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年度工作审计报告

年度工作审计报告

时间:2022-03-30 03:28:1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年度工作审计报告,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年度工作审计报告

第1篇

省扶贫开发局:

2018年,我省国际农发基金扶贫项目由实施高峰期转入精细管理期,在省农发项目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省级各项目管理单位及早部署项目审查、下达批复;省项目办高度重视项目实施督查、问题整改;两市项目办主动抓项目协调、各县(区)项目办及项目执行单位主动抓项目具体实施,各项工作任务已按照年度计划安排稳步推进。现将2018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一步重点工作安排报告如下:

一、2018年上半年各项工作完成情况

 (一)全年项目投资概况

2018年度项目总投资约11273万元,占整个项目总投资70812.7万元的15.9%。按出资比例为IFAD贷款3804.2万元、政府配套3552.8万元(包含项目管理费708万元)、银行贷款1768万元、合作社和农户自筹共计2148万元。

(二)完成的主要工作

1.下达年度工作计划与预算。1月初,我省国际农发基金扶贫项目《2018年度工作计划与预算》和《2018年度项目采购计划》获得国际农发基金“不反对”意见。省项目办以青农扶办〔2018〕2号文件下达了工作计划。要求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第四次项目领导小组会议精神,严格按照批准的年度工作计划与预算、采购计划要求,抓紧编制2018年度项目实施方案、采购方案并报行业主管部门进行审批。

2.落实2018年度国内配套资金。省项目办根据国际农发基金批准的《2018年度工作计划与预算》,积极同各省级项目主管部门进行沟通衔接,确定2018年度项目投资规模,落实国内配套资金2770万元(不包含各县区历年结余资金)。3月27日,省政府办公厅以青政办〔2018〕30号文件下达了国内配套资金。

3.持续强化项目督查检查。为保证各项目县(区)项目实施各项工作有序开展、顺利推进,省项目办多次联合各省级项目管理单位,赴各地区进行项目督查检查。全面掌握项目建设情况,及时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的各类问题。今年3月27日至4月4日,省项目办会同省水利厅、农牧厅、林业厅等部门对我省2018年度国际农发基金项目前期工作进行了全面检查,对往年度项目遗留问题进行了排查,以青农扶办〔2018〕5号文件对检查情况进行了通报并提出整改要求。6月,省扶贫开发局盛宗毅副局长带队,联合省水利厅、农牧厅再次对项目实施管理、财务提款报账、项目档案归集等重点工作进行了督查,进一步推动各地各部门项目实施管理、提款报账等工作,安排部署迎接2018年度国际农发基金项目评估检查团各项工作。

4.项目首款报账顺利完成。我省2018年度项目首笔报账申请于2月14日由省财政厅正式向国际农发基金总部提交,经审查、批准、转付等程序,3月13日报账资金回补到账,共历时18个工作日。省项目办主动配合省财政厅对各县(区)提交的报账资料实行了最高标准的严格审核,各类报账资料进行了至少3次以上的审查、补充和完善,确保各类项目报账信息完整、准确、有效。经国际农发基金审核后,所有报账资料一次性通过,各类报账信息通过率100%,为项目资金顺利回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首笔报账共申请资金2652524欧元,实际到账资金2652524欧元,报账资金到位率100%。项目报账资金的到位,有效缓解了各项目县(区)资金短缺的压力,为全面完成国际农发基金要求的年度提款报账任务奠定良好开端,为各类项目顺利实施提供了及时的资金保障。目前,即将实现向国际农发基金的第二次报账申请,报账金额约5000万元人民币。

5.完成项目年度审计。根据国际农发基金项目建设的要求,省审计厅对我省国际农发基金2017年度项目进行了审计,这是我省农发项目按照外方规定接受的第二次年度审计。目前全部审计工作程序已完成,省项目办已根据审计要求回复了征求意见,待正式审计报告送达后,立即开展相应的整改工作。

6、开展中期调查评估。2018年我省项目将迎来国际农发基金的中期评估。为做好中期评估各项工作,省项目办下发了青农扶办〔2018〕7号文件,对中期调查、开展评估、迎接检查等各项工作做了详尽的安排部署,目前中期调查工作已全面开展。预计6月30日前,中期调查报告、中期评估报告、项目进度报告、监测评价报告等工作能够全部完成,按照国际农发基金要求的时间节点,按时上报各类报告报表。

7.加强机构能力建设。一是积极协调省财政厅落实了2018年度项目管理费128万元;二是赴湖北省进行了中期评估考察学习;三是新聘用工作人员2名,进一步加强工作力量。

二、下一步重点工作安排

(一)继续抓好项目实施管理

2018年,我省项目将由实施高峰期转入精细管理期,除抓好各类项目实施外,还要开展提款报账、赠款项目、金融服务等重点工作,任务比较繁重。下一步省项目办将继续抓好项目实施管理各项工作。一是抓好2018年度各类项目实施进度,确保按照年度计划完成建设任务。二是对个别县(区)以往年度未完成项目进行重点跟进,确保项目在2018年内全面完成并实现提款报账。

(二)做好项目年度检查工作

国际农发基金将于7月2日派出评估检查团来青,对我省国际农发基金扶贫项目进行中期评估和第三次年度检查。为做好迎接评估检查的各项准备工作,省项目办将充分征求各省级项目管理单位意见,及早安排部署,力争2018年度检查获得“满意”评价,继续保持我省项目在国内在建项目中的领先地位。一是认真总结自2017年7月至今的项目进展情况,部署迎接检查的各项准备工作,做好迎检方案的制定;二是对照2017年项目检查团同我省签署的《备忘录》,逐条逐项梳理工作开展情况,做好备忘录各项行动计划落实情况的归纳;三是结合6月的督查工作,督促各县(区)项目办及项目执行单位着手对项目相关的文件、会议纪要、项目文本及批复、影像等重要文献资料进行归档整理;四是要求各县(区)项目办衔接各执行单位,确定本地区项目检查地点、检查路线、陪同人员等,特别做好各项目点的准备工作。五是做好中期调查报告、中期评估报告、项目进度报告、监测评价报告的完善,按时提交报告报表。六是根据同检查团签订的《2018年度备忘录》,提前部署各项工作、科学合理细化内容、及时下达工作任务、抓好工作开展落实,确保项目实施管理各项工作有效推进。

(二)做好审计整改相关工作。

根据审计工作程序,省审计厅于近日将正式向国家审计署和国际农发基金提交《2017年度项目审计报告》。省项目办将根据《审计报告》中反映的情况和问题,积极主动做好各项整改工作,按照程序和时间要求,向省审计厅审计组和国际农发基金北京办事处报告整改情况。省项目办将印发《审计报告》至各地各部门,要求认真对照梳理存在的问题,及时加以整改,规范项目实施和管理。

(三)做好项目提款报账工作

根据我省项目实际进度,力争在2018年下半年能够实现两次提款报账工作,不仅完成国际农发基金给我省下达的7000万人民币的报账任务,更要争取全年完成13000万元人民币的资金回补量,充分解决各县(区)项目资金短缺的压力。一是督查各县(区)项目办财务账务处理情况;二是指导各县(区)项目办做好项目文件、资料、票据、凭证等报账资料的收集工作;三是协调各省级项目管理单位,对各自“归口管理”的项目执行单位报账进度给予更多关注和督促。

(四)做好年度计划编制工作

根据国际农发基金项目实施管理要求,省项目办将在10月份组织各省级项目管理单位,各县(区)项目办、项目执行单位开展2019年度工作计划与预算、采购计划的编制工作。省项目办将提前谋划、认真研究、科学合理的制定2019年度的计划。一是结合2018年项目执行实际,在充分征求各省级项目管理单位和各县(区)意见后,合理制定2019年度的项目实施内容、规模、资金投入等;二是结合2018年项目采购执行实际,在充分征求各省级项目管理单位和各县(区)意见后,科学制定2019年度的项目采购方式;三是及早向国际农发基金上报编制完善的计划,在获得“不反对”意见后,及时印发至各地各部门,为各地各部门提前做好2019年项目前期准备提供依据。

