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初中语文文言文总结

初中语文文言文总结

时间:2022-06-19 00:25:3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初中语文文言文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初中语文文言文总结

第1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难点;对策

由于文言文与生活缺乏联系,并且与现代汉语的差距较大,进而使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缺失。教师也普遍认为文言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难点,对于提高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效率无计可施。师生对文言文片面的认识严重影响了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质量。因此,本文对初中语文文言文的教学难点进行分析,进而提出相应的教学对策,以便提高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效率。

1.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难点

文言文在教学中具有一定的难度,具体表现如下几方面:第一,文言文与生活联系较少,使学生缺乏文言文学习意识。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目的偏离文言文教学的宗旨。文言文教学的宗旨是通过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使其汲取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目前学生在学习文言文时按照应试教育的思路,选取重点进行背诵,将拿分作为学习文言文的最终目的,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使文言文教学出现困难。第二,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存在教学方法单一的问题,教学中,教师将文言文逐句进行讲解、分析,出现教师在讲台上翻译文言文的情况,而学生在讲台下奋笔疾书将教师翻译内容一字不落的记在本子上中,这种机械式的教学方法如同填鸭,一堂课下来学生只是一味地盲目记笔记,很多内容都没有掌握,严重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使学生在教学中没有积极主动参与的意识,造成学习困难、教学困难的局面。

2.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对策

在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应从实际教学情况出发,分析教学难点,并根据教学难点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进行解决,下面进行详细的分析。

2.1加强学生阅读与积累

教师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学生的阅读与积累。大量的阅读可以加深学生对文言文相关知识的印象。根据阅读内容相关情境可以将文言文的大概意思揣摩出来,进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此种方式使学生能够对阅读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有效探究,因此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产生了自主学习主观意识。大量的阅读使学生积累了更多的文言文知识,学生对文言文中相同文字在不同语言情境下的含义能有更深的了解。例如,文言文中“妻子”一词,教师要求学生对此加以解释,学生会说“男性的配偶”。其实不然,古代人口中的“妻子”是指“妻子儿女”。教师在学生阅读过程中对阅读中的难点进行辅导讲解,使学生加深了对文言文相关知识的理解,同时还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感情。因此,通多大量的阅读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知识积累能力,还有效的提高了文言文教学效率。

2.2强化学生的理解记忆

在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将教学难点讲解透彻之后,学生没有及时的巩固背诵,导致所学知识很快被遗忘。因此,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理解记忆的能力,使其对学过的知识及时进行巩固,以强化对知识的记忆掌握。例如,教师应在本堂课开始之初,抽出时间对学生文言文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检查,以督促学生科学的学习文言文,使文言文的教学难度降低,提高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质量。

2.3培养学生自主翻译习惯

由于在以往的文言文教学中,大都是教师翻译文言文,学生机械的记笔记,这使文言文教学效果越来越差。因此,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应培养学生自主翻译文言文的习惯,教师在学生的翻译中给予适当的辅助。例如,在《木兰辞》的教学中,教师领读之后要求学生自行阅读文章两遍,并对文章加以翻译,在学生翻译过程中允许其寻求教师的帮助,学生经过努力理解文章内容并对文章加以翻译,再配有教师的辅助,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深入的了解,并对在文言文学习中遇到的难点印象更加深刻。学生在自主翻译的同时对文言文学习有了新的认识,不仅是以提高成绩为目的,还对中国传统语言的表达方式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有利于文言文教学工作的开展。

2.4培养学生知识梳理能力

由于文言文语言表达比较复杂,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同一个字的发音不尽相同,同一个词所表达的意义不尽相同。例如“生于某年”“于今十年”,两个句子中都有“于”,而前者意为“在”后者意为“到”。因此,教师应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知识梳理能力,将有规律的文言文知识不断的梳理、归纳、总结,为今后文言文学习打下坚实基础。降低文言文学习的难度,进而通过科学高效的实施,提高学生文言文学习水平,确保学生文言文学习的有效性,实现学生长远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文言文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在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且教学中具有很多的难点,导致学生文言文学习水平较低,无法高效率的开展文言文学习,影响到学生文言文学习的质量。因此,教师应认识到问题所在,并且积极的分析原因,通过有效的教学策略提高文言文教学效率,降低文言文教学难度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包安芳,苏立军.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元学习技能的实践【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02)

【2】贾建堂.浅谈初中文言文教学的现状与实施策略【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S1)

【3】朱广龙.如何走出中职语文文言文教学之困——浅谈文言文教学的“四重四轻”【J】.教育实践与研究(B),2014(10)

第2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 文言文 教学 语法

文言文之所以会让学生产生理解上的极大障碍,这很大程度是文言文的语法所致。教师在进行文言文教学文本的剖析时,通常会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和学生剖析语法,让学生慢慢理解所学文本,但是,大部分情况下学生还是容易产生理解上的障碍。教师要一点点让语法知识的教学得到深化,要定期引导学生对于学过的知识进行有效的梳理会回顾,帮助学生慢慢构建自身的知识体系。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后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会逐渐丰富起来。

一、判断句的教学

文言文语法中判断句的教学是一个很好的代表,这类句型在文言文中非常普遍,也是很多考试中的一个常见考点。判断句相对于其他典型的文言文句型来说是比较简单的一个语言点,教师可以在学生有了一定的文言文基础和语言积累后引导大家对于一些常见的判断句的形式进行归纳总结,让学生对于这一句型更加熟悉。判断句在大部分学生会学到的古文中都会见到,教师可以让学生从学过的文章中搜集各种判断句的句型,透过对于这些句式的分析来让学生进行相应的归纳总结,这会让学生对于判断句的熟悉程度越来越高。

文言判断句是以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作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的句式,通常情况下不使用判断词“是”。基本形式有:“……者,……也”,“……,……也”,“……者,……”,“……,……者”等。例如:“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孟子二章》)句中“……者矣”和“……者……也”都是表示判断的,相反“是”字作为代词使用并不表示判断。文言文的语法之所以学生不容易理解,一方面在于古汉语学生并不熟悉,另一方面在于很多文言文语法点的变式很多。因此,帮助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归纳总结就很有必要,这样才能够让学生的语言基础越来越夯实。

二、省略句的教学

省略句是另一种很有代表性的文言文语言形式,这也是文言文语法教学中需要重点剖析的一个知识点。文言文本来语言就非常精炼,形成这种现象的一个很大原因在于文言文中有着大量的省略句式。学生如果对于省略句缺乏一定的判断能力,不仅难以充分理解句意,很多重要的信息也会被遗漏。因此,培养学生对于文言文中省略句的剖析能力和把握能力就非常重要,这是让学生更加顺畅的读懂文章、理解文意的基础。

