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高一语文学期总结

高一语文学期总结

时间:2022-08-08 07:29:5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高一语文学期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高一语文学期总结

第1篇

以实施素质教育为宗旨,以推进课程改革为契机,以师资队伍建设为前提,以课堂教学改革为重点,以学生学法指导为突破,追求既有“山的沉稳”,又有“水的灵动”的普通高中语文教研,努力提高国家课程的二度开发水平,巩固并提升我市普通高中语文学科教学质量在全省的地位,初步形成具有苏州区域特色的普通高中语文教育风气,不断扩大我市普通高中语文学科教研工作在全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二、工作思路

1.坚持“一个中心”

即坚持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在全省高中教学“减负”的大背景下,课堂教学的“主阵地”地位愈加明显。

一方面,要争取、保证语文教学应有、足够的课时(如文科班课时);另一方面,要在既有课时基础上做文章,有效、优效、高效地开展语文课堂教学;再一个方面,也要研究课堂45分钟如何向课外延伸。

在教师层面,要引导研究不同类别的课堂教学,如周一语文课如何对学生双休自学进行检测,高三课如何把新授课与复习课区别开来,作文课如何把作前指导、当堂作文、作后讲评、学生修改、二次讲评等贯穿起来,试卷讲评课如何体现知识梳理、错题整理,名著导读课如何体现讲练结合……

在教研组备课组层面,要引导重视三个层面的课堂教学,即常态课(随堂课、推门课),研究课(专题复习研究、一课三教等),展示课(名特教师、学科带头人展示)。

2.抓住“两条主线”

一条主线是阅读,一条主线是作文。两条腿走路,要走得均衡,缺一不可。

关于阅读教学。三个反对:反对“泛语文”,反对“伪讨论”,反对“去文体”。

三个主张:主张课前预习,主张课堂点拨,主张文本细读。三个提倡:提倡读写结合,提倡课外延展,提倡专题学习。

关于作文教学。抓住“对不对”和“好不好”开展训练,前者是审题,后者是立意、结构、内容、语言、文体等,循序渐进地解决“写什么像什么”“写什么有什么”“写什么亮什么”这三个问题。要重视作文批改和讲评方式的变革。基本分拿不到,一律重写。

3.加强“三项研究”

即研究学生,研究高考,研究教法和学法。

研究学生。要研究学生的学习状态,状态远大于方法,方法远大于苦干;要研究学生的知识基础,看有无存在漏洞,需要不需要进行必要的补全;要研究学生的学习方法,看是否方法到位,事半功倍。在不同层次(指学习基础)的学校和班级,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采用分层教学,甚至是个别教学。

研究高考。要研究高考命题,《语文考试大纲》,《语文考试说明》,江苏、全国、上海、福建等地高考语文试卷,特别注意2011年大小阅读命题变化;要研究高考阅卷,如文言文翻译给分模式变化;作文阅卷五类卷变为六类卷,记叙类文章再次得到强调。

研究教法和学法。特别是高三复习课,如何激趣导入,如何讲述考点,如何分析例题,如何教授解题方法,如何做好当堂练习,如何当堂讲评总结,如何布置课外作业,一定要成竹在胸。

4.落实“四大机制”

(1)区域联动机制。以学科研究中心(设在苏州市第十中学)为基地,在全市范围内抽调骨干教师,分别组成2011届高一高二高三语文学科中心组,开展集体备课、专题研讨、资料汇编等活动。在此基础上,举办全市高中各个年段的教学研讨活动。全市高中语文教研员及重点学校高三备课组长外出学习并落实学习报告制度。对张家港和昆山两市进行教研考察,总结经验。市直属、高新区、工业园区、相城区高三教学研究共同体继续活动,高三原则上每月安排一次,高一高二原则上每学期安排两次活动。

(2)资源共享机制。充分利用苏州市网上教师学校、苏州市高中语文qq群等阵地,实现高中教学尤其是高三教学资源的共享。苏州市网上教师学校以上传课例和课件为主;苏州市高中语文qq群(高一高二群群号51770895,高三群群号69136369)共享空间以上传专题复习资料为主。此外,继续编印《苏州市普通高中作文指导材料》《苏州市高中语文悦读》等。

(3)过程管理机制。强调高中三年是一个过程,要循序渐进。强调高三一轮、二轮复习是一个过程,避免复习无计划,见资料就用、逢题目就做、复习课就练、练过只讲答案的低效做法。

(4)信息反馈机制。做好数据汇总服务,帮助学校具体分析,落实到人,落实到学科专项;做好高考最新信息搜集和应对的服务。

三、本学期几项具体工作

1.暑期学生自学能力竞赛。9月13日-14日,高二高三,市区集中在苏大附中、苏州外国语学校。

2.高三备课组长会议(高三复习研讨会)。

3.高一语文教学研讨会。

第2篇

高一语文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为了更好地对学生的学xxx度进行掌握,让学生能够紧跟教学进度,安排一个好的教学工作计划是很有必要的。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担任高一两个班的语文任课教师。一个理科班,一个文科班,从上课状态来说,理科x班男生多,课堂气氛较好,但大部分学生并未真正跟着老师的学习步伐。文科x班课堂气氛较差,学生思维不活跃,部分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总体来说,两个班的学生对语文的重视程度不够,学习习惯仍未完全养成,有些学生语文基础较薄弱,仍不会或不愿预习,课堂上听、记不能协调,不会主动记笔记;大多数学生虽能大致掌握教材内容,但整合、梳理能力欠缺,迁移能力不够。另外,较少一部分学生在语文学习上缺少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依然停留在全盘接受教师灌输的观念上,在认识和方法上只注重死记硬背,很少深入理解分析。

