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师德格言

师德格言

时间:2022-03-25 23:05:3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师德格言,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师德格言

第1篇

关键词:知行合一;中职学校;师德建设;途径

一、“知行合一”的含义

“知行合一”是中国古代哲学中认识论和实践论的命题。明武宗正德三年,心学集大成者王守仁在贵阳文明书院讲学,首次提出“知行合一”说。

王守仁认为,知行是一回事,不能分为“两截”。他说:“知行原是两个字,说一个工夫”。从道德教育上看,他极力反对道德教育上的知行脱节及“知而不行”,突出地把一切道德归之于个体的自觉行动。道德意识离不开道德行为,道德行为也离不开道德意识,二者互为表里,不可分离。

以知为行,知决定行。王守仁说:“真知即所以为行,不行不足谓之知;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工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他的意思是说,道德之知是人行为的指导,而行动是达到“良知”的工夫。知必然要表现为行,不行不能算真知。道德认识和道德意识必然表现为道德行为,如果不去行动,不能算是真知。王守仁认为:良知。无不行,而自觉的行,也就是知。

二、中职教育对教师职业素养的要求

教师既是知识种子的传播者,又是文明之树的培育者,既是人类灵魂的塑造者,又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开拓者,是年轻一代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和光辉典范。因而,教师是学生的镜子,教师的言行是构成对学生影响的最现实的因素之一,它不仅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状况及其效果,而且影响着学生人格等心理品质的形成和心理健康的发展水平。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的职业道德不仅仅是个人的行为,而是联系着整个社会,联系着人类历史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中国的国情和教育体制,决定了中职教育的对象是中考的失利者,由于诸多的主客观原因,导致他们中的大多数成了意志品质和行为习惯、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自控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等多方面均差的“后进生”,而中职教育的目标就是要把这样的后进生培养成为地方经济建设的合格人才,这就要求中职教育者必须具备更高的职业修养,不仅要有较高的教学专业技能水平、教育管理能力和艺术、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性,更要有“海纳百川”的博怀,包容、接受学生的种种不良言行;要确立“人人有才,人无全才,扬长避短,个个人才”的新型成才观,常怀一颗平常心,善于蹲下身来用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不计得失,为学生的成长发展忘我工作。在教育中,既要言传,更重身教,身体力行,以自己的优良品质教育影响学生,处处为师,事事为范。所以,中职学校更要重视师德建设,理论学习与教育实践并举,促使教师知行合一,言行一致,养成高尚的职业情操。

三、中等专业学校师德建设途径

中职教育的特点,给教育者的职业道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故中职学校不仅要注重对教师专业技能的培训,更要高度重视师德建设,不断提高广大教师的职业素养,这样才能有效地防止教师职业倦怠心理的形成,有效提高教育成效。

近年来,我校高度重视师德师风建设,把师德建设融入学校文化制度建设和教师个人成长规划中。在校党支部的统一组织领导下,以工会为主体,教导处、学生处、教科室、专业部等学校各职能部门联动,以培训为主体、活动为载体、考核为抓手,务实细致强化师德师风建设。

1.培训育德

学校重视对全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培养,把师德师风建设列入学校工会常规工作。

(1)重视新教师入门培训

新教师进校任教,师德规范学习是培训的第一课,通过学习讨论《中小学教师师德规范》,内化规范内涵,促使新教师深刻理解《中小学师德规范》中的“三爱”“二人”“一学”的含义。爱国守法是教师的基本要求,爱岗敬业是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关爱学生是师德的灵魂,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通过培训学习,让每一个新教师迈好从业第一步,促使良好师德的形成。

(2)常规化全员培训

只有提升全体教师的职业素养,才能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近年来,无论教育教学常规工作多繁忙,坚持每学期至少一次的师德主题集中学习活动,结合现阶段实际,对全体教师进行师德培训。近几年先后组织全体教职工集中观看了前中国职教学会学术委员会会员、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理事、特级教师蒋乃平老师的题为《师德与快乐德育》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讲座视频,哈尔滨卫生学校副校长、中国家庭教育高级指导师、黑龙江省卫生职业教育心理学会副会长李晓凡老师的题为《让师德在教育中闪光》的系列讲座视频和中国乐知素质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首席讲师、家庭教育和学习方法的终生推广者徐晓东主任所作的《师德来自感谢与爱》的视频讲座及《全国优秀教师事迹报告会》视频等,还聘请专家给教师进行师德专题讲座。通过学习熏陶,提高了广大教师对新时期师德要求的认识,让优秀形象常驻在心,他们就会自觉塑造新时期良好的教师形象。

