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数码艺术设计

数码艺术设计

时间:2022-09-09 16:21:2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数码艺术设计,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数码艺术设计

第1篇

关键字:数码艺术设计;传统艺术;优越性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14-0059-01

一、什么是数码艺术设计

数码艺术是现代科技的产物,它是以数字科技的发展和全新的传媒技术为基础,是人类艺术感觉和理性思维巧妙融合一体的艺术。数码艺术作品必须在实现过程中全面或者部分使用了数字手段。数码艺术作品主要包括以下形式:录象及互动装置,多媒体,虚拟现实,电子游戏,网络游戏,卡通动漫,网络艺术,数字设计,电脑动画,电脑插画,数字特效,数字摄影等。同样数码艺术设计通常指的是数码化的作品,一般服务于以下几种行业:广告、动画、影视、漫画和游戏业。内容是纯艺术创作到广告设计,可以是二维三维、静止或动画。如平面印刷品的设计、三维动画、影视特效、网页设计、多媒体技术、以计算机辅助设计为主的建筑设计及工业造型设计等等。

二、数码艺术设计是新兴的艺术创作方式

一是将传统的艺术作品数码化。一般的做法是把美术之类的作品扫描入电脑,作品则得以在数码环境传播流通。严格地说,这谈不上是数码创作,因为真正的创作过程没有在计算机上完成。但就目前来说,这类作品在网络上占的比例很大。很多传统美术的网上画廊就是以这种方式运行的。把传统作品转换成数码形式本身无可厚非,这至少可以让大众更多更方便地了解艺术。但这绝不是数码艺术主要的发展方向,因为这体现不出数码艺术的真正特点和优势。

二是以电脑为工具创作传统作品。这种创作方式主要依赖各种专业软件的强大功能。在这些软件的操作平台中,传统的艺术工具以虚拟的形式出现,如photoshop里的喷枪工具、铅笔工具、橡皮擦工具等等。另外,因为电脑操作有时并不像手工绘制那样得心应手,这些软件就提供了很多特殊工具和滤镜功能来弥补,主要特点是命令加参数等于某种特殊效果。以电脑为工具创作传统作品,首先使艺术家从繁琐复杂的纸张、颜料堆、各种画笔中解放出来,一台电脑加上一些必要的周边设备就足以做出效果引人的传统作品来。其次,电脑生成的作品多少有些随机的成分,在创作过程中,随时会有意想不到的令人惊喜的效果出现。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扩展了艺术的可能性。电脑数码复制功能给创作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传统的绘画创作过程中,艺术家可能会产生很多不同的想法,但绘画的结果只能有一个。因此艺术家不得不忍痛割舍其他的想法,只保留其中一个。这样看来,单看最终作品,观者没有机会欣赏艺术家想象中那些千变万化的奇景。这无论对艺术家还是观者,都莫大的损失。在电脑中,一个简单的拷贝命令就可以解决以上问题。艺术家可以在实现第一个想法之前先作一个备份,那么在实现其它想法时就不需要从头做起。当在实现一个想法的过程中又产生若干个新的想法,则可将这个备份再备份。显然,电脑创作让手和脑都获得了更大的自由,在数码时代,只要想到的几乎都能做得到。这对于一贯以人类的自由活动自居的艺术创作来说,无疑是一个莫大的赏赐。

三是以电脑为工具创作具有数码特色的艺术作品。所谓数码特色的艺术作品,指的是那些只有在数码环境里才能进行创作、传播和欣赏并且具有传统艺术不具备或不明显的新特征的艺术作品。这类作品大多还是在传统作品的基础上,运用一些数码媒介上的功能,达到某种新的效果。

三、数码艺术设计与传统艺术相比的优越性

仅需一台电脑, 面对着显示屏, 我们便可以开始艺术设计工作。各种各样的即时的输入及输出设备系统也日趋先进, 从二维平面、三维立体, 到有了时间的四维空间, 我们的思想已经不再受到空间的限制, 物体的每一个角度、每一种运动、每一个表情都可以全真模拟。我们需要认真研究每一个物体的结构、动态、表情、所处环境的变化, 在多维空间中视角更为宽广, 物体展示、动画制作、三维模拟、幻想表现都成为新的展示领域。随着媒体技术快速向前发展, 网络传输带宽的增加和应用软件的升级, 设计师们将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跨越空间的同步合作, 使艺术创作设计变得更自由。这种基于网络的创作形式是数码艺术的新的生存方式, 具有强大的协作和沟通力,从此使我们的艺术设计变得更加方便和快捷。

四、结论

在数码时代的大背景下,数码艺术设计运用电脑技术、软硬件设备及先进的科技概念进行创作设计,有着许多传统艺术设计所无法达到的优点。数码艺术设计能有如此好的发展, 既表现了数码技术对传统艺术设计方式的冲击, 也是科学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的体现。这充分表现了数码艺术设计相对于传统艺术设计的广泛性和优越性。

参考文献:

[1]于吉震,杜立君.论数字艺术的发展[J]北京:装饰,2006(6).

第2篇

关键词:婚纱摄影;数码艺术设计;后期制作

数码艺术设计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设计领域出现的一种新的设计方式,它紧紧跟随社会实际需要跨越“艺术学”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两个性质完全不同的一级学科,涉及绝大部分相关视觉设计的行业,引导和服务的角度充斥人们的生活,体现其思想性、艺术性、创新性、多种行业的融合性。相对于其他艺术形式,婚纱摄影是新生力的代表。新千年以后,婚纱摄影的发展趋势更是如日中天,其唯美的视觉效果和多变的艺术风格成为了大众尤其是青年人审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婚纱摄影制作过程中,除前期的造型和拍摄外,最为重要的莫过于后期的数码艺术处理――通过后期的数码艺术处理将先前的照片更为艺术化、风格化,从而为婚纱摄影机构的整体套系营销以及二次消费奠定坚实的基础,可见婚纱摄影后期制作的重要性。好的数码后期制作不仅仅是修改一些面容瑕疵,更重要的是把整体图像都利用软件技术功能统一到一种风格中来,给人以视觉美感。研发数码艺术设计精髓,是丰富数码艺术语言和正确表现数码艺术形式美的关键,正确认识数码艺术设计的数字化技术特点和表现风格,同时吸收不同文化,使各学科相互补充、相互借鉴是数码艺术得以健康发展的根本所在。当下,婚纱摄影后期制作主要应用软件如下:

光影魔术手,简单、易操作,也可为图像制作精美相框、艺术照等专业胶片效果。不需要任何专业的图像技术,就可以制作出专业胶片摄影的色彩效果,是摄影作品后期处理、图片“快速美容”、数码照片冲印整理时便捷的图像处理软件,对设计师的艺术修养和计算机软件操作能力要求相对较小。

Adobe公司的Photoshop、Illustrator、premiere、Lightroom、Flash等。作为创意软件套装Creative Suite的重要组成部分,毫无疑问,Photoshop是目前婚纱摄影后期制作应用最为广泛的软件,它有着最为强大的图像处理功能。Illustrator与Photoshop有类似的界面,并能共享一些插件和功能,实现无缝连接。矢量图绘制操作与CorelDraw的特色相近,适合处理平面矢量绘图软件以及适合用来搞艺术创作,它和Photoshop界面很像,操作上手容易。premiere是一款常用的视频编辑软件,是有较好的兼容性。对于婚纱摄影行业而言,在后期制作中涉及将固态图片动态化的流程中,多采用本款软件。尤其是在设计固定情节的电影婚纱套系中多见使用。Lightroom系列虽然推出比较晚,但经过由一代到二代的多次升级后,现在已经拥有大批的用户,其最大的特点就是操作简单,它的整体界面就是按照“加入照片―处理照片―显示效果―输出、展示”的照片处理流程来设计的,这样的界面设计更有利于批量处理照片,经过不断更新与优化很有可能成为婚纱摄影后期数码艺术制作的新宠儿。Flash可以包含简单的动画、视频内容、复杂演示文稿和应用程序以及介于它们之间的任何内容。

Corel公司出品的Painter和CorelDraw。CorelDraw作为世界一流的平面矢量绘图软件,被专业设计人员广泛使用,它的工作区为平面设计提供了先进的手段和最方便的工具。在CorelDraw系列的软件可以完成一幅作品从设计、构图、草稿、绘制、渲染的全部过程。Painter完全模拟了现实中作画的自然绘图工具和纸张的效果,并提供了电脑作画的特有工具,为艺术家的创作提供了极大的自由空间,使得在电脑上作画就如同纸上一样简单明了,无论是水墨画、油画、水彩画、铅笔画或是蜡笔画都能轻易绘出,但没有美术功底的设计师根本不能驾驭它。

从艺术角度讲,婚纱摄影与数码艺术设计同以艺术元素为基础,是众多艺术门类中与人们生活最为密切的相关的部分。二者一方面需要艺术理论和艺术思维的指导,另一方面又都受着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制约。婚纱摄影和数码艺术设计在近些年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尤其是婚纱摄影,在短短的几十年里,已发展成为百姓必备、家家必有的重要生活营养。

从技术角度讲,数码艺术设计的发展状况进步程度直接制约了婚纱摄影行业的发展速度。婚纱摄影的后期制作主要应用了数码艺术设计的手段,利用了各类数码软件,以电子图像的形式让消费者对自我的影像进行既定的选择,并利用唯美的后期数码设计吸引消费者在规定套系外进行额外的消费,即二次消费。在各档次的婚纱摄影机构中,二次消费是企业盈利的重要部分,是套系推广销售的重点。而二次消费依靠的恰恰就是在婚纱摄影后期利用软件将图像处理的美丽浪漫而吸引消费者的。仅使用Photoshop软件不但可以将拍摄主体的皮肤、身材或是缺陷瑕疵进行完美的修饰,而且将这样完美的形象置于各类数码模板中,呈现出浪漫的、多彩多姿的、赋予个性的艺术风格形态。

在婚纱摄影的后期制作研究过程中,后期创作技法只是一种表达手段,技法的最终目的是创造出更多的艺术美感来丰富人们的生活,提高人们审美的品质。李政道教授说过“科学与艺术是不可分割的,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科技的发展为艺术创作提供了新的载体,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艺术创作手法和艺术语言。软件的更新与发展与人们的生活关系愈来愈密不可分,我们在关注软件的社会效益之外,还应该了解其投放到社会生活中后产生的审美效应和精神需求,关注软件在群众生活中的普及和应用。在数码时代的今天,我们在感受图像魅力的同时,广泛的应用软件对图像进行再一次的解构和演绎,不仅是我们自身审美意识的提升,也是全民的新的审美创造的开始。我们应该相信,有了理论研究的基础支持,有了科技发展的技术支撑,图像的后期数码艺术制作一定会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新时代的数字化空间给艺术创作带来新的语言和新的形式,也给我们的生活与观念带来巨大的变化,面对这一切改变,艺术设计人员应努力做到科学与艺术完美地结合,建立和完善数字化设计的平台,使艺术设计在表现技法上有更加广阔的空间,好的服务于大众生活。

参考文献:

[1] Adobe公司(美).Adobe Photoshop CS5中文版经典教程[M].人民邮电出版社.

