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8-18 21:40:1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数学学科渗透德育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高中数学;德育教育;渗透;途径
教育以德育为先,教师在帮助学生掌握丰富的文化知识之前,先要教会学生做人.21世纪是一个在经济、科技与人才各方面竞争激烈的世纪,社会需要的是高素质综合型人才.从目前我国乡镇高中生的情况来看,随地吐痰、乱扔杂物等行为十分常见,这些现象说明强化学校德育建设已经非常迫切.高中数学教师应该积极承担其这份责任,在平时的教学中,合理渗透德育教育,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综合修养,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的目的.
一、数学教学中渗透的德育原则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乡镇高中教育任务日趋的紧迫,进行德育教育是奠定我国国民基本素养的战略对策.高中数学教师应该积极承担起提高学生道德修养的目的,要从数学课程文化的角度对新课程进行研究,有效促进其与德育教育的整合,而在实现两者整合的过程中,应该遵循以下原则.1.有机整合原则.数学学科的根本任务应该与德育大纲相结合,使德育的内容能够完全融合在数学学科教学中.数学知识作为教学主线,教师从数学学科的特点出发,找到其与德育教育的内在联系,合理选择材料,精心进行教学设计,更好的促进高中德育的实施.德育与数学学科的结合,要合理、自然,要充分体现我国德育教育的要求.2.方向原则.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要以正确的世界观与价值观作为依据,要坚持全面发展的德育目标,突出爱国主义教育,发扬民族精神与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与道德品质,使学生向着更加健康、和谐的方向发展[1].3.循序原则任何教育活动都应该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要从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思维特点入手,有针对性的开展德育教育,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如进行“统计”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和学生一同总结生活中吸烟者与肺癌者的统计案例,通过这些案例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4.情感原则.人的认识活动与情感是紧密联系的.这就要求数学教师在课堂中饱含真情,穿插介绍有关数学史、数学符号、数学思想、方法等的产生和发展等,这些往往可使学生思维兴奋,兴趣倍增.真情是认识转化为行为的催化剂和桥梁,教师有情感的投入,讲述娓娓动听,就会使学生受到感染,激情洋溢,产生共鸣、认同,以至内化.
二、乡镇高中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整合的有效对策
1.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情感教育.高中数学教学在无形之中受到了高考的影响,“重知识、轻教育”的现象在如今的教学活动中屡见不鲜.虽然专业知识在高中数学教学当中非常重要,但教师在强调数学专业知识时,也要将德育活动良好的融入其中,发挥出德育的良好作用.素质教育注重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让学生拥有优秀的品质.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教师不仅需要为学生讲授专业知识,还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真诚的与学生沟通,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真正的情感.数学本身的抽象性使得数学课变得更加枯燥.教师要为学生打造一个生动活泼的数学课堂,就要开感教育,将德育恰到好处的融入到数学教学当中.数学知识中折射出的人生哲理所包含的情感力量能够有助于数学教学.经过实践得知,学生对于此种类型的数学课甚是喜欢,并且对于教师所传授的知识更加愿意接受,在这种情形下,师生的感情容易建立起来,进而有利于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2].(1)于无声处———激励的艺术高中数学教学内容看似枯燥,但是创设新颖的教学情景可以让整个课堂教学变得丰富多彩,让抽象的数学内容变得具体,让学生从被动学习状态转化为主动学习状态,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动性,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情,活跃课堂氛围.围绕高中数学教学内容,在教学当中的某个环节创设一些独具内涵、十分新颖的教学情景,不但能够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还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发挥其自身学习能动性,主动的参与到课堂学习当中.此外,数学课堂是动态变化的课堂,教师需要具有随机应变的能力,要抓住每一个教育机会.例如,在某节数学课上,一位成绩较好的学生没有认真听讲,教师从眼神当中明显就能看出他不在状态,于是教师叫他回答一道刚讲过的数学问题,可他却没有回答上来,此时教师要调整情绪,慢慢引导该学生的解题思路,将该学生的注意力引入课堂.另外,教师可对其微笑着说“即使是骏马,也会有偶失前蹄的时候,谦虚才能使人进步.”这样的说教方式不仅对该学生的实力做出了肯定,还提醒了该学生应该如何在课堂中学习,这也在无形之中教育了整个班级的学生.(2)学会合作———交流的艺术采取合作的学习方式,能够有效提高学习质量,让学习效率事半功倍.在数学课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不断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确保学生以合作的方式完成问题探究任务,使学生的个人能力不断提高.学生交流合作的过程是个人经验总结以及知识交流的过程,能够有效的查缺补漏,并弥补原有知识点的不足.例如,教师在为学生讲解等差数列的相关知识时,学生可以结合原有的知识经验,按照已经学过的知识总结方法,自主完成等差数列知识的探究任务.此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小组,让学生以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相关问题的探究.虽然学生给出的答案可能与标准答案不符,但是这个过程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解题能力,并活跃了课堂气氛,让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懂得如何找寻知识点,让解题过程变得更加简单.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总结能力,教师可以按照学生的特点,合理的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发挥个人智慧,让学生利用交流的方式,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3].以上也是提高学生德育效果的主要教学方法,教师可以在教学的同时向学生渗透与德育相关的内容,这部分内容的传授无需占用过多的教学时间,只需要在教学的同时慢慢渗透,就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提高学生学习的敏锐性,教师需要不断精炼语言,锻炼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吸引学生的注意,并在讲解数学知识的同时,融入德育相关知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个人素质.2.高中数学教师的爱心.数学是抽象思维较强的学科,学生需要具有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来完成数学学习任务,并能够按照教师提出的问题,从正确的角度进行思考.由于不是每位学生的数学基础都扎实,因此教师需要充分发挥专业教学能力,保证在教学的过程中,更多的融入个人情感,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斗志.教师应鼓励学生完成难度较高的探究任务,并为学生搭建良好的沟通交流平台,让学生可以在愉快的氛围中完成数学知识的学习任务.教师要在每次考试以后,对学生出现错误较多的问题,及时做好总结,并有针对性的进行讲解.假如某些学生经常犯类似的错误,教师可以在课余时间,一对一的进行指导,确保学生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避免错误再次发生.为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教师可以利用模拟考试的方式,不断测试学生的个人能力,假如学生出现类似的错误,也不应大发脾气,应鼓励学生完成错误的纠正任务.教师应给予学生更多的关心,而不是批评.为进一步体现教师的宽容处理态度,在关爱学生的同时,不偏向品学兼优的学生,对全体学生一视同仁,才是教师正确的教学态度,才能让教育事业变得更有意义,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应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在给予学生更多关爱和鼓励的同时,对表现优秀的学生予以奖励,对表现较差的学生给予更多改正的机会,才是一名优秀教师应有的表现[5].以上几点充分说明了这样一个问题,教师在数学教育阶段,需要不断提高个人情感教育能力,并在具体的教学环节中不断落实正确的情感德育教育方法,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教师正确的教学态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心,让学生对数学学科知识充满兴趣.一位素质较高、品行兼优、道德标准严谨的教师将为学生起到良好的榜样作用,有助于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学生有一个正确的价值取向.3.巧设情境,先行组织,寓教于乐.在数学教学中创设适当的教学情境,对教学效果的提高能起到很大的作用.一个引人入胜的开头,马上可以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而一个富有趣味而结尾,也会收到不同寻常的结果.在学习立体几何时,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立体几何的积极性与兴趣,笔者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情境:①到一个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什么?②你认为下图是什么图形?学生回答:①在平面上是圆;②是平面图形,但像走廊,像电视机的背面,像装粮食的斗……教师:大家回答得非常好!我们在现实世界中只研究平面几何行不行?学生:不行!教师:对!我们必须走进空间,迎接挑战.同学们,有信心吗?学生:有!这样的情境,在讲课之前就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能使气氛变得非常活跃,达到了引入新课的目的.如果在教学中设计既有前呼,又由后应的例子,教学效果会更好.总之,本文分为两个方面,第一方面对乡镇高中数学教学中渗透的德育原则进行了分析;第二方面对乡镇高中数学教学中渗透的德育对策进行了分析.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能够为相关的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建议和参考.
