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造型设计论文

造型设计论文

时间:2022-04-09 00:55:4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造型设计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造型设计论文

第1篇

油锯的不当设计,会给操作人员带来不堪重负的疲劳。长期暴露在强震动、强噪声和强污染的环境中,直接影响操作人员的身心健康和作业效率,导致多种职业疾病,如腱鞘炎、关节炎、血管收缩症(白手病)、肺炎等,这些疾病都是长期重复性劳作后积累而产生的。油锯作业属于重体力劳动,操作过程中对于操作人员的上肢承受力有着重要影响。油锯重量及不舒适的手柄,会使操作人员的上肢肌肉产生疲劳;不合适的操控键尺寸、色彩和形状,更会给操作人员带来安全隐患。因此在进行油锯的设计时,应该遵循人机工程学的原则,减少人机方面设计不当所带来的风险。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在于探究油锯造型的人机设计,对油锯的人机界面进行优化,也为油锯作业环境的合理化提供理论依据。

二、人机工程学设计原则

在人机工程学中关于手动工具设计的设计原则包括:

(1)必须能有效完成预定功能;

(2)必须与人的身体形成适当比例,使人力作业效率最大;

(3)必须按照作业者的力度和工作能力来设计;

(4)不应引起过度疲劳;

(5)必须以一些合理的形式向使用者提供感官反馈;

(6)所需要的研发和维护成本应当是合理的。手动工具涉及到的生理因素包括避免静态肌肉施力、避免不协调的腕部方位、避免掌部组织受压、避免手指重复动作。油锯设计必须在有效地实现预期功能的同时,与使用者身体部位成适当比例,缓解使用者的疲劳,使其工作效率最大化,并在使用合理性最大化的同时,充分考虑到操作的安全性和舒适性。油锯的设计主要研究人体上肢与工具的相互协调,设计时需要将人手、工具和户外林场作为一个系统,除了对手部、臂部构造的研究外,更为重要的是研究与手部相接触的产品部件。只有这样才能满足人机工程学原则,设计出符合使用者要求的油锯来。

三、油锯造型的人机设计研究

1.操控设计

(1)后把手设计

操作油锯时,操作者身体臂部主要的受力肌肉为右手掌长肌、右手肱二头肌、左手肱三头肌。随着把手直径增大,肌肉收缩增强,但当直径大于30毫米时,收缩强度迅速增大;而当把手直径小时,虽然肌肉收缩强度小,但是太小会增加局部压力,使手指局部产生刺痛,并且在需要施加扭矩的情况下,会增大握力,导致肌肉收缩增大。因此,30毫米左右的把手直径有利于保持最大握力。我们可以看出,有一定角度和平直的把手,会使腕部处于平直和弯曲的状态,而当人手的腕部处于平直状态时,手的持握力有所减耗,并且别扭的手部方位将导致手部疼痛。因此,油锯后把手倾角设计为20-30度左右为宜。如图4所示,男性最宽手幅大约为97毫米,因为后把手还有一定的倾角,故把手长应当为120-140毫米,带手套长度最少增加10毫米。把手形状不能为圆形或正方形,断面为矩形或三角形更适合,操作起来更顺手、更舒适。

(2)刹车杆设计

人推操纵杆比拉操纵杆的反应时间要短。也就是说,当紧急情况下,有效的操纵应该是推这个动作。因此,当工作的油锯需要停止时,刹车杆应该是向前推的,此时刹车带抱紧链轮,链条停止运转;当需要油锯恢复正常工作,向后拉刹车杆,则刹车带松开链轮,链条恢复工作。如图4所示,男性最宽手幅大约为97毫米,刹车杆把手长应当在100-120毫米,带手套长度最少增加10毫米。因为是操作活动的把手,采用22毫米左右的直径最好。

(3)控制键设计

操作人员在其工作过程中免不了重复进行开关操作。重复地按键操作将增加疼痛和疲劳。按键形状不合理、尺寸偏大或偏小、表面容易打滑、操作力过大等,都可能增加手和手指的疲劳,导致手部损伤。油锯手柄和机身上的按键,其水平截面应为矩形,用手指按压的表面要有适合指形的凹陷轮廓。由图4,选取95%男性手指近位指关节宽度值,后把手矩形按键(拇指操作)的参考值为25毫米×12毫米,机身上矩形开关键参考值为30毫米×12毫米。油锯的拆除及减压旋钮,应该采用指针旋钮的形式,圆形或锥形的旋钮不太适合手上油污或戴手套时使用。如图6,指针旋钮的厚度参考为5毫米左右,长度可以在20-40毫米之间。指针旋钮的造型可以多样化设计,如图7所示。在有多个控制键的情况下,各控制键在形状、大小、色彩、质感以及位置等方面,尽量给予明显区别,使它们易于识别,以避免互相混淆。另外在控制键的安置上,必须结合操作者的使用习惯及生理需求,让操作者在合理的下操作,避免劳动损耗,使其与人的自然行为协调一致,如图8所示。

2.材料选择

林区工人非常欢迎质量轻的油锯,这是毋容置疑的。国内油锯的重量绝大部分在4.5公斤以上。而德国、日本、美国的轻型油锯的重量大都在3.5公斤以下,如日立CS25EC(S)单手操作油锯,重量仅为2.9公斤,可挂于腰上,上树爬山时方便携带,体积虽小但却毫不影响动力。因此,我国油锯只要在材料和发动机性能上下功夫,使用轻质合金(如镁铝合金)和合成树脂材料进行优化设计,重量可以大大减轻。另外,与手相接处的部位,材料的触感与操作的舒适度有着很大的关系。如工具手柄上覆盖的黑色软胶以及皮纹明确地告诉使用者,这里是可以用手把持的。此外,控制键上的磨砂、槽纹或花纹的材质,也可以使操作更加准确。

3.色彩设计

油锯的色彩人机设计主要体现在:

(1)较紧张工作中能完成快速分辨,操作准确安全,提高生产率。不同的功能最好进行色彩分区,并且需要用到对比较为强烈的色彩。

(2)需要遵循有关技术标准的规定和已被广泛认可的色彩表义习惯。如红色为警示,须做开关使用。

(3)宜用沉重、坚实的色彩,给人一种稳定、安全的感觉。

4.设计案例分析

受宁波大业工业设计公司的委托,笔者为国内一家致力于高端园林机械产品的公司设计一款导板为16寸、功率为1.7千瓦的轻型油锯。目标用户为农户、园艺工人、农场工人和手工匠人等,适合家用、装潢、物业、园林公司等单位。产品定位为砍伐小树、削剪灌木、建造树顶小屋,以及准备过冬薪柴专用油锯。特点是轻便省力,低震动,在恶劣条件下,油锯质量稳定,性能可靠等。这款油锯依照人机工程学原理进行设计,整个机身材质为高强度塑料,能耐高温、耐腐蚀、减震、耐摔。具体部件设计包括:环形把手部分表面采用黑色橡胶材质,直径为30毫米,宽为200毫米,高为200毫米;后把手部分直径为30毫米,长为130毫米,高为120毫米;刹车把手直径22毫米,宽110毫米;发动机罩形态为放射圆形,散热性好,中心处可放公司LOGO;控制键的排布比较集中,便于识别和操作。在色彩设计上使用了较为跳跃的红色、绿色、黄色和橙色,使得产品外观色彩醒目,而且具有视觉舒适度,一改以往工具设计中的色彩运用的局限性。此油锯适合多场合环境作业,其特点是质量轻、功率大、结构简单、造型新颖,其造型设计严格遵循了人机工程学的设计原理,操作更轻巧,使用更便捷。

四、结语

第2篇

空客凭借欧洲的航空工业基础,率先在大型客机上采用侧杆代替沿用了几十年的中央操纵杆,并用电传操控代替了机械操控。2014年6月空客在美国申请了一项专利,提出了未来基于实时显示技术与交互技术的无窗驾驶舱,该驾驶舱可以不需设计在飞机前方,而是可以在飞机的任何区域,该设计颠覆了现有飞机驾驶舱的概念。巴西航空工业、庞巴迪、达索等支线客机及公务机制造企业在驾驶舱造型设计方面更加具有灵活性,尤其是公务机的驾驶舱,注重造型的个性及多种材质的运用。达索公司的创始人马塞尔•达索(MarcelDassault)曾经说过:“Foranaircrafttoflywell,itmustbebeautiful(漂亮的飞机飞得漂亮)”。这句话不仅适用机的外形,也适用机内部的造型设计。中国曾研发过大型客机“运十”,其驾驶舱造型基本仿造了波音707。波音前副总裁乔•萨特回忆道:“我们登上了飞机并进入驾驶舱参观,驾驶舱里的布局和707飞机简直如出一辙。”目前中国的商用飞机事业蓬勃发展,其市场定位是面向全世界———包括发达国家的客户,同时这也意味着中国的商用飞机将面临国际航空巨头的直接竞争。市场定位和竞争环境决定了中国的商用飞机驾驶舱设计必须是世界先进和一流的设计。因此,对世界现役飞机的驾驶舱造型设计进行研究分析十分必要,可以利用后发优势,推陈出新,尽快在设计上实现超越。

