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经管本科毕业论文

经管本科毕业论文

时间:2022-04-14 17:17:1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经管本科毕业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经管本科毕业论文

第1篇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发展阶段,应用型本科院校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作为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主要培养具有一定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或岗位群并适应其要求,具有可持续发展潜力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以满足区域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基层一线人才的需求。相对于其他本科院校,应用型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上更加强调实践性、应用性和技术性,相对于其他专业,经管类专业在人才培养上又具有其特殊性。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毕业论文(设计)必须适应经管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有助于夯实应用型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经管类专业在构建毕业论文(设计)质量评价体系的过程中,应坚持五个原则,即实用性原则、专业性原则、学术性原则、全过程评价原则和多主体评价原则。

(一)实用性原则

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强调实践性、应用性和技术性的特点,凸显出实践教学体系在整个教学环节中的重要性。作为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毕业论文(设计)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意义重大。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经管类专业毕业论文(设计)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首先应该遵循实用性原则。坚持实用性原则,一是要求学生提高毕业实习的效果。毕业实习是学生在毕业论文(设计)撰写前的最后一次实习,要求结合实习企业尽可能搜集与毕业论文(设计)撰写相关的资料,为毕业论文(设计)写作打下坚实基础。二是要求毕业论文(设计)在选题上多联系社会和行业实际。结合实习企业来选择毕业论文(设计)题目,鼓励学生撰写实习企业调研报告,解决实习企业的实际问题。对于拥有意向就业单位的学生,应结合意向就业单位确定毕业论文(设计)题目。论文(设计)选题联系实际的好处是,一方面学生容易驾驭,完成的论文(设计)对于实习企业(意向就业单位)具有直接的应用价值;另一方面也便于学生提前熟悉企业,有利于学生就业。三是要求实习企业(意向就业单位)参与到毕业论文(设计)的评价中,以毕业论文(设计)的研究结果是否为实习企业(意向就业单位)采纳应用,是否适应企业需要,帮助企业解决了经营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为评价标准,对毕业论文(设计)质量进行评价。

(二)专业性原则

相对于其他专业,经管类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具有自身的特点和特殊性:一是经管类毕业论文(设计)的研究对象主要是社会经济与管理领域的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对象兼具研究“人性”和研究“科学性”两个方面;二是研究所依据的第一手资料不可能通过在实验室开展实验来获得,而是需要通过开展大量的社会调查活动来获得。开展广泛深入的社会调查,进行大量的资料收集,是做好经管类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关键。上述专业性特征决定了经管类专业应构建适应自身特点的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评价指标体系,而不应使用适应所有专业的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评价体系。

(三)学术性原则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是高校本科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综合素质得以培养、锻炼和提高的重要环节,也是大学生获得学位的必要条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管理条例》第四条规定,“学士学位获得者应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而毕业论文(设计)写作是获取这种初步的科研能力的主要途径。学术性原则要求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符合基本的学术规范,学生应掌握基本的研究方法。

(四)全过程评价原则

毕业论文(设计)的完成要经过前期准备、选题开题、中期检查、终期答辩和后期评审等诸多环节,各个环节缺一不可,每个环节的过程质量也将影响到论文的最终质量。因此,应该对毕业论文(设计)的这些环节开展全过程评价,进行动态的管理,而不应静态地评价最终完成的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全过程评价,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和认真的工作态度,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加强过程管理,保证毕业论文(设计)的最终质量。坚持全过程评价原则,一是要求将前期准备、选题开题、中期检查、终期答辩和后期评审等各个环节纳入毕业论文(设计)评价体系;二是要求对每一环节的评价进行细化,保证对每一环节的评价和监控落到实处;三是要求根据重要性程度不同,对每一环节进行适当的分值分配。

(五)多主体评价原则

论文评定是一种定性分析,评定者的个人判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即使构建了完善的评价体系,由于不同评价主体对于评价标准的理解、掌握不同,实际应用中仍然会存在较大差距。为防止评价主体的主观判断给毕业论文(设计)成绩带来的误差,目前普遍采取由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教师和审阅教师同时评定同一毕业论文(设计)的方法,即“双重评分法”。本文认为,为尽量降低评价主体主观判断带来的误差,应坚持多主体评价原则。坚持多主体评价原则,一是要求评价主体尽量多样化,不仅将毕业论文(设计)的指导教师、审阅教师和答辩组纳入评价主体,还应将学生的实习企业(意向就业单位)纳入评价主体;二是要求在指导教师、审阅教师和答辩组之间进行适当的分数分配,充分发挥答辩组的集体决策作用,赋予较大的分值;三是要求企业评价在毕业论文(设计)中占有一定的比重,考虑到企业评价的随机性,这部分分值占比不宜太大。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经管类专业毕业论文(设计)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

按照实用性原则、专业性原则、学术性原则、全过程评价原则和多主体评价原则,应用型本科院校经管类专业可以分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三个层次,构建毕业论文(设计)质量评价体系。

(一)一级指标

一级指标包括开题答辩、中期检查、指导教师评分、审阅教师评分和答辩五个部分。开题答辩重点考察毕业论文(设计)的前期准备情况和选题情况。中期检点考察学生对论文(设计)的期间完成进度和完成质量,防范抄袭现象的发生。指导教师评分和审阅教师评分考察内容相同,主要包括毕业论文(设计)的学术水平,实用性和创新性,实习企业(意向就业单位)对毕业论文(设计)的评价。答辩综合考察学生对实习企业(意向就业单位)的熟悉程度,对相关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对论文内容的熟悉程度,是否具备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

(二)二级指标

一级指标下设立二级指标,其中,开题答辩设立毕业实习效果和选题两个二级指标;中期检查设立完成态度和完成进度两个二级指标;指导教师评分和审阅教师评分下设立毕业论文(设计)学术水平、毕业论文(设计)实用性和创新性、企业评价三个二级指标;答辩下设立自述和回答答辩组提问两个二级指标。毕业实习效果和选题两个二级指标反映了实用性原则。毕业实习效果好,能为毕业论文(设计)的写作积累论据或基本材料,是应用型本科院校经管类专业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根本保障。选题好,要求联系实际,密切关注本专业学术前沿动态以及社会生活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选题应该大小和深浅适宜,涉及内容不宜太庞杂。中期完成态度和完成进度两个二级指标反映了全过程评价原则,中期完成态度是指论文写作过程中学风是否严谨,对待科学的态度是否端正。只有具备了严谨端正的态度,才能从主观上保证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完成进度是为保证学生最终能够按时完成毕业论文(设计)而设定的指标。毕业论文(设计)学术水平、实用性和创新性、企业评价三个二级指标分别反映了学术性原则、实用性原则和多主体评价原则。自述和回答答辩组提问两个二级指标反映了实用性原则、专业性原则、全过程评价原则和多主体评价原则。

(三)三级指标

二级指标下设立三级指标,给出衡量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具体标准。其中,毕业实习效果主要考察实习出勤及态度、资料收集方法及效果;选题好坏主要考察题目背景及意义,选题是否符合企业需求;中期检查下的完成态度主要考察毕业论文(设计)写作出勤情况和写作态度,完成进度主要考察是否符合进度要求以及已完成的论文的质量;论文(设计)学术水平主要考察论文(设计)的规范性和理论价值;论文(设计)实用性和创新性主要考察论文(设计)的实用价值,以及选题、研究方法、观点是否有创新;企业评价主要考察企业对毕业论文(设计)的研究结论是否有采纳证明或出具的其他意见;自述主要考察学生是否熟悉企业,以及对相关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自述成绩取各评委的平均值;回答答辩组提问主要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对论文内容的熟悉程度,能否做到思路清晰、重点突出、论据充分,回答问题是否准确完整,是否具备应变能力,是否具备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答辩成绩取各评委的平均值。(四)各级指标权重的设定按照构建的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将100分在这些指标间进行分配。一级指标下,开题答辩10分,中期检查10分,指导教师评分25分,审阅教师评分25分,答辩30分。毕业论文的评定分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个等级。论文综合成绩由五个一级指标的得分相加得出,分数在90分(含90分)以上的为优秀,在80~90分(含80分)之间的为良好,在70~80分(含70分)之间的为中等,在60~70分(含60分)之间的为及格,60分以下的为不及格。

三、结论与建议

第2篇

关键词:毕业论文;应用型本科院校;质量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12-000-02

毕业论文(设计)是高校人才培养最有一个环节,是对学生专业知识综合应用的一次考核,是衡量高等教育教学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学生毕业和学位资格认定的必备条件。我院自2013年首届毕业生到如今已经历了四届毕业论文工作,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出现了不少问题,笔者就针对我院经管类毕业论文质量管理提出对策。

一、我院经管类毕业论文现状分析

第一,学生数量连续增加,指导教师数量不足。近几年随着学院不断扩招,经管类学生人数急剧增加,毕业班学生增加将近1倍,教师平均指导学生人数比例高。

第二,学生对毕业论文重视程度不够,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我院毕业论文启动在大四年级第一学期的中期,学生忙于应聘求职,有少部分学生准备考事业单位或研究生,学生对论文选题、开题等环节敷衍了事,无法集中精神去阅读参考文献,做实地调研等,以致学生论文选题偏大、内容空洞及拼凑痕迹明显等问题。

