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脱贫攻坚论文

脱贫攻坚论文

时间:2023-02-13 21:41:0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脱贫攻坚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脱贫攻坚论文

第1篇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小糊涂仙”为你整理了这篇县委副书记挂职锻炼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根据省委组织部安排,我于2018年8月初挂职两当县委副书记,负责帮扶、精准脱贫及相关工作任务的督查督办,分管县委督考办和农办,联系金洞乡;自2019年3月至2020年2月,又承担了专职副书记的工作职责。本着“在实践中学习、锻炼、提高”的要求,我始终坚持严于律己、虚心学习、扎实工作的态度,摆正位置注重团结,密切配合主动工作,取得了一定工作成效。

在2.5年的挂职锻炼期间,我主要完成了以下工作:筹办全县驻村帮扶工作推进会、全县驻村帮扶工作队员培训班等会议、培训班73次,分别做了讲话和培训;主持相关局委办参加的云屏水电站破环生态环境、鑫源工贸有限公司诉两当县水务局、左家乡大庄村简易桥修建等各类协调会83次;与省市相关单位和两当县相关局委办积极沟通对接,帮助解决香菇、木耳、树苗等的销售,道路、护坡的维护等问题474个;3次带队赴兰州市开展两当县农特产品推介,与17个单位和企业签订意向性协议;3次带队到兰州市城关区进行“友好县区”对接,对24项帮扶事宜达成一致意见;牵头协调军地、校地合作等工作,并取得积极成效;带队赴青岛莱西市进行招商引资,取得一定进展;对驻村帮扶、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拆违治乱、河道治理、疫情防控、产业发展等情况进行了136次督查暗访;主抓生态放养鸡产业,先后赴相关乡镇、村组调研指导35次;对县发改局、教育局、住建局、财政局等19个脱贫攻坚指标单位进行了调研指导;撰写各类发言、讲话材料274份;审核修改工作报告、工作总结等材料397份;参加四大班子联席会、党政班子联席会、县委常委会等会议293次;陪同各级领导开展工作179批次;根据院领导安排,承担了省院研究室的一些工作任务,等等。利用业余时间,撰写完成了13.6万字的博士学位论文,已顺利毕业;修改完成了21.6万字的书稿,已由法律出版社公开出版;作为研究生实务导师,评审和答辩西北师范大学法学院、甘肃政法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186份;作为全国检察业务专家,评审高检院检察应用理论研究课题申报材料176份,等等。

挂职锻炼期间,我始终严守挂职干部工作纪律,克服离家远、母亲住院无法照料、小孩中考等实际困难,工作中求真务实、勤勉负责,赢得了两当县干部群众的广泛普遍认可。同时,通过近两年的挂职锻炼,我也受益匪浅,感触颇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是开阔了眼界,拓展了思路。因长期在检察系统工作,工作面较窄、思路观念等方面也受限较多。而县委副书记的工作牵涉到全县工作的各个方面,可以说,每一项工作都具有极高的政策要求,对相关工作政策文件的学习,对相关工作的参与和实践,使我了解了相关工作的政策原则、工作流程、组织方式、工作方法等,让我开阔了眼界,拓宽了思路,特别是学到了各级领导和同事们那种重视政策研究,善于把握政策方向,始终坚持按照实事求是、因地因事制宜、以人为本、力求实效等原则开展工作的思路方法。这些党政机关、党政领导好的工作思路、经验和方法,对于我将来更好的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开展工作,更好的立足大局、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更好的创新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二是增强了政策意识,提升了能力水平。县委副书记的每一项工作都是对党的各项政策措施的执行与落实,特别注重对每一项政策的研究,从宏观要求到细节安排,从一般情况到特殊事例,从政策的发展沿革到未来方向都需要进行仔细的研究和推敲,既要保证对以往工作的准确评价,又要为未来工作的发展确定方向。每天浸润在这样的工作氛围中,每天参与到这样的工作实践中,让我逐渐形成了在工作时学习、研究、把握、执行政策的习惯,政策意识、大局意识得到了增强,理解、把握和执行政策的能力水平也在不断提高。挂职2.5年来,我始终坚持多听、多看、多学、多记的工作习惯,虚心向全县各级领导和同志们学习请教,认真研究县域情况和各级脱贫攻坚政策要求,到乡镇、贫困村和自己联系的贫困户家中实地察看、座谈走访,使自己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理解和执行相关政策的能力水平不断得到提高。

三是强化了学习意识,提高了学习能力。对于检察系统人员而言,党政机关挂职锻炼本身就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面对新的工作内容、新的工作要求、新的工作环境,就需要不断进行学习。无论是进行政策宣传,还是落实具体工作;无论是起草发言材料,还是撰写会议讲话;无论是对下工作指导,还是开展调查研究,都需要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准确掌握政策要求。在挂职锻炼的2.5年时间里,无论是参加会议、签批文件被动学,还是虚心请教、参加培训主动学,我先后学习研读了大量有关政策文件和各级领导的重要讲话,通过认真学习领会,积极学以致用,既提高了政策理论水平,又拓展了学习的广度。通过认真学习和积极参与,对于党建、宣传、统战等工作也有了一些更加深刻的理解。同时,“跳出检察看检察”,对于检察机关的一些情况和问题也有了新的认识。

四是增强了党性意识,净化了思想灵魂。作为一个山区小县,两当县的工作、生活条件是较为恶劣的。在下乡调研检查时,看到的乡镇干部无论是工作条件还是生活条件都是非常艰苦的,全县除了城关镇和金洞乡的干部每天晚上可以回家外,其他乡镇(工作站)的干部每周一到周五必须要吃住在乡镇(工作站),在脱贫攻坚、抢险救灾、拆违治乱、疫情防控等急难险重任务期间,许多乡镇干部甚至连续几周到一两个月都奋战在工作一线,没有时间和精力照顾家庭和亲人。受县上财政资金紧张、事业编制人员多等因素影响,两当县虽然于两年前已经完成了车改,各乡镇(工作站)的车辆已经统一上交,但车补却直至去年9月才发放,而乡镇干部为了完成各项工作任务,许多情况下都是开着私家车奔忙于工作一线。诸如此类的情况还有很多很多,通过亲身感受,真实的体验到基层干部的艰辛,我们党的事业的发展壮大正是得益于这样一大批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基层干部。省院机关干警的待遇和保障远远好于这些基层干部,我们更加没有理由干不好我们的检察工作。

第2篇

引言

进入新时期以来,我国的一些贫困地区通过大力发展旅游业而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并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同时也产生了诸如“短暂性的输血式发展”、“旅游收益未能真正流向贫困人口”等问题。因此,国家为解决旅游扶贫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在2014年国务院出台的《关于促进旅游产业改革的若干意见》中做出了相应的规定,以规范各地区的旅游扶贫开发工作,本文将以重庆市彭水县为例进行论证分析,探讨是否符合开展旅游精准扶贫工作。

一、重庆彭水县实施旅游扶贫的可行性分析

(一)旅游区位的优越性

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位于重庆市东南部,生物资源丰富、历史文化悠久,早在巴国建立之前,这里就诞育了“盐丹文明”,奠定了黔中文化的基础。如今彭水在拥有阿依河、乌江画廊、蚩尤九黎城、摩围山、鞍子苗寨、郁山古镇等精品旅游景区的同时,区域内交通便捷,作为重庆“一圈两翼”的东南门户,形成了以公路、铁路、水运为主的旅游综合交通枢纽;并且它也是武隆仙女山――黔江小南海――酉阳桃花源精品旅游线路的必经之地,旅游区位十分优越。这便为开展旅游精准扶贫工作提供了优越的旅游区位因素。

