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电气化铁道论文

电气化铁道论文

时间:2022-03-05 21:11:4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电气化铁道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电气化铁道论文

第1篇

关键词 高速铁路电力供电系统

Abstract electric traction is a new type of rail transport traction power form. In the trunk railway, has a wide range of railway transportation and mining transport. Electric traction electrical energy is used as traction power, converting electrical energy into mechanical energy, drive train, EMUs and rail vehicles are a form of transport rail transport operation.

Keywords high speed railway power supply system.

中图分类号:U224 文献标识码:A

一、电力牵引供电系统的概述

(一)电力牵引供电系统

电力牵引供电系统,是指电气化铁路中由牵引变电所和接触网组成的向电力机车供给牵引用电能的系统。牵引变电所将电力系统通过高压输电线送来的电能加以降压和变流后输送给接触网,以供给沿线路行驶的电力机车。有些国家电气化铁路有时由专用发电厂供电。

电力牵引供电系统按照向电力机车提供的电流性质分为直流制和交流制,交流制又分工频单相交流制和低频单相交流制。我国电气化铁路采用工频单相交流制电力牵引,直流制电力牵引仅用于城市轨道交通运输系统和工矿运输系统。各种电流制的电力牵引供电系统的设备有很大的差别。

工频交流单相电力牵引供电系统主要有牵引变电所和牵引网组成,牵引网实行单相供电,由馈电线、接触网、轨道电路及回流线等组成。为了使电能有效、可靠地供给电力机车、开闭所等。我国规定牵引网额定电压为25kv,额定平率为50Hz。牵引供电构成的回路是:牵引变电所——馈电线——接触网——电力机车——钢轨和大地——回流线——牵引变电所。

(二)电力牵引特点

1、电力牵引机车本身不带燃料,可使用二次能源,为非自给式牵引动力,并由大容量电力系统供电,连接全国电网,能源有保证。

2、机车或动车组总功率大,具有启动和加速快、过载能力强,运输能力大等特点,能满足各种现代交通运输队快速、大运输能力的需要。

3、不造成空气和环境(噪声)污染,改善劳动条件。

4、电力牵引的总效率高,节约能源。我过的铁路机车牵引经历了蒸汽机车、内燃机和电力机车的发展阶段。

5、安全性高。随着信息技术、微电子技术的广泛应用,电力机车可实现实时检测故障、自动驾驶、遥测及遥控,电力牵引系统易于实现全面自动化和信息化,从而大力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6、有利于铁路沿线实现电气化,促进工农业发展。

二、接触网供电概述

(一)接触网供电

从牵引供电回路可知,接触网受到牵引供电系统的影响。接触网是在电器化铁道中,沿钢轨上空“之”字形架设的,供受电弓取流的高压输电线。接触网是铁路电气化工程的主构架,是沿铁路线上空架设的向电力机车供电的特殊形式的输电线路。

接触网主要由以下内容组成:①基础构件,如水泥支柱、钢柱及支撑这些结构物的基础;②基础安装结构件,这项内容的作用主要是连接接触网导线和基础构件;③接触网导线,这部分作用就是传输电流给电力机车;④其他辅助构件,包括回流线、附加悬挂等。接触网、钢轨与大地、回流线统称为牵引网。

接触网的电压等级:工频但相交流制度:25KV。

接触网主要通过单边供电、双边供电、越区供电及并联供电四种方式。

(二)优化接触网

接触网担负着把从牵引变电所获得的电能直接输送给店里机车使用的重要任务。因此接触网的质量和工作状态讲直接影响着电气化铁道的运输能力。为了减少接触网的弊端,我们主要通过;接触网的控制;供电方式的调整;防干扰设施来优化接触网。

1、接触网的控制

由于接触网是露天设置,没有备用,线路上的负荷又是随着电力机车的运行而沿接触线移动和变化的,对接触网提出以下要求:①在高速运行和恶劣的气候条件下,能保证电力机车的正常取流,要求接触网在机械结构上具有稳定性和足够的弹性。②接触网设备及零件要有互换性,应具有足够的耐磨性和抗腐蚀能力并尽量延长设备的使用年限。③要求接触网对地绝缘好,安全可靠。④设备结构尽量简单,便于施工,有利于运营及维修。⑤在事故的情况下,便于抢修和迅速恢复送电。⑥尽可能地降低成本,特别要注意节约有色金属及钢材。

2、供电方式的选择

供电方式直流制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普遍采用两边供电方式,在相邻的两个牵引变电所供电的接触网中间设置分区亭,将接触网连通。运行中的电力机车由两边的牵引变电所同时供电。这种供电方式可降低接触网中的电能损失,减小接触网的电压降,一个牵引变电所停电时,电力机车运行不致中断。交流制电气化铁路则常采用一边供电方式,接触网在分区亭处断开,分区亭只在一边牵引变电所停电时接通,由另一边牵引变电所越区供电。

3、防干扰设施的建立

防干扰设施为了减少接触网电流的电磁感应对沿线通信电路的干扰,在交流制电气化铁路邻近城镇的区段将接触网每2~4公里划成一个吸流分段,设置回流线和吸流变压器。这时,电力机车的电流沿回流线流回牵引变电所,从而沿轨道和大地流回的电流很少。回流线和接触网的电流近似相等,方向相反,这就大大减轻了电气化铁路对沿线通信电路的干扰。这种方式的缺点是吸流变压器串接在电路中,加大了接触网阻抗。日本新建设的工频单相交流制电气化铁路采用了自耦变压器方式,沿铁路每10公里左右设置一台自耦变压器。自耦变压器中性点接地,一端接接触网,另一端接回流线,称为正馈(电)线。正馈线和接触网电流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同样起着减小对通信电路干扰的作用。另一方面,由于接触网和正馈线之间电压为二倍接触网电压,沿接触网电压降便大大减小。

三、牵引供电系统主要供电设备

(一)电气设备的概述:

一次设备分:开关电器、变换电气、保护电器、补偿电气、成套装置和组合电气。

(二)牵引变压器

电力变压器是变电所中最重要的一次设备,其主要功能是变换电压和传输电能,将一次侧的电能通过电磁能量转换的方式传输到第二侧,同时根据应用的需要将电压升高或降低,完成电能的输送和分配。

(三)变压器分类

1、按相数分:单相变压器和三相变压器。

2、按用途分:普通用途分升压变压器和降压变压器:其他用途分电炉变压器、电焊

3、变压器、整流变压器、掉压变压器和实验变压器等。

4、按铁芯结构分:心式变压器和壳式变压器。

5、按绕组数目分:自耦变压器、双绕租变压器、三绕组变压器和多绕变压器。

6、按绕组材质分:铝绕组变压器和铜绕组变压器。

7、按冷却介质和冷却方式分:油浸式变压器和干式变压器。

四、总结

本文通过对电力牵引供电系统的了解认识,更好的理解了接触网对我国高铁的应用。有效的协调了牵引供电系统可能对临近线路接触网的影响。减少接触网的弊端,实现我国高铁未来的高速的发展。

参考文献

第2篇

关键词:客运专线;铁路;电气化;接触网技术;施工质量

Abstract: railway erection along the catenary as special power supply unit supplies power for the electric traction locomotives, its purpose is to change the piezoelectric output power through catenary contact wire for wire of electric locomotive operation. Catenary of the particularity of performance in three aspects: the outdoor equipment, no spare, electromechanical integration, these are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catenary. In this paper, the technical standard of passenger dedicated railway catenary and simple discussion on the construction quality control and analysis.

Key words: passenger dedicated line; Railway; Electrification; Catenary technology; The construction quality

中图分类号:TM92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一、客运专线铁路接触网的组成及要求

客运专线铁路接触网是沿铁路线上空架设的向电力机车供电的特殊形式的输电线路,也称为架空式接触网。

1、从结构形式看可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1) 接触悬挂:主要包括承力索,吊弦,接触线及连接它们的零件等。与电力机车受电弓直接接触的是接触线。其中以接触悬挂的种类最多。

(2) 支持装置:支持装置由腕臂,拉杆,定位装置等连接件组成,用来悬吊和支持接触悬挂,并将其负荷传递给支柱或者其它建筑物。根据接触网所在区间,车站和大型建筑物而有所不同。

(3) 支柱与基础:支柱与基础用以承受接触悬挂和支持装置的全部负荷,并把接触悬挂固定在规定的位置和高度上。支柱有金属支柱和钢筋混凝土支柱

2、牵引供电对接触网的要求

为了满足铁路接触网全天候不间断的向机车进行供电,保证弓网之间的良好匹配,提高接触网的性价比,接触网需要满足:①设备运行安全可靠,在恶劣气候条件下能保证向电力机车正常供电;②有足够的电气强度,保证在牵引高峰时正常地向电力机车提供电能;③有足够的机械强度,保证接触悬挂具有可靠的稳定性;④网上设备的空间位置不影响受电弓取流;⑤网上设备的质量应轻且分布均匀,保证接触网的弹性尽量一致;⑥有足够的防腐蚀性能各耐磨性能,使用寿命应尽可能长;七在保证接触悬挂稳定性的前提下,结构应尽量简化,有利于施工,维护及事故抢修;⑧在最高运行速度下,弓网离线率应在容许的范围内。

因此,这就需要要求铁路接触网不论在什么条件下,必须要保证良好的供电,使得机车能在线路上高速、安全的行驶运行。还要做到在符合上述要求的情况下,尽量做到节省投资、结构合理、维修简便等,同时还要便于新技术的应用。

