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8-29 10:02:1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大学生党员自我评价,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学生工作;党员之家;相关对策
一、学生工作定位
学生工作是高校教育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校人才培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承担着培育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神圣使命和历史重任。高校学生工作有狭义和广义的差别。狭义的高校学生工作即一般认为的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及管理工作;广义的高校学生工作即除专业教学外的所有校内活动的服务与管理工作。
二、党员之家学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各自为政。其一是党员之家中学生工作体制管理的错位,造成服务部门、协调部门疲于应付各类事务,而没有时间去协调与把握学生工作。其二是党员之家中基层体制的虚位,工作组织没有充分发挥出积极性,使整个学生工作创造力不够、活力欠缺。其三是整个创造力中的体制空位,导致基层组织领导机构、协调部门的脱节。综上所述,在党员之家的工作体制中,由于各自为政,协调不畅,无法满足学生发展。
(2)制度缺失。就高校学生组织来说,一方面,无论是高校学生组织还是高校学生组织的管理部门都没有到成熟的程度,这种缺失不利于党员之家的发展,而且使得高校学生组织的利益无法得到有效保护。另一方面,高校学生组织和高校学生组织管理部门在高校学生组织自由的“度”上还存在着利益的博弈,而这一博弈的后果是双方不能就这一问题达成共识,使得固有的制度并不能产生激励作用,反而阻碍了组织的有效发展。
(3)缺乏专业发展。从学生参与高校组织的动机看,功利与非功利、自我教育与他人教育、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等相关因素掺杂其中,表现十分复杂。因为党员之家的工作目标群体之特殊性,所以需要待人以诚为先,办事以信为本。其成员需要具有一定的个性品质和积极健康的人格、正确的自我评价和自我认识。目前党员之家的学生工作者大多有所欠缺,工作思想也很淡薄,相当一部分人只是把学生工作当作一种过程,而不是一种工作职业,这也不利于学生在学生工作中体会社会工作,实现自我提升。
三、党员之家工作问题的相关对策
(1)更新工作理念,避免各自为政的局面。一方面,高校学生组织非组织法人的性质决定了党员之家在处理对外关系时,在不同情况下,不同主体对高校学生组织发展会产生不同的作用。正视主体的存在,并在管理过程中注意照顾主体权益,使每一方都能够体会到管理过程中对自身利益的考量,这样才会促使管理的顺畅和高效,并保证在组织中学生工作发展的有效性。另一方面,还必须创设参与制度。党员之家的每个学生工作者能够参与到自我管理之中,这样就理顺了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关系,使管理的开展较为顺畅和有序,且更富针对性和实效性。
(2)创新工作管理制度。党员之家管理部门自身应当创新工作机制,以新的思维面对新的形势,积极转变工作方式,为高校学生组织的发展创设良好环境。从管理方式上来讲,高校学生组织管理部门应当尊重高校学生组织的主体地位,注重发挥高校学生组织的优势,与之进行积极合理的良性互动。
(3)塑造学生工作专业形象。第一,塑造党员之家中的工作专业形象。想要把内心信念表现出来,就需要有良好的形象,这样既可以让学生信服,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又能比较简单地赢得团体成员的信服和支持。党员之家工作形象包含了饱满的精神状态、坚强的意志、强健的体魄和周密的思想作风。第二,树立工作职能理想。这是指学生对工作种类和未来工作部门的向往,并且是学生对现行工作特点即将实现的信仰和追求的目标,具有持久性、综合性和稳定性的特点。只有建立了高尚的工作理想,培育自身专业意识精神,才可以产生巨大的工作信念。
鉴于党员之家工作的针对性极强,笔者也只是提了一些建议,希望还能够在实践中不断地发展与完善,为党员之家工作更好的发展贡献一些力量。
参考文献:
关键词:素质教育 综合教育 知识体系 研究
一、当前理工院校综合素质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育的内外环境正在发生着深刻变化,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不容乐观。一些学生还不同程度地存在对政治和国家大事漠视,社会责任感缺乏、集体意识淡薄、劳动观念不强、文明素养较差,知行不统一、诚信意识淡化、功利主义、实用主义较强,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如信仰宗教问题方面,大学生从入校到毕业,有上升趋势,调查显示:大一学生为0.58%,大三学生为14.44%。大学生考试不诚信现象也非常严重,考试作弊或有过弊想法的占55.85%。
2、综合素质测评不全面,考核工作流于形式。目前,大学生素质测评在各高校的称谓虽各有不同,但基本上都是以党的教育方针和国家颁发的《中国普通高校学校德育大纲》、《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等作为学生素质测评指标的设计依据,把学生的素质划分为德、智、体等三个主要方面,并分别赋予权重,加以累计,并通过对学生得分分值的排序,来对学生进行评价。由于评价体系产生于过去的应试教育,容易导致学生注重智育评价,而忽视了对非智力因素的评价,没有体现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结合的思想,在一程度上影响到第一课堂的教育效果。
3、德育教学模式、方式单一。一直以来,许多高校不重视德育工作或者是师资力量投入不足,加上学生对德育课程缺乏兴趣,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能很好的理论联系实际,使得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和方法单一。调查发现,40.82%的学生希望社会实践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38.78%的学生希望演讲、辩论、看电教片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因此,德育教学模式和方式改革迫在眉睫。
