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一体化教学

一体化教学

时间:2022-08-17 17:06:1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一体化教学,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体化教学

第1篇

【关键词】浅议;焊接;一体化

职业院校遵从“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遵从“理论以必需、够用为度,注重能力培养”的教学原则,实践教学是教学体系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虽然在时间安排上基本相等,但在教学过程中通常采用的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分离(教师分离――理论和实践分别由不同的老师施教、教学场所分离、教材分离、教学计划及课程标准分离等)施教、分离考核的教学方式,容易造成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撞车”或“脱节”,有些知识内容理论课上讲,实习课上也讲,有些实际操作过程中需要用到的理论知识可能在理论课上没有讲到或讲得深度不够,有些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加深理解的理论内容在实训过程中又接触的较少甚至没有接触到等,造成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深度不够或难于理解,对实际操作把握不准,能力提高缓慢。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往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分离施教、分离考核的教学方式已很难满足社会生产对专业技能型人才能力的要求,实施一体化教学势在必行。一体化教学就是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分离施教、分离考核的传统教学模式改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综合为一体的教学模式,将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结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在学习中操作,在兴趣中增长知识,锻炼技能。焊接技术是工业制造中一项重要的加工工艺,在发达国家,每年约有45%左右的钢材需要通过焊接加工后使用。焊接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职业院校“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要求学生具有适度的理论知识和较高的实践操作技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分离施教、分离考核的传统教学方式已很难满足社会生产对焊接专业技能型人才能力的要求,在焊接专业实施在实际操作中学习、在学习中操作、在兴趣中增长知识、锻炼技能的“一体化”教学势在必行。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本人认为,在实施焊接“一体化”教学时应当注意:

一、制定切实可行的焊接“一体化”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

我们知道,教学组织的依据是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的制定和教学过程的实施的指导性文件也是教学计划,所以,要使“一体化”教学能够顺利实施,必须组织一批具有相应资质和能力的人员(包括专家、双师型教师、理论教师、实训教师、企业一线的工程技术人员等)根据国家职业标准对学生理论和操作技能方面的要求,考察企业生产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要求,遵从“理论以必需、够用为度,注重能力培养”的教学原则,并根据学校各方面所具有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一体化”教学计划。在教学计划的制定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打破常规教学计划的束缚,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焊接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改革传统的教学内容,重组传统的课程体系,将文化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实践课等内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分成不同的模块儿,各模块儿中再根据学生层次的不同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技能要求。比如,焊接专业的“一体化”教学计划可以先根据焊接方法、焊接材料、焊接结构、焊接检验分成几个大模块儿,在大模块儿中再分小模块儿,各模块儿中根据理论知识和实践内容的不同,根据国家焊接职业标准对学生理论和技能方面的要求,考察企业生产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制定出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技能要求。教学大纲是教学计划落实、教学目标实施的最基本教学文件。“一体化”教学的教学大纲应该根据“一体化”教学的教学计划来制定,对每个模块儿中所涉及的内容提出了解、熟知、掌握等具体要求,并体现“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紧密结合企业生产实际,比如安排学生到企业的生产一线参观学习,缩短学生与企业生产岗位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就业欲望与学习动力。

二、编写与焊接“一体化”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职业标准相一致的“一体化教材”

“一体化”的教学目标和技能要求是依赖“一体化”的教材来实现的。依据“一体化”的教学计划、教材大纲和职业标准,遵从职业院校“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遵从“理论以必需、够用为度,注重能力培养”的教学原则,遵循“理论从实践中来,再回到实践中去”的认知规律,结合职业院校的学生状况和学校的具体情况及企业的岗位需求,摒弃传统教材中中理论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将理论与实践充分有机地结合,以岗位实践操作为主、理论知识服务于实践的需要、服务于企业生产的需要,编写一套充分体现焊接“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焊接“一体化”教材,比如:将《弧焊电源》与焊接设备的维护和维修实践相结合、《焊接检验》与各种焊接缺陷的检测实训相结合、《焊接结构》与到企业中实践相结合等,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学习理论,将理论知识充分应用于实践。

三、打造一支本领过硬的焊接“一体化”教师队伍

焊接“一体化”的教学模式需要一支焊接“一体化”的教师队伍,因为“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是理论与实践充分有机融合的教学模式,比如:将《弧焊电源》与焊接设备的维护和维修实践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现场面对实物的焊接设备来讲解设备的组成结构和相应的功能,学生对设备的结构熟悉后再指导学生按照设备的原理图进行拆装调试,进而设置故障引导学生检测故障并对故障进行维修,直至达到设备的正常状态;将《焊接检验》与各种焊接缺陷的检测实训相结合,学生在焊接操作技能实训过程中,对自己所焊的焊缝质量的好坏很关心,对自己焊接水平是否提高及提高程度也很关心,对焊缝进行焊接缺陷检测是衡量焊缝质量好坏的好方法,学生们为了检验自己所焊焊缝的质量,就会对各种各样的焊接检验方法(如气密性检验、氨渗漏检验、磁粉探伤、超声波探伤、断口检验等)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通过实训掌握住各种各样的焊接检验方法,并且对产生焊接缺陷的原因产生好奇,追根问底,直至寻找到避免缺陷产生的方法,这样,焊接操作技能就会相应地跟着提高。这就要求实施焊接“一体化”教学的老师,只是理论知识丰富还不行,还必须具有精湛的操作技能及娴熟驾驭多种教学模式(如现场教学模式、情景教学模式等)和教学方法(如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暗示教学法等)的能力,才能胜任“一体化”教学。为此,必须打造一支理论知识渊博、操作技能过硬、教学经验丰富的“一体化”(即双师型)教师队伍。有这样的教师固然好,没有的话,不妨选拔一些理论知识渊博、教学经验丰富又具有一定操作技能的老师经常到企业生产一线去现场实战锻炼;也可以选拔理论知识渊博、教学经验丰富又具有一定操作技能的老师与操作技能精湛的老师搭对实施“一体化”教学;还可以根据模块儿内容选派相应的“专业化双师型”教师,也就是说老师不固定,根据模块儿内容选派相应的精通该模块儿内容的教师,比如:哪位老师精通手工电弧焊的操作技能和专业理论知识,就让哪位老师教授手工电弧焊模块儿的内容,哪位老师精通CO2气体保护焊的操作技能和相应的专业理论知识,就让哪位老师教授CO2气体保护焊模块儿的内容,这样在教授和训练过程中,对于某种焊接方法,老师能对学生进行更深、更全面的指导。除此之外,不妨经常邀请企业中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濒临教学现场解疑指导。

四、建设完备合理的“一体化”教学场所

第2篇

关键词:“一体化教学”;现代化教学;教学理论;教学实践

社会的进步离不开“人”的进步,“人”的进步离不开教育事业的进步,因此,教育事业的发展对一个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是极为重要的。近年来,国家在教育改革方面的工作一直都在不断推进,教育部《关于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指出:“教育应当从多方面入手,切实把握好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结合,做到“教、学、做”三位一体化,全方位提高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自“意见”颁布以来,全国各大高校开始陆续推进“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将教学资源与学生学习更加紧密的联系起来,使理论更贴合实际,极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一、“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内涵

所谓“一体化”教学,就是应当将“教、学、做”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切实体会到“教、学、做”不是三件事,而是一件事,从而从“教”中学到知识,从“做”中体会到知识的真谛,并反馈到“学”中,这样才能够不断强化自身的学习能力。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说过:“要在做上学,要在做上教”,而现代“一体化”教学正是基于这一理念发展而来。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进行教学互动,师生之间开展教学实践活动,边教、边学、边做,在这个教学互动过程中提升教学效率,从而完成教学任务。在这个过程中,教学活动明显区别于传统教学模式,教师角色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从以往单一授课转变为手脑并动的教学实践;教学组织模式也发生了明显变化,从以往的教室授课转变为在教学活动实践场所的讲做结合、分组指导;教学方式更是从原来的口头讲解及黑板显示转为网络化、影音化、智能化。与此同时,教师的启发式提问、头脑风暴、实例讲解将贯穿于整个教学实践当中。在此类教学实践当中,学生的“自我意识”才能够被彻底唤醒,学习积极性才能够更好的被激发,从而获得更多的学习乐趣,更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最终达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目的。[1]以学科为例,材料专业的“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开展,大体上要经过可行性分析、决策、实践、检验及教学评价几个步骤。例如,材料专业中的工程材料课程中,教师将职业能力要求分配到各项任务当中,想要完成任何一个任务都必须进行工艺设计、工艺编排、设备调试、样品制作、性能测试等,最后是成品展示及评价考核。将各项目紧密连接,具有逻辑性、层次性,不仅符合学生学习循序渐进的认知特点,也能够更好的穿插讲解、延伸课题,让学生加深理解。以学习任务带动教学,从而更好的达到教学目的,加深学生对该课程的认知,这样才能够满足当代社会对实用型人才的需求。在此类教学尝试中,能够非常清晰的体现出“一体化”教学模式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培养效果,该教学模式以典型的学习任务为载体,将学生置于中心位置,并遵循学生学习知识的渐进性特点,将课堂实践与理论教学紧密结合起来,能够有效培养出具有实际能力的现代化技术性人才,是现代教学模式中的典型代表。[2]

