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17 04:09:4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机械化养护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公路,养护管理 , 对策
Abstract: through the strengthen maintenance management, improve HaoLuLv, give full play to the road of the biggest benefit stock assets, and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al transportation.
Keywords: highway, maintenance management, 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U41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加强公路养护与管理的重要性
公路是国民经济建设的重要基础设施,公路养护管理的发展越来越重要。分析了加强公路养护与管理的重要性,探讨了我国目前公路养护与管理上存在的弊端,从而提出相应的对策。
同时,加强公路养护管理是建设节约型交通行业的必然选择。交通是资源占用和能源消耗都比较大的行业。我国人口、就业、资源、环境等矛盾将更加突出。交通事业发展面临的一个突出矛盾,就是日益受资源、能源的制约,特别是资金、土地的约束尤为突出。在一定意义上,公路建设是积极的发展,养护管理则是永续的发展。只有切实重视和加强公路养护管理,通过养护尽最大努力延长现有公路的使用寿命,通过管理最大限度地提高现有公路设施的效率,才能更加有效地减少对土地的占用和其它资源的消耗。
2 现有公路养护与管理的弊端
从总体上看,当前我国公路管理体制中的主要弊端是政企不分、效率低下,缺乏活力和竞争机制,公路管理体制深层次的矛盾,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日益暴露。因此,我国公路的养护和管理举步维艰,养护管理状况十分令人担忧,重建轻养现象十分严重。
(1)养护管理体制不顺。目前我国公路的养护与管理大多仍采用事业型的管理体制,养护经费依靠上级拨付,资金支付采用拨款方式,不利于社会市场形成,不利于社会融资,严重影响养护技术的革新与管理机制的创新,制约着养护质量的提高和养护规模的扩大。
(2)养护运行机制落后,养路与养人的矛盾日益加剧。由于对养护管理效益缺乏正确认识,认为它只带来社会效益,不创造经济效益。因此,对养护资金投入信心不足,对科技进步重视不够。加之养护队伍过于庞大臃肿,消耗大量资金,使公路不能按需养护。
(3)养路员工文化素质偏低。在计划经济模式下运行的中国社会主义经济时期,养路员工是一个不被重视的社会群体,养路员工历来与苦、脏、累划等号,在社会上处于边缘人群,因而招来的工人相对条件比较低,文化要求也不高,只要有力气就行。由此,造成养路员工接受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有一定的困难,也因此制约了公路的养护水平。
(4)养护机械设备陈旧(缺乏)。由于公路养护经费预算安排增长幅度不大、小修保养费仍比较紧张等原因,致使公路养护机械配备与使用状况较差,影响了公路养护的质量和效率。对大、先进、技术含量高、自动化程度高的养护机械设备缺乏,机械设备的成套系列化程度低,机械化水平处存较低的层次。
3 我国公路养护与管理对策
公路养护与管理是公路建设的延续和发展,对公路使用功能的发挥起着重要的 本文来自论文资源库 ,转载请保留此标记。 保障作用。因此,养护管理在整个公路系统中的主导地位是显得尤为重要,针对上述分析我国现有公路养护与管理存在的弊端,提出以下几点对策:
(1)理顺管理体制,提高管理效能。养护管理体制是指养护管理权限划分及管理活动赖以进行的物质存在形式(包括养护管理机构设置、管理层结构和人员配置) 和一系列管理规则、秩序及规范所构成的制度体系。传统的公路养护管理体制,已不符合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无法适应普通公路养护管理发展的客观要求,已成为制约我国公路事业发展的瓶颈。
(2)提高养护与管理水平,以及员工自身业务素质。随着我国公路里程的不断递增,原有的养护公路的养护方法和管理水平已远远落后,再用过去的水平管理现在的公路显然是是不相适应。先进、实用的养护技术, 保证了公路的正常使用, 规范、科学、高效的管理使普通公路的服务水平不断提高。运用现代管理理念和电子信息技术,将公路的各种优势凸显出来,最大限度地发挥公路的长处,开发、推广、利用好具有现代意识的各种技术和平台,使这些技术真正发挥作用。
(3)养护管理要科学化和规范化。公路承受较大的交通负荷,路况不断变化,其养护作业多样且技术复杂,必须走养护科学化、规范化之路。需加强施工过程的检查和质量监督,工程的验收必须按相关规范的要求进行,确保养护工程能符合公路的设计标准,维持公路的运营标准和服务水平。
(4)提倡养护管理机械化对策。养护机械化是公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养护机械化是实现公路使用功能,提高服务水平的关键。必须不失时机地抢抓目前我国公路大发展的机遇,立足养护作业机械化、专业化, 不断提高公路养护机械的装备率、配套率。
关键词:园林绿化;养护;措施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urban green construction has been taken as an important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into the government at all levels of the nation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plans, green construction investment continuously increased, the step further speed up. The importance of urban greening for government and people have consensus. But the city greening exists generally focuses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light management phenomenon, fully realize the importance of the virescence maintenance, to do a virescence maintenance work has become a city virescence work of the moment.
Keywords: landscape; Maintenance;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U98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的过程就是把园林规划设计者的设计意图转化为具体园林景观的过程。所以在施工过程中,为了达到设计人员预想绿化工程完成后所要达成的效果。就必须深刻领会设计人员的设计意图,并严格按施工图进行绿化施工,使其转化为现实的园林产品。但这还远远不够,如果种植前后不注意绿化养护工作,种植好的树木不久就可能枯萎死亡,那么前面的绿化工作就全部白费,设计者的意图和园林景观更无从谈起。实际上要想获得园林绿化工程的理想效果,还要在园林绿化施工的营过程中始终重视园林养护和管理工作。园林绿化养护在绿化工程施工结束后显得更加重要,只有精心养护,才能保持现有的绿化成果,才能充分体现绿化的生态价值、景观价值、人文价值,才能真正成为城市的亮点,市民休闲的好去处。
1 绿化养护滞后的主要因素
1.1 没有真正意识到绿化养护的重要性
一个绿化工程是否美观,能否满足大众需要,在方案的设计和管理上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后期养护也是不容忽视的。一个绿化工程的成功,有70%都是靠养护。如果养护工作出现问题,方案设计者的思想和意图就不能充分的展现出来,园林绿化的人文意义、生态意义、社会意义就不能全面体现,进行园林建设也就失去了原本的意义。
1.2 绿化的养护经费有限
园林绿化养护工作滞后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养护经费的不足,经费的缺失,使得绿化养护装备和技术得不到改善,绿化的养护工作不到位。因为一些政府部门和人对养护工作的重要性没有足够的认识,而且财政方面也不宽裕,使得城市绿化的养护工作经费得不到好的解决,直接导致了绿化的护理工作不能有效完成、绿地景观效果也在直线下降。
1.3 缺乏先进的养护技术,养护人员的业务素质普遍较低
现行的一些养护方法和措施,方法比较单一、技术含量低、设备比较落后,养护人员没有进行系统的培训,业务素质较低,养护没有先进的技术,养护的效果差、效率低。
2目前绿化养护工作存在的问题
2.1对绿化养护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到位。一个绿化工程完工后,是否能满足小区居民的需求,提高居民满意率,种植的工作固然重要,但绿化养护更为关键。俗话说:“三分种,七分管”。如果不进行绿化养护或养护不到位,园林规划设计意图就不能得到充分的展现,园林绿化建设的生态价值、社会价值、人文价值就不能得到最大效率的发挥,园林绿化建设必将失去其本来意义。
2.2养护人员对修剪造型知识欠缺,养护工作缺乏创新,养护管理人员的技术业务素质有待提高。现在采取的一些养护措施,方法比较简单,冬季该修剪的树木修剪少,修剪技术含量低,养护管理人员由于缺乏必要的技术培训,技术业务素质普遍较低,养护工作缺乏创新意识,养护效率较低,个别树木长势造型不好,景观效果较差。
2.3小区居民环境意识差,素质有待提高。个别居民对待花草不爱惜,任小孩子进入践踏、玩耍,个别养狗的居民把狗随意放进去拉屎拉尿,所以保护环境意识有待提高。
3 搞好园林绿化养护管理的措施
3.1落实“三位一体”养护制度
加强专业技术培训,制定相应的培训措施,提高养护管理技术水平。建立业务强、技术好的养护专职队伍,并加强培训学习,增加新的知识,不断更新技术,使养护管理工作向更高的水平迈进。
3.2科学规划设计,精心组织施工
园林绿化要根据不同的使用功能和性质进行科学设计、合理布局。以乡土树种为主,切实做到适地适树,乔灌木和地被植物相结合,按照生态学和美学的原理进行配置,尽量满足各种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条件。还要根据不同季节和植物季相的变化,制定相应的养护技术措施和养护劳动力的投入量。只有严格按照规范科学合理栽植,成活率才比较高,为后期的养护管理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在施工时,必须对园林植物的选苗、起苗、包装、运输、栽植等做到精心挑选和安排。
3.3完善行之有效的养护管理环节
养护工作需要有完备的技术规范、管理标准,要抓好养护工作的各个环节,必须制定完整、详细的养护管理措施。对养护措施好、管理突出的绿地要总结经验、发扬成绩;对管理不到位、养护水平差的绿地也要及时查找原因。
3.3.1灌溉、施肥根据植物的生长及开花特性进行合理灌溉和施肥。在雨水缺少的季节,每天的淋水量要稍大于该种类规格的蒸发量,使其含水量保持在:砂土为3%~6%;砂壤土为6%~12%;壤土为12%~23%;粘土为21%~23%。需水量大的植物,其土壤含水量一般要求:砂土为4.5%~6%;砂壤土为9%~12%;壤土为18%~23%;粘土为22%~23%。需水少且不耐涝的植物,其土壤含水量控制在:砂土为3%~4.5%;砂壤土为6%~9%;壤土为10%~18%;粘土为21%~22%。
