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18 19:09:3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护士资格考试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6-0231-01
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是对护理教育教学质量的检验和反馈。[1] 近年来,国家对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政策及难度都有较大调整,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在考试过程中由于基础底子较薄,应试能力较差而较难取得护士执业资格证书。笔者对近三年来本校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过关率情况进行分析,就如何提高高职学生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谈谈看法。
一、对象和方法
1.对象 针对我校三年制大专2013、2014、2015年参加护士资格考试的学生进行调查分析,计算出合格率。
2.方法 对我校近三年参加护士资格考试的学生名单及人数进行统计,并记录每位学生的成绩,找出合格人数,计算通过率。
二、结果
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我校自2013---2015年护士资格考试学生过关率明显下降。
三、讨论
1. 导致我校逐年护士资格考试过关率下降的原因
(1)客观原因:自2011年起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科目改为专业实务和实践能力。考题中病例分析的题型占了80%左右。考核范围更多地涉及到实际临床一线工作中的常见问题,侧重于护生临床实际能力的培养。考题难度逐渐增大。
(2)考生原因:一方面,随着高职院校生源紧张,入校录取成绩逐年下调,学生的整体素质有明显下降情况。考生基础差而且学习主动性差。另一方面,自我复习能力欠缺。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时间为每年5月中旬。大部分学生正处于临床实习期,实习工作大多忙碌,复习时间少而且复习方法欠佳。有一些学生一味的啃死书、背死题。但不会应用知识。再者,很多学生不重视考前培训工作。
(3)学校原因:学校管理方面,由于学校集中办学,办主任及辅导员欠缺,出现非专业教师任班主任和一位班主任带几个班的情况。如此造成班级管理不到位和专业知识渗透欠缺。从而出现学风差、班风差、对护考不重视的情况。教学方面,自2011年护考就发生了很大的改革,但是许多教师的教学方式依然沿用以前的老方法,不能吃透考试大纲。而且,经验少、信息闭塞,不能掌握最新的出题方向。
2.应对策略
(1)加强班主任管理
只有好的班风,好的学风。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基础差,班主任可以通过入学教育,专业教育,自身教育。让学生了解护理专业知识、护理事业发展等等。让学生热爱护理事业,积极投入到护理知识的学习。另外,班主任要时常讲解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重要性。使其顺利通过护考。
(2)教学方面改革
注重教师的培训工作:我校可通过组织教师外出培训或请护考专家到学校教授等多种方式使任课老师抓住护考知识,使其在教学过程中更加有针对性,有的放矢。
抓住考纲、紧贴考点:护士执业考试每年出题基本都是按照考试大纲的标准和要求进行的。我校可组建护考研究组,不定期开会对每年的新大纲进行深入研究,归纳总结考点,总结隐含在考试试卷中的知识线索,发现考点之间的联系。[2]并根据大纲的变化及题型的灵活性、多样性等特点,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内容、目标,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提高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3]
考核方式与护考接轨:为了能使学生更好的了解护考,知道考什么?怎么考?在平时专业课考试中,我们可以按照护考的题型、内容、难点、重点、以及考试时间等方面安排考试。并在学生实习前,对学生进行一次护考模拟考核作为毕业成绩。
(3)考前复习
实习复习两不误:我校每年6月开始为期10个月的临床实习,由于实习工作繁忙,加之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差,许多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所遗忘。学校可以通过网络的方式,进行每月一次护考知识的考核及重点讲解。
重视考前集中辅导:护考前可选择有经验的教师对学生进行封闭式训练。主要采取串讲、测试、答疑、重点难点讲解等。并请北京的专家进行考前辅导,做最后重点总结。
进行心理疏导,提高应试能力:许多学生应试心理素质差,有看错题型、涂错答题卡等情况。在平时练习中要加强训练,并进行考前心理的疏导,使其放松心情。提高过关率。
参考文献:
[1] 赖清华.浅谈如何提高中职学校应届护生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创新教育,2014(36).
关键词 考前辅导 高职护生 护士执业考试 实践 反思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护士条例》规定:“护士执业,应当经执业注册取得护士执业证书”。①从2008年起普通全日制护理专业学生在教学、综合医院完成8个月以上护理临床实习,并取得相应学历证书,就可以参加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之前为毕业工作第二年方可参加考试,在未取得护士执业资格证书期间不能正式顶岗),如考试合格即可具备合法的护士执业资格,明确了护生毕业后即应该具备护士的身份,对学生实现毕业当年正式顶岗就业非常有利。同时检验了护生在校期间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客观地反映出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也是各护理院校在招生和就业得以良性循环的重要保证,将影响到学校的生存与发展。我校相关领导组织全体护理教师认真分析历年护士执业考试大纲,自2008年起对学生进行考前辅导,帮助绝大多数护生顺利通过护士执业资格考试。2008年我校共有50名高职护生参加考试,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通过率为96%,而当时护士执业考试在全国范围内的通过率约为50%。②随着我校高职护理专业的扩招,参加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高职护生逐年增多。2009~2011年报考人数分别为52人、144人、438人,通过率分别是96.2%、97.2%、97.9%,我校对高职护生通过全面系统的考前辅导,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一直保持较高的通过率,现总结如下:
1 领导高度重视
1.1 制定管理方案
我校领导非常重视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辅导工作,严抓教学质量,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为核心,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建立执业辅导管理团队和教师团队,管理团队由教学校长、系部领导、教务处、其他部门中层管理人员、班主任、系部管理人员等相关人员组成,每天轮流值班,从对执业辅导教师团队的管理到学生的跟班管理,责任到人,建立激励办法,形成一套成熟的管理方案。辅导教师团队主要承担相关课程的辅导和答疑等教学工作,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和复习。
1.2 组织考试报名
《护士条例》规定:报考者条件之一为要在综合医院完成8个月以上的护理临床实习,根据江苏省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我校高职护生于第3.5~4.5年进入临床实习,最后0.5年在回校找漏补缺的同时组织学生进行考前辅导。为了让学生能够顺利参加每年5月份的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学校组织系部相关人员从每年12月底开始组织学生进行网上报名及现场确认。
2 重视教学成效
2.1 认真分析考纲
历年来护士执业考试以考试大纲和卫生部规划教材为依据,主要内容涉及基础护理学、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我校组织辅导教师团队认真分析考纲,研究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命题原则、规范和方法,比较日常教学内容与护士执业考试大纲的异同,找出教学与考试要求的差距。2011年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增加了中医护理学、心理和精神卫生、伦理学和卫生法规知识等,说明执业考试除了对护生在校学习的理论知识要求有所提高,同时还考核护生参与临床护理过程中所应具备的伦理道德、法律知识及人际沟通技巧。
2.2 合理利用资源
合理选用辅导教材及教辅材料,根据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的变化,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以此为依据结合临床护理实践制定教学的重点内容。通过同课程教师集体备课,将国家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内容纳入日常教学计划,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增减,建立活页讲义,补充教材中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中没有体现的内容,编写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辅导校本教材。
