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促进班级团结心理活动

促进班级团结心理活动

时间:2022-05-28 00:54:1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促进班级团结心理活动,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促进班级团结心理活动

第1篇

缤纷五月,由我校学生会权益部承办的“大学生心理健康宣传周”,面向全校学生普及基本心理健康和心理卫生知识,旨在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促进同学们能造就健康的自我,陶冶情操,建立自信,提高人际交往能力,从而增强心理素质。我们在全院广大师生中先后开展了“心理健康集体游戏”,“团体辅导活动”,“心理电影展”,“户外心理活动”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正如我们在活动章程中所提倡的一样,我们的活动宗旨是:“让大家在参与中提高心理认识,旨在激励同学能够通过自己的劳动和努力,实现学习和生活上的“自信、诚信、自立、自强、团结”,培养同学们的“合作”和“关爱”精神,培养同学们的奉献和互帮互助精神。在广大师生中产生了较大影响,受到了广大师生的热烈欢迎,收到了理想的效果。

一、以宣传为先导,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

(一)结合各专业详细情况制定我院大学生心理健康宣传周的活动方案,将方案下发各专业,为本次宣传周得到校内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拓宽了渠道。 (二)制作并发放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手册100余份。

二、以学生为主体,开展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本次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月系列活动主要包括户外心理活动、团体心理辅导、和心理电影赏析等。 (一)5月24日在我校综合楼指定的活动室内,选出一个班级,集体做“天黑请闭眼”这个游戏!(二)5月25 日于晚自习时间带领来那个个班级一起观看了一个关于心理知识的视频。 (三)5月26日我们在综合楼门前为同学们做了心理健康疏导。分小组进行宣传单的发放,同时为同学讲解自己通过活动得到的体会教育,让更多的同学了解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四)5月27日在我校举办了一场游戏比赛,以班级为单位分组完成游戏内容。在游戏过程中设置了游戏规则,游戏时间,游戏奖励和惩罚。

通过参与活动,大家在学习搜集整理有关心理学知识和信息时,也进行了一次自我心灵之海的探索活动,潜能得以挖掘,心态更加积极。蒙田说过:“解读心灵的秘密,了解自己,是一切成功的基石。”

此次活动虽然圆满,但就心理辅导工作而言,仅仅是拉开了一个序幕。在以后的工作中,还需要深入心理学知识的普及和加强团队辅导及个案分析,由面及点的展开,我们将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始终,让每一位大学生都成长为身心健康的合格人才和新世纪的建设者接班人,让每位学子的青春都能沐浴到最灿烂的阳光。

经济贸易系学生权益部

xx.05.27

第2篇

关键词:隐性课程;心理方式;作用

隐性课程是建立在人们的认识是有意识的心理活动和无意识的心理活动相统一的心理学基础之上的。早在19世纪,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就已对这个方面进行过探索。保加利亚心理治疗医生洛扎诺夫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成功利用无意识心理活动,创立了“暗示教学法”。

20世纪60年代,美国著名教育学家杰克逊在《班级生活》中,首次提出“隐性课程”这一概念。隐性课程在教育中的独特作用证明了它是课程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国内学者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关注和研究隐性课程,随着对隐性课程的深入研究,更多的教育者意识到,隐性课程广泛存在于学校之中,不论是从时间上还是空间上,隐性课程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功能。隐性课程的优势就在于它可以利用周围环境中的各种教育因素去开发学生的潜力。作为隐性课程,不论以何种方式影响受教育者,都通过无意识发生作用。人在作为隐性课程的文化环境、道德环境中生活就会不知不觉地接受其感染、暗示,或对其进行模仿,实现着文化心理积淀[1]。

隐性课程的特征决定了其功能的多样性,决定了隐性课程的功能具有两面性,即正功能和负功能。如今,学校德育实效性低下的现状使更多学者们把目光放到了如何发挥隐性课程的正功能上。隐性课程是通过人类无意识、易受暗示等心理特性发挥作用的,这正是隐性课程正功能与负功能产生的内在机制。挖掘隐性课程发挥作用的心理方式可以为我们更好地发挥隐性课程的正功能、避免负功能提供帮助。

隐性课程发挥作用的心理学方式主要有感染、暗示、模仿、从众、内化。

一、感染

感染是个体在无压力的情况下,通过语言、表情、动作等其他方式引起的与别人相同的情绪和行为。感染有两种形式:一是情绪感染,二是行为感染。情绪感染是指一群人的情绪统一起来,使个人放弃平常抑制其行为的社会准则,于是,每个人的行动便主要由自己的情绪发动。情绪感染在所有参与者都有相同的态度、信念和价值的情况下极易发生,它们会促进个体间的模仿过程。行动感染是指一个人的行为方式向另一个人乃至许多人传播。隐性课程的感染作用表现在许多方面。例如,要想形成一个积极向上、团结奋进的班风,离不开集体中各个成员的努力,每个成员的行为都在相互感染,不仅包括着情绪间的感染(“我是班级的小主人”观念在每个学生中形成),还包括行为的感染(课堂上积极回答问题、主动打扫教室、参加班级活动等等)。

尽管感染是在个体无意识的情况下发生的,但是我们可以有意地通过具体活动或者情境来影响学生的情绪和行为,通过校园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建设,使学生受到熏陶、感染。如舒适、整洁、安静的环境会形成优良的校风、班风和团结友爱、和谐融洽的人际环境,同时约束学生的行为,使其形成正确的行为习惯。美好的校园环境不仅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学生对美的追求,而且能培养学生爱班、爱校、爱国的情感。通过组织课外活动、健康的文艺活动使学生从音乐、文学、影视等艺术活动中受到感染,促使学生养成健康的品德情感。

二、暗示

暗示是在受暗示者无对抗、无批判、无抵制的基础上,通过议论、表情、手势、服饰、环境等有利条件,从侧面间接地刺激受暗示者的潜意识,从而对受暗示者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暗示作为一种心理现象,是环境和人之间不断进行交流的一种形式。心理学研究表明,普通人群中大约有三分之一的人具有较强的心理暗示接受能力。在某些信息的刺激和暗示下,人的潜意识中会在一定程度上不自觉地用这种信息支配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或多或少的接受暗示,对于处在成长期的中小学生来说,接受暗示的可能性就更大。在教育中运用暗示手段,通过转变学生的内在需求和激发学生的心理潜力,可以减轻学生在课堂上的心理负担,达到高速、有效地传递教学信息的目的。但是,暗示也是有两面性的,有些暗示是积极的,有些暗示则是消极的。对于个性心理还不成熟的学生而言,他们的可塑性极强,不管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暗示都很容易对他们的行为和心理产生影响,所以在教育过程中我们要避免消极的暗示,采取积极的暗示。积极暗示有两个作用:一是对学生的优良品行起积极作用;二是对不良品行起到抑制克服作用。

与其他课程相比,隐性课程可以通过一系列间接的、不被人察觉的方式对学生施加影响,发出信息,以此来调整和规范学生的行为。在课堂教学中暗示包括以下几种形式:(1)语言暗示。语言暗示是通过语言方式对学生加以暗示。在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语言往往含有丰富的信息,不管是音调的高低、还是语气的轻重和节奏的急缓,学生都可以从中获取某些暗示。(2)体态暗示。体态暗示是指教师用自己的眼神、表情、姿势、手势等非语言行为对学生加以暗示。体态暗示是最常用、最基本的暗示方法。适当的体态暗示能起到激励、调节的作用。如在学生回答问题时给以鼓励和赞许的眼光,减轻学生的紧张情绪,会让学生感受到莫大的鼓舞。(3)环境暗示。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一个充满暗示的环境中,在学校中学习的学生更是如此。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技术和手段创设生动活泼的课堂情境,引导和刺激学生。教师通过创设特有的教学环境,能对学生提供积极的信息暗示,调动学生情绪。(4)自我暗示。根据暗示信息的来源,心理暗示可以分为他人暗示和自我暗示。教师的语言和行为暗示、周围的环境暗示对学生施加影响的同时,还促使学生进行自我暗示。如教师对学生语言上进行暗示,“你很聪明,你能行”,这种暗示就会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暗示,学生就会认为:老师说我很聪明,看来我只要努力就能做到。正如美国学者卡尔•施米歇尔所言:如果你认为学习另一种语言很困难,你就会感到困难。但是如果你真的把精神放松,相信你的老师,并且懂得学习是你头脑要做的最自然的事情之一,事情就会比你可能想到的情况还要容易。

三、模仿

模仿是在没有外界控制的条件下,个体受他人刺激或影响而仿效其言行,并使自己的言行与之相同或相似。模仿分为无意识模仿和有意识模仿两个层面。无意识模仿不考虑行为的原因和意义,在不知不觉中仿照别人的样子,是低层次的模仿。它可能是简单的瞬间动作,也可能是比较复杂的长期活动。有意识模仿则是自觉地仿照他人的行为、动作进行活动,模仿者了解行为的意义,并经过一定的思考,这种模仿常常是有目的、有选择地去进行的,是积极的、高层次的模仿。无意识模仿和有意识模仿可以互相转化。模仿在儿童心理的形成和发展上,特别是在儿童的动作、语言、行为习惯、个性品质等方面的形成和发展上起着重要作用。正如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儿童的心灵是敏感的,它是为着接受一切好的东西而敞开的。如果教师诱导儿童学习好榜样,鼓励仿效一切好的行为,那么,儿童身上的所有缺点就会没有痛苦和创伤地、不觉难受地逐渐消失。”[2]

隐性课程中包含的许多因素都可以影响学生的模仿,青少年学生爱好学习,勤于模仿,越是他们喜欢、崇拜、感兴趣的人,他们越容易模仿。人们常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为学生提供好的榜样来模仿,可以激发他们的上进心,鼓励、引导他们朝正确的方向发展。青少年学习模仿的榜样有很多,在学校里,教师和同学是离学生最近的榜样,他们的影响最直接、最有效。教师的言行常常比说教更能对学生产生巨大作用,他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相同的学习环境、相似的生活经历和相近的年龄,使得优秀生也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这是最具有说服力、感召力的榜样。

例如,某校“你为小凯做些什么”的活动开展后,班上同学间的关系格外融洽,大家开始领悟到了“关心他人”、“助人为乐”的深刻含义。有的同学说:“我们遇事应像雷锋那样先替别人着想,为别人做完一件好事之后才安心。”同学们的思想感情变了。近一年来,做值日不用老师带头,同学们就把教室和卫生区打扫得干干净净;周岩同学每天用墩布擦大厅,常常累得满头大汗;王洪同学的脚摔伤了,同学们自动组织起来用自行车接送他上下学;傅东升脚上长了个瘤子,不能上体育课,他就主动给上课的同学打洗脸水;一位老师患高血压病仍然坚持工作,同学们知道后便买来山里红悄悄地放在他的抽屉里。