3、《客运专线铁路电力牵引供电施工技术指南》对接触网施工的要求

为了更好的指导客运专线铁路接触网工程的施工和验收,铁道部组织编制了《客运专线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为了指导施工单位达到标准的要求,同时编制了与验收标准配套的《客运专线铁路电力牵引供电施工技术指南》,由铁道部经济规划研究院。其中《客运专线铁路电力牵引供电施工技术指南》对施工主体提出了如下要求:

(1)施工单位应采用机械化施工,积极推广施工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在施工过程中还需制定一系列相应的保护措施,以保证路基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2)施工单位应应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根据指南制定相应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技术管理制度,施工操作细则,施工技术安全措施等。

客运专线铁路电气化接触网技术标准及施工方法

(3)施工中,施工单位应按本指南和有关工程质量管理办法,严格施工质量自查,采用先进的施工工艺和检测手段,进行严格的过程控制,客运专线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每道工序的完成,都应采取相应的检测手段检测施工质量,并作好记录;完工后应对施工质量进行全面的综合检测,并应将检测结果纳入竣工文件。

(4)客运专线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施工应根据铁路修建的总体施工组织计划,结合施工单位具体情况,做好以下工作:①必须遵守国家、铁道部规定的安全规程,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措施,确保施工安全。②必须遵守国家、铁道部规定的质量验收标准,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制定切实可行的质量保证措施,确保工程质量。③应用信息化网络技术,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提高施工管理水平和施工技术水平。④在保证工程施工质量的前提下,节约能源,降低材料消耗,提高工程施工的综合经济效益。⑤积极改善工程施工条件,降低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遵守国家有关劳动保护法规,确保作业人员身体健康。⑥所用于主体、附属工程的材料进场前应进行相关的试验与检验,各种工程材料必须符合国家、铁道部现行规范和验标的要求后才能进场。⑦接触网工程施工从进场建点到竣工验收,都应把保护环境、文明施工贯穿到施工中的没有个环节。

二、客运专线接触网施工的特点

由于客运专线接触网的施工管理与一般工程的施工管理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要求也不尽相同,主要特点如下。

1、接触网是在一定地域和范围内进行施工的项目,所以每一条线路及每一区段的施工都需要按具体的施工对象、施工环境和条件来确定施工方法,因此,铁路接触网施工针对性较强,对工程施工质量要求也比较高。

2、由于接触网施工完全是沿铁路线路进行施工,这就使得接触网施工的施工点增多、战线过长、施工人员分散的问题较突出,对施工的组织和质量控制影响较大。

3、接触网施工由于整体结构复杂,技术含量较高。因此对接触网施工的质量管理工作必须深入细致,防止出现“一步错,步步错”。

4、受气候和地质条件的限制因素较多,这些客观因素不但制约了施工作业的顺利展开,而且往往会打乱全局的施工程序,影响整个。

5、系统工程中各专业工程在施工中相互干扰的机会和机率相当高,如通信与电力及信号等工程的电缆沟同一路肩侧的布置等,在施工组织与协调过程中一但出现疏漏,也将影响工程的质量。

三、客运专线接触网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电气化铁路的不断的发展,我们在学习和引进国外新技术、新材料、新结构的同时,广大工程技术人员也自主研发了许多接触网新金具和新设备, 随着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不断更新,传统的施工方法和手段已不能满足要求,主要表现为施工队伍的技术素质和施工技术两大方面滞后。

1、接触网施工队伍

(1)施工人员的整体技术素质不高。在从事接触网工程施工的队伍中,只有极少数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具有较高的专业技术素养,大部分施工人员则是由没有受到专业的施工技术培训、教育的普通工人或者是民工,其专业技能和技术水平相对较差,这就容易造成对施工流程、施工工艺等不能很好的了解,致使施工过程中出现各种问题,进而对接触网工程施工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

(2)技术装备落后

我国国内的各施工单位的技术装备较发达国家,显得稍微落后一些。主要表现在施工设备功能不强、性能不高、新度系数偏低;设备综合性能较低,体积大,较为笨重;检测手段和检测设备的精度系数不高。

2、接触网施工标准和工艺存在问题

(1)施工技术及工艺滞后

从全国范围来看,目前我国除少数施工单位外,大多数施工单位的施工 工艺和施工技术还停留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的水平,很难适应目前客运专线铁路接触网的施工要求。

(2)施工的技术标准不协调

接触网的施工与路基、轨道的施工技术标准不协调,接触网一般是以轨面标高作为施工基准点的,而轨道施工的允许偏差较大,导至接触网工程施工质量难以满足技术要求。

(3)技术规范和操作规范不够完善

我国目前还没有一部客运专线铁路电气化的施工标准,每一条线路的施工技术要求除参照国外相应线路制定外,没有更多的通用性和标准化。

我国目前也没有一套客运专线铁路接触网的施工操作规范,除个别施工单位具有较为系统的施工工艺手册外,大部分施工单位或施工队伍在施工时的随意性较大。

四、接触网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客运专线铁路电气化铁路与我国现有的160 km/h以下电气化铁路相比,不仅车速大大提高,而且其接触网受流系统、悬挂方式、布置原则也有所不同。接触悬挂是向电力机车供电的重要设备,也是保证250 km/h以上目标值的关键。为了保证运行时受流的质量,必须具有良好的受流稳定性、理想的弹性及弹性均匀性。因此接触线对轨面的高度、跨中预留弛度及导线坡度以及弓网动态参数等对接触悬挂的受流质量好坏至关重要,而这些必须通过精确的施工安装来保证。施工安装精度需满足设计要求的评价接触网质量的重要指标。即安装精度越高,受流质量越好,接触线和受电弓的使用寿命越长,且速度越高对施工的误差要求越高。因此,对接触网的施工误差控制是保证接触网施工质量的唯一途径。尽管目前国内接触网采用了国外发达国家的程序化、数据化施工和中铁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开发的“四个一次到位”国家级工法。

但由于接触网施工工序和所用材料繁多、安装或加工工艺、机具及环境不尽相同,每个施工工序过程仍均伴有误差,如导高、侧面限界的误差、腕臂和吊弦的测量、计算、预配加工及安装的误差等。因此,产生的原因主要来自施工人员、采用的机具、所用的材料、施工方法和施工环境五个方面。要保证施工质量就必须对以下五个方面加以严格的控制。

1、人:指直接参与施工的人员,作为主要控制对象,要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发挥其主导作用。有经验表明,要保证施工质量,还必须根据客运专线铁路接触网施工特点,进行系统化的培训;

2、材:材料在生产过程中难免的会出现公差,因此在使用时需要考虑其影响;

3、机:机械控制主要包括施工机械设备、工具和检测器具等控制。因此在施工过程中要根据不同的施工工艺要求、选用合适的、先进的机械设备、机具等,并正确使用、管理以及保养,确定其处于最佳使用状态。例如用经纬仪取代传统的线坠、接触线多功能激光测量仪取代测量杆等等,不仅能使施工测量的精度大幅度提高,同时也可以将施工误差控制在设计和标准范围以内;

4、施工工艺:需要根据工程实际,制定相应的施工方法,既有利于保证工程施工质量,也能加快施工进度,进而提高经济效益;

5、施工环境:指的是工程技术环境、环境因素对工程施工质量的影响。如吊弦、定位便宜均应根据施工当时的环境温度来进行施工控制。环境温度测不准,将直接影响施工质量。由此,在施工时应根据工程特点以及具体条件,对影响质量的环境因素,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并加以控制。

客运专线铁路电气化工程属于结构庞大、工艺技术复杂、需要多工种连续性施工生产的建筑安装工程。为了使工程施工达到连续性和均衡性,实现高效、低耗、优质的目的,就必须根据工程的特点,按照科学、合理的施工程序,择优选取先进的施工生产组织形式和施工作业方法,均衡施工进度,确保计划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王作祥.客运专线铁路接触网悬挂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J].铁道工程学报.2007(S1)

[2]薛吉岗.铁路工程建设技术法规与技术标准体制探讨[J].铁道标准设计.2001(02)

第3篇

关键词:高速铁路;接触网;防雷;措施

从目前我国的高速铁路的开通情况来看,一部分的线路雷击事故还是较为频繁的,雷害导致的跳闸也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随着我国铁道运营里程的快速发展,重载以及高速铁路的迅猛发展,从而减少因接触网发生雷击故障而造成的事故发生,它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工程应用价值。我们可以利用电气化的几何模型来分析回流线对于接触网雷击的屏蔽效果,并通过仿真软件分析雷击回流线的时候接触网上所感应的电压。并深入研究高速铁路 AT 供电的方式以及接触网避雷线的保护情况,从而推导出高架桥单线与复线铁路的避雷线设计高度。

一、国内外高速铁路接触网防雷的现状

随着我国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应考虑牵引高铁线路的结构等级与所经过的地区的雷电灾害频率,所经过的土壤所含电阻率与地形地貌等自然条件的情况,共同来设计牵引系统所进行的防雷设计。欧洲率先就拥有高速铁路的国家之一,它对雷击的接触网造成了牵引性的供电系统灾害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设计的标准是一年时间之内 100千米牵引网将会遭受雷击的次数来做为评定的标准,只是采用牵引变电的配带综合性自动重合闸与避雷器来限制雷电电压过高,避雷器不能够减少因雷电的侵入而减少损害接触网的次数,只能够对接触网的过电压起到有效的保护作用。无论是对于欧洲的气候条件还是经济等方面的因素考虑高铁的接触网进行有效的避雷也是十分重要的。