(二)旅游资源的推动性

彭水县拥有丰富多样的自然旅游资源和绚丽多彩的民族旅游资源。一方面,彭水县地理环境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孕育了丰富多样的自然旅游资源,据完全统计,包括2处4A级风景名胜区,2处3A级旅游景区和多个精品旅游古镇;另一方面,它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分布着苗族、土家族和回族等30多个少数民族。各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创造了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和地方传统文化,包括鞍子苗寨、蚩尤九黎城、阿依河著名旅游景点,创造了苗族万人采花山节、土家族哭嫁等文化旅游活动。彭水旅游资源内容丰富、特色鲜明、结构合理、吸引力强的特点,有利于推动旅游精准扶贫活动的开展。

(三)经济发展的紧迫性

彭水县是集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为一体的地区,2016年GDP产值达到1286858万元,比上年增长10.3%。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较上年增长9.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增长10.8%。随着产业结构的逐步优化和城镇居民收入的持续增加,相应的带动了消费支出增加和地区市场繁荣,尤其是生产生活资料、日消费品和旅游服务等出现了快速增长的态势。但同时彭水作为国家级贫困县之一,GDP产值和人均可支配收入远低于国家平均水平,从侧面表明了该区域贫困人口数量较大、贫困程度较深等问题,更凸显出了旅游精准扶贫的紧迫性。

(四)生态环境的保护性

区域内生态环境脆弱,地势坡度较陡,耕地中坡度>25度的耕地所占比例较大,且人均耕地少,适合农牧的土地产出低。由于受亚热带季风气候控制,降水时空分布不均,易导致干旱、洪涝、泥石流和滑坡等自然灾害。长此以往形成了水土流失、土壤贫瘠和人地矛盾尖锐等现象,给本地区经济发展带来了严重的阻力,这就必然要求本区域经济发展的方式要与脆弱的生态环境相契合。

二、彭水h旅游扶贫实施建议

(一)转变观念做好扶贫目标识别

旅游精准扶贫关键在于精准,这就要求彭水县政府及工作人员摒弃传统的扶贫观念,树立精准扶贫理念。首先,切实做好扶贫目标的识别,真正做到“真扶贫”、“扶真贫”,要清晰地认识到旅游精准扶贫是对传统旅游扶贫的深化和提升,是对以往扶贫经验的总结和借鉴。其次,政府应做到由以往的“输血式救济扶贫”向“造血式可持续扶贫”方式的转变,增强自身脱贫“造血”能力,切实将旅游与扶贫有效结合起来,调动群众参与积极性,积极引导贫困乡村农民参与旅游业的发展,促使其从旅游发展中充分获益,真正实现自身的脱贫与发展。

(二)多元扶贫建立新型管理体系

针对彭水县旅游扶贫主体单一的情况,应积极建立多元化的旅游扶贫体系,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参与旅游扶贫开发,构建社会扶贫系统,形成以政府为主导、部门联动、社会主体共同参与的旅游扶贫新格局。首先,在每年的财政预算中,彭水县政府可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扶持贫困地区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并实现政府部门联动的新局面,如旅游部门与住建部门合作,建设一批旅游名镇等。其次,动员相关企业参与到旅游扶贫中来,通过旅游扶贫规划引导,鼓励社会企业参与扶贫开发;最后,通过政策和资金引导等方式,调动贫困人口参与旅游扶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贫困人口在旅游扶贫中的自我帮扶。

(三)因地制宜打造民族特色旅游产品

彭水县是一个典型的苗乡县城,境内居民以苗族为主,因此当地政府在旅游扶贫活动中,可以利用绚丽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通过开展民族村寨旅游,开发民族服饰、工艺品、饮食和歌舞等特色旅游产品的形式,实现当地居民通过开展旅游业而受益,达到脱贫致富的目的,逐步形成以市场带动、景区带动、民族村寨旅游带动的旅游扶贫新模式。

(四)完善监督坚持实事求的理念

加强对旅游扶贫的监督管理是旅游扶贫取得成功的保障,因此有必要建立相应的旅游扶贫管理体制。彭水县政府作为扶贫主体,有权加强对扶贫资金的管理、贫困目标的识别和对贫困人口的倾向性政策等,进行旅游扶贫监督管理,严格防止当地政府工作人员和开发企业受经济利益的驱使而忽视实事求是。其次, 建立扶贫动态监督机制,加强对扶贫目标、项目、资源和扶贫效果的实时监督,为旅游精准扶贫政策的制定、实施、修改和调整提供依据。

三、彭水县开展旅游精准扶贫的意义

(一)立足实际,形成全新模式

实施旅游精准扶贫有利于转变彭水经济发展方式,由以往依靠工业、航运业拉动经济发展向旅游拉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随着武隆银盘水电站的兴建、区域交通网络的联通和交通方式的革新,导致彭水航运业衰落和消亡,从而严重影响了彭水经济的发展。当地政府在立足于本地贫困人口众多、旅游资源丰富的实际情况基础上,提出“将旅游业作为全县第一支柱产业”的发展方式,开展旅游精准扶贫,大力发展旅游业,减少贫困人口数量,从而开拓出了一条“旅游兴县”的新路子。

(二)推动经济,减少贫困人口

实施旅游精准扶贫战略,有利于提高彭水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提升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进一步减少地区贫困人口数量,它已然成为当地政府开展扶贫攻坚工作的重要内容。在2016年全年彭水县第三产业增长8.5%,对经济贡献率达到了45.6%,三大产业结构比由上年的19.1: 42.1: 38.8调整为19.6:39.0: 41.4。同时,全年全县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219元,比上年增长11.6%,贫困人口数量下降16%,可以明显看出,旅游精准扶贫在地区减贫工作中的巨大作用。

(三)规避风险,不做旅游飞地

旅游飞地是指旅游业发展对其经济的带动作用较小,旅游者仅在旅游目的地从事游览活动,食、住、娱、购等均在外地进行的旅游现象。实施旅游精准扶贫有利于彭水避免成为旅游飞地:首先是因为实施旅游精准扶贫意味着政府和参与企业,会承担当地基础设施建设的义务,进行旅游基础设施和其他辅硬件的完善,包括景区、酒店、交通线路等,为旅游者提供一个舒适的旅游环境和便捷的旅游交通服务等,增加游客游玩兴趣;其次,通过实施旅游精准扶贫,因地制宜打造特色旅游产品、合理规划当地旅游线路,可以增加当地旅游资源对旅游者的吸引力,以达到延长旅游者游玩时间或者停留当地的目的,从而避免成为旅游飞地。

(四)促进教育,提高综合素质

在正确的开发方式和旅游资源丰富的前提下开展旅游精准扶贫,必然会取得成功,进而在带动彭水经济的整体发展的同时,也会促进彭水的文化教育水平的提高。首先,地区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意味着当地财政资金的充裕,这就为完善教育基础设施、改善教学环境和教师待遇提供了条件,以利于更好的开展教学活动;其次,旅游活动在本质上属于人类的迁移活动,伴随人类迁移的还有先进的文化理念、知识以及良好的道德素质,因此开展旅游活动有利于当地居民接收外来先进文化,提高自身素质;最后,旅游活动的开展必然会影响到当地政府的相关决策和政策推行,其中包括教育政策。近年来彭水县教委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积极兴办职业教育,指导职业教育内容的整体改革,在保证基本科目学习的前提下,逐渐增加旅游教育等相关内容,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和文化教育水平。

(五)提供就业,实现效益统一

首先,旅游业作为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服务产业,它可以最大限度的吸收贫困人口就业,缓解贫困地区的就业压力;其次,旅游业是一个具有生态效益的产业,对生态环境污染较小,强调保护性发展,与国家提倡的可持续发展政策相契合。因此,通过发展旅游业,实施旅游精准扶贫战略,有利于在降低环境压力的前提下,减少彭水当地的贫困人口数量和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促进社会的进步,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四、Y语

