是否有达到,购买的目的是什么?学生是否很好的利用了所购买的教辅读物,学生又是如何从众多的教辅读物来选择。这些问题不得不令我思考英语教辅读物的存在价值何在。

1.2调查目的

此次调查主要通过通过文献探讨、调查问卷、实地访谈和实践研究,实际反映我国部分地区学生英语教辅读物使用率的情况。

1.3调查内容

此次调查内容主要是针对英语教辅读物的质量,学生对教辅读物使用情况和看法态度以及老师对学生购买热潮的看法。

1.4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马鞍中学校占地110亩,教职工282人,教学班87个(高中56个,初中31个),学生5588人。是南充市示范高中、南充市绿色学校、四川省校风示范校、四川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校、四川省中小学实验教学示范校。

1.5调查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自编的“对英语教辅读物相关问题的问卷”进行调查,问卷主要涉及对马鞍中学学生使用英语教辅读物情况的调查。

2、调查结果及调查结果分析

2.1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此次问卷共有200份,其中有效问卷为194份,调查对象中,男女比例分别为52:45,比例还是比较合理的。每学期都购买教辅书的达172人,占88.7%不是每学期都购买的为22人,占11.3%。

2.2教辅读物的购买情况

2.2.1购买数量

从上表来看,目前93.8%的学生购买英语教辅读物购买数量不超过3本,这说明,目前英语教辅读物的购买数量还算合理,不是很盲目。

2.2.2购买原因,见表2.2-2

2.3教辅读物的使用情况 见表2.3-1

目前英语教辅读物的使用率不容乐观,93.2%的同学对英语教辅读物的使用率不足2/3。

2.4结果分析

2.4.1购买目的五花八门

一部分同学在期末刚结束就主动开始购买下学期的英语教辅读物,原因是想通过多练题多看书,提高成绩,一部分同学在开学开始购买了,原因是周围同学都购买了,怕自己没买影响成绩,或者是家长主动要求孩子去购买。一部分同学是听了老师对某本教辅读物的赞扬,而被迫去购买。

2.4.2英语教辅读物的质量参差不齐

目前市场上教辅读物材料老化,内容抄袭的教辅书太多。

20O5年5月17日《新闻晚报》发表了有关部门的调查报告。目前上海市场的中小学教辅读物主要有习题集、课本辅导、试题汇编、竞赛辅导、题典等5种。在5类中占比重最大的是习题类和课本辅导类,分别达37.8%和28.3%。英语、数学、语文三科都很热门。从抽样调查看,教辅读物鱼龙混杂,质量令人担忧。低质量的教辅读物,普遍以应试为基本目标,以习题为主要素材,特别是以高考、中考、小学奥赛的试题为重点内容,所以基本不能体现学科课程标准的内容与要求,难度大大超标,又背离教学辅导的基本原则,难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和学习欲望,只会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和家长的经济负担。

目前教辅读物有十大“罪状”:(1)封面:自命“灵验”,引诱读者;(2)前言:“应试教育”,沉渣泛起;(3)作者:虚姓假名,抬高身价;(4)定价:暴利高价,增加负担;(5)习题:超标离本,繁难偏旧;(6)内容:重复抄袭,差错屡出;(7)容量:东拼西凑,重复低效;(8)印刷:粗制滥造,质量低下;(9)出版:借鸡生蛋,鱼龙混杂;(10)发行:渠道杂乱,花样百出。

2.4.3学生使用英语教辅读物能动性差

(1)主动利用教辅读物的情况。调查显示:仅有5.82%的学生会经常有意识的利用教辅读物帮助学习,43.18%的学生偶尔会,33.6%的学生曾经有过,17.23%的学生从未有过。研究充分表明学生意识淡薄,主观能动性很差。

(2)有无做过英语学习计划的情况。据调查,做好了英语学习计划的仅占11.19%,63.98%的学生表示正在考虑中,23.49%的学生尚未做过,0.89%的学生认为没有必要做学习计划。绝大部分学生认为学习计划是有必要的,但是做好了的学生却是凤毛麟角。

