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编办工作要点

编办工作要点

时间:2022-09-10 06:43:07

编办工作要点

第1篇

一、继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1、认真总结本轮政府机构改革情况,深入剖析改革的背景、重点、方式方法和经验,对改革评估中发现的问题,督促整改。进一步探索县政府机构改革中的深层次问题,研究继续深化政府机构改革的思路,为贯彻落实中央部署的下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做好基础准备。

二、进一步完善机构编制管理制度

2、认真贯彻落实中办厅字〔2011〕22号、湘办〔2011〕38号和桃政办发〔2014〕10号文件精神,从严管理机构编制。严格控制机构编制总量。继续实行全县财政供养人员编制总量“零增长”管理,确保全县党政机关行政编制和政法专项编制总盘子不突破。严格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规定的机构类别、限额、权限、程序来研究审议和设置机构。

3、创新机构编制管理机制,探索新形势下控制编制总量,调整人员结构的新思路、新方法。完善编制实名制管理制度,逐步建立管标准、管总量、管结构,有增有减的动态管理机制。继续完善机构编制管理与财政预算管理相配套的办法,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调配合,建立相互约束又协调配合的控制机制。抓好机构编制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强化管理手段,严格按编制进人,控制超编进人。

4、加大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力度。协助相关部门做好贯彻落实中办厅字〔2011〕22号、湘办〔2011〕38号文件和“四个严禁、三个一律”纪律规定的督查整改意见落实情况组织专项督查。对继续超越权限审批机构编制、超职数超规格配备领导干部、自行划定年龄界限实行领导干部“提前离岗、退线改非”,部门党政领导分设,上级业务部门干预下级机构编制事项等违规问题,按照“谁批准、谁负责”的原则,依照《机构编制违纪行为适用〈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从严查处。

三、进一步加强事业单位登记管理

5、在严把登记关的同时把登记管理工作的中心转移到监督管理上来。一方面,争取相关部门的协调,切实加强对事业单位登记的全方位监督;另一方面,也对登记管理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加强管理,加强自我监督。进一步规范事业单位登记管理的各项工作,按照行政许可法的要求,适时开展一次事业单位登记行政执法检查。

6、积极做好网上登记管理工作。按照部署,对事业单位年检和变更等登记事项网上操作,同时也以网上登记为契机,继续提升工作水平,实现事业单位登记无纸化办公。

7、继续做好事业单位登记管理的日常工作。要在每年月底以前完成全县事业单位年度检验工作。高质量、高要求地完成日常登记、变更、档案管理工作。按时高效地完成事业单位法人年检。

四、进一步提高机构编制工作水平

8、把《法治建设纲要》、《省行政程序规定》等文件纳入全办人员全年学习的重要内容,提高全办人员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能力,在行政决策、行政执法、行政监督等方面全面提高依法行政的质量和水平。树立机构编制工作服从服务于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观念,增强与时俱进意识、廉政勤政意识、协调服务意识、艰苦奋斗意识,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心系改革、勤政廉政的机构编制干部队伍。

9、加强机构编制信息网络化建设,提高机构编制信息和办公自动化应用水平。进一步创新机构编制统计方式,加强机构编制信息、工作动态、改革经验等方面的业务交流,提高机构编制统计信息和办公自动化的水平。结合政府信息公开和进一步构建权力阳光运行机制工作,大力推进电子政务,将机构编制政策法规整合分类后的结果运用在我办门户网站上,加大政策学习宣传力度。

第2篇

(一)要强素养。能力素养是履职之本。地方编办主任要主动适应新形势能力建设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素养,自觉做一名学习型、研究型、复合型领导干部。一是提高政治理论素养,做政治合格的“带头人”。机构编制工作政治性、政策性、原则性、程序性强,许多工作涉及党委政府工作大局,编办主任必须首先讲政治,必须具备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做到胸怀全局,站得高一些、看得远一些,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在政治上、思想上和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与上级编办和地方党委政府保持高度一致。具体落实上,对上级的每一项决策部署都坚持不折不扣地贯彻和执行,对每一项工作任务都坚持抓紧抓好,按时保质保量圆满完成,确保让组织放心、让干部信任、让群众满意。二是提高业务素养,做机构编制业务的“行家里手”。业务精通是编办主任履行好职责的重要基础和前提。作为机构编制管理工作的当家人,要坚持带头学业务、学政策,系统掌握机构编制业务和相关知识,努力使自己成为本职工作的“行家里手”。三是提高实践能力,做身体力行的“践行者”。作为编办主任,既是单位工作的统筹者、组织者、领导者,又要自觉把自己当做单位普通一员,与大家一起研究工作,一起讨论问题,不当“甩手客”,不当“旁观者”。通过自己身体力行,既能引领了大家,带动了大家,又增强了自己熟悉业务、掌握情况、了解基层的能力。

(二)要善谋划。古人说,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统筹谋划能力是领导干部的必备能力。面对艰巨的工作任务和错综复杂的工作局面,要十分注重工作谋划,学会弹钢琴,做到统筹兼顾,合理安排。一是紧紧围绕上级机构编制部门重点工作来谋划。只有吃透上情,做到立足全局,才能找准定位、抓住机遇。不论是谋划全年工作,还是阶段性重点工作,都要紧密结合上级工作重点和重大工作部署,找准与实际工作的契合点,选准抓落实的“切入点”。二是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来谋划。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一直是机构编制工作的职责所在、生命力所在。机构编制部门的工作,必须主动融入党委政府中心大局,跟着中心走,贴着中心做,切实发挥好机构编制作为配置党和国家重要执政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三是紧紧围绕贴近基层实际来谋划工作。坚持实事求是和问题导向,不浮躁、不图形式、深接地气,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摸实情、查实底,提出对策。2014年,市编办在镇街多次调研工作中发现,虽然进行了多轮机构改革,仍存在机构层级多、人员分布散、忙闲不均、效率不高等问题,为此,市编办抓住我市滨湖镇被纳入全省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镇机遇,积极争取省编办支持,打破传统站所设置、优化机构设置,实施乡镇“大部制”改革和人员岗位管理等为主要内容的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全面激发了该镇内生动力和活力。

(三)要扎实干。“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古今事业皆成于实”。新常态下,不仅要有“谋事要实”的追求,而且要有“创业要实”的坚守,更要有“最讲认真”的态度和“钉钉子”的精神,切实提高执行力、落实力,真正做到抓铁有痕、踏石留印。具体主要在三个方面下足功夫:一是在抓落实上下功夫。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抓而不实等于不抓。编办主任要十分注重“踏实扎实”的工作作风养成,对所有工作都力争案无积卷、事不过夜,都做到有布置、有调度、有督导、有考核;把每项工作都明确到具体责任人,分解到每位领导班子成员、每个科室、每名工作人员,定期调度点评,及时通报存在的问题;对工作进展不力的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有序推进,实施到位。二是在扎实上下功夫。机构编制工作来不得半点虚,必须是扎扎实实去做,坚持不抓则已,抓就抓好,而且要精益求精,抓出力度、抓成精品,力求达到工作成效“最大化”。三是在讲效率上下功夫。近年来,地方机构编制工作越来越呈现出“重(任务重)、广(涉及面广)、紧(时间要求紧)、难(工作难度大)”等特点,要压茬进行,甚至要齐头并进,既重质量,又讲效率,每项工作都列出时间表,实行挂图作战或销号管理,一个节点一个节点地推进,一项一项去完成,保证各项工作都能快节奏、高效率落实到位。

(四)要勇担当。“事不避难、义不逃责”。“大事难事看担当”,作为基层编办主任,越是任务重、困难多,越要在敢于担当上走在前面,如果没有一种锐意担当的精神、攻坚克难的勇气,就闯不出新路、难有大的作为,也很难赢得党委政府的信任和群众的支持。一是要有锐意担当的精神。对待工作要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心,不论是本部门主抓还是配合别的部门工作,都要坚持不推诿、不懈怠,以最讲认真的态度,主动承担,带领全体同志一件一件去做,一项一项去抓,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解决。坚持不把矛盾上交,不将问题遮掩,不找任何借口地去执行,认认真真去完成。二是要有攻坚克难的勇气。近年来,机构编制工作遇到的都是“老大难”问题,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做的是破和立的工作,触及的是深层次矛盾,越是这样,越要求有一种攻坚克难的精神,有一种“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气,想尽千方百计去完成。2014年以来,由市编办牵头的各项改革共涉及人员划转1708人(其中在编人员998人,临时聘用人员710人),没有引起一例人员上访,没有留下任何后遗症。三要有一心为公的品质。做事公心是正气之源,正气足则底气硬。坚持一心为公有两条很重要,一条就是坚持原则,严格执行制度规定,秉公办事,要顶得住压力、挡得住人情、守得住底线,对违背原则的事要敢于“说不”,敢于拒绝;另一条就是不怕得罪人,敢于当“黑脸包公”,对机构编制工作中的违规违纪现象要敢于指出,敢于纠正,敢于查处,敢于“亮剑”。

(五)要严要求。自身正才能腰杆硬。作为地方编办主任,必须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牢牢守住做人、处事、用权的底线,真正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一是严以修身,提境界。编办主任作为机构编制部门的“带头人”,严以修身就是要把讲政治作为第一位要求,把讲党性作为第一要义,始终做到政治立场坚定,对党绝对忠诚。想问题、作决策都应从政治和全局上来考虑,始终做到知行合一,与上级党委要求不一致的坚决不做,不利于大局的事坚决不做。二是严以用权,守规矩。“法无授权不可为”。作为编办主任,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决不能降格以求,养成在严格约束下开展工作、在制度笼子里行使权力的习惯,做到乾乾终日、翼翼用权。三是严以律己,守底线。作为编办主任,工作中既要严格要求自己,严守各项廉政纪律,做到慎初慎微慎独,又要认真履行好一岗双责,带好队伍,发现问题该提醒的及时提醒、该教育的认真教育、该处理的严肃处理。

当前,我国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机构编制部门责任更加重大,使命更加光荣,特别是承担的推进简政放权、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严控机构编制等重点改革和工作任务,都是一些“难啃硬骨头”,必须凝聚力量,攻坚克难,积极作为。具体来说,应注重抓住“四个关键”:

(一)抓主动凝合力。基层机构编制工作应主动思考、主动汇报,主动赢得支持,善于借势借力,凝聚工作合力。一要主动争取上级主管部门的支持。县级编制部门作为最基层的贯彻落实者,必须加强与上级部门的沟通联系,只有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开展工作。二要主动争取党委政府的支持。党委政府重视是做好工作的重要保障,争取党委政府支持是推进工作的关键。上级机构编制工作的重要会议或部署下达后,首先要吃透精神,提出符合当地实际的贯彻落实意见,第一时间分别向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或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议汇报,主动为市委、市政府统筹推进各项改革、破解发展难题提出前瞻性、合理化建议,以“积极作为”赢得党委政府的支持和信赖。三要主动争取有关部门和全社会的支持。要注重加强与组织、纪检、人社、财政等部门和各镇街的沟通协调,发现问题,共同协商,及时解决,形成多方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同时,主动揭开以往编制部门“神秘”面纱,充分运用报纸、电视、网络等各种载体,加大机构编制政策法规的宣传普及力度,争取社会各界理解和支持。

(二)抓制度建机制。一是建立决策前调研制度。要坚持“不调研不决策、不调研不提交”,对部门提出的人员编制申请、机构设不设、编制定多少等事项,组织人员深入到具体部门实地调研论证,在充分掌握政策依据和客观实情的基础上,提出科学合理的意见建议,切实增强决策的科学性。二是建立机构编制议事规则。近年来,滕州编办立足机构编制工作的规范化建设,先后修订完善了《编办主任办公会议事规则》、《编委成员会议事规则》等议事决策规则,健全了申报、提办、研究、落实等工作程序及重大事项集体研究、民主决策、分工负责等审批制度,始终做到严格按照党委政府、编委会、编办三级管理权限和程序规定办事。三是建立重要事项督查督办制度。督查督办是推动工作落实、检验工作成效的有力抓手。近年来,把重要机构编制事项落实情况的督查督办纳入市委、市政府专项督查内容,有效杜绝了工作落实过程中出现的打折扣、搞变通、走形式,甚至违反机构编制纪律等问题的发生。

(三)抓创新破难题。一是思想观念要创新。观念创新是推动行动创新的内在动力。要不断解放思想,培养创新意识,主动研究新事物、接受新观念,跳出“就机构谈机构,就编制谈编制”的思维定势来看问题、想办法,推动工作创新。二是工作思路要创新。思路决定出路。遇到问题绕着走、不动脑子、不想办法,工作只能“山穷水尽”;认真动脑想办法、找出路,就会“柳暗花明”。三是工作方法要创新。进入信息化时代,很多传统的工作办法已经滞后,必须不断在工作方法上创新,大胆打破过去机构编制工作封闭运行、内部掌握的习惯做法,创新使用信息化手段,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和形势的需要。

第3篇

同志们:市委、市政府决定召开这次大会,主要是进一步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行政务公开的意见》(中办发[20**]12号),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在全省开展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工作的要求,总结我市20**年度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工作,研究部署我市20**年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工作。希望大家认真领会精神,明确任务,精心组织,扎实工作,高标准地完成今年的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工作任务。

一、20**年我市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工作回顾

20**年,我市是全省14个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试点县、市之一。9月20日,市委、市政府召开动员大会,全面部署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工作。经过三个多月的紧张工作,我市按要求、按时间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在全省检查验收中被评为优秀。

一是按要求严格审核各类数据。根据省委、省政府的要求,我们对全市332个行政事业单位和496个行政村填报的120多万条数据进行了层层把关审查、核实,特别是对涉农的15个专项资金的拨付、使用情况和14500多个各类人员编制信息进行了严格把关,发现和纠正错误400多处。

