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英语教师自我介绍

英语教师自我介绍

时间:2022-04-15 11:35:39

英语教师自我介绍

第1篇

摘 要 第一堂课对初中英语教学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本文从自我介绍、课程介绍、讲解英语学习方法、介绍英语学习资源和音标学习这五个方面分析了如何上好初中英语第一课堂。上好了第一堂课,会为以后的课堂教学带来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初中英语 第一堂课 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第一堂课是学生和教师的初次沟通,也是学生初次接触该门课程。第一堂课的教学效果是课程教学的关键所在,会影响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因此教师应充分重视初中英语第一堂课。在实际教学中,许多老师虽重视却感到不知所措。那么如何才能上好初中英语第一堂课呢?

1 自我介绍

任何一门课程的第一堂课上,师生之间都会相互进行自我介绍。这样可以增进师生之间的了解,对之后的教学效果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教师在上第一堂课前应做好充分准备,力争给学生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这样可以为之后课堂的有效进行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可以先介绍自己的工作经历和性格特点,还可以重点介绍自己的学习经历,用自己的事例激励学生学好英语。这样可使学生获得精神鼓舞,激发学习英语的兴趣,从而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英语学习效果。

当学生进行自我介绍时,教师应当和学生保持眼神交流,用微笑让学生感受到关怀和信任感,从而为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打下基础。根据学生的自我介绍,教师可以初步了解该生的性格特点、口头表达能力、英语基础、学习态度等,从而为今后的英语课堂教学提供宝贵的参考资料。对于基础较差和性格内向的学生,教师要给予充分关注,鼓励他们努力学习,多和其他同学交流,共同进步。对于学习态度较差的学生,教师应循循善诱,让他们理解学习态度对学习的重要性,引导他们端正学习态度,为自己的梦想而努力。

在和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应保持亲和力,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魅力。教师对专业的痴情和敬业的精神、饱满的精神风貌和爱生的热情都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教师魅力的体现(李春华、王存新,2008)。学生受到教师魅力的积极影响,会积极学习英语,并努力解决学习英语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极大地提高了英语学习效果,也为今后课堂教学的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 课程介绍

当自我介绍结束后,教师应向学生详细地介绍与课程相关的具体信息: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安排、教学活动等。教师应积极采取各种手段,帮助学生尽快完成小学英语到初中英语的过渡。明确了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等,学生就明确了学习方向,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果。

在进行课程介绍的过程中,教师可借助英文歌曲等手段让学生感受到英语的魅力。教师可播放《Big Big World》、《Far Away From Home》、《I Believe I Can Fly》等歌曲,让学生沉浸在英文歌美妙的旋律中,增加他们对英语的亲近感,增强他们学习英语的主体性。播放结束后,教师可让学生进行模仿,深刻体会英语歌曲的美妙之处。

3 讲解英语学习方法

首先,教师可向学生学讲述记单词的有效方法。利用零散时间如饭后、课间十分钟、坐公交车等记忆单词,这样就可以把整块的时间用于其它方面的学习。把单词放在课文中进行记忆效果比较好,所以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的经典段落是学习英语的有效方法之一。学生还应根据大脑的记忆规律来记忆单词。通常情况下,人在早上的记忆力比晚上好,所以记单词最好选在早上而不是晚上。此外,学生还应安排好时间,及时巩固复习已学单词。

其次,教师应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运用英语。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多运用所学的英语日常用语等,这样可以增强英语运用能力,提高英语水平。学生还应多听和课文配套的磁带或音频,多加模仿,多加练习,以此提高英语听说能力。

再者,教师应让学生树立长期学习、终身学习的观念。要学好英语需要很长的时间,需要学习者拥有毅力。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学生难免会遇到很多学习困难,很可能会打退堂鼓,止步不前。教师帮助学生树立长期学习、终身学习的观念,可有效地增强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提高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4 介绍英语学习资源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材是主体,还需要借助许多辅助手段。英语学习资源是一种重要的辅助手段。教师应向学生详细介绍和初中英语学习相关的学习资源,帮助学生提高英语水平。适合初中生英语学习的学习网站有普特网、沪江网等。学生可以在线进行语音学习,还可自己学习常用口语等。适合初中生学习的辅助教材有新概念英语等。初一的学生可从新概念英语第一册开始学习,并大量背诵其中的课文,培养自己的语感。此外,学生还可自己上网下载自己喜欢又适合自己英语水平的英文歌曲,并进行模仿,培养自己对英语的兴趣和提高英语听力等。

5 音标学习

音标学习是初中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学生学会了音标,就能根据单词的读音来拼写单词、背单词,从而扩大英语词汇量、促进英语水平的提高。虽然学生在升入初一前已经学过音标,但是许多学生仍然存在不会读、读得不标准的问题。因此,教师在第一堂课上应让学生明白音标的重要性,并利用生动的讲解帮助学生迅速学会读准音标。

讲解完毕后,教师可让学生进行适当的练习以巩固学习效果。教师可以在黑板上写出一些学生熟悉的单词的音标,鼓励他们独立地进行拼读。教师对拼读正确的学生应给予赞美,对拼读有误的学生应给予鼓励,并帮助他们学会正确拼读。此外,教师还可让学生自己进行练习。练习形式可为以下两种:个人练习,小组练习。在学生练习音标的过程中,教师应持续走动,时时观察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予以解决。有的学生因为害羞或性格内向等原因无法开口读音标,教师应微笑着鼓励他们开口读音标,并耐心地解答他们的问题。学生音标练习结束之后,教师应总结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积极地进行解决,帮助学生牢固地掌握音标。

总之,第一堂课对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具有重大的影响。教师应努力上好第一堂课,积极使用正确的方法,与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帮助学生树立学好英语的信心,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第2篇

一、英语活动课的特点及形式

英语活动课的最大特点就是:让学生自己活,自己动,在活动中培养自主意识,发挥主体性,让他们真正成为活动课的主人。两年来我们在活动课上尝试了以下几种形式:

1 角色扮演。角色扮演的形式有:小品、小话剧、情景对话等。教材中有大量的对话可供学生表演。教学中开展角色扮演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情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且给学生提供了学习语言、理解语言和参加语言实践的机会。

2 做游戏。游戏的内容和方法很多,如字母和数字游戏、看图猜谜、句子接龙、室外活动等。游戏集趣味性、娱乐性、知识性为一体,使学生在娱乐中学有所得。

3 学生介绍推介会。学期中适时组织学生开展诸如自我情况介绍、班级情况介绍、寝室情况介绍、就餐情况介绍、上课情况介绍、两操情况介绍、学校大型活动双语介绍等活动。学生介绍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4 组织学生写贺卡。让学生在教师节或圣诞节给老师制作节日贺卡,要求贺卡的地址、姓名及内容全部用英语书写。

5 动手操作活动(笔头表达)。该活动一般放在重要节日前或学了相关的内容后进行。如教师节前组织学生开展给教师制作节日贺卡的活动。要求贺卡内容全部用英语书写。学生学了英文信后,我们组织学生模拟与英语国家学生通信,交笔友。

二、初中英语活动课实践

1 内容要有趣。在选择内容时,要选学生感兴趣的,能够调动他们学英语积极性的内容。如,当学生积累了一定数量的有关颜色的单词后,让学生以填字母、组单词的形式开展游戏活动,同学们兴趣盎然,个个都争着参与,内容的趣味性使活动课有声有色。

2 形式要多样。英语活动课常用的形式有角色扮演、智力游戏、讲故事等。形式多样,学生才不会感到枯燥无味,才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多样化的课堂活动形式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在设计活动时应充分考虑活动形式的多样性,采取灵活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 方法要灵活。如可组织学生写贺卡,采用游戏法和表演法等。

4 观念要创新。英语活动课在设计上,要求改变传统的观念,要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学生制宜,设计出内容新颖、别致、有趣,形式多样、方法灵活的活动课,这样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开发智力、提高能力。