作者:陈秋梅 单位:广州市增城区中新中学
参考文献:
[1]徐涛涛.谈高中数学教学反思的作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7(09).
[2]高翔.用好微课,优化高中数学教学质量[J].学周刊,2017(11).
[3]石军霞.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素质[J].学周刊,2017(09).
一、钻研教本,挖掘德育信息陶冶学生情操
数学教本中主要以知识点为主,相对而言,德育信息不能明显地表现出来.实际上,只要我们充分地分析教材中的信息,从情感上教育学生,体会数学的实际应用价值,就能在数学学科中充分渗透德育教育.
在教学苏科版七年级第七章“图形的平移”的知识时,笔者情境引入,用多媒体展示一些“手扶电梯上的人”、“传送带上的物品”等生活中的照片.在此基础上,和学生一起感受数学知识有时候不是那么枯燥,也会通俗易懂,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课后笔者布置了一个作业:利用平移设计图案.结果学生完成得很出色,笔者惊叹地称赞:“只要按照自己的兴趣坚持下去多付出,以后你们中一定会诞生出杰出的设计师.”笔者的鼓舞,更加激发了他们学习数学的热情,增强了他们的信心,德育教育此时无声胜有声.
在学元一次方程组的知识的时候,笔者选择我国古代数学名著《孙子算经》中第31题“鸡兔同笼”问题开篇点题,让学生初步感受“实际问题与数学问题”的建模过程,笔者适时地介绍中国古代的数学家和他们的智慧,一方面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转化成为祖国建设事业而刻苦学习的责任感;另一方面也可以培养学生不畏艰难、艰苦奋斗、刻苦钻研的献身精神,可以说是一举多得.
二、数学教学中教师的表率力
德育教育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如何教,学生才肯听呢?如何才能真正做到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呢?
其重要的一点是:以德立身、以身立教.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工作的“示范性”使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因此教师需要在教学中从自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作出表率,以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以整洁的仪表影响学生,以亲和的态度对待学生,以丰富的学识引导学生,以博大的胸怀爱护学生.只有这样,才能在数学教育教学中更好地渗透德育教育,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
三、课堂教学活动中不断结合德育教育,培养团队意识
现在的数学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需要精心设计每个相关活动环节,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跃思维,大胆探究.因此教学方法就可以选择合作交流式教学、师生探究式教学等.在数学教学中,经常需要在精讲精练中总结归纳出重要的数学规律和结论.如果一味地由教师填鸭式传授,那还是回到了以前传统的教学模式,而且效果也不尽如人意.所以在选择例题和配套练习时,应该有层次有梯度,教师首先做好板演示范,然后可以由学生四人为一组,以讨论交流的形式促进学习,总结出相应的知识点,达成课堂目标.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可以培养学生组内合作交流的能力,彼此扬长避短,相互借鉴好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深刻意识到:小组协进学习的关键在于个人学习目标的达成与小组学习目标的达成是一致的.只有彼此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相依赖,以认真严肃的态度才能促成合作任务的成功完成.这样的经历对学生团队意识的培养以及今后的工作状态都有极大的影响力.
四、数学思想方法在德育教育中的渗透
数学学科是一门比较关注学生数学化思维训练的学科,随堂训练可以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学习的重要基础.现代数学教育理论认为:数学教育的目标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考察一个人的数学文化素养以及能否用数学思想方法去观察、分析、处理现实中的问题,这些都彰显了数学教学中的德育作用.
常用的一些数学思想方法如:划归、转化、整体、方程、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等等.当学生遇到需要用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来解决题目时,笔者会不失时机地教育学生在面对生活时同样可能会遇到学习中类似的问题,我们可以借鉴数学思想方法来解决它.在生活中遇到问题时,不能局部地看问题,凡事都应该一分为二地来考虑,不能偏激,要用积极的态度面对它,同时以正确的方法解决它,引导学生产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当学生遇到需要用整体的思想方法来解决的题目时,笔者经常借此语重心长地和学生谈及人生感悟:要用长远的眼光和大局的视野看问题,做任何事情要顾全大局,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五、通过数学实践活动,做到寓学于乐,学以致用
一、利用课本知识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利用我国古代数学的卓越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教学的有效途径。如在讲秦九韶(约1202~1261)算法时,教师可以这样讲:我们伟大的祖国是有5000年灿烂文化,在数学上有着巨大成就的。早在13世纪就有《数学九章》,就总结出了n元多项式的运算规律,尽管秦九韶算法是距今700多年前提出的,但现在仍然是多项式求值的比较先进的算法。秦九韶是享誉世界的数学家,美国当代数学家萨顿说秦九韶是“他那个民族,他那个时代,并且也是所有时代最伟大的数学家之一。”短短几句话,却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欲望。这样,不仅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的教育,同时也使学生产生了民族自豪感,并立志发奋学习,为中华民族的崛起而努力。在数学活动课中,用我国著名数学家的卓越的成就,启迪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如世界航天之父钱学森,是与爱因斯坦齐名被称为现代世界最有成就的28位之一,虽然他没有获得诺贝尔奖,但他对世界的贡献远大于获得诺贝尔的科学家,他不仅是世界上著名的物理学家,而且也是世界著名的数学家,深受世人的敬佩与爱戴。但钱老在要离开我们的时候,心中挂念的是问题,值得我们后人去深思,去拼搏。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尊心,也使学生树立刻苦钻研,为祖国富强做出重大贡献的决心。
二、利用数学的推理证明法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牛顿曾经说过一句话:“在数学中,最微小的误差也不能忽略”,可是在我们同学中有时经常听到这样的话:“老师,我这道题的结果只掉了一个负号,怎么就算全错?”于是我给他们讲了《误差与灾难》的故事,而且是一个真实的故事。1962年,美国发射一艘飞往金星的“航行者一号”太空飞船,按预定计划飞船44分钟后,9800个太阳能装置会自动开始工作;80 天后,电脑完成对航行的矫正工作;100天后,飞船就可以环绕金星航行,开始拍照。可是,飞船起飞不到4分钟,出人意料的一头栽进大西洋里。这是什么原因呢?后来经过详细调查,发现当初把资料输入电脑时,有一个数据前面的负号给漏掉了,这就使数据由负数变成了正数,以致影响了整个运算结果,这一“负号”之错,使飞船计划全部落空,使美国航天局白白浪费了1000万美元,还有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同学们听了以后,这样的错误减少了很多,讲这个故事就是说同学们要想学好数学,就要掌握数学的特点――准确性。只有认识到这一点,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才不会发生类似“掉一负号失之千万”的事情,才会有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三、利用自身人格魅力和道德素养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对于中学阶段的学生来说,这一时期正是他们长身体、长知识的最佳时期,同时也是他们正确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初步形成的重要时期,抓住这一阶段,在教学中通过对一些数学人物的讲述,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启发,并循序渐进塑造健全的人格。如在数学课的教学中,为塑造学生坚持真理的崇高品格,我讲了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的“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欧几里德在临死时还在高呼:“不能征服我,让我解完这道几何题”。其热爱科学的牺牲精神无不令我们广大学生感到震撼,并激发他们追求真理,勇于实践的热情。
