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初一数学考试分析总结

初一数学考试分析总结

时间:2022-07-28 14:13:15

初一数学考试分析总结

第1篇

一、试卷的总体评价

1.试卷的总体特点

试卷的总体特点可从以下方面阐述:

(1)试题是否依据课标和考试大纲、是否体现课程理念,对提高教学质量起到导向作用

(2)知识点是否覆盖全面,是否突出对核心内容的考查

(3)分析对实验考查和化学用语考查的比例,能否体现化学的学科特点和学科思想,为学生参加进一步深造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试题所选材料是否贴近生活和生产实际、试题设置是否具有较强的情境性

(5)试题是否突出对思维能力和科学素养的考查

2.试卷结构分析

(1)题型结构分析

试卷的题型结构,主要取决于考试的性质和相应的考试大纲或考试说明的要求。因此,我们评价试卷题型结构的合理性,是判断试卷题型结构是否符合考试大纲或考试说明。

(2)能力层次结构分析

试卷能力层次是依据考试大纲或考试说明确定的,不同性质的考试,能力层次的要求和结构有所不同,如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能力层次从低到高,依次为识记、理解、简单应用和综合应用四个层次,高考能力层次依次为了解、理解、综合应用。因此在试卷能力层次的评价中,需要分析试题的能力层次和考试大纲或考试说明的一致性。

二、试卷的质量评价

1.试题质量的初步评价

(1)测验分数的分布状态

我们对测验分数初步整理,以横坐标表示分数,纵坐标表示频数(每个分数段所含分数的次数),制作学生成绩次数分布曲线,根据正态分布、正偏态分布、负偏态分布、双峰形分布、平坡形分布和陡峭形分布六种分数分布状态,可以判断出不同难度试题所占的大概比例。

(2)平均分

根据平均分的数值,可以直接判断试题的平均难度。平均分过高或过低,说明试题容易或过难,不适应被测学生的实际水平;只有当平均分值与预期吻合或相当接近时,测量目的才有可能实现,这样试题质量才可能符合测试目的的要求。

(3)标准差

利用标准差数据对试题质量做出初步评价时,主要看学生测验分数的离散情况是否与学生学习成绩的实际分布一致。如果测验分数的标准差小,说明分数分布相对集中,被测群体的整体情况较好;相反,说明分数分布相对离散,被测群体的学习成绩参差不齐。

2.信度

信度是指测得结果的一致性或稳定性,稳定性越大,意味着测评结果越可靠。信度通常以两次测评结果的相关系数来表示。相关系数为1,表明测评工具如试卷完全可靠;相关系数为0,则表明该试卷完全不可靠。一般来说,要求信度在0.7以上。

3.效度

效度是一个测试能够测出它所要测量的特性或功能的程度,即测试结果与测试目标的符合程度。在评价化学试卷时,分析试题,制作双向细目表,分析试题考查内容代表课程标准、考试大纲或考试说明所规定的教学内容的程度,判断试题的内容效度。

4.逐题分析

我们对试题逐题分析时,主要从解答分析和考查意图两个方面进行分析,达到对每道试题的全面了解,为后面提出建议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答卷评价

试题的答卷评价主要从试题的难度和区分度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根据试卷抽样统计数据及答题情况,分别制作关于题型、平均分、标准偏差、难度和信度的统计数据表,选择题和非选择题答题情况统计表,以对学生的答卷情况进行评价。

四、建议

我们通过对试卷的定量统计与定性分析,一方面对该课程教与学的效果进行分析和判断,发现“教”与“学”方面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对试卷质量做出科学鉴定和总结,检测试卷能否真正达到考核的目的。进而提出改进教学、命题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提高命题和教学质量。

1.对命题的建议

对试题好的方面(如科学性、生活性、开放性),建议继续保持,对于不好的方面(难度、区分度、效度),建议加强。

2.对教学的建议

依据试题分析,提出可行性的教学建议,供教师和教育部门参考,更好地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学建议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1)教学内容的深广度;(2)主干知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3)实验教学;(4)化学用语的教学;(5)教学方法等。

3.对学生的建议

根据学生的答卷情况以及试题的命题方向,对学生提出行之有效的建议,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不足和命题的方向,以促进学生准确把握学习和备考方向,不断提高学习成绩。学生建议可从以下几方面提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答题格式、学习习惯、STSE中的化学问题和心理素质等。

参考文献:

第2篇

[关键词]中考体育;共同发展;全面发展

[中图分类号]G804.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3-0169-0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其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本文根据目前中学体育教育改革的内容并结合体育中考体制,对贵州省中学体育教育与体育中考的契合进行了研究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方法,既要培养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同时又要提高学生体质健康。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针对贵州省地区情况,调研对象选取贵州省中学(初中)初三学生、体育课教师、学校体育教学管理者、教育主管部门工作者等。对样本选择:贵阳、安顺、毕节、六盘水、铜仁、遵义、凯里、兴义、都匀。各地区选取城市初中2-3所,县或乡镇初中1所。

(二)研究方法

采取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发放问卷学生970份,回收923份,有效问卷892份,发放教师问卷145份,回收142份,有效问卷139份。

二、结果与分析

(一)贵州省体育中考项目分析

目前贵州省按照《国家学生体质测试标准》选取10个项目作为体育考试项目,并结合贵州各地区分别选取必考项目和自选项目相结合的考试办法,与国家体质测试标准相适应。在调查学生中普遍反应目前考试项目可以接受,项目的设置符合学生目前身体条件,只需加强身体素质,就可以取得满意的分数。调查中对你所在学校在选取考试项目上的原则要求,有58.4%是统一有学校选取,21.6%是学生自由选取,仅有20%是结合自己实际选取项目,查阅国家学生体质健康项目评分标准(以下简称《国家标准》)与贵州省初中升学体育考试项目评分标准对照,考试科目男生标准略低于《国家标准》,女生(除跳绳外)标准略低于《国家标准》,总体上贵州省考试评分标准低于《国家标准》。此标准多年不变且全省各地区统一考试标准,这样的考试能否考核目前学生体质有待质疑,建议结合各地区学生体质上报数据分析,为本地区制定相应的考试标准对照表,上报教育部门,经考核调查批准后实施,采取此措施有助于及时发现波动区间,有利激励学生通过加强体育锻炼,达到理想的体育考试成绩,带动体育考试逐年发展,最终学生体质普遍提高,实现体育考试目的。

(二)贵州省体育考试成绩评分办法分析

现行体育考试实行的是综合性评价,即考试内容分为过程管理评价(即平时成绩,占10分)和目标效果测试(即总结性评价成绩,占40分)两个部分,两部分成绩相加计入升学成绩总分,体育考试满分50分。主要问题集在平时体育成绩如何科学、合理、公平给出,经过调查与学校一线教师的采访,学生平时分数权利集中在教师的手上,学校对于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在给分的时候有过分偏袒的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对于体育的理解,歪曲了体育考试的目的和意义。建议:1.教育主管部门加大检查力度,责任到人,切实做好监督作用。2.学校制定统一规范的考试制度与评分办法,保证三年的考试成绩真实有效。3.对于发现的相关问题,认真核实,果断处理,建立良好的校园体育空间,创造一个全体动员参与锻炼的体育氛围。

目前正在全面推行“改变以升学考试科目分数简单相加作为唯一录取标准的做法,力求在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综合素质评价、高中招生录取三方面予以突破”的教育要求,综合素质包括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评价方式涉及自评、互评、班主任及任课教师等参与评价,此举措有利于贵州省考试制度不断完善,实现本省教育规划要求,全面考核学生综合素质。

(三)贵州省中学生的体质健康现状

目前全国中学生体质下降的趋势,特别是体重普遍升高、肺活量普遍下降、耐力素质整体下滑等,贵州省近20年的中学生体质下降更为明显。各地区《标准》测试结果所示:通过测试的数据分析目前学生体质状况,身高、体重,城市学生高于乡村学生,坐位体前屈平均值乡村男生要略高于城市男生,部分地区乡村女生高于城市女生,幅度偏小,目前城市学生肥胖率高于乡村,营养摄入大于运动消耗,外加学习压力增大,运动时间相对减少,导致部分结果低于乡村学生,立定跳远和肺活量各地区差距不明显,握力显示差距最为显著,乡村学生力量明显高于城市学生。急需加大学生体育锻炼,全面均衡的发展学生,实现总体素质平稳提高。

(四)贵州省中学生体育成绩在体育中考前后对比

结合体育考试项目,其考试前测得相关项目数据与其考试后成绩作对比分析,选取贵阳市部分中学生(男222名、女233名)九个班级男女共计455人。分析:选取考试项目分别是1000米(男)、800米(女)、立定跳远、跳绳,考前成绩即考前学校组织模拟考试,考后成绩即正式考试结束后收集其本人成绩。男生立定跳远和1000米成绩提高显著,跳绳成绩前后显示有下滑趋势,幅度偏小。女生立定跳远和800米成绩提高显著,跳绳成绩前后显示有下滑趋势,幅度与男生相比偏大,总平均成绩男生提高的幅度大于女生,按照贵州省教育部门制定考试要求部分规定,考试满分所占总人数控制在30%的要求,调查结果部分班级满分比例高于此标准。