2代表性驾驶舱的聚类分析

造型设计不同于工程问题,很多情况下是靠设计师自身的经验积累及不断尝试获得的灵感。“产品造型领域,设计思维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并重,其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决定了产品造型设计领域的知识与工程设计等其它领域相比,缺乏明确的知识界定和内涵。”基于案例的研究是一种对设计问题求解的有效方法,对机驾驶舱设计而言,案例是前人大量经验积累的成果,对成熟案例进行研究可帮助设计师迅速找准设计切入点、明确造型设计的方向定位。对驾驶舱而言,成熟的设计案例均是经过长期的实践检验,对新兴制造商有重要的参考意义。由于可供研究的现役飞机机型数量较大,而源自同一家公司或同一系列的机型,本身即有着明显的相似性。如巴航工业的莱格赛系列飞机,其驾驶舱造型的相似性很高,可以作为一类进行造型研究,只需要挑选出代表机型即可。本文中采用相似性聚类分析与多维尺度分析的方法,用以挑选出具有代表性的案例样本,这些样本可以代表绝大多数机型的造型特征。

2.1驾驶舱造型相似性调研

在此调研阶段,首先通过网络搜集了国际上12家商用飞机制造商的66款机型的驾驶舱图片,并对图片进行处理,去除多余的视觉干扰因素,使图像尽量保持相似的角度及色彩,并借助小样本调研进行了66款驾驶舱的造型相似性判断聚类分析。选取了对造型设计或驾驶舱有一定了解的人员共30名作为被试者。设计类及航空类专业研究生、飞机内饰设计师、退役空乘等三类人群参与本次调研。调研采用两分法进行聚类,考虑到机型数量等因素,本次调研中的66款驾驶舱机型设定分为8组。调研过程采用的是本研究团队制作的、一款基于Flash软件开发的造型相似性判断工具。被试者通过完成分组任务来展现他们对驾驶舱造型的相似性判断。

2.2聚类分析与多维尺度分析

本文将聚类分析和多维尺度分析的结果综合起来,帮助选取造型上具有代表性的驾驶舱。在一个被试者完成其分组任务时,上述造型相似性判断工具能自动生成关于66款驾驶舱造型的相似性矩阵结果。对30名被试者的判断结果取平均值后,导入SPSS软件进行聚类分析。将66款驾驶舱分为14组。从14组样本中,根据每个案例分值,挑出了14款具有代表性的机型,这些机型均可以被认为是彼此之间最不相似,即最有特点的案例。但是,有特点并不代表先进,比如有的案例被挑选更多可能是因为其密密麻麻的旧式仪表。虽然其造型与众不同十分有特点,但明显不是本次调研希望进行深入研究的理想机型。因此需要借助多维尺度分析,进一步对代表性案例进行判断与筛选。多维尺度分析的结果是将不同机型的相似性数值转化为了二维空间的距离,直观地展现了案例间的相似性分布情况:距离越近,相似性越高;距离越远,相似性越低。

2.3代表性驾驶舱将聚类分析

结果与多维尺度分析结果作为依据,并兼顾品牌及设计特点多样性,最终挑选出10款代表性驾驶舱,用于后续的特征线描绘与提取。

3驾驶舱造型设计特征线的提取

3.1驾驶舱特征线的定义

Jingjing等提出了用特征线总结飞机驾驶舱设计特征的研究方法。根据造型特征线位置和功能的不同,把飞机驾驶舱内饰造型的基本形态和造型结构分为顶控板(Overheadpanel)、遮光罩(Glareshieldpanel)、仪表板(Instrumentpanel)、中央控制台(Centrecontrolstand)和侧操纵台(Sidewallcontrolpanel)5个部分。因操纵杆对驾驶舱的总体造型有重要影响,在此将操纵杆(ControlStick)单独列出,把驾驶舱总体造型进一步划分为6个主要部分。

3.2特征线提取的步骤

在进行驾驶舱特征线的提取时,首先是对原始图片进行描摹,用线条图来表现出驾驶舱空间。然后对全部线型进行重要程度排序,把从属线型删减,强化重要造型特征线的表达,修正透视角度,从而简练地概括出核心设计特征。3.310款代表机型驾驶舱造型特征线的提取特征线提取是把复杂的驾驶舱造型归纳为符号化特征,用以总结不同机型的核心造型差异。在提取过程中对通用性的部件(例如面板按钮等)进行简化处理,重点提取以遮光罩为物理中心与视觉中心的6个部分的大轮廓特征,如图9所示。

4驾驶舱造型设计的差异分析

根据提取的特征并结合不同品牌的多种机型进行判断,驾驶舱设计呈现较强的“大布局趋同,分部件差异”的特点。大布局趋同:从10款代表性机型驾驶舱来看,绝大部分案例服从6个组成部分的划分方式,且每个部分的使用功能类似,说明驾驶舱的功能布局已经趋同化,目前还没有机型采用颠覆性的创新布局。但空客等公司申请的专利显示,各个航空巨头已致力于开创新一代操控布局,并开始布设造型设计专利壁垒。分部件差异:从代表案例每个组成部件的造型对比来看,则部件之间的差异性比较大,仅从单个部件的造型特征就基本可以分辨出不同机型的驾驶舱,说明各个厂商均较为注重驾驶舱内部部件造型设计的独创性。当然过分的独创性会带来标准化的问题:飞机操作的通用性降低,使得飞行执照不能像汽车驾驶证一样广泛通用,执飞不同公司的飞机需要重新考取执照。这对新兴制造商的启示是:需要考虑系列机型驾驶舱之间造型的通用性,这会大大提高机组培训、操作手册编写等客户服务工作的效率。巴航工业作为最大的支线客机制造商,至少有三种不同造型风格的驾驶舱。庞巴迪也有两种以上驾驶舱风格。湾流、达索、赛斯纳等公司主要生产公务机,驾驶舱风格呈现了多样性、个性化的特点。空客各机型的驾驶舱造型多用简练的几何形与直线条。系列飞机保持了高度的通用性,具有基本相同的驾驶舱布局,宽体飞机和单通道飞机可以由同一群飞行员驾驶,降低了航空公司的人员培训成本。空客驾驶舱设计特征可以归纳为:简洁的几何形设计、高度的通用性和“后发优势”的应用。波音机型的驾驶舱有较为复杂的结构和很多细小的体块,整体造型更偏有机形态。波音飞机相对风格多样,新机型会更新造型设计,并应用最新的设计形态语言。如波音787的驾驶舱,大量采用曲线、弧面等流线型设计语言。波音驾驶舱设计特征可以归纳为:有机形态与流线风格、前瞻的设计和“以人为本”的理念。侧杆操控起源于空客,目前巴航工业莱格赛(Legacy)500、达索猎鹰(Falcon)7X、中国商飞C919、俄罗斯正在研发的MC-21等均采用侧杆操控。其优点是可以增加飞行员腿部的活动空间,不会阻挡视线,手臂的可达性更好。从特征提取图来看,采用侧杆操控的机型,驾驶舱整体空间更加简洁,视觉负担明显降低。目前多数机型仍然在使用中央操纵杆,中央操纵杆的优点是更符合驾驶操控认知习惯,并且正、副驾驶可以随时知道对方的操作从而避免误判。但是从造型上来看,中央操纵杆把驾驶舱空间进行了无序分割,破坏了视觉连续性,增加了认知负担。部分厂商对操纵杆形态进行了改进,如赛斯纳的奖状野马(CitationMustang)、巴航工业的飞鸿(Phenom)-300只保留了与中央操纵杆相似的操控方式,但取消了底座增加腿部空间。类似的改进至少从空间划分的角度来看更加合理。

5结论与展望

第3篇

1造型设计的发展

造型设计活动自古以来就与产品制造密不可分。人类建造房屋,制造各种不同的工具,这些都是制造产品。制造产品离不开材料、机构、结构、制作技术,利用材料、机构与结构,人们制造了不同的产品满足了人类不同的需求,即产品具备了不同的功能。在赋予材料与机构、结构某种功能的同时,物质材料必然以某种造型呈现在人类面前。在最初的产品制造中人类并没有去刻意的设计产品的造型,而是它所具备的功能直接决定了它的造型。人类最初刻意设计产品的造型是由于作为艺术活动的造型设计活动被贵族化,一些优秀的手工艺者被帝王或教皇所垄断。这一时期设计的贵族产品偏向了造型而弱化了功能。造型设计活动在工业革命以后迅猛发展。机器大工业的出现使人类制造产品的活动从繁重的手工劳动中解脱出来,产品的生产由手工劳动演变为机械化生产。由于人类追求机器工业的效率,同时由于新技术的不成熟,使得这一时期产品的造型成为简单的纯几何体。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物质产品的极大丰富,市场供大于求,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产品市场的全球化发展趋势,使得产品生产者在满足消费者的物质功能需求的同时,还必须关注产品是否满足消费者的精神需求,因此造型设计已成为一种必然的竞争手段。现代的造型设计除了继续关注产品的功能形态设计外,同时还引入了人机工程、系统工程、价值工程、符号学、品牌形象、消费心理、市场学、绿色设计、可持续发展、营销观念等新生的设计观念。

