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08 08:32:1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项目管理课程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工程认证;项目管理;案例讨论;人才培养;教学改革
1课程概况
传统教学过程中强调教师的主体性和对学生知识传授的直接性,忽略了学生知识运用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学以致用能力差,进入社会适应性不强[4],而工程认证的培养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产出为导向和持续改进[5],增加了对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培养。同时工程认证提出毕业生具有项目管理能力,使得项目管理课程教学模式成为工程认证的重点关注对象。项目管理是一门集工程、管理、技术、经济、法规等众多学科内容为一体,同时兼具理论与实践的综合性课程。它不仅涉及工程技术、人员管理、成本分析、风险规避等专业的内容,而且与国家政策和法规等密切相关。显然,传统单一的板书或PPT授课方式虽能使学生掌握项目管理课程的知识架构,对于培养学生的理论素养具有较好的效果,但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不足。因此,开展面向工程认证的项目管理课堂教学模式探究势在必行。
2工程认证下课程教学目标设定
传统课程目标主要突出对整个课程的九大知识领域中的了解或者掌握情况,如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对项目管理的基本内容有较完整的认识;掌握项目范围确定、时间排序、成本分析、质量控制、人力资源管理、沟通协调、风险管控、采购规范等相关内容;通过课堂讲授和课后练习,综合培养学生运用课程知识进行项目管理的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提升。与传统目标相比,工程认证背景下,则更加注重对课程支撑点的体现。由工程认证标准可知,项目管理课程教学大纲需要体现出该课程所支撑的我国工程教育认证通用标准所列的十二项毕业基本要求的一个或多个指标点[6]。结合本专业项目管理所支撑的两个指标点提出本课程的具体目标如下:(1)掌握工程项目管理基本原理,具备人力资源规划、团队组建、团队建设与管理的基本能力。能按需求独立或团队完成工作,胜任团队成员角色和责任,充分发挥作用;(2)掌握项目成本经济分析与决策方法。能对项目成本进行估算和控制,结合时间管理、风险管理和采购管理等相关知识实现项目分析与决策。教学目标设定后,整个课程教学过程将围绕着这两个指标点的实现进行来进行案例设计,要求学生在掌握项目管理相关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强调这两个目标的达成。
3案例讨论驱动式教学实施过程
为适应工程认证人才培养需要,结合项目管理课程特点,本文提出工程案例讨论驱动式教学设计课程改革。采用“案例选择——团队组建——总结与阐述——组间答辩——评价与反思”的思路进行。具体实施过程如下:3.1案例选择案例选择对目标达成的成败具有关键作用,案例教学内容上要充分考虑项目管理课程所要支撑的指标点和所需要达成的目标,选择支撑目标1或目标2的完整工程项目作为案例。3.2团队组建成员的确定是人力资源规划的基础,是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的关键。这一过程中学生分组进行团队组建,确定每组项目经理和成员关系,由项目经理对团队成员进行分工,在课堂上进行案例讨论和分析,整个过程中要体现经济决策分析。3.3总结与阐述由项目经理对各成员的意见进行归纳和总结,形成团队统一的方案,并上台进行阐述。3.4组间答辩项目经理对本团队方案阐述后,通过其他团队成员提问,由项目经理或团队其他成员进行现场回答,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和综合反应能力以及团结协作能力,提高案例讨论教学效果。3.5评价与反思最后由老师进行总结和评价,对成功的团队进行肯定,对出现的不足进行反思。同时,在案例讨论评价过程中将综合考虑教师评价、团队自评和团队互评的评定模式,保证学生的主体性和客观性。
4优点与效果
案例讨论驱动的教学方式能促使学生角色与观念转变,培养学生团队组建和分工合作的沟通能力以及综合分析时间成本、资金成本和人力成本后做出决策方案的知识运用能力。亦能培养学生将掌握的项目管理理论知识应用于解决复杂工程实际问题的实用能力。因此,通过案例讨论驱动的课程教学改革能将理论教学和实践解决问题系统灵活地结合在一起,从而在教学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实现本科高等教育工程认证专业培养和创新人才培养的既定目标。经我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项目管理课程案例讨论驱动式授课模式验证,发现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该授课方式具如下优越性:(1)学生平时成绩和考核成绩得到明显提高,教学效果好;(2)突出了工程认证中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将教学主体进行了转换;(3)体现了学生的差异性,培养了学生个体分工和团队合作能力;(4)激发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查阅资料和知识总结的能力,调动了学生积极性;(5)有助于培养学生将课本的理论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关键词:工程;项目管理;教学;创新
工程项目管理是按客观经济规律对工程项目建设全过程进行有效地计划、组织、控制、协调的系统管理活动。高校已经将“建筑管理工程专业”更名为“工程管理专业”,使得建筑管理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已经转向培养高素质的项目管理人才上来。高校工程项目管理课程具有实践性强、系统性强的特点,课程内容涉及到工程进度、质量、投资、合同、人员、风险、图纸文档等方方面面的内容,同时与设计、监理、施工、物资、运营、财务等多个部门业务相关。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综合性特点与工程管理中的重要作用,要求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必须要不断进行教学创新,提高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的教学质量,全面提升工程项目管理水平。
一、拓展学生视野,全面理解项目管理的内涵与特征
项目管理就是项目的管理者(项目经理和项目组织),在有限的资源约束下,运用系统的观点、方法和理论,对项目涉及的全部工作进行有效地管理的方法体系。即从项目的投资决策开始到项目结束的全过程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评价,以实现项目的目标。要提高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的教学质量,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首先要让学生全面了解项目管理的内涵与特征,通过让学生了解项目管理的内涵特征,改变传统观念上认为应用项目管理主要是工程建设和建筑部门的事情,在其它领域应用十分有限的片面认识。事实上,项目管理从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诞生时起至今,一直就是一种管理项目的科学方法,但并不是唯一的方法,更不是一次任意的管理过程。在项目管理诞生之前,人们用其他方法管理了无数的项目;就是在今天,也有无数的项目并没有采用项目管理的方法体系对它们进行管理。项目管理不是一次任意的管理项目的实践过程,而是在长期实践和研究的基础上总结成的理论方法。从九十年代以来,在国际上项目管理的应用领域出现了飞速的发展,逐步扩展到诸如软件开发、制药、矿山、石油开发、机械、政府机构等领域,几乎遍布于所有的行业和部门,一种基于项目的管理模式正在兴起。与项目管理相关的研究也进行得如火如荼,美国项目管理的权威机构――项目管理协会(Project Management Institute,PMI)、德国的DIN69901等专门的项目管理研究机构和组织,对项目管理进行了较为系统全面的研究与探索,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在实践中显现出了项目管理的独特力量。对于项目管理在工程领域的作用已经得到了普遍认可,在经营管理、工程建设、人力资源管理等各个方面,项目管理都表现出了其独有的优势。项目管理作为一种新型的组织管理形式,可以改善企业对各种资源利用的计划、组织、执行和控制方法。由来自不同知识领域的人员构成临时的团队来运作和管理项目,项目组成员得到充分的授权,而不必经过长长的命令链的传递,这样就能够提高整个组织运行的效率并节省时间。随着社会项目管理实践的增加,必然对项目管理知识产生更大的需求;随着教育思想和方法的转变,项目管理知识的教育也必然得到更多的重视。最终的结果将是项目管理的理论与实践在我国都得到理想的发展,项目管理在我国的社会生产、生活中的作用也会越来越大。
二、模拟工程实践,增强教学实际效果
工程项目管理课程实践性强、工程特征明显,在教学中通过联系工程的实际情况来进行讲解,能够使理论知识变得更加生动活泼,更加通俗易懂。要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在课堂上模拟工程实践,使学生在进行理论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工程项目管理意识。一是以工程项目管理程序为主线组织教学。要打破就理论讲理论,就课本讲知识的模式,要以工程项目管理的实际程序来组织教学,要精心进行策划,确保流程顺畅。将工程项目管理的各个环节作为教学的支点,能够使学生对工程项目管理的全过程有全面、系统的了解和掌握。二是采用多媒体案例教学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将成功的工程管理项目作为教学案例,采取视频、动画等多媒体手法,增强教学的直观性与吸引力。比如:将长江三峡工程、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建设等重点工程实施工程项目管理的成功案例,制作成多媒体教学课件,生动再现这些重点工程成功实践项目管理的做法与经验,增强教学的实际效果。三是有效实施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启发学生思维,就是在一定的教学情景中,启发学生主动学习,使他们听其言,入其境,体其味,动其情,达到身临其境、明白道理、掌握知识的目的。把创设“情境”作为教学的起始环节,从情境出发构造学科模型,提供学科想象,让学生心理处于惊、奇、疑的状态,产生浓厚的欲望,紧接着安排“自学设疑”环节,让学员在求知欲支配下自学设疑,围绕疑点尝试探索,促使学生将认识兴趣转化为认识动力,增强教学效果。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的基本教学过程可按照“创设情境――自学质疑――主动学习――实现目标”等环节来实现。
三、引入互动教学,增强课堂教学的针对性
“互动式”教学模式,就是把教育活动看作是师生进行一种生命与生命的交往、沟通,把教学过程看作是一个动态发展着的教与学统一的交互影响和交互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优化“教学互动”的方式,即通过调节师生关系及其相互作用,形成和谐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习个体与教学中介的互动,强化人与环境的互相影响,以产生教学共振,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结构模式。一是聘请一线工程管理专家授课。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要求学生掌握本专业的职业技能,同时还要了解市场发展的方向。请专家采用讲座、项目介绍、讨论等方式来开展授课,可以扩充学生的知识面,对课堂上无法学到的新技术、新工艺、先进的管理措施有所认识,弥补理论和实践教学的局限,扩大学生的视野了解现代化技术的发展趋势。通过对工程实例、事故分析处理等的讲解,使学生开阔眼界,获得最直接的职业知识。二是全面采取互动式教学。专家在讲授过程中,鼓励学生多提问题,以讨论的形式开展互动教学活动,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强化理论的学习,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勤提问、勤思考的良好学风。教师根据专家讲授的内容,及时总结出相关的理论知识,并使教学工作与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同学们在与专家、学者的讨论中,对工程项目管理课程中的一些抽象难懂的内容在“教师”的引导下,得以全面理解和掌握。通过这样的师生互动,活跃了课堂气氛,并且能够培养学生乐于学习,乐于思考的良好习惯。三是把课堂延伸到工程一线。适当时候组织学生进行实习,到建筑工地,向建筑一线人员学习,在实践中让学生掌握项目管理的实际流程,了解项目经理部的一般组织形式是由项目经理、技术管理人员组成的。组织学生到工程单位参观项目经理部,实地考察项目经理部的管络分工图,加深对项目管理结构的理解,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定期不定期邀请优秀项目经理到学校授课,通过交流使大家能够牢固掌握项目管理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素质、严谨的管理素质、高超的技术素质,提高对项目管理知识的认知度。在教学过程中,广泛使用网络、多媒体等先进的技术手段,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具有身临其境的美妙感受,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热情。
参考文献:
[1]Jack R. Meredith & Samuel J. Mantel,Jr. Project Management-A Management Approach-3rd edition[M], John Wiley & Sons, Inc.,1995:1-7.