二是开通了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网站。经过市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办公室工程技术人员的努力,我市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网站于10月28日开通试运行。有关文件、领导讲话、简报、各类数据陆续在网站上公开,增加了政府工作的透明度,扩大了人民群众知情范围,方便了群众办事。

三是建立了比较规范的查询点。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规定,我们在全市设立了43个免费查询点,每个查询点都由市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办公室统一配置的查询点匾牌,张贴悬挂了《查询告知》、《查询点示意图》、《查询点服务规范》,每个查询点做到了“五有”,即有茶水、有桌椅、有笔墨纸张、有监督电话、有意见箱。为了方便群众就近上网查询,我市还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在44家网吧开辟收费查询点,得到了网吧业主的大力支持,他们表态:这项工作是政府的工作,15分钟之内不收钱,15分钟之外再按规定收费。这条经验得到省督导组的肯定,目前上网查询的人数已达到5万多人次。

四是顺利通过了检查验收。去年底,省督导组、检查组成员先后七次对我市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工作进行了明查暗访,对我们严把数据关、据实公开、良好的查询环境给予了充分肯定。在全省试点县市区考核验收综合评分中,他们给我市1**.31分的高分,使我市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工作一次性通过了检查验收,并获得了优秀荣誉称号。

回顾20**年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工作,我们主要做了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全面宣传发动,统一思想认识

推行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政策性强,覆盖面广,时间紧,工作难度大。省委、省政府在**召开现场会后,我市先后召开了市委常委会、市长办公会、四大家联席会、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工作会等会议,专题组织学习省委、省政府的有关文件,传达**现场会会议精神,在全市范围大力开展了“三个宣讲”、“三个强调”宣传活动,即宣讲开展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的重要意义,强调思想认识必须高度统一;宣讲开展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的具体要求,强调不能有敷衍塞责的思想;宣讲工作原则、工作纪律,强调必须以实事求是的态度保证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顺利进行。

9月20日,经过精心组织,我市召开了全市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动员大会,对试点工作进行全面动员部署。市委、市政府要求各地各部门把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作为当前首要的中心工作来抓,切实做到认识到位、组织到位、措施到位,确保试点工作整体推进,按期完成工作任务。

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宣传栏、墙报、过街横幅等宣传手段,宣传开展财政与编制公开试点工作宣传。据全市20个乡镇办事处管理区和市直210个单位上报的数据反映,全市新闻媒体新闻136条,出宣传栏40个,拉过街横幅60条,领导小组办公室已经编发工作简报16期。通过宣传发动,全面营造了开展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试点工作的良好工作氛围。

(二)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

为确保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工作的有序开展,我市成立了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市委、市政府的主要领导任领导小组正副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我兼任办公室主任。

同时,我市从市纪检、组织、财政、编办、人事等有关部门抽调工作人员,成立了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工作办公室,下设宣传报道组、财政信息组、编制信息组、网络技术组、材料组织组、督导检查组六个专班,负责全市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工作的组织和协调。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全市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实行“六级负责制”,即:填报人、填报单位分管领导、填报单位主要负责人、市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重大问题市编委会会商制,明确规定各级党委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层层落实工作任务和工作责任,确保任务按期完成。全市各乡镇办事处管理区、市直各部门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要求,都成立了由主要领导负责的工作专班。坚强的组织领导和明确的工作责任,为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工作的平稳有序开展提供了保障,全市形成了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直接抓、工作专班具体抓、相关单位配合抓,各负其责、各司其职、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三)明确工作任务,精心组织实施

根据省委、省政府有关文件精神和工作要求,我市印发了《**市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实施方案》、《**市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暂行办法》、《**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行政务公开制度的若干意见》、《关于开展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工作的意见》等四个规范性文件,明确了开展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的指导思想、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制订了试点工作的具体方法和实施步骤;同时,对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活动各阶段的工作内容、工作目标和工作要求进行了详细的安排,排出了具体工作日程,保证了全市试点工作有计划、有步骤、有成效的开展。新晨

全市动员会后,我市积极与省财政厅信息管理中心联系,印制了统一的资料数据填报表格1.5万多份,启动了财政和编制信息资料的收集、填报和预审工作。针对实际操作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在组织专班到**学习的基础上,邀请省财政厅和省编制办有关专家进行了授课讲解;国庆期间专班人员放弃休假照常上班,市财政与编制领导小组办公室领导带领办公室人员及时解答各地各部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并制定了详细的工作日程安排,将工作进度安排到了每一天、每个单位和责任人,确保了工作整体推进。

(四)严明铁的纪律,确保工作顺利进行

在财政与编制各类数据的填报中,我市实行的是“六级负责制”,对于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我们实施是责任追究制。市委、市政府明文规定:各乡镇办事处管理区和市直各部门填报的数据必须准确无误,对存在的问题既不能回避,也不能隐瞒,更不能弄虚作假。15个专项资金、机构编制从20**年开始填报,市财政局、教育局、水利局、农业局、公安局、建设局、劳动局、民政局、卫生局等部门和各乡、镇、办事处协调配合,按省里统一口径据实填报。

市编制办是机构、编制管理的职能部门,6名工作人员负责全市机构、编制的审核。为了不拖全市工作的后腿,他们加班加点,放弃了双休日、国庆节假,逐个单位、逐人进行审核。对于有的上报数据不准确,有的单位主要负责人没有签字,有的弄虚作假等问题,他们及时予以纠正或批评。在审核中,他们一共发现和纠正了400多处错误。市财政局在专项资金的审核中发现多处弄虚作假行为,他们派专人下去核查,对责任人进行批评,坚决据实填报。从目前网上运行情况来看,各地各部门都认真贯彻了市委、市政府关于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的文件精神,120多万条数据基本准确。

(五)根据实际布点,方便群众查询

为方便群众上网查询市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网相关内容,我们及时向上级汇报,积极争取省领导支持,优先为我市解决电脑配置。10月27日、28日市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4个工作专班,将省里分配40台电脑分发到全市20个乡镇和市直各科局免费查询点,在全市44家网吧(乡镇29家,城区15家)开通收费查询点。为了进一步扩大覆盖面,让更多的市民上网点击查询信息,市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办公室还将设在各乡镇办事处管理区和市直的免费查询点和收费点在报纸和电视台上公布,将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的意义、目的、要求做成专版向广大人民群众宣传。据统计,全市目前已有5万多市民上网查询,51位市民(有两位是重复投诉,有一位是无效投诉)网上发贴咨询、要求解答有关问题,市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市直有关部门对48位市民提出的问题进行了回复,处理到位率达到94%。

尽管我们的工作初见成效,但离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意愿还有一定的距离,一是数据公开面不宽;二是查询点布局还存在盲区;三是查询接待还不够规范。这些都是需要进一步改进的。

二、20**年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的主要内容及工作安排

推行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是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客观要求,是坚持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重要举措,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有效途径,是我市实施“工业兴市”战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要求,也是我们各级党政部门一项长期的工作任务。

根据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下发的《关于全省开展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工作的实施方案》文件精神,我市今年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的主要内容是:

(一)财政政务公开。20**年继续公开20**年试点工作中已经明确的便于群众知情、方便群众办事的财政信息和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财政专项资金拨付和使用情况,进一步公开部门预算和涉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财政专项资金和转移支付资金。新晨

凡列入目录的资金必须公开,要做到全面、及时、准确。全市必须按省里的要求公开资金分配的详细情况(包括现金发放和实物分配情况),其中到人(户)的资金要公开到人(户)的分配过程和结果;到项目单位的资金要公开项目立项、验收和资金拨付的过程和结果。当年已分配的财政专项资金要按资金分配进度在不超过30个工作日内及时公开,当年没有某项资金的,必须公开该项资金上年度分配情况。

结合财政改革,逐步将部门预算编制和执行情况纳入公开范围。根据省的要求,我市今年要将50%以上行政单位的部门预算的收支明细公开,公开内容分收入和支出两部分,其中:收入部分包括财政拨款补助、预算外收入、纳入预算管理的政府性基金、其他收入;支出部分包括人员支出、公用支出、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项目支出。

(二)编制政务公开。20**年,编制政务公开范围扩大到除机构以外所有纳入编制管理的单位和部门及其人员。在内容上,将行政和事业单位机构编制和人员情况分类公布。

开展编制政务公开要与推行编制管理实名制相结合,市级行政机关和乡镇,要在20**年内全面实行编制管理实名制,严格在核定的编制限额内实现定编定岗到人,明确区分在编人员和超编人员,杜绝混编混岗现象。事业单位原则上公开现状,管理基础较好的事业单位,也要同步实现编制管理实名制;其他事业单位,应在先公开现状的同时,采取有力措施,清理清退借调人员、临时聘用人员以及不符合规定进入手续的人员,积极分流超编人员,逐步实现编制管理实名制。

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主要通过互联网络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公开资料在网上保留时间不得少于一年,同时要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政务公开栏、宣传册等多种形式公开。

三、20**年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工作步骤

(一)宣传发动。会后,各地各部门要成立领导小组和建立工作专班,制定本年度实施计划,充分运用多种形式、各种媒体,广泛宣传政务公开工作的重要意义和开展此项工作的必要性,并做好动员部署工作,形成政务公开的良好氛围。

(二)技术保障。各地各部门要对去年下发的微机进行清理,检查网络是否能正常使用,信息员是否能上岗工作,保证政务公开工作能须利进行。

(三)数据录入。各乡镇办事处管理区、市直各部门要从现在开始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的各项信息、资料、数据程序进行填报、自审、录入、终审、上网公示,保证6月底以前基本完成录入工作并上网试运行。

(四)自查整改。9月底以前,完成自查整改工作,进一步完成各项信息和数据,认真答复和处理人民群众的网上咨询、建议和投诉。

(五)考核验收。10月,迎接省和**市政务公开领导小组的检查验收。新晨

今年的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工作与20**年相比,一是公开的范围扩大。从单位看,去年只公开了党政机关和部分事业单位,今年要将所有行政事业单位全部公开;增加公开单位130多个,人员5000多人。二是公开的项目增加。在财政资金公开项目方面,20**年全市只公开了15项,今年要公开47项,增加了32项,涉及到20个乡镇办事处、管理区和12个市直单位;在编制政务公开方面,今年在去年的基础上增加了人员统计信息,增加信息项目10多个。三是信息的审核量加大。四是信息的录入量增加。五是工作时间紧。从现在起,到10月份省里检查验收,只有短短4个多月时间。如果不按时完成工作任务,省政务公开办就视其为不合格。可以说,今年的政务公开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工作量大,大家一定要克服困难,突出重点,再鼓干劲,确保政务公开工作顺利进行。

三、明确任务,强化措施,完成今年的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工作任务

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工作直接涉及到群众利益,关系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大局,社会关注程度相当高。市长幸敬华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将大力推进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纳入加强政府自身改革和建设的重要内容。因此,各责任单位要切实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加强领导,明确任务,强化措施,狠抓落实,确保工作任务按期、保质保量地完成。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确保财政与编制工作顺利进行,市委、市政府成立了财政编制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市委、市政府的主要负责人任领导小组组长,市纪委、市委组织部、市财政局、人事局、编办等部门负责全市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的组织、协调、督办工作。全市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工作实行分级负责制,刘曾君书记和幸敬华市长为第一责任人,各地各部门的主要负责人是本地本单位的第一责任人。各乡镇办事处管理区、市直各部门都要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切实做到“一把手”负总责,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多方配合,齐抓共管。我们的工作只能比去年做得好,不能落后。

(二)落实工作责任。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是一项系统工程。既要有主管单位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又要有其它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

①财政政务公开由市财政局负责公开。各项财政专项资金的拨付和分配结果,由市财政局会同各乡镇办事处管理区和相关职能部门填报、录入审核后公开。对未纳入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的资金由相关部门据实上网公开。

②编制政务公开由编制部门负责公开。市委组织部、市编办、市人事局、市财政局要通力配合,按照省里的统一口径,摸清各单位情况,核实全部财政供养人员,机构编制人员由市编办负责公开。

具体工作标准和要求由市财政局、市编办的负责同志在大会后的培训会中提出,我在这里就不多说了。

(三)加大宣传力度。去年的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试点工作,为我们做好今年的工作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广大干部群众对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工作的目的、意义、主要内容有了个基本了解。但群众的知晓面还不宽,参与率还不高。各地各部门要在做好资料搜集整理、审查的同时,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努力扩大群众知晓面。要充分利用宣传资料、公开栏、公开墙、公告牌、局域网等多种途径实施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的消息,宣传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的目的、意义、内容、形式及查询投诉办法。宣传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做好宣传引导,为推行政务公开工作营造强大的舆论氛围。报刊、广播、电视和网站等宣传媒体要进一步加大宣传报道力度,对政务公开工作中好的做法和经验,认真挖掘整理,及时宣传报道,总结推广。新晨

四、严明工作纪律

第4篇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各位同仁|

首先,感谢州编办给我们提供了这么好的机会和大家共同交流探讨如何更好地搞好机构编制信息宣传工作,有幸参加这样一次会议,深感荣幸。我办的信息宣传工作起步较晚,本人从事信息宣传工作时间也比较短,并且是兼职做信息工作,因此,在这里只能将工作中的一些心得体会,所感所悟,总结出来和大家共同探讨,谈不上经验,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下面我谈谈对信息宣传工作的几点认识和感受。

一、对机构编制信息宣传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机构编制信息宣传工作是机构编制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这项工作已经日渐成为机构编制管理工作中一项综合性、基础性、经常性、导向性的工作,通过机构编制信息宣传,能够使社会了解机构编制部门的工作职能,支持机构编制工作,提高机构编制部门的地位和作用,树立良好的机构编制部门新形象;能使上级机关了解基层情况、支持基层工作、提高工作质量和水平;能使系统内互通信息、取长补短。这一点,已然被越来越多的广大机构编制工作者所接受、所认同。