第三,指导教师不够重视,缺乏必要的指导。教师教学、科研工作量较大,对学生论文指导多数在面上的指导,对于论文撰写的方法及论文内容的指导比较欠缺。另外,聘请了较多的校外指导教师,在兼职教师管理上存在较大的问题,如部分教师是其他高校的教师,因距离较远,与学生当面指导的机会很少,主要通过网络、电话联系,效果不理想。

第四,过程管理没有真正落实到底,缺少有效的监控。学院毕业论文过程管理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结合其他高校经管类毕业论文的管理,已经有了比较完善的过程管理体制,从学生选题、开题答辩、中期检查、及论文答辩等环节都有相应的管理文件,但管理真正落地及监控是比较缺失的。像开题答辩及论文答辩环节,由于教师、学生等多方面原因,答辩环节没有起到实际的管理效果。

二、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管理措施

第一,加强指导教师管理和培训。首先,加强指导教师的筛选。对指导教师的筛选不仅仅是在学历和职称上,更应该结合指导学生的负责程度等方面综合考虑,建立论文指导奖惩体制,对不能胜任的导师取消去指导资格,并与教师教学业绩考核挂钩。其次,加强对指导教师的培训。由于学院指导教师组成的多样性,不仅有本学院教师和院外教师,还有校外高校教师及行业人员,所以对指导教师培训非常必要。培训内容应包括指导规范、论文系统使用等多个主题的培训。

第二,加强毕业论文管理制度建设和落实。根据学院实际,结合本科毕业论文相关规定,制定过程管理文件。对导师选择、选题规范、开题答辩、中期检查、论文答辩及申诉程序等制定规范化流程。对计划任务书、文献综述、文献翻译、开题报告、论文、中期检查表、学生指导记录、论文评阅、指导记录、毕业论成绩评定等各类文档的填写提出具体的内容和规范要求,并印制成册,使责任明确,管理更科学、更规范。

第三,加强学生选题管理。首先制定各专业毕业论文选题的原则性意见,从选题原则、选题的内容要求、范围要求、题干要求、选题方式和选题的审核程序等方式作出规范和要求。其次,规范学生开题答辩流程。以论文答辩的流程开展学生的开题答辩,严把学生论文的选题关,对于不符合要求,没办法完成的选题进行第二次开题答辩,不通过者延期论文答辩时间。

第四,重视论文答辩环节。论文答辩是毕业论文工作的最后一个环节,通过答辩,可以全面了解学生论文质量及导师的指导水平,是考核学生综合专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应变能力的等多方面的素质。首先,加强学生答辩资格的审核。论文指导教师同意学生答辩,学院采用系统对学生论文进行检测,如重复率超过学院规定标准,直接取消其答辩资格。其次,设计论文合理规范的答辩流程,如对学生陈述时间、指导教师提问时间及提问重点、论文不予通过的原则性意见等做基本规定。最后,建立答辩应急机制,应对答辩过程中出现的突发事件。

三、毕业论文质量保证实践效果

为提高我院毕业论文质量,在前几届毕业论文管理过程中碰到的问题,结合其他经管类高校毕业论文管理经验,主要采取了管理过程规范化、制度化,部分毕业论文选题与教师科研相结合或与学生科研项目相结合,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具体如下:

第一,加强了学生毕业论文过程管理。毕业论文从选题、开题到论文撰写是一个比较长的周期,每个环节完成情况奖直接影响毕业论文质量。国际商学院结合前几届毕业论文管理的经验和问题,经过多次的讨论和修订,制定了《国际商学院毕业论文(设计)管理办法》,明确了毕业论文的目的和要求,规范了毕业论文过程管理。其中包括明确了学院、系、导师和学生的职责和要求,论文选题审核、开题答辩、中期检查及毕业论文答辩等各个环节的流程。与此同时,学院还设置了毕业论文领导工作小组、学院督导组监督并认真实施毕业论文各个环节的检查制度,采用自查、互查和抽查等相结合的方式,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和整改。通过规范化制度保证毕业论文顺利完成。

第二,将学生论文和指导教师课题或学生实践科研项目相结合。部分学生毕业论文是学院科研项目的一部分,通过真题真做,有效地提高学生科研实践和创新能力,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导师科研项目压力,既保证了毕业论文质量,带来了双方互赢的结果。

第三,加强了校外指导教师的管理。随着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的推进,校企合作交流越来越频繁,为充分利用校外资源,提高学生毕业论文选题来源渠道,改善师生指导比例,引进了校企合作单位校外指导教师作为论文指导教师。为此学院制定了专门的校外教师指导工作规范,由校外指导教师和校内指导教师共同担任学生导师,指导学生论文。明确了两名导师的工作职责,分工合作。这种校企合作的指导方式,不仅让学生选题更贴近社会和生产实际,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性和事业性,保证了毕业论文的质量。

第四,更加重视学生论文的写作能力。学生具备一定的写作能力是学生完成毕业论文的根本保证。为提高学生毕业论文写作能力,专门在大三第二学期开设了《文献检索与研究方法》的课程,本课程围绕论文选题确定、核心概念界定、文献综述、外文翻译以及论文撰写等毕业论文全过程,进行文献检索、研究方法和研究过程各环节科学训练,奠定毕业论文的质量基础,训练学生从事科学研究的基本规范。

第五,加强了过程管理对学生毕业论文成绩的影响。毕业论文成绩是否合格是影响学生是否能正常毕业及是否授予学位的必要条件,因此,将对学生毕业论文成绩的评定贯彻至整个过程管理,对学生起到了监督作用。对于未按要求完成相关文档的学生,第一次给予警告,第二次暂缓其毕业论文答辩资格。对于开题报告答辩未通过学生,给予第二次开题答辩资格,如不通过则暂缓其毕业论文答辩资格。对于毕业未通过者,取消其毕业论文答辩资格。对于毕业论文答辩未通过学生,给予结业处理。以上制度对学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确保学生按规定完成论文,提高毕业论文质量。

第六,加强了对导师的管理制度。导师在整个论文过程中,是指引灯,也决定了学生论文质量好坏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所以对导师管理非常重要。建立了导师反馈机制。对于首次被学生投诉的导师,经学院调查,确实存在工作失责的,学院给予谈话处理。如多次被投诉属实者,取消其论文指导资格,如情节严重的,按学校教学事故处理。进行了论文导师评价制度。在论文答辩结束后,由学生对导师进行评价,作为学院评定优秀导师和选拔下届导师的依据之一。

四、结语

本科毕业论文是高校人才培养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对学生专业能力、综合职业能力最全面的一次实践和考核。也是提高本科院教学质量不可或缺的一环。根据我校几年的毕业论文管理工作,提高毕业论文质量要从教师、学生和管理上着手,加强过程管理,制定管理规范,力求解决每个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切实提高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

参考文献

[1]章晓宇.高等教育毕业论文(设计)工作中的问题及改革构想[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09.

[2]张志成,等.应用型本科院校毕业设计(论文)质量保证体系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1,34.

第3篇

一、基本情况

(一)启动阶段

20××年10月25日,教务处制发了《关于20××年毕业教学实践工作安排的通知》,标志着20××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正式启动。要求各专业本学期内完成选题和开题工作,规定毕业论文(设计)时间不少于9周。同时,文件对毕业实践环节从前期准备、过程管理到成绩评定都提出了要求。

20××年11月22日前,各二级学院将20××届各专业毕业实践教学工作安排交至教务处备查。

实践教学科对2017年7月编印的《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指导手册》重新进行了修订,并发到每位指导教师手中。

上述文件的制发,进一步明确了毕设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工作方向,规范了管理环节,保证了工作质量,为毕设工作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选题、开题阶段

各学院成立了毕业论文(设计)工作领导小组,并对选题、拟题和审题、开题、论文写作指导等工作环节提出具体要求。

选题、开题环节12个专业都能按照规范要求严格审查,并做到一人一题,来自社会生产一线的应用性选题比例较往年明显增加。每个学生都下达了任务书,完成了开题报告,国际学院、人文学院还组织了开题答辩。

(三)前期指导检查阶段

寒假期间,各专业本科毕业生在教师指导下按照任务书要求,收集毕业论文(设计)所需的相关资料,构思整体框架,开始毕业论文(设计)的初稿撰写工作。指导教师按照学校的要求,采取当面指导、电话、网络等多种方式,定期和学生联系,指导论文写作。

(四)中期指导检查和整改阶段

20××年3月21日,教务处下发《关于开展20××年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中期检查的通知》,并于3月24日至3月30日组织开展了中期检查。

本次检查的重点是工作进度、论文质量和教师指导情况。同时,也是对学生前期调研、论文(设计)完成过程、进度、工作态度的综合评价。检查分二级学院自查和学校专家组抽查两个阶段。自查阶段,各分院从20××届本科毕设是否做到一人一题,指导教师的资格和指导学生人数是否达到学校要求,工作进度和质量是否实现任务书目标等方面进行全面检查,指导教师要为每为学生的工作态度和论文完成质量评价打分,学院对整体工作进行总结。抽查阶段,学校组成文科和工科两个专家检查组,10为专家采取查阅资料、与学生座谈、听取汇报和质询等形式,对分院的毕设工作给予综合评价。

从检查结果看,20××届12个本科专业均能按照学校的整体安排,严格有序地开展工作。据统计,全校20××届本科毕业生共1328人,1266人按时完成初稿,延迟完成62人。总体优良率为79、5%。中期检查通过1178人,占学生总数的89%。87、9%的学生态度认真或较认真。