第2篇

关键词:审计项目;审计课题;审计质量;审计成果;审计资料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12-000-01

一、选准审计课题

在开展审计年度工作计划时,就明确优秀审计项目标,找准切入点、薄弱点、发热点,可以充分研读公司的报告,以及公司领导关注问题, 结合公司发展实际,掌握情况,提出明确的审计项目。因为审计项目选题是否准确恰当,对于开展优秀审计项目,提升审计成果质量和水平至关重要。

二、做实前期准备工作

充分与被审计单位沟通,消除被审计单位人员的顾虑,这样被审计单位才能做好审计配合工作,审计工作才能高效的开展。在开展审计项目前,应全面了情况,才能选准重点,明确审计方向,实现审计目标,同时,学深学透相关的法规制度,审计人员才能得心应手。

三、全过程控制审计质量

做好审前培训,对审计质量提出相关要求,对审计过程中的三级复核制度要严格遵守。对于审计证据的收集,审计人员必须具备高度的职业敏感,对于发现的情况要敢于质疑,带着怀疑的眼光去看待、去分析问题,深度挖掘。对于记录、底设备的编制,应做到证据充分,用词恰当。其次,审计人员要充分借助审计信息化平台,去发现的疑点,从而进一步确保审计质量的可控。

四、多角度地提炼审计成果

优秀的审计项目在做到每个审计环节依据、定性、数据都要真实、准确、完整的同注重审计成果的运用和提炼,多利用简洁明了、高质量的审计报告去阐述问题,要公司领导和被责任单位看到审计报告易懂。再次,要强化审计问题的整改督办工作,须明确责任人、责任单位,并制定详细的整改措施抓好审计建议的落实和整改以及机制的完善。

五、注重审计资料的收集整理

第3篇

[关键词]内部审计;质量控制;闭环式管理;模式

审计质量对基层内部审计工作至关重要,而管理则是内部审计工作质量控制的基础,管理创新是内部审计工作获得跨越式发展的原动力。在实际工作中,内部审计工作要适应外部环境的发展变化,引入现代管理理念,紧跟时代步伐,以内部审计准则为标准,不断优化管理,完善制度、流程,以保证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

一、内部审计工作的不足

部分基层企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开展至今仍存在凭经验办事、无章法、无程序的现象。审计走过场,实质性问题得不到及时发现和纠正;审计程序马虎、不规范,出现漏审、偏离目标、证据不足、重复返工;项目结束后不进行追踪,审计建议得不到落实等问题,导致内部审计工作质量得不到保障,审计职能得不到发挥,审计工作得不到单位领导重视。

二、内部审计项目闭环式质量管理模式

审计项目闭环式质量管理设计,是引入管理学中“闭环式管理”理论,以审计目标为管理核心来控制审计工作质量,将审计项目的计划立项阶段、现场实施阶段、报告编制阶段、结果追踪阶段连接构成一个以审计目标为中心的闭环式质量管理模式。审计项目闭环式质量管理既可以发挥短期管理效果,保证单一审计项目的质量控制,又利于基层内部审计在工作中不断规范建立起一套严谨的管理制度和操作流程,以保证内部审计工作的长远发展。

三、内部审计项目各阶段的质量控制

(一)审计立项阶段的质量控制

审计立项是“文章的题目”,确定了审计项目要干什么。内部审计人员在拟定新的工作项目时要考虑三个“实”,即“实际、落实、实力”。1.“实际”。是指内部审计工作要服务于本单位建设发展实际。在制订年度工作计划时,要充分体现出审计的“服务与监督”职能。审计人员首先要关注本单位重点工作,把上级文件要求加强监管的事项以及本单位经济运行中的重点岗位、重点环节、重点事项作为内部审计计划和立项审查的侧重点。对这些侧重点的逐一实施到位,是审计项目立项依据之一。2.“落实”。是指审计项目的最终目标是发现问题,整改到位,促进单位的长足发展。立新项发现病灶,续旧篇建立复诊,观进展直至康复,是审计价值的充分体现。对问题整改落实情况进行审计再立项,是每年审计工作的必修课,是审计项目立项依据之二。3.“实力”。是指在拟定审计项目时要充分权衡人员、时间、事项因素,科学整合审计资源。也就是说,要做到科学规划年度审计工作任务,充分利用好可利用的审计资源,处理好审计成果的运用与转化工作。基于基层内部审计人员的配置较少等特点,可采取多个审计项目现场收集资料并行,开展交叉取证,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在审计方法、审查形式上要多发挥审计对象的主动性、能动性。让内部审计工作不是查问题摆问题,而是查问题解决问题,最终获得审计立项预期的效果,是审计项目立项依据之三。

(二)审计方案编制阶段的质量控制

审计方案的制订对审计项目的开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审计方案是审计项目的提纲,包含审计目标、审计重点、审计程序。科学、严谨的审计方案是控制审计风险的关键环节,对审计项目的全过程起到全面指导和质量控制的作用。编制审计方案时需要考虑三个方面:一是对审计对象情况的掌握。尽管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占有“地利”之优势,亦不能保证对本单位各部门、各环节运转情况都能全面了解。这说明全面摸底做好前期的深入调查是审计方案编制的重要步骤之一。二是对审计项目目标和方向的确定。审计项目目标和方向在既定审计立项时就确定了,是审计方案编制的中心,现场实施阶段重点审查的内容和范围要围绕审计目标而定。三是对审计项目实施过程可用审计资源的配备。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要考虑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这将影响审计项目的效果和效率。总之,在编制审计方案时要做到“知己知彼,准备全面,目标明确,有的放矢”。

(三)审计实施阶段的质量控制

一方面,审计人员在审计实施阶段要认真执行审计方案,考证事实,以重要性为原则查找问题、分析问题,最终成就审计报告的精彩。审计实施阶段犹如写文章找素材,既要做到详略得当,围绕中心,还要做到抛砖引玉,紧密扣题。一则要突出“重”。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过程中应以重要性为原则,按照审计方案拟定的重点审查内容,给予重点关注,在时间、人员安排上加强力量。对重大事项、大额资金、复杂环节要详审细审;对支撑重要问题的审计证据要取证全面。二则要围绕“中”。顾名思义,“中”即中心,对审计而言则是审计的目标。审计实施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求证的过程,当发现拟定的审计重点范围偏离了审计目标,进行考证的内容对实现审计目标存在重要性、时效性的偏差时,就要及时调整到围绕中心的轨道上,始终做到以目标为导向。三则要紧记“本”。审计人员在核实问题时,要抛开表象看本质,由表面问题分析出的与审计事项关联的内部控制以及流程上的不足,以期达到通过个案审计发现共性问题,深入剖析,提升层次。另一方面,采用多个审计项目并行开展工作时,审计人员要特别注意对每个项目都要做到:明确审计目标、审点范围;发现错误疑点,及时取得证据;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保证质量。

