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无线通讯论文

无线通讯论文

时间:2022-11-24 12:01:1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无线通讯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无线通讯论文

第1篇

本文作者:曹方 单位:浙江省杭州市威睿电通(杭州)有限公司

在宽带中的无线技术也是不甘的落后。这已经是无线宽带的接入技术新的研究的领域。Mimax的技术也有自己的联盟。它的主要目的是推广ieee802.16的技术的标准应用。许多的人认为在将来wimax会取代3G的网络接入技术,wimax解决的是无线局域网的连接问题,它可以信号连接到280英尺以外,网络连接速度可以达到54兆/秒。从目前来看这种说法是不可取的对于商业化的普及还有着很大距离。但是不可以否认的是,在wimax的技术具有很大商业的潜力。但是由于在其自身的技术方面短缺,使得难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发挥出重大影响力。

在超快带无线的接入技术中,在因为有超高速数据的传输能力,而受到广泛关注,然而其还有着很大的优势。因为其采用是超短的周期冲脉调制。没有使用载波上的技术。这样就使得其具有低成本和低功耗的特点。超宽带无线的接入技术因为传输数据能力在未来无线的通讯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对于蓝牙技术也造成一定冲击。但对于目前慢慢普及3G技术和wlan技术等还是不构成威胁的。

电信是克服距离和时间障碍的信息传播形式,电信传播的前提是解码和编码打的对应性,换句话说,收信方收到电磁代码要合理运用和发信方的互逆性的算法破译,这样才会得到电磁码所携带的专业信息。

我们可以把无线的电缆来连接起家庭和办公室电子的设备。同样也包括了鼠标和键盘等同样的采用了无线的传输。这样我们就拥有了一个无线的公务包。使掌上计算机和计算机作为代表来采用无线的方式与网络和其他的设备相连接起来。使我们拥有一个数字化可流动办公室。

移动通讯技术迅速的发展,使得人们对于电脑以外各种各样的数据和网络的服务需求也日益的增长。数字摄像机、照相机等等的设备装上了bluetooth的系统。这样就可以使得电缆方面使用的不便免去。同样又可以不受到内存被溢出困扰。同样把它装到手机的上面,可以使得手机可以进行一个无线连接的传输方式。也可使人小范围内可以自由走动打电话和听音乐。在大的范围内召开一个电话会议。蓝牙设施的特性不仅成本低还给人们在日常的生活中开拓了一个近乎无限的空间一样。在未来信息家电将会以网络为基础。与无限的连接实现一个双向的传输具有一定职能融合的产品。用蓝牙的技术设计家庭和办公电话、数字手机与小型的pbx等的电话系统在数字化的意义上实现了个人的无线通讯。因为蓝牙的基本成本低和低消耗的无线方式不仅影响了技术发展的潮流同样还顺应现在的通讯技术。这样的数字化应用对我国的通讯界的发展具有很重大的意义。

回顾我们国家无线通讯的发展历程上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目前的网络用户的普及率还是相对的较低。对于我国的13亿的人口。我们国家的无线通讯技术上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规模。这样,就可以促成一个竞争局面形成,使得运营的企业可以更多的拓展新的业务和应用,向用户们提供一个更丰富更多层次更多方面的需求。所以我们要去积极的促进无线通讯领域在数字化方面的应用,发展我们国家的无线通讯技术。使得其在无线的领域技术创新、科技进步、为实现我们国家的科教兴国的战略。从而增强我们国家综合的力量,也为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全球化的环境下为社会和全人类发展积极的去贡献力量。

第2篇

论文关键词:合作竞争,通讯产业,网络外部性,社会最优供给,效用函数,利润函数

 

一般情况下,生产者进行价格和非价格竞争会产生低价,从而使消费者获益。在一些市场结构中,生产者联合并制定产量,产生高价,减少了消费者剩余。这类生产者合作增加了生产者利润,却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Timothy J. Brenna(2005)认为,规制和竞争对企业的生产和兼并来说是相互替代关系。然而,像电信业这类放松规制的产业,增加竞争将会使其获益良多。电信业转向竞争行业要受到严格的规制,美国电信法案中本地通讯的规制机构允许本地市场的竞争,但保留电信市场的网络外部性[①]。

一、合作竞争市场网络外部性基本概念

研究合作竞争市场网络外部性问题,首先需要明确两个关键概念。

(一)合作竞争市场

合作竞争一词最早出现在1996年耶鲁大学管理学教授Barry J.Nalebuff和哈佛大学企业管理学教授Adam M.Brandenburger共同合著出版的《合作竞争》一书中。书中认为效用函数,企业经营活动是一种特殊的博弈,是一种可以实现双赢的非零和博弈。Maria Bengtsson和Soren Kock(1997)共同研究了企业网络的合作竞争问题,提出那种既包含竞争又包含合作的现象称为合作竞争。Menahem Spiegel认为合作竞争是一种市场情况,非合作的生产者在合作合同制约下,基于市场竞争的基本准则,为增加用户量而彼此竞争,实现利润最大化。为保证消费者的利益,合同限制生产者以低成本生产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郭鸿雁认为合作竞争是以互补为核心、以协同为基础、以共赢为目标的新型经营战略。

(二)无线通讯市场的网络外部性

无线通讯产业提供通讯服务会受到网络外部性[②]的约束。而网络的外部性打破了市场竞争性与社会福利有效的一致性。网络质量随网络规模增大而提高[③](MenahemSpiegel,2005)。

网络外部性的概念首先由Katz和Shapiro(1985)提出,之后应用于网络产业的其他领域。Bental和Spiegel(1994a)在不同的市场结构,特别在不同规制和放松规制的制度下分析了最优网络规模。Bental和Spiegel(1994b)认为这类产品质量的量度由生产者直接控制杂志网。一个既定规模网络的质量则取决于用户总量。因此,最优网络规模和总覆盖范围与市场结构密切相关。Economidas(1994和1996)和Laffont与Tirol(1994和1999)在无线通讯产业的竞争中讨论了最优网络规模和总覆盖范围[④]。

本文讨论的网络运营商之间的合作竞争会导致正外部性的增加,即用户和运营商双双获益。

二、建立网络外部性模型

本文参照Menahem Spiegel(2005) ”Coopetition inthe Telecommunications Industry”的方法[⑤],通过建立我国通讯市场的网络外部性模型讨论社会最优供给问题。

(一)基本假设

第一,假设我国通讯市场有N个独立消费者,个人消费收益w>0,消费者以单位效用函数u(q,n,x)最大化为目的。q为消费通讯服务的单位,入网用户数量为n,x为个人消费总收益,p为通讯单位价格,则用户个人预算约束为:pq+x<w。消费通讯的边际效用Uq和私人收益的边际效用Ux满足: uq(q,n,x),ux(q,n,x)>0,且uqq(q,n,x),uxx(q,n,x)<0。

第二,假设通讯存在网络外部性,且网络规模的边际效用un满足:un(q,n,x)>0且unn(q,n,x)<0,即正外部性。其中q,n,x负相关性。

用户的进入我国通讯市场准则为:

U1=u(q,n,x)>u(0,n,w)= U2,即u(q,n,w-pq)>u(0,n,w) (1)

消费者入网与否取决于市场价格p。U1是p的反函数,U2为常数,那么存在一个价格p*,当p< p*时效用函数,消费者入网,当p> p*时,消费者不入网。本文考虑消费者决定入网的情况。

(二)无线通讯市场的分析基准——社会最优供给

根据Menahem Spiegel(2005)的方法,假设消费者价值函数为V(n,q),消费者总剩余为CS,n个消费者消费q单位价格为p的通讯服务:

V(n,q)=anq-bq2-pq (2)

其中a、b为常数,且a>0,b>0。个人消费只与消费通讯单位有关系,考虑消费者剩余就需要考虑通讯单位q。对(2)式求q的一阶导,可得我国通讯市场需求曲线:

p=an-bq(3)

当通讯双方使用同一网络,则单位成本由构建网固定成本S元和固定边际成本C元构成。给定通讯消费价值函数和单位成本,通讯社会最优供给为 :[(anq-bq2-cdq)n]k-kS,其中ks—最优的网络数量,ns—最优网络规模,—通讯单位价格,—通讯单位,k= (N,k与n负相关)。对其求q的一阶导:当an-bq=c时,最优消费单位为;当an>c时,q>0。正网络外部性使消费者价值V(n,q)与n正相关。N个消费者使用单一网络时达到最优网络规模。给定aN>c,固定成本S很小,最有网络数量ks=1。社会最优价格=c ,社会最优消费量= 。

(三)竞争的通讯网络情况

这里仅讨论存在中国移动(A网)和中国联通[⑥](B网)两家相互竞争的网络运营商的通讯市场。

1.独立网络

当两家运营商仅向网内用户提供通讯服务,称为独立网络。市场中有M个消费者,假设移动和联通均能提供通讯服务。消费者首先根据(1)式决定是否入网,如果选择入网,接着选择网络,使消费者剩余(CS)最大化,(2)式将问题转化为:

:{CSA=--,CSB=--} (4)

第3篇

论文摘要:分析了移动学习的对象、模式、特性、环境以及存在的不足,参考国内外移动学习的研究,对移动学习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0前言

移动学习作为数字化学习(E-learning)中的一个分支,是又一个新的学习模式,是教育技术领域研究的又一个新热点,对我国教育界已经不是一个陌生的概念。如今伴随着无线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逐渐看到、感觉到移动学习存在的巨大潜力,因此如何将无线通讯技术应用于教育和培训的话题又渐渐升温。正如基更先生所指出的“,不是技术本身所固有的教育特性造就了远程教育和开放大学的成功,而是公众普遍拥有的技术造就了这种成功。”AlexzanderDye等人在它们的题为《M obileEducation-a glance atthe future》的文章中对M-Learning(移动学习)给出了一个较具体的定义:移动学习是一种在移动计算设备帮助下的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发生的学习,移动学习所使用的移动计算设备必须能够有效地呈现学习内容并且提供教师与学习者之间的双向交流。

1移动学习的对象

移动学习的对象不仅仅局限于学生的学习,还推广到公司员工、没有受过良好教育又渴望学习的人等等,唯一的条件是他们必须拥有移动通讯设备。它的理念是让学习“随时、随地、随身”地发生。

(1)学生:在无线通讯发展迅速的今天,大部分的学生都拥有了电脑、手机等电子通讯工具。这就为移动学习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条件,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个优势来弥补课堂学习中的不足。

(2)公司员工:对于公司而言,移动设备的齐全及其高级功能,使“随需应变”的“移动学习”变得可行。公司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如何将相关的信息和材料在最恰当的时间提供给员工,保持员工的工作投入和竞争力。而移动学习也可以方便地借助他们现有的设备来解决存在的问题。

(3)没有受过良好教育又渴望学习的人:这些人要么工作环境差,甚至很无聊,又没有机会参加任何社会组织的培训。但是他们共有的是移动电话,用它来发短信、聊天、玩游戏。移动学习就要借助他们的移动电话来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给他们学习的机会,教给他们学习技能,让他们更好地就业。

