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01 01:11:2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泄漏应急演练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演练目的:
为了提高全员的安全意识,掌握燃气泄漏应急处理流程及安全疏散,举办一次让员工全员参与的模拟燃气泄漏演练。通过演习提高全体员工的应急处理能力和逃生能力,同时也是对各部门联合处理应急事件一次检验。
二、演练时间:2020年6月18 日
三、演练地点:气化站
四、假设泄漏部位:
天然气管道阀门垫片损坏管道破裂,天然气泄漏。
五、参演单位:新厂、沥青厂、锅炉房
六、演练项目
1、紧急逃生演练
2、泄漏点处理演练
七、演练程序与内容
1、6月 18日9 时,设定锅炉房在巡检过程中,在气化站天然气管道阀门处管道破裂发现有气体泄漏,此时向上级报告。随后按照各自分工立即开展工作,要求人员自接到通知时起,5至10分钟必须立即赶往事故现场,迟到或无故不参加者视情节进行处理,人员名单安环部统计。
1、到达现场后,由总指挥现场演练命令,在副总指挥的带领下:
(1)相关检修人员立即佩戴防护器材赶赴现场,进行维修处理,同时对事故现场进行警戒,切断一切火源;
(2)立即通知警戒组维护现场秩序;
(3)疏散其他员工紧急撤离,到上风向处等待;
(4)立即通知现场指挥领导按照分工开始进行,并将处理情况及时汇报总指挥,并将事故原因、责任人调查清楚;
(5)安环部负责对的命令跟踪反馈,并负责信息收集、整理、报告。
3、各单位按照各自职责分工迅速开展工作,不得出现怠慢、观望等现象。
4、扫尾工作:任务完毕,由疏散组、警戒组对事故现场进行保护,待总指挥调查事故完毕后,方可撤离。
5、演练结束后人员集合,由总指挥进行点名、总结、讲评。
九、演练要求
2月17日上午按照总包XXX的部署,XXXX公司在福炼一体化新区乙烯装置冷一区组织了紧急情况下应急撤离演练。应急演练10点30分开始11点钟结束共进行了30分钟,集合地点为乙烯冷区2号路,集合人数358人。其中人员应急集合为15分钟,演练讲评为15分钟。演练严格执行应急预案的要求以真实情况为依据进行。通过此次应急演练明确的告诉了施工人员在发生火灾、爆炸、泄漏等紧急情况时如何选择逃生路线,明确了班组长和各单位负责人的安全职责使应急撤离的程序和理念深入人心。一旦发生上述的紧急情况,快速的应急响应能使现场施工人员赢得宝贵的时间,在最短的时间内离开危险区域。
乙烯区域的应急演练虽然顺利结束但也暴露出诸多问题,具体如下:
1. 参演人员安全意识不强。在收到紧急集合信号后现场施工人员行动迟缓,根本未将此次演练当成一次紧急事件认真对待,有的施工班组甚至把工具收拾好后才前往紧急集合点,致使此次疏散演习的整体集合时间较长。
2. 高处作业人员撤离时安全带系挂不到位。很多高处施工人员紧急集合过程中为尽快下到地面,在高处移动过程中没有执行安全带100%挂靠的规定,殊不知紧急事件发生时人员慌乱极易造成高处坠落。这个问题作为重点已在集合完毕后的总结中强调。
3. 应急响应下的设备管理缺陷。人员接到应急通知后应立即关闭设备的电源、气源,并将钥匙留在锁孔内。但此次人员在撤离时没有按要求关闭焊机等用电设备,致使很多用电设备在无人时仍处于运转状态,一旦发生大面积泄漏带电运行的设备就成为安全隐患了。
此次的应急演练的目的已经达到,现场施工作业人员和各单位负责人已经了解应急情况的撤离程序和撤离注意事项。同时通过演练我们找到了撤离过程中的欠缺和不足,并为此召开总结会加以分析落实保证紧急情况发生时所有人员有序安全撤离。
(1)液氨的理化性质 分子式NH3,分子量17.03,液氨是N2H2高温高压合成NH3,它是一种无色液体,当压力减低时,则有氨气化而逸出,同时吸收大量的热量。气氨为无色气体,有强烈的特异刺激性臭味,有毒,人体接触气氨易引起口、眼、鼻黏膜水肿,吸入气氨易引起肺水肿。水溶液呈碱性。
(2)液氨的爆炸范围 空气中氨蒸气浓度达15.7%~27.4%时,遇到火星会引起燃烧爆炸。
二、目的
为保证企业职工生命财产的安全,避免或者减少社会影响和损失,防止突发性重大事故并能在事故发生后,迅速有效控制处理,本着预防为主、自救为主、统一指挥、分工负责的原则,制定本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在平时根据预案的内容进行演练,遇有突发事故发生后,按本预案的内容执行,将事故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内。
三、范围
装置区内有液氨储罐15个,最大总容量75m,根据本公司生产、使用、储存化学危险物品的品种、数量、危险性质及可能引起化学事故的特点,确定以下3个危险场所(设备)为应急救援危险目标。
(1)1号目标液氨储槽(单个容量5m)。
(2)2号目标压缩机厂房(压缩机8台)。
(3)3号目标蒸发间(蒸发器6台)。
NH3(气、液)发生事故部位,可能波及的范围835岗位周边界区。
四、职责权限
1、指挥机构
车间成立化学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领导小组”,由车间安全、设备、技术等有关人员组成。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办公室设在车间安全组,发生重大事故时,以指挥领导小组为基础,即化学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车间主任任总指挥,有关生产主任任副指挥,负责车间应急救援工作的组织和指挥,指挥部设在车间调度室。
注意:若车间主任和生产主任不在车间时,由值班长和安全员临时任总指挥和副总指挥,全权负责应急救援工作。
2、职责
(1)指挥领导小组 其职责包括:
1)负责本单位“预案”的制定、修订;
2)组建应急救援专业队伍,并组织实施和演练;
3)检查督促做好重大事故的预防措施和应急救援的各项准备工作。
(2)指挥部其职责包括:
1)发生事故时,由指挥部和解除应急救援命令、信号;
2)组织指挥救援队伍实施救援行动;
3)向上级汇报和向友邻单位通报事故情况,必要时向有关单位发出救援请求;
4)组织事故调查,总结应急救援工作经验教训。
(3)指挥部人员分工分为以下几项。
1)总指挥:组织指挥全车间的应急救援工作。
2)副总指挥:协助总指挥负责应急救援的具体指挥工作。
3)安全员:协助总指挥做好事故报警、情况通报及事故处置工作。
4)岗位负责人:负责灭火、警戒、治安保卫、疏散、道路管制工作。
5)值班长:①负责事故处置时生产系统开、停车调度工作;②事故现场通讯联络和对外联系;③负责事故、现场及有害物质扩散区的洗消、监测工作;④必要时代表指挥部对外有关信息。
6)设备员:协助总指挥负责工程抢险、抢修的现场指挥。
7)工会:负责现场医疗救护,调度车辆、运送应急救援物品。
8)综合管理员:负责抢救受伤、中毒人员的生活必需品供应。
(4)救援队伍的组成及分工 车间各职能部门和全体员工都负有化学事故应急救援的责任,救援队伍是化学事故应急救援的骨干力量,其任务主要是担负本车间化学事故的救援及处置。
五、NH3(气、液)化学事故的处置
我车间制冷系统中存在大量的NH3(气、液),泄漏事故的主要部位如前所述1#、2#、3#目标,其泄漏量视其漏点设备的腐蚀程度,工作压力等条件而不同。泄漏时又可因季节、风向等因素,波及范围也不一样。事故起因也是多样的,如操作失误、设备失修、腐蚀、工艺失控、物料不纯等原因。
NH3一般事故,可因设备的微量泄漏,由岗位操作人员巡检等方式及早发现,采取相应措施,予以处理。NH3重大事故,可因设备事故、氨系统的大量泄漏而发生重大事故、操作人员能及时发现,但一时难以控制。毒物大量泄漏后,可能造成人员伤亡或伤害,波及周边范围,当发生NH3泄漏事故时,应采取以下应急救援措施:
8月23日,第二届全国危险化学品救援技术竞赛在黑龙江省大庆市拉开帷幕,来自全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相关中央企业的30支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代表队,共240名队员参加了八个大项、为期3天的激烈角逐。
“技术攻关为抓手,
提升智能化水平”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副局长、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主任孙华山在闭幕式中对这次竞赛进行了点评。孙华山指出,本次竞赛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生命至上”的救援理念,紧紧围绕救援实战,综合演练中使用了高喷消防车、无人侦察机、灭火机器人、灭火泡沫等一批国内外领先的装备技术,其中部分装备是第一次使用,反映了应急装备技术发展的新方向、产业发展的新成果。充分展示了救援队伍实力和技术装备水平,开拓了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国际交流与合作。
孙华山要求,下一步,要以能力建设为抓手,确保应急处置科学有效;以技术攻关为抓手,大力提升应急救援智能化水平。各有关单位要加快推进安全生产应急平台体系建设,尽快与正在改造建设的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应急平台和指挥大厅实现互联互通,逐步实现国家、省、市、县和重点企业、应急救援队伍之间的互联互通与资源共享。要充分运用新兴技术手段,特别是运用物联网、大数据和互联网+等科技手段,提升应急平台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要针对事故预警及响应、灾区侦测与灾害处置等应急救援关键技术和装备难题开展集中攻关,力争形成一批研发成果,适时开展成果转化与推广应用工作。
