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7-01 22:00:1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有关教师节的由来,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二、指导思想:
1、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教师节,知道它的习俗,传说等。提高学生对祖国文化的热爱、获得对社会、对自我之间的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形成亲近民族文化、关爱自然、关心社会以及自我发展的责任感,从而形成社会发展和生活方式变革所要求的基本品质。
2、通过教师节这个传统节日班级活动的开展,让学生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来让学生宏扬民族精神。
3、让学生懂得亲情的可贵,能融入集体中,促进学生之间的友情
4、通过本次活动,发展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认知、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养成合作探究学习的态度和习惯。
三、活动准备:
1、教师可大学会用部分学生从网上或书上查找有关教师节的背景资料。
2、联系好熟悉节日掌故的有关机构和个人,以便学生进行调查采访。
3、准备好学生外出活动所需的一些设备,如相机等
四、活动过程:
(一)搜集准备阶段:
1、学生搜集教师节相关资料,如“教师节的由来”、“教师节的习俗”、“教师节的诗歌”、“做一做‘教师’”、“教师大学灯”、“教师灯谜会”等,对活动提出自己的设想。
2、班委会召开会议制定计划,学生根据自己喜欢的内容自由组合,分配好人员,选好各个小组长。然后由组长带领,明确本组活动目标、任务和要求,制定活动计划。
(二)活动实施阶段
1、按小组开展调查、访问、图片收集、查找资料;实地考察,找出我地区教师节传统文化特色风情;分析调查结果并对活动所获得的资料认真做好记录。由各组组长负责分工完成(访问方式有:实地访问、电话访问等形式,组员根据访问的情况做好记录)
2、集中交流,合作探究。各小组讨论在活动中的心得体会和在活动中遇到的问题等。根据活动的体验和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吸取教训,调整方法。
3、整理信息,分组准备好各自的教师特色展示。
五、活动成果展示,交流分享:
在老师指导下,各个小组的成员根据活动中获得的信息作进一步的筛选和整理,形成共识,以书面形式上交大学,并总结自己在活动中的心得体会。各个小组成员以不同的方式向同学分享展示自己对教师节的了解(如包教师煮教师、制作大学灯、颂教师诗歌等)。老师和同学共同评价这次的活动。
六、活动评价。
1、学生自评、互评
学生根据参加的每次活动,实事求是地填写“活动记录卡”,要求——写清班级、姓名、家长姓名;活动计划、过程;活动感想;相关图片等。
活动结束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对自己活动的成果进行反思,进行自评和他评。
关键词:经济数学;思维培养;数学思维
经济数学思维是人类一种重要的思维品质,它与创造思维并称为推动未来知识社会发展的两大主要动力。现在,大多数高校开设的经济数学基础课程仅包括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三门课程,至于将大学生经济数学思维的培养与学科结合的研究与实践还十分薄弱。
在我国,有关大学生经济数学思维的培养也是近年才受到教育工作者关注的。因此,大学生经济数学思维培养的道路仍然任重道远,还需要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和实践。
一、当代中国大学生的经济数学思维缺乏的原因
1.学生本身
当代大学生对经济数学思维的培养不够重视,学习态度逐渐扭曲。对于大学生来说,上课没有固定的教室,学习没有教师、家长的督促,整天忙于社团交友、晚会排练,导致部分学生上课犯困,容易走神,学习必然不会有太大的成效,学生经济数学思维的品质更谈不上提高。
2.教学方法
进入大学,教师不会再不停地催促学生交作业,督促学生学习,帮助学生分析试卷错题,大学新生不适应大学教师的这种“讲完就走”的教学模式。而且有些大学教师缺乏热情,教学内容不够形象生动,只讲究知识的灌输,缺乏必要且适当的授课技巧,这就更难吸引学生,导致教与学的质量不高。经济数学的基础课程需要更多的实践,而许多教师只是以多媒体幻灯片的形式讲授课程,虽然能够给教师节省更多的备课时间,但是学生并不能收到好的效果。
3.教学题材的选取
目前的各种经济数学教材中,关于“经济数学怎样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应用实例很少,导致很多的学生不了解经济数学的作用以及经济数学思维培养的意义。几乎每一个任课教师都常会遇到学生这样的问题:“学好了数学,培养了经济数学思维能有什么用?”学生认为学习仅是为了应付考试而不知道所学知识的应用价值,所以缺少学习的动力。
大学里,因为种种的限制在很大程度上阻止了学生的经济数学思维的培养与探索,但作为当代大学生具备这种思维能力又是十分必要的。一方面,对于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分析等各高校普及的基础课程,传统的教学要求只要满足于弄懂逻辑证明、记住定理公式、掌握运算技巧、学会应用解题即可,而忽视教学中知识发生和发现的思维过程,留给学生的只有数学冰冷的美丽,使学生的经济数学思维能力低下。另一方面,数学被称为“思维的体操”,是因为“整个数学理论体系就是通过理论不断批判和反驳而生长,通过理论的更新和竞争而取得进展的”。因此,培养大学生经济数学思维,无论是对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还是创新能力,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如何帮助大学生培养经济数学思维
1.提高教师专业素质
招聘大学教师时应该经过更加严格的程序,并且还应该定期地对青年教师,特别是经验不丰富的教师进行培训和引导。“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在经济方面的应用范围很广,如果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能够尽可能多并恰当地举例说明,该理论在目前社会经济领域中的具体应用,并引导学生及时做好实践,这样才能够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中获取知识,培养经济数学的思维。