首先,从大的方面来说,做好机构编制信息宣传工作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机构编制部门要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好服务,就必须充分发挥好机构编制作为党委政府议事协调机构的桥梁、纽带作用,通过信息宣传的形式,把有关机构编制、体制改革等热点、难点的敏感意见和要求顺畅地反映上来,促进党委、政府对有关问题能做到科学决策、及时解决,使机构编制部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

其次,就是要树立抓信息宣传就是抓机构编制管理的理念。当今时代是信息爆炸的时代,把握住信息就把握住了时代的脉博,信息是推动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基础资源和战略要素,它和物质、能量被并称为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三大资源。信息的功能一方面是认识事物的媒介,另一方面是科学决策的依据。对机构编制信息宣传工作而言,机构编制信息是协助领导了解情况、把握动态,为制定决策、实施决策、加强领导服务,是为本单位中心工作服务,通过信息宣传,能够反映情况推动工作。因此,抓信息宣传工作就是抓机构编制管理工作。

第三,做好机构编制信息宣传工作是实现决策民主化、科学化的客观需要。一条重要的信息可引起党政领导对一些热点、难点问题的关注,一项科学的建议可以促进党政部门决策的完善,一个新观点可以帮助党政领导对一些问题的认识进一步深化。把当前社会发展中带有普遍性、警示性、突发性的问题及时准确地向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反映,有助于党政领导全面了解社会动态,切实体察基层的意愿和情绪,不断提高决策水平和工作效率。

第四,做好机构编制信息宣传工作是履行机构编制职能的重要基础。从工作性质上来看,它实际就是机构编制业务工作的一个新拓展。重视社会改革发展动态、反映目前机构体制运行现状、广集机构编制工作者和社会各界仁人志士的智慧,是机构编制工作性质的内在要求,也是机构编制为构建和谐社会作贡献的一项基础工作。同时,通过信息宣传扩大对机构编制履行职能的形式、方法、经验的宣传和交流,展现机构编制履行职能的工作动态,也有助于推动机构编制履行职能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建设。因此,认真做好机构编制信息宣传工作,多渠道地汇集和反映部门和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有助于机构编制更好地履行职能,使部门设置更加科学,职能划分更加准确,运行监督更加有效,编制管理更加富有成果。

综上所述,敝以为只有明白了信息宣传工作的重要意义,才能够更好地以此指导我们狠抓信息宣传工作,也才容易获得领导的支持。因此,我们要站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进一步提高对机构编制信息宣传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切实把思想统一到机构编制信息宣传工作是下情上达、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渠道上来,统一到信息宣传工作是机构编制履行职能的重要基础上来,惟如此,才能真正做到思想重视、力量加强、工作落实。

二、主要做法

一是多参会阅文。要搞好信息宣传工作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它要求我们必须摸上情、知内情、识外情,为此,我办专门制定了参会阅文制度,编办主任李春燕同志经常对大家说“我们不能简单地看待参加会议,多参加会议可以明显地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特别是要求信息人员必须经常参加重要会议,通过参加会议,收集大量有价值的信息,了解单位乃至县里的工作思路和工作部署,了解工作情况和面临的问题以及采取的解决办法等,注重收集那些对当前工作有指导、借鉴意义的新观点、新意见和新建议,总结工作中的新经验和好办法。 另外,我们十分注重机构编制方面的政策法规文件的学习。机关公文对事物的本质、问题的症结和原因有比较深入的分析,对解决问题的办法能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和建议,所以,凡是上级或本级及至 本单位下发的重要文件,我们都认真进行学习研读,从各类公文中收集有用信息,并进行归纳整理,这样写出的信息提出的建议才有据可依。总之,为搞好信息宣传工作,我们要求自己,在了解时事、学习文件上要先行一步,重要会议提前介入,新政策、新规定优先接触,下基层调研,单位主要领导全力支持,同志们全力配合,从而保证了在想问题和写信息时,做到胸有成竹。

二是要站得高,看得远。首先,在选题上要从领导者的角度考虑问题,必须有较高的立足点,要从领导和上级机关的角度去分析情况、研究问题,摆脱局部性的限制。其次,要善于把握上级主管部门和县委、县政府的工作中心和领导关心的热点问题,在分析问题、编写信息时加强综合分析和提炼,抓住带有全局性、政策性、倾向性的实质问题,提炼出有指导价值、有典型意义的信息。如:20xx年8月中旬,我县1989年新增招工142名乡镇水管员的问题,矛盾突出,情况复杂,多次上访要求解决编制、工资和社保等问题,领导十分关注,编办作为职能部门,认真研究当时的文件精神,从全县大局、机构编制政策、编制管理原则等方面着手,以文字信息的形式反映给县里主要领导,以供解释答复和正确决策,从而为保持稳定构建和谐间接发力。

三是注重拓宽机构编制信息的来源。目前,机构编制信息主要是通过编委会、编办会、统计数据和分析、基层部门反映的情况和工作成果及经验等了解和搜集的,这些渠道固然要把握好、运用好。但仅有这些还远远不够,除此之外,我们还特别注重在信息来源的渠道拓宽上下功夫,把机构编制履行职能的状况,工作人员考察(包括赴外地考察学习)了解的情况和发现的问题,都作为机构编制信息调研来源的重要渠道,使机构编制信息有质有量。比如说为了搞好编制实名制推行工作,20xx年秋,我们即专门组织了人员到重庆奉节进行了为期一个星期的学习考察,取得了一些先进的经验和做法,也提供了一个好的信息来源。

四是注重调查研究。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必须亲口尝一尝。”中央编办也曾明确地提出了“调研立办”的新要求,调研的过程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在调研中可以感悟事理,在调研中可以享受快乐,在调研中可以增长知识,在调研中可以提高工作能力。我们始终认为,只有通过调查研究得来的信息,才有更强的目的性、针对性和适用性。这样的信息,才有情况,有问题,有分析,有建议,才最能推动工作,也才能更好地履行机构编制部门的职责。因此,我们把调查研究作为拓展机构编制工作新思路的首选,要求全办人员牢固树立起大机构编制观、大全局观,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经常深入基层了解情况,以获取第一手的信息和资料。20xx年11月底,为了稳妥推进我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针对我县乡镇卫生事业单位转制工作滞后、机构编制和管理体制复杂等情况,从机构和人员编制上为我县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的全面推开提供保障,我县编办协同县卫生行政主管部门一行六人,进行了为期一周的专题调查,并形成了综合调查报告,提出了解决办法和建议,为领导决策提供了依据,使这项工作在全县得到了全面迅速推开。

五是关注新闻媒体。通过新闻媒体,可以着重了解上级领导在一些会议、活动中的讲话;领会上级主管部门和本级党委政府在一个时期的重点工作和中心工作,清楚领导关注的重点问题;各地区、各部门的重大动向和典型经验;工作中的新思路、新观点和新情况;一些部门对某一方面工作的批评意见和建议。从而,提高信息报送的针对性。州编办“一网一刊”的开通,为我们搞好机构编制信息宣传工作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服务平台、工作平台、学习平台”,前不久,州编办网站被湘西州信息化领导小组评为州直部门排名第一的优秀子网站,我们感到由衷的高兴,觉得,这不仅仅是对网站本身的肯定,也是对全州机构编制信息宣传工作的肯定,更是一种鞭策和鼓舞,在这样大好的形势之下,作为一名基层信息工作者,不认真把信息工作做好,没有理由。

六是严格把关审核,确保信息质量。为搞好单位的信息宣传工作,我们坚持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对每次上报的信息,都先由分管领导先行审阅,再提请主任审核,办公室负责登记,通过层层把关确定上报的信息,以确保信息报送的质量。

第5篇

1、领导高度重视,干部队伍建设不断加强。积极争取各级党委、政府对机构编制部门自身建设的领导和重视,结合党委政府换届,及时对各级党委政府分管编办工作的领导进行调整理顺,并调整了各级编委会组成人员。市编办先后通过考选、考录等形式,新进工作人员13人,现有人员达到25人,其中35岁以下17人,本科以上学历24人,研究生学历5人,基本解决了“人少事多”的矛盾,较好地改善了编办干部队伍的年龄和学历结构。临沂市辖3区9县,12个县级机构编制部门,共有行政编制138名,事业编制80名,实际配备行政编制人员72人,事业编制人员48人。平均每个县区编办10人。其中本科以上100人,约占总人数的83%,35岁以下56人,约占47%。体制调整后,新进公务员38名,平均每个县区3.2名。12个县区编制部门共核定领导职数43名,实际配备29名,配备率67%。其中2012年以后任职的16名,占55%。

2、健全制度机制,机构编制工作规范化水平不断提高。市编办印发了《临沂市编委办公室工作规则》和《临沂市编委办公室机关公文处理办法》等26项制度,对机构编制管理的各项工作程序进行了规范完善。不断规范完善机构编制监督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制度,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机构编制管理严格控制机构编制的意见》、《关于进一步规范市直机关事业单位补充人员工作程序的通知》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理顺了各项工作程序。多数县区通过学习借鉴上级编办、同级组织部等部门的做法,更新完善原有工作制度等方式,建立了一系列规范工作程序和加强机构编制管理的制度机制,每个县区平均出台制度十几项。

3、抓培训强素质,机构编制干部能力素质不断提升。把机构编制理论政策和业务知识培训作为各级业务部署会、座谈交流会、干部培训会等活动的重要内容。市、县建立了集中学习制度,每周五集中学习各级政策规定及业务知识。市编办建立了学习调研常态机制,各科室单位按照职责和工作任务,每月到县区或市直有关部门至少调研1次。每月底以科室为单位,就调研情况进行集中汇报交流。每名干部建立读书笔记,撰写读书体会,利用周五下午集中学习时间,每月在全体人员会议上汇报1次读书内容,交流学习心得。坚持每年召开市编办理论学习中心组读书会,组织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和廉政教育,增强党员干部的党性意识、服务意识和发展意识。各县区编办创新开展周末大课堂、每名干部一堂课等多种学习形式,提升机构编制干部能力素质。

4、注重沟通协调,内和外顺的工作环境逐渐形成。注重及时向组织部汇报沟通,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调联系,提高了工作成效。对涉及机构编制调整的市直有关单位,认真做好基本情况的调查摸底工作,积极做好有关政策的沟通解释工作,争取各方面的理解和支持。不断加大信息宣传工作力度。开通了“临沂市机构编制网站”,各县区编办依托“网络红页”,建立了机构编制网页,打造网上宣传阵地。不断扩大《机构与行政》等专业刊物的宣传覆盖面。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工作制度机制需进一步规范化、精细化。独立运行3年以来,基层机构编制部门逐渐探索形成了一套相对完整的制度体系,但精细化、规范化程度不够高,各县区之间差异较大。如收发文办理程序不够规范等。同时,在建立与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机制、考核激励机制、具体工作规范等方面,还需进一步加强。

2、干部队伍不够稳定,能力素质需进一步提升。体制调整后,县区机构编制部门领导班子成员,特别是主要负责同志调整频繁,再加上新进人员多,年轻干部多,干部教育和业务培训等工作有时跟不上,造成编制部门新手多,既熟悉历史情况,又精通机构编制管理业务的人员少,不利于改革、管理等各项工作的开展。

3、开展工作的主动性、创新性有待进一步提高。部分县区编办满足于管住机构编制,在如何“用活”上研究思考的较少。再加上条条干预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部分县区编办疲于应付,无力开展拓展性的工作。有些部门单位从局部利益出发,对机构编制事项提出要求多,基层机构编制部门存在不便或不愿主动进行交流和服务的现象。

4、机构编制工作研究需进一步加强。由于基层机构编制部门“人少事多”,工作主要精力放到日常业务上,造成基层编办对工作研究不够,特别是县区机构编制部门,基本没有专门从事调查研究工作的机构和人员,重大改革活动和机构编制管理的前瞻性研究不足,基层工作中的经验和问题不能及时反映上来,影响了工作开展。

三、对策和建议

1、以制度建设为根本,进一步提高工作规范化、精细化水平

一是细化机构编制管理制度。在内部运行机制方面,注重对各项管理工作的程序、标准、职责分工等方面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制定下发规范性文件,更多地考虑基层的操作性。在业务办理方面,建立完善评估、督导、动态调整等工作机制,完善科学的目标管理考核制度,做到工作目标明确化,具体要求明细化,工作成效科学量化,使基层机构编制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二是规范各项工作流程。建立完善一套科学的内部管理体系,在办文办会、财务管理、公章管理、档案管理、后勤保障等各个工作领域,形成科学高效的运转程序。在学习借鉴其他部门先进做法的基础上,结合机构编制工作实际,总结提炼好的实践经验,通过文件指导、座谈交流、现场会推动等多种形式,在基层机构编制部门间推广,逐步提高基层机构编制工作运行效率。三是加大督导指导力度。上级业务部门要加大对基层机构编制部门的指导督导力度,多倾听基层的意见建议、多帮助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各级领导同志要带头指导督导基层机构编制工作,为基层机构编制部门创造和争取更多了有利条件和环境。通过将机构编制工作纳入对基层党委政府的科学发展观考核体系,进一步提高对机构编制工作的认识,真正将机构编制管理工作摆上高度、提上日程。

