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7-01 06:44:3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派出所工作感想,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2006年8月,我意外地收到了来自时任天津教育出版社党委书记赵志伟的一本纪念册和一个影碟光盘,并附有一页短文:美丽的额济纳是我们的第二故乡,富饶的巴彦桃来是我们相识相处的地方。那里的金色胡杨伴着我们金色的青春年华,让我们共同度过了最美好的时光。返津三十余年,但我们从来都没有忘记你――我们心中的小警察。我们真诚地祝愿您一生平安、幸福、快乐!读了短文,观看了纪念册和影碟,让我百感交集,思绪万千,几夜辗转反侧,勾起了我对往事的回忆……
174名天津知青落户额济纳
1968年夏季,174名天津知青来到内蒙古西部边远的阿拉善盟额济纳旗巴彦桃来农场。从那时起,我就与知青们结下了不解之缘。做为当时农场派出所的内勤民警,我参加了欢迎知青们的大会,并亲手接过了174名知青的户口迁移证。从户口上看,这些知青们的年龄和我相仿。大会宣布了分配到各连队的知青名单。会后,知青们按分配的通知由各连队的领导带到连队。那以后,我与场部领导及当时的军代表们经常下连队了解知青们的生产及生活情况,和他们同吃、同住、同劳动。由于年龄相仿,且经历相同,因此,我与知青们相处得十分融洽。我是1963年响应党的号召,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第八中学下乡到巴彦淖尔盟包尔套勒盖农场当知青的,1966年被选调到额济纳旗巴彦桃来农场派出所任内勤民警。当时,我年轻好动,为人真诚,特别注重友情,有时还带点儿傻气。知青们都说,就喜欢我这个有点儿傻气的小警察。我在农场派出所工作了两年多,场内性情相投的同龄人不多,我常感到很孤单,这些天津知青的到来,令我十分高兴、快乐。
结识天津知青是我一生的幸运
天津知青高中生占多数,他们个个天资聪颖,知书达礼,性格活泼,善解人意,相处久了,彼此如老朋友一样。他们喜欢和我在一起说笑,也很维护我。一次,我和军代表、场部领导一起下连队向知青作有关节约粮食和爱护公物的宣传。清晨,我和知青们一起打排球,我发的球不小心打碎了食堂的玻璃。打完球后,我骑车子去场部买玻璃,回来时已接近中午,当我拿着工具去装玻璃时,却看到窗子上已换上新玻璃。我正站在那里发呆,只见知青肖丰向我走来,他说:“徐哥,我怕你中午回不来,午饭时大家都会看到玻璃坏了。你是工作组成员,常向我们宣讲爱护公物,如今打坏玻璃,怕你不好面对我们。所以,我从老职工家里找来了玻璃先换上了。”我心头一热,只说出了一句话:“太谢谢你了,肖丰。”我感动得差点掉下眼泪。肖丰个头不高,精干,一双眼睛像会说话一样,在三连的知青中他年龄最小,但他关心连里的每位知青。他常为连里做好事,却一声不吭,三连的人都很喜欢他。知青们都叫我小警察,只有他喊我徐哥,每当我听到他喊我徐哥,心里总觉得暖暖的。四十年后,当我把电话打到他家,说起那次替我装玻璃的事时,他却说:“几十年了,我早就不记得了。”我说:“你当然不会记得自己做的每件好事。可是,这件事我是一生都不会忘记的。”知青们的无私精神也给我留下了难忘的印象。我清晰地记得1968年9月的一天,从各连队来了很多知青到场部,他们带着第一个月领取的四十五元工资,向场党委提出:“除了吃和穿的基本费用,多拿国家一分钱都是自私自利的表现。”虽然我当时觉得知青们的提法有点过激,但心里更多的是对他们的敬佩。
1968年底,由于政法机关的人动,我开始负责派出所的工作,主要任务是搞专案。当时,我与知青赵志伟、侯玉梅、郭平、王国英、王保华,还有那个一说话就脸红并且有点口吃的刘树林一起工作。赵志伟知识渊博,为人忠厚诚恳,人文雅又善良,未说话先笑了,我特别喜欢和他在一起工作和学习。王国英教我打拳,练习武功,四十多年来我从未间断习武,练就了一副好身体。侯玉梅虽是个女孩,竟有男儿一般的气质与风度,她敢说、敢做,文学功底好,受她的影响,我的文字和写作水平提升不少。我在与天津知青们的交往和学习中,变化很大,许多方面都有提高,受益匪浅。天津知青遍布额济纳旗各机关、场、校、苏木,他们把天津的文明生活方式和各种先进技术带进额济纳,影响了额济纳,让这个小城镇有了大都市风采。
1969年底,我和部分知青先后被调到旗里。我在达来库布镇派出所任所长,与知青耿新、王树军、陈金友、李树森、邢军一起在政法机关工作。我和耿新性格相投,经常在一起谈天说地。一天,我和几个知青在他家聚会,晚餐后大家轮流唱革命歌曲一直到天明。1975年,我与知青王树军被旗公安局选送到甘肃省政法学校上学,王树军大我一岁,在校期间他像大哥哥一样处处关心和照顾我。70年代粗粮多,细粮少,在食堂就餐他借口不爱吃大米和鸡蛋,总是把大米饭和炒鸡蛋拨给我吃。毕业下乡实习时,我因重感冒病倒十余天,他天天陪着我,照顾我,看医生,直到康复。他对我的关心以及亲兄弟一般的情谊,至今让我不能忘怀。80年代,在我十年的军旅生涯中,知青王英海是我最亲密的战友,我们经常在一起执行边防工作任务,穿梭在一片片金黄色的胡杨林中,奔波在居延海边。英海经常赞叹额济纳壮丽美好的自然风光。每到节假日,我便和英海约战友们一起聚会。英海转业回天津,我和战友们送别时都热泪流淌,难舍难分。
居延情怀永久存
2008年8月,是天津知青下乡到额济纳旗四十周年。一天,赵志伟带着几名知青来到我家,他们带来了当年到额济纳旗下乡的全体知青的合影,一本厚厚的知青生活相册,一张DVD影碟,以及知青们的通讯录。我们彻夜畅谈四十年的离别之情,交谈中,我了解到了我想念的知青们的近况。从那时起,我与分别了四十年的天津知青们又有了联络。2009年春节后,我收到了姚国平等18名知青牛年集体生日合影,照片右侧写着:小警察,愿你与我们18名知青共同分享我们生日的幸福和快乐。我发送了一首简短诗词表达了我与知青们的深情厚谊,短诗的内容是:“万里长城二雄关,山海嘉峪东西端。君居长城头,我住长城尾,首尾相遥近万里,居延情怀永久存。”姚国平把我这首短诗放在网上,并告诉我联网收看的知青达五十余人,他们在网上发表感想数篇。我常常看来自天津知青们的问候和短信,这成了我晚年生活中的一大乐趣。
每当我回首往事,就会为我在青春年华时遇到了174名天津知青而庆幸,与他们的相识、相处是我今生的一大幸运。
推荐阅读:从消防隐患整治入手,做好安全生产工作。一是为了迎接全国安全社区的检查验收,工作站以全街道“一盘棋”的观念,一方面积极做好安全社区的项目创建工作,另一方面做好街道选定项目的准备工作……
2012年上半年,社区工作站以街道“年工作要点”为指导,全站上下精诚团结,不断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较好地完成了461项工作指令,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二、贯彻“一个中心”,落实年度工作要点年初,工作站认真学习讨论《年福田街道工作要点》,站长和全体在编人员以及协管员代表都发表学习感想,表示要认认真真落实街道工作要点。同时,全体在编人员和协管员签署了《年社区工作手册》,手册包括街道工作要点、工作分工、包片责任、工作纪律和通讯录,作为全体工作人员全年的工作承诺。
三、完善“两个加强”,强化执政能力(一)从增强组织活力入手,完善党群组织建设。一是社区党总支利用召开社区党员迎新春茶会的机会,隆重表彰了参加国庆六十周年党员图片展的先进个人。6月28日上午,社区党总支举办“七一”寄语茶话会,庆祝建党89周年,党员们用歌唱、朗诵、写诗等形式表达了对党生日和祖国建设的美好祝福。6月29日,区委副书记、区长张青山同志在街道党工委书记刘炳强的陪同下来到华强宿舍,慰问社区离休老党员梁洪任和安山夫妇。同时,社区也在“七一”前将慰问金发放到困难党员手中。二是在党总支的领导下,社区老人协会开展老年人维权讲座和糖尿病健康教育讲座。三是落实工会全覆盖工作。年初在全社区范围内进行工会全覆盖摸底、宣传工作,3月全面启动登记填表工作,在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截止至7月底,完成工会委员会57家,工会联合会110家,合计167家,覆盖率达75%。
(二)从深化职业责任入手,加强队伍作风建设。工作站根据炳强书记提出的作风建设要求,规范工作制度、规范工作语言、规范服务程序、规范电脑使用和规范工作环境的要求。站长要求党员和在编人员首先做到严于律己,通过纪律约束来保证工作质量,严格遵守《社区年工作手册》的集体承诺,工作站上半年收到上级工作指令461件,实现了件件有批转,人人抓落实的效果,所有工作人员都可以倒查责任。转变工作作风,设立意见箱,摆放独生子女专用儿童座椅,方便居民办事。全体工作人员都有请假本,记录完整,减少纠纷。统筹人财物,克服困难,统一加班,完成多项重大工作任务。
(三)从综合协调入手,落实市容环境提升工程工作。为全面配合市容环境提升行动工作,工作站进行精心排查,召开相关单位开协调会,发放致辖区单位和居民的一封信,针对辖区6各单位,涉及的36块牌匾征询意见,并及时反馈给街道。街道办陈仲亮副主任亲自到北方大厦现场协商,处理重点单位和住户在整治工程中遇到的问题。目前,深南路、华强南路临街单位和住户正积极配合街道执法部门全面开动整治工作,整治进展顺利。深圳市给社区颁发了“绿色社区”奖牌。
(四)从组织建设和人员培训入手,落实人口普查工作。充分认识到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的重要意义,成立领导小组,站长主动担任指导员工作,同时做好工作方案,全力以赴,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迎接人口普查工作。目前,已完成基本人口资料调查,挑选精干人员参加街道人普试点,培训工作。
五、深化“四项服务”,提升工作质量(一)以信息大会战为重点,促进出租屋综合管理。通过信息大会战,出租屋综合管理水平和管理成效得到提高,完善了日常采集档案,提高了协管员综合能力,加强了与派出所的协同能力,信息采集率、准确率、上传率和反馈率都得到提高。上半年,共采集流动人口信息3263人,注销2159人-,信息反馈35条,社区出租屋内无重大案件发生。
意外的“红包”
63岁的杨哲民在退休前是某国企工会主席。他自感精力充沛,还想再找份工作。可是由于他仅有一个政工师职称,业务上没有一技之长,加之年龄又偏大,很多用人单位都不愿意雇用他。几经周折,他放下架子,在一家水暖器材公司做了一名更夫。
一天,老杨以前的一位同事找到他,说自己一个开公司的亲戚由于血本无归,痛不欲生,几度想自杀,想请老杨去劝劝他。老杨感觉这种开导人的事也算自己的强项,就欣然同意了。
当老杨随同事来到他的亲戚面前时,那位破产老板精神萎靡,连话都不想与他说。老杨想了想,拿出自己以前的工作证,摆在这位老总面前,说:“我退休前,是本市一家大企业的工会主席,现在是个看门的。老弟怎么也同为天涯沦落人啊!”
那位老总吃了一惊,老杨的质朴打开了他的话匣子。杨哲民听完,真诚地对他说:“论年纪,我比你大;讲职务,我好歹以前也是大企业的高管。我觉得吧,你眼下只是事业上受了一次挫折,并不代表倒下。你完全可以东山再起,为什么非要把自己往绝路上逼呢……”
老杨和他恳谈了一下午,这位老总的心情豁然开朗。事后,那位老总送给杨哲民一个2000元的红包,让他收下。老杨说什么也不肯收。那位老总说:“杨大哥,您的一番现身说法让我心里敞亮了起来,让我对未来充满了信心,这是2000元钱能买到的吗?这点学费,表示我在您这确有所得,您务必要收下啊……”
一波三折的事业
这事让老杨突然意识到,现代人社会角色的突然转变,会产生很多心理问题、思想困惑和家庭矛盾,这些矛盾和问题光靠个人的力量往往无法得到缓解。自己擅长处理人际关系,何不利用特长,把“心理医生”和“家庭调解员”合二为一,做个职业的“和事佬”?