2.环境养德

因地制宜,充分利用一切资源,营造良好的育德环境。

学校教学楼上,醒目挂着的不仅有校训、校风,还有教风和学风,使广大教师抬头就能看到,提醒自己时刻履行职责。

开展师德格言征集活动,并把每一位教师的师德格言制作成桌签放置在办公桌上,让老师不忘履行自己的承诺。

充分发挥校园网的宣传功能,设立师德师风专题,开设师德每周赠言栏目,勉励教师以德修身,恪守师德;以德修己,弘扬师魂;以德育人,桃李芬芳。

3.活动载德

只有借助一系列的活动,才能把培训所学内化为教师的言行。工会会同相关部门,以“立师德,铸师魂”为主题,积极组织开展各类活动,以活动为载体,内化师德内涵。先后组织开展了《新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解读大讨论、《身边的师德榜样》和《师德规范之我见》《中职学校师德规范》等演讲比赛、“读一本好书”读书活动、每学期主题学习活动心得征文评比等一系列学习活动。组织教师参加慈善捐赠活动,为灾区、贫困地区的学生和本校困难学生捐款赠物;开展师生结对帮教活动,每学期每位教师与一到两名德困生或学困生结对,帮助转化思想、指导学习方法,使学生的思想行为和专业技能不断提高。一系列活动的开展,帮助广大教师内化师德学习内涵,使他们学有榜样,行有目标;活动中教师把所学所感付之于实践,促使教师更好地践行师德规范,知行合一。

4.评比促德

各类学习、活动培训,必须依托考核评比,才能真正行有实效。

严把考核关,每学期坚持以《江阴市中小学教师师德考核标准》对每一个教师进行师德考核,并列入教师年度考核,促使广大教师自觉学习并践行师德规范,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自觉地以师德规范的要求规范衡量自己的言行,快乐学习,幸福工作。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而评优是树立身边典型的最佳途径,能较好地发挥先进的作用,激励广大教师向身边的先进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近年来,学校不仅积极、认真、严格组织开展各级各类教育教学先进的评选工作,还组织开展校内“南华好人”的评比表彰工作,树立南华各类先进典型,激励全体教师吸取先进经验,修炼内功,提高自己的职业修养,并转化为自觉行动,为学校的内涵发展积极进取。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一个学校教育质量的优劣,根本在教师,关键在教师。中职学校的教育特点决定了师德建设的重要性。多途径加强师德建设,激励教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努力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和先进经验,更新观念,与时俱进,培养高度的责任感、事业性和宽阔的胸怀,树立“人人有才,人无全才,扬长避短,个人成才”的新型成才观和学生观,学会用欣赏发展的眼光看学生,以教育培养学生为己任,为学生的成长发展而努力。促使教师在教育实践中不断完善、超越自我,提升师德修养,并汇聚教师团队的道德力量,树立教师群体职业道德风范,营造良好的师德氛围,激励教师知行合一、言行一致,以敬业勤勉、无私奉献的职业精神感染学生,以公平民主、包容博爱的职业品质引导学生,成为学生为人处世、立德立功效仿的榜样、学生成长路上的明镜。坚信一定能使后进生个个成为地方经济建设的合格人才,中职学校的教育也一定会硕果累累。

参考文献:

第2篇

一、维度一:师德的价值取向———工具性与人本性的协调

换言之,在师德建设的实践中往往是更多地研究和关注教师对民族、对国家、对职业、对学生、对学校等外部世界所应具有的职业态度、职业情感、职业良心、职业责任、职业义务等,而较少研究和关注教师个体内心世界产生冲突、失衡时所应采取的态度、信念、行为准则和价值体系,似乎师德只是约束教师的行为,督促教师自觉为国家、民族、社会、学生的利益而尽职尽责的外在手段,忽略了师德对教师个体履行义务、承担责任、提升精神境界、获得幸福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以至于教师自身很难发现师德除了对教育事业、对学校、对学生的意义外,对自己有何意义。因此,师德规范对许多教师成了一种外在的要求和压力,使教师体验到的是更多的压抑和无奈,师德建设也往往流于形式,从而影响师德建设良性运行机制的形成,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康德曾指出,无论是谁在任何时候都不应该把自己和他人仅仅当作工具,而应当永远看作自身就是目的。人是目的,而非手段,康德把这作为一条道德的绝对命令。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学说,更是首先确认人为目的的一贯性和终结性。师德理应充分体现人本主义的深层意蕴和道德上的终极意义。何况,21世纪是人的生命凸显的时代,反映在教育领域,个体生命价值作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进入教育价值选择的视野,对人的生命的尊重和个体幸福的关注也将会成为主流的教育价值取向。因此,我们必须理性地审思师德的工具性价值与人本性价值的意义与定位,寻求师德的工具价值与本体价值之间动态平衡、相互协调的科学关系。师德建设应该走出“目中无人”的功利化、工具化的泥潭,不断适应时代的变化,适应人类对自身认识、理解的发展和深入,适应教师自我意识、主体意识、生命意识的不断增强,关注教师的生命世界和生活世界,提升教师的生命质量和生活的意义。这样,我们的师德规范才更符合人性与社会发展的实际,并在生活、教学中践行而彰显其人本意义与价值,从而师德建设机制才可能获得良性运行与发展。

二、维度二:师德的目标选择———崇高性与正当性的并举

由于受传统师德工具化价值取向的折射,在师德的追求目标上,崇高性往往成为人们对教师的人格期待,从过去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到今天的“为人师表,教书育人”,都在塑造着教师人格至善的神圣道德形象。诸如教师的职业被举奉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教师本身被定格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行为要求被隐喻为:似蜡炬燃烧自己,如春蚕吐尽丝华,像黄牛默默耕耘、呕心沥血。与此相应对教师提出了忠诚教育事业、学为人师、行为示范、无私奉献、做全社会的楷模等相当高的职业道德要求及自身人格修养要求。而一旦师德被贴上“崇高”的标签、罩上“神圣”的炫目光环后,教师就会变得似我非我,失去了本体贴近生活的道德感知,失去了自我、自由和幸福,剩下的往往只是不自觉的单向度的牺牲与奉献,这种偏重崇高性、缺乏现实正当性的师德规范未把师德建设与教师作为专业人员的全面和谐发展以及教师提升个人生命质量的内在需求联系起来,这样脱离教师个人的现实生活世界、缺乏人文内涵的师德使人因承受着人性的苍白而感到敬畏,并最终因其高远而形同虚设。也正因为如此,“当回归现实的生活世界,当面对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功利物欲的横行,粗俗虚假的泛滥,一味标榜神圣的师德当然就不堪一击。于是,人们惊呼教师的‘缺德’:‘人在曹营心在汉’———缺乏事业心;‘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缺乏进取心;对待学生冷漠无情———缺乏爱心;经不起金钱的诱惑———物欲熏心;人格底线坍塌———形象扭曲。所有这些有悖师德的‘反师德’倾向的反常的恶性膨胀,也使得学校这块净土遭遇重度污染,使教师的生活在浓重商业色彩的诱惑下负重前行,导致精神家园的裂变,在丢掉了心理的自由与安全后成为心理疾病的高危人群。”同时,当教师被推上圣坛扮演“圣人”的角色,必然以“完美道德的代言人”出现,必然使教师处于知识垄断者的地位,导致师生关系中教师心理上存在的位差优势,这种先声夺人的俯瞰心态,预定了师生之间在教育过程中的“授—受”关系和在人格上的“主—从”格局的基调,我们所追求的师生平等只能是一种可望而不可即的“镜花水月”。我们知道,作为教师个体和教师群体中的绝大多数人,实际上只是作为平凡人去扮演的一种普通的社会角色,教师职业虽然具有育人的特殊性,但毕竟是一种有着千余万人从事的社会职业,片面强调教师的崇高奉献和牺牲精神而忽视对教师的情感关心、利益保障和需要满足等,且以理想化的社会道德期望作为每一名普通教师的日常生活行为尺度,本身就缺乏人本精神;用社会对教师中精英分子的崇高道德精神的颂扬、赞誉之词与评价度量所有教师的道德状况,也有失公允。况且,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发展的初级阶段,人们的思想觉悟、职业操守还难以达到理想的境界,教师的道德品质的形成既不能脱离社会的经济基础,也不能脱离社会的道德基础,我们应首先肯定教师作为一种职业的正当性,因正当性更多的是面向个体权利的,关涉自我的生活计划与目标追求,是个人的合理性生存状态。而高尚性则更多的是一种面向公共场域的、指向未来理想的高层次吁求,教师德行养成的过程本该是从正当逐步接近高尚的过程,若以高尚作为唯一的目标来面对所有的教师,这不现实且缺少内在的伦理依据。为此,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我们的师德追求目标,从口号满天飞的浮躁而虚幻的理想主义的光环中摆脱出来,在崇高性与正当性之间寻求一个恰当的平衡。毋庸置疑,道德是人们对理想世界的把握方式,本身应该具有超越性,特别是教师职业承载着教书育人的独特使命,的确应该具有更高的目标要求。但要求每个教师都达到理想的神圣至高境界,皆成为社会的表率与楷模,显然背离了人性的复杂性与多样性以及个体发展的阶段性和差异性,忽略了不同个体的不同道德需要和道德境界,无视人类必需的共同“底线伦理”。考虑到当前我国还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转型时期这一社会现实,以强调无私奉献、照亮他人毁灭自己为基本特质的师德目标体系,已经不适应市场经济运行的规则,更理性、更具有人本主义理念的选择应该是使师德规范建立在社会生活的地基上,建构一种以民主法制和公民义务为基础的而又与理想追求相结合的师德规范,让教师走下“圣坛”,融入日常的生活世界中,在体现人文精神理念的师德规范的浸润下,教师们不仅可以毫无保留地奉献,同时也可以问心无愧地索取;不仅自觉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践行道德义务,并同时享受到作为一个“人”的发展权利和自我幸福,进而更好地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