二、国内接触网防雷接地设计的概况

我国铁道接触网的防雷设计主要是依据《高速铁路设计规范》、《铁路电力牵引供电设计规范》与《铁路防雷、电磁兼容及接地工程技术暂行规定》来进行规定的。根据雷电日的数量来分为4个等级管理区域:年平均雷电日在20d及以下地区为少雷区,年平均雷电日在20d以上、40d及以下地区为多雷区,年平均雷电日在40d以上、60d及以下地区为高雷区,年平均雷电日在60d以上地区为强雷区。《高速铁路设计规范》中规定重污染或是重雷区以及高路基、隧道口等重要的地段接触网应该增设氧化锌避雷器。接触网中的防雷设备主要是指接触网上所安装的避雷器,为了减少对综合接地系统上其它电气设备的影响。

三、高速铁路接触网防雷的措施

(一)接触网安装形式

现有高速铁路一般是采用AT供电方式,AF线与PW线安装位置,此时的PW线安装位置在AF线下方。采用电气应为:几何模型与先导发展模型的应计算该安装形式下的接触网线路来直接减少落雷的闪络概率,将它调试为自然雷中的90%为负极性。雷击闪络的次数和线路的暴露宽度 D( I)以及地闪密度是息息相关的。再乘以地闪密度即可以求出线路的年雷击闪络次数。PW线位置提高后还可对AF线与T线产生屏蔽,AF 线与T线直接落雷的次数将会大大的降低,但PW线落雷的雷电流幅值较高的时侯还是会造成AF线与 T线绝缘子的反击闪络,另外AF线与T线绝缘子仍存在雷电感应闪络的可能。

(二)合成绝缘子的采用

雷电所造成的接触网重合闸失败,将会导致供电的停止,其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绝缘子受到了工频续流电弧烧蚀后的炸裂、破损,线路绝缘不能自行进行恢复,重合闸就会失败。如上所述,为了防止绝缘子的烧蚀损坏,一定要防止线路闪络与工频电弧建立。目前,我国输配电线路中所采用的绝缘子有瓷绝缘子、玻璃绝缘子与合成硅橡胶绝缘子,线路所具备的重合闸条件,而非瓷绝缘子烧蚀后的伞群已是完全脱落的。合成绝缘子在工频电化烧蚀之后,硅橡胶材料的成分将会发生变化,材料中遇热的易分解成分完全挥发,合成的绝缘子对提高线路 重合闸成功概率有一定的优势,并不能够完全解决线路的防雷问题,建议作为其它主要防护手段的辅助手段规避。

(三)接触网防雷接地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中规定:对于国家级的会堂、大型展览与博览建筑物、国家级档案馆的重要给水水泵是特别重要的建筑物,应该划为第二类的防雷建筑物。对第二类的防雷建筑物的外部防雷装置应接地设置,相应同时设定方闪电感应、内部防雷、电气与电子系统等接地共用装置建设,雷击时都会成为雷电流的引下线路。当采用综合性的接地系统时,综合性接地系统的接地电阻不能够大于1欧姆,在综合性接地施工的过程中要及时施工完成,还应实测接地的电阻,如果达不到建网的要求,应该采取可靠有效的降阻措施。

四、结论

鉴于高铁的雷电防护问题它从原理上是无论采用何种措施,都只能够减少雷电所引起的故障概率或是跳闸概率,AF线悬挂的采用合成绝缘子,应认真做好接触网的防雷接地措施。我国目前的规范都只有相关的措施要求,但是没有接触网系统的耐雷水平与跳闸率或是故障率等具体的规避标准,防雷设计的深度不容易把握。总而言之,建议完善我国高铁的接触网系统的耐雷水平、跳闸率或是故障率等具体指标,应积极设定科学合理的规避方针,铁路综合性接地系统便是极好的雷电引下接地装置,应该充分利用。

参考文献

[1] 冯金柱.世界电气化铁路概况[J].世界铁路,2003,(3) :14-15.

[2] 于增.接触网防雷技术研究[J].铁道工程学报,2001,1:89-94.

[3] 梁曦东,陈昌渔,周远翔.高电压工程[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4] 刘靖.牵引网雷击跳闸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北京:北京交通大学, 2009.

[5] 范海江,罗健.铁路客运专线接触网防雷研究[J].铁道工学,2008,8(119):1006-2106.

第4篇

关键词:铁路行车 安全

中图分类号:F5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铁路行车安全定义

铁路行车安全是指在运输过程中,维护铁路正常运行秩序、保证旅客和铁路员工生命财产安全、保障运输设备和货物的完整性的全部生产活动的集合体。

铁路行车工作是涉及多部门、多环节、多因素的综合性很强的工作。行车过程受到路内、路外以及各种环境条件的影响,所处情况十分复杂,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可能威胁行车工作的安全。

2. 影响铁路行车安全的因素

2.1 人员素质因素分析

人是安全的中心,而人的可靠性,首先取决于人的自身素质的高低。人的素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生理素质 :年龄、性别、记忆力、体力、耐力、血型、视力、视觉、听觉、动作反应时间、疲劳和饮酒等;

(2)心理素质 :气质和性格、能力、情绪、需要和动机、态度、爱好、兴趣、意志等;

(3)业务素质:文化修养、业务水平、法律和安全知识、安全技能和处理各种非正常情况的作业能力等;

(4)思想素质:事业心、责任感、职业道德、劳动纪律、安全意识等;

(5)群体素质:群体目标、群体人际关系、群体凝聚力、群体信息沟通等。

2.2 设备质量因素分析

近年来,铁路运输能力越来越紧张,任务负荷越来越重。设备长期失修带病运转,潜伏着不安全因素。此外,目前还存在线路维修养护不好,车辆厂修或检修质量差,漏检漏修等现象。从对过去发生的事故分析中可以看出,各种运输设备的不安全因素主要表现在:

(1)线路:钢轨或鱼尾板折断,轨道几何尺寸(轨距、水平)超限,胀轨跑道,道岔病害,路基损毁等;

(2)车辆:断轴,制动梁或下拉杆脱落,制动装置失灵等;

(3)机车:制动系统故障,自动停车装置失灵,蒸汽机车摇连杆裂损、烧漏易熔塞,内燃机车柴油机、传动装置、电机、电器破损,电力机车主变压器绝缘被击穿,电器设备短路着火,电气化铁路供电系统故障等;

(4)信号及通信设备、机械部分故障,电气接点接触不良,信号灯熄灭,电线短路、断路、混线、虚接等。

2.3 环境影响因素分析

(1)自然环境

高温和高寒都会对行车安全造成影响。高温使人容易疲劳,高寒情况下人要多穿衣服使得行动迟缓。温和高寒同时会对人的心理造成影响。高温时人会变得烦躁,高寒时人会变得懒惰。嘈杂的噪声使人难以发现异常声响和报警信号;照明不够和大雾天气使人不易识别物体;有害气体和粉尘损害人的身体健康等。

(2)社会环境

家庭矛盾、人际关系、社会风气和岗位工作安排会对工作人员的心理造成影响。一些不法之徒也对行车安全构成危害。

3.保障铁路行车安全的建议

3.1 提高人员素质的建议

(1)在任用人员时,应该对其进行职工适应性测试,以便于为工作挑选最合适的人,减少潜在的不安全隐患。

(2)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以及运输淡季、旺季的变化,及时调整不同工作岗位的人数,工作量大时,应该增加人员;反之,应该精简人员。

(3)对工作人员尤其是调度员等重要岗位的人员进行定期的考核,包括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考核,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水平。

3.2 设备因素的改善办法

防止和排除人为错误的设备:如机车信号、自动停车装置、列车无线调度电话、车站办理进路的监督设备、列车运行速度的测录设备等。

对各种固定和移动设备的技术状态进行监测诊断的设备:如热轴探测和报警设备、电磁探伤设备、超限界报警装置、各种自然灾害的报警设备等。兼有扩能和安全作用的设备 如自动闭塞、电气集中、调度集中、列车自动控制设备等。

3.3环境因素的解决措施

(1)社会环境因素安全保障措施

铁路运输系统各次管理部门要落实铁路企业安全目标、安全责任制和奖罚激励制度;加大安全技术设备的投入,依靠科技加强安全监控及通过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提高职工思想和业务素质;关心职工生活,解决后顾之忧;增强内部团结,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

(2)自然环境因素安全保障措施

铁路选线,应做好地质、水文和气象等勘察工作;做好自然灾害的预、确报工作及设备技术状态的监测诊断工作。

(3)作业环境因素安全保障措施

在改善作业环境过程中,应严格按照国家规定标准实施,有效防止人员疾病、中毒现象发生,避免过早疲劳和不舒适感、使作业人员在繁忙的工作中,仍能保持良好的心态和充沛的精力,把行车安全建立在良好的作业环境条件基础上。

参考文献:

[1] 施其洲.运输安全系统工程[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

[2] 陈佳玲,胡安洲等.铁路行车安全保障系统构成及其运作[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6.

[3] TB1699—85,铁道部铁路车站行车作业人身安全标准[M].