说干就干,老杨辞去了更夫的工作,回到家,打出了若干张做“和事佬”的广告,并在社区周围四处张贴。时间长了,很多人都知道了老杨这个“和事佬”,找他调解生活中的麻烦困惑。老杨每调解成功一个对象收费100元,一个月下来,他赚了一千多元。
正当杨哲民为自己找到一个新的发财门道沾沾自喜时,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一天,一位找到杨哲民,哭哭啼啼地说她丈夫长年在外地工作,听信了别人的谗言,以为她在家红杏出墙,要与她离婚,求老杨去说服自己的丈夫,不要抛弃她。老杨信以为真,本着“婚姻之事只劝合不劝散”的传统观念,他百般劝说,使那位丈夫暂时打消了离婚的念头。
没想到事隔不久,那位丈夫怒气冲天地找到他,愤愤地说:“你是不是与我老婆串通一气来骗我的?”原来,那位妻子的确出轨,她求老杨稳住丈夫,是为了转移财产。现在,她已经与人私奔了,还卷走了家里的全部存款。自此,老杨再也没有过一天安心的日子,那位丈夫不时找上门来吵闹,要他赔钱。老杨只得不停地向他赔不是,实在缠不过,就把门关上,任由他在外面叫骂。
这件事发生以后,老杨的老伴再也不让他做这种丢人现眼的事了。老杨也开始怀疑自己选择的事业能否行得通,他把自己整天关在家里闭门思过。
就在这时,他以前的一位下属找到他,说自己的老父亲刚去世,亲人们为遗产分割不均闹着要打官司,想请他去调解。老杨有了前车之鉴,一再推辞。那下属急得“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对老杨说:“杨主席,如果你不答应去,我家就要闹出人命了……”老杨只得答应了。
老杨经过调查找到问题的焦点,巧妙地想出一个化整为零的遗产分配措施,再逐个做工作,最后一家人皆大欢喜。那位下属握着老杨的手激动得说不出话来。
在他们感激的目光中,老杨又一次感受到做“和事佬”的意义,心又活动起来。他想,不能因失败一次就否定自己,既然这一行有市场,又有社会意义,自己就应该积极地干下去。
社会需要热心肠
回到家中,老杨说服妻子,重操旧业。妻子知道丈夫的倔脾气,只得同意。
为了规避风险,老杨总结出几条经验教训:一、帮人化解矛盾时,首先要对矛盾作一个全面了解,不能仅听一面之词,免得被别人当枪使;二、消解矛盾时,要看消得合不合法,合不合理:三、化解矛盾时不能偏袒哪一方,特别是不能偏袒聘请自己的那一方。
给自己定下这几条规则后,老杨不管接到什么邀请,都严格按规定办事,果然使自己避免了许多不必要的麻烦。不久,他又打了一个漂亮仗。
那是2012年春节前夕,沈阳东陵区两家紧相邻的餐馆因为抢生意发生了冲突,闹到两家老板要举刀肉搏的地步,派出所的干警上门去劝解也无济于事。有一方的老板娘就找到老杨,想请他去化解矛盾。老杨接受这个任务后,走访了这两家餐馆,发现两家老板都是倔脾气,用平常的道理去做劝解工作行不通,只能出奇制胜。
到底该怎样做呢?老杨想到了一句话:“不见棺材不落泪。”只有让他们见一见意气用事的可怕的结果,他们才会后悔。他暗中约见另一方的老板娘,对她晓之以理,争取到她的配合,答应让她家餐馆的一个厨师与自己来演一场戏。做好这些准备工作后,老杨约请两个老板来到餐馆外的停车场上调解。老杨故意偏袒聘请自己的那一方,对方的厨师很愤怒地与他争执,以至要拿刀来砍他这个说客。老杨不甘示弱,也随手操起了棍子……两家的老板娘也假意上前说些“煽风点火”的话,两个老板见此情景真的害怕了。
感到火候已到,老杨向那位厨师眨眨眼,放下手里的棍子,对两位老板说:“我们刚才是上演了一场武斗,是假的。但如果刚才持刀相向的是你们俩,二位又作何感想?”两位老板一下子目瞪口呆。老杨接着说:“你们再这样闹下去,到头来必然是武力相向。不管谁把谁伤了,给对方造成痛苦不说,还要受法律的惩罚,值吗?”
我们沿江街道位于xx区的长江之滨东北边,南与泰山街道相邻,西与南京高新技术开发区接壤,北靠南京钢铁集团公司。现有常住人口20000人,暂住外来人员3000人。境内座落有大专院校3家,省市区等各类企业60余家。由于境内水陆交通便利,宁扬国道横穿其中,每日往返人员数量达万余人。在过去的几年里,由于我们注重对社会各类矛盾的调处治理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确保社会稳定和保一方平安的目标实现,以“创四无”和集中排查整治重点、热点纠纷为突破口,发挥了大调解的作用,及时调处和化解了各类矛盾纠纷,为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使我街道连续多年被评为安全、文明街道。下面简要谈谈我街道取得上述成绩的一点感想。
一、面对新形势、确定新认识
由于社会的变革,我们的思维认识不能仅停留在原来的模式上,否则将被动地阻碍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改革开放的发展也迫使我们转变观念,形成新的认识。经济体制改革,企业转换机制带来了企业职工过剩下岗,待岗待业的矛盾;政治体制改革,改变政府机构臃肿现象,带来实行机构并转,干部裁员分流的矛盾;城市化开发建设带来搬迁腾地安置补偿的矛盾,以及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带来了农民种田科技与习惯的矛盾,诸此类等等。面对客观存在的新矛盾新问题,如果我们不能形成新的认识,采取新的对策,肯定是不能驾驭社会。是时势召唤我们要用新的方式新的手段来解决这些问题与矛盾。要求我们基层党政干部要两手抓、两手硬,绝不能面对矛盾和纠纷姑息回避,必须从上到下,从条到块,群策群力采取各种方式化解所遇的各类矛盾和纠纷。
二、建立健全三级调解组织、及时调处重大疑难纠纷
针对前面已述的新形势,我们根据南京市司法局等有关政府部门的文件规定,先后在全街道范围内建立了街道为疑难纠纷调解中心,村委会和居委会为调解委员会、村民小组,居民小组为调解小组的三级调解组织网络。配备有街道司法助理为排头兵,村调解员和村组纠纷信息员为成员的调解队伍。针对当前面临的征地纠纷、城建纠纷、劳资纠纷、家庭婚姻纠纷、土地承包等纠纷,在建立疑难纠纷调解中心时,将公安、土地所、城建所、工会、妇联、纪委、综治办等部门负责人吸纳为中心成员。针对各类纠纷,发挥调解中心的总协调、总调度的作用。如在前年的7月5日,台资企业南京中升起重机械有限公司职工李家贵在起吊钢板中,不慎被钢板压死。事故发生后,李家亲属及其远在江苏省灌云县的岳父岳母家的亲属分别乘坐两辆汽车约有60余人,当夜就将台资企业大门堵住,要求中升公司还人命,急得台湾老板不知如何是好。急忙来到街道请求帮助,街道调解中心的同志得知此事后,为维护台资企业和职工的合法权益,二话没说,立即与街道安委会、工会、工办等部门的负责人联系。连夜赶赴现场进行劝说、疏导、调解。同时兵分两路,一路工会与村联系,负责做好李家所有亲属的安抚劝慰工作,并解决远来亲属人员的食住。另一路由司法所牵头与安委会、工办一起组织公司方与死者亲属代表商谈赔偿抚恤事宜。在谈到具体的赔偿数额时,由于双方分歧较大,未能形成一致意见。这时文化素质及法律意识较差的李家在苏北灌云县亲属竟然与台湾老板撕拼,调解人员立即予以制止。依法解释劳动工伤事故保险规定,让其依法接受调解。调解人员经过3天的多次调解,最终以16万元人民币的赔偿款将这一涉及台资企业工伤事故纠纷给予圆满地画上了句号。嗣后台湾的两位老板抓住街道领导的手连连表示感谢,并说:“有大陆这样好的地方领导使我们更能放心、安心的在此地投资,回去后我将再动员其他朋友们来沿江投资发财”。解决象这样的重大疑难纠纷仅去年一年就有四件。
三、按时集中排查纠纷,杜绝恶性事件发生
事前预防和排查纠纷是我街道近两年来抓民间纠纷调解工作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防患于未然,才能杜绝一些重大纠纷和恶性事件的发生。我们制定了纠纷排查管理制度和防激化责任制度。要求以村为单位,每季至少进行一次民间纠纷排查,街道司法所利用每两个月调解干部例会活动进行全街道范围内的纠纷隐患排查。除此之外,充分利用“每十户一名调解信息员”的作用,及时搜集反馈他们的纠纷苗头和纠纷隐患的信息情况。对排查出来的纠纷和搜集到的纠纷信息,及时按各管辖责任范围和权限进行治理调处。实行民间纠纷防激化责任制度层层落实,责任到人。如在三年前的七月中旬,当时正值长江防汛抗洪的紧要关头,全街道上下的干部群众基本上都到大堤一线进行抗洪巡堤,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也没有放松定时对全街道纠纷排查工作,而是利用堤上巡逻的相互交接班及检查督导的机会相互反馈防洪期间的纠纷隐患信息。当时上坝村书记向街道反映了一条具有可能酿成恶性或家族械斗事件。居住在我街道冯墙村的杨某,与其女朋友赵某去连云港游玩,乘车返回徐州邳县途中,发生交通事故,女朋友赵某不幸死亡。赵家得知此消息后,认为是杨家人擅自带赵某游玩所致。杨家应负赵家女儿死亡的责任,而杨家认为双方小孩均已成年,外出结对游玩是双方自愿的事,出现交通事故属意外事件,杨家不应承担任何责任。只能由出事当地警方按道路交通事故来解决。双方家庭及亲属间已暗地里谋划准备械斗一场。街道得知此条纠纷信息后,立即由分管政法的书记牵头组织治安主任、司法所负责同志和冯墙、新化两村的领导分头对赵家、杨家进行说服工作。同时及时将此情况上报区有关领导以引起区有关领导的注意。由于此纠纷不但疑难重大,而且涉及远在江苏邳州交通事故处理方面的法律性问题,为首先能使交通事故方面的问题解决好,将当事人双方的内火给压住冷却下来,街道研究让司法所的张兴华同志陪同赵家、杨家两家人前去邳州帮助他们处理赔偿事宜。交通事故基本达到解决,随之而来的两家人认识上的分歧的肝火又燃烧起来。这年的8月上旬的一天中午,双方的亲属指责谩骂开始,进而“战火”欲扩大燃烧至机关的院内外(因赵家有亲属在街道机关工作)。双方各不示弱,甚至调动“干将”。在这紧急关头,街道主要领导亲自来到调解中心坐阵指挥、调度。各有关部门紧急出动,形成合力,制止面临的事态发展。当时街道有六个部门21名工作人员、两个村十几名领导站出来劝说疏导,公安派出所出动警力制止。经连续一星期的调解和法制方面的宣传教育,最终使这两家人在调解协议上签字,使这一有可能激化为重大恶性事件得到了解决。版权所有
事后,我们回想,假如该纠纷未能及时作为信息上报?假如不能及时疏导解决,假如没有调解中心的总指挥调度,假如没有大调解的合力,大家都抱着事不关己的错误想法,那事态又将是一种什么样的结局。
我们是社会之人,社会的事是我们每一个人的事,及时调解纠纷顿化各类矛盾,防止重大恶性事故的发生,保障一方平安不仅是某一部门、某一个人的事,而是我们社会大家的事。为实现省、市委提出的“两个率先”和“争先进位”的目标,创造良好的安全、文明的社会环境是对其目标实现的有力保障。我们必须以“调解千家事、温暖万人心”的思想境界,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纠纷,克服各种困难,迎接新的挑战,解纷制争,创造新xx的美好未来。
小学五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范文一
新的一个学期又开始了。这是我们相处的第四个学期了,我与学生的感情逐渐变得深厚,在班主任工作方面也开展得井井有条,虽然本班级的各科成绩还是排在后面,在上个学期的文明班评比中,也处在中下的水平,但在安全、品德、卫生等方面,学生得到了提高,尤其是在班干部的培养方面,成绩比较突出,在以张亚丽同学为正班长,何润香同学为副班长,以及其他班委成员的协助下,我们的班务工作翻开了新的篇章。本学期,我们的班级计划如下:
一、创建精英班级,做有志向的学生
就本班的实际而言,学生的学习成绩差距很大,全班24名中,有14位是本班的学生,但由于本班的上营下来的学生较多,还有甚者是个位数的成绩。就上个学期来看,本班的精英学生不够突出,反而多了一部分是中等生,在这个学期里,要切实提高我班的优生率。
首先,把班里德、智、体、美与劳都出类拔萃的学生,选当班干部。我现在的班干模式是3男3女,每周采取1男1女合作的方式进行值日。值日班干的主要职责是:,主要记录一些好人好事,以及一些做得不足的地方。比如,有同学打架了,让值日班干去调查,把其中的来龙去脉了解清楚以后,再把肇事的学生一起,到班主任处汇报情况,然后,由班干用书面的形式记录下来,再让肇事的学生听取教育后,写出自己的反思,以及自己的奋斗方向。
其次,在班级开展的各项活动中,我尽可能地把任务让班干部去落实。比如,yjbys网学校的一些通知,交给他们去收发。又如,每周的班会课主题,让何润香同学书写。并由他们来主持。在开学之初,我征集了特色课程表,也收到一些有创意的设计,并选用了由乔曜茹同学设计的表格,我再用书法填上课程。
再次,不管在我所任教的语文科目上,还是平常的班主任工作中,我都会有一些可选的任务供学生去完成。比如,作文展,我让学生写好以后,再在班里宣读自己的作品,然后,我再对这些作品逐个面批,最后让他们抄正后,在班里展示。这样,对于一些想在习作方面下功夫的学生来说,他们就将会获得更多的辅导机会和展示机会。
最后,要成为一个精英班级,还应该要学会让出舞台。我的课堂里,几乎不少于10分钟,让学生上黑板去书写。比如,一些字词、写句子、设计板书等。在每天的中午写字课的时候,我先让班长张锦城把三个例字写在黑板上,然后请三位同学到黑板上写,其他同学在台下用田字本写,我主要以辅导黑板上的同学来指导,一般到黑板上写的我都是优、良、中各叫一个,这样更容易起到带头的作用。
二、 重视实践操作,拓展活动空间
1、提高学生全面素质
我认为班主任要着重抓好以下几方面:一是转变教育观念。改革课堂教学模式,让孩子们在课堂上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分析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在教师的启发下,使孩子们有发现、有争论、有创新,敢想、敢思、敢问、敢说、敢试。二是改革作业。把作业分为基本作业、选择作业、超额作业,让不同层次学生得到不同的提高;开放作业的形式,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训练中,逐步形成听、说、读、写的技能,开发潜在的创造力。三是开展课外阅读。学生的知识不能只靠教师的传授,应该由学生自己获取,因此要鼓励学生多读课外书,不断拓宽知识背景,为创新能力的发展奠定基础。班主任要向学生推荐阅读书目,指导学生摘录读书卡片,举办读书交流会,让学生大谈课外阅读的乐趣、收获及感想。四是实行真正解放。开放学校的实验室、美术室、书法室、电脑室、音乐室、舞蹈室等,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学其所好。
2、形成健康文明行为