2.3 改进考核办法
组成护士执业考试相关课程的命题小组,研究历年护士执业考试大纲、题型、题目比例,结合多年理论考试实践经验命题。实行护理专业与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相关课程(如人体结构与功能、病理学、药物学、护理学基础、内外妇儿等)全部实行考教分离和月考制度,即相关课程的任课教师不参与出卷及阅卷工作,全部由命题小组教师出卷及阅卷。2011年大纲重新调整,主要使用A2、A3或A4型题,逐步增加案例的题量,给护生的复习造成一定的难度,我校也对命题小组提出要求,增加了大量病例考题,尽量接近国家执业考试考核要求,促进学生牢固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强化学生学习专业知识,为毕业前的执业资格考试奠定良好的基础。
3 加强考前辅导
3.1 实习复习同步
实习前做好动员,强调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重要性。指导学生选择复习资料,制定复习计划,并讲述复习技巧,要求学生认真复习。实习前,进行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初步辅导。实习过程中,每月定期组织学生模拟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并进行辅导答疑,以了解学生实习中的复习状况,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3.2 考前集中培训
学校组织五年制高职护生在最后半学期回校找漏补缺的同时,对护生进行集中系统的考前授课辅导,突出重点难点,通过集中培训,把握考试大纲,串讲知识点,突出重点难点,详细地讲解需要重点掌握的内容。通过4年的辅导,学生普遍反映考前集中培训能够更好地将知识点串联起来,复习起来较为轻松。
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是于2001年开始由卫生部负责组织实施的,包括专业实务和实践能力两个科目。2011年卫生部人才交流中心对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进行了大的变革,极大了增加了2011年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难度。
内科护理学是护士资格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重点培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的课程,临床操作要求很高,所以也是学生学习困难的学科之一,它的学习必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必须充分结合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要求,才能找到课程的重点、突破课程的难点,锻炼学生的实操能力。
1 新考试、新要求
新护士资格考试增加了临床能力的考核,更贴近临床护理岗位的需求,更加符合新形势新医学模式对护理的要求。
考试内容的改变:护士资格考试由原来的4个科目整合为专业实务和实践能力2个科目。列出了护士执业过程中常见的疾病,较之前扩大了疾病范围,增加了新的疾病。考试以临床护理工作任务时所需要的相关知识为要求,包括护理工作中必须的医学基础知识、专业知识与技能和社会人文知识3个模块。结合内科护理学,主要以疾病的健康评估、护理问题、护理措施和健康教育为主要考试内容,降低了病因与发病机制、辅助检查的考试比例。
考试题型的改变:考试题型中主要采用以临床背景和案例的题为主,题量增多,题型改变,主要以A2、A3、A4型为主,减少了A1型。
2 新考试、新师资
考试新的要求中加大了临床操作的比重,内科护理学教研室的教师队伍也要结合此要求进行一定的调整,优选内科护理学双师型师资。他们同时具有医师资格证或护士资格证和教师资格证,并长期从事临床工作,具有丰富的临床护理工作经验,熟悉并能够深入分析临床护理工作任务,具备较强的以护理程序为核心的临床护理实践能力和教学能力。对临床护理工作的前沿技术有着较高的敏锐性,使教学内容具有先进性。同时,由一名具有高级职称的老师担任教研室主任,定期开展教研室教学研讨活动,相互交流临床经验。“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得有一桶水”,所以我们要定期对老师进行临床和教学培训,让老师们掌握更新更全的知识和技能。
3 新考试、新教学大纲
根据护士资格考试大纲,大量收集考试改革后的考试资料,针对内科护理学涉及的考试内容,调整《内科护理学》教学大纲。
大纲必须体现出考试的重点内容,包括:疾病的临床表现、治疗原则,健康评估,护理程序。疾病主要包括: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先天性心脏病、高血压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肌疾病、消化性溃疡、肝硬化、肝性脑病、胰腺炎、消化道出血、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支气管哮喘、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呼吸衰竭、结核病、肾小球肾炎、肾衰竭、尿路感染、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原发性肝癌、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糖尿病、痛风、脑栓塞、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帕金森病等。
4 新考试、新教学方法
新考试具有多学科渗透融合、与临床实际要求紧密相连的特点,注重考核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新考试的要求,教学方法也必须做出改变。
原来的教学多采用讲授的方式,培养出的学生理论知识扎实,但是动手能力不强。新考试要求我们必须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可以采取多媒体辅助教学、在理论讲授时通过图片的方式或者动画、视频的方式给学生以直观的展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采用临床案例分析教学法,结合临床实际情况来讲解护士资格考试中要求的重点、难点;为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我们还要重视实验课的开展,通过实验模拟临床实际环境,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5 新考试、新实习
护士资格考试要求护理专业的毕业生要实习满8个月才有资格报名参考。8个月的实习时间是锻炼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重要时段,学生会在医院各个科室进行轮岗实习,熟悉各科室的工作,更好的理解临床要求。但是,实习是在校外的医院进行,在实习期间没有专业课的老师带习,学生除了每天的医院工作外没有人组织学生进行总结和考试复习,导致部分学生提高了实际操作能力的同时降低了自己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利于考试的通过。所以,在学生实习期间,除了让学生保质保量的完成临床任务的同时还要定期督促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复习,指导学生实习与考试要求相结合的工作方式。保证学生在提高实操能力的同时巩固理论知识。
6 新考试、新考前复习
1考试形式分析
1.1考试内容的变化2011年以来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打破学科界限,对各专业课知识进行整合,将原来的基础护理学、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五大模块,划分为基础护理知识和技能、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和消化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等21个模块。同时,增加了精神障碍病人的护理、生命发展保健、中医基础知识、法律法规与护理管理、护理伦理、人际沟通6门课程。考试由原来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相关专业知识、专业实践能力4个科目改为专业实务和实践能力两个科目,一次通过两个科目考试为考试成绩合格。考试由单一学科、知识和技能的考查转向整体知识、理论和技能的考查,更具灵活性、系统性和实践性。
1.2考试题型的变化根据护士执业活动中常见的7类护理知识(即照顾患者、满足患者的基本需求、与协助治疗相关的任务、沟通/协调活动、评估/评价活动、保证患者安全、健康指导、伦理/法律活动),新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提出考试题型以病例分析题为主,取消了B1型题,主要为A2、A3、A4型题,其中最佳选择题即记忆性A1型题由50%减少到20%,而病历摘要型最佳选择题即A2型题则由30%增加到了60%,病例分析A3、A4型题占20%。考试题型的变化要求学生不仅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而且具备一定临床护理经验。
2教学改革
2.1修订教学大纲教学大纲在教学工作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既可以指导教师完成授课任务,又能指导学生学习。把教学大纲与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相结合,有利于专业课教师把握授课内容及难易度,避免各专业课知识点的重复讲授和遗漏。内科与外科护理教学中有很多重叠区,如甲状腺功能亢进、消化性溃疡、门静脉高压、肺癌等,对于这部分内容内外科教师应明确分工,以减少重复。