3.3.2补植、改植及时清理死苗。7天内补植回原来的种类并力求规格与原来植株接近,以保证优良的景观效果。补植需按照种植规范进行,施足基肥,加强淋水等保养措施,保证成活率达98%以上。对已呈老化或明显与周围绿化环境不协调的树木或花卉应及时进行改植。
3.3.3及时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以防为主,精心管养,使植物增强抗病虫能力。经常检查,早发现早处理。采取化学防治、物理人工防治和生物防治等综合防治方法,防止病虫害蔓延和影响植物生长。尽量采用生物防治的办法,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用化学方法防治时,喷药一般要在晚上进行。药物、用量及对环境的影响,要符合环保的要求和标准。
3.3.4实现机械化生产,提高养护管理水平
实现机械化生产,是园林现代化的方向。运用现代技术,广泛使用机械操作,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因此,园林绿化养护可以根据养护需求编制施工机械设备的投入计划。对某些工种属于手工艺性质的劳动,不可用机械代替,必须保持手工操作特色。所以,既要注重提高劳动生产率,又要保证园艺质量。
4 结语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环境意识不断增强,城市的绿化已经逐渐成为各级政府在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中一项重要的基础建设。虽然政府在城市绿化上的步伐不断加快、投入也不断增多,但是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已经成为阻挡城市绿化进步的主要问题,所以我们应该充分意识到养护对绿化的重要性,来使城市绿化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陈有民.园林树木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0
[2]黄晓栾.园林绿地与建筑小品[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3]姚景权 谈西宁的生态园林建设 生态园林论文集续集
【关键词】公路养护管理;问题;对策探析;管理体制;高科技
公路养护是在公路建设后国家或地区对其进行的一系列的保养和维修工作,以此来发挥公路的正常使用功能。公路养护管理是对公路养护的整体规划和具体实施安排。目前我国公路养护管理中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造严重制约了公路安全、快捷、舒适、经济等性能的充分发挥,是我国公路事业发展的障碍。因此,我们必须从公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高度,探索现代化公路养护管理对策,深化改革现行公路养护体制与运行机制,推动我国公路事业不断向前推进。
1.公路养护管理的重要作用
公路养护管理是对公路养护工作系统规划和安排,是当前公路管理的重心,对我国公路事业的发展和完善发挥重要的作用。具体来说,公路养护管理具有以下几个重要作用:
首先,公路养护管理能够美化行车环境。通过对公路路况信息以及运营状况的实际调查,管理者能够合理安排公路养护的工作内容并统筹规划,创建顺畅、安全、美丽的行车环境。
其次,公路养护管理能够提高行车安全。管理者通过对各类交通事故的分析,发现道路存在的隐患,及时维修和调整公路及其附属设施,确保人们的行车安全。此外,管理者时刻关注天气情况,对即将到来的影响交通顺畅的自然灾害及时防范,也能起到预防作用。
第三,公路养护管理能够延长公路寿命。公路养护管理能够及时、细致地发现公路隐患、配套设施的病害和损坏以及道路设计运营过程中出现的道路问题,并给予及时修复,能最大限期地延缓公路大修周期,提高公路及其设施的使用寿命,能够有效降低运营成本。
第四,公路养护管理能够推动交通发展。目前,随着拥有汽车的人越来越多,道路拥堵情况日益严重。各地区政府都采取了不同措施来缓解这一问题,如北京采取限行制度。而公路养护管理能够从源头发现并改变这一现状,如对十字路口的红绿灯转换频率的调整,对道路的拓宽等等。因此公路养护是公路建设的延续和发展,能够提升公路的使用质量从而推动我国交通事业的发展。
2.公路养护管理的特点
公路养护不同于公路建设,具有更为复杂和多变的特点。公路养护管理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经常性和及时性。公路作为人们日常出行的主要通道之一,工作人员必须确保道路的完整和安全。这就要求工作人员必须时刻关注公路上面的行车状况,及时修复道路毁坏部分,保证行车安全、畅通、舒适,以提高运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第二,养护管理实施的强制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第四章第三十五条规定:“公路管理机构应当按照国务院交通主管部门规定的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对公路进行养护,保证公路经常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公路作为国家基础设施之一,同时又兼具收费的特性,因此,其养护管理的首要任务就是保证公路良好的使用性能以及优秀的服务水平。同时,公路养护应根据法律与法规的要求进行强制性的养护。
第三,高成本性和高科技性。公路建造的地形特点,决定了养护工作需要借助各种高科技设施。如对公路的维修需要借助各种机械设备来完成,对路况的监控需要借助高清的监控设备和系统的通信网络覆盖。同时,养护工作人员还要求具备操纵这些高科技设备的专业素质和能力。此外,随时突发的交通事故和自然灾害,要求养护人员具有高的应变处理能力与机动能力,能够迅速补救、修复公路的损坏。
3.公路养护管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公路建设发展的突飞猛进,传统的经验型养护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有的公路发展状况,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公路养护管理体制僵硬。目前我国公路养护管理大多采取事业型的管理体制,没有对从普通公路到高速公路等各种类型的公路养护进行区分管理,不符合我国公路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要求。而且我国公路养护经费仍采用国家拨款的方式,极大地限制了公路养护工作的及时性,使得一些道路隐患不能得到及时修护。
二是公路养护运行机制落后。我国现有的公路建设存在严重的“重建轻养”的思想,对公路养护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同时我国公路养护缺乏有效的制度规范和法律约束,对公路养护管理的强制性低。这种养护机制的落后主要表现在对养护工作的监管不严,对养护事故的责任区分不明确,对事故责任人的处罚力度不够;对养护资金的投入不足,对现代化的公路运营模式认识不到位等等。
三是公路养护定额与规范缺乏。目前,我国公路养护管理的制度建设明显落后于公路的发展状况。对于公路养护管理,国家以及各地方都缺乏统一的养护定额和技术规范,这就使得公路养护工作随意性大,养护支出不明确,缺乏考量标准。对公路养护质量的考核没有一个有效的符合现状的标准,仍然沿用一般公路养护的“好路率”指标,满足不了公路全方位养护的客观要求。
四是公路养护科技含量低。我国大多数公路养护作业仍采用传统的手工作坊式的工作模式,对养护机械的配备率较低。尽管在一些发达地区,斥巨资从国外引进了一些先进的高科技公路养护设备,但是养护人员缺乏对这些大功率综合性的养护机械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公路养护人员的整体专业素质偏低,对这些高科技机械适应能力差,不能完全发挥机械性能,使得这些设备的使用率低下,甚至出现闲置设备的浪费现象。
4.公路养护问题的解决对策探析
第一,建立完善的公路养护管理制度。
制度是规范各项工作和人们行为的准则,一套好的规章制度能够确保工作的有序进行,提高工作效率,杜绝互相推诿、消极应付等现象,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建立完善的公路养护管理制度是公路养护工作的基础和前提。公路养护制度需要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到各项工作及岗位的步骤,便于操作执行。
第二,提高公路养护的机械化应用。
传统公路养护工作靠人力维修,管理凭经验的做法已远远不能适应公路养护管理的需要,因此必须培养一支反应快速、技术熟练、设备配套的机械化养护队伍,才能保证养护的及时性、快捷性。在机械配备上,必须以专用机械为主,如洗刨机、压路机、摊铺机、拌和楼等。非专用机械可采取雇佣车辆方式解决,以减少管理费用和难度。最终达到“路面坑槽修补不过夜,防撞护栏维修不过天”的养护效率,使公路封路率降为“零”。
第三,提高公路养护管理技术。
先进适用的公路养护管理技术,能够确保公路的正常使用,优化公路养护的效果。如何提高公路养护的管理技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T)促进公路养护管理信息系统化,为公路养护和运营提供大量、及时、准确的数据信息依据;利用高检测技术促进工程质量监测和公路养护智能化,实现人工检测向自动化检测的转变;引进推广国外公路养护的新技术和新工艺,提高路面耐久性,延长公路使用寿命。
【参考文献】
[1]叶慧海,秦晓春.公路运输环境安全评价与对策的研究[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0.
[2]杨庆利.公路养护管理工作中的边坡养护[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1(06).
论文摘要:基础设施建设的飞速发展带动了我国公路项目建筑技术及管理水平的不断进步,也对公路项目建设中所必须的机械设备管理提出了新的标准和要求。本文从笔者的实际工作经验出发,提出了当前筑路企业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提高机械设备管理效率的具体对策,以期通过高质量管理队伍的建设、完善的档案制度、及时的维修保养,以及充分的现场管理,达到机械设备功能的优化,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并最终为整个基础建设事业提供优质的服务和保障。
一、筑路企业的机械设备管理概述
(一)提高工程机械设备管理水平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我国公路系统改革的深入与基础建设水平的提高都促使公路施工不断向着高技术、高质量、高速度的方向发展,在公路施工机械化程度快速提高的背景下,如何通过高效的设备管理实现建设目标和经济效益,就成为了现代筑路企业面临的重要问题。作为承包和完成工程任务的物质基础,工程机械设备的数量、质量、先进程度都是企业高效、安全、优质、低耗地完成施工任务的重要保障,然而就目前的设备管理现状而言,其水平仍未完全满足现代施工的要求,因此,提高工程机械的管理水平,保证工程质量、进度及企业效益的实现,就成为了筑路企业管理者的当务之急。
(二)工程机械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
管理机制不完善与管理观念的误区。传统管理模式的影响使企业对机械设备的管理意识始终跟不上施工管理与技术的发展。一方面,机械设备管理缺乏统一的调配、指挥制度,机械管理人员的队伍也不够专业、稳定,甚至仅靠其他部门人员兼职负责,致使生产设备不配套,特殊设备不到位,设备的档案管理分散、混乱,常造成设备损毁丢失、企业资产流失的不利局面。另一方面,“重施工轻养护”的思想导致项目部为缩短个别项目的工期,使设备长时间、超负荷,甚至带病运行,直接影响了设备性能的发挥及其使用寿命,不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及长期效益的实现。