3、现状综合分析及相关建议

3.1现状综合分析

(1)学生家长受到教辅读物消费热潮的影响。学生家长没有充分考虑自己孩子实际的情况,跟风购买教辅读物,加大了孩子的负担,导致孩子不能充分利用教辅读物;

(2)对市场英语教辅读物的管理力度不够。在英语教辅读物这块领地,一些出版界单位为经济利益所驱动,违反专业分工,超范围出版教辅资料,造成教辅图书市场混乱,对出版资源涸泽而渔,轮番轰炸,进行高强度、高密度的破坏性开发,使教辅图书市场良莠不齐,鱼龙混杂,竞争无序。一些教育行政部门各自为政,乱编滥印各种学生用书,不但没有起到好的带头作用,更进一步加大了英语教辅读物市场的混乱;

(3)老师对英语教辅读物的放任态度;

(4)学生不明确英语学习的具体科学方法。

3.2相关建议

(1)树立学生正确购买和使用英语教辅读物目的;

(2)老师加强对英语教辅读物的使用和管理;

(3)保证市场英语教辅读物的质量提高,和管理水平提高。

4、结论

本次调查报告,对目前英语类教辅读物的使用率做了简要的调查,由于很多原因,导致目前的教辅读物的使用率不高。为充分利用教辅读物来提升学生的素质,需要质量优良的教辅读物做基础,需要老师正确的引导做保证,需要学生较强的主动性做动力。

5、本次报告的局限性

(1)调查范围过小,只能反映局部地区情况

(2)调查问卷科学性不够,致使调查存在局限性;

(3)调查员的经验不足,做调查时对调查对象遇到的问题不能及时正确的解答或现场记录做得不够充分,也会导致调查存在局限性;

(4)问卷信息量过大,统计问卷时出现遗漏、错误等情况导致调查存在局限性。

【参考文献】

[1]黄良文,曽五一.统计学原理[M].中国统计出版社,2000.

[2]蒋志华,张红玉,曾鸿,等.市场调查与预测[M].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

第9篇

热词:微信公众平台 教辅出版 营销

微信公众平台是腾讯公司于2012年8月,在亿级微信用户基础上新增加的一个功能模块,个人或者企业都可以通过这个平台创建一个微信的公众账号进行自媒体活动,简单地说就是通过向特定群体定期推送文字、图片、语音、视频等全媒体内容,个人实现一对多的沟通与互动,企业可以更好地提供与提升服务。尤其是对企业商家来说,它可以通过申请微信公众账号,对微信会员开展微推送、微活动、微分享等,建立起一种线上线下的微信活动营销网络。

对于出版机构而言,如何快速地找到目标读者群,并在目标读者群中进行快速有效的信息传播,是其做图书必须经常思考的问题,而微信公众平台这种点对点的交流以及满足个性化需求的特点,正好实现了出版机构的这种营销诉求。因此,微信公众平台目前已经在出版机构大众图书的推广与营销中得到广泛而深入的应用。

笔者认为,由于教辅图书口碑传播作用巨大,教辅图书受众群体的需求个性化、多样化,教辅图书季节性很强等原因,微信公众平台这种新媒体工具可以应用于教辅出版、营销与服务的全流程中,并且可以为出版机构在目前庞大而竞争异常激烈的教辅市场中开创一种全新的教辅出版与营销模式。那么,作为教辅出版机构,应该如何应用好微信公众平台呢?或者应该处理好哪些问题呢?本文笔者从营销、内容(或服务)、维护等三个方面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首先,微信本身所具有的特点,可以让教辅图书出版机构迅速而有效地细分市场、精确找到目标读者群(主要是中小学生),这无疑为它们在营销方面提供了巨大的便捷。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对不同地区的教辅读者群进行分组,出版机构既可以有效地整合既有的资源,同时又可以通过与读者之间有针对性的互动,快速、经济地获取读者的意见与反馈,为进一步挖掘潜在的读者,以及提高教辅产品质量、开发研究新的品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可是,在这一点上,出版机构可能会碰到与其他应用微信公众平台的商家同样的问题,即微信公众账号与个人用户之间黏合度非常低,无论是自媒体还是品牌微信公众账号,它们的图文、音视频等打开率越来越低,很多信息抵达不了用户的打开界面,任其发展下去的结果就是平台渐渐被个人微信用户遗弃。那么,如何找到并让目标读者保持一定的活跃度,就是教辅出版机构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有研究者已经指出,微信公众账号与个人用户之间是一种弱关系,要引导个人用户关注微信公众账号的时候,这个临界点一定要是弱关系的点,才能获得用户的关注,简单地说就是不要去刻意强调推销产品,而是去告诉用户这个号能够给用户提供哪些服务。尤其是对于教辅图书的主要受众中小学生而言,由于成长期中的叛逆性以及由于学业负担太重而形成的对于教辅图书的自然反感,如果教辅出版机构以自身品牌教辅产品为平台微信号或广告词,或者在微信推送中主要是以营销自身品牌教辅内容为主,那么这样的平台要么是很难获得中小学生的关注,要么会在应用过程中慢慢流失用户,甚至被用户遗弃。