他要求,以基地建设为抓手,不断提高应急救援保障水平。同矿山应急救援体系相比,我国的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体系的队伍规模、建设机制、保障能力、基地布局等方面还比较薄弱。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从2016年起计划在全国先期建设11个国家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基地、3个油气管道应急救援基地和2个危险化学品实训演练基地。各有关地区和单位要按照“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标准,积极探索适合本地区、本单位安全生产和应急救援需要的建设模式,充实专业人员、配套救援装备、完善基础设施、健全规章制度、展开训练演练,按照要求抓紧推进基地建设,尽快形成区域应急救援能力和培训保障能力。
以完善联动机制为抓手,全面增强协同实战能力。要借鉴京津冀联动机制建设的成功经验,通过信息共享、技术支持、联合行动、共同处置等有效合作,加强跨地区、跨行业应急救援工作,使各类应急救援资源进一步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建立健全统一指挥、反应迅速、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处置机制,并适时组织开展有实际内容的联动活动,提高协同应对生产安全事故能力。
应急演练 高新技术装备集结
在开幕式上,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下属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大庆油田)举行了石油化工火灾事故处置综合演练。演练主要内容为化工装置泄漏、起火、爆炸,引燃邻近的原油储罐,形成立体式燃烧后,地企联动处置的全过程。
本次大型储罐和石油化工火灾扑救突出了“四新”:一是新理念,不搞大兵团作战、不搞人海战术,推行科技换人,走精兵战法;二是新装备,演练采用了三相射流消防车、智能灭火侦测机器人、消防无人侦察机、电控中低倍泡沫复合炮等新装备;三是新技术,采用大数据、云平台辅助决策指挥;四是新战法,坚持以人为本,发挥高科技优势,实现危化品装置火灾现场灭火抢险主攻作战无人化、智能机器人现场作战编成化(作战力量编成属于作战计划的子部分,指的是参战力量的构成及编配组合)。
大庆油田消防支队战训部主任刘伟向记者介绍了本次演练中使用的新技术、新装备。
履带车式消防机器人
主要用于危险装置的灭火任务。原来需要十几台车辆救援的工作,现在只需几台机器人即可完成。机器人射程可达65~70 m。原来移动消防炮台是靠人抬到火场附近,而机器人可由拖车运到附近安全区域后,由无线遥控进入火场,不需要人再冒险进入火场危险地区,保障救援人员人身安全。机器人本体采用防爆、防水设计,能够在易燃易爆环境下工作,涉水深度可达350 mm。在高温环境作业时,通过双层自动调整水幕可以对消防机器人本体进行主动降温。本次演练中机器人距离着火的塔体仅15 m。
三相射流消防车
主要用于油罐灭火,可以有效控制火情,避免次生事故。“三相”指的是“水、抗复燃灭火剂、超细干粉”三种灭火剂。其中,超细干粉颗粒直径仅有5 μm,可起到抑制火势的作用。一般的干粉灭火剂容易受潮结块失去效应,而这种超细干粉不仅不会吸水受潮,且靠水的负压带出去射程更远。而抗复燃灭火剂灭火效率极高,打到2 300℃的火焰上,瞬间可降至38℃,而且非常环保,可自然降解。
新型灭火剂
采用环保材料的新型灭火剂既可降解,还大大提高了灭火效率,对火情实现“秒杀”。
大流量消防炮
主要用于10万m3以上油罐火灾处置。利用“水着粉”技术,使原来最大40 m的灭火炮射程增大到六七十米。此次演练中参与冷却的移动式自摆电控消防水炮,是我国首款突破80 L大流量移动式自摆电控消防炮,采用分体式结构,便携底座,在安装车载连接法兰后可作车载炮使用,可实现355°任意设置自摆角度,俯仰旋转角度35°到85°,使用车载法兰时,在炮头进口压力达到10.5 kg时射程可达约90 m。
无人机
主要负责空中侦查。火情侦察是灭火作战工作中十分重要的环节,它关系到现场力量部署、战术响应、作战程序开展和作战安全防范等,将直接影响到灭火作战的效率和成败。此外,在救援后期,由无人机到油罐上方侦查确定火全部扑灭后,人员再靠近,能够保障人员安全。
大庆油田消防支队副支队长、本次演练副总指挥盖明永还告诉记者:“本次演练是国内首次将消防机器人作为主攻力量,也是运用无线设备最多的一次消防演练。在演练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新的问题,摸索总结出了一些利用新装备、新技术的消防作战经验。”例如在预演中,曾发生两种消防机器人、无人机、移动式遥控消防炮等几台无线设备信号互相干扰的现象。后来经过与几家设备生产企业的技术人员协商,对各自的信号频段进行了调整,避免了互相干扰,为今后将多种无线信号设备运用到消防实战中提供了经验。关于消防机器人的部署作战方法,刘伟介绍说,要考虑到现场着火罐和邻近罐的实际储量及罐体表面积,科学设置机器人和遥控水炮阵地。
救援竞赛 更加贴近实战
本届竞赛在项目设计上吸收了上届竞赛成果,并进行了大胆创新,做到贴近实战、突出实用、设计合理、难度提升,强化了危险化学品救援专业性和实战性。项目设置既保留了理论考试、体能测试、带压堵漏、火灾扑救等经典项目,又增加了单兵破拆救人、槽车泄漏处置等个人和团体新项目,基本涵盖了危险化学品救援的类型种类和重点难点。
经过为期3天的激烈角逐,竞赛最终决出了个人综合体能、单兵破拆救人、带压快速堵漏、理论考试等个人项目一二三等奖及大流量移动炮储罐火灾扑救、化工装置初期火灾处置、危险化学品工艺管线带压堵漏等集体项目一二三等奖。中国石油大庆油田、北京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等6支代表队获得团体优胜奖。
科目设置更科学
竞赛分裁判长马磊向记者介绍了个人项目中的带压快速堵漏科目:“我们在日常救援中经常遇到危化品槽车、管线装置泄漏等。这一科目就是模拟危化品管线泄漏以后进行堵漏,2015年这个科目是集体项目,我们今年增设了单人项目,意义就在于提高单人作战能力。因为危化品事故发生之后,一般不能有大批量的救援人员进入,只有精兵强将能够承担这一重任进入现场操作,重点突出个人攻坚克难的能力。所以我们设置了单人科目,在漏点多人员少的情况下,使得少量人员单独作战成为可能。”马磊也介绍说,这一项目的难度就在于队员需要快速穿着重型防化服,佩戴空气呼吸器,上到二层平台处,利用金属套管堵漏工具对泄漏点进行堵漏。且模拟的泄漏介质由去年的气体改为了今年的水,从视线上到操作上难度都大大增加,但这种情形与实战中遇到的情况完全一致,对于增加队员们的实战经验是非常有帮助的。
广东省代表队领队余勇告诉记者,本届竞赛与上一届相比科目更多,更突出了危险化学品救援的专业性、技能型。“例如针对危化品堵漏的科目就有好几个,其中集体项目中的危险化学品工艺管线带压堵漏,两个漏点一个是直管的、一个是法兰的,与我们日常救援中经常遇到的情况相符,比较贴近实战。”他指出:“本届竞赛在赛制上也有变化,去年是个人项目比赛结束之后,总分进入前6名的队伍才有资格参加集体项目,而今年每位参赛队员都可以参加所有的八个项目,让大家训练了这么久,都有机会上场摸一下,更能够起到锻炼队伍的作用。”
宁夏自治区代表队领队王廷文认为:“救援队员的基本功一个是体能、一个是技能、一个是智能,‘三能’是一个合格的应急救援队伍必须具备的素质。而这次竞赛中所有科目都是我们实战当中可能碰到的问题,恰恰考验了救援队员的这‘三能’。比赛的结果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交流、学习、开眼界。让队员们互相看到差距,今后的干劲儿更足,训练起来就有目标了,他们将成为企业救援队中的骨干。而这参赛的8名队员回去之后,也会把竞赛场上的情况反馈给其他救援队员们,这也是竞赛的成果。”
“希望危化品专业消防队员年龄不再受限”
湖北省代表队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武汉分公司消防大队长郎军提出:我国还没有建立成熟的专职危化品应急救援队伍,企业救援队通常需要通过第三方劳务派遣开展应急训练。危化品救援队伍的正规化,需要国家进一步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另外,《中国石化消防达标管理规定》中有明确规定,消防员不得超过35岁,驾驶员不得超过45岁。就我消防大队来说,队伍平均年龄在22~23岁,但实际上危化品专业应急救援需要积累更多的专业知识与实战经验,队伍偏年轻化,流动性大,对于应急工作并不是十分有利。在这一点上,美国建立了比较完善、成熟的专职消防员体系,他们主要在于消防应急知识和技能的考核,不规定和限制年龄,这对我们是个不错的借鉴。”郎军建议。
“跟部队训练比,还是这个更苦些”
此次竞赛中荣获个人综合体能第一名的中国石油大庆油田代表队队员王东东是一位退伍的三级士官,曾当兵12年。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感慨说:“跟部队训练比,还是这个更苦些,非常考验人的意志,到训练后期我都有点挺不住了,精神压力特别大。”王东东从接到参赛任务起,接受训练105天,平均每天训练8 h以上。“几个星期都没有回过家了,几个月就放了4天假,相当于封闭式训练。”但是说起比赛的收获,王东东觉得付出都是值得的:“参加这个比赛对我帮助挺大的,因为我是去年退伍之后刚来到救援队的,接触业务比较少,通过参加比赛,学习了很多危险化学品救援专业知识,训练了很多专业技能,对我今后工作有很大帮助。”
关键词:应急预案、应急处置能力、可操作性、协调性、应急演练、评估、量化
一 前言
