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小学教育实习个人总结

小学教育实习个人总结

时间:2022-02-22 02:46:4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小学教育实习个人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小学教育实习个人总结

第1篇

关键词:新西兰;奥克兰大学;小学教育本科;培养体系

中图分类号:G40-059.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3)02-155-03

在众多国家中,新西兰被认为是世界上基础教育最优秀的国家之一,国际PISA项目测定也显示其中小学生读写与算术能力水平远高于其他国家。优秀的师资促成了优秀的基础教育。就小学教育而言,新西兰各大学的小学教育本科专业(以下称小教专业)为小学输送了大量优秀师资。奥克兰大学作为新西兰综合排名第一的大学,同时也是新西兰几个最大的职前教师培训单位之一,其小教专业有着完整而成熟的培养体系,成为新西兰其他大学小教专业的“样板”。对新西兰奥克兰大学小教专业培养体系的分析,探讨其对我国小教专业的有益的借鉴与启示,这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奥克兰大学小教专业的培养目标

新西兰奥克兰大学成立于1883年,作为新西兰ITE计划(职前教师教育计划)的27所培训单位之一,其小教专业有着悠久的历史,发展至今已经形成了完整而成熟的培养体系。奥克兰大学小教专业的主要目的是为新西兰小学和中学(包括毛利人学校、太平洋岛屿族裔学校)培养能进行有效教学的教师,使教师具有广泛的学科知识、教学技能和处理冲突能力。除此之外,小教专业还为小学教育硕士专业提供优秀后备军。奥克兰大学小教专业最大的特色在于不仅能真正做到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而且专业的设置还以市场就业为导向,这主要体现在:第一,学习新西兰最优质的教学与学习的实践理论(best―practice theories),并掌握如何将它们很好地运用到学校和课堂;第二,通过每学期大量的教学实践经历让学生体验到真正的教学生活,并能理解教学的真正意义;第三,在第三学年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与就业申请一个以证据为基础的创新框架。学生毕业后通过新西兰教师协会(New Zealand Teachers Council)进行教师注册,经认证合格后可取得教师资格证。该资格证有着很大的通用性,不仅可以申请一年级到八年级的教师岗位,也可以申请高中教师岗位,还可以申请非教学岗位,如申请社会工作、人力资源、新闻、政府各部门等岗位。

二、奥克兰大学小教专业的培养体系

(一)学年安排

奥克兰大学小教专业为3年制本科专业,每一学年为9个月,中途有3次各为期10-14天不等的休假,每一学年学习的侧重点各有不同,整体上按照专业学习“理论+技能”的培养模式。第一学年主要是由教授给学生做讲座、学习专业课(上册)和教育实习为主,教授讲座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对新西兰的教育历史和课程设置有清晰明确的了解;学生学习专业课(上册)的目的是发展学生读写和算术能力以及对新西兰多元文化的掌握。与此同时,第一学年学生就开始进行教育实习,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对教育的深厚兴趣,并为以后的毕业论文撰写获取第一手资料。第二学年则是在第一学年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新西兰教育历史和专业课(下册),并选修通识教育课。通过专业课(下册)的学习使学生的读写与算术能力、多元文化的理解与掌握能力进一步提升,并通过更长时间的教育实习使教学技能上一个新的台阶。第三学年以实践为主,包括长达10周的教育实习以及各类教育参观活动,同时开始开设选修课,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兴趣和特长。如果学生想申请取得其他专业的学位也需要在第三学年申请。

(二)课程设置

奥克兰大学小教专业以专业课为主,具体而言,第一学年全部安排专业课(上册)并安排教授以讲座的方式进行授课,第二学年继续学习专业课(下册)并开始增设通识课,第三学年则是以实习为主,并为学生的兴趣以及申请其他学位设置选修课,所有课程(包括实习)共350学分。专业课主要是为促进学生教学的专业发展而准备,专业课程有:新西兰教育史;发展、学习与教学;小学教育艺术;小学语言与文学教育;小学数学算术教育;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小学多元文化学习;教学与学习评价;小学健康教育;小学科学教育;支持教学。其中,专业课重点是小学语言与文学教育、小学数学算术教育两门课程,这两门课程在3个学年中贯通。通识课程的设置主要是为了满足学生的兴趣并为学生申请其他学位而准备,通识课程可以从以下课程中选择一门:音乐、美术、当代出版艺术;商业与社会;生命科学;物理科学;数学与计算科学;公共关系学;语言学。第三学年的选修课也将围绕专业课与通识课程展开,学生如果致力于教学工作则继续选修与教育相关的课程,如学生要申请其他专业的学位则依据第二学年的通识课程,选修与通识课程内容相关的课程。

(三)教育实习

奥克兰大学小教专业的教育实习有着极其严格的规定,遵行循序渐进的原则,学生在3年内至少在3所不同的小学进行教育实习。首先,在第一和第二学年学生不能直接对一个班的小学生进行教学,而是先分配到小学班级学习小组并能和一位小学生交流,主要目的是观察班级小组,了解学生的性格;其次,在此期间如果学生的教学技能和沟通能力有一定的提高,则将协助小学教师对一个班级小学进行教学管理,并负责该小学班级的趣味课程;最后,到了第三学年,在第一和第二学年积累经验的基础上,学生只需在小学助教(associated teacher)的协助下,开始为期10周的全职教育实习。在全职教育实习期间,奥克兰大学派数名讲师对学生的教育实习进行全程跟踪。需要指出的是,助教和讲师的作用在学生教育实习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助教代表小学为实习教师提供指导,协助实习教师管理好班级,组织班级活动,在特殊情况下(如实习教师无法管理班级)为学生实习创造有利条件,并且代表小学为大学提供学生实习情况的反馈;讲师则为实习学生提供理论指导,补充理论知识,并且代表大学与小学进行沟通,为学生实习提供便利,同时也对实习教师的实习成绩进行打分。

(四)评价方式

奥克兰大学对学生的评价以形成性评价(formative as.sessment)和总结性评价(Summative assessment)结合起来评价学生的成绩,它要求对学生学习的全过程进行评价,以形成性评价为主,最后基于形成性评价,结合学生的全年表现做出一个总结性的评价。学生在校需要接受各种类型的评价,主要包括平时作业、日常表现和各种考试,除教育实习外,不对学生打实分,而是划等级,从A+划到D-不等,最终确定“通过/失败”(见表1)。评价的内容也是多种多样,包括小组学习、课堂测验、研讨、论文、课前预习情况、计算机使用能力等。通过形成性评价,有助于学校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反馈学习上所出现的问题并迅速做出修改。总结性评价基于形成性评价所得的结论,用于为学生的每一门课程成绩划定等级,其应用条件、目的和时限都有明确规定,主要用于评价学生是否可以取得每门课程相对应的学分和学生是否可以顺利毕业,同时总结性评价也是为小学教育硕士专业选拔研究生的重要参考。

三、借鉴与启示

自1998年我国教育部实施“面向2l世纪培养专、本科学历小学教师专业建设”项目由杭州师范学院、南京师范大学率先设立小教专业,到2002年小教专业被教育部正式确立为本科专业目录,截至2011年,我国开设小教专业的高校共计131所。我国小教专业培养在不断摸索中取得重大成绩的同时,也面临着不少问题,例如,小教专业地位不高、课程设置不合理、毕业生就业难、学生教学技能水平低等。笔者认为,借鉴新西兰奥克兰大学小教专业的培养体系,我国小教专业可采取以下策略进行改革。

(一)提高小教专业的地位

奥克兰大学作为新西兰27所职前教师培训单位之一,非常重视小教专业的建设。它将小教专业视为最有价值的专业之一,认为该专业不仅能使教师“与孩子们共同进步并分享他们的成功”,而且其学位也受到许多非教育机构部门的承认。在我国,虽然小教专业被列入本科专业目录已将近10年,但其地位还不是很高。研究发现,造成此类问题的原因有三个:一是相对其他专业其历史短而未引起足够重视;二是高校小教专业强调学术性而研究小学不足;三是忽视专业特点导致培养效果不明显,小学教育专业与其他专业一样,培养模式简单同一化。因此,我国亟须提高小教专业的地位,例如,高校与地方教育部门合作宣传小教专业、突出小教专业的师范性与示范性特色、国家事业单位招聘岗位适当向小教专业倾斜等,通过此类途径促进小教专业的良性发展。

(二)实行教授一年级授课制

奥克兰大学小教专业将大部分的专业课程设置在第一学年,要求教授在第一学年给学生上课,并能过一系列的讲座与研讨来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进而促进学生良好的教育价值观的养成。纵观我国高校的小教本专业的培养方案,大一、大二学年以基础课(公共课)为主,大三集中学习专业课,大四进行教育实践和毕业论文设计,而教授授课也大多是在大二学期之后。由于我国小教专业地位相对来说还比较低,因而不少学生对该专业认识不够,以致不少学生对小教专业的前途感到茫然,因此,让优秀的教授或专家在大一开始给学生授课显得非常有必要。优秀教授或专家给大一年级的学生上课,并非期待教授立即给学生传授他们一时不能理解的高深学问,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在进校之初就能在与大师巨匠的零距离沟通中,在很高的起点上领悟科学、宇宙、人生的真谛,并充满信心找到自己未来的人生目标。

(三)推行教育实习长效制

通过奥克兰大学小教专业的培养体系,我们可以发现,其十分重视教育实习。教育实习面向所有学年,而且实习时间也比较长,这不仅有利于学生能充分感受到教学的魅力,同时也有利于学生积累教学经验,提高教学技能。反观我国的小教专业实习制度,除了部分院校实行顶岗实习或一学期教育实习制度,大多院校的实习期也只有2个月,而且集中在大四上学期。由于实习期过短,而且仅一次机会,这不利于学生教学技能的提高。因此,我国可以参照奥克兰大学的实习模式,学生从大一、大二、大三每学年各实习1个月,大四进行一学期顶岗实习,使教育实习贯穿整个人才培养全过程,从而提高教育实习的效果。

第2篇

[摘要]培养“反思性实践者”是我国教师教育改革的需要和方向,但由于缺乏科学规范的教育实践课程设计,教育实践依然是教师培养的薄弱环节。职前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往往有经历而无体验、反思,反思能力培养效能低下。温州大学小学教育专业的职前教师“分段—反思式”教育实践课程,结合教育见习、教育实习课程,分段设定实践反思目标和任务,提供反思支架,开展反思、研习活动,使职前教师获得对小学教育教学的全面体验和职业认同,提高了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和反思能力,为从事小学教育教学工作和持续的专业发展奠定扎实基础。

[关键词]职前教师;教育实践课程;反思能力

职前教师作为教师的后备力量,不仅要掌握一定的教育理论,还要丰富实践性知识,更要学会如何通过反思将教育理论转化成未来的教育行为,因而培养职前教师的反思意识与能力已被视为教师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而职前教师反思意识和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教育实践,2011年《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的颁布促使各教师教育院校对教育实践课程高度重视,但由于缺乏科学规范的教育实践课程设计,师范生在教育实践中往往有经历而无体验、无反思,反思意识与能力的培养效能低下,对师范生专业能力发展的促进和教师职业核心素养的形成也效果甚微,同时严重影响了师范生专业情意、专业态度和职业价值观的养成,因而无法达到教育实践课程设置的初衷。

一、职前教师培养教育实践课程的现状与动向

(一)职前教师反思意识与能力培养的困境

培养职前教师反思意识与能力已成为新时代教师教育的重要责任,但如何在教育实践中积极有效地提高职前教师的反思意识与能力却存在诸多问题。

1.教育实践课程目标不清,形式单一

尽管大家都意识到教育实践环节对职前教师培养的重要性,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仍有很多学校并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保证教育实践的效果。《教育部关于加强师范生教育实践的意见》(教师[2016]2号)也指出,“师范生教育实践不断加强,但是还存在着目标不够清晰,内容不够丰富,形式相对单一,指导力量不强,管理评价和组织保障相对薄弱等问题”。对教育实践课程的实施,许多学校采取顶岗实习或自主实习的形式,在毕业前让学生去某校顶岗实习或回家乡自主实习一学期,完全处于“放羊”状态。一些学校虽进行分段式的教育实践,有教育见习、教育实习和教育研习,但几个阶段的教育实践课程目标不甚明确,内容缺少衔接,没有形成序列,更严重的是实践过程反思环节缺失。凡此种种现象皆由于教育实践课程内容设计不合理,监管措施不到位,致使师范生反思意识与能力培养收效甚微,实践效果无法保证。2.教育实践课程反思内涵缺失传统的教育实践以“理论指导实践”为基本价值取向,认为理论高于实践且能够指导实践。然而,教育实践活动的丰富性与动态性会使理论的指导意义短暂失效,导致理论与实践的脱节或冲突。“理论指导实践”的价值取向是导致教育实践缺乏反思内涵的内在原因。理论的理想性与非理想的实践相碰撞时,学生很容易陷入困惑,对所学的理论乃至自己的专业意向充满怀疑。此时应是学生进行实践反思的最好契机,也最需要高校和中小学指导教师的介入,引导学生进行反思,但由于教育实践课程价值取向和指导教师角色定位存在偏差,实践课程反思环节缺失或反思简单化,导致职前教师的反思性实践要求无法真正落实,不利于实践性知识形成,不利于职前教师的专业成长。第一,教育实践课程的反思要求落实不到位。教育实践活动是职前教师反思的源泉。师范生在实践行动中,已有的实践性知识在问题情境中被激活从而显性化后,与情境对话,在问题情境中分析、反思自身及他人的教育教学实践行动,进而总结、提升,形成自己新的实践性知识,用以指导下一步的实践行动。

这种行动中的反思需要指导教师的积极介入,需要给学生以反思策略和方法的指导,需要提供行之有效的反思工具或支架,但现实中,教育实践反思管理往往过于简单化、肤浅化。很多学校的教育见习和实习课程大纲往往都会对教育实践活动提出反思要求,如“要积极主动地了解师生并进行反思”,“听课之后要进行反思”,“实习生课后必须有反思”,等等。但为什么要反思,反思什么,如何反思,并没有在专业层面上给师范生提供技术性的建议或框架,以至于实践反思要求流于形式、止于文件。第二,实践反思缺位不利于职前教师的专业成长。经过实践行动锤炼而获得的实践性知识是一种具有个人特质的新的知识形态。实践性知识主导着教师的思想和行为,体现在教师的教育教学实际行动中,是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实际使用的理论”,是教师知识的重要组成,是教师专业发展的知识基础。同样,实践性知识也是职前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基础,职前教师实践性知识的获得必须通过其本人在教育实践中的主体思考,在行动中不断反思、总结、提升。职前教师的成长离不开实践反思,反思可以加快职前教师入职后的专业化进程。没有反思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如果职前教师在教育实践中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思考,那么其后续发展将大受限制。加强教育实践反思,职前教师的专业成长可减少盲目性,少走弯路,更加有效地提高教育实践效能,快速实现专业成长的目标。职前教师在教育实践中的反思,一方面提高了自身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另一方面提高的理论水过来又促进了其教育教学实践水平的提高。他们就是在这种良性循环往复的反思过程中,建立着理论与实践的联结,加快着专业化的进程。

(二)教育实践课程的反思动向

2011年颁布的《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教师[2011]6号)明确指出,“教师是反思性实践者,在研究自身经验和改进教育教学行为的过程中实现专业发展”。较之其他专业人员,教师所遇到问题的情境性、对象的独特性、题解的复杂性、面对的不确定性决定了教师应是反思性实践者。另外,教师是以经验的反思为基础,面向儿童创造有价值的某种经验的“专业人员”,它是针对人们把教师当作传授一定的知识或训练一定技能的“技术熟练者”而言的。[5]职前教师不仅有“经历”,更应该有“体验”,不仅有“经历”和“体验”,更应该有反思。职前教师对基于已有“经历”和“体验”所形成的关于教育教学的思想进行反思的思维活动可以理解为对行动的反思。职前教师在“经历”教育实践活动之后应该思考类似这样的问题:此次经历我体验到什么,发现了什么,与所学的理论有怎样的关联,我可以与别人分享什么观点,我参与实践的态度与策略是否合适。这样的反思之后才会有“体验”,才会形成自己的实践性知识,才会不断取得进步。那么,如何让职前教师在经历与体验教育实践的过程中养成反思的意识和能力?如何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培养可持续发展的反思能力,确保实践成效,为其成为“反思性实践者”提供实践支持?温州大学小学教育专业“分段—反思式”教育实践课程的探索也许能为此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二、“分段—反思式”教育实践课程模式

2014年教育部颁布《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教师[2014]5号),针对目前职前教师教育实践教学不到位的现状,明确提出要“将实践教学贯穿培养全过程,分段设定目标,确保实践成效”。实践过程中的行动反思是取得实践成效的有力保证。“分段”是内容与形式,而“反思”则是精髓与实质。师范生在教育实践课程不同的实施阶段,按设定的模块任务及要达成的目标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并进行反思、研习活动,其专业性知识、实践性知识通过实践和反思交互转换,从而获得对小学教育教学的全面体验,并从中检验自身素质,使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和反思能力呈现一个整体且螺旋上升的趋势。

(一)“分段”:教师教育实践课程的“形”