2产品功能对造型的制约

消费者消费某种产品,首先考虑的是产品的功能,其次才会考虑产品的造型。由此可见,产品的造型形式是服从于产品的功能的。不管款式、色彩如何“流行”,造型决不能阻碍产品功能的发挥,这是产品设计的总原则。例如:灯饰发展到今天,造型已经是千变万化,它不光被用来照明,同时还因其美观的造型被人类当做艺术品来欣赏,然而设计师在设计灯饰时,首先考虑到的依然是它的照明作用,它的各种造型都不能阻碍它的照明功能,同时还要使灯光更加柔和以满足人类更高层次的需求。在周星驰的喜剧电影《国产零零漆》中有一片段是零零漆不断拿出各种造型的剃须刀,有大哥大外形的,吹风机外形的,皮鞋外形的,我们看到这个片段时都会忍不住发笑。这个片段之所以让人发笑就是因为这些剃须刀的造型违背了它的功能。剃须刀的功能就决定了它的外形必须是便于手握的。如果造型过度违背功能,那么它就只能成为一个笑话。产品的功能是产品的灵魂,如果产品失去了功能,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消费者因为需要某种确定的功能而去市场上选购产品,这些产品中能夺取消费者眼光的造型才是成功的造型。产品的功能制约着产品的造型,如何在这种制约中找出一个平衡点是每个产品设计师都在努力的方向。

3制约中的平衡-功能美

造型与功能的发展经历了融合、分离、再融合的过程。在生产能力低下的手工业时代,产品的生产者就是产品的造型师,这一时期产品的造型与功能是密不可分的,而且这一时期的产品有着丰富的个性和特征。造型首次脱离功能是因为贵族为了奢华的生活而垄断了一些优秀的手工艺者,这使得贵族用品多华而不实,而平民产品则是粗制滥造。到19世纪初西方进入工业社会,大批的艺术家加入到家具、建筑、日用品等方面的设计活动中,使得这一时期的产品造型走向了完全不同的两个极端。一种是繁复华丽的装饰纹样的登峰造极-洛可可及古典浪漫主义等;另一种是机器生产的廉价的大批量的以几何形态为主的产品。产品设计发展到今天,功能与造型已经完全融合,随着人类需求的扩展,造型不仅服务于功能还能成全功能使产品满足人类精神层次的需求,这就是现代设计师提倡的“功能美设计”。

4结束语

让产品的功能转化为产品造型的一部分,让消费者在使用产品的某种功能时产生对美的遐想,甚至使消费者在使用这种功能时心情愉悦,使用之后期待下一次的使用,这是每一位产品设计师都在努力的方向,也是产品功能美的体现。

作者:张鑫 行丽珍 杨敏娟 单位:烽火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第4篇

一、产品设计初期效果图表现

手写板完成线稿后或者扫描纸张上的线稿图,在PS中打开调整色阶、色彩范围、阈值等命令,将背景调整为白色,线稿线清晰可见。根据产品色彩整体填加颜色,这其中可以建立选区填加,也可以建立图层蒙版,再用画笔显示或隐藏线稿中不需要的部分,可以同时配以不同软硬画笔和图层填充不透明度,当然还有其他方法,但是需要一定实践经验。这部分是做整体色彩和大的光影关系,需要一定美术基础,或者有一定效果图制作经验。在此基础上,再次使用选区、羽化、加深工具、减淡工具、涂抹工具等进一步细化高光、明暗交界、暗部、反光等光影关系。遇有产品分型线情况,则可以建立选区,执行N个像素灰色描边,加深、减淡工具进一步表现光影关系,也可以采用另一种方式,绘制一条黑线,再绘制一条白线,即可表现分型线的空间关系和光影。需注意的是空间关系是通过线的明暗体现出来的,这也是产品分型线表达的基本思维和方法。人机界面,如按键,这种立体的小结构按键,一般是用形状工具或选区工具描边后建立基本形态,然后做径向或线性渐变,再进一步用加深、减淡工具细化结构特征,最后用斜面浮雕效果等图层样式进一步加强产品立体感。

二、产品设计深入阶段的造型设计

工业产品设计中的产品比例、材料、质感、产品色彩、产品结构是产品造型设计的主要关键设计要素,这些要素的表达,无疑是设计深入阶段的表达重点,表达比例更准确的方式是辅助工具(标尺、网格、参考线)的应用及相关参数设置。例如在做鼠标设计效果图时,先打开标尺,定义和文件一致的设计单位,打开网格及其设置,单位也调到一致,子网格调校为整数,可以借助辅助线找准中心、边界及出血位置,这样做好辅助设置后再打开吸附参考线、网格功能,可以开始精准绘图。工业设计的五大材料分别是金属、木材、陶瓷、玻璃、塑料。以金属为例,在表现的时候,常规方法就是添加杂色和动感模糊配合使用,具体数值要根据文件及材料粗糙程度而定,也需一定实践经验。同时,质感区别于材料,是人为赋予产品的表面肌理感觉,例如铝合金材料就可以有喷砂(哑光珍珠银面)、抛光(形成镜面)、拉丝(形成类似缎面效果)、电镀(覆盖一层其他金属)、喷涂(覆盖其他非金属涂层)等不同的肌理。每种不同肌理的表现是没有固定模式的,要靠平时经验积累,但基本方法是离不开各种滤镜的使用,包括内置和外挂滤镜,例如其中的拉丝肌理可以用杂色加动感模糊完成,喷砂可以白像素上填充杂色再光照通道再模糊。产品色彩可以通过拾色器赋给。最后还有结构设计方面,因为是三视图的效果图,涉及到结构问题可以参考产品造型设计初期效果图表现内容。

三、产品设计后期三维处理

以戒烟的公益广告为例,主界面是美女人像焚烧为警示效果。要大致遵循以下程序:程序1:新建文件,大小为2300*1600,72分辨率,颜色RGB,背景透明,如果需要打印,分辨率300。程序2:打开素材,现在需要做的是删除背景和复制麻豆,在通道面板,右击通道观察图片的最佳对比度,选择红色通道,右击通道并复制通道。每张图的通道对比度都不相同,根据需要选择相应的通道。选择通道副本,将人体轮廓与背景的反差调到最大。程序3:使用减淡工具,选择中间调,曝光度37%,擦亮的区域是头发和身体的上轮廓;使用钢笔工具沿麻豆下轮廓做一个路径,删除影子,重新做个影子。程序4:右击并选择选区,使用画笔工具,按D键设置前景色和背景色,按X切换前景色和背景色,涂抹整个选区;执行:选择,取消选择,使用减淡工具擦亮其他区域。程序5:选择画笔工具,点击X键设置前景色,将美女整个区域都涂成黑色,执行图像-调整-反相,按CTRL+单击图层按钮做一个选区,复制选区;返回原图层并粘贴,使用自由变换改变麻豆的中心,双击图层,重命名为美女基础。程序6:按CTRL+单击图层载入选区,执行:选择——调整边缘,参数设置如下,调整后取消选区,使用污点修复画笔工具来修复皮肤的瑕疵,需要一个完美的肌肤;然后载入烟灰素材,执行:选择——颜色范围,点击背景中的红色,设置容差为95;这个选区并不完美,不过也能使用,按Q进入快速蒙版,选择画笔,硬度100%,涂抹余下的地区,调整画笔大小。程序7:按Q退出蒙版,复制选区,返回原文并粘贴,执行:图像——调整——去色,降低图像饱和度;打开沸凝土素材,使用仿制图章工具,设为柔角笔刷,按ALT+单击上方的区域,图层命名为烟灰,使其不可见,现在决定哪一块区域制作香烟燃烧,命名为草图,使用画笔画出燃烧的区域。程序8:锁定图层使其不可编辑,使用移动工具和CTRL+单击图层让其在最上面,CTRL+j拷贝图层,图层混合模式为正片叠底。程序9:为提升图层意境,选择黄色图层,执行:图层——新调整图层——渐变映射,选择默认渐变,设置成图层混合模式为颜色减淡。程序10:最后,关闭调色板和混凝土的可见性,选择渐变映射图层,选择全部图层,合并复制并粘贴,执行:滤镜,其他,高通,1.5像素,混合模式为叠加。

作者:吴晓慧单位: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

第5篇

1基于特征的形状混合

形状混合技术能由计算机自动融合源物体的形状特征,构建物体间的自然过渡,可用于产品意象造型设计,实现例如由硬朗到圆润的造型演变过程。

1.1预处理

假设源物体被归纳成两条曲线,为更好地保留形态特征,避免匹配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扭曲和变形,需对曲线进行预处理,包括特征点提取、对齐和凸包计算。(1)特征点提取。离散曲率反映了曲线的形状特征,可采用圆弧拟合的方法估算离散曲率,以此为依据提取特征点。假设曲线的控制点点集为{P0,…,Pn},其中任意一点Pi的曲率Ci由相邻3点Pi-1,Pi,Pi+1确定的圆所决定,计算式见式(1)。以所有点的曲率平均值或乘以固定的系数作为阈值,即可提取特征点.(2)对齐。对齐确定了两条曲线的相对位置,不同的对齐方式影响着混合的结果。采用曲线控制点的平均坐标来实现对齐,平均坐标PA可采用式(2)计算得出.(3)凸包计算。当曲线的控制多边形为凹多边形时,需要进行凸包计算。假设控制多边形顶点按逆时针排序,采用式(3)判断顶点的凹凸性。删除点集中的凹顶点,重新计算每相邻两边向量的叉积,反复迭代直至Vi非负,最终得到的点集即为多边形的凸包。由于凹顶点定义了曲线的局部形状特征,需将删除的凹顶点通过等比例映射的方式投影至凸包上,得到的新点集参与后续的匹配.