近年来,危化企业对处置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非常重视,结合公司实际制定了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现场处置方案,内容从危险化学品泄漏、着火、爆炸到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着火爆炸,几乎包含了危化企业的所有主要事故,初步在危化企业内部建立了应急管理机制,涵盖了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事故风险描述、预警及信息报告程序、应急响应程序、保障措施等内容。这些预案和机制,对应急管理工作起到了很大的指导作用,但在实际操作中还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了事故现场应急处理的准确性、快速性和协调性。因此,有必要对如何提高现场应急处理能力进行分析,便于进一步完善应急管理体系。
二 目前应急处置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预案可操作性不强
目前,虽然危化企业各个层面基本上都制订了应急预案,但从具体内容和实际操作情况看,预案都普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大的原则性内容很齐全,但应急预案的特殊风险管理、标准操作程序和细节流程不够明确;二是后果严重的事故都已列入预案,但平时发生概率较大的一般性事故及曾经发生过的一般性事故往往没有列入预案,有漏项的现象。
2、应急预案编写及修订存在问题
应急预案修订小组机构、制度及各项职责都制定的井井有条,但执行起来就很大一部分落不到实处。(1)有些预案的编制没有针对实际情况进行风险分析和应急调查;或是应急预案修订只停留在安全管理部门,导致针对性不强。(2)有些预案修订不及时,预案修订只停留在纸面上,没有与生产实际跟进,出现脱节现象。(3)预案之间衔接不够。上下级、各岗位没有很好的衔接,从组织结构、处理程序到职责划分等,都存在一些盲点、重叠、矛盾现象。
3、现场事故处理不迅速
目前,危化企业一旦发生突发性事故,各级领导都能按预案要求,迅速组织有关人员赶赴现场,出动比较迅速,但是处理事故时间较长。主要还是对事故做出正确处理方法的判断能力不够,在总指挥未到达之前,下达如何处理重大事故的决策性指令的能力差,抢险人员处于待命状态的时间较长,加上处理方法不熟练,采取的有效措施不及时,使火灾延续时间较长,影响了整个处理过程的效率,造成的经济损失增大。
4、各应急救援小组之间配合协调不够
突发性事故刚发生时,由于大家对事故情况了解不是很清楚,往往会出现多个应急小组同时工作,如无先后工作顺序的安排,很容易出现各应急小组间互相等待、互相影响的现象,造成救援场面混乱。如治安保卫组没有及时在现场开出快速通道,影响了消防救援车辆的通行及位置的停放;或是由于部门间配合协调不好,造成处理人员无谓等待和资源浪费,从而影响到应急处理的效率。
5、应急演练存在只“演”不“练”的情况
当前应急演练中暴露的问题如下:
(1)有些基层单位的应急预案演练很大程度上是以宣传性、演示性为主,做给大家看的。而不是按照实际需要组织的演练,只是“演”不是“练”,没有真正发挥演练在检验预案、锻炼队伍、磨合机制、教育员工的作用。(2)演练预案与生产实际不符,处理事故的办法比较粗,不具体,不合实际,甚至演练人员不清楚具体的行动做法,衔接不好,慌乱盲从。(3)演练后总结和评估不到位。不认真进行书面记录和总结,总结和评估进行的不充分,没有真正起到提高应急处置能力的作用。
6、应急处置教育培训不到位
当前,大部分企业在应急宣教培训方面,存在着内容方式单一、参训对象范围小、培训内容没有操作性和指导性等情况,宣教培训的效果不明显。培训的内容仅局限于防火、灭火、应急疏散等内容,没有将危险部位的现场应急处置措施、应急物资的存放及检查、应急装备的使用方法及事故的应急处置程序等内容纳入宣传培训计划,使得现场职工应急能力差。
三 制定的改进措施
1、规范了应急预案的编制和修订。
应急预案的关键是具有可操作性。在大原则正确的前提下,往往是细节决定成败。要编写符合生产实际的应急预案,真正编写好应急预案,首先应将本单位和同行业的事故进行认真分析,对本单位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另外要使各基层单位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一线班工长都要参与到应急预案编制与修订的过程中来,由公司安全、技术、设备等专业领导及各专业管技人员一起审核,最后再由总工程师总体审核,由总经理实施。只有规范了应急预案的编制和修订过程,应急预案的质量才会有高度的提升,适用性和可操作性也会大大提高。
2、规范演练程序,加强正规演练。
应急预案演练是检验、评价和保持应急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可以在事故真正发生前暴露预案和程序的缺陷,发现应急能力的不足,所以要按照正规的程序演练。
(1)制定严格的演练工作方案。首先要成立演练组织机构,明确各人员职责,其次演练方案中演练目的要明确,演练事故情景要符合现场实际,参演人员任务及职责要分明,演练步骤要紧张有序,演练物资及保障措施要齐全到位。
(2)注重多样化演练模式。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演练按照不同标准可以划分不同类型,即可以单项演练,也可以综合演练,既可以现场演练,也可以桌面演练。
(3)突出对演练效果的评价和总结。演练的目的是为了检验预案,发现工作中的薄弱环节,解决遇到的问题,修改和调整应急预案,最终实现对应急预案的有效实施。演练完毕后必须形成书面评价报告,经相关各级领导签字后反馈给各个部门,为各个部门今后提高应急处理能力提供完善的依据。
3、普及应急救援知识,创新应急宣传教育形式。
一是丰富宣教培训内容。将生动的事故案例知识讲座及影片放映纳入宣传培训计划,从思想上增强职工对应急知识重要性的认知程度。以微信群等方式让职工全面了解应急知识、提高应急能力。
二是严格应急处置流程,抓好在岗教育。企业的每个重点岗位和关键部位,都应有简单明了的应急流程示意图或应急处置卡,时刻警醒在发生突发事件时如何按照程序应急处置,避免遇事慌乱错过最佳救援时机,甚至因操作失误造成次生伤害,进一步提升企业第一现场、第一时间应对突发生产安全事故的能力。
四 结语
应急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一个动态管理,现场应急处理能力是整个应急管理的核心内容,反映了企业应急管理水平高低,是检验应急预案是否合理、具有可操作性的试金石。现场应急处理能力强弱主要取决于应急预案的合理性以及处理过程的快速性、准确性、协调性,取决于应急处理人员综合素质及平时演练经常化。因此,应急预案方面要及时更新与完善,应急宣传教育及应急演练要经常化、日常化,应急管理机制方面要采用量化考核和动态改进机制,应急管理要不断创新,才能使全体人员的应急能力不断得到提升。
总之,抓好日常应急管理中的每个环节并不断改进与创新是提高现场应急处理能力的关键。
参考文献:
【关键词】火力发电厂;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完善;应急预案的演练;必要性
在国家经济腾飞的今天,作为直接供给能源的大容量、高参数、高技术性能的火力发电厂在迅速建成,电厂的各类事故也在常常发生。事故一旦发生通常都要启动应急预案去进行救援,但由于应急预案本身有它的不完善性,造成事故时救援工作不力,事故时轻则造成全厂停电、设备损坏、电网振荡等事故;重则会造成电网解列、区域大面积停电或人身伤亡等重大事故。
1.应急预案的现状及其使用的效用
尽管近几年国家根据电力大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实际生产安全事故时处理事故的现状,先后出台了相关的规定措施及应急预案。国家电网公司也根据自己的生产特性,按照2009年国家电监会《电力企业应急预案管理办法》要求,编制了《国家电网公司应急预案汇编》。神华国华电力公司的下属电厂也都根据自己电厂的特点制定了相应详细的事故应急预案。这些都说明了人们对火电厂生产安全事故的重视,正在逐渐的完善火电厂生产安全事故时的应急预案。
大多火电厂在建成初期都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人力、物力针对庞大的系统、危险的部位制定了相应的应急预案,火电厂建成初期也是最易发生事故的阶段。笔者亲历了几起事故,事故时也启动了事先制定好的应急预案,但大多造成的损失要比预想大得多。如:2006年的某电厂#1机组试运阶段(150MW、空冷),汽轮机主机油一法兰呲油,喷到高温热力管道上突然着火,运行值班员发现后立即汇报值长,值长接到火灾事故报告后,立即组织现场其它岗位值班员使用灭火器、消火栓进行扑救,最终没能将火势扑灭在初始状态,在火势继续蔓延无法控制的情况下,现场负责人值长立即启动了应急预案,按照应急预案程序调动了当地的消防队。上个世纪某电厂,在发电机组漏氢后,发生了着火事故,当时也启动了应急预案,由于现场的复杂等因素,人们对应急预案重视程度不够,也没有救援经验,最终没有将事故控制住,致使人员伤亡(死亡1人)、厂房坍塌的严重后果。
亲历了这几起起事故,火电厂均编制了应急预案,笔者也参与了应急预案的编制及评审工作,但事故发生时应急救援工作还是与预案有一定的差异,要想减少火力发电厂生产安全事故时的损失,就必须建立逐步完善应急预案长久机制,只有将其投入实践中,对应急预案反复演练才能发现它的缺陷,才能逐步改进完善应急预案。
2.完善应急预案的主要方法