教学中,教师应因材施教,以独特的教学风格吸引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注重教学的方式方法,抓重点,抓应用。例如讲到“极限”,极限的定义及推导可以省略,用这些时间以故事的形式将极限思想的由来讲述给学生,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兴趣。
2.创造适宜的学习环境
学校管理者应该多给学生学习自,避免过多、过滥的课外活动,多开展能提高对学生思维有益的活动,让大学生融入到这样的环境中去。例如,通过举办有趣味的数学建模比赛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对于数学专业甚至是非数学专业的学生来说,多参加数学建模活动,不仅会对经济数学思维的培养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而且还增强了自身的综合能力。
大学经济数学在经济、金融、会计等很多学科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所以,教育工作者还需要对经济数学思维不断地进行探索和实践。
参考文献:
【关键词】提问;教学;探索;善于发问
学问就是知识,这种说法由来已久。古人称学习为“学问”,把有知识叫做有学问,把研究问题叫做做学问。要学必要问,学生若能提出疑问,就会引着他对知识进一步理解,若不断地提出探索问题,就会到达深入理解知识的彼岸。但是目前,在学生的学习中普遍存在一个现象:“没问题”。说起“没问题”,我便想起了我下课后常对学生们说的两句话:“大家懂了吗?”“你们还有什么问题吗?”说实话,我真希望我的学生们没问题,但又害怕学生说“没问题”,因为“没问题”往往会掩盖许多问题。在没有踏上教师这个工作岗位之前,我从未思考过学问中的“问”字,直到当了几年教师后,才悟出了其中的一些奥妙。学习必须多问。要想学好,必须好问。试想一下,一个人如果对自己所学的内容没有一个问题,他还需要学什么呢?没有问题的学是本能,而本能是不需要学习的。在学习中的问是一种消化,是思考,是吸收,有的时候更是一种创造。
怎样才能让学生有问可提,怎样才能教会学生提问是一个值得教师不断探索的课题,通过这几年的教学,我想谈谈我对学“问”的一些体会:
首先,要让学生上课学会“想”。“想”在这里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第一是要会联想和幻想,第二是要会主动思考。因为物理课知识的固定性,教师的提问往往只能留于形式,只为提问而提问,这让学生觉得提问是必需的课堂发言,每节课都得有所表示,像早餐桌上的粥,每天重复,任其再美味也是食如鸡肋。在学习《原子核的人工转变,原子核的组成》时,教师可先提问;“由卢瑟福的a粒子散射实验表明,原子由带正电的核和核外电子组成。那么,原子核是否仍具有复杂的结构呢?”引导学生由天然放射现象自然地联想到原子核确实具有复杂的结构后再问:“那么原子核是由什么组成的呢?”通过对有关的物理事实进行分析、推理后,使学生确信质子是原子核的基本组成部分。至此,原子核的组成似乎很清楚了:“原子核由质子组成。”这时教师连问:“原子核是否仅由质子组成呢?为什么?”教师将针对这一问题设计成的系列化问题进行提问讨论后,使学生领悟到原子核内可能还存在着质量跟质子质量相等的不带电的中性粒子,再引导学生通过对一系列事实的分析综合后认识到中子是原子核的基本组成部分。这种追根究底的提问教学法,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提高逻辑思维能力,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观,掌握科学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其次,要让学生上课学会“琢磨”教师的话。很多时候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就是从教师的某一句话中产生的,产生了兴趣才会有继续研究的念头,“问”就随之而来了。主要是让学生寻求综合、分析解决问题,如:要学生预见问题“假如物体间不存在摩擦力,世界将会是怎样的?”。要求学生敏捷地表达思想和印象:“物体以一初速度在粗糙平面上运动和在光滑平面上运动分别会怎样,如果水平光滑无摩擦,物体将会做怎样的运动?”用合适的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琢磨的念头就会带出学生的问题,一旦“问”出口了就有破解答案的欲望,就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再次,要让学生上课学会“插嘴”。现在的学生因为知道自己底子薄,虽有心想要学好,但因为担心上课提的问题幼稚,被大家嘲笑,自尊心受伤害,所以不懂也装懂,借此显得自己很在行,而教师往往因为上课得不到学生的积极回应,久而久之就掐断了给学生提问的机会。所以,必须在课堂上给同学们“插嘴”的机会,放松学习的气氛,抓住班级中为数不多的积极分子,首先鼓励他们勇敢的提出问题或回答问题,再通过几个人带动一大片,只要克服了害羞、胆小等心理的作祟,上课开口“问”的同学就会越来越多。当然,这里有一点非常重要,那就是教师自己必须是一个善问的人,教师不给学生创造空间,学生想插嘴也没有机会。
还有一点,对于目前的学生来说,比较难做到,那就是上课前主动“备课”,参与教学过程的设计,做“问”的主宰者。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我曾经尝试过课堂上的集体备课,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上课过程,设计“问”的环节,但收效甚微,同学们反映某些知识的设计过程难度比较大,超出了他们的学习能力范围,但是我始终坚信只要师生齐心,不断摸索,一定能找到更多更好的“问”道,帮助学生做好学问。
教学改革在不断的深入,教育方法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过去平铺直叙、照本宣读、上课以老师为主的方式遭到了大家的一致唾弃,取而代之的是启发式教育,以学生为主的教育方式。而这种新的教学方式的一种表现形式就是“提问”。老师问学生,是老师引起学生思考,促进学生消化吸收知识,激发学生创新的重要手段;而学生问老师,则是学生促进老师提高自身教学素质的必要条件。在第21届教师节来临之际,国务院总理在人民大会堂会见教师代表时,指出提高教育质量要做三件具体的事情,其中第一件事就是要贯彻启发式教育方针。温总理说:“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八个字的意思就是要实行启发式教育,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中心,使学生在学习的整个过程中保持着主动性;主动地提出问题,主动地思考问题,主动去发现,主动去探索。启发式教育的核心就是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所谓教是为了不教,就是要使学生自己掌握学习的方法,提高创新的能力。只有这样,他们才可以离开教师,才可以超过教师,才可以成为人才。”