(五)贵州省中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情况

对贵州省中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类型的调查中显示:跑步占调查总数36.5%,位居学生锻炼之首,球类运动(篮、足、排)占总数23.3%,(乒乓球、羽毛球)占总数18.8%,跳绳和游泳各占7%、4.4%,基本不运动的学生占6.8%,在其他选项里包括骑单车、爬山、学街舞、跆拳道等。在学生日常参加体育健身项目的选择类型多样,符合青少年活泼好动的特点。需加大对学生运动兴趣的培养,转变对体育的参与意识,充分认识到体育是提高学生体质健康的有效手段。

(六)贵州省体育中考制度下对学校体育教学分析

通过问卷统计及查阅相关资料可以看出:体育中考制度对学校教学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从学生身心、学校体育课、校园文化、教师、学校领导等多层次反映出体育考试实施可行性,同时伴随着体育考试的实施进度由起始阶段――改革发展阶段――全面实施阶段来分析,我们也看到需要我们进一步完善考试制度,如体育考试应试化现象严重,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体育补习成为快速提高成绩的渠道,锻炼的目的集中于应付体育考试,这与素质教育的要求背道而驰。

三、结论

贵州省体育考试项目结合《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要求选取,项目类型能考核出学生目前身体机能、得到学生普遍认可。但考试项目选取存在一校统一制现象,阻碍了学生自选要求,限制了学生体育运动兴趣培养,评分标准多年不变,制约了体育考试发展,不利于调动学生体育参与意识。学生体质目前肺活量、耐力低于发达省份,其他指标反应不显著,急需加大学生体育锻炼,全面均衡的发展学生,实现总体素质平稳提高。体育考试实施对学校教学注入新的元素,带动学校体育教学的发展,学生健康认识的提高,但与此同时产生的阻碍因素需要进一步在实施中完善。目前贵州省结合实际全面推行“改变以升学考试科目分数简单相加作为唯一录取标准的做法,力求在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综合素质评价、高中招生录取三方面予以突破”的教育要求,促进贵州省考试制度不断完善,实现本省教育规划要求,全面考核学生综合素质。

四、建议

1.在项目的选取上结合本地区体育教学实际情况、体育课程开况、学校教师的执教能力科学制定,在学生自选项目要符合学生自愿结合实际选取的原则,项目的变更次数要结合学生素质提高程度,避免多年不变的考试项目,评分标准伴随学生部分素质提高,做适当调整。

2.增加校园文化节及相关体育活动,制定多种运动形式,利于不同体质学生选取其乐于参加的体育项目,实现学生每天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做好学校教学与体育课之间的纽带工作,实现互利共赢的校园文化氛围。

3.教育主管部门加大检查力度,责任到人,切实做好监督作用,确实保证学校制定统一规范的考试制度与评分办法,保证三年的考试成绩真实有效。及时对于出现的相关问题,认真核实,果断处理,建立良好的校园体育空间,创造一个全体动员参与锻炼的体育氛围。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发[2007]7号)[S],2007.

[2]贵州省初中毕业生学业(升学)体育考试工作实施方案(修订稿)[S].黔教体发[2008]311号,2008.

[3]刘海元.我国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制度实施现状分析[J].体育学刊,2008:15(9):9-10.

[4]刘青.宿迁市中学生余暇体育活动现状调查与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8:45-50

[5]李涛.贵州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调查分析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8.

[6]李元.新课程改革下福建省体育中考的发展及其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

第3篇

总结,是对过去一定时期的工作、学习或思想情况进行回顾、分析,并做出客观评价的书面材料。按内容分,有学习总结、工作总结、思想总结等,按时间分,有年度总结、季度总结、月份总结等。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初中八年级第一次月考总结范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初中八年级第一次月考总结范文1面对考试,摇头的人多,叹气的人更多。一进考场便会听到“考考考,老师的法宝。”之类的怒吼,也会听到“分分分,学生的命根。”之类的哀鸣。可毫不夸张的说考试是校园里最让人头疼的事情。

这次学校又开始了初二下半学期的第一次月考。

考场上,同学们奋笔疾书,也有许多同学黯然失色,大跌眼镜。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五门考试科目全挤在了上午,而下午只有生物和地理。

我向来考不好生物,甚至要比500名开后的同学的生物还要差,于是,我全复习在了生物上,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我的生物考了38,但其他科目考的一塌糊涂,当生物老师说32为及格分时,我真是大跌眼镜了。

考试中,由于自己写的太慢,导致数学和政治没有写完就“缴枪”。真是后悔啊。果然,数学和政治考的很差劲。

在这次考试中,只有生物和英语沾了一点光,英语是我最怕的,英语我平常都是不及格,每想到,这次竟然考了69,没及格的人有29个。

这次考试,考得不好,自己的目标计划没有实行好,写卷速度太慢,心里只想着玩,没有认真背记,没有掌握重点,手太懒,不会巧妙背记,所以才导致了这次考试自己跌入谷底。

现在后悔已经是晚了,真是“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啊!

为了迎接下一次考试,也就是期中考试,我们更应该下功夫,“一血全耻”。

初中八年级第一次月考总结范文2虽然说这次月考的题相对以往来说比较难,但是我还是从这次考试中看出了很多问题。

在考数学时,我认为给的时间太少了,以至于还剩下两道大题的时候就只有15分钟了。在这样紧迫的时间里,因为太着急,我还把24题的答案写在了23题的空里,这无异于火上浇油。导致错了一道大题,扣了7分。

语文这次我的文言文扣了4分,这是因为我在考试复习时只注重复习了《马说》,却没有复习陋室铭,所以我的古文翻译一个都不会,理解分析题也扣了一分。

政治这次考得还行,而历史,我在复习时虽然很条理,还做了很多题,但还是没有进行对单元主题的整合,所以在一道综合题上扣了两分。

物理,我的实验探究题做得不好,说明我的题做得还是不够,而遇到拿不准的答案是,我总是自己解决而不问老师,所以答案不标准,吃了大亏。

改进措施:

1、语文的古诗复习时以为自己都会了,不经常写,导致错了不该错的字。

2、英语的任务型阅读需要学会思考与分析,把句子都抄完整,从原文中筛选词句。

3、数学与物理还需加强基础与拓展训练的结合,要勤问问题,拿准简答题的答案再下手。

4、在背历史时,要进行整合记忆。

将知识组织成提纲,便于记忆。

初中八年级第一次月考总结范文3本次月考是开学后的第一次全面检测,本次试卷我觉得主要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1、重视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考查。

2、重视语境的创设,强调语言的实践性,突出对语言运用能力的考查

3、覆盖面广(开学所学的三个模块内容),题量适度

一、考试情况及存在问题

1、基本知识学得不够扎实,对语法知识点不能灵活运用(单项选择).

2、词汇积累少,逻辑思维差,阅读理解能力差(阅读、完形填空,补全对话)。

3、分析能力差,导致部分学生失分较多。

学东西死板,不能做到举一反三(阅读)。

4、综合应用语言能力差,学生没有掌握答题技巧和方法(单项选择、汉译英)。

5、对英语基本简单句结构不能正确掌握,尤其是谓语结构,否定句结构,以及用中文思维翻译。

(汉译英、作文)

二、改进措施:

1、课堂:课前让优等生在知识上进行梳理和总结。

设计有层次有梯度的习题,让各层次的学生均能达代其水平层次的收获。在课堂上的检测与反馈,及时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当天布置课下对学生的检查任务。

2、作业:进行分层次作业法,给基础薄弱的同学多布置单词、句型等基础方面的作业。

对优等生,多留阅读、写作等能力方面的作业。

3、小组:利用小组间的竞争和学习互助的小组力量,使学生能够初步的进行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助与监督,同时对学困生进行辅导和监督,利用团体目标方法刺激优等生的竞争和向上意识。

4、方法:给学困生多教授、多重复,让他们找到一些基础题目的解题关键和方法。

对优等生侧重于对其阅读技巧、审题、构思等方面技巧的传授。

5、课下: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辅导,每天对学生进行单词、词组、句型方面的检测,做到心中有数,以至于在课堂上和辅导课上能做到有的放矢。

初中八年级第一次月考总结范文4月考考试已结束,我就这次考试的试题和学生的答题情况以及以后的教学方向分析如下:

一、试题特点

试卷包括选择题、填空、解答题三个大题,共120分,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测检,以书本为主。对于整套试题来说,容易题约占50%、中档题约占30%、难题约占20%,主要考查了第一、二章的内容。

二、试题解题情况

1、本次考试试卷总分120分,及格人数54人,及格率90%,优秀人数24人,优秀率40%,平均成绩91.32,分116分,最低分39分。

2、根据对试卷成绩的分析,学生在答卷过程中存在以下几主面的问题

①概念性质把握不准确。概念是学习数学的基本因素,在数学世界里无论多复杂的问题,在解答过程中都离不开基本概念,如果对基本概念含糊不清,势必影响整个解题过程,如在选择题中,第8小题是平方根概念和性质的考查,如果掌握不好,则这道题就无从下手。

②法则把握不准确。无论多复杂的计算问题,在解答过程中都离不开基本的法则,如果对基本的法则含糊不清,影响整个解题过程,如在选择题中,第6小题是整式乘法法则的考查,如果掌握不好,就很容易出错。

③基本计算能力有待提高。计算能力的强弱对数学答题来说,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计算能力强就等于成功了一半,如在解答题中,失分比较严重,这道题的前3个小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计算能力和细心程度。我们的很多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对基本的运算规则没掌握。

