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3-23 01:32:2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江南教案,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自主学会本课生字,正确、规范地书写“可”字。
3、创设情境,帮助学生在自读中感悟“江南”“田田”“东西南北”及诗句意思,体会荷塘的美景和采莲的欢乐。
教学重难点
感悟“莲叶何田田”,体会荷塘的美景和采莲的欢乐。
教学准备:课件,莲花贴图
教学过程:
一、课前诵读
二、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你们今天的诵读表现真精彩,每个人的坐姿都那么端正,声音又那么洪亮,老师要给你们竖大拇指了。为了奖励你们,我给大家带来几张图片,想不想看?
(课件展示:荷花)
师:你从这张图片上看到什么?
……
师:荷花还有另一个名字,叫“莲”。拼读lian.
离这么远都觉得它美,想不想走进看看?(课件展示:莲花
拼读)让我们来看看它的叶子。
(课件展示:莲叶)师:你看到了什么样的莲叶?
(课件展示:莲子)
师:莲子很有营养价值。每年夏季的时候,人们都去采莲。
介绍“采”字汉字演变。
师:老师把生字采下来,看你会认识吗?
识生字,点名读,齐读。
采莲去一个地方最合适了,那就是我国的江南。看地图介绍。每年夏天,池塘里长满莲花,江南的人们开着小船到池塘中间去采莲。那情境特别美。今天,让我们一起去江南看一下。
板书:江南,加拼音。
三、引入视频,初读课文
师:请同学打开书58页,一起把课文中的生字宝宝圈出来,边圈边读,左手指,右手圈。
生活中识字(图片介绍东西南北)
1、请同桌互相读课文,遇到生字宝宝读3遍,读完用坐姿告诉老师。
2、淘气的生字宝宝跑到黑板上了,你能叫出它的名字吗?(点名读,跟读。齐读)
3、和生字宝宝已经认识了,这回我们再来读读这首诗。
师:你最喜欢哪一句?
为什么?
(点名读,说理由)
师:我最喜欢这一句。(课件出示:莲叶何田田。配动画)
1、你从图上看到什么?
2、你能夸夸这些莲叶吗?
3、你们观察得真仔细,作者是这样夸的。
4、你能不能用自己的话也来夸夸莲叶。(说话练习:莲叶真
!)
5、老师也想学作者的样子来夸夸。范读“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你们也来夸夸。(生齐读)
师:我还喜欢一句,但是不告诉你们,你们看图来猜猜。
(课件:鱼戏水)
这么美得莲花,吸引好多小鱼来玩呢,我也迫不及待想当一条小鱼,我们来这水中玩吧。你们读,给我指引方向。
(贴画,贴字“东”西””南”北”)
小游戏,据诗句贴图.
师:小鱼在水中欢快地游。心情真美。这是首汉乐府诗,古代人喜欢把这些诗唱着读出来。我们也试试,配乐起。(齐读)(男女生读)
师;听到咋们这么愉快地读,莲叶宝宝也跑来了,它说要挡着我们不让看字,看能不能读出来。(课件:配乐,遮挡读)
四、指导“可”字书写。
1、观察。2、注意笔顺。3、范写。4、学生练写。5、点评。6、生再写。
七、作业:回家把《江南》美美地读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
3
江南
北
西
东
南
教学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在诵读儿歌、古诗时,要展开想象,获得初步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同时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借助表演和观察读物中的图画等方式阅读。
《江南》是一首汉乐府诗,要求孩子熟读背诵。在理解词句意思的过程中,针对一年级孩子对形象性知识记忆深的学习特点,我利用图片、小视频和游戏的方式攻破难点。发挥多媒体的优势,让学生初步感受江南的美好,了解江南水乡景物的特点。在看图的过程中渗透了生字“莲”“采”字的认识。视频《江南》的运用,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在轻松的儿歌欣赏过程中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课题书写是对江南拼音的复习,也是在对生字识记的巩固。小游戏的使用是在玩的过程中渗透诗句内容的理解,也强化了对“东”“西”“南”“北”生字的识记。所有的教学辅助手段,如利用视频、图片、配乐读、插图、游戏等,都是让他们获得直观性、形象性、个性化、活动化等最有价值的知识。在看似“玩”的过程中,让学生认识了江南,了解了江南的美景,也体会到了快乐。过程中方式变换多样,不单调、生硬、枯燥,孩子还很感兴趣,轻松掌握了需要识记的生字。
二、自我评价
自认为本课成功之处在于利用有意思的教学工具辅助教学,吸引学生注意力,教学环节环环相扣,完成教学任务。学会了表扬孩子,让孩子在受激励的课堂上主动学习。
实习时间:200*年9月5日至200*年10月28日
实习人数:27
实习学校分布:无锡外国语学校(3人)、无锡河埒中学(3人)、无锡五爱小学(3人)、镇江第一中学(1人)、无锡商业学校(1人)、无锡城市建设学校(2人)、无锡师范附属小学(1人)、无锡东林中学初中部(3人)、无锡东林中学高中部(3人)、无锡影视学院(2人)、无锡广播电大(1人)、苏州东山实验小学(2人)、苏州农业技术学校(1人)、无锡科技职业技术学院(1人)
实习指导小组:陈海波、衡延笃、徐志毅、吴平等
实习指导带队老师:体育专业术科教研室:庄容、于建兰
一、基本情况
(一)见习阶段
1.成立系教育实习领导小组,对参加实习的班级作实习前的思想动员,明确要求.
2.制定修改《江南大学体育系教育实习计划》、《江南大学体育系教育实习纲要》等
2.以实习小组为单位,于6、7月间进行基本功练习、教育实习教案规范练习等。
(二)准备阶段
1.由系专业教学秘书联系有关实习学校,布置实习生的分组工作以及具体安排。
2.教育实习主要面向中小学,让学生进一步熟悉教材,结合所学的教学技能写出初步的教案,制作一些课件,进行预讲,分成组在本系师生面前试讲,并由教师组织讨论.
3.让实习生了解班主任工作和课堂控制的基本常识,练好普通话、板书和专业技能等“基本功”。
4.做好实习前的思想动员和教育工作,让实习生明确实习的意义和具体要求。
5.按《教育实习具体日程安排》进行
(三)实习阶段
1.到校第一周。请实习学校的领导、教研室组长和任课教师介绍有关情况,提出要求。实习生跟班听课学习,了解教学进度和班级学生情况;修改整理各自的教案、熟悉教案、各自试讲,并在试教前将教案交实习学校指导教师和带队指导教师批阅,获得同意后,实习生在小组中作第二次试讲,及时发现问题,确保顺利上好课。
2.课堂教学(到校后第2--7周)
课堂教学:实习生完成上课节数(次),每节课都做到“课前试讲、课后评议”,及时总结,共同提高。
班主任工作:协助原班主任管理好所在班的日常工作,如早读、自修、读报、编黑板报、文体及班会活动、家访等。
课外体育工作:协助实习学校做好早操、课间操、课外活动、运动队训练和运动会的组织开展工作等。
3.实习指导小组管理工作
在实习生实习期间,实习指导小组到各实习学校看课,做好看课记录,课后及时评议,提出意见和建议。
(四)总结阶段(第8周)
1.实习生做好总结:检查自己在实习中的态度和表现、成绩及问题所在,提出努力的方向;在个人总结的基础上,实习小组进行评议,整理出小组的书面总结和实习生的鉴定。
2.实习学校的领导、教研室组长和任课教师对这次实习做总结.指出实习生的优、缺点,提供合理建议。
3.回校系实习指导小组作总结报告;确定实习成绩.
