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7-15 01:57:1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园长研修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 键 词】园本教研;专业成长;园所发展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3)06-0082-02
她们在自己的岗位上无私奉献、勇于探索、精益求精。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3~6岁儿童学习和发展指南》文件精神的指引下,伴随着学前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幼儿园坚持以“科学开展园本教研、推助教师专业成长”工作为重中之重,以此来促进幼儿园、教师和幼儿共同发展。为此,我园开展了语言讲述活动的园本教研行动研究。研究活动开始之初,我们通过精心设计的园本教研问卷进行调查、沟通交流,结合调查、交流结果以及幼儿园的现状,严格制定了适合我园实际情况的园本教研行动研究计划,并将计划分为四个时段。
一、自主研修、共同交流的学习阶段
科学规范的园本教研培训活动,逐渐使教师走上了自主学习、研修的快速轨道。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决定一切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的成败。面对幼儿园教师队伍的现状,我们精心设计了园本教研的调查问卷,通过书面调查和座谈交流,确定了园本培训内容、方式及如何进行园本教研的行动研究。在园本教研活动开展之前,很多教师对园本教研的内涵根本没有深入地了解和真正的认识。为此,幼儿园鼓励教师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幼儿园工作规程》为引领,查阅、搜集大量的幼儿教育专业杂志,如《幼儿教育》、《上海托幼》、《早期教育研究》、《学前教育》等,查找并整理大量相关的内容,在年段教研小组研修学习时进行传阅和交流,在全园教师业务学习时组织教师相互交流自己的认识及体会;还有的教师积极通过网络学习、查阅大量学前教育前沿信息,甚至自己购买相关的专业书籍和音像资料,利用多种举措、多种形式主动学习,深刻理解了何为幼儿园的园本教研,幼儿语言讲述活动的具体分类及如何开展幼儿语言讲述活动的科学方法等等,有效促进了幼儿园园本教研活动的顺利开展,也使老师们不断地从多种途径和方式补充了园本教研的相关知识。
通过自主研修、共同交流,教师们越来越清醒地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通过学习,教师们认识到通过以园为本的园本教研活动,能够深入了解幼儿,及时解决幼儿园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困惑与问题,为全面提高幼儿园教育教学的质量,促进幼儿园园长、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幼儿园教育科研能力奠定坚实基础。
二、专家引领、共同进步的研究阶段
园本教研的有效开展,离不开专业人员的引领与指导。在专家的细心指导下,幼儿园深刻领会到以园为本的园本教研活动是搭建教师理论转化实践的有效桥梁。专业的纵向引领催化了园本教研的科学发展。在园本教研的起始阶段,幼儿园不断邀请专业资深、经验丰富的学前教育专家来园为教师答疑解惑、讲授要点,教师们认真聆听专家、学者对园本教研内涵的解读。专家们的深入指导进一步帮助幼儿园教师加深了对园本教研活动及幼儿语言讲述活动认识,为语言讲述活动的有效开展提供了思路。
三、探索研究、深化内省的实施阶段
(一)建立园本教研制度,制定行动研究实施计划,园长及教师的教育研究能力发生实质性变化
科学规范的园本教研制度的制定,保证了幼儿园教研活动的顺利开展。园长听课制度,进一步提醒园长要坚持深入班级中参与教师的研修活动,并逐渐形成了习惯;教科研骨干制度,对幼儿园的骨干教师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学习制度,要求教师应认真学习《规程》、《纲要》精神,领会其内涵,并严格执行行动研究计划。
在园本教研活动中,园长、保教园长、教科研主任是幼儿园集体教研的确定者、参与者、倡议者。在园本教研活动中,园长、保教园长、教科研主任的角色也应发生相应的改变,变以往的“检查”为主为以如今的“研究”为主,抛弃“领导”、“内行”、“检查者”的身份,以积极的参与者、平等的合作者、互助的研究者的身份参与探索,明确岗位职责,带头参加研究,教研活动必到,形成了园本教研工作的合力。在研究中,敏锐、及时地发现教育教学工作和教师专业发展遇到的实际问题,积极、主动地为教师提供理论学习、技术服务和信息帮助等。提高对幼儿园行动研究教研活动工作的深度关注,从内容确立、活动组织到各种条件的创设,都悉心、鼓励、调动教师研究的积极性,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师的教研活动中,做到不遗余力地支持教师的研修活动,从而带动了年段教研组长、全体教师行动研究、踏实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观课、议课活动中老师拥有了话语权,能主动、大胆地阐述自己的观点,总结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优点及存在的问题。
在幼儿语言讲述活动行动研究的园本教研活动中,幼儿园采取互相观课、议课方式平等地展开对话,园长及时了解教师的思考、认识、疑难、困惑,以积极互动的研究方式,与教师平等交流,共同切磋,同教师一起成长。开展幼儿讲述活动之处,我们发现部分幼儿教师对这个内容活动的组织方式枯燥、贫乏、敷衍、简单,于是教研组制定了小组培训计划,加强个别辅导,采取集体备课、自主研修等形式,组织教师认真反思、总结发现幼儿讲述活动中存在的设计技术等问题,进行适当调整,再回归实践进行尝试,使幼儿语言讲述活动在教师行动研究的过程中,得到科学、有效的开展,逐渐使老师们对幼儿语言讲述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发现问题、反思总结,教师探寻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迅速提升
在园本教研观摩活动中,很多老师发现:开展幼儿语言讲述活动时,会时常出现阻碍幼儿有效学习的一些问题。如,教师制作的教学挂图等教学具是否丰富、精致与否,在很大程度上能影响幼儿完整讲述内容的水平;如果教师在幼儿观察图片顺序时,没有给予积极适当的指导,会引发幼儿在讲述时缺乏一定的条理性;幼儿出现跑题或过长的表述时,教师如果干预不当,会导致幼儿讲述缺少目的性等。这些问题经过梳理,由年段教研组在每次讲述活动教研后进行收集整理、汇总分类、共同交流,通过一课多研、行为跟进、同课异构、多课多研等多种形式的行动研究方式探寻相应的解决策略。
首先,年段教研小组的教师成员利用多课、多研的研究方式,在小组内进行观摩、交流、研讨,使教师对不同年段幼儿的讲述活动特点有了更深入地了解,就不同年段幼儿在讲述活动中出现的问题思考相应的解决策略,鼓励教师充分、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思考。
其次,教研小组教师成员分成小组群策群力,集思广益,设计出中班语言讲述《神奇的大海》两套教学活动计划,分别由青年教师和经验教师进行执教。教研小组的全体教师成员分成小组进行“一研”的观课议课。通过两节课的对比,教师们适当调整活动方案中不科学的设计思路,对活动中教师自身出现的问题研究科学有效的回应策略、对师幼间的平等互动、幼幼间的相互动等进行科学评价,探索积极有效的方法、途径。然后,将两节活动的优点进行整合,由经验型教师再次展示,教研小组的教师们二次观课、议课后进行“二研”,即进行二次研讨、修改。活动后对比分析教学活动的环节处理与细节处理的异同,采取行动研究的方式实施行为跟进。通过反复尝试,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在研究活动中得到潜移默化的提高和发展。
教师们通过多次探讨和学习,不断与同伴的教学思想、教学行为、教育理念产生“碰撞”,并引起“共鸣”,分享了诸多行之有效的教育策略,逐渐能够挖掘更多的教育材料,为幼儿的创新思维、完整丰富的讲述内容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全新的园本教研行动研究方式,促进幼儿园坚持从本园实际情况出发,从教师的专业需求出发,使教研活动真正走近教师,走进心灵,发挥了园本教研自主研修、同伴研修的魅力,提升了教师群体互学互助的作用,使得教师在问题追问中逐渐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在分析问题的产生和探寻解决问题有效策略过程中助推了自身的专业成长。
四、反思交流、共享经验的总结阶段
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小组的同伴互助,是有效开展园本教研的基础与前提,是增强教师之间互助合作、创建学习经验交流的共同体的有效载体。
【关键词】“E S P”管理体系;园本研修模式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8-0209-02
教育质量是幼儿园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借助优质的园本研修,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就成为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的关键。我园始终以陈鹤琴先生提出的儿童要“做中学”,教师要“做中教”,教师与儿童共同在“做中求进步” 的观点为推进我园小公民教育课程实施和园本研修活动的重要理论支撑。我们认为“做”,就是要求教师立足问题、结合实际,体验参与、交流分享、注重实践,为此紧抓“家园同步小公民教育”的园本特色,逐步形成了“E S P” 湖幼园本研修模式。所谓“E S P”指的是体验(Experience)、感悟(Sentiment)、实践(praetice)的英文单词缩写,我们通过“体验·感悟·实践”的研修过程,凸显“体验享快乐,感悟有深度,实践重创新”的研修理念,带领教师积极投入到多层次、多内容、多形式的研修活动中,推进了各层次教师的专业发展,优化了一日活动的质量,从而达到“Enrich scholoship”也就是“专业成就更加丰富”,使幼儿园的办园水平得到了整体的提高。
1 架构“E S P”管理体系,保障园本教研快乐有序
1.1 民主开放的管理团队。我们认为构建一个在专业引领下的全方位体验互动、感悟交流、实践分享的“E S P”管理体系是幼儿园管理的重中之重。也就是说全体教师应成为管理团队的成员,人人都应成为教学研究的主人,每个人都有责任关注幼儿园教研发展的脉络,关注同伴专业素养提升的步伐,为此形成了由领域研究教师——教研组——教科研室——业务园长——园长自下而上教学研究体系;由园长——业务园长——教研组长——级部教研组长——班主任自上而下的管理体系,使幼儿园教育管理功能和教学研究功能并行。园领导高度凝练的管理智慧和理论指导,再配合教师的个性实践智慧,形成了一种快乐、轻松地管理氛围,帮助教师研究解决了环境创设、课堂教学质量等实际问题。将管理者与教师这对原本的矛盾对立体紧密联系在一起,把不同层面和水平的干部教师都纳入到园本教研管理工作中,构建起开放、民主、合作的研究型管理团队,实现了同乐共赢管理目标。