[2]Bennet P Lientz, etc. Project Management for the 21st Century[M]. Academ ic Press,1998:2-16.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 客房服务与管理 教学 应用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11C-0058-02
客房服务与管理是酒店管理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技能课,它所对应的酒店部门――客房部,是饭店的一线经营部门,对员工的职业素养和工作技能要求严格。因此,在客房服务与管理课程的教学中除传授酒店客房基础知识和理论外,还要加大实训操作的训练力度,培养提高学生动手、操作、演示的能力,加强职业素养的教育,以达到高星级酒店的用人要求。因此,在客房服务与管理课程教学中,恰当的教学方法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探讨项目教学法在客房服务与管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一、项目教学法概述
项目教学法是当今国际推崇的一种教学方法,在国内一些重点示范性职校中,项目教学也在逐渐扩散。它是以工作项目来带动教学,实施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工作项目而达到教学目标。首先,项目教学法需要将整个课程体系分解为具体的单元,设计出相呼应的项目教学方案,让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和转化技能。项目教学通过引导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使学生学到知识、掌握技能并运用到实际中,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有效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客房服务与管理课程项目内容设计理念及步骤
客房服务与管理课程采用项目教学法,其目的是通过改变教学方法,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方式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对客服务过程中的应变能力。学生全程参与教学,参与项目计划的制订,自行处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且有明确具体的成果展示并由师生共同评价。课程项目的设计理念是:以岗位需求为基础,确定项目目标;以工作任务为载体,构建项目计划和内容;以工作流程为主线,实施项目计划;以能力本位为依据,进行项目考核评估总结。项目内容设计的具体步骤如下。
(一)专业岗位(群)分析。项目教学法中的课程项目是以岗位需求为基础的,因此专业岗位分析是确定课程实施项目的前提和基础。一般会由来自行业、企业的专业与管理人员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对客房部的岗位群进行分析,采用头脑风暴法,最终向学校提供专业岗位(群)工作(任务)分析表。
(二)项目分析开发。根据企业提供的岗位分析表,由学校专家和授课教师召开项目分析开发会,以工作任务为载体,构建项目计划和内容。在开发的过程中,要从学生的学情出发,结合岗位需求,分析教学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开发适合学情的项目内容。
(三)研讨确认。研讨确认的目的是论证项目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一般由行业和企业专家完成。他们将以工作流程为依据,对学校专家开发的课程项目从行业的角度进行论证,论证各项目内容的行业价值、实施可行性以及内容的全面性。
(四)决策计划。以能力本位为依据,对项目内容进行评估总结后确认。这一过程由学校专家、行业企业专家、教育专家共同参与完成。学校专家主要对项目内容中的学习领域作出决策;而行业企业专家和教育专家则对项目内容是否符合能力本位的课程体系进行决策计划。
三、客房服务与管理课程项目设计
客房服务与管理课程项目设计相关情况详见表1。
四、项目教学法在客房服务与管理课程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客房服务与管理课程的知识体系主要包括客房基础知识、客房卫生清洁、公共区域卫生清洁、客房对客服务接待等内容,以实践操作部分为主要内容。项目教学法的应用,是以客房服务的工作流程为主线,通过具体的岗位任务,使学生能够将需要掌握的理论知识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加以掌握并融会贯通,从而提高综合素质和岗位适应性,达到岗位资格要求。以下以夜床服务为例,分析项目教学法在客房服务与管理课程中的具体应用。详见表2。
总之,项目教学法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在“教中学,学中做”,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应变能力、沟通能力及合作能力。在客房服务与管理课程中使用项目教学法,既丰富了课程的学习方法,也是对客房服务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
【参考文献】
[1]严中华.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与实施[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2]邱鸣.中国旅游教育与教学法研究[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10
[3]JD弗雷姆.新项目管理[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分公司,2001
[4]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5]邹积艺,陈谨.旅游节事项目管理模式初探[J].旅游科学,2005(12)
[6]钱福培,欧立雄.项目管理的基本概念[J].中国投资与建设,1998(9)
[7]高文.教学模式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8]石伟平,徐国庆.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技术[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9]王义智.实用教学艺术[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关键词:工程认证;软件项目管理;教学探究;指标点;达成度
中国加入《华盛顿协议》以来,全国众多的高等院校已经开展了多期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简称工程认证)。《华盛顿协议》是一种能够在国际上对大学本科生的工程学历资格进行互相认可的工程教育规范。在该协议下展开的工程教育教学体系能够进一步提高工程教育质量,从而达到工程人才全球流动互认的目的。
工程认证主要针对相关专业的学生数据、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体系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师资队伍、持续改进、支持条件和各种教学文件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其中,毕业要求的认证标准中明确规定了毕业生必须具有项目管理能力。此外,相关学者提出了众多行之有效的软件项目管理课堂教学方案,然而均未涉及工程认证内容,因此开展面向工程认证的软件项目管理课堂教学探究势在必行。
1课程建设
面向工程认证的软件项目管理课程建设的核心内容主要分为教学前、教学中和教学后三个阶段。教学前的主要工作是结合工程认证标准(尤其是软件项目管理课程对毕业要求的支撑情况)编制工程认证教学大纲、教案和多媒体课件等教学教辅材料;教学中的主要工作是依照工程认证教学教辅材料进行教学实践;教学后则主要是依照工程认证标准出卷和考试,以及试卷分析表、教学总结报告、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表等材料的编制。
工程认证教学大纲与普通教学大纲的区别主要在于,前者需要对每一章内容均指出其所支撑的毕业要求中的一个或多个指标点。通常认为,软件项目管理包含十个知识领域:范围管理、时间管理、成本管理、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沟通管理、风险管理、采购与合同管理、配置管理、集成管理,并且每一个知识领域及其过程组分别对应一章。例如,沟通管理能够支撑“指标点10-1具备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够通过口头表达或书面方式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成本管理能够支撑“指标点11-3掌握一定的经济和管理的知识,能够在软件设计和开发中考虑经济因素,并表现出一定的管理能力”,等等。相应指标点列举于相应章节并做出支撑说明之后,从而形成工程认证教学大纲,然后编制相应教学教辅材料,此为教学前阶段的主要工作内容。
在教学中阶段,主要工作是按照工程认证教学大纲和相应教学教辅材料完成教学工作,具体内容将在下一节详细阐述。在教学后阶段,主要工作是出卷和考试,以及各种工程认证支撑材料的编制。表1给出了安徽大学工程认证试卷登记表(示意性简表)。该表给出了软件项目管理课程对应的毕业要求指标点,并且将试卷中每一个小题均分别与各个指标点映射,从而由考试成绩评估各个指标点的达成度并进行课程总结。
2教学实践
本课程实践环节将围绕上述工程认证标准和教学教辅相关材料进行实践,共计分为9次课,每次课时为4学时。第一次课进行软件项目管理课程知识点回顾并进行教学实践案例的确定,完成初始工作。第二次至第九次课分别进行范围管理、时间管理、成本管理、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沟通管理、风险管理、采购与合同管理、配置管理与集成管理的实践讲解。注意到,每次课的内容并不是完全独立的。例如,在范围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实践过程中,通常还要进行沟通管理实践。
1)实践案例的确定
教师模拟客户提出真实需求,要求开发一款适用于高校校务管理的校务通在线管理系统,给出招标书,列出所有功能需求、性能要求和预计工期等。教学班学生人数为42人,以7人为一组分别模拟不同的投标方,要求每个学生小组根据投标书模板给出投标书进行投标。教师确定最佳投标书方案,选择最佳投标方进行中标并模拟合同的签订。由于每个投标方的项目开发能力、资历不同,并且项目承接的一个重要目的是创造利润,因此投标方在投标前需要评估项目预期收益,而且对于弱势投标方可能会放弃投标。通过上述环节模拟项目的招投标、弃标或中标,并训练招投标书的撰写。
2)范围管理实践
为保证每个学生小组均能进行各个实践环节,将每个小组均视为中标方(实际的中标方通常只有一个)进行同样的实践,并且在每个小组内部推选一名项目经理、一名项目组长,一名质量管理组长,而其余4人均为普通项目成员。