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教师的板书设计、语言的表达、教师的仪表等都可以无形中给学生美的感染,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比如,为了上好一堂数学课,老师做了大量的准备,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这样学生不仅学得很愉快,而且在心里还会产生一种对教师的敬佩之情,并从老师身上体会到一种责任感,这样对以后的学习工作都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四、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美学教育
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从形式到内容都充满了美,教师应充分挖掘这些美的因素, 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有趣;同时,也能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学生的心灵,使学生在美的环境中进行愉快的学习。板书工整、作图美观能给学生以美的享受,语言生动、准确,言简意明也能给人以美感。数学知识中,有很多几何体、图形、公式就给人展示了美,如正方体、上海世博园中国馆等等。总之,教师要能够运用课本知识,合理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心灵美。
五、利用合作交流的互动过程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德育教育在现代人的素质结构中占居着核心的地位,德育是素质教育的根本。寓德育教育于数学教学过程之中,是素质教育、义务教育和数学课程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育若要实施素质教育就应该在学科教学中有机地渗透德育,引导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同时提高自身素质,完善自我。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指导我们:“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要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这充分说明了德育教育在整个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而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肯定也必须要重视德育教育。我们知道,课堂教育是渗透德育教育的主要渠道,作为老师,就要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潜心挖掘教材中的德育教育因素。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在数学教育教学中更好地渗透德育教育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要充分利用好教材,认真挖掘其中的德育素材
在数学教材中,思想教育的内容并没有占据着明显的位置,然而数学学科却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它是基础的工具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充分重视这门学科的教学,为此,我们这些数学教师就要认真的钻研教材,从中发掘其潜在的那些德育因素,并把那些德育教育因素有机的贯穿于知识的分析、理解与掌握的过程当中。例如我在教学《勾股定理》这一节课时,充分的利用赵爽弦图进行有效教学,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促进了学生的探讨、研究的热情。同时,我对赵爽和中国的数学史进行适当的说明介绍,让学生们进一步了解我国在数学史上的突出成就和涌现出来的大批数学人物,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而且把这种积极的情绪转化为他们为祖国建设事业而刻苦学习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另一方面也可以培养学生从现在养成不怕困难、艰苦奋斗、刻苦钻研的学习精神。
二、要充分的发挥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体现出来的人格魅力
德育渗透的过程可以说既是一个说理和训练的过程,也是一个情感陶冶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教师的自身形象及我们体现出来的那种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也是最直接的。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不断的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要把一节课的内容通过自己的板书设计和语言的表达传递给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语言、行为、眼神和仪表等等,都可以在无形之中给学生以美的感染,从而达到陶冶学生的情操的作用。为了上好一堂数学课,使之成为一节有效的课堂教学,我们就必须要做精心的、大量的准备,力求采取灵活多样的、适合学生学习特点的教学手段,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在学的过程中积极、有效的参与,从而达到学得愉快的目的。同时,通过这些环节的设计,还会使学生的心里产生一种对老师的敬佩之情,并且从老师的身上体会到一种责任感。这样,就会对学生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起到一个很大的推动作用,这其实就是我们所说的“向师性”,而这种特性是可以在学生当中产生无形的作用的。
三、要在教学过程当中有机的进行德育渗透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是可以通过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毕竟课堂是教育的主阵地,课堂的学习环境、学习方式对学生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比如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等,都是我们经常使用的教学方式,也是学生愿意参与的学习方式。在数学教学中,会有很多规律和定理,如果光靠老师的口头传授是起不到较好的接受作用的,那么在这时候,我们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通过学生之间的共同思考、交流和总结,来获取这些重要的学习信息,这样不但可以起到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述、总结归纳、交流学习等学习能力的作用,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的意识和能力,使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就拿教学方法来说,我们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法,因为这种学习方法中学生共享一个观念:就是学生们一起学习,在此过程中,每位学生既要为别人的学习负责,又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使学生在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他人前提下进行学习。在这样的学习情景中,学生自然会意识到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之间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只有在同一小组中其他成员都获得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够取得成功。我想,在这样的学习环境里,还可以让学生从小就养成严肃看待他人学习成绩的良好习惯。
总而言之,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也一定要注意它的策略性,绝不能因为一味的强调德育教育而使课堂教学成为教育的花架子,切记不可喧宾夺主,作为一名一线的数学教师,必须要提高渗透德育的自觉性,把握渗透德育的准则,我相信,只要在教学中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他们对知识的接受能力,进行点滴的、有机的渗透,一定会达到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必然也会达到德育与智育的双重教育齐头并进的目的。
【关键词】生活实际典型事例