事实告诉我们,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引导学生学习英雄,就是使体现在榜样身上的道德要求转化为同学自身的品质。这种转化尽管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但只要采取生动的教育形式去诱发同学心灵深处潜在的上进因素,总是可以收到成效的[3]。

四、从众

从众是个体因受到群体的影响或刺激,引起自己在知觉、判断、意见和行为上的变化,表现出与群体中大多数人一致的现象。从众是一种较为普遍的心理现象。影响从众的主要因素有个体因素、群体因素和刺激物因素。

青少年的心理发展程度决定了他们从众心理较强。对于青少年而言,同伴群体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时时刻刻在影响着他们的一言一行。从众现象表现在学生中主要有:一是学习上的从众,如学生在一个班级中会受到这个班级学风的影响,学风好的会促使那些以前不努力学习的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二是生活上的从众,主要体现在生活习惯上,如消费习惯,从名牌运动鞋和衣服、MP3、手机等在学生当中的受欢迎程度就可以看出学生们的消费倾向。同学之间过生日互请吃饭,送昂贵的生日礼物,尤其是在过洋节时送礼物等等这些现象早已在学生中间形成了一种不成文的规定。三是行为习惯上的从众,主要体现在学生在遵守校规校纪上,如考场上的作弊、上课迟到、课堂上说话睡觉,在我们看来只是个别学生的行为,但是时间长了就会影响一大批学生。

隐性课程主要是通过集体的力量对学生产生影响,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集体的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因此,建设良好的校风和班风,形成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和团结求实的学生集体对学生的个性品质发展会起到促进作用。

五、内化

内化是个体通过学习将社会文化、规范、价值观念等转化为稳定的心理品质的过程。

隐性课程实施的根本目的就在于,通过学校教育使学生把学校中习得的知识和经验、社会规范、价值观念等转化成个人的观念、态度和价值观,促使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而在人的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的统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从外部到内部的转化需要经过一系列的过程。人的内化反映到人的道德发展中就是指个体把一定的道德规范和观念纳入到自己的思想品德结构之中,使之变成自己的观点和信念,成为支配、控制自己思想、情感、行为的内在力量。

内化的发生规律要求教育者制定的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符合受教育者的心理特点。教育施加的影响只有通过受教育者积极内化吸收才能成为自身的思想品德。内化是一个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对于学校德育来说,内化是社会道德观念转变为个体思想品德的心理通道和中间环节,它不仅是受教育者主体作用的集中表现,还是学校德育目标是否实现的标志之一。因此,在德育中要加强对受教育者主体因素的研究,强调在德育实践中从受教育者实际出发,发挥主体的积极能动作用,因势利导,促其内化。

“学校的一切教育行为都不可避免会传授给学生好的或坏的价值观标准,无论是书本课程还是行为课程中的规则、角色和关系都或多或少地对学生的价值观念和品格具有潜在影响,且这种影响既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问题不是怀疑价值观标准本身,而是怎么将这种教育做得更好”[4]。对隐性课程发挥作用的心理学方式的研究,让我们在日常的教育工作中更加注意隐性课程的作用,在教育过程中积极促进隐性课程正面功能的发挥。创造和谐的教育环境,能大大增强隐性课程的渗透能力,使学生更容易接受隐性课程中所传达的积极的信息。

学校应该注意营造出一个有利于学生接受隐性课程信息的良好环境。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其一,学校物质环境的建设,如优美整洁的校园环境、人性化的教学设施等。舒适整洁的校园会使学生在心理上感到和谐宁静,陶冶他们的性情。其二,互动层面,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包括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还包括教师之间的关系、学生之间的关系。只有民主、完善的人际关系才有利于学生接受隐性课程传递的各种信息。其三,积极奋进的文化氛围,比如健康向上的校风、团结友爱的班集体气氛等等。积极的校风班风促使学生奋发向上,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到健康向上的道德观和价值观。教师应该在班集体中树立团结进取、友爱互助的风气。

参考文献:

[1]班华.隐性课程与个性品德形成[J].教育研究,1989(12).

[2]苏霍姆林斯基.要相信孩子[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6.

第3篇

关键词:班风;班级管理;心理素质;养成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31-0318-02

一、明确培养目标构建管理平台

班级目标是班集体发展的规划,是教育每一个成员的主题。它把全班师生连接在一起、团结在一起,成为全班师生统一认识和行动的纲领。

目标确定应力求避免“好高骛远,虚无缥缈”,避免假、大、空,脱离实际。它有近期和长期之分。近期目标通常在不同的时间段,结合学生的情况而定。长期目标以学期或学年等时间段来制定。比如把班级长期目标设定为:以‘诚信’为主线,抓好综合素质培养,树立“诚信、勤奋、守纪、进取”的优良班风,力争把学生培养成为全面发展,有理想、有文化、讲文明、有作为的人等等。

心理学在强化理论方面有这样的论述:人和动物有一种本能,他们总能自主的做出许多行为。凡是受到强化的行为,以后出现的可能性就会增加;凡是没有受到强化的行为 ,以后出现的可能性就会下降。为了实现班级管理目标,有效的形成学生的认知和优良品德的养成,制定针对培养目标的行为规范实施细则,构建一个班级管理平台必不可少。

行为规范实施细则通过量化将考核分成四大块:学风、行为、卫生和文体活动。考核内容既有规定,又鼓励个性化发展。考核做到组织落实,责任落实。考核结果每周在班会上予以公布,班长总结,辅导员点评,利用班会大造舆论表扬好人好事,指出存在问题。

现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良好的氛围能不断陶冶人的心灵,潜移默化营造好的品质。围绕班级培养目标展开的行为规范教育和考核,就是营造这种氛围的有效尝试。

教室和寝室卫生值日是每个学生课余的一项义务。要求学生不仅当作一种劳动,更重要的是通过劳动锻炼自己,培养敬业精神、认真负责工作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对于旷劳行为,不轻易放过。除必要的考核之外,辅导员都要谈话,询问原因,指出旷劳存在的危害性。

二、把好选拔关注重培养班级管理骨干队伍

班级管理的成败班干部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注重选拔关,把有管理潜质并有为同学服务精神的学生选拔到班干部的行列中来,把他们培养成为团结一心、富有主动精神、尽心尽责的学生骨干,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直接关系到班级管理的成败。辅导员要调整自己的角色,更新观念,让自己从原来 “家长”、“保姆”的角色,变成班级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协调者,帮助学生搭建一个展示管理能力,自主管理的舞台。

确定班干部,辅导员不能搞“一言堂”包办指定,也不完全按投票的多寡来确定。要保持学生干部持续不衰的朝气,就要给每个学生都提供锻炼机会。每学期班委会最好改选一次,采用自我推荐,竞选演讲、民主投票,再由辅导员根据操行考核与被选同学自身特点,结合竞选职位进行最后分工。

班干部的竞选演讲是给每个学生提供展现自我,锻炼胆量、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机会。随着在校时间的递增,同学们的这种意识不断增强,参与精神十分高涨。

对于班干部的任用,要建立在充分信任的基础上,鼓励其大胆管理。一般说来,学生干部工作热情较高,但管理经验缺乏,工作简单,有时不讲究方式方法。辅导员要善于发现问题,本着从严要求的精神,给学生干部管理方法的指导,循循善诱,做好思想工作。

对班干部既要鼓励大胆工作,又要实行有效监督。这种监督一看能否做到以身作则,起好的表率作用;二看在行使班级考核权中能否坚持公平、公正,不询私情。这项工作可以由直接向辅导员负责的班委民主评议小组来承担,每两周一评、月总评,考评结果作为操行考核以及优秀学生干部考核的依据。

三、想方设法培养优良的团队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

学生的构成来自不同地域,成分相对复杂。其个人条件相差较大,而性格也千差万别。一部分学习用功,表现较好的学生,其性格内向孤僻;而学习上不思进取,表现不好的学生目空一切,我行我素,心理素质很不稳定。这样的班级常常缺乏凝聚力,班级活动无人问津,好似一盘散沙。

如何化解这些矛盾呢?第一,开展丰富多彩而形式多样的集体活动;一个好的班级,集体活动不可缺。可以通过参加集体活动让学生逐渐加深对集体的理解和感情。每次活动都应该提出一个活动主题,明确提出活动目的。从而使每次活动都能达到效果最大化。第二,坚持正面教育,坚持用具有时代感的先进人物、事迹感染,熏陶学生。“只要有恒心,铁棒磨成针”,用潜移默化地力量一定能感染,熏陶,陶冶学生的情操。教室里悬挂具有激励作用的条幅、字画。组织学生到伟人纪念地参观,组织开展学雷锋知识竞赛,学雷锋演讲主题班会,寻找日常生活中现代雷锋的事例,联系实际,联系自己,大力培养“六爱”感恩之心。班会上还可以结合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对学生进行理想主义教育、国情教育以及集体主义教育,增进学生的爱国情怀。第三,用身边榜样的力量感染人。用身边的先进典型激励学生,是正面教育的最好方法。正面宣传比反面批评使人容易接受,更能激发人的进取心。身边的榜样生动、直观,是一部活生生的好教材,非常容易让学生产生模仿、攀比的心理。同样是学生,别人能做,为什么自己不能做?这样相互攀比往往会不自觉地产生一种有潜质的、有追求的动力源,激发学生积极进取。第四,参加集体活动是班级考核的重要内容。对踊跃参加班级活动的学生予以表彰奖励,对不参加班级活动的学生进行批评教育,并在操行考核中予以体现。第五,班级活动后总结是提升活动目的的关键环节。总结会上由学生畅谈感想,班长或辅导员点评。不仅总结活动中可圈可点的事例,更要对同学中团结友善、热情助人、维护集体荣誉的闪光点大加宣传和赞扬。

四、创设“互爱”的班级人际关系环境

马克思和恩格斯曾经指出:“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人的活动,无论是心理活动还是行为活动,都是由一定的环境条件所激发,其活动过程受环境条件所制约。”

环境对学生的思想塑造和健康成长影响很大,心理健康教育应当渗透在校学习的整个过程。对学生来说他时刻生活在班集体中,只要拥有良好的班风、学风,就易形成民主、和谐上进的情感气氛,就有利于学生之间,师生间思想、情趣、情操等的相互感应,有宜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热爱学生是辅导员必须具备的职业情感,是良好师生关系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营造优秀班级的重要因素。关心学生的学习进步,更要关心学生的思想、生活和情感变化,做到不偏爱,一视同仁。