2移动学习的基本模式

以移动电话为支撑的短消息模式:这是最基本也最普遍的模式,是正在运用和开发潜力最大的模式。

以互联网为支持的连接技术模式:移动学习是移动通信、网络技术和现代教育三者结合的产物。所以互联网的技术支持是非常重要的,在短信息模式中,可以借助这一技术基础。其主要的技术支撑是:W AP(W ireless Application Protocol)无线应用协议“;蓝牙”(Bluetooth)技术,一种用于替代便携或固定电子设备上使用的电缆或连接线的短距离无线连接技术;GPRS(GeneralPacketRadio Service)即通过无线分组业务、3G通信协议等,从而为我们提供在台式和笔记本电脑上才能实现的功能,如收发E-m ail、网页浏览、流媒体、多媒体信息等。

3移动学习的特性

(1)数字化:移动学习主要借助的是移动通讯和网络技术,它的数字化特性是由其自身所借助的设备和支持技术决定的,也正是由于网络的迅速发展,才更能够加快移动学习发展的步伐。

(2)即时性:移动学习能够给学生提供一个最宽松的环境,使你随时都能够与他人交流新的想法,把你思想的闪光点与他人分享。移动学习的核心特征就是让学习者能够体验学习的愉悦,让学习者能够在最佳的时间和地点进行学习。

(3)随意性:移动学习可以利用零散时间学习,可以在回家、旅途、商场等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随时进行学习。而如遇到什么疑难问题也可以借助手机短信与老师和同学联系,获得解答。

(4)学习环境是移动的:不论是传统学习还是网络学习,他们的学习环境都是固定的。而移动学习的一个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它的环境的移动性。这样学习不再局限于一个固定的环境,实现了学习真正意义上的自主性。

4移动学习的环境

移动学习能否得到很好的应用和发展,与其环境也有很大的关系。它的环境是移动的,教师、研究人员、技术人员和学生都是移动的,这是不同于传统学习环境的一个特性。但是移动学习主要借助的是移动公司的短信服务和网络公司支持的移动设备,所以这个环境是非常重要的。在整个的过程中我们必须与移动通信公司及网络公司达成协议,为我们的移动学习提供良好的环境。

在构建移动学习的同时,还要注意在任何场所学习的可行性。人是环境中最重要的一个要素,这就要求学习者具备一定的自我控制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移动学习中的学习者在整个流程当中,要能够协调好与老师、同学、同事之间的关系,合理选择学习的方式,实现自己的有效学习。在这个环境中,物力、财力等因素也是要考虑的问题。移动学习毕竟需要的是手机和网络移动设备,这就提出了一个高于传统学习的条件。如今在大学中几乎实现了这样的条件,所以我们要能够利用便利的条件,发挥移动学习的作用,从而在实践中探索,达到移动学习的真正目的——随时随地随身地进行终身学习。

5移动学习存在的不足

(1)大多数研究者表示,PD A和W AP手机等移动设备只是目前在学习手段上的一种扩展,它们不能够替代现有的学习工具。更重要的是,并非所有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都适合使用移动设备。

(2)网络学习中在线阅读时间过长,学习者的眼睛容易疲劳,也容易让学习者产生厌烦感。而利用手机来进行学习,其屏幕的大小、分辨率等对阅读也有很大的限制,并且如果在路途中,车子的晃动等外在条件也影响学习者学习的心情等。

(3)移动学习的运用时机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人在走路或在车上学习时,最好是运用收音机、随身听或M P3等进行语言的听力训练。这样也就不需要运用掌上电脑、手机等昂贵的移动设备,节约了学习成本。

(4)人文因素。在移动学习中我们经常考虑的是如何利用现有的设备进行有效的学习,而忽略了学习者的需求。如公司对员工进行培训时运用移动学习,不仅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也节省了很多的成本。但是员工是否乐意学习,是否能达到培训的目的及产生一定的效果,这些问题都没有考虑过。

总而言之,移动学习的优势是有目共睹的,我们相信在利用各种设备的辅助之下开展的移动学习,也能够给我们的教育带来新的发展。但是,它的发展仍处在探索阶段,如何才能够发挥好它的内在优势,在解决技术、环境、物资财力等方面的基础上,更好地对学习者进行人文关怀,这都是我们应该关心的问题。因为教育的要旨是使全体学习者进行愉悦的、主动的学习,而不是被动的学习。这就需要我们在整个过程中进行有益的探索,真正实现移动学习随时随地随身”的终身学习目标。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移动宽带网;教育应用;教育研究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1)04―0111―05

据工信部统计,截止2010年12月,我国3G用户数已突破4000万。随着网络速度的提高,资费下调,3G用户数将进一步上升。在经济较发达的省市地区,已开始4G的试点使用,这些意味着真正的移动宽带网时代即将到来。

本文基于移动宽带网时代,充分分析移动宽带网的内涵及其特点,以此为基础,探索各级、各类教育在此环境下所能开展的应用,并进一步提出相应的研究分类框架。

一 移动宽带网的前景

1了解移动宽带网

(1)什么是移动宽带网

移动宽带网,也有专家称移动互联网,从字面理解,即将移动通信和互联网二者结合在一起,成为一体。与3G有所不同的,本文所指的移动宽带网,基于3G后技术,上网速度比3G网更快,用户资费包月而与上机时间、流量无关,应是指未来的4G甚至5G网。

(2)什么时候有移动宽带网

2003年,笔者的办公室新购置了联想启天的台式电脑,2010年,笔者朋友新购买了3G智能手机(N8)。将二者的性能配置进行对比(如表1所示)。

据表1可知当前3G手机已具备了2003年台式机的性能,网速还更快。而从桌面上网技术跨越到3G移动无线上网技术只用了不到7年的时间。因此,可以大胆推测,从3G跨越至4G甚至5G的时代只需要5至10年。

摩根斯坦利集团在2009年末的《移动互联网发展研究》指出“移动互联网的发展速度快于桌面互联网,并且其规模将大得超乎多数人的想象,因为它代表着5大趋势的融合(3G+社交+视频+网络电话+日新月异的移动装置)”[1]。报告提出计算技术发展周期,每个技术发展周期一般持续十年,如图1所示,而在2007年即已进入“移动互联网”周期。随着这一趋势的发展,我们认为,五年后移动宽带网将广泛使用。

无线局域网作为移动宽带网的一种形态在国外已非常普及,笔者2007年至2009年在爱尔兰、迪拜、希腊、美国等地进行学术交流时均使用了免费无线局域网,非常便捷。在我国,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奥运村内以及一些大型商场都搭建了无线局域网,为广大民众提供免费的无线上网;2010年,广州亚运会期间也使用了无线局域网,极大的方便了当地民众、游客、运动员、记者、官员的生活与工作。

因此,从以上专业投资机构报告以及笔者的亲身经历分析,笔者相信移动宽带网将是移动通信与网络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未来的5至10年,移动宽带网将逐渐走进百姓的生活中,并普及至各个方面。

2 中国应用移动宽带网的优势

在国内,虽然无线局域网尚未普及,但是已经具备应用移动宽带网的优势。原因如下:

(1)政府支持。政府支持对于新事物的发展通常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移动宽带网的发展不仅能够提高生产力,同时相应移动应用软件的开发将拉动消费,增加就业机会,鼓励带动青年自主创业。这都与国家的政策相吻合,因此笔者相信政府将会支持移动宽带网的发展。

(2)山寨机的刺激作用。3G手机面市尚不足两年,昂贵的价格让许多渴望体验3G的用户望而却步。山寨机适时的进入,全面的功能,低廉的价格受到不少用户的青睐。也从侧面扩大了3G的使用范围。为将来移动宽带网的普及奠定了一个好的用户基础。

(3)人口因素。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从而需求也是非常广泛的。即使是很小的市场,也非常有可能做大。

3 教育界对移动技术的两种态度

当前国内教育界对将无线通讯技术应用在教育中,持两种不同的态度[2]。一种是鼓励、乐见其成的。持这种观点的教育工作者支持学生使用无线通讯工具辅助学习,认为无线通讯工具可以打破教育在时间与空间上的限制,使得很多问题都能得到解决。另一种态度是排斥的,认为学生学习过程中使用无线通讯工具容易分散注意力,达不到预期的学习效果,应该禁止,起码是限制使用。

笔者认为,既不应过度乐观的认为无线通讯技术应用于教育将能解决教育中存在的大量问题,也不应过分悲观的认为无线通讯技术不利于教学。综观当前国内对移动教育,将无线通讯技术应用于教学中的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我们应该先对其教学应用情景以及教学模式进行深入研究,来讨论其优缺点。

二 移动宽带网条件下的若干教育应用

1994年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的Wireless Andrew项目率先探讨移动教育问题[3],国内起步较晚,依然缺乏对有效教学模式的具体研究,但在此领域也进行了一些相关的探索。代表性研究成果有:余胜泉对移动学习的基本特点(余胜泉,2003)[4],以及从“知识传递到认知建构、再到情境认知”的视角对三代移动学习的理论基础进行了深入研究(余胜泉,2007)[5];叶成林、徐福荫对移动学习的理论基础及关键问题的研究(叶成林、徐福荫,2004)[6]。

从时间上看,从中小学教育、大学教育、企业培训到终身教育,教育都贯穿人的一生。从范围上看,教育横跨了正式教育与非正式教育(如图2所示)。

笔者认为移动教育,以其独特的时间与空间特性,无论是中小学教育,还是企业培训;正式教育或非正式教育;移动学习均能以不同的教学模式应用其中。但是国内外关于移动学习的研究始终处于片面和模糊状态[8],对移动学习的具体应用形态无法从根本把握清晰[9]。根据文献查阅、多年教学经验的积累、以及对移动教育特点的分析,笔者主要提出以下几种教育应用情景(如图3所示)。

1 远程手把手教学

本文中,基于移动宽带网的远程“手把手”教学模式的定义为:突发性事件或问题中,使用者或学习者在无桌面固定联网设备的情况下,借助移动网络以及手持移动设备与专业指导者进行远程异地联系、读取网络资源,边学习边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模式。

该模式多适用于突发性事件或问题。此处,突发性事件或问题,指日常生活中突然遇见有亟待解决的事件或问题,例如汽车在郊外遇小问题抛锚,需要修理、家中有人突然病发在医生到来前需要紧急急救措施、电脑在使用过程中突然中毒死机,需要修理或重装系统等问题。这些突发事件或问题的共同点是都是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的偶发问题,传统的情况下,无法及时获得专业指导者清楚详细的指导。使用远程“手把手”教学模式能够能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