学生会“问”才会有探索,有探索才会有创新。学校是做学问的摇篮,勤学好问是教师和学生的职责。做一个会“问”的人,这就是学“问”的最高境界,也是我对学问中“问”字的思考结果。
参考文献:
由来:为了实效,基于创新
2008年2月,我被任命为滨海小学大队辅导员。开学前,我按照以往在其他学校担任大队辅导员的经验,制订了整个学期国旗下讲话计划,包括每周的主讲人和讲话内容。李唯校长看了我的安排,对我说:“我们要好好想一想怎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国旗下讲话的教育实效性。每周一的升旗仪式,时间集中,人员集中,我们还要实现思想集中。”
我绞尽脑汁,决定首先改变讲话人员,由原来只安排中层干部讲话,更改为由中层干部、科级组长代表和优秀学生代表轮流讲;其次改变讲话主题,以往讲话多结合时事、节日、纪念日来讲,现在又增加围绕学校的“三风一训”来讲。根据李校长的建议,我们开展了以“尊重”为主题的一系列国旗下讲话,如“尊重生命,健康成长”“尊重他人,文明有礼”“尊重资源,节约用水”“尊重规则,交通安全要谨记”“尊重他人,用微笑传递关爱”等。一学期下来,收效甚微。
李校长决定包揽一个学期的国旗下讲话试试。2008年9月1日,我们全校师生聚集在崭新的升旗台前参加升旗仪式。她没有像以往一样做“新学期寄语”,而是说:“昨天我在五(2)班的板报上看到这样一句话:同一个学校,同一个梦想。说得真好!我把今天国旗下讲话的题目就定为‘同一个学校,同一个梦想’。”五(2)班同学马上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李校长善于发现学生身边的事情,并把贴近学生的事例转化成讲话素材、教育资源。她第二周讲话题目是“对自己负责就是送给老师最好的礼物”。时值第二十三个教师节,很多同学都在准备礼物,希望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她说:“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想过,老师最希望收到什么样的礼物?老师不要鲜花、不要掌声、不要贺卡,老师希望你们能对自己负责,对自己负责就是送给老师最好的礼物。”当周,我所教的三年级学生上数学课特别专心,个别不认真的学生也会被其他同学提醒:“认真听课是送给曾老师最好的教师节礼物。”
一个月下来,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都开始喜欢上升旗仪式了。
李校长不仅注重使用学生身边的素材,还尝试在国旗下讲话里加入合适的故事。她第六周讲 “尊重他人,做自己的贵人”时,用乔治・波特与纽约华尔道夫饭店的故事作为切入点;第七周讲“人生第一要事是健康”时,用陶行知等名人积极地锻炼身体的故事说明健康的重要性。讲话里加入故事后,学生更喜欢听,更容易明理。学生开始期待每周一的升旗仪式。
李校长不仅在讲话内容上创新,还在形式上创新。她有时请全校学生集体回答问题,有时请几位学生上台说说想法,有时请全校学生跟她复述一两句名言,有时带领全校师生宣誓。升旗仪式成了互动的平台,学生参与积极性更高了。
渐渐地,有部分班主任在班队会课上,开始结合李校长讲话主题来开展教育活动。教学处建议趁热打铁,把每周五下午第二节的班队会课调到周一下午第二节,结合周一早上升旗仪式上的校长讲话实施国旗下班队会课。一个月后,大家惊喜地发现,班队会课进一步补充、延伸、丰富、厚实了升旗仪式,使得国旗下教育更加深入学生内心。就这样,国旗下讲话渐渐演变成国旗下课堂。
回顾国旗下课程形成过程,李校长提得最多的是“实效”和“创新”两个词。受此启发,2009年举行一年级入队仪式时,我打破传统,邀请了部分家长见证孩子们的入队。有一位家长动情地说:“作为家长,我们能见证自己孩子入队,对孩子和我都是难忘的。”
过程:坚持儿童立场,深入浅出
学校一切教育教学工作都应该坚持以人为本。李校长说:“如何理解‘以人为本’?从小学生的角度来说,就是要从儿童立场出发。比如,我们跟学生讲道理,要用学生喜欢的形式讲,让他喜欢听,而且听明白……” 李校长的国旗下讲话,如《愿我们都有一颗橘子的心》《人生也像铅笔一样》《一颗糖果的诱惑》《人不能像树懒一样活着》《没有钱的布施》等,坚持从儿童立场出发,从学生生活中寻找资源,通过讲述一些简单而寓意深刻的故事,引发学生结合自身实际进行思考。
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需要围绕办学理念来开展。滨海小学的办学理念是“珍视童年价值,培育生命自觉”。小学生理解“生命自觉”是有一定的难度的。李校长设计了一系列有关“生命自觉”的国旗下讲话,从儿童立场出发,深入浅出地帮助学生理解生命自觉。《作业为谁而做?》《做最好的自己》《你竭尽全力了吗?》等系列讲话,让大部分学生都能悟出点儿生命自觉的意蕴:“要做到生命自觉,首先要认真完成作业”……渐渐地,我也学到了一些深入浅出的技巧。在李校长出差时,我曾有幸在国旗下讲过10次话。2008年的讲话,我停留在讲大道理的方式上。2009年,我模仿李校长,加入了学生身边的实际事例来讲。2010年,我学校长,又加入了和学生互动。2012年开始,我学校长,尝试使用“故事+学生事例+互动”的方式来讲话。
2013年10月28日我需要讲“预防拐骗”。在准备这个主题时,我好几天睡不好觉。拐骗这个事跟学生有点远,这次如何创新,让大家觉得新鲜、有趣、易懂呢? 刚开始时,我打算用拐骗的新闻切入,但觉得没有新意。距离星期一只剩下两天了,我仍然一筹莫展。讲话前一天,我看到儿子在做《木偶奇遇记》的读书展示课件。我想起了匹诺曹被狐狸和猫欺骗的经历,我突然来了灵感,于是形成了以皮诺曹的遭遇为切入点的《提高警惕 预防拐骗》讲话稿。事后,有学生跟我说:“曾老师,我听了匹诺曹被骗的经历,一下子就记住了预防拐骗的注意事项。我还重新找了《木偶奇遇记》来看,班上好多同学都在看这本书。”
收获:重在坚持,贵在积累
在每周一的国旗下班队会课上,学生们在课堂上或谈自己的感受,或拓展故事,或反思自己,或展开辩论,畅所欲言。一节课只有40分钟,有的学生觉得没有讲够,班主任也没有办法听到每位学生的所思所想。有的班主任突然想到,让学生把对国旗下课堂感悟写下来。在阅读学生们的感悟时,语文老师欣喜地发现,有些平常一写作文就头痛的学生,却很乐意写国旗下感悟,一些平常写作文写不出几句话的学生,写国旗下感悟却可以洋洋洒洒。
有些老师把学生的国旗下感悟放到班级博客上,还有一些老师指导学生把国旗下感悟写在一个单独的作文本上,并编制了目录。特级教师王栋昌看到女儿厚厚一本国旗下感悟,美其名曰“国感本”。学期末,德育处查阅各中队的《少先队工作手册》,惊喜地发现有些班级把国旗下班会课的实况记录在其中,生动地呈现出国旗下班会课上学生如何思考、如何辩论等。
