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数据中心解决方案

数据中心解决方案

时间:2022-07-18 00:03:4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数据中心解决方案,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数据中心解决方案

第1篇

台达集团作为全球交换式电源供应器与无刷直流风扇的领厂商,在多项产品与技术领域能够提供高效节能解决方案。近日台达关键基础架构事业部(MCISBU)宣布,台达InfraSuite数据中心解决方案将再添新品,而此次推出的全新模块化ModulonDPH将进一步提升InfraSuite的整体实力,使其将更加贴近国内各类数据中心的应用。

台达MCISBU总经理蔡文荫博士表示:“全球企业维运高度仰赖信息设备,使得数据中心成为企业运营的重要助力。若要确保企业持续营运,首先就得让数据中心的可靠度达到最高等级。”

藉此,台达于2011年就向业界隆重推出了其InfraSuite

数据中心解决方案,InfraSuite系统,是台达专为数据中心新推出的“网络关键物理基础设施架构(NCPI)”。该架构是一个整体的解决方案,具有可扩充性、可管理性、可维护性、高集成度、易于维护、标准化和模块化的组件中嵌入专业预测性维护服务,通过该服务可以降低总拥有成本并增加可用性,代表着现代数据中心所需的“行业最佳”的实践方案。

众所周知,在完整可靠的数据中心解决方案之中,供配电的核心部件UPS必须具备安全可靠、效率卓越,并且要能依照企业营运的成长需求扩充容量等特性。而此次台达全新推出的以模块架构设计的三相不间断电源——ModulonDPH,采用标准机柜式模块设计,可以根据功率需求将25kW直接提升到200kW。而DPH支持单一机柜的N+X冗余架构,无需另外加装UPS,所以能大幅降低建置成本和设备所需空间,并且能随着企业业务成长弹性增加容量,最大的容量扩充也可通过四台DPH并机实现。

蔡博士进一步指出:“除了UPS的可靠度与扩充性外,当考虑到运营成本时,能耗一直是最重要的因素。处理能耗的基本方式就是使用节能设备。”DPH是真正在线式双转换UPS,能为数据中心提供关键电源保护并达到卓越电力性能,在业界领先群雄。在30%负载和50%负载时,DPH的AC-AC整体效率分别为95%和96%,能节省至少6%的能耗,超越整机效率仅为92%的传统机型。DPH在发挥全功率(kVA=kW)时可以达到最大供电容量。相较于输出功率因数为0.8和0.9的系统,DPH的功率分别超出25%和11%,同时也省去UPS的降额问题,因此更能节省建置成本和营运费用。

除此之外,在数据中心的整体供配电方案上,DPH也提供了多样选择,既可以按照供电容量需求,在单一机柜整合电源分配,亦可以并联机柜的配置进行整合,完美结合电源保护和电源分配,让数据中心的电源管理更上一层楼。

“集成一体化架构,系统模块化设计”,台达全新推出的DPH系列UPS完美契合了台达一贯的设计理念,相信DPH的加入将使台达InfraSuite数据中心解决方案更具竞争力,能够为企业数据中心提供最佳的不间断电源系统,创造最大竞争优势。

硅谷网

第2篇

一 万兆铜缆表现强劲

能够支持万兆网络连接的当然不限于6A类铜缆,现有万兆网络多采用光纤连接,标准推荐使用OM3光纤。目前40G和100G技术发展很快,如果数据中心用户考虑采用40G或者100G网络翻案,0M3也无法满足需求的,就需要采用OM4光纤。较之管线连接方案,无论是单模还是多模,基于铜缆的万兆光纤连接技术更具成本优势。如果选择铜口万兆方案,就需要采用6A类布线。

从万兆应用现状来看,万兆连接多限于核心交换机之间,或者核心交换机和汇聚层交换机之间,服务器或存储万兆连接只用10%左右的市场份额。在存储领域,iSCSI技术曾被普遍看好,被视为FCSAN的替代方案。但是iSCSI市中没有取代FCSAN,重要的原因就是高价格影响了万兆应用的速度,iSCSI多限于千兆连接,落后于4Gb或8Gb、FCSAN的方案。随着万兆价格的走低,基于万兆的iSCSI存储,是人重新看到光明。类似的,未来服务器也会有更多万兆应用,特别刀片服务器、虚拟化等高密度设备服务器部署,对万兆提出更高要求。据预测,未来两年服务器采用万兆应用的比例会提高50%,其中,基于铜口的万兆应用较之光纤口更具优势。

网络部署方面,数据中心交换机提供了更高的万兆端口密度,以思科(Cisco)Nexus 7000系列为例,可以支持256个端口万兆链接。随着数据中心级交换机新能的提升,大有变三层网络结构为两层结构的趋势,汇聚层交换机将被取代。更高密度的交换机端口对布线系统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用户提早做好准备。就线缆选择而言,需要更多6A类线缆部署,而不是6类线缆。

根据资料显示,6A类线缆销售增长强劲。据美国康普公司大中华区销售总监陈岚女士透露,6A类线缆的占比已经从2009年的20%提高到2010年的31%,今年的第一季度跟是达到了35%。“随着数据中心用户未来在服务器虚拟化和整合技术方面应用的不断加深,万兆布线技术会得到更加迅猛的发展。”陈岚说。

二 布线管理智能化

谈到数据中心的管理,最然人头疼的不是宕机问题,而是线缆的管理。固定好了拆,拆开再固定,一不小心说不定机会吧那根线缆碰掉,后果十分严重。这儿牵扯到了布线的管理的问题。

在与美国康普公司交流中,公司展示的VisiPatch 360跳线解决方案,使我眼睛一亮。方案是这样,通过设立独立的跳线区,用户可以记住VisiPatch 360跳线架,管理集成线缆和跳线。在跳线区,用户就可以修改、管理系统的布线连接。为了便于管理,VisiPatch 360方案采用反向跳线技术,从而腾出面板的正面空间,便于进行标注。用户采用不同的颜色对不同区域的布线进行区分,线缆管理一目了然。

更智能化的管理就是借助电子配线架,通过线缆传感头,自动收集线缆有关部署、连接信息,由软件对布线信息进行管理。从前瞻角度看,智能布线管理答复提升了数据中心的管理水平,但也大幅提高了工程的造价,这一点不可小觑。

三 预端接-质量的保障

布线时一个现场施工的过程,无论是光纤的熔接、端接,还是压制铜缆的RJ45头,其质量都会受到人员操作的影响,有时候会严重影响工程质量,造成网络传输故障和带宽问题。预端接就是一个由工厂端接、测试的复合标准的模块是链接解决方案,其铜缆和光纤全部经过生产工厂的严格测试,无论是端连接,还是线缆辐射控制,全部可以提供哦你可靠的质量和性能。

预端接可以解决,目前对数据中心高密度、高性能和快速部署的应用要求,预端接有一个前提,要求用户对布线所连接的应用设备有详细的了解,例如端口类型、密度等,对于部署的区域、距离等具有十分准确的信息。长了浪费,短了连接不上。较之普通的布线,预端接在价格上要多出30%,甚至更多。但是在质量上,预端接优势明显。

第3篇

如果说过去的十年是IT的时代,那么,在全球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同时伴随着能源压力到来的今天,绿色IT已经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作为全球能效管理专家,施耐德电气发现并密切关注着当前世界最为重要的六大趋势:便捷性、全球化、日趋增长的安防需要、随时随地的互联互通、新兴市场的出现以及最为急迫的、对能源渴求的挑战。