二、教材分析

必修三和必修四兼顾了文体和人为内涵。每册由四个单元组成,学习的侧重点各有不同,必修三分别是:小说、唐诗、古代议论文、说明文,形象性、思辨性和应用性兼顾。必修四分别是戏曲、宋词、杂文、古代人物传记。小说和戏曲单元不仅要让学生体会感悟中外名家的精妙之处,,还要让学生把握这类文体额三要素——人物、情节、坏境,来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唐诗和宋词要求学生除了要加强背诵,更要学会对古代诗歌的鉴赏方法。古代一文论和杂文结合本学期的作文训练——议论文,应用文主要培养学生阅读说明文的方法,激发学生对于自然科学的探索兴趣。人物传记单元是高中文言文学习的重点,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句式。

另外,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指导下的课外阅读是培养自学能力的极好方法。所以,教师还要注意对学生课外自读的指导和平时的积累。通过课内外的结合,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自学习惯。

三、教学措施

1、重视议论文的写作教学,从周末的“七行本”作业中让学生积累议论文的论据素材。

2、教学以精读课文为范文,以点带面,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和技巧。同时加强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的结合,读写结合,学以致用,语言学习的成效主要还是从能否准确、流畅地运用母语来抒写自己内心的感受和观点。

3、重视文言知识的积累,在熟读背诵的基础上把握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用法的相关知识和使用方法。

4、转变作业检查和辅导的重点,周末主要以积累作业为主,每周一检查并评价。平时兼以练笔和背诵默写为主。平时的练习册的作业以简单的预习和课内的加强和巩固为主,课外阅读和语言表达的拓展题主要在晚自习完成并当堂讲解,提高作业的质量。

5、课堂上鼓励学生思考,运用多媒体、讲故事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培养学生阅读自学、积累的好习惯。

6、每周坚持给学生印发一些与本周教学紧密相联的课外拓展资料。

高一语文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一、教育教学指导思想

1.结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在语文教学中有步骤地落实现代民主的、开放的和人文化的语文教育理念;

2.推广我们使用新教材的过程中已经获得的经验,继续发现新问题,探索新教法,把课堂的研究性阅读推向深入,争取构成一套与新课标配套的新课型并加以完善。

二、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确实存在基础普遍不够扎实的问题,阅读本事、分析鉴赏本事及对文章整体感知本事均令人担忧,且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重视语文。所以,在对学生全面强化督促的同时,如何抓好基础,强化针对性,有的放矢,探索改善讲与练的方法并努力提高效益,就成为这一阶段教学的重中之重。

三、教材分析

新教材的体系和构建,在试验修订本的基础上作了“四大改革”:一是建立了阅读、写作、口语交际三线并行的教材编写体系;二是破除了比较复杂的记叙、比较复杂的说明、比较复杂的议论三个阶段模式,阅读部分不再以文体为中心编排,而是结合本事培养目标和课文本身实际组织单元;三是编写了与教材相配套的《语文读本》,作为语文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供学生在课外阅读;四是设计了探究性学习的资料,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本事。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1,分为“阅读鉴赏”“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名著导读”四个部分。前3个部分纳入课内学习计划,“名著导读”可在课外自主安排。

必修1“阅读鉴赏”部分所选的课文,既有写景抒情的诗歌散文名篇,也有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实用文章。4个单元分别是:情感与意象(现代诗歌),提要钩玄(古代叙事散文),品人与品文(记叙散文),博观约取(新闻、报告文学)。“表达交流”中的写作部分主要从写作资料的角度训练记叙文的写作,写作专题分别是:《心音共鸣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亲近自然写景要抓住特征》《人性光辉写人要凸显个性》《黄河九曲写事要有点波澜》。“口语交际”专题为《朗诵》。“梳理探究”设计的专题有:《优美的汉字》《奇妙的对联》《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名著导读”介绍了《论语》和《大卫科波菲尔》。

四、教育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阅读优秀作品,感受其思想,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力。在阅读中,体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激发珍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感受艺术和科学中的美,提升审美境界。经过阅读和鉴赏,深化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陶冶性情,追求高尚情趣,提高道德修养。在探究活动中,勇于提出自我的见解,尊重他人的成果,不断提高探究本事,逐步养成严谨、求实的学风。

引导学生能围绕教学目标加强语文积累,在积累的过程中,注重梳理。根据自我的特点,扬长避短,逐步构成富有个性的语文学习方式。了解学习方法的多样性,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能根据具体对象,采用适当的方法解决阅读、交流中的问题。经过对语文知识、本事、学习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要素的融会整合,切实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学习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作品的资料和思想倾向,提出自我的看法。

五、教学构想

1、继续贯彻国家课程标准计划的`教学思想,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2、新教材的“减负增效”尤为重要,加强探究性阅读教学和创造性作文教学的实践和总结,共同研究课堂三种方式的变革(教学方式、学习方式、评价方式)。

3、阅读教学要以“点”带面,关注本事培养的不一样层级目标,不断反思教学的实效性。写作、口语、文言等资料可作穿插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要异常重视语言的感悟、文言的积累、文化的积淀、文学的评鉴等教学要点的夯实。

4、自由写作实践活动也纳入正常的语文课堂教学工作之中,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开展活动。此外,在常规课堂教学中不可忽视学生的“动脑、动口、动手”等语文实践性本事的培养。

5、继续探讨新教材活动课的教学原则和教学方式。

六、具体措施

(一)进取研究课改实施办法。

认真学习语文新课程资料,探究其精神。充分利用每周的备课组活动时间,有计划、有步骤地讨论每个单元的教学资料、操作程序、教学方法。

(二)进取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语文课堂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帮忙他们树立主体意识,根据各自的特点和需要,调整学习心态和策略,探寻适合自我的学习方法和途径。而合作学习有利于在互动中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所以,我们鼓励学生在个人钻研的基础上,进取参与讨论及其他学习活动,善于倾听、吸纳他人的意见,学会宽容和沟通,学会协作和分享。为了改变过于强调理解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我们提倡并实施在课堂上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提高组织教学和引导学生学习的质量。组织学习小组,开展合作性学习。落实课前预习疑难问题收集制。课堂教学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努力创设交流、表达空间。

