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会计教育论文

会计教育论文

时间:2022-06-22 22:48:4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会计教育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会计教育论文

第1篇

作为实践教学的载体,校内模拟实验室的设施与条件比较落后,不能满足职业技能训练要求,实践教学资料与实务操作存在较大差距,实训过程中没有制定相应的行为规范准则,许多学生认为模拟实训只是另一种形式的作业,没有将自己置身于真实的业务场景中,一人做好,他人照抄的情况比较严重。另外,由于财务工作保密性要求较高,许多企业不愿接受大批学生同时进入其财务岗位实习,也不愿实习学生过多接触财务信息,学生在实习中只能做一些基础性的财务工作,甚至被当成整理材料、打字复印、送文件的办公室文员,学生不能真正体验会计工作的全过程,导致校外实训流于形式。

为了保证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接轨,提高毕业生到社会的竞争力,必须提高创新意识,走适合本专业特点的工学结合的道路,提高实践教学的效果。

1明确会计实践教学目标,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实践教学要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为本位,注意使学生在知识、能力、素质几方面得到协调发展,任何一门实践课程、任何一个实践教学环节、任何一项实践教学活动,都不能孤立地考虑,而要从整体目标出发,从会计人才所需的知识、能力、素质3方面的要求着眼和入手,把素质教育的目标融入实践教学过程,并把目标管理、过程管理与效果管理统一起来。

2扩充会计实践教学内容,构建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

会计实践教学的重要性真正要得到落实,应当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固定下来,形成学合理的课程教学体系。在教学计划的设置中,应该体现实践的特色,整个教学过程中应当都贯穿实践环节。在学分分配方面,实践教学环节应给予较大权重的学分,以引导学生和教师共同重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我校的财会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均按企业真实工作过程构建一套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并参考企业实际工作岗位的标准,设计出不同的模拟实践案例。会计电算化专业专设的实践教学模块包括专业入门认知、基础会计实训、财务会计实训、会计信息化实务操作、财务软件应用实训、会计综合实训和顶岗实习,另还在其他专业课程中采取加大实训课时比例的方法完成不同专业课的实践教学。同样,财务管理专业也非常重视实践教学的开展,其专设的实践教学模块包括专业入门认知、财务管理实训、纳税筹划实训、会计综合实训、顶岗实习,教学总学时为2740,而实践教学时间所用学时为1381,占教学总学时的50.4%。

3完善会计实践教材编写工作,与企业财务接轨

为了适应社会需求,实践教材的编写应当符合当前时代要求并保证及时更新,因此,编写实训教材之前,教师应当开展大量专业调研,还应聘请企业会计人员参与或指导。另外,各学校还应结合本校学生的特点编写实验课程指导书,包括该项课程的学习目的、学习内容、学习计划,各种重、难点以及成绩评定等等,让学生能够对所学课程有了粗略的了解,从而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同时,还应引导学生从互联网等多方面来掌握更多更新的课本之外的知识,以解决教材更新速度问题。我校教师在财会类专业教材特别是实践教材的编写中成绩突出,已出版的教材有《会计电算化实务》、《会计电算化实训》、《新编财务会计》、《新编财务会计学习指导与练习》、《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新编会计综合实训》、《新编会计信息化实训教程》等,其中教材《新编会计综合实训》还获得省高等学校教学科研成果二等奖。

4开展岗位轮换教学,加强团队合作意识

财政部颁布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指出,会计工作岗位,可以一人一岗,一人多岗或者一岗多人。另外,根据内部控制制度中的要求,总账与明细账、总账与日记账应分开,由不同人员来登记才能真正发挥核对控制的作用。而许多学校在会计综合实训课程的安排中,将会计、出纳合二为一,一人全揽总账、明细账和日记账登记。我校财会类专业在岗位轮换教学时,首先按会计实际工作环境设置相关单位和部门,使学生对会计分工及各岗位的权限职责有详细了解,并能体会不同岗位之间的衔接和牵制关系。其次,再根据学生的特点把学生分成若干组,4~5人一组,设有会计主管、制单会计、记账会计、成本会计、出纳等岗位,按照各个岗位的技能要求组织训练,让学生扮演不同的岗位角色,明确各自岗位的职责,了解会计核算的流程。

5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培养合格的应用型人才

作为实践教学的主体,实践教学师资是实践教学环节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要培养真正适合社会需求的会计应用人才,必须建立一支素质过硬的实践教学队伍,学校应构建教师后续教育培训制度,加强实践师资队伍的建设。我校财会类专业实践师资的培养主要从两个层次着手:校内师资培养和校外师资培养。校内师资的培养,即对本校的教师实践环节的强化训练,经常安排校内教师参加教育部高校骨干教师的培训学习,并鼓励青年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接受会计实务操作的训练,弥补自身在实践环节的不足或薄弱之处,更好地成为“双师型”教师;校外师资的培养,主要是采取“引进来”的方式,定期或不定期聘请校外实践经验丰富,理论知识过硬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实践教学的兼职教师,让学生更直接了解到实践工作中的操作规范,同时,又能促进校内教师的学习与提高,也有利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6建立校内仿真实训场所,进行工学结合的全真会计教学

实施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一个重要条件是实践教学的场所。财会专业应模拟企业的办公环境建设仿真实训场所,这一实训场所应具备以下特征:环境仿真、资料仿真、工具仿真、制度仿真。

(1)环境仿真。仿真实训室应仿照中小企业内部结构,设立财务部门,包括主管会计、制单会计、记账会计、成本会计、出纳等岗位,还要设银行、税务、工商等虚拟会计实体,为学生提供一个仿真的实训环境。

(2)资料仿真。实训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种资料如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会计账簿、财务报表等均按实际工作中的样式和使用情况予以配备。原始凭证的开出要有相关人员的签字、盖章,每一张凭证的来龙去脉都必须很清楚。

(3)工具仿真。财会工具包括教学工具、装订机、验钞机计算器,直观性、真实性强,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4)制度仿真。学生开始实训首先要培养他们的职业意识,每天“上班”必须准时,每个职能部门和岗位的职责必须挂在墙上,要有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不断提高团队意识、合作意识,并在模拟实训中培养严谨、细致的工作习惯和吃苦耐劳的工作态度。

7按工学结合要求加强校外实践基地建设,为顶岗实习创造条件

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通过工学结合的仿真会计实践教学,能比较全面地掌握企业会计处理的基础操作技能,但一旦让其独立从事某项工作时,仍会感到底气不足。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校采取统、分结合方式进行校外实践基地建设。

(1)由学校统一选择一批规模大、管理规范、技术先进的企业、会计师事务所和政府部门所作为学校的校外实习基地,与其签订实践教学基地协议,为学生进行顶岗实习提供真实环境。

第2篇

(一)我国会计教育的现状

新时期,会计行业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逐步提升,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会计教育的贡献,会计行业的重要性决定了会计教育改革与创新的迫切性。新时期,经济和科技都高速发展,尤其是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在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的广泛使用,更显现会计高素质人才培养的必要性。会计教育水平差距较大,重视专业知识的教学忽视职业素养的教育培养,与会计行业的职业需求差距也比较大,结构性失业情况比较严重。

(二)出现会计教育问题的原因

1、专业及专业课程设置缺乏针对性。在会计专业设置上主要的问题是专业设置过于现实,过于强调会计专业性和职业性,使得在界限划分上过窄、过细,培养出的人才不能达到企业的要求,知识结构单一,基础比较薄弱,不能适应工作岗位知识全面性的要求。并且还设置了一些不适用和不规范的专业,使得结构性失业比较严重。课程设置上专业课程与人文课程关联性不强,教学目标不明确,重视专业课程忽视基础、文化、道德教育课程,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专业课程重复内容较多。

2、会计教育学科体系不完善。前期,我国的会计学科体系的设置围绕着相关部门和会计行业,行业制度控制着教学活动的安排,导致了教学活动和内容的重复,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遵循学科体系设置的结果就是,知识学习过于死板,独立思考、辨析和举一反三的能力不足。90年代以后情况虽有改善,确定了以会计学为基本内容的主干课程,但是,学科重核算和理论的体系,不能满足适应会计教育目标和经济发展的需求。

3、教学方式的落后。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以教师为中心的,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满堂灌使得学生失去了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并且会计是一门相对比较枯燥的学科,缺少互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吸收课堂教学内容,专业课程知识长期下来掌握不牢固,对所学内容失去兴趣,形成恶性循环。由于教师实践能力不强,在教学方式上往往重视理论教学忽视实践环节,学生缺乏实际操作经验,另外,学校资金在会计实训基地建设投入有限,不能满足会计实训课程的要求,教学方式上不能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学生的职业素养不高,难以适应会计职业要求。