第5篇

    论文摘要:光纤通信不仅可以应用在通信的主干线路中,还可以应用在电力通信控制系统中,进行工业监测、控制,而且在军事领域的用途也越来越为广泛。本文探讨了光纤通信技术的主要特征及应用。

    1.光纤通信技术

    光纤通信是利用光作为信息载体、以光纤作为传输的通信方式。在光纤通信系统中,作为载波的光波频率比电波的频率高得多,而作为传输介质的光纤又比同轴电缆或导波管的损耗低得多,所以说光纤通信的容量要比微波通信大几十倍。光纤是用玻璃材料构造的,它是电气绝缘体,因而不需要担心接地回路,光纤之间的串绕非常小;光波在光纤中传输,不会因为光信号泄漏而担心传输的信息被人窃听;光纤的芯很细,由多芯组成光缆的直径也很小,所以用光缆作为传输信道,使传输系统所占空间小,解决了地下管道拥挤的问题。

    光纤通信在技术功能构成上主要分为:(1)信号的发射;(2)信号的合波;(3)信号的传输和放大;(4)信号的分离;(5)信号的接收。

    2. 光纤通信技术的特点

    (1) 频带极宽,通信容量大。光纤比铜线或电缆有大得多的传输带宽,光纤通信系统的于光源的调制特性、调制方式和光纤的色散特性。对于单波长光纤通信系统,由于终端设备的电子瓶颈效应而不能发挥光纤带宽大的优势。通常采用各种复杂技术来增加传输的容量,特别是现在的密集波分复用技术极大地增加了光纤的传输容量。目前,单波长光纤通信系统的传输速率一般在2.5Gbps到1OGbps。

    (2) 损耗低,中继距离长。目前,商品石英光纤损耗可低于0~20dB/km,这样的传输损耗比其它任何传输介质的损耗都低;若将来采用非石英系统极低损耗光纤,其理论分析损耗可下降的更低。这意味着通过光纤通信系统可以跨越更大的无中继距离;对于一个长途传输线路,由于中继站数目的减少,系统成本和复杂性可大大降低。

    (3) 抗电磁干扰能力强。光纤原材料是由石英制成的绝缘体材料,不易被腐蚀,而且绝缘性好。与之相联系的一个重要特性是光波导对电磁干扰的免疫力,它不受自然界的雷电干扰、电离层的变化和太阳黑子活动的干扰,也不受人为释放的电磁干扰,还可用它与高压输电线平行架设或与电力导体复合构成复合光缆。这一点对于强电领域(如电力传输线路和电气化铁道)的通信系统特别有利。由于能免除电磁脉冲效应,光纤传输系还特别适合于军事应用。

    (4)无串音干扰,保密性好。在电波传输的过程中,电磁波的泄漏会造成各传输通道的串扰,而容易被窃听,保密性差。光波在光纤中传输,因为光信号被完善地限制在光波导结构中,而任何泄漏的射线都被环绕光纤的不透明包皮所吸收,即使在转弯处,漏出的光波也十分微弱,即使光缆内光纤总数很多,相邻信道也不会出现串音干扰,同时在光缆外面,也无法窃听到光纤中传输的信息。

    除以上特点之外,还有光纤径细、重量轻、柔软、易于铺设;光纤的原材料资源丰富,成本低;温度稳定性好、寿命长。由于光纤通信具有以上的独特优点,其不仅可以应用在通信的主干线路中,还可以应用在电力通信控制系统中,进行工业监测、控制,而且在军事领域的用途也越来越为广泛。

    3. 光纤通信技术在有线电视网络中的应用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光通信产业发展极其迅速,特别是广播电视网、电力通信网、电信干线传输网等的急速扩展,促使光纤光缆用量剧增。广电综合信息网规模的扩大和系统复杂程度的增加,全网的管理和维护,设备的故障判定和排除就变得越来越困难。可以采用 SDH +光纤或ATM+光纤组成宽带数字传输系统。该传输网可以采用带有保护功能的环网传输系统,链路传输系统或者组成各种形式的复合网络,可以满足各种综合信息传输。对于电视节目的广播,采用的宽带传输系统可以将主站到地方站的所需数字,通道设置成广播方式,同样的电视节目在各地都可以下载,也可以通过网络管理平台控制不同的站下载不同的电视节目。

    有线电视网络在全国各地已基本形成,在有线电视网络现有的基础上,比较容易地实现宽带多媒体传输网络,因此在目前的情况下,不应完全废除现有的有线电视网,而用少量的投资来完善和改造它,满足人们的目前需要。很多地区的 CATV已经是光纤传输,到用户端也是同轴电缆进入千万家。但是现在建设的CATV 大多是单向传输,上行信号不能在现有的有线电视网中传送。可以通过电信网 PSTN 中语音通道或数据通道形成上行信号的传送,也可以通过语音接入系统来完成。将电话接到各用户,这样各用户间即可以打电话,也可以利用广电自己的综合信息网中的宽带传输系统构成广电网中自己的上行信号的传送,组成了双向应用的Internet网。

    现在光通信网络的容量虽然已经很大, 但还有许多应用能力在闲置, 今后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作为经济发展先导的信息需求也必然不断增长,一定会超过现有网络能力, 推动通信网络的继续发展。因此, 光纤通信技术在应用需求的推动下, 一定不断会有新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磊,裴丽. 光纤通信的发展现状和未来[J].中国科技信息,2006,(4)

    [2]何淑贞,王晓梅. 光通信技术的新飞跃[J]. 网络电信,2004,(2)

第6篇

[论文关键词]高职院校 学生 职业能力 培养策略 

我国的高职教育在短短二十几年的时间里,由无到有、由小到大、由弱到强,为各地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急需人才。高职院校以社会需求为目标,以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主要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高技能型人才。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在“以学历求生存”向“以能力求生存”的转变过程中,企业越来越需要素质高、专业技能和动手能力强的技术应用型人才,这对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职业能力的内涵 

“职业能力是指从事某种职业所必须具备的并在该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多种能力的综合,它不是单一的一种能力,也不是一个个孤立能力的机械相加,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有机整体,是各种能力的‘综合’。职业能力也常被称为跨岗位、跨职业的能力,即能够在变化了的环境中重新获得职业知识和技能的能力。” 

职业能力的内容包括基本职业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两个层次。基本职业能力是一个现代职业人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和从业能力,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专业能力是一个人的基本生存能力,方法能力是基本发展能力,而社会能力则是一个人所必须具备的行为能力。 

“综合职业能力包括职业专门技术能力和职业关键能力。职业专门技术能力指完成主要职业工作任务所应具备的专门技术能力。职业关键能力是指一种超越具体职业、可广泛迁移、对人的终身发展起着关键性作用的跨职业的能力,也是高职院校学生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技术进步、岗位变换以及创业发展等必须具备的能力。” 

二、培养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的必要性 

(一)职业能力水平是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竞争的筹码 

以就业为导向是目前高职教育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竞争能力是高职教育的首要目标。之所以出现高技能型人才短缺而高职院校学生却就业难的尴尬局面,归根到底就是学生缺乏过硬的专业技能,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因此培养基础扎实、动手操作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应用型人才,对高职院校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二)职业能力的市场定位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着力点 

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获得相应职业领域的职业能力,在掌握一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操作技能,把学生培养成经济建设社会中急需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从而适应本地区、本行业经济发展的需要。高职院校在办学过程中,只有把职业能力的培养放在首位,进行正确的市场定位,既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又注重学生专业岗位能力的培养,才能走出一条健康长效的发展道路。 

(三)职业能力的发展是高职院校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所谓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社会劳动能力、社会关系和个体素质的多方面、多层次和多样化的自由充分发展。目前,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社会对各类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加强学生的职业能力成为高职教育的重要内容和主要任务。要把高职学生培养成为适应社会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就必须加强他们的职业能力培养。 

三、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改变教育观念,确定职业定向 

在我国,社会上还存在着各种传统的教育观念,多年来一直是重学历教育、轻职业培训,重文凭、轻技能。加之目前高职院校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理论体系建设尚未完善,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还未真正落到实处,导致高职教育的职业定向不明确,人才培养特色不显著。因此,高职院校一方面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抓住发展先机,建立相应的特色专业,体现高职教育的鲜明特色;另一方面要坚持“以职业能力分析为基础”的理念,全面、科学地理解和认识职业能力,深刻把握职业能力的内涵,并根据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确立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使他们成为高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具有较强的综合职业能力,不仅仅掌握本专业知识,而且还具有较高的职业素质,从而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优化教师结构,构建“双师型”队伍 

随着我国高职教育的蓬勃发展,师资队伍的建设越来越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出现两头重的现象:一是年轻教师比例过大,中级职称的教师偏多;二是聘请的退休专家比例过高,真正在校的高级职称教师偏少。大量的年轻教师缺乏专业实践经验和必需的专业技能,有实际工作经验和技能的骨干教师和专业教学带头人匮乏,目前这种结构显然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对高职教育教师队伍的要求。因此,我们必须优化教师结构,加强对他们的职业培训,提升他们的专业技能及实践能力,建立一支既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和教学经验、又有高级工程技术人员丰富的职业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同时还应当建立一支相当数量、相对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在师资培养方面,高职院校要与行业企业开展订单培养,以企业实践为平台,派遣教师下企业锻炼,与企业共同进行技术研发、产品生产,提升专任教师的技能水平。同时,学院以“专业教师下企业,工程师、能工巧匠进课堂”为抓手,依托深厚的行业背景,打造一支以相关行业企业的专家、能工巧匠为主体的兼职教师队伍,与专任教师一起,构成结构合理、素质精良、充满活力的“双师”结构的教学团队。只有这样的教师队伍才能有效地把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融合起来,真正实现理论、实践一体化,培养出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体现高职教育的发展方向和教育理念。 

(三)合理设置专业,适应社会需求 

高职教育的教学指导思想是使学生获得相应职业领域的能力。在我国,高职教育应以职业为中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实现从理论教学向实践教学的转变,从而适应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因此,在专业设置方面,高职院校应从自身的办学条件出发,根据不同地区、不同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状况,设置特色专业,深入行业、企业调研,及时了解和掌握企业高新技术的应用状况及其人才需求的变化,确定各专业教学计划,精选教学内容,科学地构建课程体系。同时可根据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有针对性地及时调整专业方向,使专业布局更趋合理,更好地适应和满足社会需要,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高等院校要紧紧围绕区域发展规划,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强化行业内涵特色,采取“停、并、拓、扩”等措施,构建以重点专业为龙头、以其他专业为支撑的专业群,形成特色鲜明的专业体系,并且依托深厚的行业背景开展“订单培养”,与校外实训基地、人才供需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为学生就业提供有力保障。 