2.2调整教学内容新考试大纲对相关科目内容进行了增减,如外科护理学部分,增加了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犬和毒蛇咬伤、颅内肿瘤、肝脓肿、骨盆骨折、骨与关节化脓感染、骨质疏松症、骨肉瘤、腰腿痛和颈肩痛9种疾病,删除了外科护理总论内容。但是,删除的章节并不意味着不考,只是更加贴近临床,如外科总论中的休克,会在腹部内脏损伤、腹部感染等具体疾病中考查。因此,教师要认真分析考试大纲,寻找每年考试大纲的变化,这些变化很可能成为考点;根据考试大纲要求,对教学内容进行删减与添加,归纳每年或当年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考点与知识点,并对其中的重点内容认真讲解,做到讲透学透,确保学生掌握,次要内容则可一带而过。
2.3改进教学方法为适应新考试大纲的变化,考试涉及的主要护理任务要以护理工作过程为主线,涉及的知识要以护士临床工作任务为基础,这就要求大力改革专业课教学方法和手段。各专业课教师可在教学中引入行动导向教学法、案例分析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等授课方法。如在讲解内科护理学慢性支气管炎时,让学生扮演患者表现出不同症状,其他学生根据情况做出护理评估、制定相应护理措施,再辅以临床案例,既能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又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题型的改变体现了多学科的相互渗透,这种考试形式更能够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对学生运用书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授课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护理,内科护理学侧重其发病机制与保守治疗的护理措施,外科护理学则侧重外科表现及外科治疗后的护理措施。授课之余要充分利用章节同步练习题,引导学生在做题过程中寻找知识点,然后总结各知识点以什么形式考查,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拓展了解题思维,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为考前集中辅导奠定基础。
2.4增加实训机会为提高学生整体护理能力,各专业课的实验课尤其是护理学基础实验课要提前开设。学校安排专业课教师对学生操作技能进行现场指导,增强实训指导力度,除注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外,还要求学生把模拟人看成真实患者,在进行各项操作前做沟通、解释,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精神。调整临床实习时间,将下实习点时间由原来的6月改为4月,增加两个月的临床实践机会。鉴于多数实习医院只注重实习生操作技能培养而不注重理论学习,学校要加强与实习医院管理部门的联系,安排教师定期到实习医院检查学生实习情况,在出科理论考试中融入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模拟题,促使学生将各专业课知识同临床实践相结合,提高综合应用能力。
2.5考前集中辅导实习结束后是学生整合知识点、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阶段,学校每年组织两个月的考前集中辅导。首先,精选辅导材料。我校采用的是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中职护理专用教材及辅导资料。其次,教师在辅导中应注重传授考试技巧,详细讲解需要重点掌握的内容,将知识点进行串讲,抓住考试重点。知识点中“最”“首先”“常见”“主要”等绝对性描述,重要的数据、绝对禁忌证、相似或关联内容都应作为辅导的重点。再次,强化题库训练,以往年考试真题为主线,多次仿真模拟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既可提高学生对考试的重视程度,又能通过考试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查缺补漏。最后,做好学生心理疏导工作,许多学生在辅导阶段心理压力大,学校应设心理咨询室,为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减压。
3小结
关键词:课程改革 健康评估 护士职业资格考试 教学 护理 实验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01-0212-01
近年来,各中职p高职院校积极响应国家教育部对课程改革的号召,在教学中探索,创新出各具特色的教学改革.在我校的课程改革中,以培养熟练扎实的实践技能和良好职业素质的护理应用性人才为目标,积极开展了一系列别具一格的教学改革.以《健康评估》为例,在教学改革中有以下的心得体会。
一、学生的分析
我校是一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一部分参加过高考,还有一部分初中还未读完,而这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于基础差,在接受程度上就会表现出参差不齐.学生在入学的第一年,大多会对于护士这个职业存在一定的偏见,随后,第二年开始了对专业课程:内护,外护,妇护,儿护的学习,以及对护士职业资格考试了解后,会转变学习态度,努力学习,但是第一年基础课程学习的不扎实,又会使她们在学习专业课时表现出学习费力,课堂上不能很好的理解,吃透老师教授的内容,课后不知从哪儿开始复习,怎么复习,所以,如何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学中的关键。
二、基于护士职业资格考试的教学改革对策
我国自1995年实行护士职业资格考试,护士执业许可制度至今已有20年,也已经成为衡量护理院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而如何把在校的中职学历教育和护考有机的结合起来,是我校课程改革的重点内容,也是本门课程在课改中面对的主要问题。具体做法如下:
首先,认真研究本门课程的教学大纲,大纲的修订要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紧随国家护考大纲,及时修订内容、方法和要求,着重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从而更好的与护考相结合。
其次,开展多种教学方法改革,坚持摒弃以教师讲授为主的传统单一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病案导入法是最早进行的一项课改内容,它是将真实的病案引入课堂,是将单调枯燥的理论教学变的生动活泼,直观形象。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提前自学思考,在课堂中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实验室检查的血液检查、尿液检查、粪便检查、肝功、肾功的检查评估时,直接用临床上的化验单,让学生自己讨论化验结果如何。近年来,我校给每个班级都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应用多媒体教学已经极为普遍,这种教学方法可以集声音、图像、动画、视频等应用于课堂,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生动的图像等,更能清晰的表达书本上抽象,难理解的内容。如:肝硬化病人出现的腹水(蛙状腹),肝掌,蜘蛛痣,几张图片就能让学生印象深刻;通过影像的播放,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准确的听诊正常呼吸音、异常呼吸音、病理呼吸音,以及心脏的正常心音S1、S2,异常心音,奔马律,胎心率,开瓣音等等。图表比较式教学法的应用,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自主归纳总结的能力,还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例如:黄疸按病因学的分类及特点,血液、尿液、粪便检查的项目、用物、方法、注意事项等。
再次,每次课下课前的5分钟,用多媒体设备给学生播放历年护考的原题,随堂做,随堂讲,不仅能使学生对本次课的重点内容加以复习和巩固,也能提前让学生熟悉护考的考点和考试题型,培养学生做分析题的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尽快适应护考。
最后,建立与护考相适应的考试模式,在学业成绩考试时实行标准化考试,教考分离等方式,尤其在设计考试卷时,参考护考大纲根据考试范围,考试内容,题型要求和认知层次比例等综合制作考题,不仅能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反馈教学质量,也可以使学生对护考进行一次模拟考试和预演,使学生更清楚自己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以便有的放矢的针对性复习和准备护考考试,从而提高护考的过关率。
三、实验课改革,更加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测评
【关键词】“问题—发现式”教学模式 能力考核 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10-0022-02
2010年5月20日卫生部公布了《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办法》,其中第四条规定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包括专业实务和实践能力两个科目。实践技能考核,原则上采用“人机对话”方式进行考试,突出能力考核。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方向由知识考核转变为以能力考核为主导,而作为职业教育中坚力量的高职高专的护理教学模式也应有相应的转变。
一 教学改革的对象与方法
1.教学改革对象
本次教学改革的对象以西安外事学院医学院250名护理专业高职学生为教学对象,其中,2008级114名、2009级136名,均为女生,年龄20~23岁。自一年级第一学期进行教学改革。