第一:按照电力行业的相关要求,编制本单位所有的应急预案,将应急预案放置到相应的岗位,要经常定期组织大家学习应急预案,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应急预案有不合理的地方及时进行修改完善;第二:制定应急预案演练目标,根据机组大小有必要在两到三年之内将制定好的所有应急预案预案演练一遍,不论实际发生不发生事故都应将好的演练习惯坚持下去直到电厂报废为止;第三:每项事故应急预案演练后,都要进行总结,所有参加演练的人员在总结中找出制定好的应急预案的不足及不合理项,按照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完善;第四:如有发生事故启动了事故应急预案的,事故后进行总结事故和应急预案,也要找出应急预案中存在的不足及不合理项, 按照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完善;第五:就是对暂没发生事故的应急预案和没有进行模拟演练的应急预案,组织相应岗位的值班员经常学习,熟悉预案的内容。火力发电厂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的部位、时间都有它的不确定性,火电厂系统又是庞大的,结构部位又是复杂的,光火灾事故应急预案针对不同部位就要编制十几项应急预案。这次是汽轮机主机油系统所属设备及其相连管道着火,下次着火的也许就是汽轮机密封油系统所属设备及其相连管道或是汽轮机调节油系统所属设备及相连管道,再下次发生的也许就是烫伤、触电、高空坠落、溺水、溃坝、放射性物质泄漏等事故,这谁都不能预测,因此针对这次发生的事故只能修改完善汽轮机主机油系统所属设备及其相连管道着火的应急预案,没发生事故的怎样修改完善呢?就算都是油着火,应急预案有相似之处,可以参照进行修改,但相似中总有各自的不同之处,暂时没有发生事故的怎样来修改完善应急预案呢?笔者认为只有通过加强模拟事故现场演练,按照应急预案的程序来启动应急预案,模拟事故现象救援,救援过程中发现应急预案的缺陷对其进行修改,再投入到实际应用或演练应用中,得到检验找出不足再进行修改,如此循环反复才能逐步取得相对完善的应急预案。达到事故发生时立即启动相对完善的应急预案来科学、快速的处理事故,使事故发生时能将其控制在初起阶段,损失控制在最低限,达到预期目的。
3.取得的成绩
2003年某电厂#2机组试运阶段(330WM、氢气冷却),由于油箱油位过高,致使轴承箱油位高,从油档中分面流出,在汽机大轴端突然发生了油着火现象。当发现火苗时,立即启动油着火的应急预案,处理过程中结合前几天演练扑火的程序、方法。由于通讯畅通、报警及时、各种型号的灭火器准备得当、消防人员赶到的及时,现场救火人员大多也刚经过了演练训练,所以很快将大火扑灭,最终避免了一起重特大火灾的发生,在消除高油位缺陷后机组立即重新投入了试运行。
此次事故时启动了虽没有经过实践检验的应急预案,但刚巧的是事故发生的前两天进行了类似火灾演练。这次演练对此次事故的救援发挥了重要作用,对应急预案的修改完善起到了帮助作用,对应急预案完善性的重要性也是一个极大的警示。
犍为县工业集中区于2008年设立,总面积15.98km2,包括“石马坝组团”、“ 虎吼坝组团”、 “丁家坝组团”、“ 孝姑组团”四大组团。2012年,为进一步加快经济发展,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更好地承接产业转移,适应岷江航电规划,犍为县政府决定实施“犍为县工业集中区扩区规划”:将工业集中区面积由15.98km2扩区至21.8 km2,对原南岸工业集中区4个组团进行调整。2016年3月我县对该园区控规进行了修订,调减了县城玉津镇范围内的区域面积6.14 km2,规划面积15.66 km2,布局上将原光伏产业园、临港产业园、造纸印包产业园合并为轻工产业园,同时,为加快产业升级转型,将原盐化工产业园更名为精细盐化工产业园,形成了《犍为县工业集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修订本)》。犍为县工业集中区在开发建设中,按照“布局集中、用地集约、产业集聚”的原则,以绿色发展理念,我县工业集中区在建设和开发过程中遵守环保法律法规的规定,严格环评制度和环保“三同时”制度。现将我县工业集中区环境保护工作总结如下:
一、工业集中区规划环评开展及执行情况
(一)严格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犍为县工业集中区于2007年取得了乐山市环境保护局《关于<犍为县南岸工业集中区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查意见》(川环建函【2012】364号)。
(二)规划环评跟踪评价情况
2013年实施《犍为县工业集中区总体规划》,暂未开展跟踪评价,预计在2018年开展踪环境影响评价。
二、 入区企业项目环评开展用执行情况
(一)严把园区环境准入条件。犍为县工业集中区根据区域环境承载力、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资源能源禀赋、产业基础、市场空间、物流运输等条件,制定了园区新建项目的环境准入条件。同等条件下,支持有利于构建企业间生态工业链的项目入驻园区。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配合相关部门依法淘汰落后产能,严控产能过剩行业新增产能。新、改、 扩建项目要明确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来源,不得以“零排放”、“零污染”等任何类似名义为企业入园开绿灯。 严格控制水污染和敏感区域高耗水、高污染行业发展,新、改、扩建造纸、有色金属、印染、农副食品加工、电镀等重点行业建设项目实行主要污染物排放减量置换。目前所有签约、入驻项目44个,依法办理环境影响评价手续38个,环评执行率100%。
(二)环保“三同时”执行情况
工业集中区入驻企业37个,签约后待入驻企业6户。入驻企业办理环境影响评价审批37个,项目建设期间严格执行环保“三同时”制度,环境保护设施和措施均已按照环评的要求配套建设完成。目前,其中,已通过环保竣工验收20个,在建12个,已竣工未验收2个,未建设4个,签约未落实用地6个,环保“三同时”执行率100%。
(三)环保违法建设项目清理整顿执行情况
根据《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四川省清理整顿环保违法违规建设项目工作方案的通知》(川办发〔2015〕90号)、《乐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乐山市清理整顿环保违法违规建设项目工作方案的通知》(乐府办发〔2016〕6号)和《犍为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犍为县清理整顿环保违法违规建设项目工作方案的通知》(犍府办函〔2016〕18号)的文件精神,进行了园区违法违规建设项目专项检查。通过检查,工业集中区无违法违规建设的项目。
三、工业集中区环境管理情况
(一)工业集中区环境管理机构设置情况
按照县编委《关于同意县工管委进一步优化园区机构编制资源配置和完善服务职能的批复》(犍编发【2015】74号)文件精神,在工业集中区设置了专门的环境管理机构(工业集中区服务中心项目股),县环保局排出2位工作人员为专职的工业集中区环境管理员,实行“零距离”为企业服务。
(二)网格管理情况
工业园区网格化监管纳入犍为县环境网格监管的范围,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园区所在地乡镇及负有监管职能的部门依据职责充分行使环境监管职能,做到环境监管全覆盖。
(三)风险防范措施情况
1.园区功能布局方面。园区在规划建设过程中,根据入区企业及相邻的工厂或设施的特点和火灾危险性,结合地形、风向等条件,合理布置。针对原料场、成品库,应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要求设置室内消火栓;生产时严格限制火种进入库房,按要求保持相应的防火距离。
2.项目入园选址、总平面布置方面。入驻项目环评中,充分论证项目选址合理性,结合项目安全评价,合理布置总平图,充分考虑原料罐区以及其它化学物料的安全防护距离,消防和疏散通道等问题,有利于安全生产。厂房按不同的防火等级和生产特性进行设计。
3.工艺技术和设计安全。生产系统严格密闭,先用材质性能好的设备和管件,以防泄漏和爆炸。针对有毒有害和易燃气体化学品泄漏,应设置水喷淋系统(喷雾状水稀释、溶解),通过喷淋吸收气体,储存区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并将废水收入事故池。管道破损气体泄漏:关闭破损前端管道阀门,并采取水喷淋,通过喷淋吸收氯气,并将废水收入事故池。针对液体危险化学品的泄漏,在各液态危化品贮罐四周均应设围堰(兼作事故收集池),发生泄漏,经围堰收集暂存,杜绝事故排放进入环境。
4.自动控制设计安全方面。一是对于涉及易燃、易爆的化工生产企业原则上均应采用DCS集散控制系,对重要的参数设计自动调节以及越限报警和联锁系统,采用紧急停车等先进的控制技术,对易发生火灾、爆炸事故的设备采取安全联锁装置。自控仪表采用隔爆型,各控制室设置了不间断电源置、消防栓及可燃气体火灾报警监测装置,以满足安全生产要求。二是采用双回路电源,对关键设备、仪表等采用互为备用的双路电源,确保安全和产。对生产单元因停电会造成火灾爆炸危险,有毒有害气体泄漏和其它停电因素会造成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受到重大损失的场所,必须设置备用电源和应急电源,确保安全生产。三是在可燃、有毒气体可能泄漏的场所,设置可燃、有毒气体检测报警仪,以检测操作环境中可燃及有毒气体的浓度。
5.化学腐蚀防范措施。对具腐蚀作用的物料直接接触的设备、管道、阀门应选用合适的耐腐材料制作,电机及仪表先型也应考虑到防腐,建构筑物设计采用耐腐蚀建筑材料和涂料。
6.物料泄漏的防范措施。一是为避免泄漏在各设备之间的影响,对于易燃易爆物料存贮较多及高压设备,均设置防火防爆墙,同时,为防止其它设备发生事故时的辐射影响,在重要的塔器上安装水喷淋设施。园区内各危险化学品库区及使用危险化学品的生产装置周边应设置物料泄漏应急截流沟,防止泄漏后挥发的蒸气,在储罐区设置水幕和喷淋设施,同时在储罐外围设置截水堤,以免有害气体挥发污染环境和造成中毒伤亡事故,对易燃易燃易爆物料量大的罐区安装大型泡沫灭火系统。二是在有易燃易爆物料可能泄漏的区域安装可燃气体探察仪,以便及早发现泄漏、及早处理。三是定期对储罐外部检查,及时发现破损和漏处,对储罐性能下降应有对策,设置储罐高液位报警器及其它自动安全措施,对储罐焊缝、垫片、铆钉或螺栓的泄漏采取必要措施。四是各涉及企业必须建容量足够的事故应急水池。