(四)加强实践教学,建设实训基地 

实践性教学“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一定的实践环境中,通过实验(试验)、实训、实习、课程设计和顶岗实践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基本实践能力、操作能力、专业应用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的教学方式”。。实践技能的培养是高职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高职院校一直强调实践性教学,注重教学实践和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例如,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电气化铁道技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等专业,可以对接铁路运输企业的需求,让学生参加春运、暑运顶岗实习;文秘、商务英语、电气自动化技术等专业,可以根据相关交易会的需求,通过“师傅带徒弟”的方式,让学生融入实际的工作岗位中进行实践性教学,在社会服务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同时,为了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高职院校还必须建设现代化实践教学基地,形成真实或者仿真的职业环境,将校内实验、实训设施和校外实习基地有机地结合起来。高职院校应不断探索校企合作体制机制改革,可以与相关企业共建校外实训基地,也可以校企联动、共建工学结合示范园。通过这样的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强烈的职业意识和合格的岗位实践能力,才能真正实现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 

(五)实行产学研结合,走校企合作道路 

第7篇

Abstract: Objective: Manager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pay attention to the work of non-diploma education. Method: Position and role of non-diploma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from four aspects, namely, being problems, positioning, principle of developing non-diploma education and effect was discussed. Result: The principle and significance of developing non-diploma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were put forward. Conclusion: It’s very necessary for establishing the position of non-diploma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关键词: 高职院校;非学历教育;校企合作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non-diploma education;cooperation between school and enterprise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8-0214-02

1 当前高职院校中非学历继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1 对非学历继续教育在高职院校中的地位认识不足 这种认识不足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一些高职院校决策层将非学历继续教育看作是创收的工具,对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高职院校和和负债较多的高职院校来说尤为如此。二是一些高职院校没有明确高职院校非学历继续教育的功能定位,把非学历继续教育看成是高职院校的“副业”,在人力资源资源配置、硬件设施的投入和教学质量的管理等方面缺乏足够的重视。三是在继续教育部门内部,认为高职院校继续教育的教育产品主要是学历教育,包括高职专科函授教育,与本科院校合作网络教育等,学历教育与非学历培训发展不协调,对非学历继续教育的重视不足。

1.2 非学历继续教育的教学内容相对滞后,教学方法相对陈旧 非学历继续教育教学是全日制课堂教学的压缩版,使用的教材基本使用高职全日制在校生的教材,教学内容缺乏前瞻性、实用性、针对性。教学计划、考试形式等都没有脱离普通高等教育的教育模式,没有体现非学历继续教育的特点,教学中缺乏沟通,案例分析、讨论式教学、模块教学等方法使用较少。非学历继续教育管理方法一般只强调传统手段的硬性管理,而缺乏现代意义的柔,对学员过程学习的考核仅限于课堂考勤和平时作业等传统内容。

1.3 非学历继续教育产品比较单一 目前高职院校能为社会提供的非学历继续教育项目,基本上是与企业或行业协会合作在本院校内开展的职业培训项目,以及在本院开展包括在校生在内的职业资格证书培训项目,目的使学生毕业时能同时获得相应的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使企业员工通过职业培训达到上岗基本要求。目前高职院校非学历继续教育中还存在继续教育产品比较单一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些面向社会、实用性强、含金量高的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培训项目不足;积极开发各类职业技能培训项目和网络在线教育项目,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动力不足;对国家倡导的“人人技能”、“三农”培训工程,由于管理体制、利益驱动等原因,许多高职院校继续教育部门不想开展此类培训项目。

2 高职院校中非学历继续教育的定位

根据高职院校“培养应用型高技能人才,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这一办学宗旨,以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关于继续教育的发展规划,从微观层面上定位,继续教育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发展非学历继续教育、稳步发展学历教育,是国家教育发展规划的要求,是高职院校服务经济社会的重要窗口,是高职院校办学活力的重要体现。从宏观层面上定位,高职院校继续教育是国家成人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终身学习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继续教育、特别是非学历继续教育是高职院校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和义务。因此,在高职院校内部应“更新继续教育观念,加大投入力度”,自上而下的形成重视继续教育工作的共识,决策层和职能部门应把继续教育作为一项事业来抓,而不能单纯地把它作为创收的工具;要在人员配备、硬件投入和教学管理等方面,统一纳入学校总体发展规划和年度具体计划,把学院继续教育工作、特别是非学历继续教育工作列入学院的“正业”。逐步形成区别于普通本科大学继续教育的、有自身明显特色的高职继续教育办学特色。

3 高职院校开展非学历继续教育的原则

3.1 坚持为地方经济、行业经济建设服务的原则 牢固树立为社会服务意识,为社会成员提供继续教育服务,不仅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对高职院校的要求,也是地方经济、行业经济建设的需要。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具有行业背景的高职院校,2005年9月由铁路企业移交西安市政府管理,成为西安地铁人才培养基地、西安市电子类专业公共实训基地,学院依托两个基地,从2008年起,常年为西安地铁公司培训新员工,为西安市职业学校培训电子、计算机教师多起。同时学院没有忘记自己的行业背景,继续和郑州铁路局、西安铁路局、数十家铁路公司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积极开展铁路企业员工的继续教育工作,做到开展非学历继续教育不脱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之轨,不脱校企合作之轨。

3.2 坚持教育内容实用性的原则 开展非学历继续教育,既要重视接受教育人员理论的提高,又要注重直接、有效地解决岗位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内容上的实用,既要体现接受教育人员知识技能的补充、更新,又要注重知识能力的拓展和提高。切不可单纯追求操作技能的反复训练,要从“终身教育”的理念出发安排继续教育内容,突出继续教育内容有效性和适度超前性,突出职工潜能的开发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实用原则是开展职工非学历教育的首要原则。2010年4月中旬至5月中旬,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承担了朔黄铁路公司三期调度员培训教学任务,为了有效解决朔黄铁路公司调度人员的培训效果,交通运输系有关教师积极和朔黄铁路公司联系,了解公司设备基本情况,同时前往西安铁路局调度室,根据西安铁路局调度室2009年末在朔黄铁路公司调度室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安排具体教学内容,做到有的放矢。由于朔黄铁路公司将要上马分散自律式调度集中设备,在教学内容中我们专门安排了分散自律式调度集中教学内容,同时安排培训班前往西安铁路枢纽新丰镇编组站,参观全路设备先进的新丰镇调度指挥中心。培训达到了预期效果,朔黄铁路公司非常满意,并建议神朔铁路公司调度室来我院培训员工。

3.3 坚持教育手段和方法多样性、科学性的原则 在非学历继续教育工作中,受教育的对象大多数为成人,因此,成人非学历继续教育的方法和手段首先应该依照成人知识、技能、心理认知能力及需求特点,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要运用知识讲授、经验交流、案例分析、专题讨论、技能训练、角色扮演、专家咨询等适合成人继续教育的方法和教学手段展开教学,使得教学过程达到双向交流、积极参与、经验互补、相互启发、生动活泼、共同提高的目的。其次,要尽快组织专业研究人员、具有扎实理论功底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教师和信息技术人员,编写出具有地方有特色、符合高职继续教育要求、便于学员自主和探讨的教材或教学材料。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把成人非学历继续教育过程服务做得主动到位,鼓励学员通过网络学习平台进行学习,通过E-mail进行教与学的互动,通过网络“BBS”平台发贴交流增进师生间,通过“QQ群”对话等方式进行实时咨询与辅导。

3.4 坚持教学时间安排灵活性的原则 开展成人非学历继续教育,要根据成人已经具有较丰富专业知识和技能,具备较高自学能力和思维能力的特点,将自学与脱产学习结合,将专题辅导与短期培训结合。同时要充分利用企业生产经营季节性的特点和双休日,确保工学矛盾得以缓和,做到工作学习两不误。当工学矛盾不好协调时,高等职业院校要从主动为区域、行业经济服务的角度出发,从高等院校办学的社会效益出发,积极深入企业基层为企业上门服务,缓解企业员工非学历教育的工学矛盾。近年来,我院教师先后多次深入陕西铁路投资集团公司、神朔铁路公司、郑州铁路局干部处、西安机务段等单位,积极为企业提供现场技术培训服务,缓解这些企业员培训的工学矛盾,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受到企业的热情欢迎和好评。

4 高职院校中非学历继续教育的效果

4.1 学院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能力得到加强 服务行业及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为企业提供人才的继续教育服务,既是高等职业院校的办学宗旨之一,也是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我院从2005年由铁路移交地方管理以来,西安市政府非常重视学院的发展,在我院建立了“西安市职业教育电子技术类公共实训基地”和“西安市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由我院牵头组建西安轨道交通职教集团、西安市城市轨道交通人才培养基地。与此同时,学院与西安铁路局、郑州铁路局合作共建学院,与数十家铁路局、铁路公司、铁路兄弟院校和学术团体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积极为西安市经济建设和轨道行业进行师资培训、员工继续教育等工作。近年来,每年为郑州铁路局、西安铁路局、西安市地下铁道有限责任公司等单位培训员工年3000人次以上,为区域和行业培训了一批技能人才,促进了地方和行业经济发展,对受到了政府和行业的肯定。