二、对“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相关研究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我国职业性院校学生的认知过程往往是理论性知识最容易忘记,而亲眼见到的、亲手实践过的教学内容却往往能够较好的记住,也能够更深入的理解,而多次做过的教学内容能够深刻的记忆,一辈子都难以忘记。因此,此类院校教学更适合采取“一体化”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通过建立学习任务,将教学过程和教学环境进行综合性整合,能够更容易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教学内容的统一,这样才能够培养出实践性强、适应性强的好学生。[3]通过逐步推进“一体化”教学的模式的开展,不仅能够有效的改观旧式教学模式,也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也变得不再沉闷,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活跃的课堂环境,基于此教学环境下,教与学的互动变得更加的频繁,学生的学习效果也更有了明显的提高,但这与真正意义上的“一体化”教学还是有一定差距,若想要真正做好“一体化”教学,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思考和解决。第一,“一体化”教学应当具备一个良好的教学场所,健全的教学设备,要能够将理论教学的授课场所与教学实践场所紧密的联系起来,让“一体化”教学的教学环境真正的建立起来。职业性院校还应当拥有较为先进的教学实践设备,要保证教学实践设备基本上能够满足“一体化”教学的要求[4]。第二,要想做好“一体化”教学,还必须有较为雄厚的师资队伍,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精通于理论教学,还应当要熟练于实践教学,也就是说教师应当要对实际生产流程较为清楚,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对学生的实践教学进行指导,让学生的学习与实际工厂的工作内容更加的贴近。因此,在师资队伍建设上既要求教师具有深厚的理论性知识,也要求教师的实际操作技能必须过硬。作为校方应当通过与社会企业开展更多的合作,让教师深入到企业中进行锻炼,与企业建立起项目合作关系,并要求教师考取相关职业资格证书,从而建立起有利于教师队伍实践的环境,最终达到提高师资水平的目的。第三,要有适合“一体化”教学的教材。传统的教学教材很多内容都是偏重理论性,注重实际教学内容,教师授课也多围绕课本中的重点内容进行讲解,一些具有实际意义的非重点内容往往一笔带过,学生在实际的学习中也多是为应付考试,只针对教师讲解的重点内容进行学习,最终在学完了整门课程后却不知所云,不知学为何用,这往往难以达到教学的真正目的。“一体化”教学的课程内容设计应当将内容进行细致划分,能够进行实践的章节内容均需增加实践课时,并设计学习任务,同时还应当注意划分教材内容中的重难点,并提供教学环境针对性给出化解教学难点的教学策略,一步步引导学生的学习。“一体化”教学教材设计的关键在于如何将知识与实践更巧妙的结合,打破原有的学科体系,将学习任务性细致划分并增加入教材当中,最终实现以实际操作为导向的学习体系的建立。目前,我国已有多所高校实现了“一体化”教学教材的编写及实际运用。[5]第四,“一体化”教学的顺利开展离不开一个更贴合性的教学评价方式。一个适当的教学评价方式能够更好的掌握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掌握程度。传统式教学评价方式多采取笔试手段,为应付考试,很多学生会采取临时突击方式,针对重点内容进行死记硬背,囫囵吞枣却不知所云,更别提学以致用,更有甚者依靠作弊来取得考试成绩。正因为传统型教学评价具有以上这些弊端,因此,要逐渐打破以往以理论考试为主导的教学评价方式,要更注重学生日常学习的过程考核,切实做好学生的实际能力的培养。教学评价的重点在于检查学生对课程的掌握程度,以达到能够切实培养学生的职业技术运用能力的目的。“一体化”教学内容正是依据实际工作的过程进行编排的,那么其考核方式也应当更多的设计在实践过程当中,即在教学的过程中随时进行考核,考核内容应当是紧密围绕实际的操作能力并结合理论题型进行问答,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入的认识到理论知识在实际运用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考核方式的开展大体可以从三方面入手,即文化素养、知识掌握、技能掌握,形式可以不定,可通过采取口头提问的方式,可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也可以让学生将实际操作的步骤、注意事项及心得体会进行记录并汇总提交等等。考核方式不应拘泥于某种形式,可采取学生自评、小组互评,也可以由教师主持开展,还可以邀请社会企业的工作人员参与到考核当中,让学生与企业走的更近,从而能够更好的把握学习自主性,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学以致用。[6]

三、总结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今天,国家的富强、民族的振兴、社会的进步,这些都与教育事业紧密相联。传统型教育在多年的实践过程中逐步体现出难以培养出大量专业性能力较强的学生的弊端,而“一体化”教学与当今社会的发展走的更近,因此,进行“一体化”教学的探索便显得尤为重要。现代职业教育的真正目的便是培养出一批批有素质、有知识、有能力的实用型人才,“一体化”教学模式将理论知识学习与实际训练紧密联系在一起,采取任务式教学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提升了学习效率,对学生的知识掌握及专业技能的培养具有极大的效果,也对学生后期的就业有很大的帮助。与此同时,在“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开展过程中,学生学习的自主意识能够不断得到加强,这对学生的后期再教育也有很大的帮助。少年强,则国家兴,我国应当加快“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研究及开展,为当今社会培养出更多有知识、有素质、有能力的现代化实用型人才。[7]

参考文献:

[1]邵建华.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09(3):29-30.

[2]闵静,陈军芳,李红芳.“理论实验一体化”教学对高职教师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2(20):25-26.

[3]严奉莲,李树勇.电子技术一体化教学探讨[J].职业与教育,2007(30):77-78.

[4]曾开富,王孙愚.“工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大胆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5):20-31.

[5]刘艳莉,孙雨耕,葛宝臻,等.符合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J].中国大学教学,2010(4):75-77.

[6]张翠英,温卫中.地方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2):154-156.

第3篇

关键词:职业教育;电气自动化;一体化教学

近几年中,技工教育的主要教学方法之一是一体化教学,几乎所有技工院校所开设的专业教学都在向一体化教学靠拢,并且在一些技工院校的部分专业教学中,一体化教学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下面是笔者对电气自动化一体化教学的一点认识。

一、电气自动化一体化教学的内容

从概念上讲,一体化教学是将传统的知识教授、技能的实际运用以及学生的职业道德情操等教学目标结合在一起,通过数个课题的组合,让学生能学到知识、掌握技术,并且有效培养学生正确的职业道德观。从电气自动化这门学科来讲,是以综合性课题为导向,以教师引导为辅助,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过程。其课程的设置,要与学生今后的就业方向息息相关,就专业本身的就业前景来看,现在有两个方向:一个是工厂自动化控制,另一个是小区物业管理。工厂自动化控制,主要以自动化生产线为主,所以在课程设置上要与工厂中的实际环境相结合,比如以电力拖动,工厂供配电等相关课程内容为导向,结合学校自身条件设计出如工厂照明线路的安装与检修、普通车床CS1640的维修、数控车床的维修等课题。小区物业管理涉及中央空调的设计与检修、楼宇监控设备安装与维修、电梯的设计与维修等课题。