初中阶段学生接触到的文言文文本中有几种最为常见的省略句的句型,大致可以归纳为如下几种:(1)省略主语。如:停数日,(渔人)辞去。(《桃花源记》)(2)省略谓语。陈胜自立为将军,(封)吴广为都尉(《陈涉世家》)。(3)省略宾语。如: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之)分人。”(4)省略句子。如:“忠之属也。可以(之)一战。”省略的“之”字代指“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全句。(《曹刿论战》)(5)省略介词:如:林尽(于)水源(《桃花源记》)。教师要让学生对于这些语言表达的形式都慢慢熟悉起来,在引导学生多进行归纳总结的基础上来让大家对于省略句的各种形式更加熟悉。

三、倒装句的教学

倒装句是文言文语法教学中的一个难点,这也是很多时候学生读不懂文章的障碍所在。倒装句可以说是区分文言文和现代汉语的一个重要标志,学生对于很多文章理解上的难点往往也产生于倒装句之上。想要让学生对于这一知识点能够慢慢有所认知,教师可以把握住教学文本中的一些典型句型,对于一些常见的倒装形式和学生展开剖析,让学生弄清楚句式的原理,这样学生理解起来才会更容易。

学生接触过的文言文文本中,常见的几种倒装形式可以归结如下:(1)谓语前置(主谓倒装)。为了突出谓语,将谓语置于主语前,以增强表达效果。如:“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将谓语“甚矣”前置,就起到了强调谓语的作用。(2)宾语前置:①代词宾语前置。如:“吾孰与徐公美?”(《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②介词宾语前置。如:“微斯人吾谁与归?”(《岳楼记》)。还有一些其他的值得分析的句式,教师在进行文言文语法教学时要有耐心,要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实现对于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这样学生的语言基础才会逐渐牢固起来。

结语

在初中语文文言文的教学中,语法知识既是一个教学重点,也是一个绝对的教学难点。教师在教授语法内容时一定要注重引导方式,要善于借助典型句型来剖析其中的语法点,让学生对于一些有代表性的语法内容形成认知。随着学生语言基础的不断积累,他们的语法剖析能力也会慢慢加强,读文言文文本时障碍也会一点点消除。

【参考文献】

[1] 宋红茹. 初中语文语法教学研究[D]. 河北师范大学,2014.

第3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学习兴趣;自主学习能力

文言文中蕴含着丰富的中华文化,学好文言文对中华文化的传播起着重要的作用,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文化修养的教育也非常重要。但现在大部分学生抱怨文言文太难学,对文言文的学习感到头疼,甚至害怕、厌恶学习文言文,这主要是任课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到位,不能吸引学生文言文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到乏味、困难。本文将针对初中语文的文言文教学方法展开讨论。

一、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科学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动力与对学习内容的兴趣有关,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越多,学习的动力就越大,所以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感到头疼甚至害怕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没有太多的学习兴趣。如果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充满兴趣,学生就会有充足的动力配合任课教师的教学,主动学习文言文的知识。因此,任课教师想要改变学生对文言文学习头疼、害怕的情况首先就要吸引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充满动力。学生感觉到文言文难学的原因是因为文言文的内容远离实际生活的内容,任课教师可以考虑一些教学方法,尽量让文言文所讲述的内容靠近现在所生活的内容,帮助学生增进对文言文的理解,从而增加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兴趣。

(一)利用成语、典故等引入课文

初中语文课本中的文言文课文大多来自文学原著,像《出师表》《岳阳楼记》《小石谭记》《桃花源记》等都是脍炙人口的文章,学生对原著所讲述的内容都有所了解,所以任课教师如果想要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产生兴趣,可以考虑增加学生对原著学习的兴趣从而帮助学生增进对文言文学习的兴趣。

教师可以从白话文小说、文章开始引导学生进行拓展阅读,学生在了解原著故事的同时就会增加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从而增加对文言文学习的兴趣。学生在不断的了解和学习中会逐步加深对文言文的理解,从而更加积极主动的学习文言文。例如在讲解《出师表》前,任课教师可以通过对出师表所讲述的故事的背景进行介绍从而让学生增加对《出师表》内容的理解,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也会增加对《出师表》学习的兴趣,从而帮助学生增加对文言文的学习动力。

(二)根据与文言文内容有关的资料引入课文

不同的时代背景决定了不同时代的特征,在文学作品的风格表现上也是这样。如果学生在学习课文之前对文言文的背景加以了解会帮助学生理解文言文的课本内容,增进学生的文言文学习兴趣。

以唐代和宋代为例,唐代的政治清明,科举制兴起,文化交流频繁,所以在文学作品的风格上表现为大气磅礴的风格,读后让人心胸非常开阔;而宋代是商品经济发展的时代,两宋矛盾尖锐,因此在文学作品风格相对较为婉约。学生可以通过不同时代的作品风格对文言文的风格、内容加以理解,也会对不同朝代的发展进行了解,从而对文言文的学习充满兴趣。不同作者的文学作品风格也会不同,相同的作者所处的时期不同文学作品也会呈现不同的风格。例如李白和杜甫虽然同处唐朝,但由于两人处于唐朝的不同时期,文学作品的风格大有不同。杜甫经历了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所以在人生前期阶段和后期阶段的文学作品的风格也有所不同。学生对不同的作者的背景进行了解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从而加深对文言文作品的学习兴趣,更加积极主动的增加对文言文的学习。

(三)多媒体教学对文言文的背景进行讲解

多媒体本身对学生来说就充满了趣味性,如果利用多媒体教学对文言文进行讲解会增加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趣味性,帮助学生增加对文言文的背景了解,增进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

例如在讲《三峡》这篇文章时,任课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的展示将长江、三峡的图像展示给学生看,让学生对文章的背景有所了解。在讲解《木兰诗》《夸父逐日》等,任课教师也可以将一部分的影视作品展现给学生,让学生可以通过多种媒体形式增加对文言文背景的了解,这样会帮助学生对文章内容产生理解。

二、加强阅读,对课本内容进行领会

语感在文言文的学习中也非常的重要,学生在进行文言文的内容理解和翻译时需要根据一定的语感进行理解和学习,所以任课教师需要考虑通过一定的方式进行语感的培养。很多人认为语感应当是与生俱来的,无法进行提升和培养,其实语感是通过日积月累的接触而形成的一种直觉和理解,因此针对文言文的学习,任课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对文言文进行朗读,让学生通过阅读经典篇幅逐步加深对文言文学习的语感,从而增强对文言文学习的兴趣和了解,帮助学生提升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三、关注单字解释和句子翻译

我们学习英语的第一步是学习英语单词,在文言文的学习中道理也是同样,想要对文言文的内容进行研究就要先掌握文言文中的单字解释,学会了单字解释后才能够结合一定的语法和句子安排进行句子翻译,从而理解文章内容,对文章所传递的内涵、反映的深刻内容进行理解。

讲解单字时也有一定的方法,文言文的学习相对来说脱离生活,所以学生没有机会接触,经常会遗忘重要知识点,任课教师可以结合不同文言文中的相同的单字进行总结,帮助学生归纳总结一字多义,让学生可以对文言文中的重点内容加以巩固、理解和掌握,