新课程标准指导告诉我们:要培养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的学生,并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说明了德育教育在我们整个小学阶段有着很重要的地位。而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在教学中也要重视德育教育。就像苏霍姆林斯基说的:“智育的目标不仅在于发展和充实智能,而且也在于形成高尚的道德和优美的品质。”这就要求数学教师除了必要的传授数学知识、培养思维能力外,还要结合数学教学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一、 挖掘数学渊源,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材里有许多的教学内容,需要我们教师深度挖掘,变成学生既能理解又能接受的东西,不仅开拓他们的视野,提高他们的认识能力,更重要地培养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我国古代的数学成就辉煌,很多发明都比外国早。如果仅讲这一点,就显得肤浅,没有发挥其应有的教育功能。教师应深入地发掘其深层次的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如在教学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认识负数》一课时,教材中的“你知道吗”让学生了解了我国古代数学史的累累硕果:著名的数学典籍《九章算术》中首次提到了正负数的概念及运算法则,早于西方的代数学在公元前2000年就产生了。
二、 重视数学中的美育内容,对学生进行审美能力的培养
数学中的美是丰富多彩、千姿百态的,如符号美、公式美、曲线美、证明美、方法美、理论美等。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地帮助学生挖掘这些美育的内容,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而这些美不是孤立的,而是与其他学科相联系的。如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教材《认识比》就是很好地诠释了这一点:众所周知的黄金分割比0.618就是现实世界中美的表现,不仅许多著名的建筑广泛采用0.618的比给人视觉上的美;更有养生家认为人的动与静的比应该保持0.618的关系,大致四分动、六分静,这是最佳的养生之道。而美术、音乐和数学看似毫不相干的领域,却也能让人找到其中的联系:著名美术大师的一些名画的主题大都在画面0.618的位置,因为这能给人以感官上的愉悦乃至心灵上的震撼;数学音乐家巴赫的乐曲中快慢节奏的对比惊人的显示出0.618。正是美术、音乐与数学的完美结合,使得美术作品更加高雅,音乐作品更加完美,完美地演绎了数学的和谐美。因此数学教学应使学生获得欣赏数学美的能力,这样更能激励学生学好数学的愿望,也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创造力。
三、 结合教师的规范言行,对学生进行良好学习习惯的教育
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在教学中,数学教师要有严谨、负责任的态度,这将给学生很好的示范作用。例如教师的衣着大方得体、上课语言的准确清晰、板书的整齐规范、辅导学生的耐心细致,均会给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学生就会不自觉地模仿。对于上课时学生的精彩发言、作业正确整洁的同学教师适时的表扬都会给学生带来不同的感受。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一丝不苟、认真学习、刻苦钻研的学习态度,独立思考、不怕困难的精神。
四、 联系生活中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着数学。因此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我们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联系,在生活找那个找寻数学题材,让教学贴近生活,让学生们感觉数学不是深不可测的,而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从而意识到学好数学的必要性,由此调动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要把学习目的性放在首位。当然德育的渗透不只局限于课堂上,还应当与数学实践活动有机结合。例如在学完小数乘除法、数据整理这部分内容后,我们可以让学生回家后调查自己家每天使用垃圾袋的数量,通过计算一个班家庭一星期、一个月、一年使用垃圾袋的数量,然后结合对环境的影响,这样既培养了学生长期反复关注同一问题的坚持不懈的意志品质,也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精神。长此以往,学生对生活、对学习的态度肯定是不一样的。
五、 改变教学中的传统方式,对学生进行合作意识的培养
【关键词】
思维思维能力 思维活动 思维密度 知识形成学科素养
以知识为载体来培养能力,已成为新形势下学科知识教学的共识,离开了具体知识的教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便会成为无源之水,当然,过分的强调知识点的挖掘、深化,思维能力的培养未必能落到实处。初中阶段的学科教学实际上是新的课程标准及大纲规定的学科知识,促成学生思维获得最大限度地发展。
现以初中数学教学为例,浅谈如何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思维能力培养之间的关系。
一:关注知识生成与思维发展相结合和学习科学思维的方法
贯穿初中学科教学始终的有两条主线,一是已被教师调控而被经常关注到的“知识的形成过程,我们可以把它看作明线,一条是隐含在知识形成过程中而又不易把握的思维活动过程,我们称为暗线,科学合理的设计调控知识的形成过程,可以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思维活动,除重视学科教学中的许多概念、定理、定律、规律和诸多方法、理论,即是人类知识的结晶,具有极高的科学知识价值,同时,无不深刻影响着人类思维发展的过程。
以数学学科为例,新的教育观要求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学生,如何顺从教育发展的潮流,达到学科培养目标及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是摆在每一位教学者面前一个十分现实而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数学作为一种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各类推理、计算和证明,为其他学科提供语言思想和方法。数学素质通过数学能力来实现,而数学能力又必须在数学思想调节支配下加以实现。从某种意义上说,数学思想是学好数学、培养数学素质的源动力和一条最基本的途径,其他学科教学也是如此。
二:注重知识与思维密度的相互控制与调节
课堂教学中既要关注知识的渗透,又要关注思维火花是否被激起,有时,一节课下来,教师讲得天花乱坠,学生一是一头雾水,被动接受,只是密度较大,但学生的思维活动部件波澜,增加了孩子的知识业担,却达不到培养思维能力的目标,所以,教学关注到学生的发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抓住知识的生长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遇到困难,启发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尽可能多地设置各种情境,激起学生思维火花,知识点不易过简,或过繁,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合理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有条理地、清晰地阐明自己的观点,作为数学学科的一项重要培养目标,正体现了数学思想渗透了数学思想方法地培养的重要性。为此在数学教学中应重点突出数学思想与思维方式地培养这一主线,注重渗透与落实,使学生在丰富的数学活动中,领悟数学的观点、思想和方法,提高数学素养,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三.做到知识把握与思维训练评价相结合
我认为,在日常教学中,应抓好以下几个环节,以便使学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学科知识以及基本的教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一)是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思想方法
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老师必须善于钻研教材、研究学生,充分挖掘教材知识体系内在的思想方法因素,发挥它的潜意识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各各思想方法,要善于抓住概念教学、计算与证明及应用教学这一主线,举一反三,强化科学的数学思想方法训练,强调“一题多解”“前引后联”,在综合应用中提炼思想、总结方法,拓展思路,不断提高运用各种思想方法进行解决实际问题的自觉性与主动性,树立良好解题习惯,形成正确思维方式,提高自身素养。
1、概念教学贯穿整个学科教学,概念的产生及其发展是客观实际的需要,新教材中蕴含大量的概念,针对初中学生知识、年龄特征及认知水平,这些概念一改小学描述性方式,大多倾向于定义式及描述相结合,个别概念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这就需要老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善于挖掘教材,注重知识的前后联系及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潜移默化地渗透各类教学思想,便于学生从思想方法的高度认识概念,并达到理解掌握的目的。
