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企业财务管理论文

企业财务管理论文

时间:2022-04-28 19:49:4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企业财务管理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企业财务管理论文

第1篇

系统论认为,目标是系统最优化的情况下所希望实现的结果,根据不同的系统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可以确定不同的目标。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是企业理财活动通过优化财务行为所希望实现的结果,是分析和评价企业理财活动是否合理的基本标准。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私人投资办企业的积极性空前高涨,私营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私营企业为创造税收、繁荣经济、增加就业等方面作出了一定贡献。但在私营企业的发展中也看到,只有少数企业能在短时间内完成原始积累,发展为规模大、管理规范、资本雄厚、市场竞争力强的大企业,相当一部分私营企业处于“高出生与高死亡率”状态。影响私营企业发展的因素很多,既有外部因素,又有内部因素,其中企业财务管理水平是影响其发展的一个重要内部因素。分析私营企业财务管理特征,探索财务管理与理财环境影响的关系,有助于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促进私营企业的健康发展。

一、私营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因素

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是受理财环境制约的,研究理财环境各因素变化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是为了分析财务管理的发展规律,寻求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的途径。影响我国私营企业财务管理的因素有宏观方面也有微观方面的,各种因素纵横交错、互为条件、相巨制约。

(一)宏观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

宏观社会环境包括国家经济政策、产业政策、经济发展水平和金融市场状况等。宏观社会因素的正面刺激作用是因为地方政府对私营经济鼓励态度更为明显,地方政府各种优化环境,促进私营经济发展的经济政策出台,经济结构中的市场化成分进一步提高。金融市场进一步完善,融资“不以企业性质论长短,一视同仁”,为私营企业调节资金余缺,进行资本投资提供便利。税法和公司法等法规不以所有制性质实行差别待遇,为私营企业市场公平竞争、规范管理活动起到推动作用。负面作用包括政府有关部门对私营经济意识形态方面排斥力仍大,政府经济主管部门和执法、监督部门在掌握政策中对私营企业“宁左勿右”,“宁紧勿松”,公共经济资源分配中的差别待遇仍然存在,金融业的信用贷款仍不向私营企业开放,企业融资渠道少,融资总量有限。这些负面影响导致私营企业不敢冒然扩大投资,对外投资也信心不足,宏观社会环境因素的变化,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地位职能作用,及活动空间有直接影响。

(二)微观环境因素的影响

私营企业组织形式、结构、生产经营管理水平、业主及财务人员素质状况、企业文化均影响企业的财务管理发展。

1、组织形式的选择不同类型的企业,其资本来源结构不同,企业所适用的法律方面有所不同和差别,财务管理活动开展的空间范围也不同。私营企业选择有限责任公司这一组织形式的居多,但大多私营企业是亲戚、家族、朋友合办的企业,这类企业在建设初期情义代替规章制度。企业组织形式不同,其资本结构也不同,资本结构和组织特点影响企业财务监督模式和财务管理的具体内容。

2、业主素质:私营企业业主往往既是投资者又是经营管理者,他的素质高低,直接影响财务管理活动的开展。企业财务管理目标能否实现取决于业主在韬略上把握控制、监督理财的素质。

3、企业文化。业主在企业文化的形成方面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企业文化又影响财务管理人员选拔使用,财务管理职责权限及财务信息在企业管理中的披露程度。企业文化还在一定程度上是吸引和稳定财务管理人才的重要因素。

4、科技发展状况。高科技私营企业里,人力资源是企业的重要资源,企业的发展壮大要靠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所以科技发展状况影响企业管理机制和利润分配机制,也影响财务管理的职能作用发挥。

在客观和微观两方面的影响因素中,微观因素对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刺激作用更大。以下侧重从微观环境因素着手,分析不同环境因素影响了财务管理的特征。

二、私营企业财务管理特征

企业只有在理财环境的各种因素作用下实现财务活动的协调平衡,才能生存和发展。私营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来源,财务监控模式方面有共性的一面;但因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层次的私营企业的内部环境因素不同,企业财务管理水平也不同,呈现着阶段性的特征。

(一)小规模、低层次私营企业的财务管理特征

小规模私营企业由于投资规模小,自有资金有限,企业经营管理层次低,产品科技含量。员工素质不高市场竞争力有限。这类企业的财务管理主要有以下特征。

1、凭经验决策,财务管理地位不高小规模非科技型私营企业,其决策模式主要为经验决策。私营企业在经营决策方面有着高效率的优势,但决策程序较粗糙,决策所需信息中,相当程度仍使用以供销人员为主体的偶遇式的市场信息收集方式,信息的收集处理利用并无规范的规则,财务人员参与收集分析信息极小,决策信息准确度较差,决策的可靠度低。企业财务管理未受到重视、财务管理在业主以外的管理中影响不大、地位不高。大部分小企业本配置独立的财务管理机构或人员,财务人员被当作“记帐”员,主要负责对外提供财务与纳税报表。

2、财务人员业务素质低,财务管理职能作用不大私营企业在发展初期,人与人的关系基于血缘关系和地缘联系,对团体以外的人天然的不信任。在财务这一敏感部门,“忠诚度”成为用人的重要标志,无血缘、乡缘关系的财务管理能人群体很难与家族势力平衡。所以,在小规模低层次的私营企业,真正的财务专业人才很难留住,财务人员大多未经正规的专业培训,缺乏财务管理的能力,难以为管理高层提供有效的财务信息。

3、业主“说了算”,财务管理内容单一中国的私营企业在其发展的初级阶段,表现出个人专权和家族控制的特色,80%以上的资产集中于创业者身上,董事长兼总经理是普遍现象。企业的资金筹集、使用由老板说了算。权力集中的家族式的经营,使财务管理也高度集中。不少小型私营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仅限于财务控制,即财务部门通过控制财务收支和分析检查财务指标完成情况来监督企业本身的经营活动,降低产品成本,增加企业盈利,协助业主实施财务监控。

(二)大型、高科技私营企业财务管理特征私营企业完成原始积累发展到一定规模(资本千万元以上),企业的发展顺靠科技与管理人才,企业管理也较国有企业创新快,财务管理活动呈现着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特征。

1、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明确,财务管理受到重视所有制结构决定了私营企业的经营以追逐利润为目标。在这一总体目标的指导下,企业的各个部门包括财务管理部门都努力工作,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同时私营企业资产达到一定规模后,企业生产和经营各个环节都是面向市场的,财务工作也处处体现了市场对于企业资金的筹集和运用的深远影响。企业正是通过财务管理的统筹安排和统一协调将内部形式上相互隔离但内容上紧密相关的各项决策过程结合起来,以面对变幻莫测的市场环境。在这种巨大的外在压力作用下,私营业主及高层管理者不得不重视财务专业人才的作用,不少大型私营企业专设的财务管理机构并赋予应有的权力和手段,实现合理筹集资金有效运用资金,加强财务分析与监督的目的。

2、激励机制灵活,财务管理工作创新不断在相当一部分大型私营企业中,财务人才在财务管理职位上受到重视,企业业主认识到。企业所需要的不再仅仅是“记帐”的人,而需要理财能人。加上私营企业在资产达到一定规模后,受到更大的外部压力而需淡化家族色彩,以适应严厉的法律,政策环境和社会舆论。抛弃“上阵亲兄弟,打虎父子兵”的陈腐观念,超越了家族式经营的原始积累阶段,并以其灵活的人才聘用机制,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占了先机。为吸引和稳定高水平人才,私营企业在激励机制和企业文化建设上下功夫。二些大型、高科技私营企业以“绩效股”、“认股权证”、“年薪”、“津贴”等褒赏企业有功之臣的激励机制,有效地推动了管理人员在管理方面不断创新,开拓进取。财务能人不再仅仅是“听老板的话,记好帐,守好财”那类人,而是精于管理,善于开创,敢于提出独特的见解,能为企业发展出力的专业人才。财务管理工作与国有企业相比,少了框框的限制,更容易创新发展,各种财务战略管理方法手段,更容易被采纳适应现代企业发展的市场观念,竞争观念,开放观念更容易被财务人员接受。

3、集权型财务管理模式,财务控制分析职能突出大型、高科技私营企业,通常会形成一定授权经营机制,从而形成业主以外的管理层,但大部分私营企业财务管理仍信奉“稳定优先、兼顾效率”原则,实行集权型管理。“在企业统一筹划。监控之下,对所属分公司、部门的财务活动实施有效的管理,并通过健全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堵塞漏洞,保证资金安全有效使用。这种高度集权的管理模式在私营企业集团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统筹规划,集中有效财力开发产品、搞大项目,占领市场,促进资本原始积累,制止资金浪费,确保集团资产安全发挥了积极作用。与此相适应,企业财务控制和分析职能得到了强化,财务管理部门制定控制标准,分解落实财务责任,实施追踪控制,及时调整误差,分析产生的差异,为考核评价财务活动提供信息。同时,公司财务人员参与企业经营的全过程,对企业的决策和运行实行动态管理和制约,促使企业经营获得高速稳健的运行。

我国大型私营企业财务管理工作虽然有所改进,财务管理也受到业主和管理当局重视,但从总体上看,仍处于低效率低水平阶段。财务管理工作与私营企业日益发展壮大的要求不相适应。要使我国私营企业财务管理为企业的稳定增长、长远发展和使企业具有强壮生命力和优越的竞争力作出更大贡献,就应进一步优化企业理财环境,突出财务管理的战略地位,健全财务管理机构,并将其放在高层管理的位置上,赋予财务管理部门更大的权力和责任。要按市场经济的要求,进一步转变观念更新内容、转变职能,建立健全财务管理人员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管理人员理财的积极性、创造性、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提高私营企业财务管理水平。

一、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特性的思辩

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特性,是指财务管理系统中目标要素的内在的、固有的、质的规定性。笔者认为,从系统论的基本原理来看,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具有以下四个基本特征:

1.系统性。系统性是指企业财务管理目标要素对财务管理系统内的其他要素及有机构成具有终极导向性。也就是说,财务管理目标是财务管理系统的出发点和归宿,目标的设置,应以系统整体最优化为首要原则。因此,财务管理目标不仅应兼顾利益主体各方的利益,达到系统最优化,而且应引导企业财务行为在持续经营期内始终服务于其财务管理目标,避免短期行为的发生。在各种财务管理目标模式中,企业价值最大化基本符合这一特性;而利润最大化具有短期行为,不符合目标终极性,股东财富最大化仅注重股东利益,也不符合系统最优原则。

2.相关性。相关性是指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与系统内其他要素的范围及口径一致、协调和有机关联,达到系统最优化目标。具体地说,就是要与企业理财主体空间范围相一致,与企业所处的理财环境相适应,而且兼顾、协调各种利益主体的利益。利润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能够满足这一要求。而股东财富最大化却混淆了企业和股东的关系,一个理财主体的财务管理是为了实现另一个理财主体的财富最大化,这从理论上无法解释。财务管理环境对其目标模式有重大影响,目前我国现代企业制度还未真正、完全地建立起来,选择企业价值最大化和利润最大化模式,具有一定的现实性及可行性;而股东财富最大化模式仅适合于上市公司,而且只注重股东利益,对企业其他关系人的利益不够重视。况且股票价格受多种因素影响,并非是公司所能完全控制的,把不可控的因素引入理财目标,显然是不合理的。

3.操作性。操作性就是指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确定的方法是先进可行的,是可以操作的。操作性的关键问题在于计量。利润最大化的目标模式操作性较强,但没有考虑资金时间价值和风险问题,具有短期行为的倾向,而股东财富最大化模式以股票价格最大化为标准,也具有一定的操作性,但相关性和可行性不强。企业价值最大化模式,只能通过资产评估来确定企业价值的大小,并且确认成本较高,确认时间、确认范围也受到一定限制。

4.效率性。效率性是指财务管理目标的设置,一定要考虑资金利用的效率,争取资金利用效率最大化,这不仅有利于财务资源的优化配置,而且有利于社会经济资源的有效利用。企业价值最大化、利润最大化只注重企业理财效果的最大化,而没有考虑企业理财效果与其投入资本的关系,即理财效率的问题。而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模式,虽以每股股价为标准,但不同股票的每股含量在经济上并不等量,所含有的净资产和市价也不同,即换取每股收益的投入量不相同,限制了每股收益及其股价在公司之间的横向比较,因此,也难以促进社会经济资源的合理配置。

通过以上评述可以看出,上述三种财务管理模式均存在着某些方面的缺陷和不足。笔者认为,符合这四个基本特性的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应该是企业经济增加值率最大化。

二、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最优选择——企业经济增加值率最大化

企业经济增加值率最大化(MEVAR)目标模式,是指企业通过财务上的合理经营,采取最优化的财务政策,充分考虑资金时间价值和风险及报酬的关系,在保证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上,追求一定时间内所创造的经济增加值(EVA)与投入资本(C)之比的最大化。EVA是企业经济增加值〔EVA=EBIT.(1-T)-Kw.C,其中:EBIT为息税前利润;T为所得税率;Kw为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C为企业投入的平均资本〕。一般而言,通过一定技术性的财务调整,EVA可近似等于生息债务与权益账面价值之和。企业经济增加值率(EVAR)可通过下列公式计量:

上述公式中,EVAt为第t年企业的经济增加值;k为与风险相适应的贴现率;Ct为第t年企业的平均资本投入;t为EVA和C的具体时间;n为企业经营的持续时间。从上式中可以看出,企业经济增加值率EVAR与EVA成正比,与K、C成反比。在K、C不变时,EVA越大,则EVAR越大;在EVA不变时,K、C越大,则EVAR越小。若不考虑企业资本投入C的情况下,K的高低主要由企业风险的大小来决定。当风险大时,K就高;当风险小时,K就低。也就是说,企业经济增加值,与预期的报酬成正比,与预期的风险K成反比。从财务管理假设可知,报酬与风险是同增的,报酬的增加是以企业风险的增加为代价的,而风险的增加将会直接威胁到企业的生存,企业经济增加值只在风险和报酬达到比较好的均衡时才能达到最大。

在企业经济增加值EVA不变时,考虑企业的资本投入C,就可衡量企业资本增值的效率。若EVA现值越大,而C不变或越小,企业经济增加值率就趋向最大化;反之亦然。以企业经济增加值率作为财务管理的目标,具有以下优点:①考虑了取得报酬的时间,并利用时间价值的原理进行计量。而且经济增加值的一个重要属性是投资年度的EVA的现值,等于其投资年度的NPV(现金净流量现值),而未来的企业现金净流量现值之和就是企业价值。因此,这一目标模式包容了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模式。②科学地考虑了风险与报酬的联系。③克服了企业在追求利润上的短期行为。因为不仅目前的利润会影响企业的经济增加值率,预期未来利润对其经济增加值率的影响作用也会更大。④将经济增加值的现值与投入资本的现值进行比较,可评价和分析企业资本增值的效率。进行企业财务管理,不仅要正确权衡报酬增加与风险增加的得与失,努力实现二者的最佳平衡,而且必须讲究投入资本的增值效率,使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同时,资本增值效率也最大。因此,企业经济增加值率最大化观点,体现了对经济效益的深层次认识,是现代财务管理的最优目标。

企业经济增加值率最大化,作为现代财务管理目标的最优选择,还具有几个明显的特征,主要可分为以下四点:

1.企业经济增加值率最大化不仅扩大了考虑问题围,还注重目标的兼容性和导向性。现代企业理论认为,企业是多边契约关系的总和,各方都有自身利益,共同参与和构成企业的利益制衡机制。若试图通过损坏一方的利益而使另一方获利,其结果必然会导致矛盾冲突,不利于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而企业经济增加值最大化,包容了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具有兼容性的一面。由于企业经济增加值(EVA)是根据公式EBIT.(1-T)-Kw.C来确定的,以EBIT为基础,考虑资本投入及综合资本成本,要使EVA最大化,就必须充分利用财务资源,这无疑都有赖于财务管理目标的正确导向,而企业经济增加值率最大化,恰好有利于上述功能要求的实现。

2.企业经济增加值率最大化注重财务管理目标的相关性特征。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目标必须考虑与企业有契约关系各方面的利益。企业一定时期内的经济增加值,才是企业增加的财富。企业经济增加值率最大化是在发展中考虑经济问题,在企业经济增加值的增长中来满足各方利益关系。从逻辑关系上看,当企业财富总额一定时,各方利益是此消彼长的关系;而当企业财富增加后,各种契约关系人的利益都会较好地得到满足,实现财务管理的良性循环。

第2篇

(一)产权性质引发财务政策问题合资企业是由投资各方共同投入资本成立,在公司实务中无论是股东还是实际经营管理者往往更加注重股权结构比例与公司战略决策、财务决策、人事安排的关系,认为公司的治理结构应根据持股比例进行相应严格设置。这种做法虽然毋庸置疑,但是其忽视了合资企业中不同投资方投入股权性质不同,从而在公司融合以及实际运行中容易引发的问题。产权的性质决定企业所有制性质,合资企业产权性质较一般公司复杂,特别是涉及财务方面,不同的产权性质可能对财务政策有着不同的影响,具体表现在财务决策、会计估计的选择、内部控制的成本效益平衡甚至于财务法律法规的严控程度等。

(二)战略向背引发财务决策问题与一般企业设立不同,合资企业的设立动机,往往是合资双方各取所需、分散经营风险,更进一步说投资一方甚至希望通过合资企业打入另一方的市场或产业链,从而形成一定程度的竞争。在持股比例相同或相似的情况下,投资方或其人均会在财务决策过程中充分考虑自身战略利益,严重的可能会通过转移定价实现利益输送的目的,这就很可能造成股东间相互角力,财务决策长期无法做出,严重影响财务效率和企业利益。在绝对控股的合资企业中,小股东的战略利益容易受损,进而为企业财务矛盾埋下伏笔甚至会成为引发合资企业的失败根源。

(三)控制博弈引发财务核算问题合资企业的控制权问题一般都会在公司章程中予以明确,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控制权的博弈却经常发生,同样由于投资方利益的不同,无论在股东大会层面、董事会层面、经营班子层面甚至更低的层面,都上演着控制权之争,而财务控制权是所有控制权之争中最为核心的部分。任何一方取得了财务的控制权,一方面可以通过财务决策有效实施自身的战略意图,另一方面可以通过财务核算影响财务报表,而这些正是最终利益分配的重要依据。控制权的博弈影响财务决策的同时对财务体系的建立及正常运转带来影响。

(四)制度差异引发内控建设问题合资企业投资各方在投资合作之前,一般都建立了自己的财务管理制度,合资企业成立后,控股股东或者具有重大影响的股东均试图通过财务制度的建立,控制至财务部门和财务决策的流程。实务中各方在拟定重大财务管理制度时一方面希望将自己投资企业的制度移植到合资企业中去,另一方面在新制度的建立过程中都希望植入对自己有利的条款。合资企业制度建设常常由于双方各执一词,无法建立真正适合合资企业的财务制度,造成后续财务管控流程无据可依,甚至带来内部控制的混乱。

(五)文化鸿沟引发财务人员问题合资公司看上去是产品、技术领域的合作,但其背后必然存在着文化的融合。由不同的国家或区域、不同的管理模式、不同的领导风格,在合资企业中必然会出现文化的冲突,财务管理方面也不例外。企业文化是企业长期经营过程中形成的共同的价值观,合资企业双方的文化鸿沟直接影响财务人员的工作思路、方式以及具体的做法。合资企业具有不同的文化,在这种文化的冲突下双方派驻财务人员容易在日常工作中出现矛盾,甚至这种矛盾会影响合资企业的新聘财务人员,严重的会形成财务人员各自为战互不沟通的情形,人为增加了出现重大财务错误的风险,从而影响合资公司整体利益。