[2] 全相炫(韩).Photoshop+Illustrator完美创意设计[M].中国青年出版社.

[3] 李海峰.数字媒体与应用艺术[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第3篇

关键词:数码艺术;传统绘画;美术

1 二者融合

从国家的发展来看,一个国家若要获得长久发展,必须做到继承以前的优良传统,吸收原有的与国外的精华部分,使当前国家的发展和现有社会元素相融合。艺术的发展和此类似,不管任何艺术形式,它的发展过程不可能一帆风顺,肯定要遇到许多困难和坎坷,也一定存在自身的发展优势,它的发展一定会吸取有关学科的优点,弥补自身的缺点。数码艺术形式的出现,冲击了我们思想当中传统的绘画观念,但我们应充分认识到传统绘画以其顽强的生命力必定与数码艺术同时存在,我们既要继承传统的绘画艺术,追求中华民族的特殊韵味,也要接受数码艺术这种新兴事物,数码艺术是时展的产物,主要能够体现当代人的艺术追求,对二者认识的最佳形式就是使它们融合在一起,相互取长补短。我国传统绘画历经千百年的锤炼,各种绘画技巧与手法均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假如数码设计能把这些饱含中华民族韵味的元素应用到自身当中,一定能够使得数码艺术获得空前发展。

经过许多年的发展实践,能够得出,我国传统绘画与数码艺术若想获得发展,必须要相互学习和互相融合。勿庸置疑,现在发展水平的数码艺术,若想取得突破性进展与发展的活力,必须重新建构对传统绘画的理解,吸收其精华部分为已所用,这样才能最大程度提高作品的质量;传统绘画历经数百年的变迁,其本身的绘画技术已为人们所熟知,也需要吸取其他画派的精要部分,更新自身技术,而数码艺术的创作语言为传统绘画开拓了一个崭新的领域,找到了有利于自身发展捷径,力求突破本身技艺的局限性。由上能够发现,寻求多种方法使传统绘画和数码艺术充分融合,才能使二者共同发展,这是当前我们的主要任务。

2 共同发展

第一,创新应用数码艺术。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技术已得到广泛推广,深入千家万户,发展至今,计算机技术已趋于稳定,能有力促进数码艺术的发展,数码艺术存在的缺点是画面较呆板,不易使人接受,这种现象要求数码技术必须寻找发展契机,大胆创新,充分发挥自身现有的优势,如表现形式多样、多种渠道传播等,把传统绘画与数码艺术充分融合,使自己的思维超脱两者的局限性,不计得失,把自己的意图尽情展现在画面上,如果作者能够达到这种境界,足以说明传统绘画与数码艺术在创作思想上已经全面融合,例如作者把自己的创作意图运用数码艺术在计算机中创作作品,运用特殊打印设施,这样制作出的作品笔法、色彩形象生动,山石树木错落有致,使人如临其境,如同国画大师亲手绘制一般。如能达到上述创作效果,不但能使作者的创作速度大大加快,与此同时,人们对作品的赞誉也能有效推动数码艺术的发展。

第二,在传统绘画中渗透数码艺术。和数码艺术相比较,传统绘画能够使人在欣赏作品时产生共鸣,能从画中找到作者的创作主题,并能体验当时作者的思想,这些元素都是数码艺术所不具备的。所以,在数码艺术迅速发展的同时,传统绘画也应寻求发展时机,如前面提到的,传统绘画的创作手法历经千百年,已为人们所熟知,而数码艺术为传统绘画在表现形式上开拓了广阔的领域,使传统绘画更具发展空间,能够令传统绘画获得多渠道发展。现在,有很多的艺术家已认识到了这一点,逐渐在自己的作品中融入数码艺术的元素,他们运用国画的传统技法,注重笔墨技巧的变化,运用数码艺术的表现形式,制作当代题材的作品,这些作品不但在各种画展中出现,也逐步走向了年轻人喜欢聚集的歌厅等娱乐场所。这种形式的发展,不但能使传统绘画的技术得以传承,同时也使作者的创作思想得到升华,传统绘画重拾强大生命力,得到创新性的发展。

第三,全面提升作者的综合素质。不管是传统绘画,还是数码艺术创作,都是作者创作思想的体现,能够从中看到作者对于世界万物的理解,计算机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方便了人的创作,但经计算机创作出的作品,也是人对此操作而产生的效果,同样离不开人的作用。所以,美术事业若要获得长足发展,只有提高人的综合素质,要做到两点,第一,文化知识,自古以来,历代国画大家提倡的绘画境界是:所描绘的实物并不一定要相似,重要的是形神兼备,诗与画要充分融合,所谓诗情画意。要想达到这种绘画高度,只有绘画技术是远远不够的,要求画家必须具备丰富的传统文化知识,具有远大的眼光和广阔的胸怀,同时也要了解国家的发展历史,只要这样所绘制的作品才能为大家所接受。现在的画者不但要掌握专业的绘画技术,也而全面了解其他领域的知识,特别是数码艺术的应用技术,熟练运用绘画软件和自身具备绘画技术,才是当代所需要的绘画人才。第二是对艺术的理解,任何事物都在向前发展,艺术当然也包括其中,只有画者拥有崇高的艺术修养才能促进艺术的发展,现在数码艺术的发展,不但要求画者能够熟练操作计算机软件,更应具备一定的艺术修养。

第四,数码艺术要同时具备民族性、艺术性、创作性和时代性。数码艺术从欧洲国家引入我国,使我国的绘画局势发生了重大改变,同时也把欧洲的创作思想和思维方式带入我国,这些创作思想和思维方式的缺点就是“拿来”,极其缺少创作作品,都只是原来作品的放大或缩小。再由于数码艺术在我国的发展属于起步阶段,有关此方面的理论尚不完善,很多的作品只是为了迎合商家的愿望,忽视了它本身所具有的艺术性。从上面可以看出,要想大力发展美术事业,只有多方面技术还达不到发展的要求,绘画作品必须具备自身的艺术欣赏价值,才能使其得到长远地发展。所以,只有重视作品的创作和艺术魅力的体现,才能使数码艺术获得快速发展,同时也应注重使绘画作品适应时代的发展形势,依据当前的艺术要求,结合传统绘画的艺术表现手法,创作高质量的数码艺术作品,使我国的文化传统得以传承与发展。

3 结语

当前的社会发展突飞猛进,在提倡吸收国外先进思潮的影响下,大量的新科技、新观点进入我国,虽然使我国的传统艺术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但也给众多的艺术家带来了新的思考,在这种情况下,应力求理清它们之间的关系,去其糟粕,主动吸收国外艺术的精华部分,并与国内相关艺术形式相融合。数码艺术的创作形式虽然能够减轻人的许多负担,但缺乏传统绘画创作中的那种激情,所以,我们应寻求多种方法与途径,大力提高二者的融合度,随着时代的发展,它们之间互相融合的程度将会越来越深,让我们共同关注它们的发展,继续对其进行研究与探讨。

参考文献:

[1]王燕.绘画艺术的延伸与发展:数码艺术[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S3).

[2]任斌.论数码艺术设计的形式美与传统绘画[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01)。

第4篇

关 键 词:艺术设计 艺术设计教育 电脑技术 电脑辅助设计

一、电脑技术影响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

现代艺术设计经过近百年的历程,只有与现代科技的电脑技术相结合以来,才有了从内容到形式上的巨大变化和发展,并显现出了艺术设计新的发展方向和生命力。现代科技促进了艺术设计形式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新知识结构与创新价值体系的建立,使科技与艺术设计相结合的各种新学科新专业不断涌现,这些新专业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艺术与电脑数码高科技相结合,并直接应用于社会实践。

数码艺术是电脑多媒体在发展中孕育出的一个艺术与现代科技结合的神话,围绕着电脑开发的一系列辅助设备为数码艺术的发展创造了必要的条件,同时也提高了艺术设计教育工作的实际效率,并为现代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有关学习效率的研究表明:同样的知识内容,学生“听”一次掌握10%左右,“读”一次掌握20%左右,而在一次互动的双向交流学习中,学生应该能掌握65%左右。在我国教育领域广泛采用现代电脑技术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并由此引发的一场教育观念、教育手段、教学模式和教育结构的改革,已成为一些专家学者的共识。

一方面,随着现代教育科学技术的发展,在艺术院校里,未来的艺术课程将更多地使用电脑教学,特别是艺术设计专业,电脑已成为艺术设计教育中必要的设备,甚至是体现同类院校中是否具备较强办学实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重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益,采用新的电脑技术,使教育手段提升到一定高度。艺术设计教育中将电脑数码多媒体引入课堂,能明显地使课堂变得更生动直观,可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通过电脑技术将艺术学科的主要课程连接起来,可以优化课程结构,节约课时,减少繁琐的表现技法的练习,而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构思和创意上。

另一方面,在培养计划中除了保留必要的基础课程外,应增加新兴的电脑技术方面的内容,特别是强调电脑辅助设计在相关课程中的应用,使学生成为既具备扎实的基本功,又掌握高技术的新型人才。

现代工业设计是一门综合性的交叉学科,电脑辅助设计在学科的建设中起着重要作用。无论是艺术类院校或是工科类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都有着共同的发展方向,全面提高设计师的素质,走向学术技能的综合,是工业设计发展的趋势,也是艺术设计教育必须遵循的发展方向。