5 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做好调控。要充分利用时间、空间以及学生资源,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同学之间、小组之间进行有效的协调和沟通。在整个过程中,教师都要发挥管理和监控的作用。督促小组成员之间共享资源。实现共同奖励,促进互帮互学。

三、英语活动课存在的误区

1 流于形式,为了活动而活动。即活动不能与语言学习紧密结合,缺乏目标,活动时多数学生成为旁观者,实际参与率不高。

2 脱离学生学习、生活和语言水平的实际,活动无法顺利完成,浮于表面,不能真正展开和深入。

3 有些活动设计实质上只停留在语言的有意学习和机械训练层面上,没有体现语言学习的真实性和交互性。

4 不面向全体,缺乏互动,部分学生参与其中,情绪高涨,其他学生漠不关心,无精打采,袖手旁观。

四、尝试的收获

1 活动中,精心创设的语言环境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运用所学语言材料的场所,学生有更多的听说读写的锻炼机会,提高了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促进了教学任务的全面完成。

2 英语活动课促进了学生的特长发挥。在活动过程中,有特长的学生脱颖而出,成长为英语学习骨干。三年来,我所带实验班的学生撰写的英语日记、作文等多次在学校重要的活动中斩获奖项,高冉、白雨荷的作文先后在市教研室组织的小作文活动中获奖,曹慧玲在市教研室组织的英语演讲比赛中获奖。

3 活动课培养了学生的非智力品质。活动课使教师、学生打成一片,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增强了,学生的自我约束管理能力增强了。由于给学生提供了较多的交流思想和表达情感的机会,不少比较内向的学生也变得开朗多了。

第3篇

在新课改背景下,怎样上好初中英语第一课?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笔者认为这堂课既要继承传统,又要富有创新。经过多年研究,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心得,以飨读者。

初中英语教师上好初一年级的第一堂英语课非常重要,这堂课是学生进入初中阶段的第一课,所以它不仅关系到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留下的印象,而且会影响到学生今后的学习。学生如果对老师上的第一课一“听”钟情,那么他们肯定就会喜欢你,对你以后上的英语课也会感兴趣。这样的话,他们就有可能学好英语。反之,他们就不会喜欢你,对你以后上的英语课自然也不会感兴趣,对自己可能也会自暴自弃。那么,英语教师怎样上好新课改下的初中英语第一课呢?笔者就此课题进行了研究探索。

一、简明扼要的介绍

在上课的开始,教师必须先做一番简明扼要的介绍,介绍的内容主要包括教师自我介绍、学校介绍、初中阶段课程学习方法的变化等,介绍不宜冗长,应该言简意赅,幽默风趣而又不失儒雅风范。然后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英语学习的目的、意义。初中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对英语这门语言的认识还比较模糊,对这门语言在当今世界所发挥的作用还认识不够。笔者认为,初一学生对社会、对世界的了解已有所增加,英语教师应紧密联系社会发展形势,帮助学生认识英语学习的重要性。于国来讲,当今世界国际交流日益频繁,通过英语这座桥梁,可使国际组织之间、国家之间得以沟通。试问,如果中国依然故步自封,闭关自守,中国能加入WTO吗?APEC会议能在上海成功召开吗?2008年奥运会的旗帜会在中国北京高高飘扬吗?2010年世博会能在上海举办吗?在未来的日子里,任何一位中国人都有接触世界、走出国门的机会,掌握好英语这一交流工具无疑会帮助他们更好地把握机会,使自己的人生更成功。于已来说,在初中时,英语成绩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三年后中考的成败,我们获得学位、过级、考研、考博、参加工作后职称的评定、有关岗位及公务员的考试等,英语过关都是一个必备条件。

二、结合学科特点介绍教材

英语既是一门记忆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语言学科,又是一门包罗万象、涉猎广泛的知识学科,同时还是一门集人生哲理与人类成长经验于一体的文学学科。学生自主学习在整个英语学习过程中占到高达60%到70%的份额,而教师的方法点拨与语言知识传授却只占到30%到40%的份额。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一定要以培养自己的阅读能力为主,即扩大阅读量,培养正确的阅读方法;以培养英语语言表达能力为辅,注重语言输出。英语学习是一个先慢后快的进步过程,只有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才会有质的飞跃。同学们一定要在学中用、用中学,多多留意英语国家的风俗习惯、风土人情,了解英汉差异,学会用英语思维。

新课标英语教材在继承我国多年积累的传统英语教学成果的基础上,力图体现新课标对英语教学的各项要求,既注重夯实基础、发展能力,又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它的主要特点是:在重视词汇、语法和阅读教学的同时,引入任务型教学等先进教学理念,通过丰富、真实、有效的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综合素质,从而全面实现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教材完全用英语编写,有利于营造良好的英语教学氛围,增加学生使用英语的机会,也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新教材语言内容丰富、活动多样。一个单元能就某一个话题领域进行比较充分的展开,创设足够的情景呈现语言知识,有利于教师指导学生开展活动和使用英语。词汇的掌握是学生英语学习的一大难题,新教材依据课标词汇进行编写,严格控制了课标以外的词汇。除少量课标外词汇外,录入单元词汇表的单词都是本单元必会单词,还有一些没有列入词汇表而在指示语、讲解文字等中出现的生词为接触词汇。这些接触词汇大多是以后要正式学习的单词。进入一个单元的教学,必须了解各个版块之间的联系,了解本单元的语言教学重点,了解单元课题及围绕话题展开的一系列活动等。

三、做好英语学习情况调查问卷

孙子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教学也是一样,教师只有了解了学生,才能因材施教。所以,在上课伊始做好学生英语学习情况的调查就显得非常重要。对于调查问卷的内容,教师可以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而定,但必须包括教师所要知道的情况,如学习英语的起始时间、英语的熟练程度、学生对教师的要求、学生的希望等。问卷以无记名形式发放,要求学生人人都交,选择内容必须真实。问卷收上来以后,教师一定要准确统计,认真分析情况,以便在以后的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

第4篇

关键词:文化意识;英语词汇教学;文化差异

一、我国词汇教学的现状

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没有词汇就没有语言。研究表明,外语教学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词汇教学的效果:包括学生词汇学习策略、词汇运用能力以及词汇量的掌握。因此,词汇教学是英语教学中至关重要的环节。然而,在我国英语教学中,词汇教学一直以来都是困扰教师的难点,词汇教学现状也不尽如人意。我国大部分教师,尤其是一些中老年教师,对英语词汇的教学还是处于传统理念和传统模式之下,也就是说词汇教学就是领读、理解表面意思,然后再给出几个例句。这种传统的教学跟不上形势的发展,因为只有在理解词汇的表面意思的基础上还搞清它的文化内涵,这样在实际交流中才不会形成障碍,才不会犯错误,要改变词汇教学模式为领读、理解表面意思、介绍文化内涵,然后再给出例句,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领悟词汇的四个维度,也就是词汇知识的广度、词汇知识的深度、词汇知识运用的精确度和词汇知识运用的自动化程度,才不会在跨文化交际中出现语用失误,闹出笑话。

二、词汇教学科学合理的方法

1.教师要树立传授文化意识的理念

教师在英语教学实践中必须树立传授文化意识的理念,让学生了解英美文化背景、风俗和习惯,为语言赋予文化内涵,以便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掌握和接受。

2.采用直接介绍法

我国的学生学习英语缺乏真实具体的语言环境,他们英语知识的主要来源是教师调控的课堂。基于这种情况,教师适合通过直接介绍法把词汇所承载的文化信息讲解给学生听,这是词汇教学与文化教学二者结合最常用最便捷的方法之一。尤其可以把中国的春节与西方国家的圣诞节进行比较,在教室里尽量给学生营造一种浓郁的具有西方文化氛围的环境。以便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强对文化概念的理解。这样,通过直接介绍法并且营造真实语境,既增加了学生词汇学习的趣味性,又介绍了西方文化知识,还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形成。