1.2 纵深延展的管理制度。制度是教学研究的保障。分析幼儿园园本研修的现状,我们逐渐完善了相关的教研制度,通过《亲子活动制度》的制定和实施,将我园的亲子活动引向常规化、规范化、课程化,进一步发挥了亲子活动在课程实施中的有效作用。同时我们发现了亲子活动中的存在问题:家园双方活动地位不平等;活动形式单一、缺乏深度;作为管理者我们从制度的角度反思。
通过一轮一轮的反思、调整、实践、梳理,使我们的亲子活动研究制度更有深度、更具实效,提升了教师组织指导亲子活动的能力,总结出更优化的亲子活动组织策略,为管理者搭建了指导、评价的良好平台,引导家长走进课程、融入课堂不断探索出新的亲子活动指导模式,形成了良性的四方互动教育效应:即:教师“教” 家长、家长“教”教师、家长“教”幼儿、家长“教”家长,促进了我园亲子活动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更好的发挥了ESP教研管理模式的价值。
2 实施“E S P”园本研修模式,促进园本教研高质高效
“E S P”研修模式倡导在体验——感悟——实践的过程中,通过多种形式带领教师进入特定的情景,在快乐的体验中,迁移思考,感悟其中蕴含的教育内涵,并在此基础上,创造性的运用到教学实践中,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智慧。
2.1 快乐初体验——自由开放的研修氛围。所谓体验,就是为教师创设一种适宜体验的情境,老师们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中进行形象的记忆和经验的迁移,让这种体验成为记忆中“难以忘怀”的片段,从而为教师的思考感悟奠定基础。
2.1.1 游戏体验。游戏不仅是属于孩子的,也是属于成人的。游戏活动的趣味性、操作性以及开放性和生成性使我们越来越感受到它在园本教研中的价值。游戏体验是我园教师最喜欢的教研活动模式之一。快乐的游戏体验引导家长与幼儿园积极合作开启崭新的家园合作之旅,教师在游戏中积极参与、主动思考,利用已有经验反思建构自己的知识,灵活运用所学改变心智模式和思维方式,对教师专业发展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2.1.2 形象迁移。具体形象的画面或实物最能引起老师们的共鸣,使老师们通过形象的特征,迁移到教学实践中,引发教师有目的地进行思考,生成一些有价值的理念,来诠释教学的策略。在轻松有趣的氛围中老师们对教学中的问题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思考,并在教育实践中不断地进行研究、实践、反思、梳理。
2.1.3 经典品味。为了引发教师自主学习的内驱力,我们将一个故事、一首诗歌、一段视频引入园本教研中,引领教师进行多元的解读,品味深刻的哲理,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
2.2 互动思感悟——理性深入的思想碰撞。如果说体验是具体形象的,那之后的感悟就是逻辑缜密的,目的是使教师通过思考感悟,形成教师间有效的“合作探究式互动”,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
2.2.1 对话交流:体验之后,我们有目的地预设一些问题,引导教师进行探讨,或是根据教师在讨论中即时生成的一些有价值的问题来讨论。我们在教研活动中采取“三分钟发言制”,即活动前每位教师根据教研主题做好充分准备,活动中在规定的三分钟内将自己的观点阐述清楚。活动结束时我们都要评选本次活动的“教研达人”,对表现突出的教师进行鼓励,激发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
2.2.2 重温解读:在体验的基础上,将相关的理论、材料、案例等进行分析、解读。在理论的支撑下,运用知识经验重组的方式,拓展教师思考的深度和广度。力图用专业的眼光站在一个更高的层面上去考察和反思,去发现和了解,去讨论和诠释。
2.2.3 思辨冲撞:对同一事件,可以有完全不同的理解和观点。我们为教师思维的冲撞、激荡、分享、交汇提供了平台,使教师们从不敢说、怕说错、说不清——敢说、能说、说得好;从不去想、想不出、想不到——愿意想、想得出、想得妙,其中给老师们带来的变化已远远超越了“讲”和“想”的本身。
2.3 聚焦新实践——立足问题的重点突破。通过感悟,老师们对研究的内容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我们基于教师的需要,进行新经验的梳理和提升,在实践层面上,鼓励教师推陈出新,进一步丰富具有实效性的具体做法。
2.3.1 在日常困惑中研究实践。结合日常教学中老师们提出的比较集中的问题,引发教师运用团队的力量,积极解决问题,提升教师的实践智慧。进行了理论的提升,设计制定了多种记录表满足不同教师观察需求,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3.2 在拓展课程中研究实践。园本课程的建设和实施是园本研修的基本要素,研修活动中,将实践的目光转向课程的拓展,是十分有针对性的研修。
2.3.3 在凸显特色中研究实践。我园的《小公民教育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以“亲子公民践行活动”为切入点,注重把公民素养的培养隐含在整个园本课程教育体系之中,邀家长与课程同行,帮助家长更好地转变观念,以更优化、更艺术的教育方式帮助幼儿快乐发展,凸显了我园的教育特色。
我们的园本研修过程中之所以注重教研形式的创新是因为研修活动是植根于教师实践活动之中,我们希望每位教师都能以主人翁的姿态携手共行,同时不断更新、创造和总结行之有效的教研方式,创建这些方式,不仅仅体现在一种形式的变更上,更是我们教师团队专业精神、专业素养、专业能力的一种整合和升华,提升幼儿园保教水平,促进幼儿最大化的快乐发展。
参考文献
[1] [美]马斯洛.人的潜能和价值[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
【关键词】县级教师发展中心;职责;置换培训;送教下乡
一、“国培计划”――中西部项目和幼师国培项目背景
(一)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对于解决当前乡村教师队伍建设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吸引优秀人才到乡村学校任教,稳定乡村教师队伍,带动和促进教师队伍整体水平提高,促进教育公平、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的通知〔2015〕43号]
(二)从2015年起,“国培计划”集中支持中西部乡村教师校长培训。继续实施“国培计划”――中西部项目和幼师国培项目,采取顶岗置换、送教下乡、网络研修、短期集中、专家指导、校本研修等方式,对中西部地区乡村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进行专业化培训。继续实施“国培计划”――示范性项目,加强培训团队建设,探索培训新模式,为各地开展乡村教师培训培养“种子”、打造“模子”、探索“路子”。[教育部 教师[2015]10号文件]
(三)“国培计划”――中西部项目和幼师国培项目
中央财政支持中西部省级教育、财政部门组织实施“国培计划”――中西部项目和幼师国培项目,按年度分批遴选项目县,主要面向乡村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进行2-3年的周期性培训,持续提升乡村教师能力素质。
实施置换脱产研修,建立乡村教师培训团队;实施送教下乡培训和教师网络研修,建立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支持服务体系,形成区域与校本研修常态化运行机制;实施短期集中培训,支持村小和教学点教师、乡村幼儿园教师和乡村校园长培训。
二、“国培计划”――中西部项目和幼师国培项目中县级发展中心职责分解
在国培计划有关文件中,明确规定采取顶岗置换、送教下乡、网络研修、短期集中、专家指导、校本研修等方式,对中西部地区乡村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进行专业化培训。同时也明确了县级教师发展中心的各项职责。
(一)送教下乡活动
由省级统筹,项目县组织,高等学校、县级教师发展中心、乡镇片区研修中心协同承担,以本地教师培训团队为主体,整合全省(区、市)专家资源,分学科组建送培团队,开展送教下乡培训。县级教师发展中心在此项活动中的职责为:
1.制定县级送教下乡培训计划和实施方案。2.积极整合本地培训资源,建立院校中心教研乡校四位一体送教体系。3.建立高水平送培团队,制定激励政策,按1:30标准建立县培团队。4.落实培训经费,保证经费的合理使用。5.健全制度,落实职责。 6.加工生成性资源。7.进行过程监管, 绩效评估。8.发掘先进和典型经验,宣传推广。
(二)网络研修,乡村教师工作坊
遴选具备“国培计划”远程培训资质的高等学校和教师培训专业机构承担网络研修任务,组织实现网络研修任务承担机构与项目县对接,每县对接1家机构,支持双方协同开展2-3年周期性培训,建立县域教师网络研修社区,形成区域与校本研修常态化运行机制。
网络研修包括网络研修和校本研修整合和教师工作坊研修两类培训
1.按省市要求,制定计划方案。2.完善制度,明确职责,建立激励和约束机制。3.加强中心建设,建立协作机制。4.建立县级网络研修社区。5.建立县级培训者队伍,加强校长培训。6.经费落实7.开展跨校区研修。8.做好资源库建设。9.过程监管,绩效评估。10.发掘先进推广宣传。
(三)置换脱产
遴选培训成绩突出的高等学校、网络研修绩效居前的国培远程培训机构、能发挥示范作用的县级教师发展中心和校本研修特色明显的中小学幼儿园协同承担,组织高年级师范生顶岗支教,置换出拟承担送教下乡和网络研修培训任务的中小学幼儿园骨干教师教研员,进行为期4-6个月的脱产研修,各地可跨年度分段实施。培训主要包括院校(机构)集中研修、县级教师发展中心和中小学幼儿园“影子教师”跟岗实践、返岗培训实践和总结提升等四个环节,跟岗实践时间不少于1/3。须建立工作坊,将网络研修贯穿始终。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组织专家统筹设计课程,合理配置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系统整合网络研修课程,坚持教研类课程与培训类课程并重,培训类课程须涵盖送教下乡培训、网络研修和校本研修的实施方法与技能。高校集中研修,影子跟岗实践,返岗实践,总结提升四个阶段。
1.建立协同机制。2. 遴选优质学员,实行(四级协同)局、乡、校。3.组织置换。4.建立优质资源库。5.总结宣传,激励卓越成长。6.经费落实。7.组织影子培训。
(四)乡村教师访名校校训
分批组织本省(区、市)教学点教师到一线或东部中心城市高水平院校,村小教师到本省(区、市)省会(首府)或东部中心城市高水平院校,进行为期10天左右的集中培训,针对教育教学突出问题,采取专题讲座、案例研讨与名校观摩等方式,帮助教师开阔视野、更新理念、提升能力。