二、主要收获
1.我系实习指导小组各成员认真负责和积极指导实习工作。一方面认真做好实习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帮助学生解决各种困难。另一方面严格要求学生,端正态度,教育学生认真对待实习工作,结合本校学生的特点,提出更高的教学要求,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学生的教学能力得到极大地提高,能较好地把握教材内容、控制课堂气氛;教态自然大方;课堂气氛活跃。
3.本期教育实习27名实习学生中实习成绩被评定为“优秀”的人,占%;“良好”的人,占%;及格率为
4.优秀学员具有一定的改革和创新意识。据我们实际考察和各实习点反馈的信息来看,学生在实习过程中表现出他们的独特性,一方面他们能使用现代教学理念进行教学;另外一方面他们能站在知识的前沿不断地进行改革和创新。
5.绝大多数实习学生对教育实习比较重视,目的明确,态度端正。能虚心请教、能按指导教师的意见修改教案,精心试讲,认真记听课笔记,大胆评议。工作任劳任怨、踏实肯干,具有较强的自觉性和组织纪律性,这一切赢得了实习单位领导的一致好评,在社会上为我们体育系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三、经验和体会
通过这次教育实习,我们有以下的经验的体会:
1.领导重视是搞好教育实习的前提。
为加强对教育实习工作的领导,我系成立了教育实习领导小组,从组织上保证了此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2.严格管理是搞好教育实习的基本要求。
实习期间,加强了监督、检查,抽调人员赴各实习学校了解实习情况,掌握动态,及时处理发现的问题,保证了教育实习有条不紊地进行。
3.指导教师认真负责、选择合理是教育实习顺利进行的关键
指导教师是实习活动的指挥者和组织者,对实习学生的教学活动、纪律考勤、成绩评定等都负有直接责任。一个实习小组教育实习搞得如何,在很大的程度上取决于指导教师的组织能力和工作责任心。我系选派了工作认真,具有一定经验的教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担任指导教师,他们对实习学生敢于严格要求和管理,受到实习学生的好评。
四、存在的问题
这届教育实习,也存在一些问题,部分学生的教学基本功较差,专业素质还存在不少问题。如部分学生的普通话不过关,有的学生对教材体系、教材重点和难点把握不准,不能从整体上理解知识结构及教法特点,不能按教育规律、教材特点、学生特点科学地组织教育教学活动。
五、今后的设想
鉴于存在以上的问题,我们认为应加大改革的力度,认真总结教育实习工作,吸取教训,推广经验,弥补不足,为今后的工作提供一些有益的经验和做法,以利培养合格的中学师资。我们建议:
1.加强对学生的素质训练,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通过实施新的教学计划,优化课程体系,从根本上解决教学质量与培养目标、规格不相一致的问题。使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学生适应中等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转变的要求。
2.逐步建立稳定的教育实习基地,使教育实习具有连贯性,切实提高实习质量。
1.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每个学期学校都对教学常规规范组织了学习,教师们的教学计划和备课的各环节也比以前更全面,而且备学法和教法的意识越来越强。但是,教学效果却不太好,教学质量也不高。我认为主要原因有:
(1)学校常规管理还不务实,标准不高,怕得罪人,制度和规范落实不到位,特别是教学常规管理工作需大力加强,部分教师的备课纯粹是应付检查。学校要出台几条关于教学日常工作的硬性规定,使这种现象得到真正改变。
(2)有的教师对“备课重在备什么”的认识不深刻,不到位。备课应该重在备学法和教法,在深刻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把握教学目标,找准重点、难点,预设好教学的各个问题,灵活组合教学资源,选择正确的学法和教法,设计好教学的各个环节和板书。教师抄备课、抄知识点的比较多,备课不想动脑,也不想费力。
(3)不备课就上课的现象还存在。如有个别教师在学校检查后间隔半个月没有备课。学校要重点抓实这几项工作:课前备课、认真上课、认真批阅作业、认真辅导、检测巩固等。
(4)教学质量提升的措施还不到位,在科目管理、教师要求、教学常规管理、奖罚制度等方面还有很大的发挥空间,辅优补潜工作落实不到位,“辅优纠偏补潜”名单没有落实到每个班级和每个教师。
2.改革教学常规管理工作的方法
(1)备课形式允许多样化。目前我们对教师的备课要求单一,就是备课本上写教案,一节一节地写,按周计算数量。由此出现了完成任务式的备课,如抄写备课、课后备课、一连备好多节课等现象,对兼教几门课的教师来说,耗时耗力,起不到真正的作用。
我想将集体备课、电子备课、课件制作、手写备课等多种形式结合起来落实备课的要求,从而减轻教师们的负担,达到资源共享、个人与集体智慧相结合、共同提高、增效减负的目的。
以集体备课和个人备课为主,电子备课和课件制作为辅。集体备课要规定时间、地点,规定内容、规定人T,每周坚持一次以上。集体备课和课件制作要做到资源共享。
(2)多层面修订教学常规管理的有关规定。首先要从教育局层面重新制订或修订《湖南省安化县中小学教育教学管理规范》,完成好顶层设计。我想应从备课、上课、阅卷、辅导、测评这五个方面的常规工作作出具体的管理规定。
中心学校修订检查督查方案,根据全县的管理规范分别就教学常规工作五个环节作出督查的具体要求。
从学校层面,根据本校的实际对教学常规工作作出几条明确的规定,如:作业的批阅,课堂作业面批率要达到百分之二十以上;作文批改,教师对学生的作文必须详批三分之一以上,允许学生相互批阅三分之一等。这些都是怎样落实上级的要求和规定的细化。
(3)改进检查评价方式。县教育局督查的模式要改进,如看备课不能只看书写的教案,随堂听课督查要查当堂课的教案,如果用课件上课就确定本堂课有没有备好课。学校的日常工作检查要改进,不能一味地查教案、点数量,重点要看质量和效果,将平时的督查作为评价的依据;尤其是学校对教学常规工作的检查必须与教师个人的绩效考核挂钩。
此外,课堂教学改革的积极参与和实施,也要纳入评价常规教学的一个方面,每学期要落实一次教师的课堂教学展示与评价工作。
(4)落实教学常规的精细化管理。抓实常规管理,加强教风、学风建设。我们要按照要求每月组织一次教育教学常规检查,围绕教学态度的端正,将“备、教、批、辅、考、评”这些教师应该做好的“茶饭功夫”,真正落实到位,督促到位。另外,对后进生和偏科生的辅导转化、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学校文化建设的深化等内容,要加大督查力度。
每次中心学校发出的常规检查通报要具体化,要组织学习,并落实到位,奖罚到位。在常规工作中开展好学校、教师、班级、学生四个层面的自查自评,根据问题明确整改目标,采取得力措施,对问题较大的教师进行跟踪管理、有效转化;并分月按学期搞好总结评比,确保常规工作的管理取得实效。各学校要每月上交常规检查和评比结果到中心学校;中心学校对各学校每项工作的落实情况要有详细的工作台账,与学校和个人目标管理的绩效考核挂钩。
十月份,诸暨市小学语文新课标解读活动在我们陶朱小学开展。此次活动,翁老师要求我们学校的老师针对新课标的理念上三堂有特色的课。我上课的主题是如何在古诗教学中拓展阅读。我以《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送别诗为主要内容,试图通过这首古诗,培养学生赏析诗歌语言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增加学生的课外诗歌阅读量。
二、炼狱般的磨课和上课
1.第一阶段的课后拓展实效不大
在第一阶段试教时,我把古诗的拓展阅读放在上完古诗后。我选了几首送别诗,让学生诵读。但是上完课后,我总觉得不是滋味。在和几个老师交流后,我觉得在古诗教学结束后让学生诵读几首古诗,这样的课外拓展阅读有点单一。是否可以拓展阅读其他诗歌,升华学生的情感?我选了一年后李白写给孟浩然的送别诗《江下行》。
2.第二阶段:诗中拓展,情感得到升华
第二次试教时的教学实录片断:
师:你们从诗中的哪些地方看出了李白和孟浩然的依依惜别之情?