(三)多阅读,开阔眼界,陶冶情操。

除教学上安排的阅读资料外,充分利用《语文读本》扩展学生的阅读面,培养学生自学语文的本事。进取开展周末阅读活动,每周精选较有思想性、篇幅短小的现当代美文和文言短文,供给给学生阅读,,努力经过学生的自身积累和教师的指导,从阅读习惯、语感等多方面提升学生阅读本事。充分利用图书馆和网上的资源,让学生阅读更多的课外知识,同时要求做好摘记,写读后感、随笔等,这样,提高学生阅读的速度、理解文章资料的水平,训练学生学会自我找资料,既到达开阔学生的视野又积累资料的目的。课前语文活动突出成语、古诗词、好书等介绍。

(四)加强备课组合作交流,学和复xxx度、统一练习等。加强备课组内听课评课活动。为完成教学目标,在团体备课、分工合作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电子备课、电脑教学的优势,努力探索并走出一条课改的路子,使学生真正想学、乐学和会学,真正爱上语文这门课。明确职责,分工合作,同心协力,应对新教材、新资料,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实行备课资料资源共享,备课方式各施所长。同时,经过相互听课、评课,相互促进,提高自我的教学本事,更好地实现教学目的。

(五)注重初高中知识衔接,充分利用课前3分钟。课上,引导学生动起来,质疑问难,深入探究,师生一齐切磋学问,砥砺思想;课外,经过少而精的作业,积累知识,激发兴趣,培养本事。课堂内外,都要让学生意识到:自我才是学习的主人!

(六)注重基础知识和积累和阅读本事的提高相结合,注重鉴赏水平和表达本事的提高,讲练结合。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利用好早读、早自习和课间时间。作业精选精批,及时校对讲解。认真组织好单元考、模块考试、期末考试的复习工作。

第3篇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科优势,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从学生自身需要出发,关注学生的个性、情感和道德,使之充满快乐。自己这一年又担任高一语文的教学工作,又面临着新课程的教学,所以要想实现高效课堂,前提是:教师要学会进行教法改革,让学生动起来。教学改革,难点在哪里?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动起来。如何才能让学生动起来呢?在此,提出自己几点不成熟的看法,希望大家能一起切磋。

一、相信学生的内在潜力

相信学生的潜力,对于成绩好的学生来说,多数老师能够做到这一点。但对于成绩比较差的学生,老师对于他们的信心不足。包括我自己刚工作的时候情绪化比较严重,对于差生带有情绪,自己认为成绩差的学生难以提高,难以转化,潜力难以挖掘出来,所以犯了许多错误,也伤害的许多学生的自尊心。现在回想起来就有一种负罪感。所以,以后我每天特意安排成绩差的学生上台演讲,鼓励他们。

二、要确实更新教育理念,大胆有效地进行教学改革

我自己认为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是进行教改的第一步。有了新的教育理念,要勇于尝试,善于尝试,才能使改革逐步走向成功。我这学期及早备课,大胆的让高一(1)班的李亦然和高一(2)班的俞宁上了一节相同的课《念奴娇•赤壁怀古》效果极佳,学生纷纷找我要给他们相同的机会。自己私下反省:有时教师应该大胆放手。

三、兴趣是最大的动力,是不竭的动力源泉

教育效果取决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叶圣陶曾说:“学习是学生自愿的事,不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不让他们自己学,是无论如何学不好的。”可见兴趣对于教学而言意义非常。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我个人的看法:

创造语文“新”形象。为语文注入时代气息。清新的个人语文形象在激发学生兴趣方面有重要意义。创造教师“优”形象。古语说:“亲其师,信其道”。没有良好的教师形象,学生又如何去“亲”?如果学生连你都不喜欢怎样让他高效的听你的课?

我个人认为做到以上要求,这三点特别的重要:个性化、亲和力和激情。

首先,把自身的优点不断强化、发展,最终将形成独特的不可被复制的风格。学会在教学中不时闪现出这种独有的光芒,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我个人的性格比较外向,声音大,起初学生不习惯,慢慢的学生也和我一样。语文早读大声读,疯狂的背,用心的记。

其次,要用爱心感动学生。不论是对成绩好的同学还是对成绩差的同学,只要能让他们感到老师真挚的爱,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都会明显提高。作为教师,面对的教育对象就是学生,你如果连学生都不爱,你的工作肯定处于被动的状态。为学生,也为自己。无论如何要学会“爱”。

最后,语文教师要特别具有激情,带着激情去面对学生,带着激情去面对语文。我每天上讲台的时候告诉自己:“你不应该为了教,你应该为了乐而上讲台的”。教师对教学的激情,对学生而言是一种感染,是一种激励,对自己而言也是人生历程中无穷的动力。只有这样全身心的投入你才不会出现职业倦怠。送别人玫瑰手有余香,你教给学生热情,学生会用激情回报你。“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不断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才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才能够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我自己总结了六种方法:(1)妙语激发(2)情感激发(3)直观激发(4)逗笑激发(5)设疑激发(6)成功激发。这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值得语文教师借鉴吸收,值得在实践中应用。我现在就在实践,效果极好。

四、创建一种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

“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我个人认为:良好的心境可以使人联想活跃、思维敏捷、激情勃发。浓郁的激情能充分有效地调动智力因素,释放巨大的学习潜能,极大地激发创新敏感性。务必让学生处于一种轻松和愉悦的环境。怎样创设好的教学气氛?