④数学思维能力,从图象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概括归纳的能力差。

⑤审题能力及解题的综合能力不强。审题在答题中比较关键,如果对题目审的清楚,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此题已做对一半,数学不仅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语言,在解题过程中,不仅要要求学生学会如何解决问题,还必须要让学生学会阅读和理解材料,会用口头和书面形式把思维的过程与结果向别人表达,也就是要有清晰的解题过程,比如在解答题第4题,得分人数较少,从学生的卷面可以看出,学生对题意不太理解。

三、今后的教学建议

通过这次的考试出题方向,以及学生的答题情况来看,我认为在以后的教学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1、立足教材,教材是我们教学之本,在教学中,我们一定要扎扎实实地给学生渗透教材的重难点内容。

不能忽视自认为是简单的或是无关紧要的知识。

2、教学中要重在突显学生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在平时的教学中,作为教师应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学习材料,创造自主学习的机会。尤其是在应用题的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展示思维,让他们自己分析题目设计解题过程。

3、多做多练,切实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有时他们是凭自己的直觉做题,不进道理,不想原因,这点从试卷上很清楚地反映出来了。

4、关注生活,培养实践能力加强教学内容和学生生活的联系,让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从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生活中问题的能力。

5、关注过程,引导探究创新,数学教学不仅要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要着力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培养自觉发现新知识、新规律的能力。

初中八年级第一次月考总结范文5初二刚刚结束的月考让我的心松了口气,可紧接而至的成绩公布又使我稍微落下的心又重新提了起来。

想想这一个月以来的事情:分班、分组、进入新环境、卫生检查、歌唱比赛,真是一事接一事,我的大脑细胞不敢松弛下来。

刚刚进入新的校园,不熟悉的面孔,不熟悉的集体,不熟悉的学习环境,让我的心情实在是安定不下来。怀揣着兴奋、激动与不安的心情,迷迷糊糊地迎来了我初二的第一次考试。

看墙上的成绩公布单,我就觉得自己的预感是很准确的——考砸了。苦涩地“品味”着自己有史以来的最低记录,心情沉重的像压了百万斤大石头般,一想到父母看到我的成绩应该有的惊讶与匪夷所思的表情时,心里就不住地一阵抽搐。看到有的同学都兴高采烈地看着自己的成绩时,就想到了我的成绩——第十一名。

觉得也不怪谁,只怪自己没有努力吧,这个月以来,似乎都没有用十分的细心去对待学习。老师布置的作业,马马虎虎地做完,只为了应付老师而已。已经多久,没有静下心来,细细地回味老师讲过的知识;已经多久,没有翻开课本,精力十足地预习下一课所学的内容;已经多久,对待学习不认真,已经成为我的弊端。

现在,就要分组了,与小小地相处了一个月的组内成员,还真有点舍不得。这一个月来的成绩已经作废,重要的是为下一次而努力。每学完一课,要好好巩固,不能学一课忘一课,对于明天有学的内容,要好好预习,不至于对于老师讲的内容一概不知,一片空白。课外知识拓展也很重要,比如作文之类的,要靠自己课外的广泛阅读,对于好的词句应善于摘抄,这样才能写出好的作文。

第4篇

关键词:数学;总复习;初中;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12-0217-01

初中数学是义务教育阶段一门主要课程,它是进一步学习工作的基础。因此,进行初三数学总复习,使学生具有一定的数学素质,合格毕业,对于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培养改革人才奠定基础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将要探讨的就是搞好初三数学总复习的一些体会。

1.明确总复习的目的

中考是总结性的检验,考试成绩也必然会促使我们认真地总结检查自己的教学工作,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因此,中考的需要是初三总复习的重要目的,但不是唯一的目的。在复习方面要从单纯面向升学的需要,转变为面向学生终身学习的需要。通过初三数学总复习,要使学生全面而系统地掌握初中数学的基础知识加深理解这些知识,进一步提高运用这些动知识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大面积地扎扎实实的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升入高一级学校打下必要的基础。

2.在《课标》和《考试说明》的指导下开展复习工作

"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是新课程标准努力倡导的目标。也是我们总复习工作的出发点。2011年版的《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以及历年的《河北省文化课考试说明》(以下简称《考试说明》)中所确定的必学内容是要求所有学生都应当学习的,一定要教好学好,降低难度、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正是为了使学生掌握那些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使绝大多数同学能学得好,增强信心,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另一方面,对学有余力的同学也要创造条件,指导他们进一步学习,充分发挥他们的数学才能,做到既面向全体学生又因材施教。这一重要的教学指导思想,也是我们初三数学总复习必须遵循的方针。

3.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有序地进行初三数学总复习

教学是师生双方的共同活动,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积极主动地学。初三总复习时间短,内容多,要想取得较好的复习效果,除教师钻研《课标》与《考试说明》,通晓教材,突出重点之外,还要调查研究、了解学生、明确难点,从学生实际出发,进行复习。否则,课的起点高了,学生接受有困难,起点低了,讲得太容易了,学生听起来乏味厌烦,使复习课不能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因材施教。因此,要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复习的学习态度和方法;要了解学生对哪些知识是掌握提比较好的,哪些知识理解得不够深透,还有哪些知识是应当补缺的,哪些知识是普遍性的问题,哪些知识是个别性问题,充分估计学生的实际水平究竟如何。

4.突出数学思想方法,狠抓"四基"的落实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知识的精髓,是沟通数学知识与运算能力的桥梁。教师应在平时教学中不断引导学生从数学知识中提炼数学思想,注重运用数学思想去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并有意识、有目的地结合教材逐步渗透给学生:转化的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分类讨论的思想、方程的思想、函数的思想,要求学生理解待定系数法、消元法、降次法、配方法、换元法。对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还应激发他们去总结带全局性的数学思想方法。

2011年版初中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四基",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要使学生复习好基础知识和掌握基本技能,首先要使学生正确理解概念,对易混的概念抓住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同时要抓基本运算、抓基本数学方法和思维方法。基本概念、基本运算必须反复地练习,才能达到纯熟和巩固。凡属这方面的错误,必复习一段、练习一段、检查一段。务求落实"段段清",以掌握知识的本质为标准。当然还要注意因材施教,逐步深入。

第5篇

关键词: 初中生 考试焦虑 家庭环境

引言

考试焦虑是一种情景化的特质焦虑,受应试环境激发,通过人格基础反映及个体认知评价产生,以担忧为基本特征,以防御和逃避为行为方式,通过情绪反应表现出来的一种心理状态[1]。初中阶段面临巨大的升学压力,伴随考试产生的心理问题非常多,其中以初中生为主体的焦虑情绪较为严重,而考试焦虑是学生焦虑情绪的主要方面。

大量研究证明,过度焦虑会干扰和分散注意力,影响思维的流畅性和变通性,形成思维僵滞,对记忆、想象会造成一定的障碍,导致学习质量和效率下降,乃至影响正常的人际交往和身体健康[2]。目前国内对考试焦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现状调查和相关研究两方面。既往研究表明,人格、成就动机、应对方式、父母教养方式和家庭环境等因素与考试焦虑具有相关性[3]。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呼和浩特市初中生考试焦虑情况进行现状调查,了解呼和浩特市初中生考试焦虑的现状,并探讨家庭环境因素与考试焦虑的关系。

1.研究方法

1.1研究对象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在呼和浩特市某中学初一、初二、初三各两个班发放问卷调查。筛选后有效被试218人,其中男生111人,女生107人,初一69人,初二65人,初三84人。

1.2研究工具

Sarason考试焦虑量表(TAS),临床心理学家Sarason编制,中文版由王才康修订。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包含37个条目,涉及个体对于考试的态度、在考试前后的各种心理感受及躯体不适等。Newman (1996)提出,总分12分以下考试焦虑属较低水平,12分至20分属中等程度,20分以上属较高水平,15分或以上可以判定存在考试焦虑[4]。

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本研究采用的是费立鹏等的第三次修订中文版,有较好的信度和内部一致性。量表共90道是非题,包括亲密度、情感表达、矛盾性、独立性、成功性、知识性、娱乐性、道德宗教观、组织性和控制性10个分量表,评价10个不同的家庭社会和环境特征[5]。

1.3数据收集与分析

在学生期中考试前2周以班级为单位统一发放问卷,由专业人员应用统一指导语进行团体测试,现场施测并收回问卷。

将所得有效数据建立数据库,应用SPSS16.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初中生考试焦虑的总体情况

受调查初中生的考试焦虑总体水平为17.5±6.708分,根据TAS评分标准,存在考试焦虑者140人,检出率为64.2%,见表1。

2.2不同性别初中生考试焦虑的比较

对不同性别初中生的考试焦虑分数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结果显示性别差异不显著(t=0.161,p>0.05),见表2。

2.3不同年级初中生考试焦虑的比较

对不同年级初中生的考试焦虑分数进行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年级差异显著,见表2。事后检验发现,初三年级与初一、初二年级之间考试焦虑水平差异显著。

2.4不同学习成绩的初中生考试焦虑的比较

对不同学习成绩的初中生考试焦虑分数进行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学习成绩组之间差异显著,见表2。经事后检验发现,成绩优秀组与成绩一般组、较差组之间差异显著。

2.5初中生考试焦虑水平与家庭环境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对考试焦虑水平与家庭环境因素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考试焦虑水平与矛盾性、成功性、控制性因子呈正相关,与亲密度、情感表达、娱乐性因子呈负相关,见表3。

