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2-03 10:40:5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教育技术学专业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词频分析,共词分析,聚类分析
研究生学位论文反映本专业研究方向。研究生学位论文是高等院校或科研机构的研究生所撰写的毕业论文,是其科研成果的结晶,反映了作者独立进行科研活动的能力。在研究生进行学位论文的过程中,寻找研究热点、把握研究趋势是必需环节,有些研究者通过广泛阅读文献,有些研究者通过文献计量学和内容分析的手段,常见比如发文统计、知识图谱分析等。从文献生产、供给的角度,这有助于研究者在短时间内低成本地激发新的想法,迅速获得相关文献并寻找研究空白,获得较大的知识收益,有利于知识的产生、传播和累积。
论文的关键词是文章内容的提炼及核心思想,在某一学科中,如果某些关键词在众多的论文中反复出现,就说明这些关键词是该学科的研究热点。因此本文以教育技术学专业为例,将研究生学位论文和论文关键词作为研究对象,对教育技术学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进行探析,并从中得到一些启发,以期探讨进步。
1.研究过程
1.1主要的分析工具
论文分析需要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离不开相应软件的辅助。本研究中主要使用书目共现分析系统(Bicomb)抽取论文中的关键字段,形成高频词一论文矩阵,Python进行聚类分析,Excel作为Python的输入,以及进行简单的统计。
1.2数据采集和处理
中国知网上收录的论文数量较多,故将其作为研究对象的数据来源。通过本校数字图书馆访问中国知网,选择“博硕士”类型,并以“教育技术学”为“学科专业名称”进行检索,共获得研究样本7937篇研究生学位论文,然后按照NoteFirst格式采集研究生学位论文的题录信息。使用书目共现分析系统,将论文的发表年份和关键词提取出来,输出成EXCEL格式。
共词聚类分析的主要有如下几个步骤:首先选定参与共词分析的高频关键词并构建共词矩阵,然后将共词矩阵转化为相似矩阵,然后进行聚类分析,最后对结果进行解释。关键词的选择,目前有TOPN,正太分布法,齐普夫第二定律等几种常见的方法。
经过统计分析,本文样本数据不符合正态分布,故本文选择累积百分比20%的关键词作为高频关键词,生成如表1所示的共词矩阵。
为了消除频次悬殊造成的影响,用Ochiia系数将共词矩阵转化成相似矩阵,即将矩阵中的每个数字都除以与之对应的两个关键词总频次开方的乘积,该矩阵主对角线上的数据均为1,代表高频关键词自身的相关程度,如表2所示。
2.研究结果
2.1关键词的词频分析
词频分析法通过对关键词中高频词汇的分析,能够确定某一学科的研究热点及其变化。本研究共收集到7937篇研究样本,对所有关键词进行统计排序后,得到排名靠前的20个关键词,表3提供了前10个关键词。
观察上表数据,可以发现,教学设计出现频次远超其他关键词,在教育技术学中占据着核心地位;信息技术和网络课程占据第二和第三名次,说明教育技术学对信息技术和网络的应用比较深入和频繁。
为了进一步探究教育技术学的发展历史,故对各年度所的关键词进行统计,可以得出各年度频次排名前10的关键词表,具体见表4。
表4显示了高频词的变迁过程。观察上表可以发现,首先历年排名靠前的关键词都有教学设计和网络教育,稳定性比较好,正体现出教育技术学交叉学科的特点,同时也可以看出,2000年后的“技术”,主要指网络技术。其次教育技术已经处于信息化教育研究阶段,这一阶段的核心关键词主要有远程教育、信息技术、网络学习、教育游戏、移动学习等。从这一阶段的研究热点可以看出,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教育活动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等现象已成为研究热点,这一时期研究者关注的对象不再仅限于媒体本身,而是从信息化学习方式人手,考察技术、人和教育三者间的关系。
2.2关键词的共词聚类分析
聚类分析是根据研究对象的特征对其进行分类的多元分析技术的总称,基本思想是基于研究对象的样本或变量指标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相似性或亲疏关系。
层次聚类按照距离度量的不同分橐韵录咐啵single-linkage、complete-linkage、average-linkage、ward-linkage。现有同类型的论文中,均采取层次聚类法对共词矩阵进行聚类分析,但是并没有针对上述不同情况给出对比分析,本文使用Python第三方库scipy中的层次聚类函数以及dendrogram方法,对多种度量的聚类方法进行了对比实验,发现ward-linkage方式的聚类效果最好,具体聚类树如下图所示。
观察该层次聚类树状图可以发现,研究生学位论文高频关键词大致聚为5类,具体分类如下:
第1类:学习方法研究,关键词包括知识管理、大学生、网络学习、虚拟学习社区、策略、非正式学习、知识构建等。该类研究主要以如何提高学习的效果为目的,寻找和对比多种学习方法,为后续的教育教学方法提供参考。
第2类:教师与教育技术研究,该类研究主要由教育技术、教师专业发展、教育技术能力、现代教育技术、师范生、教师培训、中小学教师等关键词构成。这一主题的研究主要围绕教师与教育技术的关系,着力提高教师运用新型教育技术的能力和水平,从而更好地从事教学活动。
第3类:网络教育教学研究,主要由网络课程、移动学习、网络、网络学习、自主学习、远程教育、网络环境网络教学、现代远程教育等关键词构成。网络教育以互联网为载体打破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涌现出在线教育和MOOC等新型教学方式。
第4类:信息技术条件下的教育模式研究,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学模式、信息素养、教育信息化、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行动研究、翻转课堂等关键词。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越来越重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结合,碎片化学习、翻转课堂等都成为该学科内的研究趋势。
第5类:设计与开发应用研究,主要由设计、应用、对策、开发、现状和应用研究等关键词构成。教学设计与应用是教育技术学的核心目标和价值体现,不论采用何种技术手段,最终的落脚点都是教育教学方案的设计及应用实践。
3.研究结论
3.1发展趋势
第一,研究热点保持稳定。从关键词词频分析中可以看到,不论是全量数据的统计,还是历年关键词数据的统计,出现频率较高的关键词都是信息技术、教学设计、远程教育等。这些核心关键词,包括教学效果,教育信息化等其他高频关键词在内,都显示出中国教育技术牢牢把握学科定位与目标,重视教与学的应用与研究,而且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与学是中国教育技术领域近20年研究的热点。
第二,教育技术学在走向融合。主要包括三个层面上的融合,即教育理论层面、技术层面、理论和技术结合的层面。在前文的分析结果中可以看到由何克抗教授正式倡导的混合式学习概念,更是最好的证明。一是教育理论层面,主要体现在教育理论基础的变化上。教育技术学研究的焦点,已经由建构主义转向混合式学习。在词频分析中的历年高频关键词中,可以看到建构主义的排名在2004年以后,就比较靠后了。二是技术层面,教育技术已经从基础的视听技术,发展到了网络信息技术为主,多种基础技术为辅的阶段。但就像网络没有取代报纸一样,粉笔和黑板也依然存在着。各种不同的教学技术相辅相成、相互作用,它们以整体融合的形式,出现在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中。三是理论和技术相结合层面,不同的教育与学习理论,需要各种不同的技术作为支撑,而各种技术的最终目的,是要为优化教学效果而服务。共词聚类分析中发现的信息技术下的教学及学习模式研究,说明教育技术工作者已经开始关注适应性学习和协作学习环境的创设。
3.2启发
第一个启发是要自信。有人说,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的教育理论水平不如教育学相关专业的学生;论信息技术能力不如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学生。多数人都看到了这个现象,但如果因为这个原因,变得不自信和迷茫,那就有些妄自菲薄了。因为教育技术学是交叉学科,本专业的学生跟其他专业的学生比的就是教育理论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综合实力”,这才是教育技术学特色和优势的所在。本专业的学生在平时的学习和研究中,可以遵照南国农老前辈的指导,坚持现代教育理论与现代信息技g的融合,并牢记二者“相乘”的关系,双翼齐飞,同时努力探索教育技术的中国道路。
第二个启发是要并重。包括电教并重和教学并重,主要是为了解决目前教育技术学出现的误区和问题。电教并重是指要认清教育技术姓“教”不姓“电”,信息技术只是教育技术的一种支撑,教育技术所研究的是在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如何有效利用各种信息技术为教学活动提供支持,以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教学并重是指教与学是相辅相成的统一整体,而且其立足点在学而不在教,因为教育教学活动的根本目的是学生的学习与发展。
第三个启发是要融合。不仅是教育技术学内部的融合,还有借鉴其他学科的精华,如计算机、心理学和传播学,才能更好地体现出交叉学科的特点和优势。举例来说,目前计算机领域,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虽然教育技术领域已经在进行虚拟现实和数据挖掘技术的相关研究,但深层次的融合,结合教育教学活动进行落地的尝试,还需要尽快开展和总结。
4.结束语
关键词:教育技术 人力资源 培训
1999年我国研究生开始大规模扩招,我国从研究生教育小国逐步跨入了世界研究生教育大国行列。一方面我国高等教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另一方面就业形势“一岗难求”的局面也日趋严峻,人们对高学历也开始了盲目的追求,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从2009年起连续4年增长超过10万人,仅2012年一年的硕士研究生毕业人数就达到了51.7万人。教育技术学专业的毕业生有着教育学、心理学、艺术学、物理学、传播学等学科背景掌握着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信息技术技能,“万金油”就业方向口径宽。但随着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打破了金饭碗、铁饭碗的传统观念与局面,就业方向由教育行业逐步转向了企事业单位。越来越多的教育技术毕业生选择在公司、企业从事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的相关工作。
本文总结教育技术学在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方面的有利因素,有针对性地对企业、公司中人力资源的培训方式,提出目前教育技术学在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中存在的问题,以促进教育技术学在人力资源中的应用。近年我国企业在人力资源培训开发管理方面取得了整体性的进展,但实际中仍存在一些问题。怎样进一步推进企业人力资源培训开发管理的发展,已成为当前研究的主要课题。本论文是对目前教育技术学应用研究文献的一种充实,是对高校教育技术学毕业生就业的一种积极的探索。
1 教育技术在学科建设中已为人力资源的培训开发储备了能力
教育技术学专业的教学目标以能力为导向,符合企业挑选员工以能力为导向的需求。位于我国华北、华东、华中、华南、东北、西北、西南,在教育技术学领域具有学术和地域代表性的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西南大学和南京大学八所高校。在教育技术学专业的教学目标中都明确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各种信息化教学设备的操作方法和基本技能,具备利用多媒体技术特别是计算机技术进行组合教学设计的能力,能够参与企事业单位或培训机构中的管理工作。
2 教育技术在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中的应用