“CAID课程设计”包括电脑辅助工业设计理论体系及实践,使学生应用所学软件知识,结合扫描仪、数码相机等电脑外围设备,对某一典型产品进行电脑辅助工业设计,也就是将电脑技术贯穿到实际应用中去,从而使得设计的作品优秀,设计的效率提高,设计的成本降低。

所以,在数码时代的历史进程中,电脑技术的普及和发展对社会的影响正在逐渐显露出来,电脑绘画虽然不能代替普通绘画,但是,电脑辅助设计参与艺术设计活动却对工业产品的更新换代,以及低耗、高能、价廉的商品设计、生产、销售、售后服务带来的变化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如果说艺术设计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电脑辅助设计将是推动艺术设计前进的巨大力量。艺术设计教育中的电脑辅助设计内容的加强刻不容缓,设计师对电脑辅助设计的依赖程度也将成为数码时代的主要特征之一。

当然,任何一门艺术设计的表现形式都不可能尽善尽美,电脑辅助设计也同样有其不足,具备艺术修养是电脑辅助设计的根本前提,艺术修养决定了电脑数码作品的命运。我们不仅需要艺术设计者能熟练掌握电脑各类图形软件的使用,而且也需要尊重艺术创作的规律,注重美学修养。

转贴于

二、电脑技术的负面影响

目前一些设计师似乎走进了一个误区,好像电脑画面效果越多就越能吸引人,越能体现其设计感及水平,却不知这种片面追求高科技效果不但是舍本逐末,而且近于无的放矢。技巧必须从内容出发,目的是为了传达一种你所要表达的信息,技巧不过是手段。电脑只是设计师手中众多的工具之一,而手段却千万不能单一,因为每一种手段要体现出来的效果是千变万化的、是全新的,这就需要设计师来选择、推敲和接纳,而且要用灵动的思维、轻松的心态来进行。

社会对新型人才的需求,使高校中新的学科、新的课程——电脑图形设计课、三维动画、网页设计、多媒体制作等数码艺术课开始增设,同时也要求相关的师资力量的储备与加强。目前懂得电脑技术的人不少,艺术教育的专业人才也大有人在,但是能将两方面结合起来进行数码艺术设计的人员很少。现在高校中普遍开设的课程为软件操作应用,没有一定的数码艺术研究深度,艺术教育与电脑教育尚且有些脱节,一些人只将电脑片面地视为一种工具,仍然沿用着传统的思考方式、教学方法。

现阶段技术因素的凸显只是艺术设计初级阶段技术不成熟的暂时现象,一旦技术发展到一定高度,这种现象就会消减。如果过于神化电脑技术的趋向,一旦成为艺术设计发展的主流,就意味着它将重蹈工业社会的覆辙,把人们引入歧途。这并不是什么前卫意识,实际上是工业社会“技术至上”传统观念的延续。

电脑技术的发展为艺术设计带来了新的创作方式和艺术语言,对现代艺术设计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但电脑只是一个高效、便捷的使用工具,是实现设计的一种手段,作为设计的基础应是设计者深厚的美术功底和完备的设计思想,这需要艺术设计教育者来引导。大量成功的作品尽管由电脑来完成,但它不可或缺的是前期富有创意的手绘草图。电脑技术的进步为设计师和艺术家提供了发挥才能的平台,但如果一味地依赖它,必将成为其创作设计的羁绊。

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以及能处理这些数码图像的电脑工作站应运而生,如何使用和发挥这些设备的作用,起决定作用的是既要有懂得色彩、构图和造型,又具有非凡想象力,并能把这种想象力在电脑上最终实现的人,而这些人的产生则需要一个完善的现代艺术设计教育体系来打造。

参考文献:

[1]电脑在平面设计中带来的革命《世界现代平面设计史》王受之

第5篇

关 键 词 :数码时代 艺术设计专业摄影课 改革

摄影是人类获取知识、认识社会、了解历史的重要信息来源和依据,是文化改造世界的手段之一。它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涉及的知识面越来越广,综合性越来越强,形式也越来越丰富,既有以图片编辑、新闻媒体为主的新闻纪实摄影,也有以平面设计、商业运用为主的广告摄影,还有以影楼人像、婚纱摄影为主的艺术摄影。同时,摄影还是一门集物理、化学、文学、美学等诸多学科于一体的边缘学科。进行系统的摄影基础理论教育,对于提高艺术设计专业大学生的动手能力、技术水平、艺术修养和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心理素质、综合的思维能力、高雅的审美能力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摄影既是一门综合的技术,更是一门高深的艺术。因此,摄影课一直作为艺术设计专业的必修课。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摄影教育走过了几十年的历程,形成了一套相对完整的教学体系,主要有三个部分:摄影技术方面的课程,包括照相机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感光材料、曝光技术与技巧、摄影滤光镜、暗房技术与技巧、数码摄影技术等;摄影艺术方面的课程,包括摄影构图、摄影的光线处理、摄影色彩构成、人像摄影、风光摄影、新闻摄影、广告摄影等;相关修养课程,包括艺术概论、摄影美学、绘画、中外摄影史、大众传播学、计算机、语文写作、外语、哲学、法律等等,是一个知识面宽、综合性知识强的庞大体系。对于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摄影只是其中的一门必修课,总共64学时,相对于摄影这一庞大体系来说是远远不够的,再加上学生在开课之前没有任何摄影基础知识作铺垫。摄影又是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创作所需掌握的创作手段之一,要求教师在较短的时间内,让学生基本掌握摄影这门技术和艺术,为以后的专业创作奠定基础。所以教师通常把重点放在摄影技术方面,多少涉及部分与专业相关的摄影艺术方面的知识。这一教学体系在一定时期发挥了它的作用,也显示了一定的优越性。

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摄影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这一教学体系显然已经不再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了。自1839年达盖尔发明摄影术以来,摄影领域发生了一次又一次的革命,从黑白胶卷到彩色胶卷,从手动相机到自动相机再到数码相机,从暗房操作到“明室”扩印再到电子暗房,从“银盐留影”到“数码记像”。每一次变化无不烙印着时展和科学技术进步的痕迹,每一次变化无不更新人们对摄影本质的认识,推动着摄影艺术和摄影教育不断向前发展。摄影是艺术与技术的高度结合,它在某种程度上十分依赖于技术,因此,又是一门发展变化特别快的专业。摄影创作是构建在技术的载体上,技术的发展可以使人的思维空间加大,手段增多。在高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随着数码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普及,彻底改变了传统摄影的百年模式,使传统的摄影方式受到极大的冲击。新的一代青年人已对银盐、感光材料等没有兴趣,取而代之的是数码相机、电脑制作以及喷墨打印。数字化在为学生带来更多的创作自由的同时,也对现代摄影教学体系、摄影课程设置提出了新的要求。

21世纪,现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数码”一词深入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人类进入了数码时代。数码时代的到来给摄影领域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掀起了摄影技术的革命。对数码时代带来的冲击再采取漠然置之的态度,对于现代摄影教学来说,已是万万行不通的。摄影教学也应随时代的发展而发展。

如何进行摄影课的改革?如何培养摄影人?要考虑社会发展的需要,要考虑艺术设计专业结构的调整,还要考虑到社会对艺术设计专业人员综合素质的要求普遍提高的趋势,以及专业人才需求多样的趋势,并根据这些综合性考虑构建人才培养模式。“体制改革是关键,教学改革是核心,教育思想观念的改革是先导。”这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思路,其核心就是教学改革。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提出:要“构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生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增强国民的就业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努力把人口压力转变为人力资源优势。推进教育创新,优化教育结构,改革培养模式,提高质量,形成同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教育体制。”

笔者试就改革内容提出以下几个方面。

一、不可忽视传统摄影技术教学

随着摄影高科技的发展,技术问题似乎变得比以往反而更容易解决,其技术的发展也越来越趋向于傻瓜式的轨迹延伸,数码时代的到来,对于传统的摄影教学来说无疑具有颠覆性的挑战。传统与现代教学模式的碰撞,是当今摄影教育面临的首要问题。有了新型的照片拍摄与加工手段,很多教师和学生就不愿意在摄影基础上下工夫,照相机的高度自动化使摄影简单到几乎所有人都能拍照,摄影似乎变得越来越简单。在新技术不断涌现的今天,传统的摄影教育如何继续,如何发展,是摄影教学中面临的新的课题。笔者认为,摄影教学应在引导学生接受新技术的同时,加强传统和基础教育,打好坚实的摄影基础,顺应时代的发展变化,才能拍出好的摄影作品。美国密尔沃基地区技术学院的马克·萨克逊教授说:“学生必须修完作为学习数码摄影先决条件的传统摄影课程才能上数码摄影课。”他将传统的摄影技术和数码成像技术形成了有机的关联。南京大学谢白老师在《人民摄影报》主办的第三届大连摄影理论研讨会上说:“数码相机只是换了一个胶卷。”

转贴于

我国台湾视丘摄影艺术学院院长吴嘉宝先生认为:“越是数码时代,越需要让学生了解影像本质的东西,黑白暗房恰恰起了这样的作用。”传统的黑白暗房技术,对于训练学生的视觉关系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笔者认为黑白暗房对于手工的制作调整有很大的拓展余地,学生在经过严格的黑白暗房训练之后,(转第93页)(接第54页)不仅学到的是暗房的基本知识,更重要的是训练了敏锐的视觉发现能力和处理能力。从这一点上看,这是其他方式所无法替代的。

二、加重数码成像技术的教学比例

数码成像技术的出现,数码摄影器材日新月异的发展,使人们惊讶地发现,数码相机取代传统相机已经指日可待。尼康在2006年初也决定胶片相机全面停产,全线进入数码时代。4个月后,佳能也停止了传统相机的生产。作为135传统相机代表的徕卡,2006年末也走上了数码之路。全球传统影像业巨头柯达公司也宣布放弃传统的胶卷业务,将未来寄托于数码产品市场。这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今后学生在进行摄影实践时将不再使用胶片成像的传统相机。

与传统相机相比,数码相机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当时就可看出成像效果,省去了购买胶卷、冲洗等额外费用,传输和保存非常便利。不仅如此,数码相机的设计也越来越轻巧、时尚,功能也越来越强大。人们在使用数码相机极大便利的条件下,逐渐地改变了对数码相机的态度。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摄影课程的设置必须进行相应的改革,在摄影课程中加重数码成像技术的比例,使摄影教学与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相适应。在美国,数码成像早已列入专业的摄影课程之中。