3.讨论

3.1初中生考试焦虑现状的分析

本次调查结果与近几年的相关调查相比,考试焦虑得分较高[6],说明初中生普遍存在考试焦虑,且大部分焦虑水平偏高。这可能与现在的初中生学业负担沉重、升学竞争激烈有关。

结果显示,初中生考试焦虑的性别差异不显著,说明考试焦虑现象普遍存在于男女生中。

调查结果表明,初三年级考试焦虑分数显著高于其他各年级,既往研究结果也证明两类这一点[7,8]。出现这一差异可能是由于:一方面,环境的因素,包括宏观教育环境特别是社会宣传与舆论,在这种模式中评价学生才能的唯一标准就是考试成绩,对于初中生来说中考会增加初三学生的焦虑;微观教育环境即班级和家庭,来自老师和家长对升学考试的关注、上重点学校的期望,使得初三学生感受到更大的压力。另一方面,初中生的自我意识在逐渐增强,他们有强而敏感的自尊心,特别看重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把考试尤其是重大考试看做是衡量自身价值、能力的重要标志。

本次调查表明,学习成绩优秀组的考试焦虑水平显著低于成绩一般组和较差组,与既往研究结果相一致[6,9]。究其原因,可能学优生得到的良好评价和鼓励较多,面对考试较自信坦然,焦虑水平较低;学习成绩一般和较差的学生受到的正面评价少或负面评价多,存在既往考试失败的经历和缺乏良好的应试技巧,对考试不抱很高期望甚至把考试当做负担,焦虑水平较高。

3.2初中生考试焦虑水平与家庭环境因素的相关分析

本次调查显示,家庭环境因素中的亲密度、情感表达、矛盾性等与考试焦虑表现出显著相关,这与目前多数调查结果相吻合[11-13]。

家庭环境因素中,亲密度指家庭成员之间相互承诺帮助和支持的程度;情感表达指鼓励家庭成员公开活动,直接表达情感的程度;娱乐性指参与社交娱乐活动的程度;矛盾性指家庭成员之间公开表露愤怒和矛盾的程度;成功性指将一般性活动变为成就性或竞争性活动的程度;控制性指使用固定家规和程序安排家庭生活的程度。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家庭成员间缺乏相互承诺、帮助、支持,较少进行情感表达和娱乐活动,以及家庭成员间存在矛盾、竞争和固定家规是学生考试焦虑的危险因素。家庭是学生最重要的生活场所之一,有关研究认为不适宜的家庭环境会加剧学生的考试焦虑[14]。因此,家长要给学生营造和谐温馨的家庭环境,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并鼓励其参加一些课外活动,不对其过度限制。

初中生考试焦虑现象较为普遍,除家庭环境因素外,也受学校、社会等其他因素的影响,因此如何针对引起考试焦虑的原因进行干预,还需要后续研究深入探讨。

结语

本研究结果表明:(1)初中生考试焦虑水平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年级差异显著,初三年级显著高于其他年级;不同学习成绩组之间差异显著,成绩优秀组者显著低于成绩一般组和较差组。(2)家庭环境因素中,亲密度、情感表达和娱乐性与考试焦虑水平呈负相关,矛盾性、成功性和控制性与考试焦虑水平呈正相关。

参考文献:

[1]郑日昌.中学生心理咨询[M].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140.

[2]杨学为.中国考试大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6.

[3]魏心,张大俭,李国强.中学生考试焦虑及相关因素研究[J].中华临床与卫生,2008,3(6):386-88.

[4]孟宪鹏,刘金同.考试焦虑的评估工具及其应用[J].山东精神医学,2004,7(1).

[5]汪向东,王希林.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出版社,1999:235-237;122-124.

[6]曹鹏飞,韩琴.初中生的考试焦虑状况及其与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以山西省大同市三所中学为例[J].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版),2011(5):53-56.

[7]黄微.大连市初中生考试焦虑的现状分析及干预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0:39.

[8]王淑燕,李文雅.初中生考试焦虑、社会支持现状的调查[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9):1010-1012.

[9]Cassady JC. Johnsonn RE. Congnitive test anxiety and academic performance[J].Contemporary educational Psychology,2008,27(2):270-295.

[10]焦奇岭,彭海芹.262名初中生家庭环境与焦虑的相关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15(7):650-51.

[11]于佳佳,王忆军.哈尔滨市城乡中学生考试焦虑情况及家庭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0,18(4):298-300.

[12]陈晨.北京市城区中学生考试焦虑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0.31(11):13-23,

[13]王丽颖,杨蕴平,林涛.焦虑障碍患者父母养育方式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18(6):413-14.

第6篇

摘 要 近年来随着科学教育模式的不断提高和完善,体育教学在素质教育中也有了举足轻重的位置,本文对我校初三学生的体育教学质量进行了科学的监测与分析,希望能对相关教育事业有所借鉴。

关键词 初三体育 测试 监测 教学质量

我国进入21世纪以后,在教学模式上出现了很大的争议,传统模式的教育使学生出现了高分低能的现象,很多学生在文化课程中成绩比较突出,但身体素质却不尽人意。初三学生正处于青少年到成年的过渡时期,在这个重要的阶段应该更加的把握好身体素质,以此来达到身体健康,学习成绩好的目的。

一、数据监测试验资料

(一)测试时间

本次测试的时间为:2012年9月—2013年4月。

(二)测试对象

我校初三毕业班学生,共计人数251人。

(三)测试方法

数据测试与数据分析以及文献参考。

二、数据测试分析结果

(一)测试方法与项目设计

本次测试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及特点,主要选用的测试项目为:50米+自选项目。本次测试评分的标准以2011年体育加试的成绩为基准,分别进行测试,最后以测试结果制定相应的体育教育模式。

(二)摸底及统计

2012年第一学期,我们对2013届学生进行摸底测试,并作为起始成绩,我校初三学生在50米的测试中,所得的平均成绩在41分以下,及格率仅为34.24%,因此我们可以看出我校初三学生的速度低,耐力差。在自选项目上,我校初三学生的成绩也低于74分,同时及格率也很低,平均分不高,从而影响了总成绩。根据数据确定了本阶段的教学应该以速度练习以及基本力量练习为主,为此我们可以采取短跑练习,以及下肢力量的练习。

(三)验证摸底效果

2012年11月,对我校初三学生采取了第二次测试,以此验证摸底效果通过数据的显示,经过两个月的时间训练,仰卧起坐的自主选择项目成绩有了明显的提升,绝大部分的问题还是出现在50米的项目上。因此,在50米的项目训练中,要提高学生的爆发力和速度,是接下来的首要任务,同时务必要加强学生仰卧起坐等项目的练习,以此来巩固自选项目。

(四)上学期期末测试分析

2012年上半学期期末,对该项初三学生再次进行了测试,并把这次成绩作为了下一阶段训练的依据。从上一次的成绩来看,这次50米的平均分增加了18.75分,自选项目的分数达到平均98分的优良成绩。由于学校体育设施规模的不完善,训练场地面积小,这给初三学生的训练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学生的成绩提高比较缓慢,因此我决定在第二学期开学后即为学生制定一套体能训练计划,计划内容为每一个星期到操场实行集训。

(五)中考冲刺计划

这是一个突破自我的阶段,运动的规律告诉我们:当运动训练到极限时,要想在成绩上有所提高,除了要掌握不同技术的要领外,还要增强不同技术动作的细微指导工作,以此让成绩达到突破,这个阶段的50米提高了4.3分,自选项目进步了1.4分。根据上一次的训练结果,我制定了初三学生在后续的计划中,应加强起跑的反应速度、加速跑、弯道跑、冲刺跑等的技术动作,以及50米的全程跑训练,以此全面提高短跑成绩和短跑技术。

(六)考前模拟

分析:从2012年9月到2013年4月,我们对初三学生进行了不间断的有效测试,对于每个阶段可能产生和存在的问题都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三、总结

通过以上实验的结果,我们可以看到,检测在教学上的重要性。学校教学质量的检控,正是以预定的目标为基准,对教学的过程进行了检测和控制,这样可以确保教学中各个阶段的最终结果,都能比预期的结果有所突破。为通过这样的方式促使体育教学更加有目的、有目标、有方向、有成效。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提高 数学复习 质量 “五性”

中考总复习教学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笔者从事初三数学教学多年,就如何提高初中数学总复习的质量和效益曾进行过有益的探索,多次领略到成功的喜悦。我的体会是,提高初中数学复习效率要注意“五性”:

一、把握考试的方向性

1.认真研读《数学考试说明》,明确复习备考方向。我市每年都出台《数学考试说明》,教者必须认真研读当年的《数学考试说明》,了解考试范围、题型结构与各知识板块的分值比例,并注意与往年的《数学考试说明》相比较,看看在哪些方面什么变化,明确这些变化是表述形式上的区别,还是实质性的不同,特别是对新增考点,尤其要心中有数。

2.认真研究近年来中考数学试题,把握当年中考数学命题趋势。中考经验告诉我们,中考试题既有继承性,又有创新性。近几年的中考数学试题,既代表着过去成功的命题经验,又蕴含着今后命题的规律与趋势。因此,考生和教师应该认真研究和分析近年来的中考数学试卷,从中透视并把握考查的重点和命题规律。只有这样才会使复习备考找准方向,减少无效劳动。

二、把握复习的计划性

中考复习通常要分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在时间安排上既要考虑教学内容的多少,又要考虑学生的接收程度。每个阶段的任务和要求既要前后呼应,又要各的有侧重。