学院是“陕西省职业技能鉴定站”、“铁路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基地”。2007年至2009年5月鉴定人数达4848人次,其中开展机车(电力、内燃)副司机、接触网工、行车、信号工等铁路特有工种鉴定2382人次,维修电工、机加工、通信等社会通用工种鉴定鉴定2466人次。技能鉴定工作在为在校生服务的同时,面向行业和社会开放。目前,我院正在积极与西安地铁公司合作,向主管部门申请,在我院开展城市轨道行业相关工种的技能鉴定工作。学院积极承办社会考试,在学院设立的全国计算机、公共英语、计算机信息技术考点,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为有志成才的青年获得技能证书提供服务。

4.2 丰富了校企合作的内涵 近年来,我院充分发挥轨道特色优势和中心城市地域优势,得到轨道行业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构建了一个既有广度又有深度的校企合作网络。校企共同开展科技攻关、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共同开展技术培训,共同建设 “双师型”教学团队,校企合作的内涵不断良好的效果。

通过非学历教育,学院与企业建立了另一条沟通渠道,专任教师参与行业企业职业技能鉴定及为企业进行员工培训成为校企合作的纽带。近年来,学院积极联系行业企业,选派专业教师赴西安西站、西安机务段、西安地铁等企业顶岗实践、挂职锻炼,参加企业专业技能鉴定、技术培训,同时学院通过实行校企“双轨机制”,引进企业能工巧匠,加快了引进校外兼职教师的步伐,使我我院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达到220人,占全院教师总数的73.33%。企业兼职教师达到103人,各专业都组建了专兼结合教学团队,其中,铁道机车车辆、电气化铁道技术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教学团队为省级教学团队。2009年10月,学院和西安铁路局共同承办全路第二届车务系统技能大赛,学院承担大赛考务命题和裁判员培训工作,通过这项校企合作项目,学院车务相关专业老师的技能等到了极大的提高,有7名老师被铁道部聘为车务系统技能大赛部级裁判员。

近三年来,西安市政府先后投入2000多万元专项资金,支持我院建立西安市轨道交通人才培养基地和电子类专业实训基地。学院接受西安铁路局、中国铁通西安分公司等企业捐赠价值450余万元设备用于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截止目前,学院内部已经建成设施先进、综合性强的校内实训基地81个,形成了教学与生产相结合的实践训练环境,满足了专业需要。学院充分利用与行业建立的合作关系不断拓展校外实习基地,与企业、铁路站段签订合作协议,建立了49个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基本满足专业教学和学生顶岗实习需要。

目前学院正在进行校企共享型教学与培训资源库建设,通过校企合作共建“5个平台”、“3个子库”、“1个中心”,目的是为专业建设、课程资源、网络化教学、在校生和企业技术培训搭建平台,为师生搭建网络化教学环境、为企业免费提供自主培训服务、为行业提供继续教育和培训优质资源。

4.3 促进了学院就业工作的发展 近年来我院充分发挥自身专业特色,紧贴地方经济发展需要,促进学生就业,学院就业工作成绩喜人,一次性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5%以上。学院继续教育部门多年来一直为西安铁路局、郑州铁路局、兰州铁路局、呼和浩特铁路局、西安地下铁道有限公司、神朔、朔黄铁路公司等学生就业单位进行员工培训,双方合作关系和感情不断加深,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林媛媛.企业培训理论与实践[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5.

[2]姜大源.职业教育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第8篇

【关键字】铁路安全 风险管理 实施条件

中图分类号:X731文献标识码: A

前言:铁路是国家重要的基础设施,是国民经济的大动脉,铁路发展事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保证铁路运输安全是国家稳定的要求,是国民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是铁路跨越式发展战略的需要,更是完成铁路运输任务的要求。铁路如果发生严重的行车的重大事故,将会在社会上造成很坏的影响,不仅给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的损失,而且使铁路的声誉受到严重的损害,也直接影响铁路运输生产工作。

一、关于铁路运输安全风险管理的规定

(一)总体要求

在坚持安全、科学发展的同时,铁路运输事业的发展必须严格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政策,树立正确的发展观,以此保证铁路运输安全【1】。严格铁路运输安全管理责任制,探究并落实铁路安全风险管理的有效措施,优化管理体制,避免铁路运输安全事故的发生,保证铁路运输事业的安全、可持续发展。

(二)工作目标

在铁路运输事业的发展中,必须强化风险管理意识,建立并完善铁路运输风险控制体系,有效控制铁路运输安全【2】。在即将过去的2012年,已经初步建成铁路运输安全管理运行机制,该机制存在以下特点:实用性强、有效性高、程序清晰、职责明确等;在即将到来的2013年,通过对铁路运输的深入实践,旨在建成更加完善的铁路运输安全风险控制体系,该体系必须具备以下特点:覆盖面广、管理规范性高、科学性以及有效性高,以此实现铁路运输高管理水平、强安全设施,严禁任何铁路运输安全事故的发生,保证铁路运输安全。

(三)基本原则

1.坚持铁路风险管理体制与实际相结合

在准确把握风险管理的本质、规律以及特点的基础上,并结合相关管理经验,将高效的铁路运输安全风险管理理念运用到实际的安全管理工作中,坚持继承与发展相结合、融会贯通、有机结合的要求,避免脱离实际、生搬硬套、另起炉灶的错误做法,实现铁路运输安全管理的高效、科学以及理性。

2.完善铁路运输风险管理体制

要实现铁路运输风险管理体制的高完善性,必须要突出铁路运输风险管理体制的重点,并保证其高覆盖率【2】。铁路运输系统的特点是协调难度系数大、涉及方面多、与相关部门的联系紧密、专业性强以及工种繁多,所以在进行运输风险管理的过程中,必须做到各角度、全方位的管理。在铁路运输的风险管理中,必须将人身安全以及列车安全作为管理工作的重点,并且针对关键岗位、重要工种、高风险环节进行循序渐进、以点带面,最终实现铁路运输管理的高覆盖率以及强风险防控能力。

3.提高铁路风险管理的专业性,并落实管理责任制

关于铁路运输风险管理的工作职责,相关专业管理部门、人员以及岗位必须在对铁路风险管理的研究、分析以及防控中主动承担主要责任。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各部门应该加强沟通和合作,共同营造一个和谐、安定的铁路运输环境。在铁路运输风险管理中,必须落实严密的责任制,强化在指导、监督、落实以及评价等方面的逐级落实,以此确保铁路运输风险管理取得实际性的效果【3】。

二、我国铁路运输风险管理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铁路运输事业总的来讲取的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是与此同时存在的问题也是巨大的,相关部门必须认清我国铁路运输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才能确保我国铁路运输事业的持续发展。总的来讲,我国铁路运输风险管理存在着众多薄弱环节,而且运输安全隐患多以及运输系统监控不完善等,具体表现在如下诸多方面。

(一)铁路运输安全管理体制不够完善

我国铁路运输部门对运输监管不到位,而且也没有行之有效的风险控制方法以及管理机制,与此同时,铁路运输风险管理部门的执行力不强,且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相关管理机制和政策落实不到位等;另外,某些运输安全管理部门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缺乏长效的管理机制,而且干部职工专业素养低、工作方式既简单又粗放等。

(二)铁路运输安全成本投入经费不足

近年来,我国铁路运输场站的现代化水平有了明显提高,虽然建立了综合性更高的货场以及物流中心,但是铁路运输事业的发展仍然受到设施设备严重老化的制约【3】。另外,我国铁路运输还存在计量设备短缺,计量手段落后等问题,因此造成的安全隐患也是巨大的,并且很难得到根治。总的来讲,铁路运输经费投入无法满足安全管理的需要。

(三)安全隐患多

铁路运输风险管理的安全隐患主要体现在超载运输上。由于近年来我国铁路运输遭受金融危机的影响,铁路运输量下滑严重,某些装载车站为了弥补金融危机造成的损失而放松对超载问题的监管,因此造成众多安全隐患以及安全事故。

三、铁路运输风险管理的重点工作

就我国铁路运输风险管理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相关管理部门还需要做很多的努力,具体的方面可以参考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铁路运输风险管理基础

1.通过对铁路运输风险管理的管理人员进行安全方面的教育,强化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责任心,例如:定期组织安全风险管理人员开展相关安全学习,借此培养管理人员正确的安全价值观【4】。培训学习的方式多样,就铁路部门在组织管理人员学习方面采取的方式,其包括专业培训讲座、文件学习、现身说法以及精神传达,经过一系列的培训实现了铁路干部职工安全风险意识根植于心,并在平时的安全风险监管工作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效果极佳。

2.准确识别铁路运输安全风险

在铁路运输安全风险监管工作中,必须突出重点,对风险准确定位。通常情况下,人身安全以及列车安全为安全管理工作的重点【5】。各铁路部门通过组织专人对日常安全检查、维修检修、计量检测控制、事故故障等信息的收集和分析,并立足于环境、管理、设备、人员等方面,对铁路运输安全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在评估铁路运输安全风险时,主要评估的方面包括风险的影响面、风险发生的条件、潜在风险的发生率以及其影响值,再根据风险造成的严重程度划分风险的等级,最后依据风险的不同等级进行针对性的风险消除、应急处理、后果控制以及事件预防等措施;此外,各铁路部门还致力于建立和完善铁路运输安全风险控制表,该表主要内容包括职责分工、风险名称、风险等级、愿意分析以及控制措施等。