4、缺乏双师型的教育团队。我国许多高校和培训机构的教师多是毕业后直接从事会计教育工作,具备会计职业职称和执业资格及能力的教师不多,缺少从事会计行业的实践经验,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多是注重会计理论知识的讲解,现有的职称评选不注重实践教学的经验,导致教师很少在会计实践上花费时间,长久以来的教育流程使得学生在会计知识的获得上偏向理论。再加上多数教育工作者采用填鸭式的教育方法,学生缺乏主动思考和学习的能力,不利于会计才人的培养。

二、我国会计教育改革与创新的相关措施

(一)实现专业及专业课程设置与会计行业要求的对接。完善会计专业及课程设置要勇于打破学科界限,实现学科之间的有效联系,重视专业课程的设置,同时增加基础课程的设置,增加专业职业道德课程和管理类课程的份额,根据会计行业的实际要求和企业对人才的要求来实现专业与行业的对接,专业层次要具有实用性,以会计教学目标为基础,职业教育设置细化,培养专才,本科围绕会计学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等等。

(二)完善会计教育学科体系。会计学科体系的完善,首先要摆脱行业和部门的限制。应该遵循企业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全面系统的实现学科与社会需求的对接,以会计教育教学目标为基础,层次分布明显,比较要重视学科理论层,还要增加基础理论层、实务操作层的比重,全面的满足学生对知识的需求,让学生在学习会计专业基础学科的同时,了解到更多的会计就业信息、前景信息,并且懂得信息使用学科内容,学会自主思考,在学科体系的指导下自主学习,能够融会贯通。

(三)改进并灵活运用科学的教育方式。在会计教学过程中,应该以会计教学实践为目标,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思考,培养学生的创兴性思维,提高学生自主能力和专业素养。在课程安排上,不仅要注重会计专业知识的培训,还要关注学习者的职业道德教育和会计法规教育,培养会计人员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守法意识。在教学方法上,把会计教学和实训相结合,注重教学的多样性,加强与企业的实训合作,定期组织学生参加企业会计人员的工作经验讲座,实行校内教学与校外实践想结合的教学方式。

(四)建立双师型教学团队。建立双师型的团队,要求必须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实践指导能力。这就要求一方面教师要自主学习,完善自己的专业知识结构,学习相关的金融知识,开阔自己的眼界。另一方面,学校要积极鼓励教师参加会计学术交流活动,积极学习优秀教师和学校的教学经验,增加学校和企业的互动机会,选派优秀教师参加会计事务所或者企业提供的实践机会,提高自己的实践经验,在以后的教学中指导学生的实践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三、结束语

第3篇

一、现阶段高职院校会计教育教学现状

(一)课程设置不科学为了使高职教学内容体系更加的具有逻辑性以及完整性,必须科学的设置课程。设置课程不能看成是简单的汇总各门课程,而是应该按照培养目的设计一种教学思路。虽然高职教育在性质上也属于高等教育,不过和普通高等教育进行比较,在有些方面还是不同的。普通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需要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以及思想觉悟,在学术、技术等方面有深入的研究,所以在教学当中,比较重视理论知识。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虽然也要求有一定的思想觉悟,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但是更注重操作性以及实用性,所在在教学当中,更加注重实践教学。所以,高职教育在设置课程时,必须结合自身的特点,体现出较强的实用性。但是在实际上,有些高职院校虽然具有会计专业,但是在实践能力培养方面还是有所欠缺。

(二)没有进一步拓展教学内容仅仅讲授教材上的知识,会造成理论课教学的落后,内容也比较单一。主要是:1.随着社会以及经济的不断发展,会计这门学科也随之变化,相关制度以及准则不断的被调整,而教材上的内容往往是比较稳定的,和实践比较起来,会显得滞后,这样就不容易实现会计专业的教学目的;2.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教材可以解决技能以及知识问题,但是人才不但要掌握技能和知识,还必须具有价值观、情感等要素,这是通过教材,无法解决的。2.教材的质量还不是很高。学生对理论知识进行学习主要的依据就是教材,如果教材质量不高,就很难达到学习的效果。在编写会计教材时,部分编写者无视国内外会计理论以及实务的现状,不能正确分析会计教学所要达到的目的,没有进行细致的考察,教材内容和现实情况不完全相符,也没有任何的创新之处,有明显的同质化倾向,会计教材在质量方面还需要提高。

二、现阶段高职院校会计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措施

(一)要对实践教学体系进行完善,在实践教学方面加大力度对于高等教育来说,高职高专属于全新的类型,不但要符合高等教育的特点,还必须带有职业教育的特点,强调实用性以及操作性。对于高职毕业生来说,必须具有很强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可以不断的创新。因此高职院校要结合专业的实际情况,创建实践性较强的教学体系,重点要放在能力培养方面,设置的课程系统不但要稳定,还有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实践课与理论课在课时安排方面必须要妥当,这样才能使会计专业的毕业生具备相关的能力,很好的走上工作岗位。

(二)合理构建高职教育课程体系完成会计教育目标要求了课程设置的科学合理,以往单科三段式的会计课程教育模式存在很明显的弊端。因此要全面的考虑教育的各种外界影响因素决定高职课程教育设置,联系高职院校课程教育设置过程来讲,主要有两大目标,即知识传授和学生发展能力教育;联系课程教育实践来讲,要着力的处理掉教育针对性和适应性两大矛盾;联系客场教育发展来讲,要发展高职院校学生的素质教育、终身教育思想,尽可能培养学生的网络技术以便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所以,高职院校课程教育的基本模式应该是,学生教育以社会需要为基础,以培养学生的应用技术为重点,把握高职教育的深度和维度,把握高职教育课程设置的阶梯教育层次,合理构建高职教育课程体系。当下的国内高职院校课程教育模式主要实行“人本位、活模块、宽基础、多方面”的模式,这一课程教育设置的模式具有一定的创新性,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高职院校普遍重视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和职业能力的培养,而这两者之间有一定的层级关系,对于高职院校学生这一能力的培养要逐步的展开。“人本位”体现以学生为本位的教育思想;“活模块”体现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宽基础”体现对学生社会适应力的培养;“多方面”是指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三)完善教材的问题1.有效解决课程教材接口关系这一关系的解决主要是指,在科学合理的分析高职院校学生学习特点、课程教育内容的基础上,解决好教材与教学的接口关系,实现课程教学设置的高效。尤其是综合性的高职课程教材,要进行科学认真的编写,做到符合高职院校课程教育的本质目标。必要是可进行适当的辅助材料编订,以更好的帮助高职院校学生课程教育工作开展。2.科学处理“课时少、要求高”的关系实践教学是开展高职教育的重要方法之一,且这一方法有必要进一步的强化,高职教育课程存在课时设置少、要求高的矛盾关系,学校在进行学生课程教育工作中要做好学生教育工作的“必学、选学”工作,重视课程教育应用的目的。

三、结束语

会计教学所要实现的目标并不是让学生立刻成为职业会计师,而是帮助学生养成一种持续学习的习惯,主要包含理论、技能以及专业思维。理论指的是有关会计的基础知识以及管理方面的常识;技能指的是人才所要具备的各种能力,比如与人交流、正确的做出分析等;专业思维指的是会计行业应该具有的主观心态等。

作者:庄跃进单位:江苏商贸职业学院

第4篇

一、高职会计专业开展创业教育的意义

会计与市场经济活动的联系最为密切,会计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是创业和经营企业所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在创业实践中具有广泛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因而会计专业毕业生创业具有“先天优势”。然而,当前我国创业教育往往采用的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办法,创业教育没有融入到会计专业教学体系中去,与会计专业教育的开展未形成有机联系,创业教育脱离专业教育,会计专业学生失去了专业优势,从而导致创业教育的实际指导意义不足。因此,对会计专业学生进行创业教育非常必要。

(一)有助于完善创业教育理论。创新创业教育就是对现代教育观念和教育思想的一种创新,昭示着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基本方向,对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有着深远的意义。从人才培养模式可以看到,各个学科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不同的,所以在各个学科专业的创业教育模式也应该是有所区别的。改革人才培养模式,需要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设置及考试制度等方面进行革新,因而针对会计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也需要有不同于其他类学科的模式,创业教育应具有学科性,所以对会计专业学生创业教育的研究是对创业教育模式进行研究,也是对创新创业教育理论的完善。