1.2匹配

匹配是指建立两条曲线间的一一对应关系。采用射线法来进行匹配,如图6所示,假设两条曲线的控制多边形为P,Q,其凸包顶点点集为{P0′,…,Pn′}和{Q0′,…,Qm′},O点为对齐中心,则P上某一点Pi在Q上的匹配点的查找方法为:过点O向{Q0′,…,Qm′}中的所有点分别引一条射线,计算∠Pi′OQj′,记为αij,当αij取得最小值时对应的Qj即为Pi的匹配点.(1)特征点匹配。根据特征点提取的结果建立特征多边形,记为FP和FQ,其对应的凸包顶点点集为{FP0′,…,PFa′}和{FQ0′,…,FQb′}。查找顶点数较多的多边形,假设为FP,遍历其凸包数据,采用射线法在点集{FQ0′,…,FQb′}中寻求匹配,记录匹配点对。然后遍历{FQ0′,…,FQb′}中被多次匹配的顶点,采用射线法在点集{FP0′,…,FPa′}中寻求最佳匹配,标记为匹配点对,其余顶点取消匹配点对和特征点标记,蓝色代表匹配点对,红色代表取消的匹配点对和特征点。(2)剩余点匹配。以特征点匹配为依据完成线段分段,构建曲线控制点凸包数据的对应关系,可有效地保留两条曲线的原始特征,使意象传达更为准确。剩余点的匹配过程包括多顶点匹配、丢失点匹配和等比例映射。①查找顶点数较多的多边形,假设为P,遍历其凸包数据,采用射线法在另一多边形Q的凸包数据中寻求匹配,即为多顶点匹配;在多顶点匹配中,顶点数较少的多边形Q可能存在未匹配点(称为丢失点)的情况。②同样采用射线法对丢失点进行重新匹配,实现了多边形凸包每一顶点的匹配,即为丢失点匹配;顶点间可能存在重匹配现象,如果在此基础上进行插值,将会带来中间形状的扭曲。③引入等比例映射来优化匹配,参与等比例映射的数据为控制多边形的原始顶点数据。

2结果与验证

以“硬朗的-圆润的”为例,挑选了感性评价平均值最高和最低的两个样本:05和07,结合意象认知结果,对轮廓线和表面装饰线进行提取,分别对轮廓线和表面装饰线完成匹配和插值运算,实现基于特征的形状混合,结果如图10所示,形状混合结果图的插值权重依次为0.75,0.5和0.25。为验证形状混合结果是否符合感性词汇硬朗—圆润的过渡,邀请20位被试者(男性10位,女性10位,均具有产品设计经验)进行设计方案的感性意象评价.问卷发放20份,回收19份,回收率为95%,均为有效问卷。经统计,3款设计方案的感性评价平均值,数据表明形状混合可作为产品意象造型设计的方法。

3结论

产品意象认知是设计师理解消费者情感需求的有效手段,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较为重要。结合数码相机造型设计,对基于形状混合的产品意象造型设计方法进行研究。通过对数码相机的意象认知,构建感性词汇与产品特征要素之间的关联,为产品意象造型设计提供依据;通过形状混合技术,生成一系列相互融合的造型,带来丰富的意象造型设计方案,为产品造型设计提供新思路。运用该方法可实现产品意象评价和辅助设计,搭建设计师和消费者沟通的桥梁。在此基础上,后续将进一步深入研究,构建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方便设计师直观地进行产品意象造型设计。

作者:李明珠 卢章平 王春艳 黄黎清 单位:江苏大学

第6篇

1功能对“异形”建筑整体造型的影响

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建筑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它的功能作用。建筑的功能对建筑的影响是最全面、最深远的。毫不意外,建筑的功能对其本身的整体造型也产生巨大的影响。如绝大多数的体育馆、歌剧院都是以椭圆造型为主,如北京的鸟巢以及国家歌剧院等。这类公共建筑需要满足大型活动的功能,而椭圆形容量更大,占地更小,且流线型可以减少风荷载的破坏。又如各大城市的写字楼、酒店等商务楼,它们除了满足办公、餐饮等功能之外,还要求有吸引外界目光的内在功能需求,这对于建筑本身的整体造型就有了一定的要求。这类建筑往往具有高端大气、时尚独特等特点。如上海环球金融中心、上海中心大厦、广州金融中心等。这类“异形”建筑往往象征城市的经济及政治地位,也会成为该城市甚至是国家的地标。

2环境对“异形”建筑整体造型的影响

(1)自然环境

千百年来,人类未曾离开过自然,自然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建筑与自然之间同样有着密切的联系。我们的祖先根据地域地理环境的不同,建造出了不同风情的建筑。在我国,南方有吊脚楼、土楼、竹楼,而北方则有四合院、窑洞等,这些都是典型的在自然环境影响下而建造的独特的建筑。这也是中国因地制宜的传统文明思想的表现。而对于充满现代技术的“异形”建筑而言,虽然它可以摆脱气候对它的束缚,但它依然脱离不了自然环境的影响。“异形”建筑为了能够很好地融入自然,设计师们就必须认真考虑其整体外观造型与环境的融合程度。如悉尼歌剧院,它处于悉尼市区冶北部的海岸边,从远处看,它的外型犹如即将乖风出海的白色风帆,与周围的景色相映成晖。从近处看,它就像一个陈放着贝壳的大展台。无论是像风帆还是贝壳,它的整体造型无疑是自然环境所带来的设计影响。受自然环境影响整体造型设计的“异形”建筑还有迪拜的帆船酒店和美国著名的流水别墅等。

(2)文化环境

自从出现人类文明以来,文化在不断地被创造的同时,它也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自古以来,建筑就是文化的一个载体,同时文化也对建筑产生深远的影响。在每个“异形”建筑的设计中都必须有它独特的设计理念,而地域的文化往往是建筑设计理念当中的一个重要元素。一座著名的建筑离不开它本身所蕴含的文化。设计师在设计“异形”建筑时,不得不把文化元素渗透进来。如广州的金融中心,其标志的创意源于“钻石荔枝”的设计概念。荔枝,产于南国,有果王之誉,历史上咏荔枝的诗词和典故众多,体现了广州金融中心的区域地理位置和人文背景。又如上海环球金融中心,一开始的设计灵感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天地”的理解,正是天圆地方的意思。不过不幸的是由于楼顶的大圆孔远看有些像日本的太阳旗,最终把圆孔改为倒梯形。不过这也是文化对建筑整体造型设计产生影响的一个很好的表现。

(3)建筑外环境

人要立足于社会,就必须与别人打交道,让自己尽量融入人群,适应社会。一座成功的建筑也同样需要很好地融入它周围的建筑外环境当中。当然,这并不排斥它拥有自身的特点。尤其是对于“异形”建筑而言,周围建筑外环境对它的整体造型设计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设计师在设计它的造型时,有时既要考虑他所设计的建筑能否很好地融入到周围的环境,能否与周围的建筑和谐地相处,又要借助周围的建筑衬托出它本身的特点。而这就需要设计师发挥出十足的设计能力来完成。正在上海建设中的上海中心大厦,就是其中的一个代表。在上海中心大厦的方案选择中,有来自众多国家的顶级设计师设计的各种优秀方案。最终,美国旧金山根斯勒的设计方案脱颖而出。它胜出的原因就包括该作品既能够与已建成的上海金茂大厦和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很和谐地相处,形成三足鼎立的态势,又能以它高大的身姿和独特的造型突出它的重要地位。

3技术对“异形”建筑整体造型设计的影响

在设计建筑的过程中,设计师们不仅仅要考虑建筑的功能、外观等方面的要求,同时还要考虑在当今所拥有的技术前提下能否把它建造出来。因此,在建筑的整体造型设计过程中,也会受到科学技术的束缚,特别是对于“异形”建筑这类建筑。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建筑技术也不断地向前迈进,各种先进的建筑技术先后问世。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带动下,建筑技术也开始向数据化方向发展,设计软件的不断开发更新,使“异形”建筑的设计更加方便、科学。这也给“异形”建筑的设计提供了很多便利。近些年来,建筑设备与施工技术也不断地更新,给“异形”建筑施工带来极大的便利,解决了各种施工技术难题。建筑材料的发明也给“异形”建筑提供良好的条件,如各种钢及玻璃的发明,使得“异形”建筑的造型千变万化,而这多数都归功于幕墙技术的不断前进。在未来,更多令人惊叹的“异形”建筑会随着新技术的产生而耸立在人类的面前。