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人力资源培训,可使教学更加接近工作实际。在人力资源的培训中用现代教育技术思想为指导,能提高HR充分运用多种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通过现代教育技术的远程教育还可实现即时培训和终身培训的无缝结合,运用好现代教育技术能为培养出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过硬,适合企业需要的“专业”人才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2.1 利用虚拟现实技术(VR)创造令企业员工身临其境的教学情境,使之获得与环境相互体验的虚拟世界,形象生动地表现企业培训内容,让HR培训经理能更生动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教育技术人员还可利用VR技术根据不同的企业培训要求,按现代企业运行机制和市场运行价值规律以现代教育技术思想为指导,创建模拟市场让企业员工在学习过程中,自己体验、发现、探索利用,巩固员工的专业知识,培养员工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
2.2 利用计算机仿真实训软件,如:人力资源管理计算机仿真实训软件、商业大亨软件等,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现代多媒体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模拟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环境企业技术培训实训环境,问题解决情景设计等,让员工通过输入各种人力资源管理决策、实训操作方法、问题解决的方法,由计算机仿真系统运行生成各种评价结果,通过人机互动模式,让员工体验在特定的环境中,不同人力资源管理决策或问题处理方法所带来的不同运行结果,从而提高企业员工的专业实践能力。
2.3 以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为指导,运用实践性的研究方法,解决企业培训过程中的教学与员工实践的问题,使理论和实践研究的内在联系达到和谐统一。企业人力资源培训开发管理的具体措施主要由四部分组成:培训需求分析、培训计划制定、培训方案实施、培训效果评估。这与的传统教学方法不约而同,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企业对员工的要求也因行业、职业而变得多种多样,企业人力资源培训的方式方法也应切合转变,才能培养出“用得成”的人才。以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为指导,将培训“形而上”的理论引导与“形而下”的实践研究相结合,将教育技术深厚的教育学、传播学、教学设计、媒体技术与人力资源培训开发进行深度结合,厚基础、重实践,讲效率,人力资源培训将会事半功倍。
3 目前存在的问题
3.1 教育技术的专业教育更专注于本专业的知识,在课程设置中几乎没有人力资源方向课程,人力资源知识基础薄弱;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中,也鲜见教育技术学专业课程,这为下一步两个学科的深度结合与研究埋下了隐患。
3.2 企业对教育技术学了解不多,很多人将教育技术理解为“教育的技术”,教育技术在计算机、网络、教育、通信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不断被泛化和分化,知其一不知其二者甚多。无形中减少了教育技术学学科研究者到企业人力资源培训开发管理部门深入研究的机会,同时也减少了教育技术学毕业生到企业从事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的就业机会。
参考文献:
[1]朱红春.教育技术人员能力结构与培训研究.2010 Thi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ducation Technology and Training (ETT)
[2]赵登攀.关于人力资源培训开发管理的探讨[J].企业观察.2011(2)
[3]陈韩梅.人力资源管理模拟实训教学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0(15)
[4]邱立姝.现代教育技术在人力资源管理实训课中的应用[J].北方经贸.2013(5)
一、教育装备人才现状与需求
2012年3月,中国教育装备行业协会为了准备《中国教育装备行业蓝皮书(2012版)》的编撰而进行数据收集工作,从而向我国东部、中部地区的各个省市发放了调查问卷,其中的部分问题是用于了解各省市一级教育装备管理部门的人员配置现状的。据不完全统计,在职称方面,各省市教育装备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平均副高级以上职称人员占总人数的22.30%,中级职称人员占35.81%,初级及以下职称人员占41.89%。在学历方面,平均研究生以上学历的人员占6.01%,本科学历人员占49.73%,专科及以下学历人员占44.26%。从职称结构上看,感觉还是基本合理的,但是如果从学历结构上看,就显得学历层次过低了。进一步还了解到,工作人员的知识结构与工作经历也显得与教育装备人才需求存在较大差异。目前,教育装备管理人员所学专业较为复杂,其中管理学与教育技术学专业毕业的人员所占比例稍微多一些;在工作经历方面,从事过基础教育教学工作的占有一定比例但数量不多。在全部参与调查的人员中,教育装备专业本科或研究生毕业的如凤毛麟角。一方面是教育装备事业的迅速发展,另一方面是教育装备人才缺乏的现状,教育装备人才培养问题已经到了非常关键的时刻。
目前,教育装备的人才需求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1)研发方面的人才;(2)管理方面的人才;(3)理论方面的人才。教育装备研究的核心问题是教育,所以这3个方面的人才首先应该在教育教学上具有足够的知识和经验,不懂教育教学是不具备成为教育装备人才基本条件的。若从学历层次考虑,一般地讲,研发方面的人才应该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管理方面的人才应该具有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而理论方面人才应该具有博士研究生学历。
能够培养教育装备人才的人员应该是复合型人才,知识结构十分全面而且复杂;除了要懂得教育教学以外,他们应该懂得装备的工作原理和设计制造,尤其应该具有电子科学技术和信息通信技术方面的知识和设计制造经历,即应具有理科与工科的知识背景。同时,他们还要具备管理学方面的知识,特别是现代科学化管理(如项目管理、运筹学等)的理论与方法。另外,还要对一些交叉学科的知识有所掌握,如教育传播学、人机工程学、教育技术学等。当然,更重要的是教育教学方面的知识与经验,应该在教育学、教学论、教育心理学等方面具有研究造诣。之所以要对教育装备人才提出这样高的要求,是由教育装备的本质决定的,因为教育装备的作用对象是宇宙间最为复杂的人的头脑、人的心智(详见《中国教育技术装备》杂志2012年11期《教育装备的作用对象以及主客体关系》一文)。
二、教育装备学科建设历史与经验
2002年7月,首都师范大学开始建立教育技术系,并于当年9月份开始招收第一批本科生入学,专业为教育技术学,共计1个班31名学生。2002年下半年至2003年年初,北京市各高校开始申报新专业,教育技术系也开始考虑建设新专业问题。2002年年底,教育技术系聘请华东师范大学祝智庭教授为新建专业进行策划。在祝智庭教授的建议下,教育技术系决定申报两个新专业:教育装备技术专业和教育软件工程专业。其中教育装备技术的名称为祝智庭教授所起,并提议逐步建立教育装备学学科体系。2003年9月份教育技术系招收2003级本科生78名,教育装备技术专业和教育软件工程专业各一个班,每班学生39名。自此,全国第一个教育装备本科学科(3级学科)正式建立起来,专业定位为教育装备设计、开发、生产管理人才培养方面。
教育装备技术本科专业设定的培养目标为:“面向21世纪,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在教育技术领域从事教育教学装备的设计、开发、管理方面的高级专业人才。其中包括各种教育设备开发公司、各种教学仪器公司、各大专院校条装处、政府机关设备管理部门。”确定的培养规格为:“(1)具有良好的政治品质和职业道德。(2)系统掌握教育装备技术专业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现代教育理念和创新精神,掌握计算机、电子电气、通信技术、自动控制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并具有本专业领域科学研究的初步能力,能从事与职业有关的科研工作。(3)掌握一门外语,能够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刊。(4)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体魄。”在课程设置方面,为了体现知识的教育性与交叉性,同时还开设了教育学基础、教育技术学导论、教学设计、实验心理学、人体工程学等课程。
首都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于2002年开始申报教育技术学硕士学位授予权点,2003年获国家学位办批准,9月份开始招收教育技术学硕士学术学位研究生。首都师范大学教育技术专业研究生共分为3个研究方向:教育装备研究方向、智能教学系统研究方向、远程教育研究方向。2003年招收研究生总数22人,其中教育装备研究方向研究生共有6名,该方向研究生专业定位为教育装备管理人才培养方面。除了上述学术学位研究生以外,2003年由首都师范大学统一招收的教育技术专业学位研究生共计30人,他们的课程设置中有相当部分内容属于教育装备学。
研究生学段的教育不同于本科生,他们不是以完成规定课程为主,而是在学习期间主要学会问题研究,掌握科学研究方法。教学过程中需要训练他们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成因、找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办法。2003年秋季入学的教育装备方向研究生,在2004年7月的“长春2004――教育技术国际论坛”上和该方向教师一起有12人分获优秀论文一、二、三等奖(如图1所示)。其中,研究生的《教育装备管理浅析》一文荣获一等奖,《教育技术装备管理体制初探》和《电力线通信技术在教育信息化中的应用》获得二等奖,《教育装备的发展特点分析》和《教育装备技术再认识》获得三等奖。
图1 教育装备方向师生获奖证书
三、教育装备理论发展历史与趋势
2003年到2009年期间是教育装备学科建立、建设、发展时期。在这一时期,国内教育装备理论的发展也十分迅速,到2009年则达到了该时期发展的顶峰。其特点是人们开始注重方法论的研究,大量属于教育装备管理方法的文章和著作涌现出来,主要表现在评价方法、测量方法、预测技术等方面。除此之外,这个时期还有很多专题会议出现,期刊文章水平也大幅提升。
国内外主要期刊上发表的教育装备相关文章在这段时期(2003年至2009年)内的总数已经达到2万多篇。从2003年全年正式发表1173篇发展到2009年全年正式发表7637篇,提高了近6倍,图2反映了这个时期教育装备期刊论文年发表量的趋势情况。除了数量以外,论文质量也大幅提升,相关文章开始在国内外一些重要刊物上发表,其中各种重要索引期刊文章的发表数量见表1。
表2开列了从2003年至2009年教育装备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情况。从论文题目上可以看出,这段时期内教育装备理论研究关注的重点是科学管理与政府采购问题。
四、教育装备学科发展建议与预测
从2003年全国第一个教育装备专业建立起,至今教育装备的理论发展已经历了11个年头,在认识论、方法论、道德论、历史观等各个方面的研究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其发展方向与模式还存在许多需要探讨的地方。首都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的教育装备技术本科专业已于2008年开始停止招生,该专业停办;但是硕士研究生层次的该专业仍然保留。通过对上述专业创办和经营经历总结,为我国高校教育装备学科建设提出如下建议。
(1)由于教育装备人才知识结构的全面性与复杂性,在本科生阶段开办教育装备专业是不合适的,建议从研究生阶段再开设本专业。
(2)教育装备硕士研究生专业招收的本科毕业生应该具有理工科背景,这对今后理解教育装备的工作原理和研发过程都是十分有利的。研究生阶段以学习科学管理理论为主,特别是在管理科学方法上的研究应加以重视。建议由师范院校开设该研究生专业,并为在读研究生提供教育教学实习锻炼的机会,让他们具有教学经历,懂得教学。
(3)如果能够进一步开设教育装备博士研究生专业,则该专业应该重点学习和研究教育理论。所招收的硕士研究生毕业生应该具有理工科的本科背景,管理学的硕士背景,这对于成为真正的教育装备人才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模糊综合评判;指标体系
0.引言