数据表明,在2008年,全球仍有接近16亿的人口尚未能使用电力,而即使是进入2030年,这一数字也将仅仅减少为14亿。与此同时,就全球而言,能源的消耗并非简单的由人口数量所决定,2030年,由接近20亿人口所形成的中产阶级群体将对包括汽车、电脑等在内的能源消耗品产生无可估量的购买力,这一事实将使得电力需求攀升翻倍,为我们所生存的地球带来不容小觑的能源困境。

全世界均在力求实现至2050年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半的目标,一方面我们可以通过在发电的过程中使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另一方面,在终端使用时进一步节省能源同样是简单、有效的方法。特别是考虑到配电及分布过程中的电力消耗,来自终端一千瓦的电力消耗则意味着需要在电力生产端减少三千瓦。

当下,数据中心的电力消耗已经占到全球能源电力消耗的8%,而每三年电力消耗即会翻倍增长更是给数据中心提出了严峻的挑战,Capex(资本支出)和Opex(运营成本)的不均衡给数据中心管理者带来了极大的困扰。同时,云计算的出现则为企业节省成本并降低能耗提供了一种新的方向,它不仅仅代表IT技术的进步,更是以IT运用资源共享的方式对IT服务模式进行优化。基于在云计算环境下业务竞争的需要和IT负载迁移的考虑,用户在构建数据中心时,不仅仅需要将数据中心的高可用性视为先决条件,如何实现数据中心的高效率也成为不可忽略的考量。通过更为标准化的设计及优秀的运维来建造和管理一个密集的、灵活的、自动化的数据中心,既满足未来15-20年运营周期的应用需求,也可将未来新技术的更新纳入考虑,这意味着在数据中心建设的初始阶段,便需要以全局视角来审视数据中心的设计,全面规划数据中心的配电、制冷、安防、门禁控制及后期的运营管理等方方面面,通过有效地优化数据中心的整体架构进一步节约30%的电力消耗,以期真正实现数据中心从前期资本支出到后期运营成本的投资回报。

云计算这一全新的商业模式带来了数据中心的动态需求,使得数据中心的管理者们开始重新审视数据中心的规划与建设,连接所有相互关联的系统,继而影响到数据中心的可用性及能效。仅局限于关注IT机房的数据中心建设的传统思路将被改变,一个数据中心不应只考虑如何放置机架、服务器以及存储设备,施耐德电气倡导的更全面的数据中心构想,则致力于以一个更为标准化的方式帮助用户实现贯穿机柜、行级、房间级甚至于整个楼宇设施级别的设计,使规划、设计、构建和运营变得更加可预测、更高效、更加可扩展,使用户将精力集中到其他更为重要的业务领域。

数据中心项目过程始于业务需求,施耐德电气数据中心全生命周期解决方案会随着明确定义的准备、设计、获取、执行等过程阶段逐步向前推进,并在此过程中提供规划服务、数据中心效率计算器等丰富的权衡工具、面向不同专业细分领域的白皮书和项目运营及管理工具等,最终实现系统的完全部署和正常运行。InfraStruxure英飞集成系统解决方案,通过提供模块化的数据中心助力用户扩容25%。同时,InfraStruxure英飞集成系统也是EcoStruxure能效管理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EcoStruxure能效管理平台涵盖了施耐德电气在电力、数据中心、工业、建筑楼宇及安防五大业务领域的专业经验,以集成的解决方案,通过一个智能仪表盘整合来自数据中心不同系统的信息和数据,帮助数据中心的IT经理或者设施经理了解到各自所需要的数据中心状态信息,在整个数据中心建设进程中建立起节能意识 。

云计算时代的数据中心,是高度关注在电力成本及创新设计的数据中心。单体化的数据中心将不复存在,模块化的建设将是未来的重点。施耐德电气将着眼于通过电力空间、机械空间和机房空间的有效整合,以数据中心全生命周期解决方案确保数据中心效率的提升及更为流畅的运营,从而帮助客户以绿色IT的实践来应对未来能源压力的挑战。

第4篇

北京某大型数据中心共有两个机房,其中一个机房的面积约为52平方米,两套UPS,合计6只机柜,机柜配置为两排或一排; 另一个机房面积约为90平方米,UPS配置为40kVA,其中机柜数量约17只,机柜配置为三排。机房提供24小时冷冻水,机房空调采用冷冻水机组。

两个机房对制冷系统的具体要求包括:

1. 自动化程度高、能够实现精确控制,温度精度控制在±1℃。

2. 采用模块化、结构化设计,容易扩展,且各模块都具有独立的制冷除湿功能。

3. 故障率低。

4. 显热比≥94%。

5. 单位时间的风循环次数大于20次

6. 过滤效率>90%

7. 工作环境噪声≤68dB。

8. 维修方便,全正面维护。

9. 输入电源: 380V±15%,50Hz±5%。

10. 产品获得ISO 9001认证以及IS014000认证。

11. 寿命≥10年,平均无故障时间≥5万小时。

配置方案

根据两个机房的面积及机柜热负载情况,经过计算两个机房的热负荷分别为: 机房1的热负荷为16kW,机房2的热负苛为54kW。

根据以上机房热负荷选择的空调配置为: 机房1配置APC-MGE的InRow RC空调1台,制冷量为18kW; 机房2配置APC-MGE的InRow RC空调4台,每台InRow RC空调的制冷量为18kW,3台InRow RC空调的制冷量为54kW,空调机组3用1备。

两个机房共配置5台APC-MGE的InRow RC空调机组,机柜布置成冷热通道方式。该方案对高架地板没有要求,高架地板可有可无。InRow RC空调外型为半个APC-MGE机柜,机柜的宽度为300mm,InRow RC空调安装在一排机柜的中间,风扇向前送风到冷通道,冷风经机柜向后排到热通道,热空气经热通道返回空调机组。

采用APC-MGE公司InRow RC空调机组,需要冷冻水机组提供冷冻水源,如大楼没有24小时不间断冷冻水,需在室外另配冷冻水机组向机房内的InRow RC空调提供冷冻水。机房内配置一台APC-MGE的制冷分配单元(CDU),一台CDU制冷分配单元可接入共12台InRow RC空调机组,方便以后的扩容。

InRow RC制冷系统的标准配置

InRow RC制冷系统由以下一些设备组成:

绝缘侧面板该框架由16号型钢构成,能最大程度地承受外力,而且允许从前后部对机柜进行维修。机架上的所有外部面板和转角都经过了喷塑处理,经久耐用,并经过了抛光。前后部的外面板由18号穿孔型钢构成,有69.5% 的穿孔率。所有的面板都包含键闩锁,便于安全地打开或拆除。

轴流式风扇每个单元都配备有8台变速、200mm混流、直接驱动DC轴流式风扇,为冷却盘管提供一致的气流,可热插拔的轴流风扇允许在运行过程中方便地更换风扇。

冷却水流量计单元的内部管道安装有一个能显示冷冻水流量的流量计,保证能实时了解空调机组的制冷量。

双通/ 三通调节阀调节阀由微处理器控制,用来调节进入冷却盘管的冷冻水流量。标准阀额定压力为600 psi (4136.8 kPa)。用户可将阀配置为双通或三通。

双重供电 该系统的特性是由两个电源供电,可用来提供冗余电量。其中一个电源发生故障时,另一个电源能够让该单元在60% 的容量下运行。这使系统具有一定程度上的容错能力,保证不间断制冷。

