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18 01:26:1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中职教育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拓宽学生文化视野,有利于其身心健康
在舞蹈欣赏和学习中,学生如果想了解舞蹈作品的内涵,必须对音乐、文学、美术等舞蹈所涉及的知识有所了解,这就促使学生去了解、学习更多的东西,扩大知识面。此外,年轻人大都喜爱唱歌、跳舞,舞蹈教育给学生提供了个性宣扬、发泄情绪的机会。在舞蹈学习和表演中,在欢快的旋转和动人的音乐旋律中,学生们不但可以忘却烦恼和忧愁,消除疲劳和紧张,还可以补充正能量。
(一)在舞蹈教育中突出中职特色。我国高等院校的舞蹈教育工作在高校教育工作者的积极努力下,取得了优异成绩。但是,在中职学校,受技术教育思想影响,许多学校领导对舞蹈教育并不重视。近年来,教育部门多次强调职业院校艺术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并明确指示中职学校要加强艺术素质教育,这才为中职学校的艺术教育尤其是舞蹈教育赢得了新的发展机遇。许多中职学校都响应教育部号召,建立舞蹈教室,添置舞蹈教学设备,招聘专业舞蹈教师,迅速建立了完善的舞蹈教学体系。在教学内容上,中职学校的舞蹈教学非常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目的是使学生成为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这就要求教师不但要具备扎实的舞蹈理论基础、专业的舞蹈技能,还要加强新知识、新技能学习,重视学生舞蹈技能训练、审美训练、动手与协调能力训练,以突出舞蹈教育在学生知识结构构建中的积极作用。
(二)与时俱进,丰富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舞蹈艺术也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进步的,随着社会的进步,许多带有时代色彩的舞蹈作品也不断出现。因此,中职学校的舞蹈教育也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这就要求中职学校加强教材遴选工作,确保舞蹈教材能反映时代特色、满足学生发展需求。受年龄、知识层次影响,许多中职学校的学生在舞蹈欣赏、鉴赏、学习和表演上,个人理解能力、感觉能力难免会有所欠缺。针对这种情况,舞蹈教师要灵活运用多媒体等教辅资源和教学形式,让学生通过影像观看、示范演示等真实感受到舞蹈的形态美、内涵美,以便让学生从深度和广度上加深对舞蹈作品的了解,提高学生艺术鉴赏能力和学习技能。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还可以与学生讨论如何进行作品改编,开展合作学习,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三)构建有利于舞蹈实践教学的校园环境。舞蹈教育与其他艺术教育一样,对实践教学有较高的要求,因此,中职学校舞蹈教师在舞蹈教学上不应只局限在课堂范围内,而是要重视和加强实践教学,为学生提供更多参与实践的机会。这就要求中职学校和教师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学校、社区、地方举办的舞蹈欣赏、舞蹈表演、舞蹈竞赛等活动,使学生得到充分的煅炼。其次,学校还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以发展校园舞蹈文化,开展多种多样的舞蹈比赛、舞蹈欣赏讲座、带有中职特色的舞蹈活动,如校园“舞林大会”、青春励志性舞蹈表演等,使学生在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中找到自身与舞蹈的最佳结合形式,用舞蹈来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作者:张燕 单位:长治市第一职业高级中学
一、根据中职学生现实状况,切实培养学生的应用技巧及能力
化学虽是一门理论性质的学科,但其应用性相当广泛,在工业生产、化学生活中的应用比比皆是,可见化学的重要意义。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是一群刚刚完成甚至未完成初中学业的孩子,自身控制力不强,吸引他们的往往是一些新鲜、有趣的知识和事物,教师简单无味的教学只会让学生参与学习,思考的积极性降低。因此,教师应积极地创新出适合中职学生学习的方法和模式,要严格区分两个级别的层次,中等职业学校意在培养技能性应用人才,应明确教育教学目标,积极参与教学。
例如:教师在中职课堂讲授化学课程中,在讲到化学稀土一节时,以镧系元素为例,它的名字既难记又没有实际的概念,这对于学生来说就是难题,因为他们从来不会有所涉及,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自身对学习化学的热情,阻碍了学生自身学习和技能的发展,对于中职学生的要求不能像对待高中学生那样强加理论知识,试着让学生积极地思考和分析“为什么镧系元素彼此间化学性质的差别比锕系元素彼此间的差别要小得多?”“镧系离子的电子光谱同d区过渡金属离子相比有什么不同?为什么?“”镧系离子的磁性变化有什么规律性,解释这种规律”等等。因为他们对于这一层次没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真正了解和把握相关的知识。况且中等职业学校一直追求的教育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将其应用到现实生活中,真正体现相关知识的实用性和应用性,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和思考能力,实现中职教育的根本目的。
二、结合学习内容,注重实验应用
化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其中涉及的实验也很多,因此,在化学课堂上应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实践,让学生对化学课堂产生学习兴趣,保持积极和好奇的心态,积极参与学习和动手。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说的是再好的记性也要动手做,将其达到熟练的地步,这样才会记得牢,不至于忘记。化学学科也是这样,只有动手进行实验才能使所学的知识得到真正发挥,才能真正提高学生自身的动手和实践及应用能力,实现理论和实践两者的全面提高。
例如:化学课堂上讲授“钪的属性”时,可以通过实验帮助学生学习和记忆。让学生自主动手及思考,积极探讨其“分子式、分子量、熔点、沸点、闪光点、密度、外观”等等,这样既锻炼了自己的实践动手能力,又快速容易熟练地记住学习的知识,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激发了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促进学习的高效。
在中等职业学校中,其教育主要落脚点在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动手能力,让学生成为实用性和实践能力强的综合性人才,化学教育积极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实现中职的教育教学目的。相信在以后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化学教育的不断创新下,学生终将会以优秀的精神面貌呈现在现代日益发展的社会舞台上。
作者:周延长 单位:福建省龙岩市长汀职业中专学校
1.1对学生信息进行归档的意义
学生的学籍是学生整个学生生涯的一个资料,能看到学生自入校以来的全部信息,中职院校在进行相关的资料审理的过程中,要把特定的信息进行归档,也可以在规定的周期内进行归档。当文件进行归档以后可以快速的把文件传输给信息管理部门,信息管理部门就可以进行定期的接收,来进行资料的详细记录,对电子档案做出正确的分类。这样学生或者老师来进行查阅的时候就会便捷和方便,还有效的保证的文件的完整度,提升信息的安全性。当我们把学生的学籍档案进行归档以后,就形成了电子档案,这样开展的有效管理模式和传统管理模式有很大的差异。我们在进行信息化的档案管理的过程中,来要把学籍档案进行单独的分类,可以根据上下级之间来进行密切的联系,通过关键词来进行索引,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和查找效率。
1.2提供更多参考依据
当我们对学生进行管理的时候,要实现档案的高效率管理,我们可以运用互联网让信息技术更加的多元化,可以通过信息共享技术来进行信息资料的完善,在企业来学校进行人才筛选到时候,就会通过档案对学生进行更加全面的了解,因为,招聘单位都是要和学生进行合作的,这样可以有效的实现资源共享的,如果能够最全面的把所有信息进行呈现,就会发现企业如果对学生进行全面了解,就可以有效的缩短考核时间,让学生用最快速的方式融入到工作中来。我们通过详细的信息管理过程让学生能够有更好的就业机会。
1.3合理的进行资源利用
我们可以把进行处理过的信息转变为电子文件,这样才能够在进行文件归档的时候进行有序的排列,我们在进行中职计算机资源调配的时候,可以把这些资源进行有效的利用,对电子信息进行整合以及加工,这样可以尽可能的减少信息整合加工的时间,对档案信息进行及时的更新,所以当学生的学籍被建立成电子档案以后,对于档案的传递会更加的快速和简单,这样可以让信息资源进行合理的应用,让信息价值进行实现,信息资料存在的价值可以得到最大化的利用。
2中职学生信息管理的措施
2.1加强人员素质
我们在开展管理的时候要对人员素质进行加强,现阶段很多信息化技术管理的水平不是很高,但是各个院校还是引进了一批先进的设备,这些先进的设备是需要人进行操控的,如果人员是素质不是很高,就不能够让这些高科技发挥出他们应有的作用。还有就是要强化档案人员的管理理念,让管理人员对信息化技术更加了解,这样可以进一步的熟悉档案信息化管理的专业知识和相关技能,对学生信息化管理的重任进行落实,让人员掌握开展信息管理的方法,保证电子档案信息化的标准化作业。我们要加强人员素质,要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进行高效率管理,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让工作系统科学化。
2.2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正确的对待
在整个电子文件的生存和技术革新的过程中,对于电子档案的归档和储存也有一些自身的特征,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进行相互比较,可以说是有将近5到15年的时间差距,电子文件可以在计算机、网络和载体之间进行比较紧密的联系,如果信息比较过时,我们在纸质载体上的信息是不可能进行有效的沟通。在一般的情况下,技术过时可以说是有两个方面,在进行技术更新的时候我们可以换摒弃过去的存储技术,还有就是一些商业化原因,因为我们在整个生产的过程中,生产的电子文件载体是没有办法找到配套产品的,所以说在载体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所以我们最好要有纸质的备份,这样才能够在信息技术设备出现问题的时候与纸质档案进行对比,方便在今后的利用的过程中进行相互的参照。对于一些突发事件我们也可以进行及时的对应处理。还有在进行信息检索的时候要对关键词设置准确,这样在整个设置的过程中我们就会发现在进行工作的时候会有很大的便利。我们在进行工作的过程中要不断的进行查缺补漏,了解工作中的不足,通过寻找不足来进一步的完善工作,这样才能够让整个工作处于一个科学的运行体系。
2.3把电子文件的相关技术落实到位
当学生在进行电子档案信息资料管理的时候,可以在学籍档案的整个环节里面进行思考,我们先要进行考虑的就是电子档案的安全性,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最原始资料的完整和正确。还有就是要有保密意识,重点就是要进行计算机加密,有些信息可以说是涉及到个人隐私方面,我们要对信息技术进行加密,让学生的个人隐私受到保护,这样可以最有效的保证电子文件内容的真实性以及保密性。还有就是要有辨别文件内容信息的真伪性,让电子文件有很原始的依据性,另外,对于一些加密文件要严加保护是不能够随意的进行泄露,当相关人员进行查询的时候,要有完善的证件,并在查阅的时候进行记录,防止出现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当中职学校的学生学籍档案进入到网络以后,更加要加大信息安全的保密隐患,所以,我们在进行学籍档案信息化管理的过程中,要注意对信息进行筛选和,这样可以有效的让整个管理工作规范,让电子信息技术更加的安全。
3结语
1.协作共建