正确对待学生的情感障碍及行为障碍,给予及时的心理疏导。有些学生心理上存有缺陷,自卑感较强,常为自己某些方面的欠缺,如高考分数低文化基础差,身材矮小、相貌一般、家境贫寒、不善交际而苦恼,情绪消沉,甚至破罐破摔。这些学生往往具有集体活动不参加,公众场合缩头缩脑,综合测评后进的特点。对这些学生辅导员要主动与其谈话、关心他们,鼓励他们端正学习态度,并与任课教师配合共同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帮助他们打破自我封闭,扩展交往空间,积极参加学校各种活动,不断战胜自我。

学生中或多或少有一些“问题”学生。对于他们,辅导员常常有恨铁不成钢的心理,用智慧和道理教育说服学生,实现师生之间心理的沟通是获得最佳教育效果的必由之路。用积极的态度挖掘特别是“问题”学生的“闪光点”,及时在全班宣传和表扬,增强他们做人的自尊心和自豪感,促进他们认识自我、战胜自我、完善自我的信心。忌讳简单粗暴的训斥,冷嘲热讽的挖苦。

五、班级文化建设促进学生道德情操培养

学生每天的课余时间比较充足,把这个时间段利用起来是教育工作者们应该重视的。

应让图书阅览室、活动室、体育馆等场所都成为育人的场所,寓教于乐,寓教于学。坚持做到活动经常化,内容主题化。比如:每月一次的读书读报感想报告会,班级学习园地、黑板报;以寝室为单位轮流出版班级小报纸,有计划地开展班级运动会、班级专业技能比赛,节假日自编自演文艺节目等。

六、班级管理到位促进学生良好行为养成

好的班级管理营造良好的班风,为学生在校的全面成长提供了好的育人环境。学习意识、竞争意识、敬业意识和职业道德的形成,使学生从过去的“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变“被动学”为“主动学、乐于学”,提高了学习质量,形成了“尊师、守纪、勤奋、多能”的浓郁学风。如同杜甫的诗云:“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在对班级管理过程中,我深切感受到:一个优秀班集体的形成过程无论对于学生优良思想品质还是健康心理素质养成起着决定性的影响。搞好班集体要首先建立一个内部团结、作风民主、关心同学、乐于助人的班委会。通过积极的思想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创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结合细致、严格的教育管理方法,持之以恒的坚持下去,具有互助友爱、和睦、温馨、积极向上的班集体一定能够实现。一个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环境一定能够营造成功。

参考文献:

[1] 谢安邦.高等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8.

[2] 李春秋.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6.

[3] 刘芳芳.当前高职院校思想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思考[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8,(2).

第4篇

关键词:沙盘游戏 团体沙盘游戏 组织与实施 实践与反思

课 题:本文系江苏省职教学会职业教育立项课题《沙盘游戏在职校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XHDY2015016)研究成果。

一、沙盘游戏简介

沙盘游戏,又称箱庭疗法,是根据荣格的分析心理学的心像和象征理论建立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它是在治疗者的陪伴下,来访者从玩具架上自由挑选玩具,在盛有细沙的特制箱子里进行自我表现的一种心理疗法,起源于英国伦敦的儿科医生劳恩・菲尔德于1929年创立的用于儿童心理治疗的世界技法。1962年瑞士的心理治疗家卡尔夫发展了(劳恩・菲尔德的世界技法,并用sandplay trerapy命名,以区别(劳恩・菲尔德)的世界技法。1965年日本的河合隼雄将sandplay trerapy介绍到日本的时候将其命名为箱庭疗法,1998年张日N将箱庭疗法从日本介绍到中国。

从创始至20世纪80年代前后60余年的发展历程中,心理学工作者一直将沙盘游戏疗法运用于个体的心理咨询与治疗。80年代,迪・多美妮科开始将沙盘游戏疗法运用于团体,开创了团体沙盘游戏疗法,拓展了沙盘游戏疗法的适用范围。

二、学生团体沙盘游戏活动的条件

团体沙盘游戏疗法的基本前提是承认团体“心理场”的存在,它影响着团体的人际关系和其中每个个体的认知、情感和行为。

1.硬件设备

2014年12月,学校添置了3.7万元的沙盘游戏设备。现有团体沙箱1个、个体沙箱5个,箱中分别装有黄色、茶色和白色三种沙子;沙具7000多个;购买玩具陈列架7个,自制玩具陈列架4个;空调1台;椅子、衣帽架、办公桌和文件柜若干;铺有地胶板的沙盘游戏室60平方米,适用个体或多至45人的团体。拍照设备由教师自备。

2.师资队伍

团体沙盘游戏室的规范设置很重要,但每一位制作者都是自由的、被接纳的、受保护的,心理感受更是非常重要。

见证团体沙盘游戏活动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只有经过严格训练的专业人员方可担任团体沙盘游戏活动的见证者。在见证学生团体制作沙盘的过程中,见证人的基本态度是静默、共感理解、母性原理(包容、包含和接纳)。见证者支持着团体沙盘游戏活动中的每一位成员,以镇定、沉着的态度引导本组制作者直视所遭遇的困难及承受的压力,使制作者的心理协调感和安全感得以提升,并能自由地承受、接纳自己的问题。如同心理咨询一样,团体沙盘游戏活动的参加者在制作沙盘作品的时候不会受到任何指责或批评。心理老师作为见证人,不仅仅是倾听或关注制作者,更重要的是以充分的信任为参加者撑起一片自由的空间。

三、职校生团体沙盘游戏活动的组织与实践

1.活动由点到面的过程

(1)特定群体试验。最初参加活动的是学校第三届学生心理社团的11名同学,他们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和活动有着强烈的兴趣,对人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有着一致的理解,对于我们开展的有关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活动都积极参加,也愿意参加笔者团队从2015年9月开始组织的学生心理协会成员个体沙盘制作活动。11名同学每人参加3次个体沙盘制作以后,以他们为试验开始了第一个学生团体沙盘游戏活动。

(2)学生自愿申请。因学生们每周都要来团体心理活动室上心理素养训练课,他们可以看到沙盘游戏区的设备,对此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第二个学生沙盘游戏团体是帮助笔者团队把购置到校的设备从一楼运至四楼的男孩子们。他们以宿舍为单位参加团体沙盘游戏活动。第三个团体由晚自习时4个没有老师上专业课的同学组成。

(3)班主任大力支持。至此,笔者团队面向全校师生做了第一期专题橱窗――沙盘游戏助我成长。橱窗里有沙盘游戏区、学生个体沙盘游戏作品、学生团体沙盘游戏作品和相关活动照片,它们起到了很好的宣传与激发作用。

接着,笔者团队组织全校班主任老师来到学生成长指导中心参观,参观后立即作了《与您携手共谱心曲,努力提升生命质量》的讲座,请希望班级学生参加团体沙盘游戏活动的老师报名,随即收到了6个报名信息。

不久,学工处组建了全校班主任微信群,心理老师也是群成员。班主任老师可以在群中向专职心理老师预约、协商、沟通和确定班级学生参加团体沙盘游戏活动的时间。因每周工作时间、沙盘游戏设备和沙盘游戏室空间也有限,班主任在微信群中为班级团体沙盘游戏活动时间排起了长队。

(4)系部心理老师主动与自主。从2015年9月开始,全校13级中专生和12级大专生都开设了每周2课时的心理素养训练课,心理老师和更多的学生有了面对面的交流机会,且专兼职心理老师们分布在学校的每个系部。

各系部学习和活动安排存在差异,由各系部心理老师根据系部情况和学工管理人员和班主任老师直接交流,计划、安排学生参加团体沙盘游戏活动。专职心理老师统一汇总、协调安排活动时间和心理老师资源。学生们课外时间的利用率和沙盘游戏室的使用频率都更高更灵活。心理老师们每周的工作更有序,工作时间也更稳定和有计划。

2.一次团体沙盘游戏活动完整的操作流程

参加既定时间活动的班级,学生们提前10分钟来到沙盘游戏室,接着进入以下环节。

(1)学生分组。第一次一般采用报数分组的方式,每组5~9人,每组1名心理老师做见证人。

(2)组内抽签。小组成员抽取一张扑克牌,作为自己在小组中的活动序号,老师在记录表相应位置记下本组成员的姓名与序号。根据场地条件,小组成员按1至尾号的顺序站成纵队或半圆形。

(3)说清规则。第一次活动,由1名见证人向全体制作者讲清以下活动规则。

第一,等会儿我们用这些沙具在沙盘里共同创作一个作品,只要将自己想放的沙具放在沙箱里,将自己的想法表现出来就可以了。如果拨开沙子,沙盘蓝色的底部,可以当作水和海洋。

第二,沙盘制作过程中,组员之间、小组之间不能说话。因为从拿第一个沙具开始,制作者就进入了一种状态,而其他人发出的说话声会对制作者的这种状态有影响。制作过程中如有疑问,可以询问本组老师。

第三,每组1至尾号每人都摆放过一次沙具为一轮,每轮每人摆放的顺序就是抽签产生,每人每次只能放一个沙具或完全相同的几个沙具。

第四,不许拿走他人已摆放在沙箱中的沙具,如挪动一次他人已摆放好的沙具,等同于本轮拿了一次沙具。

第五,制作结束后各组尾号同学有一次机会,对整个作品进行一些调整,也可以放弃调整。

第六,如某轮制作过程中某个成员没有找到自己想摆的沙具,可在那一轮弃权。

(4)组员触沙。请各组成员不讲话,把手放在沙盘里,闭上眼睛感受一下沙子带给你的感觉。

(5)开始记时。宣布规则者,请各组见证人记下制作开始的时间后,几个小组同时开始。

(6)小组制作。小组见证人督促组员按序摆放,并为每轮作品拍照,当次活动结束前的一轮予以提醒和告知,最后一轮结束后见证人为作品和组员合影留念。

(7)尾号整理。告知本组尾号同学有权整理本组作品,也可以弃权。询问其是否整理,如整理,见证人认真观察尾号整理过程中组员的反应。

(8)见证人组织本组成员讨论。活动前的心情,制作过程中和完成后的心情,按序讲述个人作品内容并确定个人主题,鼓励和引导全组成员讨论小组作品并定出作品主题,见证人要记下讨论过程中组员的所有意见。

(9)书写活动感受。留给学生10~15分钟,及时填写完成活动前已备好的表格。

(10)见证人作当次见证讨论与交流。就本次学生团体沙盘活动见证中的感受、疑问、发现或思考予以交流和讨论,并及时翻阅本组学生书写上交的活动感受,记下预约制作个人沙盘的学生信息,课后及时与其沟通,确定相应的个体沙盘制作时间。