1.把握知识的基础性。第一阶段的复习侧重基础知识的巩固,要求学生准确掌握初中数学课程中所涉及的概念、公式、公理、定理等。这阶段以纵向为主,顺序复习,全面复习教材,归纳小结内容,梳理知识要点、建立基础知识框架、总结数学学习的基本方法。

2.把握知识的系体性。第二阶段的复习以横向为主,旨在深化提高,使知识熟练化、网络化、综合化;要求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强化要点,对梯度上升的知识链构建清晰的思维框架,能用不同知识点解决同一问题和用同一知识点解决不同的问题。以求得解题能力的提高。

3.把握知识的完整性。第三阶段的复习要求学生完整地掌握知识。这阶段的复习要给学生一定的自由空间,即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方式,回归教材,对教材、已练过的测试卷、错解题记录本等进行反思,查缺补漏,从而激发学生展示个人才华,形成独特的数学思维。同时提炼思想方法和培养学生心理素质;做好题型归类,形成必要的解题模块;分析总结并练习中考试题的热点题和常规题,强化提高以及积累和丰富考试经验。

三、把握训练的针对性

1.把握能力训练的针对性。对运算能力的考查要以数的运算、式的化简、解方程(组)为主;对应用题的考查要把握好提出问题所涉及的数学知识、方法的深度和广度,要切合本地、本校、本班数学教学的实际;对思维能力的考查要以逻辑思维能力为核心,要加强“一题多问”“一题多解”的变式训练;练习检测的难度要与中考接近,不搞偏题、怪题,难度适宜,重在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和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

2.把握训练时间和题型的针对性。练习检测的时间要与中考一致,以培养学生对中考要求的适应性;在题型上既要注意常规题型,又要重视开放性试题。开放性试题是考查学生能力与素质,特别是考查学生探究精神的良好题型。近几年中考试题加强了对开放性问题的考查,这在平时的训练中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四、提高解题的准确性

中考竞争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时间的竞争。因此努力提高解题的速度及准确性对每个学生尤为重要。为此,应学习和掌握各种题型的解法,尤其是选择和填空题的解法,防止“小题大做”。选择题、填空题虽然做对了,但若用的时间过长也是“隐性失分”。解题时一定要“小题小做”,“小题巧做”。解题不仅要“熟练、准确”,而且要“简捷、迅速”,这是每个同学应当追求的目标。只快不准,是劳而无功:只准不快,就“隐性失分”。为了达到“熟练、准确、简捷、迅速”的目标,应教育学生解题时要注意以下两点:

1.用草图帮助思考问题。这个草图不一定非常准确,只要符合题设条件,能体现出问题的基本特征即可。数学加斯蒂恩说过,“如果一个特定的问题可以被转化为一个图形,那么,思想上就整体的把握了问题,并且能创造性的思索问题的解法”。“一个问题如果画出了能体现问题特征的图形,这个问题就等于解决了一半”。图形信息在启发思维方面有无可替代的直观、形象作用。

第8篇

【摘要】模拟考试后,老师应针对学生相关心里的问题,做好心里辅导。同时,通过几次模拟考试,逐步使学生对中考不再有害怕,从而在中考中充分发挥,考出理想成绩。

【关键词】数学;中学;复习;方法;超越

中考是选拔性的考试,会有一定的区分度和难度,不仅要考察对初中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而且也要考察以数学知识为载体,综合解决问题的方法与能力。初中数学总复习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它通过全面而系统的复习,形成合理而有序的知识网络,在强化基础知识的同时,提炼数学思想和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备战中考的同时,也达到了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目的。那么,如何有效地进行初中数学总复习呢,现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谈自己的看法:

第一阶段,全面复习,扎实各知识点

这一阶段要求学生全面,系统地梳理知识,不留死角,同时还要突出重点。其目的是使学生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完成相关记忆任务,能做好中考题的中,低档题目。时间应安排在三月底到四月末,近一个月的时间。

一、加强中考数学试题研究,做到复习有的放矢。

中考数学试题年年有变,在侧重点和难点上约有不同,但考察知识点的本质是不发生改变的。所以,认真研究近几年的中考数学试题,体会出题专家是如何将数学要求具体化的。是如何考察知识点的,如何考察“四基”的,如何考察数学思想与方法的,如何考察开放性和探究性问题的等。教师在复习时,心中带着这样的想法进行复习,不仅更有针对性,而且更能突出中考数学试题的考点与考法,使复习的效率事半功倍。

二、以知识点为载体,以训练为中心,找准复习的立足点。

在做好中考数学试题研究的基础上,教师应做好选题,有针对性地在相应知识点之下讲解和训练。在这一环节中,应重基础,以中,低档题为主,做到教师讲得透,学生听得明白,并辅以相应的题目进行训练,使学生能独立完成或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完成相应类似的题目,

三、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提高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知识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与概括,它蕴含在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应用的过程中。所以,在考察数学知识的同时,考查数学思想和方法是必然之举。在复习的过程中,教师应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训练并与具体题目的内容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真正领悟并逐步掌握蕴含在知识发生过程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全过程中的数学思想方法,并逐步内化成自己的经验,为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提供数学思想方法的支持。

四、明确基础知识的重要性,避免好高骛远现象的产生。

在第一阶段复习过程中,学生易产生因“懂”而不认真听讲的现象。教师应时刻提醒学生基础知识对解决问题的重要性,并辅以部分近年来中考的基础题,一方面让学生加强对基础题的认识,同时也达到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避免因“懂”而不听造成的基础部分扎实的现象。

第二阶段,专题复习,综合提高

是指在第一阶段复习的基础上,立足基础,加强数学思想方法,重在专题与综合,使学生的数学知识网络化和系统化。这一阶段是学生灵活应用知识的关键阶段,也是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的主要时期。时间应安排在四月底到五月中下旬,近20天的复习时间。

一、强调基础中的重点,做好重点知识应用的复习。

这里的重点从两个角度来理解:一方面它是指课标要求的重点;另一方面是指中考数学命题的重点。对于这部分知识,复习中应做到从整体上把握数学知识,强化对知识点的纵、横向联系的归纳与总结,并让学生达到融合贯通,透彻理解,并做到记忆存储,以达应用时便于提取。

二、加强能力培养,锻炼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解决实际问题这一类型的题目不仅是中考命题的趋势,也是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体现。故而在中考数学总复习过程中,应加强这方面能力的培养。实践中主要要做好方程和不等式解决实际的复习,同时还要关注图表信息、对话类型、数形结合的应用等类型题目的解决方法。

三、做好专题复习,把握住常考与必考的解题思路。

主要针对近几年来中考中相对稳定的题型和热点综合性问题,分别进行突破。复习中应把握住两条主线:一是数学思想与方法;二是解题的技巧与突破点。做到既有针对性,又不离常规的数学思想方法。

第三阶段,综合复习,全面提高

是指在经过第一、第二阶段复习之后,学生也基本掌握基础知识并具备相应解决问题能力的同时,进行模拟训练。主要以综合训练和检测的方式来进行。复习时,通常选择与中考题目难度基本一致,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或模拟考试的形式来进行。通过这一环节,主要解决以下问题,以达全面提高。时间安排在五月下旬到六月中上旬。

一、查漏补缺,进一步夯实基础。

通过模拟考试,暴露学生对知识掌握存在的问题,教师应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汇总分析。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及解决办法,并及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讲解决,让学生明确自己产生错误的原因及解决的对策。时间应安排在

二、模拟训练,提高应试能力。

模拟考试不仅能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而且也能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通过模拟考试,应该让学生明白怎样合理利用考试时间,规范解题过程。

三、减少失误,提高数学成绩。

失误无法避免,但可以减少失误。为达到这一目的,模拟考前教师应做好相关培训,考试后应对由于学生失误而丢分的题目进行分析,不同的学生产生失误的原因可能不同,对共性部分可以进行集体解决,而对于特殊情况,应根据学生产生失误的原因,与学生一起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以达提高数学成绩的目的。

四、模拟考试,培养学生良好的应试心里素质。

中考是选拔性的考试,学生难免会产生紧张和害怕的心里。通过模拟“考试”,

营造中考氛围,让学生提前感受中考所带来的压力。模拟考试后,老师应针对学生相关心里的问题,做好心里辅导。同时,通过几次模拟考试,逐步使学生对中考不再有害怕,从而在中考中充分发挥,考出理想成绩。

教学无定法,中考复习与备考也无定法。教师在中考数学总复习教学过程中,除了应合理安排复习时间,充分进行复习之外,还应根据实际情况,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全面考虑学生的主体作用和能动性,真正做到备考有依据,复习有目标;备考有“情绪”,复习有动力;备考有方法,复习有效率。

参考文献

第9篇

初中数学总复习是初中阶段必须经历的一种教学手段。搞好初中数学的复习工作,对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提高基本技能,系统了解初中数学知识体系,培养能力,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具有重要意义。总复习是要完成初中三年数学教学任务之后的一个系统、完善、深化所学内容的重要环节。重视并认真完成这个阶段的教学任务,不仅有利于学生巩固、消化、归纳数学基础知识,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有利于学生就业后的实际运用。因此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实施总复习教学是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下面谈谈我的几点做法。

一、紧扣课标,精心编制复习计划

依据课标规定的内容和系统化的知识要点,精心编制复习计划。计划的编写必须结合学生实际。可采用基础知识习题化的方法,根据平时教学中掌握的学生应用知识的实际,编制一份渗透主要知识点的测试题,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然后按测试中出现的学生难以理解、遗忘率较高且易混易错的内容,确定计划的重点。复习计划制定后,要做好复习课例题的选择、练习题配套作业筛选。教师制定的复习计划要交给学生,并要求学生再按自己的学习实际制定具体复习规划,确定自己的奋进目标。