1.教育实践阶段

职前教师的知识包括“理论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前者主要指各种原理类知识,通常通过课程学习可以获得,是师范生根据课程学习结果认为应该如此的理论;后者指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实际使用和表现出来的知识,以及对理论性知识的理解、解释和运用原则。师范生实践性知识的养成离不开教育实践课程,为强化教育实践,《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规定,“师范生到中小学和幼儿园教育实践不少于一个学期”。《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则相应地将小学职前教师教育教育实践模块(教育见习、教育实习等)的实践时间明确设置为18周。而这18周并不是集中在某一个学期,而是要贯穿培养的全过程,分段设定目标,也就是要按课程目标将这18周实践落实到不同的学期,不同阶段的实践有不同的实践目标和任务,且各阶段侧重不同,但前后连贯,形成序列。温州大学小学教育专业目前的做法如下。第二学期至第五学期,每学期有两周的教育见习,第六学期则有10周的教育实习,共有五个阶段18周的教育实践活动,本文根据实践进行的时间先后分别将其命名为“实践一”、“实践二”、“实践三”、“实践四”和“实践五”。师范生在某个实践阶段参加教育实践并进行行动反思,获得相关的实践性知识,这些实践性知识可以用来指导下一阶段的教育实践并进一步检验,如此往复,其中不仅有实践经历,更有实践体验和反思,师范生在不断的实践—反思中逐步提升其实践性知识,其教育实践能力也不断得到加强。

2.教育实践模块内容

“分段”只是形式,如何确定各阶段的教育实践任务和目标才是教育实践课程的重点,这是确保实践成效的关键。各阶段教育实践活动内容的安排必须与职前教师的培养标准相符,必须服务于人才培养目标的落实。《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要求“小学职前教师教育课程要引导未来教师理解小学生成长的特点与差异,学会创设富有支持性和挑战性的学习环境,满足他们的表现欲和求知欲;理解小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现场资源的重要意义,学会设计和组织适宜的活动”,具有观摩、参与和研究教育实践的经历与体验。小学教育专业要培养的是“能教”、“能管”、“能研”的小学教育优秀人才。因此,温州大学小学教育专业在教学过程中将教育实践的内容分成如下六个模块。认识学生。观察学生,了解学生,培养热爱学生的情感,通过实践反思,进一步研究学生,并逐渐形成管理学生的能力。熟悉学习环境。了解校情,观察分析学生基本学习环境(校园、教室和课堂),尝试学习环境布置,对学习环境与教育教学及学生发展的紧密关系进行反思研究,从而获得对学习环境的全面认识。参与教学实践。通过听课、议课、备课、试教等实践,熟悉课堂教学规范,初步掌握课堂教学的基本能力,并进行及时反思,提升从教能力。尝试教育研究。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对教育实践活动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及时反思并深入研究,掌握从事教育科研的方法。组织班队活动。观摩班队活动,组织班队活动,逐步明确班队工作的基本理念,熟悉班队工作常规,初步掌握开展班队工作的基本方式和方法,并通过对自己在班队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及时进行反思、研究,提升班队工作技能和实施能力。批改设计作业。协助指导教师进行课外答疑辅导、布置批改作业、评阅试卷,熟悉相关工作规范,对学生作业现状及自己的相关工作进行反思。以上每个实践模块任务又分解落实到不同的实践阶段,每个阶段都侧重某两三个模块内容的落实,整个教育实践活动贯穿于职前教师培养的全过程,目标明确,任务清楚,全程层进,螺旋上升。

(二)“反思”:教师教育实践课程的“神”

结合职前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实际情形,参照陈向明教授关于教师实践性知识构成要素理论,我们认为,师范生的实践性知识应该具备以下四个要素:主体——师范生,实践性知识的拥有者;问题情境——师范生在教育教学实训及教育见实习等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面临的令其困惑的、有待解决的问题;行动中反思——师范生必须在教师或同伴的指导帮助下采取行动来解决这些问题,形成杜威意义上的“经验”,并对其今后的教育教学行动具有指导意义;信念——通过行动获得的新的实践性知识可以被提升为一种信念,通过师范生的后续行动被验证为有意义的、可行的,并能指导其后续行动。其中,“行动中反思”是关键性的要素。

1.实践的过程职前教师教育实践过程是一个包括“目标和任务——行动和分析——反思和实施——总结和提升”的螺旋发展的实践行动,在此过程中师范生通过对自身的教育实践行动进行不断思考和批判性地分析,提高教育教学行为的合理性,从而养成新的实践性知识,提高自身的从教能力。“分段—反思式”教育实践要求职前教师在各阶段的教育实践活动中,按照课程目标选择实践任务,进行实践行动,与各种实践情境对话,在问题情境中分析、反思自身的行动,进而总结、提升,形成反思结果,反思结果继而指导下一步的实践行动。师范生实践性知识“四要素”的呈现方式契合师范生教育实践活动的“反思性实践”行动过程,两线共同推进,促成师范生实践性知识的养成。

2.实践的反思

在教育实践过程中,反思是最为重要的一环。职前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养成必须通过师范生的主体思考,通过行动中不断反思、总结、提升。经过实践行动锤炼获得的实践性知识是一种具有个人特质的新的知识形态。因此,行动中反思对师范生实践性知识的养成具有决定性作用。对教育实践各阶段不断出现的问题进行思考并加以梳理,可以帮助师范生逐渐成为一个反思型的实践者。要让师范生明白,反思并不是一件特别艰难的事,比如,可以围绕某个实践环节回答几个简单的问题:我何时何地出于何种目的做(经历)了什么,与预期有何差异,我有什么样的感受,我为何有这样的感受,我做得最好的是什么,哪里还可以做得更好,如果再来一次应该怎么去做……这就是针对教育实践的反思过程。当然,要成为一个反思型的实践者,需要时间,需要经验积累,需要指导教师的引领,需要一个支持反思过程发展和形成的环境。最后每个人通过实践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反思结构、形式和方法,建立属于自己的实践反思方式,这是一个高度个人化的过程。三、“分段—反思式”教育实践课程的实施“分段—反思式”教育实践课程的实施需要稳定的校外教育实践基地、指导能力过硬的指导师队伍、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和行之有效的指导措施等条件的支持。

(一)建设稳定的校外教育实践基地

校外教育实践基地是师范生接受技能训练、运用知识、培养能力、提高教学核心素养的主要场所。从根本上讲,师范生的职业素养不是“教”出来的,而是通过教育实践“练”出来的,稳定的实践基地是教育实践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而“分段”进行教育实践,对教育实践基地的需求大大增加,这也意味着组织工作压力的增加,所以需要建立高校与教育行政部门、学校(U-G-S)之间的有效联动机制,形成协同效应,协同培养,共同达成基础教育师资培养的目标。温州大学小学教育专业取得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的支持,与小学签订协同培养人才协议,已建立二十多个常规校外教育实践基地,两个特色教育实践基地,保证了“分段—反思式”教育实践课程的顺利实施。

(二)打造指导力强的指导教师队伍

要使“分段—反思式”教育实践课程顺利实施,需要建立一支教育理念先进、实践指导能力强、素质精良、专兼结合的指导教师队伍,这是教育实践顺利、有效进行的重要保证,需要高校与中小学的良好互动。温州大学小学教育专业建立了高校与小学联合培养人才的机制。大学教师到基地学校挂职做“访问学者”,参与指导小学的教学、科研活动;聘请小学优秀师资担任师范生的教育实践指导教师;还建立了“地方名师资源库”,开设了《地方名师大讲坛》课程,邀请地方小学名师进入高校课堂,担任实践专家,或为学生示范,或围绕当前小学教育中的热点问题开展讲座,或与高校教师联合为师范生讲授实践课程,成为高校的兼职教师。

(三)确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

“分段—反思式”教育实践课程的实施应有客观、科学和完善的监测体系和评价机制,评价角度全面,可操作性强,还需要有形的成果材料去体现实践的成效。温州大学小学教育专业主要通过《教育见习手册》、《教育实习手册》监测师范生参与实践的全过程,根据手册所展示的教育实践成果和实践过程中的表现,采用自评、小组评、小学导师评和高校导师评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综合评价。

(四)制定行之有效的指导措施

要成为一名反思型的教育实践者,职前教师必须进行反思性实践,在反思性行动中学会反思,并管理自己的反思。学生反思能力的提升需要教师的指导,我们的做法是,为学生提供教育实践反思方法与步骤,让学生在某阶段的某环节的教育实践后收集资料,记录实践的过程、经验、证据,亮点、疑点、难点,进行思考分析,并对自己的思考进行加工。还要通过与同伴、教师讨论来梳理自己的思绪,检验自己的想法。让反思由内省转向外显、互动,再继续自省,最后形成反思性报告。

参考文献:

[1]蒋璐敏.丰富教师职前培养中的教育实践反思之内涵的探讨[J].教育探索,2012,(4).

[2]李梁.师范生实践性知识养成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15,(4).

[3]高芳.论师范生实践性知识的养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5).

[4]梁延秋.师范生反思能力:内涵、特征与价值——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视角[J].教师教育论坛,2015,(5).

[5]胡惠闵,崔允漷.《教师教育课程标准》研制历程与问题回应[J].全球教育展望,2012,(6).

[6]唐纳德•A.舍恩.反映的实践者[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50.

[7]李莉春,孙海兰.教师实践性知识之生成过程:一项案例研究[J].全球教育展望,2010,(3).

[8]陈向明.对教师实践性知识构成要素的探讨[J].教育研究,2009,(10).

[9]阿瑟J.S.里德,韦尔娜E.贝格曼.课堂观察参与和反思[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19—20.

第3篇

参加实习已经有一段时日,虽然不是正式工作,但是我一直认真对待,十分投入,尽量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学习掌握更多的知识,下面是我的实习自我鉴定:

我想回顾这些日子的点点滴滴,第一次听指导老师范老师的课,我学到的是认真负责的态度,激情大方的教态,和如何调动学生积极性及活跃课堂气氛;第一次备课写教案,我学到了每个环节都需要全面兼顾,才能实现最佳课堂结构,明白了备课需要有遇见性,需要多了解学生,周密安排,查找资料,以便应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意料不到的情况;第一次上台讲课,这是一个将纸上内容付诸实际操作的环节。

难忘指导老师的反复指导,同伴间真挚的鼓励和下面孩子们包容的笑脸,让我觉得很放心,大胆地说着,渐入佳境,原来一切都是水到渠成的事。教态从容,头脑冷静是关键,语言要平稳,动作要沉着,重点要突出,按部就班地完成各个教学环节,使教学过程成为一个有机整体。这些都在以后的教学中一一改进。再如多次的评课,在互相的评价中总结经验教训,明白是非优势,长短得失,取得不断进步。

一切有付出的过程都会有一个美好的,就象辛劳的耕作会有好收成,努力的学习会上好大学,勤恳的工作会有更好的生活,一切都象大自然一样无比自然。实习的日子也是这样,很纯粹,远离了城市的喧嚣,住进了这个看似有点荒凉的郊外,却让人心里平静。

关于班主任工作,在和这些孩子们接触的日子里,我一路收获感动。这些十七八岁的孩童,给予我的不仅有年轻的活力,纯真的童心,还有对待生活的那份热情,与他们的情结暗生在一次次清晨的早自习,暗生在每次课间操“时代在召唤”的旋律中,暗生在“天天读,天天唱”这些充满娱乐性与知识性的活动中和每次都热闹非凡的班会上,与他们交流需要用心,需要换位思考,需要融入他们的世界,这些也是作为一个班主任所必须具备的,但是两个月的时间是不够的,我们还要有更好的磨合和更深入的交流,而这些我做的还很不够。

“教师这个职业既是导演、编剧,又是演员”,确实,只有将这三个角色扮演好,才能导出一出好戏一堂好课,即使不华彩也平实。这次的实习给予自己的不仅仅是走走过场那般简单,它在我的整个人生路上也了留下了许多痕迹,我们要学的还有很多。

师范大学生中学教育实习鉴定

关于教育实习自我鉴定的范文

教育实习生自我鉴定范文2016

小学教育实习的自我鉴定

关于小学教育实习的自我鉴定

2016关于师范生教育实习自我鉴定

教育实习自我鉴定的范文精选

2016师范生教育实习自我鉴定

师范生教育实习自我鉴定

2016大学生教育实习自我鉴定范文

教育实习的自我鉴定表

体育教育实习的自我鉴定

学校教育实习鉴定评语

第4篇

在接到教育见习通知后,我给自己这个刚迈出校园不久的新教师一个详细的见习工作计划,了解完班级情况,具体个人工作计划如下:

根据师范学院《特殊教育专业培养方案》,本学期将组织级特殊教育专业班28人,到师范学院附属丰泽小学基地学校进行为期一周的教育见习。

一、教育见习目的

1、通过教育见习了解见习学校、教师以及小学生的基本情况。

2、通过教育见习观摩学习见习学校的课堂教学以及各项教学研讨活动。

3、通过教育见习加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不断开阔视野,增进对各类小学的认识,丰富感性认识。

4、通过教育见习培养学生热爱儿童、热爱小学教育工作的良好情感,同时,培养学生教育科学研究的良好意识,为学科课程与教学论的学习和教育实习打下必备的基础。

二、教育见习要求

1、通过邀请见习基地学校领导作介绍,了解见习学校的有关情况。主要包括学校的办学宗旨、办学理念、办学规模、办学经验、办学特色以及组织机构,以及学校的校容校貌、校风校纪、教学工作计划、规章制度和行为规范等。

2、通过观摩见习基地学校的教学工作,了解学校的日常教学工作的基本状况。主要包括教学计划、教研活动,参与新课改的基本情况,以及教师的备课和上课、布置和批改作业、课外辅导、成绩的考核与评定等情况。教学工作的见习主要以观摩课堂教学为主。

3、通过观察与个别访谈交流,了解小学生的基本情况。主要包括兴趣爱好、知识基础、生活经验以及个性差异等。

三、教育见习活动的实施

1、教育见习之前事先安排好见习周的各项活动事宜。了解见习学校的相关教学进度,认真做好分组、备课与研讨的工作。

2、教育见习期间首先邀请基地学校领导作专题发言。介绍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模式、办学规模、办学特色和办学经验等基本情况。

3、教育见习活动结束以后,在教育见习工作指导组的领导下,由带队教师负责组织开展学生教育见习成绩的考评工作。

4、教育见习期间主要考察学生《教育实践手册(见习分册)》的填写情况以及见习期间的具体表现。

5、教育见习的具体活动,可以结合基地学校的集体工作,根据基地学校的实际情况,经过协商适当调整教育见习的活动内容。

(二则)

在毕业之后,我的第一件事要进行实习工作,为确保实习工作的顺利进行,首先要制定好详细的毕业实习工作计划。我详细的实习工作计划是这样的:

我系级共有134人。其中旅管专业34人,招商管理专业35人,采购供应管理专业30人,酒店管理专业35人。为保证实习工作的顺利进行,特制定本计划。

实习工作计划范文:

一、专业实习工作的指导思想

遵循就业是民生之本原则,实行实习就业一体化,重点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就业能力,满足企业对应用型商务人才的需求。

二、专业实习工作的目的

使学生受到深刻的专业思想教育,增强其对未来所从事职业的适应性和光荣感与责任感;使学生将所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综合运用于专业实践;培养学生从事工作的初步实践能力;全面检验系的办学思想、培养目标、专业设置、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等,及时获得反馈信息,不断改进教学工作;使学生找到一份好的工作。

三、专业实习工作的方式、时间和地点

学生根据自身的就业原景、专业特点和兴趣自行联系实习就业单位,进行分散实习就业。同时,对于少数企业需要一定人数的实习就业学生,则由系统一联系安排。实习时间为年月到月日,实习地点为区内外相关企业。

四、专业实习工作的措施

(一)成立实习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二)做好实习前的准备工作

1.对学生加强专业教育。特别是加强吃苦耐劳、艰苦创业教育,使学生树立从生产服务一线做起,从基层做起稳步发展的职业理念,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忠于职守的职业道德和团队合作精神。

2.加强实践教学,切实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缩短其实习期间熟练上手操作的周期,树立我系和学院良好的办学形象。

3.加强就业指导,把实习与就业紧密结合起来。

(三)学生专业实习要求

学生必须根据实习安排,服从实习单位的领导和岗位安排,在部门领导的具体指导下,主动积极地完成实习单位交付的各项实习任务。在实习期间,要注意调查研究,积累有关资料,了解实习单位的基层工作方法及内部业务联系,及时予以总结,将感性认识提高到理论高度,以便为今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愿意在实习单位工作,实习单位同意就业的,及时签订就业协书。

(四)加强对专业实习过程的跟踪监控和指导工作

专业实习带队老师为五位教师。

五、经费预算

学生实习补助:134人×120元/人=16080元

带队老师差费:路费4人×500元/人=2000元

住宿及差旅补助按5天计(4人)

第5篇

(一)专业知识

教师的专业知识是由学科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共同组成。学科性知识的典型形态是普遍理论,包括普通文化知识、任教学科知识和教育学科知识,实践性知识的典型形态是个人理论,是教师通过反学科性知识运用于教育教学实践,并借助批判和反思升华实践经验而得来的,这种知识是教师所具有的独特实践经验以及对这些经验的整合。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有以下五个特点:其一,它是依存于有限情景的经验性知识,比起理论知识来说缺乏严密性和普遍性,但却是一种鲜活的知识、功能灵活的知识;其二,它是作为一种“案例知识”而积累并传承的;其三,它是以实践性问题的解决为中心的综合多学科的知识;其四,它是作为一种隐性知识发挥作用的;其五,它是一种拥有个性性格的“个体性知识”,这些知识是通过日常教育实践的创造与反思过程才得以形成的。实践性知识往往是决定教师教学质量和效果的一个关键要素。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实践性知识也是本科层次小学教师区别于中专层次小学教师和大专层次小学教师的一个很重要的标准。因此,实践性知识在本科层次小学教师的素质结构中居于相当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二)专业能力

教师的专业能力具体包括学术研究能力、课程教学能力(课程教学的设计、实施与评价等)、组织管理能力(包括交往沟通能力等)以及教育科研能力等,这些能力都是教师通过不断实践、批判、反思与探究而形成的。从教师专业成长的视角看,教师专业发展的目的就在于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但教师专业能力水平主要不是反映在他掌握和直接运用学科性知识的水平上,而是反映在他把学科性知识转化为实践性知识,并且在处理实际问题方面能够不断创造新的实践性知识,并藉此形成和不断提高个人理论的水平上。可以说,积累实践性知识进而形成个人理论是教师职业的一个重要特征。由此可见,教师专业能力的基础不仅是知识,而且有实践和反思,后者往往比前者更为重要。