三、维度三:师德的评价标准———先进性与层次性的兼顾

由于传统理想化师德的引领,在教师道德的评价标准上,我们更多地强调一致性与先进性,忽视了广泛性与层次性。其实,每个教师的生存状态和发展的阶段是有差异的,有的处于生存型状态,有的处于享受型状态,有的则处于发展型状态,这便有了不同的教育境界:或属职业谋生之境界,或属专业发展之境界,或属事业追求之境界;于是也就有了不同的从业态度:或尽职,或敬业,或乐业,可以说每个教师选择了什么样的“道”,也就表现出什么样的“德”。由于过去我们的师德建设未曾切实地体现层次性,而一厢情愿地执着于师德先进性的目标追求,更多的是一种与现实存有距离的理想化的口号和定性的格言,所颁布的师德规范在内容上随意性较大,可操作性不强,导致师德规范和规则泛化的现象,从而影响到师德规范整体功能的发挥。当下重要的是,在师德评价标准上,合理确定师德阈限,注重先进性与层次性的结合,并根据大多数教师应当和可能达到的实际水平,建立起内容合理、具有系统分层、细化可操作的师德规范,以对教师整体与个体提出不同层次的职业道德要求。在这方面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的经验,并结合我国国情,将师德规范划分为三个层次:首先,师德理想,它是对教师专业行为的最高要求,集中体现着师德建设的性质和未来发展的方向,体现着教育专业至善至美的道德境界,虽大多数教师难以企及,却能给教师整体树立一个不断追求的终极目标。师德理想主要发挥导向和激励功能。其次,师德原则,它是对教师的中级要求,是指导教师的行为准则。在一般情况下,原则所表明的是教育界认为应当而且能够达到的要求,在执行过程中允许根据情况变通处理,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师德原则主要发挥指导功能。最后,师德规则,它是对教师职业道德的最低要求,是教师个人必须达到的基本要求,也是师德规范的核心部分,规定得更明确、更具体、更有约束力,也更具有操作性。师德规则主要发挥约束功能。一句话,应要求教师在遵守最基本的职业道德规范的基础上,引领教师个人的从教行为与教师群体的道德修养逐渐向更高层次的道德境界迈进。