第3篇

2019-2020学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和北师大教育集团的正确领导下,在学校领导班子的精诚团结下,全体教职工兢兢业业、攻坚克难、锐意进取、团结拼搏,再一次取得了辉煌成绩,简要回顾如下:

1.教育部、人社部于2019年9月授予我校“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2.2020年高考再创佳绩

2020年高考,共有 668人参考,李清铭同学832分名列全省27名,被北京大学录取;祁大惠同学826分,被清华大学录取,陈奕瑾同学818分,被中国人民大学录取。一本上线538 人,上线率80.5%,比2019年提高8个百分点,本科A批上线 664人,上线率99.4%,比2019年提高3个百分点。综合指标在全省各市县排名第一。

3.2020年中考再创奇迹

2020年中考有638人参考,平均分为699.3分(比去年提高13.1 分),囊括全市前7名,全市前10名占9人。700分以上382人,占参考人数的59.87%(比去年提高7.57%),占全市700分人数的78.3%,700分率创近五年新高。

4.大批教师在各级各类比赛中取得佳绩。

2019-2020学年我校共有160余名教师,在各级各类比赛中取得佳绩。

(1)在海南省政治微课微视频等优秀课例评选或专项比赛中,我校有14位教师获得市级及以上奖励,其中省级一等奖四个,二等奖三个,国家级三个。

(2)在2020年万宁市论文评比中论文上交87篇。在2020年海南省论文评比中,陈孝豪获得一等奖。

(3)在“中国好老师”教育案例评选中,我校有20篇案例获选。

(4)在各级各类竞赛中辅导教师或学生市级以上获奖23项,其中国家级2个,省级13个。

(5)15位教师获得海南省“优秀科技工作者”、“万宁市优秀教练员、裁判员”荣誉称号。全世红荣获“第八届海南省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

5.大批学生获奖,共计约200余人次。

在第32届海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荣获学生创新项目成果三等奖4项(铜牌),科技实践活动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科技辅导员创新成果奖三等奖1项,科幻画二等奖1项。在 “北斗领航梦想”全国青少年航天实践活动之“北斗探秘”科学探究活动中,全思雨同学和夏邦睿同学分别获得全国二等奖与三等奖。王杉杉被评为2020年万宁市优秀共青团干部,李慧馨、黄永琪、纪蔓雪、朱云鹤 被评为 2020年万宁市优秀共青团员,在新时代好少年“美好生活,劳动创造”演讲比赛决赛中,肖诗雨获得万宁市一等奖。

6.加大“学思课堂”建设,科研氛围浓厚,科研成果突出。

在2019-2020学年中,学校教科室加大“学思课堂”建设,一学年来利用“学思课堂”项目共组织120余节研讨课,先后推出一批青年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参赛活动(如,励耘杯、省级青年教师赛课等)。

积极推进课题研究工作,2020年国家级课题结题一项,省级课题顺利结题三项,一项荣获优秀,一项荣获良好等级;当前,在研省级以上课题4项,小课题11项,全校111名老师参与课题研究。大批老师在各级各类刊物中发表科研论文。

7.学校党建和扶贫工作成绩突出。

开展党员活动12次,慰问困难教职工12人次,对口扶贫村2个,专职3人(含书记1人,第一书记1人),协助人员4人,支援贫困户脱贫款元,引导学校教职工购买贫困户农产品元。

8.学校被授予多项荣誉。

“万宁市七五普法先进单位”、“新时代好少年‘美好生活,劳动创造’主题教育读书活动‘示范学校’”。

二、面临的形势与挑战

了解当前学校当前面临的形势,是我们开展工作的前提;分析并把握住形势,是我们推进工作的关键。

学校办学已经八年,正值学校由跨越式发展向内涵式发展转型的关键期,又恰逢推进海南省自贸港建设的历史机遇,省教育厅不断推进各市县两校一园的战略布局,初步效果已经显现。如何在现有的成绩上突破自我,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这就需要我们认真分析和研判学校当前面临的新形势与新挑战。

1.取得办学成绩的背景下,学校还存在的问题。

过去的八年,是学校从无到有,从弱到强迅速发展的八年。在万宁市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北师大教育集团的关心下,学校各方面的事业得到迅速发展,校园建设规模、班级建制数目、教师队伍数量等已基本稳定,学校管理体制、内部运行机制等已经形成。高考中考成绩连年攀高,不断突破,学校已经已经成为海南省一级甲等学校,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已经成为海南省引进名校办学的成功典范。这些成绩的取得,凝聚了全体教职工的心血和汗水。

打铁还需自身硬,在我们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楚地看见自身的问题,清醒的直面问题,集中智慧解决问题,这样才能保证我们在未来发展中继续前行。

(1)在学生教育上,我们更多的关注学校教育的形式和手段而忽视了学生的家庭教育、社会教育。

(2)在学生管理上,我们更多的关注学生的成绩而轻视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全面发展。

(3)在学生行为习惯培养上,我们更多的关注学习行为,轻视了学生的语言行为、就餐行为、住宿行为等。

(4)在教师队伍建设上,我们更多关注教师队伍的教学能力的培养,轻视了教师的思想教育、法制教育、政治教育。

(5)在管理方法上,我们过多的关注制度管理,轻视了与教师感情交流、思想交流。

(6)在制度建设上,我们还没有完全做到与时俱进。个别制度已经影响到学校的发展。

(7)在办学条件上,2012年投入的部分办公设备已经严重老化,已经影响到教师的备课、课题研究等,因经费有限,只能分批更换和改造。

(8)在教科研建设上,如何在新高考改革深入推进的过程中,通过课程建设,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通过优化课堂,提高教学质量;通过形成自己独有的办学特色,提升办学品位;通过优化教师队伍,提升学校竞争力。

第4篇

关键词:高等农业院校;图书馆;“三农”问题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3-0274-02

党的十报告明确提出,我国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能否建成小康社会,现时攻坚的难点在破解农民、农村、农业为主题的“三农”难题,而提高农民综合素质,解决农村贫穷落后和化解现时农业生产的问题的关键在人才的培养、科技的提升和农村教育的改善。农业院校图书馆作为贮存农业及其他相关科学知识的文献信息中心,具有重要的、先进的、丰富的信息资源和经验丰富、训练有素的信息服务技术专业人才。

一、高等农业院校图书馆可以为解决“三农”提供全方位的技术、知识服务

1.可为“三农”服务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农业领域发展较快,近年来在农业科学知识和农业科技创新成果,在农作物品种资源、栽培管理、农作物生态环境、农产品的深加工以及农业高新技术等方面取得了大量的实践理论和成果,而高等农业院校图书馆为了更好地服务科技人员,对这些成果进行了很好的总结和保存,从而成为农业文献资源和科技成果的聚居地。因此,高等农业院校图书馆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同时近年来,各高等农业院校加强了与国内外图书馆及农村文化的交流,进一步提高了现代化服务手段和功能,从而可为农村提供优质的科技信息和服务项目,促进了农村科技信息的利用,提高了农村的文化生活。

以河南农业大学图书馆为例,河南农业大学图书馆馆藏具有非常丰富的农业特色文献资源,馆藏文献总量已达近250万册,其中纸质文献152.05万册,电子图书近100万册;中、外文期刊(含电子版)3.5万余种,农业及生物类优秀博、硕士论文6.0万余篇,各类中外文数据库30多个,形成了以农业、生物科学为主,农、工、理、经、管、法、文、医、教、艺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现代化文献信息服务中心。同时,为了适应时展的需要,建成了图书馆业务自动化管理集成系统和信息检索网络系统,并建设完成了“小麦专题特色数据库”、“玉米专题特色数据库”和“鸡研究特色数据库”等自建数据库资源等。