二、电气自动化一体化教学注意的事项

第一,如何能够设计一个成功的一体化教学课题是现在每个教师都在思考的问题,课题设计的重点在于学生通过完成课题能学到知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所选课题要有趣味性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要有一定的实际意义,最好是能和就业前景相关的课题,这样学生在日后的工作中上手十分快,能迅速完成学生和职业工作者之间的转换;课题的选择还要有先进性,因为现代科技发展相当快,比如现在三菱PLC应用多采用GXdeveloper,而在有些教科书还在应用SWOPC-FXGP/WIM-Cp,所以在知识的选择上也必须与时俱进,否则会让学生所学的知识没有时效性。第二,在一体化教学当中,教师扮演的是一个引导者的角色,要把握好分寸不能喧宾夺主,教学的内容一定要设计好,既不能让学生觉得无从下手,也不能让学生觉得毫无难度。不能只在知识的引导上下工夫,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会探索的方法,解决问题中获得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认识传感器的课程中,笔者会让学生先思考人是怎么接收外界信息这个题目,然后再将课题导入到机器如何和外界交流上,进而提出传感器的概念,这时要提出问题:以中央空调和电梯为模版,提出机器要获得什么样的外界感知才能使机器正常运行的问题,让学生讨论后得出结论,加大对传感器的作用和存在必要性的理解,并且让学生自己去想解决问题的方法,体会探索的过程,以达到教学的目标:认识并掌握传感器的有关知识和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对学生的评价在一体化课程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教师要对学生的所作所为有一个客观真实的评价,每一项的评价也都要有事实依据让学生信服。而且要开展互评和自评,互评制度有利于团队的合作,能让学生清楚地知道自己在团队中的定位及在团队中的表现情况,自评更像是自我总结,总结在任务中能否做得更好,更快,或者将方案修改到最优。将三项评定结合在一起给学生的表现做出一个评价,评价不能只写分数,要写出每个人存在的问题和值得表扬的地方,并且在最后一节课表扬方案最优团队,表现最好的个人,增加学生们的职业荣誉感,让学生们对学习更有积极性。

三、电气自动化一体化教学需要解决的问题

1.设备的问题受学校硬件设备的限制,导致一些课题需要重复性进行才能达到让每个学生都练习一遍的目的,设备重复利用率高,导致设备耗损严重,增加学校投入,拖长课程的周期,造成教学任务完成时间长效率低。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学校有计划地投入资金增加实习设备,并且制订科学可行的实训计划。2.学生问题中职院校的学生普遍属于学习能力较差,没有主动学习意识,习惯老师说一步做一步,不去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一体化教学模式下,任务多采用小组团队的形式,在小组中,有的学生能力强,有的学生能力弱,强的学生往往会承担小组中的更多的事情,弱的学生做的都是简单且不多的任务。长时间下去强的学生会越来越强,且个人荣誉得到满足,会对课程越来越感兴趣;弱的学生会对课程感到越来越吃力,且对强的学生会产生依赖感,久而久之会对课程产生机械感,失去兴趣。课堂效果变为精英教学,造成学生的两极分化,这对于一体化教学是一个新的问题。面对这样的挑战,需要教师掌握好全局节奏,关爱到每一个学生,将分组情况及时了解,对弱的学生多给予帮助,尽量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提高,达到教学目的。3.教师的问题一体化教学对于教师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在传统教学模式下理论教师和实习教师分工明确,也就是说理论老师可能不会实际操作,而实习教师可能对原理一知半解。对于一体化教学而言,需要教师有综合的素质,理论知识要扎实,对实习课题的操作也要非常熟练,并且还必须具有良好的创造能力,敏锐的观察力。对于新的教学方式,教师还在摸索之中,难免会带入传统教学的思维模式,最直观的问题就是在一体化教学中参与过多,学生不经过自己思考,一味求助教师,教师对于学生的问题知无不言,直接给出答案,久而久之学生丧失自我思考能力,学校又变成模版加工厂,教学效果就和传统教学一模一样,丧失了一体化教学的最初目的。计算机是一门动手能力要求较高并以实训为主的课程,由于职专生的基础理论知识薄弱,过多理论讲解会让学生感到理解困难。为解决这一难题,教师通过有效的教学模式、创新教材模式等手段来丰富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并开展技能竞赛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学生的动手能力较强,怎样利用学生的这种优势引导他们对计算机的学习呢?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对计算机实训课有如下几点探究。一、从实训课程的设计上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对于职专生来说,职业兴趣还没有定型,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专业特征进行行之有效的引导,激发对专业学习的兴趣。怎样激发学生的兴趣,关键是看教师课前是否精心准备,有了有效的课前准备,教学效果就会事半功倍。教学是师生的共同活动,为了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教师与学生都必须做4.校企合作模式的开发必要性只在学校的一体化课堂中学习和实践是远远不够的,实际工作的情况才是检验学生的唯一标准。从学生角度来讲,在实习车间的工作氛围和在实际的工作岗位是不同的,他们也需要适应工作岗位,岗位职责和工作中的人际关系处理等方面的学习,必须在实际当中进行。从社会对中职院校学生的需求来看,社会需要能快速能走上岗位的人才,合作单位需要能迅速产生效益的人才,所以校企合作一方面能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而且还能让学生在企业中得到锻炼,对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一体化教学表面看上去减少了教师的工作量,实际上只是对教师在课堂上的工作量减少,要想上好一堂一体化教学课,必须在课外做更多的工作,课堂上也要注意观察每个学生的状态,对课堂纪律的掌握也是一大难点,课后的评价也要多下工夫,才能使一堂课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国海.可编程序控制器及其应用(第二版)[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

第4篇

摘?要: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是职业院校专业教学中探究的创新的一种教学新模式。它将理论与实践融于一体进行组合教学,很好地展示了职业教育的特点,不仅培育学生扎实的理论基础,又注重操作技能的提高。本文重点阐述一体化教学的理念及实施。

关键词 :一体化?双师型 职业教育

改革开放以来,职业技术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并为社会经济建设输送了大量技术人才,为中国工业现代化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产业结构调整、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对技术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所以要建立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模式,就要解决理论和实践各自为战的局面,加强教学的立体感。笔者现就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进行如下叙述。

一、一体化教学的理念

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就是采用双轨制同步教学,笼统和直觉展现,理论与实践交错开展,不存在孰轻孰重和一定的先后顺序。理论联系实践教学,实行教学一体化,要求不论教学场所和课本以及教员统统实行一体化教学。这样才能使理论和实践有机地结合,使理论教学和实习教学浑然一体,关键是为了突破旧的学科体制与教学方式,依照职业教育培育宗旨来调整教学配置。它要求教师不仅是讲师还是技师,既能讲授理论知识,又能指点动手实践,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技能操作为干线,深化专业理论的引导效果,注重培育学生动手操作技能,培养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兴趣,加强对知识的领悟,提升学生对实践的重视,为学生更好地适应将来的工作做好铺垫。

二、一体化教学的宗旨

职业院校的职责是把学生培养成适合企业需求的人才,培养有知识、有思想、懂技术的新时代一线产业人才,提高国家整个产业工人的实训操作水平,全面提升工人的综合实力,以适应国家企业人员向综合能力提高的转化,适应国家先进产业发展的需求。确定一体化教学的宗旨是一体化教学革新的条件。促进教学一体化革新是院校提升授课水平、满足国家需求、提升国家地位、完善院校发展的明智抉择和必经道路。所以应该对人员素质、社会需要和技术结构进行全面的考量,才能全面掌握一体化教学的革新和完备。

三、认识一体化教学的特点

一体化教学拥有三个特点:学习流程的统一性、步调和轨道同步性、分析方式的错综复杂性。一体化教学,就是让理论和实践进行很好的融合,做到理论教学联系实践教学。

一是要达到教员、课本、实习场地一体化。

二是强调实践性,一体化教学是把真实的实践场所搬进教室,在动手操作的时候同步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在教授理论的时候同步强化动手操作练习,所以一体化教学在理解理论知识和增强动手操作实践方面都有较好的效果。

三是注重整体效果性,由于教室就是实习场地,实习场所就是教室,教学环境真实了,把课本上难以理解的内容变成了摸得着看得见的实物,做到理论联系实践,通过动手实践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用多种综合教学方法的联合来完成实习教学。因此,强调理论知识和实际动手操作同等重要,是职业教育教学的一个显著特点。