多年来,每个学期的每个周一,没有特殊情况,李校长都坚持进行国旗下讲话,班主任坚持精心组织好一周一次的班队会课,副班主任坚持做好每周一次的班队会课实实录,学生们坚持认真写好自己的国旗下感悟,老师坚持结合教育教学工作写国旗下感悟,家长坚持和孩子交流国旗下课程。正所谓“坚持就是胜利,积累总有成果”,我们不知不觉收获了国旗下课程的成果:原始资料1 100万多字,教师自觉专业成长,家长自觉陪伴成长,学生自觉进步成长。
国旗下课程带动了我在滨海小学的工作,激励我坚持努力做好每一件事,促使我再忙也记录下点滴工作痕迹。我建立了一个“我在滨海的日子”文档,把这些年瞬间感动的事儿零星地记录下来。当我遇到困难或者挫折时,我就打开这个文档,重温一下,吸取能量,鼓起勇气继续往前走。
美国著名的认知科学和学习理论专家Roger C.Schank指出:“人类生来就理解故事,而不是逻辑。”我们都有这样的体验:当我们回忆童年时代的学习生活时,所学的那些公式和课文,可能大部分都忘记了,但是,教师讲过的故事却永远不会忘记。脑科学的研究也表明,当人脑的记忆镶嵌在丰富的故事背景中时,记忆的效果最好。
讲故事是一种人类生来就具有的能力和需求,讲故事也是一门古老的教育艺术,从远古先民用燧石在岩壁上刻画,到口耳相传的人类朦胧期教育;从孔孟、三字经、史记,到今天的文学、电影,故事历来就是教育的重要载体和内容。为什么故事能在教育史上延续千年?这是因为,故事的本质是人类经验和历史的载体,它浓缩了每一个个体的经验阅历、思想和情感,人们用故事表达自己,与他人沟通,分享人生和价值观,追求生命和意义,所以说,故事是世界永恒的主题。当历史进入到2l世纪的数字化时代,以信息技术为载体的数字故事(DigitalStorytelling)很自然地受到师生的欢迎,成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对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力、媒体素养,对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都起着积极作用。
数字故事的由来与发展
数字故事是20世纪计算机进入教育教学应用的产物。20世纪90年代初期,达纳?温斯洛?阿奇利(DanaWinslow AtChley)作为数字故事的先驱者,尝试用计算机把过去的老照片配合自己的讲述制作成数字故事,受到观众的欢迎。随后,他开始帮助人们制作数字故事,影响到越来越多的人参与数字故事的创作,并且在旧金山成立了第一个数字媒体中心,也就是现在的数字故事中心CDS(Center for DigitalStorytelling)。2002年11月底,来自8个国家以及美国25个州的代表聚集一起,成立了数字故事协会(Digitalstorytelling Association),数字故事迅速在世界流行起来。
进入网络时代后,一批数字故事网站兴起,受到数字故事爱好者的热捧。例如,数字故事中心网站(htip://省略)是一个国际性、非赢利性的数字故事培训组织,从事数字故事项目的开发和研究,为不同的人群(普通群众、学生、教师、培训人员等)提供必要的学习案例和学习资源的支持,此外,该网站的新闻栏里还公布数字化故事叙述方面的会议、专题讨论会等。
在英国、加拿大、奥地利等多个国家,都相继建立数字故事中心的门户网站,建立社区,并搭建论坛,如英国数字故事中心网站(http://digistories.co.省略)。在亚洲数字故事网站中,还成立了“数字故事圈(Digital StorytellingCircles)”。“数字故事圈”是指一些普通的人缘于相同的爱好而形成一个固定的团体,他们相互分享自己的经历和数字故事。这个爱好数字故事的小组,每隔一个月或一周举行聚会,彼此交流。此类聚会活动对所有数字故事爱好者开放,是数字故事爱好者的交流平台。
此外,还有专门面向教师的数字故事资源网站(http:///digitalstorytelling.htm),这是数字故事资源的集合,帮助教育工作者创建功能强大的数字故事,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各种数字故事资源,包括教程、最新的案例、教师的反思等。
数字故事在美国、英国、日本、加拿大等国家被广泛应用于教学活动中,如结合探究式项目的学习、语言教育、数字故事竞赛等。例如,美国阿拉斯加教育技术协会(ASTE)启动了一个数字故事项目,举行有关数字故事设计的iDidaMovei比赛。日本从2002年开始每年由大阪专区教育委员会和吹田市以及箕面市教育委员会联合举办一次数字故事竞赛,竞赛的对象主要是面向高中生和大学生,数字故事的主题各异,能够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
2001年,我在广州参加了教育部组织的一个国际项目,一批来自澳大利亚的教育培训专家在培训班介绍并展示了澳大利亚学生设计制作的数字故事作品,当时,我就感受到了数字故事对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的魅力。之后,我指导研究生毕业论文时,从国外文献上了解到“Digital Storytelling”在欧美和澳大利亚等地教育中被普遍采用,对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高级思维能力很有价值。从那以后,我的研究生在上海、苏州、无锡、海盐等地的中小学开展教育研究,将数字故事的教学策略运用到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教学,受到了师生的欢迎,教学效果很好。
2007年后,教师博客逐渐在国内普及,教育叙事因受到广大教师的喜爱而流行。在教师培训活动中,我发现可以培训一线教师用PPT将教育叙事制作成数字故事。在教师培训活动中最早使用数字故事的是在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中,我们将“泰迪的故事”设计成PPT数字故事,在教师培训班播放,许多教师被故事感动得落泪。“泰迪的故事”取材于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国际圆桌会议上,美国一个著名的“与众不同”网站(http://省略)上面的《三封来信》感人故事。故事讲述了一位因母亲去世而陷入困境的学生泰迪由于教师的关心而改变了命运。现在,《泰迪的故事》PPT在全国各地的教师培训中广为流传,成为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经典教材范例。
2010年9月,受到《泰迪的故事》的启发,上海市教育工会组织了上海优秀女教师数字故事设计比赛。同年,上海音乐学院创作的《咏叹夜莺》讲述了周小燕教授的故事,在教师节会场上让许多观众深受感动。
近年来,上海师范大学研究生团队积极参与了上海、山东、大连、深圳、新疆、四川等地的教师数字故事培训班,并建设了数字故事网站(省略),促进了数字故事在国内基础教育领域中的普及。