1、专题讲座、案例研讨、名校观摩;
2、15天跟岗实践研修,提升课堂课堂教学能力。
三、县级教师发展中心的任务综合汇总
搭建平台提供资源,组织研修实地指导,线上线下活动助学,培养骨干建设团队,开发资源提炼特色。
四、优秀县级发展中心的要求:
1.实现培训教研电教部门的整合。 2.承担过省以上培训项目,效果好,社会誉高。3.教师培训团队数量足,机构合理,水平高。4.课程资源建设丰富,质量高。5.注重模式创新,有特色。
从教师角度对爱与雅的解析,是我们对课程实施者专业共同愿景的描述。“爱”是对幼儿园教师专业素养的一种期许――成为一位有爱的教师,即对幼儿与幼教的真挚情感,是基于幼儿的生理、心理需求的主动给予,是跳出教的圈子,理性地看待幼儿个体差异,珍视幼儿学习品质,珍赏幼儿成长过程,珍存幼儿教育本真的自然的教育。“雅”是对幼儿园教师专业风格的一种追求――成为一位有内涵的教师,即“雅”是有深度、有理想、有智慧的综合体现。雅的教育是对活动恰到好处的拿捏,是饱含了令人回味无穷的智慧,是能调动幼儿的主动参与的情趣性体现。
从幼儿角度对爱与雅的解析,是我们对课程理念及目标的定位。“爱”是对幼儿成长的一种等待――成为一个有爱的人,即能对成长中遇到的人、事、物,对自己经历的学习与生活都充满爱的去对待、去参与。“雅”是幼儿品质习得的一种目标――成为一个有内涵的幼儿,即雅行雅德,习得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形成常德品质,习得对后续学习有用的学习品质,积累成长经验。
一、为什么要组团研修
爱雅课程的同构一方面是强调管理者与教师、教师与幼儿、幼儿园与家长共同建构课程内容;另一方面是强调幼儿园顶层设计与教师实践、幼儿发展与课程评价、教师研修与课程构建的同步。教师作为课程实施的关键要素,在“爱雅”课程同构中提升教师的课程执行能力,高效实现教师团队的整体成长,是我们设计执行教师组团研修的主要目的。
基于幼儿园多年来探索蛛网式教师研训网络运行机制的成效,我们再次反思发现:这种由管理层设计的研修网络,更多的是管理层在牵制着教师规划成长,研修计划的制定和实践都由管理层主控。怎样的研修方式才能在研修过程中放大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才能促使全园教师整体的专业成长更高效?这些思考,是我们改革教师研修方式的主要原因。
二、组团研修做什么
我们尝试着派生团队研修组,巧设研修制度、内容、目标,激活了幼儿园教师组团研修的教研机制。如核心管理组针对爱雅课程实施问题及管理策略的研修;名师工作室专注爱雅课程之特色领域的研修;“雅韵课堂”组针对游戏情境化教学的研修;“新树萌茁”组定向专业基本技能研修的“优雅学堂”;“万木峥嵘”组精于专业内涵积淀的“雅风学堂”;成长小课题组聚焦爱雅课程实践小版块的研修;“源创社”定位面向家长社会宣传爱雅课程的有效策略研修。
三、组团研修是什么
教师组团研修,呈现出幼儿园教师团队自主研修、高效成长的研修状态。现以“新树萌茁”组为例,简介幼儿园教师组团研修机制。
(一)“新树萌茁”组组团研修的背景
幼儿园新教师数量日益增多,几乎占到教师总数的50%。以往采用的新教师专题培训、定期总结、专项竞赛、话题论坛等,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例如:即新教师总是跟着培训者的指挥棒在学习,缺少自主性,缺乏互助互学。
“新树萌茁”组成员即新教师队伍。组名寓意新教师勃勃生机的专业成长需求。“新树萌茁”组又派生了五个小组:“颖秀”组、“翼然”组、“艳巧”组、“惠美”组、“欣悦”组,组名赋予了新教师成为优林之师的成长追求。
“优雅学堂”也随之诞生了,即源于每年一次的新教师专业技能大赛。活动冠名寓意让每一位新教师积淀内涵,在持续地学习中将“优雅”作为专业成长目标。每年的“优雅学堂”赛什么?为什么赛?怎么赛?是设计教师组团研修内容、目标、制度需要思考的关键。按照常规的方式逐一展示,一是耗时长,二是呈现的比赛效果不会带来太大的惊喜,甚至会以为这是一场新教师的竞赛而忽视对质量的高要求。
(二)“新树萌茁”组组团研修的“三变”
1.变爱雅课程培训为组团同构参赛内容
“新树萌茁”组的专业技能大赛内容源于爱雅课程,同时也作用于爱雅课程。以前我们通常直接安排课程内容对教师进行培训,教师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现我们调整做法,兼顾幼儿园课程培训的规划、新教师实施课程存在的缺失、新教师也是课程构建主角的思路等因素,园长直接与新教师组长对话,了解她们近期的课程培训需求,协同确定参赛内容。以赛代培,以赛促培。
2.变个体独立学习为组团共学参赛方式
以小组为单位参赛是“新树萌茁”组专业技能大赛的主要改变,小组成员聚焦同一主题研究内容,自主开展研训,采取向书本学习、向园内优秀教师学习、同伴互相学习的方式。将学习主动权还给新教师,从学期初确定参赛专题内容到学期末“优雅学堂”的展评,几个月的预留时间给予了新教师组团共学的自,什么时间研讨,研讨什么话题重点都由新教师自主商议确定。
3.变单一为多元的参赛程序
多元的参赛程序将“新树萌茁”组专业技能大赛的难度进行了提升,不再是关注一项比赛结果,而更看重新教师组团研训的过程,多元参赛项目的有机组合,引领新教师从多维度聚焦一个专题的研训。如针对爱雅课程之生活小能人课程开发与运用,新教师从对生活课程的理念、价值学习入手,挖掘生活小能人的课程元素,着手从生活自理、生活小窍门、生活常识、劳动技能、小鬼当家、美化生活、社会体验等方面开发文本课程,继而实践打磨两个现场教学活动,一系列的参赛程序为新教师的自主学习导航,使他们的学习更有计划性。
(三)“新树萌茁”组组团研修成效的“四有”
多年来,“新树萌茁”组组团研修成为幼儿园教师专业打造的策略亮点,呈现出新教师组团研修中个体与团队的良好研修状态和高效研修效果。
1.有责可施
一个大组长在研修过程中负责收集各小组的关键问题,及时与园长沟通反馈,及时解决、关注各组的研修动态、适时召集各小组长自主研讨、整理大赛结束后的成果,形成可供全园教师共享的课程资源。五个小组长负责按计划给组员布置自主学习任务、组织成员阶段互学交流、协同组员共同完成比赛项目。如在微视频和学习故事大赛中,依据比赛细则要求,组长主动集合组员对专业难度较大的专题内容进行多形式的学习研修。
2.有事可做
“新树萌茁”组比赛内容来源于爱雅课程,专业要求高,每一项比赛程序都需要新教师在准备过程中投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如主题下区域环境大赛,设定了分享学习到的优秀案例、主题计划制定、主题下区域材料投放、区域活动组织、主题墙环境创设、观察记录分享等比赛项目。各小组以实践一个主题活动的方式投入到互动学习过程,做中学,做中反思,做中调整,有计划地学习研修。
3.有力可合
组合在一起的新教师团队成员各有所长,面对同一任务的比赛,需要她们有优良的协作能力,有强烈的同伴合作意识。比赛评价指标精心设计了团队合作的导向,引导“新树萌茁”组的组团研训更为高效。如爱雅课程之“小游戏大智慧”比赛,设置六大类小游戏的文本创编及现场原创小游戏组织的环节,各组都采用了在实践中试行同伴创编的小游戏,相互建议,形成了同一游戏不同年龄段玩法规则创意的智慧碰撞。
4.有情可融
一、指导思想明确, 在组织教师参加远程视频培训时,为参训教师提供了必要的降温、饮水等条件,并指定专人负责值班,对每天参训教师点名签到。本轮高中课程改革教师远程视频培训省培、国培共281人,培训合格率100%。
(二)加强常规培训
1.全员培训
我市有6千多名教师,每名教师每年接受不少于50学时的规范化培训。培训内容以人为本,贴近教师、贴近教学、讲求实效,注重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培训形式上突出教师选择性,加强过程监控和结果管理。五年来全市教育系统认真贯彻落实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教育部《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中小学教师师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四川省教师职业道德行为准则》、《四川省教师职业行为八不准》、《四川省规范教育收费工作八条规定》、《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有关教师职业道德要求,在加强和改进教师职业理想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的同时,重视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广泛开展师德典型宣传,完善新教师岗前师德教育制度。积极鼓励全市广大教师参加“三新一德”自学考试,几年来全市参加“三新一德”自学考试共()人次。不断改进师德教育方式,增强师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市教师进修学校在全员培训中开设师德教育专题,促进教师职业道德水平不断提高,从而带动教师整体素质的不断提高。
2.校长培
训
根据国家教育部的《中小学校长培训规定》,一方面,按照上级安排选派中小学校(园)长参加上级培训,同时,开展我市小学和幼儿园校(园)长培训。抓了“任职资格培训”、“在职校长提高培训”和“骨干校长高级研修”等三种培训共()期。已经取得“任职资格培训合格证书”的中小学校长在每一个培训周期内必须接受不少于()学时的提高培训。
3.校本研修(加:我市校本研修的做法专家小组等)
校本研修是教师继续教育的发展方向,是新时期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模式,教师灵活性培训主要是通过学校校本研修实施的,我市要求教师每年接受不少于50学时的灵活性培训。校本研修是从本校教育教学实践和教师实际出发开展的教师培训,由于它植根于教育教学的第一线,因此更容易与教育教学和教师的实际相结合,使培训更具针对性、实效性,同时也有利于处理好工作与学习、培训的关系。在对实施课改总结的基础上,各校对课改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认真梳理,凝聚广大教师的智慧,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形成课程改革的成果,全面开展校本研修,做到研修有计划、实施有记录,归档管理及时规范。
我市在全面实施校本研修的基础上,从2008年开始试点建立xx市级校本研修实验(示范)学校,经批准的县级校本研修实验学校可将校本研修学时计入规范化培训的足额学时。目前校本研修县级实验学校有()所;有()所学校被绵阳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办公室批准为开展纳入中学教师继续教育规范性登记的校本研修示范学校。
我市教师进修学校继续教育办公室按照《绵阳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校本研修管理实施办法》要求,进一步完善校本研修的各项管理。作好各学年度的县级校本研修实验学校的考核认定工作,不断把校本研修工作引向更规范、质量更高的层面。
4.网络培训(继教网研修网人事局公共科目培训)
根据国家、省、市教师网络联盟的形成,我市借助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的学习管理平台,积极实施和推进远程非学力培训。九八年以来,小学幼儿教师共有()人参加培训,合格率达()%;中学教师共有()人参加培训,合格率达()%;中小学校长共有()人参加培训,合格率达()%。全市校长及学校中层干部参加联合国儿基会2012年四川地震灾区爱生学校项目培训550人,合格率99