四、一体化教学的方式

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是综合性的授课方式,教师应帮助学生了解理论知识和熟习动手操作。授课中不仅用讲解法,还要联合使用其他授课方式,以加深学生对讲解课目的把握和了解。一体化教学的授课主要包含教学方案与提要,授课安排与机制、授课教案与教具、授课考评等。授课进程要在能进行操作实践的课堂进行,教师在授课中先实践演示后讲解,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做到学以致用。每个课题的实践都是对理论授课的归纳和强化,学生能通过实践操作理解理论知识,做到融会贯通,充分掌握。每次操作实践后,学生总结实践的要点和注意事项,写出实习感受并写成实习报告的样式上交。

五、一体化教学的路径

顺应当前形势的需要,教学革新需不断加强,学校要采用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授课方式。实行一体化教学重点是教师的素质。要顺利地实行一体化教学模式,学校一定要对专业知识内容进行调整,拥有优秀的师资团队要和实习结构相配套,构建起不但精通理论教学而且能熟练指导实践技能操作的双师型教师团队是实行一体化教学的重要环节。双师型老师是授课专家,还是技能高手,能运用多种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实现彼此交融与转换。造就双师型教师,应实行理论教师深入工厂企业实践,实习教师进行理论深造的方式,参加地方劳动部门举行的技术培训,使教师能担任本专业的一体化教学。更快地培训双师型教师,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使职业院校的快速进展获得大力的师资力量保障。

第5篇

关键词:理实一体化;探索;技术水平

技工学校是培养具有一定基础理论知识和娴熟操作技能的中、高级实用型技术人才的中等职业学校。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加工技术的迅速发展,社会及企业对技能人才的知识与技能结构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由于原有的教学模式理论与实际脱节,理论课学生不愿上,实际操作不愿练。在实际操作课上还必须复习理论课讲过的内容,浪费资源,还达不到教学的效果。因此,为适应社会和企业用人的需求,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将成为技工教学改革的重点,必将在技工教学领域逐步推行。

一、实施理论与实际操作一体化教学的目的

理实一体化教学法,说通俗点就是:为了使理论与实操能更好地衔接,打破理论课、实验课或实操课的界限,将理论教学和实操教学融为一体,在实践中教理论,在运用中学技术。这种一体化教学模式能很好解决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脱节问题,减少理论课之间及理论与实操课之间知识的重复,增强教学直观性,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参与作用,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技术人才的培养。

二、理论与实际操作一体化教学的实施

推行理实一体化模式教学将会是技工学校教育改革的重点,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呢?本人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浅谈几点:

1.理实一体化课程设置

理实一体化教学要有与专业和规模相吻合的课程设置。具体体现为:教学计划、课程大纲、教材,而课程是集中体现教育理念、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载体。随着科技进步,很多原有的课程体系、结构和内容已跟不上社会、企业对本专业人才提出的培养目标,不能适应理实一体化教学的要求。

现以机械加工技术专业为例,将其专业课程体系进行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实行模块化的课程设置。例如《钳工工艺》每天六节课,(其中一节理论五节实训),四至六周为一个阶段完成一个教学模块,同一模块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教学由一位教师主讲。这种打破传统的专业课程体系,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必将会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技能型紧缺人才的需要。

2.建设理实一体化教学场地

理实一体化教学要有与专业和规模相适应的硬件设备和学习环境。即在同一场地、同一时间完成教学的多种任务。所以,要实施一体化教学,就必须具有既能满足理论教学,又能满足实习教学的“一体化”场所。这就要求实习车间要有足够的工位,必需的教学环境,如黑板甚至是多媒体教学设备。不同的专业、不同的课程要具有不同的设备和环境。

3.教师队伍是实施一体化教学的首要前提

技工学校是培养即要有熟练的操作技能,又要有一定专业理论基础的中级技术工人的摇篮。过去,理论课教师和实习教师是分开的,教师只懂专业理论或操作技能,这就很难适应当今技工教育的要求。实行一体化教学,由于教师要兼负理论和实习两方面的教学工作,这就要求一体化教师既要有严谨的技术理论知识,又要有熟练的操作技能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两者缺一不可。因此,实施一体化教学,高素质的一体化教师队伍是核心、是关键。

若要成为一名合格的一体化教师,应具备以下基本素质:酷爱本专业,对专业技能有锲而不舍的进取精神。要想学好一门技术,成为一个专业的技术行家,首先是从酷爱本专业开始的。要有扎实的、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一体化教学是把理论揉进技能训练中去讲的,要达到这一要求,教师必须有扎实的、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并对本专业当前的新技术、新工艺的发展有一定的了解和研究。要有精湛的专业操作技能。一体化教学的关键是技能训练,所以,从事一体化教学的教师必须具有基本功扎实,操作技能规范、专业技能娴熟、经验丰富的技术水平。总之,教师的专业操作技能不过硬,实施一体化教学就成一句空话。

三、一体化教学突出的是技能训练、讲练结合

因此,先进的实习设施和场地是实施一体化教学的必要条件。一体化教学场地应满足技能训练、理论教学的双重要求,应按教学组织方式进行设置。应保证实习学生一人一岗,一人一位,并有与教学计划相应的工、卡、量具及实习原材料。

理实一体化教学是一项探索性和实践性的工作,也是技工学校、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和方向,由于它涉及面广,前期投入大,工作量多,在短时间内不能顺利、彻底实施一体化教学工作,又因一体化教学要做到时间和空间上的统一,所以不能将所有专业课程都进行一体化教学,必须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办学条件,逐步推行。

参考文献:

[1]钟启泉,张华.课程与教学论[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6篇

关键词:技工学校 一体化教学 优势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2(b)-0184-01

一体化教学是近年来职业教育采取的方法,主要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旨在提高被教育者的综合素质。一般是由一位教师或一组教师共同制定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进度内容,使受教育者能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及时消化吸收,教学效果显著。下面,我从六个方面来和大家一起学习“一体化教学”相关内容。

1.探索一体化教学的背景

(1)理论与实践逻辑关系来看:实践是理论的基础,理论来自于实践,并指导实践、促进更好地实践。理论与实践在不断的检验、总结中螺旋式地发展,互相依赖、互相促进。理论和实践是表达知识的两个层面,作为知识研究其实就是一体的。(2)社会迅速发展的产物:近年来,职业教育训练大大滞后于职业技术变化,职业学校不能及时快速地根据社会产业结构调整和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实际需要培养合适的技术技能人才。以上状况的出现主要是由于职业教育的教学思维、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未得到及时有效革新,人才的培养难以达到预期的目标,因而,快速培养技能人才,实施一体化教学势在必行。

2.一体化教学模式的优越性

(1)优化课程结构,让课堂“活”起来

为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关键在于对教学内容进行“过滤”和“还原”式的精细化处理,将教学与生产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增大实践教学的比例,使课堂教学回归到职业教育的本质,教学不再单纯局限于课堂,让学生在实践中增强对知识和技能的深入化了解。一体化教学突破传统的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组织形式,把车间搬进课堂、把课堂引进车间,推行“教学工厂”模式,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实践工作中去,教师的讲与做、学生的学与练紧密结合,活跃了课堂气氛,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切实强化学生的实践技能和职业能力。(2)强化岗位技能,让学生“动”起来。现代社会需要的是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要求具备较强的实践应用能力。为达成这一目标,必须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改变传统教学方法,注重理论教学和实践技能性教学的结合,密切关注社会生产和科技进步,使教学方法和内容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相契合,真正实现学有所用。在教学实践工作中,预分配实习就是其中成功的尝试,就让学生深入感受企业文化,熟悉企业生产过程和岗位技能要求,在生产实践、社会服务和企业技术研发中提高技能水平,实现学校育人和行业发展、企业人才需求的“无缝对接”。

3.一体化教学过程应把握的环节

实施好一体化教学,必须要把握好以下几个环节。(1)开发一体化校本教材。一体化教材是实施一体化教学的基础。合理化的教材是教师授课、学生学习的主要信息载体,与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密不可分。因此应立足实际,根据各自的师资、设备等基本情况,周密研讨,集体讨论,有选择地将部分课程实施”一体化”教学,并编写适合本校特色的实施性专业教学计划。(2)教学方法与过程的设计。“一体化”教学的关键在于理论与实习穿行,如何将两者有机融合,在教学实施中,其教学尺度难以把握。在教学过程中对如何适时的穿插录象、投影、挂图、实物拆卸、板书、讲述等,教师在备课时必须充分考虑,做出周密的计划与安排。