因此,笔者认为,教辅出版机构要应用好微信公众平台,首先应该转变营销思维,从过去的营销产品转变为营销服务,可以通过提供增值、免费甚至有趣的内容或者服务(比如名校试卷、名师课堂、在线答疑、文娱活动信息等),让用户觉得从平台上实实在在获得了额外的学习收获或者资讯服务,从而愿意持续关注平台,这无疑会对增强平台的流量,吸纳更多的目标读者并保持一定的活跃度,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继而,在用户对平台的忠诚度不断增强的情况下,教辅出版机构再顺势推销自身的品牌教辅就自然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其次,微信公众平台相对于传统教辅图书的散发宣传单、书讯等宣传推广模式,显然是更经济快捷、更有针对性的营销平台。教辅出版机构可以将自己的品牌教辅或者新研发上市的教辅品种的出版信息、名家推介、购买渠道、内容样章等内容,制作成精美的专题,通过微信公众平台主动推送给针对性较强的个人用户,并可在平台上与用户开展交流与互动,适时高效地解决用户在购买、使用教辅等过程中碰到的疑难问题。同时,微信在熟人圈中交互传播的特点,还可使教辅图书通过用户的口碑相传来提高知名度和销售量,这种“软广告”显然比传统宣传模式更有渗透力,往往可以发挥事半功倍、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不过,目前教辅图书市场品种众多,同质化严重,那么,在微信公众平台上,要怎么样在瀚如烟海的教辅图书品牌中脱颖而出,取得广大师生以及家长的认可,这同样是摆在教辅出版机构面前的一大问题。目前,传统出版商和数字出版商的共识是,不论文字的载体和形式发生怎么样的变化,出版“内容为王”的内核并未发生改变,读者在任何时候关注的核心依然都是内容。尤其是在互联网的时代,如何在包罗万象、鱼龙混杂的内容资讯海洋中,找到可用适用的信息,考验着编辑的职业敏感性。笔者认为,一个具有职业敏感性的编辑应该具备为读者挖掘、培育、提供有价值、有帮助的内容的能力,把信息关键点、核心内容抽茧剥丝分离出来,简洁明快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那么,就内容(服务)方面而言,笔者认为,教辅出版机构就是要以微信公众平台为接口,为个人用户提供以品牌教辅为基础的内容增值服务以及个性化服务:一方面是为教辅图书中普遍反映的重点、难点提供答疑解惑、要点解析、难点突破等专题,设置快捷操作与查询,便于读者便捷地找到自己的需求,对于一些需要音视频、PPT课件的内容,出版机构可以在平台上以图文或视频的形式呈现给个人用户,也可以通过网站连接的形式引导读者访问相关的资源网络;另一方面,可以将教辅图书碎片化为不同的板块或者专题,甚至可以将几种教辅的内容重新分拆组合提供给读者,不同学习能力、不同教学需求的师生或者家长可以各取所需,满足他们对教辅内容的定制化需求。除此之外,微信公众平台的互动人员可以定期向用户推送一些新题型、新题材的考题或者试卷,或者通过交流挖掘用户的需求点后,再借用微信公众平台的API(应用程序编程接口),智能地向个人用户推送相关的精确教学辅导资料,进一步强化用户与平台之间的信任度。