作为班主任,更是应该抓好每个细节,对班级里出现的小小的不规范的行为都不能掉以轻心,要对学生循循善诱,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学生对日常文明行为形成一种习惯。同时,在班级里开展争做文明生、守纪生、爱学生、孝敬生、守信生、自律生等系列活动,让学生在争创过程中对自身的文明行为有一个再创过程,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另外,少先队中队工作要有条不紊,经常性地开展雏鹰争章、雏鹰文明路、红领巾小银行、劳动实践体验、主题班队、假日小队等活动,让少先队员在社会大熔炉中经受锻炼,获得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真实感受,养成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热爱劳动、善于理财的品质,学会适应不同生活环境、用双手创造美好生活的本领,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三、 营造班级文化,开展形式多样的班级活动
一个良好班集体形成的标志体现在:目标是方向、领导是核心、活动是命脉、舆论是灵魂、组织是功能保证。我打算从以下方面改进:
(1) 确立班级奋斗目标:
开学第一周,我就要求学生对语文、数学、英语三门课程都要定一个学习计划。并且把这些计划写在一张大纸上,把它张贴在家里,每天都去对照看一看。并且,利用班里的宣传栏进行互相学习。然后,我打算利用班会课,让学生把自己的学习计划进行交流,我再根据学生的意愿,确立班级奋斗目标。
(2) 组建班委会:
根据学生的意愿,对班里成绩优异、行为习惯表现好,乐于为班集体服务的学生提升做班干部。除了学校要求的班干部外,我还对班里的学生进行分组,既有平时的六人学习小组,组长采用流动式。也有学习兴趣小组的组长,他们是自愿方式产生,并得按要求完成任务。
(3)组织开展班级活动:
1、法在我身边系列活动。可以在班级里开展七个一活动:记住一条法律小知识;进行一次法在我身边演讲比赛;搞一次法制手抄报比赛;观看一场少年犯罪的电影;进行一次法律知识竞赛;请派出所同志作一次法制讲座;刊出一期法制宣传专刊。加强法制、交通安全、吃苦耐劳教育,增强孩子们的法制观念,提高明辨是非能力,使少年儿童从小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
2、开展绿色环保系列活动。如进行收集废电池,捡白色垃圾,写环保作文,举行树文明新风,树环保意识大地绘画比赛,评选绿色环保小卫士,申请生态环保监护站等,从施展个人的读、写、说、画、行等水平的基础上让学生明白绿化、消除污染的重要性,从而也为孩子们将来走向社会具有自己独特的思维角度播下了种子。
3、体验感恩系列活动。通过登高、远游、烧菜、做饭、推销、算账、编剧、导演等亲自体验,让少年儿童在不断的实践中锻炼成长,把做人的基本道理内化为健康的心理品格,转化为良好的行为习惯,更重要的是在亲自实践体验的过程中,孩子们融入了自己真实的情感,真正开动了自己的大脑,眼、耳、口、鼻、舌等多种感官共同参与,个性的灵动充分闪现。如我校每月举行一次小型体育竞赛活动,项目有接力赛、仰卧起座比赛、篮球传球比赛、排球垫球比赛、广播体操比赛、扔垒球比赛、越野跑、跳绳比赛、踢毽子比赛等等,让每一个学生都享受到成功的喜欢以及为班集体争光的荣耀。
4、评优系列活动。学校可以经常开展评选百花奖(全优生)、学科尖子生、各项小明星、十佳小()家、爱()生等活动,每学年或每学期评选一次,长期坚持,形成制度,让每个孩子可以根据自身特点自定目标,自己为实现目标而不懈努力,既体现一个向目标奋进的创生过程,也增强自己的自信心。如在 百花奖的评选过程中,我们要通过班级民意调查,语文、数学、英语三门课程的笔试和面试,音乐、体育、美术、书法、电脑等课程的智力测试和实践测试,再汇总评定后在网上进行公示,最后才能成为这届的百花奖得主,它要比三好生的荣誉还高,凡被评为百花奖的学生在期末可以直接享受三好生的待遇。
小学五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范文二
上学期工作在学领导的亲切关怀下圆满结束。新学期已经开始,为了以后更好的工作现在把本学期的工作计划如下:
第一、德育工作。充分利用思想品德课、班队会和各科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另外还要针对学生心理方面有所发展的情况把开展班队会作为主要阵地,结合 五一、六一、七一等重大节日对学生进行历史国情、爱国主义教育。还真对现实的社会环境,学生的心理素质进行挫折教育进行,助人为乐教育团结同学互相帮助。开展发主题为《雷锋精神永住我心中》《我能行》等,主题班队会。极大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第二、教学方面。认真备课钻研教材、研究优秀教法,认真上好每一节课,使学生在每节课中都有所收获。在学生自学、朗读、阅读赏析方面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语文、数学的每一节课之前都让学生自学,提出不懂的问题。除朗读课、晨读外,每月举行一次朗读比赛,以促进学生朗读能力的提高。每节课前,进行口语训练,提出相应问题。除了培养学生的阅读赏析能力之外,对他们记忆力的提高和知识面的拓展都有所促进。数学方面: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另外为了培养学生认真端正的学习态度定期举行比一比的测试活动。期末语、数成绩均达到预期效果。
第三、体育卫生方面。学生的身心健康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因此提高学生的身心素质也是现在班主任工作的重要主成部分之一。除严格要求做好每天课间操外。利用文体活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艺、体育活动。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在卫生方面,把卫生评比纳入班级各项评比中。加强管理人人负责共同爱护自己的家园,使室内外整洁一新。
第四、班级管理方面。实行十项评比制度,值日班长喜报制等等。喜报主要是每月评选几名进步最大、表现好的学生。为其书写喜报送其家长。促进各方面的发展。值日班长参加日常管理体会班干部的辛苦与快乐,培养自身管理及约束力。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发扬优秀传统,为学校的早日腾飞而努力工作。
小学五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范文三
本班人数37人,其中男生25人,女生12人。由于本班男生较多,比较难管理.目前本班学生集体意识基本形成,但仍有个别的学生需时常督促,严格管理促使其取得更大进步。总体来说两级分化情况比较严重,基础差的同学比较多。
一、工作重点:
1.确立班集体的奋斗目标。本班学生问题多,力争本学期能走在三个平行班的前列。形成良好的班风和学风,同学都遵守纪律,互帮互助,形成强大的班级凝聚力。充分发挥集体每个成员的积极性,让他们分享集体的欢乐和幸福,从而形成集体的荣誉感和责任感。本期我将在学校的领导下,在各科任老师的协助下,通过自己的努力,使学生学有所得,在文化基础知识上有所收获,基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自觉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行为习惯逐渐养成;法制、安全、环保意识等得到增强,能正确对待生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并力争取得一定的成绩,树立集体主义观念和集体荣誉感。
2.选拔培养班干部.班干部是班主任的得力助手。优秀的班干在班级里能起到示范榜样的作用,经过家访和资料调查,并根据学生的自愿要求成立班干部,并在实际中考察锻炼他们的能力。
3.关键抓好班级的纪律,因为纪律是成绩的保证。要抓好纪律关键字教育好后进生。所以,转化后进生特别是双差生工作显得异常重要。
4.面对全体学生,要顾全大局,做到抓两头促中间,对个别学生重点教育。力争做好每位学生的思想工作,使他们提高认识,不断上进。表扬积极进取的同学,成绩、表现好的学生要经常鼓励,既要肯定成绩,也要不断督促,使他们不断取得进步。
二、具体措施:
1.利用校班会时间进行思想教育。落实抓好升旗仪式、两操及两分钟预备铃,做到早会、午会及吃饭有秩序。
2.坚持让学生每周写周记,并有效地利用学生周记与学生做好思想交流,随时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做好思想稳定工作及教育转化工作,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3.以帮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存为方向,以培养学生善良、文明、自主、友爱、理想为目标,教育学生从认识自我做起,认识自我。同时,利用主题班会、班级生活和黑板报,心理健康知识的宣讲以增强学生的心理综合素质,提高学生应对困难的能力。
经过幼儿园的过渡,幼儿可顺利地从家族进入社会,较早地在集体中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变化的能力。今天小编给大家为您整理了幼儿园大班十一月工作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幼儿园大班十一月工作总结范文一11月份好像过得特别快,才记得刚刚月初时,一晃就又到了月尾。粗粗整理一月来幼儿园的工作,主要完成以下这些:
1、本月大型的幼儿活动有小小运动会、秋游和家长开放日活动。
教研活动有集体备课中就美术领域进行了开课研讨,期中开课根据课题的分工进行了展示,我都全程参与,了解老师们的教学现状和工作状态,以便更有针对性地指导。
2、档案整理。
上学期的档案原本在暑假间就已经整好了,但后来一看,发现有许多不规范的地方。于是在教研组的组织下我和老师们又重新拆开来,重敲了页码,进行了装订。档案整理看看简单,其实也是有一些规矩在里面,需要有经验的人带着新人做,这样才会减少不必要的返工。
3、团队式开课研讨。
本月儿歌组研讨的内容是《蛤蟆大姐穿新衣》。经历了选材、备课、开课、评课、再到新一轮的研讨,反复推敲,使思路越来越清晰,教学效果也越来越好。相信这样的研讨活动对我们组的每一个成员都是有收获的。
4、为迎接绍兴县的老师来园参观参与做好各种准备工作。
特别是博客集的赶制,时间紧而又任务重,急匆匆地做事感觉很是不好。希望以后能有更宽裕的时间来做好每一件事。
5、协助报账员做好零星工作。
主要是为第二批和第三批扣费的约200名幼儿开具伙食费和学习生活用品费发票。对全员职工进行了考勤统计,并准备好下月的考勤卡。还试着学习固定资产的清理登记。
6、厨房基建的扫尾工作。
在与基建人员和后勤主管的多次沟通、协商,总算完工了。
另外,本月中我为拔节班的成员作了一个乐理知识方面的讲座;参与辅导网教师弹唱比赛的评比;还积极参加了教工运动会,获得踢毽子二等奖;两次外出分别去诸暨和象山参观幼儿园,开拓了思路;参加本科的成人入学考试,并顺利过关,这月的双休日都在读书中度过。
幼儿园大班十一月工作总结范文二一、以“用价值观凝聚人、用文化感染人、用艺术熏陶人,培养高雅、开放、有思想、擅合作的雨实幼教师”为目的,开展了别具一格的教师活动:
1、与名企互动,感受企业文化,体验管理理念。
中心管理组成员赴苏州德胜洋楼公司全面感受学习其先进的管理。
2、与园训碰撞,感悟园所文化,升华团队精神
召开了以园训“责任、荣誉、幼儿园”为主题的师德会议,通过情景再现、教师对话、参与式研讨等形式,教师们表达了对幼儿、同伴、幼儿园的祝福,树立了责任意识,增强了团队的凝聚力。
3、与艺术相约,陶冶教师情操,提升审美情趣。
团支部利用业余时间邀请体育舞蹈教练指导教师体育舞蹈,组织教师观看张艺谋执导的名片,让教师们在高雅的艺术活动中陶冶身心,提升审美情趣。
二、积极开展反思性教学研究,提升教研、科研质量
1、三位党员、园长率先垂范为教师上反思性教学示范课,并结合课例解析反思性教学,使教师了解了反思的概念、特征、分类、环节、要求;
构建了前反思、中反思、后反思的反思策略框架。
2、以反思性教学研究为核心,以教师为主体,由一线教师亲自策划、主持了两次颇有创意的反思性教研活动:第一次教研活动名为“冬`春`夏`秋”,寓意为对事物的认识从混沌到明晰的过程,结合美术教研,教师们逐渐明晰了对关键理论的认识,总结提炼出了美术活动的导入规范要求,明确了预见美术作品成果的重要意义;
第二次名为《成长在线》访谈式教研活动,将研讨组分为新教师组、老教师组与专家组,通过访谈、对话的形式,激发了教师们参与研讨的积极性,最后业务园长结合自身案例现身说法,分析反思的策略与方法,对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示范。
三、积极筹办雨实幼第三届体育节,彰显园本特色,提高教师设计、实施园本课程能力。
1、结合体育节,开展了生成性园本课程开发的研究,在认真分析项目教学、方案教学、整合课程构建特点的基础上,进行了体育节园本化整合课程设计研究,探询主题构建的规律,设计体育节主题活动方案,并及时进行阶段性反思,提高教师教学实践能力。
各年级在晨间锻炼、区域活动、日常活动等环节都能有效渗透体育节主题教育内容,并积极开展了各具特色的体育竞赛,激发了幼儿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培养了幼儿的体育技能。
2、利用体育节教育契机,积极宣传北京2008奥运会,萌发幼儿的民族自豪感,并将第三届体育节亲子运动会命名为“奥运宝贝争霸赛”,我们的运动口号是“今日奥运宝贝,明日奥运新星”、“全家总动员,争过奥运年”,幼儿园、每一个幼儿家庭都沉浸在快乐运动的氛围中。
四、结合全区区域活动评比,继续开展区域活动构建与组织的园本教研活动,重点进行了图标在区域游戏运用中的研究,研究中教师们将总结归纳出的有价值的经验编汇成区域教育信息宝典,在全区区域评比中获得评委的一致好评。
五、积极开展系列消防安全教育主题活动,孩子们参观了消防中队,在消防官兵带领下进行了消防自救演习;与共青团路派出所开展警民共建教育活动。两次活动分别被《新华日报》、《南京日报》、《现代快报》、《金陵晚报》、《江苏法制报》等多家省市媒体宣传报道,在获得良好教育成果的同时,也获得了积极的宣传效应。
六、国家级幼教核心期刊《幼儿教育》杂志社正式对我园早期阅读研究系列活动方案发出约稿通知,这寓示着我园早期阅读教学特色研究已初见成效,研究成果已向省外宣传、拓展。
七、组织教师参加全国优质课竞赛活动,三位教师获一等奖,一位教师获二等奖,一位教师获先进个人奖。