生产施工与设备管理脱节。由于专业设备管理人员对工程项目部工作参与较少,而项目部的生产管理者则多为路桥技术人员,对机械的施工方法、保养知识及设备施工管理等知之甚少,生产与管理双方的交流机会也不多,因此现场操作管理水平必然会受到影响,一些较先进、特殊的设备无法充分发挥其性能优势为生产服务。
设备利用效率差,失修情况严重。各自为政的各施工部门因缺乏统筹安排而无法实现协调合作,工程建设阶段设备资源不足与非建设阶段设备闲置的情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短缺和挤压都导致了设备投资效益的低下。另一方面,由于许多企业对人才培养过度专注于路桥建设方面,忽视了对工程机械人才的选拔培训以及专业机械保养管理队伍的建设,导致项目结束后常留有大量需要修理、更新的设备,对企业造成资金和时间成本的极大浪费。
二、提高设备管理效率的对策分析
(一)以企业长期效益为着眼点,完善机械设备管理机制建设
完善机制建设首先需要企业管理者与设备负责人一道,深化对工程机械设备管理重要性的认识,从培养高素质的机械管理人才开始,建设一支现代化、具有专业技能和先进管理理念的设备管理队伍,确保施工使用的需要。
其次,应针对筑路工程点多、线长、面广,部门复杂,流动作业频繁等特点建立统一的设备调配、核算中心,结合设备管理目标进行采购、租赁,并监督指导项目部的机械管理工作。机械管理部门应根据工期负责对机械设备进行优化配置,以保证机械以最高效率来完成生产,应根据企业设备状况和各施工项目对设备的要求,对机械设备实行集中管理,计算调遣费用和租赁费用,优选机械施工方案。施工期间,应定期地对机械进行养护,冬休期间设备应统一存放,由专人负责看管,并进行彻底的保养和修理。
此外,完备的设备档案管理也可以方便工作人员尽快掌握设备情况,及时总结施工经验。档案管理应对设备统一分类编号,妥善保管和准确记录,并应用计算机软件等管理辅助手段,实现档案管理的现代化,以便其更好地指导工作实践。
(二)全面、高效管理的实现
除人员、档案的管理外,要实现设备全面、高效的管理,还必须加强现场管理、日常保养管理、维修管理以及备件管理等环节的监管力度。施工中,应采取强制措施,赋予机械操作人员每天强保机械设备的权力,施工组织者也应从企业大局和长远利益出发,避免过度使用设备的短视行为。设备的保养可由日常维护和巡检两个方面组成,日常维护由机械操作人员完成,巡检的工作则由修理人员负责。项目部应根据工地的实际情况,把所运行的设备具体责任到人,并对相关人员进行经济上的奖惩。在维修方面,维修的及时性及故障判断准确性是至关重要的,企业应组织专人维修、并作维修记录,以提高维修质量。一些维修工艺复杂,维修费投入高的项目则应联系外协单位进行外修。
此外,还应做好设备易损件、专用件的储备工作,其余大部分零配件也应选择质量、信誉俱佳的配件生产单位,以保证施工使用的需要。
(三)提高设备的利用效率
在机械设备大型化、精密化、高附加值的背景下,设备的价格一般都在数十万元、甚至数百万元以上。这种情况下,单靠企业自身确实力不从心。因此,必须转换经营机制,通过职工集资入股、债转股、合资等各种融资渠道实现企业的正常运转和设备管理的效益最大化。对闲置的机械设备,则可通过租赁方式把各类机械设备有偿租给其他单位使用,并用租金这个经济杠杆来调动租赁双方爱护设备的积极性,使机械设备的忙闲得到调剂,从而提高设备的利用率,有效地实现机械设备的优化配置。
三、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我国筑路、养路总需求的不断增大使道路施工企业面临巨大的机遇,而加强机械设备的管理效率就成为了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使企业实现长期效益目标的有效途径和根本保障。设备管理人员应认识到管理体制改革带来的深远影响,借鉴国内外先进管理方法,不断加强工程机械专业素质的知识储备与实践,力争对设备资源做到优化配置、合理使用、及时养护,提高其利用效率,以最终实现其对企业发展及基础建设事业的优质服务。
参考文献:
[1]张松.施工机械设备管理问题研究[j].化工之友,2006(08)
【论文关键词】公路养护 管理 特点 机械 制度
【论文摘要】为了适应日益增长的社会经济对高等级公路行车服务质量的需要,实现高等级公路工程的预期使用寿命和功能,需要通过提高认识、采用新技术、改善机械设备、转变管理方式等措施来加强高等级公路的养护管理。
技术管理是公路养护工程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管理部门和施工单位为执行技术标准、规范、规程,确保养护工程质量,对生产技术所进行的一系列组织管理工作的总称,公路养护技术管理应严格控制和考核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做好交通情况调查、中况路况登记、工程检查与验收,路况检查和技术档案,健安基层管理制度,加强安全生产管理,以提高技术管理水平,使现有公路的技术状况和使用质量逐步得到改善。
1.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的基本目标
1.1概念
公路养护是指为保持公路经常处于完好状态,防止其使用质量下降,并向公路使用者提供良好的服务所进行的作业。这里,公路养护管理特指公路建成投入使用后所进行的养护作业管理。
1.2目的
采取正确有效的技术措施,经常保证高等级公路上的各种工程及设施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及时维修损坏的路产,从而保证高等级公路具有快速畅通、安全、舒适、经济的使用功能,以提高公路的运营效益和社会效益。
1.3内容
为保持路况设施完好而进行的日常维护保养;为加固完善道路及运营设施而进行的专项工程;为恢复或改进原设计功能而进行的大修工程;对沿线机电设施的维护与管理、对沿线景观、绿地的绿化、美化和环境保护。
2.技术管理任务
技术管理的任务主要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2.1培养技术队伍,要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职工技术培训,加强管理干部、工程技术人员的业务技术教育和知识更新,构成自上而下、严密而强有力的技术支持保障体系。
2.2依靠科技进步,发展现代化的公路养护体系。通过研究、开发先进的检测、监控技术和仪器设备,大力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方法,正确评价路况,提出科学的养护政策。如推广和应用路面、桥梁评价管理系统、实行病害科学处治;推广阳离子乳化沥青、稀浆子乳化稀浆封层技术等。
2.3强化公路标准化、美化和管理规范化意识,积极实施GBM工程,提高公路路况,增强抗洪、抗灾能力,美化公路环境。
2.4完成大中修和改善工程,使公路得到全面养护,实现良性循环局面。
2.5严格实施质量控制。贯彻执行工程质量检查监督的规定以及工程监理制度,加强实验室建设,配置合格的实验人员,提高公路工程质量。
3.技术管理的基础工作
3.1技术标准、规范和规程
技术标准是标准化的重要内容,也是组织现代化生产地重要手段。技术标准反映了一个国家在一定时间内的生产技术经济水平,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国家技术、经济条件的不断发展,及时进行修定。
技术规程是根据规范的要求,对生产过程、操作方法、设备和工具的使用,以及公路建筑材料技术要求等所作的技术规定。技术标准是指导工作人员进行技术操作的文件,是养护生产中必须遵守的准则。
3.2科学技术研究、科技情报交流
科学技术研究工作必须围绕施工生产的实际情况,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针对施工中以及生产上进一步发展的需要解决各种技术问题,进行技术上和理论上的研究。
3.3技术文件管理
技术文件是管理部门、施工单位进行生产技术活动的共同依据,是积累和总结经验、传达技术思想的重要工具。技术文件是否完整和正确,直接影响到管理和施工的正常进行。因此,生产技术越发展,对技术文件的管理的要求就越高。
3.4技术责任制
技术责任制就是把整个技术管理工作分别落实具体的人事部门,并使之制度化,他是保证技术管理工作顺利进行,不断提高管理水平的重要环节。
4.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4.1通流量剧增,加快了公路的老化
客货运量大幅提高,重型车、超载车,日益增多,公路负荷越来越重,磨损和破坏程度增加,而原有一些公路,设计标准低,已适应不了新的形式。
4.2养护运行机制落后,经费投入不足
养护体制还没按市场化运作,现模式基本上是公路段成立养护公司进行养护,未能完全走市场化道路。对养护管理强制性要求,缺乏足够的认识有有效的法律约束,主要表现为对养护责任事故追究不力,监管不严,处罚过轻。
4.3养护信息化、机械化水平低,养护机械配套率不足,养护科技含量低
大多养护作业仍采用传统的手工作坊式生产组织,对国外已有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只处在试验阶段,还没有大规模推广使用。虽然一些地方,一些高等级公路配备了从国处引进的大功率综合性养护机械,但对机械适应能力差,对机械性能的开发存在严重不足,使用频率低、设备闲置浪费现象比较严重。
4.4养护管理人员总体素质普遍偏低,职工总体素质不适应高等级公路养护科学化、现代化水平要求
养护管理人员专业技术水平普遍较低,从事养护的技术人员掌握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能力差,直接影响了养护的质量和水平,造成了我国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技术落后,严重制约了高等级公路安全、快捷、舒适、经济等性能的充分发挥。
5.对公路养护管理所采取的措施
5.1公路的养护管理,必须严格按照养护规范的要求进行养护管理
无论是小修保养,还是专项工程和大修工程,都要按照既定的程序,做好工程项目的方案设计、原材料的质量试验,加强施工过程的检查和质量监督,并对工程的验收必须按相关规范的要求进行,确保养护工程能符合高速公路的设计标准,维持高速公路的运营标准和服务水平。
5.2公路桥面铺装、通道面层、桥梁伸缩缝、桥头搭板,水泥砼与沥青砼面产交接处路面,水泥砼路面沉降、断裂,沥青砼路面网裂、坑槽、沉降、车辙、拥包、泛油等病害,是高速公路养护过程中常要处理的技术问题,在工作中要不断总结经验,积极推广和采用新材料、新工艺。如近几年采用改性沥青混合料、乳化沥青等,都有效地缩短了工期,提高了工作效率。
5.3做好公路的施工安全管理,确保过境车辆和施工人员的安全
高速公路养护管理的目的,就是保持高速公路处于良好的运营状态,确保高速公路快速、舒适、安全、畅通。因此,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必须放在重要的位置上来抓。一方面要对上路施工人员进行安人知识的培训。二是要配备完备的施工安全标志设施,如标志牌、标志车、反光锥,反光衣等。并按规范要求进行交通控制和渠化管理。
5.4养护管理必须树立服务观念、环保观念
各种养护作业应尽可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如采用沥青路面旧料再生利用技术。沥青路面旧料再生利用技术是20世纪70年代开始发展起来的,经实践证明沥青路面旧料再生具有较大的优越性;节省能源、有昨于环境保护。目前国际上再生工艺及方法大致可分为:热再生、冷再生、厂拌再生等,用于路面再生的机械有红外线路面加热、旧料破碎机、就地再生机等。
6.结束语
我国的高速公路养护正处在一个起步发展的关键时期,探索我国养护作业的发展模式,以适应我国公路快速发展的需要。发展高速公路,必须坚持建、管、养并重原则,只有科学、严格的养护管理,才能提高公路的运行质量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李小东.公路养护技术的管理.民营科技,2010,7.