4.注重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一体化教学能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我们所开展的一体化教学,由于直观的刺激作用,学生提高了对所学知识的兴趣,他们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自觉地、积极地参加与教学活动,在这个课程中获得直接经验,进而逐渐形成各自能力倾向和才能创造。采用“一体化”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模式,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操作能力也不断提升。“一体化”教学立足于学生的本性,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个性的自由发展,有助于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开拓精神和创新才能。一体化教学就是将素质教育真正从教育思想走向教育实践的较好尝试,学生在技能操作上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5.积极建设一体化教学师资力量

既能胜任理论教学,又能指导实习操作的“一体化教师”队伍是实施一体化教学的关键。一体化教学要求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讲授理论,而且要有熟练的操作技能,因此要加大一体化师资的培养力度,针对我校的具体情况,我认为应该多方法、多渠道来培养和引进一体化教师队伍:(1)立足本校,不等不靠,内部挖潜。积极引进高校或职业技术院校优秀毕业生。对这些人才要“引进来,留得住”,在教学实践中锻炼他们的教学、管理能力,使之快速成为合格的技校教师。(2)依托行业各厂矿企业的技术优势,聘请厂矿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和操作能手作技校的兼职教师,利用他们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现场经验,充实我们的教学。(3)广大离退休技术人员也是技校可以利用的宝贵财富。这些人员从事技术工作几十年,他们积累的经验和知识就是活生生的教科书。将他们纳入到我们的教师队伍中,必将使我们的教学质量上升一个台阶,使我们的教师和学生从中受益非浅。

第7篇

一体化教学模式应具备六个方面的内容要求,即:一体化教学内容设计、一体化教学组织与实施策略、一体化的教学过程设计、一体化的评价方法、一体化教学场地、和一体化师资队伍建设。

关键词:

一体化教学模式;电子技术应用;LED封装;模式创新

长期以来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渴望推动了职业教育的不断进步,也使得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的进程步伐不断加快,由于一体化教学模式下的人才培养的目标更加贴近企业的的需求,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有着无以伦比的优越性,因此对于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教学很多职业院校开始了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1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内容

一体化教学模式,是运用现代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技术、手段和教学方法,通过设计和组织,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融合于一体的一种教学模式。一体化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以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目标”的教学理念,师生双方共同参入教学的全过程,学中做,做中学,融教、学、做于一体。一体化教学模式应具备六个方面的内容要求,即:一体化教学内容设计、一体化教学组织与实施策略、一体化的教学过程设计、一体化的评价方法、一体化教学场地、和一体化师资队伍建设。

2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要求

2.1一体化教学内容的设计要求(LED封装专业)

一体化教学内容设计来源于一体化的课程标准,是以工作任务为载体进行理实一体进行教学的,依据是对一体化课程的定义:“以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典型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设计课程体系和内容,按照工作过程的顺序和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进行教学设计并安排教学活动。因此课程定位与方向、课程内容与要求、教学过程与评价等都要突出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注重培养学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尤其是要结合各专业特点,各职业领域对各个工种层次的具体要求,寓思想道德教育于各专业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之中,进一步突出职业道德、职业精神和职业素养的培养。对于专业领域的一体化课程安排首先要进行职业调研提取典型工作任务并进行企业专家访谈进行确定。

2.2一体化教学组织与实施策略

在一体化教学的过程中,首先在识别学生的各自的特点与前后课程的连贯性后,组织形式可以是个体的,也可以小组的,例如对于引导文的学习,我们就要求在课余时间自主学习,而对课内的学习活动,我们则采取小组的形式,每个组选一位负责人。负责小组的分工与合作并监督任务的完成进度。小组的负责人要求主动积极,应依照其考评的结果在下个学习内容中给以调整,确保团队的活性。在一体化教学的具体实施过程中,一是要结合本次学习任务的特点以及和前后学习任务的关联性,找出难点重点,新的知识与技能点,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课时中要安排集中讲授、讨论重点、难点、各小组的共性问题点,二是要在过程中发现个小组的个性问题,可以单独辅导或者示范指导;三是要注意教、学法的多样性的采用,使得课堂学习氛围活跃;例如经常采用的四段法、任务驱动、头脑风暴法、角色扮演、仿真教学法、情景教学、引导文法;分组讨论或展示讲解其学习成果。

2.3一体化的教学过程设计的要求

一体化教学内容是突出工作任务,一体化教学过程是突出学生自主学习,一体化教学组织是边做边学,因此工作任务完成的过程就是学习任务完成的过程,遵循六步法的原则:明确任务、资讯信息、决策、计划、检查控制、评价反馈。在整个过程中,必须围绕教学目标进行如何教,如何学的设计。

2.4一体化的评价方法

职业教育是以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技能型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要、服务产业为目标,以培养具有基础理论知识扎实、技术应用能力强、综合能力高、职业素养好等基本职业素质要求的毕业生为任务。职业教育必须改革传统的评价方式,制定与职业教育特点、社会需求相适应的评价方法。

2.5一体化教学场地的要求

实习实训基地是实施一体化教学的保证。一体化教学注重生产实际氛围的创造,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增加、优化设备投入是保证教学实施的重要措施。一体化教学场地包含校内的一体化工作站、校外的实习实训基地,而深入校企合作模式,引入一体化教学工厂将是最有效的手段,校企共建一体化教学工厂、双方优势互补为企业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提供了保障,真正可以做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目标的无缝对接。

2.6一体化师资的要求

一体化教师必须围绕一体化课程的学习任务,能提供有效的各种学习材料、针对教学过程出现的各种学习问题予以解决,最终能在规定的学时内,指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为主、完成指定的学习任务(往往是以产品形式为最终成果的)。因此一体化教师是既能够从事理论教学,又能够从事教学实践教学还应该具备一定企业工作经验和管理能力的教师。

3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创新

3.1组织形式的创新

一体化教学的组织形式可以有个体、小组,而以公司化管理模式进行组织教学则是一种新的组织形式的探索,这种形式更能使得学生身临其境,各个学员起到企业角色扮演的作用、同时起到监督相互考核的作用,具体的方法是将每个班级作为一个集团公司,每个小组对应一个公司,选一位总经理,而该班的一体化教师就是总裁。

3.2评价模式的创新

一体化教学评价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是为提高学习效率,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提供服务的发展性评价,因此具有:自我评价、相互评价、教师评价、企业评价等多种形式。评价内容要多元化:注重综合职业能力的发展而不仅仅是学科知识的积累。评价过程动态化:不仅仅是关注结果,而且将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结合起来,有利于促进评价对象的转变。

3.3一体化企业典型案例的应用

企业的典型案例的应用,要选择合适的教学过程的一个阶段进行设计,要求典型案例是与课程的教学目标关联的,是课程学时能满足的,企业案例能激发学生兴趣的并能积极思考的,对于能力培养有帮助的。实行一体化教学改革为企业培养高技能人才服务,是职业教育的一条切实可行的道路,也只有适应市场不断探索一体化教学创新模式才能真正对接现代企业对于高技能人才的需求。

作者:朱素爱 单位:惠州市技师学院

第8篇

因此,做好临床带教,将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很好地结合起来,为将来培养合格的实用型人才,是临床带教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作为一所综合性医院口腔科,我们承担实习教学的学生有三年制大专生和五年制本科生,来自全国各地4所军地院校。口腔医学专业5年制本科生的毕业实习是医学生成长为合格临床医生的重要培养阶段[3]。高等医学教育必须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4]。对于如何加强综合性医院口腔科实习生的带教工作,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口腔医生,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5]。我们在长期的口腔医学临床教学实践中发现我国以学科为基础的教学模式存在的一些问题[6]:(1)学生的理论水平千差万别,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多是畏首畏尾;(2)临床实践技能没有理论知识这么系统化,学习起来需要学生多积累、多体会;(3)实习生往往沦为老师临床工作的助手,缺乏主动学习的积极性;(4)医患关系紧张,学生实习动手机会少;(5)缺乏老师、学生间互动交流。更难谈上因材施教,单个学生也没有渠道反馈老师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是否恰当。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教研室尝试探讨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方法。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方法是将系统的理论知识融入实践当中,在实践中复习理论,在理论的基础上掌握实践技能,顺利实现实习期间由理论向实践的过渡过程。其教学方法灵活多样,生动具体,能很好地调动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的思维。将抽象的理论具体化,将零散的实践技能系统化,既在实践中巩固了理论,更在理论的基础上升华实践技能。其优势在于将理论知识的具体章节与实践过程中的具体操作相结合,把熟悉的理论知识落实为具体的动手能力。