在项目的启动阶段,指导项目经理依据模板制定项目章程,确定每位小组成员的职责,鼓励组内全员参与到以项目经理为主导的范围管理实践全程之中。在项目的计划阶段,项目经理深入理解招投标书内容,依据项目合同初步制定项目里程碑。拟使用自顶向下的方法将案例系统划分为若干个子系统,再将每个子系统划分为若干模块与子模块,明确项目的全部工作任务与子任务,由此建立任务的分解结构(WBS),从而依据模板形成校务通系统需求规格说明书。计划阶段结束后便进入执行阶段,而项目的监控阶段将贯穿范围管理的始终,从而指导项目范围的有效计划、执行和变更,并注意引导项目组成员保持与客户进行有效沟通。
3)时间管理实践
承接范围管理实践,明确项目全部工作任务(包含子任务)的相互依赖关系,发现潜在的并行任务,依据诸如计算C数量、成员数量等现有资源确定并行深度。依据诸如工程评估评审技术(PERT)、定额估算法等历时估计理论知识对工作任务的历时进行估计。接下来,制定项目整体的时间推进甘特图,将全部工作任务,子任务的先后关系、并行关系全部呈现在甘特图中,形成项目开发时间控制计划蓝图,以便在项目执行阶段严格控制项目工期。注意到,甘特图通常并不唯一,每个学生小组制定的甘特图不尽相同,因此涉及甘特图的选取。显然,在确保项目资源充分利用的情况下,甘特图所呈现的项目工期越短,通常对项目的顺利推进就越有利。在项目开发初期,需要配置集成开发环境、编程语言和数据库套件,建立系统原型,从而形成主登录界面、管理员/教师/学生登陆后的界面等,并注意引导项目组成员保持与客户进行有效沟通。
4)成本管理实践
成本管理的核心内容是成本预算和成本控制,而成本预算的核心内容是计算项目中所有工作任务的直接成本。间接成本为直接成本与间接成本系数的乘积,因此将直接成本与间接成本进行求和可得项目总成本。其中,间接成本系数为经验值1.5%~3%。注意到,总成本通常要比项目合同中项目的总经费要小,两者差值便为项目的毛利润。
承接时间管理实践,项目的全部工作任务已知,因此拟使用自底向上的方法进行成本预算的编制,亦即,对每项工作任务进行成本预算并求和,从而可得项目整体的直接成本。教授学生每项工作任务成本预算的一种有效方法:先确定参与该任务的项目成员与角色,再明确每个项目成员分配在该任务上的工作历时,最后对每一项的人力成本任务历时积进行求和便可得。其中,人力成本任务历时积为人力成本与工作任务历时的乘积,并且人力成本与项目成员的工资正相关。在成本管理的控制阶段,应尽量避免增加人力成本任务历时积,否则将会减少项目的毛利润。
5)质量管理实践
质量管理的核心内容是质量计划和质量控制,而质量计划的核心内容是明确质量目标和质量标准,从而确保软件产品达到质量要求。
在上述各个实践环节中,质量目标和质量标准已有所涉及。项目合同中通常会规定系统应达到的技术指标和参数。例如,本校务通系统应满足并行登陆和并行查询的速度要求,保证500人以上可以同时登录系统,所有查询速度应在10秒以内,等等。此外,在项目推进过程中,各种项目管理、开发、测试与维护等文档要齐全而严谨。最后,在严谨的质量管理过程中,产品的定期顺利交付将得到保障。
项目开发协同测试人员应实现预期的质量目标,达到相应质量标准,如严谨而统一的编码规范、较低的缺陷密度和故障率。项目质量管理人员应定期跟踪和检验项目产品质量,并定期向项目经理汇报。项目经理应保持与客户进行有效沟通,保证产品质量。
6)人力资源管理实践
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内容是团队建设。在团队建设初期需要确立项目组织结构,如项目型组织结构、职能型组织结构和矩阵型组织结构。在此将使用矩阵型组织结构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基本思想是将项目型组织结构与职能型组织结构协同使用。
建立责任分配矩阵是软件项目开发过程中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环节。该矩阵指明了所有项目成员充当何种角色,以及对哪些工作任务或项目开发环节负责。在本文中,教师模拟客户。同时,教师指导项目经理进行项目成员的角色分配。
在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中,项目组成员的调人调出、新员工招聘等环节必不可少。因此,预留了2学时时间实践人员调动与面试环节,达到人力资源管理和沟通管理实践的统一。
7)沟通管理实践
沟通管理通常贯穿项目管理的始终。沟通管理的核心内容是明确项目成员之间项目信息共享方式、制定有效的交流规则等。这种信息共享方式可能是的,并且交流的规则具有多样性。
在沟通管理实践中,在课堂上模拟两次客户需求及相应范围变更管理,其一为小范围变更,如客户要求在某页面上增加万年历;其二为大范围变更,如客户要求增加政务管理子系统。项目经理保持与客户定期沟通,小范围变更事项通常是可直接接受的,而大范围变更通常需要增加项目管理所有知识领域相关的计划、执行和监控,并且通常会增加子合同,增加项目经费,或者进行二期开发。
在项目组成员内部沟通管理实践中,建立周例会、日例会,以及口头、书面等多种形式的信息共享方式和交流规则,提高沟通的周期性、及时性、准确性、完整性、有效性、灵活性、尊他性,等等。
8)风险管理实践
风险分为很多种,如商业风险、管理风险、人员风险、技术风险、开发环境风险、客户风险、过程风险、产品规模风险等等。由此可见,风险随时随地都可能发生,风险管理也将贯穿项目管理的始终。
风险管理的核心内容是风险识别、评估和应对。风险识别方法有很多种,在风险管理实践中,将模拟使用条目检查表方法进行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需要计算风险发生概率和风险的影响,分为定性风险评估和定量风险评估。在定量风险评估方法中,决策树分析可用来评估项目收益程度,如果风险概率影响积很高,可能较难产生收益,从而导致项目投标方弃标,该环节主要在“实践案例的确定”小节中进行实践。注意到,风险概率影响积为风险概率与风险影响的乘积。风险评估的结果是给出风险列表,通常按风险概率影响积进行降排序列举。
为保障项目的顺利开展,应制定风险应对策略。风险概率影响积较高的,如前10个(TOP10)应被广泛关注和应对。风险应对策略主要包括回避风险、转移风险、损失控制和自留风险。
9)采购与合同管理实践
采购与合同管理实践将涉及部分财务管理知识,通过该实践环节能够规范化计算机等资源的采购流程,能够起草和签订各类合同,从而有效控制和跟踪项目经费开销。
在软件项目开发和管理过程中,每位项目成员通常至少配备一台计算机,当项目成员在较为紧张的项目活动中需要并行作业,可能需要购置计算机。当预见项目可能存在技术风险导致内部无法解决,可能需要将部分子系统外包给项目开发经验丰富的第三方并签订外包合同。此外,在最开始的项目招投标中,当中标时,需要签订项目合同。诸如此类,这些环节均需要进行实践,从而保证项目在整体上进行顺利推进。
10)配置管理实践
在项目开发初期,需要配置集成开发环境、编程语言和数据库套件。与此同时,由于需要使用版本控制工具管理各类文档和程序源代码等,还将配置版本控制工具。
通常情况下,版本控制工具将更多地用于程序代码管理之中。常见的版本控制工具有很多种,如VSS、CVS、SVN、G1T等。其中,VSS是由美国微软公司开发的一款经典的轻量级版本控制工具。本文的配置管理实践将采用VSS工具,每个学生小组均将建立一份VSSY源库。教师引导项目经理使用VSS工具进行项目文档的管理,引导项目成员使用该工具进行程序源代码的管理,完成配置管理实践。
11)集成管理实践
集成管理的核心内容是将上述各个知识领域融为一体,着力系统性地推进项目的顺利开展。由于以上所有实践环节并不是孤立的,完成了以上所有实践环节就完成了集成管理的实践环节。注意到,以上所有实践环节在集成管理实践中是并行和交叉进行的。
查建中教授的《中国工程教育改革三大战略》书中论述了在过去50年里基本没有改变的环境因素包括:对于客户需求和社会问题的关注:将完整的新产品、新工艺和新系统交付使用;面向未来担当发明和新技术创造者角色;利用多学科知识来解决问题;团队工作、有效率、技术组织的领导力;需要高效工作,利用现有资源和条件来完成任务并盈利。同时,书中还论述了工程环境的某些转变特征包括:从征服环境到治理环境的转变;全球化和国际竞争;工程活动在地域和内容上的分散化:日益以人为本的工程实践;愈加重视服务型的工程产业;跟上技术的快速发展。
从上面的论述中可以看出,职场环境的特征有很多内容是不变的,或稍有变化。这些特征都是一个企业要发展壮大就要遵从的客观规律。从另一个角度看,也就是企业界对教育界的产品――学生的客观要求。
将“教育”的前面加上“工程”二字,在笔者看来是一个根本的改变。既然是工程教育,就不是只管传授知识,而要有进度管理、质量管理、度量管理,要将工程管理思想直接引入到教学活动中,从而保证教学的高质量。本文将介绍笔者在教授本科生软件项目管理课程中的一些教学经验。
迭代增量式教学方法,按项目阶段开展教学活动。我将教学计划当作工作计划来制定,按真实项目的需要,将知识点穿插到课程中。比如说风险管理,在书本上都是后面的内容,如果按章节知识点顺序讲解,项目都快做完了学生才能学到这些知识。所以我将相关章节的内容提前讲解,使学生能够现学现用,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加入了检查点,便于及时了解项目的进展情况。
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有学生小组利用迭代增量的方法制定了计划。三周内七个人,每人各负责三个模块,并且每周一次集成测试,表1为他们真实的项目里程碑。
我们分析一下上面的里程碑计划中的关键因素:总工期是两个月多一点,最重要的是在一个月多一点的时间他们就已经完成了增量一、增量二的开发任务,完成了总工程量的70%左右。我的经验告诉我,在实际工程中如果是时间过半,关键路径上的工作基本完成,这个项目就离成功不远了。
将迭代增量式的软件开发方法用于教学活动,所带来的好处,大大超出了我的想象。
利用多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课间曾有学生告诉我“老师,我们这学期有好几门课,都有大作业,都没时间做了”。说者无心,听着有意。2009年初的第一堂课,我就问大家,这学期哪些课程有大作业。学生们七嘴八舌议论之后,我听明白了。软件工程实践的课程是学生都必须选的,学期前8周软件工程实践和软件项目管理两门课程同时开课,并且共用了一个项目。后8周课程中,有一门软件测试课程,也需要真实的项目进行测试理论的实践。于是我的课程最后提交的项目是其他老师课上的作业。学生很高兴,一门课的作业,可以当两门课的作业,太好了!我说:“项目做什么?怎么做?遇到技术问题怎么办?我都不管。我只管针对一个真实的临时目标,如何一步一步,按时、按质走到终点。这就是软件项目管理课程的终极目标。”
在2009年上学期的软件项目管理课程结束时,“喜羊羊与灰太狼”小组居然拿来了75,870字的正式文档,全部过程文档有近32万字,和一个超过其他各组的网上购书系统。不论从功能,还是质量,还是项目管理文档的正规、真实,都超出了我的想象。
究竟什么原因使他们能如此出众呢?最关键的因素是什么?我认为首先是计划管理带来的好处。我在课上讲过一句话,如果这个项目是必须拿下的、不容失败的,那就尽可能在一半的时间内完成最主要的功能,就可能保证项目的成功。具体讲,你们如果在第4周时,能保证关键路径上的功能可以基本实现,那你们的项目就离成功很近了。当我在第5周做项目中期检查时,就看出了这个小组的不简单。
他们的项目总结中有这样一段话:“在这个成长的过程中,老师并没有说,如果遇到了这样的问题,有多少伟大的人发明了多少模型我们可以采用,这种模型的构建过程是这样,那种模型的适用情况又是如何。若老师仅是这样用生硬的文字告诉我们,用我们20年做学生的经验来看,不出一个月这些知识就会模糊,不出半年这些知识又会变成新的知识:而在这一次的项目开发过程中,老师就像路标,告诉我们正确的方向,或者可能的路线,而其中探索的过程却是由我们来实现,前进的道路由我们自己来选择。我们变得习惯于独立思考,我们变得善于表达,我们开始熟悉这条成功之道。”