二结语

第7篇

(一)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在国产角色扮演游戏中的表现

中国古典建筑文化源远流长,造型丰富多彩:亭台楼阁、殿堂榭舫、廊轩厅斋,并且各代建筑均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如秦汉宫殿之古朴威严、隋唐宫殿之华丽恢弘、明清宫殿之宏大壮美。在园林建筑之中,亭台楼榭、山石花木、池沼溪流,皆因地制宜,可谓巧夺天工,浑然天成。其他如寺院的肃穆庄严,清远宁静,沉定人心;民宅的古朴亲切,生活气息浓厚等。传统建筑艺术让游戏设计师有了丰富的信息和资源以在虚拟世界中开荒拓土,搭建一个全新的世界。在多数国产网游中,对游戏建筑的造型设计,都大量借鉴了中国传统建筑的造型进行创作,即便个别游戏为了游戏风格的统一加以夸张,但其背后的传统风格依然显而易见。在国产网游《大话西游》的场景设计中,亭台楼阁的造型设计保持了中国传统建筑的风格特点。这种对传统建筑语言的直接转化让游戏场景更给人真实感。它的模型制作精良并结合中国古典元素进行了创新,如亭子横梁上的太极图,配合木质对联的装饰,整体造型古朴典雅。这种对文化元素的汲取、解构、整合也是很多游戏场景设计的惯用手段,用来增加画面美感;大殿朱红色柱子配合鎏金的龙纹装饰,皇家气派尽显无疑。之所以对“门”大加修饰,因为在中华文化数千年演变中,门变得越来越厚重庄严,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符号。建筑体现出的威严与温馨、辟邪与祈福、驱恶与迎祥、高尚与正直、血腥与祥瑞,所有这些都是借助“门”这个独特的载体,糅合、统一、发扬并展示出来的。这种设计不仅保留了传统建筑文化的基础元素,维系了游戏基础世界观的架构,符合了人们传统的理念,更符合年轻人的审美需求,达到了商业性、社会性与艺术性和谐共融的效果。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大国,传统建筑的造型也极具地域特色,这种地域性、民族性也被运用在网游设计中。在网游《梦幻西游》中,Q版的游戏风格难掩徽派建筑的神韵:高墙翘角、黑瓦白墙。在《天下3》中,九黎这一关卡的建筑造型独具民族特色:前排落地房柱搁置在下层地基上,最外层不落地房柱与上层外伸出地基的楼板持平,形成悬空吊脚,上下地基之间的空间就成为建筑的底层,整体造型依山就势,鳞次栉比,层叠而上。这种穿斗式的造型便是设计师借鉴了苗族传统的吊脚楼造型设计而成的(图2右)。这种建筑的设计思想,也反映了天人合一的自然观是中国古代建筑中始终遵循的指导思想之一。可以说,无论是传统徽派建筑还是民族建筑文化,对游戏艺术创作尤其是场景设计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二)欧美传统建筑的造型特点在角色扮演游戏中的体现

欧美传统建筑以石材为主,造型带有明显的宗教神秘色彩,这源于欧美人对宗教虔诚的信仰。欧美传统建筑的造型风格多样:罗马式、希腊式、拜占庭式、哥特式、巴洛克式等,种种鲜明的造型特点也是游戏师最佳的灵感与取材来源。在游戏设计中市井文化同样不能忽略。在诸多欧美网游的建筑中,比如小酒馆、铁匠铺、民房都是根据欧美传统建筑石木搭砌的特点来设计的。玩家对于游戏世界观的第一印象,是建立在已有文化基础上的,这种文化的认同感对任何一款网游都是极为重要的要素。

二、游戏景观的造型设计与传统文化

(一)中国传统宫殿、园林对游戏景观设计的影响

中国传统建筑景观具有明显的时代性与地域性,北方以恢弘大气的宫殿群落闻名,南方以山明水秀的江南园林著称,二者也成为游戏设计师的设计源泉。中国宫殿建筑斗拱硕大,金黄琉璃瓦铺顶,配有绚丽的彩画粱柱、雕镂细腻的天花藻井、汉白玉台基、栏板,以及周围的建筑小品。在国产网游中,宫殿造型的场景可以提升游戏自身的文化品位,需要设计师加以艺术化的创新。中国的园林建筑历史悠久,以山水为主的中国园林风格独特,其布局灵活多变,将人工美与自然美融为一体,形成巧夺天工的奇异效果。这些园林建筑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隐建筑物于山水之中,将自然美提升到更高的境界。而在角色扮演类的游戏中,这种建筑文化恰恰为游戏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场景。

(二)中国传统绘画艺术对网游自然景观设计的影响

作为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中国画在技法上也深深影响了网络游戏在自然风景上的构图设计。中国画讲究散点透视,这样可以让画面拥有更加宽阔的视野,构图灵活自由,画中的物象可以随意列位置、冲破了时间与空间的局限,以表现壮美景观的磅礴气势。

三、结语

第8篇

技术美是人们把审美引入技术活动中,用美的尺度衡量产品效用功能与精神功能、实用功能与审美价值相互统一的深度[5],是从哲学角度对美学的思考。用于服装设计领域,反映出在人文、经济综合体系内利用技术创造有时尚元素特征和附加价值的形态自由化信息,满足服装造型与人体静动态实用机能的关系,以功用性进入市场;同时在一定消费条件下,服用者能用感知觉的变化清晰地表露个性特征。而技术与功用等的谐调整合能实现服装造型的精神和内涵演绎,符合消费者心理等多层面需要,故技术美赋予服装造型独有的特征:1)技术要素的情感化与艺术化。服装造型内涵以外在整体和内在局部形态传达,在物质满足无法适应的消费时代,有明确结构、材料、工艺等技术要素印迹的服装需要能够承载文化及象征性等非物质意义的情感符号作为传播手段,设计者依据审美变迁对技术要素的表达方式做形态美的感知、提取和优化,将具有明显非同步特征的各形态要素艺术化,使隐匿的技术情感转化为超越服装商业价值的艺术情感与文化生产力,使服装造型成为各时间段文化变迁的情感物化产物。2)造型形态设计中事、物的互助化。现代服装造型设计是通过建立在穿着状态基础上的、形而下的有形物质设计表达形而上的理念,符合着装者全面要求的外形和内在结构等方面的“人—机—环境”大系统设计,技术科学与人文科学的融会使其关注的不只是服装“物”概念,还包括特定时空下“人—人”或“人—服装”间行为的互动与信息的互通,即服装“事”概念,从而将相应环境下表层显性和深层隐性的文化意义联结,增强了设计物质性和精神性的“双性”特征。

2服装造型多元形态技术美表达分析

2.1功用形态技术美表达

服装功用性是服饰文化成因之一,描述因功能所决定的基本形式无法满足精神需求,将“人”的特性和周围“物”的协调收纳进来,使处于多样化审美感知等环境中的受众产生一定生理、心理效用等,借用有象征意义的表现手法,赋予服装动态系统相应的精神活动能力[6]。功用传统一直是服装造型设计的中心,尽管技术引发的物质丰富改变了受众价值判别标准内涵,服装造型形态自由性增强,但经异化的设计活动对被动的功用特征影响甚微,各类设计元素以理性技术手段按美学原则造型,用近于装饰的手法隐匿功用形态,让其呈现局部具象化或整体抽象性的艺术张力。如军服造型包括外廓型的功用差异和内饰物标识的功用差异,男女军服常服廓型采用“T”“X”型,用后腰横带、束腰等方式收腰身,既满足日常活动,又在形态上突出功能美感;姓名牌、级别资历章、绶带、胸标、臂章等内饰物则增强军服作为职业装的识别功用性。功用形态技术美在生活中极为常见,其语义传达全面考虑人在服用过程中的生理、心理、行为、环境适用性的硬件要素,同时满足其感官审美体验性的软件要素。

2.2材料形态技术美表达

造型设计是有目的性的对材料和物体做组织、加工的综合五感创造过程[3]。人们对材料质地及服装产品整体意象等的感知是动态发展过程的,各生理器官感知材料自然原始的物理特征,通感与空间结合,互通人类感官世界的真实性,引发心理情感体验与共鸣。新材料涌现、新织造工艺、后处理技术与二次成型技法等都丰富着服装造型材料形态语言,使其与特定社会文化相联演绎出一定象征意义,反映服装的“物—物”关系和“物—人”关系。1)服材表面特性为基础,表现为已有质地、色彩组合和图案描绘等二维或二点五维平面与空间所打造的表面视觉一次肌理效应。技术美感染力融合传统与现代众多色彩、纹样的具象与抽象形式,从绘、泼、溅、染、磨等平面或肌理技术手法中汲取营养,用建立于材料本身特性基础上的特有语言、观念和感受触动着装主体的情感情绪。图1为Etro2013春夏时装系列[7],材料形态注重材质表面的数码印花处理,和服与一块布的无结构造型、长袍式样与东方风格的鹤、凰、花卉等动植物图案巧妙组合,以廓型和冷暖配色的过渡与布局,共同描绘出东方文化意蕴与西方色彩热情的融通。图2为Prada2013春夏女装[8],用段染、浸染、喷染等染色技术以色晕渐变把自然界的抽象为系列绸缎服的图案装饰;裁片染彩变换以无彩色为主,染色扩散的纯度明度色晕变化产生水色光影效果丰富材料视觉;衣身局部的纹样以柔美无彩色与淡粉色的互溶过渡实现色晕与硬质绸缎的和谐共存,用抽象性突出设计的东方风情禅意。此类技术美描述逐渐突破材料单纯色彩视觉影响,融入更多款式细节设计变化,将服装设计要素做充分组合。2)以服装材料二次形塑为延伸,在心理感知基础上依靠技术建立材料延展的虚拟特征属性与物质状态,或用织造形成内部肌理,或用表面立体、镂空处理、符号与细节质感和肌理的形塑演绎节奏韵律形式的空间层次感,由空间视觉纹理变化引发触觉、嗅觉等心理特征,传达成衣某些效用信息;二次形塑可用于整体或局部的体量扩张与空间延伸,包括拼合式形塑、复立体形塑和破坏性形塑。图3为邓皓2011春夏针织连衣裙[9],将伊斯兰建筑礼拜殿内柱上花朵式放射状小尖拱龛的抽象体作为裙身针织纹样,采取对称、连续、循环方式形成二方或四方连续纹样点缀裙身;裙摆则以独有的针织技法织造纹理实现表面立体特征肌理,而抽缩堆积获取了人体空间由深至浅的立体廓型围合过渡,于流动的服饰变化中将伊斯兰建筑文化刚直而纤柔的艺术风格呈现出来;图4的Etro2012秋冬女装款式[10],用腐蚀加工在丝绒表面做对称的通透花式纹案,材料肌理层次视觉多变,人体肌肤和面料间的反差若隐若现,带出材质形塑中的色彩变化;皮革镂空款式中则将材料二次形塑中“二”的概念丰富化,在同一款服装中用镂空皮革与毛料组合,精致的镂空点、皮革边缘自然波浪褶的流线感与毛料厚实感共同演绎款式的刚柔特征。材料二次形塑增加了材质的艺术情感和审美感知,可通过表面肌理的不同程度处理达到五感交联的状态。