教育硕士是具有特定教育职业背景的专业性学位,主要培养面向基础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的高层次人才。教育硕士学位论文的质量评价不仅反映了学位申请者本人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也是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集中体现。学位论文标准论文质量的评定是个复杂性的评价与决策问题。模糊综合评判是一种基于模糊数学的综合评判方法。该方法不同于经典的综合评判;而是模糊技术同经典的综合评判理论相结合。使用模糊数学的隶属度理论把定性评价转化为定量评价,即用模糊数学对受到多种因素制约的事物或对象做出一个总体的评价。本文采用模糊评判方法进行评价。首先采用文献调研法确定评价的指标体系,其次通过模糊数学的方法建立评判模型,然后设计开发设计网上论文评价系统,来解决论文评价问题。
1.建立评价体系
1.1确定指标体系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不是学术型学位,也不同于其他专业学位,它是专门为从事基础教育职业的人设置的一种专业性学位,其授予对象主要是在基础教育战线工作的教师和管理人员,因而,在评价标准上,区别于学术性硕士,通过使用文献调研法,查阅大量教育硕士及相关专业的专业硕士的培养文件、论文评价标准和学科论文评价指标体系等方面内容,并综合天津师范大学教育硕士导师和学生的意见,初拟指标项:一级指标4项,二级指标10项(见表1)。
表1天津师范大学教育硕士学位论文评价标准
1.2模糊综合评判方法
在实际工作中,对一个事物的评价常常涉及多个因素或多个指标,这时要求根据多个因素对事物做出综合评价。模糊综合评判是对受多种因素影响的事物做出全面评价的一种有效的多因素、多指标的决策方法。它根据模糊数学的隶属度理论把定性评价转化为定量评价,是模糊数学中应用的比较广泛的一种方法,能较好地解决模糊的、非确定性、模糊性问题的解决。具体原理如下:
(1)确定与评估有关的各参数集:评价因素集U=
,...,r 表示因素ui的评判结果,rij=1 。结合表1,可得U={论文选题,知识能力,论文水平,答辩表现},V={好,较好,一般,较差,差}。
(2)因素集中诸因素对事物的影响各有不同,所以需对每个因素设置相应的权重,表示成U上的模糊集A=(a.a,...a) ,其中a=μ (u)表示因素 u对评判对象的重要程度。一级权重A=(0.2,0.3,0.3,0.2)。
(3)评判结果为:=。=(b,b,...b),其中b=μ(v)表示评语uj 在评判结果中占的权重。
(4)归一化 ,使bj=1 。
最终结果的处理根据上述算法,可按照最大隶属度原则,取中最大隶属度对应的评价结果作为最终评价结果也可以根据评价集中各一级影响因素的标准值及其权重,计算其加权平均值。
2.教育硕士学位上评价系统的设计
2.1设计思想
本系统的总体目标是运用模糊综合评判理论,构建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的动态评价体系,提高论文评价决策的科学化、智能化水平。设立通用的数据处理功能,并允许用户根据需要对评价指标体系作及时调整,实现层次变化、评价指标重定义、权重重新分配等功能。针对用户使用的特点及分布情况,在网络结构和应用软件功能设计过程中,计算机处理透明化,处理过程自动化,具有较强的通用性。
2.2系统结构
教育硕士学位上评价系统采用层次结构,包含系统管理、指标管理、网上评价、评价对象管理几个部分,可进行用户、评价对象、指标数据的维护和管理,数据的采集和报表打印等操作,系统有较好的完善性维护功能。当发现数据处理方法不够理想时能按用户的某些要求进行处理直到较理想为止。
(1)系统管理模块。该模块分为密码与权限管理、用户管理、登录管理等几个部分。用户管理主要用于密码修改、学生基本信息录入;登录管理对不同用户划分不同的权限,用户分为系统管理员、评审专家、一般用户几种角色,系统管理员负责指标数据的维护,评审专家针对评价对象按照指标进行论文评价。
(2)指标管理模块。维护评价体系的各类指标及权重,包括了增加、修改、删除指标及权重,并允许用户根据需要对评价指标体系作及时调整,评价指标重定义、权重重新分配等功能,保证(下转第31页)(上接第14页)指标体系的导向性、科学性、合理性。
(3)网上评价模块。网上评价是该系统的主要功能。模块完成模糊综合评价的过程包括数据的采集、处理、统计查看结果及打印报表等功能。采集专家对某论文的评判,通过对系统自动采集到得模糊评判记过的量化,可得到评判结果集{U1,U2,……Un},模糊变换后得到模糊集{R1,R2,R3,……Rn},从而得出模糊评判矩阵R,最后按照模糊评判算法计算。评价的最终结果可存储在数据库中,也可进行报表打印输出。
(4)评价对象管理模块,主要完成对被评价对象即学位论文的管理,包括对评价对象的增加、删除、查看管理,对已评价对象进行数据输出和评价结果分析功能。
3.结束语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是一个复杂性评价问题,网上论文评价系统采用模糊数学模型综合评价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的质量水平,针对各评价指标之间的内在关系和评价系统的模糊性,利用模糊数学方法对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进行建模,所得到的量化值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论文水平的实际情况,可根据系统需求,调整指标内容和权重,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龚艳丽,梁纯生,周珊珊,孙娜.研究生学位论文评价指标体系的改革与实践[J].科技成果纵横,2007,(1).
[2]欧阳明,饶钦焕,杨维.教育技术学专业硕士学位论文评价系统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
【论文摘要】教育技术对教育教学过程的影响是深刻的,它改变了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教育技术把班主任从繁忙的班务工作中解脱出来。教育技术能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提高,把教育技术引进英语课堂,让学生学得开心,教师教得轻松。
笔者在国家贫困县偏僻乡镇工作,起初对教育技术的认识仅限于在教学中运用现有的一些简单工具,如原有的投影仪、收录机和实验仪器等。搭借我县迎接国家级“普九普实”验收的东风,2006年底,笔者有幸成为我校第一批参加教育技术培训班(教学人员初级班)的学员之一。通过培训学习,笔者对教育技术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教育技术对教育教学过程的影响是深刻的,它改变了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使之更融洽、更和谐了。
班主任要管理好一个班级,关键是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我们找学生谈心时,往往会受时空的制约。有时上课时间到了,教师不得不匆匆忙忙结束谈话,或是学生担心缺课而心不在焉。面对面地交流,有时学生碍于面子不敢吐露真情。许多学生不是很喜欢在周末上网游戏和聊天吗?于是我想到了腾讯qq,于是我申请了q群。2008年,学期开学的第一天,我就高兴地把q群号告诉了全班学生。我真诚表态希望同学们对班级的管理多提建议,集思广益,共同把班级管理好、建设好。
不出所料,第一个周末晚饭后,我上网进人我班的q群,就发现有十几个学生加人,他们在七嘴八舌地评价班主任。有的说我管理显得软了点,有的说我以罚为主,有的说我不公平、偏爱班干……。了解到这一切后,我及时调整了管理的策略和方法。我不再居高临下管理学生,而是与他们平等交往,尊重学生的人格、隐私,使他们消除内心的抵触情绪。对于违纪学生,我秉承着“凡事有因”这一理念,让他们有机会诉说前因后果。然后再加以评判,使他们懂得,守好纪律让老师信赖,受同学尊重。最后给他们提醒:初犯可谅解,再犯遭批评,三犯难饶恕。班风明显好转,同学们笑了,我觉得工作起来轻松了许多。近年来,每学期学校的量化管理月评比中,我们班都能获奖两三次,组织学生参加学校篮球赛也能拿奖。如果没有q群帮忙,我这个外宿的班主任即使有三头六臂,也难以管好这一班寄宿生。
作为班主任,原来最繁忙的季节是期中和期末学科质量检测成绩汇总。特别是每个学生的总分、平均分和排名,搞得人焦头烂额。掌握了教育技术之后,我可以自由地进人学校的公共电子邮箱下载空白的班级成绩总表。然后,我在excel 2003应用软件上进行操作,不到50分钟就把全班40名学生的六七门学科成绩录人完毕。计算每个学生的总分和平均分及其排名也非常的轻松。最后,我通过网络把成绩总表发送到学校教导处的电子邮箱中去,一切便ok了。这种无纸化、足不出户的自动化办公,让我感到非常惬意。
有时,我还会运用word 2003把自己在工作中的感受和体会记下来。在word空白文档上,我的思绪任驰骋,有感而发。由于我的中文书写不尽人意,因此以前我很不愿意把心中的点滴感悟写下来。多亏电脑帮我弥补了这方面的不足,页面设置和字体选择任我所好。
当我觉得我的做法对别人有借鉴之处时,我会悄悄地在线投稿,无人知晓,内向的我无需担忧别人笑话。俗话说,有付出就会有收获。2008年9月,我的处女作《学好汉语拼音挽回面子》荣获市教育局和来宾日报社共同举办的征文比赛二等奖,并刊登于9月2日的来宾日报《教育在线》。2008年12月,我撰写的教育论文《班级管理体会点滴》分别荣获中国教育学会《中国教育学刊》杂志社、广西教育学院教研部一等奖。2009年6月,我的教学论文《大花时间讲解不如多让学生练练》分别荣获中国教育学会《中国教育学刊》杂志社、广西教育学会外语专业委员会一等奖、二等奖。这些荣誉的获得离不开电脑与网络技术给我提供展示教育教学心得的平台。
教育技术一方面支持着教师日常工作、业务素质和自身的发展,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支持着教学活动的过程。教育技术的有效应用,对于优化教学过程具有重要的作用。教育技术有形有声,不仅有较强的直观性,而且能够引导学生直接揭开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
2006年10月29日,我参加了由市教科所举办的2007年初中总复习教学研讨活动。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兴宾区二中覃老师上的一节示范课。大家欣赏她那纯正、准确的课堂用语,更钦佩她娴熟的教育技术,使课堂生动、趣味,完成得那样完美。当时我就暗下决心,以后有机会也要把教育技术引进英语课堂,让学生学得开心,教师教得轻松。
2008年春学期,我教学到仁爱版八年级下unit 5 feelinghappy topicl why all the smiling faces? section a时,为了让同学们更容易掌握人物的面部表情及如何表达个人的情感,我制作了课件〔绘画本是我的软肋,但有了电脑和网络技术,一切皆可做了。通过网上搜索把人物的几种表情简笔画下载到课件上。在表达情感时,我还配上图像和声音。教育技术的运用,提高了我的教学技能。课堂上,看到同学们闪亮的眼睛和真心的笑容,我教学激情高涨。教学过程流畅自如,学生能快速准确地用英文述说老师脸上的不同表情,表达自己对某事某物的感觉。最后,我们以愉悦的心倩结束了那天的英语课。
2009年秋学期,我准备教学仁爱版九年级上unit 2 savingthe earth. topicl pollution is harmfull to people’s health. sectiona时,为了便于同学们深入了解不同种类的污染及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我又制作了课件。我用数码相机拍摄我们周围的污染,用摄像机拍摄光和噪音污染,然后把图片和vcr放人课件中。当我用powerpoint展示给学生看时,他们一下子被震撼了。见着同学们恶心欲吐的样子,我接着问:"pollutionis harmfull to our health.what should we do to protect ourenvironment?" "we mustn’t throw about rubbish. don’t spit inpublic place.w”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踊跃站起来说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课后,教室、宿舍里乱叫乱喊、随手乱扔的现象渐渐消失了,墙上乱涂乱画绝迹了,晚自习课间,用信号光乱照现象没有了。
吉林大学工商企业管理本科毕业论文格式
这个我们刚写过的。论文的格式很老套、也别写得太有花样。和一般的报告差不多的。这个我们刚写过的。论文的格式很老套、也别写得太有花样。和一般的报告差不多的。应编写成注释说明汇集表予以列出。二、毕业论文(设计)书写格式及装订1、毕业论文(设计)装订为横开本,使用统一的封面,左侧装订。毕业论文(设计)封面的中文题目、英文题目及学生姓名、班级、学号、学院、专业与指导教师等栏目,要用楷书书写,端正、整洁,有条件的学生可以打印输出。2、目录格式(空2行)(3号黑体)目录(3号黑体,居中)引言(或绪论)(或作为正文第1章,4号宋体.吉林大学工商企业管理专业自考学士学位申请有什么具体要求?09年吉林大学自考工商企业管理专业论文申请时间是?我是长春大学的大一新生,想报名吉林大学的工商企业管理二学历!本科毕业论文格式我今年最后一次自考 ,考的是吉大工商企业管理本科证! 他们要求我们交工商企业管.