【关键词】公路桥梁 养护管理存在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54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引言
随着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交通运输量大幅度增长,行车密度及车辆载重越来越大,尤其是拖挂运输、集装箱运输、个体户载重货物运输等重型车辆日益巨增,这对许多公路桥梁的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年代较远的低等级载荷桥,已远远不能满足使用上的要求,危桥数量逐年增多,特别是近年来桥梁坍塌事故频繁发生,所以加强桥梁日常养护检查,维修及病危桥梁的加固,力求充分利用,延长其使用寿命,以满通运输发展的需要。
二.目前桥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 部分桥梁设计承载力低,不能满足重载交通要求。
2. 注重桥梁构件强度验算,忽视耐久性设计。20世纪60年代~90年代初期建造的公路桥梁,限于当时的技术标准,仅验算构件强度,对耐久性设计重视不够。目前桥梁构件材料老化、退化现象严重,病害频发,沿海桥梁构造物混凝土受氯离子侵蚀,损坏现象严重,直接影响在役公路桥梁的安全通行。公路桥梁使用寿命不仅取决于其构件强度,还取决于构件的耐久性,也就是构件在使用期内保持强度和结构完整的性能,限于当时技术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2004年前我国公路桥梁对耐欠性设计重视不够,未按使用寿命验算,桥梁设计时仅要求满足强度指标。因此,目前在役的大多数公路桥梁耐久性不足,使用寿命难以达到期望设计基准期,造成在役公路桥梁提前“退役”。
3. 对中小桥梁次要构件和附属设施设计重视不够。同时,通航河道桥梁缺少防撞防护设施,通航船舶碰撞桥墩或净空高度不足碰擦梁板造成桥墩和梁板受损,存在严重安全隐患。
4. 施工技术水平低,检测措施不到位。早期建造的公路桥梁限于当时的施工技术条件,机械化程度低,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少,监控检测手段不到位,未推行监理制,难以保证桥梁构造物的施工质量。
5. 超限运输车辆对桥梁的损害。受超限车辆频繁通行影响,造成桥梁承重结构损坏。
6. 部分公路桥梁疏于养护管理。一是公路养护管理重养路面质量、轻养桥梁,对桥面、支座、伸缩缝、护栏等养护管理重视不够,橡胶支座、伸缩缝老化变形破损,原钢支座锈蚀失效,原活动支座变为固定支座,主梁由受弯构件变成弯拉构件;二是桥梁检查不够。桥梁服役期内,由于构件材料的劣化、外因作用等原因,会出现各种病害,只有通过检查才能及早发现病害,评定其技术状况,进而提出维修对策;三是早期修建的桥梁资料缺失,不利于后续养护管理。旧桥加固设计需竣工图,不然无法进行加固设计验算,只能采用拆除重建方案;四是河床下游挖砂严重,疏于管理,受汛期洪水冲刷,圬工墩台易被冲空毁坏;五是桥梁加固修复资金短缺,得不到及时修复,潜在严重安全隐患。
7. 桥台桩基出现环向裂缝。受当时施工、资金等因素影响,部分桥梁两侧台背回填、基底软基处理不够,桥头跳车现象严重,受车辆动荷作用、桥头填料压密及基底压缩变形,产生土侧压力,造成桥台桩基出现环向裂缝,影响桥梁运营安全。
8. 桥梁抗灾能力弱。据检测分析,台州市在役公路桥梁易受台风暴雨、河水急流、河床变迁和冲刷等影响,造成桥梁墩台冲空、毁坏。
三.公路桥梁养护管理对策。
1. 明确养护管理职责。根据现行《公路桥涵养护规范》(JTGH11)、《公路桥梁养护工作制度》等规定,明确公路桥梁养护管理单位和监督单位,合理确定工作职责。按照交通运输部和浙江省桥梁养护工程师制度要求,结合辖区公路桥梁数量,配备足额的桥梁养护工程师和技术人员,明确管养职责。
2. 健全检查评定制度。贯彻“预防为主、安全至上”工作方针,提高公路桥梁结构的耐久性和安全性,开展周期性检查,每年安排一定数量的公路桥梁检测,系统掌握桥梁技术状况,进行分类评定,制定相应养护对策。
3. 明确危病桥梁确认权限。
4. 规范桥梁检查程序。
5. 建立桥梁管理体系和数据库。改变传统的桥梁应急抢修养护管理方法,注重监控防范,把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抓好在役公路桥梁的检查、技术状况评定、养护对策、维修加固或改造、交(竣)工验收等有关技术资料的搜集、整理、归档,建立完整的桥梁养护档案和数据库。建立桥梁工程师管理网络、信息快速传输系统,不断提高桥梁工程师的技术业务水平,对桥梁病害勤检查、早发现、善处理,建立健全一桥一档的桥梁管理系统,发挥桥梁经常性检查、定期检查、特殊检查的作用,做到防微杜渐、有备无患。
6. 加大公路治超力度。禁止大于桥梁设计荷载标准的车辆通行,或采取技术措施后通行。根据在役公路桥梁的承载能力,综合分析并确定限载标准,设置限载标志。一般情况下,一条技术标准等级相同的公路应设置相同的荷载等级,避免设置不同等级的荷载标准。对未达到标准的在役公路桥梁,可通过维修加固或改造升级达标;对一时难以达到标准的桥梁,可通过应急加固措施达标。同时,应加强桥梁应急处置管理,制定以桥梁坍塌事故为重点的养护突发事件及灾害性事件应急预案,重视四、五类危病桥梁及超过使用年限的危旧桥梁管理。
7. 加强桥梁修复改造计划及施工管理。根据桥梁检查评定技术状况,确定养护对策,科学制定桥梁小修保养、中修、大修或改造等方案,规范管理工程实施,加强监督检查。注重提高公路桥梁抗灾防灾能力,加大对河床下游挖砂监管,确保使用状况良好。随着公路大桥、特大桥、跨海大桥、结构特殊桥梁的日渐增多,在现有公路养护管理体制下,单纯依靠公路管理部门,无论从人员配备、技术水平、机械设备等方面均难以保证。
8. 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桥梁是公路构造然包括对桥梁的养护。各级政府、交通公路部门要克服重路面养护轻桥梁养护的思想倾向,牢固树立养路必养桥的理念。要认识到桥梁是打通河流沟壑等天堑的十分重要的建筑物,且是投资较大、使用价值较高的交通公路基础设施。如果不加强养护维修,小毛病会发展成大毛病,严重者甚至造成桥梁寿命缩短和坍塌。各级政府、交通公路部门要把公路桥梁养护工作作为提升公路整体养护水平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每年对桥梁养护工作做出安排部署,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确定桥梁养护工作的重点和任务,及时处理桥梁养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全面落实专职桥梁工程师为主的桥梁养护管理责任制,配备专职桥梁养护工程师和专职桥梁养护技术员,明确各自工作职责,严格落实桥梁养护管理责任体系。
四.结束语
桥梁养护要按照“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以桥面养护为中心,以承重部件为重点,加强全面养护。认真落实部颁《公路桥涵养护规范》,每年在桥梁定期检查的基础上,制定详细的维修计划,提出相应的处治和修复措施及时进行养护维修。加强养护维修质量监督,确保处治有效。增强责任意识,明确工作目标,对持之以恒地开展好公路桥梁养管工作,共同推动此项工作朝着更加科学、更加规范的方向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张渊波 公路桥梁养护管理中存在问题思考及对策 [期刊论文]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0年5期
[2]陈永锋 公路桥梁养护管理中的质量控制措施[期刊论文]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1年9期
[3]王中成 周方旭Wang ZhongchengZhou Fangxu 浅析我国高速公路桥梁养护管理 [期刊论文] 《价值工程》 2010年36期
[4] 陈敏 试论公路桥梁养护管理中的问题以及应对措施[期刊论文]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3年16期
一、丰富的专知识是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前提
本人自1997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公路养护、公路工程相关的专业工作。2000年,本人通过自学考取开汉理工大学土木工程系公路与桥梁专业函授班,三年的学习,使本人积累了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在2002年被县职改办评为助理工程师。我先后从事公路养护中、小修工程技术管理,207国道南平至章庄二级公路路面改善工程,参与了水泥砼路面破板修复工程,任技术负责人,207国道黑狗当大桥简支梁维修加固工程,207国道J标马市段二级公路路面改善工程,期间担任技术负责人,沙刘线接线路面改善工程,还参与了省公路局和长安大学科研项目——旧砼路面不同加铺层结构设计试验。任该项目技术负责人,与同事一起撰写了《水泥砼路面破板基层处治方法》、《水泥稳定砂砾基层机械化施工要点》、《浅谈公路水毁的成固与防治》等学术论文。
二、勇于创新,总结经验。专来技术工作水平在实践逐步提高
一九九七年八月参与了南平至章庄二级公路路面改善工程建设,在该项目中,任技术负责人,总结并编写《水泥稳定砂砾层机械化施工要点》,对在水泥稳定砂砾机械化施工中,机械配备,材料用量及控制,工艺流程及工程质量控制起到了良好效果。在一九九八年孟溪大垸水毁调研工程后,总结了《沥青路面春季翻浆处治方法及要点》,在春季雨水过多,不利于沥青路行车的状况下,主要采取三种处理措施:(1)开挖路肩明沟:春初翻浆路段两侧路肩上每隔6-8开挖一道横向明沟。及时排降除路面水份。(2)挖横断面或路基明沟,不致使路面积水。(3)挖渗水坑,在易于翻浆的路段,挖成直径20-40cm左右的坑,人工定期掏出坑积水。同时还在市养护工作经验流会上作了《浅谈公路水毁的成固与防法》,总结经验。近几年工程水毁主要有路基沉陷,路基坍塌,桥梁破坏,防护与加固工程损坏等类型。公路水毁要以预防为主,及时清除水毁隐患,防患于未然,只要能从公路的设计、施工、养护等方面重视水毁,采取措施得当,公路水毁将会得到有效控制。
三、敢于探索,理论结合实践,专业技术工作成绩显著
