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办公软件实训总结

办公软件实训总结

时间:2022-05-01 13:34:0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办公软件实训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办公软件实训总结

第1篇

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是,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毕业生应具有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高等特点。在这一目标定位下,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已由最初的“技术型、应用型”人才,转变为现在的适应社会经济建设各类生产第一线的“高技能型”人才。如何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也成为高职教育改革的方向和变革的突破口。

具体在《office办公软件》课程的教学中,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有了些可以尝试与借鉴的教学心得来共同探讨。《office办公软件》课程的教材版本十分繁杂,有供计算机专业和非计算机专业使用的,也有面向高职与中职学生等等一些。几乎所有的教材都只是对office办公软件的介绍后,再安排几个有针对性的实训任务来编撰。这也使得在教学任务的安排和教学计划的实施过程中,都是围绕这“一学一用”在展开。而要想更深入和综合的来学习和应用office办公软件,这一教学方法和形式,似乎就有些局限性难以深入。在笔者的教学实践中,通过打破word、excel、powerpoint等办公常用软件单个的教学单元,整合教学实践任务,综合安排实训任务,使得各个办公软件相互交叉组合,来完成实践工作任务。wwW.133229.cOm使整个教学活动既不脱离理论基础又能很紧密联系实际任务,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取的了明显的教学效果。

1教学模块的建立与布局

在这里有必要对“模块”与“教学模块”做个简单的介绍,所谓“模块”,是一种整体的教学视野,即主题单元。把具有较强内在联系的、具有共同主题的内容所构成的一个整体。就其内容而言,整体内容的各个组成部分所要达到的预期学习结果都至力于共同说明一方面的问题;就学生而言,在学完一个单元后,应对单元的共同目标有清晰而全面整体把握。之所以叫“模块”,是为与一般意义上以“课”为单位组织的内容进行区别。就是在综上所述的背景下,基于明确的教育目标,围绕某一特定主题,通过整合、重组和拓展性开发的某些运动技能和运动形式,使每个主题学习单元方案都有达成新课标相关学习领域的水平发展目标,为完成某一学习目标中的一个或几个子目标,而形成的相对完整独立的学习单元。这种活动是以学生活动为中心,以学习目标为背景来进行的。教学模块就是把水平目标引领的教学内容分为大小不同的若干模块,即把性质相同或有内在联系的教学内容组成一个相对独立的主题教学内容,并对这个主题教学内容作教学时数上的相对规定。从原理上说每一个教师都要根据自己的教学特点和风格,以及学生个体的不同形成自己独特的模块库,按一定的规律将模块进行组织和分类。

在《office办公软件》课程的授课主线,通过把各传统章节的基本内容和知识点融合到项目模块完成的实际任务中。以一个综合项目的完成过程作为教学活动的中心,将书本上抽象的理论变成实际的应用。在教师的组织和编排的模块化的教学单元里,有浅入深、先点后面的去安排组织教学单位和实践任务,从而引导学生在一个综合的、相互联系、相互交叉的实训环节中更好的掌握和领会教师的教学意图和完成教学目的,使学生在一定的理论基础上,去主动的完成任务,能够触类旁通。

2教学模块的细分与模块教学具体实施

《office办公软件》是一门理论性较少而实践性非常强的公共基础课,学好该课程,对学生的职业素养有着明显的提高与发展,是一个学生毕业前必须具备的职业技能和素质。办公软件应用对于不同专业的学生掌握程度和方向可以有所不同,但基本的应用技巧还是要掌握,而且技巧应用能力越多越强越好。

为了能让学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和教学资源的条件下,更好更快的掌握和应用办公软件,笔者在实践教学经历中,总结提高了改门课程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就是使用模块教学方式来提高改进教学方法。先来了解什么是模块教学,模块教学就是以一个教学模块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教学单位,教学中必须从模块这个整体出发,统筹安排制定教学方案,即在一个相对规定的课时内,对某个主题教学内容进行系统学习过程。它是由主题教学内容为基础设计的模块教学目标,为达成教学目标而采用的多种教学方法,选用多种课型,合理安排教学步骤等环节构成。它应是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

在分析和总结了《office办公软件》的课程特点之后,以模块教学的方式来组织教学任务与实践,下面介绍具体实施过程。

2.1教学时间设置与教学硬件准备

为了更顺利的组织、开展、实施模块教学方式,必须从教学时间和教学周期做出必要的调整和补充。教学时间要打破原有的课次安排方式,转换成集中连续授课实训时间单位。在整个人才培养技术中,教学课程设计中最好在一年级下学期与二年级上学期进行安排,原因就是在于组织实施《office办公软件》这门课程前,学生最好在计算机应用基础的学习,这样就有了一个理论和实践的基础和准备。教学时间和实践时间最好保证共计两个星期,60—80教学学时。

对于教学硬件要求并不很高,但为了让教学工作的顺利完成,还是希望在多媒体实训实践室来组织实施。这样使学生在得到教学任务后可以立刻实施,教师迅速跟进,对于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可以通过对媒体进行讲解和分析及纠正。充分利用教学时间,并取得的良好的教学成效。

2.2教学模块的具体实施和展开

1)根据教学要求合理的整合教学单元,建立适宜的教学模块

在具体实施教学方法的过程中,要把握一个“循序渐进”原则,教学模块是一个个推进的教学单元,有条不紊的进行。还是要从文字处理软件word入手,在这模块单元里,我们可以从整体上把握office办公软件的风格和基本技巧,为以后的excel、powerpoint等常用软件进行理论准备与技能的熟悉。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学计划和要求,重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充分挖掘学生潜在的思想和个性的表现。教学模块的任务不需要太具体,把模块的任务要求从“面”上控制和指导,而在具体的“点”上,让学生自由发挥,比较同学之间的“作品”,找差距,从而更好的完成自己的“作品”。

2)教学模块的实施与展开

在教学实模块的实施与展开可参考下表来组织实施,再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的加强或反复某个单元。

转贴于

3)教学模块评价体系的建立

教学模块是否得以最终完成,好的评价体系尤为重要。检查评价是总结、反思与巩固的阶段。在教学模块中检查评价每一个环节中产生的问题,对个别问题可做一对一的引导与帮助,而在对普遍性的问题就要进行反复和强调了。从而使模块训练任务能在一个基础层层推进。

在学生的实践任务的完成中,不要用一个标准去评判,而是要看学生是否能完成模块训练任务,在任务的完成工作中鼓励学生发挥创新精神,创造有特色的作品;欣赏学生运用更多新技巧来完成任务,对教师布置的实践任务得以补充和开发延展的,更是表扬与赞许。

3结束语

第2篇

关键词:工学结合;项目教学;课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15-0214-02

目前,我国对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定位已经明确,教高[2006]16号文件中,明确指出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要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技能性人才。”因此,高职专业教学必须以明确学生技能,提升学生技能为根本任务。而技能又具体表现在工作实践中,因此,高等职业教育必须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进行工作技能的训练,实训课程建设在高职教育过程中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项目导向课程设计的依据

1.以“工作”为载体的课程设计模式为项目导向提供了方向

从我国高职课程改革的历程来看,经历了三次浪潮,第一次浪潮是基于学科体系和实践体系双轨制,增加实践教学的课程改革;第二次浪潮基于能力本位课程改革;第三次浪潮基于工作过程本位的课程改革。对比三次课程改革过程,一个核心的问题从未改变,是高职课程改革要以“学生会工作、做好工作”为中心[1]。三次改革都从不同的角度解释了这个核心问题,第一次改革要学生知道工作是什么、会工作,反复的训练一定能够做好工作,因此,必须大量练习,反复实践,但是这种改革实际是一种改良,即在原有的课程结构上,增加实训环节,形成双轨制运行的模式;第二次改革是借鉴了北美的CBE、德国的双元制、澳大利亚的TAFE,而这种课程改革强调从工作岗位分析为起点进行课程设计,并明确技能培养目标,将职业资格证书和学历教育结合在一起,形成双证融通、项目课程建设;第三次课程改革,就是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改革,特别强调学习者的职业倾向,从职业的角度去分析典型工作任务,然后将典型工作任务转化为学习领域,转化为学习者具体的学习内容,这种课程建构强调了职业生涯培养,强调每一个从业人员不仅能适应工作,而且能主动设计或建构自己的工作任务。因此,将项目设计好,将实际工作项目与教学相衔接就成为实现基于工作过程课程改革的有效途径。