2 移动情景学习

本文中,笔者对移动情景学习的定义为:教师在户外自然真实的情景中进行教学,学生能感性认识学习内容,用手机、上网本等便携设备连接网络,读取多媒体教学资源,支持教学。

这种方式多适用于其中小学以及大学教育等正规教育场合。尤其适宜中小学,利用移动宽带网以及移动通讯工具让教学融入真实的情景中,能够使教学内容以及过程生动起来,学生更易理解接受,学习效果也就更好。在这方面,台湾中央大学在2004年进行了初步探索,开发了一个支持学习者在户外环境下的蝴蝶观察学习系统,通过提供一种新形式的户外移动学习活动来支持学习者在户外环境下的学习[7]。该项目主要利用PDA的一些功能让小学生了解当地蝴蝶种类等自然科学知识。

3 移动协作学习

在建构主义的影响指导下,众多教育界的学者对协作学习展开了长久持续的研究,取得非常丰富的成果,并将持续为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笔者认为移动宽带网的普及更加有利于协作学习的进一步发展。

基于此,笔者提出了移动伙伴协作学习,即移动状态下,凭借移动即时通讯工具,加入学习社区,与伙伴共同学习。以英语学习为例,英语学习在中国一直受到重视。但英语听说能力的提高是瓶颈之一。原因之一主要是缺乏好的语言练习环境。而学习者身边又常常难以找到适宜的学习伙伴。如果设计出一种移动伙伴协作学习模式,为有上述需要者提供好的语言练习环境,使之可以使用移动终端与其他有同样需求的伙伴进行协作学习,将能改善环境缺失的状况,使学习者能够更好更快的提高英语听说能力。

4 新型家教支持平台

笔者认为移动宽带网条件下,只要有一技之长,都能当老师;只要有需求,无论任何时候,任何年纪,人人都能成为学生。

举个例子,在实际工作中大家时常碰上没有学习过、无法解决的问题,感到非常尴尬,很可能因此失去了一些很好的发展机会,都希望在碰到问题时能够及时学习相关信息知识,进而解决问题。普通教学模式无法满足这种需求,搜索网络资源同样存在零散以及非专业不准确等缺点,尤其是当人们并非坐在电脑面前时,更无法及时将问题解决。

移动宽带网的普及或将改善这一现象。打破时间空间的特性,移动教育能够满足任何人随时随地的学习。开发这一新型家教支持平台,支持所有拥有一技之长的人在这一平台上当老师,任何人都能使用无线通讯工具连接移动宽带网进入平台,寻找所需要的信息。这样一来,有可能帮助实现真正的终身教育,同时也无形中将家教市场扩大了许多倍。

三 移动宽带网条件下的教育研究类型

要使上述移动教育应用真实成为现实,我们需要深入开展一系列教育研究。开展那些研究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移动教育需求识别、具体的移动教育应用开发、移动教育与其评价方法的研究以及移动教育应用生成工具的研究。(如图4所示)

如图4所示,对移动教育的研究是一个循环过程,即从教育需求识别开始,到具体的移动教育应用的开发,再对其进行评价方法的研究,最后整合资源,开发用于移动教育的专用工具平台,开发更适用、更科学的移动教育系统。

1 移动教育需求识别

移动教育需求识别简称为“4W”,即Who:谁要学、谁会学、谁想教、谁能教;When:何时学,何时教;Where:何地学、何地教;What:学什么、教什么。研究者可以从“4W”来识别新的移动教育需求。

2 具体移动教育应用的开发

这一步主要针对识别出来的具体教育需求,开发可用的移动教育方案。例如基于移动宽带网的远程移动宽带网的远程售后服务;基于移动宽带网的老人保健指导;基于移动宽带网的烹调指导等具体的移动教育方案。具体研究内容可以考虑以下几方面:教学环境、教学方法、实际应用、存在问题、应用进化,这几方面的研究同样循环进行,例如根据最后一个内容“应用进化”重新调整教学环境和教学方法,进行实际应用,找出存在问题,进一步应用进化。如图5所示。

3 移动教育与其评价方法的研究

在完成上述两步之后,需针对具体的移动教育方案进行评价方法的研究,主要包括两部分,移动教学方法研究与经验总结。移动教学方法研究为具体应用开发提供建议,通常在模拟环境下进行;经验总结是在大量的开发移动教育方案的经验基础上,总结有关的方法,供开发其他应用参考。这两部分的内容均包含了教的方法、学的方法、绩效评价方法等。

4 移动教育开发工具的研究

在完成大量移动教学应用实践和教学方法研究的基础上,分门别类的研发支持快捷开发移动教育应用的平台工具。为希望从事移动教育的普通人开发移动教育项目提供一个简单易用的通用平台,类似于网络教育中的Moodle教学平台。

当前,国内外教育机构、企业均已进行了大量的有关移动教育的研究。我们从文献[9]中选择了下述20项较为典型的移动教育研究项目,可以看出这些研究多数为围绕某一具体移动学习应用开展研究的,尚未在需求识别方法、移动教育与评价方法、移动教育专业开发平台等方面进行研究。

四 结论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移动宽带网时代可能很快将会到来,但是目前教育界并没有准备好迎接移动宽带网。

(2)移动宽带网将大大推动职业教育、终身教育的发展,并能够帮助教育技术界扩大影响,改善当前教育技术略显尴尬的情形。

(3)目前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研究条件开展移动宽带网下的一些教育研究,但是具体的教育课题还有待深入分析。

本文仅仅介绍了笔者的一些个人观点,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摩根斯坦利集团.移动互联网发展研究[Z]. 2009

[2] 黄荣怀, JYri Saloma.移动学习―理论、现状、趋势[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8:5.

[3] Carnegie Mellon. Wireless Andrew[EB/OL].

[4] 余胜泉. 移动学习――当代E-Learning的新领域[J]. 中国远程教育, 2003, (22):76-78.

[5] 余胜泉. 从知识传递到认知建构、再到情境认知――三代移动学习的发展与展望[J].中国电化教育, 2007,(6):7-18.

[6] 叶成林,徐福荫.移动学习及其理论基础[J].开放教育研究, 2004, (3):23-26.

[7] Li-D C, Ching-Chao Lee, Ming-Yu Lee, Chun-Yen Chang. A Tour Guide System for Mobile Learning in Museums. 2th IEEE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Wireless and Mobile Technologies in Education (WMTE’04).

[8] 詹青龙,张静然,邵银娟等. 移动学习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与迈克尔•沙尔普斯教授的对话[J].中国电化教育,2010,(3): 1-7.

[9] 方海光,王红云,黄荣怀. 移动学习的系统环境路线图――国内外移动学习研究与应用案例研究专栏综述篇[J].现代教育技术,2011, 21(1): 14-20.

Several Research Topic on Mobile Education Based on Mobile Broadband Internet

ZHONG Yuan-sheng LI Bing

(Educational Technology Institute, Jiangx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Nanchang, Jiangxi 330013,China)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Chinese mobile broadband networks is discussed through some examples, and put forward the importance for educational application and research based on it. Four kinds of applications under mobile broadband condition, i.e., remote teaching in hand-by-hand mode, mobile situation teaching, remote collaborative learning and new-style tutor support platform, are proposed. Mobile education research is advised from four aspects, i.e., education needs recognition, specific mobile educational application development, evaluation method for mobile education, and development tools for mobile education.

Keywords: mobile broadband networks; educational application; educational research

第5篇

[论文摘要]蓝牙计划基本上是一个无线传输的计划,不需要透过实质线路,在一定的距离范围内,可以传输可观的资料量,当然这种无线传输并不像行动电话那样数十公里内皆可传达,而是数十至数百公尺内的短距离无线传输。此外可传输的装置不限于手机,只要有装设蓝牙收发模块的装置都可以使用蓝牙传输,眼前的构想即是让其它的行动装置都可以使用蓝牙传输。

一、前言

越来越多数字电子产品借着新科技提升本身的性能和实力。以目前发展的趋势来看,未来消费性电子产品将有两个重要的发展指标,一是使用蓝牙技术这类开放技术,以无线,局域网络,可携带式设备成为网络体的延伸。另一项则是内存规格的统一,加密以及轻量化应用。

无论您喜不喜欢,“蓝牙计划”这个名词几乎已到了无孔不入的境界,不论是商业财经台还是一般大众电视台,都不只一次以上报导这个计划的进展与新闻,话虽如此,但却很少人了解此计划的原意与来龙去脉,只知道有这样一个计划正如火如荼地进行,且声势浩大、似乎充满无限希望。可预见的,未来与蓝牙计划相关的新闻只会更多,因为计划正一步步实现中。

蓝牙(Bluetooth) 简单讲就是一种电信、计算机的无线传输技术。单从字面上很难了解蓝牙是个怎么样的技术,他不像“GSM”一样可以望文生义。简单的说蓝牙是一种无线网络与消费性电子产品之通讯技术,透过无线传输和基频模块构成,其快速响应和跳频系统的特性使无线传输更佳稳定。可以应用在各种电子产品如:笔记型计算机、行动电话、数字相机和其它相类似电子产品等。

二、蓝牙的缘起

蓝牙计划基本上是一个无线传输的计划,不需要透过实质线路,在一定的距离范围内,可以传输可观的资料量,当然这种无线传输并不像行动电话那样数十公里内皆可传达,而是数十至数百公尺内的短距离无线传输。此外可传输的装置不限于手机,只要有装设蓝牙收发模块的装置都可以使用蓝牙传输,眼前的构想即是让其它的行动装置都可以使用蓝牙传输,包括PDA、笔记型计算机、车用装置等等。蓝牙计划的发起,主要是1998年5月,由Ericsson(爱立信,瑞典)、Intel(英特尔,美国)、NOKIA(诺基亚,芬兰)、IBM(国际商务机器,美国)、TOSHIBA(东芝,日本)等五家公司,共同组织一个“特别参与组织(SIG,Special Interest Grou)”称为Bluetooth SIG,以此组织来制定一套短距离的无线传送、接收的技术规格。

三、浅谈蓝牙技术

蓝牙计划虽是1998年开始,但是蓝牙的技术根基却来自1997年制订完成的无线局域网络通讯协议:IEEE-802.11。

蓝牙基本上也是运用射频(RF)方式进行无线通讯,至于使用的频带范围,则是使用2.45GHz,这个无线电频带是全世界共同开放、不受法令限制的频带,举凡工业、科学、医疗(ISM,Industrial/Scientific/Medical)、甚至微波炉等都是使用2.45GHz的频带。

由于这个频带被广泛使用了,那么使用此频带进行通讯,绝对是很容易收到干扰的,因此蓝牙规格被设计成可跳频通讯,能够在一秒钟内进行1,600次的跳频动作,此这样的动作避免其它通讯的干扰。由于每秒1,600次的快速跳频,这也使得蓝牙无线收发的数据封包不能太长,否则不能满足如此频繁的跳频次数,所以蓝牙短封包、快速跳频的特性,也使其无线传输能抗干扰、更稳定通信。

蓝牙规格已经正式公布v1.0版,规格方面算是踏出成熟的第一步,接下来就是商品化、投入实际制造的阶段。而要让蓝牙迅速普及,就是在既有的用途装置上,追加设计蓝牙功能即可,以节省开发时间与成本,为此蓝牙射频模块就成为非常重要的一项零组件。