可清洗滤网对调节的空气进行过滤对于维持电气设备必需的清洁、无微粒环境极其重要。

可选择的顶部或底部配管连接 单元包含顶部和底部配管连接,顶部配管连接到内部接头,使配管向上伸出单元。底部配管连接到内部接头,使配管向下伸出单元。所有连接都成一体,易于安装和维修。

双浮子冷凝控制该单元中采用了双浮子技术,一个浮子用于冷凝泵控制,另一个用于对冷凝盘的充满进行报警。

网络管理卡(Network Management Card) 允许用户通过网络监视、控制和对事件通知特性进行多级访问。

故障警告该单元在需要进行维修时,其内部的几个组件将会给出警告。

远程温度传感器为了方便用户根据机柜入口温度对单元进行控制,方案提供了远程传感器。

本制冷解决方案的特点

基于InRow RC的制冷解决方案采用模块化、排列成行的机房空调系统为各种空间提供了高效率、有效且经济的制冷效果。它的适用范围已经远远超出了传统数据中心或机房的范围,可以应用在各种关键环境中,这些关键环境包括: 计算机机房、远程通信设施、清洁室、电源设备、医学设备室、档案室、局域网和广域网环境。

值得一提是方案提出的按行排列的机柜摆放方式。采用这种方式的每个热通道至少使用一套系统,空气通过系统的后部吸入,被冷却,然后排出到冷通道。InRow RC 能产生大量的气流,从而消除机房环境中的热点。这种方式从多方面提高了能量效率和制冷能力。首先, InRow RC 从热通道直接吸入空气,由于存在很大的温差,使得InRow RC 能够利用更高的热传导效率。它可以直接将室温空气送出到要对其进行制冷的服务器前方。由于允许冷冻水机组在更高的出水温度状态下工作,提高了制冷效率。典型的按行排列的操作范围使设备可以100% 显热能力运行,这大大减少了加湿的需要,进而减少了能量消耗和维护。

第5篇

以物联网、云计算为代表的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正催生新技术、新产品和新应用。在与它们紧密相关的数据中心领域,无论是正在实施或是正在酝酿的云计算与物联网应用,还是数据量飞速膨胀给企业带来的困扰,都对新一代数据中心提出了更高要求。作为业界主流的网络能源产品和一体化解决方案供应商,艾默生网络能源基于在动力平台建设方面的丰富经验,打造了智能数据中心解决方案,从供配电系统、制冷系统和智能管理系统三大方面入手,为企业建设新一代数据中心提供有力支持,也为处于蓬勃发展中的云计算和物联网平台构建了强大的基础。

数据中心的变革

传统数据中心的关键点是性能、安全性以及业务连续性。然而,随着企业应用的多元化,以及在数据中心内,服务器、存储设备、网络设备数量的不断增长,一系列新问题不断出现:能源价格日益攀升,成本危机凸显;各应用系统建设相对独立,从基础设施的角度看都是一个个独立的“孤岛”;数据中心资源配置和部署过程过多采用人工方式,没有相应的智能平台支持,繁重的重复性工作耗费大量的人力资源,缺乏自动服务能力;IT设备数量的持续增加导致数据中心可靠性降低。目前,企业在对应用整合的需求越来越强烈的同时,对数据中心资源的智能化整合需求也越来越急迫。

面对这一现实需求,云计算被视为极佳的解决方案。云计算的核心思想,是将大量用网络连接的计算资源统一管理和调度,构成一个一体化的管控平台和运营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对企业来说,云计算可帮助企业提高基础设施利用率,降低管理和运营成本。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日益重视云计算,并将云计算积极应用到企业运作中去。显然,云计算的发展也势必对当前数据中心的转型提出新的要求。

在现实中,打造能承载云计算需求的新一代数据中心,满足更高效、更安全的数据处理需求,成为摆在企业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如何有效简化数据中心架构,在一个统一的IT 基础架构下将服务器、存储系统和网络,甚至是供电和冷却系统都整合为一体化的计算资源?如何使 IT设备成为一种服务,让计算资源更好地满足不断变化的业务需求?如何让基于云计算的数据中心既安全可靠又灵活易用?如何让新一代数据中心更加绿色节能?

智能数据中心解决方案

针对在云计算模式下数据中心面临的诸多挑战,艾默生网络能源以前瞻性的视野推出用于数据中心的智能、一体化基础架构系统之“智能解决方案”(Smart Solutions)。该方案整合了先进技术,通过配置可互操作系统加快实施速度,提高适应性,降低成本,实现更具成本效益的容量、效率和可用性管理。该解决方案具有如下特点:

第一,该解决方案具有前卫的设计思路。它将机房动力系统视为整体,从供配电、制冷、智能管理三个角度进行实施,以全面的产品线、丰富的实施经验为机房带来了高可用性、高灵活性、高可维护性、高节能性的优势。这不仅实现了数据中心机房各子系统之间的兼容与配合,降低了未来扩容的难度,更能够为客户提供恰如所需的节能措施,从而为企业建设新一代数据中心、进军云计算领域建造了稳固的基础设施平台。

第二,该解决方案具有完善的产品线。它包括SmartMod、SmartAisle、SmartRow以及易睿,可分别应用于不同的场景,解决特定的问题。比如,SmartRow是一种独特的独立数据中心基础架构,整合了电源、制冷、基础架构管理和灭火系统。通过采用这一架构,数据中心无需进行更多的空间变更就能为IT设备提供更好的支持,从而可以减少约10%的初始资本投入。在数据中心运行过程中,该架构还可以减少30%的能源成本。

第三,该解决方案具有卓越的性能。艾默生智能数据中心解决方案是基于数据中心行业超佳实践而设计,通过采用基于成本效益的动力、精密制冷和管理等基础架构,该方案有助于各种规模和复杂度的企业实现其IT目标。比如,高可靠性、高灵活的供配电系统,包括HIPULSE-NXL、HIPULSE-U等一系列品牌大功率UPS均采用模块化设计,结合业内领先的双母线供电系统与DSP数字控制技术,能够完全屏蔽各类电网污染及电网故障对负载的影响,为负载提供稳定、安全的电源供应;通过基础设施管理平台,将供电、冷却系统整合为一体化动力资源,并通过可视化等管理方式来提高数据中心工作效率。

随着信息化进程的加快,业界对云计算的需求将变得越来越迫切,新一代数据中心对金融、保险、电信等行业的企业核心竞争力影响力越来越大。可以说,艾默生智能数据中心解决方案可为当下及未来的新一代数据中心的建设打下基础。而随着艾默生网络能源在智能数据中心解决方案领域的不断努力,该领域的技术、产品和解决方案也会持续地更新和发展。

第6篇

近年来,互联网的发展像一股不可阻挡的力量,驱动着全球数据中心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DatacenterDynamics是专注于为设计、建造和运营数据中心的专业人士提供信息共享的公司,其首席技术官Stephen Worn认为,目前由于企业业务的需求,使全球数据中心的数量越来越多,带动了数据中心的增长;而全球数据中心的增长趋势很大程度来自于主要新兴经济体,包括亚洲和拉丁美洲;同时,这种增长将受制于电力资源、水、空间、材料、资金和连通性。

Stephen Worn对亚太区(除日本市场外)的数据中心市场以及中国数据中心在亚太区的地位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按照数据中心的大小划分,最小型的机房类数据中心只占6.2%,微型数据中心占10.1%,中型(23.4%)和大型(26.2%)数据中心所占的比例明显提高,而占最大份额的是超大型和巨型的数据中心,为34.1%。根据Stephen Worn的统计,中国内地大型和超大型数据中心更多些,而中国香港等一些地区则中型和小型数据中心居多。