2.项目导向课程设计是国家倡导“教、学、做”一体化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

国务院2014年19号文件《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关于“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中,明确指出“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强化教学、学习、实训相融合的教育教学活动。推行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等教学模式。”而将教、学、做真正地融入一体必须找到结合点,最好的结合就是项目导向教学,实践证明只有按照工作分析的模式进行课程建设,才能正确提炼工作项目,才能让项目引领教学活动[2]。

3.项目导向教学的相关研究日趋成熟

从19世纪开始,德国、英国和荷兰的劳动学校就进行了项目教学的改革和尝试,截至目前,国外已经形成了公认的项目教学设计和课程理论。项目就是一个产品、服务或决策[3]。将项目引入教学必须注意项目活动的完整性,即计划、组织、实施、评价和反馈。因此,项目的来源是职业中典型工作任务,项目的成果是可见的产品、服务或者决策[4]。

基于上述分析,并通过对我院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学生就业情况的调研,发现有近三分之一的学生从事文秘工作,因此,本项目分析的职业对象为“行政办公人员”。基本分析逻辑是职业调研――研究工作任务――确定典型工作任务――制定学习领域――确定学习项目这一程序化过程。

二、职业调研与分析

1.职业说明

通过调查和研究《中国职业大典》,商业企业的行政办公人员主要任务是负责形形的日常事务管理,其职业范畴为行政办公人员(GBM301),2013年修订的《中国职业大典》中规定:行政办公人员(301)包括行政办公人员(30102)(含〈秘书3010201〉、〈公关员3010202〉、〈收发员3010203〉)、行政业务人员(30101)、其他行政办公人员(30199)。

2.典型工作任务分析

行政办公人员是指从事办公室程序性工作,协助领导处理行政及日常事务,并为领导决策及其实施提供服务的人员。他们的工作内容包罗甚广,从日常工作安排、行政总务、后勤保障、检查公司制度执行与落实、文字处理、内外协调、会议组织等纷繁复杂的诸多内容。典型工作任务包括以下几方面:(1)使用办公设备,处理公文和信函,起草有关文件、信件,对相关数据进行整理统计。(2)进行有关业务联系,事务处理。(3)接待来访,处理各方查询事项。(4)安排会议、会谈、并做记录。(5)管理有关文件档案。

通过典型工作任务分析,进一步研究从业者职业成长规律,即把握基本操作的初学者水平,到成长为能够驾驭复杂环境出色完成工作的熟练者水平,为成为该领域的专家奠定基础。

三、学习领域和工作项目描述

从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可知,本项目的职业可以提取5个典型工作任务,针对典型工作任务1的具体内容,得出行政文员主要使用计算机办公软件和办公设备(打印机、相机)等,对日常事务和行政事务进行处理,并依据职业成长规律设计学习项目,具体职业成长规律见图1所示。

从图1中,解构行政文员的典型工作任务1,得出三大工作项目,即工作环境认知、办公软件操作、信息统计分析。由此,设计行政办公人员的学习情境1《商业办公软件操作实务》,详见表1。 四、项目化实训课程教学模式系统设计

教学模式是对教学方法的总结和提炼,是指导教学活动的行动指南,项目教学强调学做结合,提倡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动手操作,因此在对项目实训课程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必须保证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并注重对教学效果的及时反馈。针对项目课程教学设计,将采取SOTA模式,即教学过程中学(Study)-做(Operation)-悟(Think)-用(Application)的程序,设计项目化实训课程教学模式。首先教会学生学习完成项目成果的基本知识,即学的阶段,然后根据学的内容指导自己实践,进入做的阶段,在做的过程中不断反思和参悟,以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的积极性,最后,回到实践,在工作中不断提升。

五、总结

本项目通过探讨《商业办公软件操作实务》的实践教学设计,系统思考实训课程的建设方法。通过应用工学一体化的课程建设方式,来具体指导专项实训课程的建设,即从职业分析开始,归纳典型工作任务,找到学习领域,设计教学项目,通过项目来驱动教学设计,并应用SOTA教学模式对实训教学进行过程控制。本项目下一阶段研究的重点内容就是项目在实际教学中的过程控制问题,进一步将SOTA教学模式融入每个教学项目,让SOTA既能引领教学项目,同时又能控制教学项目,转变从教学项目成果评价教学的事后控制模式为全程控制模式。

参考文献:

[1]严中华.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与实施――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职教课程开发与实施[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9):22-26.

[2]徐国庆.职业教育课程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9):172-178.

第3篇

文章从高等职业院校课程教学改革的角度出发,结合物流管理专业课程的教学实践,对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的做法与成效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

高职院校;物流管理;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近年来我国物流产业的高速发展,对物流人才形成了巨大需求,但是现在我国物流人才不仅从数量上面临着非常大的缺口,而且从质量上来看,物流专业学生毕业后无法立即上岗,动手能力较差,无法满足物流企业岗位的实际需要,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高职院校物流专业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过于传统,无法适应物流行业的发展需求及高职教育的发展需要。因此,我们在物流管理专业进行国家高职骨干院校建设基础上,结合“工学交替双循环”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对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和实践。

1教学方法的改革

1.1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使理论与应用得到完美结合

在物流管理专业“工学交替双循环”的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下,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教学本着“工学结合”的思想,真正做到“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重视学生在校学习内容与企业实际工作的一致性,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将课程设在校内和物流企业,按照每一教学情境的设计需求,结合实际需要,设计并创新了“以学生(Student)为主体,以目标(Target)做指引,以情境(Situation)融内容,以任务(Task)当驱动”的“STST”课程教学模式。[1]以“物流信息管理”课程为例。传统的“物流信息管理”课程仍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即:老师讲,学生听,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热情和能力,更谈不上独立的分析和解决问题;再加上长期以来,物流信息管理课程教学以讲授空泛的技术知识为主,实践内容较少,不仅脱离企业实际需求,而且导致很多学生由于较难理解这门课的知识而缺乏学习兴趣,甚至放弃了对这门课的学习,导致学生在真正上岗时实践能力极其薄弱。针对这些问题,物流管理专业在进行该门课程改革时增加设计了“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包括知识点和任务实现两大主要部分,一方面使得项目与理论知识保持紧密联系,另一方面实现了从理论到应用的完美结合。[2]该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之处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1在教学模式设计上体现“工学结合”

物流管理专业根据对各类型企业的调研结果,按照物流企业的物流信息技术应用情况,将典型的工作任务转化为学习领域,设计了4个学习情境;每个学习情境又以任务进行驱动,总共10个工作任务,充分训练了学生的岗位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同时教学过程中穿插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实际操作,真正实现了工学结合。

1.1.2在教学内容上以工作过程为导向

根据工作任务来设计学习情境,将教学内容整合、序化融入真实工作任务。在设计学习情境时,将教学总体目标分解,细化,做到每个阶段每个环节都有目标做指导,引领本阶段本环节的教学内容的学习,注重对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三方面的培养,使学生对每一阶段每一环节的学习,都能明确其学习目标,做到单项任务目标、多项情境目标、综合课程目标的“点—线—面”结合。以“物流信息管理”课程中的———任务1———学习情境一物流信息识别和采集的内容为例,说明如何结合企业真实案例,设计学习情境的设计和任务,将教学任务融入到学习情境中,将内容合理整合序化。“物流信息识别与管理”这项任务是整个物流信息管理工作的起点。该项任务要求物流管理人员能够在接触物流信息管理工作之初能够识别物流信息,掌握物流信息管理的基础知识,并利用Excel办公软件进行物流信息管理。以此项工作任务为载体,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在教师的示范指导下完成物流信息识别与管理工作,并学会Excel办公软件的基本操作。学习过程中,还要培养和锻炼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遵守相应的岗位职责,真正做到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将教学内容融于工作任务要求之中。

1.1.3在教学安排上体现教学做融通

在整个课程教学组织过程中,教师只是学生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协调者和引导者,而学生才是真正的主体。在课堂上,学生结合各学习情境中各具体任务,做计划、做决策,去实施,锻炼自主学习、自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分析任务如何完成的过程中,主动思考需要什么知识做支撑,如何获得这些知识,之后通过自己的努力,自己动手动脑,通过不同方法和手段,借助网络平台,寻找相关资源,不仅完成了学习和工作任务,还主动地完成了相关知识的学习。在学习工作融为一体的教学中,培养了学生沟通、团队合作等综合职业素养,强化了职业技能。