三、组织职校生团体沙盘游戏活动的几点思考

1.前提条件必须具备

(1)领导重视支持。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它需要具备一定的工作条件,包括基本的工作场所、硬件设备、师资队伍建设和资金投入。职业学校校长以及分管领导对职校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程度以及对此工作的重视程度,对相应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起到决定和制约性作用。

(2)教师刻苦钻研。心理辅导是一项科学性、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教师通过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证考试只是一个最低门槛的入门行为。能进行学生心理辅导实践、有效促进学生困扰的解决和心理成长,需要专、兼职心理教师不断学习心理咨询与辅导等多种知识与理论,付出大量时间与精力进行大量的辅导实践。笔者学校一年来68个团体、1135名学生参与的团体沙盘游戏活动,是本校9名教师和其他3个学校的3名教师共同参与和合作、利用学生几十个晚自习时间、课外活动时间、中午休息时间或其他自习时间才得以实施和完成的。我们鼓励心理老师课后自己学习相关专业书籍与资料,督促他们带着实践中的思考去看书和参加进修,课后挤时间主动约其他老师作为自己个人沙盘作品制作的见证人,体验个人成长和个人沙盘作品的见证技术与过程。

(3)技术技巧专业。因为沙盘游戏技术传入中国只有20多年时间,笔者学校开展学生的团体沙盘游戏工作也是在零中探索、在零中成长,从无至有、从不规范到逐渐规范,从无知、懵懂至渐渐成熟的过程。

科学规范地组建学生团体沙盘游戏室很关键。沙盘游戏室给制作者自由的、被接纳的、受保护的心理感受非常重要。只有置身于自由的、被接纳的、受保护的心理空间,制作者才能将其内心世界通过箱庭作品自由地表现出来,心理不适应问题才可能通过沙盘游戏得以缓解、解决。团体沙盘游戏活动见证人的专业技术与技巧更重要。见证人见证过程中的角色是“静默、共感理解、母性原理(包容、包含和接纳)的基本态度”,需要见证人具有个体沙盘见证经验,需要具备个体咨询和团体辅导的经验、技术和技巧。学校12名心理教师普遍缺乏个体和团体心理辅导的实践经验,个体和团体沙盘制作的见证水平参差不齐。有的以非心理老师的语言内容打破了学生在沙盘游戏室应该拥有的自由与安全感,有的以不恰当的提问造成学生作品分享环节有很不舒服的感觉,有的因鼓励技巧不足以致小组未能形成统一的作品主题而悻悻散去,有的因不能娴熟掌握团体辅导流程而造成同班几个小组结束活动的时间差异明显,给学生个体、小组或相应班级整体都造成了消极的影响。

2.活动效果明显

经过统计,选择12计算机1班学生第一次回答作例。

(1)团体沙盘作品制作完成后的心情或感受是什么?“放松,喜悦;很放松,说出真实感受;开心,有成就感;很开心;心情变得好一点了;想起小时候的许多回忆,很美好;很满意,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平静;很开心,在看着组员摆玩具时仿佛能看清他们心底最渴望的东西;挺满意,开心;很有意思,很充实;高兴;很平静,把自己想表达的东西表达出来了;愉快;团体合作是快乐的,超出自己的期待;开心,一起完成作品的效果很棒;很高兴,感觉世界里的一切都是如此亲切;很有意义;开心;很开心,感觉和同学们一起完成很快乐;好玩;不尽兴;有点失落;成就感,这是由我和同学一起完成的。”

(2)你感觉班级团体沙盘活动有什么作用?“促进班级团结在一起;激发了内心的想法;增强团队意识;会让彼此更加亲近;可以看到班级或团体中的配合;促进同学之间的了解与沟通;让班级同学之间更团结更有凝聚力;更让自己清楚自己喜欢什么;展示自己想要的;毕业前成组活动与疯狂;团队协作;增加快乐;培养集体的默契与团结;让大家更加团结,对班级的集体活动更向往;使我们懂得合作,明白无私奉献,事物发展相互制约,有规律;增进班集体的团结性;团队意识提高;可以促进团体意识;使班级更加团结;可以让自己知道要照顾别人的感受,不应任性选择自己所爱;增强团队合作能力;提高合作意识,在团队中成长最美;团结;增加班级同学集体感;可以团结在一起合作;用自己喜爱的东西组成一个世界,并和别人的世界在一起;增加了乐趣;促进大家的交流与团结。”

(3)在团体沙盘活动中你对自己有何发现?“总想着要把沙盘弄得漂亮一点;自己对未来的憧憬;自己生活很无忧无虑,很乐观;原来自己也可以选择很多喜爱的物品;发现自己很容易满足;想起了以前许多人和事,但已物是人非;对未来很憧憬;觉得自己还是喜欢隐居;太爱玩,适当放松可以,但不能总想着玩;想象力丰富;很怀念小时候,都是拿一些小时候的玩具;自己也会去配合别人;自己有些地方与大家想法不一致;顾全大局,认真;虽然有目标,但又不朝那方面想;爱好美好与和平;喜欢制作;别人摆的东西,自己不可以随便乱动;世界因我而美丽;我希望这个世界是美好的;和同学们交流得比较少”。

(4)在团体沙盘活动中对他人有何发现或从他人处学得了什么?“有的同学很有童心,保持童心是件很开心的事;有的同学能说出自己想要什么和有什么欲望,很诚实;学会怎样介绍自己的作品;同学们很有想象力,他们的作品与解释丰富了自己的认知;顾全大局,照顾大家的感受,这点应该向他们学习;发现大家很多时候还是愿意为集体的;遵守规则;别人都有很明显的主题,而自己只为了追求自己喜欢的天马行空的思想;很认真,专心;大家与团体成员间的配合;别人的想象力比自己好;每个人的世界都是美好的;他人的想法比自己要丰富,学到了团结。”

3.活动组织与实施过程中发现的两个矛盾

(1)参加班级团体沙盘活动的成员与活动次数之间的矛盾。同一个团体,第一次参加都是小心翼翼,再次参加会有人感到勉强。有些个体特质确实不适合参加团体沙盘游戏活动,如强行规定每次必须参加,虽可增加学生与班级同学合作的机会,但却违背了自由自愿的原则。勉强参加者在活动中如不投入不专心,对本组成员的心理场有影响。在团体沙盘游戏中,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设想,但是要完成一个共同的作品,就可能出现整合。同时,通过沙盘游戏的过程,见证人可以观察每一个人的人格特点,从而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的这些特点。团体沙盘游戏需要多次制作过程,经过不断的磨合才会达到最后的整合。

(2)希望学生受益面广与专业师资缺乏之间的矛盾。团体沙盘对于改善团体的人际互动、促进团体和个体成长都有很好的效果。因职校生学习、生活、职业素养所需等诸多特殊之点,急需加强相关工作力度,提高职校生个体的心理成熟度,丰富他们的课外生活,愉悦情绪,健康交往,增强团队协作能力,完善自我。而团体沙盘游戏活动见证人相应的专业素养要求、时间与精力投入要求与当下的师资队伍现状、学校工作安排现状等之间都存在矛盾。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心理氛围;舆论导向;心理相容;竞争

在学校里,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一种现象:在客观条件大致相同的情况下,班主任的工作效果却不一样,有的工作效果非常好,有的工作效果却不理想。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有一点我们绝不能忽视,那就是班主任所营造的班级心理氛围。

1. 什么是良好的班级心理氛围 一个良好的班集体,一定是正气十足(正义感、坚持真理),也一定是学习士气高昂、学习风气积极、学习习惯健康(愿学、乐学、好学、自学)。通俗地说就是班风正、学风好,当然其中也包括教风纯等,而这些教与学的习气、风尚无形当中形成一种潜在的文化和精神力量,形成一种无处可见其形但无处不知其神的心理氛围,对于学生心理素质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学生的各种合理与不合理的需要、动机、兴趣接受到了班集体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和行为处理,将是引发与导向学生心理素质发展的重要因素和原因。

什么是良好的班级心理氛围呢?笔者认为,所谓良好的班级心理氛围,是指在班集体中占优势的认知态度、意志品质、行为特征、情感倾向的综合反映。在这种氛围中,教师是乐教,教的效益高,学生是乐学,学的质量高。而且教师、学生、师生之间,各自在被尊重、被信任的同时,也能自尊、自信,并且能在自强、自立中健康成长。这种心理氛围的特征是:宽松、和谐、自由、民主。在学生的思想意识,心理倾向和行为表征上显现出这样的情形:一方面每个学生对班级都有相当的认同感、满意感、自豪感,每个学生之间互相尊重、爱护、团结、互助;另一方面,班集体对每个学生都重视和欢迎,在这样的班级里没有所谓的优生或差生,只有各具特色的学业成绩和各有千秋的特长禀赋,他们多有自信心而少有自卑心,每个人都能自尊自爱和互尊互爱。班级成为了学生心灵的“第二个家”。正是由于具有良好心理氛围,所以整个班级具有较强的凝聚力、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向上的活动风尚、积极的价值取向,使得学生在其中有愉悦感和满足感,从而在愉快学习的情况下,其心理素质、文化素质及身体素质都得以和谐与统一地发展。

2. 营造良好班级心理氛围的主要作用 一旦班集体形成了良好的心理氛围,那么,这个班集体将会很快成为学生身体与心灵都依恋倾向的环境。在这个特殊的社会环境与生活时空里,学生之间可能出现积极的模仿,从众、认同、接纳、归因等社会心理活动以及良好的学习心理活动。在学生成功与失败之际,他们都会把班集体视为自己依托的对象,甚至成为其获取知识与全面成才方面的精神支柱。并且全体同学会常常会把自己的班集体看成“一”,而不是看成“几十个”同学。这里的“一”既包含了学生间互相影响(即生源性因素的心理素质影响)的良好结果,又包含了师生间主导影响(即师源性因素的心理素质教育)的良好效果,因此有良好的心理氛围的班集体,对于学生个体心理素质与学生整体心理素质的影响,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营造良好的班级心理氛围其主要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 引导学生争做主人。