(四)审计报告阶段的质量控制

审计报告是审计人员工作阶段性的总结,是审计人员劳动成果的文字载体。它的使用者是审计对象、单位领导或上级部门,因此在编写中应考虑以下几点:一是满足审计报告使用者的需要。在编写审计报告时首先要使读者一目了然,通篇文字要清楚地反映出“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怎么办”,这是审计报告所反映内容能够得到重视的关键。二是注意审计报告质量控制的四要素。即注意事实清楚、数据真实;内容完整,重点突出;层次清楚,结果合理;证据充分,定性合理。审计报告编写要严格遵照审计准则规范,做到目标明确,客观真实,符合法规,文字简明,全面反映审计工作成效。三是注意报告的及时性。内部审计项目往往是单位领导关注的事件或上级要求落实的问题,所以审计工作的节奏要紧凑,了解情况、查找问题、收集证据、分析原因要“稳、准、狠”,要保证审计报告呈报的及时性。四是保证审计报告的客观性。审计工作要有人情味,审计报告强调的是客观性,不能成为审计对象的负面清单。审计报告既要对发现的问题实事求是地阐述清楚,也要重视全面记录审计对象做出的成绩和优秀的管理经验。要通过审计报告全面反映审计对象的工作面貌,在反映问题风险隐患的同时,对优秀工作经验给予弘扬传递。五是在审计报告处理上要掌握艺术性。审计报告对成绩和问题阐述的结构布局、文字表达方式直接影响报告阅读者的第一印象。因此,在叙述上要主次分明,基本情况简明扼要,反映的问题要具体;语言表达要直白,不能有夸张性词语运用;在处理问题和成绩的前后顺序时,要掌握好问题和成绩的抑扬顺序,尽量考虑审计对象的阅读心情。如适度的肯定其大体上很好,这样审计对象才能对美中不足之处更为重视,有利于审计结果的落实。随着内部审计工作报告逐渐成为单位管理者对各部门工作的重要考核信息来源,审计报告编写的质量控制显得尤为重要。一份精彩的审计报告不但饱含了审计人员的工作成果,更应使之成为单位各部门之间隐患防御的宣传工具。

(五)后续审计阶段的质量控制

第4篇

2018年是我进入公司财务资产与资金管理部工作的第四年,感谢公司提供了实践锻炼的平台,感谢领导的培养和信任,感谢同事的协作与帮助,让我从职场新人逐渐成长为一名专业的财务人员。现将一年的工作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一、  主要工作内容

2018年1至2月我负责水电顾问本部、建管公司和工会的会计工作,3月岗位调整后负责中南区域桃源、隆回、崇阳、桂阳、睢县(11月新增)五家公司和工会的会计工作。岗位日常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会计核算。负责合同付款流程的审核,收入类单据的稽核,通用业务单的填报和其他各项单据的复核;网银支付复核,对账并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按时完成财务快报、季报和中报的编制工作;完成2017年度水电顾问本部、投资公司本部财务决算报表编制和审计工作;完成中南区域五家公司2019年财务预算编制上报工作;核对增值税进项留抵税额,修改账表差异;完成水电顾问本部、建管公司、投资公司和工会会计档案的整理、装订工作;负责水电顾问全级次工会报销单据的审核、记账,印章管理和数据统计工作。

(二)税务管理。负责审核每月纳税申报表;年初认证国际公司增值税专用发票1200余张,完成2017年水电顾问本部全年合同印花税的整理和申报等遗留工作;5月代处理水电顾问本部会计工作期间,完成纳税申报和各类发票的开具等工作。

(三)统计工作。协助计划部填报投资项目经营情况月报、季报,协助运管部填报运行维护费统计报表,编制预算执行情况月报,统计售电结算差异,填报在建和投产项目情况表、应收应付账款统计表、带息负债预测表等各类统计报表。

(四)财务管理。负责部门管理制度修编的汇总评审、修改和发文工作。

(五)财务信息化建设。负责财务系统往来单位、开户行的维护和整理,期初数录入以及预算系统录入测试工作。

除日常基础性工作外,完成的其他专项财务工作主要包括:配合桃源公司税务稽查,完成数据采集,核实并处理稽查发现的问题;准备630审计盘点资料;配合完成周志炎经济责任审计、彭凌云经济责任审计,编写财务相关整改报告,核实审计问题并进行账务处理;完成隆回公司宝莲风电场项目竣工决算审计,根据补充协议和造价审计重新编制竣工结算报表和执行概算表;完成崇阳公司金塘项目竣工预结转报表编制;编写关于成立境外平台公司的请示等。

除财务工作外,作为部门文书,负责组织部门例会和培训、整理会议纪要,统计上报各类部门信息,并完成党支部相关学习、工作以及部门保密员工作。

二、存在主要不足或收获

工作以来,我主要负责财务会计的基础核算领域,没有将所学专业知识与工作实践很好的结合,深感自己在财务分析、管理会计、税务筹划等财务核心工作和价值创造领域经验的匮乏。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今后我会在工作中主动思考、积极实践,努力提高相关业务能力,争取更大程度发挥财务工作的价值,实现自己职业选择的初衷。

第5篇

2010年6月,赣州市审计局被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选择为公务员考核工作联系点,该局以此为切入点,加大力度,科学考核,改进工作作风。

(一)注重平时考核改进工作作风。该局确定平时考核内容以公务员的岗位职责为依据,与年度工作任务相结合,重点考核完成日常工作任务、阶段工作目标情况以及出勤情况。积极探索科学有效的平时考核方法和程序,结合实际合理确定平时考核的周期。注重平时考核结果的运用,切实为年度考核提供依据。在工作中,我们实行每月工作汇要,要求各科室月底向局办公室提出下月工作计划,制定每项工作完成的时间节点。各科室把工作任务分解到各位干部,实行全过程相互监督和促进。每月工作汇要有效地促进了审计干部的工作热情,提高了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监督服务效能。每季度召开1次以上的行政办公会听取科室负责人工作情况汇报,领导对分管工作进行点评,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通过工作汇报制度,有效地促进了日常工作,改进了干部工作作风。

(二)抓好年度考核改进工作作风。制定和完善了局机关年度目标工作考核,考核涵盖到所有科室,对业务工作、政治思想和创优争先的各项内容进行有效的考核,制定当年年度考核的具体方案,使每一个考核主体和参与测评的人员都能够客观公正地评价被考核人,极大地调动了干部职工的积极性。

(三)出台规范措施推进科学考核。为了更好地推动科学考核干部,出台了《进一步加强审计机关领导班子和审计干部队伍建设的意见》和《全市审计机关审计能手评选办法》等措施。《意见》结合赣州审计的实际,指出存在制约审计工作科学发展的具体问题,强调加强审计机关领导班子和审计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从现阶段和现有的条件下审计机关力所能及的范畴中,有针对性提出进一步加强审计机关领导班子和审计干部队伍建设的意见。从思想建设、组织建设、能力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等方面,对审计机关领导班子建设提出了具体目标和措施;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加大审计培训力度,引进符合审计专业化建设需要人才,加大审计干部队伍专业化培养等方面设置了可行的条件,从经费保障上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以提高审计干部队伍建设。《办法》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实事求是,注重实绩,激发了审计人员创新创优的积极性,激励了广大审计人员爱岗敬业,钻研业务,积极探索应用计算机审计,营造积极进取、争创一流的工作氛围,提高了审计工作质量。

(四)围绕项目审计考核,改进工作作风。近年来,制订完善了《优秀审计项目评比办法》,通过在项目中考核干部,提高了干部服务水平。

1.在项目审计中考核干部,注重了干部业绩。年初,以项目审计为龙头,制定目标管理方案,突出对重点项目审计考核,对审计过程中的程序、取证、报告、处理“四个关口”进行细项考核,要求审计干部在每个项目审计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提炼,提出加强管理的意见和建议,并从宏观的角度向市委、市政府提交综合报告。

2.在项目审计中考核干部,拓展了干部潜质。近年来,市委、市政府交办的审计项目增多,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既对项目事项又对审计对象个人,我局采取全局一盘棋的理念,打破科室界限,要求业务干部都得担任审计组长,并实行审计项目组长负责制,充分调动每个干部的积极性,让每个干部跳起来都能摘到“桃子”。

3.在项目审计中考核干部,促进了干部廉洁从审。审计干部在项目审计中,勤政廉政做得如何,直接反映审计机关的形象,也是检验审计干部在工作中能否经得起考验。在进点审计时实行双向承诺,由被审计单位对干部的勤政廉政情况进行反馈,适时由纪检组对干部廉政建设进行回访,掌握审计干部的工作和廉政动态。我局把廉政建设作为保障审计工作的生命线,审计干部能够较好地执行审计“十不准”纪律,近年来没有发生不廉洁的人和事。