1964年BANOWS首先提出了“医学教育中的模拟病人”的概念[7],即标准化病人(Standardizedpatients,SP),指那些经过标准化、系统化培训后,能准确表现病人实际临床问题的正常人或病人。SP已经被西方各国医学院校广泛应用在临床教学与考核上,加拿大、美国、日本等国已经或将在医师执照考试中的临床技能测试部分使用SP[8].SP在我国应用尚不广泛,仍处于探索实践阶段[9]。由于培训和使用SP需要大量经费和时间,为减少投入,一些学者尝试将医学生进行培训后充当SP[10]。结果显示:应用学生标准化病人(Studentasstandardizedpatients,SSP),可以缩短SP培训时间和减少费用支出。我们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尝试使用SSP,起到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1可行性分析

医学学习的过程形式上是先理论后实践,实际上实践立足于理论却又不拘泥于理论,理论运用于实践而又因实践的过程而进一步丰富及深刻,两者密不可分、相辅相成。因此,学生在实习的过程中需要在实践中思考对应的理论知识,有备而来,又能随机应变。必须有积极思考的态度。教师的工作实际上起到的是“桥梁”的作用,将学生从单调、教条的理论知识过渡到具体、多变的实践操作中。教学过程中只有将理论和实践真正结合到一起,而不是将理论和实践机械地分开,才能真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观能动性和创新意识。在熟悉实践操作的过程中,加深对理论的认识。

2实际教学过程

2.1整体思路

以下齿槽神经阻滞麻醉的教学为例,20名四年级口腔专业学生参与教学。将教学过程存在的重点难点融于课堂讨论中,以学生分组讨论和互相操作为教学方式,探讨麻醉过程操作要点及麻醉区域涉及的知识点。然后两两分组互相进行麻醉操作,引导被麻醉者说出麻醉区域,加深理解。而操作者可以边操作边口述要点,加深印象。

2.2分组讨论

下齿槽神经阻滞麻醉属齿槽外科中最常用的麻醉方法之一,针对知识中的重点,结合教学大纲需求,设置了以下几方面的主题。主题包括:1、麻醉时椅位的调整,对患者的要求;2、麻醉操作中针管的高度、角度,进针的标志点、进针深度,麻药注射方法及量;3、麻醉成功后麻药起效的时间及作用范围;将20个同学2人一组,分为10组,两两讨论。

2.3互相操作

讨论完成之后,每个小组两两之间互相实施麻醉操作。操作的一方边操作边口述要点,麻醉完成以后,被麻醉者说出麻药起效的时间及作用范围;总结之后,互换位置再次实施麻醉。小组成员间相互协作,共同提高理论及实践技能水平。

2.4考核方式

学时结束后采用综合考核的方式,即理论考试(笔试)占40%,实践技能占60%。理论考试采用闭卷,实践技能考核采用小组成员两两之间给对方评分的方式进行,最后进行综合。有典型的操作错误或疑难点可以提出,进行课堂讨论。

3教学效果

通过课后回访显示,所有20名学生都积极参与了各自小组主题的准备工作。其中19名学生(占95%)认为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对知识的掌握更加全面而且生动具体、印象深刻,比如被麻醉成功后,始终能回忆起麻醉的作用范围。对于实践的操作,因为良好的互动配合,减轻了实习过程中畏首畏尾,机会不多的困惑,增强了今后临床操作的信心。并且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得了知识、技能和互相交流的机会,并希望这种教学模式能在多学科开展。有18名学生对教学的局限性和改进之处提出建议。只有1名学生(5%)表示不喜欢或不愿意参加这种教学活动。考核结果显示,全班同学均考核及格,其中最高分98分,最低分81分。85分以上18人,占90%。

第9篇

关键词 技工院校 汽车营销 一体化现状

一、技工院校汽车营销课程一体化教学的现状

(一)一体化教学的意识不强

一体化教学的意识不强是当前技工院校汽车营销课程一体化教学中存在的主观问题。很多技校院校的教师对于自己的工作仅仅局限在理论课堂上,他们将更多地时间用于备课和教书,并没有意识到一体化教学对于开展汽车营销课程的重要性。缺乏一体化教学的意识就会使得教师在工作中不能安排做够的时间进行实践培训,对于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技能水平的提升都造成一定的障碍。

(二)师资力量满足不了教学需求

师资力量满足不了教学需求是当前技工院校汽车营销课程一体化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就目前技工院校的专业技能来看,很多汽车营销方面的教师并不是本专业出身的,很多教师都是非专业或者是中途转到汽车营销这方面。这对于开展工作极为不利。另一方面,教师的教学内容仅仅来源于课本,教师自身缺乏实践或者经验,因此教学内容具有偏颇性。

(三)教材脱离社会实际情况

教材脱离社会实际情况是当前技工院校汽车营销课程一体化教学中存在的重要问题。现在,很多技工院校使用的教材都是理论的知识为主,很少有贴切当前汽车行业实践的相关知识。并且这些辅导材料虽然是经过修订,但是大致内容依然停留在几年前,与当前的社会汽车行业发展有很大的脱节。

(四)教学模式陈旧

教学模式陈旧是的当前技工院校汽车营销课程一体化教学中存在的基本问题。就目前来说,教学模式依旧是传统的填鸭式教育,在课堂上,教师依然是“我讲你学”这样的教学方式。这样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同时,单纯理论性知识的讲述并不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总体来说,不利于学生的综合发展。

(五)实训场所建设有待于提高

实训场所建设有待于提高是当前技工院校汽车营销课程一体化教学中存在的关键性问题。我们这里提到的实训场所的建设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基础设施,实训场所应该包括汽车销售实训地方、销售地方以及软件的实训地方。但是在目前,很多院校的实训场所仅仅是一个模型,各方面的基础设施并不具备。另外,实训场所的规模不大,实训场所应该模仿4S店来构建,让学生真正进入氛围,但是目前许多院校这方面并没有做到位。

二、技工院校汽车营销课程一体化教学的重要性

(一)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

技工院校汽车营销课程一体化教学开展得好可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一体化教学不但重视学生的理论知识,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技能水平也有要求。因此,理论结合实际的学习方式可以提高技校学生的专业技能。

(二)提高技工院校的教学水平

技工院校汽车营销课程一体化教学开展得好可以提高技工院校的教学水平。技工院校的教学水平较之普通高校来说有很大的差距,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开展一体化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提高技工院校的教学水平,推动其教学质量。

三、技工院校汽车营销课程一体化教学的改革

(一)培养并提高教师的一体化教学意识

培养并提高教师的一体化教学意识是解决当前技工院校汽车营销课程一体化教学存在问题的基础。教师只要从主观上重视了一体化教学,改变长期以来养成的教学习惯,才不会单方面重视理论而忽视了实践工作。教师首先要理解一体化教学的重要性,真正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以提高学生的技能为目标安排相关的教学活动。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解决当前技工院校汽车营销课程一体化教学存在问题的重要要求。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主要体现在提高教师的专业实践技能水平,造就一支“双师”素质与“双师”结构的专业教学团队,从而转变教育服务理念,转变教学实习模式,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素质,促进专业建设和专业开发。

(三)不断更新教材

不断更新教材是解决当前技工院校汽车营销课程一体化教学存在问题的主要措施。教材是学生接受知识的基础,因此,只有教材与时俱进,贴近实际。学生接受的东西才能够从根本上满足汽车销售企业对专业销售人才的需求。如我院在这方面也不断努力,组织教师结合我院学生实际,编写出《汽车销售流程实训教材》。该书是以汽车销售流程为主线,遵循企业实际工作任务,针对完成工作任务所需的知识和能力进行学习情境设计,教学方案的实施采取任务驱动模式,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际操作能力,效果显著。

(四)优化教学模式

优化教学模式是解决当前技工院校汽车营销课程一体化教学存在问题的重要措施。教师可以通过合作教学方式、鼓励学生质疑、探究式教学法等多种形式的方式对学生开展教育。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爱上这种课堂,才能够主动去学习,主动去掌握专业知识。学生才能够真正地接受一体化教学的教育,真正提高自身技能水平。

(五)加强实训场所的建设

加强实训场所的建设解决当前技工院校汽车营销课程一体化教学存在问题的重要措施。我们这里提到的加强实训场所的建设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真正要在实训场所做好销售实训区域、客户接待区域以及软件销售区域的建设,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另一方面要真正扩大实训场所的建设,使实训基地方针实体4S店,完成从售前到售后一体化实训基地建设,仿真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更快的投入到工作中去,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孙旭.汽车专业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方式的探索[J].大众科技,2008,(11).