现在,许多学校将数字故事运用到学校的德育工作、课堂教学情境创设、校园文化建设和学生高级思维能力培养中,数字故事作为一种教学策略在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
数字故事的设计和运用
数字故事在国外的应用研究是多种多样的,不管是基础学科,还是拓展性学科都用讲故事穿插其中,特别是在小学生的表达能力、阅读和书写能力的培养方面,都用到讲故事。而数字故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更是非常平常,如将信息技术与教学相融合来进行小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的全面培养。另外,以项目、竞赛、数字故事圈(Digital Storytelling Circles)以及与学科相结合的形式开展的数字故事活动,也已经非常普及。
数字故事与其他教学方式相比,其最大的特点是将感情融入教育传播之中,能够有效激发教师工作热情,树立热爱学生的信念。数字故事用于课堂教学,有利于改进教育方法,增强吸引力,促进师生思想深度互动,将知识技能教育与情感态度教育融合,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学习体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创造力,培养学生设计、策划、语言、音乐、艺术、逻辑等综合素养。一线教师要充分认识数字故事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把数字故事作为校园文化建设、师德教育、课堂教学等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广泛开展数字故事制作与应用活动。
教师可以利用已有的电脑以及PPT軟件,根据自己当前的教学目标,设计故事主线,并收集和加工相关的图片、视频、音乐、动画等素材,按照讲述故事的形式制成3分钟~5分钟的PPT。制作数字故事一般为以下几个步骤:
1.选题,注意结合教学目标,同时要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
2.设计好故事主线,要构思好故事发展的线索,并考虑好与之相对应的图片或者视频,以及旁白和时间,用什么样的背景音乐等。
3.用PPT等多媒体编辑軟件,将收集的材料按照故事讲述的顺序组合起来,注意美化图片效果,配以与内容相匹配的背景音乐。
4.在教学中试用数字故事,让学生在欣赏和感受中体验数字故事。
5.总结数字故事的使用情况,找出优点和不足,以便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生命来自父母,教育来自学校,服务来自社会,工作来自单位。人的一生,时刻都在享受他人的付出。感恩之心很容易激活,只要幡然醒悟,只要记起父母的养育之恩、工作单位的教诲之情,善待一切帮助过自己的人,感恩之心就会充盈在心。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感恩教育》主题班会发言稿,供大家参考学习。
《感恩教育》主题班会发言稿1小草感恩大地,因为大地让它茁壮成长;鲜花感恩雨露,因为雨露让他更加芬芳;雄鹰感恩蓝天,因为蓝天让它自由翱翔,感恩教育报告会心得体会。而我们更需要感恩,感恩给予我们生命的父母,因为是父母为我们的生命谱写了爱的篇章
通过这次活动,我更加感受到了父母、老师、同学们对我的深切的爱和不言回报的付出,才明白我的身边一直充满了爱。
当同学演讲感恩父母时,我便回忆着父母对我无微不至的关爱;当演讲感恩老师时,我脑海中又浮现出老师诲人不倦的画面;当演讲感恩同学时,我仿佛又看到了他们如山泉般清澈的笑脸。每一个瞬间都是那么难忘,一次次震撼着我的心灵。
我要感恩生我养我的父母,父母给予了我们太多。据统计,父母把一个孩子抚养成人,至少需要三十万元!为了它,父母终日操劳,付出了多少努力,又有多少艰辛。那无言的爱,化作一个更忙碌而又瘦削的背影,渐渐远去。为了它,我更不能辜负父母的期望。拿到好成绩,与其说是为自己,不如说是为父母。因为,只有看到优异的成绩,他们疲惫的脸上才会荡漾起笑容——因为他们知道,一切辛苦和付出都是值得的。其实这就是感恩父母的方式。
当我听到母亲为等待儿子而中暑时,我不禁想起,我的母亲何尝不是一样:多少个雨天,为了给我送伞,母亲冒雨等我,看到我,就急忙跑过去,眼里流露出慈祥的目光,却不顾自己的脸上在不停的滴下水,不知是雨水还是汗水……看到此情此景,我的眼泪夺眶而出,紧紧拥抱着母亲,轻声说:“谢谢您!”
这就是感恩,最朴实无华,真挚动人的感恩,我们应怀一颗感恩的心去对待父母,对待他人,对待社会。让感恩在心间长存。
又响起了那熟悉的旋律:“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带着万千的感慨,一个个感动和对未来的憧憬与希望,结束了这次活动,但感恩永不结束。
《感恩教育》主题班会发言稿2“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是祖先为我们留下的教诲。作为学生要懂得感恩,感激给你生命的父母,感激教育过你的师长,感激曾经帮助过你的人,感恩磨难磨砺了你的意志。成长中的学生,要懂得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美德,不懂得为别人的难处考虑的人是自私的,没有一个人能离开别人的关心和帮助而成功。让学生怀着一颗感恩的心看世界,乘着感恩的翅膀成长翱翔。
感恩我们伟大的祖国,先要从我们的身边做起,从感恩我们的社会、父母,老师、同学、开始。因此,我校以班级为单位开展一系列活动:(1)“对父母的五个一”感恩活动:给父母端一杯茶、给父母洗一次脚、让父母满意的一次决定、给父母交一份科学合理的学习计划、给父母写一封表达感恩的书信。(2)“对老师的七个一”感恩活动:为老师写一封信、谈一次心、做一张贺卡、提一个建议、标一个决心、送一句话、写一首诗歌。(3)“对同学的一帮一”感恩活动。(4)“对社会与自然的感恩教育活动”等。全校性的活动还有吟诵有关感恩的诗歌、听有关感恩的演讲、看有关感恩的电影、学唱感恩歌曲、出一张与感恩有关的手抄报,评选“感恩之星”等。我们将评出贺卡、寄语和书信,并结合上述活动和平时表现评选出“感恩之星”。
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活动之一就是书写家书。“家书”这个传统由来已久,也是表达感情的重要渠道,品读名人家书,我们时常被书中蕴涵的殷殷关切、希望与爱所感动,所折服。希望同学们能在老师的指导下,认真回忆家长对你的付出,把它写下来,并且发动家长积极参与,写一封回信或一段寄语。我们希望通过“家书”这样的形式,培养学生感恩父母的情感,在校园内开展一次对学生也是对教师自身的感恩教育活动,让每一个参与其中的人都能感受到恩情的可贵、生活的美好,共建和谐融洽的校园文明和家庭环境!