四、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中心

第4篇

一、培养兴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老话说的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处于懵懂时期面对文言文学习的初中生更是如此,因此逐步培养起初中生ξ难晕难习的兴趣,是初中语文老师教学的基础策略。可以针对文言文内容讲述小故事以吸引学生注意力,为后续的教学做铺垫。也可以采用深入浅出的教学方式,用学生熟知的成语或诗句作为整节课开始的引子,以学生原有的熟悉感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文言文中的重点和难点。例如在讲解《木兰辞》的过程中老师可以用“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或者直接用播放电影片段的形式作为教学活动的开端,这样就可以激发学生对于木兰的敬佩之情,提高该篇的学习兴趣和理解程度,最终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培养语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叶圣陶老先生指出:“至于文字语言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离开了语感,一切说写都无法进行。”但是当前部分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仍旧受到应试教育思想的禁锢,仍旧一味坚持对文言文的句法词义的表面翻译,完全违背了“信达雅”的翻译原则,降低了文言文的魅力。

对此初中语文老师进行文言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从应试教育的思想下解放出来,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积极作用,以学生的主动诵读为教学重点。换句话说语文老师应当引导学生以反复的诵读为媒介,在一次次重复的阅读中进行更深入的理解和思考。通过文言文诵读中语音语调的变化,词句段之间的停顿,培养学生的语感,从而在潜移默化间令他们产生文言文学习的轻松感。例如在讲解《小石潭记》“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这部分池潭描写时,就可以令学生反复朗读,一方面感受柳宗元文章中选词用句的巧妙,音韵的朗朗上口,便于记忆;另一方面可以更好地理解文言文中的意境魅力。

三、从实践中体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对初中生的教育其根本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的素质能力,令学生将所学自觉融入到生活之中,体现在操作之内。同时部分学生认为文言文晦涩难懂的原因就是因为其与当代生活的断线脱节导致的生疏。因此提高文言文教学质量的关键之一就是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不断验证,亲身实践。例如在讲解《岳阳楼记》时就可以鼓励学生利用空闲时间与父母登上岳阳楼,将自己想象成范仲淹,从而深入体会范仲淹看阴晴晦明、云卷云舒的心境;体会范仲淹发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襟抱负。在讲解《爱莲说》的过程中可以模拟还原周敦颐当时所处的环境,在学生眼前构建一个香远益清的莲池,一个风谲云诡的朝堂,将学生带入到那个环境中体会作者创作时的心理动向。

四、理顺知识,打好基础,滴水成河,粒米成箩

虽然文言文教学就其本质而言是整个初中教育的基础性工作,但是想要获得更好的文言文教学效果,更需要理顺文言文基础知识,打好文言文学习基础,积少成多,掌握充足的词汇认知,以保证后续学习的顺利进行。

教师不应当将授课的范围局限于课本教材之内,而应当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将教学资源最大限度地扩展,带领同学每天抽出10―15分钟进行文言文的朗读,进行相关知识点的记忆。同时老师应当定期按时带领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点的梳理,针对不同的词性或者其他的规律进行分类总结,帮助学生更快更直接更轻松的记忆,并辅导学生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更适合自己的文言文学习方式。此外还可以进行基础词汇的古今分析对比,不同课文同一词汇含义的分析对比,加强对基础知识的训练,进一步夯实初中生的文言文学习基础,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5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方法

文言文是我国五千年文化的精髓,也是我们了解历史的一扇窗口。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文言文教学往往成为初中语文老师的教学难点。因此学生所使用的白话文的文法、句法,都与文言文的表达方式相处甚远。为了提高学生在中考语文测试中对文言文的阅读理解能力,本文从中考文言文试题类型出发,分析行之有效的文言文阅读教学的方法及技巧。

一、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掌握中考文言文考什么

很多学生在中考语文试卷中,最畏惧的就是文言文的测试内容,由于对文言文的字、词、句掌握不够,导致对文言文语篇理解的障碍。因此,要提高初中学生的文言文阅读水平,就得有针对性地从试题结构出发,了解中考语文测试中到底考哪些知识点。

1.理解重点实词的含义。对文言实词的考查集中在两个方面:首先是一些较特别的词的用法,如通假字、典型的古今异义、一词多义和词性活用等现象;其次是一些虽不特殊却很重要的实词,如在现代汉语中仍有生命力、仍在使用的实词和书下注释中的实词。

2.句子翻译。这是文言考查的必备项目,注意以下总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翻译的步骤:解词、串意、顺意。具体办法:增(增补省略部分)、删(无意义的虚词不译)、留(古今相同的词保留不变)、调(与现代汉语习惯不同的句子采用意译或调整语序),有关内容下文将做详细的分析介绍。

3.归纳要点,概括中心,分析作者观点态度。

这里所要考查考生对文言文语段及文章的整体理解及感知。

4.挖掘文段的现实意义和具有文化底蕴的名句。这一考点主要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句式、语篇掌握是否充分,体现“反思”及“应用”的特点,是综合性较强而又是中考必备的考试项目。

二、有的放矢――提高初中学生文言文阅读理解水平的有效方法

1.第一关――通假字。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要做好文言文阅读理解的题目,就得从最基础的“字”出发。在古汉语中,常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本字,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些通用的别字,这种现象称为“通假”,所使用的字称为“通假字”。通假字也称“通借字”。比如“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中的“惠”原本应当是“慧”。

为什么要说这是通假现象呢?因为在原句中,“惠”应当作“聪明”解,而“惠”本身却是“仁爱”的意思,这就错把“慧”写成“惠”了。通假字实际上就是别字现象,古人把已有的正字写成别字,或是本无这个正字,只得借用别字来代替。

还有一些在某一种意义上先后产生的形体不同的字称作古今字,其中有增加义符产生区别他字的,如“直”和“值”、“莫”和“暮”、“取”和“娶”(前一字是古字,后一字是今字);也有更换义符的,如“被”和“披”、“说”和“悦”;还有更换声符的,如“景”和“影”等。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对这一类型的通假字加以归类与总结,从而引导学生举一反三,通过字音、字形、字义来识别通假字的意思。

2.第二关――词类问题。中考语文测试中,考划词类问题的,主要有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动用法和被动用法以及文言虚词的运用,以下就以在中考试题中经常考到的“而”这一连词,表示的不同关系做一些总结:

(1)表示递进关系,可以译作“而且”“并且”或不译,例如:

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

②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亭记》)

(2)表示承接关系,一般可以译作“就”“接着”,也可以不译,例如:

①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涉世家》)

②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

③环而攻之而不胜。(《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前一个“而”就表示承接关系。

(3)表示转折关系,可以译作“但是”“可是”“却”,例如:

①环而攻之而不胜。(《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后一个“而”字表示转折关系。

②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隆中对》)

③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爱莲说》)

④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始得西山宴游记》)

(4)表示修饰关系,可以译为“地”“着”,或不译,例如:

①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愚公移山》)

②施施而行,漫漫而游。(《始得西山宴游记》)

(5)表示并列关系,一般来说是不译的,有时可译为“又”,例如:

①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

②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十则》)

3.第三关――句式问题。文言句式一般可以分为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和倒装句这四大类,以下针对倒装句式进行详细探讨。

倒装句也称倒置句,是作者为了达到强调的目的而有意把句子移位的一种句式,如刘禹锡《陋室铭》:“孔子曰:何陋之有?”按正常的句子排列应为“有何陋?”再如《愚公移山》中的“甚矣,汝之不惠”。

像常见的谓语前置句,就是把谓语放在主语之前,有明显的强调意味。“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贤哉,回也!”(《论语・雍也》)又如宾语前置句:“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没有这样的人,我与谁一起呢?