7.运输过程中的事故防范。一是合理地规划运输路线及时间,降低事故发生几率,尽量避免事故发生。根据输送物料特性和距离,选择最为安全的输送方式,减少中间环节。危险品的运输单位,事先需作出周密的运输计划和行驶路线,并制定危险 品泄漏的应急措施。运输车辆应避免进入城区和开发区的居住、商贸及人口稠密区域。二是危险品的运输车辆必须通过有关部门的检查,载有危险品的车辆必须注明危险品名称、数量、来源、性质和运往地点,须有专门单位人员负责押运。三是被装运的危险物品必须在其外包装的明显部位按规定粘贴《危险贷物标志》规定的标志,包装标志的粘贴要正确、牢固。危险化学品的包装必须符合《危险贷物运输包装通用技术条件》要求。
8.其它要求。合理布局,园区内拟设置的罐区、危险品储存区等场所应远离人群集中地带和远离地表水体;严格实施园区三级风险防范措施,杜绝事故废水、液体罐等入河;园区管委会及企业提高水环境风险防范意识,加强水环境风险防范设施的监督和管理,择时开展相关培训和演练,加强风险防范,确保危化品不进入岷江,确保饮用水安全。
(四)应急预案情况
由于规划区内将来入驻项目较多,管理水平和企业本身存在的风险因素均有差异,无论预防工作如何周密,风险事故总是难以根本杜绝,对重点企业和环境风险较突出的企业必须制订风险事故应急预案并经专家审查通过后报环保部门备案。并按照预案规定,不定期组织演练,最大可能杜绝环境污染事故的发生。
(五)环境信息公开情况
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环保部关于污染源环境信息公开的要求,通过政府网站和企业自建信息平台主动公开园区内相关企业建设项目环评审批和验收,排放许可 、省控重点污染源监督监测、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排污费缴纳、环保处罚和突发环境事件处理情况等信息。
(六)园区主要污染防治设施建设情况
现工业集中区面积15.66 km2,分为一区三园,即:轻工产业园、精细盐化工产业园、轻化产业园。目前,精细盐化工产业园污水处理设施已建成,运行正常;轻工产业园污水处理设施正在建设中,预计2016年12月竣工;轻化产业园污水处理设施已规划,待园区企业入驻前建设。
20*年第三季度即将告一段落,第四季度即将来临,现将第三季度的安全生产工作做如下总结:
1、第三季度接到管理中心《关于加强食品卫生安全的紧急通知》后,我嘉诚公司首先成立了食品卫生安全检查小组,明确了任务,并对工作区和设备、库房进行了责任区、责任人的划分,使安全责任和卫生区的责任落实到位到人,强化了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
2、健全、完善有关食品卫生安全工作制度,在基础上制定了《食品卫生安全预防措施》,《食品卫生中毒预案》,建立了食品卫生安全检查制度,完善了食品采购,入库检查制度,做到层层把关,责任到人。
3、为使食品卫生工作能够更加明晰,明确,保证各项岗位职责与操作规程更加规范,因而制作了各类制度牌15块并张贴上墙;改造,新增食品存放加工等部位的设备设施,把陈旧的洗碗池更换上了不锈钢池,还增加了两个凉菜间,还安装上了空调和紫外线消毒灯,还把后厨不规范的线路和开关重新进行了改造。
4、各公寓、平房、办公楼除了每周两次的班组安全学习外,这个季度,各部门每周又增加了关于“服务礼仪,职业道德”的电教课,并制作了300张温馨提示“节约用电,小心地滑”;对新来的员工进行了安全知识培(来自公\文:有约)训,除每周日检查外我公司针对各部门进行了一次安全卫生大检查,每月一次针对员工进行安全常识和如何正确使用消防器材进行抽考。
5、锅炉班、维修班、综合班,第三季度除了每周二次的班组安全学习以外,我们特意在八月份组织每周一次的电视电教课,内容包括“礼貌礼节”“职业道德”;锅炉班八月份对东院锅炉房陈旧的管道和设施进行了除锈补漆工作;维修班每周二次对箱变和配电室进行安全检查和打扫卫生,发现隐患及时处理,并制作了“安全管理流程图”1块,“燃气泄漏应急处理流程图”2块,“火警应急处理流程图”2块,“消防应急处理流程图”1块。
6、我公司每月1号对整个联合基地274个灭火器,76个消防栓进行检查,并填写卡片。8月份我公司进行一次消防疏散演练和“安康杯”消防疏散演练签名活动,参加人数:117人次;还对全体员工进行了一次关于“安全知识”,“服务礼仪、职业道德、职业技能”的考试,参加人数103人,还进行一次“安全知识”的电教课,参加人数:118人次。
小结:从第三季度的“安全生产”工作来看,我公司在今后的工作中仍然把“安全生产”做为主题,逐步推行“以(来自公\文|有约)人为本,预防为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安全管理模式,安全管理从事后被动变为事前主动,从专人管理转变为全员管理,今后除了继续开展消防演练和疏散演练、设备安全大检查、现场隐患大排查等系列活动外,重点推行,安全知识竞赛和演讲,安全座谈会等安全文化建设活动,从而营造人人重视安全,人人维护安全,时时处处安全的和谐氛围。
一、高度重视
为统筹组织开展好今年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工作,县政府办于2月22日下发了《关于认真做好防震减灾工作的通知》(府办〔〕11号),就《地震应急预案》修订、全县防灾减灾大演练活动、全面加强建筑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管理、全员参与全省防震减灾知识网络竞赛活动、强化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宣传教育等各项工作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
二、精心组织
(一)以“5.11”全省应急演练为载体,开展防震减灾宣传活动。在5月11日全省应急演练前,全县各镇利用赶集时间在各镇组织开展了防震减灾宣传“一条街”活动。宣传活动中,共展出《农村民房抗震知识》宣传挂图10幅,悬挂防震减灾宣传活动标语56幅,发放《防震减灾知识100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省防震减灾知识网络竞赛宣传单》等宣传资料2000余份,达到了今年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活动预期的效果。
(二)紧密配合5.11全省大演练,开展防震减灾知识进校园专题活动。在“5·12”四周年前夕,校园防震减灾专题活动就全面开展:一是积极组织各学校师生广泛参与省防震减灾40年赛思特杯防震减灾网络知识竞赛;二是以防震减灾为主要内容,开展以“知识守护生命”、“减灾知识进校园,家庭社会更安全”等主题的演讲比赛、主题班会、科普征文等活动;三是各学校积极开展紧急疏散演练活动;四是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全市“防震减灾我知道”手抄报。
三、全面推进
(一)全力推进防震减灾网络知识竞赛等重点年度宣传活动。我县高度重视全省防震减灾知识网络竞赛活动,做到早规划、早安排。2月22日,县政府办在《关于认真做好防震减灾工作的通知》(府办发〔〕11号)中要求全员参与省防震减灾知识网络竞赛活动。2月23日,县人大办、县防震减灾局、县教育局、县民政局、县科协又联合下发了《关于认真组织参与省防震减灾知识网络竞赛的通知》(震发〔〕2号),要求全县各镇、县级各部门、各相关单位要广泛发动全县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大中型企业、各级各类学校师生、农村(社区)群众积极参加竞赛活动;并以此为契机,在全县进一步掀起普及防震减灾知识新热潮。
(二)组织学校、社区进行应急演练。4月28日和5月2日,我局协同县级有关部门指导中学、县幼儿园、万安镇翰林社区举行了地震疏散应急演练。在演练前,各单位提前做好了各项准备工作,认真组织编制了切合实际的地震应急演练方案,成立了领导小组,明确了各自职责,制作了应急演练讲座资料,召开了动员大会,统一了思想认识,规范了各项技术要领。全县各中小学校、各社区派员观摩了地震应急演练活动。
(三)全县开展“5.12”防灾减灾大演练。按照全市防灾救灾大演练总体安排,4月19日,县委宣传部下发了《关于防灾救灾综合实战演练宣传方案》(委宣发〔〕13号),4月28日,县委、县政府下发了《关于印发〈县“5.12”防灾救灾大演练实施方案〉的通知》(委办〔〕46号)。5月4日,我县举行了以金路树脂电石废渣库溃坝应急处理为重点的“5.12”防灾救灾综合大演练,开展了受灾人员疏散、电石渣库大坝缺口封堵、液氯罐泄漏口封堵、火灾扑救、道路抢通保通、人员搜索救援等应急救援科目,县武警、公安、消防等各类救援力量27支队伍近4000人参加了演练,全县10个乡镇、县级各部门主要负责人到场观摩,展示了我县防灾减灾的重建成果和专业应急救援队。
1氨气的理化性质及危害性
氨气在通常状况下是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极易溶于水,通过对其加压或冷却可以得到液态氨。液氨又称为无水氨,是一种无色液体,具有腐蚀性,且容易挥发。纯净的氨气遇热、明火不会燃烧,但当氨气的浓度处于16%~25%范围内时,遇明火会爆炸,遇油类或可燃物时火灾危险性会大大增加。氨气有毒,在2002版《危险化学品名录》中,氨气属于第2.3类有毒气体[1]。低浓度氨气对人体黏膜有刺激作用,吸入后容易导致鼻炎、咽炎、气管炎、支气管炎。患者出现咽灼痛、咳嗽、咳痰或咯血、胸闷和胸骨后疼痛等症状。高浓度氨气可引起反射性呼吸停止,吸入后可直接影响肺毛细血管通透性而引起肺水肿,对眼睛也有强刺激性,可引起疼痛和烧伤,导致明显的炎症并可能发生水肿、上皮组织破坏、角膜混浊和虹膜发炎。重度氨气急性中毒时,患者出现喉头水肿、声门狭窄、呼吸道黏膜细胞脱落、气道阻塞而窒息。我国职业卫生控制标准规定车间空气中气氨浓度≤30mg/m3[2]。液氨发生泄漏时会由液态转变为气态,体积迅速扩大。泄漏初期,液氨部分蒸发,没有及时气化的液氨以液滴形式雾化在空气中,由于氨蒸汽云团的密度大于空气密度,在风的作用下易形成大面积染毒区和易燃爆炸区。在封闭空间内或泄漏源下风向一定范围内的人员,如果不及时撤离,吸入氨气,会造成不同程度的人员伤亡。如果遇明火或高热源发生爆炸,则会造成更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涉氨制冷企业存在的消防安全问题及监管对策