四、维度四:师德的达成方式———规约性与关怀性的结合

在师德的达成方式上,通常有两种:一是通过刚性的法律制约机制来进行,可称之为规约或法治;另一种是通过柔性的道德制约机制来进行,可称之为关怀或德治。它们分别基于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两个不同的哲学立场,“规约”关注的是人们行为的时下正当性、合法性,而“关怀”则首先关注的是人的存在价值,并由此出发来探究实施人的具体行为的一系列规范性要求。诚如经济学家茅于轼所言:“道德是一种鼓励人们向上的积极力量,它促使人们去关心别人;而法律则是对侵犯别人利益行为的消极制裁。”针对以往师德的价值取向、目标、评价标准等方面的缺失,当今我们在师德建设上,应注重规约性和关怀性的结合,即关注“法治”与“德治”的双重效果。“法治”与“德治”作为师德建设的重要手段,两者相辅相成,都对教师树立师德理念、养成师德习惯、遵守师德规范起重要作用。“法治”是指在健全师德规范及管理制度、机制的基础上,加大师德考核工作力度,并将师德考核结果作为刚性指标,与教师的评先评优、职称评聘、晋职晋级、择优上岗、奖惩实施等日常管理相结合,严格落实师德考核“一票否决”,真正体现“奖优罚劣”。“德治”是指运用思想政治工作手段加强师德建设。师德建设应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点,教育教师“以德立身”。同时,充分尊重教师的利益需求,将师德建设与为教师办实事、解决具体的困难和问题结合起来,增强师德教育的渗透力。与此同时,在规约与关怀的方式选择上,应以规约为基础,突出关怀意识和尊重意识,“在价值层面上,法律应服从道德评判和伦理价值导向”。“这种尊重就是对他者的包容,而且是对他者的他性的包容,在包容过程中既不同化他者,也不利用他者”。正是这种尊重和包容才可能使教师成为师德建设的主体,让师德成为教师的生命选择。这种关怀方式犹如海德格尔所说的是“人类的一种存在方式”,“关心既是人对其他生命所表现的同情态度,也是人在做任何事情时严肃的考虑。”而师德养成正是一个涵育的过程,是一个在教师的认识、选择、体验、践行中不断孕育、逐步生长的过程,也是教师经历由他律向自律转变的过程,它体现了教师在职业道德上的进步与成熟。总之,师德建设应以人为本,把教师作为师德建设的价值主体、利益主体和动力主体,合理构筑师德的价值取向,科学确立师德发展目标,客观评价师德行为,全面进行师德建设,使师德的工具价值和本体价值、社会和个体达到恰当的契合与融一,使教师真切体会到道德需要的满足感与成就感,让师德闪烁人性之光辉。

作者:夏丽萍单位:浙江警官职业学院

第3篇

加强周日考试制度,及时有效的发现学生的弱势,为任课教师提供可靠的数据进行培优补差工作,尤其是纠错本的坚持使同学们可以集中有效的纠正自己知识点上的不足之处。以下为大家整理的教导处学期总结汇报资料,提供参考,欢迎你的阅读。

教导处学期总结汇报一

在总校领导正确带领下,我们政教处教育工作抓住新课改实施的契机,加师德和班主任队伍、团队学生会工作,探索性的开展新课改环境下的学生德育工作,有效地利用各种教育手段,因地制宜,在括宽了德育工作领域的同时,又突出德育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努力创建各种活动来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积极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为创建周边名校做好毕业班应有的各项工作,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现将一年来的教政工作总结如下:

一、抓好政治思想工作。

当代的中学生成长在改革开放的年代,学到了不少新知识,也受到某些方面的不良影响,因此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只有狠抓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才能使学生能够自觉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做到有令要有禁,做到一切行动听指挥,并能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端正的学习态度,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学生才能井然有序的搞好学习,去年学校“分年级管理”给政教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是我们毕业班更为重要,因此我根据要求及时调整工作思路,调整计划,加大工作力度,采取前有利的措施收效明显。我部学生精神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违纪学生明显减少,打架斗殴的现象得到了有效的控制,违纪可耻,守纪光荣,已成为学生的自觉行动。所有这些关键是班主任老师对学生思想工作做得好,有超前意识,把工作做到前头,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再就是:做好了后进学生转化工作是降低学生违纪的方式。这就是如何解决好管理与被管理这一对矛盾,学生违纪并不是就可以采取打、骂、讽刺、挖苦等手段残酷对待,虽然违纪了,他们也是人,需要帮助,需要伸出温暖的手拉以下、帮一把,他们也由人格也有尊严,这就需要我们在做违纪学生的思想工作时,必须严肃指出问题的危害性,让他们自觉自愿改正,这也是我在工作中得到的一些启示。

二、紧跟学校要求,开展切实有效的各项评比活动。

我们学校为了创建周边名校,在管理上大胆采用了“分年级管理”的模式,极大的提高了竞争性,纪律、卫生、活动等评比开展的轰轰烈烈,师生们更是激情高涨,每周的学校简报上的数据成为我们工作和奋斗的目标,一学期我们利用这个有效的方式使我们的各项工作紧张有序的开展,得到总部领导的好评。

三、做好学升学工作,积极为学生创造学习氛围。具体我们做了以下工作:

1、加强周日考试制度,及时有效的发现学生的弱势,为任课教师提供可靠的数据进行培优补差工作,尤其是纠错本的坚持使同学们可以集中有效的纠正自己知识点上的不足之处。

2、做好学生综合素质评定的工作的素材积累工作。开学初各班下发印制好的评比统计表,并张贴在显要位置接受监督,严格按照各班悬挂的评定标准计分。这一举措极大的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活动等积极性,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3、充分利用学生会干部的检查和监督作用。开学初我把学生会干部分为纪律和卫生两组,分别做好我部的常规管理工作。工作中涌现出了周蕙、郭喜鹏、杜昊和韩爽等优秀干部,每天都能够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有力的协助了老师的工作,为我部学生的稳定和发展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4、重视校园文化生活建设。通过板报的举办,为学生展示才华搭建平台;通过参加学校组织的春季运动会,增强学生的体质;通过每周例会通报好人好事,提高学生的思想品质;积极参与感恩和献爱心活动等。以上活动涌现出书写能手陈桃;体育健将王海滨、王锐、程龙等;拾金不昧的段佚蓓、许宏涛等;每周有家长反应孩子的懂事、为二外重病的兰倩倩踊跃捐款。

5、重视和家长的沟通。认真周密的组织了两次家长会,有效的做到了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沟通,为我们创建名校,得到了有力的良好的外部环境。

6、加强“两操一活动”的开展,为今年学生的体育中招考试做好平时的锻炼,每天班主任亲自跟操,课外活动时间组织老师到操场带领学生有目的的进行锻炼,在中招体育考试中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7、重视卫生防疫工作,注意及时做好疾病预防工作,“水痘”、“流感”发生期间,我们成立专门领导小组,开展大力宣传科学防患知识,建立晨报制度,做好预防预案,经常进行全校性消毒,利用早操集会时间向学生宣传有关卫生防疫知识等。

8、当然也出现了不和谐的现象:徐世元和王挺无故殴打倪秋雨、张坤和魏承奎吸烟并私自外出等。

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努力加强政教工作,加快向创建“一年起步、两年腾飞、三年创周边地区名校”迈进的步伐!

教导处学期总结汇报二

在本年度中,为贯彻落实《中学生行为规范》和《中学生守则》,我校政教处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强化德育常规管理工作考评,把学生素质的可持续性发展作为德育追求方向,基本完成了校委会下达的各项德育任务,班主任队伍建设也不断得到提高,现将一年工作作如下总结:

一、主要做法和取得的成效

1、思想统一,提升管理育人意识。德育工作要有品味首先思想意识要有品味。不少班主任认为把学生管理停留在面上,不注重不思考如何促进班级德育工作的深入,因此在本学期政教工作布明确提出本学期的工作重点是面对全校德育状况、重在落实,以宿舍管理、日常卫生考勤课间操管理工作为切入点,让大家多一份思考、多一份理性、多一份反思,通过思想层面的探究,去注重德育品味。将班级管理量化与班主任津贴挂钩,增强班主任管理意识,提升班主任管理水平,另一方面我们注重班级常规管理的细节,目的是使大家认识到思想层面的提升最终是落实到一个个班级管理细节的中。只有将两着有机的融合在一起的意识到位,学校德育工作品位才会提升。本学期要求每一个班主任都要写《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报告》,并组织好交流座谈会。