生1:我从“尽”字看出来了。船都看不见了,人却还站在那里望呀望。
生2:我从“孤帆”看出来。
师:说说你的理由。
生2:当时是盛唐时期,长江流域上船来船往,可是作者的眼里却只有孟浩然所乘坐的那艘小船。
师:是呀,李白对孟浩然的依依惜别之情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浓厚了。一年之后,李白又在黄鹤楼写了《江下行》思念孟浩然:“去年下扬州,江送黄鹤楼。眼望帆去远,心逐江水流。”
学生齐诵后很容易就理解了《江下行》这首诗的意思,更深层次地理解了李白和孟浩然之间的深情厚谊。学生们明白了真正的友谊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被淡忘,相反会如一坛好酒,时间越久,味儿越香浓。这无形中把学生们的情感推向了,他们诵读起来更有滋有味了,特别是读到那句“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时,他们都不约而同地放慢了速度,拉长了最后几个字的音调,感受诗人之间依依不舍的深情。
在一首诗的教学中,课中拓展一首,课后拓展几首,这个量已够了。那么在教学设计中,是否可以适当地渗透其他课外知识?这样对古诗的理解有帮助吗?我认为可以从题目入手,抓题眼。
3.第三阶段:诗题外延,创设诗境
第三次试教时的教学实录片断:
师:诗题中有“四名”,是哪两个名人?哪两个名胜?
生:两个名胜是黄鹤楼和扬州。
师:黄鹤楼和哪两个楼一起被称为江南三大名楼?
生答略。
一开始我只是想告诉学生,黄鹤楼是江南三大名楼之一。我问自己江南三大名楼分别叫什么,我自己也被自己问倒了,于是我赶紧查资料了解江南三大名楼。我想,我应该明白地告诉学生江南三大名楼的名称,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名胜古迹,为黄鹤楼感到自豪、骄傲,更深地理解这首诗:李白和孟浩然的告别之地如此有名,而且富有诗情画意,李白是浪漫主义诗人,选择的地方也是如此的浪漫。
师:这两位名人分别是谁?
生:李白和孟浩然。
师:李白和孟浩然是怎么相识的?
生答略。
课件出示了李白和孟浩然是怎么相识的一段话。我创设了一个情境,学生们明白李白和孟浩然在相识之前早已相互仰慕已久,他们的相识不是偶尔的而是必然的,他们在相处之后产生了相见恨晚之感,所以他们才会恋恋不舍地分别。我在这里渗透了两个风景名胜和两个地名的相关知识,为后面的古诗教学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三、教学反思
我的课程获得了许多老师的好评,说我在教学古诗的同时,渗透了许多课外古诗,让学生学得恰到好处,积累了大量的课外送别诗。这“恰到好处”其实隐藏着的是我课前无数次的预设,无数次的反思,无数次的磨炼。
教师对课堂的预设,只是基于教师个体对诗的理解,而课堂上的生成,则是学生在接受和理解了诗的基础上产生的感悟。课堂有了这样美丽的生成,这说明师生之间有了较好的互动,说明学生的主体性受到了重视,学习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这是一种有生命活力的学习和思考。
那些看似偶然的精彩,其实背后隐藏着某种必然。我们应注重课前的备课――预设。这是一种怎样的教学预设?这是一种不同于传统的备课的预设,是一种有深度和广度,有宽度和厚度的预设。钻研教材,了解学生是一种预设;学习理论,参与研讨是一种预设;激发兴趣,体验生活是一种预设;集思广益,完善教案是一种预设;反思教学,分析案例也是一种预设。
一、 教师少讲,引导学生多读、多悟
小学语文“新大纲”明确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通过朗读来培养语感成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教师要改变一讲到底的传统教学方法,把更多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正如杨再隋教授所说的:“教师讲得再好,难道还比课本本身更生动,更形象吗?不如老老实实指导学生把课文读好,读美,在读中感悟,读中学习。在读中去欣赏,去接受潜移默化的教育,回归到语文的本位上来。”
《鸬鹚》的第1自然段主要描写了鸬鹚下水捕鱼前湖面平静的景色,字里行间渗透着江南水乡宁静、清新的美,还蕴含着勃勃生机。以下列举两种学习活动的对照表。
从表中可以看出,改进后的现有的学生学习活动有许多优势,一方面,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本,重视他们的情感体验,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另一方面,整个学习活动以课文为凭借,不脱离具体的语言环境,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来解读课文,培养学生的语感,实现了人本与文本的统一。
二、 教师少“框”,启发学生敢想敢说
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师按预先设计好的教案教学。但是,改革后的教学活动,教师不应该用教案、教参的答案来“框死”学生的思维,教案应是灵活可变的。总之,在设计学习活动过程中,教师不能 “见书不见人,胸中有案,目中无人”。不要把课堂变成教案的执行地方,而要使课堂成为思想交流、情感沟通、生命对话的场所。同时,教案应该根据教学过程的发展变化和学生学习情况及时调整、修订、删补。
我在教学《鸬鹚》第2~5小节中“渔人拿竹篙向船舷上一抹”一句,要学生体会“抹”字用得很妙。教案中,我在参考相关资料后,准备了引导学生体会后的答案。
在表中,在以往的学习活动中,教师的教案设计得如此详尽,可学习活动并不活跃,因为学生根本无法体会得那么深刻。而改进后的学习活动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的学生体会后的见解也很有个性,发言精彩:“我觉得‘抹’不如‘戳’(常州方言‘浊’)猛而有力,显得较轻柔。看出渔人很爱护鸬鹚,怕伤着鸬鹚。”学生很容易体会到 “渔人只要轻轻一抹,鸬鹚就下水捕鱼了,可见,渔人把鸬鹚驯养得很听话,也表明渔人利用鸬鹚捕鱼的技术很熟练!”