(二)有利于高职学生理论学习和实践能力的相互促进。认识论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正确思想和科学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基础。通过创业实践,一方面将高职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财会理论知识运用到创业实践上,使学生学有所用,提高了会计专业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当学生在创业实践中遇到问题时,又可以返回到课堂和书本中寻求答案,增强了学生学习企业运营和财会专业知识的兴趣和主动性,达到以创业实践促进理论学习的目的。

(三)有利于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和就业率的提高。近年来,随着我国高校教育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高等教育逐步趋向大众化,大学毕业生不断增加,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被广泛关注。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人数众多,就业形势更为严峻,就业质量、专业对口率和职业稳定率不容乐观。而通过对往届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数据分析,发现一部分毕业生放弃了传统的被动就业方式,而是自主创业,自主创业成为解决就业难的有效途径。因此,在高职院校中开展创业教育,用创业带动就业,对于促进高职毕业生就业,缓解高职毕业生就业压力,提升就业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高职会计专业开展创业教育的路径分析

(一)建立全面创业教育观。创业教育观念的建立,首先要从观念上改变以往那种为创业而进行的创业教育。许多人在观念上存在误区,认为许多高职学生毕业找不到工作或找不到满意的工作,不得不去创业,才对他们进行创业教育。这种观念致使某些高职院校在创业教育上揠苗助长、急功近利。事实上,从本质来说,创业教育是一个长期的、不断进行的“终身教育”。创业教育的出发点首先应该是着力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使他们有魄力、有胆识、有能力,有社会责任感,在毕业之后进入创业阶段时具备成熟的心理和知识储备。在这一教育理想的指导下,教师应变“教学生如何就业”为“引学生如何创业”,积极研究创业教育的方法和途径,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将创业教育思想渗透到日常教学工作之中。

(二)构建合理的会计专业课程体系。高职现有的创业教育课程设置有待改善,部分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处于被动、临时应付、不规范的发展状态,许多学校仅开设了一至两门就业指导课程,根本谈不上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更谈不上和专业教育结合,缺乏创业教育理论与实践活动开展的结合。基于创业教育培养的高职会计专业学生,除应具备相应的会计专业能力和会计方法能力外,还应具备相应的创业能力,包括:创新能力、营销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几个方面。因此,应将创业教育作为教学课程的一个环节贯穿于会计专业整个教学过程,而不能单纯作为就业指导进行开展。应该将创业精神的教育和创业基础知识的普及作为会计专业大学生基础课的重要内容。同时,要定期开展创业竞赛,并在竞赛的过程中开展有针对性的创业培训,能够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提高其创新能力,完善其综合素质。

(三)优化教师资源配置。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创业教育的关键,国外高校不仅要求创业教育教师具有深厚的创业理论水平,而且要具备创业实践经验和能力。我国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师资队伍还存在创业实践经验缺乏的问题。因此,一方面,要对会计专业现有创业骨干教师进行专业培训,鼓励会计教师到创业一线兼职或有计划地选派骨干教师参与创业实践。另一方面,会计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还要向全社会敞开大门,吸收有实践经验的创业成功人员、企业管理人才、经济管理职能部门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业干部及其他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操作技能和知识应用均十分优秀的人才充实会计专业创业教师队伍。教师应该是社会的精英,只有这样的群体,才能强化学生的创业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大大提高学生的实战能力和对环境、发展的敏感性。

(四)改革学生学业评价模式。学生学业评价是学生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的会计专业学业成绩评价模式仍然是以课堂、教师、教材为中心,侧重于学生对财会知识的掌握,而不是学生能力、素质的提高。考核形式也是以闭卷考试为主,体现学生能力、素质的考试形式较少采用。传统模式造成会计专业学生疲于考试,职业技能无见增长,无法培养出学生跨学科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更无法培养出具有创业精神的会计专业人才。因此,在对学生考评方面,应始终坚持以能力为本位,注重考评学生的技能水平及实践能力,要以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运用知识和信息进行创新的能力、合作竞争的能力以及专业技能与创业的结合能力为重要指标,设立相应的考核体系。

作者:周经纬 葛新旗 单位:东莞职业技术学院财经系

第5篇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会计人员;继续教育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第二十条之规定:持证人员应当接受继续教育,提高业务素质和会计职业道德水平。

新会计准则从2007年1月1日起实施。尽管在实施新会计准则之前我国广大会计从业人员已经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培训,业务素质也已经得到了显著的提高、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然而新会计准则体系的确切准确执行对于会计从业人员来说仍然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一、目前我国会计人员职业素质现状

1、会计从业人员结构失衡

现阶段,我国会计从业人员达1200多万,从学历上来看,低学历或无学历的会计人员还占有相当大的比率,受过大专会计教育的不足15%,有的甚至没有受过专门的会计教育;从职称上来看,高级会计师的比例只有1.16%;会计师只有8.51%;助理会计师和其他高级资格的比例只占到11.4%;其中居然有72%的从业人员没有从业资格证书。虽然有的会计人员在多年的工作中积累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但整体知识结构远远跟不上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高层次会计人才匮乏,与我国的新会计准则实施人员要求不相适应。

2、会计从业人员业务素质存在问题

就会计从业人员而言,其综合素质包括:政治思想素质、职业道德素质、会计业务素质、综合文化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等五个方面。其中业务素质指的是一个会计从业人员应该具备的熟练的记账、算账以及会计电算化技术等操作技能的能力,编制财务计划、财务分析、财务决策等方面的能力。

会计人员业务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会计工作的质量。有的会计人员虽然经过正规的学习,但由于满足于现状,缺乏钻研业务、精益求精的精神,导致业务知识贫乏老化,专业技术水平低;有的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不强,对政策法规的运用和业务处理不够准确,导致业务处理的估计、判断偏差较大,会计信息失真,给经济管理决策者带来了失误;有的会计人员知识结构老化、更新较慢,不认真学习新知识,继续教育学习不积极参加。

3、会计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法制意识不高

会计职业道德是指在会计职业活动中应遵循的,体现会计职业特征的,调整会计职业关系的行为准则和规范。在我国一些企业没有建立一个能够保证会计从业人员具备优良品质的机制,内部牵制制度不健全,对会计人员的管理监督较为松懈。通常情况是只要从业人员通过会计资格考试之后拿到颁发会计证,之后的工作就没有相应的再对从业人员进行考核的机制,有的会计人员缺乏理想信念和敬业精神,有的会计人员竟然没有会计职业道德的概念,对职业道德规范和政策法规似懂非懂,十分模糊。

二、新会计准则体系的特点

1、科学性。新会计准则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其科学性主要体现在会计理念上,新会计准则体系比以往更加关注企业资产的质量、更加强调对企业资产负债表日财务状况进行真实公允地反映,更加强调企业的盈利模式和资产的营运效率而不仅仅是营运效果,强化了为投资者和社会公众提供有用会计信息的新理念,实现了与国际会计惯例趋同,首次构建了比较完整的会计准则体系。

2、全面性。新会计准则体系从纵向看,是由基本会计准则、具体会计准则和应用指南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从横向看,38个具体会计准则和两个应用指南基本上涵盖了各类企业的主要经济业务,既有各类企业一般的、共同的会计业务处理规范,又有特殊行业和特殊业务的会计处理规范。有了这套新会计准则系统,即使现在没有,将来可能出现的新会计业务,也可以根据基本会计准则进行判断和处理。

3、可操作性。从1992年至2005年底,我国先后颁布了16个具体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也经历了从13个行业会计制度、股份公司会计制度和外商投资企业会计制度统一为三个企业会计制度,还了一些补充规定,对会计教学和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都带来了诸多的不便。实际工作中经常遇到会计政策变更要调账、调表问题,增加了会计人员实务操作的难度,使得处理出来的会计信息由于经常调整,其严肃性也大打折扣。新会计准则对这一现象作了彻底的改观。不仅对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提供了一般原则指导,而且对如何运用会计准则提供了操作指南。由于此次新会计准则体系出台,经过了较长时间的思考和完善,其科学性有助于该准则的运用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稳定性。

4、可持续发展,具有中国特色

在结构方面,新会计准则体现由基本会计准则、具体会计准则和应用指南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体例合理,定义科学,表述清楚。整个准则体系,兼顾各方面利益,着眼于企业的长远可持续发展和保障经济社会和谐发展,不是对国际会计准则的一味模仿,而是充分考虑了我国的实际国情,在很多方面体现了鲜明的“中国特色”。:

三、新会计准则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

1、转变思想,更新观念,全面系统地进行新会计准则培训

会计人员在新会计准则实施前都习惯于执行会计制度,会计业务发生时直接套用“借”与“贷”的相应科目,但新会计准则规范的是确认计量和列报的一般原则,甚至没有具体的科目名称,这从客观上就要求会计从业人员要对会计准则有较高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这就要求培训过程中,加深学习者对新会计准则颁布的背景和意义理解,明白会计准则制定的目的和出发点,全面系统地进行新会计准则的培训,明确新会计准则的体系结构和各层次的理念,使其更多地从报表使用者的角度考虑,让报表使用者更真实地看到企业的财务经营状况和经营成果,以适应未来经济发展的需要。

2、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提高职业判断能力

会计人员职业判断是指会计人员根据会计法律、法规、企业会计准则、国家统一会计制度和会计惯例等会计标准,充分考虑企业的理财环境和经营特点,利用自身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工作经验,对日常会计事项的处理和财务会计报告编制应采用的原则、方法、程序等方面进行判断与选择的过程。即:对企业采用什么样的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及会计一般原则的应用进行判断与选择。

新会计准则引入了公允价值,强调“商业实质重于法律形式”,对某些交易或事项不再规定具体的会计处理法,而是给出某些判断的标准和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对具体事项的处理只能依靠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再者,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竞争的加剧和企业经营风险的加大,企业的会计环境和经济活动日趋复杂,使不确定性经济事项日益增多,职业判断的难度加大。这就需要会计人员在对会计要素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时,必须依据现有会计法律规范和制度,对会计政策和方法做出选择。

3、更需加强职业道德建设

由于新会计准则在许多业务的处理方面不像以前的会计准则规定的那么具体和清晰,从而给会计人员进行会计操作上留下了很大的可自由选择的空间,如果不注重职业道德的修养,这些空间会成为他们做假账的一个理想场所。这样做将给企业、会计人员带来严重的不良后果,所以加强对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规范的教育,提高职业道德观念,严格按照会计信息质量进行财务处理,客观反映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真正做到操守为重、不做假账。

4、强化自主学习,主动学习相关的学科知识

随着市场化程度的加深,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更加突出,会计从基础的会计核算服务向单位经济预测、决策、控制等高端服务转变,这就要求会计人员精通各项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熟知财务管理、审计、金融、证券、人力资源等相关学科知识。只有具备了这些立体经济知识,才能从较高的视角上把握财会工作运行规律,才能根据客观环境做出正确的职业判断,选择适当会计政策,做出合理会计估计,提供真实会计信息。

5、开展广泛的、分层次的培训活动

新会计准则培训过程中,要针对不同财务人员进行分层次的培训,其中企业领导层应重点关注准则新变化对企业经营策略的影响;中层会计管理人员应深入了解新会计准则的实施背景和特点,实现对企业内部经济业务会计处理方法的合理选择;基层会计工作人员应认真学习和掌握新会计准则应用方面的相关内容,认真学习与会计实务紧密联系的会计处理方法的改革,将其切实贯彻到今后的实务操作中去。

新会计准则体系的改革是我国会计准则同国际接轨的必然趋势,它的理念、体系结构及具体内容都是前所未有的创新,对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和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保证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必须从改变会计人员思想认识出发,从加强新会计准则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出发。

参考文献:

1、夏鹏.新会计准则出台:历史背景与现实意义[J].财会月刊.

第6篇

会计专业随着社会和经济发展而不断进步,会计专业想要获得机遇,会计专业学生想要获得市场和社会的认可,就必须做到对会计专业教育和教学的不断地创新。职业素质养成教育是会计专业的整体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改革和创新的大潮下也需要不断地推陈出新,这样才能适应会计专业的建设需要。而当前职业素质养成教育经常被传统而单一的知识学习和陈旧的教学所取代,职业素质养成教育没有必要的针对性,不能根据学生特点和市场需要做出内容、方式和核心上的调整,出现职业素质养成教育创新不足,职业素质养成教育成果不明显的实际问题。

二、会计专业职业素质养成教育的新模式

(一)加强会计专业的职业道德教育

职业素质养成教育中职业道德教育应该占据中心的地位,要根据市场需要有针对地对会计专业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要以职业素质养成教育为中心,辅助思政课程和专业教学来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真正做到对学生爱岗敬业精神、遵纪守法思想、严谨诚信态度、文明礼貌礼仪的全面教育和培养,以规范的职业观、价值观来保障会计专业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以此来适应会计市场和会计工作的实际需要。在职业素质养成教育中应该通过挖掘学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来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要培养学生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成长的能力,最终实现会计专业学生的全面的完善和发展。

(二)提高会计专业学生职业的核心能力

职业素质养成教育需要针对学生职业的特点,形成最根本、最重要的职能能力,在职业素质养成教育中应该将交流、合作、学习、应用、创新等能力作为中心,以教学、实习为途径提升职业素质养成教育的有效性。职业核心能力是会计专业学生的核心竞争优势,也是确保学生职业成长的重要基础,在职业素质养成教育过程中要突出会计信息处理能力提升,会计实际问题解决,会计工作国际视野培养等内容,通过课堂渗透、日常规范、全面考评等措施来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专业能力发展,达到对学生职业内心能力的提升作用。

(三)加强会计专业学生职业身心素质建设

职业身心素质是会计专业学生从事会计职业工作的基本条件,全面的会计职业身心素质包括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二者相辅相成,共同作用于学生的职业发展和自我成长。良好的身心素质是学生在会计事业中取得成功和成绩的必要前提。当前,市场对会计专业学生除了要求具备强健的体魄之外,还需要会计专业学生具备健康、可控、全面的职业心理,因此会计专业建设和职业素质养成教育要以加强学生职业身心素质建设为重点,应构建以“大学生心理健康”必修课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选用心理类课程、沟通类课程作为心理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会计专业应该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心理健康咨询中心为主阵地、以各类心理社团活动为补充、以心理健康指导教师、学生工作人员为主力军的会计专业学生职业心理素质教育网络体系,针对学生特点、会计行业实际和企业的基本心理素质要求,发展和完善职业素质养成教育心理健康保障体系,在确保会计专业学生人格健全和心理发展政策的基础上,有效发展养学生的环境适应能力和抗挫折能力、敢于吃苦的精神和敢于竞争的勇气,培养学生学会自我心理调适、学会健康快乐地生活。同时,也应该在职业素质养成教育中加强对会计专业学生身体素质的培养,职业素质养成教育应该根据会计专业的实际需要,站在专业长远发展和学生职业成长的高度,组织和规划学生身体素质的锻炼与提升工作,挖掘会计专业工作中有利于发展身体素质部分的潜在价值,实现对学生身体素质发展的保证与支撑作用。

(四)加强职业素质养成教育中的职业发展素质

第7篇

论文关键词:案例教学法,会计教学,应用

 

会计是一门集理论性、方法性、业务性和操作性于一体的学科,具有实用操作性强、专业性突出等特点。传统的会计教学方法一直是以理论讲授为主,忽视实务操作应用,这种应试教学方法,不能全面启发学生的思维,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上的主动性,不能激励学生的创新精神。重理论轻实践,会使学生走上工作岗位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来适应实际工作,难以满足现代企业对会计人才的需要。会计案例教学法是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会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剖析会计案例,让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会计实践活动中,以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会计教学方法。它是一种具有启发、诱导、决策等功能的新型教学方法。

一、案例教学法在职业学校会计教学中的意义

职业学校的目标是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将企业会计案例运用于会计课堂教学,通过教师的讲授,学生的参与讨论,巩固学生所学会计理论,提高职业学校学生会计实践能力,发挥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素质,调动学生参与性和主动性等方面教育论文,具有传统教学不能比拟的优越性。中职学校学生,应以就业为导向,充分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以便他们一出校门就能上岗中国学术期刊网。虽然他们在学校能较好学习和掌握会计的理论和方法,但是对于如何用会计理论来指导实际工作、如何来处理实际工作中面临的各种各样复杂问题,则往往显得束手无策。会计案例教学法使掌握理论知识与发展能力有机结合起来,把学生引入到社会实践中,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探索知识,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正如古语所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不仅让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使学生“会学”。所以教师应根据课程的特点采用案例教学法来进行会计教学,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帮助学生理解和吸收会计理论知识,真正培养学生综合处理问题的能力,这也是会计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的必然要求。