2.教学方法及改革要点
本次改革综合运用以下七种教学方法:
(1)PBL教学法。以学生为教学活动主体,以“提出问题,建立假设,收集资料,讨论假设,总结”的五阶段教学新方式代替传统教学方式,以此培养学生以病例为中心内容的发散思维和横向思维,灵活运用知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启疑式教学法。教师不能仅仅满足于让学生生惑,还应该在生惑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自己去解惑。在教学中可以利用“提出问题、认知困惑、探索欲望、解决问题、获得自信”这一模式来组织教学,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3)案例讨论教学法。根据理论讲授课程的时段不同以及内容的综合程度不同,可将案例分为针对性案例和综合性案例。被选入课堂上讨论的案例应该是具有典型性且能反映普遍性问题的临床病案,应叙述清晰、简明扼要。通过采用“自学—讨论—启发—引导—归纳—总结”的案例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该教学法培养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自学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在临床教学中,采用组织病案分析,实施健康教育,参加科室疑难病例讨论,跟随带教教师参加院内、科间护理会诊等多种形式的启发式教学活动,使护生从中获得丰富的理论知识和临床思维方法。
(4)情境模拟教学法。教师在授课中运用具体的活动场景给护生营造轻松、和谐、自由、愉快的教学环境,调节护生的心理,激发护生学习兴趣,使她们快乐轻松地学到知识,从而有效地学习。
(5)角色扮演教学法。利用表演和想象创造情境,以此启发护生对自己及他人行为、信念、价值的认识。护生根据学习目标,在教师指导下,组织教材内容,练习书写板书、教案,进行试讲,而后在班级中再给其他护生讲授。
(6)渗透式教学法。在某一学科知识的教学中,渗透与之相关的其他学科的知识,在培养某种能力的教学中渗透与之相关的其他能力培养,并能达到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作用。
(7)网络教学法。这是增加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的一种方法。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进行网络教学设计,鼓励护生到校电子阅览室上网搜寻护理信息,完成作业及考试。利用网上文字、图片制作多媒体课件,指导护生进行网上学习或查询护理知识,并进行上机答题(无纸化考试),以完成习题训练、批改作业。增强师生的网上交流与讨论。使护生在查询资料的同时,激发了学习兴趣,得到了家长、社会的支持。
二 应用“问题—发现”式教学模式的改革效果
经过一年多的教学实践与经验总结,“问题—发现”式教学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下表是对250名教学改革对象所做的“问题—发现”式教学模式与外科护理教学的相关性的统计表。
从表中可看出,有68.0%(170例)的学生认为“问题—发现”式教学模式在外科护理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94.8%(237例)的学生认为“问题—发现”式教学模式在外科护理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 讨论
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思维活动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即启动阶段、最佳阶段及疲劳阶段。
教学初期,学生注意力很不集中,思维较分散,属于启动阶段,此时教师的任务是用多媒体播放生动的典型病例短片,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并应用启发式教学调动学生独立思维的主动性及积极性。进入最佳阶段时,学生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且敏捷,求知欲强。教师应充分利用这段时间讲解新的内容,尤其是重点和难点。
疲劳阶段时,学生注意力易分散,此时教师可利用讨论式教学法对开始时提出的病例进行提问和讨论,重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把整个教学内容串联起来,环环相扣地提出和解答问题。在一问一答中,总结并复习本节课所学的内容,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灵活应用多种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是职业教育的一大主题。“问题—发现”式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创设问题情境,设置疑难,引发思考,让学生在一种强烈求知欲的驱使下去探索发现、分析研究,从而得出结论,形成自己的认知观点,从而完成知识的构建和能力的铸造。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护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同时,提高护士资格考试的通过率和护士素质。
参考文献
[1]林莎、韩祯国、张长胜等.PBL浅谈教学法及在我校教改中的具体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03(2)
[2]李映川、紫莉.启发式教学在“体循环”教学中的应用体会[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4(6)
[3]王芳、朱配国.论临床课中的病案教学法[J].卫生职业教育,2003(2)
《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明确指出:“到2020年,我国护理事业发展的目标之一就是要有计划地培养一批专科护士,满足临床护理需求”。 一、当前高职护理教育与护士职业生涯发展之间的问题
(一) 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不合理”的环节
根据高职护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一名学生毕业时就应该是一名合格的护士。但现实表明:一名合格的证、照齐全高职护理专业的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还不足以成为一名合格的护士,必须要以一名护士新手(NO级护士)的身份在临床上再接受为期1年的医院内部培训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护士。调查发现:医院对一名护士新手的培训在内容上包括素质、知识和技能等各个方面,而培训的强度也是前所未有的,因为只有经历了这样的一个过程才能实现从一名“护生”到一名“护士”的蜕变,这显然是护士人才培养过程中“不合理”的环节。《新入职护士培训大纲(试行)》将这一“不合理”进一步放大,所以这一“不合理”环节就是当前高职护理教育与护士职业生涯成长之间最主要的冲突,它直接反映出了当前高职护理教育中存着的诸多问题,所以如何将其从护士职业生涯中抽除掉是一个需要所有从事高职护理教育的人士必须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方面的问题
1.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统领性不强。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高职院校进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纲领性文件,一份方案的执行周期通常是三年。然而,学校作为这一方案的制定者在制订方案的过程中更多是站在一名教师的角度去思考方案能否“用三年”,而很少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能否“管终生”,导致所制订的人才培养方案统领性不强。
2.重能力、轻人文。2013年7月,在南宁召开的全国高职护理教育研讨会上,大会主席在主旨发言中指出:在全国范围内,绝大多数高职院校在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以“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为指挥棒,把“全国护士职业资格考试大纲”这个行业中的最低标准作为评价人才培养质量的标准,把毕业生通过全国护士职业资格考试的通过率作为评价人才培养质量的主要指标。部分学校在教学安排上仅仅满足把通过国家护士资格考试作为基本要求。在课程设置上的表现就是人文社会科学课程比例偏低,综合素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交流沟通、人文关怀显得较为欠缺。有些学校过分强调技能训练,忽视基本理念和基本知识的教学。其结果就是在这种环境中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人文护理的思想内涵,在沟通能力、方法能力(评判性思绪)等专业(职业)核心能力方面存在明显的不足。
3.人才的可持续发展缺乏保障
一名护士的职业生涯应该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过程,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应该是自我学习和终生学习。当前高职护理教育存在着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明显缺乏针对性,课程体系的设置和课程开发仍然是知识导向,信息化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缺乏,课堂教学以传统模式为主等诸多问题,在这种环境下培养的学生的自我学习和终生学习的能力明显不足。
4.课程建设缺乏创新