让学生想象“鸬鹚不断跳上渔船,渔人都要忙不过来了”的情景。这道题是培养学生说话能力和想象能力的学习机会,但在试教中学生就是说不到位。于是,有的老师提议 “围绕中心句说”。学习活动设计为“鸬鹚不断跳上鱼船,渔人都要忙不过来了,你瞧——”学生会说了,但是局限于课本中的语言,缺乏丰富的想象。最后,精心设计的学习活动是:首先看《鸬鹚捕鱼图》(多媒体课件演示),接着,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所看到的和想到的。学生看了生动、鲜活的动画片,听了轻快的音乐,顿时兴奋起来,产生了强烈的表达欲望。有位学生说:“鸬鹚纷纷跳上渔船,渔人抓起一只鸬鹚的脖子,把吞进喉囊的鱼挤了出来。很快地又把鸬鹚甩进水里,随即又抓起一只鸬鹚挤出喉囊的鱼儿,忙得不可开交。”老师评议:“你说得真好,把渔人收鱼的动作说出来了。”还有的学生说:“鸬鹚陆续跳上渔船,渔人抓呀,挤呀,甩啊,应接不暇。一边收鱼,一边说,‘老伙计,耐心点,你看我多忙’。”有位同学还说:“渔人忙不过来了,可鸬鹚扑着翅膀,伸长脖子,嘴里叼着一条大鲫鱼,它心想:主人快收我的鱼,你看,我捉的鱼多大。快快收下吧,我还要下去逮更大的鱼呢!”在这一学习活动中,教师找到了学习活动中学生的兴奋点,学生越说越好。学生通过这一活动的锻炼,把从书中获取的语言信息和原认知结构中相匹配的信息加以改造,重组。活动过程营造了课堂教学的一些热点,学生掀起了学习的。
三、 教师少问,启发学生多疑多思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学习的本质就是要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求知欲从疑问开始,有了疑问就有了探索的欲望,学生为了解决疑问,就要寻求新知识,分析知识间的联系,思维有了结果,问题得到解决,就会明确获取知识的有效途径,学习就有了收获,还伴有成功的喜悦。
在教《鸬鹚》第6、7节时,先让学生看课件演示《鸬鹚凯旋图》,接着,引读这两小节,最后分两个步骤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一、你有什么不懂。二、你有什么发现。前一个学习活动,能解放学生的嘴,让他们得到问的机会。正如爱因斯坦所说:“让他们得到问的自由,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仅是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有学生提问:“湖面上为什么留下闪闪的水痕?”有学生问:“为什么用‘荡’不用‘划’?”还有学生问:“鸬鹚的嘴真的有那么大,能一口将鱼吞下去?”接着,针对学生的“疑”作科学的分层处理,分步解疑;后一活动,学生对最后两节作景点式的局域感知,联系前后文作全景式的鸟瞰概括。学生通过自读发现文章前后照应的写法,发现前后内容上的联系。
2011年教育部修订的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和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交流合作学习历史,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养成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初中历史教师应当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这是当前初中历史教学的重要课题。下面笔者就此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观察历史课本插图,认真探究历史问题
川教版《中国历史》教科书几乎每课都有彩图,它们是我们教学的重要资料。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研究图画的内容,想一想表达的含义。课前教师要充分备好课,将彩图研究透彻,设计出由浅入深的问题,作为探究的路线,让学生分组合作探究,最后得出结论。现以《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38页岳飞塑像略作说明。教师首先让学生提出几个相关的问题:1. 这个人叫什么?生活在哪一个朝代?2.此人给人一种什么样的感觉?试用文字描述出来。3.为什么上面手书“还我河山”?4. 他在历史上有什么影响?接着让学生围绕这几个问题分组讨论,并将探究的结果整理好后念给同学听,最后教师把南宋和金的对峙关系讲解清楚。
二、利用配套地图资料,深入探究历史问题
这套历史教科书根据内容的需要,都在适当的位置配了彩色地图。上课时可以让学生粗略地画下来,在上面标出地点,写上国名。教师同时在黑板上画出简图,接着围绕此图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图画和同桌讨论。通过讨论学生从中得到有关的历史知识。在《唐朝的对外文化交流》一课中附有唐朝主要交通路线图,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简单地画出东亚、南亚、西亚的轮廓图,接着标出长安、日本、天竺、波斯等地名,然后由教师提出几个问题:1.唐朝和这些国家的关系如何?2.哪些人是“大使”?3.在哪些方面进行了交流?产生了什么影响?最后,学生通过自己画的图和同桌展开探讨,联系有关的知识学习“遣唐使来华”。学生通过这样合作探究达到了学习的目的,其效果远比教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好得多。
三、利用历史活动课程,潜心探究历史知识
活动课程的开设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在开展活动课教学时一定要明确活动主题,确立活动目标,使用历史读物、历史图片、历史歌曲、时事新闻等资料,并且科学地设计活动课程,采用各种形式,如开展表演会、故事会、手工操作等,让学生探讨相关的历史知识。在《走近印刷术》活动课中,笔者让学生带一些胶泥,捏成条形、方形、圆形等形状,接着用小刀削平,写上王、田、中、口、回等字。这些程序完成后,学生蘸上墨汁或印泥,将字印在纸上。通过上述活动,学生明白这是比较原始的印刷方式。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印刷术,教师可提出以下问题:1.为什么让学生用胶泥刻字而不是用木块刻字或者橡皮刻字?2.当时的印泥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呢?3.这种印刷方式有什么优点?和今天的印刷技术比较有什么缺点?4.哪些国家学了这种印刷术?世人是怎样评价印刷术的?学生围绕上述问题相互交流,最终探讨出印刷术的使用方法、发明印刷术的重大意义,增强了民族自豪感,理解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含义。
四、仔细阅读课本“旁批”,充分探究历史问题
教师在设计教案时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既要使学生学会学习,又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不断导思导议,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历史课本的左右两边都有大量的议议、想想、看看、读读、写写等课堂活动内容,教师在授课时可以适当地插入这些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式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在《唐诗与宋词》教学活动中,有议议“苏轼对宋词发展的作用”这个活动,学生可运用自己丰富的语文知识去探究。教师放映关于李煜的《虞美人》、温庭筠的《梦江南》,接着再放映苏轼的《水调歌头》、《念奴娇赤壁怀古》、《江城子密州出猎》等幻灯片,学生通过这些幻灯片议议在苏轼的词出现前后中国诗作的意境有什么变化,根据所学的语文知识再补充一些这类题材的词。课本中有许多这类活动,教师要灵活地运用好,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来学好历史知识。
五、瞄准课本知识难点,灵活探究历史问题