化学工艺专业是平顶山市工业学校的龙头专业,从1989开设至今,为煤化工、盐化工产业培养了大量化工技能人才。在平顶山神马氯碱有限公司就有该校的优秀毕业生,这为学校与平顶山神马氯碱有限公司的合作共建提供了有利条件。近年来,在校领导的积极努力下,校企合作不断深入。企业从最初仅接受学生进企业参观实习,发展到现在能及时将人才需求信息,包括专业、知识结构、技能水平等反馈给合作学校,指导学校合理调整专业、设置课程和安排教学,为学生提供实习场所和设备,帮助学校进行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接受学校教师到企业生产一线实践,选派优秀高技能人才担任学校指导教师,等等。同时,学校也积极地为企业提供服务,如学校承接企业相关的技术培训,协助解决生产中的有关技术问题、产品开发等,实现了校企双赢,推动了校企合作的良性发展。平顶山市文化旅游学校加强学校和企业的紧密联系,把企业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和难题引入教学科研和课堂中来,让学生时刻与市场接轨。学校在专业课程设置、教材编写上结合市场需求,要求必须有具备本行业丰富实践经验的人员参与。通过校企合作,学生毕业前就完成了实践学习,掌握了本专业基础的服务技能和知识,能及早适应行业环境。学校还积极与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企业和交通部门紧密合作,对学生进行导游资格、调酒、机动车驾驶等培训考核,合格后颁发相应的证书,为学生增添就业资本。
2.股份制办学
2010年7月,平顶山市工业学校经市政府批准,本着“入股自愿、股权平等、收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和共同发展的目的,采取“学校控股,企业参股”的形式,学校注资51%,企业注资49%,组建股份制平顶山市红绿灯驾校。该校占地40余亩,一期投入260万元,二期计划投入200万元。驾驶培训学校训练设施齐全,教练场设有驾驶员培训的全套设备,训练场可容纳多台教练车同时训练。学生可以顺利完成基本功训练、穿桩训练、九项科目训练、理论测试等四个阶段全方位的训练。5.引企入校平顶山市机械电子科技学校2009年与春宇模具公司合作办厂,开展引企入校,形成前校后厂的格局。学校提供厂房、部分设备,工厂承担数控技术及模具制造专业学生实习任务,提供实习指导教师和耗材,并为实习学生发放工资,实现了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培养模式。
二、存在的问题分析
虽然平顶山市中职教学改革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但仍然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教师队伍建设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
作为中职学校,没有更多优惠政策,就招不来优秀专业人才。另外,中职学校教师待遇低、绩效工资迟迟得不到解决,致使招来的人才思想波动大,留不住。再者,中等职业教育师资取得职业资格的途径不畅,影响“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不能完全适应职业教育发展的要求。
2.实训条件有待进一步改善
职业学校的特点是突出实践性、技术性和应用性,实训条件在中等职业教育中显得尤为重要。许多学校的实验实训条件与职业教育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尤其是一些高精尖的先进设备还明显短缺,不能满足学生技能训练和实践学习的需求。
3.学校和企业的合作不够深入
学校和企业在专业建设、教师培养、实训基地建设、顶岗实习等方面合作深度不够。教学内容没有适应企业岗位需求,学校课程设置与企业岗位设置没有形成双向互动,这样就造成学生在顶岗实习或就业时仍不能完全履行实习岗位的职责,不能独当一面。
4.教学设备欠缺制约教学手段的进一步优化
新的教学模式是需要有一定的教学条件。比如多媒体教学设备,还需继续增加资金投入,而这部分投入金额较大,不容易到位。近几年来,国家投入大量的资金改善职业教育的办学条件,许多职业学校的办学条件确实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就目前的现状来看,办学条件的改善远远跟不上教学改革的需求。
5.课时、课程、教材内容安排制约了教学改革的深化
传统的教学以教师的讲授为主,新的教育模式则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即将传统的灌输变为主动的探究。同样的教学内容,要求学生的主动探究时间增加到教师讲授时间的两倍左右。这就使教学改革面临新的问题:增加教学时间,课程设置不允许;不增加教学时间,无法保证教学进度,进而会影响到教师的考评成绩,挫伤部分教师进行教学改革的积极性。
三、解决对策
1.针对区域经济要求,科学设置专业
平顶山市位于河南省中西部,是国家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工业基地、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中原城市群9个中心城市之一。目前,平顶山市已初步形成了能源化工、装备制造、特种钢材、新型建材、农产品加工和现代服务业等6大支柱产业,其中,能源化工、装备制造为平顶山的特色产业。职业学校要紧紧围绕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坚持市场导向,制定出重点专业建设的详细规划,把学校老牌专业做大做强,树品牌,创特色,加速课程改革,强化技能;加快重点专业建设,带动其他各专业的全面发展。
2.建立结构合理的、以就业为导向的新课程体系
课程是教学体系的核心要素。现阶段,教学体系的核心问题是课程设置问题。中等职业学校课程设置基本上沿用的还是基于学科思维的三段式课程体系,使得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推行起来非常困难。首先,建立多元化的普通文化课课程体系。中等职业教育普通文化课程的定位是多元化的,它既要满足个体继续完善和专业学习的需要,还要满足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的需要。中等职业教育的普通文化课程与普通教育相比,教育性质和教育对象都不同,因而普通文化课程也应追求自身特色。其次,按照工作任务的相关性重组专业课程体系。就业导向教学体系的开发不能仅仅停留在教学内容的微调,而是要从课程设置入手,彻底打破按照学科边界、知识的相关性设置课程的传统习惯,按照工作任务的相关性设置课程,使课程体系与工作体系更好地对接起来,充分体现职业教育性质要求。
3.开发富有职业特色的立体化教材体系
目前中职教材的主要问题,除了内容过于学科化,过深过难不实用,没有反映职业性内容外,在内容组织与内容陈述方面也存在较大问题。绝大多数教材尚停留于直接地、静态地、单向地陈述知识。就业导向教学模式下的专业课程教材,应彻底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模式,大力推行以工作任务为核心的项目模式,让学生通过完成具体项目来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并发展职业能力。每个项目的学习都要以典型产品为载体来进行活动设计,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整合理论与实践,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研究表明,这种教学模式的确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教学质量。学生不仅感受到了知识的应用价值,而且学会了如何应用这些知识。只要教师勇于创新,敢于挑战传统教学模式,其中的许多问题是不难克服的。要加强教辅教材的开发,尤其是要加强仿真软件的开发。实训仿真软件虽然不能完全替代真实设备与真实情境,但对于提高学生的职业认知、解决职业学校设备短缺问题、实现工作现场无法进行的实训等具有重要意义。要通过多种教学辅助材料的开发,形成立体化的教材体系,大大丰富课程资源,提高教学质量。
4.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评价体系
就业导向的教学评价体系,应当包含学生成绩考核方式、教师教学评价指标体系,以及相应的激励措施等内容,鼓励教师进行教学改革,探索教学新模式。学生考核方式,应大力推行“作品”考核,以学生实际制作产品的水平来考核他们的学业水平。课堂教学评价,应彻底改革“听课”或是“说课”的评价方式。课堂教学的核心,应当是给每个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机会和静心思考与制作的环境,并使每个学生真正“进入”学习过程。尤其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更应以实践为核心,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制作、体验和反思时间。这些课上得可能很安静,节奏可能也很慢,但学生却能真正获得发展,显然学校采用“听课”等形式是没法评价这种课的,因此需要开发“教学跟踪”等教学评价模式。
5.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一是加大师资培养培训力度,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二是大力引进有实际工作经验的技术人才入校任教,改善教师队伍的组成结构。三是不断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把好教师的“入口关”,建立和逐步完善教师考核聘任的激励机制。四是加强国家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建设,更好地承担职教师资培训任务。
6.大力推行工学交替、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
建立工学交替、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机制,能够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和实践机会,使学生提早接触实际工作环境,缓解他们从学校直接入工作岗位时的不适应,从而提高学生就业率。然而,目前要大量吸引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尚有许多困难。要克服这些困难,政府就不能仅仅“要求”与“指导”,任凭产学合作停留于民间层面,而要努力创造国家层面的产学合作平台。比如可以每年对支持职业教育的企业进行评比,并制作排行榜在权威媒体予以公布。这项工作如能扎实地完成,必将极大地激发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
7.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强化职业技能培养
【关键词】小课题研究 求解 策略
“小课题研究”当前正逐渐走入职教教师的教育生活,成为一种深受一线教师青睐的典型研究形式。本文结合自身“小课题研究”实践经验,提出关于“小课题研究”的“五个不等式”。
一、“小课题研究”≠“个体研究”
“小课题研究”就是教师“个体研究”吗?非也。
所谓“小课题研究”,我的体会是以学术思维和科研意识,审视和理性解决日常教育教学工作出现的问题的行动研究;是教师根植于教育教学实践,对自身的工作进行自我观察、内省、反思、探究与行为跟进的一种“为了教学”、“在教学中”、“通过教学”的自主性研究方式。“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经验即成果”,“小课题研究”具有“真”、“实”、“小”的特点,是教师研究“自己的问题”(选择教学中发生的问题―教学问题分析―确定研究主题―预设研究步骤―教学实践研究―总结研究反思)。但是这种自主性研究并不是固步自封的封闭式研究或排他式研究,而是更强调研究的开放性、合作性。小课题研究者更应向专家学习、向同行学习、向同事学习、向书本学习、向报刊文献学习、向实践学习,在合作研究中吸取经验,增长专业成长的智慧。
例如我校构建了“三位一体化”(实施校本研究在线培训、教师小组合作研究、研究成果运用于教学实践)教师专业化发展战略(“小课题研究”管理模式如图1所示),运用“在线培训”引导教师用培训所学理论知识解决研究课题,以教师合作小组方式基于教学问题开展小课题实践研究。
图1 中职校“三位一体”“小课题研究”管理框图
二、“小课题研究”≠“教育总结”
“小课题研究”就是“教育总结”吗?非也。
“教育总结”,即是教师立足于最真实、最普通的教育环境、教学状态、管理困惑,对常态教学下的关键问题的思考。但是“教育总结”重在对“做了什么”内容的呈现和就事论事的反思,大多感性有余而理性不足。“小课题研究”首先不是写出来的,而是“做出来―想清楚―写出来”的,是一个不断实践、不断思考、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做出来”就是脚踏实地地研究教学存在的问题;“想清楚”,就是对存在问题的思维加工过程;“写出来”就是把问题理性地想清楚了后写出,作为自己实践与思考的结晶。换言之,“小课题研究”最需要呈现的既不是方案也不是总结,而是通过“确定小课题研究的题目―设计出小课题研究的方案―反思小课题研究的进程―调控小课题研究的进程―收集小课题研究的效果―物化小课题研究的成果”的具体活动进程实现研究目的。这是从课堂教学出发,从教师的困惑点出发,从教学的关键点出发,从教育管理问题出发,对有价值的实践经验与教育问题进行理性的判断(即开展教学问题型“小课题研究”,如图2所示),“对策即成果,收获即效果”是对“小课题研究”成效的朴实写照。