二、合资企业财务管理的原则

(一)独立性原则合资企业作为独立法人主体,应在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下独立合法经营、自负盈亏。在合资企业财务管理中不能过多的受到股东及其相关财务部门的影响,应在合理合法的基础上按照已经协调一致建立的财务管理模式,独立的实施财务控制。

(二)稳定性原则合资企业应建立有效的财务管控体系,该体系一旦建立应该在公司主要内外部环境不变的情况下保持相对的稳定性。稳定的财务管控体系有利于财务管理人员提高工作效率,有利于各类财务数据真实有效、长期可比。

(三)一致性原则由于合资企业由两方或多方投资者投入资本共同成立,就必然在日常运行过程中存在着各方的利益冲突。财务管理作为投资各方最为重视的管理领域,必须牢固树立合资企业利益最大化的一致性原则,任何矛盾和问题必须一致服从合资公司的整体利益。

(四)协调性原则合资企业的投资各方虽然具有不同的经营背景、管理模式、企业文化,但是为了共赢的目的应采用协调的财务管理方式,避免不要的经营矛盾。投资各方对于财务管理方面的利益冲突,应采用、积极协调的原则予以解决,不能过度激化矛盾,因小失大。

(五)适应性原则从静态看合资企业的财务管控体系应该符合各方股东的财务管理要求,同时适应合资企业的经营战略、管理模式。从动态看合资企业的财务管控体系应该随着合资企业股权结构、外部环境、内部管理的改变而做出适应性的调整。

三、如何预防合资企业财务管理问题

作者认为解决合资公司财务管理问题应以事前预防为主、事后协调为辅。具体做法是在问题和矛盾发生之前,区分企业成立之初和企业运行之后两个阶段分别做出有针对性的考虑并提出预防措施。

(一)企业成立之初

1、完善企业股权结构公司治理的内部监控机制,是否能够有效地发挥作用;股东会、董事会和监事会,是否能够实现相对制衡,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股权结构的合理性。完善股权结构一方面要考虑到股权结构对财务决策程序的影响,完善的股权结构需要根据合资企业实际情况在决策效率和有效监督之间合理的平衡,从而预防和减少财务管理矛盾。另一方面完善的股权结构也需要充分考虑不同投资方产权的性质,由于不同产权性质的经营特点、灵活性都有所不同,为实现合资企业利益的最大化,应综合平衡发挥不同产权性质的优势,预防和减少不同产权性质引发的财务管理矛盾。

2、改善公司治理结构公司治理结构是指以实现公司最佳经营业绩为目的,公司所有权与经营权基于信托责任而形成相互制衡关系的结构性制度。为了预防合资企业运行中的财务矛盾和问题,应从企业顶层设计着手通过规范股东、董事会、经理层的工作职责和决策权限,减少实际运行中不必要的冲突。在公司治理结构中,公司章程作为企业的“宪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股权构架的细化和延伸,是保护股东权益、协调投资者关系的基本安排,对于公司运行中的财务控制权问题、财务决策流程问题、财务人员的派驻任免问题都应该事前在章程中协调明确。

3、强化派驻人员管理完善的股权架构和良好的治理结构最终都需要人去落实,而财务管理人员就是财务矛盾化解的最好的执行者,因此选派合资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就需要格外慎重。作为一名合资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需要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沟通协调能力和战略的眼光,特别后两点是在合资企业解决财务问题的重要条件,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能够避免问题激化,通过协商化解矛盾,战略的眼光从长期出发以合资公司利益最大化为解决问题的原则,避免短视经营。

4、优化财务机构设置合资企业财务机构设置除一般企业财务机构设置需要考虑的问题外,还需要考虑合资企业的特殊性质,即合资企业财务机构是各方股东希望控制或施加影响的部门,企业实际运行中的战略矛盾和经营矛盾往往会转化为财务矛盾汇聚到财务机构,这就需要在公司成立之初进行财务机构设置时注意一下三点:第一,财务机构的设置和运行需要保持相对的独立性,任何博弈都必须控制在财税法规的范畴内;第二,财务机构设置除考虑一般意义上的内部牵制原则外,还应有利于投资方的相互监督;第三,财务机构的设置应注重效率,在矛盾和问题形成前予以消化,避免由于效率低下积攒矛盾和激化矛盾。

(二)企业运行之后

1、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在内控制度建设方面,可能出现投资方试图通过主导内控制度掌控财务权利情况,因此在内控制度建立的过程中首先要严格依据公司章程中规定的责、权、利的分配标准,按照内部控制指引的要求细化为各项具体的制度。其次在制度拟定的过程中可以充分考虑股东企业现有的管理制度,取长补短形成适合合资企业自身情况的内控体系。最后,在制度实施过程前应履行经理层、董事会甚至股东大会审批程序。除此之外,合资企业的内部控制应着重关注以下风险控制点:第一,关联交易定价及协议的签订;第二,重大资金投向及资本支出;第三,重大融资交易;第四,与企业投入股权相关的交易和事项。

2、实施财务内部监督在合资企业中,企业内部的会计监督同样不可或缺,甚至更加重要。在合资企业,不但要同普通独资企业一样,监督国家财经纪律的执行情况,还要监督合作运行机制,以及利益分配的公平公允情况。因此,与独资企业相比,合资企业会计监督的内容和监督部门都有大幅度的增加。合资企业财务内部监督实施过程中要遵循公平的原则,以合资公司利益最大化为评判标准,合理评价财务管理工作。实施完善的财务内部监督,有助于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避免财务问题恶化和财务矛盾激化。

3、提升企业财务文化企业的财务文化主要指公司财务管理运行过程中形成的针对财务范畴共同的价值观。合资企业由于各投资方原有企业文化不同,相应的财务文化也不尽相同,具体表现在对财务观念的理解、内部控制的程度、会计政策和估计的使用上。财务文化虽然无所谓对错,但是文化的冲突会带来日常财务工作的矛盾,会影响财务人员之间的和谐。财务文化的融合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重点是营造坦诚沟通、互利互信的工作氛围,通过定期的交流,加深理解,在遇到矛盾和问题的时候能够听取对方的意见,协调一致形成合理的解决方案。

四、结束语

第3篇

首先,制造企业的一切有效的资金筹集及生产经营资金合理化运作都离不开科学化的财务管理工作来进行协调和管理。筹资是制造企业的最大课题,同时也是最大的难题,对于资金需求量巨大的制造企业来说,不仅各种生产原材料及辅助材料的购买需要大量资金,在各种机械设备的购置方面也需要占用大量流动资金,此外还有在数量上远超其他生产经营型企业管理人员队伍以及数目更加庞大的生产人员队伍,这中间的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充足的资金,只有资金到位才能够确保运作的有序与及时,所以资金筹集工作能否健康积极就要看企业是否具有强大的财务管理能力。其次,任何生产经营活动以及经济活动都必然伴随着相应的风险,对于财务风险的防控也是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工作内容,而对于资金密集、经济活动频繁、生产经营覆盖面较广的制造企业来说,财务风险防范也是非常关键的,而是否能够有效的进行财务风险防范也要依靠强有力的财务管理工作及体系。再次,对于现代制造企业来说,财务管理工作的地位不仅体现在能够更好的操作资金以及防范财务风险,同时还在于需要财务管理工作发挥出更多更强的现代管理职能。随着财务管理工作在各项生产运作环节的渗透和参与,现代财务管理的工作内容已经不再局限于收支管理、物资管理以及其他实务性操作层面,现代财务管理的主要职能已经开始从实务操作向提供管理决策支持发生转变,而只有良好有序的财务管理才能够帮助企业管理者和决策者进行更多更为及时的信息收集,才能够让决策者能够在掌握大量可靠数据的同时做出更加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具体决策,因此,财务管理工作质量是否强是否及时,直接决定了企业的发展是否健康是否可持续。

二、制造企业当前财务管理工作现状分析

制造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在此项工作的质量提升方面我们也看到了许多令人欣喜的成绩,但是随着市场的不断变化发展以及对财务管理工作要求的不断提升,仍然有许多问题未能得到解决。例如在管理意识方面,虽然企业管理者、决策者明确了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但在如何有效推行科学化财务管理方面却知之甚少,从而难以发挥现代财务管理工作的具体作用。此外在具体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方面仍然有较大提升空间,具体管理制度不够精细化、系统化直接制约了财务管理工作的总体质量,这种种问题如果无法得到及时而有效的解决,不仅直接影响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质量提升,对于整个企业乃至行业的发展都将造成深远影响。

三、提升现代制造企业财务管理工作质量的措施

前文提到当前我国制造企业在财务管理工作方面仍然存在着的一些问题以及财务管理工作对于企业现实发展及长远发展所具有的非凡意义,所以我们必须加大工作力度,提升财务管理工作质量,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一)树立科学财务管理意识科学的财务管理意识不仅包括了明确财务管理工作对现代制造企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包括了如何将财务管理工作真正融汇于日常经营管理的种种具体操作方法。所以尤其是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必须在树立财务管理重要性意识的基础之上加强财务管理的具体知识学习,要深刻掌握现代财务管理工作所重视的诸如信息价值、无形资产价值、风险防范意识、知识资本观念以及竞争合作制衡理论等,同时加强财务管理与制造企业具体联系的认识和掌握,这样才能够避免财务管理工作浮于表面,避免走过场走形式,最终为财务管理工作有序开展营造一个更为良好的内部环境。