历史知识包罗万象。有的离我们年代久远,让人难以理解;有的历史知识存在分歧,也给我们的学习带来很多困难;也有的由于关系复杂学生不容易理解。对于上述困难,我们可以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让他们通过动手制作、开展辩论、演讲比赛、历史情境创设去体会历史,就能够相对容易地解决这些问题。历史课本中的知识难点突破适宜采用探究式学习模式。只要学生一看就明白的,完全可以大胆地放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解决。因此教师在进行教案设计时,一定要充分地、深入地钻研教材,然后瞄准难点,灵活探究。
[关键词]集体备课;优势;弊端
近几年来,我校借鉴了其他学校集体备课的方法,在各个教研组的协调下,成立了不同年级的学科备课小组。集体备课是一种集体行为,以教研组为单位,组织教师开展集体性质的教学实践活动反馈,同时分配各自不同的备课内容及教学任务。集体备课存在很大的优势,但备课过程中又会有不足之处,只有扬长避短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集体备课的长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一、初中历史教师集体备课的优势
(一)使教师共享教育资源
一个完整的备课过程应有五个阶段:准备阶段、分析阶段、创造阶段(编写教案)、提高阶段(二次备课、调整和修改教案)、总结与反思阶段。课后交流,就是对备课的总结阶段。备课组教师在集体备课的情况下授课,要进行交流,对教学进行反思,肯定优点,指出不足,以扬长避短,促进今后教学的进一步开展。集体备课活动的目的是解决教学中最实际的问题,使教师达到资源共享。新课程要求“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运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教师可以共享的资源如教学案例、教学设计、多媒体课件等。以前学校有些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是从互联网上找几个与讲课相关的课件,简单地连接一下,这会令课堂效率大减。开展集体备课之后,我校的教师亲自制作教学课件,他们首先会把教材吃透,再挑选和教材内容同步的幻灯片,突出使用课件的目的以及教学重难点。课堂上能用板书写出来的,课件上就不再出现;课件的播放效果、文字的大小、颜色尽量做到不要太夸张。课堂主要是教学,不管多媒体课件使用起来多好,对教学只起帮助作用,不能主次不分、喧宾夺主。依据这些原则教师们做出的课件使用效果相当不错,教师个人的资源被大家共同享用,省去了好多的时间和精力。如针对《和同为一家》的教学,教师们集体备课最后确定的课件一共13页,涵盖了与这一课教学相关所有内容:课题、学习目标、地图、小结、练习、三个问题各1张、拓展内容5张,这样的课件短小精悍,非常适用于历史教学课堂。另外,集体备课给教师们搭建了一个平台,让任课教师能平心静气地坐在一起,共同研究同一个问题,大家一起畅所欲言,说出各自不同的看法。讨论的问题趋于明朗化,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教研环境,每位教师都有各自的收获,教师之间关系更融洽,缩短了教师间心与心的距离。
(二)让年轻教师快速步入常规教学
我校每周一次的集体备课,不流于形式,教师无论年轻还是年老全部都要参加。备课内容一般安排常规教学(备好课、上好课、批改好作业、辅导好、做好考核与评价),总结上周取得的教学成绩和存在的不足,找出弥补的措施,安排下一周新的教学任务。通常集体备课的情况是年轻教师发言比较少,多数时间是倾听有经验的教师讲述课堂教学中的注意事项:怎样突出教学重点、讲明白教学难点,如何把握课堂、掌控课堂,如何合理、灵活地运用考核与评价,作业量如何合理安排,课堂出现意外情况应如何应对,怎样主动关心学生、缩短与学生的情感距离等。年轻教师边听边记,从中摘取对自己教学有益的内容,优化到自己的教学之中,加快进入教师角色的速度,决心尽快赶上其他教师,快速步入常规教学。
(三)利于不同学科知识的融合
历史教学内容不仅涉及到语文学科的文字,还涉及到地理学科的地图、政治学科的思想认识。涉及到的地理知识,如《春秋战国的纷争》这一课就涉及到考查学生的识图填图能力,先要掌握战国七雄分别有哪几个,要在地图上准确填出各自的位置。《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涉及两条丝绸之路的路线,陆上丝绸之路是考试必考的重点知识,它是我国最早有历史记载的西汉与中亚、西亚和欧洲之间有贸易交往事件,需要学生先掌握丝绸之路的起止点,然后准确填在图上。历史教材中会涉及到许多与语文相关的内容,如成语“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三个成语出自于《江南地区的开发》,“以少胜多”“背水一战”“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出自《伐无道诛暴秦》,“一鸣惊人”“老马识途”“负荆请罪”“问鼎中原”等出自《春秋战国的纷争》,“因材施教”“谦虚好学”“温故而知新”等出自《中华文化的勃兴》。在集体备课时兼顾其他学科,有利于历史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知识的相互渗透与融合。
(四)帮助教师优化教学环节
假如我校有一位教师参加优质课比赛,那么这个年级的历史教研组会安排专人负责帮助这位教师备课,从导入、板书设计、每个问题之间的衔接等进行指导。如导入这个环节,著名主编肖川说过:“导入是教师在一项新的教学内容或活动开始前,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行为方式。讲求的是像磁石一样吸引住学生”。那么怎样导入才能一下子把学生吸引住,跟着教师不知不觉学习新课呢?有的教师提议:从教科书中发动学生寻找“最”的方法导入新课。如世界上最丰富的古人类遗骨和遗迹的遗址在什么地方?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是什么人?现在世界上哪一个国家是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分别由那两个原始居民最先种植?当我们看到鸟巢、水立方等北京奥运场馆时,为其精巧设计叹服的同时,最早的原始人类的房屋是什么样子?来源于哪个最早的远古居民?有的教师说利用教科书中的插图导入,如讲《大变革的时代》中的商鞅变法,教材给出《商鞅舌战守旧群臣》图,教师首先利用视频把历史“复原”“重现”,然后向学生讲解:商鞅手拿竹简,秦孝公坐在地上,看着商鞅和不同意变法的保守派大臣。甘龙和杜贽辩论,商鞅把他们反驳得无话可说。最后秦孝公作出决断:商鞅的说法是对的,就按照商鞅说的变法。所有学生的注意力都被吸引了,不知不觉就把商鞅变法记住了。集体备课这样坚持下去,教师准确地传授知识,优化了教师的教学环节,形成了团结向上的氛围。
二、集体备课存在的弊端
(一)易使教师产生依赖心理
备课组长在开学初将所有教学内容的教案分给每位任课教师,让他们分别上网查找下载,供教师共同使用。这样打印出来教案既规范又美观,足以应付各级组织的教学工作检查,还可以获得领导的好评,学校不必再担心教师的备课出问题,教师不用再为重复写教案而忧心。表面看来很完美,结果却导致少数教师产生依赖心理,不认真钻研教材,只把相关的教案复制、粘贴一下,不管教案是否符合自己教学,生搬硬套地全部搬来使用,教案、课堂模式变成“双胞胎”,教师书写教案独特的个性被扼杀了。
(二)个别教师集体备课的兴致不高
个别教师认为参加集体备课是一种负担,他们会凑到一起,干一些改作业、看闲书、聊小天的事情,不愿与别人交流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成果,彼此之间缺乏坦诚和真心,觉得自己辛辛苦苦多年来总结的教学经验和反思,拿出来给大家分享,分享的人也不领情,感觉有点吃亏,造成这些人的心理不平衡,从而就把集体备课变成一种负担。
(三)集体备课易流于形式
虽然定时定点,人也到位了,但个别教师谈不出有价值的观点,只是循规蹈矩,白白浪费了宝贵的时间。虽然有集体备课活动的记录,但无实质性内容,只是知识点的罗列,提纲挈领,过于粗略。虽然有一定的形式,但不够深入,质量不高。尽管集体备课形成的教案研讨比较充分,但有些教师课上仍然用自己固有的一套方法。
发现问题是为了更好地解决问题。集体备课作为一种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的科研活动,它是教师密切合作的基本形式之一,是教学信息和灵感的巨大源泉。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它将倍受关注。只有扬长避短,集学科成员智慧解决课堂问题,才能更好地促进教学。
参考文献:
[1]张仁贤.信息技术实现备课新形式.天津教育出版社,2009,(03).