1.1.4在教学评价上注重过程

依据学生的职业素养、学习态度、完成任务情况评定成绩,并按照任务的难易程度不同、学时不同,按权重记入课程成绩。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下,教师在设计任务的时候强调每项任务的应用性。当学生完成项目以后,一是通过自我评价,看到自己在这项任务中的收获,明确自己的不足之处;二是通过教师评价来激励学生,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兴趣。

1.2采用引导文教学法,有效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引导文教学法”是一种行动导向,即根据行动引导文完成的教学方法。该教学法的要素主要包括引导文和引导问题。引导文是由教师总结的、在学习工作中所必需的信息,如文献、资料、总结等;引导问题是教师针对引导文而提出的问题,学生可从引导文中得到信息和提示来回答这些问题,在寻找问题答案的过程中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在布置某项任务时需要让学生掌握必备知识时,教师可先根据知识点设计引导文,在引导文中提出问题即任务,并讲明任务要求和能力要求,然后按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和评估6个步骤引导学生自学,最后教师负责解答学生的疑问。仍以“物流信息管理”课程中的学习情境一“物流信息识别和采集”为例,按照引导文教学法的顺序如下所示:第一步,资讯。首先下达任务单,明确这次学习工作任务的具体内容和要求,强调这次任务的学习目标。即:能够识别物流信息,并能够利用Excel办公软件进行物流信息管理;同时,下达资讯单,让学生利用网络及图书馆等资源查找资讯单中的相关问题(如:数据与信息二者的区别与联系?物流信息的内容及分类?等),进行自主学习。第二步,计划。下达计划单。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明确要完成这次任务需要掌握的知识、采用什么方法和途径获得这些知识、如何进行物流信息的识别与管理、具体的实施步骤和使用的资源有哪些等。由小组间进行交流沟通。第三步,决策。下达决策单。在对各种方案进行可行性、可操作性等对比的基础上,编制完成任务的实施方案,确定具体实施的内容和步骤,及其小组成员分工。第四步,实施。下达实施单。各小组开始行动,按照任务实施方案进行。第五步,检查。下达作业单。各小组根据本次任务完成两次作业:一是使用Excel办公软件制作物流单据,二是小组间分析物流信息管理的地位和作用。派出一名代表汇报说明本小组的任务完成的结论。最后进行小测,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由老师进行评分和作业评价。第六步,评价。下达评价单,包括学生自评和教师总结两部分。学生自评:即简单说明自己在任务实施过程中,自己都做了什么,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感想等;小组互评,通过听取其他组汇报的结果,做出评价并打分;教师总结:由教师对汇报结果和测试结果做总结,给各小组打分;征求各小组组长的意见,对学生的成果做出评价,并打分。将各方面的分按一定比例加成汇总求平均数,得出最后每个人的得分。

2教学手段的运用

2.1以多媒体为基础教学平台,以网络为载体,保持教学内容的先进性、新颖性

采用多媒体作为基础教学平台,通过网络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保证教学内容能够与物流行业最新动向和趋势保持一致。[3]物流管理专业通过与北京络捷斯特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共同建立了“长风模式”未来课堂。该课堂采用“长风物流人才互联网+”培养模式,即基于信息化环境下互联网技术与教育相结合的现代化教学。该模式以提高物流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基于物流职业资历架构,打破传统物流学科体系,以未来课堂为支撑,以贯穿岗位序列能力单元的工作任务和知识点为学习内容,以新一代物流数字化学习资源为展现形式,以多元化评价体系为质量保证,利用基于过程管理的云技术平台(长风网),开创综合类职业专业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4]长风模式打破传统的学科体系,采用BAG(学习领域)课程开发模式,由课程的最小单元———学习任务组成。以Logis物流职业资历架构为基础支撑,从产业出发,还原企业真实操作环境,模拟工作过程,与实训相结合,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

2.2将多种课程资源渗透于教学全过程

物流管理专业与北京络捷斯特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共同对物流专业及专业群的课程资源进行了制定和开发,每门课程都包括多媒体课件、教学视频、动画等多种形式在内的教学资源。在每章内容讲解过程中,教师会将企业实际物流作业场景视频和动画等内容提供给学生进行观看和分析;在每章内容结束后,都会进行企业实际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每一讲都安排有技能实训题和配套试题,帮助学生更好地预习、复习并加深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以“配送作业管理”课程中“配送中心作业”相关知识为例。在授课过程中,教师首先利用物流管理专业课程资源库所提供的真实物流配送中心工作视频,让学生对配送中心的作业状况有一个初步了解。其次,利用教学动画资源,分别向学生演示配送中心进货、拣货、配货、送货、退货以及装卸搬运作业等一系列作业过程,使这些单调的知识点能够更加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另外,为了能让学生更好地了解配送中心的经营过程,在授课过程中让学生使用资源库中的白箱化虚拟仿真实验软件,即由学生经营这家配送中心,为多个配送点提供配送服务,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最多的利润为目标。再次,教师会通过将资源库中所提供的《物流配送中心现场管理规范》等相关物流行业标准向学生进行介绍,并将物流配送中心运营的实际案例提供给学生,由其来对该配送中心的运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进而将所学理论转化为对实际问题的解决。最后,通过每一个情景的技能实训题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

2.3校内实训室配套教学,充分提高学生实训能力

根据高职院校对物流人才的定位,物流管理专业以仓储配送管理、运输作业管理、物流信息技术、国际物流和快递运营为重点进行了实训室建设,满足了校内实训教学的需要。物流管理专业目前共建有包括运输模拟实训室、物流信息技术实训室和国际物流实训室在内的3个校内实训室,以及包括仓储配送实训中心和新建快递运营中心在内的2个校内实训基地,它们的主要任务就是要为物流相关课程的教学提供配套的实训条件。目前物流管理专业的实训室主要采用两种方式进行教学配套:参观介绍和实际操作。对于初学者,第一次访问实训室时一般都需要任课教师或实验指导老师系统介绍本实训室的设备、功能和具体的操作方法;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理论和操作知识之后,再次进入实训室就可以尝试自己亲自操作。以“仓储作业管理”课程教学为例,通常任课教师都会利用1~2课时在开课之初带领学生参观实训中心,并把实训中心内的仓储配送设备向学生做一大致介绍。在接下来的课程中,若某一学习情景涉及某种具体设备(比如堆垛机、叉车等)的操作,则会先由任课教师为学生进行操作示范,再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安全操作。每一次实训课结束后,任课教师都统一要求学生按照学校的统一格式要求撰写“实训报告”,并将实训报告的质量作为平时成绩的考核内容。

2.4校外实训基地加深理解,努力培养学生职业技能

目前,物流管理专业已经与哈尔滨龙运物流园区和京东商城合作,共建校企实训基地。以京东商城物流培训基地为例:京东商城华北区开放“厂中校”岗位,每年接收90名物流管理专业学生进行顶岗实习。学院派专职教师,按计划以各岗位现场工作任务为典型教学项目,开展“任务驱动”实践教学,企业给每名学生指定师傅,按“师带徒”的模式在京东商城各“仓”中进行,师傅现场指导,加快了学生适应社会、胜任岗位的综合能力,提高了学生对企业管理及技术等方面的认知能力,最大限度地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岗位操作能力和岗位管理能力。通过以上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充分拓展了校外实训基地的职能,提高了学生实训能力,让学生将在课堂里学到的理论知识在实际工作中得到了操练和强化,极大满足了物流管理专业学生顶岗实习和就业等方面的需要。

总之,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师们在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方面做了大量的实践和探索工作,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今后我们还要积极探索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革,并将改革成果辐射到其他相关专业课程的教学之中,使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出更多更好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作者:何岩松 姜湄 单位: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林冰,程述,曾波.高职高专工学结合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实践[J].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7(1):19-22.