7个工科专业毕业设计在实验、实习、工程实践和社会调查等社会实践中完成比例均大于50%的合格标准,文科、经管类专业中工业工程、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达标,财务管理、汉语言文学和英语专业整改后能基本达到要求。

专家组从指导工作、学生状况、教学管理、资料留存等4个一级指标及9个二级指标,对各专业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给出了量化的总体评价。同时,针对性的指出了各专业的成绩和存在问题,提出了整改要求。五月下旬,校评建办联合教务处、教学督导团及二级学院教学副院长开展了全校教学资料“四查”,其中本届毕业论文(设计)为重点检查内容。学校教学副院长还组织召开会议,把检查出的问题当面向二级学院反馈,并要求限期整改。

(五)论文答辩阶段

20××年4月30日,教务处下发《关于20××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工作的通知》,本届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工作于本学期第十二周至第十三周进行。

各院成立由专业负责人、骨干教师组成答辩工作小组,负责评阅学生毕业论文(设计)质量,审定学生答辩资格,统一答辩要求和评分标准,审核答辩成绩等项工作。

5月19—25日,各学院集中组织学生论文答辩。教务处对各个专业的答辩开展情况逐一进行了检查,并就发现的问题现场提出意见和整改建议。

(六)论文抽检

为端正学风、规范学术行为,保证毕业论文(设计)的原创性,学校对本届学生提出了明确要求,每位学生在签订任务书时都同时签署了独立完成论文(设计)的诚信声明。成稿前,教务处要求学生统一利用维普通达系统对自己的论文(设计)进行复写率检测,并根据比对结果进行整改,规定学生最终提交的论文(设计)复写率不得高于30%,优秀论文不得高于20%。

(七)评优选优阶段

5月8日,教务处制发了《西安思源学院优秀毕业论文(设计)优秀指导教师评选办法(试行)》,进一步明确了优秀论文(设计)和指导教师评选工作的组织管理、评选奖励办法以及理工类和文史经管类优秀论文(设计)的评选标准。

经二级学院评选,有88篇论文(设计)被推荐参评校级优秀。这些论文经教务处审核,并组织专家进行二次评审,最终20××届12个本科专业共评选出优秀毕业论文(设计)76篇,推选出优秀论文指导教师40名。经校专家组评审后,将正式颁发文件给予表彰和奖励。

(八)资料归档阶段

目前,20××年毕设工作已基本顺利完成,为做好毕业论文(设计)各项留存资料的整理归档工作,5月24日,教务处下发了《关于20××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资料归档工作的通知》,并提供专门的档案袋,要求学生论文(设计)资料统一按照10项内容和顺序归档保存。要求二级学院按照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2个教学环节收集整理归档资料。

二、毕设工作中发现和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层面

1、学生知识面窄,专业基础理论欠扎实,缺乏的论文写作的专门训练,造成论文完全是策划或材料堆积,缺少实证研究;

2、由于学校对本届学生论文的格式提出了统一严格要求,并反复强调检查,使论文格式规范化程度整体上大为改观。但少数学生仍存在格式不规范,摘要写作质量不高等问题;

3、学生论文研究课题的独创性不够,有的设计性课题过于简单,只覆盖1—2门课程的内容,学生在毕设中得不到全面的训练和提高,不能起到检验学业水平的作用。学生尤其是文史类学生论文在实习、实验、实训和社会调查中完成的比例有待进一步提高。

4、近一半的由于提前找到了工作,有的已正式上班,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保质保量完成毕设工作。极个别学生对毕设工作采取消极的态度,土木工程、建筑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各有一名学生因为没有及时提交论文(设计),成绩不及格。

(二)教师层面

1、部分青年教师没有指导毕设的经验,个别教师不能胜任指导过程所有知识内容的要求,需要别的老师协助完成。

2、外聘教师大多年事已高,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与学生交流、讨论,指导学生完成毕设;部分专业几次更换指导教师,由于每个教师的指导思路和方法不尽相同,造成学生长时间适应不了,因而影响了论文的进度和质量。

(三)二级学院层面

1、机电学院在毕设写作阶段对学生监督检查不严,严重影响了答辩进度。

2、交通运输专业提供给学生的选题中,分析类课题占50%多,设计类课题不到50%。学生论文内容叙述性文字多,专业知识含量和综合技能的展示不足。

3、检查发现,个别学院过程资料不完整,或表格填写信息不统一,准确性不高。

(四)学校层面

1、大四学生没有固定的自习教室,到图书馆作毕业论文(设计)时间有限,建议学校能给提供专门作毕业论文(设计)的教室、场所。

2、电信、机电、能源等学院都有部分学生结合毕业论文(设计),制做出实物成果,但学生和二级学院都缺少购买零部件的经费,建议学校能提供一定的经费支持。

第4篇

【关键词】 经济管理;实践教学;质量监控;教学模式创新

近年来,国家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相关文件。“十二五”期间,国家启动第二期“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其中,“质量标准建设”是新一轮质量工程的重要内容。本文结合湖北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两大门类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实践教学改革,对现有做法、改革思路和实践心得做一些总结,并认为,对关于经管类专业的毕业论文实践教学质量标准以及质量监控问题进行探索顺应了国家政策需求,因而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实现毕业论文教学质量标准的教学模式改革与路径选择

1、教学模式改革

湖北工业大学与其他正在向多科性大学发展的地方大学一样,普遍实行的是一种重过程控制、轻结果管理的单导师、单学期封闭式的毕业论文教学模式,其弊端是毕业论文质量难以提高,因此,我们必须通过系列改革解决现阶段毕业论文实践教学中的六组矛盾:矛盾一,师生比过大与教学质量要求提高;矛盾二,重论文客体管理与轻师生主体管理;矛盾三,人均科研资源不足与师生科学研究不断提高;矛盾四,实验实习、社会实践与毕业论文;矛盾五,考研、就业与论文写作;矛盾六,学年学分制下毕业论文全通过所形成的过程管理与质量控制不力的结果管理。

改革的主要内容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突出师生两个方面的主体性管理。将单学期毕业论文教学模式改为从2年级开始的全程式教学模式,建立一位教师对若干学生的“1+N”指导模式,由同一教师指导若干学生进行“实验—实习—社会实践和毕业论文”,从而调动师生两个方面的主体性,这种方法有助于解决上述矛盾二和四。二是实施开放式毕业论文管理。将封闭式的教学模式改为边就业边撰写论文的开放式教学模式,建立当面指导结合电信、网络联系的立体多维指导渠道,实行就业—考研—毕业论文的“一体化”指导模式,有助于缓解矛盾五。三是试行校内校外双导师制管理。将单导师指导模式改为校内教师与实际部门有行业或资历背景的专家共同指导的“双师”模式,从第七学期开始实施“2+N”指导模式,建立校内校外“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多层次实践教学与科研基地,以社会资源和外部条件弥补学校之不足,同时提升学生感受社会、适应社会和融入社会的能力,进而提升论文的实践性、应用性和创新性,有助于解决矛盾一和三。四是实行激励约束管理。将学年学分制下全通过的管理改为小比率淘汰模式,严厉处罚抄袭、等学术不端行为,并处以类似学位课程的“0”分处理,将少量不达标的论文经二次答辩仍不合格的,延迟到毕业后1—2年进行。有效的淘汰制度有助于提高大部分论文的整体质量水平。这种模式有助于缓解过程管理尚可与最后结果不佳的矛盾六。

故建议地方多科性大学经济管理类本科毕业论文教学模式应改革为:实施全程双导师开放式毕业论文教学模式。毕业论文教学模式改革演进过程如图1所示。

2、路径选择

改革建立新模式的实施措施关键在于毕业论文教学过程与结果的双控制,应改革当前的毕业论文质量监控管理制度,充分调动师生两个方面的主体性,而改革的关键在于积极推行以导师制为基础的改进型的毕业论文教学模式,由图1可知,0式—1式—2式—3式的演进过程与学校的内部改革力度、校外开放办学力度密切相关,且取决于这两种力量的协同作用效果。总体来说,实施渐进式教学改革比较适合当前的办学资源、科研条件和师生比情况。具体措施和实现路径如表1所示。

3、实现途径

改革建立新模式的路径选择由教学模式0—模式3,是一个存在质的差别的变迁过程,需要相应的切实可行的实现途径。而教学改革的核心是建立达到标准的内容体系,实现这些内容教学的基础(载体)是建设平台,改革成功的关键在于完善质量监控体系,因此,应首先构建毕业论文教学的内容体系(核心),其次加强毕业论文教学的平台建设(载体),最后完善毕业论文的质量监控体系(保障)。具体内容如下,并附图2。

(1)内容体系。构建内容体系应围绕“325”工程建立:3大意识,即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意识、探求真理意识和开拓创新意识;2个基本,即不断加强学生的论文写作基本训练、科学研究基本素质训练;5种能力,即切实提高学生从事科研的初步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较强的创新能力。为此,应将“325“工程要求体现在教学的各个阶段,尤其是毕业论文教学的选题、开题、写作和答辩等主要环节。

第5篇

[关键词]毕业设计;经管专业;顶峰体验;过程管理

[中图分类号] G642.47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12-0012-03

毕业设计(论文)模式最初由前苏联引进。从1952年起,中国开始学习前苏联模式的高等教育改革,其中前苏联关于高等教育的环节:讲授、课堂讨论、习题、答疑、实验、实习、课程设计(论文)、毕业设计(论文)等是重要的学习内容之一。[1]