蓝牙射频模块一方面要够便宜,才可能快速普及,另一方面也要够小巧,才能适用于所有的需求装置上,目前专家推估射频模块的成本必须低于5美元才能普及,而各家公司也正加紧将射频模块设计地更精小、更便宜中。

四、蓝牙技术的应用

蓝牙由于具有1-2Mbps、10-100公尺的无线通讯能力,因此蓝牙技术可以舒缓若干问题,例如可以直接利用蓝牙的高速数据传输率来传输语音,等于是把蓝牙通讯当成无线电话的功能。

另外对于小公司、小环境等,也可以省去布设实质线路的成本,以及后续线路维护的困扰。还有蓝牙可以指定隔绝与通行的通信功能,也等于可以建立无线的LAN环境、小族群通讯环境。

五、蓝牙技术的展望

(一)蓝牙收发话器对健康的好处。由于手机有高功率的电磁波,据报导证实电磁波会对人体造成伤害,所以有了蓝牙,你将可以把一个小小的蓝牙附件装在你的大哥大, 然后把收发话器戴在你的耳朵(由于蓝牙应用的是低功率,所以不会对人体有任何伤害)。准备好了以后,你就把你的大哥大放在口袋里讲电话,不必把电话紧贴的脸,甚至按下收发话器上的按钮就可以直接接听来电。

(二)比一般传统式红外线传输更快,且不用对准两个传输端口成一直线。蓝牙科技在传输方面的好处就是,它能够允许两个装置,在不排成一直线的状态下,还能够以无线的方式传送数据。不像红外线传输最大的缺点是, 你必须对准两个传输端口成一直线才有办法传送数据。蓝牙传输甚至无视于墙壁、口袋、或公文包的存在而可以顺利进行。蓝牙的数据传输速度比红外线传输还要快,每秒钟高达1MB。

转贴于

(三)手表可自动对时间,无线下载Mp3。只要将来手表有内建蓝牙且有Mp3拨放功能,这样一来将可自动设定为标准时间,且可很方便的随时从计算机传输歌曲。

(四)其它还有很多很多,只要现在是要接线的,都有可能会被蓝牙所应用。蓝牙技术一旦普及,相信对通讯方式、产品设计、生活方式等都会有巨幅的冲击,甚至很难想象冲击的程度。不过就现阶段而言,蓝牙可能带来的便利却是可以想象的,各位可以想象家里安装一个蓝牙收发基地台,家中的计算机、电话、传真机都不用实际接线,就可以互通或连外。在公司内外务人员赶时间,只要在蓝牙收发范围内都可以传送数据,例如咖啡厅、车站等都可以。此外仓库的盘点盘查,只要带个PDA,仓库内设有蓝牙基地台,马上可以跟全省各地的仓库进行盘点加总,当然,蓝牙基地台后面有接往Internet,或是以公司专线,或VPN方式连接。另外数字相机拍完的相片,只要接近笔记型计算机就可以回传,省去记忆卡的插拔,既有计算机外设装置也都可以无线化,无线打印机、无线键盘、鼠标、摇杆。还有家中、公司都设有蓝牙基地台,则一支具有蓝牙功能的手机,在家就可以跟居家无线电话一样使用,而且是付居家电话费,在公司则变成自己的办公分机,公司替您付电话费,而在外出时就跟一般行动手机一样使用,这样真正落实一人一机终生用的理想,这种方式也被人称为三合一电话,即是居家、办公、行动电话三者合一。

六、结束语

蓝牙技术一定会飞速发展,但仍然有一些应用的细节问题需要解决,如相邻设备之间为防止信息误传和被截取,必须要用户提前设置对应频段等,严重影响蓝牙技术产品面市的速度。但相信随着一个不断完善的发展过程,蓝牙技术会为我们的未来家居和办公带来不仅仅是方便一点的革命。

参考文献

[1]Nathan J.Muller Bluetooth Demystified(影印本).人民邮电出版社。

[2]金纯,许光辰,孙睿. 蓝牙技术. 电子工业出版社。

第6篇

关键词:焦炉,干熄焦炉,干熄焦锅炉,发电机,一体化控制

 

1 前言

莱钢从2005年底第一套干熄焦建成到2008年底3#干熄焦投产,现在运行的干熄焦系统共为三套,相应的二套发电设备也已经投产运行。为了及时掌握干熄焦设备和锅炉运行特性,保证干熄焦发电稳定运行,达到对干熄焦最佳运行状况的高水平操作,我们通过对干熄焦生产有重大影响的各种因素地不断探索,提出了将焦炉、干熄炉、干熄焦锅炉以及干熄焦发电机系统一体化综合控制方案。

2 系统现状及功能分析

莱钢焦炉及干熄焦节能一体化控制采用具有自主创新的焦炉及干熄焦装置控制技术,焦炉部分采用横河DCS控制系统,干熄炉本体部分采用西门子PLC控制系统,干熄焦锅炉部分采用横河DCS控制系统,干熄焦发电采用ABB控制系统。目前计算机系统已投入运行,全部完成了控制系统应用软件的调试和正常使用。

根据干熄焦的工艺生产过程,其自动控制功能主要集中在干熄炉、锅炉以及干熄焦发电三个部分,但焦炉对干熄炉生产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因此,本项目主要是通过无线信号交换系统、智能判断、人工干预和分程调节等方式实现焦化厂焦炉、干熄炉、干熄焦锅炉与干熄焦发电机的智能一体化控制。免费论文,干熄焦锅炉。

3 具体技术实施方案

3.1 焦炉与干熄炉本体一体化控制

焦炉与干熄炉的一体化控制主要集中在红焦运输系统。免费论文,干熄焦锅炉。

由于干熄焦电机车装载焦罐在提升机与焦炉之间移动,若采用有线通讯,会产生大量隐患,且通讯电缆易被烧损。免费论文,干熄焦锅炉。电机车与焦炉之间通过编码电缆实现感应式无线通讯,但是考虑到熄焦车与干熄焦之间通讯数据量较小,使用编码电缆成本太高。最终采用由多组有源接近开关构成的无线信号交换系统,来完成电机车控制系统与中央EI系统的数据交换。

3.2 干熄炉本体与干熄焦锅炉一体化控制

锅炉DCS与干熄焦本体PLC数据交换量较大,采用Profibus通讯方式进行数据访问,安全、可靠、灵活、易扩展。

循环风机轴振超高,循环风机电机定子温度超高,循环风机轴承温度超高,循环风机稀油站油超压低,仪表气接点压力低于下限,锅炉汽包液位超高,锅炉汽包液位超低,除氧水箱液位超低,主蒸汽温度超高,主蒸汽温度超低,锅炉给水泵停止,锅炉强制循环泵双泵不运行,锅炉给水泵双泵不运行,以上条件任何一个满足时,均需要通讯至PLC系统,连锁停止循环风机,并紧急停炉。

紧急停炉时,PLC系统自动打开预存室放散阀,打开紧急放散装置,关闭环行气道空气导入阀,关闭循环风机入口挡板,关闭装入集尘电动阀,关闭旁通管流量调节法,并打开所有保护氮气吹入阀,同时将“紧急停炉”信号发送至锅炉DCS。DCS系统将自动控制主蒸汽放散阀打开,主蒸汽切断阀关闭,同时将停炉信息发送至干熄焦发电。

3.3 干熄焦锅炉与干熄焦发电机一体化控制

干熄焦锅炉与干熄焦发电的一体化的控制关键在于发电与供热之间的切换。当发电机组停机时,锅炉需要切换蒸汽外送管道,切断送至发电系统的高压蒸汽切断阀,打开减温减压切断阀启用减温减压系统,将蒸汽外送至其他用户。这里需要通过减压调节阀与减温调节阀对外送蒸汽的压力和温度进行调节。为了使蒸汽压力和温度达到标准,我们使用力矩更大、执行动作更快的电液式执行机构来调节阀门开度。当发电机组再次开机时,锅炉同样需要切换蒸汽外送管道,切断送至减温减压系统的减温减压切断阀,打开高压切断阀将蒸汽送至干熄焦发电系统,并通过压力调节阀精确控制蒸汽的温度和压力等参数,使过热蒸汽快速达到发电的要求。

参与切换连锁的信号使用冗余,重要信号可以做到三取二以增加传输数据的可靠性。整个切换过程采用智能判断与人工干预相结合的控制方式,并且在切换过程中使用分程调节来保证系统的稳定与安全。

3.4 干熄焦本体及锅炉关键控制功能优化和完善

3.4.1 熄焦炉压力控制优化

熄焦炉压力控制是为了保证在熄焦过程中熄焦炉内压力的平稳和焦炭装入时装入口的压力保持稳定进行的压力控制。免费论文,干熄焦锅炉。

由于在装焦过程中熄焦炉顶部的装入装置被打开,熄焦炉内的压力会产生剧烈的波动,采用常规的连续PID控制方式就会使系统难以进行控制。免费论文,干熄焦锅炉。因此,在进行红焦装入时,经过装入装置未全闭到熄焦炉压力手动操作器所经过的时间后,熄焦炉压力手动操作器由外部信号切换为预置输出的手动状态,即在原自动状态输出的基础上再加大装入装置开启手动操作器的动作幅度值,并保持此值输出不动;当装入装置经过从开始闭合到手动操作器开始动作的时间后,手动操作器的输出经手动操作器下降装入装置闭合手动操作器的动作幅度所经过的时间减少值,此时依然为手动状态;当系统中投入装置全闭信号产生后,手操器变为自动状态即恢复正常状态。免费论文,干熄焦锅炉。而熄焦炉压力调节器在这一过程中的状态是手操器为自动时压力调节器也为自动,手操器为手动时压力调节器为自动跟踪状态,使压力调节器的输出始终保持与手操器的输出一致,确保在状态切换时为无扰动切换。

3.4.2 锅炉关键控制功能优化

干熄焦锅炉是一种特殊的余热锅炉,它是利用吸收了红焦显热的高温循环气体与除盐除氧水进行热交换,产生额定参数和品质的蒸汽,并输送给热用户或者汽轮机发电的一种受压、受热的设备。

锅炉是整套干熄焦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连接熄焦炉本体和蒸汽机组发电的关键,锅炉的控制不仅影响到干熄焦系统的热力系统,还影响到整套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和经济效益。

主蒸汽温度控制是通过在过热器后的减温器向过热蒸汽内直接喷水达到减温目的的。当增加喷水量时主蒸汽温度就会下降,当减少喷水量主蒸汽温度就会升高。其控制的好坏直接影响蒸汽的品质。本系统的主蒸汽温度控制是由二次减温器出口温度构成主回路、减温水流量构成付回路的串级控制系统。