第4篇

[关键词]组长负责制 小组任务评估模式 办公自动化操作实训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11-0168-01

一、教学设计

(一)课程概况

办公自动化操作实训是实践性的教学环节,以技能训练为主,同时兼顾办公设备的基础知识学习的一门课程,作为文科部分专业教学过程中的一部分,旨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水平和办公设备操作技能。由于办公事务技能训练无法像许多工科学生那样到生产线上实训,且容易受人文因素的影响,所以办公室职业意识和业务技能操作必须在具体的工作环境中培养。本课程仿真工作情景,设计具有典型意义的工作任务,采用项目驱动法组织教学。以项目为主线,以工作情景为载体,设计相互关联的工作任务,考虑从能力层次和能力拓展方面培训学生。受校内实训条件有限,实训过程中教师有可能看不到每个学生的练习及操作状况,另一方面,教师对学生的实习效果也难以进行量化的评价。

(二)本课程教学对象分析

教学对象分析:本课程的教学对象为3年制的文科专业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由以往多年教学的经验得知,本课程针对的学生多数是普高文科类的高中毕业学生,之前没有学习过办公事务知识以及办公设备的使用经验。计算机专业知识与能力一般,相关基础知识缺乏,仍需要加强,学生动手能力较差,仍保留高中价段被动模仿与训练的学习习惯,独立思考与自学能力较弱。

二、教学方法

通过对实践教学模式改革,总结经验,改进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具体的工作情景中完成办公软件和设备的实际安装和使用项目,培养其从事办公事务的良好职业素质。因此,我们设计采用实训小组轮训的方式,每个班按设备类型进行分组,采取组长负责制,小组内学生之间进行任务评估,即学生按照任务评估表的评定标准,对照任务评估表分项目进行操作练习,同学之间进行相互评价,并各自完成实训作业。这不但要求组长及组员需要非常熟悉实训项目的操作规程及操作步骤,还有助于促进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和配合,也能对实训时间进行合理安排,从而提高整个实训的效果。

三、教学过程

首先,由指导教师示范讲解项目的操作过程,以工作情景为载体,设计相互关联的工作任务,即实操的训练项目。然后,将实训学生进行分组轮训,并演示学习,实训指导教师每次课后布置学生完成当天的实训工作心得(问题与收获)。

四、教学效果

首先,以组长负责制的实训小组任务评估模式提高了学生在办公自动化操作训练中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在实训过程中相互指导,对照设备的操作规程来互相纠错。从多轮实习看到,学生对采用小组任务评估模式的实训效果感觉很好,按照实训任务评估表的单项技能考核对技能学习有很大的促进和帮助作用,同学之间在实际操作练习过程中相互指导、相互纠错、相互评定,小组中每一个同学操作过程也是对自己这个单项技能加深印象的过程。通过调查所知,80%的同学能够在本项实训操作过程中主动帮助动手能力差的同学,指出其不当操作,达到了教师在实训之初希望小组是一个小团队的目的。这种生生互动,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学生对改革后训练与考核方法的评价:学生认为提高了训练的积极性,在练习中更注重精益求精。同样,也说明只有通过有效的措施,才能达到学习目标。

以“办公技能训练模块中的项目二——掌握日常工作中PowerPoint中任务一酒店简介及优惠信息幻灯片的制作”为例的实训任务评估表,如下表所示:

由此可见,通过以组长负责制的小组任务评估模式在办公自动化操作实训中的应用,学生们体验了在做中学的乐趣,促进课堂知识和实践技能的融会贯通,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对学生的团队精神的培养都有较好的效果。

第5篇

【关键词】高职高专 轨道交通 计算机基础课程 设计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4C-0150-02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在享受现代科技成果的同时,也面临着信息时代的新的挑战。现代信息社会要求高职高专轨道交通专业毕业生能够具有很强的信息获取、信息分析和信息加工的能力,这就需要借助计算机技术。轨道交通专业毕业生应具备计算机基本素质,全面、系统地掌握计算机软硬件技术与网络技术的基本概念,掌握典型计算机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具备安装、设置与操作计算机的能力,提高计算机动手能力,培养应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能自动吸取计算机发展的新技术、新知识,具有较强的信息系统安全与社会责任意识。

一、轨道交通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设计的背景

计算机基础课程一般是较为全面地讲述计算机学科中的基础性知识,更多地强调计算机操作技能,侧重点在于帮助学生通过大学生计算机一级考试,没有在更高层次上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国内各高校中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基本没有专业差异,甚至没有任何差异,与公共英语、高等数学一样,定位为公共基础课程,不管是对什么专业,均采用相同的教材,无法针对学生的专业来安排课堂内容,缺乏专业特色。而国外的计算机基础教育在课程设置上体现出很强的专业差异性。在高职院校中进行计算机基础教育,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需要开设哪些课程,应采用怎样的教学质量检验方法,其原则应是使学生的信息素质达到社会需要的标准。

高职高专轨道交通专业主要是培养具有行车、货运、客运等岗位职业技术能力,以及较强的学习能力、适应能力,符合轨道交通行业一线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岗位要求的,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较强的专业知识及技能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所以,轨道交通专业应将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基本技能训练标准与其专业相结,合进行综合应用能力训练,如运用Word软件制作行车、客运、站务等行业文档,运用Excel表格制作货票,运用Powerpoint2007制作工作实务汇报文稿等。据此,应对轨道交通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进行相应的设计。

二、轨道交通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设计的思路和目标

坚持“计算机基础教育实质上是应用教育”的指导思想,以计算机基础课程建设为平台,以“面向应用需要、采用多种模式、启发自主学习、重视实践技能训练、培养创新意识、树立团队精神”的教学理念,从轨道交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出发,对计算机基础应用能力和知识结构进行科学分析,拟订“直接从应用入手”制订计算机信息技术基础课程(面向高职高专轨道交通专业)实训技能训练标准,设计其实践课程,并拟订出版计算机信息技术基础(面向高职高专轨道交通专业)实践课程教材。同时,探索和开发有利于轨道交通专业学生计算机信息技术基础课程及其实践训练的教学模式、多媒体教学资源、网络学习平台和课程教材。

通过课程设计,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通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检测、自主评价、自主反思等一系列认知和自己专业项目研究报告的计算机基础知识的自主行为,增强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和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和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三、轨道交通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设计的内容

依据课程学习目标,选择适合培养学生专业能力、适合教学操作的知识和实训内容,作为训练学生专业能力的实训任务载体。设计学习情境、学习单元,形成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依托工作任务载体、以学生为主体的能力训练过程。

首先,针对学习情境一――现代办公组网情景案例,对高职高专轨道交通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计算机应用基础和计算机网络方面的关键知识和能力基本因素进行分析和再组合,开发、设计出包含这些知识点的具体活动项目方案和教学资料,在实施、验证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设计。

其次,针对学习情境二――现代办公软件情景案例,即针对高职高专轨道交通专业学生应具备的现代办公软件实际情境,设计出实际工作中包含这些知识点的具体操作文档、教学资料,使学生能够掌握Word、Excel、Powerpoint等常用办公软件的使用技能,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最后,针对学习情境三――现代办公设备使用情景案例,即针对高职高专轨道交通专业学生应具备的现代办公软件实际情境,在项目实施过程设计中不断强化各项基本技能和理论知识,使学生进一步熟练使用传真机、打印机、复印机、扫描仪等常用办公设备。

四、轨道交通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设计的创新之处

轨道交通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设计是将目标定位在高职高专轨道交通专业学生身上,是将计算机信息技术基础课程作为高职高专轨道交通专业学生必须学习和掌握的一门必修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来进行的。希望寻找到既适应社会和企业对高职高专轨道交通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又符合学校和学生实际,能够切实提高高职高专学生计算机基础关键能力的项目教学方法,设计出既适合轨道交通专业学生又可推而广之的计算机信息技术基础课程的具体项目和活动方案,最终开发出相应的校本课程教材,总结与计算机信息技术基础有关的课程资料,使之能够在广泛的范围内得以推广。因此,需从铁道运输类专业培养人才的目标出发,深入了解铁道运输行业中企业对员工的职业素质要求,对计算机应用能力和知识结构进行科学分析,并据此拟订出课程体系,规范教学要求和内容。坚持“面向应用需要、采用多种模式、启发自主学习、重视实践环节、培养创新意识、树立团队精神”的教学理念,采用“直接从应用入手”设计课程体系的方法,有利于学生今后在工作中更加容易融入企业、更好地将计算机技能应用于实践工作中。这是对计算机基础教育的一项改革,是值得重视的探索。同时,也为非计算机专业及其他不同领域多模式的计算机基础教育提供了可供选择的空间。