目前,国内高校从高职高专、独立学院(民办学院)到普通本科学校在大学生最后阶段基本都开展毕业设计(论文)课程。2004年,国家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该通知中指出了高等学校开展毕业设计(论文)的重要意义及加强毕业设计(论文)的教学管理、指导教师管理及学风建设等意见。[2]但是早在2001年就有复旦大学的一项关于“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是否应该取消”的调查,结果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应该取消。而关于毕业设计(论文)存废之争的激烈论辩,主要集中出现在2004年和2009年。[3]这两次论辩都是由某个特定事件引起的,网上辩论双方针对毕业设计(论文)的意义和缺点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但是关于其存或弃仍然是众说纷纭。[4]虽然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成果质量堪忧,但笔者认为,毕业设计(论文)的存在仍然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毕业设计(论文)存在相当多的问题和不足,这是导致其质量下滑的重要原因。

一、毕业设计(论文)的重要意义以及存在的缺点和不足

早在1983年,王广生等就认为毕业设计(论文)不同于课堂教学,其所学的内容是书本上找不到的,是需要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运用创造性思维去探索和发现的。[5]刘继红认为,毕业设计(论文)是一项包括学习、探索、创新相结合的综合教学环节,是大学期间检验学生知识技能的手段,并且能为学生将来工作做准备[6];刘秀红认为,毕业设计(论文)是加强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其培养了学生运用各方面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自学的能力[7];肖翔认为毕业设计(论文)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一次重要机会,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创新思维能力,让学生掌握实践和创新技能。[8]

笔者认为,毕业设计(论文)本身就是一个小的系统,其包含系统内部及外部环境:系统内部是利益相关者(高校、教师、学生)之间的组合及连接,外部环境是系统所处的政治、经济、社会环境等。关于毕业设计(论文)的意义及不足可以从系统的角度出发来进行探讨。本文分别从外部环境角度、高校角度、教师角度、学生角度等四个视角分析毕业设计(论文)的重要意义及不足之处,并将其总结如表1所示。

鉴于毕业设计(论文)存在的问题,王宇提出“在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的过程中,毕业设计这个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模仿前苏联的办学方式是否会有所变化,有待于进一步实践探索”。[14]美国作为众所周知的全球高等教育最发达的国家,在长期教育实践发展过程中,也经历了一系列的困境和反思,其与毕业设计(论文)类似的顶峰体验课程的开设和历次改革对我国的毕业设计培养模式的创新提供了思路和启示。

二、 借鉴美国顶峰体验经验构建毕业设计(论文)新模式

“capstone”(顶峰体验)一词最初是指建筑物上的“拱顶石”或者“压顶石”。当建筑物上放置“capstone”时,预示着工程的完结。因此,“capstone”引申为事业、工作等达到圆满时的顶点。在教育行业中,顶峰体验课程被认为是通往一段学业、研究行将结束时所提供的课程[15],它主要是针对大学准毕业生在大学阶段能够将所获得的知识进行应用的课程或者经历[16],其含义与“大四研讨会”无二。顶峰体验的形式不是固定不变的,它可以是一段实习经历、制作关于专业发展的报告、在校外发表的会议论文,等等。重要的是,我们要认识到顶峰体验课程的内容不是通用的,顶峰体验课程应该可以为学生提供系统化学科知识技能的实践活动,以使得他们在将来能够把知识应用于真实的环境。

自从我国开展广泛的教学改革以来,许多高校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实践,而且有些在实践过程中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教学改革源于在教学过程中的总结和反思。顶峰体验课程在美国作为一种教学体系的设置,在我国也得到了广泛的借鉴研究。顶峰体验课程在我国很多高校的文科类、工程类专业中有不少的研究借鉴,它还应用于实践教学、教学体系设置及毕业设计改革等方面。

由当前毕业设计(论文)的缺点和不足可以看出,毕业设计(论文)总体上存在忽视学生主体地位、课程目标和评价标准不一致以及忽视毕业设计(论文)后的跟踪反馈情况等问题。国内学者在针对毕业设计(论文)的过程管理方面也有不少的研究。桑玉军将全面质量管理理念融入毕业设计(论文)过程管理,提出构建毕业设计(论文)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并且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17]施小平从全面质量管理理念出发,结合具体实践,探讨毕业设计(论文)全面质量管理的策略。[18]本文在借鉴顶峰体验课程管理的基础上,构建如图1所示的毕业设计(论文)全过程管理模式。

毕业设计(论文)全过程管理模式就是在课程目标的指引下,高校投入必要的资源(教师、财物、时间等),对毕业设计(论文)的整个过程进行全方位的监控和管理。毕业设计(论文)开始之前召开动员会,确定整个毕业设计(论文)流程,对指导教师进行培训和指导,根据学生主观能动性、个人兴趣爱好、将来职业发展方向等优化选题方案,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计算机技能及写作方法论等方面的指导。在毕业设计(论文)进行过程中,学校毕业设计(论文)主管部门应加强监督管理,通过中期检查等手段获知毕业设计(论文)进展、师生信息沟通等方面的信息,有效调控毕业设计(论文)的时间、资源等方面的投入。在毕业设计(论文)最后的检验和评价阶段,毕业设计(论文)主管部门应通过与目标和标准的对比,科学合理的评分,及时总结经验,将整个流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经验反馈到下个年度的毕业设计(论文)实践过程中。

[ 参 考 文 献 ]

[1] 佟君.关于毕业设计与顶峰体验课程的比较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

[2] 教育部办公厅.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通知[R].2004.

[3] 江胜清.论“本科毕业论文存废之争”对当前地方高校本科毕业论文的影响[J].宿州学院学报,2012(4):93-96.

[4] 时伟.大学本科毕业论文的弃与存[J].中国高等教育,2010(7):45-47.

[5] 王广生,张立群,王如泉. 应当重视毕业设计这一教学环节[J].高等教育研究,1983(4):15-18.

[6] 刘继红.谈高校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滑坡及其提高的对策[J].中国高教研究,2000(3):83-84.

[7] 刘秀玲.强化毕业论文的教学与指导[J].中国高等教育,2000(9):35-36.

[8] 肖翔,马忠,屈波.研究型大学管理类毕业论文设计模式的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06(3):27-29.

[9] 杨天怡,霍丹群,何敏.新形势下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管理工作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2000(11):72-73.

[10] 韩玉志.高校本科毕业论文中存在的问题及改革对策[J]. 中国高教研究,2000(9):78-79.

[11] 刘波粒,刘泽军.浅析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滑坡的原因及其对策[J].中国高教研究,2007(7):89-90.

[12] 陈艳娇.高校本科生毕业论文改革设计方案新构思[J]. 江苏高教,2011(5):93-94.

[13] 张宝春.重视与加强对高职毕业论文的指导工作[J].中国高教研究,2002(5):65.

[14] 王宇.清华大学毕业设计的调查与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1995(2):43-49.

[15] Smith L D. CAPSTONE COURSES C AN OVERVIEW[R].Stellenbosch University,2011.

[16] Holdsworth A,Watty K,Davies M. Developing capstone experiences[R].IEEE,2009.

第6篇

关键词:计量经济学;教学改革;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6)11-170 -02

一、引言

计量经济学是经济学、数学和统计学三者的结合,是大学经济类专业中一门应用性较强的核心课程,其主要特点是在经济理论的指导下,通过理论模型的设计、样本数据的收集、参数估计和检验来解释经济活动中客观存在的数量关系和经济规律,实现对经济活动的预测和控制。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计量经济学理论体系日臻完善,应用也日益广泛,成为经济学的重要分支。1998年教育部高等学校经济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首次将《计量经济学》确定为高等院校经济学类各专业八门共同核心课程之一,标志着我国计量经济学学科建设走向科学化、现代化和国际化。

上海海关学院作为新升本的院校,明确了为海关和外经贸事业培养应用型、复合型、涉外型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目标,自2011年起首先在税务专业开设《计量经济学》课程,随后在国商专业和审计专业也相继开设了《计量经济学》课程。该课程的开设,明显提高了学生建立计量模型的实际能力,这可以从学生的毕业论文和大学生科创活动中得到体现。据调查,经管系2013届~2015届三届本科毕业论文中,一半以上的毕业论文中运用了较为规范的计量经济学模型,体现了较好的计量分析能力,并且很多学生运用计量模型撰写的论文在大学生科创活动中获奖,甚至在期刊公开发表。可以说,《计量经济学》课程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从我国计量经济学课程的教学实际来看,学生普遍学习兴趣不高,甚至出现厌学情绪,教学效果往往不理想。本文根据上海海关学院经管系税收、国商和审计三个专业开设《计量经济学》的实践,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的问题和教改实践,从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提出若干思考,以期为提高计量经济学的教学效果提供借鉴。

二、《计量经济学》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几年来本科计量经济学课程建设的实践来看,发现计量经济学教学中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学生基础薄弱

总体而言,上海海关学院的学生质量在二本院校中是较高的,但也存在不平衡现象。经管系税收、国商和审计三个专业原来属于海关专业,招收学生的基础较好,现转变为涉关专业,学生基础有所下降,并且我院招生是文科和理科兼收,导致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尤其是数学基础相差较大。而计量经济学需要学生有较好的数学基础,特别是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知识。可惜的是,不少学生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基础不理想,已学的知识很容易在考完后忘记殆尽,甚至存在知识结构缺失问题。因此,一些学生看不懂基本的参数区间估计,对假设检验的过程也不甚清楚。而计量经济学中的回归方程整体显著性的F检验和变量显著性的t检验等都是建立在数理统计基础上,这就导致学生在知识结构上存在明显的不足或欠缺。