三、加入电脑等辅助设备使用、电脑软件部分的教学内容

传统的摄影包括拍摄、显影、制作三个方面。著名的摄影大师亚当斯就认为这三点是衡量一幅照片是否成功的标志。随着近年来数码相机的迅速普及,数码技术在各个传播领域中成为主流已是不言而喻的事情。建一个电子暗房的开支远比建一个彩色暗房节省得多,电子暗房将是未来发展的主流。除此之外,现在用数码相机的学生越来越多,除了立拍立显、不用胶卷等优点以外,数码摄影还有很大的自由处理空间,不用暗室,只要电脑和合适的软件,就能对照片进行进一步的处理甚至艺术加工。电脑制作、电子暗房技术已成为许多摄影作品成功的重要手段之一,我们必须具有更为前瞻的目光,为将来的数码空间奠定坚实的基础,以培养适应现代摄影需求的人才。

四、仍要重视摄影艺术的培养

“摄影就是用光作画”。作为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学习摄影最关键的就是要和学生的专业结合起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和创作意识的训练。在摄影构图、摄影色彩构成等方面发挥专业特点,提高艺术修养,真正把摄影这门技术加以消化吸收,为己所用。

教育的职能是培养人才,发展科技,服务于社会。摄影技术的发展必然带动摄影教育的改革。如何在艺术设计专业摄影教学中体现数码时代的特点,才是我们针对专业特点改进摄影教学的关键。真正实现摄影课的数码化,才是教学改革的真正出路。面对新世纪摄影艺术的发展,要提高摄影教育的教学质量和办学效果,摄影课必须以新的科学技术为背景,依据专业的需要,确定培养目标,制订教学计划,适应时展的要求,以培养更多服务于社会的高层次人才。

参考文献 :

第6篇

论文摘要 当今社会已进入数字信息时代,计算机给艺术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历史又一次重现当年包豪斯的情形,一批数学家、物理学家、计算机专家、艺术家、设计师、建筑家、音乐家、心理学家和大众传播专家,又一次紧密合作,他们的研究领域跨越了艺术与科学的界限。而新媒体艺术已日渐成为一种具有独立审美价值和时代特色的新的艺术形态。

当今社会已进入数字信息社会,计算机已经给艺术带来了深刻的影响。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明和应用的普及,使人类社会发生了巨大变革。开始了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从工业社会的物质文明向后工业社会的非物质文明转变。从电脑视觉艺术、全息成像、数码音乐、人机界面设计、电子出版、数码娱乐游戏到虚拟设计与制造、网络社区设计,以及未来教育等各个领域。他们的共同目的就是,突破现有技术的限制,以创造性的发明与设计满足人类在信息社会的生活与工作需要。艺术及艺术设计将在信息社会中发挥其重要和特殊的作用。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包括虚拟现实艺术、声音环境作品、交互影视媒体、回应式表演、数据可视化和游戏以及其他数字形式的作品均属于新媒体艺术。

新媒体艺术的形态构成

我们所提及的新媒体艺术的形态构成是在语言代码作为本源的基础上,以交互为艺术的表现方式和手段,从技术层面、计算机语言层面、表现形态方面等角度进行分析的形态构成,我们所强调的是一种思维方法,也是一种工具,与计算机结构化编程思想不谋而合。对于艺术设计师、工程师及艺术院校的学生来说。这种思维方法和这种工具是必须具备的。

对于新媒体艺术形态构成的研究,我们可以以交互性为核心,从科学实证视角来研究形态构成的技术核心、表现形态、载体、存在方式、艺术语言、构成要素、组合法则等等。它是跨学科、跨领域、文理通融的,需要一大批人来共同研究和推动。

一、技术核心

新媒体艺术作品的创作是艺术设计人员与编程人员及自动化设计人员共同协作来完成的,它体现了学科的交叉性和团队的合作性。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学科。它的展示与完成最终效果也较为特殊,是通过传感器接收信号,再通过程序处理来完成作品的最终形象的,它与人积极互动才能最后展示作品效果,由此可以看出它的技术要求很高,而且涉及面较广,技术的掌握与表现整合是其根本。信息时代文化的形成更多取决于技术成分。所以我们所看到的艺术作品更多体现高度复杂技术,观念性、个性化的东西已经退隐其后。技术的因素更加突出。新媒体艺术的创作工具、传播载体等是数码化设备如电脑和网络,其形态是数码化的信息流,而其本身是没有实体的意识形态。因此新媒体艺术的创作和展示可以利用更多的科技手段来创造新颖而富感染力的表现形式和效果。

二、存在方式

新媒体艺术作为空间中的艺术,它是视、听觉,声、光、电、多方位、多感受的,它运用声、光、电、信息等各种媒介进行艺术造型表现。这种造型不一定是静态的,同时也不一定能触摸到,但是可以感受到它的存在。其存在的方式可以在虚拟空间中。过程性也可以是其存在的方式。它是以二进制的数码符号存在,我们称为比特,也叫位。比特没有颜色、尺寸或重量,能以光速传播。它就好比人体内的DNA一样,是信息的最小单位。比特一向是数码化计算中的基本粒子,但在过去25年中,我们极大地扩展了二进制的语汇,使它包含了大量数字以外的东西。越来越多的信息,如声音和影像,都被数码化了,被简化为同样的1和O。这种存在方式的特点,更多是交互性。瞬时的,非线性的,因而这些都会促进艺术概念和思维的转变。

三、形态构成载体

计算机包括两大部份,即:软件,硬件。新媒体艺术是以windows为开发平台,用VB、VC、C++等语言作交互编程来搭建构架和流程,以三维软件来建模、渲染场景和构建角色,以非线形编辑软件制作片头和动画等等。软件是新媒体艺术作品产生、展示和存在的重要载体之一。 转贴于

基于新媒体艺术的形态特征,它的创作工具也主要是各种数码化设备,包括计算机、扫描仪、数码相机(摄像机)、电子绘图板、各种数码化终端、艺术设计创作和编辑软件等等。毫无疑问。这套工具系统的基础和核心是电子计算机。计算机实现了互动装置艺术最根本的创作过程,即由艺术设计创意和思想到新媒体艺术作品的计算和转换过程。

四、表现形态

第7篇

关键词:数字化艺术教育创新教育

电脑的普及与互联网的应用将人类社会推进到了信息时代,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到来和数字化生存方式的出现必将冲击到设计艺术领域。随着计算机、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等数字化设备在艺术教育领域中被广泛应用,以计算机为核心,运用多种数字化技术手段驾驭艺术表现形式的新型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它给我们的设计理念、设计方式带来巨大的革命。海德格尔指出:“倘若我们沉思,我们就要追问现代的世界图像。”数字化技术使人类对世界的把握已经突破语言的抽象概括而更为直观、更为图像化了。体现高科技的数字化艺术手段,将感性的认识理念用严密的数学方法组织起来,并对美术设计要素进行理性化控制的数字化艺术教育必将给人们带来新的观念、新的思维,以及新的设计思想。

一、数字化发展的必然与现状

现代数字化技术所提供的产品使我们的生活以前所未有的真实图像面目呈现在人们面前。首先是信息载体的数字化,书籍印刷,作为几百年来最主要的信息载体,将逐渐被比特运算的方式所取代,即实现知识的数字化。这种变革使知识可以以更简单的方式传播,以更大的容量存取,以更低廉的成本让人们获取知识。信息技术不仅可以实现文字、图像、声音的数字化,还可将人类世界的一切物质以数字化的形式表示。其次,通信方式的数字化使信息能够突破国界、文化及时空的限制而任意传播,互联网的开通使世界变为一个地球村。数字化的进程已经在我们面前展开,而这势必导致人类的一切文明都必须转化成批量的资讯信息。只有这样才能通过各种新的数字媒体,以数字方式传输。甚至可以这样说,任何不能转化输送的事物都将面临被淘汰的危险。而作为一名教育者,更应该具备将知识转化为电脑语言的能力,并为人类几千年来沿袭的教育加入新的概念及内涵。

二、数字化带来的影响

从设计工具的变革到新的设计形态的产生,数字媒体的作用已日趋显著,它使设计艺术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领域。数字媒介的应用给艺术设计教育带来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层面。

1.高效的数字化技术工具

设计教育从美术教育中衍生而来,在传统教学中,从概念构思到图形设计或实体建模分成多个层次和阶段,学生的设计水平相应逐步提高。设计学习是在一定的绘画基础、绘画技能及在掌握了有关工具和材料的前提下进行的。在数字化时代,电脑的出现则大大改变了传统的学习行为,大量的手工绘画、制图及模型工具转变为计算机图形设计、制图及建模系统。电脑还替代了学生有关重复计算和公式化、格式化、优化选择等大部分的理性工作,从而使设计的速度大大提高,使学生集中精力更多地致力于概念分析、创意构思、选择评价等方面。当一个构思成熟后就可交由计算机去修饰、扩展、强化或试验。专业化的电脑软件具有准确方便的参数化、变量化的功能,在设计中只要随时存储变化的结果,就能随时回到设计创造过程中的任何一点,对以前的步骤进行修改并反复调试。

2.新的造型语言及表达方式的出现

计算机对设计最直接的贡献是带来了新的造型语言及表达方式,计算机构造物体的方式及图像处理上的特点,使计算机创作的作品表现出了新的风格,开辟了设计传达的新领域。传统的手绘技法与电脑设计是两种不同的语言形式,它们有本质的区别。运用虚拟的概念而非物质实体进行设计表现,是设计表现领域的一个极为重大的变革。在平面设计中,由于扫描仪及数码相机的出现,使设计者能直接地输入真实图像,通过二维或三维技术的辅助,就能模拟出逼真的虚幻世界。在立体设计中,计算机三维建模及渲染技术使设计师在观察物体时,它能表现出物体的各个侧面及细部,同时也能在空间的视点中对形体进行构筑和修改。艺术设计语言与网页设计语言结合,融入了互动语言和数字符号。新技术的应用开辟了设计传达的新领域,创造出新的美学形态和设计形态。

3.多学科的交融与新学科的兴起

人类进入数字化时代,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三大领域的分界越来越模糊,学科交叉性发展、研究已成为高校教学与科研的重要内容。一方面,有些专业出现综合、合并,甚至消失的现象;另一方面,各种交叉、综合学科大量出现。