要使上述课程设计真正发挥实效,还需要有一些相应的措施来辅助实施,具体如下:一是构建具有轨道交通专业特色的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即探索具有专业特点和特色的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新模式,建设好配套的教材、课件、考试系统的现代化教学手段,等等。二是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由于设计后的计算机基础课程以情景案例为核心,将完成案例的过程和教材内容有机地组织在一起,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三是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建设网上教学资源库和建立开放性、动态性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网站。

【参考文献】

[1]李文光,何克抗.以知识建构与能力生成为导向的教学设计理论中认知目标分类框架的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4(7)

[2]冯铃.海外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课程设置的研究与实践经验[J].计算机教育,2007(11)

第6篇

一、明确专业岗位需求 

要确定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应该学习哪些职业技能,要先确定该专业学生可以从事哪些职业岗位的工作。 

商务英语专业的建设、发展正在逐步走向成熟。但实际上,商务英语专业本质上还是没有一个明确的、具体的研究方向。原因在于它仍然没有脱离语言作为工具这个本质,而商务在该专业中一直处于被淡化的地位。原因在于它包含的领域过于宽泛,如国际经济与贸易、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电子商务、法律等。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可就业岗位有:外贸业务员、单证员等;市场营销专业的就业岗位有,市场调查员、广告策划专员等;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就业岗位有:人力资源总监、职业经理人、培训师、人事部主管;财务相关专业岗位有:会计、出纳、会计主管等。因此,要确定商务英语专业职业技能,则应该参考各相关专业的就业岗位群,再具体到具有岗位的职业技能以及职业技能涉及的实践教学内容。各相关专业的职业技能总结起来包括:基本职业技能(语言、商务知识、办公软件使用)、核心职业技能(各岗位相关专业理论、实践知识、业务能力)、综合职业技能(职业道德、人文素养、身心素质、人际技能)等。 

二、职业技能实践教学现状 

如今,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处于一个比较尴尬的地位:语言能力不如英语专业的学生,商务专业能力不如学习商务相关专业的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也无法和专业学生相比。 

原因在于各高校的商务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偏重语言的教学,没有注重专业技能的培养,而实际上,商务相关专业就业岗位对从业人员的专业业务能力要求远大于语言能力的要求。 

对于专业职业技能的实践教学的开展和研究也处于初级阶段。实践教学设备、师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还有其他方面的保障还不够完善。 

三、根据岗位要求有针对性的培养职业技能 

1.课程设置。课程设置要保障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能够支撑学生将来的就业、从业和职业发展。也就是专业知识、语言训练、职业技能的培养应该成为商务英语专业培养方案中的核心部分,并且占用重要比重。改变商务英语专业注重培养语言能力,简单增加商务知识的现状,要让职业技能教学涵盖语言的学习和坚固专业知识的学习。 

2.教学模式。采用CBI的教学模式即Content Based Instruction(以内容为依托的教学),就是直接用实践操作完成语言讲专业知识,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提高语言的应用能力。也就是用职业技能的实践教学实现专业知识、语言教学和实践操作的“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 

3.三位一体。专业职业技能实践教学“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的实现要求有设备、师资、机构和管理的保障。职业技能的实践操作离不开设备,如:办公软件的操作需要的计算机设备;岗位核心职业技能需要的业务流程的模拟训练实训软件、硬件设备等。市场营销专业相关的职业岗位实训设备等。师资保障则需要“复合型、双师型”教师。要培养专业职业技能复合型人才,就要求教师首先是专业知识、语言能力、业务岗位实践操作综合实力过硬的复合型、双师型教师。机构保障指的是校企合作。商务英语专业应该与行业企业进行广泛的合作,建立实训基地,让学生在就读期间或者是暑假到企业中实习、实训,在真实的岗位上实践所学的知识。在管理上,针对独立院校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欠缺的特点,从制度要求和日常考核中保障课上下,课内外的教学和学习效果。 

4.课、证、岗、赛相结合。此外,课、证、岗、赛的教学模式贯穿其中。其中课程的教材、教学内容一定要倾向职业技能的实践操作。证书的考取也要融入到教学中,要求学生有职业资格证,所以要证明学生具备职业技能还有帮助学生考取相应的资格证书。岗,指的是岗位技能训练。这需要校企紧密合作完成。真正要获得专业职业技能实践能力只有到具  [本文由wWw.dYLw.nEt提供,第 一进行和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体的实际工作中才能有真切的体验和确实的收获。所以,商务英语专业一定要和企业有广泛的合作来保证实践教学的圆满实现。赛,指的是参加与专业相关的实践技能大赛。鼓励学生参加国际、国家、省级和学院级别的各项比赛。让学生通过比赛,巩固和实践课堂中所学的知识。 

四、总结 

总之,商务英语专业职业技能的实践教学应该以社会岗位需求为导向,重新进行有针对性的课程设置、设备添置、师资培养、教学改革等措施来改变和完善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实践操作能力和就业、择业、职业生涯的发展。从而实现对真正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并满足社会和独立院校生存、发展的共同需求。 

第7篇

一、物流专业课程教学特点

1.实践技能不够系统,且缺乏特色

物流业是一门综合服务性行业,涉及的行业、部门及岗位较多,这使得很多技能操作之间并不存在横向或纵向的联系,例如,叉车作业、分拣与数码字小键盘录入。因此,在培养物流岗位操作人员时,如果课程设置没有一条主线做指导,学生学到的技能是繁多且松散的。另外,物流业的性质也决定了物流专业实训课程设置上缺乏特色,像数码小键盘录入在会计专业中也有涉及,而叉车作业也只能模糊的界定为物流专业课程的范畴。

2.技能操作没有统一的标准

中职课程以教授学生岗位操作技能为主,但是由于物流行业为新兴行业,在行业标准上并没有像会计、食品等专业有统一的标准。例如,在出入库作业上,不同企业的业务流程和岗位分工是不同的。此外,对于实训操作项目,例如分拣作业、堆码作业,企业在操作要求上也没有统一的考核评价方式,这对于实施教学的实用有效性上也大打折扣。

二、中职物流专业教学和管理改革措施

1.课程设置定主线

初学阶段以模块知识扩展训练为主———内容围绕主线以专题模块向外辐射;巩固阶段以任务教学为主———培养学生专项上岗技能。物流业涉及的岗位繁多,学校设定的课程要设定一条主线,打造自己的特色教学,对岗位角色进行分解教学和综合实训,在打造核心课程的基础上向外辐射。例如以仓储课程为主,可以向配送物流或超市物流的岗位操作技能辐射,罗列出基本技能,相互重合处便是需要重点以多种形式培训内容,比如下表中阴影部分,对这部分内容每一项以多种形式强化训练。巩固阶段,将下面的模块融合在一起,设计出快递员收件、仓储员收货及超市理货等任务教学。打破“教室、黑板、投影仪”的教学模式,进入校内实训室、深入企业进行认识实习,增加学生的动手操作机会,在学生对设备或操作有一些认识的条件下实地开展理论教学。

2.课程设置要优先考虑德育教育,再以教授专业技能为主

尽管职业教育要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主,但一方面,中职学校面向的生源的成长经历———基本是单亲、分流学生;另一方面,职业教育不是以单纯培养“生产机器”为目的,中职教育仍要将德育教育和心理辅导放在首位。从到企业调研的反馈结果中分析,现在学生缺乏吃苦耐劳、持之以恒的品德,缺少团队协作和责任心,这些对于学生的职业以及人生规划都是会有很大的负面影响。学生的品德教育应穿插到专业实训实践中,在专业课程结束的考核中加大德育考核的力度。例如,在练习利用分拣单进行分拣作业时,可以逐步加大订单中货物的数量,也可增加订单的发送频率,让学生在练习中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再如在学习单据填制的过程中,让学生利用excel表格先学制单后学填单,即掌握了办公软件的使用,又能从中加深认识,这种德育教育的实施要比开设专门的德育教育课程实行有效。由于长期社会人群对职业教育偏见和职业教育的不正确定位,使得中职学校教育仍处在转型的起步阶段,而且转型速度比较缓慢。物流专业作为职业教育的新兴热门专业,受到国家充分的重视,然而另一方面由于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近十年的教学输出没有在学生就业时得到很好的体现,学习本专业学生规模逐年减少。物流行业发展的势头是值得肯定的,所以物流专业建设和学生培养上还要在不断的探索中进行。只有在不断的探索中总结经验,转变思想,才能进一步培养贴近社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