(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

由于计量经济学中有一些微积分、线性代数和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内容,涉及较多的数学表达和推导,如一元回归中普通最小二乘法的推导、多元回归方程的矩阵表示及普通最小二乘法的推导、加权最小二乘法的原理等。由于课程内容相对枯燥,加之部分学生的基础较差,使得部分学生对计量经济学产生恐惧心理,甚至存在厌学情绪,学习缺乏兴趣,主动性差,对学习中的问题不能及时解决,上课不认真现象较为普遍。

(三)实践能力不足

计量经济学是应用性较强的课程,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中理论部分与实践部分的比例显得尤为重要。尽管授课教师在教学中安排了不少实践环节,但部分学生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后仍不能正确地建立规范的计量经济学模型,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不足。

三、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

根据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和不同的专业背景,结合笔者多年来的教改实践,本文从课程教学内容安排、实践能力的提高、教学方法等方面提出教改的思路,以实现计量经济学对各专业学生均可学以致用的目标。

(一)针对不同专业安排教学内容

不同专业的学分设置有差异,学生的数学基础不尽相同,教学目标也应各不相同。因此,有必要因材施教,根据专业的差异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

考虑到学生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基础知识薄弱的问题,在讲授一元线性回归模型之前,安排了4课时的时间回顾数理统计的区间估计、假设检验的基本内容,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计量经济学模型的各类检验,为后续理论讲授奠定坚实的基础。

对于3学分的专业,在教学内容上可以适当丰富一些,考虑到学生在毕业论文中经常需要建立企业层面的微观计量经济学模型,因此,在经典计量经济学模块和时间序列模块的基础上,加入微观计量经济学模块,便于学生掌握离散选择模型的基本理论和实际操作。而对于2学分的专业,课时相对较少,故主要讲授经典计量经济学模块和时间序列模块。

(二)合理安排理论部分与实践部分的比例

计量经济学课程中涉及必要的理论推导和模型检验,但这些内容往往又比较枯燥,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了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有必要合理安排理论部分与实践部分的比例。

为此,笔者在授课中强调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理论部分着重讲授一元线性回归的参数估计,弱化多元线性回归参数估计的理论推导,并在讲授理论的基础上强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吸收优秀教材和期刊的最新研究成果,充实教案和课件,每一章至少安排一个案例,从建模的目的、变量选择、数据处理、参数估计、模型检验等方面系统演示分析建模的基本步骤,在教学中强调计量经济学软件的应用,利用EViews软件反复演示,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计量经济学是应用性的课程,需要采取多种措施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为此,笔者从实践课时的安排、上机实验手册等方面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首先,优化实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实践能力。针对3学分的专业,将上机实验设置为12课时,占实际授课时间的25%;而2学分的专业,上机时间为10课时,占实际授课时间的31.25%。要求学生上交电子作业,将实践内容截图上交,并在课程考核中安排了上机实验考试。从几年来的实践来看,由于学生掌握了软件的操作,因此在毕业论文和第二课堂中可以较为熟练地建立各类计量分析模型。

其次,撰写计量经济学实验手册。根据教学内容模块的差异,撰写适合本院的计量经济学上机实验手册,不同学分的专业根据需求设置不同的上机实验模块,做到因材施教。

再有,引导学生查阅最新的期刊文献,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生建模的能力。教材的内容往往比较陈旧,而期刊上的文献往往是最新的研究成果,让学生查阅期刊文献,了解最新的研究动态。不少学生在期刊文献思路的指引下,自己动手调查获得第一手数据,建立计量分析模型,获得不少有用的结论,在各类经济学类论文竞赛活动中取得佳绩。

(四)转变教学方法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笔者注重教学改革,采取多方面的措施,转变教学思路和方法,切实提高教学效果。

授课中教师需要改变教学理念,不能采取“满堂灌”的教学方法,要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导地位,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以提高教学效果为目的。增加案例讨论课,要求学生查阅资料和数据,建立实用的计量经济学模型,撰写课程论文,并在课堂中面向老师和同学演讲,既提高学生的参与性、表达能力和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也增加了师生互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达到巩固和提高所学计量经济学理论知识的目的。

加强课程中间考核环节,既包括上课师生互动的表现,又有电子作业、课程论文和上机实验考试等实践环节,要求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强化学生对现实经济问题的分析能力。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化的社会,信息技术无所不在,信息技术在计量经济学课程建设中理应发挥更大的作用。为此,笔者加强计量经济学网络课程建设,将教学大纲、课件、数据和作业等资料上网,丰富网上教学资源,通过网络化教学平台,实现师生互动,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四、结语

本文结合多年教学实践,以应用型本科院校为例,指出了计量经济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提出计量经济学教学改革的一些思考,以期对提高计量经济学教学效果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孙赵勇, 史耀波.注重创新能力培养的计量经济学教改方案研究[J]. 教学研究, 2012,(04):92-94.

第7篇

【关键词】教务管理系统;系统应用;数据统计

教务管理主要是根据高校教学活动的规律和管理活动的一般原则,通过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监督、评价等手段,对教学工作实施的过程。教务管理信息系统的特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数据结构规范,信息编码符合国家标准,对于各种信息编码,国家有明确的规定,高校不能随意更改各种信息编码;教务管理信息系统需要具有很强的动态交互功能,在成绩管理、选课管理等方面都需要学生和教师的共同参与,这就对教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动态交互功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务管理信息系统需要具备很强的适应能力,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务管理系统中的数据结构和相互关系也在随之改变,为了减少不必要的麻烦,这就要求教务管理系统能够随时扩充,随时改进,数据处理过程复杂,数据安全不容易保障,数据处理过程复杂源于教务管理的复杂性,这就对系统设计的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务管理系统既是对以往数据的管理,同时要具备根据新情况,修改完善数据库的结构和管理功能,为新教学体系的建立、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数据支持。

一、教务管理信息系统主要功能

1.系统分析。教务管理工作主要是由教务处完成,是教务处在总体上对全校的管理,例如:选课、查询信息、考试安排等。各学院增设各自的教务管理,在主管部门的授权下进行录入、查询、统计、修改、打印等工作。这样就把教务管理的工作分配到各个基层单位,提高了教务管理工作的效率。高校管理模式基本相同,都是以学生为对象,从学生入学到毕业的每个环节进行分层管理。稳定的教务管理系统一般采用的是B/S系统开发架构,Visual Studio网络开发平台,Java开发语言。一般高校有如下图1的教务管理流程,主要模块都是在流程中基本模块的基础上进行扩展。

图1 教务管理流程图

在如上的教务管理流程中,有的模块下包含着很多模块,例如:教学管理一般包括考勤管理、答疑管理、考试管理、实习管理等模块。

2.系统主要功能。教务管理信息系统主要内容包括系统总体结构框架、代码、数据库、输入/ 输出、处理流程及模块功能。(1)系统总体结构框架。根据图1的教务管理流程图,按照子系统相对独立、数据依赖性小、数据冗余小、满足未来发展需要、便于分阶段实现、各类资源充分利用的子系统划分原则,将教务管理信息系统分为几大子系统进行分别管理,这样不但可以保证信息的独立性,避免出现一些不必要的麻烦,而且可以保证系统的可拓展性,当教务管理信息系统需要进行改进时,只需在原来基础上增加需要的子系统,而不需把整个系统重新设计。教务管理信息系统分为:资料管理、选课管理、课程计划管理、学业管理、系统工具管理、系统安全维护等六个子系统。在每个子系统中,都需要完成各自的任务,并在总体上进行兼顾,可得如下的教务管理信息系统结构图。

图2 教务管理信息系统结构图

(2)模块功能。在高校教务管理信息系统中,根据教务管理的需求,分以下几个模块:一是用户登录模块。在用户登录界面中可以设置学生、家长、教师、辅导员、教务员、教学负责人等不同登录权限,从而方便不同人对教务系统的访问。二是成绩管理模块。主要实现成绩录入、查询、更新等功能。每学期期末高校组织期末考试,教师对不同的科目成绩进行分别管理。三是学籍管理模块。当学生入学时,教务人员将学生学籍信息录入系统中,前台用户可以查询学生的学籍基本资料,从而保证学生学籍信息的准确性。在学籍管理上高校要注意学生信息的保密工作。在查询时应该注意权限设置,从而保证学生信息安全。四是教学管理模块。教学管理模块包括:教师可以在网上及时上传教案,与学生进行互动,对于优秀的课程,高校会根据不同的评级以精品课程的形式展现出来,供学生学习参考;期末考试、补考以及大学中各类考试(大学英语四、六级)安排;不同专业学生、单学位、双学位学生培养计划录入、查询等。五是师资管理查询模块。在授权下将授课教师的信息录入到后台数据库中,前台用户可以根据专业、姓名、职称、学院查询授课教师信息,方便学生对教师的了解,使学生更好的完成学业。六是日常管理查询模块。随着教务工作的不断深入,日常管理查询模块内容也在不断地增加,例如:对比以往的教务管理信息系统,日常教室空闲查询、规章制度查询、教务办事向导等的引入方便了学生和教师的日常活动。七是系统工具模块。主要包括报表的输出、登录密码的修改等等。学生和教师可以从教务系统上下载日常需要的报表,例如:教室借用申请表、休学申请表、转专业申请表、调课申请表等。八是考勤管理模块。在高校的教育管理中,学生的出勤率一直是家长和老师最头疼的问题,网上在线考勤管理模块可以缓解这个问题,教师上课不需自备考勤表,只需将考勤信息提交到网上,这样不但避免了考勤表丢失,节约了时间,提高了课堂效率,而且家长也可以及时在网上了解孩子的考勤情况,从而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九是实习管理模块。2008年的金融危机给高校学生就业造成了沉重的打击,高校就业率低与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很大的关系。一般高校每年都组织学生进行实习,但是很多实习都是集中于高校,校外实习又没有很好的单位。面对这个问题,学校可以增加实习管理模块,由高校出面吸引更多的好公司到高校发展培训计划,然后由学生和教师双方对实习单位进行选择,从而提高学生的实习效率,进而提高学生的就业率。