2、计算教学是自然学科教学的另一主任务,将计算技能的培养仅仅作为解决问题的一种工具,不太注重其本身思维功能,成为当今教育的一大误区,其实,计算技能的培养与训练,同样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不可或缺的一步。比如,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测运算的结果,并对运算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等等,这些均蕴含丰富的数学思想方法做得恰到好处,更能促进学生的思维。
教学中,教师可有意设置悬念。让学生在磕磕碰碰中去思考问题,从而增加学科教学中的思维密度,起到思维的培养和目的。
3、另外,在实际应用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是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数学的角度去发现,去认识现实,而应用性题目中,蕴含极为丰富数学思想方法,因此,应用题教学是摆在每一个位数学教育教学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教学中应引导学生能主动尝试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面对新的数学知识时,能主动地寻找其实际背景,并探索其应用价值。让学生的思维水平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二)结合教学实际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数学教学中蕴含着极其丰富的辩证思想,它较其它学科更为具体和广泛,这是数学学科的一大特点。如角的推广、函数的定义、轨迹的概念等都是运动和变化的思想在数学中的具体体现;数的对立统一(正和负,整与分,有理与无理,实与虚)、运算法则的对立统一(加与减,乘与除,乘方与开方)都是对立统一规律的具体反映。在讲授相应新课的同时,适时地、恰当地渗透些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不仅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深刻理解和对数学方法的熟炼掌握,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科学的世界观。
(三)利用学科教学中潜在的美培养学生集体主义观念。
任何一门学科并不是一门枯燥乏味的学科,它实际包含着许多美学因素。即使是感觉最为枯燥乏味的数学,古代哲学家、也早断言:“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数学美的特征表现在和谐、对称、秩序、统一等方面。
(四)利用学科应用教学,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
加强学科与实际的应用联系,强化应用已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这不仅在于学科应用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而且还可以利用它们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五)利用学科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关键词:数学;德育教育
德育教育在新课程标准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德育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教育学生,使之成为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并拥护社会主义、遵守国家法律及社会公德、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青年知识分子。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向学生渗透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之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并引导他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实现自己的价值。德育教育关系到使学生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的核心问题,是整个教育的重中之重。德育教育不应该只是简单枯燥的说教,更应该结合教学实际,如“润物细无声”般缓缓渗透到学生的心灵之中。数学教学中怎样将德育教育落到实处呢?笔者简单总结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供教育工作者参考。
1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在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数学知识在很多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做出了重大贡献。在课堂教学中向学生讲述数学知识在现代化建设中取得的重要成就,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激发他们对祖国、对中华民族的自豪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和积极向上的健康情感。我国自古在数学研究应用方面就有辉煌的成就,如南北朝时期刘徽的《九章算术》;北宋时期贾宪研究的增乘开方法,即求高次幂的正根法,这个方法的提出比欧洲数学家霍纳的结论早七百多年;南北朝时期的祖冲之,不仅是一位数学家,同时还通晓天文历法、机械制造等领域,并且他最早把圆周率推算到小数点的后七位,比外国早了一千年。我国古代数学取得的光辉成就,是人类对数学的认识过程中迈出的重要步伐,远远走在了世界的前列,扩大了数学的领域,推动了数学的发展,在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在近代数学方面的成果也同样令人骄傲,如数学家华罗庚关于完整有理三角和的研究成果被国际数学界称为“华氏定理”,陈景润在哥德巴赫猜想研究中提出的命题被国际数学界誉为“陈氏定理”等等。课堂上把这些真实的数学史讲给学生听,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兴趣和注意力,而且还可以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操,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2利用数学的美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
美学是研究人与世界审美关系的一门学科,既是哲学学科,又是思辨学科。良好的美学素养可以提高一个人的道德情操,使其脱离低级趣味。美学的对象大于美,包含科学艺术的各个方面,也包括数学。开普勒也说“数学是这个世界之美的原型”。数学对美学的体现,是各个部分之间的和谐、对称、恰到好处的平衡,著名的黄金分割就是数学美的完美体现,在很多设计上都应用到了黄金分割率,小到我们日常用的打印纸、火柴盒,大到我们的国旗,长宽比例都恪守0.618比值。数学对象以形式上的对称、和谐、简洁,总给人带来舒适、愉悦的感受。再比如r=a(1-sinθ)方程曲线是著名的“心形线”,这个方程式背后还有著名数学家笛卡尔和瑞典公主克里斯汀的爱情故事。在数学教育中讲述这种经典、难忘的例子,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更能使学生感受美,提高自己的审美情操。因为数学的美表现在对称、和谐、规律、秩序、统一等多个方面,所以可以利用数学的美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比如圆就完美的体现了集体主义精神。圆是平面图形中最完美的图形,它的完美不仅在于它是轴对称、中心对称图形,而且在于它外形上的完美、和谐、统一,这是因为圆就是把无数多个散点有秩序地、对称地、和谐地、按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规律排列而成的封闭图形,这些散点组成圆后就像组成一个和美的大家庭,虽然每个成员都受到集体纪律的束缚,但也都拥有自己的位置和作用,体现自己的价值。由此笔者借用圆来教导学生:每一个学生原本是一个个孤立的点,班集体就好像是一个圆,把这些学生聚集在以班主任为圆心、班级规章制度为半径的圆周上,学生之间既相互制约又相辅相成,集体的形象、荣誉与每个学生的努力是分不开的。若个人不遵守集体的纪律,不能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就会像不在圆上的点一样,游离于集体之外,既破坏了集体,也得不到集体的温暖和帮助,得不到成长的机会。这样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将集体主义教育自然地渗透到学生的心田。
3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所谓团队协作,是指建立在团队基础之上,发挥团队精神、互补互助以达到团队最大工作效率的能力。在现代社会中,个人的能力、精力非常有限,凭个人的努力是很难取得成就的,因此组成团队共同协作才有可能取得突破。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针对解决某个问题或证明某个定理,让学生分组讨论,在规定的时间内提出本小组认为最优的解决方案,再通过讨论甚至辩论来比较各个方案的优缺点。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也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在这种学习情景中,学生会意识到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之间是相互依赖关系,个人必须与团队其他成员真诚无间的合作才能取得成功,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正确看待他人的学习成绩的习惯,一定程度上消除嫉妒心理。