4、教育资源零乱,教育目标不够明确。高校除第一课堂之外,可利用的资源很多,如入学教育、毕业教育、日常管理教育、课外科技文化学术活动、校园文化活动等。
虽然开展的工作和活动很多,但是没有形成合力,也没有形成明晰的教育目标,教育效果也不是很明显。
综合所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必须从教育思想、教育模式、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的综合转变入手,提出培养原则和途径,其中开展综合教育不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
二、关于综合教育概念的界定
综合教育,特指在校四年除教学活动之外的教育活动(主要是指第二课堂的教育),与第一课堂相辅相承,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增强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的和中心,促进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活动。涉及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人文社科素质教育、专业素质教育、身体心理素质教育等多个方面,它是非智力因素培养、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是人才培养计划的有机组成部分,体现时代对人才培养规格和模式的需要,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将起到使学生在知识、能力和素质三个方面协调发展的作用。
三、构建科学有效的综合教育知识体系
“教育为本,德育为先”,综合教育包含了德育的主要部分。因此,综合教育比专业素质教育在深层上更能反映人才的质量,所以要予以重视。综合教育知识体系主要由四个教育模式,即思想教育、创新教育、文体活动、社会实践,24门课程组成[ 14门必修课程(核心课程),11门选修课程]组成。要求学生在四年内分阶段修满53学分。
1、思想教育,要求学生修满16个学分,包括入学教育与军训,日常思想教育、品行鉴定、操行表现,毕业教育,商务礼仪等。
(1)入学教育与军训。军训是一项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不可替代的特殊途径,通过军训增强学生的国防观念,掌握一定的军事技能,磨炼意志品质,不仅让学生学习到人民的好思想、好作风、好传统,同时与入学教育相结合,对学生进行校规、校纪、安全、专业方面的教育,使学生了解并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尽快适应大学生活。
每年新生入学后即参加军事训练和入学教育,时间为2周,2学分。入学教育主要内容为家长座谈会、开学典礼、校园参观、专业介绍、校史介绍、校纪校规学习等;军训主要内容为:部队常识、军事理论、队列、拳术、阅兵等。
(2)日常思想教育及品行鉴定。旨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的关系,遵纪守法,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水平和道德修养。主要内容包括:形势与政策教育,采取集中报告的形式,由社科系教师担任报告员;报告、讲授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热点、焦点问题;组织班级学生参加升国旗活动,增加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党团班级活动,主要包括:党校入党积极分子培训与教育,团校团课教育,主题团日活动、团支部风景线活动、团内民主评议、评优表彰、主题班会等;大力加强大学生党员"三个代表"实践团建设,使其成为大学生党员自主开展活动、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优秀团体。
(3)诚信教育。诚信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诚信教育就是要引导学生诚实守信,诚实守信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更加需要大力倡导诚实守信的美德,培养学生的良好的诚信品质。本活动项目结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教学安排,以助学贷款、缴纳学费、考风学风建设等工作为契机,积极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以活动蕴教育,并建立学生个人诚信档案,组建学生诚信考核体系,并逐步与社会接轨,为用人单位提供依据,努力促进 “人人知诚信、处处讲诚信”的感恩、和谐的学校氛围的形成,着力增强学生的诚信教育,
(4)毕业教育。主要安排在第八学期。以第一课堂《就业指导课》为依托,开展职业道德教育、择业教育、文明离校教育、毕业生评教、毕业典礼、优秀毕业生评比表彰等,以“毕业生文明离校月”等活动为载体,帮助毕业生正确理解国家现行毕业生就业方针和政策,帮助暂时尚未落实就业单位的毕业生办理好户口、档案存放手续,帮助学生全面了解专业前景,客观分析就业形势,正确处理就业与深造、职业与事业的关系,培养大学生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意识。
2、创新教育。创新是一个民族的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能力指个人提出新理论、新概念或发明新技术、新产品的能力。就表现形式来说,创新能力就是发明和发现,就是人类创造性的操作化。大学生是具有创新潜能的,只要采取适当的方式方法,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可以大幅度提高的。本项目要求学生修满12学分,首先通过课堂主渠道 “创新学”的讲授,使学生获得丰富的创新理论、意识和观念;其次由学生处和校团委开展系列活动,包括科技竞赛、学术讲座、、科技学术报告等,科技学术报告(讲座),旨在鼓励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和各类科技竞赛活动,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素质,增强毕业生的竞争力。同时建立制度保障,规定学生在校期间获得的该科目学分不得少于6学分,提前一年毕业者可减免2学分。