设计师必须掌握日新月异的电脑硬件和软件,灵活把握视觉新语言的表达。这就促使当今的艺术教育必然要融入新的理念,构筑新的教学体系——数码艺术教学。数码图形基础、Internet资源及传播应用、网页设计、三维动画、多媒体技术、数码影像处理等都被纳入艺术设计教学中。目前,艺术教育先进的国家已经将艺术设计的教育重心转向多媒体设计,设立了新的专业——传媒艺术设计专业、数码电影特技专业、数码游戏设计专业等。

4.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

电脑实现了设计数据的储存及再利用。各种设计素材、设计草图、效果图、制图、图形艺术、模型等资料都可以以数据来储存,并且可以方便地检索。集通讯网络、计算机、数据库为一体的电子信息交换系统网络的出现和远程传输技术的发展,使交流的发生不必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国际互联网络也拓展了艺术设计的存在空间,使艺术设计走向了更广泛的数字化,让受教育者轻易地接触大量艺术设计资讯,有利于学生形成开阔的、前瞻性的视野。

5.对传统教学方式的冲击

在传统的艺术设计教学中,学生的思维过程,受限于繁杂重复的技能示范过程,而限制了设计过程中的偶然性、多变性。在现代计算机技术进入课堂后,直观丰富的表现方法以及全方位、跨时空的思维方式,让设计的翅膀摆脱了美术基础的制约,简单的操作过程可产生多样性的结果,这才是现代艺术设计教学的核心。

互动式教学更是改变了以往单向线性的教学模式,它打破了时空的限制,并最大限度地支持个性的发展。另外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帮助我们开设一直感到有必要却没有能力和条件开设的课程。网上通讯可以排除时空及人为因素的限制,使教师和学生能在全球范围内检索信息,开展教学活动和学术交流。教师的教学也从“主讲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者和辅导者。学生的地位也转变为有机会参与教学、参与操作、发现知识、掌握知识的主动地位。只有完成这几种转变,才能适应数字时代对设计教育提出的要求。

三、艺术教育创新与数字化教学

在数字化离我们越来越近的今天,高校艺术教育如何培养高素质的综合性美术人才这个问题,不可避免地摆在了我们的面前。在数字化时代,人们凭借网络可更快地更新艺术观念,更快地创作艺术品,更快地把艺术运用到各个领域。在美术人才的培养上,将从传统的、单一的某一画种或艺术风格的临摹、复制式的教育,发展成为传统手法与电脑数字技术综合的艺术人才培养模式,这将对现存的传统艺术教育产生巨大的冲击。在数字化时代,要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必须强调培养方式的创新。

虽然数字化教学手段已经深入到教学工作的每一个方面,但是在艺术设计教育中,围绕数字化的教学与学习会不会使教师和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逐步降低的问题,一直存在争议。笔者认为,学生实际动手能力降低问题确实存在,但这一问题不能看作是现代数字技术的发展负面结果。一方面,学生实际动手能力降低是社会问题,是社会分配不合理与传统价值取向等各种深层次矛盾反映在大众教育观念中的结果。因此我们必须在积极发展现代教育技术的同时,重视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传统观念中的动手能力并非都是有价值的能力。就像现代绣花工人只需了解绣花的原理、针法,而无需学会手工绣花一样,科技进步总会使一些旧的技能失去意义,进而产生新的技能,使知识与技能达到新的平衡。新晨

此外,数字化技术不仅为艺术类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发挥空间,也给理工科学生插上了艺术创新的翅膀,使设计艺术学科更加显示其艺术学和工学的边缘学科优点。笔者所在院校近几年,已经有部分专业将理工科学生与艺术生同时招收、对照培养,工科生与艺术生的界限变得模糊,美术基础已经不是阻止工科学生从事设计工作的障碍。

结语

我们面对的是崭新的数字化时代,它对我们的冲击可能会改变我们的文化形象,而我们的艺术设计教育也会因此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电脑的应用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带来了高效的数字技术工具,带来了新的造型语言及表达方式,开辟了新兴的交叉学科,给教学方法的不断创新带来了动力。在数字化时代,我们必须强调创新教育,才能造就一批掌握视觉设计、互联网及多媒体设计,具有创意潜能,能牢牢把握艺术创新和设计未来的专门人才,这是艺术设计教育者的职责。

参考文献:

[1]德马丁·海德格尔.林中路.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

[2]王波.数字化时代的美育思考.山东电大学报,2004年第1期.

[3]陈实.数字化时代的艺术设计教育.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1年9月第14卷第3期.

[4]薛生健.数字化时代对艺术设计教育的影响.河西学院学报,2002年2月第1期.

[5]周发强.数字化时代我国高校综合性美术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第17卷第3期.

[6]张耕云.数字媒介与艺术.美术研究,2001(1).

第8篇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数码工艺;木雕纹饰;传承

[Abstract]This paper discusses approaches of how to make the object-to-data and the data-to-object with digital technology in wood-carving. And providing solutions to the data extraction, design transformation and product output. Otherwise, analyzing the current problems and future development for the professional personnel training and the industry application innovation.

[Key words]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Digital technology;Wood-carving decoration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6年上海市艺术科学规划项目振兴传统工艺:“海派黄杨木雕”工艺文献考究(项目编号: 2016A09)的阶段性成果。

我国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保护的法律法规正在逐渐成熟、完善。如2011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旨在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的保护保存以及开发工作,2012年文化部颁布的《文化部关于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的指导意见》指出将非遗资源转化为文化产品的保护方式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手段。近来,以创意设计为核心的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快速成为重点产业,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国际化大都市甚至成为支柱产业之一。但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尚未发展成熟,文化影响和产业能级仍旧不足。本文以非遗木雕的纹饰为例,探讨如何有效的保存纹饰遗产,并使之能够与现代设计、科技工艺、商业需求结合在一起,有助于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工艺美术类元素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一、数码工艺概述

数码工艺是以物品数据获取、处理、输出为核心的,融合高新技术和艺术设计的生产制作方式,其应用在非遗传承领域,是非遗生产性保护对接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技术抓手。通过实践,笔者发现数码工艺的制作效率、呈现质量和整体成本主要受到设计与制作人员、数控设备及材料、数据及设计软件三个方面影响。

(一)数控设备及材料

主要包括数据采集设备(如3D扫描仪)、数据处理设备(如高端图形工作站)和实物输出设备(如数控精雕机、3D打印机、激光雕刻机),各类设备的技术参数和功能不同,其型号的差异、技术的缺陷及数据的接口对工艺呈现的影响较大,如本文原始木雕作品的植物纹饰细小精美,但是在数据提取和实物输出中未能很好地呈现出来。但是高新技术的更新换代速度很快,会逐步达到更高的质量和效率要求。

(二)模型数据

设计与制作人员可以通过设计软件对数据进行修改补充和转化设计,其主观能动性和创新创意能力主要体现在对数据的处理能力上,从而影响作品呈现效果,比如荷叶纹饰可以通过软件修模呈现出来,还可以通过数据处理进行创新设计。传统手工艺是人与物的直接交互,而数码工艺则转变为人与数、物的交互,随着技术的进步,可以逐步实现“所见即所得”的工艺境界。

(三)跨界人才

由于数码工艺是艺术设计与高新技术结合的跨界工艺,对人才的规格提出了新要求,即高素质综合性的艺术与技术人才。人才培养的内容和结构要与时俱进,学生不仅要具备艺术设计能力,还要通晓高新技术的设备、材料、软件等原理、参数、操作,并且需要通过案例的实际创作,逐步⒁帐跤爰际跞谟谝簧怼W酆先恕⒒、数等关键要素,调整达到较好的交互状态,可以实现数码工艺的高质高效。如图1是质量较好的扫描和修正数据模型。

二、数码工艺在木雕纹饰中的传承试验

纹饰是指器物上的装饰花纹的总称,是我国非常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元素。根据非遗生产性保护的精神,本文主要探索了数码工艺在木雕纹饰传承上的技术实现路径,通过现代数字技术将木雕纹饰和现代设计制造链接起来,即数据提取、设计转化、实物输出,借以说明主要的技术手段和工艺节点(图2)。

(一)甄别木雕纹饰

木雕纹饰主要运用于古建筑、家具、工艺品等领域,题材有人物、动物、植物、器物,传说中的瑞兽(如龙、凤、麒麟)以及几何纹样等,通过谐音、象征、寓意等方式表达了人们追求幸福的美好愿望,反映了人们趋吉避凶的心态。

本次试验中选择的是秀山门博物馆收藏的一件清中期的木雕门扇装饰花板,纹样由荷叶、紫荆花以及花瓶组成。荷叶自古备受推崇,是纯洁不染的象征,“荷”与“和”、“合”同音,荷叶又称莲叶,“莲”与“连”同音。作为民间吉祥物,花瓶或许因为有佛家宝瓶、道家甘露瓶而寄寓吉祥,“瓶”与“平”同音,有“平安”之意。晋代文人陆机诗曰:“三荆欢同株,四鸟悲异林。”在中国古代,紫荆花常被用来比拟亲情,象征兄弟和睦、家业兴旺。整个装饰图案寓意“合家平安幸福”。

(二)实物数据化:通过3D扫描提取木雕纹饰数据

木雕纹饰大多是立体的,具有鲜明的层次和结构,平面的数据方式难以保存完整的信息,因此需要立体化的数据提取和保存方式。3D扫描仪是合适的技术工具,主要用途是形成物体表面的点云,这些点可用来插补成物体的表面形状,越密集的点云可以创建更精确的模型。若扫描仪能够取得表面颜色,则可进一步在重建的表面上粘贴。本案例采用桌面储云科技HXKJ-1003D激光扫描仪(图4)。

(三)数据完善化:通过软件对数据进行加工转化获取原始数据后,操作人员通过设计软件对数据进行设计、优化、补充、加工等操作。基于案例木雕花板的寓意,初步设计了两款家庭小用具模型:小型瓜子盘模型(图5、6),使用JDpaint软件处理,以浮雕模型设计编修为主,定制模型文件和输出NC路径格式,后续使用数控精雕技术制作;小型钥匙盒模型使用Autodesk 3ds Max软件处理,最终文件以3D打印的标准文件STL格式输出,后续使用3D打印技术制作。