3) 协调班级群体关系。

4) 形成班级正确舆论。

5) 培养、发展优良班风。

3. 营造良好班级心理氛围的途径与举措

3.1 班主任在各项活动中要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 班主任在教育、教学、生活和各项活动中,根据是非标准进行褒贬,该肯定的就肯定,并给予适当的表演和奖励;该否定的就否定,并给予适当的批评和教育,在全班形成一种能够扶持正气、伸张正义、制止错误思想、阻止不道德现象的集体舆论。这种集体舆论不是班主任的单向灌输,而是建立在全班多数学生中的正确认识与言论基础上,具有同一性、扶正性和对全班成员都有感染力和道德上的约束力,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我的方法是借力用力,借助集体的力量。例如:我们班的考风是比较好的,在期中考试、期末考试中没有学生作弊等违纪现象。我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呢?我们班上有很多同学的钱物被别人偷过,针对这个现象我在班上召开过“诚实守信”的主题班会,班上学生对偷窃事件都深恶痛绝,主题班会的主题是“偷东西与作弊,如何做到诚实守信”,利用辩论等各种方式引导学生得出结论:考试作弊和小偷偷东西没有本质的区别,前者是偷别人的精神财富,后者是偷别人的物质财富,甚至比前者更加可恶。真正触动学生的往往是集体的舆论,学生最不愿意的就是他在班级集体心目中的形象受损。班主任对班级舆论的积极引导,促进了班级良好心理氛围的形成。

另外,适时地在班里树立学习的榜样,对班级良好心理氛围的形成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榜样一经树立便成了大家学习、竞争和赶超的对象。在榜样的带动下,大家竞争意识觉醒,学习兴趣剧增,钻研深入,效率提高,这就是榜样作用的体现。每次月考后,我都要在风采栏中公布总分优胜、单科优胜以及有进步的同学,大家在学习上以这些同学为榜样。有时,我还会推出“班级之星”,引导学生向他们那样踏踏实实地学习,营造脚踏实地学习的心理氛围。

3.2 情感迁移,形成氛围。积极的情绪情感是形成良好的心理氛围的基础和核心,只有师生之间经常保持愉快、欢乐的情绪体验时,才能形成良好的心理氛围,才能激励学生前进,情从何来?

(1) 对学生充满爱心,产生情感期待效应,让学生从班主任的言行中,受到激励鼓舞,从而激起强烈的求知欲,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很多时候,我喜欢把自己的读书经历告诉给孩子们,让他们体会到老师非常愿意与他们分享学习、求知的高兴和兴奋。而且,我通过与他们分享知识的喜悦时,也表达了自己的想法,让他们在不自觉中领悟到了做人的道理。

(2) 采用多种形式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开启学生的情感之门,诱发他们的情感输出。

(3) 使不同层次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满足,从而使他们产生愉快和积极的情感体验。我带的班级有60多个学生,学习成绩的层次非常鲜明,我总是想方设法让更多的学生获得表扬,从而带动学生愿学、乐学的情趣,有时给学生们的周记本上写上鼓励的话语,有时把一些赞扬的话写在小纸条上及时给学生,班级活动中及时鼓励学生们积极向上的精神,每天他们蓬勃向上,精神抖擞,这是一幅多美的画卷啊!

3.3 心理相容,培育氛围。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的一个重要条件是心理相容,只有心理相容,师生之间才能形成民主、平等的关系,才能富有凝聚力,培育出更深、更浓的氛围。如何相容?

(1) 班主任与学生心理相容。实践证明,师生之间的距离越小,心理相容性就越强。因此,班主任应经常走到学生中间去,增加与学生沟通的渠道,促进师生心理相容。

(2) 班干部与学生的心理相容。班主任应教育干部增强为同学服务的公仆意识,工作中秉公执法,不包庇、护短、拉帮结派,主动热情地从思想上、学习上、生活上关心帮助同学,使他们与同学心理相容。所以,任何时候,我对班干部处理都和其他同学一样,甚至更严格。久而久之,任何同学对班干部的态度就更正确、客观了。班干部在集体中发挥着主心力的作用。

(3) 班级同学之间的心理相容。班级同学心理越相容,团结得越紧密。班主任首先应教育学生以尊重人、关心人、帮助人的态度来培育友谊。其次,要教育学生敢于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使他们在相互了解的基础上相互理解。再次,应鼓励学生向别人的优点看齐、学习,不要互相轻视,更不能学人之短。要积极开展各类竞赛活动,以增强同学们的集体意识,在较高层次上增加同学间的心理相容性。

3.4 在班级活动中鼓励竞争,形成良好的班级心理氛围。没有竞争机制,集体便没有活力,个人便没有危机感,更没有创造的火花闪耀。要打破这种相对平衡的状态,创造出一种充满活力的竞争局面,就必须鼓励竞争,用竞争激发学生高昂的斗志,发掘学生巨大的潜能。班主任鼓励竞争的办法,让学生结为竞争伙伴,这个竞争伙伴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不断更替,当他们达到自己的目标后,又要重新选择一个有实力的竞争伙伴,所以他们在超越他人的基础上,不断地超越自我,这样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态势。我利用宣传栏,将同学的学习目标卡贴在上面,每次月考完后,有需要的同学可自己调整学习目标卡。这样不仅可以使一部分同学在学习上正确地定位自己,更重要的是让同学始终有一个实力相当的竞争伙伴,在竞争中不断地提高。通过在各方面引进竞争机制,营造积极向上的心理氛围。

3.5 与学生促膝谈心、交朋友,巩固氛围。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氛围也不是稳定不变的。班主任只有捧着一颗真诚的心,经常与学生促膝谈心,才能巩固良好的心理氛围。

(1) 以心换心。班主任应抱着强烈的责任心和事业心,把学生的冷暖疾苦放在心上。班主任工作一片真心,遭到挫折不灰心,克服困难有决心,待人接物不偏心,学生就会渐渐地会与你心贴心。这样,良好的心理氛围会更加健康。

(2) 以情动心。班主任和学生谈心,既是心理上的沟通,也是感情上的交流。所以要诚心搭起感情的“桥梁”,消除学生的顾虑,解除学生拘束感,使师生思想交流达到情感相通、言语相容。

第6篇

班级管理是一个老话题,是每个班主任都必须认真面对的问题,班级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生活习惯,是学生能否成人的关键。班主任要从培养人的目标出发,认真综合分析班级学生的情况,对班级成员及其活动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监督、调节和控制,是学校育人的核心与关键。

现在的小学生见多识广,对新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有着自己的见解。班级管理要坚持集中领导和民主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能拿出使学生心悦诚服的办法,吸引全体学生参与,充分调动他们的聪明才智共同管理班级。为了体现集体的民主性,班委会成员应由同学们自己投票选举产生,推选品学兼优、有威信、有能力的学生来担当班级的各层次的干部,使他们成为学生民主管理的骨干与核心。班主任要策划好班级组织,并明确分工,让他们各司其职。每个班干部只有明确自己的职责范围,才能更好地为班级服务,如:班长管理班级的纪律,学习委员负责督促学习,卫生委员负责分担区的卫生检查,小组长负责检查每天的作业等等。老师要信任他们,维护他们的威信,还要不断地加强对他们的指导,指导他们如何与同学相处,帮助他们学会管理,学会关心集体,关爱同学。

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这也是班级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现在人们生活富裕,但学生抗挫折能力却较弱,如何让学生正确面对挫折,增强学生的抗挫折能力,这也是我们班主任要面对的问题。我们要让学生明白挫折是任何人都不能避免的,挫折并不可怕,要正视挫折。鼓励他们做生活的强者,正确认识挫折,提高自身心理承受能力。只要能吸取教训,不被困难吓倒,就能重振旗鼓,重新站在起跑线上搏击,去夺取胜利。这样,学生从小便能在自己头脑中储存下挫折的信息和作好接受挫折的心理准备。同时还要以活动为载体,创设情境,开展抗挫折教育。小学生都喜欢参加课外活动,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确定切实可行的抗挫折教育内容和抗挫折目标。通过丰富多彩的少先队活动,也能巧妙地将挫折教育蕴涵在他们玩与乐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的抗挫折能力,使他们今后能够健康地成长。

社会不断进步,竞争日趋激烈,现在的学生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唯我独尊的现象比比皆是,不会交往、不敢竞争,缺少竞争意识,在竞争过程中沾沾自喜或一蹶不振的大有人在,这样不正确的心理现状,需要教师去引导。在班级管理中要引入竞争机制,培养学生良好的竞争意识,帮助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教育工作中显得尤为重要。小学生的自我表现欲望十分强烈,在潜意识中都争强好胜,喜欢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赞扬,这是他们很重要的一个心理特点。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应从小开始,从小事做起。在班级的教育活动中,学生竞争主要通过竞赛体现。在竞赛中,学生求胜的愿望十分强烈,于是处于一种非常积极的心理状态。这种状态是一部分大脑皮质的神经处于最大优势的兴奋状态,从而使心理活动保持高度的集中和一定程度的紧张。这时,学生的观察力敏锐,思维活跃,记忆水平大大提高。学生一旦在竞争中获得成功或某种形式的奖励,他们的信心和勇气就会大增。针对小学生这一天性,教师必须制订一些能够振奋人心、使学生们感兴趣的竞争项目,从而满足他们的好胜、好强等方面积极的心理追求。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这一心理制订小组竞争项目,如“比比谁最棒”“星光大道”等小组赛,使学生参与到竞赛中。在活动中,各小组同学团结一致、步调统一,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会产生强大的整合能量,从而获得最佳的管理效果,为今后的学习生活夯实良好的基础。

总之,班级管理是我们每个班主任都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班级管理是个充满科学育人的复杂动态的过程,时代在变,学生在变,教育也要变,因此班主任要不断地修正完善实践和探索,为学生健康成长创设优良的育人环境,使学生自觉的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作者单位 吉林省通化市通化县光华镇中心小学)

第7篇

Abstract: The management of 5-year college students has its own uniqueness. These students are both different from the middle school students and the university students. Therefore, the management for these students should follow the law of education and the scientific law of education, psychology.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times and the demand of modern time free spirit and embody the "people-oriented" teaching management philosophy, starting from the characteristics of 5-year college students, the paper proposes some 5-year college student self-management ways.