最后,众所周知,数字出版对图书出版机构提出了划时代的挑战,教辅微信公众平台的创建以及提供的内容(服务)只是走出了教辅数字化的第一步,而后期持续的维护与更新才是更为重要而艰巨的工作。教辅出版机构应该安排具备一定互联网技术的专门人员负责平台的日常维护与更新,及时与用户交流、沟通,尽量解答用户的疑问;同时,应该根据企业微信号的特点,把握信息推送的频率、内容与时间,充分利用企业微信号提供的便捷资源和技术服务,将最核心、最有价值的教辅资料或者信息,以最简明扼要、最恰当的媒体形式推送给用户。

第10篇

关键词:德育园地 探索 理论 专著

捧读谭海清同志的新作――《高校辅导员工作概论》(以下简称《概论》),先是惊愣,继而赞叹,最后是油然而生钦佩之情。他从一个农学专业的毕业生,到一个高级讲师、中专学校校长、党委书记及高校的党委副书记,专业的差异和事务的繁琐可想而知,著书立说谈何容易?其推出一部非本专业的论著,如非捉刀,亦非大手笔的“妙手偶得”,那必定是呕心之作。

我以为《概论》,贵在实用。捧着散发油墨芬芳的《概论》,反复研读,“心有戚戚”,深感海清同志这本新作是他33年来在德育园地艰辛探索的理论升华。作为辅导员读物和工作中的参考手册,论著有利于指导辅导员开展工作,也有利于提升辅导员综合素质。《概论》共分10章,较为全面、系统地概述了辅导员的起源与演变、地位与作用、使命与形象、价值与发展,分析了辅导员的角色定位、应具备的素质基础、任职条件和岗位职责,论述了辅导员的工作方法、人际关系的处理和应具有的心理素质,并对辅导员的选拔聘用、教育和管理进行了研究和探讨。正文后还附录了“辅导员如何开展日常管理工作”、“辅导员如何开展思想工作”、“辅导员如何开展学习辅导工作”等内容;附录每个部分又分若干节,每节分“实务指南”、“经典案例”、“案例解析”三部分[1],这里面的很多“案例”是作者的广泛涉猎和亲历亲为,所以“解析”起来中肯到位、精辟入理、特别实用,能激起读者共鸣,也能让辅导员有所遵循,有所借鉴。对辅导员而言,《概论》既是工具书,也是很好的教科书。时下各类著作多得已经不能用“汗牛充栋”来形容,但良莠不齐,鱼目混珠,特别是有的“大部头”洋洋百万言,不知所云。而《概论》24万字,涵盖内容如此之广博、之丰富、之深刻,又如此之实用,实在难得。

一个非理论工作者撰写一本热门话题而又是冷门专业的论著,为何如此实用?追根溯源,一字一句都源于实践,源于作者多年来在德育园地艰辛探索。

作者乐于求知。一个在校园里成长起来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当然明白“给别人一杯水,自己得先有一桶水”的奥妙。尽管他学的专业只是农学,但当他步入德育园地后,能博览群书,勤学好问,刻苦钻研。尤其是学习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能始终坚持33年如一日。2003年,他还参加高校教师岗前培训,系统学习高等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因而他担任学校党政工作的任何一个角色都得心应手,工作起来有声有色。