三、小结

第6篇

在以前教育家、文学家王力分析,“古文是中国文化的一大精粹,也是先秦语言为情况做出的文言文正 式语言与其后来时代文学家所模仿古文化的语言”。在高中文言文中,古文是以古文章,进行问题化学习,在学生学习与教师教学中,采取以古文来分析以及模仿它制作作品。文言文已经成了定型化文章,它带给中国3000多年历史了,由秦到明清…均是为古文的区域。现代汉语的源头就是我国文言文的改善,所以文言文具有考察的意图与学习等价值。1919年以前,我国所有的文章都是按照文言文的形式进行的,因此,我们定义为“古文”叫着“文言文”。因此,我们说新课标下高中语文教材的古文选本实际指的就是文言文教材选编。

近年来,在为数不多的几篇对文言文选文的研究中,多数研究者在研究教材时没有对文言文的选文进行详尽的分析,只是简单地表面上的解读,在整个研究领域中,对文言文选文本身进行系统研究和分析的论文也很少,比较重要的研究篇目主要包括在:

易建平通过对建国以来各个阶段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各套中学语文教材为主要研究对象,他著的《当代中学语文教材文言文选文研究》,主要对建国以来不同时期的出版的教材(如1954年版、1963年版、1988年版和2000年版),分别对文言文的教材选文数量、在教材的位置、时代分布及比例等各个不同方面进行了详尽的比较分析。唐骏、严景东写的《高中语文教材文言文选文商榷》,通过对语文教材中的文言文选文《古文观止》,分别通过从封建正统意识、科举意识、成人意识三个方面评述了该文的不足,并进一步阐述整体上中学语文文言文选材存在的缺陷。邓爱丽主要通过与香港教育发达地方的高中语文教材的比较,对2003年版的全日制教科书(语文)从题材、体裁、作者等方面进行了系统而详细的分析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文言文选文的改革和完善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在对文言文教材的分析中简单论及选文研究方面,主要有易建平撰写的《从选文演变看当代高中文言文教材的发展》一文,通过对蒙昧期、觉悟期、迷失期、探索期、融合期几个方面对文言文的篇目和内容进行了必要的分析,总结出了各个时期文言文的不同特点。梁玉敏,杜刚两位学者主要从弘扬我国传统文化的角度出发,对学生进行人文主义思想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养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在教学方面引导学生转变以往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教育,通过促进个性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等方面来论述了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语文》(2003年版),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素养。许建国在《如何正确认识新编文言文教科书》一文中,通过试验本和修订本的对比,论述了他们之间的不同,指出了修订本的主要特点和创新点。丁友存的《人教版<初中语文>文言文的编选及教学策略研究》,主要从老师的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着手,提出了老师在文言文教学方面的相关教学策略。李海斌在他写的《文言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的传承》一文中,主要从教育重要的三个方面:教材、教师、教法,分析了现阶段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现状,并在传统文化的传承了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以上的研究从整体上对我国中学教材的文言文选材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和探讨,但并没有对选文进行系统而详尽的研究,但不管怎么样,这些研究都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研究素材和线索,也提出了一些有益的思考。

此外,还有不少学者针对语文教材整体选文的进行了一些相关的研究。朱绍禹在《语文教材的编写和发展趋势》一文中明确指出,我国中学语文教材的编写,有其一定要遵循的规律,必须具有思想性、趣味性和启发性,今后语文教材的一个发展趋势和模式必须是更加注重学生思维的训练,学生内在素质和情操的提高,更趋向于学生能够自学。另外许多学者从文言文的“选文”视角来论述,主要针对“选文”的类型和功能,来确定文言文的“选文”,陈启天在《中学的国文教学》一文中,将他们分为三类:第一类主要是指“模范文”,这类文章是要求学生精读和深究的文章;第二类文章主要是指“问题文”,这类文章主要反映社会的现实问题,培养学生面对社会和人生的思考;第三类文章只要指“自修文”,是学生根据自身的条件来确定学习的文章。

在对现行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古文选本进行研究分析时,虽然本文选取的是全国大部分地区通用的人教版教材,但是有一个问题我们不能忽略,那就是港澳台同胞的古文教学问题,因为文化、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原因,上述地区的高中语文古文选本及教学存在着不同的特点,虽然研究资料不多,但也有学者已经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研究。

第7篇

一、教师要首先完善自己――更新

1.教师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学修养,不断积累有利于教学的材料

由于现在的中学教师工作较繁重,很少有时间重新学习,尤其在文言文这个离生活相对较遥远的科目上,教师在资料的积累上显得相对不足,许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连续几年在教案上都只字未改,完全是以前的积累,这样的教案和备课明显不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难以取得明显效果。

2.教师要把文言文带进生活去感悟,尽量将作品的思想感情与现代生活相融合

因为在中学语文文言作品所选篇目中,表现的主题,大多是赞颂“真、善、美”,批判“假、恶、丑”的,所以,在现实生活中也应该找到与作品中相似的结合点,这就需要老师做一个有心人,在生活中找到了类似的融合点,并运用到教学中。在文言文教学中,学生不喜欢文言文,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作品中的思想感情与现代不合拍,无法引起感情的共鸣。假如教师能很好的把握这一点,学生一定会做得更好。

3.教师应当重视语言研究和语言积累

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要完成教学的任务,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就必须在语言文字方面下功夫,利用更多的时间多积累、多学习、多研究。要在学习研究中加深自己对语言的热爱,提高对语言的鉴赏能力,只有如此,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学习。

4.教学方法上,要不断剖析自我,走出误区

在教学方法上,没有任何一种方法是可以普遍运用的,唯一正确的就是要坚持“因材施教”,努力根据文本寻找到适合自己和学生的教学方法。

二、讲解文言文的社会功能――传承

文言文的社会功能十分广泛,大致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首先,文言文是研究历史的切实保证。利用文言为工具研究历史,可以从中获取经验教训,更好地为现实服务,推进我们各项事业发展。其次,文言文的社会功能还表现在弘扬民族精神方面,它是民族精神支柱。孔子的“克已复礼”,孟子的“舍生取义”,岳飞的“精忠报国”,文天祥“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些超越古今时空的精神正是通过文言文载体代代相传,至今仍在升腾激荡着我们的后生学子。再次,文言文是培养人们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的工具。诵读文言文可以时时激越浓郁的情愫,产生对祖国、对中华民族的无限热爱,无限依恋,从而形成深刻的爱国主义情感,并随时化作重振河山,再创辉煌的力量。