4.在项目审计中考核干部,提升了干部整体素质。在项目审计中,以提高审计干部确定审计项目计划、制定审计方案、审计调查取证、撰写审计报告、审计成果深度开发、发现经济案件线索等六种能力为目标,全面提高审计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

5.在项目审计中考核干部,优化干部资源配置。按照“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原则,我局通过科级干部和一般干部轮岗的形式,充分了解每个干部的知识结构、专业素养等特点,在项目审计中提高整体工作水平。

(作者单位:赣州市审计局)

第6篇

一、初步业务活动

内部控制审计的首要环节为初步业务活动。在本阶段需要关注的是内控审计前提条件的判断。

在实务中,内控审计的前提条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解分析:①查阅以前年度工作底稿,了解内部控制的基本情况;②与内控建设小组人员沟通,查阅控制手册、流程图、备忘录等;③与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进行沟通,了解近期经营和内部控制方面的变化;④与企业聘请的咨询结构及企业自我评价人员沟通,查阅自评价和、自评报告、实施过程、结果以及了解自评人员的专业能力、独立性和识别的内控缺陷。

二、关于集团审计的策略

根据证监会上市部函[2011]031号,2011年内控试点上市公司可以选择母公司及重要子公司实施内控自评和审计。2012年内控审计全面实施后,所有的子公司都应包括在范围内。所以,执行集团上市公司内控审计前,应对集团组成的情况进行分析和判断,这是一项比较关键的工作。

1. 从重要性判断,一般通过集团财务报表来识别重要账户、列报及相关认定。

2.从风险的角度看,应考虑所属单位发生重大错漏的可能性,对集团财务数据的相对重要性,即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分析组成部分的重要性。

3.从实务的角度,首先需要确定具有较高内控失效风险的单位,其次需要考虑对集团具有重大影响的单位,包括该单位占集团总资产或总收入的比例等。

4.依上述条件判断下属公司是否为具有财务重大性的组成部分和具有特别风险的组成部分,形成对组成部分实施分析的工作底稿。

5.根据不同的组成部分执行不同的审计策略:

三、关键控制点的选择

1.内控审计中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关键控制点的选择。内部控制的关键控制点在某种程度上有一定的共性,常见的关键控制点包括以下方面:与财务报告相关的控制点;公司层面的内部控制;重要交易授权、记录和报告的控制;选择会计政策的控制;资产保护的控制;避免或发现舞弊行为的控制;重大非经常易的控制;其他针对重要会计科目的控制。

2.关键控制点的识别程序。(1)了解被审计单位内控的基本情况,识别公司层面内控。可采用问卷调查、询问、查阅文件、穿行测试等方法了解公司管理、重大决策层面以及对业务流程或应用层控制具有重大影响的控制。(2)确定与重要会计科目和披露事项相关的会计报表认定,并分析相关认定发生错漏可能性。(3)针对重要业务流程和主要交易,应了解交易的处理程序、找出流程中可能发生错漏的风险点,找出用于控制上述错漏的控制点及用于预防或检查未经授权的控制点。(4)确定关键控制点。根据上述程序找到重要科目和会计认定对应的关键控制点,再考虑该控制点对于实现控制目标的重要性。

四、关键控制点的测试

1.对关键控制点的测试可分为设计和运行有效性测试。设计有效性测试包括:识别控制目标、识别控制措施、判断当正确执行控制措施时,能否预防或发现可能造成财务报告重大错漏的错误或舞弊。运行有效性测试包括:是否按设计要求正常执行,执行人是否有适当授权以及具有足够履职能力。

2.穿行测试是评估内控设计和执行有效性的重要程序。可以巩固对交易处理流程的了解,判断业务流程中所有风险点是否都识别到了,进而初步评估内控设计和运行的有效性。

3.内控测试可采用的方法。

4.样本量的选择及流程评估。在内部审计中,对样本的选取需要遵循一定的选样方法。人工控制最小样本量区间可以参考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实施意见中给出的“人工控制最小样本规模区间”。如果与控制相关的风险高,则选取最小样本规模区间的最大样本量。

对样本的选取应综合考虑控制点的性质、频率、重要性、执行人的胜任能力、以前是否曾经出现缺陷、测试人员的业务经验等。样本总体的定义方法,比如采购:可以采用存货的明细账作为样本总体,对于采用ERP系统进行业务处理的企业,也可以从业务模块中导出采购订单作为样本总体进行抽样。样本量的选择时间应尽量接近审计基准日实施测试更有效。选样时9-12月的样本量可占70%,1-8月样本量可占30%。

五、内部控制缺陷的评价

1.根据内部控制缺陷影响整体控制目标实现的严重程度,将内部控制缺陷分为一般缺陷、重要缺陷和重大缺陷。

2.企业内控缺陷的评价和报告需要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进行衡量。定性是从性质的角度考虑某些缺陷是否重大。审计人员应首先分析缺陷性质。如控制环境无效、涉及违法及舞弊行为的缺陷,影响收益趋势的缺陷,可能影响报表使用者正确判断、影响合同履行的缺陷。

定量是指从缺陷数量的角度来评估缺陷的重要性程度。一般定量分析从财务报告的金额入手。常用的定量指标如下表:

定量指标也可结合审计确定的重要性水平去分析。

六、审计报告

测试完成后,对内部控制缺陷的沟通应以书面形式进行,属重大缺陷和重要缺陷应分别与管理层及治理层进行沟通。获取被审计单位的书面声明后形成审计意见,出具审计报告。

第7篇

建立建全制度,制定措施保障

为有效开展对“村官”审计。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制度建设工作。

一是成立由县纪委、审计、农委等部门组成的“村官”审计小组,为“村官”审计创建平台,提供组织保障。二是在审计对象、程序、内容及要求等方面作出明确规定,为建立“村官”审计制度创造条件,使“村官”审计工作有章可循。三是纪委、监督局、审计局明确每个乡镇每年必须对“村官”进行审计。四是乡镇党委政府把“村官”审计纳入年度工作计划,与其他工作同研究,同布置,同检查、同考评、同奖惩,有效推动审计工作。

统一思想认识,确定审计目标

村级组织是集体经济,对集体经济怎么审,审计法未明确规定。对此,审计依据面临困惑。有人认为,审计法没有明确规定,何必自找事做;有人认为,村级财务实行“村财乡管”,不必审计;也有人认为,村级矛盾突出,情况复杂,审计风险较大,其结果可能“得不偿失”。

面对不同意见,县委、县政府应统一思想将“村官”审计纳入视野。原因在于:一是在新农村建设中,国家对“三农”投入不断增加,很多涉农资金的所有权是国家而不是集体,而支农资金循环的末端在村,容易形成监督“盲区”。从监督涉农资金的角度看,应对“村官”进行审计。二是“村官”肩负着履行落实党的政策职责,拥有决策权和管理权,同时也是财政定额补助对象,属于“其他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应对其进行审计。三是开展“村官”审计,将推动农村民主政治发展和基层政权建设,也可以发挥帮促作用,促进“村官”廉洁自律,为考核、选拔“村官”提供参考依据。

理清审计思路,注重审计方法

“村官”审计目前尚无规范性的操作规程,这就要求审计思路要明晰、慎重,审计方法要科学、适当,计划安排要积极稳妥、量力而行,围绕中心,突出重点。

在审前调查阶段,要充分考虑村级财务管理的特殊性,评估可能存在的问题,确定审计应对措施。在编制审计实施方案时,应内容完整,步骤具体,注重操作性,尽量规避审计风险。

在审计内容上应推动村经济发展为目标,以财务收支为基础,以遵章守纪、尽责为重点,尤其关注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维护群众利益。