2.3结构形态技术美表达

服装造型整体印象由外轮廓决定,并引出具有丰富直观感知的物质实体,而结构技术是外轮廓实现基础,能构成服装并展现与装饰相同的空间张力和生命感知韵律,提供与功用性相适的空间形式。其技术美感通过服装成型内外块面与人体凹凸区域的位置关系、相连或相拼块面边界线形态等信息传递,现将结构形态技术美语义概括为两类:1)借省道、褶裥、分割线或垫衬等内结构语言,按人体线、面差做空间维度动态软性雕塑体,服装体现“微建筑”的美感和流线性。图5为巴黎世家的设计师尼古拉•盖斯奇埃尔2012春夏女装用结构变化演绎先锋主义建筑形态服饰[11],以宽松式为原始状态,结合人体颈、胸、腰、臀的连续双曲面,利用面料折裥成型技术塑造颈前凹面、胸腰落差收式夸大腰腹臀凸面的连续空间变化,用“虚—实—虚”过渡的折裥式省缝划分为侧结构面和中设计面。设计面边缘虚化的省式折裥影响造型流动美观性,体现设计者对款式的结构感知和风格定位;结构面省缝折裥形态依据设计面形态变化,除能辅助塑造风格特征外,体现板师对人体结构的理解,保证成衣完整的塑形效果。2)用结构“破”“立”关系创造时代感知形象:一是突破人体比例、表面起伏和面面转折限制,以块面二次构建的体量感、层次感和错视感等形式法则,塑造建筑结构力量感;二是消解省道、分割线形态特征,以折叠、包裹、卷曲等灵变性、容纳性结构手段确立人体美感时代精神性的“无结构”模式;从结构创作理念等方面破理性、立感性。图6为比利时设计师马丁•马吉拉2009秋冬利用结构破立关系建立起肩部的屋檐建筑特征[12],“虚化”的结构性细节与“物化”的装饰性细节弱化人体肩形特征,用肩角耸起夸大廓型特征,领口及腰间的过渡曲线体现面料自然线性向结构力学建筑技术美的转变,取得刚硬与柔美相间的精致外观效果;如图7所示,川久保玲2012秋冬女装将强烈几何感的二维平面理念用于服装造型设计形成纸片装概念[13],融合材料性能的斗篷式阔摆、大斜度肩颈线、扁平的弧形香蕉袖、略微前置的衣袖窿位、边缘接口经压缝工艺处理的廓型等牵引出整件衣服扁平视觉效果的刻意立体造型,灵巧而坚硬的线性特征、纯粹且简化的空间状态演绎出二次元向三次元空间造型的认知。

2.4工艺形态技术美表达

服装工艺形态是传统手工制作和现代工业生产发展背景下产生的技术与文化形态,是对现存事物作美化整理的动态历史过程,工艺师借助一定材料、工具、审美能力和技巧,在精神与物质材料、心灵与审美对象相互作用、相互结合的情况下,充满激情与活力的创造性实践活动[14-16]。按流程顺序划分为:前期生产准备、铺排料工艺、剪裁工艺、缝制工艺、整烫塑形工艺、质量控制、制订技术文件以及流水线设计等[17],其中综合物料特质、机械设备、后整理技术、生产管理等多学科知识,将传统和高新技术融合,获取形神兼备的审美载体。前期准备和铺排料裁剪工艺为后期造型技术做好材料形态、结构形态准备;缝制工艺是造型实现基础,并在快节奏的生活中由静态向动态发展,按其制作特点和艺术形态分为基础工艺和装饰工艺;基础工艺缝接各衣片实现从平面向立体式样转变的工艺技术,如成衣开衩工艺、开门工艺等;装饰工艺用于体现设计理念或实现一定功用的工艺技术,或带有东方刺绣、镶滚等传统工艺美术的印迹,或以西方具象或抽象花边、排褶、镂空等立体装饰工艺,借服装承载或移植工艺的文化蕴义。整烫塑形工艺贯穿于成衣制作整个过程,涵盖产前、粘合、中间、成品整烫等几部分,是保证服装符合人体体表凹凸立体性状、实现特定造型结构稳定不可缺少的环节。其中归推拔是成衣造型二次塑形的重要整烫工艺环节,其技术美实现一方面对人体基本结构特征的观察和把握,了解人体凹凸曲面的表达与工艺实现的关系,确立归、推、拔的具体应用;另一方面操作中要对成衣造型有连续性、系统性、区域划分性的充分认识,进而实现工艺操作的连动性。

3结语

第9篇

1.1整体外观造型的平板化

纵观手机发展史,1876年贝尔发明了电话,从此人类的通讯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983年摩托罗拉推向市场的第一台“砖块”手机,开创了移动通信的历史,这款手机的体积为920cm3,重1100克;1995年摩托罗拉推出了世界第一部翻盖手机摩托罗拉8900,其整体尺寸和重量大大缩小;1998年,西门子SL1088是世界首部滑盖手机,这款手机的体积只有167.7cm3,净重185克;2002年摩托罗拉V70是第一款旋盖手机;体积只有56cm3,净重79克;1997年,诺基亚公司的NOKIA9000,集手机、电脑为一体的全能个人通信设备,这款手机使用LCD屏幕以及QWERTY键盘;2007年苹果公司推出iphone手机,引入多触点显示屏和全新用户界面,让用户手指即可控制iPhone;2013的iPhone5S体积仅为55cm3,重量为115克。由此可见,手机体积的压缩变化可以说是日新月异。

1.2人机界面的平面化

人机界面的定义是:一般把机器上实现人与机器互相交流沟通的显示器、控制器称为人机界面、机器上与人的操作有关的实体部分,也是机器的人机界面。手机显示屏幕的发展呈现出平面扩大化趋势。摩托罗拉的第一台“砖块”手机是没有显示屏幕的,在之后的十几年时间里,手机的显示屏幕一直是以黑白两色为主,屏幕的厚度较大;2001年诞生了第一台单色显示手机:诺基亚8250;2000年第一台触屏手机诞生,当时的触屏还是黑白屏幕的模式;2003年,三星S300采用了双屏显示的方式;2007年的第一代苹果iphone手机采用led的多点触控屏幕,手机的屏幕增大至3.5英寸;当今的三星手机的屏幕则增大到5.3英寸甚至更大,市场反应良好。目前的OLED技术研究日渐成熟,手机的屏幕可能实现卷曲、折叠等特性。随着显示技术的发展,手机的显示效果逼真。当前的智能手机基本都是液晶显示屏(LCD),显示的色彩范围也大大增加,屏幕的亮度也趋于自然,人眼注视手机屏幕的视觉效果与观看印刷杂志的效果并无太大差异,对于人眼睛的伤害大大降低。手机操作界面与显示界面呈现一体化趋势。传统的手机键盘是以9个数字为主的模式排列的,之后黑莓手机的全键盘模式引入了电脑的QWERTY键盘大大提高了输入信息的速度。到了现在,虚拟多点触控键盘已经成为主流产品,至此手机的屏幕和操作键盘合二为一了。语音识别、体感控制等新的交互技术正在丰富着手机产品的操作界面。

1.3电源的平面化

手机的电源主要由电池和充电器两个部分组成。随着技术的发展,手机电源由厚变薄,容量由小变大,重量由重变轻。一直以来,手机电池的体积成为制约手机造型的关键因素,手机电池经历了镍镉电池到镍氢电池再到锂电池,以及今天的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电池的发展一直都在向着续航能力更强、更加环保的路线前进着。当今的智能手机的应用软件繁多,需要容量更大的电池。一般来说,容量越大,体积就越大,这与手机平面化趋势相矛盾。在黑白屏手机时代,接打电话是主要功能,一块电池可以待机一个星期;在智能手机时代,一天一充电是不可避免的。就目前来说,手机日益增加的应用软件功能与有限的电池容量是手机发展的一个主要矛盾,近些年兴起的移动电源技术弥补了手机电池容量不足的问题。手机的充电器部分属于外置部件,通过USB接口连接充电,无论是充电器还是移动充电设备,虽然没有增加手机本身的体积,但是增加了人们携带的负担和使用的复杂性。正在发展的无线充电技术必将简化手机的电源部件,无线充电技术主要有电磁感应、无线电波和电磁共振三种方式。电磁感应是比较有前景的技术,其充电原理是:将电流转化为电磁能发射出来,而手机端接收并把磁能转变为电流从而得到稳定的直流为手机充电。

2电子技术的智能化带来的手机操作方式的革命

2.1人们行为的改变

设计是为了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如果说盛田昭夫的walkman随身听改变了人们听音乐的方式,那么智能手机对于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太多太多了,无论你是在公共汽车上、地铁上,还是在会议室、休闲娱乐场所,几乎所有人都在低头摆弄自己的手机。人们花费了一天当中的大量时间在手机上,发微博、看视频、读书、处理文件等工作在4G网络时代下,变得轻松自如。智能手机,正在一步步的改变人们的行为和生活。