关键词:五年制大专生;自主;管理方法

Key words: 5-year college students;independent;management methods

中图分类号:G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30-0198-01

1指导学生认识规章制度,自觉接受管理

新生入学后,我就抓好五年制学生的入学教育和军训工作,组织学习学校的规章制度,了解本专业的相关知识,给学生一个至校如家的感觉。五年制大专生是从初中毕业生中招收的,在思想上有一个转变适应期,因此,入学教育和军训就显得非常关键。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成功的一半。”组织对他们进行入学教育,让他们了解学校的相关规章制度,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进而对学校、专业有一个初步的认识。通过军训,提高国防意识,培养他们的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和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的精神,尽量减少新生初到校后的茫然和不适应,为以后班级管理工作打下基础。

2制定班级行为规范及班级目标

我利用大量的时间找班上的每一位学生谈话或聊天,通过这种形式尽量了解班上每位学生的特点,进而达到对这个班有一定的了解。我结合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以法治班的做法。具体操作如下:首先,明确班规的意义。其次,全体学生参与,让每个人都成为“立法者”。五年制大专生在校五年的学习生活中需经历不同的发展阶段,表现在具体上则是需要升级。因此,在不同的年级阶段,制定的班级行为规范及班级目标是不同的,每学年我需要对班级学生进行具有不同重点内容的引导,使五年制大专生班级自主管理活动能够一环紧扣一环地进行。

3建立一支负责能干的班干队伍

在班级建设过程中引入竞争机制,班干部上任采取竞争上岗,通过自荐或推荐、民主评议、竞选演讲三个步骤产生,让学生民主推选出他们心目中的榜样。必须强调,这是互助友好的竞争而不是敌视和保守的竞争,其目的是为了取得共同的、更大的进步。但这其中,常务班长却是我提名,同学投票通过的。因为常务班长是最为关键的职务,其实就像一位班主任,要求他组织能力,自主管理能力和交往能力都比较高。一旦班委会组阁完毕,就要充分的放权给他们,给他们空间。

4时刻引导五年制大专生树立班级自主管理的观念

除了发展五年制大专生班级自主管理的能力之外,还需要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班级自主管理观念。只有在正确的自主管理观念的引导之下,五年制大专生才能具备自主管理的内部动机,而不仅仅将班级自主管理看成是口号,是任务。他们对于班级自主管理“需要”以及目标的确认,能很好地赋予班级自主管理的一种内在强大动力,使之成为一种自觉活动。在这个过程,就需要我们帮助五年制大专生树立班级自主管理观念,通过讲座、个别辅导、营造文化等各种活动来帮助他们正确地认识自己与他人、集体、社会之间的关系,促使他们在心理活动和外部行为中体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进取心。

5加强培养五年制学生团队合作

通过团队合作完成团队任务实现个体目标,在这个过程中促进五年制大专生班级自主管理意识和能力的发展。比如一个五年制学生通过团队合作完成了为某一活动进行宣传的团队任务,使他人或群体了解这项活动,并愿意参与到这项活动中来,那么这个团队合作的过程中,通过实现个体目标,或完成了宣传工作,或锻炼了自己的能力,从而增强了个体对自主管理的情感体验,发展其自主管理意识和能力。团队合作中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发展团队合作精神和纪律与规则观念的养成等等,这些能力在班级自主管理中是非常需要的,所以团队合作对于提高班级自主管理是非常有利的。

6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提高五年制大专生班级自主管理能力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集体若没有丰富的集体活动,就必然死气沉沉,缺乏活力,这将有碍于班集体的健康发展”。要想让班集体充满生机活力,最重要的是组织学生开展各项有益的活动,况且五年制大专生有强烈的表现欲,他们希望通过自身的表现来展示能力和才华,获得认可与成功,如何引导使他们向健康的方向发展,是班级工作的重点。每个月或一些特殊的日子我们可以搞一个大型的班级文体活动比如演讲比赛、乒乓球比赛、元旦歌咏比赛;参加学校组织的冬季田径运动会等等,在这些活动中,班主任扮演着导演、倡导者和指导者的角色,彻底抛弃保姆式管理的做法,充分相信学生、尊重学生、依靠学生,大胆地放手让学生去实践。此外学校的一些社团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覆盖面广,辐射能力强,发展迅速,对丰富五年之学生的课余生活,对发掘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的意识能力、自立自理能力、团队协作精神等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社团中学生拥有更多的自,可以自己组织活动,自己管理社团组织,有利于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提高,对五年制大专生班级自主管理作用很大,我们要多鼓励班级学生去参与。

总而言之,在五年制大专生班级自主管理中需要给学生更多的自主管理空间,多方面刺激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形成,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就不是一句空话。五年制大专生班级自我管理应充分重视和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成长,引导他们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发展,能够有效地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和提高他们的自理、自立能力。重视学生自我管理工作的开展,注重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宜春学院高安校区.学生手册[Z].

[2]吴志宏.学校管理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汪凤炎,燕良轼.教育心理学新编[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

[4]雷震,张雷.青少年心理发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5]简明国际教育百科全书・人的发展[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6]张楚廷.学校管理学[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8篇

    陶行知先生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要想使学生能够真正地学会做“人”,就要从小学阶段开始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而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需要教师有计划、有步骤、持续不断地进行培养。下面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谈谈我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理顺班风,创建良好的班级气氛

    班级不仅是学生学习能力发展的场所,也是满足学生交往、友谊、娱乐、成就、自尊和荣誉等精神需要,感染熏陶学生,发展个性的主要场所,所以我十分重视班风建设。学期初,我举行了竞选班干部的活动,先让学生自由写演讲稿,然后上台演讲,再由学生投票选出班干部,通过这种方法选出来的班干部比较有魄力,有胆量。有了一支强有力的班干部队伍,对班级的管理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此外,我还十分重视班级文化建设,在教室里开辟各种各样的学习园地,如“读书林”、“阅报栏”、“作品园”、“百花园”等,“读书林”“阅报栏”给学生营造了精神的乐园,“作品园”、“百花园”给学生提供了展示风采的舞台,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良好的班风主要表现为尊师爱友、勤奋学习、关心集体、遵守纪律、讲究卫生、热爱劳动、诚实守信、团结协作等风气。一旦形成就会内化为较稳定的集体心理特征,从而对个体的认知、情感和意识活动都会产生积极影响,使个体产生群体归属感、认同感和力量感,进而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

    二、激发学生的表现欲,发展他们的个性特长

    课堂心理气氛是师生心理活动中占优势的、相对稳定的心理状态,它是课堂教学中教师、学生的心理过程与个性特征之间的中介环节。它通过影响学生课堂中的学习动机、学习行为、学习情感体验以及评价效应,进而制约学生课堂学习效果,影响学生个性发展。

    在课堂教学时,我十分重视激发学生的表现欲,开展了竞赛活动,把全班分为五个小组,哪一组的学生能够正确回答问题时就给予加十分,下课时宣布哪一组为优胜组,一学期总结两次,对优胜组给予奖励,为了获得优胜组,学生上课时回答问题比过去积极多了。当学生回答问题时,不论回答得怎么样,我总是仔细倾听,及时鼓励。

    在读写的基础上,我常让学生上台复述课本内容、演课本剧,使阅读真正成为赏心悦目的享受,成为学生自我表现的舞台。比如我将《草船借箭》、《将相和》改成编课本剧让学生演出。而每单元一次的“口语交际”“实践活动”则更指导学生大胆探索、积极参与,比如《人与环境》让学生到社会中通过各种渠道搜集素材然后归类整理拿到班上交流,对《开卷有益》展开讨论甚至辩论,在思维的对抗中丰富学生的个性。

    上活动课时,我采用多媒体手段,先放映有关的剧本、歌曲,让学生聆听美的声音,欣赏美的画面,感受美的形象,从而激发他们的表现欲,发展他们的个性特长,鼓励他们个性化的体验和表达方式。

    三、设置心理咨询处,当学生的“心理医生”

    当学生的“心理医生”,是本学期我的一项新的举措。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使我意识到用语言文字和学生沟通会收到口头的说教所难以达到的效果。因为我教的是六年级的学生,这个时期的学生大多是生理和心理上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有些事情当面对他们说一说,他们觉得不好意思。有时还可能伤了他们的自尊心。我们班上有一个学生,学习成绩很好,但她不喜欢劳动,不喜欢参加实践活动,她认为只要读好课本中的内容就可以了,有时我让同学办手抄报,她就第一个反对,看到这种情况,我多次找她谈心,她总摆出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谈完话之后,她照常我行我素。因此,我突发奇想,何不用语言文字进行沟通,于是,我给这位女生写了一封信,在信中详细地对我的做法进行了分析,告诉她我每次所布置的作业的意义,这一次,我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这位女生变得爱劳动,喜欢办手抄报了。有了这个好的开头,脆决定做学生的心理医生,做他们的指路明灯。让他们烦恼的时候有一个地方可以倾吐。说干就干,我在班里宣布:谁在学习、生活上碰到了难题,都可以写信向我咨询,老师是有问必答,如果是你个人的秘密,我一定帮你们保密。自从设置了心理咨询处之后,我不时会收到学生的信,有的询问一些学习上的问题,有的则是问一些生活上的问题。对于那些口头上一下子就可以解决的问题,我就口头回答了,对于有心理障碍的同学,我会小心地回信。为了更好地当好这个“心理医生”,我也费了好多劲,常常学习一些有关如何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这方面的书,以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老师自身的素质对学生的影响是特别巨大的,有什么样的老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我们先要不断地优化自己的心理素质,然后再源源不断地向学生输送健康心理的营养,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快快乐乐地学习,堂堂正正地做人。

第9篇

当代教育的基本要求是育人为本,促进人的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科学管理是遵循中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班级管理运行的实际,采用科学的管理理念、决策、制度和方法,进行有效管理的过程。管理的根本目的不是为了约束学生,而是使学生受到教育,帮助他们学会学习、生存、关心和做人,促进其健康发展。

(一)理念科学是前提

班主任对班级管理应贯彻科学发展的思想和以人为本的理念,用发展变化的眼光看待学生,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把握学生的心理活动规律,积极引导,促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和谐、健康、全面、自主的发展。爱默生说过:“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因此,班主任应尊重学生的人格,理解学生身上存在的不足,帮助他们解决问题,促进他们的进步和发展。班主任要主动顺应新课程改革的潮流,积极学习,深化认识,创新管理思路,努力营建班风纯正,学风积极,遵守纪律,团结进取的班集体,全面提高班级管理科学化水平。

(二)决策科学是关键

西方决策理论学派的代表人物赫伯特•西蒙认为:管理就是决策,决策是管理的核心。遵循科学的决策程序,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科学决策是为了实现某种特定的目标,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系统地分析主客观条件做出正确决策的过程。心理学研究证明,确定目标是引发每一个人行为的最直接动机。班主任可以根据对学生的了解和对班级的调查情况,提出班级管理目标的总设想,积极引导全体学生参与班级决策,群策群力,发挥班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只有学生自己认可的规章制度和行为规范,他们才能够积极地去遵守。当在开展一些活动或落实一些措施前,班主任都应充分征求学生意见,采纳合理化建议,让学生带着兴趣积极参与。班主任要避免单纯按个人意志和经验管理,应该把经验与科学决策结合起来,健全监督机制,确保决策的顺利实施,实现决策的科学化。