一九九八年十月,担任水泥路养护工程队技术员,在公安县公路管理局列养里程中,国道二级水泥砼路面有49km,省道公石线有49.5km,为了交通行车舒适,找出一条即经济又合理的水泥砼路面破板修复办法,通过实践观察发现破板的主要原因是基层不稳定造成的,影响基层不稳定的主要因素是雨水渗透到基层,在荷载的作用下,基层开始变形发生唧泥,对这种现象,我们为市养护科提出要加强对水泥砼路面进行缝养的建议,采用科学的缝养和高密度缝养材料,对遏制水泥砼路面的破碎起到了明显的效果,受到了市局的领导表扬。
二00二年207年国道黑狗当大桥工字梁生生位移,桥面铺装板破裂,桥梁伸缩缝损坏,被省市专家确定为危桥,需要加固维修。我担任该项目技术负责人,针对大桥各种病害,通过近十天观察,报省市批准,采用简支梁稳定工字梁,重新布筋进行桥面铺装,通过四个多月的维修加固,经省市检测为合格优质工程,大大的提高了桥梁的通行能力,行车安全有了保障。该项目受到了省市领导好评,市养路科在此召开了全市桥梁维修加固工程现场会,个人也受到了极大的鼓舞。二00二年四月完成了207国道二级路面改善工程J标段施工任务。我担任技术负责人,在老油路基础上进行加铺砂砾下基,在施工中发现老油路路面呈块状,且极不稳定,上报给市局,经实地察看,本人建议挖除块松动油路基础,进行局部挖一补一措施,通过弯沉检测,各项技术指标合格,此项目被评为优质工程。二00三年三月担任沙刘接线改建工程技术负责人,在处理软基时,k00+300-k00+500有200米软基无法处治,因路基旁为一水堂,在下挖无望的情况下,结合在书本上学到的知识,进行石灰桩处冶后,再进行底标号砼下基施工,三天后通过弯沉检测,容许值在标准范围内,完全合符二级公路建设标准,受到监理和业主的表扬。
二00三年八月参加了省公路局与长安大学科研项目试验工程建设,任公石D标技术负责人。因为公石线是连接我市至湖南岳阳107国道的主要干线,对我市的经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根据湖北省公路局和长安大学科研项目要求,其主要是目的在于比较旧水泥砼路面上不同结构加铺层在相同的气候,水文、地质等自然条件及相同交通量情况下各种加铺层的使用寿命,防止反射裂缝的能力,找到适合于湖北实际情况,在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及施工方便的旧水泥砼路面加铺改建的典型结构。在湖北省公路局和市局主管部门的领导,在长安大学陈教授和杨博士的指导下,我参与了项目技术科各种承载力试验及CBR值检测,对板块不同部位进行了弯沉测量。参与了初步测量,设计到实际施工放样,水准点恢复及中线测定,为长安大学科研项目提供了第一手数字依据,在几次省公路局和长安大学的经验交流会上,受到了省局和长学教授好评,该项工程初步评定为省优质工程。
四、严标准、严要求,力求专业技术工作迈向新台阶。
关键词:混凝土;工艺;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071-02
随着我国基础设施与城市建设的持续发展,水泥混凝土作为廉价的建筑材料,仍占据了重要的地位。现代建筑与施工的混凝土包括现场浇注与预制两种形式,围绕着这两种建筑方式,混凝土制备与施工工艺经历了从干硬性到流动性直至大流动性混凝土的发展过程;混凝土生产方式经历了现场加工到工厂化的预拌商品混凝土的转变;混凝土的施工技术也经历了从人工操作到全面机械化,以及泵送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大量使用的转变。为了适应现代化的技术发展,笔者所在学校的“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下设三个专业方向——材料科学、材料工程及材料应用,其中材料应用主要围绕建筑材料的生产、应用及销售来展开教学。在未设置《混凝土工艺学》之前,该专业方向的专业课包括《建筑结构材料》、《建筑功能材料》、《建筑材料管理》、《建筑材料营销》及《土木工程材料的测试技术原理》等,而现阶段毕业生的择业单位主要为大型土木工程现场实验室检测人员、建筑公司材料销售人员、管理及售后技术服务人员、混凝土搅拌站技术人员、混凝土预制品厂技术人员等。这些工作决定了学生们除了需要掌握大量的混凝土材料的性能、测试原理材料的销售及售后技术服务能力外,还要掌握混凝土的制备工艺和施工技术。为此,笔者所在的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于2011年增设了《混凝土工艺学》课程,期望经过该课程的讲授,让学生掌握混凝土的各工艺过程原理、设备及技术要点。截止到目前为止,该课程使用自编讲义已经成功开设了两年,现将该课程的教学实践情况作以下总结。
一、《混凝土工艺学》的授课内容
混凝土的制备与施工工艺过程主要包括混凝土搅拌工艺、钢筋工艺、混凝土输送工艺、混凝土密实成型工艺及混凝土养护工艺。结合学生将来的工作性质和岗位,在各工艺的讲授过程中主要关注以下内容。
1.混凝土搅拌工艺。在混凝土的搅拌工艺中,首先要求掌握混凝土的搅拌原理、搅拌均匀性的评价方法、搅拌均匀性的影响因素、主要搅拌机械的工作原理和构造。在此基础上,结合现在商品混凝土大量生产和应用的特点,重点讲授混凝土搅拌站(楼)的构成、主要组成部分的特点和工作原理,包括搅拌系统、输送系统(水泥、粉煤灰、骨料、水等)、计量系统、控制系统及其他配套设置。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使学生懂得了影响混凝土搅拌均匀性的关键参数、混凝土搅拌机的选择与计算、混凝土搅拌站(楼)的工作原理与配套选型。
2.钢筋工艺。由于钢筋能显著改善混凝土的脆性,混凝土很少单独使用,因此工艺中讲授钢筋工艺是必须的。钢筋工艺中的主要讲授内容包括:钢筋冷加工原理与工艺,钢筋连接种类、原理与工艺,预应力混凝土工艺。其中预应力混凝土是本部分的主要内容,包含了预应力混凝土原理和特点、预应力混凝土对原材料的要求、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施工的原理与工艺过程、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施工的原理与工艺过程、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施工的原理与工艺过程。通过本部分的学习,学生可掌握施工现场的钢筋冷加工和连接,混凝土预制制品生产(一般采用先张法生产),桥梁等大型工程中的混凝土预制构件的生产(一般为后张法或无粘结法生产)。
3.混凝土输送工艺。由于现在混凝土多采用预拌混凝土合泵送施工,因此混凝土输送工艺中主要讲授的内容为:流变学基本理论,混凝土流变学原理,泵送混凝土的流变学原理,混凝土的主要输送设备(混凝土搅拌运输车、混凝土泵车、混凝土车载泵)的特点与工作原理。通过本部分的学习,学生可掌握混凝土搅拌站和施工现场混凝土质量的分析和调整,输送设备的选择与配备。
4.混凝土密实成型工艺。为了获得密实的混凝土结构,混凝土都需要进行合适的密实成型工艺。本部分主要讲授的内容包括:混凝土密实成型原理,离心密实成型、振动密实成型、真空密实成型、喷射密实成型等工艺的原理和主要参数的选择。通过本部分的学习,学生可掌握预制混凝土生产厂和施工现场的混凝土密实成型方法和关键因素控制。
5.混凝土养护工艺。为了使混凝土的强度能够持续发展,或缩短养护周期而使模具能较快周转,对混凝土制品和现场构件均需要进行合适的养护。通过本部分的学习,学生可掌握现场自然养护混凝土时应注意的问题,预制混凝土生产厂对混凝土进行蒸汽养护和蒸压养护时的工艺参数选择。
二、《混凝土工艺学》的授课方法
考虑到《混凝土工艺学》中涉及到的各种工艺及设备,如采用文字来描述则显得难以理解和接受。为此,笔者在备课的时候,采用了多种可视化的途径,即采用照片、动画和录像等来辅助讲解内容。在授课过程中,各部分均使用了照片。在一些重要环节的讲授过程中,还采用了动画和录像,具体情况如下。
1.混凝土搅拌工艺:采用照片、动画、录像方式讲授,其中搅拌原理采用动画,搅拌的均匀性采用录像。
2.钢筋工艺:采用照片、动画、录像方式讲授,其中冷拉、冷拔、闪光对焊等采用录像,先张法施工原理、后张法施工原理与设备采用动画讲解。
3.混凝土输送工艺:采用照片、动画、录像方式讲授,其中混凝土泵的工作原理采用动画,混凝土的泵送采用录像讲解。
4.混凝土密实成型工艺:采用照片和录像方式讲解,其中离心、振动密实成型采用录像讲解。
5.混凝土养护工艺:采用照片讲解。
三、《混凝土工艺学》的授课效果
在2011年和2012年《混凝土工艺学》课程讲授完毕之后,均组织了座谈会,主要讨论的问题是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是否合理,是否能满足将来工作的实际需要,可视化教学的效果是否良好等。
同学们结合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在混凝土搅拌站、建筑施工现场及混凝土制品厂的所见所闻,对该课程的教学作了以下评价。
1.该课程抓住了混凝土制备和施工的重要工艺环节,讲授的工艺原理易于理解,并有利于用来分析工程实际问题。
2.教学内容贴近实际应用,与混凝土的技术发展程度相同步,利于同学们将来在工作岗位上发挥自己的才能。
3.采用的可视化教学模式,利用了照片、动画及录像片段,直观、易于理解和消化的特点,提高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使教学目的更容易实现。
《混凝土工艺学》课程内容紧扣混凝土制备工艺与施工技术的最新发展,采用易于知识理解和吸收的可视化教学模式,将混凝土制备与施工的主要工艺过程进行了重点讲解,不仅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而且对学生的就业和将来的工作也有很好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文梓芸,钱春香,杨长辉.混凝土工程与技术[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
[2]庞强特.混凝土制品工艺学[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1990.
关键词:铁路;大型养路机械;检修;对策
中图分类号:U4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7)12-0037-02
1 概述
中国神华轨道机械化维护分公司(以下简称“神维公司”)是神华集团为满足日益增长的运量需求,保证神华铁路的高效、安全运营,在整合神华各铁路公司相关设备和人员基础上组建的大型铁路轨道机械化维护企业;主要承担神华铁路轨道大修、清筛、捣固、整形等业务,下设三个工务机械段,分别承担神朔铁路、朔黄铁路、大准铁路、包神铁路、准池铁路等神华自备铁路的机械化维修作业;主要有线路捣固车、线路清筛机、道岔捣固车以及道岔清筛车等11种车型,共计81台,品种多、车型多样化,数量也在逐年增加。