2.人力资源优势的特点,提高了服务“三农”的品味。为了加强图书馆的建设,近年来,各高等农业院校引进和培养了一大批信息检索方面的专门人才,特别是信息化检索方面的人才,从而为检索针对“三农”需要的信息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优势,并结合农业院校的知名专家教授所获得的科研成果,根据“三农”的需要推广到农业生产中,将会为“三农”更好地服务。

二、服务“三农”是高等农业院校图书馆的职责所在

1.通过“三农”服务,促进高等农业院校图书馆发展。早期的高等院校图书馆主要着眼于收集国内外的文献资料,并仅服务于本校教职工和学生,从而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但是在信息化社会的潮流下,农业院校图书馆在服务本校的教学和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加大了服务理念、方式、功能方面的创新,特别是在逐步建成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馆藏资源、符合本馆的特色服务、开展自动化和网络化服务的服务创新工作。但是,农业院校特别是地方性农业院校最主要的职责是服务区域经济的发展,特别是需要把馆内收集的农业科学研究成果和农业科学技术转化农业生产力,服务“三农”,才能扩大图书馆的知名度,促进图书馆更好地建设和发展。因此,农业院校图书馆需改变传统服务思想,打破传统的服务领域,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手段,以促进农业科学技术知识转化为生产力为服务的创新点,把服务范围最大限度地延伸到广大的农村,真正发挥其应有的功能[1]。

2.农民的综合素质的提高是解决“三农”问题之首,也是高等农业院校图书馆的职责所在。提高人们的综合素质是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然而,我国农民平均受教育年限不足7年,农村劳动力文化程度普遍较低,综合素质不高,从而限制了“三农”的发展,而推动农业、农村事业的发展,需要充分发挥农民的智慧和创造力,因此,全社会需要下大力气不断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使农村劳动力的知识水平、技术技能、管理能力等有一个根本性的转变,才能保证“三农”问题的根本性解决,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才能早日实现。

第5篇

关键词:农村道路问题;试验检测;工程管理

农村道路是我国道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是交通脱贫的重要举措。农村道路已成为“民心工程”“德政工程”“惠民工程”的象征。虽然农村道路给占我国人口40%左右的人民提供了极大的出行便利,但农村道路质量普遍存在问题,快速老化给农村人民带来造成极大困扰。农村道路包含水泥路与沥青路等不同材料修建的三级道路,设计使用寿命约在10~30年之间,但现在的农村道路实际使用寿命一般仅为5年左右,有的农村道路甚至使用不到2~3年就已变成砂石路。农村道路使用寿命短的原因可归结为设计标准低、建设质量差、超限车辆多、养护不到位等原因。试验检测作为道路工程质量保障的重要手段,也存在极大问题。

1农村道路工程试验检测工作存在的普遍问题

1.1试验检测意识不足

农村道路试验检测工作是农村道路建设工程质量管理工作中重要工作,影响着工程质量的关键。然而目前由于农村道路工程等级低、造价低,招投标不规范,设计不合理等原因造成中标承建单位施工专业水平低,人员整体素质不高,对试验检测不重视,造成工程存在质量隐患,不仅不能解决人民出行的基本要求,反而还为人民的出行造成困扰。让政府或民间资本为人民服务的基本宗旨落为空谈,极度影响党和国家在基层人民心中的为人民服务的印象。

1.2规范化程度低

农村道路等级低,其试验检测工作往往不被重视,试验检测流程不全面,不规范。导致施工、监理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对农村道路的施工实际情况掌握不到位,不能依据农村道路施工的具体情况和环境优化试验检测流程及标准,以适应技术的发展,农村道路运营的需求。农村道路工程试验检测中流于形式,造成数据失真,质量无法保证。而某些施工单位在试验检测工作中的人员设备投入不足,满足不了检测需求,最终会在工作的过程中使得试验检测结果出现差异和错误。

1.3工作环境恶劣

在农村道路工程试验检测的恶劣工作环境包含两方面:一是农村道路施工环境条件比较恶劣,农村道路分散较开,没有选择好合理的地段统筹的建设工地试验室难以满足实际的工作需求。一些中、大型检测设备由于工程检测费用造价偏低或道路不通畅无法匹配工地试验室检测需求。用去道路工程试验检测的设备质量差,故障多。试验检测设备的维护管理意识比较差,没有定期做好保养,仪器的检定、自校不按时进行造成仪器精度不准确,出现异常数据;另外一方面,试验检测人员能力不足,难以高效协调工作,从上到下认为农村道路的质量重要性不那么重要,对于试验检测工作没有给予足够的支持与督查力度。甚至追求业绩压缩工期、指定内部材料供应商很容易对试验检测工作造成干扰,也有一些局部地区工程施工中受到当地村霸、恶霸的横加干涉,造成工程的质量问题等。

2农村道路工程中试验检测工作中的优化措施

2.1完善农村道路工程试验检测体系

对于完善农村道路工程试验检测体系应从三个方面入手,首先应完善施工单位的检测体系制度,其次监理单位需完善质检体系,最后是政府需完善质量监督体系。严格执行先自检,后报检,再抽检的检查力度,从源头把关保证质量,形成多重保障的质量管理制度。监管单位严格承担起了应有的责任后,落实了具体规定和要求,对于农村道路工程的整体质量管理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完善农村道路工程试验检测体系,首先,施工单位在态度上要重视工程施工质量,不能以追求利润为唯一目标。监理单位对于施工单位提交的质检资料要进行细致检查,责任至任,一但出现质量问题,严格追责责任人。政府监管部门或委托的第三方检查机构,要不定期抽查,确保工程质量的安全可靠。

2.2建立健全工地试验室试验检测质量保证体系

参建单位建立健全工地试验室试验检测质量保证体系。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与标准规范,建立科学合理的实验检测质量保证体系,全面做好自检、监理、监督三重保障工作来提升农村道路工程建设质量,保障农村道路工程建设高效高质量完成。建设单位必须认真对待试验检测各关键点和所有环节,对施工人员宣传试验检测对整个项目的重要性。做好制度建设、资源协调等支持工作,即可有效保证试验检测工作能够顺利进行。

2.3完善工地试验室仪器设备管理体系

完善仪器设备管理体系,要从仪器的采购、进场、调试、检定、自校、培训学习等。并做好相应的仪器使用保养管理台账,及时记录及时维护。确定仪器设备的专门保管人,及会同使用人员、修理人员负责对仪器设备的不定期进行检修以确保其功能正常、性能完好、满足检测工作需要。

2.4提高试验检测人员的综合素质

目前,由于我国农村道路工程建设试验检测人员专业技术力量薄弱,参建单位应高素质试验检测人才,定期对现有技术人员进行技术培训,组织员工进行技术的知识讲座学习,要求技术人员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每一项工作的开展之前必须对技术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加强工地试验室人员定期培训。督促试验检测人员考取检测师或员,争取每位试验检测人员都能持证上岗,既能保证试验检测单位拥有稳定的试验检测专业人才队伍,提高企业试验检测的水平和能力。

2.5改善农村道路工程的工作环境

改善农村道路工程的工作环境要从两个方面出发:第一,从施工单位自身出发,加强沟通、统筹协调、全面考虑合理安排选择工地试验室在建地点,保证顺利开展试验检测活动的进行。加大对一些必要设备的更新换代与投入,确保检测数据的正确性,及时性。第二,从政府以及其他监管部门来说,积极改善农村道路的招投标工作,从源头扼制背后交易。打断地方保护主义,避免出现村霸、恶霸干预施工,影响工程质量问题。