3.运用对照比较法

对照比较法是英语词汇教学中传授文化意识的另一种常用方法,因为有比较才能有鉴别。由于中西方文化间存在差异,在中英两种语言里常常很难找到意义完全对等的词语。要彻底理解语言就必须了解词语所包含的文化。说英语和汉语中的某些词语,其概念意义表面上似乎对应,但它们在指称的范围、表达的程度和隐含的褒贬等方面有着一定的差异。

4.借用多媒体教学法

当今社会是一个计算机网络的时代,在介绍英语词汇的文化内涵时借用多媒体教学法,让所讲的内容生动形象地以视频形式呈现出来,让学生沉浸在西方文化的氛围之中,这种学习方式会起到积极有效的效果。其根本目的就是在培养学生对英语词汇中文化知识的敏感性和洞察力,帮助他们树立跨文化交流的意识,提高实际交流能力。

三、词汇教学中培养跨文化意识的意义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而词汇又是语言的基本构成要素。英国语言学家利奇(Geoffrey Leech ,1981)在其《Semantics》一书中提出词义包含七个层面:概念意义、内涵意义、风格意义、感情意义、反映意义、搭配意义和主题意义。概念意义属于基本词义,其他各项是词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因而承载着不同侧面的文化信息。因此,词汇教学中只注重词的音、型、义这些表面属性是难以促成实际交流能力的提高的,而应该将词汇教学与文化教学融为一体,从根基上向学生输送英文素养,使其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为日后准确得体自如地运用词汇知识表达思想打下坚实的基础。从教育者的角度看,在整个英语教学过程中,从词汇这一环节起教师就注意适时介绍西方文化知识,将其融入词汇教学,引导他们树立跨文化交际的意识,提高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最终达成有效流畅的交流。因此,在词汇教学中培养跨文化意识意义非常重大,多年以后,学生可能忘记了老师所讲授的具体文化知识点,但是,这种教学方法下所培养起来的跨文化意识以及随之而发展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将使他们受益终生,这也正是我国英语教学目的之所在。

参考文献:

[1]胡文仲.跨文化交际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语言研究出版社,1999.

第5篇

关键词: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师生互动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3-0082-01

师生互动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共同交流,是对传统英语课堂模式的转变。在传统英语教学中,一般采用老师教、学生学的模式,学生处于被动接受学知识的地位。而师生互动的引入,使得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成了课堂的主人,和教师一起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从而有效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的英语学习达到最佳效果。

1.师生互动在英语课堂中的重要意义

1.1 师 生互动可以改变以往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传统英语教学模式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学生在教师的要求下学习,学生根本无法参与课堂学习。教师不管学生是否理解教学内容,只注重完成教学任务,使得学生丧失学习英语的兴趣。要改变这种现象,就必须改革英语教学模式,开展互动教学,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这样学生就成了课堂的主导者,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和教师一同探讨英语学习,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1.2 师生互动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新课程改革提出初中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意课堂学习和讲解,还要注意学生互动交流、共同学习。在师生互动过程中,一起挖掘新知识点,实现和学生的共同进步。没有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的学习,学到的知识点就只是一种形式,没有实际效果,因而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1.3 在英语课堂中实行师生互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传统英语教学中没有学生的地位,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学习,对所学知识点没有深层次的掌握,脑海中的记忆不牢固,根本达不到学习目的,更谈不上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但是,开展互动学习,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自己探索新知识点,自己归纳总结,这样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就能得到培养。

1.4 师生互动可以更全面地掌握英语知识点。英语学习与母语学习之间有一定的冲突。如果能及时消化知识点,就很容易和母语知识点相混淆。而互动学习则解决了这一问题,它是消化知R和掌握知识的好方法,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让学生感觉到有自参与到课堂学习中。

因此,这要求初中英语教师把课文中的内容转化为贴近生活的情景对话,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师生互动。让它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发挥作用,提高学习效率和教学质量。

2.如何实现师生互动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2.1 营造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转变教师和学生的角色,从"师道尊严"的教学理念中挣脱出来,营造平等、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让英语教学过程变成师生共创共生的过程,引导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和自主探索,在参与过程中分享感情和认知,使英语课堂达到理想效果。如Unit 1 "This is me!"的学习中让学生学会自我介绍和介绍他人。教师可以先进行自我介绍,写下重点句型,然后让学生介绍教师。以此论推,让其中一名学生进行自我介绍,然后让其他同学介绍这名同学,让学生在自我介绍和介绍他人的过程中学会重点句型和重要词汇。

同时,教师在师生互动过程中,发挥自身创造性和主动性,注重学生品格和素养,使学生既能够牢固掌握英语知识,又能发展英语交际能力,运用符合教学需要和符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2.2 建立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师生之间的关系是师生互动的基础,要在英语教学中有良好的师生互动,必须有健康和融洽的师生关系。这样,学生才敢在课堂上畅所欲言,表达自己想法和质疑。如在Unit 1 "This is me!"重点词汇be born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以自己为例,讲解出生这个动作发生在过去,并只能发生在过去,所以此处动词只能考虑was,were。并且及时让学生做练习,让学生用这个词汇根据自己出生年月进行造句。这样一来,教师先用自己举例子,再让学生结合自己实际,拉近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学生能在课堂上放松心情,融入愉快的学习中,便于学生掌握那些晦涩难懂的知识点,并且自主地进行下一步的学习。

此外,教师还要给予那些胆小、害羞的学生机会,在师生互动过程中,给予他们鼓舞,帮助他们树立学习信心,消除他们的胆怯心理,参与到课堂学习中。这样一来,学生在自由交流中就掌握知识点。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实行师生互动,可以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帮助学生更全面和深入地掌握英语知识点。此外,师生互动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际活动,因此,师生互动必须建立在平等、和谐、公平的环境和健康、融洽的师生关系基础之上。这样一来,师生互动才能在英语课堂中发挥作用,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第6篇

【论文摘 要】本文论述了跨文化交际的内容、目的和意义,以及产生跨文化交际冲突的原因。笔者还阐述了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如何进行跨文化交际教学。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对外交往日益频繁,国与国之间的交流也越来越广泛,

特别是社会信息化提高,国际互联网的开通使更多的人足不出户便涉及到跨文化交际。时代的变化和要求,使许多语言教师对之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研究这些跨文化交际中的故障问题,对于我们的英语教学确实有着重大的实际意义。这是因为英语教学不仅是传授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培养他们应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仅仅学会一门外语的语音、语法规则和掌握一定量的词汇并不意味着学会了这门外语能顺利地进行交际。在跨文化交际中,交际的双方若不能进入同一文化背景之中,就容易产生不解或误解,从而使交际失败。正如托马斯(Thomas)指出:“语法错误从表层上就能看出,受话者很容易发现这种错误。这种错误一旦发现,受话者便会认为说话者缺乏足够的语言知识,因此可以谅解。语用失误却不会被象语法失误一样看待。如果一个能说一口流利外语的人出现语用失误,他很可能会被认为缺乏礼貌或不友好。他在交际中的失误便不会被归咎于语言能力的缺乏,而会被归咎于他的粗鲁或敌意。”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初级中学英语教学目的,是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使学生获得英语基础知识和枑为交际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枒……。”为此新教材介绍了英语国家的风俗习惯和文化,这就要求广大英语教师要把跨文化教育列入英语教学一个重要环节。

一、在教学中教师应运用好教材

现行的九年义务中学英语新教材不仅具有知识性,而且还具有趣味性,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对于这样的好教材,应打破传统意义上每节课只教单词、发音、语法等应付考试的教学法。打好英语的基础,这些自然很重要。但是有了一定基础之后,培养学生创造性的交际能力是现代英语教学所要达到的最终目的。为此,笔者认为在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应该采取适当的语言交际教学法。语言交际教学法的语言理论基础是它把语言看作是交际。既然语言是作为交际的一种手段,那么教师就有责任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意识,让学生在学习语言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学会了解所学语言国家的文化、背景、风土人情和生活方式。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进行一些“角色扮演”、“创设真实或半真实的情景”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从而创造一种良好的学习外语的交际氛围。例如:教材中,打招呼的表达方式(Greetings)就有不少。“Nice to meet you!”“Nice to see you!”“How are you?”等等。教师应让学生懂得它们的使用对象,以及使用时的时空意境。比如,模拟这样的情景:在外地旅游时偶然遇见一位老同学。这时,打招呼可以用:“Hi,Mary! Nice to see you here! What a surprise!”如果学生用:“Nice to meet you!”就不够得体,这句打招呼用语是用在初次见面时。