.3%。此外教师进修学校、电教站还根据新形势下教师培训的特点和规律,积极探索教师继续教育远程学习与管理平台的建设,不断开发中小学教师网上学习资源,组织网络培训课程,开展网络备课、网上教研活动,大力探索视频案例的制作,为一线教师提供系统的视频案例,让广大教师积极参与并相互交流,吸引中小学教师参加网上培训学习。
绵阳市人事局关于专业技术人员公需科目网络培训2008年、2009年、2012年网络公需科目培训全员合格。
5.新教师培训(主要是教体局要求进修校实施)
(陕西省西安市新城区筑梦幼儿园,西安 710004)
[摘要]立足本园的教师专业发展既有助于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也有助于提高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水平。通过教师自我反思、同伴互助、搭建专业平台等路径,构建立体化的园本研修体系,能够有效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
关键词 ]园本研修;专业发展;幼儿园教师
教师的专业发展不是凭空实现的,必须借助一定的途径、采取一定的方法才能实现。就幼儿园而言,园本研修就是促进其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途径和方法。一方面,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化场所就是其工作和生活的幼儿园,是从所在幼儿园的具体教育教学情况出发的专业发展,离开了所在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发展就失去了针对性;另一方面,幼儿园需要一批具有专业发展背景的教师,同时又需要不断开展本园的教育教学研究活动,才能提高幼儿园的教育质量。在园本研修中促进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发展,既满足了教师个体专业发展的需要,也满足了幼儿园培养教师的需要,有助于幼儿园提高教育教学的水平。
一、教师专业化与教师专业发展
所谓教师专业化,指教师个体专业水平提高的过程以及教师群体为争取教师职业的专业地位而持续努力的过程。教师专业化在本质上强调的是成长和发展的历程,包括三个层次:一是教师个体专业水平提高的过程;二是教师群体专业水平提高的过程;三是教师职业之专业地位的确立和提升的过程。这三个层次紧密联系,相互促进,同步进行。教师专业发展就是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在专业思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方面不断完善的过程,即由一个专业新手逐渐发展成为专家型教师的过程。
本质上“教师专业化”与“教师专业发展”这两个概念是相通的,均指加强教师专业性的过程,不过“教师专业化”主要强调教师群体的、外在的专业性提升;“教师专业发展”则主要指教师个体的、内在的专业化提高。教师要成为一个成熟的专业人员,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探究历程来拓展自身的专业内涵,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最终达到专业成熟的境界。
二、利用园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
园本研修是园级教研活动的制度化与规范化,是基于幼儿园、为了幼儿园、发展幼儿园的研修,其基本特征是以园为本,根本目的是为了解决幼儿园的问题,这决定了园本教研必须着眼于幼儿普遍存在的问题,或个别典型幼儿的特殊性问题;必须着眼于幼儿园五大领域、保育教育、班级活动方面普遍存在的问题,或典型的特殊性问题;必须总结幼儿园教师的教育教学思想,促进其观念的更新、工作知识的习得以及教学技能的操练与提高等。
(一)自我反思的研修方式
自我反思是教师对自我教学行为及结果的审视和分析,建立在教师的教学经验基础之上,是园本研修活动的起点,是教师承担“园本研修的个人责任”的具体落实,教师只有在回顾自身经验的基础上提出问题,才能在实践中解决问题,具体做法包括:
写课后教案。当前的课堂教学越来越显出动态生成的特点,有些课堂中的突发问题或值得深思的现象,在课前很难被教师预料到,因此“预设”和“生成”渐渐成为课堂教学的两大焦点。写课后教案能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课后教案就是把自己上课时的课堂情况详尽、及时地记录下来,并对其中某些片段和环节进行不断的反思和总结,通过扬长避短来提高自己今后教学的水平。
写反思日记。实践者在一天的教育教学工作结束后,及时地记录下自己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获得的经验和教训,记录下教育教学的背景、实施要点、实施效果及伴随而至的思想感悟和情感体验,记录下发现的问题及反思后设计的假设性解决方案等。这种高密度的反思实践活动对教师形成敏锐的观察力和反思力大有裨益。
写教育叙事。教师实现实践反思最简单的方法是不断地说出属于自己的“真实的故事”,并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体现教师个人对教学事件的理解、表达教师对事件教育意义的体悟,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构建个人的实践知识。实践者在教育教学中总会遇到一些独特的事件或冲突。对这些事件或冲突进行观察、分析和化解的过程即是反思实践的真实过程。教育叙事经过实践者基于真实事件的加工,具有鲜明的情节性、冲突性、主题性和典型性,因此更宜成为教师日常反思实践的主要表达方式。
观摩公开课。通过观摩别人的公开课、分析别人成功和失败的原因来反观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也是教学反思的一条重要途径。吸取他人经验教训、少走弯路的反思可以极好地使教师从自我封闭的状态中解脱出来,让教师通过镜子来反思自我。
反观录像课。把自己的一节课或数节课的教学进程拍摄下来,然后居于旁观者的角度自我审视,分析自己的教学活动,是一种对自身教学行为进行反思的好手段。如在课堂上自己讲授时间有多长?讲话的音调怎么样?语言是否简洁?在教室里是怎样行走的?孩子听课时的反应如何?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能获取关于自己教育教学行为的大量信息,从而为自我反思提供生动具体的实践证据支持。
(二)同伴互助的研修方式
同伴互助是园本研修的基本形式,以团队的形式进行,建立在教师合作的基础之上,力求通过教师的合作互动以及同伴之间的相互影响,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从性质上来说,同伴互助有组织型和自发型。组织型由幼儿园领导发起,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研讨活动;自发型是教师本人主动与教学伙伴(或幼儿园管理者或同仁或专家)进行研讨,不拘时间、地点、形式,具有经常性的特点。同伴互助的方法有对话、协作和帮助。对话着眼于交换信息,共享经验,主要开展方式是就某一主题或教学案例进行深度会谈、专题讨论或辩论。其中,深度会谈能让教师把深藏于内心的、甚至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看法、思想、智慧展示出来、表达出来,由此形成很多有价值的新见解。专题讨论是大家一起围绕某个问题畅所欲言,教师可与校长对话,也可与其他教师对话,还可以与专家对话,提出各自的意见和看法。会谈和讨论的内容主要是教学案例,比如教育笔记、反思记录、录像课、听课笔记、评课记录等。
协作指幼儿园领导引导教师主动寻找合作伙伴,共同承担某项实际问题的研究,并在实际问题的商讨和解决过程中实现共同提高。帮助指具有丰富教学经验与教学成绩的骨干教师指导新任教师或教学能力有待提升的教师发现、分析和解决相关实践问题的过程。在此过程中,骨干教师既贡献自己的智慧,也能从新任或新手教师那里获得新的启发。除此以外,还可以召开信息会,让大家把自己的信息和其他人交流;举办读书汇报会,通过交流看过的书、观点和心得体会,促进大家的思想碰撞,鼓励大家把自我生成性经验外化给同伴,或把同伴的经验内化为自我经验。
(三)搭建专业平台
园本研修的实质是理念和实践的结合,它虽然是基于幼儿园,对幼儿园问题进行的研究,但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方面,仍然需要专家的专业指导和学术支持,为此幼儿园应搭建专业平台,对教师的专业发展进行专业引领,具体包括以下方式:
辅导讲座。幼儿园可以邀请专家,就教学中的有关问题作专题或系列讲座,或举办学术性报告、理论学习辅导讲座等,如解读纲要、指南、教师专业标准等国家指导性文件,并与教师进行互动式交流。
专题谈话。幼儿园可以组织专家和教师进行一对一、面对面的专题谈话。这需要幼儿园针对教师教学中的困惑,事先确定谈话专题,拟定谈话提纲。在谈话过程中,专家要善于引导教师自我分析、自我评价,并鼓励教师表达自己关心的问题,给予有针对性的指点。
专题式研讨。幼儿园可以外派教学骨干参加各种专题的学术会议,建立由骨干教师组成的“先导小组”,内化先进理念后,向其他教师传播新的教育教学思想。“先导小组”成员与其他教师组成学习共同体,以集体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与个性问题为研讨内容,重点解决教师应如何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等实践问题。
专业培训是提升教育内涵品质,促进教师队伍成长的重要手段。近年来,无锡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高度重视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培训,积极更新组织理念,探索创新工作方式,努力打造高立意、高质量、高效益的培训平台,以更好地适应全市学前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新常态,有力推动幼儿园科学保教健康、持续发展。我们将贯彻实施《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和《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作为培训的核心目的和主要依据,策划组织了更具针对性、更显深入性的模块培训,采用参与式培训与行动研究相结合的培训方式,通过“幼儿园一日活动组织”“幼儿园环境创设”“观察了解儿童的学习和发展”三个专题的模块培训,精心展开“集中培训――实践体验――跟踪指导――总结提升”四个研修环节,有效引导、支持参培教师自觉提升理性认识、自主解决实际问题、主动改进教育行为。整个培训历时8个月,跨越2个学期,无论是培训规划还是研修过程都是一次极富建构意义的积极尝试,在达成预期的培训目标的同时更收获了宝贵的组织经验。解析本次模块培训的设计思路与实施路径,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特点:
一、直面现实的工作场域――培训内容呼应科学保教的发展要求
科学保教是衡量幼儿园质量提升的重要标志,更是贯彻落实《指南》的核心要义。我们根据基于现状、贴近需要、回到现场的总体思路设计与规划培训方案,从秩序、资源、技术三个维度解读科学保教的内涵要求,最终将培训内容聚焦在“幼儿园一日活动组织”“幼儿园环境创设”“观察了解儿童的学习和发展”三个模块。在“幼儿园一日活动组织”这一模块,我们重点和学员深度探讨幼儿园科学保教最核心的理念“一日活动即课程”,充分认识幼儿园课程的系统架构与内在秩序;而“幼儿园环境创设”这一模块的培训则通过涉及幼儿园课程实施最基本且最关键的构成要素,旨在帮助学员更清晰地了解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更好地发挥其教育功能;“观察了解儿童的学习和发展”这一模块,是富有吸引力和体现突破性的研修内容,主要回应当前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最重要且最具挑战的部分。我们认为,这三方面内容不但是当前幼儿园提升科学保教水平的着力点,更是未来幼儿园质量提升的增长点。
在此基础上,我们进一步从追求培训质量与效益的角度出发,综合考量培训组织方的意图、培训师的作用和学员的特质等因素,将负责幼儿园保教管理与执行的关键人物――幼儿园业务园长和骨干教师锁定为本次模块培训的主要对象,并将模块培训的目标具体确定为:“进一步帮助教师认识和理解一日活动、环境创设、观察了解儿童对于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意义;思考和理解有效的、相P的教育策略,并尝试在实践中运用、反思、调整;积极探索持续支持教师专业发展的培训方式。”看似简单的表述却隐含了我们对本次专业培训意义与价值的双重期待,一是直接服务幼儿园教师专业化发展,通过培训为幼儿园培养一批实践科学保教的业务骨干;二是间接影响基层培训方式的变革,通过培训为区域和园本培训示范放样,让更多教师在接地气的专业培训中受益。
二、延展互动的研修时空――培训方式助推科学保教的实践提升
本次模块培训采用参与式培训与行动研究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我们引导和支持培训师与学员共同构建起互助型的学习文化与研修机制。培训中,注重焕发与激励学员参与培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让互动成为贯穿培训活动始终的常态与规则,着力通过优化条件、促进对话等策略努力实现积极、灵动、富有成效的实践提升。
条件是保障。影响互动的首要条件是培训师的选择,培训师的专业背景、工作经历与配合投入的程度都是影响培训效果的主要因素,承担本次模块培训的两位专家都有深厚的学前教育专业功底和丰富的培训工作经历,每次培训前她们与培训组织方的沟通积极到位,乐意主动配合培训方式的变革,定期交流培训感受,及时调整培训计划,在各自承担的模块培训中形成有效的观点呼应与建立恰当的实践关联,使模块培训有分有合,真正成为切合学员现实需求的量身定做的培训。制约互动的条件之二是学员人数,为确保培训师与学员之间深入的研讨与充分的交流,我们严格将学员人数控制在40人以内,人数控制带来的好处显而易见,培训中分组形式的灵活多样使人际交互更为丰富多元,4人一组、5人一组、8人一组、10人一组,培训师可以根据具体的研修内容选择适宜的分组方式,学员的参与机会更公平、形式更多,互动体验更精彩、效益更大。限制互动的条件之三是时间安排,我们坚持每一个模块培训都由“集中培训――实践体验――跟踪指导――总结提升”四个研修环节组成,持续跨越2个月时间,这样每个学员都拥有较充足的自主学习与行动研究的时间,培训时空的延展使得学员有充分的机会把学习的收获与设想在实际的工作场景中加以验证,获得宝贵的实践智慧,基于实践基础的互动更显内涵和效率。
对话是要务。平等的意识、包容的态度、清晰的表达、互助的习惯是我们倡导学员在参与对话时必须遵循的原则,培训师现场身体力行,营造出每一个人的观点都应该得到尊重和关注的精神氛围。在模块培训的集中研修和总结提升阶段,对话是重要的学习方式,围绕主题的对话信息浓度很高,培训师在对话的过程中结合学员的分享有机地呈现重要观点和关键信息,而学员则可以独立自主或选择与同伴互助的方式厘清模糊的观点和吸纳有益的经验,我们会建议学员适当借助文字、图示、符号、图片、资料、PPT等手段提高对话的效率。动态进行中的即时生成常常闪耀着凝练经验与跟进反思的光彩,是学员专业智慧生长的关键时刻。在模块培训的实践体验阶段,我们在强调思行并举的同时依然鼓励学员之间主动对话,为了弥补培训师无法到每一个学员所在幼儿园进行一对一指导的缺憾,我们在模块培训项目启动时就聘请各区教研员担任所在地区学员开展行动研究的辅导老师,把互动的机会延展到学员身边,使学员结合日常工作的自主研修也能得到必要的支持与指导。
三、搭建合作的分享平台――实践感悟提升科学保教的阶段成效
在模块培训临近结束时,我们要求学员4人一组自由结伴自选一个模块进行总结交流与成果展示。两位培训专家有意识对比了学员参加培训前后的文本信息和行为表现,发现学员们对科学保教的认识有了质的飞跃,他们的表达更清晰、更具象、更有逻辑,不再简单地用空洞的文字和华丽的语言来呈现众所周知的理念,而是会用适宜的行为结构和真实的教育故事来演绎自己独特的实践感悟。在培训总结交流与成果展示中,学员们在以下方面的丰满而灵动的经验体会令我们印象深刻,倍感欣慰:1.幼儿的一日生活蕴含着丰富的学习与发展契机,教师要有意识地抓住它、活用它,才是真正地做到“以幼儿为本”。2.要让环境真正为孩子的发展服务,教师必须做到心中有孩子,尊重孩子的想法,做好孩子活动的支持者、引导者和合作者。3.教师要常常站在幼儿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关注有利于幼儿学习与发展的环境创设和一日生活的组织与安排。4.日常工作中,不要急着行动,比行动更重要的是思考。5.现场研习让我们掌握了多种观察评价幼儿发展的工具与技术,有的方法真的既实用又好用。6.这次模块培训帮助我们再一次思考:如何看待幼儿及幼儿期?如何看待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如何看待幼儿教育?要成为怎样的幼儿园教师?显然,教师在专业心智层面取得的可喜进步是本次模块培训最大的收获。
实践再一次证明,优质的专业培训必须:引领方向,体现思想的高度;触动思考,彰显思维的深度;改进行为,展现实践的效度。只有这样,专业培训才能真正适应幼儿园科学保教的发展要求,成为有效提升幼儿教育质量与效益的重要载体。
摘 要
两年前园本小专题对于我园教师来说还是一个新名词,经过两年的实践研究,教师已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游刃有余,教师的专业发展得益于它,学校教科研的发展也离不开它。为此,本文试从园本小专题计划的制定、具体实施、成果推广三大方面来阐述我园是如何扎实、有效地开展此项工作,从而让园本小专题为教师专业化的发展和学校教科研的繁荣产生重大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
园本小专题 研究 教师发展
园本小专题是指立足于我园的现状,分析我园的特点,以教师为本,在此基础上生成的融教学、教研、科研于一体,运用多种资源在某一领域内或是教学活动中碰到的困惑为切入点而进行的研究,它相对于课题研究范围小,且简便、易操作并且成效显著而深得教师的信赖,深入人心。
我园的园本小专题研究在业务园长的带领下开展已有近两年的时间了。在这两年中,我园教师及时发现日常教学中的矛盾及困惑,通过讨论和筛选,确立园本小专题的研究的内容,然后分工合作,有序开展园本小专题研究,及时进行总结和分析,逐步递进,层层深入,使小专题研究成果拓展运用到我们的实际保教工作中。同时,也逐步解开了园本小专题研究什么、怎样研究以及最终的效果是什么的困惑。
我园的园本小专题研究主要围绕着家园沟通、音乐特色教学等方面开展。这些园本小专题的研究丰富了教师的内涵,开拓了教师的视野,增强了教师的教科研实践研究能力,从而为繁荣我园的教科研发展奠定了基础。
《浙江省学前教育保教管理指南》指出:“幼儿园应制定每学期的研修计划,事先确定研修主题和内容。”“教研活动的策划要以问题解决为中心,基于真实的教育教学问题情境和教师的发展需求,以园内资源的充分整合利用为主渠道,采用多样化研修模式,拓宽教师的知识面,提升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和教学反思能力。”我园的园本小专题研究正是在这一指导思想下应运而生的。两年来,我们的教师在园本小专题研究这一方田园中收获累累,品尝到了丰收的甘甜。园本小专题已作为一项基本任务在学校教科研中巩固下来,教科室也因此制定了相应的细则,从制度上保证这一工作开展的必要性与常规化。同时也为园本小专题申请了园内经费,为小专题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的物质保障。我们还应着眼于园本小专题研究的再开发与运用,努力使园本小专题研究效益最大化。
一、计划+实践——保证园本小专题的有序开展
回忆起园本小专题研究的起步阶段,我园教师对此还十分茫然,“小专题怎么研究”“园本小专题研究我还相当的陌生”等一系列棘手的问题纷至沓来。是的,究竟该如何进行研究,园领导也在为此想方设法调动一切力量,想尽办法,进行研究尝试。经过摸索后,我们尝试并实践着园本小专题从计划的制定——具体实施——成果推广三个阶段来进行研究。既然是研究,那就要一步一个脚印、踏实地去工作。在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下,学期初,由业务园长牵头,制定了详尽而周密的计划。
(一)计划的制定为日后研究的实施奠定了基础
例如在开展《幼儿园家长工作研讨》的园本小专题,这样制订计划:第一阶段教师进行QQ群里的评论,针对一些常见的问题“面对家长要求孩子‘以暴制暴’的教育现象,作为教师,我们该怎么办”“孩子在幼儿园出现尿裤子或者身体受到伤害时,我们怎么做才能在不失教师尊严的同时得到家长的真心谅解”等;第二阶段发放“家长工作研讨调查表”,以帮助教师解决在家长工作中遇到的困难,使家长工作再上一个台阶。又如进行音乐特色的小专题研究,制订了小、中、大班的打击乐、舞蹈的相互磨课时间,分配每位教师的不同任务(有的教师进行说课、上课,有的教师进行评课、找准切入点进行研究);设置听课教师的研究内容表格;然后再汇总意见——如何创新出一种让幼儿有充分学习空间的打击乐教学和集体舞蹈教学中的小策略研究。
(二)计划的制定在研究的时间上给予了保证
学期初制定的计划表,它很好地督促了教师在研究过程中按计划执行,如第几周进行园本小专题研究的第一阶段,第几周进行园本小专题研究的第二阶段,何时进行汇总、研讨、交流。具体研究辅佐计划,足以见证计划在整个园本小专题研究中的重要性。
二、论证+研讨——提升园本小专题的研究质量
园本小专题研究真正地来源于教学实际,同时又要在教学活动中去研究去实践,反过来,又要为教学实践所服务,因而它有实践性。在具体操作中,我们通过分阶段研究实施,以体现该阶段的研究重点,研究内容,从理论到实践研究,实现质的飞跃。
(一)研究的起始——准备阶段
1.全体教师聚集一堂,共同学习优秀的园本小专题研究案例。