2.1存在问题
2.1.1设计安装不规范氨制冷工程设计和建设施工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必须由具备相关设计、施工资质的单位承担,并严格按照报批程序和技术规范实施。然而,一些企业作为当地政府招商引资的重点项目,在政策和资金方面获得了大力扶持,在进行制冷工程建设时未能严格按要求进行安全设计,存在简化手续、“边施工、边申报”或者“先施工、后设计”等情形,需对压力容器及安全阀、压力表等安全附件以及氨泄漏报警器等进行的强制检测检验也被忽视,造成了极大安全隐患。还有一些企业在建造制冷工程时,为了降低成本,找一些不具备资质单位进行设计、建设,在项目选址、厂房消防安全设计等方面存在缺陷。更有甚者,部分个体企业经营者为了利益,根本不顾及安全,低价购买一些被淘汰的二手设备投入使用,根本不进行任何检验,致使制冷系统无法安全运行,埋下了巨大的安全隐患。2.1.2日常管理维护不到位目前,我国有相当数量的氨制冷工程建造于20世纪80年代以前,这些氨制冷工程已经运行了几十年。很多企业由于安全意识差,在安全方面投入的资金少,甚至有些个体经营者只图眼前利益,根本不愿在安全生产方面花钱,导致设备的维修维护保养跟不上,设备陈旧,管道锈蚀严重,阀门垫圈老化,保护装置失灵等潜在危险十分突出。一些企业在设备保养、检修时,相关工作人员未能做到持证上岗,容易出现人为违章操作或用火、用电不慎引发火灾等。2.1.3火灾荷载大,电气火灾隐患突出(1)由于冷库等制冷工程的特殊性和现代冷库向大型化、多功能化的发展趋势,其往往采用大空间、大跨度的建筑结构,而且为了保证冷库保温性和密闭性,冷库的地板、墙体和顶棚等都大量使用保温材料。然而GB50072-2001《冷库设计规范》对使用难燃或不燃保温材料并没有强制规定,实际中大多数冷库的保温材料多选用未经阻燃处理的高分子材料,例如硬质聚氨酯泡沫、聚苯乙烯泡沫等,造成了涉案制冷企业火灾荷载大的现状。(2)部分冷库也没有按照要求在穿过库房隔热层的电气线路采取穿管保护措施,以及选取耐低温绝缘电缆,给火灾事故的发生买下了隐患。事实证明,以往发生的事故很多都是因为电气线路故障引发保温材料燃烧造成火灾,进而导致氨制冷系统事故,最终造成了更大的损失。2.1.4消防设施不完善,员工逃生自救能力差(1)相关规范中对冷库中固定灭火设施和安全防护设备的配备等的规定尚存在诸多亟需改进的地方,很多氨制冷工程缺乏氨泄漏报警装置、排风装置、应急防护设备和必要的消防设施,发生事故时容易造成事故的扩大。(2)很多涉氨制冷企业的从业人员是临时工或短期合同工,这些人员文化水平低,流动性大,大部分没有经过专业培训,技术水平差,不能掌握正确的操作规程,违章操作、野蛮操作的现象非常普遍。对于安全知识方面,员工也普遍缺乏,他们在日常生产作业中,防火安全意识淡薄,单位也较少组织应急逃生演练,不能掌握消防安全的“四个能力”,一旦出现液氨泄漏、初起火灾等事故,不能正确操作处理,缺乏必要的疏散逃生技巧,极容易造成群死群伤事故。2.1.5执法主体不清,外部监管缺位由于涉氨制冷企业的特殊性,安全生产监管涉及安监、消防、质监等多个部门,现实中形成了各管一头的局面,且存在很多重叠的部分,发生事故时容易出现互相推诿的情况。在具体监管过程中,监管部门针对辖区存在问题的场所,监督指导不深入具体,加上地方保护主义,存在着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监督指导工作不到位等问题,导致部分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不健全,或者安全制度只停留在书面和形式,不能真正地落到实处。部分单位存在着做表面文章、走过场现象,一些地区的相关执法部门也出现参与不积极,对违规企业执法不得力,态度不坚决等问题[3]。
2.2监管对象
导致涉案制冷企业发生安全事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要想彻底扭转涉氨制冷企业安全生产的不利局面,就必须加大管理力度,采取多项措施。(1)地方政府要正确认识发展经济与安全生产的关系,将安全防事故切实作为一项重中之中的工作来抓。当经济发展与安全生产出现暂时冲突时,坚决不能以牺牲安全换取暂时的经济效益。各级政府的相关部门在项目选址、布局、设计、施工等环节上一定要严格把关,从源头上杜绝安全隐患的出现。(2)涉案制冷企业一定建立健全各项消防安全管理制度,设置安全管理机构,并配备专(兼)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严格落实责任。要加强氨制冷工程操作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和安全知识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性和对冷库安全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并保证培训的连续性、反复性和制度化。对于在涉氨制冷企业工作的人员要定期组织消防安全培训,了解简单火灾扑救与处理知识,定期开展疏散逃生演练。(3)消防、建设、安监、质监等各部门要齐抓共管,严格落实监管责任。要不定期联合开展涉氨制冷企业的安全大检查,深入检查关键部位和重要环节,对于存在隐患的企业要及时进行全面治理整改,对于不具备安全生产基本条件的非法违法企业要坚决予以关闭取缔,提升一批安全管理基础较好的企业,有效遏制事故的发生。
3液氨泄漏处置应注意的几点战术要点
由于液氨固有的理化特性和涉氨制冷企业厂房结构及人员密集的特点,一旦发生液氨泄漏,易造成群死群伤,并且泄漏区域温度低,能见度差,处置难度很大。出现火灾时,往往火势发展迅速,容易出现爆炸、轰燃等情况,给抢险救援带来很大困难。在发生液氨泄漏事故抢险救援时应注意以下几点战术要点:
3.1要注意做好事故处置人员的个体防护
氨气不仅具有高毒性,而且液氨泄漏气化时大幅降低周边环境温度,会对人体造成冻伤。救援人员必须穿着保暖衣物和全封闭式防化服才能进入泄漏区域进行侦察、救援、堵漏等作业。作业人员也要佩戴空气呼吸器,并对脖颈、手腕等容易部位进行保护,同时加大细水雾喷射密度,有效保护人体不受氨气侵害。
3.2要注意规避险情
指挥员要根据现场的气象、地形及事故现场布局判断泄漏氨气可能的流动方向和扩散范围,率领处置力量尽量从上风或侧上风方向接近现场,绝不能冒然进入事故现场。到达现场后,要首先组织力量对现场进行侦查,确定人员被困地点和泄漏部位,并划定警戒范围。根据侦查情况,科学合理部署力量,确定主攻方向。在处置过程中,指挥员及警戒、内攻作业人员要注意观察现场情况,爆炸、轰燃、建筑坍塌等险情出现前往往具有征兆,要注意及时规避。
3.3要注意应急处置程序
关键词:管道运输 预先危险性分析(PHA) 管道泄漏 对策措施 安全性
中图分类号:TG172 文献标识码:B
The Enlightenment of the PHA on the pipeline leakage accident
Zhang Xiaodie1, Lin Yihong1, Ji Lili2, Cai Lu2, Ying Zhiwei3, Song Wendong4*(1.School of Port and 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 Zhejiang Ocean University;
2.Innovation & Application Institute, Zhejiang Ocean University;3.Zhoushan SLT Ocean Technology Co.,Ltd;4.School of Petrochemical & Energy Engineering, Zhejiang Ocean University , Zhoushan 316022, Zhejiang, China)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oil and gas pipeline accidents occur frequently, resulting in huge economic, environmental and human losses. In this article,through the analysis of pipeline storage and transportation of oil and gas in the accident, the use of pre-hazard analysis analyz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pecifi c reasons for the understanding of pipeline leakage and various reasons. Finally make the fi nal list of pipeline leakage accident risk analysis table, to prevent the pipeline of oil and gas transportation and the relevant departments of the leakage are discussed. Through the pipeline leakage risks which exists in the analysis, this article which puts forward specifi c measures to prevent leakage accidents, has an important role on the safety of pipeline transportation.