三、把握文言文教学的根本――诵读

诵读是千百年来人们从学习文言文的实际过程中总结出来的行之有效的好办法和好经验。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叶圣陶精辟指出“吟诵是心、眼、口、耳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钱梦龙也说应重视学生的“自得、自悟和语感”的培养。可以说,诵读是学习文言文的唯一正确途径,是学习文言文的一把钥匙。

新课标在表述课程的新理念时,“体验”是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这是因为语文素材的教育意义是潜在的,它只有通过学生个人的经验才能够被激活而得以彰显。所以要想让学生能浸润在作者的情感当中,与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并再创自己的理解、欣赏境界,就必然要丰富学生的体验空间,让他们有机会靠自己的体验去获得这一切,“诵读法”是无数前辈从教学实践中摸索出来的强化体验的有效方法。诵读对于学生理解文意、体味情感、感受作品的意境、提高语言感悟能力等均有裨益,诵读时教师应要求学生读准字音,注意停顿,读出语感。

同时,在把学生有效引入课文情境之后,不能熬米粥似的带领学生字字句句落实,剥夺掉他们浸润体验和培养语感能力的时间,而应不断地引领学生进入诵读的氛围。常用方法可以是自己大声自由诵读一遍(自我熟悉和感受时间),齐读一遍(校正错误读音时间),欣赏诵读一遍(借鉴诵读技巧和浅层的体悟时间),交流诵读一遍(互相借鉴和校正时间),自己自主诵读时间(提倡默读、吟诵、品味但不强求整体划一),展示诵读时间(尝试背诵的环节:如不算长的文言文,经过反复几遍之后,那些正处于最佳记忆年龄的学生们已变得很熟悉,这时,如让一起“背”,那些背得快的同学脸上就满写着自豪。同时由于允许不熟悉的学生可不时浏览书本,每个学生都不至于陷入“哑口无言”的境地。)通常情况下,这会用去一节课的绝大部分时间,这也要求老师不能在字词翻译上占用学生的时间,从而逼着老师精炼自己的内容与语言,还学生以自我体验空间。

四、重视多媒体的作用――创新

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使得现代信息技术飞速进步,视频、FLASH、PPT等教学手段丰富了教学内容。合理运用多媒体,可以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拉近学生与课文的距离,在多媒体网络环境中,文言文教学能将丰富的文字、图片、音视频等素材引入语文课堂,使现代信息技术的力量为文言文教学所用。

国外心理学研究成果证明,人类学习1%是通过味觉,1.5%是通过触觉,3.5%是通过嗅觉,11%是通过听觉,83%是通过视觉。可以看出,人类通过听觉和视觉获得信息是他们获得所有信息94%,利用声音、图像、文字、颜色、光彩、听觉等,向学生头脑中输入鲜明生动的立体表象,由此传递情思信息,语文信息,形象具体,学生能耳闻其声,目睹其形,大脑皮层形成并保持广泛的兴奋点,使之身不由己,被吸引并投入到语文学习中去。例如,《口技》可由洛桑学艺的录像导入,《三峡》、《观潮》、《观沧海》可通过网络找到相关的视频,音频和图片,展示壮美的画面。教师通过这些素材不仅可以很好地带领学生进入课文,走近古人,还可以利用素材形象具体、生动活泼的特点给学生审美愉悦,提升对课文的理解。

第8篇

高等教育

(1)the effect of the application of video listening texts on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张景京

(3)impact of cultural connotation on word understanding 黄伟

(6)on the schema theory in teaching reading comprehension 徐小靓

(8)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corresponding strategic approach for