自考毕业论文格式范文免费下载
这个东西还是要靠自己来搞海洋生物资源与环境 理论与应用力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微电子学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 信息安全(信息科学技术) 光电子技术科学 材料物理 材料化学 环境科学 生态学资源环境科学 心理学 应用心理学 统计学 系统科学与工程 教育学 教育学 学前教育 特殊教育 教育技术学 小学教育 人文教育 科学教育 华文教育 体育教育 运动训练 社会体育 运动人体科学民族传统体育 运动康复与健康 农艺教育 园艺教育 林木生产教育 特用作物教育/特用动物教育 水产养殖教育 应用生物教育 农业机械教育农业建筑与环境控.辽宁大学自考毕业论文格式?大连水产学院渔业管理专业成人自考毕业论文格式请好心人解答一下:黑龙江大学经济法自考毕业论文格式要求和字数中南大学英语本科自考毕业论文格式自考毕业论文格式又是怎么样的?急用参考
红河学院毕业论文格式
已经有了雅思成绩6.5 想我是红河学院的大四学生,想参加2011年的国考,不知道在哪里看考试大纲红河学院2009年12月份四级准考证前6为是多少? 谁能告诉我下啊?我忘记准在红河学院培训的时候遇到一个女孩,感觉还不错,彼此联络了一个月,突然间昆明到红河学院怎么.
【关键词】行动研究;研究方法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1)04―0048―04
行动研究是20世纪40年代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勒温创建的,之后广泛应用于包括教育学在内的社会科学众多领域。在《国际教育百科全书》中,行动研究的定义为“由社会(教育)情境的参与者,为提高对所从事的社会或教育实践的理性认识,为加深对实践活动及其依赖背景的理解所进行的反思研究” [1]。行动研究是一个螺旋式加深的发展过程,每一个螺旋发展圈又包括四个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环节:计划、行动、考察和反思。
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具备精深的专业知识,还应该有把专业知识转化为教育行为所需的能力,这种能力是教师在工作中不断进行研究逐渐形成的。开展教育行动研究, 解决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是一件非常有现实意义的事情。笔者结合所从事的《教育技术研究方法》课程教学的实践, 开展了行动研究的尝试。基于学科的特点,笔者将行动研究概括为:问题的发现与分析,行动方案的制定和实施,考察行动的结果,反思并修改行动方案以进行下一轮行动研究。
一 问题的发现与分析
1 发现问题
《教育技术研究方法》课程是教育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主干课程,课程开设在大四的上学期。笔者是这门课的主讲教师,选取了《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李克东著)作为教材,在教学中将研究方法的理论讲解与研究案例分析相结合,并整理了很多学习资源呈现给学生。案例和资源主要来自于教育技术学科的论文和著作,部分选取于教育学。平时成绩的考核主要依靠课后作业,重点选取几个章节来布置作业,如文献综述,调查问卷设计,实验方案设计,统计分析等,以小组协作方式的完成。对教学工作进行总结,发现了很多问题,主要有:(1)教师教学方面,理论与实践结合不紧密。虽然讲授了很多研究方法的理论知识,却没有让学生进行完整的研究实践。(2)学生学习方面,提交的作业粗糙,质量不高。存在应付差事的现象,有的甚至是从网上下载的,小组学习搭便车现象严重。(3)评价方面,忽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监控,难以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解决教学中的问题,提高教学质量,这是促使教师进行行动研究的重要原因。
与此同时,学生毕业论文中存在实证研究数量少、水平低的现象。本科生毕业论文的开题报告在每年的10月底进行,从学生的选题中发现,除毕业设计等应用类选题外,理论类选题中定性思辨类选题居多,实证研究很少。开题时很多学生对采用的研究方法胡乱贴标签,说不清自己的研究方法。在为数不多的实证类论文中,使用的统计技术也以百分比、频率统计居多,停留在较低水平。提高学生的研究水平,尤其是实证研究水平,是开展行动研究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2 原因分析
教师的专业理论知识有待提高,参考书籍、教学资源及案例的选取主要源于本学科,这就造成了视野的狭窄。研究方法体现了一个学科的研究思路和发展脉络,相比成熟学科如教育学、社会学,教育技术的研究方法还略显薄弱[2]。另外,教育技术学是个交叉学科,教育技术研究中所采用的很多研究方法本就来自于其他学科。因此突破学科局限,借鉴其他学科的成果,就显得很有必要。
教师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存在不合理的地方。作业布置缺乏针对性,造成了给学生从网上下载的便利。各项作业之间是孤立的,也没有与一个完整的研究过程相对应,学生无论从研究课题的选择、资料的收集,研究结果的统计分析都缺乏完整的考虑。这导致了理论与实践的脱节,教师也无法对学生的研究过程进行监控。小组协作学习评价机制不完善,没有考虑成员之间贡献大小,导致搭便车等现象。
学生毕业论文多偏向定性思辨类选题,一方面与当前教育技术界“重思辨轻实证”的研究现状有关。一项研究显示,“当前我国教育技术领域研究方法中定性与思辨的研究方法占主导地位,占了86%,定量与实证研究只占14%”[2],学生在毕业论文选题过程中多少会受教育技术学界研究氛围的影响。另一方面,也与学生缺乏实证研究的训练有关。
二 行动研究方案的制定和实施
基于以上情况,笔者尝试在《教育技术研究方法》课程教学中开展行动研究,加强研究方法教育, 特别是实证研究方法教育。这对提高学生的研究水平,促进本学科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笔者针对前几轮教学的得失进行思考和总结,与教授论文读写的教师协商,制定出以下方案,进行实施:
1 引入其他学科的成果, 丰富和发展本学科研究方法
为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和教学水平,笔者除不断吸收本学科研究方法的成果外,还借鉴参考相关成熟学科如教育学、社会学等有关研究方法的著作和研究成果,丰富和发展本学科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的理论教学教材仍然选取《教育技术研究方法》(李克东著),同时参考了其他优秀著作。如《教育研究方法》(袁振国著),《教育研究方法实用指南》(乔伊斯.p.高尔等著),《教育研究方法专题与案例》(刘良华著),《社会学研究方法》(风笑天著)等。在教学中引入新的研究方法,如个案研究,比较研究,话语分析等,同时引导学生注意研究方法的适用条件和局限性,避免盲目照搬。
案例是研究方法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研究案例能够提供研究方法的应用情境,有助于学生理解研究方法的原理,领会研究者的研究精神。对案例的选取上,笔者借鉴刘良华的思路,从教育研究的进入教育研究的内部――先从人文学科中选取经典案例,再从教育学科寻找研究案例。选取对象兼顾西方学者和国内学者,以拓宽学生的视野。例如,在讲授调查研究时,选取了社会学的经典案例《菊与刀》(本尼迪克特著),《江村经济》(著),教育学的经典案例《教育机会均等》(科尔曼著),《王小刚为什么不上学》(陈向明著)[3]。
为提高学生的统计分析技能,加强实证研究训练,在教学中引入SPSS统计的内容,主要参考了社会学和统计学的优秀教材,如《社会统计分析方法――SPSS软件应用》(郭志刚著),《SPSS统计分析方法及应用》(薛薇著)等。
2 以实证研究方法为突破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研究方法重在应用,由于课时和种种客观现实条件的限制,不可能让学生对每一种研究方法进行实践。教学中通过模拟研究情境,以任务驱动的方式进行案例教学,来弥补这一不足。教师先以叙事方式介绍研究问题产生的背景,给出研究方法的应用情境,将待解决的问题先留给学生。然后介绍研究方法的应用案例,解释研究方法的操作策略、适用条件和局限性。进而开展课堂讨论,让各小组针对研究情境设定的任务,讨论适用哪些研究方法,具体的研究方案怎么设计。最后将可供模仿和借鉴的论文形式的个案作为拓展阅读材料提供给学生。
为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师以问卷调查法为突破点,对学生进行实证研究训练。该方法在实证类研究方法中使用最多[4],相比其他的实证研究方法如实验、内容分析等更易于实施。具体方式是让学生以作业的方式完成一项研究任务,经历选题、资料的收集、统计分析、撰写研究结果的全部过程,完整的参与一项研究,以实现对研究方法的综合应用。研究任务以小组协作的方式完成,小组成员6到7人。具体要求如下:
(1) 选题与问卷设计:选题必须具有可操作性,与大学生的学习或生活紧密结合。问卷围绕研究主题进行设计,试用后进行修改定稿。
(2) 样本的选取和调查的实施:必须采用随机抽样,说明具体的抽样方法和可操作化的抽样过程。调查对象为本校学生,样本规模学生自定,但不得少于30人。
(3) 统计分析与研究报告:利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根据调查的结果写成调查报告。
与此同时,教师也选择一个主题,以本班学生为研究对象,与学生同步进行调查研究,并示范自己的整个研究过程。
3 重视学习过程的评价,改变协作学习评价方式,
在教学过程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监控。学生的平时成绩由课堂讨论和小组作业组成。课堂讨论由教师事先制定课堂讨论观察记录表,根据各小组发言的次数和质量进行评价。小组课后作业由分阶段研究成果组成,具体考核方式如下:
(1) 问卷设计和抽样方案的评价采用小组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先拟定一份详细的评价标准,依据该标准进行成绩评定,提出具体的修改意见,并反馈给相关的小组。