(三)专业品质

大体上说,教师的专业品质是由教师的价值观、态度、理想、信念、兴趣、自我意识等组成的集合体。如前所说,教师职业的一个重要特征是积累实践性知识以形成个人理论。在普遍形态的学科性知识向个人形态的实践性知识转化的过程中,既有认识方面的,也有情感、心理、身体、审美、价值观、科学精神以及创新能力等方面的,而非理性的专业品质决定着这种转化的速度、方向和效率等,尤其在教师的教学艺术能力和教学创新能力的培育上,教师的专业品质更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教师来说,专业品质有助于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促进对自身学科性知识、技能、态度和理论的创造性理解,从而提升教师的实践智慧、反省意识与探究能力,以促使教师专业素质结构中“物”的要素与“人”的要素尽量达到完美的结合,从而获得最佳的教育教学效果。因此,专业品质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二、本科层次小学教师素质结构的建构策略

(一)树立实践―反思取向和生态取向相融合的教师专业发展理念

从国外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来看,有关教师专业发展理论有三种取向:一是理智取向的教师专业发展。该理论注重教师专业能力的知识基础,认为教师能精通“所教的知识”(学科知识)和“怎样教”的知识(教育知识),即可有效教学。它强调教师教育无论是职前还是职后,都主要是向专家或大学学者学习;二是实践一反思取向的教师专业的发展。该理论注重教师专业能力的实践基础,认为教师专业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并不取决于学习了某种可靠或有效的普遍理论,而是取决于把普遍理论转化为个人理论的实践能力。它侧重于教师个体的专业能力发展,强调教师专业发展的个人风格特征,强调反思、探究对形成和提高教师专业能力的重要意义;三是生态取向的教师专业发展。该理论是从宏观视角关注教师专业能力形成和提高的途径,认为教师专业发展不是孤立的,而是合作的,不是但单凭个人反思,而是与教师职业群体的交互影响有密切的关系。它注重教师专业发展的前景,强调教师专业发展的合作性和文化氛围,强调教师专业发展的群体特征,这些都弥补了实践―反思取向的教师专业发展观存在的不足。从上述教师专业发展取向中可以看出,教师专业化运动并未沿着追求科学的专业知识体系的方向发展,而是强调教师对实际教育情景的反思、探究、教师之间的对话与交流,以突出培养教师的实践智慧、批判性思维以及创造性地行动和寻求变化的能力为发展趋势。长期以来,我国教师教育秉持的理念主要是理智取向的教师的专业发展观。通过上面对本科层次小学教师素质结构的分析,理智取向的教师专业发展理念在教师实践性知识的获得方面,在教师反思意识、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乏力与不足,而实践一反思取向和生态取向恰好能弥补这个缺陷。因此,小学教育本科专业应树立实践―反思取向和生态取向相融合的教师专业发展理论,这样才能促使本科层次小学教师获得系统的学科性知识和丰富的实践性知识,同时也可以提高教师自我专业发展的意识和能力,以便更有效地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和谐发展,而这一点正是目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旨趣所在。

(二)坚持以发展能力为本位的教师教育原则

对本科层次小学教师而言,其专业能力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其职后教学实践活动水平的高低。因此,在小学教育本科专业课程研制活动中,应该坚持以发展能力为本位的原则。可以尝试采用下列方法:

第6篇

 

关键词:教育实习  “英语教学法” 改革 

一、引言 

“英语教学法”是我国高等师范教育中一门集理论和实践于一体的重要课程,为即将走上教师岗位的学生提供了必要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能了解国内外教学流派及理论,加深对中小学课堂教学环节的理解,掌握必要的教学技能。但教学能力的提高不是仅仅通过课堂学习就能够完成,课堂上提供的试讲机会毕竟和现实有一定的差距,学生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巩固课堂所学知识,而教育实习是对“英语教学法”课程教学效果的最好检验。笔者所在的学校已经进行了近10年的教育实习,从中反映出的问题表明“英语教学法”课程改革迫在眉睫,目前这种纸上谈兵式的教学方式无益于学生实际教学技能和水平的提高。 

 

二、教育实习中反映出的问题 

笔者所在的学校同2所省级重点高中、2所省级重点初中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每年9月安排实习生到上述实习基地进行为期8周的实习,实习内容包括教学工作和班主任工作实习。作为实习带队老师,通过同实习基地老师的交流,旁听实习生讲课等形式发现实习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 

1、语言基本功不扎实 

虽然已经过了近四年的专业学习,但很多实习生的语言基本功不够扎实,具体体现为语音语调不准确,语法基础薄弱,讲不清楚语法概念,课堂用语不规范、较单一、口误多等。基础教育阶段的英语教学主要是通过听、说、读、写、译等时间活动来学习的,这就要求教师首先有系统且扎实的专业技能。初高中学生的模仿能力较强,实习生由于专业基本功不扎实而出现的问题很可能会误导学生,甚至降低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2、教学方式方法单一 

在教学法课上已经学过了教授语言知识的理论和技能,可在实践中实习生又采用了他们熟悉的老套路,即“讲解-呈现-练习”,教学缺乏创新和灵活性,没有体现 “做中学”的教学原则,往往只注重语言的形式和结构,忽略语言的意义和功能。比如,在一堂高一的英语课上,实习生作为讲授者成为课堂的中心,她既没有介绍课文相关背景知识,也没有很好地为学生创设语言情境和引导学生去理解课文,只是枯燥地讲解单词的用法,然后翻译难懂的句子,又回到了过去的语法翻译法的讲授模式中,结果是几乎2/3的学生在睡觉。如此单一陈旧的教学方法仅仅是单方面向学生灌输知识,不仅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根本不可能达到新课标中的“提高学生语言综合语用能力”的目标。 

3、教学研究能力欠缺 

当代著名科学家杨振宁说过:“培养学生就是教他自己去找路,而不是教师领着走路,更不是抱着走路”。教师只有成为具有创新精神的研究型教师,才有可能取得较好的教学质量。很多实习生抱怨给她们的班级太差,学生掌握的词汇太少,初中的知识太简单,几句就讲完了,很少有实习生会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观察自己的课堂行为。孰不知教学研究是教学发展的基础,只有通过积极反思自我,分析评估自己的教学行为,在教学实践中开展科研才能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4、驾驭课堂的能力有限 

驾驭课堂的能力包括组织能力和应变能力。中学生都有好奇、爱动、好表现的特点,而新来的实习老师常常成为其课堂谈论的对象,而实习生没有教学管理经验,对违反课堂纪律的情况或束手无策、听之任之,或是严厉地高声呵斥,甚至有变相体罚的情况出现。缺乏课堂管理的经验,实习生就不能很好地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也就无法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三、“英语教学法”课程现状 

1、课时少、讲解粗 

“教学法”课程只开设半学期,共计34学时(2学时/周),但要讲授的内容涉及18章之多,因此教师多粗略讲授理论,忽视了隐藏在教学行动背后的思维技能,学生是被动地被灌输知识,很少积极地思考讨论,这也导致结课后对该课程印象淡漠,在实习中根本不能把课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教学联系起来,理论不能指导实践,和实践相脱节。 

2、教材旧、兴趣低 

笔者学校目前使用的是王蔷主编的

《英语教学法教程》(第二版)。该书基本能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通过反思、讨论等形式,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该书既无教师用书也无相应配套教材,缺少对学生教学技能的培养,对国内外前沿教育教学理论涉及不多,每一章节结束也没有练习、思考题供学生使用,教材中的实例已和现代实际脱节,因此学生在阅读该书时普遍兴趣不高,觉得枯燥乏味。 

3、教学方式方法单一 

“教学法”课程是2个班甚至4个班合堂上,因此在有限的课时里,老师无暇顾及学生的个体差异开展因材施教的人性化教学,也难以开展有效的课堂讨论活动和试讲活动,该课程内在的教学实践性质没有受到充分的重视,老师的灌输式教学使学生缺乏独立思考的机会和质疑批判的精神;其次部分教学法任课教师自己都缺乏对中小学教学活动的了解,既没有在中小学教学的经历也也没有深入中小学进行过调查研究,因此讲起课来很吃力,抓不住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学方式难免陈旧单一,难以保证教学法课程的实际教学效果。 

四、“英语教学法”课程改革的几点举措 

1、强化师资水平,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是理论知识的传授者,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其作用不容忽视,“教学法”任课教师的水平直接影响该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现实的教学形势不断变化,这就要求任课教师加强理论学习,了解国内外前沿的英语教学动态,有一定的中小学教学经验或定期去中小学听课,走访优秀教师,及时获取第一手资料,要从向学生灌输现成知识转变为帮学生建构知识,从给学生提供标准答案转变为与学生共同寻求新知。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学法”课程的前瞻性和对教学实践的指导意义。

2、改革教学方式方法,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学生是“教学法”课程的主体,教师的主要任务是要帮助学生建构起一个自主体验、探究合作的学习平台,从向学生“授之以鱼”转变为“授之以渔”。 

(1)改变灌输知识的陈旧教学方式,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例如对国内外教学流派的学习可以先向学生介绍一些相关书籍,让他们在课后自行阅读并分小组进行讨论总结,然后在课上进行汇报,其余小组可就不理解的地方进行提问,最后教师查漏补缺并进行总结。这种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还真正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开展多样化的课堂活动 

传统的教学方法多注重知识的接受和储备,忽略了学生主动探究和实践。教师通过开展多种课堂活动,布置任务,让学生自己去体验感知、参与合作,以此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归纳总结。以听说读写教学技能的训练为例,教师让学生从网络下载不同版本的初高中英语教材,自行挑选一课进行试讲、说课或专题讨论,然后全班进行点评,总结出授课原则和方法,最后教师进行补充总结;充分利用多媒体等先进教学手段,观摩全国各地名师讲课录像,然后谈感想,谈体会。以上的这些教学方法不仅使学生开拓了视野,了解了实际教学,还通过自身体验获得了知识,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切都是传统教学法课程所无法企及的。 

(3)合理使用多媒体等先进教学手段 

随着科技的发展,“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旧教学手段已经不能满足开展有效教学的需要,教师要开阔教育视野,利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将枯燥难懂的教学理论知识配以图文声音或动画效果使之变得直观生动,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也拓宽了“教学法”课程的内涵和外延。同时,老师也可以鼓励学生制作多媒体课件,进行课件评比,提高学生对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为她们以后的实习打下良好基础。 

3、充实教学内容,充分利用各种资源 

实际教学形势的变化日新月异,而编写教材的速度远远落后,因此这就要求教师改变过去那种“教教材、学教材”的窄化教学理念,开发多样化课程资源,充实教学内容。国外有研究表明,一套教材的利用率最多60%,而教师往往忽略了大众传媒等更为广泛的非书面印刷品资源。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该多阅读《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基础英语教育》、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中、小学版)等期刊杂志,及时了解中小学教学动态并向学生介绍相关信息,开拓他们的视野。 

实行“走出去、请进来”策略,即每个学生至少去中小学听课1次,每学期定期请中小学教学名师到学校做专题报告会,为学生答疑解惑。这样学生对中小学英语教学实际状况有了更直观的了解,也能获取课堂上学不到的有关教学和教学管理方面的宝贵经验,有利于他们在实习中较快地进入角色,积极探索自己的教学模式和方

法,提高自己的教学科研水平。 

4、加强学生师德教育,树立正确教育理念 

很多学生错误地认为学好专业知识就能当一个合格的老师,其实不然。所谓的“传道、授业、解惑”,就是要把教书和育人结合起来,既要完成科学知识的传授,还要注重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的养成。首先,教师要做到言传身教,加强自身修养,因为教学过程本身就是体现新的教师观、学生观、教学观的示范过程。其次,敦促学生在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学习,并向他们介绍优秀教师的典型事迹,加强职业认同感和荣誉感。 

 

五、结语 

教育实习环节为学生提供了实践教学机会,同时也是对他们教学能力和水平的挑战,而实习中暴露出的问题往往如实反映了我们在教学中的不足和偏差。时代在变化,中小学教育现状在变化,旨在为中小学培养英语教师的“教学法”课程更应该进行改革。本文分别从师资、教学方式方法、教学内容和德育4个方面为该课程的改革提出了几点建议,希望以此减少教学的盲目性,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真正地学有所获。 

 

参考文献: 

第7篇

论文关键词:教师专业化;教师教育;学分制

一、教师专业化与教师教育课程

国际劳工组织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66年,颁布了《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设》的文件,对教师专业化作出明确的界定。它指出:“应把教育工作视为专门的职业;这种职业要求教师经过严格地、持续地学习,获得并保持专门的知识和特别的技术。”

教师专业化已成为世界教师职业发展的共同趋势。教师专业化包括教师的职前专业培养和职后专业的继续提高,它是指教师在整个职业生涯中,通过专门训练和终身学习,逐步习得教育专业的知识与技能并在教育专业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从教素质,从而成为一名合格的专业教育工作者的过程。教师的职前培养即教师教育专业学生在大学里的学习既是教师专业化的重要部分,也是教师专业化终身发展的基础和条件。

教师的教育水平是影响教育事业发展的决定因素,教师的质量体现于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在教师教育专业学生的学习中,教师教育课程是教师专业化的标志性课程,是教师教育专业化的具体体现和重要保证。我国的教师教育目前仍存在着学科水平低、办学条件差、培养规模僵化、教育观念落后,课程设置陈旧、专业化程度不强等种种弊端。

二、目前教师教育课程开设存在的问题

2005年,华东师范大学等高校受教育部委托,研究制定《教师教育课程标准》,《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讨论稿)》明确指出,“教师教育课程”专指教师教育机构为培养和培训幼儿园、小学和中学教师所开设的教育类课程。目前我国教师教育课程开设还存在很多问题:

1.开设的课程门类太少

目前,我国的教育类课程仍然是心理学、教育学、教学法老三门课。而美国和日本,教育类课程大多在10门以上。如美国大学的教育类课程有教学过程、儿童发展、特殊类型学生的特点、职业道德、学校体制与管理、计算机辅助教学、传播媒介与技术、教学方法与手段、课程设计与评估、课堂管理等10多门课。日本大学开设的教育类课程有初等教育原理、中等教育原理、儿童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生指导、学校管理、学校行政、社会教育、教育哲学、教育社会学、学校卫生等课程。

在教育类课程开设的形式上,各国的教师教育课程极少采取一门课一学期的实施方式,其教师教育课程多是以专题的形式出现,课时根据各个专题的特点及需要灵活掌握。在英国的3+1模式中,专业选修课围绕教育、课程、学校、学生等问题设计了31个专题,而学生只需要选修两门课程。日本有关教职的课程43门,其中选修课32门。韩国选修课的设置则遍布除大一之外的其他三个年级。

2.课时所占比例过低

20世纪70年代末,国际劳工组织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70多个国家教师教育的情况作了调查,各国的教师教育课程差异很大。但综合来看,学科课约占领35%,普通文化教育和教育理论各占25%,教育实践占15%。

某些国家的教育类课程约占总学时的20%~33%,我国高师院校教育类课程学时一般占总学时的6%~8%,这与西方教师专业化水平较高的国家相比差距很大。如美国四年制本科教育科学占全部课程的20%左右,英国达到25%,德国占20%~25%。

3.理论陈旧且与实践严重脱节

近年来,一些学科如脑科学、认知科学等心理学研究领域取得了不少的研究成果,对教师教育和学生学习都将产生重要的影响,而现在的心理学教材基本上还是普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和心理卫生学等方面知识的大拼盘,教材知识体系和内容落后,根本不能反映当今最新的心理学研究成果。再如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已开展多年,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对现今基础教育影响极大,而现在的教育学教材根本没有涉及这方面,学生对我国正在进行的基础教育改革一无所知,严重脱离基础教育实际。

4.教育实践

教师职业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职业,教师需要经过长期的专业职业训练,才能有教学新手成长为专家型教师。教育科学所揭示的教育规律,总结出的教育教学方法只有经过师范生的教育实践,才能转变为他们从事教育工作的实际能力。教育实习是教师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途径,是学生走上教育岗位前的最重要的实践锻炼机会,对树立学生的职业道德和专业意识,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缩短学生毕业后的职业适应期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教育实习存在不少的问题:一是教育实习时间短。我国教师教育专业的学生进行教育实习的时间一般为6周左右,仅占教学计划总学时的4%左右,学生刚刚熟悉了一些教学和教育工作,就匆匆结束了。英国教育实习时间为12~18周,日本14周,德国72周,法国27周。二是理论与实践分离,师范生对现在中小学教育现状一无所知,以至于到了中小学束手无策。三是高校的指导教师一方面自身的教学和科研压力大,另一方面长期和中小学不打交道,对现在中小学已发生很大变化的教材、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评价等根本不了解,指导学生缺乏针对性,甚至帮倒忙。

三、学分制条件下构建教师教育课程

学分制是一种以学生为本位的教学管理制度,学生只要完成规定的学分要求,就可毕业。学分制有三大功能: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尽可能制定出科学、规范和可操作的制度,运用现代化先进的管理手段,实现预期数量、规格和质量的人才培养目标。

教师教育专业实施学分制,优点是能够创建富有弹性的学习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根据自己的意向、智能的差异性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师教育类课程,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培养其多方面的兴趣和才能。

学分制的核心是选课制。课程设置是教师教育的核心问题。要改变现行的教师培养模式主要侧重学科知识,其课时占60%的局面,按照教师专业化要求,教师应具有比其他专业更宽泛的知识,具有接近于综合院校的学科知识水平、出色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有创造性的教育研究能力。

基于此,笔者认为,教师教育专业课程可设置为三个模块:通识教育、专业学科教育和教师教育,三个模块的学时数各占三分之一。其中每个模块可分必修课和选修课。

1.教师教育课程开设分三个系列,即心理学、教育学和学科教学论

心理学课程具体门类有普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心理卫生学、中小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社会心理学、教师心理学、学校心理辅导、问题学生诊断与干预;教育学课程具体门类有德育原理、教育评价、课程论、教育哲学、当代中小学教育改革专题、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另增设反映当代最新心理学、教育学和学科教学论最新研究成果的课程。

2.必修与选修相结合

必修课开设的课程是一个未来教师所必须具备的教育科学知识。选修课开设课程主要是拓宽知识面、培养个人兴趣爱好,为今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两者的比例为1∶3较为合适。

3.教育实践分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总时间应达到一个学期

教育见习可以分散在各个学期实施。现有的教育实习都是在大四一次完成,等到教育实习中发现问题了,实习也已结束了。要改一次教育实习为多次教育实习,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在毕业后就能尽快地适应教育和教学工作。

第8篇

这短暂而又漫长的两个月,让我清楚地懂得:教师的职责不仅仅是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教师的一言一行,使我想到了传统医学中“望、闻、问、切”四诊法。于是,我总结出四点:细心“望”其表,耐心“闻”其声,真心“问”其想,准确“切”其脉。学生需要“爱心”。亲爱的读者,小编为您准备了一些教师实习工作小结,请笑纳!