Key words: pipeline transportation; pre-hazard analysis(PHA); pipeline leakage; countermeasures; safety
油夤艿涝耸涫且恢掷用管道作为主要载体的以运输石油和天然气为主的长距离的运输方式,专门将石油与天然气从生产地输向市场或者使用地的运输方式。如今的油气运输产业广泛采用管道运输作为主要方式,这已经成为国家能源运输管网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管道运输的优点较多,不仅运输总量较大,连续性强,速度快,相对比较安全并且运输的效率比较高,同时管道运输投资较小,占地面积较少,对环境的污染比较小,比较节约资源并且较容易控制,因此也就相对词较安全。但与此同时,油气管道的危险隐患也是存在的,一旦发生事故,必将造成不可挽回的人员损伤以及重大的经济损失。近年来,油气管道泄漏事故频频发生,分析油气管道泄漏事故发生的背景以及具体原因,并且通过总结,提出针对油气管道泄漏事故具体有效的预防措施和方法,将会对管道的安全运输体制有重要以及深远的意义,本文将采用预先危险性分析的方法,对油气管道泄漏事故进行分析。
1.预先危险性分析
1.1定义
预先危险性分析是一种定性的系统安全分析方法,也是安全评价的一种方法。是在每项工作具体开展之前,特别是在生产活动的初始阶段,对系统可能存在危险的种类、造成危险出现环境条件、危险发生后可能会出现的后果等进行大体的分析,尽可能识别出潜在的危险。主要是在还未对系统有全面的了解之前,辨识可能出现或者已经存在的危险源,并且努力找出可以预防或者进行补救的相关措施[1-4]。
1.2预先危险性分析的步骤以及流程
步骤:确定系统并完成资料收集调查 系统功能分解 危险性分析以及识别 确定危险等级 制定措施 实施措施。
1.3危险等级划分
管道泄漏一般分为四个危险等级,详细划分见表1:
2.预先危险性分析法在油气管道泄漏事故分析中的应用实例
近年来,管道泄漏事故在全球频繁发生,给当地居民的生活以及环境造成了十分严重的破坏,本文就三起比较严重的输油管道泄漏事故,用预先危险性分析法来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以及提出相关的预防措施,希望对减少此类事故的发生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2.1青岛中石化输油管道泄漏以及爆炸事故
2014年11月14号,中石化发生严重的管道泄漏事故,该事故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以及经济损失。具体事故是输油管道发生泄漏,事故发生段管道是沿着开发区的方向东西向走线的,并且泄漏管道属于地埋管道。管道泄漏地点位于秦皇岛路桥涵东侧墙体外15厘米,泄漏处位于管道正下方,管道泄漏后原油进入市政排水暗渠。后抢修人员进入现场抢修,抢修时由于操作失误,用挖掘机工作,加上暗渠内油气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挖掘机工作时产生火花发生了爆炸。
虽然在事故发生后的23分钟后关闭了输油,但还是导致斋堂岛街约1000平方米范围的路面被原油污染,并且部分泄漏的原油和雨水一起流入了胶州湾,污染了很大面积的海面,污染面积将近3000平方米[5,6]。随即黄岛区在海面上设置了两道油栏来防止原油污染的进一步扩散。
2.2加拿大本拿比市石油泄漏事故
2007年夏天,加拿大本拿比市的建筑工人由于施工失误,无意中将金德摩根公司的输油管道铲漏,导致原油泄漏,周边50多户居民被迫疏散,该事件中,双方都觉得责任在对方,摩根公司认为责任在施工方,由于其施工失误,施工方则认为责任在公司,由于其管道标记的位置是错误的。当地居民担忧泄漏会对环境造成长期的负面影响。
2.3 大连新港输油管线爆炸事故
2010年7月16日晚间18时左右,大连新港附近一艘30万吨级外籍油轮在卸油的过程当中,由于操作不当引发的输油管线爆炸。经过两千多名消防官兵的努力,大火于次日上午基本扑灭。虽然事故没有人员的伤亡,但是对大连附近大面积的海域造成不同程度的原油污染。辽宁省政府成立了专门的调查组调查事故原因,调查发现事故原因是储油区管线起火最终引爆了边上的储罐区。
2.2管道泄漏事故案例分析
通过对这三起事故的调查以及分析,研究发现,造成管道泄漏以及爆炸事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没一个小的环节都有可能导致事故的发生,通过对以上事件的调查研究,对管道泄漏进行了预先危险性分析,分析结果显示,造成管道泄漏的因素主要分为管道本身,管道内的原油或者天然气,外部因素三类。
2.2.1管道本身因素
管道本身的问题是会造成管道泄漏的一个重要因素,其中管道本身的触发因素有以下几个。
管道腐蚀:所处区域为重盐碱区域或者氯化物含量较高。
管道设计:一是管道处于交通枢纽区域,长期受到道路承重;二是城市规划不合理,城市化进程加快,导致城市建设超负荷建筑物以及人口过度密集,地下管道陆续被占压,并且建筑物的密集导致建筑物离管道较近,在管道出现安全隐患时,无法对管道防腐层进行大修,存在一些安全隐患;三是油气管道铺设与排水暗渠交叉工程设计不合理,导致管道发生泄漏后易流入排水暗渠,难以抢修。工程设计不合理,导致管道发生泄漏后易流入排水暗渠,难以抢修。
管道附件:安全附件失效引起事故液化石油气球罐的安全附件包括安全阀、压力表、温度计、液位计、切水器及紧急切断阀等。安全附件造成的事故:一类是由于安全附件失灵造成储罐超装、超温或超压;另一类是安全附件本身损坏或与罐体结合部位连接不严,造成泄漏[7]。
管道检修: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及下属企业或者生产部门部门职责不清,责任体系不落实,安全生产工作以及检查中存在盲区以及死角,导致在安全检查不够深入以及细致,没有及时消除事故的隐患。
由于管道本身原因造成的事故,危险等级属于Ⅲ级,后果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因为管道腐蚀造成的后果:地埋管道长时间受腐蚀导致管壁变薄,管道破裂管道腐蚀造成的后果:地埋管道长时间受腐蚀导致管壁变薄,管道破裂。第二类是因为管道设计不合理造成的后果:
一是长期受道路承重,导致管道加速减薄导致破裂;二是规划不合理导致存在安全死角以及隐患,不方便检修,并且在管道发生泄漏时,无法在第一时间进行抢修;三是附件失灵,造成油气管道内部压力失去控制或者超温,导致管体发生破裂或者泄露,针对管道本身可能会产生的问题,提出了相关的防范措施:
第一,在重盐碱地区,加强地下管道材料的防腐蚀力度,选择具有高防腐性能的防腐涂料;第二,定期对地下油气管道进行检修,排除隐患;第三,加强对石油化工企业的监管力度,加强对失责行为的惩罚力度,落实责任体系以及部门职责;第四,进行合理的工程布局,与相关的城市规划相结合,结合考虑,充分保证建筑物与管道的距离;第五,定期对管道附件进行检修,防止由于附件失灵导致的故障;第六,管道建O尽量避开主要承重路段或者车流量大的路段。
2.2.2管道内的油气因素
管道内储存的石油和天然气也是会造成管道泄漏的一个重要因素,其中包含触发因素及间接后果。
第一,事故应急救援不力,现场应急处置措施不当,抢修之前未进行可燃气体浓度检测,并且用非防爆设备进行作业,严重违反相关条例,抢修中溢出的油气达到一定浓度,遇到明火或者静电引起的火花。
第二,对管道泄漏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缺乏演练,对应急救援人员的培训不够,导致应急救援人员对自己的职责和应对措施不熟悉。
第三,没有很好地贯彻落实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导致在事故发生时缺乏基本的安全意识
第四,对事故的风险等级判断失误,没有及时有效地提出对应的应急预案,扩大了原油以及天然气扩散和污染的面积。
第五,没有在第一时间采取警戒以及封锁措施,并且没有及时疏散群众。由于管道本身原因造成的事故,危险等级属于Ⅳ级,后果比较严重,分为直接后果和间接后果,直接后果:一是原油流入周边海域或者陆地,遇到明火或静电引起的火花引起火灾,造成人员伤亡以及经济损失;二是天然气泄漏达到一定浓度,遇到明火或者静电引起的火花造成爆炸,导致严重的人员伤亡以及经济损失。