(2) 资料的统计分析主要通过随堂考核。教师对各组组长进行个别指导,再由组长负责指导组员,在上机实验时随机检查各组的进度。
(3) 调查报告的评价上,各组选派成员宣读小组研究成果,并进行答辩,根据答辩结果评定成绩。
在小组协作学习中很容易出现“伪合作”现象,为减少这种情况的出现,改变协作学习评价机制,以成员贡献大小的方式区分小组内成员成绩。要求组长对成员的贡献进行评价,贡献多的在评定成绩上加分,贡献少的倒扣一定分数。因为组长负责小组成员的协调和任务的布置,在成绩评定上向组长适当地倾斜。
4 利用QQ建立学习群,拓展教学和交流空间
在之前的教学中发现,由于课时的限制,某些教学内容无法深入展开,师生的交流也多限与课内。教师建立QQ群,让每个学生申请加入该群。QQ在学生中使用非常普遍,每个人都有QQ号码,而且学生只要上网通常都会登录QQ。利用现有的QQ群也比建立网络教学站点或申请Blog来得便利。教师在群公告中教学通知,将一些电子教学资源如把教学课件、教学参考书、作业要求、拓展阅读材料、优秀的作业等上传到群共享上,供学生下载。教学资源紧跟课堂进度。利用QQ群的讨论区实现师生之间交流。在讨论区中建立各种主题的板块,如教学建议板块用于学生针对教师的教学方法和过程提供反馈;问题讨论板块用于师生对学习中的问题进行讨论;成果展示板块用于学生分阶段研究成果,便于各小组开展互相评价和学习借鉴;教学体会板块用于教师发表教学体会,对教学进行反思等。
三 行动研究结果的考察与反思
对于行动研究效果的考察,一方面教师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观察,对作业进行分析,即时反思并修改行动方案进行调整。另一方面在课程结束后进行整体效果的考察,以便于下一轮行动研究方案的调整。
1 行动研究过程中的考察与反思
(1) 成功之处:
1)突破学科局限,拓展学生视野。教师引入社会学和教育学研究方法的内容,拓展了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引起了学生的研究兴趣。有的学生专门阅读了教师推荐的著作,并同教师进行了探讨。
2)学习过程得到监控,研究过程得到规范。通过分阶段考核的方式,教师了解了学生的学习进展和不足,及时进行指导。例如,在评价时发现学生的问卷设计很不规范,教师加强指导,将每一个研究任务的具体评价标准和研究规范放到网上,并提供范例和模板。在此过程中,学生的研究过程不断趋向规范。
3)拓展教学和交流的空间,实现师生共同成长。利用QQ群延伸了教学的空间和时间,加强了教师和学生的联系和情感交流。交流中教师可以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给出合理的建议,也能够针对学生的意见发现自己的不足,不断改进,实现了师生共同成长。
(2) 不足之处:
1)课堂讨论不积极,发言质量不高。在前几次的模拟研究情境的课堂讨论中,学生参与讨论积极性不高,某些时候需要教师点名,而且发言的质量也不高,很少能提出适当的解决方案。
2)小组分组遇到障碍,评价机制仍不完善。教师让学生自由组合进行分组,组员6-7人左右,因为部分学生之间存在矛盾,不太愿意接收考研学生和走读生,分组遇到障碍。另外部分同学反映,组长评价时会碍于情面,不愿公布贡献少的同学名单。
(3) 反思与修改方案:
1)加强教师指导。学生讨论的积极性不高,固然与传统习惯有关,可能也与学生知识准备不足、思考时间不充分有关。在随后的教学中,教师加强指导,事先将研究任务相关的资料放到网上,要求学生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并在讨论中将讨论主题细分为若干个小问题,及时发挥引导作用。实施一段时间后原有的情况得到了改善。
2)修改分组和评价方案。教师随机指派小组成员,并考虑男女生比例搭配,个别有特殊需要的再跟教师申请调换。组长只负责提供本组成员分工明细,供教师评价时参考,由小组成员投票产生贡献多和贡献少的成员。修改后的方案得到了学生的认同并顺利实施。
2 总体效果的考察与反思
总体效果的考察主要通过调查来进行,一是对学生的选题进行调查统计。本届毕业生的开题由于种种原因在12月份才开题,本课程在此时也接近尾声,可以认为本轮教学影响了学生的选题倾向。二是对教学效果进行问卷调查。在课程结束后,随机抽取30人进行问卷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如下:
(1) 成功之处
1) 学生的实证研究能力得到提高。一方面学生毕业论文实证类选题比例增加。在80篇理论研究类论文中,实证类研究选题有21例,其中调查研究18例,内容分析3例,约占25%的比例,大大高于往届,这从一个侧面说明学生具备进行实证研究的信心和能力。另一方面,学生掌握一定的统计分析技能。调查显示,95%的学生掌握了百分比、频率统计技术,约有66.7%的学生掌握了统计检验技术(t检验,z检验,卡方检验,方差分析)。
2) 学生具备较好的研究方法意识。从开题报告中可以看出,对研究方法乱贴标签的现象减少,学生已具备较好的方法意识。对“你的毕业论文最有可能使用哪些研究方法”进行调查,88%的学生选择了两种及以上的研究方法。被选择较多的研究方法分别是问卷调查、文献研究,观察和访谈,学生对研究方法的选择上体现多元化趋势。
(2) 不足之处:
1) 统计原理的掌握不足。对于SPSS统计分析技术的应用,35%的学生表示掌握统计方法和适用条件,62%的学生表示只掌握方法不知道原理,3%的学生表示完全没掌握统计分析技术。
2) 小组学习仍不完善。对于小组学习的评价方式80%的学生表示满意,仍有20%表示不满意。教师对部分学生进行访谈得知,不满意的原因是过度分工以及伪合作现象仍未消失。
3)学习兴趣不高。对于本门课程的学习兴趣,25%的学生表示很有兴趣,课前会做好准备工作,听课很认真。72%的学生表示兴趣一般,听课较认真,3%的学生表示没有兴趣,听课不认真。
(3) 反思与修改方案:
根据一个学期行动方案的实施情况,以及学生的建议和调查结果,对行动方案进行适当修改,在下一轮行动研究中进行实施。
1)增加统计分析的课时分配。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学生对于初级统计技术掌握较好,中级及以上统计技术仍有待提高。在教学中逐渐引入较深层的统计分析技术,如聚类分析,因子分析,回归分析等。另外掌握统计的方法和适用条件的学生比例不高,对统计原理和适用条件的讲授需要加强。
2) 探索并完善小组学习评价机制。小组协作学习仍存在弊端。一方面搭便车的现象依然存在。即使采用按照贡献大小的方式评定成绩,仍有一些学生很少参与到研究的过程中。另一方面教师希望通过分工合作互助学习,共同完成某项任务。但结果却是部分小组过度分工,某些成员专门负责任务一如问卷设计,另一些成员负责任务二如统计分析,违背教师初衷。考虑减少小组成员为3到4人,增加小组分工透明度,加强组员之间的讨论和交流。
3)调整教学计划,转变授课方式。
学生对于该门课程兴趣不高,一方面课程开设时机不当。多数学生反映,本门课程无论对于毕业论文的写作,还是今后的学习、工作都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应在大三开设。大四面临考研、找工作等诸多问题,很难投入很多精力到该课程的学习。而且毕业论文的开题在大四上学期进行,应在此之前完成本门课程的学习。另一方面该门课程理论性较强,虽然笔者做出了种种努力,但课程的吸引力一般,课堂的气氛不够活跃。为此教师将尝试转变授课方式,少讲理论或者精讲部分理论知识,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和实践,以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 总结
在《教育技术研究方法》教学中开展行动研究,通过行动、反思、批判,解决工作情境中的实际问题。在研究的过程中,一方面促进了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实现教师自身的专业知识积累和教学理论的提高。另一方面,学生参与到研究实践中来培养了研究兴趣,对研究的过程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在本轮行动研究中,行动研究方案的预定目标基本得到实现,一些问题将尝试在下一轮解决。行动研究没有终点,一轮行动研究的结束同时也是另一轮行动研究的开始,笔者将尝试行动研究融入自己的日常教学,不断进行下去。
参考文献
[1] 李春萍.教育研究方法[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74.
[2] 胡来林,安玉洁.近十年来我国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的回顾与反思[J].电化教育研究,2006,(2):14-17.
[3] 刘良华.教育研究方法专题与案例[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2.
[4] 朱书强,刘明祥.实证研究方法在教育技术学领域的应用情况分析[J].电化教育研究,2008,(8):32-36.
Action Research in the Instruction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Research Method
SHU Cun-ye
School of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 Nanjing Xiaozhuang College, Nanjing, Jiangsu 210017, China
Abstract: Action research is a kind of reflective study, which is made by teacher in real educational environment. The paper introduces an action research made i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research method instruction. Some details how the research is put into practiced are provided. Moreover, the plan about next research is put forward in order to improve instructional quality.