(四)数据实物化:通过数控精雕和3D打印输出作品

标准设计文件可以对接智能制造设备,驱动机器对材料加工,进而输出实物。目前的材料加工智能技术设备分为两类,一是减材技术设备,本案例使用北京精雕集团的JDWGM800_A10_RT CNC精雕机,对木板进行雕刻加工形成物品;二是增材技术设备,本案例使用三纬(苏州)立体打印有限公司(XYZprinting)的桌面级3D打印机,使用聚乳酸(PLA)材料逐层输出累计形成物品。其中CNC精雕技术成熟度较高,已广泛应用于木材、石材、金属等加工领域。3D打印技术目前还在探索中,技术革新速度很快,应用前景很广。本案例作品呈现效果达到了试验的初步要求,已能论证技术实现的可行性。

三、数码工艺应用前景

技术变革为非遗传承提供了新的方向。为适应这一发展趋势,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于2013年举办了“越界――数码工艺美术论坛”,逐步建设了“数码工艺”人才培养体系,探索数码艺术设计与智能制造工艺在工艺美术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领域的应用,包括木雕、石雕、金属雕及3D打印等方面。2016年,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数码工艺教学团队(韦培、邢阎艳、武文超、王强等)与池州市秀山门博物馆共同开展了古建非遗元素应用设计研究。双方形成共识,即通过数码工艺的技术手段,开展技术创新和设计创新,将古建元素特别是大量精美的木雕纹饰科学合理的保存下来,然后运用于产品艺术设计、环境装饰设计等领域。

数码工艺作为融合高新技术和艺术设计的新型生产制造方式,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对接中国制造的重要技术抓手,在非遗元素的设计应用、艺术孤品的复制推广、批量生产与个性定制等领域,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其行业应用途径见图7。在未来的发展中,数据是核心,数据的获取、保存、转化、输出必须有严格的标准,需要建立应用型数据库;技术是基础,需要紧密结合现代科技创新的趋势和成果,特别是设备和材料研发和应用;共享是趋势,通过实物数据化,可以通过“互联网+”将数据进行跨界分发和转化设计,从而实现协同创新;创意是灵魂,人员的艺术素养和技术能力越来越重要,通过设计软件和数控设备,人可以解放双手,进一步充分发挥创意设计和运用能力。

结语

我国于2015年推出的《中国制造2025》,旨在促进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推进“艺术设计+智能制造”现代工艺美术进一步发展。与技术的变革结合成为工艺美术变革不可阻挡的趋势,需要探索和完善一条可行的技术路径,应对未来智能制造的需求,惟其如此,才能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精华在未来的设计产业和制造业中得到充分的运用。以非物质文化遗产元素作为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精神和内涵,有效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文化传承、产业升级、国际竞争等方面战略价值,才能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促M产业升级、拓展国际影响。

参考文献:

[1]韦培,王强,马越.工艺生命当随时代――浅谈“智造”时代的工艺革命[J].艺术研究,2016(10):152-154.

[2]卓么措.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研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32(8):225-227.

[3]王荣法.古建园林木雕纹饰表现艺术[J].古建园林技术,2013(4):61-63.

[4]黄永林.数字化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J].文化遗产,2015(1):1-10.

[5]唐兴荣.“艺术”与“科技”结合的非物质文化传承与发展模式研究――以临夏砖雕传承与发展为例[J].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 30(2):13-16.

[6]上海戏剧学院创意学院时尚艺术工作室.从灵感到质感“转媒体”时尚艺术展[J].创意设计源,2012(3):52-59.

[7]刘倩.基于三维数字化技术的传统工艺美术设计研究[D].北京:北京服装学院,2016.

[8]董春波.三维数字化造型在雕塑艺术中的运用研究[D].武汉:武汉纺织大学,2016.

第9篇

关键词:插画设计命题设计表现媒介

在当今的艺术设计类教学中,插画设计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课题。其所涉及的专业基础较为广泛,如创意构思、构图、自由造型、色彩应用、图形、绘画软件应用等,无一不包括其中。而插画设计功能的渗透性空间之大,也是显而易见的。它可以是传统意义上的文学插画、儿童读物的主要表现形式或绘本、图表及一般纸媒版面(如报刊、杂志、单张等)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亦可被直接应用于产品包装、海报设计、广告设计、动漫及游戏原画创作、电子媒体、交互界面设计等。插画艺术也因此在当代设计领域发展为一个市场广阔的行业。尤其在经济发达国家或区域,如美国、欧洲、日本、韩国、中国香港等地,设计界拥有高度职业化的插画师群。合理地设计该课程教学,对于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育,乃至大艺术设计教育概念下的课程设计,都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意义。

一、关于插画设计的课程概念

插画在现有的设计类教学体系中多作为视觉传达设计的专业基础课或专业方向课程进行设计,通常为3~4学分,部分美术学院更开设有插画专业。许多院校为满足大艺术设计概念下学生的知识需求,亦开设插画个性选修课程,学分设置为2学分左右。实践证明,插画作为艺术设计的重要表现手段,在视觉传达设计以外的诸多艺术设计领域普遍受到欢迎。这种现象在美国、欧洲、日本、韩国等经济蓬勃的市场尤为明显。就目前市场上的插画设计教科书进行调查,可以发现,大量教材都将该课程的核心内容投射在繁复的CG技术教学上,笔者对此不以为然。这类教材最大的缺失在于舍本逐末,回避要旨,扭曲了插画设计课程的基本意义,矮化了其知识空间。我们不妨回顾一下插画作为设计作品的基本特征。维基百科对插画的定义为:插画(Illustration)的“主要功能是将文字内容、故事或思想以可视化的方式呈现。此外,插画与其他纯艺术的最大分野之处不只在于有文字的叙说性,其背后的市场和特定对象之目的,更使插画有着视觉传达的大众传播性”。根据这一定义可对插画艺术的特征作以下归纳:可视化的呈现方式:以视觉艺术的方式进行表达是插画的基本属性。市场:插画的表现内容与服务对象受特定的商业需求制约,这一特征使插画创作与纯艺术创作存在本质上的区别。换言之,插画创作者必须在特定背景、对象的制约下从事具体的插画创作。灵巧与精练:插画被绑定的对象往往是一段具体的文字、某个情节、某一概念,而插画艺术的浅唱低吟、与相关背景的相映成趣是其艺术表现的一般格局。这一特点要求插画必须具备灵活巧妙、锦上添花的趣致。通俗与时尚:插画设计作用于市场流通,故其受众是社会性的,适应大众化的审美观念与潮流时尚是插画无法回避的现实需求。综合与多元:插画不属于某一特定媒介的绘画种类,其创作几乎可以通过任何绘画媒介完成,常见的有素描、水彩、水粉、粉彩、版画、水墨、油画、丙烯、拼贴、剪纸、马克笔等,加上电脑绘画的介入,插画设计的表现语言无形中被扩展到无限广阔的境地。

二、插画设计能力的培养

根据上述分析,教师对于插画教学必须制定行之有效的策略,以满足学生应知应会的知识需求。但是,近年来,各地艺术设计教育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师资水平参差不齐,甚至有人在艺术设计教育中鼓吹“去艺术化”的主张,弱化、贬低甚至取消造型基础,宣扬“设计不需要画得很好”“美术与设计没有必然联系”等,艺术设计教育面临挑战。笔者曾观摩了某大学教师主持的艺术设计教育课程,该课程设计扭曲了美术基础内涵,新创“速成培训法”,将造型基础矮化至专事训练学生画直线和圆圈,对于色彩基础则提出用现成的彩色纸片随意拼贴。这必然影响学生培养的质量且背离了艺术设计教育的基本目的。笔者认为,进行插画设计必须具备以下能力:自由造型能力:究其根本,插画毕竟是依赖视觉造型完成其表达功能的艺术形式,故手绘能力是插画设计最基本的能力保障。缺乏基本的造型能力,没有熟练的手绘技巧,哪怕使用绘画软件的技巧再娴熟,线条画得再直,圈画得再圆,恐怕也难以创作出有意味的图形,更遑论插画艺术作品。创意构思能力:艺术创作巧在用思。创意是艺术创作的灵魂,创作者应具备敏锐的构思能力、别出心裁的点子、天马行空的联想能力、鲜明的艺术个性,并具备相应的技能将之以可视化的方式呈现,这一点与纯艺术创作在本质上是相通的。CG技术能力:作为现代设计的辅助手段,CG技术有其不可或缺的必要性,艺术设计课程中必然包括电脑绘画软件教学内容。该内容应在通盘的课程设计中得到权衡,不可偏废,这样电脑绘画技能才可以为具有艺术禀赋的设计专才提供如虎添翼的支持。媒介应用的综合能力:基于插画表现媒介的多样性,本课程教学应该鼓励并引导学生兼顾对诸多绘画媒介的体验与掌握,尝试综合媒介应用的表现,并发展自己喜欢且擅长的艺术风格,这是教学的合理选择。延伸能力:良好的人文素养对于理解信息和诠释信息很有助益。学生必须有意识地在长期的辅助学习中充实和提升这种能力。

三、命题设计

由于插画设计受到承接“文字的叙说性,及其背后的市场和特定对象之目的”的制约,所以插画设计教学过程中的命题设计对于学生开阔思路、积累应对特定主题的创意经验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在这个议题上必须下足功夫。一个好的插画设计命题在满足一般创作命题规则的基础上还应关注以下方面:多样性:具备思维开拓的延展空间,杜绝艺术创作中的同质化,关注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启发和培养,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创意想象空间。趣味性:视角新锐、幽默或具有悬念,引发学生创作的兴趣。热点话题:关心国内外时事,聚焦社会,淬炼文字信息,把握时代脉搏,使创作充满生活气息。仿真性:模拟各种传媒(如纸媒、电子媒体等)特质和常见的插画类型(文学读物、儿童读物、新闻出版、交互设计等),做有针对性的创作训练,培养学生的实战能力。教师在宣导命题时,结合观摩优秀插画作品,鼓励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思维空间,可以促使学生萌发具有鲜明个性的切入点,产生饶有意味、个性鲜明、让人眼前一亮的构思。命题设计的拓展空间无远弗届,值得执教者用心揣摩和思考。