(三)制度科学是保证

科学的制度是保证个体发展,使学生能够成为超越和创造现实社会的人的积极因素。班级制度要具有人文气息,突出精神风貌、价值观念、作风态度,必须考虑学生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的基本要求,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和生活,主动地获得发展。制定的制度如班级公约、一日常规、值日分工、职责划分等要切合实际,全面周密,简单明确,运行合理。虽然各项制度将学生的行为进行了约束和规范,但在不影响学生个性健康发展的前提下,能让班级每一位成员有章可循,有规可依,能有效地增强班级的活力。科学的规章制度的制定和执行,能使学生受到教育,确保班级得以正常、高效和有序运转,达到制度育人的目的。科学的制度要利于班级管理向人文管理、学生自我管理迈进。

(四)方法科学是依托

班级管理的方法要以科学的理论为基础,以实践为根本,保障班级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一切外界的教育影响都必须通过主体的内化才能转变为自身素质。班主任应该在班级建立一个层次分明、责任明确的管理系统,明确每个学生都有责任和义务去建设好班集体,切实促进学生的发展。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的气息。”在学生参与班级问题的处理中,班主任应该努力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评价体系,使学生不断地认识、教育和提高自己,营造融洽和谐的班级氛围。

二、精细管理铸品质

魏书生说:“班级管理的重要目的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和品质。”班级文化建设是以良好行为习惯和品质的养成教育为核心的,精细管理是实现班级文化建设层次提升的必经之路,是构建师生共同的精神家园,使教育充满智慧的必然要求,是铸就学生良好的习惯和崇高品质的保障。

(一)精细管理的方式

班级精细管理是在充分吸收科学管理理论和当代西方先进管理理论的基础上,以班级面临的突出管理问题为导向,致力于为提高班级的管理水平提供系统的指导。它是在规范化管理基础上形成的“班主任—班委会—班长—小组长—每个同学”的管理网络方式,要求“人人都是管理者”“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

(二)精细管理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

在此管理方式中,班主任应根据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和教育的内在规律,依托《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并结合本班具体情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精心引导每个学生自主参与制定、完善并执行班级公约、文化建设目标、学期工作要点、激励机制等,使班级工作有章可循,确保班级文化建设的有效实施。这样,在持之以恒地落实过程中,就可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责任心、上进心,增强学生的自控力。采取干部竞选轮换制,在班主任的指导和监督下,学生民主选举,培养一支富有活力的班干部队伍,并对新当选的班干部进行细心帮助,增强他们解决班级问题的能力,使班级工作正常开展。同时设立值日班长,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管理,将学生日常行为、卫生等纳入值日班长职责范围。采取班干部竞选轮换和值日班长相结合的管理方式,可让学生感到自己就是班集体的主人,扩大学生自我发展的空间,能有效地开发学生的潜能,凝聚集体意识和班级荣誉感,使学生在民主、平等、公平、和谐的氛围中实现奋斗目标。

(三)精细管理铸就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品质

第10篇

关键词: 高校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8-0203-02

0引言

近几年来,由于心理问题引发的大学生精神疾病、自杀、危害家庭及他人与社会的现象时有发生,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与教育界的重视。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是高校面临的一项重要而艰巨的工作。这项艰巨而又长期的任务光靠专职心理辅导老师是难以完成的。班主任作为一个与学生接触最为密切的师长,学校德育工作最直接的承担者,应当将心理健康教育引入班级管理。应利用班主任工作优势,肩负起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责任,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导师。

1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势分析

1.1 学生对班主任有依赖、信任感在家里孩子对父母有依赖感,在学校里班主任在学生心中有较大的权威。班主任在生活中乐于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对学生真诚关怀,善解人意,尊重学生,就会得到学生的接纳和认同。

1.2 班主任对学生开展心理辅导有更多的灵活性、多样性和针对性班主任针对学生和班级出现的心理问题,可以结合各种活动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如:大一新生入学时可以开展“我们都是一家人―共建美好班集体”的团体活动;在大二时开展自我认识的系列活动;在大三时开展“我的未来不是梦”的职业生涯规划主题活动;同时通过密切了解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动态,进行有针对性的活动。班主任可以通过深度辅导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发现学生表述时言语和情感上的细微变化,理解学生没说出的深层次意思,然后有意识引导,使学生通过积极思考,改变原有的不正确观念或想法,以解开学生心中的症结。

1.3 班主任在课任老师与学生之间起着沟通、调解作用班主任在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过程中起着导师的作用,并负有协调各科任老师商讨本班的教育工作,互通情况、协调各种活动和课业负担的责任。

1.4 班主任可及时与家长沟通,家校联手共同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笔者所在石油化工学院每学期初班主任都会给家长写一封信,信中详细介绍该生在学校的学习成绩、学期的成长变化以及对所存在的问题。班主任可以做好家长和学校的桥梁,家校联合共同做好学生的心理防御与疏导工作。

2班主任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

2.1 抓好新生入学时机,增强班级凝聚力大一新生从高中步入大学,从熟悉的环境步入一个陌生的环境,充满着希望与好奇,但大学的生活和学习并不像理想中的那么美好,也充满着挫折与矛盾,伴随着艰辛与失落,来不及找到心灵的支点就陷入了困惑。班主任必须做好这方面的工作,正确引导学生顺利渡过这些不适应阶段,使学生顺利地主动学习、充满希望、满怀信心地生活。新生入校的第一天,班主任应迎接本班学生做好接待工作。让学生从一入校就感觉到班主任在关心他们,从而使学生对班主任有了亲近感和认同感。比如笔者作为一个班主任,新生入学时在班级学生的宿舍门口都做了精美的门牌,上面写好小屋主人的名字。让他们可以很快找到自己的宿舍床位以及了解到舍友的名字,学生感觉到班级很温馨,也很快的与班主任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并有了归宿感。同时进行我爱我家的主题活动,活动使学生彼此认识,并相互熟悉,通过一些心理游戏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建立班级凝聚力。

2.2 开展形式多样的集体活动,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生动活泼的集体活动可促进人际交往,建立团结、合作、友爱、互助的人际关系,体验生活在集体中的乐趣,使不同才能的学生都可以找到表现自己,取得成功的机会,促进身心和谐发展。班主任设计的活动一定要有针对性,即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哪些心理品质,设计什么样的活动作为载体来培养学生,班主任要心中有数。班主任应提倡学生多组织一些班级活动。比如入学之后可以组织迎新晚会展示同学们的才艺。中秋节、元旦等节日的时候一部分学生不回家,可以组织一些茶话会,和班级的同学们在一起,让他们感觉到班集体的温暖。班主任还可以结合5.25心理健康节,开展系列心理活动,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的常识。

2.3 开展班级主题班会,对学生进行团体辅导随着班主任对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视,班会作为班主任疏导教育学生的一种形式,被班主任赋予了新的功能――心理辅导的功能,这种班会也被称为班会心理课。班级是学生最经常活动的场所,同学之间年龄相仿,经历相似,共同的课堂、班主任、科任教师,对一些问题的理解有着这样、那样的共识。进行团体心理辅导的条件是有与之相联系的人或事,或是彼此理解和了解的人。主题班会中班主任和学生的共同研讨所产生的良好氛围,有利于疏导学生心理困惑及矫正学生的不良心态。笔者为了提高班级凝聚力以及选出班干部,进行了以班级建设为主题的团体活动,通过生动活泼的心理游戏增强学生之间的了解,并形成团体凝聚力。

2.4 与学生进行个别谈话,开启学生的心灵在班集体中,通常比较容易引起班主任关注的是少数表现优异及表现较差的学生,作为大多数的普通学生往往因为不需要特别“操心”而被班主任所忽视。从心理健康的要求考虑,这种忽视是不能允许的。所有的学生都需要班主任的注意和关怀。这就要求班主任关心班级的每一个学生,若班主任能在一学期内和班里的每一个学生都进行过正式的面谈,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个人兴趣爱好、家庭情况、目前的状态等,班主任就可以了解到学生的问题所在。通过辅导,最终实现自我完善。当然,班主任老师发现学生有异常情况时,也可推荐到心理咨询中心,让学生接受专业的个别心理辅导。

2.5 建立学生成长档案,见证学生四年的成长为班级的每一个学生建立成长档案,包括心理测评记录、与老师的谈心感言、学习成绩、大学四年每个阶段经历的重大事件等。每一个学生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成长档案,记录着每一次的心路历程。当学生毕业回顾往事,点点的记载可以唤起心灵的感悟与收获。

3班主任从事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对策

3.1 提高班主任心理辅导的理论素养,推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正常开展培养一支自我心理素质良好、又乐于和善于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队伍成为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首要任务。学校可以每年选派一些骨干班主任参加各种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班,学习心理健康教育所需的理论知识;并邀请心理健康教育的专家、学者来学校对教师举行专题讲座及团体辅导,帮助广大教师认识心理辅导的重要性,掌握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的技术和方法,并将之应用到学生队伍建设中。

3.2 发动班主任鼓励学生参加个别心理咨询活动,把握学生的心理脉搏学校应该十分注意对个别心理行为偏差的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对他们重点关心,积累个案,跟踪教育。为了让班主任更好地解决学生中存在的自卑、孤独、学习焦虑等倾向,学校学生管理工作者应该重视为班主任提供危机干预的一些培训。班主任应与心理咨询中心密切合作,一旦发现问题,可以推荐学生来心理中心进行个别心理咨询。

3.3 与其他心理健康教育资源的配合班主任应该善于与学校其他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合作,共同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一个好的班主任,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时,能充分运用家庭、学校、社会一切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有利资源;对一切有碍于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环境,会设法将它对学生的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班主任要与学校心理老师主动配合,积极参与心理中心组织的各种活动,为学生营造积极健康的校园环境。

参考文献:

[1]张捍萍.新形势下高校班主任的工作职责与素养[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下半月,2006;10:67-68.

[2]曹慧群,魏波,张黔玲,倪倬.高校新生班主任工作的探讨[J].中国西部科技:学术版,2007:2:90-91.