(二)加强具体制度的建设与完善

财务管理工作想要切实加强不仅需要正确的意识作为引导,具体的制度建设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制度建设方面,首先要进行资金管理制度建设,推行收支双渠道管理制度,进一步加强资金管理的精细化与规范化,避免部门间的相互攀比和重复建设,最大限度发挥有限资金的最大化经济价值。其次,要坚持财务管理系统中的职务不相容原则,同时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适当推行岗位轮替制度,这样不仅能够有效避免长期占据同一职务而滋生的利己主义意识,形成岗位之间的强力监督与约束,同时还可以让财务工作人员通过岗位轮替了解相关职务的具体工作内容以及岗位之间的必须联系,从而帮助她们形成全局意识,以便更好的开展本质工作。此外还要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建设,不仅要严格把关资产的购置及日常管理,同时还要推行一对一的档案跟踪记录管理制度,将资产从购置审批、中途运输、入库管理、申领使用到最后报废回收的所有环节都纳入管理网络当中,真正实现资产管理的精细化。最后还要加强内部审计制度的建设与完善,不仅要严格挑选企业内部参与审计工作的人员,同时还可以加强与社会专门审计机构的联系与合作,邀请专门人员参与审计工作,这样能够确保审计工作更加独立、自主,避免受到企业内部利益小团体的意识侵扰,真正做到公平、公正、公开。

(三)大力加强财务风险防范

财务风险管理对于财务管理工作来说意义重大,降低企业直接经济损失、提升经济收益是财务管理工作的根本目的,所以加强财务风险防范应该受到我们的高度重视。在具体工作当中,首先就是要加强组织学习,不仅要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更要提升企业最高管理层在这方面的意识及敏锐度,从而加强财务运作的安全性。其次要加强财务风险数据库的建设,不仅要加大力度有效收集常规性的风险数据及应对措施,同时更要关注非常态化的风险及征兆,扩大风险防范范围,最后还要将风险防范机动会议作为制度确定下来,要坚持防范、抵御、研究、找规律的风险防范原则,从而不断扩大风险防范的可能区域,不断降低风险转化为实际经济损失的可能性。

四、结语

第4篇

(一)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管理方式的创新作为一种内部管理手段,全面预算管理实际还是企业的一种有效的内控方法。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能够有助于其规范经营战略、分散经营风险、优化资源配置、控制经营活动。同时,由于全面预算管理要求企业各个部门都做好部门预算,经汇总后由财务等人员根据市场宏观经济环境和企业的发展需要制定规范的预算调整策略,并对预算执行过程实施监控。完善的全面预算管理工作,从企业计划之初,直至经营运转、实现收入,都能做好有效的管理。其与传统的管理方式不同,而是一种新式的、更有效的企业管理手段。

(二)全面预算管理能够对企业的管理进行有效监督全面预算管理通过对企业预算进行编制、分析、审核、执行、评价等,帮助企业实现财务收支“一目了然”,投资等资金运作也达到“透明化”。不仅如此,全面预算管理还能对企业的生产、采购、销售等进行监督,有利于企业科学控制成本开支,继而有助于企业顺利实现经营目标。

(三)全面预算管理有助于企业完善内部管理机制在竞争激烈的当下,企业能够在商海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除了过硬的产品质量,还应当具有能够高效运转的内部管理机制。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组建内部管理机制的主要组成部分。全面预算可以将企业的经营目标具体量化,对企业的操作流程进行规范和分解,使具体工作更趋于标准化和精细化,使管理过程更加具有目的性,运转自然变得更加高效。另外,预算管理还是对日常管理机制的一种有效补充,使原有的各内部管理机制进行无缝衔接。所以,全面预算管理有助于企业更好的完善内部管理机制。

二、企业实行全面预算管理的现状分析

现如今,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接触和实行全面预算管理,预算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也开始慢慢显现。全面预算管理对于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起着重要的预测和规划作用,它可以根据市场行情调整相应的数据目标。不过,如今企业在实行全面预算管理过程中依然存在着诸多的问题需要解决,这些都影响着企业经营管理的高效运转。

(一)对市场行情缺乏洞察和调整部分企业在实行全面预算管理时缺乏一定的战略眼光,在编制预算指标过程中,一味的考虑自身企业的内部环境和发展,而对企业外部的市场因素考虑甚少,更没有进行一定的市场调研。导致很多企业的预算指标并不与当下的市场形势相吻合,指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全面预算包含企业的投融资、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市场因素的影响。如果将企业与外界割裂开来考虑,企业将很难准确的把握商机,也会遭遇很多潜在的市场风险。

(二)缺乏完善的预算管理机制企业的经营管理中需要良好的内部管理机制保驾护航,如果机制不完善,那么企业的发展也将受到影响。如今,很多企业的内部管理机制并不健全,很多职能部门的责任和权力没有明确的加以规定,机构设置也不够完善,导致企业内部管理效率低下,企业的各种资源无法得到良好的整合和调配,资源利用效率较差。而全面预算管理是一项需要企业全员参与、全方位管理的活动,它涉及到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方面,需要各部门通力协作、密切配合。管理机制的欠缺使全面预算的开展受到羁绊。

(三)预算执行力度不强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认识到全面预算管理对于自身所起到的正面推动作用,能够建立完善各项制度,并在预算编制过程中认真考量、谨慎对待。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企业并没有设立专门人员对预算执行进行监督,对于执行情况也没有进行及时的反馈和考评,导致预算指标没有得到切实的贯彻和落实,预算指标只停留于数据表面,没有达到预期的预算管理效果,预算的参与度也会逐步下降,全面预算管理流于形式。

(四)欠缺健全的考核机制部分企业在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考核评价时,并没有建立完备的考核机制,使得员工参与预算执行时缺乏足够的热情和参与度,执行的结果也不被人重视,导致预算管理效率低下,企业的战略目标难以实现。部分企业在考核预算执行结果时,考核手段相对落后,方法不够科学,或者考核过程不够公开透明,导致员工对预算管理抱有较大的抵触情绪。这样的预算管理根本无法调动员工参与的积极性,造成事倍功半的效果。

三、改善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相关措施

(一)提高企业领导对预算管理的重视任何一项管理政策的推行都需要公司领导的支持和推动,全面预算管理也不例外。企业的高层管理者若想使预算管理真正起到作用,首先应当加强自身对于预算管理的学习和认识,带头参与,率先垂范,做好领导表率作用;其次,要提高预算管理的宣传力度,在企业中营造开展预算管理的良好氛围,让更多的职工了解到全面预算管理的意义,提高预算执行的参与度;再次,组建预算管理委员会,对预算的编制、执行、监督和评价专门负责,保证将预算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报送企业高层。

(二)预算管理需要全员参与过去,人们一直以为,预算管理是企业财务部门负责的一种管理手段,其他部门只是被动的完成一定的指标。而全面预算管理并不只是财务部门的事,它关系到企业整体战略目标的实现,关系到整个企业资财务信息化建设夯实基础。转变期货公司发展战略,根据公司自身特点进行合理定位,并由此确立公司管理制度。建立公司内部的绩效考核制度,将公司的监管考核与信息化建设相结合,充分公司财务人员工作积极性,推进公司财务信息化建设发展。按步奏实施期货公司财务信息化管理,在公司内部管理的基础上加强相关软件系统的建设,逐步建立公司预算管理、资金核算、报表计算、信息汇总等一系列的财务信息集成管理体系,循序渐进地实行公司的信息化管理,加强公司财务软件的开发利用。加强公司内部的审计监管力度,对公司财务信息系统的各个环节进行实时监控,定期进行信息化系统检测,保障公司财务数据信息的真实性与安全度,防止数据偏误与内部信息泄露,避免因系统疏漏造成公司利润损失。此外,期货公司还应在信息化财务人员培养、公司信息化硬件设施建设、日常系统维护升级方面进行有效管理,保障公司财务信息的统一性,加快财务信息化进程。

四、结束语

第5篇

(一)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我国不少集团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特别是那些通过行政手段组建的集团企业,更是缺乏从集团层面规范成员企业财务管理行为的制度,从而导致成员企业财务管理各行其是,不仅降低了集团企业整体的财务管理效率,更重要的是增加了其整体面临的财务风险。

(二)会计核算基础性工作不到位。对集团企业而言,会计科目设置、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等的统一是会计核算的基础性工作,是其财务分析数据准确性的前提条件。然而,不少集团企业该项工作不到位,导致各成员企业对同一事项的会计处理不同,从而给母公司报表合并和财务分析带来很大困难,甚至影响合并报表及财务分析的准确性。

(三)资金管理效率不高。在资金成本不断高企的现代经济中,资金的管理效率对企业的经营业绩至关重要,甚至可能关乎企业的生死存亡。然而,目前我国不少集团企业资金管理效率不高,各成员企业自行融资、各自管理资金,从而造成资金使用成本高、余缺不均衡、管理效率低下。

(四)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滞后。财务管理信息化是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受我国日益严格的监管要求及企业自身可持续性发展意识不断增强的影响,具备一定规模的企业均进行了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用友、金蝶、SAP等ERP软件对提升我国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集团企业的财务信息化与单体公司是不同的,集团企业的财务信息化要求各成员企业使用相同的财务核算软件,即使部分成员企业确实因业务差别过大而需要使用与集团企业主体不同的财务核算软件,也应该与集团企业主体财务软件的数据实现对接。然而,现实情况是,我国不少集团企业尚未对成员单位的财务管理软件进行统一,也未进行底层数据的对接,母公司无法即时提取成员企业的数据,从而影响了集团企业财务管理效率。