当前高职护理教育的现状是以学校为主体,行业指导和医院参与程度明显不足,距离学校—医院(企业)“双主体”的最新要求差距就更大了。在这样的状况下,作为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最主要载体的课程,其建设当然也就摆脱不了学科本位的课程体系,以传播知识为目的的教材、传统的课堂教学等高职教育与生俱来的顽疾。
二、护士职业生涯发展的对策
认真分析上述问题产生的原因,不外有三:首先是办学观念的落后,尤其是对高等职业教育的规律缺乏必要的认识,这是产生上述问题的根本原因;其次是校(医)融合不足,这也是产生上述的直接原因;第三,满足于当期高职护理教育繁荣的现状,缺乏改革的动力,这是产生上述问题的现实基础。
面对差异巨大的中国职业教育现实,既需要在理论上回到原点重新认识职业教育,更要在实践中有勇气和决心,在总结提炼过往经验的基础上,开创“百家争鸣、各有千秋”的职业教育新局面。所以要解决上述问题,笔者认为可以采取如下对策。
1.建立适应高职护理教育发展的体制机制
首先要以《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aols } aola年)》为指导,以校(医)院深度融合为突破口建立真正适应高职护理教育发展的体制机制,并在政策引导下真正发挥行业指导作用和医院在高职护理教育中的主体作用,有效解决当前制约高职护理教育的诸如人才培养模式陈旧、职业观念滞后、优质教学资源缺乏、专业特色不鲜明等系列问题;其次,要通过大数据分析、专业调研等有效手段对高职护理教育人才需求趋势进行正确的评估,正视当前高职护理教育人才培养“量大质低”的现状,通过改革创新和特色建设来培养真正符合高职教育人才目标的优质护理人才,如此方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足并发挥引领作用;第三,还要尊重护士职业生涯的成长规律。要以护士职业生涯的成长路径为方向,按照整体护理的新模式来重新规划高职护理人才的培养目标,全面推进高职护理教育和教学改革,以满足高职护生可持续发展所需要的素质、能力和知识等多方面的要求。
2. 树一立适应时代需求的高等职业教育观
关键词:情景模拟;多元化教学法;内科;临床教学
1多元化教学法和情景模拟教学法
一直以来人们就对大脑的工作机制进行研究,并希望借此改变教与学的方式,提高教学效果。美国学者霍华德加德纳提出人有8种智能,分别是言语/语言、逻辑/数学、视觉/空间、身体/运动、音乐/节奏、人际交往、自我认识以及自然[13]。戴维拉泽尔后来的多元智能教学理论就是运用这8种智能进行教学。他提出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兴趣,使课堂充满活力,用全新的方式激励和帮助学生学习,教师应该尝试不少于3种类型的教学,即为多元智能而教、用多元智能来教、围绕多元智能来教[13]。多元化教学法就是将人类大脑的8种智能结合在一起进行教学的方法。情景模拟教学法则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地设计情景,并让学生扮演角色,模拟活动过程,在高度仿真的情景中获取知识并提高能力[14]。
2资料与方法
2.1资料
选择在我院内科进行临床实习的114名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根据基本信息(导师、性别、年龄、入学成绩、有无工作经历)分层后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7名。对照组男生17人,女生40人,平均年龄(23.6±2.1)岁;实验组男生20人,女生37人,平均年龄(24.1±2.3)岁。两组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2.2方法
2.2.1教学方法
(1)对照组:采用传统临床带教法,具体如下:①内科理论知识教学,涵盖各种病症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以及诊断等内容;②内科病房实践,主要包括对患者进行系统检查、观摩临床带教教师的操作。(2)实验组:使用基于情景模拟的多元化教学法,具体如下:①提前一周将编制的临床内科案例下发给实习生,各小组依据抽取的临床案例对相关知识进行学习;②小组成员利用临床病例以及设计的问题创建临床情景,准备用物,根据小组人数合理分配角色,如临床医生、临床护士、科室护士长、患者及其家属,并创造情景模拟脚本;③临床带教教师对学生创作的脚本进行合理、适度的修改,并对学生进行指导;④学生根据脚本进行角色扮演,时间上限是8min;⑤小组内点评,时间上限2min,依据循环评价原则,每个小组学生都要评价其他小组的表演,使学生集中注意力;⑥带教教师进行点评,时间上限3min;⑦教学情况总结,时间上限5min。
2.2.2数据收集方法
两组学生在内科轮转结束时进行教学满意度问卷调查。问卷共20个题目,采用李克特5级评分法,得分范围为20~100分,其中91~100分为非常满意,81~90分为比较满意,80分及以下为不满意[15]。
2.2.3数据分析方法
使用SPSS23.0软件对本研究所获得的数据资料进行整理及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描述,其他研究数据用t检验或χ2检验进行分析。P<0.05表示差异具有显著性。
3结果
3.1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通过率
实验组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通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
3.2教学满意度
实验组学生对内科临床教学的满意度为96.49%,对照组为85.96%,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
4讨论
4.1传统临床教学方法的弊端
传统临床教学方法以带教教师为核心,教学缺乏活力,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学习兴趣不高。另外,传统临床教学通常采取较为单一的PPT或实操示教—练习—考核模式[16],师生很少使用教具等实物使整个教学活动变得新颖。学生无法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临床实际,不利于临床医学的发展。
4.2基于情景模拟的多元化教学法对应的课程体系
多元化教学法是围绕学生展开教学活动,不仅能改变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还可以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很好地与临床实践相结合[17]。多元化教学法并不是指在教学活动中使用一种或几种固定的教学方法,而是将各种教学方法结合到一起进行教学。目前,多元化教学法结合了PBL、CBL、启发式、注入式、联系式等教学方法[18]。基于情景模拟的多元化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学生临床思维与知识运用能力,建立与之对应的课程体系,可将这几种方法很好地糅合在一起,制订最为适宜、可行性最高的教学计划,以期形成合理、可持续的课程体系。
4.3基于情景模拟的多元化教学法对师生的要求
对于临床带教教师的相关要求:(1)精心备课,学习情景模拟教学流程,临床带教教师必须设计与教学内容、目标相关的一系列问题,对学生情景模拟活动进行指导,以免发生偏离。(2)掌握多种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将各种方法有机结合在一起,共同为教学活动服务。基于情景模拟的多元化教学法的应用还处于探索阶段,有很长的路要走,因此,临床教师对学生的正确引导非常必要。对于实习学生的要求:(1)学生需要结合自己的理论知识,通过查阅文献以及小组讨论方式确定情景模拟细节。(2)小组成员要团结,因为临床情景模拟教学要求学生以小组为整体对病例情景进行再现,既然作为一个整体,就应相互理解,共同进步。
4.4偏倚及混杂因素讨论
对于研究而言,易出现干扰研究结果的因素。因此,课题组制定了一系列应对策略,将可能出现的混杂因素降到最少。(1)将114名学生根据基本信息(导师、性别、年龄、入学成绩、有无工作经历)分层后依照随机法进行分组,两组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2)为避免霍桑效应以及教学时间不一致对学生的影响,适当减少实验组病例讨论和教学查房学时数,大致与临床情景模拟教学学时数相同。
[关键词] 社区护理;社区护士;准入资格;标准化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3)08(a)-0149-03
社区护理来源于公共卫生护理,美国公共卫生护理协会对社区护理的定义为“社区护理是护理工作的一部分,它是护士应用护理及相关的知识和技巧,解决社区、家庭及个人的健康问题或满足他们的健康需要”[1]。它是为一定地理区域为基础的社会群体—社区内的所有对象,提供完整、周到、体贴、关怀、快捷、经济的护理服务[2]。
社区护理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早期的公共卫生及公共卫生护理的发展,并与宗教及慈善事业有着密切的关系。1859年,英国的威廉勒思朋首次开创“地段护理服务”制度。1885年,美国纽约成立地段访视社,后统一命名为“访视护士协会”。后历经一个半世纪的发展逐步完善。1970年,美国的露丝依思曼首次使用了社区护理一词,将公共卫生护士与社区护士进行了区别,使社区护士这个职业进入广大民众视线的。近些年来,社区护士在美国、英国、日本等西方发达国家得到广泛的重视、运用和赞许,建立了相对完善的制度,通过高层次的资格认证等方式保证从业人员的工作能力和效果[3]。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追求也越来越高。对疾病的预防和健康维护更多地受到人们关注。社区护理工作在满足公众健康需求的过程中,有越来越多的涉及社会心理、文化、环境、营养、预防、康复等相关学科理论的问题,已经在某些方面超出了普通专科护士或临床护士针对疾病护理的能力范围,需要护理人员除护理学外,还要熟练掌握医学、社会学、心理学、公共卫生学等相关专业知识,以及良好的沟通、协调、适应能力[4]。在我国,为解决医疗保障问题,医疗改革的一个重要举措就是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社区护理作为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护理学与公共卫生学、预防医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交叉的综合性学科,其在预防疾病和促进大众人群健康中发挥的独特作用,正逐步受到社会重视和关注[5]。但是,从总体上看,我国的社区护理行业无论从理论研究还是实践运用,都处于初级摸索阶段。社区护士人才短缺、能力素质较低等问题,严重阻碍了我国社区护理行业的发展[6]。所以,必须尽快建立我国社区护士准入制度,使其在社区护理工作发展中,起到保障、监督和促进作用。