2.2人机交互方式的改变

传统的按键式键盘需要手指去适应键盘的布局,在多点触控技术发展完善的今天,手机的操作方式从单手操作到两手并用,从按键操作到滑动手指。手机的操作方式越来越自然化,更加接近人的本能动作,在下意识中就完成了命令的输入。人与手机的交互方式正朝着“人机合二为一”的方向发展,使用者只需轻轻一点就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信息,一改往日手机命令层层进入的烦琐步骤。从操作的反馈来看,美国认知心理学家唐纳德•诺曼认为:好用型产品需要良好的信息反馈。“反馈原则”其含义为:向用户提供信息,使用户知道某一操作是否已经完成以及操作所产生的结果。智能手机简化了按键的操作,但是也增加了操作反馈的不准确性,导致误操作的可能性。对于操纵反馈问题的解决,智能手机通过虚拟按钮的震动、按键形状色彩的变化以及按键的声音来提高反馈的准确性。为了防止误操作的发生,通常的做法是增加操作的复杂程度,如增加锁屏按钮,组合式的解锁动作,或者输入密码来解决。近年来,智能手机的体感与语音识别技术不断完善,操作的方式逐渐符合“自然匹配”的原则“。自然匹配”是指利用物理环境类比和文化标准理念,设计出让用户一看就明白如何使用的产品。智能手机的体感操作技术,是通过人肢体的动作传达特定的语义,用户使用简单的动作就可以完成相应的操作。例如,三星note系列运用了丰富的体感操作,利用手势左右摇摆实现翻页的操作;将手机扣在桌面上可以实现关闭闹铃或拒接来电的操作;选中欲播出的电话号码,只要将其放置耳边即可自动拨打电话;在接打电话的过程中屏幕自动黑屏,当把手机移至眼前屏幕自动亮起;在阅读或长时间注视屏幕的时候,手机前置摄像头可以感知人的眼睛以防止频繁锁屏带来的阅读上的不便。早在2009年的TED演讲中,麻省理工学院的博士生展示了他的产品“第六感”。“第六感”是以智能手机为载体,综合互动投影、多点触控、体感控制等多种新型技术的装置,用户只需要佩戴小型的外置投影设备便可以将手机的操作和显示界面投影到任何能够反光的表面上进行操作。此外“,第六感”运用体感控制技术,通过简单的手势即可完成对手机某些功能的操作“。第六感”标志着智能手机新的设计理念——计算部分和操作部分的分离,利用虚拟现实的技术对产品进行操作,手机的造型设计将趋向于“无”。

2.3多种功能的整合

“手机”顾名思义,指手上的机器,这一命名完全符合当前的手机特征。起初手机是用来通讯的,基本的功能是接打电话、发送信息,那时候叫做“移动电话”。随着手机Cpu计算功能的强大,智能手机整合了电话、音乐和视频播放、电子商务、银行终端、数码相机、照明、数码扫描可以说是万能机器了,如图2所示。传统的产品整合设计是指将不同功能的部分进行模块化设计,然后将这些模块整合在一起,从而创造出多功能的整合产品,关键点在于实体的整合。在智能手机时代,手机的运行依托的是计算能力愈来愈强的CPU,智能手机的多功能设计不再是实体的整合设计,而是应用软件“APP”的设计。手机强大取决于应用软件的开发。例如,现在的“条形码、二维码扫描”软件可以提供购物时比质比价的服务。

3电子技术推动下手机造型设计方法的变革

CMF(Color,Materiaj&Finishing),是指产品的色彩、材质与加工工艺设计,CMF将产品设计的三要素统一起来,通过深入的研究对产品的细节进行处理,从而提升产品的内在品质。在电子技术的推动下,造型的简约设计是目前手机的主要风格,由苹果公司推出的“极简主义”设计风格近年来已风靡全球,成为各大手机企业学习和模仿的对象。纵观国内手机市场,产品同质化现象愈演愈烈,在众多手机品牌中,如果去掉其标志,一般很难区分出各个品牌产品造型上的差异。产品同质化现象是设计缺乏创新的表现,加之山寨手机层出不穷,扰乱了正常的手机市场。因此,CMF设计越来越受到国内企业的重视。传统的手机造型往往可以从结构出发来进行设计,比如滑盖结构、旋转翻盖结构、全键盘结构等。在智能手机时代,单单外观形态的变化已经不足以打动消费者。时尚的色彩和丰富的表面机理足以吸引消费者的眼球,良好的材质触感赋予产品生命力,严谨科学的加工工艺使产品的表面无可挑剔。CMF设计需要设计者首先研究当前的流行色、新的材料和前沿的加工工艺,然后结合消费者的情感需求。从细节上进行设计,如苹果手机按钮的造型设计,做到让人一看就有“想去舔一下”的程度。

4结语

第10篇

关键词:生物结构形态;仿生学;游艇造型设计

中图分类号:U6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7)06-0143-01

一、游艇设计概述

游艇的设计可以分为形态设计、内室设计与结构设计。内室设计包括所有船体内部舱室布局、室内摆饰、装饰风格、色调、灯光等;由于本论文是对游艇造型设计的分析研究,所以在这里对内室设计将不做阐述。结构设计考虑的是在形态设计的基础上对结构处理与材料运用上面的优化设计。结构设计方法有以下几种:经典优化设计的数学规划方法、多目标模糊优化设计方法、基于可靠性的优化设计方法、智能型优化设计方法、船舶结构性能综合评估。形态设计包括船壳与船室的造型设计。

基于生物结构形态的仿生学应用于游艇造型设计中,可以使游艇造型设计与自然环境更为融合,也增加了游艇造型的趣味性,使它更加具有人情味和自然的动态美。同时也为游艇设计特别是造型设计提供指导,为设计师提供更为理性的仿生设计方法。

二、基于生物结构形态的仿生学在游艇造型设计中的研究

(一)游艇造型设计中的形态仿生

在工业产品造型设计上。许多产品是利用形态仿生的。比如英国知名游艇设计师AlexMcDiarmid设计的概念游艇,其设计灵感的来源跟航海没有一点关系,而是悉尼歌剧院的造型、折纸和汽车造型设计等。AlexMcDiarmid设计的100米豪华游艇“Penna”,这艘游艇市设计师观察了鸟类尾羽和飞羽的特征,经过创新完成了一个新的游艇轮廓。再比如Innespace公司研制出了很强大的仿真鲨鱼游艇,这款快艇命名为Seabreacher,长约5米,和真实的鲨鱼非常接近。船身设计有鲨鱼鳍、锯齿牙等象征大白鲨的设计,背部也有象征背鳍的设计。

形态仿生又可分为具象形态和抽象形态仿生。

1.具象形态仿生

具象形态是自然界生物形态,经过对眼睛的视觉神经产生刺激而产生的生理反应,它是一种感觉存在。具像仿生过程并不是对模仿对象的直接套用,而是从刺激产生到形态的运用都需要对模仿对象进行处理,但是在形态上会与生物原型比较接近。具象仿生设计的产品有很高的趣味性和可接受度,所以常被运用在玩具与日用品设计中。

例如:唇形沙发,仿的是嘴唇的上半部分与下半部分,分别作为椅子的靠背和座椅,从正面看就是人的嘴唇,色彩上选用了鲜红色,以达到更为仿真的效果;它是根据马莲·梦露的唇来设计的、是意大利后现代主义仿生设计的代表作。火红的嘴唇原型、雕塑般的质感,非常符合意大利人热情浪漫的性格。

2.抽象形态的仿生

抽象形态是在具象仿生的基础上更高层次的仿生设计,是高层次的思维活动和特殊的心理加工活动。它通过提取生物结构形态中最具代表性的特征,通过从对形态的“感知”到“认知”,然后进行外延性心理编码,得出该生物的心理形态,然后经过设计人员的工业化生产考虑,将心理形态抽象化直到符合具体的设计需求。

(二)游艇造型设计中的结构和材料的仿生

随着仿生学的深入开展,人们不但从外形、功能去模仿生物,而且从生物奇特的结构和肌理中也得到不少启发。其中海洋动物,由于独特的形体结构、运动方式、形体几何参数、组织系统形态及皮肤构造肌理符合流体动力学的特征,常被用做汽车、飞机、游艇等仿生设计的模仿对象。如鱼类具有流线型轮廓,可以减少运动时水流对身体的阻力;它们的急转和起动速度无与伦比,且转弯空间不到身体长度的一半,且具有高速高效、高机动性、低噪声等优点而深受设计师青睐。

比如自然界中最常见的六角蜂窝,就是典型的可以利用的结构仿生原型,它由排列整齐的六棱柱构成,底部由菱形组成,其结构紧密、精妙合理,以最少最小的材料赢取最大的空间,材料少而小,但其空间可利用范围大,可以最大限度的节省构建材料。再比如人们模仿苍蝇的“复眼”结构制成了“蝇眼透镜”;根据鲨鱼鳞片的皮肤,泳衣制造商Speedo公司设计了一种新型连体游泳衣—“鲨鱼皮”泳衣;还有尼龙搭扣的设计,就是在自然界植物种子苍耳籽的粘黏性的启发下设计出来并且得到广泛的应用。

三、基于生物结构形态的仿生学在游艇造型设计中的应用

(一)游艇造型设计中的外形设计要素

游艇造型设计的外形设计不只是纯粹的表象美,而是在满足功能的前提下,合理的运用形式美的原理,将各种美的要素与游艇的使用功能相协调,才能设计出既符合游艇使用功能又满足人们美的享受。