作者:冯静 单位:天津市经济贸易学校

第8篇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 双师型 校企合作

引言

目前,我国开设工科专业的高校近千所,占高校总数的90%以上,中国已经成为工程人才的培养大国,但却不是培养强国。工程人才培养质量方面与西方先进国家相比,差距较大,难以适应国家发展对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的迫切需求[1]。基于此,2010年6月23日,国家教育部正式启动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该计划作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一个重大项目,目标在于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各类工程技术人才[2]。该目标与东北石油大学软件工程专业“创新型、实践型、工程化、国际化”的人才培养目标不谋而合。

我们本着大学要为地方经济服务的办学宗旨,积极探索卓越软件工程师的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主要在以下几方面做了初步尝试。

一、培养模式和培养方案的改革

东北石油大学软件工程专业培养模式为“3+1”模式,即前三年在校学习和最后一年的企业实训。前三年在校学习,内容主要包括通识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知识的学习以及每个短学期的企业实训,从而打造阶梯式的培养模式。建立以工程能力培养为核心的人才培养体系,不断更新课程内容,去掉陈旧的知识,及时挖掘新知识、新技术,完善知识结构,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最前沿的信息和技术,拥有合理的知识体系;改进知识学习方式,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加以适当引导,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只有这样,学生在工作后才能根据社会经济的需要发展自己、完善自己,从而适应新形势,解决新出现的问题,创造性地完成自己的工作;改革考核方式和评价标准,不再仅以一张试卷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加以定论,而是对某门课程学习的全程进行记录跟踪,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以全面的考核,强调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效;通过课外创新活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阔视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从而提高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创新能力和社会竞争力。

前三年在校学习的每个学年,都设计学生进入企业学习的环节,保证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了解企业的文化、接受企业的熏陶、遵守企业的纪律、完成企业的工作任务,把不同阶段的学习与企业实践相结合,为最后一年的企业实训打下基础。

大学的最后一年实现完全企业环境下的实训,在此期间完成毕业设计。通过前三年阶梯式的不间断的企业实训,到大四时,学生基本具有了在企业独立顶岗工作的能力。这一年中学生可以根据实际实训的岗位情况,经过学校和实训企业的联合指导,按照能力培养的基本要求完成毕业设计环节。

毕业设计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在学生完成了前三年的基本学习任务后,在最后一个暑假前,就让学生选择好实训的企业。在进入实训企业之前,学生首先要选择由学院提供的毕业设计题目,让学生带着这个任务进入自己选择的实训企业。在参与到企业的具体工作后,允许根据具体的工作以及企业的导师方向来提出新的毕业设计题目。经过学院的学术委员会研究,认为题目能够满足本科毕业设计的基本要求后,正式更改题目,并且备案。通过这样的方式,既能够保证学生的毕业设计能够充分与企业实际相结合,也保证了培养方案中规定的毕业设计质量。

二、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

创新能力培养是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而创新的基础就是实践动手能力,因此在整个培养体系中,尤其加强了实践部分的比重,建立从大一到大四全过程、递进式、可操作性强的完整实践教学体系,该体系从课内实验、课程设计、模拟企业项目的开发、假期企业实训、集中的企业实训、综合的毕业设计,逐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职业素质、团队协作能力、项目管理能力和综合解决问题能力。具体体现在如下几点:

1.讲练一体式教学

增加课内实验部分的比重,同时所有程序设计课程实现讲练一体式教学,使学生边做边学,保证在最短的时间内收到最大的成效。

2.进行短期的企业环境体验

在大学一年级的短学期,学生已经学习了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基础课程,能熟练地使用办公软件,此期间,安排3周的短期企业实训。学生进入大庆服务外包产业园的企业,跟企业员工一样按时上班、下班、并做一些在这个阶段能做的具体工作,例如数据录入工作,体验企业环境和企业文化,体会企业严谨的工作作风和踏实的工作态度,从而去掉自身的好高骛远、眼高手低的浮躁心态,培养踏实认真的行事作风。

3.阶梯式课程设计

大一的短学期之前,学生已经学完程序设计导论课程,初步地了解c#程序设计语言、.net开发环境和面向对象的基础知识,在短期企业实训前安排2周的c#课程设计。主要由教师出几道模拟题目,指导学生进行开发,需求分析和设计部分主要由教师以要求的方式提出,学生只负责编码部分的实现。目的主要在于使学生初步了解一个完整项目的开发过程,同时综合应用学过的理论知识,提高动手编程能力。

第9篇

关键词: 高职院校 计算机应用基础 教学方法

高职院校中《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分布广,几乎面向所有专业,是很多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经验分析,结合该课程规律,进行了教法研究,并运用到实际教学中,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1]。

一、深入分析专业背景和教材内容

一方面,不同专业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要求不一样,如会计专业要求有较强的数据分析能力,商务英语专业要求有较好的文字编辑能力,计算机专业则要求熟练掌握软硬件及网络知识等,针对不同的专业首先必须制订不同的课程计划,确定不同的授课重点,以满足专业需求。另一方面,计算机基础知识内容比较全面和丰富,有办公软件应用、多媒体技术介绍、数据库和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等[2],针对没有计算机专业基础的同学学习数据库等专业知识有很多困难,教师需根据专业需求对内容进行充实或裁减,以确保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制订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是管理和组织人才培养过程,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和主要依据,是实现人才培养基本规格要求和目标的总体蓝图[3]。教师要始终贯彻以培养人才为中心,以教学为核心,把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作为发展的生命线,使人才培养目标更好地适应专业需求和企业需要,符合教育发展规律。就必须对人才培养模式、途径、方案等进行有效整合,使人才培养途径、方案更好地与人才培养目标、规格相适应、相协调[4],坚持以就业、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使人才培养方案更好地服务于学校和社会发展。

根据专业课时情况,为提高教学效率,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采用理实一体教学方式是该课程的重要举措。即在教学过程中,理论讲解计算机概述、数值表示方式、计算机结构及组成、工作原理、操作系统、计算机软件概述和计算机网络等理论知识的同时,进行Word基本操作练习及进阶实践,Excel基本操作练习及进阶实践,Word和Excel联合应用,PowerPoint基本操作练习及计算机网络设置与应用等操作,这样有利于计算机操作能力较差的学生在同样的教学过程中能得到充分疏导、理解和掌握、消化。

三、对教材进行调整和充实

常用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材中办公软件的操作素材比较缺乏,不利于学生的直观学习,若采用《计算机基础上机实训习题集》等类似的上机教材作为补充,则能很好地弥补这个缺陷。该教材更加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认知和培养,内容贴近实际、新颖、实用性强,并配上了相应的操作步骤和实例,既减少了教师筛选案例的工作量,又满足了学生的练习要求,进一步提高了教学效率。

四、注重教学方法

教学计划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确定后,教学方法的选择和实施是强化教学效果的关键。

1.理论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并行。针对不同专业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程度要求不一,非计算机专业,只需掌握常用的理论知识,对计算机知识有全面的认知即可[5],而计算机专业的学生需要熟练掌握理论基础知识,为今后的专业学习打下坚实基础。但是操作技能对于任何专业的学生都同等重要,特别是处在当今的信息化社会中,拥有熟练的实践技能是每个大学生的基本要求。甚至在课时设置中要更多地偏向操作技能,以适应高职学生的就业需求。

2.任务教学法。根据《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大纲,教师可选用上机教材中的部分试题进行教学指导,或者自己编辑一套课堂任务,可以将Word、Excel、PowerPoint等涉及各个模块的常用操作,并配上相应的工作环境和素材,当教师进行操作演示后,学生即可根据老师的演练进行练习巩固。实践证明,通过这样的任务教学或项目教学,学生不仅能提高学习兴趣,更容易学懂掌握,将一些原本用语言难以表达清楚的知识点通过项目演示变得通俗易懂,使学生难以掌握的理论和操作技能很快掌握和理解。

