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学会看病教学设计

学会看病教学设计

时间:2022-09-03 04:25:53

学会看病教学设计

第1篇

《网络文明小公民》是选自苏教版小学信息技术第21课的教学内容。为了达到学计算机安全的意识、从小养成安全使用计算机的良好道德规范和预防计算机病毒这个目的,我在设计教学设计的时候,注重搜集一些直观的教学素材,如一些视频、图片,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的欲望,同时通过对事实新闻以及相关案例分析来使学生真正成为一名合格的网络文明小公民。

【情景描述】

教学片段一:创设情境,情趣导入

师:同学们,最近网络世界出现了一个名叫“火焰”的破坏分子,那这个破坏分子在网络世界都作了哪些坏事呢?我们通过一段视频来了解一下。

生:(观看视频)。

师:通过这段视频我们应该了解了这个名叫“火焰”的破坏分子属于计算机病毒,那到底什么是计算机病毒,计算机病毒又有哪些特点呢?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计算机病毒的相关知识。

【设计意图】设计这课时正值“火焰病毒”在网络上肆虐,所以就想到通过一段相关视频来进行导入。一来可以使学生可以很轻松的进入学习状态,同时还可以通过这段视频先让学生对病毒有一个大体的印象,为下面讲计算机病毒知识时作一个很好的铺垫。

教学片段二:观看视频,学习新知

师:下面请同学们来看一段视频,看完后请回答下列几个问题:

1、电脑病毒和人体内的病毒一样吗?2、谁编写了电脑病毒?3、什么是计算机病毒?4、计算机病毒有那些特性? 生:(观看视频,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由于计算机病毒的相关知识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讲比较抽象和枯燥,那教师如何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呢?在偶然间看到了《蓝猫淘气3000问》里正好有一段关于病毒知识的介绍,而且把病毒的概念、特点等介绍的淋漓尽致。学生通过观看逼真的动画效果来学习相关知识点,既丰富了眼球,又学到了知识,何乐而不为?

教学片段三:借助具体事件自我总结,自我反思

师:病毒只是我们上网过程中遇到的一种麻烦,网上内容丰富多彩,既有对小学生成长有利的内容,也有不适合小学生浏览的内容。接下来我们就通过两个事件来看看这两个同学在网络的影响下都发生了什么变化。(教师呈现案例)

生:(仔细阅读案例,并说说自己的感想)

师:同学们回答的很好,网络是个虚拟的世界,怎样才能避免不适合我们的内容呢?这就要求我们做到绿色上网,健康上网。 现在就请同学们上网了解“绿色上网”“健康上网”的相关知识,然后说一说自己有没有不好的上网习惯。

生:(上网了解知识点,并自我反思)

【设计意图】通过真实的事件让学生说出自己的体会,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同时有通过学习两个新的知识点,让学生反思自己在上网过程中一些不好的行为,让学生能够更好的合理利用网络。

教学片段四:学习公约,提升自我

师:同学们,你们讲的都非常好。全社会关心爱护我们的人们都在积极倡导着每一位同学健康生活,文明上网。为我们的将来,祖国的明天,让我们一起共同遵守“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全体朗读)

师:最后我们通过签名活动,来让我们成为一名合格的“网络文明小公民”吧!(生参加签名活动)。

【设计意图】通过学习《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可以使学生正确认识和利用网络,有效利用网络资源,使网络资源更好地为学生的创新和发展服务。同时同过签名活动,一来可以让学生轻松的学完这节课,又能起到一个活跃课堂的作用,但最主要的还是要让学生成为一名合格的网络小公民。

【反思与讨论】

由于现在很多孩子很早接触网络,所以网络这个词对他们来讲一点都不陌生,通过前面几节课的学习,学生大都掌握了网络方面的操作。本课内容是在此基础上对网络知识的一种升华,重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进而培养良好的信息素养。由于本课很多知识点都很抽象,所以我借住了两段视频来活跃了课堂学习氛围。通过创设情景等方式让学生感知病毒的无处不在和巨大危害,从而激起他们想了解相关病毒知识的欲望,自然而然地进行教学,并在学生了解病毒相关知识的时候,适时安排了上网操作,还要求他们通过上网搜索知识点、讨论等方式来解决问题,拓宽了他们解决问题的渠道。

第2篇

1研究方法

1.1制定培训方案

查阅文献,针对在校中医学本科生的实际情况,以卫生部中医类别全科医师培训教材为蓝本,进行修改、筛选和补充,制定在校中医学本科生中医类别全科医学培训方案。

1.2培训对象

在广西中医药大学2009级中医学本科生中医专业、对外中医专业、针灸推拿专业和传统中医专业中随机抽取6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按制定的中医全科医学培训方案进行培训。另随机抽取60名未接受中医全科医学培训的学生,作为对照组。

1.3培训方法、目标及内容

(1)方法。采用理论授课、临床实践与社区实践相结合的方式。

(2)总体目标。通过培训,使学生掌握全科医学概念和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特点,运用中医药理论与方法开展中医药预防、养生保健、康复、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健康教育,熟练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服务。

(3)培训内容。①理论授课:由具有丰富临床及教学经验的教师教授《中医全科医学概论》、《医学心理学与精神卫生》、《预防医学》等相关课程。②临床实践:主要掌握内、外、妇、儿各科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鉴别诊断、转诊原则及基本用药,熟悉相关的养生保健、健康教育与康复指导,掌握各科相关的基本技能操作等,将制定中医类别全科医师临床实践手册,在学生大学五年级进行临床实习同时进行,由相关老师进行全程指导和监督。③社区实践:大学五年级实习期间,安排培训对象到我校附属医院相关社区医疗服务中心进行实习,由社区医疗服务中心的老师带教,要求掌握社区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熟悉社区常见病中医社区康复的基本疗法,熟悉资料收集与整理的基本方法,熟悉中医适宜技术在社区的应用等。

1.4问卷调查

根据研究目的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包括对全科医学的认知度(包括学习必要性认识和授课形式选择调查等项目)、择业意愿和全科医学基本知识的调查。培训对象分别在培训开始和结束时填写相同内容的调查问卷。

2调查结果

2.1调查表发放收回结果

观察组于培训前发放问卷调查表60份,收回60份,有效问卷58份;对照组发放60份,收回60份,有效问卷59份。观察组培训结束发放问卷调查表60份,收回60份,有效问卷60份;对照组60份,收回60份,有效问卷58份。

2.2统计学方法

采用Update软件录入数据,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对调研结果进行描述性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3两组学生培训前后对全科医学认知度调查结果比较

培训前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培训后组间比较及组内培训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2.4两组学生培训前后择业意愿调查结果比较

培训前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培训后选择医院、选择社区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各项内容培训前后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5两组学生培训前后全科医学基本知识调查结果比较

培训前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培训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培训前后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3.1基本达到了培训的总体目标

按本课题设计的中医全科医学培训方案,由调查结果得知,经培训后的学生能够较好地掌握全科医学的概念,基本熟悉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特点,能将基本的中医药理论与方法运用于中医预防、养生保健、健康教育等领域,并熟悉内、外、妇、儿各科常见病以及多发病的诊疗服务,基本达到了培训的总体目标。此外,很多学生表明,经培训后,自我的中医知识更加全面、扎实与稳固,心理素质有所提高,能融洽地与患者沟通交流,说、教、诊、治等临床实践能力进一步提升,为今后的择业、就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2社区医院择业意愿有待提升

第3篇

关键词:说课;病理学;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4-0250-02

说课是一种教学、教研改革的手段,是教师以语言为主要工具,阐述自己对某一教学内容的理解、施教方案的设计以及施教效果的预测与反思等的一种教学研究方式。下面,笔者就中专口腔医学专业《病理学》中心血管系统疾病――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从教学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四个方面来浅谈说课的设计。

一、教学分析

1.教材分析。本节内容选自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卫生部规划全国中等卫生学校教材,第三版《病理学》第十三章“心血管系统疾病”第二节“感染性心内膜炎”。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与口腔临床工作关系密切。在口腔临床工作中,如果询问病史不详细,无菌操作不严格,极有可能引起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发生,所以本节课内容对口腔医学专业的学生来说,具有较强实用性。

2.学情分析。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的素质及主观能动性直接决定着课堂教学的难易程度、进度、所使用的教学方法及教学效果等。我所面对的教学对象为中专口腔医学专业一年级的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习了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微生物免疫学等医学基础课,但由于受文化基础、理解能力及基础课教学时间的限制,学生对基础医学知识的接受有一定困难,进而造成对病理学的学习缺乏有效的理解和把握。