[2]王奎英.职业教育一体化教学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09,(05).

第10篇

关键词:焊接检验 一体化 实施过程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1(a)-0088-01

焊接质量检验是焊接结构质量保证的重要一环。由于焊接结构的特殊性、复杂性和质量的重要性,决定了为确保焊接结构的完整性、可靠性、安全性和使用性,除遵循一定的管理程序和管理制度以外,必须采用相应的检验手段来加以实现和确定。焊接检验可以说是焊接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一个判断焊接质量最重要的环节。《焊接检验》课程注重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培养,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实用性。因此,对《焊接检验》课程实现一体化的教学,可以大大提高《焊接检验》课程的教学水平,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1 《焊接检验》课程一体化教学模式实施的必要性

1.1 《焊接检验》课程的教学现状

《焊接检验》课程主要包括焊接检验基础知识、焊缝外观检测和五大无损检验方法(射线、超声、磁粉、渗透、涡流)等。该课程注重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培养,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实用性。而传统的《焊接检验》课程,除了一本教材,老师制作的多媒体课件以及从网上下载的无损检测试验的相关视频外,没有实训。这就使《焊接检验》在理论上不能讲透彻,实训上一头雾水。结果,在课程结束后,学生完全不能操作检验设备。可以说,学生学完《焊接检验》课程只了解一点简单的理论知识,其他的一概不知。而对于老师,也没有什么操作设备的能力,也只能尽自己所能,把自己自学到的知识传授各学生。所以,从整体上来说,《焊接检验》课程的教学效果不是很好。

1.2 一体化教学模式的优势

(1)提高《焊接检验》课程的教学质量。通过对焊接检验课程实施一体化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这样学生既可以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训,同时又可以通过实训来验证理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更多的是起到引导的作用,成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2)提高了教师的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一体化教学要求教师不仅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讲授专业理论课,而且有熟练的操作技能指导生产实习,成为能文能武的“双师型”的教师。一体化教学对教师的要求高了,教师的压力工作量大了,同时也锻炼培养了教师,促使教师努力钻研业务,苦练操作技能,提高教学水平。

(3)提高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利用已学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严格要求自己、积极进取的精神,养成按时完成工作任务的良好习惯。

2 《焊接检验》课程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初步设计

一体化教学的特点是“在练中学、学中练,逐步深入,有效开展”。这就对教学条件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无论是教师还是教学场所都要有所突破,教学观念要更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一体化

通过对学生的调查分析,总结《焊接检验》课程传统的教学模式所存在的问题。根据存在的问题,优化《焊接检验》课程的教学内容,制定《焊接检验》课程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将主要内容分成几个单元,制定每个单元的具体能力目标、知识目标和教学要求,制定具体的一体化电子教案和多媒体教学课件。

2.2 教学场所的一体化

一体化教学场所是实施一体化课程的重要物质保障,它既要满足理论教学,又要满足实践教学。所以教学场所既是教室又是实验室。教室要有黑板、课桌、多媒体设备;实验室要有与实验相对应的实验仪器设备。通过学校现有的条件,改建一个能完成焊接检验的一体化教学场所。

2.3 教师的一体化

教师队伍一体化是实施一体化教学的关键。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科研单位进行学习,了解焊接检验方法、检验设备和检验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其次,参加焊接检验能力的培训,使教师不但具有操作设备的能力,还具有一个焊接质检员的基本能力。

3 《焊接检验》课程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

3.1 认识学习

认识学习主要的目的是让学生明白自己的任务,了解理论和实践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焊接检测设备比较精密,而技工院校的学生基础又比较薄弱,所以,在认识学习的时候,学生主要观察,指导教师进行演示,从而为下一步的理论和实践奠定基础。教师在演示过程中,学生会看到操作过程和结果,特别是学生在看到检测过程中的一些现象,会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会产生强烈的自己动手的愿望。

3.2 理论讲解

在认识学习的时候,学生观察到检测的结果,不知道一些具体的工作原理和如何选择工艺参数,在认识学习的时候可以学生和老师提出问题,在理论讲解时来完成。在理论讲解是主要利用多媒体和已损坏的设备。多媒体课件采取一些动画,使设备的工作原理和工作参数等在理解上简单化。已损坏的设备可以让学生动手拆卸,掌握设备里面的一些构造。从而,为实践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

3.3 实践学习

在实践学习中,由于学校的设备少,将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教师要维护好学生的秩序。教师在注重学生的检测过程和检测结果的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检测习惯,学生要严格按照检测程序来进行检测,严格遵守焊接检测实验室规则,培养学生检测的科学性和严谨性的能力,缩短学生从“学”与“用”之间的距离。

4 结语

《焊接检验》课程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提高焊接检验课程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通过实践中的实际操作不仅能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知识,加强实践能力。因此,在焊接教学中实行一体化教学,既能培养更多满足当代社会所需的多方面人才,又能使学生能够达到企业的要求,在焊接方面培养更多高技术人员。

参考文献

[1] 戴建法,金扬凯.《电子线路》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科技信息,2006(9):222-223.

[2] 张国政.《焊接生产检验》一体化教学改革探索[J].科技经济市场,2010(6):124-125.

[3] 卞哲英.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探讨[J].教育教学研究,2010(2):104-105.

第11篇

关键词:数控加工;一体化教学;管理实施

1数控加工一体化课程概述

在技工院校以往的专业教学中,多采用的是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即以理论知识为主要的传授内容,没有重视学生的动手实践环节,忽视了实际操作给教学成效和学生能力培养带来的重要作用。这种教学模式将科学理论和实践教学剥离开来,没有达到职业教育应该实现的人才培养目标。随着科学技术和设备的普及化,以及岗位对人才的要求逐步提高,掌握一定的科学理论知识同时还具备操作技能、能够解决实际生产问题的人才越来越受到欢迎。为了符合人才培养的新要求,职业院校应该采取一体化的教学方式,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解决好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数控加工是技工院校学生学习的专业之一,开展数控加工一体化课程即要求教师通过分析典型数控加工任务,按照工程流程和学生需要掌握的相关理论知识进行教学设计,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数控工程的理解,同时掌握一定的数控加工操作技巧。

2开展数控加工一体化教学的重要意义

(1)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以往枯燥的课堂所不同的是,一体化课程教学中将纳入较多的实践操作环节,这能够有效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有机会在学习中产生思考、提出问题和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比如子弹挂件加工,学生可以从设计到制作都发挥自身的能动性,让学生有参与和体验的机会,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能够体会到乐趣,对这一专业的学习兴趣也就增加了。(2)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学生在完成某一项实践任务时,由于涉及到网络收集资料、讨论加工工艺、明确检测方法、准备材料及熟悉加工设备、进行加工操作等多个环节,往往需要进行团队合作,将各自的知识运用到解决任务中去。比如加工零件,在老师安排好任务及分组后,组内需要进行任务分工,确定资料收集、图样分析、加工过程及材料准备等多个环节的负责人,通过共同的努力制定合理的加工方案并完成加工任务。这样以来,不仅让学生有独立思考的空间,还增进了学生间的交流,培养了学生们的团队合作意识。(3)拉近学生与岗位的距离。一体化教学中涉及的实践操作多来源于实际生产,即按照生产过程进行实践课程设计的,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不仅加强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还熟悉了生产环境、生产设备、生产过程等,能够有助于将来更好地适应工作岗位。