在审计方法上应采取账内和账外相结合,内查和外调相结合,审计组和村民理财小组相结合的审计方法。

在责任界定上应坚持客观性、历史性和事实求是的原则、并化清主观与客观、前任与现任、集体与个人的界限,有效规避审计风险。

在审计评价上应坚持做到“四不评”:事实不清的不评;证据不充分的不评;政策法规界限不清的不评;不属于审计范围的不评;以保证审计质量和效果。

深化审计内容,突出审计重点

一是重点关注“村官”在行使经济决策权、经济管理权和经济政策执行权过程中,重要资金的使用方向、使用效益情况,重大项目决策等事项进行审计。二是检查涉农政策的落实情况,维护农民切身利益。重点关注惠农政策执行、涉农资金使用等事项,保护农民合法权益。三是围绕“村官”任期内的生产经营、财务管理、经济责任目标完成、农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四条主线”开展审计。四是着力查处违法违纪案件。目前,少数“村官”存在法纪意识淡薄,乱支乱用和截留、挪用集体资金,或者收入不入账、财务管理混乱等问题,导致干群矛盾激化,群众不断。因此,应将“村官”违规违纪、挤占挪用、损失浪费等问题,作为“村官”审计的重点。

强化审计管理,提高审计质量

严格审计实施方案的制订和执行,落实审计项目质量责任,加强审计项目全过程质量控制。开好审前研讨会、审中沟通会、审后交换意见会,实施三级复核制度,把好审前调查和审计方案、审中现场取证、审后审计报告和审计结果运用的质量关。

审计人员要树立“正人先正己”的理念,严格遵守审计廉政纪律。进点时要公布审计纪律规定,审中要检查,审后要公示审计纪律的遵守情况,接受群众监督,做到独立审计,保障审计质量。

创新审计方法,提升审计效应

搞好“五个结合”:任中审计与离任审计结合;经济责任审计与财务收支审计结合;会计资料与业务资料审计相结合;内查与外调结合;揭示问题与审计整改结合。

把握“三个原则”:资金投入是否姓“农”;农民是否得到实惠;群众利益是否被侵害。

做到“四个注重”:注重审计程序;注重审计质量;注重风险防范;注重结果运用。此外,还应在审前调查、审计方案制订、审计取证、审计报告等环节实现分级负责、相互牵制的审计质量控制制度。

第8篇

2013年,全区节能监察工作紧紧围绕全区节能重点工作,以实现“十二五”节能目标,促进能源的高效利用为目的,创新监察思路,突出监察重点,拓宽监察领域,加大执法力度,依法推进全区节能降耗工作。

二、总体目标

(一)节能监察目标:对全区37户重点用能单位实施深入系统的节能监察,推动工业领域节能监察不断向纵深发展;对辖区内政府机关、宾馆饭店、商场超市、学校、银行、交通运输企业和节能服务机构进行节能专项监察,依法促进全社会节能降耗。

(二)体系机制建设目标:逐步健全区节能监察组织体系;积极配合上级节能监察机构实施节能监察联动机制;完善日常监察与专项监察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建立与建设、交通运输、公共机构等部门的联合执法的合作机制;完善全区节能违法案件投诉举报运行机制。

三、主要工作

(一)节能日常监察工作

1、以全区37户重点用能单位的能源利用状况报告为切入点,对其执行节能法律、法规、规章和强制性节能标准的情况进行监察。

2、对新上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监察。

3、对节能服务机构进行监察。

4、对全区电动机系统、锅炉等淘汰及改造工作实施节能监察。

(二)节能专项监察工作

1、会同有关部门对政府机关的节能制度落实和执行政府采购制度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2、会同质监、监察、财政、环保、税务、物价、工商等部门对商品过度包装工作进行监察。

3、会同督查部门、房管部门和建设部门对宾馆饭店、商场超市、学校、银行、各类营业大厅等公共建筑节约用电情况进行监察。

4、会同建设部门对既有建筑供热计量和节能改造情况进行监察。

5、会同交通运输部门对交通运输营运车辆执行燃料消耗量限值标准情况进行监察。

(三)节能基础建设工作

1、加强节能监察机构能力建设。立足当前节能监察工作需要和长远发展,按照快速反应、及时诊断的要求,合理配备监察所需仪器、设备,提高节能监察的技术手段和装备水平。

2、加快节能监察软件建设。建立重点用能单位能源管理数据库,实现能源利用状况报告网上定时报送制度,提高节能监察效能。

3、建立全区节能监察工作报告制度。各乡镇、街道节能管理部门向区节能执法大队报告年度工作要点、季度工作开展情况和年度工作总结。

4、配合上级主管部门完成我区重点用能单位的能源审计报告的复审工作。

5、搞好调查研究。围绕全区节能重点工作,立足创新节能监察思路和拓宽节能监察领域等方面开展调查研究。

6、强化节能监察宣传工作。通过新闻媒体、政府政务信息、网络信息等多种载体,加大节能监察宣传力度,扩大节能执法的社会影响力,提高全社会依法节能意识。

四、实施计划

1-3月份:

1、参加对2012年全区节能目标完成情况的检查工作。

2、配合上级主管部门完成我区重点用能单位的能源利用状况报告的审核工作。

3、下发全区2012年电动机系统节能技术改造情况通报。

4、积极参与创建“学习型、实践型、创新型”节能监察机构活动。

5、组织对《关于印发区电动机系统节能技术改造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中已明确的2012年底前必须淘汰的低效电动机执行情况进行专项监察(3-4月份)。

4-6月份:

1、对我区37户重点用能单位能源利用状况、执行节能法律、法规、规章和强制性节能标准的情况进行监察(4-9月份)。

2、对节能服务机构进行监察。

3、组织参加全省重点行业能耗限额标准培训。

7-9月份:

1、会同督查部门、房管部门和建设部门对宾馆饭店、商场超市、学校、银行、各类营业大厅等公共建筑节约用电情况进行监察。

2、会同有关部门对政府机关的节能制度落实、能源定额消耗和执行政府采购制度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3、会同质监、监察、财政、环保、税务、物价、工商等部门对商品过度包装工作进行监察。

4、配合上级主管部门完成我区重点用能单位的能源审计报告的复审工作。

5、组织参加全省节能服务机构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工作。

10-12月份:

1、建立并完善重点用能单位能源管理系统。

2、会同建设部门对既有建筑供热计量和节能改造情况进行监察。

3、会同交通运输部门对交通运输营运车辆执行燃料消耗量限值标准情况进行监察。

五、工作要求

(一)提高对做好“十一五”关键年节能监察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围绕节能目标,加强组织领导,认真组织实施节能监察实施计划,明确组织分工,落实工作责任,确保节能监察质量和效率。

(二)各乡镇、街道要按照区制定的工作实施方案,结合辖区实际情况,制定各自工作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区节能执法大队将对各乡镇、街道开展节能工作情况组织监督抽查,不断推动节能工作向纵深发展。

(三)加大执法处罚力度。对监察中发现的问题,要提出有针对性的节能降耗措施,督促用能单位认真整改。对整改不力的将依法予以处罚。

(四)创新节能工作思路。把节能工作的过程,作为调查研究、探索规律的依据。在节能工作中注意发现问题,分析原因,把握规律,预测趋势,研究对策,及时向政府和主管部门提供决策参考。

第9篇

一、非规范审计行为的基本概念及表现

所谓非规范审计行为,是指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不遵循《审计法》及其实施条例、国家审计规范和审计人员职业道德,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以审谋私的行为。从多年的审计实践中可以看出,我们的内部控制制度并非无懈可击,其中的一些机制和做法确实应当引起我们的警觉。大体表现在:

一是审计的独立性无保障。外部诸如财务上、人员上对于审计监督施加和可能施加的影响姑且不论,单从审计机关内部来看,审计组的组成和人员的遴选,往往是根据审计机关人员多少和负责人、分管负责人,甚至是审计计划拟定人员来确定,缺乏成熟的、可操作的选任办法。对独立性与否把关不严,一些属于应回避的人员成了审计组长或审计组成员,有的是大家公认与被审计单位负责人或财务人员关系密切的人员被派去承担审计事项,造成类似内部人监督的不正常现象。