二、追本求源,系统掌握基础知识

总复习的第一阶段,这个阶段的复习目的是让学生全面掌握初中数学基础知识,提高基本技能,掌握基本方法,做到全面、扎实、系统形成知识网络。首先,以课本为主,深钻教材,课本中的例题、练习要让学生弄懂、会做,把书中考点归纳、梳理,形成知识结构,并注意解题方法的归纳和整理。对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1.对基本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不仅要正确叙述,而且要灵活应用;2.对课本后练习题必须逐题过关;3.每章后的复习题带有综合性,要求多数学生必须独立完成,少数困难学生可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

三、系统整理,提高复习效率

总复习的第二阶段,要特别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对初中数学知识加以系统整理,依据基础知识的相互联系及相互转化关系,梳理归类,分块整理,重新组织,变为系统的条理化的知识点。例如,初三代数可分为函数的定义、正反比例函数、一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二次函数、二次不等式;统计初步三大部分。几何分为4块12线:第一块为以解直角三角形为主体的1条线。第二块相似形分为3条线:{1}成比例线段;{2}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3}相似多边形的判定与性质;第三块圆,包含7条线:{4}圆的性质;{5}直线与圆;{6}圆与圆;{7}角与圆;{8}三角形与圆;{9}四边形与圆;{10}多边形与圆。第四块是作图题,有2条线:{11}作圆及作圆的内外公切线等;{12}点的轨迹。这种归纳总结对程度差别不大、素质较好的班级可在教师的指导下师生共同去作,即由学生“画龙”,教师“点睛”。中等及以下班级由教师归类,对比讲解,分块练习与综合练习交叉进行,使学生真正掌握初中数学教材内容。

四、集中练习,争取最佳效果

总复习的第三阶段是综合地复习。这一阶段,重点是提高学生的综合解题能力,训练学生的解题策略,加强解题指导,提高应试能力。可以从省、市、县调研试卷、综合练习、自编试卷中精选进行训练,每份试卷的练习要求学生独立完成,老师及时批改,重点评讲。以便把学生最佳竞技状态带进考场。因为前面通过梳理分块,把握教材内容之后,这个阶段除了重视课本中的重点章节之外,主要以反复的模拟练习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通常以章节综合习题和系统知识以及模拟试题为主,适当加大模拟题的分量。以对中考命题趋势的准确把握和中考信息的判断为基础;以摸中考题路、题型,抓中考重点、热点为核心;以讲授审题方法、解题规律、点拨应试技巧和思路为切入;以知识迅速积累、能力快速提升为目标,达到提高学生中考总成绩的目的。精选综合练习题要注意几个问题:第一,选择的习题要有目的性、典型性和规律性。第二,习题要有启发性、灵活性和综合性。第三,根据近几年中考命题情况进行复习。在复习中还要狠抓重点,练习热点。多年来,初中数学中的“方程”“函数”“直线型”“三角形及证明”“圆”等内容一直是中考的重点考查内容,“方程思想”“函数思想”贯穿中考试卷的始终,所以要重点复习好这部分内容。在全国各地的中考题中,应用题量普遍增加,而应用题也不仅限于“列方程解应用题”,除了列方程解应用题外,“应用性的函数题”“不等式应用题”“统计类的应用题”等都成为中考的热点。同时,近几年的应用题还十分注重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这在各省市的中考试卷中已经常出现,而且有一定难度,因此我们要适当加强这类应用题的训练,做到有备无患。

(作者单位: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高塘学校)

第10篇

关键词: 次级评价;考试绩效;考试焦虑;认知评价

中图分类号:B841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考试是学生学习生涯中的不可避免的重要事件,是学生经过一段时间后对所学习程度的检验。但是在中国的教育体制下,考试对于学生来说就不仅仅是对所学知识的检验,它也意味着个人前途以及父母的期许。正是由于这些因素使得学生对考试有巨大的压力,也因此引发了一系列的考试心理问题。

考试焦虑时人由于面临考试而产生的一种特征的心理反应,它是在应试情境刺激下,受个人认知、评价、个性、特点等影响而产生的以对考试成败的担忧和情绪紧张为主要特征的心理反应状态。考试焦虑是考生中常见的一种以担心、紧张或忧虑为特点的复杂而延续的情绪状态。

Lazarus等人提出,在许多方面人们对事件的认知评价会影响他们对事件的反应【1 】,对考试的认知评价是指主题队引起个人情绪反应的考试相关刺激的知觉、判断和评估状况。认知评价是应激源与个体反应之间的一项重要中间变量。评价按内容为初级评价和刺激评价。其中初级评价的内容为事件的重要性、压力、威胁、挑战性,次级评价的内容为控制和效能。认知评价是指个体从自己的角度对遇到应激源的性质、程度和可能的危害情况作出估计,同时也估计面临应激源时个体可动用的应对应激源的资源。对应激源和资源的认知评价直接影响个体的应对活动和心身反应,因而是应激源是否会造成个体应激反应的关键因素。本文主要考虑认知评价对有考试焦虑的学生的考试绩效的影响,为如何调整学生的考试心理状态提供一个思考方向。

一、对象和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东部、中部和西部大中学生(初一至高三)约1588人。被试的具体构成如下:(1)地区构成,东部440人,中部426人,西部722人;(2)学校类型,重点中学1008人,普通中学580人;(3)1年纪构成,初一305人,初二302人,初三135人,高一244人,高二270人,高三318人(4)性别构成,男生781人,女生746人;(5)家庭来源,农村768人,城镇734人。

1.2 研究工具

1.2.1 考试焦虑

使用江琦编的《大中学生考试心理问题量表》,量表采用五点记分制,单选迫选形式进行调查,问卷分为9个因素,分别是:强迫、自责、身体症状、考试焦虑、人际敏感、精神症状、自卑、抑郁、认知问题,由47个题目组成。总问卷α系数为0.943,各因素α系数在0.700―0.844之间;问卷的重测信度系数为0.915。验证性因素分析表明,X2/df=7.819(N=4227),RMSEA=0.04,GFI=0.919,说明问卷结构的拟合效果比较好,具有较高的结构效度。

1.2.2 考试绩效

江琦编制的《大中学生考试绩效量表》,量表包括13个题项,从理论上分为三个因素,即人际促进、任务绩效和考试自主性。问卷采用Likert6点量表,单选迫选形式,从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分别给予1―6分的评定。各因素α系数在0.752―0.857之间,重测信度系数在0.718―0.789之间;总问卷α系数为0.896,重测信度系数为0.833.验证性因素分析表明,X2/df=10.487(N=4153),RMSEA=0.048,GFI=0.976,NNFI=0.971,CFI=0.963,说明问卷结构的拟合效果比较好,具有较高的结构效度。

1.2.3 次级评价

陈旭2004年编制的《中学生学业压力认知评价问卷》,包括威胁性评价、伤害性评价、挑战性评价和效能评价等四个一阶因素,其中威胁性评价、伤害性评价和挑战性评价构成初级评价,效能评价构成次级评价。问卷采用Likert5点来那个表,单选迫选形式,从完全符合到完全不符合分别给予1―5分的评定,共19个题项。问卷的α系数是0.827,四个因素的α系数系数分别是:0.833、0.815、0.808、0.845;重测信度系数是0.816.

1.3 研究程序

由经过培训的心理学专业研究生担任主试,所有问卷采用集体施测的方式,当场收回问卷。提出无效问卷后,数据统一采用SPSS16.0及Amos4.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

二、结果

2.1 考试焦虑、认知评价和考试绩效的年级差异

首先对中学生的考试焦虑、认知评价和考试绩效的年级差异性进行检验。从表2可以可知,在考试焦虑、初级评价、考试自主和任务绩效这几个因素上,初中生和高中生的差异比较显著,并且高中生的考试焦虑水平普遍高于初中生,初中生的初级评价能力高于高中生,初中生的考试自主性和任务绩效感都要高于高中生,从表1中我们可以看出高中生的考试焦虑普遍高于初中生,并且初二学生和高三学生分别在初中和高中中的考试焦虑水平最高;初中生的考试自主水平普遍高于高中生,考试自主的水平从初一到高二有逐渐下降的趋势,但在高三有所回升。

2.2 认知评价、考试心理问题、考试绩效的相关分析

根据已有研究者提出的中介效应检验程序,首先对中学生认知评价、考试心理问题和考试绩效进行相关分析,考察其相互间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用于中介效应检验的建设模型。结果发现,初级评价与考试绩效存在显著地正相关(r=0.12,P

2.3 次级评价的中介效应检验

在中介作用检验中,首先检验预测变量与因变量之间有显著地相关,预测变量与中介变量也存在显著相关的,当中介变量加入时如果预测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相关或回归系数显著降低,就可以认为中介效应较为明显,的那个该回归系数降到0或变得不显著时,称为完全中介作用。研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AMOS4.0)建立一个中介模型以此检验中介变量的作用。模型涉及三个变量:考试焦虑、次级评价和考试绩效。

为了比较直接路径与间接路径(通过中介变量建立起来的路径联系)的优劣,首先建立考试焦虑到考试绩效的直接路径模型,模型拟合很好,=0.655,RMSEA=0.000,NFI=1.000,GFI=1.000,AGFI=0.999。直接路径的路径系数为-0.21(SE=0.022,p