polytechnics students whose is not specialized and not major in english

徐硕雁

(10)大学英语课导入部分的互动性及教育性 姜华

(11)英语课堂用语的语用学分析 李鑫 陈盼

(12)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策略 刘娟

(14)合作教学模式在高职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潘丽萍

(15)大学英语生态课堂的失衡状况及对策研究 王静

(17)英语三级考试中的阅读理解题的应试技巧和策略 王国琼

(18)推进项目教学法 构建高职语文与专业课结合的平台 姜静

(19)高校微积分的教学浅析 林喜季

(20)关于高等数学教学中情景创设方式的探讨 邵杰

(22)钢琴曲《彩云追月》音乐分析及演奏处理 张美静

(23)科学发展成人教育的对策探析 俞红梅

(24)关于将雷锋精神融入职业院校班级管理的探索 胡丽芳

(25)浅谈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实训课程与实训教学方法改革 李满 刘恩锁

(26)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研究 李花 孟得华

(27)高等学校建筑学专业的教学改革探讨 陆路 李萍

(29)浅谈现代微生物课程教学的改革与体会 宋兆齐

(31)“丑”之我见 苏敏

(32)高职学院提高教学质量的思考 王又军

(33)微电影语境短片创作的教与学 吴迎君

(35)大学生毕业论文撰写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辛悦

(36)浅议如何做好高校图书馆服务育人工作 颜冬

(37)凝聚班集体向心力 建立和谐大学班级——大学生班长有效管理班级的策略浅探 张旭

(38)参加技能竞赛,提高职业技能水平 张亚东 郑玉娟 孙德刚

(39)我国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与对策研究 邹静兰

(40)人体工程学在展示中的应用 班乃明

中学教育

(42)大阅读——学生全面发展的营养品 鲍冬梅

(43)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偷懒” 董海英

(44)高中名著阅读教学初探 黄非冰

&

nbsp; (45)语文教学中“关联作文”的实践和思考 蔡登科

(46)作文教学备考策略与技巧 冯华琼

(48)“预习——展示——反馈”教学模式在语文复习课中的应用例谈 褚芳芳

(49)让生活的浪花绽放——浅述体验在作文中的运用 王恒

(50)让“思维”飞一会——浅谈高三语文课堂留白艺术 谭蕾

(51)中学语文教学中后进生的转化策略 蔡亮

(52)浅谈新课标下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冯军梅

(53)新课标下审美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方略 戈静

(54)细节之美——谈记叙文写作中的细节描写 高立志

(55)综合性作文题型引导作文教学改革方向 冯兴华

(56)2012年高考作文给教学带来的启示 黎静萍

(57)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措施探讨 高尚武

(58)苏北农村初中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的困难和对策 杨孝雷

(59)谈中学生作文由模仿到创新的渐变策略 葛春荣

(60)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人文精神指向 刘军

(61)刍议初中语文诗词教学方法 韩志勇

(62)中考文言文节奏划分的解析 马艳

(63)做一个会激趣的老师 李芹

(64)浅析作文教学中学生的地位 马路

(65)初中语文要重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 刘晓艾

(66)朗读对初中生的作用之我见 孙子东

(67)高中生不良阅读心理及其优化 王美莲

(68)注重教学艺术性,提升初中语文教学成效 王万元

(69)课后练习在初中语文复习中的运用研究 汪东风

(70)“文”和“言”的完美结合 魏杰允

(71)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的角色探微 杨爱玲

(72)巧用多媒体,优化文言文的教与学 杨德东

(73)借助想象、联想,提高教学效益 杨家山

(74)回归高中文言文教学 彰显汉语语言魅力 姚春亭

(75)试论在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应避免的误区 于千

(76)浅谈排比在高考作文写作中的有效应用 张玲

(77)情在不言中——谈初中语文情感教育 赵启云

(78)高中语文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 赵宗明

(79)作好读书 达到良好的诵读效果 钟冰

(80)初中语文作业设计优化策略 周成平

(81)巧借诗歌三篙力,赢得作文一脉香——浅谈如何在诗词教学中提高学生作文水平 朱凯

(82)激发学生兴趣,展现文言魅力——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思路浅探 周成荣

(83)浅谈本土文化与作文资源的结合 朱燕英

&nb

sp; (84)如何让学生喜欢文言文 周云田

(85)读出诗歌情韵来 宗玉波

(86)巧设问题情境,培养创新思维 程长胜

(87)数学思想方法在初中二次函数综合问题中的运用 贾兴艳

(89)“自主合作探究”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张海莺

(90)立体几何教学之我见 曲显明

(91)树立创新教育意识 提高初中数学教学实效 阮秋月

(92)构建和谐的数学学习氛围 高宏军

(93)初中数学期末复习技巧例谈 吴月军

(94)关于初中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多媒体的整合研究 肖云

(95)浅谈初中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朱秀华

(96)谈影响高中数学成绩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徐晓霞

(97)数学后进生问题的对策思考 仲其龙

(98)农村英语“后进生”产生原因及其转化途径 陈洁

(99)例谈初中英语听力阶梯式教学 陈国强

(100)发挥多媒体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陈连红

(101)高中英语听力教学方法浅析 陈丽

(102)如何提高初中生的英语写作能力 黄斌

(103)实施任务型教学,创建精彩课堂 李洪英

(104)浅谈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 高锦兰

(105)如何提高初中生英语听力 李义满

(106)浅谈高中英语阅读理解题的答题策略 黄德志

(107)初中英语教学中趣味性教学的研究 李慧

(108)我的学习我做主——谈谈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汤晓蓓

(109)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马宜江

(110)浅谈高中英语文化意识的培养与教学 王辉

(111)浅谈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 陆洪燕

(112)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 许朝银

(113)如何让语法教学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 黄斌

(114)九年级英语复习备考策略浅谈 张玲

(115)初中英语教学中新型教学关系的构建策略 王薇薇

(116)新课程教学中政治教师切忌“穿新鞋,走老路” 翟新鲜

(117)浅谈新课程背景下政治教师的教学反思 李铁

(118)高中历史互动式教学方法的探究 齐洋生

(119)浅析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地理教学改革 王永波

(120)初中地理教学中如何突出中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裘建

(121)探求初中地理教学的“三模块教学

” 杨梅

(123)多媒体技术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运用 陈金凉

(124)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有效培养的方法 李云

(125)高三物理复习课之快乐小攻略 李小明

(126)浅谈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创设有效问题情境 王达浩

(127)浅谈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傅丽华

(128)生物教学中学生创造力开发与培养的策略 任利军

(129)在生物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洪秀玲

(130)浅谈多元化教学模式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有效实施 崔世林

(131)浅谈提高初中生的体育运动能力 钱书江

(132)如何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贯彻“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理念 徐军