八、将反思性研究带入管理工作中,对发现的问题不回避,本月重点针对保教协调问题,在园务带领下,后勤业务两个部门共同对执行了五年的保育员一日工作程序进行了重新梳理,通过观察、调研、反思、讨论,形成了新的保教工作规范条例,目的是彻底解决过去保教岗位职责不清的问题,真正做到各归其岗,各负其责。
九、组织了保育员技能比赛和幼儿卫生习惯评比活动。
幼儿园大班十一月工作总结范文三一、行政事务
1.配合中心做好继续教育验证,顺利通过了__年度的年检工作。
建立教师档案袋,做好教师个人资料的搜集整理工作,业务主任整理__年度园本研修资料,并做好资料的整理工作。组织年级组长对继续教育上交资料和教师填写的个人档案资料进行认真的检查,重点检查教师的研修记录手册。
2.11月24、26日园长、业务主任、年级组长对全园角色游戏开展了随机调研。
主要看:一、活动环境创设和物品摆放是否合理
二、游戏内容是否围绕主题内容
三、材料是否丰富是否与主题匹配
四、教师的组织指导是否有效
五、幼儿玩得是否认真和投入
六、活动评价是否紧扣目标?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及时把要调整的地方反馈给教师,提出调整策略,帮助改进。另外把调研情况通过网络进行反馈交流沟通,针对班级游戏中出现的问题,要求班内两位教师商讨解决策略,并落实到实处。
3.开展了“班级常规之我见”研讨活动。
11月25日上午,园内组织召开了班级常规管理研讨活动,全体班主任参加。此次研讨活动意在探讨班级管理的策略和途径,提高班级常规管理的能力。会上,各班主任教师就班级所遇到的常规问题、采取措施、成果经验等内容进行了面对面的剖析与研讨。大家热烈讨论、积极发言,特别分享了班级管理工作中好的经验做法;对于工作中棘手的一些问题和困惑,大家也都积极献言献策。
此次活动,使大家都感到受益非浅,对每个人都有晋升和辅助,经过这一次的交换分享,大家对常规管理又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为各自今后的工作提出了更多的小妙招,同时大家也对今后的班级常规管理工作更有信念。最后,园长强调:班级常规工作是重中之重,希望大家高度重视,常抓不懈,使幼儿在良好的习惯培养中健康成长。
二、教育教学
1.做好园内观察记录评比工作,结合中心的工作意见和我园十月份培训内容“如何写好角色游戏观察记录?”,组织教师围绕角色游戏撰写观察记录。
本次活动共有12位教师参加,在评比方法上我们采用教师个人推荐的方式,评出2篇优秀观察记录,马文宇和吴燕老师被推荐到中心参加评比。通过评比活动,提高教师的观察、记录、分析、指导的能力和水平。
2.开展园本培训活动,组织教师解读《一日活动组织规范》,并结合我园在一日活动常规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剖析,让教师明知哪里做的还不够需要改进,力争常规管理上一个新台阶。
通过培训活动,让教师们对照细则并认真落实到一日活动各个环节之中。
3.组织骨干教师和见习期教师参加太仓市级课堂教学观摩研讨活动。
4. 加强年级组管理。
一做好周计划的审议工作,经组长审议后再传给业务主任。(一)看主题重点表述是否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二)看集体教学活动内容是否围绕主题重点展开。(三)看各活动内容与内容之间是否体现层次性、延续性。是否体现动静交替的原则。通过审议活动,确保课程计划质量。(四)看课与课之间安排是否合理恰当。
二开展集体教学活动研课活动,重点围绕内容是否适合,幼儿的原有经验有哪些目标制定是否合理?是否体现领域特点?根据领域特点是否挖掘课程内涵?是否把目标落实到各个环节?活动过程是否体现层次性?通过研课活动,拓展教师思维方式,确保课堂教学有效性。
5. 做好见习期教师的指导培养工作。
11月25日,中心杨雅婷主任、中心业务负责人钱燕对我园的新教师吴艳进行了常态下课堂教学调研。杨主任和钱老师对新教师进行了现场听课、评课。既有充分的肯定与表扬,也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同时也进一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希望。授课教师能虚心听取两位老师的评课并认真做了记录。
三、教育科研
1.选送家教论文、案例,参加太仓市妇联组织的家教论文、案例评比活动。
2.结合专题开展了“主题背景下角色游戏主题化的实践研究”的专题学习,主要围绕“如何组织指导与评价主题背景下的角色游戏?”首先我们通过网络的形式,把专题学习内容挂到博客上,通过网络的形式让教师自学,并结合学习内容,把自己在领导角色游戏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网络回复,随后有主持人马文宇老师梳理,针对在存在的问题开展园本研修活动,在研讨过程中教师们针对问题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积极参与发言,给有问题的老师给予了很大的支持和帮助,并能学以致用。
3.做好角色游戏周计划记录表的整理工作。
结合专题研究计划,尝试开展了将角色游戏和主题内容有机地整合,我们结合主题和每周的课程内容,把有价值的可生成的游戏主题挖掘出来,然后结合专题学习,在目标的制定、环境的创设、游戏材料的准备、组织指导等方面进行了梳理,逐步形成了一套适合我园的角色游戏课程。
四、环境创设
1.为了能让幼儿在适宜的环境里进行游戏活动,游戏环境的创设尤为重要。
首先请顾艳老师结合到上海参观学习的机会,给教师们做了一个有关环境创设方面的专题讲座,内容是“谈谈如何结合年龄段进行幼儿园环境创设?。然后结合讲座,各班根据班级的格局和实际情况进行游戏环境的创设,老师们花了很大的精力,放弃了很多的休息时间,创设出了各具特色的区角游戏环境。
2.围绕“秋天”主题,出版了第二期家教宣传橱窗。
3.各班更换了家长园地内容。
五、安全卫生保健
1.园内服务性人员培训活动。
(1)11月17日,保健老师对园内的5位保育员进行了业务培训活动,培训的主要内容围绕:“秋冬季幼儿传染病的护理和消毒常识”,保育员能积极参加本次培训活动,认真听取秋冬季幼儿传染病护理和消毒常识,要求她们要将平时业务培训的知识运用于今后的实际工作中。当天还召开了食堂人员和保育员会议,园长回顾总结近阶段后勤、保育工作的情况,以及尝试实行保育员轮岗制的好处,并对下一阶段的后勤工作提出了要求。
(2)为进一步加强校园安全防范,保障师生安全,本月由园长组织对园内的两名保安进行了培训。本次保安培训内容包括学习门卫值班制度、门卫管理制度、警卫人员工作职责,《保安工作条例》等。培训之后,保安结合学习内容,根据自己的工作实际情况,谈谈自己在工作中的感想和困惑,园长也及时解答保安的疑问。通过培训,不仅充实了保安的业务知识,提高了业务技能素质,而且加深了对校园保安的了解,提高了对校园保安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增添了作为校园专职保安的责任感,表示将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和技能,切实肩负起维护校园安全秩序的重任,确保师生们的安全。
(3)为了普及消防安全知识,提高我园全体教工的消防安全意识,防范于未然,积极创建平安校园,11月25日中午在园长的组织下,对全体教职工进行了一次“消防安全知识培训与测试”。 通过此次培训测试,不仅让全体教职工掌握了一定的消防安全和火场逃生知识,学会了怎样在火灾事故中更好的保护自己,提高了幼儿园预防火灾事故的能力,起到了良好的消防宣传教育效果。本次活动教职工参与率为100%,包括门卫保安,达到了共同参与共同教育的目的。
2.安全工作。
(1)根据上级文件精神,我园切实加强了校园安全的检查,尤其是消防安全排查,及时上报排查表;对全体教职工进行了一次“消防安全知识培训与测试”;巧用橱窗宣传阵地,对全园师生强化安全教育,将安全教育落到实处。本次橱窗内容主要介绍了幼儿园安全教育的内容、幼儿园不安全因素、《中小学安全管理办法》解读等,并将安全教育真正落实到班级细则,同时利用图文结合的形式,让教育内容更加丰富、形象,寓教于乐,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可读性和实用性,成了师生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安全教育形式,真正让宣传橱窗“活”起来,“亮”起来。通过本次校园安全橱窗,让师生能近距离地接触安全,时时将安全记在心上,并将安全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使校园远离各种危险。
(2)为了提高全园师生的防震减灾意识和震时应急反应能力及自救能力,11月23日下午14:50左右,我园开展了一次地震紧急避险疏散演练活动,当扩音器里发出低一声警报时,全园师生就地在桌边抱头或弯腰等待逃离。各班教师迅速完成幼儿避震情况检查。当扩音机发出第二次警报时,幼儿在各班老师的指挥下,紧急、有序地向操场安全区域撤离。幼儿到达指定位置后,迅速下蹲双手抱头待命,各班老师迅速就位维持好各班幼儿纪律,清点人数并向负责人报告。本次演习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全体参与演习的人员反应迅速,在5分钟内将幼儿全部撤离到了指定的安全区域,孩子们在老师的指挥下,井然有序的迅速撤离,幼儿能按要求完成各种动作要领,演练活动有效提高了全园师生应对突发地震时的能力。
(3)做好__年度“校园安全”工作自查评估及资料整理工作。
3.11月16日,市卫生监督所对食堂进行了督查(我园食堂搭伙于小学部),从食堂的督查中发现了一些问题,我们及时进行了整改。
4.天气渐冷,各班加强户外体育活动运动量,采用多种形式,组织幼儿开展体育锻炼。
每天出好午间操,确保两小时的户外活动的时间。幼儿的多发病控制在3%左右,无传染病的发生。
5.在行政领导、保健教师和年级组长的每周一查中发现:我园整体的卫生工作做得很好,午餐、午睡的组织工作也比较到位,特别是午睡起床后被子的折叠、被单的平服度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
还特别加强了对小厕所清洁、消毒工作的指导和具体操作,希望在下月能做得更好。
6.保育员清洗了幼儿的床单。
六、家长工作
1.本月中旬小班组向家长开放了半日活动,各班向家长展示了两个集体教学活动,小(1)班语言和数学。
小(2)班数学和绘画。集体活动之前,班主任先给家长提出了参加活动的要求:静静地旁观,不随便给幼儿帮助,也不影响幼儿的活动,手机不发出声音。再提填写“半日活动情况反馈记录表”的要求:让家长对照表格有目地地观查自己孩子在活动中的表现,并如实地填写记录,不做横向比较,家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高,出勤率也高。
2.下旬各班结合本班幼儿在习惯方面存在的共性问题,查找资料,有针对性地开展了第一次家庭教育专题讲座。
存在的问题:
1. 班级常规欠缺,幼儿的学习习惯,倾听习惯较差。
幼儿的礼貌习惯和盥洗方法、姿势管理不到位。
2. 课堂教学活动中提问缺乏层次性?难点得不到解决?寻找有效的教学策略来突破?
3. 角色游戏主题化整合力度不够。
下阶段的努力方向:
1. 经一步加强班级常规管理,做到常抓不懈,加强幼儿思想品德教育,帮助幼儿分辨是非,商议必要的班级常规,加大家园共育的教育力度,加强个别化教育,力争班级常规有新的起色。
2. 加强课堂教学研究,以语言领域为载体,开展故事教学研课活动,开展一课多上和一课多研活动,具体操作流程:组内结合领域确定教学内容——执教老师自备——案例研讨——修改教案——组内试上——再次调整——园内公开展示——评课研讨。
(做好过程性资料积累)
3. 结合观摩研讨活动,结合存在的问题开展园本研修活动和沙龙研讨活动。
张大爷的遭遇
“你们家养老张那可是比养头猪划算多了!”
退休的张大爷去年不小心摔了一跤,摔到了床上——半身不遂,吃喝拉撒都需要家人伺候。常言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唯一的儿子首先厌倦了,任其肮脏,饭菜也凉一顿热一顿不按时,有时候张大爷要吃药,身边连个递水的人也没有。被亲人冷淡,病榻上的张大爷整日泪水涟涟,甚是可怜。邻居们很同情张大爷,村委会主任亲自到张家,以“中华民族孝道”做思想工作,张家人表面上赞同,背地里依然故我,张大爷的境况始终没有得到改善。
后来,事情有了转机。——亲戚朋友和左邻右舍发觉张家人对张大爷好了起来,半年来不但照顾周到,而且整天生怕张大爷离开人世。大伙儿对此百思不得其解。
还是张大爷原单位领导道出了实情。半年前领导到张家后与张家人做了一番交谈:“老张每月工资有两千多块钱呐,除了吃喝、吃药什么的(吃药嘛,国家还报销一部分),起码还能剩下千儿八百块钱,一年下来是多少呢?一万块哟,赶上你家种30亩薄地呢!你家养头猪每年才能挣多少钱呀?你们家养老张那可是比养头猪划算多了!而且,老张越是活得时间长,你们越是领取工资的时间长啊!老张简直是棵‘摇钱树’呢!你们要是不养,我单位可找人养啦。”该领导每谈及此事,总免不了无可奈何的几声叹息。
笔者初闻故事,啼笑皆非,但是仔细品味,却令人心情沉重。
观察:民谣声中的孝道之忧
时下,笔者发现在豫西南农村,流行着不少顺口溜,反映的都是农村老人生活的不便和凄凉之境。
“儿住瓦房孙住楼老头老婆住村头儿”
河南省内乡县赤眉镇竹园村的周全生老两口,膝下有两个儿子。大儿子这几年靠养猪致富,年收入10万元左右,二儿子的花生米加工生意也红红火火。他们在富裕之后都各自为自己的儿子盖起了小洋楼,可在养老问题上,却十分吝啬。刚开始是每人养一位老人,后来又嫌弃老人不中用。后经多次做工作,兄弟俩人出资在村头苹果园边上给老人盖了一间小棚屋,算是两位老人的安身之处。
河南省内乡县人大代表、县文明办主任张宛玉告诉笔者:如今,在一些村庄的边沿或偏僻之处的低矮小屋里,住的多是年迈的老人,而这些老人却不是无儿无女户。少的家有一男一女,多的则有二男二女,而他们却不能与儿女们住在一起安度晚年。相反,那些个无儿无女的“五保老人”们,晚年过得却比有儿有女的老人们要舒坦得多啦,因为随着这些年国家养老优惠政策的普及与推广,政府早已给那些散养的“五保老”盖了崭新宽敞明亮的新平房居住,而“集中供养”的“五保老人”们则被接到乡镇政府的敬老院里安度晚年。
“儿子烧煤孙烧气儿老头老婆柴火棍儿”
杨庄村的胡老汉只有一个儿子,老两口对其爱如掌上明珠。辛苦一辈子把儿子拉扯大了,使他成家立业。等儿子有了儿子,胡老汉老两口更是倍加疼爱,不顾年老体弱,又帮儿子把孙子拉扯大。原本想“四世同堂”的胡老汉,不得不与儿子、孙子分居异处。如今祖孙三代的生活状况迥异:孙子结婚后一日三餐烧的是液化气,儿子虽赶不上孙子,却一年到头烧煤球儿,唯独胡老汉两口因丧失挣钱能力,无钱购煤更别说液化气了,只有每天起早贪黑背起箩筐拾柴烧。如今的年轻人呀,只顾自个儿享受不管父母死活。真是“老来难啊!”