教师实习工作小结1一、基本情况

大四下学期的顶岗实习是我们踏上工作岗位之前的岗前培训,是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变,更是学校到社会的环境转变。不长不短的两个月实习对我来说,是正式进入职场前的培训和试炼。在此期间,我充分体验到了作为一名教师的酸甜苦辣,同时我也体会到了当一名教师肩负的重大责任。因此,脚踏实地,虚心学习,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完善自我和超越自我便成为了我实习生活的主旋律。我能以教师身份严格要求自己,为人师表,处处注意自己的言行和仪表,热心爱护实习学校的学生,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尽全力做好班主任及教学的每一项工作。与此同时,作为一名实习生,我努力做到严格遵守实习学校的规章制度,尊敬实习学校领导和老师,虚心听取他们的指导意见,并且和其他实习生一起,团结协作,保质保量的完成实习学校布置给我们的任务,塑造了山东师范大学的良好形象,为安家洼小学的校领导和老师们留下来好的印象。

二、实习工作

人非生而知之,要求得知识,一靠学习,二靠实践,离开了实践,学习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本。实践离不开正确理论的指导,否则在实践中就会彷徨、犹豫、无所适从;懂得了书本知识,有了理论,不付诸于实践,知识、理论就又成了装潢门面的东西。这是我在一个半月实习中的一点体会感悟。现在将我在安家洼小学实习工作做如下总结:

在20__年3月1日,我以实习生的身份来到该学校实习。

在实习的前两个月,经过自己的亲身体验和观察,深切地感觉到,做一个中小学老师真的很不容易,特别是班主任,但我下定决心,不管如何如何不容易,如何辛苦,我也要在实习期间将普通而又平凡的教学工作做好。现将自己前期的个人思想工作鉴定如下:教学工作方面:

怎样上好每一节课,是整个实习过程的重点。刚开始的一个礼拜的任务是听课。在这期间我听了2个课任老师的课。在听课前,认真阅读了教材中的相关章节,听课时,认真记好笔记,重点注意老师的上课方式,上课思想及与自己思路不同的部分,同时注意学生的反应,吸收老师的优点。同时简单记下自己的疑惑,想老师为什么这样讲。

在这两个月的实习期间,我认真的听取老师们对我的评价和建议。认真的听好老师上的每一堂课,吸取老师的宝贵的教学方法。认真,仔细批改学生每天的作业,做好作业讲评工作。帮助作业中错误较多的学生进行个别讲解,尽全力做好一名有责任心的好老师。

班主任工作实习:

我们三年级七班有51位学生,为了准备好自我介绍,我到校第一天晚上,构思和动笔写了一份个人介绍。初次和同学见面,我与学生们交流了一节课的时间,回答了同学们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的时间,我经常和原班主任李老师请教和交流有关学生的基本信息,特别是他们的兴趣爱好及个性特点,很快根据情况制定了工作计划。交由原班主任刘老师审批。接下来,我就按计划把一件件事做好。首先是常规工作方面,每天早起督促学生按时早读、晚读,搞卫生。晚上下到班里跟班晚自修。进行一些答疑辅导。除了常规工作外,我还经常针对学生的个性,兴趣爱好找学生谈心,聊天,倾听他们的心声。

教育调查和教育研究:

每周五我都会积极主动的参加学校组织的调研活动,认真总结各位历史老师提出来的问题与解决办法,并且不断的像各位老师请教关于教学方面的一些问题。

三、专业收获

极尝试,已经由一名在校大学生成功转变为一位人民教师。在这个饱含收获的时节,我的实习生活也时光飞逝,转眼间,在安家洼的实习就要结束了。在这段时间里,我经过不断努力,积硕果累累,现将几点归纳如下:

关于教学方面的收获:首先,讲课的条理要分明。在讲授的过程中,教师还将难点、重点、考点在授课中传递给学生,使学生有目标的进行学习复习,避免了学习的盲目性,进一步地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其次,尺度适中。教师在知识的讲授上多倾向于趣味性,使学生了解相关的史实,增加学生的历史修养。不仅要在相关的历史环境中解读知识、记忆知识,而且还要使学生做到活学活用,能自己思考解决一般的历史问题。

再次,注意师生互动。没有师生互动的课堂就如一潭死水一样毫无生机可言,老师的教学好比一场独角戏,而学生只是记笔记看书,不去思考,久而久之就会在学习上变得麻木。

关于实习班主任方面的收获:让我深刻体会到了作为一名班主任的不易,工作很琐碎,很繁杂。我除了要教好自己的那门功课外,更要增加很多其他方面的工作,比如说课前纪律工作,办理板报等等。在担任实习班主任的过程中,由于该阶段的学生都是00后的孩子,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没受过什么挫折,吃过什么苦,心灵都还比较脆弱,但

较早接触网络文化,思想比较早熟,因此作为他们的班主任,必须要用爱去开启学生的心灵,经常与学生进行沟通,另外,我还利用课间休息的时间跟学生交流一些网络上健康新奇的东西,让学生信任老师,才会多与老师谈心,师生间敞开心扉,只有真正了解了学生的内心世界,才能收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在教育调查与研究方面的收获是:我们从教学实际出发,针对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讲、自我约束力、自控能力差等问题开展了“一带一”帮扶活动等一系列活动来解决这些不良习惯,学生们亲自参与到活动中来,极大地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这项活动的进行不仅使教学环境得到优化而且教学成绩也显著提高。同时,一直以来我都坚持参加每周五的历史教研活动,使我教育教学方面的知识增长了很多。

四、实习体会与思想收获

如今,我在各项课堂教学技能方面的水平都有明显提升,这对我今后正是投身教育事业也有很大的帮助。

其次,我想就自己在实习期间担任班主任工作的收获谈谈自己的看法。

班主任工作一方面是基于学校对我们实习工作的要求,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锻炼自己在班级管理方面的能力。

本学期,我被委任为三年级七班班的班主任。有人说:班主任是世界上最小的主任。也有人说:班主任是学校最苦的岗位。在我看来,班主任是一个沉重的名词,一旦它变为一个动名词,就意味着自己即将面临学校里最高挑战性,同时也最为耐久的工作。

学校本着对我们信任的态度,交付给我们下列一些班主任工作:协助所带班级原班主任处理好各项日常事务,其中包括处理学生间的纠纷,调解矛盾;班级班风建设和维护;主持每周的主题班会并做好记录;定期检察班级卫生工作;组织好每天下午的阳光体育活动;班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等。

经过一段时间,我和班里的学生们熟悉了,对他们每个人的情况也有了基本的了解,也便于我班主任工作的顺利开展。我的班级管理工作主要围绕着以下四个方面开展:抓好班主任日常工作,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组织和培养班集体,做好个别情况特殊学生的教育工作。一段时间下来,我的工作也小有成效。看着班里同学的进步,再苦再累,我也觉得值得。

接下来,我想谈谈自己在实习期间的思想动态与感悟。

在乡镇中小学里的实习生活当然没有在师大校园里的生活安逸舒适。虽然实习学校的领导尽量照顾我们的日常起居,但初到__,我们还是经历了一个适应的过程。逐渐地,我们不再畏惧冬天的严寒,而是把全部的精力都投身到教学和班级管理中去;我们也学会了在每日粗茶淡饭中细细体验生活的苦辣酸甜。

回顾这两个多月的实习生活,我感慨颇多。其中让我感触最终的是,对于每一位准教师而言,顶岗实习都是一步重要的棋,是我们师范类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必需的环节。

通过实习,我们有机会接触到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实际工作,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基本技能和专业知识,把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用理论指导实践,提高自己在教育工作中的实际操作能力,而不仅仅是局限于书本的知识,理论的思维。

通过这半年的实习,我在安家洼小学收获了很多学校里学不到的知识,综合素质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体会到了作为一名教师的光荣和责任,以及明白了作为一名优秀教师所要付出的艰辛和劳累。

在不久的将来,我会加倍努力,不断进取,争取为教育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五、问题建议

随着改革开放和九年制义务教育方略的实施,农村中小学教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及离婚率的上升,更多留守儿童和单亲家庭的出现,伴随而生或之前存在的问题也当引起重视并及时解决。

一、现所处地区中小学的教育现状及原因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和九年制义务教育方略的实施,我国农村中小学教育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然而,由于受传统教育及体制的束缚和影响,长期以来,我国农村教育存在的经费紧缺、地区发展不平衡、应试教育思想严重、过分追求升学率,忽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等问题逐渐成为农村教育发展的瓶颈。为此,笔者就所在的桐木镇农村义务教育现状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调查。

1、教育经费严重短缺

首先,从国家财政性教育投入来看,中国的教育投入水平,还低于欠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20__年教育部公布的全国财政性教育投入占GDP的3.48%,这已是1993年以来我国教育投入水平最高的一次,从世界水平来看,发达国家是达到了5%左右,欠发达国家的比例是4.1%,我国的教育投入在全世界范围来说还属于低水准。其次,教育资源分配不合理。与城市相比,农村学校教学设施陈旧,教学设备缺乏,严重地限制了教师教学,从而影响教学质量,阻碍学生拓展知识面。如笔者所在的学校,虽然配备了少量多媒体教学仪器,但由于缺少必要的维护和仪器的落后,不少课程都无法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所谓现代化的教育设施也是绣花枕头,成了摆设。

2、师资力量薄弱

最主要的原因是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由于农村环境及生活条件较差,不能吸引优秀人才,难以注入“新鲜血液”,使得一些学校不得不临时招聘代课教师以解燃眉之急。另外,必要的教师辅导用书的缺少及新课程的教学经验的不足,使一部分教师在设计一堂课时往往感到力不从心。再次,由于农村学校信息闭塞,使得许多教师不能完整系统地吸收、理解新课程实施中的思想、目标及方法,仅凭为数不多的几次课程培训和观摩学习,所得十分有限,无法很好地应用于教学实践。

3、应试教育色彩浓郁,师生不堪重负

由于旧人才观,质量观的影响“以分论人,以分量才”的片面现象长期存在,社会评价学校的教育质量是以升学率的高低作为标准,学校领导评价教师的水平高低,工作好坏是以所教班级学生的升学度、合格率为依据,教师检验学生是否获得了系统的知识,甄别好学生与差学生,是以考试分数为准则。上级管理部门不断地组织统考统测,并且给各个学校排名排队,至使学校领导给教师加压。学校为了在社会上留下好名声,为了下一年能有较好的生源,想方设法提高学校的知名度。提高分数和录取率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一切与经济挂钩,与晋升考核挂钩,用经济这根杠杆来达到这一目的,于是就设立高考奖、会考奖。达不到标准,非但一分钱拿不到,还要在教师大会上点名挨批评,这样一来,教师即使不为奖金,也要为面子拼命干。要想学生考得好,教师明知不符合教育规律,不利于发展学生个性,有碍于学生健康成长,却还一味乐此不疲地采用“注入式”,“填鸭式”教学法,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在人才培养目标上重共性,轻个性;重理论,轻实践;重模仿,轻创造。它严重制约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单靠死死地抓住学生,反复操练,死记硬背,机械重复,带来的结果只能是高分低能。

4、初中学生流失现象时有发生

除学生家庭经济困难这一主要客观原因外,还有教师敬业精神差、教学理念落后、教学方法陈旧、教学质量低下等,也是导致学生厌学进而流失的一些主要原因。

5、留守儿童增多,缺乏必要的引导和良好的家庭环境

一直存在的城乡二元状况使大量农民工选择将孩子留在农村,并托付给其他人照看。父母出去给留守儿童带来的诸如心理关怀缺失,情感发育不良;脱离父母监护,安全隐患凸显;智力发展滞后,学习成绩不佳;缺乏家庭管教,日常行为不良等问题十分严重。

二、对策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发展必须依靠国家和各级政府的主导作用,加大和重视教育投入;同时,教师和家庭也必须提高自身的教育水平和思想素质,为农村中小学生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教育氛围。

1、加大农村教育资源的投入,最大限度地改变农村教育资源不足的状况。

首先要把教育经费的挪用作为重点抓,把有限的教育资源用到实处。迅速成立一个调查小组,查清农村中小学的负债状况以及教师的工资待遇落实情况,对因负债建校舍的,要通过财政拨款支付,使学校能较好地运转;其次完善对农村教育投资的监督机制,严防中间环节的克、挪、卡、要,确保专款专用,并且还要力保各校将有限的经费用在刀刃上,从而逐步完善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2、建立稳定的教师供给渠道。

一是每年聘用一批师范类大中专毕业生,补充“新鲜血液”;二是从城镇学校富余人员中选派部分教师下到边远穷乡支教;三是成立教育人才交流中心,统一管理,随时向各农村小学提供推介服务,使教师队伍建设有“源头”。

3、加强教师教育。

实施“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以新课程、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为重点,以提高教师实际教学能力和接受计算机基础知识为主要内容,开展好教师全员培训和继续教育,使教师成为学会学习、热爱学习、终身学习的楷模,成为全社会的表率。

4、端正学校办学思想,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观念是行动的灵魂。农村中小学教育要健康发展,从地方行政领导到学校校长、教师、家长,都要先从思想上认识到小学教育对孩子一生的重要性,认识到实施素质教育对孩子发展的必要性,认识到为高等教育输送新生不应成为基础教育的惟一目标。要通过各种媒体加大宣传,将先进教育理念深入人心;多给校长、教师提供一些外出学习的机会开阔视野。

5、一方面要加大义务教育宣传和实施力度,确保困难学生不会因贫失学;

一方面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乐学善学,确保学生不会因厌学而辍学。同时,要完善学校办学水平评估机制,切实把“减负控辍”工作纳入教育督导评估序列并不断提高评价指数。从而把“减负控辍”工作纳入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四位一体的一盘棋工程,最大限度的控制学生流失。

6、整合政府、社会、学校、家庭的力量,解决好留守儿童教育问题。

一是政府要针对留守儿童现状,发挥其主导作用,改革现存的城乡二元体制结构和创新现在教育模式,使留守儿童能够尽量在城市享受到与城市儿童同等的教育;二是学校应该开设针对留守儿童自立自强的课程,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并配备专业性心理教师,可以选取学校教师参加系统性培训,解决好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三是要净化留守儿童周边环境的空气,严格控制网吧、游戏厅等场所的设立,多管齐下,为留守儿童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四是外出的家长要经常和子女联系,关心其身心健康,尤其是要积极主动地和班主任、监护人、家长及时沟通,共同配合他们作好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

教师实习工作小结2时间过得飞快,在疲劳与充实中,我顺利地完成了两个月的教育实习。

对于老师,学生的成功就是自己的成功,学生的进步就是自己的进步;对于老师,酸甜苦辣才是真正的生活。教育实习,可以说让我更近一步地接近了这个职业,也更深刻地认识了这个职业。

实习期间,和每一个实习生一样,经历了许多的第一次:第一次面对一个班四十多张陌生而又热情的脸庞;第一次走上讲台,拿起粉笔,从学生到教师角色的转换;第一次批改作业;第一次听到有人对我喊:“老师好!”的声音,这些尝试使我的成长有了一个新的飞跃。教育实习是我们大学生将理论知识付诸于实践的必需环节。通过实习,接触了与本专业相关的实际工作,增强感性认识,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提高实际操作能力。这三个月的体验,我收获了很多,综合素质得到了较大提高,体会了作为一名老师的艰辛与劳累,也明白了作为一名老师的光荣与责任。

现将基本情况总结如下:

一、学科教学实习

1、听课:

因为初到实习学校,对学生的知识水平、接受能力等细节情况不熟悉,实习学校首先安排听课。此时此地的听课,这种听课和我们以往的听课不一样,这种听课并不是为了学习老师所讲的知识,因为这种听课的重点是学习老师怎样备课、讲课,学习怎样传授知识,怎样驾驭课堂。在这期间,我们听了不同老师的课,感受到了每个老师都拥有自己的一套教学方法,即有属于自己的教学特色:王艳彩老师上课的时候重难点分明;王桂霞老师教学逻辑性很强;尤其板书这方面各个老师都写得很好,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很积极地去听课做笔记思考等;