二是审计项目质量缺乏评价体系。虽然审计署制定了 项审计规范,但更细化的操作标准却无章可循;复核审理往往只是程序的审查,即形式的审查,实质性审查几近空白,使审计项目质量的优劣无从查考。有人戏称:给我一份被审计单位的报表和年度工作,不用去被审计单位就可以写出审计报告。由于缺乏判断审计项目合格与否的评价体系,一些有的审计报告“顺理成章”地成为审计机关作出审计意见和审计决定的依据。长此以往,审计质量难以保证。

三是对审计人员的监督不力。针对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的行为,审计机关虽然审前有公示和警示,审后有回访,但审计人员执行审计规范和审计纪律的真实状况,审计机关难以一一知晓,全凭个人自觉,如有舞弊,其本人不会主动去说,要求被审计单位进行逆向监督也难有实效。一些隐性的舞弊行为有时还有被审计单位的配合,有其很强的隐蔽性。实践证明,靠自律解决不了腐败问题。

四是审计人员对审计事项可调控的余地过大。审计人员在被审计单位时,与派出的机关处于相对隔绝状态。查哪些,不查哪些,查的深度如何,大都由审计人员自由掌握。对问题的定性、处理、处罚可调控的余地也很大。这就为审计人员不负责任、徇私舞弊提供了机会与可能,而审计机关内部规范和制约机制的不完善,审计权力寻租就在所难免。无监督的权力必然会产生腐败。无制约的审计行为,也同样会产生审计腐败。

五是片面追求收缴违纪款项。处理处罚违纪违法行为,收缴违纪款项,无疑是考核审计质量的一项综合指标,它能够反映一个审计事项的深度和力度,但绝不能成为主要目标。诚然,当前的审计经费供给与审计业务经费需求之间确实存在较大矛盾,靠收缴来解决审计机关的业务经费和人员待遇问题,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的无奈选择。但有些地方政府给审计机关下达收缴指标,审计机关给业务人员分解收缴任务。审计人员在审计处理、处罚过程中,与被审计单位讨价还价,不依法处理查出的违法违纪问题,以取得款项的收缴,或者以办案经费名义收取经费,更会损害依法审计、客观公正的基本原则,其危害甚大。

六是问责制度的缺失。审计的一个核心就是责任,而作为审计主体的审计人员,要承担的责任并不大。我们没有对审计责任事故、错案进行明确的界定,没有建立一整套细致、可操作的责任追究制度。使得国家审计机关的工作人员的职业成为几乎无风险的职业。权力、利益与责任、风险的不均等,会使不法者“无所畏惧”,加剧了道德风险。机制如果出现问题,好人也可能变成坏人。产生审计腐败应是不足为奇的结果。

二、防范非规范审计行为的途径

审计机关的业务特点就是具有善于发现弊端、长于原因、提出控制方案的能力和优势。在弊端尚未突出、尚未严重之前,主动自我约束、自我规范,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高度重视既有和或有的非规范风险,把健全内部控制制度,防止审计腐败的产生,作为构建审计事业大厦的基石。在审计管理体制的框架内,针对非规范审计行为和审计工作的特点,提出若干预防审计腐败的思路。

1、建立审计系统独立的监督组织体系,专事审计人员和审计业务的内部控制。

2、是注重对于审计内部控制机制设计的,注意研究人的价值取向的特性和层出不穷的不同挑战,不断调整和优选监督制约手段,升级制度版本,完善内控体系。

3、消除内生性的独立性缺乏症。建立实时的审计人员回避档案,把和可能影响审计独立性的因素明晰化,达到回避机制的迅速启动和有效屏蔽,消除内部人监督现象的产生。

4、是制定细分的审计业务标准,对不同行业应查必查项目细化到具体事项,甚至可以表格化。从复核审理入手,对审计人员的职业行为、查证行为、调查行为、汇总报告行为由形式上的审查转变为实质上的审查,以制约舞弊行为,限制调控行为。

5、全面落实《审计法》第十一条,由独立机构测算出各级审计机关的审计成本,确保审计机关各项经费支出的需要。建立审计人员廉政基金,引入预期收益机制。同时,改善审计人员的即期待遇,使审计人员能够依靠努力工作和廉洁从审而确保其家庭衣食无忧。通过立法,改变经费供给渠道,由中央财政列入预算,彻底解决审计机关自身财务上的不独立问题。同时,要杜绝审计机关经费与审计处理、处罚挂钩的现象。

6、制定严格的审计人员行为准则和审计责任追究制度。对责任事故、错案规定详细的责任。使审计人员的所有非规范审计行为都有制裁、惩处的依据,并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使审计职业成为高风险的职业。要建立有效的举报制度,引入“口碑”机制,形成对审计行为的外部监督。

第10篇

乙方(劳动者):

为传递组织目标,强化管理责任,公正评估价值贡献,充分调动管理人员(乙方)的积极性,确保公司股东权益及董事会年度经营管理目标的实现,明确双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根据劳动法及相关的法律法规规定,经双方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协商一致,达成以下协议条款:

一、乙方职务及岗位职责

乙方担任甲方 职务,并按照甲方规章制度中规定的 岗位职责履行职务,负责公司相关经营管理工作。乙方接受该职位并愿意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

二、经营管理目标责任考核期限

1.年度考核期限:

年 月 日至 年 月 日。

2.季度检查期限:

第一季度: 年 月 日至 年 月 日;

第二季度: 年 月 日至 年 月 日;

第三季度: 年 月 日至 年 月 日;

第四季度: 年 月 日至 年 月 日。

三、经营管理目标及考核标准

1.年度考核

乙方的个人能力态度考核表详见《岗位年度考核表》,所管辖部门年度绩效指标详见《部门年度绩效指标》。

年度绩效考核得分范围与绩效系数关系如下:

2、季度检查

每一季度公司召开公司高管工作的绩效反馈会议,对该季度绩效执行情况进行检查,不进行考核,检查结果对年度考核结构有影响。

3.经营管理目标的调整:

(1)根据经营管理目标任务完成情况,每季度对绩效考核情况统一分析并酌情调整,调整幅度不超过10%。

(2)出现外部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或不可抗力的自然灾害等情形时,由公司董事会根据具体情况相

应调整经营管理目标。

四、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一)甲方的权利和义务

1.甲方有权在与乙方充分协商论证的基础上制定并下达生产任务和其他各项生产经营管理指标,对乙方的经营管理活动进行检查和监督,并提出改进意见。

2.甲方有义务为乙方在正常的履行职务或经营管理过程中提供必要的条件、服务和支持。

3.甲方有权在乙方的经营管理活动出现失控和重大失误时,对本责任目标提出修订或决定终止本责任协议的执行,并追溯乙方本责任协议项下相关责任。

(二)乙方的权利和义务

1.乙方享有在完成本责任协议项下目标及甲方公司绩效考核合格的前提下,按时、足额获得甲乙双方共同商定的年薪及相关的福利待遇。

2.乙方享有甲方公司授权范围内开展经营管理活动、进行正常的经营决策的权利。

3.乙方承诺严格遵守国家各项法律、法规及甲方公司职代会、董事会制定的各项经营政策和管理制度及完成公司股东会(或董事会)下达的各项经营管理目标和任务。

4.乙方承诺加强项目管理,控制项目成本,确保项目按质按量按期顺利完工,开拓行业市场地位,提高盈利能力,加强内部管理,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甲方投资主体(股东)的投资收益。

5.乙方承诺按甲方要求和相关的管理制度等报送、报告或提交与经营、管理活动有关的各项文件和资料,接受并配合公司月度检查、季度检查、年度考核。主要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第 项:

(1)月度工作报告:乙方每月定期向董事会提交工作报告,通报公司分管部分经营状况以及改进建议或意见。工作报告主要内容应包括:本月工作总结、本月工作中的主要问题以及解决方法、本月重大事件、下月工作计划以及其他需要向董事会汇报的事项;

(2)季度、年度工作报告:乙方应提交书面的季度、年度工作报告,汇报工作进展情况、分管部分预算执行情况以及经营管理活动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解决方法;

(3)质询:公司董事(或股东)在不影响乙方正常履行职务或工作的前提下,可以就具体问题质询相关的经营层人员。乙方必须积极配合,提供真实信息。

(4)对突发(或重大)事件的报告:对于公司经营或管理过程中发生的突发性事件或者重大事件,乙方应在事件发生的当时向总经理及董事会(或股东会)口头报告,通报情况或事件发生后2个工作日内作出书面报告,通报情况。并在事件处理后3个工作日内向总经理董事会提交书面处理报告,通报处理情况。应报告的突发事件或重大事件包括:

- 资产遭受重大损失;

- 可能依法或基于甲方与相关单位(或个人)之间合同关系应承担的违约责任或应负有的赔偿责任等;

- 发生重大人身安全事故、设备事故、质量事故及其他对公司经营、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

- 出现或将要出现影响甲方公司现在或将来经营发展的重要事项。

(5)乙方承诺保守掌握或知悉甲方的一切商业秘密。若有违反自愿按甲方相关制度接受甲方处理,乃至承担相关的民事法律责任或刑事法律责任。(详见保密协议)

五、考核程序

1.公司董事会或董事长牵头,联合审计部、财务部等必要部门成立考核工作组,负责乙方经营责任目标的制订、监控及考核。工作小组每月对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考查,季度进行阶段性检查,年终进行全面考核,也可以根据甲方公司的经营或管理需要进行不定期的临时检查或考核。甲方董事会可根据计划安排或有关需要,将对乙方进行的高管责任审计、任期审计或离任审计,审计报告等,作为甲方高管人员经营业绩的评价依据。

2.乙方在接到绩效评价考核通知后,应做好相关资料的准备、配合工作;绩效考核数据的收集工作由人资行政部负责组织相关部门联合进行,人资行政部负责提供考核表格及说明,并协调相关部门进行考核数据收集及核查工作。

3.人资行政部汇总整理考核资料并计算或统计考核结果,撰写考核总结报董事会审核,并依此计算或确定乙方的绩效年薪。

4、考核结果由人资行政部保管,作为对乙方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的依据或尽职竞升条件。

六、奖惩

1.乙方的薪金组成如下:

年薪=基本薪金+年度绩效薪金

乙方的年薪收入为 元,其中包括基本薪金和绩效薪金,基本薪金为全年年薪收入的50%,按月以现金平均发放,月基本薪金=基本薪金/12;绩效薪金为全年年薪收入的50%,按照年度考核所占比例和考核结果实际对应支付或不予发放。

2.年度绩效薪金基数=年薪*50%*年度绩效系数,年度绩效薪金根据年度考核结果发放。

3.因工作需要发生职位变动的。离任及接任者以任免通知的时间为准,按月计算其应得薪酬。

4.凡发生以下情形之一的,甲方不予支付绩效薪金,有权终止聘用、依法解除劳动合同,并有权视情况依法追究乙方的法律责任:

(1)在任职期间,发生严重违法犯罪行为、严重违反甲方规章制度和劳动纪律的;。

(2)经营管理和考核过程中弄虚作假的;

(3)出现重大决策失误,给公司造成重大损失的;

(4)拒不执行或不能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公司股东会、董事会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的;

(5)考核不达标的。

5、津贴、社保福利按公司相关规定执行。

七、其他约定

1.本责任协议由董事会负责解释。

2.本责任协议由双方签署后即生效,并作为甲、乙双方所签《劳动合同》的补充,本协议书对双方都具有约束力。

3.本责任协议一式三份,甲乙双方各持一份,一份留劳动监察部门存档备案。

甲方: 乙方:

地址: 住址:

第11篇

一是审计项目质量缺乏评价体系。虽然审计署制定了项审计规范,但更细化的操作标准却无章可循;复核审理往往只是程序的审查,即形式的审查,实质性审查几近空白,使审计项目质量的优劣无从查考。有人戏称:给我一份被审计单位的会计报表和年度工作总结,不用去被审计单位就可以写出审计报告。由于缺乏判断审计项目合格与否的评价体系,一些有问题的审计报告“顺理成章”地成为审计机关作出审计意见和审计决定的依据。长此以往,审计质量难以保证。

二是审计的独立性无保障。外部诸如财务上、人员上对于审计监督施加和可能施加的影响姑且不论,单从审计机关内部来看,审计组的组成和人员的遴选,往往是根据审计机关人员多少和负责人、分管负责人,甚至是审计计划拟定人员来确定,缺乏成熟的、可操作的选任办法。对独立性与否把关不严,一些属于应回避的人员成了审计组长或审计组成员,有的是大家公认与被审计单位负责人或财务人员关系密切的人员被派去承担审计事项,造成类似内部人监督的不正常现象。

三是对审计人员的监督不力。针对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的行为,审计机关虽然审前有公示和警示,审后有回访,但审计人员执行审计规范和审计纪律的真实状况,审计机关难以一一知晓,全凭个人自觉,如有舞弊,其本人自然不会主动去说,要求被审计单位进行逆向监督也难有实效。一些隐性的舞弊行为有时还有被审计单位的配合,有其很强的隐蔽性。实践证明,靠自律解决不了腐败问题。

四是审计人员对审计事项可调控的余地过大。审计人员在被审计单位时,与派出的机关处于相对隔绝状态。查哪些,不查哪些,查的深度如何,大都由审计人员自由掌握。对问题的定性、处理、处罚可调控的余地也很大。这就为审计人员不负责任、提供了机会与可能,而审计机关内部规范和制约机制的不完善,审计权力寻租就在所难免。无监督的权力必然会产生腐败。无制约的审计行为,也同样会产生审计腐败。

五是片面追求收缴违纪款项。处理处罚违纪违法行为,收缴违纪款项,无疑是考核审计质量的一项综合指标,它能够反映一个审计事项的深度和力度,但绝不能成为主要目标。诚然,当前的审计经费供给与审计业务经费需求之间确实存在较大矛盾,靠收缴来解决审计机关的业务经费和人员待遇问题,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的无奈选择。但有些地方政府给审计机关下达收缴指标,审计机关给业务人员分解收缴任务。审计人员在审计处理、处罚过程中,与被审计单位讨价还价,不依法处理查出的违法违纪问题,以取得款项的收缴,或者以办案经费名义收取经费,更会损害依法审计、客观公正的基本原则,其危害甚大。

六是问责制度的缺失。审计的一个核心内容就是责任,而作为审计主体的审计人员,目前要承担的责任并不大。我们没有对审计责任事故、错案进行明确的界定,没有建立一整套细致、可操作的责任追究制度。使得国家审计机关的工作人员的职业成为几乎无风险的职业。权力、利益与责任、风险的不均等,会使不法者“无所畏惧”,加剧了道德风险。机制如果出现问题,好人也可能变成坏人。产生审计腐败应是不足为奇的结果。

二、防范非规范审计行为的途径

审计机关的业务特点就是具有善于发现弊端、长于分析原因、提出控制方案的能力和优势。在弊端尚未突出、问题尚未严重之前,主动自我约束、自我规范,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高度重视既有和或有的非规范风险,把健全内部控制制度,防止审计腐败的产生,作为构建审计事业大厦的基石。在目前审计管理体制的框架内,针对非规范审计行为和审计工作的特点,提出若干预防审计腐败的思路。