4通过数学教育培养学生优秀品质
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德育的主要任务之一,在我们现行的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版数学教材中,有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在教学中适时地、自然地利用它们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指导学生阅读《有关几何的一些知识》、《中国最早使用负数》、《勾股定理》、《关于圆周率》、《我国古代有关三角的一些研究》、《我国古代的一元二次方程》等阅读教材后,告诉学生,我国自古在数学研究应用方面就有辉煌的成就,如祖氏公理的发现早于世界其它国家1100多年,杨辉三角的发现先于其它国家400多年;祖冲之对圆周率π值的计算、负数的使用、方程组的解法都比欧州早1000多年,我国古代的科学成就令世人瞩目。现代,我国科学的丰硕成果同样也令世界各地的炎黄子孙自豪,如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教授发起、推广的优选法,被广泛地应用于生产和科学试验,创造了很大的经济价值;陈景润成功地证明了数论中“(1+2)”定理,被誉为“陈氏定理”;美籍华裔科学家杨振宁、李政道、吴健雄因在科学上的巨大成就而荣获诺贝尔奖等,这些真实典型的数学史实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情和民族自豪感,而且也激励起学生学习的进取精神。
数学应用的广泛性是数学学科的基本特征之一,加强数学与实际的应用联系,强化应用已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这不仅在于数学应用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而且还可以利用它们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我们在讲授初三几何《解直角三角形应用举例》引言课时,针对学生不重视这类问题的通病,向学生讲述了这样的事实:早在公元前两千年,我国的治水英雄—大禹,为了解决在治水中的地势测量问题,就巧妙地利用了解直角三角形的主要依据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解决了不少治水工程的难题,这种方法要早于西方三角术的研究达两千年之多。通过这个故事,不仅使学生看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聪明智慧,而且使学生深切感受到了数学知识的实用价值,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应用题的积极性。在以后讲授解直角三角形知识在各方面的广泛应用时,再进一步启发学生,数学知识只有最终同实际问题相结合,运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去,才能真正体现出它的实用价值。另外为了加深学生对课堂讲授内容的理解,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给学生针对性地布置了一些实习作业,如自己制作测角器,测量学校旗杆的高度,测量大雁塔的高度;或者建议学生到农村、工厂、建筑工地参观学习,了解数学知识在各方面的应用。总之,在讲授课本知识的同时,必须密切配合社会形势,市场经济变化态势,及时增加渗透生活、生产常识、金融投资常识、市场竞争常识等,引导学生处处做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以此培养和发展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数学并不是一门枯燥乏味的学科,它实际包含着许多美学因素。古代哲学家、数学家早断言:“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数学美的特征表现在和谐、对称、秩序、统一等方面。
比如圆是平面图形中最完美的图形,它的完美不仅在于它的完全对称性(轴对称、中心对称),而且在于它体现着一种伟大的精神——集体主义精神,这是因为圆本身就是把无数零散的点,有秩序地、对称地、和谐地、按统一的规律(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排列而成的封闭图形,就像一个和美的大家庭,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位置和作用,同时也遵循着集体的纪律。由此我启迪学生,你们个人就象圆上一个个孤立的点,你们所处的班集体乃至于整个社会就好比一个圆,集体的形象与荣誉与你们自己的努力是分不开的,若个人不遵守集体的纪律,不能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就会像不在圆上的点一样,游离于集体之外,也就得不到集体的温暖。这样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将集体主义教育自然地渗透到学生的心田。
数学中存在着严密的逻辑推理,同时也存在许多富有哲理的东西,我注意挖掘这方面的素材,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人生观教育。
比如我在讲授平面直角坐标系时,首先讲平面直角坐标系是一种划定点位置的工具,它把几何中研究的基本对象“点”与代数中研究的基本对象“数”联系起来,通过平面内点与有序实数对的对应关系,将一个点在平面内的位置,由它的两个坐标(横坐标、纵坐标)确定下来。由此加以引申,我们所处的整个社会,实际上也有一些无形的坐标系,每个人进入社会后,就象平面内的点一样,都在寻找自己的位置。一般说来,个人的定位参数概括起来也有两个,即个人的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在这两个因素中确定定位高低、好坏的唯一能动因素是后天因素,那就说明个人在社会上的定位,在某种程度上与自己的后天努力是密切相关的。因而告诫学生,在初中这个人生观发展的十字路口,每个学生都应正确认识自己和社会,确定正确的人生目标,端正人生态度,为以后长大成才而努力学习。
另外,在学习完函数图象后,通过对各类函数图象特征的总结,如有的是直线、有的是抛物线、有的是双曲线、有的是折线等,启发学生,人生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就如同函数图象一样,有时平坦,有时崎岖;有时跌起,有时低潮绵延,应始终保持冷静向上的人生态度,去经受成功与失败的考验。
5、结合教学实际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关键词】小学数学;德育教育;“催化剂”
数学课堂教学中德育的渗透是对传统教学组织形式的一种突破和补充。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到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心灵的接触。”若能巧妙和智慧地运用,就会使学科教育与德育相得益彰,德育必会成为小学数学学科教学的催化剂,促进学生各方面和谐发展。下面就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充分利用情景图,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小学数学教材中有丰富的情景图,可在教学时选择富有教育意义的情景图,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如:人教版二年级上册“两位数减两位数”的计算教学有一幅情景图“北京赢了”,这就是一个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佳内容。在完成此题的知识传授后,教师可进行德育渗透:“2001年7月13日,我国发生了一件大事――北京申奥成功了!那天电视进行了现场直播,电视画面上以及老师身边的人们个个欣喜若狂。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申奥成功会令全国人民如此激动吗?”这时可让学生代表发言。然后教师总结:“这是国力增强的一种表现。申奥的要求这么高,我们国家能争取到2008年奥运会的主办权,那是多么了不起的一件事情啊!”同学们听后群情激昂,为祖国的强大而自豪,爱国情感油然而生。
二、借助数学史料,树立学好数学信念
在教学过程中,我经常用数学史上的光辉成就的材料,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当代数学家的重大贡献,了解我们中华民族祖先以高度智慧所创造的价值,增强民族自信心、自尊心,激励学生沿着前人的足迹奋发图强。
例如:在教学“圆周长”一课时,使学生了解约2000年前,中国的古代数学著作《周髀算经》中就有“周三径一”的说法,意思是说圆的周长是直径的3倍。约1500年前,中国有一位伟大的数学家、天文学家祖冲之,他计算出圆周率应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圆周率值的计算精确到6位小数的历史伟人。他的这项伟大成就比国外数学家得出这样的精确数值的时间,至少要早一千年。学了这课后,同学们深深感到,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了不起。我们要努力学习,努力创新,长大后为祖国争气,为祖国争光。
三、挖掘隐形素材,进行公德教育
小学数学教材中,大部分思想教育内容并不明显,这就需要我们做教师的充分发掘教材中潜在的思想教育因素,把思想教育贯穿于知识的学习之中。