四、表现媒介

第10篇

关键词:面料艺术设计;服装设计;运用与创新

一、国内外设计师对面料艺术设计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

服装面料的设计再造已经成为当下服装设计与创新的一种重要设计方法。设计师可以通过面料的艺术设计来表达个人独特的审美及创新点。现阶段国内在面料艺术设计方面研究得并不是特别深入,国内对服装面料的设计研究着重体现在数码印花方面、刺绣等单一手法上。有关面料艺术设计方面的研究成果并不是很多。我国服装市场上运用面料艺术设计再造推出的服装也不是特别多,服装面料侧重于印花或某种单一的设计再造手法,很少有多种方法相结合的面料艺术设计的服装。国际上对于面料艺术设计的研究相较于国内而言较为发达,国外在二十世纪初就已经注意到面料艺术设计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早在1919年至1923年的包豪斯学院会让纺织机械师、纺织技术员和管理人员都来做面料艺术设计对比作业;1932年至1938年的克雷费尔德纺织学院中面料艺术研究课程还会使用一些小的手工织机。现代,每年的巴黎、米兰、伦敦、纽约时装周中也经常可以看到国外设计师们推出以面料艺术设计创新为主要设计点的服装作品。擅长面料艺术设计的有美国服装品牌奥斯卡•德拉伦塔(Oscardelarenta)、英国服装品牌贾尔斯(Giles)等。意大利服装设计师缪西娅•普拉达(MiucciaPrada)女士曾经说过:“对我而言服装设计工作的90%来源于面料设计,这是我花费精力最多的地方,因为面料决定了一系列服装的成败”。可见国外服装设计师们对于面料艺术设计再造的重视程度。

二、面料艺术设计的表现方法

面料艺术设计的方法很多,比如:印花、刺绣、扎染等,或将这些方法互相结合。数码印花在服装面料的艺术设计再造方面已经成为比较普遍的方法。这项技术的出现与不断完善,为服装设计行业带来了一个全新的概念。数码印花出现之前,设计师只能用面料厂商提供的面料印花进行服装设计;而现在设计师们可以随心所欲地在面料上进行图案设计,以达到另设计师满意的服装设计效果。面料艺术设计再造是介于原有面料和新型材质之间的一种不同于以往的概念。现代面料艺术设计可以将中国传统的刺绣与当下流行趋势相结合作为面料再造的一种手法,来设计一种区别于一般的面料。国内刺绣历史源远流长,以地域划分可以分为:宋绣、蜀绣、苏绣、苗绣等。不同种类的刺绣有其特有的纹案与表现手法。国内刺绣以苏绣、蜀绣为代表的特点是比较注重意境追求像描绘一副画境的效果,迎合文学界诗画一体的风气。图案主要以工笔花鸟与山水图为主。以苗绣为代表的特点是灵感来自日常生产生活劳动场景,其作用之一是代替文字记录历史。国际上以法国刺绣最为奢华,法国刺绣的特点是追求绚丽的色彩、流畅的线条,富丽堂皇而带有高贵的气质,做工细腻、繁缛、复杂。为了达到华丽的效果往往采用精致细腻的贴线绣、金光闪闪的黄金刺绣以及加厚的嵌垫绣等方法。而其刺绣的主要材质相较于国内则比较丰富,珍珠、磨细的贝壳、宝石甚至是金链子等;绣线也不拘泥于丝线一种,亚麻、棉线、毛线都可以用来当作绣线。面料多以丝绸、锦缎和天鹅绒为主。以法国拉萨其(Lesage)为代表的刺绣工坊每年都会为法国高级时装品牌比如香奈儿(Chanel)、克丽斯汀•迪奥(ChristianDior)等提供刺绣产品。本篇论文所研究的面料肌理设计将会结合中西刺绣的特点,联系现代刺绣流行的技术,例如彩绣、珠绣、雕绣、褶绣、十字绣、贴布绣、贴线绣、抽丝绣、包梗绣等等方法对面料进行二次再造设计。基于当下对环保面料的提倡与使用,本篇论文主要研究天然印染艺术在面料肌理设计中的运用。天然扎染手法工艺分为:设计描稿,捆扎,抽紧,染色,水洗,脱结,整理,晾干,熨烫等步骤。这些工艺中主要的两道工序为捆扎和染色。在扎结中会使用线缝图案为主缝扎结合的手工艺方法。第一步,缝线;将图案描绘在面料上,用针线进行平缝或对折缝等技法将图案固定,作用在于将要色晕的部分用绳子绕紧,使局部不完全染色。捆扎的方法很多例如:用夹子夹,筷子木条卷,随意捆扎等,每一种捆扎将会产生非常不同的肌理效果。第二步,染色。将捆扎好的面料放进煮沸的染色缸里进行浸泡,颜色完全将布浸湿后捞出来暴露在空气中氧化,约半个小时后再拿到染缸去染色直至颜色达到理想中的深浅程度。第三步,漂洗。固色完成后把面料放进清水中进行清洗,洗去杂质。第四步,晾晒。将清洗后的面料进行脱水、晾晒;第五步,拆线。面料彻底干透后,将扎缝部分进行拆线,一张完整的作品就展现在我们面前。扎染效果是预计不到的,只能在拆线以后才可以看到图案的真面目。每一次的扎染效果都会不同,会让人产生惊喜。

三、面料艺术设计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与创新

面料艺术设计运用在服装设计中,将会不拘泥于一种面料的改造方法,而是将不同面料艺术设计方法与不同的面辅料材质相结合,设计出创新的视觉效果。在确定本次服装的主题和灵感来源之后,设计师可以根据此次创作的设计点来设计图案印花。图案印花的新颖程度和创新点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服装的设计效果。设计师会首先用数码印花的手法将所设计的图案印在面料上,呈现二维的视觉效果。在二维数码印花的基础上,可以在图案的某处或多处用新型刺绣的方式进行再设计,呈现一种由平面到立体、由2维到3维的面料肌理设计效果。新型刺绣可以在材质与工艺技法方面在原有刺绣的基础上进行创新:绣料方面,可以选用透明的真丝绡附在面料之上做双层大胆尝试。将原有图案进行拆分穿插,一部分图案在底层绣制,一部分图案在上层真丝绡上绣制,并将一些图案的线描边缘绣制在两层上,除了图案绘制的效果也起到固定两层绣料的作用。这样绣出来的刺绣作品有种虚实交错若隐若现的感觉,看起来层次感更加丰富。绣线方面,除了传统的绣线之外,还可以加入很多新型绣线材质。比如金属物、面料、细毛线、珠片、水钻等材质,都可以与绣线一起搭配穿插绣制。颜色方面,除了传统染制的色彩之外,可以搭配当季的流行色或是有一些金银色、荧光色的搭配。这种材质、色彩上的穿插与创新,使作品看起来有一种现代摩登感。根据服装设计的需要,也可以在图案空白的部位结合当季的流行色做一些扎染的局部处理,呈现出一种崭新的面料艺术效果。服装设计发展到现代,在廓型、款式及结构方面很难再有大的突破。越来越多的设计师们把服装设计的设计点放在面料的艺术设计方面。国际上,面料艺术设计比较有代表性的服装品牌有:法国服装品牌香奈儿(Chanel)、英国服装品牌亚历山大•麦昆(AlexanderMcQueen)等;国内艺术面料设计比较有代表性的新锐服装设计师有:李筱、白鸽、魏勤文等。面料艺术设计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与创新中,设计师需要多尝试一些新的方法与材质,且将多种面料再造方法相结合,将面料艺术设计与服装的整体设计相融合,设计出带有新颖设计点的服装,以满足服装的美感与功能性。

参考文献:

[1]玛卡瑞纳•圣马丁.服装细节设计1000例[M].江西美术出版社,2012.

[2]王兆星,阁琚.我国天然染服饰品市场现状调查研究[J].理论前沿,2015;(4).

[3]童芸.刺绣[M].时代传媒有限公司,2012;(7).

[4]邵晓琤.中国刺绣鉴赏宝典精装[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

第11篇

关键词: 传统插画 现代数码插画 区别 联系

20年前的插画艺术家可能没有想到今天的景象:创新和科技已成为插画艺术前进不变的重要因素,3D软件、Illustrator、PhotoShop和Painter的2D软件,以及纯粹的手绘图形,都将带动插画设计的进步。在早些时候,人们都同意CG艺术是“数字艺术的文艺复兴”,也常将其喻为插画的“金色年华”。至少在欧美的前30年里,插画艺术家被看作是名人,市场也曾惊爆出大量的机会。但艺术终究离不开技巧,凡是艺术的设计制作都与时代的技术进步紧密相关。于是,进入电子时代,人们开始追求格式的表现与风格,从艺术的角度讲,追求的并不是直接的实效,而是美――实效的象征。这样的情况下它就可以作为一种特殊的舞蹈而进入到艺术的领域,从而与其他艺术相通,如同书法与国画相通。人们抛开细腻与粗犷的技法要求,重点强调个人的原创与情感的表现,借助于电子手段,开始出现新一轮的风格形式,这些风格不再局限于手绘能力的高低,而是以概念化、自由表现主义强调个性化发展的趋势,围绕电子处理的手段,把个人的思想情感淋漓尽致地挥洒在不到1/4平方米的显示器上,随着信息时代的日益普及强大,这种以CG形式出现的插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与青睐。

1.传统的插画

1.1传统插画的技法和表现

在电脑作图出现以前,插画同其他艺术表现形式一样,都是通过较强的手绘能力借助于毛笔、铅笔、碳笔等一系列绘画化工具在一定的纸张上画出来的造型艺术。其造型要素基本是点线面构成,风格表现不外乎幽默写实、超写实等。在此基础上还有因为地域的缘故而划分的风格,如美式的漫画风格、日本的传统绘画艺术、曼陀罗手法等。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美式漫画始终秉承率真明快的创作风格,让人感觉画面饱满,富有很强烈的讽刺趣味性;日本大名时代的广告画常用过于鲜艳又缺乏表现力的颜料进行绘制,配色方面追求俗气的画面效果,有意回避笔法的变化,给人感觉好像电影院里的宣传画,采用镶边点传统的创作技法,极力营造作品的复古气氛;而曼陀罗原本是指佛教里大彻大悟的思想境界,曼陀罗画就是用杂色图的形式将这种境界表现出来的画作。所有的传统插画都有共同的特征,就是主要凭借手绘的手段,完成作品设计创作的整个过程。这是由时代的因素决定的,同时成就了插画传统的风格。