1 国内外社区护士准入制度发展现状
1.1 国外
西方发达国家由于慈善信仰和经济发展等因素,社区护理行业起步较早,经长期实践,已建立相对完善的管理体制[7]。目前美国、英国、日本等国都通过完备的社区护士准入制度,规范社区护士执业工作,其经验值得该院学习。
美国的社区护士定位在硕士以上的专科护理水平,对拟参加社区护理高级教育的人员,大部分还会要求一些限制性的准入资格,如工作履历、学历、无犯罪记录等。其次,美国的社区护士准入制度中,主要有注册管理机构和考试机构两部分组成。包括美国各州的护理委员会和美国护理委员会全国理事会。两机构间的职责分工明确,在实施和评价方面,具备完善的操作方案,还形成了有效的相互监督作用[1,8-11]。
由此可见,在护士通过统一的执业执照考试后,再由专业职业组织或政府设立的专门部门,对已取得护士资格的从业者进行考核与注册,可以起到二次准入的效果,使社区护士达到更高的职业标准要求。并且,专业组织可以利用自身资源,对注册的社区护士进行规范化管理和工作协助,是社区护士准入制度一个十分关键和有效的组成部分。
英国是少数没有设立目标参照性护士资格考试的国家。在英国,护士执业注册是由英国护士和助产士协会,对顺利完成护理院校专业学习者进行严格的资格审核后颁发护士执照。对社区护士的资格审核首先要求是具备工作经验的在职人员。这样较高的起点,可以使社区护士接受更多更好的教育。并且英国对社区护士制定了从人员健康情况、学历、培训经历、考核、执业注册到后续评审的一系列严格的准入条件,以保证社区护士具备必要的基本素质和能力[12-13]。
综合以上情况,多数西方发达国家,首先在社区护士培养领域已经积累了丰富经验,培养对象多为具备相关工作经验的专业人员,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社区护士准入门槛。其次,政府或相关职业机构对社区护士审查、考核、注册的二次准入制度,可以进一步统一和规范社区护理行业秩序,促进发展。
1.2 国内
我国的社区护理学科是一个既古老又新兴的护理领域工作,政策制度不完善,是目前社区护理行业在国内发展受限的瓶颈所在。尤其是社区护士的准入制度,国家尚未出台统一规范,可以说还处在一个无法可依的状态。从业护士多是临床护士毕业后兼任,导致我国社区护士专业素质参差不齐,工作使命责任不清,社区护理行业发展较慢[14-15]。
首先,社区护士准入制度的基础—社区护理人才培养力度不足。目前,我国尚无社区护理学专科教育,仅有部分医学高等教育学校开设了社区护理课程。绝大多数是课堂教学,学习内容仅是“护理学”与“公共卫生知识”的简单叠加,缺乏案例分析,没有规范化的社区护理实践课程等实践经验内容。这些,都与社区护士高素质能力的社会需求差距较大,准入制度建设面临无源之水的困境。其次,缺乏对准入制度建设的有效管理。我国目前尚无国家级负责社区护士考核、注册机构,无统一的社区护士资格准入标准,多是地方政府制定的管理意见。实际工作中,通过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护士均可执业社区护士。由于各地社区护士专业水平差距大,统一管理困难,无法进行有效的规范和指导,对社区护理行业的发展造成巨大影响。
可以说,我国社区护士准入制度还属空白,严重阻碍了社区护理行业在我国的发展。
2 社区护士准入制度的定义、意义及发展趋势
2.1 定义
社区护理是利用护理和公共卫生中的诸多概念和技术,通过广泛的持续性的护理活动,以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为最终目的的科学及艺术[16]。
社区护士是指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及其他有关医疗机构从事社区护理工作的社区护理专业人员[17]。
就业准入制度是指根据《劳动法》和《职业教育法》的有关规定,对从事技术复杂、涉及到国家财产、人民生命安全和消费者利益的职业的劳动者,必须经过培训,并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后,方可持证上岗的制度。
因此,从广义上说,社区护士准入资格制度,就是规范对拟从社区护理工作的人员进行培训、考核、取得执业资格、注册等工作的制度。
2.2 意义
随着我国对社区卫生服务的不断重视和加强,医疗卫生保障重点前移,使社区护理除提供常规的疾病护理工作外,更多是针对一般人群的健康维护和疾病康复阶段的续贯护理[18]。社区护理工作正出现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的问题,历史因素,社区环境,心理状态,沟通技巧,很多相关因素都需要社区护士理解并融入到社区护理服务中[19-21]。而这些工作的性质和内容,更多的涉及到非护理专业本身。因此,需要兼备多学科知识为一体的社区护士群体。而我国现行护士管理条例中,并未明确界定社区护士的准入制度,只有部分地方政府出台了一些并不完善的相关措施。如北京市2000年的《关于实行社区卫生服务医护人员岗位管理的意见》中,社区护士准入标准制定的十分宽泛。卫生部在2002年制定的《社区护理管理的指导意见(试行)》中,社区护士的准入条件为:“具有国家护士执业资格并经注册”,即注册护士均可执业社区护士,仅对需要“独立从事家庭访视护理工作的护士”提出“在医疗机构从事临床护理工作5年以上的工作经历”的要求,这也仅是提出针对疾病护理技术方面的要求。其中提到的,“通过地(市)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社区护士岗位培训”,“培训”如何组织与实施?如何评价“培训”效果?这些问题均未明确。
鉴于此,国家有关部门可以通过借鉴国外社区护理在社区护士培训、考核、监督、促进等方面的成功经验,结合国情,尽快构建并完善我国社区护士准入制度,为发展社区护理行业起到更多积极作用。
2.3 发展趋势
2.3.1 社区护士应具备的能力和素质 马俊艳[22]和芦鸿雁、华桂珍[23]等人的研究成果均显示:全科的知识结构,高尚的道德素质,良好的表述和人际交往技能,熟练使用电脑、管理信息资料,是社区护士必须具备的能力和素质。因此,社区护士准入标准,应首先考虑对这四项能力的培训和考核。
2.3.2 制定规划 鉴于社区护理工作的综合性和跨学科性,国家和地方卫生行政部门均应设立独立的管理机构,明确社区护理准入制度中各部门的职责任务,统一规划,“合理分工,各司其职”[24]。从社区护士的基础教育—大专、本科、研究生教育—开始,融合护理及其他相关学科教育内容,建立健全专科教育体系,重点建设社区护理的实习基地和培训基地,逐步完善学科教育建设[25]。
管理部门应根据社区护理行业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尽快建立实践操作为主的全国性考试题库,完善全国和地方性的考试、考核制度[26]。通过考核,不仅可以把好社区护士准入资格的重要一关,还能利于管理机构对社区护士从业人数进行总量控制。
2.3.3 建立培训、评价体系 建立社区护士培训、实习、继续教育及从业情况评价制度,通过规范化的社区护士培训评价办法,提高社区护士的服务能力[27]。可以着重研究实践工作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的评价方法,并与执业资格复审等工作挂钩。
2.3.4 完善监督机制 社区护理工作的自主性和独立性较强,多数是护士单独完成护理工作。要求社区护士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尊重和避免泄露患者隐私,杜绝医疗纠纷和事故隐患[28]。因此,建立社区护士工作档案,加强管理、监督,制定奖励与惩罚制度,是对社区护士准入制度的有效补充。
2.3.5 加强宣传,转变公众传统观念 目前,我国社区卫生服务正处于蓬勃发展的时期,但是在医疗护理实践过程中,依靠和使用社区护士的观念还没完全形成。大部分居民对社区护理的真正内涵并不了解,没有认识到其在健康促进中的特殊作用和优势[29]。所以,加大宣传力度,转变公众传统观念,提升认知度,是推动社区卫生和社区护理工作在我国发展的首要条件。只有得到普遍关注,只有被更多的人选择,社区护理才能发展,才能更好的为社会服务。政府主管部门也应对社区护理行业发展给予必要支持,提供一个健康发展平台。
3 我国社区护士准入制度设想
3.1 组织管理
社区护士的护理服务参与到社区居民的生活中,其能力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社区健康促进工作的效果。因此,社区护士的资格认证应严谨和谨慎,应由国家或省级政府设立相应的主管部门,统一管理,在相应级别的卫生行政部门设立专门的管理、注册机构,统一资格审查标准。实行全国统一资格考试和统一注册制度,即资格证书与执业证书双重管理模式。
3.2 专业管理
3.2.1 准入资格管理 社区护士准入资格管理是指对拟从事社区护理工作的注册护士进行资质审核。包括身体素质,健康情况,思想道德修养,专业知识水平,交流沟通能力,学历,工作、培训经历以及其他需要审核的内容。
3.2.2 执业资格管理 符合准入资格的人员,应参加全国性的统一考试。成绩合格者,获得社区护士执业资格。
3.2.3 后续评审管理 具备社区护士执业资格的护士,可在注册医疗机构从事社区护理工作。国家或地方医疗行政部门每年对社区护士进行继续教育和考核。国家应设立考试题库,保证各地方医疗行政部门在组织考核时达到统一标准。还可以鼓励民间资本成立非盈利性的社区护士管理组织,负责引导和协助社区护士进行培训、考核、注册和继续教育等工作,总结社区护理工作经验。
4 结语
社区护士准入制度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培养和选择更多的合格社区护士,促进社区护理行业持续发展。因此,社区护士准入制度有必要成为目前我国社区护理理论研究领域的前沿和重点。
[参考文献]
[1] 罗洪.美国社区健康护理见闻与启示[J].中华护理杂志,2001,36(5):398-399.
[2] 夏成红.社区护理工作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2012,14(16):393-394.
[3] 赵红梅.国外社区护理发展现状及启示[J].护理研究,2007,21(11):3003-3005.
[4] 张玉红.浅谈社区卫生服务护理人员的素质要求[J].医学信息,2011,24(10):6831-6832.