在数据中心投资方面,Stephen Worn认为,数据中心总投资正在逐年上升,在亚太区,2011年为148亿美元,而2013年就达到了192亿美元,其中中国为57亿美元,排在首位,第二名则是印度,为50亿美元。Stephen Worn说,3年前中国还排在印度的后面。他同时预测说,2015年亚太区在数据中心方面的投资将达到233亿美元,其中包括:外包(61亿美元)、IT优化(70亿美元)和设备解决方案(102亿美元),这三部分都呈现出平稳增长态势。

在耗电量方面,他认为,在亚太区,2013年数据中心的耗电量中国排名第一,达到1700MW;而5年以前,中国还排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之后。对于整个亚太区数据中心的用电量,Stephen Worn预计将逐年上升,但需要注意的是,2013年实际用电量比预测的数字要少,将达到6075MW,2016年则将达到8510MW。这从一个侧面说明,节能降耗已经开始得到数据中心设计者和运维人员的重视了。

对于中国的数据中心市场,Stephen Worn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看:架高地板的面积、机房内的机架个数以及总耗电量。数据显示,这三方面都在持续、稳步增长,值得注意的是,机架数量没有架高地板面积增速快,他解释说,这说明在数据中心里还有很大的潜力可挖。在投资方面,与美国和欧洲不同的是,中国数据中心的投入更多的是在新型数据中心的建设上,也就是设备和基础设施方面。而对于投资的驱动力,他分析说,最主要的来自云、为了提高数据中心的可靠性而增加冗余、促进数据中心的可持续发展,这些其实也是北美或欧洲数据中心共同的驱动力。

数据中心面临的挑战

从技术角度来看,未来数据中心的开发重点在于模块化的解决方案、虚拟化的应用和DCIM(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管理)。Stephen Worn认为,中国的数据中心发展非常快,增长速度已经达到20%~25%,而且近四五年每年都会保持这样强劲的增长,在IT外包服务方面的增长甚至高于数据中心的整体市场增长,达到30%,“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看到现在很多公司不断给客户提供IT外包服务,这样可使最终用户减少资金投入、降低运维的复杂性,为最终用户提供更多的便利。”Stephen Worn说,其实数据中心建设方或用户最关心的问题是降低资金投入,即能源使用成本,以及降低运营成本。而这使数据中心对能源消耗的监控、能源使用效率的监控和碳排放的监控变得举足轻重。对于碳排放的监控已经引起数据中心用户的重视,在北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国家已经对碳排放有明确的法律规定,但目前中国还没有明确的规定。

Stephen Worn认为,中国数据中心具有其特殊性,其表现在,一是市场的体量非常惊人,二是整个经济包括数据中心市场的增长速度非常快,三是业务的集中化管理导致了对于数据中心市场的需求,四是整个中国用户对于新技术的需求和渴望,造成了中国数据中心市场和其他全球各个地方市场的不同。同样,中国的数据中心也面临着特殊的挑战,比如“虽然中国有很多机房,但不少设备非常陈旧,这种环境不利于客户把数据安全可靠地放在数据中心里”;另外,Stephen Worn说,因为用电需求大且多样化,尤其是瞬间需求量非常大,因而导致中国整体控电网络不是很稳定;再有,数据中心方面技术人才的短缺。“技术发展的速度非常快,每天数据中心的首席技术官都会面临着更多的新技术,他们都面临着新的决策,这对于中国的客户来说都是非常大的挑战。”Stephen Worn最后说。

数据中心需要绿色解决方案

面对数据中心所面临的诸多挑战,许多厂商提出了各种解决方案,期望通过这些解决方案,帮助用户解决所面对的问题和困扰。西门子公司在全球是为数不多的能提供从规划到实施全套解决方案的厂商,其解决方案遍布数据中心的每个“角落”。

Philip Krause是西门子亚太数据中心CoC部门总经理,他介绍说,在西门子数据中心解决方案中,不但包括消防、安防的产品和解决方案,还有为新建和现有数据中心提供的能效解决方案,以及西门子最为核心的供配电产品和解决方案。这些产品和方案保证了为用户规划、建造和实施、运维的数据中心是一个高可用、高可靠的绿色数据中心。

西门子中国数据中心行业经理邓馨说,西门子近年来加大了对中国市场的投入,面向中国用户的产品都是采用全球的技术进行本地化的生产和组装,以满足中国用户的需要。

第7篇

“云数据中心的快速发展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机遇。”美国康普企业网络大中华区销售副总裁陈岚表示,“我们接触的一些云数据中心客户为了提供更优质的云服务,意识到要改善和优化原有的布线系统。云数据中心对网络带宽、高性能的光缆连接、跳线的管理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云数据中心是机遇

在过去20年中,布线市场本身变得越来越成熟,同时用户对布线系统的认知程度也在不断提高。谈到布线市场的变化,陈岚的一个突出感受是,她与用户之间就布线这个话题进行的互动越来越频繁,而且成效显著。国内快速兴起的大型园区、云数据中心等对布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如何从远端对配线进行控制,多个弱电间之间的通信、跳线如何去管理等。

一直参加国内综合布线标准制定和推广,并且撰写过多个布线技术白皮书的美国康普企业网络大中华区技术总监吴健也深有同感:“由于布线的隐蔽性,中国用户不了解、不重视布线的情况是存在的。但是经过多年的教育,很多中国用户开始慢慢重视布线系统,知道了布线标准的重要性,以及布线系统的设计应满足未来15年甚至20年的应用需求。虽然目前在布线标准的制定、实施等方面,中国与欧美国家还有差距。不过,中国布线市场一直在进步,这是非常可喜的。”

近几年,随着云计算的兴起,国内兴建了许多大规模的云数据中心。从技术先进性、功能等方面进行比较,这些云数据中心并不比国外同类的数据中心差。那么,在布线方面,这些云数据中心又表现如何呢?

“中国的云数据中心起点较高,不仅规模大,而且设计等级高,同时采用了一些新的技术和高端产品,比如大量使用万兆铜缆、6A铜缆、预端接光缆、OM4光缆,以及很多智能化的解决方案。从这个角度看,中国的云数据中心建设并不比国外落后。”吴健话锋一转,“但是,中国的数据中心用户过多地看重初始投资和硬件设备,对于数据中心建成后5~10年的运营和运维成本考虑不周。而国外用户经验老道的一个表现是更多地考虑运维制度、运维工具,以及管理方式、管理流程等。而这正是中国数据中心用户普遍欠缺的地方。”

用于布线系统的投资占数据中心基础设施总体投资的10%~25%,仅次于配电设施和空调设施。这说明布线系统在数据中心基础设施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而吴健听到许多中国的数据中心设计人员经常说的一句话是“没想到布线的成本会这么高”。这反映出,中国用户在数据中心建设中忽视了布线这一重要因素,而且对布线的预算投入较少。

对于企业数据中心布线系统的发展来说,2007年是一道分水岭。在那之前,数据中心的规模并不大,康普想推广预端接光缆解决方案非常困难,因为预端接光缆的成本比传统的熔接光缆高得多,这在当时是绝大多数的数据中心客户所不能接受的。