首先,提倡教师笑进课堂。微笑是联系师生情感的纽带,沟通师生心灵的桥梁,是创设和谐的、协调教学氛围的重要手段。我自己(1)班的学生这样说:“在炎热的夏季,曹老师的微笑如甘露,带给我们一个清凉的世界;在严寒的冬日,曹老师的微笑似春风,总让我们感觉到温暖。”当我听到这句话时感到无比的幸福。

第4篇

2012年3月,我区高中课改专家齐聚桂林市,讨论修订《广西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施方案》;当年暑假,高中课改专家队伍培训、校长队伍培训、高一年级各学科教师队伍全员培训等紧锣密鼓地展开,“不培训不上岗,不合格不上岗”的培训政策普及到每一所高中学校,向广大教师传达出我区课改的决心和信心;2012年秋季学期,我区普通高中全面进入课程改革。

桂林市的高中课改,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拉开了全市大规模集体备课(以下简称大集备)活动的帷幕。大集备意在聚合自治区及桂林市各学科课改专家和骨干教师的智慧,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引领全市的一线教师携手同行,在布满荆棘的课改路上披荆斩棘、“轻歌曼舞”。

披荆斩棘

回顾课改一年的历程,广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思想政治科教师古芬对自己所执教的那堂前言课记忆犹新,那是她的第一堂课改课。高中思想政治必修1的内容是经济生活,新课程理念重在引导学生密切经济与生活的联系,理解生活中的经济现象,正确运用经济学原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在经历了多轮集备以后,古老师决定摒弃花哨的课件,以充分体现新课程源于当下生活的理念。在课堂上,她先向学生展示了一份英国《经济学家》杂志上的数据,引导学生思考“评价经济生活的复苏是有一定的生活指标的”这一道理,比如买车,比如“观察女人的消费可了解当前经济的状况”……接着,她“顺势”一转,把自己这个课堂上“唯一的女人”引入了师生对话的主题――

……

师:“观察老师有什么收获?”

生1:“老师今天很漂亮!”

师:“哇,你们真可爱,懂得夸奖老师、鼓励老师了!那老师一定要加油了!”

生2:“我发现老师不化妆真朴实、真亲切!”

师:“真厉害!老师不化妆与经济有关系喔!比如口红能体现经济的状况……”

这堂课,古老师把自己作为教学资源引入课堂,引导学生以全新的视角观察身边的经济现象,学习有趣的经济理论,如“口红指标”“裙摆理论”等,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效引导着学生的学科思维方向,使课堂充满了良好的探究氛围。这堂课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气氛轻松活泼,每一个学生都能畅所欲言甚至相互间展开辩论。学生突然发现,“生活中的政治经济学原来并不枯燥乏味”。当然,对于古老师来说,这种“以我为素材以身说教还是头一回”,尽管一度“有点不好意思”,但最终还是有一种“成为焦点”的兴奋。

是的,新课程正在以其全新的理念催生着师生教学方式、学习方式、教学内容与要求的巨大变化。但是,这些变化让许多老师措手不及。如何选择教学内容?如何改变课堂结构?如何在课堂上转变师生的角色,以学生为主体?什么样的课堂才是课改后的课堂?有效教学的度在哪里?如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方式实现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的课程目标……

桂林市第五中学的姜丽萍老师回忆自己刚接触新课改时的感觉,感慨地说:“在教学一线摸爬滚打二十多年,摸索出一套用起来顺手,教学成果也不错的教学模式。新学期开始了,没曾想老革命遇到了新问题。拿到新书那一刻开始,我就有些手足无措、无所适从。姑且不说那十几种选修教材,就说那必修的五本书,新的语文教材按课程标准要求在一个半学年内完成,意味着一学期要完成两本必修教材,单是要讲完这些课文,完成这些规定的教学任务,我都感觉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了……”

其实,不只是教材的数量大大增加,内容集束增多,内容呈现方式的变化所导致的教学困难才更令老师们深深焦虑。引导学生创新思维,突出实验教学的分量,教给学生科学探究的方法,物理、生物等学科尤其“压力山大”。

恭城中学物理组的唐能斌老师告诉记者:“旧教材的理念是从理论到应用,新教材的理念是从事实到理论的探究,注重开发和整合课程资源。物理新课程标准把科学探究纳入内容标准,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在探究中建构学习,学生通过经历与科学工作者进行科学探究时相似的过程来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学习科学家的科学探究方法,领悟科学的思想和精神。新课程还要求作业方式多样化,如尝试课外探究实验、小制作、课外调查、科学论文、常规作业等。高中物理新课程的许多新理念,体现了中学物理教育的长远方向,但困难多、阻力大、压力重。”

还有!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扬弃传统教法的基础上,探索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一改以往课堂上“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教、学生学”的常态模式,要求以学生为主体,采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多种形式,实现新课程核心理念的变革。尽管此前已经有学校在部分学科先行探索,比如桂林市第十八中学数学组使用《导学案》开启学生自主学习新篇章已小有收获,但对大部分学校的多数学科来说,这仍然是一个全新的课题。

“教学目标的多重性、教学系统本身的复杂性、教学客观条件的千差万别和千变万化,使得我们不可能找到适合于一切教学环境,符合每一个特定教学情境的教学公式,一种方法的优点可能恰恰是另一种方法的不足所在。因此,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发挥每一种教学方法的优势,克服其劣势,实现教学方法的优化与组合,使各种教学方式不流于形式,是目前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需要继续探究的问题。”桂林市第五中学地理组李连凤老师的一席话,道出了课改最大的难点。

不可否认,对于每一个老师来说,课改都是一个渐进的、无限接近教育本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而课堂上师生能力的成长必须经由对过程的不断反思来逐渐达成。

“伴随着一步步走进新课程,我们不由地对自己过去的教学思想和行为进行深深地反思:那些大家已经习以为常的甚至被津津乐道为‘改革’的种种看法和做法,以新课程的理念加以审视,我们如坐针毡,恍然而有所悟。”永福县第二中学地理组的王婷老师在参加大集备的过程中,不断进行教学反思,对有效课堂本质的体验不断深入。

广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数学组蒋惠玲老师的“所悟”是:“在课堂里的教师和学生,他们不只是在教和学,他们还在感受课堂中生命的涌动和成长,只有这样的课堂,学生才能获得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教师的劳动才会闪现出创造的光辉和人性的魅力。”

……

课改刚刚起步,艰难自不待言。尽管荆棘丛生,教师们的“所悟”也在渐进发展,但课改的脚步已经迈出,必须勇往直前!