“儿子压水孙抽水老头老婆得抬水”
胡杨村王大山老人,老两口儿今年70多岁,生有一男两女,两个女儿出嫁后,儿子也成了家。老两口儿也到了人生的晚秋,被儿子驱之门外,并在村南路边的一块儿菜地里给老人盖起了两问小草房,让两位老人在此“安度晚年”。孙子吃水用的是抽水泵,电闸一推,清水哗哗流,使上了自来水;儿子虽然落后,但家中也有压水井。可儿孙两代人都不舍得给王大山老两口儿打口井,一对老人只好每天用一根棍儿和一只水桶,到邻家抬水吃。
河南省内乡县人大代表、县人大法工委主任马跃华告诉笔者:一些年轻人,吃喝玩乐,穿金戴银,挥金如土,对父母却丧尽“孝道”。他们对父母只作经济上的算计,一旦父母“油水”被榨干后,就视之如草芥,弃之如敞履。
民谣声声话养老,养老关键在孝道。然而,曾几何时,农村孝道失落甚至异化,民谣中几多尴尬,几多心酸,几多无奈,令人不安与揪心,着实值得全社会反思。
现象:孝道失落成为普遍现象
曾几何时,孝道的确出现了危机。笔者上网搜索,仅“不孝案”就找到相关结果约4160个;仅“赡养案”就找到相关结果约64100个。在我们周围耳闻目睹的不孝故事更是俯拾皆是。如果说上述案例有些令人尴尬,民谣有些让人心酸的话,如今农村一些老年人处境凄凉甚至凄惨,他们还远没有李大爷、张大爷、周老汉、胡老汉、王老汉等老人那么幸运。
拒绝接迷路走失老父回家的儿子
——“不方便接”背后的孝心缺失
据《河南日报(农村版)》报道,一位88岁老人迷路回不了家,派出所民警让其儿子来接,但被张大爷的儿子拒绝了,理由居然是“不方便接”,令人心寒,令人发指。
从“不方便接”一句话中,人们看到了张大爷儿子的那副德性和不善待老人的嘴脸。他们的孝心已经泯灭,亲情缺失,才是如此对待迷失父亲的真正原因。真不知道,假如有一天,这个儿子变老也迷路走失而他的儿子也拒绝接他回家时他该做何感想呢?
不得不去打工自养的八旬老人
河南民权县杨龙村张老夫妇,一个84岁,一个78岁。有四儿一女。老两口原在洛阳二儿家养老,一天,二儿媳发话:“你们有四个儿子,不能总靠我们养活呀。”老两口遂与其余三个儿子商量,但他们都表示因种种原因不能接走。三个儿子商量结果。划出二亩地,父母自己过。老两口商量着分工,78岁的老太种地,84岁的老汉上县城打短工。试问:八旬老汉去打工,岂只是子女的羞耻?又岂只是这对髦耋老人的悲哀?人心不古,孝道沉堙,道德沦丧,难道不是我们这个时代和社会的悲哀吗?
杨文老人的感慨
“老人就是酱盘子,儿孙们都来蘸,酱蘸完了,盘子也就扔了。”
杨文老人是内乡县赤眉镇王沟村一位德高望重的人,曾担任村民小组长并兼任村民事调解委员,一辈子不知处理过多少赡养纠纷案件。可是,到了老年却遭遇了同样的情形——因为赡养问题,先是两个儿子推诿扯皮,后来两个儿子都死了,两个孙子为赡养爷奶问题还闹上了法庭,搞得当了一辈子“民调委员”的杨文老人颜面尽失,不但在村里抬不起头来,而且为了索要法院判定的赡养费用(米面和药费等),不得不低声下气地求告两个孙子和孙媳妇。
“这年头,有了儿子,咱就成了‘儿子’;有了孙子,咱就变成了‘孙子’。”面对笔者的采访,表情复杂的老杨无奈的自嘲和叹息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现在是,家有一老,如有一草。老人就是酱盘子,儿孙们都来蘸,酱蘸完了,盘子也就扔了。”
看来,上述民谣以及诸般不孝故事,并非空穴来风,孝道失落早已成为普遍现象。
调查:几多农村老人,犹如风中残烛
毋庸讳言,曾几何时,孝道失落成为农村普遍现象。因赡养纠纷诉至法院的案件也因此而日趋增多。老年人的赡养问题已成为一个比较突出的社会问题。
农村老人生存状况堪忧
内乡县人大和县民政局、妇联于2013年清明节前后,组织人员对全县的农村养老现状进行了实地调查。通过对10401老人的调查,统计表显示:好8%,较好39%,差53%。被调查者人均收入650元,自养者78%,儿女供养22%。同时,发现45%的老人与儿女分居;93%的老人一年添不上一件新衣;67%的吃不起药;86%的得了大病住不起医院;52%的子女对年迈父母的“感情麻木”;78%的老人蜷缩于狭窄、潮湿、肮脏的老屋小房甚至是草棚,而子孙却居住在宽敝明亮的新房;43%的老人一年难得吃上两顿肉食;31%的老人贫寒加上孤独,病魔加上忧愁,日子过得并不比非洲难民强到哪里!……《说文解字》诠释“孝”,意为儿子支撑老人。然而,调查显示,52%的老人身下悬空,而全国还有多少身下悬空的老人?真是不得而知!内乡县人民法院立案庭庭长郑德欣说,2005年以来,内乡县农村赡养案件每年均以7.3%的幅度递增。
最近笔者对河南省西南部的内乡县、西峡县、淅川县等地法院近年来受理的100例赡养案件进行了调查,就其发生的特点、原因进行了分析。
赡养案件呈现的特点
1.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内乡、西峡、淅川三县法院2007年受理赡养案件21起,2008年受理33起,2009年受理45起,而2010年一跃上升为88起,比前三年分别提高了4.1倍、2.7倍和1.9倍。
2.偏远农村赡养案件占绝大多数。在调查到的100例赡养案件中,发生在偏远、落后农村的占93例,达93%。而发生在城镇的仅为7例,且逐年递减。这一点突出表现为农村老年人养老保险体系的缺位与缺失,城市老年人都有退休金维护生计,甚至因为年轻人的“啃老”,老人们还担负着养活儿女们的重任呢!
3.赡养案件大都发生在多子女家庭。从100例案件调查显示,原告有5个以上子女的占70%,有2—4个子女的占28%,而独生子女的仅占2%。由此可见,多子多福的传统观念应该更新了。
4.原告多为女性且年龄偏高。从调查的案例中看出,原告为女性的占67%,原告为男性的占23%,夫妇双方共同的占10%。原告多为女I生,主要原因是老年男性寿命较女性短一些,当原告夫妇共同生活期间老俩口虽说生活艰难些,但因为有伴侣相陪倒也能苦挨苦日子,可是当“老掌柜”一下世,老太婆一来年岁大了,身体不再硬朗了,生活更加艰难,不得已生活无着时无可奈何怒上法庭状告儿女请求“养老”。
5.原告多为疾病缠身,生活不能自理者。这些老年人辛苦操劳一生,蚕丝吐尽,到头来大多百病缠身,生活不能自理,为此需要子女专人予以照料,生病住院还需支付医疗费。此类情况约占调查案例的40%。只要说自己能够生活自理能劳动干活,老人们决不会去状告儿女们的,凡是状告儿女的老年人,几乎100%都是因为实在动弹不动了,儿女们又把“养活老人”的事情做得实在是让老人感觉活不下去之时才不得已怒上法庭的。
6.被告多为男性且长兄居多。原告在书中列举的被告大都是儿子,约占调查案例的93%。涉及女儿的很少,仅占7%。虽然法院受理后大多把女儿也追加为被告。在作为被告的男儿中,在家居兄长的居多,约占85%左右,排行老幺的仅占5%。其原因大都因为农村习惯,老人们一般是在一个个儿子成家后都分出去另过了,到最后剩下老幺成家后方才安心养老或分家另过,可是家中作兄长的却错误地认为父母偏爱老幺,声称分家不公,自觉或不自觉地在“养老”问题上闹别扭或干脆拒绝养老。老人到最后无奈只好状告“老大儿”不孝。
赡养案件形成的原因
通过对100例案件的调查、分析,形成拒养老人并造成赡养纠纷的原因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
1.社会因素:其中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随着农村农业科技含量的增加和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大部分老人受其生理、心理和文化素质等方面的影响,大都失去了生产劳动和创造财富的能力。在农业生产和家庭致富方面由主角变为配角;而其子女正是其生理、心理和文化的优势,逐步成为农业生产和发家致富的主力,从而由配角变为主角。角色的变换使传统意义上的“家长”地位也发生了改变,“家长”位移,使老人们大权旁落,家庭中老人的生活及消费均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二是随着“南窗风”的不断吹入,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而部分农村青年由于受到鉴别和辨析能力的限制,把消极没落的资本主义生活方式作为新潮,他们一味追求享乐,贪图安逸,只争权益,不讲义务,只图索取,不愿奉献,与老人们终生艰苦奋斗,积极奉献,注重家庭及社会责任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代沟”现象加深。再加上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滞后,孝道失落,一些年轻人视老人为包袱、累赘,不愿承担赡养老人的责任,致使赡养案件不断发生。
2.家庭因素:其一,家庭经济因素:在农村,有些兄弟在分家中财产的过程中,往往因经济和财产分配不均产生矛盾,并把矛盾的根源归结到父母身上,认为父母偏爱一方,因此赌气不赡养老人。其二,家庭教育因素:一方面,父母对子女娇惯,只知付出,缺少感恩教育,致使子女从小就不懂孝道,缺乏爱心;另一方面,农村青少年受教育程度对比城市青少年普遍较低,而读书少则懂得的道理相对就少,从小没有学会做人,长大不能善待老人也就不奇怪了。
3.习、性因素:老年人由于受生理影响在生活方式、性格习惯方面与年轻人区别较大,大多数喜欢安居独处。有些虽然只有一个儿子,但仍与儿媳分开独立生活,加之有的婆媳之间有矛盾,导致年轻人不愿与老年人一起共同生活,最终发展到不赡养老人的地步。
4.再婚因素:随着农村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黄昏恋”和老人再婚现象日趋增多。由于再婚,子女之间就会在赡养和房子等问题上掀起一场“遗产”风波。再加上有些子女封建意识严重,认为老子再婚,母亲改嫁是“老不正经,丢人现眼”,粗暴地干涉父母的婚姻自由。有少数老人再婚后,子女干脆就不认双亲,更谈不上赡养了。
5.多子女因素:在农村20世纪八十年代以前多子女家庭比较普遍。一般家庭都有四五个以上孩子。人口多,负担大,财产较少,子女成家以后,就要分一部分房屋和财产出去,子女越多,分出的财产就越多,但相对的份额就越少,因分家造成的矛盾就越大。到头来老人辛苦一生创置的家产就在不知不觉中被“瓜分”一空,甚至到老年无立锥之地了。当这些老人丧失了劳动能力后,子女就无端地埋怨父母“分家不公”啦,子女间相互推诿,相互指责对方“多分财产,应该赡养老人”、“自家分家时分的财产少,不应该赡养老人”,相互推脱责任的结果,致使年迈的老人生活挂“空档”,一日三餐无着落,“墙头记”老戏重演。
6.负义因素:这类赡养案件中的被告大多数为养子或多女一子。小时候老人把他们视为掌上明珠,娇生惯养。抚养成人娶妻生子后,忘恩负义,竞狠心与父母断绝关系,不尽赡养义务。
7.老人惜子因素:宁死不告不孝子孙的老人,替不孝子孙百般开脱。笔者发现,赡养案中中途撤诉的较多。淅川县70多岁的刘老夫妇,五儿一女。老两口为儿女过好日子卖了老屋。将卖屋款12000元均分给了子女,他们却住上池塘边的毛草棚子。六子女不尽赡养之责,乡村干部多次调解,甚至强迫他们出钱出力尽孝,但均无效。乡村干部遂劝老人状告子女。老人挽扶着去了三次法院,可是在法院大门口犹豫徘徊了好久,最后都满腹酸楚地折了回来。三次,乡村干部和乡亲们都听到老人同样的话:“不能告,不能告哇!”然而,老人不告,不孝子女依然故我。
8.管理因素:对不孝子女,乡村基层组织干预不力。部分村庄的妇女组织名存实亡。干部们直言不便插手的苦衷“清官难断家务事”。每当被虐老人找村委会告状时,村干部象征性地登门调解。然而,事后虐待依旧。如果说村官不便插手,那么乡风文明也可成遏制恶行的法器,如口诛笔伐、黑板报等,然而笔者并没听见也没看见。笔者接触到的72个村的87个村干部都唉声叹气地承认,孝经是当今时代一本难念的经。反而,一些村民对不孝见怪不怪。行政束缚的失效,小气候的放任,以致不肖子孙在不孝路上越走越远。
农村不孝子女何其多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条件和质量都有了极大改善,尽孝道也有了相应的物质基础,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还是讲孝道,尽孝心的;与此同时,我国家庭养老的功能有日益弱化的趋势,传统的孝道观念也开始淡化,歧老、虐老的事件也时有发生。
今年五一节,笔者陪朋友去医院看望他的一位长辈,我的这位朋友与这位老人是同一个村子的人。经检查,老人患了白内障。我们去病房看望这位老人的时候,老人非常高兴。她来医院已经有好几天了,在住院的几天中,除了她的一个女儿在医院陪伴她之外,并没有其他的人来医院看望他。三个儿子,一个也没有来,对于母亲的病情竟然不闻不问,这几个人真是太不孝顺了!让笔者感到非常诧异的是,这位老人并没有责怪几个儿子不孝,反而说几个儿子很忙,暂时没有时间来看望她,但答应等忙完了自己的事之后,一定会来医院看望她的。但她的女儿似乎对她说的话不以为然,明明是几位兄长不孝顺,可自己的母亲还一个劲地为他们辩护。