(133)初中体育教学中推进学生主动参与的策略研究 许波

(134)高中体育课的准备活动的再认识 杨登轩

(135)浅谈在体育课改中如何提高高中女生的运动兴趣 刘琼

(136)如何解决美术鉴赏课存在的问题 王洪梅

(137)浅谈美术课堂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杨伟琳

(138)谈肖像素描方法 周游

(139)高中美术教学中实现校本推进策略的研究 黄秋雁

(140)见仁见智各千秋 郭莲

(141)浅谈分层教学理念下的小组合作学习 华翠芹

(142)试论网络环境下家校互动发展的瓶颈及对策 顾建忠

(143)高效集体备课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零玉英

(144)论初中信息技术的高效教学 孙祥

(145)班主任的人文管理艺术 张金丹

(147)浅谈新形势下少先队辅导员的工作策略 陈志斌

小学教育

(148)教学中要注重细节 陆文霞

(149)激活创新思维 闪现智慧的火花 白兰花

(150)让学生轻松快乐地写话 郝妍

(151)阅读教学的方法与感悟 贺秀

(152)架设小学生“作文”和“新意”的桥梁 季文修

(153)聚焦“活”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鲍俊武

(154)创新教育在培智语文教学中的尝试 陈远俊

(155)语文美育思想研究 付金风

(156)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姜玉君

(157)浅谈语文教学中小学生语感的培养 王正婧

(158)创新内容,改变形式,不断提高学生日记写作水平 葛希波

(159)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 徐思花

; (160)研究习作教学策略 提高学生习作水平 华学红

(161)最是书香能致远——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 王素君

(163)农村小学生作文思路拓展的几点思考 李桂芝

(164)电教手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应用浅析 李尚海

(165)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 李永明

(166)提高小学生的阅读理解解题能力之我见 林素霞

(167)浅谈低年级写字教学 刘庆庆

(168)为有源头活水来——小学作文教学初探 马学瑾

(169)小学语文教育对张扬儿童自塑个性的研究 李金跃

(170)互动——让语文课堂更精彩 钱瑜

(171)探讨小学生语文基本技能的培养 施淑梅

(172)联系生活实际 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史林艳

(173)书香润泽校园,阅读充盈生命——关于小学阅读指导的几点思考 施彩华

(174)浅谈在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魏志东

(175)浅谈低年级作文教学策略 许东

(176)学以致用为根本 黄红兰

(177)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尝试 杨颖

(178)广开言路 培养低年级学生说话能力 薛玉珍

(179)小学语文有效认知教学策略研究 周月侠

(180)如何让阅读教学高效 张小飞

(181)构建以评价为主导的个性化作文教学策略 吴英

(182)挖掘生活源泉 优化作文教学 朱荣梅

(183)优化小学写作教法 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杨志权

(184)走进文本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朱作梅

(185)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策略简探 陈士高

(186)智慧应答 成就精彩课堂 孙华峰

(187)用趣味开启小学低年级数学之门 丁平

(188)优化课堂教学让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主人 李伟杰

(189)创新数学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顾建芳

(190)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的基本途径 扈善国

(191)打造小数数学高效课堂刍议 毛志林

(192)培养小学生数学创新意识的教学策略探索 李杰

(193)把握“五度”,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谢怡梅

(194)小学数学教学浅探 孟令巧

(195)浅析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 王玉东

(196)如何培养学生的猜想、验证、拓展能力 严正光

(197)启发式教学在小学中高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钱永梅

(198)让英语课堂“活“起来 杨丽娟

(199)试论体态语

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应用 蒋蓉蓉

(200)小学英语教学中情感的重要意义 章慧

(201)提升农村小学英语教学质量的探究 殷艳

(202)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朱晨霞

(203)浅谈课堂评价的激发作用 赵宝森

(204)在沟通中寻求和谐——浅谈小学生与父母沟通的方法和技巧 陈永红

(205)向往“至圣”的道德理想境界——由《中庸》的一句话想到的 郑丽芹 冯兆海

(206)整合电子白板技术,搭建信息技术课堂新平台 黄勇

(207)用语言浇灌,以情理育人——谈班主任的语言艺术 李勇

(208)浅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 罗晓明

(209)在情境中激感的火花 孙佳

(210)开展游戏教学 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率 田原

(211)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体育创新能力 谢祥斌

(212)浅谈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张美红

(213)试论在体育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意义 张素美

(214)浅谈小学美术作业的评价方式 谢环

(215)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例谈 陆卫

(216)农村小学美术课改十年后的思考 冯素云

(217)多途径提高农村美术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 张淑华

(218)浅谈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赵彩凤

(219)爱是一种责任 石云秀

幼儿教育

(220)充分利用农村环境对幼儿进行科学教育 王玉春

(221)简谈如何进行刚入园幼儿的教学工作 常媛静

(222)阳光体育 快乐体验 方娅萍

职业教育

(223)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黄喜超

(224)中职语文分层次教学实践总结与反思 程迎春

(225)浅谈如何提高中职生的语文素养 丘素珍

(227)听说读写在小班化语文课堂中运用策略 孙国军

(228)不仅仅是生命活力的颂歌——刘成章《安塞腰鼓》创作风格解读 郝雪琴

(229)中职语文兴趣教学——《雷雨》一文课堂教学的尝试 张峰

(230)比较法在电工基础教学中的应用例谈 郭菊兰

(232)谈谈中职数学的分层次教学 谭鹏

(233)做好职中毕业生就业指导 实现职业教育社会功能 金霞

(234)浅谈几何形体在素描学习中的作用 金书芳

(235)运用图书馆资源激发职业学校学生的写作 林慧

(237)谈中专生静物素描训练方法 蒋成瑞

(238)?a href=""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陈

畚谋镜闹魈逍约捌湟庖宓纳??杨科

(240)研究性作业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作用 刘芳

(241)浅谈钳工实训安全教育 孙宏林

(242)引发学习兴趣 激发求知动力——幼师地理课堂教学克服学生学习障碍的实践与思考 武洪川

(243)中职电子电工课程有效教学的探究 孙玉锋

(244)职业中专《机械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与项目教学法 崔涛 燕子连

(245)浅析中职体育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张建伟

(247)小议中职生实际能力的培养策略 张军

教育探讨

(248)《探讨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教学设计 毕红书

(249)《家》教学设计 李素芳

(250)《人有两个宝》教学设计 潘玉蓉

(251)《学棋》第二课时 汤维克

(252)19.《钱学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吴新华

(253)《二氧化碳的功与过》教学设计 翟其君

综合文稿

(255)浅谈怎样做好女工工作 袁金蓉

(256)小组工作在涉外收养儿童心理辅导中的应用 邱文婷 何丽菲

(257)关于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模式的探讨 闫彬

(259)关于成人教育与社区教育相关关系的论述 许云祥

(260)浅谈陶瓷质量检验工作的重要性 曾良焕 郑永泉 陈炎良

(f0003)《读与写》杂志教育教学刊投稿须知 无

第9篇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 多媒体教学 教学设计

多媒体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大纲、教材和教学对象(学生)等各方面特点,通过教师精心备课,设计、探索、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与教学方法相结合,共同运用于教学全过程,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与结构,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多媒体教学集声音、图像、动画、模拟等手段为―体,尤其适合用于初中语文教学。现行的初中语文新教材,内容新颖且知识覆盖面广,由于学生的年龄较小,好奇心强,理解力有限,要进行探究性学习和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达到较高的教学目标,传统的教学手段并不能完全胜任。由于多媒体教学可以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对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有很大帮助。那么,语文教师应如何将传统的教学方式与现代化技术手段结合起来,强化课堂教学效果?下面笔者就多媒体教学谈谈看法。

一、初中语文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多种媒体教学使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实现了视、听、思的有机结合,从而使知识能多层次、多角度、直观形象地展示在学生面前,既活跃课堂气氛,又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使教学内容更丰富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只能通过书本、挂图、模型等有限的手段向学生传授信息,这样的信息来源是非常有限的。而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过程中,需要搜集大量资料信息,这些资料信息的获取途径是多种多样的,有的从书本、图片获得,有的从视频、网上、声音或自制动画获得。这些多方位的信息使得教学内容丰富多彩,增大了信息量,使得教学方法更加灵活多样。如学习《济南的冬天》一课时,学生在没有课件的情况下会觉得乏味,如果利用多媒体让学生观赏有关济南冬天风景的视频材料,学生仿佛置身于冬天的济南,这样就可以让学生深刻体会老舍笔下特有的冬景,听得轻松自如,津津有味,真正达到寓教于乐的理想境界。

2.使教学过程轻松愉快

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进行艺术再创作完成教学任务。在传统语文教学中,教师每上一节课,除了携带教案、挂图及模型等烦琐的教具外,还要书写大量板书,教学任务繁重。而多媒体课件能图文并茂、声像结合,将它应用于语文课堂教学,它那生动形象的画面和问题情景的设置,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无意注意,而且可以激发并维持学生的有意注意。

3.使学生学习更主动

语文是丰富多彩的。教材中枯燥的内容及在教学中无法实践的难题,通过利用多媒体的模拟,以具体、形象、生动的形式展现在学生眼前,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使学生更自主地探讨知识,使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4.使教学难点更易突破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由于学生的年龄较小,认识能力和思维有限,因此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教学难点较多。例如教学《听潮》一课,主要特点是用文字塑造声音的形象,学习的重点之一就是通过朗读领略大海刚柔相济的美。这对内陆的学生来说,是难以理解和体会的。在教学中,通过播放自制的潮起潮落的VCD及以潮水声为背景音乐的范读录音,使学生充分调动自己的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并将获得的信息在大脑中汇聚成对大海的立体感性印象,起到化抽象为形象,变深奥为浅显的作用,从而突破重点、难点,进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在这一过程中,将书本知识化静为动,化无形为有形,化抽象为直观,所以对教学难点的突破就变得比较容易。

二、初中语文多媒体教学的设计

根据语文教学结构,合理应用多媒体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由教师、学生和媒体三要素构成。多媒体是一种崭新的教学形式,根据教学环节和呈现时机,合理应用媒体,应做到以下几点。