3、文体活动,要求学生修10学分,包括文艺活动、美育活动和体育达标。通过学生文化艺术节、寝室文化、社团文化、卡拉OK、舞蹈、话剧、百科知识、书画等活动活跃和丰富课余文化生活,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提升人格境界,陶冶情操,增进友谊,拓展素质。通过早锻炼、体育课、群众性健身活动、课外自由活动、球类运动和体育比赛等体育活动,增强学生身心素质。一年级学生可采取集中做广播体操的方式进行,二、三、四年级则主要采用跑步打卡的方式。
4、社会实践,要求学生修满12学分,包括寒暑假社会实践、社会工作、社团活动、志愿服务、公益劳动、勤工助学、党团活动。通过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让大学生在参与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使学生在深入社会的过程中,能够更多地了解国情,学习革命传统,接受实践锻炼,有利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自身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培养劳动观念、群众观念,走与工农相结合的成长道路,可以将自己所学到的书本知识和社会的实践情况结合起来。通过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有效地帮助学生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拓展自身的全面素质,同时,大学生在社会实践过程中,能够力所能及地为社会办一些实事,并为社会作一些贡献,又使自身在奉献的过程中受到教育和锻炼。
关键词:大学生;生活园区;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23-0148-03
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大学生住宿条件的不断改善,现在的大学生除了上课之外,绝大多数时间都愿意在生活园区度过。生活园区一直以来都是高校人员最密集、关系最复杂、矛盾最集中的场所。由于在生活园区内学生的自由活动空间较大,非常容易导致其组织纪律性下降的状况,比如发生赌博、酗酒、打架闹事等恶性事件。同时,高校学分制的施行,导致大学生对传统的班级概念正在弱化,集体观念淡薄,思想松懈、自由散漫的不良风气也在蔓延。如何加强生活园区大学生的教育和管理、特别是思想政治教育,已经成为摆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要做好大学生生活园区的思想教育与管理工作,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一、树立“以生为本、服务至上”的教育新观念
教育者和后勤服务人员教育观念的转变,是改善生活园区思想政治教育取得实际效果的必然前提。大学生生活园区作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开展学生的教育和管理,主要是要求教育者和后勤服务人员要坚持“以生为本、服务至上”的新观念。所谓“以生为本”的观念,就是要求教育者和广大后勤服务人员在开展思想教育与管理工作的过程中要处处以学生利益为重,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教育和管理工作的开展必须以贴近大学生的生活、满足大学的正当需求为目的。“服务至上”就是要求广大教育者和后勤服务人员树立起教育就是服务、管理就是服务的观念,工作过程中要坚持一切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主动增强服务意识,积极改善服务态度,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力所能及地为学生提供及时、满意、热情、细致的服务。
二、创新大学生生活园区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
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对其效果影响较大,方法的创新与灵活运用,能使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侧重于显性教育,教育的目的非常明确,直观,但有些过于直白和彰显。以灌输教育方法为例,主要是由教育者单向地将教育内容传递给受教育者,不太注重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双向互动过程,有空洞说教的嫌疑。就目前来看,部分大学生生活园区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仍然以传统显性教育方法为主,比如召集学生座谈会、个别谈话或者是开展文明寝室评比活动等,形式比较单一枯燥,没有新鲜感,时间长了,学生极易产生厌烦情绪,这就严重削弱了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大学生生活园区作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应该在注意吸收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优点的基础上大胆创新,灵活运用,要侧重教育方法的隐蔽性和渗透性,注意将空洞的说教转变成情理交融式的疏导,达到“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
三、加强大学生生活园区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
加强大学生生活园区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队伍建设,是搞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各项管理工作的关键,各高校都应引起高度重视。
第一、建立一支大学生生活园区学生党团组织工作队伍。大学生生活园区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该有党团组织工作作为保障,通过党团组织工作的开展,不断增强党员、团员意识,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团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以此来影响和带动广大学生。