此外,外形设计也包括游艇的工艺技术方面的设计,任何一件产品的完成都要有精湛的工艺和成熟的技术来支撑,通过技术手段来实现其使用功能和艺术造型。游艇虽然不是单纯的艺术品,但也给人艺术的感染力和休闲娱乐的享受功能,体现了技术与艺术的和谐美。

(二)游艇造型设计中的色彩设计要素

色彩是游艇造型给人的第一感性印象,它能直观的表达游艇的主题和风格,还能反映独特的地域文化和风土人情。合理的色彩设计可以提高船员的工作效率、保持最佳工作状态,也使游客有份轻松闲逸的心情。

游艇是水上运行的工具,其使用范围和船体空间都有限,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为了避免危险、警示人们、保障安全,应该在容易发生危险的船置和各安全通道使用安全色或警示标志提醒人们。外观上多采用富有运动感和整体性的色条来装饰,且不宜与舱室整体色调差异太大,要有一定的协调关系,可选用舱室主色调的补色。不同类型的游艇又有不用的色彩需求,如:高速快艇,要突出高速、运动、灵活的特征,色彩上采用鲜艳、明快的色调,如黄、红、白;休闲游艇以娱乐和休闲为主,外观上要讲究稳定性和安全性,色彩宜采用偏向中性的淺绿、浅黄和白色。此外,游艇水线区常被海水浸泡、冲刷和腐蚀,且易脏,所以常用深蓝、铁红色等深色防腐防锈的涂料。船底可用棕色、黑色或与水线区同一颜色。

(三)游艇造型设计中的材料要素

第11篇

关键词:桥梁造型;设计原则;趋势

1、引言

对美的意识和追求,是人类本质活动发生的一种主观意念。随着现代城市建设的发展,要求桥梁结构在实现其跨越和承载两个基本功能要求的前提下,更要充分发挥其艺术表现张力。尤其在改革开放以后, 在我国经济发展的快速推动下, 人们对美的需求越来越高, 在这种需求的驱使下我国桥梁造型与景观设计也在快速前进着。

但是,目前的这种景观设计多是局限于感性小面上的,进行理性的、系统的造型和景观设计,并能与结构设计有机结合,才是最为理想的桥梁设计。目前我桥梁建设在造型方面尚存在的问题主要有[1]:

尽管大型桥梁和一些景观桥梁在美观上受到特别的重视,然而这多局限于感性的层面而缺乏理性的思考。

大量的中小桥存在着美景上的缺陷。

在景观受到强调的桥梁设计中,往往是主体结构标新立异而附属结构草草处理,桥梁各部分之间缺乏统一与协调。

统一高速公路上各跨线桥,或者桥位临近飞多座桥梁,在设计中缺乏统一的考虑和相互协调。

互通立交各匝道桥之间缺乏个性和呼应。即便有较好的平面线形,在实际布设中也往往会造成墩林密布和匝道错综繁杂的结果,大型立交工程尤为严重。

桥梁景观由于周围小环境的破话和恶化而受损,假如没有良好的环境,造型上无论多优美也谈不上美丽。

2、桥梁美的原则

桥型结构布置与周围环境的和谐统一,保持不同名胜地区景观风格,掌握好与周围建筑空间组合变化规律等,是桥梁环境美学构思的主要内容。在客观的美学规律中,以下原则最为重要:

2.1 和谐统一

从本质上讲,多样统一的和谐规律与人类和自然界的一切事物发展规律是相一致的,桥梁结构也是如此,从复杂的结构中提出各种可以相互统一的因素,起到衔接、联系和协调的作用,使整体看起来“天衣无缝”,如桥梁中栏杆、灯柱、桥墩、跨度一般采用整齐划一、形态相近的形式,从而起到整体统一协调、简介明快的效果。当然也要避免单纯的“同一”而产生的单调、刻板,适当的同中求异,才能营造情趣与韵味。

2.2 稳定均衡

桥梁建筑是一种空间实体结构,通过它的外在形态所展示的体量就有一种均衡稳定感。左右的对比存在着是否均衡的问题,上下的对比就产生了是否稳定的问题,二者相互关联。

桥梁建筑作为视觉艺术,应注意强调均衡中心,或者说只有容易察觉的均衡,才会令人满意。人们常使用的手法便是对称形式处理得当的对称美,会表现出令人印象颇深的肃穆、端庄、均衡、稳定感。此外,国内外也涌现出很多打破对称的尝试,涌现出许多造型新颖别致的佳作,如许多独塔斜拉桥、异形拱桥和人行桥等。

2.3 比例协调

在建筑、桥梁、景观园林、城市规划、雕塑、艺术以及绘画等领域,比例协调这一个基本原则都可以说是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我们可以在许多关于建筑方面的著作找到关于比例的论述,现在,“比例协调”已经成为了建筑界公认的一条审美法则。

2.4 韵律优美

工程建筑构图上的节奏与韵律就是通过体量大小的收分,空间虚实的交替,细部构件排列的疏密、长短的变化、曲柔刚直的穿插……等等有规律的重复与有秩序的变化来实现的。韵律结构有规则的变化,能再形式上增加建筑的生动性和情趣性,构件间的联系既自然又明确,有助于取得整体的和谐美。

3、桥梁力学美[2]的呈现

力学是桥梁的基础,脱离桥梁结构的力学原则而去谈桥梁造型没的做法是行不通的。桥梁的力学美,就是在力学原理的约束下,在有限的空间将桥梁的这种力的“形”通过桥梁的实体而表现出来的一种审美感受。桥梁的提醒是里的“形”的外在表现,体形的高度最能表现力度,力度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增加。

力学上的平衡是有严格的理论根据的,而美学意义上的“平衡”是由主观把握的,把握的尺度很难做出一个统一的标准,但也不是随心所欲的。例如,桥梁的主梁采用闭口箱梁时,箱梁的翼缘板在合适的范围的出挑,会达到一种很轻盈的效果;但是如果超过了一定的尺度范围,不仅保证不了力学上的平衡,也破坏了视觉上的“平衡”,这个“平衡”是要我们去感受它。当桥梁的局部在满足力学上的平衡而打破了视觉上的“平衡”,这时会出现危险感,随之也有了动感,桥梁也就被赋予了生命。所以,平衡固然庄重肃穆,但不平衡也不失生动变化。当前许多城市跨河桥梁都采取了不对称的布置,加上特殊的造型,就表现了这种不平衡的美感,显得生动活泼,富有变化。桥梁造型的多变,是桥梁造型发展的一个趋势。

此外,力学中的重心在桥梁反映出来有中心的意思,而我们感受到的桥梁的“重心”,不一定与力学意义上的中心相重合。重心与中心重合的桥梁,给人以庄重、威严及神圣的感觉。桥梁主要支撑着自身重力,力的传递是沿着其作用线的,重力的方向是垂直向下的,所以竖向直线尤其能表现桥梁的力度。桥墩及桥塔就是桥梁力度表现最为直接的部位。桥梁的力学美最主要表现在桥梁的墩柱及桥塔上,桥塔直指天空的线条竭尽地显示出力学美,有时在塔顶收缩成一个尖顶更透视出神秘与高不可攀的气势

4、现代桥梁造型设计趋势

结合时代特征、地域文化、审美要求等,现代桥梁造型设计的发展趋势有以下特征:

4.1 科技赋予的结构性造型。

现代大型桥梁的发展得益于新材料、新技术的不断进步,越来越高程度地满足着桥梁造型设计的需要。现如今创作出了许多以精湛建桥科技为支撑、以凸显桥梁结构骨架形式美的结构性桥梁造型。如鱼骨式弹性结构、不对称斜拉结构、歪塔斜拉结构、新型传动方式开启结构等桥型。这类结构性造型设计,势必也会成为桥梁造型的一大亮点和创新趋势。

4.2 承载地域文化的造型

现代桥梁的设计建造大多追求一桥一景。由于各桥梁所处地域的经济和人文环境皆不相同,在进行现代桥梁造型设计时,应对所在区域的环境进行勘察,应充分了解当地的人文特征、周边气候、地形地物特点、珍稀动植物以及地矿资源、建设规划等情况。结合这些地段的观景,利用桥墩和桥面组成框景,使它们能最大可能地与周边人文环境相协调、融合。因此,创作出能承载桥址地域文化特征的桥梁造型,成为当下桥梁造型设计的一大趋势。

4.3 超越功能主义的造型

时至今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见到各种类型的桥,这些桥在造型上大都让人感觉有些似曾相识、大同小异。随着时间的推移、时代的进步,我国对各种物质、材料的性能有了透彻的了解及运用,拥有越来越精湛的世界级建设桥梁技术。桥梁造型设计经过千年的历史演变和文化沉淀,有了不同风格的变化,人们早已对建造和使用仅仅满足跨越功能牢固的桥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设计出凸显时代特征和超越功能主义的造型,是现代大型桥梁的另一大创新趋势。

参考文献:

[1]陈艾荣,盛勇.桥梁造型设计方法.第十六届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2004:646-653

第12篇

1、主干学科:机械工程、艺术学。

2、主要课程:力学、电工学、机械设计基础、工业美术、造型设计基础、工程材料、人机工程学、心理学、计算机辅助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

3、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军训,金工、电工、电子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社会实践,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一般应安排40周以上。

(来源:文章屋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