[5] 李秀川,叶平.我国社区护理的发展趋势[J].护理管理杂志,2008,8(5):27-29.
[6] 杨雅娜,罗羽,刘秀娜,等.我国社区护理目前存在的问题与建议[J].护理管理杂志,2008,8(12):25-26.
[7] 卢祖洵,金生国.国外社区卫生服务[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5-32.
[8] 陈贤梓.美国的家庭健康护理方式[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8):635-637.
[9] 段燕.北美社区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1,16(1):7-8.
[10] 段燕.北美社区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1,16(2):87-89.
[11] 段燕.北美社区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1,16(3):163-164.
[12] 章志霞.从英国社区护理方式看中国社区护理发展[J].甘肃中医,2009,22(9):49-51.
[13] 余凤英.英国社区护理发展现状[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12): 760-763.
[14] 肖爱军.我国社区护理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护理学报,2007,14(1):76-78.
[15] 余旻虹.我国社区护理的现状及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 22(1):61-62.
[16] 李春玉.社区护理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5.
[17] 李春玉.社区护理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6.
[18] 刘也良,丁珠林.发展社区医疗有困难,更有潜力[J].中国卫生,2010(12):66-67.
[19] 陈良英,宋爱梅.社区护理中存在的人际沟通问题及对策[J].中外健康文摘,2012,9(13):108-109.
[20] 张孝平.浅谈当前社区护理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健康必读,2012,11(6):572-572.
[21] 吴敏君.关于社区护理管理的问题及规范化管理实践[J].医学信息,2011,24(9):4476-4477.
[22] 马俊艳.浅谈社区护士的素质及对策[J].中国民康医学,2011,23(2):245-246.
[23] 芦鸿雁,华桂珍.社区护士对社区护理工作体验与认识的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2009,9(5):50-52.
[24] 杨洪伟,傅鸿鹏,张毓辉.发展社区医疗服务的政策思考[J].中国卫生经济,2010,29(1):65-69.
[25] 孙晓,田梅梅,施雁.国外社区护士教育培训系统对我国社区护士队伍建设的启示[J].中国护理管理,2012,12(5):47-51.
[26] 唐鲁,姜安丽.国内外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护理杂志,2010,27(23):1793-1795.
[27] 郑凤莉.规范社区护士岗位培训的实践与评价[J].卫生职业教育,2012,30(10):115-116.
[28] 周清芳.论社区护理慎独精神的重要性[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2,3(5):130.
一年来,我所始终把健康教育放在首位,采取多种形式(办卫生小报、卫生
知识讲座、广播宣传、班级红十字卫生角、卫生知识宣传橱窗、组织观看录相等)进行健康知识、常见病防治知识、青春期保健知识等宣传。自编自印《卫生知识与健康》小报12期,3000份,举办卫生讲座2次,出版报4期。根据教学安排,初中部健康教育做到课时、师资、教材、考核四落实,完成本年度健康教育课的教学和考核工作。学年考核结果表现使学生的健康知识知晓率达90%。
二、定期对学生进行健康检查
定期对学生进行健康检查是《学生卫生工作条例》的明确要求,十月份我所配合市防疫站对x名在校学生进行全面健康检查,受检率达x,主要检查了学生内科、外科、身高、体重、视力、沙眼、口腔、耳、鼻、血压、脉博、肺活量等十六个项目,并且使用WZR——EB保健电脑进行统计分析,对学生作个体评价,以了解学生个体生长发育和营养状况。
三、常见病防治方面
我们结合对全校学生进行体检结果,分别对近视、沙眼、龌齿、营养不良、
肥胖采取综合防治,使部分学生常见病发病率较上学年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或得到控制。如新发生近视的学生通过告家长书和向学生宣传防治知识,定期检查眼保健操质量,指导学生注意用眼卫生习惯;对x多例沙眼患者用药物治疗,并教导学生注意用眼卫生习惯;对学生作个体评价,以了解学生个体生长发育和营养状况。
四、学校环境卫生方面
学校环境卫生有专人负责,定期检查评比,校园无乱丢废物、无痰迹、无污水洼、无乱写乱画、厕所清洁,有消毒措施。教学用房和宿舍无烟头纸屑、壁无污迹、窗明、桌椅净、宿舍通风、采光照明好,无异味,物品摆放整齐。
五、食品卫生方面
全年多次深入学校食堂检查食品卫生,认真执行食品卫生法规,确保两证率100%,定期做身体健康检查。督促餐饮工作人员执行食品卫生“五四制”,要求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杜绝食物中毒事故的发生。
六、加强业务学习,提高业务素质
为了与时俱进,我们积极参加上级卫生主管部门组织的各项业务培训,从2005年9月份起我所每月还组织一次业务学习,并展开讨论,增长业务知识。同时我所每人还参加不同形式的专业考试,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
七、卫生室日常工作
一、医务室的初期筹建工作
1、在教育局、校长、主管校长的大力支持下,使器械柜、药柜、体重秤、身高计等相关医疗设备在2010年12月5日全部到位,并完成验收工作。
2、针对我校既有学前班,又是中小学一体的具体情况,我对学生群体进行具体分析,有针对性的采购了一些常用药品,主要包括:感冒药、退烧药、外伤处理药等。
二、坚持认真工作,努力学习
1、作为一名800多人的学校唯一的校医,感觉压力很大,由于是新学校,在我接收工作之前并没有校医,为了在一个崭新的工作环境中尽快进入工作角色,更好的为教师、学生服务,我首先对班级的人数、学生的身体状况作了详细的调查,并且在班主任的配合下为每个班设立了一名卫生委员,让其负责本班的卫生和学生用餐情况的调查并及时反馈给我,对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处理。
2、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培训,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加强与教师间的沟通和交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为自己充电,使自己的综合素质得到更大的提升。
三、关于常见病与传染病的处理办法
1、本学期所处理的常见病主要为感冒、发烧、磕碰伤,其中以磕碰伤居多;接待传染病两人次(一例猩红热、一例水痘),做到及时上报教育局并在疾控中心做好相关登记。及时进行了隔离,有效防止急病扩散。
2、对传染病患者做好晨检登记和疾控记录,提出隔离要求,并嘱咐涉及到的班级教师和学生进行预防性的服药。
3、购买消毒药剂和工具,在班主任的配合下对传染病涉及到的场所进行消毒灭菌喷药处理。
4、对传染病疑似患者或传染病康复要求复学者,要让其到正规医院进行确诊并开具加盖医疗单位公章的诊断书,要明确注明是否仍具有传染性。隔离率要达到百分之百。
5、竭力做好隔离休学者及家属的解释工作,对不听劝阻的,认真做好记录,并向上级汇报,共同进行协商。一定要做到隔离率百分之百,保证其他学生的健康。
在过去的工作中,有收获的喜悦,当然还存在一些有待改善和需要解决的问题,现总结如下:
1、学生追逐打闹现象严重,以致造成的外伤较多,应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
2、存在带病(传染病)要求复学的情况,今后要加强与涉及到的班级教师的交流与沟通,防止带病复学而造成的疫情扩大。
3、健康教育档案还不够完善,需加强资料的收集和管理,尽快完成分类归档的工作。
4、健康教育宣传栏暂时还未设立,希望近期内完成。
5、医务室的相关制度还未上墙,和教育局的老师进行协调,争取尽快完成。
(海南省卫生学校,海南 海口 570311)
【摘要】中医护理学属于我国中等职业院校护理教学中的基础课程之一,同样也是最能体现出中医护理特色的一门实践性的学科。之前由于种种原因,很多中职院校并不重视中医护理的教学,而随着该科目纳入到护士资格考试中来,人们便开始越来越重视中医护理的有效教学,此时我们不得不面临诸多问题(如:中职生自身文化素质较低,中医学的抽象难懂等),进而严重影响了中医护理学的有效开展。为此,我们需要不断的改进并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进一步加强技能操作训练,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以期能够通过上述措施来有效提高中医护理学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 中职院校;中医护理学;有效教学