3.严格安全生产的主体责任

各铁路部门积极响应国家铁道部提倡的铁路运输安全风险管理必须明确相关安全规章制度,加强职工队伍建设、强化生产组织管理以及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并将其落到实处;在装卸管理方面,针对不同的方面,铁路运输部门应该执行有针对性的方针政策,全面考虑,坚持一套有助于装卸安全、结合部消除、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装卸资源集中调配、核心业务强等措施,实现管理模式的完善;在专用线安全卡控方面:加大铁路运输专线的监管,将安全监管的职责落到实处的号召【5】。各铁路部门通过组织召开座谈会、经验交流会、专题培训等方式,传达货运安全风险管理规范以及解决措施,从而实现了货装职工专业素养的提高,检查方式的改进,货物计量、防护监控等设备的完善,以此确保装卸车的质量安全。

4.改进设备设施的质量

针对大修后、迁建、更新改造以及新安装的检测设备,各铁路部门严格按照《铁路动态轨道衡和货车超偏载检测装置检定管理办法》,获得了检定证书。此外,各铁路部门在坚持人身安全、货物安全以及作业效率的前提下,积极改善装卸设备的落后技术,提高装卸设备的技术含量,加强设备养护,从而有效地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以及使用安全。

(二)强化铁路运输安全风险的控制

1.加强铁路运输安全生产的专项整治

在开展针对装卸管理、货物装载加固、危险货物运输等专项整治时,各铁路部门严格按照相关原则:例如及时整改、措施有力、控制关键、关口前移【6】,切实执行了国家铁道部颁布的相关整改措施。

2.加强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

各铁路部门积极响应国家铁路局提倡的铁路运输标准化内容以及评判规定,并选取标准化岗位、标准化班组、标准化车间、标准化抑尘站、创建标准化货运站(货场)、标准化货检站、标准化货运安全室作为载体【7】,并对现场作业加强控制,保证各项作业标准以及管理标准落到实处。

3. 通过运用科技手段控制安全风险

各铁路部门在对装卸车质量进行控制时,选取了货运计量安全检测监控系统对铁路运输的源头、中途以及到站复核进行控制,并对铁路运输风险管理进行闭环管理。通过计量安全检测监控系统的建设和完善,实现了各铁路局间超载检测装置的最大化联网覆盖。

(三)完善铁路运输安全保障体系

各铁路部门认为铁路运输持续健康发展以及货运安全建设的基础性、关键性和着力点在于健全铁路运输安全风险监管体系【7】,以及货运安全提速的长效机制,所以神华铁路部门积极立足于对过去经验教训的总结,并落实责任、明确目标、坚定信心、统一思想,在结合有效的管理措施和足够的资金投入,确保铁路运输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四、铁路通信工程质量控制分析及措施

(1)首先工程管理人员对铁路工程建设的质量目标要做好明确。只有明确目标之后,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才能够有方向和标准,因此从工程项目建设之初就应该对工程质量目标进行明确,对工程施工各环节当中的质量标准做到心中有数,并加强创优意识的建立,这是做好质量控制的第一步。

(2)其次在招标投标过程中,要按照铁路工程建设特点及要求,做好招投标工作,并确定好的设备和材料供应商,签订合同,这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又一次有效途径。

(3)做好培训工作。尤其是对项目经理人的培训,在工程施工单位选取工程项目负责人时,尤其是项目经理,其必须要有很好的质量管理意识,在工程施工之前,还要求对其进行培训,以增强其综合管理能力和业务水平。另外在工程施工过程中,还要求做好信息反馈工作,通过相互协调及施工组织以做好全面的质量控制。

(4)做好工程全程控制。在工程开展过程中,必须要加强工程各个阶段的质量控制,尤其是对一些较为隐蔽的工程施工,必须要做好工程中间检查,做好记录,最终通过持续的施工质量控制报告来熟悉工程实际质量情况。

(5)做好工程施工设备及材料控制。对于施工所用设备、材料,首先监理工程师应该对其型号、外观及相应质量检验文件做验收;其次监理单位必须按照相关要求对使用的设备及材料进行平行检测或取样检测;最后对于新材料、新设备等使用,除遵循以上标准外,还应该对其安装、使用、维修等合同有关文件做审核。

五、总结

铁路运输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撑,铁路运输安全关系到经济的长远发展以及社会的稳定。本案中,笔者关于铁路运输风险管理的相关规定以及原则进行了阐释,并针对现阶段我国铁路运输风险管理的现状进行了分析研究,以及对相关重点工作进行了探究,借此实现我国铁路事业的发展以及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贡献力量。

作者简介:杨子俊(1975―)男毕业于天津工业大学、工程师,从事铁路通信工作19年。

参考文献:

[1]郭良明.关于加强铁路集装箱运输安全风险管理的思考[J].中国储运,2012,(8)

[2]戚广枫.系统安全评估技术在铁路牵引供电领域的应用研究[A].2010年中国铁路电气化技术装备交流大会及产品展示会论文集[C].2010.

[3]Michael Rehbock.深埋长大隧道掘进的关键因素:开挖技术,风险管理和安全问题[A].2006中国高速铁路隧道国际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

[4]黄侃.关于铁路建设安全风险管理的探讨[J].管理学家,2012,(15)

[5]徐敦盛.铁路建设融资风险控制浅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0,(31)

第9篇

根据《2006年中国铁路运输市场研究报告研究报告》,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以及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交通运输企业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各种运输方式发展迅猛。铁路交通运输虽然运量逐年增长,但市场份额却逐年下降,铁路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

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中,尤其是在交通运输部门中,铁路运输的发展呈现滞后状态。这种状况与“铁路是国家的重要基础设施,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部门,是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骨干”的地位不相适应,有些地区的线路甚至无法支撑运输需求的巨大压力,铁路运输发展滞后对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明显存在。

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一个共同规律是,当一个国家处于经济起飞阶段时,铁路对于经济增长往往具有先导性的带动作用。德国和美国是发达国家的后来者,它们之所以能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后来居上,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他们在当时对作为社会先行资本的铁路进行高投入,从而带动和支持了其它产业的大幅度发展,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增长。

综上所述,分析当前铁路建设存在的问题,研究制定铁路行业的发展战略,是一个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的时代课题。本论文所探讨的铁路运输行业的发展战略,即是基于此而做出的一份努力。

(二)论文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思路

就我国而言,国家铁路已到了非改革不可的地步,否则就会严重制约国民经济的发展进程。由于铁路运输是基础产业,关系到国计民生,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所以在改革实施之前必须要有方向明确、思路清晰的发展战略的指引,才会使改革向预定目标顺利推进。因此论文的主要内容即是围绕“铁路运输行业制定发展战略的基本前提和战略方案如何拟定和设计”而展开,也就是说要从理论和方法上论证为铁路运输行业制定的发展战略是在吸取国外铁路变革经验的基础上,适合中国铁路自己的国情和路情的。

论文的研究思路如下,首先是对我国交通运输行业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归结其原因,提出通过制定发展战略加快铁路运输现代化进程的观点;然后指出铁路交通运输行业制定发展战略的基本前提。最后在借鉴国外铁路运输改革实践和成果的基础上,所进行的对国家铁路运输行业发展战略方案的设计。

二、我国铁路交通运输行业存在问题分析

中国铁路运输行业已有127年的历史。与计算机、通讯、生物等高新技术行业相比,它是个传统行业。进入21世纪,世界铁路交通运输行业正由传统行业向现代行业转变。世界发达国家铁路较高的起点上,以全新的方式,用较短的时间,完成了由传统行业向现代行业的升级,使铁路这个传统行业展现了全新的面貌。中国铁路交通运输行业建设起步并不晚,但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还存在很多问题。

(一)我国铁路交通运输行业现状

改革开放以前,国家铁路实行“政企合一”的计划管理体制。这种管理体制,与国家宏观计划经济的整体基础相适应,也与铁路当时自身经营的环境与条件相适应。当时我国经济技术落后,资金资源严重短缺,不可能优先发展资金和技术密集度要求较高的航空和公路运输,适合中国国情、运价低廉的铁路运输因而长期处于垄断优势地位,没有面临生存竞争方面的任何挑战。

进入新时期之后,国家经济运行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铁路运输行业随之出现了许多问题,这些问题集中表现在运能短缺上。运能短缺一方面是铁路物质基础相当薄弱的基本情况的客观存在,另一方面是不断扩大的对客货运输的巨大需求。在二者的共同作用下,铁路运能短缺的问题不可避免。

进入上世纪90年代,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增速,铁路运能短缺的严重后果一览无余。全社会爆发出来的巨大货运需求压向铁路,国民经济发展急需的石油、棉花、粮食、煤炭、磷矿石等重要原材料运输严重受阻,影响东部地区电力供应缺口加大,迫使不少工厂半停产运行。因铁路发展不足制约国民经济的发展,使铁路素有“瓶颈”之称,国家因此而损失巨大。

同时,对局部区域铁路客运列车而言,一方面有些落后地区根本就没有开通铁路交通运输,如湖北恩施州;另一方面普遍超员严重,特别是在重大节假日。客运的全面紧张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二)铁路运输行业存在运能短缺问题的原因分析

铁路交通运输的运能短缺问题除运力基础与运输需求矛盾的原因之外,还有其深层次的原因,这主要是:

1、就认识根源而言,关键在于现代交通运输意识的普遍薄弱。人们并未真正理解现代经济发展交通运输先行这种根本道理,为保障宏观经济高效率、高效益运行所必需的交通富裕度的观念薄弱,甚至视超常紧张为正常。现代交通运输意识的缺乏,根植于我国长期的小农经济及计划经济环境之中。环境封闭、交通不便与运输需求被抑制的长期存在,使人们很难超越小生产者的狭隘眼界去观察和处理市场经济条件下大生产、大流通必然面对的诸多问题。