后来得知,老人来医院时,只有一个儿子给了几百元钱,另外2个儿子一分钱也没有给,也没有问过自己的母亲。
朋友也告诉我,她的几个儿子的家境并不是很差,在他们村应该算得上中上水平。毕竟,尽孝与家境并没有必然的关系。尽孝并不是有钱人的“专利”,穷人一样可以孝顺自己的父母,关键在于有没有孝心。
笔者经常下乡调研,在与一些农民聊天时,也会有部分农民会告诉我发生在他们身边一些不孝的事情。如对父母的病情,兄弟姐妹间推诿扯皮,有些人甚至巴不得父母早日归天;自己住宽敞明亮的砖瓦房、楼房,父母住低矮黑暗的土坯草房、旧房;虐待父母,视父母为仇人,当着老人们的面,骂老人们“老不死”等等,恶言秽语相加,有的还拳打脚踢呢!等等。这些不孝顺的故事,听起来都觉得心寒。
含辛茹苦地把几个儿女拉扯大,不知道吃了多少苦,怀胎十月自不必说,单单上学读书就够他们操劳的了。他们在为自己子女付出的时候,也许还指望着子女长大后,自己能够享享清福,可万万没想到,盼来盼去,盼了几十年的日子,也没有苦尽甘来。
俗话说:“孝顺还生孝顺子,忤逆还生忤逆儿;不听但看檐前水,点点滴在旧窝池。”父母要给孩子做出孝敬父母的好榜样,对父母的孝,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自己的子女,自己的孩子会看在眼里,记在心里,长大后也会加倍敬重老人,这样的家庭才会和睦相处;相反,父母如果嫌弃甚至虐待老人,孩子也会跟着学。像这几个不孝顺的人,等自己老的那一天,自己的子女会不会孝顺自己呢,这可是一个大大的问号。今天不孝顺年迈的父母?日后遭报应绝非无稽之谈。
孝道作为人类的美德,几千年来,孝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了重要位置,在中国古代的《十三经》中,就有一经叫《孝经》。再看看这个“孝”字,上边一个“老”字,下边一个“子”字,这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人类延续代际相连不可分割的真理。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父母生我,哺育我,父母的恩情,比天高,比地厚,比海深,为人子女者理应常思报答。“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乌鸦尚有反哺的孝行,羔羊尚有跪乳的孝举,为人子女者若不尽孝道,那就真的是连禽兽都不如了。
在农村,历来是比较重视孝道的,可如今这个世道,不孝子女并不是“绝种”动物,虽不普遍,但在广西的农村还是客观存在的。
对于不孝的子女,何必处处为他们着想呢?古人说“孝为百善之首”、“罪莫大于不孝”。子女不尽孝,没有尽到赡养父母的义务,这不仅仅是道德的问题,还是一个法律问题,赡养老人早已经写入了相关的法律。其实很多老人不是不知道有国家法律可以为自己伸冤,但囿于“家丑不可外扬”的心理,总是把“所有责任都自己扛”,把所有的委屈全都埋在心里,不让外人知道,更重要的是,父母不希望别人对自己的子女说三道四,指指点点,要是让他人知道自己的子女是如何如何的不孝,他们日后怎么做人呢?父母,真的是太善良了,受了这么大的委屈,还要“保护”自己的子女。遗憾的是,他们善良的愿望,并没能唤起子女的良知,最后,只能用晚景凄凉来形容,在风烛残年中,孤孤单单,度过晚年。
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敬父母,古往今来就一直是最起码的道德情感和道德准则。今天,尽管家庭已不是物质资料生产的主要单位,但仍然是人类自身生产的基本单位,仍然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在农村更是如此!孝道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爱国主义情怀的感情基础和道德基础,不管社会如何进步,社会文明如何发达,这种美德什么时候都不能丢。丢掉这种美德,丢掉这种文化,后果相当严重。
建设良好的农村家庭伦理,营造文明的乡风民俗,促进农村养老难问题的解决,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目标和任务。这些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农村新孝道的建设。如果任期“不孝”现象的泛滥,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就会遇到更大的阻力。
当然,也要看到,随着时代的变迁,孝不仅仅是个体家庭之间的伦理准则,养老,敬老,这也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农村孝道的建设,政府自然要发挥应有的作用。
弘扬孝道文化的途径依赖
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已突破一个亿了,到2015年将达到1.8亿甚至2.4亿,我国已开始步入老龄化社会。农村的老龄化水平高于城镇1.24个百分点,这种城乡倒置的状况将一直持续到2040年。我国80%以上的老年人生活在农村,除极少数五保户由集体供养外,绝大部分老年人则要靠家庭子女供养。
目前,传统的孝道面临着强烈的冲击。香港《星岛周刊》在《中国传统家庭观念发生变化》一文中说,由于子女们的价值观转向功利主义,一切向钱看令传统家庭观念遭遗弃,孝道文化失落,将导致1亿多老龄人口在老有所养问题上存在困难,成为中国未来三十年最严峻的社会问题。所以,弘扬孝道文化刻不容缓。
1.继续弘扬中华民族养老孝亲的优良传统
一方面,大力弘扬孝文化是社会保障体制尚未健全的必然要求。目前我国已经进入了快速老龄化阶段,虽然从2009年8月开始我国进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试点工作,截至2010年5月初,也只有1633万名农村老年居民按月领取了养老金,但由于数额较低,其保障能力非常有限,目前大部分农村老年人基本上还没有多少社会保障,其养老问题还只能由其子女来承担,于是,其子女孝顺与否便成了农村老人有无生活保障的决定性因素。另一方面,大力弘扬孝文化是提高老年人幸福指数、让他们安度晚年的现实需要。受传统的思想观念和文化习俗的影响,我国的老年人大都习惯在家里养老,而家庭作为家族成员生存的一个稳固载体,对赡养老人而言也具有很大的方便性和可行性。同时,家庭养老也是最能满足老年人精神慰籍需求的养老方式。因此,当前必须大力弘扬孝道文化。
首先,要加大对孝文化的宣传教育力度,形成浓厚的尊老爱老氛围。各类学校都要充分发挥教育的优势,把孝文化建设纳入校园文化建设和学生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积极开展孝文化专题教育活动,努力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让他们从小树立起良好的孝道观念。文化宣传部门要多创作一些以新型孝文化为内容的文艺作品,并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报刊杂志等各种新闻媒体,大张旗鼓地做好新型孝文化的宣传工作,强化人们树立新的孝德意识。各社会团体、群众组织及有关职能部门也要大力开展以孝文化为主题的宣传活动,定期表彰尽心尽力赡养老人的子女和家庭,积极弘扬尊老敬老的先进模范事迹,引导广大群众见贤思齐、择善而从,从而形成一种尊老敬老光荣、不敬养老人可耻的社会风气。
其次,还要明确政府和社会的责任,倡导全社会“慈孝”敬老。弘扬孝文化,不仅仅局限在家庭内部提倡孝道,还要提高全社会的慈孝意识,要将政府和社会组织作为老年人权益保障的共同义务主体,同时,要大力培植和发展社会义工队伍、志愿团体、民间组织和社区福利中介组织,动员全社会的力量积极参与老年公益事业和慈善事业,共同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挑战。
令人欣慰的是,如今一些地方开始弘扬孝道文化,一些人业已身体力行。比如:河南省每年都举办“孝星”事迹报告会;郑州大学近两年寒假都要布置特殊的家庭作业——给父母洗脚并抄写《弟子规》;南阳市宣传、文化、工会、老干等部门编印《孝经》图画,并巡回全市13县市1301个单位举办孝道文化展览;内乡县委中心组集中学习《弟子规》;内乡县人大启动“子女赡养榜”工程,等等,都推动了孝文化的弘扬与传承。
再次,加强对子女的感恩教育。孩子缺乏孝心的根本原因是家庭缺乏感恩教育。家长要让孩子从小就懂得:做人从孝开始。值得一提的是,河南省出现了“不陪金不嫁银,只陪《劝孝公开信》”——人称特殊嫁妆。《大河报》载:河南登封有位拥有数百万家产的私企老板杨先生,在爱女出嫁时竟分文未送,陪嫁的是一纸教女儿婚后如何孝敬公婆、照顾弟妹、帮助亲友的“致女儿女婿的公开信”。婚礼上闻听这封劝孝“公开信”者无不为之动容,新娘更是泪流满面地接受了这份特殊的“嫁妆”。“公开信”感染了所有在场的人,人们争相复印。要把“劝孝信”作为“活教材”,教育自己的子女。
最后,农村家长要克服“新读书无用论”的影响,提高孩子的受教育程度,让孩子知书达礼,从而提升人格品质,提升人生价值。
2.加大法制宣传力度,努力扩大办案的社会效果。选择典型的赡养案件,到发案地公开审理,以案说法,增强群众的法制观念,扩大教育面。
3.建立健全基层民调组织,及时化解家庭矛盾。为老年人排忧解难,力争使赡养案件纠纷消灭在萌芽状态。作为处于前沿阵地的人民法庭也要及时指导民调组织的工作,确保调解合法、及时、到位。
4.要加强对老年人权益保护的执法工作,对不孝行为及时采取干预措施。严厉打击那些虐待、遗弃老人的刑事犯罪分子,依法保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对那些个“恶媳妇”、“不孝子”特别是故意虐待老人的儿女媳妇该绳之以法的决不故息迁就,决不放任自流。
《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中明确规定:老年人的子女以及其他依法负有赡养义务的人应当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对拒绝赡养、扶养,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不到迫不得已,老年人一般不会去告自己的儿女,而外人一般认为这是家务事也不愿多管,即使最终诉诸于法律,在处理中也存在着执法不严和量刑过轻的问题,致使老年人的很多合法权益难以得到保障。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对不孝行为采取一定的干预措施。第一,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老年人协会或者赡养人所在组织都要切实履行好监督的责任,对不履行赡养义务的赡养人要及时出面进行说服教育,主动做好协调工作。第二,各级单位也要把对干部职工的管理与孝文化建设紧密结合起来,要将敬老尽孝情况作为干部职工晋级评优和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据。第三,要尽快完善老年法律法规体系,将赡养人的责任和义务更加细化,增强其现实操作性。同时要建立健全法律援助制度,加强老年人法律服务工作,并加大执法和监督力度,依法处理和打击侵犯老年人合法权益的不法行为,切实维护和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益。
让人欣慰的是,如今一些地方开始加强对孝道的干预力度。比如:山西省河津市新出台的《局级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暂行办法》中规定:拟提任的干部必须孝敬父母,善待配偶,诚实忠信。不孝敬父母、不善待配偶者不能当领导干部,在职的不能提拔重用。在孝敬父母后,还特别注明是“夫妻双方”。又如:山西省永济市赵伊村的八旬老人王秀英儿孙满堂,病床前却无人照料,很快便凄然离世。社会各方对这些子女不尽孝道的行为一致谴责。后来,山西省永济市纪检委宣布了一项特殊的处分决定,对王秀英4个有党籍和公职的子女分别给予党内严重警告、警告和行政警告处分。引发了社会热评热议,甚至在全国都引起了轰动。再如:内乡县人大从2005年开始,每年年底都要组织县乡(镇)人大代表开展一次《婚姻法》执法检查活动,重点检查农村老年人的赡养状况与生活质量,对虐待老人案事件则监督司法机关介入查处,同时提议司法机关入村入户现场办案,严惩不孝之子,以儆效尤,这些举措,对于推进孝道文化建设保障老年人身心健康,提高老人生活质量都起到了促进作用。