“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品德,是一片肺腑之言,如果人与人之间缺乏感恩之心,必然会导致人际关系的冷淡,所以,每个人都应该学会“感恩”,这对于学生来说尤其重要。学生现在都是家庭的中心,平时只知有自己,不知爱别人。所以,学生要学会“感恩”,其实就是要让学生懂得尊重他人。对他人的帮助时时怀有感激之心,让学生知道每个人都在享受着别人通过付出给自己带来的快乐的生活。
《感恩教育》主题班会发言稿3感恩教育一直是学校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感恩教育的目的是要求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观,学会关爱自己,关爱他人,有一颗感恩的心。
为了做好这次感恩教育主题活动,我精心设计了主题活动的流程,并从网上收集了相关的图片,歌曲等,努力为学生创造一种感恩的氛围,让学生真正意识到人应该有一颗感恩的心。
主题活动开始前,我播放了《感谢》这首歌曲,随着歌曲旋律的响起,字幕的现实,学生很快地投入到了一种关注平静欣赏的情境之中,有的还跟着歌曲轻声的唱着。
歌曲播放完毕后,我问学生我们应该感谢谁,学生兴奋了,七嘴八舌的喊着:“父母,老师,大自然,和平……”我知道他们只不过把歌词中所提到的感谢的元素不假思索的重复了一遍罢了,并没有真正的体会到“感谢”一词所包涵的情感。
我接着说道:“我们要感谢的人和物很多很多,那我们最应该感谢的是……”。学生大多数喊着说:“父母”,有少数声音很低说:“老师。”“那我们就来说说为什么要感谢自己的父母吧”。“父母很辛苦”“父母关心我们”“父母每天大清早起来为我们做饭,还有洗衣服。”“父母给了我生命。”
我知道这对于一个六年级的孩子来说,回答这样的问题太简单了,为了调动他们的情感体验,使他们了解到父母对自己那份无私伟大的爱。我在屏幕上出示了一些感人的图片。图片很有顺序性,叙述的是一个婴儿成长成少年的过程。
第一张图片是一个五六个月大的婴儿正在甜蜜的熟睡,母亲深情的守护着他,谁知一出示后,学生一片哗然,有些调皮的男生还不由的说道:“好酷的贝贝。”女生则有些茫然。我知道可能是这张图片太温馨了,学生可能不知道我的意图所在了。我赶紧说道:“你知道那位呵护孩子的母亲心里想的是什么吗?”“你是我的宝贝,你要快乐成长”“你是我的希望,你要健康成长。”
学生反应的很快,随着图片的一张张显示(风雪途中的母女,陪伴残疾孩子的父母,做劳工的父亲),一次次的心灵交流,学生的思想渐渐地有了一些思考感悟,因为随着图片的显示,相互的交流,班里变得沉静了,学生变得沉默了。少了课初的一些x动和兴奋,多了一份凝重与深沉。
看着学生的情感被渐渐的调动起来,我们进入了下一个环节——回想亲情。说说在自己的生活学习中,父母的那些做法让你最难忘最感动。一个一向活跃的学生郭子健站起来了,说:“父母在他上五年级的时候,把他送到了私立学校,在一个下着大雪的早晨,母亲不顾路途遥远步行踏雪为他送棉衣的事让他难以忘记。”说着说着他的眼睛已经湿润了。
我知道他是一个很懂事的学生,感情很丰富也很细腻,我正要加以升华他的情感以带动大家情感时,谁知有七八学生紧跟着嘀咕说:“郭子健真会演戏,什么破事,还流泪。”由于这意想不到的插曲,刚才那和谐美妙的氛围又一次被打破。我只能示意他坐下,说:“他母亲做的这一切不值得他感谢吗?”可能是我的语调高了点,学生又陷入了沉默。我知道这次不是思考,不是回忆的沉默,因为他们的头是低下的,眼睛也没有了那份自信和光泽。为了再次调动他们的情感,我说我向你们讲一个真实的故事:“以前一位母亲,因家穷,一次遇大雨,孩子鞋湿了,为使孩子早上穿上干燥的鞋,她竟然把湿漉漉的鞋穿在自己的脚上一夜未睡。”
《感恩教育》主题班会发言稿420x新年伊始,我校积极响应教育局的号召,开展了师德“感恩教育”活动。通过认真学习和讨论,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内心始终充盈着一种责任,一种感动,一种甜蜜的幸福。
x年带着梦想的我跨入师范学校的大门,通过三年的刻苦学习,终于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欣喜之时,感觉到肩上沉甸甸的责任,我深知教师不仅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更担负着培养和塑造人的光荣使命。要成功地培育学生,教师首先要具备崇高的职业道德,要热爱自己的事业,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平等地对待学生,以自身的形象为学生树立做人的典范。其次要具备育人的艺术,没有育人的艺术是不容易触动和改变人的灵魂的。古语说:“敬人者人恒敬之,敬业者人也必敬之”,多年来,我深刻的体会到:只有从内心到言行真正把学生放在首位,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才能保持教师的风范。
回顾十几年来的工作历程,深刻体会到了党和政府给予我们的关爱,尊师重教早已不是挂在嘴边的口号,就拿工资来说吧,刚参加工作时每月只能拿到189.00元的工资,到现在已经能拿到1000.00元出头。即使林区的经济处于低谷时期,行署和区政府还是想尽办法加大对教育的投入,难忘每个教师节领导们都会放下繁忙的工作来到我们教师中间,与我们欢聚一堂,此情此景,身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谁能不收获一种温暖,一种力量,一份感动呢?中国经济在突飞猛进地发展,林区经济也在发展,步入林场小学,展现在你面前是新建的校舍和微机室,可见党和政府对我们教育的关怀和支持。所以我们应怀有一颗感恩的心,感谢党给予我们一份神圣的事业,是党和人民让我们这些被人们看不起的孩子王成为倍受全社会尊重的人民教师,感谢人民政府来关心牵挂我们的生活,使我们安居乐业。虽然林区与全国的经济发达地区相比还有一定差距,我们更能理解这种现状,我们不能盲目地去攀比,我们应从大局出发,培养大局意识,树立发展意识,增强责任意识,与时俱进,为新林区经济的振兴,为教育事业的繁荣发展谱写新的篇章。
人民教师是幸福的,每当看到那一张张天真无邪的小脸与一双双渴求知识的双眼因我们的引领而欣喜,这就是给我们教师的嘉奖,我们的人生是充实的,富有价值的。每当看到家长对我们的信任,家人对我们工作的支持,我们没有理由不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是他们成就了我们的事业。
伟大的诗人泰戈尔有这样一段名言:“花的事业是甜蜜的,果的事业是珍贵的”。而我们教师做的是叶的事业,每个教师都象是一片绿叶,在党的阳光下进行光合作用,孕育着花,孕育着果,孕育着神州大地的万千桃李。让我们怀揣着一颗感恩的心,让家长们放心地把孩子交给我们吧!我要把我的爱,我的智慧,我的整个生命全部都献给教育事业,为我们新林区建设增一份明媚的春光,添一片绚丽的秋色。
《感恩教育》主题班会发言稿5在目前这个物质生活不断丰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如何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成为一个热点话题。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如何在教学工作中加强感恩教育,也成为我们教学工作的重点。所以,教师要结合学习的内容选择和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让思想也能受到教育和启迪,进一步实施感恩教育。下面就感恩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影响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备课,备“感恩”
语文是一门工具学科,它以自己独特的学科性质,决定了感恩教育在其中所起的不可替代的作用。那么,在教学中备课就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即备学生、备教法。备课不充分或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和学生积极性。小学阶段是儿童发展教育有意注意的重要阶段,因此,我在备课的时候充分利用多媒体,引用影视插曲等方式,吸引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使他们精神饱满、轻松愉快地投入到学习中去。通过一些感恩节目,利用讲故事的形式让学生知道“感恩”的内涵,训练孩子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身边的美,并对身边的人事物常怀感恩之心。
二、利用语文教材让学生感知“恩”
1.父母之恩。
写不完的是关于亲情的深厚,说不清的是关于亲情的期待,道不尽的是关于亲情的感慨。父母的恩情我们永远无法回报,父母就像一个风平浪静的港湾,在我们遭受暴风雨的时候,让我们安全地停泊。父母也像永动的马达,无论我们走到哪里,他们都会给我们提供不竭的动力。小学教科书中多角度地表达了父母之恩,例如《落花生》中教我们如何为人之父,一个父亲该承担怎样的责任,同时,让学生感受父爱的力量是巨大的,这样的父爱催人泪下。
2.自然之恩。
多姿多彩的大自然吸引着无数文人为之倾诉衷肠,那是因为大自然都给人一种美德享受。日月经无,江河行地;春风夏雨,秋霜冬雪。美丽的大自然风光让我们陶醉,沉浸在如诗如画的美景中,感谢壮丽秀美的山川哺育了我们。例如《黄河颂》以其雄壮之词让我们心潮澎湃,通过想象深入意境,激起我们热爱自然的万丈豪情。
3.祖国之恩。
我们受恩于父母,我们受恩于环境,我们受恩于祖国。祖国之恩,我们从描写山川秀美的文章中感知祖国的地大物博;从灿烂的民族文化中感知祖国的博大精深、丰富底蕴;从祖国的优秀儿女为祖国现身的英烈中感知祖国的凝聚力和无尽的恩情。《颐和园》歌颂了我们祖国灿烂的文化,字里行间洋溢着对祖国的赞美之情。《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让人深知如何做一名祖国的优秀儿女。往昔生活片断,人生的种种印象顿时在脑海中鲜活起来。
三、在有效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学会感恩
适宜感恩教育的文章大多文质优美,所以这就需要学生在朗读中体验恩情和深深的感激之情,教师在此时应注意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在反复的朗读中,品味人物形象的高大;在反复朗读中深入意境,体验大自然博大的爱,激发人类要敬畏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在反复的朗读中体味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感受父母浓浓的爱意,通过在阅读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促进学生的感恩行为。
为了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我在课堂上,有意让一些羞于开口的同学起来回答问题,先用一些简单的容易回答的问题,通过耐心引导其回答,并加以肯定、表扬,从中锻炼他们的胆量,树立他们的信心。只有感觉到别人对自己欣赏时一个人才会更加自信。在反复的锻炼中让学生明白“只有感恩,才能明白幸福的含义;只有感恩,才能笑对人生的风雨;也只有感恩,才能承担起自己的一份责任”。