三、讨论

3.1 认知评价、考试焦虑与考试绩效的年级差异

本研究发现,考试焦虑与考试绩效存在比较明显的学段差异高中生的考试焦虑普遍高于初中生,并且初二学生和高三学生分别在初中和高中中的考试焦虑水平最高;说明高中生面临着比初中更高的升学压力,初二年级作为初中学习的一个转折的年级,所学科目比较难,所以初二学生有更大的考试焦虑,而高三年级面对着考大学的压力,所以考试焦虑也会很高。

研究还发现,初中生和高中生的在次级评价上存在显著地差异,且高中生的次级评价水平显著高于初中生。次级评价的主要内容是控制和效能。这与我国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是一致的。

同时,从整体上看,考试绩效在初中和高中这个两个不同的阶段之间存在比较显著的差异,在考试绩效的考试自主和任务绩效这个两个维度上初中生和高中生存在显著差异,并且初中生地考试自主明显高于高中生,这与江琦在2006年对大中学生的考试问题研究的结论一致,他认为考试绩效存在及其显著地学段之间的差异,表现为初中>高中。也与刘霞(2003)的关于考试绩效发展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步升高的趋势基本一致。这个结论符合中学生的学习和身体发展规律。

3.2考试焦虑、次级评价和考试绩效的关系

3.2.1 考试焦虑、次级评价和考试绩效的相关分析

次级评价对考试绩效的三个维度都呈显著的正相关,认知评价决定人与环境的特定关系或系列关系是否具有压力性质,以及压力的程度,它分为初级评价和次级评价。初级评价的内容为事件的重要性、压力、威胁、挑战性,次级评价的内容为控制和效能,这说明中学生在考试的过程中对考试的控制感和对考试的效能感对考试绩效的影响比较明显。考试焦虑和所有的变量都呈显著负相关。

3.2.2考试焦虑在人际敏感对考试绩效预测中的中介作用

本研究结果表明,在直接路径中,考试焦虑对考试绩效的路径系数为-0.21,在结构方程模型中,考试焦虑对考试绩效的路径系数为-0.14,明显下降,这说明次级评价在考试焦虑对考试绩效作用中的中介作用比较明显,说明考试焦虑主要通过次级评价对考试绩效进行影响,次级评价的内容是控制和效能,通过结果可知有考试焦虑的学生往往是因为自己对考试的控制感,以及对考试的自我效能感而对考试绩效产生影响。其中直接路径中考试焦虑对考试绩效的解释率为7%,在加入次级评价之后,中介模型对考试绩效的解释率上升到19%,说明中介模型比直接路径有更好的解释效率。

四、结论

本研究得到如下主要结论:

(1)高中生的考试焦虑普遍高于初中生,在考试绩效的三个维度考试自主性、任务绩效和人际促进上,高中生都明显低于初中生,相对而言,中学生在人际促进方面发展的好,对不同学段而言,初二和高二时中学生身心发展的转折点。

(2)考试焦虑和考试绩效呈显著负相关,次级评价和考试绩效呈显著正相关,考试焦虑和次级评价呈显著负相。

(3)考试焦虑对考试绩效的直接影响显著,但是当加入次级评价作为中介变量后,直接作用显著减少,而中介变量的间接作用显著,即模型检验结果支持次级评价在考试焦虑与考试绩效关系的中介作用。

参考文献:

[1]Abdulqader A Al-Emadi.?(2001).The relationships among achievement, goal orientation, and study strategies. [J]Social Behavior and Personality. Vol.29,?Iss.?8,.?823-832.

[2]江琦 张大均 考试心理素质在考试心理问题与考试绩效间的中介效应分析[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8年第16卷第3期

[3]江琦 张大均 中学生考试心理问题及其发展的研究[J] 心理科学 2005,28(1):227―229.

[4]江琦 张大均 中学生考试心理问题结构的验证性因素分析[J] 心理科学 2006,29(1):165―167

[5]江琦 大学生考试心理问题现状调查分析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J] 2008年第16卷第4期

[6]池丽萍 俞国良 认知评价在婚姻冲突与青少年自尊关系间的中介作用[J] 心理科学 2008,31(5):1069―1073

[7]曾祥岚 茄学萍 王惠惠 认知评价对青少年地震应激反应的中介作用[J] 中国学校卫生 2010年4月第31卷第4期

[8]杨阿丽 方晓义 父母冲突、青少年的认知评价及其与青少年社会适应的关系[J]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07,5(2):127―134

[9]陈顺森 唐丹虹 考试焦虑对错误记忆的影响[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9年第1期

[10]陈顺森 叶桂青 考试焦虑与学业成绩的关系:有调节的中介作用[J] 心理研究 2009,2(1):74―79

[11]肖玮 肖琼 中学生考试焦虑相关认知评价特征[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5年第19卷第4期

[12]肖琼 王淑兰 中学生考试焦虑及其考试认知评价[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4年第18卷第7期

[13]唐平 张涛 中学生考试焦虑研究[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5年第13卷第2期

[14]莫书亮 孙葵 中学生考试焦虑与学习动机和人格特质的关系[J] 教育研究与实验 2009年第6期

第11篇

[关键词] 初中物理;数学;学习成绩;相关性

物理与数学是两门紧密联系的学科,数学是学习物理的工具。实践表明,数学极其显著地影响物理学习成绩。这是因为不仅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影响学生的物理学习,而且初中物理本身就包含大量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因此,要提高初中物理教学质量,研究数学学习成绩对初中生物理学习成绩的影响是十分有意义的。那么,初中生物理学习成绩与数学学习成绩的相关程度如何?初中物理中包含哪些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呢?本文对此做一个探讨。

一、初中生物理学习成绩与数学学习成绩的相关性

为了了解初中生物理学习成绩与数学学习成绩的相关性,笔者选取某初中2015届9个班级共443名学生,以初二和初三共4个学期的期末物理考试分数作为初中生的物理学习成绩,期末数学考试分数作为初中生的数学学习成绩,研究初中生物理学习成绩与数学学习成绩的相关性。

笔者所选学校为深圳市某公立初中,该校学生大多数是外来务工者子女,其办学质量处于该地区中等水平;学生的两门课考试分数为全区期末统一考试分数,考试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其分数能够代表学生的学习成绩。因此,所选样本具有代表性。

(一)物理学习成绩与数学学习成绩的相关性

2015年11月,笔者从该校的教务处以班级为单位,分别统计2015届学生初二上学期、初二下学期、初三上学期和初三下学期共4个学期期末的物理考试分数和数学考试分数,应用SPSS19.0对物理学习成绩与数学学习成绩做相关性分析,其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

(二)物理学习成绩与数学学习成绩的相关性分析

为了深入了解数学学习成绩对物理学习成绩的影响,笔者将从整体,学期和班级三个维度分别对物理学习成绩与数学学习成绩的相关系数进行分析。

1.从整体上看,物理学习成绩与数学学习成绩之间呈高度相关。由表1可见,36个相关系数的值均位于0.593-0.932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其中的相关系数有26个,的相关系数有6个,的相关系数有4个,其中的个数占总体的比例为72%,的比例为17%,比例为11%,相关系数所占比例的分布如图1所示。

上述分析说明,物理学习成绩与数学学习成绩呈高度相关,数学学习成绩极大地影响物理学习成绩。这是由于数学是物理学表征和推理的重要工具,为物理问题提供表达语言及精确的计算方法,是论证物理问题的重要手段,数学学习对物理学习有正迁移的作用。

2.由表1可知,按学期分析,随着时间的推移,初中生的物理与数学学习成绩的相关系数稍有减小。笔者通过将相关系数转换成等距单位的值,计算值后查找与转换表得到各学期9个班级物理与数学学习成绩相关系数的平均值,如表2所示。

表2显示各个学期相关系数的平均值稍有减小,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学生在初二刚接触物理,此时物理课程主要是涉及两个方面内容,其一是对物理现象的观察和定性描述,如声现象中声音的传播、光现象中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和凸透镜成像规律等;其二是通过理解物理量之间的数量关系进行一些简单的计算,如匀速直线运动中路程、速度和时间的关系,利用公式计算或图像等方法来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等,此时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数学知识与方法可以帮助学生解决这一类型的物理问题,使物理与数学学习成绩的相关性较高。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物理课程则要求学生通过分析物理过程,建立物理情境,分析物理量之间的关系,运用物理规律来解决问题,并做出相应的判断。

在这种情况下,物理教学评价着重在于了解学生是否能理解物理概念、原理和规律,并能够应用其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重视考查学生的物理思维,此时数学知识与方法只是解决物理问题的工具,单纯从数学的角度来理解物理问题容易产生错误,使物理与数学学习成绩的相关性有所降低。

3.从班级的角度分析,9个班级4个学期的物理与数学学习成绩的相关系数的平均值均大于0.7,呈显著的正相关。其中6班的物理与数学学习成绩的相关系数的平均值最大,为0.890,4班的物理与数学学习成绩的相关系数的平均值最小,为0.715。把9个班级4个学期的相关系数转换成等距单位的值,如表3所示。

计算值后查找与转换表得到9个班级4个学期相关系数的平均值,如表4所示。

由上述表可见,虽然每个班级在各个学期物理与数学学习成绩的相关性有所不同,变化范围大,但从各班相关系数的平均值来看,物理与数学学习成绩的相关系数的值均处于相对稳定的范围,均成显著性的正相关。