作者勇于创新。作为分管院领导,他始终积极摸索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应如何适应新形势的变化和新时代的要求,不断创新理念。多年的实践,他领会到人的理念往往支配和决定着人的行动。大胆解放思想,着力更新观念,吸纳各种新信息,借鉴新经验,不断超越自我,逐步确立开放、多维、求异等现代化思想政治工作理念,开创了学院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局面。他始终恪守“思路决定出路”的原则,努力创新思路,把上级精神与学院实际有机结合起来,精心策划,深入研究与反复酝酿,形成和确定了具有针对性、创新性、超前性、科学性的思想政治工作思路。锐意创新的工作思路,着重强调了“三育人”教育理念,建立起思想政治工作的长效机制,形成学院思想政治工作的崭新格局[2]。他始终注重时代性、针对性与创造性,着力创新方法,探索完成思想政治工作任务的手段和途径,重在说服教育、以理服人,动之以情、以情感人,并把一般教育与个别教育紧密相结合等。在创新教育效果方面,他强调增强深度、力度和效度,积极尝试结合实际抓说理、适应心理抓教育、鼓励为主抓引导、批评为辅抓帮助等方法,使思想政治工作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适应学院的健康发展,并为之提供不竭动力[3]。

作者善于总结。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立以来,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迄今已有55年的历史。这支队伍由小到大,由弱到强,职能由过去专门从事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单一角色,日渐拓展为集教育、管理、服务于一身的多重角色。为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培养、造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人才作出了积极贡献。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的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如何提高辅导员的整体素质和工作,使辅导员工作真正起到教化人的作用,是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4]。在接触中我了解到他参加工作不久,由教农技课改教政治课,天天自学到深夜,很快完成了这一角色转换,悉心摸索并提炼出“读、讲、练”并举的教学方法,深受学生欢迎。因工作需要,他后来相继担任学校党政职务。2003年岳阳职院建立后,面对工作压力,出任党委副书记,分管思想政治等工作。他不断总结经验,逐步上升到理论高度,奠定了扎实的政治理论功底。特别是近几年,他公开发表的多篇(本)论著中,诸如《略谈高职院校党总支书记应具备的基本素质》(2004.3)、《入党积极分子教程》(2004.9)、《试论高职院校心理咨询与思想教育的有机结构》(2005.1)、《美国学校德育模式特征及其启示》(2005.3)、《论陶行知的德育原则》(2005.5)、《新时期高职校院思想政治工作应增强时代感》(2006.12)、《论高校辅导员在构建和谐校园中的作用》(2007.5)。并在此基础上梳理自己在德育园地32年的探索,撰就了这本《概论》。24万字,既是实践的升华,也是思考的结晶,更是责任的驱使,是海清同志多年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回顾和反思。

《概论》读后,感触颇多。思想政治工作不容易,理论领域艰涩枯燥,少人问津。我深深地感慨于作者乐此不疲,孜孜以求。追寻作者奋勉的足迹,笔者能够清晰地看到其卓有成效的耕耘和宗教般虔诚的坚守,在德育园地探索的执著,深深地感受到“读一本好书,如同一个高尚的人谈话”。了解作者有助于理解作品。字里行间,无不反映出他的为人、为友、为官,是那么随和、谦和、亲和。“人之相悉悉于品,人之相敬敬于德”。我与作者的相识、相交、相知,始于2003年因工作的关系,交往多了,话也多了,也就放肆了起来。但我也一直很尊重这位宽厚、豁达、睿智的长者,始终把握着交情的尺度:清而淡,清如井中碧水,淡似天空白云,算是“交义”的那种吧。每次聆听他的教悔,让人感受到的是一种鞭策与鼓励,一种关心与厚爱,一种交心与换心,真是“如坐春风”[5]。去年年初,他说要出本书,我全当玩笑;不久,他把写作提纲给交给我看,我还将信将疑;等到去年3月,他把清样交给我终校时,我才为之瞠目。试想想,在市场经济大潮翻波涌浪的今天,一个院领导能够在德育园地艰辛探索,在政治理论领域刻苦钻研,以寒窗作伴,以青灯为友,这需要何等的毅力与执著!

《概论》读后,受益颇多。偶有一鳞半爪之得,我不揣浅陋,如数兜出。当然,《概论》的内涵深刻隽永、博大精深,绝非笔者这样三言两语所能概括;属意的读者自然“见仁见智”。朋友,有空认真读读《概论》,相信你会读到更多。

参考文献:

[1]谭海清.高校辅导员工作概论[M].中国戏剧出版社,2007年.

[2]韩源.新世纪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M].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年.