第二、建立一支职业化的生活园区辅导员工作队伍。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的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各高校要按照一定的比例,在生活园区配备一定数量的辅导员,让辅导员与学生同吃同住,及时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及时解决大学生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第三、加强大学生生活园区后勤服务人员队伍建设。一是要严把“入口关”,要将那些具有服务意识,有责任心、有爱心、有耐心的人员选聘到后勤工作岗位上来。二是高校后勤管理部门要定期组织后勤工作人员集中学习和培训,比如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后勤管理知识,不断加强后勤人员的职业道德修养,真正做到管理育人、服务育人。
四、进一步优化生活园区的育人环境
良好的环境能使思想政治教育起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高校应该加大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加强生活园区的硬件与软件设施建设,尽量满足学生合理的、多样化的需求,为生活园区环境育人创造良好的物质基础。
一是要改善生活园区学生的生活居住条件,比如对学生寝室进行必要的生活设备的添置,有条件的高校可以在学生寝室安装热水器,解决学生日常用热水、洗澡的实际问题;高校要加大对生活园区食堂的资金补贴,要改善大学生的就餐环境,提高食堂饭菜质量,确保学生能够吃上物美价廉、安全卫生的饭菜。另外,还应在生活园区内适当增设学生休息活动场所,适当添设文娱健身设施,增设医疗卫生室、书报阅览室等,尽量为学生提供方便快捷的生活服务。
二是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生活园区文化活动,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健康向上、和谐协调的学生文化活动,能对生活园区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是生活园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因此,在生活园区开展文化活动,要不断地创新形式,丰富内容,提高品味。同时,也应该突出重点,打造一批具有鲜明特色、健康向上的生活园区文化活动精品,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生活园区的各项文化活动当中,渗透到学生日常生活与学习当中,使大学生能在积极向上、格调高雅的生活园区文化氛围中健康成长。
五、充分挖掘大学生生活园区的育人功能
大学生生活园区是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领地,同时也是学生的第二课堂,各高校要积极地探索和挖掘大学生生活园区的育人功能。
第一、鼓励大学生在生活园区成立各种社团协会或自律组织,例如成立大学生伙食管理委员会,宿舍管理委员会、食堂监督岗,等等,发动学生积极参与生活园区的各项建设和管理,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性与创造性。鼓励大学生自我评价、自我改造,从而帮助他们完成自我服务、自我管理与自我教育。
第二、充分发挥生活园区宣传栏、黑板报等的宣传教育功能,通过各种宣传媒介积极褒扬生活园区内文明、和谐、积极健康的行为,鞭挞生活园区内各种不文明、不道德的现象,引导学生自觉遵守校规校纪,自觉遵守道德规范。另外,还应该在门厅、宿舍走廊、学生食堂等场所悬挂伟人画像和名人名言等,潜移默化地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第三、建立健全大学生生活园区学生的德育考评体系。将大学生在生活园区的日常行为、纪律卫生等各种表现纳入学校德育考评体系,作为大学生评先、评优、评奖的重要依据。大学生德育评价是高校培养人、教育人的一项重要举措。生活园区德育考评体系的建立,既是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引导的重要方法,同时又是大学生实现自我教育的重要途径,能够督促和激励他们积极上进,不断提升道德品质、综合能力以及完善人格。
另外,大学生生活园区思想政治教育,要打破生活园区与学校其它部门或者区域的界限,要集中全校的教育资源,共同做好大学生生活园区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真正形成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工作局面。高校其它部门要充分挖掘各自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力求找到与生活园区育人的结合点,积极主动参与到大学生生活园区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当中。例如,科研处可以协助大学生在生活园区开展大学生科技文化活动,对一些科研型或者技术性较强的科技文化活动进行指导,营造生活园区的学术氛围,吸引生活园区广大学生参加;图书馆可以协助大学生在生活园区成立“读书协会”等社团组织,倡导学生的读书意识,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丰富课余生活,提升大学生的精神文化品味。
总之,在大学生生活园区开展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新要求,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可靠接班人和合格建设者的现实需要。高校应该将大学生生活园区的各项教育工作落到实处,将各项工作做透做细。在搞好生活园区各项教育管理工作的同时,还要尽快建立起生活园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长效机制,保证大学生生活园区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顺利开展并且取得实际效果。
参考文献:
[1]王志军,励立庆.高校学生社区思想政治工作探析[J].现代教育科学,2008,(02).
[2]韩轶,刘冬敏.浅议高校学生社区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J].高等教育与学术研究,2009,(11).