2007年以后,随着数据中心规模逐渐扩大,用户意识到,若一个数据中心有几万个光缆连接点,如果全部采用融接光缆的话,出错的概率更大,不仅不利于快速部署,而且维护非常困难。在康普的不断教育下,用户逐渐认识到预端接光缆的重要性。2012年以后,大部分数据中心客户会主动要求康普提供预端接光缆解决方案。

“云数据中心的布线也会经历同样的转变过程。在一些针对云数据中心客户的市场活动中,我们会有意识地借助先进的理念、顺应未来发展趋势的规划和设计方案来影响和教育云数据中心客户,让他们先从观念上认同布线的重要性。”陈岚告诉记者,“相信经过一两年的市场培育,加上我们顾问式的咨询服务、完善的解决方案,越来越多的用户会接受康普的高端布线解决方案。” 今年9月, 康普新推出了SYSTIMAX LazrSPEED 550宽带多模光纤连接解决方案,它在更长的距离上实现了高达标准多模光纤4倍的带宽。

康普已经明确提出了“高效互联”数据中心的理念。吴健进一步解释说,高效互联的数据中心应具备以下几个特征:第一,易于扩展,数据中心在进行顶层设计时就要考虑为未来的发展预留空间,比如康普大力倡导的预端接解决方案扩展起来就非常方便;第二,管理简单,用户应善用电子配线架、管理软件等智能化的工具和手段;第三,高效的运维,它有利于节能,减少故障发生的概率,提高安全性。

“光进铜退”是误解

在数据中心布线领域,“光进铜退”这个说法提出已经有十几年了。实际情况是,“光进铜退”的演变还在持续进行中,而且进展并不如人们想像中那么快。如果将布线市场分成数据中心和智能楼宇两大类,那么在数据中心领域,光纤的使用的确越来越普遍。“‘光进铜退’这个说法其实并不准确。虽然光纤的使用领域越来越广泛,但是传统的铜缆仍有用武之地,在一些关键应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陈岚表示,“不同的应用需要不同的设备,而这些设备的连接有的适合采用光纤,有的则必须使用铜缆。与其说‘光进铜退’,不如说因为数据中心架构的要求,造成了用户对光纤的需求日益增加。”

在光纤产品方面,康普不仅具有技术优势,而且积极参与了国际国内很多技术标准的制定。比如,在光纤的多纤数MPO的极性管理方法、宽带多模等方面,康普进行了许多革命性的技术创新。“我们可以基于多模实现SWDM波分复用,在提高传输速率的同时降低能耗,而且不会提升布线的整体成本。”吴健介绍说。

第三方市场研究机构的统计数据显示,在大多数的数据中心里,光纤和铜缆的使用率为五五开,而在有些数据中心里,光纤的使用率可能会达到70%甚至更高。在智能楼宇中,垂直骨干网络使用光纤的比例会更高一些,而在语音传输方面大多数还是使用铜缆,水平网络也是以铜缆为主。“如果是光纤到桌面,那么整个系统的成本会比较高。另外,光纤对使用环境和维护的要求比较高。因此,在智能楼宇市场,光纤只占30%,70%是铜缆。”陈岚分析说,“在布线市场,光铜并存的现状对像康普这样提供包括光纤和铜缆在内的端到端布线解决方案的厂商来说是好事。如果用户使用某个品牌的光纤,同时使用另一个品牌的铜缆,那么在出现问题时可能会产生纠纷。”

吴健试图从另一个角度来解释“光进铜退”这个说法:“光纤和铜缆都在进步,只是光纤的发展速度更快一些。其实,光纤和铜缆都是为以太网连接服务的。以太网接口的发展和变化决定了光纤和铜缆的使用场合。”如上所述,在数据中心市场,光纤确实占有很高的比例,但在智能楼宇市场,铜缆非但没有后退,反而有很大进展。究其原因,在智能楼宇中,POE(Power Over Ethernet)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而光纤是无法供电的,一根通信线缆既能传输数据又能提供电力,只有铜缆可以胜任。光纤主要用于主干网络中,而水平网络传输或在设备端,几乎都是用铜缆。

随着以太网技术和标准的快速发展,以及应用领域的细分,铜缆的使用场景也变得更加丰富。POE技术、无线接入、数字摄像头、基于LED的供电系统、传感器网络等的蓬勃发展,拓宽了铜缆的使用范围。“在数据中心市场,虽然光纤的普及程度更高,但是25G铜缆和40G铜缆标准的出现表明,铜缆技术也在持续演进。尤其是在服务器末端接入方面,铜缆会抢占一部分市场。”吴健表示,“光纤未必能统一数据中心布线市场。未来,光铜仍会并存且共同发展。”

端到端方案的差异化

许多数据中心解决方案提供商在提到竞争优势时都会强调,自己能够提供端到端的解决方案。陈岚表示:“虽然都能提供端到端的解决方案,但是每个厂商都有自己的特色和业务侧重点。综合布线是我们最基本、最核心的业务。我们的综合布线端到端解决方案是包括铜缆和光缆在内的完整的解决方案。”

除了传统的铜缆和光缆产品以外,康普也在通过收购等方式不断丰富现有的解决方案。2015年2月,康普收购了TE Connectivity的电信、企业网络和无线网络业务。举例来说,康普正准备将TE Connectivity的一个产品――FiberGuide线槽管理系统纳入到自己的数据中心基础设施解决方案中,因为FiberGuide的设计和安装非常灵活方便,且外观美观,对数据中心的线缆保护和走向起到有效作用。

另外,康普还有一个独特的产品TAP,它与康普的预端接解决方案融为一体。就像它的名字一样,TAP是给布线解决方案增加的一个“水龙头”,需要监测网络是否有非法入侵信号时就打开TAP,在不影响网络传输的同时监测可疑信号,这对保证数据中心的安全和提高监测效率至关重要。

从管理方面看,康普可以通过软件更智能地管理其电子配线架。此外,康普还有DCIM软件,可以管理整个数据中心基础架构。DCIM是一个开放的平台,康普的布线管理系统就是DCIM的一个模块。康普把更多的软件放在DCIM这个平台上,从而实现了数据中心的高效运维。

陈岚还举了一个Redwood灯控系统的例子:“数据中心通常都使用LED灯,如果加上康普的Redwood灯控系统,可以更好地实现节能。另外,Redwood又是一个传感器系统,可以融入数据中心的安防系统。为了节能,平安保险在其数据中心里使用了Redwood解决方案。结果显示,照明能耗节省90%。”

为满足用户在特殊应用环境中快速部署数据中心的需求,比如在野外快速建立一个数据中心,康普还能提供DCoD按需部署的数据中心解决方案,不仅可以加快数据中心的部署速度,而且可以实现模块化的扩展。“我们以布线为基础,采用发散性的思维,深入考量布线所需的测试、管理,然后再拓展到整个数据中心的监测、管理、节能等。”陈岚说,这就是康普端到端解决方案的差异化所在。

康普解决方案部门面向的两大市场是数据中心和智能楼宇。康普要求所有的销售和技术人员必须成为用户“可信赖的顾问”,不仅在布线方面具有专业水准,而且要了解整个数据中心的基础设施和用户的应用需求。“我们的策略很清晰,就是与数据中心和智能楼宇这两类客户进行良好的沟通,为它们提供满足其需求的解决方案。”陈岚表示。

布线的未来

从一个端到端数据中心解决方案提供商的角度,康普对未来数据中心布线的发展趋势有何预测?吴健归纳了以下几点。

第一,用户对布线系统的性能有更高要求。在这里,性能是指传输的速率和可靠性两方面。现有的1G和10G的网络将快速升级到40G和100G的网络。康普将着眼更高速的网络连接设计,从链路通道、多连接性、性能等多方面满足用户的需求。

第8篇

目前所谓的数据中心的绿色化仅仅处于起步阶段而已。

自2007年以来,以数据中心环保、节能为主题的“绿色数据中心”成为了IT界特别是数据中心领域的聚焦点,并已经成为了以IBM、HP为代表的领导性厂商的战略发展重点。一时间,有关数据中心绿色的话题成为热点,而众多领导性厂商也纷纷推出自己的解决方案和节能型产品。那么,数据中心离绿色到底还有多远呢?