语文学科内容包罗万象、涉及广泛。它是重阅读、重实践、重积累、重生成、重素养的,是开放、充满活力、需要“对话”交流的。因而作为语文考试的大板块——文本阅读更强调整体感悟、情感体验,更需要在读者与文本之间建构一座对话的桥梁,这样才能实现对文本的正确解读。
然而现状是:学生对文本的解读千奇百怪。莎士比亚曾说:“一千个观众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文本实现个性化解读,做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种阅读方式和精神固然可贵,但是这一切解读结果的生成必须立足文本、源于文本。否则,再个性、再创新的解读,都是无意义、无价值的。
文本是一个整体,它包括标题、作者、正文、注释、时间和出处等。任何元素被割裂、被忽视都会影响到整个文本的解读。然而现实的考试就是那么无情,它用分数指挥着教学。很多教师在文本阅读教学时,往往重视解题能力的培养,教学生审题,帮学生总结答题模式,每张教案都有解题方法指导和规律总结,却忽视了文本才是根才是源的实质。在2012年南通暑期高三骨干教师培训会议上,与会的专家大声疾呼:“语文教育必须去模式化,实现立足文本的自主创新阅读。”近年来的考试也反馈给我们一线教育工作者一个严峻的问题:学生的答案符合答题模式却与文本风马牛不相及。轻文本重解题的教学现状只会将文本阅读板块推入深渊。
我认为,在读者与文本、作者及创作背景等要素之间搭建有效桥梁,做好对话,才能有深刻的体悟,有感同身受的情感体验,才能正确解读文本。
1. 正确解读,源于对文体的正确认知。在高考中涉及的文体大体上有诗歌、散文、小说、论述类(议论文、杂文、时评)、实用类(人物传记、新闻通讯、调查报告)等,而每种文体中它的材料的真实性不同,它的功用性也不同。例如散文、诗歌强调真实的情感体验和经历,而小说则可以虚构;小说中材料的选择要能服务于形象的塑造、主题的表达,而论述类文本中材料则为突出作者的观点。例如2012年高考江苏卷诗歌鉴赏《梦江南》(温庭筠)的解读令人啼笑皆非,绝大部分同学认为它是一首羁旅行役词,他们忽视了词的发展历程。中晚唐词的题材是相当狭隘的,抒情主人公也大部分是闺阁中的怨妇。正因为对“词”的不了解,才为错误解读埋下祸根。因而,笔者认为对文体特征有正确的认知以及对相关知识的储备是相当必要的。
2. 精确解读,立足于对时代背景的了解。特定的年代有特定的理想愿景和情感诉求,任何人的思维都摆脱不了时代的印迹。将文本放入时代背景或者创作背景中才会有较为精确的解读。例如2011年高考江苏卷的《这是你的战争》,很多学生忽视了的大背景,忽视了此背景下的人物形象的区分,忽视了自然环境其实是和社会环境相呼应的,甚至带有特定的社会内涵。因而,解读时不可忽视时代背景或者说创作背景。
3. 深入解读,与作者进行对话。曾跟学生开玩笑说,只要是辛弃疾、岳飞、陆游的诗词,不用读文本,我就可以解题(当然只是笑谈)。我想强调的是在特定时代背景下的有着特殊经历的人,他的理想愿景与情感诉求不会太复杂或者低俗,尤其是选入课本和试卷的。同样,一些人在特定的领域是有卓越成就的,他们的诗词主题可能是比较固定的。例如2012年高考江苏卷诗歌鉴赏《梦江南》(温庭筠),很多同学忽视了作者,从而失去了一个正确解读该词的途径。温庭筠是花间派的鼻祖,花间派代表作品《花间集》是以描写男女之间的恋情为主的,作者多以女性的口吻来写作,风格特征呈现为婉约缠绵、妩丽香艳。既然是写爱情的,那么可以想见该词中的主人公应是一位思念心上人的女子,那么文本的正确解读、问题的正确解答就可以水到渠成了。因此,我们必须对作者有足够的认识,做到知人论事,才能有充足的准备来解读文本。
4. 快速解读,重视阅读技巧的获得。考场如战场,学生需要学习快速获取文本信息的方法。例如:开门见山,卒章显志,议论句、抒情句、标题等暗示的情感走向、主题的传达等等。
5. 全面解读,感受充分的阅读体验。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对正确解读文本来说是灭顶之灾。平常的训练,只有全面阅读文本,才能收获与作者感同身受的体验,才能应对好后面的试题。
以上仅是个人的一些微不足道的看法。但是我仍然坚信不割裂、不脱离,与文本的各个要素对话,是实现文本正确解读的不二途径。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确保党建工作落到实处
作为基层党建的“第一责任人”,只有立足全局才能在基层党建中取得真成效,只有找准基层党建工作的重心才能制定出抓党建工作的有效抓手。为此,学校党支部多次主持召开学校党建专题会议,及时组织学习上级有关党建工作最新要求、新部署,同党员教师交流谈心,听取大家对党建工作希望和要求。切实做到党建工作年初有计划、年终有总结。
二、积极落实民主监督、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1.加强学校的民主管理和监督,经常听取教职工意见,重大工作以及涉及到教师职工切身利益的工作有明确的决策、议事程序,严格执行议事规则,坚持校务公开,让全校职工知情、监督。
2、充分发挥学校党支部在教育改革发展中的战斗堡垒作用,上好党课,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巩固“两学一做”教育成果,定期组织观看警示片,班子成员带头进行观后感交流。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目标责任制,签订承诺书责任书,切实抓好学校党风廉政建设。
3、加强行风建设。引导广大教师热爱岗位、勤恳敬业、乐于奉献,自觉抵制有偿辅导等不良行为,倡导良好的师德师风,自觉维护教师队伍良好形象,进一步规范学校收费行为,严格执行教育收费标准、公示制、承诺制、责任制,无乱收费。组织全体教师签订了师德承诺书、安全责任书,积极营造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目前我校教师无违反师德等现象发生。
三、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党员教育活动
1. 我在党员教育管理中,抓住党员经常性教育这个重点,每月组织党员教师集中学习两次,有党课教案PPT,按照上级党委要求,本年度组织全体党员教师观看了“两会”盛况《厉害了,我的国》《清风》《榜样3》等专题片,撰写了心得体会,建立党员教师学习园地,在教师中树立爱国敬业的信念。
2. 完善支部学习制度,进行了两个专题研讨,3月份学校支部开展了“立足本职工作,力推追赶超越”专题研讨,6月份开展了“深化两学一做,打造学校特色”专题研讨,8月份开展了“贯彻三项机制,争当标杆引领”专题研讨,10月份开展了“凝聚组织力量,实现追赶超越”专题研讨。
3.积极学习上级党委的新部署和新要求,始终和上级党委保持高度一致,本学年学校支部组织全体党员教师认真学习了政府工作报告全文,学习后认真撰写了学习心得。
4.积极召开专题组织生活会。全面落实区教体、江南中心校党总支的要求,紧紧围绕“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要求,严肃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立规执纪、抓好整改,确保组织生活会开出高质量、取得好效果,努力推动形成积极向上、干事创业、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1、全体党员整体的创新意识、学习意识需加强。
2、办学条件还不能完全适应现代化教育和学校管理的需要,校园文化及绿化美化工程需进一步投入与完善。
五、今后努力方向及措施
1、进一步加强领导班子建设,自己不断地加强理论和业务学习,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
2、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尤其是政治理论技能学科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进一步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培养一支能够为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胜任各学科教学的教师队伍。
3、加强校园文化及绿化美化建设,争取政府和教育局的支持,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
甘老师是我们班的语文老师。她呀,可是我们公认的“怪”老师。
一怪:一天,“怪”老师笑容满面地走进教室,环视了一下同学们,“刷刷刷”挥动粉笔在黑板上潇洒地写了“逛大街”三个醒目的大字。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顿时像沸腾的开水似的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不可能吧?”“有这么美的事?”“看来要减负了!”只见“怪”老师笑而不语,又在“逛大街”后面加上了“学语文”三个字。同学们的情绪一下子来了个急刹车,眼睛瞪得滚圆。“怪”老师见此情景,微微一笑,说:“同学们,在逛大街的过程中,你们一定能学到不少语文知识……”没搞错吧,逛街还能学到不少语文知识?我们一个个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
谁知,就这么逛了几天,同学们还真收获颇多:有的人发现大街上错别字屡见不鲜,有的人发现成语被“改头换面”,派上了广告用途。你瞧,“其乐融融”这个成语被精明的摩托车店主改造后用在了大幅宣传广告上——“骑乐融融”。还有的同学在逛街的过程中发现商店招牌几乎囊括了汉子的所有字体:楷书、行书、隶书……逛大街还真让我们逛出了名堂,正如“怪”老师所说:“生活处处皆语文。”
二怪:你听说过学生当老师,老师当学生吗?我们的“怪”老师可让我们尝了一回“鲜”,过了一把“老师瘾”。
要学《草船借箭》这一课了,可乐坏了我们班的“三国迷”。看到他们跃跃欲试的样子,“怪”老师索性借机圆了他们的“三国梦”。王芳、赖泽盛、张健他们平时“二流子打鼓——吊儿郎当”,这回可出人头地了。你看,他们的表现多规矩,还像模样地准备了教案呢。课堂上,“怪”老师一本正经地坐在学生座位上,认真听讲,“小老师”们则一个个讲的眉飞色舞,不时赢来同学们阵阵热烈的掌声。一堂课下来,我们深有感触:“瞧瞧这几位,今天就是不一样!”“怪”老师更是笑得像“八月的石榴——合不拢嘴”。
三怪:更有意思的是,“怪”老师竟把哑剧表演搬上了我们的课堂。那节课上,“怪”老师一上来就来了个“开门红”。她首先在黑板上写了“哑()表演”几个字,大家纷纷上去填,有的填“巴”,有的填“口”……一分钟过去了,还没有人填对。“怪”老师急得手舞足蹈,用各种动作提醒我们。噢,明白了!罗塞箭步上前填了“剧”字。“怪”老师终于满意地笑了。接着,“怪”老师又在黑板上写了“举重”、“拔河”、“打乒乓球”等词语。同学们争先恐后的上台一展风采,表演得惟妙惟肖。我们被台上形象滑稽的表演逗得哈哈大笑,“怪”老师也笑得前俯后仰。活动结束后,同学们纷纷主动的写了作文。有了这真实的感觉,生动的情景,我们的作文怎能不佳作连篇,异彩纷呈呢?