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应该指导学生注意主要的语用差异

1.称呼(Addressing)。称呼习惯方面中西习惯也不大一样。英语国家常把男士称Mr,女士称为Miss(未婚)或Mrs(已婚)。如果在不明对方是否已婚的情况下,可用Ms,这是英国女权运动的产物。需要注意的是:Miss可单独用以称呼女性,Mr或Ms通常是与自己的姓名或姓连用,而不能单独与名连有; Mrs只能与夫姓或自己的姓加夫姓连用。Sir和Madam一般既不与姓,也不与名连用,而是单独使用。在中国,习惯上有“李同志”、“黄主任”、“郭校长”、“王经理”“林老师”等称呼,在英美国家除了某些特定工作头衔,如法官、医生、博士、教授、教士等外,一般是直呼其名倒觉得亲切、自然。如教材中出现:Good morning,doctor,但如果搬用来称呼教师则不符合英美人士的习惯:Good morning,teacher(Teacher Lin)。 转贴于

2.介绍(Introducing)。学习介绍自己和他人,有正式场合与非正式场合之分。在会场上介绍一位来访嘉宾或重要人物时主持人说:“It is with great pleasure that I introduce to you Professor Wang,president of Beijing University.”这样的介绍既郑重又得体。在非正式场合介绍方式则随便多了。带朋友到家里可这样介绍——“Mum,this is Joan,my classmate,”“Joan,I’d like you to meet my family. This is my fat- her,…”等。在介绍两人相识时,一般要注意以下顺序:先男后女;先少后老;先低后高;先客后主;先小姐后太太;先近后远等。

3.关心(Showing concern)。教材中有这样对话:(一个小女孩问一个老太太)Girl:How old are you?Woman:Ah,it’s a secret.汉语里可以对任何人发问:“你几岁了?”以表示关心和亲切;而在英语国家,除了对小孩,人们不轻易问一个成年人特别是女士或老人的年龄,以免冒犯他人隐私权。所以在跨文化交际中要避免问以下这些问题:How old are you?Are you married?How much do you make every month?对些“关心”式的问题对中国人并没什么不妥,但是对英美国家人士来说这些是属“个人隐私”问题,他们很重视privacy,不愿别人过问个人之事。因此,根据他们的习惯,这样的问题不宜过问,否则就是失礼。

4.谦虚(Modest)。谦虚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之一。中国人常常是自我否定来表示谦虚。当受到别人赞扬时,自己却贬损自己。中国人在听到别人赞美自己的长相、衣服漂亮时,往往会谦虚一番:哪里,哪里。当这种赞扬遭到中国人拒绝时,美国人常常怀疑自己是不是做了一个错误的判断,他们之间跨文化的接触很可能是以一场交流失败而告终。在送礼物时,中国人常谦虚说:“Here’s something little for you,it’s not good”不太了解中国文化的外籍人士自然不知道这是“谦虚”的说法,他们会很纳闷为什么要送一件自己认为“not very good”的小礼物给别人。因此,老师在教学中,应教会学生当听到英美人士赞扬时,可以用:“Thank you”.来回答。

5.打电话(Making telephone calls)。打电话的对话,不同的文化有着不同的规则。比方说英国英语里私人打电话的模式一般为:(1)电话铃响。(2)接电话者自报电话号码。(3)打电话者要求与某人通话。这样能让对方明白有无挂错,这种接电话的人,大多属于“绅士阶层”或“文明社会”。教师在教学中要提醒学生用以下常用语:“This is××× speaking.”而不是“I am×××.”说:“Is that×××speaking?”而不说:“Are you××× speaking?”。

三、中学英语教学应该重视跨文化交际的教学

笔者认为除了用上述的方法外,还可以组织学生观看英文电影、电视、录像;还可以请外籍教师到校任教,鼓励学生与native speaker面对面交谈,让外籍教师把自己在中国亲身体会到的跨文化交际中的障碍告诉学生。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文化背景知识,又丰富了学习形式,使学生更顺利地进行跨文化交际。

英语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实现跨文化交际,就是为了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流。大面积地、全面地提高英语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大幅度地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既是中国国民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同时也是跨世纪中学英语教学的一项紧迫任务。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需要我们正确认识到跨文化交际教学是中学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应引起广大中学英语教师的重视。

参考文献

[1]杨平泽.非英语国家的英语教学中的文化问题.国外外语教学,1995,(1).

[2]陈舒.文化与外语教学的关系.国外外语教学,1997,(2).

[3]刘绍忠.语境与语用能力.外国语,1997,(3).

第7篇

[关键词] 中国文化 失语症 策略

一、引言

语言和文化是紧密相连的,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同时也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是文化的表述者、承载者,同时也象征着文化现实,二者不可分离。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决定了英语教学的实质是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而这种跨文化交际是双向的。不仅要懂得如何与外国人用外语成功交际,了解和学习研究他们的文化,更要学会用外语准确地表达中国的事物的相关概念。让目的语文化理解中国文化,进而介绍和传播中国的文化,平等的对话式的交际才是成功的有效的跨文化交际。“外语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目的语文化的同时,还需培养其母语文化意识,使其具备能够用所学语言正确而有效地表达母语文化内容的能力,从而具备在各种跨文化交际场合所必需的双向互动交际能力。”在目前的英语教学中,教师加大了对英美文化的介绍和补充,这对外语教学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然而,目前无论是教材、教师还是学生,对中国文化都很少去介绍和学习,这就使得学生在真正的跨文化交流环境中无法进行真正有效的双向跨文化交流,中国文化出现了失语。

二、“中国文化失语症”的表现及原因

1.“中国文化失语”表现

“失语”首先表现在对中国本土母语文化的无知。“许多有相当英文程度的中国青年学者,在与西方人交往过程中,始终显示不出来自古文化大国的学者所应具有的深厚文化素养和独立的文化人格。当西方同行怀着敬意探询Confucianism/Taoism(儒/道)的真谛时,我们的学者却心有余而力不足,只能顾左右而言他。”现在的学生谈到西方的“圣诞节”、“愚人节”或“情人节”滔滔不绝,而很少有学生会将中国的文房四宝,京剧武术,《道德经》、《论语》等承载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介绍给外国友人。

“失语”还表现在不能用英语表达母语文化。“有为数不少的中国学者不知令西方人也十分崇敬的孔夫子的英文译名是Confucious,还有人闹出把Mencius(孟子)奉为异国圣者而译为‘门修斯’的笑语。”有人把儒家的名言“人之初,性本善”、“富贵不能淫”译成“Since the beginning of human begins, sex is always good(人之初,本来美好)”,“Be rich, but not sexy”(要富贵,不要性感)”,还有的人把英文中的“ChiangKai-shek”()译成“常凯申”。

2.中国文化失语症的成因

长期忽视母语文化的正迁移。近年来对母语迁移理论的深入研究发现,母语和母语文化对外语学习和外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也同时存在相当大的正迁移。这意味着“具有良好的母语交际能力的外语学习者,其外语交际能力的获得相对容易一些。同样,如果学生母语与目的语语言结构上相近,文化背景相似,交际能力的正迁移发生的概率和规模就越大。”

但是长期以来,我们只重视了语际之间的消极影响,即负迁移,我们的英语教学以呈现汉英差异为主。同时,我们的各层次的英语教材也只重视反映英语国家的文化,这当然符合语言与文化的关系。但学生长期看不到,听不见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在实际的跨文化交际中,当涉及到中国文化时,自然就表现出了失语。