事实上,目前的所谓数据中心的绿色化还仅仅处于起步阶段。调研显示,对于大多数的行业用户来说,所谓“绿色”数据中心更多的还只是一个美好的概念。并且,对于“到底什么是绿色数据中心?”、“绿色数据中心包含那些内容以及如何打造自己的绿色数据中心?”这些问题,用户的概念还不是十分清晰,还有很多模糊的认识。

目前,较为普遍存在的情况是: 用户知道自己的数据中心能耗巨大,但是这并不是他们的切肤之痛,而如何保证业务运行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才是他们关注的重点。

在近期,行业用户对于绿色数据中心的需求并不明确。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绿色数据中心作为一种新概念,被广大的用户接受必然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再者,前面也已提到,能耗并不是IT部门最关注的问题,往往也并不是由IT部门直接负责的问题,而求稳的心态使得更多的用户会采取保守的观望态度;此外,相当多的用户对于绿色数据中心的概念还不清,不知道从何做起以及能够带来的实际效果如何。

毫无疑问,绿色数据中心是数据中心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需求,它是涉及数据中心整体的系统问题,包括建筑、机房、空调、UPS、服务器等IT设备、应用系统和数据管理效率等全方位的问题。

而绿色数据中心解决方案主要有三个层面:一是物理环境层面,包括机房、空调等,解决方案如HP的动态智能散热解决方案、IBM的数据中心节能技术;二是IT设备层面,包括服务器、存储等,解决方案如服务器虚拟化、芯片性能能耗比提高等; 三是数据应用管理层面,包括应用系统与数据库,解决方案如应用系统整合、信息生命周期管理等。

由此可见,绿色数据中心之路还很漫长,以下几点的改善将会积极地促进数据中心更快地走向绿色。

首先,从基础上改善,如现行的机房标准老化,及时地更新和合理化将对于降低数据中心能耗起到重要的作用。

其次,将数据中心的能耗作为数据中心绩效的考核标准之一,将大大提高数据中心对能耗问题的重视。

对于厂商来说,应该能够更加贴近用户的问题与需求,在绿色的大旗下,针对数据中心所处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和特点,提供更加有的放矢的解决方案,打动用户的心弦。

第9篇

H3C提出,通过总体规划、最佳实践方案设计、设备绿色功能管理等多个维度的绿色“创新”,为用户打造绿色数据中心。

信息系统的整合以及数据集中的不断深化,让国内企业的数据中心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数据量大幅增长、衍生应用种类不断增加的情况下,数据中心服务器、存储、网络规模不断扩大,计算量、存储量、吞吐能力、传输能力快速增长,这对基础设施与整体运营都提出了更大的挑战。

尤其是在“节能减排”已经成为举国上下一致方针的大环境下,作为企业IT构件中对资金、人力、运行投入最高以及最主要的能源和成本消耗部分,“绿色”已经成为新一代数据中心发展的必然趋势,以节能减排为核心理念的绿色数据中心建设也成为了企业IT建设中的主要关注内容。

作为提供数据中心网络基础设施的H3C公司,已经将“绿色”贯穿到了其产品与解决方案中。在2009年年初,H3C新一代统一交换架构数据中心解决方案时,“绿色”就成为了该解决方案中的一个重要特性。现在,围绕数据中心IT系统的绿色目标,H3C已经全面展开了总体规划、最佳实践方案设计、设备绿色功能管理等多个维度的绿色“创新”。

H3C网络产品线副总裁孙德和指出,用虚拟化实现绿色已经得到了业界的认可。“传统数据中心建设中出于对扩展性和安全性的考虑,不同应用系统分层建设,这就形成了数据中心密集的服务器、存储与网络环境,但总体系统的利用率却并不高,而虚拟化则能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孙德和表示,“当然,问题的关键是如何通过解决方案让虚拟化真正落地。”

在解决绿色数据中心整体架构问题的同时,H3C还将目标瞄向了数据中心绿色设计的另一大原则―集成化。“之前,出于对上层应用的高速转发、应用优化、高级功能卸载与加速、加密等需求,数据中心的基础网络常常会挂接大量的安全和应用优化设备,这使得整体网络结构非常复杂、布局紊乱,同时对电源设计、系统布线、机柜空间、空调制冷也产生了额外的要求,并且在设备插接和电源转换之间产生了更多能耗。” 孙德和介绍说。集成化设计通过减少设备总量,降低设备使用所需的空间、机架、线缆、人力等资源,来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

此外,要想让绿色理念深入到数据中心建设的各个角落,没有全面的创新意识与创新手段是无法真正实现既定目标的。实际上,针对数据中心节能环保的问题,H3C在产品设计与解决方案上都下了不少功夫,不仅掌握了产品绿色环保设计方法,还在系统、电源、散热、可靠性、认证等领域,为打造绿色数据中心提供了有力支撑。

第10篇

台达的创办人暨荣誉董事长郑崇华曾表示:“因为一个企业是生活在环境中,跟所相关的人都有密切的关系,所以企业除了赢利以外,更要负起社会的责任。”这也成为台达集团给社会的承诺。

“环保、节能、爱地球”是台达集团的经营使命。它不仅仅是一句口号。近期,通过对台达集团总部,以及一些实施项目的采访,笔者深深地感觉到,这一理念已经实实在在地被落实到了台达集团的各项业务中。

围绕节能构建三大业务

据了解,台达目前在全球有114个运营网点、30个生产基地、56个研发中心,其中在祖国大陆就分别有49个、18个和23个。目前在祖国大陆有超过3000名研发工程师,分布在上海、广东东莞、江苏吴江、安徽芜湖、湖南郴州等地,18个生产基地的总生产面积超过68万平方米。

近年来,台达集团保持将年收入的5%~6%投入到创新节能产品和解决方案的开发中,不断提升产品的能源转化率。台达集团已经逐渐从产品制造商转型成为整体节能解决方案提供商。

中达电通股份有限公司(台达集团全资子公司)董事总经理游文人介绍说,以节能环保理念为核心,台达集团将业务聚焦在三大领域――电源和元器件、能源管理、智能绿生活。

电源和元器件是台达集团的传统优势领域,台达可以为移动终端产品、云计算设备、家用电器、医疗设备提供全系列的电子元器件、内置电源、散热管理方案。在提升电源产品转换效率方面,台达在电源和可再生能源整合方案方面的工作卓有成效。目前,台达产品的转换效率都已经达到90%以上,其中,通信电源效率超过97%,光伏逆变器效率高达98.5%。这些技术成果,有力地支持了台达在电源产品领域的业务拓展。台达提供的定制化服务已经成为全球众多知名品牌的首选。

在工业自动化领域,台达集团的成长更为迅猛,其产品广泛应用于橡胶、塑料、包装、纺织、电子、印刷、机床、电梯等领域,其全方位的能源管理系统更是广泛应用于数据中心、可再生能源、电动车驱动、环保充电基础设施等领域。