1.2传统插画的发展及现实意

作为一种发展了上千年的艺术形式,传统插画有着不可替代的现实意义。无论从现实的情感,还是个人表现手法,以及对于艺术精髓的把握,传统插画的表现似乎比现代艺术更胜一筹,西方的传统插画艺术从文艺复兴开始,经历了古典主义、印象主义、现代抽象主义的演变,中国的绘画也经历了很多流派的洗礼,所以对于传统插画,它有着无法替代的素净和单纯的民族文化特色,具备强烈的人文气息。但传统插画的发展并不能完全依赖于人文和历史。在数码科技迅速发展的当代,优秀的插画设计师开始寻求现代与古典的统一,在新的艺术形式中寻找出路,两种艺术形式的结合成为插画艺术的新追求,完美地把民族传统文化艺术融合到现代设计中,同时体现出数字艺术的创作与传统绘画艺术的完美结合,这是我们探讨传统与数码艺术的新追求。

2.现代数码插画艺术

现代数码插画的一个非常明显的特征就是电脑作图的广泛应用。数码艺术设计是数字化时代新兴的艺术形式,它有着制作方便、风格简洁明快的特点,同于易于修改和传递,因而受到新一代插画设计者和广大爱好者的青睐,而数码技术在艺术设计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现代插画大致可以划分为儿童插画、商业插画和动画三大类。儿童插画多出现在儿童刊物及相关的环境场合,形象多可爱且夸张,富有想象力,所用的颜色单纯亮丽。商业插画的表现更为广泛,也是目前国内外设计行业中新兴的设计门类之一。商业插画可分为三部分:广告插画、出版物插画、卡通形象设计。商业插画与其他插画的表现形式相比有其特点:商业插画必须能够反映商品的特性,要符合大众的审美品味,手法夸张。

现代数码插画在风格表现上各不相同。数码插画的发展尚处于探索阶段,插画形式风格追求形式各异,有制作细腻的欧美风格,线条柔和、色彩明艳的日韩风格,在形式上追求洒脱自由的情感。

3.传统插画与现代数码插画的区别和联系

任何一种艺术形式的出现,都离不开社会和科技的发展。数码插画是数字化时代新兴的艺术形式之一,它随着计算机的发展普及和数字化时代的到来而诞生。传统艺术形式和数码艺术创作存在以下差异:

首先,文化传统渊源不同。传统插画艺术的创作是建立在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长河之上的,蕴藏着众多的地域风情和民族文化,传统的艺术精粹形式丰富,包含着众多深刻的文化积淀、民俗的心理情感、风俗习惯及审美情趣。传统插画所体现的历史传统,众多的风格流派和博大的地域民族文化,以及传统文化的笔墨造型和传统艺术的文化渊源,都使人们的心理情感交流具有亲和力,产生心灵的共鸣。而新生数码创作的插画是在科学与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美学情感上缺乏传统的文化基础,在表现形式与内容上有较大的局限,使人产生在文化遗产上的陌生和疏远感。

其次,现代科技的含量导致创作和表现的差异。延续了几个世纪的传统插画除了在技法和材料上的创新之外,没有受到过像现代数字化所带来的巨大冲击,而人们对于数码艺术这一高科技的创作方式进入艺术领域尚需要一个认识和接受的过程。传统创作的技巧和绘画笔墨造型导致了人们对传统绘画艺术价值的认可,但由于对数码技术的创作形式缺乏足够的认识和接纳,人们对数码艺术造型在情感上存在距离。数字化图形处理技术是数码艺术造型创作的根本基础。作为CG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矢量图形具有数码技术对图形描述的“硬边”表现风格,也正是这种个性化、机械化的风格的存在,而使数码插画丧失了视觉亲和力,成为数码插画矢量图中普遍存在的不足。

最后,作品的表现风格的差异也是造成情感差异的因素。传统插画经过长时间的发展演变,形成了众多的表现形式和创作风格。这些传统的艺术语言易于沟通,便于人们产生共鸣,而数码创作的机械条理导致缺乏表现语言的生动和表现形式的鲜活。

传统插画艺术的历史传承、民族风情等因素得到广泛的认可,其艺术和价值也备受尊重。和传统艺术作品的唯一性可相比,数码作品批量生产的因素直接影响到人们对数码作品价值的认可度降低,但是我们应该正确认识到数码作品不仅是体现科学技术,更是体现新兴的艺术现象,它有着自我魅力的视觉语言和传达方式,所以数码插画艺术价值不可以用传统插画的价值衡量。除此之外,数码艺术设计在表现的过程中,吸收了不同的文化,各学科领域的相互补充,借鉴是数码艺术发展的根本。

4.结语

设计行业是知识型的服务产业和新兴交叉学科。跨越世纪,插画设计从静态表现转向动态表现;从单一媒体跨越到多媒体;从二维延伸到三维立体;从传统的印刷设计产品更多转化到虚拟信息形象的传播。插画在商业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多地受到业内人士的肯定。我们必须关注现实,展望未来。昨天、今天、明天,插画艺术有着不同的定义和形态。设计师在提高生活品质、促进文明进步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新世纪出版社.

第12篇

关键词:数码技术;广告摄影;影响;融合;策略

广告摄影经历了一个从初级到高级的逐步发展的演化过程,但是随着数码技术在广告摄影中开始应用以来,两者实现了完美的融合,对广告摄影这一传统技术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影像的合成工作和画面的创意方面都有了非常大的改观。

一 数码艺术与广告摄影之间的关系

广告摄影是众多中国摄影形式中的一种,其主要拍摄对象就是商品,通过广告摄影可以较好全面反映商品的形状、商品的结构及商品的色彩等特点,通过广告摄影的宣传作用可以有效促进商品信息的传播和商品流通。广告摄影有着非常特殊的视觉造型特点,能准确真实再现被摄物的特性,能给人带来非常强烈的直观性和可信性。广告摄影一般分为动态的广告摄影和静态的广告摄影两种,动态的比如有电视和电影等,静态的有报刊和杂志等。而数码艺术是一众多艺术门类中的一种,是在数码技术广泛应用到艺术领域之后产生的,可以说是数字化时代的产物。传统意义上的广告摄影艺术和数码艺术之间还是存在很大的差异的。比如,传统意义上的广告摄影是建立在深远的历史传统基础之上的,有着丰厚的美学情感,而数码艺术却是在现代大工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从美学情感的角度看是缺乏传统文化基础的。另外,传统的广告摄影已经被人们所认可,面对数码艺术创作方法这样的新生事物还在思想上有抵触情绪,在欣赏和情感的层面还存在一定的矛盾心理。但是在所有的艺术形式中,广告摄影这门艺术是使用数码技术最为频繁的一种现代艺术设计范式。

二 数码技术对广告摄影的影响分析

自从有了商品就有了广告,同时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摄影也开始应用到了广告行业中,并且很快占有了一定的地位。追溯广告摄影的历史可以发现,真正意义上的广告摄影应该是自从19世纪末才出现的,那么在数码技术发展异常火爆的时代,广告摄影又会受到什么影响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首先,数码技术影响到了广告摄影技术的发展风向。比如最为明显的就是摄影器材,从过去笨重的机械发展到了现在的灵敏度非常高的迷你型相机,其中的每一次进步都是受到数码技术影响的结果。再比如从广告摄影的制作及效果来看,广告摄影也深受数码技术的影响。在过去传统的广告摄影作品制作中成本非常高,很多的广告创意是无法实现的。但是数码技术应用到广告摄影之后,就大大降低了拍摄成本,提高了创意的实现程度。其次,数码虚拟技术也深刻影响到了广告摄影。随着数码虚拟技术的发展,广告摄影师完全可以在电脑三维的虚拟世界中来对世界上的很多的物体进行模拟,比如透明的玻璃、光滑的大理石及粗糙的木制品等等。通过这种数码技术,广告摄影不但实现了创意,而且还可以完全不需要物品就可以进行虚拟的拍摄。最后,数码技术大大提高了广告摄影的作品的成功率。数码技术进入到广告摄影领域之后,大大提高了广告摄影的影像质量。比如,现在用数码相机拍摄广告的过程简易了很多,并且可以随拍随看,随时调整自己所拍摄的画面,并且还可以依靠后期的电脑软件结合主体设计要求来妥善处理调整作品的色彩和背景,这样不但大大提高了广告摄影作品的成功率,而且也做到了成本的节省。

三 数码技术和广告摄影艺术的融合策略

如前文所述,传统的广告摄影的程序是非常复杂的,费用也是非常高的,尤其是在广告摄影作品的拍摄过程和后期制作的过程方面对技术性要求过于严格,经常会导致失败。比如如果拍摄一组汽车广告,可能就必须要选择野外进行,这样就必然要动用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来配合,并且拍摄完毕后还必须要对作品进行后期处理,处理的过程要格外小心,否则有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甚至要重新拍摄,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和浪费。但是如果能有效使用数码技术参与到这样的广告摄影拍摄,那么在人力和物力方面就要节省很多,并且拍摄后的制作风险也大大降低,可以收到更为理想的效果。所以从这个角度分析来看,传统的广告摄影和数码技术必须要选择融合发展之路,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和客观要求。

用数码技术来完善广告摄影创作,或者用数码技术来是实现广告摄影的创作效果是非常明显的,因为经过数码技术的加工可以让广告摄影作品更为直观,更有可读性。将数码技术同传统的广告摄影进行有效融合可以实现不同文化和不同学科之间的相互补充,相互借鉴。这也是非常符合艺术发展的自身需要和规律的,因此我们说将数码技术同广告摄影融合到一起对于提高广告摄影的魅力和发展速度及质量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当然,要想通过数码技术来完善和提升广告摄影的艺术价值,就必须要求广告摄影的创作者能具备非常娴熟的数码操作技能,具有非常深厚的审美感受能力。

总之,数码技术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不但能为传统广告摄影的创作提供更为广阔的思路,而且还可以为广告摄影艺术开拓更为深远的发展空间。从数码技术和广告摄影的相互依存发展现状来看,在未来传统的广告摄影必将走向全面的数码化,也将开拓出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