3.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的出发点和归宿,它对教学活动具有很好的导向作用。基于以上对教学内容和学生认知能力的分析,结合教学大纲确立以下教学目标:①知识目标:掌握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病理变化和临床联系;熟悉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了解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预后及预防。②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基础医学知识综合应用的能力;培养学生对标本及切片的观察及描叙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③德育目标:医者,德为先。在授课过程中同时注意:培养学生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培养学生严格的无菌操作观念;培养学生树立关爱病人,预防为主的观念。

4.教学重点和难点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本着理论结合临床的原则,确立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①教学重点是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病理变化和临床联系。②教学难点是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发病机制。

二、教学方法

1.说教法。学习理论知识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临床实际问题。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与口腔临床工作关系密切,学生对此比较感兴趣。因此,在教授方法上,我注意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以传统的讲授法为主,同时做到①创设临床病例情境,借此激发学生的探究心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②运用引导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和启发学生通过对已知基础知识的综合应用,解决新问题,获取新知识;③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法、直观教学法等,演示本病的发病机制,展示病理变化的标本及切片以及临床病变图片等,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直观化,以便于学生的理解、记忆。

2.说学法。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使他们能主动参与到整个教学活动中。例结合临床病例,运用多媒体课件、标本及病理切片图等,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分析、学会将已学基础知识与临床工作相结合;通过对已知知识的综合应用,来解决新问题,获取新知识,从而使知识能得到有效的迁移和升华。

3.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的阐述是说课的重点。因为教学内容的处理、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师教学理念的体现等,都要通过这个环节来实现。本节课教学时间安排为1学时,整个过程分5个环节:①创设临床情境,导入新课。结合一口腔临床病例:一位急性智齿冠周炎患者,检查无对颌,建议拔除患牙;但医师在详细询问病史后却让病人服用抗生素后再进行拔牙术。提出问题:医生询问病史后发现了什么问题?为什么让患者先服用抗生素再进行拔牙?举措对吗?在引入课题的同时,把教学内容转化为具有实际意义的问题,让学生产生强烈的问题意识,激发他们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整个教学过程成为期待寻找理由,解决问题的过程。②展示教学目标,说明教学重难点。通过展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说明教学的重点及难点,明确告知本节课的学习要求,使学生在听课学习过程中能够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③分析探究,解决问题构建新知。结合导课中的病例,逐层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同时,完成对新课内容的学习和掌握。例:分析课题,何谓亚急性,心内膜在何部位,有何特殊结构,感染是何意义等,引出病因并深化问题:病原菌侵入机体,是否一定会引起本病的发生?结合病原菌的致病能力与特点、心脏的解剖结构、血液循环的路径等,通过多媒体演示,师生共同探讨本病的发病机制及病理变化;引导学生观察描述病变的标本及切片,师生共同总结病变的特点和要点;进而由病理变化,引导学生分析病人的临床表现;最后介绍本病的愈后情况,并分析总结对本病的预防措施等。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开动思维积极主动地学习和掌握新知识,并在学习中逐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④回顾总结,强化认知。结合板书,师生共同回顾总结整节课教学,使学生对教学内容能更加系统、完整的理解、学习和掌握。⑤当堂练习,评价教学。通过对测试习题的当堂提问回答,在了解教师授课情况的同时,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学习和掌握情况,及时得到反馈信息,结束整节课教学。

第4篇

摘要:针对蒙古族临床定向生的培养,传染病学是一门重要的临床课程。本文根据近5年来对蒙古族临床定向生传染病学教学过程中发

>> 阜新蒙古族自治县2005-2009年传染病统计分析 农村社区医生定向培养中传染病学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CBS―RISE教学模式在传染病学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家畜传染病学》教学改革探索 充分发挥教师在传染病学临床教学中的作用 应用PDCA循环法提高传染病学临床见习教学质量 新医改背景下临床医学定向生免疫学教学实践研究 如何提高传染病学教学质量初探 浅议传染病教学 PBL教学在临床医学定向生《口腔科学》教学中的 《传染病的预防》教学设计 《传染病及其预防》教学设计 “传染病及其预防”教学设计 “夫妻传染病” 房价传染病 传染病等 谨防“传染病” 关于传染病 PBL教学法在《家畜传染病学》教学中的应用 案例教学法在传染病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2]卜东东,彭晓英. 对农村免费临床医学定向生学习激励的探讨[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14,30(1):32-35.

[3] 巴德年. 面向21世纪的我国高等医学教育[J].中华医学杂志, 2001, 81(15): 897-898.

[4]王美霞,殷胤.从医患关系看传染病教学与人文教育融合的必要性[J].西北医学教育,2015,23(2):265-268.

[5]郑南,蒋宁,张春芳,等.传染病学教学方法的应用与思考[J].中国医药导报,2015,12(9):49-52.

[6]任锋,师社会,刘梅,等.新发传染病教学现状及教学改进[J].西北医学教育,2013,21(2):364-366.

第5篇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为掌握萎缩的原因和分类、病理变化;能力目标为能够结合临床实例,讲述各种类型的萎缩及产生的原因,并描述出组织和器官的病理变化;情感目标为通过案例深刻体会到“萎缩”给患者带来的痛苦,深感肩负的职业重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为萎缩的原因与分类、各种原因引起病理变化的过程;教学难点为重要器官萎缩的病理变化。

三、 教学过程

1.课前准备

教师上传电子任务书及微课视频;让学生查找萎缩的相关图片和视频;提出三个与教学内容相应的问题:(1)你认为什么是萎缩;(2)根据查询的资料举例说明萎缩有哪些常见的类型;(3)通过图片和视频内容,观察萎缩的组织和器官发生了哪些形态学改变。学生在组内进行交流讨论、资料整合,明确老师提出的三个问题,完成任务书。

设计意图:依据教学内容设置问题,给出学生自学提纲,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 复习导入

播放一段有关于萎缩的病例视频《安吉婴儿全身萎缩,揪心等待死亡》,导入萎缩的内容。这段案例视频一方面引起学生对萎缩的高度重视,另一方面结合预习内容来导入萎缩的概念。

设计意图:一段非同寻常的真实案例,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渗透给学生岗位意识,营造出良好的情感教育环境。

3.探索新知

通过观看安吉婴儿小睿睿的视频,结合课前预习的内容,提出本次课的三项任务。

任务一:萎缩的概念。通过导入的视频,结合课前PPT图片,由学生来概括萎缩的概念,教师针对考点加以讲解。

任务二:萎缩的原因及类型有哪些。学生互动式讲解,根据播放的视频和课前收集的大量资料,以小组为单位用PPT的形式展示给大家,并派代表讲解不同类型的萎缩。学生的讲解中包括大量的临床实例和视频以及萎缩患者背后隐藏的感人故事,还总结出了课本上没有的临床常见类型,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每组讲完后,其他小组可以进行提问和补充,由讲解小组进行现场答疑。

任务三:萎缩的病理变化是什么?师生结合图片共同讨论萎缩的病理变化。其中重要器官的萎缩既是难点也是考点,强化讲解心肌萎缩的镜下观和脑萎缩的肉眼观,并由脑萎缩导入知识拓展内容:脑萎缩的检查方法、发病原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在课后任务里面预留视频让大家更深入地了解脑萎缩的相关内容,包括如何提前发现和护理脑萎缩的患者,内容与今后《老年护理学》的内容相对接,并渗透了关爱老人的情感意识。另外附加《过度上网会让大脑“废用性萎缩”》视频,增强学生自我保健意识。

设计意图:利用真实的案例,引发出教学重点,并结合大量的视频和图片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使之更加容易理解,并且加强了互动,活跃了课堂气氛,尤其是渗透了情感教育,并与临床学科和工作岗位相对接。

4.巩固总结

一是贴标签游戏。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讨论后选出代表到台上把相应萎缩类型的标签贴在正确的图片上,贴错游戏自动提示,直至贴对标签为止。

二是看图说话。小组看图讨论,用所学的知识叙述组织和器官形态结构的改变,并选出代表上台讲解。

设计意图:通过贴标签和看图说话游戏,增进了学生之间的感情和团队意识,提高了学习的趣味性和学习效果,使学生在课上就能记住所要掌握的重点内容。

5.总结点评

最后通过形象的示意图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以上所学知识点,促进学生对知识体系的整体构建与掌握。