间接后果:一是地面扩散;原油泄漏,向周边陆地以及海域扩散,污染周边路面以及海域,危害水生态环境;二是空气扩散;天然气泄露,向周边空气扩散,污染周边空气,导致周围居民或者工作人员中毒,伤害人体中枢神经系统以及呼吸道系统;三是土壤扩散,向土壤以及土壤更深层扩散,地下扩散使得土壤导水受阻,透水性降低,破坏土壤微生态环境,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甚至造成地下水的污染。
针对管道本身可能会产生的问题,本文提出了相关的防范措施:
第一,在抢修前,要充分做好准备,并且进行各项检测,检测完毕确认没有危险时再进行抢修;检修时,要充分注意在通风环境下进行工作,并且在检修时要注意监测可燃气体的浓度,一旦达到危险状态,立即采取措施;第二,按规定用防爆设备并且采取防静电措施,避免产生静电或者火花,造成爆炸;第三,定期对应急救援人员进行培训和演习,加强对抢修人员的安全教育工作;第四,正确及时判断事故危险等级,采取相关警戒措施,及时通知并疏散周边群众;第五,加强对管道周边居民的安全教育,以便在事故发生时第一时间撤离,将损失降至最低
2.2.3外部因素
外部因素同样会造成管道泄漏,主要分为两种:人为因素和自然灾害因素,人为因素是指挖掘机或者其他挖掘工作时产生的破坏,部分石油盗窃行为造成的人为破坏导致的管道的破坏,自然灾害因素是指由于恶劣天气如飓风雷雨等自然灾害导致的管道的破坏。
由于管道本身原因造成的事故,危险等级属于Ⅲ级,后果主要是管道破裂,石油或者天然气溢出,造成进一步的破坏,针对管道本身可能会产生的问题,提出了相关的防范措施:一是对地下管道所在的地方进行醒目的标识,提醒施工作业的人员注意地下管道的安全;二是对石油盗窃行为进行严厉惩罚,杜绝此类现象的再次发生;三是对可能会发生的自然灾害采取通过预先危险性分析,管道泄漏的主要危险等级是Ⅲ― Ⅳ级,属于比较严重的安全事故,每一个环节的安全都应该受到重视,管道泄漏前应该尽最大的努力做好预防工作,防止管道泄漏事故发生,如果一旦发生管道泄漏,应及时准确采取相关处理方法,避免爆炸的产生。
总的来说管道事故极易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还有经济损失,造成的损失不仅仅只有直接的经济损失以及人员伤亡,更严重的是对环境造成的破坏,比如原油污染,很难进行清理,并且需要漫长的整治过程,所以要对油气管道运输进行预先危险性分析,熟悉油气管道运输的各个流程,直观详细得辨识容易产生危险的环节以及因素,分析其中可能会存在的安全隐患,提出预防措施,防患于未然,可以有效得避免许多油气管道泄漏事故的发生,从而避免许多不必要的人员伤亡以及经济损失[7]。
3.结束语
油气管道已经成为城市的生命线,特别是大城市,如上海、广州,一旦发生类似管道泄漏的事故,后果将极其严重,因此管道安全显得尤为重要。对油气管道采用预先危险性分析,可以有效地辨识事故发生的潜在危险环节,并且有针对性得提出相关安全对策措施,从而减少事故隐患、降低事故发生频率、保证油气运输过程的安全。
参考文献:
[1] 秦川.基于PHA的天然气集输管道安全风险分析[J].内蒙古石油化学,2015,(1):67- 68.
[2] 辛颖,王岩.预先危险性分析在加油站经营过程中的应用[J] .安全技术,2012,21(15):16- 13.
[3] 刘华炜,孙中元.预先危险性分析法在油库火灾爆炸事故分析中的应用[J].林业劳动安全,2008,21(23):27- 48.
[4] 刘铁民,张兴凯等.安全评价方法应用指南[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5] 李晶晶.城市油气管道泄漏爆炸重大案例应急管理对比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4,10(11):11- 15.
[6] 牟雪江.举一反三“11・22”――反思反省东黄输油管线泄漏爆炸事故[M].中国石油企业,2013,12:30- 32
1环境应急监测前期准备
(1)应急监测能力建设。环境污染事故大多具有突发性、不确定性、严重性以及事故处理的及时性要求,因此应急监测分析方法既要有在现场能给出定性、半定量结果的现场快速方法,又要有能准确定量的分析方法。先进的应急监测装备体系的建设是完善现代应急预警体系的必要条件。为保证应急监测的快速反应能力,在仪器设备的选择上必须选择携带方便、使用简单、反应快速、直读方式的现场监测仪器及监测方法,以适应应急监测的突发、快速的特点。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应急监测仪器和设备应遵循的基本原则:①便携快速,实现准确监测数据的获取;②操作简单易掌握;③实用性、可操作性强,仪器本身无特别使用限制性;④结合我国现状与水平,力争做到在国内应用的普适性;⑤投入最小化,方法具有较好的性能价格比;⑥满足便携式或车载的要求。
(2)建立危险源档案。在突发性应急污染事故中,因化学品泄漏等造成的环境破环占很大的比重,而且对其环境影响进行监测也是应急监测的重点和难点。为增强应急监测能力,充分发挥环境监测在污染事故处置中应有的作用,应对本辖区内的企业进行全面调查,分析可能发生较大污染事故的行业和单位,建立辖区内危险源管理档案。监测预案内容应包括:企业名称、地理位置、产生的危险化学品名称、理化性质、储存量、储存地点、应急监测方法和手段、事故应急处置方法等。建立危险源档案,不仅为监测仪器的准备提供依据,而且在发生突发性污染事故时能够即刻知道可能是何种污染物的泄露和采取何种应急措施处置从而提高应急处置的效率。
(3)应急监测培训及演习。环境应急监测人员的素质是决定应急工作成败的重要因素,提高应急监测人员的素质是提高环境应急监测水平的必然要求。在日常工作中应加强应急监测人员的专门培训,以全面掌握不同类型污染事故的特点、各种污染因子的应急监测分析方法以及相关的技术规定和要求,提高应急人员的实际操作水平。为加强应急监测人员现场处置经验,应根据本地区的危险源和危险品分布情况,定期安排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的演习,经常熟悉检测仪器的使用,把每一次的应急演练都当作是一次真正的事故来处理,全程序的操作,每个环节出现问题,及时纠正,将来一旦遇到真的事故发生,也有如何应对处理的经验。应急演习不仅可以使应急监测人员熟练掌握突发性应急监测的工作流程而且在使用应急监测仪器和设备中提高工作效率。正确率的提高和仪器设备操作的熟练,有效地节约了现场监测的宝贵时间。
2现场应急监测采样与分析
现场应急监测采样与分析是应急监测工作的核心部分,为制定应急处置措施提供必要的信息,为环境污染事故评价提供有关资料。当发环境污染事故时,应根据现场资料和危险源档案进行分析确定污染物,当污染物不能确定时可通过调查询问、查看污染事故现场特征、利用试纸、快速检测管、便携式仪器以及大型分析仪器等监测手段确定。在设立应急监测点位时应着重考虑以下因素:事故类型(泄漏、爆炸等)、危害程度和影响范围、事故发生的地点与人口分布情况、气象条件情况,尤其是风向、风速及其变化情况。布点原则主要是就近为主,考虑饮用水源地、集中居住地,同时要设置对照断面、控制断面。现场监测启动时要加密监测,然后随浓度的削减逐步降低监测频次;对于对照点,监测一次即可;当连续两次监测值达到标准或与对照点值相同时,应急监测工作可申请中止。采样后不能在现场立即分析的项目需送回实验室分析时,应尽可能缩短运输时间,确保样品在运输的全过程中都处于受控状态,防止样品受到玷污和样品对环境造成污染等。实验室在接到样品后,应立即进行分析,分析过程要严格按照技术操作规范进行操作,确保分析数据准确、可靠。
3结语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时有发生,不仅会造成人员伤亡,经济损失,而且对生态环境破坏极大。做好应急监测是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处置与善后处理中的首要环节,在面对突发环境污染事故时,环境部门要有一套完整可行的环境应急监测响应机制,具备提供准确数据的质量保证体系,这样才能为政府决策机构提供准确可靠的监测数据。应急监测工作要常备不懈并不断提升应急能力,才能更好地应对可能发生的环境污染事故,做出更好的正确有效的快速响应。污染事故多种多样,在应急监测处置过程中出现一些失误在所难免,总结和积累经验教训,才能更好地应对将来可能发生的环境污染事故。
作者:邵建辉单位: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环境监测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