我会积极听课学习,并试着备课、试写教案,并与指导教师的备课教案,进行对比学习,积极与指导教师交流想法以及心得体会,并请老师给与指导。这一举措,使我受益匪浅。在指导老师的教导帮助下,我的课一节上得比一节好,越讲越熟练,越讲越流畅,都能做到突出重点难点,板书也比以前清楚多了,语言流利程度有所提高,自己的课堂驾驭能力有了很大提高,不但可以良好地控制授课时间,也能够适时地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对上课时的课堂纪律也能完全在掌握之中。可是做个好老师并不是只要做好这几点,还有教学方法、授课形式等方面都需要我们有所突破。与此同时,我还积极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成绩、个人喜好、性格特点等,其中以了解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学习状况为重中之重。同时还要批改班级的数学作业,批改作业后我认真分析每位学生的掌握情况,这样不但可以给上课的同学了解学全掌握知识的程度,也可以让对以后授课做个初步的规划和设计。批改作业使我对学生学习状况的认识更加准确。

2、上课:

听课是一个铺垫,是一个向他人学习、模仿的过程。关键还是如何把从别人身上学到的东西转化为自己的东西。刚开始,当我们站在讲台上的时候,或多或少会有局促不安的感觉,但得到学生与老师的鼓励,逐渐熟悉并顺其自然去讲课。有时一位实习老师上课,同伴会进行听课,课后,我们组内的其他成员各抒己见,毫无保留地指出了这堂课的不足之处,特别是请指导老师,切中要害地点评。从讲课声音与语速、讲课方法、教学思路、课堂纪律的管理各个方面进行教诲。在教态方面的小毛病,也被指导老师指出,这让我们这些学员感到教师工作的确是一件非常细致的工作。通过备课,上课,评课,改作业和试卷,再上课,我们大家学到了很多。在教学心态上,能否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其关键在于认真与爱心。有了认真的教学态度,才能严谨仔细地准备教学内容,多方寻求资料和理论依据予以佐证。有了对课题的兴趣和对学生的爱心,才能根据自己的特长寻求最为合适的教学切入点,收集资料,钻研教材,力图使课堂异彩纷呈。

一般每次课上完后,我们小组都会仔细分析取得较好教学效果和反响的部分,总结出了以下教学方法:

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情景再现、传媒的图片资料,让大家直观形象地感受。

2、突出悬念,加强互动。

悬念感对于学习兴趣的调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引起了学生很高的兴趣。

3、对比之中见真知。

对比的教学方法往往会使比较双方的特征更为突出,进而得

出更为令人信服的结论。

4、多媒体辅助教学。

图文并茂,声画交融,为教学提供大量多媒体实景资料,直观生动。

3、课堂教学

实习期间,我一共备了40个课时的教案,上了80节左右的课,并且经常在自习课时去给学生做课外辅导。我认真对待每一节课,每节课都是认真分析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寻求最适合的方法传授知识,并虚心向老师询问细节问题。由于准备充分,上课思路清晰,课堂气氛活跃,基本达到了教学目的与要求。课后与指导老师共同探讨教学效果,查漏补缺,认真分析,努力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易错难懂的知识点。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了自身的不足,如在教材的挖掘程度上还需努力。这反映出我的理论水平还有待提高,还需要积累更多的经验,不断提升自身素质。

在教学过程中我总结出一点,上课不难,上好课才难。上好一堂课,需要准备好充足的教学资料,不断地试讲,推敲,提炼,升华。社会是不断发展的,科学是不断进步的,所以老师为了不落后于时代,也要不断的充电、不断的完善。我们要努力处理好数学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努力处理好应用意识与解决问题的重要性,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重视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能力,应该学好理论知识,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不断的提升组织能力与应变能力等,不断提升个人素质,不断完善各项能力,为成为优秀的教师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实习期间,指导老师给了我很大的帮助。教学方面,得到了指导老师很多的指点和建议,特别对于基础较薄弱的班级。首先,整个课堂知识点内容要条理清晰,板书工整;其次,对自己所上内容的重难点有个准确的把握度。再次,授课过程中,一个知识点的传授,应该以什么样的方式让学生更容易接受,该值得研究。最后,批改作业是老师了解一个班级学生对当天所学知识点的掌握情况的最好工具,因此,在每天的批改作业中我都很认真的完成。

同时,在实习期间,我也听了很多优秀教师的课,从他们身上,他们的课堂上也学习到了很多。明白了要让一节课获得理想的效果,首先,内容要丰富多彩,并且对所上内容非常的熟悉;其次,课堂纪律的维持很重要,一旦课堂哄闹,那么这

节课将很难顺利进行下去;再次,教师在讲台上的语态应该抑扬顿挫,以区分重难点,肢体语言应该丰富、协调自然,语速要适中,那么课堂就会很顺畅了;最后,老师要善于调动班级气氛,利用边角的时间,以弥补课后花更多的时间。

二、班主任实习工作

我们的班主任工作主要是监督早读、学生做课间操、下午的课外活动和晚自习情况,并进行一些主题班会的教育。

班主任工作方面,尽快熟悉每一个学生是必要的,这样才能更好的与学生沟通交流,从而进行班级管理。花了一个星期记下每一个学生的名字,并对他们有了一些基本了解。每天早上中午晚上去教室和学生交流一下他们的想法,对学习、对生活等方面的看法,鼓励他们往好的、积极的方面发展,树立自我信心。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尤其是他们作为90后的一代,只有对学生充分了解后,施以正确的方法管理加以引导,才能使他们突显自我优点,在班级管理上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班主任工作繁琐却意义重大,关系到每一个学生的成长。作为班主任,要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要有足够的耐心去教导学生,去引导他们走向正确的人生轨道。这些方面,我们都有幸从班主任那里得到指点并学习到,这都将成为我们以后教师道路上的一笔宝贵财富。

在教学和班主任工作上,虽然得到了教学指导老师和班主任老师的肯定,但仍存在不足之处。比如教学上对时间的把握方面还有待加强,班主任工作上还要更积极主动接近学生等等。

三、实习教学反思

(1)同学们普遍感到应更加注重加强我们的专业知识与师范生技能方面,特别是对于有明确当老师的同学,这也为师范生在实习以至于以后的教学工作上做充分的准备;

(2)到实习学校后,争取多观摩优秀教师授课,吸取在职老师的教学优点,为我们自己的课堂授课添加优质元素;

(3)实习期间应多争取班主任工作,跟原任班主任学习如何管理学生、如何做学生和家长的思想工作,为以后的班主任工二、教学感受

这次的教育实习,我的心得体会:

接近三个月的实习工作虽然短暂,却给我们留下了美好、深刻的回忆。对每个组员来说,这都是一个提高自己、检验自己所学的过程。三个月里,同学们在教学认识、教学水平、教学技能、学生管理水平以及为人处世等方面都受到了很好的锻炼,为日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通过实习,同学们也增强了信心,坚定了信念,向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又迈进了一步!

首先,我深感知识、学问浩如烟海,使我不得不刻苦钻研。如果我们仅懂得书本上的知识的话,那是远远不够的。上好一堂课不仅要求我们能够旁征博引,而且学生在平时也会提到一些书本上没有涉及到的知识,所以自己的知识面一定要广。

其次,我深刻地体会到,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仅要学识渊博,其他各方面如语言、表达方式、心理状态以及动作神态等也都是要有讲究的。上完一节课后,我最大的感受是:当好一名老师真不容易啊!在以后的教育生涯中,我将更加努力地完善自己,争取做一名真正的优秀的人民教师。

这短暂而又漫长的两个月,让我清楚地懂得:教师的职责不仅仅是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教师的一言一行,使我想到了传统医学中“望、闻、问、切”四诊法。于是,我总结出四点:细心“望”其表,耐心“闻”其声,真心“问”其想,准确“切”其脉。学生需要“爱心”。教师要把自己当成活动中的一员,是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引发者,是学生的学习伙伴、知心朋友。一次次真心实意的交谈,一句句亲切入微的话语,一份份暖意融融的爱护,学生会产生对老师的亲近感与仰慕心理,

总之,教学是一个互动的过程,老师只要认真投入教学,孩子就会积极配合。这种过程是很开心的!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教学工作苦乐相伴。我们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一如既往,再接再厉,把工作搞得更好。

通过这次实习,我的教学实践技能得到明显提高。我第一次发现自己真的长大了,不是一名学生,而是一名老师;第一次发现自己的言行举止在学生中引起那样大的影响。也许,随着岁月的流逝,我会淡忘他们的脸孔,但这种美好难忘的师生之情将永驻我心。在这段时光中,我付出了很多,但得到学到的更多。不管将来我是否成为一名教师,这些都使我终身受用。虽说我们的实习已近尾声,但我对教学

的追求和努力将一如既往,我对学生的关爱也将永不消减,作为准老师的我将在以后的学习、工作、生活中不断努力、不断成长,争取做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通过实习,同学们也增强了自信,坚定了信念,大家的一个共同愿望就是: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为祖国的建设添砖加瓦!

教师实习工作小结3转眼间,一年的见习期即将结束。回顾初上工作岗位的这一年,在学校领导和老师的热心支持和帮助下,我认真做好教学工作和见习班主任工作,积极完成了学校布置的各项任务.下面我把见习期的工作做简要的汇报总结。

一、积极学习,努力提高政治思想觉悟

我深切地认识到,提高政治思想觉悟,是开展好教育工作的基本前提。因此,我关心国内外大事,注重政治理论的学习。平时积极参加全校教职工大会,认真学习学校下达的上级文件;积极参与教育局组织的各种新教师培训活动。工作中,我严格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团结同事,及时完成学校布置的各项任务。同时,在语文组里,我积极配合组长和其它老师搞好教研活动,并积极争取机会提升自身素质。我也时刻严格要求自己,力求自己的一言一行对学生起到表率作用。2010年4月4日,我顺利完成预备党员转正程序,更让我对感到身上肩负着的重任,永远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

二、贴近学生,努力提高班主任工作效率

得益于学校领导对我的悉心安排,我任初一(9)班见习班主任,具有丰富班主任经验的吴秀云老师成为我的指导老师。在吴老师的热情指导下,我积极参与了班级的各项日常管理工作,并竭力协助班主任处理好班级内的各项事务。一学年下来,班级班风良好,在各项活动中,均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初一年级的学生处于思想的转变期,自我意识不断增强,班主任工作的开展过程中,特别要注意不同的策略。我在不断向其他老教师请教、琢磨、实践的过程中,掌握了一些班主任工作方法。平时,我也很有兴趣地去阅读相关班主任学习材料、优秀书籍,注意全方位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所写德育案例《爱让失窃案在阳光下消融》获苏州市班主任德育案例评比二等奖。

三、踏实工作,努力提高业务素养

本学年,我担任的是初一(9)、(10)两班的语文老师,在教学工作中,我坚持做到“教学六认真”。我能认真备课,研究教材,力求准确把握重点、难点,并注重参阅各种资料,制定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方法,认真编写教案。我也精心设计课堂教学,上课时注重学生主动性的发挥,尽量兼顾到各层面的学生,使每位学生学有所得深入细致的备好每一节课。课后精心布置作业,尽量做到适度、适量。每一次作业都及时批改,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注意听取学生的意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有目的的对学生进行辅导。在上级领导“六认真”检查中得到肯定。

作为一名新教师,我广泛听课,听取师傅陆秀亚的指导,也注意学习组里其他老师的教学经验,努力探索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这对自己的教学促进很大。不仅如此,我还抓住每次外出学习的机会,如参加“实践新课程,同伴互助”观摩活动等,取长补短,收获不少。当然,实践出真知,为了更好地提高教学水平,我两学期都主动要求开设组内公开课,听取前辈的对症指导,这使我更清楚地看到了自己在教学方面的不足之处,事后认真进行教学反思。每次汇报课都帮助我更好地成长。同时,我注意扎实自己的基本功。获市语文命题竞赛二等奖。

以上就是我一年来的总结,作为一名新教师,最重要的就是通过学习和实践锻炼掌握各项教育技能,我将一如既往,以不懈的探索奋斗来回报学校对我的培养,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教师实习工作小结4转眼间,从20__年8月参加工作至今已近一年,过去的一学年中,在学校领导的全心关怀和正确指引下,在学校教师同仁的倾心相助、大力支持下,我较好地完成了学校布置的各项工作任务。回顾一年来的工作,忙碌伴随着充实,汗水浸润着收获。现结合一年来的思想、工作等情况做以下总结。

一、积极学习,努力提高政治思想觉悟

我本着实事求是、勤学勤思的精神,努力做好活动期间的学习和活动,认真撰写读书笔记,仔细聆听专家讲座,及时总结学习心得,并积极思考如何将科学发展观的思想精髓恰当地用于一线教育教学实践中,以科学的思想为指导,切实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二、爱岗敬业,倡导优良的师德风尚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应该在思想上严格遵守师德规范,热爱并尊重每一个孩子。“努力成为孩子们喜欢的老师”是我的工作目标。有这样一句名言:“教育者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里没有水一样。”没有水不能称之为池塘,而没有爱,也就不能成为教育者。实际工作中,我努力为孩子们创设一个充满爱的“池塘”,我以大姐姐的身份与孩子们建立了伙伴、朋友的关系,用爱去滋润孩子们的心田。孩子们不小心撞到了别人,我耐心地告诉他今后要当心;孩子抢玩具,我就给他讲个故事,让孩子明白要团结友爱;孩子午睡捣乱,我就陪着他,拍着哄他进入梦乡。在欢乐平和的氛围之中,孩子们特别开心,常常带给我意想不到的快乐。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我以孩子为主体,以孩子的终身发展为前提,让孩子能跳一跳就摘到属于自己的那颗果实。

三、踏实工作,努力提高业务素养

一年来,作为新教师,我深知,只有付出更多,才能有些许收获。一年中,我每天踏实工作,在实践、探索与反思中,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养。

首先,在教育教学方面,我认真学习新《纲要》,写好读书笔记,学习幼儿教育新观念,认真开展体育课题的研究,并保质保量的完成课题资料的撰写工作。同时,积极参加学校开展的各种研修活动,通过观摩、听课、反思、研修,累计听课七十余节,不断汲取优秀教师的宝贵经验,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找出自己的缺陷,找准提升点,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在幼儿园的领导安排下,我非常有幸地与幼儿园的骨干教师拜师结对,师傅的业务知识和为人师表的品德修养,都是我学习榜样。除此以外,我积极参加“小荷团队”组织的各个活动,在活动中认真学习,参与讨论,一学年下来,我对“如何备课”、“如何进行家访”和“如何巧写评语”等问题都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反思,也找到了自己在工作中存在的许多问题。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我坚持以“儿童为本”的教育理念来指导各个实践活动的组织,面向全体幼儿,重视幼儿的个体差异,鼓励幼儿在不同能力层次上都有所提高。

其次,在班级管理方面。作为一名年轻的班主任,我深知自己肩负的重任。第一次报名、第一次家长会、第一次家访、第一次亲子活动。无数个第一次,让我体验班主任的百种滋味。一年来,我虚心学习优秀教师的治班策略,结合本班实际,探索出了一些适合本班幼儿特点的班级管理方法。为了让小班的孩子尽快地适应幼儿园的环境和生活,我和他们一起搭积木、做游戏,用亲切的话语、和蔼的态度来关心、照顾他们的生活,让他们感受到在幼儿园就像在家一样,老师像妈妈一样温柔、可亲,慢慢地来消除他们心理的陌生感,让他们逐步感受到集体生活的乐趣。接着,我注意把常规的建立落实到一日活动各个环节中,如:入厕、洗手、喝水、吃饭、午睡等,使每个环节都有序地进行。通过一学年的共同努力,孩子们在自理能力、行为习惯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并在学校举办的各项比赛中收获颇丰。如:第一学期我班被评为“文明班”,环境评比中我班获二等奖,讲故事比赛中,有两个幼儿分获一、三等奖。在第二学期的小班幼儿自理能力比赛中,我班又获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

最后,在家长工作方面,我总是积极主动地与家长交流联系,利用班级网络平台、QQ群、“家长园地”等渠道及时向家长提供信息资料,帮助家长随时了解班级情况。每个月的亲子活动也都丰富多彩,就拿本学期来说吧。3月,我们请来了孩子们的妈妈、奶奶或外婆一起欢乐互动,共同为她们庆祝“三八”妇女节。4月,我们邀请了豆宝们的爸爸妈妈来参加家长半日开放活动。家长们不仅看到了孩子们的区域游戏和晨间活动,还观摩了两个活动。5月的“健康节”期间,爸爸妈妈们又来参加了小班组亲子运动会,家长在和孩子一同参与的活动中,感受到幼儿园活动的特点,增强亲子之间的情感交流。通过一年的家园联系,我和家长之间建立了和谐友好的关系,赢得了家长的信任和支持。

教师实习工作小结5时光如梭,一年的见习期即将结束。在这一年里,在各位领导和老师的热心支持和帮助下,我认真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积极完成学校布置的各项任务.下面我把本年度的工作做简要的汇报总结:

一、思想表现:

品德是决定一个人价值的先决条件。没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其它的一切都是空谈。形成自身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平时积极参加全校教职工大会,认真学习学校下达的上级文件,关心国内外大事,注重政治理论的学习,同时配合组里搞好教研活动。每周按时参加升旗仪式,从不缺勤。服从安排,平时和老师和睦相处,共同工作,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同时不忘帮助别人,乐于助人不仅能铸造高尚的品德,而且自身也会得到很多利益,帮助别人的同时也是在帮助自己。

二、教学情况:

在教学工作中,我深入细致的备好每一节课。在备课中,我认真研究教材,力求准确把握重点,难点.并注重参阅各种资料,制定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方法及教学形式。注意弱化难点强调重点。教案编写认真,并不断归纳总结提高教学水平。认真上好每一节课,上课时注重学生主动性的发挥,发散学生的思维,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思维的严谨性及逻辑性,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思维素质.保证每一节课的质量.认真及时批改作业,注意听取学生的意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有目的的对学生进行辅导。坚持听课,注意学习组里老师的教学经验,努力探索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本学年平均每周听课二到三节,对自己的教学促进很大.不仅如此,还抓住每次外出学习的机会,取长补短,收获不少。注重教育理论的学习,并注意把一些先进的理论应用于课堂,做到学有所用.一年来,我在学校上了多次公开课.通过开公开课,使自己的教学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但也使我意识到了自己在教学方面的不足之处,并积极改进。扎实自己的基本功。通过向老教师学习,切实提高自己的基本功。