4 结论

对于焦化生产来说,从焦炉到干熄炉本体,从干熄炉本体到干熄焦锅炉,再从干熄焦锅炉到干熄焦发电实现热电联产,具有环保、节能、节电的多重意义。项目实施过程中对1#、2#、3#干熄焦系统关键控制功能进行了优化,有效的降低了系统故障率,保障了三套干熄焦及干熄焦发电系统的稳定运行,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并为环保和节能做出巨大贡献,所做的工作对国内同类系统具有一定的现场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潘立慧魏松波等炼焦新技术[M] 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 2006年02月出版

2、潘立慧魏松波等干熄焦技术[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 2005年02月出版

第7篇

关键词:数字传输;数字微波;ESD;PLC;SDH;光伏发电;光纤传输

中图分类号:TN914文献标识码: A

引言:海油总提出渤海2015年实现5 000~6 500万m的宏伟目标,其中开发边际油气田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为了降低海洋石油工程开发成本,有效开发海洋石油边际油田,探索低成本的简易设施设计技术是必由之路,这对边际油气田的总体开发方案优化设计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1、边际油田的传输系统研究思路

目前随着中国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的迅猛发展,我们已在中国海洋上建设起一座座现代化海上油田群,而边际油气田则分布在这些油气田群附近,所以开发边际油气田可依附原有油气田的基础设施。

如何对无人井口平台采集现场数据,在中心平台实现远程监控,是保证安全生产的关键。这就要求数字传输系统能够有可靠的安全性。在无人井口简易设施设计方案研究中,运用通讯系统,采用新技术设备和远程监控系统进行有效的数据采集和控制是简易设施方案中必然要考虑的。中心平台对其进行自动远程生产监控,尤其是对无人井口平台ESD及PLC系统,安全等级要求非常高。而通讯方式有许多种,根据海上油田分布的特点,我们选用二种传输方式研究,一种是选用无线通讯系统传输方式,另一种是选用光纤系统传输方式。

2、无线数字传输方式

2.1基本工作原理

在每一个子站(即无人职守小平台或简易架平台)上配置一台无线数字微波设备,然后根据子站的工艺要求和现场数据量的要求配置PLC(可编程控制器),并用标准的数据端口与PLC连接,然后再通过子站架设的发射天线,以无线传输的方式将现场数据传送到中心平台去。典型结构拓扑图有二种:一是点对点通讯方式(见图1);二是点对多点通讯方式(见图2)。

无线通讯数据传输系统安装简便、维护简单、扩展性好、并且费用较低。

(1)点对点通讯使网络数据传输更快更安全,传输数据量更大;采用这种结构不会因为Serve的通讯瓶颈造成网络通讯阻塞,网络负荷不堪重负等问题

图1点对点通讯

(2)采用点对点的通讯方式有效防止了网络单点故障。

图2点对多点通讯

2.2 主要技术要求

(1)传输距离20~40 km;

(2)采用点对点和点对多点的方式进行数据传输;

(3)数字微波设备和PLC设备可采用太阳能电池或者DC电池供电。

2.3 无线数字微波设备的主要特点和技术指标

2.3.1 主要特点

以SCADA MDSX710数传电台为例:可以在每一个子站(即无人职守小平台或机架)上配置一台MDS X710数传电台,它提供标准的RS-232 DB25 的数据接口,直流10VDC~16VDC供电,功耗在25~30W之间。然后根据子站的工艺要求和现场数据量的要求配置PLC(可编程控制器),并用RS-232 DB25数据端口与PLC连接,然后再通过子站架设的发射天线,以无线传输的方式将现场数据传送到中心平台去。子站数据传输的方式有二种:第一是远端子站主动上报,以时间间隔为单位进行数据传输。这要求后端的PLC有着准确的时间控制机制。第二是主站轮寻的方式,即点名上报。主站要求其中一个子站发送,那么这个子站就开始上报数据。

在中心平台的X710数传电台通过RS-232 DB25 的数据接口与组态服务器连接,进行远程数据采集和监控。

X710工作频段:

2710 工作在220~240MHz;

4710工作在330~512MHz;

9710工作在800~960MHz。

2.3.2主要技术指标

X710系列主要技术指标如下:

发射频率

220~240 MHz

330~512 MHz

800~960 MHz

信道带宽

12.5(X710A)/25kHz(X710C)

频率步进值

6.25KHz

接收频率

220~240 MHz

330~512 MHz

800~960 MHz

信号标准

RS~232

数据接口

DB~25阴

数据特征

数据接口速率(异步):110/300 bps~38.4 kbps,包括1200,2400,4800,9600bps

MODEM传输速率:9600/19200bps

数据传输延时:最大7~10ms

发射机

调制类型:二进制连续相位频移键控(CPFSK)

载波功率:0.1~5W(可调)

工作循环:连续

输出阻抗:50欧姆

频率稳定度:±1.5´10 -6

接收机

类型:超外差双转换

最大灵敏度:-111/105dBm (BER 10-6)

频率稳定度:±1.55´10-6

带宽:12.5/25kHz

电源

直流电压:额定13.8V(10.5到16V)

TX供电电流:最大2.5A

RX供电电流:125mA

备用(睡眠方式)电流:15mA

保险丝:4A

环境

温度范围:-30度到+60度(全部性能)

-40度到+70度(运行状态)

湿度:在+40度时为95%

物理接口

天线接口: N 型母头

数据端口: DB-25母头

诊断端口: RJ-11

2.4 双机热备

根据海上边际油田的特点,因为是无人井口平台,考虑到一是无线通讯在海上应用的特殊性和维护(修)不便性。二是多径干扰,加上海水的潮汐作用和安装高度的有限,所以使用双机热备。使用双机热备时,一是可以在一台LEDR 400 F 出现故障时自动切换到另外一台相同的设备,保证应用的不中断。二是由设备本身的一些问题引起误码率增大时自动切换到误码率小的另一台设备。当所工作的电台检测到一个数据流错误后系统会自动切换到备份信道上,即另一台上进行工作,从而保证系统可靠地运行。

2.5 PLC数据采集控制

生产监控调度系统主要有三部分组成:通讯部分,数据采集控制部分(RTU),上位机部分。数据采集控制部分(RTU)可根据边际油田现场实际数据量配备,选择适合于室外生产区安装等级要求的设备。

中心平台中控室与简易无人平台之间可以用数字数传电台实现测控数据,无人平台井口电潜泵的电压、电流、运行、停止和故障信号及油管线的压力、温度等数据通过PLC(RTU)采集,通过RS-232接口与数字电台连接,传送到中心平台中控室,在控制室显示、报警和打印;控制室对井口平台的控制信号也将通过数字电台传送到PLC,对电潜泵和阀进行控制;同时PLC也可以自动根据相应的条件对电潜泵和阀进行控制。

中心平台中控室与简易无人平台之间还可以通过数字数传电台实现对讲话音通讯、配备复用器配多串口卡实现数据、电话、图像综合传输。

2.6太阳能供电方案

对于简易无人平台设备供电方式可利用海底电缆输送220V50HZ交流电源,如果在无此电源的情况下,可利用太阳能供电方式。

太阳能供电是利用光伏发电技术直接将太阳的光能转换为电能,可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一方面用此技术制作的光伏电板(太阳能板)使用方便,特别是近年来微小型半导体逆变器迅速发展,促使太阳能供电系统更加简化,应用更加快捷。光伏电源提供全天候不间断电源,可以为传输系统提供稳定的高品质电源。

在简易无人平台上,为了尽可能的降低风险、减少投入,可以考虑选择用太阳能为通讯数据传输系统供电,并采用一套最基本的配置――太阳能光伏发电板、充电控制器、逆变器和蓄电池。即使在遇到连续数日阴雨的天气情况下,太阳能系统仍然能维持设备的正常工作。

对于简易无人平台,如果数据传输电台功耗30W,数据采集PLC功耗100W,选用12V 50W和24V100W的太阳能电池就可以满足需要。

3、光纤系统传输方式

3.1 光纤接入通讯原理介绍:

利用海底复合电缆的光缆接入同步光纤网络多路复用设备,可以设置成不同的网络拓扑结构,包括点到点,线性分插,自愈通道保护环,多环和多环加分站结构。同步光纤网络多路复用器是基于SONET/SDH标准,通过光纤来传输数据,话音,视频图像和干结点信号及MODBUS协议的产品,具有丰富的业务接口及高可靠性。

3.2 光纤接入通讯系统实施方案

3.2.1 PLC可编程控制器传输

在简易架平台上安装一个室外防爆箱,将PLC(可编程控制器)和光纤接入设备安装在里面,PLC进行现场控制点的数据采集及控制,通过PLC上的RS485接口将数据传给光纤接入设备上的RS485接口卡,进而将数据传送到中心平台的光纤接入设备上,并通过相应的RS485接口传给中控设备的上位机。

3.2.2 SDH同步数字体系传输

对于无人井口平台,根据需要,如果有干结点信号需要单独传输(例如重要的ESD关断信号),也可利用SDH光传输系统。采用先进的光纤SDH通信设备可以构建一体化的光纤SDH多业务通信平台(一体化是指将话音通讯、监控图像、以太网数据等应用“无缝”地集成连接到一个SONET通信平台上)。通过网络管理平台进行简单、有效的管理。

SDH光传输系统作为光纤通讯主干网传输话音、视频、数据及干结点信号,SDH系统以油田群CEP平台为中心,和各井口平台及简易平台之间组成自愈环网,SDH设备可提供相应的话音接口卡件传输话音、专用视频传输卡件传输图像信号、以太网接口卡件传输数据信号、专用干结点卡件或远动保护卡件传输紧急关断信号及中控系统信号,以确保传输干结点信号的稳定性。SDH设备要满足工业通信的设计要求,系统可运行于恶劣的环境,并遵循STM-4标准。

4、无人井口平台的通讯业务要求

4.1 主要数据采集

在海洋石油油田群中,无人井口平台主要采集传输各大系统提供的数据,包括原油生产过程监视与控制、天然气初加工过程监视与控制、注水系统过程监视和控制、公用系统监视和控制、火气探测和安全等系统给出的数据。

4.2 需要传输参数

海上平台主要传输安全生产应急报警、关断参数;电潜泵的运行、停止、电压、电流、压力表、故障报警、远端停机参数;井口管汇的压力,温度和安全阀关断参数。

5、实例分析

海上平台对于安全生产提出很高的要求,也就是说对设备的可靠性要求非常高,不能有任何的误动作,否则会影响生产,甚至导致油田停产。目前中海油海上油田大部分采用海底复合电缆(动力电缆和光缆)配备光端设备传输生产、应急等数据控制信号。在新建海上平台上应用比较广泛的是海底复合电缆配备SDH同步数字传输设备来传输生产控制信号、视频监视信号、电话、广播等通讯信号。其中传输紧急关断为干接点信号,这就要求SDH专用的卡件电路中每个回路的设计必须完全独立并隔离,DTT卡件中传输干接点信号的4个电路设计完全独立并隔离,接收端在收到,也只有收到一个完整的正确的96-bit帧时才发出一个预定的动作信号。在正常传输下,误动作的概率优于10-72,这是实际应用时的最低点,同时, 甚至在连续的0.1误码率(最坏情况),误动作概率也只有 10-16也就是300 000年一次。一般来说,从A平台传输关断信号到B平台的主要延时来自设备本身的延时(信号在海底光缆的传输速度为5微秒/公里,可以忽略不计),专用设备卡件的端到端延时为3毫秒,能够满足最严格的关断信号延时要求。2003年投产的CFD11项目7个平台成功应用了专用DTT设备,在FPSO紧急发电机组启动时,必须在10毫秒之内切断不必要的负荷(甩负荷,即传输干接点信号),并保证电潜泵正常运行。原因是我们用的电源是50赫兹,倒数是一个周波的周期,即20毫秒,在负载到最大前,也就是半个周波,10毫秒内必须完成A平台到B平台信号的动作。目前,海上多个油田已经应用此系统进行远程传输与监控,如:BZ28-2S海上油气田、JZ21-1海上油气田、JZ9-3海上油气田以及南海部分海上油田群。

6、结论

对于上述二种方案,无线数字传输方式,在没有敷设海底电缆的情况下,采用此方案,比较经济、方便,但是无线数字传输方式受海水镜像反射影响,有时会发生中断现象。而海底复合光缆传输,安全、可靠,不会受外界环境影响,但费用会比较高。

参考文献:

[1] 孙学康,毛京丽.SDH技术(第二版)[M].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07-01.