园本小专题研究需要有一批学习能力较强的老师,并且有学习的方法和时间。学习能让教师更直接地借他山之石,垒自我宝塔。嘉兴市第二幼儿园在这方面起步较早,而且该校本研修内容也是省级立项课题之一。我园教师在业务园长的带领下,学习了市二幼的《多米诺骨牌》和《如何激发维持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两则研究案例。优秀的园本小专题犹如一股清泉浸入教师的心田。在互相的学习之后,大家对园本小专题的研究有了初步的了解:原来小专题正是以解决教学实际中的问题为切入点,明了了如何研究园本小专题,如何进行园本小专题研究,进行怎样的研究,为研究指明了方向,真正地为我们的教育教学服务。
2.立足我园现状及特色,筛选具有可操作性、简便易行的内容方案作为研究的切入点。
内容的选择是研究的根基。由于园本小专题研究刚起步,较难的问题让老师会有摸不着边际的感觉,因此,我们就尝试在教学活动中选取较简单、方便的内容的同时也结合园本特色的音乐活动(打击乐、舞蹈)中的一个着眼点为研究的出发点。如《家长工作的研讨》是结合课题《幼儿园家长工作的实效性研究》为延续该课题的深入研究,以研讨家长工作问题,并对其展开调查的园本小专题研究;有结合特色教学活动的园本小专题研究——《异质合作,把教师领进打击乐教学之门》《怎样创新出一种能让幼儿有充分学习空间的打击乐教学》《舞蹈集体教学活动中的小策略》;还有结合课题的小专题《利用舞谱对幼儿进行舞蹈教学》《以优化教案来实现一课多研中教师的专业化成长》等。
3.制订研究方案,设计研究表格。
园本小专题研究不同于纯理论性的研究,它是基于幼儿园教师实际工作的教学研究,对如何更好分析、解决问题都要以方案为准,在研究中,时时将方案装入心中,带着问题去思考,去研究,因而方案的制订对研究起着决定性作用。同时,为了让教师便于文字的记载,使研究更具条理性,以表格设计的形式记录研究的过程与结果。根据不同的小专题研究需要设计不同的表格。
随着小专题研究的不断深入,为研究设计的表格内容也日趋完善。
4.确定研究人员。
园本小专题研究可以是以个人为主,也可以寻求教师间的相互合作。以个人研究的如《家长工作的研讨》,而合作研究的则是多人进行同一专题的研究。例如以教研组为例,单、双周的教师分别合作的打击乐、舞蹈的研究;以课题组成员互相合作的课题小专题研究。合作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教师的配合与支持,以共同找寻问题,寻求策略,来共同达到探讨研究、共享成果之目的。
(二)研究的推进——实施阶段
当上述工作准备充分后,研究随即开始。一般地,研究为期两周至一个月。
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研究内容,前一阶段是后一阶段的铺垫,而后一阶段则是前一阶段研究的升华。(例如:打击乐专题研究)第一阶段为尝试摸索阶段,历时一个月,主要研究教师根据打击乐教学计划进行教学实践;第二阶段为调查情况,历时一天,主要以发放调查表来了解教师在打击乐教学上存在的困惑,进行总结与归纳,并选择教师进行谈话;第三阶段为理论支持与示范引领阶段,为期一周,学习《打击乐教学活动》一书,推选一名教师上示范课,其他教师写观后感;第四阶段为组内研讨、回归常态,为期两周,主要是以教师相互听课的方式来开展打击乐教学的研讨。
1.创造机会、挤压时间,为园本小专题研究在研究时间上得到充分保证。在实施中,由于多人合作经常需要碰头、探讨的机会,但是由于教师平日工作繁忙,同一专题研究的教师并不在一个班级,而且上、下午的带班时间也不同,碰头的时间就较少了。因此我们利用教师空班等进行定期与不定期来安排研究时间。如利用每周四中午的业务学习会议时间、教研组会议、离园十分、乃至在工作之余的休息时间来保证研究的开展,同时结合现代通讯设备:电话、网络等来加强成员间的联系。教师多次的集中、碰头使他们能更了解自己在研究的角色和所处的地位,以主人翁的精神参与到研究中来,同时进一步明确研究的目的与内容,使之更具有目标性。经常聚合在一起研究、交流、探讨,教师也有更多的时间来研磨小专题,共同探讨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2.调整方案、补充方案,为园本小专题研究及时注入新鲜的血液。
在设想的研究方案中,由于教师在制定计划时考虑的不够成熟,在研究中出现这样或是那样的问题,导致了研究的不顺利或是开展受阻,需要及时地对方案进行调整与修改。实施中碰到的困难可以大家共同来解决。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使研究更具实效性,使研究做得更加扎实。每一次的调整是对研究者的重新思索与领悟。
3.丰富内容、层次递进,使园本小专题研究层层深入,充分挖掘各个小专题的内涵,为教育教学服务。
如园本小专题——《教师自制体育用具材料的研讨》,首先让每班教师设计10个体育游戏材料,由该班教师进行统一的对班上孩子试玩,研究一个班的孩子对同一种玩具的玩法;再针对小、中、大班的孩子进行游玩,同时辅以辅助材料,尝试不同的玩法,以发现同种自制玩具在不同年龄段孩子中的多种玩法;而后,每班确定一位教师进行自制玩具的演示与交流;最后选取“百变牛奶罐”“多彩棉花圈”“弹跳球”“百变尾巴”等自制玩具在全园进行推广。
4.研究小结、提炼成果,为园本小专题研究进行概括与探讨。
园本小专题研究作为一种微型的研究方法,最终也需要有成果的发表,争取最大范围内的知晓。因此,我们鼓励教师要善于用精练的话语、简明扼要地描述与诠释研究的经历与结果,并且及时地进行互动交流、经验研讨、分享成果。
三、总结+推广——分享园本小专题的研究成果
(一)专题推广
在对园本小专题研究过后,我们还通过选取优秀的小专题,进行向全园教师推广与应用。教师结合自身与其成员共同研究的过程分别从制订方案、过程、成果等方面来介绍完整的一则小专题。例如对于音乐特色小专题的研究,我们选取了打击乐、舞蹈教学的一课多研来共同研讨、交流,汇聚教师在研磨教学活动时所积累的一些成功的方法,使我园的音乐特色教学更具有特点;又如进行《晨间谈话的有效组织》这一专题推广,教师介绍了方案、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与建议、组织形式还需要不断地推陈出新等方面进行交流与展示,等等。
您认为幼儿美术教育在幼儿的成长、发展中有哪些重要意义?
■“每个幼儿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他们天生就喜欢涂涂画画,喜欢用这种方式表达自己对世界的认识和感受。可以说,幼儿将美术活动当作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游戏活动,同时,绘画也是他们的另一种语言,幼儿绘画活动是幼儿用以表达自己精神世界的重要途径,幼儿的绘画作品充满着天真与稚拙,抒发和表达他们的喜、怒、哀、乐,体现了幼儿的精神自由。这种精神自由的美术活动,满足幼儿自由成长与想象的需要,是幼儿独特的表达方式。因此,美术活动熏陶和完善幼儿的人格,帮助幼儿身心和谐地成长。
幼儿独特的笔触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想象与创造力,在引导幼儿自由地享受艺术创作的过程中,可以培养幼儿对美的感受与欣赏能力,培养幼儿感知事物的敏锐角度,也更有利于培养幼儿对美术创造与实践活动的自信心。美术活动是幼儿生活中最为重要的实践活动,对幼儿的成长、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请您介绍幼儿美术教育是如何逐步培养兴趣、提高幼儿艺术素质的?
■幼儿美术教育的本质是通过各种方式,帮助天生的艺术家们保持住艺术家的天分。幼儿的美术兴趣与素养不是简单训练出来的,而是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启发与陶冶出来的,将美术活动回归幼儿,顺应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引领幼儿自然地走入艺术世界,为幼儿创造必要的条件很关键:为幼儿提供随手可得的绘画器材;为幼儿创造美的环境熏陶;生活中引导幼儿发现、感受美的事物;正确解读幼儿的美术作品;鼓励幼儿大胆地表达,这些都有助于培养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提高幼儿的艺术素质。
培养幼儿的兴趣,提高幼儿的艺术素质,还要根据幼儿的特点,做到因材施教,我们要善于在生活、游戏中引发幼儿参加美术活动的兴趣,从幼儿绘画的兴趣点入手,符合幼儿的生活经验,幼儿会有感而发,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并从中体验到快乐、成功与自信,从而乐此不疲。
在提高幼儿艺术素质的过程中,特别要警惕揠苗助长的做法。避免用简单重复、模仿、机械训练的方法,过分追求功利化目标或过分以美术结果为导向的培养模式,这会使幼儿对美术活动失去兴趣。
在天津市中小学“未来教育家奠基工程”的培训中,您获得了哪些指导和提高?
■在天津市中小学“未来教育家奠基工程”的培训中,我们先后聆听了三十多位全国最优秀的教育专家的精彩讲座,从不同的角度使我获得了教育理论的引领、教育视野的拓展、教育研究的启示、专业素养的提升,同时,更从教育理想的精神层面鼓舞和坚定着实现自己的职业梦想的信心与决心。天津市中小学“未来教育家奠基工程”还为我们每一名学员的专业成长搭建了广阔的平台,提供了基地实践、课题研究等丰富多彩的研修活动,我根据自身的研究兴趣申请了“回归儿童的自然绘画教学法的研究”课题,并在导师的指导下从深入分析当前儿童绘画活动的现状、明晰存在的问题入手,探索回归幼儿的本真的自然绘画教学,逐步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教学方法和教学主张。
请您谈谈青年教师如何成长为优秀的幼儿教师。
■我想,优秀的幼儿园教师是学前教育的中坚力量,作为一个有强大辐射作用的团体,现在越来越广泛地受到关注。加速青年教师队伍的成长,培养更多优秀的幼儿教师,是所有学前教育工作者的心愿。因此,在教育教学管理中我也在不断地探索促进青年教师成长的有效方法。
青年教师成长为优秀的幼儿教师的成长要素之一――志存高远。青年教师在教师职业的初始阶段就应胸怀教育梦想、树立远大志向,为自己制定个人职业发展规划,明确努力前行的近期、远期目标。青年教师的成长要素之二――行为世范。作为教师的职业特殊性,必须自觉地要求自己的一言一行,起到人之模范的作用;必须有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有一种为教育事业,为幼儿的成长和发展鞠躬尽瘁的奉献精神。青年教师的成长要素之三――学为人师。教师是终身的学习者,所学要为世人之师,应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青年教师的成长要素之四――积淀风格。支持每一名教师养成反思、总结的习惯,帮助青年教师脚踏实地开展教育科研,全身心地研究自己感兴趣的教育问题,使更多的青年教师迅速成长起来,不断探索、凝练,形成百花齐放、各具特色的个性化的教育风格。我们的教育事业定会人才辈出,培养更多的优秀幼儿教师,甚至是教育实践家。
作为教学园长,您对幼儿教育有哪些思考和研究?
天刚蒙蒙亮,我就迎着清晨的凉风踏上了深圳的考察之旅。这一行,心里一路都忐忑着,心想:这次的外出考察不会再像去广州华南师范附属幼儿园考察一样带来失望而回吧。想着想着,在迷迷糊糊的两小时中,终于到达了目的地,a、b班共100多学员聚集在XX区机关幼儿园大门口合影了一张全家福。
紧接着,我们在领导的引领下开展了今天的考察活动。此行受益匪浅,真正感受到一座充满朝气的开放城市里,教育确实名符其实走在改革的前列,令人惊叹!