“备”尝艰辛

启动高中课改后,桂林市阳朔中学的物理老师容科霞作为主备教师,在全市学科专家的指导下,执教了一堂“很特别”的课――物理必修2第六章第6节《经典力学的局限性》。她在独备时发现,新教材把狭义相对论放在了正式版面,但内容中规中矩、趣味性明显不足,而其中关于微观粒子的波动性与粒子性的阐述对学生来说理解难度非常大。最要命的是,“我对相对论的理解也不比学生强多少”。在思考很久仍然没有设计方案的情况下,容老师重读了霍金的《时间简史》和《果壳中的宇宙》,并在读书的过程中“灵光一闪”作出了如下决定:用自己的“一滴水”,去激发储存在学生脑海里的“一桶水”,上一堂跟学生一起学习的课!

容老师的想法得到了备课组全体成员的鼎力支持。于是,她以6幅爱因斯坦不同年龄段的头像作为PPT的第一页导入新课。学生个个睁大了双眼,惊讶于青年爱因斯坦的帅气,将信将疑:“全部是爱因斯坦呀?”他们盯着PPT,听老师开始了下面的讲解:“听说过《双生子佯谬》这个故事吗?”部分学生点头,更多的学生摇头。“有一对孪生兄弟,哥哥跨上了一艘宇宙飞船去作太空旅行,弟弟留在了地球。几十年后,哥哥结束太空旅行回到地球,人们惊讶地发现:弟弟已经很老了,哥哥却还很年轻。这个结果是由狭义相对论所推测出的移动时钟的时间膨胀现象。”看到学生对这“结果”显出“一脸的迷茫”,容老师笑着说出了四个字:“我也不懂。”于是,学生的神情放松下来,师生顺利进入了“一起学习”的新课堂。

这节课,容老师在PPT课件里用上了学生超级喜欢的动漫小女生、小男生头像和颇有网络时代特色的语言“偶有个问题”之类,吸引着学生去思考“她有个问题,你有什么问题呢”;而当学生绞尽脑汁冥思苦想,说出了一些自己觉得纯属胡说的问题,最后不好意思地说自己“提不出什么问题”时,她便用调侃的话语来消除学生的尴尬,并启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是不是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难”,以此点燃学生心头一个又一个新的疑团。这堂艰深的课,师生在PPT的帮助下,在轻松幽默的对话和哧哧的傻笑中学到了许多新鲜的东西,并且“不止是知识层面”的东西。容老师高兴地看到,“储存在学生脑海里的那桶水”终于被她成功激活了。

为了设计这堂课,容老师和她的备课组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去搜集各种各样的新鲜素材。她把这个过程记录在了自己的QQ空间里,她知道学生会进入自己的空间读到这些记录,而这正是她所希望的。“我对这节课的态度也许会深深地影响着学生对学习、对人生的态度。教师在教学中最重要的作用是激活学生潜在的‘一桶水’。”这,是容老师执教这堂课的“弦外之音”,也是她和她的备课组对高中新课改的一种纵深解读。

高中新课程改革,真的是一场“伤筋动骨”的革命。为了帮助老师更好地应对这场前所未有的革命,桂林市教育局委托桂林市教育科学研究所(以下简称桂林市教科所)经过充分的调研、论证,果断地举起了大集备的改革旗帜,将全市5区12县不同层次和类别的55所高中学校聚合在了这面旗帜下,经过科学的“分组包装”,决定借力专家和骨干教师的集体智慧引领,确保全市范围内各校各学科课改并驾齐驱,并始终行进在正确的轨道上。2012年7月,桂林市教科所书记马铭之在政治学科教师全员培训期间,最早为该学科拟定了详细的大集备方案及教学设计的表格模式,并于8月23日新学期开学前两周在全市率先举行了第一次政治学科大集备活动。

桂林市政府对本市的高中课改给予了重要支持,成立了由主管教育的巫家世副市长任组长,市政府、教育局、发改委、财政局、人事局、编制局、国土资源局、住房城乡建设局、物价局等部门领导为成员的普通高中课程改革领导小组,旨在集合各职能部门的力量,共同为高中课改保驾护航,解决经费投入、队伍建设、校舍扩建、器材增添等问题。截止目前,桂林市政府已经为高中课改投入专项经费60万元。

桂林市教育局则成立了以钟平局长为组长,教育局各科室、教科所、招生考试院、电教站等部门领导为成员的普通高中课程改革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全市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的组织、协调、推进工作;并成立了14个课改学科的专家指导组,专项负责新课程课堂教学的研究指导及学科教师的业务培训;成立了11个课程改革项目工作组,具体拟定新课程实施的一系列课程管理制度;指定桂林市教科所于2012年9月初拟定并经教育局了《桂林市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大集体备课活动实施方案》,整体构建起大集备的模式框架。

“集备”真义

大集备的基本理念:独立备课是基础,面向学生是灵魂,思想交流是途径,教学设计是任务,“二次备课”是落实,形成特色是目标。

在课改之前,许多学校已经有了集体备课的传统,通常是以年级为单位的学科备课群研方式,流程如下:由上课教师独立备课或就课进行构思、试讲,备课组成员商讨、评议,提出修改意见;上课教师重新备课(若有时间再试讲,则再修改),然后正式上全校的教研课。在这个过程中,上课教师与同年级的学科组成员虽属同一个备课组,但发挥的作用不同:上课教师既是主备课教师,又是承担教研课的上课教师,而备课组其他成员只是就上课教师备好的课提出意见和建议,是群研课的参与者,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备课者。

实施课改后,教师个人的力量已经不足以胜任原先的主备、上课,他们迫切需要“真实真正”的集体备课、专家引领。桂林市第四中学数学组的备课组长李润姣在这方面有切身的体会。她借助在新课程培训过程中学到的校本教研,升级了本校本学科的备课群研方式。她说:“我们每一节大集体的校内备课,都不是个人行为。课堂上的每一个精彩片段,每一处点睛之笔,每一个增删步骤,每一项恰到好处的课件动画,都不是一气呵成的,都经过了多人多次的思考、酝酿、修改和再修改。”