二、案例教学法在职业学校会计教学中的实施

(一)准备阶段第一,教师的准备工作,主要是搜集和整理会计案例的相关摘要积极引导学生预先思考相关问题。在案例教学中,教师的角色是领导案例教学的全过程。这样才能控制在案例讨论中可能产生的各种问题,引导案例教学课的顺利进行,并取得预期的效果。

主要是阅读教材和参考文献,加深对分析和评价会计案例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

会计案例教学的组织是综合的,不做好充分的准备难以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鉴于学生有可能受阅历影响,长期以来“习惯于被动的学习习惯,过度仰赖教师的资讯传递,缺乏主动参与的动力”,在实施案例教学前,教师要反复与学生交流案例教学的理念和用意,明确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应有的行为与目标。不能认为案例教学以讨论为主,就觉得组织可以松散。(二)实施阶段

下面通过一个会计案例在教学中的实施过程。

某会计事务所注册会计师王刚在审计电子公司截至12月31日应收票据项目时,通过审阅公司财务提供的应收票据备查簿,发现:(1)存有A公司开具的于11月20日已到期的带息商业承兑汇票300万元,电子公司不仅未按规定将未到期的应收票据转入应收账款,并且于年度终了时按票面利率计提应收利息。(2)存有B公司开具的带息银行承兑汇票500万元,票面利率月息3‰,出票日期为7月20日,到期日为次年的2月20日。电子公司年终未按规定计提应收利息。注册会计师王刚面对电子公司的这些业务处理,他该作如何分析?

1、小组讨论

第8篇

[关键词]高职学生;会计专业;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是我院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一项重要内容。高职会计专业对于毕业论文的要求,和本科有一定的区别。高职教育培养的目标是高技能人才,学科体系重点在于技能型工作。基于这个基本指导思想要求学生运用三年来所学习到的专业知识,结合在实际单位所遇到的实际情况,提出发现的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毕业论文也是高职院校综合考核学生学习效果的一个机会,是不可忽视的一个教学环节。本人从2009年起指导学生撰写毕业论文,通过总结三届学生的毕业论文情况,发现学生的毕业论文质量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部分学生的毕业论文由于调研力度不够,缺少实例论证,明显缺乏说服力,更有部分学生的论文存在着明显的抄袭现象。因此,提高学生毕业论文的质量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一、会计学专业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选题失误

毕业论文的选题是毕业论文的第一步,学生需要结合自己在工作单位遇到的实际问题以及自身能力情况进行选题,并由指导老师负责把关。但是许多学生都徘徊“写什么”的困惑之中。大部分学生的选题范围过大,很多人潜意识的认为选题范围大则涵盖的内容就多,可以写的东西也就比较多,却忽略了自身能力存在的不足,选题过于空、大、泛,远远超出学生的驾驭能力。比如我院2011届毕业生中有个学生的选题为“会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案”,作为一名高职的会计专业学生,还没有足够的视角去审视整个会计工作所存在的问题,所以很明显,此选题不是学生根据自己的所遇到的实际问题而做出的选择。还有一些毕业论文选题涵盖内容过于狭小,可操作性不强,没能发挥出学生自身的水平。

2、参考抄袭问题严重

现在社会信息化程度逐年增高,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或者其他渠道得到各方面的信息。但这也为学生去做毕业论文时抄袭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大多数学生对于自己的选题联系实际不够,缺乏深入的社会调查,论文写作的素材来源于网上资料。论文的写作变成了“复制”加“粘贴”,至多对所复制的资料进行“剪碎”和“转述”。论文缺乏创新观点和内容。

3、学生撰写论文的水平参差不齐

我院对于学生毕业论文的要求包括论文的内容及格式两个部分。对于论文的内容,大部分学生视角都比较狭隘,或者空洞无实际意义。本来要求3000字的论文,学生在交第一稿的时候往往文章只有不到2000字:或者走另外一个极端,从好几个地方生搬硬套,凑了将近6000字的论文,但是内容却毫无实际意义。对于论文的格式,尽管我们在给学生布置论文的时候都已经把格式的要求讲的非常明白,但是还会有70%的学生的论文格式不符合要求。很大一部分学生连如何设置合适的行间距都不会操作。

二、提高高职会计专业毕业论文质量的对策

(一)加强学生对自身写作能力的培养

对高职会计专业学生毕业论文写作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事情,需要进行长时间的积累。这期间需要老师们有计划,有目的地去安排,同时也需要同学们的积极配合。

1、增强学生的主观意识。向学生灌输毕业论文的重要性,使学生在主观上形成一种意识。用人单位在选聘毕业生时,增加对学生毕业论文质量的要求。这样,在进行毕业论文创作时,学生就会更加积极主动。

2、加强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和运用。在大学期间,最重要的是加强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首先要做好思想工作,使学生在专业学习的整个过程当中能够持之以恒,能够掌握管理学、经济学和会计学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学会会计方法与技术。其次,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在校内和校外,让学生接受多种实践教学的锻炼,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3、定期邀请一些实践经验丰富的管理者传授会计实务理念。适时邀请一些企业家、经营管理者、财务总监等来学院开展实践性知识讲座,介绍前沿管理思想、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结合现实中的会计案例解读会计实务方法,介绍会计人员应具备的职业道德素养、会计准则变化后所产生的经济后果等。

(二)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深化教学改革。

高职的教育理念就是培养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这一点对于会计专业来说有更大的意义。所以,从学生一入学开始,就应该双管齐下,在不放松理论学习的基础之上,加大实训课的力度。使学生在校期间就对所学的内容有深刻的理解,这样到了实习时在工作岗位上才能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的方法。在深化教学改革上,应做到以下几点:

1、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从源头开始准备。为了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并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应从人才培养方案这个源头提前安排准备。

2、深化教学方法改革,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的与提高教学质量所采用的重要手段。传统的会计教学方法基本是重教师讲授、轻学生参与,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这种教学方法对学生掌握会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有一定的成效,但忽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出来的只能是理论不深、实践不精的教条型人才,难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针对传统教学方法的弊端,我们积极探索各种启发式教学法和行动导向教学法,比如案例教学法、问答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问题导向法、项目教学法、技术规程教学法等。

参考文献

[1]曹禧修,新本科院校毕业论文写作之症候分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2

[2]周晓斌,钟瑶,大学生毕业论文写作形象化指导初摊[J],当代教育论坛,2005.23

第9篇

运管所稽查大队长竞岗演讲稿-竞职演说

【我们的服务】各类演讲稿、竞聘演讲稿、述职报告、领导讲话、工作总结、先进事迹材料、心得体会、征文、论文(含职称论文、工商论文、公共论文 、财务论文、工科论文、社会论文、艺术论文、教育论文、财政论文、管理论文、会计论文、理科论文、文化论文、医学论文、法律论文、证券论文、经济论文、文学论文、哲学论文、政治论文、计算机论文等)、法律文书、经济研究报告、经济事务文书、英、法、德、俄等外文文书等。无论您需要哪方面的文章(包括经济、教育、政治、文化、法律... ),无论您需要哪个部门材料(党委、政府、财政、工商、公安、统计、邮电、企业... ),都可打电话(13117350608)、qq(235528730)或发电子邮件xz5151@163.com与本站联系。

【我们的承诺】依托强大的写作队伍,以市场最低的价格,为您打造最优质的原创作品。

【我们的优势】本站汇集诸多专家学者、报社编辑、各部门文秘工作者,阵容强大且具有丰富的写作基础和经验,文章质量绝对有保证。出自本站的每篇文章都属于本站作者原创而来,不存在版权纠纷问题,而且绝对为顾客保密。

【我们的流程】与本站站长联系(打电话或发邮件)-同意写作-银行汇款-写作-交稿-客户反馈

【我们的账号】 工商银行:9558801911101296371(牡丹灵通卡)收款人:许齐德 汇入城市:湖南省郴州市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事们:

我叫**,现任稽查队副大队长。平时,我总是对同事说,向前、向前、再向前;但此时此刻,我却希望最后一个演讲,因为稽查队肩负着广州道路运输市场的管理,工作千头万绪,生活无规无律,有的是组织,有的是协调,有的是参与,确实一言难尽,但是交通是一条宽阔的大道,有人修路,有人快跑,而我,甘当一颗铺路石,无怨无悔。

一、 工作成绩和不足

回顾本人近年来的工作情况,可以总结为三个方面:

1.扎扎实实做好日常稽查工作,确保道路运输秩序良好。

**作为华南重镇,运输市场资源丰富,客货运企业参差不齐。对运管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针对目前这种情况,大队积极探索,以人为本,充分调动每个分队的积极性。以 “两站一场”为中心,稽查力量辐射广州,重点打击无牌无证,兼顾其它违章,月度定期进行客货运市场集中整治,逐步净化运输市场。