3.互助互学,因材施教。学生在学习基础、操作能力、理解程度、学习方法和接受能力等方面都有差距,这就要求教师因材施教。同时,将学生分组互助,每组中选取1-2名计算机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为组长,在老师指导下帮助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提高技能。这不仅培养了他们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的能力,更提高了他们积极总结、积累知识的能力,使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更提高了学习能力,综合素质得到了有效提升。

4.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通过多种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应用,不仅可以模拟真实环境,演示整个操作过程,而且可以虚拟错误、演示问题,以引起学生的共勉和共鸣,加深学习印象,降低犯错几率。同时,通过软件对例题进行演示分析,从中总结规律,举一反三,不仅丰富了课堂气氛,更收获了课堂效果。

5.及时总结教学效果,调整教学方法。教学只是一个过程,通过对学生的课堂练习和测验,可以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可根据学习的学习情况和反馈,及时调整授课内容和方式,并对试题进行深入分析,对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查找原因,及时为学生辅导,并适时增加针对性讲授和练习,强化教学效果。

五、结语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看到高职院校中《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育教学改革既有模式的改革问题,又有结构性调整的问题,涉及专业针对性、教学方法、教学理念、教学管理等多方面,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长期的实践验证和适时的市场调整,以形成一套符合各专业特点、行之有效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理念、体系和模式。

参考文献:

[1]邵玲.体育课程改革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方法创新策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9.

[2]王苏苏.关于高职计算机基础与中学信息技术衔接的思考[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14(18):115-116.

[3]方玉娉,陈秀梅.我国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J].中国电力教育,2010(6):52-53.

第10篇

关键词:微课;中职;计算机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5)23-0066-02

近年来,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信息技术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目前微课作为教育中的一种新型学习的方法,主要凭借时间短、针对性强以及微小精悍等特点,成为课堂教育的新模式。微课通过根据学生的视觉优势,可以有效地满足各种学生的要求,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学习效率。本文主要通过对中职学生的计算机课程引用微课进行教学,取得的效果进行分析,具体如下所述。

1 微课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条件

微视频教学在职计算机教学中具有学科的优势,而且操作新比较强,知识面广泛。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课程与其他学科相比并不算难,更适合采用微视频进行教学。教师可以先将课本教材的内容制作成一个(或者多个)微视频,通过互联网提前发给学生观看。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针对性对那些重点、难点进行讲解,或者通过易错点进行演示等方法来进行教学,对那些学生可以掌握的就不用重点的讲解,这样就可以腾出时间为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练习。同时,由于中职学生的基础自学能力比较差,且自主性不强,但是对他们来说计算机这门操作性强,理论知识弱的学科,大部分学生都不会产生排斥和畏惧的心理,相反他们对计算机课程还很有兴趣。因此,对学生发放微视频教学,学生就可以提前预习和巩固课本上的基础知识,还可以加深记忆力。例如:通过教材中的第一节的内容,教师可以将计算机的发展史制作成一个微视频,通过故事的讲解,从而引导学生进入一个轻松的学习环境,并且在课堂上让学生自主发挥想象力去估计和预测目前计算机的发展。同时,在显示预测计算机的发展史使要适当的引导学生从软件和硬件两个方面进行预测,让他们通过实际生活中进行阐述计算机的应用,随后教师可以用微视频来展示各行业中计算机的应用。

2 微课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

通过微课的核心思想和教育理念的总结分析,得出微课在教育工作中的方向。微课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是当前计算机教育工作的重要方式,为了更好地促进教育事业的进步,下面针对微课在实践教育中的状况进行分析探讨。

2.1 微课结合了计算机教学与学生的思想

为了促进中职计算机的教学工作,把微课应用到中职计算机教学之中,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能将学生学习兴趣和教学课程有效地结合起来,同时,还充分的发挥微课教学的作用,更好地建立教学体系结构相互适应的教学模式,有效的完善当前的教育理念在当前新形势教育的大环境下,首先需要明确中职的教育工作是以学生为主导思想为核心的,所以需要将微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一起,在进行教学目标制定之前,需要依据学生的兴趣为基础,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思想意识和学习态度,同时更加有效地达到教学目的。对于当前的教育发展形势,中职计算机的教学模式需要进行全面的创新,首先中职计算机教师需要重视将微课的教学理念,其次需要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最后需要中职计算机教师和学生一起努力将中职计算机教学的创新工作做好。将微课教学的特点充分地发挥出来,使得学生更好的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例如,教师在进行办公软件应用的教学时,可以把Office办公软件的运用方式,通过建立电子表格的方法,利用电子表格的编辑的方式,将办公软件的重点更好的展现在学生眼前。 教师在计算机课程的研究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充分发挥中职计算机教学的特色,在教师进行计算机授课时,老师可以依据学生喜欢的插图功能,可以对图片色彩、大小进行编辑,可以加强课程教学特色,同时能将课程的设计可以更加生动灵活(如图1)。中职计算机教师在制作课件的时候,可以依据学生的兴趣进行一些主题性的设计制作,这样不仅加强了趣味性的效果,还能让教师在进行教学时,更加容易让学生记住课程内容的重点。再例如:教师可以通过近期流行的电视剧来命名,如“来自星星的一封信”为主题,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可以有效地融合微课的现代思想,还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2.2 微课结合了计算机的教学模式与理念

对应教学设计

在实践的教学中,微课的教学思想与常规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有效的衔接。同时,由于我国的传统教学经历的时间比较长,其中有关的教学理念、思想等方面,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还可以增加学生的知识面,这些对学生今后的成长有着巨大的作用,相对于如今的中职计算机教学观念的改革有着巨大的影响。因此,要从根本上对传统教学的模式、思想等进行全面的分析,才能有效地促进微课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发展趋势。同时,教师应根据计算机的教学标准以及发展需求进行教学,在微视频教学中教师应以学生的基础知识为准,并设立完善的教学情境,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加强教学的灵活性,同时固定对学生进行辅导。例如:在微课教学结束后,可以采用视频问答的方法进行探讨,从而考察学生的基础知识的掌握,从而加强学生知识的巩固,明确所学的内容、知识等,利用微课可以有效地补充常规课堂的不足之处。

而现今广大教师授课的工具是PPT,为了满足将课堂PPT讲授转换成能让所有用户通过移动端学习的网络公开视频的需求,一些专业的录屏软件相继面世,例如CamtasiaStudio、CyberlinkYouCam、Screencast-O-Matic、SnagIt、屏幕录像专家等。CamtasiaStudio是美国TechSmith公司出品的一款功能强大的屏幕录像和编辑的软件,该软件以其强大的屏幕动作录制、视频剪辑功能和简便易学的特点深受广大微课制作者的欢迎。例如制作一个《计算机网络技术》中的一个难以理解的原理――交换机工作原理,以上介绍制作该微课的过程。

1)根据教学要求进行该内容的教学设计。

2)根据PPT内容进行微课制作

导入PPT的内容,点击录制工具框右边的红色“rec”按钮,出现3秒倒计时录屏工作准备。将要讲解的PPT切换到放映模式,录制开始。录屏时讲解者可以一边讲解一边移动鼠标来指引讲解内容。

此外,录制屏幕前应关闭屏幕下方的所有任务栏或将其隐藏,这不但可以避免扰乱微课学习者的思维,还可以起到美化视频画面的作用。

利用CamtasiaStudio还可在视频文件的某个画面上添加标题、批注或字幕,使微课的内容和逻辑更加清晰、易学。如果在微课使用过程中发现有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可以修改那部分的PPT,然后仅仅重新录制该部分屏幕得到一个置换的视频,在CamtasiaStudio中将原始的camrec文件分割,把重新录制的视频文件置换进去即可,这大大降低了微课的修改和更新难度。由此可见,CamtasiaStudio软件不但具有强大的录屏和视频编辑功能,而且用来制作微课不需要专业的设备,一台计算机、一个摄像头和一个麦克风就可满足要求;具有计算机操作基础的教师一个人就可以独立完成微课的制作,这些优点使CamtasiaStudio软件成为目前国内众多教师微课制作的首选工具。