5.尽快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机制与保障体系。变家庭养老为社会养老,减轻农村老年人对子女的依赖程度,同时也减轻农村子女的经济负担,以此促进家庭的和睦和幸福,以此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这两位哲学家有很多共同之处。他们都出生在1889年。即使不相信生辰八字,这个事实仍可能满重要的。例如,共同的时代背景可以部分说明怎么一来他们两个都对语言问题特为关注。维特根斯坦当然从头至尾是一个“语言哲学家”。海德格尔早期哲学就把语言放在一个极重要的地位,后期则把语言视作“存在的家园”。在《语言的本质》一文里,这位存在哲学家甚至会断言“语言给出存在”。无论海维两人的思路相去多么远,我以为他们的哲学仍然具有共同的时代关怀,这一点我们最后将稍加概括。海氏和维氏都是德语作家,一个是德国人,一个是奥地利人。考虑到民族语言对思想的影响,这个事实也不是无足轻重的。维特根斯坦虽然是分析哲学语言哲学的泰斗而且他的影响在英语世界里比在德语世界法语世界里要更为广泛,但我们还是看得出他的运思方式和流行的分析哲学往往大相径庭。当然,和海氏不同,维氏从来没说过只有德语适合表达哲学。事实上,人们甚至可以设想,如果认为日常语言有一种共同的逻辑结构(早期)或日常语言挺合适的(晚期),维特根斯坦可能会以为各种语言的效力都是等同的。维特根斯坦没有这样说,我也不相信这是他的意见。这两位思想家还有一个特别的共同之处:他们各自的晚期哲学都和早期哲学有很大的差别。维氏在后期鲜明批判了自己早期所持的很多观点,早期和晚期的表述风格更是南辕北辙。海氏有所谓的Kehre,转折,其前后期的文风也截然不同。不过在他那里,前后期的差异不如在维氏那里突出。本文涉及的,主要是两位哲人后期的思想。
就语言哲学而论,海氏和维氏也有很多相似之处。这从他们所批判的学说来看,最为明显。两个人都反对意义的指称论、观念论、图象论和行为反应论,都反对把真理理解为语句和现实的符合,都反对把语言理解为内在之物的表达,都反对从传统逻辑来理解语言的本质,都不承认逻辑斯蒂语言在任何意义上可以取代自然语言。
从建设方面看,两人的共同之处亦复不少。不过,照这样来比较海维二人,就仿佛他们是两位感想家,对这个问题那个问题表达了这样那样的意见。可实际上我们面对的是两位罕见的哲人,沉浸在思想的事质深处,应答着“存在的无声之音”。所以,找出一些语录来,像这样对照海氏和维氏之同之异,远远够不着这两位哲人的对话。他们可曾对话呢?没有资料表明海氏曾读过维氏,维氏对海氏的评论我也只读到过一处。然而,思想像道路一样,其要旨无非“通达”二字;就事质本身所作的思考,必相互通达,形成对话。只不过,袖手旁听,是听不到这场对话的。要听到海氏维氏的对话,我们自己也必须沉入事质的深处,我们自己必须参与对话。限于功力,更由于对话的本性,下面的讨论无疑会使每一个对话者的思路变形。本来,本文的重点不是介绍这两位思想家,而是希望通过道路的分合,导向我们共同关心的课题。
语言哲学[1]的中心问题是意义问题和语言与现实的关系问题。这两个问题又交缠在一起。以指称论为例:语词的意义即是语词所指称的事物;一句话有没有意义,就看这话和所指的事物吻合不吻合。这样,指称论不仅对意义问题有了个交待,而且建立了语言和现实的关系。
指称论虽然简单明了,却远不足以解释形形的语言现象。更要命的是,它似乎自身就包含着逻辑上的矛盾。要拿所说的和实际情况比较,我们必须已经知道所说的是什么意思了;于是意义或意思似乎就必须独立于实际情况就能确定,于是意义就变成了一个和现实脱离的自洽的系统。意义的观念论,或粗糙或精致,大致也在这样的思路上打转。观念论即使对意义问题提供了一个说法,谈到语言和现实的关系,却往往大费踌躇,而且同样难逃符合论的陷阱。
人们从多种角度列举出这两大类理论的缺陷。例如,我可以从口袋里掏出一块糖,但掏不出一块糖的意义来。这类批评诚然正当,甚至犀利,但限于否定——就是说,没有提示出新思路。维特根斯坦和海德格尔对这些理论的批判,与此类不同,他们的批判开启新的思路,因而是建设性的。初接触维氏的读者,往往觉得他总在瓦解各种成说而不从事建设。这是误解。诚如海氏维氏同样见识到的,哲学的首要建树,不在于构筑理论,而在于引导思考上路。
海氏和维氏对以往语言学说的批评,不在于发现这些成说中的各种逻辑矛盾。他们从根本上对语言的存在论地位作了重新审视。一上来,语言就不被认作某种在自然之外生活之外反映自然反映生活并和自然生活符合或不符合的符号体系,而是被认作一种活动,和人的其它活动编织在一起的活动。海氏在其早期著作《存在与时间》里就明确提出“语言这一现象在此在的开展这一生存论状态中有其根源”(SZ,161页)。[2]这始终是海氏看待语言的一条主思路。相同的思路也为维氏所具有,集中体现在“语言游戏”这一提法里。
“语言游戏”这个用语有多重意思,但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在于强调语言是人类生活的一个有机部分。就此而论,“语言游戏”这个译法不很好,因为德文词Spiel里“活动”的意思相当突出,只从“遵循规则”来理解是不够的。至于望文生义,以为“语言游戏”是说“话只是说着玩玩的”,当然就更不得要领了。“语言游戏”是“由语言以及那些和语言编织成了一片的活动所组成的整体”(PU,7节)。[3]
语言和其它人类活动交织在一起,这本来是语言研究的常识。普通语言学家Bolinger观察说,我们坐下、起身、开灯、做工,让我们在作这一切的时候都转动大拇指,将是一件极为荒唐的事情;但所有这些活动都伴随着语言,却是十分正常的。“其它行为都自成一统。而语言却贯穿在所有这些活动之中,几乎从不停止。我们单独学习走路,但我们无法那样来学习语言;语言必须作为其它活动的一部分得到发展。”[4]
从人的生存情境出发,突出的一点就是承认人类活动包括理解活动在内的有限性和与此相连的历史性。海氏早期不断强调此在的有限性,后期则不断强调存在的历史性。维氏不大喜欢反复使用“有限性”这样的概念,但在他对逻辑主义的批评里突出阐发了人类认识的有限性--不是作为一种缺陷,而是作为认识的必要条件。
我说“逻辑主义”而不说“传统逻辑”,因为维氏并不是在逻辑框架内发现了传统逻辑里有一些错误。他关注的不是逻辑体系在构造上是否完备,而是逻辑主义者从认识论上赋予逻辑像上帝的认识那样一种绝对必然性和绝对正确性。“思想被一个光轮环绕。——逻辑,思想的本质,表现着一种秩序,世界的先验秩序;即世界和思想必定共同具有的种种可能性的秩序。但这种秩序似乎必定是最最简单的。它先于一切经验,必定贯穿一切经验;它自己却不可沾染任何经验的浑浊或不确--它倒必定是最纯粹的晶体。”(PU,97节)
维氏当然不否认有合乎逻辑不合乎逻辑之别。张三今年二十李四今年十八,这话可能对可能错。是对是错,要到派出所查了户口本才知道。如果说错,那是事实弄错了。但张三今年二十李四今年十八,所以李四比张三岁数大,这就不合逻辑。或者,不管他们到底多大,只要听到说张三比李四岁数大同时李四又比张三岁数大,我们就知道说话的人犯了逻辑错误。我们不须查户口本就知道错了,再怎么查也查不出它对来。
Logik这个词来源于希腊词logein,说;不合逻辑就是不合我们的说法,就是违背了语法,从而语言就在空转。据海氏考证,在希腊早期,logos及其动词形式logein既意指“说”,又意指“让某种东西现出”。这两个含义又完全混而为一。就原初情形考虑,任何言说都是让某种东西现出,而任何让某种东西现出的活动也都包含了言说。维氏大概没下过这份考证功夫,但就事论事,他恰恰也提出“说就是让人看”。不合事实,相当于:给我看了一样假东西;不合逻辑,相当于:什么都没给我看,说了等于没说。这样的语句,是另一种意义上的“错误”:它合乎教科书上的语法而不合乎真实的语法,它貌似句子而其实不然,就像乔姆斯基编造的那个例子“绿色的想法疯狂沉睡”,我们弄不明白它说的是什么,我们无法设想它所“描述”的事态。
但这种词源考据有什么意思呢?拿“语法”代替“逻辑”,用“让人看”代替“说”,不就是换个说法吗?“换了个说法”这个说法,有时有贬义:不管你叫它什么名字,玫瑰依旧是玫瑰。事情还是那么回事情,只是说法不同而已。如果天下的事情都是孤立的,那么怎么改换说法都没有意思。然而说之为让人看,就在于说让事情在不同的联系里显现。从一个角度看不见的,从另外一个角度就可能看见,从一个角度看不清的,从另外一个角度就可能看清。“语法”和“逻辑”涵盖的,并不相等。但即使两者重叠之处,说是语法还是逻辑,仍可能十分不同。
例如,a+b=b+a,以往被视作逻辑命题,维氏则视之为转换表达式的语法句子。a=a以往也视作逻辑句子,但它显然不是用来转换表达式的语法句子。那它是个什么句子呢?是个毫无意思的句子,如此而已(PU,216节)。
至于像“每个色块都与它的周界正好吻合”,“我无法偷走你的牙疼”或“青春意味着生长”这样的句子,时常引起逻辑学家的疑惑。它们不大像是逻辑命题,但若说它们是经验命题,它们却似乎必然为真永恒为真。在维氏看来,“每个色块都与它的周界正好吻合”无非是多多少少经过特殊化了的同一律。“我无法偷走你的牙疼”是“必然真理”,是因为“不是一件可以搬动的东西”属于“牙疼”的语法,限制着“牙疼”这一用语的使用方式,而“偷走牙疼”这类说法则违背了我们的语法。如果“牙疼”不仅指称一种感觉,同时也指称扎在牙龈上的细刺,那么我们就可以设法偷走一个人的牙疼了。
维氏通常不像海氏那样用某个词囊括一整套思考,为此甚至不惜改变这个词的通常意义;但他的“语法”却不是语法教科书里的“语法”,而是概括维氏建设性思想的主导词。批判逻辑主义,海维二人一样强烈。这种批判所提示的道路呢?不谋而合,海氏恰也是用“语法”这个词来提示的:要真正了解语言,就要“把语法从逻辑里解放出来”(SZ,165页)。不过,“语法”不是海德格尔哲学里的主导词,探讨哲学语法,探讨逻辑和语法的关系,维氏远比海氏具体而微。
难道“我无法偷走你的牙疼”不是对现实的某种必然关系的描述,而只是一些语法规定吗?难道生长和青春不是现实地联系在一起而只是在语法上联系在一起吗?为什么我偷不走你的牙痛却可以分担你的痛苦?我们要问的却是:我们把什么叫做“牙痛”而把什么叫做“痛苦”,我们为什么把这些叫做“生长”把这些叫做“青春”?这些诚然不是逻辑意义上的语法问题;它们是哲学语法问题,就是说,是语词和存在的基本关系问题。生长的确属于青春;也就是说,“青春”就语法而论和“生长”联系在一起。我们把这些而不是那些叫做“青春”,这不是随随便便叫的。我们就不把金属的硬度叫做“青春”。我们的语言应和着存在的无声之音。“本质[5]表达在语法里。”(PU,371节)
这一论旨和海氏的基本思想镜映生辉。而且我认为,这一思想海氏比维氏阐发得更为透彻。
海氏通常以“命名”为题来讨论语词和存在的关系。不过他说的“命名”,不是一端有一个现成的对象,另一端有一个词,我们用诸如贴标签之类的方式把语词和事物联系起来。命名拢集物,使物在与它物的关联中显现,从而具有意义。因此,命名不是建立一个对象和一个语词之间的联系。命名建立的是一个语词在语言整体中的位置,这又是说,建立一物在世界中的位置。而一物只有在世界中有一个位置,才能显现。海氏从来就是在这种现象的意义上理解事物之所是或事物之存在的。事物唯通过言词才是其所是而不是其所不是,才就其存在显现出来。“哪里没有语言,哪里就没有存在者的敞开……语言第一次为存在者命名,于是名称把存在者首次携入语词,携入现象。名称根据其存在并指向存在为存在者命名…宣告出存在者以什么身份进入公开场…取缔存在者藏掩退逃于其中的一切混沌迷乱。”[6]在这个意义上,海氏可以说:语言给出事物的本质(存在)。在相同的意义上,维氏可以说:本质(存在)表达在语法中。海氏说:本质和存在都在语言中说话。维氏说:“语言伸展多远,现实就伸展多远。”这远非“唯语言主义”可以一语了得。海维二人的意思恰恰不是:我们怎么说,现实就成个什么样子。而是:语言里所凝聚的存在是什么样子的,语法是什么样子的,我们就只能那样来述说现实。海氏把这一思想结晶在“语言自己说话”这一警句里。我们首须倾听存在之言始能说话。
就本质言,语言不仅仅是一种工具,语言支配人而不是人支配语言。这一思想在欧洲大陆思想传统中本有其渊源。欧洲语言哲学的开山祖洪堡德明言“语言是一个民族的精神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就是他的语言”。对法国语言哲学深有影响的索绪尔把语言放在言语的前面。海德格尔沿着这一传统,直思到语言极至处的简朴。
海氏一向不从工具性来理解语言的本质。工具改变对象,而语言恰恰一任存在者如其所是。这样想来,他谈的竟不是语言,而是事物。实际上,海氏反复强调,我们无法把语言作为对象来议论。语言有所说,而不被说。那么,我们怎么思考语言的本质呢?逗留在语言之中。逗留在语言之中,就是让语言有所说。言而有物:人在说话,显现的是事物。我说“凤姐也不接茶,也不抬头,只管拨手炉里的灰”,我说的不是言词,我说的是凤姐,说的是拨手炉里的灰,说的是这么个粉面含春威不露的女人。人用种种方式说着,包括通过沉默发言。用言词来说,只是道说的一种突出形式。本真的道说本来是显示,让万物各归其本是,因而,“语言的本质存在恰恰在对自己掉头不顾之际,才愈发使它所显示者得到解放,回归于现象的本己之中。”[7]在适当的(译维氏语)本真的(译海氏语)言说中,言而有物的时候,言词消隐,出场的是事物。我们听到的不是言词而是事情。言而无物,我们才觉得词藻堆砌,压迫我们,我们才说:“Words,words,words!”