2.建章立制搞好车管工作,全年无重大交通事故发生

“前车之鉴,后事之师”,安全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从事车辆管理,如果没有“安全第一”的意识,那么,不仅没有“安、稳、长、满、优”的可能,而且还是失职。只有安全才能有收获、有幸福,否则“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稽查队人多车多,司机又有一些新手,管理任务繁重,关爱生命、关注安全 ,就是要以实际行动学习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常言到“不以规矩,难成方圆”,为了不出事故,少出事故,对部多次召开会议,牵头讨论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并把车辆安全工作作为每周政治学习的必备课,收到了良好效果,全年无重大交通事故发生。

3.全力以赴维护好重大节假日的交通秩序

春运工作,牵涉千家万户,也是媒体关注的热点、焦点,更是运管工作的期末大考,全体队领导和队员发扬连续作战,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年年春运受表彰;春、秋季交易会任务重、压力大,管理和服务对象广,值勤人员周密部署、热情服务,受到四海宾朋齐赞誉,同时也大大提高了运管工作的影响力;还有百万火焰行、中巴足球对抗赛等等重大活动都受到了上级领导的高度赞扬。

以上成绩的取得得益于领导的培养和支持,同志们的帮助和自己辛勤的努力。不足之处是工作较多时,有时有些急躁;在抓紧抓好各项工作的同时,关心同事生活方面做得不够,我一定加倍努力。

二.立足本职,展望未来,稽查工作任重道远

结合稽查工作实际,我认为首先应该认清角色、摆正位置、行权不越权,到位不越位,抓重点攻难点,认真履行好工作职责,具体概括为“一个原则”、“两大主题”、“三个转变”、“四个做到”,简称一二三四。

“一个原则”就是上为领导分忧,下为群众服务,并把它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第10篇

【论文摘要】英语口语技能比武刚刚在金融学校落下帷幕,在校生全部参加了此次比武。现以会计系学生为研究对象对此次英语口语技能比武的过程和结果进行分析,借以对日常英语教学提出一些改革建议,从而更好地促进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英语水平和能力。

一、英语口语技能比武考题内容的分析

(一)考题内容共有两题:第一题是自我介绍(30分:说10句,每句3分),第二题是情景对话(20分:说5句,每句4分)。师生对话共包括十一个方面的内容,涉猎范围广泛,可以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情景一:祝愿、祝贺和应答。共8小题;情景二:邀请和应答。共6小题;情景三:表示同意和不同意。共6小题;情景四:道歉和应答。共6小题;情景五:劝告和建议。共6小题;情景六:打电话。共4小题;情景七:请求允许和应答。共6小题;情景八:提供应答。共6小题;情景九:问路和应答。共5小题;情景十:谈论天气。共6小题;情景十一:购物。共6小题

(二)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相应设立的考题也体现出高、中、低三个层次的难度,可充分考出学生的真实水平。较容易的如:

问:Happy birthday!答:Thank you!

问:Happy new year!答:Happy new year!这样的题型属于基础题,也最容易回答。

(三)有些题与学生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学生没有陌生感所以会轻松的掌握。如在商店里的对话:

问:what can I do for you ?

答:I would like some apples.这样的题型属于中等难度题,一般水平的学生稍加努力便能掌握。

(四)有些题具有一定的难度,属于高水平的题,这样的题只有具备较高英语水平的学生才能领会。如:

问:I think foreign languages are more interesting than science.

答:I really cannot agree with you .I prefer science.

大多数的题型难度略高于学生实际英语水平,这样可以让学生设定更高远的目标,通过不懈努力,来达到高于自己原有能力的英语水平。

二、英语口语技能比武的目的

每名学生必须参加此次比武,比武的成绩(共50分)加权后计入学生期末考试成绩。通过此次比武,让学生认识到英语口语的重要性,唤起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真正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自觉为达到此目的而尽最大努力,最终能学好英语,流利讲英语。由于学生毕业后大多数会从事服务或窗口类行业的工作,随着多元文化融合日益加剧,掌握一定的英语口语技能为今后的就业拓展更广阔的空间。现已就业的会计08级几名学生在桃仙机场免税店工作,他们经常遇到外宾,良好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为他们在工作中与外国人沟通与交流提供了用武之地。

较好的英语口语能力也可以体现出一个人文化素质的高低,而且现在招聘企业越来越重视学生的英语水平,一些单位甚至用英语进行面试。在比武结束后按比例选出英语技能比武的优胜者以资鼓励。

三、英语口语技能比武过程和结果的分析

学生对此次比武非常重视,都能认真对待。考前每个同学都做了大量的认真准备工作,部分学习态度积极的同学多次来老师办公室讨教,遇到较生的单词,让老师把音标写下来,重复背诵,这种情况在以前的教学工作中不太常见。技能比武让学生提高了思想认识,比武的成绩成为一种压力,提高英语口语水平,具备一定的英语口语能力成为一种动力,让学生在课余时间主动练习口语,形成了学习英语的良好氛围。

此次比武,08级共有14名同学获得满分50,他们运用的英语词汇丰富,甚至用了比较高深和难度较大的单词;语音准确、语言流畅;基本没有语法错误;对老师提出的问题回答无误,反应灵敏,能较充分的运用英语表达自己的观点和主观愿望。45分以上的同学有39人,这些同学自我介绍表现很好,但情景对话,回答不太精准。不及格的2人,根本听不懂老师的问话,所答非所问,而且准备不充分,态度不够认真。  四、英语口语技能比武之后的反思

(一)让学生能自主的学习英语

以往的教学完全在老师的掌控之下,让学生背单词、默写来达到记忆的效果。正是由于学生是被迫学习,不是自主学习,所以记忆效果差。而在此次技能比武的背景下,情况大有改观。由于一些学生水平有限,还不能直接用英语思考问题,所以自我介绍的准备程序是让学生自己想如何说,先写出汉语的句子,然后再逐字逐句的翻译成英语。例如,大家普遍想到了“会计专业”这个词。我曾多次在课堂讲过这个词,但是效果不理想,而这次是学生主动地、潜意识地想要学这个单词,我只领读了两遍,基本上大多数的同学就记住了这个单词。学生只有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通过自己的感悟与探索,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整体把握学习内容。学生认识到获得知识的重要性,能够自己积极主动的去学习,知识便转化为学生智慧即能力的一部分。

(二)创设情境、联系生活、激发兴趣

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的“教育即生活”理论,也就是说最好的教育是应该从学生的生活中学习。在教学中,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所蕴含的生活知识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向学生提供丰富的知识背景,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生活经验中的教学,使学习活动变得更加真实。[1]

比如,此次比武的自我介绍环节,我在课堂上模拟学生面试的情景,我充当企业面试的考官,学生站在讲台上,面向全班同学用英语介绍自己。同学们刚开始时非常的紧张,但是在同学热切的注视与鼓励下很流利而自信的说起了英语,每个同学都把讲台当成了展现自己英语才华的一个舞台,充分的表现自己。展示之后,全班同学都报以热烈的掌声。这是锻炼学生在公众场合用英语演讲和增加自信的一个非常好的机会。可以说英语技能比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三)面向全体、关注全体学生的进步和发展

教育面向全体学生,这是教育界的共识。学生虽然是纷繁复杂并具有差异的个体,但通过师生共同的教学活动之后,各个层面上的学生都获得应有的进步和提高。[2]所以课堂教学内容的难度要难易适中,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中来,都有所收获。

(四)采取灵活的教学方式 (下转第139页)

(上接第105页)小组讨论是较好的教学方式,学生对自己的英语水平不太自信,害怕自己说错,这样恶性循环,越不敢说就越不会。因此把学生分成各个小组,学生可以先在小组范围里用英语表达,因为都是很要好的同学,不会太拘谨,遇到错误或者问题还可以互相研究探讨。得到小组同学的认可后,为了小组的荣誉和展示自己的能力,同学们会踊跃发言,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英语水平的目的。

参考文献:

第11篇

【关键词】财务管理;课程;考核

《财务管理》是大多数高校经济、管理类各专业的必修课程,也是其他多个专业的选修课程。本课程主要介绍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使学生对财务管理有一个基本的认识,领会财务管理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作用,并能为本专业的学习提供帮助。要求学生明确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以及货币时间价值、风险与收益等基本概念,掌握财务分析、投资决策、筹资决策、收益分配以及企业价值评估等理论和方法。