度量项目过程与成果,按对项目贡献和个人能力进行个人评价。在软件项目管理课上,我请来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质量管理部经理,讲授“质量管理”这部分内容,并强调对项目管理全过程中数据度量要求。学生做了很好的尝试,表2是“ForGlory”小组关于项目规模的度量结果。
经过对各组度量统计分析,在技术开发环境下的工作效率,大致在100行/人日左右。
当有了真实项目度量数据之后,对学生成绩的综合评定就变的简单了。每学期的评分办法是,根据各组的完成情况给一个综合分数,组内成员的具体得分,完全由学生自己评定。我们来看一下“喜羊羊与灰太狼”组是如何进行评价的:
首先是组内成员的贡献评价(表4)。
以产品的全生命周期为背景,真实的实际案例才是最好的工程教育环境。我第一次上软件项目管理课程时,用的是网上银行案例,在研究生的课程上用过,也在本科生的软件工程课程上用过。我发现学生虽然可以从网银界面上提取功能,但真正的后台业务需求学生还是很难了解的。这个项目从表面上看是个真实案例,而实际上学生并没真正体会到一个项目从无到有的全过程。于是在2009年的课程中,我将项目改为“校内购书网”。有个叫“ForGlory”的小组,他们系统的最大特点是方便学生买书和卖书。在需求调研阶段,他们发现一般想卖书的学生手中也就只有一本书。于是,在他们的系统中就没有采集书的“数量”这个数据。想卖书的同学在提交信息之后,不需要等待后台审核完成,就能在前台看到这本书的信息,这大大加快了信息的速度。我们且不论这个需求是否真正合理,就他们可以想到用户真实需求这一点,就使学生获得了工程中最真实的体会。由这两次项目的比较,也可发现,真实且能让学生经历了解的项目才最易让学生真正体会产品全生命周期。
在工程教育环境中实现教师角色的转换。我在课堂上的讲授方法,是根据项目到达的阶段,用一个课时讲授新的知识点,另一个课时组织学生讨论当前项目中所遇到的问题,并以组为单位发表他们的讨论结果。最后,我再根据他们解决办法,提出我的看法。
在课堂上不仅仅要作为教师告诉学生应该如何做,还需要作为一名职业的项目经理来管理他们的项目。真正给学生帮助和指导,才有可能使他们得到更 多项目管理领域的锻炼。
学生按照工程进度控制、质量管理的方法,完成一个实际项目的全过程。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引领学生及时发现项目中的问题,并引导学生讨论解决方案,再实施循环改进。这样做带来的好处是,教师的角色很自然的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工程项目的引导者。
高职的学生更需要“做中学”。2009年9月,我承担了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新生班的C语言教学任务。我将一个大案例贯穿全学期的做法,改为万年历和学生成绩管理系统的两个案例来贯穿教学活动。
万年历程序的教学,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一开始我并不要求学生掌握程序的语法,重点在于理解程序如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我的知识点讲解是跳跃的,不连续的,刚刚开始教学就遇到了学生的抱怨:“老师,我们回家后无法复习,不知道您讲的内容在哪一章哪一节。”我回答:“那你打算怎么办?”学生回答:“我只好多看几遍喽。”我说:“对了。我要的就是这个结果,书是用来被查的。”在后续的课堂上遇到问题时,我都会引导学生在书中自己找答案。
期终考试是我单独命题,采用开卷考试的方式。考试内容就是我们上课学习时反复练习的案例,要求学生在两个小时内独立完成。考点就是在没有老师的帮助下,学生的代码编写能力和程序调式能力。
考试结果分析,在90分以上的学生有38%,完成了200多行程序的编写,这个比例完全超出我的预期。
下面是本文主要观点的综述,请大家批评指正。
・工程教育环境,不是简单的将教室变成公司。将工程的不变特征和可变特征,通过适合教学的实际案例引入到教学中,是工程教育环境的实质的内涵。
・以产品或系统的全生命周期为背景,设置目标和实现目标途径是最自然的方式。真实的实际案例,才是最好的工程教育环境。
・利用多学科知识来解决问题。做一个项目的过程,必然会将相关课程的知识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很自然地获得实践经验。
・采集工程中的度量数据,可以更加全面、客观地考核学生的能力。将教学环境改为工程教育环境时,可以采集到课堂教学所不容易采集的数据;可以比较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实际能力。
・工程管理方法可以直接应用于工程教育。既然是工程教育,在工程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可以直接应用到教学过程的管理中。
・迭代增量式教学方法。知识的讲解是按照项目的进度而进行教学活动的展开,学生在项目中遇到问题时,可以从课堂上的知识讲解中得到启发,从而能更很好地提升学生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生产与运作管理;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07.081
《生产与运行管理》是国内外高等学校物流管理等管理类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之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让学生树立较高的质量意识与服务意识,能用现代生产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管理生产流程,提高生产管理质量和运营效率。
《生产与运作管理》被高职高专院校设置成为物流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安排理论48个学时,目前各学校的教学方法是以多媒体授课为主,布置作业和组织案例讨论,由于本课程理论比较难理解和实践应用要求较高,学生缺乏生产与运作管理的相关工作经历,导致学生学习该课程的效果不好,而且缺乏学习的兴趣和动力。现在各高职院校教师普遍认为实践教学是提高专业课程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由于生产与运作管理的课程性质和学生主动学习能力不足,学生对企业生产与运作管理的感性认识,实际课程教学过程面临较大的困难。研究相关实践教学内容和方式对提高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本人针对课程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能力,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探讨该课程实践教学的实施方法和内容。
1 教学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1.1 理解和掌握课程相关理论和方法较困难
按照教材讲授主要是生产与运作管理原理和方法,但学生没有实际工作经历,生活中也很难体会企业的生产制造过程,只能通过老师的讲述和一些视频资料来认识了解,因此学生学习这些理论和方法较困难,教学和实践很难结合,造成学生学习动力不足。
1.2 无法满足课程实践教学需要
生产与运作管理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会安排案例分析讨论,案例分析要结合相关理论和方法的运用,物流管理专业学生没有制造性企业工作背景,很多案例资料都是国外翻译过来的,有的不适应国情,因此仅通过案例讨论很难到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1.3 课程实训设计不合理
现在各高职院校在设计生产运作管理课程实训方面,可能会安排一次到实习企业参观,也没有完善的校内实训室,因此实训效果很不好。
1.4 学生对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在专业教学的地位和作用不理解
大多物流管理专业学生认为通过生产运作管理课程掌握生产企业的计划与控制知识技能,如果不去生产企业就业就不需要相关知识。这门课程介绍了很多通用的运营管理知识,较广泛地运用在商贸企业和第三方物流企业,这门课程为采购管理,仓储与配送管理,运输管理和供应链管理等课程提供支撑作用。
2 实践教学课程的改革
2.1 运用信息化软件
运用MRP和ERP软件在实验教学,除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外,根据相关教学内容的需要,安排配备相应的实验,可以是课程内实训和综合实训,我们将科学合理设计这些实训教学内容作为课程改革的重点。
2.2 企业案例资源库
建立课程内容相关的典型企业案例,以学生为主体经行案例讨论,学生结合理论知识点研究分析案例,从中体会理论知识点的应用,从而使得案例讨论真正起到提高理论知识的学习效率,达到促进学生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的目的。
2.3 设计参观企业课程
参观前教师要做好准备,合理组织参观过程,总结参观后收获等等,教师只有通过精心的课程设计,学生才能通过企业参观获得生产与运作管理的认知。
2.4 聘请企业专家进课堂教学
企业专家结合所在的行业和企业提供针对性的专业教学内容,让学生了解真实的企业经营现状。
通过多年的建设,我们积累了一批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针对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的特点,我们建立了与课程适应的实训室,经过这几年教学实践的实施,学生们普遍反映良好。
3 课程实训内容设置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在典型职业岗位分析基础上,结合生产运作管理的教学内容,设置了“设施选址与布置”项目,“生产组织与计划”,“物料需求计划”项目,“库存管理”项目,“质量控制”项目,“现场管理”项目,“项目管理”项目。
通过“设施选址与布置”实训目,学生掌握生产设施选址各设施布置的定性和定量方法。运用仿真软件进行设施的模拟布置。利用顶岗见习期组织进行物流中心现场参观,加强学生对设施布置的认识和理解。
“生产组织与计划”项目作为生产运作实训课的实训内容之一,要求学生掌握分析装配工序和产品组成结构图的方法,能够制定产品的主生产计划。
通过“物料需求计划”项目的实训使学生了解物料需求计划的制定方法,应用ERP软件的MRP模块,学生了解MRP的运算过程和一般软件的操作方法。
“库存管理”项目要求学生掌握库存管理与控制方法。实训可以通过模拟软件确定库存数量,根据库存成本和服务水平来判断库存控制的优劣性,从而掌握合理有效的库存控制方法。
设置“质量控制”实训是为了让学生掌握企业常用的质量管理方法,要求学生掌握质量检验和控制方法,并能够运用EXCEL制作QC工具。
安排“现场管理”项目要求学生掌握生产现场的5S管理,定置管理、标识管理和目视管理。
通过“项目管理”实训,学生会使用EXCEL软件制定项目计划,找到关键路径并进行优化分析。
4 综合课程实训的实施
4.1 企业经营沙盘模拟演练
该实训课程模拟一家装配式生产制造企业,已有几年的经营历史,但是经营状况不佳,学生按分组来模拟经营公司,经营公司以实物模拟的形式经行操作,为达到竞争的真实效果,将学生分为6-8组,每组5-7人,每组各代表不同的一个虚拟公司,学生分别担任企业的不同管理角色(CEO、CMO、C00、CFO等)通过7-8年的经营,学生理解掌握企业经营管理的方法和技能。
生产企业模拟沙盘实训可以让学生在积极主动地参与过程中,掌握枯燥难懂的生产计划制订、库存控制、产品结构图等专业知识,学生能够较好的体会运营企业需要的管理知识和技能,职能部门之间如何配合才能实现企业的经营策略,掌握如何制定有效的企业经营整体解决方案。通过沙盘综合实训,学生能高效地掌握生产运作的方法和理论。