2、以干部队伍建设为关键,建立培养选拔机构编制干部长效机制

一是配齐配强领导班子。机构编制工作的性质,决定了机构编制部门的领导班子要以更加严格的标准选拔配备,特别是编办主任的配备,更要优中选优,拟推荐为编办主任人选的,应有组织、编制工作经历。实践证明,凡是编办主任综合素质高、班子团结的,各项工作都能名列前茅。要参照选拔培养优秀组工干部的标准要求,建立机构编制干部“选、育、用”长效机制,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培养一批大局意识强、能坚守原则、敢负责、善协调的优秀年轻干部,选配到基层编办班子中来,为基层机构编制工作提供强有力的领导保障。二是建立合理的干部流动机制。从目前基层编办的人员情况看,体制调整前后,因提拔交流等原因,一部分长期从事机构编制工作的业务骨干“流失”,容易给工作带来短期“脱节”。同时,部分长期从事机构编制业务的干部职工,交流机会少,“出路”较窄,影响积极性。建立机构编制干部的流动机制,把好入口关,确保流入人员质量;建立合理的流出机制,保持队伍活力,要根据个人特点,定期轮岗交流,丰富干部阅历,提高综合素质。三是健全教育培训机制。要通过逐级制定机构编制干部教育培训的中长期规划,完善干部任职集中培训、定期提升培训、业务专题培训等培训机制,建立机构编制干部素质能力提升的教育体系。同时,要将集中培训与个人学习相结合,通过完善集体学习制度、建立干部“大讲堂”、组织知识竞赛活动等,培养机构编制干部的学习意识,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

3、以提升工作站位为落脚点,不断提升服务大局、服务发展的能力

一是围绕党委政府工作大局找准定位。作为县级机构编制部门,要着眼于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找准机构编制部门的定位,围绕重点工作任务,研究确定机构编制工作重点,找好服务中心工作大局的切入点,并深入研究思考、调研论证,提出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建议,更好地发挥机构编制资源的作用,赢得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二是立足于促进发展抓好服务。要树立良好的形象,就要立足于促进部门行业的发展,立足于解决实际工作需要,热情周到地为部门搞好服务,重点是在体制机制运行方面加强指导,发挥好机构编制资源的使用效益。同时,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以良好的服务态度,务实高效的服务形式,赢得各部门单位的认可。三是着眼于推动工作扩大宣传。要更好地适应机构编制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使基层编办实现“有为有位”,必须增强对机构编制宣传工作的认识。打造传统方式与现代方式相结合的宣传阵地,扩大对各阶段重点工作任务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事业单位改革等重大改革工作的宣传,提升广大群众对机构编制工作认识,营造有利于改革的良好氛围。

4、以提升工作效能为目标,培养创新意识,提升创新能力

第6篇

同志们:

刚才,*同志作了一个比较全面、比较具体的报告,讲得非常到位,请大家认真抓好贯彻落实。在今天的会上,我们对信息调研、软件管理、备案管理、网上登记等四项重点工作的先进单位及信息调研工作先进个人进行了表彰。希望今天被评为先进的单位和同志戒骄戒躁,继续保持先进;没有被评上的也不要气馁,争取2008年打一个翻身仗。12个县市区的同志还就2008年的工作谈了很好的打算,考虑得非常全面,谈得十分到位。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

我认为*年有以下几项成绩值得肯定。一是大局稳定。*年,我们全市机构编制系统没有发生任何不稳定的事件。二是全面完成了本职工作。不管是四项重点工作,还是其他日常性工作,大家都较为圆满地完成了任务。三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较好。*年,市县两级编办都联系了新农村建设示范点。耒阳、常宁编办资金投入力度大,衡南县编办除了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外,还有一个工业示范点,为当地的经济社会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提高了机构编制部门在党委政府领导心目中的地位。四是培养了干部造就了人才。在去年的县级班子换届中,南岳区委组织部副部长、编办主任魏仲文,衡南县编办主任王炜两位同志被组织上提拔为副处级干部。这一方面说明编办是一个造就人才的地方,另一方面说明他们的工作得到了组织上的肯定。

二、正视问题

我看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发展不够平衡。成绩突出的如衡阳县四项重点工作项项是先进,工作落后的没有一项是先进。在问题方面,有的县市区只有二、三个方面的突出问题,有的县市区却还存在五个方面的突出问题。二是典型不够突出。站在衡阳来看,有的县市区的工作还比较突出,但是站到全省、全国去看,我们的县市区的工作就不打眼了,可以说还没有一个有影响力的典型。三是体制不够顺畅。如省编办设立了工资统发中心,而市编办却还没有设立,县一级也只有常宁设立了工资基金审核机构,致使这次省编办要求报送的工资统发相关数据,我们提供不出来,需要到财政部门去抄数据。四是职能发挥不太到位。主要是监督检查职能还没有充分发挥。

三、明确思路,以利再战

对于做好2008年的工作,我讲四个方面的意见。一要瞄准一个目标。就是要瞄准一流的工作目标。我们市编办已按这个思路在做。*年、*年连续两年被评为市委序列目标管理先进单位,*年被评为全省人事编制系统三年一评的“创三强班子、四好队伍”先进集体,*年已被省编办推荐为全国机构编制系统先进单位。县市区机构编制部门也要按照这个思路来抓工作。二要抓好两项工作。一是对《通报》上面点出的问题,各县市区编办要认真研究,切实加以解决,当前能解决的要迅速解决,当前解决不了的,2008年一定要解决好。二是要认真研究2008年的工作思路,为做好2008年的工作打下一个好的基础。三要明确三大任务。一是要做好本职工作。要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围绕“大部门制”,扎实做好机构改革、机构编制管理等各项本职工作。二是要搞好中心工作。我们的工作需要得到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党委政府安排的中心工作,我们一定要千方百计完成,努力让党委政府满意。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得到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三是要开拓创新。要认真研究工资统发管理的问题。工资统发管理工作是人员编制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要争取领导重视,做好协调工作,力争设立工资统发管理机构。要坚持每年进行一次机构编制清理,增强机构编制工作的影响力。要研究人员编制实名制管理问题,推行编制证制度,强化管理力度。四要落实四项措施。一是要创建一个团结和谐的班子。要多措并举,努力创建一个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齐心协力干工作的好班子。二是要打造一支肯干事、能成事的干部队伍。要想方设法调动全体机关干部的积极性,促使他们主动想事,积极干事,并把事干好。经济待遇一定要克服困难予以保证,政治待遇也要积极创造条件予以关心。三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工作制度。对现有的制度,要根据面临的新形势,不断创新,不断完善,使制度与形势相适应。四要建立一套好的激励机制。也就是要建立一套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使人奋发有为、积极向上的工作机制。如常宁编办的信息调研工作奖励制度就发挥了较好的效果,既锻炼了人,又搞好了工作,还宣传了单位,是一举两得的好举措。

第7篇

国家《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新时期的行政体制改革任务:“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健全政府职责体系,完善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健全行政执法体制机制,推行政府绩效管理和行政问责制度、健全行政权力的监督制度,加快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对事业单位改革的“总体目标和阶段性目标”划定了时间表,也明确了由编办承担。总理在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对“积极稳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加快推进政府改革等重点行业改革”又作了重要部署。

二、现行体制特点

2009年,中央明确了地方各级编办独立设置,列为党委机构序列,实现了体制管理上的“全国上下一盘棋”。

从党委机构的角度上看,该体制提升了编办站位,加强了对党政群机关、人大政协机关、政法机关等部门(单位)机构编制的管理力度和权威,也有效防止了条块干预。但各级编办职责没有太大变化,仍然是各级机构编制委员会的办事机构。

从法律规定和行政运行上看,中央、省级政府具有立法权,中央、省级编办职责重于政府体制机制改革的顶层设计、决策部署和监督检查;市县级政府多数没有立法权,市县级编办职责重于对上级改革政策的执行落实和加强微观制度创新管理,推动市县政府工作部门职责履行和高效运转,服务于地方政府经济社会的发展,市县级政府是改革的重点和关键区域。

从推进工作效果上看,虽然地方编办列为了党委机构序列,但其负责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和事业单位改革的力度不足、协调推动体制机制改革的步伐不快,地方编办的职能配置及督查作用没有得到最大发挥。大部分地方编办的主要工作还是在管机构、管编制上,没有提升到“机构编制管理是党和国家一项重要的组织管理工作,赋有优化配置执政资源的管理权力”的定位。

近年来,中央就推进各项改革及加强机构编制管理等方面陆续出台一些规定意见。特别是提出机构编制管理是党和国家一项重要的组织管理工作,明确了机构编制作为执政资源的组织定位,赋有优化配置执政资源的管理权力。其所负责的各项领域改革既关系上层建筑,又关系经济基础,涉及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当前,统筹推进落实中央部署的各项改革,地方编办(特别是市县级编办)是党和国家落实推动体制改革的重要机构和力量。提升地方编办工作站位和体现编办作为,最重要的是提高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对政府体制改革工作的重视,发挥地方各级机构编制委员会的功能作用,加强地方机构编制部门职能配置建设。

三、有关建议

(一)提升地方编委职能作用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条例》明确了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机构编制管理机关的行政组织功能,但未对地方各级机构编制委员会进行组织定位。从实践看,地方机构编制委员会是议事协调机构,具有决策、计划、统筹、组织、指挥、协调、监督和综合管理等功能,地方编办作为同级机构编制委员会的办事机构,仅仅停在“办事机构”上落实工作,不能充分发挥和履行机构编制委员会的统筹决策、指挥协调的作用,“话语权”少,“指挥权”力度不够。因此,加强机构编制领导体制建设,有利于提高机构编制部门的制度执行力。

1、建议地方各级机构编制委员会配备秘书长1名(可由编办主任兼任,享受同级政府副职待遇)。配备编委秘书长职位,有利于发挥推进中央对地方体制改革任务的落实,有利于推动地方党委、政府重大改革决策的执行,有利于加大对改革部门工作的指导,也有利于防止改革过程中的条块干预,更有利于各项改革工作宏观上的统筹协调和机构编制工作微观上的规范统一管理。

2、建议设立编委督查调研室,加强机构编制委员会的督查职责。中央多次发文指出,加强督促检查和调研,对推动中央和各级党委政府重大决策部署的落实,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当前,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十分重要,执法依据充分、内容明确、程序制度也比较健全。但从地方编办监督检查职责履行情况看,内设机构难以有效开展督查工作,正常督查工作按行政监督程序应以编办的名义会同纪检监察机关协同开展,程序繁琐,效率不高,基本是“不举不纠”,主动督查机制不活。建议地方编办设立编委督查调研室,主要负责监督检查和调研工作,重点是对重要领域改革进行督查调研,经编委秘书长同意后,可代表编委直接协调相关部门组成督查调研组启动监督检查程序及开展调研活动,也能够提高社会各届的重视,加强与部门的协作,提升机构编制工作地位。

(二)健全地方编办功能作用

编办不仅仅是机构、编制综合管理部门,更重要的是基层政权组织管理机构,其对行政体制机制改革推动、机关事业单位职责履行监管、事业单位法人结构治理等负有担当作为的改革责任。“不改革就没有发展”是社会共识,编办要有作为、敢担当,理应健全地方编办管理功能和科学核定地方编办机构编制。

1、明确编办管理体制。地方各级编办列同级党委机构序列,为同级机构编制委员会的办事机构,对同级党委、政府负责,业务上“下管一级”、接受上级机构编制部门的领导和监督。

2、科学核定编办体制机构编制。科学核定各级各类机关事业单位机构编制,是各级机构编制部门的基础性和规范性工作。地方各级机构编制部门的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以及事业单位的设立,应该制订科学统一的核定设立标准,以利于工作的指导和推进,起到严格执行政策和示范垂范作用。

第8篇

一、基本情况

我市原有玉门镇、赤金镇、花海镇、下西号乡、黄闸湾乡、柳河乡、清泉乡、昌马乡、小金湾乡等九个乡镇及玉门东镇,今年八月,根据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批转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全省乡镇分类定编的实施意见》的通知(省委办发27号)和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关于乡镇分类及人员编制核定的通知》(甘机编发7号)等通知精神,我市乡镇被划分为二类和三类共九个,其中:二类乡镇7个,分别是玉门镇、赤金镇、下西号乡、黄闸湾乡、昌马乡、花海镇、老君庙镇;三类乡镇二个,分别是柳河乡、小金湾乡。

多年来,在乡镇的机构编制管理工作中,我们严格贯彻了各项机构编制政策。一是多年来对全市各乡镇的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人员编制实行了总量控制、进人报批制度,保证了我市各乡镇没有出现超编进人、无序增编的现象。年机构改革,省上对乡镇一级的机构设置、编制核定和领导职数等内容都作出了明确的规定,按照有关标准,我市各乡镇共核定行政编制179名,事业单位编制225名;领导职数一类乡镇设7名,二类乡镇设6名,三类乡镇设5名;党政机构设置九乡镇除玉门镇增设了集镇建设办公室外,其余均设为"四办一部",即:党政综合办公室、经济发展办公室、社会发展办公室、计划生育办公室、乡镇人民武装部。事业站所结合税费改革设置为:财税所、农科中心、法律服务所、计生站和文化中心五个站所及学区、卫生院等单位。几年来,一直坚持上述标准,从没有突破过。二是明确编制调整审核审批程序。乡镇的人员调整,一直按照先申请编制,再配备人员的程序进行。凡涉及机构编制的业务,都归口由市编办统一办理或审核后报编委会议审定,杜绝了其它部门干预乡镇机构设置和编制、领导职数核定等问题。三是严格人事编制纪律,将编办的办公电话向外界公布,随时接受咨询或监督。四是加强协调,和财政等部门密切配合做好机构编制工作,协调县乡财政按照编制核定情况核拨经费,联合到乡镇检查,保证有关规定得到落实。我市市一级财政严格按照编制情况核拨经费,乡镇一级近年来由于经费困难,有时很难完全按照编制部门核定的经费形式执行。