为了提高学生地写作能力,我在平时布置一些简短的小作文,并在课堂上当场完成。小作文的内容是些学生比较熟悉的,学生写起来也容易。在批改时充分肯定学生的闪光点,并且在班上公开表扬,让学生尝试到一点成就感,最终调动其写作的积极性。通过感恩教育的活动强化感恩意识,让学生体会师长之恩。为了全方位地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应更加努力做好教师的本职工作,时刻不忘自己是一个为人师表的老师,在为人处事、待人接物、教学水平上仍需努力学习,从而在实际工作中提高教学水平和工作能力。
总而言之,“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不能简单地依靠课堂教学,各学科教师应充分挖掘教学内容中有关“感恩”的素材,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这既是时代的需要,也是塑造人灵魂的需要。
关键词:中小学;校园文化;对策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07-0078-03
校园文化是学校的灵魂,它蕴藏在学校教育系统中,并以潜移默化的形式影响着师生的思维和生活方式,校园文化建设对学校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转变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优良的校园文化建设,对于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完善学生人格品质,开发学生智力,增进学生身体素质,丰富学生文化生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几年来,哈尔滨市按照中央和省有关会议精神,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旋律,始终把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摆在突出位置,提出了以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主线,构筑生活化德育体系的建设目标,取得了明显效果,为我市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一)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传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需要
十七届六中全会强调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培养文化的高度自觉与自信,提高全民族的文明素质,增强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对我们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育人环境,培养更多有知识、有文化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深远意义。校园文化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重要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指导校园文化建设的强大思想武器,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根本,只有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才能使校园文化建设体现先进性、思想性,发挥凝聚力和向心力;才能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大力弘扬先进文化,积极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才能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得以传承,从而引领未成年人思想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
(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需要
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既面临新的机遇,也面临严峻挑战。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因此,在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上要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导向,让每一个校园文化活动都发挥道德教育的作用,让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每一面墙壁都体现道德教育的意义。要通过校园文化的熏陶,引导广大青少年崇尚真善美,憎恶假恶丑,不断追求崇高的人生境界,抵制低级趣味。同时要营造一个鲜明、自然、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使学生一走进校园就能从老师、同学身上感受到激励、尊重和友爱,从班级和团队活动中感受到和谐与温暖,从校园人文、自然环境中感受到积极向上的力量,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总之,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能够营造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有利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
(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需要
丰富多彩、健康高雅的校园文化,有利于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有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道德情操。学生正确人生观的树立,高尚道德人格的养成,健康审美趣味的提升,无疑受到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影响。而这种影响往往是任何课程所无法比拟的。健康、向上、丰富的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品性形成具有渗透性和持久性,对于提高学生的人文道德素养,拓宽学生的视野具有深远意义。因此,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于优化育人育德环境,帮助未成年人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发挥积极作用。
二、哈尔滨市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做法
近些年来,我市在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始终要求从各学校校情、师情和学生生活实际出发,理清思路,找准定位,整体谋划,整体设计各自的校园文化建设内容,同时要求各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要注重内涵的提升、人文精神的培养和实践活动的开展。这些要求在实践中收到良好的效果,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注重内涵的提升
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时,我市非常注重其内涵的提升。尽管各中小学校做法各异,但他们在校园文化建设的总体设计上,都是在先进理念的指导下,力求体现各自的办学思想。如49中学为每一名师生提供展示的平台、尚志一中“以理想的教育实现教育的理想”、双城兆麟中学的“麟园精神”集中体现了学校的办学思想和办学精神,是对学校人文传统、治学精神、办学风格的理性思维,是学校展示给社会的一张“文化名片”。同时,各中小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在确立校训、形成校风、制作校徽,创作校歌时,充分提炼校园文化精髓。如南马路小学的“自主、合作、立异、追新”;第八中学的“你为成材走进来,我为发展走出去”;文化学校的“我能行,因为我知道该做什么”;第五中学“良好的习惯,是你一生取不完的利息”的校训已成为学校整体工作的主线。学生们受到校园精神的熏陶和激励,为其可持续发展提供成长的精神动力。
(二)注重人文精神的培养
我市在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中,为强化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功能,各学校根据自己的资源情况将中华民族的文明发展史、传统美德、英雄事迹、国内外重大科学发明和科学家对人类的贡献等,通过多种形式,在校园中展示出来,使学生能够在校园的各种场合受到先进文化的影响。通过环境建设、学科渗透、实践活动,编辑校报校刊,制作教风宣传牌,建立校史陈列室和荣誉室,举办校史展览、校庆活动等,提升校园文化建设水平,让师生耳濡目染,增强师生对校园人文精神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如尚志小学根据自己的特点规划了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成功打造了以“尚志”精神为核心的校园文化,雷锋、红岩、兆麟等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都以时代精神和学生精神需求为切入点加以设计,在内容上都体现了人文精神的培养。
(三)注重实践活动的开展