1、建立审计系统独立的监督组织体系,专事审计人员和审计业务的内部控制。

2、是注重对于审计内部控制机制设计理论的研究,注意研究人的价值取向的特性和层出不穷的不同挑战,不断调整和优选监督制约手段,升级制度版本,完善内控体系。

3、消除内生性的独立性缺乏症。建立实时的审计人员回避档案,把影响和可能影响审计独立性的因素明晰化,达到回避机制的迅速启动和有效屏蔽,消除内部人监督现象的产生。

4、是制定细分的审计业务标准,对不同行业应查必查项目细化到具体事项,甚至可以表格化。从复核审理入手,对审计人员的职业行为、查证行为、调查行为、汇总报告行为由形式上的审查转变为实质上的审查,以制约舞弊行为,限制调控行为。

5、全面落实《审计法》第十一条,由独立机构测算出各级审计机关的审计成本,确保审计机关各项经费支出的需要。建立审计人员廉政基金,引入预期收益机制。同时,改善审计人员的即期待遇,使审计人员能够依靠努力工作和廉洁从审而确保其家庭衣食无忧。通过立法,改变经费供给渠道,由中央财政列入预算,彻底解决审计机关自身财务上的不独立问题。同时,要杜绝审计机关经费与审计处理、处罚挂钩的现象。

6、制定严格的审计人员行为准则和审计责任追究制度。对责任事故、错案规定详细的法律责任。使审计人员的所有非规范审计行为都有制裁、惩处的依据,并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使审计职业成为高风险的职业。要建立有效的举报制度,引入“口碑”机制,形成对审计行为的外部监督。

第12篇

一、从美国《2002年萨班斯――奥克斯莱法案》说起

2001年10月3l日,美国能源巨头安然公司涉嫌会计报告造假接受美国证券交易委局会调查,并于12月2日宣告破产,掀起了美国证券市场的轩然大波。2002年6月,美国世界通信公司的会计造假案事发,进一步加剧了美国的会计信任危机。承担这两大公司外部审计的原“五人”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安达信会计公司,也因审计失败而倒闭。在社会各界的敦促下,2002年4月和7月,美国众议院和参议院先后通过了《2002年萨班斯――奥克斯莱法案》(Sarbanes―Oxley Act of 2002)。7月30日,该法案经美国总统布什签署后正式生效。

《2002年萨班斯一奥克斯莱法案》不仅对美国《1933年证券法》和《1934年证券交易法》的许多内容作了修改和补充,而且还在很多方面作了新的规定。新规定的首要内容,是建立一个独立于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的监督机构――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PCAOB)。在此之前,美国对会计行业的监管一直采取的是行业自律的模式,由隶属于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的公共监管委员会(POB)负责,其主要工作包括同业互查,通过由专家组成的委员会来评估成员企业对自己的审计失败行为所作解释的合理性,并根据发现的问题制定相应措施改善会计审计质量控制体系。安然事件后,POB的行业监管受到广泛的质疑,主要原因是认为POB的活动直接受制于它所监管的行业,POB成员不得不听命于AICPA而难以保持独立地位,特别是POB的经费来源于监管对象更是使其独立性大打折扣。PCAOB的设立,使会计行业的监管权由行业自律组织转向行业外的独立机构。

PCAOB属于非营利法人组织,但不属于政府机构。与原来的POB不同,PCAOB的资金主要来自于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其筹资具体办法是:PCAOB和会计准则制定机构每年制定出年度预算,然后在所有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中进行分摊,分摊的基础是上一会计年度每家公司月平均市值占所有公司月平均市值的比例。从每家公司收取的资金即形成“会计支持费用”,成为PCAOB和会计准则制定机构每年的主要资金来源。PCAOB为处理会汁师事务所的注册申请和年度报告所发生费用的资金来源,则通过各会计师事务所缴纳的注册费和年费解决。PCAOB由5名理事组成,主要目的是监督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的审计工作和其他相关事项,以保护投资者乃至公众的利益。

由此可见,美国新的会计行业监管体系有两大优点:一是独立性强。二是权力大。法案规定PCAOB的主要职责包括审计准则的制定权、会计师事务所的注册权、监督权、调查权和处罚权等。但其也有缺点:一是法案规定,PCAOB的5名理事中至多只有2名理事来自会计行业,专业胜任能力偏弱。二是虽然其权力很大,但很难用上。会计师事务所对公众公司的会计报告出具的审计意见是否属实,仅靠PCAOB的5名理事来查证是困难的。如果要等到公众公司的欺诈行为已经发生,舞弊事件已经暴露,再由PCAOB出面来处理,那成立这个机构的意义就大打折扣了。

二、关于加强我国上市公司会计监管的构想

《2002年萨班斯――奥克斯莱法案》的出台及PCAOB的成立,标志着美国的会计行业监管从自律性监管转向了强制性监管。尽管这种体制在实施中可能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勿容置疑的是这种监管体制比以前更进了一步,更趋完善,更为有效。我国的证券市场同美国相比,显得更不成熟,会计欺诈案件发生频率更高。借鉴美国的做法,加强对我国上市公司会计报告审计的监管具有更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国对会计师事务所的监管,一直是财政部授权,由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实行行业自律。2002年11月14日,财政部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注册会计师行业管理的意见》,将原委托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行使的行政职能予以收回,由财政部有关职能机构行使。其中批准设立会计师事务所、对注册会计师的注册情况进行备案等行政职能,改由财政部会计司负责;对会计师事务所、注册会计师的监督检查和行政处罚,改由财政部监督检查局负责;行政处罚事项的听证、行政复议等,改由财政部条法司负责。这是财政部根据我国实际,为加强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监管采取的新举措。但是,上市公司会计报告审计质量由谁来具体监督,还是未能得到解决。笔者认为,根据《证券法》第七条关于证监会“依法对全国证券市场实行集中统一监督管理”的规定,可以将现中国证监会会计部会计师监督处和稽查局稽查二处的相关职能进行整合,成立上市公司再审计局,强化对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审计的监督。所谓再审计,就是指在会计师事务所对上市公司的财务会计报告进行审计后,再对会计师事务所的工作底稿和审计报告以及上市公司的相关业务实施的审计。再审计局属中国证监会直属机构,工作重点是对会计师事务所对上市公司审计的质量进行监管。

――人员组成。再审计局可根据工作需要,合理确定人员编制。人员构成中,注册会计师的比例应该达到80%以上。再审计局的工作人员必须在再审计局全职工作,不能在其他任何单位或机构中兼职。

――职能配置。具体负责对具有证券期货相关业务许可证的会计师事务所和证券期货从业会计师的监管;负责对上市公司财务会计报告造假及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违法违规案件的调查及处罚决定的拟定。

――经费来源。其人员经费和工作经费,全部来源于深沪两市的上市公司。每年年初,再审计局根据年度工作计划,编制年度经费预算,报证监会审批。经证监会审批的预算,由所有上市公司进行分摊。分摊公式是:某上市公司应分摊的费用=再审计局年度预算X本公司上一会计年度月平均市值/深沪两市所有公司上一会计年度月平均市值。为维护再审计的客观公正性,再审计局在实施再审计时,不得向被审计的会计师事务所和上市公司收取任何费用。

――工作机制。通过对经由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进行再审计,以验证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质量。需要进行再审计的上市公司的确定,有两种办法:一是将现有深沪两市2000多家上市公司,按照行业进行分类,采取分层抽样的方法,确定上市公司作为再审计的对象;二是直接将群众举报比较多、可能存在较大问题的上市公司直接作为再审计的对象。通过对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再审计,一是可查清上市公司的问题;二是可以通过调用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工作底稿和审计意见书,直接验证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质量。

――监管手段。对审查出的问题,由再审计局报证监会商财政部,视会计师事务所、注册会计师违规违法情节的轻重,给予吊销证券期货相关业务许可证、取消从业资格以及罚款等处罚。对上市公司存在的问题,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处罚。涉嫌触犯刑律的,交由司法机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