台达集团执行长郑平表示,台达在工业自动化领域的市场份额还很小,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接下来的任务就是要加速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台达不能迷失自己,不能追求什么都自己做,要关注客户不同的需求,选择合适的合作伙伴。”郑平认为,更多的市场机会还在新兴市场。“欧美厂商实力较强,但对用户特殊需求的响应时间长,产品定制性差,服务能力不足,这就是台达的机会。未来台达面临的最大挑战在于如何做好系统整合。”

台达的投影显示系统、LED照明系统、网络通信系统、智能语音识别系统、多种血糖测试设备,构成了台达智能绿生活业务。台达集团还早在2006年就承诺台达未来所有的厂房都必须践行绿建筑理念。

从UPS到数据中心

UPS不间断电源解决方案是台达集团的强势业务。台达可以提供全系列UPS,从小型的1~10kVA的产品,到满足大型数据中心的60~500kVA的产品全覆盖。在此基础之上,台达已经将业务的触角伸向数据中心整体解决方案。

台达推出的InfraSuite数据中心解决方案,解决数据中心能耗管理所涉及的电力、空调、网络、机柜、环境控制、地板工程等各方面问题,既可以提供新机房建设方案,也可以提供老机房改建方案,还可以提供先进的集装箱数据中心和微模块数据中心解决方案。

在台达集团台北总部,笔者参观了绿色数据中心的机房。机房的面积仅有231平方米,安置了63组机柜,这里集成了台达多种节能产品和绿色机房解决方案,包括数据中心解决方案、智能空调节能方案、LED照明节能方案、视讯与监控解决方案。这是将原来台达的两个机房重新整合而成,此前,这两个机房的PUE值分别为2.0和1.68,新机房重新进行整体规划后,采取冷热分流设计,基础设施节能超过40%,机房设备节能超过20%。新机房最终的PUE值降到了1.43。

在台湾“国立联合大学”资讯处资讯长陈荣坚的带领下,笔者参观了大学新建的数据中心。该数据中心采用了台达为之量身定制的解决方案:采用机柜式空调,冷热通道分离;通过机柜上方走线,仍然保留高架地板;为预防地震灾害,机柜上下分别与地面、楼顶固定;采用模组化UPS,保障整机运行,方便更换故障UPS;落实环保理念,采用氩气面或系统。

校方进行了测算,在系统运行初期(设备使用率60%),当系统PUE值达到1.6时,该数据中心每年可节省电费36.3万元;如果系统达到满负荷运转时,每年将可节省电费60.5万元。据悉,该数据中心的总投资为600万元。也就是说,采用了台达全新的数据中心解决方案,联合国立大学数据中心10年节约的电费就可以再造一个新的数据中心。

投影机应用范围不断扩展

台达在视讯产品领域耕耘数十年,从早期的CRT显示器到液晶电视,一直发展到现在的投影仪、教学用超短焦电子白板、商用LCD显示屏、户外LED显示屏、剧院3片式DLP投影设备,覆盖广泛。此外,台达还提供视讯整合技术与服务,包括视讯系统工程规划与设计、视讯汇流系统解决方案、自动化视讯系统工程规划、视讯设备的租赁与销售等业务。

现在,除了教学、办公等应用场景,投影机越来越多地成为大型视讯工程的主力设备,出现在众多的场合。

博物院的富春山居图,由42台5200流明的D5000投影机拼接而成。人们可以观赏动态的美丽画卷。这里每天都吸引众多参观者驻足观看,成为人们参观博物院的一个重要景点。

台达还承接了众多户外大型视讯工程,如2013年台湾新竹灯会,台达永续之环,高10米,宽70米,由15台3万流明的投影机组成了环形投影墙。

SCARA工业机器人横空出世

在台达集团机电事业群业务处副总经理刘佳容眼中,中国的工业自动化市场充满了商机。中国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用工短缺、薪资成本上升,促使企业开始考虑更多采用机器人等自动化解决方案;消费增长带动的产业转型升级,倒逼企业对制造设备进行升级;节能减排带来的能源设备需求的激增,高效率能源解决方案广受欢迎;智慧城市概念带来的整个城市建设和公共工程的智能化改造,在交通、楼宇等公共设施领域产生更多新机遇。而台达集团在以上相关应用领域都进行了业务布局,台达集团在这一领域的目标是成为世界级自动化系统方案供应商。

在台达集团位于台湾新竹的研发中心展厅中,笔者看到了台达最新推出的SCARA工业机器人。在演示中,SCARA机器人可以通过影像识别和机械臂动作,轻松地将被打散的拼图重新拼接成一幅完整画面。据介绍,这款机器人产品可以应用在生产线上,替代人工完成插件、组装、涂胶、锡焊、搬运、堆栈、包装等多种工作,其工作效率、工作精度等指标远超普通工人。

第11篇

云计算时代,开启 IT 革新,数据中心变革应“云”而生。在第二十三届中国国际广播电视信息网络博览会上,由烽火云数据中心提供的新一代数据中心建设的全系列解决方案受到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

该解决方案包含云计算平台解决方案以及数据中心基础建设解决方案。据烽火网络人士介绍,烽火云数据中心通过创新的技术打造高水平的服务能力,为用户提供服务资源的按需获取、基础设施及资源的自动化管理和绿色节能数据中心建设。

云计算解决方案

烽火云计算平台以虚拟化为基础,以资源调度与资源整合为核心,实现计算和存储资源的动态分配和高效利用,并借助SaaS、PaaS、IaaS等先进的服务模式将资源分布到终端用户手中。

烽火云计算平台底层采用业界标准的X86架构服务器和IP-SAN存储,具有并行可扩展和高性价比的特点。利用虚拟化软件将服务器和存储资源汇聚为资源池,实现物理资源的整合和共享。

在展会现场,烽火网络相关人士向记者介绍,该平台具有统筹规划集约建设、提高资源使用效率、节能降耗、快速部署等特点。

在云计算架构下,计算、存储资源统一建设,各业务系统按照需求进行分配。

在传统数据中心中服务器CPU利用率普遍较低(低于15%),在云计算架构下,大幅提高服务器资源利用率,降低建设成本。

通过系统的资源调度,将低负荷的服务器上的虚拟机迁移到其他服务器中,并关闭空闲服务器,降低能源消耗,降低运行维护成本。

云计算环境下,业务系统所需要的计算、存储资源可以在几分钟至十几分钟即可部署完成。

数据中心解决方案

数据中心作为广电信息系统的运行中心、测试中心和灾备中心,承担着机构的核心业务运营、信息资源服务、关键业务计算、数据存储和备份,以及确保广电业务连续性等重要任务。

烽火数据中心解决方案涵盖了电源系统、空调系统、消防系统、环境与设施综合监测的控制与管理、高可用性的网络平台。

该解决方案电源系统可实现多路市电接入;双路冗余大功率节能型UPS系统;蓄电池组在满负荷情况下可提供应急电力;配置柴油机组,满足长期不间断运行;机柜供电功率可按需扩展。

空调系统则包括专业精密智能机房空调系统、封闭冷通道;采用水冷与自然冷却相结合的方式;机房温度控制在23±1℃;相对湿度控制在40%-55%。

消防系统有多种备案,包括极早期烟雾探测报警系统;感烟、感温火灾报警系统;IG541气体灭火装置;柴油发电机房配置高压细水雾灭火装置;耐燃、不燃装饰材料,达到一级耐火标准。