看,一走进校园,看到的是色彩斑斓的大堂,这浓浓的色彩能让孩子活在七彩斑斓的童话世界里。不对吗?看学员们刚跨入大堂就拿起了摄像机拼命地在每个角落搜寻着各方资源、各方宝物,一晃晃的灯光在不停地闪烁着,就像寻找那个童话故事的主角。
我们跟随着大队,走进了三楼音乐厅。大屏幕上显示一行醒目的字幕“热烈欢迎广东第二师院幼儿园国培班学员莅临我园参观交流”,简单的一句欢迎词,就深深体会到主人翁对活动的重视,客人的尊重,相比广州华南师范幼儿园真是一词代替“天渊之别”的感觉。
一、所听
在音乐厅,首先由XX区教育部周主任简单介绍了他们开展课改活动的一些情况。接着培训部秦义老师给学员们作了一个精彩的报告。主要内容:1、了解XX区课改的背景;2、了解研训教一体的机制;3、重点讲解了XX区教师培训模式。如:外培:大量投入经费,把园长、骨干送到高校继续进修学习。而内培:(1)五段互动式培训;(2)半日观摩集体教研;(3)明师工作坊;(4)特色讲座;(5)网络互动式;(6)教坛三人行;(7)一课一席谈。秦老师还详细解读了“五段互动式与半日观摩集体教研”的开展。
五段互动式:由主题讲座、课例实践、辩课互动、点评提升、研修反思五个阶段构成的,每个阶段都有各自的目标与要求,也有时间的规定,保证了活动有效地开展,而且做到人人有任务,个个能落实的教研效果。
半天观摩集体教研活动的操作:又由半日观摩联结经验、小组讨论形成意见、主题研讨交流经验、专业引领总结提升四个环节来组成的。它的主要特征:1、活动有指引;2、参观有要求;3、观摩有主线;4、观摩有重点;5、活动有延伸。教师们就对着这几个标准开展有效的教研活动。
聆听完报告后,让我深深体会到:深圳XX区的教育领头人在课改的新形势下,注重教师的专业发展,善用各方资源、采用有效的手段,打造了一批“幼教专业人才”
二、所看
随后,我们分成了两组,走进了班级,围绕“区域活动创设与环境布置”进行实地考察。人家说“百闻不如一见”确实如此。当走进教室,清雅而又富有色彩的墙面装饰到处展示着创意的幼儿作品,丰富的材料、立体多面的作品都合理的投放在区域里。每个区域的设计都“别有用心”,教室的每一个角落都得到了利用,有孩子的一张画、一件手工作品、一张记录的表格,孩子们日常在区域的绘画与手工都被老师们小心保存了下来。在这里到处找到孩子成长的记忆、留下了教育的痕迹。每到一个教室,我都敬佩老师“用心、创新、有效地进行环境的布置”。在XX区机关幼儿园,让我再次读懂:孩子就是这里的主人。
“游戏课程”建构于1989年,是上海学前教育多元课程模式中的创新之一。作为“游戏课程”研究的主要基地,南西幼儿园对“游戏课程”进行了长达18年的探索实践。十几年来,南西幼儿园在贯彻《规程》《纲要》精神,落实“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上积极探索,着力解决一线教师在游戏活动中“生成和预设始终平行分离”、教师对幼儿的生成活动难以进行准确的价值判断等问题,并形成了一系列对幼儿生成活动的回应指导策略。
上海市南西幼儿园,随着“游戏课程”的创设而声名远扬,与之同时为大家知晓的还有一位教师的名字:徐则民。1995年,25岁的徐则民就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1997年,她又成为静安区最年轻的学科带头人。2002年,她设计的活动《让热水快快变冷》人选“做中学”科学教育实验项目《“做中学”在中国幼儿园、小学科学教育案例》。此外,“上海市十佳中青年幼儿园教师”“首届上海市骨干教师”“上海市三八红旗手”等令人歆羡的荣誉,都曾经接二连三地降临在年轻的徐则民身上。她,有着怎样的教育研究经历,为什么成长得如此迅速?带着这个问题我走近了徐则民。
记:徐老师,您好!首先非常感谢您接受采访!对于您年纪轻轻,就成长为一位有能力、有成就的优秀教师我非常敬佩!据我了解,您是随着南西幼儿园的“游戏课程”研究一起成长的,是吗?
徐:是的。1988年我从上海幼儿师范毕业,就被当时的校长点名留在了幼师,附幼,也就是现在的南西幼儿园。我到幼儿园的第二年,华东师范大学林茅老师在南西幼儿园启动了游戏课程的研究。从那一年开始,我成为实验班的老师参与了课程研究。回顾这18年的研究,我深深地感到,我是伴随着“游戏课程”的发展而逐步成熟起来的。“游戏课程”就好比一棵大树,树可以离开它的任何一张叶片,而任何叶片离开树就会“零落成泥碾作尘”。
记:1989年,您参与课程研究时,刚刚从幼师毕业一年,作为一个新教师,您直接进入了课程研究,成为第一批参与实验的教师。您当时的状态是怎样的?遇到过困难吗?又是怎样走过来的呢?
徐:刚开始的时候,我一直没有进入研究的状态。因为当时从思想上,我和绝大多数老师一样,并不认同游戏研究。在我看来,搞教学就挺好的,给孩子上一节活动课,儿歌、制作……全都教会了,多有成就感!而且,当时的我也不觉得游戏教育对孩子发展有什么重大作用。但是,当时主持研究的幼儿园园长和华师大的林茅老师却始终抱着一个坚定的信念:“游戏课程”一定能够开展起来,南西幼儿园一定能够、也必须把“游戏课程”的研究开展起来。当时的我只能在她们的推动下前进――园长和林茅老师来了,我就跟随领导认认真真地和孩子一起做游戏;她们走了,我就踏踏实实地开始自己的教学活动。不过,尽管当时自己对游戏研究的意义没有充分认识,但那一段时间在园长和专家的“逼迫”下,我还是比较出色地完成了所有的工作。而且我必须承认当时所做的这些工作,包括案头的、包括实践方面的,对我以后的研究或者说专业成长打下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
记得当时园长和林老师给我的任务就是“还孩子游戏”,每天按时和孩子一起玩游戏,在内容上她们不作要求。当时,我和搭班老师不折不扣地执行了这样的要求。因为没有样本可以参考,我们就干脆放开手来让孩子想怎么玩就怎么玩。常常,我们会问孩子:“还想怎么玩?”孩子们说完我们就开始思考,如何准备材料、创设环境。等他们真的玩起来了,我们就在旁边看……这种状况一直延续到三五年后,看到自己带的两届毕业班孩子,在各个方面的能力确实超出别的孩子一大截,我这才开始意识到游戏对幼儿发展的价值,意识到我的这些“日常小事”其实是有意义的,而且意义不小。
事实上,在那几年的游戏研究中幼儿园也面临着外界巨大的压力,许多来参观的同行对我们的做法提出了异议:小班孩子做做游戏还可以,中、大班的孩子也需要这样做游戏吗?面对这样的质疑,作为“游戏课程”实验班的教师,我努力用自己的实践来回答这些问题。我用了整整九年的时间天天和孩子互动在一起、游戏在一起,并对中、大班幼儿的游戏进行记录。1996年,我整理了我所带的班级中、大班两年的游戏记录,共开展了64个主题;1998年,我再次整理了我所带的班级中、大班两年的游戏记录,共开展了72个主题。我真的很高兴。游戏研究在这些孩子身上再次获得了成功,孩子们玩得尽兴,也玩得有意义。此时,我也在其中享受到了无穷的乐趣,越来越认同当初园长和林老师关于“还孩子自由,让孩子真游戏”的信念,这种信念引导我在实践中不断锤炼自己,不断努力去做一名深受孩子欢迎的“玩伴”。
记:伴随“游戏课程’’研究的开展,您在许许多多的公开课中亮相,使得徐则民这个名字和南西一起声名远扬,在研究和展示的过程中,您有过失败的经历吗?您又是如何面对困境的呢?
徐:坦诚地说,这么多年来并不是每一次公开活动都“赏心悦目”的,十多年前,一次失败的公开活动就令自己终身难忘。当时还懵懵懂懂的我对幼儿游戏一知半解,连“到底给孩子玩什么?让孩子怎么玩?要让孩子从中获得什么?”都还没想清楚就上场了,其结果是可想而知的。但我没有想到的是,由于我的失败,随之而来的是同行对“游戏课程”的一片质疑,我第一次感受到我“闯了大祸”,也第一次深刻感受到我和游戏课程息息相关、荣辱与共。但,这一次没有击倒我,更没有摧毁“游戏课程”。为了坚守我们的信念,为了更好地建设“游戏课程”,我们整个团队一起关起门来潜心搞研究。有整整一年的时间,我们不再进行任何公开活动,而是从“什么是游戏?”“什么是游戏的形式?”“孩子怎么游戏?”等等最本源的问题开始反思和调整。我真的很怀念并感激那段时间的孤单与沉默,因为它让我们整个团队能够沉淀下来潜心地去思考幼儿游戏教育。让我们重新寻找合适的方法和内容。
记:从您的成长历程来看,似乎比其他老师要快很多。您认为目前自己达到了一种怎样的教育状态,又是如何达到这种状态的,您的秘诀是什么?
徐:我现在很喜欢和孩子一起游戏,而且总是尝试对幼儿游戏中出现的问题迅速、准确地找到回应的方法。过去,游戏对我而言是我必须执行的作息制度,是一个教育手段;而现在,游戏已经成为我观察幼儿生活的一个平台,成为我走进幼儿世界、调整教育步骤的一个依据,我努力在幼儿的生成和教师的预设间寻找到平衡。
如果说我和孩子做游戏有什么秘诀的话,那就是三个“学会”:学会认同、学会共享、学会回
应――学会认同,就是认同孩子的世界,要能够“蹲下来看孩子的世界”,不仅仅是身子要蹲下来,心也要能蹲下来,把自己变成一个“孩子”,真正走到孩子的心里去:学会共享,就是教师要“当真地和孩子玩”,这种玩不是做给别人看的,也不是做给孩子看的,而且在玩的过程中教师要还给孩子六个“自由”――角色选择的自由、主题选择的自由、情节选择的自由、同伴选择的自由、玩具选择的自由、交流选择的自由;学会回应,就是教师要回应孩子关注的热点、学会对幼儿生成的问题进行价值判断,这是考验教师情感和智慧的问题,但要想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这种睿智的思考是绝不可少的。
记:您能谈谈除了这种必不可少的思考之外,还有什么支撑了您的研究不断深入地开展吗?
徐:我一直认为自己是非常有幸的。因为不仅有一个课程支撑着我的发展,而且在我成长过程中还受到了很多专家的指引,幼儿园的几任园长工翠兰、俞慧珍、洪晓琴。幼儿园的一些老教师,还有华东师范大学的潘洁、朱家雄、华爱华教授及我的导师徐苗郎等,都给了我点拨和鼓励。事实上,和他们探讨是快乐的,他们帮助我解决了许多实践困惑,是他们教会了我“把自由还给孩子,租孩子玩起来”,是他们教会我“用崇拜的眼光去看孩子的游戏”,也是他们真正让我发现孩子的“那口井”比我们想象得要深得多!
记:经过了这18年的“游戏课程”研究,现在您发现自己和其他老师正在开展的游戏教育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您认为您的研究成果对其他老师有什么样的意义?
徐:我和千千万万个幼儿教师一样是奋斗在第一线的一名普通的老师,唯一不同的是,18年来始终有一个目标鞭策着我,有一项研究陪伴着我,让我不断思考、不断调整。18年的研究让我认识了游戏对幼儿发展的价值,尤其是2000年在上海市二期课改“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冲击下,我对多年的游戏实践进行了深刻的反思。2003年我主持了市级课题“游戏课程中对幼儿生成活动回应策略的研究”。几年的课题实施,让我更加坚定了三句话:“要还儿童自由、让儿童真游戏!”“让儿童玩中学、促儿童真发展!”“善于观察倾听、知儿童真想法!”总结和幼儿一起游戏的实践体会,我觉得教师落实“快乐共享”“睿智回应”“有效反思”这十二个字是关键。
记:南西的“游戏课程”研究目前到了一个怎样的阶段,您和南西下一步的研究方向是什么?您理想的游戏教育是怎样的,现在还有差距吗,差距何在?