图2 中职校教学问题型“小课题研究”实施的操作流程
我的“小课题”《对当前教师专业发展中“懵懂现象”的透视》(《教育科学论坛》2011/05)就是对职业学校教师“二次成长”中瓶颈与突破的“为什么”和“如何做”等有关教师专业成长的规律阐释。“小课题”《关于中职校教师教科研论文写作的问题分析与建议》(《中等职业教育・理论版》2012/07)是我对某地市中职校近70篇参评论文写作问题作定性定量分析研究得出的有规律结论。它们都是我在职业教育教学工作过程与研究过程之间的一种“切换”;是把自己的实践对象变为研究对象的认知;是对职业教育理论、教学实践和自身积累知识的“三素”有效的融合。
三、“小课题研究”≠“教育随笔”
“小课题研究”就是“教育随笔”吗?非也。
“教育随笔”,即对教育事件的及时感悟的记录。重在记录成功的教学方法、记录教学中的失误、记录教学中的遗漏、记录教学中的感悟、思考教育管理中的不足,大多表现为零散的“豆腐块”。而“小课题研究”则是对“豆腐块”式教育随笔的系统的元认知,是教师对教育现象的追问,并不是仅停留于教育日记撰写、教育案例提炼、教育反思记录。
我的“小课题”《中职校“四类”课程问题与有效对策――以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为例》是我对当前中职校专业教学主要包括的日常专业教学(专业技能课程教学)、课外技能兴趣小组辅导教学、各级技能大赛集训教学、单招高考专业教学(高职升学教学)四种课程教学方式呈现“四张皮”(各自为政,缺乏系统性、统筹性、融合性)问题的求解与论证结果。它们的研究流程都是:教育教学工作中发现问题―研究课题(问题即是课题,设想解决问题的方法)―研究设计(制订研究方案,实践中运用拟定方法)―研究过程(具体组织实施,问题得到解决)―研究结果(总结研究成果)。这是伴随我对整个教育教学过程有关事件的监控、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自我评价、自主提升、自动追求教育教学实践合理性的持续过程。
四、“小课题研究”≠“教育故事”
“小课题研究”就是“教育故事”吗?非也。
“教育故事”,即教育案例当中的一种类型。它是教育活动中“当事人”、“实践者”教师以故事的方式来叙述那些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真人、真事、真情感的短文。这种叙事、讲故事的方式表达教师对教育的诠释和理解。它既不直接定义教育内涵(是什么),也不直接规定教育的应然(做什么),只是让读者从故事中体验教育是什么或应该怎么做,是“小课题研究”成果一种呈现方式。但是“小课题研究”不仅仅是对教育叙事、案例、日志、反思中鲜活、丰富、多样、生动、具体、形象的表述,更是注重针对自身教育教学实践中的某些问题、话题进行持久关注和不断反思追问,并有效改进实践的研究性教育行为。其成果有完整的表述方式,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教育叙事研究,主要包括题目(简洁点题)、引子(研究起因)、背景(研究背景)、事件(经过或调查的结果)、结果(分析和反思,主要包括如何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改进和应用)等研究内容。另一种是陈述方式研究,主要包括研究题目、研究目的、研究对象(样本选取)、研究过程(简述)、研究结果的分析。
我的“小课题”《我研故我乐――我的教科研之道》(《中小学教师培训》2009/01)就是对“教师教科研的成长之路”的困惑、路径、对策的一种系统的教育叙事研究;我的“小课题”《中职校教学质量提升存在的问题分析与政策建议――基于江苏省职业教育教学工作调研》(《江苏教育・职业教育》2012/01)就是我参加省教育厅关于“职业教育质量提升”有关课题组调研的内容完整的陈述表达。
五、“小课题研究”≠“教育论文”
“小课题研究”就是“教育论文”吗?非也。
“教育论文”,即教师运用综合理论知识将平时教育教学中的一些经验或研究进行总结、分析和讨论,没有固定的结构格式,呈现的写作形式也不尽相同。“小课题研究”成果呈现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小到教学案例、课堂实录、教育故事、田野笔记,大到研究报告、调查报告、实验报告、学术论文、学术专著。关键是“小课题研究”还遵循自己的逻辑推理与研究规范。“小课题研究”类型主要有以下四种,其研究共同特点都是一种“研究―实践―调整―完善―实施”的过程:一是“成果应用型”。研究操作流程为:学习他人成果(文献资料)―选取选题―制订研究计划―教学实践中具体实施―研究成果反思总结。二是“问题解决型”。研究操作流程为:问题分析―提炼问题解决的办法―教学实践中具体实施―研究成果反思总结。三是“经验总结型”。研究操作流程为:寻找自己成功之处―总结成功经验―经验的理论分析―研究成果反思总结。四是“探求新知型”。研究操作流程为:对新方法、新规律、新关系的内涵的界定―制订研究计划―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具体实施―掌握实施效果―研究成果反思总结。
关键词: 中等职业学校 校园文化建设 问题 提升策略
一
近年来,我国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学校领导、老师重视;校园环境、条件得到较大改善;校园文化活动很有成效,有声有色;较重视制度建设,加强校园管理、学生管理与教师管理。但还存在不少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四点。
(一)当前,多数中等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都是照搬普通高中或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形式、内容,这从大多中职校校训、校风与相关高中、高校雷同的现象中就可以管中窥豹、略见一斑。中等职业学校的师生在谈及自己学校的特点时都如数家珍:有科技节、体育节、校园文化艺术节,有运动会、读书活动、书画比赛、校园歌手大赛、迎新文艺演出等活动[1]。学校整体环境与普通中学大同小异,校园、教室里遍布科学家的名人名言。与企业文化、专业文化、技术文化及区域文化严重脱节。置身于这些学校无法感受到职业学校的气息,从校园文化建设角度很难找到职业学校的特征。
(二)突出面向学生,忽视教师需要。不少学校把校园文化建设局限在学生管理和思想教育层面,不少教师和学生认为校园文化就是学生课外文化娱乐活动,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就是多开第二课堂。因此,绝大多数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完全依赖学生工作处和团委。尽管很多学校制度建设和学生管理很到位,成效也很明显,不少学校在概括本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成绩时对此津津乐道,殊不知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不仅有学生,而且涵盖了教师、行政人员在内的学校全体人员。
(三)强调短期见效,忽视长远目标。一些职业学校缺乏长远观点,急功近利,把校园文化建设作为招生宣传的装饰品,不重视良好职业道德的培养,在校园文化建设上显现功利倾向[2]。反映在学校管理中,没有将重点放在培养社会、企业所需人才的综合素质上,而是片面宣扬专业前景与个人待遇,对学生职业生涯的长远发展极为不利。也有学校为了毕业生顺利就业,推荐中不能公平全面地介绍,导致学校教育忽略学生良好个人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缺乏培养学生为企业承担创造价值的综合能力,使学生毕业后难以克服职场初期的考验和压力,企业用人满意度不高。
(四)突出部门分工,忽视系统规划。部分中等职业学校把校园文化建设局限在学生管理部门,缺少学校层面的系统规划。因此,多数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完全依赖学生工作处和团委。尽管很多学校学生管理部门工作很到位,但因为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缺少系统规划的先天不足,往往一旦涉及多部门合作,执行时往往感觉力不从心。
二
针对上述现实问题,笔者认为当下中等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要从如下五个方面入手采用系统提升策略。五个方面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构成物质的、制度的、精神的、活动的和行为的校园文化。
(一)推动物质文化建设,夯实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物质文化是学校形象的外部表现。物质文化建设包括教学设施、宣传设施、仪器设备、校门、校服、雕塑、办公楼、教学楼、实训楼、科技馆、图书馆、各类教室、语言室、艺术馆、人文景观、体育场馆、教工宿舍、学生宿舍、食堂等有形的硬件设施。加强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绿化、美化、亮化校园环境,能营造一种教人向上、催人奋进的氛围,使生活在其中的师生于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3]。
为了建设校园文化环境,中职校有必要加强校刊、校报、系报、校广播台、校园网的工作,扩大图书馆规模与容量,扩建电子阅览室,形成局域网,使学生文化、体育、美术、艺术社团及青年志愿者协会保持活跃。校报、学生文学作品集、教师论文集的相继出版,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通过上述措施营造出浓郁的文化气氛,融合了师生的生活,涵育着身心素养。
(二)丰富精神文化建设,树立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精神文化建设包括学校使命、学校精神、学校愿景、发展战略、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办学宗旨、办学模式、管理模式、管理思想、职业道德、组织目标、价值观念、服务理念、校训、校风、校歌、教风、学风、班风、学生观、师生观及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力。这一层次是中职学校校园文化的精神导向层面,它渗透并决定和影响着制度层面和物质层面,是一种隐性作用,在不知不觉中内化为师生员工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
目前,部分中职校借鉴企业经验以建立形象识别系统(SIS)为契机,将抽象的精神文化具体化,形象化,增强学校精神文化建设的识别度和认同感[4]。
(三)开展活动文化建设,构建校园文化建设平台。校园文化建设对人的影响,主要通过各种活动对人的思想观念产生影响。活动文化主要包括校园艺术活动、技能竞赛活动、体育竞赛活动、科技创新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和重大节日活动等。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对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养成、实践能力的锻炼、综合素质的提高、个体潜能的发挥无疑起到巨大作用。
(四)落实制度文化建设,巩固校园文化建设成果。制度文化建设主要包括学校的各类规章制度、校规校纪、学生守则、规范、惯例和人际交往行为准则等。制度文化既有隐性作用,又有显性作用,在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方面具有强制性和规范性,对于提高学校办学质量、凸显学校办学特色和专业特色,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具有决定性作用,是校园文化的生命力所在。
(五)瞄准行为文化建设,提升校园文化建设的品质。行为文化主要指师生员工在教学科研、学生管理及其他活动中通过校园主体发生和进行的人际交往而产生的文化。学校行为文化是建立在全体师生员工对学校理念完全理解和达成共识的基础上,并在各自行动中自觉地、规范地、协调地、统一地对学校理念的执行。行为文化主要由学生行为、教师行为、干部行为和工人行为四种行为构成,它反映学校管理者形象、教职员工形象、学校工作形象、学校产品(学生)的形象和学校的服务形象。
创建以立德树人为宗旨的优秀校园文化,实现国家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质量的稳步提高是一项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它要求职教工作者不仅处理好继承和创新、发展共性和突出个性的关系,而且要把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融汇其中。
参考文献:
[1]赵丽敏.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J].职教论坛,2011(22):68-71.