论文摘要: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在发展过程中尚存在一系列问题,如办学方向不明、学科定位不准、毕业生就业困难、教材设置混乱、专业发展后劲不足等。这些问题已严重阻碍了学科的良性发展。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在五个方面下工夫:明确学科方向;确定恰当的人才培养目标;以就业为导向进行课程设置;拓展学生素质,以适应社会需要;加决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据统计,目前全国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累计达到220个,教育技术硕士点达到78个,另外还有8个博士点和4个博士后流动站尹河南省现有河南大学等10所院校开设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口,除河南大学为省部共建高校外,其余9所院校均为省属地方性院校。地方性院校的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究竟该如何发展?是以重点大学为跟踪导向来设置专业课程体系,还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开展特色的校本课程?是按照现有重点院校的人才培养规格来设置人才培养目标,还是结合地方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目标?这些都是需要高校教育技术工作者深入思考的问题。
不可否认,重点院校具有“排头兵”和“风向标”的作用。但就目前来看,教育技术学专业在表面风光的背后已经出现了办学方向不明、学科定位不准、毕业生就业困难、教材设置混乱、专业发展后劲不足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很好的解决,就势必影响我省高校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的生存和发展。
为了促进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的科学发展,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对如何培养教育技术本科专业人才进行了一些思考,并对专业改革作了一些实践探索,最后取得了一些成效,以期为地方高校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的发展提供一点参考。
一、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现状
1.培养目标方面
笔者在对我省开设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的10所高校进行调查(主要是通过查阅学校网站和从学生假期实习作业中获取的资料)后发现,这些学校在制定专业培养目标规格方面大同小异。如某学院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是:“教育技术学专业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系统地掌握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具有较强实际动手能力特别是高级计算机操作能力、课件制作能力、电视教材编导与制作能力和校园网络综合管理能力,能够从事教学媒体和教学系统的设计、开发、应用、管理和评价的复合型人才。”这样的培养目标看似宏伟,实则定位不清。目前学生和社会对教育技术学专业的普遍看法是:学生所学的知识多而不精,缺乏专业特色。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的计算机能力往往不如计算机专业的学生,电子技术方面的水平不如物理专业的学生,教育研究和教学设计方面的水平不如教育学专业的学生,电视节目的策划制作方面的水平不如影视专业和新闻专业的学生。这些不足很容易使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在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失去竞争能力,造成就业难。
2课程方面
(1)内容过杂,重复现象严重
由于对教育技术学定位理解不同,各高校的课程体系也不尽相同。调查发现,我省高校教育技术学专业开设的课程涉及理学、工学、新闻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多学科内容。课程门数多、内容交叉重复是这一专业长期以来存在的问题,表现在实际中则是专业课程讲授缺乏深度,浅尝辄止,造成学生“广而不精”,即什么都知道一些却什么都不精通。
(2)理论与实际相脱节
教育技术学专业许多核心课程都有很强的应用性,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却无法体现这一特点。主干核心课程的学习停留在课堂教学上,理论与实际严重脱节。理论层次的教学过多,教师只是一味地讲授,虽然讲了很多解决问题的方法、步骤,但只处于让学生识记或领会的层面,没有达到教会学生应用的水平。而书面作业设计的成果也大多只是闭门造车,无从检验效果。如该专业核心课程《教学设计》,本来是作为连接学习理论与教学实践的“桥梁学科”,却因有限的课时而限制了实践教学内容,结果这门课最终成了“纸上谈兵”“空中楼阁”,失去了其应有的价值。
(3)教材理论性过强
教材是课程内容的主要体现。以教育部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规划的主干课程教材为例,这套教材学术性极强,但思辨性也极强,笔者认为更适合作研究生教材。因为本科生还未掌握相关媒体技术的知识以及运用技术解决实际教学问题的经验,让他们进行枯燥的学术探讨,很难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其结果必然导致学生对教材内容“消化不良”。
3.就业方面
为了解毕业生的就业情况,笔者借助网络进行了大量调查,并通过课下、假期实习等方式对在校的和已毕业的2006届学生共计300多人进行跟踪调查。在对数据进行记录、挑选和整理的基础上,笔者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得出结论。从对在校生的调查中可以发现,90%以上的学生都在戈就业发愁。虽然部分学生从大一就开始考虑就业问题,但比于忽略了自身文化素质的提高,更忽略了对专业知识系纺的掌握,以致大学四年碌碌无为。调查发现,毕业生就业方式大致分为三类:统考、应聘及其他。通过对调查数据进摘处理发现,70%的毕业生是通过地方统考的方式来实现勃业的,通过人才市场应聘就业的则相对较少,还不到总数跳30%。这种就业的格局从根本上限制了教育技术学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率,这应该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4.师资方面
目前,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师大都存在职业倦怠现象,对本专业信心不足,并直接反映在教学和科研上。笔者作为专业负责人曾经与教师探讨过专业发展问题,教师大都对专业发展的担忧和迷茫,对专业研究不感兴趣,在教学和科研中缺乏创造性。另外,由于教育技术学是交叉学科,有关领导误认为各个学科的教师都可以教授教育技术学专业课,其中有些教师本身就缺乏教育学知识积淀,更不了解教育技术学的学科特性,教学中拿起课本就讲课,没有从专业的角度去整体把握课程,而是孤立地看待这门课。殊不知,教育技术学是很具系统性的,这个专业开设的每一门课都需要围绕着专业核心来统筹讲授,这个核心就是媒体和系统。
二、思考与建议
1明确学科方向
学科是专业的基础。离开了学科知识体系,专业也就丧失了存在的合理依据。因此,专业培养目标的确立要建立在了解学科发展前沿、跟踪学科发展的新理论和新技术的基础上,也就是以学科知识体系来规范专业建设,建设高质量和高水平的专业。作为教育学学科下的二级学科,教育技术学是技术学层次的方法论学科。教育技术学是教育学与信息技术学的交叉学科,是连接教育、心理、信息技术等学科的桥梁。所谓交叉学科,首先体现在它需要技术的支持,特别是信息技术的支持;其次体现在它融合了多种思想和理论。从教育技术学的发展历程来看,教育技术学理论基础主要有系统论、学习理论、传播理论三大理论作支撑,但教育技术学研究的目的是解决教育教学问题,因此必然属于教育科学,是具有自然科学属性的社会科学。
2确定恰当的人才培养目标
教育技术学是一门前沿学科,没有现成的路可走,因此不可能像其他学科一样制订出完备的培养计划。地方性院校不同于重点院校,因此要扬长避短,人才培养要为地方服务,这就要求专业培养目标要以培养实用型人才为主。地方性院校本科专业学生应具备的基础能力主要是媒体技术能力,这是本科学生的核心能力。因此,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培养目标要遵循“技术先行”的原则,即让学生熟练掌握各种媒体技术,地方性院校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培养的是熟谙教育规律又精通各种技术并能够通过合适的技术手段来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人才。
3.以就业为导向进行课程设置
调查发现,目前教育技术学专业毕业生中有超过半数的人在从事教学工作,另有近三分之一的人在it业从事教育软件及数字媒体开发等工作。商丘师范学院结合就业现状并综合各高校教育技术学专业课程安排的实际情况,将教育技术学专业分为三个方向:信息技术教育方向(25学分)、教育软件工程方向(23学分)和数字媒体技术方向(14学分),并据此制订了新的课程计划,在大三对学生实行分方向培养。
新方案通过课堂教学、校内实践课程和假期实习三种途径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在制订教学计划时适当压缩理论课时,加大实验、实践课时。调整选修课课时时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所为”即增加人文经典课的开设,如增加《中国古典文化》《经典影视作品欣赏》等课程;“有所不为”即适当压缩纯理科课程的课时。对于教材使用问题,商丘师范学院主要是在教学中把重复的内容删去,博采众长。
4.拓展学生素质,以适应社会需要
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目标不是技术工匠,而是能够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复合型人才。因此,在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之外,还要注重构建素质拓展体系。素质拓展的内涵不仅包括有利于提高学生专业技能素养,还应包括有利于学生社会综合能力的扩充训练和身心品质的全面提升。学校可以通过多种方式灵活地开展校内素质拓展训练。例如:与科研工作相结合,通过让学生主持或参与大学生创新科研项目,以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使学生初步具备科研能力;通过参与多媒体制作竞赛等活动,以提高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社团活动,以提高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5.加快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顺德区均安镇星槎小学
星槎小学地处西江河畔,七?蚯疟撸?且凰?逖?!?996年,均安镇委镇政府和星槎村委会为重组教育资源,提高办学效益,高瞻远瞩,科学规划,将原星槎、福岸、三联、上力四所规模较小的学校合并,斥巨资易地重建,组成一所规模大、档次高的现代化新星槎小学,开创了顺德区集约办学的先河,掀开了星槎小学教育发展的新篇章。
早在合校之初,学校的领导者和决策者在改造薄弱学校的同时,也开始规划了学校教育现代化发展的蓝图,确立了要运用现代化教育手段,促进学校教学从“传统型”向“现代型”转轨。正是在这种明确的办学思路指导下,使学校能在强校林立的顺德教育中占有一席重要之地。
自申报广东省第二批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起,在上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我校本着以创办优秀实验学校为目标,全面提高领导、教师、学生信息化素养,培养高素质优秀人才,全面开发学生与教师的创新能力,提高教育教学效率,为实现教育信息化不懈努力。我校的教育信息化工作由小到大,一边实施一边发展,一边装备一边开发使用,到现在,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我们深有体会的是:通过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教育教学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取得了累累硕果。
一、完善管理体系,全面落实现代教育技术规划
对于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这一称号,学校领导及教师既把它当作是荣誉,也把它当作是工作的动力和努力方向。
学校把教育信息化工作列入学校每学期的工作计划之中,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现代教育技术发展规划,有具体的任务、措施和步骤,目标明确地开展现代教育技术研究。
学校建立了现代教育技术实验的管理网络,成立了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学校领导带头参与实验工作,由校长担任组长,主管电教的主任负责此项工作,并配备了由管理者、教科组长、信息技术教师和学科教师参加的实验人员。学校设立了电教中心,下设总控室、课件制作室、广播室、语音室、多媒体电教室等。各级实验人员分层管理,在实验过程中做好组织协调工作,主管领导定期听取汇报,及时了解工作的开展情况,提出下一阶段的工作思路。
学校建立了各种管理制度,如学校电教中心管理条例,电教管理员守则,信息资料管理制度,多媒体使用管理制度,电脑机房管理制度,普通教室电教设备管理制度等;学校对现代教育设备的使用都进行记录,如仪器设备维修保养登记记录,多媒体使用情况记录等,真正做到设备有人用也有人管,实行规范管理。学校的电教人员直接参与和负责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的管理工作,认真做好日常的维修保养,并主要承担学校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指导工作,及时解决实验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
学校领导十分重视各类教育信息的收集与分析,已经安装了校园网络软件平台,进行了全体教师的校园网操作培训,并组织有关人员不断丰富校园网及各科室、各项目的网页,校园网上的各种信息有专人采集、更新,使得各种信息资源高度共享,极大地提高了办事效率。学校领导和教师也不断学习,增强现代化管理意识,整个学校的管理充满了现代化气息。
二、改善教学环境,推进教育信息化发展
技术设备的建设是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前提,所以,学校始终把改善教学环境作为推进教育信息化的有效途径。
近几年,在各级领导的关怀和办学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学校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不断优化现代教育装备,建设了校园网络,添置了信息教学设备,对现有的设备进行了升级换代,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硬件环境。2003年至2004年间,学校乘着创建省一级学校和教育强镇的东风,取得了镇、村两级的支持,又加大了投入,完善了教育装备。学校现有校园网一个,广播网一个,图书电脑管理系统1个。有教学平台17个,专用多媒体计算机教室2个,电子阅览室1个,另有校园计算机总控室一个,教师课件制作室一个,语音室1个(设备2套),以及图书馆局域网一个。共配有计算机234台,并配置相应网络的外部设备及相应的教学软件和教学辅助软件。计算机软件、硬件的数量和种类基本满足教学和行政管理的需要。校长室、行政室、教师办公室、图书馆等办公系统的主要业务实行计算机管理。学校专门购买了“海百合”课件制作软件、“图书管理系统”软件及多媒体教学软件等。学校已用光纤专线方式接入校校通,并在教学和管理中得以有效应用。学校在互联网上有独立网站,与省、市教育网建立链接。校园网上的各种信息,有专人采集、更新。通过网页操作,使得各种信息资源高度共享。
三、合理配置、开发教学资源,提高应用效果
我校根据教学需要给各年级购置了语文、数学、英语、思品、自然、科学、音乐等教学用的配套音像、电子教材基本达到了三套,并且是省中小学教材审查组推荐的。北师大新教材配套光盘,英语光盘等。还有《鹏博士》《科利华》教学软件一批。我们认为:教学软件不能简单的买进和拿来,一是有选择性的买一些有使用价值的资料。二是发动师生自己想办法制作教学积件和教学资源,这样才能提高使用率,提高教学效果,又有自己学校特色。学校要求教师在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上坚持形式与内容的统一,注重媒体与教材和学生实际相结合,采用何种媒体,如何运用媒体等皆从实际需要出发,形式服从内容。同时学校坚持拿来与消化、引进与创造相结合。三是紧紧依靠本地区的资源优势。我校网站直接连接顺德教育信息网,信息中心拥有各种教育软件资源已1000G以上,有科利华、清华同方、K12、中教育星、清华永新、国之源、南方之星、迈达威、人教社等九家公司的17个产品,教师学生可方便、快速地调用或下载各种教学资源,实现资源共享。以达到用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收益。
四、充分利用,提高使用率