3农村道路工程中试验检测技术的作用

3.1原材料试验检测技术作用

在农村道路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各类原材料的质量和性能是工程质量的首要保障,对于工程项目的整体质量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所以,农村道路工程在施工之前与施工过程中需及时对各类材料进行质量检测,提除不合格的材料,使所用材料满足农村道路工程建设要求。通过对原材料的科学检测,也可以避免不合理材料的进场,为建设方节约时间和经济成本。

3.2标准试验检测技术的作用

在道路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无论是从路基的修筑还是到路面的摊铺,亦或是桥涵工程的浇筑。首先要确定的一个重要方案就是施工方案的建立,而施工方案中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对建设过程需要用到的原材料应用,这些原材料实现自身价值的最终方式就是通过各种标准试验的指导。标准试验是道路工程施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通过相应的标准试验的建立,才能完成对各种原材料组合的应用。才能建筑出我们需求的产品。例如:路基工程中的土工击实试验,土的承载比试验;水泥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等。标准试验对于工程施工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也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一定的节约资本经济的意义。

3.3工程现场试验检测技术的作用

工程现场试验检测技术的运用主要体现在,施工过程中和交竣工阶段。施工过程中主要体现在路基路面工程中的地基承载力的检测,压实度检测,强度检测,弯沉检测,厚度检测,平整度检测等。交竣工阶段的整体性外观检测,强度检测等。现场试验检测技术是控制施工质量情况的关键技术,它的准确性,及时性,高效性直接确定了工程整体形象和发展。科学合理适宜的现场检测技术不仅能确保工作质量,还为提高整体工程工作进度、节约经济成本做出重要作用。

3.4新改建道路工程试验检测技术的作用

在道路修建成型投入使用后,由于自然、人为因素等。导致道路不能完全达到设计年限,出现破坏严重影响继续使用。这时就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对其进行翻修甚至改建工作。在翻修改建之前,通过引进科学先进适宜的试验检测技术,可以提前预估判定道路现有的技术状况情况。通过合理的论证来提出科学经济的翻修改建方案。例如:某村某段混凝土道路出现严重板块断裂、龟裂,可以通过对其进行弯沉检测和钻芯取样,来判定损坏等级。确定准确合理经济的施工方案,有效的节约控制成本。

第6篇

关键词:贫困 连片特困地区 模糊集 模糊贫困指数

中图分类号:F3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5)10-084-04

一、研究背景

按2011年的贫困标准(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2300元人民币/人),我国仍有1.28亿的贫困人口,扶贫对象规模大;脱贫人口的返贫现象时有发生,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我国的扶贫成效;贫困地区特别是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发展相对滞后,贫困程度深,生存条件差,成了扶贫开发中最难攻坚的难题,这也是今后扶贫开发的主战场。

在各种资源都相对有限的前提下,为了更有效地治理贫困,把有限的资源用在最需要的地方,提高扶贫效率,就必须对贫困群体进行准确识别。首先,哪些人属于贫困人口,即用什么标准来对贫困人口和非贫困人口进行区分;另外,贫困程度有多深,是属于“维持生存”、“基本需求”还是“相对遗缺”。目前被广泛使用的贫困判别工具主要是贫困线,通过“收入核准”来对贫困进行判别,当家庭人均收入低于这条线时,即被认为是贫困的,从而能获得各种政策扶持或社会的帮助。“贫困线”识别方法因为其具有易于理解也便于操作的优点被广泛使用,但是该方法过分窄化了贫困的内涵。贫困不仅仅表现为收入的低下,还涉及许多其他维度;另外,该方法过分地明晰了贫与非贫的界限,而忽视了位于贫困线上但紧邻贫困线的“边缘群体”的利益,假设贫困线为500元,收入为501元和499元的人其实在生活状态上是没有本质的不同,但收入为499元的人由于被确定为贫困人口,将可以享受来自政府或社会的各种救济,而收入为501元的人是否就真的不贫困了?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我们对“贫困线”识别方法的有效性产生了怀疑。确定贫困人口并确定其贫困程度是扶贫工作中的关键一步,对于贫困人口的判断失误将直接导致扶贫救助资源的浪费,而且把真正需要帮助的人排挤在外,严重损害扶贫工作的绩效。

基于以上的分析,本文将尝试用模糊集的方法来对农户的贫困程度进行测量,然后对不同贫困程度的人口进行划分,以期在一定程度上能弥补贫困线识别工具的不足。

二、基于模糊集方法的贫困度量模型构建

模糊集理论被广泛的应用于贫困度量问题中,它将一条贫困线的标准换成了一段范围下的贫困。Cerioli和Zani(1990)构建了一个模糊理论模型来对贫困进行多维的分析,后来Cheli和Lemmi(1995)对该模型进行了发展和改进,形成了TFR(Totally Fuzzy Relative)方法,它是在给定样本变量的情况下,根据为每个变量所定义的隶属函数来直接获得被剥夺指标,用其所得到的值来反映个体相对被剥夺的程度,而不再使用上限和下限的取值来确定某个个体是否属于贫困。因此,改方法不仅是完全模糊的,而且是相对的。因为针对不同的个体,其被剥夺的程度仅和它在这一项中位于整个样本上的分布有关,而且在贫困分析中,每一个贫困维度的重要性是由所观测的在这一维度上贫困特征发生的频率决定的。

(一)贫困的模糊性

贫困的模糊性首先表现在贫困的概念就是具有模糊性的。对于什么是贫困,不同人对此都有自己的理解。比如阿马蒂亚・森认为“贫困是指人们基本可行能力的被剥夺,而不仅仅是收入的低下”,依据此观点,有两点是不能明确进行界定的,首先是“基本可行能力”,究竟什么样的能力对于一个人的生活来说是基本的,对基本可行能力和非基本可性能力如何进行明确地区分;另外,是“收入的低下”,如何才能把收入定义为“低”呢?假如以1000元为界限,低于1000元收入被认为是低收入,那么1元和999元的状态是一样吗?显而易见,从其他角度进行定义的贫困的概念也会遇到类似的难题。

其次,贫困的模糊性还通过衡量指标的模糊性表现出来。对贫困的度量指标经历了由单维到多维的转变,比如用“每月工资收入高低”来衡量“某个人的劳动能力”,假设把每月工资3000元定为最佳状态,如果某人每月工资2500元,是否就能完全认为他是没有劳动能力的呢?也就是不能用3000元把是否有劳动能力进行完全的区分。

(二)模糊集的确定――贫困度量指标维度

许多关于贫困问题的研究是通过对个人或家庭的收入(消费)进行分析,从而来判断是否贫困,这种方式具有易于量化、易于理解、易于操作等的优点。然而,本文更倾向于采用多维的方式来对家庭贫困进行分析,在参考了大量文献的基础上,考虑到本论文的实际情况以及数据的可得性等各方面的情况,特选取家庭人口、家庭财产和家庭生产生活条件三个方面来对家庭贫困状况进行研究。

家庭人口维度方面,通过主要劳动力人数、家庭劳动力人口负担系数、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家庭成员中是否有身体不健康者以及享受社会保障人数比例等来进行具体说明。此处没有考虑家中正在上学的人数情况,主要是因为有可能和劳动力人口负担系数有些许重复。

家庭财产维度方面,主要通过家庭的年人均纯收入、有无常用交通工具、通讯工具、家用电器以及住房结构安全程度等来进行说明。由于南方夏天天气炎热,在忽视质量好坏的情况下,基本上每家每户都拥有至少一台电风扇,因此,这里将不考虑是否拥有这种家电的情况。