[2]周和平,周曦.中等职业学校校园文化的构建与策划[J].当代教育论坛,2011(12):80-82.
论文摘要:本文通过解析当前中等职业教育德育的困境,提出倡导学生道德人格、体现职业特色的主体性模式,并基于深圳市第二职业技术学校的实践,结合“工学结合、六层推进”的人才培养模式,旨在为中职德育提供具有指导意义的理念和实践。
当前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在就业、学习、生活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其深层原因在于主体性德育的缺失或扭曲。笔者认为,中职学校德育工作应在要求接受规范化德育管理的同时,结合中职生的生源特征,突出以学生为主体,以尊重、理解和认同个体差异为前提,大力开展主体性德育创新实践。
本文通过解析当前中职德育的困境,提出倡导学生道德人格、体现职业特色的主体性模式,并基于深圳市第二职业技术学校的办学实践,结合“工学结合、六层推进”的人才培养模式,旨在为中职德育提供具有指导意义的理念和实践。
一、规范化德育:中职德育异态审视
德育异态,顾名思义,就是异常化状态,作为完整职业人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道德教育对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理应得到重视并充分发挥影响力的内容却在当前职业院校实践中遭遇尴尬境地,这主要表现为以下两点:德育的形式化和程式化。
(一)学校德育形式化为脱离社会生活的智力训练。
学校德育的形式化表现为:多年来德育在整个学校体系中实际上处于边缘化的地位,常常被形容为“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费时多又总是出力不讨好、效果差。究其原因,主要是灌输给学生的德育观无主体性、德育教学方法脱离实践、德育内容远离学生生活现实。人们在德育的理论和实践中存有误区,认为德育是一种单独的教育,可以脱离学生的整体生活来培养人的德性。这造成学校德育单纯重视促进道德认知能力的提高,但忽视了学生学习兴趣,不能激发学生的道德思维,也就无法养成道德行为习惯。这导致认知与情感、知德与行德的脱离。这只算是德育的智力训练,而非“生活德育”。换句话说,知识训练式德育无法使学生养成基本道德品质和职业素养,更无法使其懂得道德背后的社会意义。
(二)学校德育程式化为单纯压抑个性的工具。
传统德育历来是以“听话” “遵从”作为评价孩子的重要尺度之一,甚至是惟一尺度。听话的就是好孩子、好学生,不听话的就不是好孩子、好学生。学生在教师面前只须“遵从”,无须“对话”、交流。这主要是基于一种潜意识:学生是受教育的对象,学生的一切理应由成人作出决定、安排。只要学生学会了遵从,就算是最大的教育成功。这种因循守旧、固步自封的教育方式,否定了人作为认识主体对客体存在能动认识的巨大潜能,它不仅妨碍了学生富有批判精神的独立自由意识的形成,而且扼杀了人的聪明才智和创造精神。更重要的是,这种陈旧观念以牺牲人的个性和人格的正常发挥、发展为代价,非常不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和成长。
二、主体性德育:中职德育的必然出路
(一)学校德育的价值要用它的社会价值来衡量。
所谓德育的社会价值,就是德育对社会所具有的积极意义。学校德育的社会价值是由教育的社会价值决定的,而衡量教育的价值尺度,则是以教育所培养出来的人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为标准的。如果教育培养出来的人能够为社会做贡献,推动社会的前进和历史的发展,那么,教育的社会价值是肯定的,德育的社会价值也是肯定的。学校德育的主体是学生,德育的效果取决于学生接受教育的程度,德育的社会价值也要通过学生的思想、行为来体现。实际上,许多学生接受德育教育远没有接受智力教育更为自觉。究其原因是多面的,如德育没有具体的规定,从而难以形成差别,难以形成约束机制,学生因而感到德育没有用。除了制度方面的原因外,学生对德育的社会价值缺乏深刻认识也是其不能自觉接受德育教育的重要原因。如有些学生认为,只要学好专业课,有了知识和能力就能在将来的工作中做出成绩,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和人生价值。 转贴于
(二)学校德育的品质要通过个体态度的改变和素质的提升来体现。
德育的全部使命是促进每一个生命个体的成长。德育是一个需要智慧、也呼唤智慧的领域,是对每一个生命个体的倾听、理解和尊重,是一种既顾及当下,也顾及未来的对生命个体的唤醒。基于这种理解,德育的品质必须立足于完善学生成长,坚持不懈地通过肯定人的尊严、人的价值和人性的方式,千方百计促进学生稳定的道德品质和情操的重建及良好习惯的养成。在德育过程中,教师是传授思想道德知识的主体,学生是学习思想道德知识的主体,教师主导德育的方向、内容和进程。虽然教师和学生在德育的教与学过程中分别是主体,互为主客体,但是学生的主体作用更应予以重视。这是因为学生思想道德的形成最终是要靠学生自觉、自主、能动地去学习。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将教师的作用提升到主导地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提倡并强调在德育过程中既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由外在“要我学”变成内在“我要学”。循序渐进地给学生以一个一个小目标并用暗示性的语言,帮助学生找到自信,帮助他们在多方面找到自己的优点,处处留心寻找他们的闪光点及时用适宜的方式对其肯定、激励,才能促使他们在多方面得到发展。
三、主体性德育的实践
由此可见,主体性德育观的确立契合了以教育学生怎样做人为中心实施德育创新的时代要求。职校德育工作在复杂多变的新形势新情况面前的种种不适应也呼唤着主体性德育的弘扬。因此,笔者所在的深圳市第二职业技术学校在长期的中职德育探索中逐渐形成了自己“三个鲜明”的德育创新模式,创造性地提出了“三个特别”的德育目标,结合“六层推进”的人才培养模式,在管理体制、管理手段、德育内容和德育环境等方面大力创新,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和社会声誉。
(一)以实践能力培养为目标,构建“三个鲜明”德育模式。
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为企业培养合格的技能型、应用型的生产管理领域的一线实践人才,中职学校在专业建设、专业教学、技能培训等方面都要符合企业技术岗位的标准。于是,学校提出了“鲜明的职教特色、鲜明的专业特色、鲜明的校本特色”的德育模式。首先,学校训练学生并鼓励学生参加各种技能大赛,让他们在比赛中、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树立信心,增加自我认同感。其次,学校的德育内容也根据企业的用人岗位性质及要求,有针对性地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不同的专业教育。如会计专业“诚信”是从业人员最重要的,商务专业的学生更要注重“礼仪教育”,这就是中职德育工作的专业特色。再次,学校在 “工学结合,六层推进”人才培养模式下,提出了具体的德育培养目标,即待人特别有礼、身心特别健康、技能特别过硬,形成了鲜明的校本特色。
(二)以人的充分发展为导向,树立“三个特别”德育目标。
学校“工学结合、六层推进”办学模式的总目标是培养高素质的职业公民,围绕这一总目标,学校创造性地提出了促进学生“待人特别有礼、身心特别健康、技能特别过硬”。待人特别有礼,也可以说是待人特别有道德、有体养、有品位,在人际交往中表现得恰当好处。身心特别健康,也可以说是能树立健康观念,拥有强健的体魄和良好的健康行为习惯,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强。技能特别过硬,指的是职业素质特别过硬,它既包括了专业技能特别过硬,也包括职业道德素质特别过硬。总之,在职业技能学习提高的同时,学校更重视学生养成诚实守信、敬业合作、自主管理、创业精神等良好素质,并引导他们正确对待职业压力与职业倦怠,提高职业适应能力,为成功的求职、就业和创业奠定基础,提升人生意义和生活幸福感。
(三)以企业人才需求为导向,在企业校区中实现从“学校人”到“职业人”的转变。
为了实现“三个特别”的德育目标,除了传统的德育课程,以及通过案例教学、情景教学、现场教学、社会调查、社会实践等方式以外,学校提出将“六层推进”中的其中三个层次作为学生在企业接受“企业训”时期:一年级第一学期有一个月在企业,为“职业体验”;二年级的第二学期四个月在企业,为“专业实习”;三年级的第二学期在企业,为“顶岗实习”。企业实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技能水平,能培养出适合市场要求的技能型人才。学校不仅针对学生在学校、企业某个阶段中会遇到德育的问题,提前疏导、提前教育,还介入学生学习、工作、生活的各个环节,辅导、指导学生解决学习、工作中所遇到的思想难题,使学生走出困境,并积极开展工学结合、半工半读德育工作研究,确定每个时期的德育重点内容,建立完善的德育管理制度。总之,就是在实训、技能训练、工作实践中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使学生在技能训练与生产工作中真正学到需要怎么样的职业道德,从而使学生自觉内化并形成诚信、敬业等良好职业道德。
参考文献
[1]杜时忠.当前学校德育面临的十大矛盾[J].当代教育论坛,2004,(12).
[3]尚久悦,孙述斌.正确认识德育的社会价值及其意义[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1998,(1).