关键词:建筑工程项目管理 教学改革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2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引言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强的特点,课程教学的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 如何进行全方位和全过程的科学管理和合理协调,为学生今后从事相关工作奠定基础。该课程紧密联系项目管理的实践,主要运用系统工程的研究方法,全面阐述建筑工程管理的基本理论、实施的步骤和方法、注意的关键问题等,其核心是“四控制三管理一协调”,即进度、质量、成本、安全控制;现场、信息、合同管;组织协调。传统教学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如理论填鸭式教学、缺乏与工程实践和案例的结合、不重视课外辅助教学手段等,这些都严重影响着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兴趣和实效。如何通过课程的教学改革,突出教学内容和方式的实用性、实践性和可操作性,“三维一体”教学改革模式应运而生。
二、“三维一体”模式的含义和实质、实施构想、特点
1、含义和实质
1)含义:“三维”指的是课程教学过程立足于课堂理论教学,分别同学生课外活动(如认知实习、现场模拟、专题讨论等)、工程现场教学、专家互动式专题讲座等三个维度结合起来;“一体” 指的是课程教学方法立足于案例教学,结合建筑工程项目的生命周期,定位一个完整的、全程闭环式的案例载体。
2)实质:“三维一体”教学模式,相对于传统的单一课堂理论教学形式,是一种从课程教学过程到教学方法,全面、系统、彻底的教学改革模式。
2、实施构想
“三维一体” 教学模式就是以一个完整的工程项目管理实例为基础,通过追踪一个案例的全程闭环式运行,开展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的相关知识传授活动。它先从整体到局部,再从局部到整体。从完整案例入手, 是指开课之后, 在介绍工程项目管理知识体系和章节结构的基础上,利用多媒体等手段演示一个较为典型的、完整的工程项目管理案例实施过程, 使学生首先建立一个较为系统完整的工程项目管理感性认识框架。然后,按照教材安排的章节结构,以完整案例的相应部分为导入,立足于课堂理论教学,根据教学内容,适时地同学生课外活动、工程现场教学、专家互动式专题讲座等结合起来,依据案例,传授书本相关章节的理论知识与方法, 使学生能够将每个章节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案例的相应部分建立起联系, 知道某一章节的理论方法是如何解决实践问题的,它在什么时候、什么环节使用。每章针对案例的应用要结合实践结果进行理论知识的总结, 并在其后附注关于案例分析应用的讨论题,以加深和巩固本章所学内容。最后,以一个全新的完整的建筑工程项目案例为对象,根据工程项目管理课程设计任务书要求,模拟工程管理实践活动,使学生得到一次实践训练。这种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问题来源于实践, 成果技能直接应用于管理实践的案例教材和课程设计,可以使学生获到更为生动有效的学习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3、特点
可归结为“一个目标”、“二个立足”和“三个维度”,具体为:1)“一个目标”: 传授给学生做人的道理和做事的方法,增强学生
解决工程项目管理实践的能力,实现造就“实践能力强,操作上手快”的一线管理人才的培养目标。
2)“二个立足”:一是立足于完整的全程闭环式的实践案例;二是立足于教学大纲统率下的课堂理论讲授。
3)“三个维度”:整个教学过程从三个维度全面、系统展开———维度一是课堂理论教学同学生课外活动相结合; 维度二是课堂理论教学同工程现场教学相结合; 维度三是课堂理论教学同专家互动式专题讲座相结合。
维度一注重课堂外的辅助教学,组织学生参加相关的课外活动,如认知实习、现场模拟、专题讨论等。职业技能包含感知技能、操作技能和心智技能三种形式。感知技能可通过理论和实践教学的结合来培养;操作技能是通过实践教学来完成对操作技能的掌握; 而心智技能是指学生对事物的观察、分析、判断和决策的能力以及是否具备一定的进取心和自信心,心智技能用一般的理论和实践教学难以培养,这方面可通过课外辅助教学,围绕专业知识来组织开展各类学生课外活动,使学生们在参与这些活动的过程中,锻炼和提高职业技能。
维度二注重参与工程建设的现场教学。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教学应以学生掌握实际施工技术和能解决施工过程中有关技术问题为目标。要达到这个目标,必须通过现场技术人员的“行为引导”和学生在看、问、实操中的“感悟”来实现,而参与工程建设管理是最好的实践教学方式。教师事先布置一些有关实操方面的作业,让学生通过现场的观察、向技术管理人员请教、实操等方式找出答案,并把其作为该课程总成绩的一部分。这样,可促使学生认真对待工程现场实践,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实践中获得职业经验。
维度三注重行业专家和项目经理开设专题讲座的互动式教学。高等教育要求学生掌握本专业的职业技能, 同时还要了解行业和市场发展的方向,做到学以致用、活学活用。请专家开讲座可以扩充学生的知识面,多了解市场和管理的最新信息,对课堂上无法学到的新技术、新工艺、先进的管理措施有所认识,弥补理论和实践教学的局限,扩大学生的视野,了解现代化技术和管理的发展趋势。
三、“三维一体”模式实施中应注意的几个关键问题
1、作为案例载体的建设项目的合理选择。
“三维一体”教学改革模式的实施,首先要定位好一个合适的基建总项目。所选择的基建总项目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总项目包含足够多的单体,其开、竣工时间及各个生命周期阶段、大致与课程教授的相关章节吻合,便于实践案例教学能与理论知识的传授进行对照;二是总项目的建设地点尽可能符合安全与交通条件,利于学生出行。要想选到合适的建设项目作为实践案例,保障“三维一体”模式的成功,可以考虑高校和企业长远合作,在适合工地建立实习基地的问题。
2、课堂理论教学的合理安排
课堂理论教学作为传统的教学手段,在“三维一体”模式中仍居于主力位置,它以教学计划为依据,对课外辅助教学、工程现场教学、专家互动式专题讲座等教学过程和手段的运用起到统率作用。“三维一体”模式的有效实施,需要科学、合理地制定教学计划,要兼顾本课程和其他前续、后续课程之间的先后顺序和时间间隔,其先后顺序的确定要以建设程序为主线,间隔时间要依据项目建设的生命周期性规律加以确定。教学计划的制定,还要遵从于工程管理实践的规律,科学、合理、易于操作。
3、精心挑选和编写案例
针对工程项目管理教学中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学生学习提不起兴趣,学习效果差的问题,开设工程项目管理沙盘以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本文基于沙盘的教学经验,介绍沙盘的实验流程及项目设计,分析沙盘教学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提出建议。
【关键词】
工程项目管理;沙盘实验;教学改革
【基金项目】
本文为重庆工商大学融智学院教改项目(编号:2015001M)研究成果。
一、工程项目管理理论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目前随着工程行业的蓬勃发展,国内的大多数的高校都开设了工程管理专业,那么势必开设其核心课程工程项目管理。从目前使用的教材来看,该门课程涉及的工程项目的组织结构的组建与运行,项目的进度控制,项目的质量控制,项目的成本控制,项目的安全管理,项目的成本管理,项目的资源配置等等一系列的问题。如果老师只是单纯照本宣科,不增加案例,不采取一些新的教学方式教学手段,那么学生更多的注意力都很难放在课堂上面。学生希望老师能有更多的教学案例,能采用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更加多样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来丰富课堂。
二、工程项目管理沙盘实验课介绍
(一)工程项目管理沙盘简介。
沙盘实验课学生通过分组学习,每个小组5~6人组建一个项目经理部,通过模拟工程项目管理全流程来完成各个工程项目经理部可能会遇到的各种问题,包括项目启动并签订承包合同、项目团队组建和职责分工、制定项目总计划和项目决策、建立管理体系、按周期执行项目管理计划(施工过程模拟采购、派工、领料、验收报量、变更索赔、结算和支付)、项目分析过程模拟(工作状况、资金状况、成本状况和盈亏状况)、项目管理过程决策、项目管理过程总结和优化等相关问题,最后老师通过学生的项目的进度、财务等报表进行点评和成绩评定。
(二)沙盘特点。
1.实践性。
借鉴军事领域兵棋推演的形式来模拟工程项目管理过程,直观感受工程项目的工作流、物资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切身感受项目团队不同岗位的角色和作业流程,在真实平台的决策中把握项目管理要点,透明信息环境中掌握项目管理知识和技能。
2.游戏性。
课程类似许多模拟经营的游戏一样,通过角色扮演,将理论知识和游戏规则相结合,通过在模拟过程中不断犯错,从而将理论知识学透。
3.竞争性。
课程由于是5~6人一组,一个班可以分多个小组。同样的项目由于各小组在执行的过程中,在各个阶段的决策不同,最后大家的收益率和工期的消耗情况有很大的差别,这样可激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好胜心理,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进一步增强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三、沙盘流程及教学项目设计
(一)实验流程。
工程项目管理沙盘要反映从工程项目的启动到最后业绩汇报的所有的工作,所以要按照一定的流程来操作。工程项目管理沙盘流程如图1,其中执行监控流程具体包含:施工临时设施的建设,材料、半成品、成品的购买、领用;劳动力、施工机械的进出场安排;劳务费、进度款用的结算;还款贷款计划以及最后的资产变卖等。
(二)实验项目设计。
本课程主要是三部分,共计24学时,其中体验1天,挑战及总结1天,一般在连续的2天之内完成。
四、实践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学生应该注意的问题。
1.知识能力准备。
沙盘课程贯穿整个工程项目管理过程,涉及到可行性研究与评估,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工程项目管理,工程经济,工程施工技术,工程财务管理等相关知识,所以要求学生要先进行相关课程的学习。在模拟的过程中将相关知识进行融会贯通,以克服理论教学的单一性。
2.明确职责及模拟规则。
沙盘模拟中采用的是角色扮演,每个小组有5个不同的角色,但是在模拟过程中,很容易出现角色的混淆,工作职责不明确,模拟规则不清晰,一旦出现问题或者违规了,就相互推卸责任。因此在沙盘体验这个项目模块中,老师要特别注意学生对职责的把握。项目经理:负责指挥、控制和协调项目组成员按照进程表完成项目;经营经理:负责劳务结算、甲方报量、成本核算和分析、洽商变更;生产经理:负责进度计划编制、资源需用计划、施工操作;采购经理:负责材料采购、库房管理、材料发放、材料核算;财务经理:负责资金管理和操作、资金账目管理、负责盈亏分析。