3数控加工一体化教学实施策略

(1)教学中明确学生的中心地位。数控加工一体化教学过程中,教学应该始终是课堂的引导者,学生才是整个教学的中心,所有的教学设计都应该围绕学生知识掌握和能力培养来进行,让学生通过多听、多看、多做、多讨论和多思考来加强主观能力,例如专业操作技能、专业理论基础知识、专业素养和工作态度等。(2)细化教学组织设计。数控加工不可避免地要纳入车间训练环节,但数控加工一体化教学并不是简单的将教室和工厂进行叠加,必须将理论知识巧妙合理地赋予到实践载体上,细化教学组织设计,才能发挥出一体化教学模式在数控加工教学中的优势。以数控加工流程来看,教学环节可划分为明确学习任务、制定工艺文件、编辑加工程序、完成零件加工、评估加工情况、修正工艺文件和课堂评价反馈这七个环节。教学可从以上七个环节入手进行教学组织细化,比如对专业教室进行改造以方便学生进行操作观察、通过合理划分实训工作小组来让每个学生都要动手操作的机会、设立实践操作交流平台和教师点评环节等。此外,在一体化教学中应该提倡教师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和事后总结评价,而不是仅仅以学生的参与度和动手操作时间为衡量依据,这主要基于两点:一是能够让学生沿着老师的思路思考问题和提出问题,让七个教学环节能够顺利推进,二是要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纠正,特别是动手操作环节出现的问题,要遏制不良操作习惯的养成。(3)注重知识的循序渐进。数控加工是一门专业性极强的学科,同时还具备了复杂系统的科学理论体系,职业教学往往很容易忽视科学理论对学生长期发展的重要性,而仅传授给学生操作技巧,这些技巧仅仅只能满足基本的岗位需求,学生难以做到举一反三。若想有所进步,就必须对操作的原理和相关理论体系进行说明,而考虑到数控加工知识的复杂性,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意知识的循序渐进,让学生从了解设备运转机理到逐步能够动手操作,甚至是进行改造等。

4结语

总的来说,一体化教学模式改变了以往教学模式中理论与实践脱离的问题,让老师能够创设一定的科学学习情景,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结合理论解决问题,在知识存储量不断增加的同时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培养。但一体化教学模式是一项复杂且系统的新型教学方式,老师不能简单地看成两类教学的简单相加,若想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发挥出一体化教学在学生能力培养上的优势,还需重视细节处理,积极对学生进行引导,帮助学生发展问题和寻找解决方案,促进学生间的信息表达和交流。特别是对于数控一体化这种专业性极强的学科,加强一体化教学细节设计不光影响到学生当前的学习效果,还将对学生今后能否快速适应工作岗位有着决定性意义。

作者:白胜斌 栗雅辉 苏跃龙 单位:石家庄市机械技工学校

参考文献:

[1]孙伟宏,王东生,钱燕,夏灵芝,顾关胜.从案例到反思: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教通讯),2008(02).

[2]秦淑仙.数控车床操作与编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S2).

第12篇

关键词:《汽车钣金与喷涂》课程;一体化教学;理论与实操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7-0172-02

近年来,我国的汽车拥有量步入了跨越式发展新阶段,我国汽车拥有不仅有了量的增加,更重要是实现了质的飞跃。汽车性能得到极大提高,无故障行使里程越来越长,就单车而言,其日常维修工作量明显减少。在汽车拥有量与交通事故同步增长的背景下,汽车维修企业的维修对象也从以维修、维护为主逐步转变为以事故车修复为主的格局,这也是当今发达国家汽车维修业的发展趋势。中国目前已是世界第二大汽车销售国家和第三大汽车生产国家,拥有的汽车维修企业已达20余万家,然而合格的汽车钣喷和美容装潢人员只有不到5万人,市场缺口达20万左右,企业对汽车钣金维修技术工人的需求量呈明显上升态势,中、高级汽车钣金维修技术人才短缺,已成为困扰汽车维修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一、传统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企业岗位需求

《汽车钣金与喷涂》课程,又名车身修复技术,主要指培养铜工和漆工的工作技能的一门专业课程。学校在2010年购买了部分钣金与喷涂的实习操作设备,而后在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开设了钣金与喷涂课程。教学组织形式为理论讲解40课时,课程实周,在校内对废旧车门板进行修复。多年从事职教的教师发现,在企业只需几个月就能熟练掌握的技能,学生在职业学校学两年仍然不会。原因是多方面的,实训设备的不足和合作企业的缺乏是其中的重要原因。我们专业教学流于纸上谈兵,没有给学生足够多的实际操作机会。一年级没有安排实习项目,到二年级安排实习项目,又缺乏教师指导,使得技能教育大打折扣,这样的办学模式必须变革。

二、钣金与喷涂课程一体化教学的实施

针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学校决定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代替传统的理实分开的教学模式。所谓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就是将理论教学和生产实践结合起来的教学,其内涵主要是打破传统的学科体系和教学模式,根据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来重新整合教学资源,体现能力本位的特点。

1.一体化教学的特点是:(1)教师一体化:即专业理论课教师与实习指导课教师构成了一体。钣金涂装理论授课老师与实习指导老师同步教学。(2)教材一体化:即理论课教材与实习课教材构成了一体。学生拿到的是一本综合教材,其中以操作为主,在教学生如何操作的过程中,穿插一些必要的理论知识。(3)教室一体化:即理论教室和实习车间构成了一体。在实习车间中安排一间教室,用于理论授课。这种教学模式能较好地解决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的脱节问题,减少理论课之间及理论课与实习课之间知识的重复,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参与作用,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2.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1)修订教学计划。教学计划是教学安排、组织的依据,是实施一体化教学的前提。一般专业教学计划课程设置为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工艺课和实训课五个部分,这样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安排适应不了一体化教学需要。为此,我校根据培养目标将专业课、工艺课和实训课三合为一,将专业教学计划课程设置为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一体化教学课三部分。(2)编写一体化教材。依据教学大纲及国家职业标准按科学性、合理性、实用性、针对性、适时性、有效性原则编写一体化教材是实施一体化教学的基础。因此,学校组织教师对原有单独的各门课程的教材进行了有机整合并参照有关的专业资料,编写了一体化教材,即《汽车钣金与喷涂一体化》教材。(3)培养双师型师资。即使有了再完善的计划再完美的教材,如果仍然采用理论教师讲理论、实习教师指导实习的教学模式,一体化教学就如同空谈。所以建设一支既能胜任理论教学又能指导实习操作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是实施一体化教学的关键。因此,学校下大气力进行“双师型”教师的培养。通过组织理论教师利用节假日进汽修工厂顶岗锻炼,参加技能培训,让实习老教师传、帮、带以弥补其操作技能的不足,使理论老师具有一定钣喷操作技能;组织实习指导教师参加成人教育、自学考试以提高其理论水平,使钣金实习老师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

3.钣金与喷涂课程中模块化的一体教学。教学组织采用“六步法”,即现场教授、示范演示、分组训练、现场考核、分析问题、总结经验。现场讲解:主讲老师在实训所需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要点的讲解;示范演示:主要有企业的工程师在现场演示项目操作的具体步骤;分组训练:学生按照指导老师的要求进行现场练习;现场考核:本环节由指导老师对学生进行操作技能的考试;分析问题:根据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的问题来修正操作方法;总结经验:学生对教学项目进行记录和总结,并交实习报告。

根据钣金与喷涂的课程特点及各章节内容,采用模块化的一体化教学,将课程划分为十七个模块,其中钣金为车门内饰板的拆装与更换、车窗玻璃及玻璃升降器的拆装与更换、门锁机构的拆装与更换、后视镜的拆装与更换、前保险杠总成的拆装与更换、前照灯总成的拆装与更换等十二个模块,喷涂为底材处理、涂原子灰、中涂作业、调色、面漆施涂五个模块。每一个模块通过现场教授、示范演示、分组训练后都必须现场考核。

三、开展汽车钣金与喷涂理实一体化教学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以行动为导向的项目需要学生必须具备有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为前提。

2.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有待提高,课前必须做好充分的预习准备工作。

3.现有的教学设备配置模式实训场景要与新的教学模式相匹配,现行的教师教学评价体系要与新的教学模式相适应。

4.现行的学生成绩评定体系要与新的教学模式相适应。

5.教师教学观念教学组织习惯需要较大的转变,需要时间来磨合。

参考文献:

[1]张立新.结合示范校建设探索汽车实训基地建设之路[J].辽宁高职学报,20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