第8篇

关键词:高职;毕业设计(论文);质量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32-7298-02

1 高职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监控与评价的意义

在高职人才培养过程中,毕业设计(论文)是被安排在第三学年的一门实践性和综合性的课程。通过完成毕业设计(论文),能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灵活运用专业理论知识的创新实践能力。

2 当前高职毕业设计(论文)存在的问题

在毕业设计教学过程中,在选题、教师指导、论文撰写、论文评阅和答辩四个环节都存在一系列问题:选题方面,学生所选题目涉及的内容与专业不吻合,论文选题不恰当,完成的毕业设计(论文)出现雷同的现象;教师指导方面,指导老师的专业领域和学生所学专业不一致,平时疏于对学生的严格管理,导致在设计指导过程中,教师无法胜任毕业论文指导工作;论文撰写方面,学生论文写作水平低,指导教师不能确切把握学生的设计与写作进度;论文评阅和答辩方面,成绩评定还不能完全做到公正和客观,存在评价标准和尺度不一致的现象。

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我院从学院、系部2个层面狠抓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监控,历经三年的改革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3 全面引入ISO9001标准化管理体系,构建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控制体系

3.1 质量管理的基本原则

ISO 9000族标准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颁布的关于质量管理方面的一组标准,其建立在当今国际流行的、先进的管理理念基础上,其中ISO 9001标准对质量管理体系提出了基本要求。ISO 9000族标准的核心思想是集成了现代质量管理先进理念的八项质量管理原则,该八项质量管理原则被确定为最高管理者用于领导组织进行业绩改进的指导原则,也是企业按照ISO 9001标准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理论基础。

3.2 引入ISO9001标准化管理体系,保障毕业设计(论文)规范化管理

从2010年开始,学院在教学管理中全面引入ISO9001标准化管理体系,强调采用过程管理的手段来保障毕业设计(论文)规范化管理。学院先后制订毕业设计(论文)教学质量检查评估标准,学院、系部及校外三级毕业设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在学院层面,教务处负责建立毕业设计(论文)的审查、验收和反馈,利用学院数字化校园信息平台CRP系统中的毕业设计管理系统,从选题质量、毕业设计(论文)等方面进行抽查评价。在系部层面,成立答辩委员会,答辩委员会秘书负责答辩的组织工作,下设若干答辩小组,每组由3-4位教师组成,负责论文的评阅和答辩工作。同时,毕业设计(论文)指导老师对学生全程指导。在校外层面,成立外聘专家团队,每年随机按5%比例抽取毕业设计论文进行网上公示,送外校专家评审。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控制体系,如图1所示。

毕业设计(论文)实施的所有过程通过PDCA循环实现持续改进。通过质量监控,对毕业设计(论文)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及时协调解决,有效地强化管理的及时到位,确保毕业设计(论文)各环节的教学质量。

4 创新毕业设计(论文)四个环节指导工作,提高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

4.1 研发创建论文选题库,多重举措对学生选题进行指导

在毕业设计中应尽量选择真实的课题,课题应由校企双方共同确定,课题的来源显得尤为重要。在指导论文选题时,学院要求指导教师做到三管齐下:首先,要求学生结合实习岗位,对生产实践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毕业设计(论文)的课题,课题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强。其次,结合学院的大学生创新项目,同时组织学生参与到教师的科研课题中,可以就目前教学科研课题作为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依据。第三,结合企事业单位生产实际的课题,这些题目是企业迫切需求解决的,学生能够结合生产实际来撰写论文,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较高,优秀的毕业设计(论文)同时可以产生较高的经济效益。

4.2 引入课题查新的手段,保证课题的新颖性

学生选题往往新意不够,可通过课题查新的手段,了解所选课题立项的意义及结果分析,保证课题的新颖性和先进性,同时进行选题论证工作,要求每个学生进入学院的毕业设计(论文)管理系统进行论文题目检索,严禁论文选题重名,避免重复低水平的课题研究。

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初稿、修改稿、定稿,要经过指导教师至少三次的论文审核,指导教师可以借鉴刊物出版前的论文防抄袭系统进行识别。同时,通过学院图书馆论文系统数据库,进行论文相似度检测,有效防止论文抄袭现象的发生。

4.3开发论文管理系统,进行电子化全程管理

学院组织开发了毕业设计管理系统,将论文选题的申请、提交和公布,全部在系统中完成,论文指导过程进行全程电子化管理,老师利用该系统,录入对学生的指导记录,有效解决了以往QQ等指导途径的缺点。该系统能够完整记录学生论文由初稿到定稿的整个过程,有效防止了论文写作过程中前期过于放松,后期赶进度的现象。

开发的论文管理系统,将学生历年的论文存储在服务器数据库中,方便学生对历年论文的检索,能快速检索历年优秀毕业设计(论文)及成绩排名,能查看到指导老师全程的指导建议,能查看到答辩老师的评语,最终能有效帮助自动完成分析毕业设计(论文)。系统能保存历年的优秀论文进入数据库,作为校园网图书馆的馆藏资料,这一做法非常受学生欢迎。

4.4 成立答辩委员会,引入公开答辩制度

建立由专业负责人组成的答辩委员会,由系部教学主任任答辩委员会主任,下设若干答辩小组,为学生提供一个公平、公正、公开的评审评价的平台。毕业设计(论文)先进行第一轮的小组答辩,在此基础上由学生本人提出申请、指导教师或评阅教师推荐,产生优秀设计(论文)的候选对象,参加第二轮公开答辩,由答辩委员会具体负责优秀论文的答辩和推荐工作。公开答辩的整个过程,允许师生旁听,邀请相关专业的一、二年级学生参加论文答辩会。这个公开答辩制度,鞭策学生在整个过程中重视毕业设计(论文),实现公平竞争。

5 结束语

今后,在校企合作联合指导学生毕业设计(论文)和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及其成果的转化应用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探索研究。

参考文献:

[1] 孟飞.高职“四层四段”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17):124.

[2] 杨敏.新建本科院校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监控体系构建的实践与思考[J].惠州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8):86.

[3] 胡燕萍.借鉴ISO9000质量管理理念强化管理确保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J].中国科技信息,2008(2):187.

第9篇

毕业生:截至4月仅三成完成签约

“王蕾,第二组3号,请进去排队。”王蕾利索地拿起身边的包和雨伞,走进面试等候大厅。4月的广州阴雨连绵,王蕾脚上的黑色高跟鞋,挂满了细密的雨滴。

4月17日是广州日报报业集团2013年校园招聘的最后一轮面试。190名来自全国各地,经过层层选拔的应届毕业生汇聚在此。王蕾是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研究生,在面试等候大厅排队时,她疲惫的笑容里难掩紧张的神情。

“昨天坐动车到广州的,听说今年广日就要30个。唉,太难了。”与周围的同学闲聊时,王蕾得知中山大学和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同学大部分都已经有保底offer了,王蕾更是感叹:“她们广州的学生真好。我们学院情况很糟糕,还有三分之一的同学到现在都没有offer,更别说保底了。”

王蕾并不知道,她遇到的只是今年广东省求职大军中的个别幸运儿而已。最新统计数据表明,广东省2013年毕业生数量为44.2万人,加上往年暂缓就业的人数,今年广东省求职人数达65万人。而其中仅有三成毕业生已完成签约,签约率相比2012年同期下降了近10%。

放眼全国,截至2013年1月11日,本届毕业生中,本科毕业生签约率为38%,低于上届同期8个百分点;硕士毕业生签约率还不足三成。

今年应届生面临的,或将是五味杂陈的毕业季。

企业:招聘大户纷纷缩减招聘计划

姚远是中山大学管理学院2013届毕业生,回想起去年参加的那次面试,依然忍不住要吐槽。姚远的家乡是北方一座三线城市,去年11月底,姚远坐了18个小时的火车回家参加当地移动的招聘面试。“今年工作太难找,好多同学都上演‘双城记’甚至‘N城记’,我为了这个招聘一个月里回了两次家,11月初回去参加笔试还赶上毕业论文开题,十分匆忙。”面试后第三天,姚远收到了移动的HR打来的拟录取电话。姚远的父母很为儿子骄傲,移动在当地人眼里可是“大户”,工作稳定福利又好。但是,让姚远没有想到的是,当他第二天带着三方协议及相关材料准备去签约时,移动HR却告诉他,必须先做半年到一年的实习生,然后才能转正。“HR说他也很无奈,说其实单位效益在下降,人员也趋近饱和,上一年招聘进来的新人现在都没有完全‘消化’。”

姚远最终还是把这块到嘴边的“肥肉”又放回“锅里”。“找工作这半年来,参加了好多次面试,我很怀疑这些招聘企业的诚意,不少同学都有被耍的感觉。”