二、主要的做法

乡镇一级虽然人员构成复杂,情况多样化,但多年来我们立足实际,根据机构编制工作的总体要求,创新工作思路,探索好的做法,使这项工作顺利推进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概括这些年来的做法和经验,主要表现为"一个核心"、"两个结合"和"两个重点"。

(一)以统一思想为核心,重视宣传,为机构编制工作的顺利进行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矗编制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强、敏感性高的工作,涉及整体的工作格局和方方面面的利益,没有各单位的配合是很难搞好这项工作的。基于这一认识,我们采取多种措施和途径,广泛宣传,特别是多次强调一些重要规定,如机构设立和编制配备的决策全部由编委会负责的"三个一"制度、增人计划卡制度、所有涉及机构编制的业务全部由编制部门归口处理等,使各单位干部群众尤其是领导干部都对该项工作的程序和要求有了一种共识,并在工作中自觉维护和配合,为我市机构编制工作顺利推行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保证了这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将稳妥、创新和发展相结合,保证近期目标和长远发展的统一。

改革是近年机构编制工作中主要的一项内容,无论机构改革,还是事业单位改革,都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息息相关。为了保证做好这项工作,我们采取了多种措施,保证近期目标和长远发展的统一。

稳定是改革的前提。每次改革,都通过积极宣传和动员使大家的思想统一起来,个人服从组织,局部服从整体,尽可能将大家的注意力集中在搞好改革、促进工作上来,避免过分考虑个人利益、局部利益而阻挠、扰乱改革工作;改革中强调采取稳妥的措施,保证"留的安心,走的放心",使改革得到大家的配合,避免了因改革而使各项工作停顿。创新主要是工作方法的创新。改革中,各乡镇注意不再单纯使用文件传达的方式,而是注意政策传达和思想工作结合,会议通知和个别谈心结合,区别对象采用不同的工作方法。发展即促进乡镇各项事业发展。通过改革,有效保障了机构调整、职能转变和减人增效任务的完成,从而为最终实现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了保障。

(三)将信息收集和加强组织领导相结合,保证在全面准确的信息基础上推进工作。

信息是机构编制工作的基矗为了做好机构编制工作,我们将信息数据的收集整理作为起点,全面调查,造册建档,根据工作需要及早着手准备各项基础工作。尤其在改革工作中,我市各乡镇一般在改革前3-5个月就开始着手信息收集准备工作,通过摸清人员编制、职能职责各项状况,收集工作人员队伍年龄结构、岗位结构等相关资料,制定表册,建立档案,为制定实施意见、实施办法提供依据;针对工作任务和业务发展收集数据,提出有效的建议,为下一步的工作奠定了基矗同时,把加强组织领导做为工作顺利推进的保证,作到了"三个明确",即明确组织领导机构、明确组织领导程序、明确组织领导内容,从而为工作的全面推近和顺利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四)以系统化工作为重点,突出工作的反馈控制和协调。

我市乡镇的机构编制工作,形成了一个系统化、规范化的程序。特别在机构改革的推进实施中,强调了系统化的工作思路。首先,根据编制管理精神和市委市政府提出的要求,各乡镇制定机构改革的初步意见,再经市委、市政府讨论审定《改革方案》,明确开展机构改革的指导思想、办法、范围等原则性问题,然后,各乡镇根据上述有关要求具体部署,并将具体实施意见报市编办备案,同时分阶段将工作开展各项数据及时上报,市编办收到乡镇上报资料后,根据市委、市政府的决策和下一步工作的要求予以反馈,以及时掌握和调整乡镇一级改革工作进度。通过以上程序,使改革工作的每一步都紧密联系,工作过程成为一个有机的系统,保证了工作有步骤、按计划顺利进行。

第9篇

2012年,县编办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编办的具体指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编制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指导方针,按照省、市编办机构编制管理工作的总体部署和要求,紧紧围绕年初制定的各项工作目标,强化机构编制管理,狠抓落实,努力工作,不断创新,较好地完成了全年的各项工作任务。现将2012年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推进和完善乡镇机关事业单位机构改革

(一)为了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切实减轻农民负担,提高乡镇工作效率,推动我县新农村建设又好又快的发展,按照市人事局、市编办的统一部署和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开展了乡镇机关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县编办对城关镇等16个乡镇机关事业单位机构改革方案批复后,紧紧围绕转变政府职能开展工作。

(二)进一步加强对乡镇机构改革的跟踪指导,深入了解改革的进展情况,研究解决改革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先后深入各乡镇监督和指导开展规范机构、工作职位(岗位)设置、人员编制核定、竞争上岗和编制实名制管理登记等工作。

(三)继续落实《中央编办关于严格控制乡镇机构和人员编制的通知》要求,对乡镇机关事业单位机构进行了整合和调整。行政撤销内设机构,按编设置职位,以职定位,责任到人,各负其责。事业单位整合为“四个中心”,即农业服务中心、人口与计划生育服务中心、社会事务服务中心、财经工作服务中心。

(四)重新核定了各乡镇的编制和领导职数,共核定行政编制434名,工勤编制46名,事业编制617名,党政领导职数177名。做到了全县乡镇机构编制的总量控制。

二、继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切实加强机构编制管理

按照转变职能,强化服务、改革管理、提高效率的要求,按市县安排,积极参与国土、司法、行政服务中心、兽医体制、公安等重点领域的体制改革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关于进一步加强机构编制管理工作的通知》精神,强化对机构编制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对机构编制的控制和管理,始终坚持机构编制管理“三个一”审批制度,即“编办一家单位承办,编委主要领导一支笔审批,编委一家行文”,严肃机构编制纪律。

(一)今年以实施公务员法为契机,进一步强化对党政机关、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的管理工作,认真贯彻实施《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条例》,完善管理制度,严格审批程序。

在机构编制管理方面,提交县委县政府新成立机构9个,更名机构2个,上报市编委待批机构6个,调整了交通局等3个单位的行政编制、机关事务科等8个财政拨款单位和自来水公司等4个自收自支单位的事业编制,重新核定了有线台人员编制。

(二)落实编制实名制,严格按照核定的编制数额、性质和结构要求确定在编人员,对全县行政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实行编制实名制管理,完成全县215个单位7731人的编制证建档、公告和发证工作。充分应用信息技术手段,逐步转变机构编制管理模式,进一步充实完善了“**市机构编制管理数据库”,实现市县区的远程数据联网。

(三)严格按照省市要求,完成全县712名县直机关、26名群团组织、176名参照单位、494名乡镇公务员的上报审批工作。

(四)认真做好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

1、加强登记管理部门自身建设,建立健全了各项制度,促使登记管理的各项工作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确保了各项工作的有序进行。

2、严格依法登记,确保全县事业单位登记管理的规范化。按照《条例》的规定,在办理事业单位法人登记时,严格按照受理、审核、核准、发证等程序予以办理,对提交的材料严格把关,对材料不齐、内容不实的要求补齐材料再予以登记。为保证质量,我们在工作中还注重把好“两关”。一是把好事业单位法人的审查关。要求事业单位法人财务、资产等情况要经过其主管部门审核。二是把好事业单位变更事项的真实性、合法性审查关。凡事业单位登记事项发生变更的,都要求提交相关文件或证明材料。涉及到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变更的,要求其必须提供有关文件依据。

3、进一步做好《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和《x省事业单位法人登记管理若干规定》的宣传和贯彻落实工作。严格登记条件和登记程序,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按时完成全县事业单位2012年度年检工作,重点审查了各单位的开办资金,年检中要求出具资产负债表,严把资金审核关。共年检126个事业单位,共办理变更手续12个,新设立3个。

(五)加强信息调研工作。

根据年初市编办机构编制工作要点精神,我县编办紧紧围绕中心工作,配合省市机构编制部门,加强调查研究,及时准确上报工作进展情况,时效性不断增强。截止目前向市编办报送信息9条,被省编办采用2条。并配合省市重点调研课题,完成了《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贵在创新》调研任务。

三、2012年工作打算

1、严格控制机构编制和财政供养人员增长。以完善制度规范、强化监督检查为手段,进一步巩固机构改革成果,真正转变政府职能,遏制机构编制的盲目增长,减轻财政负担。

2、加强机构编制日常管理,严肃机构编制纪律。一是积极研究机构编制宏观管理的方式、方法,逐步建立机构编制管理工作科学决策机制、综合协调机制、与财政预算管理相配套的约束机制,不断完善实现有效管理的制度、手段和措施。二是加大机构编制的监督检查力度。认真研究一些加强监管的办法,建立健全监督检查的工作机制,明确责任,常抓不懈,务求实效。三是扎实做好机构编制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建立和完善与年报统计数据相衔接的机构编制数据库。四是进一步探索核编准调、机构编制实名制等项制度。搞好机关事业单位的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

3、搞好调研和信息上报工作。

4、继续做好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

第10篇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青岛市编办:一是抓好全年工作目标的落实。建立行政审批事项目录管理制度,10月底前编制完成市和区(市)行政审批事项目录,12月底前向社会公布。进一步清理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由国家、省设定的非许可事项,清理后上报有关部门;我市自行设立的年内一律予以取消。

二是抓好制度建设。坚持边清理边规范,做好制度创新。制定印发《青岛市行政审批事项目录管理规定》和《青岛市行政审批批后监督管理办法》,规范网上办理、门户网站与部门网站统一管理程序,做好对审批事项的全流程规范管理。公布我市行政审批事项规范化服务指南,提高审批服务质量。

三是抓好工作创新。建立审批事项目录清单制度、行政权力清单制度、投资领域负面清单管理制度、企业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目录制度、政府服务清单制度等“五项清单”制度。精简和规范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8月底前编制我市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目录,并向社会公布。

淄博市编办:一是优化流程,推进行政审批规范化。按照“应进必进、充分授权”的要求,加强政府督查,督促各区县全面完成“两集中、两到位”工作。加强行政审批标准化建设。在各级政务服务中心全面推进行政服务标准化建设,建立公开、高效、规范、可问责的工作机制和标准体系,做到审批行为、办件质量、档案管理、收费监管的标准化。提高行政审批服务便捷水平。逐项编制行政审批事项流程图并向社会公开。清理行政审批申报材料,无法定依据或者非必要的一律剔除。大幅压缩审批时限,力争将审批事项办理时限在现有基础上压缩30%以上。规范行政审批自由裁量权。通过梳理裁量依据、明确裁量标准、强化裁量监督,进一步缩减自由裁量空间。

二是创新方式,提高行政审批效率。进一步深化建设项目联合审批。在市、区县实行建设项目联合审批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市、区县纵向联动审批机制,重点开展区域化评估评审和“项目主审全程代办”的“柔性管理”模式,开发应用建设项目联合审批系统和远程视频联动系统,大幅简化建设项目审批环节,提高审批效率。全面推行网上审批。加快网上审批系统建设,实现申报材料电子数据化,尽快实现市、区县、镇办三级行政审批服务系统的联网,推动政务服务向农村、社区延伸。

三是放开市场,提高中介机构服务水平。进一步放开中介服务市场。坚持“非禁即入”的市场准入原则,允许具备资质的中介服务机构进入市场,尽快建立起充满活力且有序竞争的中介服务市场。加强对中介服务机构的监督管理。建立中介服务机构管理平台,定期市场招标,将服务优、效率高、收费低的中介服务机构纳入信息平台,统一向社会公布。建立健全中介服务机构评价机制。制定行政审批中介机构服务评价标准,对中介机构服务质量、服务时限和服务收费进行全面评价,并建立健全严格的市场退出机制。

四是健全体系,强化行政审批监督检查。探索行政审批事后监管模式。研究制定加强行政审批事项监管服务的意见,从注重事前审批为主向事前、事中与事后管理为主转变,加强对取消下放行政审批事项的后续监管。重点加大社会监督力度。对行政审批效能监督引入第三方评估,开展社会满意度调查。建立行政审批网上举报投诉平台,健全行政审批网上投诉受理、处理和结果反馈制度。强化对审批权力的制约监督。健全部门内部制约监督机制,加强作风效能建设,着力解决庸懒散、吃拿卡要等问题。进一步强化行政审批电子监察,强化对服务窗口、审批事项、审批单位和责任岗位的实时监控、预警纠错。

日照市编办:一是编制完成市级行政审批事项目录。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下步将各部门上报的审批事项列出审核清单,清单将部门审批事项分为行政许可、非许可、非审批事项和初审类事项四类,其中对属审批事项的按照保留、取消、整合、下放、暂停、调整管理方式提出相应的处理方式,将审核清单书面通知部门,征求部门的意见后,对保留和整合的审批事项,形成市级行政审批事项目录,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按程序公示并报请市政府研究同意后向社会公布,并及时向省编办备案。市级目录公布后,对审批事项实行动态管理,及时进行增加、取消和调整。同时,指导区县完成编制县级审批事项目录工作。

二是承接落实好省政府下放的行政审批项目。根据咨询委委员提出的意见修改后,将承接和落实目录提交市政府研究后,及时向社会公布。下一步,对国务院和省政府取消下放的项目及时承接落实到位。

三是取消下放一批行政审批事项。结合市级审批事项目录编制,在与部门沟通一致的基础上,年内按程序取消和下放一批市级审批事项。加大对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的清理力度,从清理上报情况看,我市没有自行设立的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市编办将适时会同监察局等部门进行专项检查,一旦发现严肃处理。

四是切实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对市级目录保留的审批事项,在严格审批的基础上,监督指导部门负责对组织实施的审批事项制定具体的监管措施,并进行日常监督管理;对取消审批后需加强监管的事项,督促指导部门制定具体措施、完善监测体系、加强后续监管;对下放到区县的审批事项,督促区县编办制定监管措施。市编办会同监察局等部门加强对审批事项事中事后监管情况的检查监督,发现问题及时调查处理。