为了达到上面的效果,他们扩充了备课组日常交流与合作的内容,包括教学进度、教学设想、考试计划、测试内容、批改作业时的错误案例、课堂上学生发生的知识错漏例子等,要求大家通过交流达到如下集备目标:共享好的教学设想,将瞬间萌发的教学火花加以延展、拓宽,形成完整的教学思路;尽量学步调;将课本例(习)题中不严谨之处严谨化、准确化;组内教师分工选题、印制试题;统一周练,统一测试,交流测评结果及质量分析,完成考试预想;等等。他们还在集备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颇具特色和操作性的集备流程:选课题、定内容、议导入、架结构、配练习,设置问题链――让思维活动化,注重学生的活动探究――让活动具体化;主备教师先按照集体备课时确定的思路独自完成既定内容,然后发电子邮件给下一位教师,接“下一棒”的教师遵照前一位教师对该课的设计意图进行修改、完善,然后再传给下一位……最后是参加桂林市的大集备,再反思、修改、定稿。

听着李润姣老师讲述本校集备模式形成及具体实施的过程,记者真切感受到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无限敬业;“反复打磨”,是记者在本次采访过程中印象最深刻的一个词汇。

桂林市教科所化学教研员李煜是这样解说集备“真义”的:“集体备课,从表面上看,说的是教师在一起研讨和准备教学。从本质上来说,它不仅是相关学科教师在一起,针对某一教学内容和问题,通过教师同伴互助、自我反思等形式使教学得到系统设计的一种准备活动,更是教师针对自己教学中遇到的普遍、典型、复杂的教学问题,通过共同协商和参与,系统科学地加以研究,以达到解决问题、促进教学进步和教师专业发展目的的一种教学研究活动。所以,集体备课更强调教师之间基于合作探究而寻求教学真义,强调优秀教学资源与教学经验的共生共享,强调教师在反思碰撞中创造新的教学。桂林市的大集体备课是基于传统意义上的校内学科组集体备课而提出的全市校际间同一学科教师的集体备课活动。”

是的,桂林市的大集备,以校内学科集备为基础,是校内学科集备的升级和更高一级的集备平台。它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关注课程,聚焦课堂,研究教学,促进发展”为目标,以解读课标教材、探讨教法学法为重点,以校际合作备课、示范观摩、研讨交流、反思总结为基本形式,旨在实现全市所有高中学校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互补与共同发展。大集备以学科为单位推进,间或有综合性、全学科集备,目的是各学科共同交流大集备的经验,进而在学科间形成取长补短、携手共进的局面。

在推进大集备的过程中,各学科都是先成立市一级高中课改专家组、学科中心组,二者联合组成学科指导组,由市教科所各学科教研员分任相应学科指导组组长,具体负责各项大集备活动的策划、组织、指导、实施,并采取分散备课与集中备课相结合、现场备课与网络备课相结合的方式,学科教研员以合作共研的角色参与本学科的大集备活动,每学期至少开展3-4次活动,利用全市统一的学科教研活动时间进行。

大集备的基本操作流程为:统筹规划、分解任务(教研员主导)分工备课、小组研讨(校内集体备课)对话交流、共同研究(市学科指导组、主审学校、主备学校三方对话)大集体研讨、汇聚交流(全市展示)修正完善、个性设计课后反思、修订完善。

2012年秋季学期一开学,桂林市各学科指导组已经在集中研讨的基础上做好了一学年的学科大集备方案,并将本学年本学科课程的课时及单元(专题)重点、难点、课程目标等课时集备内容确定下来;各学科中心组再组织全组教师交流研讨备课内容,分解课时备课任务,确定主备教师。主备教师按照分配的任务进行电子备课,撰写详细的教学设计,制作教学课件,并做好集中研讨时的说课准备。通常,主备人以说课形式详析教学设计,备课组成员根据主备人的说课参与研讨,重在找不足、找问题、寻策略。达成共识后,主备人进一步整理教学思路,形成教学初案。备课组长再整合,形成课时教学初案,交学科指导组。学科指导组成员针对定稿的课时教学初案,确定与中心组主备学校的共研主题,采取面对面或网络互动交流的方式,对课时教学初案提出二次修改建议。主备人在二次研讨的基础上再次修改教学设计,形成二次教案。学科教研员按规定时间组织全市课改年级教师进行大集体备课,由各中心组讲解课时教学设计,全市学科教师对主备学校的教学设计进行评议,提出修改建议。主备教师根据大集体备课情况对教学设计进一步修订完善,最终形成的课时教学设计(教案)、课件、教学资料及时上传网络供全市学科教师共享。各学科教师以共享资源为基础,结合本校本班学生实际和自身教学特点,再进行个性化教学设计,并通过网络平台与同组教师进行深度交流。

多轮集体研备、进入课堂之后,主备教师还要对自己主备的教学设计及时进行反思,对不合理的教学环节进行修订,再反馈到网络教研平台上。主备学校也要写出本校主备情况总结,包括备课过程、成效与问题、改进措施等,上交中心组组长及学科指导组。

大集备的重要任务之一,是主备学校呈交一份完整的课时教学设计。为了规范设计,各学科中心组都给老师们拟就了一份教学设计的模版,并提出了详尽的内容要求:一是在准确解读课程标准、教材和学情的基础上,对教材、教学资源等进行加工提炼,形成目标明确、重点突出、脉络清晰、方式灵活、学法指导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设计;二是每一份教学设计都要有理论支撑、内容详实,至少包括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设计思路、教学程序(教师的活动、学生的活动、各种课程资源的使用、典型例题分析、课堂练习、课内作业及课后作业、板书设计)等,而且要确保其他教师在阅读这份教学设计以后能够理解该课应怎么上、为何这样上、上到怎样的程度;三是教学设计可以汲取他人优秀教学设计的精华,但杜绝简单复制他人成果。

经历了一年的群研和智慧共享,桂林市的大集备阶段性成果呼之欲出。2012年12月,桂林市教科所对全市大集备中的优秀教案、课件进行评比,选出典型优秀案例在全市推介。目前,该市的13个课改学科(通用技术学科2013年秋季学期刚刚启动)已经形成了完整的高一全学年教学资源库(教学设计、课件、训练与测试),并已公布在网上(桂林市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学资源库)供全市高中教师共享。桂林市教科所还将其中的优秀教案和课件进行精选、修订,编辑成教案集和配套课件光盘,拟分发全市各高中学校,供2013级高一年级教学使用。