(二)老师应该注意的问题。
1.对老师的综合能力要求比较高。
对于讲授沙盘实验课的老师,除了要求其相关理论知识比较熟悉意外,还要求老师要熟悉实际工程的施工流程,施工方法,最好有相关的工程项目管理的实际经验。老师在整个沙盘的教学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一个工作经验越丰富的老师,其授课的效果也越好。
2.注意严格控制课时,维持良好的课堂秩序。
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是分组进行,容易导致部分同学出现搭便车的情况,所以要调动每位同学的积极性,同时注意维持课堂纪律,以免出现课堂过于吵闹,无法正常教学。
3.评分兼顾团体及个人。
在最后评分的时候要兼顾团体和个人,老师可按照相应的工程项目管理沙盘评分软件来评小组团体分,由小组之间根据成员对整个模拟过程的贡献来打个人基础分,个人基础分至少要有3个档次,每5分一个档次,最后按照公式来计算个人得分:个人基础分×团体分/100=个人得分。
五、结语
在沙盘的教学中,除了老师要起好引导作用,学生要积极参与,也需要学校的相关支持,比如学校可以让老师进行相关沙盘的深入学习或者到企业竞相挂职锻炼,组织学生参加相关比赛,从而提高老师的教学水平,学生的学习热情。
作者:刘芳 单位:重庆工商大学融智学院
【参考文献】
关键字:工程管理;综合能力;实践教学
The reform discussion of practice teachingbased on the integrated teaching of engineering management specialty
LIAO Jia1,LIU Xiao-yan2
(1.The Department of Civil Engineering, The Engineering and technical of Chengd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Leshan 614000, China;2.The Department of Civil Engineering, The Engineering and technical of Chengd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Leshan 614000, China)
Abstract:As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base construction and real estate industry, engineering management specialty are generally recognized and highly valued in economic developing position and action. But comprehensive ability of the graduates of project management professional is is still weak, with the problem of unsolid theory of knowledge and poor practice ability. The paper direct the problems existed in engineering management major, discusses how to practice teaching reform to strengthen the students' core competitiveness, with a view to offer corresponding proposal for the development of project management professional.
Key words:project management; comprehensive capacity; practice teaching
中图分类号:TL372+.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随着基础建设的加强和房地产业的迅猛发展,房地产企业对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加剧,企业迫切希望高校能够培养出各种专业型和复合型人才,来解决可行性研究、设计、招投标、施工中遇到的问题。但据调查,目前本专业的毕业生普遍存在理论知识不扎实、实践能力差、管理水平低等诸多问题[1-2]。
1 绪论
从高校的培养计划来看,各门课程都有相应的设置,但由于目前国内高校工程管理专业开始的时间都不太长,高校教学主要以基础理论教学为主,辅之以一定的实践教学,课程与课程之间缺乏有机的联系,导致了知识体系的相对完整,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总体”认识,从而导致学生综合能力较差,缺乏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3-5]。
为了提高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的核心竞争力,满足企业对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笔者认为应该在课程与课程之间进行集成化教学,本文针对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工程管理专业,提出在专业核心课的设置上存在有机连接,并阐述如何将工程造价与项目管理及项目管理软件进行结合,从而实现实践教学的集成化发展,以加强本校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动手能力,满足学生自身的培养与锻炼,满足社会对高水平复合工程人才的需求。
2 工程管理专业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作为一门新型的专业,工程管理专业在我校的成立时间不长,主要有项目管理和工程造价两个方向,课程的设置主要是依靠传统的工程管理专业,专业课设置都比较完善,但是各个专业课之间的衔接却存在很大问题。许多专业课的课时安排得比较少,也无与之配套的软件进行辅助,如项目管理课程,教师只能在极短的课时内讲授基本理论知识,没有project和PKPM软件的辅佐,无法进行课程设计和模拟实训,缺少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与社会需要存在差距。
虽然我校积极的发展工程管理专业,在造价方面引入各种电算化软件,也引入相应的实训,但是在课程与课程之间联系性不够,作为工程管理主要培养方向-工程造价和项目管理存在着脱节的现象。在项目管理规划大力推广的时代,工程造价、项目管理与P3软件没有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对学生的培养未涉及如何将这两门课以及软件的有机结合,导致学生在毕业后仅仅具备编制概预算或者施工的能力,而缺乏利用定额与图纸编制与工程匹配的施工项目规划(即人、材、机、资金使用计划,并对其优化)的集成化能力。作为培养实践能力的三本院校,尤其应该加强此方面的集成化教学,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3 工程管理专业“集成化”实践教学改革的内涵
作为以“项目管理”和“造价”为主要方向的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过程中,需要通过不同环节的能力训练最终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这也是实践教学改革的实质。教学改革主要是通过“理论学习+软件学习+实习+综合课程设计”相结合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学生在掌握扎实理论基础的同时增强动手能力,成为具有创新,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的应用型专业人才。
3.1 理论课教学
其中:“理论课”指学生对课程基本理论的了解和掌握,要求学生具备坚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如土木工程概预算和建筑工程造价管理要求学生在了解定额与清单组成的基础上,掌握建筑安装工程编制方法,工程概预算的审查与竣工结算的编制方法,训练学生编制建筑工程施工图预算和清单报价的技能。项目管理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对于施工项目的管理和控制方向的知识,让学生掌握九大知识管理的能力。
3.2 软件教学
在信息技术发展的今天,学习好理论课的同时,对于各自课程,更要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在软件学习的基础上,提供学生实际的工程图纸,通过课程设计将学生分组(5-8人),利用真实工程案例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对于该门课程的软件,主要涉及工程绘图软件,工程量计算软件以及项目管理软件,通过这些实训来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学生之间的团队协作技能,锻炼学生的探索能力,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发挥主体性及创新性作用,将核心知识转换为学生的核心技能。
3.3 实习
在理论与软件学习的同时,更要注重实习,通过实习为学生走向社会、了解社会提供锻炼的机会,使学生对课程进行全面复习和更深入理解,印证和检验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运用能力、找寻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之间的差距及原因;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开拓创新能力及社会交往的能力等,提高专业思想认识,让学生在思想上、业务上得到全面的锻炼。
3.4 课程设计综合教学
除此之外,更要注重课程、软件等综合使用,在各自课程设计的基础上,要结合工程实践中的项目管理,在工程量计算的基础上,运用项目管理技术对计算工程进行分解,并按照分解进行人、材、机、资金的合理布置,再引入项目管理软件project来实施进度、成本的综合管理、控制与优化,通过这种理论联系实际过程,培养学生力求以自己掌握的理论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即将可能从事的工作,反思并在实习中弥补理论学习的不足,提高自身就业的综合能力。
4 总结
总之,实践教学改革强调了我校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的课程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能更好地提高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学生在学习好专业知识的同时,更加强专业技能的训练,从而将学科有机地融为一体,促进学生专业知识的积累与综合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张海燕. 工程管理专业人才核心竞争力研究. 高等建筑教育第18卷第2期2009年:39-41.