长期忽视中国文化教学。在当前的英语教学中,为了减少理解失误和交际失误,教师介绍更多的是英美文化。然而,仅仅学习英语文化是不够的,英语学习者还应学习中国文化以及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充分掌握母语与母语文化是外语学习和外语交际能力的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外语界及翻译界的老前辈王佐良、许国璋、李赋宁、王宗炎、钱钟书、巴金、杨宪益、萧乾等的治学经历是最好的证明。他们要么是如许国璋自述的“幼读唐宋散文;稍长,习英文,浸至文学。”在汉英两种语言、两种文化的浸泡下成长起来的,要么本身就是中国文化专家。

但是,长期以来,文化教学研究都集中在目的语文化的导入上,母语文化少有涉及。教材中中国文化的含量几乎空白;教师也很少加入中国文化的教学内容。于是,在这种文化教学的影响下,学生都热衷于学习西方文化,而对于自己的文化却非常淡漠,这样一个状况必然会使学生在跨文化交际时出现“失语”。

三、“中国文化失语症”下的教学策略

1.改变外语教师教学理念,同时要加强两种能力

外语教师不仅是语言的教授者,同时也是文化的传播者。外语教师在传播西方文化的同时,要充分意识到外语教学中母语文化教学的紧迫性和必要性,既要培养学生跨文化的敏感性,也要引导学生树立文化交流的平等意识,让他们在跨文化交流中积极地传播中国文化。这样外语教师就要加强两种能力,一种能力是对西方文化和母语文化双重文化的理解力,另一种能力是使用英语准确介绍母语文化的表达力。

2.教材编写应加入中国文化

教材的编写方面,要适当补充中国文化元素。教材仍是当前学生获取文化知识最主要的途径。因此,英语教材中应当加入中国文化,如语言大师林语堂的英文作品《生活的艺术》(The Importance of Life),《孔子的智慧》(The Wisdom o Confucius)等;同时也不妨吸纳一些外国人眼中看中国的英语文章;还可以在现行课本每个单元之后附加一些用英语介绍中国文化的文章,增加学生对中国文化相应的英语表达。

3.丰富学生课外活动,加大中国文化积淀

利用学生的业余时间来扩大他们的中国文化知识,可以开设一些专题讲座,聘请一些知名专家、学者较为系统地介绍英美文化和中国文化;安排学生课外阅读一些介绍中国文化的英文作品及中国名著的英文译作,如林语堂的《吾国吾民》(My Country, My People)、英国人威利翻译的《论语》(Confucian Analects)等;引导学生收看中央电视9台英语节目,以丰富学生中国文化知识及对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

四、结语

针对“中国文化失语”,各层次的英语教师在传授英语知识和英美文化的同时,要将中国文化分重点、分层次、逐步地融合在英语教学中,使学生不仅学到了英语语言和文化,同时也成为中国文化的传播者,从而实现平等的双向跨文化交流。

参考文献:

[1]张喜荣,田德新.跨文化交际中的互动[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6):17-19.

第8篇

[关键词] 兴趣 英语学习 非智力因素 生活

在片面追求升学率、指标完成率的应试教育环境中,教师很容易迷失方向。在月考、单元考、周考的竞争压力下,不知不觉中我们会从高一开始就过多地强调解题应试技巧,并辅以大量的练习,却不知已忘了英语作为一门语言的真正目的――交流。长此以往,学生对英语学科的认识也产生了偏颇,只把英语当作一门考试科目,而不是一门语言。这样,学生就失去了很多语言交流的乐趣,而只能是疲于记忆枯燥的单词,听老师讲课和做大量的练习。一旦失去了这种乐趣,学生也失去了学习英语的兴趣。然而,笔者始终认为兴趣是点燃智慧的火花,是克服困难的一种内在的心理因素,是学习知识的动力。学生一旦对所学的东西有了兴趣,就会产生源源不断的学习动力,越学越爱学,但是学生绝不会对枯燥的语法,乏味的题海练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在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的教学过程中,笔者进行了一些实践,初尝甜果。以下是笔者的点滴教学实践。

一、入门教学――兴趣开展的钥匙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学习过程中影响学习效果的最大因素之一是学习者的情感控制。近几十年来,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在外语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的情感因素,包括动机和态度等对外语学习的效果起到相当大的作用。外语学习成功的因素中,除了智力因素外,更重要的是那些非智力因素。每当迎来高一新生的第一堂课,我都会让学生作自我介绍,并介绍英文常用人名的起源和内涵、部分男女英文名释义以及取个好英文名的方法。学生听了后,都跃跃欲试,想为自己现成挑一个或取一个属于自己的英文名字。如王妮丹取名Danne Wang,金娜取名Anna King,徐倩取名Jean Xu,孙德森取名Jason,梁洁取名Jay Liang,自信阳光、又非常喜欢贝克汉姆的体育特招生在了解了David表示“受爱戴的,智慧、有胆略、风趣随和”的意义后,就捷足先登,把这个名字占为己用。时过两年,我依然清晰地记得学生获得一个英文名字的激动。我的这一安排旨在激起学生去了解英语、体验英语的动机,听着他们互相叫着英文名,作为英语老师,自己也有一种无比的成就感,这正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二、契机教育――兴趣培养的意外收获

在英语课堂中,创设学习情景的教学能更好地激起学生的兴趣,可以较好地体现对学生认知活动的组织和对学生思维活动的激发与引导。通过积极的情景去“同化”与“顺应”,达到对新知的意义建构。当然,无需创造的真实情景更能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开学不久,教师节就来临了,我抓住这个表达祝愿和感恩的良好契机,在前一天布置了搜集教师节祝福语的任务。意想不到的是,第二天我居然真的收到了一些学生给我的短信。我深深地体会到学生一旦有运用所学知识的机会,其实是很希望展示所学的内容的。教师所要做的就是给学生搭建一个平台,让他们所学的能在生活中运用。以下是几句来自学生的祝福语:

1.We all like having you as our teacher. You have our respect and gratefulness.

我们喜欢您做我们的老师,我们尊敬您感激您。

2.You are like a third parent. We all love you and respect you.

您就像一位家长,我们都敬爱您。

3.This is Teacher’s Day and a time to be grateful to all teachers. We are more thankful than we can express.

今天是教师节,也是感谢所有老师的日子。我们无法用语言来表达对您的谢意。

4.No one deserves a bigger thank than you. One day is hardly enough to show our gratitude.

没有人比您更值得如此深厚的谢意。仅这一天远不足以表达我们对您的感激之情。

这一任务的完成不仅扩大了学生的词汇量,还加强了师生间的沟通和理解,同时也实现了浓浓的德育目标。更可喜的是,这一习惯保持了三年,有几位学生甚至把这深深的祝福寄给了他们的初中英语老师。如果教师努力做个有心人,日常教育中的契机还是无处不在的。

三、每堂一秀――兴趣持续的保障

精心准备每节英语课课前的Free talk,内容有从一开始的自我介绍、亲朋好友介绍、母校介绍、好书介绍到后来的课文知识的总结、国内外新闻报道、当日自己的所见所闻和所思等。对于英语基础不是很好,无法自己组织语言的学生,建议他们找一些现成的比较容易的英语短文,如一些幽默的英语短文或类似脑筋急转弯的文章。后来,我发觉班上类似的英语读物有好几本。Free talk的进行正在悄然影响着学生,让每一位学生在课外能拿起英语读物,感受英语带来的乐趣,然后让这乐趣牵引着学生去探索更多。这样,学习英语的兴趣得以持续。在这短短的5分钟时间里,我了解了学生很多,也看到了学生强烈的表现欲望。看得出,学生不再害怕英语,而是抱着一种跃跃欲试的态度,站在讲台前的学生是多么渴望自己能讲一口流利的英语,渴望全班同学都能听懂他所传达的信息啊。在老师的鼓励和表扬下,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良好的语言习惯得到了培养。因此而形成的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得学生在课堂上说得更自然、更放松、更投入。