学风反映着一所学校的办学水平,体现一所学校的办学品位,是一所学校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对生活学习其中的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学风建设的根本目的就是要营造优良的学风,使学生自觉养成求真务实、严谨自律、勇于创新的治学态度和学术精神。
学生工作与学风建设具有高度一致性。从学生工作出发,学风建设的主体对象根本上讲还是学生,只有充分发挥学生工作的德育优势和管理效能,才能使学生养成自觉获取新知识的习惯并具备严谨自律、求实创新的精神,形成优良学风。因此辅导员抓学风就是要重视学生“学”的研究,从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行为、学习环境等方面入手,着重帮助学生解决为什么学,学什么,怎么学的问题,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有效的教育与管理、引导和服务。
二、学风建设的具体做法
学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加强学风建设要求我们必须从不同层面推进,牢牢把握思想是先导,学生是主体;管理是基础,教师是主导;教育是关键,建设是重点;自觉是前提,服务是动力;课堂是阵地,氛围是助推。
1、抓教育促学风。教育是学生工作的核心组成部分,也是学风建设的长效手段。我院在学风建设中积极探索、构建全方位、多角度的教育载体和内容。抓源头教育,通过加强适应性教育,帮助新生尽快适应大学学习生活,帮助他们明确努力方向。每学年奖助学金发放后,召开专题动员大会,教育学生珍视党和国家给创造的学习机会,引导学生合理花费,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在诚信教育方面,在每学期期末考试来临之际,组织全院学生召开考风考纪动员大会,组织学生签订诚信考试承诺书,对学生在考试中的不诚信行为进行严肃处理,通过抓考风促诚信。在励志教育方面,定期组织学院在学业、科技创新、社会实践、自立自强等方面涌现出的优秀学子为学生做巡回报告,在学生中树立一批听得见、看的着、可模仿的活教材,同时积极拓宽渠道,走出学院,邀请知名专家、学者、各行业成功人士为学生作报告,有效提升学生奋进求索,励志成才的意识;在创新教育方面,搭建平台,加大工作力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类科技赛事,申请科研立项,培养学生科研意识和创新思维。
2、抓管理促学风。重点通过抓课堂管理、寝室管理、行为管理和制度管理促进学风建设。在课堂管理方面,规定辅导员每周至少两次深入课堂;班级学习委员每日向辅导员报告课堂出勤情况;每月召开一次辅导员与任课教师联系会,沟通学生学习状况,一年级辅导员定期检查学生的课堂笔记和习题册,形成了形成教师、辅导员、学生骨干共抓学风的局面。在宿舍管理方面,每名辅导员每周至少深入学生宿舍一次,加强与学生沟通交流,及时了解学生寝室的安全、卫生和学习状况,对检查发现的问题及时动员学生整改,从思想上保证学生专心求学。同时积极开展以宿舍为单位的建设活动,提高寝室安全卫生状况和学习氛围,增进寝室凝聚力,促进学生寝室和谐人际关系、整洁安全的生活环境和良好学习风气的形成,从氛围上保证学生专心求学;提醒学生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对学生中出现的优秀典型或好的做法,以及不良行为都要在学生中通报,鼓励学生学习先进,抵制不良,从源头上引导学生行为走向。同时加大了对学生行为的奖惩力度。
3、抓服务促学风。在学风建设工作中,我们一直提倡牢固树立服务育人意识,树立良好的服务就是先进的管理意识,不断加强服务学生思想、服务学生学业、服务学生生活。为帮助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为新生同学制定并发放《入学指南》,指明大学学习特点及须注意的问题,指导新生同学如何适应大学学习生活,各个专业认真筹备并积极开展专业介绍会,使学生明确所学专业特点,有针对性进行专业学习;针对学习困难学生,组织学生党员与他们结成帮扶对子,取得显著效果。
4、抓制度促学风。制度是学风建设的有效保障,用制度管理学生行为,引导学生学习是学风建设的长效机制。几年来在工作中我们把工作中一些成型的经验或做法用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发挥制度文化的育人功能。一批制度出台和实施,保证了学生工作顺利开展。
5、抓载体促学风。学风建设的促进要通过载体的搭建来实现。在学院学风建设的过程中,开展了学风建设思想教育活动,并出台了学风建设的五项工程,即五好班级建设工程,星级寝室建设工程,读书创新工程,党员示范工程和困难帮扶工程,通过班级、寝室建设抓学风建设阵地,通过抓读书创新,营造学习氛围,通过抓示范树立学习方向,通过抓帮扶,促进后进。