随着世界现代科学技术及文化的不断交融,使得西医临床护理知识与技术在我国获得了快速的发展,这对于我国的传统中医护理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冲击,使得中医护理不得不面临“不进则退”的危险境界。为了能够传承我国传统文化精髓,顺应时代需求,促进我国中医护理教学事业朝着更高层次发展,我们需要积极的应对、摒弃不足、发挥优势,寻找中医护理教学新模式[1]。随着我国教育制度的不断完善,自2010年国家护士资格考试把中医护理也纳入到考试中来,这使得很多的中职院校开始重视中医护理教学,因此如何在西医为主的院校开展中医护理的有效教学,更好的指导护士资格考试变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对于中职院校的中医护理教学来说,其不仅担负着传承并发展我国中医护理文化,同时还要紧跟现代临床实践需求的步伐,不断创新中医护理的有效教学新模式,以此来有效拓展中医护理教学的发展空间。
1 进一步完善教学方式,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从我国中职院校的护理专业教学来说,中医护理学属于一门职业性的技能课程。对于中医护理,其主要是以五行、阴阳学说为理论基础,这样便会给学生造成中医护理学晦涩难懂、荒诞奇怪的感觉,因而对中医护理学的学习失去了兴趣或者是产生了消极兴趣[2]。因此,为了能够激发学生学习中医护理的兴趣,我们需要从现代医学教学的角度来定位教学理念,进一步完善中医护理教学的方式方法,进而有效激发学生学习中医护理学的激情与兴趣。
1.1 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
情境教学主要是指运用活动的情景或者是提供相关的学习资源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升教学效率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最真实、最合理的情景更加接近学生的现实生活,最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中医护理学的教学中我们应该明确:学生学习中医护理学的积极性是学好中医护理知识的重要基础,因而需特别注重在学习中医护理的过程中去激发学生对学习中医护理的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根据教材的特点,尽可能的挖掘教材中趣味性的因素,借助中职院校学生的好奇、好胜、求知欲强、自制力较差、注意力易分散等特点,适当的融入部分的情景教学,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集中他们的注意力,以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3]。曾有相关研究表明:学生在上课后15分钟后其注意力便会下降,如此时在教学中穿插一些临床病例、医学趣话等课外知识,这样不仅激发学生的兴趣、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同时还在融洽的氛围中巩固了中医基础理论知识。
1.2 引入竞争机制于教学中
由于中职院校学生处于青春期,自我表现的欲望也异常强烈,因而针对这一心理特点,我们可正确抓住时机,将灵活多样的竞争机制融入中医护理教学中,让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参与其中,并且可以亲身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和兴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我们在讲到中医针灸护理时,我设计出“手工制作”的活动,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针灸模型、画穴位图等活动以便更好的在活动中加强记忆;在活动课上还可以开展讲解关于中医针灸的传奇病例故事等形式。竞争机制的引入无疑是教学模式一大进步,引起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让平时不爱好学习而喜欢活动的学生能在活动中将个性和才能得到充分的展示。至此,在让学生体会到劳动成果的同时,进一步自然调动了学习中医护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进而加强了学习的自信心[4]。
2 创新教学方法,注重综合素质培养
近年来,我国的医学科学技术快速发展,护理学也不例外,也在不停地向前推进。这就使得医学的各个学科之间相互渗透,因此,护理教学,尤其是中医护理学的教学改革已成为发展的必然结果。如何使中医护理教学成功地进行改革,已成为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2.1 PBL教学法
PBL是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将问题作为基础,并且在教师的全程指导把握下,通过现代如教材、图书馆、多媒体、电脑技术等先进的科技手段,形成的学生自学的模式,同时强调学生的主体教学地位,以此来让学生能够主动积极的参与到学习中去,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以及长期学习记忆的形成。
通过采取PBL教学模式,可让学生在面对不同的病患的时候,能够根据病患各种各样的需求给予病患最优质、最恰当的专业中医护理;在发现患者病情发生变化时,能够积极配合医生进行及时的治疗[5]。PBL模式其实就是以实用性知识传授为出发点,让学生掌握面对各种病患所需的必要的中医护理知识、相关医学知识以及沟通、医护协作等人文知识。除此之外,还可通过师生之间的探讨,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性,进而能够逐渐形成学生的团队学习精神以及协作能力,这对于一个合格的临床护生来说是尤为重要的。
2.2 角色扮演教学法
在中医护理教学中采取角色扮演法,其实就是希望能够为学生营造某一种实际护理情境,让学生在其中去扮演某一个角色进行现场表演,而其余的学生观察表演同学的中医护理行为。
例如在培养学生综合护理能力的教学活动中,首先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每个小组自选案例场景、编写表演脚本、准备必要道具以及分配各自角色(患者、家属、医生以及护士等角色),在其准备完成后便可开始根据其事先设计的情境对患者实施标准化、个性化的中医护理操作表演以及中医护理效果评估。通过这种角色的扮演游戏,其不仅能够充分满足中职院校学生的自我表现欲望,还将中医护理技巧运用到临床护理实践中,另外通过团队的协作完成表演,还锻炼了学生的团队沟通与协作能力。除此之外,通过表演以“移情”的方式让学生切身去体会患者的感受,使其能够更加地关爱患者,最终达到有效提升学生临床护理的综合素质之目的[6]。
3 突出中医操作技能,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中医护理在我国已经流传了几千年,因而在这段长时间的护理实践中,其已经逐渐形成了一整套的从理论到临床实践的辩证施护方法以及独具中医特色的护理操作的技巧,尤其是在民间,中医护理技术都有广泛的传播。
在我国中医的临床护理中有很多丰富多彩和灵活多样的技法技巧,其除了一般我们常见的针灸、药物治疗以外,还有如:刮痧、推拿、熏洗、敷贴、拔罐等中医临床护理技法,另外还有如:敷药法、中药保留灌肠法、贴药法、坐药法以及融入现代科技的超声雾化法、穴位注射疗法及中药离子导入法等给药方法。因而,中医护理具有较为广泛的临床应用范围,而且其操作方便、器具简单、见效迅速等优势,这些都是西医护理无法比拟的。
因此,笔者认为:在中职院校的中医护理教学中,我们需要在课程标准基础上,根据实践需要来调整“理”与“实”分配比例,增加学生护理实践的时间,这样使得有更多的学生能够有机会或时间去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学生通过对中医护理技能的反复练习,不断的巩固自己的护理技能,同时还在实践中去不断的总结实践经验,进而有效加深了学生对中医护理知识的认知程度[7]。
总而言之,在中职院校的中医护理教学中,学无定法、教亦无定法。面对新的中医临床护理教学要求,要实现课堂的有效教学,必须要从根本做起,教师的教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主,学生的学要以提升自己的能力为基石,通过教与学的有效结合,最终实现提升中医护理课堂教学的质量,促使学生的全面发展。随着2010国家在护士资格考试中把中医护理也作为考试内容后,使得更多的教育工作者对如何提高中医护理课堂效率进行了深层次的研究与分析,在丰富学生中医临床护理知识的同时,还有效推广了中医临床护理的实用性。
参考文献
[1]陈世钰.中医护理教育改革的探讨[J].时珍国医国药,2007,18(10):2589.
[2]崔宇红.中医护理教学方法初探[J].中医教育,2006(05):51-52.
[3]酉金香,黄李双.浅谈中医护理本科临床教学改革[J].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2005,11(17):2585-2586.
[4]陈自强,孙梯业,朱锡光,等.临床课教学改革与医学生综合素质培养[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05,17(2):114-116.
[5]刘伟.中医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1:45-46.
[6]钱万荣.浅谈中医内科学教学现状及改革体会[J].卫生职业教育,2007,25(15):74-75.