二、加强我国集团企业财务管理的理论分析

根据母公司与成员企业的责权利关系,财务管理体制分为集权型、分权型和混合型三种:集权型财务管理体制是指母公司拥有高度的财务控制权,各成员企业只是被动地执行母公司的财务决策。该模式下,母公司对成员企业拥有绝对控制力,便于母公司对集团企业财务的统一管控,但却会使成员企业财务丧失积极性和创造性,导致决策失误的风险压力过度集中于母公司。分权型财务管理体制是指成员企业拥有很大的财务管理自,母公司主要负责重大财务战略问题的制定。该模式有利于调动成员企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决策效率,但容易降低母公司的控制力,导致财务协调成本过高,从而损害集团企业整体利益。混合型财务管理体制是指涉及发展战略、重要资金管控等具有战略性的重大事项实行高度集权,母公司决策后要求成员企业严格执行,而其他事项特别是各成员企业日常财务事项,原则上母公司不做过多干预,给予成员企业足够的自。该模式综合了集权型和分权型财务管理体制的优点,同时又避免了各自的不足,既保证了母公司对重大事项的统一决策,有利于提升集团企业整体的经济效益,又给予成员企业日常财务管理方面足够的自,有利于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混合型财务管理体制是经实践验证的、较好的财务管理模式,有助于解决目前我国集团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因此应以此种模式为基础加强我国集团企业财务管理。

三、加强我国集团企业财务管理的现实意义

以混合型财务管理体制为基础,加强我国集团企业财务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有利于规范成员企业财务管理行为,降低财务风险。集团企业普遍层级较多、构架复杂,各成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不同,从而导致集团企业整体面临较大的财务风险。通过建立健全各项财务管理制度、实行资金的集中管控等手段加强集团企业财务管理,有助于规范成员企业的财务管理行为,降低财务风险。

(二)有利于强化母公司在重大财务问题上的统一领导,提升集团企业整体经济效益。混合型财务管理体制赋予母公司在重大财务问题上的高度集权,通过推行全面预算管理体制、加强内部控制建设等手段,加强集团企业的财务管理,有利于保证母公司在重大财务问题上的统一领导,提升集团企业整体经济效益。

(三)有利于赋予成员企业一定程度上独立的财务决策权,调动其积极性。混合型财务管理体制理清了母公司与成员企业在财务管理上的权限分配关系,对于限额以下投融资行为、具有自身特殊性的财务事项等赋予成员企业独立的决策权,从而有利于调动其积极性。

四、加强我国集团企业财务管理的建议

基于上述分析,以混合型财务管理体制为基础,我国集团企业应从以下几方面来加强财务管理:

(一)建立健全各项财务管理制度。“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财务管理制度是规范企业财务行为的准绳,是最基础性工作,对集团企业更是如此。母公司应建立健全各项财务管理制度,尤其应统一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设置统一的会计科目体系,保证会计核算的统一性和准确性。各成员企业应参照母公司的财务管理制度,制定具有本公司特点的实施细则。母公司内部审计部除进行财务收支合规审计、领导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外,还应对成员企业执行母公司各项财务管理制度的情况进行定期审计,并根据审计结果提出相关制度的优化建议。

(二)实行资金的集中管控。通过对集团企业整体资金的集中管控,母公司既可以实现对成员企业资金流的随时监控,降低财务风险,又可以利用集团优势从总体上降低融资成本,实现集团企业整体效益的最大化,是集团企业加强财务管理的重要途径。由集团内各成员企业共同出资成立财务公司是目前流行的资金集中管控模式,其运作方式如下:各成员企业统一在财务公司开设账户,各成员企业的结算业务均由财务公司以一个户头对口银行办理,各成员企业因业务所需的货币资金也由其统一拨付,从而在大量节省结算手续费的同时,还强化了母公司对成员企业资金流向和状况的监控。同时,作为非银行金融机构,财务公司具有吸收存款、发放贷款的资质,因此可以通过吸收存款的方式把成员企业的闲置资金汇集起来,再以低息贷款的方式提供给缺乏资金的成员企业,从而调剂了资金余缺,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

(三)强化对投资行为的监管。作为企业最重要的经济行为之一,投资的成功与否甚至可能涉及到其生死存亡,特别是对于层级复杂的集团企业,更应高度重视对投资行为的监管。母公司应建立完善的投资管理制度,根据市场状况和自身特点,确定符合集团整体发展要求的投资方向,并对投资行为的分级审批权限作出明确规定:限额以下的投资,各成员单位在经完善的可行性论证后,可自行决策,但须将相关资料报母公司备案;限额以上的投资,需进行完善的可行性研究论证,并将相关资料报送母公司,由母公司审批。同时,母公司应对成员企业的投资行为进行严格的跟踪管理,定期评估投资效果。

(四)推进财务信息化建设。财务信息化实现了财务数据的即时传输、合并报表的实时生成及跨账簿、跨企业和多维的数据统计和分析,弱化了层级结构复杂化给集团企业财务管理带来的困难,是集团企业提升财务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因此,集团企业应加强财务信息化建设,根据财务管理的实际情况统一各成员企业的财务软件,即时部分成员企业确实因业务特殊性而无法和母公司使用相同财务软件,也应通过技术开发实现数据对接。有条件的企业可以上线供应链、决策支持等信息化模块,并和财务模块对接,实现业务数据和财务处理的同步。同时,应加强对信息化软件的维护,指派专人从事系统管理,保证信息系统的安全运行。

(五)加强内部控制建设。内部控制是为了合理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的效率和效果以及对法律法规的遵守,利用企业内部分工而产生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由企业治理层、管理层和其他人员设计与执行的政策及程序。母公司应加强内部控制建设,认真梳理生产经营各环节的流程、风险点及防范措施,建立完善的筹资、投资、资金运用和收益分配事项及相应的资金收付审批流程及权限控制。成员企业应参照母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建立自己的内部控制制度,并严格执行。母公司和成员企业间相互协同的内部控制,规范了集团企业整体的财务管理行为,控制了财务管理风险。

第6篇

关键词:中小企业;财务管理;融资

一、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中小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是由宏观经济环境和自身双重因素造成的。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资金严重不足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难、资金严重不足,其主要原因有:一是中小企业信用等级低,资信相对较差。调查显示,做过资信评级的企业仅占46.6%,未做过的占53.4%,个别企业抽逃资金,拖欠贷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整体形象;二是中小企业经营风险高。中小企业经营规模不大,自有资金较少,技术水平落后,

经营业绩不稳定,抵御风险能力差,加上财务管理水平低下,信息缺乏客观和透

明,给银行和投资方带来了投资风险;三是缺乏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金融机构;

四是银行体制缺乏活力,营运方式呆板,贷款门槛较高;五是无直接融资渠道。目前中小企业一般通过增加股本金和银行借款融资,政策上不允许发行股票和债

券筹集资金。

2、财务意识薄弱,财务结构失衡

一方面,有些中小企业认为现金越多越好,造成现金闲置,未参加生产周转。另一方面过度负债是高速成长企业的典型通病,也是财务危机的根源。中小企业发展如此迅速,与高速成长战略有着直接关系。高速成长战略必然会造成资金短缺,在自有资金不足的情况下,企业就不可避免地要负债经营。而经营不利和内部财务管理弱化等因素又会加剧债务水平,造成企业过度负债。在过度负债的情况下,企业的经营成本和财务压力就会加大,支付能力日渐脆弱,加快了财务危机的爆发,最终不可避免地走上了倒闭、破产的道路。

3、经营模式僵化,管理观念陈旧

中小企业中相当一部分属于个体、私营性质,由于历史和社会的原因,企业管理者的管理能力和管理素质较低,管理思想落后。有些企业管理者基于其自身素质局限,不懂得将财务管理纳入企业管理的有效机制中,缺乏现代财务管理观念,使财务管理失去了它在企业管理中应有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讲中小企业典型的管理模式是所有权与经营权的高度统一,企业的投资者同时就是经营者,这种模式势必给企业的财务管理带来负面影响。在这些企业中,企业领导者集权现象严重,致使其职责不分、越权行事,造成财务管理混乱、财务监控不严、会计信息失真等。企业没有或无法建立内部审计部门,即使有也很难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二、加强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对策

1.从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深化金融改革,支持中小企业发展。

加快发展风险投资,拓宽直接融资渠道,鼓励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上市,借鉴一些国家和地区的成功经验,开辟二板市场,为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资金投入。转变商业银行的观念,由被动贷款变为主动贷款,发挥银行对中小企

业的促进作用,要改革和完善现有信贷管理方式。建立多层次担保体系。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可由城市、省、国家三级机构组成。其业务由担保与再担保两部分构成;担保主要以地市为基础,再担保主要以省为基础。城市中小企业担保机构以辖区内中小企业为服务对象,并向区县延伸分支机构;省级中小企业担保体系则以地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服务机构为服务对象,实行业务指导和监督。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在创办的初期不应以营利为主要目的,其担保资金和业务经费以政府预算资助和资产划拨为主,担保费收入为辅。

2.强化资金管理,加强财务控制

现金流量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中心,必须加强日常资金管理,尽可能使企业资金投放少、回收快、保持良性循环。这就要求企业在应收账款管理、物资合理库存、设备购置与管理等方面作进一步细致入微的工作,协调好资金的流动性、安全性与效益性的关系。这牵涉到企业内部管理的方方面面,企业经营者要转变观念,认识到管好、用好、控制好财务不单是财务部门的职责,而是关系到企业的各个部门、各个生产经营环节的大事。各部门要层层落实,共同为企业资金的管理做出贡献。