(一)更好地适应现代化职业教育对职教师资提出了更高要求
原有职教师资的“资格模型”已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对职业教育师资的新要求。现代职业教育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①要求其掌握关于工作过程、技术和职业发展的知识;②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而且还要将其融入教学情境,发现问题;③根据职业能力要求制定教学计划、设计课程以及遵循教育论的要求。这些要求正是专业教学论研究的核心内容。
(二)能更好地实现职业教育的教学目标
职业教育的核心是职业,使学生通过学习具备相应的职业能力。以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论为基础的教学目标,是以该专业所对应的典型职业活动的工作能力为导向;以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论为基础的教学过程,是以该专业所对应的典型的职业活动的工作过程为导向;以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论为基础的教学行动,是以该专业所对应的典型的职业活动的工作情境为导向。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论的这一原则完全体现了职业教育的教学目标。
(三)能有效改变现有职教师资存在的问题
1.职教师资现状对职业教育职教师资的能力要求方面,近来强调“双师型”职教师资的培养,但主要强调动手能力的培养,其重点在“工程师”或“技师”这一“师”。而对如何培养专业教学方法,引导教学改革,对“教师”这一“师”却重视不够。作为职教师资即使具有丰富的专业理论和实践经验,如果缺乏适合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仍然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据调查,目前中高等职业学校的师资主要来源和主要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①普通中学的教师。这类教师多来源于普通师范院校,对教育学、心理学有较深的造诣,但多数缺乏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所需的专业知识,或者专业知识缺乏更新,更谈不上专业操作技能。②本专科院校的大学生。他们具备相应的理论水平,但大部分职教专业师资来源于工科大学,接受的是普通高校学术型、工程型的培养,缺乏教育理论知识,即使是师范类学院毕业的职教师资,也只接受了普通教育论的培养。③兼职教师。兼职教师以从事专业工作为主,他们经验丰富,实践技能强,但缺乏教育理论知识,对于教学中的基本技能如教学大纲的编制、教学方法的选择、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等不太熟练。这些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职业教育的水平。
2.职教师资专业教学论研究和培养现状
在我国绝大部分高校的职业技术教育学院和职业技术学院,都没有为职教专业师资的培养设置“专业教学论”课程,设置了该课程的学校除了极少工科专业有了教材外,都没有统
一、成熟的教材,即使进行了相关的研究,也多以论文形式出现。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和对德国先进职业教学经验的了解,各学校逐渐认识到专业教学论在职业教育职教师资培养方面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据调研,重庆市现有的职业技术学院对职教师资培养均设置了专业教学论课程,由于没有统
一、成熟的教材,对专业教学论的研究和运用都还处在起步、摸索和实践阶段,专业教学论的师资由于以前都缺乏专业教学论的教育,了解教育理论的不了解专业知识,了解专业知识的又不了解教育理论,在教学中不能很好地把专业知识和教育理论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目前职教师资专业教学论的教学主要来自于教师在实践中的摸索,或是对其他教学方法的模仿,缺乏理论指导,要根据职业要求的变化,对教学计划、教学内容进行改革更显得力不从心。目前学术界对职业教学论的研究越来越重视,并且研究成果日渐丰富,专业教学论理论日益成熟,但由于职业教育专业、层次的多样性,不同专业、层次的职业具有不同的知识特点和能力要求,需要有与其相对应的具有各专业特色的专业教学论,目前除了极少工科专业有专业教学论外,其它各个专业都没有其对应的专业教学论。
二、专业教学论的内涵以及研究的核心内容
教师职业的前提条件是专业学习,但对职教师资而言,专业学习也包括本专业的教学论。在职业教育比较发达的国家,职业教育的专业教学论是作为大学职业教育师资培养的一门独立学科而开设的。德国职教师资教育专家Petersen认为,教学论方面的能力是职教师资“最切身”的职业科学,它研究如何在科学定位的基础上确定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制定教学法草案。
(一)专业教学论的内涵
专业教学论在我国职业教育中是一门新兴交叉学科,是职业教育师资专业发展方面的重要学习内容。专业教学论是基于某一专业领域或方向,关于教与学的理论与实践的一门学科,是教学论具体化的体现,涉及单个或多个科目。专业教学论的重点是基于职业教育专业领域对于职业学校相关专业课程课堂教学活动进行的原理或理论分析与解释。专业教学论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在专业科学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对象合理确定本专业学科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并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制定教学方案。
职业教育的专业教学,是以其独特的视野,构建有别于普通教育或普通高等教育的专业教学论体系,即职业教育的专业教学论体系。在职教师资培养培训中,专业教学论是职业教育专业领域与教育科学的纽带,起到加强职业教育教师职业科学化的作用。
(二)专业教学论研究的核心内容
职业教育的专业教学论是在专业科学的基础上,从职业能力分析及开发入手,确定教学目标、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和制定教学方案的一门科学理论。专业教学论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职业发展分析、职业能力分析、学习领域课程分析、教育过程分析。
1.职业发展分析。市场营销领域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必然会影响营销领域中职业的形成与发展。市场营销经历了一个又一个发展过程,在每一个过程中都有其自身的特点,由此对职业类型、职业要求、职业能力都会产生不同的影响。要帮助学生更好地进入职业角色,了解从事的职业领域中,市场营销理论、实践的发展过程和现状以及按职业形成的工作所蕴含的内容、形式以及实际的职业、职业规章、职业发展前景都是非常必要的,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职业领域里未来的工作,这也是做好这一职业的前提条件和基础。从职业发展方面,在市场营销的发展过程中,市场营销经过了生产型、销售型、市场型、系统型等不同的发展阶段,各阶段与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和科技发展水平相一致,市场营销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特点,由此形成的职业类型、工作形式和内容也有所不同。在生产型时代,企业以生产为中心,以产定销,并不重视推销活动,没有专职的营销人员;在市场营销时代,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为中心,营销是企业发展的关键,专职的营销人员应运而生;在未来经济发展和市场高度开放的时代,从某种程度上说,营销队伍的生命力决定了企业的生命力,营销职业可以说是未来最广泛、最具有挑战性和最具发展前景的职业。
2.职业能力分析。职业教育的专业教学论以职业的发展分析相关职业的职业能力。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论的教学目标是以该职业所对应的典型职业活动的工作能力为导向。通过职业的工作岗位和工作过程分析所需职业能力。市场营销专业主要从事市场调研、营销策划、广告策划、市场开发、营销管理、推销服务和教学科研等工作,每一具体职业活动工作有其相适应的特殊的职业能力。从能力内容的角度,德国学者把职业能力划分为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专业能力是和职业直接相关的能力,如市场营销的市场调研能力;方法能力是指独立学习、获取新知识的能力。社会能力主要指处理社会关系、人际交流、劳动组织能力等方面的能力。它们具有职业普遍性,是从事任何职业都需要的能力。各种职业能力在具体的职业活动中,它们是交织在一起、没法分割的,它们不是三个具体的能力,而是三种类型的能力,在学习领域课程分析中,不能机械地按照这三种能力去分割课程内容。
3.学习领域课程分析。课程是教学内容和进度的总和,概括了教学的内容、安排、进程、时限以及大纲和教材。市场营销专业的课程是根据对职业能力的分析确定职业教育课程。职业教育课程是学生获得相应从业能力的桥梁。其主要任务是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该工作能力,胜任职业工作岗位的要求,适应未来职业的需要,并为学生的个性以及今后的职业发展创造条件。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营销工作的能力要求是不同的。分析所对应职业能力的需求从工作岗位到职业能力再到培养规格进行课程开发,职业教育的课程强调把职业能力和工作过程转换为学习领域和学习环境,追求工作过程的完整性而不是学科结构的完整性,重视职业需要,忽略课程知识体系。
三、专业教学论的发展趋势
职业教育的发展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受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因此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论必将随着社会的发展表现出新的发展趋势。
1.职业教学论的社会化、国际化。随着社会的发展,世界经济正以势不可挡的趋势朝着全球市场一体化、企业生存数字化、商业竞争国际化的方向发展。企业的发展必须与国际接轨才能得以更好的发展,与此趋势相适应的人才培养的专业教学论的内容、标准、评价和职业教育形式也必然日益规范化、国际化。一方面,社会对人才就业实行资格认证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与此相适应的人才培养规格必须与《国家职业标准》《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保持一致;另一方面,人才的对外输出也是职业教育的一个发展方向,职业教学论也需要与国际职业标准保持一致。
2.职业教学论的个性化和差异化,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个人发展的个性化。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的生活方式、生活风格以及价值观必将呈现多样化的趋势。每个人可根据自己的经历、能力、社会状况、健康状况来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在培养学生共性的基础上也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市场营销专业教学论体现出人才培养个性化的特点。
(2)社会需求的差异化。社会经济在共同发展中也存在区域差异,不同区域经济发展状况不同,对人才的需求也存在差异性。人才的培养既要立足于为全社会服务,更要立足于为本地区经济发展服务。市场营销人才的培养,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加强行业性市场营销人才的培养,如房地产营销、汽车营销、会展营销、物流管理等等,专业教学论要体现出这一差异性。新晨
(3)学校发展的特色化。教育的发展使职业教育将面临市场化、现代化、国际化的挑战,职业教育本身也竞争激烈。学校要发展就要有自身的特色和优势,人才的培养必须根据市场的要求和学校自身的资源和条件走出一条既能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又有其学校特色的人才培养之路,才能在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市场营销专业教学论的建设需要体现出学校特色。
3.职业教学论的教学方法和教育手段的多样化。随着信息化、知识化社会的到来,知识的信息量不断增加以及技术和传播媒体的发展和运用,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成为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例如数字环境下的模拟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网络化协作式学习等。职业教育的教学形式必将越来越贴近职业实际和职业环境,市场营销专业的职业教育必将朝开放式的方向发展,基于职业能力培养需要的理论教学、生动形象的案例实训、具体细致的社会实践,将课堂无限扩展,将知识融入实践,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处理各种实际问题的能力,实现与未来职业的最佳结合。
参考文献:
【关键词】中高职;电子电工专业;建设;完善
从改革开放以后,职业教育建设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专业建设方面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如专业培养模式从高校的生搬硬套、复制、简化;专业教师师资结构严重不合理;课程设置偏离培养目标;教学方式中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技能训练中只注重考工而不注重专业综合技能与素质的提高;实验实训设施落后、不完善;校企合作表面化等等。只有对引起专业建设中的问题加以改进,才能使电子电工专业的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实现自身的价值。
一、专业建设中遭遇的问题
1.专业培养模式的老套
由于现代教育的普及,使得教育界培养人才的目标和重心都转移到高校建设上来。对于职业教育,在专业的培养模式上也是生搬硬套的一体化教育方针。培养模式上应以专业培养和综合培养为目标。对高校培养的复制和简单化,只会抑制学生自身的发展。一些职教的人才培养模式只是一些教育要素毫无章法的拼凑,没有自己的思想,盲目的打造人才。如计划经济时代所形成的办学理念的惯性束缚。
2.专业教师师资结构不合理
职教的教师们多为本科学院的毕业生们,理论-理论的教育导致他们实践技能水准较低,不适合直接走入课堂;在对学生的教育中,难免发现不了问题的实质及解决的对策。由于职业师资准入门槛的限制,大量有理论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优秀人才难以充实进入执教师资队伍;师资结构直接程度上制约专业建设,师资队伍的优化,成为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3.课程设置偏离培养目标