[2] 赵东风,等. SDH光传输技术及设备[M]. 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2012-08-01.

第8篇

论文摘要:移动学习是继数字化学习后出现的又一新的学习模式,是教育技术领域研究的又一热点。如何利用无线技术和移动设备来辅助教学和学习已成为移动学习的研究重点。本文针对移动学习的特点,成人教育的特点,提出了将移动学习应用到成人教育中的看法,并进行了初步的研究。

引 言

近几年来,随着WAP技术、蓝牙技术及GPRS系统的成功开发,移动电话和移动计算技术的迅速普及,一种全新的学习模式悄然而生,这就是移动学习——M--learning。移动学习被认为是一种未来的学习模式。在信息社会,社会成员在工作和生活中总会遇到新的问题,这就要求他们必须也要进行不断的学习。因此,如何充分、有效地将移动学习应用到成人教育中成为一个崭新的研究课题。

一、 移动学习概述

鉴于对移动学习认识与理解取向的不同,对移动学习的定义表述也是众说纷纭,综合各种定义表述,我们可将移动学习定义为:移动学习是一种在移动通讯设备帮助下,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发生的学习。移动学习所使用的移动通讯设备必须能够有效地呈现学习内容并且提供教师与学习者之间的双向交流。

移动学习是将移动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有机结合的产物,它具有以下特点:

1.便捷性。移动学习设备突破了有线连接所带来的束缚,可以使学习者随时随地进行无线连接,获得学习资源。

2.灵活性。学习者无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随机进行学习,而且还能够随时与他人联系,彼此交流想法,分享经验,获得帮助。

3.个性化。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学习时间、地点及学习内容,从而实现了学习的个性化。

二 、成人教育对象的特征

成人教育与其他教育形式有着极大的不同,成人教育对象在学习需求,年龄特征,职业特点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普遍表现出以下几个主要特征:

1.自主性。成年人的自主意识和自主能力均趋于成熟。学习者能根据自身的特点确定学习目标,制订学习计划,选择学习方法,以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获得最优化的学习效果。学习者还能自觉地管理自己的学习活动,监控学习过程,评价学习结果。

2.多样化。成人进行学习是为了满足个人适应社会急剧变化和科学技术不断革新的知识技能观念更新的需要,但每个人具体的学习目标又与其年龄、受教育程度、职业水平以及社会环境等诸多因素有关,呈多样性,个性化。

3.开放式。成年人有丰富的社会阅历,但成年人又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必须同时兼顾学习和工作,这就要求其学习的课程设置、学习方式等实行开放式。

三 、移动学习应用于成人教育中的可行性分析

移动学习的特点和成人教育对象的特征相呼应。因此,移动学习可以用于成人的继续教育。其可行性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移动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为移动学习在成人教育中的应用奠定了技术基础

目前很多手机厂商正在或已经开发了能支持浏览器的高档手机,如WAP手机、GPRS手机等。另外,3G通信系统的实现将提供各种宽带的信息业务。

2.移动学习的设备及资源条件逐步改善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成年人拥有手机、掌上电脑等无线通讯设备的比例呈逐步上升趋势。这为移动学习的开展提供了便利条件,成年人完全有条件充分利用自己的这些设备来进行随时随地的学习。同时,利用手机上网资费的一再下调也可使得移动学习变的更为现实。

3.成人继续教育对象的学习需求及特征需要移动学习

成年人教育不同于全日制教育,成年人由于有工作或是家庭的责任,不能总在固定的时间到固定的地点去学习,但他们已经能够自觉、主动地学习,自制力强,能够克服移动学习易受外界干扰的缺陷,而且他们通常只有小块的、零散的时间进行自己需要的学习。

四、 移动学习在成人教育中的应用模式

目前可用于成人教育的移动学习方式主要有:基于短信息的移动学习和基于连接浏览的移动学习。

1.基于短信息的移动学习

目前中国移动电话用户达到3亿多,并以每月200万部的速度递增,短信息的使用,也已经相当普及,会使用手机的用户几乎都能够有效地使用短信息服务功能。目前的短信息业务已经发展到多媒体彩信业务阶段,除了语音、文字的传输外,还实现了彩色图像的传输。

基于短信的移动学习可用于向学习者发送简单的知识点、课程安排、考试安排和考试成绩等等。

2.基于连接浏览的移动学习

无线网络带宽以及移动设备的发展,有效地克服了基于短信的移动学习的缺陷,开拓了基于网页浏览的移动学习模式。该方式是学习者经由电信网关接入互联网,通过网络协议访问服务器,与网络远程学习类同。只是这种网站浏览的方式是在移动设备上进行的,类似于将数字化学习资源移植到移动设备上,可以随时随地进行网站浏览、资源搜索和学习。

总 结

移动学习是移动通信技术、网络技术与现代教育理论有机结合的必然结果,是学习的未来,它必将成为成人接受继续教育的一种重要途径。然而,移动学习不是成人继续教育的唯一形式,它并不能也不会取代任何其它教育形

式,但不可否认的是,它可以依据成年人的学习特点,为成年人接受继续教育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叶成林,徐福荫,许骏.移动学习研究综述[J].电化教育研究,2004(3):13.

[2]严君.学习领域的新发展:移动学习.软件导刊.教育技术导刊[J].2006(1):9.

[3]胡朝红,刘桂兰.移动学习在教育中的应用———优势和局限[EB/OL].万方中国学术会议论文数据库,2006.

第9篇

机器人诞生于20世纪,发展比较快,而且应用极其广泛,应用于抗震救灾,机械加工生产,科学研究,国防中,对人们的生产生活起到了巨大的影响,在生活与生产中早就成为了必不可少的生产力,加快了人类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促进了国家先进生产力的提高,智能机器人越来越成为机器人制造的主流,采用无线传播系统,超声波传感测距,无线技术传播系统,能够使机器人更加先进,越来越容易被人们应用,对生产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1 履带式移动机器人总体设计

1.1 履带式移动机器人的运动机构设计

履带机器人的运动机构由履带式移动机构和五自由度机械臂两部分组成。履带式移动机构由两台步进电机分别驱动两条履带。五自由度机械臂由大臂、小臂及手腕构成,所有关节都由步进电机经谐波减速器进行驱动。两自由度云台安装在机械臂上,云台上的摄像机可完成全方位图像采集作业。

1.2 履带式移动机器人的控制系统总体设计

该机器人的体系结构采用模块化结构,各个模块都是相对独立的运行,协调工作。

其中机器人微控制器系统主要是由多个单片机控制器组成,它们负责完成传感器的信息采集、电机控制以及与遥控计算机的通讯三大任务。机器人的运动控制及执行机构系统是机器人的动作执行部分,具体完成机器人的各个动作,如前进、后退、转弯等。

2 履带式移动机器人的硬件设计

2.1 移动机器人的微控制系统设计

机器人是由一个5自由度的关节式机械手和一个2自由度的履带组成,采用两级单片机控制,5个从单片机分别控制5个步进电机,作为关节控制驱动系统,接受主单片机的指令并执行指令,实现对各关节的运动控制等功能。同时两履带的两个步进电机需要两个从单片机控制,接受主单片机的指令,实现履带车转弯前进或后退等功能。从单片机还会接收极限位置传感器的信号,保证各驱动部件的运动在规定范围。

2.2 履带式移动机器人的超声波感知模块设计

超声波传感器具有成本低廉,采集信息速率快,距离分辨率高,质量轻、体积小、易于装卸等优点。并且超声波传感器在采集环境信息时不存在复杂的图像匹配技术,不需要通过大量的计算获得距离数据,因此其测距速度快,实时性好。超声波传感器测距模块的设计

超声波传感器系统主要由超声波发生电路、超声波接收电路等模块组成,整个系统主要是由主单片机来控制,从而完成超声波信号的发射与接收。另外本系统设有接近开关,接近开关的触发响应以及移动机器人发出紧急停车信号、控制通讯等功能也都是通过主单片机SPCE061A来完成的,在移动机器人中,SPCE061A的UART编程设置是可编程控制的接口,通过编程控制设置通信方式、校验方式、波特率等[1] 。为了对环境有充分的了解,获取足够的环境信息,建立有效的环境模型,必须采用多个传感器组成机器人的感知系统。该履带式移动机器人拟配备10个超声传感器,在机器人的前进方向按照15度的间隔配置7个,覆盖前方105度的区域,另外三个分别安装在正左方、正右方及正后方,可以用来探测穿过狭窄通道时的环境信息。激发换能器产生超声波信号[2] 。

这套遥控系统由遥控计算机、移动机器人、数据无线通信系统,图像无线传输系统组成。图像无线传输系统将移动机器人前方的摄像头图像传输到遥控计算机上,合成立体图像,提供给操作者分析。数据无线通信系统负责在移动机器人和遥控计算机之间传递移动机器人的状态参数以及控制命令。

2.3 数据无线通信系统设计

数据无线通信系统实现了遥控计算机和机器人双向数据交换。无线数据收发模块采用基于nRF401无线通信单片机的PTR2000微小型、低功耗、高速率19. 2K无线收发数传MODEM。