三、当前我院学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缺乏学习目标,学习兴趣不浓。部分学生的思想认识不到位,学习目的不明确,在学习中缺乏竞争意识,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精力投入严重不足。“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但是,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失去了对学习最基本的兴趣。学习方法不当,缺乏学习目标等原因造成大学生对学习丧失兴趣,产生学习倦怠感。
2、学习纪律松散,部分同学存在厌学情绪。有的学生不求学知识,只图混文凭,在学习中不求上进,得过且过。上课迟到、旷课、不带教材、笔记现象时有发生;课前不预习,课后不复习,甚至抄袭作业、考试作弊、弄虚作假屡屡发生。
3、学生业余时间浪费严重,校园学术氛围不浓。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学生业余时间浪费现象严重。学校学生活动较多,但高质量的、有影响力的校园品牌活动少。所开展的活动中,灌输性的活动多,启发式的活动少;文体活动多,学术活动少;理论说教多,实践引导少,校园活动缺乏学术氛围。
4、学生学习功利化倾向严重,忽视理论及素质学习。经调查显示比例最高的是认为大学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找个好工作,提高社会地位;其次是改变个人命运。这说明大学生将学习作为赢取物质利益的手段,围绕毕业找工作的需要选择学习内容,对基础理论课和素质教育课通常都不够重视,“陶冶情操、修身养性”逐渐退出大学生的视野。学习目的功利化,这是影响大学生学习的根源因素。
5、缺乏对学生的科学有效评价体系。现有的学生评价体系存在一定的问题,在保研、评奖评优过程中既要考察学生学习过程,又要体现学习效果。现有的评价体系引导学生重过程,轻结果,很多平常不学习,期望期末老师划重点,学生考前突击复习。
四、学部学风建设的几点体会
通过近三年来在学风建设方面的探索和实践,学院学风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学风有了一定程度的好转。总结分析这几年学风建设工作,我们有如下几点体会和认识:
1、学风建设要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学风建设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在学风建设过程中既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从思想、行为、习惯等方面对影响学风建设的不良因素进行疏导、化解,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推动学生由被动监督、管理向主动求知、自觉进取转变。学校的学风建设只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考虑学生内心的合理需求进行设计,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达到预期的目的。
关键词 辅导员;大学生群体;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2)12-0087-02
Superficial View about How to Do Instructor’s Work well under New Situation//Li Xingpeng
Abstract The instructor is the most basic manager and organizer of the work related to the students. Currently, most of the college students are the generation of 1990s, how to manage the ordinary work of the students effectively has already become a big issue in the work of the instructor. From the perspective aspect of management, this article makes some exploration and research on how to do the work well.