如在教学“加减两步计算应用题”时有这样一道题:公交车上原有乘客36人,到一某车站后有15人下车,又有12人上车,这时车上有多少人?教学时,除了可以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来考虑这一问题,一种先下车后上车,一种先上车再下车,你们认为在实际生活中,哪一种方法更好些?渗透学生们先下车再上车这种行为习惯。
数学本身是一门与生活紧密相连的学科,脱离了生活实际,数学的丰富性和趣味性就如无源之水。因此,教学时,可举些生活实例来加大德育教育渗透的力度。如从上下车看候车公德,从乘车人数看超载现象……这些都能使学生体会数学的生活性,激发学生更加喜欢数学并在不知不觉中提高思想认识和道德水平。
四、结合教学过程,培养合作探究精神
小学数学教材中的许多内容,譬如几何图形的计算公式、计算法则、运算定律及性质等许多带有规律性的知识,都可以让学生自己通过探索、研究来认识它的性质,发现其中的数学规律。如在教学“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时,课前让每位学生准备好两个完全一样的任意梯形。上课时,让学生拿出梯形动手操作,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图形,并且思考这个新拼成的图形和原来梯形的关系。在独立操作的基础上,将自己的发现在小组内交流,初步概括出梯形的面积公式。在此基础上实施合作学习,让学生把一个梯形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并且考虑这个新图形和原来梯形的关系。通过第二次合作探究,学生运用割、拼等方法把梯形转化成已学过的平行四边形、长方形、三角形,并由此再次推导并验证了梯形的面积公式。在“操作――探究――验证”的过程中,学生充分领略了合作探究的魅力,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更为重要的是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学生感受到发现的乐趣:原来数学世界奥秘无穷,只要我们有坚强的意志和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我们一定可以解决更多的数学难题,发现更多的数学规律。所以,我们在训练学生解题时,应该有意识地调动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良好个性。
五、把握课堂生成,巧妙渗透德育
一位老师的公开课,他在黑板上写了五道题让一名学生上来做。
3×9=27 4×9=36 5×9=45 6×9=54 7×9=62
当学生写完62时,台下多数同学都大声叫喊起来:“老师,她错了,最后一题错了……
班级是由多个学生个体组成的集体。但在现实教育教学中,部分数学教师做班级管理的“甩手掌柜”,认为班级管理是班主任的“应尽职责”,成为班级管理的“局外人”。新课改下,初中数学老师如何参与班级的有效管理?下面我结合自身实践体会,进行简要阐述。
一、在数学教学中规范课堂纪律
常言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良好、有序的课堂纪律,是教学活动有效、深入开展,教学效能取得实效的重要条件和保障。同时,课堂纪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和体现了班级精神风貌和整体素养。但部分初中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将知识教学、问题讲解作为根本任务和目标要求,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交头接耳”、“小声议论”等现象“熟视无睹”。同时加之初中数学学科具有抽象性较强、逻辑思维要求高等特点,导致初中生在课堂学习中出现“不和谐”的表现,对课堂活动的开展造成一定影响。这就要求初中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重视学生学习纪律的规范,在教学伊始向学生阐明课堂纪律要求,同时对课堂教学过程中,初中生出现的种种违反课堂纪律要求的行为进行批评教育,为有效教学活动深入开展提供纪律保证,有利于班级整体效能的进步。
二、在知识讲授中强化情感教育
初中生处在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青春期的活力、动力展现无遗,但情感心态呈现波动性、反复性。部分初中生对人生价值、是非善恶的标准没有统一标准,极易偏离人生发展的正确“轨道”。“教人求真,学做真人”,是每一个学科教育教学的根本任务和要求。培养学生正确的、高尚的情感世界,是每个教学工作者应尽的职责。初中数学教师在知识教学活动中,抓住数学学科所展现出来的情感教育性特点,通过浓厚教学氛围的营造及适宜教学情境的创设,激发起学生内在学习认知的积极情感,让学生在感知数学学科知识“正能量”中,树立正确、高尚的情操。如在“一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教学活动中,教师抓住一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在现实生活应用的广泛性,创设出“某单位急需用车,但又不准备买车,他们准备租车,设汽车每月行驶x千米,应付给个体车主的月费用是y1元,应付给出租车公司的月费是y2元,y1、y2分别与路程之间的函数关系图像(两条射线)如下图所示,通过观察图像回答:如果这个单位估计每月行驶的路程为2300千米,那么这个单位租哪家公司的车比较合算?”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感知数学学科知识的深刻应用性,深刻领悟数学学科的现实意义,与学生认知情感产生“共鸣”。同时,教师要讲究教学语言艺术。教学实践证明:教学取得成功,与教师课堂语言组织与运用关系较大。初中数学教师要讲究课堂教学艺术,善于运用课堂教学语言,注重平时的语言修养,将抽象的知识运用生动活泼、形象具体的语言进行展现,使学生能够得到享受,从而树立积极的学习情感。
三、在问题讲解中开展德育教育
初中生良好学习品质和学习素养的培养,是增强班级凝聚力、战斗力的重要条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是班级管理的重要内容。而初中生在数学问题案例的讲授过程中,学生借助于教师的悉心指导,在感知问题、分析问题、解答问题的过程中,勇于实践、敢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品质,以及乐于思考、善于创新的学习精神,得到了有效的锻炼和培养。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问题教学中,要将问题案例教学作为班级管理的重要内容和有效抓手,鼓励学生动手探究、分析思考,创新思维,指导学生有效探究,引导学生灵活思维,实现学生勇于探索、勤于创新等学习品质的有效树立。
如在“平行四边形”章节“如图,在?荀ABCD中,点E是CD的中点,AE、BC的延长线交于点F,若ECF的面积为1,则四边形ABCE的面积为多少?”问题案例教学活动中,教师将培养学生用于探究学习品质渗透到案例教学活动中,采用学生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让学生自主开展探析问题活动,学生在求EDA的面积时出现困难,教师此时鼓励学生根据问题条件认真思考,结合所学知识点内容,指导他们进行探究思考。学生在教师的鼓励和引导下,认识到:“根据平行四边形对边平行和相等的性质易证ECF∽ABF,且对应边的比是1:2,从而面积比是对应边的比的平方,故ABF的面积是4。另一方面ECF≌EDA,因此四边形ABCE的面积等于ABF的面积,为4。”此时,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分析问题,进行解题,在学生书写问题解答过程后,教师引导学生一起对解题的方法策略进行正面积极评价,归纳总结,得出解题规律为:“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最后,教师要求学生对解题规律进行理解掌握,学生在亲身探析活动经验上,对解题规律及方法的理解更深刻、更高效。
四、在互动评析中实施现状评价
欣赏包括如下内容:反复地自我阅读、反复地玩味领会、小组讨论、总结归纳等。
欣赏是以审美为主干的学习心理活动,在这个过程中,首先打动学生的是美,美的形象、美的语言、美的表达形式与结构等,以美为桥梁,把学生引向善,使其受到教育。实验表明,欣赏法对于语文学科中的德育,具有全面的效力。不仅有助于对学生进行德育,也有助于对学生进行美育、智育。
数学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方法
数学是一门客观、精确的学科,本身充满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教育因素。对于该学科的德育,宜于采用如下几种方法。
(1)转化法
就是把数学中的原理和方法,转化成学生的一般的世界观和思想方法,对学生进行兴趣、情感、品格教育。例如,对几何初步知识的教学,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用自己制作的学具摆一摆、拼一拼,并注意用眼观察,动脑思考,顺乎自然地推导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从中领悟出“实践出真知”的观点。再如,对于教学中具有正、反关系的数和具有正、逆运算的公式,引导学生从中悟出对立统一和联系、转化的观点,受到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这些都是运用转化法能达到的。
(2)比较法
就是抓住事物之间的联系,通过对不同的算式、图形、解题思路进行比较,可使学生从中发现规律。例如,低年级应用题教学中“求比一个数多几、少几”,中年级应用题“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和求一倍数”,高年级教材中分数应用题的互相转化等等,在教学中,可以把它们联系起来,进行比较。一方面使学生有比较,有鉴别,掌握了知识;另一方面使学生学会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领悟出事物发展变化的原理。再如,数学中有许多应用题是描述我国工农业生产及生活方面的发展变化的,其主要方式是前后、左右对比,通过对比,反映变化的大小和快慢,这些素材本身就是好的教育内容。通过对比,使学生加深了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3)迁移法