五是进一步规范优化审批流程。按照市级审批事项目录,逐项编制审批流程图,制定具体的服务标准和办理时限;探索并联审批、联合审批,积极推进行政审批事项的网上办理;巩固企业注册“多证联办”成果,探索建立各类证照联办机制;对各审批环节进行监督,开展行政许可案卷评查;鼓励政务服务创新,组织开展政务服务创新奖评选活动。

菏泽市编办:一是建立行政审批目录动态管理机制。根据上级取消下放的行政审批事项,及时调整目录。

二是发挥牵头作用,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相关工作。积极推行网上审批。督促并会同相关部门完善行政审批电子政务建设,按照“部门全覆盖、事项全覆盖、流程全覆盖”要求,开发联合审批办理平台和网上办事平台,逐步实行审批事项全公开和信息资源共享。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对取消审批后需加强监管的事项,根据事项的性质、内容和要求,建立健全后续监管制度,规范市场主体行为,防止监管“缺位”。对保留的审批事项,依法依规实施审批。加强对审批服务的监督管理。建立跟踪投诉处理机制,畅通投诉建议渠道。加强投诉数据整理分析,及时对审批事项运行情况进行分析和动态调整。强化电子监察,市级审批职能部门、行政审批事项入网率、系统使用率达到100%,筑牢审批权力“阳光”运行的技术防线。强化立法机关监督、行政机关内部监督、司法机关监督以及社会力量监督等传统监督方式,也要开辟新的监督途径,通过微博、微信等网络平台进行网络舆论监督,利用电子政务平台对行政审批工作人员建立网络电子档案,行政审批相对人可匿名对其进行评价、监督。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联席会议成员单位要建立联动机制,加强对审批服务履行情况考核监督,会同有关部门制定考核细则。

三是加强指导考核,促工作平衡开展。加强对县区的指导,强化日常调度和平时考核,既交任务又教方法。市编办从自身工作抓起,高标准,严要求,靠示范引领推动县区审改工作和推行权力清单制度工作全面开展。将市级改革形成的文件资料汇编成册,供各县区参考使用。建立网络统一公示平台,确保公示效果。

推行行政权力清单制度

潍坊市编办:一是严格抓好清单事项的清理审核工作。依据省政府文件要求,调整权力事项分类,扩充工作内容,规范事项格式,坚持做到“三个对照”,即将清理成果与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等对照,确保权力合法;将清理成果与工作实际对照,力求简单明了、客观真实、信息全面、方便监督;将清理结果与上级主管部门对照,保证职权名称统一。

二是统筹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工作。研究提出进一步简政放权方案。做好部门交叉、管理分散行政权力事项、以及事业单位承担行政权力事项的梳理摸底工作,优化职能配置。成立行政审批制度咨询委员会,畅通社会参与渠道,探索建立倒逼机制,推进简政放权工作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

三是优化行政权力运行。结合工作实际,对需上级政府调整的行政权力事项提出调整建议。对保留的各类权力和服务事项,进一步明确实施部门、实施依据和收费标准,编制工作流程图,落实权力事项全公开制度,固化权力运行流程。全面推行并联审批、联合办理和模拟审批办法,简化办事程序,缩短办理时间,提高行政效率。

四是强化行政权力监督。按照省里部署要求,积极协调推进“一库四平台”建设,加快形成规范、高效、有序的权力运行动态管理体系。建立权力事项动态管理机制,按照法律、法规修订要求,对权力事项进行及时调整,今后,未纳入清单的权力事项,一律不得实施。探索事中事后监督管理办法,落实部门主体责任,促进工作重心由事前审批,转变到事中事后监管上来。

市县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

泰安市编办:一是抓好改革工作部署。待省委、省政府批复泰安改革方案后,立即起草制定《泰安市人民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实施意见》,按程序报市委、市政府审定印发。拟于9月10日前召开全市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动员部署会议,安排各项改革任务。

二是严格时限节点推进。市编办充分发挥改革牵头作用,周密安排,积极推进,同时,加强与纪检、组织、财政、人社等部门的协调配合,及时研究解决改革中出现的问题,确保各项工作按时限节点推进。改革动员部署后,1个月内完成涉及机构整合或职能变动较大的部门“三定”规定制定工作。职能变动小的部门,以编委文件予以明确。

三是推进县市区改革。强化对县市区改革工作的督查指导,确保9月底前各县市区完成改革方案,经审核后报省编办备案。待市委、市政府审批后,督促各县市区抓紧铺开,确保全市各项改革工作顺利推进。

莱芜市编办:一是积极推进市级政府机构改革。市级改革方案经省委、省政府批复后,立即制定莱芜市人民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实施意见,按程序报市委、市政府审定印发。适时召开全市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动员会议,安排部署各项改革任务。改革方案批复后,1个月内完成涉及机构整合或职责变动较大的部门“三定”规定。充分发挥改革牵头作用,周密安排,积极推进,加强与纪检监察机关和组织、财政、人社等部门的协调配合,及时研究解决改革中出现的问题。

二是统筹推进各区机构改革。督促各区尽快制定改革方案,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给予政策指导和培训,9月底前报市编委审核并报省编办备案同意后,市委、市政府批准实施。

三是同步推进政府权力清单工作。按照统一标准、分级负责、梯次推进的要求,全市统一部署、分阶段组织实施。9月份启动召开全市推行政府权力清单制度会议,11月底前完成审核确认,2015年一季度市、区政府公布权力清单和权力运行流程。

聊城市编办:一是一体化推进市县政府机构改革。改革方案经省委、省政府批复后,及时制定市级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实施意见。召开全市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动员大会,安排部署全市机构改革工作。各县(市、区)上报改革实施方案后,报市编委审核并经省编办备案同意后,市委、市政府及时批复。

二是完善部门“三定”规定。凡明确职责调整的,必须按上级要求不折不扣调整理顺;凡明确人员编制调整的,必须按“人随职责走、编制随人走”的原则及时划转;凡涉及机构规格、领导职数和人员编制核定的,必须严格按照核定标准规范操作。对新组建的部门及需要完善职责的部门,认真制定“三定”规定,理顺职责。为彻底杜绝明合暗分现象,将挂牌机构的内设机构整合设置、彻底融合,避免出现新的限额外独立运行的机构。结合政府机构改革,完善“三定”规定,促进政府职能的进一步转变。

三是统筹推进权力清单工作。根据统一标准、分级负责、市县同步推进的原则,全市统一部署、分阶段组织实施,明确领导责任、安排专职人员集中办公,10月底前编制完成市级行政审批项目目录,12月底前,公布本级政府行政权力清单和运行流程,并在政府门户网站、机构编制部门网站、各有关部门网站上公开。

四是完善工商登记制度,切实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继续推进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实行“宽进严管”、“先照后证”,完善企业注册“四证一章联办”制度,进一步减少前置审批,整合申报材料,继续推进服务业许可联审联办,不断优化营商环境。通过推广网上审批、并联审批、联合审批,继续完善管理制度,优化审批流程,缩短审批时限,切实方便企业和群众。进一步转变观念,改进管理方式,出台有效措施,切实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明确事中事后监管部门,完善制度措施,及时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充分发挥市场监管职能。

德州市编办:一是加快推进市级政府机构改革。市级改革方案经省委、省政府批复后,我们将会同有关部门尽快出台市级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实施意见,力争方案批复1个月内,完成发改、国土、卫计、农业、文广新、工商、质监等机构职责变动较大的部门“三定”规定的制定,11月底前全部落实到位。

二是抓好县级政府机构改革督导。加强县市区政府机构改革的督促检查,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培训,跟进政策指导,9月底前完成县级方案审核报批。会同市委、市政府督查室加强督导,督促各县市区将改革方案落到实处,特别是规范政府机构设置、整合职责机构、划转人员编制等事项,坚决杜绝改革、运行“两张皮”的问题。

三是积极稳妥地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将全市交通安全管理体制由市以下垂直管理调整为市县政府分级管理,落实政府对地方金融组织金融活动的监管职责和风险处置职责,9月底前完成调研,提出改革方案,11月底前将方案落实到位。

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

体制改革试点

枣庄市编办:一是持续扩权放权。对试点镇的赋权实质上就是赋予其部分具体行政行为实施权,这点要从立法上予以明确。县级政府应按照权责一致、按需下放的原则,持续向试点镇放权,并多下放有实际业务、含金量高的权限,尤其是项目审批、执法监察、社会管理等试点镇迫切需要的权限。同时,可探索规划权限下移,在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等方面赋予试点镇一定权限,确保长效发展。

二是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完善适应试点镇发展需要的财政管理体制,提高相关税费返还比例,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切实增强试点镇的财力。省、市、县有关部门应加大专项资金整合力度,适度向试点镇倾斜,并对试点镇符合条件的重大项目,优先列入各级重点项目,在资金等方面予以扶持。

三是注重社会管理。乡镇政府是直接面对百姓的“一线”政府,应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要完善公共服务制度,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发挥便民服务的示范效应,拓宽服务内容,改进服务方式;完善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等提供形式,形成养事不养人的公益服务提供机制。

四是优化组织结构。围绕提升试点镇党委、政府“抓人促事”的能力,在机构设置、人员编制、干部管理方面给予更大政策空间,为试点镇配强班子、招才引智等创造条件。目前,我市正在研究推进滨湖镇“大部制”改革,并将抢抓滕州市被确定为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试点城市的机遇,酝酿相关改革措施,进一步优化滨湖镇政府架构,完善政府职能。

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和监管

济南市编办:一是做好事业单位分类的收尾工作。对个别暂未分类的单位,进一步调研沟通,研究确定类别,做到应分尽分。对个别与省里相对应的机构,待省里有明确分类意见后,参照省里作相应调整。将分类意见按程序提请有关会议研究并审议通过后,发文明确事业单位类别。

二是研究制定分类改革配套政策。发挥好牵头部门的作用,认真学习研究省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配套文件,结合济南实际,研究制定我市改革配套文件,作为推进改革的政策依据。

三是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对已报经省编办备案列入行政类的事业单位,按照“能转职能不转机构”的原则,结合政府职能转变和政府机构改革,通盘考虑解决,逐步将事业单位承担的行政职能收归行政机关。对列入生产经营类的事业单位,转企条件成熟的先行推进转企,并做好宣传工作,营造良好氛围;对不具备转企条件的单位,通过整合或锁定管理、人员只出不进等方式,逐步消化。对公益类单位,区分不同类别,创新机构编制管理,加大清理规范力度,盘活机构编制资源,激发事业单位活力。积极探索政府购买服务的新途径,进一步提高公益服务水平。

东营市编办:一是待省备案批复行政类事业单位后,及时按程序研究批复市和县区各部门事业单位分类方案,确保按时完成事业单位分类工作。根据上级改革配套政策,与东营实际和原有改革政策相衔接,制定完善我市事业单位改革配套政策,为深化改革提供政策依据。

二是结合政府职能转变机构改革和简政放权,全力推进行政类和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改革工作。创新工作思路和方式方法,探索推进事业单位与行政主管部门脱钩、行业协会学会与主办机关分离工作,使事业单位回归社会公益属性。

三是加大事业单位整合力度。在去年整合县区检验检测机构和民生热线资源的基础上,今年将进一步整合市直涉农产品检验检测机构和部门单位民生热线资源。积极配合有关部门,细化完善工作流程和措施,进一步扩大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广度和深度。

四是加强事业单位监管。完善事业单位设立后的事中、事后监管措施,通过绩效考核、信用评级、加强法人监管等多种方式,切实履行机构编制部门事业单位监管职责,推动事业单位健康快速发展。

济宁市编办:一是全面推行公益类事业单位绩效考核。组织召开全市绩效考核动员大会,部署绩效考核工作。强化考核工作机制,避免重复考核、多头考核,事业单位绩效考核与全市年度考核统一部署,同步开展,共性指标考核、个性指标考核与年度考核统筹实施。强化市事考委成员单位职责分工,齐抓共管,真正形成合力。确定范围分类实施。市直公益类事业单位共有160多个,今年纳入120个,并按类别划分为综合、教育等6大类进行分类考核,另外40多个单位将按照事业单位改革政策进行调整规范。完善细化指标体系。调整共性指标与个性指标分值比例,更加突出工作绩效份量。充实调整指标内容,细化、完善标准,组建评审专家库。加大对县(市、区)的督导。建立完善监督检查机制,及时督导县(市、区)工作。同时,通过召开工作现场会、举办业务培训班等方式,及时推广先进经验,提升人员素质,确保县(市、区)绩效考核快速推进。

二是探索多种监管方式有机结合。绩效考核与专项检查有机结合。在绩效考核的实施过程中同时开展专项检查、重点抽查,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探索专项监督检查与事业单位绩效考核相结合的办法措施,达到考核与监督检查相互促进的目的。绩效考核与年度报告有机结合。将绩效考核共性指标的绝大部分内容通过年度报告书反映出来,使考核工作更具针对性。统筹年度报告与绩效考核时间安排,提高工作效率。大力推进信息公开,将事业单位登记管理信息公开作为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

三是健全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监管机制。拟订我市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管理办法,对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的任职资格、权利、义务、工作要求等作出明确规定,将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离任审计内容列入管理办法,并按干部管理权限组织实施,加强对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的监管。

威海市编办:一是改进服务,努力营造良好环境。通过拓宽新闻媒体宣传渠道、编印发放宣传材料、强化法人业务培训等措施,加大宣传培训力度,提高服务对象的思想认识和业务水平。更好发挥服务窗口作用,优化服务平台建设,提高电子登记监管效率和档案管理标准化水平。强化工作督导检查和年度考核,跟踪抓好各项目标落实。