Key words instructor; college students group;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Author’s address Jining Institute of Technicians, Jining, Shandong, China 272013
1 前言
目前大学生群体的出生时间介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学生追求师生平等的新型观念已经形成,“90后”的大学生要求与教师站在一起讨论问题,从而表现自我,实现自身价值。笔者作为一名辅导员,从事学生管理工作,在此谈一谈新形势下如何做好辅导员工作。
2 当代大学生的现状分析
2.1 学生生源发生变化
随着普通高校、高职院校的持续扩招,各类技工院校生源的数量与整体素质不同程度下降。学生的文化素质、道德修养、自控能力、心理素质和参与各种活动的积极性需要进一步提高。部分学生还没有适应从被别人督导学习到自主学习的转变,对自己所学专业不了解,学习目标不明确,容易产生厌学情绪,对教师课堂授课、实践实训教学感到为难,给辅导员管理工作增加了难度。
2.2 学生就业政策发生变化
随着国家就业政策的变化,给大学生的心理造成较大的冲击波,学生压力不断增大。大学生从入校的第一天开始就为毕业后择业找出路,因就业形势的严峻和大学生心理压力的增大,在大学生的群体中往往出现谈恋爱、打架斗殴、群体起哄、逃课等违反校规校纪的现象。造成以上现象的发生,即是学生心理压力的一种转移形成。
2.3 学生思想观念发生变化
随着改革开放30年来的积淀和我国与国际社会的全面接轨,“90后”大学生心态开放,自我意识较重,易于接受新鲜事物。“90后”大学生不再因循守旧,崇尚创新精神、探索精神。目前的大学生群体中既有艰苦朴素、努力学习的,也有追求享乐、互相攀比的;既有充满爱国情结的,又有崇洋的;既有追逐时尚、盲目崇拜的,也有张扬个性、突出自我的;等等。由于思想的不稳定给诸多大学生带来心理的不稳定性,导致大学生心理素质偏低,易受刺激,加之受家庭教育、社会问题的影响,容易出现心理障碍问题。
3 新形势下如何做好辅导员工作
3.1 要转变工作观念,由管理型向引导服务型转变
学生工作必须面向每个学生,尊重、关心、教育、引导好每一名学生,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个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辅导员的角色更多的应是引导者,包括对学生个体所进行的学习引导、生活引导、交往引导和人格引导等。辅导员要想对每位学生的成长确实有所启发、有所引导的话,就必须做到尊重和关心他们,信任和接纳他们,逐渐建立起一种体现关爱、公正精神的教育模式。辅导员应经常与班级学生一起,确立组织目标,制定班级活动计划,体验活动乐趣等,真正起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在教育活动中主体交融的作用。
3.2 要加强新生的教育,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做好新生工作是辅导员工作的基础环节,辅导员必须用足心力,着重从帮助学生适应大学生活、加强班集体建设、建立顺畅的师生交流渠道等方面入手,努力为学生的成长成才创造良好环境。
首先,抓好入学教育。引导新生入学后适应角色的转换,及时树立明确的目标,对树立学生的信心有很大的帮助。某些新生对进入新环境学习生活,会有一种理想与现实的心理落差,学习生活的积极性逐步下降。因此,辅导员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班级活动,让每一名学生参与其中,充分发挥自身的特长及优势,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增长他们的兴趣,让他们都能找到自己的长处,提高自信心。
其次,要善于表扬和奖励。对于大学新生在生活、学习中取得的任何进步都应该予以肯定和表扬,只有这样他们才会有更大的激情投入到接下来的生活和学习中,取得更优异的成绩。
3.3 要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对正处于青春期的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新形势下,作为辅导员要成为学生心理健康的导师,要不断探索适合学生实际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不断提升自我素质,做好学生的心理指导和调节工作,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
“90”后的大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其父母对其在生活与学习上难免娇惯,所以养成自我意识较强,比较注重自己的需求,忽视他人的想法,抗挫折能力比较弱。当今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抗挫折能力弱,自信心不足,大学校园中有学生自杀的事件屡有发生。因此,要注重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增强大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样不但有利于学生完善自我,实现自身价值,而且有利于培养新时期国家建设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特别是对有问题学生和单亲家庭学生应多沟通、多交流、多关心,让他们感受到家的温暖。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在关心学生的同时,平时也要经常去宿舍转转,与学生多交流多互动,正确地引导学生,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
3.4 加强学生择业心理指导,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择业观
当前社会就业形势比较严峻,竞争激烈。但是,学生的择业认知状况仍然存在不利现象:自我评价过高,对职业的了解存在局限性和片面性,对影响择业的因素认识不足。其原因在于学生未能客观地认识自己,分析自己的能力,缺乏对职业的渠道和信息的了解,缺乏社会经验、社会阅历。
事实证明,学生如果没有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在择业期间就难以保持良好的心态,无法适时调整自己的行为,往往就难以顺利就业,或者不能保障就业后顺利地适应工作及环境,在事业上可能难以有所作为。因此,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择业心理,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是一项不可缺少的内容。作为辅导员必须掌握学生择业心理指导的相关知识,有利于深入开展就业指导工作。在平时的工作中就要按照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思想,从低年级抓起,切实有效地落实在日常工作当中。
辅导员应帮助学生用科学的方法来分析自己的气质、性格特点、职业能力等,克服盲目自信或是妄自菲薄的心理,引导学生通过正确高效的途径获取更多的职业信息;对于在择业过程中表现出受挫能力较差的学生,同样需要通过心理指导帮助他们调整自己的心态,客观地分析其不足之处,让他们重新树立信心;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形成端正的择业价值取向。
3.5 要讲究工作开展的方式和方法,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作为学生辅导员,首先要充分了解每名学生的情况,否则很难做好学生管理工作。对管理的全部学生,都要建立详细的档案,记录好学生的生活背景、家庭情况、学习成绩、兴趣爱好等情况,收集他们的联系方式,以便于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和进行。
其次,重视学生干部和学生党员队伍的建设,加强学生干部队伍的培养和教育,使学生骨干树立正确的模范带头意识。通过优秀学生干部联系后进生,担任新生副班主任,组建学生干部讲师团等方法,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在抓好学生干部教育的同时,也应当十分重视后进生的日常教育和管理工作。
再次,注重良好学习生活习惯、学习兴趣的培养。对学生日常生活中关注的焦点,要给予关注,像男生喜欢体育,女生喜欢娱乐,聊他们感兴趣的话题,以便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更容易开展学生管理工作。
另外,利用手机短信、飞信等多种现代化的通讯手段,搭建与学生互动交流的多个平台,这种方式既经济又快捷,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除此之外,笔者认为辅导员应为人师表,不但帮助教育学生如何学习,更重要的是教育学生如何做人,并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正确引导学生的人生道路,为学生走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成为学生生命中重要的人。
参考文献
[1]李苗.新时期做好辅导员工作策略之我见[J].陕西教育:高教版,2009(10):16-16,33.