1)完善中小企业财务制度

现代化的企业管理,特别是有效的财务管理,必须要有完整的财务资料,以帮助管理者分析过去和预测未来,使管理者看得远一点,以增强其风险意识。为此,应

从以下几个制度上入手加强管理。首先重视企业财务的内部牵制制度。内部牵制制度指涉及企业款项和财务收付、结算及登记的任何一项工作,必须由2人或2人以上分工处理,以起到一种制约的作用。例如:出纳人员不得兼任稽查、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支出、费用、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即“管帐不管钱,管钱不管帐”。这样既能够保证各种会计核算资料的真实、合法和完整,又能使各职能部门的经办人员之间形成一种互相牵制的机制。其次健全内部审计制度,实施对会计的再监督。内部审计实施是再监督的一种有效的手段。坚持内部审计机构与财务机构分别独立,保证内审人员独立于被审计部门,查错防弊,改善经营管理,保证中小企业持续健康的发展。再次建立财务审批权限和签字制度。在审批程序中规定财务上的每一笔支出应按规定的顺序进行审批;在签字组合中规范了每一笔支出的单据应根据审批程序和审批权限完成必要的签字,同时还应规定出纳只执行完成签字组合的业务,对于没有完成签字组合的业务支出,出纳人员应拒绝执行。由此对于控制发生不合理的支出及保持支出的合法性起到积极的作用。

2)加强应收账款管理

应收账款的存在使企业促进销售,增强竞争能力,但同时要避免应收账款对企业资金周转造成束缚及可能发生的坏帐损失。在苏南中小企业的调查中,36.7%的企业认为在资金方面目前面临的最主要困难和问题是“受三角债拖累”。为了处理和解决好这一问题,中小企业可采用以下2个措施:一是要健全信用制度并做好原始记录。企业除了掌握应收账款明细账,进行帐龄分析外,应制定健全的催收及信用分析制度,以免造成销售信用泛滥、资金积压、坏帐过高,甚至诉讼的产生。二是业务与收款可由一人负责,并据以评估其工作绩效。

3)保持适当的存货量

适当的存货量既能保证经营业务的正常需要,也能使存货占有的营运资本降低到最低的限额。适当的存货管理有赖于企业各部门的配合。如当产品需求上升时,营业部门应立即察觉并将信息传达给企业其他部门,采购部门及生产部门就必须立即考虑此项变动因素,并安排在采购及生产计划中,同时财务部门也应妥善做出资金来源计划。值得一提的是由于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规模一般都不大,这就决定了企业生产产品所需的原材料不多,生产的产品产量也不大,远距离的采购原料和销售产品是不经济的做法。因此,尽可能地就近采购原料既可以节约采购成本,还可以减少原料的库存积压,减少了原材料对资金的占用。同样的道理,尽可能地就近销售产品,可以节约销售费用、缩短产品库存周期,这样既减少了资金的占用,也加

速了资金的回收,提高了资金的利用效率。

4)重视生产成本事前管理

事前管理着重抓成本规划、产品设计和试制。根据市场需求和企业产品价格水平、产销预测寻找目标成本。目标成本交给设计、技术、生产和供应部门进行具体设计和落实,并不断改进设计,提高材料利用率。采用廉价的代用材料,降低材料、协作件的采购价格,提高生产率,务求达到目标成本。只有达到了目标成本,才能正式进行试制。生产过程中的成本管理,采用标准成本(也叫预算成本、计划成本)进行事前控制。标准成本按成本形成的责任单位逐级分解落实到基层,按标准成本对生产过程实行管理,使成本管理发挥更积极的作用。同时,也重视事后检查考核。各个责任单位按期分析实际成本同标准成本的差异,实际成本低于标准成本的,要总结经验,巩固普及,实际成本高于标准成本的,要找出原因,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3.优化财务结构

平衡高成长和稳健发展优化财务结构是企业财务稳健的关键。其具体标志是综合资金成本低、财务杠杆效益高、财务风险适度。企业应当根据经营环境的变化,对资本、负债、资产等进行结构性调整,使其保持合理的比例。

(1)建立最佳资本结构。最佳资本结构是指一定时期内一种能使财务杠杆利益,财务风险筹资成本,企业价值等之间实现最佳均衡的资本结构。资本结构安排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因为它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在设计最佳资本结构过程中必须考虑这些相关因素。

(2)优化负债结构。负债结构性管理的重点是负债的到期结构。由于预期现金流量很难与债务的到期及数量保持协调一致,这就要求企业在允许现金流量波动的前提下,确定负债到期结构应保持安全边际。企业应对长、短期负债的盈利能力与风险进行权衡,以确定既使风险最小、又能使企业盈利能力最大的长、短期负债比例。

(3)优化资产结构。资产结构的优化主要是确定一个既能维持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又能在减少或不增加风险的前提下给企业带来尽可能多利润的流动资金水平。因为流动资产过多,影响企业的效益;流动资产过少,周转失灵,影响企业的正常经营。

三、结语

经济越发展,财务管理就越重要。重视财务管理,将有利于完善中小企业的内部管理制度;有利于降低成本,更好地筹资;有利于投资,提高投资收益率。所以,中小企业应在政府已出台和即将出台的一系列有利政策基础上,狠抓财务管理,政府已出台和即将出台的一系列有利政策,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健康、稳步发展,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谢晓斌.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探讨[J].审计与理财.2005.10.

[2]程萍.谈小企业进行财务管理的必要性[J].会计之友(B版).2005.9.

[3]吕国胜.中小企业研究[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

[4]王棣华,潘文涛.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务会计,2002,(3):23224.

[5]张学斌,胡莜舟.我国中小企业发展中面临的困难及对策[J].经济问题探索,999,(11):42244.

第7篇

论文题目:浅谈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有关问题与对策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加入WTO之后,我国中小企业进入了加速发展的新阶段。我国的中小企业在国家经济发展各方面效益卓著,为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发挥着非常巨大的作用。同时,在企业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我国的中小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遇到了十分明显的障碍和问题,如管理思想僵化落后,管理观念陈旧,且融资渠道单一,资金不足,投资缺乏科学性,财务控制薄弱,使企业管理局限于生产经营型管理格局之中,企业财务管理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另外,由于受宏观经济环境变化和体制的影响,中小企业在加强财务管理方面遇到了阻碍,导致中小企业的自身发展和市场经济不相适应的情况,因此我国中小企业在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时面临巨大的困难。

本文从我国中小企业的现状出发,以现代财务管理理论为依据,分析中小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和问题,从而探讨适合中小企业自身发展的财务管理方法,以促进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这就是本文所研究的意义。

国内外研究动态:

(一)国内研究概况及发展趋势

中小企业财务管理问题方面,国内很多学者如马云凤,易民斌(2007)在《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现存问题原因透视》提到中小企业应该从观念上进行调整融合,在投资、融资及其他方面积极创新,从而进一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自身实力。

李丽娟、温源(2007)在《提升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对策》讲到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及时有效地解决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增强中小企业的竞争力,成为我国中小企业的首要任务。

于连军(2010)学者认为我国大量中小企业的内部财务管理还存在很多薄弱环节,已经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因此中小企业要尽快针对这些薄弱环节制定解决对策,以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国外研究概况及发展趋势

1958—1961年Miller和Modigliani经过大量实证研究,提出了著名的M-M定理[1],奠定了现代公司财务管理理论的基础。财务管理在如何有效地筹集资金、使用资金和分配资金方面显示其不可替代性。此后,美国企业开始重视财务制度和财务战略,并形成了以“财务管理”为中心的企业管理模式,使公司获得了飞跃的发展,国内外很多学者在这一领域进行了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

企业的财务管理在整个企业中处于核心地位,只有不断加强它的管理才能确保企业健康持续发展。论文从分析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现状入手,找出存在的问题和弊端,并分析了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1、总论

1.1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概述

1.2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目标

2、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现状

2.1中小企业普遍面临融资困难

2.2中小企业缺乏系统的财务管理理念

2.3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缺乏制度

2.4财务管理在中小业管理中处于被动和受轻视的地位

3、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问题及原因

3.1融资困难,周转资金严重不足

3.2管理模式僵化,管理观念陈旧

3.3财务控制薄弱,缺乏科学性

3.4投资能力较弱,且缺乏科学性

4、改善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对策

4.1强化资金管理,拓宽融资渠道

4.2科学投资决策,降低投资风险

4.3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加强财务控制

4.4努力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使资金运用产生最佳的效果

4.5加强财会人员队伍建设,规范企业会计秩序

5.小结

研究方法与手段:

主要运用的方法有文献查阅法、比较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和归纳总结法。

网上查阅资料和图书馆查阅相应的文献资料,总结归纳,及时与指导老师交流、沟通,以便完成论文。

主要参考文献

[1]胡晏.中国财经报-财会世界.2009,(5):3~23

[2]财务成本管理.2005年度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辅导教材.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25~26

[3]陈清珠.试论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创新[J].广西轻工业,2010(4):8~12

[4]王玉.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研究[J].特区经济,2009(2):53~54

[5]俞学玲.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分析[J].新选择,2006,(07):19~21

[6]陶振民.中小企业生存问题研究[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9,(1):S1

[7]郭银华.高校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计划探讨[J].财会月刊,2006,(8):6~8

[8]蔡晓亮.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2(8):124—125.

[9]徐莹莹.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J].华章,2011(115):34.

[10]布伯虎.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商业文化,2011(1):35-36.

[11]王革.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J].黑龙江对外贸易,2011(5):144-145.