设计意图:提纲挈领,突出重点,有助于学生记忆和理解。

6.巩固拓展

布置学生在课下观看脑萎缩专家陈晓华做客央视网《健康有约》的视频,并针对其内容,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健康宣教。

第6篇

论文摘要:以职业教育课程理论、学习理论和教学环境理论为基础探寻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的理论依据,并以现有的其他专业的实训基地开发的经验为借鉴;结合护理专业自身的特点,探讨护理专业所特有的实训基地建设的思路。

一、设计的理论基础

对职业教育来说,课程实施环境的开发是一个重要课题。从职业教育的特点来说,实训基地的建设是实践教学得以实施的重要保证。有什么样的职教课程观就有什么样的实训基地建设理念和技术路径。

1、职教课程理论与校内实训基地设计

1.1突出实践是职教课程理论发展的重要趋势

从世界范围来看,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方法首先是“学科系统化”的,在经历了“职业分析导向”和“学习理论导向”的课程开发模式后,目前正向“工作过程导向”模式发展[1]。对我国职业教育较为有影响力的职业教育课程理论主要有:MES课程模式、能力本位教育课程模式、行动导向(行为导向)职业教育课程模式、群集课程模式、工作本位学习,从这几种职业教育课程模式和发展趋势来看,强调的都是以个体职业准备为目标、突出工作岗位需求来培养学习者的各种综合能力,而这些能力的培养必须以具体的行动导向、职业领域、实际情境为基础,即强调突出实践教学,而教学的实施依赖于实施教学的条件的创造。突出实践教学的开展,则必须加强职业教育各种实训基地的建设,其中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是不可缺少的一种重要形式。

1.2职教课程方案是实训基地设计的基本依据

不同的课程理论,会产生不同的课程方案;不同的课程方案需要不同的课程实施条件。以实践为主的职业教育课程则强调实训条件的创造。所以,实训基地建设方案的开发,要充分建立在对相关课程理论与课程方案的理解的基础上,要依据特定的课程方案来确定实训基地的功能与装备标准。同时,实训基地建设方案的开发,通常还会用到许多相应课程的开发方法。如本文所建构的以工作任务分析为基础的实训基地建设方案开发方法,就借鉴了能力本位课程开发中的工作任务分析法。

2、学习理论与校内实训基地设计

2.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刺激——反应”的学习理论,它强调“学习是反应的获得和强化”[2]。它的突出贡献在于它强调“做中学”,这与我们职业技术教育提出的“实践环节是职业技能形成的必不可少的条件”是相一致的。但在“练习”、“训练”思想的指导下,各校的实践场所也就只限于提供简单的、机械的、缺乏真实情境的“操作练习室”而已。其结果常是学生只能重现简单的操作,而不能与临床情境相结合。如护理技术中最基本的病人的床铺准备,如果你明确指出让学生铺一个“备用床”或“暂空床”,学生基本能正确完成,但如果提出“现在门诊来了一位尿失禁的病人,请你为他准备一张床铺”,这时学生往往表现得束手无策。原因是他不能结合实际需要,不能确定应为该病人准备哪种床铺。

而我们护理专业的特点,就是面对不同的病人及病人突然出现的病情变化等都能及时给予正确有效的处理,所以按传统的行为主义的学习模式,只是简单地进行机械的模拟训练是远远不够的。

2.2信息加工理论

在信息加工理论的影响下,有关动作技能学习,亚当斯和施密特分别提出了“闭环理论”和“图式理论”[3]。这两种动作学习的理论依靠的是储存中的规则和信息,集中于有意识的推理和思维,却忽视了态度与情感,忽视了文化的和物理的情境脉络。显然它很难解决“以人为中心”的护理专业领域中各种实际问题。因为人不仅是有思想、有情感的自然人,而且还是有一定文化背景的社会人,人的健康问题还随着各种具体的情境不断地变化着。

2.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职业教育的根本目标是以就业为导向,而学生的就业能力就是其职业岗位工作能力的体现。而工作能力的获取绝不是传统的只在教室情境中,由教师在黑板上的填鸭式的传授知识,就能获取的。从建构主义的观点来看,学生只有置身于真实的工作情境和真实的工作过程中,主动地积极地构建才能形成自己的知识和能力。但从学生的学习心理角度来说,尤其是护理职业这一特殊的工作环境,因为它面对的是人而不是物,如果直接把学生置身于其中,一则是从伦理学的角度,从现代护理学以人为中心的观点来看显然是不适合的;再有从学生角度来说,势必造成学生紧张害怕的心理,极不符合学习的心理基础。所以基于以上观点,最佳思路是在校内以真实工作情境为环境设计的基础,以实际工作岗位的工作情况分析为实训内容来进行校内实训基地的构建。换句话说,按照建构主义的观点,要达成职业教育的目标就得“做中学”,而做则必须提供做的条件和做的项目内容。这个条件就是前面所说的工作情境,内容则是我们相应职业岗位的工作任务。但由于护理职业环境的特殊性,在校内实训基地建构完全真实的工作情境是有困难的,因为最大障碍是我们的工作对象不是物而是人,在校内实训基地中真实的病房物质环境及一定的病区护理文化环境比较容易实现,但很难构成真实的护患人际关系,因而在建设思路上必须借助现代科技手段,采用电子或网络技术将真实情境的案例引入到实训教学中来;再者就是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相结合,构成适合护理职业教育的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

2.4情境学习理论

研究情境认知与情境学习时必须认识到,对于以行动为目的的知识必须提供以下学习机会,这种学习机会既跟真实的职业实践的情境相整合,又能十分贴切地模拟实践的需求;在发展与从业者相关的技能的全部课程中,都必须提供基于真实情境的学习的机会;在情境认知与情境学习中必须提供学习者对各种基本的假设进行反思的机会,因为正是在这些假设的基础上同时形成专业实践活动中的问题发现与问题解决;必须为学习者提供机会,从多种观点中识别关键概念,由此促进学习者对真实活动过程复杂性的鉴赏力,以及形成学习者在根据独特的真实活动情境,发现应对问题的方式时的灵活性。

转贴于

3、教学环境论与实训基地设计

“周围环境中的一切事物都可能作用于人的感官,引起人的心智活动和行为变化”[4]。但是,马克思认为,环境一方面影响人,另一方面,人也能改造环境,人们完全可以通过自己的活动创建出一个适宜于人生存和发展的积极环境,从这点来说,正确把握教学环境的作用及创建良好的教学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

正如本杰明布卢姆(Benjamin Bloom)所指出的,教学环境是一种能够塑造和强化学生行为的重要力量。而护理实践教学实际上是护生职业行为形成的过程,所以从教学环境的理论来看,创建一定职业环境的教学环境利于学生职业行为的形成。

二、设计的基本思路

1、基于工作体系

基于职业教育的特点和职业教育课程理论的发展,强调的都是以个体职业准备为目标、突出工作岗位需求来培养学习者的各种综合能力,而这些能力的培养必须以具体的行动导向、职业领域、实际情境为基础,强调突出实践教学,突出实践教学的开展,则必须建设加强职业教育各种实训基地的建设,实训基地建设方案的开发则必须以职业岗位的工作任务分析为技术手段。

2、遵循学习规律

根据Fitts和Posner 1962年的研究结果,一项技能的形成需要经历:认知、强化和自如

三个阶段[2]。结合护理专业的学科要求,从操作技能学习的过程来看,护理操作技能的学习最好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在校内实训中心进行反复的、无风险的、轻松的、自由的练习;第二阶段,在操作技能有一定掌握之后,在校办社区服务中心进行实训,在学校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一定的面向病人的真实服务,重在完全真实的情境下体验如何为病人服务、如何与病人交流;第三阶段,进入综合性医院进行完整的临床实习。从这三个阶段的实训基地来看,前两者可作为校内实训基地,后者各级各类医院则是校外实训基地。社区医院也可完全以工作过程模式来建设,即以医院模式为主来进行构建。校内实训中心则应将课程内容导向模式、工作过程模式、和环境模式相结合,既考虑医院临床要求又要符合教学要求,将病房环境设计与教学环境设计相结合。

校内实训基地则应在工作分析的基础上,通过课程专家和教学委员会的分析讨论确定学

生在学校阶段的实训模块,并根据临床该项任务出现的频率和工作的难易度确定实训仪器设备的数量,最终形成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实训室结构布局和实训室功能与实训设备的确定。