据了解,在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逼近700万的同时,招聘岗位数量却同比下降了15%。许多企业要么缩减招聘计划,要么不招人,有的甚至开始裁员。

2010年,暨南大学的金融专场招聘会上,提供的岗位是4000多个,到2012年,缩水将近一半,只有2500多个。记者了解到,一些企业去参加高校招聘会,一方面是响应有关部门的号召,另一方面是可以为企业免费做宣传。当记者问到招聘公告里招聘人数的“若干”到底是多少人时,企业的负责人回答含糊其辞。“唉,这些企业可多是‘挂羊头卖狗肉了’,都不是真心招人的。前天的综合招聘会上,我们班大部分都投了中国联通,结果全都没有收到任何通知。后来才知道,联通上周终面都已经结束了”,暨南大学经济学院应届毕业生小宋向本刊记者抱怨道。

根据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分析,从2012年2月初对近500家用人单位进行统计来看,2013年计划招聘岗位数同比平均降幅约为15%,钢铁、机械、采矿、能源、建筑等行业用工需求不同程度减少。

本科生:“我们班只有不到5个人在找工作”

记者了解到,在今年春季校园招聘会上有不少考研落榜的学生都赶来“搭乘”招聘的“末班车”。

今年3月份,众多高校陆续公布了考研复试分数线,不少落榜考生开始为找工作而奔波。“我们宿舍两个人考研都没有考上,这次结伴来找工作。”天津外国语大学大四学生小戴说,她们这些天跑了好几场招聘会,发现有相当大比例的求职者都是考研落榜学生。小戴目前还没有收到任何面试通知,眼看着毕业日期一天天临近,小戴并不着急。“实在找不着合适的工作,我会再考研。”

今年考研人数再次刷新纪录,达180万人。考研人数20年来疯涨15倍,10年间翻了一番,考研人数已连续9年上百万。一项针对“2013届本科毕业生为何要读研”的调查显示,34%的人在国内读研的第一理由是“就业前景好”。

小戴所在的宿舍有6个女生,4个同学出国读研,2个同学在国内考研。而班里一共二十几个人只有不到5个同学在找工作。“有出国的、有间隔年的、有准备考公务员的。学校本地生源居多,家在当地的同学很多都不愁找工作。”小戴说,“多数同学读研是因为想换一个更好的学校,我是想学感兴趣的历史专业。对于工作,我没有太多计划。”

无独有偶,上海交通大学管理学院更可谓留洋成风。郑惠最近收到了斯坦福大学的offer,正满心期待准备毕业奔赴美国开始她的留学生活。“学院一半以上的同学出国了,剩下的一半同学,工作和保研平分了,没听说有人在考研。”智联招聘针对2012年应届生的一项调查中显示,非“985”学校的本科生中有15.6%希望继续深造,而“985”学校的本科生中,有32.7%希望继续深造。

根据郑惠透露,上交大无论申请国外大学还是国内保研都比较容易。每年都有不少同学申请到全球排名TOP10的名校,斯坦福大学、牛津大学、剑桥大学都很热门。国内保研的同学,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是首选。如果找工作,同学都倾向去外企、投行或者咨询公司等。

但小戴告诉记者,今年找到工作的同学去处并不是太理想。大多数同学进入了民营企业。“我在福建老家的同学,有的去了银行做柜员,有的先去了乡镇做公务员,等着再考。”记者了解到,今年在天津各大高校招聘的单位中非国有企业占90%,本科生就业的主要去向以民营企业与三资企业为主。在武汉,根据数据统计,2012年留汉本科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就业的比例高达70%,中小企业已成为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去向。

研究生:“名校是‘门票’,个人综合素质才是‘杀手锏’”

天津商业大学金融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吴玉欣这几天还忙着在天津各大高校的春季招聘会上转悠。但是,她发现,春招会上的岗位多是补录,而且技术岗位偏多,适合自己的很少。“我比较想去银行,可是到这个时候银行招的都是定向柜员,有的甚至是合同工”,吴玉欣一边和记者通电话,一边还在刷着招聘网站。根据麦可思最新的调查数据显示,被调查的2013届未签约大学毕业生中,高达70%的硕士毕业生认为目前求职压力大。

吴玉欣的求职目标是银行或证券公司,月薪至少5000元。然而,从去年9月份校招陆续启动至今,吴玉欣都未收到满意的offer。这让她颇感焦虑,失眠已成家常便饭。每投出一份简历,她对工作的预期就下降一个档。“现在,我已经放下身段,将预期降到最低,月薪3000元我都满足了。”

根据人人网的《2013年应届毕业生求职意向调研报告》显示,46.2%的本科生对首份工作的期待月薪为2000~4000元;32.3%的硕士研究生对首份工作的期待月薪为4000~6000元;此外,还有20.6%的硕士研究生对首份工作的期待薪金为6000~8000元。

和“最近比较烦”的吴玉欣一样,小郭最近都快失眠了,不过,是被同学称为是幸福的烦恼。小郭在签了广东省天然气公司后,前天又收到了南方报业的offer。“我快纠结死了,扔硬币吧”,小郭开玩笑说。小郭所在的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班是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招收的第一届专业硕士,是被寄予厚望的“黄埔一期”。班级今年的签约率已经超过了60%,未签约的同学几乎也有了意向单位,这让院领导很是欣慰。根据该班级的同学反映,在求职过程中,用人单位对于专业硕士和学术硕士并不会区别对待。“名校是‘门票’,个人综合素质才是‘杀手锏’”,小郭笑着透露求职“秘诀”。

联想控股旗下的融科智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行政部人员许诺也从今年应聘的学生中感受到求职的艰难。许诺去年底协助公司人力资源部去北京的财经类高校招聘两名财务人员。公司网申系统一共收到了3000多份简历,其中有300多份简历是来自中央财经大学的,将近2/3是硕士,甚至有博士研究生。“我们首先看毕业院校,不知名的,直接pass。不过,我们的岗位要求更倾向本科生。”

文科生:“我们才是求职困难户”

根据麦可思近期的调查显示,被调查的2013届未签约大学毕业生中,法学(79%)、农学(77%)和文学(77%)专业毕业生认为目前求职压力大的比例较高。

高泽文最近一直在劝今年马上升高二面临文理分科的表妹选择理科。高泽文是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研三学生,今年求职路上,他真的体会了文科生的“太囧”。作为中文系七年“土著”,高泽文发现,其实大多文科生并不具备专业优势。很多文科类研究生在找工作时觉得自己学历高,毕业学校也不错,但从用人单位来看,并没他们想象的那么乐观。例如,中文专业,在单位里主要是从事文秘工作。除非是特定单位,大部分对文秘的需求并不大,薪酬也不高。高泽文说,他去年在中山大学研究生专场招聘会上,冒着雨排了一个半小时的队应聘某国企的办公室文秘一职。等轮到他面试时,HR告诉他,这个岗位两三年才招一次,而且本科生就足以胜任了,提供的薪资也是本科生标准。

虽然,统计数据显示高达79%的法学专业毕业生面临较大的求职压力,然而,一些出身名校的法律专业毕业生似乎不知“愁滋味”。复旦大学法学院的应届毕业生思彤最近正在筹划着与舍友的毕业旅行。目前,法学院几乎人手至少一个offer。虽然,选择去律所的少,但是去金融机构、国企、外企的扎堆。她觉得,大家都沾了复旦的光。

智联招聘校园关系高级经理孟广认为,历年来“985”和“211”院校的理工科学生就业情况都不错。文科类专业,尤其是非重点院校的文科类专业才是真正就业的“困难户”。

老师:“我有心理准备,但想来还是头大”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并非“985”或“211”院校,不过,该校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达99%以上,甚至高过很多国家重点高校,成为每年华南地区求职“大战”中的“常胜军”。其培养的学生大多具备外语与经管复合学科背景,“适销对路”的特点使得许多企业为广外的学生大开“绿灯”。例如,今年南方航空在招聘要求上特别注明“‘985’或‘211’工程院校本科或以上学历,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除外”。这曾让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就业指导中心主任赵烨感到十分骄傲,然而,今年就业形势遭遇“寒流”,还是让她感受到了不小压力。

第10篇

[文章编号]1005-6041(2016)03-0083-04

信息检索课是培养大学生信息素养的主干课程,课时普遍在18学时以上[1―2],如何提高信息检索课程教学效果一直是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钟宇[3]等针对课程内容泛化现象,提出根据具体对象精化授课内容,增强课程适应性;张怀涛、袁庆荣[4―5]等认为课程内容设置过多、授课尺度把握不当导致了课时不足现象;王玉香[6]等提出运用多元化考核方法全面评价学生学习质量;耿晓宁[7]在对近十年信息检索课核心期刊论文的研究基础上,提出了以师生互动合作为教学活动取向,建立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近年来,在高校大力实施通识教育背景下,信息检索课程面临被压缩为少课时的窘境[8],而如何提高少课时信息检索课程教学实效受到关注。许多学者围绕文献检索课的内容、授课方式等进行了研究[9―10]。

2010年,江西九江学院(以下简称“我校”)依据本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计划,对信息检索课程相应进行了很大调整,课程虽然由原来选修课调整为全校本科生必修课,但课时却由原来的16学时调整为8学时。为此,围绕提高少课时信息检索课程教学实效,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形成与提升,我们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了教学探索与实践。