四、留意生活――兴趣触角的延伸

经济网络的全球化对语言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各种媒体正用英语在传达大量的信息。为方便外国游客,各大酒店、商场、组织机构、旅游胜地等也有英文介绍。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21世纪,书本并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途径。与书本相比,学生更愿意接受生活中获得的英语知识。偶尔,我看到一位平时英语成绩不好的同学在写书面表达时几次恰当地运用了“Nothing is possible”“Just do it”“Take friendship, take the world”.这使我意识到生活中的英语对学生来说更容易接受。以上这些句子都是来自于学生耳熟能详的广告。

第9篇

关键词: 英语课堂教学 高效课堂 三个方面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许多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逐渐为教育管理者和广大教师所理解和接受。但是,忽视细节,教学质量不高,从而导致课改表面化,是英语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只有提高每个教学细节的有效性,才能构建高效课堂。我认为,要构建高效的英语课堂,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一、精心组织课堂教学

1.课前做好充分准备

英语课程新理念对课堂教学设计的要求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即教学所有环节的真实性,也即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真实体验。教室里发生的一切事,学生在教室里的所见、所闻、所做都应该有可能在教室以外的环境里发生。例如:教学活动内容,教学材料,教师的表情和声音,交际活动中的语言材料,感悟表达等都要尽量与真实环境相贴近。这样学生感觉英语就是生活,学英语就是学做人、做事,从而有助于提高兴趣,有助于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应该结合英语教学要求,进行类似新闻播报、演讲时刻、ShowTime、单词接龙赛、经典英文歌曲欣赏等活动。教师每学期要制订计划,使这些课前活动成为一个project,持之以恒,还可以留有材料,最后作为学生的成果展示。例如:新闻播报,要求每节英语课都让学生按学号进行准备,播报的内容必须是最新的消息,学生必须整合新闻材料并脱稿播报,播完后,老师可进行提问,检查学生的收听情况,新闻材料留底成稿,最后可汇编成册进行展示。

2.让学生一开始就进入积极状态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拉扎勒研究发现,智商高的学生如果缺少学习兴趣,学习效果就一般;而智商一般的学生由于内在学习兴趣的推动,继而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经过努力,却可以获得优异成绩。在有了兴趣之后,如果继续深入发展,就会产生迷恋和喜欢,这种迷恋和喜欢,又可以帮助克服困难,深入探究。贝尔福特说过:你一天可以为学生上一课,但是如果你用激发兴趣、好奇心来教他学习,他终身都会不断地学习。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教学的前奏是很重要的,它或多或少决定了这堂课的成功与否。教师从一开始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都调动起来,接下来就可能不存在纪律问题。我们千万不要以为初中生不再像小学生一样幼稚,已经不再喜欢各种比赛或游戏了。其实,游戏自古以来就是人类文化的一种形态,我们可以在游戏中学习。在课堂一开始,就应设置一种竞争状态,告诉学生这堂课的竞争内容和奖惩规则,并付诸实践。例如,某堂课的比赛是男生与女生的较量,可在黑板一侧画上两栏,并给两个队伍分别起名字,如Super boys和Spicy girls,答对一个问题加1分,答错倒扣,养成记分习惯。这并不浪费时间,学生会更积极地投入课堂。每次的比赛形式可变化,比如分小组,或按照座位排数,等等。

二、慎重选择教学手段

现在,教学辅助手段日益丰富,我们有许多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也有传统的教学手段(粉笔、黑板、讲义、作业纸等)。在实际使用上,他们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作为教学的设计和实施者,我们对他们的功能、作用、优劣都要有足够的认识和了解。不同的教学目标,不同的目标领域,不同的目标层次,不同的教学内容,应使用不同的教学媒体和手段。不加选择,一味使用某一种,就会出现本末倒置的现象。把细节做细,教师要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以保证“信源”(教师的陈述和媒体内容的呈现速度)和“信宿”(学生的接受能力)的“同频共振”;教师要熟悉不同的教学内容,以便选择恰当的媒体辅助手段。

三、组织最有效的课堂活动

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内容科学健康、形式新颖活泼的课堂活动,可以大幅度地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宽活动空间,培养学生独立工作、学习和交往的能力,可以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有利于及早发现和培养各种专门人才。同时也可以占领学生课外、校外活动阵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全面地发展,还可以有利于课堂管理,提高课堂效率。面对各种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如果要问哪种最有效,应该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决定”。课堂活动是为教学目的服务的,我们在设置教学目标的时候,可以有目的地选择最有效的活动。例如:很多教师给初一新生上第一堂英语课的时候,通常会先用英语向学生们作一个自我介绍,然后请学生们一个接一个地作自我介绍。教师设计这个活动的初衷是想了解每个学生的基本情况,以及学生们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学生们也可以互相增进了解。但是,这样的课堂活动会产生一些弊端。当一个学生站起来讲的时候,其余的学生是否在认真地听呢?也许有的学生在开小差,有的学生在思考轮到自己的时候应该讲些什么内容。而那些已经讲完了的学生可能觉得自己的任务已经完成了,是否认真听其他同学的介绍,老师无从知道。我觉得可以设计这样的活动:老师先给每位学生发一个小竹片,要求每位学生在小竹片上写好自己的英文名字,然后交给老师。然后,老师给每位学生发一张彩色的卡片,要求学生们根据自己卡片的颜色找到自己的同伴(卡片的颜色相同的学生才能成为同伴),这样就可以避免个别学生找不到同伴。因为很多老师习惯让同桌之间成为同伴。所以通过这种方式找同伴,学生们会觉得很新奇。同伴找好以后,老师给每位学生发一颗糖,学生们拿到的糖的颜色决定了他们与同伴相互交谈的内容。例如,拿到红色糖的学生,需向同伴介绍自己的家庭情况,拿到紫色糖的学生,需向同伴介绍自己最喜爱的城市,拿到黄色糖的学生,需向同伴介绍自己最爱做的三件事,而拿到蓝色糖的学生,需向同伴介绍对自己来说最重要的三个人,等等。同伴之间相互介绍完以后,老师把一开始的那些写有英文名字的竹片拿出来,当众抽签,抽到的学生得把同伴对他所说的内容复述一遍,等所有的学生都复述完以后,老师可以让学生们把自己拿到的糖吃了,作为对他们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的奖励,学生们会觉得非常开心。活动的使用和设计是一种复杂的工作,活动的选择同样是一件重要的事,相信更多的实践可以带来更多的灵感和经验。

综上所述,只有保证了课堂教学的组织、教学手段的选择和课堂活动的组织这三个方面的有效性,才能构建出高效的英语课堂。

参考文献:

第10篇

第一节课是英语课,我预习过了,第一单元第一小节是自我介绍。老师踏着上课铃声走进教室,瞬间一串流利的英语从老师口中流出。接着开始上课。老师仔细地教我们“what’s your name?”“I am……”的句子,后来老师让我们自己自我介绍,介绍自己的姓名,爱好,最喜欢的颜色,运动,水果等等。快到我了,我前面是一个男生,现在是他发言,他说道:“I am gao zi huan。I like playing pingpong。I like blake。My favorite fruit is apple。”他说完了,我知道了他的名字“高子桓”。到我介绍了,我用响亮的声音也介绍完了自己。后来通过高子桓我认识他的同桌“郭书豪”。郭书豪是个阳光的男孩,当然高子桓也一样。坐在林筱君后面的,可以说是一个调皮幽默的男孩吧!他叫张灏轩,英语挺厉害的,懂得的东西也多。一开始和他聊天,就被他那幽默的语言吸引了。他可以说是开心果。后来老师让我们小组对话,可是还没分小组,于是,老师就说:“前两个和后两个成一个小组。”我和高子桓、郭书豪、林筱君是一组的。开始对话了,我们采取一人一句的形式,把书上的短文给读完了。从读书中可以看出,高子桓英语水平也还不错。那一天,我又认识了几个新同学,感到很开心

初一:2417546291

第11篇

关键词: 高职英语 阅读教学 实训模式

近年来,英语作为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工具之一,已成为时展对现代人的基本要求。无论是从自身发展还是从社会发展来看,高职生都迫切需要甚至是必须提高英语语言技能。阅读作为英语五大技能之一,是学生学习英语的重要途径。那么,究竟如何进行高职英语阅读教学尤其是实训教学,以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技能呢?笔者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简要的分析。