正所谓前人栽树,后人育林。大集备将不断积累各年段教师的智慧,实现教师智慧的最大化提升和最大化共享,进而实现教学质量的大面积提升,使更多的学生受益。

“魅力”课堂

桂林市第十八中学的盛潆莹老师与记者谈起她为参加“2013年广西中学语文优质录像课”比赛而进行的几轮备课经历,让记者仿佛置身那一个个大集备的现场,正在观赏着一堂堂“充满了学生”的意气风发的课堂。

盛老师执教的是语文必修4第二单元柳永的《雨霖铃》一课。考虑到学生在必修3第二单元中已经学习了唐诗,掌握了诗歌鉴赏的相关知识,为宋词学习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为了突出“学生是课堂的主人”,盛老师定下了主备学生的备课思路。

第一次备课,她在独备时了解到学生是第一次接触柳永的词。考虑到柳永乃宋代词人中的“另类”,她决定从“柳永其人”展开教学,串起《望海潮》和《雨铃霖》,最后让学生评价柳永其人,实现能力提升。按此思路上课,课堂气氛热烈,学生的积极性很高,让学生谈谈“我心中的柳永”时,就连那些平时上课三缄其口的学生都举手发言、大谈特谈,以至于下课了都不肯停下。“我的激情也被带动起来了,和学生天南地北地谈着,很有成就感。”说起当时的感受,盛老师仍然激情难抑。但是,王璇(桂林市高中语文学科课改专家)和刘嘉德(十八中高一语文备课组长)两位老师却对这堂课给出了一个“浮光掠影”的评价,认为这堂课只是强调了柳永其人却忽略了对文本的深刻解读,“太虚,太浅,像快乐大本营,过分花哨”。

第二次集备,盛老师“不断思考在何种情况下学生学得最好”这个问题,决定将《望海潮》和《鹤冲天》两首词作为讲解《雨霖铃》一词的背景,铺就学生知人论世的背景知识,当学生对诗词鉴赏有了整体把握以后,再花时间让学生去深刻体会《雨霖铃》一词。于是,第二次执教,她安排的教学流程是这样的:先听名家范读整体感知,再进行主旨句分析,然后分场景分组讨论、赏析全词,以学生赏析为主,老师及时点拨写作手法的运用。但是,在分组定任务讨论、赏析时,学生的积极性有所下降。整堂课上,老师的点拨显得较为分散。课后,当一名学生兴致勃勃地跟她谈起这首词中自己最喜欢的一句时,她发现该生的见解非常独特,只是因为本组的“任务”是赏析另外一句而“不好意思”举手发言。盛老师的心因此受到了触动:因为“总是担心”有些句子学生会“无人问津”,她习惯性地把全部句子的赏析任务按组“安排”给学生;因为“面面俱到”,她的课堂时间总是很紧,这样就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扩张,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

第三次集备,王璇专家建议备课组抓住送别诗特点和情景交融等手法进行重点点拨。在充分考虑学情并听取了专家和集备教师的建议后,盛老师在课堂中加入了“唐代送别诗分析”的内容,帮助学生通过对比来深刻理解时代背景对文人作品的影响,并通过增加“虚实结合例句”帮助学生温故知新、举一反三。具体赏析课文时,她不再分配小组任务,而是改由学生自主赏析,让学生掌控课堂。最后,再次借主旨句“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对“情景交融”这一最常见也是《雨霖铃》中最重要的写作手法进行总结,加深学生对文本的印象。略为不足的是,这堂课上,她那“生怕学生答不到点子上或遗漏了重要知识点”的担心,客观上又一次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和信心,她时常“迫不及待地道出完美的解释”。

第四次集备,老师们围绕“为何学生总答不好、答不到点子上”这个问题展开研讨,达成了如下共识:为了避免问题过于宽泛让学生无从答起,或者问题太难让学生不敢回答这类课堂情景的出现,老师要适当调整一下设问的方式,让学生有话可说,甚至有时可以考虑用“让学生问问题、老师解答学生心中疑惑”的办法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赵红秀老师还建议盛老师亲自范读,让学生感受老师的魅力,使学生在亲近老师的同时亲近文本。于是,第四次上这堂课,她采用了配乐的形式,将老师范读与学生齐读、默读、个人朗读等多种形式结合在一起,以诵读调动学生的听、视觉,扣击他们的心灵,使学生对词作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共鸣,提高审美情趣。盛老师的范读赢得了学生的阵阵掌声,也激励着学生踊跃发言,该校“十大歌手”之一王梦婷甚至还主动演唱了《雨霖铃》,在课堂上很好地渲染了“曲子词”的意境,使课堂不仅声情并茂,而且其乐融融、美不胜收。

最终,盛老师的参赛课不负众望,获得了该项赛事录像课的特等奖。课后,备课组的赵红秀老师又有了新的建议……

是的,课改无止境!老师们刚刚开启了新课程改革的大门,从门缝中看外面的新世界,新世界中的种种精彩已经引发了他们的热爱;当他们走进了新的世界以后,那将是一种体验者、经历者、奋斗者、创造者的精彩!不可否认,教学永远是一门充满了遗憾的艺术,课改后的课堂教学,更是遗憾与挑战并存,而挑战遗憾的过程,因为有了同伴的携手互助,不仅让教师们更有成就感,也让那“充满了学生”的课堂更加生气勃勃、摇曳多姿!