3、强化人文环境

从教学环境或学习环境理论出发,结合护理专业的特点,则提出了护理专业校内实训基地人文环境这一“软环境”建设的特殊要求。所以护理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应强调基于工作体系、遵循学习规律、强化人文环境几个方面来进行硬件规划和软件设计。

不同专业实训基地的设计既要遵循共同的原理,又因其所特有的职业环境而有各自的特殊要求。护理专业实训基地设计除了要遵循上述一般原理的要求外,还有其所特有的一些要求,这些要求是由护理专业的特点所决定的。

随着职业教育课改的深入,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下,实训基地建设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但从文献资料及各级政府颁布的有关实训基地建设标准来看,主要是对各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硬件标准做出了详细规定,如占地面积、实训设备的数量、实训基地的投资额、实训师资的多少等等。这些固然很重要,它是实训基地建设的框架基础,是职校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前提条件,但从能力完整的角度看,学生仅有与职业相关的知识和技能还远远不够,职业精神的培养也同样重要。护理专业实训基地尤其要突出人文环境建设[5]。

护理专业人文环境建设的内涵主要是从物质、制度、精神几个层面去渗透,最终目标是使护生深刻认识护理内涵、产生坚强的护理信念、形成良好的护理行为。按照行为改变的“知信行”模式,即,若想改变行为,必先学习知识、转变态度,最后产生行为的根本改变,具体建设方案要围绕这物质、制度、精神这三个层面,同时结合“知信行”的模式进行方案设计。即通过感知物质层面的人文环境建设,形成精神层面的护理文化理念,最后从护理行为规范等制度层面去形成良好的护理行为。

参考文献

[1]赵丹丹,赵志群.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综述[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25)

[2]戴维H乔纳森,等.学习环境的理论基础[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刘德恩,等.职业教育心理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35、40

第7篇

(大名县龙王庙镇东苑湾小学 河北 大名 056900)

【摘 要】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众所周知,阅读在语文教学中所占得比重非常大。本文紧扣主题,对有效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全面的阐述,(1)通过立足学生生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2)精心设计导语,提问题,设疑问,激发学习兴趣。(3)表演展现童真童趣,洞察文章内涵。(4)创设媒体情景,渲染学习气氛。

【关键词】阅读;阅读能力;阅读要求;阅读策略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现阶段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所以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整体品质提升的关键。我认为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阅读是阅读教学的关键,这样更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结合我自身的小学阅读教学经验,对促进小学生快乐阅读提出以下策略:

1. 通过立足学生生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学生的生活是产生知识的源泉,又是学生应用知识和培养兴趣的学习主阵地,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就有“情以物迁,辞以情发”的提法;怎样才能激活课堂,营造出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呢?在平时的教学中,关键在于教师要结合课文内容,使教学贴近学生生活,拓展教学思路,善于从各方面创设真实的情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习活动成为学生主动进行的快乐事情。联系学生生活,激发学生情感。学生的学习,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作为教师我们应当将教学内容设计成生活中看得见、听得到、摸得着、有意义、适合于学生发展的阅读学习过程,让学生真正感受到阅读的魅力,体验到阅读学习的乐趣,要让学生亲身的直接的体验、感想、感悟,多角度地观察生活,让家庭生活、学校生活、自己的喜怒哀在阅读课上有所体现。例如,在教学《看电视》这节课时,可以这样设计:问学生和家人都喜欢看什么电视节目,如果遇到几个人喜欢看的节目播放在同一时间段,而又不在同一频道时,家里人是怎么做的,在讨论的过程中分享生活。然后,引入课文,看课文中的小朋友家是怎样看电视的。最后,让课文回归到生活中,让孩子们谈谈在学习完课文后,在看电视这件小事上的态度的改变,以及自己学习到的尊老爱幼,相互体谅的道理。整节课都围绕看电视这件事上,从学生的生活出发,设计最贴近学生生活的情景,让学生如身临其境,体会课文中要表达的情感和道理,这更很容易就能达到本节课的情感目标。

2. 精心设计导语,提问题,设疑问,激发学习兴趣 俗话说的好:“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上课也是一样,开始,老师用精彩的导语创设情境,这样可以立刻激发学生的兴趣。第一,导课是整个教学的前奏,这前奏一定要激起学生的兴趣,在学生心里形成良好的心里定势,为整堂课的顺利进行奠定基础。例如在教学《棉花姑娘》一课时可以这样设计:同学们你们生过病吗?生病时是什么感觉?那生病后你是怎样做的?植物如果生病了呢?它们会怎么做?全班讨论问题,指名来回答,我设计的问题从学生的生活出发,长这么大,学生肯定生过病,谈谈生病的感受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到棉花姑娘的心情,通过谈论生病后的方法转移到植物生病上,赋予植物生命,使学生的思维就一下子引到了课文上来,教室里如炸开了锅,学生积极地到课文里去寻找答案了。 第二,提问题,设疑问,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好奇心是兴趣的先导,对于形成动机有重要的作用。注意在情境中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的好奇心。由于小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运用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可以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古人云:学贵有疑。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精心设疑,创设一系列的的悬念,让学生在好奇中,展开阅读。使学生兴趣与主动性巧妙地结合起来。学习态度由原来的被动变为主动,达到教学的目的,例如,在教学鲁教版一年级下册《识字》一课,可根据课文,设计以下问题,观察图片你发现了什么?根据你的发现,说一下这是什么季节,请把你知道的春天讲给大家听。另外,你在春天中还观察到过什么?组织学生,通过学习,引导学生思考。在这样的学习中,学生不仅学到知识,唤起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教学实践证明,在阅读教学时,让学生带着悬念展开阅读能够让学生亲身进入到文本中、人物中、故事中,实现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交流。

3. 表演展现童真童趣,洞察文章内涵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这就要求教师要为他们营造环境鼓励他们主动探索、主动思考,全身心地参与。在语文教学中,表演情境有时也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在教学《小壁虎借尾巴》时,里面涉及到三种小动物和小壁虎的对话,所以我让学生自学课文,把课文分成三个表演场景分别是小壁虎向不同的动物借尾巴的过程,然后分成6个小组,学生们认真研究课文,相互讨论,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们在笑声和表演中学习课文,从错误的表演中认识自己理解上的偏差,最终得出了正确的位置。这节课既培养了学生的听话、说话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分析人物、事物的能力,还调动了学生广泛阅读课外书的积极性。

4. 创设媒体情景,渲染学习气氛 现代科技飞速发展,表现在教学中就是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使用。从小学生直观性思维的特点出发,我们要善于利用各种多媒体,创设语文情景,让画面、音乐统一,激活学生的想象思维。把画面、音乐语言与语言文字沟通起来,教学就真正实现了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等器官,在这种联觉的通感中,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教学《欢庆》这首诗时,我给学生设置了一幅盛大的举国欢庆的盛典,并且放古曲《我爱你中国》,在充满爱的音乐中,学生一下子融入到诗所渲染的意境中,真切地体会到作者的情感。 总之,创设情境的手段和途径很多。在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要从学生的生活出发,善于挖掘教材中的创新因素,在教学过程中用心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创设各种不同的情境。使学生在情境中观察、思考和创新,促使智力和语文阅读能力的全面发展。

总而言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充分挖掘材料,创造有趣的情景,使用各种形式的有趣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阅读中,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下去,不仅能熟练的掌握语言知识,还掌握了学习方法,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的发展。这样激趣教学,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把阅读当作一种乐趣,一种享受。

第8篇

教学目的:使学生懂得保持手的卫生的重要性,养成饭前便后

洗手,经常剪指甲,保持手清洁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手的卫生与健康的关系。怎样保持手的卫生。

教具准备:挂图

教学过程

1、上课开始让同学互相检查手,看手是否干净,是否剪指甲,导入新课。

2、授新课,提出问题:

(1)

脏手吃东西会引起什病?

(蛔虫、蟯虫、腹泻、痢疾、病毒性肝炎)

(2)

什么情况下应洗手?

(饭前便后、劳动游戏后、接触过病人和病人用过的东西)

(3)

为什么不能留长指甲?

(指甲缝的污垢中藏有更多的细菌和虫卵)

(4)

结合挂图说说怎样洗手?