三、教育方面:

教师的责任不仅在于教授学生知识,更在于引导他们学会生活和生存的基本技能,及做人的基本行为准则。爱学生就要了解学生,包括对学生的身体状况、家庭情况、知识基础、学习成绩、兴趣爱好、性格气质、交友情况、喜怒哀乐的深刻了解。这是避免教育盲点、因材施教的前提,也是提高教育管理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爱是教育的剂,是进行教育的必要条件。当教师全身心地爱护、关心、帮助学生,做学生的贴心人师时,师爱就成了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正因为有了师爱,教师才能赢得学生的信赖,学生才乐于接受教育,教育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师爱要全面、公平,学习好的要爱,学习一般的要爱,学习差的也要爱。尊重、理解、信任学生是消除教育盲点的基础。尊重学生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教师与学生虽然处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不同的地位,但在人格上应该是平等的;理解学生要从青少年的心理发展特点出发,理解他们的要求和想法,信任他们的潜在能力,放手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在磨练中成长。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与教师缩小心理距离,学生才会对教师产生依赖感。

我更深刻地认识到教师要热爱每一个学生,尤其是对待后进生要多给一些温暖,用爱字改变他们,理解尊重信任他们。爱学生就是要严格要求学生,对其缺点错误,不纵容、不姑息、不放任。师爱既蕴含着强烈的情感色彩,又表现出深刻的理智,不仅着眼于学生目前的得失和苦乐,更注重学生未来的发展和前途。

作为一名老师,我有责任引领他们走进知识的殿堂,学到更多的知识;我有责任引领他们张开理想的风帆,驶向梦中的彼岸;我有责任引领他们插上智慧的翅膀,翱翔在无尽的天空。

四、努力方向:

1、加强自身基本功的训练,课堂上做到精讲精练,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2、对差生多些关心,多点爱心,再多一些耐心,使他们在各方面有更大进步。

3、利用各种方法,训练学生提高、集中注意力。

4、在教学上下功夫,努力使班级学生的成绩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更大的进步。

教育工作是一项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的工作。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学生的特点和问题也在发生着不断的变化。作为有责任感的教育工作者,必须以高度的敏感性和自觉性,及时发现、研究和解决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掌握其特点、发现其规律,尽职尽责地做好工作,以完成我们肩负的神圣历史使命。

第9篇

关键词:教师教育;一体化课程;建构

Abstract:The integration of teacher education not only means the integration of the organizational forms but also the integration of training plans and curriculum setup. The curriculum setup of teacher education should take full consideration of the integration of all the advantages in both pre-professional and post-professional curriculum training so as to maximize the favorable factors and minimize the unfavorable ones.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integrated curriculum of teacher education should obey the principles of openness, prospect, object, development, establish an integrated group of teachers, construct the pre-professional cultivation curriculum with close relation to the educational practice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and the post-professional cultivation curriculum with close relation to the education in the universities.

Key words:teacher education; integrated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在当今世界教师教育改革中,教师教育一体化已逐步成为各国教师教育发展中的一种新的模式。所谓一体化教师教育,就是指为了适应学习化社会的需要,以终身教育思想为指导,根据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对教师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进行全程的规划设计,建立起教师教育各个阶段相互衔接的,既各有侧重,又有内在联系的教师教育体系。[1]目前人们在理论上已经就教师教育的一体化达成共识,在实践中也出现了教师教育一体化的机构。就实施的情况看,我国教师教育的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依然是各自为政,没能形成有机的整体。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根本原因是没有形成统一的课程方案、一体化的课程设置。课程选择与构建是教师教育一体化的重要环节,离开了课程,教师教育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教师教育一体化不仅要在组织形式上一体化,更要在培训方案、课程设置上真正实行一体化。设置教师教育一体化的课程,是一个关系到一体化能否落到实处的前提条件。因此,探索如何建构教师教育一体化课程的理论与实践,对于促进我国教师专业发展,真正实现教师教育的一体化,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教师教育一体化课程建构的理论探索

(一)教师教育职前与职后课程一体化的必然性

长期以来,我国教师培养基本上实行“一体两面”的教育体系,即在统一的教师教育体系中分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两个方面,相互隔离、互不沟通。实际上,教师的专业成长,应该是一体化的,包括职前准备和职后提高两部分。一体化发展的实质是教师成长的连续性、阶段性和发展性的统一。一体化要求对教师专业发展进行全程规划、全面设计、通盘考虑。但目前为职前培养服务的课程体系和为职后培训服务的课程体系各自为政,互不关联。职前培养的教师教育课程,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落后,不能反映教育研究的最新理论成果,对未来教师的发展不能给予很好的指导,而且缺乏对中小学实践和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研究,忽视理论与实践的联系,理论内容不能很好转化为实际教育行动。中小学教师的在职培训课程既不能很好地针对教育的实际问题,又不能很好地研究教育理论的前沿动态及最新成果,与职前培养的课程相比,不能体现其发展性、上升性、连续性和整合性。而要适应教师教育一体化发展趋势的要求,就必须对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的课程加以整合,实现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课程的一体化。

目前,由于教师教育在教育事业发展中处于先导性的战略地位,许多普通教师教育院校与教育学院合并,实现了教师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机构的一体化。教师教育一体化不仅要在组织形式上是一体,更要在培养方案、课程设置上真正实现一体化。普通教师教育院校与教育学院的合并仅仅是组织形式上的“一体化”,仅仅是设置一体化课程的组织保证,更为重要的是要真正将“一体化”的观念落到实处,真正体现出教师教育一体化课程的设置理念。教师教育的一体化课程有着任何独立的教师教育院校课程所不具备的优势。[2]它的优势就在于“一体化”,在于培养课程与培训课程的统一整合。

首先,一体化课程是教师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优势互补的课程。普通教师教育院校的优势在于学术研究,教育学院的优势在于实践训练。职前与职后的一体化课程,可以为在职教师提供教育理论的全面熏陶,也可以为教师教育专业大学生提供大量丰富而实际的教育教学案例训练,对于师范生和在职教师都有很大的益处。建设一体化课程可以使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课程相互沟通、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第二,一体化课程可以使教师教育的针对性和系统性更强。理想的一体化课程应该可以为普通大学生和在职进修的教师提供广泛的选修机会,增强其根据自己实际需要选择课程的主动性和自主性。针对普通大学生甚至研究生的培养课程可以允许在职进修的教师选修学分或旁听,并按规定结业。同样,针对在职教师的培训课程也可以允许普通大学生或研究生选修或旁听,也可按相关的规定结业,允许培养课程与培训课程的学分通用。

第三,一体化课程可以充分利用双方原有的潜在课程资源,改变中小学教师在职培训中潜在课程因素受到忽视的状况。一般来说,由于普通教师教育院校主要面向高中招生,青年学生可以为校园带来生机和活力。同时普通高校的校园文化生活、学术氛围、硬件建设等方面要优于成人教育院校,因此良好的潜在课程对于在职教师身心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是显著的。另一方面,由于教育学院与基层中小学有着紧密的联系,这对于普通高校来讲也是一个宝贵的资源。基层中小学完全可以与高校合作成为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成为普通教师教育院校的教育教学实践基地,促进大学生与社会实际的接触与联系,这一笔潜在课程资源对于这些大学生来讲是无价之宝。大学校园学习生活中介入一批在人生经历上比较成熟的在职教师,对于在校大学生身心发展也会产生一些积极的影响。

最后,一体化课程既向普通大学生打开实践之门,也成为在职教师提升自身层次的重要途径。一体化课程可以使大学生走出“象牙之塔”,接触实践,体验社会,也可以使在职教师的进修培训提高的机会不再受师资条件所限,随时灵活地参加培训,提高自身的理论修养、教学技能、教研能力。教师教育课程的一体化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手段,是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大势所趋。

(二)教师教育一体化课程建构的原则

建构职前职后一体化课程的基本要求,就是要充分利用普通高校与教育学院的优势资源,互相取长补短,在统一的体系下进行优化组合,以达到培养、培训教师的目的。因此,一体化课程的设置必须充分整合职前培养课程与职后培训课程的优势,扬长避短。教师教育一体化课程的建构一般要遵循以下原则。

开放性原则。要着眼于我国当前及未来教育的改革和发展,着眼于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习者,建立开放的课程系统。要求教师教育课程走出原来封闭、单一、保守、画地为牢的局限,融入千姿百态的社会生活。只有开放性的课程理念才能创造出开放性的课程体系,增强学生的自主选择性,引导他们关注中小学的实际,培养他们多方面的能力,为教育教学实践准备“素材”。

前瞻性原则。基于高度信息化时代特点,教师教育课程要适应全球电子化生存方式的挑战,就必须保持课程改革的适度超前,使学习者在接受教师教育时,能掌握最新的学科知识、教育技能,形成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也就是说要使教师教育课程内容具有更大的智力附加。

客观性原则。要求根据社会发展现实,实事求是地做好课程规划。宏观方面,要从国家实际出发,满足社会对教师培养培训方面的需求。微观方面,要从一个地区、一所学校的需要出发,为学校的发展服务。该原则要求我们必须将严谨的调查研究作为设置课程的依据。

发展性原则。教师教育课程的设置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教师的成长,无论是教师教育院校中的预备教师,还是在职的中小学教师,都有一个自我发展、充实提高的过程,都有一个成长的过程。该原则要求我们必须通过研究教师的成长规律,进而分层次目标、分任务、有针对性地设置教师教育课程,改变以往重学科学术、轻教育专业,重理论教学、轻实践训练的缺陷,真正从发展的角度设置课程,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三)教师教育一体化课程建构的内容

1.教师培养培训方案的一体化

教师教育培养与培训方案的一体化,是实现教师教育一体化课程的前提条件。课程方案的一体化是分职前、入门、在职三个不同阶段实现的,它们各有其特殊性,因此,有必要制订出各自的阶段目标,并使其互相衔接,互相补充,不断深化,不断提高,为总目标的实现服务。职前教育的任务侧重于学习基础学科、专业学科以及教育学科的知识,掌握一定的教学技能,进行初步的实践,形成教师的品质,为从事教师职业奠定基础。上岗培训则是将职前所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践,能够较好地适应工作。在职教育应使教师通过对工作实践的反思,对工作的成功与不足进行反思性的总结和研究,并不断地接受新的教育信息,使已有的经验得到升华,在此基础上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向成为优秀教师不断努力。

此外,一名教师的成长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要有一个过程,所以教师的培养培训必须注重分阶段、分层次进行,在一体化课程设置上,既注意不同阶段的针对性,又必须考虑区分不同水平的教师而分层实施并形成体系。一般来讲,教师的成长可分为预备教师──新手教师──合格教师──专家型教师四个阶段。每个阶段的目标是不相同的。预备教师是指立志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教育院校的在校学生,对他们的培养主要应以传授教育基础理论、学科专业知识、自然科学及社会科学理论为中心,拓宽学生的基础知识,打破专业壁垒,同时加强文艺、体育、卫生等多方面素质能力的训练和熏陶。新手教师是指新上岗或欠缺经验的年轻教师,他们的问题是缺乏教学实践经验,因此对他们的培养途径主要有:微格教学,主要用于提高新手教师的教学水平,帮助他们尽快进步;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包括组织化和非组织化观摩;以老带新,增强他们追求教学艺术的信心和处理教育教学中突发事件的能力;多媒体交互式训练。合格教师是指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教育教学能力的教师,对他们而言,要着重培养他们的理论素养、教育教学科研能力等,为向专家型教师迈进做好充分准备。专家型教师的基本特点包括:在教育教学岗位上多年,有教学专长,有丰富的组织化的专门知识,并能有效运用;解决教学领域内问题的效率很高;善于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有很强的洞察力。对他们的培养,应是拓宽、加深教育科学理论功底和跨学科的专业水平,综合性、研究性课程比较适合他们的需要,增强他们独立或联合从事教育科研工作的能力。

转贴于 2.教师培养培训课程设置的一体化

职前和在职教育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一体化,不是两种教育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重叠,重点是实现两种教育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相互衔接,探寻其结合部位,使之形成既彰显教育的阶段性,又体现整体性的教育内容和课程体系。

第一,教师教育的职前培养,应侧重理论课程,力求理论课程的实践化。在大学前两个学年中,应加强基础文化学科的学习,对文理两类的学生,都有必要将跨科的一门主要基础课程作为必修课程来开,内容应以实际应用知识为主。特别是音乐、美术、体育、计算机等课程,更应强调实际技能的培训,以足够的课时加以保证,并规定相应的级别标准,使毕业生除了专业知识外,兼具特长、技艺,成为“复合型”人才,以便用人学校择优录用。在现代教育迅速发展时代,教育理论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在大学后两年的学习中,应开设教育哲学、教育史、教学法、教育心理学、教育统计、教育技术学等教育学科。课程内容要体现时代气息,贴近中小学教育实践,要强调课程的“灵活性”。另外,现行的教育学科课程,大多是纯理论性课程,须加强教育实习,使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一体化。应加大教育实习的课时数,并将之贯穿于职前教育的全过程,与理论交错进行,使师范生在理论学习、应用、理论反省、实践总结的过程中积累一定的教育教学经验,培养相应的能力。

第二,教师教育的职后培训,应以实践课程为主,力求实践课程的理论化。课程可以多种多样,如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开设的研讨课程、推行新教法的实验课程、传递现代科技最新成果的知识更新课程等等。要构建教师在职教育课程的“立交桥”:根据不同学科、不同职称、不同岗位特点的教育、教学问题所激发的需求及理论与实践统一的原则设置课程,使不同层次、不同需要的教师通过各种途径,自发地、积极地各行其道,以求在职教育的实效性。

第三,做好教师职前培养课程与职后培训课程的衔接,保证培养培训的规格与质量。一是对于职后培训中应设立而职前教育未开的课,一定要开足;二是职后培训应设立但职前教育已开过的课,可考虑开设专题研讨,避免重复,充实提高理论基础知识;三是对于职后培训应设立而职前培养中已开,且课时足、内容相当的深,不再重开,节约课时,加强选修课和实践课。职前培养课程要注重师范生职业素质的准备,要培养教师专业情意。职后培训课程要注重教师专业内涵的发展,更多地倾向于理论支持下的方法论的领悟、技能的改组和转型。

最后,在教师教育一体化课程建构的实践层面上还必须注意以下三点:(1)一体化课程的实施能否在反映社会需要的同时,充分体现学习者的主体性。只有能激励学习者主体认识与探究积极性的课程,才是好的一体化课程。(2)一体化课程是否采用了一种螺旋递进的方式编排,课程内容是否注重前后的连贯性和深入性。(3)一体化课程是否能有利于学习者创造力的培养。因此,培养发现能力、鼓励创造、培养创造力,就应该成为教师教育一体化课程建构的重中之重。

二、教师教育一体化课程建构的实践探索

(一)努力打造一体化的课程师资队伍

建立一支既能胜任职前培养,又能承接在职培训任务的一体化教师教育队伍,是实施一体化教师教育课程的重要保证。在一体化师资队伍的建设目标上,既要注重不断提高教师学历层次,更要注重提高教学科研能力;要求教师既具备职前教育所需知识,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又要具有在职培训所需本领,熟悉基础教育,具有指导中小学教师进行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的能力。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要逐步形成一批学术水平较高,精通师训、干训工作的专家型学术骨干,使一些学历高、科研能力强、发展后劲足的优秀中青年教师在培训的舞台上开始展示身手,成为一支充满希望的有生气的力量。优质的教育资源能为教师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的一体化创造极为便利的条件。一大批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高资历教师走上了师范生的课堂,不仅能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也可提高他们的教学实践能力。在教师的职后培训,如省市骨干教师培训中,许多优秀的师范学院专业教师为培训班开课,介绍本专业发展前景,拓展了中小学教师的知识面,受到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教师的广泛好评。

(二)建构与中小学教育实践紧密结合的职前培养课程

当前的教师教育,普遍存在着关注基础教育、研究基础教育不够的问题,使得高等教师教育不仅不能很好地推动与引导基础教育改革,反而造成了职前培养的教学改革工作滞后于基础教育改革。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在职前课程设置方面,应特别强调课程要关注基础教育,主动研究基础教育,积极推动与引导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第一,让学生较早接触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以教育实践和教学研究为主线贯穿职前培养课程的全过程。最好从学生进校开始,每个学期都有两周教育见习时间,由教师带队到中小学听课,与中小学教师、学生座谈,参与中小学教育教学活动,了解学校的发展实际。

第二,调整教育类课程结构,深化教育类课程改革。当前教师教育专业的教育类课程教学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课程结构比较单一;二是课程内容庞杂、抽象而空泛,对教育实践关注不够;三是学生在学习教育类课程时,完全没有前置教育经验,处于一种“要我学”而不是“我要学”的被动学习状态。[3]针对教育类课程结构和教学策略中存在的问题,应把教育类课程置于当前整个社会发展和中小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文化背景中进行设计和调整,找准职前与职后课程的衔接点;在考虑课程的传统性、稳定性和继承性的同时,根据中小学教育实际需要作出迅速反应;在考虑课程的完整性的同时,增加小型化、专题化、案例化、即时性的课程内容,保证信息的强度、浓度和时效性。如开设基础教育改革的理论和实践、中外教育专题、教育社会学专题、管理学专题、微格教学、心理健康教育、综合实践活动指导、课件制作、演讲与口才、名师个案研究、教师专业发展讲座等等。