第8篇

(一)企业成本管理目标应符合科学性原则

企业在财务管理中的成本管理中,管理目标的制定首先应将科学性作为侧重点,如果成本管理目标制定不科学,将会指导影响成本管理实效,制约成本管理工作的开展。因此,企业成本管理目标的制定,应符合科学性原则,并将科学性作为衡量成本管理目标是否具有可操作性的主要指标,推动成本管理全面有效进行。

(二)企业成本管理目标应符合可操作性原则

企业在成本管理目标制定过程中,过高或者过低的目标都不利于实际执行。考虑到企业成本管理的实际难度,以及成本管理的主要内容能够,在成本管理目标的制定过程中将可操作性作为主要衡量标准,是提高企业成本管理实效的重要措施。因此,企业企业成本管理目标应符合可操作性原则。

(三)企业成本管理目标应符合一致性原则

考虑到企业经营管理实际,成本管理目标的制定一定要与企业的经营管理情况相符,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企业成本管理在实效性上取得突破。因此,企业成本管理在目标制定中,应符合一致性原则,并将成本管理与企业的生产经营和财务管理结合在一起,使成本管理目标能够直接反映企业财务管理的整体状况。

二、企业财务管理中的成本管理,应树立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

成本控制的关键因素在人,树立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对企业的发展具有深远意义。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要求尊重人才、尊重知识和技能。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归根结底决定于企业员工基本素质和积极性的提高。为此,企业在成本管理中,应积极树立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努力改变经营管理思路,形成对成本管理的全面重视。结合企业财务管理实际,成本管理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企业财务管理中的成本管理,应积极转变经营理念

在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成本管理作为主要内容,成本管理与企业的生产经营关系紧密,要想做好成本管理工作,就要对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流程有足够的熟悉。为此,企业成本管理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企业的生产经营理念有着紧密联系。只有积极转变经营理念,努力贯彻成本意识,才能达到提高成本管理效果的目的。

(二)企业财务管理中的成本管理,应与每一个员工挂钩

结合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实际,企业的成本管理只有突出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和成本管理意识,才能保证成本管理取得实效。为此,企业成本管理应与每一个员工的切身利益挂钩,形成完善的成本考核体系,将企业的成本管理目标量化分解到每一个员工身上,使企业成本管理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三)企业财务管理中的成本管理,应促进企业员工主人翁态度的建立

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成本管理中,员工作为企业的主体,员工的主人翁态度是决定企业成本管理能否取得实效的关键。基于这一认识,企业成本管理除了要与每一个员工的切身利益挂钩之外,还要促进企业员工主人翁态度的建立,使企业员工能够从观念上认识到成本管理的重要性,达到提高成本管理效果的目的。

三、企业财务管理中的成本管理,应建立生产环节的成本分配标准

科学的成本控制,重要措施之一是设计并实施科学的控制标准,按不同生产要素对生产成本进行分解,制定并细化成本消耗标准。制定生产用材料物资消耗的控制标准时,既要制定产品总成本的控制定额,也要制定单位产品成本的控制标准。由此可见,在企业成本管理过程中,仅仅从观念上更新是不够的,只有提高成本管理措施的科学性,才能保证成本管理取得实效。为此,企业成本管理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企业成本管理应与生产环节相结合

通过了解发现,企业成本管理与企业的生产环节有着密切联系,企业的生产成本是主要成本之一,也是成本管理中的重中之重。为此,企业成本管理只有与生产环节相结合,并在各个生产环节中推进成本管理,并贯彻成本管理目标,才能保证企业成本管理取得积极效果。因此,企业成本管理应与生产环节实现良好结合。

(二)企业成本管理应明确成本分配标准

由于企业成本管理将生产成本作为了主要管理内容,因此在具体的成本管理中,只有明确成本分配标准,并控制每一个生产环节的成本,将其与成本标准相对比,才能达到提高成本管理效果的目的。所以,企业成本管理应对成本分配标准进行明确,并将其作为成本管理过程中的一项重要措施。

(三)企业成本管理应将成本分摊到各个生产环节中

结合企业成本管理实际,成本分配标准的建立,是为了将成本更好的分摊到各个生产环节中,并提高成本管理的实际效果,使成本管理目标能够得到有效分解。因此,将成本分摊到各个生产环节,是提高成本管理效果的重要措施,只有认识到这一点,并积极推动成本分摊才能提高成本管理的整体效果。

四、企业财务管理中的成本管理,应规划目标利润,分解目标成本

追求利润是企业生产经营的重要目标。企业可以根据历史资料等信息,首先确定目标利润率;再根据计划期的销售业绩等指标预计目标利润,并据此确定企业的目标总成本,作为成本控制的上限;然后,根据以往的资料,确定产品生产成本占企业总成本的比例。所以,合理规划目标利润,并对目标成本进行分解,是提高企业成本管理效果的重要手段。为此,企业成本管理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企业成本管理应重视规划目标利润

结合企业成本管理实际,在企业成本管理过程中,只有重视规划目标利润,并制定合理的利润指标,才能保证企业成本管理在整体效果上满足实际需要,达到提高企业成本管理效果的目的。因此,合理规划目标利润,应成为企业成本管理的重要手段,只有重视规划目标利润,才能使企业成本管理取得实效。

(二)企业成本管理应合理分解目标成本

考虑到企业成本管理的特殊性,在具体的成本管理过程中,只有对目标成本进行合理分解,才能将成本均摊到每一个生产环节中,达到提高企业成本管理效果的目的。因此,企业成本管理应对目标成本进行合理分解,保证企业成本管理在整体效果上有所提升,满足成本管理的现实需要,提高成本管理水平。

(三)企业成本管理应控制生产成本占总成本的比例

在企业生产管理过程中,生产成本是总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有效控制并降低生产成本,才能保证企业的成本管理取得实效。因此,企业成本管理应将控制生产成本占总成本的比例作为重要内容,将生产成本的控制作为重点,确保生产成本占总成本的比例得到持续降低,满足成本管理需要。

五、结束语

第9篇

(一)领导对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从目前来看,有些高速公路运营企业领导对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财务管理工作是高速公路运营企业实现精细化、科学化管理的重要基础。但是很多高速公路运营企业领导还没有对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予以充分认识,对财务管理工作缺乏应有的重视、支持和关心,认为业务工作才是其重点工作,财务管理工作可有可无;同时,还片面理解财务管理人员的职责,财务管理职责淡化,部分财务管理人员的日常工作往往仅限于记账、算账、报账。

(二)财务支出管理、资产管理不规范

一是财务人员对报销票据审核不严,有的报销票据不规范,有收据入账现象,二是公款接待的随意性较大,三是车辆管理制度混乱,浪费情况严重。四是固定资产管理不完善,固定资产购入时也没有严格执行申报审批和登记制度。

(三)忽视财务人才的职业发展

没有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缺乏科学的选拔任用机制。财务人员待遇较低,升迁机遇有限,很难让优秀财务人才脱颖而出。同时,很多高速公路运营企业还缺乏务实的考核评价机制,它们对于财务人员的考核往往凭印象、重经验,缺乏针对性的定量测评和定性分析,使约束缺乏刚性,激励缺乏力度,考核缺乏效果,导致财务人员无心工作、流失严重。

二、新形式下加强高速公路运营企业财务管理

(一)强化现念,转变思想认识

高速公路运营企业要强化现念,转变思想认识。一是要对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予以充分认识。规范财务管理,有利于提高高速公路运营企业经济效益,确保高速公路运营企业会计信息质量,促进高速公路运营企业的稳定和发展。高速公路运营企业领导要进一步理解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牢固树立起“经济越发展,财务越重要”的意识,努力营造“重视财务管理工作、支持财务管理工作、关心财务管理工作”的良好氛围。二要对财务职能作用的重要性予以充分认识。要注重会计监督及会计核算职能,切实做好报账、算账、记账三项工作,认真把握报告、计算、确认、记录、计量五个环节,努力做到事后监督、事中监督、事前监督三个相互结合。

(二)逐步推进财务支出管理走向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一是高速公路运营企业的经费开支要严格按照预算及国家有关规定执行。本着节约原则,合理开支,严格控制。做到精打细算,量入为出,最大限度地降低公务成本。二是经费开支与结存情况,由高速公路运营企业办公室定期向单位领导汇报收支情况,每年由指定科室进行一次全面的内部审计,并在单位大会上向职工通报全年开支情况。三是坚持一支笔审计报销制度,所有报销凭证必须由本人签字、会计审核、办公室主任、分管领导逐级签字后方可报销。四是建立并完善了相关内部管理制度,如:办公用品申请、审核、购买、登记及发放制度,差旅费报销等管理制度。

(三)加强资产管理

一是固定资产购入严格执行申报审批和登记制度。购入固定资产从实际工作需要,由科室提出申请,通过核实确需购置的资产,严格按照程序申报审批。二是细化资产管理环节。对全局每项固定资产都建立了实物卡片和电子档案,并按科室、使用人建立台帐,做到帐、物、卡相符。并每年进行资产盘点。三是资产报废严格按有关制度执行。固定资产报废核销都及时经过财政部门审批并做帐务处理。

(四)重视财务人才的职业发展

第10篇

一是中小型房地产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主要原因是这些中小型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并不分离,企业的投资人也就是企业的管理者。而这些企业经营者往往文化程度较低,对现代企业的财务管理理念认识不全面,只把技术、销售部门作为管理重点。二是目前我国的中小型房地产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缺乏较高的综合素质,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这些中小型企业的管理者为保护企业的商业秘密,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更倾向于采用家族式管理,这些由管理者家属组成的财务管理团队一般缺乏专业知识和较高的职业道德素养;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很多中小型房地产企业的管理者不关注财务管理工作,不重视人才选拔和培养。三是财务管理的职能主要包括预测、控制、决策等,充分发挥财务管理的职能作用,有利于企业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提升企业效益。但是,我国的中小型房地产企业并未能有效发挥财务管理的积极作用,导致企业的寿命较短。其原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由于企业的管理者专业知识有限,对财务管理工作没有提出严格的要求,致使这方面工作比较混乱;另一方面也是由于相关工作人员业务水平不高,导致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较低。四是中小型房地产企业由于资金有限、规模较小而面临融资难的问题,为解决资金需求,有些企业在没有充分了解投资前景和自身偿还能力的情况下不惜举借高利贷,导致企业面临很大的财务风险,一旦企业无法按期偿还利息,就会面临破产清算的威胁。

二、加快中小型房地产企业财务管理转型的对策

为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促进企业的健康长远发展,中小型房地产企业的管理者应该积极采取措施,促进企业的财务管理转型,充分发挥财务管理的作用,为企业的发展提供良好保障。