四怪:“怪”老师怪招不胜枚举,你听说过向老师贷分数吗?“怪”老师可是我们班的“高利贷者”,差一二分就及格的同学可以从她那儿贷分数,,将考试成绩拉及格。不过,有贷就要还!你找她贷了一分,下次考试就要还她五分。所以,你要是还不努力的话,小心离及格线越来越远!这招真灵,我们班现在基本没有不及格情况了。还有,每月综合评比中的获胜者和小组,还可以获得三天免做作业的待遇,棒吧!我们班的同学乐得差点儿没把她抛上天,只可惜她太重了。
对于“怪”老师这种“怪”教学方法,我们还是举双手赞成的。这几年,教科书都变了样,如果教学方法还是老一套,那肯定会落后呀!
甘老师,您“怪”得好,我们希望您继续“怪”下去。
广西南宁江南区五一中路学校六年级:黄俊健
关键词: 创业教育 创业师资 专业化
自2006年起,江南大学开始系统开展创业教育。5年来,在学校的有力推动下,江南大学创新创业氛围日益浓郁,各类创新成果丰硕,创业人才辈出。我校也先后获批“首批江苏省创业教育示范校”、“全国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在2010年3月29日举办的“全国大学生自主创业经验交流会”上,学校又作为三所创业典型代表高校之一作了大会交流发言,学校“三区联动互助”创业教育模式得到了与会领导专家和同行的认可和好评。虽然我校在高校创业教育方面已有部分经验积累,但到2011年大学生创业比例还不到2%。由此可见,我校起步阶段的创业教育还存在许多问题,如师资队伍薄弱、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单一、创业实践机会较少等问题。其中师资队伍建设的问题显得较为突出。师资队伍是创业教育的重要前提,是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基础,是创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我校创业教育师资现状
(一)我校教师对创业教育的观念落后阻碍着创业教育的发展。
目前我校的创业教育普遍缺乏先天的土壤,游离于传统课堂教育主渠道之外,学生创业活跃在课外和民间,多数处于自发状态。教师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认识还存在着许多偏差,不少教师认为创业教育是培养少数学生成为企业家的“精英教育”,是经营管理类教师的事;更有教师认为创业教育只是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一部分,是团委、学生会教师的事;另外还有一部分教师认为创业教育是国家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应时之举,是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和创业指导中心教师的事,与己无关。由此可见,很多教师对创业教育不够重视,只做表面文章,敷衍了事,没有真正为学生开展创业教育的工作。
(二)创业教育师资专业水平较低制约着我校创业教育的实施。
目前,在江南大学从事学生管理和就业指导的教师是创业教育的主要师资力量,他们往往缺乏创业实践经历,甚至没有在企业的就业经历,对创业教育规律把握不够,在为学生开展创业教育时,很容易陷入“纸上谈兵”的尴尬;且这些老师一般都有自己专门的研究方向和课时任务,这也使得他们不可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创业教育中来。另外,有的老师在考核学生创业水平所用的方法上,只是简单地通过标准化、规范化的试卷来评判具有能动性和创造力的学生,这将会导致学生只注重对知识点的把握,不注重创造力的培养,导致他们不敢也不愿有所质疑,有所创新,这样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散性思维、批判性思维,不利于培养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创新型人才、创业型人才。
(三)缺乏有效的师资评估影响着我校创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系统化的评估能有效促进高校更好地开展创业教育,创业教育的复杂性、变动性和不断发展性要求着高校对以往的创业教育进行及时且有效的评估。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最早是从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开始起步的,1999年由会同相关部门开展了第一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至今已举办了七届。江南大学的创业教育一直就是团委和学工处负责,这种管理体制,使得承担创业教育任务的主要是负责团学工作的老师,其他部门老师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创业教育只是团学工作内容的一部分,甚至可以说只是一小部分,团学教师由于精力、知识结构等客观原因,对创业教育的理论研究及实践教学力不从心;对经济管理类教师而言,他们在评定职称时,申报的是经济学或管理学等专业的技术职称,创业教育成为他们的副业,从事其科研或教学,对他们职称的评定没有多大的帮助,对他们来说,从事创业教育无动力和归属感。因此系统化评估的缺乏无法从根本上激励我校创业教育教师更好地服务于创业教育,更将重心倾向于其他方面。
二、加强我校创业教育师资专业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师资队伍的专业化具有非常的必要性。
我国创业教育事业起步于1997年,至今仅有十余年,虽然已有了明显的发展和进步,但不论发展现状、获得成就、已有经验较之西方国家都略显逊色。然而现阶段从国家经济发展、社会就业压力、国民生活水平等各方面要求来来,大学生就业现状不容乐观,这要求大学生在就业中必须拓宽就业途径,开阔就业视野,强调“自我雇佣”思想,努力自主创业。所以,在就业中培养创业意识、传授创业知识、训练创业技能都是高校教育必要而紧迫的任务,而教师是教育发展的必要保障之一,师资队伍的质量直接影响到高校创业教育的质量。所以,师资队伍的专业化是我校创业教育一个绕不开的课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师资队伍的专业化具有明显的紧迫性。
目前,国内的高校创业教育中普遍存在着教学与创业分离的情况。这种问题很大程度上与师资队伍中教师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分离有关。一般高校的创业指导教师,大多是由行政人员、辅导员等兼职担任,他们不但没有经过系统的创业师资培训,而且缺乏创业的实践经验,在教学过程中所传授的知识和技能基本上是纸上谈兵,很少能给学生提供有价值、有建设性的意见。所以,如何培育和构建既具有专业的教学指导技能和素质又具备实际创业经验的师资团队,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三)师资队伍的专业化具有现实的指导性。
师资队伍的专业化研究针对的是现存的师资情况,力求为现阶段高校创新教育中师资配备寻求一种合理的模式。在重视培养创业人才的同时,加强对师资队伍专业性的研究,是保证创业教育顺利发展和将来学生获得创业成果的有力保障。对高校创业师资队伍专业性的研究,可直接对教育实践进行指导并将影响到创业实践的重要研究。
(四)师资队伍的专业化具有充分的改良性。
在当下我校创业培养教育中,由于教师队伍的素质、能力等诸多方面的问题,造成了创业教育的目标和成果之间有较大的差异,创业教育收效甚微。本文对此针对性地提出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及理论上合理的解决方案,该研究具有一定的预见性,并对将来的师资队伍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三、高校创业教育师资专业研究的主要途径
(一)建立师资建设的长远目标。