教育界培养人才的目标,无非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专业素养。然而在当今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上,往往偏离了培养目标。开设的课程中,往往只用单一教材,而忽视了与实际生产环境衔接,使得走上工作岗位的学生很难适应岗位需求;课程设置时缺乏可信的专业论证,甚至将一些毫无意义的课程,添加到日常的授课中,使教学偏离培养目标。在中高职电子电工专业的实训中,不能结合现代企业工种需求,只在校园内设置密闭实训环境,严重制约学生的创新精神和专业综合能力的提升。
4.教学方式中理论与实践的实际脱节
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是检验理论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传统的教学方式中往往只注重理论考试,将实践和实训抛之脑后。课本知识掌握的滚瓜烂熟,到实际操作时茫无头绪。教学方式的滞后性和盲目无目的性,使得实践无法达到预期效果。理论的作用再大,也无法改变实践活动的规律。而脱离理论指导的实践只会制约实践的真实性。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已经得到广大专业教师的认同,但这一模式对教师的业务能力要求较高,需要充足的实验实训设施作保证,组织难度也较大;因而实际教学中真正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很少,理论与实践存在实际的脱节。
5.技能训练中只注重考工而不注重专业综合技能与素质的提高
中高职电子电工专业中,最重要的就是技能的训练。技能是作为专业最起码的要求,严谨科学的技能培养,离不开对学生素质的考核。由于缺乏行业认同的实际标准,教师不知道培养什么样的学生才是企业真正需要的,因而在专业技能的训练中,往往忽视了综合技能与在学习能力是我们培养的实际目标,只能依据劳动部门的考工当作训练的标准,成为又一种应试教育。尽管毕业的学生这个中级工那个高级工证书有好几本,但上岗后工作能力往往被企业否定。
6.实验实训设施落后、不完善
中高职的专业建设中,必不可少的就是实训,实训离不开设施设备。电子电工专业,必不可少的就是对其自身进行考核。教育界在对其设备的投入上,往往不会倾注太多,这就使得一台设施的使用年限较长,容易与时代脱轨,旧设备的安全隐患也有待探究。
7.校企合作表面化
众所周知,教育界培养人才的最终目的,是为社会输送大量技能型人才。当今中职院校受许多方面的制约,向企业学习传授技术方式,借鉴先进的技术培训方法,将动手实践和理论基本功扎实相结合的道路进行到底,实践是检验真理正确与否的主要标准。坚持以学生为本,实现“一体化”工学结合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单纯的靠政府举办,被实践证明是不现实的,只有动员中高职自身发展,即把知识点与学生的生产、生活实际相结合,不断完善课程教学方法和手段,才能真正的收到实效。
二、专业建设的完善措施
1.专业培养模式要有创新精神
在人才的培养方法上,要有针对性和有效性的渗透。在一定办学条件下,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标而选择好的构思。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要以构建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为目的。解决中高职电子电工专业人才培育模式上的基本问题,为构建和完善专业机制做最大努力。人才培养模式既不能限定在教学过程中,又不能泛化到职教的整个管理层面。人才培养模式要在一定教育思想指导下,将理论具体化。目前职校的专业培养模式要走自主化创新道路,倡导教育的多样化,坚持以人为本、终身学习的理念,要对高校整体进行改革。
2.合理调整师资结构
目前的就业形式严峻,使得对师资的选拔上只注重学历的高低。在师资的配备上,降低门槛限制。使得那些有真才实学的优秀人才充实进中高职的专业教育中去。“有教无类”孔子尚且如此,职业建设的道路上,何必拘泥于形式。一方面造成了人才的浪费,另一方面也使得一些书呆子制约高校专业建设的发展。
3.课程设置目标化
课程设置要以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为目标,在学习课本纯理论的基础上,与走与生产实际相结合的道路,以适应和迎合学生毕业以后的就业岗位。课程的设置上要有专业的论证,开设的每门课程要有意义。在中高职电子电工的专业实训中,要结合工种制定课程。有目标的进行课程设置。创设开放性的实验环境,培养学生在学习中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提升。
4.走理论结合实际实践的道路
引进一些实践、技能突出的优秀教师或中高级工程师,进行专职教育。将文化课习得的理论知识,付诸到实验课堂这个真知上。不盲目于实践,也不拘泥于理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需要教师加强业务能力,完备的实验实训设备做后盾。在实际的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教学实践与学生自身实践,切实落实到实处。
5.培养企业真正需要的人才
高职高专电子电工专业的学生,培养的最终目标无非就是为企业谋福祉,为社会作贡献。必须充分让他们对企业有认同感。教师的教学不能是盲目的无目的的传授理论基础,而是要依据应用专业培养人才的要求,不单单是证书的证明,而是要有真正的实干精神和动手操作能力。
6.改进实验设备,加大投入
设备的购进和实习的历练方面,学校的教育组们要为学生配备齐全的设施,如电拖实训室、电子在实训室、电子电工实训室等。利用图书馆扩充知识,需要教育组为电子电工专业的学生们设立独立的专业书籍分区。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与企业联合办学,不断扩大基地建设规模和保障设施的不断完善。
7.将校企联合落实到实处
以市场为导向,在改革中求发展。当今时代,人才已不单单是企业榨取利润的工具,而是作为独立的个体存在的。企业要发展,在市场经济的漩涡中,要做大做强,必须也要有建设的思想。中高职电子电工专业,是电子也的领头军,就业的岗位和门路千千万万,素质的提升,还必须凭借教育体制的建设,改革是第一要务。通过交流、培训和教师下企业锻炼或外聘工程师讲座,全面提高教师素质,将优秀师德、业务纯良、开拓创新内心的专业教师队伍,迎进校园之中。
三、总结
电子电工专业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不应单单泛化到一个概念。而是要走理论结合实践的道路。除了在专业建设过程中,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外,还要培养学生的综合技能及素质。教学课程设置中要以培养人才为目的。做到以上几点,才能将中高职电子电工专业建设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和谐王国。
参考文献
[1]邓朝霞,梁文宇.中职电工类专业实习实训教学改革[C].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2010.
[2]孟庆黎.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思考[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07(20).
[3]周龙军.“一体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110(7).
[关键词] 中职;国际贸易;校本教材;实训教学
中等教育论文" target="_blank">职业教育是有别于普通教育的一种特殊的教育模式,重在培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的第一线的实用型人才。入世以来,众多进出口企业反馈:对学历并没有严格的要求,最主要的是能力。面对市场有利契机,中职国际贸易教学采用几近真实的国际贸易模拟环境,让学生在其中亲身实践。并建立起以实训为主体,理论为支撑的任务引领型教学体系。只有学生将知识转化为技能才能使中等职业教育以市场为导向的原则真正落到实处。
1、任务引领、创新教材。
长期以来,中职国际贸易专业教材传统,与实际就业岗位脱离,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和职业能力的养成。校本教材的开发以长期进行国贸专业教学的一线教师为主体,以工作任务为中心引领知识、技能和态度,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让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发展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以上海市现代职业技术学校《国际商务实训指导》为例,教材以进出口业务中最常见的结汇方式(L/C、T/T、D/P 或D/A)和成交方式(FOB、CFR、CIF)分别设置T/T+FOB、T/T+CIF、T/T+CFR、L/C+CIF、L/C+CFR等项目;项目下各设一对“教学活动”和“体验活动”;“教学活动”以生活中的实例为“项目背景”,通过“项目分析”要求完成“项目任务”;然后在“项目实施”中分步骤以各角色模拟从签订外销合同,到备货、租船订舱、报检、保险、报关、出运、制单,直至付汇/结汇、退税等进出口的必经过程。“体验活动”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学生按项目要求,对项目背景进行分析,继而完成项目任务。事后学生和教师都可以根据任务完成的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活动能力。通过技能水平的训练,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能力。
另外,校本教材整合了其他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内容,反映出中职特色。比如英文函电的使用以及英文单证的制作与国际贸易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为了加强这方面的训练,部分外贸函电的内容也被整合进去。教学中,业务流程的讲解和外贸函电的应用结合在一起,每一个环节中英文相对应,步骤力争和实践环节相符。
任务引领型课程打破了过去国际贸易理论与实践二元分离的局面,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的教学,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
2、技能训练、理论检验。
模拟操作贯穿于国际贸易专业实训教学的始终。理论变成了实训的附属。实训不仅把枯燥的专业知识变得丰富精彩,更可以帮助学生有效地理解记忆。比如《2000 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
解释贸易术语CIF:卖方必须支付合同规定货物运至内定目的港的运费,并自付费用办理投保手续,但很多学生经常混淆买卖双方的权力义务。在模拟实训中租船订舱,填写投保单都必须在“出口商”
角色下完成。再如,《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中所谓“单证相符”、“单单相符”也在实训过程中得以很好的体现。以L/C+CIF 为例,在履约操作中我们需要制作合同、信用证、商业发票、装箱单、汇票、投保单、报检单、报关单、核销单等众多单证,只要单据之间表面不一致,单证中心将提示单证错误。除此之外,实训还给学生提供了进出口报价及核算等练习。
国际经贸局势瞬息万变,国际贸易政策也是重出不穷,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及时补充国际经贸领域的新进展和实际业务需求。比如汇票通常被作为重点放在“支付工具”上,而国际贸易实际使用的汇票是由出口商开出的“收钱工具”,这是一种特殊的商业汇票。
教师可以讲明这种“国际贸易汇票”的特点和使用,以免与后续的托收、信用证涉及的汇票相混淆。全方位、多角度、大容量的技能训练解决了学生的学习难点,检验了书上的理论知识,使教学真正跟上时代的步伐。
3、综合实训、培养创新能力。
从技能到能力,这是质的飞跃。综合职业能力既包括专业业务能力,又包括社会能力。中职生可具体为:实践动手能力,自我学习能力,社交能力,创新能力等。现在,许多国际性大公司在招聘人才时,十分注重应聘者的能力。能力的类型不同,培养也就各有差异。
首先,要了解和分析预测今后学生可能就业的相关岗位,明确各专业的职业能力结构,确定专业所需的基本技能和专业知识,并建立健全考核评估体系,把能力培养始终作为教学设计活动中的一条主线。其次,在教学中始终贯彻启发性教学原则,以因材施教为基础,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重点,积极开展综合实训,全面进行综合性的职业学习和训练。
国际贸易专业实训课与文化课不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讲解者,而是指导者、咨询者;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主动地获取。自始至终主体是学生,他们的积极性被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让学生分组组建公司,自己在实训平台上寻找商品和客户,自己设计产品目录、宣传广告。以进出易的基本过程为主线,以具体的进出口商品交易为背景,针对进出口贸易中业务函电的往来,包括出口报价与还价,核算、交易条件的磋商、出口合同的订立、信用证的审核与修改、出口货物的托运订舱、报检通关、办理保险、结汇、退税等主要业务为序进行训练。
国际贸易专业核心技能课程并不是一个孤立的模块,它与其它模块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互动发展的。集中的综合训练,涵盖了外贸函电、国际贸易实务、国际市场营销、国际物流与货代、报关理论与实务等多门课程,通过全套单据的制作,让学生掌握了与外商建立业务关系的整个流程。系统所属部分项目与职业资格证书接轨。采用这样的综合实训,把看似繁杂的贸易流程,通过真实案例进行展现,并使之与实际操作环节相沟通,不仅强化了学过的知识,还培养了学生们的上岗能力和创新精神。
4、校企互动,可持续发展。
由于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主要是为了培养第一线的实用型技术工人、提高劳动力的素质和技能。因此,实训期间可让学生看到真正的运输工具、集装箱、海关监管场所,参观海关报关大厅和检验检疫机构,还可以直接聘请有经验的从业人员来校讲课,使学生在步入社会之前对行业及时了解。
学生未来职业的变化与他们自身的发展要协调起来,光靠课堂上的动手操作和模拟实践是不够的,学校教育应该和社会实践渗透结合。学生进入进出口公司实习,企业成为学校的实训教学基地,不仅使学生加深了专业理论知识,熟悉了企业业务的具体运行,而且还积累了经验,提高了综合知识应用和实际操作的能力。
同时,外贸企业从中发现和选拔人才,实现用人单位“零磨合”期的需求。校企合作培养了学生在未来实际工作中自我调节、自我发展、自我更新的能力,使学生既具备上岗就可以较好地上手工作,又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刘红燕。 高职类国际贸易专业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 山东农机化,2004.