首先处于发射端的遥控计算机串行口RTS产生高电平,经过MAX232电平转换(将RS232电平转换成TTL电平),使PTR2000(1)的TXEN引脚置1,进入发射模式。接着由计算机串口TXD将控制指令按照一定的协议,经过电平转换,最后由无线通信模块DI端接入并发射。发射端的电平转换模块和PTR2000模块的电源为普通干电池组,因为开关电源会引起乱码和传送距离缩短。处于接收端的PTR2000(2)模块处于接收模式。收到信号后,PTR2000(2)模块通过DO引脚,将信号引入单片机SPCE061A的IOB7。主单片机是机器人控制单元与通信模块PTR2000 (2)的过渡部分。它负责将信号通过串口接收,从中提取控制命令及参数,最后控制各单元。数据无线通讯系统。图像无线传输系统及立体视频显示设计

图像无线传输系统是遥控系统中的重要模块,为操作人员提供可靠的视觉信息,我们采用了西安504所的MTVT-91G微波开路电视传输系统,此系统利用卫星通讯传输技术开发。履带式移动机器人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履带式移动机器人控制系统的软件编制主要是主单片机控制系统的编制。主要包括:主单片机与无线通信模块的通讯程序设计,主从单片机之间的多机通信程序设计以及超声波传感模块的程序设计。

2.4 主单片机与无线通信模块串行通讯程序设计

主单片机SPCE061A通过自带的通用串行异步收发器(UART)和无线传输模块PTR2000完成与遥控计算机的通信。串行通信可分为异步传送方式和同步传送方式。在此,采用单片机的异步通信方式。

2.5 通讯程序的设计

主单片SPCE061A与无线传输模块PTR2000的通信程序主要包括:主单片机SPCE061A的主程序和收发中断子程序。机器人串行 通讯收发编程

PTR2000模块与单片机的连接中,PTR2000模块的D0和DI分别与单片机RxD (IOB1)和TxD (IOB0)连接。单片机可直接通过将IOB8位置1或置0而将无线收发模块置于发射或接收状态.PTR2000的Pin6 (PWR)与SPCE061A的IOB6相连,PTR2000的Pin7(TXEN)与SPCE061A的IOB8相连,CS直接接地。

2.6 超声波感知系统软件设计

该超声波感知系统软件主要由主程序、中断服务程序和串行通讯程序等三部分组成。串行通讯程序在上节中己经介绍过,在此主要对系统软件的主程序进行详细的介绍。

3.结论

本文设计的履带式移动机器人采用了主从式控制系统结构,而且主单片机采用了目前性价比较高的凌阳16位单片机,相比于常用的8位单片机,16位单片机具有更快速的数据处理速度。机器人通过无线传输模块与遥控计算机进行通信,相比于仅仅用单片机控制的机器人该机器人能够利用遥控计算机的强大功能完成大量复杂的控制分析功能。而且无线传输系统使得该机器人能够有很大的工作空间。特别地,论文所采用的凌阳SPCE061A单片机相比于传统16位单片机具有更多的功能模块。

从经济性考虑,它能够在一些人类无法适应或者危险的工作条件下在遥控计算机的控制下完成工作任务。由于该机器人的机械手臂具有足够的自由度和转动角度,所以即使在恶劣的工作环境下也同样能够精确灵活的完成相应动作。该机器人以其灵活性和精确性能够有效的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在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原料浪费,保护劳动者安全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 谭家玉等.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凌阳16位及51系列8位单片机[M].第2期.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3.

第10篇

关键词:智能照明;夜景;控制系统

Abstract: intelligent lighting control system has been widelyin the construction sector. Starting from the connotationand characteristics of intelligent lighting control system,analyzes the advantages of this system and the specific application in engineering of city nightscape lighting.

Keywords: intelligent lighting control system; lighting;

中图分类号:J9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前言

近几年来,城市夜景已成为对外形象的一大窗口,风格各异的现代建筑为城市夜景提供了丰富的载体。然而,因种种原因,很多城市的夜景仅仅是亮起来,没有动态变化,夜景观形象过于呆板,能源消耗大,管理繁琐、在“亮灯”方面还会出现 “亮灯”时间不统一、只有部分亮灯或根本“不亮灯”等现象。根据我公司多年来在灯光控制领域里的经验,好的夜景照明设计固然重要,如果没有一套完整灯光管理系统,进行集中控制、统一管理,以解决“亮灯难”问题,城市的夜景照明工程也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鉴于城市沿街夜景照明工程的特点,控制点多但分散,两点间距离较远,需要集中管理,各控制点的亮灯时间要统一等多种因素,本工程设计采用基于中国电信通讯平台的GSM无线照明控制系统。

二、GSM的控制原理及与其他控制方式的区别

GSM与其他控制方式的区别

目前已推出三种公共无线通讯方式及有线电话网络控制,其性能、费用、稳定性等对比排列如下:

GSM的控制原理

借用中国电信的覆盖通讯网,在每个控制点配置一个终端接受器,选用模块化、数字式的智能灯光控制模块,在总控室配置终端发射器及城市电子地图,管理人员就可以通过短信或电子地图图形操作的方式控制整个城区的夜景同时可以在现场手动面板控制。网络控制示意图如下:

该系统具有创意新,扩展性强,可靠性高,全天候、覆盖面广、信号最稳定的特点。

本套系统预留大容量数据传输接口,当移动GSM网络升级到3G时代时,可实现视频图像的无线传输,做到在主控室既可看到数据流量又可对现场的亮灯情况进行直观监控。

特别提示:即能通手机的地方均可接收,如照明控制箱设置在楼梯间或地下室无手机信号的地方,只须在该控制箱上配备外接天线,抛出房外均可。

三、系统功能效果描述

控制效果描述

时段场景

夜里7:00——10:00 :按平时夜晚场景。

深夜时:关闭大部分灯光,保留勾勒轮廓的灯。

管理效果

操作简便

管理人员直接通过鼠标点击图形界面中的标志,即可控制灯光并能实时观测到灯光的开启情况。

操作手段多样性

值班人员除在监控室内监控外,还可在密码输入正确后,通过短信息直接控制灯光。另外也可通过INTEL网实现异地控制。

坏灯及灯具使用寿命检测

值班人员可通过电脑屏幕监测到各个回路有无坏灯或通过短信息直接将监测信息发往值班人员手机。可累计每盏灯的使用时间,一旦接近使用寿命,系统自动提示是否要换灯。

灯具的保护:抑制金卤灯或高压钠灯的短时间再次启动。所有照明按序延时依此点亮,避免对电网的冲击。

四、GSM实施方法

产品简介

智能照明控制系统为总线制、模块化、全分布式系统结构,所有设备均配有各自独立的CPU,它可将系统配置的所有将模块分散安装在不同的区域,监控室的电脑可以作为整个系统中的集中控制单元进行系统管理及维护。

本项目中采用导轨式安装,体积小,可直接安装于原有配电箱内。照明配电箱是按平面分布式布置,只需在各个配电箱内加装智能照明控制模块DR405S,在配电箱内通过五类线连接,然后通过一台GSM转接口与GSM网络相连。

本系统还有一个最大的优点就是具有强大而简单的方便的扩展性,在系统建立了以后,将来要增加控制点,只需在增加的配电箱里加上一套接收器和控制模块,在主控室的控制电脑加上需要控制的数据就可以了。如有需要甚至可以覆盖控制整个城市的所有夜景照明。

如下示意图:

GSM接收、发射系统:在主控室的里安装一台GSM发射机通过主控室里

3.灯光控制系统具有如下特点:

本系统既具有电子全分布式系统结构,结合中国移动GSM中文短信息平台的诸多功能,系统具有如下主要功能:

a.所有控制模块为分布式结构,每个控制点模块均有各自地址码,每个回路也配有不同的地址码,可靠性高。

b.系统按设计需要设置时钟(根据经纬度自动计算日出日落时间),可将一年的任务事先编制完成

c.灯光的开启可按时间顺序点亮。

d.每栋楼宇每个点能够单独受控。

e. 每栋楼宇每个点做为一个单体能够接收,回馈信号。

f.每个单体能够通过GSM网存储好一周的工作时间表,并能通过GSM网随时删除,修改任务及随时发送信号。

g.由总控室发往各个单体的短信息有优选级区分。

h.控制室的监控软件特点:

1)图形实时显示当前开灯状态,通过颜色来表达不同的开灯状态,例如,红色表示全开,绿色表示半开,黑色表示关闭。(不同开灯模式对应不同颜色)

2)每个单位信息也可通过表格形式或树形结构表示。

3)配备灯饰电子地图地理信息系统(GIS)。

4)能够累计每个点的运行时间。

5)权限设定,针对不同的操作人员提供不同的功能使用权限。

6)在图形上能够直接控制照明系统中的任一回路。通过鼠标双击左键电子地图上的楼宇跳出当前开关状态,双击右键跳出开关回路功能界。

7)可进行坏灯检测,并在检测到坏灯时不仅软件进行语音提示,同时提供相应楼宇的图形提示。

8)软件提供对灯路运行状况、运行时间等定期的打印功能,进行完善的数据管理。

9)矢量电子地图放大、缩小、平移。

10)地理信息电子地图图层分层显示、管理。

11)资料统计打印。

12)地图打印。

i.值班人员在密码输入正确后,通过短信息直接控制灯光。

j.由于利用现有GSM网短信息平台,因此覆盖面广,信号稳定。

k.系统软件(调试软件)可进行初始化设计。

m.系统提供异地远程维护。PC机可通过INTEL网直接与服务器相连。

4.监控室设备:(附模拟图)

在监控中心设备配置了:服务器,PC机,无线MODEM,投影仪,打印机,专线服务电话,衡温、除湿设备,并对防尘、静电、防雷接地等安全措施设备。

将无线接收器接收信息传输给服务器进行处理,服务器连接PC机,传输的信息将通过与PC机相连的投影仪放映出来。或由打印机打印报表。可通过异地PC机对整个城市夜景照明控制系统进行远程维护。本系统同时提供开放式协议,也可通过OPC 接口与BMS系统进行连接集成。

参考文献

[1] 黎武.关于建筑电气智能照明控制系统的优越性及节能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21).

[2] 池海.电气节能设计与智能照明控制系统[J].2010年中国(国际)建筑电气节能技术论坛论文集,2010:118-120.

[3] 张叶,裘君英,陆华洋.智能照明控制系统探讨[J].建筑电气,2007,26(6).

[4] 王忱.浅谈建筑电气中的智能照明[J].中国科技博览,2009,(13).