(要认真、流动水、用肥皂、全洗到、不马虎、要擦干、勤洗手、不留甲,不借用别人的东西擦手,更不要在衣服裤子上擦)

3、效果考查,利用晨检或抽查,检查学生手的卫生

4、课后了解学生是否养成饭前、便后、劳动后、游戏后洗手的卫生习惯。

[板书设计]

手的卫生

洗手:要认真

流动水、

用肥皂

全洗到

不马虎

要擦干

勤洗手

不留甲

不吃变质的食物(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让学生知道变质食物对健康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变质食物对健康的危害。

教学过程

1、导入,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种情况:

吃完东西后,肚子很不舒服(疼痛、腹泻、呕吐,请学生谈亲身体验),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是因为

吃了不干净的食物为了我们的健康,这堂课就来学习“不吃变质的食物”,板书课题。

2、什么是变质的食物?指沾有细菌、毒素和虫卵

的食物,食用这些食物就会引起食物中毒。哪些是容易变质的食物(罐头、水果、肉类等)。

3、食物中毒的症状: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痛、

腹泻、头晕无力等,严重的还会危及生命;被污染的食物被食用后,还可引起痢疾、伤寒、肝炎及寄生虫等传染病。

4、怎样预防食物中毒?四人小组讨论、记录,派代表回答。

5、教师小结:吃干净的食物,腐败、有异味、潰烂不洁的食品和水果不能吃,餐具清洁,小摊上的东西不要乱吃,购买食品要注意。

6、效果考查:怎样防止病从口入?

[板书设计]

不吃变质的食物

1、

吃变质食物引起的症状和疾病:

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头晕无力、痢疾、伤寒、肝炎、寄生虫病

2、

怎样防止病从口入?

预防冬季传染病(第三课时)

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呼吸道传染病和腮腺炎的传播途径,掌握预防方法。

重点:呼吸道传染病和腮腺炎的预防。

难点:了解传播途径。

教具:挂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什么是呼吸道传染病?

(流感、白喉、腮腺炎等。)

二、让学生说一说得了呼吸道传染病的感受。

三、怎样预防呼吸道传染病?

1、计划免疫。

2、注意卫生。

3、少去公共场所。

4、会添减衣服。

5、积极锻炼身体。

四、流行性腮腺炎是怎样传染的?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一种呼吸道传染病,多发于冬春季节。腮腺炎病毒存在与病人地唾液、鼻烟分泌物及被病人的唾液、鼻烟分泌物污染的衣物、手帕、食品、用具等,干燥后病毒可以进入空气引起感染。

五、怎样预防腮腺炎?

避免与腮腺炎病人接触;腮四安言病人要隔离治疗,病好后才能上学。可煎服板兰根等草药预防。

六、作业:预防呼吸道传染病有那些方法?

[板

计]

冬季传染病的预防

计划免疫

注意卫生

少去公共场所会添减衣服

积极锻炼身体

保护视力(第四课时)

教学目的:

1、让学生了解近视眼发生的原理,引起近视的原因。

2、让学生了解观看电视时应怎样保护视力,注意用眼卫生。

教学重难点:

1、纠正不正确的读书写字姿态

2、让学生掌握看电视时的用眼卫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举例子引入: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二、近视眼的形成

眼睛在看6米以外的东西时,不用加强屈光度便能看清楚,但看6米以内的东西时,就必须加强屈光度才能看清。要加强屈光度,就需要眼肌肉收缩,就像照相时照相机调焦距一样。看的东西越近,调节活动就越强;看近距离的东西持续时间太长,中间又无适当休息,就会使眼睛因长时进行调节活动而疲劳。久而久之,收缩的肌肉便不能自然放松,使眼睛只适合看近物而出现近视状态。但这种近视状态开始时不一定是真正近视,若不及时治疗,又不预防,以后就可能发展为真正的近视,到此时进行预防和治疗就比较困难了。

三、用眼卫生

学生不注意读书写字姿势,字迹模糊色浅,在光线太强或太弱的环境下看书写字,躺在床上、走路、坐车看书等等不良习惯,都易使屈光调节活动加强,使眼肌持续地紧张收缩,而且由于过度、持久地调节活动,造成了代谢产物的蓄积,进而刺激眼肌加强收缩。虽然近视眼发生的原因很多,可以遗传,但学生的近视眼主要是后天造成的。缺乏某种营养素,也容易得近视。

四、保护视力的方法主要有:

①字迹要工整。

②看书写字时眼睛距离书本不少于0.25-0.3米。

③连续看书写字半小时左右,就要5-10休息分钟。

④不在光线太暗或太强的地方看书,不在卧床、走路和乘车时看书。

⑤戴眼镜的学生,每日要清洗干净镜片和镜架。

五、电视荧光屏对眼睛的伤害

电视荧光屏上的画面是90万个闪动的小光点组成,看电视时就像在晃动的车中看书一样,眼睛极易疲劳。尤其是近距离看时,光点更明显,眼睛受影响更大,调节屈光的强度也加强,眼睛更易疲劳。按35~46厘米电视机计算,距离应是荧屏对角线的5倍,最小不少于2米距离。

六、看电视的用眼卫生

电视画面的亮度同周围环境的亮度相差悬殊时,眼睛也容易疲劳。晚上看电视时屋内应开一盏灯(8瓦以下),置于观看者后上方;白天看电视应用有色窗帘挡住门窗,将亮度和对比度调整到合适的状况。

眼睛平时以向前下方及正前方观看居多,尤其以向前下方观看最为舒适。电视机应放置于观看者的前下方。躺着看电视,头颈部肌肉特别紧张,眼睛处于由下向上观看状态,易使眼睛疲劳而损害视力。

连续观看电视时间太长,又长时间保持一个坐姿,对视力、血液循环、关节和肌肉都有不良影响。因此,看电视时间半小时后,应按摩眼眶周围,或闭眼休息一会,最好能做眼保健操。同时,活动身子,使肌肉、关节得到松弛、休息,也利于血液循环。

七、

总结

手的卫生(第五课时)

教学目的:使学生懂得保持手的卫生的重要性,养成饭前便后

洗手,经常剪指甲保

持手清洁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手的卫生与健康的关系。怎样保持手的卫生。

教具准备:挂图

教学过程

1、上课开始让同学互相检查手,看手是否干净,是否剪指甲,导入新课。

2、授新课,提出问题:

(1)

脏手吃东西会引起什病?

(蛔虫、蟯虫、腹泻、痢疾、病毒性肝炎)

(2)

什么情况下应洗手?

(饭前便后、劳动游戏后、接触过病人和病人用过的东西)

(3)

为什么不能留长指甲?

(指甲缝的污垢中藏有更多的细菌和虫卵)

(4)

结合挂图说说怎样洗手?

(要认真、流动水、用肥皂、全洗到、不马虎、要擦干、勤洗手、不留甲,不借用别人的东西擦手,更不要在衣服裤子上擦)

3、效果考查,利用晨检或抽查,检查学生手的卫生

4、课后了解学生是否养成饭前、便后、劳动后、游戏后洗手的卫生习惯。

[板书设计]

手的卫生

洗手:要认真

流动水、

用肥皂

全洗到

不马虎

要擦干

勤洗手

不留甲

不吃变质的食物

教学目的:让学生知道变质食物对健康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变质食物对健康的危害。

教学过程

1、导入,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种情况:

吃完东西后,肚子很不舒服(疼痛、腹泻、呕吐,请学生谈亲身体验),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是因为

吃了不干净的食物为了我们的健康,这堂课就来学习“不吃变质的食物”,板书课题。

2、什么是变质的食物?指沾有细菌、毒素和虫卵

的食物,食用这些食物就会引起食物中毒。哪些是容易变质的食物(罐头、水果、肉类等)。

3、食物中毒的症状: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痛、

腹泻、头晕无力等,严重的还会危及生命;被污染的食物被食用后,还可引起痢疾、伤寒、肝炎及寄生虫等传染病。

4、怎样预防食物中毒?四人小组讨论、记录,派代表回答。

5、教师小结:吃干净的食物,腐败、有异味、潰烂不洁的食品和水果不能吃,餐具清洁,小摊上的东西不要乱吃,购买食品要注意。

6、效果考查:怎样防止病从口入?

[板书设计]

不吃变质的食物

1、

吃变质食物引起的症状和疾病: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头晕无力、痢疾、伤寒、肝炎、寄生虫病

2、

怎样防止病从口入?