二是查漏补缺,稳步提升登记水平。坚持依法登记,加大市、县两级登记机关工作力度,自今年四季度起,以基层事业单位为重点,制定有效措施,稳步提高登记率,逐步扫除登记监管“死角”和“盲区”。

三是强化措施,全面推行绩效考核。根据事业单位不同特点,加强对个性指标的研究,提高考核工作的针对性、科学性。以公益类单位为重点,建立健全日常监督管理台账,按照自评申报、考核预告、现场检查、社会评价、专业评审、确定等次、公示备案等程序开展考核工作,兑现奖优惩劣办法,提高事业单位公益服务能力。

四是积极探索,推进法人治理结构建设试点。加大探索创新力度,结合文化管理体制改革和中小学、公立医院“去行政化”,适时在图书馆、博物馆、公立医院、中小学等公益单位和山东船舶技术研究院等有条件的单位探索推进试点。

加强和创新机构编制管理

烟台市编办:一是健全机构编制总量调控机制。严控行政机构编制增量。在本轮政府机构改革期间,除中央、省有明确规定的外,一律暂停受理和审批党政群部门新设行政机构、机构升格、增加编制和领导职数等事项。机构改革结束后,对确需调整的,在现有总量内统筹研究,确保有增有减,增减平衡。从严审批事业单位机构编制。以后,一律不再审批承担行政职能事业单位、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事业单位和公益三类事业单位,严格控制经费自理事业编制转为财政拨款或财政补贴事业编制。确需设立的公益一类、二类事业单位,坚持机构撤一建一、人员编制内部调剂。对按照机构编制标准核编后出现增编的,将一律在本地总量内调剂。对于公立医院等确因事业发展需要增编但暂无编制资源调剂的单位,将实行一次性核编,分步到位。

二是健全存量编制优化配置机制。着眼于用好盘活现有编制资源,实行“三个一批”:结合改革收回一批编制。对已被认定为承担行政职能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尚未调整到位的事业单位,人员编制从严控制,空余编制逐步收回;对职能弱化、工作任务不饱满、人浮于事的事业单位,人员编制实行重点管理,原则上只减不增,空余编制予以收回;对撤销和转企改制的事业单位,编制全部收回;对编制实行专项管理,相关部门因接受干部增加的行政编制,要在该干部退休或调出接收单位时,将所用编制予以收回。清理规范一批编制。加强对机关事业单位提前离岗、“吃空饷”等问题的研究,积极稳妥地改变现行提前离岗做法,彻底清查“吃空饷”人员,对相关人员所占编制进行全面的规范和清理。调剂用好一批编制。对精简压缩收回的编制,将统筹掌握、动态管理,重点用于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全局性重点工作和关系群众切身利益、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点行业。精简压缩编制后的超编单位,人员只出不进,超编人员随自然减员逐步消化。

三是健全重点工作提前介入、跟踪服务机制。深入分析本地经济社会发展走势,突出优势产业,体现区域特色,超前提出重点区域的体制调整、机构设置、职能配置、人员编制配备的意见办法。及时跟踪了解重点领域机构设置、职能履行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调整、加强建议。

四是健全机构编制监督检查机制。加强日常监督。坚持每年在全市开展一次专题性的机构编制例行检查,对各部门(单位)是否按规定设置机构、按职数配备干部、贯彻执行机构编制政策法规等情况进行检查。加强协作监督。与人力资源、财政等部门协调配合,无论是考录、调整人员,还是核拨经费、办理保险,都要以编制部门批准的相关手续为依据。继续开展纠错监督。完善机构编制违规违纪行为责任追究办法,发现问题,严肃查纠。探索评估监督。定期对部门履职情况和机构编制资源使用效果进行评估,引入社会监督。

临沂市编办:一是加强实名制建设,提升机构编制管理精细化水平。积极做好省市县三级联网的相关准备工作,同时加大对信息平台建设的探索力度,总结目前与组织、财政部门信息共享的经验做法,探索完善多部门信息互联互通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实名制数据库管理办法,加强长效机制建设,探索完善数据库信息更新与机构编制使用核准等业务相互促进的工作机制,夯实机构编制管理基础。

二是强化刚性约束,确保财政供养人员只减不增。对精简压缩后收回的编制实行专项管理,压缩后超编满编的机关事业单位,不再下达用编进人计划,人员只出不进。扎实开展政府部门和重点行业系统机构编制评估工作,积极探索机构编制违规违纪行为预防机制,从源头上防止违规行为的发生。结合各类改革工作,组织开展专项督查活动,提升刚性约束的合力。

三是坚持动态调整,盘活用好现有机构编制资源。将改革思维贯穿到每个工作领域,统筹考虑各重点行业的发展实际,加强对体制机制创新的研究。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对职能普遍弱化的行业领域进行专题研究,积极做好机构编制“减”的文章。探索完善机构编制资源分配办法,综合考虑人口、面积、公共财政收入、现有编制数等各种因素,制定科学的量化指标,作为分配依据。

滨州市编办:一是建立绩效考核机制。借助全市科学发展综合考核试点工作的有力支撑,把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与机构改革三项重点工作纳入全市科学发展综合考核指标体系,推动全市机构编制工作有序开展。

二是探索建立机构编制工作责任审计制度。探索会同纪委、组织部、审计局、监察局联合实施机构编制工作领导干部责任审计制度,把各县区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市直及县区机关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人纳入机构编制责任审计范围,明确审计的主要内容和相关要求,将机构编制审计与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同步进行,机构编制责任审计结果,作为领导干部年度考核、表彰奖励、干部教育管理和选拔任用的依据。

三是建立和完善领导职数审核备案机制。逐步建立和完善领导职数审核备案管理制度,规范领导职数审核程序和办法,有效防止超职数、超规格配备领导等问题的发生,准确掌握市直各部门领导职数的使用动态。

第11篇

全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总结表彰大会现在开会了!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回顾总结一年来全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表彰在试点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部署2012年度的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动员全省各级登记管理机关,继续努力、扎扎实实地完成国家局交给的登记任务,紧紧围绕《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的贯彻实施,不断提升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水平。

参加这次会议的有各市编办分管登记工作的主任、各市登记局局长以及被评为先进集体的代表和先进工作者共50余人。省编办***主任等领导出席我们这次大会。

今天上午会议的内容主要有:听取***同志所作的全省事业单位网上登记管理试点工作总结报告;***同志宣读表彰决定,并为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颁奖;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代表发言;宣读《2012年全省事业单位登记工作要点》;省编办主任***同志讲话。

下面先进行第一项,请省编办全省推进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领导组副组长***同志作工作总结报告。

…………………….

下面由省编办副主任***同志宣读###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关于对全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先进集体及先进工作者进行表彰的决定》。

……………………..

下面开始颁奖。首先为先进集体获奖单位颁奖。

请###代表上台领奖;

请###代表上台领奖;

…………………

接下来为先进工作者颁奖。请***上台领奖;

请***上台领奖;

下面请省登记局局长***同志宣读《2012年全省事业单位登记工作要点》。

……………………

最后请省编副办主任、全省推进事业单位网上登记管理试点工作领导组组长***同志讲话。

……………………..

刚才***主任分别从正确估价全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向先进学习和加强登记管理机关自身建设等三个方面对全省登记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意见都非常重要。在下午的讨论中,我们要把***的讲话要求结合***主任的报告和2012年全省登记工作要点加以领会。会后各级编办和登记管理机关要认真加以落实。

第12篇

一、充分认识和正确把握当前机构编制工作的新形势新特点

(一)从工作任务来看,改革与管理并重。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布局中,行政体制改革既是重要内容,也与各领域各方面的改革有着紧密联系。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和党的建设等领域的重大改革举措,都直接或间接地涉及政府的管理体制、职能任务、管理方式,涉及机构和人员编制的调整,而这些都属于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从这个意义上讲,行政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牛鼻子”。只要牵住这个“牛鼻子”,就能推动或者促进其他方面的改革。反过来讲,假如行政体制改革不到位,其他改革将很难落到实处。行政体制改革在全面深化改革中的重要地位,决定了机构编制部门必然承担更加繁重的改革任务。十八届三中全会部署的改革任务中,与机构编制工作直接相关的就有6大类近50项内容。我们可以深切地体会到,去年以来,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推进行政体制改革的决心和力度越来越大,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事业单位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权力清单制度等改革叠加推进,任务越来越重。改革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深化改革将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机构编制工作的“新常态”。

随着各项改革的推进,机构编制管理任务也越来越重。中央提出本届政府财政供养人员只减不增、行政编制和事业编制两个不突破的要求,为机构编制管理架上了高压线。这种形势下,既要做到编制和人员只减不增,还要想方设法满足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急需,面临的矛盾非常突出、困难很多。年初,我们提出机构编制管理要更多地在“减”和“调”两个字上下功夫。上半年,我们努力在减法方面有所作为,对机关事业单位进行了按比例瘦身,收回了一部分编制,有了一些存量。但是,“调”的文章做得还不够,如何调结构、保重点,用好用活存量,还有很多创新的空间,需要我们认真研究。

综合分析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工作任务,改革和管理将是机构编制工作永恒的主题。我们要把这两大主题牢牢抓在手上,布好棋局、弹好钢琴,正确处理好二者的关系,以深化改革创新管理,以加强管理保障改革,做到相得益彰、协同推进。

(二)从组织实施来看,动力与阻力并存。今年以来,我们顺利完成了省政府机构改革和机关事业单位精简压缩编制任务,事业单位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市县政府机构改革、机构编制核查等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行政权力清单制度也已全面启动。之所以取得这样的成绩,我分析,主要源于三大动力。一是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对行政体制改革和机构编制工作更加重视。上半年,国务院23次常务会议,就有18次提到了简政放权。总理在我省视察时强调,简政放权不仅要从“最先一公里”做起,还要打通中间环节和“最后一公里”,防止各环节截留改革红利。姜异康书记、郭树清省长也多次对机构编制工作作出批示,孙伟常务副省长对各项重大改革更是亲自调度部署、协调解决问题。领导高度重视为我们顺利开展工作提供了坚强保障。二是社会各界对机构编制工作的关注和期待越来越高。以往的机构编制工作,重心在日常管理,主要面向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关注度相对不高。现在,我们的很多改革举措都涉及群众和企业的切身利益,群众的关注度、期望值非常高。比如编制省级行政审批事项目录,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就达到940多条,这种广泛的社会共识,对各级各部门形成了倒逼机制,为我们推进改革提供了强大的外部动力。三是全省机构编制干部高度负责的态度和无私奉献的精神。面对繁重的工作任务,大家认真负责,齐心协力、勤奋工作,自觉加班加点,积极干事创业,成为各级编办的工作常态。正是这种责任意识和敬业精神,推动全省改革管理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

看到各种有利条件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经过多年的持续推进,各项体制改革都进入了“深水区”,每一项新的改革举措,都涉及权力和利益的再调整,改革管理工作面临的阻力和难度加大。比如,政府机构改革,涉及整合撤销的个别部门,缺少大局意识,改革任务落实不到位;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有的部门不愿意放权,取消下放的难度越来越大;事业单位分类中,向行政类、公益类挤的问题比较突出,协调难度也很大;日常管理中,有的部门还是一讲加强某项工作,就要求增设机构、增加编制,控编减编的任务依然艰巨,等等。在推进改革、加强管理的过程中,动力和阻力并存,工作难度越来越大,“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已成为机构编制工作面临的一个新局面。我们必须发扬敢于担当的精神,抓住全面深化改革的有利时机,研究切实有效的措施办法,顺势而动,破解阻力,攻坚克难。如果怕这怕那、犹豫不前,甚至将问题掩盖、矛盾转移,固然可以求得一时轻松,但只能把当前问题拖延成长期问题,失去了主动权,长远来看更加难以解决。

(三)从部门自身来看,机遇与挑战并行。当前,我们推进的各项改革管理工作,各级党委、政府领导非常重视,社会也很关注,这为我们拓展机构编制工作空间、提升部门地位提供了很好的机遇,也将为机构编制干部的成长进步创造良好平台。但是,要有位置必须先有作为,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如果我们不能承担起党委、政府赋予的职责,完不成工作任务,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中无所建树,必将丧失把机构编制事业做大做强的历史机遇。从这两天的研讨情况来看,全省各项工作取得了很好成效。但是也应看到,有的地方措施不够得力,工作进展比较缓慢;有的缺乏创新意识和勇气,存在“等、靠、要”思想,工作没有突破和亮点,这与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我认为,存在这些问题,客观上与当前的改革管理工作存在阻力、难度较大有关,但更与自身学习不够、创新意识不强、能力素质不高有着直接关系。对此,我们一定要牢固树立机遇意识,抓住提升工作层次、提高部门地位的有利时机,加强学习研究,提高能力水平,努力打造一支业务精湛、作风过硬的干部队伍,为推进各项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二、着力抓好几项重点工作

(一)以“两轮驱动”推进政府职能转变。两轮驱动说的是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权力清单制度。政府职能转变是行政体制改革的核心和关键,实质是要解决政府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的问题,重点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社会的关系,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干预过多和缺位、越位、错位等问题,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的作用,最大程度地激发市场主体的发展活力和创造力。政府职能转变内容包括很多方面,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行政权力清单制度是突破口,这项工作做好了,就能带动各级各部门在职能转变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