3 微课在中职计算机教学的展望

对学生的学习时间和学习空间进行拓展,有利于进行分层教学。由于计算机这门课程在教学中操作性比较强,理论知识点少,教师在课堂上演示一遍,多数学生可能会记不住,如果一步一步地教就比较浪费时间,从而导致会的学生不做,不会的学生又跟不上教学,这样不仅浪费时间,还使得教学质量不好。因此,教师可以将教学任务教学分解制成微视频,发给学生,可以让不会的学生以及基础差的学生进行反复观看,直到学会为止;对那些基础比较好的学生,对于那些已经掌握的内容可以选择跳过去,从而做到那里不会点哪里的教学。同时教师要详细了解学生之间的差异,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方法,使其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实现大范围的资源共享。由于计算机这门课程需要连接因特网,如果学校没有实训的场地,教师可以在家自己录制一个无线网络连接的微视频,这样就可以弥补学校实训条件不足的情况,还可以让学生提高课外学习的能力。通过微视频的教学,学生就可以随时随地地学习,这样就可以降低学生的学习时间、学习空间,并且在互联网上实现微视频教学共享的操作。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微课的教学理念现在已经成为目前计算机教学发展的重要关键,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伴随着现代化信息的发展,中职的计算机教学的理念、教学模式还需要加强完善,才能有效地应对时代的挑战。总的来说,微视频教学是一种优秀的教学模式,它不仅可以进行预习和复习,还可以用于实际操作与课后复习等,当然还可以跨阶段的重复使用。目前,在中职学校中,这种微课的数字化教学的应用还比较少,现在还处于初级阶段,在教学中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在互联网发展的今天,微课必定成为当代一种高效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第11篇

一、中职会计电算化教学现状

(一)课程设置未能从实践出发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会计管理的迅速发展,目前会计信息系统主流技术趋势已经由以往的单机、单任务的操作系统逐步发展到了目前以Windows NT系统为代表的局域网络操作系统,并且还在向广域网络操作系统进一步发展。而目前,学校会计电算化专业设置的会计电算化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主要介绍计算机的基本原理及Windows操作、Word、Excel和计算机网络的相关知识,主要满足学生日常利用计算机工作的需要,为提高学生的信息素质而开设。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主要介绍的是Visual Foxpro的原理和简单的应用。

中职学校在课程设置中未涉及到财务管理软件应用的课程。虽然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会讲解一些常用办公软件的应用,但由于任课教师不是会计电算化的专业教师,并不了解这些办公软件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导致学生无法熟练运用财务管理软件,难以适应用人单位的需求。

同时和会计电算化相关的课程一般只有计算机文化基础和一门计算机语言课,学生计算机学科方面的基础还很薄弱,造成的直接后果是学生在使用财务软件,遇到计算机操作系统不是很稳定时,不能对系统进行基本维持,致使操作不能够继续进行。

(二)硬件水平差,教学手段不完善,学生普遍缺乏实践技能

以我校为例。我校财力有限,学生使用的计算机比较陈旧,配置低,运行速度慢,导致了一些较为先进的软件不能够运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教学效果。而且学校经常是进行理论教学后的第二天才安排学生进入会计电算化实训机房进行相关的实践操作训练。学生经常抱怨基本理论全忘光了,因而对实践操作无从下手,教师只好又一次对所讲授的基本理论部分再进行总结、概括、讲解,这无疑影响了实践教学的进度,也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难度,制约了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

(三)师资水平参差不齐,制约了电算化教学发展

会计电算化不是简单的计算机加会计学,而是一门融会计学、管理学、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为一体的重要学科。会计与计算机毕竟是两个跨度很大的学科,但很多学校却由计算机专业教师承担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由于教计算机课程的教师缺少会计专业理论知识,使学生对会计软件的操作只是按部就班,一知半解,极大地阻碍了会计电算化教学的进一步发展。而由会计专业出身的教师从事会计电算化教学,虽能解决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会计基本理论知识,却由于没有系统学习计算机的相关知识,在遇到计算机问题时又不能很好地解决。

二、如何提高会计电算化教学有效性

(一)更新教学内容,跟上时代步伐

教师所选教材的教学内容要适当超前,主要内容不要以社会上已经普及的软件为主,而应定位于那些刚刚推出不久但有市场潜力的应用软件。其次,教师应有意识地选用网络版教材,利用网络技术,使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并且可享用Internet带来的全球性资源,了解国外先进财务软件的特点、原理及功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另外,教学软件在使用过程能否良好运行也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这就要求我们在使用中注意及时升级,不断提高软件的易用性、实用性,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讲授完理论知识后,紧接着学生就可以进行实践操作技能训练,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衔接紧密,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理论教学中所学的知识必须在实验课中得到验证,实际操作能力也必须在亲自动手的过程中才能不断得到提高。

(二)加大硬件投入,改革教学手段,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首先,硬件方面,学校应在现有基础上,争得政府、社会的理解,多渠道筹集资金,采购电脑。学校机房应保证全天开放,学生随到随学。

其次,改革教学手段,充分应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工具。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应该在电算化模拟实验室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把每次教学目的要求和内容事先用PowerPoint的制成幻灯片,在授课时向学生播放展示。

再次,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应引导学生亲自动手安装软件,并独立操作。经过安装过程的练习,可以让学生养成依靠自己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这种方法,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学生在走向工作岗位后顺利开展计算机账目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第12篇

关键字: 专业设置;市场需要;计算机辅助设计;教学模式

目前计算机的教学目标、专业设置、教学方法以及考核方式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造成教育和社会需求的脱节。因此,计算机专业教学的改进势在必行,只有进行调整和改进,才能使计算机教学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适应社会。根据目前职业高中计算机教学的实际情况以及切身感受的问题,现将自己的想法总结如下:

1教学目标的改进

职业高中计算机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人才。从就业市场看,计算机网络管理员、计算机图形图像等中级计算机技术人才是社会急需人才。因此,职高计算机专业教育教学应在打好专业基础的前提下,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学目标可确定以下四个方向:①办公自动化:以Office 2003为主,培养办公自动化管理操作技术人员;②网页制作:培养网页设计人才;③计算机网络:以网络操作系统为主,同时培养软、硬件常见故障的检测和处理、检测和消除计算机病毒的网络管理员;④图像处理:培养能从事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的技术员。

2教学计划的改进

新的教学计划应以技能培养为主。对于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应用能力以培养“一技之长”为主导思想,求专而不求广,突出专业特色。

三年制的职高,前两年每学期用3至4周在机房进行专业训练,最后一学期根据学生特长及爱好,分方向进行提高训练,使每个学生在自己爱好上有特长。具体安排为:第一学期,打字强化训练;第二学期,办公软件Office培训;第三学期,网页制作培训;第四学期,用四周时间进行计算机平面图像设计。再用四周学习网络安装和维护,培养网络管理员,使能掌握Inter Net网络接入技术及局域网安装和维护。最后用四周时间,根据学生特长将他们分组,在机房提高训练,使每个学生掌握一技之长。

3教学课程的改进

社会对职高生培养要求越来越讲求实用性,因此必须对计算机课程体系进行改进。

(1)根据职业岗位要求,调整课程结构,精讲文化基础和专业基础课,加大职业能力训练的比例。应弱化或舍弃 “重理论、深分析”的理论课程,开设以实践操作为主的实战课程。

(2)将取得“职业资格证书”作为培养目标。

(3)教学计划不能一成不变,根据计算机专业发展的特点,应根据社会的需要和学生的特点调整、改进。

4教学模式的改进

现代教育的要求必须改变教学模式,坚持启发式教学,注重学生的参与,倡导讨论式教学,注重学生的体验性学习和合作性学习,加强教学实践环节方式的改进。

(1)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强调学重在教。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起组织、引导、答疑的作用,从知识的传授者、教学的组织者转变成学习过程中的咨询者、指导者,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能动性,使学生学习变被动为主动。

(2)建立实验室、视频室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再沿用“教室+黑板+粉笔”的传统教学模式,而应采用实验室、视频室为主教学模式。因此,视频教学是计算机教师灵活运用的教学手段。

(3)建立多媒体技术教学模式。首先,教师通过制作教学课件实现模拟环境。其次,教学内容用文字和语言难以表述的部分,用教学课件可以直观地呈现出来。再者,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听、看、动手操作的环境。最后,学生可以按照学习兴趣选择学习的内容。

(4)建立网络教学模式。有效利用网络教学资源,充分发挥虚拟教室、远程教学等教学技术,开设网上选修课,进行网上考试。这种教学的组织形式,不受选修人数的限制,学校组织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

5考核方法的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