维护公共秩序、保障公共安全(第六课时)

教学目标:

认识目标:

使学生弄清以下概念:公共安全。

初步掌握以下知识点:法律规范作用的表现,法律规范和协调人际关系,我国法律在维护公共秩序方面的作用,扰乱社会公共秩序的危害。

识记: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是我国有关治安行政管理的最重要的一项法规。

《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中有关维护公共秩序、公共安全的规定。

理解:

理解扰乱社会公共秩序的危害

汇集个人所见所闻,列举扰乱公共秩序的现象,分析其危害,并谈谈对养成守法习惯重要性的认识。在某些公共场所运用所学的法律知识律己,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并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同违法犯罪行为做斗争。

教学重点

《治安管理处罚条例》有关维护公共秩序、公共安全的规定。

教学难点

扰乱公共秩序、破坏公共安全行为的罪与非罪的界限。

能力目标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以为只有会读,才能感知教材,领会教材,抓住重点,由此切入后续的一系列活动。

提高学生比较和分析的能力。这是学习法律常识应强调培养的能力。在一定意义上说,法就是线,就是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可以做、舍命必须做的界定。线内属于合法,线外属于违法。不能实施违法的行为。

提高学生辩证地思考问题的能力。如,引导学生认识:有法是这样,无法会如何?

提高学生运用理论的能力。其中包括运用所学的法律知识规范自己的行为的能力;运用法律知识评价社会现象的能力。

思想觉悟目标

通过教学要提高学生的以下觉悟:

热爱法律。法不光是“治人”的,而且是“护民”的;法既约束人的行为,又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它是护民治国的法宝。

守法光荣,违法可耻。我国法律代表人民的利益,守法即维护人民的利益,违法即损坏人民的利益。要让学生有正确的是非观、荣辱观。

认识防微杜渐,加强修养的重要性,逐步培养学生的高尚道德,追求更完美的人格。

知识结构:

维护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的秩序

维护公共场所的秩序

维护公共秩序

维护交通工具上秩序

维护公共秩序

制裁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

保障公共安全

自觉守法

保障公共安全

同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作斗争

课题:维护公共秩序?保障公共安全(板书)

复习提问:现在请同学们快速抢答“在我国维护社会公共生活准则的法律中,关于治安管理的最重要的一项法规是什么?”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

导入新课

我们大家生活在城市,公交车谁也不陌生,上下车之拥挤我想大家也都尝过。要是遇上些“前门下车、后门上车”的事件就令人更为反感。设想一下,如果真的都像巴士广播网所描述的那样:前门上车、后门下车,自觉向后门移动,主动给老、弱、病、残、孕等社会弱势群体让座,相信这必然会营造一个令人惬意的乘车环境。

(假设讲台的两端为前公共汽车的前后门,请同学来演示上下车过程)

好,现在就请同学们,谈一谈自我见闻中扰乱公共秩序的现象。(让学生多发言,引导分析案例涉及的方面、内容)

师:“好,那同学们知道这样做要受到怎样的处分呢?”

生:“警告、罚款、拘留…”

师:“好,接下来通过对本框题的学习之后我们就知道答案了。”

教师归纳,引入新课《维护公共秩序·保障公共安全》

维护公共秩序(板书)

首先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21最后一段,将“公共秩序”的含义找到并理解。

⑴公共秩序(板书):主要指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的秩序、公共场所秩序和交通工具的秩序等。

师:“现在有谁能告诉我什么叫做机关团体呢?来,举个例子来说说看。”

机关:为理事物的组织(副板书)

师:“如果有人做了违反法律的事情改怎么办呢?”

生:“由警察、公安来处理。”

师:“大家想想看,警察、公安是属于哪个部门哪个组织阿?”

生:“公安机关”

师:“很好。那么,秩序又是怎么解释呢?”

秩序:有条例,不混乱的情况。

师:“有没有同学起来回答?”“大家想想看,上节课的2幅画,第一幅上情况是怎样的?”

生:“混乱、杂乱无章”

师:“那第二幅呢?”

生:“次序井然。”

⑵法律严禁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板书)

师:“让我们继续往下看,课本P22第二段小字材料,阅读并思考胡某违反了什么地方的秩序。”

(答:企业的正常生产秩序)

举例影片《流星花园》中以道明寺为首的F4逼迫阿树退学的事件说明了F4这样做是违反了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即事业单位的正常秩序。

请同学们举些相关案例。

师:“请问,胡某、F4这样做法对不对?会不会受到处罚呢?”

师:“那这些事例说明了什么阿?法律有维护什么?”

①维护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的秩序(学生板书)

阅读同页倒数第2段小字材料回答陈某违反了什么地方的秩序?

(公共场所秩序)

造成什么样的后果?

(引起场内秩序混乱,停止放映2分钟)

陈某的行为依照我们所学的《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应受什么处罚?

(15日以下拘留,200元以下罚款或警告)

师:“有谁愿意起来举个例子说说看还有没有类似这样的情况呢?”(电影院、球场)

②维护公共场所的秩序(学生板书)

机场

刚才老师说了乘坐公共汽车的事例。举一些有关这方面的例子呢?

③维护交通工具上秩序(学生板书)

飞机

好,现在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23最后一段小字材料,五中和八中的同学因扰乱社会秩序、破坏了社会稳定,都受到相应制裁,我们周围有没有类似这样的事件发生呢?这说明了什么呢?我们国家的法律有制裁什么?

(破坏公物、闯红灯)

第9篇

关键词:教法模式;讨论式教学法;贝叶斯公式

中图分类号:O212. 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2)07-0150-02

《概率论》中经常会遇到已知简单事件计算复杂事件概率的问题,贝叶斯公式正是处理复杂事4+效果,本文从如何使学生顺利接受知识、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实现在教书中育人的角度,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结合实例对这部分内容的教学进行了设计。

一、创设情境,图片案例引入——以背景导课

利用多媒体播放图片和网络视频案例“湖北武汉苑先生发烧住院,检查费3500元”,并提出一个问题(你被“过度医疗”过吗?)吸引学生的注意。在以药养医的问题之外,以查养医更应引起有关部门的关注,医生看病是应该有针对性的开方,还是列出清单式的化验指标进行排查?引发学生思考,使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

二、案例求解“医疗诊断”——以疑难启思

结合已有基础,循序渐进启发教学对提出案例尝试求解,锻炼学生建模能力,突破难点。

分析案例中苑先生的症状是发烧(结果)A,目的是找到病因Bi(原因),这实际上是一个因果求因的过程,根据医学知识及临床数据的统计资料,对发烧病因总结为四大类(1)B1:感染性疾病,发病率为0.1(2)B2:结缔组织疾病,发病率为0.05(3)B3:肿瘤性疾病,发病率为0.005(4)B4:其它类,发病率为0.845。每种病因导致发烧的可能性分别为0.6,0.8,0.85,0.005,问题变为求P(Bi│A)=?

解■

计算得到P(Bi│A)=0.55,0.37,0.04,0.04(i=1,2,3,4),即最有可能得的是感染类疾病。

三、新课教学“贝叶斯公式”——以方法解惑

对案例的求解过程总结方法,得到本次课的具体内容,结合案例,详细讲解公式的背景含义,实现认识目标。

求解中体现了另一种思想,已知结果找原因,把公式推广到一般情况,即是贝叶斯公式:

定理:设B1,B2,…,Bn为样本空间S的一个划分,如果以P(Bi)表示事件Bi发生的概率,且P(Bi)>0。对于任一事件A,则有:■

在对公式的总结过程中,教师可以提问与学生互动。关于公式含义的理解,直观地将Bi看成是导致A发生的各种可能原因,且P(A│Bi)已知,如果A已发生,反过来要根据这个新信息讨论Bi中哪个发生的可能性最大,是导致A发生的真正原因,它是一个由果求因的条件概率。

设B1,B2,…,Bn是病人可能患有n种不同疾病,A为病人出现的某种症状,从概率论的角度讲,若P(Bi│A)较大,则病人患Bi种病的可能性较大,可利用贝叶斯公式建立一种定量化的诊疗方案,由此可更直观认识到这个公式的意义。公式的应用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必须有准确的数据,即准确预测某种疾病的发病率P(Bi),可由过去的统计数据得到,在诊断之前已知,也称先验概率(先于试验),(2)找到引起A发生的所有病因,但因为病因的复杂性,会导致样本空间的划分个数较大,需要结合医学规律进行合理的选择。因此我们喜欢找专家看病,较准确在确定几种可能的疾病及估计先验概率,有针对性化验、确诊,能更好地“对症下药”。对应的P(Bi│A)称为后验概率,是根据症状A的出现对Bi发生概率的修正。通过可能患有的疾病Bi和出现的症状A的假设可以更直观的理解贝叶斯公式的意义——由果求因。

四、寓言解析“狼来了”——以问题开拓

贝叶斯公式的应用远远不止如此,在我们身边无处不在,所有需要作出概率预测的地方都可以见到它的影子,这时教师可以和学生积极互动,让学生思考还有哪些方面可以体现这一公式的思想。以重温寓言故事“狼来了”为切入点,教育学生做言而有信的人,实现教书中育人。提出问题:用数学方法分析此寓言中村民对这个小孩的可信程度是如何下降的呢?