数据中心可实现环境与设施综合监测、控制与管理。包括室外干球温度、湿球温度、风速、空气洁净度监测;机房环境温度、湿度、漏水;漏油监测;水系统管路温度、压力、流量监测;变压器、发电机、配电柜、UPS、蓄电池等重要电气设备监测;冷却塔、水泵、冷水机组、精密空调、电动阀门等重要设备监测;数据中心空调系统;优化控制、绿色节能;全面的数据中心设施运行管理。

第12篇

当前,全球数据中心市场仍处于高速增长的阶段。PMC公司数据中心与服务器产品事业部总裁Pete Hazen认为,推动数据中心市场快速发展的原因主要有四方面:第一,云计算不仅实现了技术上的变革,更重要的是实现了深刻的商业模式的转变,甚至是社会形态的转变;第二,数据中心向高密度、虚拟化的方向发展;第三,软件定义的概念日益流行,其本质是弹性地调节计算和存储,以满足应用动态变化的需求;第四,企业用户对高性能的需求促进了闪存的大量部署。

从研发核心网电信芯片起家,到后来进入存储市场,再到现在与服务器厂商深入合作,为数据中心基础架构提供板卡级解决方案,以及相关的软件堆栈,PMC的发展与数据中心的演进几乎是同步的。

数据中心交付方式的改变

开放计算项目(Open Compute Project ,OCP)最初是由互联网厂商发起并推动的一个计划,旨在打造开源的数据中心硬件。现场,越来越多的数据中心厂商参与其中,并希望借此契机实现新一轮的数据中心变革。OCP设计所需要的材料更少,成本会更低,但要求厂商必须做出快速的反应。OCP的设计目标是将数据中心整体能效最大化,同时降低部署的成本。

在中国,也有一个类似OCP的计划,即著名的“天蝎计划”。该项目是由阿里巴巴、百度和腾讯三家于2011年发起的,并于同年底确立了最初的技术规范,旨在通过提出一种统一标准的设计规范,实现数据中心低成本、可靠、灵活的扩展。“天蝎计划”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整机柜服务器解决方案、模块化数据中心、交换机、资源智能调度管理系统等。随着中国电信和一些服务器厂商的加入,“天蝎计划”已经成了国内在服务器和数据中心设计领域颇具影响力的一个项目。

无论是OCP还是“天蝎计划”,它们关注的一个重点是大规模数据中心的建设。Pete Hazen表示,目前,大规模数据中心在建设过程中面临一些问题,比如,如何实现灵活的扩展,如何更有效地降低成本,如何持续提升数据中心的使用效率等。正是这些问题驱动了数据中心的一系列技术创新。在Pete Hazen眼中,所谓创新就是为解决问题找到了新的方案。

无论是整机柜服务器解决方案,还是模块化数据中心解决方案,它们的实质都是实现硬件设计的抽象化和模块化,在一个相对固定的空间里,比如1U、2U或4U的机架空间内提供服务器或经过性能优化的数据中心模块。

改变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解决方案的交付模式,最终的目标还是为了解决上述提到的那些关键问题,包括数据中心的使用效率、成本、部署方案的难易程度等。“设备的尺寸发生变化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是资源的池化问题。在一个新界定的更大的空间范围内(从1U、2U的机架到整个机柜),将各种资源按照其属性进行合理部署,然后通过某种互联协议将这些不同类型的资源连接在一起,进行动态调度,使得任何一个所谓的逻辑节点都能实现最优化的资源配比。这就是所谓的动态、弹性化的资源调度,也就是软件定义。”Pete Hazen表示,“整机柜服务器、模块化数据中心可以看作是软件定义数据中心在物理上的一种具体实现。”

突破连接的瓶颈

在数据中心里,存储的瓶颈主要集中在网络和连接上。有的存储厂商表示,如果能在网络互联上实现新的突破,那么未来存储产品的形态也会改变。存储可以借助高性能的网络互联跨越异地的不同的数据中心。

互联技术包括很多种,人们比较熟悉的有SAS交换、PCIe交换等。由于这些技术的成熟度不同,造成了相关解决方案的价格不同,在某个时期内,一种技术可能成为主流的部署方式,但从长远看,这些技术将共存。举例来说,如果要实现硬盘的资源池化,从性价比和技术成熟的角度来衡量,SAS交换无疑是最适合的方式。

小到一块硬盘,大到一个数据中心,我们可以把它们抽象地看成一个盒子,内部是各种功能,外面则有很多接口。技术的发展一直在驱动这些接口速度的提升,比如SAS接口的速度6Gbps提升为12Gbps。Pete Hazen表示,随着接口速度的提升,产品设计的边界也在慢慢发生一些变化。或者说,当互联的速度提升到一定程度时,产品设计的自由度也会更高。比如,由于交换网络的速度提升后,过去在物理形式上必须绑定在一起的设备部件,现在可以分离得更远,由紧耦合变成松耦合。

“其实,网络的形态与人类社会的形态有相似之处。比如,在一个小的空间范围内,互联带宽一定是充裕的,而当设备之间的距离被拉远后,要实现异地的连接,互联带宽肯定会变成瓶颈。”Pete Hazen表示,“随着互联技术的不断发展,产品设计的自由度也越来越高。这就像过去没有汽车时,人们活动的范围限定在几平方公里之内,而有了汽车之后,生活的半径就可以扩展到几十公里。”

为了突破网络的瓶颈,很多用户也将通信领域的一些技术用于数据中心,比如光传输网络(OTN)等。过去,数据中心之间的互联通常要靠租用电信运营商的专线来实现,价格非常昂贵。PMC的OTN解决方案的核心设备是1U或2U高的WDN设备,不仅可以增加数据中心之间互联的带宽,而且成本大大降低。当数据中心之间的连接带宽不再是瓶颈后,数据中心的边界自然也就得到了扩展,数据中心设计的自由度大大增强,很多过去不可能完成的工作现在可以轻而易举地完成。

对NVMe的期待

现在,越来越多的存储厂商开始推出NVMe SSD。PMC也看好NVMe SSD未来的发展。NVMe是一个针对PCIe接口的SSD的主机控制芯片协议标准,虽然与控制闪存没有任何关联,但NVMe规范了SSD控制器与操作系统之间的通信连接,其主要作用是提高SSD的性能和可靠性。

NVMe带来的最大改变是SSD在性能上有几个数量级的提升,包括带宽、IOPS性能等,而且延迟也大大降低。不过,NVMe SSD还是一个新生事物,它的推广和普及要依靠一个完善的生态系统。

Pete Hazen认为,如果想推动NVMe SSD的快速发展,就必须解决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第一,NVMe SSD要在互联方面得到足够的支撑。NVMe SSD作为一个部件在集成到系统中后,必然有扩展的需求,因此互联技术是必不可少的。这一需求驱动了PCIe交换技术的发展。PMC即将新的PCIe交换器件。

第二,用户需要的是一个整体解决方案,而不仅仅是高性能的硬件。在使用NVMe SSD时,还需要比较完善的管理控制软件。管理软件要能与服务器甚至整个系统的管理软件对接。在这方面,厂商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第三,连接器是必不可少的。比如,SFF-8639连接器可以支持SAS与SATA共享同一个连接器、一个盘的槽位。Pete Hazen表示,在硬件系统的集成上,还需要有完善的背板设计。背板要支持NVMe SSD这种新的产品形态,还要被实际部署到服务器中,并经过严格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