一、传统高职英语阅读教学的不足及其后果

1.阅读教学重语言知识传输,轻阅读技能培养。目前各高校英语专业阅读课的主要模式仍然是学生课前忙着查字典、课堂上教师解析单词、讲解句子语法结构、翻译难句、核对课后答案。在阅读课堂上,教师重点讲授语言点、语法结构,而忽视了阅读技能的培养,即仅仅“授之以鱼”,而没有“授之以渔”。而阅读技能是学生阅读的基础,因为根据Barnett(1989)的研究发现,阅读过程不仅仅要求读者有必要的语言知识,同时需要其预测能力、语篇分析能力等。同时,阅读技能也是学生自主阅读、终身学习的基础。

2.阅读材料脱离实际,实用性不强。目前,高职院校英语专业所用阅读课本的材料大部分来自报刊杂志,文体一般只有议论文、说明文或记叙文。但是,高职教育不同于本科教育,它主要是培养从事生产、管理、服务等工作的高等应用型和操作型人才,强调专业的实用性及与社会需求的紧密结合性。根据对高职英语专业毕业生的调查发现,他们在实际工作中经常需要阅读的往往不是报刊文章,而是产品说明书、通知、分类广告、招聘启示、产品包装、销量统计等实用文体。

由于上述高职英语阅读教学的不足,导致高职学生英语阅读存在以下问题:存在不良阅读习惯(如唇读、指读、经常性回读),不能理解结构比较复杂的长难句,不会推测难词,抓不住段落主旨,不理解文章篇章结构,不会推断等。

高职教育不同于本科教育,它主要是培养从事技术、生产、管理、服务等工作的高等应用型和操作型人才,强调专业的实用性及与社会需求的紧密结合性。随着高职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英语教学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阅读教学中体现为:传统的通过分析词汇语法来理解语篇的教学模式不再为人们所推行,取而代之的是以能力为本位,基于任务型为主的教学模式。具体来说,阅读教学由原先的“面授”式的听说教学扩展为“面授+实训”的互动教学。“面授”主要是指语言知识的传授,解决“是什么”的问题,而“实训”侧重技能运用,侧重实践训练,要求学生在知道“是什么”的基础上学会运用,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解决“怎么学”的方法问题。可以说,目前的高职英语阅读教学已能较好地完成前者的要求,但在后者方面还处于实践阶段,需进一步探讨和完善。

二、实训环节的设计与实施

上述高职学生英语阅读存在的问题给我们的英语阅读教学带来很大的启示:英语阅读教学应该围绕“培养阅读习惯、增强长难句结构分析能力、掌握阅读技巧,强化阅读训练”这三方面来展开,而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加强实训环节的实施。

笔者在教授的商务英语一年级新生中进行了“面授+实训”相结合教学方式,具体设计如下:

第一周,制定阅读学习计划,培养正确阅读习惯:介绍阅读训练的重要性、目的等,制定本学期的学习计划和阅读计划,纠正学生错误的阅读习惯。

第二、第三周,技能训练一――词义推测,包括课堂教学部分:介绍如何运用词缀、定义(同位)、对比、上下位法来猜测生词词义,并举例解释;然后实训部分:学生练习运用词缀、定义(同位)、对比、上下位法来猜测生词词义。

第四、第五周,技能训练二――句子理解,包括课堂教学部分:介绍句子的基本结构,如何分析句子结构成分,从而理解其意思;实训部分:学生对一些结构比较复杂的长难句进行结构分析,理解其意思。

第六、第七周,技能训练三――快速阅读,包括课堂教学部分:介绍skimming和scanning的方法技巧;实训部分:要求学生对一些文章进行skimming和scanning,并完成一些阅读任务,如在大量阅读材料中能利用数字、大写、地名等标识快速寻找需要的信息,快速回答文章相关问题。

第八周,技能训练四――判定段落大意,包括课堂教学部分:介绍文章常见段落结构,介绍段首句、段尾句的作用,如何判断段落大意;实训部分:要求学生根据段首句、段尾句总结段落大意。

第九周,技能训练五――内容预测,包括课堂教学部分:介绍英语文章常见篇章结构,介绍如何用非正文内容(如文章封面、封底、别人的评论、标题、副标题等)预测正文内容,如何用文章标题、副标题或首段预测下文内容;实训部分:要求学生用非正文内容预测正文内容,用文章标题、副标题或首段预测下文内容。

第十周至第十四周,技能训练六――不同体裁实用材料阅读,包括课堂教学部分:介绍在工作中经常需要阅读的不同体裁英语文章(如产品说明书、通知、分类广告、招聘启示、产品包装、销量统计等)的特点,高效阅读的技巧;实训部分:要求学生练习阅读产品说明书、通知、分类广告、招聘启示、产品包装、销量统计等,并完成一些阅读任务。

从上述课程设计我们可以看出,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采用了“面授+实训”的师生互动性教学,且面授与实训在教学中各占一半。首先是在课堂向学生讲授某个阅读技能,然后是学生实训阶段: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实用阅读材料,以便学生强化训练该阅读技能。

另外,本阅读实训教学模式的另一特点就是注重学生阅读技能的培养。阅读教学并不只是解决学生阅读中词汇、语法等问题,或只是简单地带学生解答阅读理解题。教师的“授业”更主要的是传授阅读策略、传授学习方法,即如何处理生词、语法,如何解阅读理解题。这样做的益处是学生可以摆脱对教师的依赖,自主运用阅读技巧来进行阅读实践,提高阅读效果和速度。

经过笔者在学院一年级商务英语专业学生中实行以上阅读实训练习一个学期之后,学生能熟练掌握常用阅读技能(包括难词推测、略读、跳读、预测、判定段落大意、推断等)。项目实施前后,学生都参加阅读技能测验,学生测验成绩提高50%以上,实施后测平均成绩达到80分以上。同时,学生能有效阅读常用实用文体(包括产品说明书、通知、分类广告、招聘启示、产品包装、销量统计等)的阅读材料。

三、结语

总地来说,高职英语培养的是学生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而实训环节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关键。因此,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我们应围绕能力培养核心,适当增加实训环节的学时比重。使理论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有机结合起来。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简单介绍并分析了英语阅读课程实训环节的设计和实施,但这仍处于探索阶段,如阅读材料滞后性等问题仍需进一步探讨和完善。

参考文献:

第12篇

【摘要】我国目前大学英语教学侧重西方文化,特别是对英语国家文化的介绍与传播,忽略本土文化,导

致大学英语教学出现"文化失语"现象。本文探讨了大学英语教学"文化失语"现象的原因,并相应提出解决

策略。

【关键词】文化失语本土文化西方文化

失语症源于医学术语,指由于受伤或疾病引起的大脑损伤而导致思想表达能力、口语及书面语理解能力的

部分或全部缺失。从丛教授首次提出中国英语教育中的中国文化失语现象。他发现许多从事外语教学的中

国学者,在与西方人交往的过程中不能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尤其对中国传统文化心有余而力不足。[1]

1 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母语文化缺失"现象

语言作为一种文化的载体,和文化有着相辅相成的关系,文化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绝对是举足轻重的,是

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Lado和Brooks等学者均坚定地认为,对文化的了解和跨文化对比是语言教学法

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中国的学者和教师也认识到了文化在教学中的重要性。21世纪以来,随着全球经

济一体化和时代的发展,我国与其它国家的交往日益频繁,人们对文化因素在跨文化交际中的重要性的认

识逐步加深,文化的导入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得到了英语教学界的学者和专家的普遍认同,文化交际的

双向性这一特点决定了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应同时兼顾目的语文化和本土文化。但是在实际的英语教学过程