生产生活条件方面,主要通过人均耕地面积、有无安全卫生厕所以及生活燃料情况等来进行说明。无可否认,现今通过务农获得的收入在农户总收入中所占比重仍很大,耕地作为其最重要的资源,往往对一个家庭的境况起决定作用。

(三)隶属函数和权重函数的确定

基于以上分析,为了对不同变量类型确定适合的隶属函数,我们有必要对模糊集变量的具体类型进行区分,在此根据Miceli(1998)对变量类型的划分,把上述指标变量划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1.二值变量。二值变量是根据拥有或不拥有某个耐用品的属性来进行界定的。如果拥有这类物品,则被假定为不容易出现贫困状况,而如果不拥有此类物品,则认为出现贫困的风险较高。该类变量只能取0和1的值,0表示出现贫困状况的可能性较低,而1则表示出现贫困的可能性较高。

该类变量的隶属函数表示如下:

xij=up(xj(i))

如果xij=0,表示第i个家庭拥有j物品

xij=1,表示第i个家庭不拥有j物品式(1)

例如,xij代表“常用通讯工具”这个变量时,当“拥有”时,隶属度为0,反之为1;但是对于如“健康状况”变量是,当“有时”,隶属度为1,反之为0。

2.离散变量。像所有其他离散变量一样,该类变量在一定范围内只能有一个可能的值,比如:性别、教育等,它们在给定的时间里,有明确的离散的动点值。定义此类变量的隶属函数如下:

Up1 当xij≤xmin,j 当xmin,j

xmin,j和xmax,j分别表示第j个维度的两个极限值,如果值小于xmin,j,则该个体被认为在该指标上是极端贫困的,同样,如果大于xmax,j,则认为在指标j上是完全不贫困的,同时也可介于xmin,j和xmax,j之间。

例如对于“生活燃料情况”这个变量,可以把其分为四等,xj1和xjk分别表示电和柴草,用电表示贫困的可能性非常低,而生活燃料主要为柴草的家庭则贫困的可能性很大。

3.连续变量。如果某个变量的分布函数没有固定的、不连续的值的时候我们就认为该变量是连续的,比如:收入或消费就是非常明显的连续变量。定义此类隶属函数如下:

Up1 当0

当指标值小余最低域值xmin,j时,隶属度为1,表示这项指标描述的状态不好,非常贫困;当指标值大于最高域值xmax,j时,表示这项指标描述的状态非常好,属于非贫困;当介于这二者之间时,反应的状态是不好也不坏,属于不同程度的贫困,并且指标值与贫困程度呈正相关,例如收入指标、人均耕地面积指标等。

另外,对于指标值越高反而越贫困的状况可以定义如下隶属函数:

Up0 当0

在对个体贫困程度进行测量的基础上,接下来采用Cheli和Lemmi(1995)的方法来权重进行确定。指标权重的赋予应该视其在整体中的状况来决定,比如,对于“家用电器”的指标,如果所调查的样本都拥有常用的家用电器,也就是隶属函数的平均值趋向于0,则赋予其较高的权重,反之则应该给予更少的关注。因为,如果样本中的大多数家庭在这个维度上都不贫困,而仅仅个别家庭表现出了贫困,那么这些表现为贫困家庭的贫困指数就要相对较高。也就是对隶属度值较大的指标赋予较低的权重,对隶属度值较小的指标赋予较高的权重。其表达式为:

wj=ln 式(4)

同样,up(xij)表示i个家庭在第j项指标的隶属度值。

(四)模糊贫困指数的构建

在确定了权重函数的基础上,结合隶属函数,就可以得到每个家庭的多维贫困指数,其形式表示如下:

f(xi)= (i=1,2,・・・n) 式(5)

其中,f(xi)为i家庭的贫困指数,u(xij)为i家庭j指标的隶属度,wj为j指标的权重。

三、武陵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农户贫困程度度量

武陵山片区集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于一体,跨湖北、湖南、重庆、贵州4省市,包括71个县(市、区),涉及3600多万人口,是少数民族聚居多、贫困人口分布广的连片特困地区。2014年,该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3499元,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59.1%,201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低于1196元的贫困人口301.8万人,贫困发生率11.21%,比全国高7.41个百分点。片区71个县(市、区)中有42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13个省级重点县,部分家庭存在就医难、上学难、社会保障水平低等困难。

根据上述步骤确定每个指标的隶属函数和权重如下表所示:

结合每个指标的隶属度和对应的权重,运用公式(5)计算各个家庭的模糊贫困指数。

例如,对于家庭1来说,其各指标的隶属度如下表所示:

把上述相关变量值代入式中,可计算家庭1的模糊贫困指数为0.51,其他家庭可用类似的方法进行计算。

本文主要借鉴Besma Belhadj将贫困分为“高度贫困”、“中度贫困”和“轻度贫困”三类的研究方法来对所所调查农户的贫困程度进行判别。

在调查的372户家庭中,有30户属于高度贫困家庭,其模糊贫困指数平均为0.78,占总户数的比重为8%。通过对比分析问卷,可以知道该类家庭之所以贫困程度最深,其共同的特点主要有:首先人口维度方面,家里都有身体常年生病的成员,他们在此项指标的平均隶属度在0.73左右,常言说“穷人不生病犹如走大运”,生病的成员不仅不能够为家庭创造收入,而且还必须从收入中拿出一部分来为其治病,这无形中加重了家庭的负担。这其中有8户是孤寡老人家庭,家里除了生病的老人外,再无任何其他人,平时的生活主要靠邻居和政府的救济。另外,在体现家庭财产维度的一些指标方面,如常用的交通工具、通讯工具、电器设备等方面隶属程度也都体现在0.6―0.8之间,此类家庭几乎不拥有最起码的一些现代生活所必须的用品,而且生活用水还是池塘水。最后,生产生活条件方面,在所有指标中,隶属度值最大的是“住房结构安全程度”指标,甚至达到了0.87,这主要是因为他们目前居住的还是木房,而且由于常年未翻修,现已破烂不堪;甚至基本上不带厕所,而且生活燃料主要为柴草。

中度贫困:模糊指数介于0.3―0.7之间的家庭有287户,所占比重为77.4%。属于该类贫困家庭的共同特征主要有:在人口维度方面表现比较突出的指标是“人口知识素质”方面,其中有31.6%的家庭隶属度值都是0.7以上,意味着家里劳动力所受教育程度不高,绝大部分仅仅为初中或以下。劳动力素质的低下会直接影响其自身的技能,技能的低下导致其只能从事一些技术含量低的工作,而随着产业的升级和技术的革新,对劳动力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文化程度较低的人则较难找到立足之地。另外,文化程度的低下必然导致思想观念的落后,该地区很大部分的农户宁愿守着土地受穷也不愿意冒险外出经商,而且面对贫困的现状,往往是坐等着国家的救济,把吃救济、拿补贴视为理所当然。在“人口负担系数”方面,其中37.5%的家庭在该指标的隶属度在0.55以上,意味着家里基本上都有一到两个小孩还处于求学的阶段。虽然目前基本上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但通过跟农户的交谈可以发现,虽然学校免除了学杂费,但每年的花销仍不少于2000元左右,一般农村目前有两个小孩同时上学的情况是相当普遍,这对于单靠务农来维持生计的家庭,无疑仍是较沉重的负担。在家庭财产维度方面,这部分家庭基本处于能维持基本的生活,但不算富裕。如“常用交通工具”、“家用电器”、“常用通讯工具”等指标,普遍的表现是都拥有此类家用物品,但是只够维持最起码的生活需要,谈不上追求生活品质。在生产生活条件维度的“收入来源类型”指标中,其中35.3%的家庭收入来源主要靠务农,26.5%主要是工资性收入,这说明当地农民的收入来源比较单一,受自然环境影响较大,不具备抵抗致贫风险的能力。