分析:设Ai:小孩说谎i次,B:小孩可信,设村民过去对小孩的印象为

即可信孩子说谎的可能性为0.1,不可信孩子说谎的可能性为0.5。小孩说了一次谎后,村民对他可信程度的改变即求P(B│Ai)。

说明村民上了一次当后,对这个小孩的可信程度由原来的0.8调整为0.444,按照上面的方法,第二次说谎后,村民对他的可信程度改变为0.138,如此低的可信度,村民听到第三次呼叫时怎么再会上山打狼呢?通过这样的介绍,既提高了学生对公式的运用能力,同时对学生也进行了一次关于诚信的教育,所谓“一箭双雕”。

五、背景前沿介绍——以思想为纲

贝叶斯公式体现的是一种思想方法,这种思想经过多年的完善和发展如今形成一整套统计推断方法,即贝叶斯方法,如今它的应用已延伸到各个问题领域,在人工智能、计算机诊断、医学研究、经济学等方面都有重要的应用。对公式的发展背景及前沿作一介绍,了解相应数学史及应用领域,拓宽知识。通过一个简单的概率公式给我们的实际生活以理论指导,这也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一个表现。

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深刻,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循循善诱,步步紧逼,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主动去学,主动去探讨,变被动为主动,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自学能力。不仅能理解该公式的含义,更重要的是掌握了其应用及这种思想方法,为后续的学习打好基础,经过课堂实践,效果非常好。

参考文献:

第10篇

本节课以自主探究伴性遗传的特点来学习科学研究方法为设计理念,切实落实“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训练学生的科学思维。

2.教材分析

2.1知识目标

(1)概述伴性遗传的特点

(2)运用资料分析的方法,总结人类红绿色盲症的遗传规律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探究、思考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用科学原理去分析实际问题;(2)用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看问题;(3)体验合作学习。

2.2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伴性遗传的特点

(2)教学难点:分析人类红绿色盲症的遗传

2.3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3.教学过程

3.1情景创设

教师:展示人类抗维生素d佝偻病患儿图片,介绍患者症状,据调查这种病患者女性多于男性。

学生:男生高兴,女生惊讶。

教师:展示红绿色盲检查图让学生辨认、识图。

学生:辨认、识图,说出图上是什么。(学生均能辨认出来)

教师:为什么体检时要检查红绿色盲,这种病有什么危害?(简单介绍)。据调查这种病患者男性多于女性。

学生:女生高兴,男生惊讶。

设计思想:通过让学生观察图片和识图以及介绍相关调查结果,展示生活现象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引出伴性遗传的概念。

教师:为什么这两种病的遗传总是和性别相关联,但表现又不相同?

3.2新课

教师:控制这两种病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遗传总是与性别相关联,这种现象叫伴性遗传。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红绿色盲症的发现过程,学生之间互相讨论,总结从道尔顿发现红绿色盲的过程中获得启示。

设计思想:通过红绿色盲的发现过程,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探究热情,同时通过讨论了解道尔顿不放弃身边小事,认真研究和分析的科学态度及献身科学,尊重科学的精神让学生从兴奋的激情状态回归到理性思考状态。

教师:多媒体展示色盲家系图,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

(1) 家系图中患者是什么性别?说明色盲遗传与什么有关?(2)ⅰ1是色盲,他将色盲基因传给了ⅱ代的几号?(3)ⅰ1是否将色盲基因传给了ⅱ2?这说明色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y染色体上?(4)色盲基因是显性基因还是隐形基因?为什么?(5)为什么ⅱ3和ⅱ5没有表现出色盲症?(6)从图中看出,只有男性才表现为红绿色盲,对吗?有没有其他情况?女性会不会患病?

学生:根据问题分析系谱图然后在小组内展开讨论,交流,完成探究活动。

教师:展示人的正常色觉和红绿色盲的基因型和表现型表格,让学生填写。

学生:填写表格。

教师:从表中分析,为什么红绿色盲的患者男性多于女性?

学生:讨论后得出结论。

设计思想:通过问题串引导学生探究,使问 题简单化,降低了难度,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问题层层递进,面向了全体学生,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突破难点,通过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

教师:根据表中的基因型和表现型,让学生分析人类红绿色盲的婚配方式有哪几种?分别写出遗传图解,引导学生分析色盲基因的传递规律,总结红绿色盲遗传的特点。

学生:亲自动手画出几种婚配方式的遗传图解,然后分析讨论,得出伴x隐形遗传病的遗传特点。

设计思想: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写遗传图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遗传图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归纳总结的能力。

教师:人类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一种伴x显性遗传病,其遗传特点又是什么呢?

学生:写出遗传图解总结。

3.3师生总结

伴x隐形遗传病的遗传特点:交叉遗传,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母患子必患,女患父必患。

伴x显性遗传病的遗传特点:交叉遗传,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父患女必患,子患母必患。

3.4评价反馈

(1)下列关于性染色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可以控制性别

b.性别受性染色体控制而与基因无关

c.女儿的性染色体必有一条来自父亲

d.性染色体只存在于生殖细胞

(2)血友病属于隐性伴性遗传病。某人患血友病,他的岳父表现正常,岳母患血友病,对他的子女表现型的预测应当是( )

a.儿子、女儿全部正常

b.儿子患病,女儿正常

c.儿子正常,女儿患病

d.儿子和女儿中都有可能出现患病

(3)某红绿色盲男孩的父母色觉均正常,他的舅父是色盲,该男孩的色盲基因的来源( )

a.祖父父亲男孩

b.祖母父亲男孩

c.外祖父母亲男孩

d.外祖母母亲男孩

答案:(1)c (2)d (3)d

3.5课堂小结

师生共同总结本节的知识点,让学生理清脉络。

第11篇

在芬兰人眼里,城市规划是设计的一部分。由于沃萨里新港口的建成,旧工业和老港口区被空置出来,赫尔辛基市政府计划用20年时间在这些区域设计民居和办公场所。

“城市设计不能急功近利,我们考虑的是让世世代代受用。”赫尔辛基市规划部门官员阿努・哈马莱娜说。

闹市中按摩心理

赫尔辛基市政府在黄金地段专门辟出一块350平方米大小的空地,修建一处宁静的礼拜堂――静默礼拜堂。这是赫尔辛基2012年“世界设计之都”的建设项目之一,被认为是演绎“设计之都”价值观的典范。这座桶形的木结构礼拜堂于2012年春末竣工,它并非传统的教堂,更像一个心理按摩中心。“在闹市区提供这样一个公共环境很有必要,你不用做任何事,只需要把心静下来,重振精神。”礼拜堂的设计师基莫・林图拉说。

赫尔辛基市政府为静默礼拜堂提出的概念是:在最热闹的城市空间提供一个可以静心放松和冥想的场所,让所在教区和赫尔辛基的教育、社会资本同时受益。“市政府希望在这片以石头、钢筋、玻璃为主要建材的商业区使用温暖的材料,木结构在外形和材质方面都符合要求。”林图拉说,最初为礼拜堂设计了五六种外形方案,细长形、方形,但最终选择了圆弧形,因为圆弧形能引导人的视线。

全木的桶状外立面内部是一个小型礼拜堂,内外表面都是云杉木条交错拼接出的细致纹理,“摸上去有种亲近感,而不是给人巨大、疏离的感觉。”礼拜堂里只放置一些长椅,任何的人都可以入内。

入口处的走廊用玻璃和钢材建造,一侧分隔出若干小单间,市民可以在此与牧师、社工一对一地交流个人问题,释放焦虑。

在林图拉看来,静默礼拜堂是一次“先想到功能,再想到如何设计的过程”,所有的技术性工作都事前做了考虑,电线安置在墙和地板的接缝处,这些原本会显得杂乱的零件被有效地藏了起来。