(一)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财务战略意识

财务管理的目标是为相关利益者做出正确决策提供有效信息,而管理层的决策决定了一个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发展前景,因此,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应该提高自身的财务战略意识,以企业的发展目标作为最终目标,在此前提下,向决策人员提供相关信息,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二)参与投资决策,控制投资节奏

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职能就是财务决策,是指企业在面对多个投资项目时,通过合理预测,计算这些项目的净现值、内含报酬率等指标,与企业的必要报酬率对比,并选择净现值大于零或者投资报酬率高于企业使用资金的资金成本的项目。

(三)拓展融资渠道,控制资金成本

中小型房地产企业拓宽融资渠道,一方面能够解决企业的资金需要,另一方面有利于企业与其他房地产企业建立战略联盟。同时,企业在选择融资方式时要确定适合企业的资本结构,并在维持企业资本结构的基础上进行融资,以避免企业因融资成本过高导致破产。

三、结束语

第11篇

一、强化建筑工程企业财务管理的对策及建议

(一)加强企业内部成本管理,制定一套完善的财务管理体制

成本管理在财务管理中占有很高的地位,其目的是生产成本的最大化节约和有效利用,通过在成本管理中运用成本机制来实现。建筑工程企业的成本管理涉及到多方面的内容,例如:建筑原材料采购、工程款项的到位与否、拖欠款利息负担等。企业必须要做好成本资金的管理工作,强化内部监督管理力度,最大限度的减少资金外流,确保企业资金得到有效利用[3]。完善的制度是保证项目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尤其是在复杂的建筑工程企业中,要制定一套合理、科学和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大大减少建筑工程行业的成本,同时保证建筑工程行业的健康发展。

(二)严格规范财务管理部门的职责及权益,打造一批高素质的财务管理团队

在建筑工程企业进行财务管理工作时,必须要使财务工作人员明确自身的权利和工作职责,科学、有效的行使自身权利,依法承担自身所担负的职责,不断提高责任心,保持良好的工作态度,从而高效地完成岗位工作,促进建筑工程企业的发展。企业应从财务管理的根基入手,明确相关财务管理人员的职责和义务,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技能,严格监督财务管理日常工作的开展,不断促进财务管理工作的进步。建筑工程企业相关部门要不断加强对财务管理人员的培训和管理,通过多种途径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职业道德和综合素质,从而保证财务管理人员能够更好地对建筑工程的成本和资金进行管理,保证建筑工程项目的顺利开展,推动建筑工程企业的可持续发展[4]。在今后的发展中,建筑工程企业应当适当地对财务管理人员结构进行调整,同时通过培训和实践活动不断提高其业务水平和自身素质。

(三)加快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进程

建筑工程行业要重视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对工作顺利开展的推动作用,通过引进专业技术人员或者对内部财务管理人员进行职业技能培训等方式,使财务管理人员能够熟练应用现代化工作设备,掌握多种信息化工作手段,从而大大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和质量,保证加快建筑工程企业信息化发展的进程,顺应时代的发展。

二、结语

建筑工程企业各项管理工作中,最关键的部分就是财务管理,企业开展的各项施工和生产活动都涉及到财务信息,财务管理的工作效率直接影响着建筑工程企业的发展。针对建筑工程企业财务管理问题,必须要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构建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充分发挥现代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优势,强化成本管理力度,才能使建筑工程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

作者:龙联 单位:新疆元泰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第12篇

关键词:家电连锁企业;财务管理;会计核算;现状;改进手段

财务管理是企业处理财务关系并组织财务活动等重要的企业管理活动的总称,包括了分配、经营、筹资、投资等四项业务流程,是保障企业资金合理流动的重要保障。会计核算作为财务管理的核心环节,是在新形势和新体制之下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财务管理贯穿企业的各项经营活动,能够降低企业经营风险,增加企业经济效益。家电连锁企业想要在市场中占得头筹,就应该大力加强对财务管理机制的建设,充分发挥财务管理的潜在作用,建立以财务管理为中心的现代化的企业管理制度,利用现有的网络技术,结合自身经营状态,制定适合自身发展的财务管理手段,推动自身的平稳发展。

一、目前家电连锁企业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现存问题

(一)财务管理体制不够完善。就目前经济形势而言,很多家电连锁企业仍在使用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对企业的收支进行管理,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这使得企业财务预算未能做到科学合理分析,企业经营发展方向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人力资源以及资产管理等都存在一定的滞后性,这严重制约了家电连锁企业的发展。一些大型的家电连锁企业Enterprisemanagement/企业管理将业务分配给连锁企业的同时,并未对其任务完成情况做到实时监控,造成任务的完成效率低,对经济效益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此外,由于家电连锁企业的财务管理机制不够完善,使得企业实际执行情况和预算结果出现显著差别,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不高,延长了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时间。(二)家电连锁企业风险防范力度不足。对于家电连锁企业而言,一个最明显的特征就是通过“账期”占用供应商的资金,这种“类金融”的模式使得家电连锁企业长期占有许多的“浮存现金”,一旦在管理上出现漏洞,就会增加企业的运营风险。[1]此外,企业再进行业务处理时,很容易由于资金问题而产生应收账款,再加上企业领导者对应收账款的回收制度的不重视,致使应收账款不能按时回收,出现赖账、坏账等现象,造成企业经营的经济压力,增加企业的运营风险。这些问题的出现都是由于企业的风险防范意识不足,员工风险警惕意识不强而造成的,这会严重影响到企业经营的平稳性。(三)家电连锁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素质水平堪忧。对于家电连锁企业的经营发展而言,优秀的管理人才是企业在市场中取得优势地位的基础。就目前形式而言,企业财务管理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于企业中仍然存在一些综合素质不高的会计人员,致使企业在具体管理过程中存在不足。例如,会计人员的素质水平不高很有可能造成企业出现预算不准确、核算范围小以及信息采集不恰当等现象的发生,甚至一些责任心不强的员工还会做出一些违背企业经营规则的事,影响企业经营的稳定性。(四)会计核算基础不规范。目前很少有家电连锁企业对会计核算工作重点看待,而是将战略重心转移到了家电销售上,从而导致会计核算基础不够规范。其中,在会计核算的方式上,家电连锁企业没有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就盲目制定核算方式,导致总部不能够进行有效的集中运算,此外,大多数家电连锁企业在会计核算流程上缺乏科学性、合理性,很多基层财务人员在进行财务核算时就没有一个统一的、明确的标准,导致会计核算质量参差不齐且工作效率低下。

二、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策略

(一)完善财务管理机制。家电连锁企业想要完善内部管理机制,首先就是要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采用全面预算管理的方式对企业进行治理,将成本预算控制作为企业管理的重心。此外,家电连锁企业也要加强员工的管理意识,使员工充分意识到企业推行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性。通过实施全面预算管理,首先要对企业内部管理结构进行改进,企业管理细化为人力资源管理、业务管理、财务管理三方面,对企业工程的相关业务做到具体分工,明确不同管理部门的相关职责。其次,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经营状况,结合国家现行经济政策,制定出一套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并将成本控制、材料采购、产品预算以及资金统筹等规划到管理制度之内,通过对每个环节的分析,找到企业经营的盈亏点,并合理改善。最后,企业可以根据相关制度实行赏罚制度和业务考核,对表现优异的员工进行奖励,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只有制定完善的财务管理机制,才能对企业整体进行调控,增强管理力度。(二)降低家电连锁企业财务风险。家电连锁企业的风险管理要向着一体化、集中化的模式转变,尽可能地将企业所有的资金集中在总部,杜绝公款私存、盗用、占用、截留资金的隐患,因此,家电连锁企业应该设立专属的财务风险评估机构,在项目开展之前对风险进行合理评估,使得企业的筹资压力和企业自身经营状况相适应,将风险系数降到最低。此外,家电连锁企业应该制定风险来临时的应对计划,提前预留一定资金去应对财务风险,以免风险来临时造成企业资金透支的压力,企业运营出现停工等现象发生。(三)提高家电连锁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素质。企业拥有一批综合素质较高的财务管理人员是加强家电连锁企业财务管理的保障。首先,家电连锁企业应该重视对人才的选用。在员工入职前,对员工进行综合考核,选择更加优秀的人任职重要的职位。此外,企业应该鼓励财务人员参加各类考试,诸如注册会计师、会计学在职研究生等,增强员工的专业知识和专属技能,通过实施对员工考试的相关费用进行报销等政策,激发员工的求学积极性。与此同时,企业应该注重财务员工的实践能力,鼓励员工到现场进行勘查,了解具体的资金流动情况,从而制定更加准确的财务数据。财务人员也应该重视对国家相关财务政策的运用,使得企业能够抓住市场机遇,提升自身的管理能力,使企业稳定的向前发展。(四)保证会计核算基础的规范性。首先,家电连锁企业的管理者应该加强对会计核算的重视程度,设立符合自身经营状况的会计核算标准,使得员工严格按照企业的规章制度进行工作,并在日常经营活动中加大对会计核算的宣传力度。此外,企业可以对经常性的经济活动的账务处理进行总结,整理出一套规范化、明确化的处理流程,并要求财务人员在进行账务处理时严格遵循流程,定期或不定期对账务处理进行抽查。[2]鉴于当前家电企业一般都是规模较大的企业,大多数还是上市公司,因此很有必要从集团层面规范整个企业的财务管理基础,从而使得财务工作具备良好的工作氛围。

总而言之,家电连锁企业想要在市场竞争中站住脚跟,就应该加大对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重视力度,通过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科学技术完善自身管理体制。目前家电连锁企业的财务管理还存在诸多问题,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以及缺乏良好的风险防范机制等都是制约企业发展的关键,因此,家电连锁企业应该针对不同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措施,才能提高自身的综合实力,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早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

作者:吴福省 单位:巨野县三联家电连锁店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