第11篇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 特色 推进 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04.148

1 转变观念,领导高度重视

对于现在学生存在的种种不良行为习惯和心理问题,很多教师在观念、方法、手段上还没有足够准备,相当然地把本属于心理方面的问题简单地归为思想品质问题,习惯于居高临下地说教。对此,枣强中学深刻认识到:重点中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能忽视,应该刻不容缓地提到深化素质教育的重要议程上。

2 健全组织、抓队伍建设

心理健康教育不是“独唱”,而应该是全员参加的“合唱”。枣强中学“心理健康辅导中心”这一专门负责辅导全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机构应运而生,组织了一支学校领导、科研人员、德育工作者、班主任、科任教师、校医在内的90多人的心理辅导队伍。为使心理健康教育真正全面有效地贯彻落实下去,我们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培训交流活动,抓好队伍建设。

在广大教师内开展心理教育理论学习,印发各种有关心理教育的理论、经验转变教师观念,提高理论修养,掌握心理教育方法。开展各级培训,在几年中,我校邀请河北师大教授刘茗、山西教育科研所主任张载曦、中国社会科学院心理中心教授罗江、华中师大心理教授尹邓安、石家庄市德育处处长曲连坤等来我校做精彩报告;同时,我校又组织30多人次到北京、武汉、石家庄、承德、衡水等外地参加学习培训。开展经验交流,发现好的典型马上召开现场会推广,互相学习、互相启发,不断提高。学校购进大量的心理教育图书、资料、录像带,组织全体教师观看、学习。

3 形式多样的对策,全方位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3.1 利用教学课堂主渠道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建立绿色课堂

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按照学生心理特点设计和组织教学,抓好三个基本环节:一是课前设计环节。充分挖掘教材教法中的心理教育资源,围绕学生设计教学过程,教学要兼顾学生现有水平和学习能力差异,体现分层教学,因材施教。二是课堂组织环节。要优化教学过程,符合学生认识规律,注意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使心理健康教育在“润物细无声”中悄然实施。三是师生交往环节。教师的言谈举止包含心理健康的内容和价值,对学生要求多激励、多表扬、少批评、少否定,不要挖苦、讽刺。强化学生自尊心、自信心、用爱心抚慰学生心灵,这有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

3.2 班主任工作要注重让学生在参与自我管理中发展自我

班主任要运用心理教育原理,面向全体,系统优化学生心理品质,为学生创设民主和谐的成长氛围,让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制度的制定、执行、监督,并把许多问题提交到学生自律委员会处理,就在学生的自我管理中,学生学会了互相帮助、合作,学会了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

3.3 优化学校的心理环境,创造良好成长氛围

学校是学生每天生活和学习的主要场所,校园环境及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深刻影响,学校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原则,抓好校园建设,发挥校园文化环境教育功能。近几年,学校投资近百万元,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题,建成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地图两个景点。我国著名书法家刘炳森为我校书写了“为着民族伟大复兴”的校训。在校园醒目地段,设置着爱国名人的名言警句。建立健全学校规章制度,倡导团结、勤奋、严谨、竞先的优良校风,树立敬业、爱业、求真、创新的良好教风,培养学生尊师、守纪、厚德、笃学的学风。

3.4 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入竞争机制,使学生保持良好心情

学校每年组织大型的三节,即体育节、艺术节、科技节,要求全员参与,在丰富多彩、健康向上、高雅的文化生活中,使学生得以展现自我,获得成功的喜悦,受到美的熏陶,发挥创造才能,增长实践能力。每学年新生入学组织为期10天的军训,安排国防知识报告增强学生的国防意识,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和耐挫力。每学期组织演讲会、知识竞赛、剪纸、书法比赛、手抄报比赛等活动,展现学生自我,增强自我意识。开展“我爱我家”、“走好青春第一步”、“认识自我”等主题班会。举办成人仪式,不断完善学生自我形象能力,提高自我调节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意识。每周一举行升旗仪式,讲话主题具有针对性、教育性、激励性,增强了学生奋进、爱国、自律意识。建立了枣中广播站,创办了《枣中生活》、《班级参考》、《阳光驿站》等校报校刊,开辟了校园板报、橱窗,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宣传,传授学生自我保健知识和心理卫生常识,促进学生保持正常心理状态,帮助学生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培养其社会适应能力。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建设心理咨询室,开展心理咨询。我校在高一、二年级设置每周一课时的心理活动课,由专职心理教师按省编教材对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心理教育。同时,健全了学校、家庭、社会相互协作的心理教育网络。

4 阶段性成果

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发生深刻转变。平等、尊重、沟通成为当前教育的主旋律,绿色课堂成为学校的一大亮丽风景。

学生心理得到全面发展。通过全方位的工作,学生在人格、自我意识、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耐挫力等方面得到全面提升。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水平不断提高。2011年11月,衡水市心理健康教育研讨会现场交流会在我校召开,与会全体40多人到我校进行了参观指导,对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给予了高度肯定,对衡水市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起到了示范作用。2011年12月,专职心理教师董秀影的《快乐每一天》活动课,被评为省级二等奖。2012年12月,我校杨晓燕老师的《团结就是力量》活动课,获得衡水市优质课一等奖。近几年来,我校发表相关论文16篇,其中获衡水市心理教育论文奖四篇。

第12篇

关键词 班级活动主体主导

在我的教育教学中,品过失败的苦,也尝到了成功的甜。但是让我记忆最深刻的还是去年的一次班会比赛。为了那次班会,同学们辛苦地排练节目、我又是找材料,又是制造道具,找伴奏带。但是班会评比的结果却事与愿违。我们付出了那么多努力,结果却以失败而告终。我当时的心情难受极了。事后,我一直在反思:这次班会失败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因为前几年农村教师资源紧张,在我任教我们班之前,是两个班和在一起的,人多,组织性和纪律都特别差,有的学生上课不专心听讲,下课追跑打闹,觉得班里人这么多,老师也管不过来,甚至有的班干部也变得比较自私,认为与自己无关的事,不管。所以,比赛时,等待演节目的同学和旁边的人小声说话,而没有节目的学生更是左顾右盼,对其他学生的表演的节目看都不看一眼。他们错误地认为,表演节目是给评委们看的,自己做什么都无所谓。可是,他们忘记了,自己也是班中的一员。在这次班会中,他们本应是一位位文明的观众。而且他们的一举一动也是评委评价班会优劣的标准之一。

事实上,我忽略了许多学生们身上存在的东西。于是,我在班里开了一次讨论会。我问学生们:结合上次的班会比赛,我们有什么地方要改进吗? ”有个同学说“我们应该尊重演节目的同学,有个同学说,我们要认真观看他们的演出。”“我们应该好好排练节目,表演时,就不会紧张了。”还有个同学说:“辅导员老师,跟您说实话吧,那次班会比赛,咱们班都排练了无数次了,我们早就看烦了,觉得没什么意思了。”听了同学们的话,我拿出了事先准备好的筷子。我先拿了一根筷子,让队里最有力气的一位同学把筷子折断,他很轻易的就折断了筷子。我又拿了两根筷子给他,他有些费劲,但还是折断了。有的同学认为我在和他们开玩笑,有些起哄。后来,我又给那个同学三根筷子让他折,他龇牙咧嘴使了半天劲,而筷子只是变弯,但是没断。我又给第四根,筷子没有变弯,接着第五根、第六根……最后折筷子的同学说:“老师,您别让我折筷子了,越多,我越折不断。”“同学们,通过折筷子,你们有什么感受么?”我问道。开始,同学是一片沉默。不一会儿,有个同学说,老师我明白了,您是想告诉让我们团结,一个人做事,离不开大家的帮助。又有个同学说,老师我知道您是想让我们团结起来,因为咱们班太散了,您是想让咱们班变好。我说:“大家说得都对,可是怎么才能让咱们班团结起来呢?经过大家的讨论,我们制定了许多促进班级、中队更团结的规章制度。

经过这次失败的班会和班里的讨论会,我总结认为是教师没有让同学充分发挥其主体地位的作用。

我那次班会失败的最核心问题就是,我没有让同学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在设计班会时,里面所有的节目都是我一手包办的,没有给同学自己自由发挥的空间,一直是我领着他们走。对于老师给的材料也是死记硬背,根本不去理解节目中人物在说话时的表情、动作、心理活动应该是什么样的。我认为要发挥同学的主体作用,老师应该做到:

一、强化同学的的主体意识

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儿童成才,主要决定于少年儿童自身的主观努力。认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同学的理想、动机、兴趣、意志、情感、性格、智力、知识基础、学习能力等等方面是同学发展的内因。他在受教育的过程中能否接受教育,以及接受教育的程度,取决于其主体作用的发挥。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这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所必须遵循的原则。因为同学是学习的主人,而不是学习的奴隶或学习的机器。只有唤起同学的主体意识,同学才能主动的学习,主动的发展。要推行主体性教育,就要充分尊重和信任同学的积极意愿和合理要求,尊重和信任同学的主体设想和原创性,尊重和信任同学自己独立思考,创造轻松和谐的民主环境,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同学,发挥同学潜在的创新能力,从而强化同学的主体意识。

二、激发同学的主体情感

同学班会活动产生兴趣,感到快乐,是教育教学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志。能否使同学快乐地投入活动中,直接关系到活动质量的高低。这次班会,同学们的表现就已经说明,他们根本不重视这次班会,认为这件事与自己关系不大。表演的成功与失败,无所谓。他们的这种想法是完全错误的。所以在后来的讨论会上,我安排了折断筷子这件事。目的是教育同学们,要团结、要有集体荣誉感。要让同学们有这样一种意识:班荣我荣,班辱我辱。只有这样同学们才会从小处做起,一点一点的去努力,将大家的心慢慢的汇聚在一起,形成一个团结的队集体。

三、精心设计主体活动

班会活动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渠道之一,应定位在育人的高度,从育人高度看班会活动的德育过程,真正把它看作是德育的教育过程,自觉地将同学看作是中队活动的主体。同时站在育人高度树立正确的同学观,在活动过程中,充分发掘同学的创造性。在组织和设计主体活动时,要了解主体、客体、环境等方面的情况。寻找出三者间相互作用的最佳点,并让同学在主动在参与中获得知识和经验。只有这样才会让同学的主体性发挥的及至。

成功的现代教育除了要尊重教育规律之外,还必须尊重同学:即尊重同学的人格,尊重同学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生活在变,一天一个样;学生在变,一拨一个样.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的教育观念也要变,看,管,盯,压的生硬手段已经过时,"严师出高徒"的道理没有变,但是时代已经赋予它新的内涵。与时俱进,更新观念;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成为班级的主人;贴近学生,走进学生的心灵,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这一直是我的教育理想和追求。展望21世纪,我们必须深入开展班集体主体教育的研究和实践。尊重学生人格,确立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按照教育规律。立足于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使人的潜能和天资、兴趣和才能得到空前未有的充分发展,使人的劳动和享受、生存和发展、脑力和体力得到和谐地统一。我相信,中队主体教育在新世纪教育中必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学习是一种主体性对话实践”。素质教育的思想是突出学生的个性弘扬和主体地位的体现,这种主体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主体,是自主发展的主体,是自主提高的主体。

参考文献:

[1]李方,方中雄,陈爱.新时期班主任工作指导[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4.

[2]北京市大兴区地方教材编写委员会编.小学生心理健康(下册)[M].开明出版社,20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