校园里各种寓意深刻、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是联系校园文化“软硬”件的桥梁和纽带;是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构建和谐校园的需要;同时也是陶冶学生情操,减轻学生各种压力的一种方式。我市各中小学校以校园文化建设为契机,组织和开展了内容丰富、主题鲜明的实践活动,如有的学校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开展实践活动;有的学校以“看家乡、爱家乡、颂家乡”为主题开展系列教育活动;有的学校组织学生积极走出校门,走向社会,开展夏令营、磨炼营和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活动;以及各中小学校开展的经典诗文诵读,品香粽、赛龙舟、话端午、中秋赏菊诗会等实践活动。同时各中小学校将传播民族节日文化纳入校园文化建设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中小学生进行民族传统节日的由来以及民俗、民风的宣传教育,激发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热情。用我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精髓塑造学生高尚品德,提升学生的精神品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准则,培育学生的民族精神和民族自豪感。
三、哈尔滨市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其别指出,要提高校园文化建设水平。虽然我市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得到了省市有关领导的肯定,但在具体操作中还存在一些实际问题,具体表现为:
(一)对校园文化建设重要性认识不足
我市一些学校,由于对校园文化内涵的认识还不够全面、准确,对校园文化作用的理解还不够深入,对校园文化建设机制的把握还不够系统、科学,导致对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清。同时还有一些人认为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是对正常教学秩序的冲击,是浪费时间,是不务正业;认为把有限的资金用在美化校园环境、建设文化活动设施、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是奢侈等,这些都影响着我市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水平。
(二)校园文化建设缺乏特色
校园文化既有共性的一面,也应有其鲜明的个性特征,这正是校园文化具有无限生命力的体现,对学校成员具有巨大号召力和感召力的根源所在。但是,我市一些中小学校在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尤其是在精神文化建设中,尚未注重体现各学校的特点、历史渊源和发展趋势,重物质文化建设,轻精神文化建设的现象比较突出,没有凸显学校的特色,从而不利于提高校园文化的吸引力。
(三)校园文化建设缺乏活力
我市一些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看起来布局合理,格调也幽雅,但缺少特点,形式单一。张贴的名人像、警句格言等一成不变,学生对其熟视无睹,布置成了一种摆设。教室布置整齐划一,墙面整洁干净,感觉不到生命的流动,缺少鲜活的育人平台。
(四)校园文化建设缺乏创新
校园文化活动是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不少学校的文化活动看起来丰富多彩,但缺乏创新性。况且一些学校开展的校园文化活动多以应付上级为目的,组织不够科学严谨,看起来轰轰烈烈,但说教型的偏多,没有体现校园文化多层次、多内容的特点。
四、加强哈尔滨市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全员参与,全方位配合。因此,我市有关部门应在科学发展观的正确指引下,积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统筹协调,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建设优质和谐的校园文化,为实现哈尔滨市新发展战略和目标,为我市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贡献力量。
(一)提高认识,切实加强领导
我市各中小学校要不断提高对校园文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成立组织领导机构,明确具体工作目标、工作内容和工作措施,确保校园文化建设有章可循。要把校园文化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把校园文化建设纳入学校长远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尽快制定本校文化建设的具体方案。树立校园文化全员共建意识。要求学校全体师生员工在教学、管理中做好本职工作,努力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建设氛围。同时,各中小学校要把校园文化建设与学校其他建设结合起来,在发动广大师生积极参与的同时,还要投入必要的资金给予物质保障,并最大限度地提高投资效益。
(二)丰富载体,服务校园文化建设
文化是一种隐性的东西,它必须依赖于各种载体来体现,校园文化也是如此。我们应该认识到校园文化强大的育人功能,有效地利用各种载体,才能大力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因此,我市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应以课程为载体,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占领中小学教育阵地;以网络为载体,拓展教学空间;以环境建设为载体,营造良好校园文化建设氛围;以制度建设为载体,形成学校制度文化;以各项活动为载体,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同时通过丰富的第二课堂活动,做到课堂教学与学生德育建设、生活自我管理相结合,与学生学习目标相结合,打造社会主义校园文化。实践告诉我们,只有有效利用校园文化的各种载体,才能大力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才能让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得以充分发挥,才能形成具有本校办学的鲜明特色。
(三)开展活动,增强校园文化建设活力
我市中小学校应以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结合各自特点和文化传承实际,开展特色鲜明且具活力的校园文化活动。在开展校园文化活动中,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重点,形成“以重大节日为契机、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题,以科技、文娱、体育和社会实践活动为基础”的校园文化活动新格局。要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吸引力强、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校园文化活动。充分利用好“五四”青年节、“六一”儿童节、“七一”建党纪念日、“十一”国庆节及教师节等重大节庆日,设计、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开展校园文化活动,要尊重中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充分考虑他们的年龄差异、地域差异和个体差异,既要体现知识性、科学性,又要突出趣味性、娱乐性,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四)多措并举,挖掘学校文化特色
由于各中小学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学生特质等方面存在差异,教师队伍的素质也有明显的不同,所以各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也应有其独特的风格。挖掘我市各中小学校园文化特色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重视学校的优良传统。传统是历史赋予校园文化建设的特色,校园文化建设应在积淀学校发展历史的基础上,继承优良传统,凸显其特色。二是从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出发,确定校园文化建设的方向。根据各学校学生特点和人文精神,制定校园文化建设目标,形成校园文化特色。三是特色创新。既要以现有校园文化建设为基础,又要根据时展的需要规划校园文化发展的前景。在规划时,要着力以特色确定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定位,体现校园文化特色。
(五)努力创新,增强校园文化建设的时代性
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创新,必须适应时代的发展,高度重视和认真研究新的环境变化对校园文化建设提出的挑战和带来的机遇。要本着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的原则,进行全面规划,整体推进。一是要创新校园文化建设思路。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把握主题,选择更贴近国情、校情、学生实际的文化主题,形成代表先进文化方向的、健康的和积极的校园文化。二是要创新校园文化建设内容。要突破传统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的束缚,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使校园文化富有时代气息。三是要创新校园文化建设的方式。要把校园文化活动的触角延伸至校外,建立社会实践基地,与企业、社区等联姻,形成校园、社会互动网络,使师生学习和生活受到感染和熏陶。在借助社会力量强化校园文化建设、传播先进文化的同时,提升学校的知名度。
Study on the Countermeasure of Strengthening the Campus Culture Construction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in Harbin City
DING Ji-cheng,DING Gui-fang
(Sociology institute,Harbin Social Science alademe,Harbin 150010;
Meris Experimental Primary School of Qiqihar city,Qiqihar 161021,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