徐:18年的研究,南西幼儿园经历了几个重要的阶段,在每一个阶段中我们都留下了自己的经验与反思。目前,幼儿园已经出了四本书,1989年~1992年的《幼儿园游戏课程探索》、1993年~1995年的《幼儿游戏集锦》、1996年~1999年的《幼儿游戏观察指导》、2000年~2003年的《快乐家庭快乐园》。现在,2004年~2007年的第五本《快乐玩有效学》正在准备出版。这里的每一本书都很清晰地记录着我们的研究轨迹。
18年来,我们整个团队从“一穷二白”到积累了一些实际的经验和做法,再到现在研究各年龄段的游戏特征,并根据不同班级及幼儿游戏的不同情况生成不同的回应策略,形成一整套比较系统的经验体系,这样的过程对一个幼儿园来说并不容易,但这样的成果离我们的理想还有不少差距!
说到理想,南西幼儿园整个团队的最大理想就是建设一个游戏学校,我们不仅要保障幼儿的游戏时间,还试图让幼儿真正拥有“快乐地玩、有效地学”的过程。
目前,上海市学前教育唯一的“游戏教育研究所”设在南西幼儿园,我在主持这个研究所工作,我希望通过南西幼儿园这个平台,通过研究所的运作,通过我们的努力让全上海、全中国的老师都能把游戏的权利真的还给孩子,让所有的孩子都能真正地享受游戏的快乐!
采访后记:
到南西的时候,徐则民正在和出版社的一位同志谈《快乐玩有效学》一书出版的事情,她的“合作伙伴”洪晓琴园长在和编辑“较真”:洪园长认为教案中提到的“6斤”是符合孩子生活和教育逻辑的,不肯将之改为编辑要求的3千克,并且很执著地跟编辑说:“这是我们幼儿教育生活化的一面,绝不能改,如果不行,我来跟你们主编商量,我相信我能用幼儿教育的理念来说服他。”一位很有韧劲、很实干的园长。后来和徐则民聊到她的成长时,她也提到了洪晓琴园长,因为她的韧劲和她曾经坚守的信念也深深地打动了她。
关键词:应用写作;语言;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18-0245-02
应用文写作素有“三分格式,七分语言”之说,也即是说应用文结构及其各组成部分是应用文的基本骨架,而语言是连接这些骨骼的血肉。如何提高应用写作的语言表达能力,从而使应用文血肉相连,妙笔生花,这便是应用文写作教学中的最为重要的问题。而成人教育本身具有实践性、职业化、自学性的特点,如何在成人教育下更好地掌握应用写作语言教学,使学生能在课堂教学中与自己的职业技能结合起来。笔者结合多年应用写作教学经验,试探讨应用文写作能力之语言教学的适当模式。
首先,引导学生厘清应用文的文体要求。人类的语言分为实用语言和文学语言两大基本类型,应用文语言是一套有别于文学语言的多形象语义符号系统。应用文与文学作品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社会作用不同,应用文有治理国家、管理社会、规范行为之功能,侧重于实用性,文学作品主要服务社会、教育人民、感化社会;适用范围不同,应用文相当广泛,而且有很具体的对象,文学显得宽泛,但是无确定的具体对象;思维方式不同,应用文侧重于逻辑思维,文学侧重于形象思维;修辞方式不同,应用文常运用科学之修辞手法,文学则运用形象修辞手法。
从上述功能角度分析,应用文的文体要求奠定了其语言特征,可以让学生收集分析平时的学习和工作中的实际案例,从而进一步了解应用文语言写作要求。在此教学过程中,学生为主体,教师组织学生对案例进行研讨,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交流,让学生从实际案例中学习、理解和掌握一般规律、原则、方法及操作,从而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相互结合。
根据学生的总结分析,教师的恰当案例阐明,应用文书语言的基本特征包括如下方面。
一、实用性(简洁朴实)
实用语言只传达“实用”的内容,应用文语言的实用性更是体现在简洁朴实的特点上,强调直接叙述。不追求华丽辞藻,也不搞形象描写,更不用含蓄、虚构的写作技巧。例如学生撰写的一份通讯稿,题目为“教育局举办第一届直属学校校长研修班”的开头:
“校长是学校的灵魂。一个好的校长代表了一个好的学校,代表了一个学校独特的学术魅力。学校教育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校校长领导的成功与否。为使某市教育局直属学校办学理念更加清晰,办学思想更加先进,某市教育局直属学校管理科组织开设了第一届茂名市教育局直属学校校长研修班。此次校长研修班的对象为某市教育局直属管理的四十多所公办、民办学校的正副校长(园长)、支部书记、中层干部或骨干教师。
某市市教育局直属学校校长研修班专家讲学活动作为研修班的重头戏,于2011年10月17日星期六上午8:30分在某市第一中学科学楼四楼的阶梯教室举行。此次活动为期一天。
10月17日,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随着各个学校参加专家讲学活动人员的陆续到场,活动准时开始了。”
通过讨论,让学生分析该文的主要问题:行文累赘、重复、■嗦,特别是文中出现的华丽辞藻,削弱了该文的目的和意义,应直接开门见山点明时间地点人物等要素,一目了然,摒弃废话、套话。对比香港明星陈冠希在“道歉信”中一再强调“道歉”,言简意实地传达了自己的态度:“我现在想道歉,向所有的人为他们所受到的伤害而道歉,我同时向所有的相关的女士和他们的亲属,为他们受到的任何的伤害进行道歉,我很抱歉,同时我也想向我的父母道歉,因为我为他们带来了伤痛。最重要的是,我想向所有香港人民道歉,我向你们诚恳地道歉,毫无保留,衷心地向你们道歉。”而正是这种实用性、直接性的文字传达了陈冠希的诚恳和愧疚之意,为其挽回了不少人气。
二、无歧义性(准确清晰)
正确地记载与传递信息是撰写应用文的基本要求,遵循这一要求,应用文语言表述必须严格遵照其词典意义,严格遵循语法规则,符合客观实际,符合逻辑。例如在2010年国家《政府工作报告》“改善收入分配制度”这一段中“坚决打击取缔非法收入,规范灰色收入”,其中“灰色收入”引起了大家的质疑,何为“灰色收入”?这种表达只是散见于民间表述,没有清楚地厘定其概念,因此最后被改为“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其表述更加清晰实在;美国总统奥巴马就职演讲稿中提到:“今天我站在这里,为眼前的重责大任感到谦卑,对各位的信任心怀感激,对先贤的牺牲铭记在心。我要谢谢布什总统为这个国家的服务,也感谢他在政权转移期间的宽厚和配合。“谦卑”、“感激”、“服务”“宽厚”“配合”等词准确地表达了奥巴马严谨谦虚的行政作风和工作态度;2009年北京奥运会定位为“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非常准确地概括了该次奥运会的内涵;报纸上出现“敦促日方立即无条件释放中国船长”,敦促一词体现了以诚恳或迫切的态度催促或提请注意,体现了我方的诚意和要求。同时要区分词语的运用,例如“起用”和“启用”两个词语的含义,起用是古今均常用的词语,古代多指官员丁忧未满期奉召任职,或已退职、已被罢免的官员重新任职。“启用”的启,原意是把某物体打开,引申义有“开创”、“开始”,常见“开启”亦即此意。“启用”,就是“开始使用”。某电视台一档节目中就有这样的字幕:“陈凯歌在主题严肃的历史片中,启用喜剧演员……”这里的“启用”就是“起用”之误。
三、模式性(庄重典雅)
应用文书语言具有模式化特征,要使用规范化的书面语言和专用语言。《文心雕龙·章表》所说:“言必贞明,义则弘伟。肃恭节文,条理首尾。君子秉文,辞令有斐。”正体现了应用文语言的独特性,要正大光明、寓意宏大,行文要庄重,有礼节,有文采,体现君子彬彬有礼的儒雅之风。因此在学习和工作中,我们要熟悉一些规范化的书面语言和专用词语。如“来函收悉”、“敬请批复”、“……为要”、“……为盼”、“……是荷”、“……为荷”表示敬意、谢意、希望;如“敬礼”“致以谢意”“谨致谢忱”。使用这些词语,可以使文章表述简练、严谨并富有节奏感,从而赋予庄重、严肃的色彩;如“特此函复”这一模式化说法,如果换用别的语言表达,不可能如此简练明了。
四、得体性(大方得体)
得体即指应用文语言应适应不同文体的需要,说话要有分寸、适度,恰当地使用语言。上行文的语言,应尊重而不阿谀讨好;下行文的语言,应权威但又不谦和;与平行机关往来函件的语言,则应以诚以礼相待,多商量,自愿协作、互相尊重。惩戒坏人坏事的通报,语言应言之凿凿,义正辞严。表彰好人好事的决定,语言则应热情。对上级的情况报告,不必有过多的宣传议论。对下级布置工作的通知,又不可过于原则、空洞,应实实在在,切实可行,有可操作性。有选择地使用模糊词语、委婉用语,有时反使应用文书的语言更得体。
例如,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李培根在2010届毕业典礼上的致辞:我记得你们的自行车和热水瓶常常被偷,记得你们为抢占座位而付出的艰辛;记得你们在寒冷的冬天手脚冰凉,记得你们在炎热的夏季彻夜难眠;记得食堂常常让你们生气,我当然更记得自己说过的话:“我们绝不赚学生一分钱”,也记得你们对此言并不满意;但愿华中大尤其要有关于校园丑陋的记忆。只要我们共同记忆那些丑陋,总有一天,我们能将丑陋转化成美丽。李培根在讲话中,串联网络热词,能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自批自审,更是凸显了他的独特真诚和激情,也赢得了广大师生对他的爱戴,使得全国学生都亲切地称他为“根叔”。
香港行政长官曾荫权在菲律宾劫持事件中发表《香港家书》中讲道:我和出事的家庭一样,有机会的话,都希望可以趁着假期外游,和家人共度欢乐时光。但想不到一个冷血、自私的,一次失败的营救行动,令我们失去了八条宝贵生命,造成了几个家庭难以弥补的创伤。一夜之间,太太失去丈夫,子女失去父母,白头人送黑头人……我们原本和这些家庭素不相识,但今日却好像亲人一样。他们的哀痛,我们感同身受;他们的泪水,刺痛我们每一个人的心。曾特首感同身受,感人肺腑,更是让我们领略到了硬汉的独特柔情,也呼唤起了广大人民的同情心和责任感,体现了应用文语言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