学校十分重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充分发挥教育技术装备的资源效益。通过有计划、有步骤的培训,我校能运用电教手段上课的教师达到100%,开展电教学科比例达到100%,包括语文、数学、英语、信息技术、自然科学、社会、美术、思想品德、音乐、体育、综合实践。采用电教手段的课时覆盖率也达50%。
五、依托课题研究,提高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水平
学校一直非常重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水平的提高,积极推进课题研究。我们成立了科研领导小组,开展了计划性强、针对性强和实效性强的课题研究工作。我们结合本地区本校的教育需要,确定研究课题,在研究经费、活动时间上给予保证,并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鼓励广大教师主动参与教学研究,保证课题按预定方案稳步推进。
目前,已立项的课题有国家级的两项——《小学语文“四结合”》和《在信息技术条件下学科的课程整合》,省级三项——《小学情境作文教学》《小学数学综合评价的方法与策略》《广东省器乐教学现状分析与实验研究》,每个课题都能按计划正常开展研究,定期开展阶段性成果整理和总结。其中《小学情境作文教学》已经结题,结题报告得了二等奖。
几年来,实验教师大胆实践,积极开展教育信息化研究,探索利用多媒体技术改革课堂,构建科学的教学模式,总结出集中识字模式、随文识字模式、阅读教学模式、说写训练模式等。教师们利用有效的信息资源,把各学科与信息技术有机地整合起来,使信息技术更有效地成为课程与教学中的一个因素,成为教师教的工具、学生学的工具以及环境建构的工具,进一步改善学习,革新传统的学习观念,改善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改善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构筑面向未来社会的学习文化,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因而,实验班学生的学习质量以及综合素质都大大优于普通班学生,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说写训练教学模式》的论文参加全国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改革经验交流会得到全国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改革经验交流会的确认,获得了成果入选奖。《春天在哪里》的语文“四结合”课例教学获得全国优秀课例三等奖。 “小学情境作文教学”已通过广东省教育专业委员会组织的终期评估,研究成果获得了二等奖。何婉华等五位老师的专题论文获得了一、二等奖,六位学生的作文也获了奖。何凤娇等四位老师的相关论文还获得全国小学语文教育学会的论文比赛二等奖。科研改革也促进了全校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几年来,学生参加各类各级的征文、作文竞赛,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科研实验开拓了农村学校开展现代教育技术工作之路,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使我们加大了教育改革的信心。现在,我们全方位推进信息化教学研究的理论探索,从语文科到数学、英语、自然、音乐、美术……现代教育技术在我校得到普及应用。教师们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优化了教学过程,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创新精神得到培养,信息技术素养不断提高。
六、强化师资培训,促进教育信息化蓬勃发展
学校认为,现代教育设施不是装门面的,它的价值在于充分的使用,而使用的关键在于教师,所以学校把培训老师作为广泛开展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突破口,开展多种形式的师资培训,使学校教师能够迅速适应现代教育的环境,掌握现代教育设备的运用。我们坚持校本培训,学校多次派出领导和骨干教师参加省、市、区组织的各种类型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参加有关的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的学习交流活动。然后把学到的知识再传给老师们,老师们互相学习,共同提高。1、集中培训。学校一方面请来相关专业的老师对全校的老师进行集中培训,让全体老师都掌握基础的计算机理论和应用技能;另一方面学校骨干老师进行实例讲解,作业布置等。2、分散练习。在教师掌握了基本的操作技能后,分散到各年级组实际操作,进行巩固强化。年级组老师取长补短,共同提高。3、定期验收。学校定期对老师的计算机掌握情况进行统一测评,重点是通过作业的形式考察老师的计算机操作水平。4、比赛促进。学校结合培训开展系列竞赛活动如:AUTHORWARE课件制作竞赛,多媒体教学设计评比等活动,极大地提高了老师的学习热情。通过校本培训,派出学习、专业老师讲课等形式提高了我校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有力地促进现代教育技术的广泛应用。
学校还订阅了有关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资料和刊物,如《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育信息技术》、《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等书刊。通过学习、研读,教师更好地了解当前信息技术发展的动态,提高了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的理论水平,加深了对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的研究。通过培训学习,教师不但掌握了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也提升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整体素质。
七、实验工作取得的成绩
通过实验研究,教师教学水平大大提高,教育观念得到转变,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组织者。信息化的环境和丰富的教学资源促进了教育教学改革,目前在我校的课堂上,教师大力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研究,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促进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信息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等学习环境,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实践中,教师们积累了一定的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大大增强,尤其是近两年,进步特别快。其中李巧敏老师的《说写训练教学模式》参加全国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改革经验交流会得到全国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改革经验交流会的确认,获得了成果入选奖;《春天在哪里》的语文“四结合”课例教学获得全国优秀课例三等奖;《春天在哪里》、《我喜欢的水果》两课例参加了顺德区信息技术教学开放日活动,获得好评。何凤娇老师的《创设作文情境,激发写作兴趣》、李巧敏老师的《利用多媒体创设语文情境》、黎翠容老师的《发挥CAI的优势 提高作文效率》、王月瑛老师的〈情境作文教学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可行之路〉获中国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论文大赛的二等奖。何婉华的《情境作文指导一、二法》、李巧敏的《利用网络创设情境》获广东省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论文一等奖、王月瑛的《情境作文教学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可行之路》、黎翠容的《运用多媒体创设作文情境》、何凤娇的《创设作文情境激发写作兴趣》、李国光的〈情境作文教学实验报告〉获二等奖。欧阳信程教学课件《比较》、《长颈鹿和小鸟》获区二等奖及镇一等奖,何惠燕老师、欧阳永晃老师思品课件获顺德区三等奖,参加了思品课件展示。欧阳信程、欧阳永晃参加区信息技术说课比赛获得二等奖。欧阳永晃《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能力》获区电教论文二等奖,卓捷海的音乐录像课《巧巧手》、欧阳信程的科学录像课《谁给花传粉》、梁婉青的品德与生活录像课《和钟姐姐交朋友》获区三等奖,何瑞华的论文《《加强情感体验,调动情感参与》》《让语文课堂焕发生命活力》获区一等奖。何校伦论文《数学也要进行“听”“说”训练》、何彩眉教案〈买铅笔〉获区二等奖,梁婉青论文《活用多媒体教学激活识字兴趣》获区三等奖;李国光、欧阳永晃设计制作的学校网站获顺德区电教中心颁发的二等奖。近两年来,学校教师在区镇的各项论文、教案、课件及教学比赛中获得了约80个奖项。教学科研促进了教师的提高。
我校是镇的示范性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在本地区是先走了一步。我们曾承办过镇内不少大型的教学研讨活动,为兄弟学校提供示范和交流研究的平台;每学期,举行一次大型的教学开放日、文化艺术节活动,向镇内、区内及社会公开展示学校教育改革的成果;在校内,经常举行全校性的或科组的教学活动,互相交流,共同提高;新会市荷塘镇中心小学、高明区三洲街道办组织的中小学校长也慕名前来参观。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工作在本地区起到了良好的示范、辐射作用。
现代教育技术的广泛应用也促进了学校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的提高,学校一年上一个台阶。1997年被评为顺德市一级学校,1998年被评为佛山市一级学校,2000年通过了佛山市一级学校复评,2001年被评为广东省绿色学校,2004年被评为广东省一级学校,实现了农村学校向城市化、现代化学校的跨越式发展。学校多次被评为顺德区先进学校、顺德区少先队先进大队、顺德区实验工作优秀学校、顺德区体卫先进单位、顺德区文明单位、佛山市教育系统先进单位。
附件三
广东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自评量化表
学校名称:佛山市顺德区均安镇星槎小学 (表一)
一级
指标项二级指标项得分
A
工作落实
情况A1
人员A2
规划7
34
B
三个覆盖率B1
教师B2
学科B3
课时9
333
C
教学环境情况C1
达标C2
使用率C3
模式探索10.5
54.51
D
课题研究情况D1
选题D2
措施D3
进展D4
成果16
2455
E
教材使用情况E1
教材选用E2
使用效果E3
自制教材12
543
F
组织培训情况F1
内容F2
范围F3
方式13
535
G
实验工作效果G1
教学成果G2
教师教学水平G3
学生综合素质G4
示范作用22
16222
论文关键词:高校教师,教育技术,院本模式
1.引言
综观很多国内的教育技术培训,多数重技术、重讲授,形式单一,甚至很多培训只是流于形式,效果欠佳。因此,教育技术培训需要根据高等教育的变革和发展趋势,转变模式,适应潮流,走出新路。这样才能切实提高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
2.高校教师特征分析
2.1 学习能力强,喜欢独立思考
高校教师作为成人学习者院本模式,他们的自律能力和独立性较强,在学习中喜欢独立思考,不喜欢思维受别人的限制。此外,资料调查显示,高校教师的学历一般都在硕士研究生以上,还有很多是博十研究生,他们比一般成人具有更强的理解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自学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如何积极发挥高校教师这个学习群体的主动性,是教育技术培训的关键所在。
2.2 成人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指个体由一种学习目标或对象引导、激发和维持学习活动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成人学习动机是指推动成年个体参与教育,卷入学习活动的一种内在动因,或称内在动力。因此,成人学习动机对学习效果的影响是巨大的。
由于种种客观原因,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带有一定的功利色彩,很多教师来参加培训的目的就是“拿证”、“评职称”cssci期刊目录。但是,高校教师的工作性质和要求决定了他们具有比一般成人更强烈的求和欲望,他们更希望培训的内容能应用在实际工作上,能切实提高教学科研效率与效果。因此,如何根据高校教师的实际工作需要来设计教学活动和任务,是教育技术培训的重点内容。
2.3 专业性强,知识背景各不相同
高校学科众多、专业繁杂院本模式,各位高校教师也是在各自领域里的专才,有着丰富的知识和经验。然而,他们各自的学科对信息技术的关联程度有所不同,各自的教学内容对信息技术的掌握要求有很大的差别。
同时,值得注意的一点是,许多教师因其所从事的相同学科更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构成一种“亚文化”,这种亚文化包括专业化的语言,一致的认知风格和习惯等。这也使得从事不同学科的教师之间的交流存在一定的障碍。
因此,如何多层次、不同范围的组织被培训人员,也是我们教育技术培训组织者所思考的问题。
2.4 教学与科研的矛盾
高校的社会责任和性质决定了高校教师在承担教学任务的同时,还承担着大量的科研任务。对于高校教师来说,教学与科研的两头重担,会产生时间与精力上的冲突和矛盾,而教育技术培训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水平。
因此,如何提高培训的效率,也值得我们培训的组织者多加思索。
3.高校教师教育技术院本培训模式的探究
根据前文对高校教师的特征分析,高校教师专业性强、知识背景各不相同。如果只考虑到组织培训的效益,而笼统的在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开出统一面对全校教师授课的“全校班”,不论学员来自哪个院系和专业院本模式,全部笼统的一起学习,同等对待,统一考核,这样往往达不到预期的目标。因此,将相同的教育背景的教师组织在一起,以二级学院为单位,进行教育技术培训,本文称之为“院本培训”。
3.1 院本培训的实施
院本培训模式解决了校本培训模式中“对象多元、目标多层次、内容广泛、缺乏针对性”等缺点,缩小了培训单元,把培训学员正确、有效地分学院组织起来,高效的教育技术培训才得以顺利的展开,实现个性化培训的需求。下面就来探讨如何以二级学院为“本”对高校教师进行教育技术能力培训:
首先,要取得学校领导的支持,以政策顾励全体高校教师积极参与。
其次,要建立相应的组织管理机构,明确校教育技术中心与二级学院之间各自职责。
在校教育技术中心成立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领导小组,建立适应广大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模块,并做好教育技术的知识管理、建立基于校园网的多媒体资源库。同时,紧密联系各二级学院、督导各二级学院的培训工作、并积极组织开展各二级学院之间的交流。
在二级学院院办成立二级学院的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小组,负责具体实施本学院的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工作。各院级培训小组根据本院高校教师教学的需要院本模式,确定培训内容,选择相应的授课教师,灵活安排培训时间,开展各种形式的培训活动,如小组研讨、观摩听课、专题讲座、个别指导等,从而制定近期培训计划和长远培训方案cssci期刊目录。
最后,各二级学院的培训学员(即本院的高校教师)成为一个学习群体,院级培训小组应该为该学习群体创设自由表达思想,积极参与讨论的培训氛围。使这些有着相近的知识和教育背景、有着相近的教学经历和经验的学习群体,在教育技术培训过程中相互交流、相互帮助,从而有效的提高了教育技术培训的效果。
3.2 院本培训的优点
首先,院本培训能改变培训与教学实际脱离现象。
院本培训基本上实现了个性化培训的需求,是一种有针对性的培训,按需培训。每一位教师都可以结合自己在教学中的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的方式,选取需要的内容,有的放矢、机动灵活的完成培训任务。
其次,能加强院内教师的相互交流,有助于“案例教学”的实现。
同一个院系内教师之间有一定的熟悉度,再加上有相似的教育背景院本模式,必然会在培训过程中相互交流与共享,进行协作学习。同时,院本培训基本上实现了个性化培训的需求,是一种有针对性的培训,能随时渗透教学实际,“案例教学”能得到广泛的认同感,有助于“案例教学”的实现。
最后,能实现可持续培训,把培训工作贯穿于全院教师的教学工作中。
培训后的服务也很重要,院本培训能实现将“培训”看成“发展”、看成是为广大教师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促进教学模式变革教学效率提高而提供的一系列服务。
[参考文献]
[1]张建伟.教育信息化的系统框架[J]. 电化教育研究,2003,1.