轻度贫困:模糊指数介于0―0.3之间的家庭有55户,所占比重为14.8%。属于该类家庭最主要的共同特征表现在家庭人口维度方面,“人口负担系数”隶属度明显低于前两种情况,普遍保持在0.2―0.3之间,可以知道,该类家庭基本已经度过了小孩上学的阶段,而且家里收入来源的类型主要是父母在家务农,子女毕业后留在其他城市工作。这就造成了和其他家庭相比,不但少了教育的开支,而且还因为具有较高的素质、技能等,收入明显高于其他务工人员。

四、结论与启示

通过对武陵山连片特困地区农村人口抽样调查分析,该地区的中度贫困人口占主要部分,是扶贫的主要对象,应把有限的扶贫资源用在这部分最需要的地方。由于造成该部分家庭贫困的原因主要是教育问题,因教致贫、因教返贫的问题时有发生,针对此类情况,除了必须加强政府对农村教育等公共领域的扶持力度,家庭还必须积极寻求其他的途径来增加收入,尽早脱贫,改变“等、要、靠”的思想。另外,该地区还有少部分的高度贫困家庭,几乎完全没有抵御风险的能力,只能依靠国家、社会或他人的救助。面对该部分老龄、孤寡老人家庭,可以由当地相关部门对其进行统一照顾,尽量保障其基本的生活。

[基金项目:福建师范大学闽南科技学院科研项目资金项目(人文社科类)“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中的海域生态补偿机制研究(MK14007)]

参考文献:

[1] Townsend.Poverty in the Kingdom:a survey of the household Resource and Living Standard.Allen lane and Pengu t in books,1979

[2] Besama Belhadj and Mohamed Salah Matoussi.Poverty in Tunisia: A Fuzzy Meas-urement Approach[J].Swiss Society of Economice,2010(2)

[3] 叶初升,赵锐.村级贫困度量:维度与方法[M].北京:发展经济学研究,2011

[4] Cheli,B. and Lemmi.A “Totally” Fuzzy and Relative Approach to the Multidimens-ional Analysis of Poverty[J].Economic Note by Monte dei Paschi di Siena,1995(1)

[5] Dr. Kojo Appianh-Kubi. Multi-Dimensional Analysis of Poverty in Ghana Using Fuzzy Sets Theory[J].PMMA Working Paper,2007(21)

[6] 李兰兰.基于可行能力理论的城市贫困识别模型构建――以上海宝山区属街道为例[D].同济大学,2009

[7] Besma Belhadj.New Fuzzy Indices of Poverty by Distinguishing Three Levels of Poverty[J].Research in Economics,2011(65)

[8] 姜丽娜,崔坤鹏.低收入农户的贫困原因及改善方法[J].改革与开放,2011(6)

[9] 刘佳.基于模糊集方法的贫困问题分析.兰州大学硕士论文,2013

[10] 杨维刚.以资源优势促武陵连片扶贫开发.国土资源导刊,2012(9)

[11] 鲍金红,胡璇.武陵山片区恩施州文化软实力与旅游业互动发展研究.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

[12] 龙自立.武陵山片区地方特色的土木工程实验教学体系构建. 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2)

第7篇

关键词:人工种草;现状调查;存在问题;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 S81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7)10-0130-03

Abstract:It takes advantage of the mode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with “forestry,food crops and forage productions” to extend artificial plant grass in Hotan Prefecture,which promote the county’s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in the grassland economic benefit,ecological benefit and social benefit. But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in operation process. This study makes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in Hotan Prefecture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extending artificial plant grass and puts forward som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Key words:Artificial plant grass;Current situation investigation;Existing problems;Countermeasures

和田地^位于塔里木盆地南缘,深处内陆,地处东经77°24′~84°55′,北纬34°20′~39°38′。周围高山环绕,气候极端干旱,全地区草地总面积为2627200hm2,可利用面积为2475600hm2[1]。和田地区畜牧业发展的突出问题一直以来主要表现在无水缺水草场面积大,加剧了冷季草场的不足和超载,平原区草地类型单纯,牧草种类相对贫乏,草质差,草地退化沙化现象显著;山区又由于夏季山洪频发,进入夏场的牧道均要溯河而上,转场压力大,造成夏秋场利用不充分,诸多因素的影响限制着和田地区天然草地畜牧业的发展。但是和田地区特殊的地理构造促使和田地区绿洲经济与绿洲农业发达,对该地区畜牧业的现状与发展有深刻影响,由此,发展农区畜牧业,草原畜牧业与农区畜牧业相结合,大力发展饲草料生产多年来一直是和田地区加快畜牧业生产和发展的方向。

2016年,自治区畜牧厅为推进和田地区脱贫攻坚加快畜牧业发展工作,成立调查组对和田地区七县一市,就退耕还草、退牧还草、地区2016年饲草料种植、农业3项补贴(青贮玉米)等任务开展了督查指导和技术服务工作,摸清人工种草现状的同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积极促进和田地区人工种草事业的发展。

1 和田地区人工种草现状

1.1 以畜牧业产业化为导向,走集约化、品牌化发展道路 近年来,和田地区以“改造提升传统畜牧业,开拓创新现代畜牧业”为目标,大力实施现代畜牧业产业化为导向,集中资源、集中投入、扶持壮大一批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引导企业走集约化、品牌化发展道路。“乌鲁木齐春暖花开种业有限公司”看好和田地区草业发展的前景,在于田县奥依托格拉克乡建立66.67hm2高标准新疆和田大叶苜蓿种子基地,预计年产30t优质大叶苜蓿种子,缓解了新疆大叶苜蓿种子市场短缺的局面。

1.2 加快推进草品种选育步伐 牧草种子是草地改良以及人工草地建植必不可少的生产资料,更是确保中央惠牧政策落实、畜产品有效供给、畜产品质量安全、国家生态安全和草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草品种区域试验是确定品种适应区域和生产性能的有效方法,也是品种审定和推广的基础,只有通过严格、规范的区域试验,才能对品种材料做出科学、客观、公正地评价,才能确保品种审定质量,才能为国家重大草原政策落实、草产业发展和草原建设工程实施提供良种支持。[2]为了加快推进和田地区优质牧草种子的选育,自治区草原总站于2016年在于田县设立了自治区级草品种区域试验点,试验点种植面积2.67hm2,包括23个牧草品种,为今后建立和完善区级优良牧草评价体系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撑。

1.3 人工饲草料种植情况 依托退耕还草、退牧还草等项目支撑,截至2016年8月19日,和田地区实际完成人工种草面积11000hm2,其中种植苜蓿5833.33hm2,种植青贮玉米3686.67hm2,种植苏丹草1493.33hm2,超额完成2016年和田地区人工种草8000hm2的计划。

2 和田地区人工种草的主要特点

和田地区人均耕地少,水资源紧缺,自2011年国家实施草原生态补奖政策以来,和田地区积极落实补奖政策,大力推进人工种草。在水土资源充足的区域,结合牧民定居,大力开垦生荒地,加大种草力度。在林果业大发展的情况下,创造性的提出了以提高土地利用率为目的的种植新模式。有效利用林带、田间地头机耕带种植苜蓿;积极探索和开发出在核桃树、石榴树、红枣等果树下推广种植苏丹草、苜蓿等的“林草”模式,套种小麦的“粮草果”等林、粮、草兼作的农业生产模式。这些新模式的运用和推广,有效解决了南疆地区饲草料短缺的问题,为促进南疆地区畜牧业与林果业协调发展,构建农林牧复合型畜牧业提供了一个新的模式和思路。