中,文化教育被片面地理解成对目的语文化的导入,导致了文化传播与交流的单向性趋势,出现了向英语

国家"一边倒"的现象。刘润清教授指出:"学习外语时,完全脱离母语是不可能的,语言之间有些普遍现象

,不参考母语,不和母语对比,会造成莫大损失"。[2]这种重视西方文化,忽视本土文化的现在不仅在

文化交际中表现明显,在英语教学中同样也表现的很突兀。从目前的大学英语教材就明显的看出这一特征

。在文化传授的教材中,几乎全部都介绍的是西方国家的传统文化或现代生活等课文,与中国文化相关的

课文极少。英语教学中"文化失语"还导致另外一种文化现象的产生,即人们在跨文化交际中无法用恰当的

英语表达中国文化,导致交际失败,不仅不能巧妙地介绍中国文化的精华,而且还造成外国人对中国文化

的误解。在与外国学生交流的时候,他国学生夸夸其谈本国的文化,而我国学生只能一脸尴尬,甚至连"包

子"、"油条"、"元宵节"等单词都不会翻译。更离谱的是很多人在介绍中国文化的时候乱翻一气,把儒家名

言"富贵不能淫"译成"Be rich,but not sexy","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翻译成"Know is know, no

know is no know",种种现象让人不禁感叹,我国学生对本国文化缺失到何种地步,这种现象与我国大学英

语教学只强调英美等西方国家文化而忽视本国文化脱不了干系。

2 大学英语教学"文化失语"之原因

2.1 西方强势文化的冲击及文化传播的单一性

从全球范围来看,英美文化处于强势地位,中国文化则处于较弱的位置。从近代交往历程来看,西方的强

势文化一直凌驾于我国本土文化之上。西方国家掌握了经济、政治与军事大权,使得相对落后的本土文化

在世界文化交流的平台上失去了话语权。在文化传播的过程中,采取单一路径,只重视西方文化而忽视本

土文化,人们对文化交流的互动缺乏平等交流意识,导致中西文化交流不平衡。过去很多学者在论述中西

文化交流史时,多认为从文化传播的方向上来讲是单向的,即由西向东,是西方文化、基督教文化向东方

、向中国的传播;西方人在这场文化传播中是积极主动的,而中国人则完全是消极被动的接受;就传播结

果而言,西方文化扩张了自己的势力,而中国文化则受到了冲击。[3]

2.2 社会观点的误导

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掀起了一阵又一阵的"英语热",从刚入学的小学生到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国人把学

英语当作头等大事。英语在当今中国的重要性已经远远超出了合理的范围,被国人抬到了一个不可抵达的

高峰。可怕的不是英语对我们社会带来的冲击,而是面对这种冲击的时候国人所表现的无动于衷,甚至漠

视母语及母语文化。国人对圣诞节、情人节等西方节日比对中国的春节还要热情,西方的电影和音乐日益

占据中国市场,更加深了国人崇洋的心理,此外,母语文化对学习目的语的负迁移作用被过分的夸大

,很多学者提倡学生少说中文或不说中文。以上种种错误观点导致大学生在学习英语的时候,崇尚西方文

化蔑视中国文化。

2.3 教材选用不当

我国的英语教学主要依赖于教材,英语学习和教材是分不开的。纵观现有的大学英语教材,如外语

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的《新编大学英语》和《新视野大学英语》等教材的课文大多来源于国外的报刊或者杂

志,都是介绍西方社会的人文知识、社会习俗的文章,这些文章对学生深入了解西方文化是有好处的。但本

土文化的内容摄入甚少,特别是介绍中国文化的文章更是少见,导致学生不能有效的用英语介绍中国文化

。学生在向他人介绍本土文化的时候表达能力低下。

2.4 教师质量参差不齐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主导力量,在课堂教育普遍实施的中国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可是大部分教

育的素质却有待提高。很多大学英语老师自身的态度不对, 对本土文化忽视甚至蔑视,他们汉语言文化功

底薄弱,有些老师对中国文化一窍不通,盲目的崇尚西方文化,并将这些观念植入学生身上。教师素质高

低与学生学习本土文化有着直接的联系。

3大学英语教学"文化失语"之解决策略

3.1转变社会观点,建立平等的文化交流意识

中国学生受英美文化的冲击,对其认同感甚至超过了对本国文化的认同,因此,大学英语教学不能再一

边倒地传授英美文化。外语教学的任务是培养在不同文化背景下进行跨文化交际的人才, 其根本目的在于

实现用外语进行跨文化交际。著名美国语言学家萨丕尔曾在其名著《语言论-言语研究导论》中提到:"语

言,像文化一样,很少是自给自足的。交际的需要使说一种语言的人或临近语言的或文化上占优势的语言

的人发生直接或间接的接触。"[4]英语学习的主要目的就是用来与人交流,在交流过程互相分享各自文

化与习俗是必不可少的。整个社会应转变观念,正确看待本国文化,树立平等交流意识。在教学中不断输

入中国文化元素,促使学生形成民族认同感和平等交流的态度,从而培养出合格的跨文化交际人才。

3.2教材和考试摄入中国文化元素

教学作为学生主要的学习工具,应注重对中国文化的摄入。中国传统文化对大学英语教学会产生迁移

作用,课文可适当的增加中西方文化比较的文章,让学生对本土文化有所了解。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在选

择材料的时候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实现本土文化的正迁移。在考试中,适当的增加本土文化的比例,及

翻译本土文化的考查,促进学生学习本土文化的热情,激发教师传授本土文化的积极性,使考试成为促进

本土文化学习的有效机制。

3.3教师需提升自身素质,改变教学方式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力量,应提升自身修养,扩大知识面,学校可定期对英语教师进行本土文化的培

训,让其指导学生更有效地学习本土文化。在《外语教育中的文化教学》书中,陈深提出了"文化创意"的

观点,是"在中国通过外语教育学习语言和文化可以获得的一种创造性的力量。这种力量的发展或增长是一

种在中国英语学习者内部的变化过程。文化创意的概念更注重学生参与文化互动的能力而不是他应用语言

的能力"。[5]教师应指导学生获得本土文化和目的语文化的知识,刺激学习者的内部变化,从而达到更

深入理解,使学生的综合实力得到提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多使用比较法,感受式教学法,合作法等

方法进行教学。比较法在外语教学中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罗选民教授指出:"第一,它可以从文化系

统的文化现象的同一性中探求人类发展的共性。第二,从不同文化系统的文化差异中,可以揭示人类文明

发展的个性。有比较才有鉴别,不进行比较,就无从把握事物的本质与特征。因此,比较法是英汉文化对

比和跨文化交际研究的原则和方法。" [6]教师在教授英美文化方面的课文时,可将其与中国文化相对比

,如在介绍西方节日的时候,可在其与中国传统节日作比较,也可让学生发表意见,与学生进行合作式教

学。与此同时,至关重要的是学生自身应加强文化根基,多阅读《中国日报》、《21 世纪》注重中国文化

知识的报刊资料,多参加课外活动,利用业余时间了解中国文化,在跨文化交流中使用国际社会能够理解

的中文来进行交流和介绍中国文化。

4 结语

语言时时处处反映着文化,文化在任何时候都需语言,文化与语言之间是密不可分的,而文化又包罗

万象,无论是西方文化还是本土文化的习得对学生掌握英语实际应用能力都能起到很大的帮助[7]我们作

为新一代的大学生,"让中国走出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是我们的义务和责任,我们其中的任何一位都可

能成为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的使者,大学英语教学中渗透中国文化,让大学生学会用英语介绍中国文化,是中

华民族的需要,是时代的需要,更是中国走向世界的需要。

参考文献

[1]从丛."中国文化失语":我国英语教学的缺陷[N].光明日报,2000-10-19.

[2]刘润清.外语教学中的科研方法[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9,(10).

[3]王晓朝.文化互动转型论——新世纪文化研究前瞻[J].浙江社会科学,1999.

[4]爱德华·萨丕尔,语言论——言语研究导论[M].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7-8

[5] 陈申.外语教育中的文化教学[M]. 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9-1

[6] 罗选民.论英汉文化对比与跨文化交际研究[M]//7=菊泉,郑立信.英汉语言文化对比研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