关于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去年以来,各级上下联动,积极推动简政放权,省级取消下放了262项行政审批事项,市县两级共取消下放3577项,较好地激发了社会和企业投资创业激情;省级行政审批事项目录已面向社会征求了意见,近期将提交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各地也都开展了目录编制工作。肯定成绩的同时,要更加关注改革中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比如目前各级政府行政审批事项仍然偏多,有的部门不愿“出血割肉”,取消下放的事项清汤寡水,含金量不高,社会各界反映不够解渴;一些审批事项程序繁锁,办事效率不高;基层政府和社会组织的承接能力较弱,在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方面措施办法还不够多等等,这些都需要我们深入研究、逐步解决。这项工作列入了省科学发展综合考核体系,大家的工作如何将直接影响本市的考核成绩。各地要对照省编办印发的考核方案,围绕“接、放、管”,继续加大工作力度,做好承接落实、目录编制、取消下放和规范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关于推行行政权力清单制度工作。8月1日,省政府召开电视会议作了全面部署。按照时间安排,省编办将从9月至11月对省直部门行政权力进行审核确认。考虑到审核工作任务重、时间紧,省编办准备采取集中力量打歼灭战的办法,每个处室都要承担审核任务。这样做既可以集中高效完成任务,又能全面锻炼干部。各地要按照省里部署要求抓紧启动这项工作,扎实做好“清权、减权、优权、制权”等各个环节的工作,确保明年一季度公布权力清单。

特别强调一下,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推进权力清单制度的重要内容,要搞好衔接、统筹推进。已初步完成行政审批事项目录编制工作的地方,要对照权力分类进一步清理纳入目录的事项,与行政权力清单搞好衔接;未完成目录编制工作的,要与编制行政权力清单工作结合起来,统筹考虑,避免重复劳动。

(二)扎实做好市县政府机构改革工作。这是今年下半年市县编办的重头戏。自6月份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市县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的意见》以来,各地都在积极研究贯彻意见,紧锣密鼓地开展工作。从前期调度情况看,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工作进展总体较慢。截至目前,只有菏泽、泰安、莱芜、东营、潍坊、淄博、青岛、威海、济南等9个市上报了方案,省里已及时提出审核意见,报姜异康书记、郭树清省长审示。省委、省政府要求11月底前完成市县改革,时间已经非常紧张。各地一定要加快工作进度,未报方案的市要抓紧上报,省编办将尽快组织审核、报批。各市也要抓紧组织审核县(市、区)的改革方案,为基层组织实施改革留足时间。另外,前期部署的食药工商质监体制改革、卫计委组建等工作,有的地方迟迟没有完成,这次务必结合机构改革调整到位。各市要抓紧对县(市)区进行一次督导,确保9月底前全面完成任务。

二是改革力度不够大。有些地方在推进改革中,存在观望求同的心理,创新意识不强,特别是在推进大部门体制方面,大都满足于完成省里部署的规定动作,结合实际搞自选动作很少,缺乏亮点。改革需要慎重,但不能没有创新,自己束缚住手脚,就失去了改革应有的意义。各地要紧紧围绕市县政府职能定位、运行规律和存在的突出问题,加强调查研究,在职能转变、大部门体制、严控机构编制等方面真正拿出过硬的招数。对省里的规定动作,各市必须落实到位。同时,鼓励各地对具备条件的领域加大整合力度,推进大部门体制,对腾出的部分机构数额,可以因地制宜地设置一些体现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特色的机构。在组织实施方面,要狠抓落实,不折不扣地完成改革任务,绝不能搞形式、走过场。为保证改革取得实效,省委、省政府要求对各市改革情况进行评估验收。这次评估要动真格、见真章,不能报个自查报告、搞个总结就完事,省编办将会同有关部门逐个市进行评估,落实不到位的要责令整改,并报省编委进行通报。

(三)加快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8月6日,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正式印发《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配套文件》,文件制定过程中,多次征求各地的意见,凝聚了大家的智慧和心血。这些配套文件的出台意义重大,加上此前省委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事业单位党的建设的意见》和2011年省委、省政府《关于贯彻中发[2011]5号文件精神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实施意见》(鲁发[2011]16号),形成了“1+10”政策框架,标志着我省事业单位改革进入了全面深化的新阶段。

事业单位改革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必须按照既定的时间表和路线图,一环扣一环,稳扎稳打,积极向前推进。我们要趁配套文件出台之际,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加快进度,取得更大的改革成果。近期要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尽快完成分类工作。分类是事业单位改革的基础,这项工作完不成,就会影响下一步的改革进程。上半年,各地都提出了事业单位分类的初步意见。近期,省编办将抓紧完成省属事业单位分类扫尾工作,9月份提请省委、省政府审议。各市也要抓紧按程序报批,尽快完成分类工作。

二是抓好配套文件的组织实施。各市要对照配套文件精神,进一步修改完善、尽快出台本地改革政策。同时,要积极发挥牵头部门的作用,明确职责分工,加大督导力度,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加快改革步伐,整体配套、协同推进事业单位管理体制、人事制度、收入分配制度、社会保障、国有资产管理、党的建设制度等方面的改革,把事业单位各项改革任务落到实处。

三是创新事业单位管理体制。今年以来,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各专项小组都印发了重点改革任务和工作要点,对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建设、绩效考核、公立医院和中小学取消行政级别、探索建立各类事业单位统一登记管理制度等提出了要求,这与事业单位改革的方向是一致的。各地要在上述方面有所创新、有所突破,特别是要结合行业体制改革,借势推进,进一步创新事业单位体制机制。

四是研究探索社会力量兴办公益事业问题。今年,孙伟常务副省长按照省委常委调研课题分工,将社会力量办医办学作为重点课题,亲自带队开展了多次调研,并要求省编办牵头对有关问题进行研究。这是事业单位改革的内容之一,在理顺体制、政策支持等方面亟待破题,希望各市开动脑筋,大胆探索,采取措施加以推动,为省委、省政府制定政策探索经验和路子。

(四)积极推进重点领域体制改革。要坚持问题导向,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体制改革,着力解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和党委、政府关注的热点问题。

一是深化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省委、省政府对这项工作很重视,给予很大期望。前期,各地从不同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但总的来说,思想比较保守,创新的力度还不够大。今年新增12个试点镇后,各市都有了试点单位,大家要把这项工作放在重要位置,进一步解放思想、迈开步子,帮助试点镇深入研究制约发展的体制问题,抓紧制定完善试点方案,努力在下放权限、理顺县镇关系、强化财政支持、推进土地、户籍、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等方面,取得较大突破,推动试点镇加快发展。

二是推进检验检测认证机构改革和市场监管体系建设。今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中央编办、国家质检总局《关于整合检验检测认证机构实施意见的通知》([2014]8号),6月份,国务院印发了《关于促进市场公平竞争维护市场正常秩序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20号),分别提出了检验检测认证机构改革和市场监管体系建设的目标任务。目前,省编办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正分别会同省质监局、省工商局研究贯彻意见。这两项工作既涉及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又涉及事业单位改革。各地要认真学习贯彻国务院文件精神,结合当地实际和正在推进的体制改革,深入研究措施办法,对方向明确、条件成熟的领域,可以先行一步,加快推进。

三是探索推进综合执法体制改革。这是市县政府机构改革的重要内容。目前,各级政府执法队伍设置过细、执法责任不清、监管力量分散等问题比较突出。各地要结合推进大部门体制,对职能相近、执法内容相近、执法方式相同的执法机构进行整合,重点是市场监管领域,以及城市管理、文化管理、农业管理、交通运输、城乡建设等领域,大力推进综合执法,切实解决多头执法、重复执法等问题。要推进执法重心下移,进一步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生产、城市管理、环境保护、农业、国土、文化等重点领域基层执法力量。近期,中央编办将选择部分城市开展综合执法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我省已将莱芜市、胶州市、高密市、滕州市作为试点城市报中央编办。中央部署后,省编办要研究制定指导意见,对改革的目标任务、基本思路作出规范,有关市编办要按照要求搞好试点工作。

四是按照全面深化改革任务分工,配合推进其他领域的改革任务。比如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纪检、司法等,也都涉及管理体制和机构编制调整。我们要高度重视,主动介入,搞好调查研究,及时提出我们的意见建议,为党委、政府当好参谋,并积极做好相关工作,为深化改革提供有力支持。

(五)加强和创新机构编制管理。中央提出本届政府财政供养人员只减不增之后,严控总量与满足事业发展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过去那种只会加法、不做减法的老一套,已很难适应当前工作的需要。我们必须转变管理理念,创新工作方式,用改革的办法解决编制不足的问题。

一是继续在“减”和“调”上做文章。上半年,我们通过精简压缩,收回了部分编制,手中有了一点余粮,但仍是杯水车薪,减编控编的任务依然很重,需要我们结合改革和日常管理工作,继续动脑子、想办法。比如,要结合机构编制核查,在摸清机构编制和人员情况的同时,对单位职能任务、运行情况也要搞清楚,对那些有编制无人员的空壳单位要坚决予以撤销建制、收回编制,要加大经营类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力度,做到应改尽改、腾笼换鸟,尽可能多地腾出编制。还有部分占用事业编制的社团组织,也要结合事业单位改革和行业协会改革,把编制收回来。在编制安排上,要坚持保重点、保民生、保基层,将编制资源更多地投向安全生产、食品药品、环境保护、医疗教育、社会保障等民生领域和基层一线,真正把好钢用在刀刃上。要认真研究政府购买公益服务的措施办法,创新机构编制管理,对一般性公共服务原则上引入竞争机制,通过财政向社会购买,不再增加编制。

二是做好超职数配备干部和提前离岗问题整改工作。今年初,中央部署开展了“三超两乱”问题整治工作(超职数配备干部、超机构规格提拔干部、超审批权限设置机构;擅自提高干部职级待遇、擅自设置职务名称)。最近,中央巡视组对我省反馈巡视情况时指出,我省超职数配备干部和提前离岗人员问题严重。对此,省委高度重视,要求用两到三年时间基本完成超配干部消化问题,2010年8月1日以来提前离岗人员全部回岗上班。8月4日,省委组织部、省编办、省人社厅专门召开会议对有关统计和整改工作作了部署。对于这项工作,我们要从讲政治和促进事业发展的高度来认识和把握。这既是组织人事纪律问题,也是机构编制纪律问题。抓好整改工作是进一步严肃机构编制纪律、强化机构编制工作权威的重要措施。各地要按照省里的部署要求,结合核查工作,积极配合组织部门搞好超职数配备干部和提前离岗人员的统计工作,真正摸清底数、建好台帐;要把现有改革和管理政策用足用好,妥善解决整改工作涉及的领导职数和编制问题。特别是要以整改为契机,进一步健全完善机构编制管理制度,严格按权限和程序审批机构编制和领导职数,加强编制和职数使用管理,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切实维护机构编制纪律的严肃性、权威性。

三是开展机构编制责任审计工作。今年7月,审计署、中央编办等7部委联合颁布了《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实施细则》,确定将“机构设置、编制使用以及有关规定的执行情况”纳入各级各部门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内容。这是一项新的制度规范和工作任务,是加强监督检查工作的又一有力措施,对于进一步提升领导干部机构编制责任意识、增强机构编制刚性约束力具有重要意义。省编办正在会同省审计厅研究具体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审计对象和内容、方式方法、结果运用等政策措施。文件印发后,各地要认真抓好落实,会同审计等部门建立健全协作机制,积极配合推进这项工作,借力加强机构编制管理。

四是改进机构编制管理考核工作。今年,按照省委关于改进考核工作的要求,省编办下发了《机构编制工作绩效管理实施办法》和2014年评价标准。在考核中,省编办将更加突出重点任务,一般性、日常性工作不再纳入范围;更加注重日常管理,有关处室要建立工作台帐,全程跟踪,不搞年底突击检查;更加强调结果运用,考核结果将如实向各市编委主任反馈,包括每项重点工作得分、综合得分、评价等次,主要成绩和存在问题,改进工作的意见建议等内容。对发现的违纪违规行为,将责令限期纠正,并严肃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三、着力提高机构编制工作整体水平

面对繁重的工作任务和重重困难,迫切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创新工作方法,不断提高整体工作水平。

一要善于争取党委、政府领导支持和部门配合。前面已经提到,机构编制工作将长期面临动力和阻力并存的局面。如何用好动力、破除阻力?我看,关键是要争取领导支持和部门配合。实践表明,只要勤于汇报、善于沟通、耐心协调,我们的工作成效就会大一些,困难就会少一些。凡是工作开展好的市,也都是在争取党委、政府领导支持方面很到位的。对一些重点、难点工作,尤其是对部门“削权割肉”的事项,各地一定要把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本地的工作实际、存在的困难以及措施办法等汇报到位,争取党委、政府的最大支持。另外,当前各项改革管理任务具有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特点,有的涉及多个部门的职能,靠单兵作战很难落实到位。如果关起门来干工作,得不到有关部门的配合支持,编办就会形成“孤岛效应”,工作很难打开局面。对此,各地要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建立健全协调配合机制,形成工作的强大合力。

二要加强学习调研、提高业务能力。当前,我们在深化改革过程中,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完成好这些任务,必须更加重视学习调研,不断提升业务能力。不能只管领导部署,不研究具体业务,当甩手掌柜。我们既要当指挥员、又要当战斗员,带头学习钻研业务,带头开展实地调研,带头解决实际问题,真正熟悉情况、精通业务,做机构编制工作的行家和专家。要树立问题导向,开展有针对性的研究工作。今年初,省编办结合重点工作任务,确定了27项调研课题,省、市、县编办联合进行攻关,争取出台一批有价值的研究成果,用于指导和推进工作。

三要加强沟通、上下联动。我们目前承担的很多工作任务,需各级上下联动,协同作战。全省机构编制部门是一个大家庭,各级编办之间要加强内部沟通交流,相互学习借鉴,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特别是市级编办处在承上启下的关键位置,既要贯彻落实省里的各项部署要求,又要负责对县级编办督促指导。在推进工作中,要及时向省编办反映工作中的情况和问题,提出合理的意见建议。今后,省编办将带头搞好服务,通过召开座谈会、共同开展调查研究、组织学习培训和业务合作等方式,为市县编办工作开展提供便利、创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