大机是一种现代化的生产工具,科技含量大、技术密集、价格昂贵,为促进和提高既有线路水平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并且大机的使用集运行、施工、检修与一身,在管理、安全、生产、使用等方面又带来许多问题;大机在施工作业过程中的技术使用性能是否经常保持良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它的合理使用和检修保养上,所以,如何用好、管好、修好这些设备,不仅关系到设备本身的寿命,而且直接关系到公司大机施工计划、施工质量、市场信誉和经济效益。
因此,加强大机设备管理,做好大机的检、养、修工作,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检修模式具有重要的意义。
2 铁路大型养路机械检修管理
2.1 设备的检修方法
按照设备管理发展、设备形态等划分标准的不同,设备管理的方式也不同。根据设备技术的发展,设备管理出现了三种方式:
2.1.1 设备事后维修
设备事后维修是指机器和设备在生产过程中发生故障或损坏之后才进行维修的管理方式。事后维修使设备停机时间较长,不能保证设备的正常使用,影响生产。
2.1.2 预防性定期维修
预防性定期维修是指为了防止及其和设备发生意外故障而预先在设备修理之前安排检修的管理方法。其做法是:根据设备的磨耗规律和设备的故障规律,对设备进行周期性检查和维修,定期检查设备技术状态,对设备进行预防性的维修,能将设备潜在的故障消除在萌芽状态和能够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的优点,同时,也存在过剩检修,导致维修费用较多,检修时间长,对正常生产影响较大。
2.1.3 状态监测检修
状态监测修理是指有计划地对设备作检查和测试,以确定其健康状态,必要时才进行维修。具有维修时间间隔长,可有效减少停机时间,对生产影响小和维修费用减少的优点,但是,状态监测检修需要专业的监测设备和专业技术员,监测结果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2.2 铁路大型养路机械设备的检修模式
《大型养路机械使用管理规则》规定:大机采用以检查保养为基础,计划性修理和状态监测修理相结合的检修保养制度,并针对不同部件的运用特点,采用不同的检修保养方式。大机修程分为:日常z查保养、定期检查保养、年修、全面检修(总成大修)和整车厂修。
日常检查保养,是指每日作业后作业车进行检查保养保养时间不少于2小时。其核心工作是“四勤二净”,即勤检查、勤紧固、勤清洗、勤调整以及油净和空气净。
定期检查保养,是按照规定的时间间隔对机械进行规定项目的检查保养,按照等级分为一级检查保养、二级检查保养、三级检查保养和半年检查保养。
年修每年进行一次,全面检修(总成大修)在机械使用期间,每六年进行一次。
2.3 检修的目的及意义
首先通过对大机设备进行全面的检查、维护、整备和修理,确保大机设备技术状态良好,确保其长期达到施工作业的技术要求,为施工生产提供有效保障;其次,加强对大机的检查维修,以达到降低修理成本、保证机械技术性能、延长机械使用寿命的目的。
3 神维公司大型养路机械检修管理的现状
神维公司采用“作业检修一体化,自修委外相结合,一主多辅”的检修保养模式。
首先,在施工作业期间采用“作业检修一体化”模式,各工务机械段以工区班组为单位,对机械车进行日常检查保养、定期检查保养和设备故障的检修,以检修工区为技术力量,解决处理施工作业中存在的难点和较大设备故障。
其次在设备冬检(年休)时,采用“自修和委外相结合”的模式,传动轴、车轴、车钩等的探伤与保养,制动阀及仪表的校验、动力传动及走行制动系统等强制检修保养项目及机械的状态修、机车“三项设备”的定期检测与检修等由北京瑞维通工程机械有限公司承修;发动机年修专业化检修保养由陕西渭阳动力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承修;工作装置、电气系统、液压系统、气动系统、空调暖风装置及其发电机组、车体等保养及不良状态修项目实行自修,由各工务机械段完成。
最后,“一主”,通过日常检查保养消除设备存在的隐患保证大机的作业,通过执行操作标准,保证操作标准化,消除操作影响施工的问题,“多辅”包括换件修、专业化检修、巡回修、状态修、随车修和基地修等多种检修方式。
3.1 专业技术人员的缺乏,技术水平薄弱,后备力量匮乏
大机结构复杂,技术先进,涉及机械、电气、液压、气动、计算机、激光等多项专业技术,对检修人员的专业水平要求高,现阶段神维公司这方面人才较缺乏,严重制约着大机的安全运用和检修工作的开展。专业技术人员的缺乏,部分大机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技术业务技能偏低、检修水平低、经验少等问题较突出,而公司大部分检修工作依靠车组人员来完成,而车组人员素质、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在实践经验、故障诊断、故障排查能力等方面的表现较差,并且对技术的吸收、消化、创新等方面的能力不足,这也严重影响着检修的质量和进度,同时设备的安全也得不到有效的保障。
3.2 现有检修模式与公司的发展显现出诸多不适
首先,由于铁路行业的特殊性,尤其大机的应用要解决好使用和检修这两个基本问题,对此,《大型养路机械使用管理规则》中做出明确规定,即“大机采用以检查保养为基础,计划性修理和状态监测修理相结合的检修保养制度”,在这一综合维修制度中,状态性检测修理是核心内容,也是大机检修工作的关键。公司目前主要以日常检查保养为基础,计划性修理为主,状态性修理存在空白,在检修过程中可能造成设备的过剩修和漏修,造成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增加了检修成本,同时不能及时发现机械设备存在的故障隐患,影响施工作业和安全生产。现阶段,公司状态性检测检修设备不足、检查设备使用不熟练、检测分析技术力量薄弱,特殊工种人员缺乏等问题日益显现,实施状态检测和状态修工作也是公司迫切解决的问题。
其次,神维公司的大机相比于其他路局的大机,无论是年平均作业量,还是年平均运行里程,都远远低于路局的大机,如果继续按照原有的检修模式,存在一定的过剩修。
3.3 检修基地建设滞后
首先,神维公司现有检修基地一个,检修库一个,位于神朔线三岔站,配属府谷工务机械段,主要z修设备有:16台架车机,一台传动轴荧光粉探伤仪,一组大型空压机机组,一台油管风水压试验台,一台制动软管水压试验台,一台电磁焊缝探伤仪等,具备一定的修理能力。随着大机检修技术和公司的不断发展,目前神维公司配属的检测设备、检测手段和检测精度已不能满足目前大机检修的需求,亟待增加、更新检修设备。
其次三个工务机械段分散,距离远,跨度大,对检修基地的综合利用不够,组织困难,协调难度大,而且机械车长期多次远距离往返基地,安全压力大,运营费用高,影响神华铁路系统综合运营能力。目前检修基地主要用于设备的冬检工作,对公司配属设备状态修和状态性检测能力发挥不够。
另外,由于检修人员在技能水平、检修检验、标准化作业、检修质量以及检修检测、试验设备不足等条件制约下,没有建立、形成一支专业化、系统化、规范化的检修技术队伍。
基于以上分析,目前神维公司检修基地的应用只停留在设备年检层次,检修基地建设滞后和应用不足,严重影响了公司大机检修工作的开展,制约着公司大型养路机械的发展。
4 神维分公司大型养路机械检修管理对策分析
基于对铁路大机设备的检修模式的分析,结合神维公司大机运用和检修的实际,公司应从以下四个方面改进和完善:
4.1 科学合理地探索研究适合公司发展的检修模式体系
对照现行《大型养路机械检修规则》,结合公司大机运营管理情况,进行对标管理,探索研究制定适合本公司发展的检修管理制度和检修模式体系。目前公司设备80%的设备属新设备,打造以预防为主的机制,建立完善状态监测体系,积极推进大机“状态修”工作的开展,降低计划性检修比例,增加状态监测检修比例,逐步实现对各设备实施全寿命状态监测,将全面修以及大修内容根据设备状态纳入每年的年修修程中,延长大修周期、减少全寿命周期检修费用;提高检修工作的科学性、针对性,避免失修和过剩修,使大机在科学、经济和适度下维修,发挥其最大的效能。
4.2 加强设备管理,做好设备故障的预防
良好的设备管理是确保机械状态的前提条件。大机设备的管理工作要执行“依靠技术进步,促进生产经营”和“预防为主”的方针,掌握大机的技术标准和技术要求,做好大机的检、修、养工作。
首先,转变思想观念,改变传统的设备管理思想,明确设备故障是可以预防的,通过对设备管理人员和职工的观念和行动的改变,可使设备故障为零,要从“设备一定会发生故障”转变成“不使设备发生故障;转变“重使用、轻保养、不保养”的设备管理理念,通过对设备做到正确使用,精心养护,合理,认真进行有效的日常检查保养,大机操作人员要做到“三好”(管理好、使用好、养修好)、“四会”(会使用、会养修、会检查、会排出故障),实施彻底的预防性检修,加强设备的状态性监测和状态修,做好设备故障的预防。
其次,加强检修过程控制,保证检修质量。建立健全大机检修保养制度,严格按照大机的保养和检修基本流程对机械设备进行日常检查保养和检修,杜绝因施工任务重,作业繁忙,不按期保养、项修和大修的情况,车组人员必须熟悉掌握本车修程技术,注重大机使用过程中的养护,做到不漏检、不漏修;严格执行三级验收制度,强化责任,进行绩效考核工作,尤其对委外修项目,要加强检修过程控制和机械设备的验收工作。
4.3 加强检修基地建设,增加检修设备,适应检修需求
随着公司的不断发展,大机车型不断增多,数量也在持续增加,在消化、用好现有检修基地的同时,合理规划和建设新的检修基地,提高设备的综合检修能力,同时应加强检修检测设施的配备和建设,提升基地硬件水平,适应公司大机检修保养工作的需求。
4.4 加强检修人才开发和检修队伍的培养
加强班组长及班组技术人员的培养,提高班组设备的日常检查保养和设备检修能力;加强作业队技术员和检修骨干的培养,提高作业队自检自修的水平;加强检修队伍建设和特殊工种人才培养,积极联系做好送配工作,不断取得相关检修检测资质资格,建立形成一支专业化、系统化、规范化的检修技术队伍;加大修旧利费、小改小革、科技创新工作,提高职工吸收、消化、利用和创新技术能力,实现班组、作业队现场检查保养、抢修与检修工区、检修基地检修相结合的良性发展格局,确保检修基地检修检测能力和专业检修人员数量满足大机检修的需要。
5 结语
大机检修工作是一个不断探索、改进、完善、提高的过程。结合公司大机运用和检修的实际,改善现有的检修管理体系,规划设计建设好检修基地和配备完善的检修检测设备,建设形成一支专业化、系统化、规范化的检修技术队伍,更好地执行各项检修管理制度,充分发挥技术人员、检测设备等因素的作用,为大机检修保养工作提供保障,提升大机设备的综合效率。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大型养路机械使用管理规则[S].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2.