2、就经济根源而言,关键在于不发达经济的长期存在。百事待举而资金严重短缺,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基本矛盾之一。人们在拮据的经济条件下,很自然地会选择将资金投向周期短、见效快、效益高的加工工业及其他产业,而对虽然社会收益广泛,影响久远,但周期长、收益慢、直接效益低的铁路等基础产业,则往往被置于忽视地位,从而忽视“社会成本”与“直接生产成本”间的协调均衡。而这一协调均衡,又恰恰是欠发达国家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我国是发展中国家,整体财力有限,所以需要一个较长时期来改变铁路的现状。

三、铁路交通运输行业发展战略的基本前提

经过近十几年市场经济导向改革,铁路交通运输行业所依存的经济环境和基础,已发生了深刻变革,面对新世纪的新形势,铁路运输行业制定发展战略必须注意两个基本前提。

(一)将铁路交通运输行业放在优先考虑的战略位置

行业在其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应该采取不同的战略发展模式。行业生命周期分为开始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曾经有一种观点认为,铁路是夕阳产业,已处于行业发展的衰退期,其实无论从我国铁路与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考察、还是从西方铁路复苏的国际比较考察、抑或是从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察,铁路都是需要大发展的重要交通运输方式,它正处于行业的成熟发展期。从我国铁路运能短缺这一基本事实判断,铁路运输行业处在行业的成长期,应加大发展力度,以尽快发挥其应有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另外,从节约资源兼顾环境保护的角度考察,公路和航空运输耗费石油巨大,土地资源日益锐减。相反,我国可转化为电能的煤炭和水利资源丰富,因此,占地较少、对环境影响甚微的铁路运输,特别是电气化铁路和城市轨道运输,应成为我国交通运输体系发展的战略重点。世界铁路在全球范围内重新崛起,正处于行业的成熟发展期;而我国的铁路运输行业现处于行业的成长上升期,由此决定了制定的行业发展战略应保证其优先得到发展。

(二)依行业市场化趋势制定行业发展战略规划

在我国铁路运输行业市场化的表现在于:①进入上世纪90年代之后,铁路货物运输需求主体单一的格局己不复存在。多元化的市场经济主体决定了多元化的运输需求主体,瞬息万变的市场行情产生了灵活多样的运输需求,使铁路运输的经营环境向市场化转变;②同一时期,铁路运输生产正常运行所必备的各种生产要素,如钢材、水泥、木材和柴油等,在国民经济市场化的总格局中,也日益市场化,使铁路运输生产的供给主要求助于市场,推动其经营成本随市场价格波动而升降;③铁路运输市场化的另一个推动因素是交通运输市场的激烈竞争,铁路运输行业开始留意研究公路、水路、管道和航空运输的动态和规律,从以前的市场垄断走向市场竞争。

以上情况说明,铁路运输生产的投入和产出两大领域,均已受到市场机制的制约和支配:铁路运输在交通运输市场上已不再处于以前的绝对垄断地位。随着时间的延续,铁路运输向深度市场化方向的发展趋势己不可避免。对铁路行业而言,就是要根据市场需求,提供其适合公众需求的特有的产品和服务,制定其行业发展战略。

四、铁路交通运输行业发展战略方案设计

《中长期铁路网规划》提出,到2020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要达到10万公里,主要繁忙干线实现客货分线,复线率和电化率均达到50%,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主要技术装备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在分析基本前提和借鉴国外铁路改革经验的基础上,从我国的国情和路情出发,铁路运输行业的发展战略方案可作如下描绘和勾勒。

(一)铁路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的战略步骤选择

1、实现运输主业和辅业的分离

根据2005年底铁道部的统计数据,中国铁路现在职工人数有228.41万,其中运输主业职工152.68万人,非运输主业职工队伍较庞大,这是世界上其他国家的铁路行业所没有的现象。铁路办社会,大而全,势必制约铁路运输主业的发展。铁路系统中的社会公共部门,如公检法、医院和学校等社会性、事业性单位应剥离出铁路系统,这些单位可以说都与铁路运输没有直接关系,长期“捆绑”在一起将导致运输主业专业优势不突出,竞争能力低下。

另外还应剥离铁路系统中的辅助产业,即工业、建筑、工程、通信和物资五大公司和若干勘测设计院,还与国家邮电网并存的铁路通信网等。机务段、车辆段、车务段和工务段等运输主业中的“多种经营”也应被剔除。这些部门或多经产业虽说与铁路运输相关,但由于没有实行分账独立核算,产业属性不同,容易导致职责不清,扯皮推委。

2、对铁路运输行业进行规范股份制改造

股份制是一百多年来被实践证明为行之有效的资产组织形式,既可以迅速聚集社会资本,又可以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铁路行业在完成主辅业分离的前提下,选择业内的优质资产,即盈利能力强、管理效率高的资产,结合主干线、客运专线和城际客运铁路等项目建设,寻求境内外投资者,进行股份制改造,可实现企业持续快速发展。

3、通过上市融资

实行股份制改造的目的是拓宽融资渠道,解决铁路建设资金主要依赖于铁路建设基金的收取与国家开发银行的长期借贷而成的长期性的极度短缺问题。其它渠道资金的进入为铁路加快建设速度和更大程度扩展规模注入了强劲的动力,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帮助铁路部门引进新的经营管理理念、建立新机制。而其他渠道资金的筹集主要是通过公司上市来解决的。

相比客运而言,货运业务彼此独立性较强,更容易把市场前景较好的优良资产单独剥离出去进行公司化改制;而且,货运的国际市场开放程度高,可以更好地吸收地方政府、社会和国际投资。因此,应按照先货运后客运的次序推动股份制改造成功的企业上市融资。

(二)铁路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的战略措施选择

1、积极通过多种方式筹集建设基金

在我国,制约铁路交通运输发展的关键性问题是资金问题。美国铁路建设之所以能在1887年一年中铺轨2万多公里,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拥有发达完善的资本市场,可以迅速吸收国内外的投资资金。我国的资本市场虽不发达,但却具备了吸收投资的有利条件。首先,我国大陆性地理特征条件,决定了铁路还远未达到发展的极限且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具有不可替代性;其次,集装箱、冷冻冷藏、行包快运等具有高附加值的货运业务正在成为铁路新的经济增长点,经过商业性开发、建设和经营之后必将达到较高的投资收益率。在筹集资金的过程中,除了在国内外金融市场上进行股本融资这一方式外,可以选择的方式还有直接债务融资、利用国际贷款以及融资租赁等。

2、明确政府的角色定位,积极转变政府职能,推进现代企业规范制改革

在“政企分开”的基础上,还需要对铁路运输行业进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造,建立有效激励、严格约束、责权利相统一的法人治理机构。对于具备一定市场生存能力的改制企业,可以直接改制为国有股占49%以下,民营资本持股51%以上的非国有法人控股的法人实体;那些暂时生存能力还比较弱的改制企业,可保持国有股占51%至75%的国有法人的控股地位,但仍应强调产权明晰、独立核算、面向市场、自负盈亏;实在无力经营的可以选择破产清算或者出售。铁路的政府主管部门的职能因而转向宏观管理和行业管理,不再干预铁路运输企业具体的日常生产经营活动,当前的主要任务应是:落实铁路运输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完善资产经营责任制;实现政企分开、社企分开、事企分开和减员增效,组建客运公司及专业货运公司,为实现运输专业化打下良好基础。

3、积极推进铁路行业技术引进开发,提高行业服务质量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现代产业进步的最终驱动力是科学技术,包括与之相适宜的管理技术,员工和资金都因科学技术的光明前景而重新优化组合,以实现更高水平的产业生产力。这种技术效应是不可阻挡也无法回避的时代潮流,可谓顺之者盛,逆之者衰。我国铁路系统经过近年来的技术引进和自主开发,铁路技术的开发应用呈现出加速追赶的趋势。当前的工作重点是高速铁路系统技术开发及建设;铁路行车安全技术保障系统开发;重型优质钢轨及新型轨枕制造;编组站自动化、装卸作业机械化及货场设备制造;铁路客货运信息系统开发等。

为顺利实现铁路运输行业的战略目标,铁路运输系统干部和职工必须转变工作是完成国家运输任务的思想,树立铁路运输行业具有服务性特别强、同时竞争性也特别强的观念,此外还需要不断的学习和演练来更新自己的服务知识和技能。为此需要在市场机制的引导下,对现有的铁路系统干部和职工进行全新的思想动员和教育培训,使之在新的工作环境下各司其职,保证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4、注重和其他运输行业的协调配合,创建交通运输大领域的“共赢”格局

在我国五大运输行业之间不仅存在着资源和市场的竞争,而且还存在着因各自优劣势相异而需要协调配合的实际可能。因此就可能会出现两种结局:恶性竞争与良性竞争。恶性竞争是不突出和强化自己的运输专业优势,不讲究服务的质量和方式,而是拼命压低运输价格,大打价格战,最后落得个共败共伤的结局,既浪费了经济资源,又造成了社会效益的损失;良性竞争与此刚好相反,五大运输行业坚守各自的目标市场,运输价格不下降或略微上扬,在运输服务的质量和方式上下足功夫,靠服务和技术创新来赢得市场,这样的竞争方式不仅合理配置了经济资源,而且创造了越来越大的社会效益。

预计随着市场发育得越来越完善,市场机制作用的越来越普遍和深入,交通运输领域的行业结构将趋向发达完善,通过且只能通过良性竞争而必然形成“共赢”格局。届时,处于独立市场竞争主体地位的铁路运输行业将呈现在世人面前,为国民经济建设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和作用。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