[2] 王立国,高平.关于工程管理专业课程整合的思考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7,(3):92-95.
[3] 董肇君.工程管理专业课程整体化教学改革研究[J].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学报,第14卷第1期2008年3月:75-79.
[4] 冯东梅, 王永坤.基于学生核心竞争力的工程管理专业“多合一”教学模式探析[EB/OL]. :2010-06-29
[5] 李惠玲,刘光忱,赵亮,黄昌铁.工程管理专业“三明治”教学模式探析,中国建设教育,第8卷第8期2007年8月:21-23.
作者简介:
关键词:电子沙盘 沙盘模拟 课程教学
许多高校相继推出了一系列实验教学的创新教育形式,以提高大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本文将探讨电子版沙盘模拟在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目的在于将理论与企业经营实践相结合,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描述
生产运作活动是一切社会组织的最基本活动,是社会组织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和条件,生产与运作管理是一门研究如何将各种资源要素组织成现实生产力,以便有效地创造出产品和服务的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是工商企业管理的最重要内容。作为培育企业精英人才的摇篮,我国各类高等院校经管类专业一直以来颇为重视生产与运作管理的教学,在MBA、普研及本科生中都开设本课程。
与其他经管类课程相比,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的教学内容很多,包括生产运作战略与企业竞争力、需求管理与预测、生产/ 服务流程分析、生产/ 服务设施选址与布置、生产运作能力与生产运作计划、制造资源计划与企业资源计划、生产系统设计与优化、库存管理、项目管理、质量管理、设备管理、供应链管理、生产与运作管理前沿理论等知识模块,这些知识大多来源于生产实践,是企业生产运作实践的总结,很多知识在讲授时需要结合企业生产实践进行。
二、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1.以理论教学为主
目前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的理论教学比较枯燥,即使普遍采用案例教学法,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也仅仅限于介绍文字材料,无法给予学生感性认识,学生毕业后常被评价为光懂理论、不会实战,在实际操作时遇到种种意外障碍而束手无策,能力不能与学历匹配。这也是有些文科类毕业生一次就业率不高,进入企业后适应期太长的原因。
2.学生对授课内容缺乏直观的体验
学生由于没有在企业工作的实际经验,对很多内容缺乏直观的体验和感受,无法透彻理解,教学效果普遍不理想。
3.教师容易局限于一门课程内容
由于专业背景、授课学时等限制,教师往往容易局限于一门课程内容,很难把公司管理的全流程、全过程控制告诉学生,使学生头脑中形成一个整体和系统的公司操作实务。容易造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注重理论学习,不关心也不了解企业运作实际,缺乏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的训练。
4.学生对课程的兴趣不高
由于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相对于其他管理类课程,内容较复杂和枯燥,学生对该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往往不高,也有部分学生会受到上一届学生的影响,在还没有开课之前,已经在脑海中形成了该课程偏理论、数学模型和需要大量计算等印象,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有所降低。
5.学生对课程的教评结果偏低
由于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的偏理论、数学模型和需要计算的内容偏多,尽管在授课过程中引入了大量的案例、视频等多种教学手段,本课程在许多院校开展的教评活动中仍得分偏低。有的教师同时讲授多门课程,但各门课程的评价结果差距很大,教师对该课程的教学积极性有所降低。
6.实践环节滞后于课程教学
目前很多学校已经认识到该课程在教师授课及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的严重性,先后引入了对企业的实地参观、沙盘模拟实训等教学方法。但由于对企业的实地参观、沙盘模拟等均是针对实践环节的课程,在理论课程结束后作为一门单独的课程存在,对生产与运作管理理论课程的教学效果影响甚微,学生们感叹如果实践环节的课程能够与理论课程穿行效果可能更好,学生会从中受益更深,体会更深刻。
三、对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
基于上述的问题,有必要探索能够提高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教学效果以及学生竞争力的教学方法。目前广为使用的是沙盘模拟教学方法。
1.沙盘模拟教学方法简介
沙盘模拟源于战争中的沙盘模拟推演,指挥官在真实的模拟沙盘模具前,进行战略部署的过程,具有形象、直观、一目了然等优点。企业的经营管理犹如战场,要进行整体部署、产品的研发以及财务分析等决策,通过课堂教学展现无疑是纸上谈兵,而沙盘模拟运用独特直观的教具,结合市场变化,进行情景模拟以及角色扮演,通过老师点评,使学生在虚拟的市场竞争环境中,真实体会企业多年的经营管理过程。
沙盘模拟主要通过实战模拟演练完成体验式学习,具有互动性、真实性、挑战性、实用性等特点,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所学内容进一步加强巩固,并能够将学到的管理思路和方法在实际工作中与运用。
2.沙盘模拟课程涉及的内容
(1)熟悉企业全面管理系统,确定企业整体经营战略。沙盘模拟课程分析企业内部资源与外部环境,预测市场趋势,形成企业计划管理体系,确定企业具体的市场经营战略、产品的研究与开发战略、财务战略以及人力资源战略等。
(2)了解企业整体运作流程。通过沙盘模拟课程能制定企业新产品开发战略,安排企业的生产计划,制定市场开发决策、目标市场定位等。模拟企业在同行之间的竞标过程,调查了解同行商情,抢攻市场,正确进行市场决策。
(3)谋求企业系统效率提升,进行正确的财务决策。通过沙盘模拟的运用,学会制订企业长期、中期、短期资金计划,多渠道筹措资金,制订投资计划,编制财务报表,运用财务指标进行正确分析,进一步评估决策效益,为管理决策提供可靠的数据。
(4)提升科学管理能力。通过对企业生产能力的计算,生产线的更新调整\库存的管理,原材料采购、现金流量的计算等提升科学管理的能力。
(5)从点评中获取更多的知识。在每一次教师的点评中,学生可以深刻领会到理论中学到的知识如何真正运用到企业的运营实践中,具体应该如何进行分析,为今后步入社会打下一定基础。
(6)从总结中收获。通过参与企业模拟经营的过程以及课程结束后的实训报告,学生思考、总结得失,获得最大的收获与提高。
3.沙盘模拟的形式
在各大院校主要引进和自行开发的沙盘模拟形式有物理沙盘和电子沙盘两种。通过教学实践发现,目前的企业经营物理沙盘训练课程对抗规则复杂,容易出现误操作和不规范行为,且问题无法追溯,影响公平性;另一方面由于采用独占式教学资源,学生需要至少2天的时间完成整个物理沙盘的对抗演练,效率较低,但学生的热情高涨,积极性非常高。而电子沙盘采用计算机软件的对抗方式来进行教学和竞技,通过程序的设计,可以使实验完全依照对抗规则进行,防止了学生的误操作和不规范行为。电子沙盘通过记录学生的每步实验操作,可以使实验最终的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自动生成。但是,这种模式直观性、体验性差,各小组缺少面对面交流,比较难以激发学生参与兴趣,教学效果不是非常理想,这与情景式教学的初衷相悖。
4.将电子沙盘引入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教学
基于物理沙盘与电子沙盘的优缺点,考虑在生产与运作管理理论课程结束后的实践环节仍然保留物理沙盘的模拟训练或物理沙盘与电子沙盘相结合,充分发挥两者的长处,扬长避短,最终实现电子沙盘的便捷性和物理沙盘的真实模拟性合为一体。而在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教学过程中引入电子沙盘模拟,充分利用电子沙盘的可存储性和灵活性,在不同的章节、不同的教学阶段,使用电子沙盘模拟的不同功能。
5.电子沙盘与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结合体现出的特点
(1)生动性。传统的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理论知识晦涩难懂,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为了改变这种高耗低效的教学局面,通过沙盘模拟实际企业环境进行教学,学生能亲自运营企业,真正体验企业经营管理过程,十分生动有趣。
(2)真实性。在课程中,通过沙盘模拟运用让学生亲自体验“做”中“学”,以实际参与的方式体验企业的运作,在模拟企业实际环境中,真正体会企业面对多变的环境,使学生学会收集信息,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将来应用于实践。
(3)合作性。沙盘模拟就是让学生在每一次商业决策中感受团队智慧的价值,领会如何在立场不同的部门间沟通和协调,进一步培养不同部门人员的共同价值观与经营理念,同时建立以整体利益为导向的组织团队,培养学生的沟通协调能力,并能真正领会团队合作的优越性。
(4)基于电子沙盘的灵活性与可存储性,在引入课程教学时可以随时调用任何模块进行讲解,这是与物理沙盘相比其最大的优点。电子沙盘可以将学生分为6~18组进行模拟,而物理沙盘只能模拟6~8组,解决了物理沙盘授课的困难。同时也解决了物理沙盘必须连续的将课程进行2~3天独占资源的缺点以及物理沙盘课程与理论课程在时间上脱节的问题。
(5)可作为开设物理沙盘课程的前期准备。与之前在理论课程结束后再上物理沙盘课程相比,学生在开课前已经对沙盘模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分组组成不同的企业后,对企业战略决策、资金运用、市场开拓、ISO认证、产品研发、厂房及生产线投资等问题会更加慎重,通过理论课程对各个决策环节会用到哪些知识点已经心中有数,会彻底改变之前的盲目决策以及部分学生的游戏心态。
(6)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沙盘模拟在企业经营管理教学系统中运用,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沙盘模拟经营使学生亲自感受到树立共赢理念、全局观念与团队合作、保持诚信、个性与职业定位等综合素质的重要性。
(7)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沙盘模拟在教学中的应用,使教师充分认识到,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不断学习,充实自己,提高业务水平,并能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也能使学生学有所长,与实际贴近,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所学理论与实际更好地结合,达到预期的目的。