[3]王小锡、王建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概论[M].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

[4]李庆善,李桂芝.青年思想工作方法论[M].湖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

第11篇

问:下发《通知》的背景是什么?

答:2001年,针对当时教辅材料存在的问题,新闻出版总署和教育部联合下发了《中小学教辅材料管理办法》。《办法》颁布以来,教育部和相关部委采取了诸多措施,包括建立7部委联席会议制度,积极进行治理,在一些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但教辅材料市场也出现了很多新情况、新问题,主要表现在种类繁杂、质量良莠不齐、价格虚高、市场混乱、使用缺乏规范。这些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为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精神,经认真调研,广泛征求了教育行政部门、中小学校、出版部门等的意见,提出了新的治理措施。

问:教辅材料使用管理的主要思路是什么?

答:一是标本兼治,疏堵结合。《通知》的基本思路是既要把不合法的、质量差的教辅材料堵在校门之外,也要为学生自愿购买教辅材料提供必要的专业指导和服务。

二是以省为主,因地制宜。《通知》要求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根据本省教育教学实际合理确定评议推荐的教辅材料范围,确定本省配备教辅材料的学科、年级、种类和具体程序。

三是齐抓共管,综合治理。教辅材料管理涉及编写、出版、发行和使用等多个环节和多个部门,需要建立综合治理分工合作机制。教育、新闻出版、价格、纠风主管部门分别负责对教辅材料编写、出版、印制、发行、价格、评议、代购等环节进行管理,齐抓共管,形成合力。

问:组织评议的教辅材料的主要范围是什么?

答:组织评议的教辅材料种类主要是与本省使用的中小学教科书配套的同步练习册,也可以评议寒暑假作业,还可以评议初中和高中毕业年级考试辅导类教辅材料,具体评议哪些种类由各省根据本地需要自行确定。

问:《通知》对教辅材料评议和选用程序是如何规定的?

答:为加强对教辅材料使用的指导,《通知》要求建立健全教辅材料评议推荐办法。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会同新闻出版行政部门、价格主管部门组织成立教辅材料评议委员会,对进入本省中小学校的教辅材料进行评议,择优选出若干套进行公告。

各地市教材选用委员会根据当地教育实际和教科书使用情况,按照教科书选用的程序,从本省教辅材料评议公告中,一个学科每个版本选择1套教辅材料推荐给本地区学校供学生选用。

教辅材料评议委员会要包括中小学教师、校长、教研员和新闻出版等方面相关专家,确保其专业性和代表性。教辅材料的评议推荐要做到机会均等、过程透明、程序公正。

同时为加强监督,要求省级教辅材料评议公告报教育部备案,地市教辅材料推荐结果报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备案。

问:《通知》对学生购买教辅材料有哪些规定?

答:《通知》特别强调学生购买教辅材料必须坚持自愿原则,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强制或变相强制学校或学生购买任何教辅材料。如果学生自愿购买本地区推荐的教辅材料并申请学校代购,学校应做好统一代购服务,不得从中牟利。学生和家长个人自行选择的教辅材料,学校不提供代购服务。

对于违反本通知规定,强制或变相强制学校或学生购买教辅材料、不按规定代购、从代购教辅材料中收取回扣的单位和个人,由上级教育行政部门责令其纠正违规行为,给予通报批评,并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第12篇

任何一种图书的编辑出版都有它的规律。同一般图书相比,教辅图书的特点是非常鲜明的。编辑教辅图书,前期策划是决定质量的关键所在,需要注意如下几点:

1 教辅配套。配套问题是教辅和一般图书的最大区别。狭义的配套,指的是和相关教材的版本、年级及修订情况相一致。同步类教辅大多是某一本教材的配套用书。由于国家实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行国家基本要求指导下的教材多样化政策。一时间,北京、上海、山东、广东、江苏等地出版社竞相开发教材。做好和相关教材的配套,是教辅的首要任务。广义的配套,则是指和国家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精神,新课程标准以及由此派生出来的各地中考、高考方案。各地教研室的教学要求和考试院的考试说明相一致。要做好这方面的配套,教辅编辑应该密切关注国家基础教育改革的进展情况和各省教育厅的政策,及时了解有中考、高考命题权的教研部门、考试院的最新动向,把最新的精神体现在教辅当中。