第三,开设中小学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课程。该门课程适宜在大学四年级时开设。学生在系统地学习了教育理论和进行了大量的教育体验活动之后,一定会有许多收获,同时也不可避免地会对教育产生许多疑惑,这就需要进行一番反思总结。最好方式就是把学生放在主置上,让他们自己去研究研讨,师范学院的教师以及特邀而来的中小学教师则参加指导或成为研讨的参与者与合作者。这是实现教师教育一体化课程的很好途径。

第四,将职前培养的教育理念向中小学教育渗透,将中小学教育改革的实践成果引入职前培养课程中去,形成互动。师范学院的教师要经常走进中小学,特别强调培训者要走向中小学教育教学第一线,深入了解中小学教师的工作特点和实际需求,真切地把握中小学教师发展的客观规律,强调与中小学间的亲密合作。也可邀请一些中小学特级教师、名教师走进大学校园、走上大学讲台,为本科生讲授教材教法、学科教学论、中小学教育教学发展动态、新课程改革、案例教学等课程,将中小学教育改革的实践成果引入职前培养课程中去。

(三)建构与综合性大学教育紧密结合的职后培训课程

对于教师教育而言,真正意义上的综合性大学的优势在于其学科和专业的综合优势。综合大学学科门类多、基础学科强、学科之间具有互为支撑与融合的优势,从而为设置跨学科、超学科、交叉学科的综合性课程提供了便利,为造就创造性人才提供了良好的文文沟通、文理沟通的资源条件和文化环境。优质的教育资源也为职后培训创造了极为便利的条件。在建构与综合性大学教育紧密结合的职后培训课程时,应特别注重以下两点。

1.凸显教师培训课程的灵活性

教师培训课程建设应立足本校,同时注重借鉴外地资源。建立教师教育培训课程开发的申报制度,广泛发动培训者以课程主持人的身份申报立项。每一层次的培训课程均分成公共通修课程和专业分科课程两大类。要求主持人在中小学教师队伍现代的实际需求和主持人及其合作者的专业优势、基础理论与中小学教育教学实践、理论教育与技能训练、导师的主导作用与学员的主体地位的交互点上精心设计。鼓励主持人优先考虑有助于转换学员教育思想、优化其整体素质、帮助其学习采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课程。鼓励主持人与中小学的学科带头人共同开设形态多样的课程。鼓励自编教材,特别是活页教材、电子教材等。

从2002年起笔者所在的师范学院在课程建设上推出了多项创新之举。一是开发了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学习包。由于学习包不受学习地点和时间的牵制,可以让中小学教师自由、自主地学习,受到教师欢迎。二是超市式微型课程的开发,更适合教师的知识需求。三是实现资源集成,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强化培训的时代气息。在共同培训的同时开展自主性培训。四是一些较为成熟的教师培训课程陆续上网。

2.探索教师培训模式的多样性

教师培训模式要遵循教师成长规律,按需施教,从促进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着眼,大力倡导采用灵活实效的教育模式,满足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教师发展需求。目前我学院着重抓好了以下几种较有特色的培训模式的实验。

一是全员培训模式的创新。

菜单自选式课程研修。面向全体教师,分期分批开列限选类和自由选修类课程,自编或精选教材,采用导读—研讨—作业(考核)的主程序进行操作。

宏观调控下的自主式学习。面向全员,校本培训。每年教师自学要求和有关书目,供中小学组织教师自定计划、自主学习,并由中小学负责考核。

以第二轮课堂教学“三优化一提高”活动为载体的校本培训。面向全员,通过组织“优化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过程、优化教学评价、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实验活动,采用实践—反思—实践—评比—总结的主程序进行操作,重在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和课堂教学水平,大面积地发现、考察、培养教学新秀、学科带头人及后备力量。

利用教育电视台和互联网开设公共必修课程。面向全体教师,聘请名师主讲,精选课题和教材,采用分散收看—集中考核的主程序进行操作。

二是骨干教师培训模式的创新。

骨干教师的分层级分学科培训。我学院在江苏省教育厅统一部署下,扎扎实实开展了6000名市级骨干教师培训,并承担了6个项目的省级骨干教师培训的任务。这些培训项目一般以集中讲座—要籍导读—学员论坛—外出考察—分散实践实验—课题研究—成果展示为主程序进行操作。

骨干教师的跨学科培训。围绕“素质教育与学科教学”的主题,我学院开设若干文文渗透、理理渗透、文理渗透的综合课程,阶段性集中学习与持续分散研修相结合,课程学习、教学实践、课题研究相结合,导师指点、合作互动、个人自学相结合,旨在拓宽骨干教师的文化视野。

此外,我学院还经常举办专家论坛、教师论坛、校长论坛三者合一的“希望论坛”,尝试实行“专家门诊”式的教育专家定时定点咨询服务制度,安排继续教育导师团成员送教上门等灵活实用形式,创新培训模式。总之,师范学院应始终把职后教师培训作为学校教师教育未来发展的生长点,通过职后教师教育来提升师范学院教师的专业水平,反哺于职前教师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1]刘捷.专业化:挑战21世纪的教师[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170.

[2]李其龙,陈永明.教师教育课程的国际比较[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414.

第10篇

关键词:师范类独立学院;教育实习;问题;对策

教育实习是师范院校着重锻炼实习生的教育实践过程,主要是实习生在带教教师的帮助下,结合自己所学的知识,运用教育教学理论,结合教学基本操作规程,开展教育实习活动。

开展教育实习活动,一方面检验了师范院校的教学质量,另一方面给了师范生一个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机会。多年以来,我校对教育实习工作格外重视,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免不了遇到坎坷,不断有问题需要解决。如何解决问题,从根本上提高实习质量,培养出与新课程改革相适应的中小学教师,是我们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一、当前河南省师范类独立学院教育实习中存在的问题

1.河南省师范类独立学院对教育实习重视不够

现在中国师范院校在教育学生过程中主要是教学教育理论,对实践工作重视不够,使教育实习失去平衡。教育实习的前提是要掌握教育基本理论和技能,还有实习生对教育实习的应对要及时到位。要有十足的把握,才可以把教育实习工作开展得顺利有序。同时,还要让实习生提前对自己的身份进行换位,由实习学生转变为教师。有些实习生心理素质较差,比较容易浮躁,影响教育实习效果。据有关专家介绍,师范院校毕业生在教育实习工作开始,往往会有很大的心理压力。大多数实习生在进入教育实习阶段会有很大的心理波动,影响自己水平的发挥。另外,有些师范院校教学比较保守,只在意统一实习,不在意单个实习,忽视了单个实习的优点以及仿真教学和教学见习。以上这种教育实习工作的开展没有把教育见习工作分开看待,并把这种错误的认识带到了教育实习过程中,很难提高教育实习质量。

2.河南省师范类独立学院教育实习管理缺乏多元化

教育实习具有广泛性、全面性等特点,如果要推广教育实习,离不开师范院校、实习学校和地方教育部门的共同努力,全社会都要重视起来。可是,在现在的教育实习过程中,理想和现实的差距还很大,主要是因为师范院校没有和实习学校及当地教育主管部门很好地衔接。实习学校应当为实习生提供良好的生活条件,帮助师范学院考核实习生在实习学校的一切表现,管理实习生在实习学校的一切工作。只有这样,才能提升教育实习工作质量。

3.河南省师范类独立学院教育实习指导教师和实习生角色定位的缺失

良好的教育实习是和指导教师的正确引导以及教育密不可分的,也离不开实习生自己的学习经验和能力。实习学生要在教师的帮助下,在实习过程中积累经验和方法,这样才能逐步提高自己的实习质量。高质量的实习离不开教师和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相互合作,师生应各负其责,学生认真学习,教师认真授课,只有这样才能顺利完成实习工作。可是现代教学过程中,部分大学教师把自己定位为学生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实习单位的教师只是单纯地认为自己就是一位指导教师,而学生认为自己就是一位来实习单位学习的学生。以上教师和学生的身份定位,肯定不利于学生实习,降低了实习生的教育实习质量。

4.河南省师范类独立学院缺乏对实习生反思能力的培养

教师的反思能力是其专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教师的反思能力是当今教育界的重要任务。可是目前研究反思型教师只局限于教师,重点也在教师,对实习生是否该具有反思能力研究不多,主要是因为部分学者认为反思型教师的研究局限于在职教师。其实,这种看法是不对的,反思主要以经验为主,灵敏的观察力和教育方法离不开反思者的经验积累。就目前来说,培养教师的反思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离不开长期教学过程中的学习和思考。可以说,反思型教师的培养不能局限于在职教师的反思和钻研,要结合教师的整个教育实践,在实习生实习之前,就要重点培养实习生的反思能力。在教育实习过程中,要逐步让学生形成反思能力,反思能力对实习生以后的工作和生活都有很大的作用。

5.河南省师范类独立学院教育实习经费不足

教育实习工作是一项持久工作,很多高等师范院校都成立了相应的教育实习机构,可是大学的招生扩大,实习费用不够,教育实习基地和社会的发展不一致,实习学校往往无法参与到高等师范院校的教育实习管理中。有些院校怕教育实习工作影响正常的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升学率,不接受实习院校的实习经费,导致很多实习学生没有合适的实习基地,无法和相关的实习学校建立关系。有些自己联系实习基地的实习生被接收后,由于实习学校没有和实习生来源院校有效沟通,也没有相关的实习规定,导致了实习生教育实习质量的降低。

二、提高河南省师范类独立学院教育实习质量的对策

1.改变教育观念,提高学生认识

教育实习是一个非同一般的教育程序,是教育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教育实习阶段在师范类学生眼中是和校内学习相同的一种教育过程,它包括很多教育类型,如基本技能操作、教学见习、教育方法等,这些都属于教育实习范畴内的教学方式。教育实习可以让师范学院大学生深入社会调研我国教育现状,同时还可以让师范学院大学生通过实践来检验自己所学的知识水平,总结出师范学院应如何教学,顺应现代社会教育发展需求。

2.加强教育实习管理

要想提高教育实习的效果,必须有高质量的管理方法。可是,师范学院的教育实习专业多种多样,涵盖面广,只靠学校自己管理是很难提高教育实习水平的,应该发动和教育实习有关的单位或者个人参与到教育实习管理上来。在国外,就有教育实习方法的创新,首先是英国建立了由学校教师和实习单位、教育局为主管部门的教育实习领导机构,共同指导入职前教师的教育实习工作。在这种三位一体的管理方式当中,师范学院能引导大学生的教育观念,加强实习生的实习管理,帮助实习生解决实习中遇到的问题;实习学校则帮助师范学院考核实习生在实习学校的一切表现;主管部门也就是教育局则站在最高出发点,提供最好的交流平台,协助和领导各部门为教育实习学生提供各个方面的保障,帮助各单位解决所发生的一切问题,保证教育实习工作全面有序地进行。因此,要想使教育实习工作顺利进行,必须要各个部门密切合作、共同努力。

3.加大教育实习经费投入

各级学院都要将教育实习经费和实践教育经费列入每年经费预算,保证教育实习经费充足,有效合理地运用到教育实习过程中。师范类院校要把其院校内的教育信息和资源运用到教育实习当中,还可以建立社会关系,帮助当地社会的发展,促进经济收入增加,以解决教育实习过程中遇到的经费不足问题。不仅如此,师范学院还要申请和教育实习相关单位的经费和物力帮助,来促进教育实习的顺利进行。各院校都要把建立教育实习基地作为重中之重,使教育实习工作合理有序地进行。

4.明确指导教师和实习生的角色定位

教育实习工作的顺利进行离不开师范院校的教师、实习单位的带教教师,以及实习生在教育实习中的配合,师范院校教师要转变身份,协助实习学校带教教师和实习生解决在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在教育实习过程中,带教教师是实习生的指导教师,要和蔼可亲地接受实习生来学校实习,把教育实习和教学工作放在第一位,让实习生摆正自己在教育实习工作中的位置,把实习生的多重身份发挥得淋漓尽致。

5.注重实习生反思能力的培养

在教育实习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实习生的反思能力,并让他们把这一能力融入其职业当中。带教教师培养实习生的反思能力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让实习生认真学习他人的经验。实习生的教学经验较少,需要借鉴一下别人的经验,从中提炼、吸取那些有创新意识的方法和方式。对自己实践及其他教师的教学实践经验进行反思,有助于实习生自我认识和反思能力的建立,从而成为反思型教师。第二,反思教学过程和教学方式。对实习生来讲,掌握教育实习内容和知识对教学是有很大帮助的,是任职的关键所在。第三,实习生应具有反思教学技术和教学方法。知识由陈述性知识和程序化知识两种组成。陈述性知识的获得是通过教师和书本,程序化知识是由实习生自己实践总结得出。所以在实习生的教育实习时期,实习生要掌握教学技术和教学方法的反思能力,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三、结语

教育实习是师范院校构建学校文化,提升教育水平的一项重要工作,是现代师范院校需要共同解决的课题之一。只有保证教育实习工作的质量,才可以提升师范院校的教育教学水平和办学宗旨。所以说师范院校要建立一套属于教育实习的管理制度,完善管理方法,健全教学方式,人性化管理实习生,升级改造实习基地,设立奖罚制度,吸引教育人才,逐步改善教育实习生活条件。只有这样,才能让教育实习水平和管理方式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任高举.地方综合性院校教育实习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3(3):22-23.

[2]郭民.教育实习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1):56-57.

[3]赵宇.高职少儿英语教育专业顶岗实习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12):36-39.

第11篇

工作总结必须有情况的概述和叙述,有的比较简单,有的比较详细。这部分内容主要是对工作的主客观条件、有利和不利条件以及工作的环境和基础等进行分析。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毕业实习指导教师总结范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毕业实习指导教师总结范文120__年,我分别指导牧医__秋和牧医__秋两个班的学生进行了___为期两周的实习实验。作为指导教师,在实习期间经常与学生进行交流,指导他们学习、生活,现总结如下:

一、宣传动员,做好思想工作,深化学生对实习工作的理解

实习实验是我校学生每学期经历的一个重要环节,实习的目的是,透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提高了操作技能,尤其是观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实际潜力,这对畜牧兽医专业的学生而言尤其重要。为了使同学们能加深对实习的认识,我就尽可能地与学生就实习工作进行了交流与沟通,了解学生对于实习的想法,还针对学生和实验室的实际状况,提出了具体要求,使他们进一步了解实习实验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要求学生严格遵守实验室的规章制度,确保安全第一,个性强调要有吃苦耐劳、持之以恒的精神,为后面从事专业业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亲自动手,通力配合,力促学生完成实习实验任务

为了使学生能尽快进入实习状态,开始就对学生反复强调实习要求,操作规范,亲自演示后才让学生分组实验。在学生实习的过程中进行不间断的监督检查,耐心辅导,随时掌握学生动态,了解实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从而保证实习工作顺利安全有效地进行。对于那些操作不慎损坏实验仪器的学生,严加教育,登记报告实习员,价格便宜的在学生潜力范围内按价赔偿。

三、认真总结、做好实习报告的批阅评分工作

除了进行实习实验的日常管理,以保证每个学生能顺利完成实习以外,要求每个学生每一天完成一份实习报告,事后做好每个学生的实习鉴定批阅评分,尽量客观公正地给每个学生做出一个合理的实习成绩,同时打扫好实验室的卫生,让实习工作的收尾。

毕业实习指导教师总结范文220__年_月至_月,社会体育系社会体育专业__级学生进行了为期四个月的顶岗实习。作为本次实习的实习联系指导教师,实习期间经常与同学进行交流,指导他们工作、生活,状况总结如下:

一、宣传动员,做好思想工作,深化学生对实习工作的理解

顶岗实习是高职院校学生经历的一个重要过程,顶岗实习目的是,透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校园与社会的沟通,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巩固校园学习的知识,提高了操作技能,尤其是观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实际潜力及待人接物沟通潜力,独立生活工作潜力。为了使同学们能加深对顶岗实习的认识,实习开始的第一个星期的培训期间,我就尽可能地与每一个学生就实习工作进行了交流与沟通,了解学生顶岗实习的意向以及他们对于实习的想法,还针对每个学生的实际状况,提出了具体的实习要求,个性是那些不理解、不愿尽快尽早顶岗实习的同学,同他们进行谈话,使他们进一步了解实习工作重要性。学生认识到了顶岗实习必要性,思想上过关了,才有真正的动力,实习前又进一步强调了实习的重要性,明确了实习的具体要求,要求学生要严格遵守单位的规章制度,确保安全第一,个性强调要有吃苦耐劳、持之以恒的精神,坚持到底就是胜利,为后面实习工作的顺利展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通力配合、力促学生尽快实习

为了使学生能尽快进入实习状态,实习伊始,就同班主任一同对学生反复强调实习要求,使学生都感受到实习的紧迫感,不断地督促他们抓住每一次实习的机会。透过努力,同学们都能在短时间进入实习状态。

三、加强与学生联系,及时了解学生实习状况。

为了实现对学生的有效管理,了解学生实习状况,实习期间,尽量做到每周到实习单位了解学生实习状况以及对学生进行指导,使学生能顺利度过顶岗实习。为了全面了解学生实习的状况,掌握各实习单位对学生的评价,保证每周走访了部分实习单位,与同学单位进行了广泛的接触交流,加深了校园与就业单位的联系,教师与学生沟通,对我校学生顺利完成实习任务起到了用心促进作用。除了走访以外,电话和网络是我与学生联系的最常用的方式。为了保证电话联系可靠,自己除了掌握每一个学生的联系电话外还记录了他们家里的电话,便于随

时拨打,取得联系;对于个别联系困难的同学,自己除了不厌其烦、勤拨电话外,还要不断想办法,千方百计透过各种途径与其取得联系,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与每一个学生的沟通,从而进行不间断的管理,最终保证每一个学生能圆满完成实习任务。