会治疗的建筑

“建筑本身就是一种医疗手段。”芬兰建筑师阿尔瓦・阿尔的话,成为许多芬兰建筑师设计公共建筑时的信条。埃斯波医院的设计也基于这样的信条。

埃斯波医院今年获得了美国芝加哥建筑设计博物馆颁发的“国际优秀建筑大奖”,将于2016年竣工。

上世纪30年代,阿尔瓦设计了帕伊米奥结核病疗养院。他认为治疗环境是医生和建筑师共同努力的结果,二者都对治疗起直接作用。病房采用淡雅的色彩,灯光布置力保病人在卧床时不致刺眼;暖气设置在顶棚;自然风通过高窗进入室内;水从龙头里流出时没有噪声。病房内躺椅的弯角设定使病人的呼吸更顺畅更舒服。行政区、医务区等辅楼不与主楼平行,不遮挡病房的光线。

埃斯波医院的设计者以阿尔瓦的疗养院为榜样,将医院设计成一个开放式的城市小广场,明确界定公共、半公共和私人空间。公共空间是图书室、咖啡厅、酒吧,周围的公园也被划入医院领域,病人和附近居民都能共享这些资源。医院大厅也是公共空间,提供一些康复、老年人锻炼的日常设施,是个热闹的会合点。

与传统医院不同,埃斯波医院不设狭长的走廊,代以一个个独立设计的庭院。设计者说这些半公共空间可以减少病人的局促感和孤独感。病人们可以在庭院内与医生、病友交流,或使用庭院内的康复设备和援助服务。作为私人空间,病房设计成环形布局,落地的大玻璃窗保证病人有更好的视野和日照。病床经过重新设计,康复设备隐藏在内装修里,整个病房看上去更像度假酒店,让人不觉得是在住院。

“回车”的意味

在赫尔辛基东部的锡伯市,有一座“L”形的奇怪建筑,一所高中和一所IT高等职业技术学院通过建筑的“L”形拐角连接在一起,两边的学生也可以“偷师”对方。

这座建筑因为形同电脑键盘上的回车键(Enter)符号“ ”,被取名为“回车”。“Enter”语带双关,它既显示出学院的IT专业背景,又表达了协同和互动的意味。

第12篇

【关键词】病例导入;内科护理;教学

病例导入式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需要,以病例为切入点,提出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思维能力,使学生对“真实”病例产生极大兴趣,带着问题进入到新内容的学习中,在学习过程中逐步解决问题,以达到理解、记忆和运用知识的学习效果。内科护理是护理专业的核心课程,理论性强,内容繁杂枯燥。中职学生学习能力、抽象思维能力较弱,学习内科护理难度较大。笔者在中职内科护理教学中应用病例导入教学法,收到较好效果。

一、对象

我校2011级护理专业4个班共221名学生,均为女性,年龄16~19岁,入学起点为初中毕业。随机抽取其中2个班共113人为实验组,其余2个班共108人为对照组,两组学生在性别、年龄、文化水平、对专业的爱好等因素上无统计学意义。

二、方法

两组使用教材、授课教师相同,教学内容为内科护理 “呼吸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一章。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以教师讲解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式,实验组采用病例导入式教学。

1.病例设计

①病例的选择。教学病例的选择应服务于教学目的,并从学生的学习基础出发,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逐步加深的原则。

②病例来源。教学病例资料可以是来源于医院的真实病例,也可以是来源于网络、参考书籍或自行编写的模拟病例。

③病例的呈现形式。病例资料的呈现形式包括图片、声音、视频、文字等,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及教学进程选择适当的形式,以能充分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好。

2.问题设计

①符合护理程序的步骤。护理程序包括评估、诊断、计划、实施、评价五个步骤,是一种体现现代护理观的临床思维和工作方法。

②体现教学重点及难点。注意针对教学重点、难点提出问题,学生若能在学习过程中把握好重点及难点知识,对整体学习内容的理解将更加全面和深刻。

③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问题的难易程度设计应充分考虑学生当前的知识水平,太容易的问题无助于启发思维,太难的问题容易使学生产生畏惧心理。

3.教学过程

①导入新课。通过播放视频引出本节的学习内容。视频内容为一个小伙子冒雨等在与朋友约定的地方,全身湿透。三天后,他出现在医院的急诊室,精神不振,面色潮红,呼吸急促。急诊医生给他检查后诊断为“肺炎球菌性肺炎”收住院治疗。

②疾病概述讲解。教师用15分钟时间对肺炎的的概念、分类、病因、发病机理等进行讲解。

③展示问题及解决问题。将根据护理程序的步骤及教学重点难点设计的问题逐一展示,要求学生查找资料及讨论后回答。

(1)对病人进行健康史评估,病人说他3天前淋雨后突发寒战、高热、咳嗽、咳铁锈色痰,伴有右侧胸痛,并出现疲乏、头痛、全身肌肉酸痛。你认为该病人发病的诱因是什么?

(2)对病人进行护理体检,结果如下,请说出异常的表现:病人神志清楚,T 39.5℃,P110次/分,R 26次/分,Bp 105/60mmHg。口唇可见疱疹,咽部充血,颈软,胸廓无畸形,胸壁无压痛,右下肺叩诊稍浊,触觉语颤增强,右下肺可闻及湿音和支气管呼吸音,语音传导增强,未闻及胸膜摩擦音。心浊音界未扩大,心率110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软,全腹无压痛,肝脾肋下未触及。无杵状指(趾)。

(3)查看病人的检查结果如下,请说出异常的表现:血常规示血红蛋白136g/L,红细胞4.5×109/L,白细胞18×109/L,中性粒细胞0.92,淋巴细胞0.08。X线胸片:肺纹理增多,右下肺可见大片均匀致密阴影。痰直接涂片:革兰阳性成对球菌。动脉血气:pH 7.36,PaCO2 40mmHg,PaO2 53mmHg。

(4)该病人可能出现的心理反应是?请说出该病人“肺炎球菌性肺炎”的诊断依据。

(5)请根据该病人的健康资料(再次展示病例资料),列出该病人的护理诊断并排序。

(6)根据你列出的护理诊断,说出每一护理诊断相对应的护理措施。

(7)如果病人病情恶化,出现感染性休克,可有哪些表现?如何护理?

(8)病人经治疗后症状消失,即将出院,需要告知病人哪些事项?

④小结。在基于病例资料的所有问题都解决后,以教师提问、学生集体回答的方式总结本次课的重要知识点如肺炎球菌性肺炎病人的临床表现、常用护理诊断、护理措施要点等,使知识系统化。

4.教学评价

①理论考核。实行教考分离,由科内其他教师从学校试题库中出题,为与护士执业考试接轨,题型全部为选择题,并使其中直接考查知识点的单句型题与病例分析型题比例为3:7,满分100分。两组采用同一份试题进行考核。

②问卷调查。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两组学生进行调查,共5个项目。

三、结果

1.理论考核结果(见表1)

2.问卷调查结果(见表2)

四、讨论

1.病例导入式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从表1可知应用病例导入式教学的学生理论考核成绩明显高于以传统讲授法教学的学生。

2.病例导入式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表2可以看出,病例导入式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病例导入式教学中所使用的病例资料,将教材里抽象的疾病概念落实到了具体的某一个病人身上,并常常以播放视频、讲故事等方式引入课堂,对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形成双重刺激,可以更快地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学习情境中。

3.病例导入式教学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在病例导入式教学的课堂上,教师单向讲授的时间和内容大大减少,学生在教师所设计的问题引导下进行自主学习,通过查阅资料、讨论等来获取知识。

4.病例导入式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护理程序的评估、诊断、计划、实施、评价每一个步骤都需要做出科学的决策,评判性思维贯穿其中。病例导入式教学以病例资料为切入点,按护理程序的步骤来设计引导问题,将护理理论知识与临床护理实践联系起来。学生回答引导问题的同时,也在建构评判性思维。由表1可知,应用病例导入式教学的学生,更善于进行病例分析,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强。

5.病例导入式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护理工作的对象是人,因此护士应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

总之,将病例导入式教学应用到内科护理教学中,有助于将抽象的医学理论感性化,既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沟通能力,是一种值得推广的职业教育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任秋兰,翟伟.病例导入式教学法在中医妇科学教学中的应用体会[J].内蒙古医学院学报,2009,31(1):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