[2]罗兴武。试论高职国际贸易专业课程的整合[J].职教论坛,2005.
中职教师的个人工作绩效在学生的学习中体现出来,因此做好个人年度工作总结有利于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那么有关职业学校教师职责工作总结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职业学校教师职责工作总结,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职业学校教师职责工作总结1
时光飞逝,转眼间一个学期的教学工作已经结束。算算自己也已经从事教师工作整整一学期了,在这短暂的时间里,我也从一个刚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变成了一个有着一点教学经验的教师了。取得了一些成绩、积累了一些教学经验、更重要的是有了自己的人生追求!“教书育人、投身学术、淡薄名利”是我对自己的要求!将自己的爱好能和工作结合起来的人是幸福的人,而我就属于这一类人!今后我将继续努力,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准了和教学水平,不断最求自己人生价值的化,实现教书育人和学术科研的人生理想。更好的做到教书育人、为社会、为国家、为人民培养优秀大学生的人生理想。现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认真学习,提高思想认识,树立新的理念
1、坚持每周的业务学习,在课余时间自己主动学习,学习研究学科方面的教学问题及该领域的新技术,将理论联系到实际教学工作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丰富知识,提高能力,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很好的传授给学生。
2、通过学习和实践使自己逐步领会到“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教学理念。树立了学生主体观,贯彻了民主教学的思想,构建了一种民主和谐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使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观点,承认学生个性差异,积极创造和提供满足不同学生学习成长条件的理念落到实处。将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二、教学工作
(一)发挥教师为主导的作用
1、备课深入细致。平时认真研究教材,多方参阅各种资料,力求深入理解教材,准确把握难重点。在制定教学目的时,非常注意学生的实际情况。完善校本教案,并不断归纳总结经验教训。
2、注重课堂教学效果。针对二年级级学生特点,以愉快式教学为主,不搞满堂灌,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学为主线,注重讲练结合。在教学中注意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并给学生多些实际社会问题。
3、坚持参加校内外教学研讨活动,不断汲取他人的宝贵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多次听公开课,进一步明确了今后讲课的方向和以后该专业课该怎么教和怎么讲。
4、认真及时批改作业,注意听取学生的意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有目的的对学生进行辅导。
5、坚持听课,注意学习教研组里老师的教学经验,努力探索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本学年认真听有经验老师的授课,对自己的教学促进很大.
6、注重教育理论的学习,并注意把一些先进的理论应用于课堂,做到学有所用,.写教学反思,使自己的教学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但也使我意识到了自己在教学方面的不足之处,,因此我努力借鉴老教师的经验,并向他们请教有关教学的问题,弥补自己的不足
(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有意识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通过课前预习、课后提问等教学手段,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及学习积极性。让他们的天性和个性得以自由健康的发挥。让学生在视、听中培养了理解记忆思维方式。
总结这学期的教学情况,我认为自身有以下几点值得注意:
1、努力提高自己,扩充自己的知识面。了解学生的心理,想学生之所想,及学生之所急。转变自己的观念,认真领会变化,好在课堂上给学生讲明白变化。另外,在上好课的同时我还尽自己的可能在业余时间不遗余力的扩大自己的知识面,通过看读书、看报、互联网、电视??等来扩大自己的知识面。通过这个学期的学习,我更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就可以在上课的时候的心应收,从容面对和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这学期本人主要在扩充知识方面提高自己。
2、在学生学习方面多为学生提供便利。严格要求学生,在学生的自主学习方面、尽量做到自己所能做到的;采取各种方式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积极补充新的学习资料,结合时代的发展引进新的学习资料,在互联网上找一些对学习有用的东西给学生学习。
3、注重沟通,以利于学生的轻松学习。通过QQ和电子邮件积极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尽自己能力提供帮助。
5.自我评价;
对自己的这一个学期的工作要做一个评价是一件不简单的事情,在这里我只想对自己这学期的工作给一个简单的评价;“用平常心面对生活、用上进心面对工作、用恒心面对事业”这是我对自己的要求。我一定要以身边的前辈为榜样,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学术研究水平,使自己早日成为一名优秀的中职教师!
总之,一学期以来,在各方面的工作都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成绩只能代表过去,工作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如:行为习惯还不够规范等,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一定要发扬优点,改正不足,扬长避短,争取更大的成绩。
职业学校教师职责工作总结2
时光如梭,在忙忙碌碌中,学期已经过完了。的确,我们在过去的一年当中忙碌着、辛苦着、奔波着同时也收获着,新的一学期也在寒假过后即将开始,我们在展望未来的同时也不要忘记回顾上一学期的苦辣酸甜来激励和鞭策自己。现在我将这学期的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政治学习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始终坚持学习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认真学习时事政治,关心国家大事,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政治学习,服从领导安排,维护学校领导的,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严守工作纪律,时刻记得关心集体,以校为家。
二、业务学习
为了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提高教学水平,我深知学习的重要性。一方面,我不断地自学专业知识,使自己能更好地组织教学,教给学生更多的知识;另一方面,我认真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努力把别人创造出来的现代的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化地转化为自己所有。此外,我还认真学习他人的教学方法和经验,尽一切可能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努力使自己向着优秀教师去发展。三、工作态度认真,对学生极端负责
我对后进学生的补课,(难啊,质量倒数就得下岗呀,头悬梁锥刺股精神当代还要得啊!弑师案充分已经说明了)更是不遗余力.力争使学生学得更扎实,更牢固。我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敏锐地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并迅速找出解决问题的方面,因势利导,因材施教,不循规蹈矩,墨守成规。同时,注重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发展,并在平时和考试中都严格要求学生,有时达到了苛刻的程度,学生一开始啧有烦言,尽管如此,我并不因此而放松对他们的要求,为了把后进学生的成绩提上去,苦心孤诣,绞尽脑汁,想尽了一切办法.并为此付出了大量的精力.对于不是本班的学生,我也采取了一视同仁的态度,一旦有其它班级学生提出要求,照样热情辅导,提供复习材料。
四、对待上级指定的任务,积极完成,速度快,质量好,不讲条件,不提要求。
任劳任怨,体现了一个人民教师良好的工作作风和道德风范。每当接到领导下达的任务,我总是不折不扣地完成,并能虚心听取他人的批评意见,对自己的不足加以改进.