《财务管理》课程考核是教学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实现教学目标具有重要的督导作用。设置得当的课程考核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并对教学起到反馈、调节、评价和促进作用。那么应该如何安排课程考核,才能起到以上作用?在从事多年财务管理教学的基础上,笔者就以下几个方面谈一谈自己的体会。

一、实行分专业考核还是统一考核

以往本门课程考核时,考虑到各专业班级之间评分的公平与可比性,以及教师命题、评价的可操作性和效率性,一般都要求统一命题,统一考核。但基于以下原因考虑,笔者认为分专业考核更为合理:

首先,虽然各专业开设的本课程教学总体目标基本相同,但课程定位不同。对会计学、财务管理专业,该课程(也称中级财务管理)是核心课程;对经济管理类其他专业,该课程是专业教育必修课;而对于经管类以外的各专业,如语言类,社科、理工类各专业,则是为扩展知识面而开设的选修课。

其次,学时安排不同。会计和财务管理专业的本课程学时安排比较多,以本校为例,一般有中级财务管理48或54学时,高级财务管理48或54学时;其他经管类各专业,本课程一般安排48学时或54学时,不分中级和高级课程;经管以外各专业,一般设置为选修课,只安排32学时的课程。

再次,教学重点不同。对于会计和财务管理专业,重点在于财务决策、财务分析等方法的具体应用上。比如讲到项目投资决策部分,基本方法对这些专业的同学来说非常简单,只要介绍清楚就可以,而后面的不同寿命期投资项目的决策,设备更新决策、考虑折旧和所得税问题的复杂决策等才是研究的重点;但对于经管类其他专业的同学来说,由于会计方面知识学的比较少,复杂问题的决策不宜过多展开;而对于经济和管理类以外得各专业,重点应该放在基本方法比如贴现分析的几种不同决策方法上。

二、采用形成性评价还是总结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是指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发展做出的评价,是在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持续观察、记录的基础上做出的评价。形成性评价重视的是过程,具体可以采用观察、提问、作业、测验、问卷、案例分析、分组讨论等手段。形成性评价应设置得较为频繁,比如可安排一个章节或一个单元后的作业、小测验等。

在《财务管理》课程中采用形成性评价的好处在于:

首先,可以及时获得反馈信息,有利于教师改进教学。比如在课堂讲解的同时,通过观察学生对所讲内容的反应,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情况,可以随时调整教学。

其次,促使学生及时掌握已学部分知识。如“货币时间价值”部分学习结束后,可以安排作业或者小测验,促使学生及时回顾课堂所学内容,并加深理解,为以后投资、筹资等单元的学习扫清概念理解和方法基础上的障碍。

再次,可以及时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比如通过提问、作业等发现部分同学在与折旧相关的现金流量分析上发生错误,教师可以对这部分内容重新讲解,学生也可以及时发现自己有哪些理解上的偏差,存在哪些错误,并根据教师讲评和自己的重新认识进行更正。

第四,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通过教师的正面肯定,使学生通过情感反应加强了进一步学习的积极性,也通过学生的认知反应加固了其对正确概念、原理等的认识,校正了含糊的理解和不清晰的记忆。

第五,促使学生参与评价。比如在以往的教学中,安排问卷调查,请学生自己分析什么样的评价方式更为合理,同学们也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意见。

当然,形成性评价在应用时也存在一些弊端,比如:如果不把形成性评价的结果量化并计入到学生最终成绩中,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不够,如果量化并计入最终成绩,其评价结果本身可能并不公允,比如提问时每位同学回答的问题不同;作业很难保证独立完成;分组讨论时部分同学不开口不参与;作业、测验的评价难以标准化;频繁评价的时间精力难以保证等等。

总结性评价则是在教学活动告一段落后,为了解教学活动的最终效果而进行的评价,也称为“事后评价”。总结性评价最常用的手段就是学期末的考试,其目的是检验学生的学业是否最终达到了课程教学目标的要求。

在《财务管理》课程中采用总结性评价的好处在于:

首先,可以考察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考察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程度和能力水平。通过期末的考试可以考察学生是否明确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概念,是否掌握了财务分析、投资决策、筹资决策、收益分配、企业价值评估等的理论和方法,是否具备财务决策分析等能力。

其次,便于评定学生的学习成绩。总结性评价最常见的作用是评定学生的学习成绩,通过对学生达到教学目标的程度予以确定并打出分数,评出等级。

再次,对教师的教学提供反馈。教师可以从评价结果中获得有用的信息,了解学生对这门课程的掌握程度、存在的问题和难点,这些信息将会对教师下一次组织教学提供参考。

应用总结性评价也存在一些弊端:比如,学生不重视过程只重视结果,平时学习积极性不高,考试前临时抱佛脚;总结性评价有一次考试定终身之嫌,忽略了过程的考核;基于考核时间的限制,难以覆盖绝大多数知识点,也难于满足对学生创新和创造能力的考核。

在实际应用中,对《财务管理》课程考核应将总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在形成性测试时,不要简单地只打分数,而应通过适当形式地让学生知道他是否已掌握了该单元的学习材料。如果学生掌握,应明确指出;如果没有掌握,也要尽可能予以鼓励并提出改进建议。在进行总结性评价时,要采用合适的考核形式,设定适当的考核难度,选用多种类型的考核题目,保证评价结果的客观、公正,能够反映出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学生的能力。

三、采取开卷、闭卷还是论文形式

在总结性评价时,应该选用哪种考核形式呢?目前普遍采用的有闭卷考试、开卷考试和论文几种形式。

在《财务管理》以往的教学中,笔者和同事都倾向于采用闭卷考试的形式。从评分角度来看,闭卷考试确实有不少优点,更适合标准化评分。闭卷考试的特点是:第一,有利于直接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和应用能力,也是对学生多方面基本能力素质的考查。第二,试题形式封闭,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流畅性。第三,闭卷考试不允许学生携带任何与考试无关的资料和工具,不允许学生交头接耳,可能会给学生造成紧张的氛围,影响其发挥。

采用开卷考试,考生可以自由查看资料,但是仍应独立完成。与闭卷考试相比,开卷考试的试题更具开放性,更加灵活,为考生回答问题提供了充分的思考空间,有利于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展现自己的能力,发挥自己的水平。开卷考试的特点是:第一,有利于考查综合能力素质。开卷考试时,试题的提问角度不是直接的,大多不是能从书面上直接找到答案的问题。第二,试题形式比较开放,只有对系列知识的融会贯通,才能灵活地驾驭问题的回答,进而发表个人的独特见解。第三,开卷考试允许考生翻阅随身所带的各种资料,考试环境相对宽松,能够减轻学生的考试压力。

以写论文作为考核形式,对教师来说,命题的工作量大大减轻;同时学生也没有考试压力;论文也比试卷更能反映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但是论文无法像闭卷或开卷考试那样,有比较大的考核知识点覆盖面,学生可以只选择自己比较熟悉或感兴趣的部分内容展开论述;论文写作时学生可以参考大量资料,有的同学会在网上下载大量资料照搬或者抄袭,对此难于完全杜绝;论文的评分不像试卷那样易于标准化,采用百分制评分并不太合适,也难以体现客观和公正。

对会计和财务管理专业,建议采用闭卷笔试的形式,考核内容覆盖面广,既考核财务分析,财务决策等的方法掌握程度,又考核基本知识点和背景知识了解情况,考虑到这些专业的同学多有参加注册会计师考试的需要,因此在题型安排和难度设置上可以部分参考CPA考试的情况,但对于CPA考试中未考察的实务以外的知识点等仍应考察。

对于金融、国贸、经管、市场等其他经管类专业,难度应该降低,考核基本概念、理论知识和复杂程度一般的分析决策等技能的掌握情况,另外考虑到和本专业结合的要求,可以采用开卷或闭卷笔试加论文的方式考核,开卷或闭卷笔试可以考察学时基本知识点和基本方法的掌握情况,论文又能促使学生结合本专业具体情况,选择部分问题展开研究。

经管类以外的各专业,由于是作为扩展知识面开设的课程,只要学生能了解基本理论,应用基本方法解决经济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即可。因此只考核基本知识点,最基本的决策和财务分析能力,可以采用有条件的开卷考核方式。

参考文献:

[1]李宇,易松芝.财经类院校课程考试改革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2011(3).

[2]笪强生,翟晶.大学课程考核改革探索性研究[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0(19).