春华秋实

在投身大集备的过程中,桂林市13个课改科目基于本学科的资源优势开展活动,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经验,在全市范围内培育了本学科的教研文化和教学力量,成就了学校,成长了教师。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生物学科。按照原来的设计,生物学科将全市高中分成了5个集体备课组,区、市课改专家分别编入各组进行指导。2012年秋季学期,鉴于12个县中的9个县没有生物学科专业教研员(多为其他科目教师兼任),难以具体指导高中生物教师解决备课疑难问题这一事实,生物科在桂林中学举行首次市区高中生物教师大集体备课活动时,创造性地启用了“桂林生物圈”Q群视频,让各县教师“足不出县”便能了解大集备的形式和流程。虽然因为视频声音不够清晰收效甚微,但他们心中确实在真切地“关注”着县里的课改进程。2013年春季学期,他们调整了集备模式:专家指导组每月派出1所市里的示范性高中与县中进行联合备课,学科专家亲往现场指导。半年来,在各县教研室的大力支持和积极配合下,生物学科已经先后在恭城中学、灵川中学、永福中学、平乐中学完成了4次市县联动备课,对县级高中的课改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和引领作用,弥补了各县教师出门难、学习观摩机会少的遗憾,有效地促进了各县生物学科的课改进程和教研工作。

2013年3月,生物学科市县第一次联合备课在恭城县恭城中学进行,桂林市高中课改生物学科组专家莫绍双(广西师范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黄晓清(桂林市第五中学)与桂林中学的生物教研组长潘健一行参加了本次活动,观摩活动的还有恭城莲花中学、栗木中学的生物教师约30人。同年4月,市县第二次联合备课在灵川县灵川中学进行,指导本次活动的是广西课改专家、桂林市第十八中学特级教师刘诚宽和桂林市高中课改生物学科组专家、广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张忠安,广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黄晓霞和灵川中学的老师上完“同课异构”的课后,专家们组织听课教师进行了评课、议课,参与本次教研活动的灵川中学、灵川一中、灵川潭下中学的老师们对此感触很深。紧接着就在该月,市县第三次联合备课在永福中学进行。5月,市县第四次联合备课在平乐县平乐中学举行……

据桂林市教科所生物教研员毛敏介绍,生物科专家组计划用3年时间完成12个县的联合备课,让市区示范性高中联动县中,县中带动县级乡镇中学,循环联动,促使高中生物教学一线形成良好的集体教研氛围,促进高中生物教师整体教研水平的提高。从目前的运行情况看,这些举措效果良好。

原来在恭城中学工作,现已考入临桂县某中学的廖春香老师,说出了多数县中教师的心声:“从旧教材到新教材的转换,经过一年的学习体会,桂林市的教改给我的感觉是课堂越来越新,观念越来越活。市生物教研员毛敏老师每安排一次集体备课,我们教改的路就又宽敞了一片。大家集思广益、共同努力,让我们用旧知识上出了新感觉。”

恭城中学的地理老师李新建告诉记者:“以前我对新教材的研究不够深入,总认为自己教学经验丰富,知识储备深厚,独立备课时不愿意下功夫,得过且过。参加集体备课活动以后,我不得不认真钻研教材,认真制定教学方案,认真研究改进措施,认真进行教学反思。为了一个有争议的问题,我们整个备课组的老师必须分头找资料,然后进行讨论,每一个知识点、每一个问题都要明朗化,最后才能达成共识,把最科学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在这样不断的实践中,我提高了教学水平,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当然,普通老师的“提高”离不开专家和骨干教师的引领。桂林市第十八中学的英语教师郭丹梅非常珍惜自己每一次参与的各个层面的集体备课,她说:“回想起这一年走过的历程,每天都过得如打仗一样节奏紧张,极其充实、刺激,有时累得苦得想得过且过,可集体备课的力量与相互关心、扶持就如同雪中送炭,让人如见到寒冬的太阳一般,可以咬着牙继续前行并笑到最后。”

真的,如果没有专家和骨干教师的“累得苦得”,就不会有一线教师“笑到最后”的专业成长。

继往开来

2013年秋季学期,我区的高中课程改革进入了第二个年头,桂林市的大集备活动自然地由高一年级扩展到新的高一、高二两个年级。据了解,该市的大集备至少要进行3年,直至以专家为中心的大集体备课网络辐射桂林市所有高中学校的每一位教师。

该市2013-2014学年大集备的工作思路:在发扬中修正,在优化中创新,有序推进大集备成果,使之成为桂林市高中课程改革向前发展的助推剂。具体做法:高一年级在借鉴原高一年级大集备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将其丰富、完善,大集备的研究重心将从课标、教材、教法转向新课程资源的开发;群体研讨亦将从说课为主转向课堂教学展示为主,13个课改学科都要在本学期组织新课程课堂教学集中展示活动;物化成果从教案、课件拓展到配套学案、单元教学巩固训练,以构建适合不同层级学校的教学资源库。高二年级大集备继续以研究新课程课标、教材、教法为重心,群体研讨的形式是说课和课堂展示相结合,物化成果则以教案、学案、课件为主要形式,以构建适合不同层级学校的教学资源库。

桂林市高中课改大集备已经走过了一年多的历程,到目前为止,该项举措已经被实践证明为一种比较成功的推进课改的方法。它不只产生了阶段性的物化成果,更重要的是调动了全市教师投身课改的积极性、创造性,促进了全市高中教师的学术交流与专业成长,增强了全市高中学校的教研氛围,确保了新课改在正确的道路上顺利前行。当然,借用李连凤老师的那句话来说:“一种方法的优点可能恰恰是另一种方法的不足所在。”尽管大集备充分发挥了桂林市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的作用,偶尔也请全国名师上示范课,但仍然缺乏与教育发达省市的深度交流,难免会在视野和学术上有一定的局限性;大集备活动内容多、节奏快,难免会有开发深度不够的情况,精品意识、效率意识有待提高;部分教师的参与度不够,依赖专家、名师或资源库里的物化成果,课程意识有待加强……物理、生物学科甚至紧急呼吁:尽快配齐实验教师,尽快组织高中实验教师进行实验技能培训!因为在新课程体系中,生物学科已经上升到了“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的高度,而现在的生物教师实验教学水平亟待提高。体育学科因为要开发选项内容,上选项课时需要几个老师同时授课,所以迫切需要更多的器材和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