五、班主任工作。
在班主任工作方面,我非常重视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通过班会、晨会、思想品德课及结合各科教材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人民、爱集体、爱老动、爱学习等的思想教育。使学生能养成良好的班风、学风。班干部是老师的左右手,所以我把培养得力的班干部作为班主任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我还常给班干部定时开会,了解他们工作的情况,鼓励他们大胆开展工作。使班干部能在同学中树立起威信,成为同学学习的榜样。
总之,我在工作上发扬了任劳任怨的精神,做到不计个人得失,以校为家,以教为本;对待同事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并能虚心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对待学生则爱护有加,但决不放松严格要求。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开拓前进,为美好的明天奉献自己的力量。
职业学校教师职责工作总结3
一思想方面
20_年,是我校的师德师风建设年,本人担任13幼师1班班主任工作,在学校各级领导的带动影响下,本照“教育就是服务”的思想,廉洁自律,与时俱进,积极参加各类政治学习,端正思想,认清形势,时时处处维护学校形象,服从大局,团结协作,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切实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新课改精神,不计个人得失,以高质量高标准对待自己的工作,遵照“不为失误找借口,只为成功找方法”的原则,转变观念,兢兢业业,为人师表,为学生提供全方位,高水准的服务,以高度的责任感尽到自己的岗位职责,培养适合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二业务方面
本人能够严格遵守学校的“备、讲、批、辅、考”制度,做到心中有制度,手中有行动。在备课方面,做到没一节课都“有备而来”用“预设打造精彩课堂”。本人能够深入钻研研教材,对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烂熟于心,设想他们在学习新知识时,可能会出现哪些困难,做好相应的预防措施。在学习借鉴名师教案的基础上,设计出富有自身特色的教学全程。
上课时,本人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变通,不拘形式地开展多种多样的教学活动,重视积淀和熏陶,针对中职学生的特点,凸显是用性。通过排演课本剧,开展辩论赛或者创设生活中可能遇到的种种情景,使她们在“玩中学,学中玩”,逐步提高她们的理论素养,为她们三年以后走上工作岗位,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奠定基础。在课堂上,本人能够恰当地运用现代教学媒体,为学生展示图片资料,链接相关影视片断以降低理解的难度。上个学期,学生一直对古诗词,文言文不感兴趣。这一学期,我让她们观看了《20_新年新诗会》的部分内容,使她们评品,提出自己的设想和建议,从而感受高雅艺术的魅力,接受经典文化的熏陶。此后又在自己的班级开展朗诵会,使生通过诵读的过程中去理解,体会,感悟经典文学的不朽生命。课后,我能及时回顾自己的教学过程,再现其中的某个环节,总结成败得失,写出案例和教学反思,以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
课下布置作业,我能遵循“精讲精练”的原则,及时批改,及时反馈,及时总结,用评语与学生交流。
三学习方面
交给学生一滴水,教师须有一江水,本人能够不断学习,坚持到图书室、阅览室借阅,阅读教育名著、期刊杂志,摘抄学习卡片,撰写教学札记、心得体会,也利能用网络视频坚持听课,并向本教研组老师虚心请教,积极交流,参与研讨。上课之余,本人能主动参加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学习,同时按要求往上传资料。在教学基本功的练习方面,本人也毫不含糊,坚持钢笔字,粉笔字练习,力求日渐长进。
四其它方面
1积极参加教育科研活动,参加连云港市教科所组织的职业教育论文评审活动。
2踊跃参与学校的文体活动,如“元旦”节跳绳比赛,歌唱比赛。
3严格按要求完成学校的临时性工作。
五存在问题和改进措施
1专业知识不够宽泛,渊博,在课堂中不能做到左右逢源,挥洒自如。
2.教育理论与实践相脱节,在教学中仍然存在机械分析和被动灌输的现象,课堂模式化,缺少吸引力,没有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落到实处,没有使她们把一些方法和技巧内化为自己的能力。
关键词:翻转课堂 有效教学 实施 反思
互联网改变了一切,教育行业也不例外,微课、百度传课、翻转课堂等教学手段不断推出,作为技工院校的电子专业教师,必须与时俱进地学习、实践先进的教学方法,才能有效地保证教学的效果。下面,笔者以现在热门的翻转课堂为例,探讨这种先进教学方法的实施和教学效果。
一、翻转课堂的现实意义和具体实施
1.翻转课堂的现实意义
翻转课堂源自美国两个老师,一个叫伯尔曼,一个叫萨姆斯,他们用屏幕捕捉软件录制做好的PPT演示文稿(也可以是微视频),并配上实时的讲解声音,放到网上供学生在家里观看。第二天,学生在老师帮助下和同伴面对面展开讨论和完成作业,这种创新的教学模式的好处是不言而喻的。
从学生角度来讲,相当于自主学习,他可以在课外轻松地掌握进度,想怎么看就怎么看,懂的就快进,不懂的可以反复看,也可以带着问题第二天在课堂上讨论、问老师。
从老师的角度来讲,身份从教授变成了教练,同时也促进了课堂上的互动,搞活了教学氛围。颠覆了我们满堂灌的教学理念,具有很高的教学价值。这种教学形式不火不流行,真的是不可能的。
2.翻转课堂的具体实施
俗话说: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大家都知道,技工院校生源质量相对较差,所以实际设计中,教学内容必须时间短(15分钟以内)而精炼,必须有趣(否则学生不会看),而且必须目标明确,留有余念(便于学生学习和下一步的讨论)。
(1)以音响延时控制电路为例。作为一个课题项目,要有趣,先给学生看看做好的产品通电是什么现象(花时2分钟)。然后简单讲一下电路工作过程,什么声音放大、整型、触发,单稳态电路翻转,继电器得电吸合等等(花时6分钟)。
因为是实训课,这次的目的是学习怎么装配,针对电路的难点,视频中示范一下三极管的安装(花时2分钟),再讲一讲继电器的构造(花时3分钟)。最后提示一下,明天上课大家进一步讨论,各组选代表上讲台示范关键元件的安装方法。那么第二天,大家上课讨论时,作为教师的角色是教练,就要鼓励和观察学生,先让一些不活跃的组、不太懂的学生发言示范,鼓励并营造学习气氛,告诉他们答错没关系,但一定要思考后再说,有根据地说,反对糊弄老师、乱讲(主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纠正少数学生消极、不良的学习习惯)。
这些学生发言一般错误的概率比较大,下面就有活跃的学生七嘴八舌地纠正。这时笔者还是以鼓励为主,维持热烈的学习氛围,一步步依次引导中等掌握程度的学生到熟练掌握的学生各抒己见,积极讨论。笔者还可以适当地根据他们已经掌握的程度,添加一些更有挑战性的问题,来个“火上浇油”,以提高层次。最后,等讨论成熟了,笔者再进行一个点评总结,圆满地上好了一堂课。
在这堂课中,会发现由于将一些概念、原理等叙述性的问题放在课前,让学生自己看,其实相当于提前预习,这本身就是一个好的学习习惯。这就要求老师一定要下工夫备好课,根据教学项目的知识点和学生经常犯错的地方,设计一些精彩的“问号”,放在给学生提前看的教学视频的结尾,留有余念,为第二天课上的讨论打下良好的基础。精彩的“问号”才能激发出学生的探究热情,学生课上热烈地讨论也就体现了他们是课堂的主人。
(2)以直流调速电路的安装为例。作为一个课题项目,第一次笔者先仿照上面音响延时控制电路的方法制作一次教学视频(具体内容不一样),进行一次课堂讨论。然后实际安装一遍。笔者在思考中,不由得想起了一名印象深刻的往届学生。这位学生平时桀骜不驯,老师也很头疼,对其唯恐避之不及。但恰恰就是他,在这次电路的安装中,他把原理图上是上下两层的电路做成了一层,而且线路相当的简洁,排版科学,焊接美观,用时还少。给笔者带来很大的震撼,为此,笔者还大大地表扬了他,并且认真地根据他的思路研究了一下电路安装方法,确实有些挑战。要将主电路中间扒开来,把下面的控制电路上下180°翻上去,融入主电路中去。这样一来,马上就有了一些可以探究、讨论的问题。这些宝贵的问题是无价的,笔者把它总结了一下,作为了一个教学经验。在这次视频中,笔者先点评了一下这次的电路安装,错误的地方进行纠正、示范,好的地方进行表扬、强化。
接着,笔者以蛋糕为例,要求他们把双层做成单层蛋糕,思考怎么样做成单层电路,第二天讨论。就这样,一个大大的“问号”产生了,明天课堂上激烈的讨论是可以期待的。有趣的问题,才能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这个例子只是抛砖引玉,在我们电工电子组里,有很多思维的火花和教学的范例。比如,一位前辈提出电路按钮不按照原理图安装,而像实际产品一样,放一边或者环型安装等等。组里老师们的群策群力,也是课程改革的有力保障。
说到这里,感觉到似乎还有些意犹未尽。因为不管教育方法怎么推陈出新,甚至眼花缭乱,归根结底是要放到教学课堂上进行实际运用,最后检验的标准是看学生到底愿不愿意学你的课,有没有收获,是否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也就是有效教学。
二、借题发挥
1.利用好网络教育资源
曾几何时,笔者参加一些教研活动,听了一些新的教学方法示范课。感觉没什么实质性的东西,学生的互动也很勉强,感觉也就是摆摆花架子,我们更需要的是实实在在的有效教学。于是有一天,笔者心血来潮地上网对脑子里冒出来的这么一个名词进行了百度搜索,结果大吃一惊,自己还只是有一个想法,网上竟然连书带教材、论文一应俱全,感觉互联网就像海洋里无尽的潮水淹没了你。它既给你带来了便利,也颠覆了你的观念。所以,作为一名专业老师一定不能做井底之蛙,一定要利用好网络资源,学习好专业知识和教育理念,充足“电”才能上好课。
2.知行合一,关注细节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他的生活教育论中倡导“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寥寥几个字,朴素的语言,至今仍然具有丰富的教学价值。尤其是笔者在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习期间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这点。
学院的李老师在给上课时告诉我们,很多教材(尤其是电子EDA软件类)他们是不用的,都是自己编的讲义给学生。因为这类软件教材一开始大多是“英译中”(电子专业软件基本上由欧美大公司开发,国内的翻译有时仅仅相当于一本说明书而已),后来的教材又有很多是相互“借鉴的”,它们缺少丰富的实践支撑。
所以你会发现,有些教材干巴巴的,总是感觉缺少一些细节,让你无法实际操作。而李老师本人既上课教学,还在企业从事实际的设计工作,承担一些生产任务。所以在教学中,不管是项目教学还是任务驱动、一体化课程,他都可以用丰富的工作经验和细节来丰满他的教学。他在教我们Protel画图软件时,无论是软件参数一项项的设置,还是具体地画图示范,都显得很专业,使我们受益匪浅,学到了很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
因此笔者认为,作为一名电子专业的实习老师,光有理论知识是不够的,还需要工学交替,知行合一,把现在工作中的经验和专业细节融入教学内容,才是有效的教学,学生一定会体会到知识是有用的。
3.教无定法,不拘一格教人才
微课好不好?好,但谁规定微课一定要在网上的。我们电工电子组的前辈就摸索了一下,利用网络摄像头加电脑,通过软件捕获直接投到大屏幕上来教学。焊接动作、电子仪器仪表地使用等等,课堂上的示范,随时即兴地来个“现场直播”。教学效果也相当不错。笔者认为形式不重要,关键是取其精华。
据了解,第一代翻转课堂尝试过上海杨思中学的“先学后教”模式。其实,笔者在课堂上也做过类似的尝试。因为有一个班的学生大多比较调皮,不好好听讲,笔者一发火,就让他们先装配电路自己不讲,等他们遇到了麻烦,回过头来需要老师的时候,笔者再讲解、指导,结果发现学生反而认真听课了。
课后的个人体会总结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要多用心、多探索、多总结,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教学经验积累多了,自然能达到有效的教学目标。
这里所说的教无定法,不是随心所欲,想怎么教就怎么教。而是指在总体把握教学目标的情况下,通过了解学生情况、分析教材后采取合适的方法来组织教学,课前是要花心思备好课的。
比如说,电子专业贴片元件的焊接可以采用视频微课的形式来示范教学,而单片机编程因为有很多的程序符号,采用PPT文档的形式来演示就比较合适。不管用什么方法,只要教学目标明确,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能够相对轻松地掌握知识技能,就是成功有效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