【关键词】振动成型法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引言
振动成型法是利用振动压实试验仪,在与现场压实机械相匹配的固定配重、振动频率、振幅和振实时间条件下的水泥稳定碎石等半刚性基层材料配合比设计方法。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作为一种半刚性路面基层,因其具有板体性好、强度高、初期强度增长快、力学性能好、水稳定性能好等优点,现广泛应用于高等级公路中,而碾压成型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是采用沥青摊铺机将用水量较少的干硬性水泥稳定碎石混凝土进行摊铺,压路机碾压成型的路面基层。大量的实践和试验表明,碾压成型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技术控制的重点在于保证压实度和平整度,而要达到二者协调统一的控制关键在于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混合料的拌和、摊铺、碾压、养护。
二.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在我国高速公路中的应用。
现在高速公路广泛采用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基层水泥稳定碎石的施工质量好坏将直接影响着路面的使用寿命。在高速公路基层施工中,对于其强度、平整度、压实度等技术指标应进行严格控制,为提高路面结构工程的质量,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要科学地制定施工方案,选定出最优的混合料配合比,精心施工。
路面基层是沥青面层下铺筑的主要承重层,在其施工中,必须层层把关,严格要求。目前我国已建高速公路大都采用半刚性基层,常用的有水泥稳定粒料和石灰粉煤灰稳定粒料基层。由于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具有更好的水稳定性,近年来在东南多雨地区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与二灰稳定类基层相比,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在路用性能上有一些优势,但仍不可避免半刚性基层易产生反射裂缝的缺点。为减少反射裂缝的产生,确保路面基层的工程质量, 混合料优化设计水泥稳定材料必须根据规定的材料指标要求,通过试验选取合适的集料和水泥;确定合理的集料配合比例、水泥剂量、混合料的最佳含水量和相应的最大干密度。合理的水泥稳定碎石组成必须达到强度要求,具有较小的温缩和干缩系数(现场裂缝较少),以及好的施工和易性(粗集料离析较小)。
三.振动成型法在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中的应用。
1.工法特点。
1.1室内成型方式与现场碾压方式接近匹配
以采用振动成型机初步确定混合料干密度为基础,试验路校正压实度控制指标这一方式,使现场质量控制更为合理,并且压实机械压实效率的进步同步提高基层的压实密度,建立了与时俱进的联动机制
1.2 抗压强度提高
振动成型试件抗压强度远大于静压成型试件抗压强度。可以降低水泥剂量1%-1.5%,这样不仅降低了工程造价,满足强度设计要求,更重要的是显著提高了半刚性基层的抗裂能力。
1.3 抗裂性能提高
采用优化的骨架密实型级配,减少了细料含量,振动压实降低了最佳含水量,降低了材料的自身收缩,
1.4 承载能力提高
通过提高压实机械效率和优化压实工艺与骨架密实型级配相匹配,增加了混合料的单位体积质量,提高了基层的回弹模量。
2.水泥稳定碎石原材料质量控制
2.1水泥水泥作为水泥稳定碎石的稳定剂,直接关系到基层材料的强度与稳定性。水泥可以选择普通硅酸盐水泥或者矿渣硅酸盐以及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水泥标号可以为325或者425均可。为了使水泥稳定碎石在拌合运输摊铺以及碾压施工作业具有足够的时间,对于快硬早强或者受潮变质的水泥不能使用。对于进入施工现场的每批次水泥都必须进行水泥强度、初终凝时间、安定性与细度指标的试验检测。
2.2碎石石料应选取强度等级高,确保各项性能指标符合规范要求。一般情况下,石料的粒径不超过31.5mm,其压碎值要小于30.石料的针片状颗粒含量少于15,有机质含量小于2%,硫酸盐小于0.25%,没有其他破碎物以及杂物。石料根据设计以及工程实际情况的不同一般分为4-6种规格,由试验室确定各种石料以及杀的配合比例。对于进入施工现场的石料必须按照规范规定的频率以及取样方法进行检测,避免在工程中使用不合格的石料。
3.下承层准备。
在施工前,应检查下承层的施工质量(如高程、中线偏位、宽度、横坡度、平整度、反射裂缝、压实度、弯沉等),外观检查中,有松散、严重离析等路段,应进行处理。对于裂缝应作相应封闭处理,裂缝严重路段应作返工处理。清除表面的浮土、积水等,将作业面表面洒水湿润。
4.混合料拌合与运输。
应配置产量大于400t/h的拌合楼,并与实际摊铺能力相匹配,料斗上口必须安装钢筋筛网,筛出超出粒径规格的集料及杂物,料斗之间安装隔板防止混料。装料时按前后中至少三次移动的方法进行装料,不得装料太满外溢,有效地防止装料堆高交叉部产生严重离析现象。运输车辆数量满足拌和出料与摊铺需要,并尽快将拌成的混合料运送到铺筑现场。车上的混合料必须覆盖,减少水分损失。
5.混凝土摊铺及碾压。
5.1摊铺。
1、将摊铺机螺旋输送器最外端叶片反装,防止两侧混合料离析。
2、采用两台及以上摊铺机摊铺时,摊铺机前后相隔5m-10m呈梯队式作业,两幅之间搭接5-10cm。
3、摊铺应保持连续性,速度宜控制1~3m/min。
4、在摊铺过程中,摊铺机的螺旋布料器应有三分之二埋入混合料中。
5、摊铺机行进速度要匀速、不间断、不停顿。
5.2碾压。
压路机数量:30T以上的振动压路机3台,25T以上的轮胎压路机1台,双钢轮压路机1台 碾压速度及遍数:初压1.5—1.7km/h,钢轮和轮胎压路机各1遍; 复压1.8—2.2km/h ,钢轮和轮胎弱振各1遍,重型振动压力机强振碾压5遍; 终压1.8—2.2km/h,双钢轮静压2遍。一次碾压长度一般为50m~80m。碾压段落设置明显的分界标志,层次分明,有专人指挥。碾压宜在水泥终凝前完成,从加水拌合到碾压终了的时间不超过3小时。
6.接缝处理。
横向接缝尽量选在两个或多个构造物之间作为一个施工段进行施工,若因工作面较长不能一次摊铺完成而停止摊铺,则在下一次继续摊铺前在碾压完成的混合料末端沿横向摊铺层全宽将末端凿除,应直凿到下承层顶面,连接面应切成垂直面。摊铺前最好在凿除断面上刷少量水泥浆,保证新旧混合料良好的粘接。避免设置纵缝,设置纵缝时必须垂直相接,严禁斜接。
四.结束语。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沥青路面作为高等级公路典型路面结构,随着交通量及交通荷载的增加,出现了许多严重的早期破坏及结构性破坏。在现有路面结构不变的条件下,通过完善目前的半刚性材料设计方法,设计出性能更为优良的材料来提高路面服务质量,防止出现早期破坏,显然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
参考文献:
[1]储修华 CHU Xiu-hua 振动成型法在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中的应用 [期刊论文] 《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 PKU2011年8期
[2]王建锋Wang Jianfeng 振动成型法在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中的应用[期刊论文] 《交通科技》 2010年3期
[3]刘书祥 LIU Shuxiang 振动成型法在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应用[期刊论文] 《公路交通技术》2010年3期
[4]张丽 Zhang Li 振动成型法在半刚性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中的应用 [期刊论文] 《价值工程》 ISTIC2010年13期
[5]段葭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振动成型法在江肇高速公路的应用 [期刊论文]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年32期
[关键词]过程管理PDCA循环本科毕业设计道路工程循环管理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3)08-0051-03
一、道路工程本科阶段毕业设计现状分析
(一)毕业设计方式和内容
山东交通学院的道路工程本科毕业设计在第八学期四月底学生毕业实习后进行,一般安排9周时间完成,采用传统的“假题真做”模式,即由指导老师给学生提供电子地形图、路线起、终点等控制点及道路等级、交通量等资料,学生根据给定控制点和公路等级查找相对应的主要技术指标和标准,结合沿线自然条件(地形、地貌、水文及地质情况等),通过路线方案论证与比选,确定一个合理的路线方案,再根据此路线方案进行施工图设计,最终提交设计成果。
(二)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1.选题陈旧、程序化,与工程实际脱节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道路工程毕业设计选题一般都是“××到××二(三)级公路施工图设计”,从最初的手工绘图和计算,到现在利用计算机进行绘图和计算,题目和模式沿袭了30多年,选题过于陈旧和程序化。
选线设计时,学生片面注重设计指标是否符合规范要求,缺少路线平面、纵断面和横断面的综合设计考虑,亦没有考虑安全、环保、经济等技术问题。设计时只顾设计方便,不顾施工难易;只重视设计环节,忽视施工和养护环节等问题,与工程实际严重脱节。
2.毕业设计成果不规范,设计质量普遍不高
毕业设计成果包括计算说明部分和图纸部分,提交的图纸在字体大小、字体类型、线条粗细和文字排版等内容与实际要求存在较大出入,且设计结果的正确度、合理程度值得商榷,有待于进一步修正和完善。
3.毕业设计资料陈旧,缺乏系统性
有一些毕业设计资料甚至是从十几年前沿用至今,一些数据资料是由老师临时找了些资料补充上的,甚至有时缺少资料时就采用假设的方式进行设计,缺乏系统性,导致学生实际工作中不能很好地使用工程资料。
4.机械化设计,缺乏创新性
学生毕业设计过程中只是机械化地按照设计任务书要求去完成设计内容,至于为什么这样做,这样做是否合理,怎样设计才能既符合规范要求又富有新意等问题,学生没有认真去思考。
(三)现有研究现状
针对上述问题,很多高校教师,纷纷提出了一些改革和管理措施。湖南工业大学刘明伟具体分析了目前成教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并以某工科学院为案例,阐述了毕业设计论文在过程管理及监控体系的建立;山东科技大学陈广庆分析目前毕业设计环节存在的问题,并从毕业设计有关规章制度的制订、毕业设计的选题、毕业设计的日常组织、毕业答辩等几个方面采取了一些措施和手段;河南科技大学高笑娟通过对河南科技大学土木工程毕业设计进行全过程控制,使学生的设计质量普遍得到提高。说明这种方法是有效的,值得在毕业设计和课程设计中推广应用。
分析现有研究可以发现,目前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质量下降问题,在高校普遍存在,高校教师已开始从老师、学生、设计内容和设计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并取得一定的成效,为提高道路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质量提供了参考。但从目前高校毕业设计现状来看,最关键的是要做好设计的过程管理,从设计过程中把关,控制好学生的设计质量,避免前松后紧和依赖于设计软件的现象,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整个毕业设计水平,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PDCA过程管理原理
毕业设计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包括毕业设计的组织管理、教师、学生资格考核、毕业设计常规过程(选题、开题、中期)考核、毕业论文撰写和答辩检查等环节,对毕业设计的规范化管理是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重要措施。
PDCA 循环是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处理(Action)工作循环的简称。它是企业推行全面质量管理(TQC) 在方法上的重大变革。它将过去事后检验把关为主的质量管理转变为预防为主和改进为主的质量管理;把过去分散管理方式转变为系统、全面综合治理的方法;把过去管结果转变为管因素、管过程的科学管理方法。这个循环工作法是美国的戴明发明的, 故又称 “戴明循环”。这4个阶段的主要工作为:
第一阶段为计划(P) 阶段:确定任务、目标、活动, 并作好所有需要的软、硬件准备工作;第二阶段为执行(D) 阶段:按照计划要求及制定的目标、标准、操作规程去组织实施;第三阶段为检查(C) 阶段:将实际工作结果与计划内容相对比, 通过检查, 看是否达到预期效果,找出问题和异常情况;第四阶段为处理(A) 阶段:根据比较结果采取一定措施, 纠正偏差、总结经验、改正缺点。
三、基于PDCA循环的道路工程毕业设计过程管理模式
结合道路毕业设计任务书要求和设计特点,将道路毕业设计过程分为六个部分,每部分分为PDCA四个阶段,道路工程毕业设计PDCA过程管理流程见图1。
■
图1道路工程毕业设计PDCA过程管理
第一部分 平面设计(2周)
P1――结合设计任务书收集资料,整理相关设计标准、规范和设计参数,结合地形图和地质资料完成路线选线等平面设计。
D1――学生按要求完成任务后提交设计文件。
C1――检查学生提交的设计文件,查看整理设计参数的是否正确,平面设计是否满足要求,并要求学生给老师讲解选择平面参数的理由和选线时考虑的因素。
A1――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改正,平面线形进一步优化,总结平面设计的方法和经验。
第二部分 纵断面和横断面设计(2周)
P2――结合最终确定的平面线形,绘制纵断面地面线,选择合理的纵断面设计参数,在保证平、纵组合的基础上完成纵断面设计,结合平、纵线形和视距要求进行横断面设计。
D2――学生按要求完成任务后提交设计文件。
C2――检查学生提交的设计文件,检查纵、横设计及平、纵、横组合设计是否满足要求,并要求学生讲解设计过程中如何考虑平纵组合和安全、经济等问题。
A2――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改正,纵、横设计进一步优化,总结设计的方法和经验。
第三部分 其他设计(2周)
P3――根据交通量数据、沿线气候环境和道路建筑材料情况进行两种路面结构设计,选择一种作为推荐方案,绘制路面结构图,完成一座小桥涵布置图、路基综合排水布置图、路基防护与加固工程的立面图和一处平面交叉平面布置图。
D3――学生按要求完成任务后提交该部分设计文件。
C3――检查学生提交的设计文件,检查路面设计计算是否正确,结构型式设计是否满足设计规范和施工要求,推荐方案是否合理。并要求学生讲解设计过程中考虑的因素,有哪些因素没有考虑到,如何进行处理。
A3――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改正,设计方案进一步优化,归纳设计步骤和设计经验。
第四部分 撰写设计说明书(1周)
P4―结合设计情况,对平纵横设计、路面结构设计、路基排水设计、边坡防护与加固设计、小桥涵型式选择与设计、平面交叉口型式选择与设计等过程中计算步骤和计算结果进行分析说明。
D4―学生按要求完成任务后提交设计说明书。
C4―检查学生提交的设计说明书中每一步的计算是否正确合理,是否与设计图一致。要求学生讲解部分计算的步骤和参数选择的方法。
A4―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改正,完善设计说明书,总结设计方法。
第五部分 设计成果整理与提交(1周)
P5―将最终的设计图纸和设计说明书进行整理,并按毕业设计(论文)格式进行排版并装订。
D5―学生按要求完成任务后提交设计资料。
C5―检查学生提交的设计资料,检查图纸中是否存在纰漏或错误,检查设计说明书是否按规范格式进行书写,设计说明中是否存在与图纸和实际不符的地方。
A5―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改正,完善后再进行整理和装订。
第六部分 答辩和成绩评定(1周)
P6――由指导老师结合学生的平时表现和提交的设计资料给出评阅意见和指导成绩,由评阅老师结合学生的设计资料给出评审意见和评阅成绩,通过答辩后由答辩小组根据答辩时学生的表现给定答辩成绩,并做好答辩记录。
D6――资料提交与答辩,并进行成绩评定。
C6――检查提交的设计资料是否齐全,检查各种成绩和答辩记录是否规范合理。
A6――对设计资料和成绩等进行核定,总结整届毕业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应注意的事项,为下一届毕业设计制订计划时提供参考和借鉴。
四、结论
1.本科毕业设计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分析解决理论和实际问题的能力及科学研究能力的最后一个重要实践教学环节,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一次综合训练和考核。通过毕业设计的进行,可以培养学生创新和实践的基本素质,培养学生勇于探索、严谨推理、用实践来检验理论、全方位考虑问题等科学技术人员应有的素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完成课题的工作能力,培养学生从文献、科学实验、生产实践和调查研究中获取知识的能力。
2.基于过程管理PDCA基本原理及其循环思想,将道路专业本科毕业设计各部分设计内容分为四个阶段进行控制,通过计划、执行、检查和处理四过程,从过程与整体控制毕业设计内容和质量。
3.通过分析目前道路专业本科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和原因,以山东交通学院道路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为案例,借助PDCA基本思想,提出了道路路线平面设计、纵断面和横断面设计、其他设计、撰写说明书、设计成果整理与提交、答辩与成绩评定六大部分设计内容PDCA基本内容和控制指标,构建了完善的道路专业本科毕业设计PDCA循环管理体系。
[参考文献]
[1]罗玉虎,何兆益.对改进道路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的思考―以重庆交通大学为例[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11,11(3).