第12篇

关键词:市场需求 会计人才 路径

中图分类号:F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12-095-02

一、引言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现代企业对会计人才的知识结构、素质结构、能力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培养什么样的会计人才以及如何培养社会所需的会计人才就摆在了我们的面前。我国《高等教育法》也明确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等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高校必须按照教育的内外部关系规律,主动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复合型的会计人才群体,利用自身学科专业优势,转变教育观念,强化教学改革,培养适合社会的应用型会计人才,从而建立企业与高校之间的人才供需对话对接机制,才能有效地解决我国的教育输出性问题和企业所需的人才性问题。因此,教育应当从社会市场的需要出发,满足企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本文以市场对应用型会计人才的要求为出发点,探讨会计人才培养的实现路径。

二、市场对会计人才的能力需求

根据对市场的分析,以及以往毕业生信息的回馈,市场对会计人才的能力要求主要有以下几类:

1.自主学习能力。市场的巨变使经验和知识贬值的速度都在加快,学习、应用、总结、创新、超越几乎成了到达成功的必然路径。而这其中,学习是绝对的基础,是否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也可以作为中小企业选拔与培养人才的重要指标。主动学习型人才是支撑中小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分布在组织各个层级的主动学习型人才越多,企业就越能通过新知识、能力的参照不断发现自身的问题、修正自身的行为,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此外,主动学习型人才也能带动企业整体学习风气的形成,对建设学习型组织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如新会计准则的出台,就要求会计人员必须立刻接受新的知识,在实际工作中做好新旧准则的接轨,为新准则的实施做好准备。

2.专业技术能力。从招聘信息的统计结果来看,用人单位非常关注会计人才具备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并且随着会计岗位的递升,要求会计人员具备的知识和技能也在逐步增加。具体而言,初级会计岗位主要要求会计人员拥有基本会计核算、账务处理、报表编制、纳税遵法、资金管理等微观执行技能,对财务分析、投资决策、战略制定、资本运作等宏观管理能力几乎不做要求。这一方面体现了对一线会计人员直接进行业务操作的工作要求;另一方面表明,市场对初级会计人员业务能力和知识的需要除了传统意义的算账、记账和报账外,还有相当比例的单位将其条件扩展到熟悉法律、法规和具有基本管理知识与能力方面,反映出现行经济组织和活动的复杂性对初级会计工作的完成提出了更高要求。中级会计岗位侧重于要求会计人员具有财务分析和管理、制定标准和计划、经营管理、熟悉国内外会计准则等综合管理能力,这些条件表明该层次的会计人员需要承担中层专业管理者的职责,要求其以专业操作技能为基础,能够掌控、协调一个团队或部门的整体运作,为高层管理者实施全局管理进行承上启下的工作。相比而言,高级会计岗位更为关注会计人员的综合管理技能与全面知识背景,以及参与企业重大资本运作、筹投资决策的能力。高级会计人员不仅应具备优秀的专业技能,而且还应具备很强的财务管理和分析能力以及规划全局的战略意识和发展观念。

3.实践动手能力。学生在校主要学习理论知识,而企业更注重实际能力,即理论知识在企业实践中的运用水平。知识和能力是不同概念,,当然,能力要以知识为基础,但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者不一定工作能力强。在未来社会,学历的重要性将降低,而能力的重要性进一步提高。如在企业实际工作中,会计人员不仅要熟悉会计的基本知识、会计工作流程还要熟悉一些会计法规和工作规范及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4.创新能力。创新能力,也可称为拓展能力,是指在技术应用领域中的创新精神和开拓能力,具体说,就是人在提出新思想、研制新产品、开拓新市场、制定新战略、开发新技术、推出新产品等等创新活动中所体现出的创新素质水平。工艺流程的革新、方法的创造、管理形式的变革等都需要这种职业素质。创新是社会进步的灵魂。比尔・盖茨面对自己“伟大的微软帝国”却发出“微软离倒闭永远只有18个月”的感慨。也就是说离开创新,任何一个鼎盛的企业都会迅速走向衰败。高等职业教育在强调职业和职业岗位的针对性,尽量缩短学校与职场的距离时,不但要帮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适应特定岗位的要求,也应使他们依靠自己的拓展、创新能力在职业生涯中延长生存时间。

三、市场需求下的会计人才培养路径

1.建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会计人才培养目标。按照“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重素质”的培养思路,以不断拓展会计人才知识面和适应能力为目标,重构会计人才培养方案,逐步形成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核心,培养地方、区域经济建设急需的,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为一体,具有本地区核心竞争力的高素质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在教学计划设计上要逐步改变长期以来过分注重会计专业需要和偏重相关知识传授的做法,经常性地开展社会调查与研究,不断修改或补充课程内容,使课程内容及时跟上经济社会发展步伐;努力适应新形势、新情况的变化,积极开发新课程;加强教学内容的整合和优化、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和融合。

2.优化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培养方案。强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核心。在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中,对原有的课程体系、课程内容、课程衔接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探索。从会计专业的职业能力要求出发,形成与之相适应的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强调知识的机能性和实用性,形成了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核心的教学体系。在充分分析会计专业所对应的就业岗位和与之相关联的职业能力要求后,需要设置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技能课程和专业拓展课程的高校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其中专业基础课程,属于专业形成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知识,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基础理论水平,强调整体优化,具有基础性、原理性、理论性等特点。除了开设会计专业基础课程外,还需要学习其他的课程,如管理学知识、金融知识、法律知识、税务知识、计算机应用知识等。

3.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合格的教师素质才能把课程体系实施落到实处。因此,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会计专业课程的实施迫切需要“双师型”的教师,即既有较高文化和会计专业理论水平,又有熟练的会计实践技能,并且还有把会计专业知识及实践能力融于教育教学过程的一定的教学教研能力、协调交往能力和创新能力。另外,“双师型”教师还要熟悉并遵守会计职业道德,清楚其制定过程、具体内容及其在行业中的地位、作用等,并通过言传身教,培养学生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目前高校的会计专业教师大部分缺乏专业实践经验和必需的专业技能以及职业教育教学理论,对课程实施带来很大的阻碍。建设这样的双师队伍,必须通过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培养,逐渐形成。主要通过鼓励教师参与专业相关的高层次的职业证书和技能等级证书的考试,取得相应的证书;到企业工厂进行专业实践;到教育部批准的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在职进修;通过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教师的专业实践技能。

4.强化以“校企合作”为平台的实践教学环节。会计专业的实践性、职业性特点,要求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必须强化实践环节。从目前的情况看,现实与需求存在着较大的差距。集中表现在教育与社会的供需要求不平衡,特别是学校教授的知识和企业所求的高级技能人才的现状难以承担起企业支柱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其次,高职教育带有鲜明的职业岗位性,所以在教学中必须要加强实践性环节教育,加强职业能力的培养,使之适应生产、建设、服务一线的需要。再次,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业能力非常薄弱,校企结合能够提高学生创业和就业能力。德国早在19世纪就开始双元制教育,企业为一元,学校为一元。学生利用企业作为实践的场所,得到企业的培训和指导,企业给予学生更明确的培养目标。校企合作可产生良好的效果,一方面可以克服学生实践场所有限的困难,把企业作为学校的课堂;另一方面使教育更直接与企业联系,适应企业的人才需求。校企合作是有利于企业和学校的双赢机制。

5.开发相应的教学环境。根据会计专业的特点,一些重要的技能课程的教学要以校内外实验、实训基地为基础,改变传统的以理论课课堂为中心的做法,可将课堂放到实验、实习、实训现场。一部分课程可以到企业去完成,使学习环境与工作环境相结合;一部分课程也可到实验、实训基地完成,学习环境模拟工作环境,提高学生社会实践能力,走产学合作的道路。这种实训基地应是多功能的,能将理论知识的应用实验、实践能力的训练(实习)、职业素质的形成合为一体,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对学生进行更多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并使学生较好地感受工作情境和职业生活体验,提前进入角色,尽快适应未来岗位的综合职业能力要求。因此,应创建统一的、综合的、多功能的实训中心,以充分发挥有限资源的作用。在实训基地建设中,不仅要搞好校内基地建设,还要重视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为实行“产教结合”创造条件。

[注:本论文系黑龙江省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地方高校与企业间人才对接的实现机制研究――以会计学专业为例》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何和平.创新高职院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J].教育论坛.2008(11)

2.赵峰.会计人才培养与会计教育改革问题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0(4)

3.刘永泽,孙光国.我国会计教育及会计教育研究的现状与对策[J].会计研究.2004(2)

4.鹿亚芹,李名威,张冬燕.会计人才需求调查及对人才培养的启示[J].会计之友.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