2、完善制度,强化德育常规工作考评,管理操作人性化。这一年里,学校完善了《班主任工作量化管理细则》,目的就是落实班级常规管理工作,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每月公布量化考评分数,我们将班主任津贴按成绩按月及时发放。为了落实《细则》,政教处、团委、学生会坚持一日五查(包括查迟到早退、两操、课间卫生、包干区卫生情况、宿舍卫生纪律)。在一日五查中开学初重点在宿舍管理、迟到早退,学期中在广播操,一周重点升旗仪式,每周中在清洁大扫除,政教处轮流值班检查宿舍纪律,不厌其烦的在广播操时间一遍又一遍的纠正学生们的动作,针对学校卫生状况,清洁卫生日日查,周一重点查,在检查中说明清洁标准,通过重点工作的督促,以上工作有了质的变化(这些工作的落实政教处付出大量心血),常规管理的氛围由此营造,在每周班主任会上都总结上周工作的成绩和不足,布置下周工作重点。我们始终认为制度检查虽是无情的、但它毕竟只是手段,在实际操作要人性化作到以人为本,从而使班主任老师从理智和感情上都能接受,最终达成思路和目标行为一致才能构筑德育工作和谐氛围。政教处摆正位置加强服务意识,积极反馈、将检查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和班主任沟通,作到当天当时的情况班主任和班干部及时了解以便改进,在每月的总分通报后,我们又主动和名次摆尾、有想法的班主任交流,指出问题,谈出意见,并通过劳动给予补偿。机动灵活的管理方法促进管理工作的和谐氛围。

3、坚持将日常行为教育和德育活动相结合,使学生在德育实践中培养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德育教育不通过活动的开展是无法实施的。校园中学生的性别不同、年龄不同,为了让不同的学生在学校里充分体验成功,彰显个性,体现自身价值,我们举行了两次大型文艺汇演,班级篮球比赛、演讲比赛、体操比赛、创新作品大赛、教职工学生书法展览等活动。使学生在活动充分展示,从而提高他们的德育认识,逐步内化为良好的行为习惯,我们注重每周的升旗仪式,通过每周选派一个班级秀的学生作国旗下讲话,塑造学生主人翁意识,作到了溶入心灵,润物无声的作用。同时我们还加强学生干部的培养,每月对学生会干部、班长和卫生委员培训,提高他们的管理能力和素质,在学校组织的各类活动中尽快成长,形成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局面。

4、警校结合齐抓共管法制安全教育。本年度在安全工作中我们强调落实班主任管理安全责任事故一票否决制,加强安全教育管理,开学初同班主任和学生签定安全协议,每周开设一节安全课,每学期请派出所领导、法院领导、交警队领导到学校作法制和安全教育报告,我们还随时对学生进行安全知识和安全防范意识的教育,全年度学生安全无事故。我们学校加强了与派出所的联系,共同使学校周边安全环境得到保护,为校园的安全、稳定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存在的问题

1、班主任老师对德育探索的动力不足(德育观念、德育内容、德育目的、师生关系等)。

2、课任教师在课堂中德育的渗透问题(与班主任形成合力不足)。

3、因有校园外住宿学生,存在安全隐患。

4、网吧、游戏机室等活动猖獗,以会员、免费等方式吸引学生,对学生身心健康和学校管理带来严重危害。

三、今后设想

1、以人为本,继续加强班主任和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积极开展师生德育活动。

2、进一步加强安全教育工作,落实学校封闭式管理,杜绝安全隐患,切实保障学生安全。

3、加强学生法制教育,创建文明平安校园。

4、学校管理与家庭教育相结合,进一步加强问题学生的德育工作。

5、搞好周边环境治理,加强思想教育,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杜绝学生在校期间出入网吧、游戏机室。