四、处理问题,保证实习顺利进行

学生实习的过程中,由于用人单位的客观要求不同以及我们学生的个人素质上的差异,难免会出现矛盾,而各种矛盾的妥善处理,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顺利完成实习任务。为了解决好以上问题,本学期来,我一向把了解学生的实习状况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因为只有掌握了学生的实习状况,才能掌握实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一旦发现了问题的苗头,就及时调解,避免事态恶化。比如一些同学在实习开始初,对实习岗位要求理解不清,产生不稳定情趣,透过沟通启发,使他很快安下心来,并透过自己用心主动工作,不仅仅学到了经验,也得到了必须的报酬,同时还得到了用人单位肯定和好评。还有部分同学,由于一些原因,实习期间进行了岗位调动,我就立刻督促他及时适应新的岗位,帮忙他同主管和店长共同,使他能够继续实习,完成顶岗实习任务。在处理问题时,多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帮忙他们理解在社会上闯荡,吃苦耐劳是年轻人务必俱备素质,实习阶段,重点是学习锻炼,接触社会,提高自己的认识,不要把报酬看到太重,培养适应社会生活、工作各种潜力,使学生既能在实习单位安心实习,学生实习中肯定会遇到很多问题,只要能及时发现、调解,一般都能较好的解决,从而保证实习工作顺利开展。

五、认真总结、做好实习收尾工作

本学期除了进行实习管理,保证每个学生能顺利实习以外,做好每一个学生的实习鉴定,评语评价,也是我必然完成的一个任务,为了给每一个学生评语能客观公正,除了我前阶段要对每一个学生深入了解及时收集、掌握他们每一份实习资料外,还要对同学有一个总体比较,从而定出评价标准,给出实习成绩,让实习工作圆满收尾。

在校园领导、社体系领导的关心指导以及班主任的配合下,社会体育专业2015级学生圆满的完成了实习任务,本次实习为我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以及实习实训指导工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毕业实习指导教师总结范文3今年_月,__大学小学教育专业实习队来到我们校园实习,他们个个充满着青春的活力,从他们对学生的热爱上,我们能看到他们对教师职业的热爱。我光荣地理解了指导其中三位实习老师的工作,在一个月的时间,我感受到了他们的勤奋负责,用心向上的精神,也尽自己的力量对他们进行帮忙。下面是我这一期间所做的工作总结。

1、第一周见习听课,第二周开始讲课。

给实习生上示范课,我备课格外用心,处处思考到如何让实习生学到更多的东西,每堂课都突出一个重点教学方法,让实习生体会学习。进行班级管理时,我也让他们在一旁学习,为接下来的正式上课和实习班主任工作打好基础。

2、我关心实习生的思想、工作和生活安全各个方面,为他们创设良好的实习氛围。

介绍校园让他们去听课,让他们学到更多教学风格和教学方法。

3、实习之初,我介绍了语文、英语学科教学和本班常规状况,介绍经验。

并与实习生一齐制定实习计划。

4、我着重指导实习生做好教学常规工作,其中尤其重视备课和上课环节。

让实习生提前备课,再进行指导,指导实习生如何钻研教材教法,进行教学设计。实习生上了语文、数学、英语、思品等课程,上课前教案要经过我提前审批,指导修改后方可上讲台。课后我及时交流,提出听课意见,要求发扬优点,改正缺点,以利改善。

5、我带领实习生参与并逐一指导班级的各项管理工作。

三位实习教师轮流当一周实习班主任,负责做操、早自习、读报、放学等工作,还有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交流谈心等等,我在一边进行监督指导,交流指导工作方法。

6、我的指导工作贯彻在实习教师工作的所有过程当中,实习生讲课我就随班听课,从不把任一项工作完全甩给实习生,或某一阶段把课全部交给实习生上。

如果实习生课上得有缺陷,就在下一堂课给他们上示范课,弥补知识性的疏漏,示范如何到达教学要求。如古诗教学,他们不明白如何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悟,读出理解,读出感情,于是课堂转成一堂问答分析的讨论会。于是我在第二天的示范课中,精心设计了诗意的教学用语,用自己的感情,感染了全班同学,反复诵读,反复感动,也让后面听课的实习老师学习到了教学方法。下面的课,我又交给他们上,果然有很大进步。

7、实习结束时,我分别给每个实习生写出评语,提出评定成绩。

8、工作之余,我带领全组教师和实习生联欢,中秋节也赠送月饼给他们。

令我感动的是,他们三位实习生,虽然自己并不宽裕,还能怀着感恩的心,请我们几位指导老师聚餐,这也反映了我们的合作相处十分愉快。

实习老师们的到来使学生们增添了许多欢声笑语,给校园和老师们的工作带来了不少帮忙,他们让我们的校园充满了更多的朝气和活力。我代表年级组全体师生祝愿实习老师们学业有成,前途似锦。

毕业实习指导教师总结范文4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亲爱的各位同学:

大家下午好!

为了完成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学校与社会的沟通,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实践能力,尤其是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以使把学生培养成能够主动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经学院研究决定,在20__年_月_日,我校13级学生赴__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生产见习,为此我仅代表在此实习过程中,跟踪指导教师对实习情况及效果进行总结,具体总结如下:

一、明确实习目的

生产见习是学校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一个重要功能,在于运用教学成果,检验学习效果。就是看一看课堂教学与实际工作到底有多大距离,并通过综合分析,找出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以便为完善教学计划,改革教学内容与方法提供实践依据。

培训学生的实际能力,而这种实际能力的培养单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课堂走向工厂。目的就在于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了解实际的生产工艺过程,熟悉工厂管理的基本环节,实际体会一个工人的基本素质要求,以培养自己的适应能力、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工作能力。

预演和准备就业工作。通过实习,让学生找出自身状况与社会实际需要的差距,并在以后的学习期间及时补充相关知识,为求职与正式工作做好充分的知识、能力准备,从而缩短从校园走向社会的心理转型期。

二、实习管理

实习学生具有双重角色。既是学校派出的学生,又是实习单位的工作人员。

1、以正式工作人员的身份进行实习。

要求学生不因实习生身份而放松自己,要严格遵守实习单位的有关规章、制度和纪律,积极争取和努力完成管理交办的各项任务,从小事做起,向有经验的同志虚心求教,尽快适应环境,不断寻找自身差距,拓展知识面,培养实际工作能力。

2、以“旁观者”的身份实习。

在实习过程中,学生被安排在某一具体的岗位,工作很琐碎,任务繁重。我们要求学生自觉服从实习单位的安排,与此同时,要求学生把眼光放高放远,从工厂工作的全局出发,了解企业运行的基本规律、工人的基本心态、企业管理的原则等,这种观察和训练能够使学生在更广的层面熟悉工厂,介入社会,增强适应能力。

3、安全第一,服从管理。

在实习过程中,为保障学生饮食、住宿、交通等安全问题,要求做到统一就餐,由专人到学生宿舍送餐,保障了学生饮食安全、统一就寝,单独住宿,避免与外校学生接触,既保障学生安全又方便统一管理、统一上下班,每天早上带队教师集合学生,清点人数,将学生送到厂区,下班时带队教师组织学生安全回到宿舍。晚集合点名,每天晚上9点带队教师组织学生集合核对人数,总结当天工作,与存在问题的学生进行沟通,做到当日事当日毕。交通安全,在学生休息时,带队教师讲解学生外出需注意的事项,并且要求学生填写去向登记,带队教师电话跟踪,保障外出学生安全。4、主动沟通,师生通力配合。

工作方面:第一、生产强度太大,学生们难以承受;第二、工作时间过长,第三、简单劳动,重复的工序,没意义;第四、有部分老员工、组长排挤学生。学生工作不开心,思想波动较大。同时学生由于是新手,经验不足,技术不熟练,导致挫败感和无助感增强;加之由于工作强度相对学校生活来说较大,工作时间也较长,同学们普遍感觉比较劳累,甚至产生对工作的抵触情绪。

学生心理方面:在还没有出来实习之前,同学们都对实习感到很新鲜,很想出来尝试一下。但到了企业,每天从事重复而单调的工作,他们觉得在学校的学的知识用不上,在企业也学不到很有用的技能,企业给实习生的待遇也不高。理想与现实的落差使部分同学的心理变得消极、低沉。家庭方面:有些家长不能理解学校的做法,不忍心孩子吃苦受累,不支持学校顶岗实习的做法,要求让孩子回家,更有甚至对老师恶语相对,学生抵触情绪高涨。

针对学生自我定位与社会定位脱节,对社会和岗位认知不足的现象,导致以上情况出现,我们积极对症下药。从学校到企业,从学生到员工,环境和角色的转变学生需要一个过程,带队教师每天会和部分同学进行沟通,并与工厂的班组长了解学生工作状况,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使学生尽快适应工作环境和要求,转变思想观念,面对困难,需要细致而持续的工作,要提高同学们的思想认识,同时也要解决同学们实际的问题。主动与学生、家长及工厂进行有效沟通,达到师生通力配合,使大家能安心地积极地面对工作,完成实习的任务。

三、实习效果

1、生产见习达到了专业教学的预期目的。

在经过三个月的实习之

后,学生普遍感到不仅实际工作能力有所提高,而且通过此次实习,让大家感觉到自身的不足,缺少的知识,进一步激发了学生求知的欲望,能够结合实际,改善不足。

2、实习过程中带队教师配合了所在单位的管理工作。

实习学生在实习基地能积极工作,参与工厂的流水线的生产及管理,成为一支富有朝气与活力的年轻队伍,实习学生及带队教师的精神风貌及工作能力得到了实习公司领导与工作人员的好评。

本次顶岗实习在通过在企业实地实习后,使学生巩固了专业的相关理论知识,理论联系实际,增强运用能力,并在实践中增强动手能力,提高个人素养,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能力,使学生增强自己的礼貌、服务意识、社会交往能力,通过实习指导大大提升了教师的管理能力,为今后的实习管理奠定了基础。

最后祝愿大家在新的学期中学习愉快,工作顺利。

毕业实习指导教师总结范文5今年9月,__大学小学教育专业实习队来到我们学校实习,他们个个充满着青春的活力,从他们对学生的热爱上,我们能看到他们对教师职业的热爱。我光荣地接受了指导其中三位实习老师的工作,在一个月的时间,我感受到了他们的勤奋负责,积极向上的精神,也尽自己的力量对他们进行帮助。下面是我这一期间所做的工作总结。

1、第一周见习听课,第二周开始讲课。

给实习生上示范课,我备课格外用心,处处考虑到如何让实习生学到更多的东西,每堂课都突出一个重点教学方法,让实习生体会学习。进行班级管理时,我也让他们在一旁学习,为接下来的正式上课和实习班主任工作打好基础。

2、我关心实习生的思想、工作和生活安全各个方面,为他们创设良好的实习氛围。

介绍学校让他们去听课,让他们学到更多教学风格和教学方法。

3、实习之初,我介绍了语文、英语学科教学和本班常规情况,介绍经验。

并与实习生一起制定实习计划。

4、我着重指导实习生做好教学常规工作,其中尤其重视备课和上课环节。

让实习生提前备课,再进行指导,指导实习生如何钻研教材教法,进行教学设计。实习生上了语文、数学、英语、思品等课程,上课前教案要经过我提前审批,指导修改后方可上讲台。课后我及时交流,提出听课意见,要求发扬优点,改正缺点,以利改进。

5、我带领实习生参与并逐一指导班级的各项管理工作。

三位实习教师轮流当一周实习班主任,负责做操、早自习、读报、放学等工作,还有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交流谈心等等,我在一边进行监督指导,交流指导工作方法。

6、我的指导工作贯彻在实习教师工作的所有过程当中,实习生讲课我就随班听课,从不把任一项工作完全甩给实习生,或某一阶段把课全部交给实习生上。

如果实习生课上得有缺陷,就在下一堂课给他们上示范课,弥补知识性的疏漏,示范如何达到教学要求。如古诗教学,他们不明白如何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悟,读出理解,读出感情,于是课堂变成一堂问答分析的讨论会。于是我在第二天的示范课中,精心设计了诗意的教学用语,用自己的感情,感染了全班同学,反复诵读,反复感动,也让后面听课的实习老师学习到了教学方法。下面的课,我又交给他们上,果然有很大进步。

7、实习结束时,我分别给每个实习生写出评语,提出评定成绩。

8、工作之余,我带领全组教师和实习生联欢,中秋节也赠送月饼给他们。

第12篇

【关键词】小学教师 教学反思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1-0086-01

从古至今我们人类就有自我反省,有自己认识自己的一种意识,也就是一种反思的写照。而作为教师这个特殊的职业,教学反思是极其重要的,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至今,教师的教学反思是一个常提不衰的观点,在各种期刊和硕博论文上每年都会出现有关教师教学反思的文章。美国的心理学家波斯纳曾经提出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从这个公式中不难看出,反思对一个教师成长的作用。

小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反思更是不可或缺的,作为小学教师如何开展教学,如何进行班级管理,如何引导小学生正确人生观的形成都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时段的孩子身心发展是比较快的,是成长的重要时期。教师只有不断总结,不断反思,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

一、有关反思的相关概念

(一)反思。通过查阅新华字典得知:反思是思考过去的经验,从中总结经验教训。笔者认为反思就是思考过去的事件,自己当时的表现,是一种思维活动,在这种思维活动中总结经验,批判错误,得出新的解决方案的过程。

(二)教学反思。关于教学反思,我国学者给出了很多不同的观点,通过对学者观点的总结。笔者认为教学反思是大脑把自己的教学实践活动,作为思考的对象,审视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所采取的教学方法手段的运用,课堂教学实施的情况,学生在教师组织的教学中的反应,以及对教学评价等整体性的回顾,并从中总结自己的经验与不足,在下一次的教学中加以改进和提升的循环往复的一种行为。

二、小学教师教学反思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意识里不接受反思。有些教师对反思的认识不足,少数教师认为反思没有必要性,只要教学取得相应的效果,反思对于教师来说并不是很重要。在教学设计关于反思的部分有些是应付检查,寥寥写上几笔,有些甚至检查时才会补写,在实习过程中就听见有教师说“最不愿意写的就是反思,课还没教‘热乎’,就开始反思”等一些不愿反思的类似话语,从这个事例中可以看出,教师对反思的认识非常淡薄,存在不愿意反思的教学情绪。反思对于小学老师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教学组成部分,但是仍然存在一些教师对反思的认识不清晰,思想上没有达到一种认同,没有形成反思意识。

(二)教师不会反思,反思层面浅显。反思仅仅停留在问题的表面,没有对为什么要反思,如何进行反思,反思将要达到什么效果形成清醒的认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大多都有反思活动,只是有些教师对自己行为和反思没有一定的意识,没有发现反思这种隐性资源。反思方式比较单一浅显,虽对课堂教学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及时记录下来,但是没有改进的意见;对学生出现的一些不良行为进行纠正,但是没有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在尝试解决无果的情况下,从而放弃某些促使学生改进的行为出现,没有对问题进行深入反思。

(三)被动反思,缺少自我提升的意识。一个人的成长,发展与进步是心理内在的一种需要,具备这种自我要求进步的内在驱力才能使自己具有不断发展的动力。小学教师的成长,应该是自身要有发展的意识。在教学中会出现一些有悖于自己教学初衷的情况,这时教师应该抓住反思的良好契机。有些教师认为小学教师无非是备好课,组织好课堂教学,年复一年的重复着机械的劳动,这种思想上不求进步的现象,自然会影响到反思意识的形成。而为了完成学校的任务,课改的要求,进行的反思势必会流于形式,从而降低教师教学反思的实效性。

三、小学教师教学反思改进策略

(一)自觉养成反思意识,不断强化。小学教师应该具有反思的意识,在心理上应该对反思形成一种认同,进而自觉养成反思意识,并且将这种反思意识内化为一种教学素养。在教学行为发生前,教学行为进行时,教学行为结束后时刻有一种反思自己教学行为的心理意识。

1.认识反思的重要性。教师自我不断进行反思的过程,实际上是教师成长的过程。教师要认识到,对自己教学行为进行思考,不是为完成某项教学规定,某种教学的任务,而是不断提升自己的过程。有了心理上的认同,在开展的反思活动中,才能更有效。反思是自己站在一个比原来更高的层次上反观自己教学中的某些行为,能对自己所发生的教学活动有新的认识。

2.将反思行为深化。教师在上课时或课后写反思随笔,在有这种行为的基础上,把随笔誊写在一个固定的反思本子上,并对一个或者几个问题进行持续的反思,将多次反思的结果整合深化,并且在相关学科,例如心理学、哲学、教育学的理论支撑下进行整合分析,从而形成自己的观点,达到一种深层次的反思。

(二)多读书,间接经验的运用。作为教师应该多读书,书籍对于教师来说有着更为重要的作用,小学教师多读书,潜移默化的影响到学生,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对其一生都是有益处的。在读书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些有经验人的一些关于教学经验的总结,教师读书之后,会不自觉地反观自己教学中类似的情况,反思自己的行为并和书中作者的观点进行对比,无形中促进反思意识的形成。

(三) 教师教学反思应学会合作借鉴。古人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会反思的教师首先是一个善于学习他人优点、勇于接受他人批评、心胸豁达的人,我们要有开阔的胸襟向专家、其他同行的人开放自己的课堂。听取专家的指导,同行的意见,走进同行的课堂,用旁观者的眼睛去审视一节课,从而迁移到自己的教学,反思自己的教学;接受别人走进自己的课堂,不应固步自封地将自己的教室关的紧紧的,能够及时地向同行请教自己教学的优点与不足,并且用平和批判的心情去看待他人提出的建议,做到更好的改进。教师的教学反思要形成一种反思意思,内化为自己的教学品质。

参考文献:

[1]熊川武.反思性教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P7-35.

[2]闫艳.对小学教师有效教学反思的研究[J].教育学术月刊. 2006(02),P31-35.

[3]陈晓娟.教师教学反思的价值探讨[J].教育探索2004(10),P111-113.

[4]吴永凯.试论反思理论与反思型教师的培养[J].教育与管理.2011(06),P40-42.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