[2]高志敏,等.成人教育心理学[M].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997.
我国高等院校现代教育技术学专业创办于1983年,最新数据表明,全国有170余所高校设立本科现代教育技术专业,该专业具有双重定位,即:既可以看作教育学学科的分支学科,也可以看作技术学学科的分支学科。因此,开设现代教育技术专业的高校多以综合大学和各级师范类院校为主。根据201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统计显示,全国有近40所高校招收教育技术学的硕士研究生。在这40所高校中,仅有中国人民第二军医大和第四军医大两所作为高等医学院校招收现代教育技术学的硕士研究生,为军队培养现代医学教育技术专业高层次人才。而截止到2012年,全国高等医学院校的数目已达80所之多,迫切需要面向医学教育领域的现代教育技术复合型人才。
医学院校的教育技术的研究方向为基于医学教育和教学的传播技术、媒体资源和教学管理互动规律,所涉及的范围包括医学教育过程和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及评价的理论和实践。在医学院校开设教育技术硕士点本身就是前沿性和交叉性的科研工作,要求导师除了具备传播现代教育技术专业知识的职能之外,还要明确医学教育教学的特点和方法,具有较高的医学教育的专业素养和能力。目前,在医学院校教育技术专业领域的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大都有着长年在医学领域工作、学习的经历,发表和出版了大量论文和专著,并在相应学术团体担任领导职务。凭借多年对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了解和认知,使其在医学教育技术与医用教育教学的人才培养和学术交流等方面,发挥重要的开创性和示范性作用,在国内具有较高的学术地位,是难得的复合型人才。
近年来,进入高等医学院校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的年轻专业技术人员,大多毕业于综合院校或各类师范院校。所学专业课程多以面向普及教育阶段(中小学阶段教育)为基础而设计,缺乏专业特色的训练问题,尚且无基本医学知识的储备,是综合能力的知识短板。因此,医学院校的教育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目标应该结合医学教育的特点和优势,充分利用高等医学院校的教育教学资源,把医学专业师资和教育技术专业人员紧密地结合起来,完善教育技术人员的知识结构,在具备现代教育技术专业优势的同时,提高自身的基本医学知识和人文素养,以适应医学教育领域发展的需要。
2高等医学院校中教育技术专业人员的培养模式
2.1医学教育技术专业人员继续医学教育的指导思想
教育技术专业技术人员应该更加注重新知识、新技术的发展和学习,利用教育技术实现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不断更新专业知识、构建个人知识体系,以医用教育教学需求为导向,倡导教育技术在医学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打造现代医学教育技术的优质人才。
2.2医学教育技术专业人员的培养目标
根据现代教育技术在医学教育应用的特点和需求,对高等医学院校在职教育技术人员的继续医学教育培养目标为:培养了解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的基本知识,熟悉医学教育模式及医学工程技术,具有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基础医学教学、临床医学教学及医学研究、教学管理等方面的复合型人才。
2.3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方式和内容
高等医学院校的教育技术人员构成近年来呈现出年轻化及高学历的趋势,普遍具备较高的学习基础和技能训练。在医学教育教学过程中,在提供网络信息技术的支撑、教学媒体资源的研发、学科建设与教学信息管理等诸多方面具有显著专业优势。高等医学院校的教育技术人员亟待加强技术支撑领域的医学基础知识和符合高等教育模式的技能培训。根据教育技术人员的专业特点和教学一线教师的需求,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应由现代教育技术学科带头人与教学一线医学教育专家组共同参与制定,学习形式可采用专业选修旁听、网络在线学习、学术讲座交流和临床实践观摩等多种方式,以完成基本医学知识的拓展学习。除此之外,在一线教学部门确立教育技术服务项目时,一线教师与技术人员应有相互学习、相互渗透、共同成长的协作意识。医学教育课程中包含大量形态学、解剖模式图、影像资料、临床示范性操作等内容。这些内容需要通过图片、视频、声音、动画等多媒体视觉形式加以表达。教育技术人员要充分了解与技术合作项目相对应的医用教学背景。听取一线教师的专业诉求,针对教学中需要技术支持的重点和难点,有目的的进行阶段性医学知识补充。以“边干边学”和“边学边用”学以致用的方式,在打造精品课程的过程中,完善知识结构,提高自身医学专业素养,这不失为切实可行的重要方式之一。
3完善知识结构培养医学教育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中国期刊投稿热线,欢迎投稿,投稿信箱1630158@163.com 所有投稿论文我们会在2个工作日之内给予办理审稿,并通过电子信箱通知您具体的论文审稿及发表情况,来信咨询者当天回信,敬请查收。本站提供专业的服务和论文写作服务,省级、国家级、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摘要】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恰如其分地应用到小学语文教学中, 才能得到生动、高效的教学效果, 才能为学生认识过程的重点、难点服务, 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教育教学。
【关键词】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应用到小学语文教学中 生动、高效的教学效果
【本页关键词】省级国家级期刊快速发表 学术期刊论文投稿欢迎来稿
【正文】
二、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育技术应注意的问题在语文教学中要使多媒体技术发挥正确的作用, 必须运用现代教育理论作指导下制作和使用课件, 才能使语文课堂教学达到最优化。所以要注意以下几点:1.更新观念, 重新认识教育目的。教育是知识经济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核心的经济, 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储存、消费之上的经济形式,这种经济形式的发展动力, 不再是土地、资本和劳动力, 而是知识,是人的综合素质。我们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不仅是为了活跃课堂气氛, 更主要的是为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 为在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中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为实现教育目的服务。2.恰当运用, 找准使用的最佳切入点。多媒体是一种教育技术,一种传播媒介, 它是服务于我们教学活动的。教师能否遵循学生的认识过程, 设计出优秀的课件, 能否找准多媒体与学生理解语言的最佳结合点, 在课堂恰当的时间展现给学生, 是我们应用多媒体技术的关键。3.正确处理与传统媒体间的关系。多媒体技术是传统媒体的发展与升华, 是在传统媒体的基础上, 借助于计算机技术发展而来的,它并不排斥传统的教学媒体。多媒体技术在突出体现鲜明的形象、为学生创设认识环境方面的确非传统媒体所能比拟, 但在展示重点的字、词、句时, 不可能一致停留在屏幕上, 适当的板书, 更能加深学生的印象、帮助学生记忆, 起到画龙点晴的效果。再如, 强化诵读、注意积累, 也是提高语言感悟力的重要形式, 是多媒体技术所无法取代的。片面强调多媒体技术作用的万能性, 长期只凭借图像、声音等媒体的介入, 大脑的语言中枢就得不到锻炼, 就会使语言越来越贫乏, 阅读和表达能力就会下降, 就达不到我们进行语文教学的目的。因此, 只有正确处理好二者的关系, 才能使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4.注重实效, 保证使用的科学性。教师在设计和制作多媒体课件时, 要从教学的实际出发, 遵循课件设计的科学性、高效性、目的性、艺术性的原则, 既要抓住教学的重点难点, 又要兼顾学生的认识规律, 不能简单地拼凑各种杂乱无章的素材。要利用多媒体技术的直观性、交互性, 促进学生的能力培养和素养训练, 不能将传统的课堂讲授变成现代多媒体的灌输。正确地理解多媒体课件的用途, 是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作用、搞好语文教学的前提条件。由此可见, 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恰如其分地应用到小学语文教学中, 才能得到生动、高效的教学效果, 才能为学生认识过程的重点、难点服务, 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教育教学。
【文章来源】/article/65/3204.Html
【本站说明】中国期刊投稿热线:专业致力于期刊论文写作和发表服务。提供毕业论文、学术论文的写作发表服务;省级、国家级、核心期刊以及写作辅导。 “以信誉求生存 以效率求发展”。愿本站真诚、快捷、优质的服务,为您的学习、工作提供便利条件!自05年建立以来已经为上千客户提供了、论文写作方面的服务,同时建立了自己的网络信誉体系,我们将会继续把信誉、效率、发展放在首位,为您提供更完善的服务。
联系电话: 13081601539
客服编辑QQ:860280178
论文投稿电子邮件: 1630158@163.com
投稿邮件标题格式:投稿刊物名 论文题目
如:《现代商业》 论我国金融改革及其未来发展
声明:
本站期刊绝对正规合法
并带双刊号(CN,ISSN),保证让您轻松晋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