[2]刘明伟,张柱银,陈联,等. 论工科类成教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过程管理与监控体系的构建[J]. 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1,17(2).
[3]陈广庆,王吉岱,杨兴华. 提高工科类专业毕业设计质量的方法与探索[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6(3).
【关键词】市政道路;排水;质量;管理;控制
随着国家越来越重视节能减排和环境治理,对于污水的治理进程普遍加快。但是,各地在重视污水末端治理的情况下,却大多忽视了对污水排放网络的监控和养护。大多城市的市政排水网络都处于残废状态。一方面是不断维修,另一方面却又是功能被限制。污水横行和雨漫路面的状况,既影响居民生活,又限制城市发展。可见,做好排水管道的养护管理工作,充分发挥其功能,保证其正常运行,对于维持城市正常秩序,提升城市品位,有着重要意义。
1 加强对施工技术人员和非技术人员的规范
排水工程的施工过程中要经历以下人员:业主人员、设计人员、监理人员,一般工人,技术员,管理人员。
目前我国排水建设项目施工组织设计的工程技术人员,大多数是大中专以上的学历,除工程管理专业外普遍存在现代管理理论知识缺乏,如缺乏系统工程、预测技术、决策技术、控制论、技术经济学、线性规划等方面的理论知识,这就直接影响到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的质量和水平和实施施工组织设计的管理思路,加上编制人员工程经验不足,有的甚至出资请人代编,这样对设计意图难以达到统筹兼顾;有的不熟悉施工规范规程,对单位工程、分部分项工程及各工序的施工工艺技术要求知之甚少,难以协调贯通。
现阶段,我国排水工程项目实施阶段的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多数以手工编制为基础,人为影响因素多、差错、漏项层出不穷,编制组员庞大、耗时长,工序、工艺安排、劳动力、设备、材料供应与消耗等无法达到协调统一,且组织系统自相矛盾,做出的施工组织设计难以达到指导施工、降低消耗、缩短工期和提高质量的目的。
加强对施工技术人员和非技术人员的规范,就是要用科学的方法系统的管理人员。首先,要提升所有人员的科学素养和技术水平。根据不同人员的岗位分工不同,进行相应的岗位“充电”和再培训。其次,要做到人尽其能。特殊岗位一定要严格遵守用人规范,避免非技术人员参与技术性较强的工作。
2 注重从提升施工机械的先进性来提升施工质量和效率
长期以来,我国城市排水都用“竹片、大勺、三轮车”,既低效率又容易影响环境卫生的老方式。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冲、抓、吸”效率高得多的机械化方法在城市排水中得到普及。目前,我国主要应用的排水养护设备和优点有以下这些:
2.1 “真空式”/“气流式”吸污车。工作原理:通过副发动机驱动的真空泵,在密封的车厢内形成真空,依靠大气压力将淤泥通过吸污管吸入车厢。优点:适用性高,易于操作,能为人工分担脏活。
2.2 淤泥抓斗车。淤泥抓斗车由随车起重机改装,将随车起重机的吊钩换成工作机构淤泥抓斗,抓斗通过液压缸的伸缩完成开合动作,实现清理下水道淤泥的功能。同时,在车上安装运载淤泥的车厢,解决淤泥运输的问题。优点:(1)适用性强,工作时不受下水道内水位高度的限制,能在任何水位下很好地工作;(2)效率较高;(3)价格低,投资少。一般来说,淤泥抓斗车和水冲车配和工作,完成“冲”、“抓”功能,在工作后用水冲车清洗路面,效果更好。
2.3 高压水冲车水。冲车通过高压水泵产生高压水,由高压喷头的孔向后喷出,水的反作用力推动喷头带着水管进入下水道深处,同时冲洗下水道的污泥,使它随着水流入下游沉井达到清污疏管的目的。优点:这是一种创新型的设备,不仅完成了人工所不能的工作,而且效率很高,解决了下水道壁管不能清洗这一顽疾。
新型设备的应用,不仅节约了人手,也提高了效率,更重要的是强化了工程质量。对于排水工程来说,关系居民日常生活,关系城市顺畅发展。快速高效高质量的完成排水工程,必须依靠先进的机械设备来完成。
3 减小施工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和破坏
市政排水工程的施工现场就在居民区附近。所以做好施工现场的环保工作尤为重要。根据我国相关法规,主要进行以下方面的防治:
3.1 生态环保
3.1.1 在土方开挖回填时避开雨季,雨季来临前将开挖回填、弃方的边坡处理完毕。
3.1.2 施工取土时采取平行作业,边开挖、边平整、边绿化,计划取土,及时还耕,及时进行景观再造。
3.1.3 在雨水地面径流处开挖路基时,及时设置临时土沉淀池拦截混砂,待路基建成后,及时将土沉淀池推平,进行绿化或还耕。
3.1.4 对施工临时用地,先将原表层熟土集中堆放,待施工完毕后,再将这些熟土推平,恢复原地表层。
3.2噪声防治
3.2.1 主动与施工路段附近的学校和单位协商,对施工时间进行调整或采取其他措施,尽量减小施工噪声对教学和工作的干扰。
3.2.2 注意机械保养,使机械保持最低声级水平;安排工人轮流进行机械操作,减少接触高噪声的时间;对在声源附近工作时间较长的工人,发放防声耳塞、头盔等,对工人进行自身保护。
3.3大气污染防护
3.3.1 沥青路面施工,沥青混凝土拌和厂设在居民区、学校等环境敏感点以外的下风向处,既方便生产,又须符合卫生要求(卫生防护距离分级中,规定的防护距离为300m),不采用开敞式、半封闭式沥青加热工艺。
3.3.2 管道沟槽开挖时,要注意对附近公用设施的保护,采取支撑措施,以免滑坡和塌方事故的发生。另外,为了保证行人安全,公路边上开挖时要在在靠近公路一侧设立安全和警告标志,在夜间要悬挂红灯
3.3.3 施工便道定时洒水降尘,运输粉状材料要加以遮盖。
3.4 水污染防治
3.4.1 沥青、油料、化学物品等不堆放在民用水井及河流湖泊附近,并采取措施,防止雨水冲刷进入水体。
3.4.2 对施工机械、车辆严格进行检查,防止油料泄漏。严禁将废油、施工垃圾等随意抛入水体。
4 建立分级有序的质量监理体系
良好的监理方式方法要讲究科学化。监理方法科学化包含监理工作方法和控制方法科学化。其一,监理工作方法的科学化首先表现在监理思想方法的科学性,就是要在监理实践中坚持“两点论”,用辨证的观点去正确对待和处理工程建设中遇到的问题,用公平、公正、客观,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去处理施工合同中发生的矛盾。工作方法的科学化就是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控制中分清主次,主要矛盾解决了,次要矛盾即可迎刃而解(如制定工程质量目标控制点就是抓主要矛盾的典型);坚持严格监控与热情帮助相结合具有中国特色的监理方法。其二,监理控制方法科学化,主要指在施工过程中,监理对工程项目实施进行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的动态控制,以事前、事中控制为主,事后控制为辅相结合的控制方法,强调监理工作的预见性,计划性和指导性,最大限度地采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先进的计算机目标管理及科学化的统计资料分析,这些都构成控制方法科学化。控制手段包括旁站监理,指令性文件,各种会议,支付手段,严格执行监理程序,工程测量,检测试验,计算机辅助管理等手段,运用这些手段时要得当,有度、合理、有效、技术先进等构成控制手段的科学化。
5 总结
我国的城市化进程越来越快,相应的,人们对市容的要求也逐步提高。排水工程就是亮丽市容的创造者和保持着。论文总结了市政排水工程在施工和质量管理方面的注意措施,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希望仅以此文为市政排水工程的决策者和实施者提供一些参考。
参考文献:
[1]金荣兵.市政排水管道施工技术初探[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