创业教育的师资建设必须着眼于学生的长期发展,因此这项教育的师资建设应以长期性、延续性为建设目标。我校积极探索“师导生创”的创新创业理念和实践模式,“师导生创”是一种基于老师辅导学生,使学生创新不离校、创业不离校的教育模式,老师具有丰富的经验与相关人脉,而学生具有丰富的创造力和活力,并且可以从老师那里得到专业的、系统的创新创业经验,两者结合,将会产生较强的爆发力,从而有利于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学生在“导师”的引导和指导下,培养创业兴趣,探索创业实践。与此同时,我校还提出了建立“创业学院”的建设性创举,创业下设教学中心,实践中心,孵化中心,以及研究中心,全方位、多角度对学生进行创业教育,构建起良好的平台。
(二)提高教师自身创业教育能力。
教师教学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分离是国内高校创业教育与西方国家相关教育相比存在的明显缺陷,对创业指导老师进行系统的专业培训是建立一支专业师资队伍的必由之路。我校现已成立开始探索成立“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和“大学生创业教育”2个指导师团队,每个团队10人,对其进行定期的如心理咨询、职业指导、人力资源管理、创业实训等专业化培训,取得相应资格证书后参加相关教学、指导学生竞赛,为学生提供咨询服务。与此同时,组织编写专业教材、申报科研项目为老师的成长搭建平台。另外,笔者认为我校可采取多种形式建设教师队伍,如学历教育、“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计算机网络技术培训等,同时应开设、开发提高教师创造能力的课程,如创造性思维训练、创造性思维技法、创造原理等创造教育的理论课程,以及创造技能等实践课程,通过这些强化性训练实现我校创业教育师资水平的提升。
(三)加强创业教育师资队伍融合。
我校可充分利用校内外的创业资源,引进校外导师,将校外企业家讲座办成相应的课程,柔性地扩充师资队伍,达到校内的专业教学指导教师和校外富有创业经验的导师行业专家、创业校友、实训导师的融合是实现师资队伍向专业方向发展的可行方案,积极探索“师导生创”的创新创业理念和实践模式。
(四)完善创业教育师资考评制度。
考核与评价制度作为教学活动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着调节、控制、导向、决策的功能。学校需要为创业教师的创业教育实践提供良好的舆论导向和氛围,尽力让每一个创业教师勇于实践、敢于探索、善于创新。同时,建立督导制度,形成创业教育教学工作责任机制,比如通过建立不定期的听课制度和抽查教案制度,对教师的教学工作提出建议和改进措施:通过学生评教、学院评教、专家评教的形式,全面、公正地评价创业教育教师的创业教学工作,对优秀的创业教育教师给予适当奖励,与职务晋升、工资与福利待遇等方面挂钩。
【关键词】 英语 设计 环境
一节成功的英语课要有设计精美的游戏方案,要有精彩的操练环节,但要让精心设计的教案达到预期的效果,还要考虑任教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考虑教案实施的可行性。另外教师能否掌控课堂氛围,收放自如,也是提高活动实效的一个重要方面。
1. 课堂上要保持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
1.1利用课件吸引学生注意力
直观、生动的动画可以牢牢抓住学生的眼球。比如我在设计“学师课堂”那节课的课件的时候,让狗一只一只跑出来,学生跟着动画数数来复习数字,这是非常符合实际需要的,学生自然就明白他们要做的事,也乐此不疲;在引出新的数字时,又将PPT改为数一只只挥动手臂的招财猫,后又改成数戴着圣诞帽的小猫,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动展示方法都是为了避免学生审美疲劳,产生厌烦情绪。
1.2控制信息差和难度
小组讨论的时间长短要根据讨论内容的难易程度和班级学生情况来掌握。时间不能太短,如果大部分学生没有讨论出结果或意犹未尽,那么尽管教师强行结束了此流程,但学生的思维还在刚才的问题上,对于下面再进行的环节必定不能全身心的投入,既没有达到上一流程的预期效果,也影响了下一流程的继续;相反,为了照顾几个学困生而把时间拖得过长,就会使其他学生讲题外话,做题外事,还会影响正常的教学课时。以上两种情况都会引起课堂纪律难以控制,课堂活动难以顺利进行。因此,我们应该张驰有度,尽量满足大部分学生的需要。
1.3事先调整好小组间的实力,使其均衡,做到同组异质,异组同质
如果小组间实力悬殊,胜负没有悬念,肯定会大大抑制学生的参与热情。同时,在活动竞赛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微调得分标准,使小组间的得分差距不要太大,这样即使暂时落后的一方也会全力以赴,继续争取,使竞赛始终有看点。活动过程中教师还要适时鼓气和带动,并要注意分析各组的强项和弱项,并将其在几个活动中交叉进行,尽量避免优劣立判的情况发生。
2. 持续地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的途径有千条万条,但最重要的一条就是给予学生成功的体验。这一条堪称是教育的金科玉律。积极情感(高兴、愉快、欢乐、满意)的体验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发自内心的自信。目前比较可行的激励机制有档案袋和Score window。教师在黑板旁边固定一个Score window,将每节课学生个体或在小组活动中的优胜得分用五星计算,累计五星数达到一定数目的,再盖一个特制的荣誉印章,以此类推,并辅以一些精巧的小礼物(如贴纸、教师自案)。每月和每学期的总体情况则以档案袋方式进行汇总,这样,学生能得到及时而制的小教具等)作为阶段性奖励(具体方法可以由每个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设计个性方持续的反馈和激励,也可以非常客观地反映每一位学生成长的轨迹。
3. 实行有效的课堂约束机制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但约束需要艺术,如果太紧太呆板,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学生的积极性。比如,学生到台上当小教师时,他们要会简单的操作PPT、大胆地提问、大方地主持游戏,这些都不是一日之功,需要教师在平时一点一滴的渗透,耐心地培养和积累。那么,教师除了常规的组织教学方法外,还可以在组织活动和游戏时借助简明的规则语言(如:每位小朋友一次机会;谁犯规就取消此次游戏资格;谁提醒就扣该组一分)和肢体语言(如:用食指轻遮嘴唇“嘘……”;教师双臂交叉做端坐姿势,眼神暗示)来实现有序的组织。当然,偶尔也可以直接批评屡教不改的学生,但一定要抓住这个学生表现不错的机会及时表扬和鼓励。
课堂教学的约束是为了有一个很好的教学环境,而不是约束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教学4A What’s the matter?这一课为例,这一课的重点句型是:What’s the matter? I’m hungry / thirsty / ill / hot / tired/. Here’s a ... for you. Thank you. Not at all.我把学生分成六大组,每组自己自选演唱调子,准备好后,登台表演。有的组用的是传统儿歌《两只老虎》的调子。他们演唱的时候,边唱边学老虎的动作,让下面的学生捧腹大笑。有的用的是周杰伦的《双节棍》调子,还用纸卷成双节棍的样子,边唱边舞。最绝的是有一个组,居然用的是去年最流行的《江南style》调子。看到这些可爱的杰作,你会突然发现孩子的模仿力和创造力是如此惟妙惟肖和丰富。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的情绪不能约束,而是要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学生在学习和游戏中发挥了学生爱表演的天性,展示了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孩子集体合作的精神,让学生愉悦的氛围中掌握了知识。
[1] 岳蔚. 新课标小学英语任务型教学设计与实例[M]. 宁波:宁波出版社,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