关键词 思想政治理论课;人才观;能力观;实践教学;形成性评价;高等职业院校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3)17-0036-03
作为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应该深刻把握职业教育特征,切实推进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中评价模式的变化,即在实践教学中采用形成性评价,有利于提升高职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
一、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引入形成性评价的必要性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开展及其形成性评价的实施使得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方式由静态向动态转变。实践教学的开展,使抽象、枯燥的理论知识变为感性、具体的能力素质要求。形成性评价重视过程,关注学生参与实践教学活动时的亲身体验和深刻体会,强调有效反思和及时完善,使被动接受的课堂陈述性知识转变为主动掌握的过程性知识,这完全改变了教师单方传授和灌输知识、学生复制和再现知识的沉闷学习状态,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实践教学包含平等的师生观、互动的教学观和多元的评价观等教改理念,体现出开放性、互动性、发展性等特征,而形成性评价是一种既能容纳又能扩展的评价形态,坚持评价主体、评价指标和评价手段的多元化,两者的理念及特征互相形成了良好的适应性和高度一致性[1],都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要。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开展及其形成性评价的实施,使得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学生的培养目标更加明确,对学生个体的进步和成长要求更具针对性。以实践教学为平台,将学生平时参与相关社会实践活动的出勤、活动表现、讨论发言和效果等都纳入评价的范畴,以学生整体表现和成长体会作为评价的依据,能够全面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价值观树立、能力提高等情况,掌握学生的共性特点和个性需求,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切实提升学生的“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2]。
二、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形成性评价实施的措施
(一)深化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改革
明确教学任务。树立科学的高职教育课程观,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在各门课程中安排一定数量的实践教学学时,力求通过实践教学这一环节,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去认识社会、指导实践,在接触、参与社会实践中加深对基本理论的理解,增强培养良好品德的自觉性。
精心选择实践教学主题。结合具体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实践教学主题,认真制定学期实践教学计划,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安排实践教学的系列选题,其选题要求体现课程教学的目的要求,注重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注意围绕学生思想实际和社会热点组织活动。同时,倡导学生自行选择调研课题,在思政课教师的指导下,自主进行社会实践活动。
丰富实践教学形式。坚持校内校外相结合,走出去和请进来并举;坚持点面结合,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开展实践活动;坚持课堂与业余时间并用,确保规定学时的教学任务落在实处;坚持虚实结合,充分利用实践教学基地和网络资源,拓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平台;引导学生建立相关社团,利用学生的业余时间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3]。
加强实践教学的实施。周密安排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活动,每次实践教学安排要具体,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评价性,避免大而不当或流于形式。思政课教师要始终参与组织、指导、督促及进行总结,有效发挥指导作用。
(二)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实施形成性评价
发挥学生的评价主体作用。教学改革的重要理念就是教学主体的重新界定。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不仅要重视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更要关注并落实学生作为评价主体的地位,这是教学评价观的改革方向。学生评价主体作用的发挥主要在教与学两个方面,包括对教师教学评价、学生互相评价、学生自我评价。让学生参与教学评价,有利于全面、深入了解教学状况,及时反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有针对性地改进、调整;学生主动参与其学习过程的评价,从评价的消极等待者转变为积极参与者,有助于学生自我反省、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进而学会交流、合作与分享,正确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以学生为主体的评价,不再是单边的教师行为,而是师生的互动过程。评价由“权威”变得“民主”,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全面综合评价观,学生参与评价过程,也容易认同评价结果,从而更好地发挥评价的作用。
重视动态的过程评价。过程评价是形成性评价的重要特征,贯穿于整个活动的始终,是一个动态过程。形成性评价不仅关注学生解决问题的结论,更加关注学生得出结论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可以发现学生的个体特征和个体差异,如学生的学习习惯、做事态度、兴趣爱好、知识能力水平、价值观等。通过全方位观察,对学生成长变化的过程和进步程度持续跟踪和关注,这非常适合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特殊性。以实践教学活动为学习情境,通过形成性评价,从活动表现中发现学生内化的程度,及时诊断并有效反馈,不选拔排序,不区分优良程度。这种动态性过程评价有助于师生共同反思和互相调节,形成有效的、符合个性特点的教与学的方式。
评价方式的多元化。思想政治理论课评价不同于其他课程的教学评价,具有知识评价与价值评价相统一、内在评价与外在评价相统一、现实评价与潜在评价相统一、个体评价与社会评价相统一、精确评价与模糊评价相统一的特点[4]。这就要求思政课评价方式多元化,从单纯理论知识的考核转变为对外化学生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的行为方式的考核。在实践教学中实施的形成性评价,评价形式灵活,评价方式多元,如师生交流对话,观察活动表现,倾听学生反馈,加强与相关教师的联系,增加实践活动实施单位对学生的评价,评判实践活动完成情况等。
坚持评价系统的开放性。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一种开放性的教学,坚持开放的评价方式。如,坚持开放的教学理念,做到全员参与、主动参与、交互参与,使评价主体更加全面、开放;重视评价内容的开放性,既要做到对课程的各个要素进行评价,也要对教学质量和教学管理进行评价,充分体现思政课的特色;通过构建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收集评价信息、分析评价资料、判定评价结果,做到评价方法的开放性和科学性[5]。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课评价模式-形成性评价研究》阶段性成果,编号:TZYJY201125,主持人:李健美)
参考文献:
[1]程东旺,张文标,谢育敏.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型”课型教学形成性评价模式研究[J].宜春学院学报,2010(7):127-129.
[2]王春燕.能力本位的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与研究[J].教改纵横,2008(16):48-49.
[3]李健美,赵新龙.略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大学生党员的教育作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12):52-53.
[4]骆郁廷.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评价之深化[J].思想理论教育,2007(21):44-50.
[5]马会梅.现代教学质量评价的开放性特征[J].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08(5):97-98.
Analysis on Formative Assessment Mode of Practice Teaching of Ideological &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of High Vocational Education
LI Jian-mei, ZHAO Xin-long
(Taizhou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Taizhou Jiangsu 225300,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