二、初中物理中的数学思想方法

由上述统计结论可知,初中生数学学习成绩极大地影响着物理成绩,虽然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影响作用稍有减小,各个班级具有一定的差异,但从整体上来说,物理与数学学习成绩呈显著的正相关。因此,教师应该熟悉并掌握初中物理中的数学思想方法,注意把各独立的教学内容整合起来,即要注意各门学科的横向联系,鼓励学生把一门学科中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其他学科中去,并启发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概括总结,加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1]所以归纳总结初中物理中的数学思想方法是十分有意义的。

徐卫兵将高中物理教学中数学思想方法分为四个类型,分别是函数与方程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转化与化归的思想和分类讨论思想。[2]陈林桥从初中物理解题的角度对数学知识进行了整理,分别有比例知识解题、几何知识解题、方程知识解题和图像知识解题四个方面。[3]参考并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笔者将初中物理中的数学思想方法归纳如下:

三、教学建议

(一)促进数学学习对物理学习的正迁移

在物理教学中,要促进数学学习对物理学习的正迁移,因为丰富的数学思维始终贯穿在学生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它不仅有助于促进学生物理思维的形成,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以密度应用为例,就能充分展示数学计算方法作为解决物理问题的工具的重要作用。

例题1:盐水选种是一种实用而又简易的选种方法,要想选出籽粒饱满的种子,需要标准盐水的密度为。为了检验所配制的盐水是否符合要求,取500mL样品,称得其质量为505g。请说明所选的盐水是否符合要求?应加水还是加盐?()

解析:实际盐水的质量和体积已知,根据密度的公式,可以计算出实际样品盐水的密度,再与标准盐水的密度相比较,大于标准盐水密度加水,小于则加盐。

实际样品盐水的密度:______________,应加盐。

评析:上述的盐水选种问题是生活中一个典型的物理问题,实际盐水是否符合要求,要考虑到它的密度。对实际盐水密度的计算,是解决上述问题的突破口。只有计算出实际盐水的密度,并将其和标准盐水的密度进行比较,才能得出,应加盐的结论。可见,数学计算及推理是解决物理问题的重要工具,因此,要促进数学学习对物理学习的正迁移,加强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二)防止数学知识对物理学习的负迁移,帮助学生理解物理本质

数学对物理学习的影响既有正迁移作用也有负迁移作用。物理教学实践中,部分教师过于强调让学生多做练习,而不重视学生对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正确理解;部分学生过于只注意背定义、记公式、做练习题,忽视对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正确理解。这种教与学的方式往往会导致数学知识对物理学习的负迁移,使丰富的物理含义被形形的数学符号所淹没。[4]例如,初三电学中电阻的定义式,学生常误认为导体的电阻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通过导体的电流成反比。就数学关系而言,这是正确的。但就物理而言,这是一个认知错误,因为学生忽视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物理属性,只与导体的材料、横截面积和长度有关;同理,密度,学生常误认为某种物质的质量越大,密度越大,体积越大,密度越小;正确的理解应为:在一般情况下,不同物质其质量与体积之间的比值是不同的,同种物质其质量与体积之间的比值是一定的,与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无关,这种比值不变性是物质其中一种本质属性的反映,叫作密度。可见,仅仅从数学的角度出发来理解物理规律会阻碍学生的物理学习,使数学学习对学生学习物理产生负迁移。因此,数学在初中生物理学习的运用需要教师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给予适时的引导,纠正学生的认知错误,帮助学生认识物理本质。

(三)鼓励学生综合运用多种数学方法来解决物理问题

在物理教学中,同一个物理问题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进行解决,教师应鼓励学生综合运用多种数学方法来解决物理问题。下面以电学计算题为例加以说明。

例题2:如图2所示,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在某两点间移动时,电流表的示数范围在至之间,电压表的示数范围在至之间,则定值电阻的阻值及电源电压分别是多少?

解析:此题重点考察学生对欧姆定律的理解与运用,可以利用列方程和图像法分别分析这个问题。

(1)列方程法:根据欧姆定律列式有,代入数值即,解得,。

(2)图像法:设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为,电路中的电流为,由欧姆定律得:,变形为,,作出图像,如图3所示,标出相应的坐标点(1,9)、(2,6),对应图像,纵轴的截距为,图像的斜率为。

评析:该题分别采用了列方程法和图像法两种数学方法来求解电源电压的大小和定值电阻的阻值,使学生的注意力不仅是集中在对问题结果的获得,而且也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和物理思维在过程中的发展,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综合运用多种数学方法来解决物理问题,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由于本研究对象局限于一所初中2015届学生的期末物理考试和数学考试的分数,统计取样较单一,考试分数能否代表学生的学习能力,试卷的信度效度如何,学生的临场发挥也是制约数据真实的影响因素。因此,本文的目的是对一般情况的试验性研究,所得结论是否具有普遍性,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参 考 文 献]

[1]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第2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293-294.

[2]徐卫兵.高中物理教学中数学思想方法的分类及渗透策略[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5(10):6-8.

第12篇

一、 重视基础,落实双基

中考试题是对初中数学基础知识的全面考查,知识点覆盖率达75%以上,中考试题中依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一般不会有难题、怪题、偏题,难易度的比例通常控制在容易题、中等题、较难题为5:3:2,基础知识的巩固,基本技能的训练是复习过程中的重中之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是学生继续学习和未来发展的基础,也是能力发展的保证。在历年的中招考试中,都有一定数量的试题是考查学生对数学基础的掌握程度和知识的应用能力。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只有扎实地掌握基础知识和技能,教学能力才有发展的坚实基础,否则能力培养和拔高性的练习只能是空中楼阁。

在复习中,要根据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确定初中生必须掌握的知识点,然后结合教材明确学生所应具有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要根据《标准》的评价理念,去分析中考试题,挖掘其丰富内涵。近几年来中考命题已明确告诉我们: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始终是中考数学试题考查的重点,只有基础扎实的考生才能取得好成绩。在复习中,不少师生把主要精力放在难度较大的综合题上,认为只有通过解决难题才能培养能力,因而相对忽视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教学,使学生如坠雾中,如悬空中。

二、立足课本,系统复习

总复习前教师要认真研究新课程标准,摸清初中数学内容的脉络,开展基础知识系统复习。复习要立足课本,从教科书中寻找中考题的“影子”。尽管近年来中考数学有许多新题型,但所占分值比例较大的仍然是传统的基本题,这些题起点低,许多试题取材于课本,试题的构成是课本中的例题、练习题,或设置新的问题情境,或转换题型,或在各种知识点的交汇处重组整合,从而改编成一些体现课改理念的中考试题。所以教师必须深挖教材,绝不能脱离课本。课本中的例题、练习和作业要让学生弄懂、会做;书后的“读一读”“想一想”,也要让学生认真想一想,集中精力把初二、初三代数和几何内容的例题、习题逐题认认真真地做一遍,并注意解题方法的归纳和整理。

教师在第一阶段的教学可以按知识块组织复习,按照初中数学知识体系,把初中数学内容归纳成数与式、方程(组)、不等式(组)、函数及其图像、统计初步、线段、角与三角形、四边形、相似形、解直角三角形、圆等。

在复习中可由教师提出每个单元的复习提要,指导学生按提要复习,同时要注意因材施教,引导学生根据个人具体情况边复习边做知识归纳,加深记忆,要引导学生弄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掌握法则、公式、定理的推导或证明,例题的选择要有针对性、典型性、层次性,并注意分析例题解答的思路和方法。

三、 收集资料,精选题目

中考复习中,来自各方面的不同途径的复习资料,摸拟试题排山排海而至,压得学生踹不过气来。学生就是有三头六臂,不吃饭,不睡觉,也难以完成。这种题海战术,不利于学生的进一步提高,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没有多大帮助。教师要帮助学生精选题目,选题应该遵循适用性、巩固性、实践性和探索性原则。适用性原则是指所选题目要符合新课程标准规定的要求和《考试说明》,又要适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好高骛远只能事倍功半。要考虑不同水平的学生,使他们在解题过程中都有所得,而不能只顾少数学生。巩固性原则是指所选题目有利于学生理解、巩固和复习已学过的基本知识,重要之处该重复的还要重复,以帮助部分学生记忆和保持记忆。实践性原则是指所选题目要有一定的实际背景和学生已有的生活经历,以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真正理解和学以致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探索性原则是指所选题目不给或少给条件、结论,相关解题依据这三者中的某两个。探索性习题是近年来中考的一个热点,它具有开放性,对于培养和检验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思维具有重要作用。教师要加强自身学习,了解、分析、掌握中考命题的发展趋势,发展动向,研究大纲,钻研教材,这样才能在精选题目时看得准,抓得稳。

四、 思想渗透,方法总结

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在数学知识的掌握中,只有领悟了数学的思想方法,才能达到对数学知识的融会贯通,只有掌握数学的思想方法,才是掌握了数学知识的核心,在每年的中招考试题中,都渗透着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和方法的运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渗透一些数学思想,如数形结合的思想、化归的思想、函数与方程的思想、整体思想、分解组合思想等。教师在带领学生进入总复习阶段时要通过一些典型的试题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思想解题的能力,并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总结在解决一类问题时可采用的共同方法,如消元法、降次法、代入法、图像法、比较法、配方法、待定系数法、加减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以及平行移动法、翻折法等。

五、 经常模拟,调整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