这一方法要求把已知迁移到未知、把此一类知识迁移到另一类知识中,使学生受到相互渗透、影响和转化的观点的教育。例如,启发学生把代数知识迁移到几何学习中去,把几何知识迁移到代数知识学习中来,用一个方法,解几道试题;把数学知识迁移到语文、自然课学习中去,或者在数学教学中,联系语言、自然课本中的知识。这样,使学生不仅提高了知识学习的效率,而且逐渐树立起普遍联系、转化的观点。
英语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方法
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其中包含有丰富的爱国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因素。对于该学科中的德育,宜于采用如下方法。
(1)活动法
就是根据课文的内容,组织学生进行有关的外语交际活动,在这个过程中,使学生领会课文内容中的思想教育因素。外语教学最重要的是创造更多的交流机会和活动,使学生有更多的练习。学生要进入活动之中,完成好交流的任务,就必须对其中的内容有深刻的理解与把握。这个过程,既是学习的这程,又是受教育的过程。所以,活动法是外语学科教学中德育的有效方法之一。
(2)体验法
就是鼓励学生在说英语时带着表情,并伴以手势、动作,深刻体验说话人的思想感情,例如,在指导学生学习“扫地”、“打扫教室”、“擦门窗”等词语时,让学生一边读、记,一边做,实际“打扫教室”、“擦门窗”。这样,学生不仅学会了词语,而且受到了劳动教育,有助于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3)引申法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德育因素德育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教育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心理素质。”数学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各项意识具有独特的德育功能。学校德育不只是班主任和文科教师的任务,各科教师必须进行协作。学科德育是素质教学的重要一环。关于这一点,在数学教学大纲中有明确的规定:“数学教学是最易于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并要通过数学训练培养学生认真严谨、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思维的良好习惯。”可见德育在数学教学中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必需的。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挖掘教学过程与教材中显性和隐性的德育因素,寓德育于数学教学之中。
一、注重数学发展史教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数学发展有着几千年的文明史,为数学学科积累了大量的资料。了解我国数学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思想、民族自尊心、鼓励学生献身科学。
比如在指导学生阅读《有关几何的一些知识》、《中国最早使用负数》、《勾股定理》、《关于圆周率》、《我国古代有关三角的一些研究》、《我国古代的一元二次方程》等阅读教材后,教师应告诉学生,我国古代在数学研究应用方面有辉煌的成就,如祖氏公理的发现早于世界其它国家1100多年;杨辉三角的发现先于其它国家400多年;祖冲之对圆周率π值的计算、负数的使用、方程组的解法都比欧州早1000多年,我国古代的科学成就令世人瞩目。现代,我国数学的丰硕成果同样也令世界各地的炎黄子孙自豪,如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教授发起、推广的优选法,被广泛地应用于生产和科学试验,创造了很大的经济价值;陈景润成功地证明了数论中“(1+2)”定理,被誉为“陈氏定理”。这些真实典型的数学史实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情和民族自豪感,而且可以激励学生学习的进取精神。
二、结合传授数学知识,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1.实践的观点。数学是从现实世界中抽象概括出来的科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揭示数学本身的物质基础。如在讲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时,教师要说明早在公元一世纪,我国古代数学家在多次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了“勾广三,股修四,经偶五”的规律(即勾三、股四、弦五),并且借助图形对该定理进行了两种巧妙的证明。教师要让学生明白,任何一个定理、公式的形成均来自实践,“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是人类掌握自然规律的正确途径,从而培养学生善于从客观事物中发现规律、掌握规律的能力。
2.辩证的观点。恩格斯指出:“数学是辩证的辅助工具和表现形式,连初等数学也充满着矛盾。”数学概念正数与负数、常量与变量等,都表现对立的形式,又各以它的对立而存在。如在教学中教师可这样揭示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当直线与圆心的距离小于圆半径时,直线与圆的位置处于两个交点状态(相交);当距离与半径相等时,发生质变,直线与圆只有一个交点(相切);当距离大于半径时,再次发生质变,直线与圆没有交点(相离)。在讲这一关系时,教师要启发学生认识到“事物发展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在数学中充满着辩证法,教师应不失时机地予以启示,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识,同时为学生形成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打好基础。
3.发展的观点。世上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的、静止的,而是一个不断地从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的过程。数学也是这样,从整数到分数,从有理数到无理数,从实数到负数,从有限到无限等,都遵循着这一规律。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使学生认识到一切事物都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培养学生超越旧事物,创造新颖、独特的新事物的能力。
三、利用数学美感,陶冶学生的情操
数学从形式到内容,再到具体知识结构,都具有一定的美感。数学教育必须将数学固有的美展示给学生,使学生不仅获得知识,而且受到美的熏陶。数学的美表现为数学概念的简单性、统一性,结构系统的协调性、对称性,数学命题和数学模型的概括性、典型性和普遍性,数学的奇异性。数学美可以使学生感知美、理解美、发现美、创造美,抑制不良行为,注意自身修养。
数学教学中的理智性可以增强学生理性审美的能力,使学生具有理性思维,克服主观随意,说话有理有据。数学教学的严谨性,可以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精益求精的认真精神;数学的客观性、实践性、进取性和发展性,可促使学生从实际出发、刻苦钻研、锲而不舍、实事求是、谦虚谨慎、循序渐进。如哥德巴赫猜想虽经数百年尚未获得解决,但众多数学家对此研究的深入推动了数学的发展。数学的发展史就是一部教育史,数学教学可以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品质。
四、发挥教师在教学中体现的人格魅力,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作风
1.言传身教,从自己做起。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数学教师首先要有严谨、负责的态度。教师在进行概念数学时,要运用数学语言完整、精练地叙述;对公式所起的作用,要讲得确切;在板演过程中要有条有理,推理要步步有根据;书写要规范,时时事事给学生做出严谨求实的表率。
2.严格要求,从小事抓起。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言必有据、一丝不苟、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科学态度。不合格的作业,一定要令其重做,哪怕只是一个错字、一个小数点也要强调订正。教师要严格指出,在实际工作中点滴差错误都有可能给国家造成重大损失,从而一点一滴地培养学生精益求精、实事求是、谦虚谨慎的优良作风。
总之,教师只要在数学教学中,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的接受能力,点点滴滴,有机渗透,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就能更好地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
参考文献:
[1]初中数学教学大纲.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