教导处学期总结汇报三

本学期,政教处紧紧围绕学校工作重点,在学校领导正确指导下,努力与各部门密切合作,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更加舒适、温馨、安全的学习、生活环境,让学生吃在学校解食忧,住在学校受关爱,学在学校长知识,乐在学校感幸福,开展道德讲堂。

一、政教工作放首位

本学期学校通过开展不同形式的活动,促进学生逐步形成积极、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本学期开展了《感恩教育》、《消防安全知识》、《道路交通知识》和《学法、用法》等主题班会;宣传道德教育及“9+3”等主题黑板报评比;普法宣传手抄表等活动;“道德故事、道德感悟、道德格言”等心得体会或征文活动,并结合时事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奉献爱心、责任、安全等专题教育。

开展“五、四”运动、“爱护校园环境卫生”、‘6、26’禁毒.普法宣传,开展“道德讲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等讲座,开展“三字经“,经典诵读及英文朗读活动,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意识及朗读能力,帮助学生构建崇尚文学的生活氛围;开展“三生”教育,组织参加各种安全宣传、教育及演练,进行乘车安全教育,培养安全意识。

二、学生养成教育常抓不懈

1、本学期加强对学生迟到现象和课间纪律的管理。学期开学初,协助值班领导,政教处工作人员每天早自习(早晨7:30)之前便到教学楼前进行监督,对经常迟到的一小部分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使其明白上课迟到对自己学习的影响,有些学生向政教处保证自己今后不再迟到,并且其在今后的学习中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利用课间,政教处人员经常在走廊、校园内检查和督促,使学生在走廊、校园大声喧哗、打闹的现象得到了进一步改善,保证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2、本学期加大了对学生违规违纪现象的管理,对于经常爱打架,翻围墙,抽烟酗酒,赌博及违法课堂、违法宿舍,违法学校管理规定的一小部分学生,严要求,严批评,严教育,严处理。通过政教处、班主任作思想工作,并与学生家长取得联系,进行多方教育,使本学期学生违规违纪现象逐步减少,从源头杜绝学生犯罪,学校教学工作得于正常开展得于保障。

3、本学期对校园清洁卫生下大功夫。一所学校,其校园日常清洁卫生直接影响到一个学校的整体风貌,为此,学校特派专人进行卫生管理监督。值班领导、政教处,卫生管理监督员,班主任形成一条管理流。强化惩罚力度,学生与学生,老师与老师,学生与老师相互监督,每天一大扫一小扫,狠抓落实,切实管理,使我校校园清洁卫生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

4、继续充分利用“大课间操”的作用。政教处协同值班领导积极组织体育教师配合班主任,使学生整队集合做到快、静、齐,做操动作标准、整齐、优美,通过上好“大课间操”,使学生身体得到锻炼。并且本学期将原来的两次“第三套广播体操”的第二次更换成了“百人兔子舞”,这给我校大课间注入了新的特色,也增强了学生的组织性、纪律性,使大课间操成为了学校的一个亮点。

5、加强行为规范教育。为了改掉我校学生的一些不良行为,切实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开展“日行一善,日集一语”活动。班主任每天利用多余的时间检查学生的学习、生活完成情况,并做好监督工作。

三、加强了班主任、班干部及学生会干部的培养和管理。

1、我们继续根据学校制定的《班主任工作考核细则》和《班级评比量化细则》,对班级进行评比。每学期考评优秀的班级直接对班主任进行奖励,考核结果向全校公示,以鼓励先进,督促不足,同时让全校师生监督,真正体现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在期末,根据每个班级本学期的总分进行学校文明班级的评选,使评比工作有据可查,真正地让事实说话。

2、本学期继续对班主任进行了培训,尤其对特岗班主任教师,分别从师德修养、班主任工作艺术、个别问题学生的转化、班干部的使用、青春期的教育、管理的艺术等方面进行知识培训,切实提高班主任的整体素质。

3、定期召开班主任会议,加强领导与班主任之间的沟通,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通过班主任会既解决了实际问题,总结了前段工作,同进又及时安排部署下一步的工作,使班主任工作更加的富有成效。

四、加强后进生转化工作。

开展家长会,家访,和家长随时沟通,加强学校与家庭间的联系,共同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全面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