第11篇

关键词:高压输电线路;电磁环境;常规架设;平行架设;交叉跨越

1 绪论

1.1研究背景

自从电的应用领域不断拓宽,我国对电力的需要也不断增长。然而我国的能源分布不均匀,西南地区主要是水力资源,华北、西北地区主要是火力资源。东部沿海地区出现电力超负荷状态。所以我国要进行电力输送就要建设能源传输通道。电力采用高压输电,损耗的能量最小。

高压输电线路具有电压高、电流大、导线截面粗等特点。高压输电技术中的高压电晕效应和电磁场及其影响属于电磁环境。居民认为其影响了当地居民的环境,给人类带来危害,主要是它会产生感应电荷和暂态电击,还会容易产生火灾,重要的是电晕放电产生的无线电干扰无线通讯,还会产生噪音。关于上述居民反映的问题,国家在设计高压输电线路时要予以充分考虑。

1.2 研究现状

为了解决无线电干扰和可听噪音,各国对高压交流输电线路电磁环境问题进行了电晕笼试验和试验线段试验。试验线段试验具有可长时间测量无线电干扰和可听噪音的优点;电晕笼试验具有结构简单、易于调整、周期短等优点。试验线段试验对于环境干扰较大,所以电晕笼试验更受国家的重视。众多国家开展了电晕笼试验的研究,获得各种气候条件下的预测公式,并得到了无线电干扰和可听噪声的计算公式。交流线路中用二维模型计算电磁场的分布情况,而用有限差分法、有限元法、等效电荷法及矩量法等方法计算电场。学者对于高电压大电流方式输电产生的生态影响做了许多研究。其中产生的电场和磁场对于居民存在着生理影响和电击影响。目前,经专家调查电场和磁场对于人类只有轻微影响。而产生的可听噪音很大时可能会影响着当地居民的工作和休息,干扰人类的谈话,严重时会有产生耳聋的危险。研究结果显示,高电压大电流方式输电对于人类健康和生活基本没有影响。

1.3 研究内容

学者对于常规架设方式下的电磁环境特征参数进行分析。建立模拟模型和计算模型得到的结果进行验证,总结影响电磁环境特征参数的方面。根据各种参数,改善线路的最佳位置及其排列方式。建立交流线路交叉跨越区域的电磁环境参数模型,改善线路在交叉跨越区域的排列方式和相对高度。总结研究成果,对于各种参数进行组合,得到完美的结合,完善交流输电线路。

2常规架设方式下的电磁环境

电磁环境的预测通常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类比测量,测量运行中的各方面情况相似的输电线路的电磁环境参数,作为待建输电线路能否满足国家相关电磁环境标准的参照;另一种是理论计算,根据输电线路的设计参数计算出各项电磁环境参数,与国家标准进行比较[1]。

2.1 工频电场

工程中采用模拟电荷法分析常规架设线路,将门型塔导线水平排列和猫头塔导线三角形排列分别进行理论结果和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得出结论。研究电磁环境的影响因素和特征参数,得出导线排列方式对电场分布影响不大和高度对电场强度的影响较大,故导线在跨越农田和公路时,高度应分别大于26米和31米。同塔双回路线的高度影响电场强度,正相序的电场强度大于逆相序的电场强度。

2.2 工频磁场

工程中采用模拟电流法高压对于输电线路磁场建立模型和计算模型,将门型塔和猫头塔分别进行理论结果和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得出结论。导线排列方式对磁场分布有所影响,但峰值不变,而高度对磁感应强度影响较大。同塔双回线路导线的高度和相序对磁感应强度有很大影响。同一相序,导线高度越高磁感应强度越低。

2.3 无线电干扰

输电线路或金具发生电晕放电时形成的电流脉冲注入导线,并从注入点向导线的两边流动。从而在导线周围产生磁场,即无线电干扰场[2]。计算交流输电线路无线电干扰有经验法和激发函数法,小于4分裂导线的高压线路无线电干扰计算和大于4分裂导线的高压线路无线电干扰计算分别用经验法和激发函数法。无线电干扰测量数据时应在稳定的天气环境下进行。将得到的实验结果和理论结果相比较,得知无线电干扰与天气和导线本身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在晴天,干扰波动较大,必须多次测量,而在雨天,导线起晕达到饱和,干扰波动稳定。高度影响不大。导线排列方式对无线电干扰影响较大。在导线水平排列时梯度较陡,在导线三角排列时梯度较缓。同塔双回输电线路一般采用正序排列,因为正序排列无线电干扰水平较低。

2.4 可听噪声

各国对于电晕笼试验和试验线段试验结果得出了计算可听噪音的公式。可听噪音的测量对于气候的改变影响明显,雨天线路产生的噪音大于晴天线路产生的噪音。高度对可听噪音的影响不大,导线排列方式对可听噪音的影响显著。同塔双回输电线路对相序的不同影响显著。

3平行架设方式下的高压交流输电线路电磁环境

对于平行架设方式下的工频电场,导线之间的间距和高度都对工频电场有影响,导线之间的间距和相序都对两条导线之间的区域有影响。导线间距越小,线路影响越明显。而对于平行架设方式下的工频磁场,导线排列方式对工频磁场有影响,导线间距对工频磁场有影响,间距越小,磁感强度越高。对于平行架设方式下的无线电干扰,得出了无线电干扰计算方法。高度和导线的间距对无线电干扰影响不大,相序排列只有在两条导线相近时才会对无线电干扰产生影响,导线排列不同对无线电干扰也有显著影响。对于平行架设方式下的可听噪声,导线间距越小,可听噪声越大。

4交叉跨越区域下的电磁环境

交叉跨越区域电磁环境参数因素将会被建立三维空间模型采用有限元法进行计算,得出的实验结果和理论结果进行比较,得出结论。上层导线高度增加,线下场强有略微下降趋势;下层导线高度增加,线下场强有明显下降。考虑到实际,导线同时增加,线下场强有明显下降,但耗资较多。用电晕笼试验测量无线电干扰水平,得出导线激发函数。相近的导线存在自感和互感,无线电干扰的计算方法是首先计算导线表面电位梯度,然后是计算激发函数,最后是导纳矩阵和阻抗矩阵。导线的绝对高度稳定和较大时对无线电干扰的影响分别是影响不大和影响较大。结果显示,降低交又区域无线电干扰的方法是增大导线相对高度和搭配的相序。

5 总结

上文研究了高压交流输电线路电磁环境问题,采用模型和计算的方法分析了规架设方式下、平行架设方式下、交叉跨越区域下的高压输电线路电磁环境参数,研究了无线电干扰和可听噪音的解决方法,在考虑到节约经济,研究出合理的高压交流输电线路通道。

参考文献:

第12篇

[关键词]移动学习;移动协作学习服务;E-Leaming;XML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2)05-097-05一 引言

随着移动设备的广泛应用以及无线接入技术和无线服务应用的日益普及,学习者对移动学习越来越重视。移动学习最大的优点就是让学习者能够充分利用零散时间,随时随地通过无线通讯设备实现无障碍地学习。即使移动学习由于技术、教学组织等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限制,但它被视为全新的学习途径,仍然对学习方式有良好的补充和支撑作用。如同传统的E-Learning概念一样,移动学习可以较好地组织各类的学习目标,包括结构化或非结构化,正式或非正式的,同步或异步,个人或协作,持续性或随机性等。移动学习环境的设计需求决定了教学、组织以及实现技术等问题。教学问题包括的教学演示、课程目标以及基于学习理论的知识传授,教学组织涉及学习过程中的课程规划,而技术程序是主要体现在传输和展示学习内容,以及学习者与学习平台之间的通讯。

基于移动学习环境的实现技术需要解决处理带宽,传输协议,不同的作业系统,在移动设备上的小屏幕,数据传输中断,学习平台的访问等难题。同时,学习内容传输和反馈需要进行相应调整,以适应不同的课程和学习目标,大量实际应用案例说明移动学习具有广泛的用途。在教育机构,学校和企业里,通过笔记本电脑和PDA等移动设备,学生或企业员工可以不断获取平台学习资料,并得到学习过程的实时效果反馈。因此,有效提高了在职学习和主动学习的学习效率,即便是类似于微视窗电脑,PDA或智能手机的小型移动设备,也可以充当高效的电子学习工具,例如装有任天堂Game Boy系统的智能手机运行的“Skills Arena”数学视频游戏,可以补充传统教学方法在互动和兴趣教学上的不足。在英国,谢菲尔德智慧学习城市项目中,一直在致力于探索移动设备应用前景研究,并选取了四所高校进行试点,为在校学生提供了掌上电脑(PDA),以促进个性化的随时随地学习,并取得了斐然的成绩。

为解决移动学习中的平台异构性,无线通信协议,屏幕分辨率等技术问题,我们研究了一种移动协作学习服务环境,并能够在这种学习环境下完成学习对象实时传输过程,实现移动学习和知识管理相结合的统一开放式的泛在学习平台。二 移动环境下的制约因素

由于学习环境的多样性,我们如果需要突破移动学习制约因素,并不能只针对专门的移动电子学习平台,还应考虑将传统C/S结构的E-Learning服务移植到移动环境所面临的制约因素。传统E-Leaming平台是通过网络接入,E-Learning平台作为服务器提供学习内容,而用户则通过客户端程序(如Web浏览器)所展示的内容开展学习,而在移动环境中,当用小型移动设备代替桌面电脑后,我们就必须要考虑其在学习内容传输过程和展示上出现的各种问题。

早期技术不成熟时期,开发的计算机辅助学习系统(CAI)基本上采用C/S结构,甚至是单机版,其中学习对象和平台展示所传输数据量普遍偏大,而移动设备与桌面电脑相比,存在展示、输入法、传输带宽以及连接稳定性等方面的限制,面对这类学习平台服务移植到移动学习环境中,具有一定的难度。

由于移动设备上屏幕分辨率限制,影响学习内容的可用性演示效果。基于Web的E-learning通常采用具有VGA分辨率的Web网站形式来展现学习情景,而移动设备的屏幕分辨率通常较低,显示内容有限。因此,面向桌面计算机设计的学习内容页面不适合在移动设备上有效地展示。还存在移动设备输入设备的使用问题。如果文本类型的电子学习内容需要通过手机等移动设备录入,缺乏像桌面电脑那样实用的输入系统。大多数移动设备采用的键盘往往是小型的,使用起来不方便。

移动设备不像桌面电脑能够实时联机处理和传输数据,即使在一定时空区域内能够实现在线数据传输,速率较有线网络相对较低,而无线网络也不是随处可见,并且目前费用较为昂贵。移动设备的硬件和软件平台不像桌面电脑的具有规范标准,学习平台的异构性和不同的移动设备硬件兼容性限制,也制约着移动学习发展。

这些制约因素,决定需要具有短暂同步处理能力、具有高可靠性和多平台兼容性的移动在线协作学习客户端服务环境,才能在移动学习领域具有竞争优势,也是移动学习平台发展的方向。移动协作学习服务环境针对上述制约因素需要解决的问题如下:

1 格式问题

如上述制约因素,可以看出目前各类移动设备在硬件和传输能力上有较大差异。当通过移动设备学习时,我们需要解决如何根据不同类型移动设备来制定E-Learning学习对象。大多数E-Learning平台采用学习数据包(如SCORM),将出现E-Learning平台转发含有XML或多媒体学习内容时,移动设备往往无法正常解压这些数据包。

2 重发丢失数据

由于移动通讯网络覆盖面不全,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无信号或访问连接中断,进而造成传输过程中的数据包丢失或连接终止现象。在此过程中,数据同步和复制等脱机操作机制在移动学习系统中变得非常关键,其中至关重要的是要建立一个被动离线的数据处理机制。

3 学习内容演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