四、结论
基于电子沙盘的灵活性与可存储性,将其引入课程教学体系,是继传统教学及案例教学之后的一种全新教学模式,将改变多年来“教师苦教、学生死学”的传统教育教学,能够将理论与企业经营实践相结合,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沙盘模拟经营,使学生亲自感受到树立共赢理念、全局观念与团队合作、保持诚信、个性与职业定位等综合素质的重要性。对于经管类专业其他课程的教学也可以是一个借鉴。
基金项目:内蒙古工业大学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11020),(2011043)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沈炜,王宁宁.模拟实验课程初探.中国管理信息化,2007(1)
[2]张新婷,刘新艳.生产运营管理的三维方法论教学改革思路.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8)
1、提高对实验教学重要性的认识,积极建设综合实验教学平台
有些课程的教学大纲中没有设置实验学时,可以考虑给同学们开设开放性实验。实验时间和内容灵活多样,这样有利于同学们课余时间的充分利用。如一个系列的课程开设一门开放实验,由多门课程老师指导,时间灵活安排,内容可有一定的自由度,由学生自主确定,老师把关。通过这种方式,改变了一味由老师出题,介绍实验思路,学生按固定套路做实验的传统做法。开放实验不仅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在实验中锻炼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校在2009年申请了教育部直属高校修购基金项目,并成功获批。以此项目为依托,购置IBMRationalSuite平台,共包括7套软件,建设了软件工程的综合实验平台。这些软件在实验教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使用IBMRationalTeamConcert、IBMRationRequirementsComposer、IBMRatio-nalQualityManager环境开设软件工程综合实验和软件项目管理综合实验,培养学生在需求管理和分析方面的能力、代码管理、缺陷跟踪管理能力等;使用IBMRationalMethodComposer平台开设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综合实验和面向对象技术综合实验,培养学生使用面向对象建模工具进行面向对象软件开发的能力;使用IBMRationalFunctionalTester、IBMRationalPerformanceTester平台开设软件测试综合实验,培养学生在测试原理的深入理解、测试方法的应用、测试代码的编写等方面的能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以科研项目任务驱动教学,科研项目与实验教学灵活结合
教师可利用带有科研项目的优势,在教学中引入实际工程软件的开发和测试过程,驱动教学活动的进行,这就是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采用这种方式,同学们一方面不会觉得理论内容空洞乏味,另一方面也不会再问诸如“学这门课有什么用”等问题。更重要的是,在做实验的过程中,以课堂教学内容为指导,同学们亲手进行工程软件的开发和测试等工作,通过实践加深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同时,教师还可以凭借自己的项目经验,对同学们加以有效的指导。这样不仅借助科研项目促进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还可以对教师的科研工作注入新鲜血液,促使教师在项目进展过程中产生更灵活的解决思路。当然,将科研项目与实验教学结合时,不宜直接将项目生搬硬套,这样最终势必会事倍功半。科研项目对于学生实验来说过于庞大和复杂,教师可以将其适当精简和虚化后带入课堂和实验,取其适合本门课程的部分。例如在软件项目管理课程中,可以将一个具体项目的人员分工、各阶段的时间安排等作为实例进行讲解和实验,在实验中利用特定的实验平台将项目的全部信息进行详细管理。在软件工程课程中,以项目的前期需求分析和概要设计为任务驱动课堂教学和实验。通过课堂教授使学生掌握需求分析中的基本概念,在实验中采用一定的实验环境分析项目的具体需求,进而完成各模块的设计。采用任务驱动教学,将科研项目引入课程中,尤其是引入实验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和动手实践的积极性,还能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本科软件工程学科实验考核机制的改革
实验考核不仅可以有效检验教师的教学效果,还能激励学生认真学习,因此成为实验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在以往的考核模式中,多是采取验收实验结果和提交实验报告相结合的形式,过于注重结果而轻过程,这样势必会对学生的积极性产生一定的消极作用。在软件工程系列课程中,为了培养高质量的学生,本着对学生负责任的态度,将实验考核的机制由“轻过程、重结果”向“重过程、轻结果”的机制转变。教师对学生的考核成绩不再单纯由实验结论和实验报告决定,而是由以下三项构成:
1、每次实验中深入学生,以学生的出勤率、实验进展情况、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和阶段性总结报告作为平时成绩的主要参照;
2、在实验完成后,进行分组答辩,每组中多个学生各司其职,如可按项目总体管理、需求分析、项目设计、项目实施和项目测试等不同环节分别论述自己负责的工作,最后教师提问,给出答辩成绩;
3、实验结果和最终的实验报告只作为考核成绩的一部分,最终成绩由以上各项加权来给定。通过这种考核机制,学生便会杜绝投机取巧、弄虚作假的心理,踏踏实实地完成每一个阶段的实验,而不是一味地拼凑一个漂亮的实验结果。
三、结论
【关键词】软件工程;课程设计;需求分析
一、引言
课程设计是指学生在学完相关课程后,综合利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实现理论向实践转换的重要教学环节,也是对前期理论教学效果的检验。
软件工程专业的大部分课程设计是有关软件开发的。这就要求学生在设计过程中经历一个完整的软件开发流程:项目定义、分析、设计、开发、维护[1]。作为软件开发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需求分析在实际的课程设计中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往往被忽略,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2]。针对这一问题,本文首先阐述了需求分析在软件开发过程中的重要性,分析了软件工程专业课程设计中需求分析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二、需求分析的重要性
软件需求定义了系统必须具备的能力,即软件能完成什么样的功能,达到什么样的性能,这种能力体现了用户的需要和开发者对用户需要的理解。软件项目的开始,就是因为软件需求的存在,需求是项目开发的基石。
一个项目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就是对需求的把握程度,研究表明,软件项目中大部分的问题都是在需求分析阶段埋下的隐患,需求问题发现的越晚,软件维护的开销就越大。很多项目的失败,也是由于需求分析的不明确而造成的,有些项目甚至是在需求没有完全确认的情况下就开始执行了,这必然会导致成本浪费、进度延迟等严重问题。所以分析是软件开发中最为基础和重要的环节,是软件项目迈向成功的第一步。
需求分析也称需求建模,主要任务就是借助当前系统的逻辑模型导出目标系统的逻辑模型,解决目标系统“做什么”的问题,即对目标系统提出完整、准确、清晰、具体的要求[4]。分析用户需求主要过程如下:
(1)以图形描述系统的整体结构。
(2)为用户提供可视化界面供用户对需求做出评价。
(3)以模型描述系统功能、实体关系及状态转等内容[3]。
需求分析要保证需求明确,尽量避免需求描述不清楚、需求遗漏、需求互相矛盾等问题,避免在开发后期因需求问题对项目产生困扰。
三、课程设计中需求分析现状
(1)学生重代码,轻需求,急于完成可见的执行软件,大大压缩了需求分析时间。
(2)学生缺乏对所选课程设计题目相关的业务知识的了解,需求分析只是对需求的拼贴,不完善,不系统。
(3)教师缺乏实际项目经验,对需求分析的认知只是停留在理论阶段,不能在实践上给学生以高水平的指导。
四、解决方案
针对以上问题,文中给出解决方案如下:
(1)一方面转变学生对需求分析的认知误区,强调需求分析的重要性,通过一些案例及调研数据让学生了解忽视需求分析带来的严重后果,让学生重视需求。让学生了解软件项目开发工作和项目管理工作都与需求密不可分,如软件项目成本估算、进度计划、项目跟踪控制、验证、确认等工作都以需求为基础;软件设计、编码、测试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提交一个满足用户要求的可执行软件,用户的要求主要就体现在需求分析的制品上。
另一方面增强需求分析的趣味性,让学生主动参与需求分析,如选题上给学生充分的自主选择权利,或者让两个同学选相同题目(分别做不同模块),同组间进行需求分析竞赛等。
在软件开发过程中让学生记录并总结,自身项目中存在的那些需求问题,对项目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总结需求的重要性,加深认识。
(2)题目选择范围上给学生更大空间,可从教师给定的题目中选取,也可学生自拟题目。因为课程设计的时间有限,需求又是一项要求精细、准确、全面的工作,所以在课设开始前至少一个月,让学生预先选好题目,进行需求调研、分析工作。需求分析开始前,由教师预先规定应分析什么,如:软件功能需求、性能需求、可靠性和可用性需求、接口需求、系统约束等;采用什么样的分析方法,建立什么模型,如:功能模型、数据模型、行为模型等;及最终要形成软件需求规格说明,该文档模板由教师提供。任何软件需求都离不开其涉及到的业务领域,因此也要要求学生对业务领域相关的标准模型进行分析和研究,对业界的一些标准和最佳实践进行熟悉,对业务领域进行大量调研。这样才能让才能分析出真正的需求,否则需求就会脱离实际。
(3)作为教师不但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还应具有较强的实践经验,指导学生完成由理论知识向实践技能的转换。所以在选择课程设计教师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教师要有软件项目开发经验及管理经验[5],熟悉软件开发的各个环节。若教师本身不具备这样的能力,也可以通过加强教师培训,让教师到企业中实习的方式来提高教师实践指导水平,通过考核的教师才可以指导课程设计。
五、结论
总之,需求分析是软件开发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是项目所有活动展开的基石,在软件工程专业软件类的课程设计中,作为教师在这一环节应为学生提供有效的理论和实践指导,让学生理解需求分析的重要性,积极主动地做好需求分析工作,为后续的各项软件工程活动展开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 秦放等.案例驱动与项目导向结合的软件工程课程教学模式探讨[J].计算机教育. 2013(9):87-90
[2] 陈杰.计算机专业课程设计中的需求分析[J].集美大学学报.2009(2):89-92
[3] 韩万江等编著.软件项目管理案例教程(第2版)[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