语词和对象相应,语词表达对象,这是人的根深蒂固的成见,就像欧基里德空间一样。即使语言哲学家在原则上并不赞同这种成见,在思考具体问题的时候仍然可能经常套用这个模式。从这里看,语言哲学中的很多基本观念,和传统认识论中的很多基本观念一脉相承,无论在指称论里还是在观念论中,意义的符合论差不多就是经过语言哲学改装的认识的反映论。维氏说:“一种原始的哲学把名称的全部用法浓缩进了某种关系观念,同时这种关系也就变成了一种神秘的关系。”[8]海氏遥相呼应:首要的关系不是语词和事物的关系,而是:语词就是事物的关系;“言词把每一物拥入存在并保持在存在里,就此而言,言词本身即是关联。”[9]
可见,海维所讲的“本真之言”,与符合论里所讲的“真命题”大异其趣。本真或不本真全在于是不是言之有物。凤姐云云,也许本无其事,但满可以言之有物。你到人家作客,进门就说“桌子上摆着一只茶壶四只茶杯”,说得可能完全正确,却又完全不适当。符合论自有逻辑上的矛盾,但那还在其次。更值得提出的,是符合论只注意到现成语句和现成事态是不是吻合,而全然不曾留意语言的源始意义:语言提供了使现实在其可能性中显现的“逻辑空间”。海氏在《存在与时间》里就把此在对存在的理解和可能性联系在一起并提出“可能性优先于现实性”的思想。维氏也从一开始就已经洞见,语言把世界转变成了一个可能的世界。“在命题里,我们仿佛用试验方法把世界装到一起。”[10]这一思想维氏始终保持如仪:“我们的眼光似乎必须透过现象:然而,我们的探究面对的不是现象,而是人们所说的现象的可能性。也就是说,我们思索我们关于现象所作的陈述的方式。”(PU,90节)之所以如此,用维氏的话说,是因为一个命题必须由部分组成,其部分必须能够在其它命题中出现。用海氏的话说,是因为言说和理解是同等源始的,而言就是理解的分成环节互相勾连的结构。这两种说法异曲同工,探入了语言之为语言的机关。正因为在这种源头的意义上来理解语言,海德格尔甚至犹豫还该不该用Sprache(说,语言)这个词来称谓他所讲的事质,因为Sprache毕竟可以意指而且通常也的确意指用现成的语词来述说现成的事物。
言词之可能指称独立的物,本由于事物通过言词才成其为独立之物,并作为独立的存在者拢集它物,与它物关联。这当然不是说,人必须先发明出语言,才能依之把事物分门别类加以勾连加以表述。语言就是事物的区别和勾连。逻辑形式不是在语词和事物之间,仿佛一边是语词一边是事物,共同的逻辑形式作为两者的关系,把两者联系起来。而是:语言就是事物的逻辑形式--语言(命题、思想)之所以和现实有同样的逻辑形式,因为思想就是现实的逻辑形式。“命题显示现实的逻辑形式。”[11]特别当我们考虑到逻辑、Logik、logos、logein本来就是“说”“道”--语言就是事物能够被说出来的形式。西方思想中的“AmAnfangwarlogos[泰初有道]”和中国思想中的“道生万物”一脉相通。
有人以为维氏对意义理论的批判和对生活形式的强调所表达的只是语用学语境学的关注。维氏对用语和语境联系的细致入微的注意迷惑了这些读者。在我看,实情完全相反,维氏对语用学语境学没有任何兴趣。他通过几乎貌似琐碎的细节所考察的恰恰是高度形式化的规范问题。维氏有时也这样提醒读者。一处,他对灵感现象和遵行规则的现象作出区分之后说,我们在这里关心的不是灵感的经验和遵行规则的经验,而是“灵感”和“遵行规则”的语法(PU,232节)。的确,如果我们不首先知道应该把哪些行为叫做“遵行规则”,我们从哪里开始反省“遵行规则的经验”以及其它一切伴随遵行规则的现象呢?诚如维氏自断:“我们的考察(始终)是语法性的考察。”(PU,90节)其中很大一部分人们从前笼统地称为“逻辑问题”。维氏的方法不单单体现了某种个人风格。这是一种新的哲学思考实践——不再在概念之间滑行,而是在粗糙的地面上寻找路标。
但发现规范,不就是在形形的表达后面在语言的历史演变后面发现某种深层的不变的东西吗?我们不是最终还是要乞灵于逻辑的必然性吗?规则是给定的,因此是某种先验的东西,我们只能遵循。
这里我们看到了语法和逻辑的本质区别。语言是给定的,但不是超验的给定而是历史的给定。Transzendent,transzendental,apriori这些术语,在西方哲学史上盘根错节,中文译作“先验的”“超验的”“超越的”“先天的”等等。这里有一个典型的例子,说明当代中国学术语汇的困境:我们既要了解这些语词背后的西文概念史,又要了解中文译名的由来;如果这些中文语词有日常用法(但愿如此!),我们就还得考虑术语和日常用法的关系。语法也许可以说是先天的甚至是先验的,但怎么说都不是超验的。“先天”这个中文词所说的,虽然是给定的,但绝不是超验的。先天近视的人,不得不把近视作为事实接受下来,但他的近视并不因此比后天的近视多出什么神秘的超验的来源,而且,通过一定的治疗或其它技术手段,先天的近视一样可以纠正,或者,可以改变它带来的后果。我不想把维氏所说的语法和海氏所说的存在之言简化为这样的先天性,我只想说明,要理解这两位哲人,我们必须放弃先验/经验的传统模式。
那么,为什么我们的语法是这样而不是那样?为什么我们把“绿”单单用作颜色词而不同时把它用作长度词?把“疼”限制为一种感觉而不同时包括引起这种感觉的东西?这里不是逻辑在起作用吗?是的,如果“疼”一会儿指一种感觉,一会儿指一种颜色,我们的语言的确会变得非常不合逻辑。而这首先是说,我们的语言将是一团混乱,不再是一种适合我们使用的语言。语法的逻辑来自生活的逻辑。语言给予我们的不是一堆事实,而是连同事实把道理一起给了我们。我们的语言如其所是,是有道理的。给定了这些道理,我们必须这么说而不那么说。但并没有什么逻辑必然性迫使我们的语言是这个样子而不能是另一个样子。我们的语言是一种相当合用的有道理的语言,倒要通过自然的源始涌动(海氏),自然史,人类的生活形式,语言和其它人类活动相交织的“语言游戏”(维氏)加以说明。
我们要讲逻辑,但我们更要讲道理。道理不像逻辑那么权威,非此即彼。一段话要么合逻辑要么不合逻辑,却可以很有道理,有些道理,多少有点道理,毫无道理。道理也不如逻辑强悍,你死我活,要是咱俩得出的结果不一样,那至少有一个错了。然而,可能你有道理,我也有道理。中国话像这个样子,自有它的道理;德国话和我们很不一样,却自有德国话的道理。逻辑从天而降,道理却是前人传下来的。当然,海维二人都不承认有一种和其它一切道理都性质不同的逻辑。逻辑也是一种道理,一种极端的道理,一种我们优先承认最后修正的道理。
维氏把语言的本质从逻辑转化为语法,海氏把语言的本质理解为具有历史性的存在之言,两者息息相通。语法和存在是“给定”的,然而,是在历史意义上的给定,而不是在超验的意义上给定。我们不能从先验/经验、分析/综合的模式来理解两人的基本思路。他们和以往提法的区别虽然相当细微,却事关宏旨。
维氏从生活形式和语言游戏来理解语言的规范作用,从有限性来论述“理解”,于是人们很快发现维氏是个“相对主义者”。历史的就是有限的,有限的就是相对的。取消了绝对标准,就只剩下一些相对的标准。然而,若没有绝对牢靠的基地,倘若我们真的追问下去,相对的标准就等于没有标准。好坏对错都是相对的,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归根到底”,也就无所谓好坏对错了。语言果然游戏乎?逻辑果然必然乎?
你说“他强迫我戒酒”成话,我说“他力量我戒酒”就不成话。你告诉我说:我们是用两个词来表示“力量”和“强迫”的,而且一个是名词,一个是动词。你有绝对的根据吗?英语里不是用force这同一个词来表示这两个意思吗?而且它既可以用作名词又可以用作动词。可见用两个词来表示力量和强迫没有必然的逻辑根据。于是,“他力量我戒酒”就没说错;即使错了,不过是相对地错了?
人的认识没有绝对的根据。这话在说什么呢?是说人的认识无所谓对错或“归根到底”无所谓对错?维氏当然不承认,而且把反驳这种相对主义作为其哲学的一项基本任务。是说相对于上帝的全知,人的认识会犯错误?维氏不但承认人会出错,而且把这一点当作其哲学的基石之一。但不是相对于上帝的绝对正确而言。上帝怎么认识的,我们不知道。人出错,简简单单相对于正确的正当的人类认识。我们根据实际使用的语言所提供的规范来判断正误;否则还能根据什么呢?日常语言不是维氏的偏好,而是维氏哲学的奠基处。
历史通过什么把言说的理路传给我们?通过一代一代的言说。在维氏,语法是通过日常交往语言传给我们的。在海氏,存在之言是由思者和诗人承传下来的。在这里,海氏似乎与维氏分道扬镳。海氏从来不喜寻常。常人,常态,常识,都是海氏挖苦的材料。日常的种种话语,集合为Gerede,列为此在沉沦三种基本样式之首。后来他又明确断称“日常语言是精华尽损的诗”。
说到这一区别,我们先须指出,“日常语言”这个用语往往是和不同概念相对待的。和日常语言相对的,可以是术语、科学用语、诗词、神喻、理想语言。维氏谈及日常语言,通常针对的是理想语言,逻辑斯蒂语言。在这一点上,海氏和维氏初无二致,只不过他只采用“自然语言”这个用语,不像维氏那样混用“日常语言”和“自然语言”。维氏认为自然语言要由自然史和人类的生活形式来说明,海氏认为自然语言是自然的涌现;维氏认为自然语言是其它符号系统的核心,海氏认为自然语言是语言的本质存在;海维二人都认为自然语言从原则上说是不可能形式化的,逻辑斯蒂语言是堕落而不是进步。另一方面,海氏有所贬抑的“日常语言”通常是和诗对称的。既然维氏不曾把两者对待论述,我们也说不上海维二人在这里有多少分歧。
此外,我还愿意说明,海氏之强调诗,并非出于浪漫主义的遐想,而是海氏从学理上特别强调基本言词的力量和语言的开启作用。
让我们从维氏的一个例子生发出一个新例子来。一种语言里没有“把石板搬过来”这样的结构,我们喊“把石板搬过来”,他们只能喊“石板”,那么他们的“石板”是否和我们的“把石板搬过来”相当呢?他们到我们这里找了份工作,听到“把石板搬过来”的时候,就会像在自己的国度里听到“石板”那样行动。在这个意义上,这两句话的意思是相当的。然而,这时师傅说:“是让你搬过来,不是让你推过来”;本地的学徒会改变搬运的方式,外来的学徒却不知所措了。在这个意义上,“石板”和“把石板搬过来”的意思又不相当。这其实是一个寻常问题。Force和“力量”相当不相当?Mandesirestoknowbynature这句英文和“求知是人的天性”是不是相当?设想这句英文后面跟着butnotwoman。简单说,句子一方面和情境相联系,和句子的“用途”相联系,一方面和借以构成的词汇相联系。单就用途来说,词汇只是句子的材料,只要句子具有同样的用途,使用什么词汇都无所谓;材料消失在用途里。然而在诗里,诗句的意思和选用的词汇却密不可分。套用一句已经变得陈腐的话:艺术是形式和质料的完美结合。我们说,诗就是在翻译中失去的那一部分。什么失去了?用这些特定的语词表达这一特定的整体意义。每种语言都有独特的语词系统。表达“同样的意思”用的是不同的语汇,恰恰是不同语言的不同之处。那么,诗就在把语词结合起来表达意思的同时保持着语词本身的力量。在极端处,诗句的意义完全由其所包含的语词(及其特定联系)规定,而与怎样使用这句诗无关。在这个意义上,诗是“无用”的,不用来传达信息,不用来下命令或恳求。但这不是说诗不起作用。诗的作用在于造就规范,在于揭示语词的意义。按照海德格尔的说法,与制造器物不同,艺术作品不耗用材料,而是使材料本身的色彩和力量突显出来。艺术关心的不是有用,而是让存在者如其所是地显现自身。事物的本然面貌在诗中现象,也就是说,诗从存在的无声之音那里承接下本质的言词,从而才有语言的日常“使用”。那么,我们唯通过诗才学会适当地“使用”语言,用语言来表达思想,传达信息,下达命令。
尽管有这些差异,海维二人的基本趋向仍然是很接近的。日常语言突出了语言的承传,存在之言也是一样的,因为在海德格尔那里,存在始终是历史性的。存在者以何种方式显现,存在者怎么才是存在者怎么才不是存在者,不是一个先验问题,更不是人们可以随心所欲加以决定的。人被抛入其历史性的存在。
的确,尽管海维两人的教育背景思想渊源差别很大,两人的方法风格迥异,但深入他们的根本立论,我们可以感觉到一种共同的关切。我有时称之为对人类生存和认识的有限性的关切:如果逻各斯是历史的承传,我们还有没有绝对可靠的理解?如果意义要从情境加以说明,人生还有没有终极意义?上帝死了,怎么都行了?没有对错善恶之别了?若有,又该由谁由什么来作出最终裁判?一句话,祓除了绝对怎样不陷入“相对主义”呢?往大里说,这是我们时代最具普遍性的问题。宗教、道德、艺术、政治甚至科学,都面临相应的挑战。
然而,正如海德格尔最初就指出来的,不管喜欢不喜欢,有限性是现代人必须承担起来的天命。海氏强调存在的有限性、历史性,维氏强调生活形式、语言游戏的自然史。其实,只因为我们是有限的,才会出现意义问题,也只有从有限出发,才能解答意义问题。我们不再从绝对的出发点,用上帝的全知的眼睛来看待世界,而是用人的眼睛来看待世界。
注释:
[1]这里是广义,相应于“艺术哲学”“道德哲学”之类。
[2]SZ是指Heidegger,《SeinundZeit》,Tuebingen:Niemeyer,1979,下同。
[3]PU是指Wittgenstein,PhilosophischeUntersuchungen。引自该书的只注明节数。下同。
[4]D.Bolinger,《AspectsofLanguage》,1968,Harcourt,p.2.
[5].Wesen,或译“存在”。
[6].Heidegger,DerUrsprungdesKunstwerks,载于《Holzwege》,全集版;Frankfurt:Klostermann,1950,SS.59-60.
[7].Heidegger,《UnterwegszurSprache》,Pfullingen:Neske,1959,S.262.
[8].Wittgenstein,BlueandBrownBooks,Harper&Row,NewYork,1965,p.172.
[9].Heidegger,DasWesenderSprache,载于《UnterwegszurSprache》,S.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