1 “量体裁衣”:制定“合身”的教学目标

作为一门课程,信息检索课有其客观上的承载能力,课程教学内容不仅要满足教学目标的需要,而且还必须在教学课时能容纳的范围之内。对于8学时的信息检索课程教学,如何处理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避免课程演化为图书馆资源宣传介绍或数据库培训等[5],是制定该课程教学目标和内容面临的问题。

为此,结合我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依据8学时课程的承载能力,我们确立了以信息检索基础理论知识、基于馆藏纸质文献检索为主的代表性数据库――OPAC公共检索系统、基于电子图书检索的代表性数据库――超星数字图书、基于多种论文检索的代表性数据库――CNKI数据库等为主要教学内容。通过这四个部分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常见类型数据库的操作和使用方法、常用类型文献信息的检索和使用方法,具备一定的信息检索理论知识和检索能力,进而能够学会操作其他一般性数据库,检索其他不同类型的文献信息。

为了紧贴学生专业方向与阶段学习内容,提高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便于展开针对学生“兴趣内容”的教学互动,对全校20多个院系按院系和专业不同,以每2个自然班为单位合班开课;为了强化学生检索操作能力,理论课和上机课均为4课时;为了降低数据库教学难度,理论课程教学使用多媒体手段,课程内容讲解强化内设相关链接,结合学校网络资源系统的无缝链接,实现了课堂理论教学与实践示范一体化、检索示范过程与操作结果的可视化,彻底改变了“就方法讲方法”的抽象枯燥教学方法。

2 “授之以渔”:以课堂互动为桨培养信息海洋“雷达兵”

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善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课堂互动是践行“激励、唤醒和鼓舞”,教学生学会学习、建设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的过程,是提高课程教学效果的最有效途径之一。

2.1 以学生视线焦点为主题,提高学生互动响应度

根据学生关注所学专业相关主题的特点,从授课专业相关信息中遴选课堂互动的主题。我校各专业的主干课程和培养目标、应届(以往)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课题,所在院系近几年的考研、师资队伍、科研、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精品课程、知名校友等方面的信息,各专业相关领域国内(外)知名学府、著名专家学者、学科前沿动态等信息,往往是各专业学生较为关注和感兴趣的话题。我们将这些信息作为课程基础资料融入教学活动中,设计为学生在课堂内外讨论和检索练习的课题。如以学生广为熟悉的庐山、鄱阳湖、陶渊明、东林寺等九江地区的人文地理资源作为信息检索主题用在旅游学院、文传学院的课堂上,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作为检索主题用在经管学院的课堂上,由于学生对主题普遍熟悉且很感兴趣,因而课堂注意力集中,发言踊跃,动手操作主动性高,甚至部分学生自觉进入数据库中反复检索,对数据库操作很快掌握。同时,由于检索结果是学生渴望知道的信息,所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了较高满足感和成就感,更进一步提高了他们学习信息检索课的兴趣和学习主动自觉性。

2.2 强化激励措施,提高学生互动主动性

采取课堂提问、课堂讨论等互动方式,依据课程教学内容的实施要求适时进行,对学生在互动过程中的表现即时予以评价、评分,即时予以激励。

课堂提问环节,是选中一个或几个学生(尤其是开小差或做小动作的学生)对重点难点概念或结论进行“重复表演”过程,这种被学生戏谑为“另类批评”的互动方式很受欢迎,有效地调节了课堂气氛。该环节旨在提高学生对知识重难点的重视程度,同时帮助学生集中课堂注意力。所提问题的答案简单明了,不仅考量学生学习的态度和表现,而且侧重于考核学生回答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对回答及时且内容叙述准确的则予以表扬肯定,并给予一次课堂表现满分,反之暂时计入零分,且只能通过后续互动中的积极表现抵消零分。

课堂讨论环节则组织学生对重难点知识互相切磋观摩,提高学生对重难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此环节的激励主要以学生对讨论的“贡献”大小而定:“传球”(即踊跃发言且答案基本正确)则加分鼓励,“进球”(答案完全正确)了满分奖励,“球出界了”(完全答错)则不能得分也不扣分。

通过设计互动主题和强化激励措施,既活跃了学生课堂学习气氛,又提高了学生对重点难点的掌握程度。同时,由于实施的互动环节的内容要求紧扣实际,学生认真专心都能做到,老师在课堂上的肯定和表扬也很大满足了学生的荣誉感和成就感,因此学生们更注重自己的上课表现,迅速形成了良好的课堂学习风气。

3 “以规矩成方圆”:加强平时课堂考核

对于少学时的信息检索课程而言,每一次的课堂机会都十分珍贵,课堂教学环节管理的重要性更加凸显,到课率从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学习效果的优劣和学习风气的好坏。为此,围绕如何提高学生到课率和及时弥补学生因各种原因缺课导致的知识能力欠缺等问题,我校进行了实践探索。

3.1 严格到课率考核,实行缺课跟班补课制

一是依据学校教学管理规定,制定了课程平时成绩考核方式,将到课率量化为该课程平时成绩的评定依据之一,要求学生不得无故缺勤,将学生缺课按学时数扣减平时成绩。二是实行缺课跟班补课,对因各种原因引起的缺课,结合我校每一学期内轮回开课的有利条件,要求学生及时跟班补课,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时间选择其他开课班级上课,在本轮次或下个轮次补上所缺的同次课程,确保完整上完四次课程。

为了提高学生的到课率,在每个大班课程伊始,首先向学生说明缺课的严重性、缺勤补课的要求及平时成绩考核方式,以提高学生对到课率重要性的认识和对课堂教学制度的认知。几年的教学实践表明:严格的考核和补课制有效地保证了学生的学习时间和学习进度。自采取该项措施以来,经学生之间的口耳相传,学生到课率明显提高,跟课率基本达到100%,杜绝了逃课现象。

3.2 实行上机课随堂考核,提高实践教学效果

为了提高8课时信息检索课上机实践的效果,引导学生认真主动地完成操作练习,避免上机课堂上出现上网玩游戏、QQ聊天等现象[5,9],实践课就任务设置、随堂考核激励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探索。

首先是精选实践教学任务。依据课程教学目标、结合学生在独立学习环节容易出现的问题凝练实践课堂任务。课堂实践任务主要包括三种类型的操作练习:第一类是指定网页的检索操作,这些网页包括不同操作步骤的数据库网页,相同检索主题、不同检索策略的检索结果网页,相同检索策略、不同数据库的检索结果网页,不同类型文献的全文网页。第二类是补全信息的操作练习,要求尝试多种检索策略,为一些“缺三少四”的信息记录补全信息。第三类是自由探讨的课题检索。让学生自拟检索课题,结合所学专业或自己熟悉的某地区人文地理资源拟定检索课题,并将学生本人姓名设计进入检索操作中,且对检索结果经过分析后选择出内容密切相关、文献类型不同的几篇文献,并练习尝试获取原文。

其次是实行作业限时考核。对上述课堂实践任务,限定操作当堂完成时间,按照完成的准确率和速度给予及时定量评价,并按比例计入成绩。对前两类练习要求当堂完成,下课前发到老师指定网络邮箱,没有按时发送者视同为缺交作业。第三类练习视大部分学生完成情况设置限制完成的时间,依据完成的时间多少现场加分,允许课后重做。

结合限时考核辅助管理,上机课堂学风良好,学生们操作积极、讨论主动,实现了老师和学生的心力齐聚于课堂的美好愿望。

4 强化课外学习,拓宽课程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8课时信息检索课程的教学周期很短,课外学习对于该课程教学效果尤为重要。为此,我们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探索。

一是建立小组长为学习带头兵的学习小组,提高课外学习研讨氛围。数据库尤其是论文数据库的操作使用,是学生亟须掌握但又不易掌握的素养[11]。为此,在学生中建立互助学习小组,每学习小组由3-5名学生组成,设1名小组长,小组长是本组课外学习的主要负责人。每次上课后,教师利用课外时间对这些小组长进行集体辅导和个别辅导,首先将这些小组长培育为学习带头兵,然后通过这些小组长再辅导、督促本组同学完成课后作业和课外练习。同时小组长还负责将本组平时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困难及时汇报给老师,起到沟通桥梁作用。

二是鼓励作业纠错重做无上限。每次课程都布置有课后作业,对于未能按时间要求完成或作业错误较多的学生,为了激励其主动学习和纠正错误,允许学生课后重做,且所有作业都允许重做,不限次数、不限时间(在课程考试结束前任何时间都可以)完成,重做后的作业重新评定成绩。实践表明,此举深受广大学生欢迎,学生反复练习、完善作业的积极性很高,且上述措施实施可明显提高实践课的效果。

三是课程考核采取开卷笔试和课题面试相结合的方式。开卷笔试主要考查学生基础知识、数据库基本操作和技能掌握情况,为防止笔试抄袭现象,将学生的个人信息设计入考试内容中。课题面试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数据库的能力,面试试题选取以往的课题作为参考选题,并在笔试结束后公布。学生每人选择一个题目,准备时间为1―2周。面试按学习小组为单位分组进行,面试中的操作演示和回答问题可由一人或几人合作完成。因此,学生在准备自己课题的同时,还需要了解本小组其他同学的课题,增加了讨论交流学习的机会。

此外,倡导学生制订课外阅读计划,通过阅读教科书及做读书笔记完善对课程的理解,拓展文献检索能力;将学生参加各种数据库使用培训、图书馆资源检索技能大赛等列入平时成绩加分,以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多渠道地提高信息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