3 人工种草效益分析

3.1 经济效益 人工种草可以直接增加牲畜的越冬饲料,进一步增强牲畜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提高家畜繁殖成活率,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善农牧民的生活条件,为提高农牧民收入奠定基础[3]。人工种草项目的实施,还有效转变了当地牧民靠天养畜、只索取不投入的生产方式和生产观念。如:墨玉县雅瓦乡“胡杨农牧养殖合作社”项目实施前种植33.33hm2小麦,小麦产量4500kg/hm2,价格2.1元/kg,收益9450元/hm2,小麦秸秆6000kg/hm2,按照市场价0.8元/kg折合计算,价值4800元/hm2,年收入共475000元;项目实施后2016年种植苜蓿,1hm2苜蓿干草12000kg,苜蓿干草价格按1.5元/kg折合计算,价值18000元/hm2,33.33hm2耕地年收入600000元,和田地区对种植苜蓿的农牧民进行补贴1500元/hm2,补贴资金50000元,仅种草一项合作社就增收125000元/a。

3.2 生态效益 大面积的人工种草可以有效减少草场沙化现象,有效控制水土流失,能够取得较好的生态效益。通过实施人工种草项目,将人工种草与天然草场改良相结合,增加草场载畜量,有效缓解草畜矛盾[4]。通过实施人工草地项目之后,逐渐减轻了天然草原载畜压力,使退化草地得到有效治理和恢复。生态环境得到改善的同时,人工种草项目中所产的鲜草则转化为畜产品在市场销售,既环保又增收,受到了当地群众的普遍欢迎。如:和田市团结新村是和田市在沙漠里新开辟的定居点,周围都是流动沙丘,周围种植133.33hm2苜蓿,不但解决了饲草料问题,还固定了沙丘,起到防风固沙的作用,同时定居点也免受沙漠风沙的掩埋。

3.3 社会效益 和田地区大力实施现代畜牧业产业化,扶持壮大一批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引导企业走集约化、品牌化发展道路[5]。乌鲁木齐春暖花开种业有限公司在于田县奥依托格拉克乡建立的66.67hm2高标准新疆和田大叶苜蓿种子基地,预计年产30t优质大叶苜蓿种子,可以有效缓解新疆大叶苜蓿种子市场短缺的局面,助推和田地区人工种草建设的步伐。

4 人工种草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4.1 草畜结合不紧密,阻碍草产I健康发展 草畜结合才能实现草产业的效益最大化[6]。近年来大量企业进驻和田地区实施治沙种草,多数企业有地种草,无畜养殖,而和田本地畜牧养殖规模化程度低,小户、散户占有比重大。由于当地农牧民耕地有限,种草面积小,小户缺草严重,加之当地饲草料产品流通不畅,“有草无畜、有畜无草”现象存在,草畜结合不够紧密,影响草产业健康发展。

4.2 种植业结构难均衡,田间管理水平落后 和田地区农牧民人均耕地面积仅0.08hm2,由于林果种植效益高,耕地又有限,老百姓观念还未完全转变,普遍把好水、好地用于发展林果业和粮食生产,沙化地才用于种草,饲草料种植集中在地力比较贫瘠的耕地,造成牧草播种面积波动大,产量、质量无法保证。在牧草生产管理方面,部分农牧民由于缺乏观念和技术,对饲草不管不问,杂草丛生,严重影响了饲草的产量,产草量不及正常水准的2/3。

4.3 牧业机械少,饲草料精深加工储藏技术不高,制约草产业发展 苜蓿生产因产品的加工特点需求,需要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的生产经营方式[7]。和田地区虽然农业机械拥有多,但牧业机械化水平较低,全地区目前拥有畜牧业机械29783台,主要以锄草机、粉碎机为主,其他饲草料播种机、收割机、打捆机、裹包机、粉碎机等牧草种植收储、农副秸秆收储加工机械数量少。目前大部分种植以人工为主,工作效率低、劳动强度大、作业成本高,草产业机械化水平较农业机械化相对滞后,远不能满足现代草产业发展要求,严重制约着和田地区草产业发展。同时,目前和田地区饲草加工还是传统的割、晒、捆,有的只是剁成草垛,据统计,天然牧草经青贮或机械烘干后加工成捆、块、粒、粉,可保存90%的营养,传统的饲草调制方法使用饲草浪费约35%~55%[8],牧草营养成分的损失严重。

4.4 水资源匮乏 和田地区属全疆最缺水地区之一,农业耕种用水长期处于半饥饿状态,随着工矿业迅猛发展,农业用水局面更加捉襟见肘。当前,全疆都要积极落实退地减水政策,受水力资源所限和水资源管理的“三条红线”硬性规定,草产业处于水资源利用的边缘[9]。近年新增牧草种植区耕地大多处于沙化区,牧草种植难度大,许多地方沙漠开荒滴灌种草,虽然出苗好,但保苗成活难度很大,成功率不高。开垦区地表植被破坏后,若不及时种植,易形成风沙源。

5 巩固和发展人工种草的对策建议

5.1 加大草产业发展项目资金的落实,确保草产业健康发展 和田地区各级发改、财政部门应进一步加强与上下之间、部门之间的联系,及时掌握草产业资金的安排下达情况。对和田地区草产业专项资金按项目、按进度加快分配和拨付,切实做到急事急办、特事特办,文到即转、款到即拨,确保及时将项目资金落实到位,以保障草种等生产资料及时采购,确保种草任务及各项草原项目的顺利实施。

5.2 加大相关政策、项目的宣传培训力度,发挥引领作用 为推动和田地区各项惠草项目、政策的进一步落实,应不断探索创新宣传方式,广泛利用多种宣传手段,积极开展惠草政策宣传。一是以会代训。县市畜牧部门通过乡镇干部和村干部相关会议宣传自治区及和田地区各项促进草产业发展的政策,提高基层干部依法行政水平。二是编印资料宣传。县市畜牧部门编印《草产业发展政策、项目宣传手册》发到各县区乡镇、村进行深入宣传。三是通过现代传媒和信息平台宣传。各县市积极进行惠草政策宣传媒体和平台建设,采取多种方式和渠道开展惠草政策宣传。通过一系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宣传,切实把各项草产业发展政策、项目宣传到户,发挥政策、项目引领作用,提升广大农牧民群众种草积极性。

5.3 加强田间管理 春季、夏季在沙漠地带和沙地种植的苜蓿,因无法确保苜蓿灌水而出苗后出现大面积死亡,建议这些地方种植苜蓿任务安排在7月中旬到8月底,以便提高苜蓿成活率。应加强农牧民种植饲草技术的学习,改变传统观念,要做到饲草种植和小麦等农作物种植管理一样。对于集体饲草种植的地块,要专人负责。

6 结语

只有大力且科学的发展人工种草,才有可能从真正意义上实现和田地区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并重及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的愿望。

参考文献

[1]许鹏.新疆草地资源及其利用[M].乌鲁木齐:新疆科技卫生出版社,1993.

[2]齐晓,O旭疆,洪军,等.我国草品种区域试验工作进展[J].草地学报,2013(06):31-33.

[3]吴宗权.略论人工种草对生态环境的保护[J].四川草原,2000(04):25-27.

[4]李艳波,李文军.草畜平衡制度为何难以实现“草畜平衡”[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1) :41-44.

[5]卢小良,柯兴彬.草业产业化是草地保护与开发的原动力[A].草业与西部大开发――草业与西部大开发学术研讨会暨中国草原学会200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0,123-126.

[6]孟英环,姚凤军,齐凤林.浅谈草畜结合标准化技术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J].现代畜牧兽医,2012(10):15-17.

[7]王鑫.紫花苜蓿鲜草的青贮、调制及其利用[J].草业科学,2005(11):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