1.根据教学目标和媒体的功能选择、应用多种媒体

在教学中设计多种媒体,必须根据教学目标和媒体的功能选择,充分发挥多媒体存储信息量大的特点,尽可能提供大量阅读材料。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是阅读。在传统教学中,阅读教学的目标是通过预习、讲解、默读、朗读、总结等环节实现的。由于班级集体授课、课时及授课进度的影响,教师让学生默读、朗读的时间很少,加上农村初中能提供的阅读物很少,更谈不上大量、有效阅读。而计算机储存阅读材料等大量教学信息,可随时让学生检索相关有用知识,还可提供标准的读音。计算机储存的教学信息具有生动、形象、直观、感染力强等特点,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在课堂上,可将多种媒体在目标导向下协调配合、各展所长、互为补充,运用各种手段方法向学生传递知识信息,使学生感知全面、理解深刻,既掌握知识,又培养能力。

2.根据不同课型的教学结构和学生的认知过程组合媒体

在教学中,多种媒体的组合并不是随意地凑合,一般来讲,背景设置的格调应与课文文本内容相呼应。如:设计《爸爸的花儿落了》的背景,可以采用最简单的紫色系列作为背景色衬托作者因爸爸去世而表现出的平静而成熟;制作《木兰诗》等文言文课件时,应选用使课件整体呈现古典沉稳风格的底色;另外,在设置背景时需要根据教学步骤选择相应背景,同时要注意避免各页的背景风格反差太大,应尽量保持课件的整体风格的一致性。

3.遵循感知、注意等心理活动规律控制使用多种媒体

第10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 多媒体技术 有效教学

多媒体技术其本质是课内外教学的可行性手段之一。时下,教育系统各层次的专业人士对多媒体教学进行了广泛而积极的研讨。语文教学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正确使用语言文字的习惯为己任,对文本本身的语言和情感进行挖掘,在语言知识教学中进行人生教育。语文教师不仅仅是把教学作为简单的解说手段,而需要把教学与生活相交融,将其上成一种艺术。由于语文具有不同于其它任何一门学科的特殊性,这种理念与现代多媒体技术相碰撞时,也相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作为语文教师,如何将传统的教学方式与现代化技术手段结合起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其挑战的难度远远大于其它科目。不同于数理化等多媒体教学设计可以格式化、定义化、程序化的模式,相反,我们应尽量避免这些情况在进行语文多媒体教学时可能带来的不良反应。在相关的教学过程中,我认为应注意到以下几点:

一、语文多媒体教学源于传统教学而高于传统教学

语文多媒体教学应以传统语文教学为基础,以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创造新的教学情境,从根本上提高教学的效果。虽然这一观点很容易得到教育者的认同,但在具体实施的时候,要突破传统教学观念其实又不是那么简单,必须在传统的教学设计基础上有所加强与创新,才能真正做到这一点。

众所周知,全面、均衡地发展和提高听说读写这四项能力,是语文学习的核心内容,也是语文素质教育的主要目标。相比较而言,传统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能力的手段比较有限,大多靠教师的言传身教。如: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时,学生只能聆听课文朗读,看看书本上的黑白插图。在此基础上,老师接下来讲解课文,学生当然会觉得乏味。但是,如果聪明的教师制作一个课件,学生肯定会听得轻松自如,津津有味,真正达到了寓教于乐的理想境界。

二、语文多媒体课件的内容安排应合理

1.结合多媒体教学的特点进行教学设计

多媒体教学的特点就是信息量大,要求设计者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静为动,把平时教师很难说清楚道明白、学生不易掌握和理解的知识真实而自然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总结下来,安排教学内容多而全面、计算机技术难度高的作品并不一定是好课件,而那些设计简而优、少而精,具有准确、简洁和恰到好处的教学实用性的课件才能真正获得大家的青睐。

现实教学中,多媒体课件的设计普遍趋向将简单问题复杂化,对复杂问题则绞尽脑汁,花样叠出,力图能吸引学生的眼球,可是课后学生却几无所获,稀里糊涂。有些教师甚至将传统教学中逐句分段分析课文的方式照搬到多媒体课件设计中,根本未能显示多媒体教学真正的优越性。作为语文多媒体课件的设计者必须明白,教学的过程并非肢解课文文本的过程,而是利用多媒体手段将课文的各知识点巧妙地串连起来,尤其是在分析课文结构、层层深入理解作品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2.结合传统教学方式,取长补短

我们应该明白运用多媒体教学一定要注意不能完全摒弃传统教学方式,两者应是相辅相承,取长补短。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有些内容其实是不必要进入课件的,比如说教学目标、生字词及相关解释等教学任务,完全可以在熟悉课文文本的同时完成;有些需要补充介绍与讲解的文化常识和文学常识则应简明扼要,一目了然,便于学生做笔记。切不可一味将大容量的文字资料尽数搬上屏幕,以致于看上去密密麻麻,而当教师讲课时由于课时安排的限制,往往一读而过时,学生仍在费劲地辨认并判断所需攫取的有效信息,更未来得及做笔记。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声色俱佳的论述更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语文多媒体教学提高了对教师综合素质的要求

现代科技的出现带给教育许多的有利的条件,但这并不意味着让教师有条件偷懒,认为一次性完成课件制作后,只需动动手指就可以完成好教学任务。多媒体教学给教师提供广阔的创新空间的同时,对教师提出了更多的挑战。

1.教师必须加强艺术修养

作为现代语文教师,仅仅精通专业是远远不够的。我们每制作一个课件,都要设计画面、图案、艺术字等,还要配上轻音乐,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要有创新意识,更要求教师有一定的音乐素养、美术素养,才能在课堂上挥洒自如,避免生搬硬套给学生带来更多的疑惑。

2.教师应加强审美教育意识

语文教育与审美教育之间的密切关系是不用多言的,语文教师一般都具有较强的审美教育意识,但在多媒体课件设计中,我们还应该有所加强。比如:时下,语文多媒体课件制作者往往不太注意对背景的设置,也有些课件作品会走向另一个极端,曾经有一制作者在设计《爱莲说》时直接将一幅荷花图搬上屏幕作背景,花哨的背景导致打上去的文字很难辨识得清。虽然这只是个别现象,但从中也体现了语文教师在有些细节方面的审美意识不到位。从另一个方面来说,教师可以通过设置好背景,有机会请学生发表他们的意见,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审美意识。

电脑软件中有模板设定和自定义设置两种,操作熟练的制作者还可以从网上下载更多的图片背景,所以制作者的选择空间很大。一般来讲,背景设置的格调应与课文文本内容相呼应。如:设计《爸爸的花儿落了》的背景,可以采用最简单的紫色系列作为背景色来衬托作者因爸爸去世而表现出的平静而成熟;制作《木兰诗》等文言文课件时,应选用使课件整体呈现古典沉稳风格的底色;另外,在设置背景时需要根据教学步骤选择相应的背景,同时还要注意避免各页的背景风格反差太大,应尽量保持课件的整体风格的一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