2 前期调研。前期调研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了解读者的需求,这是教辅和一般图书都必须做的工作,区别主要是对象和手段的不同。教辅的前期调研主要是要深入学校,深入教学一线,向老师和学生了解教学的情况。调研不光要跑一些名校,拜访一些名师,更要到中等或较差的学校去。因为这些学校占了大部分,不仅人数众多,而且对于教学辅助用书的需求更为迫切,是教辅潜在的巨大市场。调研不仅要向一线老师了解情况,必要时还要听几堂课。尽量深入到教学情境中,用心体察师生需求,才能有所收获。

3 作者的选择标准。一般图书作者要有名气,书才好卖。学术图书、专业图书更是如此。所以,名家名作各个出版社都会挤破头去出版,无名之辈的作品则乏人问津。那么,教辅的作者是不是一定要选名校名师?是不是名气越大越好呢?不可否认,借用名校名师的号召力体现教辅的质量,带动图书的销售,是图书策划营销的一个基本方法,但是,作为教辅编辑,在选择作者时唯“特级”是举,非名校不用。就会陷入一个误区。且不说有的特级已退居二线,对于新课程、新教材和新的考试模式已经不太了解,根本无法编出适合新形势的好教辅来,单说在职的特级或名师,不见得个个都是好作者。他们当中有的是教研组长、把关教师。本职工作繁忙;有的“学而优则仕”,平时政务缠身;还有的几本复习资料同时在编,分身无术,根本没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所以,教辅的作者要综合考虑才行。我认为,选择的标准是:有相当的水平,有一定的时间,有良好的态度。

4 前期设计。要编出好的教辅。前期设计必不可少,它包括开本设计、版式设计、装订设计和内容设计。教辅图书形式设计多样,比如试卷一般用8开,中间对折;课堂同步的教辅可用16开,与教材同大,也可以用32开,采用可撕式装订,便于老师收上去批改。答案另行装订,学校统一征订后可暂不发给学生。这些都是目前比较流行的做法。而一般图书的形式设计可以不用如此复杂。在内容的设计上,一般图书如何安排内容,安排些什么内容,作者有更大的发言权,而对于很多同步类教辅来说,要求编辑和作者进行商讨来决定。有经验的编辑如果经过前期的充分调研,应该能够提出更多建设性意见。比如如何恰当安排讲和练的比例,如何设置新颖实用的栏目等。可以说,好教辅是设计出来的。

5 较详细的编写说明。编辑做好充分的前期设计。并和作者把相关问题商量定了以后,还要写一份比较详细的编写说明,将编写要求确定下来。在我看来,一份好的编写说明至少要包含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编写原则、内容安排、形式设计、注意事项。编写原则主要是明确本书的编写依据、配套教材、图书使用对象和总体编写思路。内容安排自然是编写说明的重点,主要是对全书的体例结构作出说明。比如随堂学案类教辅,以课或课时为单元编写,单元里面设置哪些栏目,讲要讲到什么程度,练习题要安排多少道。这些细节问题规定清楚,有利于作者的编写,有利于质量的控制。也有利于全书体例的统一。形式设计要跟作者交代用什么样的开本,正文用几号字,每一课多少面,全书不能超出多少面等。因为教辅大多对印张有严格的限制。我认为,最好的办法是请作者先写一课的样稿过来,根据图书的版式排一个样张出来。请作者增删到位以后再正式编写,这样作者心里有数。避免多写或少写,也能减轻编辑处理原稿的负担。注意事项要交代什么时候交稿,有没有电子文档的要求等。

教辅图书的诞生、成长和壮大,得益于国内教育行业的大变革、大发展,得益于市场强有力的需求。作为教辅编辑,要不断拓展基础教育改革的宏观视野,深入了解细分市场的需求,认真钻研并掌握教辅策划、编排的具体技能,编出学生欢迎、老师满意的好教辅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